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为什么烂
本文评论中常见的错误 许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定义,认为「有钱、有资本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钱和资本,共产主义也有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国家、政府控制资本。资本就是生产工具。社会主义的定义是社会控制经济市场, …
作为一名拥有经济学学位的大数据从业人员,不请自来,澄清一些概念上的偏差。
计划经济的问题不在于计划,而在于计划者对计划的后果不用负责任。市场经济里一样有计划,丰田的通过优化供应链做到 just in time production,沃尔玛通过合理设计物流达到库存最优化,这些流程设计比所有的 “计划经济” 都计划得更好。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计划者即企业所有者,计划得好则得益,反之则利益受损,甚至被市场淘汰,诺基亚即是例子。市场经济的对面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长经济,是经济决策者不需要为其决策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经济。
最近,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之前已经答过这个问题大数据技术是否有可能拯救计划经济?。其实,除了理论上有漏洞以外,类似的言论还有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计划经济确实有很多性质让人心动,但是,最近所谓的 “计划经济” 是不是已经是新生的婴儿,是不是已经是海平线上露出一端的桅杆?以下几点,也许是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前需要考虑的。
1 是 “计划经济”,还是冠以美好之名的垄断?
在讨论 “计划经济‘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所讨论的概念。比方说,这里的“计划”,是强制性的吗?如果用户有退出的权利,那么,这里还是不是“计划经济” 就有疑问了。如果 “计划经济” 指的仍然是一家或几家大企业,掌握了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以参与调度各行各业的资源,与其说这是所谓的“计划经济”,不如说是几家具有强大市场势力的企业,更适合作为特殊的垄断企业来看待。
当然,这里有一点类似悖论的问题:在这些平台发展得这么大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计划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同样起很大作用的,还有平台上千千万万的市场参与者。用颇不称手的编辑工具做出漂亮的页面、东跑西跑疏通各类稀奇古怪的关系,千万参与者发挥企业家才能,造就了平台的繁荣。无论所谓 “计划” 是真计划,还是只是垄断,这个变化看起来都很古怪。
如果所谓的 “计划经济” 只是垄断,自己之前获授权翻译的长文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 [1] 是一个不错的分析。由于这篇文章实在太长,所以,不妨先看完这个答案再点击链接。当然,“只” 是垄断不代表这个问题不重要;相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同样是基础设施,放任银行业野蛮生长可能形成金融垄断帝国。平台企业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要比银行深得多,形成垄断的后果也许会可怕得多。
如果这里的 “计划” 真的是强制性的呢?比如说,公权结合技术[2],去配置每个人的资源——或者,不止是资源,而是整个人生。这种趋势更加值得警惕,因为,为了所谓的“效率提升”——其实,到最后,所谓的提升压根没有那么大,具体的原因可以见后面几点——你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出去多少基本权利?如果经济学家“没有良心”、“太过功利”,比起这种设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2 大数据决策者,真的能拿到所需的 “原料” 吗?
高质量的数据、无尽的传感器、源源不断从各处传来的 “原料”…… 现实真的会变得这么美妙吗?未必。记住这个词:obfuscation(混淆)。实际上,即使个人真的丧失了隐私,他 / 她也有反戈一击的空间,那就是混淆。既然你们要让我看“按次付费” 的广告,那好,为什么不装一个会模仿人的行为,自动把所有广告点一次的插件呢?实际上,这样的插件几年前就已经有了。
图 1 Brunton 和 Nissenbaum 2015 年出版的著作_Obfuscation_[3]。这本书的重要程度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越发凸显
类似功能的软件已有不少。比方说,有的插件可以在你进行搜索的时候,自动搜索许多其它无关的词汇,有的插件可以扰乱软件的定位,让软件分不清你身在何方。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用反作弊的技术打掉这些技术。但是,类似的技术完全也可以用在混淆插件上。如果企业伸手太过,可能的后果之一便是反作弊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混淆的技术也越来越逼真。效率,慢慢耗散。
因此,即使有各种各样功能完美的传感器,大数据决策者可能也会面对让人头疼的难题。既然我已身处透明的居所,那为什么不表演一番?即使普罗大众不那么在意所谓的隐私,如果所谓 “计划经济”,真的用来配置方方面面资源,利用混淆取利的诱惑也会大大加强。搜索引擎是最大的流量集散地,各方高人便捣鼓出了 SEO——搜索引擎优化,优化和混淆,相去并不远。道高?魔高?
3 大数据决策者,他 / 她 / 它想要的是什么?
这一点和大概十来年前,学术界激辩的 “网络中立性” 有密切的联系。前几年的时候,还有不少人相信类似 “不作恶” 的论调,但是,企业毕竟是要赚钱的。如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技术隔阂很深,普通人压根没有办法知晓自己在被欺骗——比如说,利用个人信息实施各种各样的 “灵活定价” 计划。企业在这个时候会怎么做,其实不难预测。“计划经济”的利益,又比这个要大多了。
对于上一段的说法,有两个点很容易批评:首先,万一未来的大数据完全是 “它” 呢?其次,大数据决策将和公权力结合,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决策者将不再逐利。关于前一点,起码在可见的将来,大数据是要依赖人的——开发新算法、调节参数,等等。随着时间推移,需要的人可能变少(然而,这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的权力在增加,危险的倾向)。可是,会有不需要人的那一天吗?
即使技术运行的过程中不需要人,最终出来的 “它” 反映的很可能仍然有人的意志。比方说,训练模型时,完全有可能把已有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等等,统统带进去。当然,有一些技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是,哪些才是 “问题”,哪些需要“解决” 呢?比如说,哪些才是“歧视”?至于第二个批评,不追逐利润不代表不逐利。也许,追逐利润反而是欲望中相对无害的一种了[4]。
实际上,很多社会问题的准则压根就不是所谓的 “效率”——有意思的是,经济学人常常谈效率,但他们可能也是最清楚,效率这个准则问题何在的人之一。选择什么作为社会福利的标准,本身就是需要公共参与,需要大家来商谈的事情。越俎代庖,则越过了界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社会制度的安排不完全在于结果,也在于过程。想跃过过程而直达结果,天下未必有那么好的事。
4 计划经济下,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让我们回到权利:首先,前面已经提过,在所谓的 “计划经济” 下,多国法定的基本人权之一的隐私权,何去何从?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致命,有人认为隐私这个概念已经过时。其次,大数据下的决策者,也许有能力从事实上剥掉你我的许多权利。保障权利并非空喊口号,如果有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行使权力的代价抬得很高很高,或者干脆让你我忘记有这项权利,这很难称得上保护。
比如说,如果所有的媒体都被 “计划” 了,看到他 / 她 / 它不喜欢的内容的权利,还有吗?创作并散发他 / 她 / 它不喜欢的内容的权利,还有吗?如果越走越远,还有没有机会退出?这个问题再往下挖,就是 “自由” 这个概念的存续。我想,人应该还是需要一些自由的,但 “计划者” 可能不这么认为。他 / 她 / 它可能认为,人实在太自由了;或者,有些人应该更自由一些。
往坏了说,所谓 “计划经济”,可能毁掉公共生活的根基。比方说,根据近年的谍报档案,我们知道斯塔西的监视,对东德人的相互信任造成了长久的负面影响 [5]。如果监视的 “人”,技术又升级了呢?呼唤隐私,不只是为了纾解人们的不快——尽管这非常重要。允许人们保留一些隐私,能够让人们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不然,几十年后的竞选,旧账翻起来,快哉快哉!
5 计划经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最后,与所谓 “计划经济” 相关的,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除了之前在问题大数据技术是否有可能拯救计划经济?下已经答过的以外,还有不少。比方说,即使对非常简单的情况,更多的信息也未必能提高社会福利,还有可能降低 [6]。那么,从数据不那么容易获取,到最后有相当多 “原料‘的过程,转型中社会的福利究竟如何变化?会不会中间损失掉的福利,还大于可能的提升呢?
此外,还有一些古老的难题也需要回答。首先,在部分人所期待的 “计划经济” 中,企业家从哪里来呢?其次,效率是针对人的效用定义的。但是,什么事物可以给人带来效用,这一点本身也是人说了算。比如说自己的 ID,Manolo 的鞋子,未必在每个年代、每个国家都那么受喜爱。这个符号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价格反映了符号承载的意义。“计划者”会怎么看待这许许多多符号呢?
总之,“计划经济”,如果真的是计划经济,那确实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愿景,这一点无法否认。但是,有关这一点,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有许多,有一些甚至是基础性的。这些问题未必都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未必会有那么严重。即使很严重,也未必没有办法解决。但是,问题总是问题,万一有一两个解决不了的呢?即使不考虑所谓 “计划”,大数据本身去向何方,也很值得思考。
[1] 原文请见:Khan, L. M. (2017). 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 Yale Law Journal, 126, 710-894.
[2] 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魔鬼鱼” 系统:美国警用移动设备监测的前沿技术。
[3] 原书请见:Brunton, F., & Nissenbaum, H. (2015). Obfuscation: A user’s guide for privacy and protest. Mit Press. 与此主题有关的书评请见 Richards, N., & Hartzog, W. (2017). Privacy’s Trust Gap: A Review. Yale Law Journal, 126, 1181-1225.
[4] 可见:Hirschman, A. O. (1977).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 Princeton University.
[5] 可见:Lichter, A., Löffler, M., & Siegloch, S. (2017). The Long-Term Costs of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nsights from Stasi Spying in East Germany.
[6] 可见:Levin, J. (2001). Information and the Market for Lemon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657-666.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所有写过的答案和专栏文章中,虽然不是赞数最高的,但是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很高兴看到很多知友的讨论,补充两点:
1. 没有必要对计划经济恐惧。仅仅因为我们曾经在计划经济上走弯路就把计划经济一棍子打死是不理性的。就像机器学习一样,很多技术理念八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因为技术水平跟不上,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计划经济在当年如此落后的情况下,效率很低,对资源配置扭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不代表这个理念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2. 也不用对计划经济恐惧,因为本文的计划经济都是 advise-based,也就是说由计划者给你建议各种决策,你仍然可以选择听从不听从,如果不听从,只需自己承担后果,只不过在均衡的时候,你会去听从建议因为建议是对你来说最优的选择。如果,你自己的决定比建议的好,那么错的是建议,不是你,系统会感谢你的贡献,帮它修改了计划模型,不会因此而惩罚你。
-—————————- 以下为原答案
计划和市场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而已。这个问题由阿里巴巴的掌门马云提出来,其实就是在说,在大数据和 IT 技术的加持下,计划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优于市场的分配方式。我的观点是:
计划经济在未来或许是更有效率的,但是这未必是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身份来说所想要的。
在这里说一说 IT 的影响:
第一条,在以前计算机不发达的时候,计划经济的信息传递的滞后性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等信息搜集上来,分析过之后,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了; 第二条,以前即便是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受制于人的分析工具和计算能力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利用,现在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的改善。所以接下来的分析,都是基于这两点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
在当下,这个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很多时候计划经济已经在悄悄的发芽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比如说汽车线路的规划。市场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司机单独决定自己开哪条路,怎么开——看到 A 路堵了,赶紧上 B 路,B 路上有个岔口,赶紧下去探索一下看看会不会近一点…… 这样的话,大体上也是有效率的,在没有实时路况信息的 GPS 之前,大家基本就是这么做的。而计划的方法则是让每个司机上路之前,输入自己的目的地,然后系统通过分析,考虑到其他司机的输入和目前的路况,给司机规划一条最优的途径。这两个方案哪个好,似乎不用比较——现在几乎所有的 GPS 导航软件都附带了实时路况分析,以后如果加上统一规划,只会更加方便。
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计划做的比市场好呢?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司机之间的私有信息是不但有着正的外部性相关的——即公布私人信息对其他人来说是好的,而且对自己也是好的。所以,中央计划者可以近乎无成本的搜集到司机的真实信息(在这里就是目的地),计划的效率几乎是完胜市场。同时,根据车流量等等的数据,计划者可以作出新的规划,比如新建道路等等。这些通过大数据一目了然的事情,要比通过市场自发的方式更快,更有效。
在这种 “公布个人信息” 是占优策略的场景下,IT 技术确实能够改变很多,现代 IT 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发送接受和分析都变得更加的快捷,让实时路径优化成为了可能,那么计划的方式可能确实要比分散的市场方式更有效。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直如此。
有两个人,卖家 A 和买家 B。卖家手里有一个货物,成本为 C,买家想买,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为 V。显然理想的情况下,只要 V 比 C 大,就应该成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种机制,能够让两个人达到理想状态呢?直观上感觉就很难,因为卖家总是想抬价,说自己成本高;买家总是想压价,说自己的 V 比较低。这个时候用什么机制似乎都很难办:在市场机制下,两个人会一直试图伪装自己的成本和支付意愿,然后讨价还价——参看每天都在发生的街边讨价还价的情况;而在计划体制下,如果中央计划者让他们简单的汇报自己的成本和支付意愿的时候,他们也会倾向于说谎。
归根结底在于,这里私人信息是有价值的,任何一方如果单独的公开信息,那么另外一方就会利用这个公开信息,把交换所产生的所有剩余都剥夺过来。所以信息有 “租金”,更具体的来说,卖家的成本越低,卖家的信息越值钱;而买家的支付意愿越高,买家的信息也越值钱。只有当双方的信息租金被支付之后,才能成交。而这个租金从哪里来呢?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租金只能从交换产生的剩余中来。而当交换的剩余不足以支付双方的信息租金之和的情况下——比如 V=C,尽管理想情况下,依然应该交易,但是双方因为信息租金得不到满足,就会拒绝交易。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和小商贩讨价还价的时候也是如此,其实消费者也想买,也不是不愿意出这个钱,但是因为讲出来的价格距离自己的最高出价过近,总觉得自己 “亏了”,认为可以把价压的更低;而小贩也愿意卖,但是同时也觉得自己 “亏了”,认为消费者还可以出更高,所以最终双方都恋恋不舍的终结了交易。
这就是经济学里面典型的 “双边交易” 问题,2007 年诺奖获得者梅耶森从数学上证明了,在预算平衡——即所有的剩余都来自于交换的前提下,只有当最高支付意愿足够大于成本的时候,交易才会发生,当 V 只比 C 大一点的时候是不会产生交易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不因具体采取的交易形式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不管你采用计划,采用市场,还是采用什么其他的方式,机制设计从数学上就已经把 “完全有效市场” 这个可能性给否决掉了(当然,有些经济学家对这点也不满意,他们通过引入各种其他的因素,做出了不对称信息下的有效双边交易的模型,比如引入风险规避,但是这些只能看作是一个个特例,而非一般情况)。
如上面所述,因为信息租金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在市场而言是无解的。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么说就是计划有解了?计划可能还真有解。
破解这个困局的诀窍,就是要引入一个完全没有私人信息的人,把所有的信息租金压到这个人的头上。在委托代理理论里面,这个人叫做委托人;在拍卖理论里面,这个人叫做拍卖者 / 卖家;但是在机制设计里面…… 因为所有的博弈参与者都有私人信息,这个人是缺位的(格罗夫斯机制是个特殊情况,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每个人承担其他所有人的信息所带来的外部性,从而达到社会最优,但是格罗夫斯机制不适用于一般化情况)。所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无能为力,最高能达到的效率,就是梅耶森所定义的 “社会次优”。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办法能够在这个社会里面找到一个或者一批 “透明” 的人,然后把整个世界的人的信息外部性和不确定性都压在他的身上,也就是让这个人支付所有人的信息租金,来 “购买” 我们每个人的私人信息,我们就能超越梅耶森的定义的社会次优,达到有效市场。这个人必须满足:
这个人——或者这批人,就是我们的下一代——确切的说,就是我们尚未出生的下一代。
尚未出生的下一代是完美的委托人,首先他们没有出生,甚至还不是受精卵,所以根本没有私人信息和偏好之说;但是他们长大之后还可以工作劳动,偿还自己身上压着的信息租金。而等他们长大了,还清了自己的债,有了自己的私人信息和偏好,而他们尚未出生的下一代则可以扛过委托人的大旗,同样接过他们父母辈的信息租金的负担……
这样,信息租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只要我们人类一直在生存繁衍下去,每一代都偿还上一代的信息租金,然后把自己的信息租金压给下一代,我们就可以每一代都享受有效市场了。这种代际之间的沟通,不通过一个永续的中央计划者,是很难实现的。
说了这么说,最后的解决方案,似乎用计划经济解决经济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前景非常的光明。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这一套机制的执行者依然是人,而人的 “承诺力量” 是有限的。比如说,假如你有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彻底的根治艾滋病,可想而知世界上有多少人希望高价购买这种药,那么机制设计者出于最优化的考虑,必然会对你承诺天文数字的财富,以引导你说出这个想法。
那么机制设计者能不能真的履行这个承诺呢? 从事后来看,当你的这个想法公布之后,计划者有很大的诱惑去违约,因为即便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考虑,其最优的选择就变成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供应给所有艾滋病的患者以满足他们的效用。那么机制设计者就无法从艾滋病患者那里收取到足够多的报酬来履行对你的承诺——或者说设计者根本就不愿意这么做。而一旦你预计到计划者可能违约,哪怕是有可能违约,我们就又受到了次优的 “梅耶森天花板” 的限制——甚至可能更差。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现实中的反垄断的诉讼其实多少都有一点这个意思。很多小的创业企业,九死一生才拼搏出一条血路,成功的占领了市场,获取了垄断利润,如果这个时候,反垄断来上一刀,虽然确实的提高了社会福利,但是切的是成功企业,伤的是人们的创业激情——因为人们知道自己创业成功之后会被反垄断,所以创业激情也减弱了。
所以尽管,机制可以设计的很精确,技术可以不断的进步,但是只要是让人来执行这一套机制,就注定是很难具有完全的 “承诺力量”。而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这么彻底决绝的承诺, 而理性人会预料到这一点,这会改变他的激励,那么如前所述,这一整套体系就崩塌了,我又会回到点化市场(spot market)的时代,而市场不过是当不存在完美的中央计划者时的一个次优选择。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解决了承诺力量的问题,效率是消费者的唯一目标么? 经济学不光有效率问题,还牵扯到分配。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让个人的私人信息更少,好处就在于需要支付的信息租金变少了,但是没有了私人信息,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剩余会更加的集中在掌握信息的计划者手里进行再分配,计划者的权力会变得很大很大,如果计划者能够一心为公,把剩余全部发还给消费者,那么上面我们设计的这个计划体制确实不错,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对消费者是否有利就很难说了。
而市场虽然效率低一点,但是好在市场中交易方的信息还是相对不透明的,没有了中央计划者, 人们承担了效率损失,但是可以实打实的获得剩余,不用依赖计划者的再分配。
所以啊,最后总结一下。计划经济越来越大,这句话可能是对的,因为大数据的发展确实给计划经济带来了很多优势,但是要取代市场,还是等到机器当家,算法治国的时代吧。只有当一个铁面无私,永不当机的超级电脑做中央计划者的时候,计划经济才能说全面的占据优势,不然的话,因为人类所固有的缺点——动态不一致和有限承诺,这样的美丽新世界未必是我们想要的。
这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
说白了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软银孙正义从阿里退出
除了缺钱
更因为和 ET 对未来方向不一致
孙认为是物联网
ET 认为是大数据
所以 ET 说的每句话背后都是在推销大数据
这句话也不例外
大数据确实可以让很多生活数据都能够被统计,预测。让各种商品的流向更加清晰。
但是大仙嘴里的计划经济是不是真的计划经济,还是垄断,这是个问题。
譬如电信,政府可以统一下一盘棋,在偏僻的地方亏损经营,也要保障民生。通过富裕的地区赚钱补贴。
大仙会不会愿意做这个事呢?
