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周年,中国留学生的美国梦还在吗
疫情一周年,中国留学生的美国梦还在吗 作者:刘文 2021年2月8日纽约时报中文网 一个极其难熬的鼠年终于过去了,而接下来的牛年会更好吗?也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我所采访的七位留美的中国学生当中,有些受到重大影响,有些则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他们 …
没岗。
现有国际分工体系下,我国各行业普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缺少高级岗位。优秀留学生回国,没有适合于他们才能的高级岗位。如果非要回国,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国内的中低端岗位支付不起他们较高的薪酬,拿低薪资对留学生而言太委屈。从用人单位角度看,龙泉宝剑切菜还真不如五十块钱一把的破菜刀,高级人才发挥不出作用,用人单位也委屈。
宣传总说缺人才,其实不是缺人才,缺的是人才得以发挥作用的那个岗位,缺那个 “坑”。人才无法凭空发挥作用,冈比亚籍核弹专家回冈比亚去别说造核弹,灰都没得打,因为水泥厂都没得一个。
你要是能从国际分工体系中赢得足够的高端产业位置,人才自然会流过来,不需要你去进行主观操作,它们的总数量绝对是充足的。越是 “高端” 的人才,流动性越强,这种 “人才” 的流动很多时候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他们只会顺着利益去流动。统计上讲,这些 “人才”,他们不像是有自由意志的“人”,而更像是一种可供支配的“资源”,一种“获得后金币 + 1” 的“东西”。你有坑,它自然会往坑里流。你没坑,它自然会向有坑的地方去流。
现在咱们祖国最不缺的是啥?
人啊。
为什么老板敢 996.
为什么敢让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为了几块钱,豁出命给你服务?
为什么员工上厕所都不让好好上,要掐着表。
为啥还琢磨着给扫地工人系个不干活就响的监控。
为什么女人休个产假来个大姨妈都能被淘汰。
为什么人用到 35 岁,就敢解雇了用更年轻的
为什么那么多血汗工人、社畜累出一身病甚至过劳死,却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
咱们同胞为啥过得这么辛苦?
人太多了呀,韭菜割都割不完。
所以呀,还是那句话,割韭菜的才嫌韭菜太少。
韭菜得留神其他韭菜太多。
我爱这个国家,但与其说我爱的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国家,宏观叙事里的国家,某些少数人的国家,不如说我爱的是这个国家一个个普通的鲜活的个体。
如果是这样,那我看到的是,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过得都太辛苦了。
虽然地大物博,但什么东西除以十四亿,都是个小数目。
每个人都要为了那点有限的资源争得头破血流。
那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幸运一点的个体能回馈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就是不回国。
留在国外,在国外辛苦打拼,和歪果仁抢生存资源,把国内宝贵的生存空间留给祖国人民。
如果有幸抢到了资源,在国外赚到了钱,就回国旅游,买买买,孝敬父母长辈,刺激经济,把这些钱塞进祖国人民的腰包。
但不去抢国人的工作机会,升迁机会,户口,学区房,医疗福利,生存空间,宝贵资源。
身体力行,让国人能卷得少一点点。
至于什么 “优秀人才”,第一我不觉得我是优秀人才,祖国缺了我一样转。
第二,其实现在很多优秀人才,尤其是适合在国内发展的那种,回国的很多,报效祖国的也很多。只要看到了机会和需求,很多优秀人才是愿意回国的。
不回国的,往往才是像我一样的平庸之辈。我们这种人回去也创造不了多少价值,还只会给祖国添麻烦,给人民添麻烦。
第三,退一步讲,假如 “优秀人才” 真的选择不回国,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空缺出来,这样国内的“准优秀人才”,也有了更多机会变成“优秀人才”。我十分相信国人人才济济,不会比我们这些喝洋墨水的差,咱们很多人,缺的真的只是一个机会。
所以我们就算新冠,就算懂王穷折腾四年,就算人家欺负中国人,就算身份越来越难拿,也没动回国定居的打算。
毕竟我们普通的绝大多数人,不敢奢望自己能带领祖国往前走,能做到不拖祖国后腿,不薅人民羊毛,不抢同胞资源,生病了不千里投毒,就是最大贡献了。
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受剥削,和万恶的帝国主义纠缠,从白佬黑佬那里虎口夺食,当二等公民,被新冠病毒围城,如此艰苦的生活我们来过就好了。多一点我们这些人走出去腾出地方,留在国内的就能过得更好一点,内卷就少一点。
其实很多留学生的回答没必要这么扭捏,直接说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就行,不用搞得像是国内故意压迫你,你是万不得已被迫移民一样。
国内物质条件差是肯定的,普遍的工资水平跟美国差一大截也是显然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说国内体制问题还好,说国际分工问题容易被打成入关壬。只是我个人观感,国内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现在还算是整体情况比较好了,只不过大家某些意识觉醒,不像以前的打工人那么好欺负了,20 年前一亿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候比现在恶劣多了,再往前倒,70 年前刚建国的时候比现在简直是天上地下,尽管以前偷渡的多,现在移民的多,但是原因和目的几乎都没变。
也没有必要说如果国内如何你就会回国的话,一是国内大部分企业提供不了跟美国同等水平的薪资,二是即便提供了同等的薪资,其他配套措施也跟不上。再者客观地、收敛地说,中美各自国情不同,在除了物质条件以外的很多问题各有优劣,比如国内体制在抗疫救灾的总体战方面,比如国内普通社区的整体治安水平方面,比如国内医疗教育等体系对普通人的友好程度方面,甚至再比如国外的某些确实存在但谁也不肯承认的歧视方面,但是这些软件优点似乎并没有什么打动力,最终还得是靠钱说话。
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是人之常情,是人类的本性,否则人类现在还在钻山洞摘野果,不用藏着掖着,而且至少就现在大多数知乎网友来说,连一顿炸鸡都吃不起的应该是少数,连烤箱打印机都没见过没用过的应该也是少数,你们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应该还在我们的想象力范围内,不会动辄就嫉恨仇富的。
——————
我也赞同这位朋友的说法,经其同意,放出截图。
本人观点只能代表一部分工薪阶级家庭的留学生。
1. 家里没关系,没有矿,在一线城市混和在国外没啥区别,反正没房没户口没工作。那一对比,能国外更轻松!
2. 国内对年龄有歧视。因为很多工薪阶级的孩子是工作几年出来的,因为没啥钱,必须自己攒点钱,父母给个大钱,然后抠抠索索出来留学,一回去就被 HR 说你这个年纪太大了。
3. 内卷严重,回归第一个点。家里啥都没有的,你跟别人土著或者家境优渥的根本没法比,不是一个阶层的,再者户口,房贷会倒逼你选择不喜欢的职业,不敢创业等等,最后跟截断了上升通道没啥区别。
4. 国内对留学生的偏见极大。甭管你啥学校毕业的,都说不是野鸡,你学习不好才出国。对于工薪阶级的孩子太说,他们是真的拼命读书为了改变命运的那类人,自然接受这些很难。
5. 有时候相对于种族歧视,国内的很多隐形歧视让你更难过 ,种族歧视是因为压根儿大家是不同的种族,这事儿跟我们不喜欢黑人的广州一样。可是因为你穷,你没关系,你工作不好,就各种人喷你,踩踏你,搁谁心里都不爽。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颜宁了。这个天才的山东女孩,19 岁入清华,后在美国留学,学成后受恩师施一公感召,追随回国,30 岁成情怀最年轻博导,带领年轻团队,仅用 6 个月,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世界 50 年不解难题。
而在 2017 年,在提名中科院士落选后,颜宁选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任职终身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而她也重新开始在美国进行新的事业突破,2019 年,颜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身份。
原本在 2014 年取得耀眼成绩后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颜宁归美且再度获得殊荣的举动更是让很多国人将她评判为 “卖国”、“叛徒” 一类,而面对着蜂拥而至的骂名,颜宁也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五个字:“换个新环境”。
对于颜宁,我们痛心之余,不禁反思。因为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颜宁,而是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留学生。优秀留学生,不是不想回国,也不是他们没有家国情怀。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在 2018 年,在美国留学的 6182 名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79.4% 打算留在美国工作。
留学生回国的人数确实很多,但是其中,尤其是博士,很多被国外的橄榄枝,招募而走,而他们才是建设我们国家最需要的那批人。
真相就是多数优秀的人留在国外发展,相对平庸的人大多回国了,优秀的人在留学生总数中占少数。
话虽然不好听但就是这个理,我周边的留学生也是这样,有本事的不回来,回来的都是去镀金的。
大多数人把留学不归,归咎于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享受,仅仅是这些么?那为什么那么多在国内尽可以享受奢华富足生活的富人、明星,也要纷纷更改国籍?显然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人毕竟是高等生物,除了物质的追求还有精神的追求,我们到底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和外出打工一样的道理,家里附近有好的就业环境,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
吸引人才要拿出办法,不能光讲情怀和觉悟。
那些优秀的留学生学成之后选择不回国,一些言必讲祖国强大唱着高调的人只责骂留学生们,应该多想想因为什么。
国家要对这些真正做贡献的人,给他们应有的重视与尊重。
娱乐圈高收入是极不正常,这会阻碍科技的发展。好多人不愿意搞科研,都想着当明星。明星娱乐可以,但薪酬方面要比科学家高很多,很多科研人员,努力一辈子的收入,还不足明星一部电视剧片酬,这难免会让这些优秀人才心灰意冷。
同是码农,国内 996 的收入还没有美国从不加班收入的一小半,要是国内不加班也能给美国一半收入就回来了。
空洞地谈情怀、谈境界是不现实的,提高待遇才是硬道理。
家国情怀要讲,但现在人还是很现实的,要留住人才必须有比国外具竞争力的待遇才现实。
还有很重要一点,学业完成后就回国发展也不一定好,在国外有先进设备和学术环境,成果会更多。
所以国家应为高端人才创造好的科研及成长环境,才能留住人才,人才才能回国!
对于正在科研人员来说,不善于人情世故,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论资排辈,会让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需要慢慢沉淀,辛苦等待机会。
而 20 岁到 40 岁,是科研人员的黄金年龄,需要给他们合适的土壤,没有阻力的支持,才能让科学之花盛放。
颜宁并不仅仅是个例,她自己说怕在一种环境中呆久了,会固步自封,想要换一种环境,给自己更大的刺激,研究出更多的成果。
那么,就让我们默默的祝福颜宁,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回来,以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来,因为无论如何,这里终究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根在这里。
而祖国正在飞速崛起,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能够亲眼见证祖国的腾飞,对于每一个中国来说,与有荣焉。如果能够亲自参与其中,哪怕贡献再小,力量再微弱,也弥足珍贵。
(娱乐圈高收入是极不正常,这会阻碍科技的发展。)做一下解释,说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就拿评论里提到的杰克船长和瞪眼女星做个比较吧!
杰克船长片酬收入 / 美国人均年收入 = 4800 万刀 / 3.9 万刀(2019)=1230.769
瞪眼女星片酬收入 / 中国人均年收入 = 8000 万人民币 / 5.36 万人民币(2019))=1492.537
赞同各位高票答案,首先大部分人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其次不回国就是最大的爱国!
同时我们也是入关的最大实践者,抢外国人的地盘,抢外国人的资源,抢外国人的工作!
最近我在硅谷南湾和东湾地区看房,感觉现在硅谷 80% 的新房子都被中国人买走了,可怜的老外没房可住,只能逃离硅谷,周围社区里你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华人面孔,大部分人普通话讲得还比英语 6 得多。
我们坚决在非必要的时候不说英语,而是让外国人迎合我们,在洛杉矶和纽约的大部分华人聚居的区域,外国人为了做我们的生意必须说中文,美国银行必须雇佣会说中文的员工,商店招牌必须全部换成中文!
这里要
老师,正是看多了李老师的回答,我觉得我越来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充满自信了!我们在美国也从来不主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上知乎不上 Quora,用快手不用 snapchat,除了偶尔上上 p 站和去 reddit 中文板块键政一下,能不用美国人做的 app 就坚决不用!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积极和美国人抢工作,让美国公司宁愿多花几千美元给我们这些肉身入关人办工作签证,也不愿意给要价便宜的美国人。所以我们把美国人的工作机会都抢走了,让他们没工作可做!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个双非一本,在国内这种第一学历至上的环境里,我根本不算什么人才,所以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更新一下:
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移民的人就希望自己的母国不好,这是可笑而幼稚的。我虽然人暂时不在国内,但是心系祖国,真心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发达。因此我也以实际行动支持祖国,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绑定在一起,在国内买房,支持祖国房地产事业,并且每个月为祖国汇外汇,还房贷。等我们有一天在美国打酱油摸鱼上班,把美帝国主义弄垮了以后,我就回国把家里的几套房租出去,以房养老!
有一些没有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喷子,说没有给国家纳税就是不爱国,我这就呵呵了,你每年给国家纳的那几万块钱的税国家还真看不上。
爱国不只有纳税,消费也一样是爱国,每年回国我在国内的消费应该比你那纳的几万块钱的税高得多,我给国内房地产行业 + 旅游行业 + 餐饮行业贡献了 6 位数的美元外汇,你一个小小的喷子每年在干嘛?通过 “上网批判别人不够爱国” 来显得自己爱国?
给国家贡献外汇的同时我从来不给国家添麻烦,从来不在国内看病浪费别人的医保,退休金也是我自己攒钱存 401k 不会麻烦国家照顾我的退休生活。
有些人的爱国是以 “骂别人不够爱国” 来证明的,这种人还是省省吧。。。。
给你讲几个我认识的人吧:
我堂哥,高中生物竞赛一等奖,保送北大生物系,之后去美留学拿到 ucsd 的博士学位。(他能去更好的学校,但是去 ucsd 能拿全额奖学金)去年入职圣地亚哥一家生物工程公司,年薪 8.5w 刀。去年我跟他吃饭的时候聊起他为啥不回国,毕竟在我的眼里他是非常热爱祖国的,大学时期也入了党。
他跟我说了两点,其一是对国内的学术氛围怒其不争,一帮不学无术的就是比那些在实验室干得累死累活的更容易拿奖拿职称。谁叫人家会拉关系呢?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堂哥在美国拿的年薪,至少让他在有生之年内能看到学区房的影子(美国好的中学也要房子的),回国的话…… 暂且不说生物专业的天坑属性了,就算找到工作,拼个几十年也买不到北上广深房子的一个厕所吧?
我的高中同学的大学导师,是英国毕业的博士。在他研究的那个领域算是全国的尖子了。而且这老师人很好,带着学生参加竞赛就跟着学生一起熬到两三点做项目。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他也会大大方方把学生引荐给其他更好高校的老师,绝不强留。就这样的一个老师,回国工作十来年了还是个讲师…… 说到底还是不像有的人 “活泛”,擅长上下活动。不过好在这老师家里是做生意的不缺钱,他才能专心在学术上面耕耘。
最后一个是我去英国交换的时候的一个中国老师。哈工大本硕,英国读的博士,已经在英国呆了十年了。我也跟他聊起这个话题,他笑了笑说:
“这话可能有点政治不正确啊,我们国家十四亿同胞,总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那我呢,没什么才华也不是太勤快的,在这里一天上上课,散散步,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了,回国还要面对那么大的竞争压力,我可有点受不了。”
哦对了还有我堂哥的朋友圈签名也挺有意思:
“我不再匆忙赶路,因为意义就在每一个当下。”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昨天跟我堂哥聊了聊,说起国内工作这个事。
堂哥说当时但凡有哪家北上广单位愿意开个 20w 软妹币的年薪,他肯定毫不犹豫跑回来建设祖国了。(北大本科,海归博士这个年薪不过分吧?)
可惜,找到最高的一个是啥啥啥实验所(忘名字了),开了 5700 一个月。北上广,住宿舍啊。我哥都结婚生孩子了,回国就为了领 5700 和家人睡宿舍…… 这谁遭得住啊。
再更新一下,有人觉得我哥在国内找工作的故事太离谱了。
首先我毕竟不是我哥肚子里的蛔虫,他在国内找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我肯定不可能完全清楚,我只是把他告诉我的转述给大家。有人觉得我编故事的话…… 那宁随便,我把我哥的学生经历说的挺清楚了,如果是编的我没必要开匿名。再补一条,我堂哥父母(我姨姨姨夫)都是普通铁路职工没多少积蓄,所以经济因素是我堂哥找工作着重考虑的一点。
其次你们都在说这个那个回了国多少多少钱的,说到底还是主观吧…… 人跟人的经历完全没有可比性,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接触到的人不一样,最后你看到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
最后,阻挡我哥回国的物质因素不是工资的绝对数目而是相对数目。就算回国有五六十万的工作,这还房贷就是个大问题吧。他和我嫂子在美收入十七八万刀,圣地亚哥好的房子大概一百多万,换你你怎么选择…… 我哥朋友圈签名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吧,他是个乐于享受生活的人,回国跟其他人一块卷真是难为他了。
最后一更。今早跟我姨姨打个电话聊了聊(怪了,高中给女同桌讲题都没这么当回事)
我堂哥上的不是圣地亚哥大学,而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瞧我这猪脑子…… 忘掉了)。
去年年薪确实是 8.5w 刀(某公司技术岗位)。
今年不知道,我哥也没跟姨姨说具体数额(她也没问),但是应该是过 15w 了。
然后这个工作也确实找的不算容易。堂哥 15 天跑了十五个公司(包括纽约芝加哥的几家公司)才入职现在这家(运气不错,刚好在圣地亚哥)
去年在中国找到的最高年薪,40w(确实跟我问他的有出入,我明年要去支教,他可能怕我眼红也要让我父母花钱送我出国……),某药企,北京。
就这样。
by 已回国的普通留学生
亲身经历过国内国外的生活后,想说中国人过得实在太累太辛苦了
从小学开始卷,一步都不能出错,还要面临各种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口歧视、家庭背景歧视
人太多,资源太少,决定了除非顶尖人才或者自带资源(还得性别男),市场不会给你提供什么机会或者比较有竞争力的薪水
好不容易能卷出来,996 已经是非常良心的了,一个月到手过万是很难的,房价却是高不可攀的,物价也越来越高了
而且还不能松懈,一松懈就会被替代,得不停提高自己,工作努力,考证学习
周围的中国同学实在过得太艰难了,每天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卷了一辈子啥也没得到,尤其女生
总结就是,在国内,社会对普通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事情是做不完的、不加班是不可能的、生活是艰难的、钱是没有的,图什么呢?
我觉得目前国内的价值观变成了 “拼 = 好”,但其实人生应该是怎么舒服怎么开心怎么过吧?
这么多年的教育和竞争让大家都这么不开心,为什么不能选择换一种生活方式呢
国内只适合国内名校本硕的男生或者家里有资源有关系的人
普通人尤其是女生讲真国外要容易多了
我也很费解他们为啥不回国,国内有便宜方便的快递,随叫随到经济实惠的外卖,24 小时不管大病小病都有人给你看的医生,还有丰富多彩更新及时的 app 和游戏。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完爆国外大农村,工资待遇更不比欧美国家差,也没有任何歧视,这么好的地方竟然不想回来,他们肯定是崇洋媚外。
什么你告诉我快递员,外卖小哥,医生护士和程序员工作辛苦,薪水不高,天天 996?你告诉我一线房价起飞,户口难拿内卷严重?地域歧视学历歧视随处可见?
可那关我什么事,我一线有房有车有户口,海外名校毕业,回国就继承家产从来不加班,亲戚朋友也没有干这些岗位的,妥妥的人上人生活。你问我为什么,你达不到我的生活水平,那肯定是你和你爹不努力呀。
我之前有个高赞回答说了我自己:
[在美国的大多数「华人工程师」为什么不愿意来中国?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551517/answer/1392705714)
但是这个回答我不想再重复我已经说过的话,我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说些更诛心的话:
为什么是问 “优秀” 的留学生不选择回国?就像上面这个另外问题里面为什么是华人 “工程师” 不愿意回来中国?
因为 “不优秀” 的留学生,或者那些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舞蹈摄影的华人对中国或者说对你没用,他们回国,既不能带来技术也不能带来钱,对吧?所以最好还是待在国外,免得回国给大家添堵或者加剧内卷。或者还可以把不建议这些人回国的话说得更漂亮更大气更冠冕堂皇一点:帮助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提高华人的影响力。不过如果你是个热门专业有核心技术的教授或者工程师,那么你不回国在很多人眼里可就不是扩大华人影响力拓展华人生存空间了,而是背叛祖国的培养,贪图个人享乐,掉进了钱眼里。
ps:还要补充一句,哪怕不优秀的你可能是暂时对他们没用的,属于不需要的华人。但你待在国外的时候最好还是能起哪怕一点对他们有用的作用的:比如痛斥一下 td 分子,把汉贼不两立贯彻到生活中,至于你是不是因此被周围人看成有毛病,那个(对他)不重要。否则你还算中国人吗?
这就像知乎很多自己不用 996 的大 V 却有意无意的爱宣传 996 是无可奈何的不得已的必经之路的阵痛一样,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就是别人 996 的受益者。至于 996 的同胞(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是不是真的算是同胞都很难说)是不是被公平对待了,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反正台风天能收快递就是优越性。说穿了,他们不在乎的是谁在 996 和这事对还是错,而是这事究竟对他的生活可能 / 或者 / 有概率起到了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哪怕这个影响链条只在他脑海中进行逻辑构建,就已经足够让这些人做出精致利己的表现了,而且这个表现经常还是在以 “全局”“民族”“国家命运” 的高级包装下给你喂 x。
ps:这里我用更通俗的场景解释一下这个测试逻辑:钱学森回国 =(他)赢了。凤姐回国 =(他)输了。
所以呢,对于很多人来说,海外华人是不是同胞不重要。对他们来说,这就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的是 “优秀”,或者更直白一点,有用。其实如果你是个优秀的外国专家,中国的开价可能还更高些:大家还应该记得不久前陈平国师要让中国女生给“优秀” 的外国人才和亲的发言吧,好像从来没有哪位智囊考虑过(哪怕是陈平这样的胡说八道)给优秀留学生(也不管用不用得上)这个待遇吧?所以你是 “华人留学生” 这个身份,可能只是某些人想要 “优秀的你” 回去中国,同时还进行压价的一个筹码而已。
年初疫情发展各个月份以来对于留学生回国言论的变迁,你就知道:海外华人回国是不是受欢迎,其实和你是不是华人没关系,而是和大局有关系,要顾全大局!如果有利于大局,那欢迎你回国,如果不利于大局,那么爱哪呆哪呆着吧。毕竟想回却回不了的人,肯定是不够优秀。够优秀的话,别说你是中国人,就算是个外国专家都能给你开出特殊通道。
当然,同时即使你不优秀,不能回国,你们也要记住不管你过得好不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能丢(他们的)脸。
所以有一部分优秀或者不优秀的,偷渡的还是留学的华人为什么不回国的答案,就在于:这些人不喜欢顾全(别人的)大局。
ps:一个更符合知乎语境的类比差不多这样:一个大家族严重重男轻女嫌贫爱富,家里的姐妹都去一线大城市打工了。父母很奇怪,那些不优秀的女儿也就算了,丢脸当没生过好了。可为啥我优秀的女儿们也不肯回家做扶弟魔呢?
