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预测 2022 年疫情的走势,会结束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不会。

新冠病毒的影响会逐渐传导下去。这玩意,一个月的话只是个公共卫生问题,半年是经济问题,一年的话那就是供应链问题,几年就会成为日常生活问题。

要保证供应链不出问题,需要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1% 的人随机死亡或者失能什么的,供应链断掉概率的可不是 1% 而已,而是 1-0.99^n,是一个极高的数字。

想要稳定的供应链,要么把这 n 步都放到受新冠影响极低的地区去做,要么就加大自己对供应链的控制。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全球产业链的本地化和中国化——各种产业链要么转移回本国,要么转移到中国。

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所有 “本土派” 的公敌——因为供应链就两个选择,一个是本土化,一个是中国化,中国化多了本土化就少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反华提案会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国。这些反华提案,本质上是 “本土派” 对“中国化”的防御,这种提案越多,大概率说明的是中国对这个国家的出口在增多。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让渡权力给政府,交税之类,交换的是 “公共安全”。但现在出现了新冠病毒,日常出门就可能被传染上,政府不管,死亡速度是美国枪击死亡速度的 10 倍,等于把“公共安全” 直接拉到伊拉克或者芝加哥黑人区的水平。

而有能力的人的培养,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伊拉克,或者芝加哥的黑人区,并不是说完全无法培养大师巨匠,但这么一个每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人身安全的环境中,想做出好的工作,会是很困难的。

不过这个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体现出效果。这个差距会先从以” 客观事实 “为评价标准的领域出发(3~5 年),逐渐传导到主观评价标准的领域(10 年以上)。所以差距体现的领域会依次是——军事科技(评价标准是客观事实),民用应用科技(评价标准是市场),科学研究(评价标准是同行审稿)。

知乎用户 逍遥仙 发表

谢邀!
截至到今天,全球 2.5 亿感染者(还不算因为无法全民核酸检测的印度)所以,新冠到底感染了多少人至今还成迷~·· 并且,总体拥有非常稳定的 2% 致死率, 总共死了 500 多万人。并且目前还是以每天 50 万例的速度增加,每天全球新增死亡人数 6000 人。
全球疫苗接种已经达到 15 亿剂,去年冬天,我记得最高全球每天感染 80 万例,大部分是 60 万例,而今年在大面积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感染人数也没有大幅度回落,在我看来,每天 50 万和 60 万区别也不是很大。

新冠病毒恶心就恶心在它特别容易变异,已经变异出几万个亚种出来了,并且有一些致死率和传播性的天赋点特别高的那种,基本现在全人类就是它的培养皿,咱也不知道它之后会不会变异出什么东西来。而且,更恶心人的地方是它的变种可以重复感染同一个人,造成多次感染,引起严重后遗症,比如英国和俄罗斯就有人的体内发现了 15 种抗体,印度部分地区人均 2~3 次感染。
疫情导致经济生产力的大幅度下降,受美元大放水(近 46 周放了 23 万亿美元)的影响,美国物价涨了 1/3,很多小国家都扛不住了,经济一塌糊涂,像越南印度等加工厂很多订单都无法完成,而中国的危机就是你挣回来的外汇,过几天就贬值了,生产越多亏的越多。

而这波洪水也迟早要波及到中国,目前比较大的影响有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的上涨,就会导致生产物品的成本上涨,对中国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成本压力增加,如果不提升商品价格,势必会影响企业利润或者压榨工人的收入。而且,这么大的水,现在也没房市楼市帮你蓄水了。所以,中国的物价也会因为原材料上涨,跟着涨一波。
大家冬天可以准备点储备粮在家里,防止出现输入式病例,控制不住而导致的小规模封城,有备无患,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并且,气象部预测今年受寒潮影响,1~2 月北方会出现极寒天气。

我还好,经过去年一年的研究和考察,已经把业务基本全面移到线上,现在正在工作室选址和装修,本来我做的就是轻资产的事情,所以,疫情对我的压力不是很大,压力比较大的是旅游饮食业,及很多小型加工生产企业,希望他们可以顺利度过难关!

总结下观点,以目前全球数据来看,不看好 2022 年疫情会有特别明显的好转拐点,不出现比德尔塔更恶心的病毒变种已经很好了,中国能防住输入性感染就很好了。

知乎用户 半小花 发表

**不会结束,不会结束,不会结束。**不要幻想了。

我在另外一个回答说过,新冠疫情至少要持续五年时间。也就是 2020-2024 年。

我也做好了五年不能回国的准备。

为什么我这么说,如果你关注一下世界疫情就知道了。

就在这个已经有了疫苗近一年的冬天,欧洲的疫情,如燎原的火,又开始了第 N 波。

疫苗没用,特效药有用?想一下流感,你就知道特效药有没有用了。

现在的问题是,发达国家都拿疫情束手无策,2021 年,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 2020 年。你敢相信吗?这是有了疫苗的 2021 年。

为什么我要拿发达国家作为疫情恢复的风向标。

发达国家疫情都没过去,你觉得他们会有功夫去管第三世界吗?

很明显不会啊,你看现在全球疫苗的接种率就能看得出来差距了。

所以,只要新冠的种子依然停留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它都可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我在欧洲的观察来看,大家现在已经把新冠当成流感了。所以,疫情不会结束的,最多换个称呼。

知乎用户 熊议会 发表

我虽然不是生物医药出身,但认识的同学和朋友,有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和投资家,而且个人观察和投资美股生技也有小十年经验,所以,对题主问题说明里这句 “我预测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的相继问世,疫情会在 2022 年出现重要拐点。”,持严重怀疑态度。

另外,对美股生技泡沫潮,看空不做空,甚至可以投机 “抄底”,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如果 00 年是互联网泡沫,08 年是次贷泡沫,那么这次就是生技泡沫。

知乎用户 宝大猫​ 发表

可能性不大,这两年的疫情变化已经证明了新冠是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个医学问题。想靠疫苗或是特效药来结束疫情就像那些跑分党一样,只是数据好看而已,要想结束疫情还得靠隔离为主,药物为辅的手段。