我认为不会。
企业的考核制度决定了,如果不赚钱,这个部门就可以消失了。
所以即便是所谓的助农活动,也并不是不赚钱的去做慈善。而是打着慈善的名义,以统一的价格协议约定,然后再在平台高价售出。还是为了赚钱。
政府,市长上直播,那是为了真正的促销。企业,则不愿意亏损经营。因为在他的逻辑里,我能帮你把东西卖掉,没烂在地里就已经是最大的慈善。
所以这个区别就出来了。政府希望农民卖掉,能卖个好价钱,最好脱贫。而企业最多是帮你卖掉,赚不赚钱咱不谈。我只说营业额和销量,不看给到农民的利润。
滞销的时候这可以说是慈善,但是如果平台垄断了出口,人为制造滞销的现状再来低价采购呢?
伟人说过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好。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
如果计划经济并不能让人过的更好,那要计划经济干嘛呢?
所以计划经济这事只能由政府来说,来做。因为政府的职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企业带有先天性的本能,是为了利润,是为了储蓄,是为了更多的利润,不惜代价的搞死同行,坐地收佣。
如果企业不是为了利润,那么这个企业的存在也很危险了。
所以说企业谈计划经济只是为了垄断。
哪个大公司大组织内部不是计划经济 + 官僚层级?看到计划经济四个字就高潮,就恐惧,就批判,而且纯粹是出于下意识和本能,我觉得这种人都该反省下自己是不是被洗脑而不自知。
世界上各种方向洗脑多的很,避免自己被洗的方式不是找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认识到除了现实本身之外,其他一切理论概念答案,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因为对于如今的马云来说,自由竞争越来越不利于其保持优势地位。最好的结果是国家通过政策等方式让资源更多地流向他们,这样就不会重蹈诺基亚、柯达他们的覆辙,千秋万代,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
百度、阿里的野心显然是想和国家绑定在一起,做成 IT 界的 Too big to fail,自然拥抱所谓的 “计划” 部分。
他现在有能力朝那个方向努力,就是他这句话的底气。
为了这个目标,马云偷换了一个概念。
大数据和市场经济不冲突,甚至市场经济更加追求大数据。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谁更快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就更能获利。而所有人都朝这个方向努力的结果,就是市场消化信息达到有效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通过高频交易争夺毫秒级别的市场先机。市场的自我调节这可不叫计划。
相反,计划体制下,参与者反而缺乏追求信息的动力:我知道明年大蒜又要飚又如何?你不计划大蒜指标给我我也白瞎。而制定计划的人,又有什么动力替你赚钱呢?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可不仅仅是大锅饭这么简单。
市场竞争机制,大家都在追求大数据,结果是大数据本身被越来越多的人享有,而计划经济下,大数据则更可能成为国家机密。其间的差别,你可以感受下。
鼓吹大数据促进计划经济,打的什么算盘?要知道,影响国计民生的好东西,只有少数人能拥有,那么拥有他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谢邀
有远见
马云说的 “计划经济” 非 30 年前旧概念之 “计划经济”。自由经济的原理是自由市场适者生存,有本事的存活和壮大,不符合市场的被淘汰,听起来还不错,但其实这在大数据时代属于“粗放型” 市场经济,体现的是人类智慧不够。
概念有点像地球上的生物,天然遵循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的法则,我们可以称其为 “自由生物圈”,而人类智慧和科技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做转基因,基因编辑的生物,一出来就可以适应环境茁壮成长,这在马云的理解就是“计划生物圈”,代表的是更精准的市场定位,更透彻的市场信息,更集约的对口生产,可以减少“劣汰” 的浪费,大幅增加 “优胜” 的比例。
所以从被西方追捧了几百年的自由经济,到信息时代的 “计划经济”,体现的是人类智慧的跃升,市场从过去的粗放型升级为集约型智能型,当然是大趋势了,即使以后 30 年完不成,那就 50 年,50 年完不成,100 年也绝对没问题了,按照过去 30 年人类科技的发展跃升,个人估计中国 20 年内就可以搞定,不可能蠢到需要 50 年。
马云能看到信息指导市场的前景,明显是他开淘宝天猫多年的经验自然所致。我举个例子:中国农民选择农作物一般都比较喜欢跟风,去年种什么比较赚钱,今年就会种什么,最终每年被跟风种植的作物就会跌价,没人种植的作物价格就会飙涨,等反应过来也晚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衡。这样的自由市场其实是浪费极大的,容易产生类似 “蒜你狠” 的投机倒把行为或者 “谷贱伤农” 的现象,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和农民。而未来 “计划经济” 就会通过信息收集全国各农作物的市场需求(比如类似淘宝天猫这样的平台就可以进行大致的统计),从而引导各地农民进行种植计划,种植计划进行全国对比之后发现某种作物种植的人太多了,于是可以引导一些人修改种植计划,最终可以大致达到种植计划对口市场需求的目的,这样依靠大数据和信息化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和浪费,同时提供大数据的公司(如上文的淘宝天猫)也顺便发财。
计划经济还有一个称号:指令性经济。
如果只是制定好每种产品该生产多少数量的计划,但并没有强制力量去指令由谁来生产,那么这个计划只是一种建议而已。
举个例子。“计划” 告诉我市场上刚好只需要 1 亿双鞋子,我也知道这个数据完全正确,我还知道已经有若干家企业在生产这 1 亿双鞋子了。那有没有可能我就是要再生产 1 万双?当然有可能。大不了别人一双鞋子赚 1 块钱,我一双赚 5 毛钱吗。但是这样一来,不就偏离计划了吗。
所以,计划经济的全称是 “指令性计划经济”,国家不仅要制定出各种商品的供需数量,还得对指标和资源的分配有指令权,这需要强制力量来保证。
马云只是用了 “计划” 的字面意思而已,可能是因为他没细想 “计划经济” 的具体含义,更可能是他根本不在乎 “计划经济” 这个词用得准确与否,关键是这个词得激起大家的兴致。这是马云作为一个演讲高手的高明之处。
如果我们不去计较 “计划经济” 的定义,不考虑 “指令性” 特点,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运用,经济中的参与主体,是不是能够按照建议的 “绝对正确的计划” 来实现生产和消费呢?
回到上面举的例子。“计划” 告诉我市场上刚好只需要 1 亿双鞋子,我也知道这个数据完全正确。我被分配生产 1 万双某种鞋子,这个数量从利润的角度来说,对我是最有利的。那有没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1)某天,我坐在马桶上发呆时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改进生产工艺的方法,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于是我发现,生产 10 万双鞋子才是能让我获利最多的做法。
2)某天,几个流水线上年轻小伙子来找我,说他们谈恋爱了,想多挣点钱早日和心爱的姑娘结婚,于是想多加班,加班工资可以比正常上班低。我发现,这样一来单位成本降低了,生产 1 万 1 千双才是能让我获利最多的做法。
3)某天,一个街拍时尚达人穿着我生产的这种鞋子上了微博热搜,然后很多人都去淘宝上找我生产的这种鞋子买,我发现,生产 5 万双鞋子才是让我获利最多的做法。
上面 3 种情况说明,技术进步(创新)、生产者偏好、消费者偏好会随机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对于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根本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测。这和预测计划的能力没关系。硬币从空中掉在地上时,预测能力再强,也无法判断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管信息技术和数据应用多么发达,按需生产按需消费的 “计划经济” 不可能完全实现。也不可能存在一种完全考虑了不确定性的完美计划,因为变化的方向、程度都不可能准确预测,即使计划中考虑了不确定性,也只能覆盖到一部分不确定性,而不能覆盖全部。
除了不确定性的影响,博弈的存在也会使得计划会无法执行。还是生产鞋子的例子:某天,我心里盘算,如果我多生产 5 万双鞋子,别人不减少生产的话,我的利润会减少,但是,如果别人看我多生产了 5 万双后就减少生产,那我的利润就能增加了。既然这样,那我就赌一把,多生产 5 万双,即使今年别人因为要按照计划生产所以不减产,明年他们很可能就会减少生产了。
当然,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和数据运用的发展的确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制定计划,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这只能称为 “智慧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是两个概念,因为这个 “计划” 是企业自己基于各种信息和数据制定的计划,不是遵照政府或某个专门编制计划的公司编制的计划。在相同的信息数据和相同的自身条件下,不同的企业也会做出不动的决策。未来,提供信息和数据的公司会很有价值,但提供计划则是徒劳,字面意义上的 “计划经济” 也不会出现。
计划经济是全国或全社会的生产受统一计划安排的经济方式,与现在的各个企业各自计划自己的生产不同。实现计划经济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计划经济是最美好的经济制度,人类最终要实现。
因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要损害资产阶级眼前的利益,所以就遭到了他们及他们御用经济学家的攻击诋毁,给百姓洗脑,例如说公有制专制、养猪、扼杀人性、没有效率等等。
如果按马克思理论走,人类会直线进入计划经济。如果不按马克思理论走,人类完全在生产力推动下闭眼向前走,终究还要摸到计划经济,当然要耽误很多时间。
1 bat 三家的做大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因素,虽然互联网经济确实是规模报酬递增期长,但如果市场是竞争的话,这三家不会做大得这么快。他们的背后是疯狂的资本灌溉,政策支持和政府的信任。
2 不能,计划经济的问题除了信息不完全,还有信息不对称。靠大数据无法消除委托代理问题,况且,就算是大数据,离信息完全还远着呢。
高能注意!
作为消费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而忽略因市场结构恶化和垄断带来的风险!
外卖市场和打车市场就是明证
短期内,消费者因为垄断厂商抢占市场的行为获益。
但长期来看,在厂商垄断地位稳固后,市场价格回归至正常价格 加 跑路溢价。
消费者的境遇并没有因此改善多少。
本来就是如此。
市场经济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信息将会越来越对称,类似的计划经济将越来越强势
我用最简单的道理说一下:假设大数据能够做到全知全能,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能够实现计划经济吗?
有很多原因使其不能。
1、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生物,他的进化之路都是充满未知的,往往是对环境适应最好的种群随着环境巨变灭绝,只有少部分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想要长久维持,需要多样性和试错。看一下伟大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史,往往是一个新兴行业技术兴起的时候大部分方向和选择都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残酷检验的少部分成功了。这种试错冒险检验来自个体的奋斗,不是计划经济所能给予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讲,计划经济如果成功意味着文明的停滞不前,是相当可怕的。重复一遍,文明的进步来自多样性和试错。我们的人工智能研究也是基于此,尽管如此还担心过拟合呢。
举个例子,早年手机蓬勃发展的时候,波导康佳 TCL 等如日中天。政府担心手机过度竞争,就不再审批发放新的手机生产拍照。结果现在呢,看下图有拍照的企业还有哪个还生产手机?(其中联想的手机牌照是花 1 亿从厦华买的,现在联想也退出手机了),今天如日中天的几家企业当时都没有拍照。
再举个例子,假设政府也认为企业也是应该试错的。于是鼓励企业试错,于是和软银、红杉一样做天使基金,做风投。如上海市政府所公布的计划一样。你相信纳税人的钱能够这样用,你不担心权力寻租?
2、计划经济导致所有人只有一个大脑,无论叫作计划经济委员会还是叫其他的什么。你们是如何去相信他是必然正确的,他必然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了不存在这种完美的系统。况且人的感情是各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喜憎。
3、在计划经济下,各种行业工作都是被计划好的,实际上等同于取消个人自由。你的工作是被计划好的,你的居所是被计划好的,任何的反秩序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你根本就没有反秩序的机会。50 年代末因派系倾轧被发配农村改造的条令处处长蔡铁根大校目睹农民饿殍遍地,易子相食在日记中写道:“根据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经验证明,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经济基础,私有财产丧失了,个人的自由也就随之完全丧失了;私有制度完全废除了,个人的自由也就完全消灭了。因此,看来个人自由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是不相容的。而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却是分不开的,从而也就可以知道,个人自由乃是私有制度的产物,而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基础了…… 可是自由对于人来说,和财产是同样的重要,欧洲人说‘不自由,毋宁死’,那是因为不自由也就找不到饭吃,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自由就没有饭吃,要吃饭,就不能要自由,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二者是不可以兼得的,但在现代的中国,完全牺牲了自由,人民也不能吃饱。这样看来,人们要自由,就不能不要私有财产,而要私有财产就不能要社会主义。难道这就是马克思、列宁的思想?” 日记被发现后蔡铁根以反革命罪被处决。雄安新区正在做计划经济的试验特区,所有的房子只租不卖,如果你对计划经济感兴趣,不妨去。
虽然大部分人根本不在乎自由,但是没有自由的社会是没有未来的。
说实在的,评论之前至少读几本经济学的书吧?哈耶克也好,杨小凯也好,吴敬琏也好,多少读点?边际效应是经济学理论基础,而边际效应的基础在于产权。产权产生激励惩罚损益机制,产权也产生对个人财富的自由支配。我去造火箭也好,去办花花公子也好,去花几亿买一幅画也好,慈善捐助也好,都是个人自由。
高票的温酒老师怕不是癔症了?确实房子想暴跌就要相信市场 / 斜眼,不过暴跌的同时也会螺旋通缩导致你依旧买不起房子 外加丢了工作。上面拿房子拉经济 又靠房子吸热钱的唯一目的是 “中国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完全市场经济的话 08 年中国差不多就被吃干抹净了,你还想上知乎?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相对论和宏观经济学。
如果还搞不懂为什么会出现他口中的没有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可以翻翻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老梗来娱乐一下。
= 分割线 =
从马云讲 “女权” 来看,就知道马云根本不懂女权。马云的计划经济也不是我们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必须是统筹的,所以不存在更多的计划经济或者更少的计划经济(也因此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汽水厂这样的思路让西方研究者认为中国其实从未搞过计划经济)。
马云的意思应该是会有更多的大公司垄断行为所以并且呼唤公权力的配合(你说居民杠杆还可以再加一下,我就给全国人民一起提额,谁还能负债多少一目了然,你能转移企业杠杆,我能增加淘宝流量,唯一的问题就是你不要把我打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小羊羔)
那么这个其实是西方激进左翼(非常时髦)的批判方向,就是大公司窃取隐私对人权的伤害,大公司权力超越政府损害民主,跨国公司利维坦等等等。
不光和计划经济没关系,反而是资本的大锅,所以某些奇奇怪怪的答主莫名其妙强行联系,强行哈耶克,简直可怕我跟你讲,如果真的从不说假话,那就只能是太蠢了。
罚看《黑客军团》一百遍。
马云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任何人和任何政府部门。
在现代历史中,不同的人类社会所进行的社会实验有两个模式,这两种社会模式对于普通大众就是不同的外部环境。
模式一:为普通大众提供充分竞争性的外部环境,这就是市场经济。
模式二:为普通大众提供强制平均性的外部环境,这就是计划经济。
这两种社会实验模式都有它的缺点。
市场经济的模式效率很高,但是公平性很差,因为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下,穷人是一定干不过富人的,因为他们先天性拥有的资源就不对等。
所以,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如果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完全不干预,最后大资本不但可以碾压穷人,而且可以轻易干掉中小资本,形成垄断资本——
所以,充分竞争的结果就是大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彻底消灭竞争,形成垄断资本。
**香港就是这样的典型。**十大家族利用资本优势几乎垄断了香港所有的公用民生产业,700 万香港人衣食住行都被十大家族敲骨吸髓地掠夺一生一世。
计划经济模式也有缺点,因为实行强制平均主义,所以也打压了有能力的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造就了绝对贫困。
中国目前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是上述两种社会模式的结合——这也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探索出来的道路。
国家一方面放开了绝大多数领域的管制,提供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套转移支付体制来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能在脱贫事业上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主要就是靠这个转移支付体制。
我们身处的世界还是一个存量博弈的世界,全世界有 70 亿人,发达国家有 10 亿人口,发展中国家有 60 亿人口。
如果搞充分竞争性社会模式,发达国家还好一点,贫富两极分化底层人群还有一口饭吃,如果是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社会模式下,底层人群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极端情况下,连狗都不如。
可以参考 印度「贱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里面的回答:印度「贱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印度号称发展中国家皿煮制度的典范,但是穷人在充分性竞争外部环境下,只能拿身体去拼,所得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已。
菲律宾贫民购买潲水做食物
菲律宾也是皿煮制度,这些贫民却依然无法通过手里所谓的 “选票” 改变自己猪狗不如的命运。
对于发展中国家穷人而言,贫穷的原因不是啥缺乏信息渠道,更不是缺乏正确整合、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本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缺陷——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下,穷人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是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脱贫的。
这种干预就是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国特色,在西方国家皿煮制度下是没办法建立这样的体制的。原因很简单,富裕地区的人民永远不会愿意掏腰包去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
大家知道为啥 2019 年加泰罗尼亚会爆发骚乱吗?
这个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富裕的加泰罗尼亚就越来越不愿意与西班牙其他较落后的地区搭伙过日子了,所以加泰罗尼亚一直在寻求独立。
西班牙政府当然不可能同意,这个地区的民众就用更激进的手段来制造混乱。
按:当下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下行趋势,经济增量的蛋糕越来越小,资本主义社会存量分配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所以,目前一票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民粹主义抬头、社会内卷的趋势。
所以,不论计划经济或是市场经济,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最符合中国的国情,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意识形态本来就是竞争的,你不竞争,那就只有被干的份。
就这么简单。
美国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不存在这个东西,你是文宣的东西看多了,把脑袋看坏了。美国建国之初,就有联邦党人,他们的最高价值就是国家利益,比如说南北战争。在之后有了亲英派和仇英派。再到后面就是仇英派和仇苏派。现在是新自由主义或者美式自由主义和孤立主义或美式保守主义的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唐纳德只是在推行孤立主义或美式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并否定原有的新自由主义或美式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不要以为你以为的世界就是你以为的那个世界。
恰好另外一个问题大数据技术是否有可能拯救计划经济? - 经济学 - 知乎 也关注了,一并回答。
产生这个想法的人存在一个错觉,他们似乎认为,计划经济的失败,源自于对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匮乏和落后。
错觉的本身是源自对于计划经济为何失败的反思不足。
在这个错觉中,计划经济的失败似乎变成了昏黄的电灯,简陋的村委会和一个镇只有一两部的电话机,堆叠成山的账簿和算盘。似乎其失败源自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手段的落后。如今我们有了先进的计算机,触及每一个人的网络,自然可以在过去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但把眼光从中国移开,看到那些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看着苏联计委的 160 个部门,发展出来的复杂的数学工具,就很容易理解,计划经济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遇到的麻烦,远远比不上它在信息的有效性上遇到的麻烦。
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似乎很难搞清楚人们的真实需求,也因此既无法真正的使人们去努力工作,也无法真正的让人们满意。计划经济即然无法量化需求,那么当一个苏联人的洗衣机坏了的时候,他应该去一个国营的维修站排队,等上几个月,或者,他可以花一点钱,请一个兼职的修理工。同样的,既然无法量化需求,一个国营的修理站,就搞不清楚自己的员工到底是因为技术太差以至于没有人肯雇佣他做兼职,还是安贫乐道,满足于每个月的工资。
那么既然如此,现在这种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辅以大数据和一些其他的新奇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之类的,有可能为计划经济解决这一难题吗?
假设,我们最终发展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系统,他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呢?