比起国内优越的工作环境,还是朝九晚五战斗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心脏比较好
[
生日还要加班
卞老板的视频
· 176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5948173945372672)
我感觉,够”优秀 “的可能都回去了,留下的反而是我们这些不够” 优秀“的,疫情就是一个挺好的分水岭,那些犹豫着要不要回去的因为这事儿一瞬间就找到主意了。
我身边家出生一线城市或者家境十分富裕的基本都选择回国了,尤其是北京上海出身的。还有些人是已经有身份了,工作经验学历也都有,随时走随时回不担心。这些人就算回去了,也不担心被内卷,基本回国不是外企就是大厂,回去攒攒经验,家底基本都是缺不了你钱的,你想在哪个城市定居,家里就能立马给你全款买房。说实话,我要是有这种底气,可能我也会想回国吧。
我很明显是不够” 优秀 “的那批,各方面都是 - 学校一般,本科,绩点一般,学生期间的履历也一般,比不上同专业本科就在大厂轮换历练过的。家境就是个贫穷省会的小中产,父母都是打工人,在家乡混的还不错,但和大城市没有半毛钱关系。家底也一般,我也不想爸妈掏空养老的钱给我在大城市买房子啊…
所以现实就是,对我这样的不够” 优秀 “的留学生,回国要面临的现实是这样的:
……
大家说的留在国外的坏处,无非就是职场天花板啊,父母养老啊这些事。这些我其实挺乐观的,天花板这事儿吧,我这种普通人操什么心呢,就算有亚裔天花板,那个位置估计也就是我的天花板了…. 我又不是什么大牛,回国也是个螺丝钉的命,那不如选个轻松的路。
至于父母养老… 总体来讲留在国外的华人群体还挺多的,尤其是我在的这个地儿,有需求就会有生意,我这儿早年因为日本移民很多,所以已经有成体系的日本养老院了,我觉得再过些时日完全面对华人的养老服务也会成熟起来吧…. 毕竟我爹妈是愿意过来的,他们也有朋友定居这边了,不愁没人玩。
本身回国的就两类人,一种是留不下来的,成绩太差语言太差找不到工作的那种,另一种就是厉害的,技术大牛,学霸,家里有矿的。我等不上不下的中间人,回不回去对祖国的未来也没啥用。现在支付宝开了海外版,我挣的钱也能直接花在上面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标准韭菜胚子也做到了我能做的回馈了。
反正我是向来劝家境一般,能力天赋也一般的朋友能留下来就留下来。至于那些有经世之才,才华横溢的我都是劝回去的,毕竟如果你能耐够大,国外还有语言文化隔阂反而束手束脚,不如回国开辟天地,而我这种普通人,只想稍微轻松一点的活着,不给父母添麻烦而已……
首先明确一点自己并不优秀,然后随便说几句。
国内清北读博,现在国外博后。
国内读博时,实验室属于非常宽松的。工作时间从早晨九点到晚上九点,周一到周六。国外,周一到周五,每天八小时。
国内经常需要喝酒,有几次吐的不省人事,肝脏也出了问题。国外,开心就喝,不开心就不喝。
国内博士生,一个月三千人民币。国外,一个月三千欧。
在国内后来结婚了,出去租房,俩人 20 平米小屋,跟许多人合租,房子破的不像样,一个月两千五。国外,60 平米,条件还不错,一个月六百欧。
国内,来回都是自行车,摇号摇了四五年没摇上。国外,几千刀买个车,买菜出门很方便。
国内,很多人一年发好几篇文章,国外,四年发一篇文章毕业了。
在国外生了孩子,申请了政府补助,所有花费全免。医院条件非常好,大夫护士态度友善。
每天看朋友圈都是国内的朋友通宵做实验,又搞出了一篇大文章,多少年上不了职称,如何如何。孩子从几岁就各种补习班,拼升学,拼中考。国外的朋友,又去哪玩了,孩子又打啥球去了。以前实验室混得最好的两个,一个是红 N 代,去基层历练准备升迁了,一个去投资公司,动不动就是几亿的大项目。而像我这种天天做实验的,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承诺解决户口,又考虑北京的房价,只好出国讨饭了。
我不是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最后大概率还是得回国。但说句不正确的话,真的是越来越想留下国外,让自己过的更轻松一点,让自己的孩子过的更轻松一点,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亲戚,人情世故。没有几个人心里不深爱着中国,但一方面中国未见得需要这么多不够优秀的年轻人,另一方面自己活的有尊严,自己孩子活的有尊严对个体来说,是更重要的。
好久没上来看点赞居然破百了,感觉大家对这个话题都有蛮多想说的。其实高赞评论也总结的蛮精辟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桃花源,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有利有弊,只是每个人先天的家境,成长环境以及后天的三观性格会决定一个人会更喜欢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
并且换个角度想想,中国现在也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官方一直都呼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建立更紧密深层的联系,如果我们依然觉得留学生不回国是难以理解的,那是否对于定居中国的外国人也要抱有同样的戒意呢?他们是否在自己国家人民的眼中也不受欢迎呢?如果世界各国都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也无从谈起文化交流与融合吧。
评论区里有提到建筑财会的收入可能不到七八万,这点可能是我的样本有偏差~但至少我认识的在纽约做财会保险方向的朋友,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 ok 的,并没有见到他们因为薪水偏低而每天生活得很不开心,并且有些也会兼职做做房产中介之类的副业提升一下收入水平。
留言无法一一回复还望大家见谅,很多见解与体会也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友好交流 ^_^
————————————————————
以下是原答案
在美国读书 + 工作生活了好几年,去年因为疫情回国工作了。无论是横向对比自己和仍在美国的同学还是纵向对比自己前后的生活状态的变化,得出的结论都是国内生活虽然繁华,但热闹都是有钱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如果无关家国情怀的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想做个普通中产过过平民百姓的小日子,不求大富大贵,也不想有太多焦虑,而海外的确能给他提供这种纯粹的生活。
薪水
能出去留学并立足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的,无论是什么专业薪酬待遇上起点一般不会太低。在见过的样本里,应届毕业生互联网金融行业年薪都是 10 + 万美元起步,其余行业(诸如建筑财会)稍微低一点七八万美元也肯定是有的。在国内同等学历条件下,毕业年薪 15-40 万应该是大概率区间。如果真大牛硬要说上限,两边的上限水平其实不分伯仲。
后续职业发展潜力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就太大了,但我只想说的是,只要摆脱不了打工人的身份,在国内拿百万年薪和在美国拿 20-30 万美元的年薪,妥妥的后者压力,难度系数和可期待程度都比前者小。
房价
这是我对比感触最深也是最想吐槽的一点。且不论美国广袤的农村地带房价有多低,直接对标一线城市的买房难度系数,在纽约上车也比北上广深来得容易。
我当时在曼哈顿下城上班(姑且理解为上海的陆家嘴地带),住在一河之隔的泽西市,地铁通勤上班门到门半小时以内。我有朋友 2019 年在那儿买了房子,70 平的一居室,朝南户型通透敞亮,地铁步行 7 分钟,到世贸中心 20 分钟,2010 年的二手房包括各种装修前后只花了 55 万美元,一开始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贷款首付 3 成,30 年按揭含房产税月供 3 千刀出头,完全在合理承受范围内。
后面打听后发现如果预算再大一点目标总价 100-150 万美元的话,可以买到临河八九十平的二居室,卧室看出去的风景是类似这样的:
而在黄埔江边要有一套这样的房子???不好意思想象力不够。
况且美国不需要户口不限购,想买想卖没限制。
现在每次和父母谈起买房话题都是一肚子憋屈,六个钱包算来算去能凑多少首付,学区地铁新旧仔细衡量,还整天担惊受怕房价飙涨上不了车,总结一个字就是难。
消费支出
我在找国内工作到了人力谈薪水的阶段时,最常听到的说辞就是虽然我们薪水没那么高但我们消费低啊,但我观察后发现是同在一线城市,两边区别真没那么大。日常消费而言,在上海吃个工作餐大概是 30-60 人民币,美国工作餐一顿 10-15 美元也是完全 ok 的;下顿馆子国内 3 位数人民币,美国 30-50 刀。衣服两边价格其实也区别不大,如果是美国的牌子比国内卖的还便宜。在纽约如果底薪每月到手 5 千刀的话,典型的支出结构就是租房 1-2 千,吃饭交通一千,剩下的交友玩乐兴趣爱好不算有钱但每个月都是有盈余的。
重点还是要操心的事儿少,不需要拼命的未雨绸缪,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车子都是自然可期的事情,不像现在看着身边的人都这么拼命,屡屡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啃地瓜的焦虑。
文化氛围
这点其实是很微妙的一个对比,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圈子里可能也会有差异。但就我自己在纽约的生活体验而言,它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种 don‘t judge 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
纽约是一个世界级的移民城市,它没有方言没有所谓的土著,来了纽约就是纽约客(New Yorker),这里承载着各种脏乱差和泥沙俱下,但也蕴含着无限的梦想与可能。在一种文化包容的氛围下,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没人会 care 你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没有一个主流的声音和价值取向定义你这辈子需要怎么过。上东区坐拥豪宅的亿万富翁,和地铁站里敲架子鼓的街头艺人,都能有相同的底气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想要的生活。
回过头去看我在美国认识的朋友们,有些其实已经年纪轻轻就有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薪收入,但他们在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事上仍没有体现出任何的高人一等,甚至采访他们本身也没体会到太多优越感。
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多元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整体并没有很浓的拜金氛围,医生律师金融互联网都是摇钱树,但不意味着所有人毕业都挤着头往里钻,很多美国人也只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折腾。记得去加州圣地亚哥玩的时候,碰到位网约车司机是个六十多岁的白人老爷爷。当我问他有没有去过纽约的时候,人笑呵呵地说从没去过也不打算去,圣地亚哥就是最舒服的地方,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有类似想法的美国人不占少数。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作为打工人离富可敌国还太远,而中产在美国的门槛实在不高。他们能享受到的很多东西,其实别人也都可以有,日子过的差别不会太大。
回到国内以后以上通通推倒重来,不加班不买房买车不结婚不生娃每一条都是原罪啊…… 打开知乎微博小红书,头条爆款不是基金理财就是学习方法,后浪们都名校毕业周游世界,全民搞钱的热潮造就了经济的腾飞,也造就了我们这个单一的成功标准和无处不卷的时代。
其余的想到再慢慢更…
很高兴看到这篇回答依旧有热度,2021 年 2 月 6 日进行了更新,见文章最后
-———————- 原回答 ———————–
人在德国,正在休假,疫情封锁,如同坐监。
我来说说德国的情况吧,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符合题目要求,毕竟知乎上优秀的人太多了,正好现在正在休 2 周的圣诞假,但是因为疫情哪里都不能去,答一答题。
说实话自己也在长时间犹豫是应该回国还是留下来。仅凌乱地谈一谈几点看法吧(重点在最后一点):
德国的优点在于:
德国的缺点在于:
3. 心态上
于是越来越觉得,留学生要不要回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人生选择的问题。而人生,又哪是一个回答可以解决的问题呢?
期待着一段时间后我找到一个答案,如果这样的话,我会来这里更新的。
2020.12.23
-——————2021 年 2 月 6 日更新 ————————-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多方咨询,形成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在更倾向于中短期留在国外工作生活,理由如下:
2. 国内与国外工作的心态对比
3. 关于结婚和买房的对比
还算年轻的留学生必然也关注这个问题。
目前就谈这两点吧,之后有了想法再补充。最后上一张晚上和朋友的晚餐图吧,预祝各位新年愉快!
2021.2.6
【欢迎关注
, 不定期分享关于德国及欧洲留学、职场及社会动态等干货,有问题也可私信】
我今年 11 月初开始了新工作,是在加拿大军队某基地医院做临床心理学家,向现役军人提供精神健康服务。
这里先声明: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内容都很棒,过一段时间肯定会忙起来的。
已经过去四周多了,我一个病人没有见,一分钟临床工作没有做,全在摸鱼。
这是因为我到现在还不能进入医院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不能写病历,所以就不能看病人。。。这边政府做什么事情都慢,登入电脑用了两周多,拿到啥啥卡用了一周,等电脑系统的训练又是一周,训练完了还要等最后一个用户名和密码。
所以我每天早上 7 点 20 分肉身入场,(做自己的事情),下午 4 点钟准时走人,中午一小时午餐时间。天气好,我就出去散散步,顺便买杯咖啡。
过去的好多天,我一整天下来只见到了一位同事,互相道声早安,接着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继续摸鱼。
工资照发,人家还给我道歉,说不好意思让我久等,我说哪里哪里我很有耐心。
对了,关于加班:
因为我是一个按小时给工资的外聘合同工 contractor,如果我加班的话需要提前获得上头批准。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是很死的,批准的手续特别复杂琐碎,所以他们坚决不让我加班。
我大概 12 月中可以开始看病人,但到时候就是两周的圣诞节假期了。。。尴尬,估计要等到 2021 年才能正式开始工作。
对了,如果是赶上大雪天的话,军事基地会关闭,那么我就不用上班家里蹲,工资照拿。
这个题,知乎一直放在推荐上面,晃来晃去很烦人,于是还是答了吧…..
其实每个人不回国的原因都不一样的,很难一概而论。
对于我自己来讲,主要原因如下几条吧:
(1)我从小被同学、长辈抨击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合群。如果再加一个词,就是:耍小聪明。我从小就对什么团队建设,组团出游,为企业奉献青春嗤之以鼻。加上从小在学习上就不喜欢按套路出牌,标准答案给出一种解法,我一定要找另一种。一个物理问题,我一定要加上化学的学科交叉。一个数学问题,我一定要编程再解决一遍。结果在国内老师都不喜欢我,说我不务正业,没有团队精神,主意还特别正。在国外工作之后,第一次体会到同事、领导之间各玩各的,互不打扰私生活,还能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把各种曾经的 “小聪明” 应用在现在工作创新上的感觉。说句不好听的,我这种性格,天生就和国内的群体主义理念相克,即使硬着头皮回国,对自己对国内的人也都没有好处。
(2)很多人回国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海外找不到男 / 女朋友,个人问题无法解决,家里还死催。幸运的是,一来我的家里从来不催,二来我幸运的在国外成婚了,所以不再需要面临这个问题。
(3)对我自己来讲,国外的工资不仅比国内的高,前途还更光明。有人说国内天花板高,没错,但是那是针对二代们来讲的。或者至少是对特别会拍马屁来事,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来讲的。遗憾的是,我既不是二代,又从来不拍马屁,还一点也不吃苦耐劳。所以在国外按部就班工作对我这种人来讲,是最佳选项。
(4)我超怕死,超想活得久。国外空气质量要健康一些,饮食要健康一些。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加班,办公也很自由,可以在家办公,不会很劳累。
(5)我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体现在饮食上,就是我世界各地的菜系都喜欢,周一我吃美国汉堡,周二就炸鱼薯条,周三就墨西哥卷饼,周四就土耳其烤肉,周五就印度咖喱,周六就日本寿司,周天再来个泰式冬阴功。所以我并不是离开中餐就活不下去那种人。饮食论,我呆在海外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6) 我个人意见:国外的投资环境强于国内。实际上,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美股。如果回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就不再有美元能炒股,断了我大部分的财路。其次,我也购买了很多各式商业保险,都是以美元计的,如果回国赚人民币,这些保险就都要断供了。
(7) 当年博士刚毕业的时候,我短暂的回了国,在某 211 高校任教,然后承诺的东西都没有兑现,各种所谓的 “老资历” 们还各种批评教育我,简直就是噩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后每次有国内的高校招聘,我都要掂量一下曾经这个失败的经历。
肉身入关,最为爱国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留在美国的留学生有以下几种特征:
我接触到的人中主要就这些类型吧,每个人归根结底就是想要自己能快乐一点的生活,也没必要一定逼着别人回来建设祖国,慢慢等我们国家强大起来,自然会吸引有能力的人回国的。
2021.1.12
这是我在 1 月 9 日上班的时候拍的一张全景图
布里斯班因为一例英国病毒确诊病例进入紧急戒严的第一天,大街上几乎空了,然而为了保证准时运行,两辆不同方向的公共汽车却认真的等待在车站上耗点,两位司机员本可以跑快跑快,到了终点站早点二十分钟好好歇会儿白拿工资,但是人家就是一丝不苟地按时刻表运行,哪怕车上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在英美澳新加这些地方,普通的岗位,普通的烫头百姓,都做的很开心很认真很负责,很少有国内基层工作人员那种怨天尤人、人浮于事的感觉。
为什么呢?
因为工资给的够,一切按规矩来!
再举一个澳洲加班的栗子
国内 996 007 什么的,澳洲这边也可以有,但是国内 996 带来的是怨气委屈疲惫。
澳洲这边的 996 是要抢的,是要想恶狗扑食一样去争取的~
原因不外乎两个:
加班费给到位,自己喜欢的工作
拿去年 8 月某一天发生的事情举例,本来我按照运用计划的排班是从 12:46 开始到 21:22 结束,结果早上 6 点在回笼觉的时候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说能不能来加班,三个多小时;
这要是在国内大早上的,还在做着美梦,突然就被电话吵醒要你去加班,又不给钱又要看人脸色还要在路上颠沛流离,我要是在国内肯定一肚子委屈。
可是在澳洲这边,由于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到位,工资水平高,加班反而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所以那天我超级开心的跟调度说好啊好啊马上到!
家离单位 16 公里,提前半小时起床,5 分钟收拾好,开车 25 分钟到单位。
这一天连加班带自己正常的班,一共按 11 小时 31 分钟付工资,明细如下:
基本工资:7 小时 35 分钟 $204.07
岗位补助:7 小时 35 分钟 $46.94
普通加班补助:3 小时 56 分钟 $24.3
特别加班补助(1.5 倍)3 小时 $120.99
特别加班补助(2 倍)56 分钟 $50.01
餐补 $13.05
总计 $459.36
基本工资 $250,可是就因为早上多加班 3 小时,加班费就达到了 $210 左右
这一天的工资,
相当于四分之一个 iPhone12promax,
相当于 441 升 91 号标准汽油,
相当于当地一顿最高级的日料,
相当于 4 只澳洲大龙虾;
从开车的角度,澳洲妓院合法,这钱可以和 5 个不同的小姐姐讨论人生,当然你丫有那体力的话
有钱能使鬼推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工资给到位了,干嘛不加班?
——————————————
从另一个角度回答,那些回国后悔的,英美澳新加,这五个地方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趁着年轻还有机会再去试试移民,捞着哪个是哪个。
1. “烫头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祖上抢了不少世界上的好地方,可以说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新大陆都特么被盎撒白人抢干净了,加上成熟稳定的英式制度,造就了现在英美澳新加这几个说英语的发达国家。
在这几个国家待过的都知道,每逢周末节假日,路上跑着一大堆的拖挂式房车和拖挂式游艇,牵引它们的通常是 SUV,皮卡(ute),开车的白人两口子满脸横肉,哼哈二将般气呼呼凶巴巴的,俩人最多高中毕业就不得了了;后座上坐着两个尖嘴猴腮痞里痞气的小白孩子。到了营地或者海边,要么露天烧烤,要么下水摸鱼。
这种白人家庭,一般都拥有一栋大的独立屋,带前后草坪游泳池的,平时铺张浪费肆无忌惮,人家法定最低工资 19 块钱,加一升汽油 1 块 2 毛,买个 iPhone 小一千,一大块牛排 10 块钱,2L 全脂牛奶两块钱,一桶婴儿奶粉三四十块钱,一大包纸尿布 10 块钱,国内航班飞一千公里的机票 60 块钱等等等等。
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放到国内,平头百姓们可能还达不到吧。
那这些白人都是做什么职业的?五金水暖,装修砌墙,开垃圾车的,开挖掘机的,开公交车的,做小生意的,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总之,放在国内都是那些北上广深年薪百万的高级白领完全不屑一顾不会正眼瞧瞧的烫头百姓们。
英美澳新加的白人只要有正经工作不论职业就可以过上的好日子,我们华人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为什么就要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内卷,倾轧,互相鄙视,互相攀比???
2. “他们在干嘛”
自从白人放开了移民,第三世界人民就开始大举涌入了。
印度人民比其他地方的人啊,跑得还快。
就拿澳洲来说,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TAFE)和一些被中国人鄙视的三流野鸡末路大学,只要是正规注册的,有移民专业的,那么大批印度学生就杀进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了身份,再把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七姑八姨什么的整体搬过来,不管什么工作都去干,谁特么跟钱过不去啊?
英美澳新加的印度移民都是这个样子,一呼百应拖家带口,一个公司只要有一个印度人,慢慢的就都被他们淹死。印度人搬进白人社区,慢慢的附近的街道都飘起了咖喱味,主街上印度超市开起来了,锡克庙印度庙盖起来了,附近小学一水儿的印度小孩。本地白人开始搬离去更远的地方。
如果英美澳新加是一辆 Flxible 或者 Alex-Dennings 牌公共汽车,需要大家挤破头才能上去那么很多华人的心态就是:我努力挤上去然后遵守乘车规则,同时看不起没上车的同胞,欺负刚上车的同胞,和已经在车上同胞攀比;
印度人的心态则是:我拖家带口呼朋唤友死皮赖脸蹭上这五辆车其中任意一辆,然后车震出一堆自己人,再拿咖喱粉涂满车厢,最后把车标换成 TATA,Oh fanDastic!
3. “我们在干嘛”
来的早的看不起来的晚的,坐办公室的看不起做手艺的,名校的看不起普通的,甚至在美国的看不起在英加澳新的??
之前被一个博士小姐姐批判了一番,说美国码农比澳洲码农挣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对于学 IT 的普通烫头百姓而言,美国做码农挣的多过得舒服,澳洲码农挣的没美国多但是在澳洲当地已经能让人过上舒服的日子了,那还有必要纠结谁贵谁贱么?当然是哪个地方有机会留下去哪儿啊?
人家南亚人墨西哥人黑人在想着怎么挤盎撒白人的地盘,我们还在比比比,杠来杠去,还在掰扯英美澳新加有多大的差距和不同??还在用社会架构分配方式理论来批判一番?
英美澳新加有不同么?文化上比一个黑龙江人跟一个广东人的差异小多了。经济上和生活水平上,就以烫头百姓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乐屎尿屁孩子上学家长养老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差距,用不着掰扯什么理论,普通人,烫头百姓,睁眼闭眼不就这点破事儿么?
英美澳新加有鄙视链么?有,但是只是他们白人自己文化上的,而不是生活水平上的;美国白人觉得澳洲白人都是村儿 b,一张口挎的不行;英国白人觉得美国白人都是暴发户,没教养瞎得瑟;如果用国内类比,就相当于一个家境优裕的上海人和北京人,一个觉得对方痞,一个觉得对方娘,但是俩人不会互相看不起对方的家境。
美国政府每年给澳洲公民 10500 个 E3 工作签证,你只要有老美给你的工作机会就能申请,每两年一次无限制续签,与此同时同级别的 H1B,面向世界的,抢疯了是吧?可是这 E3 签证每年都富裕一大堆,没多少澳洲人申请,自己在澳洲有正经工作就能活得很好的,疯了心啊跑老美那儿?
所以我们中国人有必要纠结这五个国家谁更牛逼吗?那是人家白人的事儿,我们要做的是抛开那些职业优越感,那些鄙视链,这五个地方想想办法留下,做一份正常的工作,活的舒服踏实。
大家团结起来,联合第三世界的人民,联合东欧南欧和南非的白人,合理合法的把盎撒白人挤到远郊区去,挤到边远城镇去(在悉尼,盎撒白人正在撤往 Central Coast,Wollongong,BlueMtns;在布里斯班,盎撒白人正在撤往 Sunshine Coast,Ipswich,Toowoomba)
对于我们烫头百姓来说不就够了吗?
首先因为 “优秀留学生” 骨子里都会有一种傲气,希望可以不依靠父母 “30 而立” 有房有车,从而证明自己的价值。回国,北上广一线城市就不说了,连武汉长沙杭州这些一线省会城市如果想依靠自己赚钱买房买车也要比在国外难上几倍,憋屈。
其次 “优秀留学生” 都会学会或者说习惯于 “尊重规则”,按照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去做就好了,不用太 Care 各种“利益相关方” 对你怎么看。首相总统平民百姓都要按照规则来,只用活好自己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不用想太多。在一个地方当有人可以通过不守规矩获利而且近乎零风险的时候,守规矩的人岂不是傻?在都不守规矩的环境下,人会很累。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体会过守规矩的好处,很难再适应不守规矩的环境。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原答被删?不知道要删成什么样子才能通过,试试看吧。
讨论之前首先说一下,回国的那些留学生并不是不优秀,只不过国人偏见太严重,觉得回国的一定是不优秀的,国外留不下去的才回国的而已。事实上很多回国的也都很优秀,只不过他们选择了回国。至于不回国的是不是都很优秀,不敢说全部(因为其实留下来的留学生里也有很多是靠旁门左道留下来的),但大部分留下来的即使算不上优秀,也一定不是差的那一类,否则也找不到工作留下来。
那么讨论为什么不回国前也先看看都什么人回国了。
(1)大部分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对去留与否并不一定有执念。国外现在留下来不容易,没有执念的也就不会为了找工作努力,所以大部分都没找到工作就回国了。而且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出来的本科生里绝大部分都是家里相当有钱的。这类人的父母一般都为孩子铺好了回国后的路,有些是真的需要继承公司的,还有些父母也帮他们找好了别人羡慕的工作。对于这类人来说也没必要在国外去那么辛苦的找工作上班。
(2)思乡心切或者需要照顾家人的。家人在国内需要子女的照顾,并且家人并且不愿意出国。这类没有办法,作为子女必须尽孝。
(3)国内高薪聘回去的,一般是工作几年后被国内公司高薪挖回去了,但这类人并不占大多数,而且都不会是应届毕业生。
好了,看完回国的原因,那再来试想,假如你是一个家里没有任何条件,你父母完全在工作上帮不到你的,你在国外一个月工资能让你住得起大房子买得起名牌车,还养的起家人的情况,但回国的话一切都是未知,你会选择回国还是留在国外(抛去国外治安问题后头再说)。
我以自己为例子,出国前我在北京上班,一个月到手工资按加班情况浮动,最少人民币四千多,最多的时候人民币八千多。但北京的房价是一个大点的隔断间一个月租金就得一千块,一室一厅五环内的最便宜的三千多,两室一厅五千往上。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出国前的生活水平。出国后,我现在是做博士,拿着美国最低工资的一半的薪水,一个月到手不到 $2000,但是如果是在消费低的地方我可以租得起一室一厅,即使是消费高的地方,这个收入也可以合租的起大卧室,除去生活花销每个月可能还能有两三百刀的剩余。而我认识很多读博士的人是已婚人士,拿着和我同样的工资,勤俭持家能养活一家人。
如果是毕业生找到了工作,那些税前十几万年薪的大佬就不说了,但博士毕业后税前七万左右一般是可以的。美国的房子按地区一个普通的房子几万到几十万美金不等,普通的车子一般二手的几千美金,新的一到三万美金不等。房子在美国依然是一个高消费,但从收入和价格上看,其实并非那么的遥不可及。善于攒钱的中国人,辛劳工作若干年都可以靠自己买的起房子。而且还有一个就是美国的生活消费真的非常低,一个月花在食材的购买上的钱,可以说对于一个人来说两三百就足够了。
再看国内的收入和消费,国内平均工资只有北上广能超过 6k,国外的博士生毕业回国的话除非很优秀,否则工资也不会特别高。这里提一下收入换算的问题,假设一个人可以在美国找到年薪七万的工作,那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在中国找到年薪 7*7 约等于五十万的年薪,而是有一个折扣,我不太记得几折了。也就是说,假如在国外能找到七万美金的,那回国可能能找到三十万。假设一个应届生可以在国内北上广拿 30 万年薪,介于国人不喜欢买二手车,那一辆新车除非你买奇瑞 qq 那一类的可能十万左右,否则一辆正常的车几十万差不多就够你攒一两年了。房子呢,按 5 万一平算(我知道很多地段早已不是这个钱了),那么买个 100 平的房子就要五百万,也就是即使不吃不喝也得攒十几将近二十年,如果考虑吃喝的花销,这辈子能买得起房么还是个未知数。国内绝大部分的年轻人,买房都得靠长辈帮忙出一部分钱,完完全全靠自己正儿八经的收入买房的大佬不多。
所以,所以一个家庭普通的人来说,但看收入消费比,你会如何选择?
