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184 小时建造沪上最大方舱医院,已交付超 10000 张床位,对疫情防控有何帮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zpeng​​ 发表

上海几个大的展览馆都去过。

之前说世博园那边,我觉得就太小。

还是花木路那边或者就用虹桥的国际展览馆最合适。

这个应该是浦东新区的那个展览馆,但都是分开的一块一块。他中间有很大的空地可以利用。

但如果这里可以容纳一万床位,那么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是多层,而且感觉比这里要大一些 (主要是密度高)。

当然,很多人担心上海管理这块。但今天看到运 20 来虹桥后,我放心了。

各地医疗队伍来了三万人,武警部队也来了,谢谢国家。

被封在小区 21 天其实一直很忐忑,但今天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上海加油。

知乎用户 减紫​ 发表

太慢了,这就是上海速度?

我拿我们福建三线城市跟上海做个数据对比吧,对, 就是前几天被上海输入绿码阳性病例的福建的三线城市。

福建的三线城市, 日增 230 的时候,

泉州公布 3 月 20 日新增 129 例确诊病例活动轨迹_泉州新闻_福建_新闻中心_台海网

当地 2 天时间就搞出 1 个日增量 5 倍的方舱医院,平均 24 小时新增 1000 床位,划重点,5 倍

昼夜抢建,泉州市方舱医院今日可投用_腾讯新闻

轮到上海, 日增 8000+, 7.6 天时间搞出 1 个日增量 1.25 倍的床位, 平均每天新增 1300 + 床位。

欺负上海这个床位更多、工程量大吗?其实不是。

三线城市 1 天新增 1000 个方舱, 沪上 1 天 1300 + 床位, 只多 30%。

上海 4 月 2 日(修方舱)新增是该三线城市 3 月 20 日(修方舱)的 35 倍,修床位的速度却只有 1.25 倍?

糊弄谁呢?

现在上海这个疫情,10000 + 床位的方舱能一天一个吗?

这是要清零的态度吗?

知乎用户 持续低熵 发表

今天我炒冷饭,推荐大家看一下我 2020 年写的两篇。

第一篇是如何看待中国在新冠疫情中密集出手援助多国? 。 要点是:崇明岛改造为特大的新冠防疫治疗基地,要有可容纳至少 50 万人的方舱医院;浦东机场改造后只接收国际航班入港,全国的国际航班都降浦东。后面还有支援国际抗疫内容,这里且略去。

如果两年前采纳这些建议,估计 2020 年内完成工程不成问题,那 2021 开始我们就会从容主动得多。若干次境外输入都可以避免,现在这种问题也容易处理得多。崇明岛本身可以承担江浙沪的隔离任务(假设当地设施不够),还可以把接纳范围扩展到长江流域很多地区。可以用船将待隔离病人水运到崇明岛,行船时注意保持离岸距离和与其他船的距离即可。如果效果好,还可以在渤海和珠江口找岛建类似基地。是要花点钱,但和挽回的经济损失比都是小钱。

现在做这件事其实也还不晚。

第二篇是 中国面对哪些隐秘的危险?。第二条提出建立常备防疫军。这里我再多说几句。防疫军有一部分和处理感染者有关,一部分可以是纯粹的 “勤务兵团”。假设有武警编制的 10 万勤务兵团,分成 5 万个 2 人小组,每个小组每天负责给一百多户居民(约三百人)送一次生活必需品应该不是问题。如此 10 万人可以照顾 3000 万人,极大解放基层政府社区人员和民间志愿者力量做其他工作。而且穿军装送东西本身就提供强大心理暗示,无需任何强制就可以提升居民配合度和增强居民信心。我国就可以以低得多的社会代价处理各地疫情,以低代价同时打赢上海和长春级别的两场防疫大战。

这件事现在做也还来得及。

从长远看,勤务兵团未来还能拿到统一后的台湾用,或有奇效。

知乎用户 otika2046 发表

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再发这种新闻邀功了?

3 月 3 日,有市民说闵行区在建方舱医院,官方辟谣说闵行没有方舱医院,目前上海方舱医院名单,闵行体育场被划为方舱医院区域。

3 月 22 日,周浦医院谣言在建方舱医院,官方辟谣说没有建方舱医院,只是集中治疗点,4 月 3 日现在确定了有周浦方舱医院。

3 月 10 日,上海嘉定谣言有方舱医院,官方辟谣没有方舱医院,4 月 3 日官方确定现在有嘉定方舱医院。

3 月 20 日,上海世博园在建方舱医院,官方辟谣没有方舱医院,只是集中治疗点,目前邀功沪上最大上海世博方舱医院

以上全都是官方可查询信息,并非我捏造的谣言

为什么辟谣后迅速又变成了坐实的事情?我很难理解对百姓说真话真的那么难吗?

知乎用户 漂移蜗牛​ 发表

有床位是最基本的,不然那么多人派过来检测你连床位都不准备好怎么搞? 摆烂吗? 还得兄弟省市给他擦屁股。

上海怎么搞成这样的心里没数吗,别的地方出疫情都是先极力管控,快速封锁阻断,上海在存在社区传播的情况下还在嘴硬,向兄弟省市输出疫情,大家一块儿玩完,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到头来还是全国援助,还得部队进场,一出闹剧。搞得我被偷家了,下面的外地就是上海。

然后西安又开始了,这波反应很快,知耻近乎勇。

知乎用户 1000 米恐惧症 发表

花了 7.6 天的时间,建成了能装下一天新增的方舱医院。

增长趋势不降下来,可能明天一天的新增都装不下。

按工程效率说挺高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疫情扩张速度无异于杯水车薪。

或者同样的工程,同时开工 8 个,才能跟上上海进度。

只能希望解放军能尽快控制上海局势。

知乎用户 天下帝师 发表

我还记得之前有人说上海将赶工开建方舱医院,然后被辟谣,说只是集中隔离点,才没有什么方舱医院。怎么现在瞬间就出现了个沪上最大方舱医院,到底上海媒体是谣言还是老百姓在造谣啊,上海媒体的谎言这么多次,居然没有一个人被按照谣言处理,看来果然法律还是不外乎人情的,只能抓捕没官职的造谣者,有官职的造谣者就给他们点赞转发。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广州为了应对疫情,有建立长期的建筑,也就是健康驿站。

新冠疫情短期并不会结束,上海也可以效法这种操作。

同时国家还应该有一只专业的队伍,来应对疫情,不要每个城市都是重新自行摸索,太浪费人力、时间,这样成本太高了。

上海 184 小时建造沪上最大方舱医院,已交付超 10000 张床位,对疫情防控有何帮助?

持续低熵 建议把这个长期的隔离点放在崇明,我认为不适合。

因为崇明与上海市区交流挺多,而且要经过长兴岛,不适合做隔离点。

那么隔离点放哪里好呢?

当然是放在九段沙的九段下沙,这个岛面积大,人口少,环境好。而且离浦东机场非常近,用船把人运过去很方便。

知乎用户 腾讯医典​ 发表

所谓方舱医院,也就是 “移动的医院”。打个比方,就跟房车“移动的房子” 的概念是一样的。在部队的野战环境下应用广泛。

方舱医院由不同功能的 “单元” 组合而成,包括: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因此也就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种医院功能。方舱医院具备功能全面、机动性强、组装快、可移动等优势。

上海在建的 “方舱医院” 与野战意义的方舱医院略有不同。野战方舱医院是根据战略需求在适当的地方选址后,按照战场救治需求,进行模块组装建成。

而上海在建的 “方舱医院”,根据疫情救治的需求,在选址上充分利用了现有场馆的空间进行建设,也就是“场馆空间 + 方舱功能单元”,构成了目前的“方舱医院” 模式。

方舱医院能解决什么问题?