首先要能多层次的传递信息。每一个人和每一条信息,不仅仅要传递到中心,不论这个中心是服务器还是计委。还要想办法传递给整个社会。如果石油变少了,这个信息要使每一个用户了解到,同样的,每一个用户对于核电的需求,也都要能传递给油田,气田,煤矿主或者核电站,使他们可以更改自己的生产计划。
同时,要能为每个人决定自己的需求。如果可以自行决定,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需求是最迫切的,但这个系统必须想办法分辨出哪些需求是真正的迫切,哪些仅仅是无病呻吟。那些人有资格要求得到更多,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足够的贡献,哪些人因为平时好吃懒做,因此只配享有最基本的保障。
第三,还要能帮助生产者做出决策,如何分配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能力。还要能逼迫生产者考虑是升级技术还是降低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系统的交互必须足够简单。简单到如同 iphone 一样,不需要多少训练,缺乏良好教育的普通人也能轻松的使用这个系统。
大数据的目的,并不是收集或展示 TB 或者 PB 级的数据,而是期望找到一个办法来使得海量的数据可以被人理解和使用。
然后呢,我们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发现了什么? 货币。一个现成的,满足了以上所有需求的现成的产品。
货币,或者说价格最重要的三个功能,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 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 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用一种非常大数据的方法解决的计划经济的弊端。
当我拿出几百块钱准备去吃一顿饭的时候,这几百块钱意味着,我对社会有足够的贡献,因此可以吃这样一顿饭。我对这顿饭的需求,比其他人更加真实,同样的,也比我自己的其他需求,比如买一件衣服或者看几场电影更加迫切。而当这几百块钱被支付给商家之后,商家的信息,他的人工成本,他的地租,食材的价格,运输的成本,都可以传递给我。甚至包含了他对于未来的预期,因为此时此刻他并没有打算把钱投入到其他领域,而依然认为做一个好厨子是有前途的。
而包含了如此复杂的信息,包含了足够的安全校验之后,这几张人民币依然足够简洁,我作为用户,只需要处理几个字节的信息。几乎不需要付出多少学习成本。
Bang ! 我们又一次发明了轮子。
Ps. 能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在我看来倒颇有当今互联网的特点,每过一段时间,有一些技术便处在变革的门槛之上。但很快,不论实质性的变革是否真的发生,这些其实存在了许多年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比如 VR,比如大数据,便被普通的从业者注意到,他们先把这个概念的解释庸俗化,将其门槛降低,包装成为自己能理解的技术,然后拿着这个与现在技术并无本质不同的轮子,去改变世界,去 make world a better place
所以说,大资本家本质上并不厌恶管制,恰恰相反,拥有政治资本的资本家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更容易攫取高额利润(还不用担心被市场淘汰了),但计划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效率低下没有优势的时候总是要找肥猪杀的,等刀子过来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了。
本回答下很多高手已经回答得很好了。这里提供一个新思路:杰克马此话,不是讲给我等小民听的,是在揣摩一些人心思,说一些捧场的话。这里面传递的信息是庙堂中有人开始准备应对经济下行了。所以我等小民更要看清形势以趋利避害。
与之相应地,庙堂中已经做了一些其他安排:
最近信息量密集到爆。首先是众多看官关心的供销社恢复了 95%:
其次是阁部大臣们提倡返乡创业:
再次,还有一些信息也成功地引起了财迷注意。第一是过去被送进去捡了肥皂的奸商顾雏军案被重审:
第二是各地数据挤水分:
第三是鑫茂大厦揸 fit 人户部郭侍郎怒斥不法分子违规制造大型韭菜联合收割机:
下面财迷就为大家做个解毒:
最近不少看官想要财迷解毒马云言论及供销社恢复的事,还表达了计划经济或重来的担心。对此财迷笑而不语。知乎流行语:不先谈是不是就再谈为什么那就是耍流氓。不知各位可曾想过:或许其实神州本来就不存在神马计划经济。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计划经济基本是需要严格的精英官僚体系和精密的计算的。不论是红色罗刹时期还是东欧一众小弟,都有一个巨大的委员会,各种情报汇总分析,然后制定出庞大周密的计划,再把这些计划单分发到各地工厂里面。各个工厂再开足马力照计划生产,造出来的产品再送到各地商店销售。
红色罗刹因为这种计算精密的计划经济甚至还培养出了列. 康托罗维奇 (1912-1986) 这样的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现代计算数学理论的创始人:
此君从上世纪 30 年代初从事函数构造和近似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后将泛函数分析观点用于计算方法,创立近似计算理论 “牛顿—康托罗维奇方法”。1939 年发表《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为线性规划理论奠定了基础。1975 年因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神州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组织庞大计算严密的计划经济,早年就是德胜诺夫做诗人拍拍脑袋,下面大嗡大哄各种崇拜。某人雄心勃勃要和老大哥争霸天下,提出要鞍钢宪法来代替马钢宪法,就如同神州要代替红色罗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这种所谓的 “两参一改三结合” 代替了红色罗刹的委员会统筹计算,层层传达的精密计划经济。钱伟长的亩产万斤顶替了康托罗维奇的《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
至于后来的事情,诸如浮夸盛行、饿殍遍地等等,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多讲。单讲七千人英雄会,本来修养斯基和两猫斯基是想拨乱反正。但是因为干犯天威,几年后就被打倒并踏上一万只脚。一个在开封府卫皇而终,一个去了南昌府修拖拉机。
看官或问:既然神州是大轰大嗡的经济,那为何还能坚持很久?
被剪刀差割了三十年韭菜的农民伯伯乡下妹笑而不语。
剪刀差的关键大棋就是供销社:农民伯伯乡下妹想卖东西买点柴米油盐补贴家用,如果是自由市场上,就可以讨价还价:猪肉粮食多少钱一斤,少了不卖。但供销社来了,号称要为工业做积累。那你就不能讨价还价,无论是粮食还是猪肉,都只能是由供销社低价强制收购,然后拿去卖。俗称统购统销。那时交售给国家的毛猪 (活猪) 是 0.38 元 / 斤,永久牌自行车 150 元左右,一个一般工人工资一个月 20 元左右。一辆凭票供应的永久牌自行车差不多要一头 380 斤的超级肥猪才等值,上海牌手表也差不多要这么大一头肥猪。可惜除种猪谁也不会把肉猪养到 380 斤,正常的一般也就一百来斤左右。这样一辆永久自行车基本能顶两头肥猪了。甚至在改开之初,卖 (bei) 粮(ge)万 (jiu) 斤(cai)只求一辆永久自行车,也是有的:
生猪销售方式统得死。农民自宰自销绝对不允许, 个体屠工私自贩卖生猪也会被视为投机倒把,会被送进局子捡肥皂。那时候唯一销售渠道就是统一经营的食品公司。农民不敢养猪,那就只好养羊养鸡。然而有一段时间连养鸡卖鸡蛋都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所以财迷我听家里老人讲其中故事,颇能感到心酸。至于供销社本身,由于手握渠道大权,自然是呼风唤雨,要啥得啥,是个羡杀旁人的职位。
所以说神州前三十年是计划经济那就有点扯,但如果说是大嗡大哄的大茶饭经济,那就还算比较靠谱。(此处有删节)七十年代不知道多少标致的乡下妹子为了一个城市户口委身于城市无赖青年,让无数农村大好青年咬碎口中牙。至于后来农村出现包产到户陌上花开,城市出现大下岗霓虹失色,当初农村标致妹子委身城市无赖后又下岗要去三产失身,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大茶饭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学原因就是没激励就没有劳动积极性: 农民伯伯乡下妹一看老子辛苦一年养头猪,结果连猪肉都没混上一两。如果还给你好好干,那就是比猪猡还蠢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其结果就是养蚕人看不到希望就懈怠了,最后大家一起没得穿。七十年代的出栏猪普遍都是百来斤。瘦小得一腿,和八九十年代没得比。供给减少,自然带来紧缺。所以那时候就连城里人也需要用肉票买肉,一年也吃不上几回好肉。这样久了,就连高级干部过年也只有两斤肉和几盒杂糖,神州经济进入了负帕累托之中。最后搞到天怒人怨,大家跟着两猫斯基一齐拱翻了事。
两猫斯基咸鱼翻身后管理经济的大佬无论是会计还是雄鸡诺夫,其实是相对来说都是计划经济的高手,相当专业的。本来也想搞一点红色罗刹的计划经济。但是当时罗刹经济明显开始萎靡,年老色衰,不值得神州对着撸了。神州与罗刹更渐行渐远,而与美帝眉来眼去,所以直接扭腰跨步,把农民伯伯乡下妹和老大哥都送进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搞起了外贸经济。城市杀马特和乡村洗剪吹再度聚首,哎哟,那画面好美。
所以现在财迷不少看官一看到供销社恢复了 95%,估计就是勾起了对旧时代的回忆。生怕又回到买斤食用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买斤冰糖要医生开营养品证明,买个自行车要走后门,请吃饭,托关系的境地。故而心里惴惴得紧。
然而时代不同了,大茶饭经济也不至于吃相难看的。“统购统销” 是大杀器,永州产的异蛇的节奏:渠道一统,关门放狗。统购一出,寸草不留。这种大杀器一出,首先亿万商家店铺那都要关门,就连淘宝顺丰也恐怕也不能幸免,要被合营。且不说这么大的商业巨头的说倒就倒,不但在鬼佬前的面子不会好看,还动了鬼佬的蛋糕,搞不好会遭到报应。单单讲市面上众多店铺都是老爷自己友囤的,市值 4000 亿美刀的阿里,2000 多亿港纸的顺丰里面也少不了老爷自己友的股份。要真的出动这大杀器,不等鬼佬们发话,恐怕姥爷自己友就第一个不答应。
更何况,真要再来一次 “统购统销”。那基本上就是和鑫胖一样撕破脸要做泼皮破落户了。即使不谈国内,以后在国际上的路子也会越走越窄。这个道理连我等小民都懂,上面自然也门清。目测庙堂上还是想打击各种涸泽而渔的山大王,好好过日子的。不然也不会一方面要重审顾雏军案(主要也是郎教授实在声名狼藉了)。顾当初是典型的国进民退的受害者,和健力宝的李经纬一样备受折磨。李经纬已经作古,而顾雏军还能坚持到现在,也算是同类不同命吧。
除了重审顾雏军,正如前面提到的,庙堂中还在打击涸泽而渔的大型韭菜联合收割机制造者,同时要求各地挤出数据水分,并再三强调保护物权:
这些信息都表明庙堂中人还是希望放水养鱼,大家一起好好过日子的。
当然,庙堂中人保护物权,叫 “老板们别跑”,也不完全是顿悟了要立地成佛,目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经济凋敝后或出现汹汹群氓。所以中堂大人才要号召更多人搞返乡创业当老板。这其中筋节,恐怕是和当初上山下乡一样,要稳住待业青年。只是当初需要稳住的是知识青年,而今却需要稳住三类人:失业杀马特,待业四只眼和退伍丘八:
这三类人一向喜欢搞搞震。最近波斯国闹得欢,主要就是失业杀马特和待业四只眼搞到了一起。很多信息财迷虽然在香江看得到,但不能多说。总之这三类人比较伤脑筋的说。
就神州现在情况,东北还没到统购统销那地步,就已经神人共愤,何况整体到那地步。所以,大家一看到返乡创业,就联想到上山下乡;一看到供销社,就联想到布票肉票,暂时还算是过度想象。
但是,各位也不可小觑其中传递的一些信号:
(1)鉴于现在神州积累了亘古未有的货币泡沫,而楼市又逐渐在被冻住。各种热钱必然会激荡奔流,做猪突状在各个经济领域左冲右突。当初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 就是这么来的:
姥爷们怕的就是这些热钱进入基本生活必须品领域,导致柴米油盐暴涨,搞到群氓汹汹要上街暴力不合作。所以建立供销社目测可以做伏笔,以备不时之需,万一需要可以调动资源平抑物价。这是会计传人的经典玩法,此处不用多讲。
(2) 恢复供销系统也可以做一个 “移山填海” 的探索,一旦货运、物流被垄断,那垄断系统完全可以坐地起价,把一些成本转嫁到产品销售者身上。搞不好就又探索出了一个发财之道。
既然对形势已经了然,那么我等小民又当如何应对?
第一,我们应该意识到,165 万亿 M2 的天量货币洪水在激荡,为之所筑起的堤坝是有风险的。如今连庙堂中人也坐不住,需要启动 “供销社模式” 让其进入待机状态。其背后传递的信息就是:一旦洪水不小心从楼市冲出来,90 年代那种天马行空的产品价格上涨潮估计也就不远。话说财迷前几天有事去深圳,打车的燃油费从一块涨到两块;复印个证件,价格也涨了 50%,细问之下,才知道去年纸张涨价了 40%。所以,通胀的黑天鹅已经初露峥嵘。对此我等小民留一点钱或者屯一点东西应对这个上涨,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第二,很多看官提到供销系统如果真的成功上位,将来油水一定很足。如果能进入这些系统,那多半是能乘点春风的。
财迷对此笑而不语。
供销系统就现在看其定位还只是服务三农的载体,估计油水一般:
真要有油水,只能是各地山大王实在没钱,需要启用 “统购统销” 大杀器,做个泼皮破落户,挖地三尺,搜刮度日。作为 “统购统销” 抓手的供销社自然也会揩得满手油。财迷前面已经分析过,就目前的形势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不大。倒是下列情况出现的可能较大:某些关系老百姓基本生活的产品价格突然暴涨,以至于需要供销社出来平抑物价。如果是这样,供销社基本就和现在的各地仍然存在的粮站起到的功能差不多。就财迷的了解,粮站系统(现在换了个马甲叫做中储粮)油水其实一般,而且现在还一直在被盯着:
所以各位真的花钱费心进了供销系统,结果等了半天没有油水,反而各种钱少事多,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那各种失望失意失落也就免不了。至少就目前的证据推测,供销系统还不算一个好的乘春风去处。
各位真的要乘春风,不如看看还有什么领域既不会惹到出现群氓汹汹,而又可以让超发的货币洪水冲进去炒作以 “自然” 实现货币回笼,然后囤一点坐等升值并早进早出。
这些领域曾经是比特币 (以及相关代币)和茅台酒之类。然而比特币在神州 “币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已经玩不下去了:
至于茅台酒则被炒到了一个太高的位置:
所以各位此时进场去囤比特币(或类似代币)or 茅台股票似乎确凿不太合适。但财迷以为只要货币的泡沫还在,神州就会还有新的 “比特币” 或“茅台酒”出现。这些东西可能是贵金属,也有可能是名烟名酒名茶之类的可屯物资。但具体可能是哪些还需要更多观察,财迷已经趁着贵金属低,买了一些纸黄金之类。以后财迷也会持续观察新品种的可屯资产,为大家做一些守望。
当然,财迷还是说,各位配置这些可投(tou)资 (ji) 标的物的时候,一定是在自己的主要资产已经做了分散配置(比如已经配置了绿纸保险并为以后养老做好了计划),现金流充足之后才去做的事情。进取类投资自然也是要做。毕竟比特币和茅台的涨幅还是很令人眼馋。但是这些都是在各位控制好风险之后才能做的事情,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本末倒置,动不动赌性大发 all in 一把梭。否则到时候脱富致贫成了群氓,闹到还要领导费心来 “精准扶贫” 甚至维稳,那就麻烦了。
言尽于此。
喜欢本文,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众号 “JLTCM2016”,或扫描下列二维码:
http://weixin.qq.com/r/0Tj74-3EUKAvrbmA923D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或在微博、知乎、雪球中关注公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各位想看无删减版无码文章的请加财迷微信 chaimi2017 或从公号下 “鼓瑟吹笙” 一栏进入财迷群观看。
计划经济不可行性早已证明,大数据也弥补不了
周为民
我要讲的是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不可动摇。
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本来曾经讨论过、争论过、并且已经做了澄清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又出现了争论,又似乎模糊了。我们现在讨论的大数据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议题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需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澄清,以免一些陈旧错误的思想观念重新产生影响。
一、大数据弥补不了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
经过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的那场著名争论(注:米塞斯和兰格的争论),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强有力的理论说明。虽然计算机的出现曾鼓舞了计划经济的思想,但是理论和实践都一再证明以为靠计算机技术就能让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的想法终究仍然是幻想。
现在,大数据的出现,又重新引起了这样的幻想。而今天关于大数据技术能够让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的观念实际上都是早已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否定的陈旧观念。
应当看到,大数据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它是在市场环境中由市场的作用而带来的技术创新,它不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根据,因为它不能弥补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到现在,有不少人还是有一个疑问好像解不开,他们认为,计划经济为什么要否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搞经济要有计划怎么就不对呢?为什么要否定计划经济?过去的毛病是因为没把计划经济搞好,所以改进的方向应当是完善计划经济,怎么能否定计划经济?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实际上我们要了解,计划经济的实质不在于有计划,不在于讲计划,而在于它是一种管制经济,命令经济,是一种类似战争体制、战时管制体制的那种一种组织方式。和市场经济以人们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根本不同,计划经济的实质是对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否定。这是计划经济的要害,也是它的根本缺陷。
由于这个缺陷,所以产生了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大数据技术不能改变计划经济否定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自主活动这个性质,所以它不可能帮助计划经济克服它固有的那些弊端。
第一,大数据技术仍然不能帮助国家计划当局获得充分的、无限的信息,特别是知识。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不能集中收集、集中控制、集中使用在分散的市场决策中为个人所独有的那些信息和知识。尤其是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的个人所独有的那种直觉、灵感、想象力、决断力和冒险精神,是不可能由计划当局靠大数据技术就能集中起来使用的。这些为不同的个人所独有的知识只有在市场的分散决策中才能产生,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计划经济本身就注定是排斥 “大数据” 的,因为这种集中控制方式必须以简单、同一、平均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为基础,而大数据却是日趋复杂、多样、差异化的市场活动的结果和表现。
第二,大数据同样不能帮助计划经济解决内在动力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它不能帮助计划经济形成对个人和企业的符合经济效率目标的有效激励。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实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否定个人和企业的独立利益主体、决策主体的地位为前提,所以,缺乏由自主利益动机而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有效激励,是计划经济搞不好经济的基本原因之一,而这个弊端是无法靠大数据技术来克服的。
第三,计划经济由于它的性质,由于它否定个人和企业的自主性,所以即便有了大数据,它仍然一定会压抑企业家的作用,而且甚至可能因为有了大数据而更加压抑企业家的作用。因此它一定会抑制创新活动。
例如乔布斯,他大概是从来不去调查搜集什么需求信息的,为什么?他的理由是他要创造的产品世界上根本没有。他特别喜欢引用福特的一句话,福特说,如果去调查,你无论找多少人问他需要什么,他肯定不会说需要汽车,都会说需要一辆更好的马车。所以像这样的创新不是靠现有的数据搜集能去实现的,要靠企业家的创新作用。而计划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做不到这一点。
计划经济固然能够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
但是,第一,它能办的大事一定只是在已有的产品及其技术、设备上的模仿式赶超,而不可能是熊彼特所谓 “创造性毁灭” 意义上的创新;
第二,它的集中力量一定同时意味着不计成本,甚至 “不惜一切代价”,因而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可能是经济行为,而总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所以在凡是以经济效率为目标、存在市场竞争的那些领域,这种方式都是缺乏效率,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都是不适用的。而这两个问题也同样无法靠大数据来解决。
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已越来越需要以创新驱动,同时,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已处在全球化的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所以,计划经济方式更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了。
第四,大数据技术不能使计划经济保证它的集中决策总能按照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向来配置资源。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集中决策可能有特殊的偏好,有特殊的目标,而这样的偏好、目标可能不是符合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率标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数据有助于满足这些偏好,实现这些目标,那么它越是有用,就越会使集中决策背离正确方向。
我们讨论过产业政策,特别提到过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什么问题?是大量资源被错误配置的问题。
而大量的资源错配,原因主要还不在于缺乏数据及其处理能力,而在于过多掌握资源控制权和集中决策权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特殊偏好、特殊目标,这些偏好和目标往往不取决于经济效率目标,而取决于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官员的特殊利益及其它诸多因素。
第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高度集权的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直接控制的体制来和它配合。这是由它的逻辑决定的。实际上,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内的一种集中控制体制。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为什么没有其它方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真正成功,其成果也不能保持的原因。所以,如果因为有了大数据,就以为可以重新搞起计划经济的话,那么,不光是经济体制,而且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体制就都不能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能朝自由、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所以概括起来说,大数据不管 “大” 到什么程度,它也不能弥补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因此它不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有效工具。这个道理、这个逻辑很清楚,如果大数据能够克服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也就是能让计划经济来承认、肯定个人和企业的自主性、自主活动、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话,计划经济本身就没有必要存在,它也就不会存在了。
这是我谈的第一点看法,就是大数据弥补不了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因而它不能克服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
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难以理解市场经济
这是我要谈的第二点看法。也有不少人提出一个疑问:“中国搞计划经济总共就搞了二十来年,现在改这个体制已经改了四十年了怎么还没改过来,怎么这么难改?”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是费解。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 1949 年以来的深刻变革,也不仅是 1840 年以来的深刻变革,从中国大历史的视野来看,这是自公元前 221 年以来,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因为自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天下以后,虽一再改朝换代,但有一个做法基本上是一直延续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那就是所谓重本抑末,也叫重农抑商。小农经济,这是本,国家须以此为重,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孤立、分散、单一平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皇权专制统治的最适宜的基础;末呢?主要就是民间工商业,民间的市场活动,这是要抑制的。其所以如此,固然是为了国家财政目的而与民争利,但最重要的目的仍在于皇朝安全,这是传统皇朝国家的最高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所以,民间工商业的独立活动、财富在民间的积累,一概被认为是危险的,甚至(如希克斯所说),仅仅是人们在市场上的聚集,都会被视为一种威胁。
在这个传统中,国家总是力图去限制、排斥民间的市场活动。凡是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都要由国家来控制。例如盐、铁。盐是重要的生活资料,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那都是要由国家来垄断的。
尽管官办作坊提供的产品质量低劣,像镰刀,“割草不痛”,但即便如此,也要坚持国家垄断。同时,凡是利润丰厚的那些产品,像茶、酒之类,也一律实行禁榷,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更有甚者,是像告缗那样的极端行为,彻底剥夺民间的财富积累,全面摧毁 “中等收入阶层”。这一整套的制度,包括国营、禁榷以至均输、平准等等,目的是什么?都是压制民间工商业,排斥市场活动。
一直到中国近代以来第一轮大规模的工业化现代化运动,也就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并持续三十来年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用的还是这种国家垄断的做法。官府要办纺织厂,就不准民间再办,明令民间不得另树一帜。即使官办企业的低效率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以至不得不向民间有限开放以后,也还是想方设法地维持国家控制,所谓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之类。
到国民党政府搞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仍然沿袭传统的国家垄断方式。首先统制全国金融。要从统制全国金融走向统制全国生产。后来还提出计划教育、计划经济、以计划教育配合计划经济之类的主张。
再后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围绕苏联援建的 156 个大项目,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同时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同样是一种外国模式的苏联模式很容易就能直接照搬呢?就因为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模式跟我们的传统是完全契合的。
这样来看,今天在改革过程中要改掉计划经济体制,改的不只是过去搞了二十年的那一套体制,要改的是两千年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传统方式。所以这个变革是空前深刻的,也是很艰难的。
在这个传统中,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我们中国人往往很难理解市场经济的逻辑,人们对市场的作用天然地充满疑虑,充满不信任,总觉得把事情交给市场就会乱。相反,人们习惯了过多地迷信权力的力量,崇拜权力的力量,以至把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必须由国家垄断,各种利源必须由政府控制当成了不需要任何证明的公理,以至无论官民,全社会普遍地缺乏权利观念,而充斥着浓重的权势意识。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人的自主性,是个人和企业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自主活动。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民众的自主经济。所以对市场充满疑虑、充满不信任,实质是对人民的自主活动充满疑虑、充满不信任。
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只有在国家垄断控制方式造成严重的经济、财政困难以至危机的时候,才会迫不得已地放松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市场,“允许” 民间经济活动。这样,靠市场的力量,通常都能渡过难关,而且会出现一段繁荣。但只要日子一好过,往往就想回过头去重新强化国家的垄断控制。这时,一些旧意识旧观念也会重新泛起。
也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中国改革明确了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认真对待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市场的逻辑,否则一些陈旧观念就很容易在新的条件下反复出现并产生影响。像以为有了大数据就能重搞计划经济,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里还有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大数据计划经济” 观念实际上是简单、机械地套用工程技术思维来对待经济社会问题的表现,是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人及其行为而产生的幻想,因而既难以理解市场经济的逻辑,也认识不到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究竟何在。
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不可动摇
现在,改革仍处于紧要的半途,市场经济体制仍远未完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大目标、大战略一定要坚持,不能动摇,不能变。大目标、大战略在什么情况下往往容易变呢?两种情况。
一个是取得了很大成就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容易以为现在我们有底气了,有条件,有实力来变一变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遇到不少困难、矛盾、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容易变,觉得这个时候有必要变了,这么多问题你还不变?