知乎用户 好运罗曼史 发表

疫情的预测是有内在科学原理的,而不是玄学。国外都有些人醒悟过来了,国内还有人相信玄学。

知乎用户 BOBO​ 发表

疫情不会结束,这个毋庸置疑,只能说疫情的影响降低。

我还是同样的观点,新冠病毒疫情会逐渐 “流感化”,疫苗和特效药的防御重点今后主要是消除后遗症,降低死亡率和重症率,这个“逐渐” 可能是 5-10 年。所以指望第三年的时候疫情奇迹般的消失是不切实际的

人类不会 “战胜” 病毒,只可能与其握手言和。

知乎用户 抱一 发表

拐不了的。 除非全球资本家们大发善心,出钱让地球人全体隔离一个月,否则疫情好不了。

中国的情况基本会继续现在的情况,时不时小规模来一波,有惊无险。

国外么,会一个接一个地躺平。然后病毒每出现一种强力变种,就来一波大的,死个几十万几百万人。经济崩溃,疫苗很快也要打不起了。

看看美国,通胀都到多少了。再折腾两年,连老美也要撑不住了,其他国家就更惨了。

很多国家政府可能会出行政手段强令疫苗生产商以超低价供应疫苗,最后再挣扎一下。

知乎用户 药罐子 发表

在彻底解析病毒,研制出无论病毒怎么变异都有效的特效药之前,新冠疫情的终止都只能寄希望于类似感冒病毒的 “随着时间推移,毒性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来“共存”。但事实上,因为大量应用疫苗以及新冠病毒本身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的毒性反而会稳定上升,并产生亚种分化和免疫逃逸等不利于结束的特性。

多久结束不能够确定,能够确定的是,2022 年无法结束。甚至目前的这种半封闭政策会长时期的持续,时间上会达到十数年。

至于同外国一样勉强共存,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行为。新冠目前的低死亡率是由大量医疗资源堆出来的,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的 ICU 目前再次接近满员,很多非重症只能在家治疗,甚至英国 85 + 的病患已经被拒绝进入 ICU 了,疫情如果再按照目前的趋势进行下去,发达国家的新冠死亡率会再次抬头。而死亡,可能是新冠比较仁慈的做法。新冠的危害。在后遗症上,包括抑郁症,呼吸困难等 50 余种严重遗留症状,有 55% 的概率遗留一年以上,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后遗症的发病概率甚至有小幅度的上升。每次感染都是一次命运的选择,最好的情况是完全康复,最坏的情况是遗留多种后遗症勉强生存。多次感染后果实在是不愿意想了。或许,对这种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不会比重度尘肺病高多少,死亡也许是一种仁慈。

知乎用户 山河 发表

我没有任何依据,就赌一个可以结束吧。

截至目前,我的股票损失超过本金 90%

知乎用户 狱 1 发表

不会。现在疫苗都只能不停打加强针。国外这情况,明年好不了。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知乎用户 孤独的人 发表

不好预测的,在这里先不要说国外,单是我们中国大陆地区,疫情的彻底结束的前景,似乎是不容乐观的。国外输入带来的疫情突然爆发,那自然是不用说了。而我们中国大陆地区,内生性,也就是不明原因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和传播者,也是不可能完全的绝迹的。单是在国内人员的流动频率加快加大的情况下,想要指望疫情能夠完全的消失,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至于国外呢,那就更不用说了,西方国家统治阶级多年来的皿煮意识洗脑,为它们自己培养出来一大批强调个人绝对制疣,反对一般性的科学(卫生)常识的愚民队伍。每一次西方国家效仿中国的封城、封路封村的决定公布出来以后,马上就会有一波连着一波愚不可及的愚夫愚妇,走上街头去反对它们的政府的三封措施。皿煮国家的愚夫愚妇们如此的善于维护旧世界反对新秩序,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在皿煮国家的愚夫愚妇们看来,却是天经地义,是属于它们的 “天赋人权!” 而新型冠状病毒,也乐见于皿煮国家的愚夫愚妇们的无知与无畏,得心应手的在这些义务献身的小白鼠们的身上,繁衍并扩散它的子子孙孙,真的是 “子子孙孙无穷已” 啊。这样一来,皿煮国家的愚夫愚妇们倒是制疣了,只是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是达官贵人也好,扶犁黑手 * 也好,大家想要摆脱新型冠状病毒的困扰,可能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扶犁黑手 *,语出黄巢起义时的一首唐诗,指的是耕种土地的农民,我在这里指的是中下层的劳动人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知乎用户 行到水穷处 发表

题主说的拐点,看如何定义了?

话说国外普遍已经将 Covid 当做大号流感了。随着 11 月 8 日美国放开以及 11 月 22 日英国放开,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所谓了。不再会有人关心每日有多少人感染以及每天有多少人因为 Covid 死亡。已经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Covid 的死亡率排不进死亡率前 10 名的疾病了。

至于预测 2022 年,估计核心问题是什么时候能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当然也许永远也回不到疫情前的常态了。当居家办公和远程办公成为习惯,公共交通运输的负荷就上不去了。

2022 年一看冬奥会,二看世界杯,这些大型活动如果处理的没什么问题,那基本上就算翻篇了。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目前,像韩国这种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疫情大幅度反弹,德国疫情也大幅度反弹来看,2022 年实现疫情结束,不是一个乐观结果。

世界这么大,破口这么多,新冠病毒这么自由,结束只能是梦想。

知乎用户 蜜橙好医​ 发表

2022 年,世界新冠疫情消除的可能性很小。

在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冲击下,全球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又到了 60 万例左右,美国、西班牙、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不少国家则正遭遇着新一波的疫情。

德尔塔变异病毒引发新一波疫情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新冠疫苗的接种效果,南京疫情发现接种疫苗之后感染病毒的情况就是说明。

各种不利的消息说明新冠疫情是不会短期内消失的,即使是到了 2022 年。对于这一点,中外防疫专家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钟南山院士之前就曾说过:新冠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