目前上海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没有收治,大批患者在社会流动,在家庭聚集隔离,更进一步加剧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最重要的因素。

当前的关键是要把已经诊断的患者收入到医院,集中进行治疗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接触,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问题就更突出。对这类患者目前收治不够,构成很大问题。

目前当务之急,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收治容量不足的问题。目前迅速增加体育馆等大场所的床位,哪怕这些临时医疗场所的床位医疗条件不是很高,但是容量很大。这样可以很快地增加收治床位,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确诊轻症患者可以在这里集中收治隔离,既能得到医疗照护,又能和社会、家庭隔离,有效阻断传染源

非至善之法,无更善之法

“方舱医院” 并不像正规医院那样设施完备,但是对轻症患者是够了,可以进行基本的生活照料和规范的医疗照护。同时 “方舱医院还可以和定点医院进行有序的层级分工,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

方舱医院本着:“能收尽量收,应治尽治” 的原则。以减少被感染者散在社会的危害,也便于集中救治,是解决当下防疫矛盾的现实之策。

大量轻症患者聚集在一起,会不会加重感染?

实际上轻症患者生活可以自理,需要得到基本的医疗,但是需求不大。重要的是应该和社会、家庭隔离开。

谁会被安排进方舱医院?

主要收治确诊病毒核酸阳性的轻症患者,而高龄、有基础合并症、病情危重的患者送往定点医院救治。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轻症患者的社区,在这个社区大概生活两周左右,通过医疗照护,病毒消退,重回健康。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这就是唯一的选择。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一万人的方舱医院对于上海现在就是一天新增的量。

说一句难听的,明天还不一定够。

这个时候埋头做事情吧,任何吹牛皮都会适得其反。

这段时间,大家苦上海久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解放军来了的原因找到了

知乎用户 月白 发表

新冠到底是不是流感,只取决于以下三点:

1. 死掉的人到底是数字还是人命?

2. 底层人的命是不是命?

3. 中国人是不是人?

新冠可不可以放开——应该取决于病毒毒性变化情况和当前疫苗特效药有效性,而不是拍脑袋说控制不住,国外都放开,我们应该学习?

放开投降论者大行其道,美其名曰反正都控制不住了,不如放开保经济。

实话实说这些人不是 1450 的话,我都会怀疑这些人都是准备等老的病死了好继承遗产的遗产爱好者。

很简单的道理,所有人都会死,但是你是希望现在死还是尽可能晚点死?

经济差是因为防疫吗?难道不是因为疫情吗??

我自己是从事酒店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家里也投了两家酒店入的小股。

这几年损失堪称惨重 (为防止某些人扯犊子提前说一下,隔离酒店要求完全独栋物业,我们家管的酒店都不可以做隔离酒店,防疫时只能停业)

我朋友做导游旅行社的那更是直接倒闭,投资的所有钱全部都没了,还倒欠银行六十万。

周围开 ktv 的大老爷们更是恨不得自己去陪唱了,开的时间还没关的时间长。

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提说要放开的,因为你防疫政策一年最多也就因为某些人或者国外快递导致隔离一两个月,我们至少还有十个月可以做生意挣钱。

rnm 按照某些棺材爱好者的话放开了,我们直接申请倒闭。知道为什么吗?

放开了谁敢出来消费啊?越有钱越小资越怕死!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基本不出门了,怂一点的不出门了,有钱可以完全不出门的也不出门了。

剩下的不是特别穷不怕死的,就是身体强壮充满自信的小年轻。

这种情况开个啥店?

出来的人几个有消费能力的? 说难听点刨除富二代,主力商务消费人群还是在四十岁左右,这些人不属于身体好能赌命的范畴!

最重要的是,万一员工感染了生病钱算谁的? 一盒药 2300,重症几十万更是跑不掉。现在实体难做,一年的生意够给几个人看病的?

我很纳闷,其实好多次全国都已经清零了,莫名其妙出来几个国际快递,几个国外带回来的阳性。把境外输入卡严是完全有可能全年无忧的,为啥那么多人喊着放开呢?

还是这些人都是在幻想我们防疫一隔离就隔离一年不开门? 真就人在国外操着国内的心呗?

知乎用户 双笑生 发表

中国人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

——2020 年 1 月 24 日,武汉首先提出了新冠患者应该靠居家自愈的理论。然后这个理论沿着欧洲、美国、日本的路线实践了一圈,于 2022 年四月从上海又回来了。

知乎用户 糖飘人间 发表

行了,别吹了,天天研究 A4 雕花技术也不嫌烦。

我之前线上线下吹上海,说上海疫情防控怎么怎么牛逼。

在父母跟前吹,在老婆面前吹,当着朋友的面吹,跟同事吹。

现在我的脸肿到亲妈都不认识了。

真的,大上海再牛逼,也架不住某些人从根上就不想控制疫情:优等生罢考了。

让控制就摆烂,歧视外地人,还跟国家政策对着干,别的地方出现过的问题,上海又添油加醋地来了一遍。

你说要早早封了全检,又何至于此?

知乎用户 八云社​ 发表

你 184 小时交付 10000 张床位,

它上海就敢在 18 小时内,
再给你搞出 10000 个阳性感染者。

只要控制不住传播链,

疫情传播的足够快,

那你建多少方仓都没用。

目前上海累计

确诊 + 核酸阳性为 559929 人

4 月 2 日 新增确诊 425+ 核酸阳性 8581

=新增 9006

4 月 1 日 新增确诊 438+ 核酸阳性 7788

=新增 8226

知乎用户 问题少年 发表

——其实完全可以在义务兵三年中加入,如何社区统筹,防疫核酸这些,如何像专业人士防止院感,社区感染,方舱建造,核酸检测,物资社区派送问题,这一系列在义务兵役中,教学,考证,以后既然退伍了也可以靠这个谋生,也能迅速统筹社区,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没人管,也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

——如何防止暴力执法以及不公正的情况,就建议每位成员直接直播工作内容,这样既解决就业问题,又让更多人知道如何防疫,

——像这种证完全可以列入公务员考试的,不然每次防疫都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样,有先进技术不学习,也建议加进现任官员考核中,避免出现上海这种防疫情况,出现就是严重渎职,入刑。

——现在反正疫情肯定是会持续下去的,疫情经济也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吃了,为什么不让更专业有国家认证证书的人赚这个钱,至少专业点嘛,别总是有关系就行,钱拿了事办的跟屎一样

知乎用户 江铁家的吉娃娃 发表

杯水车薪,最多够收纳上海两天新增感染数。

上海防疫专家不是说绝大多数能自愈么,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就好么?你们就只是说说而已么?你们就没研究过怎么做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具体实施方法么?果然就是说说嗷!

脑子里想的是共存,旗号上打着的是清零,实施起来是清命,最后烂摊子一摆开始拿早就该做的事来邀功,牛批牛批

真拜托你们把自己防疫的理念先搞搞懂!从头至尾,脑子里就是一滩浆糊

知乎用户 刚开机看见 发表

我就问,外国佬住不住。

知乎用户 素心的猫妖 发表

火神山 9 天,216 小时

雷神山 12 天,288 小时

184 小时确实快了很多,但这个时间大肆宣传真的不合适

184 小时,8 天前,如果当时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形式的严峻性,可能能让更多人引起重视

我被封 21 天了,大约在 6 天前看到了流出的图纸,更早时间也一直呼吁着囤东西,并没人听,很多更是淹没在的情绪宣泄文中

这种邀功的新闻没有意义,宣泄情绪输出同样没有意义,故意挑起争斗造谣的人将来更有会 110 收拾你们

众志成城打赢这场仗才是正经

最后:武汉来支援的医护小妹妹很可爱

知乎用户 脑袋里过一遍再说​ 发表

改装就改装,咋直接就变成了建造?

184 小时建造?100 年后的人工效率也没这么夸张吧!

知乎用户 阳山 发表

上海还能否有说真话的勇气?这已经是对上海最后的期盼!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感动常在

知乎用户 九幻琉璃 发表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还不够,起码还需要三四个。

知乎用户 杨建东​​ 发表

上海高层真的不行

不过上海的医护人员也辛苦了

当年武汉疫情等,上海也都支援过

坏的要骂,好的也得记住

知乎用户 浮生如如​ 发表

上海的防疫拉垮,天地可鉴!