最后说一下,这些年国内发展的其实越来越好,而国外发展的不如国内迅速,加上国外治安越来越差,的确让很多人会想回到祖国,毕竟国内长大的,国内的生活环境更熟悉。我现在也经常怀念北京生活的日子,怀念北京胡吃海喝的日子,怀念周边北京人操着的满口的儿化音,怀念在北京可以大半夜走在街上不担心安全问题。
所以我身边的确很多人,在美国工作几年后,如果国内高薪挖的话,很多都会回国。还有些人其实是真的喜欢国内热闹的生活,不止一个人跟我抱怨说美国的生活好无聊,他们只要国内给的工资差不多也会考虑回国。最近认识一个大佬明年毕业,说现在国内有公司年薪税前 80 万在找他,他在犹豫,说的是虽然美国也能找到很高的工资,但是美国生活太冷清了,他喜欢热闹,回国了打麻将也方便组局。
那我呢?其实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如果国内能找到比我在美国同等生活档次还要高的工资的工作的话,那肯定回,为啥不回!那如果是同等生活档次或者略低一点的生活档次呢?答案就因人而异了,我的话不会回。因为除了钱,生活上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我大龄未婚女这个身份就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如果未来哪天我想单身生子那更是不被国内社会所容忍;再比如如果我在美国即使我英语不太好但只要正常生活沟通不影响就没什么问题,可如果回国了别人知道我国外呆过一定是对我的英语报以了很大的期待,一但遇到什么英语听不懂或者单词不认识,一定是免不了别人投来质疑的眼神;再比如我习惯了人少的生活环境,也习惯了开车出行不与外人接触的生活习惯,回了国这个就很难避免了,无法想象我要是在北京开车走个早晚高峰会崩溃成啥样;另外我本身也不太喜欢热闹,喜欢清净,所以对于美国这种无聊的生活倒也还适应。。。
说了那么多,简而言之就一句话,在哪生活更舒服就会留在哪。家里条件好的回国生活更舒服,家里条件一般的或者差的留在国外会生活得更好。
———————————
补:看到有些人说国外找不到工作的就回去了,言语间似乎在定义那些失败的人都回去了。我真不这么觉得。诚然,有那么一部分人的确是因为比较差劲,国外呆不下去只能回国了。但对于大多数所谓找不到工作的,我不觉得是因为他们有多差,我觉得还是留下的执念不够强,所以他们没有真的为找工作付出什么努力。很多人所谓的找不到工作基本上就是投的简历没有消息,但除了投简历,还为找工作付出过什么努力呢。拿两年的硕士来说,只能经历一个暑假,你是选择暑假上课还是选择暑假回国休息还是选择暑假做个实习?如果你选择前两者,等你毕业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实习经验的人,一般企业不招收你也很正常。如果你选择实习,那么美国实习一般都是提前大半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你刚开学的那个学期,就是你得找第二年实习的时间了,而不是很多人心目中以为的刚来先熟悉熟悉环境。等你熟悉完了,你也该毕业了。硕士期间全拿 A 但实习一片空白的,找工作的时候竞争力远不如拿了一些 A 拿了一些 B 但是有个很牛的实习经历的人。最后全是 A 的回国了,拿了好几个 B 的留下了,难道说全是 A 的不优秀了么?不能这么说吧,我觉得只能说明拿了几个 B 的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而前者对留下来的执念不如后者强。其实本来这个和这个问题无关,只是看到还是有人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失败者才回国,有点感触才补了这段话。国外的留学生中,真的很差的完全不学习的其实不多,那种学习真的厉害的大佬最后不用找工作就有工作找他们的也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而已。
————————————————————
再补两个点吧,关于性别和职位的,之前没写,评论里有人提了,我就补充进来。
1. 性别上笼统地说,一般情况下,单从靠个人能力找工作来说,男生在国内更容易找到工作,女生在美国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美国,尤其是大公司,对录用的员工是有性别的不同的要求的,会尽可能得让性别比例平等。在这种条件下,学理工科类的女生(尤其是高学历的)就会好找工作一些。如果经常看别人面试经验的,会有一个总结就是理工类的工作,如果一男一女同时去面试,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公司会录用女性;如果女生能力略差于男生,公司也会录用女生,但同样的条件在国内就完全反过来了。而且国内录用女生多会考虑女生的婚姻状况,或许对于年轻的女性还可能不在意,但如果女性在年纪稍微大一点点的时候去面试就一定会面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美国会好很多,大概也是跟美国产假是无薪的有关系的吧。与性别录用比例相似的还有种族,但这个对亚洲人没啥影响,主要是针对黑人。因为黑人高学历的不太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对比会是这样,一个很有能力的中国男性博士毕业苦苦找工作,但一个能力一般的黑人女性博士还没毕业就被公司抢着要了。好吧,有点说远了,反正是想解释单从找工作来看,对于男女毕业生回国还是留美找工作的不同的一个解释,在不考虑其它的条件下,女生必须能力极高才适合回国发展,男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能留美。
2. 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回国,甘愿只是打工的适合留在国外。因为其实你只要甘心永远做打工的,美国的工资反正足够了,认真打工挣钱,车房家庭孩子都不会是问题。但并非所有人都甘心做打工者,其实美国大公司的职位里,管理者岗位上,职权越大的基本上越是白人居多,或者都是美国人,很少有会让我们这些外国人当掌权者的。所以如果不甘愿做打工人的,想要的是一番事业的,可能回国更容易闯出来。当然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能力,毕竟不管国内国外,创业最终成功的都是少数。
这个问题就邪门得很。问题不应该是这样问么:为了吸引优秀的留学生回国,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了吸引其他国籍的人加入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为了吸引世界上所有优秀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问题是不是应该这么问?为什么反而成了指责,你不回国就说明你不爱国???
这个问题的逻辑犹如川建国本人一样,如果你爱美国,就必须要把厂子建到美国,合着美国那些跨国资本收割全世界韭菜,养着美国人都成了无意义和不爱美国的事情了?道德上谴责华人不回国,这和川建国有啥区别呢?
我们应该想的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这么发达了,却不能像美国一样,吸引更多的老外加入中国,不能吸引高端的博士人才回国。现状是,很多海外博士不愿意回国发展。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祖国有没有做到让他们专注于研究,而不是回国评职称?如果大家都回国,而国内市场不能消化这些人才的话,剩下的恐怕只有内卷了。若大量海外人才回国,现在国内的跨国企业估计全都是留学生了,影响的只有华人自己。
我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强大以后,还要把触角禁锢在原本的国土上,虽然中国不会像西方列强一样用殖民的手段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但中国可以把中国文化散布在世界各地,这样做才符合世界大国的趋势。我们寻求的是在世界建立很大的影响力,而这件事只能依靠对外输出商品、文化和人口。
西方这些老外,天天担心中国的移民太多,抢占了他们的优质大学资源、土地资源和就业机会。你去看看温哥华,基本就是华人的天下。美国甚至出台法案,想要让更多的黑人进入顶尖大学,也要把华人排挤出去。足以见得,西方社会是害怕华人渗透的。当年中国人疯狂买加拿大楼市的时候,加拿大被迫出台海外买家税来限制中国买家。这些足以见得,中国的影响力伴随着移民在不断壮大。
不说别的,让爱国人士都回国的话,光是北上广深的楼市,就又能翻一番了。海外华人的资产规模,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如果不是他们把钱分散在海外,现在国内的楼市早就疯了。没办法,中国经济体量大了,就必须要溢出,否则 14 亿市场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大的经济规模。
如果没有海外华人,阿里巴巴和微信这样的企业,如何才能快速走向世界?现在加拿大奢侈品店搞销售的老外都有微信账号,店里很多都支持支付宝付款。这难道不是依靠海外华人?
加拿大这片国土上,如果没有这些海外人士,那么这边的电影院不会上映中国电影,不会有老外去做中国针灸和推拿,不会有老外喜欢吃中国餐馆。疫情前,在加拿大的影院,我已经贡献了不少国产电影的票房。电影院的购票机器居然都有中文选项,这些如果没有华人移民和华人市场,根本办不到。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超多强中的一超,主要因为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霸权。单单说科技这一项,美国之所以科技这么强,还不是因为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精英去他们的大学和公司工作。谷歌就敢让印度裔的人当 CEO,试问哪一个中国大型企业敢这么做?中国应该想的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和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国,同时确保不会有内卷的发生。美国只有 3 亿人口,协调这个问题尚且不完美,如果让所有爱国华人都回国,怕是更难处理。
中国如果失败,一定是失败于封闭和保守。西方社会如果失败,一定是失败于傲慢和偏见。在网上极力推崇封闭思想,恰恰是在毒害中国的发展。如果你想让所有华人都回国,那基本和 Qing 朝没区别了。这下可好,美国正好可以一锅端了,不用担心海外华人的抗议了。
你觉得让中国产品输出到海外市场,没有海外的华人对接,没有会说汉语的人开拓市场,中国能走向世界?中国的品牌想要在海外立足,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让海外华人成为消费者。就拿华为举例,现在华为手机的海外销量,你可知道有多少是华人在撑着?讲真,如果没有这些大陆人在海外不断扩张势力版图,中国的国际地位还远不如现在。中国人口 14 亿,如果都回国的话,那海外剩下 60 亿人眼中的中国人,恐怕只有某湾媒体形容的那般不堪了。因为他们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大陆普通人,他们只能接触到某湾媒体。
你爱家乡,那么好了,不要去北上广工作好了,也不要出省,在省内好好贡献 GDP 和消费就好了,还人口流动干嘛呢?
在俄罗斯莫斯科
如对标北京上海
房子便宜车便宜
看病便宜药便宜
电器便宜电便宜
牛肉便宜油便宜
上学便宜课便宜
为啥建国大业里大半演员搞外籍呢?
一个 GDP 不如广东省的俄罗斯尚且如此,真的搞不懂
因为 “优秀” 非常廉价。连美女拒人的时候都知道说“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我们不合适”。
优秀是做题家思路,是一种似是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
所以只拿着优秀回去是不够的,回国分分钟被老板教育 “中国有的是优秀的人”,优秀是薛定谔态的。
要想回国,先把优秀换成别的东西:换成经历,换成眼界,换成名头,换成实力。
你一只小海龟回国,没人搭理;要是当了什么大学的正教授、系主任,就有人搭理了;
你一头小码农回国,只能辛苦搬砖;要是 Eric Yuan 回去了:在苏州给老子建一个外包中心!就有些人跳出来搭理他了;
例子可能太极端,但是哪怕普通人,拿到身份和没身份回国,心态和待遇都是不一样的。前者随时一个双击回城飞回美国 “老子不玩了”,后者就不敢掀桌子走人。
谁说海归少?我就一直想海归试试看,只是还没准备好。
我如果说这个问题和「怎么才能劝狗肉店老板不卖狗肉?」是一样的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挨喷 (当然会啦 /doge)。
所以… 正经的说「为什么优秀的留学生要去收入低且 996 的地方工作呢?」,当然我知道,题主这么问的意思就是方便键盘侠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一下不回来报效祖国的人。但… 我诚实呀
我没什么圣母情怀,认为爱国与爱自己并不冲突,这是两码事,如果你硬要问自己重要还是国家重要,那么我建议你去自己开一个新问题,顺便艾特我,我去举报。
以下进入正题: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那些优秀的留学生是人中龙凤,更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回国和留在国外分别是天平的两段,回国这边初试砝码就有诸如 “亲情”“爱国” 等等,那么影响一个人做出定居决定的还有什么呢?无非就是物质生活、心理压力、成就感、自然环境、爱人等几个方面。
物质生活方面,我查阅了知乎上很多答案,得出来的数据大概是:
1. 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提升至 68703 美元 [1];
美国家庭平均人数:2.52[2]();
68703/2.52=27263.XX 美元
2019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33 元 [3];
2. 某网站的房价数据
下边是洛杉矶的房价,我没仔细查地点,所以就随便找了个北京房山的房价做下对比
这是房山的
咱们假设完全不考虑汇率,也不考虑什么国外赚钱在国内消费这种事,那么美国的人均收入比中国低 10%,房价.. 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为啥拿房价说事?因为这是多少人一辈子赚钱的目标,多少人赚了一辈子的钱就一直在不停的还贷款还贷款还贷款。你以为你是在给自己打工赚钱?你错了你是在为…
至于其他的一些日常用品,包括食物,日常家用耗材我看了一下,基本都是等同于忽略汇率的价格;也就是说没有太大差别。
在我身边的人群中,尤其是老一辈的思想中,能够 “去留学” 且“能留在国外”是一种成功的体现。而题目中提到的又是 “优秀的” 留学生,我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也有能力将家人接到国外吧?
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如果可以,你还会选择出生在中国吗?
一个高赞答案写的是:
不会了,当中国人太苦,不想过了。
不只是中国,还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我都不想要,都太苦了。
我更向往那种平凡人的人生,不苦不累,安安静静生活。
下辈子的话。
投胎到迪拜王室,也不参与内政,每年拿几百万美元的零花钱,娶四个老婆,也没什么奢求,这样就够了。
另一个高赞答案是:
本着人道主义思维,我相信没有任何国家的底层
再次投胎愿意再来一遍的,或多或少都希望投个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而如果你能投富贵胎,投朝鲜也不错啊
可别装逼,真能去朝鲜当权贵,大部分人都愿意
无非是
咱们都没得选,所以可以随便装逼说 “我不去”
我不是说国外的月亮就是圆,我只能说,在国内当第一个底层是真的苦;你问我到国外就不是底层了吗?我也不知道,但如果有机会,试一试有什么不好的呢?不用气也不用喷,因为一个「如果」着急上火的也不值当的是吧?
看到了这个问题感觉很有意思,正好期末考完试来回答一下。手头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先随便乱写几句。
先说利益相关,美国某 Top10 大学本科,双专业同时学了 CS 和某个 Social Science。可能是因为在美国这里接受了人文社科的教育,我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和题目下面的大多数答主完全不一样。
先反驳几个常见的谬误:美国生活不需要搞人际关系?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到要搞人际关系的位置。申请一下 PhD,要一下推荐信,联系一下想去的导师,分分钟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再有,如果有信得过的 Prof,问问她 / 他是怎么处理学生申请的,以及认识人 / 有好的推荐信管不管用?
觉得国内不尊重留学生群体,指责留学生千里投毒,对回国同学有刻板印象?看看 Reddit 上面美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 / 中国人的。看看 Team Blind 上那些帖子——话说我很惊讶在美中国码农能对上面自己同事展现出来的种族主义视而不见、避而不谈。Team Blind 证明了你的同事大约有 25% 是种族主义者,从心里讨厌你、鄙视你,只不过因为政治正确不会实名公开说——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想想就头大。看看你们学校的公告板、FB Group 有没有对中国人的公开歧视。如果你在读本科,麻烦你别再上那么多 graduate 的 CS/Math 课内卷了,去上几门 Political Science、Public Policy、History。上一两门和中国有点关系的课,看看你那些将来要搞法律、从政的美国同学是不是对中国 / 中国人有公开的敌意,然后再自己想一想美国到底是什么地方、会成为怎样的地方。
如果你们在美国多年,却不和美国人有工作之外生活的接触,只看中国社交媒体,连 reddit 都懒得看,活在美国的泡沫与幻想中,当然会觉得中国人素质差 / 歧视,老美素质高。放弃这种幻想吧。
说到内卷,是,不用 996,但是担心被裁每周六刷 leetcode 开心不?Again,看一看 blind,你确定美国就不内卷?更何况中国人在美国除了码农 / 咨询 / 金融几条路,别的还有什么可行的职业出路?我们学校大一大二中国新生已经 80-90% CS + Math 了,原来这个群体都是如此热爱计算机科学?问问你真的想做码农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你在美国还要做码农?你到底是想要 Positive Freedom,还是 Negative Freedom?
11/30 补充:关于言论自由。很多人的误解是在美国你就什么都可以讲,但其实不是的。你可以讨论很多事情,但是有些东西也是不能讨论的,说了以后不一定会删帖,但是你的朋友可能会疏远你、你自己要承担说话以后的社交后果。这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都闭嘴。这里的红线也不一定就是种族 / 性别歧视这样天经地义的红线,对美国历史、制度的反思与解构,对于敌国(没错,现在是中国)的认可、借鉴都可以是红线。而且美国人的政治觉悟是比中国人敏感的,他们可以去批评 Trump,但是会去自觉维护美国根本的制度,比如 constitution, capitalism。举例来讲,我最近就冲了两次塔:我校有一个 FB 匿名发言墙,在进行学生身份认证以后,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表消息,但是需要管理员审核。我在感恩节那天号召大家纪念北美原住民的贴,以及后来怼一个美国学生发的造 “中国现在没有控制住疫情” 的谣的贴,都没有被发出来。这里的管理员就是我的本科同学,这个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发政治,因为上面有很多支持 BLM、种族歧视、Trump 以及偶尔骂中国的内容。从这里能看出,美国很多人其实的确会(有时是条件反射一样)主动进行言论审查,而个体自动的言论审查当然降低了第三方言论审查的必要。至于这个是不是传说中的“自由既奴役,无知既力量”,就看大家理解了。
12/17 补充:关于美国社会的歧视。很多人都指出国内也存在基于地域、性别、收入、阶级的歧视。我们要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而且,如果我们真的关心自己生活的国家的话,我们也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一个榜样,抵制、纠正这种不良做法。但是,我想指出的是类似的歧视在美国同样存在。除此之外,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国内大多数人完全不会经历的,其种族歧视的程度也是很多没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我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美国的兄弟 / 姐妹会。不同的兄弟 / 姐妹会之间有潜在的社会等级,在所谓的 “好” 兄弟 / 姐妹会的同学会鄙视其他人,并且把印了自己所在兄弟 / 姐妹会的名字的衣服穿在身上,生怕大家不知道。所以,大家会想办法往被认为最好的兄弟 / 姐妹会里面挤。然而,最好的兄弟 / 姐妹会的成员永远是白(清一色白人)富(家里有钱,很多兄弟 / 姐妹会在纳新的时候会对家庭收入有一个潜在要求)美(长得漂亮,受人喜欢)。同一个兄弟 / 姐妹会四年宿舍住宿舍都会在一起,会有很多集体的社交活动。在我看来,这已经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种族、性别、阶级隔离,然而大多数大学对这些问题都视之不见,甚至会主动包庇兄弟 / 姐妹会内部的不良行为,比如性犯罪、酗酒、嗑药等。第二个例子是 PhD 导师选学生。据我所知,北美 CS 方向接近 1/3 的 PhD 学生是中国人,在某些强工程导向的细分领域则更多,大约可以接近 1/2。然而,几乎每个学校都能找到在中国 PhD 学生接近一半的子方向,执教二三十年,带了二三十个 PhD 学生,但是从没有带过中国甚至华裔学生的导师。这种根深蒂固的歧视是我个人无法理解的。如果硬要对比的话,我也不觉得中国国内会有多少教授会连续几十年因为地域、阶级的刻板印象拒绝掉很多很优秀的学生。由此能看出,美国的种族歧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深层的、已经被部分合理化的社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靠几场运动就能解决的。
纠正完谬误回答正题:许多留学生不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待遇。很简单,在美国工资高、在美国生活条件好,工资和国内同职位相比平均目前还有几倍的优势。这个是任何人都没法反驳的,我觉得也不要去试图去洗这一点。实际上,据我个人观察,追求更高的待遇是很多留学生出国的主要目的。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许多人的目标就是学 CS,刷 LeetCode 面试题,到硅谷找份高薪工作,并因此留在美国。这部分人出国的动机就是获取更好的待遇,“选择回国” 也自然无从谈起。
然而,要看到的是,美国的工资高是因为社会平均发展水平高,而社会平均发展水平高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先发优势,从而在这些领域有主动权,进而在全球经济分配中占有了优势地位。(私货:所以在美某些人别装分配人:要是先分配,那在全球层面上按照无差别劳动原则分配受损最大的人群之一就是你们。这个估计也是你们为什么瞧不起 / 打压国内科技公司、不希望看到国内科技发展)
因此,很多人出于现实角度的考虑愿意留在美国拿高薪,过好生活,这个是人之常情,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你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占了便宜就别卖乖,不要在这里对国内同行各种冷嘲热讽。要是你真的关心国内,建设性的批评是必须的而且应该受到欢迎的,而且你自己也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帮助中国产业升级。不帮忙并且对国内冷嘲热讽证明不了你们的优越,也无法推动这个世界向更公平和正义的方向进步。
请宁在德州吃苦、不回国内享福的陈平回答。
得把优秀定义好。
1、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拿诺奖拿菲尔兹奖级别,那么他们不回国是因为国内条件不行,国外条件和环境明显更加能够支撑他们的研究。
2、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能达到四青甚至院士级别的,据我所知,这部分人现在越来越多都选择回国了,至少也是两头跑了。
3、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能达到 985、211 教职,那么这部分人不回国是因为回国性价比太低。国内高校现在卷成这样,去 985211 当个普通教师的性价比极低,大部分即使想回来,也会水几年成果看看能不能申到四青。
4、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能拿到国内普通高校 offer 的,那么这部分人才目前分化是比较大的。有的觉得自己海外 phd 去个国内普通本科面子过不去,宁愿呆在国外,或者再水点成果攀上 211,或者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业界的工作;但有部分又觉得国外也是个垃圾大学的教职也没啥意思,留学圈子里面子也不够大,那还不如回国当大爷。
5、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没啥 paper,勉强 phd 毕业的(国外不一定要有论文才能毕业,我认识几个连一作都没有的博士也照样毕业),这部分人显然不会去高校,只会在工业界就业。如果课题跟企业结合的比较好,那么他们能以博士身份就业,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很多会选择以硕士身份在国外找个工作。同时他们也会积极联系国内工业界,看看能不能找到不错的职位。
6、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国内知名本科,国外名校 Master,这部分人目前留在国外的很多,我个人认为是留在国外的主力。他们在海外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一旦回国要想找到对应职位的工作很难。而且国内实话实说劳动强度比较大。但是他们现在也越来越发现,留在海外的上限实在太低,很快就能达到天花板。几年前刚就业时比回国的同学收入高很多、工作轻松很多,但是没几年就发现自己很有可能已经不如回国或者说没出过国的同学了(虽然工作依然轻松)。但是由于已经适应国外环境,回国就业各种不适应(而且很多已经结婚安家)他们回国面临的问题很多。
7、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国内普通本科,国外 Master。这类人回不回国基本看能不能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像是英联邦一年水硕,大部分人会选择回国,毕竟找工作比较难,而且当时出国的初衷就是想镀金。如果是美国三年制的,找工作问题不大(薪水就另说了),那大部分会留下来。但是现在随着国外环境越来越差,国内条件越来越好,这部分人回国的多起来了。
8、如果你认为的优秀是美国本科,抱歉这部分同学家里普遍很有钱,地球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个村了,工作收入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是生活的舒心和面子上过得去,所以他们是否回国看心情,国外让他不爽那就回国,国内让他不爽就去国外。
==============
以上只是我认识的一些朋友的有限的案例,不代表全部,不完全正确。
指出
一个错误。
这种言论极其荒谬。
前脚说着国内的科研环境有种种不足。
科研圈可是很愿意和娱乐圈合作的。
有这个道理么?
科研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待遇不够高,应该做的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学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主动投入市场,而不是压低娱乐圈的收入?
搞笑么。
娱乐圈收入低了,想赚钱的会加入网红圈,码农圈,金融圈,甚至公务员圈,就是不会加入科研圈。
你能怎么办?
老老实实想办法把科研圈的收入提高,而不是打压其他人的收入。
连基本的问题,矛盾都找不对。
挑着科研圈批斗娱乐圈,可真有你的。
你们是为科研圈打不平么?
不,你们只是仇富,讨厌娱乐圈高收入罢了。
要是换成科研圈高收入,你们也一样不乐意。
评论区有小伙伴表示活着更重要。没错,我国确实是疫情防控做的最好的国家,能在中国工作生活我们的真实感受就是顶顶安全。
对于我朋友而言,作为中国人,她的防控意识比当地老百姓好很多,并且她现在基本上是居家办公。所以在她看来,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我们看到新闻上报道的那么严重。
她每次出门都会戴好口罩,回来也都会用消毒工具进行消毒,其实现实是她所处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
以下是原答案。
疫情期间,我与留在美国工作的好友视频,也问她为何美国现在疫情如此严重还选择留在美国不回国。
她给的答案很中肯:因为美国工作的环境比国内好太多了。
她是学 IT 的,赴美读研之后留在美国工作,她表示,IT 行业在中国基本上逃不脱 996 的现实。但她本人,在美国基本上过得都是朝九晚六的正常工作时间,并且公司上层非常不支持员工加班。
再者就是工资,她现在的工资转换为人民币已经差不多年薪百万,而她只是 26 岁,工作时间三年不到。她自己表示,在中国,是绝对拿不到这样的薪酬和待遇的。
对于留学生而言,能在外国待上三五年赚的钱大概是国内十几年的数额了,所以他们为什么愿意留在国外呢?也许这个选择跟爱不爱国没有半分关系,他们在国外也想家,但是国内的就业形势的残酷让他们选择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更优解。
1. **可能因为不够优秀吧。**拿我自己来说,普通美本 + 美硕州立大学,排名大概 60-70。本科双学位的经济 + 传播 (communication),硕士读的数据科学。回国根本竞争不过 C9 和 Ivy 什么的,但是今年秋招在美国拿了 Citi(花旗) 风控,Neuberger Berman 风控,和 UBS IB 三个 offer。JPM 和 EY 的终面我甚至都没有去了。我其实挺学渣的 GPA 不高,编程和数学也不行,除了英语好接近 native speaker 以外真的没什么优点,回国加入内卷式找工作可能笔试都过不了不要说拿这么多 offer 了。
2. **社会的性别压力。**对,就是性别女这一条让很多女生坚决不会回国了。美国面试询问女性的婚恋状况是违法的,但是国内就是天经地义的用婚恋情况来决定是否录取女生。还有互联网上一大片女生 30 以后就迅速贬值的言论,年龄羞辱,身材羞辱,没有几个女生想回去被各种普通又自信的男性指指点点。同样对于男生来说,国内社会需要他们有房有车有存款,20 多岁的男孩子就被这些压的死死的。但是这些社会压力如果在美国 (别的国家不了解) 就没有甚至很少了,没有几个男孩子愿意回国被当舔狗提款机。
最后还有不需要 996,工资高之类的别的回答说烂了就不再重复了。
不是,你搞搞清楚。
今年秋招市场都卷成什么样了,清北常青藤遍地走,一群神仙为了个月薪 8k 的小破工作打破头。
1 是因为今年疫情,除互联网以外的私企招人少。2 也是因为疫情,加上 opt, h1b 的新政策,浩浩荡荡几十万留学生全部回国抢饭碗。
就这种情况下了,你还想优秀留学生回国,嫌国内不够卷?嫌自己工作找的太容易了?