而在目前这个改革的半途上,这两种情况恰恰同时存在。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又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于是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现在既有必要变(因为问题很多),又有条件变(因为实力今非昔比)。这个时候一定要真正保持清醒坚定,不能动摇。
实际上,要达成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需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遵循正确的方向,根据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正确定位有效推进;民间经济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完备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条件;政府的宏观管理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进行改革和完善,特别是一定要避免多年来反复出现的那种现象,就是在宏观调控中,一旦扩张,就主要扩张国有部门,一旦紧缩,又首先打击民间经济,这是宏观调控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定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马云的意思是,未来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因此人们,尤其是一国政府,有希望掌握关于经济活动的全部数据,集结聪明才智编写最智能的算法,再加上计算资源越来越不是问题,那么就有希望用技术手段帮助人们或者政府,去计算出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最公平的分配方式,最周全的计划安排,从而实现一个技术加持的,更加强大的计划经济。
但是,马云错了,他主要错在两点:
第一点,影响市场的因素如此复杂,以至于知识始终是分散的,即使有大数据和 AI,也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 “上帝” 来安排好一切,预知一切。即便有朝一日技术足够强大,能够计算一切,也无法掌控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不确定性。预测的不可能,就意味着计划的不可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再周全的计划,执行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稍有疏忽,整个计划就有可能需要重新计算,而事实上,犯错的人,何止一两个,是人就不是机器,都有可能在预期之外发生错误,而且这些错误完全无法预判。
第二点,更加致命,社会和市场是不断进化的,人在市场活动中能够创新,从而为全人类的财富带来增量,新技术取代老技术,新模式取代旧模式,新业态取代旧业态,这一切都是无法 “计划” 的。换句话说,如果计划一切,每个人,每个组织,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成为存量博弈,用最近流行的话说,这就是“内卷”。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全部归入计划,那怎么会有 iphone、微信、特斯拉这些创新。
马云,这位不断创新,不断颠覆,不断刷新我们想象力的 “外星人”,正是得益于市场经济,如果一切被计划,又怎么会有今天的马云呢?所以,这一次马云不仅错了,还错得很反讽。
A:马云的计划经济是 C2B 按需定制。
数据化市场需求及需求趋势 —- 制定生产计划 —– 商品流通。
发挥根本作用的是市场,本质上是更高效率,更低库存的市场经济。
B:我们以前说的计划经济其实是政府部门通过直接行政命令或者国企规划商品生产。
不看需求计划生产 — 商品流通。
发挥作用的是政府行政部门以及国企决策部门。
显然,B 种计划经济的实现是以公有制企业居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这么多年的改革下来,中国已经不具备此种基础。A 种计划经济和 B 种计划经济是完全相反的。马云口中计划经济实现的越好,越能证明 B 种计划经济的失败。
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既然在大数据背景下计划(比如现在滴滴给你自动分配司机,而不是像在淘宝购物一样给个 “司机列表” 让你自己选报价低的)看上去似乎更有效率些,那为何不尝试呢?微观经济学可以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全知全能的计划者在配置资源的效率相等。现如今市场中存在交易费用(比如上面说的查找滴滴司机报价需要的时间等等),那么引入一定计划参与配置,有助于提高效率。
如果展开来看,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是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也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这也就是为啥现在要提所谓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因为不改革,市场配置的效率就那样了。
但是神奇的是,这段时间里,虽然实际由计划配置资源的情况在不断减少,但可以被计划所利用的配置技术,却是迅猛发展的,这就是互联网相关产业。
计划的效率低下主要有两个问题。1. 中央计划者没法知道个人的偏好,你喜欢苹果却给你配个萝卜;2. 中央计划者缺乏完全调配资源的能力,你要五个苹果最后只给你一个。这其中,中央与个人间层层代理,是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比如地方政府,还有所在单位等。信息在这个过程被扭曲了,利益也被层层瓜分。
但是互联网出现后,代理这个问题可以说被很好地解决了。如果把淘宝当做 “中央计划者”,那我们每个人的偏好都通过购物行为无损且及时地被中央计划者所知,而淘宝本身又能提供我所需要的商品(虽然这个过程是市场在配置,但事实上是淘宝决定了你的搜索页优先出现哪些商品),这样就完成了商品的出售。
同样,滴滴打车的全流程可能更加类似计划经济配置这一点。就打车这一小块领域而言,似乎滴滴真的是那个 “全知全能” 的中央计划者了。
更有趣的是,在淘宝时你可以根据价格等一系列指标来选择商品排序,在滴滴你可以选择加小费来提高接单率。市场和计划的关系,似乎从改革开放时的对立,到了现在交融在一起。
没有政府,谁用百度?
文章略长。稍花了一点时间看完。
第一感想是:这不就是马云一直在布局的事吗?
从文章来看,马云像是新计划经济的 “参与者”,不过,我总觉得恐怕他会是“创建者” 之一。
…… …… ……
我注册淘宝买家 10 年,注册卖家 8 年多。虽然去年才专职经营店铺,但之前那些年,隔三差五就会去淘宝后台看看内部新闻或者经营管理方面又有什么的变化之类的。早就发现阿里在做一些布局,只是这次马云才讲出来而已(其实也只讲了非常非常少的一点点而已)。
如果你放开思路,舍弃什么经济、政治、军事、生活、物流…… 之类的概念,更精细、全面、整体的看看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世界:
1、各种工业机械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确。
2、长距离运输越来越快,可运量越来越大。
3、“电子程序” 越来越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4、程序可编译的越来越复杂。
5、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6、过去的经济模式越来越捉襟见肘。
7、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趋于饱和。
8、人们对精神食粮需求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不满足于粗糙的文娱产品。
9、地球石油矿产等非可再生资源… 这是固定的,所以只会越来越稀缺。
……
继续列下去,不知会写到何时,所以就此打住。
总而言之,
1、从硬件、软件技术上来说,现在已经具备实现计划经济的基础了。
2、从地球资源来看,如果不计划经济,就以现在的经济模式,按现在的地球人口(以及将会增加的人口)来看,用不了几年,地球资源就会稀缺到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指望不上移民外星球。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资源浪费的速度,所以,恐怕不等人类移民外星,大战就开始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 “计划经济” 显然不是新中国用过的那种,由上而下的计划。
按我个人的思考,世界需要的 “计划经济”,应该是一种全人类参与的自下而上“动态平衡” 式的 “计划”(暂且称之为“动态计划经济” 吧)。
上边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让我细细为您解释 ^_^
首先需要明确两点:
1、有很多消费,虽然是 “必需” 的,但消费的 “内容” 是有弹性的。
比如人人都需要吃饭,但是吃什么?这是一件可变化的事。
比如人人都穿衣服(暂请忽略婴儿),但是穿什么?这也是一件经常变化的事。
比如人们都想有自己的住房,但是住在哪儿?多大面积?这仍是一件有弹性的事。
人的很多消费需求都是如此。
2、另外还有很多消费行为,并不是生存必须的,所以消费 “内容” 弹性更大。
比如吃饱之后的点心和水果。
比如穿暖之后,填满衣柜用的其它衣饰。
比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台笔记本、第三个平板、第四部手机。
比如出去喝咖啡,去影院看电影,去旅行…
如此一来,“动态计划经济” 也就有了可腾挪的空间 ^_^
接下来写写我所说的 “动态计划经济” 的基础模式:
首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物资交易平台。
理想状态下,所有的交易都在平台内进行。
在平台内:
所有属于 “地球不可再生资源” 类的东西,全体人类平分“使用权”。
(很可能需要以期货形式再分配,这方面的设计还需要细化,这里先不详写了。
所有属于 “地球可再生资源” 类的东西,全体人类平分“期权使用权”。
(此处的 “期权” 类似 “期货” 的概念。
(不过,有些农产品,需要根据产地做一些调整,这方面我只完成部分基础概念,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设计程序,而且就算是概念部分也太复杂,这里就不细写了。
简单的说,就是:
所有属于 “人类劳动” 的产出,由购买者支付:资源期权 + 竞拍价格。
例:一件衣服的定价包括:
一、生产衣服使用的原料的期权:
1、直接材料资源期权: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或化纤 “原料” 的资源期权。
2、间接材料的资源期权:比如生产均摊生产织布机的原材料资源期权(按机械的使用寿命均摊)。
3、机械运行和维护的资源和人力费用(机械化程度越高之后,人力相关费用越低)。
二、衣服的设计者的创意定价:
这是由众购买者之间也包括设计者共同进行的博弈。
理想的状态下,
可无限生产的衣服,创意定价固定;
产量固定,无法大量复制的衣服(比如手工制做),由买家在平台上竞拍(竞拍规则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统一,一部分是卖家自定义)。
简单的说就是:
产品使用的 “资源”,由买家直接支付 “资源期权”,而卖家的劳动付出,由参与者博弈决定。
其他产品同理。
但是,这和 “计划经济” 有什么关系呢?
嗯。这里有计划的不就是 “资源” 嘛 ^_^
而且,所有可无限复制的产品,都可以直接以销定产,而不是像现在这种先生产再销售的模式呀 ^_^
这样可以减少大量库存积压,也减少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我妈说过:贪污和浪费,都是犯罪。
而现在的经济增长完全是以消费增长为基础的。
这样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地球可受不人类现在这种消费模式。
为了我自己能安度晚年,我也希望经济模式能快些安全转型。否则等我退休的时候赶上世界大战可就不好玩了 =_=
其实,上边并没有很清楚的写出我设想中的动态平衡。我晚饭还没吃,所以也没力气写了。现在就尽量简单说一下我设想中的 动态平衡的世界:
不再是由一部分人替另一分部人做决定,完全使用**(有根据或无根据的)**猜测,以及各种 “单方面的主观意愿” 来决定提供什么;而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或主观意愿发出 “需求”,然后由一个“大平台” 自动链接其他能够满足这项需求的公司 / 厂 / 个人来提供服务。
这就是我心中的 “新计划经济”。
此致。
Ps. 想用我的想法的任何人,请与我联系,可****提供有偿咨询。
本人创意无限哟 ^_^
予泓:方案集中营 - 收藏夹 - 知乎
如何看待?
人家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富豪,人家有强大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人家有和上层直接对话的通道,人家有强大的经济策略智囊团。
你说如何看待?
他这么说,要么是出于好心,希望大家好他更好;要么是出于私心,希望将来政策如他倡导的一样他号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不管私心好心,都对他有利。对他有利的,对谁也有利?又对谁不利?
回答完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看待?
无产阶级难道不应该喜欢计划经济么?
就温酒那鸟样还当大 V?
还推送到首页辣我的眼睛?
这年头为了博眼球脸都不要了?
马克思说的真没错啊,资本使人异化,你看人家温酒为了出名当个大 V 赚点 capital 都把自己作践成啥样了。
你给荒野行动打软广的时候怎么不这么嘴下不留情呢。
马云说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虽然不一定实现,但他这话没啥毛病。
市场经济本来固有缺陷就很大,就算不看各种理论,看看身边的社会,你还体会不到吗。
计划经济的方法是好的,只不过以前计算能力太差了,我们无法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个体系最终还是崩溃了。
搞计划经济,还是为了杜绝浪费,当然不只是自然资源的浪费,还有人力资源的浪费。我们向往共产主义,向往一个每个人都能自发为自己劳动的社会,但现在呢,我们为资本家而劳动,而且很多劳动是无效的。你看人家温酒,为了赚那点破钱,哼哧哼哧为丁磊挥洒了多少汗水,结果呢,写出一堆辣鸡软广。
今年群众就想看 20 部小电影,你噼里啪啦一人就拍了 300 多部,这浪费多少人力资源,有这闲工夫你去骑个脚踏车能发多少度电。但你不想拍吧,资本家非让你拍。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浪费的过程。
市场经济多少毛病,理论上有多少缺陷,有啥值得鼓吹的。咱先不说根本没有理性人这种东西,也不说员工追求短期利益和企业追求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咱就说这些讨厌的资本家人为制造短缺哄抬物价,生活中见的真的少吗。一点都不少啊,我买卖个游戏饰品都能见到一堆囤积居奇的大商,别说其他没什么监管的领域了。
不请自来。
高中时候老师讲,答题之前得仔细阅读题干,于是笔者先去看了一下马云的讲话全文,并且把马云讲计划经济的段落粘贴如下:
昨天在一场交流里,马克思主义讲到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到底哪个好? 我认为这个观念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 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中医的医生在没有发现 X 光和 CT 机之前我们是没办法把肚子打开来看一看,所以中医的号脉,望、闻、问、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指挥系统,但是 X 光和那个出来以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相信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明确的掌握,就像世界经济我们将会有一个 X 光机和 CT 机,所以 30 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要回答问题,就得明白这篇讲话的受众,以及这篇讲话的主旨,受众很明显,是 “企业家”——大多是私营企业主,即民族资本家;讲话的主旨是:就是鼓励浙商勇于变革,努力创造价值,走向全球化。这段话不会脱离这个主旨,而且联系上下文看,当然,这段话最后说 “会有新的理论出来”,但这个并不能改变马云讲话的主要方向。
**所以,马云讲得这个 “计划经济”,绝不是马克思主义中所说的那种计划经济的含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是。**依照上述的分析,笔者理解的马云的 “计划经济” 说的是企业内部的基于大数据的计划管理,以及对国内国际市场情况的计划性把握,是表明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 “计划化” 的趋向,有利于帮助“企业家”(民族资本家)更加认清国家和世界市场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占有先机。说白了,马云讲这个 “计划经济”,绝不是为了达到马克思主义消灭剥削、实现全人类自由与解放的本意,而是讲企业家怎样利用“计划经济” 来赚钱——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计划经济,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相对照的、完整的、系统的经济体制。**若说 “计划” 和“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手段还勉强讲的过去的话,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手段了,而是互相对立的。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虽并不排除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存的过渡性体制(例如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但即使是这样,也必有一种经济体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计划经济对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实行,是一个具有理论原则性的概念,同时也是具有理论上的因果性和逻辑性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这个矛盾有三个表现:其一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其二是企业内部有计划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其三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第一点和第三点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和对雇佣劳动者(工人阶级)的剥削造成的,第二点是由于自由竞争造成的。**这里可以发现,第二点——企业内部有计划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自身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也就是说,即使都采取了某种公有制——假设都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集体所有制的,这个矛盾也无法消除——因为市场本身就需要这种 “无政府状态”,这是它内在地所具有的。**这个矛盾导致了高中政治教科书上提到的市场经济三大内在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马克思是如何论证采取计划经济的必然性呢?从生产力角度,工业时代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而社会生产之中的各个部门是普遍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将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例如机器、原料等)的部门,第二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如面包,牛奶、服装等)的部门。马克思的研究发现,这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总是会打破这种比例关系,使社会再生产陷入危机,于是造成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所以,社会生产必须有计划、按比例,有计划,就是全社会按照统一的计划组织生产,按比例,就是两大部类的那个比例要保持稳定,从而避免失衡,在此基础上实现扩大再生产。
恩格斯在早期作品《共产主义原理》中对这个问题做了论述: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样,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将消灭竞争,而代之以联合。因为个人经营工业的必然结果是私有制,竞争不过是单个私有者经营工业的一种方式,所以私有制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和竞争是分不开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12 月第 1 版)
从生产关系角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劳动产品自然也由社会所有,由社会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按照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采取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因此,既然生产资料都归全社会了,劳动产品也归全社会了,这就好比把一支笔从左手换到右手一样,**那种建立在不同所有者基础上的交换——即市场存在的基本前提——已经被消灭了,**而成为了一个分配问题。不过,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较低阶段,还可能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即使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完全公有化,也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过去一般体现为社会主义国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两种公有制形式之间,依然需要交换,也就必然还存在市场。在这些过渡阶段,市场都是必须的且必要的。但如果作为一种经济体制而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者必居其一。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终必然要实行某种形式的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具体的原著论述,摘录几段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阐释:
“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即产品起初奴役生产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12 月第 1 版)
马、恩、列、斯、毛,以及布哈林、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托洛茨基等著名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论述还有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著作,提高姿势水平。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布哈林(前期)等人强调的计划经济,都是基于全球范围的计划经济,而不是像斯大林、毛主席等所理解的一国范围之内的。一国社会主义与一国计划经济的问题,同样是个大问题,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先回答这么多吧。
http://weixin.qq.com/r/i0UsNDXEd2gIrXFX9xCZ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七十二回 新时代阳衰阴盛 三体星偃武修文
大数据 + Ai 技术 + DCEP 数字人民币 + 万物互联
不仅马云在说,刘强东也在说,重庆原市长黄奇帆专门有一篇讲大数据,数字经济,超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计划不同于以前的计划,而是科学性的规划,现有的市场经济原重阻碍了,人财物的流通,市场越大调配越失灵。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如果不规划不计划,那后果相当严重,就像上万辆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没有交通规则一样。只要稍微有些远见的都会想到这一点。
这次马云提的计划经济就是高效科学规化经济,利用科技手段科学配置生产资料,比如现在地条钢产能过剩上天了,就利用大数据 + Ai 技术 + DCEP 数字人民币,对相关生产企业,收取重税,生产越多税收越重,对于生产高质量的精钢企业则减税。对高科技企业,利用 Ai+DCEP 精准滴灌。对于大型金融资本则会严密监管与收取重税,对于民营垄断企业则对其收取重税,补贴同行业中小企业,这就是未来的计划经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来调控,利用市场手段来解决资源分配。既充分竞争也不会一家独大,对于想骗补的企业大数据 Ai+DCEP 教你做个好人,对于懒惰的企业不会受到任何的鼓励。
所以黄市长讲的未来国家之间的竟争在算力在超算,这是对的,谁的算力越强谁就能更有效的掌握市场,调节市场,合理高效的分配资源,调动人的创造性,企业积极性。关键在于你的算力能承受多大量信息。
以后的数字虚拟世界就是实体经济的镜相面,Ai 算力!才是最重的。另外还有网速必需上 5G/6G,让大数据 Ai 与所发地同步。
我之前就想过大数据时代可以搞类似计划经济的做法。比如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可以上传自己的坐标,然后计算机算出最佳的分配方案。这样就避免了出租车扎堆并优化了路线(以后可能没有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我只是打个比方)。
但这种计划经济的行为和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有本质区别。参与者完全是出于自愿的,而非强制性的。参与者是自组织的,去中心化的,而非有一个领导决定每个人干什么。所以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像苏联计划经济那样变得僵化。
有高度算力支撑的计划经济将完胜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自发的调整就像自然地进化过程,各种突变,遗传,选择,杂交,最后从单细胞进化成人。而这个过程是个自然无序的过程,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物质财富
而计划经济就像用计算机跑一遍遗传算法,然后直接让单细胞组成人。
计划经济本质上是以数学和经济学为基础的对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高最大化的伟大的学问,其价值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前苏联即使在当时的算力水平下也做出了极其优异的成绩,从现在的角度看简直是匪夷所思,而中国的计划经济连皮毛都没学到,即使是这样,也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有稳定的发展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
马云这么说,是因为马云真的理解计划经济,理解大数据算法。
信息时代的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要优越得多。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说法很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至于以前计划经济出过的问题,这是因为刀子耍得不够好把自己砍死了。
计划经济可以做产品,不能有效做商品。
我们情景模拟一下知乎,抖音这类平台上提供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信息类商品如何做出来的
大量的人涌入平台,不需要某个牛逼的大爷看你合不合适。雷军牛吗?您觉得比一般体制口审查人员智商见识差?