前些天,已经为上海过去的防疫好话说尽。然而,4 月 1 日封城后的亲历,让我不得不为这个城市感到悲哀,为这个城市的人民感到愤怒。

上海疫情拖延到现在才封城,我可以理解,过去还再三向别人解释,上海不是不想封城,是上海封城影响太大,做出封城的决策太难了。

然而,上海现在真的封城了,见证了封控期间社区防疫的拉垮,不得不怀疑,上海真的有能力做好封城期间的疫情防控吗?真的是 “给你上海机会封城,但是你不中用啊”。过去所有 “不封城” 的理由,现在看都成了防疫不作为、防疫懈怠的借口,活该被骂啊!

我并不恐惧病毒,所以甚至是开放的防疫政策我也可以接受。但既然已经选择了要动态清零,选择了封城,那就要为这样的选择负责,既然封了,那就封好、管好啊

前面浦东已经封了 4 天,4 月 1 号浦西已经经历了 1 轮核酸采样,江浙支援的大白也已经介绍过核酸采集的经验,但 4 号的核酸采样还做这么拉垮,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别人都是吃一堑长一智,上海是吃一堑再吃一堑。

3 号深夜临时接到通知,采样的时间有变化,明天早上 6 点就要开始敲门。这我可以理解,时间紧任务重嘛。何况很多社区半夜就在开始等待做核酸了,而且相比于那些一下飞机就投入上海支援作战的各地医护,我们早起点实在不算什么。

看到采样安排表,我真的无语了。上海疫情发展到现在这种样子我可以理解,但都这种样子了,规划管理还这么混乱,还有谁?

4 月 1 号采样,还安排一个时间段一个楼栋,还要逐层敲门,叫到才去做,尽量减少不同楼栋居民的交叉接触。这回倒好,一个时间段安排两个楼栋,也不分前后顺序,这是要开两个楼栋居民的集体见面会啊。

等真的开始采集了,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太乐观了,这不是两个楼栋居民的集体见面会,是整个小区的居民集体见面会。病毒阳转阴在家隔离也不过 10 天左右,有的人好不容易在家闷了 10 天了,一次核酸又回到了解放前。活该我们这些大早上敲门的志愿者们给被骂,既然可以做得这么随性,为什么要让人家早起?

社区封控拉垮的不只是核酸检测,朝令夕改,各种消息满天飞,甚至连垃圾处理问题都来来回回没个明确的处理方法。基层应急治理能力简直等于零,过去到处报道上海社区治理的经验,现在看净忙着吹牛皮了。

社区封控期间,涉及居民的常态性的事务主要就四件:**一是吃饭问题;二是垃圾处理问题;三是核酸检测问题;四是确诊感染楼组的封控服务问题。**其他的是一些需要特别处理的问题,包括看病就医问题、涉及孕妇婴幼儿的问题等。

但是这些常态问题没有一个有明确解决的。发过一次食物,但是够一户家庭支撑两天就不错了,后续有什么安排没有?居民不清楚,手中没粮,心里发慌啊。垃圾处理究竟是放在家门口,还是放在楼栋 1 楼大门口,没有明确说法;核酸检测问题如上松松垮垮;确诊感染楼组的封控和服务也没有明确章法,居民怎么会不抱怨?

我理解居委会人员现在很辛苦,很多问题也不是居委会能解决的,但至少要把居委会层面该管理的问题管理好啊。社区这么多志愿者在待命听居委会指挥,指挥官要能统领社区防控的全局啊。

街镇和上级防疫指挥部门,请求你们清醒一下,做好统筹规划。你们指导无方,居委会就会更乱,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消息满天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上级防疫部门的措施指令不断变化。既然已经痛下封城决心,那就好好封,想要有序解封,请先进入有序封城的状态吧。

全国人民都在支援上海,都在看着上海,该拿出个方案来了!

最后,感恩全国人民和各地医护对上海的支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争做上海的表率,做好防疫配合。

知乎用户 82 年的贴吧老哥​ 发表

对疫情有没有帮助不知道,但对某些人的仕途肯定有帮助。

知乎用户 槙念 zhen1​ 发表

设施重要,管理设施的人更重要。

建设者 184 小时的辛劳不是为了给上海政府里某些蠹虫邀功的。

如果不是他们的决策失误——别跟我扯放开,放开也不是他们这么放的,你见过混乱成这样还能放好的放开?——有必要搞出这么赶的工期?

临时改建方舱、抽调 “支援” 力量不是长久之计。

要坚持动态清零,那就整顿地方政府,改进问责机制,不要让官员只向乌纱而不向民众负责,作为后手的模块化改造和军地联动机制搞起来;要尝试逐步放开,那就首先做到信息彻底公开透明,科学为先。

疫情蔓延几年都无所谓,但是一波又一波不得不救火的脉冲式混乱真的不想再看到了。

知乎用户 划划水 发表

杯水车薪

现在气温适宜,把轻症尽快隔离起来。体育馆各种场所赶紧用起来。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昨天 9000。

目前来看,

如果不能极短时间暴跌,

把人车去浙江江苏几乎是唯一应收尽收的方案。

就是江苏和浙江的又要骂娘了……

============

有人问,跟老百姓说真话那么难吗……

不难的,说了奥密克戎没啥后遗症,不用怕,你们不信不是吗……

知乎用户 西瓜是个糖 发表

丧事喜办还挺自豪的哈?今年牛肉应该要降价了。话说回来,不管怎样,这种无论发生何事,我都是最流弊的这份自信还是值得学习的!

希望工人的工钱到位了!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方舱本身就是快速隔离阳性人群的有效手段,上海今天难道才知道么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他们对疫情防控最大的帮助,就是他们终于开始对疫情防控有帮助了。

知乎用户 Cleon 发表

太棒了,今天的阳性有地方住了!

加油,赶紧建明天阳性病例要住的!!

快!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狗 发表

直接影响:有 10000 人可以入住到放舱医院,这 10000 人的家人、邻居和所在的小区感染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间接影响:这 10000 个阳性病例不会提心吊胆的等着转运,家人和邻居也不用一直打电话个居委和疾控中心,降低了这些比较负面的新闻,让广大隔离中的人民看到了希望。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184 小时新增 10000 张床位,然而 24 小时新增 8000 感染者。建设者非常给力,但闯祸的人更给力。

知乎用户 jusalun 发表

这才哪到哪啊,上海军管就意味着中央直接出手干预了,那么一定是有充足冗余留出的,毕竟建设隔离方舱也要时间,而病毒不会在这期间停止感染等着大家。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苏州的方舱医院怎么就不能给上海用呢?

【我不理解】■■

好多天前我就想说这话。

希望上海好起来吧。

知乎用户 不知鸟 发表

没有任何帮助,一两天增长的人数就够填平这点儿床位了。

就是不知道加班加点的工人最后到手能剩多少钱,二百还是倒找钱呢?

知乎用户 甄贾世清 发表

党中央轻轻一出手,天地山河瞬间变色换新颜,在其他地方发生过的一个个人间奇迹,又一幕幕再一次在上海上演。上海人民总算等来了党中央的光辉!

这样的奇迹在西方国家是想都不敢想象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政治优势,可以短时间内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海人民一个个都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啊!

知乎用户 曾经 010 发表

不是都是无症状的轻症吗?

上海专家不是说了百分百能自愈吗?

要方舱干嘛。。。

以前觉得北,上,广,深都不错,但我不喜欢季风海洋性气候所以不太想去南边,北京政治气氛太重,也所以我一直觉得上海是个好选择,,,现在,

国人跟外籍冰火两重天的待遇,什么分菜不给外地人,什么叫外地支援的医护人员叫乡下人,还不管吃不管住,这当年在武汉支援过的医护人员可是能享受各种不同湖北地区的各种优先待遇的,更不用说走的时候各种含泪欢送了,,,,这上海这些都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可去 TMD 上海吧,太烂了。

你们 TMD 爱干嘛干嘛,别外溢到我们乡下人的城市来就行了。

PS: 一个劝大家减少出去买菜的贴子劝大家不要出去交叉感染的贴子被喷了五百多楼,这个又来一堆莫名其妙的人,吵不动了,封评论了,那帮喊着要自由的人,你们爱干嘛干嘛,我又没权力限制你们。

知乎用户 K 先生信徒 发表

一万张不够,起码翻个十倍。要是考虑冗余量,得翻十五倍。

结合自己整理图来看,4/3 上海确诊已经达 51000+,超过 20 年 4 月 8 日解封时的武汉(50008 例)

而上海的新增势头还在,累计十万不是问题。能不能到十五万得看后续两天的新增。

4.4 更新一下数据,加上了 4.3 的新增

知乎用户 我次饭超腻害​ 发表

这是想接受表扬吗?

