当下中国的通货膨胀和上世纪 40 年代末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区别?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崔鹏 发表

1940 年代末的通胀属于货币体系崩溃,
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韩冬和小劳的邀请,过了那么久才来回答。
先来说说 37 至 50 年的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货膨胀属于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其原因在于政府的法定货币失去信用,而法币信用丧失的直接原因又在于政府赤字和货币当局不独立联合导致的货币超速滥发,根源在于政府为了维持自身存续,对全社会征收高额铸币税。
在战争时期,政府一方面需要支付逐渐增加的军费,另一方面来自大城市和口岸的关税、商品税收入又由于被日军占领而大量丧失——更糟的是关税、商品税占国民政府收入的 80%。在日军投降之后,接踵而来的内战没有让情况出现任何改善,在 40 年至 48 年的所有年度中,国民政府的都出现了严重的赤字。

来源:Andrew Chung Huang, “The Inflation in Chin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62, No. 4 (Aug., 1948), pp. 562-575
上表中,政府的赤字比他的收入还要多。面临这种情况,一般政府会卖债券以度日,但谁能相信一个苟延残喘的政府能还钱?政府债券因此难以出售,如在 1946 年,公债收入仅占财政支出的 0.1%。(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支出缺口剧增,举债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国民政府应该如何支持下去?他们的对策是,直接印钞。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巴塞尔协议、准备金等规定为了保证银行资产安全性,让银行不可能贷出超过存款的贷款额度,而国民政府的印钞四大行的存款恰好又少得可怜,1946 年 1 月至 1949 年 1 月,上海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仅占法币量的 3% 至 6% 之间(吴刚,《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但直接印钞则不受此种繁文缛节所限制,特别垫款,只是政府名义上的负债,银行名义上的资产,就是简单地印钱。对日战争时,政府支出的 75% 靠印制新纸币来弥补;内战时,垫款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例在 1945 至 1947 年分别为 66.8%、57.0%、67.2%。

以上两表与部分文字表述分别来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 11 章;赵留彦,理性泡沫与内生货币供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中国 1945-1949,” 经济学季刊 “, 第 6 卷第 1 期。
通货膨胀就这么产生了,而且这是一旦开头就无法结束的恶性通货膨胀,任何一个和平时期中的理智政府都不会想开这样的头。
想象有两个人,甲为政府部门工作,因为政府赤字,没收入;乙为非政府部门工作,还算正常,收入一元。而政府为了保证甲继续为自己工作,强迫中央银行再印钞一元发给甲,那么在同样的产品供给下,乙的购买力直接下降到应有的一半,即政府征收了 50% 的铸币税。比第 0 年通货膨胀 2 倍。
第二年,乙知道自己的购买力将要因为政府的印款而下降一半,因此要求一倍的工资来工作。政府为了保证甲继续工作,也给甲印了一倍纸币来发工资。比第 0 年通货膨 4 倍。
第三年,乙意识到工资上升一倍是不够的,因为政府还会印钱,因此得上升四倍才行。政府也不傻,又印了四倍给甲。比第 0 年通货膨胀 32 倍。
第四年……1945 年 9 月至 1949 年 4 月,法币发行量增加了 23000000 倍,月均增长 48%。无根基的货币增发造成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又削弱了铸币税的效果,于是不得不增发更多的货币以进一步加快货币发行。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便产生了下表。

上表来自 Colin D. Campbell and Gordon C. Tullock,Hyperinflation in China, 1937-49,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2, No. 3 (Jun., 1954), pp. 236-245
一种说法是,美元计价的白银涨价让中国得白银外流,最终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这使法币得以无根基地扩大信贷,但这种说法有其局限性。弗里德曼在其论文(Franklin D. Roosevelt, Silver, and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0, No. 1 (Feb., 1992), pp. 62-83)中写道,即使白银没有外流,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仅能被推迟而不能根治——在货币当局不独立时,白银会被补充成为高赤字头年的军费开支,第二年,银本位就会被放弃,一模一样的通货膨胀就开始了。
论述了那么多,可以看出当年的通货膨胀和当前的通货膨胀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在产出基础上配合进行货币创造。现在,即使是被人诟病的三万亿外汇储备,也是强大制造业生产力兑换而来;高额的政府债,也不会超过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而且可以认为还是具有高信用。但很显然 40 年代并非如此,那时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政府在缺乏税源和征税手段下,为了保证军费开支和政府存续,剥夺了货币当局的独立性,强制对全民采取的铸币税,和生产力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在战争时代,让一个缺少收入的政府来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再强求货币当局的独立也是不现实的。

