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产业升级效果如何?你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有信心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以下是真心话:

1,我觉得中国能产业升级,因为我对中国的资本家有信心。

2,因为我对中国的资本家有信心,我劝你别进制造业。

知乎用户 从哪来回哪去 发表

2017 年 12 月写的文章,现在是 2021 年 4 月,过去三年多了,不知道大家的感觉如何。今天想再更新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思考。

文章写了不久,2018 年中美之间就发生贸易战,2020 年又是疫情。回首这三年多时间,中国的进步是巨大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1. GDP 稳步增长,出口稳步增长,中国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么恶劣的环境取的这么优秀的成绩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
  2. 中兴和华为事件以及中美关系恶化,我们的 IC/IT / 军工行业发展非常迅猛(我是传统制造业,IC 和 IT 行业不敢乱评论,但是网上的分析和报道成果也是非常喜人的)。另外,2019 年 70 周年国庆阅兵的武器装备肯定也让大家对这个国家更有自信了。
  3. 个人这几年的一些观察:

(1)中西部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你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沿海县级城市人少了很多,招工困难。另外,中西部城市有后发优势,土地便宜,园区后规划(有沿海城市之鉴),政策扶持力度大,距离资源也近。我个人认为未来会有非常多的先进制造业和超级工厂会在中西部产生。未来铁路成本下降的话,这个进度会更快。

(2)2020 年疫情复工复产之后,订单量暴增,需求非常强劲,一直到现在。2020 年 2 月至 2020 年 10 月左右是最舒服的日子,企业融资成本低,美元汇率在高位,原材料价格低位。但是按今天美元汇率 6.5:1 计算,叠加原材料普遍涨价 30% 计算,只能说是增量但不赚钱。货币超发的效应已经传导至通货膨胀。我觉得最难的时刻从今年才刚开始。

(3)清节能源大爆发。碳达峰和碳中和概念提出之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行业,风能,氢能都是井喷式爆发。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这对清节能源行业算是未来几十年期的利好。

4. 产业升级的一些看法:

(1)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产业升级的说法现在媒体都不怎么报道了。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一种进阶模式 —– 升级为 “先进制造企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也就是变成 “产业链上最好的螺丝”。

如果你是做袜子的,你的生产资料,知识储备,供应体系基本就是和袜子相关的。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产业升级,就是去做纺织行业相关的服装可能都没这个能力。但这不影响你成为袜子行业的先进制造企业,可以透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改进生产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参与),产品 / 面料设计的改进(开发 / 扩大市场),营销模式的变化(开发 / 扩大市场)等方式改进。

义乌有家公司叫 “双童吸管”,吸管界的隐型冠军。非常好的先进制造案例。

(2)人力成本和老龄化问题

我们应该经常会听到 “人口红利消失” 这个词,只说对了一半。

与之对应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效率大幅提高。包括:设备加工效率、运输效率、信息技术运用(企业内部流转加快)

B. 由于生产工具 / 材料 / 信息技术运用使得产品品质大副提高,报废率大副下降。

C. 员工的作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大副提高。80 后至 00 后的教育水准已经比较高了,对软件和工具的使用也非常熟练。最简单的例子是图纸,之前画纸还是尺子丈量画,现在都是电脑 CAD+3D 软件绘制。

D. 客户端的沟通效率大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

E. 资金的流转效率大副提高。(网银、支票)

F. 行政效率大副提高。(简政放权)

G. 自动化应用正在加快。(但自动化有局限性,需要一个过程)

H. 因为上下游产业效率都在提高,导致产业链效率螺旋式增长。

I. 相对于制造业的辛苦程度以及产业工人的素质来看,整体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另外,我个人观点是人工成本的占比并不高。

因此如果与以上优点对冲的话,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

我也算是制造行业的从业者,在整个制造业环节里有 10 年了。拜访过的工厂超过 200 家,所以不请自来。

先说结论:

1、目前产业升级是有效果且积极正面的。但是目前主要体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如:高铁产业,大飞机产业,比亚迪 / 长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华为为代表的通讯,小米为代表的手机产业,美的 / 格力 / 海尔为代表的家电行业等等。都是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

2、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有好有坏。国家政策是积极的,会有很多的补助和扶持政策。但是我认为很多中小企业的产业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产业升级,原因后面展开。我觉得他们能做好以下几点就已经很好了:

(1)把自己家的网站弄弄好,清楚的告诉客户自己做什么的,能力怎么样?

(2)把厂里 8 年以上的电脑换下,软件装装全。

(3)一年花点小钱投点软件系统,包括:项目或订单管理系统 / 客户管理系统 / 邮箱系统,并且从老板到员工都要学会使用。

(4)不违章搭建,不乱排放。

(5)投入一些简易或低成本的生产工具和装备,提高员工的作业能力、生产效率并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

(6)能及时响应并处理客户问题与反馈,准时交货。

3、我对中国制造业持非常积极 / 乐观的态度。制造业绝对会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而且其发展潜力绝对不比 IT 和金融行业差。IT 和金融的生产工具就是计算机。但是制造业的生产工具就复杂的多,包括:计算机,材料,设备,包装,车辆等。同时涉及学科非常多,包括:设计,材料,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商学,管理学等等。所以它让很多年轻朋友无法下手进入这个行业。因此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目前处于价值洼地

理由:

(1)中国的产业链配套全球最完整,没有之一。

(2)中国的基础设施全球最好,公路、港口、机场、服务配套等。

(3)中国工人只要不拖欠工资从不罢工。

(4)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率很低(国外也一样),导致整体效率低,订单处理能力低,客户管理能力差,交期不准。

(5)中国中小企业市场能力不足,由于人才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市场的客户需求。

不要认为制造业只是搞产品生产,设计 / 研发 / 采购 / 制造 / 销售 / 仓储 / 物流都是制造业大产链。也不要认为只有高端制造业才有前途和未来,什么 AI 啦、什么汽车啦、什么新材料啦,螺丝 / 衣服 / 包装材料之类的永远也是要有人做的。

我的朋友里做 IT、金融和制造业都很多。IT 和金融前期收入会比较高 6K-12K,干几年 15K-30K / 月慢慢就到瓶劲了。制造业前期收入很低 1.5K-4K / 月,干几年自己出来做的年收入 50 万以上的非常多。

回应下题主:

你所说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投资效率,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国际贸易形势恶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全世界的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中小企业。

中国今天绝大多数的工厂老板都是以前的国企业员工逐渐转变来的,然后演变出很多子子孙孙。

需要自主创新能力吗?不需要!产品和图纸有现成的,拿来主义。

劳动生产效率低吗和产业投资效率低吗?不低!,原厂客户 + 原厂熟练工 + 现成工艺拷贝 + 极低的环境成本 + 偷税漏税

人力资本水平高吗?不高!计件工资 + 社保(国家近几年才强制,事实上很多地方还没有强制)

国际贸易形势恶化了吗?没有!进出口额每年增长。事实上,很多企业一年的体量在整个进出口额和 GDP 的比重里看的话,算毛线?什么经济危机,什么汇率问题,什么贸易反倾销,其实和你没屁点关系 。实事上,你只是有那一两个客户由于以上问题和你无法合作了。不要放大自己在整个市场里的作用和地位。

所以,你所说的这些问题只适用于规模以上企业。但是今年中国规模以上的企业表现是十分亮眼的。

进入正题:

1、中国产业升级的效果如何,其实可以从今年的规模以上企业的股价就可以看出来。基本上业绩大幅提升,利润大幅增长。

2、国家对扶持规模以上的企业,协助推销、协助融资、协助海外收购、税收优惠等。

规模以上的企业通常产业链都很长,是可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然后规模以上的企业可以透过供应链管理来提高这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能力。而且还会投资和参股供应商做产业链整合,或者进行协助研发设计。

美的收购库卡,华为 5G 标准,大飞机试飞成功,中国高铁,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送,大疆无人机不都是产业升级的表现吗?

3、如果看官你是中小企业主,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被产业升级给忽优了。其实这个产业升级可能不是对你说的,你要做的是 “成为产业链中最好的螺丝”。

你最最需要专注的是:

(1)我的生产效率是否在同行之上?

不是,请考虑以下问题:

a. 改进生产和优化工艺

b. 原有设备是否可以改进变成半自动或全自动。

c. 研究同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d. 添加一些低成本的效率工具。

(2)我的成本是否比同行低?

不是,请考虑以下问题:

a. 原材料采购成本怎么样?

b. 生产效率怎么样?

c. 包装 / 运输成本怎么样?

d. 次品率和材料浪费率怎么样?

e. 千万不要先从人工成本上考虑。首先只有表现优秀的员工才符合这么高的收入条件。其次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地理优势、人才条件和配套能力同样会降低你的成本。

(3)我同满足客户的要求吗?

不确定,请考虑以下问题:

a. 报价及时吗?合理吗?

b. 交期准吗?

c. 质量行吗?

d. 认证和标准达到了吗?

e. 客户反馈及时处理了吗?

4、国家透过环保政策淘汰低下和污染产能,等于给那些还存在的企业送市场和客户(钱)。同时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建议:

1、规模以上的企业可能确实在落实产业升级,但可能会出现敷衍工程(骗补 / 税 / 地)和垄断行为。特别是国企和央企。

2、制造业里有句行话叫 “对工对料”,所以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对制造业伤害巨大。例如今年的环保检查导致的原材料疯涨。所以希望国家可以对原材料进行价格调控和监察,打击恶意炒作和垄断行业,确保原材料价格稳定。

3、对于中小企业的补助要多多宣传和推广,很多中小企业是根本不知道国家有补助这事。希望可以让真正做事 / 纳税的企业获得补助,提高竞争力。

4、“产业升级” 的核心是 “思维升级”。

目前中国制造业老板年龄层偏大(45-65 岁),可以说是 “老龄化” 或“思维僵化”。这个群体有几大问题:

a. 年龄尴尬,子女又不愿意接班。非常多企业主子女在国外,有移民倾向。

b. 由于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企业升级愿意低下。他们并不是没钱做升级投入,大部分是不知道企业升级后客户和市场在哪?

c. 人才储备不足,优秀人才流失。这些老板的思维都是希望用极低的成本留住优秀的人才,最终导致优秀人才自立门户。

d. 只懂生产,不懂美学、设计、市场、营销,也不会利用信息技术。

e. 计算机使用能力极差。

所以我认为目前 35-40 岁的人进入制造业创业是非常合适的。

a. 受教育程度好,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好,软件应用熟练。

b. 正当年有冲劲,有愿意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造、生产设备升级和工艺改进。

c. 具备 10 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在管理、市场、营销上具备一定经验和人脉。

d. 具备一定的美学和设计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各位朋友的点赞和关注,更新点内容。制造业在知乎是一个关注热度很低的类目。但是我建议年轻的朋友可以考虑在制造业里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主的 “老龄化” 就是你绝佳的机会。就像这 20 年来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样,都是由一批批青年人造就的。

产业升级只是一个历史进程,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根本就无法感知到自身已经处于这个历史进程。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感慨 10 年前我怎么没去做 IT 行业。所以千万不要在接近 2025 的尾声才突然发现原来曾经我也有一个机会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因为跨过产业升级这道坎,就代表这个行业的机会已经很少了,就像今天的互联网行业。

我理解的制造业

设计 / 研发 / 采购 / 制造 / 销售 / 仓储 / 物流都是制造业大产链。(非常重要)

想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一个切入点,跨入制造业有很多方法。或许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就是 “大制造业”。

如果你正在研读制造业的学科是否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如果你读的是材料学科?你对目前市场上的材料都熟悉吗(钢 / 铝 / 铜 / 塑料 / 玻璃 / 石材 / 木材等)?不同的国家材料标准知道吗(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很多产品如果使用其它材料替代成本会不会更低 / 品质会不会更好?

2、如果你读的是设计学科?你的美学感知能切中你所期望的那部分群体吗?你的设计有考虑后期的材料 / 生产 / 表面处理 / 装配 / 成本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吗?用户体验能满足吗?

3、如果你读的是机械或工程学科?你清楚的知道不同材料 / 模具 / 产品 / 设备 / 生产环境时标准和要求吗(公差 / 装配 / 热处理 / 表面处理 / 产品或材料变型 / 产品应用的问题等等)?有考虑过交叉学科的问题吗(流体力学,结构学,化学等)?

4、如果你读的是商学(市场 / 管理 / 财务)?你能清楚明了的向客户说明白你的产品吗(无论国内或国外)?你对企业生产的各个节点需要使用人工或自动化完成有清楚的判断吗?你准备怎么开发你的市场和客户?你准备怎么协调你的上游?怎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率 / 跨部门协调 / 防止信息传导错误)?

如果你想切入制造业有这么几个方法:

1、设计研发 + 采购 + 市场

小米、共享单车 / 充电宝、名创优品、智能硬件、淘宝天猫的名店等等。

我认为这些企业都是制造业,只是真正的制造环节已经变成它们的中游了,它们已经成上游。包括:苹果、ZARA/H&M / 优衣库、New Balance 等(是不是感觉瞬间高大尚了?)

