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埋忠骨,寒光照铁衣
长津湖和长津湖是两回事。 一个是七十多年前真实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的冰与火之战; 一个是发生在大银幕上堪称二零二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国产战争电影; 如果没有这一场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对战双方回忆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的绝命搏杀,自然就不会有后 …
作为 PRC 和 PRC 领导的军队的死忠粉以及对党史军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给 5 分,二分给制作,三分给演员(演的不错,只不过他们拿了片酬,估计还不低),题材分我没敢给,因为算上题材分,我会给 10 分,但这个电影配不起这个题材。导演其实想给林一些分,他做到了该他做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其他是另外两位,直接负分,所以将就看吧。兰编我原以为是除了刘和平之外第二大编,这部我直接给负,顾问王老师,我是看了他战争三部曲的,结果对这部电影,完全没用上劲,可以忽略。原因由于篇幅,槽点太多,简单吐槽几个,1、想展现的太多,反而适得其反,岸英的戏,红围巾,四字弟弟,九连段奕宏完全可以没有,着重拍长津湖有关的行军,杨根思,冰雕连等等,看完除了硬土豆和不到一分钟的冰雕连,我没发现严寒给我军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亡。2,剧情拖沓,进战场进了一个多小时,拜托,长津湖已经是第二次战役了,铺垫那么多有意义吗?3,英雄主义狂飙,主角怎么都不死,四字弟弟这种没打过仗的,这种脾气开篇就牺牲了,不用怀疑,还有朱亚文也开了挂,感觉就是北极熊团就是被我军开挂打死的,误导观众。4,信号塔之战就是战狼加红海,子弹相撞等等,完全个人实力碾压,而且我认为和长津湖毫无关系,大概想表现通讯重要,但也没必要那么久,难道是为了让林超贤个人发挥一下?5,太多了,干脆说下我的思路,你就不能像拍大决战淮海一样吗,碾庄,双堆集,陈官庄,黄百韬,黄维,杜聿明,粟裕,老蒋,领袖等人物一下就立住了,分开叙事,没有主角又全是主角。窃以为,如果我能给建议,开篇几分钟简要介绍背景和敌我双方还有第一次战役,随后转到九兵团备战,可以分三到四条线,杨根思一条,一条主线志司和兵团司令部的命令和转变,冰雕连一条可以用吴京七连这条线替代,水门桥一条,北极熊团一条,可以重点选择几条线并行,这就考验导演镜头切换功夫。战争场面可以少点,重点描述我军的寒冷减员,后勤毁灭,装备简陋且很多无法使用,也用适当篇幅表现寒冷对美军的影响。结局我早都想好了,1952 年,宋时轮的车缓缓停在鸭绿江桥头,下车面朝东,眼含热泪,脱帽鞠躬默哀。字幕起,或者添加旁白,长津湖战损比,5 次战役后停战谈判,朝鲜战争结束,最后可以用一些老兵的采访,类似哪种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有战争。最后再吐槽一句,我一个看纪录片哭了好多次的人,看这个片居然毫无波澜,只有胡军牺牲让我仅仅感慨了一下,也是因为演员演的好,这里我也纳闷,人刚牺牲一分钟,你就开始划名字?这是多么迫切。也可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各类纪录片和书把我的泪都流干了!
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清楚
《长津湖》给低分的人群中,一部分是因为它是主旋律,另一部分因为它不够主旋律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说清楚志愿军强大战略规划、战术素养、组织性、纪律性、执行力、意志力和精神属性的根本来源。**即,志愿军因何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军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所有军队不同?这一点说不清楚,或者没有 “立” 起来,影片的 “骨架” 就无法挺立起来,再多的 “血肉”、“情感” 和“情绪”,都会给人一种 “无力感”,或者说,“着力点” 的位置不对,用力越大,“方向”就偏得越厉害。就此而言,1953 年 7 月 “抗美援朝” 作战结束,仅仅三年后,1956 年 12 月上映的《上甘岭》,依然是同类电影无法逾越的“顶峰”。2021 年的《功勋 · 能文能武李延年》,是从微观角度呈现志愿军真实战斗过程的精品电视剧(一共六集,一部长电影的体量),值得好好看看。
以下从《长津湖》影片设计的角度,提出我自己认为应该着重注意的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高度凸显战争的正义性质。**我们为了什么去战斗?从国家领导人到指挥官,再到普通士兵,各自的侧重点或者说 “职责”“职能” 肯定是不同的。但有一点肯定是且必须是相同的,那就是对 “战争性质” 的判定,即,坚信 “抗美援朝” 作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再次走向独立自主自强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第二,必须高度凸显志愿军官兵的思想统一性、组织性、纪律性和执行力。**思想、组织、纪律和执行都是奠定在 “理性思考”、“理性筹划”、“理性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 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理性原则” 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 “亲情”、“友情”、“义气”、“情绪”、“仇恨” 甚至 “家国情怀” 之上的。每一位志愿军官兵清楚明白地理解并认同了部队的 “理性原则”,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情怀” 等情感力量、精神力量合理地释放出来,尤其是在实际的战略战术活动中合理地释放出来,而不是仅凭 “血气之勇”、“亲情”、“友情”、“仇恨” 等自然情感。甚至要清楚明白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必须牺牲?自己牺牲的意义和作用在哪里?
**第三,必须牢牢聚焦 “长津湖战役” 本身。**即便电影《长津湖》是从微观角度切入 “长津湖战役”,影片的重点也应该围绕“长津湖战役” 本身展开,不然就与电影名称不符。尽管电影《长津湖》描述了大量的战争场景,密度和强度都非常高,但是,“长津湖战役”本身却没有被强烈地凸显出来,导致影片主题、“重心”不突出。“长津湖战役”是一场扭转 “朝鲜战争” 局面的关键战役,其规模非常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其前因、过程和后续影响应该从宏观层面有所说明,不然其战略价值就会被淹没在一场场的战斗之中。不说明 “长津湖战役” 重大的战略价值,就无法说清楚志愿军战略指挥层面的高超设计和超强的执行力。
**第四,必须以最大的敬意拍摄出 “冰雕连” 的精气神,他们是我们民族永远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在敌军唯一撤退路线上,负责阻击的 “冰雕连” 才是志愿军战略规划、战术素养、组织性、纪律性、执行力、意志力和精神属性的最集中体现,他们是永恒的丰碑。电影《长津湖》居然将这个最重要的 “精神丰碑” 匆匆带过,“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以为剧情的发展是,千里、万里兄弟中的一位,会牺牲在 “冰雕连”。而且,“冰雕连” 的事迹应该在 “长津湖战役” 中大书特书,甚至整个 “长津湖战役” 都应该凝聚成对 “冰雕连” 钢铁精神、意志力和执行力的展现。可以这样说,对 “长津湖战役” 的任何影视描述,如果没有集中呈现 “冰雕连” 的事迹,都是不成功的。
**第五,不需要对志愿军新兵的成长过程给予过多的笔墨。**因为有了 “第一”、“第二” 点,志愿军新兵的成长速度是以秒为单位的,很多新兵是到了真的战场上,才受到老兵的实际教导,当在真的战场上开了第一枪、扔了第一颗手榴弹,新兵就成了老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教导,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近乎是中华好儿女的先天理性认知和本有情怀,只需要直接激发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志愿军本身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大的组织、铁的纪律,新兵的成长是十分规范和严肃的,而不是等待其个性的成熟。
总而言之,我们无需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甚至杜撰志愿军的精神特质。“冰雕连” 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足以说明志愿军战士全部的伟大精神属性:“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1 年 10 月 3 日,任敬伯玉 撰。
一些补充:
1、第一条和第二条是 “抗美援朝作战” 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内核。不是介绍一下就行了,而是要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瞬间,要刻在每一位官兵精神和意志的最深处,这是根本性的动力所在,必须牢牢咬住这个核心精神不放松。如果阅读了一定量的抗美援朝书籍,一定量的记录片影视作品,以及相关战略战术分析,就会明白思想、组织、纪律和执行力对于战争结果的重大影响力。如何让成千上万的人统一思想、有组织地执行任务和行动?这是更加困难的工作。思想、组织、纪律、行动、执行力、信心、必胜的信念,是需要系统性地培育的。这也是一个军队战略战术素养的直接体现。
2、即使有下一部,是一个引子,“冰雕连” 都不应该被一笔带过,必须予以充分且有力地呈现。影片中,匆匆呈现了一下 “冰雕连”,马上就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庆祝场景,让人感觉十分突兀。
3、长津湖战役是整个志愿军取得重大战略胜利的战役,长津湖是整个志愿军的长津湖,而不是 “我(千里、万里)的长津湖”。对于“万里” 成长的塑造,相对影片的整个体量,占比依然太大。而且,万里的成长过程几乎没有体现出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架构的真正作用,影片中万里的成长过程几乎可以是任何一个国家新兵的成长过程,没有体现出志愿军的根本特质。除此之外,对 “朝鲜战争” 唯二之一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先烈(另一位是黄继光先烈)的呈现,也十分突兀,看不明白前因、过程和后果,不能仅仅展现勇猛和惨烈的一面,更应该展现杨根思连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对自身战斗任务的清楚认识和执行力,最后的牺牲是为了坚守阵地、最大限度地牵制敌军、完成战斗任务和达成战斗目的,而不是观感上的英勇、血气之勇。
4、不是电影跑题的问题,而是电影的主题和重心不突出。三个小时的影片,用了近两个半小时在铺垫,而且很多环节还不是直接对 “长津湖战役” 的铺垫。长津湖战役中的诱敌入“袋”(长津湖),对联合国军的分割包围,白天隐伏,夜间(凌晨)突袭,甚至美军自身的高质量战略战术(尤其是防御战术和阵型),等等,都没有交代清楚。观影的感受就是,仗打得很激烈,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打的。
5、对美军战略、战术、组织、纪律和执行力的刻画不够。不能仅仅展示美军空军、坦克、火炮等武器的强大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实际上,陆战一师是美军王牌中的王牌,在遭遇志愿军突然的大规模穿插分割包围,一般的部队是顶不住的,陆战一师却能够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形(主要是利用坦克),使缺少重武器的志愿军无法真正突破其防御,给志愿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刚刚经历二战历练的美军,除去强大的武器系统,其战略、战术、组织、纪律和执行力也是十分强悍的。志愿军战胜的是世界第一的军队,而且其过程是十分艰苦和惨烈的。
6、电影中幽默台词的最大问题在于消解或弱化了志愿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给人造成这样一种感觉,志愿军是靠亲情、战友情、师徒情、家国情怀、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对敌人的仇恨等 “情感因素” 凝聚在一起的。然而,这恰恰不是志愿军的核心特质,至少不是第一特质。
7、熬夜充满敬意地看完《功勋 · 李延年》,拍得很好。我几乎是全程泪流满面、满身大汗地看完 “能文能武李延年”,是因为对志愿军先烈、最可爱的人和李延年老英雄感佩之至而流泪满面、感同身受,他们平凡却无比伟大崇高!!!一共六集,大概 240 分钟,一部长影片的体量,把我期待看到的,都充分地呈现了出来,尤其是超多长镜头和跟随镜头的运用,让人仿佛置身真实的战斗场景。如果能上大荧幕就好了。
额我也打了 3 颗星,这跟屁股歪有啥关系,我是给商业电影打分,不是给抗美援朝打分啊,你们魔怔了吧…
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我都给了四颗星,前有吴京,后俩是爱国电影,我也没给低分啊。(三颗星是还行,四颗星是优秀,五颗星是完美)
你们说豆瓣不行,但是我是找不到国内比豆瓣好的影评网站,你喜欢可以 5 星,我不够喜欢可以打 3 星,最后得出来的是综合的评分。猫眼很多烂片都快 9 分了,一眼望过去都是 5 星好评,这就是比豆瓣好了? 唐探 3 比让子弹飞分还高呢。
而且 7.6 分在豆瓣是高分,有些人看惯了 8 分 9 分,拿猫眼的评价体系来套豆瓣这里,就是因为猫眼能拿 9 分的电影太多了,让你们误解豆瓣 7.6 分数是很低的分数。我不请自来给你们科普一下。真的豆瓣用户看到 7.6 分,又是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大概率会选择去看这个电影。
影片开头刚结束战争又接到动员命令那段,既简单明了概括了故事背景,也展现了战士平凡而伟大的一面,他们为国捐躯时候义无反顾,但是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父母的儿女。奔赴前线的火车上,战士看长城的那一段让我有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这些开头的文戏都表现的很好。
战争场面非常硬核,刚入朝的部分有一个轰炸死人堆的片段刻画了战争的残忍性,让人印象深刻。在炸毁通信塔的部分,林超贤拍红海行动的模式继续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视觉冲击。
在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讲一下失望的地方。
行军途中,虽然有啃土豆的镜头,但是气氛略为轻快,饿死冻死之类的铺垫似乎少了一点,包括长津湖战役在内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非战斗减员是非常严重的,增加这样细节的描述,比影片结束前上流动字幕,用政治课似的短片花几分钟时间告诉观众战争牺牲了多少人,胜利多么来自不易我认为更加好,更能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的十分钟的部分,我有点无法理解其作为本片构成的必要性。抗美援朝战争里有无数的英雄,这个我知道,影片前半部分就已经有一些拖沓的人物剧情,尚属能够接受的范围,但是影片最后突然加进杨根思,冰雕连的片段,跟主线剧情撕裂感太大了。电影不是拍连续剧,也不是写长篇小说,不需要为了塞内容而牺牲电影的观感,而是要有重点,剧情也应该环环相扣。可能是献礼片的原因,每个人物都要安排一些剧情,明明是拍长津湖一支部队的故事,但又想塞下整个抗美援朝。什么都想说结果就是什么都说不够好。最后的总结收尾也不太好,其实以本片的宏大场面,不需要再用大量流动的字幕来书写英雄的不凡了。就好像一篇优秀的小说,不会在结尾写上作者自己的读后感,读者观后自然会有止不住的感想。
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确定是制作的问题,我看的是 imax 版,有几处 cg 帧数非常低,就是那种玩游戏配置不行,卡帧的感觉,有一些地方有些模糊,给人感觉就是经费不足,或者后制时间太短。
总结一下就是能看出投入了很多资源,但是又有赶工的痕迹。剧情方面,给人感觉就是很多地方衔接的不自然。题材让这部电影战争场面的尺度得以最大限度放宽,旁边的人好几次都扭过了头,但是题材也限制了导演收尾的方式。这部电影有没有下集并不影响我此篇的评价。
(再次声明一下,对电影有批评意见不代表否定英雄的牺牲)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
说实话,让我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王树增将军。
但结果让我很失望,我要开始吐槽了,有剧透,大家注意‼️
1、伍千里是湖州人,能不能别一口北方腔,哪怕朱亚文演上海人都别了一句 nuannuan 的上海话,分分钟出戏,好在船上的天地君亲师很正统。
2、七连的授枪仪式是钢七连,士兵突击的前传?兰晓龙能换个表现传承的仪式么?
3、岸英同志的出现真的很突兀,包括牺牲。
4、七连的炮排有五门迫击炮!?美军陆战队的连也就 3 门
5、美军 m2 竟然可以用尸体挡住
6、美军航弹在身边爆炸竟然没事可以拍拍尘土继续作战
7、巴祖卡打飞机!哦耶✌️
8、指导员端着轻机枪打冲锋,无限子弹不换弹夹这种就一笔带过了,轻机枪看着像 96 式请大佬指正。
9、杨根思这段竟然以类似彩蛋的形式出现,过分了
10、冰雕连这么感人的事迹竟然一笔带过了,擦
11、老雷抱着标识弹跑路就很莫名其妙,是为了突出英雄?
12、长津湖一战 9 兵团非战斗减员这么多,7 连一个冻伤没有,个个活蹦乱跳。
13、剪辑转场很生硬,有些坑后面就不管了,比如直升机拍照侦查这段。
14、连长指导员同时冲一线,连个指挥都没有,怎么协调作战?
15、还有很多槽点就不一一说了,比如美军防御工事啊等等,总之没拍出长津湖的惨烈,倒像是警匪枪战片,爽就完了。
以上我一家之言,不匿了。
豆瓣评分高了,为什么我要说它高了,军事历史顾问不给力啊!军事历史顾问王树增同志是军旅作家,明显对长津湖战役敌我双方战斗细节研究不深
如果电影《长津湖》军事历史顾问是下面这几位,我想评分会在 8 分以上,细节处理会更好。
亲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将校级军官
孙芳圃 大校
志愿军 26 军 76 师副政治委员
迟浩田上将
原
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三营教导员
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政委
北京军区副政委,《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副总编辑。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济南军区政委。
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党委书记。
国防部部长
中央军委副主席
傅全有上将
原
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第二十一团营长
陆军第一集团军军长
总后勤部部长
解放军总参谋长
《长津湖》是 20、26、27 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拍之前多请一些参加过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老战士当顾问。
很明显是低了。虽然 7.6 在国产片尤其是国产战争片里,已经算是高分作品,但是对于长津湖来说,仍然是低于预期的。
豆瓣评分可能有些知友没概念,我就提两个片子的评分做参考:
金刚川 豆瓣评分 6.5
八佰 豆瓣评分 7.5
然后来了 长津湖 7.6
这个评分是但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直呼离谱的程度。
金刚川的分数,不说啥了,看过的懂自懂,我迄今为止还没看过比金刚川更烂的战争片,在我心里能给它 5 分都是抬举了,豆瓣 6.5 可以说是非常温和。
然而长津湖的分数,只比八佰高了 0.1?
八佰的剧情逻辑漏洞相当大,可能有些人没看过,我大概描述一下:八佰里为了拉一个电话线,死了一堆人,结果这个电话线再也没用过;两军对战,我们没飞机,结果还非要楼顶升旗,于是所有人在楼顶拿枪和日本飞机打。
我感觉八佰时常纯粹陷入一种为了死人而死人的逻辑。
还有就是用莫名其妙的事情推动剧情。男二战期想逃跑,游泳过河,在即将爬上岸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支女,男二顿时满眼放光,女支女的身体周围也放着金光。女支女鼓励他,为他加油。
然后男二突然就毫无征兆的顿悟了!变得十分勇敢!再也不跑了!勇敢和敌人战斗!甚至别人想跑,他还要去劝别人别跑。
这种剧情逻辑,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咱也不敢问。
很多小人物的故事稀碎,台词冗余,旁观者视角多余,部分情节删除掉也不影响剧情主线。
这就是八佰。
然后你告诉我,长津湖就比八佰高了 0.1?