易经推算全球疫情结束时间什么时候

世界疫情要结束,我想最理想的一种情况就是特效药的出现。但是这个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其次就是全球疫苗注射率达到 70%-80%,这样就可以彻底切断病毒的传播,即便感染也能够快速治愈,但是据世卫组织预测,在疫苗足够的理想情况下,完成全球疫苗接种率需要 3-5 年的时间,也就是疫情可能会陪伴我们 3-5 年时间。

当然,还有一些专家说可能经后新冠病毒会一直与人类同生,像感冒病毒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新冠疫情结束时间

“新冠大流行将于 2022 年年初结束。”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给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时间。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 月 24 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 • 克鲁格 23 日表示,新冠大流行将于 2022 年年初结束。不过他同时强调,这只是一个预测,因为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情况会如何发展。

克鲁格补充说,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比起 2020 年新冠病毒刚开始传播时,世界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更全面。

Worldometer 网站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 2 月 24 日 6 时 30 分左右,全球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382758 例,累计确诊 112605618 例,累计死亡 2494173 例。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2​ 发表

不会,反而会更惨,我国防疫压力会更大

我去年就预测疫苗只会加剧病毒传播,果然没没错

疫苗不能防止感染,但却给大家一个虚拟的安全感,放松了警惕。

而所谓药物也是一样的

永远记住对于新冠这样现代化瘟疫的真理

不会有一劳永逸的疫苗,也不会有灵丹妙药

疫苗和药物是用来配合清零政策的

知乎用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发表

祈祷疫情早日结束

知乎用户 张扬 发表

最晚明年年底结束,没有任何根据,纯属个人感觉。尽管德尔塔四代很嚣张,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玩了三年差不多该结束了。

知乎用户 山禾草 发表

核酸和防疫补贴的预算已经足够全国建设 N 多个 icu 和新冠病房了。但是就是不去建设,宁可搞核酸,也不搞基础建设。一边说害怕开放后冲击医疗资源,另一边又不投入基础医疗资源,投入各种大规模一遍又一遍的核酸。

不过呢,采购核酸卫生部门自己就说了算。建设基础医疗设施就不是卫生部门说了算了。所以如果我是卫生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选择大规模采购核酸。

知乎用户 谢克儿 发表

会。但是会以我们没失败,病毒零星发作作为结束。

我们的医护素养很好,如果把这些零星发作的病例放到广袤的所有病症中,那只是沧海一粟而已。能做到如此,已经是我们所有的人了不起的地方。

流调工作就像 “捕蛇者”,能深入其中的人一定会很有成就感。

这次 “慢速度” 经过的病毒,向我们展示了它刚来时的猖獗,和防疫力量的来来回回的较量;以及到现在的病毒对我们这个 “超级大网络”“吐口水” 式的攻击,本来就是一个阶段的结束。

这种既视感很强的画面,和两个打架的人特别相似,以至于最后输掉的一方,只有向胜利者吐口水的份儿。

继续工作下去,新冠就是一个制造普通病症的病毒。

知乎用户 爱睡觉的祥子​ 发表

不会。这是场拉锯战。

知乎用户 李小晖 发表

目前来看全球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德尔塔变种传播能力非常强,而且患病基数太大,病毒继续变异几乎是肯定的,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疫苗并不能完全阻断传播。这个病毒最难处理的地方就是潜伏期仍然能传染,而且病死率不高不低,没有医疗干预就很麻烦,对医疗挤兑是很严重的,放开管控根本不可能。我们的防疫政策仍然是精准防控,动态清零,这是绝对没问题的。

人类从没真正消灭过任何一个 rna 病毒,所以 2022 年没有什么重大突破的话,我估计还是会继续上升。注意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吧还是

知乎用户 俄罗斯龙报 发表

达瓦里希,俄罗斯龙报!

疫情没有那么快就能结束的,2022 年的疫情走势,讲不好啊,可能比今年还要糟糕,但是国外再这么的搞上一年,最后只能躺平了事。

这不,俄罗斯要恢复航班了。

俄罗斯新冠病毒防控指挥部近日宣布,12 月 1 日起,俄罗斯将恢复与蒙古国、阿根廷、巴西、孟加拉国、哥斯达黎加 5 国的定期航班。

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莫斯科—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航线为每周三班。乌兰乌德—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乌兰巴托航线为每周一班。

莫斯科—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莫斯科—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莫斯科—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莫斯科—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航线均为每周两班。

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乘客戴口罩前行。(新华社)

此外,俄罗斯还将从 12 月 1 日起增加飞往吉尔吉斯斯坦、越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方向的航班数量。

与吉尔吉斯斯坦恢复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机场—比什凯克、茹科夫斯基机场—奥什航线。

与越南恢复莫斯科—胡志明市、莫斯科—芽庄航线,均为每周两班。

与意大利恢复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机场—罗马航线,每周两班。

与哈萨克斯坦恢复多条航线,具体包括: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机场—努尔苏丹、茹科夫斯基机场—阿拉木图、茹科夫斯基机场—奇姆肯特,上述航线每周三班;叶卡捷琳堡—努尔苏丹、克拉斯诺达尔—努尔苏丹、奥伦堡—努尔苏丹、索契—努尔苏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努尔苏丹、矿水城—努尔苏丹,圣彼得堡—阿拉木图、叶卡捷琳堡—阿拉木图、克拉斯诺达尔—阿拉木图、奥伦堡—阿拉木图、索契—阿拉木图、矿水城—阿拉木图、顿河畔罗斯托夫—阿拉木图、鄂木斯克—阿拉木图、乌法—阿拉木图,莫斯科—阿克托别、圣彼得堡—阿克托别、喀山—阿克托别,圣彼得堡—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圣彼得堡—阿克套、顿河畔罗斯托夫—阿克套、叶卡捷琳堡—阿克套,圣彼得堡—阿特劳、顿河畔罗斯托夫—阿特劳、克拉斯诺达尔—阿特劳、索契—阿特劳,莫斯科—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顿河畔罗斯托夫—卡拉干达,上述航线每周一班。

同时,12 月 1 日起,俄罗斯将取消对飞往墨西哥、卡塔尔和古巴的定期与不定期航班限制。另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与坦桑尼亚航班的暂停时间将延长至 12 月 1 日。

除航空运输外,12 月 12 日起,俄联邦还将恢复与芬兰的客运铁路,计划每天在圣彼得堡—赫尔辛基路线上开行两对列车。

俄航空业逐渐 “复苏”,12 月 1 日起恢复与 5 国航班

知乎用户 Eins​ 发表

不会,2025 年吧,这是最好的估计

知乎用户 倔强的老韭菜 发表

2022 年我立个 flag 吧,90% 都无法结束,毕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万一医药学界真搞出个神药或者神疫苗,或者病毒大发慈悲自己杀自己呢?!