原本情况是国外顶尖留学生大部分各凭本事留美,国内顶尖工作留给清北复交。次点的工作一点点的往下分配。多少能缓解一下国内内卷现状。
你现在让国外顶尖留学生也回来了,国内研究生还一个劲扩招。好工作一共就这么少,坑位不够分导致清北常青藤的人开始抢第二、第三梯队的工作。一层层往下分,你的学校在第几梯队?被上层挤的留给你的工作机会还有多少?
但凡是个经历过秋招的苦的人都不会问出这么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只会想 “求求你们了,去抢美国人的工作好不好,别回国来抢我工作了”
所以在这里,我对我那些在今年这种状况下仍然在美国苦苦挣扎找工作的同学们,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同时也衷心祝愿他们赶紧找到工作别回来了,我已经要被卷死了。
因为这帮留学生是自费留学的,即便收过奖学金那也是外国人学校发的。
你可以去问问签学校项目出去的那帮留学生,敢不敢不回来,不回来要赔多少钱。
不过据我所知,学校项目出去的留学生是有严格 GPA 要求的,挂科也要赔钱,从这个角度来看,签项目并成功毕业回国的留学生大抵也都是优秀的。
没签项目又没留国外的留学生,一个可能性是真的挂念着祖国母亲,还有个可能性是真的能力太差留不下来。你感觉优秀的留学生没选择回国,只是因为人家比较优秀,选择比较多而已。
其实有时候看别人选择真的不难理解,就不说多么高大上的事业和科研发展,就说你愿意住 700 万的鸽子笼,天天跟人扯这个扯那个,还是愿意住 700 万的花园别墅,出门人家都跟你点头 say hi,换了你你怎么选,你又不欠谁的。。你跟我说回来当大佬,领头发展这个发展那个,为伟大事业献出一生,结果回来给不知道怎么混出来的老头当马仔.. 一生倒是献祭出去了,都不知道烧在了哪家坟头,不值当。。
回国为了啥?
别扯啥祖国情怀吧,没以上其中之一几乎没啥可说的。
第一条就不解释了,回国 8000rmb,不回国 8000$
第二条你可以去看看这次疫情有多少人喷千里投毒的。事实上更本就没几个留学生买到机票了… 以前不回国有人喷你不爱国,回国了说你国外混不下去。这次回国时开始喷你不爱国…
国内留学生生存环境如下:
回国说两句英语—秀啥优越感呢
不说英语—留学那么久英语都不会说?
国外找工作—不为祖国做贡献
回国找工作—一看就是混不下去了,工资压低点
TOP30 后大学毕业—啥玩意儿就能进大学,考过高考没?高考的逃兵而已,我 985 瞧不起你(知乎上真的有这个问题)
TOP 30 大学毕业—肯定是家里有钱送进去的,有钱了不起吗?瞧不起你
如你是女留学生,还会背负上 easy girl 的称号
网上天天有人说什么回国人数增加,这个我认同。但优秀留学生回国人数我倒不觉得增加了很多,因为这上面任何一条,中国现在都办不到。
如果有尊重和钱,那我相信大部分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
所以你仔细想想,留学生回来到底是为了啥呢?为了奉献自己的青春给祖国嘛?你自己想想自己会不会去大山沟里为了祖国未来的花朵交书就理解了。
大环境吧。就说学术届。现在国内都是比拼文章数量。
质量什么的其实看得比较淡,各个方向也比较缺乏顶尖人才。很难评价科研做的好不好。
还有就业环境。加班严重。
国外的话,就说欧洲,博导对待学生就像老爷爷对待孩子一样。反正对学生好得不得了。
而且还能学习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多样的科研的方法。
如果真的优秀,其实在国外找个教职比在国内好多了。
国内的话,学术圈太讲究圈子,你老板是谁,等等。
很多事与学术没多大关系。无法吸引真正优秀而且对待科学有自己的态度的人。
再者说大点,西方在科技还有学术方面的领先是全面而且长期的。
各个领域的大牛仍然还是西方人。国人也有但是零星的分布,无法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学术环境。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诸如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学会,美国数学学会等等众多的学术组织。
以及这些组织旗下的各种期刊,不乏顶尖期刊。此外还有欧洲各个学术团体组织期刊等等。
因为我怂,实力又不济,回国后无法用同等的工作强度维持我在美国的舒适度。
优秀是横向比较的,是个主观的东西,我是个自卑又自信的人,跟普通人比,算是普通的优秀吧。
女孩子。保送 C9,退学后来美国读书,本科是个排名 30 多的学校,研究生是个藤校。英语水平接近母语,数学专业出身。各个阶段的好友都比我优秀,普通家庭出身。
这样的我,现在在一个类似于杭州 / 武汉 / 南京的城市生活。公司在市中心,当地房价,我开车 20 分钟以内到公司的距离,60 万美元可以买相当好的没有产权的带车位的 3 层别墅(townhouse),也可以买到还可以的独立住宅(house)。
我现在工作 3 年多,在没有野心,没有去拼搏湾区和大厂的前提下,14 万美元一年,已经存够了在美国买房的首付。我算过自己到手到底多少钱,在存满养老金和交完所有保险后,每个月到手 6200 美元。
我租住了一个主卧,运气好拿到非常好的 deal,房间比 studio 还大,每个月 1000 美元。这样的房间,本地市场价 1500-2000 美元。
居住地离公司开车 7 分钟,车程 10 分钟内有大小超市 20 家,不堵车。上下班高峰期行车时间加倍,但一来我不觉得单程 15-20 分钟是个事儿,二来我出行通常错峰。
工作很轻松,理论上 9-6,实际上我常常 9:30 出现,5:30 就走了,午休 1 小时。现在居家办公,效率太低了,常常有效时间达不到 50%。当然,我认为这种轻松和低效率是不对的,正在努力每日鞭策自己。
今年确定会升职,薪水涨幅不确定,但是公司计划调整到接近湾区的水平。东西还没拿到手上,我也不知道这个大饼能不能落地,但就我现在没有事业心的状态,即使不升职加薪,我也可以苟着。
我不是不想回国,哪怕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我也觉得自己最终一定会回国的。但是作为一个积累原始资本的年轻人,我无法像进击的朋友们那样,选择了用身体置换大好的前途。
当然,其实大部分朋友回国的时候,没有选择的机会。
留在美国会渐渐磨掉一个人的冲劲儿。我很有自知之明,本来也不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我选择在年轻的时候,起步轻松一点儿,把健康保护得更好一点儿。
我曾回国体验过,那充满斗志、打满鸡血、精疲力尽的每一天,我没有勇气一直保持。
爸妈还没到退休的年龄,等过几年他们要考虑退休了,我会正式开始回国的准备的。
或者身份上的不可抗拒力,我也会不得不回国。但是对这条路,我很害怕,因为意味着工作强度和压力的上升,以及生活品质的直线下降。
回去披荆斩棘,我现在实力还不够。
这和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留学生不选择回家乡一样
一、待遇好(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区别)
二、特么国内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啊(很多专业毕业了只能去北上广深,最多加一个杭州之类的)
大家看看,有区别吗
没有的好吧
零工作经验海归太多,如果读的是容易卷的专业,大家都会希望先在国外工作几年。然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其实也只是暂时不回国。
荷兰对零工作经验毕业生的起薪和福利待遇的确比国内(非计算机岗和数据分析岗)更友好,平均税后年薪 18 万起,20 天带薪年假,多数公司 965,周末双休,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工作 5 年后,跳槽或升职顺利的情况下,待遇大概率会涨到税后 28-32 万 / 年,这时的年薪跟国内一二线城市是基本持平的。
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作为外国人在荷兰升职空间越来越接近瓶颈,年薪和发展就不一定跟得上国内了。
这时会有一部分海归看到国内好的机会及时回国落地。
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继续留在国外,最常见的几个原因如:
2013 年毕业,那一届有大概 15 位同学找到工作留在荷兰,中间陆陆续续一直有人主动离开。刚数了下,到 2020 年,依然留在荷兰的同学大概还有 7 位。
谢喵。
留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所以这个选题把留学生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简单按照「回国」和「不回国」来划分不科学,研究不出有意义的结果来。
如果硬要按照数字上的大多数来掰扯一下的话,大多都是非常实际的原因:
其实,把这个问题换成「优秀毕业生为什么不离开一线城市,回家乡发展」,答案也差不多的。
只要家里不像我家那样的八十八线小县城,普通的省会城市、甚至普通地级市,就业机会和生活压力相减得出的相对值跟北上广差不了多少。
恕我直言,大多数以群体为单位的答案,都是自己立着靶子打,比较想当然。
就拿「子女受教育」这件事情来说吧,我身边的留学生样本没有上千也有数百了,没几个人在一开始出国的时候就想着「子女教育」这种长远问题的。甚至没几个人最开始出去就抱着「我要留下来」的心态的。
大多数人都是像我一样,申请到一个自己比较心仪的项目,爹娘凑吧凑吧也能供得起,不想在国内的研究生项目耗三年,就出去了(虽然前面省的两年博士生又耗回来了)。真没想那么多。
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普通人,被生活马不停蹄地赶着向前跑,哪有余力去未雨绸缪。
我听到最多的抱怨还是留学生圈子小,不好找对象(大雾)。
再说到「科研环境」。国外的科研环境,特别是人文社科,的确是比国内成熟得不止一星半点。我在研究生的时候,一个项目拿的科研经费就比我本科毕业论文导师一年拿得多了。即使算上汇率差,也是很惊人的差距。
但是讲到底,特别有科研情怀的人,也不是占多数。所以吧,这个因素虽然在有些个体身上很显著,但到底是样本少,也不能说权重大。
再说说「待遇」。进产业的我不了解,但是讲高校待遇的话,的确,国外的「青椒」比国内「青椒」的待遇不知道好上多少。最起码保证自己温饱的同时还能再养活一个伴侣。
但是,我又要来说但是了,国外人少,需求也不如国内大啊!
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跟着博后项目满世界跑的,是以地球村为单位在找工作的!特别是想找科研岗位而不仅仅是教职的,就更挑地方了。毕业以后别说待在原学校了,就是待在原城市,或者原国家,都不容易。
我身边对科研比较有追求的朋友,最近都跑挪威去了,因为大英要亡了,西欧诸国也不安生。还是北欧地广人稀钱多。
hmm,貌似德国和荷兰一直也比较稳定。说到这里,国外的科研经费也是十分受政策影响的!
最后说说舆论环境?
我个人是比较不喜欢宏大叙事的。内卷也好,焦虑也罢,这个事情说起来,地球上没有一片净土。
依我看,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性别、哪个群体不行,而是这一届人类不行。
但明明我们已经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了啊!
这证明了一件事,「对当前处境不满意」这种心态,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来看,是挥之不去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留在哪里这件事,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价值观和情怀因素当然会占一定比重,但是可能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大。总之,是各种因素叠加、多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真的没有办法一言以蔽之。
更不用说家里有矿的极少数和科研天才的极少数了。
所以啊,都是懂得生活艰辛的打工人,各有各的苦,每个人都焦虑。就没有必要对自己不了解的社群抱有太大的迷思。
关于留学生回国 / 不回国?在哪里发展好?回国是不是 loser 等等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千奇百怪~ 主页君就这类型问题采访了大洋彼岸的小伙伴,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化名:老农民 666
职业:data analyst (数据分析师)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旧金山硅谷
月收入:50000 + 人民币(税前)
我从来没纠结过回国的问题,我现在虽在美国工作,但今后一定会回国,所谓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 吧。
一方面,我爸妈那辈人有典型的 “美国梦”,再说我又花了那么多钱,所以也应该帮他们圆一下梦。另外,我想多学些本领,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自己并非技术大牛,所以就算现在因为在美国工作的缘故,所以做的偏 technical。长远来看我还是想多和人打交道,毕竟人类才是最复杂的机器(笑)。
另外,如果我以后回国能当个小领导,我既有国内外上大学的经验,又有在纽约、硅谷的工作经验,或许和国内各个背景的人能有话聊?我希望成为一个让领导满意、让下属也服气的人吧。
我的研究生生涯是在美国一个村里度过。当时一心想过上电影里那种高档写字楼里 “高大上” 的生活。5 月份毕业后,我从依萨卡搬到纽约,在哥大旁边租了一个别人暑假回国、短期招租 3 个月的房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 coso 房源(美国某公寓品牌),运气好的话能看到逃窜的老鼠。
那时的我一头扎进找工作的苦海,基本每天上午哥大图书馆自习,下午各种投简历,linked-in 发消息,晚上去河边的 riverside park 伴着夕阳跑步,一天也就算过完了。我归纳下感受吧:难熬且励志,规律且简单。
我还记得就是在那个公园的长椅上,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职 offer 的电话。以至于我后来每次听到手机邮件 app 的响声都特别激动,总像能传来拿到面试资格的喜讯。
就这样,我留在了纽约,做 consulting(咨询),就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咖啡杯快步走在 midtown(市中心)那种。但一年后渐渐发觉,这些浮夸的外在都是给别人看的,人活着还是自己开心、舒服最重要。
纽约的冬天实在太冷,这迫使我渴望拥抱温暖的地方。抱着体验另一种——加州更年轻化的工作氛围,我有了自己第一次的职场跳槽,通过朋友内推进了谷歌,办公室里堆满零食和水果的互联网企业
因为是谷歌,所以觉得 nothing to lose。这几年,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安全 / 隐私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 Facebook 的各种丑闻,我所面试的部门就与此相关,因此在快速扩张。正所谓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我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招了进去。
成功跳槽后,我爸妈理所当然的觉得我会就此安心,从此改变想法在美国定居下来。可是并没有,我觉得这种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从小就有,也不需要非要在美国安家来过这种安稳的生活。
**最重要的,我从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五好青年变成了一个对金钱无比渴望的标准俗人。**工作后我发现,钱真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好。我这是被资本主义腐蚀了吗?
在国外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忙碌而简单。
在纽约做咨询时,如果需要出差,就订周一最早的航班飞过去,在规定时间前到达客户处,接着与同行的同事一起在客户安排的会议室里各种开会、干活,晚上回酒店再点 room service(房间服务)。如果这个项目不幸遇到比较拼的 manager,回去时常常天都黑了,再好的酒店也没精力去享受,我只想睡觉。这么拼过一周后,周五下午返回纽约。
跳去谷歌后,工作日需要早 9:30 到公司,如果一楼食堂早餐供应的水果 smoothie(水果奶昔)还没被抢完的话,就开心地拿一杯。下午 5:30 下班后,吃完晚饭会去健身房。有时晚上 9 点左右会和项目的印度组进行远程会议,频率的话一周两次吧。
周末的话,就和女朋友出去浪呀。
对美国同事的印象,总体感觉大家没有国内那么拼。工作到 7pm 就算是非常晚的了,中年人要回家带娃,年轻人要去健身房、享受夜生活。在谷歌,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老板会主动找你谈话——一定是你的工作方法和效率出现了问题。
前段时间国内很火的 “996” 概念,我的同事们也有讨论。他们觉得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一来无法保证效率;二来身体受不住,一点都不 sustainable(可持续性);三来我们做的工作是需要创造力的脑力劳动,不再是工业时代只要延长劳动时间就会增加产出。我完全同意。
关于 “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能在读书后留下就牛逼” 的观点,我自身是没什么优越感。大家在社会上混口饭吃都不容易,没必要各种秀优越感互相伤害吧。**都说国外工资高,但你看看咱们爸妈和美国同龄的中年人,明显是咱爸妈更有钱啊,能支付我们出国留学的费用,美国父母都清一色让孩子贷款打工。**所以啊,长久来看哪边工资高还说不定呢。
我觉得在美国找工作,与其说是看个人能力,不如说是看你学什么专业。美国这个 opt 政策的设计,就注定了大部分找到工作的是 STEM 专业的人。
于我而言,国外职场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当地文化、与人交际吧,越往上走感觉越强烈。我觉得这对于留在美国一辈子的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持久的、很难克服的瓶颈。
过几年我准备去迪拜看看。因为我觉得,青年人还是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结合起来。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我也很认同不能把鸡蛋全都压在美国的战略。并且,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历的人才又很少,所以我想去那里历练一下自己
没想好回国后的职场规划。**事物都在不断变化,静止是相对的。**并且过两三年政策大环境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再说吧。
四大不过是职场跳板
它不再是一块金字招牌
化名:饭团
职业:四大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薪:35000-50000 人民币(税前)
我其实真没考虑过要在国外工作。在国外读本科时,为了申请研究生而找了份实习,这份实习许诺未来直接给我正式的工作 offer,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就阴差阳错地开始在这边上班了。
最初觉得 “四大” 只是四大审计事务所,进公司才发现内部有太多的 service line(不同部门和分工)。实习的时候被面试官忽悠,说内部调动灵活,其实内部转岗还是挺难的。当时争取这份实习时就面试了好几轮,学校的面试我错过了,于是就给了我一个电话面试,第二个是去到公司处。那会儿我才真正感觉不光是中国人,有那么多美国人也想进四大工作。
我很喜欢公司文化和环境,入职后发现实习生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单纯的工作环境让人心无旁骛,而且我还能一直学习新的工作内容。**但当比较全面地熟悉这个行业的工作内容后,我会觉得比较枯燥和无聊——这不是能干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对目前的工作内容不是很满意,我很想转行,但又不清楚之后具体要干什么,所以目前很迷茫。
**国内外四大都一样,都不过是职场的初阶跳板,似乎并不是一块金字招牌。**入职之后做到 Senior 跳槽,是最常见的情况,做到 Manager 转行也很平常。我认识一个姐姐在英国的 PwC(普华永道),做了三年果断跳槽。这份职业比较常见的出路是在企业做 accounting(会计类),如果想往咨询方向发展,还是必须有相关积累。如果你是留学生,身份受限更大,还得找到下家同样提供 H-1B 的公司。
我的工作状态非常简单,平时工作日 9 点上班,非忙季就 6 点左右下班,忙季时可能会 11、12 点下班,一周七天都扑在工作上。晚上回家一般会看综艺,周末也基本宅在家追剧。后来意识到这些或许太肥宅,目前正在慢慢改进,周末打算去近郊登山,平时迫使自己养成健身习惯。
关于留在国外比国内牛这点,说心里话,之前确实会有一些,比如 “难道 XXX 不是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才回国吗?” 回国的话,通常家人会帮忙介绍关系,找工作不是个事儿吧。但从客观情况来说,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享受和喜爱目前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回国后,从事一份你投入热情、又能做得很好的工作,就完全不存国内国外在哪儿更牛逼的比较
国内有很多新兴发展的行业且市场正蓬勃发展,如自媒体、电竞等,这会比美国相对成熟的市场更具挑战和刺激性!都说时势造英雄,我更佩服那些在变化的时代里抓住发展机遇的人,那些是真牛逼、真有远见。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太可能,这里都是成熟的市场且按照既定轨道发展的人。当然如果发展得好,你能突破种族、阶级的天花板,那你也是真的牛。
我对这里的职场没什么吐槽点。只是我们同事间平时的 small talk(闲话)比较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显现出来,有些话题实在融入不进去,因为我没有类似经历。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在国内,我绝对属于话痨类型,不会让场子冷掉。
记得第一年在美国工作的忙季,那会儿忙得昏天黑地,又刚好赶上国内春节。我在深夜加班时尤其不能听那种想家、恋家的歌(《像小时候一样》)),不然真的会一秒哭鼻子。那一刻是真的后悔留在国外了。如果在国内我可以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备年货、吃年夜饭,而不是加班到凌晨,在雪夜里独自且清冷地开车回家。
我不是很了解国内的四大如何,但国内和英国都有加班费这件事。美国是合法没有加班费的,也许国内加班的小时数量多一些?但我们假期其实差不多,刚入行都是 15 天假。
**你敢信我是个月光族吗?因为平时花销也是美金,且薪资相较其他行业并不高,所以基本维持生计,所以是真的月光一族(笑)。**美国的税超高,按照工资来扣的话,虽说年底会有部分返还,但每月到手的数额不算太多。尤其是入职第一年时,我买了很多职业装、鞋子等,确实是为工作购置的行头,也是想彻底挥别学生时代。终于不用再花爸妈的钱了!
我跟朋友交流过,工资两周一付的话,前两周工资到手,马上还清信用卡,后两周款到账,马上交房租。剩余还要用于吃饭交通,而且饭菜都比国内贵,也不可口。尤其最近懒得做饭,经常在外面吃,钱根本留不住。但我今年开始在存钱了,关键时刻留存紧急预备金真的很重要。
我计划今年 10 月升到 Senior 后着手跳槽或转行的事,因为用 Senior 的职称转筹码更大。**如果还留在本行业,我立志要把 Senior 级的 35 天年假全部用光。**因为 Senior 责任更重、时间更多,很难用完假期。所以用完假期将会是我的目标。(我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这样的目标请给我来一打……)
个人能力与在工作地点无关
强的人走哪都强,弱的人到哪都弱
化名:Alchemist (炼金术士,我们这行的人专注用人工智能炼金)
职业: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机器学习工程师,国内一般叫算法工程师)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收入:55000-70000 人民币(税前)
我从没纠结过是否回国工作的问题。目前留在国外的根本原因,是与这里的世界观更契合,以及——在这里实现自身理想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与成本更低(以下省略 10 万字)。做一个阐述世界观与理想之间关系的逆推总结:
乌托邦 <- 人类从存量互竞争转变到增量共发展 <- 基础科学研究 / 应用科技发展大时代 <- 用开源人工智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并以此协助监督权力机构以保障社会公平。
有生之年,我希望能为人类在此逆推链的最后两个节点中做出些许贡献。我目前的工作与研究看上去似乎能打个擦边球——人工智能在金融普惠与教育中的应用。
就我有限的样本观测而言,我认为目前美国的人际关系比国内简单,且在对个人尊重方面远胜国内。这使我可以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事业,并与同事进行字面上更为直接的沟通,节省了大量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出于历史的原因,我偏向于相信大多数外国人 “与人斗” 的能力要远远逊于东方人(样本来自于美国人与阿根廷人)。
那么,这算不算国外的优点呢?