这是工程师,设计师切入制造业最好的方式。手握市场(下游),下控中游(制造)。

然后透过资本收购中游(制造)为其服务,这就是高端制造业。

2、制造 + 工艺改进

开厂 + 设备投资 + 工艺改进

早期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中国绝大多数的工厂企业主(45-60 岁左右)。通常为某某国企的厂长 / 主任 / 工程师 / 技术员,或某某跨国公司工程师 / 技术员。手握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清单,而且拥有部分客户资源。生产资料准备齐全就可以直接生产 / 销售。

非常多的这种类型的企业希望透过设计和研发转变为 “1” 这样的企业。有部分成功,有部分还在路上,有部分失败。格力,美的,海尔,李宁,安踏,雅格尔,海澜之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最终会是什么结果历史自然会给出答案。

还有部分则在为 “成为产业链中最好的螺丝” 而奋斗。富士康、万向集团、精研科技 、瑞声科技 、歌尔声学等等。他们都是 “产业链中最好的螺丝”,其中也有一部分正在向“1” 走。

3、销售 + 采购

中国加入 WTO 之后蓬勃发展,这些企业或个人通常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广大的中国中小或小微企业提供订单。我称之为 “贸易代理人”。国外也有非常多这样的企业。今天在亚马逊、EBAY、阿里旗下平台上有非常多这种类型的企业。“贸易代理人” 透过渠道获得市场和客户来控制上游,非常多的人积累了客户之后再往 “1” 和“2”走。成功和失败的也非常多。

如何正确看待 “产业升级” 问题

如果你已经切入或正在从事制造业,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好,有条不紊的发展自己。千万不要受媒体的干扰。你是 “1”“2”“3” 的哪种?小微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

像格力这种规模以上企业准备造车,我们可以称之为产业升级。因为白色家电市场高度饱和。另辟战场也许对格力来说是值得押注的。

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问题,一定要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我是 “产业链中最好的螺丝” 了吗?

2. 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与同行比怎么样?

3. 我的市场份额怎么样?

4. 人才和资金允许吗?

产业升级的核心

产业升级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体验)

1. 是的,不是创新和颠覆。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2. 效率、成本和品质(体验)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产业升级需要一个必要条件和唯一目的

必要条件:市场 / 客户

唯一目的:未来利润

未来利润是你进行产业升级的一切动力和目的。但是你没有市场和客户配套,你上了全自化流水线、六西格玛、一大堆的认证和 ERP 系统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市场和客户是促使你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只有当你产能不足,你会想提高效率、自动化、信息化。只有当客户对你的品质不满,你会想改进工艺、更换原材料、更严格的生产 / 检验标准。效率提高则利润提高,品质(体验)提高则市场扩大 / 客户稳定 / 利润提高。

好了,提几个问题大家自行反思:

1、为什么同是做服装的,你不是 ZARA/H&M / 优衣库?

2、为什么同是做鞋的,你不是 Adidas/Nike/New Balance?

3、为什么同是做白色家电的,你不是格力 / 美的 / 海尔?

4、为什么同是做代工的,你不是富士康?

5、为什么同是做通讯设备的,你不是华为 / 中兴?

6、为什么同是做文具的,你不是晨光 / 得力?

7、为什么同是做休闲食品的,你不是三只松鼠?

8、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产业升级的题目实在太过宏观,但是聪明和乐观的人总是会积极的反思和改进找到机会。

对了,加一句**”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 “。**

以上

知乎用户 黄兔子 发表

谢邀。产业升级效果如何,题主看看新闻联播就知道了,只要新闻还在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在强调中国经济没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可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 7% 左右的增速。那就可以断定,产业升级还在路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重点谈我对中国制造业的认知和期许。

我是坚持制造业立国的核心观点的,在我之前的回答中也多有涉及。所谓的高端服务业必须建立在货币霸权的基础之上,没有货币霸权,提第三产业主导就是空中楼阁。尤其是以旅游,餐饮为代表的低端服务业。

比较一下中国和土耳其,比如 政治 文化 经济等等 ? - 黄兔子的回答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意义非凡,它既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群提供工业消费品,又是吸纳转移农业过剩人口的重要力量。目前看第三产业在转移就业上起到了中坚作用,这点我实事求是,在国企改革中,大量下岗工人也被分流到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中产值效益最高的是金融服务业。这是我么转型升级的目标,大量农业人口却不可能从事,也没有能力从事。

服务业包括如下层次:最初级的是劣质服务业,主要是社区餐饮和生活服务。然后高级一点的是旅游业和中高端餐饮,再高级一点是邮票发行,运动,影视等文化娱乐业,收藏拍卖,奢侈品,时尚行业等。最高级是金融服务业,这个没有之一,资本为王,为什么俄罗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国际油价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什么美国农民可以淡看美豆创新低?为什么国际金价看伦敦?因为人家才是金字塔的顶端,现代社会,国际金融生态链顶端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美元,农产品,美原油,美股),英国(黄金等贵金属,布伦特,波罗的海指数,有色金属,英镑),瑞士(银行,保险,瑞士法郎)。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 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7415 万人,占 50.32%。 2014 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 40506 万人,其中,外出就业 15863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9.16%。 显然农民工外出就业大部分是进入第二产业,只有第二产业才能规模化,批量化的吸收农业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而这其中制造业在农民工就业问题上意义非凡。

楼上答案提到了自动化对人工替代,这的确是问题所在。不少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表面看留下的都是高新产业,但是假如中国只剩下高端制造业(一本正经的产业工人),互联网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人才)和第三产业,那么大量农民工怎么办?回到耕地上去吗?现在农业生产力进步,土地集中是大势所趋。全部依靠第三产业?也是不切实际的,都去卖油条豆浆还是卖煎饼果子啊?推油按摩的挤爆了也容不下这几个亿的农民工?建筑业也不再是有把子力气就能干的时代了,钢筋工,水泥工,木工,瓦工,吊车手。没有点特长的小工推沙子也用不过来。何况房地产去库存还在新闻头条上晃悠。哪有那么多工地给农民用武之地?转一圈回来还是制造业,高不高端不用说,只有制造业才是唯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选择,没有之一。

中国现在搞制造业 2025 是好事。正常的经济发展会推动产业向更高级的层次迈进。但是依然感觉 2025 有点流于形式,不知道是我目光狭隘,还是消息闭塞。中国制造 2025 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京津冀都差不多。依旧是补贴少数企业。这种补贴企业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软骨病。断奶则断炊,骗补也是数见不鲜的。

新能源车出漏洞:: 空壳公司骗取上亿补贴

一个完整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崛起的,典型的是德国,百年积累,一世荣光。日本车为什么没有德国车结实?难道是日本人偷工减料抑或不思进取吗?都不是,同样严谨的日本人在工艺追求上并不输于德国人。只是这种百年的工艺积累沉淀还不够厚实罢了。制造业不是你能造就完了,还要精益求精。德国的确是制造业的标杆,在很多领域都保持了领先美日的成就,何况中国。并非神话德国制造,但是人家的长处我们是要学习的,这就首先要从教育上改革,当前我国的教育是什么情况呢?父母各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须知龙和凤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要走上平凡的岗位,过平凡的生活。还有我们的社保制度也不够完善,年轻人没有信心在一个工种一个岗位上付出一生的心血去钻研。《大国巨匠》这部纪录片就不错,虽然有很多争议吧,但是它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只要在本职工作上辛苦钻研,肯下硬功夫,总会有过人之处。然而也只是个别待遇优厚的国企罢了。大多数中等技校毕业的技工,在社会上处于最底层,在网络上,甚至在知乎上也经常被人揶揄。仿佛只有杀马特,洗剪吹才是他们的命运归宿。

![](data:image/svg+xml;utf8,)

看满网的调侃蓝翔,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国度,主流社会对挖掘机人才的鄙夷,对中等技工的漠视,是制造业的悲哀,尽管挖掘机司机不算制造业工人。但是广大制造业工人倘若只是依靠农民做普工,那也是没有前途的。制造业战略必须从教育入手,从社会体贴,从层次上分类激励,形成高低错落,百花齐放的局面。关键是需要长期,更长期的规划和耐心。

当前对创业的神化并不适合制造业吸引沉淀人才。人才都在幻想高薪,都在准备出任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于是会点计算机的都进了互联网,会点外语的都去搞翻译,长的帅的去当模特,长的漂亮的去当嫩模,剩下一群没有特长的在电脑前当键盘侠,准备拯救世界。

我们的中等教育对工学知识普及非常不足,严重限制了青少年工业兴趣的积累开发。导致动脑多,动嘴皮子多,动手难的尴尬现状。假如在中等教育中(普高)添加适度的工学知识是否有益于工业发明和创新呢?

我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沦落为恋爱花园,堕胎福地,是玫瑰花匠和人流医生的最爱。教师们甚至为了压榨学生的实习血汗,肯把十几岁的中专生送到富士康遭受流水线洗刷。这是中专教育?

高校扩招完全摧垮了中等职业教育,尽管让大量人口推迟了就业,创造了消费。但是也把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生源掐断了,剩下的多是滋事之徒,慵懒之辈。大学生不值钱了,硕士生就牛逼吗?难道都要去读博士才有出路?

![](data:image/svg+xml;utf8,)

说了一些制造业后劲不足的因素,能力所限,点到为止。下面谈制造业现状。也是管中窥豹,难得全貌。

中国的制造业跟中国的经济一样充满了各种不平衡,既有居于世界一流的高铁,核工业,部分航天产业。也有小冶炼,小纺织等家庭作坊似的工场(都不能算工厂)。高低不均,东西不匀,沿海内地参差有别,各行各业不禁协调。部分产业早就过饱和,产能严重过剩,产业严重落后于国外同业(钢铁等)。部分产业又方兴未艾,供不应求,整个产业刚刚焕发出勃勃生机(机器人等)。

这种情况下,绝不能泛泛而谈,谈制造业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分地区,分行业而谈。下面我们从东北开始,一个不落的说。

-—————————————2016.2.24 更新 ———————————————————-

东北在建国之前就由奉系军阀,日满利用东北先天资源优势发展了一定程度的重工业。建国后尤其是苏联援建的 156 个项目中东北就有 57 个,东北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付出了很多。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东北国企因为体质因素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国企脱困改革中也有很多工人下岗。后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伴随一轮旺盛的投资拉动,表面上经济增长显著。但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却愈演愈烈。终于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东北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况。

2015 各省经济总量排名大挪移 东北三省整体下滑

官方智库给出的原因

东北地区发展困境有多方面原因

  东北地区曾经是全国的能源、重工业和农业基地,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讲,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靠前,“原” 字号、“初” 字号产品居多;产业类别偏 “重”,产业链条靠 “前”。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目前,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 30%,吉林省超过 40%,黑龙江省超过 50%,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同东南沿海省份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严重滞后,截至 2014 年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比重最高的辽宁省也只有 69.7%,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大多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和体制上的 “寄生” 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关系尚未形成。

  三是人口红利不断流失,2014 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出生率分别为 6.49‰、6.62‰和 6.86‰,大幅低于全国 12.37‰的平均水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0.26‰、0.4‰和 0.78‰,大幅低于全国 5.21‰的平均水平。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偏弱,2013 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首次突破 2%,达到 2.08%,而同期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仅为 1.65%、0.92% 和 1.15%,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 6.08%、3.6%、2.51% 和 2.32% 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五是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体制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转轨的进程,政府职能转变力度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仍待破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耿雪

这些都是东北经济的表象或者说现状不能称之为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单纯依靠重化工业就没有出路吗?也不是的,我们看看蒂森克虏伯 (德国)—世界重工业巨头是怎么做的。

蒂森 - 克虏伯世界最大的排土机,重量超过五千吨,能在排土场负责将高速皮带机运来的土石按计划和需要进行有序堆放。2006 年两台超级巨兽的年排土量超过了 6500 万立方米,并且多次刷新排土机领域单机年排土量的世界纪录。

克虏伯世界最大的挖掘机,重量超过 1.4 万吨,是地面上最大的机械,每天可挖 24 万立方米的硬岩与泥土。

克虏伯制造的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能达到 500 公里每小时。

克虏伯大型拆楼机

克虏伯电梯

克虏伯海事系统制造排水量超过 7200 吨的隐形护卫舰。

克虏伯 - 阿特拉斯光纤制导重型鱼雷,射程超过 140 公里,破世界纪录。

克虏伯 - 阿特拉斯为机敏级核潜艇(英国)提供 DESO 25 型高精度回声测深器,机敏级的核潜艇的声纳探测可覆盖 3000 海里。

克虏伯 - 阿特拉斯为美国海军提供 “海狐” 扫雷系统。

克虏伯 - HDW 为以色列制造可携带核弹头的海豚级潜艇,有核震慑的能力。

克虏伯海事系统研制的 IDAS 潜射防空导弹成功发射。潜射导弹是当今世界最困难,技术条件要求最高的导弹技术。潜射导弹分为战略海基洲际导弹与非战略潜射导弹两种。非战略潜射导弹目前世界只有洛克希德的战斧与克虏伯的 AIDS,潜射导弹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导弹技术水平。

来源:

蒂森克虏伯 (德国)

显然,蒂森克虏伯所做的是制造业内多样化,高端化,军工化。一个是产品跨度大,从民用到军工。一个是装备科技化,有多少专利就不说了,很多都是世界顶尖。一个是军工行业精益求精,并未舍本逐末,毕竟克虏伯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名的。

