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被二舅的故事打动的逻辑,跟被《阿甘正传》那个故事打动的逻辑一样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乌合之子​​ 发表

是一致的,都属于【结构性空白】填补的底层逻辑。

戴锦华曾在分析《阿甘正传》的意识形态批评的时候就提出过【结构性空白】的说法。

“意识形态批评的出发点必须是完全承认它非常可能处于真理表象之下这一事实。” 换言之,意识形态的功能,常常是某种谎言效果:它的每句话都可能是真实的,但它所构成的社会效果,却成功地隐蔽了权力集团的真正的社会诉求与目的。
它不会满足于文本自身宣称它所表述的,或者从表面上看来它所表述的东西;它所采取的做法,并非将文本自身封闭起来,尝试寻找其中的 “深度模式”,而是关注那些作为文本叙述的前提而存在、却并未出现在文本之中的元素。用一个颇为拗口的表达,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便是去寻找一部文本中那些未曾说出、但“已然” 说出、而且必须说出的因素。简单地说,便是每部文本,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某些作者认为、或作者设定为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前提。某些对于文本中的叙述的必须存在的因素被省略,理由似乎是那些已尽人皆知,因此无需多言。我们将看到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换言之,意识形态批评的重要思路之一,便是不仅关注文本所讲述的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而且关注它 “没有” 讲述的因素——关注那些意味深长的空白,用理论的表述,便是关注一部文本中的“结构性裂隙和空白”。
一如《电影手册》编辑部的作者们所说,那些不曾说出的因素,事实上是包含在它已然说出的一切之中。换言之,所谓 “结构性的空白”,那些应该说出、却不曾说出的一切,本身已然在言说、在呈现、在制造意识形态的铭文。

我在这个回答里也说的很清楚,阿甘通过个人叙事,成功地掩盖掉了美国的深层叙事,而且再次转向他的喃喃自语,即便是在巧克力那个场景中也是如此,他根本不关心与他对话的那位女子所表达的信息,而是沉浸于自身的腹语之中。

《阿甘正传》中「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话有哪些含义?究竟经典在哪儿?

你有你的巧克力,我有我的巧克力,那么这些东西的内核可能要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只要外形被巧克力的糖衣包裹,加上彩色的球形外包装,再加上礼盒外包装,那么我们都可以主张自己的东西就是巧克力

![](data:image/svg+xml;utf8,)

哪怕是自言自语的独白。
在上一段里我已经分析了,阿甘是对着一个黑人女性说出的巧克力言论。
在这一段里,我们就把阿甘的说话上下文再仔细看看。
阿甘的巧克力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妈妈说。
巧克力论的最后一句话接的下一句是:那双鞋子一定很舒适。
然后阿甘说完整个巧克力论的时候,那位黑人女性都没有说一句话。在阿甘说这段话的时候,镜头是不断从远处拉至近处的,直到最后完全聚焦在阿甘的特写上。

然后阿甘开始了他自认为的真实表达:穿这样的鞋子你可以走上一整天脚都不会痛。我希望能有一双这样的鞋子。
那位女性的回复是:其实我的脚很。(这是这位女性唯一回应他的话,然后她就继续看书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可是阿甘回应她这句话了吗?
没有。
开始了下一句:我妈妈常说……
我妈妈常说,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很多事情,只要看看他穿的鞋就能知道他会往哪里走。

这里就不对了,因为前半句阿甘说他一看到这双鞋就觉得很舒服,但事实是这位女性觉得不舒服。当阿甘知道了真实之后,他选择接受了吗?没有。然后继续回到自己的喃喃自语中。

我穿过很多双鞋子,如果我仔细想的话,我能记得我第一双鞋子的模样。妈妈说它会带我到任何地方。她说它是双魔鞋。(进入回忆镜头……)

这段台词,阿甘在说的时候,在景框上将这位黑人女性不断排出视线,最后将阿甘的现实生活模样也排出视线,回到过去。所以我们会看到,阿甘所讲述的故事只是自己所相信的、陷入只有自我的故事,这个故事因为电影镜头的存在,让观众被代入其中了,它并不是客观真实的,而是主观真实的。


所以,我的二舅也是如此。

二舅的故事很感人,但感人本身就是一个结构性空白,它会让我们只着力于感动之中,即便受伤之后也要与自己和解,而不要去追问二舅如此窘迫、逼仄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至于说有没有升华苦难,这一点都不重要。

举个例子,up 主说二舅的精神是【不放弃】将烂牌打好,可是视频里完全不是这样的。二舅放弃了最关键的两个东西,一是学业,二是家庭。

即便我们完全相信这个画外音的讲述,二舅在这两件事上也非常奇怪。他是学习天才,却不去上学,身体有障碍之后,老师三顾茅庐请他回去上学,他就是不去。他向往爱情和家庭,明明领养了宁宁,还和一个女子有暧昧关系,却拒绝结婚。你说这是坚持吗?感觉更多是放弃了责任、放弃了梦想,一步步走到现在。

而整个故事里,二舅根本就没有任何说话的机会,全片穿插了各种电影片段和浮光掠影,由 up 主进行讲述。更重要的是,在视频里根本没有提到二舅和他的关系,他就只是一个凝视者、重构者、表达者,为失声的二舅讲述一个他自觉的故事。更进一步说,up 主精神内耗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他说是三天治好,怎么治好的,为什么就回去了三天,其他时间不和二舅在一起吗?我们也不知道。但正是这些空白弥散开来,形成这种结构性空白,变成了另一个 “巧克力”。

在视频里,二舅是摄像头里被凝视的人,而我,作为画外音,才是那个将叙事走向 “结构性空白” 的重点,喃喃自语的意识形态最后得以构筑完成。

二舅出名之后,作者是怎么做的呢?继续沿用结构性空白的方式完成叙事闭环。

@Anastasia

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首先,虽然二舅再三说不要剪出来几个部分,但 up 主还是剪出来了,而且完整版视频不能让二舅看到。其次,up 主可以火,但是二舅绝不能火。为什么 up 主火就酷?二舅火就不酷呢?我不知道。第三,即便让二舅说话了,也只是咿咿呀呀。咿咿呀呀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就是表达牙牙学语的,无法传递准确信息的噪音。一个非常教科书的结构性空白教学教给我们,这样的好事 up 主只会表演一次,大家都要学会哦。

不过,《阿甘正传》做得更好,详情请看戴锦华老师的影评就行。

知乎用户 吃藻药丸​ 发表

二舅从小成绩优异,因为当时社会条件简陋,医疗水平没有保障,早早落下残疾。往后的人生感情不顺,没有子嗣,收养一个女儿,做木匠活修理家电维生。属于被社会穷追猛打,逆来顺受,咬牙坚持。就像盐碱地的白杨树,拼命求生终于生存下来。

阿甘从小智力障碍,打球被看中上了大学,入伍以后表现优异,打乒乓球被看中出使乒乓外交,被老朋友投资事业突飞猛进,又有了儿子。属于被社会一次次送温暖被动翻身。就像一颗死木桩在温室大棚的沃土里逐渐恢复生机。

知乎用户 里边​ 发表

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典型叙事与美国典型叙事的区别,也是中国主旋律总是不如美国主旋律来的更容易让人接受一样。其落脚点是不一样的。

阿甘正传是绝对的美国主旋律,他主要称赞的就是美国梦,而实现美国梦的表现形式是:阿甘自己的大富大贵。

再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它是美国的征兵片、主旋律片,如果同样和《长津湖》比,其更让人容易接受的点是哪?

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核心故事是:接为几乎国家牺牲全家的唯一幸存者回家。而主角们(暨观众)在战争中收获的:是男人的浪漫与国家的尊重。

看到没有,所有的美国主旋律,其落脚点都是 “人”。。通篇极少用笔墨去描述美国怎么怎么样了,而是着笔于美国梦能让个人获得什么什么,哪怕那个过程在当时看起来不那么美好。当然美国是不是真的这样不去讨论,紧紧去讨论主旋律电影影片所表达的点。

而看一看《长津湖》,它通篇都在描绘:中国怎么怎么样了,你的付出和努力让中国获得了什么什么,即使你经历了苦难,但中国变得怎样怎样了。ps:要知道这种叙事的一个迷惑点,它可能没有从中国怎么怎么样了来进行这种宏大表达,而是用:我们中国人(包括主角家人)再也不用怎么怎么样了。这其实仍旧是诡辩叙事,因为要知道梦的终点是:个人幸福美满富贵悠闲,而不是不用受到 xx 的压迫。暨如果以前由于 xx 的压迫,所以主角家人(暨观众)并不幸福悠闲富贵或者有精神上的满足,而主角做了什么事努力后,主角家人不再被 xx 压迫了,然后电影就此完结。发现没有它没有叙述完毕,主角家人因为 xx 压迫而痛苦苦难,没有 xx 后主角家人是幸福悠闲了还是仍旧痛苦苦难?

这也是《拯救大兵瑞恩》和《长津湖》的核心区别,他们都有一个背景前提:打败纳粹 / 美帝是正义的,这个根植于故事背后的国别文化里而不用再花费笔墨去描述纳粹 / 美帝的暴行。但《拯救大兵瑞恩》里主角的收获却不是 “帮助美国打败了纳粹”,而是战场上的独属于真正男人才能体会到的友情、浪漫和成长(当然真的战争不会那么浪漫的),给人:作为男人,为什么不去体验一回呢!的感觉(暨你想穿越的主要目的不是穿越过去帮助美帝打败纳粹)。其落脚点是人。

而《长津湖》,和瑞恩一样,最后也只剩一个人活着。可它没有回到个人,直至最后都仍然聚焦于 “主角们帮助祖国打败了美帝”,(暨如果有人想穿越,他是想穿越的主要动力是过去帮助祖国打败美帝)。

看起来长津湖立意要高,但…………,脱离了个人。

阿甘正传的包括所有主旋律美剧核心逻辑是:美国梦必带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金钱、权力、美女、人们的精神认可必居其一或其几)。。而中国的主旋律并不太重视个人意义上的世俗成功,除了宏大叙事的祖国怎么怎么样外,最常见的就是诸如一个山村教师困苦一生,可他的好多学生考出山村幸福美满这种 “宗教精神” 意义的成功。。或者是二舅或者很多中国乡村市井剧那样的,虽然困苦一生,但回头看 “却体现了人类的坚韧和顽强” 这种苦行僧式的感动。

美国的看多了,就容易腻,老子不是那么世俗的人!美国人太现实!中国的看长了,也容易迷惑,是,是老子精神境界不好吗,我似乎挺喜欢钱权美女的。

知乎用户 维 CLE 橙 发表

鲁迅:回乡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知乎用户 罗纳尔迪卡普里奥 发表

这完全是扯淡,阿甘天生残疾,腿治好了,能跑步了,能进大学了,能当兵了,能开公司,直到财富自由。

二舅是天生天之骄子(他外甥的描述),正常人给整残废了,办残疾证都耗了很久经历万般挫折,见证了并陪伴了改革开放从零到现在,六十多岁攒了点钱,养女的首付,一把掏空,养老金几十块一个月,老母亲养老金顶天能高个几十块,这把年纪了过的苦哈哈。低保都估计没有。

你去采访下二舅,想不想要江西周衙内这样的人生。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我能告诉你,不论是二舅,还是阿甘正传,都没啥好打动的嘛!

二舅治愈不了精神内耗。阿甘也打动不了什么人心。

香樟哥转引列表清华马院博士的一段话来给你解释一下吧:

用文学的方式、对苦难中的个体奋斗进行合法化,是最无耻的意识形态。它不仅合法化了苦难的存在,为那些制造苦难的宏观原因开脱了罪责,而且还驱使那些本就处在苦难中的人们再度投入苦难之中,结果只会是把苦难再生产出来。

学马院的,确实是一语中的。

经过授权,全文如下:

简单看了看二舅,说实话没看明白怎么治好精神内耗的,反而感觉更内耗了。

二舅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人被旧时代毁了,在新时代靠自己缓慢地获得重生。这个叙事其实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新时期以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太多的事情可以用这个叙事来解释了。

但是,这个叙事忽略了一个问题:所谓的 “精神内耗”,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个新时代所带来的,而人们在哀叹“精神内耗” 的时候,更多地却是在呼唤那个旧时代。为什么呢?“他公平。”

毁了二舅的是旧时代农村的赤脚医生制度,我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制度,更多的人会被毁掉。

二舅相对完满的人生,被彻底地归因于他个人的 “庄敬自强”“平凡、美好与强悍”。但是,为什么可以这样归因呢?因为二舅一直在农村,现代化的一波波浪潮——生产队没了、商品房来了、年轻人走了、智能手机流行了——是隔着几层大山、以非常缓慢的步调波及到二舅这里的。

在村里,二舅可以倚仗自己的木工手艺;但是在城里,这个手艺只能令人蒙羞。如果二舅不在山里,如果二舅也生在那个所谓的 “充满机遇的时代”,作者还能如此轻易地说出“庄敬自强” 之类的话吗?

在二舅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找到一种失落了的个体想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乡之间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差。二舅的自我救赎,不是因为他赶上了新时代,而是因为他一只脚还留在旧时代。作者以城市的眼光看农村,又用这样看到的农村的意义代入城市,但他所忽略的是:这两个异质空间的困境原本是不可通约的,用前者来疗愈后者,只是缘木求鱼,甚至适得其反。

另外,再说一遍,用文学的方式、对苦难中的个体奋斗进行合法化,是最无耻的意识形态。它不仅合法化了苦难的存在,为那些制造苦难的宏观原因开脱了罪责,而且还驱使那些本就处在苦难中的人们再度投入苦难之中,结果只会是把苦难再生产出来。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把旧时代的曲折塑造成 “遗憾”,确实高明。这样就可以在审判旧时代的同时,把旧时代当作个体的“遗憾” 给打发掉,头也不回地奔向新时代的光明。但是,个体可以克服个体的遗憾,历史却不能忘记历史的遗憾。当我们谈到旧时代时,我们所怀有的遗憾可不是这样的遗憾啊——“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每当我们谈到今天的 “精神内耗” 时,我们或多或少都怀有这样的遗憾。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讽刺的,在视频的结尾,用来疗愈今天 “精神内耗” 的咒语,居然是一句旧时代的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说实话,作者能如此粗暴地将文本拖出语境、几乎是挑衅性地用它来表达完全相反的含义,恰恰反映出我们时代的历史叙事已经扭曲到了什么地步,我们所遭受的遗忘与 “遗憾” 是多么深刻。

“争取胜利” 是争取什么胜利,是对谁的胜利,为什么人民能为此而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作者心里没点数吗?当这句话在视频结尾出现的时候,我没有感到精神内耗得到了任何治愈,而是感到了扑面而来的羞辱、绑架、无知无畏和有恃无恐。

“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是啊,一定是胜利。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到胜利。

果然,第二天,网友明白过来了,骂二舅的人越来越多了。

​核心主题就一个:苦难就是苦难,苦难就是坏的。苦难造就人,不代表苦难值得歌颂,能不受苦难而被造就,永远好过受了苦难而被造就。苦难就是用来消灭的,否定之否定不能为否定提供合法性。

当代青年的心中,有一条红色的大路,一路肯定到底。

​“他公平。”

最后,引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的关于二舅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这两天,一个小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全网流传。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议论纷纷。很多人问我怎么看。说实话,作为一个从贫困农村考入大学,“提着笔杆子进城” 的 “前农村人”,我对此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警醒。我相信二舅的故事大体是真实的,因为这样的励志故事在我们农村并不少见。
但是,先不要太激动,不妨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十年前,一到春运时期,很多在城里辛苦工作一年的农民工就面临买不到火车票、回不了家乡的困难。大多数人会对此寄予同情。一些聪明的首都大学生没有止步于同情,而是勇敢地帮他们在互联网上抢票。他们觉得自己无愧于 “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然而,一个经济学者却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你们帮农民工抢到的每一张票,都意味着另一个农民工回不了老家,因为车票的数量是固定的!治本之道,一是实行购票实名制,打击票贩子;二是增加火车运力,比如增加列车或者提速。这正是政府采取的有效办法。现在,我们很少听说 “买票难” 的现象。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我是一个制度经济学者。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很多经济学家用历史和理论雄辩地证明: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诺斯(North)和托马斯(Thomas)通过《西方世界的兴起》这本书告诉大家,荷兰与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崛起,主要是依靠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就是保护产权和契约实施的好制度。当今全世界最火爆的经济学家、MIT 教授阿西莫格鲁(Acemoglu)通过分析过去 500 年世界各国的 “财富逆转” 现象,证明制度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为制度塑造了人的行为和激励,改变了人的预期。打个比方,一万个普通人中可能才有一个英雄,而制度就是要让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概率大大提高。
中国有广袤的农村,那里几千年来有无数的穷人。面对苦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苦难不是辉煌,消灭苦难才是辉煌。中国成功地消除了几亿人的贫困,靠的不仅是任劳任怨的性格,而主要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根本国策。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那么发展才是解决这种病痛的根本之策。这才是中国故事的伟大之处。
回到二舅的故事。一个成就优异的初中生被庸医误诊为残疾人,普通人可以表示怜悯,热心人可以慷慨捐赠,而有识之士应该想办法从制度上避免这种悲剧。在我们农村,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 “二舅”,他们聪明,他们勤奋,他们任劳任怨,但他们依然生活困难。谁说二舅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他战胜了谁?等作者姥姥走了,二舅干不动活了,谁来给他养老送终?是靠加快完善农村社保和养老体系,还是靠 “自我治愈”?仅仅同情是廉价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仅仅从剧本上看,二舅的故事也并非 “完美”。即便二舅因为误诊而“认命” 了,他拒绝老师三番五次的劝导,放弃读书,现在看来也不是理性的选择。如果他当初继续上学,以他的基础和天资,很可能考上了中专甚至大学,那么他今天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农村的修理工。我们无法理解二舅的想法,因为二舅在视频中一言未发。
其实,冷静地想想,二舅的故事也治愈不了当代人的 “精神内耗”。你上学的名额被人顶替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你被庸碌无为的老板解雇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你倾其一生买的楼房烂尾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很多人感动于视频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我觉得,此言差矣!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首先是要让大家都有机会拿到好牌,其次是确保大家起码拿到正常的牌,再次才是不让某些人把好牌拿光了(比如南昌国控集团的周某)。打过牌的人都知道,真要是拿了一副烂牌,你觉得自己能赢吗?不要对极端小概率事件抱有幻想,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改善制度。这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知乎用户 水笙​ 发表

没有被打动,本来就不怎么正的三观更扭曲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二舅的妈妈也就是姥姥,连绳子都挂在门上了,想死。

农村老年人自杀也被强行正能量了。城市里退休老干部会在没有明显病痛的情况下想自杀吗?不会。

求生欲不分年龄,日子过得好便想活,一直活,长生不老。只有贫穷,怕拖累儿女才想死。

而这一段就以舅舅去哪都带上母亲解决了,符合视频的整体基调。

问题是,真的解决了吗?

舅舅一生未娶,却跟一个有老公、有孩子的女人有着长期的 “不伦之恋”。为什么是不伦之恋呢?

后来她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各种红白喜事,二舅回来也能吃上一碗热饭,顺便把今天挣的钱给她。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

所以,可以说这个女人重婚罪吗?说她跟二舅事实婚姻不过分吧。而她的老公、孩子就在隔壁村。可以说二舅多年明目张胆地介入了其他人的婚姻吗?这个女人的老公、孩子又承受了多少流言蜚语?

当然,你可以说我太不懂得悲天悯人,不知人间疾苦,不解风情。

我其实可以理解二舅,我相信 “没有人有权利往别人身上扔石头,这世界上本没有无罪之人。”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得已。

但广大网友并不秉承这种信念啊,很多人不容许任何道德瑕疵的存在,怎么对于二舅跟有夫之妇维持多年的不道德感情又如此宽容呢?积极歌颂呢?

可能这就是所谓 “艺术的力量”“语言的力量” 吧,只要我的整体基调够积极,那么所有的悲哀、不幸、不道德都是积极的。

所以,不用周公子炫富,二舅一人足以让价值观混乱。

所以,二舅治不好我的精神内耗,反而让我更加感慨人的不理性,世界有多奇葩。

知乎用户 cat jedi 发表

我回答不上来,两者我都理解不了什么 “打动”,尤其两者都不是什么普通人也不是什么普通遭遇

二舅” 真实生活什么样我不知道,但视频里给出来的处处经典处处反转哪里来的普通呢,用编剧手法来讲真实(离开北京后残疾证就拿下来的这种事实又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为什么不做到原视频里而是后来有人关心而问有采访才回答呢)一旦被我这样的人感受到就必然怀疑到底还有哪些是技巧甚至哪些根本不是事实而是编的,这样的视频能打动人,只能说太多人进行了某些自我投射被带动了情绪

至于阿甘,完全是史诗级的人生,更是跟普通八竿子都打不上~

知乎用户 岳照眠​ 发表

我觉得不一样。

我们不提阿甘中掺杂了多少保守党刻意灌输的政治元素,单说这个故事中的阿甘,虽然历经曲折,但他的腿疾早早锻炼好了,年纪轻轻就成就满满,又不差钱。这跟那所谓的二舅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二舅呢?他彻底残废,居住在偏僻乡村的破房子里,衣着贫穷又寒酸。和阿甘的大 house 和西装革履跟老太太讲故事的形象根本不一样。

看《阿甘正传》看的是他的人生在一点点变好,笨拙的他也能在社会上大放异彩。

而二舅呢?这十分钟的短片表达的是「虽然我的人生很操蛋,但我学会了认命」。

如果二舅像短片临近结尾处说的二舅同学一样「高考后去大城市,当个工程师」。那么二舅才能和阿甘是一类人。

整个短片在我看来作者告诉观众所谓缓解精神内耗的方式就是「你不要觉得你过得惨,我二舅比你过得更惨,还活着嘞」。

可是你二舅过得惨不惨和我有弔毛关系?我的惨是我的惨,你二舅也不能替我惨啊!

知乎用户 轻狂 124​ 发表

一个是向前跑就能赢;

一个是能吃苦就该继续吃苦。

我都不明白这俩有啥相同点。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我跟你说你这就是一点政治敏感度没有了

阿甘正传是美国主旋律影片!

阿甘正传是美国主旋律影片!

阿甘正传是美国主旋律影片!

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你要理解阿甘正传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然后才能看到电影里为什么阿甘一个傻子能够混的如此风生水起。

从里根到老布什,弥合了二战后的种种撕裂,保守主义和_Neoliberalism_经济策略成为主流,更重要的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自己土崩瓦解,美国成为了世界唯一的一极。

这是福山写下了《历史的终结》的时代,堪称美国梦的顶峰。

带着这样的历史背景再去看阿甘,我们会发现他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种种重大事件(左派的问题,黑人的问题,嬉皮士,越战。。),然后只是傻傻得一直跑一直跑,坚持最朴素的(他来自来自阿拉巴马)那套价值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那个聪慧的、美丽的、弄潮儿的珍妮,则一路堕落、身染艾滋,只能落叶归根回到阿甘的身边,并托孤于他。

只要你坚持美国朴素的价值观,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美国梦已经恐怖如斯了,还有比这更主旋律的吗?

所以,我不知道中国观众被打动的逻辑是什么,但在当年这样的片子得不了奥斯卡,那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看到这里,你再想想二舅,他的逻辑能一样吗?

要是中国梦是二舅这个样子,那我觉得。。。

也太不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感不感动先放在一边。

真的有人觉得治愈吗?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内耗更严重了?

拜作者所赐,反而对这个社会更绝望了。

稍微一不留神就是万劫不复,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打四针的庸医,这个世界缺吗?

那个时代很多。

现在可能不多了。

但我们的人生,其磨难不仅仅是庸医造成的吧…

知乎用户 林一行 发表

完全不一样,二舅的故事之所以会有人被打动,是因为他的叙事逻辑里面充满着浓浓的献祭意识。

二舅在短片里面几乎没有声音,完全都是旁白在叙述二舅的人生。

二舅与赤脚医生,矛盾化解了。

二舅与两个妹妹,给她们做了整套的家具。

二舅与自己收养的女儿,给她买了房。

整个叙事逻辑很清晰,那就是二舅永远无私奉献,永远负重前行,永远苦中作乐。

但是阿甘正传的叙事逻辑完全不是这样的。

阿甘正传里面,她的妈妈成了单身母亲,也一直没有放弃抚养他,对他的成长尽心尽力。

阿甘和珍妮,他一直被珍妮鼓励。

阿甘在越南的时候,结交了新朋友,之后还和他们创办了捕虾公司。

二舅和阿甘的故事,完完全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逻辑的叙事,之所以有人感觉看哪个都会被打动,那完全是因为,只要看完一个人生活的不容易的故事,都容易有所触动,毕竟谁的人生没苦过呢?

二舅的故事,真让我联想的话,我完全想不起来哪部美国电影,无论是《阿甘正传》,还是《当幸福来敲门》。

我能联想到的,只有一部 50 年代的电影,《武训传》。

因为二舅的故事,和《武训传》里的叙事逻辑,都很类似,都带着浓厚的献祭意味。

《武训传》在当时公映之后,也受到了很多好评,还被评为了十大电影,也有很多人被武训的故事感动。

武训传的故事讲了点什么呢?

武训很小的时候死了爹,七岁的时候又死了娘,被好心人收养之后,十三岁开始出门打短工。武训很小的时候想去读书,结果被教书先生赶了出来,因为小叫花子不配读书。

之后武训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机缘巧合之下,武训到了张举人家做工,结识了小桃、周大等人,没想到做了三年工,武训想支取工资,给被张举人污蔑说他已经在账上支取了钱,因为这个事件,给他求情的小桃被卖给了屠夫,周大给被关进了监牢。

武训一直都想着办义学,而因他而起的这些事情和被牵连的人,下场都很惨。

只有武训,靠着当叫花子,居然真实现了办义学的理想。

《武训传》在当时受到了很多的批判,不得不说,武训这类故事的叙事逻辑,的确有太多让人深陷其中为之感动最后依旧迷茫彷徨的因素。

武训把他一生的悲剧和遗憾归因于没上过学,所以他遭受的所有苦难都可以用办义学来化解。

从小没爹没娘不要紧,谁让武训没上过学呢?

被人打骂被人欺骗不要紧,谁让武训不识字呢?

救助过他的人最后惨死不要紧,以后读书识字了可以不受这个苦了。

多年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据,存在地保那里被地保挪腾走了,依旧不要紧,只要办好义学,就行了。

观众们很容易和这类故事共情,因为负重前行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啊,而自我感动又是多么容易。

之所以当年要批判《武训传》,是因为有一些人察觉到了不对劲。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519/106234.shtml

故事没问题,但是叙事的逻辑,和素材的解读,很难让人不疑惑。

用表层叙述苦难,用递进来塑造苦难的人物之前,为什么不想想苦难存在的因素,以及苦难发展的过程?

先把一个人的人生毁掉,再用这个人的人生来为更多人的人生献祭,让旁观者岁月静好,让牺牲者负重前行。

这种神性叙事逻辑,不应该用在二舅身上。

知乎用户 自由雪熊​ 发表

两者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结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残障人士了吧?那就此讲一下。

第一次去美国是去加州旅游,下飞机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怎么残疾人那么多。过度浪费的残疾人停车位、还有环球影城台阶旁专供残疾人乘坐的电梯。

最重要的是,外面的残疾人是真的多。(可见美利坚民族之败落)当时给我的一个印象是,您一个残障人士来出来浪什么?

反正北京这边,我基本上在街上、公园里看不见残疾人。(除了 2000 年左右天桥上的残疾乞丐)

美国的民用政府建筑都要求对残疾人通行友好,因为没有安装残疾人电梯或分配足够的残疾人车位而被告到法院的政府部门也不少,具体判例可以查 ADA 或者 Accessibility 有关的内容。

这可能就是两个国家的区别。在中国,个体要适应社会。在美国,社会要逐渐适应个体。

中国的残疾人、抑郁症患者和同性恋比美国少。这是我亲眼看见的,赢就完了。

—————————————————————

网军又来了是吧?去其他求同存异的民主小清新那里混绩效吧,在我的帖子下面费劲减不了刑。

知乎用户 张不装 发表

比起阿甘,二舅更像另一部电影的主人公——《武训传》里的武训。

故事发生在道光 25 年,武训从小父母双亡,想读书却没有私塾先生收他,理由是” 小叫花子也配读书么?” 他只好去给张举人打长工。张举人看他好欺负克扣了他三年的工资,长工期间他和同样被骗签下卖身契的女佣小桃互生情愫,张举人却又把小桃卖给了隔壁打死老婆续弦的曹屠户

种种的经历让武训大病了一场,病好了之后就像疯魔了一样。立誓要让穷人家的孩子有学上。开始四处乞讨攒钱办义学。好不容易攒够了办义学得钱,却又被人全部骗走。可是他并不气馁。从头开始乞讨攒钱。最后终于靠着乞讨攒来的钱让义学开了起来。

他的事迹被传到了朝廷,光绪封武训为 “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 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这部电影上映于建国初期。剧里的武训和二舅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一样出身贫寒,没法读书,逆来顺受,一样喜欢 “为人民服务”,一样度过了波浪壮阔的一生。电影上映后就引起了文艺界的轩然大波。引起了广泛的好评。那么教员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呢?

以下摘自《毛选》的并不存在的一卷: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 “为人民服务” 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于死亡;不是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的封建统治者,而是像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我们的作者们不去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向这些敌人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是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的作者们也不去研究自从一八四 0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data:image/svg+xml;utf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 – 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为了上述种种缘故,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


武训认识到了有人正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拉屎,但他得出的结论并不是 “我要给拉屎的人一点颜色瞧瞧” 而是“我也要让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书,有机会骑在别人头上拉屎”。出钱办了学堂,孩子念得还是君君臣臣的封建思想。

而二舅会给人打家具,在北京的澡堂里能让领导给他搓澡。可是出了澡堂之后呢?如今的老舅的退休金真的有办法和当年给他搓澡的老领导比么?

苦难,总是不可避免的降临于不幸的人。逆来顺受的武训,二舅的 “他公平了”,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告诉我们社会一向如此,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可是我,更想问另外一个问题——

一向如此,便对么?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阿甘正传》难道不是一部爽片?

大家被阿甘打动的一半原因其实是他在剧情的一半就走上人生巅峰了,所以代入嗨了。

阿甘:烂牌开局,在美国国运上升的大背景下一路躺赢,和命运和解。

二舅:烂牌开局,在中国国运上升的大背景下勉强活着,和命运和解。

你管这两个叫一样的?合着就是二舅和三伯都有光明的未来呗

当然,一定严格说的话阿甘正传是爽片也是毒鸡汤,但是它起码不会麻痹你。生活会把你捶醒。

但是你要信了二舅这个逻辑,那你干嘛不直接去信佛呢?除了后者听起来不能主旋律以外,表现都一样啊。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真佛教。

知乎用户 道朗马泰尔​ 发表

阿甘这个单亲家庭的残废儿童。

读书的时候进正常人学校没有被霸凌到跳楼自杀。

当兵的时候没有被摁着头孝敬小长官。

被最大的领导接见的时候瞎说话没有事后被吃不了兜着走,还被电视播出也不怕影响不好。

国会山门前和黑历史一大堆的嬉皮士女友踩在水池里拥抱,这换在国内,退伍军人和公交车艾滋病女友跳到天安门金水河里面游泳,怕不是立即拘留加社死。

然后他卖虾没有因为老实和笨被人每天低价收购吃亏吃一辈子。

严肃来说,

阿甘的剧情,实际上是一个隐藏在老实单纯性格背后,不善言辞直来直往的天才,虽然遭受了一些恶意,但是无伤大雅,总体上被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抬起来,用热诚和努力,误打误撞,实现美国梦,同时用自己的光和热,感动拯救身边误入歧途和不幸人的故事。

传递的信息是,美国对于老实巴交但是有本事,为人好的人,有给你施展身手的舞台,你可以实现美国梦,可以得到财富和尊重,你不用勾心斗角,情商 200,你只要闷头做正确的事并且坚持,你就能成功。

人家的故事,吃苦部分是调味料,是让人成长进步的试炼,是有经验值的怪,努力打打,总是打得过的,最后的正餐是巧克力,是甜美的。

我们的故事,吃苦是最终目的,人生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不吃苦就不算活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玩的始终就是这套,我们的怪,是血量是你一千倍,刮到你一下下直接满血秒杀的存在,你死了活,活了死挑战一万次,终于成功了,你也退休了。

我们的故事,结尾最多也就是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日子,什么发财做老板,买进苹果股票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里,金钱地位,香车美女,锦衣玉食,和吃苦的人大概率没关系,吃苦的人真的一辈子主要负责吃苦而已,那么文化产品就要懂得避开阿甘那种结局了。

知乎用户 逻辑直观 发表

b 站这玩意儿上热门很久了,我一直没想点进去看看,原因是我有一种直觉,这是个媚俗的视频。

苦难是意识形态控制的神话,感动是电脑程序化时代诞生的拟真。

人往往会被语言结构,精神内耗就是这一能指的脚链,二舅 / 我,农村 / 城市,苦难 / 安逸,勤勉 / 空虚…… 精神内耗就是这一 “/” 下的产物,它温柔地带你走向那早已被抛弃、如今被唤回的带着面具的能指幻影,它让人忘了真实的真实不可象征的残酷,脚链的材质便是想象。我变成了他。

村上春树式的主人公要是进入名为 “二舅” 的井,他会变成怎样的好青年呢?

显然,逻辑不一样。

本来我就是想做个谜语人,看的人有点多是意料之外的,稍微解释一下:

媚俗来自米兰昆德拉,大概意思是程式化的思考问题自我感动,比如看到公园小孩子追逐打闹就感慨 “国家强大人民幸福”。

神话取自罗兰巴特,大概意思是用社会赋予的含义取代事物的自然意义。

拟真化用的波德里亚,主要想表达 “感动” 是被生产复制出来的……

哦,我反应过来为什么评论说要看完在评价了,原来我说了 “一直没点进去看”。其实写回答之前我看过了。

知乎用户 真理 发表

阿甘是一部非典型的美国梦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电影的一开始,阿甘的名字被取名和 3k 党魁一样,就定下了整部电影的讽刺基调。

阿甘正传和其他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阿甘正传是第一人称叙事的,所以大多数你认为荒诞的言论都可以从阿甘的旁白中听到。阿甘从小受人欺负,从小的玩伴珍妮也不过是出于一种怜悯的态度对待阿甘,她从来就没有爱过阿甘,而阿甘因为智力的问题,一直将这种怜悯当作珍妮的爱,这也为后来买下了伏笔。

所有人都从阿甘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橄榄球教练得到一个跑得快的傻子,珍妮得到一个深爱她的傻子,丹上尉得到一个听话的傻子,所有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但没有人是阿甘的朋友,阿甘唯一的朋友只有布巴,一个同样单纯的黑人,后来这个唯一的朋友死在了越南的丛林中。

直到后来珍妮变成吸毒者,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她才选择了阿甘;直到丹上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又为他提供了工作,丹上尉才将他当作了朋友。如果没有一切的这些,阿甘只不过是一个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傻子罢了,这是隐含在电影中的叙事。

有人将阿甘看作一个完美的美国梦的形象,认为他拼搏上进善良正义,对比几乎所有以犯罪作为美国梦的电影,可以算作一股清流。但阿甘的形象不是完美的,阿甘的善良正义拼搏上进只不过是天生智力残缺的产物,阿甘之所以实现美国梦,靠的是无比逆天的运气和与生俱来的天赋。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嘲讽了所有的成功学和商业精英,他们的成功并不具有可复制性,所以人都是顺应时代潮流而成,站在时代的潮流上,一个有天份的傻子也能成功,而绝不是传达一个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国梦。

而二舅的第三人称叙事旁白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媚俗,由城市中退下的厌倦着遇上了乡野中的奋进者,遇到了精神上的加油站,使下一程的旅程得到了救赎。

这种廉价的精神加油站就好像是磕头几千里的农奴、辛苦劳作的牛马。对于一个有选择的人来说,对于没有选择者的怜悯,仅仅是内心深处极为短暂的良善罢了。

你从二舅的苦难中得到了些什么,可二舅呢?一个努力而拼搏的二舅凭什么变成这样?仅仅是因为他命不好吗?

知乎用户 Fffgfcgg 发表

笑了

阿甘正传感动个鬼,导演简直指着美国左派自由派鼻子骂 你们夏季八折疼啥,天天搁那喊口号游行当嬉皮士,吸毒滥交,最后落一身病,死的时候像个鲨雕,活得不如阿甘一个傻子通透。

学学阿甘老实本分,别瞎折腾,加上亿点点运气,最后要多成功有多有钱,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不好吗

像阿甘里新兵军训那段,看得笑抽我,就是踩着 全金属外壳在嘲讽,你说什么把善良的美国青年折磨成杀人机器?学学阿甘老实听长官命令,好好训练执行任务哪有那么多事?是你们这帮左派自由派脑子有缺

知乎用户 AaA 发表

《阿舅正传》

1969 年三舅出生,是家里第四个孩子。

三舅从小就学习优异,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了家中的骄傲。但是很可惜刚念到大学二年级,三舅就被开除了学籍。

后来三舅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再后来为了替国家着想,毅然选择了回家做自由职业——也就是摆摊,虽然经常和城市管理者们斗智斗勇,但是三舅依然很乐观。

通过努力,三舅不但有了一定的积蓄,还给儿子交了首付。虽然最近钱取不出来,但是儿子也决定暂时不还房贷了,算是宽松了一点。

三舅有一个笔记本,第一页也写着教员的话。但三舅总说这些话他自己看看就行,有些人不爱听。

三舅依旧每天努力乐观的生活着。

三舅的外甥也把三舅的经历拍成了视频发到了 B 站,宣传正能量,三舅精神。

外甥号没了。

知乎用户 影溯流光 发表

其实可以思考片子背后的内在逻辑与秩序,一个天才面对时代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人?

知乎用户 H.Kerry​ 发表

鄙人才疏学浅,不了解。

但对于这两个故事,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阿甘正传》,宣传了一种很典型的福音派美式价值观。即便生来贫穷,即便社会动荡,只要努力,遵守道德,坚强奋斗,就算是傻子也能爬上中产阶级。十分理想,是一个宣传的很好的美式主旋律电影。

至于《二舅》,就像在谆谆教诲着 “咱本来可以拥有,后来命运让我们失去,那么就认命吧。” 像是在规劝普罗大众:认命吧,别去浪费那些资源,就在农村,一提工具,一条腿,老老实实待一辈子也挺好的。

原谅我在看《二舅》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温暖和所谓的 “治愈”,反而有一种深深的无奈,甚至一种近乎绝望的无力感。农村和城市的对立,残疾人与健全人,苍老与年轻…… 我甚至能想象到还有千千万万个 “二舅”,千千万万个农村出身,一生也因为某些原因而听不到山外的管弦呕哑的人。

那么请问,是谁让二舅遭受了这些?医疗事故由谁来负责?养老金有补助吗?农村和城市条件差异大的问题何时能解决?