这不扯淡呢吗?
写这个回答目的,不是为了说八佰金刚川有多烂,长津湖有多好,而是豆瓣评分能被用户的口味偏好和政治倾向影响到多离谱的程度。
豆瓣用户构成基本就是 一些文青型影迷 + 饭圈人士。
文青型影迷对主旋律电影有着天然的敌意,再加上本身就是不讨文青喜的战争片类型,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八佰豆瓣评分飙的很高,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管虎的歪屁股。
对你没看错,歪屁股是评分高的原因。
豆瓣上聚集着大量几乎可以称为恨国党的人,就这两天,我刷到好几个号召抵制主旋律电影的帖子了。
我觉得抵制一些主旋律烂片,没啥,毕竟主旋律拍不好也不利于宣扬国威。但是为了抵制主旋律而抵制主旋律,是不是有点二鬼子内味儿了?
别处看到几张图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每个人对作品的评价,都是被自己的爱好口味和倾向左右的。
而当一个网站的用户整体立场倾向如此,就别指望什么公平公正的评分了。
这还没提豆瓣有多少俩主演的黑粉——见到吴京和四字小哥就给电影打一星的用户。
所以,真的,别指望了。没买票就能打分,且用户群体口味 / 立场倾向如此统一的网站,公正性可以说是毫无保障。
作为一名退役士兵,我在看战争电影会将自己代入进角色,所以这部电影我也是从一名士兵的角度去观赏。期望值挺高的,我在服役期间也看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录,对朝鲜战争全程记录印象深刻,但是全程看下来我没有找到共振点,全程也没有流眼泪。整片故事性很强,融入当时长津湖战役时的历史事件,1950 年 11 月 25 日毛岸英同志牺牲,2 日后长津湖战役打响,杨根思同志于 11 月 29 日拉响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等。主线讲述夜间急行军,救出我方被围友军,炸毁信号塔,再行军,于 27 日发起攻击。我用士兵的角度来看电影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我军的先进灵活的组织性体现不出来(连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二是组织纪律性缺失(万里拦司令员车就离谱,放千里的手下当兵,多次违抗命令擅自行动,真的不是杠,是脱离了我对纪律的认知)。三是长津湖战斗的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没体现(这是此次战斗的重要损失,也暴露了我军在后勤方面的认识不充分,补给不充分,判断不充分),四是最后出现一个冰雕连的镜头,太潦草。但战友牺牲很惨烈,很真实,(卫生员为了战友挡子弹让我心揪了一下)除此之外我看的比较平静,包括雷公的牺牲。我没体会到长津湖绝望的寒冬,也没体会到那首绝笔诗中志愿军坚定的信仰和誓死捍卫身后祖国领土完整的信念和军人一生的追求:军人的荣誉!(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
电影值票价,而对话战争更需打磨!继续加油,只要屁股是对的(点了某些人名)
长津湖在国产战争片里拿 7 分肯定是可以的。故事立意,特效场面,演员表演,都属于不错的水平,值回票价是肯定的。
但是作为一个关注朝鲜战争的历史爱好者,我认为这部电影很明显是【虎头蛇尾】了。
它的一个不错的小人物见证大战场的战争片,
但是它绝对不算是一部理想的 “朝鲜战争历史片”
因为它的故事,说实话如果把背景换成是解放战争或者抗日战争都没啥区别,没有体现出 “朝鲜战争” 这场面对联合国军的悲壮战役的独特历史特点。
电影的前半段,尤其是描述吴京怎么想着给爹妈盖房子,这些情节我认为是国产电影的进步,因为我们的战士终于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了,他们也是有家有室的普通人,他们是壮烈但是也可爱真实的战士。
但是电影后面的故事就说实话非常 “割裂” 了,如果这不叫虎头蛇尾我不知道什么是虎头蛇尾了。
我举几个例子,如果你看过电影你大概会有同感。
0.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志愿军不是靠人海冲锋!你们怎么还 tmd 演人海冲锋?导演是韩国人?
有个镜头,美军重机枪面对茫茫多志愿军扫射,我都看傻了,导演你想表达什么?我军很傻是吗?还是敌人拿着重机枪都打不过活靶子?
1. 展现了美军那边几个将军之间的分歧和状态,也展现了美军将领的聪明才智,这是好事,“伟大的胜利需要伟大的敌人”,但是后半段你有没有感觉,就是也没咋铺垫,我军就突然赢了。美军的很多部署和想法,其实也没怎么特别前后呼应,反正稀里糊涂就美军败了。
我军前面还如此艰难,又是没粮食衣服又是被空军压制,最后电影结尾突然一波把美军带走了。
说到底,前面七连的战斗,和最后总决战没多大关系,整个电影更像是一部十集电视剧,如果这是一个电视剧,那么这个节奏还可以,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感觉结尾处 “突然我军胜利,电影结束了” 很突兀。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结尾战役的铺垫不足,前面的确讲了很多精彩的个人的故事,但是——最后怎么包围的美军,有什么前序的战斗和准备,美军最后的撤退逃跑有什么后话,都很少,直接 victory 了,电影结束。
2. 那些冻成冰雕壮烈牺牲的战士,他们毫无故事被展现,完全就是成为美国将军感慨的一个背景板,既然你前面有那么多其实也没多大必要性的故事,为什么冰雕连就不单独讲了?
——说到这里,一个最大的剧情割裂来了,既然电影好几次强调 “零下 40 度”,所以到底怎么影响了战士们呢?啃土豆把牙崩了?就这?
其实根本没怎么体现,明明这是朝鲜战争最悲壮的地方(也是这场战役最特殊的地方),最后你还是会感觉似乎我军就不太困难的就干灭了美军,这反而就没展现人民战士的抗击严寒的勇气和智慧。
同理,那个带队守住阵地,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排长,也是毫无铺垫,只展示最后怎么牺牲的,就很突兀,一闪而过。
还有其他的莫名其妙的情节,比如接连两个坦克对战的戏份,好像自己在看《狂怒》《t34》,都说志愿军是轻步兵巅峰,搞半天都靠吴京开坦克是吗?莫非是你搁这致敬《红海行动》呢?这一点来说远远不如《集结号》真实。
3. 易烊千玺试图珍藏的女战士围巾,既然后面完全不体现俩人有啥故事(虽然我本人不喜欢爱情片段)这段戏意义何在?
虽然整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该有的都有了,但是恕我直言,这个剧本的完整性真的很低,我严重怀疑要么是几个编剧导演互相改,你加段我改段,要么是档次仓促缺乏打磨,很多剧情都是冗余或者前后搭不上的。
咱们不能因为它讲出了志愿军的伟大就无视它作为电影的弊病吧?或者说正因为那段历史很严肃,我们更该要求它拍的更好。
我的本意是打三分的。
虽然我们可以看出来,第五代导演和香港导演合作。在主题论述上并没有,也不会花很多心思,但至少有了保家卫国的论述,接受了背课文,在最近众多的战争片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了。
回归到电影本身,整体构成师合理的,通过前几十分钟,话剧式的高饱和山水田园,展现质朴贫穷,但富有希望的家园。
后半段画风急转直下,一个个烈士埋骨他乡,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但却相互映证,我们为何奋不顾身,因为要保护家园和未来。
虽然后一个半小时,剪辑,节奏,不合时宜的笑话,战术展现,过分考虑商业因素,有一些不合理的操作,战略角度论述不足,不了解的人其实还是无法清晰打这个战役的原因和目的。
几个导演配合画风迥异,乃至 CG 制作方面不是很精细,问题颇多。
但绝对是合格的片子。
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我都会加分,比如金刚川我也给了 3 分,我原本最多两分。
更具体的解析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如何评价 2021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71 赞同 · 49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992270/answer/2150154838)
第一天晚上就去看了。原本期待值很高。
但是看完也发现的确不如预期。
二次战役我们为什么会赢,导演们在战略上没有给出答案。
如果只讲精神,讲牺牲,这个片子就比金刚川高级一点点。
下面 B 站这个纪录片我看了好几遍,集数不多但已经囊括朝鲜战争全程。
我希望的长津湖电影能让观众知道:
1. 为什么 9 兵团进朝鲜连冬装都来不及拿
2. 何为战术穿插
3. 二次战役到底是怎么布局的,哪怕 CG 或者旁白说明一下都好
【抗美援朝究竟是怎么打的?全景式回顾立国之战!【列国志 · 合集】- 哔哩哔哩】https://b23.tv/Usyo0s
这电影有续集我还是会去看,希望在战略面再打磨一下。学学大决战呢,那个场面依旧国产巅峰。
最后说一句,打北极熊团真的只有那种炮嘛?
这部电影你能看到的,全是好评,多棒棒……
只看豆瓣的话,《金刚川》能 6.5,《上甘岭》才 8.2,那《长津湖》7.6 完全没毛病。
《长津湖》拍的不好是事实,但总比歪屁股好。
但如果按心目中理想的抗美援朝电影来打分,打不及格也行。
说实话,除了战斗场面很宏大,其他部分拍得稀烂,还不如那兔第一季第二集看得爽。
伍万里这个角色,有啥用吗?除了给连长和雷公添麻烦,除了瞪眼睛卖萌,又其他值得评说的演技吗?
拆信号塔这一段战斗有必要拍吗,全连 151 人,哪去了?全程就连长指导员余从容三个人带一个新兵冲,一个狙击手掩护,其他人呢?
杨根思就值三分钟镜头?冰雕连就值一分钟镜头?
宋阿毛不配拥有姓名?
要不是因为志愿军战士,我肯定要求退钱。
我建议影片名改为:长津湖前传之炸通信塔。
客观上我会给 6 分,主观上影院里戴了三个小时口罩勒得我耳朵疼,只能给五分(bushi
1. 剧情
整个故事线太缝了,什么都想拍,最后好的坏的都塞到电影里,情节相当割裂。三个小时的时间不仅没有讲好故事反而呈现出一种冗长和混乱感,删掉标题我会以为核心故事是打通信塔。
标题长津湖,英明决策也拍,刘秘书牺牲也拍,仁川也拍,下碣隅里也拍,后勤运输也拍,北极熊团也拍,史密斯特遣队也拍,杨根思也拍,长津湖反而用字幕一笔带过了。上述的每个情节单独拉出来都可以构成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基础,影片的做法约等于高考完谢师宴上从给你接生的医生一路感谢到考场保安,让教了你三年的高中老师显得无足轻重。
具体情节上也多有迷惑行为,易烊千玺的戏份堪比抗美援朝版白昼流星,这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前作的风评吗?
2. 特效
特效水平勉强及格,但是电影却对自己并不很高的特效水平毫无自知。轰炸场面用特效暂且不说,北京,浙江老家,长城这样完全可以实拍并且效果显然更好的场景依然选择用特效实在是令人费解。尤其是长城那个网游水平的特效场景实在是辣眼睛。
3. 军事相关
在史实方面全片相当跳跃,甚至怀疑剧本压根没有理清时间线。云山战役作为志愿军与美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却在电影中途双方已经打了半天的情况下才突然出现。“联合国军” 大量条令和术语的翻译口语化,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机翻。
更多类似于肉身挡子弹这种司空见惯的军事细节错误甚至无法引起吐槽的欲望。
总结:有种抗美援朝小故事的拙劣合集的感觉,剧情特效均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本身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倒是可以用来引发兴趣去了解更加深入的内容。对于包括本片在内的绝大多数国产军事片而言,与其用自己不高的水平去搞 “艺术加工”,倒不如找些严肃史料 1:1 复刻出来一部影片。
真实的历史远比拍出来的这些东西更加生动,更加震撼,更加有感染力。
10.5 更新
微博上看到一段采访实在是忍不住就搬过来了。
很多人辩解来辩解去太真实没人看云云。现在看来倒不如说这片各方面都烂,只是真实性这方面最方便找理由洗罢了。军事专家话语权不如一个剧组成员儿子,在影片真实性方面剧组属实是既无能力也无意愿。
如果全片都能保持前半个小时的水准,至少能得到 9 分的评价
可惜除了前半个小时,中间的片段只能打 7-8 分,最后一个小时给 6 分都觉得心有不甘
所以我觉得 7.6 分还是挺符合我的心理预期的
三星半。
优点是确实有很多大场面。整体上比较流畅,没有硬伤。
第一个缺点是文武戏比例不协调。
这个不协调不是说在时间上五五开,而是说要在节奏上有轻重缓急、阴阳顿挫。但是基本上整个后半段,就全部都是武戏了。以至于电影后半段,从战役角度的叙事都没有,纯微观战斗。纯微观战斗打出一个小时来,观众确实会很疲劳。
文戏不足主要不在时间上,而在于内容上。本片在开始,想讲高层决策。
电影版大决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时间分配上,基本上双方高层决策占去二分之一,剩下二分之一一部分给前线指挥官,一部分给战斗场面。这个比例配置,就把整个三大战役的来龙去脉,说的清清楚楚。
本片的文戏,并没有能做到把长津湖战役和整个第二次战役说明白。从观众的角度讲,就都是战斗场面。
这实际上是本片最大的缺点。
第二个缺点是全片缺乏剧情高潮。这个剧情高潮一是指代戏剧高潮,即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二是指情感高潮。
两个高潮,在我看来都没有。
戏剧冲突高潮这方面,电影后半段的武戏缺乏一个 “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缺乏一个 “两难取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 “打打打”。
在情感高潮上,胡军所饰演的雷排长的牺牲,应该是导演设置的一个情感高潮。但是说实话,我看完这个桥段,并没有被感动。其他地方,导演可能想在刘秘书牺牲、杨根思牺牲两个地方设置情感高潮点,但是我也没有出现观影共鸣。
反倒是在《八佰》里,士兵们依次自报家门之后跳楼爆破,并且是一个接着一个,好像是永远不停的 “履带式牺牲”,给我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点。
本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开始的部分,战士们在火车站集合,然后跃上列车的桥段。最令我感动。
这些战士刚刚经历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洗礼,共和国已经建立了一年,很多人准备退伍还乡,以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成为普通人而享受和平的生活。但是帝国主义在我边境重燃战火。部队一声令下,几十万青年士兵重上战场。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对手完全不是老蒋国民党部队那种程度,他们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一去,就是永别,不仅是和亲人的永别,也是和祖国的永别。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三个缺点是易烊千玺所饰演的五万里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完全是一种现代化的自我想象。想象一个啥也不懂的新兵蛋子经过战火淬炼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个现代化的自我想象,就在于把 1950 年的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象成 2020 年代的年轻人。那个年代,穷苦老百姓家孩子,参军入伍的精神状态完全不是五万里所展现出来的这种桀骜不驯。五万里更像是当时城市中的流氓无产者。
另外,电影里没有充分体现我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建设原则。整个连队,在对五万里的态度上,在互相之间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一种兄弟情,而不是同志间的友谊。
大家尊敬连长和雷排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是好兄弟。大家照顾五万里,最重要的原因是五万里是大家的好兄弟连长的亲弟弟。
基本上火车里的一段,完全不体现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新兵入伍完全没有政治教育的任何体现。指导员并没有体现政治性。
可能是怕现在的观众将政治教育和政治说教混同起来吧?
又或是是导演缺乏对我党我军和党史军史的认识。
另一层,导演设置了五百里五千里五万里亲兄弟三人都在一个连队,并且老大老二还都是连长,多多少少有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味道。当然了,这个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主要还是缺乏政工和角色设置失真的问题。
第四个缺点在于徐克的特效观。我认为,人的眼睛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生物器官。这个器官可以非常容易的辨别出真假。而徐克的特效观,一向就是 “假就假吧”。
以至于我不知道是徐克特效观的问题,还是特效公司制作能力的问题。
还有就是,五千里把火车门打开,看到窗外是一片特效制作的长城景观的时候。我个人非常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志愿军来保卫。最后看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是,一个是特效非常假,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另一个是,这种极具象征化的表达,实际上削弱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尤其是这个桥段在电影的开始部分。如果这个桥段出现在电影的最后,我倒是可以接受一种 “象征化” 表达。但是在开始就这样,难免令人怀疑电影的基调。
有人明里暗里说我屁股歪,我就很疑惑。我已经不去计较服化道和特效之类的硬伤了,也不去计较角色塑造的问题了,也没有去计较一些不自然的台词了。我只想问,运作为一部电影,哪怕是主旋律电影,讲好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合理的,有主有次的故事难道不是基本素养吗?
还有人说 “如果是美国拍的就是史诗级战争大片”。那我问你,以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编剧水准,会整出来这种剧情结构有硬伤,前中后三段风格撕裂的片子吗?《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的剧本是被剁成三截再拼起来的吗?
我从来不反感主旋律电影,《战狼 2》我看的很开心,《红海行动》我也很喜欢,《上甘岭》里 “一条大河波浪宽” 响起的时候,我也会热泪盈眶。
可这不意味着你用痰桶炒菜再包上 “爱国者特供” 的保鲜袋我就会吃。我爱国,可我不是傻子。
我当然希望中国的电影工业能逐步成熟,也希望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能脱离窠臼自成一家,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给他打 6 分,而不是更低的分数。
我希望各位 “爱国者们” 不要上来就骂,先看看谁是你们的朋友,谁是你们的敌人。
2021.10.3
以下正文————
高了。
我最多给他 6 分及格分。
首先,这部电影叫《长津湖》,湖呢?我换了三双筷子都没找到鱼翅,你是不是得反思一下你这鱼翅炒饭做的是不是有问题?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一部名叫长津湖的主旋律电影,其内容应该是围绕长津湖战役始末,展现我军将士不屈斗志和爱国情怀的电影。结果这部全长三个小时的电影就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来打一个美军主力团,其他战争内容就用几个短片段就解决了,剩下的时间都花在诸如押运电台和岸英殉国这类虽然很重要但是与主线无关的事情上。
这包子,前十口没咬到馅,第十一口可就咬到手了啊。
其次,我能看到导演是设计了伏笔的,但是我看不到这些伏笔在哪里体现出来。举个例子,伍万里你的精准投掷技能在前期点出来了,怎么大决战没见你用呢?你哥哥把你拉到他身边,还说你手榴弹扔得好能帮得上他忙,怎么没见你帮忙呢。你这前期老鼠掀门帘 - 露一小手怎么后期专职步枪兵了?导演你把剧情推进到 “新人在战火中不断成长最后救了老兵一命” 然后大结局也比这种不上不下的来得好啊。
最后,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很清晰的感觉到了这部电影前中后三个部分之间风格的不一致和矛盾,以至于我认为这完全就是三部电影相互叠加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对军事史稍有了解的观众,我很容易的看出来里面对我军作战细节描述是有问题的。比如,抗日解放打出来的三三制,怎么到了打美国佬的时候就不用了呢?