而东北的很多重工企业,本身产品宽度不够,重工业市场周期性强,很容易在经济危机面前跌倒。多产品链谐振之后,可以尽可能的规避周期的打击。有些人马上想到可以兼顾三产的服务业,旅游业,甚至充分利用东北的农业优势,搞现代农业,这种多元化,只会断送整个制造业企业。中国有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不少国企利用国家给的政策和自身信誉从银行拿到大额授信,然后转手做起小贷,抵押,典当甚至直接做委托贷款贷出去。做资金倒手生意,成为食利阶层。形成了经营惰性,如果有些 “勤奋” 的企业把资金投入近期十分红火的文化娱乐,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领域,再尝了点甜头的话,那么它绝对不愿再做费神费力的制造业。这就容易造成制造业空心化,产业泡沫化。

所以东北转型的思路绝对不是扶植第三产业就可以解决的。文娱产业大发展,企业领导看不上制造业的低毛利。工人也难以忍受枯燥无味和微薄的薪水。人们在浮躁的情绪下很容易放弃竞争激烈的领域,寻找所谓的蓝海。

我一向以来谈及东北的文章主要是基于东北的区位劣势造成了目前困境。所以东北成为人口净流出的地区。东北既然在区位上不能找齐,那么唯有在重化工业领域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也并非经济成功的法宝。不能说因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功了,我们就要在东北极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本身没有错,但是你看有头脑的私营企业家有几个在东北做实体企业的?大家心照不宣。引不来凤凰,难道靠国企本地私有化?确定不会滋生腐败?东莞,昆山模式也不行,不是说有外资就搞活了经济。东北不具备那个区位优势。如果珲春的出海口还在的话,那倒是可以考虑的。目前只有辽南一个出海口,对于吉黑两省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东北是一个整体,如果辽宁脱离了吉黑两省广阔的腹地协作,自身发展空间也很有限。回过头来,还是那句话,辽宁就算有出海口,区位也比不上广东,江浙甚至不如山东。

东北的出路还是要靠国企,国企过去经营不好,有很多因素,不能说过去没搞好,将来就没戏。公有制经济的探索和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种制度实践也好,东北重化工业的国有经营需要坚持并且完善,而不是一味贬低。民营经济虽然活力高,但是投资的长远驱动力不足,很容易被市场短期需求障目。

国际上对于产业结构的认知普便是认为第三产业产值比越高,经济越繁荣。国内一些人也恨不得马上升级产业结构,变成三二一。三强虽好,二却不能没有。去工业化的国家没几个有好果子吃。(美国可不是去工业化,人家是科技中心,牢牢控制了顶层制造业)典型的如阿根廷,南非。这是曾经的两个发达国家。现在阿根廷已经被资本改造成了一个大豆种植园。连引以为豪的潘帕斯草原都不在牧牛,而是开垦了种植大豆。从工业国变成了农业国。

阿根廷为何会由发达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 - 知天下(知乎栏目)

其实岂止是阿根廷,整个拉普拉塔都以种植大豆为荣。卖给中国人挣美元。而种大豆的种子化肥是美国孟山都的。大豆的产销是依靠 ABCD 的。贷款是英美银行的。阿根廷人只出了一块地。但是因为可以换汇,所以农民经常储备大豆对抗通货膨胀。制造业什么的被一次次恶性通胀差不多收拾完了。

南非也是一朵奇葩,自从曼德拉上台,除了搞民权,自由,经济上毫无建树,还把布尔人的底子折腾的精光。过去南非煤制油,南非机械甚至南非雇佣军都是国际上有一号的,现在南非领先的是艾滋病感染率。

一说坚持重工业,不转型,而是深入发展。估计马上就有人站出来提俄罗斯的例子了。是的,俄罗斯因为重厚长大的重工业束缚了手脚。但是俄罗斯的问题不是重工业化,而是重资源工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好过的日子主要是伴随油价高涨的年份的。俄罗斯经济对油气的依赖到什么地步呢?

油气资源的贡献在联邦预算中占比超过 50%, 在俄罗斯出口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苏联解体一下子把很多产品的产业链掐断了。俄罗斯想的不是在国内重建完善产业链,而是卖石油。是啊,卖石油多省事,补齐产业链多麻烦还要花钱。人总是有惰性的,对于爱喝伏特加的老毛子更是如此。所以资源诅咒是真实存在的,以色列地下没有 “真主赐予的石油”,他们为了在不毛之地生存,开发了沙漠节水农业,开发了很多精密实用的工业技术,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强大的对手们竞争。反观,石油资源丰富的沙特,主要做的就是传教,护教(逊尼派)不在乎工业化,也没信心工业化。沙特主权投资青睐的是外国金融,地产,对本国工业(除能源,海水淡化以外)投资不感兴趣。如果不是没水不能活,估计他们也不喜欢投资海水淡化了。(未完待续)

这坑一定会填的!谢谢求更的同学还能看得下去。

知乎用户 hao hao 发表

多图预警!!!!!!!!!!

何为产业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系统

产业升级,话题谈起来太大。咱就浅浅的聊聊大产业话题中的制造业,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

制造业

**
制造业**其实是诸多产业当中的一大类,

比如说汽车制造业,再比如医药制造业。各个国家都有自己优势的制造业,比如德国,日本善于制造汽车。

(没错,这就是德国大众公司制造的流淌着浓浓丰田血脉的混血车,叫 Taro

再比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善于制造飞机。

商品被所在公司的工程师、工人设计制造出来后,就投入到人们的消费当中去了。谁消费,谁受益,谁就要为自己享受商品带来的便利掏出小钱钱。

看,就这样,钱从消费者的裤兜里,又回到最初设计、制造这些产品的公司手中。公司有了钱,就去炒房子去了,额当然,炒房子是不好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所以,公司为了在这行当里继续混下去,不至于没饭吃,不得不把小钱钱投入到设计、制造更好卖的产品当中去。这就绕回到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产业升级

那我国为什么要进行产业升级,我国都有哪些产业?当然本文中大部分产业意指制造业。

先不告诉你为什么,大家都来猜一猜下面这些个产业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重要产业。

(图一)

(图二)

上图的产业其实是农业,上图的国家的一个南美重要的国家——阿根廷。阿根廷农业非常发达,2014 年农业产值占 GDP 的 8.2%,这货牛肉出口量排世界第十三(2013 年),大豆出口排世界第三。是不是大家感觉到有些诧异?怎么阿根廷的牛肉出口量那么低?至少应该排名前三才对?世界上牛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印度,没错,就是印度。阿根廷曾是世界牛肉出口的三强,潘帕斯草原上成群的牛为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档蛋白质,但是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由于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只有国内食品稳定供应,才能保证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迅速变化,中国人的餐桌上,肉类这种高档的蛋白质比重越来越大,伴随着吃肉日常化的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用油用量也越来越多。

我们从辽宁省发布的**《1989-2006 年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中可以窥见,十七年间,辽宁居民的谷物摄入量下降了 38.1%, 禽肉类增加了 36.9%,奶增加了 2.7 倍,植物食用油增加了 8.5g/day

这么多肉,这么多油,这么多奶,是从哪里来的?肉,奶当然是产自养殖业,油来之压榨业。想要大规模的养殖动物,饲料必不可少。玉米是饲料的主要成分,豆饼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中国是玉米种植大国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玉米基本上可以保证自给自足,前些年,还曾用玉米提炼酒精,给汽车吃,真是暴殄天物。问题来了,饲料中那么多豆饼从哪里来?大豆榨油后的渣滓压制成豆饼,是主要的饲料之一。豆饼比玉米的营养成分高很多,是饲料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一般要占到饲料用量的 10%-30%。中国现在早已经不是大豆主产国了,进口大豆的价格、质量、数量均碾压国产大豆。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7 日,2015 年 1-9 月进口大豆和东北大豆的价差达到每吨 1014 元,仍处于较高水平。

将近 25% 的差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中国大豆必然以极快的速度减产。事实证明。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 年中国大豆产量将会减少到 1100 万吨,低于 2015 年的 1215 万吨。黑龙江省政府网站信息显示,黑龙江 2015 年大豆预估播种面积至少减少 20%

细思极恐!

事实上,对进口大豆的高依存度,与我国大豆的产量下滑呈现出相关性。“近 15 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尤其近 6 年以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均超过 80%,2014 年对外依存度在 86% 左右。” 卢宁表示,“反观国产大豆,我国大豆产量 2004 年达到历史最高的 1740 万吨后,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尤其 2011 年以来,国产大豆产量更是大幅走低,年均产量下滑幅度接近 5%。”

如此巨量的大豆缺口全靠进口,导致我国丧失成品植物油脂的定价权。现阶段植物油价格受充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尚处在低位。国内,益海嘉里、来宝公司、邦基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公司和托福公****司跨国粮商通过独资、合资等手段占据 49% 的市场份额。单单益海嘉里旗下就拥有 金龙鱼” “口福” “香满园” “元宝” “胡姬花” “花旗” “锐龙” 品牌,“花旗” 油更是肯德基等洋快餐的炸鸡用油的主要供应商。

好在这 49% 中,尚有 32% 的合资处于国内控股之下,才算是构架起外资、国营、民营三足鼎立的局面,祖国人民还可以无忧无虑的,开心的,大口的吃着炸鸡,喝着啤酒。什么巨无霸套餐价格指数,那就是赤裸裸的对粮食资源的控制指数。

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的第三位,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巴西。(有一半以上的进口量不出自美国,也不可能是美国。难以想象中国 14 亿人的油瓶子捏在灯塔国手里会怎样?)

逻辑一下清晰了,中国经济发展导致饮食结构改变,而饮食结构改变导致中国农业的变革中国农业的变革导致了阿根廷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会为市场放弃养牛改为种植大豆

又农业,又大豆的,啰啰嗦嗦这么多,和制造业有个毛线关系?和我国产业升级有个毛线关系?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中国的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 的 9%,而执发达国家牛耳的美国第一产业才占 GDP 的 **1.1%,**童鞋们看到差距了没?这其中固然有人口数量的因素,但美国的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也才 610 多美元(2015 年),中国的人均第一产值约为 684 美元(2015 年),居然高于我大美帝。

先别高兴,这只能说明,中国人不再挨饿了,但人不能只图一个吃饱,还要穿的好,住的好,行的好,物质各方面都好了,还要追求个内心的精神追求啥的。中国虽然第一产业产值很高,但与此同时,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也非常巨大(与美国相比),完全把本来就不高的第一产业利润给平均了。

本来小钱钱聚沙成塔变成大钱钱,投入到某个细分领域,运气好的话,其产生收益就越滚越大,收益大了带动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又消化了就业人口,就业带来了收入,同时又投入到消费当中。可我们的情况有些不乐观,比起发达国家,吃饭的嘴多了,大家你拿一斤肉,我拿五瓶油,很容易就把第一产业的产值给消费掉了,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不能依靠本行业的利润滚动发展,那么想发展起来就慢得多。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居然还有 2 个多亿,第一产业吸收了如此巨量的人口,这些人有了工作(虽然赚的很少)但至少不用全国乱窜,不用满世界的抗议、游行。

我国现如今的情况不妙,原因大家都无数次的讨论过了。无非是巨量的资金被沉淀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拉动着上下游 40 多个行业,解决了中国很大一部分就业。靠房地产能发家吗?个人能,公司能,但一个国家不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单靠盖盖楼,全国人民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的。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正常的 30 多岁的人,背负着 30 年的巨额债务,还能开开心心的去尝试各种各样新式服务,去无忧无虑的旅行,去买各色新潮的工业产品,去更换更好的汽车。因为他透支了他整个人生的财富,花明天的钱,买到的只是一堆钢筋水泥。

所以,我们为了能活的更精彩,制造业才是脊梁。制造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输送着生产资料,为满足人类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需求输送着产品。于是我们需要思考,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子的制造业呢?

德国工业 4.0 的概念是非常夺人眼球的,未来的工厂的进货、销售、制造过程,有无数的工业机器人参与其中,数字化集约化的管理能更高效更节约的去生产各类廉价的产品,这大概是人类所需要的制造业吧?可行吗?这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样板吗?