对于追求简单直接生活的人算,对我这种有特定目标并能从中受益的人也算。**而对善用权术与乐于经营人际关系,或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显然不是优点——你回国之后会真的 too naive。**有位朋友曾跟我抱怨说国外的生活无聊,办公室没有争斗、生活缺少波澜,发挥不出自己 “与人斗” 的能力。我拿不准这话的真实程度,但我十分怀疑如果他是我的同行——作为一名码农,能否在 996 的福报中分散出足够的精力去发挥这种“特长”。
**996 工作制当然是中美职场对个人尊重程度差异的经典例子。**我目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尽管公司的生存与我的工作成功与否直接相关,但我从未遇到过强制或变相加班的情况,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项目近期要上线或是需要给客服做产品小样,我们才会自发加班。就连我的 CEO 在公司每周 Happy Hour 时,都会主动推掉客户的联络和业务事宜,他会说:现在是他与团队放松、交流感情的时间。
我其实很难想象,如果这样的 CEO 遇到不负责任又效率奇低的员工,公司会有怎样的灾难性后果。但我不得不承认,公司招人的眼光很准。他们招的第一个技术员工是对公司使命、业务都极为感兴趣的美国小哥。
这位美国小哥真正向我诠释了什么叫 “Work hard, play hard”。他平时工作日即使是空闲时间也在研究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的技术与市场资料,并乐在其中。而到周末,他就会去各种酒吧、音乐会放松,放松完了他又会继续研究公司的发展蓝图。冬天时,他还会专门请年假去很远的地方跟朋友滑雪。
不得不说,他工作和玩的效率都非常高。最让我吃惊的是,在我们向董事会成员做数据科学技术报告的前一晚,我们与董事会成员一起庆祝签下新客户在酒吧喝酒聊天,我凌晨 12 点就离开了,他一直跳舞喝酒喝到宿醉直到凌晨 4 点才离开。但第二天,他仍然从早上 9 点开始做了一整天逻辑清晰的高质量技术报告。
在这里,人生确实不只有 996。在这里工作之后很难认同马云关于 “996 是修来的福报” 这样的观点,但我必须认可,一个人拥有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太重要了,这样才更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享受生活。
目前的工作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份工作是在领英上直接海投、接到面试并最终拿到 offer 的。这份工作的使命、内容、以及对世界可产生的潜在影响是我比较满意的。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并建立一套可解释性强的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模型,利用非传统数据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带来相对公平、无偏且合法的金融普惠——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获得金融服务以提供他们做生意或是从事农贸活动的贷款。
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只有在像这样的早期初创公司,我才比较有可能通过自身对问题的拆解,进行研究、建模,并快速实现模型部署对现实世界产生 direct impact(直接影响)。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大公司中是比较少的——你可能要先做很多年的螺丝钉,即使你有博士学位。
与之对应的风险自然是巨大的。首先,一个早期初创小公司的失败率大概在 90% 以上,再者我在公司技术上就是 lead,因为公司小,总共也没几个人。没有人比我更懂我们的模型原理以及支撑运作这些模型所需的各种底层技术。
此外,我没有任何具有丰富经验的 mentor 指导,对自己使用的各种 state-of-the-art 的野路子的稳定性抱有强烈的怀疑。由于小公司缺人,我不得不一个人分饰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甚至面试出题官等多种角色。至少对于职场新人,我相信这种压力绝对比在硅谷一般大公司的 “养老式奋斗” 大不少。
小公司的最大好处是能做我最为感兴趣的事情,并直接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世界。公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内耗几乎为 0(公司需要团结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
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满意的——薪酬方面。虽然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正好处在了猪都能飞的时代风口,从而获得了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薪酬,但若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比较,拿的还是太少了。如今我仍然很懊恼自己没用 competing offer 去充分 negotiate 一个更高的起薪。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而公司也因为行业性质并不太可能上市,所以我获得的那些少于个位数百分位的股票并不足以在公司将来被收购后让我实现财务自由。只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更有机会抵达诗和远方。
我在国外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就是忙碌、积极、充实。周末在拖延与颓废中挣扎:大部分时间瘫在床上,偶尔沉迷电竞与塞尔达荒野之息,偶尔出行,或是学学新技术。
“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能在读书后留下就牛逼,某种程度上比回国工作的人强。” 我认为此观点在不进行严格定义、控制变量以及分类讨论的情况下,没有多大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留下与牛逼之间或许在数据上存在某些统计上的相关性,但是没有因果关系。我认为更多时候,强是一个人的固有属性,大多数强的人回不回国都强,弱的人回不回国都弱。
同一专业或行业,大多数有选择权的人、比没得选的人可能更有具实力或运气。比起回国工作的同学,我当然在某些方面有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不是觉得自己比回国工作的人强(我有不少能力强的同学其实在美国有 offer,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回国就业),而是比他们多那么点干自己事情的空闲时间、或是生活时间。**至少要不要 996 完全是我自愿决定的,没有领导压力,也没有 peer pressure。
我很羡慕国内的小伙伴能吃好喝好,尽管他们享受娱乐生活的时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事实上,虽然因为身份的问题,现在留学生在美国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了,但很多岗位的竞争程度可能不比国内。不论回国与否,你只能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在国内外找工作变得相对容易。
在国外工作,最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语言。除了技术与专业上的表达,自己仍然不能将英语用的像汉语一样 6。再加上自己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很有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语言差异可能是我给自己设的一个限制,事实上我愿意积极想办法进步的话,很有可能把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变得很强。
据我观察,回国的留学生内心会给自己设限。选择回国的人常说,在美国发展会有 “职场天花板”,因为我们不是白人。但其实自己的水平与发展轨迹应该什么样,自己内心是最清楚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个人最终都会遇到自己的天花板。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层天花板并不是由人种决定的,而是由自身能力决定的。**除非你的目标是作为外国人在美国从事政府工作,或是竞选美国总统。
所以 “天花板” 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是庸人自扰。**假如你真的在美国触碰到了属于亚洲人人种的天花板,那么我认为你应该已经足够成功了。**这时不管你是回国、还是自己在美国创业,都是有效突破你现有瓶颈的方式。至少在科技相关的行业,我已经遇到过好几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来美国留学,当上美企高管,最后离开并自己创业成功,实现财富自由的例子了。
至于槽点,在大公司可能会有更多吧,小公司是感受不到什么奇葩事件的。我之前的 CTO 在某大厂就职时,遇到过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有抑郁症的大姐,仗着这点做事效率极其低下,然后公司和团队因为法律原因都不敢动她,甚至不敢在她的 performance review 上给出不好的评价。
我感觉自己是条善于空想,并患有重度拖延症然而不得不为生活奋斗的咸鱼。近期的计划尤其充实:想做各式各样有趣的人工智障发到 github,想做人工智能各方面有趣应用的教学视频,想健身变回当年刚来美国的体重,想写科幻小说,想在 B 站当游戏区 / 音乐区 / 鬼畜区 / 美食区的 up 主,想吃遍 DC 好吃的餐馆…… 然而因为重度拖延,估计只有吃能实现。
当感觉时机成熟,机会合适,我会有归国发展的打算。**但我的思想形态其实更偏向于一个 “世界主义者”。**只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我本身不是非常在乎未来具体在哪一个国度发展,但显然国内的美食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项。
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
化名:尼古拉斯 - 你猜
职业: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收入:35000-40000 人民币(税前)
我是一个很佛的人,到底能有多佛?一人吃饱,全家不愁,随遇而安的心态更多吧。
我当然纠结过是否回国的问题,但一直较为坚定的想法还是先努力留下来找工作,攒攒工作经验,这样其实多了一种选择,即无论留下来还是回国都可以。
选择留在国外的原因还是不少的:第一,国外比国内更能锻炼自己。回国的话,想家了随时可以回去,遇到了困难会有人帮着一起解决,但在国外什么都要靠自己,挑战性大大增加;第二,我享受自己掌握主动权的人生,这是我认为的自由。回国就会面临被各种安排,你懂得(笑)。另外就是可以增强各方面技能,比如持续稳固英文能力,环境是天然的。
在国外,肉眼可见的优点很多啊。比如很好的 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我接受不了国内的 996,真吓人。再比如放心的食品安全和令人心情愉悦的空气质量,这边的人心性单纯,生活简单,但,无聊也是真的。**其实你很难衡量生活在国外、国内,哪种生活成本更高昂。**国外虽然有汇率,但我们拿美金过日子。我常听国内的朋友说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租房成本太高,至少令我望而生畏。
我的第一份工作找的很顺利。当时海投简历,这家 HR 回复了我,说看到了我的简历,问我是否愿意尝试这个岗位。我想的是,反正可以多一次面试经验,那就试试呗。正好这个岗位的前一任跳槽了,就空出来这个位置,我就接了 offer。
我对 DC 太熟悉了,我不愿离开这里。这份工作是在给美国政府的统计局打工,DC 的政府部门大楼都长得差不多,建筑风格古朴、宏伟、敦实。每天穿梭于这些恢弘的历史建筑,两点一线的工作节奏帮助我很好地完成了学生身份的转变。
总体来说,第一份工作还算可以。平时工作不是很忙,你不要 YY 说统计学的表格、公式、数据这些很难,但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你也可以上手,毫不胆怯,因为这类工作具有比较高的重复性。
也许这份具有社会调研性的工作更适合你这样的文科生?比如调研男女性职场平等问题,我们经常请女性员工来这边聊天、做样本调查;比如种族问题,黑人、亚裔就会成为重点询问对象,社科性很强。之后再跑数据、分析,最后出现在某个国家级报告里。
所以技能上的提升我认为比较欠缺,并且薪资不太高,我不满意。但这里的同事真的是太好了,大家都很照顾我,而且老板不会天天盯着,有空闲时间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工作日时,我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五点出头到家。晚上会随便吃点儿,想做饭就自己做,不想的话就去 food court 或超市买点吃的。然后处理下杂事(如果有的话),看会儿东西之类的。周末的话,在家瘫、去超市、跟朋友出来约饭,或者飞去找异地读博的男票,说到这个真是伤不起。我工作、他读书,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留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的人厉害?我完全没这种感觉,身边好多朋友回国进大公司,感觉他们真的超厉害,挺佩服。我不知道回国找工作是否会容易,没实践过,确实不好评价。但或许容易些吧?至少身份不是问题。
我在国外最难、最烦躁的时候,大概就是想跳槽结果一直没有成功,还有身份问题的老梗,横梗在所有的决策面前。但从未后悔留下来,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还能咋地。
**近期希望 h1-b 早点被 approve,跳槽一切顺利,去自己想去的公司和城市继续佛。**未来有归国打算,但近期不会。
亚裔晋升是国外职场避不开的坎儿
有时还真不如印度人
化名:神秘的 H
职业:咨询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DC 纽约双城
月收入:65000-85000 元(税前)
关于是否回国工作,我考虑得比较清晰,那就是毕业后决定在国外工作先一段时间,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再回国
**原因之一是,我做的行业整体在美国相对超前,从金融机构监管角度,美国比国内严格很多,用到的很多监管思路也是国内监管机构正在学习的方向。**所以我想在美国多了解,再看哪些可以真正与国内接轨。
其次,我已经适应了美国,当然包括这里的空气(笑)。多年的留学经历让我在异乡拥有了很多好友,回国可能还会断档。所以就算不回国也没有落差感。
**从工作环境来说,美国对 Private Life(私人生活)极为尊重。**虽然我的生活重心也在工作上,但我非常需要个人生活的时间。**国内的休假也容易变成 “假休假”,即人不在工位上,但远程依旧在工作。在国外,只要休假跟领导示意并征得同意,你的休假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点特别拎得清。**于咨询行业而言,国内外工作强度都很大,所以工作时长这方面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的这份工作是校友推荐的,很幸运。我从研究生的第二年开始找工作,当时一方面对金融监管方面很感兴趣,另一方面有校友在目前的这家公司工作。我同时在学校法学院修了课,与行业有更专业的接轨,领英上也有推荐,自然接触到了公司高层,算是比较容易地拿到了 offer。
**我对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因为咨询最常做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学到的东西不一样,一直能有获得上的新鲜感。但出差很频繁,在 DC(华盛顿特区)和纽约之间来回飞,生活状态很累,但也算有意思吧。
你问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啊,我给你描述下今年 5 月份的行程吧。我住在 DC,但每周的工作日都在纽约出差,等于说周一到周五都在纽约,周六周日一般去不同的地方。第一个周末在波士顿参加同学聚会,第二个周末飞到伦敦见家属,第三个周末去芝加哥找朋友玩,第四个周末回到 DC。
纽约现在是芭蕾舞巡演季,因为小时候学过芭蕾,一般每周末都会去看表演。另外每周再抽 1-2 个晚上坚持运动。晚上工作时间有随机性,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倒也还好。如果周末回 DC,会跟朋友见面吃饭,天气好的时候爬爬山。极速穿梭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工作日都不在 DC,周末见一见,周一又飞走。
我完全不认为留在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有优越感。**回国的同学应该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本身出来学习就为了回国发展;第二种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三种是美国有合适的机会,但由于地理位置、薪酬等因素的不匹配,最终还是选择回国。所以,我认为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工作的人,在抉择上没有区别。**我留在美国是因为想做的东西在美国更好更有利,更能提升我自己。况且还有校友推荐,我很幸运。
常跟国内的同学探讨,感觉国内工作其实比国外挑战性更大,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探索,找到匹配中国的发展路径。而这些大部分在美国已成型成熟,某种程度上不需要做太多探索。所以在国内工作,同一领域内或许人的成长性更大。如果纯论成果,国内成果更大。但从规范化角度,美国要比中国规范很多,在国外积累的基本功也会更扎实。
在国外工作最需克服的困难,是对亚裔的偏见。**亚裔女性稍好,而对亚裔男性的偏见是肉眼可见的——只会闷头干活儿,领导能力差,这点跟印度人比都会差很多,所以晋升过程中阻力很大。**通常来说,亚裔男性在基础性行业或科学领域会做的不错,可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向上晋升的可能性比国内小很多。
**美国是提倡男女平等,但美国真实提供给女性的工作机会,并不会比国内多。**若对比国内外男女高管比例,中国女高管比国外女高管比例高很多。我还看过一个调查,提出男女薪酬差异正在变小。看似是变小,但如果看男性女性薪酬的中位数,女性比男性少 40%。意思就是,在同岗位,男女薪资差异减小很多,但当晋升男性或女性,在这些上的考量会偏向男性,女性处于不利地位。
这在美国相当普遍。当女性被升职,要被考虑的因素会有很多,要怎么跟老板协商拿到更多的薪酬,这些东西并不是透明的。不过国内也一样,薪资不透明是两边共通的问题。
美国是多元化国家。在公司工作,有很多不同种族的同事,会看到很多抱团现象。印度人、中国人、墨西哥人都抱团,所以自己去适应和了解跟不同种族的人共事的习惯,人际交往很多元。我们公司美国白人男性偏多,很多大公司都是靠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共赢。
未来计划还在考虑中,近期会看下有无其他合适的工作。**我必须吐槽一下美国工作签证、绿卡这些政策,导致没有办法灵活换工作。这层天然屏障在国内不存在。**如果我在美国想跳槽,但签证不支持,这些问题也非常限制个人发展。
4 月份因公差回了一趟美国。
回到熟悉的费县,和依旧驻守在他乡的好友吃饭,大家的眼底早没有十几岁留学时的懵圈和生怯。嘴上说着好久不见,正如我好奇他们的工作经历一般,他们也在好奇我的工作感受,估计内心还寻思着:目前中国的人才市场需要怎样的应聘者?到我回去的时间了吗?
虽说各位都是国外生存的老司机了,但每个人的变化却很难察觉,此处我特指 “步入职场后被工作摧残的年轻群体所被迫做出的改变 / 妥协 / 沧桑”,国内职场突然风靡起 “丧文化”,社畜遍地,自嘲起来乐此不疲,毫不手软。
反之,我明显感受到留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们对未来图景更加充满想象力,跟毕业前没差别吧。他们当下生活的常态是安稳、规律、易自足,展望未来时姿态也是轻盈的。所以当我们共同谈到 “迷茫” 这个词,基准线是不同的。
对留学生来说,到底选择在哪里发展更好?
两年前的我笃定回国好,捧着一颗炙热的心踏上故土,立志大展宏图。但我愈发模糊界限,我回答不了。当自己的摸爬滚打接上了更多的地气,我突然觉得,国外的生活把 “国家” 的概念放大了,而回国后这个概念随之变小了。自己当初应该选择更舒服的方式活着啊,小资的、清闲的,毕竟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吧。现实生活里的种种像在不断撕开真相,消耗着某种燃烧的理想。
但纯粹的文科生在国外发展是真的很难寻到前途啊。我总能归顺到认怂且认命这一步。胡言乱语到最后,我诚挚感谢这几位大学时代的好友,你们的经历给我疲惫生活带来莫大的平静与鼓励。
具体看 “优秀” 的定义:
1. 数理类名牌大学教授。著名的 “两伟一阳”,即张伟、恽之伟、许晨阳,都是麻省理工的数学教授。他们的水平远超国内院士,回来要么抢了三个院士的位置别人不爽,要么拿不到院士自己不爽;与其让大家不爽,不如不回来,大家都爽。
2. 创业型人才。拜托,一个放高利贷的互联网公司还不够?还要多几个?韭菜不够分了。
3. 出身高贵人士。这些人回国不就更抢占体制内本来就不多的岗位吗?
4. 高级打工者。还嫌国内就业不够卷吗?
5. 手握重金者。回国除了包多几个二奶炒高房价还会干什么?
因此,这些人不回国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好的。这些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要指望一大帮才华横溢的人回国坐十年冷板凳拿着微薄的工资研究尖端科技好让你有资本怒怼美帝,不可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试试如何?
李爱珍,世界著名科学家,我国研究半导体的功臣,为国家做了很多卓越的贡献,4 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后成美国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4 次申请国内院士被拒,至今也未成国内院士;2012 年,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混得风生水起的许晨阳毅然回国报效国家,36 岁当选 “庞加莱讲座教席”,成为第一位来自美洲以外的数学家(中国国籍),37 岁斩获“科学突破奖” 新视野数学奖。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直为国效力时,许晨阳因落选院士,选择了出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留下了 “国内对青年人才重视程度” 不够的话。2020 年 11 月 10 日,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的许晨阳荣获 2021 年度科尔代数学奖,让无数人为之感叹。201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清华建校以来“最年轻女博导”,37 岁就带领团队攻克困扰了世界结构生物学界长达半个世纪难题的美女科学家颜宁落选。不久之后,颜宁选择了出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那里的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两年后,颜宁顺利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很多答主都回答得很好,这里想补充一个需要重新理解的点:幸福阈值。
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华人和留学生的幸福阈值是很低的,而回到国内,这个阈值就因为同胞内卷而被拉得很高。
怎么理解这个阈值差距呢?
我们来设定一个本科 211,研究生考上美国 Top30 院校的大学生张三吧。
张三美国研究生毕业之后,去找工作,几个 offer 看了看,选了一个美国二线城市的 offer,虽然年薪不如在一线的高,但是生活成本很低,算了一下,年薪 7 万美金,抛去房贷等等所有支出和税,最终自己一年能存下 1 万 5 美金。
但是,同时自己的白人主管和同事,工资比自己高一些,而且仗着本地优势,活得比华人员工轻松很多。过了 5 年,张三只晋升了一级,年薪涨到了 9 万美金,他也很高兴。虽然同年入职的白人同事已经升职主管了,年薪轻松过 10 万美金,张三也不会嫉妒,谁让人家是白人呢?对吧。
自己一个留学生,海外移民,能安稳不被裁员就行了。
何况这个时候张三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绿卡申请进度到哪一步了。
毕竟在一个罗马帝国里,行省平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成为光荣的罗马公民。
所以张三幸福阈值很低。
但张三回国之后就不一样了,
身边没有” 高级公民 “,或者至少没有显性的人上人,
同期入职的同事要是发展的比张三太快,会引发张三极大的不舒服,不幸指数激增,张三每天都不幸福。
每一天张三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 比自己混得好的人凭什么混得好?!“
在美国他能找到各种回答,诸如”人家是白人 “” 人家是黑人 “” 人家是 MSL“
在国内,他找不到多少能安慰自己的原因。
毕竟张三脑海里还深刻着一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后代的思维基因,但有时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来源
这句话可以引申成另一句话” 他们行,我为什么不行?“
随后就是内卷,争斗,竞争,
与此同时,另一个在美国的张三,会比较能放平心态,
” 跟白人争?咱们争得了么?人家祖辈传下来的土地是当年杀光印第安人抢来的 “
“跟黑人争?咱们争得起吗?小心 BLM 分分钟教你重新做人”
“跟 XX 争?好家伙,你不要命了”
作为一个外人,想拼命融入人家主流社会的外人,自动地就有 “夹起尾巴做人” 的觉悟
而张三回到国内就不会这样想,大家都是中国人,一切皆有可能
河北人张三不会因为同事是河南人就说 “咱们争不过河南人,不争了”
争,一切都可以争!张三在国内有的是机会!都是黄皮肤的中国公民,有啥高低贵贱之分?争到多少都是自己的!
于是,就是其他答主所说的内卷,发生了,张三的幸福感降低了。
抢不上学区房,不高兴
孩子不如邻居聪明,不高兴,
自己单位年终奖不如某某大厂发的多,不高兴,
今天天气不好有雾霾,不高兴,
反正不高兴的东西多了去了。
而在美国,
今天冰风暴了断电了,唉,自有国情在此,淡定,
今天上班被游行示威堵住了,唉,自由的国家嘛,淡定,
今天公司要裁员,首先从外籍员工开始,唉,没办法,谁教自己投胎无术,淡定,
不争,而且能给自己找理由不争,不去悲伤,这是很多人不回来的原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然而回国了,就没有理由不争了。
仔细品品,你就明白为啥这么多人,不回国了。
我所认识的不回国的同学,原因基本都是不想被 996
优秀的留学生不知道,作为不优秀的留学生我是因为不敢回国……
目前在新国,去年后半年大学本科毕业,没毕业之前就一时激动签了工作合同,毕业第三天就上班了,一个月折成人民币大概小两万不算十三十四薪和其他补助。我自认为我一个大学一般的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回国根本找不到差不多薪酬的工作,也认为自己竞争不过国内那些高材生…… 没错 怂了 不敢回……
而且对于 14 岁初中自己来新加坡的我,在新加坡独自生活 10 年了,可以说三观是在没有父母干预的环境下野蛮生长的,每次回国都会被教训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待人接物,在中国几乎没有人脉关系(大概能叫出一半国内初中同学的名字,但是几乎都四五年不联系了),这些其实都算是原因吧。
要问想不想回国吧?想,亲人都在国内。但能回么? 难。
对我来说祖国是那白月光,新加坡是那朱砂痣叭
我加一句好了,不要再拿美国的孩子童年怎么样怼我了好吗?我声明一下,我不在美国,对美国的情况不了解,也不打算移民美国,所以也不感兴趣。**并且我不觉得世界上有任何国家的孩子,普遍上,能比中国孩子高考还累。你们是不知道高考多累吗?而且是所有人,别管是普通人还是精英家孩子,哪个不累的?哪个高三不是在校学习时间 10 几个小时?比 996 还累好吧?**我对本地孩子童年的描述也不是张口就说的,是因为我本人就在这儿留学再加上有人脉,观察 + 他人经验,所以对这儿情况还算比较了解。我只想让我以后的孩子童年轻松一点,之后到了该学习的年龄还得学啊,并不等于我想让他一直不学习变成领低保的 loser 啊…
原回答:
我是不优秀的留学生。我在国内属于除非中彩票,否则当一辈子社畜也买不起房的那种(我家在北京,北京的房价你们也懂,几乎靠自己的努力一辈子都不可能买房)。
我没背景,没有家业给我继承。如果有的话我毕业立马回国。
从小我妈告诉我,你好好学习,上了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一直很乖,以为只要我好好学习,我就能有个家,我能挣钱养得起我自己和我家人,我们能生活得不错,我还能有存款偶尔旅旅游。现在我上了大学了,还出来留学了,但我发现毕业之后我这个专业月薪八成就一万左右,996,头发也没有,时间也没有,钱也没有,房子也没有。所以我打算暂时在国外苟着,就算同样是打工,工资高不了哪儿去,但至少能活得轻松一点。200w 人民币我完全可以除了一线城市以外,买个小 house,可能不太大,150 平米左右,那住一家四口也应该足够了。我经历过高考,不想再让我的孩子经历一遍,我不希望他成长为一名和我一样的做题家。我希望他 / 她的童年可以踢足球,滑雪,游泳,潜水,打网球,冲浪,跳芭蕾,弹钢琴,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大多数时间都坐在教室里算数学题。我就这么简单的愿望罢了。
因为中国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教育速度,中国每年五百万理工科毕业生,说夸张点,都够满足全世界的理工岗位需求了,留学生基本是高学历人才,在国内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做些中学生都能做的工作,相当于之前学的都白费了,即便能进了华为这样的企业,996 文化就能劝退一波人,加上超高的房价,非常令人绝望。人像一台机器,久不用的话是会生锈的,与其在国内生锈,还不如去国外的高科技公司磨练磨练,遇到好的机会再回来,不过一般不建议留美,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会是敌对国家,一旦冲突升级,到时候处境可能会非常不妙。当然,不回来也不要紧,中国不缺人。最后,留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不回国无可厚非,但中国不欠留学生什么的,别搞的不回国是国家迫害似的。
咱往大了不敢说,就说小的吧。
本人游戏行业程序员,高不成低不就的类型。见过太多程序员渴望出国了。虽然这个职业和科研比着实往自己脸上贴金,但尤小看大,为什么都渴望出国?
1. 钱多压力还少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就不细说了。
2. 有尊严有成就感
首先一谈到程序员,人们往往想到的都不是什么好形象,没问你是不是修电脑的屌丝都算客气了。
程序员的工资高么?相比普通人来说确实高,但又是虚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比其他行业来看,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是要终身不断学习的,人的学习能力是逐年下降的,而且这个行业说不吃青春饭我是不相信的。但是其他职业;老师,医生,律师则很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言简意赅:一般行业越老越值钱,程序员往往相反(能爬上领导岗的人太少了,35 岁还是码农的多了去了)
最可怕的是你真的能再被裁风险来临时攒够抗风险的钱么?
996 持续多年必然身体出问题,公司根本不拿你当人。无偿加班 10 年,你赚的钱够不够看病都两说,况且这些行业都在一二线城市,就算你月薪 3w+,你真的买得起房结得起婚么?不啃老的都算大佬了。
综合来看;消耗青春还要不断学习,所知甚多但价值递减,活的可以说是没啥尊严了,更何况有多少公司产出的烂软件和流量游戏更是让大牛程序员没啥成就感和归属感。赚的最多的还是老板….
出国就好么?
不一定! 但舒适工作的概率大大提高,起码加班少了(相对而言),人们更尊重技术工作者,工资不低还有买得起房的希望(如果你能找上外国姑娘结婚甚至不用出彩礼)。
在回到问题上,科研工作者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呢? 我想除了待遇,更多的还是尊严和荣誉。
搞一辈子科研,最后还没个在短视频平台上吃奥利给和装疯卖傻的人赚的多、影响大,老骗子马保国都能找人洗白去赚钱,在我看来简直是对科研人员的一种羞辱,更别提科研环境了,拨款之类的问题更是旱涝不均。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更何况;搞科研回国没人说你多好,但你不回来一定有人骂你,骂完你继续刷抖音看直播给流量送钱。
“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我” 这种想法大部分人都没有。
国家还在发展,这类问题必然要解决,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提高科研待遇和宣传才是最重要,情怀很难替代面包。不懂的人留点口德,想想自己为国家做过什么?
首先我不是优秀人才,我最多是三流人才
原因无外乎:没市场,没产业,没对应工作
我虽然回了国,但是我也是看到衍生品市场需要大量技术劳动力的迹象了才回来的,占了回来的原因近 1/3,其他专业,其他行业的怎么办
所谓的内卷,其实就是结构性失业。没有产业,没有市场(或者市场本身畸形),没有合理分层(高中低端具齐)一切都白搭,各行各业皆是如此
两三年前拿到个阿里的 offer 还挺想回国,然后跟一北京的同学说这事,我跟他分析了好一会儿利弊,最后他说,现在国内有钱人和当官的都在把孩子往国外送,你为什么却想回国?我靠,一时无法反驳。
人在北京,家里在北京说不上排的上号,但是人脉可以说四通八达,电商,建材,乃至核电检测都有门路,对于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中国如果没有那些婴儿时期智力没顺利发育的人(喜欢不讲理不讲法站在弱势群体,看着城管依法执法却说你家没有老人吗)中国当之无愧能压美国一头,但问题是,我们的科研人员不敢拿高薪,及时封城救下一国之人遭受质疑,城管不敢执法,辅警更不能执法(辅警没有执法权,追一个没戴头盔(违法行为)的人,那人摔倒了,哦嚯,辅警全责,可去 tm 的吧)喜欢站在弱势群体说,外卖小哥越来越横(毕竟是个大群体,舆论)玩个游戏喜欢喷人,乃至上升到人身攻击
有才能的人忙腔热血洒在了治国之上,却被质疑拿的工资高了,你们猜猜正军级少将津贴多少?猜猜正厅级薪资大概多少(地级市市长,在古代那是小诸侯)再猜猜 985 大学(人大)教授的薪资?这些我都可以拿性命保证,因为他们都是我的长辈,亲戚,工资真的低的很可怜
谈论贡献,我有一个长辈任职于国家级建研院副院长,参与 3 项国标定制,4 项行标,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等 3 次,3 等 5 次,教授级高工,也算得上一位为国家做贡献的人了吧,基本月薪勉强过万
我还有一个长辈,曾任职清华副教授,现人大终身教授在职,4 博士学位,某知名学术期刊常客,新加坡国立(亚洲第一)客座教授,曾任职密歇根大学(qs 世界 20 左右)教授,国内月薪也就五位数,但国外大学给的是三十五万美金一年
然后讽刺的是,我某叔,vancl(最高估值 200 亿)创始人之一,负责市场营销,在 12 年的时候年薪 500w
看完这些,你觉得,有能力的人,在家境贫寒的时候,会把一腔热血洒建设国家之上吗?有能力的人可以去经商,可以去外企,更可以去国外搞科研,得到的物质太多了,但国内的舆论居然是给高了?
