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问题到遗留问题(舆论手札)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作者:宋志标

题图当代水墨,作者 @秃头倔人 (李晓强)

昨天那篇急就章在 22 万 + 阅读􏰀时 “消失” 了,这是舆论洪流的一部分, 我理解背后的逻辑。这篇文章散漫,有着冗余修辞,完全不出彩,它􏰁重申了一个显眼的常识,将“一起延续了 20 多年的多􏰁重拐卖妇女案纳入家事范畴调查处置”,是非常不合适的。

现在这个常识已经从更多人口中讲出,在围观者那里汇聚成一种共识, “小花梅”的法律身份本应得到澄清和扭转,但这个问题被奇怪地回避了。她成了董志⺠的 “家庭成员”,成为“妻子” 和“母亲”,而这两种扭曲的畸形⻆色,是罪行铸造出来的,本应彻底平反。

对董志⺠的罪名,从非法拘禁罪到虐待罪有一个变化,证明地方与南京当局对这个问题有过 “斟酌”,而后精确地选择了维持现状的问罪思路。 维持现状,就是维持“小花梅” 的所谓婚姻现状、所谓家庭现状,买家董志⺠成了不慎犯下虐待罪行的“丈夫与父亲”。

“小花梅” 被贩卖了至少三次,她被造假的身份文件、非法的结婚登记软埋,深深陷入一桩悲惨的、持续 25 年的罪行。那几个生物学上的后代, 每一个都是这桩罪行逐年滋生的证据。可真的问起罪来,“受害者” 不仅消失了,买家及罪孽竟成了她 “监护人”。

“小花梅”在被工具性利用,侥幸曝光于国人视􏰂中,许多人以为她可以借助舆论⻛暴的掩护,得以解决。然而现在的局面是,她被默认了强加的名字、婚姻和家庭等身份。小花梅的一生,是被遗弃的一生,而现在对她⻆色身份的忽视,等于是最新的 “遗弃” 事件。

如果说,在这件事被定局之前,“小花梅”身上残留着历史问题的残酷阴影,那么,现在她已然被决定性地、冷漠地禁锢在遗留问题中。作为可悲地联系了 “历史问题” 与“遗留问题”的人,“小花梅”成为某种现实病程的承受者,她所隐喻的精神分裂恐怕比她自身更多。

法治运作的实际,带着某些老谋深算的城府,将她搁置在故意为之的漠视中。只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最多的麻烦,才能以不触及麻烦制造者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书写某种已经被证伪了的 “岁月静美”。显然,“小花梅” 始终是被利用的那个人。

确保她在 2000 年以来获得的法定身份与家庭⻆色,为什么对某些人变得那么􏰁要?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与拐卖妇女罪行相对应的,不是 “解救” 的霹雳行动,而是奏响 “母亲与妻子” 的赞歌,这是荒唐的社会景观,“小花梅”存在江苏一天,这景观愈叫人心碎。

“小花梅”在江苏的悲惨命运始于法律松弛的年代,但她被社交媒体与义愤 “发掘” 的年代,仍被留下来独自面对命运,这不是任何⻆度的法治机巧可以打圆场的。法制的匮乏与丰盈,似乎都无改 “小花梅” 的处境,这里面深藏着对苏北这块土地延绵不断的诅咒。

争论 “小花梅” 真假的技术路线,势必要竞争下去。但人们期待的是,既然 “小花梅” 有妹妹、舅舅等近亲属,关于她的监护权问题应该得到廓清,那些因罪行强加给她并缠绕她的伪监护权应该宣布被非法。即使云南近亲属对未来监护有心无力,也应由他们自决选择。

一种在低估与高估间摇摆的看法是,“小花梅”事件已经盖棺定论。但稍微沿着法治轨道依据常识指引,就能发现软埋 “小花梅” 的江苏身份文件,在没有被彻底清理之前,她将永久地 “伫立” 在那里,成为一个召唤道德评价“地标”,无比清晰地指示此地的残缺。

作为一名原籍江苏的围观者,如果不是欠缺基本的良心,将极其轻易地看到这一不光彩的 “远景”。有没有发现,“小花梅” 在江苏的历史遭遇, 以及对她的现实处置,已经首先定义着苏北人、江苏人,而后才是其他。这种耻感涌动,已如铁链在喉。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明白不明白? 明白; 能不能闭嘴? 能”

@雷尼尔雪山 2022: 质问婚姻有效性那个微博被限制转发了。 小花梅案中婚姻有效性的判断是这个案件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最难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结婚证一泄露,就成了王牌。迫使省里介入。 但是结婚证背后的法律效力的认定,依然被回避。这其实不是 …

怀念那时候的媒体记者

丰县“八孩锁链母”事件,官方四次通报,均未能“一锤定音”,四锤落下,四次都遇到强大的质疑而落了个空。 而在此次舆论风暴中,拿胡锡进的话来说,传统媒体“干干净净”,基本没有参与报道,整个舆情始终由网友自发推动。因此有人感慨,这是媒体的集体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