落实在我国当然不可行。其实制造业本身是为人服务的,同时也能适当的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制造业的产业链十分漫长,与制造业相连的行业为数不少。举个栗子,一个地区制造业发达,那么其交通运输业必然发达,与之相应的第三产业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才会发达起来。制造业产生的利润就可以投入到产业升级当中去,各个相关行业就需要与发达的制造业相配合,缺一不可。

我国既需要中、低两类,全产业链的制造业,也需要高端,能赚大钱钱的制造业。我们需要把相当一部分第一产业人口,转移到第二、乃至第三产业,腾出利润,用它来升级第一产业,是中国发展的根基更稳。所以,中国不光是世界发达的国家的粉碎机,也将是后发展起来国家的粉碎机。

制造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能不能设计、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美国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制造业从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美国引领了汽车成为制造业最重要的产品这一过程,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是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美国的飞机制造行业一直领跑世界,

航天制造业,军工造船业,微电子制造业等等好多领域,美国都是新技术的引领者,创造者。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

美国就是那个不断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国家,十分值得人们尊敬和研究。

但美国就那么完美吗?并不是。英吹思婷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为何没在本土打赢日本、德国?这种现象意味深长。美国的产业升级是,升着升着,把一部分工人的工作升没了。如何看待库克接受《60 分钟》采访说中国有比美国更多的优秀技工?美国制造业现状如何? - 经济

升着升着,把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升落后了。当然,美国处于属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时代,底子绝对是有的,无非是人们更愿意玩更刺激的游戏,没挑战性的不玩了。

在美国,年轻人从事第三产业远远比苦哈哈的制造业赚钱快吧,屌丝也更容易从身无分文到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还是图样图辛破,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分阶级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有可能从事收入更高的行业,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创业,比尔盖茨是能考上哈佛的那部分,以下是他生母的资料。

玛丽 · 麦克斯韦尔 · 盖茨 (英语:Mary Maxwell Gates,1929 年 7 月 5 日-1994 年 6 月 10 日)是一名美国商业界人士。曾于 1975 年至 1993 年任华盛顿州立大学校董事。她是金县联合劝募协会(King County’s United Way)的首名女性总裁,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 of America)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 IBM 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她还是第一州际银行公司(First Interstate Bank)的首名女性主管

怎么样,就算比尔盖茨是啃老族也够啃一阵吧。

史蒂夫. 老乔的养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住在硅谷附近的她们,为乔布斯上大学花光了一生的积蓄

所以,不是什么丑屌丝都能实现美国梦的。发达的第三产业解决了美国巨量的就业,也使美国成为比英法德更富有的发达国家。但发达的第三产业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割裂了美国社会。

回过头看看我们自己,要不要把我们那些低端的制造业全部踢出国门呢?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世界工厂——东莞

还有

东莞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世界工厂,但表面的繁荣其实掩盖住一个现实——没有高端的核心制造业没有高端的第三产业,没有核心企业的繁荣,注定是过眼云烟。

莞式制造其实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多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拿利润小头,受国外经济周期影响大,内生力量不强,创新乏力,但能有效的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这么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步子却越踏越沉重,不断升高的土地、能源、人工成本,让本没拿到利润大头的东莞举步维艰。

这就是新常态,更加可怕的深渊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呢。不积极应对,任其发展,我国就将踏入中等收入陷阱。哎呀!这么悲观?难道真的是吃枣药丸

然而,并不会!

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衰落转移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没错过任何一次战略窗口,今后也不大可能错过。这个不会就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公路网络,有世界上最高效的铁路运输系统,有世界上效率规模称雄的港口群,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网,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互联网系统,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快递系统,有世界上第二庞大的**航空系统**。

更为关键的软件方面,中国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质量还不够好),中国 SCI 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其中固然有黑幕,但瑕不掩瑜),中国科研经费世界第二。

想了解我国取得的成就,可以在网络上随便搜,当然,也可以观看 CCTV 的新闻联播节目。

今天,我们虽然还没到躺在功劳簿上傻呵呵乐的时候,而是通过这些成就,隐隐约约的能看见出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影子,一股霸气已然测漏了。

在这样一个框架下,每个个体其实是极其茫然和无助的,低效的产业被市场所淘汰,我们就要丧失信心吗?那请告诉我,中国 75 年前是个什么样子?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只是我们作为祖国最微小的零部件,感受不到罢了。精神层面,中国人中华民族可曾服过输,陷入全面战争也没把老祖宗刻在骨头里的魂丢了!物质层面,我们现如今又有如此良好的基础设施,政治环境,国际发展机遇。资金层面,到现在为止,我没看出人民币有通缩的迹象。

举个栗子,有一家公司叫 **DJI 大疆创新,**成立仅仅十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十年时间,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独霸一个产业,十年一个孩纸甚至连撸啊撸都打不好。北京、杭州、深圳如大疆这样的创业公司数不胜数,有那么一群人默默在各自擅长的行业踽踽独行,从业者普遍收入不高,企业规模尚小,等到有朝一日一飞冲天时,人们才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哦原来他们这么牛逼!

这些创业公司为我国的制造业乃至各行业培养了巨量的宝贵人才,也总结了海量的经验,人才不会随着公司的消亡而消亡,经验通过制度流进管理的血管,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力。**有如此深厚的潜力,有如此庞大的人才基础,有现代化的网络和交通,更多更好的创新因子必然被碰撞翻涌出来,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漫长且痛苦。

这才是真正的大众创新的意义,这也正是产业升级必然成功的希望。

记住 2015 年的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吧,十年后他们中的一些,将成为业界巨擘。

啊不,是下图。

![](data:image/svg+xml;utf8,)

虽然很模糊,但熟悉这些 logo 的童鞋,依然可以愉快的叫出这些企业的名字。这叫什么,这叫品牌

品牌是产业升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猜手机的游戏

看,这也是品牌,想必大家都能猜得到是什么牌子的手机吧。

**品牌能掩盖制造的瑕疵,也能放大制造的瑕疵。**以往中国企业粗放的制造工艺,只讲销量不讲质量的扩张逻辑到今天彻底行不通了。日本、德国是继美国之后,品牌塑造能力最强的两国国家。中国是近两年,这方面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制造业的综合能力将超过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只不过我们需要时间,前两次工业革命欠下的债太多了,没办法,只能靠我们一点一点补回来。等抄都抄不到那天,中国终将成为世界最强的制造强国,不是之一,这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中国在 3d 打印,云制造,量子通信,光伏,风电,锂电池,生物制药等下个十年有可能爆发的产业中,一个也没落下,其实大家完全没有理由和逻辑悲观。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吧,有空再补。2016 年 10 月 11 日

知乎用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发表

2021 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只有第二产业的增速快于整体增速。那也就是说,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动力。而在制造业当中,高技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像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一些高精尖的制造业,以非常强劲的增速拉动着中国经济整体向前

更多分析,欢迎观看视频

知乎用户 知识大杂烩​ 发表

产业升级的效果,看新闻就能窥探一二。正面的新闻水分太大,可以从反方向看。最近新闻里面,农民工讨薪难,富士康等员工自杀的消息是不是少了很多。华为下岗 34 岁以上研发人员,各种码农猝死,工程师被逼加班的新闻多起来了。原来,被剥夺最狠的是民工,因为我们要在低端产业拼成本优势。现在开始剥削码农,工程技术人员了。拼命加班不给加班费,工作压力大导致猝死等。都说明,我们要在中端领域拼人力成本了。

原来靠低福利,低待遇,超时的劳动占领低端市场。老板还是那些老板,官老爷也还是那些人。所以思路上也就延续下来了。只是压榨的对象不同了而已。

而作为一个工程技术研发人员,我还是对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低端劳动,靠那些手段能压榨出来的价值,在研发领域能否适用?不说创造性,研发起码是个脑力活。而脑力劳动的人,光靠延长工作时间,是很难得到理想的成果的。产线工人,只要人在,劳动成果是看得见的。而脑力活动,这东西你怎么量化。

拿我所从事的汽车研发领域举例。公司要求必须加班到 8 点半。那我就在这坐着呗,我对着电脑,我慢慢干,8 小时的工作,我 12 小时干完。领导喜欢看加班,我就 10 点走也没问题。这样耗时间,效率低的可怕。老板像以前一样鸡贼,可惜员工也不是傻子。我曾在外企工作过,那时候每天 8 小时的工作成果,是民企加班两天也未必能比的。

公司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很多岗位的人员都不太充足。这样压力大,大家就能多加班了。可惜,公司还是把人当傻子。工作太多,最好的办法就是糊弄嘛。自主品牌很多时候产品质量差,就是糊弄的结果。

在我一个小白人看来,如果想顺利转型,主要还是经营者应该换一下思路。不能再用经营血汗工厂的方式经营。国外的研发岗位,自由工作时间,节奏也比国内慢。难道是外国资本家心地善良吗?是人家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当你以为靠鸡汤和压榨能提高人力成本优势的时候,底下的人也靠假装打鸡血,和糊弄应付你。

上面说的是劳资双方的关系。从协作关系上看,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年,我们还是农业社会的时候,互相之间协作是几乎没有的,竞争倒是比较多。后来进入初级工业社会,大家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了。协作开始了,但是互相之间只是体力上的协作,并没有多少脑力上的交互。而现在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人从事的工作内容的升级。从体力协作,过度到脑力协作。这其中的信任非常重要。拿我从事的汽车设计行业举例。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陌生的同事之间,可以无条件的接受对方的结论。而民营和国企,别人的结论,都要自己再校核一下。并且要当面问清楚,否则可能对方投机取巧糊弄你,或者为了自己省事,故意给你错误的信息。这样下来,内耗和扯皮就会耗费非常多的精力。我曾工作过一个公司,整车部门为了避免被别的部门糊弄,特意招聘了几个车身,底盘方面的人。这几个人的工作主要就是对其他部门给的结论再次分析的。我还见过公司明明有 cae 专业部门,车身部还要在自己的组织机构下面设立一个小的 cae 部门,防止被 cae 部门的人蒙,也可以在对方不配合的情况下,自己分析。这些就是典型的被浪费的人力资源。各个部门互相之间不信任,导致的重复验证等浪费就更多了。这就像个囚徒困境,谁要是不会偷奸耍滑,谁就要承受苦果。导致的就是无休止的扯皮和内耗。任何民营和国营企业,都过多或少的存在这些问题。这可能是国家发展太快,人们还没来得及跟上社会的转变。产业升级,最本质的是人的升级,人与人协作方式的升级。这些,可能要经历整整一代人吧。

我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也是持绝对乐观的态度的。因为我所遇见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发展太快的问题。也就是普通劳动者没有跟得上产业升级的速度。这些问题会像农民工讨薪等一些前几年的热点问题一样,随着发展,逐步解决的。而升级成功的大趋势,不会被这些小小的发展中问题所阻挡。

知乎用户 夜静魂梦归​ 发表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聊到产业升级,都是按某个产业来的,比如芯片行业、机械行业落后国外多少多少年等;或者再说几个现象,比如某某大学高材生跑路去日本工作了,深圳某中学教师都是博士学历,某工科专业班上百号毕业生只有个位数从事工业领域工作。

在我看来,聊到产业升级这个问题,不应该看某个城市现在的工业企业都是做什么的么?原来都是纺织服装、钢铁企业,现在都开始做半导体、新能源了,这就是产业升级,而我说的就是我家乡江苏江阴市。

哪怕江阴长电科技的封测环节,在很多人看来属于 “低端技术”,但 15 年以前,江阴连这样的“低端技术” 都做不了,还在那做纺织、扩大钢铁企业规模,现在这座城市某种意义上能够决定全球芯片供应,长电打个喷嚏,全球就会面临缺芯问题,这就是一种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产业升级,江阴的那几家纺织企业倒闭了,会造成全球缺衣服穿么?

还有新能源,15 年前你跟一个江阴人说新能源,人家都不知道新能源是啥。现在全知道了,技术能力差一点的老板做太阳能电板,这个技术因为 15 年前倒闭的无锡尚德太阳能而扩散,现在只要懂点相关技术,就能拉起一个团队开个厂。

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就打通上下游所有产品线,输出一整套技术,这就是江阴的远景能源,人家 2021 年已经开始输出风电技术到法国开电池组装厂。

即便 15 年前就有的钢铁企业,现在也是和以前不一样的钢铁厂了,江阴兴澄特钢人家做的都是特种钢,上周就又做出一个破世界纪录的量产特种钢坯,直径 1.2 米,而其他国际同行只能做到 0.9 米。

因为我成长在江苏江阴这座全国领先的工业县市,所以我每时每刻都感觉到中国产业在升级。那些持悲观态度的,我不太明白你们生活在哪个城市,难不成你生活城市的明星企业还是 15 年前的企业?这些年一直没有进步过?

知乎用户 很无名少年​ 发表

谢邀。

作为一名曾经的半导体制造业研发工程师,我虽然在制造业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我自认为我还算半个内行人。

我的看法是:有所成就,但是不容乐观。

本文是我撰写产业升级的第一篇文章,我先介绍一下宏观的境况,大家就当是我的碎碎念吧。

后续,我会针对产业升级中的一些细节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分隔线————

要说咱们国家产业升级是否有所收获,这是当然的,咱们国家的产业升级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民营企业们,基本都是以纺织厂,模具厂,服装厂,玩具厂之类的制造业存在的,通过这些低端制造业的经济积累,让我国逐渐发展壮大。

而这些低端制造业工厂的工作环境其实是很差劲的,不光工作环境闭塞恶劣,空气污浊,而且还有各种粉尘造成的健康隐患。

而彼时的欧美发达国家,有着精密的飞机制造厂和半导体工厂,其产品的高附加值属性,让我们难以想象。

那么,现在呢?

