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东方卫视抗疫特别晚会暂缓播出?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 …
今天有两篇爆文,都是关于上海的,一篇是《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一篇是《上海逝者》。后者推出数小时后已经打不开,前者则坚持到了16时47分左右,同时创造了微信公众号推出10年来的一个奇迹:不但“阅读”、“在看”、“点赞”,都是10万+,甚至连置顶评论都有60万+点赞。
据说这篇文章达到了2000万阅读,这样的数据绝对是现象级的。在中国的传播史上,这篇文章应有一席之地。
现象级的数据,后面一定是现象级的事件和情绪。
整个朋友圈,大半天时间里,都被这两篇文章刷屏。难过、气愤、不解、无奈……各种情绪,充斥朋友圈。
此刻,以及这十几天,无数人和上海人民始终是心连心的。
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至今,已有半个月。这段时间,上海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上海人民的焦虑难过绝望无奈,诸般情绪都通过社交媒体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只要有眼睛的,只要有耳朵的,只要会上网的,只要有良心的,都能感受到上海人民的心情,进而产生共鸣共情。
谁能和上海没有一点关系呢?
拿我来说吧,亲朋好友同学老乡这些杂七杂八的关系加起来,在上海起码有三位数的熟人。他们的处境,我不能不关心。作为一个媒体人,对于眼下中国最大的事件,也不能不关心。我想,哪怕是一个和上海毫无关系的普通人,在看到那些频频刷新底线的事时,应该也都做不到视而不见一声不吭。
昨晚,好几个上海朋友给我发来一个视频。一个方舱医院里,料峭的春雨,穿过破漏的屋顶,滴滴答答落下来,落在黄色的雨衣上,落在一个个塑料盆里,落在地上,落在心里。这四月的江南春雨,本来是充满诗意的,但昨夜,它竟像是为这座城市而流的泪。
昨天,还传来上海市虹口区卫健委干部钱文雄自杀身亡的消息。当晚,还有微博说他的夫人也随他而去。后来证实,这是一个谣言。这种时候,造谣者的心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今天,上海市虹口区卫健委证实了钱文雄离世的消息。一个中年人的离世,给上海的悲情又添加了一个浓重的注脚。
上海静态管理至今,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舆论场,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两个舆论场的分裂甚至对立,无形中也加剧了民意的混乱和不满。
**如何融合两个舆论场,弥合民意,齐心抗疫,应当是上海重点考虑的问题。
**
这两年多全国各地的抗疫经验表明,快速妥当处置疫情,离不开媒体的帮助。抗疫其实是一场人民战争,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理解。而对民意的凝聚和发动,恰是需要借助媒体之手的。上海有将近3000万人口,如何与这些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的民众进行良好沟通,光靠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难以奏效。
传统手段包括通过报纸、电视以及一些融媒体发布消息,这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送,确实可以将一些重要信息传递出去,但是来自民众的声音,却缺乏足够的管道被决策者看到。上下沟通受阻,民意难以疏解,最后就会形成“肠梗阻”,城市到处是“高压锅”,基层干部疲于灭火,但效果却不佳。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的媒体非常发达,从官媒澎湃新闻、解放日报、东方卫视,到大大小小的自媒体,媒体生态建设得非常好。按理说,这些媒体可以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段时间,上海官媒的声量明显不够大。仅仅发一些通稿,不能真正反映上海人民的心声,作为媒体人,我相信上海同行心中是憋屈的。
前天,据说有上海记者在发布会上要求台上领导放下稿子,拿出手机现场买个菜,证实上海到底缺不缺物资。
如果此事属实,我向这位同行表示敬意。
上海大大小小官媒,没有几万采编人员,也有大几千,这场抗疫战争,一定是他们经历过的最惨烈最深刻的新闻事件。身逢如此大事,如果不能有好的作品传世,对于他们来说,会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但是在体制之内,有诸多军规约束,不能尽情发声,我可以理解。
我在报社时,曾接受的新闻理念是,只要能找准合适的角度,世界上不存在不能报道的新闻。但我翻了一些上海媒体的报道,很遗憾,我没看到努力的痕迹。或者说,努力的效果不佳。