在看到苦难的时候,我不喜欢被人引导去想什么 “他过得这么惨都能生存下去,你活的比他好多了还不给我好好干活”。这没什么效用。与其 “反思”、自责自己所遭受的厄运竟然比世界上所有的苦难还少,不如去想想什么才是他们痛苦的根源。反正他人的痛苦也不会单单是我所处条件比他们好而造成的。

如果慈悲、于心不忍,那么就试图去改变什么。

知乎用户 福田齐耕经典共读 发表

完全不一样。#《老子》古典新解 #《阿甘正传》《了不起的盖茨比

《阿甘正传》表达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被美国梦认同:

  1. 一个人就算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如果表现低能,他也会被歧视。
  2. 即便是一个傻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只要你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不断努力,在付出了一定代价之后,你也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通过体育赛事,大学教育,改变命运,走出了自己出生时一团糟的灰暗生活。
  3. 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会经历战争,政治丑闻,街头政治,外交和价值观的颠覆,经济危机,狂风暴雨,信仰危机,会受伤,会迷茫,但是经济会复苏,投资会有回报,正经工作会有的,老婆会有的,面包和孩子会有的,教育和房子也会有的。

天才的二舅》根本不能说是代表了什么价值观,也很难得到美好愿景的认同。作者只是展示了城乡二元对立,分裂的现实,让你思考,思考农村的衰败,农村人的生活不易和纯朴坚韧。

  1. 几百年的房子。几百年前我们山里的农村有这样的房子,也不比美国差,至少比得上江南和鹅城。
  2. 二舅的大学。如果二舅生在北京,他早年可以上大学,晚年可以领退休金,住养老院。最差以房养老,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院子,这样的房子,不管上不上大学,也不管房子值多少钱,门票都够养老的了。即便在五六七八线的县城,租出去也是够照顾自己和老娘。可是当下农村的房子流动性已经被冻结。
  3. 看阿甘你不会被治愈。它只会让你不断思考,思考人性的善良。思考命运
  4. 二舅的爱情。阿甘的爱情虽然说不上精彩和浪漫,却足够纯粹。二舅的春天,是老实能干遇到熟悉直白,无怨无悔遇到注定没有结果。二舅只有春天没有爱情,能干的人总有点花边新闻和八卦。
  5. 看天才的二舅也会让你思考,也思考命运。这样的天才生在那个经历了浩杰的农村就只能那样了。如果他生在城市,生在当下,再年轻 20 岁,即便不上大学,是否可以在直播间给我带来另一片天地? 直播一下他为妹妹做嫁妆的现场,让大家见识一下木工神技?
  6. **思考大学,教育,养老,人才培养,医疗,思考内卷与内耗。**二舅是一部好作品。它帮助我们各个阶层,特别是文化阶层,深度思考。
  7. 天才的二舅全程超燃,生活淡淡,钱不多,活够干,父慈女孝,活出了孤勇者的英雄气概。我们总是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如果有赛马机制,千里马为什么需要伯乐? 都说他把一手烂牌打的风生水起,我想知道他是谁的牌?

如果你再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江西周》的炫富比较一下,就更有意思。

有人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爱情剧。

从这种意义讲,二舅也有自己的春天和爱情。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美国上层社会相互鄙视和倾轧的剧。

在美国炫富,互黑,互捧都很平安。刚刚马斯克又被华尔街日报爆出轨好友和投资人,又自爆好久没有性感的生活。

马斯克与特朗普互喷,互黑,炫私人飞机,炫娃,炫龙虾,超豪华酒店度假,追星,不管是政治明星或者是一线科学家,超模,都不会社死。

在美国做爱情梦就很危险。

他们有一条长长的鄙视了,靠科技,靠学习,靠家长,靠人脉,靠金钱,都是荣耀。

这部作品揭示了 20 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前夜,最糟糕的经济衰退前夜美国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极度奢侈,精神生活却极度混乱。

上层富人相互鄙视和倾轧,互挖墙脚。

深挖发家史,名校背景,隐秘的社交,炫富的方式,花边新闻,婚内婚外的情史与情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名列第二。

它深刻揭露了美国的堕落,就如《红楼梦》撕裂了帝国贵族的生活一样,它也撕裂了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优越感,神一样寓言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经济危机。

让全世界的富人心怀敬意,对财富和道德,经济与文明的衰退产生敬畏之心。

美女,香车,豪宅,夜夜笙歌,来者不拒,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之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如何安放一个有趣的灵魂?

中国目前有机会诞生两部伟大的作品《天才的二舅》,《了不起的江西周》。

这些与《阿甘正传》,《了不起的盖茨比》放在一起,就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内卷与内耗,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中产阶级,陷阱。

明白了文艺复兴与文化振兴的使命就是如何安放一个有趣的灵魂。

喜欢请关注,常联系不迷路。


29 日更新
——如何逃离宿命的陷阱?

然后读到《老子》六十五章豁然开朗。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 “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是一杯毒鸡汤,我来解一下毒,以免误喝的人死得不明不白。

先认识两个概念 “愚” 与“智”:

什么是愚?

战国荀况《荀子 · 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前人注释,把本章的愚,解释为智慧的反义词——蠢笨。哪有一个老板希望自己雇员蠢笨? 哪有一个领导希望自己的下属,愚昧? 哪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无知?

何况愚蠢的意思是把错误的当做正确的,把正确的当做错误的,颠倒是非。这样的组织和团队如何管理? 如何产生战斗力和竞争力?

抢夺人才如果抢到的是这样的人才,岂不坑死老爹和领导?

这样的组织还是一个优秀的组织吗?有竞争力吗? 有创造力吗?

什么是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里的智是了解人性,了解人的弱点和缺点,人的需求是无穷无尽,“人智” 和人的个性是多种多样,无法预测的,智是熵增定律,是发散和混乱的,无法依靠外部管理来实现。

伟大的人,富有的人,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寄希望别人都蠢笨愚昧,而自己是那个最聪明的人呢?这是为自己的懈怠,懒惰寻找的最好借口,也是罪恶的起源。

我们应该认识到别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有自己是愚笨的,只有看到自己的智商是受限制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发挥团队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才会造出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尊重。​​​​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还有另一种解释。

非:建立并宣扬大是大非的原则,帮助民众和客户认清原则。

将:帮助和供养,以强大的领导力带领众人走向美好生活。帮助民众和客户解决问题,把客户服务好,满足需求,就会减少是非。这里 “将” 并不是将来和计划的意思,因为完全不需要计划。而是将军的将,帮助和训练军士,供养军士,战士,带领他们走出愚昧,分清是非,代表正义结束战争,结束混乱,结束苦难,走向胜利,走向荣耀,走向和平,走向美好生活。

中国象棋里面有一种游戏规则叫 “将军”,这里老子“将” 了愚昧无知一 “军”。“将军” 的时候需要大声唱喝,警醒当局者,“将军!”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大道至简,追求事物和产品本来该有的状态,本质的核心,设计产品要让傻瓜都会用,设计政策和服务要把傻瓜也服务好,具有普惠性。不要让老实人吃亏,整个生态公平正义,才能健康持久。

以智治国”的 “智” 是“以人治人”,是治“人”。所以就成了“国贼”。

“贼” 者,病态。

“稽式” 其它版本也有 “楷式”,就是范式,社会学规律和核心本质,常识。

“与物反” 的意思是厚德载物,与万物和谐,相互滋养,相辅相成,统一而共同繁荣。“反” 是反馈的意思,反哺的意思。

“大顺” 是顺应天道,顺应自然,顺应人性和人心,顺应社会进步发展的规律。

详细解读请关注《老子》古典新解专栏,有视频和文字解读。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一张图片,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知乎用户 裘式闲鱼​ 发表

《南腔北调集 · 漫与》

鲁迅

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

一面 “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

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

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 “美” 来,赞叹,抚

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

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知乎用户 Dudu lulu 发表

看完应该感到愤怒,而不是什么治好了精神内耗,这个视频就是个全自动阉割器,中国又多了两千多万小太监

知乎用户 风清扬​ 发表

这混蛋外甥输出的什么价值观啊,让苦难深重的二舅安于现状,不去追问背后的不公,还要努力乐此不疲的打好一手烂牌,他妈的我就问一句,公正呢,他妈的公正呢

知乎用户 双眸 发表

阿甘:天生弱智,腿部残疾,靠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与历史机遇的糅合争取到了常人无法获得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努力有好报,书写了传奇人生

二舅:天资聪颖,因为生病没有好的医疗条件落下残疾,在小山村里成为一个聪明的木匠,靠着超脱常人的乐观渡过常人难以忍受以及理解的一生,通过侄子的曝光获得了残疾证,治好了城里的人上人侄子的精神内耗

对比起来我都觉得搞笑

知乎用户 hayamaheichyu 发表

阿甘的核心在于

只需要做上帝的羔羊,哪怕你很蠢很笨,遵守约定,做个道德好人,那么上帝一定会把你安排好的。

这就是个福音派价值观很浓的电影

知乎用户 si zhao​ 发表

不一样,这是对二舅的侮辱

二舅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而阿甘是个智障

二舅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付出什么,要怎样做

高考失利身体残疾 学了木匠 电器多了就学修电器

他应该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吧,但是他知道人是没有办法跟命运讲道理的

二舅是个倒霉的人,而阿甘是个幸运的人

阿甘想的很少 一根筋 意外的跑的很快 然后机缘巧合参与了许多历史大事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事意味着什么

他是懵懂无知的 只是执着

把二舅跟阿甘换一下 阿甘可能早就像命运低头了 阿甘这辈子从来没有抗争过命运 而二舅从来没有像命运低头

阿甘是幸运儿 二舅是倒霉蛋

阿甘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幸运儿

二舅是一个聪明的倒霉蛋

一个所有的东西都是命运的馈赠,一个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

阿甘是站在风口上的的猪 二舅是一只自由的鸟

阿甘正传你会羡慕阿甘,会想着如果我是阿甘 我必然比他过得好很多,有时候当一个傻子也挺好的

看到二舅 会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果我是二舅 我想我可能会半生躺在床上 时不时喝醉了就大骂庸医 抱怨父母

二舅是一个强大的人 你会佩服他 但不会羡慕他

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火柴聊聊
全网最大匿名聊天平台
随机匹配异性,同城交友
这里的女孩子都是老司机
男孩子聊天请系好安全带

知乎用户 鹿吃蛋挞​​ 发表

感动吗?前者是飞叶子,后者是核桃木;一个让你爽乐片刻而后空空落落;一个让你有苦难言而后麻麻木木。

阿甘,小时候受了很多苦,长大后搭着美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一路摘勋授衔、出名获利,是美国梦的代表性总结——一个蠢货只要不放弃自我、搭着顺风车也能过好这一生。

二舅,小时候受苦,长大后受苦,老来还是受苦,而且还要养苦了一辈子的生而无趣的母亲。苦着苦着眼看着快解脱了,他外甥跑过来说他一辈子的 “苦而不言” 治愈了外甥的心理内耗。二舅是个聪明人,然而他只是一个没有搭上顺风车的聪明人,所以只能苦一辈子。

知乎用户 恩就是这个名 发表

真是讽刺

知乎用户 古河水者 发表

二舅视频一出,百姓又可安静当牛马起码五年,上面有高人啊。

知乎用户 马自立前辈 发表

我比较傻,没看懂这个二舅打动人的地方在哪

知乎用户 m89 发表

当年有个人也是回了家,然后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治好了精神内耗。

知乎用户 画逸涛 发表

不多说,盗用一张图

知乎用户 路人毅 发表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知乎用户 Oriel 发表

观众被打动是因为故事的主角在逆境中足够坚强,可是有些部门揣着明白装糊涂,它们想让你认为逆境合理:“你觉得逆境不合理你就看看二舅看看阿甘,人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你比他幸福多了”。评价的主体不同,话语的潜台词也不同。

搬一个自己的回答:

问题底下两种观点存在一种赞美敬佩二舅的乐观坚韧,另一种是反对赞美苦难,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双方都对,只不过在不同的层面,不能被人混淆概念适用层面。

二舅个人面对困难的品质是可以赞美的,只不过这个赞美者一定要是和当事人苦难无关的个人,绝对不能是施加苦难或者应该对苦难负责的主体。

就像《嫁给大山的女人》那样,一个完全无关的个体可以在个人精神层面赞赏当事女性的坚韧,但是这部片的评分这么低,是因为应该对该女性苦难负责的主体,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宣传部门,它们口中的赞扬就变成了推脱责任、合理化苦难、规训苦难个体的奴化手段。它们应该做的事是做好宣传执法,及时解救当事人,减少拐卖事件发生。

其实相似的事件在几十年前还有一次,当时有一部叫《武训传》的电影引发了文艺界动荡,毛在当日社论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本质。它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精神内核是在为封建统治辩护,展现统治阶级自我改良的可能,不触及矛盾本身,期待服从秩序能让 “青天大老爷” 善良,否定了革命的合法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舅是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村里的树先生,我们的守村人。”

从生理上判断,阿甘更像的是树先生,守村人。

为此,既然要治愈 “精神内耗”,为何不向第一学习。

知乎用户 不接受道德绑架 发表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 · 漫与》中写道: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 “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 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不要来骂我了,二舅牛逼,二舅伟大,二舅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自己背不要怪社会,我们要艰苦奋斗,把姥爷们的苦都吃了来建设国家,行了吧,别骂了,呜呜呜

知乎用户 方应杭 发表

比你可怜比你不幸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脸躺平?

快去开工吧,社畜

我只从《二》中看出了这些。

知乎用户 荀彧 发表

文化的底色区别很大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首先是个超低智商的人,对于超低智商的人,能不能意识到自己有多弱智尚且是个问题,极端地如同一个植物人不会难过于自己是植物人,我们很难与之产生共情;

其次阿甘其实太幸运了,成为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促进中美建交、猫王和约翰 · 列侬与他的交往、最后开了捕虾公司,几个普通人能有这种故事中的一个?谁能跟这样的阿甘共情?这种是个弱智也能成就美国梦的浪漫故事,留给美国人自己做梦吧。

二舅首先心智正常,甚至应该还很聪明,所以他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苦难中,我们有跟他产生共情的基础;

其次,中国 8 千多万的残疾,重度残疾 2 千多万人,我们为什么对二舅这么感动?不仅是因为他的苦难,不仅是因为他的进取,而是他对于生命的乐观,这种乐观不是对于苦难的坚忍、不是对于苦难的咬牙坚持,而是一种姿态更高的从容。

且这种从容不是刻意的,这种从容是看了视频后,我们想到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一辈都有这样的从容,很多观众从二舅身上看到自己爷爷奶奶、自己大舅二舅或某位叔叔阿姨的影子。比如:明明没读什么书,却家里、村里什么活都能做;明明做着拿着很微薄的收入,子女长大后却突然掏出好多钱;明明自己年纪很大生活不便,却还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上一代…… 谁的身边没有几个这样的人?

不沉湎于苦难、或者至少不惬意的生活中,不为自己的不幸整日哀伤,从容地向前看,向前生活,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有这种品质,这可能是一种在中华民族身上一直就有的品质,这种品质让这个民族遇到苦难、穿越苦难时,能一直往前走下去,让这个民族从 1840 年一直走到了 1949 年。

当然二舅本人无意将自己拔高到什么高度,我们身边有这些品质的老一辈也无意拔高自己,看 B 站的大多是年轻一代,我看视频感动于我们在向世界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有种本民族更宝贵的东西似乎被遗忘了,现在我们重新看到了,虽然它一直都在。

这是二舅与阿甘很大的不同。

ps1: 开始看视频,我不懂标题的治好了 “精神内耗”是不是文不对题,对结尾处的二舅 “胜利” 有点摸不着头脑,一个普通生活的人,有什么好胜利的?

后来觉得这两处很合理,我们的精神内耗,很大程度是我们一直向外求,寻求一手更好的牌,却求而不得,于是整日煎熬,但二舅教会了我们向内求,接受手中这副牌,自己该如何打好。

胜利,是对待自己生命的胜利,一种成为自己生命主人的从容的胜利。

ps2: 其他回答套用戴锦华老师的话我觉得不妥,一方面如上述分析,两个故事差异很大,另一方面强行套用,我觉得你手上拿到了一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追问二舅为什么不幸、为什么农村的生活这么艰难?二舅的艰难你看不到吗?大家都看到了然后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怎么就成了你口中的空白呢?另外 B 站这么多视频里,能不能有一个视频,就仅仅展示二舅如何生活的视频?如果你很想听到如何改善现状,给政府提建议的话,可以去看半月谈。

知乎用户 熊 davidxtb 发表

离谱!周劼被曝光第 5 波朋友圈,学历被扒,这次把基友也给坑了

被阿甘的故事打动过,但被二舅的故事激怒了,居然还有如此不公如此逆来顺受。

疯狂的石头:狼吃肉,狗吃屎!光头徐峥教你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知乎用户 王闯 发表

赞美的是苦难下坚韧不拔的人,又不是赞美苦难,批评个什么劲。

如果真有人开始赞美感激苦难,因为你没受苦受难而批评你,你呼死他。

知乎用户 Acosta 发表

自述和他述。

知乎用户 伝书 发表

不一样。

阿甘打动人的是浪漫主义——这部电影上映在 1994 年——电影里描写的是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所经历的一切——他把整个民族的宏大叙事落在一个人身上,从而显得这个人如此 “平凡”

二舅——我自己看的时候会想起我的舅舅——想小时候住外婆家,半夜床头漏雨他和外公打着手电顶着大雨翻修屋顶,想着农忙的时候他下了讲台就去田里挑担,想起外公瘫痪的时候亲戚指着鼻子说你没有读书的命,也想起他很多贫穷养出的小气——没有残疾,没有多少波澜壮阔——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村子弟,做题家努力改变自己命运而已,一点都不浪漫。

有题主说这个视频是刻奇——如果没有刻奇,我们的生命只有虚无。

顺便修改一下——单视频来说,二舅的叙事手法和阿甘是一样的,有一种传奇在里面——我觉得有虚构部分。

再,回答下某些人,

我十分理解,有些人死了宠物狗和另一些人死了娃具有同等的悲伤,有些人在办公室 996 和另一些人在工地两班倒具有同等的痛苦——我是真的十分理解——某种意义上,“苦难” 作为一个主观体验,和死亡本身一样公平。这世界就是这么荒诞。

知乎用户 林鲤 发表

阿甘正传》中国版本

二舅从小成绩优异,长相帅气高大,可惜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他在一次高烧后因打针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但二舅坚持锻炼,腿逐渐正常。

一位有故事的老木匠经过,看中二舅身残志坚的品格,把一身木匠绝技传授给他,可惜,天不假年,老木匠疾病发作活不成了,死前告诉二舅自己是 xx 大学下放的教授,家里祖上是大地主,有个儿子,可惜不认他,留块玉佩,让转交给儿子。

二舅对老木匠感恩戴德认他为义父为他披麻戴孝,风光大葬。

凭着精湛的木工手艺,二舅小日子过的不错,虽然二舅腿有些跛,但身材高大,长相帅气,一次在乡 zf 家属院做衣柜,被乡长的女儿看上,死活要嫁给他,乡长只有一个女儿,视如珍宝,不愿让女儿受苦,但女儿寻死觅活,非是不依,父女弄的不可开交。

二舅正左右为难,县长来乡里视察,看到二舅腰上玉佩,认出是父亲老教授的物品,不由黯然泪下,大哭一场。之后县长问二舅有什么难处尽管说,二舅说了和乡长女儿相恋,乡长不同意。

县长听了,并没表示什么,只让二舅改天一定来家里吃饭。

没几日,到了约定日子,二舅提着礼物到县长家,乡长也在,酒过三巡,县长做媒,定下与乡长女儿婚事。

结婚不久,在妻子和乡长老丈人的支持下,妻子很便宜租下一处乡政府房子开超市,二舅在村里搞起来家具厂,慢慢的越做越大……

很多年后,乡长成了市长,县长成了 x 长,超市全省连锁几十家,小木工作坊已经上市 X 股,二舅的跛脚在医生精心治疗下早已恢复。

直到某一天,倒霉外甥为了流量把自己的发家史搬上 B 站,牵扯到自己老丈人 x 市市长当年给儿女便利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事,被穷鬼们翻来覆去讨论,二舅把倒霉外甥暴打一顿道:“酷不酷?酷不酷?打得你酷翻天!”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有趋同的因素,但不完全一样,当然最大的不一样还是结尾。

趋同的因素在于,面对苦难,二舅从不回头看,阿甘的故事借着 “傻子” 来乐观看待。

结尾当然不一样,阿甘 “傻人有傻福”,捕虾公司大股东,成为了挨炮炮大股东,远近闻名的乡贤

二舅就不看了,看周某吧

还是那句话,被二舅的乐观和勤奋,勇于面对生活的态度感染,可以

但能够治好精神内耗,恐怕既不是视频里面的内容,也不符合大众反应

知乎用户 cwcde 发表

这种宣传除了同情你我这等如二舅一般的蝼蚁之外,并没有任何被打动,只觉得恶心

知乎用户 质点集 MassPoint​ 发表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是 5 岁 - 30 岁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


阿甘有个 p 困难。

阿甘是一个笨蛋,是一个学渣,他一辈子都被好运眷顾。

阿甘童年成长的经历,是美国打越南打得自己遍体鳞伤,反思主义盛行,毒品堕胎泛滥,整个社会陷入迷茫。

阿甘的儿子就要离家去读书了,阿甘忽然叫住他,想要嘱咐点儿什么,却一句话说不出来。

回顾一生,根本没啥信条可言。

很多电影分析家说这和阿甘自己的狗屎运有关,其实是也不是,最重要的是,阿甘成长的时候,宗教与反宗教,战争与反战,资本与反资本,整个环境都是迷茫的。

小说作者是借用他嘲讽美国社会,电影制作者是借用他表达迷惘的情绪。


二舅是一个聪明人,是一个学霸,但他一辈子都被厄运偷袭。

但是他作为那个年代的有追求的聪明人,他最明白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那个时候国家穷,想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不挨打,一个是吃饱饭,还想保持一个大前提:独立自主。这都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要有牺牲。

他不需要什么 “原生家庭指导守则”,他也不需要心理学家分析的条条框框,仅仅是这个精神内核,就让他的女儿“宁宁” 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和谐美满的父女关系。

他也不需要说什么,他的外甥,视频的 up 主,就知道去寻找他的笔记本,在里面找到了那句话: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二舅也没明确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就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阿甘和二舅的区别,就是新中国和美国的气质的区别。我建议大家去看看曹大佐的 B 站视频,他很详细地描述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

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独立自主、工业化、没有牺牲和苦难,这三个你不可能同时拥有。

虽然二舅没去过北京上海,但是比胡锡进一个高级干部更懂得什么叫做共和国的气质。

就这帮 beijing 城的老尿壶,指望他们能从蝇营狗苟的一生中总结出来什么气质是不可能了。

但希望后来人读懂这句话: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当年越南的同志都能给美国打出几十年的迷茫期,你怕什么?

知乎用户 子非瑜 发表

很高兴有人看到二舅的故事也联想到了《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故事里的阿甘和二舅确实有共同点,都是从小残疾,一个是智力残疾,一个是身体残疾。

两个人都是 “打烂牌” 好手,用《阿甘正传》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把上帝赋予的天赋用到了极致”。

如果说阿甘的天赋是赛跑,那么二舅的天赋就在于他的智慧。

但和二舅比起来,阿甘却幸福得多很多。起码阿甘可以上大学,可以参军,依然有着很多人生选择。

而二舅就几乎没得选了

医疗条件落后,打错了针,二舅不幸成为了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向生活低头,而是乐观向上的掐住了命运的咽喉:

自学木工手艺,把领养的女儿养大,照顾 80 多岁不能自理的母亲。这样的生活必定承担了巨大的痛苦。

在我的另外一篇回答里面,我斥责了媒体宣传苦难,回避话题的环境问题的无耻行为。

但我依然不得不说一句,二舅这样的一副烂牌,如果接到我手里,一定不会打得比他更好。

二舅意外残疾 / 终生未婚未育无后代 / 晚年还要照顾自己和老人,这样悲惨的人生,阿甘来了都得抹眼泪。

在二舅的故事里面,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

我很钦佩这位二舅,就像我钦佩历史动荡中经历那么多苦难,仍旧像野草般生生不息的国民一样。从始至终,视频中二舅没有说一句话,沉默失语的配合摆拍,一如他对苦难的态度,沉默地顽强生存。

在看待这两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强调的是《阿甘正传》不过是电影,而二舅的故事是真实存在而且正在继续的故事。

阿甘的故事一直在传播真善美的思想,最后引导至了阿甘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但其实你认真想一想,“阿甘是一个真性情的善良的好人”和 “这个人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成功” 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不合理。

所以在电影中都是一带而过,力求把 “先后出现的两件事” 给混淆成“因果关系”,希望忽悠逻辑性不太强的观众。

很多人认为阿甘是『励志电影』。这个显然是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

首先,阿甘不是『傻子』,而是天才。凡是一个稍微有一点运动经历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知道,阿甘是运动天才。从小没有学过乒乓球,仅仅是受伤后练了一段时间,就成了乒乓外交的国家级运动员。小时候从一个腿脚不利索的儿童变成一个跑的比汽车都快的人,长大后靠着打橄榄球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各方面他和『普通人』都没有什么关系。在军营里,拆枪破纪录,也显示着他的天赋。

其次,阿甘的成功一部分是靠天才,还有很大部分是靠了运气。比如越战,在战场炮击之下,全小队的人都负伤了,只有他一个人无数次穿梭在战场,把战友都背回去。

这个只能说他运气好,你跑得再快,跟炮弹没法比。后来的捕虾等等事情基本上和他的真善美以及智商天赋也没有太大关系。电影宣传的东西其实有点问题:是一种反智主义

当我们看到美国七八十年代的浮光掠影,也可以从这背后看到驱动着人类结束黑暗时代的那股讲科学与宗教结合的思潮。

二舅的故事不一样,更多的是绝处逢生,更多的是逆境生存。

二舅确实是抓了一手烂牌,但他依然,努力学习很多技术,木工,医术,绘画甚至还会修收音机。

他真的太惨了,惨到命运已经无法从他身上夺走什么,于是他站在雨里嘲笑着命运的无能。

这样来看,阿甘正传不但洋溢着幸福,还洋溢着希望,阿甘的那点痛苦,也只是被嘲笑是傻子罢了。

知乎用户 按时发生的法师 发表

还是有区别的

阿甘是给你画饼,让你相信你会吃上饼

二舅是让你别一天到晚想着吃饼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中国宣扬的价值观:天才二舅变农村光棍

美国宣扬的价值观:傻子阿甘变人生赢家

二舅就快跟那个杨白劳一样了。还隐入尘烟呢

知乎用户 四望梅川河 发表

不一样的。

国情不同,两个民族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不同。

何况,《阿甘正传》作为一部综合艺术的电影,有文学中的虚构和巧合的艺术手法。

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比美国,地还不是大,但是人口那是真的多。

我在农村长大,到现在,我还是农村户口,虽然我现在没有从事农业生产。我太了解农村了,像二舅这样的人才,农村不少。

讲个故事。

农村人盖房子,据说有泥水匠在盖房子的时候,在你家房子里做点手脚,或者是改变一下方位,或者是在那里安装一个什么东西,或者是念一些什么咒语,就可以改变你家的运气和风水。这是很迷信的说法,但是农村人相信。我有一个堂叔,初中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起先是做服装学徒,后来做了多年服装厂工人,再后来就一个人承包一条流水线,现在,他自己回县城建了一个服装厂,把外面的业务带回来。

赚了钱,就想着盖一间像模像样的房子,小别墅吧,又怕泥水匠害他,不相信泥水匠,于是,厂里的活儿全交给自己的小舅子打理,自己一个人在老家盖别墅。从设计到选址,从购买材料到具体施工,从一块砖到一桶泥,从一根梁到一片瓦,全是自己一个人做,两年时间,漂漂亮亮的房子做好了。

这种动手能力,这种独立能力,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我们这个国家人口那么多,舞台只有这么大,肯定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在后台出不来,很正常。

再说两个国家民众不同的文化基因。

美国人,讲的是自由价值、个性表达、现实利益和奋斗至上。

而我们中国人,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基因, 在个人前途命运上,我们信奉的是 “用舍行藏”,意思是你任用我,我就出来做事;得不到任用,我就退隐。这句话出自《论语 · 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中国人骨子里是仁义礼智信,礼让、容忍、忠君、爱国

特别是改开之前的农村人,现在富起来的祖国真的是亏欠他们很多很多。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不一样,二舅对应的是电影里的珍妮,但作者确实是用阿甘的方式刻画二舅。

《阿甘正传》是一部童话,阿甘每一次与命运抗争都会得到上帝的馈赠,用一种傻人有傻福好人有好报的方式。

二舅在故事是抗争—没用—抗争—没用,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都不算失败,仅仅是没用而已。等到二舅六十多岁还有个老太太要照顾的时候,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还能怎么样。差别是一个是主动选择,一个是被动选择。

电影里对应二舅的是珍妮,同样面对命运的安排拒绝阿甘并尝试抗争,不断的失败越来越差直到死去。最后给她的定位是配不上阿甘,这才是社会给二舅这个普通农民工真实的定位。

可有趣的是作者通过巧妙手法隐去了二舅苦难的剥削必然性,用一种偶然性的苦难衬托二舅是在主动选择命运,把现实的压迫转化成一句命不好没有选择。通过把二舅做成了阿甘式的人物,仿佛现实苦难都不重要,精神上获得了胜利就成功了。

这样就把《骆驼祥子》拍成了《活着》。

这种强调精神胜利大于物质胜利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有助于被困在现代化苦难中的市民得到某种与自我和解的契机,就是让他们认命。就像珍妮不接受阿甘就越来越差,你们不接受现实也会越来越差,陷入遗憾失去第二快乐

二舅故事里的叙事是鲁迅式的,作者—我—二舅,阿甘也是作者—阿甘回忆—阿甘。通过我看二舅来告诉观众,你们的失败只是命运的偶然性行为,与你自己无关。你尝试抗争,虽然物质上没用,却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可以学会接受现实不成功的自己,看看比你更惨的二舅,还有什么不满呢

这种躺平哲学是一种佛性的浪漫主义思潮,有趣的是官媒解读是反着来的,还是回到发展主义路子,突出命运抗争而不是与自我和解,也难怪被嘲讽。

知乎用户 肖肖 发表

印度首陀罗: 种姓制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底层生活充实又快乐

知乎用户 笑嘻了 发表

不一样啊,阿甘正能量,二舅纯纯负能量。

阿甘那么蠢,最后不也是很成功,还那么有钱,生活也非常好。

(不得不说,阿甘满满的美国梦价值观,连傻子都能成功)

二舅呢,智商不低,老了只能呆在农村,生活辛苦靠自己,等待生命最后一刻来临。

(看完不是更绝望了?)

周劼倒是很像阿甘,自己什么也不是,靠着当官亲戚就能走上成功,哪怕他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满满的正能量,对吧?和阿甘一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傻儿子也能成功。)

知乎用户 执着 发表

今年刷到最恶心的视频没有之一。

b 站热门挂了几天没看,千万播放时好奇点了进去全程泛着恶心看完。

开头就是 “天才少年” 二舅,“每天跳 pop”的姥姥,下一句就是姥姥自杀。

“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们足以称得上 “伟大”

“6688 组合”(这里全视频最恶心,这个 up 竟然说这很酷!)

“庄敬自强”:出自蒋介石 “庄敬自强,处变不惊”、台军歌

结尾更是无敌,毛先生那句话还能用在这里的?

舅舅就是普通的五十年代人,那个年代的人几乎都是农民,工业化起步牺牲的是他们,农民工是他们,血汗钱供养出来的猝死大学生父母也是他们,就这还要被拿出来消费?

最近三热搜《周》《猝死大学生》《二舅》同时在热搜是不是有点魔幻了?

知乎用户 夏天 发表

你不是要我感恩吗?

我感恩。

可以了吗?

知乎用户 第一大宗师 发表

阿甘有信仰,相信真神必能通天。所以,上天考验他,惩罚他,也补偿他,得享尊荣。

那么,二舅呢,没有信仰,拒绝考验,坐井观天。心灵手巧,却胸无大志,这是个很好的心灵鸡汤,治疗一切焦虑。

韭菜看了之后,就寻思,二舅学习第一,二舅心灵手巧,都比俺强,但是生活却不如俺们,这个逻辑真香,俺们喝了这碗鸡汤,浑身通泰。

阿甘的逻辑却不同了,明明是个弱智 + 残废,单亲妈妈养大,天赋远远不如韭菜,看完了之后,韭菜们就来气:聪明人活的比俺差,这个逻辑对,傻瓜生活的比俺强,俺就不舒服!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是呀,这个时代没有人喜欢阿甘,这个时代,都喜欢二舅,所以,这是个小时代,小丑表演的时代。

知乎用户 贝勒爷​​ 发表

不同的配方,一样的味道,这还是鸡汤。

有些事,只不过是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二舅身残志坚感动中国,对比之下,周公子官场得意悠闲炫富,

这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平行世界。

你被感动,因为你是普通人,你需要喝一些鸡汤来安抚自己,

明明知道,却也还愿意骗自己相信,本质上,这是人类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昨天看了这个视频,整个看下来了。

但是我没有被感动。甚至有点…… 憋屈。

为什么要感动啊?这么不公平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年代被庸医害的终身残疾,该参加高考的时候意志消沉在床上躺了三年,残疾证几十年来不知道为什么没办下来……

如果是我,我真不知道第一关能不能熬过去。这三条,每一条对人生道路的影响,都是一辈子的事。

二舅天赋异禀,学习成绩优异,全县数得着,做木匠活手到擒来。这样的聪明人,受打击后站起来得也快,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堂模式。

可我只是个一般人,我没有天赋、脑子也称不上灵光,学习中等、身体又不好,拼了小命跟全省百八十万考生竞争,结果才考上个普通本科。我无法想象,我承受这么大的打击之后,居然还能重新站起来,学一门啥都能修的手艺,养活自己和八十八岁的娘。

对于我来说,完成普通人的人生任务,已经需要拼尽全力,再加难度,真的不行。

还有另一方面。

庸医为什么逍遥法外,二舅居然一笑放过他。如果是我,我真的会恨他三辈子,去法院追诉他让他坐牢,让他儿子政审不通过,不能上一个好的大学,为他毁了另一个青年的未来付出代价。

如果我是二舅,残疾证是我应得的,我出门坐个公交车可以省下一块钱呢!我看病可以少排很久的队伍呢!我创业可以有优惠呢!这是降低我生存难度的一个合理途径。可我为什么几十年办不下来?是让我跪下求某些老爷给我一条活路吗?

——但是,凭什么?

所以看完这个我只想说,我好恨!

有人说,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怎么看待你。其实这是道德绑架。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世界以痛吻我,我就去他麻的。

知乎用户 多由也 发表

感觉回答里很多人类比错了,阿甘的一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他做事专注又有超强的执行力所以他干啥啥成。

真要类比的话应该剧中的那位瘸腿中尉。

在战争失去双腿,从此萎靡不振。他一度希望自己能死在战场,被阿甘的积极鼓舞,最后与自己和解好好生活。

但剧里的中尉最后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嗯…

知乎用户 新明图 发表

看了二舅的故事,我心里很难受,难受的不仅仅是因为二舅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咱们这块土地上上演。每个乡村,每个城镇,每个胡同里都有这样的人和相似的人生,我们甚至早已麻木于这样的故事。

我感到难受的是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幻灭的故事,却被当成了治愈系的良药,当成了让我们忘记痛苦。却能享受苦难的精神鸦片,并被冠以治愈精神内耗。这样的新式名词,二舅的故事,骨子里的本质是让我们无视生活的苦难与真相,一味地高唱岁月静好。

著名作家王硕说过,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事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我丝毫不怀疑二舅故事的真实性,我也对二舅本人怀有足够的敬意。我只是讨厌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二舅的故事,更不喜欢这样来消费他的苦难,二舅真的快乐吗?

他真的如作者所说是那样的通透与豁达吗?有读者说,二舅来到这个世界只专注于三件事,做木工,养大女儿,孝顺母亲。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二舅自己的人生在哪里?他有为自己活过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真的快乐吗?还是会无奈的落泪?他本来应该有更好的人生,是什么毁了他的人生?回想这一生时,二舅的内心会感到遗憾吗?或者还是他的内心早就被苦难磨得麻木了呢?这种麻木却被我们消费成了豁达开朗,坚强不屈。

可能会有人说我,那是你的境界太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就算这个二舅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中国还有无数个二舅,他们的人生呢?他们的痛苦呢?在我看来,二舅的故事是一个曾经的天选之子,如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步一步,面对现实,一步一步低下高昂的头颅,一步一步心如死灰的故事,二舅的故事是时代的天灾更是时代的人祸!这样的故事本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本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而不是成为励志的鸡汤,供无病呻吟的人们为别人这把苦难活成享受的人生叫好。

二舅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人。而二舅的故事呢?却是一碗毒鸡汤,故事的讲述者,他在造梦,他试图告诉我们,当生活的苦难将我们逼到逼到尘埃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尘埃中活出别人眼中的诗意与超然的境界。二舅的故事什么也不能治愈,不过是以看客的心态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让我们短暂的忘记了无数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苦难的人们,并在别人为苦难呐喊的时候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学习二舅?为什么你不能像二舅那样活出超难的境界?

歌颂二舅的苦难就真的能治愈我们吗?好像不能吧!二舅的生命力令人敬佩和感动,作者拍视频时候的解说也非常煽情,但还是无法改变的悲剧的底色。很多媒体把二舅的苦难解读成年轻人,不要抱怨大环境,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以此来赞美苦难,让我们甘于和接受不公平。可二舅的苦难有什么可赞美的呢?他的苦难都是人为造成的,为什么被村里的赤脚医生打了四针就致残了?为什么残疾了就不能继续高考?为什么残疾证儿迟迟办不下来?为什么掏空毕生积蓄买房还要那么高兴?他是真的从内心里开心高兴吗?是因为他没办法躲避命运,所谓的磨练意志更是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苦难不值得赞颂,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

那些称颂的人你们愿意成为二舅吗?恐怕不愿意吧!如果有的选,恐怕二舅自己也不想做二舅,去看看吧!全国各地有多少二舅,毫不客气地说有很多很多,劝人做梦的话总是那么的受人欢迎,我们的社会对待二舅的生活不应该仅仅是赞美,而且应该减少更多的二舅出现!二舅的故事是悲剧,不要去歌颂苦难,有一线生机谁愿意去承受苦难?

最后我想说,一些跟风赞美的人,想想自己你虽然走出了山村,来到了城市,自己是不是在城市里的另一个版本的二舅呢?

知乎用户 火星宏观 发表

这几天,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以下简称 “二舅”)视频在官媒的推波助澜之下,爆红网络。引发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苦难,如何对待社会不公平,如何对待社会黑暗面的大讨论。

二舅与周公子


实事求是地讲,二舅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对于普通人而言,类似二舅这样认命、接受平凡、接受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认为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的人,在我们的身边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在心灵的某一个角落,一定也曾经对苦难与不公憎恨过,意图反抗过,但最终都懦弱地随波逐流地逆来顺受,努力适应,把活着当做了人生最大的意义。
暗自揣测,官媒也这么中意二舅,不遗余力地引流推广,本质的原因,应该是因为二舅在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之后,不是抗争闹事,而是默默地接受了现状,成为稳定社会的一块砖石。
你看到了二代周劼朋友圈炫富,感觉现家族门阀、利益集团已经这么严重,霸占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吞噬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你心潮澎湃,怒火中烧。于是二舅就快速登场,闪电亮相。
二舅的故事告诉你,周劼炫富是不对,但你也不要老盯着比你过得好的啊!你看看人家二舅过得那么惨,比你不知道要悲惨多少倍:一把年龄了,媳妇都没有,单身一辈子,还残疾,最后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你看人家还是过下去了。你再怎么样,你能比二舅惨?二舅都没有愤世嫉俗,二舅都可以随遇而安,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就是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流传千古的原因。

谁在赞美二舅的苦难?