他见了马几分钟,回来和下属说:这就是个大忽悠,雷不看好挡住人家成了庞大帝国吗?要是资源全在一个委员会你觉得会怎么样?雷也不耽误我今天知道马如日中天,还得写他的问题。
同样是马,孙正义咋也听了十分钟就投了呢,就这一单,富可敌国,刺激吧!孙说是看见了马眼中的火焰… 雷总近视?什么是火,咋定义?红外测个温?
近视就近视呗,也没耽误雷十几年后弄出个小米,没耽搁有多少米粉用小米手机淘宝天猫买买买,精彩,刺激,玄幻吧。就是最牛的编剧 写得出这么跌宕起伏的大戏?您觉得这一切如果规划会好看吗 ,可能吗?你看这一过程各种激荡起伏,天时地利,各种偶然人的主观客观,多少思考行动,还有夜半无人时的灵光一限。就是当事人回去重演一遍都可能走了大样。
于是尼进入平台,注册账号,用自己的时间,金钱,才能,相貌最作为资源投入,各个维度设计产品,有的逗比,实用,有的性感…
然后形成了动态的结果,大小 v,关注率,打赏… 动态天天都在变,眼花缭乱。
创作者就是个企业家,根据反馈,还参考高赞,和自己的资源投入产出比例调整着所有细节,改良,优化升级,迭代。在自己资源范围内拼尽全力。亏了(时间也算)自负,赢了有赏。这时候又可能有公司推出亏损保险,在各个维度探索你有兴趣购买,他有可螚盈利的模式…
有的逐渐停更,有的越做越火,准备招兵买马,团队作战。你还要判断,在自己资源下,怎么招到最合适的人,这人咋样,俺的钱不是风刮来的,必须给少钱给多榨出点贡献,不是福 豹吗?这时又有一堆人力资源平台公司为你介绍自己的优势,想承揽业务。
这样多主体,在如此多的维度探索,创新反馈改良,接受市场检验。这只是一个公司,上面例子中的人力资源公司,和可能产生的亏损保险公司,还有成千上万个公司进行,动态的,多维度的互动沟通,又不停改良,不然就死,这么复杂的系统考计划?这些维度你真的说的清楚?只能强迫用语言逻辑来模拟而已。
比如开头我说的那些维度:逗比,实用,高深只能是一种简化语言抽象?而我们的经济学家一直想用比简单的多抽象概念描述这个世界,别逗了。
什么叫逗比,你觉得逗的我不觉得。今天我觉得下个月不觉得,今天我不觉得越看越觉得。
你盯着某个火山美女主播,她逗吗?过一阵子看你厌倦了,为啥?怎么又回来了。还是性感,还是你想… 来来来,把你的动机,三宫六院的逗留时间,对主播的感受,您给量化一下,还得把你这个人身高,血型,文化程度,性取向,什么,你都有,哪个占几成?呕对了,文化也不等于文凭呀… 那那
我也没法形容,反正我那几天就特别喜欢看,我也不知道… 昨天就没感觉,我红牛喝多了那天,这个…
看出来了吗,这有多浪费,多少大好青春白瞎了。怎么多人进进出出平台,也没出几个赚钱的。你的时间,精力,情绪都是有限资源,机会成本的,太浪费了,就问你别浪费了为祖国多做点贡献行不?
这还是 2020,火山有平台上的一切数据,还有人工智能,你觉得让火山全模拟,最优化,然后报告国家某专委,性感的就选几个,逗比的又选几个…,这是在有限资源下的最优解呀?好过了几个月,你发现主播真没那些味了,快手平台跑骚去!
看惯各路大神,美女,有几个看央视?
如果,你生活中的手机,游戏,娱乐都如此优化一遍。隔壁有个世界还是原来规矩,自由出入,自愿定居,语言文化什么条件一模一样,没有迁徙成本,你确定你和那些主播姐姐不过去?
如果有上帝,为啥不把生物性状全设计好,一次到位,还要上亿个物种,无数个维度,无数个环境变量上亿年演化,多浪费
这还是 2020,前苏想用越来越繁琐的表格,数据来把成千上万个单位,靠越来越高频的数据统计,汇报给各局官僚哥哥定夺,想用当时最原始的计算机处理,觉得效果不好怪计算机不行?如果快一百倍?那就,嘿嘿…
穿越回去,你说现在已经计算机几亿倍算力了还有互联网…,看着他惊讶的脸庞,达瓦利是,座座,喝口沃得噶,… 你你你们干成了?还有,你说什么网…?
当然这是商品,乔布斯做第一代卖金塔电脑没人知道他说啥,行业大佬都不知道,电脑不是装有空调大屋子,庞然大物呀,科学家统计局才是专业用户,他们要高深专业计算呀,这么简陋的玩意,专业公司算玩具。老百姓买个菜计算器就行,没啥用途还几千美金,一辆韩国车啦,… 于是乔布斯车库走起…
10 年前,有了多少数据,联网了多少年,出了多少诺贝尔经济奖,你把经济学那些看起来高深的点,翻译成大白话有多无聊,交易结构什么的让资深企业家看看,能笑喷。看看那一统抽象有多扯,好多不能抽象呀哥哥。生产关系生产力那什么理论,俺记性不好,财富向生产资料所有者集中导致购买力失调的危机,宏观看今天还成立,但严重低估了生产商品的复杂性,企业的作用。商品世界远不是有生产资料生产关系这么简单,李嘉琪有啥生产资料,盈利超过几个上市公司。这就是经济理论的局限,不管为了抽象方便,还是学院派局限性,简单出来的一些理论妄图用简单模型指导复杂系统,有时候谬之千里。
十年前,乔布斯说要做这么一个拿在手里你看抖音的玩意,nonono, 没几个人信,干手机几十年几乎垄断了世界市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也不信,还有爱立信吧… 他们的工程师,CEO,分析师能比部委对口负责人更怂?
人家倒了自己谁投资谁负责,股民,股市有风险呀,入市需小心。如果对口规划员:这个,教训吗…
穿越回去的你如何感想,居然某学者被引用很多的一篇什么:你所不了解的计划经济,告诉我们其实你不懂 ,苏官僚系统发展了各种统计,微分方程… 可惜,哎… 我们当年穷,这些都没学好… 表格做不全…… 你看看多高级的计划,啧啧!
这种狗屁经济文章开了个头就知道鸟什么… 这样的教授还是别浪费资源了… 哥儿们,您咋没留辫子。
我觉得我理解不了,黑天鹅那哥们塔勒布对这种把复杂实际经济运行,妄图十分抽象化,公式化的校园学术也嗤之以鼻
这种事如果乔布斯在多听听多他的更靠谱
当然,不是什么都是商品属性为主,有些东西属性单一,关系国家利益,主权,社会公正,了:如电力,教育不能完全按资本原则分险自但收益自得原则,如何分蛋糕…
,桥归桥,路归路,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我今天之说生产又市场竞争力的商品不能,根本不能。要这么干,你的商品在更开放的市场没人要,至于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公平和效率,贫富分化什么不在这里讨论,那需要再写 n 多问题,才能说个头绪。
人民日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缺一不可。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
最近这个话题的持续火热,再一次的说明,少数人是多么的坏 & 大多数人是多么的蠢。
是的,对于所谓 “理性” 和“秩序”的追求是统治精英阶层不懈的追求,而实现全社会的集体理性则是这一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与普罗大众的权力边界切分过程中,精英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如同乌合之众一般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缺乏自我意识的,需要由一个更为高级的 “计划” 来更为高效的推动全民走向“幸福”。这一追求不是现在精英才有的,从启蒙时代以来就不断的有精英不断的畅想和实践,直到列宁和斯大林真的实践了计划经济模式(这并不是马克思的理论,而是苏联的实践)。而之后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就不断的成为了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每一次当有新的技术进步出现时,信心爆棚的人类就开始了新一轮试错。
哈耶克是对计划经济批判最为热烈和透彻的经济学家,他曾经说过:“一个令人遗憾又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较之其他科学门类,经济学更容易受到时兴的潮流的影响。曾经被从前经济学家成功证明是奇谈怪论和蛊惑人心的大众迷信,却会周期性的发福进入专业讨论”。从上世纪列宁和斯大林开始搞计划经济开始,哈耶克就不断的同各种计划经济的拥趸论战。每当有技术进步时,比如大型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发明时等,都会有一波这样的大众迷信出现,也就有一轮经济学的专业讨论出现。而每次的争论似乎的一方似乎都忘记了前人的教训和已经被证明了的理论。大数据神话是这一轮新的大众迷信的热点,也进一步进入了专业领域的争论。坏的就不说了,蠢的就别凑热闹了。
当然,从古典经济学出发,每次的专业讨论的核心还是 “价格”,这一所谓市场交换中最为直接简单而低成本的信息中介是如何有效产生。计划经济的方法论是:通过中央计划经济部门,通过搜集分散化的经济信息并将其转换成为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通过类似于解多元变量方程的复杂计算,可以通过理性的统一的计算来代替分散的个人决策,实现达成市场均衡的最优价格,中央计划经济部门等同于瓦尔拉斯模型中的拍卖人,似乎这就是一个大数据应用的合适场景。只是这一模式从计算机架构上讲是一个紧耦合的单核心架构模型,但凡对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级应用稍微熟悉的人都清楚这一模型的缺陷所在。但经济学不看架构,哈耶克的批判是,即使是在一个全部静态的社会中,即使能够搜集到所有的有效数据,这样一个中央计划模型能够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的价格也只能让这一计划经济的工程学问题得到解决,或许可以让计划经济能够运转,但是其计算的价格只是在静态模式下能够维持经济运转的一个结果,而经济不是静态的,价格也不是方程组的结果。最简单的,价格是能够体现稀缺性的,而这恰恰是鼓励发明家和企业家创新创造的重要因素。如果都是在静态模型下计划经济,我们也就不用新的技术进步了。这样的资源配置是不是有效率的呢?
价格是需求供给条件计算出的还是其他方式产生的?主流的经济学是将价格看做市场均衡的结果,而非市场均衡的过程。而实践上,市场均衡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不断的动态变化的。哈耶克《作为一个发现程序的竞争》一文中提出,市场是通过竞争去发现知识的 “发现程序”,一个稀缺商品,如何通过价格反映其稀缺性是在一个动态的市场均衡过程中去发现的。这一动态均衡过程中市场会激励创新创造者去发现稀缺性进而创造更为丰厚的利润,这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普遍而主动的过程。而我们的时代一而再的证明,在资本促进的技术进步推动下,几乎每十年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是过去数十年数百年无法想象的。这一讨论的核心是,一切主动的去运用知识的创新创造是可以用给定变量或者大数据来测量的吗?正如 IPhone 出现前,我们如何去搜集计算这一产品的的需求与供给呢? 如果不能鼓励和激励创新创造,那所谓的计划经济岂不是真的成为一种静态经济。其实也是这样的,针对大时代的某一个时点切面下,在充分的抽象简化了模型后,基于强大的数据搜集和计算能力我们是可以计算出这一时点下的最优资源配置结果的。可是谁又会需要静态的社会和事后的最优配置呢?
以上是奥地利学派的对于计划经济的部分批判。其实不用说从经济学的分析,大数据能够支持计划经济实现是一个简单的因为有 “术” 所以可以改 “道” 的叙事路径。中国人有 “道、法、术” 的叙事框架,道是什么,人本而已,让你把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力让渡出去,是不是符合 “道” 呢? 启蒙以来,一再抗争并不断取得进步的 “天赋人权” 又在哪里了呢?
何况,从 “术” 的层面来讲,大数据也是被神话了的。“大数据”虽然不如前两年火热了,但是加上 “人工智能”,这些年持续的在公众热点话题中活跃,一如上世纪末的“人工智能” 神话。且不论是不是全量数据或者所谓的 4V、5V 的,就只说数据 - 信息 - 知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就非常的值得怀疑。这个之前的答案多有涉及,就不细说了。只说大家个人在做出购买一个物品或者不购买一个物品时,除了能够被感知和测量到的所谓 “大数据” 外,是不是还有很多个人独有的决策因素存在呢?这些无法被搜集到的沉默信息其实对于决策乃至于对于价格的敏感性都是有巨大影响的,这些并不是 “大数据” 可以解决的。
我们中国人距离计划经济的记忆并不遥远,教训也好,经验也好,都还是鲜活的。有一代人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那个时代,尤其与这个年龄的社会成功人士的无限掌控欲相叠加后,表现更突出。当然作为普通民众来说,穿一样的衣服,一个风格打扮,稀缺的物资供应,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娱乐的近乎空白,这些关于计划经济的记忆仍然不算遥远。而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改开后一放开,物质和文化的极大丰富是以让那一代人惊讶的速度实现的。这些仅仅是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难道不是从计划经济本身才能寻找到原因吗?这就都忘记了吗?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想因为要适应静态的数据算法而被动的变为静态的数据变量。人永远比工具重要。虽然历史上,削足适履,不是笑话。
谁以为掌握了大数据就可以为所欲为,谁就一定会受到大数据的反噬。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即便是计划经济时代,统计部门也从不缺少准确的数据,但并不会因为有数据就能够保证决策正确。
首先马云的结论没问题,不用 30 年,5 年内就能看到计划经济做大。
你们以为马云是个商人,其实马云是懂政治的。最终走上计划经济是 D。。啊不,是人民的选择。大数据之类只是提供了一个台阶,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如何生效,有没有用,很多更专业的人在答案里已经说了,这里就不涉及了。
没发现这两年计划和市场,资和社,私和公的讨论越来越火吗?感觉很奇怪是不是,更久以前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是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好好的过了这么半天河,怎么突然又开始讨论该不该摸石头了?这里可以告诉你,风不是白吹的,而是老天爷吹的,现在我们走的已经是特色市场了,如果风向本就是继续摸石头,为什么还要吹这风?