看看现在的欧洲吧,再看看中文互联网上各种 “共存”,是我自学了这么多病毒的东西没用还是古带师神预言?

不是只有死才是这病毒的影响,有没考虑过后遗症?

而且你看看最近古带师都消失了。根本不敢碰疫情有关的话题

知乎用户 通了绿茶窝了 发表

纯粹的虾笔笔一下。

2022 年国内疫情和今年一样,零散偶发,但整体依旧坚持清零,对外防控政策只会比 2021 年紧。

国际疫情情况,由于国外的躺平正常,流行毒株毒性会如同手机发布会一样,一次比一次强,直到毒力大到严重影响病毒传播。同时,被人类传染的野生动物会长期携带新冠,从此每年不仅有流感季还会有新冠季。

现版本新冠特效药不会扭转疫情大潮,现版本的新冠疫苗在 2022 年底完全失效。

2022 年国外会经历

《圣诞节的礼物》

《呼吸困难的年轻人》

《快看那具内裤外穿的窒息尸体》

《直播我的最后时刻》

《春日无人岛的白色祭奠》

《童子军手册》

《下水道里跑跳的瘟疫》

《新冠天神的崇拜与祭奠艺术》

《马丁路德金教你用舌头打高尔夫》

《关于新型火化设备的专利》

。。。。。。

知乎用户 晨無​ 发表

老规矩,先摆结论,不会结束

首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范围内人员流动是很频繁的,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频繁接触,给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环境

除非全球经济按下暂停键,同时停止跨国人员流动,否则疫情结束就是纸上谈兵

其次,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政治制度问题,西方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实施像中国一样的防疫措施,他们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也注定了他们的人民不会接受防疫措施

所以我才说,这时候才真正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并且这个优势还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契机

正是利用西方处理这个疫情的医疗困境,经济困境,我们才有崛起的机会

基于这个疫情的复杂性,国家也已经做好了疫情常态化的准备,显然也是预料到了疫情在短期内不会结束的现状

因此很有可能,不仅是 2022 年,可能 23,24,25 年,我们都要和疫情共存下去

我是晨無,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解惑


好像这个回答相对来说,多点人看,那我就认真补充一下吧

第一点,疫情下为了不让经济发展停滞,基本上所有国家都是鼓励跨国贸易的,但是他们的出入境往往没有像中国那样严密的消杀措施

因此,他们在国际贸易中,人员接触,货物搬运等等等等都可能带有新冠病毒,而他们又没有严格的隔离措施,疫情能否结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点,西方人从古至今,血液里都烙印着不安定的基因,不然也不会到处侵略,贸易,你让他们安安分分在家里待着,是不可能的,自由最宝贵嘛,我们国家从古到今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很容易接受这样的疫情防范措施,而同样的措施在西方人眼里就是洪水猛兽了

第三点,西方政府缺乏公信力,选举制下,人民不会觉得你这个政府具有什么权威,我可以质疑你,你干不了,我选个别的个党派上来干,他们还有一大批诸如游行示威的合法方式让你这个政府下台

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加上西方政府喜欢画大饼不干事,你让民众信服并遵守你的防疫措施,不可能!

第四点,这是第三点的延伸,以美国为例,他们的政府及军方曾经在某个州做过实验,在空气中投放病毒,导致该州的人民患上肺炎的概率永久性增加,你想这样的政府,说打疫苗可以预防新冠,他的民众怎么会相信

第五点,在西方精英教育的环境下**,民众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都不高**,自由两个字倒是记得很清楚,他们不知道政府做什么是对他们好,什么事对他们不好,最大的现实例子就是反疫苗运动,虽说政府占一部分原因,但民众的无知占绝大部分原因

因此,在西方这样的魔幻现实之下,疫情怎么会在 2022 年结束,你还不如盼望新冠病毒自己消亡还实际点

知乎用户 Mingwei 发表

全世界流感化,中国癌症化。明年上半年之前全世界解除所有隔离封锁政策,中国继续严防死守体现制度优越性。

知乎用户 钥匙 发表

如果所谓的结束是指 “顶着 1% 的死亡风险照常活动”,那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心态调整完毕,几乎感觉不到疫情。

如果新冠死亡率不再上升,那 50 岁以下的人估计就听天由命。

但可能是因为发现了新冠非重症也对年轻人有后遗症,奥地利一周感染了 1% 人口,严格起来了,但也仅限于压宝给疫苗接种率,其他没什么办法。

换句话说如果欧洲压宝的疫苗护照不给力,病毒继续变异突破感染,那欧洲人除了调整心态,增设 icu 之外也没什么办法。接受自己 50 岁后可能会死于新冠的事实。

以中国的医疗资源看,应该是没办法在超过 1% 死亡率下顶着风险出门工作娱乐消费的,心态能调整过来吗?能接受自己 50 岁后因为某次感染新冠丧失劳动力或者死去吗?社会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时候疫情就结束了

知乎用户 百川先生 发表

不会结束,悲观的说这才刚开始。前段时间听了一个传染病专家说,至少还要五年,所以大家要做好五年内不能完全正常生活的准备。影响最大的就是出国旅游了,当然这只影响一小部分人群。现在国内的疫情呈现散发的状态,天气转冷可能这种情况更加频繁出现,还是建议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密闭空间戴好口罩,注意卫生。家里最好屯一些能够长期保存的食物,清洁水,比如大米面条面粉,纯净水,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新冠病毒离你有多远。