现在,咱们国家有着大量的高附加值制造工厂,半导体厂,航空航天制造基地,智能手机制造工厂,汽车制造厂,家电工厂等等,都是咱们国家作为世界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和那些低端制造业相比,这些中高端制造业,不但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而且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产过程也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我之前在半导体行业工作,对于其中的工作环境非常了解,这是个典型的高端制造业代表。

而现如今的半导体行业,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工作环境也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例如,半导体的产线上,放置了大量昂贵的精密仪器设备,以及自动化运行装置,生产流程一个接一个的自动化运行,在生产中,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只需要对仪器操作,修改参数即可,这是按按按钮就能搞定的事情,而普工则变成了仪器监护员和检验员之类的角色,纯重体力活已经完全消失。

再比如,产线内部的工作环境,白瓷砖白墙白天花板,车间极力保持无尘环境,并通过完善的供气系统进行恒温供气,那种曾经空气污浊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先进的安全保障设施,报警装置,气体液体供应管道,污染物处理与排放,仓库存储与物料运输存放等等,都远远不是曾经的小作坊可比,甚至在这些辅助性的设施上,自动化和智能化也已经非常完善,产线内搬运物料的已经是无人驾驶的机器车,可以智能识别障碍,紧急停止装置都被包装成了一个简易的按钮,发生安全问题,一键按下去即可实现整个产线瞬的生产停止,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可以说,现如今的我国制造业,在产业升级上已经有了十足的进步。

而在未来,数字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让劳动者的劳动量进一步降低,同时也让产品性能更加稳定,生产也将更加高效。

所以,这就说完了?

当然没完,作为前制造业跑路人士,我才不是说好话的呢!!!

至少现在,我在尽可能的帮助我的同事朋友们逃离制造业。

不过,我这里重点就产业升级的话题进行讨论,尽量保持客观分析。

所以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述我国产业升级不容乐观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这些不容乐观的点,远比我国制造业现在取得的成就,要显眼和讽刺的多,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分隔线————

首先,我要先说明一个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不断提升的,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促使着社会进行进步和变化,而社会的进步,也会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美好期望上。

所以这时,我们需要区分一点,那就是:

某个行业的进步,到底是来自于社会进步带来的水涨船高,还是在此基础上,行业内部有主动的额外提升?

或者这样说,如果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比喻成江河中的小船的话,上面的问题在于,我国的制造业,到底是在江河水流的助推下顺流而行的,还是自己额外安装了发动机,实现快速前进的???

遗憾且残酷的是,我国制造业只满足前者的情况,在后者上做的一塌糊涂,而且正是后者的缺失,导致了现如今我国制造业不上不下的局面。

具体而言,我国制造业缺乏主动改善提升的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的缺失,既有制造业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大环境的因素。

以制造业的人性化体验为例,由于社会的全方面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各个方面的人性化体验上也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这种改善,绝大多数都并非是制造业自己主动提升了人性化体验,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由外部条件或者工作要求强行抬高的。

例如,现在的制造业,没有童工,工伤几率极大降低,这不是因为我国制造业自己升级了,而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律的规定要求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制造业就是在草菅人命!

即使这样,这些高端制造业工厂中,工伤事故仍然不少,我之前的企业作为国企和五百强,每年各个分公司加起来都会通报好几起被有关部门记录在案的不算小的事故,而这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由公司造成的。

再比如,现在的高端制造业,高洁净度,工作体验比几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这是因为半导体等行业对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要求,没有这个洁净度,产品都生产不出来;而大家认为的白砖白墙,实际上源自于制造业从业者大范围的心理问题和时常出现的自杀事件,被迫让制造业营造了这种看起来透亮的场景。

至于现在看起来高大上的办公楼,那是建筑材料的进步导致的,现在所有的办公楼都可以建成这个样子,甚至更好。

上述讨论内容,是以人性化保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实际上,不只是人性化保障上,我国制造业的各方各面,都反映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我国制造业,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界地带,只是跟随着人类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或者说,是社会的正常发展,把我国制造业抬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制造业本身,基本没有寻求过主动的额外提升,只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提升了而已。

我国制造业 “世界工厂” 的来源,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自身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下,劳动力价格升高,金融压榨制造业生存空间的情况下,被迫将产业转移到亚洲地区,由亚洲地区凭借庞大的人口红利,为其进行产品加工和组装流程,而欧美则牢牢占据专利技术壁垒,标准制定,设备和软件工具等环节。

我国的汽车厂,家电厂,乃至现如今遍地的半导体厂,都源自于上述的发展趋势,不然,上世纪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们,才不会轻易放弃半导体代工的大量市场份额呢。

其实,承认我国这些高附加值制造业,是发达国家让给咱们的这一点,其实并不丢人。

相反,我们可以一边嘲笑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弊端,嘲笑他们的实体经济被金融和互联网挤兑,一边把这些实体经济的制造业,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以西方世界让给我们的这些产业链中下游加工贸易行业为基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精进工艺能力和设备研制能力,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而逆转后发国家的不利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始终停留在西方让给咱们的最初的样子,始终处在劳动密集型的状态。

而在其他不好的地方,例如脱实向虚,金融和互联网挤压制造业发展,996 资本主义剥削等问题上,我们倒是活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样子,甚至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直呼内行。

而在为数不多的正向变化中,这种产业升级的趋势还受到了重重阻碍,最后不了了之。

最后,每隔几年,发达国家就又淘汰一批新的产线乃至新的产业给咱们,咱们接受了以后,兴奋的说:我们的产业又升级了,我们又进步了。

我国的制造业就这样以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看似不断前进,实则在人类社会进步的相对运动面前,持续的原地踏步,并期待着下一次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带给我国制造业的所谓升级。

当然,我国制造业,至少能跟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水涨船高般的进步,这一点至少比非洲印度和东南亚强。

但对于一个以伟大复兴为梦想的国家,估计绝大多数人不想和这些国家相比吧。

讲述完大概以后,我接下来具体的来谈,讲一讲上述情况的一些具体表现,并且结合我的一些个人思考,为大家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分隔线————

一、买办思维

上述讲述内容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买办思维,而在我曾经在制造业的工作中,我对这一点也感触颇深。

我们都知道,产线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先进的产线,在任何国家地区都是绝密,不能轻易分享。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曾经先进的产线,就会有落后的时候,而伴随着产线的落后,秘密性也随之下降。

最终,当产线变得性价比很低,不想再运营时,为了榨取这条产线的最后亿点价值,产线的整套搭建技术会被全数卖掉,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 就是承接这些落后产线的买家客户。

不过,这不代表这些落后产线就很差,对于落后的国家来说,这些落后的产线,反而是自身切入高端制造业的绝佳机会,我国的汽车,光伏,乃至现如今的半导体行业,就是这样起步的。

那么接下来,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

正常来说的路径是,吃透产线的整套运行技术,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机理和调控手段,逆向解析与复制尝试。

然后,以这条产线为依托,规避或者申请共享已有的专利,实现设备的自主研制,以及工艺技术的提升。

上述路径中,做的较好的是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现在已经实现了大量的自主创新。

但是在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领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却出现了一种 “买办思维”。

具体而言,当我国从具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引入某个高附加值产品的产线和技术的时候,我国遵循的却不是上述的吃透技术 – 逆向复制 – 工艺推进与设备自主研制的路径,而是在产线引入后,被这些从未见过的高端产线们带来的产品销售额和利润给冲昏了头脑。

而在享受这些引进产线的好处的同时,吃透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路径却走的非常艰难,毕竟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想要吃透技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却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都懂,但是如果去磨刀了,势必会影响短期内砍柴的成绩,这却是很多既得利益者不能接受的。

于是,既得利益者们,决定采取这样一条路径:

利用新产线带来的大量收益,积累资本,加强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单位的联系,每隔一段时间,把它们淘汰的新的技术和产线买过来,而这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买办思维!!!

实际上,这条路径在技术产品无足轻重,或者技术在高速发展时,是可行的,一方面,很多产品没那么保密,买办思维可以轻松买到别人先进乃至最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优势,它们在研发速度上也会比国内的速度快,这个时候,买办是可以最快的缩小同先进水平的差距的。

但是问题在于,买办的做法,无法逆转我国制造业从跟随者到领先者的角色转变,而在产业升级乃至弯道超车中,这种角色转变是必须要经历的。

于是,在那些保密程度高,技术推进速度缓慢的行业领域,我国就会出现一种看起来高端,实际上停滞不前的局面。

比如,芯片领域,现在 28nm 及以上制程为不敏感制程,从国外引进技术和产线并不困难。

然而,28nm 及以下制程,包括 14nm,10nm,7nm,甚至 5nm 和 3nm,就是各个芯片制造工厂的绝密了,没办法从外部引进。

而芯片的高精密性,决定了工艺推进的速度非常缓慢,其他国家一时半会没办法将 14nm 乃至更小的制程淘汰掉。

结果,我国的买办思维,要么产线买完后,只进行生产,而不组建专门的提升工艺制程的团队进行攻关,即使某公司成功推进到了 14nm 制程,但是却大量完全依靠了国外的专利技术,这种名义上 “抄” 来的技术,势必会在现如今专利保护完善的世界,招来大量的来自发达国家的话语权限制。

这种严重的买办思维,也发生在半导体的另一个分支 – 面板行业身上,当国内的一众面板公司,买下国外先进的产线和技术以后,基本没有尝试自己研发工艺技术,而是选择把国外的研发团队直接高薪挖角搬过来,或者大肆收购国外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外现成的,更加先进的的产线和技术。

我之前就在某大型面板企业从事 TD 研发工作,按外行人的想象,我的工作内容应该是工艺技术的提升,或者仪器设备的研发,通过研发来提高产线的工艺水平,实现设备的自主研制,提高产品良率,说实话,我入职以前也是这么想象的。

然而,我的实际工作内容,其实和大家想象的研发是完全贴不上边的,我和我同事,以及其他研发部门的同事,全部的工作时间,基本都在和产线产品的制造打交道,刻画版图,跟踪产线进度,和量产工程师和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无异。

至于研发的部分,我们使用日本和韩国现成的技术,产品的规格参数,我们直接拆别人的屏幕,放到显微镜下去看,反向那些优秀公司的产品就行了,至于为什么它们是这么做的,没人去管,因为如果去管的话,势必影响量产进度和产品产出,部门的绩效就会变得很难看。

那么,仪器设备方面呢?

在仪器设备方面,由于仪器设备的精密性,逆向工程同样复杂繁琐,短期内难以自主研制。

结果,我国在这些精密的仪器设备上,干脆连那种半抄半拿的山寨模式都没有了,干脆就去买别人现成的,别人没有,我就不生产对应的产品了,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在仪器设备,EDA 工具等方面,我国只有极个别较为优秀的公司,能够在某些设备和软件上上实现研发制造,然而就连这一点,很多时候也是建立在使用欧美专利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的这些所谓优秀设备公司,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山寨别人的核心技术,从事着设备组装的工作,并不知晓为什么这样组装。

在这种买办思维的影响下,我国长期处于跟随者的位置,只能通过花钱的方式,不断的去聘请国外的团队,收购别国的公司,买下别人的产线和设备。

买下产线和设备后,我们只负责使用产线生产产品,创造营收,直到产线用旧。

而这些先进的国外研发团队,一般秉持着拿高薪养老的心态,只会把之前记忆里的研发内容复现一遍,不会再进行研发的推进。

然后,我们再重复上面的做法,再去引进新的产线,设备和技术。

就这样,我们依靠买办思维,实现了 “产业升级”。

不过,我想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小粉红,都不会认为这种买国外更先进的技术 + 国外更先进的设备构成的产线,真的算是产业升级吧,反正贸易战的时候,美国一声令下,国内所有的所谓先进产线,就都吃瘪了,这肯定不是大家期望的产业升级后的样子。

二、来自资本家的阻挠

当制造业升级的时候,最阻挠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是谁?

是从业者吗?肯定不是,至少对于正在工作的从业者来说,从业者是可以减轻工作量的,而且从业者没那么大的能量去阻挠产业升级。

是政府吗?肯定也不是,政府反而是希望产业升级的那个。

实际上,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中,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这些产线的拥有者们,也就是资本家们!!!

我这里简单讲述一下我个人结合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我的个人思考,对这种情况的理解,如果大家看不懂的话,也可以跳过我用分隔线括起来的内容,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简单读一下。

-—- 分隔线 —–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各个产业链环节的资本家们,购买已有的生产资料,也就是别人的产品,作为自己生产商品的原料,通过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生产出新的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单个商品的价格 = 劳动力添加进的价格 + 生产资料耗费所添加进的价格

而资本家在每个商品中赚取的,则是**单个商品价格 - 生产资料耗费添加进去的价格 - 单个商品价格中需要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部分,**它等于劳动力加进的商品价格,减去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报酬的部分。

那么,上面的等式,究竟等于什么呢?资本家究竟从商品中赚取到了什么呢?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上述等式的右边,实际上就是资本家从每个商品中赚取到的,由雇佣的劳动者们贡献的剩余价值。

在马克思本人的长期探索中,马克思从剩余价值理论出发,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资本家的利润获取,只能通过赚取自身雇佣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方式,如果资本家没有劳动者雇佣(比如采用完全智能化的方式生产),那么这位资本家制造的商品,将不会给他带来利润,这位资本家出售的商品价格带来的营业额,将会全部被资本家拿来支付生产资料的价格!!!

而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机器升级,产业自动化等带来的改变,则会让更少的人,能够生产出等量甚至更多的商品。

注意,这里的机器,指的是广义上的机器,制造业的机器设备,互联网和设计公司使用的各种软件,甚至是行政人员使用的管理系统,都属于这种泛机器的范畴。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这是明显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与社会的进步。

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这意味着资本家可以压榨的剩余价值量变少了!!!