总结一下。这部电影就像是许多主笔共同完成的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思,所有人都拼命的塞进去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是画布尺寸又有限,最终删删减减,做出了个既不出彩,又不完整的拼接画出来。
但是看在吴京,看在 70 余年前保家卫国的前辈,看在电影里难能有的一份烟火气的面子上,我给他 6 分。
高了。6-7 分比较合适。及格水平。
比较一下,《悬崖之上》7.6 分,《怒火重案》7.4 分。
相较于强大的导演、演员阵容,和 13 亿的资金投入,这个成片效果很失望。
有陈凯歌参与的电影,质量就是稳。
明明是一场 15 万人对 10 万人的大战役,被拍的迷迷糊糊,不清不楚。彭德怀是怎么布置的?宋时轮又是怎么指挥的?美军是怎么轻敌冒进又是怎么突围的?史密斯为啥要修机场,修了有啥好处?统统没讲。
电影 8 点开始的,9 点 45 了,主角们还在送电台,中间还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仗(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任务。怎么可能中途去支援友军)。这是长津湖战役,还是送电台之战?
然后在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主角们去围歼北极熊团了。合着打仗都不需要指挥,逮着谁打谁是吧?
还有易烊千玺扮演的角色,编剧能不能尊重一下历史和军队纪律。第 9 兵团是驻扎福建准备解放台湾的精锐,他想参军就能参军?更别说战场抗命了,他以为他是李云龙?
这部电影槽点太多,讲打仗却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军队,部分人物和情节生编乱造。叙事很差,主次不分,逻辑混乱,打仗的背景、经过都讲不明白。强行煽情,强行搞爱国主义教育。
拍得不清不楚,看得稀里糊涂。
一句话,拍的啥 JB 玩意???
与其花钱去电影院受罪,不如在家重温老电影《大决战》
高了,六分比较合理
你看那几个回答下面全是水军公众号搁那吹比的能好看吗
说电影前先科普一段百度上抄的初中生都知道的历史
然后又是一段慷慨激昂,骗一批人又一批人的去看
大部分人稀里糊涂的就看完了,也不敢说不好看
叙事基本没有,战争场面剪辑混乱,特效 low 出天际
十几亿的成本不知道花在啥地方了
陈凯歌负责文戏部分还算可以,香港导演把战争片拍成了枪战片,把志愿军拍成了特种部队,把美军拍成了朝鲜人民军,整个电影都在大乱斗,然后糊里糊涂一个结尾,
主旋律电影一部不如一部,建国大业倒成了最近十几年最有意思的主旋律电影
本来应该 9.6 的,因为有吴京,所以扣一分,讲的是抗美援朝,再扣一分
毕竟是豆瓣
另外这种类型的电影一开始都是批评居多
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好了
猜猜为什么
上面是开玩笑,本人没说值 9.6 啊,有一说一 8.2
评论区里一帮人那么急着对线,发多少钱啊,群号发一下,有钱一起赚呗
开始了开始了
在讲故事的电影里讲真实
合着中国的历史战争片只能拍纪录片了呗,不然咋拍都会被挑刺被批评
角度很刁钻啊
咋不见你们在《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拯救大兵瑞恩》下面说这种话
是不是因为这样说会被扣钱
强烈建议知乎添加一个标记用户的功能,例如 A 用户今天在我的评论区下面瞎比比,就标记他,等在其他地方看见也能知道这货是个什么成分
可能稍微有点低吧,不知道为啥也许因为里面有吴京和易烊千玺,导演有陈凯歌,导致有些人对《长津湖》的恶意那么大,直接说有 xxx 肯定垃圾 / 不看这种话。
现在长津湖的影响力在扩大,观影人群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部分群体,我觉得更多的人能去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这都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对国产的电影一个劲贬低,国外的电影一个劲夸赞,还是对某个演员导演的偏见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不去支持,不去认可,不去理性正视这样的电影,还能指望美国人,日本人去支持吗?
不要因为题材原因疯狂抬高,也不要因为其他原因怀有敌意,这是对所有演职人员的尊重,也是对曾经的历史的尊重。
本来已经不想谈这个被大家谈烂了的话题。
但是呢,正好看到有一篇某位大神写的吹嘘的文章。
为反击被别人嘲笑打爱国牌,大神居然跳出来说什么是我们被所谓的好来坞大片洗脑了。
我就想问问这位大神:你看过《南征北战》、《董存瑞》、《大决战》没有?
把一部拍得漏洞百出,槽点满满的片子吹嘘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最新水平或者最高水平,好意思吗?
战争描述能够跟《南征北战》比吗?人物描述能够跟《董存瑞》比吗?战争场面能够跟《大决战》比吗?
让我是来打这个片子的分,我就给 5 分。这 5 分都是因为长津湖而给。
豆瓣评分?你怎么不用微博评分?那地方各种言论横行霸道和农村化粪池有什么区别?拿它作为评分标准,建议以后调研经济数据统一以豆瓣为标准,是不是符合小康现代化标准让豆瓣里的牛马去说呗
知乎现状: 志愿军三三制战术天下无敌,我们轻步兵巅峰真的是太厉害了。
很不幸,只能说我们以穷为傲的思想太严重,轻敌思想太严重。怪谁?怪那帮牺牲在朝鲜的人们,他们把你们这些人保护的太好了,让你有了美军不过如此的错觉。少爷兵?对不起,能随时给你来两发凝固汽油弹,那是天王老子级别的战力,李云龙带一个军来了也不好使,就算旅长亲自下场也只能在上甘岭组织挖坑道
你以为的三三制战术: 三人一组,交替掩护,抵近射击,分批冲锋,拔点插旗,欢呼胜利
实际的三三制战术: 一排三班,一班三组,组别不同,火力掩护,突击开路,最后爆破
你以为的三三制效果: 每场战斗快速解决,追的敌人漫山遍野的跑
实际的三三制效果: 第一波大部分指战员会死在老干妈巴祖卡手上,剩余波次的大部分指战员会在刚看见美军头盔的情况下被铺天盖地的炮火解决,仅有少部分人足够幸运冲进美军阵地进行近距离搏杀,如果你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或许可以活到 70 年阅兵的观礼台上
此外,中国式三三制战术仅适用于: 击溃战、伏击战、运动战、攻坚战
不适用于: 歼灭战,大兵团决战,突袭战等
面对的敌人最好是: 日军、国军等火力支援严重不足或者战斗力一般的部队
最好不是: 美军、苏军等一言不合开大炮放轰炸机的部队
长津湖电影的新兴里战斗拍摄,就是典型的对美军集结地的大规模突袭战斗,符不符合三三制,请各位对号入座。如果你想让你的大部队被美军的汽油弹炮弹光速白给,请继续进行你的三三制,否则,赶紧让他们趁美军没反应过来全部冲上去,和美军搅合在一起
也是纳了闷了,如果三三制有用,1969 年有什么好怕的呢?费那劲儿想方设法扩军备战干嘛,挖那么多人造山死守干嘛?
自然是高了,但是责任不在制作方。拍真正历史,又红又正,很多观众应该不能理解。
先说整体感受
看这个电影,就好像去探店,想着吃一道招牌菜,应该是 “色香味俱全”,结果人家给上了三道菜,一道菜颜色好,一道菜香,一道菜吃起来味道好。。。。
主旋律比别的国产战争商业片强,但是还不够准,不够红 (尤其是军人荣耀巴拉巴拉,太西方了)
四字弟弟成长线勉强可看,但是耍帅成分高,路人不喜欢
战争场面做的还可以,就是有点假
以上三点,算上爱国主题的 “溢价”,都是 6.5~7 分的水平,但是绝对不能说,三个 7 分,总分是 21 分,也不应该是 7.6 分,总分就应该是各项平均,就是 7 分。甚至因为大杂烩了综合来看还应该扣分。
再说说为啥责任不在制作方
其实这就是现在主旋律电影的困境,古田军号和血战湘江都是不错的主旋律历史题材电影,懂历史的人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就是票房扑街,因为真的没多少人爱好历史。
为了赚钱,不得不把流量起家的明星拽过来,或者把故事往美国式爆米花电影上靠,适应那些对历史完全不懂的人的认识水平。
说到底,其实还是新中国文化传承断代了,最本质上是经济基础转变很大,以前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现在很少出现在个人生活里。依托市场经济,精致利己主义大行其道。于是乎,大部分人在历史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不能与先烈共情,反而更能适应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
举例来说,纪录片《铁在烧》中,老英雄讲出抗美援朝能胜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了 D 和毛主席的教育”,如果看影片的人同样受了这个教育,那么即便对历史一窍不通,依然不难理解。可惜现在很多人难以理解。
电影长津湖不值 7.6。我给 6.8 分。当然这次得怪观众。
锁分控评的电影得分再高有什么用?
一天过去了,评论数一个没加。。。不得不说博纳恰爱国饭真的专业,另外,没人说不能拍爱国主义电影,但你都拍了啥啊。
我认为是高了,原因如下:
中途几次我都不想看了,如果你是了解过整个朝鲜战争五次战役,看过相关纪录片的人去看这个电影味同嚼蜡。
如果你从没了解过这类历史,这个分数你可能觉得合适。
首先表明答主立场,我爱国,爱国片看的很多,别给我扣五十万帽子,下面的评价不针对这场战役牺牲和战斗过的任何英烈,我对革命英烈永远发自内心的感恩和敬佩,剩下的只有我对这个电影单单作为影片的吐槽 。我对主旋律电影一直抱有很大的容忍度的,但是这个电影真的刷新了我的下线,看完我只觉得对不起我这一顿 kfc 的票价。我看各个答主都在和某虎导演的作品比,以突出这个电影是多么的屁股正,我寻思怎么就没人敢和集结号比呢?
三个导演比不过人家冯小刚一个,故事编排给人感觉像是小学毕业,人物塑造除了雷爹能给我些许感触之外根本就没有深入,看的人尬的要死,正在打大规模反攻,突然就停下来讲大道理,我真服了这三个导演的脑子,真就无敌时间,故事开头的那个红围巾女孩,我当时一看到这,立马就想起身走人,经典国产抗战烂片瞎塞爱情元素 (不过后面没有,也算是出乎我意料了),然后就是那个 b 红围巾,千里对万里说,这东西在战场上就是敌机的活靶子,我看到这就想,后面一定有某个人因为这个围巾被敌机发现扫死然后促进主角心态成长的剧情,结果我看到最后了,围巾呢? 你这围巾去哪了? 既然围巾在剧情里 p 用没有,你为啥要花大精力塑造这个围巾呢? 闲的? 还有个美军直升机下降高度拍照的镜头,但是 tnd 到影片最后都没有说明有什么作用,可见这电影根本就拍的不用心,剧情剪的一塌糊涂,三个导演一块拍准没好事,连不起来的剧情还给了一年疫情的审查时间,愣是没发现然后去修改回来,啧啧啧
其次是万里开门跳车,车外就是长城,不得不说,这一块创意和立意还是很好的,但 nm 能不能去实拍啊,整一张贴图在屏幕前,要不是因为这是 tmd 战争片要严肃,我都快蚌埠住笑出来了,是那个人才拍的这个贴图,建议以后找个厂上班吧,摄影 or 特效这个行业真不适合你。
第三就是最后拿下敌方司令部,大伙开始缴获战利品那段,先不说大晚上的标号弹的烟雾能不能看见,就后面雷爹载着这标号弹去找敌方坦克群的这块剧情给我看乐了,合着人家有坦克群还要撤退是吧,合着人家坦克群还没走出你开一辆车几秒就能追上的距离你就开始搜刮物资了是吧,真不怕人家坦克车找好距离给你远远的来上几炮? 我看大伙都在找物资还以为 tmd 敌方坦克被全歼了,合着敌方一个坦克群还在外面看着呢你在里面就开始和万里论证谁是不死的英雄了,里面的人人均战狼也不敢这么浪啊。
第四就是特效,那爆炸的塑料质感,宁这电影真花了十个亿? 好多特效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出穿帮,就像 nm 网游页游的游戏 cg 一样令人作呕。哦,你确实在特效上花了十个亿,因为 tmd 三个小时的电影你拿爆破场面轰炸了我视网膜一个半小时,我出电影院的时候脑子都要炸了,麻烦各位特效师和编排这么多爆炸场面的人体谅体谅正常人的接受能力吧
再说说演员,演员没问题,真的,即使是易烊千玺也没问题,不用去黑他们 ,纯粹是导演脑子有泡,与《集结号》用的同样的演员,用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人家电影里各个人物的性格只用几个镜头就塑造起来,为啥到你这不行了? 我看完影片只有 “雷爹” 一个能留下印象的角色,其他的人跟白板一样
不要靠近陈凯歌导演的作品 (除了霸王别姬),会变得不幸. jpg
上述还只是我一个不懂军事的外人看完影片最直观的感受,我看了看各个评论区,也有不少军迷义愤填膺,但是由于答主不了解这方面,所以还是只对剧情和编排进行吐槽,对于其他方面不多评价。
有的人会说,大部分人都觉得好,你觉得不好,不就是你的问题吗,我觉得你说得对,你知道为什么吗?
正常
这么些年,我在现实生活中就没见过一个亲自注册豆瓣账号还评分还写影评的人,真的一个都没有
从没上映到院线上映两三天,我刷遍了知乎影评,其实大 V 小 V 大号小号就那百号人,谈来谈去的无非也就是三三制密集冲锋巴祖卡打飞机等事
至于微博,不敢看,广告太多,一堆推荐还取消不了,非捧即黑,没法看。
至于微信朋友圈,大多数都是发张海报,感动!好看!缅怀先烈!
但亲自去电影院看,几乎满座,前前后后几个小孩看到易烊千玺被胡军李晨逗都笑得极开心……
说明什么呢?
网络上的声音无非就三种:
1 好看,大场面,打得好激烈,战士们好勇敢,前辈先烈们好伟大……
2 还行,优点很多,问题不少,前后叙事剪辑有问题,差点烂尾,不少情节过于夸张戏剧化……
3 什么 LJ,什么玩意儿,开挂了吧,某京粉别特么在那尬吹了好不好,四字演员也太浮夸了,美军也忒没水平了……
现在看来,前两种看法还是占多数的,毕竟现在现在你吹欧美战争片也容易被反噬……
不打 5.9 都可理解
何况猫眼好像 9.5
毕竟,刷豆瓣刷知乎看电影的军迷或者影评人就算有百万人又如何?
反正千万乃至上亿的观众愿意掏钱堆出几十亿票房
难不成你要像冯导那些说一句:什么 LJ 观众?
7.6,可还行?
电影《长津湖》豆瓣开分 7.6,是高了还是低了?
莫名其妙被删了四五次,真的好气。但我还是想说,这片子的分一半都是是四字弟弟粉丝刷上去的,还记得《抄袭的你》吗?
回到片子,这是个什么片子,看完的人回想一下,什么情节没有,就到朝鲜了。抗美援朝,一个朝鲜人没有,故事情节就一个山几个屋子美国佬开了鸡架飞机。那特效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再回到演员,易烊千玺在湖州的那段戏跟制杖儿一样看的我浑身不自在。演的是个求,说的那几句现实没人会说的台词太特么出戏了。还有刻意安排的幽默戏在那个老雷旁边说你是个骗子,听着像是撒娇一样恶心,影院里只有小孩笑了笑。关键为了票房还安排的主演,安排那个手榴弹的戏真是跟子弹拐弯有一拼了。
然后五斤,跟他爹他妈他村他弟的感觉极为陌生,那老奶奶跟迪迦奥特曼里面的老奶奶似的五斤似大古。战场上吴京完全是战狼加港片的套路硬搬,真是省钱省力了。
整体台词都特么太虚假了,像是小学生的话剧表演。什么为了让我哥瞧的起我,什么到我家住,学着点亮剑吧。
语言学相关,那个学两年英语就能忽悠老外的真是侮辱智商,除非你专门练这几个词,不然说起来必是腻浩这样的发音早脑袋开花了。
还有那个美国佬敬礼那个戏,也是流量密码,跟伏拉夫一个样,中国太厉害了,美国不如中国。
总之商业片,拍了也有积极价值,利大于弊,但片子是真 8 行。
7.6 分已经给高了!去看完后越看越觉得不如功勋,开头的画面就感觉很假,尤其长城!正常色彩不好吗?一定要这样和三枪拍案惊奇一样的不正常的颜色来展示国内的大好河山!难道学习扎克施耐德的油画风了!
全剧政委出了说出那个口号的话,真的没体现出我们为啥党支部建在连上,军事民主会的意义!和过去历史虚无主义的片子有啥区别,连长指导员几个骨干真如天神下凡,长津湖那么冷的,减员那么大的战役!九连个个都点冻伤啥的,穿着江浙一带的棉衣可扛不住最冷的冬天!正常缺乏保护的脸早就冻的通红,更多可能是冻疮都出现了!结果所有人都是微胖的冻伤都没有,如果真能这样怎么会有冰雕连,怎么会有那么多减员!
细节方面真的是太不注重了,坦克炮弹对擦,T—34 里学来的,好看是好看,但是这就是神剧特质!不尊重实际,和警匪片里的枪斗术一个套路!