知乎用户 小硕诚 发表

2020 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截至 5 月底,已经有超过 500 万人确诊,超过 30 万人死亡。此次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也是首个真正的 “全球化疫情”。尽管疫情后的世界不大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不同,但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对此,本报告共有十点观察与思考。

一、新冠肺炎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这次疫情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自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最严重的疫情,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世纪时期的黑死病和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曾分别导致数千万人死亡,但那时人类对病毒的基本原理仍不了解。现代医疗技术和水平比百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包括最发达国家在内的疫情重灾国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医疗系统崩溃局面,足见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新冠肺炎疫情和 21 世纪前几场主要疫情在致死率和感染范围上各有异同,但其传播速度远超过其他疫情。

1. 此次疫情在传播和应对上是首个真正的 “全球化疫情”。

  疫情在 3 个月的时间里波及全球 2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将近 70 亿人口。疫情的迅速扩散是全球化时代人员跨境流动和病毒具有较长潜伏期、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结果。同时,全球化也是各国联合抗击疫情的基础,全球各地同步交流疫情信息,防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转运。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给此次疫情打上鲜明的 “全球化” 烙印。

2. 面对疫情冲击,各国反应不一。

  在 2019 年底首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对新冠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经历了一段认识的过程。从 3 月中旬起,中国防疫重点逐渐从 “内防扩散” 向“外防输入”转变,境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反弹的阶段。

  同中国类似,亚洲国家大多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在疫情发生的较早阶段实施了广泛隔离、自我防护和集中救治等措施。由于亚洲国家多具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民众在抗疫过程中相对更加信任和服从政府,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将经济损失和社会混乱程度降到最低。

  同一些亚洲国家追求零增长、零感染的防疫理念不同,部分欧美国家的防疫政策更多是为了 “拉平增长曲线”,即通过减缓疫情扩散速度,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为研发疫苗和药物赢得时间。

  除美国、欧洲、亚洲三大地区外,南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区也相继出现输入病例和社区感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尤其严峻,新确诊病例总数在 5 月中旬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总和。其中,巴西、俄罗斯、秘鲁等国的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仅次于美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医疗资源较少且迫于经济压力,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已经陆续开始放宽防疫措施,疫情在有关国家仍呈蔓延之势。

二、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

  疫情的影响远远超过疫情本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疫情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场典型的全球性挑战。冷战时期,人类一度面临核战争危险,但全球经济所受冲击尚不及此次疫情。此次疫情已经冲击到人类健康、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是一场全面的、综合性的挑战。

  目前为疫情下定论为时尚早。一是本轮疫情将持续多久、今后会否卷土重来,目前形势并不明朗,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疫情的最终影响。二是疫苗或特效药能否出现并得到普遍应用、“群体免疫”能否成功,关乎人类何时能够完全战胜病毒。目前,已有中美等国的几个疫苗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国际上的卫生专家普遍认为,距离疫苗实际应用仍有相当长的时间。三是对病毒起源的结论,不仅将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关系到国际关系。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均表示确信病毒源于自然界,但病毒究竟如何起源与传播仍不清楚,有关国家利用病毒溯源做文章的声音也并未停息。疫情后的世界将与之前不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认为,世界将分为 “前新冠世界” 和“后新冠世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哈斯认为,疫情不会改变历史的基本方向,但会加速历史进程。

  总的来看,疫情后的世界不大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不同。疫情前,世界就已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这一大变局的基本动力,如国际力量的消长和科技革命的突破,仍将持续今后至少数十年。但疫情显然将给世界带来很多重大改变,它既加剧了一些消极趋势,也加速了一些积极趋势,其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总体上将加速世界变局,使国际形势更趋复杂。疫情前就已存在的大国竞争加剧、全球合作屡遇难题、民粹主义思潮蔓延等问题,疫情后将会变得更加显著。

三、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

1.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疫情急剧扭转了 2020 年初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的预期。由于经济活动受抑制,冲击生产和消费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 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 3%。

  疫情暴发以后,各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3 月中旬以来,美国出现创纪录的 2645 万人申请失业救济,使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增就业数全部蒸发。疫情使全球股市和国际原油市场遭受重创。如油价长期保持低位,将对石油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造成巨大打击。

2. 疫情给相关产业和国际贸易造成巨大损失。

  疫情的暴发使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和众多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沉重打击。全球旅游业损失至少 220 亿美元。疫情导致全球 96% 的旅游目的地国(地区)采取限制措施,在现代史上,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情况都未发生过。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大幅降温。伴随疫情的蔓延,全球航运业每周损失约 3.5 亿美元。2020 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可能减少逾 6 亿吨,为 35 年来的最大降幅。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可能下降多达 32%。

3. 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

  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停工停产、隔离检测、限制人员聚集等措施,对全球商品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生产分工高度全球化的时代,此次疫情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受阻。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业尤其依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供应链,所以受到的冲击最大。在全球分工已十分细化的背景下,各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更加独立、完整的供应链,建立区域化的供应链、分散供应链风险可能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4. 疫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多重挑战。

一是疫情本身的冲击。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防疫物资生产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不少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疫情初期,如果疫情出现更大规模的暴发,将出现灾难性局面。

二是经济形势的恶化。发展中国家多数经济独立性弱、财政空间小,疫情不仅导致本国经济活动受抑制,也使其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尤其对那些原料出口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约 900 亿美元资本撤出新兴市场,南非、巴西、墨西哥等国的货币均出现大幅贬值。

三是债务负担。疫情使一些国家原有的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甚至面临债务危机。比如,疫情暴发以来,阿根廷经济几乎崩溃,面对公共债务占比 GDP 近 90% 的 2776 亿美元债务,阿根廷面临巨额债务违约风险。疫情冲击下,已有超过 90 个国家向 IMF 提出援助要求。

5. 疫情导致更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已接近恢复到疫情之前,但疫情仍未结束,国际金融市场屡现波动,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伴随经济停滞和失业率上升,疫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值得密切关注。疫情下,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至于是否堪比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还有待观察。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此次疫情还可能使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增加近一倍,今年将达到 2.65 亿。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维持全球农产品与食品的供应稳定,世界可能面临食品危机。