所以说,马云是懂政治的,而且他还站的高。
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形势和新使命下,必须要实现新要求,也就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
国内大循环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跟谁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的需求提出者对供给者是有比较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国内市场的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家在共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又存在质量更高、效率更高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上,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可以进行平等竞争,当然中国也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尽力争取一个公平的参与竞争的环境。因此,竞争力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以将其简称为 “内循环”,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一个新的指引。内循环与外循环是什么关系?沿海地区的企业如果通过海路将产品卖给国际市场,运费相较于走陆路要低一些。同时,由于沿海企业所具有的地理位置、空间上的优势,又吸引了很多内地的人到沿海工作,这也形成了沿海与内地区域之间的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因为国外市场的萎缩问题,才要发展内循环?应该说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同时发展内循环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的产业链、价值链可以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循环配置,是有巨大潜力的。以手机为例,我国国产手机行业无论是台数销售还是竞争力,都不输给国外的手机。但是,现在的手机仍然有一些 APP、核心零部件原产自国外。那么,我国能不能做出这些 APP、核心零部件?是能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手机产品的循环中,国外循环占了很大比例,而一个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则是全部由国产的零部件组装出来的,同时运行的也全部是国产 APP。当然,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我国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但是客观上是否追求这样做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样以手机为例,就是在手机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运营服务商等方面,增加国内比重,降低外循环比重。这也是增加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那么,为什么我国在完全有能力做百分之百纯国产手机的情况下,还要用国外的零部件和操作系统?这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在市场上我们没有必要排外。此外,手机的生产也要考虑成本、消费者意愿等因素。
** (二)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
怎样增强我国创新力?加强科研能力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
什么是创新力?怎么理解创新力?如何增强创新力?**创新是通过引入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市场推广方式、新的生产工艺等,改变市场的生产或格局结构。**换句话说,仅仅有一个种子不叫创新,只有让种子长成大树,才叫创新。创新的本质含义是新的发明、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还要改变市场格局。比如,智能手机进入市场后淘汰了模拟手机,改变了市场结构和格局,这才叫创新。
**创新力是能够改变旧的产业格局的能力。**在旧的产业格局当中,西方的市场、企业、跨国公司或是技术、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我们要在这方面形成竞争力,有能力同西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顶尖产品进行竞争,这是创新力。同时,我们还要发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产业,并且将其发展壮大。怎样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创新体现出来的结果是颠覆旧的格局、淘汰旧的产品,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在一个已有的市场格局上把西方的同行业企业竞争淘汰掉,我国创新力追求的主要方面是增量,也就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什么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上走在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当中,这就是在扩张新的空间。比如,以 5G 为代表的通讯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通讯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中国的高铁在全世界领先。
新的发展空间一定要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打开,尤其是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举个例子,如果没有 3G,可能就没有移动支付;如果没有 4G,可能就没有 “直播带货”。因此增强创新力,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虽然科技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没有这一必要条件肯定不行。增强科研竞争力,一个核心点在于要素市场化。要素市场化,比如让人力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并被激活,从而涌现出财富的源泉。当然,其他要素也要市场化,比如土地要素。同时,创新也需要把很多可能不是要素的东西变成要素,使不构成能力的东西构成能力,比如数据要素,实际上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带来广泛的创新空间和强大的创新动能。为什么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力的重要抓手?因为这是其他方面的创新涌现出来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 (三)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系统性风险,就是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就可能影响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当然,系统性风险并不限于金融领域,比如疫情就是一个系统性风险,因为疫情影响了全社会,甚至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就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一个体现。
高质量发展要求什么样的抗风险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抗风险能力同高水平开放联系起来看。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风险是相对于系统来说的,我们应该追求封闭而安全的系统,还是开放但抗风险能力强的系统?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当然不可能封闭住,而且开放已经是中国经济本质特征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把中国经济封闭起来。那么在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及新使命的情况下,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就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怎样提高抗风险能力?就要高水平开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风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在高质量领域里进行开放、对话、竞争以及合作来化解风险。我们有没有可能引领性地在全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高科技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开放和合作?完全有可能。
** 我们要在高水平开放的情况下提高治理水平,从管人、管物转向管规则。**在高水平开放下提升抗风险能力,其本质含义就是把中国经济理解成是一个庞大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这个复杂的巨系统能够让全世界各种企业主体要素都进来竞争,从而激发更多的活力,打开更大的财富源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升自身抵抗力,提升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高水平开放是能够促进抗风险能力提升的。
总的来看,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通过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通过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这个问题的回答不需要太多理论知识,只需要具备一些思辨能力。
先说结论:计划经济是可以并且必然会逐步实现的。
结论的推导过程也很简单,但是首先必须通过重新定义,以新的角度来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但也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
经济是什么?是多个系统之间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
作为消费者的个人是一个系统,作为生产及消费组织的企业也是一个系统。
政府是多个系统组合成的一个大系统。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市场经济。我们说的计划经济实验的失败,就是因为企图跨系统实行计划经济,用计划来干市场干的事,当然会失败。
系统内部的分配,必然是计划经济。没见哪个企业部门间转移东西要花钱的。
系统的规模取决于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取决于管理技术,主要是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的水平。
把上面这些东西搞清楚,就能明白马云为什么说计划经济可能实现了。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其实计划经济一直在发展!怎么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系统)的管理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所以企业(系统)的规模其实一直在扩大。
我们可以想象,当管理技术达到极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当然就是系统的规模会扩大到整个经济体系只有这一个系统了。
这不就是计划经济?
大数据能完成计划经济?当然不能。但是无疑会大大加快这一过程。
所以未来我们会看到,系统(企业、政府部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甚至在一些行业大到必须国有化才能保证国家安全的程度!如物流、交通等方面。
从本篇的逻辑说,就是计划经济的成分大大加强了。
我百分之九十肯定这就是马云刘强东的逻辑,而且这个逻辑是正确的!
所以谈论计划经济,首先要扭转一种思想,就是全部政府指导才是计划,这是一种极端思维。
企业、政府规模的扩大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扩大。
他就是计划的制订人、执行人和监督人。这个计划的最大受益人就是马云。
好了,又要被封闭 7 天了,也许更多。
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需要最聪明的人民来实现。
你看到拼多多了吧?以后有人通过类似软件拼一万个某产品,这个数量就够生产了,然后厂家才开始制模下料生产,某种意义上讲,一件多余的都没有,完全按需生产。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无处不在。被大家诟病痛恨的 “饥饿营销” 其实就是一种变种。尤其是提前比较久的预售,基本是用抢购和预售来匹配市场需求,从而做到按计划生产。
国家来做计划大家觉得很担心,那企业来做呢?结果是被人交口称赞有创新有控制。
计划经济的特征无非是按需生产,有通过预测来按需生产,以前就是,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计算越来越全面及时,预测会越来越准。另外一个就是先卖后生产,抢购模式虽然是先生产后抢,但因为生产是明显少于市场需求的,所以等于是根据抢购热度计划下一轮产量。
企业的 “计划经济” 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毕竟虽然我可以按需生产,但没办法做到按需准备产线和工人数量,这一点随着未来生产自动化、碎片化以及兼容性的加强,会逐步走向生产环节按需计划。
举例,一个最新版产线可生产 1 万种不同商品,每条线一次开工最低产量降为 100 件同一种商品级别,面向全国生产,预计全国 1 万种商品需要 800 条这种产线和 1 万工人,那我只需要建这么一个工厂,在一万种上品种快速切换就可以贴近市场需求,产线闲置和不够用的情况会大幅度减少,当闲置率在一定时间内长时间超过 15% 时,减少产线和人工,当交付时间订单排期长时间滞后标准时间时,增加产线和人工数量,这种调整可以一年一次等,用一万种商品的互相抵消来减少整体的波动幅度。
当然,再往后端原材料和能源的计划类似,而且这两类商品本身目前计划色彩较浓
自由竞争会造成生产与供给的无序,是没办法实行按计划生产的。除非马云垄断了一切销售渠道。。。。。这样谁都必须听他的。
阿里系的平台,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在阿里平台上构建一个自循环的经济体,这个完全没有问题。
支付宝可以发行货币,阿里巴巴可以整合生产层面,淘宝可以整合零售层面,但还缺一个环节,就是服务类产品消费层面。如果拼合上了,就大功告成。
美团是属于阿里系的吗?
当这个话题又被提起的时候 越来越多 就已经说明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冲击 仅仅他只是字眼而已 可以这么看 经济生产到底是一台电脑 还是一个自然人 假设是电脑 那么就是严格的计划 后者自然随机性多点 那么 未来是电脑还是自然人?人工智能还是自然人?机器人还是自然人?电脑到 人工智能 到机器人 这玩意不断在升级 后者仍然是自然人 自然人 自然人
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当大数据时代来临,这个状况会得到缓解,信息越对称,计划经济效率越高。
偷换概念与吹牛逼,一如既往
不用 30 年,房价疯涨这 10 年就是计划经济极速膨胀的十年。
在中国,土地建筑行业是最国有,最计划的领域。
这个领域极速的膨胀,以至于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
就是计划经济的复辟。
我们不过身在其中而已。
马云说的显然只是一个概念,是基于数据做经济策划的意思。
明眼人都知道 任何公司,军队等需要快速反应 ,生死攸关,错了就要死或者付出巨大代价的组织 ,没有任何一个是采用所谓民主体制,投票来做决定的。全部用的都是计划体制。
而计划经济的失败显然是因为信息化的不成熟 ,马云作为电商领头人。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他说的这句话难道不科学么。
至于听到计划经济就跳起来上纲上线的,那就没意思了
看了很多回答,个人有一些不同看法。
首先,很多人批评计划经济的不合理性和它的不负责性。但是,计划经济在历史上在三十年内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变成一个有基本工业基础,能够制造两弹一星,核潜艇,人均寿命相比建国增加三十岁的国家;将苏联从一个连步枪和子弹都配不齐的牲口国变成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超级大国,这些都不是市场经济的功劳。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如此成就? 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哪个不是前列强?如果说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人不负责任地做了计划,那资本家们为自己做出的负责人计划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新技术不只是大数据,更有 ai 一系列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有这些升级的计划经济 2.0 我相信可以打败市场经济。
其次,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生产的过剩。我国占全世界的工业产值已经达到 30%,很多产业已经开始了全球性的内卷化。全世界就 70 亿人,就算把全世界的市场都占了又如何?如果在下一次经济危机前不能技术进步,那就等着靠打仗把过剩的东西毁掉吧。而现在大家都有核弹的情况下,没人能保证能赢。
再次,有人提到了个人权利。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拿着夹棍夹这些人的脑子时,什么个人权利都不如生存权重要。有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奢饰品以及部分曲高和寡的艺术品上,抑或是一掷千金与现代的妓女花魁们混在一起。这些被占用的资源大大拖慢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且间接损害了其他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同时,由过剩生产导致被浪费资源也不可忽视,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资源。谁也不能保证在这些资源耗尽前人类能不能冲出地球,省着点总比大手大脚强,全体人类的生存权远高于某些个体自由。
最后,从历史角度来说,很多人认为苏联垮了,因此他的一切都是错的。美国赢了,所以他的一切都是对的。但是,先进的西罗马帝国是被野蛮落后的匈人灭亡,部落制奴隶制的蒙古和清朝分别灭亡了文化灿烂思想自由的宋朝和明朝,拿破仑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被君主们剿灭了。落后的事物虽然可能赢十年,甚至赢一百年,但终究会被先进的事物淘汰掉。我也不喜欢马云,但这件事上我同意他的看法。
这个他是说实话
我们这边基本全靠 ZF 在顶起来
下面的一群,瘸子里挑姜军
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是在不存在国家的公有制社会中的,在产品经济中的一种经济体制。和斯大林的在一个商品经济的,在一个存在着国家的社会的计划经济,完全是两码事。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所谓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国家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第二个手。作为国家调控,国家干预,那么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今后或许会加强,这是可能的。
他觉得他可以当这个计划的领头羊,发挥重要作用,由他和他的阿里来主导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乃至于涉足政治。
他太膨胀了。
作为资本家资本家,他真把自己当成主人了。
一句话足以表达所有:世界,尤其是互联网最为发达中国,它的经济运作,越来越像一个大型即时即略游戏,而且大数据将赋予管理者一双上帝之眼,用来确保这个世界的的永续运作。
不妨想想一个从来没有变过的基本事实:
人身依附越严重的地方、组织、工作,你就越像一个零件。
我们努力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尽可能避免自己可替代性太强。
这里附送一个生命周期:
初创型: 个人内功外功极其重要,因为差了根本活不下来。但是福利、失业保险基本没有。
末期型: 待遇好,福利好,工作对智商和体力要求都不高。适合养老。
你想去哪个?
无数分析表示,私营各种不行,好像公立就完美无缺一样。
用你二十年安稳生活,换你三代没有升阶机会。愿意吗?
清华陪酒,众说纷纭。
核心就一句话: 为了上一阶,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大家都很推崇的鲁迅先生,了解他的生平就知道,他和贝多芬一样,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
说白了,困难、麻烦不会因为你安于平庸就不来了。
很多人都想成功,都想富有,都想家庭幸福美满,都想遇到贵人。
现在我就告诉你一个永远有效的方法:
让高水准的人,看到你,欣赏你,赏识你。
就这么简单。你就是 gongchan 社会,这个办法也绝对有效。
供给者 = 需求者;
生产者 = 消费者。
这样就消灭市场了。
我们设 “对某一个事物的知识” 为 X
我们再设 “我们相信 X 为真” 为 Y
最后设 “我们需要的效果” 为 Z
实用主义把 X 与 Y 混淆
他们认为,Y 带来 Z,就是 X 带来 Z
只要有 Z,X 真不真都是无所谓的。
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之争是毫无意义的。。。
脱离了生产,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谈孰优孰劣,完全没有意义。
如果经济的目标是大部分人都能吃饱穿暖,那么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好得多。
如果经济的目标是由于地球面临太阳扩张,要被吞噬,需要建设行星推进器才能幸存,那么计划经济显然比市场经济更有效得多。
我觉得在没有明晰经济目标的情况下,贸然否定计划经济模式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然后主流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模式为主要研究范式,真的是狭隘啊。你怎么知道未来人类就不需要计划经济模式的研究成果呢?
如果真的能有更多的计划,更公平的资源分配,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这不仅仅是越来越大的问题,未来的市场经济也许压根就不存在了。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其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包括生产,消费,分配。
以前计划经理为什么失败,因为数据量太大,所谓的理想分配压根不可能实现。而大数据的出现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将被改写,这种改写将是渐进的持续的,直到所有的一切都被计划,包括你作为人的一切。
甚至未来社会主流的工作者也将是机器人,人类只负责消费,而这种消费资源的分配,很可能是不依赖市场的,也许会通过考试等别的途径。很多人说我也想工作啊,对不起你的效率远不如机器,你完全没有竞争力。
以这种历史跨度来思考的话,马云的话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计划经济下才有绝对的垄断, 资本试图和政治联姻,成为政治新贵,成为未来计划经济下的实际执行人。
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重演了很多次,计划经济本身就是这种思潮的巅峰产物。
实际上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计划经济很相似:都有一套模型假设。但任何模型,离现实社会还是有巨大差距。之前,我在复旦上课,授课教授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感叹自己教的号称社会科学,但他觉得不像科学,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很多人喜欢嘲笑经济学家的工作,人家也是没办法,因为模型和现实有巨大差距,直接研究现实不显示,总要简化一个模型出来。
大数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不灵验了。08 年把全世界带到坑里的次贷,最早可是数学家设计的正儿八经的金融产品,被认为很靠谱,既安全,收益又好。
你们呐,都是 naive。凡事不求甚解,就会拿那点斗争、对立的辣鸡来生搬硬套。
原文呢?你们读了吗?
马云所说的是:大数据能力的增强,有可能使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变成一只看得见的、消除了不确定性的手,从而经济更加可预测和计划。
而不是你们所说的被我档扔进历史的 “计划经济”。
技术的潮流不可阻挡,不管谁开倒车都只会被啪啪啪打耳光。而搞你们所说的那种 zz 意义上的国进民退,难道是区区一个不受待见的马云能决定的??
而因技术先发优势而形成的企业优势,你就是扔到欧美也不能随便就给人剥夺了。一句话:你行你上。
所有今天的大佬,都不是靠打败昨天的大佬成功的。而是钻他们没看到的新技术、新机会的空子,蓄势发展而来。现在技术更迭其实比二十年前更快,于高科技领域,大佬更容易守成;然而明天的大佬,大多数可能是今天的小兵。
然而最残酷的是:大多数人都注定没有能力搭上未来高科技的飞船,只能靠幻想回到昨天和发泄不满度日。:)
马云个脑残,又是受谁指示,计划经济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供给和需求有没有预先计划,不是生产者掌握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去制定计划,计划经济的问题本质是 “公有制” 和“私有制”的问题,是政府以计划的名义,用权力来干预你的个人生活,即便今天有大数据技术 我们能让供给和需求变得信息对称,技术使交易变得更加透明。但是政府的公权力一旦介入到市场里,一定会破坏市场机制,一定会形成垄断,而且还是通过权力的垄断,一定会是权力寻租的官商勾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是资本主义问题 不是市场经济问题,而是权贵的问题。阿里这种企业跟政府合作搞个计划经济,只会是他们这种垄断企业用他们的计划去影响你个人生活消费的更多的方方面面。消费者的选择逐渐权利被剥夺。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技术文明的繁荣,使商业文明更加的堕落。
这是真的,中国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大。
除非有正确的人,否则中国政府为了改变崩溃必定使用计划经济。
而马云其实很难从中得益,甚至可能死掉。
这不是什么浙商精神,未来也不会出现什么创造,因为国外市场已经被中国政府改变了,不再需要什么创造了。
——————————————————————————————
大数据出不了新理论,
因为理论只是一种主观意见,
主观意见理论往往是提出理论的人为了利己的意见,
火鸡哲学家的故事就是火鸡的理论,
大数据也不能解决问题,
大数据可能把人诱导向灾难,
大数据可能导致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可能毁灭阿里巴巴,
计划经济可能毁灭人民,
创意没有意义,
机械创造一百万亿样东西也没有意义,
有一百万种制作核弹的方法和创意和马云毫无关系,
有一百万种奴役人类的创意你觉得会怎样?
——————————————————————————————
什么样的大数据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养猪吗?抱歉,这个数据除非非常精确预知,否则没用。
因为你不能说让别人今天养猪明天就长大,数据必定有偏差。
而这个精确的数据是有个博弈系统的,假如比某个数量多了猪,猪肉就开始便宜。这个时候问题来了,猪不够,那么告诉谁让谁来养比较好呢?公开告诉农民,则农民博弈,依然容易出现养猪热潮。所以最佳答案是告诉某一人,那么这个人的资本就会比其他农民得到更好的累积。大数据真的让事情变得美好了吗?
——————————————————————————————
大数据对马云有灾难性的影响,马云的淘宝,是因为有很多小公司在上面博弈价格不一才能低价,大数据知道了价格的纳什均衡点,那么就会有一个公司可以守护这个点,产生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这个时候价格是稳定的,而当这种情况产生的时候,例如苹果公司,他们就会有自己的门市部,马云就没法从中经手了。
——————————————————————————————
大数据等于垄断,而数据也必定滞后,生产必定亢余,大数据一出来,代表没有新企业而且旧有企业也因垄断灭亡。
大数据最后的纳什均衡就是马云自己来生产一切产品,这意味着马云的敌人只有一个——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己想想吧。马云啊………
——————————————————————————————
马云一定会认为,自己会成为中国政府的宠儿,但是很遗憾,我对中国政府太过了解,我已经预知了未来。
我折叠了没有内容的回复。
事实:你兜里有 100 块钱,是你自己知道怎么花对你有利,还是马爸爸更知道?
价值观:你兜里有 100 块钱,你是愿意自己决定怎么花,还是让马爸爸帮你决定?
很多阿里马云的水军根本不知道计划经济是什么样子的吧?刚开始是预测,然后资源集中在少部分销量大的产品种类,其他种类完蛋了,然后你没的选择了,既然没的选择了,你每天的生活也就被规范,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当然每个阶级也是固定的,大家用的东西都一样,还需要什么大数据做计划?反正万年不变,现在还有为计划经济招魂的,国人当唾其脸
感觉马云说月亮是方的都有人信。。。
我觉得马老板分析的挺有道理,就是不知道未来的计划经济是由马克思来计划还是由马云马化腾来计划
马云说的不是历史上的计划经济——而是说未来的经济中,政府的干预程度会增加。
或者我们应该称为计划性经济:经济中受到政府引导、干预、计划的那一部分,称为计划经济。计划性有深度和广度之分,深度的极端是政府垄断,广度的极致是政府全面管制,两者都达到极端,就是计划经济。
而相对的就是自由型经济咯,尽头就是自由市场经济。
马云所说的,是未来整体经济中,政府会加大干预,而由于大数据技术,政府对市场的了解会更深,对趋势的判断会更准确,因此能够做出更有效的计划和安排。但是肯定不会是所有行业,并且肯定不会是指标下发那种,不会是完全强制的。
下面是关于计划性经济的一些小观点,有些人拎不怎么清楚。不想看可以跳到第二部分。
1,国家发展方向不等同于经济发展方向,所以经济发展在宏观上会根据国家发展做出调整。如果未来有这个需要,那么计划性经济体量变大是完全有可能的。
2,经济发展的调整方向,不会一直是市场化、自由化,就算是理论上最有效的,也不等于实际中是最有用的。
3,计划性经济和自由经济,并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各有特点。
高计划性经济能够更好、更快地建设经济,在竞争环境下生存能力更强,能够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国家实力,但是缺点是创新突破能力不够强,内部环境相对简单,居民个性相对更难体现。
自由经济能够通过充分的竞争,将人的个性发扬出来,激发灵感的火花,因此在创新上,自由经济更有优势。
▁▂▃▄▅▆▇█▇▆▅▄▃▂▁▁▂▃▄▅▆▇█▇▆▅▄▃▂▁
为什么未来三十年计划性经济会越来也大?