做的好,鼓掌。

知乎用户 我是大于 发表

我还是那句话,上海政府的公信力今年下降到倒数。

知乎用户 花花酱 发表

杯水车薪。

而且居家隔离的话增长只会更快。估摸着只能放弃某些小区,任其全面感染,挑重点治疗了,我这边之前封控,绝大部分就是社区感染。

应该会把一部分人外送隔离。

知乎用户 zonic 发表

有希望了!

坚持三件套

防疫五还要

可以选为上海发布精选评论了吗?

知乎用户 石再春​ 发表

软件能力不足,硬件来补。

上海缺的不是方舱,而是管理和执行能力。上海的隔离点和方舱管理混乱,母子分离,隔离点内交叉感染,正常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无症状占用医疗资源。建再多的方舱,也不解决本质问题,而且感染者是抗拒进入方舱的。

建方舱,是抗疫的膝跳反射,是路径依赖,既能体现 zf 抗疫决心,又不暴露 zf 基层能力不足短板,这也许是上海现在唯一拿得出手,可以说一说的事情了。

知乎用户 云卷云舒 发表

亡羊补牢

但是你爹看不下去了帮你补的

你还觉得理所当然

还嫌你爹补晚了

你爹也嫌自己补晚了

怎么狼叼走的不是你啊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按照 1:20 的医护比,大家计算一下,上海的实际疫情人数是多少?

上海本地应该有 10w 医护人员,外地支援目前可能在 1.5w-2w。


货币政策 - 2: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与 2 年期国债收益率交叉意味着什么?

1960-2022 年美国 M1、M2 增速与通胀率对比,2022 年 2 月国内 M2 增速对比,为何最后的时间在今年底?

参考上文

远期 10 年国债收益率在长期低利率下必然降低,而短期 2 年国债收益率必然对美联储利率更为敏感,当遇到美联储加息,或者处于美联储加息末期时,短期国债收益率必然先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即处于熊市中资本市场,短期货币的成本远远大于长期货币的成本,而处于牛市的资本市场中,长期是看涨的,因此长期货币利率远大于短期货币的利率。

在牛熊转换的过程中,长短期利率交叉就意味着美股资本市场步入最后的顶部阶段。

在历次大周期的货币规律中,每次长短期利率的切换即是资本市场的拐点,2019 年时,美股资本市场即将见顶,因此长短期利率还是交叉。

而 2022 年时,美国国债长短期收益率再次交叉,显示美国经济已经回归正常周期,该来的还将到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与 2 年期国债收益率交叉以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出现金融危机,从历史数据来看,一般在 3-18 个月内发生金融危机。

从 2019 年底算起,如果没有疫情,大概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 2020 年底爆发,从 2022 年 3 月份算起,结合中美利率周期,大概率在 2022 年底终结这十几年的繁荣。

-–

未来中美利差会长期倒挂吗?短期中美利差在 2022 年 12 月 - 2023 年 6 月份有倒挂的几率,即美国利率高于中国利率,人民币有短期贬值的风险。

**1990 年后日本实施较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日元利率远低于美元,但是日元币值却始终保持相对稳定,那么中国会和日本一样吗?**日元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是外汇收支平衡,日本财阀在海外有巨额的财富,且日本经济科技含量较高,因此外汇流失的概率并不大,因此长期以来外汇比较稳定。

[1] 而我国大概率实施利率双轨制,国内商业银行的美元存款利率可能显著低于美联储利率,且禁止大额美元汇出,以此稳定国内货币系统。

而中美利差也不会差距太大,最高利差不会超过 1%, 长期来看可能保持同步,中国房贷利率普遍在 5.5% 左右,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会下调至 3% 附近,以此稳定商业银行的房贷坏账,减少违约率。

参考

  1. ^ 货币政策 - 2: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与 2 年期国债收益率交叉意味着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707&idx=1&sn=93fe49f566374971290c2a94bb811a14&chksm=fb84b9e1ccf330f7c5b1a5928b41db48ffeba9612be4ff6b8e2554a2f5ea52648cc2e66e6d85&token=31249023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霜天晓月​ 发表

也就够今天一天的量……

明天都不一定够。

别吹了,赶紧认真做事吧!

知乎用户 脑洞太开 发表

网上盛传的是某些方仓设施简陋缺乏管理物资靠抢 造方仓不是搭积木 里面细节呢 有些媒体整天愚民无脑吹 把上海吹成爱丁堡 精准之城 完全是御用马桶 监督 zf 完善各个服务才是你们的职责

知乎用户 全民风暴 发表

看过某方舱,就是一个交叉感染公共场所。
人多,嘈杂,盥洗条件差,医护人手不够,
人在这种环境下,吃不好睡不好解手不方便洗漱不方便,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只会更加不健康。
能住在这样的方舱,还得是富裕地区。非一线城市,很多被封的人需要打地铺,且空间拥挤,缺吃少喝,缺医少药。人只是被关起来,但没有得到起码的照顾。明显就是社会资源财力应付不起,蛮干硬上。

让人待在家里养病不好吗?保障好食品药品的物流就行了。
非要集中拉到陌生环境里去受折磨,就为了显示在干大事是吗?
单纯就是姥爷们宏大叙事的需要。

香港,奥密克戎大多数为轻症或无症状,不吃药也能自愈,在死亡病例中,60 岁以上的占 95%,九成没打疫苗,死亡年龄中位数是 85 岁。显然,这个病如果要封控要保护,应该精准针对老人群体,而年轻人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上海,近一个月,感染数万人,每天轻症 300 多例,94% 无症状,只有一个重症。数万人里只有一个重症!近一个月,数万人,只有一个重症!这个重症率,比某些汽车的死亡率都低。但我没看到要因此封汽车封交通。

另一重要方面:失业和家庭财务困境,在社会全因死亡率中一直是排前五的因素。不要以为,封控不会有生命代价。有人假装看不懂这句话,我再强调一遍,失业或缺钱一定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在一个不发疫情补贴的社会),是会死人的,只是不统计而已。

与死亡率最相关的 10 个社会因素:
1. 正在吸烟
2. 离婚史
3. 酗酒史
4. 近期财务困难
5. 失业史
6. 吸烟史
7. 生活满意度较低
8. 从未结婚
9. 接受政府救助
10. 消极情绪

封控会直接导致一些人陷入 4 和 5,而 4 和 5 很有可能导致 7、9 和 10,也有可能导致 2 和 3。
人在失业低落时期可能也会吸更多烟吧,我不是烟民,我不知道。参考文章:你占几个?科学家发现与死亡率最相关的 10 个社会因素

再一重要方面:社会资源尤其医疗资源都被用在了对付新冠,很多患了其他病的病人得不到及时且必要的治疗,西安孕妇,吉林发急性喉炎的小女孩,上海发哮喘的护士,不会真以为此类惨剧只有这寥寥几例吧?说白了,没有这个能力,非要去干这个徒劳的事情,类似于拆东墙补西墙。只要不死于这个病,死于其他病或其他原因,不影响姥爷的位子和面子。所以,我再说一遍,单纯就是姥爷们宏大叙事的需要。

最后,向一位不知名的女医生致敬。她在热线回答市民咨询的时候,说到了弄虚作假和劳民伤财,说到了医护人员身心俱疲,市民告诉她在对通话进行录音,她回答:“可以,你把我的录音放出去,我们已经彻底的绝望了。” 我很担心这名女医生以及放出录音的市民,接下来的境遇。人,公民,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共事务应该允许大讨论允许发出不同声音,他们不应该被 “因言获罪”。压力,直接给了一线工作人员,使他们超负荷地加班加点,而姥爷们是不会缺觉的。


