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普通人博物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文****丨邹帅

图丨杰西

编辑****丨陶若谷

以下是杰西的讲述:

汉阳一处火车隧道下的桥洞里,有个中年男人总在那里摆摊,卖一些很老的,似乎与时代脱轨了的东西,比如空的茅台酒瓶。因为拍摄,我常去那个涵洞附近,每次去他都在。我知道商品的流通情况,(摊子)根本没办法支撑他作为一种生计。

今年初,临近除夕的一个晚上,我听到附近的街坊在跟他聊天。摊主是从湖北外地来武汉的,快40岁了,还没有成家。他说他不回去过年了,两周前母亲刚刚过世。语气轻描淡写,仿佛生死大事轻如鸿毛。

●汉阳一处火车隧道的桥洞里,摊主在和街坊聊天。

他每天规定自己晚上八点下班,像上班族一样,虽然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卖出去。那个桥洞也快拆了,回荡着他用广播放的八十年代金曲。那个瞬间我很被触动,想到他上没有老,下没有小,回不了的老家,过不了的年。

这样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到,挺可惜的,我想找一个方式来分享,就有了做“普通人博物馆”的想法。

普通人这个概念,从疫情开始就越来越被人注意。大家会发现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其实挺脆弱,经济上,工作变动上……可能出去旅行一趟,就被困住了,要花很多钱,这都是之前没有想象过的。我也经历过武汉最初的那轮疫情,知道那种束手无策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更意识到,自己真的挺普通,这可能就是现在很多人面对生活的一个状态。

●武汉某菜市场里看《芳华永驻》的摊主。

照片发出去之后,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跟我互动。有次我拍了一个大叔,他穿一身牛仔衣、牛仔裤,头上戴一个硕大的牛仔帽,还抽着大烟斗,活脱脱就是西部牛仔,但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我对他并不了解,第一次见面我一般很少主动深入了解别人的生活,尤其是一些苦痛的经历。有个网友看到后给我发私信,说在某个国企的办公楼电梯里遇到了他,还给我发他的照片。又有人留言说他是搞木工的“板车叔”,多年前报社拍了他打赤膊拉板车的照片,很出名。大家看到后会补足一些信息,我也可能再回到拍摄的地方,看能不能认识这个人。

●都市里的“西部牛仔”。

还有一天晚上,我在武汉的万松园,一个特别热闹的美食街,拍了一个卖栀子花的阿婆。当时已经十点多了,她坐在那里趴在自己腿上睡觉。那么晚了天又热,一个人在那里摆摊,人也瘦瘦的,我去买了朵花,又拍了照。后来这张照片收到了大量回复,原来很多人都认识她。

阿婆的人生经历也挺坎坷的。有人说她是个孤寡老人,中年离婚性格要强,几个孩子后来都因为意外去世了,剩她一个人。她在这一带卖点小东西,不同季节商品不同。阿婆只收现金,没有其他收款方式。有网友提到,自己端午节路过的时候,阿婆也在趴着睡觉,已经很晚了,周围的店都关门了,她回头看了好几次阿婆都一直埋着头。卖马蹄的时候,削好的马蹄都已经放黄了,看着让人心疼。

●街头卖花的阿婆。

很多人看到后会想起自己的奶奶,她们留言说要去买花,希望能早点把她的东西买光,让她回家睡觉。其实她的花价格比较贵,也没有别人的看着好,但就是很让人心疼。后来我又去了那个地方,阿婆那天卖的是莲蓬,我买了不少,也把网友的心意带到了。

还一张老奶奶卖绿豆汤的照片,特别多人留言。有的说自己喝过,报出了准确位置,还说她卖了多年的绿豆汤和卤藕,东西真材实料,但现在没有摆摊了,又怀念起以前放学了就跑去吃一串再回家的日子。

●卖绿豆汤的奶奶们。

更多的人可能没有来过这家,但记忆里都有自己的一个摊子。那些情景他们已经淡忘掉很久了,看到照片突然被勾起,生活气息一下子就回来了。

所以这些图片和互动积攒起来,十年后,不觉得真的是在走进一座博物馆吗?