知乎用户 周晓农​ 发表

谢邀。关于此题,没功夫细究,简单说几句:

说40年代末,那就应该是解放前后的事。

先说解放前,那时通胀厉害,据网上看到的上海的物价资料,1947年上涨了14.7倍,1948年到8月止,上涨了56倍。1948年9月至1949年5月期间,上海的物价上涨了500多万倍,我看过照片,随便一个什么小单位发工资,当时都要用卡车到银行去用麻袋拉钱。当局处于兵败之中,政府风雨飘摇,物资匮乏,还大印钞票,以支撑军力之需,当时有一句话叫:钱币飞来当纸钱。老百姓的利益被大规模剥夺。在几大战役时,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就去支援解放军了。

解放后,政权初建,百业待兴,抗美援朝,也采用过增发货币以应对开支的问题,加上商人囤积居奇,也出过多轮物价上涨。当时发行的人民币,我所知道的面额有大到五万元钞的,1955年,发行新币换旧币,1元新币换1万元旧币,表明物价或通胀,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的增发和通胀,是经济形势复杂化的产物,也和期望经济高速发展有关。各新兴经济体,多有通货膨胀的现象。西方国家,也用增发货币来应对危机,往往又被更大的危机套牢。总的来说,这和经济全球一体化有关。

前面是战争中的特殊现象。最近看新近出版的《金融之王》,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国家央行为筹措军费,大印钞票,也导致了物价飞涨。这是战争中的货币现象。

而后者,则主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竞争以及虚拟经济繁荣导致的货币现象。

事多,时间已晚,匆忙答题。不周之处,请指正。

知乎用户 层林染 发表

简单的说 40 年代国府的通胀是政府自身选择的结果,而当下所经历的通胀是国家实施其他财经政策(主要是固定汇率制度)所引起的附带的后果
首先,现代国家的财政融资渠道无非三种:税收、发行债券和(隐形的)铸币税,也就是通胀。让我们来看一下 30、40 年代国民政府的情况,根据一些欧美经济史学者的研究,自从清帝国崩溃之后,地方上的豪强劣绅逐步的控制了农村地区的征税权,而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真正的收回这些权力,这就构成了所谓的财政的 “内卷” ,我在 [美] 易劳逸的《毁灭的种子》一书中看到过这样的数据,在 40 年代初(凭记忆,可能不准确)国民政府能够征收的赋税仅占当年全国收入的 3% 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相应比例,注意这并不意味着百姓的负担较轻,而是被征税的各个关节雁过拔毛了,可见在财政方面中国民国还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同时为了筹集,先是抗战,接下来是内战所需的巨额经费,国民政府需要资金,但是国债融资显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那么只剩下了通过通胀,盘剥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来增加财政收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币制的改革,然而这样彻底得罪了曾经对其给予厚望的中间阶层,为其最后的失败埋下了最后的伏笔。由此,40 年代末的通胀是比较经典意义上的因货币为赤字融资而引起的(推荐阅读 [美] 易劳逸的《毁灭的种子》的相关章节)

知乎用户 韩冬 发表

非经济学专业,但小劳约了,不敢不答,先抛砖,等大牛们回答了再折叠我好了。我的答案非常非常非常啰嗦。

…………………………………………… 以下是引论,请内行跳过…………………………………………

1 纸币只是欠条。
纸币发明前,人类就有很悠久的货币史。不过货币是金子,银子,和铜(大多数都制成金币银币和铜币)。金子,银子和铜,即使不用来当货币,也是很有价值的,古代有的小伙子想给自己心爱的的妹纸弄个手镯,一个方法就是拿出些碎银子(大款可以直接拿出十两的一锭银子)找银匠打一个。这样这些银子就直接从货币界退出,变成商品了。罗马帝国铸造银币,这种事情就少很多了,因为铸造要花费人力物力啊,所以要在银币里面掺些铜,这样才不能亏本。比如一个银币重十克,价值是十克白银,但是这个银币里面蕴含着造币工人的汗水和烧的木炭等等,这些汗水和木炭值一克银子,为了不亏本,这个银币要掺一克铜,只用九克银。这样,小伙子就不再用银币打镯子了,再这么做就亏了。这样银币里面的银子就退出商品界,在货币界长期干下去了。在货币界它在人们手里跑来跑去,让商品在市场上流动。因此银币的功能就是作为商品流动和资产流动的交通工具或者说催化剂。以前它在商品界的时候也是商品和资产。