易烊千玺的伍万里完全没必要,一个登车前乱跑,子弹都不知道的无组织无纪律的新兵送上战场,说的好听是体现成长,说的不好听就是草菅人命!信号塔战斗不听指挥,说的好听是战场抗命,说的更深可以被认为带枪逃兵,是可以被枪毙的,结果就这,不是指导员在全连会议进行批评教育学习,就是连长哥哥不痛不痒的说写个检查!记住我们是有指导员来负责这些的,不是就军事主官什么都说了算,朱亚文的指导员真的是井冈山时候就批判的三种指导员的组合体!
最后说下,结尾我觉得各位要好好的品一下,真的是无语,因为结尾的评论被连续删除三条评论!真的不能说吗?
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毋庸置疑,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战胜了敌人!但是我们要展现他们的思想,风骨,为什么战胜!而不是借着名头,让人觉得战争就是靠和别人的天神下凡,战争和动作片是不一样的!战争中的每个人都是螺丝钉,英雄属于全体!
我没看,但我兄弟说电影里有这句台词?
我建议把《大决战》作为评价国产战争片的标杆,人物要按照这个水平拍,战争场面要比这个水平高,战术素养要向这个水平看齐
今天刚看完
这部电影我等了很久很久,从最开始冯小刚版本,到换导演,换备案……
非常期待这一部能把我们 “最可爱的人” 完美表达出来的大制作。
可能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吧
但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为大众普及历史的影片,无疑他是优秀的。
毕竟更多的受众更加喜欢平铺直叙的故事、简单直白的人物关系、通俗易懂的情节设定。
战争的前因、过程、结果,在影片三个多小时的铺陈下,清晰直白,线性发生,不存在明线暗线的交替与战略背后大国博弈的万种凶险。
而相关真实历史人物的出现仅仅作为时间线推动的元素,避免了文戏过多影响战争线的火爆感。
故事情节的设定比较通俗,兄弟情、成长线、战友魂,但有些遗憾的是,都在浅层表述,并没有深入的延展,可能是为了照顾普罗大众的观影体验。
影片最大的加分项其实不在于拍摄的视角和镜头语言,反而是 “抗美援朝” 这段历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对比段落: 美军的感恩节大餐与志愿军冻得跟石头一样的土豆,美军无所不在的空中打击与志愿军简陋的轻武器(巴祖卡打野马就很迷幻),以及承载历史厚重感的特型演员段落。
这些段落非常意外的给了现场观众不小的共情,特别是毛主席在雪中踱步的场景,许多观众都在唏嘘落泪。
——————————————————
可以看出,这部影片要考虑的内容建构、表述方式、思想传递等场外因素太多,拍的有些束手束脚。
而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人其实更善于复杂人物与多线故事的塑造,反而对 “战争的宏大叙事” 不好拿捏,可能与共同指导所占比重也有关系。
影片中各色人物的形象,怎么说呢
为了突出英勇,而拍成英雄,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几场战争戏下来,越打越莽。
志愿军之所以打出 “轻步兵巅峰”,是因为三三制的成体系突防与强大的战术穿插能力,导演组应该是可以通过战斗术语与班组间指挥细节来进行体现的,可惜在成片中,整体战斗细节的天赋全部点在林超贤的坦克对狙、徐克的近身肉搏上了,凯哥导演则把兄弟战友间的感情戏和内心戏包圆了。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留个坑,回味一下,再做补充
如果豆瓣都是歪屁股,那么只要是主旋律或者歌颂中国人民的作品都应该低分才对啊。
亮剑,我的团长,雪豹,走向共和怎么都不是低分呢?老高老高了
还是希望电影分数仅代表电影,知乎 er 不要再把自己的认知加在豆瓣上了
高了
热榜上六七个相关问题,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走的就是这么个宣传路线
那分数能没有水分吗?
不过讲道理 7 + 分已经不低了
目前的评分算中肯吧!
《高山下的花环》豆瓣 9.4,三部大决战,豆瓣 8.6 以上。所以并不是对于主旋律就有失偏颇,真正的好电影大家是看得到的。电影《长津湖》,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准,故事没讲好、节奏失衡、人物塑造单薄是事实,不能因为它是主旋律电影就对这些明显的、非常影响影片质量的缺点视而不见吧。
历史是历史、电影是电影,主旋律电影首先它也是一部电影,电影《长津湖》在价值观方面肯定无可挑剔,但是对于影片制作方面的缺陷为什么就不能批评了?批评也是为了国产电影的进步啊,一股脑吹捧才是对国产电影的不负责任。
最后说一句,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和伟大的长津湖战役值得更好的电影来展现。
连八佰这种假历史电影都能 7.5 分,长津湖 7.6 分你说高了还是低了?
这么大这么好的题材,投资人力这么大,电影确实拍拉胯了。
战争前国际博弈的内部紧张气氛,整个战争战场形式的步步演化,局部战役的层层推进,个体人物命运的波折成长……
全没有拍出来……
整部电影叙事很乱,什么镜头都有一点,三个小时下来感觉很松散,不知道核心主线、支线的安排。
三个大导演并没能融合起来,就像易烊千玺这个小战士都像是强行安插进去的一个角色,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吸引粉丝来买票的。
自从电视剧《十送红军》在豆瓣被恶意打分后来关评论之后,豆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我在豆瓣上给片子打了五星,志愿军们就是这五颗星。也希望更多人去看,以鼓励未来拍出更好的军战片。
但按照个人对电影的评价,这部电影前半部分能 8.5 分,后半部分 6.5 分,折合下来也差不多 15/2=7.5。
在影院看后半场的时候,的确觉得草了点,但内心也在想:如果后半部更惨烈,我是不太敢、更是不忍看下去的。
所以这样也挺好。我打五星、10 分。
国庆快乐。
这部电影还是跳不出抗日神剧的套路
我军:
装备:D
谋略:S
组织力:A
战斗意志:S
幸运:S
敌军:
装备:A
谋略:D
组织力:D
战斗意志:D
幸运:E
全篇展现了我军除了装备什么都是顶级的,敌军除了装备好一点其他都拉胯。
中间我军穿插一个不那么听话但幸运值极高的战士,让我军不全那么伟光正。
这剧勉强 6 分,能给 6 分还得是 3 分是特效加成。
这不是高了低了的问题
问题在它分数就没变过,是锁分了
回到高了低了的问题
作为影像高了
作为 propaganda 低了
打打控评水军的脸,说豆瓣屁股歪,打低分的都是二鬼子的水军可以把嘴闭上了
打多少分,要看你怎么去定义这部电影。
你如果把它当成和《高山下的花环》一样的战争片,那么它不及格。
你如果把它当成是《战狼 1950》,一部军事题材情怀片,那么它是及格的。
然而这个商业片却非要起这样一个宏大的名字,以战争片标榜自己,还全网控评,这吃相就有点难看了。
我花钱去电影院看了,钱你也挣了,还不允许我骂是部烂片?
当然话说回来,商业片就是有商业片的玩法,你带女孩子去看《高山下的花环》,女孩子会觉得这什么玩意。但如果你带她去看《长津湖》,她可能就投入你的怀抱哭的稀里哗啦了。
我姨看完《长津湖》感动的稀里哗啦,我和我表弟从开头无语到结尾,这什么玩意,抗美神剧?
总结,这部电影就是《战狼 1950》,加入一些真实的场景,如最后一闪而过的冰雕连,制造催泪效果。
然而我知道,历史有多残酷,敌人有多强大。志愿军靠的是战斗意志,靠的是战略智慧,来弥补巨大的后勤和火力差距。
弱化敌人是对志愿军的亵渎。
打底了。
虽然我还没看到这部电影。但是从各种方面口碑判断它质量不错。
而豆瓣为啥打那么低呢?
我就在知乎无数次讲过,豆瓣就是乐色,我从来不看。豆瓣被敌对势力渗透成筛子了。豆瓣人口平均素质又低。
刚刚好,优点非常明显,也值得一看。
缺点也很明显,电影没拍完,还有夹杂了一些不是很有必要的非主线剧情在里面,有非常明显不合时宜的剪辑。
有可能有些剧情是有要求的,所以导演和编剧无法跳过,但是这会让电影看起来不完整,零散。
有些遗憾,3 小时还是太短了。
后面来个 4 小时的导演剪辑版吧,给伍万里一个结尾,让人物升华一下。不然白瞎了易烊千玺的努力了。
前有攀登者 金刚川 后有长津湖 完全可以看出上面的人特别是文宣口的人自己本身就不认同我党 呵呵
给高了,这部电影的很多硬伤我是真的无法忍。主要是集中在剧情方面,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比这电影拍的残酷一万倍都不只。
九兵团在军列上就冻死了几百号人根本不可能像电影里还有闲功夫打闹;其次当年会开汽车的都是当宝贝一样,汽车兵作为战略储备人才集中使用优先供给运输,不可能像电影里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又会开坦克又会吉普,吉普扔手雷在历史根本就找不到原型,搞得像动作片似的,车技还很炫酷。潘兴坦克这段咱们退一万步说我先不管你有没有历史原型,从军事常识来看,你指导员一个人驾驶把车长、炮手、弹药手、观测员、驾驶员五个人的活全干了也就算了,竟然还能快过对面谢尔曼把对面反杀了,这是演超人还是演蝙蝠侠?
再次这部戏决策层面实在太少了,没有把主席当年决策出兵援朝之艰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度拍出来,也没有把当年彭老总及志愿军各兵团司令员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将风范表现,对美军人物的决策部属更是表现得少得可怜,没有把麦克阿瑟那股骄狂、不可一世体现出来,美军陆战一师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王牌,被伏击了不可能伸着脖子让你砍,这部剧也没有把美军高层指挥官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战术素养实事求是的进行反映,北极熊团团长一直处于慌乱和逃跑状态直到最终被打死。反而给了 70%的戏份在描绘易阳,搞得像是易阳的小兵成长史似的,一个易阳作为虚构人物比毛主席彭老总美军高层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戏加起来都多!!!通小人物局部反映整体不是不行,但是最好是有历史原型,而且不能本末倒置,杨根思、冰雕连这么好的历史原型人物一带而过不用,反而在虚构人物上大费笔墨,导演到底是咋想的。
还有老美的飞机有那么好打?一个 RpG 把准音速行驶的战斗机就这样轰下来了?历史上机枪打下飞机的案例是有,但是这情况往往代价特别大,这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很多人一起对空射击发射出上千发上万发子弹,才有可能击中低头飞机的要害,往往这样还会付出很大伤亡之后才有可能打下来。火箭筒的射速是个啥情况?直瞄你就给打下来了?而且还只用一发炮弹,这概率咋不去买彩票呢?
另外长津湖地区当年是五十年来最冷的时候,零下 40℃左右,志愿军当年千辛万苦运上来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受低温影响几乎都没办法用,迫击炮弹受热胀冷缩炮口变小,甚至很多放都放不进去,70%的炮弹打出去连炸都炸不了,而影片中的雷公打的竟然全程不卡。还有北极熊团是个加强团,是美陆一师王牌中的王牌,一战打到西伯利亚,二战打过瓜岛、菲律宾,历史上的长津湖战役我志愿军集中四个团的优势兵打北极团一个加强团,因装备差距打了四天才啃下来,最后几乎全歼北极熊团(但还是跑了三百五十余人),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范例,但是最后我们损失了近一个师的兵力。而影片根本没有体现出志愿军进攻的艰难或者说体现得根本就不够,历史上四天结束的战斗这电影一个晚上就解决完了!老美要真有这么好打当初早被赶下海喂鱼去了,朝鲜半岛早统一了,哪里还有今天韩国这个国家呢?尊重敌人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已。
最后编剧存在重大史实问题,毛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入朝的志愿军,而影片在叙事时却和第二次战役九兵团入朝进行并列叙事,要么叙事方式有问题,要么就是编剧史实错了。艺术效果、特效方面问题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硬伤是这剧影片的叙事和结构根本不严谨,经不起历史逻辑的推敲。
有一说一,相比之下,我真觉得人家老美在 19 年翻拍的决战中途岛、英国人在 18 年拍的敦刻尔克在历史严谨性方面比咱们真的强太多了,中国导演和编剧应当好好像人家学习学习,人家就不会把自己强化把对手弱化,不会拍出 rpg 干下飞机的神剧情节,人家在表现对敌人对自己的战略决策方面就肯下功夫下时间,人家在虚构人物和历史原型上就对照得起来,主次关系处理得有理有条。
当然这部戏也不完全都是缺点,至少开头那段江舟渔火的意境表现得挺美的,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美学意境,特效和道具细节方面还很严谨,演员也表演得卖力,但是这一些都应该是建立在符合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因为这是战争片,战争片讲究得就是艺术和史实的有机统一,不然就成纪录片或者动作片了。
总之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因为我个人史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水平较高。我只是说明我个人的看法而且全部有理有据,别跟杠,现在还有没有到说爱国片拍得不好就成了精美精日,不接受道德绑架。我个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涉及到任何层面上的问题。
7 分还算是比较公允的。。。
这点大场面还真就值这点分。。。
战争片不是战争。。。
是片。。。
我花钱带我家退伍老兵去看这片。。。
他表示这电影怎么和我玩那些游戏一个鸟样。。。
(老年人都看得出这是战地大电影)
完全不能看。。。
我好说歹说他终于才接受这只是个电影。。不要太较真。。作为国产电影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他直接就问。。。
这片叫长津湖。。。
长津湖就 2 小时 50 分钟才出现。。。
怎么就结束了???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不比这好看万倍???
然后叮嘱我。。。
以后陈凯歌和徐克的电影别带他去看了。。。
看这个问题我感觉非常滑稽。看到无数键盘侠在那论证《长津湖》应该是什么水平,到底高了多少,主旋律战争应该怎么拍,里面有些人或许不是键盘侠算是军迷,然而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小学算术(只看到一个勉强算的)。
尼玛这跟豆瓣多少分有什么关系?
我跟我妈看的,我妈说场面上很好莱坞,炸弹威力没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她指杀伤力还是指烟火效果)。看的时候旁边俩一直聊天的,我一个军盲听着都觉得可笑——应该去过电影院的人都体会过电影院里那些装逼男给女朋友吹逼讲的东西有多可笑。
大众认知也就地下室这么高了,尤其是这个轻武器严防死守其他军事新闻全靠新闻联播除了说好没有细节内容(或者不到大气层的水平听不懂)的环境下。
对了说回豆瓣,给大伙推荐一部豆瓣神片,《猎杀 U571》。
资本掌握了恰饭密码就代表爱国了?就必须打高分了?这是什么鬼逻辑。
志愿军们泉下有知,也不会乐于看到自己的牺牲变成资本割韭菜的工具。
缅怀英雄,从抵制中国演艺 juan 的每一部作品开始。
提前半年前就有很多账号打一星预定,战狼回归之类的话…… 所以有大量账号恶意刷低分。这评分明显低了不少
一直到石滩子那里都感觉还挺好的,虽然中间的特效有点出戏,不过石滩子那的分镜特效给我看懵逼了,好像类似手法还不止这一处,还有就是平河的能拿步枪干 p51 有点意外。不过后面越看越感觉有股俄罗斯战争片的味儿,怎么这么多慢动作,一开始感觉还行,有场面,但是后面都给我看审美疲劳了,感觉就像在炫技一样。
信号塔那里属实给我看明白了,我记得好像去帮友军的也就一个班的兵力加一个跑组吧,硬是打出了几个排的感觉。那波索道炸药包是啥安排,我还没想明白呢,这马上万里又演起抗日剧日常躲子弹的路数了,不对,是纯纯的美军自己打不中,人家压根就没躲。。而且那潘兴跟纸糊的似的,在电影三个小时里被花式橄榄,合着在打九四豆战车呢??那潘兴底盘挨了一炸药包把逃生舱门炸掉了,全车组 run 的途中白给了,问题这坦克后面还能花式带秀,那你弃车干嘛呀,,属实给我看不会了,后面俩二把刀的业余车组硬是干废两个五人的美军专业车组,这京子哥又是填弹又是放炮的身兼数职是比人家有专人填弹的放炮还快咋的?这些我都不说了,炮弹出膛特效一来我就开始暗叫不好,别别别,别俩炮弹撞一起了,妈的还真 (不多说了)
我一直想的是你炸药包炸坦克底盘也就算了,别来手榴弹硬炸就好,毕竟不是抗日剧里的豆战车,结果还真是想啥来啥,指导员的手榴弹车就把潘兴炸瘪了,我还以为是登陆日里日军油罐卡车那种路数呢,没想到这边直接手榴弹,当然边开车边扔雷那段 (什么装甲掷弹兵啊,古德里安直呼内行)
说句难听的,你拿巴祖卡打潘兴距离远了都不够看的,你运兵车载的机炮算个啥。
说到巴祖卡,战斗机来了那会儿龙团长那句给我巴祖卡给我整个人都看斯巴达了,脑海里全是他谢尔曼 m1 的画面。。。后面他还真拿巴祖卡把飞机打下来了。这段是真没绷住。
美军作战水平一言难尽,各种白给送人头,而且我怎么觉得美军除了空中优势以外,地面火力被碾压啊。。美军的冲锋枪普及度似乎还没志愿军斯登普及度高,半自动对闩动的优势也没有体现,还有就是美军士兵的表现给我感觉就像是在看《狂怒》。尤其决战的时候一个个跟里边的 wss 一样蠢得没边,除了机枪组似乎其他人都是背景板,一盘散沙。只不过把傻乎乎拿 mg42 打谢尔曼的德军换成了拿斯登打潘兴的志愿军,导演搁这骂谁呢?
而且剧情上真有点虎头蛇尾,后面讲啥啊,感觉剧情发展莫名其妙,很突兀,感觉就是该铺垫的地方铺垫不足,不该说的东西说一堆,啥都想讲,啥都没讲到位,就不多说了,大家有目共睹。
最后提一嘴,这部电影里有些细节还是到位了的,比如志愿军的万国造武器,英国的斯登冲锋枪,日本的三八步枪,九九轻机枪等等。还有日式头盔确实细节。
想在评论区说屁股歪的就打 12339,为国立功
想在评论区说我收钱的也打 12339,都收钱嘛,我收登子的,你收制片方的,双赢
好大个电影批评不了?