比如说,产业升级前,某个资本家购买了一台机器,它需要雇佣十个人才能每天生产十个商品,这位资本家很仁慈,施行早 9 晚 9,每天 12 小时的工作制(996 直呼内行),而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薪资,每天相当于劳动者工作 6 小时加进商品的劳动价值,而剩余的 6 小时,则被作为剩余价值,装进了资本家的口袋。

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每天可以赚取 6×10=60 小时的劳动者剩余价值。

然后,由于产业升级,现在机器进行了改进,解放了劳动力。

如今,这位资本家,购买产业升级后,性能更加先进的机器,现在,它只需要雇佣一个人,就能实现每天生产十个商品。

那么,在资本世界中,这意味着什么呢?

1. 由于产业升级,仪器变得更加的精密,生产仪器的资本家,雇佣了更多的劳动者,让他们工作了更长的时间,才把这台更先进的机器生产了出来。

这意味着,生产仪器的资本家,由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出售仪器获得的利润变得更高,而购买仪器的这位资本家,购买这台仪器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本。

2. 由于产业升级,现在这位资本家只需要雇佣一个人,而这个人即使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并且资本家把他视为奴隶,一分钱也不给他,这位劳动者最多也只能贡献 24 小时的剩余价值,这和之前的 60 小时是远远无法相比的。

这意味着,产业升级对机器更新造成的影响,反而让购买机器的资本家们,在利润上受到了压制。

3. 机器的更新,让这位资本家,从雇佣十个人变成了雇佣一个人。

这意味着,剩下的九个人,被迫去别的行业找活干,或者被排挤到低端的就业岗位上去,或者加入到那些需要雇佣更多人的,负责机器制造升级的高端人才队伍中去。

实际上,现如今的我国,我国的资本家们,扮演的就是购买机器的资本家的角色,而那些生产机器的资本家们的角色,则是由欧美发达国家扮演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演出三个结论:

1. 我国的资本家们,将会感受到机器的更加昂贵。

由于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器变得更加精密,需要更多人生产,并且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也变得高端和稀有,从而从多个角度,提升了产业升级后机器的价值。

而面对这些昂贵机器的我国资本家们,即使明知道它们更加先进,但是我国资本家们必然会嫌它们太贵,不想买。

而实际上,除了资本家明面感受到的机器贵以外,购买了这些更先进机器的资本家们,也会在长时间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剩余价值赚取变少的情况。

当然,我国资本家并不了解剩余价值理论,它们发现剩余价值赚取变少的情况,一般是通过发觉自己在购买了先进设备后,由于生产力提升,商品变得白菜价,机器变贵,利润下降等多种显性的变化来感受到的**(是的,你没看错,我国的白菜价商品就是这么来的)**

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

我国的资本家们,会极力阻碍新设备机器的购买,即使老旧的设备并不好用,资本家们也希望劳动者们能使用它们。

2. 工作时间被进一步延长

购买新机器设备的资本家们,在发觉利润减少的问题后,出于提高利润的考虑,会本能的采取提高剩余价值榨取的操作,于是,很快资本家们就会采取一个非常直观的举动:

延长雇佣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让他们生产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弥补自己在购置新机器设备后,由于剥削到的剩余价值的减少造成的损失,嗯,劳动者被少剥削,居然成为了资本家的损失,真是讽刺!!!

结果,人们发现,机器和软件越先进,雇佣的劳动者越少,劳动者反而受到的剥削变得更加严重了。

而在大众传统印象中,生产力提升应该是与劳动者更加轻松的境遇相对应的。

3. 劳动者失业概率的增加

产业升级带来的机器进步,会让购买机器生产产品的资本家们,需要雇佣的劳动者数量变得更少。

相反,那些未升级的行业领域,雇佣的劳动者数量不变,而那些从事着这些更先进机器研发制造的行业领域,需要雇佣的劳动者数量却变得更多,当然了,这些新设备研发制造的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会相对来说水涨船高,虽然这不代表低端岗位完全消失。

然而,我们前面说到过,我国现如今的这种产品加工外贸出口的模式,使得我国的资本家,基本都处在这种购买机器的位置,而非生产机器的位置,我国大部分企业,基本都是类似于从国外购置软件服务器或者购买机器设备,再利用它们进行生产服务活动,从中赚取利润的企业,而那些研制机器的资本家们,则来自国外发达国家。

于是,产业升级,会导致我国资本家们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而在我国缺少产业上游岗位的情况下,这些劳动者们,为了谋生,将要被迫加入到那些更低端的行业去,甚至干脆失业,劳动者向下兼容和失业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而与此相矛盾的,则是我国稳就业的政策大环境,这与上面的产业升级造成的劳动岗位减少形成了对立关系。

最终,在一通稳就业的政策操作执行落实下来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产业升级陷入停滞了,因为落后的机器们,反而可以供给更多的就业岗位。

-—- 分隔线 —–

结合分隔线内我具体的个人思考和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粗浅总结,我们现在可以得到这几点结论:

1. 我国的资本家们,会极力阻碍新机器的购买 (这里的机器,指的是广义上的机器,仪器设备,设计编程软件,管理系统等都属于此范畴),即使原有老旧的设备并不好用,我国资本家也希望劳动者们能正常的使用它们。

2. 产线里的机器越先进,劳动者受到的剥削压迫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在没有强力约束的情况下,资本社会中,产业升级往往与 996 之类的加班文化是并存的。

3. 稳定就业,确保就业岗位的政策,会阻碍产业升级的实现,最终使得我国产业升级受阻。

其实上面的这些内容,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都有感受到。

比如,近期稳就业的政策执行力度非常之高,而在稳就业的情况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岗位,反而降低了产业自动化和管理效率,以这种方式,人为的增加一些额外的就业岗位出来,你可以理解为,用人来代替机器和软件们做事情,这样,企业可以容纳的就业岗位就可以增加了。

再比如,我之前在半导体制造业做研发工作时,我所在的公司,仪器设备的老化情况是十分严重的,这也让产线的普工,技术员和工程师们苦不堪言,然而即使在仪器设备经常宕机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拒绝更换更好的机器设备。

而在我国,高附加值产业,例如互联网行业,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行业,锂电行业的兴起,为我国带来的,同时还有广大劳动者 996 的困扰。

而说起 996,我们就要重点谈论下一个话题了。

三、从业者工作体验

从业者的工作体验,与产业升级是呈正相关的,如果从业者的工作体验很差,劳动者就会通过各种负面的反馈,阻碍产业升级的进行。

而我国的劳动者,在工作体验上是非常差劲的,制造业尤甚!!!

在互联网抱怨 996 之前,制造业早就把 996 这种加班文化给铺开了,而且绝大部分的制造业,对于普工和技术员都会采取低基础薪资 + 高加班费的模式,逼迫底层员工被迫疯狂加班,否则难以谋生。

我国制造业的普工和技术员们,被冠以血汗工人的称号,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普工和技术员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倒班,上六休一,而抛开那些需要倒班倒时差的休息日,血汗工人们,平均每十五天才能有一天纯粹的休息日。

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之前的公司,普工和技术员们,每天至少要工作十二小时乃至十四小时时间,而且长期穿着不透风的无尘服,他们双眼无神的目光,以及我和我同事朋友们在制造业的经历,成为了我探索资本运行本质的不竭动力。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制造业企业,愿意按照时薪来支付加班费,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基本都是按照百分比或者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的时薪来支付加班费的,甚至使用无偿加班的制度。

**以我之前在某半导体制造工厂的工作体验为例,**我之前的工作强度,基本是早八点半到晚九点的样子,早的时候八点回去,晚的时候就得十点开外,而且,上班如打仗,几乎没有划水摸鱼的时间。

周末有双休,而周末也是需要经常处理工作的,经常会有实验和产品试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微信里交代一下就行了,但是如果运气不好的话,那就得亲自跑到办公地点去解决了。

而且,即使周末有幸休息,工作日的繁重劳动,让我周末经常一觉睡到大下午,去食堂吃顿饭洗个衣服就到了晚上,然后再在床上躺尸几个小时,周末就这样过去了。

至于厂区的位置,非常偏僻,住在厂内的话,方圆五公里以内都是无人区,只有厂区内的生活服务中心,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如果需要通勤的话,即使住在城市的远郊,每天也需要坐班车,往返耗费至少一个半小时时间在通勤上,而住在远郊的话,医院,学校,商场等基础设施也是十分稀缺的,至少在十几甚至二十公里开外,整体的生活体验甚至连七八线的县城都比不了。

我个人在负责预研产品的研发岗位,这已经是半导体制造业中相对很轻松很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了,对于那些靠近量产产品和产线的岗位来说,穿着无尘服,周末加班乃至常规性的倒班都是必不可少的。

更不要说,我之前所在的那家制造业工厂,是公认的制造业中以人性化著称的公司,对于其他的半导体工厂,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通宵处理问题都是经常的事。

那么,工资呢?

我所在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工程师的年平均收入在十万上下,多的如组长,一年大概二十万,少的则一年只有七八万收入,其实这个收入在制造业中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了。

而我所在的那座城市,即使住在离市中心十几二十几公里的公认的郊区,房价也在两万七左右,算上生活成本,大概每四个月才能攒下一平米的房价,要想定居,只能选择更偏僻的回迁安置地区了,那里房价在一万五左右,两个月可以攒下一平米,而代价,则是与市中心三十多公里的直线距离,以及方圆二十公里内没有像样的医院和学校。

那么请问,这种一辈子生活在城市最角落,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天天加班,一辈子攒下的工资连买郊区房都费劲的生活,是你想过的吗?

哦对了,没办法工作一辈子,我身边的前辈们,基本在三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由于身体健康问题,被迫离开职场在家养病了,而我认识的那些三十五以上的员工,包括我和我隔壁的部门主管,早就一边灵活就业一边带孩子了。

所以,在制造业工作的那段时间,我自己和我周边的同事朋友,整体都处于一种身体亚健康,双眼无神,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的状态,时刻都在思考逃离制造业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从一个深坑跳进了另一个深坑,想赚钱的,去不了互联网大厂,想追求幸福感的,公务员限专业,独木桥过不去。

那么,这种极差的工作体验,对产业升级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人不是机器,人需要休息,需要感受幸福与快乐,需要陪伴家人,需要有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只有确保了这些基础,人才会在工作上更加上心,更加投入热情。

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却在把人当做机器和干电池用,三十多岁的时候直接用废,然后直接丢弃。

那么自然,为了寻求生活幸福感,哪怕像长存,三一重工之类的企业薪资待遇非常好,但是劳动者的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我之前的企业,员工一年离职率基本在四成甚至五成以上,靠近产线的岗位,一年下来几乎连人都不剩了,以至于现在在让技术员直接顶工程师的工作,而这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又导致了大批技术员的离职,而普工超高的工作强度,也导致了普工的大批离职。

而与此同时,企业为了能确保劳动者的性价比和生命力,却又在不断的不续签那些三十多岁的年长员工,或者由于身体原因,这些年长员工,无法承担如此重大的工作负担,从而导致老员工被迫自离。

这种员工流失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势必会影响产业升级的进展,连部门团队的人员组成都不够稳定,产业升级自然是无稽之谈。

**其次,**在超高的工作强度下,劳动者的身体会不断告警,大脑也会认为生命体处于濒死状态,因此不断地降低代谢活动,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会在高强度和极大的工作压力下,出现不受自己控制的低效率行为,这也是 996 等加班文化下,大范围划水摸鱼的原因。

这种大规模的划水摸鱼,对产业升级是灾难性的,劳动者只想找个地方偷摸休息回血,刷刷抖音看看知乎打打王者荣耀,产业升级,技术研发这些事情,劳动者通通都不关心了。

**最后,**更大的工作量,也会导致劳动者的工作弹性降低。

而与此相关的,则就是劳动者在请假上的各种不如意,很多以调休为名的企业,调休实际上名存实亡,完全变成了无偿加班的工作制度。

而当劳动者的家庭事务多起来以后,特别是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种工作制度和工作氛围,会让员工处于两难境地,最终为了家庭,同样被迫自离。

而企业在大量员工流失后,也会通过竞业协议等手段,限制跳槽,试图强行留住员工。

在一系列恶心的氛围下,劳动者只会想办法离开这家企业,跳去有幸福感的地方去,至于产业升级,只能在小粉红的梦里升级了。

四、国际局势影响

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会极大的损害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它们会时刻阻挠我国产业升级的脚步,从而导致国际矛盾的出现。

最典型的就是中美贸易战了,美国通过自身已有的产业上游技术优势,试图卡死我国一些表现出众的科技企业的成长脚步,让我国始终维持在现如今这种低幸福感且低利润的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的模式。

而由于我国长期没能重视产业上游和技术壁垒的建设,使得贸易战对我国科技企业的影响非常之大。

这一条就并不属于我国制造业的问题了,而是归属于我国的外交和国际争端问题,需要我国全国上下一起努力才行。

-—- 分隔线 —–

到此为止,我个人的讲述就告一段落了,我个人对于我国制造业 “有所成就,不容乐观” 的评价,基本源自于我上述的思考。

这也是我对产业升级的第一篇具体的文章,也是一篇主要介绍宏观大概的文章,后续,我将针对产业升级中的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进行单独的文章分析。