比如今天的上海某报的二版“要闻版”,共刊发了四篇稿件,头条是领导讲话,其余三条都是和抗疫有关的民生新闻,这个搭配是合适的。我点开看了一下内容,也有很多实用信息。但是作为行内人,从大标题和小标题上,还是看出了编辑的保守,当然,最后拍板的肯定是值班总编。
《为“沉默的少数”送温暖》,通篇是介绍上海有关部门做了什么成绩,“截至3月底,本市共有低保对象16.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0.47万人,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1568人次,临时救助4700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6.40亿元。此外,上海已实施粮油帮困31.04万人次,为困难群众中的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油、米、糖等实物,支出资金2073.82万元,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对象等发放一次性补贴。”这段话放进来,简直是给上海招黑。上个月的数据,放到半个月后的新闻里,你是想说明什么?现在突出成绩,也非常不合时宜。
我曾在报社做过七年头版编辑,也做过要闻部主任,处理过无数重要新闻。如果是我来编版或拍板,这个版的头条应该换成现在的三条,即《让更多身边小店“活”起来》。这篇言论文章的内容另当别论,但有几句话是可以做在标题里的。另外,现在的右下角文章,可以和上面文章组合起来,作为头条内容。标题不妨改成这样:《身边小店物资不缺,但是小哥真不好找》,既报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任哪个上级领导都不会对这种处理方式有意见。
现在版面上的头条,可以处理成“假头条”。或者是“小店”的新闻可以放在现在头条的上面,标题字号缩小,但是位置放在版面最上面。
很多时候,是自我阉割限制了“主流媒体”的发挥。其实,上级领导也希望官媒能更好报道民意,生动活泼地把上级意图传播出去。
其实现在已经没多少人会看报纸,对民众影响更大的是自媒体。各地都在打造官办“自媒体”,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办出“深圳卫健委”这种公众号的。
我知道很多上海传统媒体人现在都离开了体制,做起了自媒体人。但是这次很遗憾,我并没有看到太多有份量的文章出自他们之手。他们的顾虑,我当然知道。但是如果这次你不和上海人民站在一起,不反映他们的心声,那么我相信很多上海人会抛弃你们。找到合适的角度,用合适的方式,是可以发挥自媒体的作用的。
**只要基于事实,不煽动情绪,不挑动对立,不贩卖焦虑,我相信上海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智慧。**比如一篇名为《请尊重上海人的“求救”》文章,是上海某自媒体大号的文章,文章阅读量高达百万,其中也不乏犀利词句。但是文章从4月8日推出至今,一直存活。
上海的自媒体同行们,勇敢一点,智慧一点,上海人民,需要你们。每天,上海发生那么多事件,只要我们找准角度,充分理解官民心态,就一定能够做出既出彩又安全的文章或视频。
这篇稿子写好之后,有人告诉我,《上海人的忍耐到了极限》这篇文章又死而复活,可以阅读了。我点开一看,虽然文章不能分享,但这也是一个好的迹象,说明管理方的态度在松动。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只有官民之间保持更良性的互动,才能帮助上海早日走出疫情。
往期回顾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边城蝴蝶梦
赞赏什么文章,创造什么世界
微信扫一扫赞赏作者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赞赏什么文章,创造什么世界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图源丨电影《八佰》 现在没什么比上海疫情更让人操心的,因为上海已经连续5天新增无症状数量超过了两万。 4月7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398例; 4月8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 …
“喧嚣的上海,在这一刻变安静了,每一个你啊,迎难而上不惧怕,每一个我啊,擦亮黑暗等你回家,平凡的我们,聚成疫情之下熊熊之火,等疫情散去的时刻,一起看最美的风光……”紧贴上海抗疫实情实景改编而成的抗疫歌曲《人世间》MV通过微信视频号和电视荧屏 …
知乎用户 阿霾 发表 1:开场《不能封城的理由》 2:朗诵《被打断的指数级》 3:互动《薛定谔的医院》 4:客串《丁丁保卫战》 5:串烧歌曲《辟谣》 6:大型舞台剧《两岸一家亲》 7:戏剧《中低风险、绿码依旧》 8:连线《外溢 21 …
今天看到朋友圈刷屏一篇名为《求救!!!》的文章,作者吐露了对上海市民生活物资基本保障的担忧,他写道:“上海2500万人即便99%的人生活得有保障,那也有25万人吃饭遇到问题,这是2022年的国际大都市啊!” 外地的朋友看了这篇文章也来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