9 分高不高?
一个主旋律 9 分高不高?
一个讲抗美援朝的主旋律 9 分高不高?
可恶的豆瓣竟然给给功勋 9 分,
我们长津湖投资这么高这么多好演员大导演竟然才 7.6 分,肯定一群黑子五十万打低分,我们被黑惨了,责任全在美方。
低了,长津湖按照观影体验来说,应该打 7.8-8.2 分比较客观,五分制 4 分较合理。
目前这是中国电影产业里最顶级的特效、最顶级的动作场景拍摄、最顶级之一的叙事拍摄,再加上顶级编剧兰晓龙,顶级演员阵容。如果说本片有什么特别大的硬伤,就是一部电影太长,想给的太多。
有没有不足? 看你怎么比,跟国外比,尤其是好莱坞比,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不容否认。但跟国内自己比,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有人提到三部大决战,大决战是计划产物,那种规模的投入放到现在市场经济下运作,怕是成本翻上三倍也拍不出来,就不要强行秀自己看过了。
总结,长津湖值得一看,春节的水门桥继续看。
本来对长津湖战役的理解,每个人就都有很大的偏差。
有许多人,对《长津湖》的理解,就该是像《铁在烧》的一部纪录片,事无巨细的要详实记录。
有许多人,对《长津湖》的理解,就该是一部《大决战》,主要应该表现国家领导人和军队高层在战争中的运筹帷幄。
有许多人,对《长津湖》的理解,就应该是一部《上甘岭》那样的绝对主旋律片,重点应该体现最可爱的人的艰苦朴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
有许多人,对《长津湖》的理解,就应该是一部能和《拯救大兵》相媲美的宏大巨制,大场面、强特效的史诗级战争电影。
有许多人,对《长津湖》的理解,就应该是一部和《狂怒》一样的军迷片,服装、道具、武器、装备考究到极点,最好从军事博物馆里找到许多和当年一模一样的东西,用来做电影道具。
这么多人这么多种口味,除非把电影篇幅提高到 6 个小时,电影成本提高到 10 亿美元,否则换哪个导演上,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能有 7.6 分,不错了!
豆瓣给《八佰》7.5 分
给《金刚川》6.5 分
给《血战钢锯岭》8.7 分
给《天国王朝》8.6 分
……
侬晓得伐,比比看这几个各有啥区别?
其实就是这个地方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有:
吴京 PTSD
抗美援朝 PTSD
中国人胜利 PTSD
有一群人很奇怪。
他们会看一群人拯救一个人而激动。
自动忽略了跟筛子似的 bug。
但是看到百万人去保护四万万人,却在阴阳怪气。
独子了不起吗?志愿军里没有独子吗?要不是美国鬼子谁愿意去打仗?
妈的,晦气。
整场电影我就看最后那个美国师长敬礼的镜头来气,妈的,我们最可爱的人用你去敬礼?
没有你们,他们就能安安心心的建设新中国。
十九万人啊,不是一个两个,不是几百几千,是十九万人!
高了。
最大的问题是不真实,志愿军火力像美国人,美军火力像外星人。
全程无联合国军,无朝鲜人民军。能理解,毕竟中美神仙打架呢。
魔改大潘,两个志愿军就能驾驶;19 岁新兵自带云爆弹技能;志愿军人均战神。
期待的,水门桥拆桥修桥没演,三三制没演,穿插夜战没演,拼刺没演;感觉会是泪点的,堵抢眼没有,一半以上的非战斗减员没有,单衣入朝没有。
感觉导演编剧根本没做好功课,不懂志愿军为什么能赢。但是不后悔买票了,电影立场还是可以的。这个题材,暴打美爹,影视圈的走狗们不愿意拍;美国人自己耻于拍;韩国排的格局小。现在主旋律拍了,鼓励一下吧。
另外,美国人自己拍的长津湖战役纪录片可以搜搜看看,那里面志愿军都比这个感人……
正在看,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热闹都是他们的,我只觉得吵。
———————————————————————————
认真回答一下:
昨天晚上去看的,本身不太喜欢战争片。看这部电影的原因纯粹是情怀支持,以及同学推荐,她说:“很好哭,很感人”。去之前还特地准备了纸巾
之后就是失望,我特别在乎的是合理性。
1. 开篇演员一口标准普通话。。。
2. 杨万里自己跟着去当兵,却又不服从管理,火车上开门,我。。。
还有一条红围巾(感情线?)
能够精准度过密集弹药的攻击,没受一点伤,也太离谱了吧,不得不说,主角光环啊。
3. 差不多三个小时的电影,有两个小时在战场,半小时就视觉疲劳了。也正常,战争片嘛,我忍,但是,我始终不明白,导演到底重点想要表达什么啊?(有 get 到的麻烦告诉我,谢谢)
4. 镜头切的我有点头晕,各种持续了很久很久战争音效炸的我心头发慌。
5. 后面的没看,开始刷网课了,边上的小姐姐看一半就走了。带来的纸巾包装没开。
别杠我,杠就是你赢,杠就是我垃圾看多了 OK?
我只是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你从情节、镜头、立意等技术层面去分析,那只能代表你自己的看法,只能说明「你个人认为豆瓣评分偏高或偏低」。
真正能证明豆瓣评分偏高或偏低的方法只有一种:用更好的抽样调查来证明「豆瓣的评分群体不能代表整个观影群体」。
一部电影的好坏,真的只是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判定的吗?还是存在普遍的标准?19 赞同 · 2 评论回答
很容易发现,事实与价值之间隔着一条鸿沟,说到底,你怎么能从镜头的客观属性推导出「这个镜头很妙」?这也就是所谓休谟问题:从「是」能不能推出「应该」?
历史上有过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很多是有价值的,但并不能说成功。时至今日,这条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仍然存在。于是结论就是,价值判断是基于情感而非理性的。
-
但情感并非毫无意义。正相反,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于是在伦理学中我们有功利主义,提倡「社会总幸福值」的最大化。我们并不关心每个人的幸福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只需要关心整个社会的总幸福值。能提高这个总幸福值的行为,都是好的。
相似地,在艺术领域我们也可以引入这种理论:我们不关心艺术作品是如何使你得到幸福的,我们只关心整个观众群体的总幸福值。艺术作品使观众获得的总幸福值越高,我们就认为这部作品越好。
前面说过了,价值判断是基于情感而非理性的。所以我们只关注情感。
这种理论的具现化其实就是 IMDB、豆瓣等网站。可以粗略认为,某个观众对影片的评分越高,说明他得到的幸福越多。因此大数据下的评分,就代表了观众的总幸福值,也就代表了作品的好坏——当然前提是「进行评分的群体」要能代表「整个观众群体」。
-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实际上是条单行道。你无法从事实到价值去,但却可以从价值回到事实。借助科技发展,我们完成了价值判断到事实判断的回归:
从「这部电影是好的」,到「有 95.27% 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好的」。
其实就跟战狼 2 和流浪地球那时候豆瓣评分一样!有些人看都没看就打低分还特别信誓旦旦这评论
垃圾知乎删回答,一点相反意见都不能表达是吧,钱那么好恰吗?
这部电影配不上长津湖这三个字。
说在前面
批评电影不代表不爱国,正是因为有深入的思考才会批评,正是由于对历史断尊重,对志愿军精神的敬畏,对志愿军的缅怀,才会去批评,解放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跟国民党军队不一样,跟联合国军队不一样,这部片子对白拖沓,剧情突兀,无故煽情,没有拍出来志愿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影片开头部分,火车上打闹情节不该有,因为志愿军纪律是很严明的,看长城罚站太突兀,完全没有逻辑。
第二、火车上其他人对小伍的批评教育太突兀,好多对话不符合当时情境。
第三、小伍说他参军打仗的目的是为了让哥哥看得起他,这明显是不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志愿军的这种战前宣传是很到位的,大家都知道打仗是为了什么,参军是为了打退美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的和平。
第四、开坦克违背常识,因为那个时候志愿军几乎没有人懂。
第五、当他们进入敌军指挥所的时候,看到一张妩媚的女人照片,我不知道为什么设置这个情节,是想表达什么呢,这是很严肃的电影,为什么要插入这样一个低级趣味情节呢?
第六、微观讲具体故事不到位,结构比较散,不连贯,结尾冰雕连太突兀。
第七、没有体现出极度严寒的恶劣环境,没有体现出战争的惨烈,好多人物有 “不死” 光环,违背常识,越是这样拍,越体现不出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第八、投资很大,但是从电影里看不到革命精神。物质上很丰满,精神上极度匮乏。
最后多说一句,看完这部电影,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牺牲有多大,恐怕很多夸这部电影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抗美援朝历史,就是跟风点赞。这根本不是爱国。
细节拉满。值得 7.6 分
主要是在于其实我觉得电影中表现的伤亡远比看起来大的多
1. 七连上火车的前和炮连吵架,炮连连长走之前还冲吴京竖大拇指。并且前后脚上火车,下火车的时候挨炸,下去的不止是七连,反而是一堆人,最后逃出去的七连,很可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七连了。(我猜炮连可能就这么没了)七连可能也有伤亡,后面的七连就是七连 + 炮连
2. 第一次和美军交火的时候有个五连,并不只是七连,并且有个细节印象很深,在李晨和吴京冲房子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人跟着进去的,在碰到美国兵的时候直接肚子挨了一刀,以至于万里不敢开枪的时候背景是这个哥和俩美国兵纠缠在一起被捅的往外喷血。。。真的惨,以至于后来我都没去看四字弟弟一直注意后面这个可怜的志愿军战士一直被捅倒。打完仗镜头中还是只有七连,五连呢,我猜可能也没了,后面的七连就是七连 + 炮连 + 五连
七连不可能打这么多仗一个不死吧
3. 段奕宏是三营营长,最后出现的时候身边就一九连,他营的其他连呢?可能都没了吧
评分 6.5-7 分吧
推荐两类人去看,1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2 假期闲的蛋疼的
整场看下来虎头蛇尾,以九姓渔民开头,世代住在船上。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憧憬盖个房子。到站前动员,至少讲清楚了为何而战。当拉开火车门,看到夕阳下长城的时候,将人文情绪渲染到高潮,不自觉浮现出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新中国是属于人民的,志愿军入朝作战,就是在守国门。而后的剧情就只剩下尴尬里,毛岸英死后,紧随着镜头彭德怀电告九兵团狠狠地大,让人有一种志愿军最高长官只有匹夫之勇的感觉,着重突出岸英同志的特殊性,反而回避将岸英同志藏在朝鲜的决定。长津湖战役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要多,纵观整个中美对比,无论是土豆火鸡还是单衣棉衣都没有体现出这种后果
长津湖战役打响,本应是大兵团作战,合围没陆战一师的大场面,结果整个镜头只放在连一级,虽然不抱有大决战的期待,但是也有点太小家子气。最后杨根思连,水门狙击战,冰雕连零碎的镜头,强行拼凑。
整部电影想讲的很多,但是苦于长津湖场面太大,并没有讲好。适合连级的题材反而不如选择同样第二次战役的松骨峰战斗,从第一次战役总结,彭德怀大骂梁兴初,到三所里狙击战,335 团穿插百里占领松骨峰开无双,最后人民志愿军万岁,38 军万岁收尾
个人观感,高了一点。
我的评价是基于电影本身层面的,有一些缺点影响了它在我心中的分数。总结起来就是叙事节奏有问题,缺少一个集中的爆点。
剧情本身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是入朝,深夜遭遇战,和对片名的长津湖战役本身。我强调片名是长津湖,就是想说影片着墨的重点应该落在长津湖,前期的入朝和初战应作为铺垫,起到烘托敌人的强大、残忍和我军的团结、坚定的信念的作用。
但个人觉得夜战给予的时间太长了,战斗也非常繁复,从普通士兵到机枪点到坦克,敌人和层出不穷地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看到这段结束我甚至有种精神上的疲惫感。作为入朝第一次正面战斗,我理解这段的用意是初步直接展现战场并描写弟弟五万里的成长。如果后部高潮部分的长津湖之战能提供更大的爆点,那这里其实是很精彩的战争场面。
但结果是长津湖之战本身的展现过于薄弱了。林林总总的铺垫做了很多,土豆和圣诞的对比,刘秘书的去世,哀兵必败的氛围已经烘托出来了。结果战斗场面并不算特别多。这里指的是对比之下,虽然也有雷公炮轰碉堡,杨根思死守阵地这样的高能场面,但整体战斗场面和突出点是比不上深夜遭遇战的。具体时长我没有记录,但确实是在战斗结束之后我心里总觉得这场战役应该还有一半的吧。但确实就这样结束了,打掉团部以后也没有对追击做描写,直接就跳到字幕,把联合国军压回三八线了。
一般而言讲故事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依次递进达到高潮是最常见舒服的节奏,因为感官上达到高潮以后如果不能给更大的刺激,很容易心理上有空虚感。就《长津湖》来说,“承” 这一部分的深夜遭遇战就有点盖过高潮的长津湖战役的感觉。如果长津湖战役的表现是这个程度,把深夜遭遇战的打斗戏份分一部分到长津湖战役,是否整体体验会更好?
而核心高潮部分表现力不够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结束得有点空虚。这部电影的结束有点像当年的《战狼 1》,吴京手刃雇佣兵头目后中国军队顺势出现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敌人狼狈而逃,可以说气氛达到了高潮后顺利收尾。《长津湖》结尾同样是将敌人赶回大海,但承接到结局的剧情是雷公牺牲,一群人围着他伤心。到这里我当时以为应该还有一场战斗描写他们复仇和取得胜利之战,但是没有,字幕跳过 “第一次歼灭敌军加强团” 后直接到将敌人赶回大海。不得不说,最后我是怀着空虚的心情走出影院的。
综观整部《长津湖》,优点有很多,新兵的成长,强大敌人的压迫感,袍泽之情,感恩节冻土豆和火腿披萨的辛酸对比等,细节方面展现力很强。而缺点就是叙事重点放错位置,以至于高潮和结尾缺乏力度。
还有两个小点就是对战术描写较少,穿插这一我军典型战术只在部队名称和雪中隐蔽那一段有所表现,如果能有个指挥者点出来会更好。以及我是真的不喜欢相对严肃的历史军事电影里搞无双桥段… 还是要和动作片做一点区分的。
这就是我的扣分点,综合来看应该 7 分上下吧,7.6 确实高了一些。
这要是美国爹拍的 肯定就低了 中国人拍的必然高了 知乎都是老星条旗人了 估计回答的五成都晒不出票根吧
10 月 5 日当天回到家,就订了晚上播映的《长津湖》,价钱也非常贵,44 元一张票。看完后,忍不住吐槽,“这么主旋律的片,居然拍得这么商业”,确实有点失望。
憋了两天,忍不住,还是想写一下影评。
一、 电影的优点
1. 画面音效特别好。如果说电影能够做到逼真,特效好,看起来爽,那《长津湖》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电影画面里的飞机够逼真,飞机飞过时,震动的声音特别厉害,给人的压迫感也确实强。其他的战争画面确实是拍得挺好,给人的震撼感非常明显。
2. 基本尊重了史实,吐槽点就等一下再说。故事以吴京的伍千里为刻画线,基本尊重了战争的走势,也刻画了敌强我弱的事实。
3. 总体来讲,如果喜欢看美国大片的朋友,这可能是国产电影里做得非常优秀的特效片,确实做得棒。
二、吐槽点
1. 我对长津湖战径的基本印象。去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周年,电视及各类媒体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录片非常多,而我当时看了《档案—伟大的抗美援朝》,也看了《为了和平》等纪录片,对长津湖有一点刻板的印象。一是长津湖战役是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下的战役,二是与美军交战的重要战役。在这场胜利之前,美军对我们是轻视,这场战役之后,我们成为了美国不可轻视的对手。
2. 这场战役胜利的疑问。我记得自己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深想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撒个尿都撒到一半就开始结冰的环境,怎么去战斗,而志愿军还是准备不足就出发,许多南方士兵只穿个单衣单裤就上到前线了。这仗怎么打?我们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我们面对世界上最极端的天气,我们所拥有的是最简单的装备,我们的士兵穿着少,吃得少。但是,我们却赢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做到的?
3. 电影与幻想的差距。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试着从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我们是怎么赢的” 去回答这个问题。可惜整部电影几乎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高超的炫技上,在音效、画面特效等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电影也把美军的强大描绘得非常到位,飞机、大炮、坦克、完美的后勤补给,全都齐了。但是长津湖的另一大敌人,寒冷,在电影里感觉轻描淡写了,纵然有宋时轮将军的零下四十度担忧,但主角们仿佛很轻易就解决了这个困难。志愿军在这个环境下是如何快速行军赶路的,我们的战士究竟在等待过程中面临了多少的困难,感觉篇幅太少了。整部电影,大篇幅讲战斗。纵然战斗我们是以弱胜强的,但是更重要的,表现志愿军杀敌必胜的精神气,在这部电影里,讲得太少了。
整部电影,除了激烈的爽点,几乎没有泪点。想想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多么困难,志愿军是多么英勇,多么不怕牺牲?片子里面胡军死了那个场面描绘那么多,但实际上,这一场战役有多少比胡军更英勇的情节?
4. 我本以为看完这部电影,我会为志愿军战士而感动。但内容中把杨根思那一幕用了几十秒钟就完了。冰雕连的故事,也只有那短短的时间。把吴京等主角们让人笑点的情节却不少,起码在我看来,从主角那里看不出这一仗有多少困难,而且好像赢是理所当然的。
三、总结
整体来讲,我感觉这部片子更像一部抗美神剧,画面很宏大,音效超级棒,主角打不死,还很轻松地搞搞笑就赢了。但是看完就看完了,没能让我进一步思考这一仗是如何赢的,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吐槽点。如果我给分,最多给到 6 分。
想吐个槽。
看了挺多回答,我也说几个可能没人提到的。
1、“有些枪不能开”,大哥,在战场上呢,能不能事后再说教?