●渡江的武汉人。

●拉驾车的女人和她的“忠犬八公”。

以后有人看到了这些照片,会觉得有点新奇,就类似于《北京银矿》(文革后一部关于首都和居民生活的影像记录)那样。我也不知道这些人在不在意被记住,但这其实也是在记录自己那个时候的感受,它至少能给我带来意义。

●在陵园办事处前下棋。“除了生死,人生无大事”。

●边织衣服边抽烟的女人。有人评论“太婆也是江湖儿女”。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摄影是业余爱好。以前也沉迷于拍夕阳、航拍城市景观,后来还是对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更感兴趣。两年多前的武汉疫情,更加深了这种想法。

当时我在一个廉租房小区做志愿者,有机会近距离跟更多陌生人互动。他们其实还保留着一些十几年前的生活方式,会有街里街坊的概念,平常也聚在一起聊天,不像我们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不太关心邻居们的生活。

当时我自己住的小区还挺紧绷的,但这里就散发出一种悠哉的感觉。他们会下楼遛狗。“社交”,在楼下买东西见到面也会互相打招呼。

开始搞健康码后,有个人没有微信,到居委会去找我们帮忙,他刚弄了一个那种只能打电话的,比较基础功能的手机,让我们帮他注册微信。我问他微信名字要叫什么?他说叫“开心”。

那个人看起来挺闷的,戴着个帽子很憨厚老实,但说自己要叫“开心”。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个盼望,开心就好。

有天下午,我在众多下楼拿菜的人里,看到一位很扎眼的女士,40岁左右,大家都在为“吃”犯愁,出门穿睡衣的多,毛茸茸那种,再趿拉个棉拖鞋,但她穿得特别体面。一件墨绿色的长款外套,配了双猩红色的高跟靴。她走路的步伐也不紧不慢,转了几圈,中间还停下来往巷子里看了半天,不知道在看什么。

●下楼买鸡蛋的女人。

只是下楼买个鸡蛋,还这么穿,在那个时候感觉有种特别的力量。一些人散发出对生活的关注,可能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财力,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我感觉得到那种小热爱。有些人的穿搭会很吸引我,他们肯定也不只是因为便宜才买下来。

●社区里的老人,帽子上写着“不弃”。

●水果摊的老板给每一种水果手写了介绍。

疫情后的这两年,我一直在继续拍摄。因为这段经历,更喜欢拍一些街坊,去的时候他们会盯着我看,这足以说明其实(他们)跟彼此是熟络的,才发现了我这么个陌生人。

傍晚,两个街坊在聊天,一个人问对方吃了没?另外一个人就拍拍肚子说,“你看我肚子,我肚子鼓起来就是吃了,我肚子没鼓就是没吃”,这样不是很冷漠机械的交流方式,让我觉得有一种趣味在,也很想捕捉到它。

●街坊们在菜市场下“一盘大棋”。

●夏日“烟火气”。

我小时候住在武汉比较著名的一个地方,汉正街,它就是一个小商品市场,类似于义乌。做生意的人都认识,你居住的位置,你的同学住哪里,彼此都知道。放学之后约着一起出去玩,很自然地你就去了别人家里,然后别人也会来你家玩。

后来慢慢长大,我也搬家了,到了现在这种楼房里面。疫情来的时候我很懵,不知道居委会在哪,该去哪买菜,也不知道什么团购群。不认识任何邻居,不知道向谁求助。慢慢地我们就变成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社区关系被改变了。如果是当时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状态之下,疫情带给人的冲击可能就不会那么大。

我有挺多次回到汉正街去拍摄,它又重修了牌匾,新建了商场,但是跟小时候有很大区别。以前是鼓励个体经商,有一种很火热的状态。所以从小到大我觉得“日子好”就是这种,人人手头都有事情干,每天都特别忙的样子。

●汉正街老阿姨的别样健身。

但是现在长大了,又经历了一波疫情,很多人停下来了,可能没有那么多事情做,街上也没那么多人,没有那么多货物要流通。

不止汉正街,街拍的时候也是。2019年之前,大家好像都行色匆匆的,没空看你一眼。但现在再拍,经常和别人大眼瞪小眼的。很多开了多年的副食店或者理发店关门了,他们原本是上一辈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搞的营生。新的门面,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还没有开多久,过不久就挂上了招租的牌子,再过两天,它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店。

我前不久才看到一个菜鸟驿站,挂了个招租的牌子,这两天再去,它变成了一家螺丝粉店。速度超乎你的想象。

很多人说我的照片让人想到八九十年代的那种感觉,像在回溯童年。我也一直在找这样的场景,期待把它们再现出来。这其实是对身边熟悉的场景消失的一种留念,因为在整个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它变得越来越工业化,越整齐划一,很想留下那些好看的东西。

●武汉知名的肖师傅改衣店。

之前看到过一个视频,就是说为什么街上的招牌越来越难看了。它就是拆了之后改造出来的新招牌,没有什么可以展现摊主灵魂的地方。

以前的招牌可能是手写的,展现了店主的书法水平。然后它中间还可以穿插一些设计,比如我拍了一个理发店,店主把那个“发”字写了一个繁体,底下就画成了头发辫子的形状,有自己的一些小巧思在里面。