首先,中国可能不得不这么做。
三十年后,中国将迎来未来一次关键的蜕变:中国实力彻底甩开其他国家,赶上美国。这是我们期待的,也是肯定会出现的,因此,不仅仅是美国会阻拦,其他大国也不会喜欢多一个爸爸。这三十年将是中国能否从众多国家中脱引而出、成为能够跟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关键。
如果实力积累不足,前苏联的例子就在眼前。
更高度的计划性经济,在竞争时期,在优势积累时期,更有优势!
其次,我们可以这么做。
自由经济有很多计划经济比不上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创新性和技术突破上。而技术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在市场上,就会被迅速模仿。突破可能需要十年,但是模仿只要一年。
而中国,目前并没有在技术高地,我们还在追赶的路上,对全新技术的需求并不大,跟美国之间的差距,足够我们三十年全力以赴了。而如果花费精力在技术突破上,难度很大,花费时间很长,不利于实力积累。
第三,我们应该这么做。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进入调整和转型期,一旦完成,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腾飞。
与此同时,这几年,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 一个新的时代,正要开始,技术刚出现,大家都在起跑线差不多,三十年,正好够吃完这一轮新技术的红利。
中国不怕搞得比别人差,就怕自己没有。
这时候不靠提高计划性经济比例积累实力,傻啊。
管理技术和数字技术深化到生活中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 QR 码追踪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个人数据全面电子化,经济活动的信息被大量的记录,通过科学的计算确实可以 在宏观的方面计划经济。
比如 现在 产品的定价和备货 一定程度上也用到了 “计划经济”,苹果手机的价格 和 备货量 肯定经过他们内部 反复的计算才确定的,数据有误差 但是 差距不会太大,不然企业承受不起损失。
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但是实际生活中 会有一定的问题,比如 现在 大家都知道 手机的市场份额 大约是 多少钱,但是有好几家公司去抢夺,应该分给谁?不同的定价策略和销售方式 会 影响最后的市场份额
=============================================================
这个问题 类似于 如果我们技术牛逼到一定程度 能不能 预测一切,比如用电脑 模拟地球,如果数据足够详细,我们是可以 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地震的
无人邀,自己来。
——————————
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也很有远见。
马云口中的计划经济和我们国家上世纪的计划经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是很懂经济,所以搬运一下阿里巴巴的胡晓明的话。
前段时间去阿里巴巴,阿里云的总裁胡晓明给我们讲了一堂课。
其中有段话大概是这么说的: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很有可能让计划经济变成更好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其中一个缺点是,来进行计划的是人。人所掌握的信息有限且不够及时,做出的计划不够科学。这时候 “市场的大手” 就能更加有效地对经济做出相对合理的调整与配置。
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人能得到的信息更多更准确。以致大数据可以帮助人做抉择。这个时候,计划可能就比市场的调整更加合理 科学。
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出。
注意马云这句话谈论的时间 “未来 30 年”,是不是很熟悉?何为社会主义强国?其与资本主义强国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虽然说计划和市场都只是手段,但是这两种手段的侧重是不同的。没有哪种手段是万能的,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侧重什么手段都要根据需要来定,单纯比较两种手段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技术(大数据、AI)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计划经济的缺陷,但是解决不了计划经济下个体缺乏自主能动性的弊病。而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无法遏制的两极分化。
未来 30 年,按照会议决议,中国要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方面肯定会继续目前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帮助国家完成由富到强的过渡;另一方面也会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这就需要更加重视国家计划的作用。
马云回答的有一点道理,苏联当时的计划经济依靠的是强大的数学家,即使这样,人也算不过来。依靠计算机有那么一点希望,但是理论上来说,想实现计划经济的供给和分配,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这是很多层面上的问题,多元化的今天,与别的经济体交互等等,总之很难实现。马云是有情节的人,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他能解决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着各种最优化程序(有些并不优化),但这已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计算机了。先睡觉,以后慢慢再说。
“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 选自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 · 中华民国卷》
最后附上: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当了县令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首先,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
计划是集中决策,市场是分散决策。
计划的优点:具有统筹性
计划的缺点:其优点的发挥需要正确的集中决策,正确的集中决策需要当前无法做到的条件。
市场的优点:1、参与者分散决策,具有相对科学性。2、配置资源效率高。
市场的缺点:1、分散决策的均衡博弈结果不一定是社会最大效用选择。2、市场配置资源被认为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
其次,计划的优点当前无法发挥的原因:
1、经济系统的全部信息是巨量的,对巨量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很有难度。
2、当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仅可以解释部分现象,对于能否指导资源配置有待商榷。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克服计划的缺点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马云克思
致命的自负
国情而已。国家缺钱了总会薅点羊毛吧?怎么薅呢?计划经济呗。至于什么大数据提升计划经济效率之类的说法。跟当年袁大头复辟时一帮文人说民智未开是一样的。纯属有目的的瞎扯。现在的大数据 40% 干货 60% 泡沫。一堆数据没人知道怎么用,哪些该提出哪些该变形分析。能做出个趋势表已经在大多数人眼里是 “厉害的经济学家” 了。大数据真的能够提升计划经济效率超过自由市场经济效率,起码得等到每个人身体里植入一个芯片,并且废除货币改为信用点。各人毫无隐私(以至于你晚上的活动都可以通过芯片反应到服务器中)的时候,再说吧。
有一次听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个讲座,关于大数据的前沿,沙忠勇教授讲完后,坐在台下的包国宪院长说我在下面听了一会儿,这大数据将来不就成了计划经济了吗?沙教授说,是啊,本来就是计划经济是最优的经济形式。
炒股的时候,真的明显感觉大数据离得好远。
因为一直都是计划经济
当然,首先还是要讨论清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定义。我认为分别有广义计划经济和狭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
“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消除不平等是马克思的根本诉求,因此马克思推导出计划经济很自然,因为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必然带来不平等。资本主义带来的是资方和劳方的不平等,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分工后的行业间不平等。
因此,“计划经济” 分两部分,一是取消资方和劳方的分工、分配体系,二是取消商品交易,代之以物品计划分配。这是广义的 “计划经济”。
即:取消企业内部分工带来的不平等差距,取消行业间分工带来的行业间不平等差距。
消除不平等,由这个诉求出发必然推演出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物品按计划分配。
也就是说,马也好,毛也好,列也好,根本着眼点都是不平等。巨大的不平等。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把镜头拉伸,看看整个历史阶段的不平等是什么。
“不平等” 分二部分,政治不平等,和经济不平等。资本主义索求政治平等,社会主义索求经济平等(而我们国家这一百年来同时索求政治和经济平等)。
让我们想想不平等是怎么产生的:不平等产生于分工和商品交换。一开始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是后来有人从事生产,有人从事军事、祭祀等,这时候已经有交换发生了:物品生产和军事服务的交换。军事服务后来随着暴力因素的自我膨胀而演变成税收,税收是劳动和军事、管理服务的交换,虽然并非全员情愿,然而大家还是需要的。
政治权力伴随着暴力统治产生了。政治不平等也就产生了。战败的奴隶和战胜的军事头领政治上不可能平等;沦为奴婢和贱民的人和贵族政治上不平等也就产生了。
政治不平等是肉体不平等,性命不平等,其它平等就不用谈了。
但是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政治不平等渐渐为政治平等所替代。即便是王公贵族也忌惮杀死自己封地里的平民;到了帝国制之后,一部法律规定足以让官员和贵族们非常忌惮害命:虽然力量上他们可以轻易办到。
后来,当资本家作为主要演员登台后,劳动和管理、军事服务的交换相对平等多了,甚至劳动方(雇员 + 资本家)主导,而暴力因素相对弱化,文明得到极大发展,政治平等基本实现。
留下的不平等主要是经济不平等。
“经济不平等” 又分二部分,公司内资方和劳方经济不平等,产业间分工和商品交换带来的行业不平等。
要实现完全平等,“计划经济” 就分二部分,(1)计划生产,(2)计划分配。
“计划生产”这个词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表达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按计划生产。有人老说 “资本家也有计划,不能说市场经济就没有计划” 这就是书呆子没搞清问题本质,本质不是计划不计划,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说白了资本公有,产权 / 股权公有。
“计划分配”又分二部分,生产组织内部按计划分配,产品行业间流通的按计划分配。前者其实绑定 “计划生产” 也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后者主要用于取消行业分工的商品交换带来的不平等:因为分工和商品交换必然带来不平等,而且是巨大的不平等。这是 “狭义的计划经济”,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根据“由市场配置资源占决定性位置” 所否定的“计划经济”。
然而,大家都知道,取消分工是不太可能了,文明发展使然。那可不可以取消商品交易,代之以计划分配?
谁来分配?依据是什么?分配不公怎么办?发生腐败怎么办?
但是实话说马克思并没有详细展开可操作性的计划经济(马克思本人也说得非常清楚:“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留下的空白恰好是苏联认真实践过程中丰富出来的,连 “计划经济” 体制这个概念出自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他说,““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然后整体上苏联和我国都被计划经济拖垮了。
那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又到了 “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者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 的时机了呢?我们有后工业时代、互联网和大数据了,还不行吗?
《中央党校原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计划经济不可行性早已证明 大数据也弥补不了》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到现在,有不少人还是有一个疑问好像解不开,他们认为,计划经济为什么要否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搞经济要有计划怎么就不对呢?为什么要否定计划经济?过去的毛病是因为没把计划经济搞好,所以改进的方向应当是完善计划经济,怎么能否定计划经济?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实际上我们要了解,计划经济的实质不在于有计划,不在于讲计划,而在于它是一种管制经济,命令经济,是一种类似战争体制、战时管制体制的那种一种组织方式。和市场经济以人们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根本不同,计划经济的实质是对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否定。这是计划经济的要害,也是它的根本缺陷。
由于这个缺陷,所以产生了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大数据技术不能改变计划经济否定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自主活动这个性质,所以它不可能帮助计划经济克服它固有的那些弊端。”
-————————————————————————————————
那是不是计划经济就像希特勒一样应该遭到世界永久的、情绪性的、条件反射式的唾弃?又错了!一切不过是时也。时造就势,势决定能否适用计划经济,以及多大程度上适用计划经济。一点的试点成功,不代表十个点试验成功;十个点试验成功,不代表一百个点也能一样成功;一百个点成功,不代表能够满盘皆能试验成功。一时成功,也不代表五年、十年、二十年继续成功。
一切,还得靠人来判断和掌控。
这样说吧: 假设有这样一个网站,你只要输入你的企业信息,它就能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帮你评估你从事各种业务的成功率、风险,并且帮你推荐合适的人才,而且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使用一次只要人民币十万元,就问你用不用?
其实每个企业在建在用的信息系统,其终极目标都是如此,只是技术上达不到罢了。而随着数据量、软件和硬件的提升,这个目标正在从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有挑战性的任务。绝大部分企业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分分钟破产的节奏。而我前面所描述的系统,其实也只是让私有系统互联互通变成公有系统而已,虽然难度大,但不再是不可想象的。
. 是奥创啦。
那种比每一个人类都更加聪明的东西。恩。
比市场更加聪明的东西
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寄希望于机械论。
无论是蠢还是坏,都没有希望了。
一篇剪贴,拼凑,摘抄各方资料和知乎回答的答案….
下周修正。
如果我是马云,我也会呼吁回到计划经济,这样的话阿里就永远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了。永远独占中国市场,华尔街一定会为这个概念疯狂吧,阿里的股价该涨到什么份儿上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马云一定不会像我这么狭隘的。
大数据指导下的计划经济,通过数据分析实际有效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美国的大数据告诉人们希拉里是下一任美国总统,而真实的选举告诉人们特朗普赢了。
暂且不分析马先生的身份,抛开统计学的所有假设条件,空谈大数据,搞计划经济,本身就是很扯淡的事情。
所谓的大数据真的能包含所有情况吗? 抽样调查在现实情况中,完全随机基本做不到。
大数据把相关关系当成因果关系的例子已经不少了。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套在大数据上依然成立。靠大数据去搞计划经济? 先看看所谓的大数据可靠吗? 这个问题就跟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人类一样。我们的经济缺乏的是活力,而不是一个家长。
意思是从大数据分析你过去每年需要买三个飞机杯所以马云网应该从你工资里自动扣掉你三个飞机杯的钱然后给你快递三个飞机杯。马云从此闭着眼睛都赚钱,领导也喜欢听些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就是好的话。大家都高兴。然而马云和领导并不知道我现在为了练功而自宫了啊。怪我咯。
京东已经出现了依靠大数据预测某个区域将会出现对某种商品的下单行为,理论上实现了用户还没下单,但快递就已经在路上或者已经进行分拣的奇闻!而且从下单到签收只需 4 分钟!
大数据背景下的 “计划经济” 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数据预测规划”与 “市场自由选择” 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京东下单到签收只需要 4 分钟的实验就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在宏观上是大数据计划预测出来的结果,具有计划经济的意味;而微观上又是用户个人自由选择的市场行为,具有市场经济的意味。
是不是感觉很奇妙?
一个微观世界的马粒子,他玩了一辈子量子物理,掌握了量子物理的真理,
好不容易体量涨到原子级别了,发现,特么还是经典物理简单方便粗暴好使啊!
正准备做功的时候
就被放在新一代加速器上了。。。。
理论上来说大企业都会倾向于加税,计划经济这一类可以增加进入门槛,加强自己垄断地位的政策。所以美国有巴菲特这一类的民主党铁杆支持者,中国有巴菲特。不过作为大资产阶级,最倾向的那当然就是遗产税咯,遗产税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简直是打垮中产,建立万世不朽的种姓制度的神器级存在,只要有遗产税,中产稍微摸到资产的门马上给你打回原形,你就生生世世呆在你的位置吧,婆罗门的地位不是你应该得到的。而大资本家,先不提人家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逃掉遗产税,而中产没有这种资源。就算不逃税,人家的孩子早早接班了,凭借眼界手段家传,也很容易可以搞定遗产税,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升值是非常容易的。而中产阶级就完全搞定不了这种事情了,最后只好被打回原形。所以说民主党简直是上帝发明出来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器,而马云赵薇支持民主党,支持希拉里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计划经济?大数据托拉斯罢。
马云说他绝不做游戏。
马云说房价会如白菜。
马云说他和军旗不熟
马云说 996 是福报
马云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马云说话就像那啥一样
以前说房地产不行了。
结果自己现在又冲进去了。
你不要听他们说了什么
你要看他做了什么
如果从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条件上来看的话,计划经济的确形式一路走高。
但是从所有制变更方面来看,计划经济绝无可能实现,从权责关系来看,计划经济有很大可能最终走向崩溃,而且计划经济和政治过于紧密的联系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震荡损害。
计划经济对于工业化基础,和旧产业的发展,对于落后地区的开发有优势,以及其在所有制方面的优势,可以实现全民福利,但是其在新产业的冒险性投资上,民用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多元化上远不如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目前来说适用于大投资,经济周期长,盈利目的不紧迫,不和民生紧密相关的成熟产业上,但是要发展的话,建议在某些特殊地区或者高校先行进行计划经济的实验。
当我们能掌握更多的数据时,计划经济的成分肯定会提高。各行各业各种人各种职业的强关系链也会更清晰。
市场经济的问题不在于计划经济表现的短缺,而是过剩,生产不是问题,问题是销售,市场经济的这种特点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市场经济会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呢,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丛林法则,没有裁判,没有规矩,大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各种创新乃至于超限的操作就会周期性的出现,就比如蚂蚁金服敢放这么大的杠杆,那么是只有他一个人在疯吗,显然不是。借他钱的机构不知道他的杠杆吗,显然知道。用借呗花呗的用户不清楚自己的财物状况吗,显然也清楚。买蚂蚁金服的通过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不知道他们所投资的投资品的潜在风险吗。从融钱的到放钱的到花钱的到挣钱的,你觉得是只有蚂蚁疯了,还是大家都在蒙眼狂奔。
我们难道真的要等到一个引发经济危机的大雷炸掉,才确定,要强监管吗,显然不能这样。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我们有大数据,我们有卫星,我们有超算,我们当然已经有条件对粗放经济进行精细管理的能力。
阿里巴巴成功秘诀:卖假货和垄断。其他都是忽悠。
靠着卖假货、监管缺位和恶性竞争做到了垄断地位,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现在急需谋求权力加持,而这也是阿里巴巴最大的风险点。
未来的路不好走啊,还是及早把支付宝和阿里云献给国家吧。
-————
回到计划经济,当然不是说过去搞的这一套,但马云讲的也没有什么新意,当年钱学森早就基于系统论思想和科技领域实践提出《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男女主人选是靠大数据算出来的
首先声明我的回答是天马流星拳,众位姑且听之。
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制订的计划和监测执行乃至调配等都无法进行及时而准确的反馈,所以搞计划只能拍脑袋,搞得咋样不知道,出了问题再调整。
但是,随着电商平台的推进和对生产、交易和物流三个重要环节的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已经使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为紧密而有效。
随着这种立足于市场化的整合的继续推进,人们最终会惊讶地发现: 怎么全都是已经计划好的?
一句话: 科技的进步使立足于市场的计划经济在经过不断挫折后的三五十年内最终成型。
再放肆一点预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人类在人工智能普及后的一百年后会突然发现: 这个社会怎么有点像共产主义社会,但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不过,到时候的绝大多数人类将会面临自己的宿命: 自己对这个社会竟然毫无用处,要不是为了自己有事做,可能那个统治全球的总公司早就用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几乎 99%的工作,而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找乐子度过无聊的一生。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的冲破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转型为市场经济时代,为何如今又会提出计划经济概念,我们要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可以说是向好,但是中小企业全面开花的局面已经不在,由于某些政策上的调整,很多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非常严峻,无论是环保、税收、土地政策、地方扶持力度都开始显露出一些更加严峻的问题,国家从严监管是好事,但是我们可能很难再期盼到百花齐放的局面,从分散到集中,更多的大型企业将主宰一些主要行业,未来的经济发展会是这样一个势头。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几个领域拥有大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还谈不上真正可以给经济强有支持的事情,但如果主要产业集中在国有或者少数大型私营经济手里,那将是可以为 “计划经济” 时代回归做一个注解。
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
机器人高效的生产力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空前强大。
劳动和财富收入不成正比,甚至脱节,
那么就将财富公平分配吧
老爷要奴隶
现在国际己经有计划经济的倾向,小到香港限购奶粉,再大点发达国家限制国际热钱炒房,再大点就是联合国讨论碳排放,等等现在世界各国正在实时各种计划经济政策,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还会进一步深入,直到市场经济思想无法招架,到那时现有的国际秩序开始瓦解 (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国家会在每次经济危机中剪羊毛,直到这些国家醒过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公司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公司会与政府融为一体,政府即公司,公司即政府,政府代表大公司说话,公司也会代表政府执行经济政策。
数据 大数据做的到真实吗? 真实的数据能计划的好吗? 计划好的经济对普罗大众适应吗? 适应的大众是人类吗? 人会变成机器吗?