2、雷公阵亡。当时我都以为结束战斗在打扫战场了,美国飞机来了,然后雷公拉着那什么弹追上了在逃跑中的美国坦克?呃,这么和谐吗?你逃你的我扫我的?
3、还是雷公。炸了后主角一行到雷公身边送行。只是,美国那么多飞机过来就扔了那几颗就完事了?然后逃跑中的坦克什么的就通通完蛋了?杂兵都一个不存?就给大家安静的送老爹?
4、指挥。正如其他人说的,片名是《长津湖》,而不是万里成长记,涉及到真正指挥的太少了。志愿军是怎么摸到美军身边而不被发现的,8 万人是怎么分配位置的?一级级是怎么指挥的?伍千里同志没有地图(我是没看到)是怎么行军及埋伏位置的?
5、指导员。指导员战斗很凶猛,我还以为只是政工厉害。
6、纪律。
7、杨根思和冰雕连。(哇哇哇,场面好激烈,兴奋!雷公死了,好感动),导演:“停,我这还有更感动的,杨根思 + 冰雕连”,呃,这两个加起来多少分钟来着? 这感觉就像…… 不好形容,理解就好。
。。。。。。。。
说几个我觉得被触动的
1、电台送达后,正吃个馒头休息,新任务到达,没有讨价还价。
2、毛岸英。给太祖太子正名。以前我少不更事跟着别人走,现在真正理解了太祖的格局和太子的勇猛。上了战场瞬息万变,谁能绝对安全?指挥部就是别人轰炸重心,彭老总就绝对安全吗?真要安全,老老实实呆在北京不好吗?像伪太子一样抓经济抓地方不好吗?
3、送行。7 连上火车了,送行的人不断把毛衣扔上车厢,有几个把自己身上的大衣也脱下扔上去了,包括那个红围巾。
这是吐槽电影本身,并非对英雄不敬。
回答题主问题,我觉得及格多一点,但是没达到预期。7.6,我也是差不多这个分数吧
绝对是打高了,接着大公主回国加上时间节点加成,转了一波爱国财,实际上又臭又长,完全达不到 7 分以上的水平。看这个不如看纪录片呢。
导演也是个奇葩,20 多年(他爹去世后)没拍过拿得出手的作品,拍一部扑一步,在中美两国反复横跳,最近投机成功,还开始赚爱国钱了……
看了好多评价说好的说不好的都有,这话题理性客观的看一看:
比如你初学者要画一幅画,是画一朵百合花容易还是画一个妖怪容易,我觉得是妖怪,大家都没见过真正的妖怪,也不存在的东西给你创作的空间就很大。你随意创作,只要看着是个妖怪就行,百合花不一样,百合花我们都见过啊,所以越熟悉的事物,给画家的创作空间就越小。看到作品一个细微的不同就会放大就会令人产生怀疑,如果这地方再是瑕疵,那就会让赏画的人产生不适。
回到这部作品,长津湖这个题材,也好拍,也不好拍,好拍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在长津湖留下的真实感人的历史素材太多了,之前的许多纪录片已经感动了所有国人,等于开卷考试。编剧只需要将中心思想树立好,电影主角像一根针一样将整个真实的战役故事串联表达出来,而且要建立几个关键点来做文章,比如围绕几场经典战斗来艺术添加进电影故事情节并重点描写,这样观众既从熟悉的战斗中获得认同感,又可以关注主角的故事线推进整个影片,而导演需要将编剧的思路想法呈现给观众就可以。注意是可以虚构可以艺术加工,但也要基本符合真实的历史事件时间线。
不好拍在哪呢,也是大家太熟悉这场伟大的战役了,也太喜欢我们中国军队战场上的智慧,和先烈扬眉吐气的英雄事迹了。长津湖这三个字一出来,我们都甚至脑子里就出现了无数经典战斗的故事画面。这时,如果稍微时间线不对劲,逻辑性不强,或者观众迫切想要看得战斗没有通过影片展示出来,没有激发或者没有充分激发共情。那就会令观众感到很失望。这时电影里再过多阐述主角故事线,无非是给观众一种导演你在瞎 j8 扯淡,避重就轻,该拍的不拍这样一种感觉。
所以豆瓣评分我认为是基本合理的,长津湖这部作品单作为电影来说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部以真实历史题材为背景的电影。我觉得他还没有充分的激发出观众们的心里的共鸣,没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战斗智慧。是比较可惜的。
换言之,编剧你讲个小故事是可以的,但是你的小故事再感人怎么能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真实的历史战斗事件相比呢。流量密码拿错了呀。
所以革命红片拍了有没有人愿意看,真的有大部分人都愿意看,要多拍,但是更要拍好用心拍,尤其抗美援朝,这样一场被誉为我们国家近代史上 “立国” 的一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场战役,树立民族自信,珍惜现在幸福生活,这样我们的后代就不会觉得比洋大人矮一截,不会觉得洋大人是优等品种,扑上去就倒贴。甚至任人凌辱。
最多 6.5,不能再高了好吧!
还有就是电影院里周围很多人居然跟着笑,我也是醉了,这有什么好笑的啊?这么尬看不出来吗?
煽情台词都太刻意了,我一点代入感都没有。
长答不匿。作为一个不看电影,不去电影院(主要是不喜欢氛围,看的云盘),也不写影评的人(那这次是干嘛呢,虽然在这种体裁下恋爱脑不太合适,但还是希望会有人懂吧),这导致在影视鉴赏上我的思路总是很断续,这个答案将就着写,将就着看吧(都没空下手截图,有些地方可能有图会好一些,发几张某个恶毒女巫拍的图吧… 不要怪我不要怪我)。
低了,肯定是低了的。这是战争片,不过是氛围很值得,质感很好,观赏性很强的战争片。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这三个字就不会去看,它太正式了,正式到不符合一些人对自己没有认识的认知。也就不会发现那个限定词。还有些人,可能会去想三个导演会不会混乱,风格完全不搭调。但其实,他们结合得真的很有机,抓住了共性的地方,也体现了特别的闪光。
没有人喜欢战争,对大部分享受了长期表面和平的人来说,战争片不适应这个时代。战争不是以暴制暴,有些枪可以不开,战争不是凑够 20 个人当英雄。战争可以为了掠夺而发动,被人骑着脸的时候也不得不应对。战争本身并不是可怕的地方,可怕的是绝对的正义,即使是非正义的一方也会标榜他们的 “和平”,也会让他们坚信自己的正义。即使他们的指导思想是非正义的,但这压在每个人身上,对每个人都是伤害。谁能保证你的来之不易就会被别人一样珍惜呢,如果真的可以,早就不会被不屑一顾了。我们战争,我们要消灭战争,我们反对战争。胜利不是赶尽杀绝,他们还是可以赢得了他们的归属感。
说氛围很值得,是看到了他们不永远紧张。虽然当时来看结局永远是残酷的,但总有那么一些自以为乐的瞬间。当时的结局可以换得长期这样稳定当下的结局,当时有时候看不见希望,但没有这些故事,他们的损失,也就不会有现在了。同样,胜在真实感,全程也没有过分诋毁敌人。曾经我们不可战胜,能够打败神话,因为我们也敬重且珍视着敌人。有狼,羊才不会安逸到退化,感谢狼。
零下四十度,其实在现在的东北也依然会有。但现在的资源,保障了生命。那个连棉衣都是重要物资的时代。人家的装备,人家的食物和生活,与今天的一切。677 号,但是只剩下一百多人。我一直都不知道生命是如何失去的,即使必将迎接不可辜负的死亡。人类有太多种描述死亡的方式,但都太空洞了。古往今来,埋在冰天雪地里这样冻僵的老丰碑太多了。这让一个国家能够得以生命不息,一直持续到现在,正是这些碑堆砌起来的。他们很真实,但我表达不尽。
很多人会嬉笑,但其实那就是不可磨灭的血。可能早年被美式的影视清洗过,我关注到 2016 年美国也拍了同样的体裁。敌人的视角总是新鲜,崇洋媚外依然存在。文化入侵的场地并不和平。高潮之前的脖子太长,大概很多人也会厌倦,想起很俗的两个词,快餐式和泛娱乐化。大家都很忙,截取一些开心的点,压缩成几分钟讲完的故事,我个人其实也是接受的,不做评价。
它同样可以提醒我,泪腺还没有退化。不适合评价,但适合沉默。沉默是更多的内涵,不是不说,只是不知道如何说,不知道更多的人的想法,不如沉默。虽然他们静默着,没有人知道刘秘书是谁,他没有资料。这样继续静默着的人,身份上或许很大可能并没有毛岸英当时的背景,但他们总是值得的。这让我不能坐着看,看就完了,里面的和外面的一起。经历是很宝贵的东西,每个时代一个人身上背负着的并不是自己,都是与他们理智和感情绑定的所有人的体现。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没有人不怕疼,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放空枪有时候是一种成长,但我不愿意放空枪,想得到就是想得到,首先不能骗自己。
我们依然都在面对突然发生的事,其实都是战争,永不止息的战争。总是害怕我们已经不再安于平淡,即使一切都会归于平淡。即使曾经的平淡不是因为自己而起,即使会嫉妒曾经的平淡。不是不要报仇,仇还在。但是要冷静。不管它有热度还是没有热度,这背后都有更深刻的东西需要解决。但他要表达的是那个年代,又不是这个年代。吃这这个年代的饭,给那个年代打低分,还是吃太饱了。有些事情,你适合饿着干。我们就是这样,当枪指到自己时,才会反驳。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要是没有扎透灵魂,也不会有这些人急于跳脚。
在朝鲜战场的本质,还是其实已经烧到了鸭绿江岸。以上内容,也写给为曾保卫故乡的人(出身原辽东省营口市 / 现辽宁省鞍山市,原辽东省省会就是鸭绿江边上的丹东 / 安东)。
P.s. 果然不能总用旧眼光看,四字弟弟充分表现出来前后转变的过程我赞了(且恰柠檬了)。
P.p.s 我给八分吧,六分给情节我还挺喜欢看,一分给我自己码了这一千多字,一分给某个恶毒女巫告诉我这个片子看(すきだよ)
不低,正好,但是比八佰高就对了。
观影之前不应对本片抱有太高期望,否则观影后强烈的反差会给人失落感。本以为长津湖整体素质会高于八佰,可除了相对于八佰有较为真实还原这一战役外,单论影片制作水准还是不够打。无论是烟火特效还是战争场面给人的压迫感,均显得稍加逊色。八佰将中国电影工业上的进步展现的淋漓尽致,而长津湖没有达到这一高峰。喜欢电影对美军不作过多描述这一处理方式,仅展现敌我双方装备差距就够了,可美军镜头就像是在朗读台词的舞台剧,或许是配音的锅?就枪战镜头而言甚至没有红海行动有视觉冲击感,后期显得又多又碎,少了第一场战役时的刺激,只剩下疲劳,毫无意义。
抛开诸多硬性电影制作水准,电影本身还是较为不错。前 1.5h 明显胜于后 1.5h,护送电台部分相当不错。临近片尾总感觉憋着一股劲儿要涌出,却只是草草交代突然结束,据说是余下部分要拍下半部?(这并不能成为潦草收尾的借口)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还是值得去看的。评分 7.5 + 刚好,开分前知乎上捧得太高,大师兄骗人,但不至于 rnm 退钱。
单方面宣布长城镜头是近二十年献礼片中最有水准的一个场景,太棒了!
7 号下午小朋友在外婆家睡午觉,我和老公终于有时间溜去电影院看《长津湖》,先吐槽下,电影票真的是越来越贵了,翻遍所有影院没有低于 50 块钱的电影票,把一部 2D 电影硬生生卖出 3D4D 的价格,我们两张票花了 120 多,电影票的价格在这么涨下去,我们打算以后都在自己家看爱国电影了,毕竟教育的作用起到了就可以了,不要为资本买单。
进入正题,我们到电影院,电影已经开场五分钟了,整个片子看下来,感觉影片背景其实交代的不清楚,或者可以说是因为电影的时间限制导致的,毕竟一场战争的爆发不是一百多分钟的影片可以讲明白的,但是我觉得开头可以加入旁白交代清楚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另外,四字弟弟和李晨在车厢里的那段跑酷真的是大可不必,还有几个主角一些故作幽默的对话也有点多余,整个影片的基调其实可以再沉重点,毕竟真正的战争远比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更加残酷。本来我是做好了在影院放水龙头的准备,纸巾湿巾都带齐了,但可惜全程没有一滴眼泪出来,冰雕连,杨根思,这两个都是可以震撼人心,大戳泪点的部分,但是影片根本没拍出来,就是一笔带过,只能说太草率了。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四字弟弟的角色让我觉得有点多余,因为恶劣的环境,强大的敌人,惨烈的战争,根本不会给一个愣头青成长的机会,给伍万里的篇幅不如给冰雕连和杨思根的部队,在这里事先声明本人对四字弟弟没有偏见,只是单纯得说该电影的编剧及拍摄重点有点问题,所以这分打的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个电影打了 7.6 分,因为这是部主旋律电影,而且对于我们这些远离战争年代的人来说,他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但是为了祖国世世代代的繁荣昌盛,为了下代,下下代能有幸福生活而牺牲在他乡的最可爱的人们我们没资格打分。
《长津湖》属于战争片的范畴,用豆瓣搜索一下 “战争” 标签,发现 7-8 分的区间有以下电影:
《鸣梁海战》——7.2 分
《八佰》——7.5 分
《猎杀 T34》——7.5 分
《决战中途岛》——7.6 分
《女狙击手》——7.6 分
《灰猎犬号》——7.8 分
《一个国家的诞生》——7.9 分
《南汉山城》——7.9 分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8.0 分
再去看一下 8-9 分有哪些电影:
《集结号》——8.1 分
《敦刻尔克——8.4 分
《至暗时刻》——8.5 分
《现代启示录》——8.5 分
《1917》——8.6 分
《大捷》——8.6 分
《血战钢锯岭》——8.7 分
《黑鹰坠落》——8.7 分
《大决战三部曲》——8.8、8.6、8.5 分
《西线无战事》——8.8 分
《决战之后》——8.9 分
《拯救大兵瑞恩》——9.0 分
这么看下来,《长津湖》在 7-8 分这个区间比较合适,豆瓣评分大体上还是比较客观的。
抛开爱国成分,这部电影连长津湖战役基本情况都没介绍清楚,你说高了低了?
二战后拍的一系列战争片才是战争片的模板。比如虎虎虎这部电影。
差不多就这么多
年度商业烂片无疑,优点我觉得就是战斗场面。大口径机枪和机炮打中人不再是个眼了,人被大中是真的会到处都是的。
槽点太多了,长津湖战役是个很长的战役,但是电影和长津湖相关的只有三分之一。
首先开场前四十分钟建议跳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建议看前几年的一部电影
我的战争。
至此和长津湖没有一点关系。然后有了台词:分散向长津湖方向集结。
然后是第一次战斗,京带了一个班就搞掉了那么多鹰酱,伤亡还小,尤其开坦克那一段,我称之为战狼 3 之长津湖行动。
志愿军当时还会开坦克?你那句鲁南战役缴获坦克的台词有卵用。
此时电影过半,然后是打北极熊团。中间还插入毛岸英的事,我要看长津湖长津湖。你整这干啥。
北极熊团这里彻底拉胯,第一次战斗起码还有战术队形,446 和 3 人一组进攻。这里直接是集团冲锋????而且冲锋的伤亡很小,我记得大伤亡是段奕宏被蹲的那一段。然后就开始冲入坦克群炸坦克。
把鹰酱搞得和纸糊的一样,虽然历史是全歼北极熊团但是也没这么个打法吧。美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里鹰酱还是有战斗素养的,长津湖拍出来就是志愿军打美械皇协军
我???
然后后四十分钟开始了,煽情不如那兔,看了四十分钟片花我尼玛?????
年度商业烂片无疑。给 7 分我都恶心
高了,放在战争片里也就是个中游水平,而且,本该用革命叙事、人民史观、中国无产阶级联合朝鲜无产阶级反抗美国帝国主义者侵略的片子,没有拍出志愿军比之美帝的军队的先进的点在哪里,搞成了沾点儿民族主义边的战争片,糟蹋了编剧兰晓龙
那句 “军人的荣耀” 改成 “为人民服务” 更好
低了。
为什么低了?
一群人挑刺。
为什么挑刺?