看到了这样一个招牌,你就会觉得店主是个蛮有意思的人。看到路上整齐划一的招牌,就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好奇里面的人是个什么状态。

●手写的理发店招牌。

我那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磨刀师傅,已经快80岁了,穿得特别整齐,正在一个小区门前,坐在他磨刀的类似于一个扁担或者叫板凳上,手上有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别人的电话、住址、名字。

到了这个年代,磨刀这个事情已经很难在街上看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中没有这样一个诉求。他没有那么多生意,一个一个给客户打电话,别人都说不在家,感觉很明显别人在找个理由拒绝他。

我就谎称我家有一把刀要磨,要怎么找你?他说他会上门,你知道他认真到什么程度吗?我们约的礼拜六下午三点,然后他礼拜五就给我打电话,第二天早上6:00又给我打电话。下午3点,他准时坐地铁到我们家这边来了,其实我们家没有什么要磨的,我跟我老公就在家里翻了几把,并不是很旧的剪刀拿去给他。

●磨刀的大爷。

那天正好要下大雨,天上全部都是乌云,我们就在地铁口磨刀,就闲聊了一些。我们问他是不是跟孩子们住在一起,家里人住在一起,他没有作声。

他应该是独居,每天早上大概7:00就出门,武汉三镇随便选一个地方,就看去那个区域有没有刀要磨,每天就在街上闲晃的状态。磨完刀之后,他问我跟我老公是什么关系,我老公说这是我老婆,然后他就笑着他说,老婆这个词不好听,应该叫小妇人。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妇人》,感觉这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也没有想象过在这样的场合,有这么一个人会这样来形容我,就觉得特别的奇妙。

想要约他,一方面是看他总被拒绝,有点难过。另外他给我带来一种穿越感,他说自己是从民国的时候(出生)一直到现在,我有点难想象那时候的生活状态,感觉他的一生,从被需要到现在快被时代抛弃,贯穿了现代中国的发展史。记录下来,以后的人看到这些图片的话会有一种新的感觉。

●福利彩票店门前渴望中奖的工人。

以前我拍类似的照片,总有留言说,你为什么总拍一些脏乱差或者破旧的一面?为什么不能展示城市的高大上?还有人问我“是不是BBC派来的”。在小红书上做这个“武汉普通人博物馆”账号的时候,我也会有这样不太好的预期。但运营也有半年了,没有收到什么负面反馈,大家反而都说喜欢。

●男人把自己的小房间打造得像Disco音乐现场。

●在摊前找玩伴的小男孩。

我现在每天下班后,大概会花两个小时在街头闲逛。先坐地铁到一个地方,然后慢悠悠地骑车,遇到特别的地方就拍一下。也没有什么清晰的规划,但会坚持拍下去,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放松。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果真的有下辈子,你还愿意来到人间吗?

知乎用户 vahgds 发表 知乎用户 酸菜鱼菜酸​ 发表 …… 其实世界上很多人还活着的原因只有两个: 死亡的疼痛, 以及家人需要赡养。 如果这两条可以实现,我马上就离开这个操蛋的地球。 知乎用户 buzhi 发表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

离开余秀华,施暴者杨槠策要扳回一局

文****丨蔡家欣 编辑****丨王一然 视频剪辑****丨张歆玥 扳回一局 这是一幅半成型的油画:男生朝女生微微侧过脸,他们面前是成片的黄色油菜花。“她在看远方,我在注视着她”,作画者进一步解释,“她叫余秀华,油菜花就是有才华,谐音你懂不 …

“没钱,没故事,活着即可” | 谷雨

疫情以来,很多事情好像充满了随机性。过去,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能干多少事,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我们的消费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确定性上。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逻辑发生了改变。在这样一个时刻,谷雨征集了一组消费故事,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的故事十 …

2022年会被写入历史的对话

苏州淮海街,一个女孩穿和服拍照被警察带走,5小时后放出。 视频中的对话非常清晰。 警察(大声呵斥):你是中国人吗? 女孩(轻声反问):你可以这样大声说话吗?理由是什么? 这两句对话应该写入中国当代的语言史。在我看来,它是当下这个时代最有代表 …

08年奥运会,我在北京捡到一个老外的相机卡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是看客最新制作的一期图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罗夏,2008年曾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机缘巧合下,他捡到了一张老外的相机卡,里面的照片清晰生动地展现了他在赛场内外感受到的浓烈奥运气氛。透过老外的视角以及罗夏的讲述,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