四、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

1. 疫情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安全。

  长期以来,公共卫生问题往往得不到和经济及政治问题同等的重视。各国在此次疫情初期的应对中,都或多或少暴露出这一问题。各国需重新审视并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挑战,构建更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

2. 疫情进一步揭示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密切联系。

  此次疫情再次表明,经济中有安全、安全中有经济,二者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关决策必须统筹兼顾。中国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之后,即强调复工复产和防控疫情两手抓。在疫情仍在蔓延的一些国家,何时以及如何重启经济,政府面临两难抉择。

3. 疫情再次凸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生活在大自然当中,应当维护人与自然的平衡,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

五、疫情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

1. 疫情放大了国家间的分歧矛盾。

  各国受疫情冲击的程度和应对效果不同,将加速各国软硬实力的消长变化。疫情还更多暴露出国家间的分歧、矛盾,助长了原本抬头的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历史上,没有哪一次传染病的应对被如此严重政治化。

  同时,美欧国家之间也因有关防疫措施以及争夺防疫物资等龃龉不断,一片 “大难临头各自飞” 的景象。跨大西洋传统伙伴关系在疫情期间 “失效”,美欧关系裂痕加深。尽管不少国家之间也有相互支援与合作,但国际社会整体的“同舟共济” 精神,同 2008 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不可同日而语。

2. 欧盟面临英国脱欧之后的又一场重大危机。

  近年来的难民潮以及英国脱欧,加剧了欧盟内部的矛盾和对欧盟未来的怀疑。在此次疫情中,特别是在意大利等重灾国要求援助时,欧盟在危机面前表现得毫无准备。在舆论的讨伐声浪中,欧盟委员会最终提出应对疫情的一揽子计划,但欧盟各国领导人迄今仍未就疫情防控模式或经济复苏计划达成一致。由于公共卫生只是欧盟的辅助性职能,这一职能设定限制了欧盟在应对疫情中的作用。但此次疫情深刻反映出,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欧盟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的集体行动,团结一致将更加重要却也越发困难。

3. 疫情促进了亚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在此次疫情的综合考验中,亚洲国家迄今的表现优于欧美。中日韩三国在疫情期间互相鼓励和支援,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团结合作应对挑战的榜样。据《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年度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亚洲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但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在 2020 年首次超过 50%。有观点称,疫情将加速亚洲世纪的到来。

六、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新要求

1. 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此次疫情的全球应对,离不开以 WHO 为核心的国际公共卫生体系。WHO 先后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大流行,提出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南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做好应对准备。但疫情也凸显了 WHO 的脆弱和不足。由于缺乏强制性以及领导人级别的协调,WHO 的专业建议无法在一些国家推广,甚至对病毒的命名都无法得到一些国家的认同。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WHO 的年度总预算甚至比不上美国一家大型医院,使其容易受到主要资助国的牵制。

2. 大国之间有沟通协调,但缺乏实质性合作。

  疫情期间,主要大国的领导人和外交系统间进行着频繁的沟通。然而,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大国间的实质性合作明显不足。迄今未有一个大国引领、全球协调的联合抗疫行动。二十国集团(G20)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但卫生合作一直未成为 G20 机制的主要议题。3 月举行的 G20 特别峰会和随后的 G20 卫生部长会议虽然在推动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方面达成共识并推出 5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无论在政策协调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无法与金融危机期间的大国合作媲美。

3. 疫情进一步凸显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机制缺失。

  当前,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贸易摩擦等问题上,许多多边机构包括联合国系统已经暴露出机制失灵、应对不力等问题,有的如 WTO 甚至直接丧失了应有的一些重要功能。此次疫情再次表明,尽管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但相关治理机制却严重跟不上需要。多边主义仍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性问题的应对前景堪忧。

七、疫情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

1. 疫情引发对全球化的深入反思。

  此次疫情之前,全球化已经遭遇巨大阻力。此次疫情为本就反对全球化的群体提供了新论据,助长了保护主义的思潮,也促使一些国家重新审视产业布局与开放政策,加速全球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多元化进程。同时,疫情也以无比清晰的方式警醒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 “地球村”,不管承认不承认,人类事实上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将公共危机政治化非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但这一理念要真正转化为各国的政策,仍需面对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战略考虑。

2.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将深入调整。

  全球化需要互联互通,但是应对疫情又需要隔断。这种内在的悖论给各国决策造成很大的困扰,导致应对疫情的不同模式,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后果。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短期内仍难被取代,但国际分工体系和部分供应链将会缩短。亚洲、欧洲和美洲这几大经济板块的区域内合作可能得到加强。政府和企业在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

  长期来看,如何在效率与安全、区域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等方面把握平衡,是未来全球化调整的重要方向。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以生产要素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可能被拓宽。涵盖经济、安全、社会要素的更为包容的全球化将具有更强的韧性和潜力。

八、疫情促使各国强化治理体系与能力

1. 疫情将促使各国提升治理能力。

  疫情是对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一是危机管理能力。疫情考验各国政府在信息匮乏、形势极不确定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做出准确判断、迅速决策并果断执行的能力。

二是资源整合能力。疫情短期内迅速蔓延,导致大多数受影响的国家一度都出现医疗物资严重短缺、卖家哄抬物价、民众恐慌性购买等现象。政府如何统一部署、协调联动,高效调配资源,直接影响疫情的防控进程。

三是社会管理能力。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需要民众、家庭和企业积极响应并配合政府的防控部署。疫情对各国政府的社会动员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2. 疫情促使各国加强政府权力。

  在西方国家 “大市场、小政府” 模式中,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职能仅限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此次疫情使一些美欧国家传统上的 “小政府” 面对民生拷问,不得不采取更多 “大政府” 的做法。危机面前,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确保战略物资的生产与供应,考验着政府的作用。疫情过后,西方国家政府是否会扩大政府职能范围仍是未知数,但至少均会加强应对危机时的政府权力。

