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制若干年的你,最大的感悟和教训是什么?
知乎用户 左耳泽卓 发表 别挣扎。 再说准确点就是——别做无谓的挣扎。 欲望会迷住我们的眼睛。 而这恰恰是诸多痛苦的来源。 现在流行躺平。我觉得躺平是对的,甚至是应该提倡的。 但是躺平绝不是混吃等死,也绝不是破罐破摔。 如果你同意人是由灵魂 …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历久弥新,经得起琢磨,比如水浒。网上关于水浒的解读可谓汗牛充栋。我也不能免俗,这些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琢磨一下水浒,也写过两篇水浒的读后感。最近突然想琢磨一下,水浒里那些在体制内生存的人,他们的生存状况和人生际遇……水浒不仅写了很多草寇,也写了很多体制内的精英,这是两类人物的交织才有了精彩的故事。然而,体制内的故事多是以背景呈现的,其实这些背景人物故事的精彩、深刻程度不亚于好汉们的故事。江湖已消亡,庙堂永流传。我们一起琢磨一下水浒传里那些体制内人物的故事吧。这是砸锅篇——
吃朝廷的饭,砸朝廷的锅
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
所有的好故事都是揭露人性的故事。
很多口号、标榜、宣扬、崇高,都是以“反人性”的方式呈现的。
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那些禁得住人性考验的人常常被塑造成榜样进行宣扬。然而,这不过是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经不住人性的考验。正如,视死如归、舍生取义被标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贪生怕死。
闲话少叙,继续说水浒。
水浒传里人物众多,仅梁山好汉就有108位。
这些所谓的好汉就是梁山反政府集团中的骨干成员,包括36个高级干部,72个中级干部。
反政府,就是反朝廷,就是反老赵家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制。这个体制存在上百年了,吸纳了大量的精英,造就了大量既得利益者。
按说,这些精英和既得利益者应该是朝廷以及体制的忠实捍卫者。谁敢反对老赵家,这些人就应该跟谁玩命,这样做既维护了体制也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稍加翻阅水浒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确实在乎自己的利益,但对于体制和老赵家实在毫无忠诚可言。
是否忠诚,只有在遇到事儿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天下太平的时候说自己多爱大宋多效忠皇上,其实是难以证实的。
如果把108将的姓名、出身以及上梁山的原因列出来,你能够分析出很多好玩的甚至让你震惊的信息。
我被惊到的一个信息是,这108人里面,约34人有体制内经历,他们或曾经为官,或曾经为吏,除少数如宋江、林冲、杨志无比留恋体制但还是被体制“淘汰”而被逼上梁山外,其实20多人基本都是在代表朝廷与梁山交战的过程中加入梁山的。
这些吃了朝廷俸禄多年的体制内官员,轻易就背叛了朝廷,到了反朝廷的阵营。被朝廷培养多年,沐浴浩荡皇恩,平时把效忠老赵家挂在嘴上,但在执行朝廷的任务中,一旦有生命危险立即就投奔了朝廷的对立面。
当然,策反、吸纳体制内精英是梁山匪盗集团谋求壮大并且最终能够跟朝廷谈判的一个重要策略。可是,这些所谓的精英怎么就那么好策反呢?怎么一转身就成了梁山集团的高级干部了呢?
吃朝廷的饭,砸朝廷的锅,用在这些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想一想,北宋人口上亿,能够生活在体制内的实属凤毛麟角,但从梁山的高级干部比例上看,来自体制内的竟然占到20%以上。这充分说明,这些吃体制饭的既得利益者,对于体制的忠诚度实在堪忧。
这就解释了,为啥朝廷的军队打土匪总是屡屡败北。这些人早已经把享用体制的福利当做天经地义,但并没有为此卖命的意愿和意志,也无捍卫朝廷的信仰。
你或许会说,他们屡屡败仗只是因为水平不行能力不足。
水平不够,能力有限,这可以理解,但是态度总应有吧。至少态度可以反映有无信仰有无忠诚,你瞧那些大将被俘虏后,看到宋江给他松绑立马就感动得要投降。朝廷培养他们那么多年,他们反而不感动。
这些所谓的体制内精英,就不能为国赴死么以显忠于朝廷么?不,坚决不。哪怕还有妻儿还在家里,也匆忙地投降了。
大宋经营上百年的高福利体制,怎么就养了这样一帮精英呢?
还是讲讲具体的故事,看看这些家伙们是如何忠诚于老赵家的吧。
以呼延灼为例。
呼延灼是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后代,算得上贵族出身吧。也就是说,呼延家吃了上百年体制内的饭,是典型的家族型、世袭型的既得利益者。
对于呼延灼来讲,大宋集团就是他们家永远的靠山。只要大宋不倒,他的子孙就会有保障。一定程度上,保护赵家的江山就是保护呼延家的利益。既然如此,呼延灼应该是老赵家铁杆的拥趸。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高俅第一次排兵布阵攻打梁山,就看中了呼延灼。这说明老高还是很有眼光的,他一定相信呼延灼对大宋的忠诚。
呼延灼也信心满满,马上着手组建团队——向高俅要两了个帮手,一个是陈州团练使韩滔,武举人出身,也就是从体制外考入体制内的武将,充当正先锋;一个是颍州团练使彭玘,将门之子,听上去也是世袭的武将,充当副先锋。
高俅不仅答应了呼延灼的要求,还引荐他见了皇帝。
皇帝一高兴下,赐了一匹宝马给呼延灼,踢雪乌骓马。
你瞧,无论是高俅还是皇帝,待呼延灼不薄吧。
就这样,“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
这是梁山反政府集团与大宋官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这场大仗打得相当漫长曲折。
第一仗,副先锋彭玘被擒。
彭先锋被推进大寨,宋江望见,亲解其缚;分宾而坐,宋江便拜,彭玘连忙回拜。搞得不像是打仗而像是会客。
几句话下来,彭玘便很不要脸地对宋江说,老早就听说你不仅仗义而且仁义,今天一见果不其然。如果能给我留条命的话,“当以捐躯报效”。
彭玘,你可是将门之后,你可是朝廷命官,你享用了多少年大宋体制的福利?你对大宋朝廷的忠诚呢?