我 tm 就好起来钟南山儿子穿个爱马仕怎么了?没有没抢,戴 tm 皇冠都不过分,在座各位起码半条命都是钟院士给的!
也别杠说我什么崇洋媚外,我从小接受爱国教育,爷爷对越反击战团副,奶奶高中教师,姥爷当时北京建设兵团的团参谋(参与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物建设)我爹更是拒绝了美国的百万美金年薪(11 年)阐述事实,罢了
不相信真实信的可以来找我求证
拒绝阴阳人,谢谢
补充,你们有能力的可以去院士们家里看看,大多数都是小三居,大三居都不长见,如果家里没有一个能赚钱支撑家庭的,真的很难去抛头颅洒热血
补充:
出国的科研人员=国内支援经费 2000 美金
国内的科研人员=拿工资买个爱马仕被喷
钱学森这样的留学生回国,可以帮中国增加五个师的兵力。我这样的回国,我爸妈需要花钱找关系帮我安排一个工作单位。
学高精尖技术的人员回国,可以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我学工程的,你是觉得中国不会盖楼啊,还是不懂修路?
工作几年了,发现国外关于安全生产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一些标准操作规程和设备的引用会极大的保障工人的施工安全。后来跟国内的朋友聊这事,朋友嘿嘿一笑:这么一弄时间成本和设备成本比人家死个人赔的还要多,你觉得谁会找你做?
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在技术领域并不比世界顶尖落后太多。国家真正需要的高精尖人才早就想法设法吸引他们回来了,不用你们在这里操心。
留在外面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这种半瓶子晃荡的人,我们会的东西国内早就研究的明明白白了。
相比于把我的技术带回国,我觉得哪天我升华了,不再想赚钱了,回老家当一名中小学老师可能更能帮助到这个国家。
对于一般人,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回国的原因是在国外工作的年数里面在国内是没有缴纳养老金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由,尤其是对于在欧洲工作的人,同时还要意味着放弃在国外工作这些年缴纳的养老金。如果回国不能实现收益翻倍的话,其实是需要一番挣扎的。
还有一些人是真的适应不了国内了,我有认识一些回国后不出两年又出去的。
今天 tututu 收到了一份投稿
投稿人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个人聊了几天后这个女生就问他:“要不要去 A 卡?”
随后女生把他拉进了一个十九个人的群聊,加上投稿人共五个男生,剩下的都是女孩子。
蹦完迪后第二天女生来找投稿人要 A 卡钱:
投稿人补充:
在蹦迪组局 A 卡这件事上,有人接受的是 “男生女生要一起 A,因为他觉得男女平等”、有的人觉得 “男生应该出钱,女生不应该出钱,毕竟男生比女生的需求大”
组局之前不说清楚就很容易误解,但最近这类误解还挺多的。
许多留学生因为疫情回国,他们在国外玩的就是男女都会一起 A 的局,但国内比较多的潜规则却是男 A 女免。
先前 tututu 也收到过一份投稿,不过和今天的投稿截然相反,也是留学生组局,他们组局是男生女生都要 A 的,因为那天晚上是百大连线,一张卡座要五万多。
后来一个男生临时加入他们的局,在玩的时候又拉来了两个女孩子。
第二天算人头 A 钱的时候,他们跟那个临时加入的男生说他和那两个女孩子每个人要 A 多少多少,那个临时加入的男孩子就不干了,因为按照他的习惯来说,女孩子是不用 A 钱的,组局的人又没有跟他讲清楚。
他既不愿意替那些女孩子出钱、毕竟一个人要出三份钱;也不愿意去找那个些女孩子要钱,他觉得太丢人了。
他就给了投稿人一份的钱,爱要不要,然后把投稿人拉黑了。
后来投稿人就跑到我公众号来曝光那个男生,当然我没发,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因为 A 卡这种事曝光一个人。
但今天 tututu 还是聊聊蹦迪 A 卡这个话题吧。
首先 A 卡真的跟有没有钱没关系,也跟是否吝啬没有关系。
比如疫情前,美国 EDC、韩国 Escape 这种电音节如果开卡,一个人要 A 一万刀左右是很正常的事情;又或者国内百大 DJ 现场,一张卡座二三十万,男生女生都 A 卡,一个人 A 一万两万也很常见。
但有时候中国文化会觉得朋友之间没必要那么斤斤计较,你请我一次,我请你一次,有来有往,比如今天卡座钱是我付的,那下一次就是你请我喝酒,像 tututu 就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有时候我会和女生聊 A 卡这个话题,
大部分女生会觉得她当然没必要 A 卡,因为这就是现实情况,你问她去蹦迪要她 A 卡,但她有无数的局是不用她去 A 的,她又凭什么要个你 A 卡玩呢?
然后我就会反问她们,这样不是去蹭卡,难道不是被当成菜么?
她们总是惊人的回答一致:“那些人都是我的朋友呀”
我会接着问如果是朋友的话,就比如我和我朋友去蹦迪,我都是和他们 A 的,或者今天我请、下次他请,总之是有来有还。
她们总会哑口无言。
从女生的角度,你没有必要 A 卡,但其实你 A 不 A 卡、或者请不请回去这件事,决定了男生是不是真的把你当成朋友、或者是不是把你当成菜。
你不能一边每天蹭卡,一天又在抱怨夜店里全都是渣男、那些男人只是想满分你。
毕竟这世界上所有的馈赠都是收费的,你没花钱,当然要在别的地方付出,如果你想要在夜店里要求男女平等,那你就需要去 A 卡、或者有来有往,或者对方不是你的 “朋友”,而是你真正的好朋友。
许多家里有钱的女孩,他爸妈当然不会告诉她蹦迪要 A 卡,但她爸妈总会教育她男生请你吃饭你得还回去、就算你不喜欢他,你也要 A 钱,尤其是跟男生出去玩,你一定得花自己的钱。
这才是他老爸老妈最精明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女孩儿习惯了随随便便接受男生的馈赠,只会被看的越来越廉价,玩到越来越低级的圈子里去。
女生自己买包包才不会因为一个男人随便送的包而死心塌地的爱上他,女生自己 A 卡才不会在夜店里因为谁开了神龙套而去跟他满分。
你觉得你 A 钱是便宜了男生,但实际上你是在保护你自己,你让你自己说话永远都比那些蹭卡的有底气。
如果卡座上那个男生叫来的蹭卡女把你从 C 位撞开,或者抢了你的行情,你完完全全可以直接叫她滚蛋,因为这是你 A 的卡,你比卡上任何一个没有 A 钱的女人都更有底气。
当然,你长的好看,谁都想免费请你喝酒,你就算去蹭卡那些男生也会把你供奉在卡座的 C 位,你不想满分也没人能满分你。
但我还是想跟你说,A 的卡比蹭的卡好玩多了,真的。
夜店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我之前回答过这样一个提问:
[超过三十岁才开始读博士的人到底在读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643813/answer/1576293274)
这个提问,以及评论区很多人,都充满着对年龄的歧视——你得多想不开啊过了 30 岁才去读博士,毕竟很多大学招聘的红线都卡在了 35 岁。
尽管我明确的指出,30 多岁读博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普遍现象,因为社会科学极度依赖知识和阅历的积累,需要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的加持。
就有人阴阳怪气的说,“那你留在国外啊!国外对博士没有年龄门槛!你要想回国就得接受过了 35 找不到工作~”
然后现在又来问,为什么优秀人才不回国?
之前网上攻击薛兆丰老师的时候,就有一个点,就是他 40 岁才读完了博士。
哈?一脸问号❓
36 岁读博士,不正好 40 岁毕业?
这都能成为黑历史??!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对于年龄的不友好和焦虑。
还要笑话薛老师的博士是在美国排名 100 多的学校拿到的。
哈?一脸问号❓
还有一些大龄女博士,即使一辈子不结婚,在国外也能生活的很好;如果回国呢?谁关心她的学术成果?眼睛只会盯着她的婚姻和肚子,背后的窃窃私语和闲言碎语多了去了,如果在事业单位工作,要承受多少压力!而且还要被你们拿来在网上恶意的编排和攻击。
就像颜宁博士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中文网络上的声音却尽是 “这么漂亮不结婚,真是可惜”。
无语。
说实话,大家出国读博士,想法都比较单纯。大部分人心里是真的热爱学术和科研。
大部分人也是真心的热爱自己的母国。
有些人想留在自己心仪的国家定居,那是他的自由;
但如果有人想回国,却因为年龄歧视等各种限制,想回而回不去,这不得不说,是最大的讽刺。
那些说不回国才是真正爱国的。
我真心的,希望我们能把这些话落实下来真的,我也当真的听得。
我反而担心这里讽刺意味太多,导致你们其实不这么想。那我真是空欢喜一场。
本来就应该是回来有回来的想法,留下有留下的理由。这才叫人各有志。什么志都好,只要真的在贯彻自己的意志我就支持,只要不是用阴阳怪气掩盖着自己的迷茫就好。
虽然我常骂西方的疫情,但说真的,你们能保持心态继续坚持自己的意志挺不容易的,你要是相信你们留下的理由是足够的,无论它是什么理由,荒诞的像讽刺也好,夸张得让人不敢相信也罢。
我都希望你能真的那么认为。
如果换了我自己,我是没法说服自己留下来的,哪怕还没爆发疫情,我就受够了那种社会氛围,并判断西方一定会出事。
但同样的,我也一样尊重我那些在当地想留下的朋友。我有我的判断,他们有他们的,对于我的这个判断,直到今天这种匪夷所思的境地,我都没有失去对他们选择的尊重。
哪怕他们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没用国家民族自由理想之类的东西粉饰,一样是好样的。诸位能让自己继续在异国他乡坚持的理由,我都希望它坚实的存在。
千万别是为了讽刺国内而编出来的段子。那对你脚下的土地没有任何意义。
对,你们有人说因为烤箱烘干机,我不爱听,可那只是我不爱听。换了我,我说自己为了房车或是海边烧烤炉留下,我也希望我是真的那么想。当我说服不了我自己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不是要拉着你们不让你们跑,反而是把这份信念交给还在那边的朋友,递到他手里。无形的,却有分量。
然后自己默默离开。
当然,我知道你们过的很好,不需要我在这瞎操心。我有亲人在海外,朋友未归的更多。没有任何对你们意志坚定与否的判断,我做不到是我的问题,我只是表达一下钦佩。而且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同样的态度。我也在类似的题有过相同的观点。
尤其是说出国等于爱国的。真的好想把这个论调固化下来。让它变成单纯的陈述。好让那些说我们道德绑架的人也听听。真没绑你,国家实质性开放的。
我们真的没有求谁背叛自己的想法回国效力。只要是你自费,合法,全世界去哪都好。这是一个出国签证事实性开放的国家。只有大钱不方便出去,靠自己本事的人应该不太介意这一点不便。
国外的疫情我还是会骂的,因为疫情不结束,国内各地跑就不方便,我确实在生气。他们死得人再多也不是我消气的理由,又不是我害的。我们都是受害者。
如果我们对国外环境的迁怒让你们觉得失去往日的体面,大可不必。那是外物,那是环境,逆风而行不是更伟大吗?难道你想听的是,你们的人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开顺风局?那不就成了 2020 以前对留学生的偏见吗。哪种偏见不是偏见?
我对国外生气。唯独不是生你们的气,这疫情暂时好不了不关海外华人的事。也不是矮化你们的生存环境,只要你们继续享受那边的生活,自然没人能矮化得了它,毕竟用脚投票证明一切。
你投你的票,胜过千言万语。
请相信我,这里真的没有人逼你们回来,这句话也不是酸酸的讽刺,就是一个真心的陈述。不是怕你和我们挣 996,怕的话我就不回来了。
我只是怕这个世上还有那么多中国人不能精神上独立得去享受自己的选择。那样我会觉得很难过。
别回头,多享受本地的快乐。
为什么优秀的北京户口的河北籍学生不到河北高考
环境差,待遇差,啥都差。
别说优秀留学生了,就说本国各省之间差距都很大。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学校最好,师资最强?
人家有钱啊,发的钱多。
而且学术氛围不说好吧,至少人家有氛围。
我本人安徽人,一个朋友去年博士毕业了,就西南石油毕业的,也不是什么名校。最后去了重庆一所大学。
我们吃饭,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回安徽啊,支持家乡建设啊!
他白了我一眼,不说我就懂了。
安徽?安徽是什么样?咱自己人心里还没数嘛?
合肥就那几所学校,嚯,别的没什么,房价先上来了,赶上重庆两倍了,图个啥?五十万安家费发下来不够付首付的。
我又问他,那你离家那么远,父母怎么办?
他说,我一个人在成都读书都读了十年了,离家远近还是个问题吗?
谁也不是天天在学校受压迫,被欺凌,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归心似箭,逃离此地的想法了。
他又问我以后想不想回安徽?
我也没回答,但是大家笑得倒是都很开心。
因为回国发展的窗口期太短了,应届优势跟永居身份只能二选一。
很多留学生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在毕业的时候,其实就面临着 “终极选择”:选择留下来就不好回去了,要回去了想再出来就得等到中年了。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刚毕业的时候,不会立马看到有多好的机会(主要是指工作机会,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国内)。这时候大多数人想的都是,既然这样不如先搞到永居身份再说罢。
殊不知其实就不存在拿到身份再作选择,再之后 “不回国了”,只是个被动选择。
以澳洲为例,大学毕业之后,不花个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去搞甚么 PY、NAATI、PTE,甚至到边远地区生活,基本拿不到 PR。上面说的这些,对日后的职业发展几乎毫无用处;且这些年里面,大多数人的工作,很难获得对回国就业有价值的经验。所以从时间上来讲,拿到 PR 的时候:年纪不小了,身体吃不消 996;其工作经历对于争取国内的优质岗位而言,没有竞争力。这时候明眼人都会知道,回国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压根就是,要选的时候没想好,想选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得选了。
既然都说了优秀了,干嘛要回来?尤其是远渡美国加拿大或是西欧北欧的,干嘛要回来呢?
不回来,在国外老老实实做个中产,**工作上是 955 的 8 小时工作制,还能有车有房,还能不时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能住海边别墅虽说是租的,这些在国内完全不可能仅靠个人的努力拥有。**甚至心情好了去非洲打猎去,享用一下自己打猎追捕野生动物的原始人的乐趣,记得这个是没有危险的,毕竟武器比真正的原始人好很多还有专业人员在旁边跟着,纯粹是体验生活去的。
你告诉我,同等优秀的人,在国内过的什么生活?整天 996?还是 007?刚毕业就猝死?还是 ICU996?最终搞得一身病,苦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还要面临 35 岁中年危机。
所以回来的,要么就是家里有矿等着去继承的,要么起码也是大城市的中产,家里的关系能帮他搞定工作能轻松干活的。如果是同样要从零开始努力奋斗的,谁愿意回来了?何况优秀的留学生呢?即使待不下去,哪怕去端盘子,也比国内好的多了,毕竟自己身边的人都会以此为傲。**如果回来后同样是拼命干活才能勉强活着的话,那我宁愿在国外拼命,起码面子上过得去点。**何况对于优秀留学生而言,在国外真的需要拼命才能活着吗?恐怕想比国内的拼命,国外早就已经是享福了吧?
利益相关:不优秀的日本留学生,现在没想着毕业回国。
不回国的理由大家都很多,不少人被认为是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们也别在我这发了,一看见就清理掉)。换个角度看,你周围有没有小城市到大城市发展的?只是这里小城市换成我国,大城市换成境外,大家都是为了发展,没有理由前者就是为自己好后者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一. 论生活,日本没有那么水深火热
如果问中国现在在哪些生活方面便利,大部分的回答肯定是高铁,网购,手机支付等等。
可是,日本城际交通便利度已经领先几十年了(直到现在我家只离上海 40km 还要公交倒地铁),我们的大框架做的很好,但是照顾小地方还要再努力。
日本的 yahoo 拍卖、煤炉、亚马逊之类的虽然不如 tbjd 好,但是够用,日本的邮政系统也不像某些国家的那样丢件多速度慢,服务质量还是可以的。
日本的 paypay 啊 line pay 虽然不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样到处都能用,但是基本覆盖常用的超市商场饭店,现在就连我常去的纪伊国屋书店都能支付宝微信支付,并没有说什么不方便的。
也许一直被黑的就是西瓜这类水果了,我也不多阐述了。确实比起水果,水果汁可能更便宜点。这也是一个痛点吧。
二. 论未来,我实在是滚不过
我以前写过答案,东京的新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大约是上海的 2 倍,东京的社会平均工资大约是上海的 3 倍。但是,上海的平均房价和东京差不多,而且上海的利率是东京的至少三四倍。在一个拥有自己的房子成为主流观念的社会。我这个在上海周边的土著都觉得现在看未来实在是滚不过。
三. 我是学法律的,但我不是执法者
这就直接上一个明确的例子,最近的长租公寓爆雷。人最基本的需求有一个是居住需求,当我在网上看到某些房客被房东(当然房东也是受害者)赶出去的时候,心里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作为学法律的一份子,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我当然可以像公司主张我的权利,但是这种旷日持久甚至可能无法执行的案件,到底能有多少精力陪他们耗下去。如果我没学法律,那么我碰上更多棘手的问题,怎么解决?即使网上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要驱赶住客,如果碰上我,概率就是 100%。
[上海房管部门回复蛋壳事件:已约谈企业,房东不得驱赶租客 老干部闲聊 篱笆网 - 年轻家庭 生活社区www.libaclu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libaclub.com/t_13_10705924_1.htm)
最近我在学宅建士,也就是相当于国内那种置业顾问和租赁顾问合起来的一种资格。在日本,租赁行业比较成熟,不说法律规章滴水不漏,至少最近没听说这种长租公寓公司跑路留下房东房客自行处理的事情。
还有其他的方面我就不展开了。最后引用我朋友一个观点,我在外面是和外国人竞争,问这种问题的人应该想,少一个人在国内竞争就能减轻一点国内的压力。(当然如果有人要把 “优秀的留学生” 定义为回国就去科研岗位的那我也没话可说,大概率留学生回国还是去各种企业的)
嗨,这个问题都说过无数遍了。
先搞清楚 “优秀” 二字是什么。
一个官、富二代,上了个野鸡学校,找了份 contract 工作,也来冒充大尾巴狼。
然后以不用 996 来秀优越感。
貌似出了国、上个学就优秀了似的。
相关回答:
[空一格: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但中国发展依旧飞快?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442493597)
可能是因为买不到机票吧 goutou
利益相关:新西兰留学生,算不上优秀。
在国内缺乏竞争力:我学计算机的,新西兰教育水平真的是不行,课程包含的内容太少。我本科阶段平均分 85+,还算不错吧,但是如果参加国内公司的面试,我是一点点竞争力都没有。
在国内收入低:新西兰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刚入职年薪 5 万刀是很常见的,优秀的能拿 5 万 5 甚至更高。按 5 万算,拿到手 4 万出头合 18 万多人民币,也就是一个月 1 万 5,这还是每周 40 小时不加班的工资。在国内,税后一个月 1 万 5 那要是很不错的职位了,工作时间按 996 算那是 72 小时,如果按 40 小时算,那月工资要到 2 万 7 在时薪上才能持平。
在国内消费高:中国的大城市的消费水平早就接近甚至赶超欧美了。吃喝住行算起来,新西兰比北上广多不了多少,至少多不出一倍。
国内论调不友好: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人们对归国人员极为不友好,让我有一种被开除了国籍的感觉。不回国,说崇洋媚外,跪舔国外;回国,说是千里投毒,在国外混不下去。之前在一个问题下面回答说我一直在上学,回了国就不能继续上学了,所以没回国,照样被很多人喷。那我宁愿在国外待着,不听这些,耳根子清净。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上面这句话。在我身边的留学生圈子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年轻的人出国,越愿意回国发展;越老长的人出国,越愿意留在那边生活。
这个规律几乎是普适所有专业所有行业,就算是海外有极大红利的行业,也有部分抉择两边的,所以不会有很大出入。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面临问题越多,越想清净清净。
**特别是出国比较晚的研究生、访问学者和博士,基本都经历了国内残酷的内卷,从头卷到尾,卷怕了。而年轻的留学生可能根本还没有体验到其中的残酷。**出国这条路,看似是学习深造,但对于留学生的合法身份,外加工作签证,绝对是一次重要的选择权利。
面临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以下问题:
**毕业工作起薪大比拼:**同学聚会直接相互比较,有创业的、有互联网大厂、有金融的,无止无尽;其他所有行业无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一律鄙视链下游 + 全网劝退贩卖焦虑,躲不躲?
**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无低线试探婚恋问题:**读书读到大龄了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取向有问题?什么时候给老 X 家传宗接代?一堆这种问题逢年过节就轰炸,怕不怕?