我一般不看抖音之类的视频,只读纸质书籍,上网也只看看新闻、评论和经济分析研究文章。但看到这么多的议论,我还是仔细看了 “二舅” 视频。看完后,我的第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如果用看完二舅的态度来衡量一个人有无人性,衡量一个集体有无发展进步的希望,你就看他读完后是去歌颂苦难,还是去呼吁构建社会公平。
歌颂苦难的人,多半是极力维护现状的不思进取的人,或者是不希望、不允许他人触碰自己既有利益的人。
二舅明明是一个时代洪流下的悲剧产物,是千千万万老一代底层人民的写照。看到二舅,不想着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却向我们传达利益被侵犯后跟生活和解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推崇的优秀品质,难道二舅一家就不配过得更好?只配艰辛苦难吗?
不得不说,赞美苦难、美化艰辛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要大家对周劼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赖小民、肖亚庆们不闻不问,这就是对无数个 “二舅” 的再一次奴役和剥削,是对社会底层的藐视和愚弄。
所以有人说:人人都骂周公子,但人人都想成为周公子;人人都赞美二舅,但没有人愿意当二舅 ​。扪心自问,那些赞美二舅苦难的人,你们愿意做一回二舅吗?下辈子给你机会,你愿意做周公子,还是二舅?

“二舅” 的遭遇是一个公共议题


“升华苦难,歌颂苦难” 的背后,隐藏着祸心。这样的价值观在引导年轻人接受命运安排不要做无畏的反抗的同时,也教会了年轻人平庸的信念,躺平的心态,摆烂的习惯。在营造了社会稳定假相的同时,也扼杀了社会的创新活力和自我洗涤革新的力量。
灵魂的自我挣扎,内心的自我碰撞,用努力去战胜平庸,用改变去战胜不满,不仅是乡镇做题家们超越自我,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面对千万个二舅,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 “升华苦难,歌颂苦难”,应该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公平公正社会,鼓励人们不安于现状,用拼搏进取的行动去改变我们的现状,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从经济学角度看,“二舅” 的遭遇不是他的个人问题(personal problem),而是一个公共议题(public problem)。这个公共议题给他个人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他凭一己之力在艰难困苦中面对着它。如果对待这种个人精神只有敬佩,就会显得虚伪与廉价,于社会也毫无益处。
上图中的基尼系数,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差距大小的统计指标。这个数据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越小,说明社会分配越公平。我们的收入差距与不公,超过了所有的欧美国家。

惟有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方能给予二舅们有尊严的生活


在敬佩之余,我们更应该去直面造成二舅困难的那个公共问题,并谋求解决方案,以避免生产出更多的二舅,这才是对二舅的最崇高的致敬。
说具体点,我们应借鉴欧美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改革完善我们保障面窄、保障力度小的社会保障体制,为二舅这样的残疾人、贫困底层,提供能够确保基本做人尊严的兜底生活保障。
我们应该鼓励社会知名人士、有能力的企业家,像李连杰的壹基金和韩红的爱心慈善基金会一样,拿出自己取自于社会的一部分财富,积德行善,救助社会困难人群,从社会慈善的角度,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之处。
我们应尽快建设完善针对权力体系的廉政机制,将权力真正地、彻底地关进笼子里,把他们的收入与财产,曝光在人民的目光下,让人民监督他们招聘雇员、制定薪酬、财政开支、项目经费的方方面面,不仅要严查贪污受贿,还要杜绝投资浪费,杜绝利用公权力为小集体谋利益。

公权力为小圈子牟利,就会损害 “二舅” 们的利益


最近自媒体平台陆续曝光了明星考编、周劼朋友圈炫富等体制不公的事件,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但我还注意到,其实比这些事情更严重的,是公然利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自己小圈子谋利益的大事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个是 7 月 18 日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印发了一份通知,称将向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职工一次性预发补贴 15 万元。
二是财新记者从多个信源处得知,近期,建设银行准备以湖北省为试点,合作设立额度达 300 亿元的基金。这笔基金将用于收购当地部分存量问题楼盘,并改建成公租房,定向面向当地公职人员。该基金最终将通过 REITs 模式退出。
大家应该注意到,买房补贴 15 万也好,改建公租房之后的分配也好,都指向特定人群: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平均收入和福利待遇,原本就远超过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政策制定者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和权力未受制约的漏洞,公然为自己的小团体谋取私利,这将加剧社会不公,加剧二舅们的苦难,损害大众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发出不同意的声音,予以坚决的抵制!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将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来愚弄他们!因为苦难不是财富,苦难不是必然。我们在看到二舅们对待苦难的坚韧时,应该追溯苦难背后产生的原因,铲除生长苦难的土壤,控制苦难的蔓延。
只有我们都站出来发出声音,追求自己应有的幸福生活,“二舅” 们才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二舅们的苦难就可以减少或避免。
但愿我们的来生,都没有 “二舅”。
【作者:徐晓伟】

知乎用户 维斯特帕列 发表

请问你说的是《阿甘正传》的电影还是原著小说?

这可是两回事!

知乎用户 翻不乱李晓蓉​​ 发表

阿甘代表美国精神,代表美国整个 20 世纪,他是美国梦。里面蕴含了当兵、开公司、追求个人成长以及更好的人生,。顺便黑了一把嬉皮士吸毒、滥交、没有人生可言,最后还要被美国精神感化

二舅代表最普通的中国人,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一步走错就会犯更多错误,搞不好就不能翻身。你不能找错医生,去错医院;不能没有钱,家族不能没有吃铁饭碗的。

二舅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他已经把错误降低到拿着低保、不婚不生、自己做木匠养活自己,照顾老母亲。他的一生都被牺牲掉了。

可这是谁的错!

阿甘出生不好,他靠勤奋努力坚持就能够走向中产阶层。二舅出生不好,他拼尽全力也没法过好一生。东西方不仅仅是文化差异,就连造梦都不一样。看完二舅我更焦虑了。普通人真的承担不起各种有选择的人生啊

知乎用户 囚徒​ 发表

闰土从小就会捉鸟,会在月夜拿着钢叉追赶着猹。现在的闰土虽然老了,但还是在沙地里种西瓜。闰土虽然老了,但还是在乡下生活,在月夜里带着水生看守着他的西瓜,水生也如同他小时候一样,拿着钢叉追赶着猹。乡里的时间过的慢,闰土还不知道城里发生了什么,还是依旧称呼我为老爷,临走时,闰土用船载走做饭留下的灰,据说埋在沙地里,来年西瓜会很甜。 – 鲁迅:回乡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焦虑。

知乎用户 长太息​ 发表

阿甘可以进军队,可以上大学,成为百万富翁,有自己的大 house、汽车。作为一个傻子也可以成功,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生孩子。

二舅是办不下来的残疾证?一个月一百多的养老金?还是残疾了放弃上学呢?

知乎用户 齐格 发表

二舅貌似是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处处透着虚假。阿甘正常思维都能看懂是个传奇故事,并不存在这么一个真实的人物,但却恰恰都是真实的人性的体现,和时代事件的综合。

被虚假的东西打动,那是幼稚的,因为那里只不过是有人拿着人性当装饰品的宏大叙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其实一直疑惑这个视频为什么火

实话说,我压根没看完过,因为真的看不下去

你可以说我凉薄,也可以说我毫无同情心,可是这个故事的主角,跟我们这些社畜相去万里啊

无论是作为主角的二舅,还是作为讲述者的 “我”,都跟我们不是一个位面的人,那我为何会被激起同理心呢?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能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快乐的人,也不是能从别人的坚毅中获得鼓励的人

所以我无法理解,这个视频,怎么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知乎用户 似是不分 发表

阿甘在追求美国梦,并且实现了。

二舅在实现什么呢?

知乎用户 你好可爱 发表

当代社会对年轻人的 “规训”。

让年轻人少想那么多,别抱怨社会,多学习下二舅,当好牛马就行了。

知乎用户 相见时难别亦难 发表

年轻人: 我每天苦兮兮地上班,还没有钱买房买车,我精神内耗。

二舅: 看看我

年轻人: 好苦,我好感动,好治愈,我赢了我赢了

结语,三方均赢

知乎用户 Pan Isabella​ 发表

两人全无可比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例证。

阿甘是天生智力缺陷,因为社会提供的各种机遇,最终获得幸福人生,这是拿着一把烂牌走上人生巅峰,完全是美国梦的特写。

二舅本来智力过人,身体健康,一把好牌却因为没有普及疫苗而腿瘸,后半生的人生也因此改写。而社会非但没有给他提供应有机遇,还不断施以打击,二舅是全凭着一股生存本能,才挣扎着趟过了人生的暗流,现在的二舅说不上幸福,只是活着而已。

知乎用户 Helen 姐说留学 发表

完全不一样。

阿甘的故事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二舅的经历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这种经历不仅二舅独有,他代表的是一类人的无奈和辛酸。

**《阿甘正传》**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主角阿甘因为先天智力缺陷,

它永远用孩童般的天真, 看待这个嘈杂的世界, 永远用孩童般的善良, 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我们的眼中, 他是个傻子。

在他的眼中, 全世界的人都是傻子。

以这样的视角, 他永远都能看到生活中的美丽,

也借此讽刺普通人欲望太多,反而看不到平凡之美。

当然,这毕竟是导演的艺术手法

放在现实中,这样的先天智力缺陷就是二舅视频结尾那村口的 “树先生”

整天无所事事,无忧无虑,和小孩子一起玩荡秋千。

视频收尾 up 主说他是世界第一快乐的人,也确实如此,因为不需要为他人负责。

然而二舅真的是世界第二快乐的人吗?

我觉得不是。

一个本可以功成名就却因他人的失误,只能被逼无奈在村口过一辈子。

up 主问他是否有过感到遗憾?二舅说从来没有。

但真的没有吗?

即便强如二舅,也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抬头望天,

才最终达成与自己和解,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一切。

所以观众被阿甘打动更多的是因为电影叙事结构精巧,导演技法娴熟,

而二舅令人感动是因为他在遭受命运不公对待后,

仍然乐观的对待生活,积极的帮助村子里的人修理物件,解决日常问题。

知乎用户 麻将这只大懒猫 发表

阿甘多是感动于他周围对他好的人 + 阿甘自己的质朴。

二舅多是感动于他身处泥淖却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能局部最优解的能力。

知乎用户 多吃苹果多喝水 发表

能一样吗?

阿甘那是真傻,活得好靠运气

二舅那是释然,靠的是排除万难坚持最后的胜利

知乎用户 俗士 发表

完全不一样。因为《阿甘正传》就不是一部励志片,很多人把它当作励志片其实是没看懂。前几天看到知乎网问题:《阿甘正传》结尾珍妮非死不可吗?作了简单回答,如下:

《阿甘正传》是一部寓言,而不是人们说的励志片,明白这一点才能分析剧中的人物及其命运。珍妮是美国初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象征,小时候被父亲性侵暗示美国是脱胎于英国殖民地——有屈辱,有难以启齿的黑暗面,后来叛逆的经历则是告诉大家美国历史中的一段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颓废一代的特征,包括摇滚乐、嬉皮士、吸毒、性乱等……

需要说明一下,珍妮抱着吉他演唱鲍勃 · 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是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隐喻,同时借歌词表明美国也是一点点成长的。当阿甘和珍妮的孩子出生并健康成长,这段历史就结束,美国将步入新时代,所以就用珍妮就的死表达了。

由于《阿甘正传》的寓言性质,且观众对美国历史缺乏了解,造成了它比较难理解,很多人把它当作一部美式励志片而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虽然它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获得了奥斯卡奖——但没赢得大众的认可,各种民间榜单都远远低于《肖申克的救赎》。

所以,《阿甘正传》和二舅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部政治寓言。

知乎用户 守正出奇才 发表

阿甘正传被黑得最狠的一次,没有之一。回答完毕!

知乎用户 小义 发表

不一样,说话都讲点逻辑行不行

逻辑不用长篇大论,道理越简单越容易懂

阿甘故事讲的是阿甘可以给所有被强奸的人带去一片彩虹,所有被强奸过的人都爱阿甘

二舅的故讲的是被强奸的人自己就一片彩虹,所有的强奸犯都爱二舅

知乎用户 花里豹 发表

阿甘拿着盒子告诉我们:“命运像盒子里的巧克力,无论如何,只要前进,总能遇见美好!”

内核是无畏与抗争,即便是傻子也要活的精彩。

二舅佝偻着腰呼喊着:“命运像花盆里的盆景,无论如何,只要活着,总会难免遭受命运的折磨!”

内核是极端忍耐,即便天资聪慧也要甘做牛羊。

阿甘通过努力、痛苦与挣扎,得到的是恋人的爱情、战友的认可、社会的尊重(获得奖牌、成为名人),综合体现就是变成了有钱人,获得了幸福。

二舅终其一生,获得了什么,如水一样淡泊的心态?

我呸!

那叫心如死灰!

我的焦虑完全没有被二舅治愈,我只有庆幸,庆幸时代和命运对我的少许宽待,如果我是二舅,可能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我宁愿去死。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农村的悲剧看了太多,对于那种强行煽情我真的无感。

我讲两个故事。

青年的时候,县城的一个小巷里,总有一个满身污垢、蓬头垢面的算命先生,蹲在角落里等待客人。

他叫污泥。

贱名好养活嘛,至于他有一个多么光彩的大名,是没有人关心的。

污泥总是在黄昏的时候,收起摊子,买一塑料袋的馒头。

走四五里路,回家,有了那一袋馒头,污泥肯定会好几天不出摊了。

他会安静的呆在家里,研究命理。

从他开始研究命理,人人就都说他疯了,因为他不劳动、不与人交流、不挣钱、不娶妻、不生子。

因为他不一样,所以断定他疯了。

人们相信他的疯是有道理的。

他的父亲在文革中遭受了劫难,污泥当然也不能幸免,即便人人都说他天资聪慧,世间却没有他的一丝出路。

他开始研究 qimendunjia,从那天起他疯了。

我觉得他只是认命了吧。

后来,他悄悄的消失了。

问起,人们说,他在一个夜晚永远的归于宁静。

也许这就是他选择的命运吧,毕竟他用一生在研究命运。

另一个故事,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的。

我去做家教,碰到一个家长。

这位家长是脑瘫,说话呜哩哇啦,走路歪歪扭扭,像那个叫余秀华的诗人。

我根本听不懂她说话,不过我没拒绝,象征性的收了点钱,开始给她的孩子上课。

女人在高中的时候,高考考了全校第三,却别大学拒之门外。

女人说,她只想去死。

不过,人总会低头。

她被安排进西钢的一处福利厂,当了工人。

找了个老公,也是厂里的工人,不过爱酗酒,后来下岗,四处打临工,算是半个无业游民。

女人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儿子考上大学,只有这样,她二十多年的恨才能平息。

女人请了博士老师辅导数学,让我辅导英语,还让儿子参加学校老师的辅导课。

女人家里一贫如洗,四十平的房子里,全是破旧。

她忍受一切,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很不幸,他儿子根本不想念书。

我辅导她儿子英语,本来考二三十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居然能考七八十分。

而我马上大四,所以就不再给她儿子辅导。

后来,女人给我打电话,声泪俱下,说她找了好几个老师,却丝毫不见效果,她儿子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只能考二三十分了,希望我能帮帮他。

我要离开了,也无能为力,之后再无联系。

这么多年过去了,女人是否如愿,不得而知。

美好的毁灭给人看,是悲剧。

历经挫折,收获心满,是喜剧。

若终其一生,徒劳无获,只能选择放下。

那叫认命!

知乎用户 夜天寒​ 发表

先说句,我没被二舅的故事打动,我纯粹是被二舅这个人打动了,就如古时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但是和阿甘还是有很大不同,而且也并不能治疗什么精神内耗,反而让人觉得当今政府做的不够好。

阿甘毕竟是电影,是戏剧,所以他天性纯良历经磨难却始终有老天爷(不是,其实是编剧)眷顾他,而二舅就更加真实了。

舒缓的语调,优秀的文案还是揭示了一段残酷的史实。为什么二舅的残疾证办不下来?这样优秀的人就活该一辈子受穷么?还治疗精神内耗?我要是处在庙堂之上都要羞愧的无地自容了。还治愈,有那个脸说啊?

这段视频如此宣传是什么意思?想让老百姓都学习这股精神甘于吃苦?凭什么?说好的先富带后富呢?老实人就该让人拿枪指着?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本人可以精神修养高,自得其乐,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不该!老百姓也不该这么想!他不求,你应该主动送,给这世间看看,好人有好报!可你呢?好人都这样,就要绝种了,这样也好,以后这样的人少一些吧!不能让某些人太舒服了。

知乎用户 guess​ 发表

66 岁带着 88 岁的老母亲务工这叫和解?分明是在渡劫

知乎用户 YoYo​ 发表

我就想问一句,为什么作者回乡三天就能被二舅治好精神内耗,二舅身边的人(比如姥姥)和二舅待了一辈子却想寻死?

我再说得直白点,二舅的思维用人话讲其实就是:“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 嘛,对不对,能被这样的思路治愈自己精神内耗的,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知乎用户 museguo 发表

一个坚持不停的努力,走上了巅峰

一个坚持然后变成了挣扎,再然后就是忍耐,最后冷漠了

一个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层级,一个永远都会在底层挣扎。

一个是靠坚持努力就可以过得好,一个坚持努力才能活着

知乎用户 杨影枫​ 发表

二舅其实一直在那里,努力乐观而又艰难的活着。

变的是我们,开始以为我们靠或努力或运气摆脱了那样的生活,可以在现代社会里无限向上,但最后却发现只是增长的幻觉,危机一来都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发现我们甚至不如二舅活的通透.

阿甘也是一样,最难的莫过于这种只关注把眼前事情做好的通透与做到后的喜悦。

知乎用户 daydays 发表

生在西北农村的我苦命人见多了,看了下视频无感。就这就治好了精神内耗?跟那些去一趟西藏就能洗涤心灵的逻辑差不多。

知乎用户 aasks 发表

一个体制内老师表示自己精神内耗,那么广大私营企业打工者处于什么境地?他被二舅打动可以靠着体制认命躺平享受体制的旱涝保收,这些体制外人民靠什么,靠幻想来安慰自己吗?

二舅被吃人的 XX 迫害成这样艰难求生,这活脱脱是革命故事啊。

知乎用户 安江泽​ 发表

丹上尉自暴自弃,等来了阿甘,治愈了自己的人生;

二舅知足常乐,等来了他外甥,「治愈」了别人的人生焦虑。

哪里打动了?哪里逻辑一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爷们岁月静好

牛马们负重前行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一样

《阿甘正传》的底层逻辑是服务美国梦

《二舅精神》的底层逻辑是妥协中国惨

知乎用户 南山罗米 发表

二舅并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二舅只是广大努力或者的人民群众之一,这样的人太多了,并没有很特殊。

每一天都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对于经历过亲人背刺,身边人重病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共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还能怎么办,含着泪吞下去,没有人能帮助你,除了国家政府。

此片是好片,故事也讲得很好,只是我无法共情。二舅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能够乐观的去面对,而少数人就会被不幸的事情打倒。

可能大家的生活都太优渥了,没有去了解过底层人民的生活,这样的故事很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

知乎用户 汉特王 发表

别炒作了,这个故事很普通,很常见

知乎用户 路子辰​ 发表

知乎用户 李花怒放一树白 发表

不一样。二舅活在现实中,阿甘活在美国梦里。

知乎用户 超级凶鸭 发表

这两天,社交软件上的关键词,是 “二舅”。

视频结尾处,满屏的弹幕 “敬二舅”

在 B 站上,一个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讲述了 up 主二舅的大半生。视频在发布的 40 小时里,播放量突破了 1300 万,满屏幕 “敬二舅” 的弹幕,颇为壮观。

刷屏的二舅与 “二舅”

**视频中的二舅,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堪称十项全能,却因为一次医疗意外而落下了腿部残疾。以常人目光看来,对他多是惋惜,因为这次意外,**许多别人羡慕不已的机会都错过了,他却说不要往回想。66 岁的他,照顾着 88 岁的母亲,成为村里最酷炫的 6688 组合。村里人有什么需要帮助,修修补补、帮衬干活,他都会凭借自己十项全能的本领帮上一把; 他在 30 岁时收养了一个被遗弃两次的小女孩,供她上学、送她进城,给她在县城买房,后来养女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 他经历过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后,选择了终身不娶……

二舅为出嫁的妹妹亲手做的嫁妆——时髦洋气的组合家具

二舅收养的女童

66 岁的二舅外出带着 88 岁的母亲,他与母亲组成了 6688 组合

二舅认认真真地生活,他做了许多事,做了许多好事,他成了村民口里的 “歪子”。这本不是个好词,但二舅愣是让这个绰号,变成了村里乡亲需要修修补补时顶顶“管用” 的超级工具人——“工具人”这个并无褒义色彩的词,在二舅生活的村子,是个正经的褒义词,专指二舅,热心能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

二舅的故事,特别能触动观众的回忆,触动观众对于 “二舅” 的记忆。

**似乎在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无所不能、啥都能干的 “二舅”。**随着成长、求学、工作、成家,这些 “二舅” 的身影与记忆,逐渐在回忆里模糊。直到今天,很多人关于 “二舅” 的记忆重新被视频唤起,于是大家拼命去回想记忆中的 “二舅”,似乎多数“二舅” 并不如作者记录的那样清晰。有一种遗憾,是失去对 “二舅” 们更多故事的了解; 还有一种遗憾,是看着 “二舅” 在自己成长中一天天老去,却不知道他们的故事。

那些欲说还休的 “二舅” 的一生,才是你我身边常见的故事。与其感慨二舅,不如给久不联系的 “二舅” 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你还好吗”。

二舅带来流量之后

视频发布 40 小时,超 1400 万播放、240 余万点赞,超过 100 万次转发——对一个视频作品而言,这是真正的现象级数据、超级热点。

惊人的视频数据,15 万人在观看(7 月 26 日 23:32)

视频火了,up 主火了,二舅火了! 各式蹭流量的都涌上来了。

有人在视频制作者微博下面建议喊二舅搞直播挣钱,被拒绝; 有人说二舅这个视频的火爆,反映出青年一代的心灵缺失; 有人写文章说视频中都是旁白,视频中二舅的失语无法佐证视频对他的分析; 有人在转发朋友圈时发布文字认为,这只是视频时代的变了形式的鸡汤而已……

就这样,在各路人马嗅到流量的味道拍马赶来,试图从热点中分一杯羹的 “创作” 和表达下,二舅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样子

从二舅身上学习治疗精神内耗

**所谓的精神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的心理资源不足时,所处的一种内耗状态,内耗长期存在会让人感到疲惫。**用大白话说,就是困在自己的思绪里,想得多、做得少,感觉沮丧。就像如今许多人喜欢说的——“我佛了”“我准备躺平了”“我 emo 了”“我好像得了玉玉症 (抑郁症谐音)”。

别管是真内耗还是假内耗,看完二舅的故事,自我贴标签为 “精神内耗” 的人能拍着胸膛说自己活得比视频中的二舅还要艰难吗? 怕是不能。

视频作者说,他从二舅的身上,学会了如何治好自己的精神内耗。

如今,在疫情防控和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许多困难。这些困难,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到焦虑,感到无所适从,感到精神内耗。但是,困难是客观的,也是暂时的,如同阴霾与雨雪,坚持过这一阵,最后迎来的终究还是晴空。向二舅学习,挺起胸膛往前看,不沉溺于过去,不沉沦于遗憾,抬起头,鼓起劲,踩实脚下路,一步步向前行。用抵达目的地时的微笑,冲散今天精神内耗的情绪碎片。

用视频最后两句话,送给苦于精神内耗的人: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事实上,给许多人带来拯救的人生感悟,未必全都是二舅自身的想法与思考。

一定程度上,视频里的二舅成了 “内容载体”,作者以二舅的故事为基底,用高明的叙事和文字的力量输出着自己的价值观。

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身边从来不乏 “二舅” 们的身影,只是缺少一双发现他们的眼睛和将人生道理内化为前进动力的能力。如果只选择性地在厨子做好的饭里,摘取自己想要的金句当作宝典,在一套流泪、感动、发弹幕 “敬二舅” 的“三连”过后,转眼就忘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无疑又重复上演了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的闹剧。

因此,无论是赞美还是抗拒,有一点似乎可以达成共识,那便是:我们最终需要的并不是二舅,也无法持续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慰藉。

与其试图在悬浮于生活的互联网寻找精神寄托,不如把目光放回现实生活,在平凡、无聊的人生中,继续脚踏实地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毕竟,二舅从未听过这些道理,却用自己的双手找到了生活的答案。

网友评论:

知乎用户 红双喜 发表

二舅的故事,真实度很高。

看完那个故事,就直接想到了我的父辈,50-60 年出生的一批人。

因为真实,就我父亲看完,都哭了。有点类似《人世间》,因为太真实,所以备受追捧。

那个年代的人,就医无门,教育还没有建成体系,医生都是赤脚医生,随便医,有的农村中医还混合着巫师的作法。

读书受阻,家里太穷了,又是鼓励生育的年代,兄弟姐妹一大群,没有义务教育,家中老大的要照顾弟弟妹妹,没有时间读书,也没有钱读书。考上了初中又怎样,很多家庭还是没有钱继续上学。

到了成家的年纪,又被人各种挑剔,家里兄弟多,被挑剔;身体有残疾,被挑剔;家里没有钱,没有房,更是娶不到认字的老婆。

身怀绝技,有才华,却因为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少,没有施展能力的平台。也因为没有一纸文凭,只能自己做些杂工。

广大农村,50-60 年代出生的人,像二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这样的表现方式,不是他的逻辑多么牛逼,而是因为视角和真实,感动了很多人。

阿甘》我也很喜欢,看过多遍。抛开表现手法,背后的政治意图。就那句 “run, run,run ……”,也够激励人生了。

知乎用户 南国小汉子 发表

二妹 / 二舅和阿甘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妹 / 二舅,是两个完完全全在基本的生存线上挣扎的可怜人。拍二舅片子的作者,试图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人生的 “积极意义” 激励自己,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对。
阿甘,从小就是跑步能手(严谨点说就是,从一开始的瘸子到珍妮那句 “阿甘,快跑” 戏剧般的华丽变身),体育健将,参军后奇遇无数,又点出乒乓球天赋代表国家出战,此后还有开公司、早早买了苹果股票,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跑就跑的旅行。别说二妹 / 二舅,中美两国的老百姓,有多少能达到不用为柴米油盐奔波劳累的?
一边是史诗级的人生,一边是卑微如蝼蚁偷生。二舅这样早年间的手艺人,全国各地农村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两个,差别在于天赋技能的数量和种类有区别。我也见过这样的老年人,所以看二舅片子的时候,给我感动的不是二舅的 “光辉” 事迹,而是那种亲切感、是对那个时代苦中作乐、奋力挣扎的劳动群体的同情。
二妹也一样,同时我相信像二妹选择了牺牲健康、换取一点点生存所需的所有人,在物质环境比二舅时代高出不少的情况下,生存压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疫情之后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农村的二舅们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但城市里的二妹们,深夜了时间也未必是自己的。二舅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二妹的时代,还在如火如荼。
你说你拿阿甘和他们比,在这个维度下能有什么可比性?一个在精神和理想的星辰大海,创造着自己甚至社会的未来;
**一个在物质匮乏的荒漠,苦苦挣扎保持肉体的存活。**谁到底说一下,这二者到底哪里有可比性??

原文:

杭州一 22 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猝死,为何猝死越来越年轻化?该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知乎用户 人参无患 发表

不一样,阿甘结局是好的。二舅就是个悲剧,再怎么粉饰也是悲剧。少年因医疗事故终身残疾,中年和一出轨妇人做野外夫妻,老年依然做工还得独自照顾八十老母。哪一件事不是悲剧。

知乎用户 栋梁 发表

大家戾气好重啊

知乎用户 五仁火腿冬瓜糖 发表

这篇不是钓鱼文。

很多人说 “二舅” 假正能量,恶心,我其实看着还好。我平时就很喜欢读别人分享的生活和感受,很细致的那种,所以我也很喜欢 “二舅” 叙事的那种调调。Up 主写的文案,旁白的语气,都能让我能够进入这个故事里。

其次就是解决一部分观众的精神内耗。这部分功能我个人感受还是有一点的。“二舅” 这个故事安排得很巧妙,二舅的一生起起伏伏。每次我看到二舅苦,我就对现在生活多一份感恩。可每当看到二舅太苦了,二舅的生活却又立马迎来了转机,把我的圣母心按了下去,

简单的来说,“二舅” 解决内耗的方法就是让观众把快乐建立在二舅的痛苦上,但又不会觉得良心过不去。

知乎用户 金鳞 发表

不会被打动。

歌颂苦难是最大聪明的行为。

“算了吧,认命吧,在有限的空间里活着吧”。

那是因为二舅从来没看过外面的世界。

如果他看过别人的奢靡,与丢弃的命运。

你就不可能认命。

就像你考试考上了清华被人顶替了。

80,90 年代的大学生,努力个几十年也是个正科副处级干部了。下一代再接着努力努力,说不定还能出个高衙内。一针就打没了,这有什么好学习的。

当事人凭什么不被处罚。

动不动就是忍让忍让忍让,忍踏马。

我要是二舅,我踏马人生报废,人都残废了。

我一刀就把欠我的人捅死了。

忍让个毛线。

看了下各种回复,说明现在人不傻了。

知道让出去的是别人的雪茄,酒庄和几十万的岩茶。

动不动就忍字为先。

潘金莲西门庆也是这样想的。

武大郎也是这样想的。

大郎喝药。

武松不是这样想的。

很多长辈都有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爹味说教。

评判事情的标准只有一件。

你成为二舅,你干是不干。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这个二舅也许很真实,但经不起推敲。但真实也是一种力量吧!

知乎用户 马本根 发表

完全不一样。

二舅,天资聪颖,书读得好。

阿甘,天资鲁钝,正常学校不接受,是其母亲用身体贿赂,才获得在正常学校上学的机会。

二舅,“运气” 很差,低劣的医疗条件,让一个正常聪颖的少年变成残疾,从此断了跨越阶层的路。

阿甘,“运气” 很好,因为壮实(电影版的阿甘看起来不算太壮实,小说中的才是真的壮实),跑的快,加上他自己确实愿意努力,赢得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并且一度成为橄榄球明星。

二舅,一辈子囿于自己的小村庄

阿甘,用自己健壮的体魄横穿跑完了美国,又一次成为明星,更神奇的部分电影没有拍出来,他还参加过电影拍摄,非洲探险,可谓极其奇幻,多彩的人生。

二舅,不仅要养自己的老,还要养老母亲,出去干活都要带着老母亲,看不出有什么积蓄,如果他病了,不知道谁来照顾他

阿甘,从战场回来之后,捕鱼发大财,有属于自己的船,不用赡养老母亲,只是多年后他跑回家看看老母亲。养老更不用担心,他自己有钱,政府也给他足够他体面生活的养老金。

二舅,那份爱情, 不知道是否能叫爱情,听起来略显尴尬, 又很凄凉的糊涂账。

阿甘,自然而然获得爱情,还组建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二舅,苦难的人生,只是他完全而微笑着面对,是无奈,是逆来顺受,是迫不得已。就像夹缝中不屈的野草。换个环境,也许二舅是商业大佬,也许是政界能人,也许是大学里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多也许,只是,他无奈摊上的是一个残缺而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

阿甘,上帝 只是没给他一个正常的智商,却在其他方面完全开挂,超常的运动天赋,健硕的身体,坚韧的毅力,不知道有没有经商的头脑却捞到一大笔钱的商业狗屎运,九死一生的战场上苟全性命,与大明星的邂逅, 跟非洲食人族玩耍还全身而退,抱得美人归,还能造出个小阿甘。

知乎用户 胡佛牛排 发表

阿甘最后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二舅呢?

知乎用户 播播考新传 发表

我仍想提问:大家的精神内耗真的被二舅治好了么?二舅真的会治好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内耗嘛?

我想我的答案是:

怎么可能!!!

人人都在说精神内耗,人人都会说 “不想(精神)内耗了”,可精神内耗到底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上关于精神内耗的解释是这样的:

“精神内耗(又称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心理学上与这一解释类似的概念叫做**自我损耗。**心理学认为,自我的行动需要某种能量的参与,而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的过程就是自我损耗。

在相关的研究中,自我损耗有时候被理解为**一种过程,即自我活动过程中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有时候被理解为一种状态,**即心理能量损耗后产生的一种执行功能受损的状态。基于此,一部分学者认为,**自我损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像肌肉疲劳后需要时间恢复能量一样。

这好像与我们的感知不太一样。区别其实很明显:我们当下所讨论的精神内耗,绝不是个体的、短暂的、可自愈的一种心理自我控制能量不足的状态,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性的、不断加重且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心理症候。

也正因如此,当我们讨论精神内耗时,绝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主观的某些因素(虽然它们确实会有影响),而应该从更宏观的层面拷问:为什么当先我们会拥有(如此广泛且严重的)精神内耗?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 · 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指出:随着一种 “运动的”“内在的进步” 的观念兴起,人们会逐渐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时代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同于在它之前的所有时代”,也正因如此,“关于人类当代状况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当代状况既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又显示了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虽然现时代是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但从哲学批判和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看,它其实又是一个因现代性不断累积因而问题丛生的时代,在精神生活层面尤其如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与精神内耗紧密相连的一系列自我怀疑、焦虑感、精神危机、虚无感等,并不是某个人某件事的偶然,也不是一个短暂的可以自愈的状态,而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境况紧密相关。

现时代中精神的普遍物化

有学者指出,现代人的精神已经是一种被完全物化的状况。

首先,随着新技术、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及消费社会裹挟而来的**功利主义与物质主义已经渐渐累积成为主导整个现时代精神文化的拜物教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观念中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目标渐渐丧失,对于物质和符号的追求使得我们的精神生活愈发贫瘠,甚至走向低俗化,迷失在种种非理性的快感和享乐主义中。更重要的是,这种由快感和欲望膨胀开来的享乐主义反过来又助长了精神生活的物欲化。欲望越大,想得到的越多,对于得不到的焦虑感和浮躁感就越深,就越容易陷入到精神内耗中。

其次,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越来越强力地控制着人的精神生活,并抽掉了其内在丰富性,它们**通过对文化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的控制,从而导致了我们生活世界的 “殖民化”。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把作为精神生活的“多众”(Multitude) 直接置换为“大众”(mass),**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再执着于自我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满足感,反而一味地把大众文化炮制出的所谓时尚 / 潮流作为奋斗目标,精神的内在性丧失了。

基于此,**这种高度现代性的物化世界便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 “亚健康” 的精神病理状态。**浮躁、烦躁与焦虑也因此成为当下人们面对物化世界的直观且挥之不去的精神反映。

不确定下的持续焦虑

精神内耗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于现实境遇的焦虑感。而焦虑实际上是一种挤压,其源于个体在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之间徘徊。

齐格蒙特 · 鲍曼曾在《被围困的社会》中指出,“(当下)个体不得不面对稳定的压力,即不得不凭借个体的力量去解决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带来的不可预测性、非连续性和空虚。”

福柯认为,在追溯当代人焦虑的根源时,更多的不在于时间而在于空间,在于人们对组成空间的诸多要素进行重新分配。实际上,在人类漫长的历程中,焦虑始终存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焦虑,但**现代社会的加速化毫无疑问地加剧了这种焦虑:**不断加速的生活节奏、数不清的身份变化、变幻莫测的社会结构和现实状况…… 这不仅导致了个人自我方向感的混乱,更造成了价值感和安全感的缺失,在这种不确定性叠加的状态下,个体的存在感日渐消失, 身份的焦虑和空虚成为常态。

综上,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内卷、摆烂、躺平还是内耗,对于当下世界的不确定和焦虑感始终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和脑海中,这种不确定和焦虑感的根除,必定要追溯到更深层的社会机制和体制上。

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非常直白了:二舅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个特例,为我们提供短暂的方向感和安全感,但他个人的事例无法解决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困境,也因此,他绝无可能治好我们的精神内耗。

正如德国社会科学家卡尔 · 曼海姆所认为的那样,**一种思想状况如果与它所处的现实状况不一致,这种思想状况就是乌托邦。**换言之,这种思想状况在经验上、思想上和实践上都朝向于在实际环境中并不存在的目标。在该视频走红之后,

我仍然觉得我们当下的境遇跟二舅所处的现实状况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因此,在我看来,这种生活只能作为一种理想中的乌托邦,可以供人们向往和憧憬,但无法触达现实。

我们也无法否认,这个视频本身确实鼓励了很多人,但是,就像我们在面对物化的现实时所说的那样:对现代性世界的拒绝与批判,本身就是确证现代性物化世界合法性的补充形式,甚至是这一世界有意释放出来的姿态与情绪。

或许我们对于二舅的各种关注和赞颂,恰恰从某种程度上确证了我们精神内耗的严重程度。

“那,难道对于精神内耗,我们就不能做点儿什么嘛?”

" 心中犹豫不决,眼前的世界才会摇摆不定。”

“不如就趁着这份感动和冲动还在,去做点儿什么吧!无论是什么。”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参考文献:

1. 曾攀. 时代的精神状况——徐则臣论 [J]. 小说评论, 2021(01):142-151.

2. 邹诗鹏. 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54-63+206.

3. 蒋建国, 姜燕. 消费时代的价值迷乱与精神危机——以电视交友类节目为例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6):75-79.

4. 袁爱清, 孙强. 媒介视野中的社会焦虑及疏导研究 [J]. 新闻界, 2017(08):75-80.

5. 谭树华, 许燕, 王芳, 宋婧. 自我损耗: 理论、影响因素及研究走向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05):715-725.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起很久以前看的教员传记,引用一部分:

然而,毛泽东觉得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岁最大的收获” 是第一次 “看见了世界地图”。他说:“说来也真好笑,我读过私塾、小学、中学,也当过兵,但从来没有看见过世界地图,因此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在我的脑子里,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从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得了不得!湖南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坤舆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都要站住看它一看,看起来使我大吃一惊,原来中国只占全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已看不见,韶山村更没有影子。”
于是,毛泽东发出感慨:“世界真的大呀!世界既大,人就一定多,这样多的人怎样在世界上生活不值得我们注意吗?”
他从自己所熟悉的韶山冲又联想到世界:“以韶山村的情形来看,一般劳动人民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也有因为没钱吃药而活活病死的,也有交不出钱粮被关进牢狱活活关死的,在韶山村我没见过几个过得快乐的人。韶山村如此,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世界恐怕也如此……”
对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解释和对策,而此时 19 岁的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我们青年责任真的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的多!从这时候起,我决心要为中国痛苦的人、世界痛苦的人服务。”

那时候才十几岁的教员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报纸上看到什么广告就报名什么学校。

我们应该庆幸,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看到、联想到他人的苦难时——会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遭受这些苦难,甚至会进一步采取行动与 “苦难的源头” 作斗争。

看到他人的苦难却想着:“哈哈哈,还有人比我过得更惨啊”,这是俗人。

看到他人的苦难,刹那间感动于自我,解决了精神内耗的人其实也没比前一种人好到那里去,区别在于前者是明着笑出来,后者是暗自高兴,悲惨的还好不是自己。

当然,这两者都是正常人,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唯一不正常的,是那些试图歌颂赞美苦难的人。把他人历经苦难后的无奈妥协,当做是美德大肆赞扬——既不去反思防止问题再出现,也没有帮助当事人解决燃眉之急。

咋不去被拐的 “最美乡村教师” 村里待两天,治愈一下被性侵的心理创伤呢?

如果有机会再选一次,被打动的观众老爷们想一想人家还愿不愿意再过一次这样的生活?