九、疫情加速改变社会面貌

1. 疫情加速新技术的渗透和应用。

  持续数月的疫情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按下了 “快进键”: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到机器人无接触配送;从健康码到远程办公,一系列高科技的应用为遏制疫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疫情还促进了高科技驱动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社会数字化转型,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与此同时,智能化手段的普及也带来对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的担忧。

2. 疫情催生工作与生活新生态。

  疫情打乱了民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节奏。疫情期间,多国曾出现民众反对政府防疫限制措施的抗议活动。疫情还催生或强化了远程办公、远程社交、远程购物、远程娱乐、远程教育等一系列工作与生活新生态,其中一部分已经在向常态化发展。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疫情后的世界不会 “一切照旧”。

3. 疫情可能加剧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在很多国家,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压力难以长期维持社交隔离,也普遍更缺乏医疗资源。此次疫情中的感染和死亡案例都较多集中在低收入人群。经济衰退导致更多人失业,部分社会阶层生活水平下降,社会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放大。难民、移民等弱势群体在疫情面前更不堪重负。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全球 167 个国家为防控疫情采取了全部或部分关闭边境措施,至少 57 个国家没有为寻求庇护的难民开放边境。疫情加剧了一些国家原本存在的社会矛盾,如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

十、疫情凸显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发展韧性并存

1. 全球化时代,疫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疫情及防控措施使社交活动和社会生产陷入停滞,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在全球化的链条下,有关冲击由于产业之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微观和宏观之间以及各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快速传导,造成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经济社会冲击。分工越细、联系越紧密的地方受冲击越大。经济停滞和社会问题突出进而又导致政府压力增大、舆论广泛争议、不同阶层和不同国家间矛盾上升。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就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搅成一团乱麻,促使人类再次反思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利与弊、得与失。

2. 疫情之后的世界仍具有较大韧性。

  此次疫情导致的死亡人口多数集中于 65 岁以上群体,对中青年劳动人口的冲击较小,这与战争导致的经济衰退有明显的不同。疫情也毕竟不像一场热战那样摧毁了基础设施。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的救助措施缓解了市场主体的压力。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生产和消费活动有望迅速恢复,不排除在一些领域会出现大幅反弹。疫情也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线上经济加速发展,远程办公更趋普及,共享员工成功试水,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增长点。IMF 认为,如果疫情在 2020 年得到控制,各国都将在 2021 年出现高于平均年份的经济增长。人类曾经经历多次重大危机,但历史的车轮仍滚滚向前,人类对于危机的 “免疫力” 也在不断增强。

知乎用户 熊大 发表

首先要定义什么叫疫情 “结束”, 如果想是像 SARS 当年那样, 恐怕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会结束.

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 人类能做的只是选择如何共存.

个人觉得 22 年大多数较发达国家能达到比较适宜的共存状态, 社会活力经济活力恢复到接近疫情前;
起码我对新加坡很有信心.

当然还是会有少数国家仍然需要严防死守, 或因为自身选择, 或因为医疗条件限制无法稳妥的切换到共存方案.

希望每个国家都能在明年达成自己希望的疫情 “结束” 的状态.

知乎用户 心香 10 发表

会的,希望在明天结束吧,都正常生活,好怀念不带口罩的日子!!!

知乎用户 冬日暖阳 发表

这是大家的期盼,每个人的期许,全国都走了一遍也该结束了,这次的新冠疫情把全国都走了一遍,它也该结束了吧!风景都看完了,还赖着不走吗?

知乎用户 月阳里 发表

感觉最终会达成新冠和人类共存的局面,当新冠和感冒一样可治愈,会随机传染,而人类的自身抗体也经过几年的进化,彼此就是和平共处,看谁的进化速度更快一点,应该不会存在结束一说。

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进化,不断和新生的病毒作对抗,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和妥协。通过这一场病毒疫情,从各方面对人类社会做了调整和优化,贸易、出行、沟通的方方面面都催生出新的媒介和方式,也是一种福祸相依。

知乎用户 新亿清洁能源 发表

一切看冬奥结束后的情况了。一切到那时候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小左 发表

预测一下,没有任何依据,仅凭直觉,应该会结束的。疫情如同瘟神,闹够了也就没意思了,现在大家出门戴口罩都成了肌肉记忆了,人和人保持距离。聚餐也少了。扎堆也少了。大家也有卫生健康意识。现在疫情应该是零星灰烬,只要国家做好机场工作,严密防范,丝丝入扣。就不会有大的问题。还有进口的商品,严加防范,层层把关,让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担当此任最好。疫情会结束的。这要感谢全天下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为疫情奔赴在一线的工作者。这个世界上有大境界大格局大视野大爱无疆的英雄。

知乎用户 万幸 发表

我觉得很难结束,但是我相信国家领导相信医护人员。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员不断流动,而且因为生活和工作,不可能做到彻底的封闭,而且还有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国人去外国,外国来中国,还有国际商品运输。桩桩件件都表明,这个疫情不好彻底根治,但是压制住还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象形记忆小师 发表

直觉在 2022 年 11 月没什么人再关注新冠疫情,2023 年春节前完全结束。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复苏阶段。

知乎用户 资本新时代​ 发表

2022 年疫情不会再有,会跟流感一样,逐步消失,人们的生活会回归正常,我肯定

[

盖茨发表声明称疫情即将结束

资本新时代的视频

 · 458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4998423657791488)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会!本神棍告诉你,新冠会在 2022 年的下半年神奇的消失。立字为据!

知乎用户 你想看的这都有​ 发表

2022 年疫情可能更严重,而不是减轻!
现在所有机构都预测,明年疫情会好转!
但是现在欧美的新增疫情数量不降反升,第四波疫情来势汹汹!
请问凭什么认为明年疫情会好转?
只是因为有口服特效药,还是因为疫苗接种率预测上升?
这两个都是假设,但是第四波疫情是真实的!
如果 2022 年全球疫情继续肆虐不停?
那么明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会怎么样呢?
第一、美国不会加息
第二、我们出口继续牛
第三、全球供应链危机不会缓解
第四、今年能源危机,明年就是粮食危机
第五、美股可能继续上涨,因为钱没少,物价都涨了,股市怎么能不涨
第六、A 股继续震荡,可能箱体更宽了,因为疫情反复,整的机构心烦意乱
第七、全球债市大牛开启!因为啥,只能靠货币大洪水维持
第八、石油和粮食价格飞升,黄金还是涨不起来!