纸币发明:金属货币流行了很长时间之后,有聪明人发现,既然货币的本质是交通工具或者说催化剂,那么一张纸也可以做这项工作,而且比金属货币轻巧方便。问题是,人家银币本身有价值(就算只有 90% 的银,也可以打副手镯嘛),所以大家都接受,是有资格的交通工具。你印一张纸怎么能让大家接受。聪明人说,这样办,一两银子存我这,我印一张一两银子的银票,这个银票就是证明这一两银子属于你的契约(就像房子有房契一样),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张欠条,随时可以拿欠条来我这里要这一两银子;啥时要,啥时给你,这一两银子放这儿我不动。大家一想,是个好办法,以后再也不用提着沉甸甸的银子到处跑了,多省事啊,聪明人果然聪明啊。这两银子就叫保证金,那张银票就叫纸币,这就叫用一两银子做保证金,发行了一两银票。
2 是欠条就可以多印
发行银票的权力很快就被皇上拿走了,皇上更聪明啊,开始的时候老老实实。人们交给他多少两白银,他就发行多少两银票。这样即使大家突然来政府挤兑,也能全部把白银还大家。这样大家用了很长时间,对政府彻底信任了,感觉银票是很安全的,随时都能兑换回来。渐渐的,除了对银子有特殊感情和爱情的人以外,大家都在怀里揣银票了。这时候皇上就高兴了,开始不老实了,有一两白银保证金敢印两张银票,多出来的一张就是纯收入啊,送到市场上愿意买啥买啥。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市场对【交通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皇上多印几张【交通工具】,大家都看不出来,甚至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稍微多点,促进经济血液循环速度)。皇上高兴了,这比直接向老百姓加税还挣钱啊,还没人知道,不会民怨沸腾。其实这个就是铸币税。当年罗马皇帝就会用了,既然一个银币能加一克铜,为啥不能掺两克,省下一克银子自己随便花,比加税还爽。
3 印太多了的后果 [1]
但是皇上玩上瘾了就坏了,开始可能稍微多印点,后来十倍百倍的多印,市场上的商品总共值一万两银子,但是皇上印了十万两【交通工具】,或者更甚,一百万两,大家手里都一堆票子,但是谁都不肯卖东西了,于是银票购买力几十倍的下跌。百姓们纷纷拿银票找政府兑白银,政府当然不敢兑了。于是银票立刻成废纸了,信誉破产,老百姓又开始只认银锭了, 对银子有特殊感情和爱情的人高兴了 …… 皇上彻底翻脸,不准拒绝银票!谁拒绝就是违抗王法!大家要继续使用银票!谁手里还有银子统统交出来!我给你换银票!

于是银票又成了标准的【交通工具】,不过和保证金的数量不挂钩了,也不能和保证金自由兑换了,银票之所以能使用,全靠国家暴力机构和国家信誉来保证。

4 老百姓的反应
对于疯狂的皇上,老百姓的反应是起义。如果皇上实力很强起义可能性不大时,商人们第一个反应,收现银(市场上还是有银子的,没有全被皇上收走),如果买家只有票子,那么就涨价,一件马褂一两现银,你只有银票,那就不好意思,一百两银票。然后这个涨价会传导到各个行业,所有产品,工资,以及其他服务都大幅涨价,这就是民国末期的通货膨胀。

[1] 关于多印多少才叫印多了,众说纷纭,但是疯狂的印,是绝对的印多了。

……………………………………………… 引论完毕…………………………………………………

复制上面这个皇上的所做所为的有:元朝皇帝,蒋介石政府。

我党是人民的党,正义的党,当然不会做上述事情。我们现在的基础货币大部分是有保证金的(3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基础货币是和保证金的数量挂钩的,(以前长期保持在 1 比 8.29),绝不多印,你想用人民币兑换保证金(美元),也给你兑,童叟无欺。政府没钱了就发行国债,别想收铸币税。所以万恶的旧社会,巨额金圆券买不到一斤大米,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而人民币是不会被拿去造纸的。

只是有一点,我们的**保证金,**也是纸币。
————————————————————————————————————————————
2012 年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http://www.pbc.gov.cn/publish/html/2012s04.htm
2011 年我国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 http://www.pbc.gov.cn/publish/html/2011s09.htm

知乎用户 邢明 发表

常凯申的通胀让常吃了死

截止我打字时 prc 现政府还未如此

知乎用户 kodak 发表

今日通胀

好比青春少年长身体

40 年代通胀

好比淹死的尸体发胀

知乎用户 zgd 发表

-———-

知乎用户 半夜喝粥 发表

首先谈谈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这个贬值的货币指的是信用货币,一般是以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的流通量只限于它象征性地代表的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果它的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它就会贬值。