土豪不会带头打土豪分田地的
以前的计划经济,是供给端 - 分配端 - 需求端。新的计划经济,可能是需求端 -(竞价)- 分配端 - 供给端 - 需求端。
中国还是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然后马爷承包了,整个市场,再做成计划经济。
其实马云做的就是削减成本的事和计划经济关系不大
比计划经济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都要成为马云产品的一部分
1. 这种观点也正是我支持的,我在驳 “中央党校原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计划经济不可行性早已证明 大数据也弥补不了” 一文中已经介绍了我的观点。
2. 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乐观,按照目前的趋势,以我的判断,**计划经济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但是质量不会越来越高,甚至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具体的原因在于,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利润,而利润产生的根本来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我们懂一点西方经济学,我们就可以知道,在绝对对称的信息模型下,企业通过自由竞争就能实现市场均衡,这时候企业利润等于 0。马云虽然有信仰,但是他根本摆脱不了企业主的本性,就算他说的在好听,也掩盖不了其利用信息差牟利的事实。大的有蚂蚁金服利用独有数据牟利,小的有淘宝关闭同店购阻碍信息流动。但请注意,我这里批判马云,不是说马云是一个负面人物,马云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是积极的历史人物,是可以上史书的。
3. 按照信息哲学的基本理念,**没有对个体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就没有最优的决策方式。**即使技术再发展,但如果在制度上,这个世界陷入了一个互相比烂的境界,这显然是时代的悲哀。
主体不同。这个计划经济不是信息不公开的以整体决策代替个人决策的整体计划经济,而是信息公开的个人计划经济,随时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及时调整个人决策及行为,因此我认为应该称之为个人计划经济与整体市场经济的极致体现。
我好像聞到了硝煙味…
和平的年代也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能做到的只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市场宏观调控。完全的市场经济不说完全的没可能,只是说有很多社会因素和经济市场因素是不好控制的或不能按计划控制的。
计划经济,感觉缺乏竞争力。
你都把有生以来的数据打包卖给政府了,你还想不到政府给你脑后插管的可能性,我所理解的计划经济,就是高速公路给你撤掉,你上不去高速,三张表之外给你搞一个表外快速下跌的通道,每下跌一个,可能有人上来,但上来概率较小,更有可能是被同类维持阶级的人馋食掉,你只能在国道、省道或随便什么盲肠小道上堵车,现在创业的 90 后堵啊堵的,他们就明白了 tg 的新时代下的方针是什么意思了
马云语录修炼者,都好棒。
30 年。。。
拉倒吧,马云 20 年前都不知道自己会成啥样
马云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这个计划经济是基于大数据统计得出的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一个人的吃穿住行用一个完善的工作生活结构
一个家庭的消费与生活
一个小区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
一个城市的运行与供给
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现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留下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汇总统计归纳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数据库
计划经济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变成现实
请阅最新拙文:钱颖一有资格否定马云 “新计划经济” 理念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几个数据:天猫拥有 4 亿多买家,5 万多家商户,7 万多个品牌。包括淘宝和阿里巴巴在内,淘宝网的卖家数量超过 900 万家。
所以,淘宝网是一个开放的无形市场。所谓开放就是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可以不受人数和场地限制,也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是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加入这个市场进行交易。所谓无形是指这个市场可以在电脑上也可以在手机上,不需要有实体市场存在。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市场,也就是这个市场里面有着众多的买家和卖家。而每个买家或卖家都是独立实体,根据自己的意志自主地做出决策,不接受,也不需要接受任何人或任何机构的指令。
我们再看一看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是什么模样?首先,所有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不是国营的就是集体的,没有私营企业。其次,这些企业必须按照计划委员会也就是计委的指令进行生产和销售,换句话说就是每家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和定价等都必须按照计委的指令来进行,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在计划经济时代,老百姓也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必须使用国家按照计划发放的各种票证才能购买粮食、衣服、布匹及各种日用品。
如果马云想要搞是这样的计划经济,他就需要认真想一想,淘宝网的 900 万卖家有可能按照马云或者淘宝网的指令定价和销售吗?更不用说数以亿的买家了。
那么,马云说的计划经济到底是指什么?下面是他关于计划经济的发言:
“去年我提了一个观点,我说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将进行重新定义,我们在过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认为市场经济要比计划经济好很多。但我个人觉得,未来三十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将会被重新定义。我这个观点在国内得到了很多的经济学家一致批判,大家觉得我是胡说八道。这里我自己先告诉大家,我指的计划经济不是那时候苏联的计划经济,也不是中国刚开始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我想问大家,如果这只无形的手你愿意摸到,你愿意做计划吗?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人类取得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及处理的速度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家,不管是 AI 也好,MI 也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
两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的渔民出去下海捞鱼,由于对气象不把握,只能靠老船长的经验来做,所以有没有暴风雨纯粹凭经验,所以经验主义成为了第一步。但是气象台出来,气象就是数据。我们能够准确的预判下午 2 点 45 分有暴风雨,这些出来以后,使得捕鱼的计划性就有可能出现。当然,反馈气象台第一波人就是那些老船长。第二步,我们今天在讲以前没有 X 光、没有 CT 机的时候,我们只能号脉,但是有 X 光、CT 就去照,其实 X 光、CT 都是数据。加入这个世界万物互联,所有数据都会有的时候,我们对很多昨天困境的认识要进行重新定义。”
(2017 年 5 月 26 日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的《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的主题演讲)
显然,马云所认为的计划经济就是将利用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的信息提供给企业或者消费者,由他们根据这些信息自主决策进行交易。这显然是既误解了计划经济,也误解了市场经济。实际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有一个老大哥(计委)来规定企业和消费者必须卖什么和买什么,而后者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根据从市场上获得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自主决策该卖什么和买什么。
无论如何,在主体是有自主决策权的企业和个人的前提下,只可能搞市场经济,不可能搞计划经济。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有权力要求企业和个人按照其指令行动,就如同无论有没有气象局根据大数据做出的气象预报,做出决策的都是每艘渔船的船长而不是气象局一样。如果认为企业或消费者根据从市场上获得的信息自主做出决策的行为就是计划经济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市场经济了。
所以,马云所说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他想要搞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有可能可以起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作用,如此而已。
马云老矣,过时了。
至少房地产已经是计划经济了
最近在看吴晓波写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恰好看到改革开放那一部分。针对楼主提出的观点,说下自己的理解吧。
首先,计划经济是一个命令型的经济,主要权利方在国家,是大集权制度下的必要产物。且不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市场是特色社会主义,但从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也是朝着大资本大战略的方向走的。虽然,提倡盘活小市场,调动市场的积极性,要万众创业万众创新,就目前的形式看,没有几个人是随随便便的成功的,即便机遇再好,也避免不了第一步的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贷款,一般在没有国有入股的境况下,都不会给予过于宽厚的贷款额度。短期贷款,或者长期贷款但是贷款额度小,对于一个需要市场潜伏期,和摸索期的项目公司来说是不得己都要走上高息民贷的结果。如果,资金链一旦断掉,公司再受到一些波动,那就只能走上濒临破产的道路了。还记得,年初的时候播的比较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蔡成功么?一个名利商人,接收了一个垮台的国营企业的,但是在之后的工厂经营中遇到问题,却没有办法贷款,要么是银行延迟批复,要么就是支持的金额过小,最后还要通过贿赂银行管理层才可以拿到贷款。蔡成功被逮捕后,说的一句话确实发人深省,“你们国营企业不知道,民营企业的生存有多难”。
其次,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金融市场的盘活,国家不可那个放弃对各类市场安全的监管,要是起到一个杠杆效应,就必须要进入市场,再次中有很对地方经营比较完善的企业最后都有,国家资本的身影。民间所谓的,手持宝剑可以在商场上能取得很多优势,而这把尚方宝剑,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名头,但是还是会羡慕许多民营。
最后,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的模式,资本市场鄙视链的关节看,导致许多的人才更多的原意挤入国有资产的企业,宁愿在国有企业内过上悠然的生活,也不愿意进入民营企业一展抱负。从父辈的官本位思想,国家企业为大的思想,对下一代的影像还是相当大的。更多的人愿意,引入国有资产企业的原因还是在于,收入稳定,各项福利制度健全,有劳动保障。也就是,只要你能勤勤恳恳的每天刷卡上班,就不会过多的难为你。这比起,民营企业如果一个员工没有价值存在,就要剔除的情况看,国营企业确实是一个抱大腿的好去处。
经济是什么,还不是人类行为的衍生品!
图来自网络,侵删!
其中 2016 年中国出生人口数 1768 万!
如果是市场经济,2030 年前后你国将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tg 为了避免大厦将倾,强政府时代完全可以预见。
强制生育…
或许也会有的
计划经济只是一直说法。随着技术和工具的越来越丰富和准确,可以更加准确的去把控经济运行,那么国家自然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减少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马云还提到了非标准 -> 标准 -> 非标准的过程,代表着行业、企业对于自身业务和流程模糊不清,而后不断摸索并进行提炼出标准的流程出来,最后再加上一些灵活的地方。对于厂商而言,更是期望能有标准化的东西,这样才能减少研发成本,效益最大化;此外考虑到不同客户的不同场景和需求,必然有非标准的存在,这也对厂商的产品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然会像做项目一样,干的多,挣得少。
对于我们从事 BIM 这一块,本身建筑业的信息化比较落后,本身的需求不明确,还在探索中。而真正有魄力和决心的企业很少,大多是担心落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然也有承担风险的考虑。双方不能正在投入,想要有成果是很难的,扯远了。
喜欢这句话:
如果你想成功,往往成功的企业是因为情商很高,但是如果企业想不败,一定有很强的智商。知识结构未必帮你成功,但是会防止你失败。你成功了,未必受人尊重,如果想赢得尊重,要有爱商。只有担当,替别人着想,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孩子的尊重。
春江水暖鸭先知
“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没说不要计划经济啊。
当初把计划经济批倒批臭,确有某些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自作主张的因素,但 “计划经济 = 保守落后僵化” 这种极端观念被灌输进百姓脑子里,宣传部门要负主要责任。
笼中之鸟,小的时候不知道笼子的存在,以为可以自由翱翔,现在越长越大,是让你知道边界真实存在的时候了。
吹牛逼就服马云,你接着吹信了算我输
反驳一点
计划经济是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特点:
1. 集中统一的原则下,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2. 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3. 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4. 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比如说特点一:更多的是在于对人的管理,而大数据难以解决对人的管理。
因为计划经济的核心是上面计划,而下面去执行。
而大数据只是增加了信息的处理能力和信息的计算能力。
我是一个创业者,方向就是马云说的这个,我估计我的理解和他是最接近的。
马云说的这个计划经济,和以前的那个计划是两个不同的意思。
以前的计划经济是什么意思,楼上的大牛们说的已经很准了。
马云说的计划经济,更像是分发的计划性,制造的计划性,针对某小众人群,某特定需求的计划。
这个概念上,结合长尾理论最容易理解。
都是数据决策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想要知道,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计划经济,就是政府部门在上面高高在上的研究思考制定: 这东西该卖多少多少钱,那东西该卖多少多少钱。
然而,政府的决定往往是错的。因为,经济这东西,太复杂了。通过少数人得出的决定,很难成功。
而市场经济呢,则是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来计算影响货物价格。虽然复杂,但分摊到每个人也没有多少计算量。三体里的人工计算阵和面壁者凯特希恩斯因为造不出超级计算机而疯狂的造普通计算机进行联机运算都是这个道理。
然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能力的增强,通过政府算出合理的经济规划逐渐成为可能,而分摊式算法的自由经济反而容易出疏漏,那当然是计算经济将要杀回来了。
同时,杀回来的还有真正的共产主义。
如果阿里巴巴能把淘宝天猫和支付宝移动支付的交易数据上交给国家的话,真的可能实现一个没有价格的 planner’s economy。
前馈预测也是修正误差的好方法。
认为大数据能复兴经济的计划性控制的人会先发现自己对趋势有着神一样的把握能力,然后随着时间和规模的推移,又发现建立的模型越来越无法解释因为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一样会有测不准现象,可计划性一定是周期性并且短暂的。
我觉得对马云的话没必要做阅读理解,因为他这个人话多,每隔几天就要发表言论,而且有时还自相矛盾。
此计划非彼计划。
以前的计划经济是领导层决定优先发展什么产业。
而马云说的应该是经过大数据分析后资金应该朝什么放心倾斜有利可图。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所谓的 “计划经济越来越大” 仅仅是马云个人的观察,而他并没有给出结论,说实话他说得很搞笑:“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大 vs 好,呵呵。事实上他说了两点:
第一,市场经济未必就好——+1。
第二,计划经济越来越大——这是他对未来中国的观察?呵呵,+1。
大并不等同于好。大而不当地说,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高效(这一点我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详细请看《经济学通识》):计划经济虽然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但在办大事的成本相比于市场经济是高的,所以整体低效;市场经济的劣势是公平,而这正是国家和政府存在的意义。
效率和公平是有矛盾的,一个比市场经济更加兼顾公平,同时不损害效率的经济模式显然比市场经济更好。可这不是计划经济,因为计划经济并没有提高效率,保证的公平也仅仅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市场经济很容易实现的(比如社会保障)。
对他提供的理由,所谓的 “大数据”,呵呵。对啊,这样计划经济的控制力就更强了,不过这和制度好坏并无关系。
计划经济明确行为主体是政府,马云应该只是借了这个名字
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计划经济中计划所依据的目标主体是谁,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是根据需求去计划供给还是用供给去计划需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eg. 中国上世纪的计划经济理应是后者,而大数据下的计划应该是前者。
此外结合现实政策,为什么国家提供给侧改革而不是需求侧改革,其实就可以用来阐释主体的差异性。
因为作为中国公民的马先生要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改革开放为了什么
他说得对,而且是由他们马云来计划的。
简单说,不同意未来 30 年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
马云的语义是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使得马克思所说的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 对此不认同。
可以说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个体和社会可以进行决策参考的信息计划性更强了。 从国家整体角度计划经济应该没有大的本质变化。
用反身性理论去考虑一下。 如果大家都知道未来如何发展,未来一定会偏离设想方向。
马云说的当然是正确的啦!
以后马云爸爸还要把阿里巴巴弄上太空,统一太阳系,吊打银河系,制霸宇宙。
区区一个计划经济算个毛?
马云的公司不是 100% 国有,竟然想抢发改委的活!
貌似很多很多年前
计量经济学已经理论论证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同样可以有效的达到市场均衡。
投入产出法应该就是计划经济的基础吧。
但很多很多年前并没有有效手段采集供给与需求数据的技术手段,也没有超算来完成计划。
一个数千变量的线性规划,也得跑若干天吧。
但现在手机都闲到没事跑个性能测试了。
然并卵。经济部门的电脑,怕是叫文字处理机更合适。
资源需要合理配置,大数据时代,对资源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市场的作用必不可少,计划经济只是调节,大数据时代的计划经济也只是对市场的辅助!所以大数据也只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善,提供一个数据参考,最终还是看市场的走向!
这孙子说的意思是,数据能清晰呈现经济情报,可以被计划,,这个谁来计划呢?当然是掌握阿里云的 马总了呀 哈哈 25 家网媒,艺人音乐,这就是中国光明会嘛 ! 可惜这里是被伟人提前预演过的有深厚民间智慧的国度,你会死的很惨的,,还有官媒转载呢 哈哈 指望他们抵抗资本是没戏
题主,计算机社会主义,去查查兰格这个波兰经济学家,和哈耶特论战过,呵呵
你马云还想当中央计划委员会主任?!
互联网大企业的垄断将会成为阻碍科技甚至社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而解决办法就是战争。
计划经济的基础是国企。国企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国有资产转变成私人资产是社会财富的基础。
淘宝天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谈什么狗屁计划经济。
电商是根据订单去生产的,不是根据计划去生产的。
网易考拉、严选的崛起。
电商平台肯定会走向细分和分化。淘宝天猫已经是一个杂货铺子,再炒作大数据计划经济也是徒劳。
马云的不思进取,想垄断电商平台,妄想。
所谓计划经济,其实就是政治经济,执政党特别是领导人的经济构想具有强大的推动力,直接决定了经济的侧重和取舍,间接决定了行业兴衰。
手机码字,尽量多写。
先问个问题,基础理论知识,到底有没有用?
马云的观点,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本和历史课本都有表现,只不过被大部分人忽视了。不信,可以去查阅,人类历史上,有几次重要的飞跃。
我们就是处于新一次飞跃的初始阶段。起因就是互联网。石器到金属工具,人力畜力到机械能,迟滞信息传递到实时信息传递…… 狩猎到圈养到农耕到商业…… 部落到城镇到城邦到国家……
能做的梦真的有很多!
我隐约感觉马爸爸这几年公共讲话语气更傲了(屁民偶尔看个网络马爸爸鸡汤语录),有一种特立独行感觉,我越来越觉得,马爸爸不要这样多学学王建林。我真担心马在政界风向变的时候被怼。
爸爸的想法很有趣,大数据收集和运算水平的提高的确会使计划经济更高效。但是他忽略了几个问题。
首先大数据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政府在大数据时代的任务并不是要用大数据调控,而是把大数据共享给企业家。政府毕竟是市场的裁判员,即使相比企业在信息获得和处理上更有能力,也不代表政府一定会发挥好自身的能力,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寻租腐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信息从哪里来?哈耶克说信息是所有人的思想,是主观意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所以即使科技进步使人类可以处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外部数据,怎么保证能够获取每个人不断变化的想法和行为?难道在每个人脑袋里插个芯片吗?所以三体人搞计划经济是完全可以的,地球人基本上不行。
而且市场经济之所以高效的最主要原因是按劳分配和分工,既保证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又人尽其才。大数据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呢?也许有可能。但是按劳分配保证积极性这个就很难,因为政府控制下的按劳分配到最后都变成了按权分配。当然马克思的想法是如果人人的素质和觉悟都提高到以劳动为荣的境界就能保证积极性了,他太低估人性的贪婪和妒忌,所以米瑟斯在 1920 年代就预见了社会主义的失败。
爸爸毕竟不是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者,他是资本家,他说的话自然是为自己辩护谋利。要是未来真搞计划经济,那数据还不是要从 BAT 的平台上拿,到时候寡头的地位肯定就高了。作为普通老百姓,还是老老实实盼着市场经济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吧,计划经济一大搞社会流动性就真的没了。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想法:
1. 这个 “计划经济” 分配手段仍会是趋同旧有计划经济的,或是能够极大的巩固马云 / 阿里(企业家 / 大企业)自身的利益,或是能极大提高资源效率。
2. 这个 “计划经济” 分配手段将是依托于大数据的,去中心化的,还可能是自由的(自由的参加 / 发出需求)
到这里我就有个疑问,计划要能成功应该是所有(起码大部分)参与个体都服从参与计划,我感觉这与去中心化、自由是相悖的。比如以租车为例,我自愿参加租车计划网络,这时候大数据告诉我 “您好,您的车在 30 公里外,请稍等。” 但我明明看到面前就有出租车,于是我就很气,退出网络,没想到我刚退出网络,面前的出租车却加入网络了,这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办?当然这是极端情况,只是一个思维实验,就是有这么一个疑惑想说出来。
马云演讲的原文还没看,看了之后有想法再做补充
你能计划好未来 10 天内每天吃什么、吃多少吗?
我不能。我有不少东西买多了腐坏了不得不扔了的经历。
凭什么连吃都计划不了却能计划未来?还自认为能减少浪费?
本文评论中常见的错误 许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定义,认为「有钱、有资本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钱和资本,共产主义也有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国家、政府控制资本。资本就是生产工具。社会主义的定义是社会控制经济市场, …
品葱用户 虫文门 提问于 12/27/2020 支乎上一堆工业党认为早期的工业化需要通过暴力土改、人民公社摧毁一切传统生产方式,以国家主导来进行重工业建设。难道没有中共前三十年的领导,中国就发展不起来了吗? …
品葱用户 不告诉你 提问于 11/3/2020 在墙内和油管应该都能找到视频,是在讲中国监管方式落后的事。说银行都是当铺思维。在b站被一群键左保皇缝合怪批评了一番。 品葱用户 赛博理想国 评论于 2020-11-03 已经被约谈,发表声明拥 …
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的经济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 两条路径泾 …
近期经济金融形势研读(之一) 7 月 15 日 美国 PPI 十一年新高,CPI 十三年新高,核心 CPI 三十年新高(图一,图二)。 很明显,市场与美联储都低估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更严重低估了美国通胀的上行风险。好在美国技术官僚普遍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