最后,提一些我国产业升级可行性的建议吧。

1. 快速占领产业上游。

如果有看了我基于剩余价值理论的那段分隔线内的分析的话,大家就可以发现,占据那些研制机器的行业领域,是非常之重要的,这不但可以解决我国在产业升级中出现的就业岗位缺失和不匹配问题,也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让我国掌控国际话语权。

但是占据产业上游的发展路线,势必会招来发达国家的抵制,如何在这种矛盾境遇下斡旋,还是颇需要费一番脑筋的。

2. 改善劳动者工作氛围,提高劳动者工作体验与幸福感

只有给予劳动者更多的休息和自由时间,劳动者才能得到身心的解放,从而具有产业升级的驱动力。

而这种工作制度的改善,也可以因此让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者,缓解就业问题。

但是,国内企业会认为,这提升了它们的运营成本,资本家的吝啬属性,不会驱使它们这么做,这种工作氛围的改善,只能期待政策落实,或者由劳动者争取了。

而这种工作氛围如果不改变的话,劳动者只会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氛围下,思考摸鱼和躺尸回血的方式。

3. 兴建基础设施,降低生活成本

这一条也是老生常谈了,制造业周围什么都没有,劳动者自然不想在制造业多待,更不会对制造业上心。

所以,在制造业周边兴建足够的基础设施就显得非常之重要。

而在产业升级上,我国的高房价同样是杀手锏,房价的高企,不会让任何人有心情思考产业升级的话题。

至于如何稳定房价,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我就不在这里细讲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王亚宁​ 发表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是低端生产人群数量级太大了。

很多网友都在抱怨中国的生产设备太差了。其实不完全对。

举两个例子。煤炭生产设备。我们有全套的自动化煤炭生产设备。现在 99% 出口国外。为啥,因为我们用了。就意味着将近千万的低端劳动力失业。

另外一个,某家石油设备公司的掘井设备 90% 出口。为什么,因为中国用,会造成 1000 万的低端劳动力失业。

这批低端劳动力也技术工为主,往第三产业转移,往往也只能从事服务员,司机等低端第三产业服务人员。

现在我爱我家,链家房屋中介都要本科学历了。

单纯这样,我们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也就发挥了 40% 的产能。全世界就已经不太吃得消了。

中国在精密制造,高端服务产业,金融业的身材还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等这批低端的劳动力退出舞台。2000 年后期逐步越来越普及的高等教育人群出任越来越多的岗位。才能好转。

知乎用户 风清扬 发表

我们目前进入一个误区,一提产业升级就是什么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互联网 + 等等这些高大上的词儿,其实扶持的这类企业往往不过商业模式有所创新而已,仍然是集合组装的模式,技术含量未必有什么实质性提高,但是消耗了大量政府和投资界的资源。

其实我们产业升级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比如精密制造装备、特种钢材、高端丝杠、导轨、伺服电机、特种材料元器件、高精度轴承、基础元器件的等等看着有点 “土” 但很关键的产业。目前我们国家制造业仍然依靠大量进口这些核心器件组装生产,导致我们的产品附加值总升不上去。如果我们民族工业在基础零部件方面像日本那样,形成很多一招鲜吃遍天有自己独门绝技的 “小而美” 的高科技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龙头,在基础零件层面进行国产化替代,并且去抢老外的份额,那才是开辟了一个无可限量规模的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长久之道。政府不要再胡乱引导什么 “工业机器人、4.0” 之类让企业分心,追逐政策红利荒废技术,而是应该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深入突破,带动质量的提升,让制造业真正成为强悍的制造业。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用心用脑的文化、设计产业 ,是我们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向,而不是之前那些简单粗暴拼量的来料加工的低端制造业。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有信心,前提是别再瞎折腾

互联网上大多数人其实不做产业研究,只是跟着自媒体瞎 BB,一堆人喊着打死资本家,一堆人喊着中国要亡了

但是实际上这两批人都不对,中国的产业升级进展非常迅猛,按这个势头下去,德国法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接下来经济会受很大冲击,甚至美国都会受冲击,但是有一个前提,少折腾

举几个例子,比如挖掘机这个领域,中国三一重工现在的产品质量已经和 CAT 和小松一样,甚至更好了,但是售价依然比人家便宜 10%,利润率却比人家高 20%,还能实现 7*24 小时响应

比如 CRO 这个行业,产能都在往中国转移,因为中国企业不但能做到 7*24 小时响应,价格还比美国同行低很多

又比如这两年疫情,导致很多行业产能不够,比如低端的 IGBT,未来一定中国产能会吊打全世界,车规级的 IGBT 中国也发展极快,再比如半导体设备,经过前两年国内企业的试用,今年会大规模国产化,虽然最尖端的比如光刻机之类暂时不可能实现国产化,但是其他一些领域国产化渗透率会大幅提升

再比如锂电隔膜的设备,因为日本企业保守不愿意扩产,导致现在严重缺货,中国企业于是被迫自研,也有企业逐步开始用国产设备,再比如最近生物实验室设备产能不足,严重缺货,导致药明生物等大型企业不得不使用国产器械,国产器械之前有不少是给罗氏雅培代工的,这一下又成了国产替代的契机。另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汇川技术,绿的谐波都在各自领域对日本企业进行了替代

更不用说电动车了,现在伴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国产汽车品牌销售大爆发,导致汽车研发投入最大的地区成了中国,尤其新势力,没有原有的桎梏,对创新更激进,导致中国的汽配企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前只配给美国,德国,日本企业代工,现在逐步融入研发体系做伴随研发,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大概率会大量抢占日本德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虽然目前最高精尖的领域依然无法形成替代,但是中国显然已经从踩缝纫机的国家变成了现代制造业的国家

昨天还有个所谓的博士喷我说美国生产效率远比中国高,说自动化生产线怎么可能比不过手工,这种就是完全不调研的结果,中国这几年一直用工难,企业成本多方面受挤压的情况下,人工工资还逐年上升,大多数纯靠手工的产业都已经转移去东南亚了,实际上中国这几年的自动化率提升巨快,但是就是这样,中国企业依然很困难,可以思考下为什么,为什么大家一边觉得资本家(企业)赚太多,一边又觉得企业生存困难,那么企业赚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呢

知乎用户 令狐少白 发表

由图可知,清华北大的物理化学博士,在境内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工作 (之一),是去深圳的中学当物理化学老师。啊哈哈哈,学了十年屠龙之技,然后发现这边根本没有龙,龙在另一块大陆上,这边只有菜鸡,是什么感觉

很多人搞不清楚为啥咱们老是被制裁被禁运的核心逻辑。假如联合起来制裁咱的那堆国家叫做集团 A,那么集团 A 就是构成人类完整科技树的一个最小国家集合,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想不被制裁很简单:成为集团 A 的成员国。具体做法是:作为人类科技树某个主要分支的唯一点亮者。由此又可以引申出两个结论。第一,做到 “世界领先” 并不能让我们加入集团 A 然后分享集团 A 的全部技术成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基建、高铁、电网、通讯已经很牛逼,然而还是没能加入集团 A 的原因,因为集团 A 犯不着拿他们压箱底的宝贝,去跟我们交换他们本身就能生产的产品,除非我们做到“世界唯一”。第二,想不被制裁的核心思路,是我要有集团 A 需要的技术,以此去跟集团 A 交换我需要的技术,而不是我要去自主研发集团 A 的全部技术,这不扯淡么?集团 A 哪个国家拥有集团 A 的全部技术?这个国家自己就是集团 A 啦,不用搞联盟啦。

我一直强调一点:对咱的工业持乐观态度的人里,保守估计,至少有 99% 的可能是以下两种人之一:没读过大学的人、文科生。想在评论区提反对意见的各位,麻烦先对号入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 99%,是的话那我完全同意你们的一切观点,也没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了。还有大概 1% 是下面这种一上来就秒天秒地的博士和张嘴就是轨道轰炸机的西安交大理工男…

其实同一件事,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从小米加火铳开局玩到现在,神舟上天、航母下海、西九幺九马上起飞、火星也摸到了,这毫无疑问肯定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轰 6 干不过 70 年前的 B52、辽宁干不过 50 年前的 nimiz、长征系列既干不过 55 年前的土星五号也干不过现在的 F9H,“大飞机” 西九幺九还被别人卡住发动机航电起落架,747 都快特么玩到退役了,空间站的技术含量跟帕克太阳探测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相比如何?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往后看欢欣鼓舞,往前看不容乐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知乎用户 ttss 发表

产业升级,最关键的是立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不然,随便拿个东西组装的产品就能上市卖钱,山寨横行。创新被秒复制。

典型的文化产业,游戏,动漫,电影,为何国产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答案就是盗版太容易,维权无门。

如果创新无法盈利。那么活下来的企业奉行的都是山寨和盗版文化。

那么国内永远也无法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看看一片乱象的今天,随便开个发布会讲几个嘘头赚足眼球就能骗来融资,谁还静下心来搞开发。

典型的国产手机,除了华为全是一群组装商人。如果没有安卓,根本不会有国产手机这个东东,有的还是山寨机。

不是国内的企业不给力,而是国内的市场如此浮躁。而浮躁的原因就是投机得不到遏制。

以前没知识产权,靠盗版我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信息产业,现在国内自己也可以创新了,是时候开始收紧知识产权保护了。

知乎用户 大漠逐龙 发表

看了别的回答都从宏观上来分析。

说下自己亲身经历的,因为工作原因参加了很多各个城市的招商引资会,还去很多城市考察过,真真正正的去到过工业园区实地考察。

早些年各地招商是什么都招,什么产业都可以,但是近五年以来,各地招商都把高端制造业放在了首位,对高端制造业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各类补贴等。

其实政府特别是招商口的人,经过了这么多年成长,水平也是水涨船高,绝大部分有技术含量的企业还是能分辨过来的。

我们在江西一个地方考察的时候,当地一个锂电池的企业,创始人是个美国的中国籍教授,有很好的锂电池技术,但是很多东西都是在实验室里面和教授脑子里面,但是当地政府经过多次对接论证,确认这个技术和产品是可以的,就邀请这个教授过来,厂房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的,员工是政府帮忙招聘的,没有资金是刚开始城投作为大股东来进行投资,就这么这个企业几年内就做起来了,城投作为投资方完成使命就退出了,退出的时候,投入的资金也没有溢价,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退出。

如果没有政府这么全方位的扶持,这个企业根本是没法做出来的,但是就在国内这样的企业每天都会有很多成长起来,集腋成裘,当每个领域都有不错的企业成长起来,形成规模优势的话,这个领域我们就是在全球数一数二了。

知乎这个以学生为主要群体,所以老是天然对政府的决策有很多逆反,动不动就抨击。我写这个估计又会有杠精过来抬杠,说很多企业是过来骗补贴的,政府又白做嫁衣了。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只要你真的有点技术,政府是愿意来扶持的,先把企业的基数做大,企业多了总有能胜出的企业。

写了点东西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估计等下就又有杠精和赢麻党来了。

知乎用户 brigh 发表

我国的制造业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取胜,一直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 缺乏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把控,更新换代慢,创新性差,在市场上只能处于被动地位。除此之外,人力成本逐渐增加,这也使原本的一点优势也没有了,况且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社会,社会快速发展,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有必要就选择这种,当然会选择性价比更加合适的。 那么,我们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知乎用户 蒋小坏​​ 发表

作为一个局中人,我想分享的是,信心更多的来自于行动,而不是幻想。

1、 如何衡量产业升级效果?

其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任何一个工业发达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必由之路,中国虽然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正大步向前的走在冲向工业发达国家的道路上,我们正在践行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一个制造业强国的伟大战略变革,而且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技术的积累,都让我们国家具备了这种弯道超车的机会和能力,所以无论从国家的战略发展层面,还是市场的竞争需求层面,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就目前而言,评价企业产业升级的评判体系普遍采用两种方式。

1)、第一种主流的方法,是以第三产业所占 GDP 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越高,产业结构越趋 “完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 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2%,40.7% 和 52.2%。同期,美国的数据分别是 4.88%,14.52% 和 80.6%。

在上诉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第三产业并没有明显的优于第二产业的占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但是与美国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压倒性优势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虽然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每年都在递增,但是这种递增的速度和量级还有很大空间和余地,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原因和机会所在。

当然,单纯的从第三产业的国家 GDP 占比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并不是一种完全客观和最优的视角,不少发达国家的数据看起来都比中国的要 “好看”,但它们主要靠旅游、服务贸易等为主导,其工业和制造业甚至还低于国内的发展水平。所以说,我们不能也单纯地用三大产业的占比来评判产业升级效果。

2)、第二种方法更为客观,是以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发展质量来评判其产业升级成效。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等曾在研究中,使用了高端制造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的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越高,则说明科技对经济贡献越大, 高端制造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越低,则说明科技对经济的贡献越小。

2017 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约 32.6%,与美国的 33.6%(2012-2015 年平均值)和欧盟的 36.7%(2012-2016 年的平均值)的数据比较接近,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量级都在飞速的增加,但是我们依然还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和日本的 46.4%(2012-2016 年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日本也许才是我们整个中国制造业创新也升级的方向所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说是一个利好,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有中国高端制造业比重仍然在快速增长,单以深圳这样一个制造业城市来说,今年的 1-7 月,深圳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8%。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高端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占比,赶超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颇有希望。

2、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首先是 “高新技术制造业” 的发展,这是 “中国制造 2025”强国战略中既定的发展方向。**产业升级首先是面向高端化发展,从产品微笑曲线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能再走是世界工厂的低端制造模式,只能负责产品的制造环节,而是应该往两端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等高端化方向发展。

以著名的世界工厂——东莞为例,据统计数据,直至 2018 年年底,东莞曾开展过加工贸易的 10572 家外资企业中,6145 家已从加工贸易全部转化为一般贸易;4327 家加工贸易企业中,36% 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536 家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2000 家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起自主品牌,而拥有的品牌数量则超过了 13000 个。这就是一个从简单贸易加工到建立自主品牌的过程,这更是产业升级的体现,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如今,高端化制造业遍布于中国工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信息化学品等等,而以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光伏电池等最为明显。

**除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同样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涉及到企业制造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再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升级、**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涉及到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集成等方面。尤其是现在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在德国有以西门子主导实施的工业 4.0,其安贝格工厂已然成为工业 4.0 的典范,在法国有施耐德电气公司,其对数字工厂的投入和实践也堪称业界标杆,尤其是其在中国打造的施耐德 SSPA 数字化工厂,不仅成为了一个现实成功的数字工厂案例,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在极大的助力着中国国内企业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同样的在美国也有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大量中国制造业企业以开放的姿态和发展的眼观,结合良好的国家政策和世界先进技术,全力投入到了 “数字化”、“智能化” 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之中,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一席之位。

其实很多朋友也许觉得这样的高端制造业还离自己很远,很多都是电视里的新闻内容,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范围太窄的缘故,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年我都会去参加一两个这样的行业展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行业展会上,我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技术践行的高度,那种感受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具有前瞻性的。

例如中国国际机床展,这基本上是我每年都会参加的展会,这个展会在我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很多介绍了,今年好像是 4 月 15 号举行的,我当时有一篇文章有相应的介绍:

蒋小坏:未来的机床 – 是什么样子?