有人提到欧美的巨大死亡数字。我做此回复:
1 那个死亡数字,是积累数字,并不代表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和最初的新冠,完全就不是同性质的东西,它几乎不入侵肺部,当初那种 “白肺” 的可怕症状是没有的。咱们没必要刻舟求剑。
2 欧美有大量人抵触疫苗,他们有这个选择权,包括香港的死亡病例,也是 9 成没打疫苗。
3 死亡病例患新冠,并不代表新冠是致命原因,绝大多数人是他们本身有疾病,因其他疾病死亡,只是同时患有新冠,所以也算在新冠数据里而已。流感死亡病例也是这种统计逻辑,国际通行标准。“如果没有新冠,这些人就不会死” 的说法根本不靠谱,尤其是在当前奥密克戎流行时期,关键是看重症率,如果重症率极底,那么就意味着死亡数字其实是患者本身的其他疾病造成的。上海数万人只有一个重症,已经从本质上坐实:这个病实际造成的死亡不会高。
4 香港男性及女性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 82.9 岁及 88 岁(全球第一)。而香港此波奥密克戎,死亡中位数年龄 85 岁,可以看出,奥密克戎对平均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影响,这同时也再次印证了第 3 点。

知乎用户 家里蹲大学校长 发表

今天无症状 + 确诊新增超过 9 千,聊胜于无

知乎用户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发表

有一说一,世界大势是这样,到目前我依然觉得共存才是以后的趋势,总不能闭关锁国。

但我想象中的共存绝不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这次我无比支持上海清零!

支持督导组入沪

这座城隍庙里有太多鬼了

不揪出来难以平民愤…

揪到最深处估计不太现实,

但我希望

那些附着在脏器上的肿瘤

这次能被彻底清除

知乎用户 猎犬狐 发表

上海有大约 46 万外国人,这个医院不够啊。

知乎用户 仿佛天下 发表

实事求是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知乎用户 ADDDSSDSX628​ 发表

抓紧时间准备物资吧,时间不多了

知乎用户 博闻洞见​ 发表

中国速度,众志成城,同心协力,阻抗疫情,一切皆有可能!中国加油!上海加油!

知乎用户 乌合之子但愿君​​ 发表

方舱医院对疫情防控的帮助有多大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也比较好奇,建造方舱医院的这个工人他们应该怎么安排?

这个倒不是我为难别人,因为你建造方舱医院嘛,你肯定就是密切啊。你作为密接,你肯定就要建造完了之后被隔离嘛。

那么你的工资是否付得起密接费?这个也不是我在乱讲,确实前几天的新闻里面就有这一条,结果工人把方舱医院建造完了之后,不仅工钱没有拿到,反而还要到贴钱被隔离。

这这种事情其实也不是一两次发生了,2020 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造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工资给到了吗?补贴给到了吗?包括这个全国资源的这些医疗护士人员,他们的补贴给到了吗?

我相信只有极个别地区是没有给到的,他们变成了新闻,被提到了知乎的热榜上。让我们这些网民呢,能够看到,除了非常迅速庞大规整的宏大叙事背后,还有个人挣扎的生活。

这让我们看到,如果你正常应该得到的利益没有被得到,导致生活难以维系,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事情闹大,引起上面的关注。

等到你个人的利益获得保护之后你再表达感谢,但是不要感谢帮助你的人嘛,感谢上面的人。然后你就忘记了,其实就是他们不作为才导致你的问题出现的。

早到那个敲锅的女子,再到前几天直接血性的就把老人摆在医院门口的上海男子。这种事情是频繁发生的,而且是不分任何区域发生的,大家应该习惯。

同样能够表达我们整个普遍性的,就是地域污名化。之前武汉的同胞们被其他省的网民怒斥,前几天我们看到了上海的那位女性到成都落地之后,微博上面那种带有特别的成都腔调的 rap 的骂法,也是非常的新奇。

反正呢就骂具体的人啊,就坚决不骂给她发这个阴性和绿码的上面。估计也是为了后面做铺垫啊,等到自己遇到了问题,在网上闹大,闹大了之后,转头来感谢上面。

这这都成为我们的基本操作了,谁要是不会啊,谁就不是网民。以后分辨啊,这个外国的 1450 或者 4v,就问他,如果你出了事,你要怎么在网上闹才能解决,解决了之后应该做什么。

只是可惜啊,方舱医院的建造的工人们可能就没有那么成熟的网络申诉的能力。

希望上海能够安置好这些建造方舱医院的工人吧,不要让我一语成谶了。

知乎用户 滑马他是天子啊 发表

这些都是因为上海管理疫情不力,白花出去的银子。有人为浪费国家资源、浪费税收负责吗?

知乎用户 李立群​ 发表

希望方舱医院不要住进任何洋大人和买办,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舒适,而是他们吊在路灯上。

知乎用户 听妈妈的话吧 发表

『咸』姓 · 起源

1、出自高辛氏。

帝喾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臣子咸丘黑,是咸姓始祖。

2、出自巫者。

商代有贤臣名咸,因为以卜祝巫事为职业,故称咸巫,其后代以祖先名字为姓,称咸氏。

3、出自姬姓。

知乎用户 无愁眼下迟 发表

什么叫专业?这就是专业!

新冠的威胁不是死多少人,

是新冠症状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以及挤兑以后的踩踏!崩溃!

这种医院就是告诉上峰:

放心,咱们不怕医疗资源挤兑!

知乎用户 正版天天哥 发表

好大喜功,还在吹呢?

10000 张床位也就一天的量,赶紧干点实事吧。

知乎用户 猫眼 2020 发表

  奥密克戎主题公园 终于正式更名了.....

 爱丁堡小布不粗来走两步么?

知乎用户 何必 发表

实事求是、因时制宜,我旗帜鲜明的赞同共存!

我认为共存开始的时机需要在结束上海本轮疫情之后的五月,再让国外不断下降的疫情子弹飞一会儿,再让国内老人的疫苗接种率提一些,再让方舱医院多建些,再让药物呼吸机等物资多储备些。相信在全国的支援下,上海可以在一周内做到管控区和社会面分开,两周后社会面连续清零放开,三周后上海全域去星。

知乎用户 lemonpepsi 发表

一个结论:截止 4 月 4 日,上海已超过 6W 新冠感染者(确诊 + 无症状),本轮上海疫情之前一直以 3 月 1 日第一个确诊病例为开始,但是很大可能在 2 月份已经开始在上海以无症状感染者的形式隐匿传播,并且早期未引起重视,流调并没有及时发现传染链。

以下是从上海本地宝查到的自 2 月 20 日数据(上海卫健委 2021 年 11 月 6 日 –3 月 10 日每日数据缺失):

2 月 20 日,2 例无症状感染者。

2 月 20 日新增的 2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系 2 月 17 日一境外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该境外输入病例于 2 月 13 日从香港进入内地,2 月 14 日自珠海乘坐高铁抵沪 (非法越境抵沪)。目前,该人员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其非法越境的行为,将一并予以查处。

2 月 24 日,1 例无症状感染者(系近日外省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2 月 25 日,1 例无症状感染者

2 月 26 日,1 例无症状感染者(浦东机场入境旅客转运区域工作人员

2 月 27 日,1 例无症状感染者(系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

2 月 28 日,3 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浦东机场入境旅客转运区域工作人员


3 月 1 日,1 例确诊(2 月 28 日因发热等症状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1 例无症状感染者(系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

3 月 2 日,3 例确诊(均系 3 月 1 日本市报告的一例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5 例无症状感染者

(4 例均系 3 月 1 日本市报告的一例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 例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系 2 月 27 日本市报告的一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3 月 3 日,2 例确诊,14 例无症状感染者。


另外请上海市卫健委解释下为何 2021 年 11 月 6 日 –3 月 10 日每日疫情数据缺失

新闻发布_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sh.gov.cn)

知乎用户 懦弱的人 发表

没有多大用,因为努力出现了方向上的严重的错误。

184 小时 = 7.7 天建设 10000 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按现在的 1 日检测出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之和超过 8000 多只够 1.25 天的容量,也就是 16%,剩余的 6.4 天的容量 84% 继续居家隔离?