仗还要继续打。久攻不下,呼延灼又向朝廷“天下第一炮手”轰天雷凌振来助阵,炮打梁山泊。
高俅有求必应,立即派来了凌振。哪知,没过多久凌振就被擒上梁山了。
作为技术人才,凌振的级别应该远远低于呼延灼彭玘,但毕竟也是公务员吧。
宋江依然是亲解其缚,凌振立即拜谢不杀之恩。
关于投降的事儿,凌振倒是没有像彭玘那么爽快,理由是,老母妻儿都在京师,自己投降会让他们遭殃。
凌振虽然对朝廷也没有忠诚度,但毕竟还知道亲情的珍贵,还是想到了家人的安危的。难道彭玘就没有家人么?
当然,凌振很快还是降了。
然后,就是韩滔被抓,也是三两句话就投降了。
很快就轮到呼延灼了。
呼延灼将所带兵马打到了只剩下自己光棍一个——对,连皇帝赏赐的踢雪乌骓马都让土匪给抢去了——于是,向青州借兵,垂死挣扎,但最终还是被梁山集团给生擒活拿。
且看这个贵族子弟被宋江亲解其缚后的表现——他说,不是我呼延灼不忠于朝廷,实在被宋大哥的义气给感动了,我不投降实在说不过去。
水浒读到这里,应该为体制内精英呼延灼的不要脸大笑三声。
当然,呼延灼应该不会脸红,因为他放眼望去,梁山上已经有一大群吃过体制饭的人了。
且不说之前刚刚投降的彭玘凌振韩滔,还有刚刚交过手的秦明林冲孙立等等,更别说曾经的郓城县公务员宋江了,这梁山上,从大宋集团背叛来的高管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相信,呼延灼很快就心安理得地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至于高太尉的重用以及浩荡的皇恩,往事不要再提了吧。
呼延灼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轻易背叛朝廷这个问题上,大宋的高官们随时做好了准备。
正可谓,吃朝廷的饭理所当然,砸朝廷的锅毫不手软。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老赵家建立的江山,有赖这些体制内的“柱石”的支撑,可是这些柱石里有大量的豆腐渣。
水浒里的诸多故事意在说明,维护朝廷的安全,维护江山的稳固,那些常年甚至祖祖辈辈吃体制饭的高官们根本靠不住。
他们只是一群高级打工人,让他们天天喊喊万岁可以,让他们感动于多年的锦衣玉食在关键的时候为朝廷牺牲自己,想都别想。他们习惯了坐享其成作威作福,他们习惯了假装努力以及喊喊口号。面对上级他们可以赌咒发誓地说自己永远忠于朝廷,面对下级他们可以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大家要忠于朝廷。只要没有生死的考验,他们就一直不会穿帮。
当然,你会说,这都是小说,小说能当真么?可是,你再想想,小说写的不就是人心与人性么?
若小说不可信,那就看看史实。
明末。吃明朝体制饭的重臣洪承畴,被满清俘虏后经过一番“思考”,转而就投降了满清而去砸大明的锅。
对于洪承畴这样的高智商精英,其实无需思考就明白,跟谁干不是打工啊。他这样进士及第的知识分子,哪能不明白,所谓的忠君思想不过是朝廷给打工人灌的迷魂汤。
太平年月,你那么灌输,我假装相信,时间久了就以为自己相信了。但真到了要舍生取义时,“人性”便占了上风——在哪里都是吃体制的饭嘛,吃完了大明的体制饭继续吃满清的体制饭,既对立又统一嘛。
为什么要一再歌赞美及传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能因为缺什么才喊什么吧。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谢谢支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知乎用户 左耳泽卓 发表 别挣扎。 再说准确点就是——别做无谓的挣扎。 欲望会迷住我们的眼睛。 而这恰恰是诸多痛苦的来源。 现在流行躺平。我觉得躺平是对的,甚至是应该提倡的。 但是躺平绝不是混吃等死,也绝不是破罐破摔。 如果你同意人是由灵魂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当年是全省和全市所在部门业务骨干,借调省里一段时间回了市里后,因为新换的一把手我不了解情况,在一个关键事情上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我不松口不签字,之后开联审会没叫我参加通过。最后被发配到一个 2016 年还晚上七点停 …
她虽然身在体制内,但没有被体制驯化,她依然是个专业主义者。 上海这次的防疫,大概正应了那个段子: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上海确实做的不比武汉、西安好,甚至因为过度自信,面对突发的情况更加惊慌失措,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但 …
她虽然身在体制内,但没有被体制驯化,她依然是个专业主义者。 上海这次的防疫,大概正应了那个段子: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上海确实做的不比武汉、西安好,甚至因为过度自信,面对突发的情况更加惊慌失措,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但 …
知乎用户 时空量子化 发表 我发现现在 90 后、00 后这批年轻人不简单啊! 我朋友在一体制内单位上班。 他们那代 80 后刚入职的时候,单位有这样一个规定:新员工第一年工资绩效等,全部收入只能拿一半(就连过年发的油都减半,老员工发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