如果可以跟他交换人生,被打动的观众老爷们愿不愿经历一次二舅一般的人生?

知乎用户 希丽卡​ 发表

核心不同,阿甘是 “自愿承受苦难”。二舅是 “被迫卷入苦难”。

阿甘是因为 “未来有希望”,目标明确。

二舅是因为 “未来没希望”,只为生存。

所以阿甘能作为 “励志故事”。二舅不行。本质原因,自愿受苦跟被逼受苦能一回事嘛……

知乎用户 菲利斯特 发表

阿甘写了一个 lucky boy 的故事

二舅写了一个 miserable boy 的故事

两个故事都很无聊,普通人永远都可能成为阿甘也可能成为二舅,thinking 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阿甘最后算成功了,那难道他活过战争不算 lucky? 而二舅却是永远不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苦

知乎用户 Nestor 发表

这完全不一样,阿甘是真的打好了一手烂牌,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巅峰,结合当代美国的生活环境,你就能明白这是当初用来激励美国人民积极奋斗的正能量电影。

反观,《二舅》结合当下的生活环境、加不完的班、还不完的贷款、照顾不完的父母和孩子还有那取之不散的压力,你会发现你的内心能得到一丝安慰,就仿佛肺结核病人得到了肺癌病人的安慰,一瞬间会比任何的心理辅导都更有效果,大病在床的时候身边的亲朋好友无论如何的安慰都无法驱散你内心的焦虑和烦躁,反倒是隔壁病床比你还惨的人随口安慰两句你遍见到了阳光。

这么一来,背负压力的我们更像是轻病患者,二舅更像是重症患者。我也不明白《二舅》是否真是普通人所作,在看视频的时候我们都感到轻松,因为我们会发现没想到这个人比我惨还能活的那么潇洒,领养女儿,陪伴母亲,还能当一回隔壁老王。可是视频结束的那一刻,又要为续命继续干活了!

知乎用户 Wiilson Edward 发表

《这个视频我确实没看》看了点评论就差不多明白了… 一个恰到好处的鸡汤提供了恰如其分的情绪价值。

“世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

就是拿穷人的艰辛和苦难,

当作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王朔

“二舅全程 “失语”,成了文案输出情绪价值的工具人。”——我当然知道,视频重点是表现积极美好的一面,主人公精神层面的乐观向上,对待生活不屈不挠的意志。但是… 恰到好处的鸡汤有劲吗?《活着》写着玩的?纪实的纪录片不够正能量?闹半天,给小朋友们最大慰籍的还是得迁移到如何解决自身的精神内耗上,还是自己那一点伤春悲秋的顾影自怜和随大流的附庸风雅,拜托… 明明自身一直都在安全区,说深了剥削和阶级斗争又怕得要死不敢提,就搞点表面功夫,搞代入不深,一点点就好的自我感动,跟哭祥林嫂的雇主,和可怜羊脂球的同行人们有什么两样哇?… 我解释一下… 你们父母双全,家庭幸福,父母有退休金有存款有房,长大没受过太多委屈和欺负,在一线城市比较安全不受侵犯,有一份不累的工作,所谓的 “生活压力” 基本来源于跟周围人的比较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而已…… 真正工资不够生活,需要租房,不够房贷和孩子生活的,没有一个转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打动了个六打动,你真以为转发就是打动啊,播放量高就是打动啊,很多人吧,就是闲着没事,点下转发。

很多答主,就和我似的,看见有个热点啊,啊,瞅瞅,啊,随便答一下。

全网下来,哪怕浏览量过亿,这视频打动十个人都费劲。

我看就是能造梗,二舅梗至少流行一年。

专门讽刺那些无病呻吟,歌颂苦难奋进的人。

太年轻的,看他个六,和我有毛关系,有空给自己追的小鲜肉小仙女刷数据好不好。

中年层的,打动他…… 没骂人就不错了。

老年层的…… 这是啥玩意儿?病毒吗,点开看看,残疾咯,当木匠咯,正常正常,当年不都这么过来的吗,后面再一看,开始吹起来苦难奋进了,准骂这玩意儿的制作者脑子有病。

阿甘正传就是网文龙傲天咯,顺便看看带着纯正汉堡味的美国现代发展史。

就一点,制作杠杠的,镜头过硬,演技在线。

二舅这玩意儿,就和意林、读者拍成短视频似的,味太冲了,能打动谁?

街头要饭的都打动不了。

王进喜都比他这个玩意强,至少你没想到王进喜敢跳,出人意表。

知乎用户 hansvast 发表

明明是个悲剧,硬给搞成正能量,服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之前国内菜价要涨,先放一波日韩水果暴涨。

这次,产业升级失败了,大学生不会有那么多了,中学要分流一半进厂打工的了,你贡耍不动了,开始割韭菜能榨一点是一点了,用二舅来告诉你你要好好安分守己过一生,不要妄想维权,不要在乎那些 “你本该得到的”,学会自我调节,夹缝求生过一生就够了,不要幻想和要求那么多

知乎用户 数字用户 发表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知乎用户 妞妞的不完美妈妈​ 发表

看完二舅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这是史铁生在作品《活出爱》里的一段。

我依稀记得,课文里有学过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当时,对于这种需要背诵的课文,不管多优美,我都是爱不起来的。

但慢慢地,在一次次失败却又不甘放弃的时候,在间歇性地想要踌躇满志打鸡血的时候,在想要逃离所在的生活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史铁生和他的一篇篇散文。

我曾经认为,散文是最没有营养的文章形式,它没有小说跌宕起伏,也没有杂文锋芒逼人,也没有诗词那样讲究平仄的美感。散文,不过是一篇篇日记罢了,日记谁不会写呢?

现在,我依旧爱看小说,但如果说杂文和散文来选,我一定会选择散文。不过是一篇篇日记罢了,写的是作者的生活,它也可能是你我的生活。

史铁生和二舅很像,也是高烧后导致了瘫痪,或许也是小疾衍成了大患。

史铁生失去双腿初期,常常独自坐在地坛公园的一棵大树下,不愿任何人靠近自己,独自在地坛过了很久世事变迁,后来终于明白了身边人对自己的爱,也慢慢学会了更爱自己。

爱自己且能够释放爱的人,是我们需要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朋友、家人,当然,我们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

史铁生散文精选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活出爱

天猫

¥26.8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pCO29Vx5TS9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ccNl7xWXBoJt4hWD5k2kjOvgzvHcoVsuvKWzueGIzmK1c5TtzqohDYvBcaICBmtALuwqBAWHk8CrJIA8HPlsdzb8KUy1rlIsVdhdFJzKu2DM2uXRWk%2F5zwLZMqoQW%2BfuKDNSNYKYZfBTc7jC1Dcr3QeX8%2BWQ1mRouN3EuvUrQCKhHCmcxyUFhSAlOTLIlgzw6oc41G%2BwuhGxvcvNt3Xk%2BjjmeFHRErHMjzBA255NpUPcFJm8yKH%2FFzMvOyWnlfcTQhCZV0sRkGWGtgZnfs30mrkdim3j4Y3ZD9XMnHO51QNOYQwrhPE0iw%3D&unid=1Pt0TX3mcko0&union_lens=lensId:TAPI@1658997093@21077482_0c7a_18243eeb5a3_af5d@01)

史铁生和二舅很像。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活出爱》。

知乎用户 哥哥爱 发表

动物世界里,狮子朝一头野牛扑去,这头野牛本能的反应是跑吧。

野牛被狮子咬住了喉咙,蹬着蹄子呜咽,远方站着看起来很壮硕的同伴,但也只是观望。

等到有一头胆子大的,慢慢靠近狮子,想要用牛角顶开狮子去拯救同伴,其他同伴也聚拢过来。

狮子一个转身,刚刚聚拢的拯救大队就四散躲开了。

这就是草原上,丛林里最常见的弱肉强食。

二舅是那个被命运咬了一口的野牛,阿甘也是。

我们则是那群围观的野牛同伴。

你问我,二舅和阿甘,都是感动中国的人,有啥区别?

我告诉你,区别肯定有啊。

主义不同,注定了价值内核的不同

二舅是按劳分配,盼先富带后富,阿甘则是 8 小时工作制,德智体美劳,自由竞争发展。

阶层不同,导致出发点不一样

我国与美国的人均 GDP 相差不大,美国 GDP 仅为中国的 1.3 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中国的 10.2 倍。洗碗和种地的收入天然有差距。

主要困难不同,就使得人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

二舅从村里的天才,沦落到什么都会点技能的光棍,阿甘则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荣誉,家庭双丰收。

关键来了,二舅感动你的是,明明是一个失败的人生,他却还死皮赖脸的活着;而阿甘则是,明明如此的起步艰难,却最后金光闪闪,成了耀眼的明星,他就没想过要去结束生命。

制作单位的不同,就使得二舅的故事,是会戛然而止的,而阿甘则不一样,您每一次的回味,都是要交版税的。

二舅就这么一个,阿甘却可以塑造万千个。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985 就是抵不过三代人的经营。

当你感动于二舅的故事,希望还是不要活成那样才好,对吧!

又或者,大家努努力,成为那头胆大的野牛,顶走狮子,还草原一个清朗的天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一棵真实的挣扎在即将荒败的旧村口岩石缝里的老歪脖子树和一艘虚拟的顺流飞下的造梦船,两者可以同日而语吗?有可比性吗?唯一相似的也就是 “二舅” 的疾病和小时的阿甘相似吧?

“二舅” 的人生,无论时间还是空间,离我们相对(我是说 “相对”,别杠)较近,我们更容易被触动,因为一个经历悲惨、人生诸事不顺的人,还默默而坚强地活着。然后,我们回过头要么继续躺平当废物,要么默默感触后默默舔舐伤口,要么(极少数)试图改变人生轨迹。

而阿甘不是,他是人生赢家,是美国梦的缩影,是一针真正意义上的麻醉剂。有的人看的时候爽了一下,有的人一次次用它麻醉自己。

**题外话:**1994 年真的是电影大年,

国外有《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红》《低俗小说》《燃情岁月》《夜访吸血鬼》《狮子王》《生死时速》《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真实的谎言》《变相怪杰》《阿呆和阿瓜》…… 然而,却是《阿甘正传》奥斯卡大获全胜,无非是因为它代表了美国梦而已。

同时,中国也有《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东邪西毒》《饮食男女》《重庆森林》《精武英雄》《破坏之王》《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

知乎用户 EK GE​ 发表

按顺序回答问题

打动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阿甘:**卑微的平凡,不抱怨生活,一路走来,有嘲笑更有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不知不觉、稀里糊涂中就变成伟大。

二舅:平凡变成卑微,不抱怨生活,虽然没怎么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但是始终乐观,卑微地活着,直到这次出名。(衷心希望出名能给二舅带来好处,希望能获得收入,并收获对象,让晚年更加幸福,真心的。)

**二舅如何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二舅如何打动了我:**我在城里过得不如意,感觉遭到了官僚、资本的各种打击,回到乡下,发现一个比我惨多的人,相当乐观和努力地活着,然后我觉得我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我的这点不如意算个屁,最终,我释怀了。

**事件的启示:**1. 请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

2. 请更多关注农村地区人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事件不能联想的方面:**是否正因为,有无数个像二舅这样,把苦难咽在肚子里,不抱怨他人,卑微、顽强、乐观,如草根一样活着。才有着 the son of a high offical,prince Zhou,的挥斥方遒,指点迷津,念家族之势力雄厚,斥读书之卑不足道。

对我的启示:要感恩,要释怀,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困难算个屁,不能说脏话。

知乎用户 CCCBC​ 发表

毫无疑问逻辑不一样。

阿甘的精神内核是,只要你努力向上,在当时的美国,也能成功。

二舅的精神内核是,二舅这么惨的人也能穷开心,你凭啥不开心啊。

看了阿甘,会让人觉得,傻子也能成功的国度,真好。

看了二舅,会让人觉得,这么聪明的人结果这么惨,我还没二舅聪明,以后要是天灾人祸上来了,我咋办啊。

看了阿甘,会向往美国。

看了二舅,至少我是更焦虑了。

知乎用户 斯坦尼诗拉夫斯基 发表

我好怀念 2020 年 5 月 4 日的朱一旦啊。

知乎用户 叶不知春秋​ 发表

区别很大,是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区别。

在国人的潜意识里,是真正的战斗民族。这种战斗意识并不单单体现在战争中,而是深深的嵌入日常生活里。

天漏了就去补天,发洪水了就去治水。

身残了但是志仍然坚,即便是被命运锁住喉咙,也要挣扎出个样来。

而二舅就秉承了这一习性,在腿残废,在社会保障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各种知识,养活了养女,赡养了母亲,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活出个人样。

可以说,二舅把传统中国乃至新中国的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发挥到淋漓精致。这种思想是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传承到现在,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不愿意再接受这种思想。

但是,这种思想毕竟传承千年,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在当今青年普遍迷茫到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视频一出就迅速得到共鸣。

阿甘的一生,很难看出他的斗争精神。他的一切,似乎都有一双隐藏的手在安排。甚至连他摆脱腿部问题,也是靠被小混混追打,在这种意外中实现的。

阿甘爱珍妮,是因为珍妮第一个伸出友谊之手。

阿甘参军,是因为美国传统下,男孩都要去参军。

阿甘去捕虾,是因为他死去的战友要捕虾。

阿甘实现财富自由,是因为他的合作伙伴买了苹果的股票。

在人生的重点节点里,阿甘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见解,都是人云亦云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和珍妮的感情戏,阿甘就像一个写好程序的 AI,或者说是上帝掌控的一个棋子。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人生际遇,也就是命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无常的,是有好有坏的。只能依靠后天的努力,来尽量改善人生的际遇。二舅的努力,就是后天的、主观的体现,所以才能打动现在的人。

而掌控欧美人生际遇的上帝,则是完美的,无论是好是坏,只要接受就好。即便此生不利,还有天堂所在。阿甘对命运的顺从并且得到非常好的结果,是打动 90 年代美国人的核心原因。

只不过,时代真变了。诞生于 90 年代的电影阿甘,治不了当今美国的分裂。而出生于几十年前的二舅,也治愈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

二舅、传统中国以及前几十年的岁月,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是因为网络主流 80、90 后的童年,经历那那个时代的余晖。就像童年的一颗糖一样,会让人一生来回味。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80、90 后的童年经历的一切,已经再也看不到了,至于后来的 00 后,基本属于不同时代的人。二舅们的经历,已经不可能再起到指路灯的作用了!

古代的药,是治不了今天的病的。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你的观点是

在中国只能像二舅那样?

在美国就成了阿甘?

知乎用户 公孙蛋蛋 发表

阿甘正传的逻辑是,只要你信上帝,是美国人,那么你是个傻子都能发财,因为你虔诚

二舅的逻辑是,只要你放下苦难,只要你躺平,那么官老爷就会大力支持你,因为你威胁不了官老爷

知乎用户 李老师心理学教育​​ 发表

《少有人走的路》开篇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

人生苦难重重。大家问问自己,你真的相信你的生活是苦难重重的吗?

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不相信。

所以在遇到问题和痛苦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我们会非常不适应,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会责备他人,会抱怨自己命苦,会怨天尤人,仿佛人生本来应该既舒适又顺利似的。
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苦难重重。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面临两个终生的课题,即适应和发展。适应和发展体现着人(也是任何一种生物)存在的基本规定性,是不能选择的。
任何人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必承受许多先定的、个人无法选择的生活条件(环境),例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种族,等等。
任何人终其一生,始终都是在一个受限制的环境中生存,在一个有限的舞台上演出。
所谓适应与发展,其实是尽可能地利用受限的生存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使个人的生命尽可能丰满和有意义。

当我们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大致会有两种思维模式:

一种是受害者思维。
受害者一般会困在了一个问题里——“为什么受伤的是我?“” 他凭什么这样对我?” 这种追问都是深陷在受害者的角色里,想要一份公平。

当被伤害的时候,想要公平和补偿是我们的本能,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有这样的想法不等于被这样的问题纠缠住。

我不是劝大家麻木的接受苦难,苦难并不美好。我希望大家别长时间沉迷于这样的受害者思维里,逐渐丧失自我反省的能力。把责任归于别人,可以保护自己,但却加强和放大了被伤害的痛苦。

另一种是成长者思维。
成长者可以跳脱开受害者的角色,用积极、建设性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我已经全力以赴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我的命运一直都很悲惨。如同二舅一样,在被庸医致残后那段时间,二舅一定是感到非常难过,也很气愤,内心被深深的伤害了。
可是二舅最终走了出来,因为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这是目前的现实。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多么痛苦和难以接受,这都是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了。

面对悲惨的现实,该怎么做?

在成长者的思维模式首先是正视和接纳现实,不一直纠结在 “为什么现实竟然如此?” 这样的问题里。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都是无法改变的了。我们能够改变的,不是已经发生的现实,而是正在发生和还没有发生的现实。

只有在过去的问题上不纠结,我们才能把精力放在正在发生的当下,也才能够真正把握人生命运,跟二舅一样通往 “胜利”。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我是李老师,心理学科班毕业,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招生,就业指导 5 年,有能力专业解答心理咨询师报考以及从业发展问题。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也可以添加我微信沟通(点击头像查看简介),微信沟通方便发更多的资料。联系我报名中科院考试可以有更多福利优惠哟!!!

知乎用户 LUV-ZZY 发表

文青最擅长的就是意淫

知乎用户 奥拉基尔 发表

也不知道打动你啥了,因为上了热搜就把你打动了?

知乎用户 王同学 发表

理解了二舅,就明白了人生

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网络刷屏。视频中的二舅,曾经的 “天才少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命运发生巨大变化,在大时代的流离之中,最终泯于众人,成为你我身边极为普通的残疾大爷。作者称,了解了二舅的人生道路,自己的焦虑得到了缓解,对未来也不再那么迷茫。

其实,缓解了焦虑的,何止是作者,还有千万个正在为生活努力挣扎的你和我。从网上的评论来看,对于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从 “二舅” 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残酷与真实。“二舅”因为一次发烧,被庸医治残疾,人生从此改写。即便如此,面对接下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二舅”平静地接受了一切,生活依旧还要继续,他没有放弃,以积极的态度热心助人,自学木工,修理物件,成了乡村人人都离不开多面手,受到村民的尊重。

人生并不完美。罗翔说,如果你提前知道人生的结局,你是否还有勇气重来一遍?如果 “二舅” 知道他的人生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想,他一定不想重来。“二舅”的人生,本来应该是和 “隔壁村的老头” 一样,考上大学,上班,工作,“有不扉的退休金”“变成汪曾祺 icon 笔下的老顽童。”一场变故改变了一切,“二舅”也经历痛苦挣扎,但他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些艰深的人生难题,平静地接受一切。

在 “二舅” 身上,我们没有看到焦虑、悲怜甚至是自怨自艾或自暴自弃,“二舅”有的,就是不悲伤、不悲怜。既然人生已经是这样了,与其凄凄艾艾,不如勇敢面对。这是 “二舅” 治愈自己的人生态度。他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残疾,勇敢的面对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一种超乎事情之外的果敢和淡然,他只知道,生命是一段路程,再怎么难,都要走下去,直到终点。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动则轻生的例子天天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活着” 似乎成了最难的事情。我们也时常会因为一些人的善举而泪流不止,也会因为一些人的不幸而心存哀伤。也明白,其实活着,就会遇到你我不曾想象的遭遇与不幸。“二舅” 的生活里他没有精神思考这些,他只知道,把年复一年地把日子过下去,就是最伟大的胜利。因为,快乐的人都是从来不向后看的。

努力活着,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品质。“二舅”的坚韧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坚强隐忍、乐观豁达、顽强不屈和努力活着的信念都同时在他身上闪耀。愿 “二舅” 真实的人生能拂去你我身上那些不易抹去的尘埃。

知乎用户 若無 发表

二舅全程失语一言未发。

感动吗,不敢动。

知乎用户 等待纳兰重生 发表

观众不久之前刚刚被谷爱凌打动过。

而实际上,二舅 66 岁,姥姥 88 岁;谷奶 86 岁,谷妈约 60 岁。完全可以说是一代人。

由于谷爱凌方一直没有公布其父亲的信息。从本质上说,谷爱凌和二舅的养女一样,都是非婚生女。

两相对比,是不是有新的精神内耗产生呢?

知乎用户 李虹 发表

阿甘腿部的矫形架小时候跑着跑着就掉了,然后居然就成了跑步超级快的橄榄球员。这就表示美国式的苦难观,是寄希望于完全莫名其妙地摆脱苦难,不需要去讲逻辑,或者说,依赖神迹。

二舅体现的是中国式苦难观,在苦难中奋力求生。如果这就成了 “歌颂苦难” 要被批判的话,中国的历史,哪次不是歌颂苦难?洪水泛滥,民众流离失所,歌颂大禹治水;秦始皇暴政,民不聊生,歌颂陈胜吴广;日本鬼子侵略屠杀,歌颂坚持抗战的英雄。

知乎用户 松漫舞​ 发表

我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二舅的逻辑其实是在被命运的捉弄下,无奈、放弃之后,妥协但勇敢、善良的活着。虽然并不像 Up 主说的一手烂牌打好了,但能顾住自己、顾住 88 岁的老娘、养大了孩子、还是帮助乡里乡亲的,已经是这种人生剧本的胜利了。

我们普通正常人,拼尽全力,也许生活水平有点参差,但对家人和社会的贡献,大多也没超越二舅,所以有 “感同身受” 知道他得比我们难的部分,即使我们很难体会难多少。

很多聪明人指出了 “二舅” 视频中不合理的一些地方:比如以他的条件根本领养不了宁宁。谁知道在这个诺大的复杂的社会中,是不是每个被领养的孩子都有一套合规的手续没有?我当然希望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关爱好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但我还是感动,不是 high 什么首长给搓背、房子是不是比美国建国早,以及二舅有没有代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仅仅是因为,我的一些亲戚,即便没有残疾,他们作为农民的一生,也是看似什么都没剩下,却又拼尽了全力,克服了种种普通又艰巨的困难。我也很想写写他们,但确实普通人一生,快进一万倍,也会被聪明人觉得千疮百孔,不值得拥有一点 “奇迹 “。

说到《阿甘正传》,简单来说,他有一种真诚的 “信仰”,信仰生活、信仰真情、信仰梦想。因为脑子不够 “聪明”,所以信仰的很坚定而纯粹。

知乎用户 何书尽 发表

有能力改变苦难的人一直在歌颂苦难

一直在承受苦难的人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知乎用户 王斯文 发表

阿甘天生腿脚问题,后来治好了,能跑了,还能大跳了。

二舅天生没问题,后来治烂了,再也跑不了了,更别说住大豪斯了。

阿甘天生智商 70,上正常学校都要走后门的那种,成为了亿万富翁,因为机会遍地。

二舅智力超群,在他那个年代不论是考北大还是去职专还是去百货大楼都有光明的前途,成为了这个样子,我的智力没有办法允许我把我理解的东西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不懂。我不懂你们是怎么强行扯到一起去的,你们在对比的时候的良心不会痛吗?

知乎用户 Arthur 发表

二舅的故事比较像丹中尉

知乎用户 pilot 发表

因为两个主角都很乐观,充满希望的过生活,但是你把两个放一起,我不知道美国和中国谁更尴尬。

阿甘天生残疾,智力低下,最后的结局是成为一个美国英雄,一个大富翁。

二舅天生聪明,四肢健全,最后的结局是…….

阿甘正传是美国式的主旋律片,站保守主义立场,也就是只要你遵守美国的那一套,就一定会成功,哪怕你是个傻子。你要拿二舅故事和阿甘正传对比,那是真的高级黑。

知乎用户 三乱​ 发表

我懂了,只要我足够烂,然后学会破罐子破摔,就此摆烂任命,就能够治愈其他人的精神内耗
毕竟比他们更烂的人也在顺应天命好好活着,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给老爷们打工呢?
生活苦一点怎么了?不是还是更烂的人吗?

知乎用户 叱卢 发表

阿甘推动历史,二舅被历史打动

知乎用户 畅所欲言 发表

我根本没觉得阿甘是个现实中的人物,只不过随着他的经历看到了美国 70 年到 90 年代的一系列社会面貌,二舅的故事是真实大量存在的,而且是被官媒堂而皇之拿出了歌颂苦难的

知乎用户 默默 发表

不同。阿甘还有机会,但,你二舅还是你舅!一个在努力中,突破苦难的封锁。一个在苦难中恶性循环,还被拿来…….

知乎用户 peterpei 发表

不一样

省流版:一个自己说一个替你说,能一样吗?

阿甘正传》全程是主人公的自述,他可以代表自己,是阿甘的思想感情。

二舅》全程是视频拍摄者讲故事,全程是视频拍摄者的感情思想。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参考余华的《活着》,“我” 只是遇到了福贵,充当了他故事的记录者。

知乎用户 十二 发表

超越阶级的共情是很难的,当外甥和二舅不在一个阶级,那么外甥就无法共情二舅,看到的,想表达的也大概是符合他这个阶级利益的东西。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阿甘的人生就像开了挂,虽然傻,但是好运连连,是催眠曲,但没鸟用,因为世界上基本没人有那么多好运气。至于什么美国梦就更扯淡了,黑命贵,零元购,枪击每一天才是日常。

这个二舅,腿坏了,也躺平过,但是最终站起来,凭借木工活养活了自己。

二舅的生活不完美,甚至糟糕,但是他能吧扯淡的开局过的尽量好一点,这事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的人。

我们村就有过,腿坏了,但是开个理发店 + 杂货店,活的不比一般人家差,还找了个不错的老婆,这是努力的结果。

剧中的二舅没这么好的运气,但这是他的选择,曾经并不缺说媒的,别诧异,那个年代,有这么好的手艺,人也聪明,有可能会有不错的姑娘看上的。

只是二舅心有所属,虽然那段爱情很扯,但影视剧里比这扯淡的爱情多了去了。

很多爱情,就是远看很扯,剥开来看是曲折。

只能说,现实本来就有很多非常扯淡的时候。

我并不认为这段视频对我有啥治愈,但他就是一个农村常见小人物的故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舅办残疾证那是我看得最难受的一段

我父亲左耳完全丧失听力,右耳只剩 20%,按照残疾划分的标准,已经算是九级伤残了。

但残疾证死活就办不下来,直到去年才办好,距离申请的时候已经不知过去了多久

由于听不清别人说话,他从我小学的时候(06 年)就失业在家,没有收入。这些年来一直靠我母亲微薄的打工收入,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自己体会了。在不久的将来,父亲将彻底丧失听力,而我却无能为力。

我希望这种片子,能让 ygbm 能正视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摁着头让我把苦难咽下去。这和啊 q 精神胜利法无异。

知乎用户 青春也有星期八 发表

阿甘是一段励志传奇故事,“二舅” 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阿甘更像是被上天眷顾的孩子,为了躲避同学欺负,努力奔跑成了橄榄球巨星;入伍越南,作为英雄得到约翰逊总统接见;结识很多美国名人;告发水门窃听者事件,为中美建交立下功劳… 他纯朴又善良,似乎谁和他在一起都有美好未来一样。

二舅” 是被命运捉弄的人,后天致残,与命运抗争,必竟是争不过。那就好好过好当下的每天。

开始致残也躺平,不想动,或者说也想过离开,一直躺着两年。也许是家人给他希望,或许是其他,学习着新事物,慢慢找到活下去的动力。

木匠,当修理工,只要见过的都能修,获得了村里的人认可,也有对自己的认可吧!

戈衣说只看到过 “二舅” 哭过一次,后面看到的都是笑嘻嘻。也对,命运对自己怎么样,没办法改变,那就开心面对每天,这是对生活的态度。

“二舅” 有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也许不那么重要。他是生活中的精神写照,每个人都在经历不同的生活,他对事态的坦然,对生活依旧的热爱值得我们借鉴。

知乎用户 刘志刚 发表

甭管啥逻辑,别双标就行。

别你一边骂着二舅是歌颂苦难,另一边赞扬阿甘自强不息战胜困境。

知乎用户 地理答啦​ 发表

不一样,

二舅的故事逻辑,

是赵本山二人转作品的逻辑,

利用残疾人的缺陷吸引眼球或当作笑料,

比如歪嘴、结巴、瘸子、哑巴、傻子、寡妇

这些角色在二舅视频中,

表现为瘸子、孤儿、半身不遂、拉帮套等。

人物很惨,不幸很多,

却不给政府添麻烦。

视频角色没有给政府添麻烦,

视频作者不给政府添麻烦。

视频作者贼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然不一样。

《阿甘正传》这种体现美帝国主义腐朽生活的片子应该不会被删。

《二舅》的话,你们再讨论讨论估计就全网消失了。

知乎用户 贾彪 发表

阿甘是一个弱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飞的故事,

二舅是一个普通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被甩下的故事

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故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这也太黑了。

阿甘: 即使你是个傻子,只上了村镇小学,去当了大头兵,就能被总统接待,还能成为亿万富翁。

只要你好好努力,你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这就是美国梦。

二舅: 即使你是个天才,小学初中都是第一名,学木匠学电工看几天都会了,但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赤脚医生啥事没有,老妈都不想活了要在门口挂绳子。去天安门看他,但他也无法回答残疾证为啥办不下来,你还是得领着几百块钱的养老金,瘸着腿爬山路。

只要你好好认命,你就能,不说了

你确定不是在黑吗?

知乎用户 日小月 发表

看了二舅的故事 ,无感,反而我觉得很多深入社会的人,都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为什么要 感动?

二舅的 6688 你感动了 ?二舅给人家做木工活你感动 了?

这种事情鲜活的发生在我们眼前时,绝对不是感动,而是怜悯。

穷人可怜穷人。

只有站在上帝视角,我们才发现,每个人的困难和坚持。

但是你能改变吗?

你有的选吗?

知乎用户 大馒馒 发表

阿甘正传不是爽片吗?

现在知乎故事会就流行这种啊, 动不动 “清华录取通知书到了, 大家都以为是我继妹的”。

知乎用户 晕车的老司机 发表

虽然《阿甘正传》在宣扬美国梦,但是,电影里的阿甘,他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而二舅,一个 66 岁的老头还得打零工养活自己和一个 88 岁的老太太,你跟我说跟《阿甘正传》一样?

知乎用户 Melody Shelia​ 发表

一个是看如何浪费人才,一个是看庸才如何欧气上行,与国家共命运,可不一样

知乎用户 撸森​ 发表

那题主不妨先定义一下什么是被故事打动好的逻辑。

在一个没有标准的领域里谈逻辑,这不就是谁先下定义谁对吗?

知乎用户 何忆安是你的谎言​ 发表

???

为什么还有人能被《阿甘正传》感动?

知乎用户 梦辞 发表

穷人被掌握了话语权,不仅没人帮他摆脱贫困,反过来用他的悲惨遭遇来谋利,还要教育别人经历了苦难也要逆来顺受,不要反抗,嗯,味对了

某某社联合投稿,嗯,味又对了

穷人想说的话他不敢放出来,嗯,味更对了

经历苦难教育别人要坚强,从来都是经历者的诉说,第一次看见第三者纯靠臆想的小作文来诉说,还能爆火被各大 ** 转发,我只觉得恐怖,他们从来不敢转发替穷人发声的视频

流量至上的时代,二舅治没治好他的精神病我不知道,但是一定治好了他在互联网上的流量焦虑

知乎用户 爱喜羊羊的小灰灰​ 发表

打动人的是二舅的人生态度,作者耳目一新的故事讲解方式让短片更好的展现出来

前段时间因为上海疫情的反扑,我回老家居家办公了两周,特意叮嘱爸妈,住乡下~这两周的生活,让我貌似有一种更深的体会,甚至让我有点儿迷茫,曾经自己的侧重点是否是错误的,乃至我回上海后,一度不能适应,有种身处茫茫海上的漂浮感。

二舅这样的人,在乡下其实很多,也可能不多,很多时候,事件的巧合,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终其一生都难以爬起~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二舅所经历的苦难,毕竟没有人会感谢或者庆幸自己遇到这样的苦难~二舅的乐观,善良,耐心,好学,知足常乐,孝顺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齐一身,给予生活在困苦,或者泥泞当中的人一剂良药~众生皆苦,平凡人生走平凡路,但坚韧开心快乐~让我想起一位邻居,有段时间经常找我妈打牌,嗓门很大,笑声很 “魔幻”,让我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和我妈说起,我妈告知:他女儿出生就是远近闻名的重度残疾~从小到大一直需要有人照顾,真的很诧异:如此开朗,阳光爱笑的阿姨,原来有这样的不容易~

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奶奶~初三毕业时,暑假我和爸妈闹矛盾~为了躲避她们,我和邻居小伙伴去一个工厂打 “暑假工”,奶奶是我们周边的,我们经常和奶奶一起搭班,那个时候她已经就有六十多岁,但每次都很照顾我们,还带零食给我们吃,干活任劳任怨~之后才从我爸妈口中得知:老奶奶这一生其实蛮苦的~中年丧夫,大儿子是残疾,无行为能力,小儿子在外打工,虽然 60 多,但还得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和儿子,所幸身子骨很硬朗~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平凡人背后的故事,一直都很打动人,让人印象深刻~让我在之后的困境和低谷中,有动力去坚持~去年九月份回家,专门让我妈打听她家地址,买了很多东西去看望老奶奶,老奶奶还记得我,得知:老奶奶小儿子结婚了,政府帮助下,给她建了一层房子,大儿子怎样了,也不敢问~最后走的时候,给老奶奶几百零用钱,老奶奶一直推拒~回来路上我一直和我妈感慨:也算苦尽甘来

每次回乡下,去看看小河,摸摸田螺,捡捡蘑菇,和人家长里短,卧听蝉鸣鸟叫,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 听听他人的故事,和家人三三两两,或玩闹,或吃宵夜,或逛街,你们吃喝开心,我出钱也开心~朴素生活,快乐知足,就如二舅和姥姥的 6688 组合,不仰望他人高度,不嗟叹命运不公~

最后总结:二舅真的打动人~

知乎用户 穷到掉渣 发表

请不要侮辱《阿甘正传》

知乎用户 卢南泊万​ 发表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视频大火了之后反而迎来铺天盖地的批评,看起来二舅没有治愈他们的精神内耗,反而加重了。

我看了大多数的意思是看到二舅这么惨却活得这么努力,自己不想这么惨也不想这么努力,又是说什么歌颂苦难云云。我只能说这真是抓重点的鬼才。

整个视频我只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有些人还非要论证二舅他不普通,普通人是那个插线板忘了打开还以为电饭锅坏的老头。怎么忘了开关很稀奇吗?二舅难道就没有犯蠢的时候吗?忘了开关的老头你怎么知道他活得不快乐不精彩?谁的一生中没有在某一刻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小丑呢?谁又能说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刻是属于自己的光辉呢?

我敢打赌能在这里发牢骚的人,实际上 90% 都 TM 比二舅活得有意思,没人给你拍而已。

但事实上这也不是重点,里面说了不要用任何一种成就作为条件去衡量人,你别去衡量二舅,也别用二舅去衡量你自己,重点是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你去努力也好,躺平也罢,只要不是你觉得这一生白来了就是视频所表达的意义。

别在装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了,真特么是无病,还呻吟。就冲你们总想逆大流搞出个什么暴论吸引吸引眼球,我就觉得你这人注定不会简单。

知乎用户 硬赢 发表

什么玩意也配跟《阿甘正传》比!

知乎用户 小马碎碎念 发表

一个给人带来希望,一个让人看到的是绝望

知乎用户 liujunsong 发表

认命。

知乎用户 我在 发表

阿甘正传不是讽刺片吗?不是慰问剂啊。

知乎用户 farewellNapoli 发表

什么样的人会被这种故事打动 不能理解 可能人和人之间差别真的很大

知乎用户 ji4ming2 发表

有个 “公考、政审咨询请移步付费咨询~” 的 id 的回答有点诡异。

一方面,这个 id 说二舅视频的主题是 “旧时代不行、新时代行”,另一方面这个 id 引的名人名言却说,二舅视频的套路在新时代也不行。

====

两个故事的逻辑么。阿甘大概是说,在美国的制度下,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二舅视频的大前提是 “别想着改善处境 / 升阶”。

知乎用户 锋刃上的舞者 发表

都不知道感动什么?有没想过,你自己本身就是别人眼中的二舅,你是拿了八万的月薪来感动的,还是品着二十万茶来感动的,还是背着烂尾楼房贷来感动的。真正感动的只有那些我也不敢说他们到底是谁。他们的正面形象肯定感动,希望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二舅,这样就没有人去为难老爷,公子们就能安心品茶。他们赞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己一顿饭我一年的工资,有人是真感动有人是站在别人的高度去遐想自己的感动。

知乎用户 吴亮 发表

终于有人提阿甘正传了,我看了二舅第一眼就想到了阿甘正传,我也完全不理解竟然有人信以为真。反过来,二舅视频说明了我电影界是多拉胯,当然,好莱坞也回不到 90 年代拍阿甘正传那会了

知乎用户 overlord 发表

这,阿甘正传是富起来的人在趣谈年轻时的经历,并抒发人生感悟,经典凡尔赛文学好嘛。

老子当年也不怎么聪明,但是底子好,年轻的时候也迷茫过,经历过各种风雨,然而老子就靠一手耿直加顺势而为,再有一点好运气,还是成功了。现在老子幸福得很,那些比老子聪明的人,花里胡哨的,现在反而都没老子混的好。“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别预测,认真活就完了。

这就是阿甘正传的思想。

当时苏联解体不久,这种凡尔赛是印在美国人心态里的,毕竟世界第一确认了。换到如今,美国人都不见得还有自信拍这种电影了,只能搞点超级英雄的样子。

二舅哪点能跟阿甘像?

知乎用户 给语言大师们点赞 发表

二舅的故事本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对现有消费和等级体系的重新解构和冲击

什么意思,那就是,假如二舅对自己的选择真的满意的话,并且你去细看二舅的生活,发现他其实可以做到吃喝不愁,甚至因为农村植物资源充足比城里人吃的更新鲜更好,然后因为木匠生活他过的很快乐,你甚至可以去看他的作品,然后发现居然不乏现代化审美十分高级,拿出去可以卖几千几万的作品的时候,你受到的震撼

更大的震撼,就是,当你赞美二舅作品告诉他价值希望帮他铺货致富的时候,他轻蔑的看着你,说他已经吃喝足够了,要这钱做什么,进城遭人冷眼么,不,他就要用自己的定价卖给村民,让人民也可以享受所谓的高级贵价的产品,他们会为了这些作品真心笑着称赞他,说这些真的好用又好看,会给他反馈意见,所谓的高级的 “老爷” 呢,是不是他们又一个显摆自己品味的摆件?