**一线城市房价狂涨收入遥不可及:**自己手里勉强在北上深首付郊区小公寓的钱,在欧美对应城市可能可以全款买一套永久产权的别墅带车库泳池,留不留?
**孩子天价教育:**根本都不用读到幼儿园,我的娃不到 1 岁,早教班就铺起来了,甚至稍微好点的幼儿园就要开始排队通关系了,进牛的国际双语可以一年 2-30 万学费,学区房一枪头大几百万买个老破小房子就不说了,咱就算有点实力,读不读?
一代一代卷起来……
海外也有海外的难处,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高消费人坑人也在所难免。很多留下的人,只是不想泡在那么焦虑的气氛中,好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算赚得不那么多,有房有车没那么难,可以过得体体面面,安安静静。
即便是今年疫情,海外的防疫表现如此的差,当年留在海外的同学们基本上也都没回国,圣诞假期照样去夏威夷度假,照样去黄石公园露营,照样去迈阿密海钓…… 而我几乎三个月没有休息的 996 在工作(扎心了)。
曾经我以为在海外留下,是为了海外 “过剩” 的教育资源和自然资源,还有某些不可述的安全感。现在看看远不需要达到这么高的要求,仅仅是躲开那些闹心和烦神的人际关系就足以成为不回国的理由。
建筑 城市 景观 | 作品集留学 咨询微信: hurmus
[建筑学学生如何制作作品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98672/answer/621747875)[如何做动态作品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519382/answer/1275436268)[请问建筑设计的必学软件有哪些呢?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465464/answer/1042230297?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utm_oi=567968239125061632)[建筑设计如何从概念设计入手?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18553/answer/1453795868)
更多 LIVE 私信报销:
[作品集留学 审核官想看到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72135835128164352)[作品集辅导机构不希望你知道的事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15947875139903488)[DIY 作品集留学 建筑学院资源福利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30782958631845888)
说几个我知道的案例吧。
①85 后,邻居家哥哥。本科普通二本,硕士 211,博士在美国读的。学的是生物工程类,博士期间的课题,偏制药类和基因靶向。
很现实的一点是,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的待遇和升职渠道,要比回国好一些,也不用内卷,因此留在美国了。目前临近 35 岁,在美国有车有房有媳妇有孩子,虽然房子的首付是爹妈给掏的,但据他自己说,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②高中同学 A。高考那一年分数太低,于是他爸妈掏钱付了保证金,把孩子送到新西兰去留学。
但是这位伙计,可能自带的没有学习的细胞。在校期间,嫌弃大学餐厅的面包夹肉不好吃。从当地的中国餐馆里面偷师学艺,从超市买来原料,自制午餐。后来算是半工半读吧。
毕业以后,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留在了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现在自己开了中餐馆,同时和几个朋友合资,搞了一个中国功夫的俱乐部。也算是小有成就吧,他自己说的原话是,本质上就相当于在国内自主创业,但是目前的成绩比在国内混要好一些。
③高中同学 B,女生。当年班里的文艺委员还是宣传委员来着,记不清了。
读书的时候在国内考了某一本院校数学系。当年的大学有 2+2 或者 3+1 的那种国外交换生的计划。在国内上几年,然后去国外上几年。不是国际学院和国际合作学院那种。读完以后同时发两个学校的证书,交换生计划是正规的。
交换的计划好像是换到了日本的京都大学。在那里待了一年。后来交换生计划完成。回国以后,大四毕业直接凭借着当年交换生的经历,去日本找了工作,目前应该是在东京三菱银行。具体是三菱银行的什么职位就不知道了。
④高中同学 C。男生,钢琴特长专业。这哥们儿比较具有特殊性。经历也比较传奇。我的同桌,就多说一点。
首先,他家庭条件太好了。他老妈是我们省里某地级市中心行的行长。他老爹据说是我们省财政厅的二把手。家里亲戚全在实权部门的重要岗位。
第二,性别优势。自己家上面一个亲姐姐,所有亲戚家就他这一个男孩。基本就是贾宝玉的待遇。甚至比贾宝玉还好。
第三,这哥们儿脑子聪明,多才多艺,人还高大帅气。
我们高中文理科,当年分过一次班,分完班以后,这哥们成了我同桌。作为高二的同班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绣花枕头。结果后来事实证明我看走了眼。
高二刚分班的时候,这家伙吊儿郎当的,每天就没见努力学习,但是学校开联欢会的时候,这家伙弹得一手好钢琴,加之外表又好,迷倒了一众小姑娘。
有一天突然通知我们几个人说,他觉得这样活着的日子很无聊,人生没有刺激感。然后高二寒假里面,自己跑到不知道哪个山上的哪个道观,住了半个多月。
寒假开学回来告诉我们,他觉得人要好好的活着,让自己有意义。结果一个月以后的月考,他从班级的 20 名的位置一口气冲进了班级前 3,吓掉了我们所有人的下巴。
在那个唯分数论的高中年代里,班主任老师自然抓住这样的学生想好好培养。
然后这货跑到年级办公室,跟班主任老师说,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就够了,要给成绩排在他后面的人留机会。
一进高三以后,这家伙就经常去北京跟音乐学院的教授切磋钢琴的技艺。后来回来,说他拿到了音乐学院的特招。具体怎么弄的,咱也不知道流程,咱也不敢问啊。
照理说你去了北京读书好好读着就行了,结果这家伙读到大二,大二下学期好像是去了奥地利维也纳进修。在那儿遇到了一个法国来的华人姑娘,两个人就天雷勾动地火了。
后来听说他是申请了去法国的留学,跟着华人姑娘走到一块了。
我们以为,这哥们儿将来的成就,至少应该是个钢琴界腕儿级别的。在浪漫的法国,陪着华人姑娘弹着浪漫的钢琴。结果后来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和华人姑娘分手了,这货觉得人生无常,毕业以后拿到了音乐学的证书。从法国转道去了意大利,现在在意大利包了好几亩的地,自己种葡萄玩,算是有一家规模中等的葡萄种植园。对外宣称,就在意大利当农民了。
暂时先写这么多吧,有人看再更新。
我也去问问身边那些人,看看有什么好的案例。
家都在国内,但凡给的待遇差距不那么大,谁不想回去。
今年回国的人说实话还蛮多的,但有一个群体的表现很有趣,就是在海外高校入职没几年的年轻 AP 们,也就是干活儿的主力。这是个优秀的群体没意见吧?大家的表现很统一:打探了一圈最后决定算了就在这边待着吧。
原因就是在打探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收获各种各样新奇的知识。有的 PI 发现:卧槽这就是要我回去做博后耶。有的在面试的几个月过程中待遇一降再降终究决定为了体面还是把流程走完再说再见。有的青椒跟对接的人事处感觉好奇怪:你个小秘咋这么嘚瑟捏?最终被教育:国内高校人事那是爸爸。
不说安家费分好几年发然后交税的了,也不说完不成服务期走人要赔偿了。现在又出了个概念叫做全口径工资知不知道?本来以为回国工资降一半咬咬牙算了,这么一算发现这是直接美元人民币数值上等价了一下啊。能在国外高校做 AP 的,好歹有个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对吧。
那就算了吧,现在海归这么多,不差我一个。等过几年身份稳定了,有娃儿了,扎住根了,再考虑回去的事情就会老练许多。
在 2020 年以前,是否回国完全是个人选择。在国外工作多数完全是因为工资高,待遇好,不会像国内被隐性压榨。毕竟国外资本家是明面上剥削,不像国内还披着一层要磨砺你的外衣。
国内毕业也可以找外企赴外工作,比如我小时候邻居家哥哥,15 年前大专毕业,前几年因为技术过硬现在被提到了东京总部。在东京买了房子有了娃,成功入了关。
2020 年以后,一切就变了,毕竟世界上发现了一种只有在中国境内 “功能性灭绝” 的致命病毒,covid-19。胡锡进在今年的观视频年终秀 “答案” 上说,今年有十几万留学生回到国内,但他们依然要付给学校全额百万的学费,结果上的却是个 “函授” 电大,还是个“夜校”。
我在日本,在我身边除了过年回国就无法返程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为了病毒返回国内。毕竟没有一个人想交了学费上 “电大”,而且日本还要完成毕业设计做实验,不是上课写作业就完的事情。
另外一点在于今年的就业形势,单是国内应届生就已经是熊市了,但知乎那些回答下他们大多也只是拿不到 “满意的 offer” 而已,该有还是有的。但我身边几个朋友,包括我,基本都是一无所获。我们也不是野鸡大学,毕竟前帝国大学,虽然不是 qs 前 100,比肩 C9 中等水平还是可以的。
原因嘛,10 个和我联系的人有 6 个听到在国外,不能回国就没有回信了,另外有 3 个表示只能现场面试或必须体检。还有 1 个还能好好讲几句话。我已经有好几个朋友选择明年和日本人一起就职了。
因为知道自己适合打工,想老老实实当个打工人
绝大部分留学生和我一样都是去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如果不是小学、中学就移民过来,很难说有什么当地的根基和人脉,加上出来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资质平平的做题家,留在这里只有一条打工路。
致富之路早就内卷得死死的了。
我们深刻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点。
身边不乏有同学觉得国内挣大钱机会多,留在国外创不出一番天地。一般在我面前说出这话的人,脸上还保持着高中生般的稚嫩。
因为那些开豪车的富二代,我压根就不认识几个。
也有认识的人来了几年不适应,或者国内有什么特别令他留恋的地方跑回去了。当然要走趁早走,不然回国的工作状态 + 薪资水平 + 职场社交完全接受不了
就薪资这一块,别看折合成人民币绝大部分人工资多不了多少(国内我这专业 9k 到手,在这边 4k - 当地货币,折合成人民币 20k 到手)。但购买力是不一样的,轻轻松松买 iphone 新机,加上玩出花来的金融套餐基本无压力。
在北京实习的时候饭都快吃不起了(20RMB),现在实习 5 块钱轻松搞定(当地货币)。算算汇率,真按照工资对应过去,毕业了回北京起码得给我开个 16k 到手,除了计算机也没几个专业能办到了吧。
我这脑子又学不来编程,每天写写 sql 和 vba 已经够头疼的了,希望这辈子都用不到 Python
另外医疗、子女教育、学历提升、食品安全、空气环境、买房无一例外都比国内好
现在淘宝转运也发达了,空闲时间还是和在国内一样看看淘宝直播剁手。只是不再看李佳琦,因为小助理走了没意思,他卖的价格对我也没吸引力。
最后切一下 “优秀” 这俩字,自认为我和我老公在国内都算是优秀的 985 学生,国内国外都拿了几个学位,现在在国外混口饭吃实在谈不上优秀。更加优秀的留学生能拿到的资源,比如进大厂核心部门、跟着诺贝尔学者做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对等的资源给他们,也无从谈起回国内卷。
——留在国外真的只是混口饭吃,利己至上。与其去北上广献出青春,人老珠黄又被抛弃回我的小二线,不如选个政策好点的国家踏踏实实地做贡献、拿利益。绿卡还是想要拿的,移民早说也是 5、6 年后的事情了。不容易啊~
除了所谓的爱国情怀,淘宝外卖方便,我还真想不出什么回国定居的理由。
回去 996?
回去面对各种歧视各种不公却无能为力?
回去做啥都有人指手画脚要么背后冷言冷语?
回去干嘛?
其中 80% 是穷
10% 的恨国党(这不多说了 懂得都懂
5% 就是新鲜,里面也有若干会陆续回国…
4% 是学术考量 若干年后混好了很多也都想回来建功立业或者创业梭哈
1% 各种个人原因 外国伴侣 同性恋在国外更包容乱七八糟
最主要还是因为穷。。。能当人上人谁愿意做二等中产阶级
你看错了。
优秀留学生都想着回国 996 创业财务自由。
像我这样的非优秀留学生才想着怎么搞份工作摸鱼,努力镐资本主义羊毛。
他们为什么要回国?
难道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科研成果,贡献给导师领导家的孩子么?就为造一个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神童?
刚和女友分手,她是某 985 大学学生,去实习的话工资四千,做老师的。后来瞒着我去做主播,第二个月居然就 1 万多,pk 的时候,居然一天 1500。签约三万底薪。后来当然分手了,一天和 50 个男人撩来撩去,各种我爱你,大宝贝,给你看 xxx。然后越看我越不顺眼,毕竟不如土豪老板。我问她以后还做老师吗,她说不要。这个来钱多稳多块呀。
我的医生朋友,小县城的中心医院工作,2000 块钱。我们这些研究生,回国去研究所 7000—9000。心很累。之前谈了一个犹他州的小姐姐,我们算了下,读书之余送快递、开 uber 也可以 5k,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学博士只要 8k。工作以后,她设计师 7k,我也许 6—30k(看运气)。
小别墅 1k,吃饭 1k,乱七八糟 2k,还有很多钱存下来。
我们只是活不下去而已,抱歉
首先我不优秀,多我一个不多,我回国只是因为衡量了个人利益得失问题,没有那么大觉悟,也没那么大改变世界的力量,一个普通人屁民小博士。不要上纲上线,我回国了就按照国内的规矩,抱怨几句都不行了?就算不回国那些大学也能找到几万个比我更优秀的人来替代,少我一个也不少,单纯的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我说的东西很多留学生也都心里清楚,你要是愤青粉红上来扣帽子喷我,我也拉黑了十几个不送,不在乎~
作为院里第一、北京市优毕,全奖去日本呆了 5 年多 phd+pd,最近确定了国内某高校的副高 offer 后终于下决心买了回国的机票。
但是你要问我心里话,我其实是不太想回国的,今年因为疫情产生的内卷加剧让我觉得我首先是这买卖做的有点亏,但是再多在海外呆几年说不定更亏,单纯从找工作角度来看,从利己的角度考虑,大家都有怨言,都不满意,是不是?然后很多人对留学生的仇视心理,也让我更加理解那些不回国的留学生。
只要他不繁华,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要扯别的,找工作就说个人利益。我可以明说,我回国的唯一原因就是国内可以放卫星,直接给我一个 30 岁的副教授(当然这跟国内那些 28 岁博导正高 24 岁副高比起来简直是弱鸡啊!),如果今年我找不到理想的教职,我肯定选择不回国,靠老板推荐在日本混个地方大学助教不用天天催着你灌论文也挺滋润。不过我觉得以我的业绩,如果今年没有这个疫情造成的指数级的水涨船高,我可以拿个正高的。谁知道今年真的时运不济,怎么办,好不甘,连我业绩一半都不到的师兄前两年回国了直接就是 985 的副高,今年我这个样子却只能把学校档次一降再降,感觉自己被贱卖了,然而不管怎样,应该算是跑赢内卷了,小亏一波,不至于赔的太惨。不过这种直聘副教授的事情在欧美和日本的学术圈是少之又少,发达国家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给你个副教授了,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回国的原因,这就是国内的学术圈最吸引海龟的优势。
你可以说我爱慕虚荣,你可以说我精致利己,我只是为了以后能恰饱饭而已,再一个也是稍微对科研有点追求的,买卖亏了,很不爽,没什么好丢脸的。我跟你说的这么直白,大部分找工作的留学生都能理解我的想法。我回国就是趁着这两年海龟现在还有点点优势,想要谋个职称,不过分吧?如果说以后国内学术圈卷上天了,海龟跟土博一个待遇,而且再也没有编制,再也没有直聘教授副教授的优势了,也跟国外一样的彻底 tenure-track,干到 40 多岁才能副教授,那肯定不会回国了,而且这个趋势已经有了,今年找工作的问答你们可以看看,包括现在很多私信请教我找工作经验的同学,我都是劝退的态度,对那些刚开始到海外留学的硕士博士新生也是这个讲法,等你们毕业了之后国内学术圈不知道得卷成什么样子,那时候如果你要是能在海外找到给钱多不太累的临时工那就不要回国当临时工了。反正熬资历就是,而且以后的风向也可能变成再往国外逃难,反正全世界都是当临时工,那肯定选一个给钱多还轻松不用天天灌论文的地方,是不是?像我们研究室的助教干到了 40 岁才在老板的推荐下去了一个地方公立当上副教授。前段时间跟老板聊天,听说隔壁研究室的副教授最近终于要转正了,我一惊呀,因为我觉得那位老师看着很年轻,身为日本人他英语居然说得很棒,我觉得他目测只有三十七八岁,年轻有为,我跟老板说他太优秀了,不到四十就能在日本当上教授,简直神人,然后老板笑了说,他已经 47 了,只是看着年轻。当时我就觉得想在日本学术圈可能不适合我这种爱慕虚荣的人,这种快 50 才当正教授的节奏,在国内这种今天 28 岁博导明天 24 岁副高的放卫星大环境下,简直就是 loser!我为了在国内这种大环境下不当 loser 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
疫情期间国内对于留学生与海外华人的恶意也能看的清清楚楚,年初的时候各种仇视留学生千里投毒。你们可以看看另一个问题里面某些留学生回国期间隔离的恶劣环境,但是他们不敢 bb 太多,生怕被网爆。哪怕现在前不久回国的朋友也会抱怨,不太友好了,毕竟在国外呆久了很多东西不习惯,他们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在机场被粗暴对待,给我发来照片,提醒我有些酒店隔离费很贵,完全赌人品,有的酒店甚至发霉,伙食还很烂,一份破盒饭根本吃不饱,外面估计就卖 10 来块,结果一天伙食费要收 100,回国了还要被坑一波。但不敢多说,只能忍着,最多抱怨几句。机票好贵,日本回国 1 万多一张算便宜的了,核算检测出一个证明也好贵。不过毕竟要回家了,回来了就要按照国内的规矩,以后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一回来就遇到不爽的事情,抱怨几句就要被粉红们开除国籍了吗?
再说一下待遇,跟学校里的老师打听了一下,工资大概能有多少,跟我说可能就 5-6 千吧,我想了想,还没我博士奖学金一半多,如果算上绩效应该还好吧。但是毕竟内卷的行情,能让你上船给编制就不错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样的副教授,在日本可以拿到 800 万日元,就连一个助教都有 500 万,美帝给的只会比日本更多。而且现在国内大城市物价不比外面低,那你说寒窗苦读十几年,累死累活读个博士回家,心里想着是 “衣锦还乡,大展鸿图”,结果下了飞机还要被人喷被人粗暴对待,然后工作了拿的钱还少,你说心里能不有怨言吗?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行不行。
好吧,其实纠结的就是钱和生活节奏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当千老都比国内正式教职给的多(深圳是特例,因为是土豪拿钱砸人才,不在考虑范围)。你会觉得只有中国的学术圈会有这种诡异的现象,临时工比正式职位工资高?博后和大号博后(所谓的特聘研究员)居然是拿的最多的?有人居然越读书工资越少?哈哈哈哈~认识一些在美国当千老的朋友,虽然是临时工,但是也都有车有 house,如果若干年后(或者十几年后)能谋个稳定的 position,收入只会增不会减的。只要没那么多对于职称上的执念,不 care 国内那种攀比的风气,甘于做千老,过得还是很开心惬意的。可能是之前毕业的师兄师姐找教职太顺利了,给我们起了一个负面的攀比虚荣作用,老觉得他们能拿的教职我们又不比他差,甚至还强这么多都没用。今年又有一个师弟和师妹两口子刚博士毕业。去别的研究室做 pd(日本叫做学术研究员),一个人能给到 500 万还有 bonus,立刻换了新车,师弟喜欢摩托,又搞了一辆,读博这几年拿奖学金日子过得就很节省,不像我不会做饭。聚餐送他们走,他们说羡慕我,我说我羡慕他们,干几年在日本买个一户建就够了,拿了永住贷款几乎无利息,生娃还给钱。老板之前给我推荐了日本几个地方大学的教职,想想自己不愿意 40 岁还一直在做助教被国内已经当教授的朋友当成 loser,果断还是放弃了日本的工作机会。结果,我特么跟国内入职的大学为了多加几万块钱安家费还要欲情故纵扯皮扯好久,最后还得去跟院长施压,那边傻 X 人事行政才能说好话,哎,人活的贱不贱啊……
希望国内学术圈能慢慢变好吧,先提高待遇就好了,钱够了一切都好谈,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来,而不是想方设法变着法子噶韭菜~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如果对自己的青椒都没有诚信,坑蒙拐骗,特聘研究员噶韭菜,还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来……
人类的本质就是双标。留学生不回国,一帮人喷他不爱国;回国后发现国内内卷严重,又特么会说一看你就是菜鸡留不下所以逃回来了,好家伙……
点赞快到 500 了,感谢你们的理解。去年 1 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日本的留学生顶着日本人的白眼与嘲讽,在各个药妆店搜刮口罩,然后往武汉寄的时候那些粉红们屁都打不出一个,现在需要你教我做事?
但凡能留在国外的,有几个不是因为国内有关系有路子能发财才回去的?
你小孩从小就有无数个补习班,书包压到你喘不过起来,之后各种填鸭式教学,打击早恋,毕业买房困难,娶个媳妇又得纠缠彩礼,公公婆婆住宿问题,重新走一遍你的烦恼吗?
再各种疫苗,奶粉,大米,中招一次就凉凉,整个家庭就毁了
平时工作维护关系,送礼,酒桌….
你能想象没有这些烦恼的生活吗?
你能想象坐在海边钓鱼吹着海风和朋友谈笑风生,静音的手机完全不用担心老板 / 客户打扰你?
iphone 贵吗?奔驰贵吗?在国外的装修工人,厨房炒菜的,但凡勤劳点基本人人都有。
是啊,发达国家月亮没那么圆,有欺诈,有犯罪。很多华人在国外继续传承了国内的 “勤奋” 打好几份工,贷好几套房,但你可以选择一辈子租房不用担心某天沦落街头。你也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担心他长大连媳妇都娶不了。
量变产生质变,就算不同意我说的,那你看看身边那些回或不回国的留学生,有几个又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呢?
回国干嘛?
是一美元炸鸡不香了,还是 20 万刀 300 平米大豪斯不舒服了?
是想被导师压迫至跳楼(武汉理工),还是想看着导师造假置之不理(天津大学)?
平时都说美国歧视亚裔,说亚裔二等人,回国之后你们尊重人家吗?
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留学生,无非是因为你没有一百万,蛋壳暴雷你跳脚,无非是你家真有一头牛。
完全称不上优秀,毕业一年多。
我是回国就业了一个月然后又回到英国划水了而且是在疫情期间回来的。
就计算机来说,国内的工资和前景其实都好于英国。努努力多投北京深圳杭州上海毕业拿个 40 万 50 万 RMB 的包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今年有的大佬甚至能拿到对标硅谷的 offer。
为啥回来呢?
一个是因为工作时间的问题,之前国内那个组气氛算比较轻松的了,大家说的是有事儿就可以早走 / 晚来。但是到 7 点下班时间你看看所有人都在工位上坐着不动,大佬们每天都至少待到 8 点半,因为绩效就是达摩斯之剑悬在头顶。晚了能拖到 11 点才能等来免费的出租车。有一次大老板领着所有校招生培训培训到晚上 10 点 20 分还在滔滔不绝但这个会本应该 10 点就结束的。每天伴着黑夜回家自己心情会变得非常低落。英国其实也有加班的公司,投行前台或者搞高频交易的同学也是早 8 晚 8 但人家起薪有 30 万镑。而像我们这种薪酬和国内差不多的养老岗下午 5 点一到大家就打招呼回家了。
二来我自己一直有欧洲旅行的计划,英国多数公司年假可以有 5 到 6 周,距离也近,所以疫情后可以完成这个计划。
以后肯定还是会回去的,或者有机会的话找一个东亚国家定居。一个人在外面还是想念国内的家人朋友,美食,准确高效的快递,作为主流文化一员的舒适感。
说个实际点的问题吧:因为北上房子车子买不起啊:)。
国外大城市两百万刀可以买个豪华大庄园了,再加个不到二十万刀的宾利欧陆不香么。
先看一下这个回答:
[客观评价一下 2020 年的就业形势?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574455)
首先一个原因是,内卷严重,赚不到钱找不到好工作。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和他们一比我才知道我就是个普通人。有的人说,不会啊,我觉得我的专业挺好找工作的。你换个我们这样的文科专业,电影、新闻你试试。文科 phd 回来当文书老师的都一抓一大把,你要问他们职业规划,抛开钱肯定当初选专业的时候不是为了从事文书工作(没有贬低的意思 我说的是职业规划)。
家里没矿的只好去 K12 或者留学机构,呕心沥血没有下班时间工资 5-6k 二线城市,举个例子:
你内心是:就这?
社会:你还不值这个钱呢。
第二个。个人的能力没有突出的优势:做私企相关的新媒体工作就是和大专生啊、国内本科生一起工作(没有贬低的意思),然后发现既没有人家有工作经验,也不如人家能说会道、了解市场,还不如人家具有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
如果不是疫情,今年会有很多留学生回国发展吗?我觉得可能也不会。
[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生这么多,留学生现在回国就业还有优势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178395)
第三就是,整体留学生的回国没有优势了,和国内 985、211 差不太多,但是中产阶级送出国的孩子,在考虑性价比上就很容易有 “我在湾区当码农,能更快回本” 这样的观点,先工作个几年还不用被父母催婚,不好吗?
综上,反省反省自己,再看看大环境,两边生活一样困窘,还不如选择一个相对生活轻松的环境一个人悠闲自得。
没有职业歧视,没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现在就是 WFH,等疫情结束就乖乖去公司上班,下班还能和同事三五成群去酒吧喝喝酒。
最后,我一定要说的一点是,很多时候回国不回国,选择在哪里生活和工作,都是无奈的选择,并不是主观意志能决定的。感同身受一下,其实都是大家都不容易。
去年新冠在家的时间试着在国内找过工作来着,结果一看国内完全对口的工作很少,简历放了好久也没人理我。好不容易一香港猎头打电话我,关于一北京工作,职位的担子无比重,要帮公司从无到有建立全新的和母公司一样的风控系统,但是薪水要砍一大半。我想着为了情怀试试,还写了自荐,加上这家公司本来在国内是属于弱小行列,但刚被我前公司控股了,想要开拓国内市场,而前公司我呆了 6 年认识一堆人,各部门各系统门清,本来以为有点戏,结果面试都没找我,也没给回应,估计国内人才济济不需要我这种吧。
所以在国内躺玩了 8 个月后,还是在男票的期盼下回来了。在家网上视屏面试,投简历加面试两周搞定了 offer。
可能就是国内市场不需要我们这种人工吧,叫人才真不算,因为在国内连市场都没有。。。
——————在家边上班边摸鱼的我下班了,来加跟一下——————
如果说我这种金数的硕士一抓一把,国内没有衍生品所以没有我们的工种的话。那我说下我朋友的奇葩经历,她是 IC computer science 的 phd,我校的 CS 在行业什么地位大家都知道的。然后她还有 4 年科研的经验,公司小所以实验硬件软件 algo 都要自己做的那种。研究方向是医用器械,国内医疗仪器那么赚钱的行业,不像英国的 nhs 买点仪器扣扣嗖嗖的,所以我想当然觉得她应该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应该很容易找很好的工作。就像我们另两个做机器人的 phd,被国家人才计划招回去第一年就年薪百万,我想应该人才计划怎么也包括她这种吧,医疗器械呀那可是刚需呀。可惜现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她去年初和我一起回国过年一起被关在国内好几个月,也试着投简历找工作,一直没人理她,她甚至投简历去找写前端的工作也没人找她面试。然后这期间她的一个 “朋友”,国内某大学的研究导师,找她“帮忙” 做项目(不给钱的那种)。她觉得反正闲着又是朋友,就给了点专业意见。结果这个朋友天天找她讨论,问她做这个那个。后来她有点疲倦了,这个朋友又说这个项目学校很重视,很可能会批 funding 下来给他们做研究,画了个饼让她写一份 proposal。她觉得反正课题也是自己之前一直做的东西,除了原来公司的实验数据不能用之外,其他非专利的东西瞎写也无所谓。于是就瞎写凑了一篇,过了不久朋友又回来让她加数据,她就只能到 youtube 和网站上去扣了点数据和图贴上去。再后来她朋友还要她加东西她都拒绝了,直到有一天她邮箱里收到一封邮件说她的那篇 paper 给发表了,她才知道自己被人骗了篇 paper。她朋友就往里面加了 10%不到的不算内容的内容,却把自己的名字挂在 paper 上。然后什么 funding 呀项目呀,就再也没有下文了,估摸着她朋友今年 paper 的发表数量凑够了,过了考核就放过她了。总之她去年大半年忙了好久,工作没找到,被朋友恶心了,还莫名其妙发了篇自己觉得很次的 paper。。。
一直不明白这个人才计划是个什么样的计划,就像幽灵一样,有些明明有经验又很尖端的人没人要。但那些风口上的行业无论经验怎样能力怎样都能幸运的成为 “人才”。此计划主导的是基础科研呢?还是风口呢?一直没弄明白。。。
当然是因为
我 tm 要能卷赢,要是留在国内能花同样的精力享受跟国外一样的待遇,我现在买机票就往回飞
国内不香吗?不用戴口罩不香吗?
你告诉我我为啥要留在国外?
图国外的汉堡披萨炸鸡健康好吃吗?
楼下烤冷面不香吗?门口小吃街不香吗?淘宝外卖不香吗?公交地铁不香吗?出去玩有朋友约,有事了家长还能找找关系,这不香吗?
害,说到底还不是不够优秀,人又懒,又不肯拼出命去肝,就只能努努力留在外面当一个咸鱼这样子了
优秀的留学生需要优秀的职场环境,需要大豪斯,需要香甜的空气。需要青山绿水。
大实话就是不配。
在北美优秀的底线要低很多。平平无奇的人多努力努力也可以混到一个还可以的公司。
但在国内,你得要是真的比其他大多数人优秀才能算真的优秀。也不怕跟您说实话,高考能上 985 的人在北美的学校里学习基本如鱼得水,不算最优秀也算排得很前的。但在国内能考上 985 的人说少也不少,但有多少百分比的比率最后进了那种国际大公司? 就我所知,像四大会计事务所,在纽约招排名 100 往后的纽约州立大学的学生招的很多,但在国内像中山大学那种等级的 985 出身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举个例子,中大是个很好的学校了已经,毕竟我在国内能不能考的上这个大学都不一定)。
在国外能混个研究生甚至 Phd 读一读,哪怕不是名校名专业出来也分分钟秒杀绝大部分美国人,但在国内,以本人的资质肯定读不到一个 top 的研究生。出来也只是研究生大军里面平凡无奇的一员。
我配吗? 我不配。其实出国之后发现真正厉害的除了那些脑瓜子好使喜欢钻研阅读的美国人之外,就是国内那些大神们了。但里面很多在这边被人称神的人都还不是国内 top 大学里面的前 10%, 前 20%。 所以,我算啥? 我可能回去连提鞋都不配。 说实话,在城市教育方面,中国分分钟比美国强上一百万不止,再加上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对比北美大多数父母的快乐教育法则。 中国优秀的孩子太多太多了。尽管说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原因,但无论如何,那么多优秀的人去竞争有限的 “好 " 工作,竞争的强度就变得不一般了。
但凡我是个厉害点的,回国其实更加能施展自己的手脚啊,毕竟国内的消费人群更大,自己又是土生土长的,语言也没有障碍。 哎。不说了,都是泪。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 2.5w 月薪低呢?知乎都是年薪百万???他一年两次奖金、一次 3.5 个月工资,每周双休,带薪假期 51 天,算加班费税前年薪 50+w,(2.5+0.8)*12+2.5*7=57.1w。很低吗?