因为中国人拍的揍美国人的电影,有些人心里不开心了。
陈凯歌导演 - 2 分
不尊重史实没做合理改编 - 2 分
文戏不行 - 1 分
吴京千玺 + 1 分
题材 + 2 分
跟功勋中李延年篇对比 - 2 分
总结:个人评 6 分
太高了
我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感到悲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一个导演界的周杰伦
高了
下午刚带着儿子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感觉就像 3 个人做了 3 个 PPT,然后把三个 PPT 捏成了一个,既显得很杂乱,又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义思想。
就拿炸通信塔这段来说吧,难道就是想表达一个新入伍的新兵的蜕变和成长,像伍万里这样的新兵在志愿军当中或许会有,但是绝对不会是以这种方式蜕变和成长起来的。感觉这段情节的加入,似乎就是为了拍摄一个激烈的战斗场景而拍摄。
再比如说向长津湖集结的这一段儿,感觉表达的很苍白,就是通过一个吃冻土豆这么一个简单的情节来表达的,但这样的表达真的让人很难感受到志愿军在零下 30 度,昼夜跋涉抵达战场,同时又在冰天雪地当中埋伏了 3 天,这这段历史在很多书中都有过详细的描述,看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艰难,以及志愿军克服这些困难的勇气、毅力、决心。但是这部电影的表达真的很苍白。
再比如说最后那段围歼新兴里美军的那一段战争场面,感觉打得很激烈,但是每一个镜头表达的又不够完善、深刻,就比如说杨根思的那一段儿就太短了,一带而过,所以,整体这一段儿应该作为最关键、最重要的高潮部分,拍的真的很乱,既没有拍出美军的形象,也没有深刻的拍演出志愿军的形象,就感觉志愿军呼的一冲,然后美军就撤退了,然后就被打败了。
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就是主线非常的不明确,没有真正的把长津湖这个战役的前因后果,过程结局完整的拍摄出来,也没有很好地突出志愿军指战员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我觉得可以参照一下《大决战》,《大决战》3 部曲真的算是中国战争类题材的巅峰之作,整个大决战从高层的决策,战场的权衡利弊,到中层的落实动员,再到底层战士的执行,以及整个战争的推进,环环相扣,非常的明确和突出,而《长津湖》这部电影中这些东西都完全的没有体现出来。
不过总的说来,作为一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能够吸引这么多的观众们去看,那么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就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这部电影拍摄的水平问题。只要真的能够让人们感受、体会到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和意义,以及志愿军的牺牲,我觉得就足够了。
我和我儿子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家长领着孩子也来看了,看的过程当中家长就对孩子说 “这个电影太血腥了,真的不应该领孩子来看。” 我当时真的很想告诉这个家长和孩子,“真实的抗美援朝比这个要残酷 100 倍,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最起码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正是这些英雄们的牺牲换来的。”
高了,过高了
尽管我自己也打了四星,但是我是因为志愿军打的,不是因为电影
这电影但凡好看一点点,我可能就五星了。
但是陈凯歌,林超贤,徐克,一个美国人加两个中国香港人,让我在国庆节失了个大望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希望这部作品可以超越八佰,我知道可能会有很多人喷我,但仅从好不好看来说,八佰比长津湖好看的多(因为管虎我给八佰打了三星)
长津湖这部电影,三个小时光堆特效,甚至都不愿意花精力去深入塑造人物,伍家两兄弟没立起来,相对来说戏份较多的雷公和朱亚文(我甚至已经忘记他的名字)也刻画较少。相比较八佰,时长没有长津湖长,但看完了以后,朱胜忠,老算盘,羊拐,小湖北,端午,老铁,甚至河对岸的老教授和刀子每一个人都很丰满,在这个基础上也少不了夜袭四行仓库,四小时攻坚以及护旗这些让人肾上腺飙升的片段。但长津湖说实话,导演如果稍微深入一下毛岸英烈士也是一大泪点,但居然被拍的如此老套,陈凯歌你对得起你的名气吗
最令我不能容忍的,是我在抖音上刷到一条营销号说,陈凯歌 “力排众议” 使全篇用普通话对话,陈导不把我笑傻不罢休是吗。你真的不懂得方言的魅力,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你的 “力排众议” 就是让电影失去这一大特色,陈导简直就是老鼠屎一样
高了,最后会在 7 分以下,拍的什么玩意。
高了吧!毕竟是电影长津湖,不是历史长津湖。
《长津湖》的减分点有这么几个
1 万里从军的时候 队伍不应该收的 因为他是 家里最后一个孩子 ,一家两个烈士又没有政审,即使政审也要给军属留一个后代。
2 后期航弹的威力大大的被弱化了 当然这个跟剧情有关
3 斯图亚特跟潘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一个是战前车一个是战后车 这俩车北京军博都有 想了解的可以去看 理论上 会开斯图亚特 不代表能开潘大头
4 特效太差 值得吐槽的是长城那一段 看着不真实 很出戏(战列舰那段就不吐槽了 毕竟米国真货也不多 )
5 红磷弹 就是 雷公抱走的那个 是给轰炸机长机 瞄准目标用的 从电影看 都是水平轰炸机 长机投弹以后 僚机跟着投弹 所以当有航弹落下来的时候 挪那个红磷弹 意义不大 有跟我杠的 请解释 如果长机运气爆炸 一下把红磷弹给炸没了 后面的僚机是不是可以直接 收工返航?
6 一兜子手榴弹 不可能炸瘫痪两个潘兴的 放在救护车上也不行 装药量在那摆着
我在 B 站看到一条评论:
“长津湖有个问题,演员就不是那个年代的样子,说的也不是那个年代说的话,就比如为了后代不打仗我们要打仗,如果带入当时场景,你怎么知道打完朝鲜就不打了?苏联不是差点就和我们开打了么(珍宝岛)?这句话是我们今天回味历史的时候,站在上帝视角对抗美援朝的事后诸葛亮,然后看高戈里讲 50 军和信中国的黄继光家书,当时就三条朴素观念 : 一:看见丹东和朝鲜的惨状战士们发誓绝不让这种事发生在国内;二:美国是国民党后面的资助人是要抢夺我们胜利果实的,剥夺我们当人的权利;三:为了党和人民立功,为了党和人民奉献。”
这个事物是电影《长津湖》,不是九兵团进行的彪炳史册的长津湖战役,有什么说不得的,拍的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拍不好就是应该骂的,如果假借长津湖战役题材去捧某些人的话,是不合适的!有流量明星做主角的电影,一开始创作的心就是不单纯的,至于某个导演,一直跟美国不清不楚,其子曾经更是美国公民,身为美国公民参演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那这个导演本身就难以服众。
以下只写具体情况,见解和爱国没半毛钱关系,我很爱国。
现在电影割韭菜的套路:爱国题材(主旋律 or 打仗,最好是打日本或者美帝)➕电影。
情节是否精彩不重要,剧情是否连贯不重要,人物刻画是否深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爱国(主旋律 or 打仗,最好是打日本或者美帝),重要的是宣发一定要隆重,重要的是一定要买热搜,重要的是一定要让韭菜们一波又一波为情怀买单。
因为,韭菜们长得特别快
高了低了,无非是说 “豆瓣网友如何如何”
要是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不同群体的攻讦上,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
烈士们的鲜血,可就白流了
《长津湖》豆瓣评分 7.6,大概是出于对抗美题材的支持,整部影片主要靠战争场面和特效支撑,这部分可以打 8-9 分,看着挺嗨,但是故事情节最多只能打 4-5 分。影片故事明显存在主管部门指定创作的情节,那感觉就像律师起草的合同中被老板硬塞了几个莫名其妙的条款。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比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拍得差远了。
高了。
说一些亮点和槽点。
开头的五毛特效差点以为是电视剧。
手持巴祖卡把飞机打下来,开吉普车把美军两辆坦克炸毁人还没事,很抗日神剧。
战斗环节全是几个主角拿着轻机枪哒哒哒哒哒哒,没有指挥,没有战术的描绘。主角几个人顶一个连。
美军机温压弹炸火车,鸟瞰画面能看到志愿军士兵像蚂蚁一样被冲击波炸开,高温瞬间碳化步兵,很震撼。
围攻北极熊团,漫山遍野的志愿军冲锋,很震撼。
7 连在河床准备放手一搏攻击两架美军飞机时,画面分为了 5 个主角的特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演员,如果导演是冯小刚就好了。
对这场战役的历史不太了解,对剧中历史还原度和一些军事细节不作评价,仅从其他一些角度作评价:
总体观感比较差,剧情很散,节奏乱,第一场打戏之前太拖沓。其他几个比较致命的硬伤:
1. 运镜太诡异。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快速的推拉和移镜头,把镜头从一个对象突然生硬地粗鲁地拉到另一个对象上。比较印象深的是有一个场景是美军飞机来袭,镜头从战士的背影,顺着战士们的视线猛地拉到敌军飞机上,这段给人的观看体验像是在看制作粗烂的游戏宣传片或电视广告。
剧中想表现战争场景的宏大,用了好几个大画幅的镜头。但诡异的是机位不是固定的,而是会往不同方向迅速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例子是影片有一段两架美军飞机往躺在地上装尸体的战士进行扫射的场景。镜头像射击游戏里面开了自由视角一样可以随意移动。这种视角移动让我感觉像是在玩游戏一样,而不像是在 “亲历历史”。其他值得吐槽的镜头还有狙击手射击时子弹飞行的慢镜头(狙击精英既视感),还有几处分割荧幕展示不同人物的镜头。这些非常规视角暴露了镜头的所谓机械感(甚至有些镜头运动连机械都无法实现,是用特效制作的,更别说模仿人的视角了)削弱了战争影片的代入感。
2. 突兀的转场。好几处转场是背景音乐放到高潮处突然切到下个场景,无论是画面,音乐还是感情上的衔接都没有,非常生硬的切镜头。例子是美军飞机炸火车,前一秒还是伴着背景激昂音乐的轰炸,情绪上是紧张和惨烈的,下一秒直接切到轰炸结束后战士们休息、互相开玩笑打闹的场景。看起来非常突兀。
3. 台词书面化。片中部分对话给人的体验,不是两个真实历史上人物的在镜头之外的对话,而是两个演员在镜头之下念事先编排好的台词的感觉(当然不是说演员捧读,而是台词本身不够生活化,去真实感严重)
4. 情绪渲染基本靠高音量的背景音乐和硬塞情节来支撑,而不是靠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演出来创造。你说被冻死的战士感人吗,也不太感人,因为没有展现战士被冻死之前如何忍受寒冷的痛苦,依然坚守阵地的过程,而是直接呈现结果。(只是说影片中的表现,历史上的烈士们当然是令我洒泪尊敬的)你说片中岸英的牺牲感人吗,好像也并不,因为他的赴死情节似乎像是导演为了忠于历史而硬塞给他的领盒饭剧情,片中他死得实在是份量太轻。
5. 特效,感觉就是 5 年前游戏的 cg 特效水平,拿一些大厂近年来的游戏宣传片出来比,都能比得过。
当然,虽然硬伤多,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演员演技都很在线,千玺把毛头小孩那种倔气和讨人厌给演了出来。在雷爹死之后,吴京的情感从竭力克制到一下子崩溃的那个瞬间,情绪的爆发力和感染力非常强。
以上是纯个人主观观影体验,欢迎理性讨论。
只说电影,昨天下午看完的,我觉得 7.6 分刚刚好。看之前担心陈凯歌导演负责的单元会拉胯,结果恰恰相反,我觉得亮点文戏部分多一些。后面太突出战争场面,完全没有剧情,时间跨越度太大了,就跟 ppt 一样,一翻页就到下一节了。我曾看过三遍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对剧情还知道对应的历史,不了解历史的估计还以为是一场连续的战斗。一句话,这个电影没讲好故事,整个一个流水账。电影里一些情节,如坦克对决,一人炸几车美军,火箭弹擦脸而过等情节,我个人认为有些儿戏,不严肃。另外就是目前战争片的通病,非要整点美国片的桥段,按美国人的想法那就不可能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些英雄了。哎,文艺界思想塌陷啊。
也就值 5 分的香港流水线枪战片,但肯定是比金刚川强一万倍。这么说吧,金刚川 1 分,大决战 9 分,长津湖就属于是二者平均 5 分。
居然还有人认为 7.6 分低了,那我的建议是你以后不要再看电影了。
差不多,我甚至觉得高了,6 分 - 7 分差不多
抛开题材,这部电影本身没有记忆点。前 3 小时剧情稀碎,战争场景稀烂。同题材的作品《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更精彩,文武戏平衡,各种细节都很好。不要说什么那是电视剧这是电影的鬼话,这部电影上下集要 6h 才能把故事说完,李延年差不多 4 小时就能交代清楚故事,这部 6 小时巨制根本没资格说我俩不一样你不能比,要是说电影只有 90 分钟故事讲的不好还能原谅,3 小时了还说不清楚??我很坦率地说,李延年去电影院上映我百分百支持,我认为它是近年的巅峰。
我是在豆瓣榜单看到功勋 9 分直接去看的,而不是看了长津湖才发现同题材还有功勋能看。骂我蹭平津湖热度的,同题材影片不能横向对比吗?永远喊不醒装睡的人
我就想知道这么好的题材怎么就拍成这样了??它作为商业战争片还算合格,作为历史片根本不够看,说几句批评的话,被人在平台追着骂,《 金刚川》《八佰》上映没见你们这些人跳出来骂批评的人啊?我昨天气到凌晨四点还在查资料,确认史实细节,需要做笔记在平台还击的地步……
我最失望的是,这么优秀的题材,拍出这样的效果
这种东西对得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吗?没有存在的必要,作品一定要用心,要怀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虔诚去对待这个谱写抗美援朝史篇的任务,7 月份我去沈阳皇姑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过以后,真的是对这些烈士非常敬佩,还原历史真相,他们遭遇的困难和作战战略的智慧比电影中表现的更加深刻和不易,假如让三位导演去体验一天抗美援朝战士的艰难经历来换取一个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他们会怎么选择呢?而战士们,他们生于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一生,应当被尊重,中国老百姓迫切想要看到一个优秀的真实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我们的后代也需要一个真实的教育!
正常的评分
长津湖是一部拍的不够完美的抗美援朝电影,问题很多,但是绝对是诚意十足的一部好电影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好看
即便很多人批评长津湖不够纪实,但也不需要反驳
因为这是事实
毕竟这是电影,而且是商业大片,商业大片不是纪录片,商业电影的核心是好看,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去看。
90% 去看电影的,他们不会在乎很多人纠结的那么多关于志愿军的问题。
观影人群大多没有那么高的观影鉴赏水平【非贬义】
很多人都是用最朴实的价值观来观看这部影片
电影对大多数人传达了什么信息?
志愿军们并不愿意打仗,他们选择奔赴前线是为了子孙后代不用打仗。
我军和美军从装备到后勤补给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能赢全靠战士们的坚强意志与实力。
美军是被我们打跑了,而不是放过我们了。
在我看来,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商业大片,只要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正确,能让大家正视这段艰难的历史,并愿意去了解,这就很优秀了。
不像金刚川,最后搞得像美军放过我们一样,屁股歪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很多人说不还原历史
我个人的理解是,他们并非没有能力去还原这段历史,只不过最终选择了票房最多的拍法。
纪录片《1950 他们正年轻》,豆瓣得分 8.9 分
但是得到认可的背后,票房却不足千万,令人心酸。
市面上需要更多的《长津湖》,用高投资,大场面来吸引观众,让大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充满兴趣,《1950 他们正年轻》这类的纪录片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就像三国那样,三国演义和各种游戏作品来吸引玩家和读者,扩大影响力,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去了解正史。
反正我给的 7.5。
电影看了,有一说一,主旋律没错,抗美援朝的题材也很棒。只是作为影视作品被当做纪录片或者更直接的说,当做抗美援朝来宣传就显得差强人意。
战斗场面不知道怎么描述,就是把敷衍和过分渲染同时表现出来了。
编剧的部分完全谈不上感人,和 92 岁的志愿军战士同看的。
还有后半部分打北极熊团,有记录片专门讲这个事情有兴趣可以去看真实的。
而真正能体现战争残酷惨烈感人的长津湖战役中的部分,如杨根思,冰雕连,水门桥的部分只短短几十秒。
还有彭老总和毛岸英的戏份反而显得有点多余。这么一演,画蛇添足,反而显得像是,太子战场镀金,意外身故,统兵大将不好交代,只得下令,拿人命去填了一场胜利出来 “给我狠狠的打”
总之,作为一部电影,国庆看个热闹,还是值得起个电影票钱的。
真的不好看,特别枯燥,真的有八佰好看吗?说起主旋律八佰可比这个催泪,剧情推进也是杂乱无章,美军掌握全面制空权我都不知道为啥能一直被合围,再说人物,主人公太多,人物形象不够深刻,伍万里成长过程真的太粗糙,《集结号》都比这个好看的多。我只能说三个小时有两个小时都枯燥得让人想睡觉,身边观影的长辈挺多离场的。挺失望的,感觉不值 50 多的票价。作为主旋律电影,不够打动人心。
豆瓣评分越来越不合理,越来越没有参考意义了。我宁愿相信知乎评分都不相信豆瓣评分。
我希望给别人扣帽子的人明白。
我们是给徐克陈凯歌的《长津湖》打分
我们不是在给长津湖战役和抗美援朝打分,我们没这个资格,你们也没有
众所周知豆瓣是文青的天堂,文青以欧美为依据,小众为自己个性,小众而优秀的电影多打两分,欧美多打一分,国产十分苛刻,越是大众好评的电影越要低着打,显示自己不俗气,有品味,在他们眼里战争一定要反思,害怕才是人之常情,像亮剑里抢着去战斗就是虚假就是不真实,吃个土豆一定要悲情音乐,不把吃苦当悲剧就是脱离现实。战狼 2 已经失误过一次了,虽然最后压下分来了,但是压的太晚,导致最后有逼格的影评也没多少点赞,这次大家卯足劲了,其实还没上映大家看预告片已经注定不能太高了。如果所有人都去豆瓣打分,尤其豆瓣众看不起的那些俗人也能去豆瓣打分的话,这个分不会低于 8 分甚至超过 8.5 但是,那是后豆瓣众会说,大众没有审美观,只靠爱国情怀,中国观众没有艺术思维。但是我想说,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人民喜闻乐见就好,一个小知识分子群体甚至伪知识分子群体的评分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又能说明多大问题
对于评分,我不做回答,我也没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我只讲讲作为一个爱国的普通中国人的一些观后感。
首先,电影的前半段(出征动员,铁路行军)我感觉非常不错,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保家卫国的氛围,也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如铁路轰炸的冲击波,有人说特效差,这一点我还能接受,只要不是那种如《大轰炸》里全程游戏特效就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河滩那段海盗战斗机扫射的场景,终于体现出航空机枪机炮该有的威力了,片中也出现大量残肢断臂,我觉得这是国产战争片的一大进步。
其次,对于中间信号塔战斗,抛开其他不谈,我觉得还能接受。虽然此段电影描述的篇幅太长,但战斗的前半段还是多少能吸引我的,也多少体现出点战术思想(虽然也不多)。当然,如果要较真的话,还是有不少槽点的,但在我的接受范围内。(比如说七连的任务明明是护送电台,中途连长指导员却把主线任务指挥权交给排长跑去支援攻打信号塔,然后排长为了打霉菌援军,又把主线任务交给了班长。这里以生活角度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部队角度讲,问题太大了,我们军队的命令与纪律被导演抛的一干二净。显然,这帮导演没有参过军,这根本体会不到人民军队的灵魂。)
最后,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总攻时一股脑的冲锋——可能有人想说三三制,而我的想法是:就算不拍出三三制也可以拍出志愿军的其他战术思想吧?就算集体冲锋也不用把战场拍的像春运吧?导演是不是以为大场面就一定要人挤人?完全没有体现出志愿军的战术智慧。外国电影为了黑我们、找借口说我们是靠人数取胜这样拍,我也就笑笑不说话,没想到我们自己人也这样拍,这个我接受不了!