然后你问他养老生病的时候,他甚至会很轻蔑,首先他可以养活自己,只要人民讲素质不抢他一个残废老人的东西,他大不了提前做一些作品以后再卖,其次,为什么打不败病魔遭受痛苦的时候,要延续自己的痛苦呢,为什么要用他的痛苦来衬托所谓好心人家人的高尚情操呢

然后到了这里,你突然明白了二舅

你突然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或许是社会告诉你追求的

(当然只是幻想一下,二舅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人,因为整个视频并没有二舅世界观的声音)

知乎用户 景色分明​ 发表

未完成的大冰小说,我还没哭尽兴呢就没了。玩弄自己的游戏刚开始就没了。着实有些遗憾

知乎用户 路过打兔子​ 发表

凡是鼓吹别人当二舅的一律视为放屁 二舅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呸

知乎用户 不吃猫的鱼 发表

很富贵比起来二舅算是幸福的了,很二舅比起来能看到那个视频的人算是幸福的了。

感动在于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幸福的来源。

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另类运用,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

知乎用户 Poorguy​ 发表

我他妈觉得恶心

有同感的吗

知乎用户 小怪兽 发表

这个问题不要再出现在我的推荐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阿甘是真傻,二舅是不得已装傻,你被感动了?那你够傻

知乎用户 午后漫步​ 发表

显然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阿甘正传》讲的是一个身体和智力双双缺陷的废人,在美国躺着活出了幸福的人生。

二舅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聪明绝顶心灵手巧的人才,在中国努力挣扎,最后不仅身体残废了,生活也一贫如洗。

《阿甘正传》讲的是,一个弱苗,种在沃土里,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二舅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好苗,种在盐碱地,最后蔫了。

知乎用户 一只撞墙的 pig 发表

谢邀,

本文转载,侵权立即删除。

知乎用户 Kyan 发表

对我来说不一样,我联想到的是《肖生克的救赎》。二舅这个人物和阿甘就不是很像吧,人家明明是天赋异禀,即使遭遇不幸也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能。说实话看二舅以及安迪的时候我眼里只有嫉妒(单看人的品质),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像他们那样活得游刃有余。

知乎用户 林子语 发表

阿甘很努力,但上个世纪美国的大萧条,带来了一个破碎的美国梦。

二舅的故事也只是被粉饰过的苦难。那下一个破裂的是什么,越南梦吗?

知乎用户 纯乎于心 发表

二舅和阿甘的结局可是截然不同啊

知乎用户 喵啊 发表

没有被二舅的故事打动,

反而被这种宣传恶心到了。

知乎用户 李德盛 发表

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改善劳动者的境遇和状况,而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埋怨生活​。

知乎用户 光章 发表

都是故事。

知乎用户 贺一默 发表

看观众们觉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重不重要,这也是两者肉眼可见的最大区别了,总不能视而不见这一差异,脱离物质世界去谈论精神世界吧。

如果认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重要,物质上的财富没多大意义,那么两者有类似之处,都是从内心深处实现了与外部世界的和解。

如果观众们认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那两者就可能有微妙的差别了。毕竟阿甘是在衣食无忧、荣誉满身、深度参与了所在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之余还实现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和解,个人感觉显得更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甚至觉得这确实值得羡慕和追求;相比之下二舅的和解个人觉得并不那么有说服力,反而有一种传统意义上 “逆来顺受” 的味道,不知道多少人会喜欢这样一种和解……

这里有一点值得探讨的地方是阿甘电影里是第一视角明确讲了主人公的和解过程,二舅视频则是第三人称视角,个人觉得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释然不太适合第三人称视角,估计这也是很多人潜意识里反感这个视频的一个原因。

知乎用户 老海 发表

我就问问二选一,你是想当阿甘呢,还是二舅呢?

知乎用户 zombie 发表

我就问你,阿甘和二舅哪个用 “下场” 一词来描述没有违和感

知乎用户 晃晃悠悠 发表

或许是我过于驽钝,看了两遍阿甘正传,丝一点也没找到感动的地方。

知乎用户 GG 了 发表

考,

知乎用户 随风消逝的夏天​ 发表

不一样吧,一个是往前跑,一个是留在原地。但是,都很值得尊敬,不过甘是童话,二舅是现实。

知乎用户 育泽​ 发表

没那么复杂 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看到其二舅拍了一部片子自我感动了半天

知乎用户 767778 发表

现实与幻想不一样

知乎用户 至死是少年 发表

其实内核更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只是戏剧性冲突没有那么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阿甘的故事是傻子不知道做什么,就相信所重视的人,重视国家,去当兵,重视亲人,就去跑步,重视战友,救人捞虾,迷茫了就瞎跑,醒悟了就回来。

关键字就是重视,信任,坚持,放弃,返回,继续,国强傻子都能富。

二舅的故事,导演定义为天才的人发高烧,受制于时代的医疗资源,命保住了,腿残疾了,面对社会的歧视退缩了,不去上学,拒绝参与社会分工,或者说,二舅明白残疾了就不配参与社会分工的教育,一辈子未婚,与有夫之妇暧昧,直到今天是衰败的留守老人村里排名第二的快乐人,第一是个傻子,画外音总是强调不负责任的快乐,让我觉得这个视频总是阴阳怪气。

关键字是天才,苦难,责任,快乐,容忍,宏大日记,牌技,苟活,改开只富一部分。

我给出评语是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好多人把二舅的容忍和阿甘的坚持混淆了,这其实是这两部片子的核心不同。

阿甘是个坚持的人,二舅是个容忍的人,外在表现很相似,但是阿甘会打人,会战斗,二舅不会。

或者说,就是坚持下去和坚持忍下去的微妙区别。

知乎用户 明舒心 发表

阿甘正传是个普通人在美国,稀里糊涂日子越过越好的故事。

二舅是普通人在……,稀里糊涂日子越过越……,不能说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被二舅的故事打动就跟被武训传的故事打动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卡卡 发表

被阿甘正传打动很正常,因为大多数人从小家境都很一般甚至差点意思,很多人从小情感表达方面不擅长甚至可以说木讷。很多人只想过好自己小日子,寻找自己的小幸福。

所以看着阿甘在人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坚持,最后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打动人是正常的。

但能被二舅打动的,除了天天拿宏大叙事当精神鸦片的正能量,就是 D 性大于人性的 D Z G B。

更多人是愤怒,是感慨。为吏治败坏而愤怒,对底层苦难而感慨。

知乎用户 丁世来 发表

你说说《阿甘正传》和《阿 Q 正传》你觉得那个和你更相似

知乎用户 玩命快客 发表

时至今日我也没领悟出《阿甘正传》到底有什么打动人的地方,可能以我所处的环境已经很难相信会有什么好运气和奇迹

至于二舅,村里那样的人有的是,真的,二舅核心是农民逆来顺受的能力以及但凡有一口气要活下去的韧性,是不是很感动?如果能感动你们那我们挺欣慰的,但身为农民我们自己早就受够了这种感动,如果有条件谁不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知乎用户 WXPZD​ 发表

懂了

去湘潭旅行 3 天。

爷爷打消了我对它们的幻想。

知乎用户 你比从前快乐 发表

你们凭啥对着一个不认识的农村老头狂叫二舅?还叫得这么亲切。

知乎用户 看海​ 发表

知乎用户 小天天 发表

昨日我看了二舅那部视频,看完了还是有点感触的,但不是得到短暂的治愈,而是更加内耗了。官媒的评论,那就让人很气愤了。

一、时代的魔幻

这样的二舅很多人都说他有一个。因为大家对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认为人生本就如此,因此很少有人说说。作者写出来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共鸣的人是谁?是那个和这个时代下负重前行的人。没法共鸣的人是谁?是一直替你岁月静好的人。

“二舅” 与 “有二伯的周劼” 这几天同时出现就很魔幻,有人的下限生活是有人永远企及不到的高峰。

UP 主虽然得到了短暂的治愈,却刺痛了很多中国人。
而官媒下场带节奏,看看那句:二舅终将归隐入尘土。告诫年轻人遇到困难了、被人强奸了、被黑社会打了、存款被吞了、期房烂尾了、被防疫抄家了,不要愤怒,不要抱怨,不要责怪别人,不要责怪社会,更不要责怪政府。而是要积极乐观地面对,要微笑地面对。甚至还要感谢老爷们,给了普通百姓面对困难的机会。

“用文学方式,对苦难中的个体奋斗合法化,是最无耻的意识形态。”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统治阶级或者资产阶级为了稳定民心,会宣传穷人的故事。

高中历史讲过:国家的实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它是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机构组成的。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领导的,所以我们是国家和外国的不一样。

但某些官媒、某些人已经背叛了无产阶级。

时常回忆起《大明王朝 1566》,赵贞吉那句:“现在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 现在的发展是靠持续转嫁农民的财富和人力获得的成绩,骂名真的对苦难来说不值一提。温铁军针对 “三农问题” 有过深刻的解读,但是也只是剖析和发现了问题,但他没说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要动体制内或者既得利益者集团的蛋糕。像 “有二伯的周劼” 是绝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是他们掌握着媒体和权力。

二、你的牌只是比二舅好一点点

这位 “二舅” 开局一手烂牌,但这辈子就是能打好这一手烂牌,很普通亦很光辉。

而 UP 主自己呢?他说自己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他理应要度过一个比二舅更饱满的人生。可是似乎他也没有。

视频中的二舅,一生在村里做各种杂事,虽然他算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了极致,但是他 88 岁老娘没法养老,他终其一生的颠沛流离,没有妻子,毕生积蓄给了养女去城里了,这些难道不是时代的悲哀吗?时代的牺牲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山,就是全部。

时代的洪流,普通百姓只是滚滚红尘。但你现在去农村里看看,农民现在有病是怎么看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农活干到连镰刀都握不住,老人最后是怎么辞世的,你去看看。难道不是一样吗?有些人想回去看看,但也只是感动自己,对于很多事都无法改变。

一个人混的好与差并不完全在乎你如何进步如何努力,其实更在于你的护城河有多深邃。

就像王校长拿 5 亿 “艰苦创业”,就算跪了也能海天游艇,回家还可以再继承集团。就像有二伯的周劼,最后的结果大不了被解聘,但是对他的生活或者整个家族来说毫无影响。但对二舅来说,一点小小的失误可能就是一生的悲剧。只有靠自己去苦苦承受。

人在制度规划之下,其实非常渺小。

官媒宣扬的是:明明是要靠科学、接地气、有效制度设计来解决的大众问题,现在你说要靠这一个个个体去乐观、努力的自我消化。

但还是有好处的,你看 UP 主前脚发了视频,后脚他二舅的残疾证也下来了,还是有效果的。

但我很反对有些媒体拿苦难当素材,只传播不解决,还要教你要向他学习,这就很混蛋。

讲道理摸良心,我们普通人不都抓着一副烂牌么?谁有好牌?你有好牌你还是普通人?大伙不都硬着头皮在打烂牌么?

这种牌换老外估计早掀牌桌了已经,但我们中国人天生的或者说历史传统的是内省和奋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朝内部归因。很多人头上大汗津津,身形佝偻,但依然面带微笑打下去,然后有人开始歌颂他们多么辛苦,多么努力。

可惜教员只有一个。

虽穷但总归还要脸。把吃苦说成是吃蜂蜜,就有点太 TM 欺负人了。

三、你学习二舅什么?

而要真正尊重我们的二舅,根本不是说宣扬他们怎么劳苦奋斗,而是研究和消灭他们的背后的逻辑体制,否则这只会是纵容、平庸式恶毒。

就像二战德军集中营杀人时高度分工,有人负责带人到毒气室,有人负责按按钮,有人负责收尸,一圈下来人人都自觉无罪,是制度在杀人,这就是平庸恶毒。

二舅的苦难值得同情,但不值得歌颂和效仿。

凭啥他努力劳动,却过得如此悲惨?又穷又没女人,是老娘唯一的依靠。可为啥有人吊本事没有,还能花天酒地,还能靠二伯占据要职。你品品,是不是有点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味道了?

不要被设计的复杂的社会制度所迷惑。

教育差异、考试地区差、城乡二元逻辑、工资分轨机制、税收、房价隐形税、养老金差异等等,这些你早已习惯的、很隐蔽的事,却在共同作用让剩余价值发生转移。抽走你的价值,让极少部分人幸福生活。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这样。

当你在负重前行,其实是有群体通过巧妙设计,替你享受了美好生活;你要实事求是,不要再骗自己。

毕竟有人比我们更喜欢二舅视频,他们认为:“二舅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不公待遇都任劳任怨、乐观积极向上,你们这些受的苦没他多的还好意思发声?”

在视频片尾,二舅记事本首页记下的主席那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有人说这段话是方法论。不对,只是普通大众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

主席所说的 “争取胜利” 是争取的什么胜利?对谁的胜利?为啥穷老百姓能且愿意“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想起教员,我更加精神内耗了。

可不管咋说,每一位笑着打烂牌的人都值得尊重,更值得解决。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要一代人一代人前赴后继去消灭苦难!而非原地踏步!

人,绝不能生而悲惨,若有苦难,当铲除苦难!

而不是有人拿个喇叭对大伙喊:

“你看他!面对苦难他多么习惯!大家向他学习!”

二舅不是天生励志,而是他没得选,为了活着,他只能选择励志。

我们所有人,和二舅一样,感慨一下世事艰难、人生苦短,但终究还是要去面对。

知乎用户 庸人自扰​ 发表

无法打动。

别来歌颂苦难那一套,脑瘫患儿才相信。

知乎用户 米拉安塞斯 发表

不要相信所有歌颂苦难的东西。

知乎用户 早为 发表

有一点类似,但不完全一样。要细究,阿甘正传远比二舅荒唐。

我之前在讨论好的主旋律是什么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中国合伙人》是我认为最出色的主旋律电影。

那么《中国合伙人》中描写的 “中国” 好吗?

一点也不好,

最高学府的学生要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润国外要么极端民族主义,其它学生称赞几句美国就要动手打人。

最高学府的校领导克扣老师补习费,上面查处校外补课时,还把老师供出去。

警察贬低酸出国的人,有点小权利就拿着鸡毛当令箭。。。。。。

但它描绘的中国让人向往吗?我觉得让人向往,一个被各种排挤的屌丝都能赚大钱,当人上人,这就是中国人的 “中国梦”。

阿甘正传也是如此,阿甘正传的讽刺意味还要充足。除了把美国上下毫不留情地讽刺了个遍,阿甘正传的 “黑暗” 在于,所有努力认真的人都很凄惨,而阿甘这个傻子却混得很好,对比《中国合伙人》中姑且算是厚积薄发找到自己定位的成东青,阿甘这个角色真是负能量到爆炸。

但那又如何呢,傻子也能混得很好,这就是 “美国梦”。


我个人觉得国内现在确实是受主流的 “光伟正” 作品影响太深了。不管是神友还是兔友,都不自觉得用那套标准评价作品。

但其实描写 “感动”“正能量” 本来就有很多方式。

比如二舅那个故事,儿时天才,突遭变故,从颓唐到振作,靠自己的双手,成为村子名人,自己的女儿孝顺,吃穿住行无忧。(里面首长给二舅搓澡,这种迷之幽默可太 “阿甘正传” 了)

说真的,哪怕作者胆子再大一些,多讽刺几句政府社会,这仍然是一个正能量,甚至是 “中国梦” 的故事。


但问题在于,不管是《中国合伙人》还是 “二舅”,当下时代的很多人已经与他们没有共鸣了。

中国合伙人代表的教培行业轰然倒塌,中国合伙人原型曲终人散

结尾几个 “中国梦” 的代表者,现在更加臭气熏天。

而二舅里,一套房子 20 万更加让人绷不住。二舅的生活也与 “小镇做题家” 千差万别。

所以这些励志的作品不是他们不励志了,而是环境变了,人们的追求变了。

知乎用户 火星人愤怒了 发表

二舅这操蛋的一生,也值得宣扬,祝你们生生世世都拥有二舅一样的人生。

知乎用户 咕呱一方 发表

要说最大的不同,就是讽刺感的由来。

《阿甘正传》的讽刺感是电影内核的一部分,是刻意为之的。

而《二舅》的讽刺感,是明明想用温情的旁白来遮盖,却被大家细思而极恐的。

知乎用户 VVVVTTTT9100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想起了骆驼祥子。

知乎用户 平权斗士柯尔特 发表

二舅的故事我看到了躺平一样的妥协。

阿甘正传基本和爽文差不多了,可不敢妄想。

知乎用户 goestodie 发表

无论是 “老人与海”、“阿甘正传” 还是 “平凡的世界”,人家告诉你这是虚构的的是英雄是文学形象,他们身上浓缩的美好品质代表的是人类对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你要说更类似得说谭警官世界,我们发现了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问题是这跟精神内耗没关系。中国人怕吃苦吗?尤其是跟现在这些小孩不一样,现在很多当年穷过的也还在上网。那个时候大家眼里是有光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做到,所以我们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岗位出一份力。

现在的精神内耗不是源于 “生活不好了”,大家过不下去了,而是源于很多人 “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了”,所以大家才去上下求索。

然后作者取了个标题,最后结尾强行呼应了下,全网就获得巨大的流量?你对雾霾分析得再对,最后得出个去工业化的结论很难让我不多想。

知乎用户 谢皎然​ 发表

全都是连他都可以如此,所以,大抵应该可能也许总之我们觉得你们和一些人都可以如此的……… 叙事口吻。… 说实话吧,比爹味更加恶心。

知乎用户 优质野生东北虎 发表

前段时间

renmin 日报推了一个名校毕业,不要工资的男生在山区支教十几年的新闻。

看见的那一刻,说实话,心里第一感觉是,又来了,怎么每次都是这样。

永远号召每个人去无偿的奉献,牺牲

仿佛付出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每个人的身长大了,而个体的心是不成长的,在更高权力拥有者看来,低阶层的人身体长大了,而心是幼态的,所以永远都需要他人节制,更无从谈起独立的个体,平等的对话,而前一代的民众,也的确,心是停滞发育的。

上个世纪在台湾,小蒋提出过一句口号,号召全体民众。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牺牲谁的享受?谁又享受了谁的牺牲?

答案我们都知道,他们也都知道,所有的号召,仿佛是为了给压迫披上一层道德的皮

真的道德吗?被裹挟在其中没有想过的人,那些台阶上的看客真的觉得高尚吗?为什么他们从来不加入?

苦难他妈的就真的值得歌颂吗??

那为什么苦难是独属于底层人民的 “特权”?

二舅,猝死的 22 岁女孩,那个发着朋友圈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他是特权阶级的周吉力……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好开心,终于还是有变化的

终于,不是所有人都在赞扬,终于,有人发问,为什么二舅就要这样承担苦难?终于,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为什么我们要享受苦难?

人类、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幸福,就是苦难少一些不是吗?

不能因为有人微笑着,温驯的,逆来顺受的接受了更大的苦难,就说:“哚,这算什么?”

苦难就是不对,苦难不值得歌颂。

值得歌颂的永远是身处其中,柔软而又坚韧的蒲草。

教员晚年曾做一词赠与确诊癌症的周总理。工作后,读之每每目酸,与诸君共勉。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知乎用户 Era 洋​ 发表

无疑只有典型才能被关注,只有弱势才能引发大众共情,毕竟我们大多也只是普罗大众,渺小,但渴望伟大。

第一次看阿甘,电影赋予其的传奇色彩让我觉得有趣一个怪胎却能走完不平凡的一生应该是励志的。近些年再次回看则只觉是美国精神的人格化体现,阿甘一生坎坷却充满了奇遇颇有一种傻人有傻福,人物很渺小但人格在奔跑中愈发伟大,但这种伟大有一种时势造英雄的意味同样也符合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

二舅的故事中开头给人以忿忿之感就如每个人总有些遗憾,如果有如果那么我该… 随着故事的推进二舅这个人物甘于平凡却又做出了平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影射出的价值观无疑是符合主流思想。

这两个角色无疑是映照时代背景 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角色,从而让人们认同甚至引发关注与联想 。

个人觉得二舅这个角色应运而生的有些刻意,平凡一生的二舅以这种形式被人所熟知略显突兀。

知乎用户 弗朗西斯就是培根 发表

当然是不一样的。

《阿甘正传》的逻辑是,你看一个傻子坚持下来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你要是不傻,坚持下去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给你一个 “虚幻” 的梦。

如果要是更强,或者更努力,会更好。所以放心去做吧。

而二舅则是,你看一个多么牛的人因为没人撑腰,因为弱小最后过得凄惨,但是其实他个人还是很感恩的。给你一个 “现实” 的恐吓。

如果你没有那么天才,或者没有那么努力,你可能本来会更惨。所以别整天东想西想,知足吧。

(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往往大家都有带入人物。带入阿甘就是,这么傻都能成功,那我不是更牛。带入二舅就是这么牛最后都这么惨,那我真幸福。)

(如果要更深入一步,美国肯定也有凄惨的,中国肯定也有励志的,可是环境鼓励什么,需要什么,宣传什么,自己考量)

知乎用户 ALmon 发表

这不拍片拿奖到手软?就叫阿 Q 正传吧。

知乎用户 糟糕喵 发表

它在被我看到之前,已经被传媒搞得发臭了,,,这个时代的媒体和闲人真的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一样,阿甘的运气好到爆棚,一路上也都有贵人相助,治好了小儿麻痹,成为了战争英雄和社会名流,到最后成为亿万富翁,看完电影你感受到了阿甘的痛苦吗?没有吧,所以这和苦中作乐的二舅能一样吗?我想如果拍的是《珍妮正传》可能就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大力金刚狼 发表

打动个锤子,看到的都是苦难,残疾人没有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巨大的城乡二元差异,姥姥要自杀

知乎用户 鲁宏宇 发表

谁被打动谁变二舅

知乎用户 卡戴珊不相信爱情 发表

泻药!我知道评论里很多人可能要提鲁迅先生,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越长大心越铁,但唯独每次想起这句话,想起那篇小学课文,心绪难平,意难平!

知乎用户 锦衣不夜行 发表

别碰瓷了,阿甘正传是真的值得反复观看每次都可以让人受到激励,迷茫和放弃,时运的起起落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所有人都一样,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信念并且朝着它哪怕慢一点绕路一点的前进必然会有回报。而二舅更像阿 Q 正传,告诉你,你苦吧?没钱吧?被欺负了吧?遇到不公了吧?那你看这有人比你更苦,就好像隔壁家的孩子一样,别人一个残疾人都在努力生存(对,生存而不是生活),你不过是 996 就唉声叹气的躺平?你好意思吗?给我快乐的拉磨!

最后对比这两个给我最大的区别就是,阿甘教我做一个保持善良拥有梦想的普通人,二舅则是告诉别人怎么当好一个认命且不吱声的奴隶。

知乎用户 銁槸 发表

热评 “治好你​精神内​耗的不是二舅,是你知道了这么优秀的人过的还不如你的时候你产生的优越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若干年后,衣戈猜想的 10 后儿子制作了《回家 3 天,90 后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我的 90 后二舅是小镇做题家,经历了 966 加班没猝死,35 岁优化下岗,6 个钱包贷款买房烂尾,积蓄存荷兰引航烂账,70 岁不能退休还要打零工还房贷。但他依然乐观坚韧,感动了无数人【旺柴】​

知乎用户 dw ch​ 发表

其实有个答案写的挺精准的。

观众被二舅的故事打动的逻辑,跟被《阿甘正传》那个故事打动的逻辑一样吗?

强调与不强调个人回报,这是中美正向宣传中最大的区别之一。

为什么?

因为做正确的事,在整个社会需要革新的时候,在下降周期中,是必然没有足额回报的。

在上升周期中,财富总量增加。好的领导者即使保留前领导者的财富与权力,只要总量上升,全民依然得利。而下降周期中,好的领导者只能成为罗宾汉这样的劫富济贫。如果他试图拿到 “彼可取而代之,或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种继承式的财富与权力的话,很可能比前统治者还可怕。

阶级斗争中,挑战者取代了统治阶级后,如果能够继承全部的财富和特权,那么必然从王子变成恶龙

不能说革命者会毫无回报,但大多数财富和权力是归还给人民的。大多数人民是被拯救的,是天降幸福。大多数人享受了革命的果实却未给革命出力。

而他们得到的,不一定比革命者少多少。

起码不是与付出对等的。

如不如此,则必然为民请命者会变成下一个压迫者,甚至变本加利。

这在中国历史上重复无数次了。正面反面的例子都有。

所以中国人期待的解放者,必须具有无偿奉献的初衷。

而且这种人意外的并不少。

至于美国,历史太短了

知乎用户 舒华盛 发表

你要拿阿甘做对比,那起码也先了解下阿甘啊。阿甘的小说原作。本来就是讽刺小说,哪怕改成了电影,阿甘也不算励志,只是用他的视角讲了美国的历史,电影也是明着批判嬉皮士运动、越战、水门事件这些的

知乎用户 刘玉书写书​ 发表

本质区别。一个让人看到希望,能够模仿。一个让人看到绝望,绝不想模仿。

知乎用户 还是混子 发表

如果非要做个对比:

在越南一把好牌打个稀烂

在美国一把普通牌把对手打了个小光!

知乎用户 上海凡人​ 发表

知乎用户 再见自来也​ 发表

二舅更像是 « 阿甘正传 » 里的女主珍妮

他们都因为拥有正常甚至聪明的头脑(没错)和没有足够的运气而没能成为阿甘

这三个人在人生初期都遭遇过灾难。二舅是变得半身不遂,珍妮是被暴虐,阿甘是被霸凌等等。而二舅和珍妮首先选择了放弃,二舅辍学不读,与隔壁村的已婚女人生活在一起且收养女儿却不愿组成家庭;珍妮滥交吸毒自甘堕落,反男权却又依附男性。

可以说二舅和珍妮在这段时间里也是陷入过深深的精神内耗和自我矛盾的。但是他们都在某一天从精神内耗中走了出来(和自己妥协),并且主动的输出自我价值,二舅做手工,珍妮则是参加反越战等等。影视解说里这叫做 “角色弧线”。

唯独阿甘信奉着母亲的格言一路走来都很顺利。这一切都得益于低于 80 的智商没法使他陷入精神内耗,以及他逆天的运气。

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不想拥有二舅和珍妮那样糟糕的人生。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遇到挫折都会陷入精神内耗。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也都没有阿甘那样的运气。

知乎用户 恨己 发表

那个声称被治好了精神内耗的作者。

是因为看到别人比他惨,而心理变态满足吧。

感动???

感动个香蕉你个八辣!!!

有啥值得感动的??

一个少年天才,因为一个医疗事故而废了,值得感动?

一个中年残废找了个始终不离婚跟他过的女人,帮别人养孩子的备胎,值得感动???

一个残废了这么多年,还办不下来残疾症的老年人,值得感动??

不是应该说同情吗???

你要感动,那你去换你愿意吗???

不愿意你感动个毛线!!!

至于《阿甘正传》,这不就是一个标准的 天选之子的爽文么???

一个傻小子,莫名其妙的成功,莫名其妙的发财。

除了告诉我们,人傻但命好外,还有啥意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来苏联解体有一群因为信仰崩塌而自杀的人是这种感觉。

我明明就是按照从小受到的教育做人,为什么你们要骂我傻呢。

我明明那么爱这个我所生活的地方,为什么你要嫌弃我呢。

知乎用户 这个国家​ 发表

说实话,二者在我看来都没什么感动人的。阿甘正传是美国人拍给美国人看的美国梦,故事大概是个虔诚的老实人祖上如加特林般冒青烟不断发大财最后取了个喝酒吸毒滥交的 “好女孩”;二舅是农村老人生活记录,觉得二舅人生励志的可以问问还在农村的亲戚,跟村里上点年纪的爷爷奶奶们聊聊天能收获一堆这样的励志故事一一都是困难年代的贫下中农过来的,谁没经历过一点风波。

可能是长时间没做阅读理解导致看不出文章大意与文章内涵了吧,不理解这个视频为什么火:这样的人明明很多怎么一群人看的感动泪目了;也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喷歌颂苦难:就是个平凡人的小纪录片而已啊

知乎用户 文轩 发表

知乎用户 村头王师傅 发表

不打动,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是可以理解二舅这样的人存在,甚至可以说见怪不怪了,甚至可以说在农村相当大的比例是二舅这样的人,差别只是在程度和具体经历上而已。其实从另一种角度看二舅不就是个树先生吗,在被二舅打动的同时作为农村人的我们有被自己打动过吗有可怜同情过自己吗。

如果说被二舅故事打动的逻辑,我感觉和被李子柒打动的逻辑是一样的。是一种隐藏和美化了农村生活的困顿与苦难,是一种人格美化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受众全体并不是农村人,给农村人的感受其实是在歌颂农村人的苦难与不公,为了满足城市的小布尔乔亚空虚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怀才不遇和命运不公的精神投射,说到底是精神世界寻求的某种逃避和认同。

就像阿甘正传也没有打动我一样,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带入阿甘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阿甘那样,或者把阿甘带入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又能不能做到,甚至可以带入自己的现实境况问问自己有没有阿甘的客观条件。如果都不能那又何来感动一说,其实这就是吹了一个虚幻的泡泡,就是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敢问各位做了美梦醒后会自我感动一番吗,不会的,只会瞬间忘了美梦连回味的时间都没有就奔赴压得喘不过气的工作中去了。

能不能在强调在渲染精神境界伟大的同时,现实点面对下客观存在的困苦的现实。

知乎用户 加饭王 发表

并没有被二舅打动,年纪大了情绪不容易波动,而且视频真实性有待考证(没说是假哦)。

我单纯是被 UP 主的文笔所感动的。

知乎用户 华夏天威 发表

看看《阿甘正传》是怎么刻画同样是残疾人的丹中尉的:

知乎用户 何汕 发表

阿甘有给他发挥自己的空间,也得到了他努力对应的回报,除了珍妮

但是二舅没有,他什么也没有。

知乎用户 意迟 发表

啥?这怎么可能啊,我怀疑你到底有没有看过《阿甘正传》,阿甘好歹坚持能够有回报,这二舅呢?坚持换来的依旧是贫困。依旧是埋没在茫茫人海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幸。

话说回来,要说二舅能够打动人,我穷及我十余年所受的教育,唯一能想到的是自己对自己的释怀,承认自己只是平平之辈。广大青年人在北上广深飘着不管多努力也只是各大城市的燃料而已,终究不能在这些大城市安家落户。但是你看二舅在农村虽然清贫,只要努力依旧过的很淡然、很从容。或许我们放下对大城市的执念,自己也能像二舅这样释然吧。

当然最后我阴谋论一下,二舅的爆火或许有某些资本或者媒体的推波助澜,意图想传达给年轻人,或者说中年人,要学会认命这样的一种思想;意图告诉中年人清贫也能过的快乐啊!那么这真的很恶心。

我问过不少人,如果不看评论他们都不觉得二舅有啥能够打动人的。再看看 B 乎的回答大部分也是对二舅评价很负面的,所以你要说没有人在暗中推送,我是不大信的。

知乎用户 你竟然偷拍本宝 发表

阿甘除了智力低一点,一辈子运气爆棚,衣食无忧。

二舅?

知乎用户 第三个号 发表

别侮辱阿甘正传

知乎用户 毛木 发表

打动吗?我想未必,反而更能衬托豺狼虎豹吃人了。

知乎用户 姚黄独步 发表

说实话我真的不理解网上这些小布尔乔亚。歌颂苦难,歌颂贫困。请问这些掌握话语权精致小青年以为这样的人在中国是寥寥无几吗?难道这不是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一种折射吗?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她说她在参加成人自考的过程中,她曾经见过一个人,一个脸都要没有的人,因为实在太过震撼,她说当时她看到桌子的考试名单中那张照片实在不可思议,她以为那个人是恶搞的,那个人没有脸,脸上都被烧毁了,看不见五官,只是有两个窟窿。我当时心里想天哪这样还参加什么成人自考,但是人家真的来参加高考了,她还在努力的生活。我的朋友说唉,人都这样了还在生活,我们相比他们已经好了太多了,原来这个时代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一个普通人。

那些数上热搜博士论文答谢,细细描述了自己一路走来历经磨难,苦难成就了他,我心想不是苦难成就了博士,而是那些人成了博士才敢面对苦难。中国人一贯如此的,我要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吃过苦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歌颂。这个词叫励志。

于是我们在文学作品里,在影视作品看不到穷人,因为普通人的人生价值不值得被认同,而在网上掌握话语权小布尔乔亚青年,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如此焦虑,他们也在为其他人焦虑,包括二舅。二舅腿瘸了,二舅没有结婚,二舅没有钱,二舅没有养老保险,二舅还要养一个老母亲。二舅啊!你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么?你不该控诉这个世界,控诉这个社会,你这样豁达我不理解,你又不是博士,你凭什么豁达。这就歌颂苦难了。

你既然知道问题在哪,为什么要指责二舅,做视频的二舅的外甥,因为我不敢,我骂作者歌颂苦难,因为二舅就是活的很苦,他要是觉得不苦,就是作者的问题。

一个穷人,一个饱受苦难的穷人,本来活着已经很难了,但是他想坦坦荡荡的活着,想说我这一生有自己价值这有什么错?在中国这样的人是绝大多数,你们到底是觉得苦难不值得歌颂,还是二舅的苦难不值得歌颂,博士的苦难才值得歌颂?

如果这个视频叫歌颂苦难

那么余华不应该写活着,他应该写怎样活着才能成功。

知乎用户 郑昌正 发表

我最近肠胃不好,鸡汤太油腻,喝了就会吐。所以一直不敢喝。

知乎用户 同尘 发表

跟某些人深恶痛绝的佛教故事差不多。虽然可以说是劝人向善,劝人心平,有利于社会和谐,但是是并不能让人民生活好转哪怕一丝的。。。

知乎用户 我不躺平谁躺平 发表

能拍成电影,过审,上映,那会打动我

知乎用户 不会分析 发表

并不能打动人,阿甘是典型的美国式鸡汤,二舅是中国鸡汤。认真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中国不缺二舅,

知乎用户 烤串侠 发表

打动我的竟然是从小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望,结果不得不在 996 的节奏里苟延残喘,曾经还天真的自认为一切总会更美好。结果这视频一棒子打过来,原来苦的人一直在,我没有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因我而改变。

回头一看,曾经也是二舅那个年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最终却在每天重复的生活节奏中慢慢和自己的曾经和解。

二舅已经 60 多,而我只是在一个收入更高的层次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本质上来讲,从年幼时的为建设祖国而活到为自己而活,慢慢进入到为了挣奶粉钱而活的年龄,和二舅又有什么分别呢。

被视频再一次点醒,普通人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意味着自己的曾经的梦想已经成为泡影,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加在下一代身上。自己都没有走出来的路,又怎么去引导下一代走呢。

不是我们被二舅打动,打动的永远只有自己。

比起打动自己更可怕的,突然发现我已经做不了什么了,在 “二舅” 这个和解循环里,我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或者说,除了和解,我还能怎样呢。

知乎用户 LeonWang 发表

旧社会能把。。。。

新社会能把。。。。?

是这么个逻辑么

知乎用户 买了再说 发表

阿甘的一生过得还不惨?二舅的一生过得还不够惨?积极向上或是麻木,那个惨就不存在了吗?

知乎用户 奇猫国 发表

《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 · 格卢姆于 1986 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 · 甘自强不息,最终 “傻人有傻福” 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阿甘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二舅是一个真实的人物。阿甘先天智障,二舅是被赤脚医生误打了四针落下的残疾。阿甘因为善于奔跑,被大学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二舅最擅长的是学习,但他没有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学习考上大学,这一点是二舅与阿甘最大的不同。二舅虽然没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他学习木工手艺,给妹妹们出嫁打时髦的家具,给部队做桌椅板凳,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和老母亲以及养女。阿甘讲述的是一个传奇的励志故事,二舅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活着的故事。

知乎用户 考试宝典​ 发表

他二舅不愧是他二舅!通篇看下来,文案声声入耳,画面与声音相得益彰,看似是二舅的一生,又何尝不是 “普通人的一生” 呢?看了第二遍以后,终于明白视频的舒适感在哪里了,在于——二舅的从容,不管是大好前程毁于那“四针”,还是首长给搓背,或是再见赤脚医生时那份淡然,都从二舅的人生里看到我们这个要强的民族倔强,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学习的,二舅不仅治愈了作者的精神内耗,也治愈了我的,以及千千万万的观看者。

视频我们不是最在行的,但医考我们是在行的~ 考试宝典,专注医学教育二十年。更多考试技能,可点击:

www.ksbao.com/hot.html

知乎用户 伊奇 发表

看到的都是普通人艰难的活着,视频中姥姥想自杀,二舅办不下来残疾证,视频火了以后马上就办好了,我呵了个大呵,这不就是 TMD 欺负老百姓吗!

在别处看到一句话: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

知乎用户 星星然 发表

二舅精神不就是吃亏了忍着,受委屈了憋着

用底层人的苦难当做励志故事,反过来又愚弄底层人

肉食者卑鄙无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感动只有可惜,如果没有那些人为的苦难,对于这么有才的人,人生会很闪耀的。

知乎用户 彭鱼宴 发表

搞不懂,搞不懂哪里来的这么多戾气。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认为《二舅》所表达的都是 “认命”,甚至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治好精神内耗是一种 “认命”??

二舅和作者从来都没有 “认命”,认命的是你们罢了。

视频从头到尾没有说过这是一个 “治愈”、“温暖” 的视频,所有某些人口中的 “我没有从这个视频里看出一点温暖” 也不过是带着主观情绪去审视这则视频而已。

还总有人拿结果论说事,作者视频火了,但是他舅舅还处于苦难。

这就是纯纯的马后炮了,一个视频创作初期谁可以保证这个视频能火?而且还是出圈的火?如果没有网上各种过度解读的推波助澜,这视频也许就是一个几十万一百来万的播放量视频而已。

过去的农村生活我相信就是如此荒诞的,因为我记得小的时候因为患上支气管炎,但是当地小县城的医疗水平不够发达,一直当做普通的咳嗽来治疗,一直没有治好,那时我奶奶就做出了许多 “荒诞” 的事来。

带我到菜市场找 “民间神医” 用手指粘龙虎牌清凉油伸到脖子里擦喉咙。

拜 “龙树” 改命格。

我相信在二舅那个年代的农村,在如此缺乏教育的环境下能够做出更多不为现代人所理解的事情来。

这则视频在我看来是一则以陈述口吻的记叙文,只不过作者的文案或许带有某种独有的幽默方式,以此来增添一些视频的趣味性,否则视频就变成了纪录片的旁白,让人昏昏欲睡了。

除去这些,有的人从视频里看出了自强不息,而有的只看出了怨天尤人,然后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也就罢了,还将自己的情绪带到作者头上,并且歪曲作者的创作本意,误导别人曲解此作品的内涵。

很多人甚至连视频都没看就大放厥词。

我相信《二舅》作者的初心是好的,相信可能他就只是因为二舅这戏剧性的人生而一时兴起创作此作而已。

二舅是无辜的,作者也是无辜的,这个视频也是无辜的。

只有肆意宣泄情绪攻击他人的人不是无辜的。

知乎用户 来世成月​ 发表

有这样的感觉,才是割裂的原因

知乎用户 好孕陈教授 发表

二舅的故事其实为什么能打动这么多中国人,我想说,既不是不屈不挠也不是顽强挣扎,这些故事在感动中国人物里我们看过很多,之所以我们还能被这样的事例感动,

一是二舅面对一手烂牌的时候,焦虑过怀疑过也自我放弃过,但最终走出舒适圈,演绎了被 “注定不能 ···” 的另一种人生,同时还意外收获了很多新的东西。这是现在很多迷茫的大部分人第一感受到的东西,这部分人资质平庸,朋友圈窄、“工作没有起色”甚至连辞职都要瞻前顾后,焦虑个没完,好像前路未知,后继无力的感觉,害怕改变,但又憧憬改变后可能带来的惊喜,但人对新事物的预判往往悲大于喜,所以 “苟” 成为了这些人的常态,既羡慕着改变后上岸的人,又嘲笑着改变后不如意的人。所以看到二舅会心生憧憬,反思自己,午夜梦回像被打了鸡血一样下定决心改变,并点了个赞,最后第二天面对同样的上班时间、挤公交地铁、吃饭下班,又会开始衡量,周而复始 ···

二是二舅展现的若隐若现的传奇色彩——天生我才,一朝陨落,从头再来,意外收获。二舅也像我们大多数人,一路走一路面临选择,他放弃了很多东西,他顾不了所有,但顾住了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在别人看来价格不等,但是价值却在不同层面熠熠生辉。我们喜欢草根逆袭,因为我们本是草根,爽文当道不是没有理由的,正是太多的不如意,让我们用不可能变可能的的颅内高潮麻痹自己——痛苦是暂时的。

我们的文化里一直强调舍和得,很多人都在平衡这两者,当舍超过得就会焦虑,当得超过舍就会洋洋得意,但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能将将做到平衡,然后后悔本可以得更多,或者舍更少。二舅是不问过去,所以他是任何一个意义上的赢家,而我们喜欢赢

知乎用户 没事浪一会 发表

除了一眼的悲哀,没有什么可打动的。有退休工资六七千的,有二舅这样一毛没有的。有什么可打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舅的故事是真的,阿甘正传的故事是编的。

这么大区别高赞居然没人说。

行吧,期待润学好爱者们都能立马穿越到电影中的山巅之国,享受个美好的未来。

现实中的二舅就交给我们,一步一步的努力去支持去呵护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全面脱贫了吗,你这个走红让政府很难办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阿甘正传告诉你,踏实能成功的;

二舅告诉你,踏实是要单一辈子的

知乎用户 代号而已 发表

打动个 ! 还不是团团主推符合新时代的奋斗思想

知乎用户 汉教忙角 发表

底层逻辑是一致的,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叙事感动。

一个视频的出圈,引发一波人的关注,疯狂刷屏背后真的解决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内耗,还是一种因惋惜而生发的自我感动?