他老婆生孩子前工资只比他低一点,职务级别低一级而已,虽然现在不上班了。让她们回国你给他们找年入百万的工作?
就冲这双休和 51 天假期,结婚的人应该知道值多少钱。人家现在住 200 平房子有私家小院和车库开着雷克萨斯,有儿有女有存款有必要羡慕别人吗?国内税前 50w 年薪在上海怕是连 80 平二手房都很难买吧。就算他同学在上海有 1000 万资产的房子,只要他不卖,就没什么生活质量。
分隔线。。。。。。。。。
我的一个前辈,09 年上交毕业,在日本工作 11 年,工作组小领导,手下管 8 个人,按涨薪幅度推测不加班税前工资 2w5 左右。人家从不考虑回去。
1、内卷,回去能不能拿 2 万都不敢保证。况且他连国内的专业术语都忘得差不多,很多东西不说从头学,但也很麻烦。
2、学区房,孩子多少岁不知道,但有两个孩子。这边 200 万能买 200 平带车库院子的房子。东京市中心精装修公寓也只要 400 万左右(50 平,国内标准约 65 平),上海同地段价位估计 1000 万。
(评论区有人说上海房价没这么贵,只比东京贵 2 成,但东京市中心 125w 日元 / 平的房子,同地段上海高 2 成差不多也要 10w / 平,实际使用面积 50 平的话,开发商应该要报 60 + 平吧?算上利息也有 800w 了。所以大概贵了 2 倍。另外,东京人均 GDP 是上海 3 倍多。注:日本没有公摊面积的说法,银行利率极低,停车费高但车位不紧张,也没有车牌及户口的限制)
3、下班时间,作为领导,他每天加班两三个小时,受疫情影响最近应该不加班。天天下班陪老婆孩子,有空自己做饭,偶尔玩玩氪金游戏。周末双休,年假 22 天,三个长假(5 月黄金周、8 月暑假、1 月元旦)合计 29 天。
4、开发环境,为什么大家都使劲喷这个,懂的都懂。细品是谁在破坏环境。
他压根不考虑国内同学工资超他多少,反正他结婚了,孩子有了,妻子有工作(在岗无薪不上班状态),车子买了,虽然房贷还早,但手上积蓄也不少。头发乌黑浓密,人也不显老。为什么要回去受那 4 个罪呢?
抛开前面的一干回答,我觉得真的可以从体制上面谈谈。
国家体制就像一个罩子,有保护作用,也有限制作用。
对于科研而言,层层审批,资金拨放,可能都是一段长久的等待期,而这段等待期往往最磨人。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国内的经济巨头已经开始慢慢成形,华为荣耀已经国资化了,上一辈人深入脑海的公务员概念也无法再短期内更改,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人才集中至北上广深,虹吸效应你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在体制而言体制,限制确实有,但是也在不断开放,比起多年前的层层卡脖子,现在已经大有改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所以,打贪官打的是公务人员以权谋私的心,约谈蚂蚁,扶持华为是为了正资本的根,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别。
至于上面大谈内卷的诸位,是否真正知道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持有一到两代人的资源,开局即坐到一定位置,作为一个小的资本中心带动一群人围着转,圈就那么大,怎么转都行,只要有人转的快就淘汰转的慢的,说白了,5000 块两个人能干好的事,有人 3000 一个人搞定,那还要多一个人多 2000 干嘛,这样的玩命减成本,就被资本鼓励为——奋斗,还忽悠了一大票人去奋斗,可是这样的奋斗往往让人忽略了这不是奋斗,这是玩命。
真正的奋斗是建立在术业专精和天赋加持上的,而不是盲从的你追我赶。这才是真正的内卷——都是打工的,你玩命是为了什么?
而之于留学生,他们在国外见证过另一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可以说国外某些企业的打工人确实是相辅相成,承接式的工作,自然也就不存在内卷和玩命,留学生选择这样的环境是无可厚非的,且不谈祖国给予了他们多少帮助,说句现实点的,大家心里没点那啥数吗?
可国外这样的环境并不是体制铸成的,而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积累的。我父亲和我说过一句话我甚为赞同——战争,是掠夺财富的工具。在大量劳工和财富被掠夺至现在的发达国家时,内卷就是基层劳工的事情了,只不过现在我们再怎么卷也饿不死,那个时候的他们,发一句牢骚就得死。
还有,国内目前对待留学生的眼光也不一样,大范围的人都觉得留学生是利用父母带来的资源外出度假,随意就捞一个文凭,实际上是绣花枕头。可是实际上的留学生,公派的不谈,光托福雅思 GRE 就足以在语言,交流上超越大部分同龄人了,留学过程中,眼界,见识都强于大部分同龄人,甚至可以说,一部分留学生因为大量的阅读量及宽广的视野,已经开始带有一点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作生活,部分搞科研的人员的重点并不是为了国家而去搞,而是为了科研项目而去搞,而我们太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了国家层面,所以才有略显偏颇的言辞。
现在国内,ASML 的卡脖子,高精尖金属原件的技术不达标,都需要大量的攻关技术人才,这并非一日之功,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内卷 “奋斗” 之后,会留下一小部分的技术骨干,精英成员,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柱石,这是每个国家都绕不过的,只不过,国外可以投机取巧,国内需要踏实肯干。
我们这代人是幸福的,因为已经有足够成熟的社会体系让我们衣食无忧,可我们这代人也是痛苦的,因为社会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必须面对近乎于绞肉机式的竞争淘汰,有人说这是国家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是社会法则,毫不夸张的说,我个人是喜欢内卷竞争的,可能因为我有较为强烈的胜负心,也可能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点点光,这个光就是中国的崛起已经是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个人领域我如果能通过绞肉机式的竞争,就意味着我站在了一定的层面。
但是,我大概率会死。
所以,留学生的回归不用厚此薄彼,他们只是选择了最适合他们的活法。
这,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转载一则微博吧:
【女子在群内骂社区支书是 “草包支书” 后被民警跨市铐走拘留 3 日】# 群里骂社区支书被跨市拘留 3 日# 贵州省贵阳市的任女士反映,她在毕节市兰苑花园小区居住,因在小区业主群质疑业委会不召开业主大会便擅自让新物业公司通过试用期的行为时,不满社区支书刘某的“开不开业主大会,怎么开是业委会的事” 的回应,而骂了刘某是“草包支书”。刘某报警后,她被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派出所民警用手铐铐到了毕节市,并被行拘 3 日。在此过程中,警方存在违法传唤、违法使用手铐、虐待等问题。
对此,涉事支书刘某回应,她只是想让任女士道个歉。毕节市警方在相关回复中回应,任女士公然侮辱他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其并未受到虐待,用手铐铐住任女士进行强制传唤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2020 年 12 月 14 日,任女士向毕节市公安局提出了行政复议,毕节市公安局受理后于 2020 年 12 月 17 日向区公安局下达了《毕节市公安局行政复议提交答复通知书》,目前此案正在复议中。(东方今报)
更新:发现回答的数量如下图:
再次更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538148/answer/1710886460
优不优秀不知道,以前不想回来,现在不能回来… 这二十年来,房价改变了一切。
以前写过一个回答:
其实这就跟创业一样,你是愿意在 90 年代的北电贝尔阿尔卡特按部就班享受五星酒店出差各种福利按年涨薪,还是去 90 年代的华为腾讯阿里摸爬滚小旅馆各种看不到未来的泡影期权…… 这个问题,建议再过二十年来回答。
此外,再考虑下房价,如果出国完美错过了房价周期,确实也回不来了……
一个同学,31 岁博后回国就拿到了 985 的正教授,待了 5 年还是回去了,现在硅谷也有了自己的 house,但她说最亏的就是一直没在国内买房子。还有个同学是北美精算师,香港居民,有一段时间自己内地创业做互联网金融,现在已经是某大公司总精算了,私下说他最大的底气是在深圳早年买了三套房…… 所以,房子房子还是房子……
此外,再提示下,深圳有个孔雀计划,针对海外排名 200 以前学校的博士,深圳 5 年给税后 160,宝安区再配 160,队伍里今年就至少两个刚毕业的年轻海龟一回来就拿到了,加上工资啥的妥妥年税后百万。所以,不是国内机会少,而要看自己能力强不强……
[熊熊:为什么在国外呆久了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381561601)
原因是工作和人文环境。
题主在比较国内国外,我们可以同理对比一下老家和打工所在城市。
我爸妈住湘西某小城市。跟我一起长大的当年成绩好的并且有想法的都离开家乡了,去北上广深了。要么考大学或研究生时去的,要么找工作去的,从此以后就留下来了。问他们为什么不回老家,原因有以下几点:
老家没几个用人单位,要找个对口的工作很困难,还要托关系。
老家薪资低,开不了高工资。
体制内喝茶的多,做事的少。升官靠关系。
体制外帮人打工则非常辛苦被压榨。
打牌搓麻将到深夜。
攀比,谁家小孩怎么怎么样,谁家儿子挣多少钱。
人前挤笑脸、主动给建议并美曰其名为你好,背后嘲讽非议。
晚上看电视,毕业后再没碰本书。
很多人没受过教育,没有文化,没有修养,反而自以为是。(这么打击老家人我该不该匿名?)
老家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哪能跟大城市比,这个显而易见。
这个选择跟他们爱不爱家乡没有关系。
你看德国近几年的难民潮,他们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逃到德国,你认为他们不爱国吗?我认为他们很爱国,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未来选择在另一片土地扎根。
既然是优秀的留学生,说明他们有选择权。如果选择回国,说明上面几个要素至少有一个达标,如高薪的对口专业。事实上似乎连这个都很难。人文环境不是雇主说了算,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举例来说,亲朋好友喜欢给我灌鸡汤,说一些所谓的人生哲理。有人说,你博士啊高文凭啊,做二奶很容易啊,不用上班还有钱花。无语。我还是天高皇帝远吧。
我的相关回答:
[德国工作和在国内工作有什么异同?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8957448/answer/1676901857)[如果只能说一个德国的优点你会说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2620325/answer/1676838606)[为什么在国外呆久了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18479/answer/1642317272)
我是融入德国,我爱你,如同爱自己
优秀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是不优秀平庸甚至有些差的。
当然他们只是在中国不优秀平庸甚至有些差,在国外可不是。
毕竟中国能把任何产业做成他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想起马云说过的一句话:“辞职只有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受委屈了。”
我认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在国(境)外留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考量上。
即:薪酬待遇、未来发展和就业环境。
以法律这个行业为例,大家普遍认为法官是公务员队伍中收入最高的岗位之一,公考机构经常提到的深圳法官,年薪可以达到 30W+,当然竞争也极为激烈(可以说是惨烈)。
我们大致看到,深圳的法官收入基本位列全国顶端。而全国大部分地区法官月收入位于 3000-5000,鉴于图片数据为 2016 年法官职务套转之前。据我了解和估计,目前的全国法官普遍年收入应当在 10W-15W 之间。
那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法官收入如何。
可以看出,即便是最低的州法院法官,其年收入也在 15W 以上,至于美元的购买力,可以参照这个回答:
[在美国拿 3000 美元月薪真的相当于在中国拿 3000 元人民币一样普遍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273946)
并且,《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得继续任职,并应在规定时间获得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我们再看看同为中国的香港地区。
可以看出,与深圳相邻的香港,高等法院的法官可以达到 24 万港币左右,注意,**这是月薪。**即便是最低级别的法院,其法官年薪也超过 100 万。而且,这是 2016 年的数据,目前工资涨幅大致在 20% 左右。
之前有个段子,“中国南方某法院招聘法官,年薪 240 万 +,住宿津贴每月 4 万 +,并有医疗津贴、教育津贴、服饰津贴以及带薪年休假。”
结果一看,是香港法院招聘。
这是体制内的招聘,那么体制外的法律从业者比如律师的薪酬对比呢?
我就这么说吧,不提美国那些拿 global pay 的律师了,即便香港法院年薪如此丰厚,但是符合其条件的香港执业律师,应聘者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对于执业律师,觉得这个待遇太低了,不愿意去。
说完薪酬,我们再说说职业地位和工作环境。
米国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司法是国家 “三驾马车” 之一。最高院法官终身任职,只能通过参众两院多数票才能被弹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普通法体系来讲,其判决案件的指引效力远远大于我国法院的最高院指导案例。
杠国会(立法)、杠总统(行政)是日常操作。
我们再看看同为中国的香港地区。
根据《香港基本法》,终审法院法官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任命须由行政长官提名,立法会通过;其他法官则由行政长官根据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建议任命。**为保障司法独立,所有法官皆为终生制,可续任至退休为止。**并且香港也是普通法体系下的判例法地区,也就是说,法官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解释,有着相当大的约束力。
再说说我国法院(此处不符合知乎规定,已删,狗头,都删了我还对比个寂寞)。
总之,个人选择有个人选择的道理和理由。排斥或者呵责那些不愿回国的留学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真正加快我国法治化进程,才是能够吸引他们回来的根本。
我是五亿口井,四川首批定向选调生,公考区著名白嫖答主,欢迎关注我~~
选调生和公考相关回答及建议,可以看看公务员问答合集 收藏夹。留学及海外选调相关问题,请看留学及海外选调 收藏夹,四川定向选调相关问题,请看四川定向选调 收藏夹。也可以查看我的专栏海纳选调 ,或者关注与专栏同名的公众号,每天都有惊喜噢。
如果需要详细指导和个性化规划,请走值乎或者私信,五星好评答主哟。
别问,问就是卷。但是我就想知道,当初是谁让老百姓多生孩子的?
国内生活是很方便,公共设施也很棒,想要娱乐,我就一定会回国玩。可工作和生活得共同前进。我就举个例子吧。我老婆是工程师,她就是亚洲那种很认真工作的人,结果老板担心她太累了,让她休息休息,self care。这点国内的工程师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她月薪在 1 万美金多一点吧,对于美国工程师而言也不算多,但是 work-life balance 舒服呀。我有一个打游戏的朋友,同样是工程师,也很优秀,国内 2 万多工资吧,但是干的累死累活的。
我是双学位国际关系和编剧,目前在一家媒体公司当总编。明年要去华盛顿读研了。过几年我们准备买房了,美国虽然也贵,但以我想要的理想标准,我要是在上海买房(我是上海人),我一定会穷困潦倒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和我老婆都是女的哈哈哈。国内就不可能在婚姻上承认我们…
我想十三邀第 4 季,许知远跟许倬云先生的对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教育,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
从这个问题下大部分答案也可以得到证明,大部分人是从「过日子」的角度,去阐释「留学生不选择回国」的原因。既然是「过日子」,有的人在国内过得好,那就回国;有的人在国外过得好,那就留在国外,就这么简单。
必须说,许倬云先生可能是出于对知识分子的期望来对这个现象做批判,我绝无此意。因为我自己本身目前也生活在国外,我也是一个过日子的人,只是想引用先生的话来为这个客观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而已。
留学生不回国被诟病利己主义也好、功利主义也好,我觉得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现代性的问题。在中国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个人自由和权利获得了极大扩张,但与此同时价值观也开始变得复杂多元而难以统一,甚至会出现一些内心信仰的错位。
比如说「爱国」,爱国当然是一种主流价值观,但不可否认「爱国价值观」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正被实用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各式价值观所冲淡。如果「爱国」不被放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层次上,那么留学生又有什么绝对的理由需要回国?
当然说到「自我实现」,其实自我实现的价值体现也取决于供需关系——国家越需要你,你自我实现的价值就越高。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关于林毅夫教授生平的视频,他是 1979 年从台湾金门泅海「叛逃」到厦门,成为最著名的「脱台者」之一,至今仍被台湾当局通缉。这个答案下很多同学说在国内苦,再苦没有当年教授苦吧,他还落得妻离子散好不容易在美国一家团圆后来学成又把老婆孩子带回大陆吃苦,然而教授的成就也是斐然的。
我的意思是,国家当然需要优秀的留学生,但似乎也没以前从 0 到 1 那个发展阶段那么需要;而且哪怕需要,更需要的也是价值观一致、有爱国情怀的留学生;如果不是,那么大家按自己的价值观做选择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国家强大了的象征之一吧。
买房:我在国内工作 10 年,没有父母资助,我都不一定能全款买房,但是在海外有可能。
我一个接近 30 岁的 CS 女博士,结婚没小孩,有多少公司会认为:年龄太大,以后要小孩是个麻烦。在招聘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会更关心你是男是女,年龄多大,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在海外,不会有人去问私人问题。
我不喜欢 996,我需要劳逸结合,国内有多少公司的文化以加班为荣。我在海外上班时,白天没有规定的上班时间,8-10 点都有人到,晚上 5-7 点都有人走,时间灵活,你干完自己的就好。休假日默认不干活,你是领导找我,我也可以不用回(除非 on call 期间)。
公司文化没那么以老为尊,和领导相处起来更舒服,不需要战战兢兢。领导没下班我也可以下班,领导没法让我干公司职务之外的事情。
国内公司,枪打出头鸟,太有个性的人会被针对(不能太强势,不能太自信,不能太展现自己)。在国外,你只要不影响别人,不影响工作,你爱咋样咋样。
就业选择时,国家不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首要考虑的是我今后的就业环境、生活环境。我就是一普通人,水平也没那么好,就想有个自己的房子,赚着还不错的薪水,买的起想用的非奢侈品,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和家人假期去旅行。
又到了匿名回答的时候了!真刺激!
其实呢,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不够优秀,没有给我庞大家业或者政治遗产继承。哈哈哈。真的我身边优秀 + 有家业的其实也都回去了。羡慕啊。
对于很多和我相似的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
1. 同行业 / 岗位的钱和国内比给的相当或者更多,但是几乎不加班,办公室政治也少一些。
2. 在很多地方生活成本不一定比国内一线城市高,甚至更低。
综上两点,物质上更舒服。
3. 对于很多大学前就出国的人来说,在居住地的朋友圈子和人脉比在国内要广,回国从社交上几乎是从零开始,这会是个很大的阻力。
4. 就像刚到国外有文化差异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久了都会吸取一些当地的文化,回国后还是有些文化差异的(我知道这点可能会被喷,但是说的是事实体验。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习惯上的差别适应起来比较麻烦)。
5. 为以后的娃考虑,不想让他 / 她走应试教育和高考。国内确实有国际学校,但是很水的太多了。
6. 环境。我老公是鼻炎,在国内北方城市很痛苦,在国外污染很小的城市舒服很多。国内当然也有很多环境好空气好的城市,不过多数不适合发展事业。(有人杠我说这是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 任何国家都有优缺点啊,国内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有待提高是目前的事实,就像欧洲难民问题、美国民粹主义等等一样,都是有待提高的方面,难道一定要说祖国完美无缺才是爱国吗??)
这些是精神方面的原因。
可能你会说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穷则独善其身,我连自己都顾不住,兼济天下不现实。如果资本和影响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当然还是很想为祖国为世界的一些我在意的领域做出贡献和改变,但那些都是后话了。
可以这么说,想留在美国的学生要经历 opt 的筛选,然后 H1B 的筛选。所以优秀中更优秀的人,才可以留在美国。
在美国不论是学校还是公司,都很重视 DIVERSITY 这个概念,也就是希望有多样性的员工和学生存在在一个集体里面。所以中国的留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输出。虽然有这么一句话存在在美国社会**”racism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diversity. “**。但是不得不说,DIVERSITY 给了我们机会,留在美国的机会,让优秀的人更优秀的机会。
昨天和以前在美国一起读书的朋友吃饭。大家都觉得以前在美国每个月随便倒腾点什么,一两万刀都是可能赚到的。但是回国以后,一万块钱的岗位都能把人累死。
导致一些回了国的留学生,都后悔回国了。
也认识好几个回国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又选择回到美国生活工作。
人生短短几十年。可能我们都想轻松地活着吧。回国的这几个月里,我确实也有过纠结。放弃了已经拿到手的 OPT,回到国内,过着比以前紧张拥挤很多倍的生活,赚着不如以前 1/10 的钱。
也可能是我的能力不够。所以才会觉得辛苦。
**所以我觉得能够有幸留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以选择留下来。**可以在白人的社会阶级体制里活下去并且得到认可,拿到 H1B 或者抽绿卡,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
想和大家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当你站在三楼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满地都是垃圾;但当你站在楼顶的时候,满城灯火,皆是美景”。
上面其实我也说道了,留学生回国其实现在政策也是蛮好的,**但是和能够在美国得到的相比,确实很难有竞争力吸引到他们回国。**这也是近几年人才流失的原因所在。**虽然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政策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我确实看在眼里,为祖国重视我们留学生感到欣慰。**但也确实有一部分优秀的留学生在美国得到了更好的利益。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回国。
当美国的公司,抛出绿卡诱惑,全家可以移民诱惑,薪资诱惑。我也其实理解他们的选择。
大家都想留住好的人才,所以就看人才自己本身怎么取舍。
社会阶层固化在国内其实是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现象。在国内家境普通的留学生回国之后没有父母的扶持和人际关系网络的话,是很难往上爬的。但是如果在美国的话,每个人起点其实都是一样的。是努力就可以看到结果的。而不会说你努力着努力了着,就被哪个领导家的儿子截胡了。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好朋友 L 两年前回国创业。因为搭不上关系,连着好几周高强度陪酒,第二天还要工作,又缺乏睡眠,酒精中毒加急性肾炎被送去抢救。他醒来的那一瞬间,他说他觉得在国内生活好难,他想去一个,赚钱不用喝酒的地方。
用生命,在换生活。
休养了几个月后,他回到了美国,白手起家去创业。每天健身,做饭,上天入海的各种项目他都喜欢,活的又健康又自在。同时,自己的创业公司也在短短一年内为他创造了惊人的收益。在西好莱坞买了房子后,接了爸爸妈妈过去住。
后来他和我说,一开始只是简单地,**不想做只有喝酒才能谈成的生意,不想做只要有关系就能捷足先登的生意。**没想到可以再 25 岁之前就可以退休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如此好的运气和时机。” 美国梦 “也只是一部分人的温柔乡。但是在美国,确实相对公平。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能回来的都回来了呀,回来有家族企业要继承或者有爵位要实习的都回来了呀,比如王笑长;
回来都混不下去的回来干啥,题主用了一个修饰词 “优秀”,那是以人家的标准来看在我们这边极其普通到外面就被定义为了优秀,读书的时候要靠奖学金要靠打工生活,毕业了正常上下班至少可以挣口饭吃养家糊口,普通的他们就这点需求所以就留下了呀。
好不容易从学生时代活了过来:
[如何看待 2020 年 10 月 13 日凌晨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www.zhihu.com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25411521)
准备把孩子将来培养成研究生,一看导师:
[如何看待武汉理工大学坠亡研究生陶崇园导师王攀获公示「恢复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www.zhihu.com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31894257)
老婆,咱先不生孩子了,等两年再说吧……
这批人一回来,你们就要毒打他们让他们 “有深度”:
[如何评价说「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思想深度就会差一些」?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0575341/answer/1588987000)
在外光顾着打工了,哪有钱练习酒量?回来就等于失业:
[如何看待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员工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www.zhihu.com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6931144)
还说长大了就要喝酒,那么贵的酒,工资买不起怎么破:
[如何看待茅台前董事长回应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们没长大」?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40465/answer/1513583919)
没回来就没回来吧,如果他们能在非洲生活下去请大家允许他们在非洲生活不回来,如果他们能在美洲生活下去请允许他们在美洲生活不回来,如果他们能在北极生活下去请大家允许他们在北极生活不回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程票,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即使另外一个人认为这种选择是错误的,当你想方设法剥夺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时,你就已经失去了选择权.
你们思考的是,你凭什么不回来?(如题目所问)
别人思考的是,我为什么要回去?(吸引力法则)
求大家:
放过别人,也就是放过自己.
如果可以离开江苏进入上海,为什么不能离开辽宁进入西雅图 / 伦敦 / 莫斯科 / 布里斯班 / 卡萨布兰卡 / 布鲁布鲁卡卡?
双标要不得!
真的很想回去。看了下北京的房价,觉得那要不就租房吧。看了一下房租,我还是只配在这苟延残喘……
可能是对住房要求也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两个人住起码要两室一厅吧。现在连回自己家(三线城市)都觉得好挤。
真的也很想回去,但是看到很多人说现在都是第一学历论。本科实在太烂拿不出手,又没办法倒回去重新念。我都这个年纪了,如果找工作还是因为自己的本科学历受限制,到底该怎么办呢?
想回去,又怕被人说千里送毒。怕全家都被排挤,怕被逼着搬家。
想回去工作,觉得怎么样自己也能找到个工作吧,至少能养活自己吧。但是听说,国内都是微信上布置工作,群里直接 @,朋友圈也不能随便发。我是个分组都懒得发的人。觉得工作和生活应该彻底分开吧,下班时间我做啥都是我的自由吧,下班后应该可以选择不工作吧。这种想法别人都说你想太多了……
好想回去,但害怕的东西又太多了。可能就是在外面待得太久已经丧失了勇气。
疫情一周年,中国留学生的美国梦还在吗 作者:刘文 2021年2月8日纽约时报中文网 一个极其难熬的鼠年终于过去了,而接下来的牛年会更好吗?也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我所采访的七位留美的中国学生当中,有些受到重大影响,有些则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他们 …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12/17/2020 除了互联网,金融等高薪产业,是不是大部分职业的工资水平已经基本定型了?未来也不会再增长多少了? 随着中国GDP增速一年年放低,世界经济一年年低迷,中国的工资基本就这么定型了? …
知乎用户 无瞳 发表 邓小平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 …
知乎用户 Vincent Miniz 发表 其实有时候我挺不理解英国政府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我在国外这几年他们在我身上花了多少钱。 剑桥的学费、生活费、加上我的科研项目烧的钱,这个数字在出国前我甚至都没概念。 然后你知道他们多傻吗?他们养 …
知乎用户 NOGI33 发表 我在日本留学,今年春节因为疫情没回家,最近才终于飞回中国。 我想谈谈自己这次回国的经历。 那天夜里,我全副武装,再次踏上故国的土地。下了飞机第一眼,看到的是很多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和一张小小的红色看板 “欢迎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