纸币一旦通过国家强制发行后,就成为一个常量,不能像金属货币那样承担贮藏手段职能,不能根据商品流通需要实现自行调节。这个时候国家的管控就显得至关重要。马克思在书中写过,“国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铸币名称的任意数量的纸币投入流通,可是国家的控制同这个机械行为一起结束”。

上世纪 40 年代的中国还处于国民政府时期,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当时的法币和英镑挂钩,币值稳定。但在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了。

1940 年,因为财政上的不足,国民政府开始印发更多的纸币。到了 1945 年,政府发行的货币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市场需要,是当时实际需要的 400 倍。在重庆,抗战后的物价已经达到抗战前的 1700 多倍。如果有人说因为战争,适量的通货膨胀是可以被允许的,那么之后发生的事,恐怕难以让人接受。

在财政上和军事上的资金持续不足后,国民政府开始肆无忌惮的加大印钞力度。刚开始面值最大是 500 元,后来是 1000 元,再后来是 10000 元,各种大额面值的纸币相继面世。有人说,到了 1947 年,菜农也瞧不起 500 元以下的小纸币了,买菜都要拿一斤钞票才能换到一斤菜。之后到了 1948 年,全国许多地方的物价已经是战前的几百万倍了。吃饭的时候要先和老板商量好价格,领了工资要立刻跑去买大米,这样的生活对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国民政府后来进行了币制改革,发行了金圆券,最终还是收效甚微。

这样的通货膨胀使得老百姓要回归原始的以物换物,在之后的解放战争里,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愤怒也可见一斑。

关于当下中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先看看 2008 年经济危机之后的事。

在 2008 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曾一度因为消费信心和出口受阻等因素的影响而陷入低迷状态。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了 4 万亿来刺激经济,加大对基础性设施的投资。这对当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政策措施的时滞效应也为后来通货膨胀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009 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劳动力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价格一度升高,CPI 和 PPI 也同时进入上升通道,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其中要特别谈到的一点是影响通货膨胀因素中,还有心理预期这一非经济因素,它对物价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引起 21 世纪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追求经济增长引发过度投资、消费需求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这其中不得不注意的的一点就是收入差距不断变大。收入差距和心理预期直接与民众相关,在通货膨胀首先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前提下,这些因素却反过来影响着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与政府有关,所以政府首先应该致力于解决通货膨胀这一问题。虽然 21 世纪中国的通货膨胀目前没有发展到恶性的地步,但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如果要说上世纪与本世纪二者的区别,那么在上文的比对中可以略知一二,但不变的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会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巨大伤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能够好好地发展。

班号:106386

知乎用户 萌新人士路过 发表

区别就是上世纪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强大外力的作用(日本侵华战争),为了能够动员足够物资和人力使用大量印钞的方法支撑战争的消耗。

而现在的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由于挽救经济制度性缺陷的原因实行不断凯恩斯政策的后果。

知乎用户 freeyoung 发表

可以参见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对应章节,前因后果讲得很细致

知乎用户 阿朱 发表

通货膨胀就是感觉超市、饭店的东西贵了。但好像工资也涨了,所以仍然保持生活水准。估计涨幅不多的人很有压力。

房租、新房价是高的很,这是感受最深刻的。所以,房价下去是重点。

不把问题抽象化,要把问题具体化。这样来谈通货膨胀,否则容易走入经济学的范畴。

知乎用户 无知扯乎 发表

上世界 40 年代那是恶性通胀。

知乎用户 interma 发表

40 年代是物质短缺 + 超发货币,啥都贵。
现在是物质过剩 + 超发货币,但是房子吸收了这么多泡沫,因此不看房价的话,其他东西小贵而已。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与Stephanie Kelton共进午餐

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Stephanie Kelton ©Kelton推特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见。不仅几个主要央行迅速注入了流动性,各国政府庞大的支出计划也已启动,在这一紧急状态下,央行与财政部的界 …

财富泡影【全文】——2018 年宏观经济综述

财富泡影【全文】 ——2018 年宏观经济综述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偈语 一、纸醉金迷 在本文的第一章,我们必须先理解黄金。黄金的熔点为 1064 度,远低于铁 1538 度的熔点;黄金的摩 …

如何看待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高?

From 邓聿文:哈佛一调查报告显示 2003 年以来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提高,我认为基本真实可信,但未来几年才是真正考验 在中国进行民意调查研究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但也有挑战性的事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近日发布 …

如何看待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高?

邓聿文:哈佛一调查报告显示 2003 年以来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提高,我认为基本真实可信,但未来几年才是真正考验 在中国进行民意调查研究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但也有挑战性的事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近日发布的由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