我发现,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是无意义的,唯有真理和爱除外。

这句话什么时候都说得通。

知乎用户 新漂流瓶​ 发表

二舅的故事,主要是能够让广大的小镇做题家感同身受。

只是这份感动并不纯粹,就像是在社交媒体上拍出自己姣好身材的女孩,声称自己是在热爱运动一样,在它的背后,还代表了某种讽刺与心酸,尤其是与今日同样上了热搜的江西周劼大伯、三伯事件,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为此,两大事件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搜词,并就价值观的对错引发了新的讨论。

二舅的存在并不是个例,事实上即便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市郊不过几十公里,都生活着这样一群朴素、坚强、踏实的乡村人。

对于大部分从小地方出来的小镇做题家来说,二舅的经历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他们即便自己没有经历,也会知道自己身边就有这样人,甚至有的做题家的农村亲人、甚至围观这个事件的网友本身,就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它之所以火上了全网,在于它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现代的网络存在一种魔幻的割裂现象,那就是似乎抛弃了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人。同样是底层人群体,你看到的只是看到互联网 996、看到都市打工人、看到男女对立、看到感情纠葛、看到彩礼房价,但是很少看得到 007 的土木工程、几乎看不到留在农村孤独终老的那群人,就仿佛他们连被人知道的资格都没有。

而这一次 UP 主在标题中提到的 “精神内耗”,本身也是困扰着处富人外一切阶级的人,和广大网友本身就息息相关,这个时候再提到治好 “精神内耗” 的方式,是了解农村二舅的故事。

确实,我们都知道了,二舅即便深陷时代的漩涡,他天赋异禀,成绩突出,性格坚强,即使是在非常差的环境下,也依旧积极地生活着,基本符合教科书上所宣扬的一切美好品德。

表面上看,作者也是似乎想借用二舅的故事来鼓励其它人,毕竟就连二舅这么悲惨的人,都没有沉沦,向生活妥协,我们这些比他条件好那么多的人,又有什么值得迷茫和抱怨的呢?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在于:这么一个品格好到几乎完美的人,最后却还是过上了这样凄凉的人生,他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甚至连养老都是个问题,那么所谓的坚强和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同样出现在今日热搜的周劼,却明明什么都没做,没有能力也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却过着无数人拼尽一生都望其项背的奢侈生活,二者一对比,更是击中了无数人本就快破碎的价值观。

没有人是与生俱来就喜欢苦难的,和苦难做斗争,奋斗的目的,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接受苦难的目的,是为了承受更多的苦难,那么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同样也是今日的热搜,杭州一位才 20 出头的姑娘,就是因为努力过头,而不幸失去了生命,那么她努力的结果,就是为了这个吗?我想不是。

所以,谁都在赞美二舅,更没人想成为第二个他,大家都只想成为周劼的大伯。

知乎用户 kekobear 发表

阿甘是天生残疾,二舅是被人搞成那样的,而且编剧还给阿甘写了个好结局,二舅要是最后能住在五层大别墅里,那感动一下也无所谓,问题是拍片火了之后残疾证才刚刚办下来,确定不是火上浇油?

要是阿甘最后仍然贫困潦倒,结尾处再被设计成别人施舍了几个巧克力给他,他一脸幸福的吃着巧克力,然后全剧终,这个编剧确定不会被观众骂成渣?

知乎用户 廿六宁生 发表

不得不说,看《阿甘正传》的时候,打动我的一直是主人公阿甘的真诚、正直与善良,要说励志,其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励志,因为在电影的叙事逻辑中,阿甘除了小时候遭遇的苦难之外,他的成功一直是伴随着超出常规的运气的,这部电影更倾向于所谓的 “爽片”。观众们看着阿甘正直、善良,他的努力受到上天的眷顾,他想做的也基本上都成功了,这种心想事成的感觉让体会到代入感的观众感觉很 “爽”,就像是看到顺风顺水的人生感同身受一样。

可在现实生活中,多的是求而不得的事,很少有人的人生像爽文主角一样一路开挂,真实的情况是,你想考研却一战失败了,你想考编却面试被刷了,你想拥有甜甜的恋爱却吃尽了感情的伤害。真正能抵御 “精神内耗” 的人,是在看清了世界的残酷真相之后,仍然选择真诚地热爱世界的人。

看视频里面,“二舅” 遇到的不顺遂的事情可太多了,遇上改革开放的政策调整,他欣然接受失去稳定工作这件事,还因为在心底认可,觉得公平。心爱的人因为意外突然死了,他也没有放弃填充生活的其他价值。姥姥生病了想自杀,他就拖着残破的身体时时刻刻地顾着姥姥。以上种种,放在世人的生活中,哪个不是可以被过分放大的情绪推入绝望的苦难?“二舅” 不幸运,他一点儿也没有阿甘那样的 “金手指”,他能够饱满地发挥人生价值地原因在于他愿意平和地面对苦难,并且永远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他比世界上的苦难更强大,这才是他的人生饱满且充实的原因。

面对 “精神内耗”,我们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自我调节。

https://www.globalpeople.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id=50254

知乎用户 过去可以改变 发表

阿甘是虚构的,所以我无感,就算是真实的,也只是个极其罕见的幸运儿罢了,雨我无瓜。

二舅是广泛又真实的,庸医毁一生,很多人扯太远,但是最直接原因就是庸医,我也是高中被诊所庸医乱打针毁一生。后续问题折磨得我放弃了一切。好在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让迷惘的我找到了路,不然大概也会像这个二舅永远沉沦。

知乎用户 万万不能伤她心 发表

同样有儿时身体残缺的经历,阿甘站了起来,虽然站起来的原因很神奇;二舅却选择了和岁月和解,二舅的故事明显更加真实!

不是每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二舅的遭遇是个悲剧,但是他保持乐观的心态依然活的很好,比起我叔伯辈儿的一些人,四肢健全,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天赋,过得却十分悲惨,所以二舅是个能认清现实的人,我相信大多数人如果有二舅的遭遇,早早就废了!

所以两个都是毒鸡汤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就在昨天袁华写了篇《我的区长父亲》

就在昨天有人写了篇《二舅治疗了我的精神内耗》

经过评委们的重重考虑,反复讨论,十分慎重的选择袁华的作品,但各评委觉得二舅底层人民身残志坚感动中国的精神实在令人触动,所以通过重重考虑觉得将二舅这篇作文发到各个电视台,提出表扬,并向广大人民传播。

一时间,许多快递员,外卖小哥,服务员等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十点了躺在床上,刷着视频,看着评委对大家给予厚望的评语,抹去眼角细纹上的眼泪,笑着说:

明天我要更努力

知乎用户 蜂蜜 发表

我没感动,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可怜人而已

知乎用户 社会盲刘 发表

阿甘正传本质上是一个给当时代美国人的一剂安慰剂。

通过阿甘的经历串联起当时美国人共同记忆中那些充满伤痛和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再通过阿甘戏剧性的,总能获得好结果的爽文经历,给全体美国人的睡前故事。

它感动了很多人,但其实并没有感动我。

二舅的视频,至少从标题和文案总结来看其实作者想打的是一针兴奋剂。

想通过二舅的生活来劝慰和激励仍在摸爬滚打的人们坚持平凡,努力奋斗。说是精神内耗,其实该说是想委婉的劝解躺平这个概念。(个人理解)

这是个作品,所以它就可以有很多种的理解。有人看到的是平凡人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努力奋斗,有人看到的是遗憾,有人看到的是对时代的抨击… 我并不觉得这其中任何一项有错误。

它打动了很多人,但其实还是并没有打动我。

阿甘有阿甘的人生,二舅有二舅的人生。有的想安抚 “伤痛的美国人”,有的想激励 “平凡的中国人”。可对我而言,我看到了两个事,一个是故事,另一个还是故事。

我不曾经历他们的经历,而阿甘和二舅的悲欢也根本不曾跟我相通。

知乎用户 烂在淤泥里 发表

阿甘和二舅都不是普通人,二舅是运气极差的聪慧人,阿甘是运气超好的智力障碍人士,仅从这一点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是与众不同的。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所经历的是什么?

平平无奇的家庭背景,平平无奇的智力水平,平平无奇的运气……

这… 才是构成了我们普通人的元素。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成为二舅,也不会成为阿甘。

所以我认为这两部片子如果能打动普通人的话,我想也许是在二舅身上看到了苦难,在阿甘身上看到了幸福。

普通人厌恶苦难,却崇拜战胜苦难积极乐观的人,普通人渴望幸福,却总也得不到满足想要更幸福。

二舅战没战胜苦难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二舅现在也许是积极的是乐观的,这就足以让我对他产生崇拜。

阿甘有没有走到幸福的巅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走到了我走不到的幸福站点,所以我每一次更幸福的同时也会更渴望他的幸福。

就像我没经历过从完好的人变成残缺的人,但我仍会崇拜那些积极乐观生活的残疾人士,因为他们经历了我难以想象的苦难,却仍旧对生活抱有期待。

就像我掌握了十万块的财富,但我仍会渴望掌握百万,千万乃至更多的财富,因为那里是更幸福,是更高峰。

所以我真的不认为这两部片子是‘一样’的。

他们对于我而言,终究只是故事而已。

我不是二舅,也不是阿甘,我是我,一个普通人。

知乎用户 我不搞机​ 发表

打动个鸡巴?

知乎用户 rua 一把兔子 发表

个人观点是不一样的。

阿甘能打动人的是,将天生智商有问题的缺陷,通过母亲和珍妮的鼓励,转变成单一追求事物的纯粹优点。

像跑步,踢足球,打仗,开虾厂等等,阿甘智障的缺点反而让他更专注事物本身发展。再赶上美丽国国运上升的时期,他才拥有开挂的人生。

但二舅打动人的是,在本来身体健康却被误诊导致残疾后,依然能热爱生活。他不回忆健全的时候,不沉沦在健全人生的未来。他是接纳这种悲剧,然后好好生活,为自己,为他人。

前者无知所以无惧,但后者是明知仍然可为。这就是二舅的动人之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行差踏错一步,就万劫不复。而且没有人为你的悲剧负责和兜底,能被这样的故事治愈的人,我只能说多少沾点………

知乎用户 皮布格鲁 发表

一个是优秀的学生变村里残疾的木匠,

一个是智障的学生变国家运动员上市 CEO

知乎用户 别儿哥 发表

很早就在破站上看到了标题,一直没点进去看,看名字就让我很回避的视频,知道有天老婆问我: 知道二舅吗?我就知道大事不好。

赶紧去找来看了,果然是表面让人感动,细想让人恶心厌烦,这种鸡汤文拿什么和阿飞正传比?

故事的核心是一个天才遇到挫折,但百折不挠,努力生活,为身边的人奉献,从而活的很有意义。这一看就是三纲五常那一套贻害千余年的糟粕。

重视现有秩序,提倡奉献,简直比主旋律还主旋律,集权统治集团的最爱。

这套玩意儿,最恶心人的地方就是不把人当人。这些主角表面看着励志,感动,但其实是极其悲惨的。

你会觉得有一个这样的二舅很好,这样的儿子很好,这样的兄弟很好。但是你愿意成为这个二舅吗?哪怕是一天,你们真正想过二舅这样的一天有多难多悲惨吗?

生活条件越恶劣的地方,越是利于宗教的传播,而宗教的核心就是苦难,物质生活的苦难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这视频就像一个没有外壳的宗教,快速生长于这经济下行,疫病环伺,社会全方位门阀化的环境。人们需要这种毒鸡汤合理化自己 996,高房贷,远低于劳动成果的报酬,低欲望,被迫奉献,从而自我感动,从中得到慰藉。说白了就是现在大环境很恶劣,社会失去了活力。

大环境可预见会变的更加恶劣,这种宣扬苦难和奉献的毒鸡汤只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长老 发表

这件事应该和周吉利事件一起看。

知乎用户 Yu1e 发表

阿甘正传不是爽片吗????

你看二舅的故事

你感觉出来这是爽片????

知乎用户 阿愚​ 发表

不 不一样 原因在于 阿甘 大家都知道是假的

知乎用户 我的进化体 发表

逆境生存的意志是相似的,但本质上是不同的。阿甘的本质是破局!“二舅” 的本质是和解!

阿甘一方面是智商欠缺,遭到成长环境的恶意排斥,一路被欺负嘲笑,除了哭笑不得的傻操作,他暴打骚扰珍妮的观众、橄榄球赛傻傻狂跑胜利、战场抱战友出危险区等傻傻的行为却感动了他人,从而获得真挚的朋友和战友,这是突破傻的局限;另一方面是肢体歪曲,走路歪扭不便,经过努力矫正,跑步反而成了强项,跑出了风一样的速度,把欺负他的同学远远甩开,跑遍了小镇,跑进了大学,跑赢了橄榄球赛,跑过了阵地,跑遍了美国,这是突破肢体的局限!因为他执着的突破,不断得到命运的嘉奖,收获美好友情、爱情!而他的儿子聪明又健康,更是他基因传承的突破,同样的校车上学场景,儿子聪敏自信的表现,他知道儿子绝对不会像他那样了!

“二舅” 是肢体残疾,幼时病痛等原因导致的不可挽回的,无法矫正的肢体残疾,哪怕自己努力寻求医书妄图治疗也只剩无奈。可能是心灵上的原因而选择不再上学,因此被命运逼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之后选择的木工活作为生计,无论在乡村还是部队,都混得不错,为妹妹亲手置办嫁妆、给养女买房、照顾母亲等等,是中国式奉献精神的表现,自己人生已落得如此,那就奋力为亲人和社会多一点贡献。与命运和解后,更专注的是家庭和奉献,他未能在肢体健康做突破,最终选择默默无闻努力而又坚强的人生路!

知乎用户 雨措 发表

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话,争取胜利!难道这样就算是胜利?

知乎用户 淈泥 发表

有一个人,得了蛀牙,疼得实在受不了,但又狠不下心来拔牙。只好给牙龈注射麻醉剂,以求一时之慰籍,这样仿佛就能忘记嘴里还有被龋坏的牙齿一般。

知乎用户 cc xy​ 发表

阿甘正传揭示了老美送傻子上前线当炮灰的黑历史。二舅将那段医疗资源不足的苦难史摆出来了。

知乎用户 南派剑客 发表

啊呜卵就是啊呜卵,动不动就是打动、感动之类的,正合老爷需要,都不想想,对你来说有个屁用,还是要下岗送外卖

知乎用户 文创的自定义 发表

不是一个逻辑……

阿甘说的是傻人有傻福的故事。

二舅是傻,是耿直吗?

不,二舅是真的猛!

首先,二舅当年去北京,难道真的是想去走走,看看吗??

看着看着,二舅就到部队了吗?

无缘无故的,二舅如果耿直呆板,有修东西的机会吗?

没留点心眼,二舅可能遇到某大人物吗?

细思极恐啊!

如此想来,二舅上访都上访都北京的军区,找到了大首长,如此硬核狠人,怎么到诸位眼里,就成了阿甘。

另外……

当年的木匠可是香馍馍,是真能赚到买套房的钱。

要不然,凭什么能够跟隔壁的有夫之妇及其家人,和谐相处?

且是在养女抵触的情况下,而养女为什么会抵触?又是细思极恐啊!!……

二舅励志?

接受苦难?

啊不不不,他反而是有勇气面对残酷且冰冷的事实。

或许,他见过大人物之后,放下了前面几年的躺床、摆烂的心理负担,只是想着确实该好好生活了。。。

至于那些宣传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要抱怨苦难?

呃……

看来我们当前的经济真的很差很差,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不看好,甚至是要面对国际全面封锁了??

自信点不好吗?

我们 90 后、95 后是垮掉的一代,哪有那么多的矫情,该面对的时候,不照样乖乖面对,我们敢跟领导拍桌子吗??

贫穷,已经教会我们要老老实实的面对现实了。

某些媒体,就不要再爹味太重的对我们指指点点啦。

毕竟,我们不是二舅,也不是大伯、三伯,连发朋友圈炫耀的资本都没有。

知乎用户 信十四 发表

残疾的 66 岁老人仍在工作

88 岁的老人不再想活着

可以解决了你的精神内耗吗?

知乎用户 Asamura 3 发表

也许安倍也纳闷,怎么日本就没能出个三舅二大爷让邪教统一教的受害者们治一治精神内耗呢?这样山上也许甚至会自省自己是不是还不够努力,而不是造枪走上绝路了。

言归正传,二舅跟阿甘有本质区别。虽然都在开局阶段遭遇重大挫折,但阿甘的人生路线是不断上升的,是有正向反馈的。观众也并非被阿甘的苦难所打动,而是更欣慰于经历苦难之后的美好。而二舅可以说是持续的苦难,生活虽有起色但起色不大。在我看来观众的感动有种怜悯的情绪在里面。

回到山上这边,我会认为他是一个被命运压垮了的没能撑住的 “二舅”,而非 “阿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现在,似乎,好像,可能,不太能被《阿甘正传》的故事感动了。

但是,看完二舅的故事,我还是掉眼泪了。

而且,对比来看,阿甘和二舅,似乎就是两个平行世界里,镜像般的存在。

知乎用户 吾儿拉索 发表

那能一样吗

阿甘是一手烂牌,靠着自身的努力加上美国崛起,最后过得比普通人好多了

他二舅是一手烂牌,靠着自身的努力加上越南崛起,最后过得不如普通人

知乎用户 唯我两仪 发表

逻辑不一样。

阿甘正传表达的是美国梦的精神内核,即便你是一个傻子,即便你腿部残疾,略有驼背,但只要你努力不懈的去奋斗,就可以过上美好生活。总体来说是正能量满满的精神鸡汤。

二舅的故事表达的是即便坚持奋斗,在生活的苦难与不公面前个人往往也是无力的,这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包容种种苦难与不公,依旧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去面对生活。emmm…… 感觉怪怪的,有种 PUA 的感觉。

知乎用户 锦帽貂裘​ 发表

照老人的说法,这都是命!

各有各的命!

命都挺苦!

知乎用户 魏毛毛 发表

不是

我觉得有个电影效果比这更好,叫《卢旺达饭店》

当初很多人一起在学校影院看的,看完的我和小伙伴们都感慨生活在和平国家太好了,什么苦难都能接受

还有不少义愤填膺批判西方见死不救的

什么苦难宣传,都比不过无差别屠杀死亡恐惧给人的震慑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舅没有统战价值

知乎用户 杨枫 发表

完全不一样。

二舅是灵魂和思想上自由,没人能阻止他热爱生活,并且开心。

阿甘是集中一点,登峰造极,获得成功。

知乎用户 夜里思考人生 发表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甸甸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知乎用户 疲惫牛马 发表

“成功人士” 看到了人努力奋斗把牌打好的可贵,说这是人的赞歌。

然而,要他自己去唱这赞歌,他是不愿意的。

知乎用户 家庭该是历史名词 发表

我想了一下,感觉不太一样。

阿甘那种,是 “向往”,我希望我努力后能达到那样。

二舅那种,是 “恐惧”,我不希望我达到那种样子。

都是触动,但是方向不一样。

知乎用户 靓靓小鬼 发表

没人吐槽二舅是小三吗?这一点我真的很奇怪,全网居然没看到有人吐槽这个,这非常明显的知三当三了,人家都还没离婚呢?你就跟别人老婆搞暧昧?不知道避嫌?还称之为二舅的爱情?

知乎用户 咖啡喝多了 发表

首先,这两个故事我都看过很多很多遍,所以,我可以算是个合格观众了。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大概得变成,我被二舅的故事打动的逻辑,跟被《阿甘正传》打动的逻辑一样吗?

我的回答是:不,完全不一样

还记得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是在初二的时候,我们英语老师花了宝贵的俩节课放给我们看的,年纪小,包括第一次看,真的被阿甘的故事震撼,激励。小时候看被打动的逻辑,就可以说跟现在长大了看了二舅的故事被打动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平凡的命运,不抱怨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精彩。

但是随着渐渐长大,思想也越来越成熟,看阿甘次数越来越来多,我慢慢发现阿甘正传这种外国故事,好像没有小时候认为的那么封神。随着自己阅历渐渐丰富,看过的人生越来越多,我不知是在哪一次,突然觉得阿甘正传这个故事是一个爽文故事,可能我这种思想倒是退步了,但是我却怎么也不想纠正自己。即便评分再高,大家再怎么赞赏,我没再看过阿甘正传。

阿甘,一个生活条件并不好,脑袋不太聪明,双腿在小时候还是残疾的人。看似命运坎坷,但是他却一路飞奔,走上人生巅峰,比爽文男主还爽,只不过差了爽文男主的颜值与后宫。虽然看似阿甘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才把一手烂牌打出彩,但是克服重重困难,我的定义是自己认为困难的困难才是困难,而不是周围人、大家定义的。比如一些著名画家每天花 10 小时不断画画,大家认为太苦太累了,但画家乐在其中,那么,这就完全不能定义为困难。

困难、命苦等等这些东西,我觉得不能是客观的,一定要是主观的

阿甘脑袋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正常,就说是少一根普通人的敏感的脑筋吧,我们认为他很多生活都过得很像会被大家嘲笑,所以他好苦,他面对了这些,然后坚强得活得出彩了,所以他很棒。但现实是,阿甘对旁人的眼光并不敏感,我认为,他并不觉得他的命运苦。所以也没有什么克服面对一说。如果要坚强,应该是一个正常人,面对着阿甘这样的生活,自己知道自己单亲家族的苦,自己知道自己残疾被嘲笑的苦,然后克服这些苦难,活出成功人生,这才算坚强。另外,阿甘的命运多顺利,上帝只是给他关了一扇并不透风的窗,但是却给他开了无数的门,前门后门左门右门阿门。他考不上大学,但是打橄榄球有身体天赋,打出了名头,这个时候,其实多少人考不上大学,身体条件还非常差的;他顺利去当了兵,战场上只有他一人幸运得健全活着,他甚至还顺利遇上贵人,交朋友交到贵人,给了他一个生财之道。他女朋友还很爱他,只上床,不需负责,还赚了非常非常多钱… 这,多好的命运,我寻思着,他也没有困难需要克服呀。

再看看二舅,二舅的命运也是坎坷,本来可以是 “状元郎”,却变成瘸脚老头。但是二舅道心坚定,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烂牌打得惬意且得体。二舅悟性这么高,情商应该也高吧,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落魄。但是他确实抗住了。他与阿甘表面上看似没什么区别,都是残疾,命运不堪。但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阿甘并不是很知道自己拿了一手烂牌,属于无心插柳,柳却成荫了。二舅知道,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手好牌,但是他把它打好了。这种区别,不知道大家懂不懂,我是语言匮乏了。

所以二舅真的有太多太多可以学了,我被二舅打动的逻辑是,二舅让我感觉,他可以把任何一副烂牌打好。而阿甘,只不过拿牌的时候运气不好,但打牌的时候运气却开了挂,我被感动到,只能说是一个比较高逼格,高文学性的爽文罢了。(个人见解,存在主观臆断,望阿甘粉勿喷)

知乎用户 曼特宁小妞 发表

因为阿甘是个傻子——

只有在傻瓜的脑海中,才能把苦难理解为各种各样的幸运。

一个人得到了他本不应得的,这叫幸运。

所以观众看到他的感觉是——幸亏他是个傻子,傻人有傻福啊。

而二舅是正常人——

正常人是不会把苦难理解为幸运的。

一个人失去了他本应得的,这能叫幸运吗?

所以观众看到他的感觉是——清醒又艰难的一生,真是个可怜人呐。

这也是为什么视频中,老人说自己 “不想活了”;视频火了之后,全家人会抱头痛哭一场。

换做是阿甘,全家都在开香槟庆祝吧。

阿甘的整个故事基调,是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

让观众看到,如果你以另一个角度理解世界,这个世界也可以以你想象的模样,回报给你。

让观众想到,如果一个傻子都能做到,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

所以看完阿甘的故事,眼睛是发亮的,心情是激荡的。

而二舅的整个故事基调,是关照的、自嘲的、向下看的,

让观众看到,这个世界就是这个德行,你能怎么办,你只能阿 Q 一点,不去纠结那些没结果的事。

让观众想到,连二舅这样努力的人,也只能如此辛苦恣睢地活着,自己能比他更坚强吗?

所以看完二舅的故事,眼神是暗淡的,心态是发凉的。

阿甘是天生的残疾,

但他的身残志坚,有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你会被他鼓舞,这叫 “打动”;

二舅的残疾是被害的,

他身残又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对不公的妥协,你会替他不值,这叫 “怜悯”。

最搞笑的是,这俩还都是 “主旋律” 宣传片,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走出了截然相反的局势。

知乎用户 景凉 发表

我看《阿甘正传》真的没看懂,理解不了。。

虽然没被最近的故事打动,,但是我能理解这个故事。

被你一说,醍醐灌顶,确实差不多啊。

我理解不了阿甘,,应该就是我不知道他的人生在干什么,他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在二舅的故事里就不叫清晰。

知乎用户 李舜生 发表

二舅的故事是一个底层群众自救的故事,我觉得更像日子好点的福贵,没有打动我

知乎用户 左道 发表

怎么不看看 活着 里面福贵少爷呢?

我看有多少觉得能解决精神内耗的?

福贵和二舅本质不都是一回事吗

说难听点。现在人们把二舅当做心灵鸡汤传播。这本省不就是很可笑吗

知乎用户 人间不凉 发表

正常人都不会去歌颂苦难。

伟大的是在苦难中坚强的人,坚强的人的存在也不是劝人去将苦难视作合理化,那宣扬的不是坚强而是麻木,人可以坚强,但坚强是为了争取自己更好的活着,而不是接受别人给的苦难一声不吭作牛马。

休想洗脑我!

知乎用户 粤语残片 发表

苦难和辛苦怎么会是一样呢?

知乎用户 風華 发表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福利制度的薄弱

知乎用户 骑墙感恩神神党 发表

我个人建议是

福贵大爷

知乎用户 肩膀上的农作物 发表

这么说把,被二舅故事打动的人的逻辑,跟阿甘的逻辑,应该是差不多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能说我当年看《阿甘正传》就没有被打动过吗。

甚至,我是反感《阿甘正传》的那一批人。

包括现在的《二舅》,拿掉视频画面,只看文案不就是当年《读者》的鸡汤文吗,而且是毒鸡汤。作者貌似冷静的描述,却从来只提出现象,不提任何解决的意图,连解决的想法都没,就像一个人指着一位农民,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这里有一个农民耶!”

明明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却要做另类归因。拿别人的苦难平复自己的内心的困境,呵呵,真是太 “知识分子” 了。

这样的主流文化,是应该被批判的,而不是为之感动。毕竟我们的时代在进步,不能思想反而回到了过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乡三天,二丫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知乎用户 xxxxxxxxx 发表

为什么会被打动?喝鸡汤就饱了还会有那么多人躺平?我很佩服二舅,但我精神内耗没有治好。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原来早已拉黑

知乎用户 香波嘛嘛 发表

完全不一样,阿甘是励志,是对磨难的反抗!

二舅是接受,苦中作乐,并且他的亲人还不让他去直播致富。。。。。

知乎用户 野马尘埃 发表

说明我们终于发展到了美国,1994 年的水平。

—《阿甘正传》1994 年 7 月 6 日在美国上映

知乎用户 沧海月明 发表

故事娓娓道来,在这个充斥着傻叉综艺和装逼比赛以及弱智连续剧的环境中让心中荡起一丝真实的涟漪。

但,我并不感动。建立在他人不如意人生上的一丝丝优越感如果能让你感动,那么你的境界也实在太低了,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很多无可奈何的唏嘘,就好像夕阳下坐在河边看着倒映晚霞的流水向着远方而去,裹着一抹淡淡的忧伤。

不过,黑夜终将来临,我们还是要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回到自己的金窝银窝狗窝,继续自己的人生,能让人感动的始终只有自己罢了。

知乎用户 枯草色 发表

完全不一致!

阿甘正传是告诉你,即使是残障人士,努力认真的生活也能过的精彩,有所成就。

二舅是让你看到有人过得很惨,让你觉得该知足了。

一个是激发你的精神,一个是让你自己打压自己的精神。

知乎用户 顺其自然 发表

阿甘正传 突出励志

二舅 让我们感触更多的恐怕是现实与宣传口中的割裂感太强烈,二舅的苟且说不定哪天也会降临到普通人头上的那种共情 ····

知乎用户 淡水鱼​ 发表

今天前五热搜综合来看实在太魔幻

知乎用户 Justsoso 发表

阿甘是个人的悲剧(他确实有点傻),二舅是时代悲剧的缩影,上一个能把时代悲剧写的清纯脱俗的是鲁迅的《少年闰土》。在鲁迅的眼里,闰土的生活快乐而充实。

知乎用户 瓦尔登的船夫​ 发表

短视频虽然也看了两遍,但是回味起来感觉也不是所谓的什么歌颂,而是认命,就是一个人错过的机遇,就认命接受吧,抱怨也没用。

这才是那个作者所指的精神内耗,也是 85 后和全体 90 后都正在经历的一个残酷现实:几乎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红利……

说白了就是再努力,再奋斗,也很难像父辈们那样,同辈人中有那么多可以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改变个人身体,整个家庭的命运了,不可能了,有,也注定是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普通人单纯的努力的影响系数相比起来太小了。

这份认命注定是苦涩的,就如同天之骄子被四针扎坏的那条腿,但接受现实才是活下去的人第一步啊,抱怨涂增消耗,这才是做这个精神内耗吧。

我曾经和很多父辈们辩论过一个话题,那就是对于建国后出生的那一代人,虽然童年的日子很苦,但也完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期,奋斗的青年和安逸的晚年都挺幸福的,属于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

与此相反,对于 80 后和 90 后来说,虽然童年的日子很幸福,衣食无忧有学上,但奋斗的青年更加内卷,结婚育儿的压力也更大,未来遥遥一日的晚年没有着落,属于典型的先甜后苦,如果让我来做个选择,其实更向往先苦后甜,在人生既然已经开始了,哪里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

知乎用户 刘化檩​ 发表

意义的结构具有巨大不同。

阿甘是成功的励志故事;二舅是一生都残的现实故事。

一个励志故事,只要奋进,还是有未来的;一个悲催现实故事,过的比你苦的人都在坚持地活着!

二舅的故事,如果放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绝对是励志的,因为很多人都死去了。

二舅的故事,放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时期,这绝对是映射性的,因为如此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苦难还是笼罩着很多普通人!

知乎用户 魔王的猴子 发表

逻辑一样吗?

二舅编辑起码脑洞没飞起,虽然处处转折,真实性存疑,但整体基调还在现实承受范围内。

阿甘正传把智障送战场送死写成光明未来,

丧事喜办还得看某些人的美爹。

知乎用户 槐下​ 发表

没有被阿甘正传打动过

知乎用户 临碣 发表

没被打动,5 秒都看不进去,强忍着看了半分钟,退了。

镜头都不能说摆拍

语言尴尬得要死

好几百字过去了,语焉不详

也不知道都怎么被感动动的

知乎用户 让我再想想 发表

没看过阿甘

但二舅给我的感觉很难过

难过到我错以为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

因为卑微

我觉得二舅没有走出来

他的人格与理想都被当年的医生抽掉了

即使后来有了立身之本 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爱情

我不敢想象杨过因为断臂而隐姓埋名 不敢想象小龙女因为失贞而远走他乡

整篇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将错就错

或许有的人以为残疾人积极向上的活下去很了不起 但是如果你这么想我会瞧不起你

知乎用户 没有感情的鲨雕 发表

完全是天差地别

二舅的生活展现是: 是金子也得向现实生活低头。还得安慰自己生活可贵。

阿甘体现的是: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管在任何领域你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因此阿甘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极度富有。

来回顾一下阿甘的一生

想治好腿,几年时间创造奇迹顺带成为球星

去参军,训练没多久就打破拆枪纪录

参加越战,成为了越战英雄

闲着没事打乒乓球,促进中美建交

想去捕虾,坚持一段直接直接大丰收

投资苹果公司,财富自由

随手涂鸦衣服,风靡世界

寻找珍妮,最终收获珍妮的爱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 不赞美苦难,是做人的底线。

很多人在赞美二舅,可是有多少人关心二舅为什么活的这么艰难?二舅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吗?

甚至就像视频作者文案说的,二舅是一个天才、是能吃苦的人、一个性格坚韧的人。

可即便天才如二舅都活成这样,那普通人该怎么活下去?

只能说知乎还好,不是无脑的全盘赞美二舅。

知乎用户 刀泰 发表

不一样

如果是漫威或者 BBC 拍出来

可是直接鉴定为乳了

知乎用户 自我飞升 发表

阿甘的美国梦,傻人有傻福完全不一样

但是跟阿 Q 正传的精神胜利法一样

知乎用户 雁渡寒潭 发表

不知道。

因为二者都没能打动我。

知乎用户 微赞直播​ 发表

这两天,小编的朋友圈都被一条播放量超 1200 万,实时在看人数一直保持在 3 万以上的一个人刷屏:二舅。在视频分享社区,UP 主 “衣戈猜想” 发布《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用时长 11 分钟的视频追溯了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人生经历。

视频中,二舅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什么高光时刻,也没有什么奇迹发生,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因赤脚医生打错针而彻底葬送。之后的二舅没有 “爽剧” 标配的触底反弹,而是靠着木工手艺和维修能力,为“顾住自己”、顾住家人坚强地讨生活。

这样的二舅似曾相识。认命但不认输的二舅,存在于不少以此为母题的文学故事和影视作品中;自强的二舅,也存在于不少人的老家故事甚至亲身经历中。但当我们再一次看到同类的故事,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深深震撼、感动和治愈。

有人看完视频后在朋友圈里写道:“我真的不想年纪轻轻就入土,我真的想拼一把,我想让自己老了以后不会觉得没年轻过,谢谢,真的谢谢,我想像二舅一样,不问来路,不记归途,当最快乐的人。”

也有人表示:“我自己的精神内耗不会因为看到二舅这样的人比我还要悲惨而被治愈。也就是治疗不能通过比惨而获得释放。”

眼下,这样一条突然爆火的视频,留给每一位观众的思考还在继续,尤其是片名中所提及的 “精神内耗”。

“佛系” 实为逃避社会压力

随着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除了一部分人精神内耗,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进入另一个 “反内耗” 极端。

这两年,一种名为 “佛系” 的现象在网络上悄然兴起,自从 “佛系” 现象走红后,我们身边也不难发现一些所谓 “佛系青年” 的极端例子:

他们上大学的时候不上课、睡懒觉、打游戏,每天宅在寝室,上班后开始 “啃老”,敷衍对待工作,或者干脆加入“考研党” 的行列,延缓自己步入社会的时间。而对这种打着 “佛系” 旗号消极应对人生的做法,实则是与佛教积极入世强调的精神相悖的。

那么既然所谓的 “佛系青年” 并不是受到了佛教精神的影响,这种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上述消极的人生方式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汤颖红曾在陕西科技馆开过这样一次心理科普讲堂,她在讲堂课上这样分析道,所谓佛系青年,往往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种原因是压力过大,这类人生活在父母身边,家庭条件很好,或者是家里很穷但是惯孩子,导致自身没有承受过压力,参加工作后,为了逃避社会给他带来的压力,从而选择 “佛系”;

另一种原因是在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被打击的次数太多,因而产生了 “习得性无助”,失去了奋进的想法,不得已用“佛系” 来安慰自己。

压力过大加习得性无助,形成了现在社会一种极端现象,这就是‘佛系青年。既然佛系不可取,在分享中,汤颖红还就如何调适佛系及心理健康帮助进行了讲解,该场直播获得 93w+ 的人围观。

如今,随着疫情导致的不可抗力及生活竞争的急剧激烈,“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辐射到每一个人,无论是精神内耗还是佛系,无不反映着这个社会正在 “生病”。这条爆火的“二舅” 视频,留给了每一位观众审视及思考:生命从来不是要拿一手好牌,而是如何将烂牌也打的精彩,二舅如是,我们应对 “苦难” 也应如是。

在采访的尾声中,当被问及,二舅的人生故事是否真的会治好 “精神内耗” 时?作者衣戈坦言:

二舅并没有根治这种 “精神内耗”,因为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自己的 “精神内耗”,“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瞻前顾后的人,也常常会去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深刻的问题,总喜欢给自己定些标准,比如人生一定要创办一家公司、至少要让 50 万人喜欢我的视频。但如今,我在二舅身上学到了人生的饱满。”

知乎用户 翰墨春秋 发表

确实,没有被治愈,只有苍白无力感

出生农村,见过听过身边的人因为医疗,因为饥饿,因为贫穷,因为残疾,在苦难中苟且偷生。

如果说生命的底色是苍凉,在苍凉里开出的花难道就真的能治愈吗?对不起,我虽然告诉自己乐观坚强,心中不免悲悯更多

就像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社会大部分遵纪守法朴实努力的人没有钱,或者一辈子勤勤恳恳也只能够个小资。

而有些钻法律空子,靠着所谓的关系能一步登天,轻易发家致富。(全市的市政工程都是市委书记小舅子承包这种事很多,类似这种路围起来几个月不修,严重影响市民出行,这时间里面有多少利益和普通百姓的税收血汗流向不明。)

身为蝼蚁的卑微小民,除了努力或者,偶尔拿别人的不幸给自己来碗心灵鸡汤,到底是社会的幸还是不幸,到底是该干了这碗鸡汤还是悲悯苍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在说什么,对不起

知乎用户 潇洒狗 发表

不能说是毫不相关,也基本上是相去甚远

从故事基调上看,阿甘是一个起点低 (智商低,脚有残疾),慢慢克服自身缺陷,通过自身努力与时运最终获得了事业友情爱情,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它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是告诉你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展现了时代的美好和阿美利卡的伟大。

反观二舅,他是个原本起点高 (不提农村身份,只说天才头脑),后因变故改变了原本光明的未来,只能在村里做木匠为生,与命运妥协一直顽强活着,他给人的感受是挣扎的。你不能说他晚年过的有多悲凉,但也说不上有多幸福,那就是一种普通百姓苦中作乐的状态,是对命运的妥协。他是时代的泪,告诉你要活在当下,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老实讲我看阿甘压根没有被感动到,阿甘本身除了智力不太好,身体素质非常好,能打球能跑,出生又是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运气更是爆表,他的成功有太多偶然和不可复制性,给我感觉就是傻子买了彩票了,没感觉有啥励志

二舅本就是个真实的人,是我们会感觉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会想如果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曾经天之骄子,全村的希望最后只能留在村里当木匠,我想我是不会比他心态平和。面对这样的人你怎么能心里没有感触呢,怎么不会联想,和他的遭遇比起来,我那点坎算什么呢。

内核不同,完全没有可比性

知乎用户 赵爽寻找姜红梅 发表

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一个是国家民族主义精神导向的叙事,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二舅》只是短视频爆火的一个个例,阿甘的故事传播到了世界,二舅的故事可能只停留几天的热度。下一个新的热点或爆火的视频会很快取代二舅。

二舅如果重新出来发声,也会被包装变味。

让二舅停留在心中,足矣!