知乎用户 Saint 发表

会有更多人的肾功能下降

知乎用户 声色深处自然吧 发表

不知真假,希望快点结束吧。

知乎用户 wenrouqieku 发表

不知道但有组织不想它结束

知乎用户 须满十分 发表

我来预测一下 2022 年疫情会有几波反弹形成变异 ,虽然变异但是病毒的毒性也没这么强基本和流感差不多,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在 2030 年全世界摘掉口罩 和疫情前一样了。中国率先在世界战胜疫情。哈哈哈等我 2030 年来看看这个帖子看对不对。

知乎用户 陪你下凡 发表

没有人可以真正的预测 2022 年疫情的走势吧,形式都在变化,需要根据病毒的变异形式和每个国家的防疫措施去不断变化自己国内的政策,是否开放国门。

强如终南山都在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开放国内的接种率要求。

乐观点的话,冬奥会前后国内形势会正式转好。

知乎用户 王路飞 发表

由于疫情还会持续 1-2 两年才能结束,因此 2022 年疫情恢复正常还是比较难,但具体要看疫情防控安排。像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戴口罩,而国外旅游也尽量少去,在全球疫情未彻底结束前,尽量减少国际出游,这样也给自己身边的人和国家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预测一

张文宏表示:这次疫情到现在为止没有结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连续一到两年,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个月以后或三个月当中都有可能整个世界会重启。

预测二

张伯礼说:今年秋冬还是要严防死守,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不能完全避免,需要提高警惕。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新一轮疫情又开始出现,有的国家是第三波,有的国家是第四波,虽然我们采取严防输入措施,但又不能完全封闭国门,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方涛 发表

看国外现在的情况这几年应该疫情还不会结束,除非病毒发生变异,毒性降低。

知乎用户 爱吃苹朵的人儿呐 发表

应该也是常态化了 感觉以后会和感冒一样普遍 时间久了随着疫苗的研发病情的控制也会像普通病一样群体免疫吧

知乎用户 拼命三郎就是我 发表

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疫情会进入常态化,如果没有特效药,基本上是结束不了的。随着各个国家和个人的防护措施加严,肺炎可能慢慢的变成普通的流感

知乎用户 步人布衣 发表

2022 年疫情会结束吗?2022 年的疫情会不会结束?估计科学家也不会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现在的疫情是常态化,就算中国的疫情能够结束,国外的也一样,会有输入,所以呢,只有做好个人防护,打好预防针,出门戴口罩讲卫生

知乎用户 脱衣少女 发表

我们普通人无法判断,只有等待专家推断论证,从当前情况看疫情基本控制,但离结束还是一个未知数。

知乎用户 炉火躺着​ 发表

国家防控力度一直把控得很好,未来的疫情走势估计是规模较小,但是总会零星出现。没有必要担心。估计以后陆续接种疫苗后,形成全民防疫,只要病毒不发生新的变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所重点防范的还是从国外来的威胁。

知乎用户 冬棒 发表

会的,只要我们积极的配合,做好自己身的防护,总会战胜疫情的。

https://detail.1688.com/offer/628755871035.html

知乎用户 大童 - 陆乐​​ 发表

早在去年 11 月,张文宏就曾在公开演讲中 “预言”:人类要做好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今年入秋之后不断传来 “噩耗”: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不禁让人恐慌起来:

新冠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自从一周前,成都率先推出「时空伴随者」管理办法,预示着我们国家的防疫防控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更严格的层级。

什么是「时空伴随者」呢?

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 800 米 * 800 米)共同停留超过 10 分钟,且最近 14 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 30 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健康码黄码人员的「时空伴随者」收到短信通知后,应立即向社区报备,并在 3 天内进行 2 次核酸检测,2 次核酸检测间隔应在 24 小时以上,获得核酸阴性结果前请居家,不要外出。

所以,虽然外围利好消息不断,最新的疫苗,最新的抗病毒药,但是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冬天抗疫任务非常关键,稍有不慎,星星之火,马上燎原。


不小心薅了 16800 元巨额羊毛!原来是因为新冠隔离津贴不小心薅了 16800 元巨额羊毛!原来是因为新冠隔离津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有没有大神能预测一下未来三年内的疫情走向?

知乎用户 北方的奥德赛 发表 谢各位老铁邀请,但本人既不是啥大神,又实在不擅长搞预测~ 而且啊,话说各位知不知道很多研究微生物演化的大佬们有句口头禅是啥? “病毒演化是一门历史科学……” 所以啊,咱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还差不多,强行搞预测那就是 …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逆全球化是短时期内产生的一种现象,但是不会持续很久。 因为全球化是有经济理论作为支撑的,民族主义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有影响,但是不会扭转大格局,全球化的理论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很多东西被甩锅到全球化了。 举个例子, 以美 …

新冠肺炎疫情会对世界格局有什么改变?

知乎用户 caterpillar​ 发表 短期的影响并不大,先进的生产力还在西方。从物质到影响力,西方仍占据优势。 但是西方丧失了他最重要的道德优势。让我们知道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不再仅仅是透支革命热情的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支撑的 …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世界格局会有什么变化?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疫情让我国提前暴露了自己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让西方国家愈发警惕,但也同时扼杀了某国冒险主义者的战略,对我国和国际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之前,还有国家幻想着通过武力让中国屈服,但是在 2020 年之后,世界再也 …

如何看待新加坡将与新冠病毒共存?

知乎用户 烟雾头 发表 编辑:cna 的两幅图都找不到来源,是社交媒体上的。我觉得还是删掉比较好,以新加坡卫生部的信息为准。评论中有朋友找出了来源,来自 CNA 的视频截图。 ==================== 原文: 新加坡要与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