严控动态清零不仅仅需要隔离所有的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而且需要隔离所有的密切接触者。而密切接触者是确诊和无症状之和的好几倍。

而现在要求的严控却只能做到隔离检测出的被感染的一部分,而且是少部分,那么这算什么严控动态清零?靠谱吗?

既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与病毒共存,那么正确的做法是,正规医院只接诊重症危重症集中精力挽救他们的生命。

而方仓医院应该只接诊有可能转变成重症危重症的轻症和普通型,以及年龄偏高的老年人和带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的人以防转变成重症危重症来不及施救。

至于绝大多数轻症和其他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居家隔离争取自愈!

汪诘采访上海疾控专家,称几乎 100% 患者可以自愈,建议居家隔离,如何科学理解这种观点?

新冠病毒肺炎是自限性疾病,意思是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新冠病毒康复。

只有极少数转变成重症危重症的人才需要特殊的照顾挽救宝贵的生命。

所以健康人,以及不大可能转变成重症危重症的人应该自觉一点,把宝贵的有限的医疗资源让出来积极治疗重症危重症。

至于,已经在医院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立即做出院处理,准备腾出床位让给重症危重症及时住院。

不切实际的幻想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将为了接诊所有的被感染造成无暇顾及重症危重症,让他们成群结队的在家里死去!

多地选派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对当地疫情防控有何帮助?

香港就是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做出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已经死亡 8172 其绝大多数就是严控应对与病毒共存的第五波疫情贡献的,是有可比性的新加坡的死亡率的 4.5 倍!有计划有步骤执行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只有 1276 死亡。

懦弱的人:根据中国现实状况如何实现与病毒共存?

懦弱的人:方舱医院需要转变职能

懦弱的人

9 次咨询

5.0

14359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抖抖抖抖飞 发表

10000 太少了,100000 也许能够用。

如果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就和没收一样。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知乎用户 曹封号 发表

中央派军后,知乎共存少了三分之二

知乎用户 越努力越幸运 发表

首先肯定的是: 上海已经尽力了!

不过相对最近疫情客观情况来说,10000 张床位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最近几天每天都是大几千的无症状感染者,国家已经出动了运 - 20,启动了军队医疗来支援上海了!

希望上海早日实现清零,早日实现全面解封,早日重现昔日热闹繁华的景象!

知乎用户 小新 发表

这应该叫安装吧,主体结构都是原有的,只是在内部进行改造和隔断床位,怎么好意思叫建造!!

知乎用户 言出无名 发表

效率再高,它也是外地人盖的” 公园”!!!

知乎用户 张议潮 发表

蛐蛐一万张没用!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上海的春天适合开窗通风,应该打开所有室内集聚场所的窗户进行长时间的开窗通风,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防止室内空气中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阻止室内传染事件发生。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微量即使吸入了也不会感染。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下列回答是有关不吸入新冠病毒,减少吸入新冠病毒的第 5 天采用,请见过的知友忽略;有相同看法的知友转发。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一、如何保证不吸入?

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日常生活,长期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保障不吸入的措施都难以长期执行。

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防疫措施实质就是保障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防疫措施成立基础就是室外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

二、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三、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上述措施结合原有防疫措施的落实,期待可以达到在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防疫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比较尚需证明。作者的意见是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比分区封控不会差。

知乎用户 多月 发表

184÷24≈7.67

今日新增 9k+,草长的太快牛都快吃撑了

知乎用户 是长今啊 发表

这个速度不够啊,得按指数增长才行啊。下面 184 个小时需要 20000 张,再下面 184 小时 40000 张…… 以此类推

知乎用户 雲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

奥密克戎存在非人人传播途径,盲目抄以往作业,等同于忽视一巨大漏洞——自然界无法清零。现在应该抓紧时间,提高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抄新加坡作业做好各项准备,世界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在 4 月 4 日上海进行全市核酸检测前,有两件相关的事件值得关注:

1、4 月 3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425 例、无症状感染者 8581 例;

2、多地选派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截止 4 月 3 日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一场人与奥密克戎毒株争夺生存主导权的大战似已迫在眉睫,目测大陆大概率要重抄武汉成功抗疫的作业。

两年前的武汉,当时疫苗还在研发的阶段,大**陆用这套组合拳,艰难击破第一代毒株,成功控制住疫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两年后的今天大陆已普及了疫苗接种,还用老办法严防死守会不会太迂腐啦?

回顾以往,除了 19 年年末开局时有些慌乱,应对疫情,中国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等生。但为什么作为曾经的学习榜样,中国到目前为止还定不下 “与病毒共存” 的决心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还太低,如果以此为前提,终结疫情代价很可能大到难以承受。

我们先来看看香港,在奥密克戎的重压之下,香港防疫的困难处境,凸显了老年人接种率低的问题。3 月初,香港每十万居民中有近 900 例新冠病例,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最高水平。

3 月早些时候,死亡人数甚至飙升到近 300 人 / 日。

而大陆面临的困境和香港类似,虽然大陆总体疫苗接种率高于 85%,但大陆有 5200 万 60 岁以上的人尚未完全接种疫苗。最脆弱的群体——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比例更低,仅 20% 接种了两针。

所以,如果当前各地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陆也将面临类似的困境,按照大陆的人口基数,危机甚至会更严重。因为 5200 万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中不少还有基础病,所以,死亡人数将达到 “非常严重” 的程度。

有专家粗略估计至少要死 100 万人,甚至更多,这个数字等于公共卫生系统的瘫痪。所以,中国暂不会改变或放松当前的防控策略。同时,退出策略原则上要等一等,得看看已经 “与病毒共存” 的国家能否过关。

据分析,中国很可能会等到该特殊群体的疫苗接种率达到 80% 后,再进一步放宽限制。

**但世界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其他国家先后加入 “与病毒共存” 的计划,必将深刻地影响中国防疫。**奥密克戎甚至可以通过非人人传播途径渗透,随着病毒在世界除大陆以外的地方自由传播,将导致爆发越来越不可控。

还用 “核酸检测 + 人员隔离” 贯彻疫情防控,等于有意忽略病毒可存在于自然界的天大漏洞。而因为过去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成绩,很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防疫措施。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持续下行,表明 22 年经济增长受疫情拖累。

在疫情防控上,当前的中国确实需要彻底解放思想包袱——仅适用于过去的成功经验:

1、**用来对付非人人传播途径效果堪忧。**确诊人数摁下葫芦起了瓢,导致对防疫措施产生信任危机;

2、**有助长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比如还用群聚式测核酸来筛查感染者),**导致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而 “与病毒共存” 后,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迅速上升后逐阶回落的新加坡。将用于收容和救治的人、财、物投入与无症状感染者脱钩,把有限的资源投向真正需要被收容和救治的患者。因此,正从调整后的防疫措施中获得自信。

那中国该怎么办呢?

**新加坡写的作业,客观上说确实是与时俱进的好方案,解决了未来我们将怎么做的问题。**但我们暂时还抄不得,**得尽快解决特殊人群接种率低的问题。**这一环解决好了,后面的棋才能走活。

奥密克戎破防能力这么强,中国经济可经不起整城整城搞隔离的拖累啊!

知乎用户 冷月无声 发表

最近大家一直在争论究竟是要共存还是严防严控,借这里我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动态清零才是上策。

共存派和清零派最大的分歧就是 “保经济还是保防控”,认为这二者是可以二选一的,我认为不然。

共存派的理由是现在由于国外拉垮的防疫和 RNA 病毒变异的不可控性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 “群体免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大背景下,中国这个“防疫孤岛” 必然不能长久,与其等到最后撑不住彻底崩盘还不如现在慢慢放开,至少有个缓冲期,正所谓 “软着陆比硬着陆强” 是也。现在盲目宣传疫情的严重性,等到不得不共存的时候 (完全不可避免) 就难以收场了。

而且他们认为现在的新变种毒性没那么强完全就是大号流感,死亡率重症率比起前低多了 (虽然依然在反复感染反复死人),抗一下应该没事,但是长期封控会人为造成大量失业,而失业会比感染死的人更多尤其是他们认为境外的生活生产秩序已经恢复,疫情重症率又那么低,经济和疫情已经双赢了。

我们清零派认为,上面的说法过于片面了。

**首先,能不能保得住经济?**国外共存了,经济有明显恢复吗?疫情是经历下行的导火索还是封控是?或者说,现在的全球经济下行是由于封控隔离造成的吗?全世界除了中国有谁真正做到过封控?没有封控的地区,经济增长率比中国高的有几个?**疫情最严重的那年全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是谁?**实行群体免疫的国家有几个经济反弹的?放弃防疫后,失业率大幅减少的国家在哪里?