知乎用户 理想三和 发表

你去医院急诊室看一看,就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这句话才和二舅治疗焦虑的逻辑一样

本质就是,有人比我惨,所以我不惨

一种质朴的拉高踩低挥刀向更弱者思维

自我安慰,而不是自我突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破电影看了几遍,没一次能看下去。

知乎用户 林先生 发表

好想提出另一个问题:

现在的宣传工作怎么越来越难做了呢,明明是一个这么感动人的视频,回答确实一边倒的批判?

知乎用户 小透明码农 发表

阿甘正传明显是爽文。

二舅明显让很多人不爽了。

知乎用户 高木同学 发表

你要用 “理性” 的思维去看二舅,确实能得出一个这东西很假的结论。

但是你拿这东西跟阿甘正传比,多少就有点扯淡了。

阿甘几乎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 “幸运” 上的。

有个小常识,阿甘正传是美国 “反智电影(Anti-intellectual movies)” 的代表之一。

而中国各种解读大部分都在暗示阿甘是大智若愚。

搞搞清楚,他真就是纯粹的大于弱智。

阿甘正传打动你的是美国梦,而这个美国梦跟美国人自己描述的还有一种微妙的区别。

一个打屁股针能导致小孩子残疾的国家,跟一个士兵屁股受伤就能光荣退役的国家。

国力上是天差地别的。

建议看阿甘正传就盲目感动的人,多去看几个版本的解读,理解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也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很多人拿阿甘组枪快论证他是真天才,问题是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在黑美国征兵征弱智去送死?

知乎用户 买瓜卖馒头 发表

阿甘正传是宣传自强不息的美国精神,二舅正传是宣传吃苦耐劳的中国精神。

自强不息是让自己往上走,吃苦耐劳是为了自己不往下掉。

一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一个是能够艰难地活着,这能一样吗?

看完阿甘正传,都想着一个傻子在美国都能成功,我要是生在美国,不得当个美国总统啊。

看完二舅正传,都想着一个天才在中国活着都难,我要是生在中国,不得英年早逝啊。

知乎用户 JIMJIMAA 发表

韭菜逻辑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知乎用户 nnn 发表

知乎用户 走路不长眼 发表

什么是网络茧房?

众所周知,不同的内容对应了不同的人的兴奋点,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内容运行模式,时间久了后,热衷键政的就会聚集在某个平台,热衷撕 X 的会聚集在另一个平台,热衷造反的也会聚集在某个平台,热衷猎奇又会聚集在某个平台,等等。

由于兴奋点往往是相对固定的,看其他的非兴奋点上的内容往往会感觉索然无味。所以,大多数人也不愿走出信息茧房。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你有二舅我有大伯,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知乎用户 爱生活的唠叨先生 发表

一盆屎,也要翻来覆去煮。

人家《阿甘正传》是阿甘通过奋斗,生活越来越好,看的人舒服,励志作品,主题暗示的是美国梦,以及只要个人努力,生活就会变得更好。你二舅那么用力,但是活的依然这么惨,都他妈快没活路了,还要有人鼓励他,快去爬着追环球跑步的阿甘尾灯,不追是不努力,不追不励志!

我真的一时分不清题主是不是反串黑,搁着暗示越南梦?越南崛起?

如果阿甘正传是蛋糕让人闻着想吃的话,那你舅的短片就是厕所,靠近歌颂就想吐,当然是有种动物喜欢后者。

知乎用户 James​ 发表

被二舅打动的观众都被周公子打败了。谁把二舅应得的医保低保吃掉了呢?

知乎用户 读一本好书 发表

补个答案

知乎用户 满满的负能量 发表

别开玩笑了。

阿甘是神话,二舅是现实。

知乎用户 数字 oba 发表

我觉得两个都很尬

知乎用户 罗马大绿棒子 发表

是一样的,都是两国的文化根。

美国阿甘追求幸福,功成名就,这是美国梦。

二舅,逆来顺受,享受苦难,活着,这是中国人的坚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傻子,得到了很好的物质生活,对比一个天才,最后却贫困度日,你提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用心?

知乎用户 li 辣个李 发表

为啥全网都在歌颂二舅?有啥好歌颂的?

66 岁老人,残疾老人,带着 88 岁的老母亲,外出打零工养活自己。

国家如此强大,如此富有,新闻报道无处不在歌颂中国的伟岸,且问,连一个吃尽苦头的残疾老人的养老、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为什么还要歌颂,点赞?羞耻心呢!

突然想起被拐囚禁的铁链女事件,事情也就这样无疾而终,那叫一个透心凉,只是想说愿世界少一些大家,多一些小我,毕竟,不值得呀

知乎用户 薄荷 发表

以为是中国版的阿甘,

其实是命运被随意摆弄的润土。

二舅 = “二 韭”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这是麻药,是毒药,不是解药!阿甘是让人快乐的巧克力!

知乎用户 神皇境剑修 发表

阿甘不算完全的悲剧

知乎用户 玛丽 发表

不一样的,二舅是我们的现实,阿甘是我们的理想。

知乎用户 Weirdo 发表

是不是错在标题起了个 “治好精神内耗”? 是不是错在和官号联动看起来像在宣传意识形态? 是不是错在没有深刻剖析社会?

这部作品就是作者被二舅感动到,把自己二舅记录下来的一部 “自私” 的作品。他的文案,拍摄,剧情都那么好,因为没替你们说话给喷成这样,喷的像 zf 的走狗,真是不应该

知乎用户 秋风白马 发表

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任何值得赞扬的

大概是想宣扬:在遇到苦难的既定事实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二舅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很像我爹。如果不是我爷爷亲手毁掉了我爹的上学路。我爹大概不会有这么深的执念教育我和我姐姐上大学。这件事像一个梦魇,困在我爹心中多年,看到我和姐姐读了大学之后,他大概也就释然了。

人生总有遗憾,我爹有我也有。

大概能学到的就是,珍惜现在,把握当下。

当一颗茁壮的韭菜,早日还完房贷。

知乎用户 喵喵喵 发表

二舅最让我感动的是火了,当上网红了。

知乎用户 方瑶 发表

不一样。

一个是把人变成鬼。

一个是把鬼便成人。

阿甘的母亲为了让他上学付出自己的肉体为代价。

知乎用户 安易 发表

让人恐惧。而非感动

知乎用户 苏格拉顶 发表

阿甘,残疾人,腿治好了,能上学,能运动,能参军,自身一手烂牌,靠着一股子楞劲、单纯、执着,最后财富自由,收获爱情。

二舅,天才少年,腿治坏了,不能上学,不能办残疾证,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聪明才智,一辈子吃尽了苦头与嘲笑,得到了不清不楚无疾而终的爱情,勉强自顾的生活。

咱也不知道这俩故事有啥相似之处。。。

知乎用户 好奇的阿信 发表

阿甘正传》的原小说是一部讽刺小说,讽刺当时美国一系列的奇怪社会状况。电影为了票房隐晦了很多,但基本表达是一致的,结果被当成一部励志电影。

二舅》这部作品没啥问题,看了之后对二舅的坚强隐忍有着强烈的认同,但后续的发展让我觉得又看了一遍《范进中举》,上次这种感受还是 “丁真事件”,区别在于二者的生活境遇完全相反,而火了之后的境遇离奇相似。

二舅的苦难原因主要在于三点: 庸医毒针,残疾证,养老。他本身没有做错什么,也都不是天灾,这点和阿甘是一致的。

毒针,庸医反映的是监管的缺位以及补救追偿的缺失,毒奶粉假疫苗以及最近的北京新冠检测公司数据造假根本不检测都是同一类的问题。

残疾证不办的原因是能骑三轮不符合规定,结果视频火了立马给办了,这是什么操作?自由裁量?

农民养老是系统性的问题,温铁军教授实地考察这么多年,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普通农民只能向 “资本” 和“乡贤”乞活,当 “资本” 的“蓄水池”,当 “乡贤” 的“自留地”,老农民的活路在哪就更不知道了。

最后,在如此无解的境遇下,二舅依然咬牙硬挺、顽强生活,肯定是有中华民族中最可贵的精神传承在支撑着。愿同志们能够领会传承这些精神,团结起来,砸烂枷锁,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打动的是:虽然二舅他没有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他做到了自己认为的最正解。

如果是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遭遇一个突如起来的变故,你会怎样,你会活得比二舅更好吗,而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还会有更好的出路吗?揪着那个给他打了四针的医生一辈子不放索求赔偿?还是说哭着闹着找一个说法?

和自己和解才是二舅带给我的感动,在他在床上躺了一年后找书想治自己开始,他就开始在寻找一种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而他知道这个世界尽管对他有不公,但是他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而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太多被迫的无奈,就像是被父母摁着选择读的专业和大学一样,又或者是早早被辍学的孩子,父母的局限性没必要我们一直记恨着他们,反而选择自己去治愈自己显得更重要吧,就好像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不对你负责,但是自己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任啊,选择重新出发,似乎有很多无奈但是能把握住的只有对自己的负责任啊。也就他就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知道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的这个人吧。

终于辞职了,准备跨考研究生,也许考不上,也许在经济形势很不好的疫情局势下将来很难找到工作,但是我已经觉得没有比握紧人生船桨更快乐的事情了,曾经一直记恨父母改了自己的大学志愿,但是在辞职的时候我就决定和自己和解了,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我没必要原谅他们,但是我要对自己的人生付责任才是啊,没必要一直精神内耗下去吧。

但世界那么大,就应该是不能人人共情得了这种情感的。

知乎用户 拣泥​ 发表

二舅没看过,但阿甘可不是普通人,人家是时代的弄潮儿…

知乎用户 花间美酒影三人 发表

二舅感动我的是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时代,用劳动实现了自我。他本来躺平在床头,但看了木工后,学习木工,通过拄着一根拐杖,行走在邻里,用劳动实现自我。

生产力的发展是长期的,我们可能等不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我们就不能自我实现了嘛?就像治理沙尘暴,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当时的人只能呼吸沙子嘛?不,他们可以戴口罩。二舅便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用自己的方式劳动,解放了自己。

那些理论水平低下的媒体正在消解劳动与自我实现。把赞美置于困难,把自我实现等同于消费自由,鼓励大家劳动为了消费。二舅的故事真正令人敬佩的不应该是身残志坚,通过劳动自我实现嘛?退一万步讲,一个工人扎根技术一线,推动流水线安稳,不同样值得敬佩嘛?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布尔乔亚,我们要高声赞美劳动与自我实现,我们要谨防理论水平低下的媒体对劳动与自我实现的解构,谨防他们宣传劳动为了消费。

知乎用户 树头 发表

啥也不懂的来凑个热闹哈。是一样,不过出现的时机不太一致。

阿甘正传出现时美国已经不是什么嬉皮士年代了,而咱们的各种问题都还没个定数,也是处在找不着方向的年代。所以咱们会有很多人反感这种影响,知乎上已经有很多人表现出来了。

咱们自己这部 “阿甘正传” 正好是在垮掉一代、嬉皮士上升阶段出现的,,,,人家阿甘正传是在美国邪教搞完坏事,嬉皮士逐渐退出舞台后出现的,嬉皮士们再怎么乱,觉得越战有问题,觉得世界怎么怎么样操蛋,

个人臆想,阿甘叙事人就借着阿甘的故事哔哔了:谁 tm 不会提问题,你嬉皮士出来,什么都解决不了,黑人领袖被秒了,红的也是肯定走不通。

我阿甘心爱的女人,是吧,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这个没有感受过恋爱无脑的怎么体会得到? 阿甘我难道也一直知道自己方向?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时不也是沿着公路去跑。

但他至少在前进吧。

而美国不就是被这么一群啥话也没说,依然在前进的人带起来继续前行了,难道还是靠你们这群搞破坏的嬉皮士么?

是吧。

咱们这个叙事人一定不是这种心态,我感觉是这样哈,就那句,他公平,三个字就看出来,作者其实有方向哈,这作者可能也是迷失一代之一呢。

不过二舅这样的存在,给他很大影响。

这种存在在作者眼里其实是少数的。而且作者虽然想追求的东西更多,但他发现自己是在做梦,转过头来分析一通,感觉自己可能还没二舅活的酷,这实际上是历史博士的自嘲哈。

和阿甘叙事人只不过想要骂嬉皮士,通过阿甘在集会上搞事等等方式来表现,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仅仅就观众被打动的那套逻辑我觉着是一致的,因为都是一群没方向的人看见一个方向被破坏但依然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的人的故事哈。

其实叙事者的内心想法我觉着可能完全不同。但他们一定是见过这样的人存在才会有这种表达。

区别可能在于,阿甘叙事人认为这种人特别多,满地都是,但这位历史博士认为这种人他所见过的可能就他二舅一个或者寥寥几个。

那么这里的 “这种” 二字如何定义,您就自个儿意味一下哈,俺不在成倍增加篇幅了。

知乎用户 石板镇的梧桐 发表

1 二舅的残疾证下来了吗?

2 给二舅打四针的凶手抓到了吗?

3 差一点把二舅母亲吊死的绳子抓到了吗?

知乎用户 小五 125 发表

如果拍电影这种只能拍成文艺片,属于小众电影,对于投资商来说,赚钱几率比较小。

倒不如把大佛省的热点新闻事件拍一部商业电影,当然了,为了一些影响,可以模糊主人公真实身份。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我们如果自己不拍,那么这个商业电影,邻国拍的可能性极大,或许多年以后就有一部韩国或日本的电影,出现在我们的影院里面,当然了,他们也会根据故事改编一些真实发生的地点。

知乎用户 自豪​ 发表

都是什么反思怪和牛鬼蛇神?精神污染何至于此?

知乎用户 叶公子高 发表

说实话,《阿甘》那玩意我就不说了,《二舅》的故事,我不怎么感动,我只觉得很唏嘘。

不应该歧视残疾人,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做到的。

推荐大家一本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我希望,对那些有残缺的人,即便是怜悯,也好过嘲讽。

知乎用户 田江乡老实人​ 发表

阿甘是亿万富翁,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开始浪贱的女友也得了应有的报应,然后被阿甘的精神所感化。对比这里的二舅是啥,更别说那段搞破鞋的经历还说出来我真的不知道想表达啥意思?

知乎用户 君无伊 发表

二舅的故事,

第一遍由 up 主讲出来,就像是在恶劣家庭环境下长大成人的孩子,终于从不公与暴力中挣扎出来,努力与命运斗争,让自己接受,和解,耗尽人生达到了平静。

第二遍由新华社宣传,就像是这哈个家庭里的垃圾父母看到孩子长大了自我安宁了。对孩子炫耀似的,自得的说:

看来我们对你从小的烂人态度也挺好嘛,经历满是苦难的人生不也是光辉的人生嘛,从人生意义上将你和那姓周的狗孩子没区别嘛。你还比他高尚,比他光辉正义。

所以父母不为你遮风挡雨甚至有时候吐口唾沫给你,你要接受,要和自己和解。

难道你奢求的是一帆风顺,勤劳奋斗就能幸福美满的人生吗?

知乎用户 一朵大呲花 发表

二舅,阿甘,蜗牛都是一个套路。

如同机器一样,无条件积极,永远有行动力,永远不抱怨。

谁最喜欢这些?

知乎用户 王白白山雨白 发表

一样的,它甚至跟《孤勇者》受欢迎的逻辑也是一样的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如此而已

如果有些人非得说这就是消费苦难什么的,那你听孤勇者时已经消费过了。

知乎用户 C Paladin 发表

完全不一样

二舅是属于天才型少年,本来可以一路高歌,有很好的人生,但偏偏被命运捉弄了,一辈子呆在小山村里,和八十老母相依为命,过的是穷困潦倒的山村生活

阿甘是天生的残疾,本来智力就低,腿还瘸了,一直受欺负和嘲笑,直到遇见珍妮

但人家傻人有傻福,最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发了大财,后又投资成功了

一个高开低走,一个低开高走,怎么一样

一个是你说你惨,二舅比你更惨,你这样的根本不算什么,知足吧,人生就那样了

另一个则是我们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傻子、憨人、大冤种,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光明大道,加油吧,人生会好的

二舅是 “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的无可奈何

阿甘是 “傻人有傻福” 的柳暗花明

无论哪个,总有一个能打动你,总有一个适合你的口味和需求

知乎用户 利镜赞 发表

阿甘正传

我觉得并不励志

阿甘有一个好的家庭,有一个好的母亲和女主的照顾

阿甘小时候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帮助他度过难关

看似是他战胜了困难,实际上是有人在帮助他

最后长大形成了正面反馈,无论出现任何问题都勇于面对

女主则相反

一个糟糕的家庭,一个虐待的父亲

一切困难都要自己来解决

心善还会照顾阿甘

最后长大形成了负面反馈,不敢面对问题,逃避问题

一个好的环境永远是大于个人

但我们总是强调人定胜天

二舅是普通人吗?妥妥的天才

阿甘是普通人吗?他可是富二代

一个是靠天赋,另一个是靠家庭

什么叫普通人?

既没天赋,也没家庭

知乎用户 亚瑟叔叔 发表

苦难不是辉煌,消灭苦难才是

这两天,一个小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全网流传。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议论纷纷。很多人问我怎么看。说实话,作为一个从贫困农村考入大学,“提着笔杆子进城” 的 “前农村人”,我对此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警醒。我相信二舅的故事大体是真实的,因为这样的励志故事在我们农村并不少见。

但是,先不要太激动,不妨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十年前,一到春运时期,很多在城里辛苦工作一年的农民工就面临买不到火车票、回不了家乡的困难。大多数人会对此寄予同情。一些聪明的首都大学生没有止步于同情,而是勇敢地帮他们在互联网上抢票。他们觉得自己无愧于 “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然而,一个经济学者却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你们帮农民工抢到的每一张票,都意味着另一个农民工回不了老家,因为车票的数量是固定的!治本之道,一是实行购票实名制,打击票贩子;二是增加火车运力,比如增加列车或者提速。这正是政府采取的有效办法。现在,我们很少听说 “买票难” 的现象。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我是一个制度经济学者。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很多经济学家用历史和理论雄辩地证明: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诺斯(North)和托马斯(Thomas)通过《西方世界的兴起》这本书告诉大家,荷兰与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崛起,主要是依靠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就是保护产权和契约实施的好制度。当今全世界最火爆的经济学家、MIT 教授阿西莫格鲁(Acemoglu)通过分析过去 500 年世界各国的 “财富逆转” 现象,证明制度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为制度塑造了人的行为和激励,改变了人的预期。打个比方,一万个普通人中可能才有一个英雄,而制度就是要让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概率大大提高。

中国有广袤的农村,那里几千年来有无数的穷人。面对苦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苦难不是辉煌,消灭苦难才是辉煌。中国成功地消除了几亿人的贫困,靠的不仅是任劳任怨的性格,而主要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根本国策。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那么发展才是解决这种病痛的根本之策。这才是中国故事的伟大之处。

回到二舅的故事。一个成就优异的初中生被庸医误诊为残疾人,普通人可以表示怜悯,热心人可以慷慨捐赠,而有识之士应该想办法从制度上避免这种悲剧。在我们农村,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 “二舅”,他们聪明,他们勤奋,他们任劳任怨,但他们依然生活困难。谁说二舅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他战胜了谁?等作者姥姥走了,二舅干不动活了,谁来给他养老送终?是靠加快完善农村社保和养老体系,还是靠 “自我治愈”?仅仅同情是廉价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仅仅从剧本上看,二舅的故事也并非 “完美”。即便二舅因为误诊而“认命” 了,他拒绝老师三番五次的劝导,放弃读书,现在看来也不是理性的选择。如果他当初继续上学,以他的基础和天资,很可能考上了中专甚至大学,那么他今天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农村的修理工。我们无法理解二舅的想法,因为二舅在视频中一言未发。

其实,冷静地想想,二舅的故事也治愈不了当代人的 “精神内耗”。你上学的名额被人顶替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你被庸碌无为的老板解雇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你倾其一生买的楼房烂尾了,二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很多人感动于视频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我觉得,此言差矣!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首先是要让大家都有机会拿到好牌,其次是确保大家起码拿到正常的牌,再次才是不让某些人把好牌拿光了(比如南昌国控集团的周某)。打过牌的人都知道,真要是拿了一副烂牌,你觉得自己能赢吗?不要对极端小概率事件抱有幻想,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改善制度。这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9BBA4205528Q9Y.html

知乎用户 风风疯 发表

统计一下视频火之前和火之后看的人的评价,应该会有明显差别

知乎用户 钛合金侠​ 发表

不一样。

被阿甘打动时,你还觉得自己是屠龙勇士、光明使者,能像阿甘一样永不放弃,历经一系列的救赎与被救赎,最后九九归一。

被二舅打动时,你已经知道自己跟二舅一样是时代的耗材,再不甘也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买了张赎罪券。

这张赎罪券名为: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

阿门……

知乎用户 陈旋心 发表

单从这两个叙事角度来看的话,我只能说,阿美丽肯制度自有其优越性,如果阿甘活在中国,可能是另一个二舅,而我们从小时候就残疾的二舅那时候算起,可能会是另一个阿甘,讲真,中国对苦难的叙事手法真是需要多跟阿美丽肯多学学,别总是让底层老百姓看不到希望中默默承受苦难了

知乎用户 树熊的大树 发表

讲真,阿甘并没有敢动我,我就是把他当个喜剧看,阿甘的每个小故事都是美利坚一个时代的缩影,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为什么要感动

倒是他二舅,打针是对的,打残了也是事实

知乎用户 博后带你去留学 发表

我问过周围的同事与同学,大多数人,并没有被打动。

甚至很难引发共鸣。

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卷,很多人都有很严重的心理内耗。但是看二舅这个视频,真的就能缓解了么?

或者说,我们需要靠别人的苦难,来平衡我们现实的焦虑吗?在农村,其实有很多类似二舅这样,身怀不幸,却热爱生活的人。

但是,这并不是应该大力宣传的点。而是要去思考,为何会如此?背后的原因,与怎么改善?不能因为看的多了就麻木了。

解决自身心里内耗,也不应该靠这种视频。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充实自己。

知乎用户 松撻 发表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苦难和救赎。

已经发生的结果都是必然的。

当内心充满挣扎,与埋头只有一条路可走相比,出路都是类似的。

知乎用户 十年间 发表

嗯?

知乎用户 不堪幽梦太匆匆 发表

不如读读小区作文一等奖 我的区长父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我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感受,甚至觉得标题和内容没啥关系,可能我没看懂吧

我也不知道这个视频为啥会火

知乎用户 诺崴茨基 发表

大同小异,二舅的故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乡村版的《阿甘正传》,都是讲述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变化:

福瑞斯 · 甘经历了二战后的美国对自己命运的影响:摇滚、嬉皮士文化和性解放、越南战争、乒乓外交…… 这三件事影响了他的爱情和事业。当然也穿插了比如报销肯尼迪,水门事件、Apple 公司等历史。

二舅的叙事相比下来就简单太多了,主要就是新中国早期医疗水平低下导致一位天才陨落,以及如何在时代变迁中自强不息为周围做贡献。中间也有包括对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一笔带过。传统手艺人到未来的 “智能手机工程师” 的进化,以及包括领养儿童,中式家庭文化和 “拉帮套” 式的乡村、传统、典型、落后的爱情模式的展现…… 还有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如何让人一夜成名。这一对比,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日新月异就看出来了。

甘和二舅都是身残志坚的励志代表,他们展现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品质:无欲则刚。(即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是最快乐的人)

甘想要爱情,但自卑的他没有追过珍妮也没妄图占有,但珍妮嫁给了他并有了宝宝。也没想追求荣誉勋章,一心救人,他成了美国英雄被总统接见(美国佬战犯!呸!),他也没想富甲一方,但是他成了渔业巨头和 Apple 股票拥有者…… 他不对任何事情负责,他只是去做。

二舅可能没有这么纯粹,毕竟阿甘智商才 75…… 但他也没有对事情报以付出就要有回报(索取)的态度:他收养,不代表被收养的人一定要对他感恩戴德。他干活,不代表就一定要向村里人要钱拿物。他落魄,不代表就要向命运低头。

以上,

就是相同之处


不同在于,首先甘虽然和二舅都是残疾人,但是二舅的残疾是人祸,毫无办法令人惋惜,冲击力太强影响太大。但是甘可最终健康的实现 “环美自由跑”。而且甘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孩子,二舅则不然。

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甘成为了政治上的伟光正,他有越战的荣誉勋章(死美国鬼子输了战争还发勋章找补,呸!),他是演讲的战争英雄,他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分子…… 可以说他参与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反过来二舅就只是平民的英雄了,没钱没势非常普通。如果没有 B 站,他就是泯然众人,而且这样身残志坚的人也有其他,以及其实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在负重前行,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 “残疾”…… 二舅的故事并不特殊,只是他的品质很特殊。甘的故事很特殊,毕竟有几个人能活着从战场下来并成为访华乒乓球队的一员 + 腰缠万贯 + 视名利如粪土 + 成为 “跑遍美国运动发起人”…


阿甘的结局算好的,一个人的毕生追求都收入囊中。二舅是普通结局,有遗憾有不甘但在勇敢的活着。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悲剧,那《霸王别姬》的故事其实也是这种叙事逻辑。《霸王别姬》通过清末、民国、抗日战争、华夏解放和文革来展现以程蝶衣段小楼为主的不同时代下人心的变化。有初期的民不聊生、有中期的声名鹊起,有后期的百般无奈… 当然,里面也穿插了诸如同性恋、吸毒、粉碎四人帮等重要又敏感的历史线索。跟二舅一样都是有技术的人,跟阿甘一样都是有名望的人,但是结局完全不一样……

最后,引用二舅里毛主席的名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光辉照万代!

知乎用户 中年小伙子 KC​ 发表

敬二舅的和批判这个作品的,本质上是相同的人,都只是看到自己能看到的和自己愿意看到的部分。

这是一场博弈,一场二元对立越来越强烈的环境下的博弈。作品已不单纯是它发布时的作品,它被赋予了额外的含义。大家用观点和情绪的表达逐渐淹没原本还有一些迹象表露的事实。

这个事实是,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仅回溯过去 100 年,拥有 10 多亿人口的这个族群中,发生了太多这样或那样「二舅」的苦难和艰辛。

这个事实是,在时间的洪流下,每个个体都是无助和渺小。

这个事实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难题: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无法改变的,明智地区分这两者。

一定程度上,我自以为是认为能理解视频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因为在二舅身上,看到了我的舅舅、伯伯、叔叔、父亲,又一想看到了大姨、大表舅…… 他们也有好多各自的故事。故事背后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共性。

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也遭遇了他自己的困境,他试着从二舅身上找解药。他必然是遭遇了无法分清要改变什么和要接受什么。也或许,他纯粹是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做了一回标题党。

每个平凡的人都值得被记录,存在既是目的。设备和技术已不再是门槛,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和二舅。但,你愿意吗?愿意和不愿意的原因会是什么?

最后,心灵鸡汤的特征是否认事实,自我欺骗。积极心理学的特征是在看清现实的前提下,努力改变能改变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乎用户 少年不知愁滋味 发表

《阿甘正传》里面,一个智商、身体都有问题的孩子,顺着美国国运的起伏,过完了还算是体面的一生,他一直是主流的、见证历史的。

但是二舅,是被推出了主流世界的,他为庸医的错误买单,为不办事的公务人员买单,但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善待亲人,帮助邻里,提着一口气才活出了人的样子。

如果阿甘在那个村庄,得到那样的命运,他可能就是每个村里都标配的大傻子。

知乎用户 重置我名字作甚 发表

官媒视角:真的气的跺 jiojio,搞这么个视频是打算以奉献之名道德绑架韭菜的,结果你乎却清一色批判我,垃圾平台,迟早玩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实现了梦想。一个美国梦,一个中国梦。但是现实中缺什么,电影里演什么,所以,实际上,美国根本没有美国梦,只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通过奋斗实现中国梦,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决定了,无法超越 shzy!加油!

知乎用户 今一 发表

二舅是余华笔下的活着

阿甘是李碧华笔下的霸王别姬

知乎用户 老实人 发表

喜欢看歌颂苦难是吧?

知乎用户 二天 发表

阿甘是外国人,遥远,不了解。

二舅是身边人,指不定哪天就变成二舅。


看动画片科幻片与纪录片写实片。

都会被故事打动。

打动之后,区别就出现了。

知乎用户 dxfhh​ 发表

没看懂 没感动

知乎用户 李昀 发表

一个条件很差的人,为什么必须活的不开心呢?

你比他条件好,但是你活的拧巴,活的不开心。

知乎用户 离尔​ 发表

不一样,

二舅的故事偏向于认命,在命运给你划定的苦难中尽量好好活下去,属于 “适应苦难”。

阿甘的故事偏于变化,不断尝试新的生活,改变命运划定的区域,属于 “抗争前进”。

知乎用户 幕僚鬼谷 发表

何不食肉糜

知乎用户 奥斯卡小蓝人 发表

我觉得是是一样的,一个在中国梦时代,一个在美国梦时代。

顺便说一句,阿甘正传是美国反智主义的代表作。

知乎用户 七七 发表

阿甘是开局智商 75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打出了高考 750 分的人生经历,二舅是智商 750 通过不幸的遭遇和没有选择的绝望打出了高考 75 分的人生经历,这俩人能等价属实是需要去医院看看医生。

知乎用户 任子英 发表

无论是阿甘还是二舅,大家归根结底只是在看一个故事罢了,一个被演绎出来或者真实存在的故事,我们作为读者,自然容易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进而受到内心的触动和情绪的感染。但故事终究是故事,大家终究还是看了个乐呵,即使沉浸其中也无法改变我们现实的生活。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可以触动或者感染人,但绝难改变或者觉醒一个人。就像你喝了一碗鸡汤,鸡汤固然鲜美,但不配着馒头或者大米饭终究不能解饿。

真正能打动一个人的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生活中与你我息息相关的事物。我觉得,二舅的故事最大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读完这则故事之后,可以触类旁通,主动去了解之前被忽视的身边长辈或者自己家族往昔的故事,反思苦难的根源,并从中获得启示。别人的二舅毕竟不是你舅,而我们的身边却从来都不缺少这些平凡而又不屈的故事。

知乎用户 MR. 秋​ 发表

打动有一点吧,但是得益于作者的克制,我可以保证自己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完全部视频,而不带入,所以我就像是看书一样看完了二舅的一生。但与书中的故事不同,二舅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所以带我的启迪也颇深。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元素 “生产队”,“赤脚医生”、“改革开放”、“农民工”、“空巢老人” 诸如此类,这些东西映射出的是中国的社会现状,面对这些现状二舅是这样的过完了一生。

这样的一生不是向命运妥协的一生,须知他这一生都在同他残废的右腿做抗争,努力做到最好,也正因此二舅的人生是胜利的而不是 “不成功”。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精神内核

也正如此,作者才会再视频中引用教员的话做结尾。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要争取的不只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

知乎用户 小略 171 发表

但是阿甘能跑步啊

知乎用户 迷茫的坚果 发表

这视频为什么爆火 ,没明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没被感动,但我也是底层一线工作人员,是我的问题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智障阿甘也能中产阶级,努力的二舅残疾证也办不下来

知乎用户 清风徐来​ 发表

完完全全不一样

阿甘:“人生就像一个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

二舅:“人生就像一个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

区别在于二舅吃的是黑巧克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四针致残(姿产阶级自游化思潮)
  2. 赴京(寻找道路)
  3. 生产队解散(经济建设不再以无产阶级为主体)
  4. 自学针灸(改开后的黑暗摸索)
  5. 宁宁的身世和嫁妆的仿制(瓦森纳 26 年封锁)
  6. 隔壁村人的道路与结局(夫妻论)
  7. 姥姥的养老。。。
  8. 大舅的经历之谜。。。
  9. 搓澡(重回为人民服务)
  10. 母子散步(两种模式的对比)

知乎用户 我有才艺展示​ 发表

活着这本书 没有对福贵的一生做定义 作者以近乎冷酷的笔触写下他遭遇的一切 接下来 各位看官自己思考吧

知乎用户 仲淮子 发表

阿甘是讽刺戏谑,二舅是平凡真实。

应该不一样

知乎用户 mokeysue​ 发表

这个提问方式真的好春秋笔法

《阿甘》作为一种美国梦意识形态宣传工具遮盖阶级矛盾及边缘人生存困境 及人物原型在美国全球霸权战争逻辑下的悲剧。

额,二舅,感恩,感动,感念,升华了,是劳动人民的艺术?

不敢一样。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一个是小说,一个是事实

当然不一样

知乎用户 一只老杠精 发表

阿甘正传本质还是励志片,一个智力低下带残疾的人,通过自己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我们感动的是主人公反抗命运的勇气和斗志。

二舅呢,是面对命运的不公,知足常乐的豁达。与其说是感动,不如说是同情更为贴切。

知乎用户 小菜鸟 发表

周劼:我没有二舅,我只有领导

知乎用户 郎君峰 发表

农民退休金哪怕有公务员的退休金 1/3 也行啊。没有人发啊,

知乎用户 减肥中 发表

傻子在美国能成为运动明星、能成为战争英雄、能成为公司老板。

天才在中国只能窝在山村给人修修收音机,做个木柜子。

作者是何居心,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么心地善良又天资聪颖的人在中国因为制度原因只能埋没?居心叵测!

而且 “二舅” 明明从北京回来已经办出了残疾证,你却在视频里面恶意隐藏了这一点,这不是在诋毁我们的政府吗?

严查!

知乎用户 为了生活 发表

不一样的,二舅把我拉进了记忆里,我是因为他很像我爷爷,他的目标就是养活家人,老了以后不能付出的时候,他总会对过往觉得他并没有付出什么反而成了家庭的累赘。阿甘就不一样了,阿甘他像一个英雄一样,让人崇拜。

知乎用户 phoenix 发表

补个刀,阿甘正传的小说

知乎用户 路子墨的小墨 发表

知乎用户 5 元一斤成功学 发表

这片子大家能解读很多观点。

我就一个,无论如何,疫情也会,裁员也好,不幸或者苦难也好,苟着,苟住。

无他,唯命尔。

知乎用户 狗头教主 发表

真有点被打动?一个没养老金的老人都多大岁数了还要做木匠干活,这是值得骄傲的?残疾证办不下来我就不说了。

知乎用户 无所不知的雪诺 发表

只能说,这个视频没有任何意义。看完没有一丝波动,更别说治愈内耗了。

知乎用户 工解乐 发表

单纯看这个故事,二舅确实很酷。

但是拿到大众前面分析,更应该思考

1: 为什么现代人有精神内耗?

没有安全感,社会给了太大压力,太多人负重前行。

2: 除了这种自我治愈方式,还有其他从根源的解决方案吗?

二舅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从自己出发,缓解这种精神内耗,但是从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根本问题是什么?我想有一半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要学会理解自己。

为什么,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粮食生产越来越多,我们约来越焦虑?我想这些问题我们即使知道答案,也无可奈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阿甘是希望和无限可能。保持善良、勇敢,坚持点滴做起,你就可以拥有苹果股票,也能受到总统接见。而且我智商至少比阿甘高吧。

二舅是绝望和活着。病一场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关键我智商还不如二舅高。

拿这两者相比,怀疑提问者的动机

知乎用户 吃老痰酸菜面的命 发表

可悲的是苦难被歌颂,用来让百姓甘愿做牛马好服务它们,不再有反抗不公的精神。

世界的真相就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多数人服务少数人的。

知乎用户 谢小猫 发表

大致一样,都是通过放大事实中的某一面以论述一个正能量的价值观。

要真挑一点不同的话,可能就是叙事风格不同。相比起二舅较为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阿甘的故事内核是魔幻风格的。阿甘正传这个片名可能会被归类到传记类影片,但我一直觉得阿甘正传中刻意营造的魔幻色彩才是这部片的核心亮点,因为它仿佛在告诉你,阿甘就是 The Amazing,阿甘不是真实的,阿甘就是一个缩影,影片吸引我们的更多是故事本身。相比起来二舅就是在一个苦涩的人生中添加了各种元素,通过较为苍白的叙事点缀了真实而厚重的人生。

知乎用户 彼时与此时 发表

阿甘?阿 Q!

知乎用户 岂敢岂敢 发表

我的评价是二舅这视频

比不上谭谈交通的《活着》

知乎用户 林子言 发表

跟阿甘比?

你看阿甘什么待遇,你二舅什么待遇

现在的年轻人啊,你们还是需要学习一个,连提问都不会提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 naive

知乎用户 暴躁的小怪兽 发表

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阿甘就像我们那个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纯真美好,世界只有黑白。

二舅经历了所有,还能对世界温暖善良。真正践行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

而我们都是所谓被社会洗礼过的 “聪明人”

知乎用户 侧立体前驱 发表

先声明:阿甘正传我没看过, 二舅的视频我就看了前 30 秒,然后从人家的文字简述上大概看了一下。

二舅的视频,不就是一个少年身残志坚的故事嘛?这种事情在我身边挺多的,有什么特殊吗?

我爸是基层医生,常下到农村去,这种事情一大片都是。哪个人不是尽量坚强的活着呢?

个人看法,你杠就是你对。

知乎用户 至庄之剑 发表

跟《活着》比较类似,跟《阿甘》完全不像,至少人家阿甘富过,阿甘是美国梦,因为不真实,所以才叫梦;二舅真实地有点过头了,如果中国梦和二舅的生活差不多的话,那就该反思我们是不是有点受虐狂了。

知乎用户 流量卡小号 发表

这是一个好故事,作者讲得也非常动听。从建国初期走过来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能好好挖掘,那可以拍多少部阿甘正传,可惜啊可惜。

知乎用户 蓝海 发表

当然不一样了,很多人想成为阿甘,你想成为二舅吗?

知乎用户 大大卷 发表

看时人人都是二舅,过后人人都不是。

知乎用户 苦瓜皮​ 发表

不好意思,最后一分钟我 yue 了

知乎用户 冯不二 发表

苦情梗,涨流量的新手法。

知乎用户 爱情公寓 12138 发表

开始我以为是在城市为工作人际关系而烦恼,然后回老家三天,脱离工作,被老家二舅恬然自得,潇洒舒适的生活和态度影响。从而顿悟,活一天赚一天!结果里面讲述了二舅的苦难,不知道是怎么治好自己的精神内耗的!