最后的战斗,和《我的战争》很像,这也是让我最无语的地方,本以为导演会避开之前香港导演犯的错误,结果又照着老路踩了一遍雷,你说傻不傻?因为导演的水平不行,所以无法把战争的紧张感带入给我,给我感觉就是无脑突突突。以及最后的雷公牺牲的时候,那段感情升华给我感觉太生硬了,我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整体下来,主旨是没有问题的,这点我很满意,各种细节上的瑕疵,我也能接受,但是最后的战斗,是真的不行,配不上 “长津湖” 这个名字。
评分不知道,但我觉得这片不行,有感而发,不喜勿喷,喷了我必喷你。
先说优点,
1 有大场面,是国产战争片的进步,但是大场面做的 cg 略假,当然这个美国战争片也有,所以我算优点。
2 武器威力还原有巨大进步,终于能不是战斗机机炮打出机枪效果了。轰炸效果还是爆炸效果都较为真实。
3 双方的衣服可以,武器道具可以,基地构造和飞机,坦克车辆等找不出毛病,基本还原历史
缺点:
1 全员普通话。我觉得八佰和金刚川处理得很好,更难还原真实的最可爱的人,所以我对这个大为不满,主角是浙江人,然后里面的所有人基本全部普通话,个人觉得这瑕疵很大。
2 有神剧不合理桥段。
一个 19 岁农村的少年,刚杀了一个人就客服了战争恐惧,并且立马化身战神连杀十几个美军,还能会开车,还能边扔手榴弹炸坦克车辆,还能在机枪瞄准的情况下美军连续扫射成为描边大师。
美军扔下的标记弹陷入地下居然可以轻易拔出来并带着开车跑了。我个人认为标记弹空中陷入地下动能很大,一个人基本是不可能拔出来的。
3 后面剪辑得有问题,到灭亡北极熊团,后面节奏我看着异常诡异,每个画面两秒都不给,突然冒出来和五王里说话那个人我都一时没认出是谁,仿佛删删减减十分紧凑,然后就到杨更思那里了,然后突然就冒出麦克阿瑟一脸懵逼的画面,完全没有连贯性。
总的来说,有进步,但是我个人对战争片的要求,注意代表个人,是能尽量还原历史,不魔改,除非历史桥段有,不要搞开无双的神剧。越能接近残酷的战争原貌越好。所以,我觉得这片还是不太行。
众所周知,因为精日精美,主旋律电影,吴京参与都至少会被恶意压下去一分,所以这部电影实质评分在 8.7
反正我是去看了
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去看了
大家看完都觉得值
意犹未尽的还去找了纪录片和书来看
二鬼子铺天盖地,啧啧。
志愿军战士们永垂不朽!
但还是想说这个评分很客观!
长津湖战役,在我军抗美援朝的所有战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之所以留名,不仅仅在于我志愿军完美地完成了对美军陆战一师全师人员的集体包围,更是因为留下了 2 个重大的遗憾:
第一,由于集合整训的时间过于仓促,九兵团从我国南方地区,紧急入朝作战,没有分到充足的棉衣抵御寒冬。
15 万名战士在零下 40 度左右的环境下作战,大量战士在埋伏阶段,经历六个昼夜的冰雪,还没发起进攻,就被冻成了冰雕,非战斗减员达到了 1/3 以上。
第二,虽然完成了对美军王牌部队的包围,但是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低估了美军的抵抗意志和成熟的防卫体系,没有能够完成全歼的任务,使得陆战一师整建制地突围成功。
尤其是让志愿军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已经炸毁了美军逃生的唯一生路:水门桥,团团围住就要包饺子了,奈何美军出动 8 架 C-119 运输机从日本基地起飞,运来 8 套每套重达 1.1 吨的 M-2 型钢木标准桥梁,再将桥梁用特制降落伞空投到前线,其中 6 套桥梁被美军完好无损获得,连夜搭建逃生通道。
美军没有料到,我军大无畏的勇气、灵活穿插的战斗智慧、高效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陆军的巅峰水平。
我军也没有料到,美军的工业技术和后勤能力,几乎可以弥补战斗意志和战术层面的缺陷,已经超出了此前对于战争能力想象的边界,不仅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我军。
这两个遗憾,使得长津湖战役,成为一次惨烈的胜利。
正是因为对手的强大,才更凸显出志愿军的惨胜,来之不易。
这是他们的殊荣。
也正是从这次战役的结果来评估,不仅是我军,也包括美军,都意识到,要一口气吃掉对方,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两军从战略思想层面都觉得,维持住三八线的战前状态,就是最好,也是最务实的目标。
第一个战斗场面是遭遇战,来自于拍摄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战争大片的林超贤导演之手,确实很精彩,在燃爆的场面下,不忘刻画志愿军机智的战术配合、新兵小人物的成长、死亡边缘让人窒息的战争氛围。
非常遗憾的是,下半段开始,无论是叙事人物,还是内容深度、场面刻画,逐渐低于原先的预期。
第二场战斗,以及最终的长津湖保卫战,仿佛换了个导演似的,战争场面缺乏主线,人物众多切换过快,注重漫天炮火、集体密集冲锋的场面,失去了对细节的展现、人性的诠释。
尤其是,观众都非常期待,电影能够诠释清楚,长津湖战役之所以在美军回忆录、在我军战斗历史中值得浓墨重彩地记录,它和其他战役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两个遗憾。
本来电影叙事的重点,应该是第三场战斗:最终的长津湖包围战。
但是由于前面调门起得太高,第一场战斗过于精彩、篇幅较长,使得本来应该是主篇幅的战斗场面,在人海式集体冲锋、漫天炮火中,仓促地结束了。
连美军是如何从我军铁桶阵的包围中,在罕见的工业能力和空投能力保障下,如何搭桥突围的,都没有交代。
这部电影比较难得的是,并没有丑化美军,每一次战斗,敌人都在经历过被遭遇、包围的慌乱后,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我军形成对攻。
但是,整部电影下来,除了片头的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演讲外,没有出现一两个特色鲜明、能够立得住的反面人物,无论是师长还是普通士兵,面目很模糊,都是群像,模板化了。
只有将对手刻画得足够强,才能显出主角的更强。
只有将惨胜背后的艰难,完整地呈现,我们才能深入骨髓地共鸣。
所以,作为一部献礼片,《长津湖》,是合格的,是一部值回票价的商业片。
但是,光从电影创作的质量结果来看,和《集结号》、《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我们原本期望得更高,这部跨时 3 年、投资巨大的电影,能够将志愿军的坚韧、智慧、牺牲精神,诠释得全面到位、丝丝入扣、青史留名。
希望未来有更好的电影,让我们梦回长津湖,瞻仰冰雕一样伟岸的志愿军群像。
比较一般。7.6 可能高了一点。7 分左右。但我老婆 妹妹看了觉得很好看。所以,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体验吧。不过我老婆没有哭,看来煽情还不到位。
就如很多评论说的,故事没有讲好。送围巾 ?美军拍照片?
没有必要面面具到,如刘秘书死。
头重脚轻,叫长津湖,真正关于长津湖的战斗内容比例过少。
内核不明,感觉导演总想拍成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抗命的事情不断发生。难道是想告诉观众,这就是当时真实情况,那么大的部队肯定有那么几个愣头青,不服从指挥。如果是这样的目的,我倒是能理解了。
不清楚豆瓣其他电影评分,对高低不做评价。
怀着高期待看的《长津湖》,有些失望,导演什么都想拍,冰雕连、杨根思、大到双方领导宏观博弈、志愿军出发动员、小到某个战士牺牲的煽情、志愿军为不暴露被射死也不能动,但导演没有把这些元素很自然的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最后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拍好,整个电影剧情线非常散乱。
我期待的长津湖:以小见大,突出志愿军精神,可以激发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可以文化输出到外国,让外国友人看完后对中国有新的正面认知,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实际的长津湖:流水账叙事拼贴,对当时的艰难刻画较浅,煽情点到即止缺少力度,最可惜的是因为叙事实在太散乱了很难输出国外。举个例子,影片中有些情节比如上交军章我们知道是因为作为 “志愿军” 不能携带,但毫无铺垫解释外国人不会理解这一幕的用意,琐碎杂乱的叙事很难吸引外国人看完整部电影。
犹太人因为许多个讲述二战的影片,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怀同情,这些电影多以小见大叙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能吸引其他民族国家的人看下去。如果长津湖能做到兼顾宏观背景叙事和主角团故事的动人,我相信会成为一部震惊世界的杰作,但可惜导演编剧差些火候,中国电影文化输出任重而道远。
我已经猜到海豹会怎么说了
高了。
一个特效加强版四海兄弟之抗美奇侠,还能给到啥高分?
ps:我真是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见画中画这种表现手法,无比震撼,真的。
从电影得知,抗美援朝的原因是美国突然轰炸中国城市而引发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单靠吴京的武功就灭了美国一个师,但还是放他们登船回了美国。
略高,扣分点供大家做参考:
1. 片名是长津湖,但拍的是钢七连血战北极熊团。如果是语文作文,审题就歪了,从小见大由点到面的思路是好的,但根本就没有见大到面,连仁川登陆都拍得更恢宏一些。
2. 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困难在实战中的体现明显不足。钢七连和身边的兄弟部队都是厚衣服,弹药充足。最后用冰雕连找补也显得生硬,没有铺垫。
3. 缺少战役中最为激烈的三炸水门桥,可能是为了续集留空间,但既然没明说有续集,那结合长津湖这个片名就是有些偏题了。
电影评分就说电影本身,别把对电影的评价联系到对抗美援朝的评价。我国做的抗美援朝纪录片很多,要想了解历史可以去看那些。电影拍不出真实战争的惨烈和艰苦,那些人也没办法完全演绎志愿军战士的伟大。
没去看,没资格打分,但可以说说不去看的理由,因为俩香港导演参与真实历史战争片拍摄,再加上张涵予,对吴京整个倒无感,只是比较反感一个人尝到了 AG 电影的甜头,就连续参演表达主旋律的电影,张涵予电影看了几部,不管演啥感觉都是一个模板。
昨晚看了抗美援朝纪录片,也不是不了解这段历史,经常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盘推演,对故去的战士们都很敬佩,希望更多更年轻的人去从电影中了解历史吧,
10 月 3 日,看完了电影《长津湖》,不是冲着强大的阵容和宣传,而是想看看大片如何拍摄如此惨烈的长津湖战役。
同时,也想真切的了解一下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让长时间在纷繁的世界里的灵魂,再一次涤荡。也给年幼的孩子上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她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易,应该好好珍重,时刻努力。
坐了三个小时,看得热血沸腾。首先给电影的浓厚的爱国主义和志愿军的昂扬斗志打满分,整场电影在积极向上的氛围里进行,从指战员到刚入伍的伍万里,没有一个惧怕战争,都能够以苦为乐,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克服困难,拼死抗争,积极歼敌。但是看完之后,静坐深思之后,觉得却有些未尽之意,不吐不快。
一是故事讲得不够完整。对于如此大的题材,从小处落笔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从《长征》《大决战》等大型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到一般,尤其是电影,时间更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完整一次战役,包括时代背景,战争双方,战争场面等似乎不太现实。所以,故事从带着哥哥骨灰回村的伍千里开始,反复铺垫他的愿望:给祖辈在江上打渔的家人安家,还有伍万里问雷公的老家住址,最后都没有交代。故事的结尾,却展现了杨根思一个人冲向敌阵,和从撤退的美军遇到冻死的一个连战士结束,这几个人究竟怎样了?一直看女儿照片的指导员有没有牺牲,伍万里代表着成长和传承,似乎应该更好,那么伍千里结局呢?都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让人觉的故事不是那么完整。
二是战争的惨烈性不够。这不是我想看到更惨烈的场面,也不是觉得电影的场面不够惨烈。而是再次看了历史介绍的朝鲜战争和长津湖战役,比我们想的和电影站显得更加惨烈,我们没有重武器,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没有厚厚的棉衣,我们没有充饥的食物,我们有的是只是强大的意志和精神。而在真实的战争中,我们面对着战斗要惨烈的多,可能是我们周围的战士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的倒下,可能是我们看不到周围的敌人就被炸弹燃烧弹重武器击得粉身碎骨,而电影里竟然有《战狼 2》中开敌人坦克的旧段子,有开着汽车拉一对手榴弹往敌人车里扔。七连从头战到尾,主角几乎就死了一个雷公,还是不是被炮弹炸死的。我想说的是,这场战争虽然最后我们是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把米帝的所谓联合国军打到了谈判桌上,但是我们赢得并不轻松,我们死亡的比美国更惨重。据历史统计,长津湖战役,美国死亡 18000 余人,而志愿军战死和冻死 4 万余人。
三是乐观主义似乎过了头。革命乐观主义是我军取得战斗胜利的法宝,也是在极端条件下鼓舞队伍的精神动力。我们来回忆一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乐观主义,小战士坐在防空洞里,吃着雪,想到人民的幸福,从而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一种让人心酸的快乐,让人心疼的快乐。但是在整个电影中,从头到尾似乎都充斥着完全不一样的似乎是乐观主义的东西,确切的应该不是乐观主义的精神,而是恶作剧,像扔石头,像扔手榴弹,像开着车扔手榴弹炸敌人的车辆,倒有一种成龙电影的动作设计的滑稽和搞笑。
四是掉入了抗日神剧的俗套。由于惨烈的程度不够,主角成了战无不胜的超人,七连成了战无不胜的团队,从炸信号塔,到被美军空中俯冲射击,再到最后歼灭北极熊团,这几个人,可以说一路顺风顺水,直接通关,再加上不太严肃的玩笑,似乎这些陪着飞机大炮,开着坦克装甲车的联合国军也只是一些酒囊饭袋,一触即溃。
而电影中的最成功的形象应该是胡军扮演的雷公了,这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义的呢?
就很秀
不低,这么高调的阵容和制作,但是,谁能告诉我志愿军为什么能赢?因为个人能力高超?因为志愿军装备好?因为美军怕死?什么都没拍出来,拍了一大堆看起来很酷炫的战斗,然后赢了。。。。
把大兵团进攻拍成警匪动作片,我是很不满
刚看
我是觉得正好
首先好的点,就是他没有搞什么煽情那一套,穿插点有意思的日常之后就是严酷的战争,那种特效也确实说得过去,然后整场的戏还是很燃的,也有泪点
接下来就是不好的部分
一,啥都想拍
比如说那个什么棉被的,我其实没有看出来没有棉被对他们有什么损失,主角团每个人一个棉被,除了最后面有被冻死的人,但和前面衔接的太硬了
还有那个毛岸英,他就出场了几分钟,为了拿地图被炸死了,然后就没了,一个毛主席左右徘徊的镜头就没了?我寻思你不得搞点煽情啥的,之前小学学过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毛岸英在朝鲜被炸死了,毛主席背后哭湿了枕头,但依然把儿子的骨灰留在朝鲜,这不就是可以体会这种情绪吗?我不理解,你干脆直接把那个去掉,多好,之前看那个唐探三我都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就可以大可不必
二 主角光环太强
易烊千玺做事莽撞,什么事也没有,就是真的什么事也没有!到了最后我都没有看到他有一点点的伤,我寻思你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前,你就一点都没有被蹦到吗?顶着主角光环就可以这么牛逼吗?
还有那个吴京,一个连长直接徒手对那些人,还有那些美军也是真的菜的要死,那么多人干不过主角团,结果主角团一点伤都没
我全程只看到那个雷公死了,其他人什么事也没有,就是真的什么事都没有
三,很让我意想不到
前面吴京对易烊千玺说他大哥快要被炸没的时候的时候叫吴京解决他,大哥说他好痛
到了后面那雷公死了也说出了那个痛,但是后面说什么我怕冷,我想回家,我寻思你不也得让吴京解决他吗?这样才衔接
然后吴京和易烊千玺的父母,前面出现了,就真的只是前面出现了,本来还以为能有什么后面的,比如说一个充满爱意的笑容,结果呢,就真的没了,那你放前面回家意义是什么?
四,剧情乏味
说实话第一次战争我非常的热血,因为我没看过那种剧,到了第二场战争一模一样
就一堆人不要命的往前冲,我一看哦,前面有主角团那没事
总体来说,是热血的,但是仔细想想就不是很对
三个小时有点亏
长津湖和长津湖是两回事。 一个是七十多年前真实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的冰与火之战; 一个是发生在大银幕上堪称二零二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国产战争电影; 如果没有这一场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对战双方回忆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的绝命搏杀,自然就不会有后 …
知乎用户 望远 发表 永远坚守小高岭。 网上一个短视频,亲历长津湖的 96 岁老爷子说当年要是每人多两个热土豆,一定全歼美陆战一师。 我们看不下去。 电影院里,到后半程影院不时有啜泣声。而我在看战斗片段时很平静。 让我泪如泉涌的,是在九兵团 …
知乎用户 闲人电影 发表 《长津湖》上映前很多人都担心三个问题。 一是三位导演风格不统一,是否会有割裂感;二是会不会拍成一部说教的战争片;三是会不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在《长津湖》正式上映后,这些担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了。咱们先看看这部电影截止 …
知乎用户 狐狸晨曦 发表 《长津湖》13 亿的总投资,是没错,得到吴京采访时亲口证实, 吴京的登峰国际,就是本片七大出品方之一,前六家是博纳、八一厂、华影、中影、上影、阿里。业内几大电影巨头,群策合力的大项目。 这部投资为历史最高的战争片 …
关于爱国电影《长津湖》,简单说几个点 作者:东雷老评 国庆长假里,电影《长津湖》很火爆。有读者看完电影后问我看了没,催我写点评论。可惜我没有看,也不打算看这电影。因为有一年看了《战狼II》之后,我就决定以后不看吴京演的电影,不管它的票房有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