有人说美国已经恢复,日本已经恢复,香港就跟没事人一样。他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娱乐的娱乐,都过得好好的,又没死,有什么不好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越南印度,有没有了解过中国的经济结构?看看越南的处境,看看印度的经济下滑了多少?别告诉我他们两个能做到严防严控,或者**宁可要防疫也不要经济,你看看印度的防疫政策和经济状况,别只看香港新加坡,**看出区别了吗?

中国和越南印度一样,都是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实体经济,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且劳动密度大,所谓 “劳动密集型” 是也。而上面提到的那些都是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 “资本密集型” 行业,**就业岗位少,劳动强度低,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远程办公。**他们坐在空调房办公室甚至是家里,喝着咖啡对着电脑敲着键盘,工资源源不断的打入他们的卡里,再看着那么低的死亡率重症率,确实有 “大号流感” 的感觉。

而中国印度越南呢?是劳动密集型的实体经济,它的特点是就业岗位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方式单一,不能远程办公。其感染风险远大于上面那些人。有人要说了,不能远程办公,封控不就失业了吗,还不如上面那些人呢。有这种想法的人,naive!

你只看到远程办公,没看到劳动强度大啊,这就不得不说新冠自愈和新冠后遗症了。

新冠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其中显著的有味觉嗅觉失灵,男性精子质量下降,还有心肺功能下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下降,大家都知道著名印度旅游 up 主

@刘墉干净又卫生

吧,他得从新冠到自愈基本用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面,基本是躺在床上,无法下地活动,更不用说剧烈运动了,请问富士康的工人和外卖骑手们,身体素质有没有他好?他在自愈过程中几乎只能躺床上恢复,莫非你们能生龙活虎的在生产线上奋战 12 小时不喘气?要不要先喝一杯芦荟汁提提神?

现在上海不是建大规模方舱了吗?正好是个机会,看看恢复情况吧,正好有几十万统计样本。同时不要只关注重症率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愈后的身体状况,我建议方舱内配备专门的体育器材,跑步机哑铃拉力计等,除了丰富患者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测试患者们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自愈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可能性以评估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工业生产最怕的是什么?一是停工。停工就会有损失。大规模工业生产要的就是效率和稳定,工停了,生产线断了,想重新组织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二是减员,劳动密集,特点是密集,人少了怎么密集?生产成本怎么降下来?如果不清零,那么,这种劳动力密集的场所就会成为病毒培养皿,病毒反复变异,反复感染,反复回家自愈,空出来的岗位有要新人顶替 (岗位不能歇),自愈不了的直接送火葬场。那么整条生产线就不稳定,每个岗位平均半个月就要换人,不会有长期工作的熟练工,无论生产成本还是生产风险都会大幅升高。这就是为什么流出到越南的低端制造业有些又回流中国的原因,保就业,请不要搞笑!在某这人眼里,隔着玻璃窗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工厂里密密麻麻的工人,没有像生化危机那样当街倒下,就是大号流感了。苹果越南工厂不顾疫情强制开工,后果如何?印度也是一塌糊涂。中国积极防控,20 年底,在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的大环境下,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目前中国垄断了几乎所有物资的生产和出口,前些年全世界到中国抢口罩抢疫苗的事还犹在眼前,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出口不降反增,此间种种,就不详述了。

其次,**民众心理因素,不患寡而患不均。**新冠会死人会有后遗症,这已经是共识,大家之所以这么配合防控,就是像快点好起来。别说共存,能防控为什么要共存?之前不是已经防住了吗,又不是做不到。

见过光明的人比起天生的盲人更难接受黑暗。一个人看到了希望而希望却在眼前破灭给他造成的打击,远大于一开始就让他生活在迷茫的深渊中,后者至少安逸自在,前者只剩痛苦追忆了。

要么一开始就群体免疫,告诉大家这是大号流感,要么就坚持防控不放弃。从生化危机到大号流感的落差,没有人受得了,会把这些年积累的公信力迅速败光。软着陆?不存在的,看见那些 VIP 送菜的,我们这些抢不到菜的可不会冒着进火葬场的风险和你们一起共存,为了那点工资冒着生命危险去给你们打工。

不要低估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要王力忘记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大不了会农村种地,甚至去零元购,也不去工厂上班,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到那个时候,你们还怎么保经济,怎么发挥人口红利优势呢?

综上所述,要保实体经济、保制造业就必须严防严控,保金融房地产的话随便。

知乎用户 大斗鱼 发表

唯一的帮助就是,浪费了不少钱,感动了自我。

知乎用户 风吹麦田 发表

为上海人自豪!!!再给上海一段时间,方舱可以像长城一样,绕城一周,你信不信→_→

知乎用户 Sugar Daddy 发表

上海又给全国上了一课: 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前天晚上及昨天白天,

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

网民们纷纷感叹:

“上海又给全国上了一课,

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02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一个特点:快。

10 月 31 日下午 5 点左右,

上海方面接到杭州通知:

杭州新确诊一名新冠病例,

病例昨日曾到迪士尼游玩,

在园内待了近 11 个小时,

极有可能引起大面积传染。

接到这个通知后,

上海的反应速度有多快?

不到十分钟,

上海迪士尼就已经封园。

5 点半左右,

大批医疗人员、民警和志愿者,

开始陆续出现在迪士尼门口。

迪士尼立即对外发布通告:

所有游客离园时需接受核酸检测。

这反应速度,真叫一个快。

更快的还在后面,

医护人员仅仅用了四个小时,

就完成了两万游客的核酸检测。

这效率,快得简直惊人。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晚上 7 点多钟,

上海各学校、单位、居委会、村委会,

纷纷接到通知:

迅速统计这两天有没有人去过迪士尼?

一个多小时后,

周末两天迪士尼游客名单出炉。

单位、学校、居委会、村委会,

立即通知名单上所有人员:

就近到以下医院做核酸检测。

几十分钟后,

各医院核酸检测窗口就排起了长队。

11 月 1 日上午 8 点 12 分,

“上海发布” 发布消息:

已累计筛查 33863 人,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所有场地都已完成采样消毒。

这速度,简直快到不可思议。

在我们正酣睡之时,

上海却通过迅速行动,

将一场极可能引发巨大灾难的疫情,

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03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二个特点:稳。

所谓稳,就是 “有序”。

从接到杭州的通知开始,

到完成数万名游客的筛查检测,

整个过程有序得就像演练过一样。

警察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医护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志愿者迅速集结到达现场,

然后迅速各就各位,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检测的检测,

筛查的筛查,

流调的流调,

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

嘘寒问暖的嘘寒问暖,

有力有序,不慌不乱,

实在是太 “稳” 了。

04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三个特点:准。

要是换做其他城市,

有数万人到过迪士尼,

那肯定要搞全面封锁了,

那肯定要搞全员检测了,

那肯定要搞全区隔离了,

但是上海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这样做,

一会耗费大量人力,

二会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

三会影响无数人正常生活。

所以上海决定实行精准防控:

精准筛选出迪士尼游客,

然后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

以及 2 天闭环管理和 12 天社区健康管理。

其他的上海人,

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

该打游戏继续打游戏,

所有人都按照正常轨道生活。

05

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

第四个特点:暖。

上海接到杭州通知后,

虽然对迪士尼进行了封园,

但封园却非常人性化,

只是关闭了室内项目,

而让室外项目照常进行:

想离开的游客可以立马排队做检测,

想继续玩的游客还可以继续玩。

没有搞一刀切,很暖。

而且,排队的时候,

孕妇可以先测,很暖。

抱孩子的可以先测,很暖。

渴了有人送水,很暖,

冷了有毯子提供,很暖。

充电宝源源不断,很暖。

虽然迪士尼停业了,

但当天恰逢万圣节,

所以上海方面,

很人性化地没有取消烟花表演。

于是游客们才有幸得以:

一边排队做检测,

一边欣赏烟花绽放。

一些游客发朋友圈说:

“这是最浪漫的核酸检测。”

由于疫情管控,

上海停了地铁 11 号线。

地铁关了闸机口,

出租车也不能来,

所以很多没车的游客,

在检测完后没法回家。

于是上海交委,

立马调了 220 辆公交车过来,

将所有游客一一送回家。

一个上海市民说:

“当轮到我做核酸的时候,

听说地铁停了,

我还担心怎么回去呢,

结果走到公交接驳站一看,

一排排公交车正等着我呢,

又是一阵暖心。”

06

上海的这次有序防疫,

昨天被《人民日报》翻牌了。

《人民日报》盛赞道:

“万圣节没有光怪陆离的鬼神,

也没有拯救银河系的超人,

一个有序的城市组织就是金钟罩。”

一些网友在下面留言感叹:

“确实如此,

上海今天又给全国上了一课,

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上海确实值得学习。

2021 年 9 月 17-18 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旗帜鲜明地强调:

“建党 100 周年之际,

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

上海确实太牛了,

它是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常住人口有 2500 万。

它是中国接收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

承担着全国 1/3 的出入境航班客流,

但截至到现在,

上海没搞过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就把疫情控制得牢牢的。

虽然其间发生过几次零星感染,

但都波澜不惊,

所以,疫情防控的上海经验,

确实值得全中国学习。

07

上海经验到底是什么一种经验?

我详细查阅了各种报道,

觉得上海经验包含了五个方面。

第一:领导有意识。

所谓领导有意识,

就是领导理性地科学地意识到:

“病毒会长期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要做好与病毒长期相处的准备,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所谓打持久战,

就是既然病毒会长期存在,

那就要想办法把疫情处理标准化:

一方面要稳稳地控制住疫情,

一方面又不能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这两者没有谁压倒谁,

两者都很重要,两者必须得兼。

“不能动不动就全面隔离,

不能动不动就全员检测,

极其耗费人财物力不说,

还会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还会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怎样才能既控制住疫情又不影响市民生活?

答案只有一个:

实行精准防控。

上海防疫之所以这么牛,

首先就牛在领导有 “两者必须得兼” 的意识,

有了这个意识,

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才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08

第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一位病毒专家,

在接受 “八点健闻” 采访时说:

“你看上海的新闻发布会,

书记是不出来讲话的,

市长是不出来讲话的,

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

但其他很多城市就不一样,

既看不到专家的身影,

也不知道专家在决策中起了多大作用。”

上海决策层有一个特点:

就是相信专业精神。

所谓相信专业精神,

就是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遇到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

领导退后一步,

授权专家去处置这一问题。

或者召开专家座谈,

充分听取专业意见,

然后根据专业意见制定科学决策。

而不是像很多地方一样,

用领导意志代替专家决策,

一发现疫情就让绿码全部变黄码,

一发现疫情就让全市绿灯变红灯。

正因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所以近两年来的疫情防控,

上海多次成为效仿的模范生。

09

第三:疫情处理标准化。

昨天深夜 0 点过,

张文宏发了一条微博: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

所有的游客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

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

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

上海防疫为什么这么牛?

就是牛在他把所有处理标准化了。

即使遇到迪士尼这么大的 “灾情”,

按照标准程序一走,

也就从从容容、波澜不惊地解决了。

关于上海疫情处理标准化,

我就不展开讲了,

央视《新闻调查》做个一期节目——上海防疫 27 天。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就知道上海的标准化有多牛了。

这套标准化有多牛,

一个上海市民举了一个例子:

“广州爆发第一例的时候,

当晚老公出差从广州回上海,

早上一起来,

他就接到了居委会的电话,

根本不需要自己报备的,

上海的追踪能力太强了。

关于追踪密接和次密接,

自去年疫情以来,

我从来没有在‘上海发布’上看到过,

上海要找哪个航班、哪次列车的密接,

从来就没有。

几乎都是在你知道自己是密接之前,

你就已经被电话告知要核酸检测了。”

关于疫情处理标准化,

上海市长龚正用十二个字总结:

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精准有序。

有多精准?

“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10

第四: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

就是 “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关于上海疫情防控的人性化,

这次迪士尼检测大家都看到了。

我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只提地点不提人。

很多地方公布确诊病例时,

会公布该病例的各种隐私信息,

住哪里姓什么,

去过哪个宾馆,

跟哪个人开过房。

但是上海从不这样做,

上海公布确认病例时,

都是 “只提地点不提人”:

“对外公布感染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

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不说,

反而会造成两大危害。

一是会暴露感染病例的隐私,

让感染病例被谩骂被社死。

二是因为害怕隐私被公开,

一些感染病例会故意隐瞒行程,

这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麻烦。”

![](data:image/svg+xml;utf8,)

第二个例子:允许宠物和人一起隔离。

大家应该都看过新闻报道:

很多地方隔离不准携带宠物,

结果 “14+7” 天隔离下来,

隔离者喂养的宠物都饿死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另一则新闻:

上海集中隔离允许携带宠物。

今年 1 月份的时候,

上海黄浦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

一部分人需要集中隔离。

有些人为此非常焦虑:

“我们去隔离了,宠物怎么办?”

上海处理非常人性化,

立马咨询专家们,

专家们给出意见:

“携带宠物隔离不影响防控。”

于是政府立马发布信息:

“集中隔离时可以带上宠物。”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举措,

这一举措虽然很小,

但充分体现了上海的人性化。

在很多城市,

执行人员才不管这么多,

都奉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叫你别带就别带,啰嗦啥!”

所以难怪有网民说:

“在防疫的人性化上,

上海是国内的天花板。”

11

第五:领导有担当。

上海的精准防控,

被专家们称为 “陶瓷店里抓老鼠”,

“既要抓住老鼠,

又不能打破瓷器。

就是既要控制好疫情,

又不能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但是精准防控,

是不是就能保证百分百精准?

当然不能。

做得再好,都有可能发生失误。

有些地方的官员,

就是因为害怕失误丢掉官帽,

所以动不动就搞全面隔离,

动不动就搞层层加码。

但上海领导特别有担当,

“只要按照标准化程序去做了,

哪怕出现了疫情,出现了传染,

这个责任也由我们领导来承担。”

正是因为领导有担当,

上海的精准防控才能得以顺利推行。

12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因为中央和国家卫健委,

三令五申地强调:

要科学防疫、精准防疫,

要在尽可能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经济活动的前提下,

做好新冠疫情的处理和控制。

确实如此,

中国常态化防疫已经持续一年半了,

在新冠病毒必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

我们是该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来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度了:

既要控制好疫情,

又不能太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运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上海经验就特别值得各地学习。

我看到有些网民说:

“别再吹上海的精准防疫了,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做到。

上海基础设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医疗条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人员素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经验是学不得的,

照学只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完全照搬当然要不得,

但学习人家领导有担当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疫情处理标准化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 “两者怎么得兼” 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学习人家疫情处理人性化可不可以?

是可以的。

13

最后,

我还想说说迪士尼烟花绽放这幕场景。

很多网民都说:

“这是最美的核酸检测现场。”

“这是上海迪士尼五年来最经典的瞬间,可以载入上海这座城市的史册。”

《新京报》这样评论道:

“疫情改变了太多,

但不变的是,

人们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我们看过无数场烟花,

但这一场注定会让很多人刻骨铭心。

它带给人的余味,

有美好、温暖、人性,

更有从容、专业、信心,

而这些正是防疫时代,

人类应该倍加呵护和珍惜的品质。”

是啊,一个上海市民感叹道:

“昨晚开始我还在想,

觉得自己万圣节 cos 了个倒霉鬼;

但是在上海,让我感受到,

生在中国就是幸运星。

这漫天的绽放,说不出的温柔。”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