另外,农村出身的我,看这种视频其实没啥感觉。我村里一个人,小学教师,会拉二胡,会修电视洗衣机,现在退休了,也经常在村里的群里面替一些不太会用微信的村民发声,(因为村干部不干事),凡事都拖

知乎用户 张小八 发表

怕不是阿 q 正传

知乎用户 坚强的山猫 发表

我觉得不完全一样,我佩服阿甘的坚韧和对生活的坚持,但是我在二舅身上看到的是上一代人身上的一种共性,也许是身边几个人拼凑到一块才有二舅的故事精彩,但是当拆分到几个人身上时,这种感觉触手可及。

知乎用户 柯行 发表

一个是傻人有傻福的代表,一个是洗净铅华,方守本心的代表,完全两码事


另外无良官媒的阅读理解,放在阿甘正传和鲁迅的阿 Q 正传里,远比放在那个视频来的合适,视频标题里的精神内耗这个定性也有问题

反正故事就是那个故事,刨掉眼镜后就看你读出了啥了

知乎用户 熙攘皆利 发表

有区别吧,阿甘是天生的腿脚不利索,智商有缺陷,脑子想的不多,而且腿脚好的过于奇幻,还是偏童话的励志。

二舅那边更惨一点,天生是个健康健全的人,还是个当地的小天才,却因为庸医导致残疾,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也没有成为世俗人眼中的 “成功者”,而成就了自己的快乐人生。

一个是低起点最终成为世俗中的中产幸福之家,一个是普通起点跌落谷底,重新爬起来,继续普普通通甚至可以说是辛苦地活着,只是心境不同了。

前者更童话世俗,后者更现实残酷,包涵了中华文化的心学思想。

知乎用户 少隆​ 发表

很多高材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擅长做一些事情,占据了大多数光鲜亮丽的社会岗位。而现在很多高材生卷到顶尖后仍然无法占据光鲜亮丽的岗位,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而事实上,光鲜亮丽的岗位和生活并不代表幸福,也不代表有意义。如果你问那些占据光线岗位的人,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大多回答,不知道。大多数人不过是在朝着世俗中大家觉得好的行业、岗位去努力。但这不应该是每个人的人生应该有的样子(酸葡萄了)。只是太普遍了,所以大家不觉得不正常。或者大家觉得就是这样,也就接受了。

二舅的视频,给无法过上世俗美好人生的人们,以及迷茫在亮丽岗位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不内卷、不躺平、积极乐观且可行可叹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人生百态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成功,每种成功应该由自己定义。

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不是由财富决定。不必每日纠结,是要坚守自己的做事品格,还是巴结社交往上爬;是要委曲求全,还是坚持自认为的正确;是要离职创业,还是在职修行;是做社畜还是做肥宅。因为,我们只需要去追求我们认为正确的人生目标。目标是什么,有没有意义,我们自己说了算,与他人无关。抱着这样的心态,坚守自己的理念,抛弃统一拜金的叨扰,人生可以如此简单又丰满。

知乎用户 感恩 发表

… 我也转发了那个视频。

但转发的原因不是因为被打动,而是觉得有趣,觉得震撼。

顽强而美丽的生命。

知乎用户 阿盐 发表

我认为是一致的,他们所传递出的是人物身上所带有的乐观的精神状态,其背后隐藏的是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人们之所以会被感动,是由于其面对苦难的乐观,而不是因为存在苦难而乐观,重点在于乐观。

因此与二舅存在于同一时代的大多数人才可以共鸣,以小见大,因而生情。

最后,希望制度保障与社会福利能更加完善

知乎用户 你一念之差 发表

这是一个在农村里在普通的故事,其实没必要在这里找二舅的故事,我觉得这种东西吧,只要你回到乡下呆一阵时间,你就会找到你的二舅,但是回到城市里,依然内耗,依然看不到未来的尽头。

知乎用户 渴求死亡的大镖客 发表

一个看完以后感觉人生精彩,谁都能实现美国梦。一个感慨人生无常,渺小可怜,随遇而安,你要非往好了说,当然得过且过,自强努力也能发光,但这大环境。。。

真的好意思比吗?告诉年轻人就算生活再不易,也能找到一丝光吗?都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还就给老百姓点微光看渺茫的希望?我感觉这更像电影小丑,只不过中国人真的伟大,没有因为不公就伤害别人。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两个作品从头到结尾都不一样,所处环境不同,成长路程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观众之所以被打动,无非是从这两个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了。

知乎用户 中二中年​ 发表

逻辑是不一样的。

都说幸福 = 效用 / 欲望。

阿甘是真混到最后肉眼可见的拥有了不少,哪怕不知道阿甘对生活的真实期望是什么样的,仅凭物质上的所得,你也能感受到阿甘的成功或者幸福。这是通过助力美国梦拔高分子实现的。

二舅所得肉眼可见,本来是个健康人,追逐爱情最后也未遂,视频看下来,诚然二舅展示了若干勤劳踏实肯干好学的优秀品质,但实际上是在压缩二舅本身的需求和欲望。也就是去做分母无限趋近于 0 的处理,导致只要还活着,分子是任意一个正实数,都可以称的上幸福,可以称的上是成功。

效用是基于客观认知,欲望是基于主观认知,两部作品在打动人的底层逻辑上都是对成功对幸福的讨论,但论证的手法在逻辑上确实背道而驰的。

知乎用户 逆光 发表

类似,还有个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可惜我们不想当老实人了,和珅不才是吾辈向往么

知乎用户 happy12345 发表

表面逻辑看过程,底层逻辑看结果。

知乎用户 Cur1ed​ 发表

阿甘不好说,但有可能是阿 Q。

知乎用户 無印良民 发表

为什么我替别人感到愤怒呢?

知乎用户 表界狂人​ 发表

这两个故事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确实是类似的,只不过《阿甘正传》经过了更多的艺术加工,更加传奇化了而已。

这也说明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一定是来自同我们普罗大众一样的普通人身上,而不是什么霸道总裁、天帝圣尊、职场高管等等。

中国文艺创作者们确实要反省自己了,一个搞自媒体的轻松碾压了他们了,而他们却还在自己构建的乌托邦里乐不思蜀。用钱买来的热度是骗不了人的,潮水退去,谁在裸泳自然一目了然。

豆瓣 8.8 分又怎样?所谓全网热议又怎样?热搜刷屏又怎样?

假的就是假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虚幻就是虚幻,最终能够流传下去的只有真正的经典和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就是伟大作品与庸脂俗粉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乎用户 tapeA2B 发表

至少从形式上说,阿甘刻意,二舅只是白描;从内容上说,阿甘虚构,二舅现实;从手法上说,阿甘娴熟,二舅高于段视频;

所以哪个的观众是被有意识应该挺明显吧

知乎用户 watiaha​ 发表

当然不一样,阿甘正传是个人都知道是个虚构的故事,而二舅这样的作品绝对有很多人是当真人真事看的。

现实不需要考虑合理性,但故事需要。如果把二舅的视频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会问

在那样一个年代,像他这种能和高级干部在澡堂谈笑风生的人真的会混成这样吗?

在那样一个年代,像他这种确实有很高本领的人真的没好好的女性看上吗?

在那样一个年代,像他这种什么牌子家具都能搞来的能人,会到现在还是很贫穷吗?

在面对现实时,大多数人都只是当看新闻一样表示知道就好。但这件事本身给我的感受是很虚的。和阿甘那种明眼人都知道他过得不错不同。二舅的视频里观众包括视频作者最底层的想法都觉得这二舅过得不好,所谓缓解焦虑是真的被其态度打动了吗?还是仅仅因为看到一个本来天才的人过成这样,觉得自己这种混得也算还好?恕我直言,如果是这种感动的话,一点不值钱。

知乎用户 不闻不杠 发表

钓鱼就过分了。

知乎用户 底色悲凉​ 发表

我发现现在有一大群人极其敏感,只要有关于普通人的故事,他们都要去用圣人的眼光去审视,从中的点点引申到阶级矛盾上,就想有的人啥毛线事情都能回答个我承认现在是有阶级矛盾,但是起码不是你们看看抖音看看微博,看到好多光鲜靓丽之后觉得自己不公平,总是用凭什么去摇旗呐喊,似乎靠这一两句质疑和猜测能够让你阶级上升的一样。

承认吧这就是这么一个社会,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但是起码这是一个在持续完善和进步的环境。你比二舅有希望多了。

知乎用户 红禅 发表

提到励志电影,不得不说《阿甘正传》。

这部 1994 年上映的电影,被称为励志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一个智商只有 75 的傻子,却凭着真诚与纯粹,努力与专注,拥有了逆袭般的人生。

年轻时候看阿甘,总觉得他是运气过人,长大后再读,才发现他的经历里,暗藏着成人世界的 6 个真相。

  •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大的后台。

阿甘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阿甘,得到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

在困窘的人生里,母亲一直在用坚强和乐观为阿甘的人生着色。

阿甘天生残疾,从小便要戴上腿箍行走,可是妈妈告诉他,这是一双宝鞋,会带你走遍天下。

当别人嘲笑阿甘时,母亲坚定地说:

福雷斯特,别让人家说他比你强,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人人平等,他会给我们所有人腿箍。”

母亲一直坚信,阿甘和别人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但学校的校长并不这样认为。

校长委婉地告诉她:“太太,您的孩子和别人不太一样,他的智商只有 75”,劝她把阿甘送去特殊学校

但妈妈却据理力争:“我的孩子虽然迟钝了一点,但应该和其它人一样有均等的教育机会”。

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让阿甘去了正常学校就读。

在凄风苦雨的生活里,母亲为他的人生抹上乐观的底色,又用柔软的爱、坚定的信念,为他制造了一张温柔的网,保护着他的纯真。

诚如一位作家所言:“父母的爱,是孩子坠入深渊时触底反弹的勇气。”

  • 让你深陷绝望的地方,也是让你重新站立的地方。

阿甘一开始选择奔跑,是为了逃避。

进入新学校后,因为身体缺陷,阿甘走路一瘸一拐,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异类、被欺负的对象。

当别人朝他扔石子,嘲笑他是傻瓜时,珍妮告诉他:“run,Forrest,run”。

因为害怕,他只能跑,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然后奇迹发生了。

他腿上的支架纷纷掉落,四下散开。

“我快得像风一样,从那以后,我想去什么地方,我就跑着去。”

跑,一开始是阿甘不得已的生存法则,但到后来,跑,成了他的信念。

他误打误撞地跑进了橄榄球队,一路跑进了大学,甚至参加北美明星队,进了白宫,受到总统的接待。

跑,曾是他的软肋,最后却成为了他的铠甲。

海明威说:“生活曾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让我们受伤的地方,也是让我们强壮的地方。”

永远记住,让你深陷绝望的地方,也必将是你重新站立的地方。

  • 极致的专注,才是通往成功的密匙。

和许多自诩聪明的人相比,阿甘是十足的笨蛋。

但正是这份笨,才让他能够无视外界的嘈杂和干扰,专注于手头的事情。

小时候,遭受欺凌时,他并没有悲观抱怨,只是一心往前跑。

后来加入橄榄球队,他也不懂什么技巧,只知道球传到手上了,就要不停地往前冲。

从军后做工,别人都在聊天或是抱怨,只有他专注于眼前的武器,甚至因为完成得太快,又拆解完重装。

每次执行任务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完成。

后来在医院养伤,百无聊赖之时,他开始学打乒乓球,一路打成了全国明星,靠的也是一句:“眼睛盯着球别放松。”

爱默生曾说:“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务上,必有收获。”

这个世界很多人天赋过人,却少了一份专注,也恰恰是这点,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真诚,往往有击败一切的力量。

珍妮是阿甘最爱的姑娘。

学校的大巴上,别的小孩给阿甘的都是白眼和敌意,只有一个小女孩对他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坐这里”。

这一眼,便是一生。

阿甘不懂为什么小时候的珍妮总是不爱回家,他也不懂,为什么珍妮这一生都在叛逃

他只知道傻傻地爱她,痴痴地等她。

在华盛顿时,珍妮问阿甘:“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旁人或许会含情脉脉地说因为我爱你,但是阿甘却说:“you are my girl(因为你是我的女孩)。”

因为你是我的女孩,我能忍受你的逃离、背叛,我可以忍受孤独默默守候。

爱,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无私的给予。

最终,那个来自南阿拉巴马的傻子阿甘,凭借这份真诚赢得了所爱之人。

阿甘对朋友,也极尽赤诚。

阿甘说:“布巴是我最好的朋友,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所以他一直默默在守护着这段友情。

炮火连天的战争中,阿甘顶着枪林弹雨,一心营救好友,傻傻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带他活着回家”。

布巴不幸中弹身亡后,阿甘还记着自己对他的承诺,退伍后,阿甘代替布巴开启了捕虾生涯,却不曾想,误打误撞成为了百万富翁。

阿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份真诚。

大仲马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这世间,精于算计的人多有,纯粹与真诚却难得。

但往往也是那些极度赤城的人,才能拥有更为幸福的人生。

  •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都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丹中尉就经历了这样的幻灭。

他来自军人世家,祖辈都在战场上光荣牺牲,这也是丹中尉梦想中最美满的归宿。

一场越共突袭过后,丹中尉的军队全军覆没。

傻子阿甘冒死救出了他。

丹中尉原本可以成为战死沙场的英雄,却成为背叛战友的逃兵,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只能靠残疾军人的补助苟活。

他埋怨过上天的不公,在深夜崩溃痛哭过,也曾纵情酒精和美色,在放弃中沉沦过。

但他最终达成了与命运的和解。

有一天,他们的捕虾船遇到了强烈的风暴,他对着风浪尽情地咆哮,那是对生命的怒吼,也是某种和解的开始。

一夜风暴过后,他们得以幸存,还捕到了最多的虾。

再一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后,丹中尉终于对阿甘说了一句:“谢谢你救了我一命。”

如果说,阿甘的人生传递了普世的正能量,丹中尉的挣扎,其实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

人生,本就由失意组成,也许是理想的破灭,也许是爱而不能,求而不得。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都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我们都曾被生活打碎过,或许余生都在修修补补。

但还是罗曼罗兰的那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

面对失意,我们可以短暂沉沦,但最终要起身回来应对自己的人生。

即便风雨扑面,依旧奋力前行。

  • 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年轻时候看阿甘,觉得他的人生是一场充满幸福的得到,年长后才明白,阿甘的人生,是一场充满悲凉的失去。

阿甘不能左右生死、阻止不了战争,甚至无法留住身边最爱的人。

他的命运,在时代的裹挟下,就像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一片羽毛,随处飘零,身不由己。

我们其实也一样。

2020 年,我们都过得很艰难。

有人失业、有人破产,有人永失所爱。

我们经历了无常,也饱尝着绝望。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不妨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温《阿甘正传》。

它揭露了一些残酷的现实,把人生的真相剖开给你看,却也给了我们温暖的力量。

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年轻时,误以为 “下一颗巧克力糖” 是希望,是人生的多种可能,年长后才明白,它其实是一种接受,是对命运无常的坦然。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猜透命运安排的剧情,像蒲公英的种子不知飘向何方,像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到底是怎样。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活在当下。

王小波说:“我们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去爱,用力去活,用心去追逐生命中最为温暖诚挚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傻子阿甘带给我们关于活着,最终极的道理。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阿甘正传告诉我们,在一个公认 “欺负 nerd” 的社会里,nerd 也是可以有实际收获的,只要你就知道跑得快、就不怕死、就不怕嘲笑。

二舅告诉我们,如果你老实,你将让不老实的人转发你的故事,然后很感动。

一个是好人有好报;

一个是你真好、真吃苦、真不容易,然后没然后了。

知乎用户 刘勉 发表

这几天看的二舅,我在想,他与美国的阿甘正传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中国的鸡汤,一个是美国的鸡汤,愤怒的人对着二舅的外甥说:滚蛋吧!别在这儿售卖苦难,别在这歌颂苦难。

阿甘,一个同样有脚疾的美国青年,为何他的故事就是一个好故事呢?这两个故事的内核有什么不一样?二舅让你看到的是中国角落里还没有消灭的苦穷,里面二舅提到的改革开放公平,搭配着二舅申请不到残疾人症的背景,显得多么的讽刺。阿甘正传让人看到的却是美国大梦。

二舅看完了以后,我更感同身受的是二舅这个人,而不是中国好。阿甘正传,我看完了以后,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阿甘,而是它歌颂的美国历史洪流与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个有缺陷的傻瓜青年也能够成为英雄。

为何这不被称为有毒的鸡汤?是因为阿甘最终成功了,他最终站起来了,他跑起来了。在越战可以逃过子弹,在乒乓球比赛中,可以代表美国,在橄榄球场中,可以跑垒。他还拥有了爱情,开起了渔船。二舅呢?二舅没有,二舅还在拐着,还在单身,还在过着大家认为的苦难的生活。

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偏见吗?你用表层的物质主义去判断别人的乐观主义,认为二舅是一种自嗨,是一种愚昧,一种洗脑大环境下的自我欺骗。可是可是可是,阿甘呢?就仅仅因为它是电影的主角,有了主角的光环,所以不断的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他的巧克力就能成为鸡汤,就能豆瓣 9.5 分,而二舅的故事,却不能成为我们的巧克力?

中国人现在有普遍的一种现象,不能接受任何鸡汤,好像在我们的价值观里边,喊口号喝鸡汤是带有罪恶感的。我们这个民族本身就应该纪念苦难,就应该负重前行。我们不能大声的笑,不能大声的赞。但是我们可以破口大骂。可以痛哭流涕。

我却要说,一样是两个憨憨,二舅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不回头的力量。而,阿甘的故事,仅仅只是个好故事而已。

雨果的悲惨世界里边有类似的话。穷苦痛苦的人们不会回头,因为一旦回头就会看到苦难一直在追着他们。二舅,他只是简单地做到了不回头。他的外甥也只是写了一个他不回头的故事罢了。

请让别人讲好中国普通人的故事,别那么愤怒,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反过来说,汝之毒,可能就是别人的糖。

人人皆有苦难,不记过往,只遵当时本心,莫问来路,只赴前程。

伤疤可以不遮,巧克力也一样要!

知乎用户 周陆军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RORSCH 发表

15

知乎用户 虚渡无境 发表

笔者实在无法把二舅的故事与电影《阿甘正传》联系起来,貌似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但这二者有着几乎本质的区别。二舅和阿甘一样都有缺陷,二舅是腿的残疾,而阿甘是智力低下,似乎命运跟他们两开了同样的玩笑。但二舅的故事苍白无力,终身困在贫困的小乡村,生命几乎没有阅历只是简单的重复。而阿甘的一生辉煌而灿烂,比绝大多数普通的人生要精彩的多,成为一代传奇。所以这两人没有什么可比性。看阿甘的故事能振奋精神,触动灵魂,这说明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 1 机会,考试成绩和文凭并不重要。看二舅的故事只能黯然神伤,贫困的生活中充满了窒息,甚至是绝望。

二舅看起来很聪明,似乎什么都会修理,这代表了中国人典型的小聪明,但对于改变命运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仅仅是在贫困线上挣扎时,保持了一颗朴素的内心而已。而阿甘看起来很笨,甚至有点蠢。但阿甘有信仰,所以坚持做他想要做的事,每次都能收获成功。比如勇敢的奔跑挣脱了命运的束缚,当兵参加越南战争立功,退伍后当渔民也能成为百万富翁,被美国总统接见,到中国来搞乒乓外交等。还有对爱情执着,最终抱得美人归。这两人的遭遇代表了那时美国社会的开放和平等,中国社会的封闭和不平等,因此这二人一生的际遇自然完全不同,二舅被困在贫穷的小乡村里永远也走不出来。

阿甘电影的结尾是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充满了坎坷、嘲讽和不公,但因为坚定的信念使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困难,获得了完美的人生。最后的镜头是一片羽毛在风中越飘越高,不停旋转的羽毛飞行的线路,仿佛是阿甘一生的人生轨迹,越来越高。在笔者看来导演似乎在暗示一片羽毛代表了每个普通人的生命价值,虽然轻如鸿毛,但生命飞翔的旋律却可以超越人生所有的平凡,灵魂变得优雅且高贵。

而二舅的结尾,弯腰驼背蹒跚地走在杂草丛生的蜿蜒小路,周围是破败不堪的农村房屋,路被杂草遮蔽,前方似乎看不到出路。最后的镜头是二舅艰难回头,在荒芜的背景中对着摄影师挤出了一丝笑容,然后结束。这两人的结尾,一个是充满了希望,一个是无路可走,这两个故事之间的逻辑怎么可能一样呢?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来自于丰富的阅历,二舅的生命价值显然无法与阿甘相提并论。二舅只是单纯的活着,而阿甘的一生都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知乎用户 娜梅莉亚 发表

首先,我不明白《阿甘正传》打动人的理由。

作为一个不了解美国历史的人,我对影片没有多大的共鸣,不管是穿插其中的美国历史事件,还是传递的美国精神。当然,人类的有些情感是共通的,譬如成长的烦恼与喜乐,譬如勇敢与坚守。阿甘传奇般的一生,传达出的人生哲学就是,勇敢并执着地做自己。一部 94 年的美国影片,宣扬的是美国历史与精神,即使是奥斯卡丰收者,你能说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渗透吗?

再来看《二舅的故事》,作者的文案和视角聚焦,证明他对二舅是有感情共鸣的,所以他被治愈了。先被感动,然后才被治愈。感动的基础是共鸣,共鸣的基础是相似的经历。二舅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作为几亿农民的其中一员,作为曾经生长于农村的一员,我能深刻理解和体会二舅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个共同的民族和成长的背景带给我的理解和感动。

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被感动的逻辑一样吗?

我觉得一样。都是被故事本身感动了。不然,我无法理解一个宣扬美国精神的故事如何能够让人感动。

最后,讲一点,这两个故事有可比性吗?

没有。

在豆瓣上我给《阿甘正传》打了三颗星,因为我无法理解美国精神。可是,我看到网络上很多人对《二舅的故事》进行了抨击。抨击作者的文案涉嫌抄袭,抨击作者宣扬的价值观是在蒙蔽世人的眼睛,抨击作者哗众取宠。

我想请问,作者的视频涉及了民族大义吗,违背公序良俗了吗?作者被二舅的故事感动了,治愈了,所以他想把故事分享出来,仅此而已。

可是,我们的这些网友,对宣扬美国精神的《阿甘正传》赞不绝口,至今豆瓣评分 9.5,可是眼里却容不下一个立足于中国农村的故事。

最后,我觉得网络对于《二舅》的关注度过于高了。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实实在在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实践,去思考的事情。对于别人的故事,如果有幸你深受启发,那就好好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和品格,如果没有感觉,也可以默默地离开。

唯一不理解的就是,无端制造道德高点,进行网络暴力

知乎用户 喧嚣的风 发表

二舅也好,阿甘也好。都是出于被其被抗争命运不服输这种精神所打动。

这无可厚非,像我这种喜欢看动物的就老给各种动物身残志坚在自然界顽强生存的精神感动到不行。

换句话说这叫共情,是人的本能之一,毕竟人都会担心自己同样陷入此类境地,换句话我们在同情与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希望自己遭遇不幸时能成为被帮助的对象。

但细想一下别说《阿甘正传》,去挖掘身边的例子,能说的简直不要太多。毕竟生存几乎是刻在动物 DNA 里的本能。面对困境,拼死一搏才是常态。一只意外摔断了腿的羚羊,它应该不会懂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道理,但它再痛也会咬牙一瘸一拐继续吃草,直到被捕食者追上。如果幸运点扛了过去,碰到个写作大咖和剪刀手完全可以出个视频歌颂一波这羚羊的励志,之后在各类网站刷一波赞。

所以说别看现在年轻人无病呻吟什么精神内耗,其实大多都是处在相对贫困,对生活不如意的无病呻吟,真碰到地震、火灾什么的,我是不相信有多少能端坐下来等死。换句话说,二舅拯救不了谁的精神内耗,多数人的精神内耗也会随着阅历和成熟自己走出。歌颂衣戈二舅的人姑且相信一下这片土地的人比想象的要坚强,碰到困难糟心事情产生巨大挫折感是很正常的,但是能熬过去大多数也能渐渐适应下来,之后就会发现谁还不是个福贵呢。

相反我很佩服那些敢去自尽的人,死这种事可是真要下一番决心才能做得到,当然重度抑郁症这类疾病的除外。

当然我也不会去反对树典型宣扬这类精神,毕竟向上的价值观是值得反复学习的,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普通人对遭受不幸的人报以共情是正常的,正是这种同理心让人类社会充满人情味,而不是片面的计较利弊。XX 通过描述具体案例来进行思想教育无可厚非。然而抛开这些宣传,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照顾此类人群,并且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更为重要。毕竟不是每一个二舅都很幸运有一个做自媒体的外甥。大多数人还是在看不到的角落里风里来雨里去,独自抗争。

知乎用户 九天星辰​ 发表

《阿甘正传》难道不是一个爽片么?而二舅呢,我只看到了苦难,没有其他!!!

知乎用户 起名字好难 发表

干了这碗毒鸡汤,加班干到天亮。

夜夜奋斗到天明,ICU 里一躺。

老板喜提车和房,谁来给你上香?

知乎用户 爸妈家 发表

也就是说,作者在讲故事时,只讲了主角经历了这样这样的故事。而没有去从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故事的原因角度去讲。

问题是其实原因大家都知道的,你还要作者去讲,那你的目的是什么?

知乎用户 我爱张泽雨 发表

歌颂苦难是毒药,并不是一种好的社会风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二舅残疾证办了一辈子,我因迁过户口身份证在当地的懒政怠政下办了三年,突然觉得自已好幸福有没有?

这视频意思就是感恩吧,比你惨的人多多了,噗。

知乎用户 轩辰 发表

没被打动,只觉得歌颂苦难像有个大病,能从奴隶生涯中体验到美妙,也是一种奇葩

知乎用户 mie 发表

不一样,阿甘主题是像阿甘这样的低智商人,都能在美国追求幸福,走上成功路,鼓舞了一代人,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作之一,内核是歌颂美国的强大。

而二叔,你在这里看见国家的力量了吗? 他只是国家发展中的过客,被遗忘者,路边顽强生长的小草。内核是小人物的对生活的不屈。

知乎用户 抬杠小程序 发表

故事是一样的,但逻辑不一样,

前者:看,阿甘好坚强的活着,我佩服他

后者:看,二舅好坚强的活着,你们不仅要佩服他,而且要广为传播,号召全民向他学习,不学习不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Joker 发表

阿甘智商 75 是打针造成的吗?

二舅像阿甘一样由于木匠的才能被高校录取了吗?

二舅受到过约翰逊总统接见吗?或者受到过镇长的接见吗?他只跟首长搓了个澡多少人知道呢?

二舅有过小球推动大球的辉煌吗?

二舅通过捕虾成为企业家了吗?

二舅的 “珍妮” 回来了吗?

阿甘横跑美国得到了关注,所有人的报道

这一点或许和二舅得到了全国的关注很像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愿意跟着二舅去做什么的?

对阿甘,更多的人是认可

对二舅,更多的人是同情

知乎用户 沙优是好女孩 发表

美国文学作品的逻辑:美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社会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社会,抛开事实不谈,美国电影里的这种价值观确实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电影里,阿甘虽然有智力问题,身体上也有问题,但是得益于美国社会的包容性和阿甘自己的机遇,慢慢的阿甘走上了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作为观众看得也很开心,虽然明知道电影本身就是瞎扯。

而那个所谓的二舅,给我的感觉却只是:二舅作为一个可怜的农村人,他先天并没有像阿甘那样,有智力和身体残疾,但是却被那个万恶的石器时代所迫害,后来二舅认命了,想办法自力更生,最后活的也勉强出彩,有这功夫,我还不如看看龙傲天爽文,反正都是瞎编,龙傲天爽文的拼搏奋斗,不比二舅(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好上百倍?

二舅本质上只是一个伤痕文学作品,就和莫言一样,没什么好说的,之所以出彩,只不过是因为占了政治正确的原因,并且老爷们也喜欢这种:你看人家当奴隶都可以当的这么开心,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知乎用户 风沙行 发表

为什么不能既受到二舅乐观向上的鼓舞,又思考二舅苦难的缘由呢?

比起住在城市里的小资们二舅确实经历的是苦难,比起那些住在大山里没水没电的人呢?不会真有人觉得北上广是常态是平均吧?

别忘了: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知乎用户 电影大指南 发表

近两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 “二舅” 给刷屏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激起了读者极大的共鸣。《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自 7 月 25 日在 B 站发布后,播放量一路攀升,登上 B 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短短一天视频播放量突破 1600 万次,成为上半年最火的短视频。

每一个互联网爆款的出现,必然是触发了人们的共情机制。“二舅”之所以能 “火”,固然离不开视频创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和拍摄手法,也是因为“二舅” 这个人物形象激发了人们对于远去故土以及家乡人事的记忆。近些年反映农村生活、文化的爆款产品不少,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影子。一个本来可以跳出农门的 “天才少年”,因为十几岁时被“赤脚医生” 打针致残,人生轨迹至此不同,他一瘸一拐地自学成了木匠,半世孤苦,却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不断地用爱治愈着他人。这样的人和事,似乎就是 “我” 幼时老家隔壁那个总是抽着旱烟笑眯眯的老汉,也仿若 “他” 远方叔伯中那个 “特别有文化” 的大爷…… 其实,“二舅”就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读懂了“二舅”,就读懂了中国农民。

“二舅” 善良达观,所以能释怀造成他不幸命运的误诊,收养宁宁,互助乡邻;他坚韧自强,靠着自学成才,不仅会木工,其他各种修理活也能玩得转。这是人物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他也很沉默、坚忍,承受了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公平,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连残疾证都无法办理下来,只能在逼仄的空间中自我消化。这是人物让我们揪心的一面。

这两面都是中国农民的影像,是他们身上最典型的特质。肯吃苦、能包容、善谋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他们才能在一次次苦难的磨砺中始终屹立不倒,挺起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浇铸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崛起的庞大底座。他们值得被歌颂、被礼赞,被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去传唱。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这种精神,往往都与困苦、艰辛相伴随,是在逆境中被逼出来的选择,是不得不与命运妥协的无奈,或者说生存智慧。“如果可以岁月静好,谁又愿意披荆斩棘”。我们要看到这其中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更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能活得更从容、更踏实、更有尊严。

“二舅” 治愈了我们,那么谁来治愈 “二舅”?在短视频的背后,更深的发问直抵人心。我们常说,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你给他一分,他就会还你十分。这既是农民淳朴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家国格局。但是全社会不能对此心安理得,不能因为农民坚韧、善良、老实,就无意识地忽视他们的权益;不能因过去如此,就在思维惯性中出不来,而对农民的利益有所懈怠。这不公平,也不可持续。

更重要的是,农民身上所蕴藏的那种强大的斗志和智慧,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好比 “二舅”,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 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往事不可追。“二舅”不愿意对过去抱有遗憾,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而且还应牢记这份遗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弥补上对农民的亏欠。客观而言,“二舅”的经历,既是城乡二元制的结果,也是时代打下的烙印。那个年代,因为农村医疗条件的极度匮乏,误诊、误治的事情并不鲜见,但这些 “赤脚医生” 已经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医疗保障。今时今日,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有能力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中之重战略的指引下,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农民还很辛苦,农村还很落后。就像短视频中所反映出的一些留守老人问题、残疾人士保障难题等,都亟待解决。这也更加凸显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

“二舅”的故事终会淡去,明天还会有新的爆款、新的热点。我们很庆幸,在这个注意力时代,有一位农民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并激起共鸣。我们更期待,这种关注度能转化为对农民福祉和制度保障的更持久观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把我们的情怀与思考,都能聚合成更加可为善为的力量,真正帮助农民摆脱艰难、摆脱不易,让我们的乡土社会不再有 “二舅” 这样的苦和难。

知乎用户 一二三二一 发表

阿甘没有遗憾,直往前冲,放任自流,是时代给予他的一切

二舅带着遗憾,庄重自强,没有回头,是坚定的向前走,有了自尊自强自立的一生

如果说阿甘是一瓶可乐,二舅就是一杯茶、一壶老酒

知乎用户 精力 发表

阿甘身上的种种优点一一兑现,进大学进部队补虾见总统。从头到尾,他没有被儿时的残疾被按到地里,反而逆势上扬。美国的报纸也没有写文章嘲讽他。你竟然拿阿甘跟二舅比。。。

知乎用户 俗人 发表

他们看个电影都能被打动(包括我自己)

有毛用?

知乎用户 叶开 发表

无耻的人美化苦难,而真正美好的环境减少,降低苦难。

知乎用户 丧尸解决专家 发表

都没这个感动

知乎用户 X 乎萌新 发表

不要去歌颂苦难,因为苦难不值得被歌颂。

不要忘记苦难,因为苦难才最值得被铭记。

知乎用户 山葉甘藍 发表

逻辑不一样,一盒巧克力和一勺砒霜的区别。

知乎用户 长乐路人 发表

如果一定要这样比较,那我只能说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区别太大了。

美国梦,就是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功成名就或者发家致富的故事。

中国梦则是一个人历经苦难,坚韧的活下去。

两种梦,你想做哪一种?

知乎用户 jjjastronomy 发表

一样的

都是生活在最伟大国家的最美好时代,个人的辉煌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和大时代背景

知乎用户 陌心 发表

最简单的逻辑,阿甘拍出来可以挣钱,二舅拍出来不过审。

知乎用户 只有嘉然会哄我 发表

二舅的故事和阿甘的故事其本质都是保守主义统治阶级给底层人民的心灵鸡汤,没有任何不同。

历史在斗争中发展,世界在激荡中前进。

但这碗心灵鸡汤告诉我们不权衡利弊,不进行斗争,只要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就能解决问题,这可行吗?

如果阿甘很励志,那丁真就很励志;如果二舅很励志,那骆驼祥子就很励志。

知乎用户 波波花美男 发表

歌颂苦难嘛,这一套自我感动的东西也算文化传统了。

知乎用户 李灯桥 发表

首先阿甘正传是部电影,阿甘只是个虚构人物。这个故事可以左也可以右,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他二舅是个活生生的人,无论如何从一个人的一生提炼出某种感悟或者浓缩成一个故事,都是十分残忍的。二者从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知乎用户 诺诺丝 发表

阿甘比较像传统的正常鸡汤,阿甘最后好歹成功了,爽了(虽然丢了女人)。虽然有些虚伪,但由于导演高潮的叙事技巧,调度技巧,能感动到人不奇怪,但是二舅这种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只能给某些看似敬佩唏嘘,实则通过比烂获得的优越感来自我感动的人来治疗心理内耗

知乎用户 痛饮恒河水 发表

这脸是有多大啊,都开始和阿甘正传对比了。有本事放开评论,允许所有人自由发言啊。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感动,有多少人感动。。整体弄这些尬吹短视频有意思嘛?

知乎用户 感恩 发表

阿甘是爽文主角,一路开挂成了人上人。

二舅是印度教信徒,一辈子甘心做首陀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11111 发表

基本上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孙博士英语​ 发表

这种事见多了,

为二舅悲哀!

没有被打动,所以老夫自觉闭嘴

知乎用户 诸神的恩宠​ 发表

原来,二舅是喜欢过这种生活啊。

对不起,我误会了,我还以为他是不得不过这样的生活。

明白了,二舅真伟大,还不感恩!

知乎用户 马柯​ 发表

并没有打动我,觉得很可惜。

当然我只是外观视角,这种心理强大才华横溢的主角内心可能会很充实很幸福吧。

我还是太俗了。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阿甘》讲的是美国梦,再平凡的人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以在大美利坚的土地上收获多彩的人生。

《二舅》讲的是中国梦,普通中国的劳苦大众无论承受怎样的压迫和苦难,只要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永远的勤劳着、拼搏着,就能让 “周劼们” 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过上 “人上人” 的即虚假又绚丽的人生。

相对于马克思构想下的社会主义,这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反而和家族化垄断而成门阀的封建主义更为相像。

或许无产阶级曾经当家做主过,

但那大概会是仅存在教科书上的一段历史罢了。

知乎用户 工人兄弟 发表

我们负重前行,一定有人替我们岁月静好,比如某国企的周公子。

知乎用户 树先生 hello 发表

二舅给某些人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还浑然不自知,还觉得人就得这样,少些抱怨内耗,多些牛马精神。都嘲笑印度种姓制度,殊不知越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取中得上,一个是取上得下。

代换一下,一个是本想娶大鹅没想到娶到的是天鹅,另一个则是本想娶天鹅没想到娶到的是蛴螬(土蚕)。

知乎用户 一个东亚懦夫 发表

不一样,二舅根本没有打动我,二舅面对苦难逃避了,阿甘没有,尽管不逃避,勇敢面对也不一定能够过好,但阿甘及其母亲都没有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拼尽全力,阿甘天生残疾,他母亲找医生给他安装了一套机械装备,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就叫助走器吧,他先天智力障碍,他妈为了他上好的学校,不惜献身,他被同学欺负,他也没有躲在家里不出门,还是继续上学,被欺负了他就跑,跑着跑着腿正常了,后面就开始开挂的人生了。

阿甘虽然智力障碍,但是绝对一点也不傻,也绝不是忍受欺凌懦弱跪下的人,若是医生把阿甘的腿治残了,他妈能手刃了那医生。

知乎用户 李四 发表

发现你们联想的东西好多啊?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不太相似,更类似日本拍的慰安妇自愿服务皇军的电影

知乎用户 comet 发表

完全不一样好吗,阿甘本来就是普通人都不如的,只能说明美国社会的包容属性。二舅本来是才智过人,却最终女儿都不是自己的,只能说明我们社会的淘汰能力。

知乎用户 末日迪达拉 发表

鲁迅:回乡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知乎用户 何必东风效西风 发表

对比下设定就懂了

二舅

天才,超能,起步是穷农村穷的不能再穷的人

过程,不断奋斗却连残疾证都拿不到,最后回归农村。

阿甘

普通人,笨拙,拥有的能力只有勤奋

过程,不断的奔跑最后获得成功

看到了没?

第一个是自慰

第二个好歹打点鸡血

知乎用户 装蒜职业经理人​ 发表

大家害怕。

害怕自己成了二舅。

我看的时候,感觉是感动,可悲,可怜,还有感同身受如切肤之痛!

为什么会痛?

因为害怕以后成了树哥,成了二舅……

知乎用户 这么那么 发表

如果你被阿甘正传打动了,那么你就是没有读懂阿甘正传。

许多人看见阿甘成功,结果也跟着阿甘去奔跑,实际上阿甘的奔跑毫无意义。他们也不会获得跟阿甘一样的成功。

阿甘就是美国,美国就是阿甘,阿甘经历的一切都是美国二战以后经历的。

阿甘正传的意思就是美国二战以后是一个幸运的傻孩子,和建国与南北战争时期不一样,它没有什么精神信仰,也没什么目标就这样迷茫的成长,最后愣是其他的国家全都翻船了,它一个傻孩子最后获得了成功。其他人看见阿甘成功,想去模仿阿甘的成功,于是追着阿甘奔跑。作者在自嘲美国也在讽刺其他美国的拙劣模仿者,你们身上既没有美国的幸运,也没用和阿甘一样美国右派的信仰,怎么模仿都是失败。

你一个中国人你对阿甘的故事感动什么呢?阿甘是一个傻子,阿甘也不是很勤奋,很奋斗,目标很坚定,他身上的故事是美国的故事。他身上有的特点是美国保守派的特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家庭重视。别告诉我你是被一个顾家的男人感动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哭一万次二舅,也抽不干你的精神内涝

1 关于二舅这个话题,实在是太热了,本来我想视而不见,架不住目及之处感动的泪水太过汹涌澎湃,搞得我决定对这个事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就像一个案子,在审理的时候,法官一定会理出争议焦点,解决了争议焦点,就理清了案件事实,就能分出是非曲直。 …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驳二舅治不好精神内耗?那什么能治好呢?

知乎用户 李征义​ 发表 因为二舅的故事背后,藏着 4 个巨大的时代。 在时代面前,我们个体渺小得像蚂蚁,卑微而无力。 我们没法用聪明、能干、坚强的个体的光芒,遮蔽大时代的芸芸众生面对历史时的无力。 在二舅的故事中,穿透作者潇洒飘逸的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