同样在这里也推荐另一个展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个展会将于 2019 年 9 月 17 日到 21 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个展会也值得去看一下,在这里推荐行业里给同行业里的你,如果你有时间,有金钱,有想法的话,最好是能够亲自莅临现场,去感受一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脉搏。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初略的看了一下展会的相关介绍,其中工业自动化展厅是我关注的重点,因为我本身就是从事这个方向的,不仅有三菱电机、博世、菲尼克斯、SMC 和施耐德电气这样的行业巨头分享前沿的产品和技术,还有很多设计自动化技术配套使用的供应商也都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其中的由施耐德电气公司在 9 月 19 日举办的 “绿色 + 智能制造生态圈峰会”,我强烈推荐各位业内人士关注一下,如果你对智能制造感兴趣又没有什么方向感的话,多参加一点这样的推介会吧,这会让你从架构和格局上变得更清晰和有条理,这对把握智能制造的方向和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会让你更近距离了解最前沿的绿色智能制造内容。

同样在分享一个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展馆布局图(是不是很贴心的感觉)。

3、 我个人对中国制造业的一点看法

在我回答了不少关于中国制造 2025、产业升级等问题后,翻阅了不少资料和数据,还有我自己的经验,我个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还是保持谨慎而又乐观的态度。谨慎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阵痛期还没过,但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现实也比较残酷,无论我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报以何种态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和绿色化生产已经成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绿色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这固然是一个艰难的决策,但逃避肯定是自绝于未来。很多时候,作为时代的践行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

知乎用户 豆丁 发表

我们如果要对某项事物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定指标

没错,不是分析,不是论证,也不是批判或者颂扬,而是订立一个可量化的指标

比如我们评价中国经济行不行,最直观的指标就是 GDP。经济规模大不大,看 GDP 总量即可。经济发展水平高不高,看人均 GDP 即可。经济发展速度快不快,看 GDP 增长率即可。

总而言之,有指标,则一目了然。

当然我知道肯定有杠精会说 GDP 并不能决定一切啊,有些国家就是 GDP 虚高的,HDI、工农业总产值、工业用电量才是评价经济的合理标准。不好意思,这些也都是指标,我举 GDP 只是为了说明。

那么,根据题主的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产业升级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首先第一步,就是定一个可量化的指标。

这个指标如何确立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一点:大学生就业率

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本行业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和平均薪资。

我为什么要用它做指标?

因为所谓的产业升级,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中高端产业是否发展起来。而中高端产业是否发展起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本行业的人才是否充分就业、是否薪资合理。

你行业的发展态势的好了,自然是从业者能吃肉喝汤还不愁找工作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比如 IT,现在看还是朝阳产业。为什么是朝阳产业?因为程序员就业好啊,工资高啊,就这么简单。

如果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佳,或者无法在本行业充分就业,又或者即使就业了也面临着低薪、高强度的重复劳动、35 岁辞退风险,那么说明:

**第一,本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很多岗位初高中学历的就能随便糊弄,根本不需要研发投入,也根本用不着大学生。比如中低端的加工厂。

**第二,本行业是夕阳产业。**发展势头很差,利润微薄,薪资待遇低。

**第三,本行业企业数量少、且相关企业之间不成规模、不成体系。**导致本专业毕业生没有多少可选择的就业空间,要么干,要么走。也就是各位老板经常说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答案呼之欲出。

想知道我们国家产业升级情况如何,只需要看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流向就知道了。

从这个指标来看,至少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第一,是考公热、考研热。大学毕业生无法充分就业,或者就业状况不佳,于是选择在考编制的道路上死磕。有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直接决定着你的生活品质。画大饼、讲情怀、打鸡血、喝鸡汤是没用的,钱能挣着就是能挣着,挣不着就是挣不着,根本来不得一点虚假。

第二,是理工科相关毕业生转行的多,本行业就业率低。生化环材四大害,毕业即失业,还不如去干销售或者死磕编制。这些无一不是体现着工业制造业企业发展状况不佳的现实。

第三,是行业就业市场内卷严重,“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现象突出。这一方面意味着相关企业较少,另一方面意味着本行业优质岗位较少,无法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岗位。

人都是跟着钱走的。你的行业发展状况如果真的好,哪怕一个本专业毕业生都没有,也会有人拼命转行跟着你走,根本用不着去专门招人。

PS:最后放一张美女图镇楼。我的回答获赞率比较低,大家哪怕冲这张图呢,也点个赞呗。

图是知乎上搜的,侵删。

知乎用户 北温带的淡水鱼 发表

谨慎悲观。

这个回答下面,持和我类似态度的基本都是行业内的制造业从业者。

这个回答下面,持乐观态度的基本都是行业外的文科生(什么目的不明确,自媒体带流量的?)

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另外制造业对于我国这个人均刚突破一万的发展国家来说,本来应该是吸纳就业的大头。

低端方面可以吸纳大量低学历劳动者。

中端方面可以吸纳大量职业教育出来的技术工人。

高端方面可以吸纳大量理工科大学生进来搞研发和产品升级。吸纳大量文科生进来搞销售、品牌、服务。

结果现在呢?

制造业从业比例下降,

考研考公考编考教师,年年突破新高。

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另外我本人对中国制造,至少对中国品牌是不太会 “用脚投票” 的,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我自己用的可能 made in China 也无所谓,但是小婴儿吃穿用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产的(这点咱不需要扯什么爱国情怀,国内城市 “中产家庭” 基本上都跟我一样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比起中国制造业从业者比例下降,中国制造业已经吸引不到什么 “本国优秀人才” 加入进来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绝大多数中国聪明的头脑都没有在制造业内发展生产力。

中国制造业从业者的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郑智地位、甚至婚恋市场地位等)都十分低下(比起我生活的国家日本,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所以以上就是恶性循环,不会再有多少优秀人才加入中国制造业。我本人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回国加入制造业(我觉得我回国开留学中介都比加入中国制造业好)

就拿我们交大本科机械班来说吧,进去的时候天天鼓吹自己 “机械专业全国第一”,结果毕业出来呢?

30 个人现在可能只有两个人还在国内搞制造业 “技术研发类” 工作。其他全转了。要么出国了。

这个小样本,能不能补充说明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没有】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有.

必须打赢的仗.

大概还要 2 代人才能真正完成中国工业的发展.

知乎用户 金融四十人论坛​ 发表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证据链考察:十字路口需谨慎》,我觉得文章很多内容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说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可以从投入、生产和产品这三个维度来考量。

一、投入环节:研发投入和专利

中国研发投入在 GDP 中的占比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魏尚进、谢专和张晓波等专家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多国研发投入和专利数据进行了跨国比较。中国的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在 1991 年时仅为 0.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了 2010 年中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中位数,2012 年则一举超过 OECD 国家的研发强度均值 1.9%。2017 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达到 2.11%,高于许多发达国家水平。除了全社会的总体研发情况,单独看制造业内部的研发投入也是增长十分迅猛。制造业细分的 31 个子行业在 2006-2016 年间制造业行业 R&D 人员投入和经费增速分别达到年均 16.0% 和 26.4%,远远高出了这个期间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和 GDP 增速。

研发人员快速增长。研发投入除了可以以 “资金” 投入衡量外,还可以从 “人” 的投入来看——即研发人员在总人口中占比。1996 年时,中国每百万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为 443 人,接近当时巴西水平(420 人 / 百万人),高于印度(153 人 / 百万人),低于俄罗斯(3796 人 / 百万人)。截至 2014 年中国的研发人员占比已经增加至 1113 人 / 百万人。

专利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专利则可视为创新活动的成果检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专利申请数从 1995 年的 8 万件增长至 2017 年的 350 多万件,年均增速接近 19%。

从专利构成来看,专利可分为三大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被视为技术含金量最高的一类专利,其在所有授权专利中的占比已经从 1995 年时的 8% 增长至 2017 年的 19%,表明中国的专利申请增长不仅有 “量” 还有“质”。

从专利来源来看,2004 年我国授权给国外的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比例超过 20%,而在 2017 年末已经降至 6% 左右,表明来自国内的自主创新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的专利申请还在逐步走向世界: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中国企业申请者在美国获得的专利授权数已经从 1995 年的 60 余件增长至 2014 年的 7200 余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28%。

二、生产环节:中间品使用、集中度和高新企业数量

早在 18 世纪,亚当 · 斯密就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指出专业化和更为细致的分工是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基于多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经验总结道,“工业化期间,中间投入品的变化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观察指标,中间品在生产中的使用增加意味着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产业联系的复杂度都在提升。这种发展趋势是工业化的确定性特征之一。” 中间投入品在产出中的占比增加是分工更趋专业化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标志。

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提升。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算出制造业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品在该行业产出中的占比。结果显示,各细分行业的中间品投入在产出中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在即便在工业化增加值份额持续下降过程中,工业部门中间品投入占比不断提高的势头也未曾改变,表明工业部门的专业程度还在不断加深。加总的制造业中间投入品在总产出的占比从 2004 年的 0.735 上升到 2014 年的 0.783。

低效企业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上升。市场竞争意味着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进入、退出和行业集中度上升的同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也得以优化。中国工业部门行业格局面临 “大洗牌”。相较于 2010 年,2016 年一级行业中极高寡占型行业数由 6 个提高到 9 个,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数由 10 个上升至 15 个。相反,竞争型行业数量由 12 个锐减到 5 个,低集中度行业数量锐减。采掘、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出现了大批企业退出的现象。

高新企业数量有更快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2012 年以后,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放慢,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进一步提高。1997-2007 年期间,高级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 14.7%,2012-2017 年则达到了 22.3%。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和地址勘探业位列增长最快的行业当中。

三、产品环节:出口产品复杂度、出口增加值率

从中国出口产品情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水平远远超出了当前收入阶段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出口是反映国家制造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面镜子。以出口数据考察制造业生产能力有多种指标可供参考,比如:出口复杂度、高新产品出口占比等。根据张斌、王雅琦、 邹静娴等人的计算,若以出口复杂度来看,中国出口对应的收入水平从 2000 年时的 14643 美元提高到了 2014 年时对应的 24014 美元。

出口附加值率持续提升。张斌、王雅琦、邹静娴三人基于生产价值链和出口附加值率的计算发现,中国的出口附加值率不断提高,从 2000 年的 69% 提升至 2014 年的 84%,其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附加值率分别从 56% 和 85% 增长至 78% 和 89%,增幅分别为 22 和 4 个百分点。通过对出口附加值率的分解发现,对出口附加值率提高贡献最大的是行业内效应,而不是行业间效应。这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路线更多选择进口中间品的替代,而不是出口新的产品。

小结:

通过以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证据链的考察,可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格局良好。

知乎用户 华丽的转身 发表

1986 年,我家买了一台 17 寸的半球状电视

1987 年,我家安装了长长的那种日光灯,首次进入明亮的时代,告别昏暗的电灯

1988 年,我家买了辆摩托

1992 年左右,我爸一个朋友花了 30 万买了辆桑塔纳,这个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有私家车的人,当时这个人在我们那非常有名

1995 年,我地理老师跟我们讲,美国人工作 2 年,赚的钱可以买辆 2 手车,感觉美国人太富有了,我第一次意识到一般人也有可能有私家车,而不是只有政府单位大老板才能有车

1997 年,我家买了冰箱

1997 年,我家安装了固定电话

1999 年,几个发小家里买电脑,天天在家打游戏,不出来跟我瞎转了!

2002 年,我听台湾人讲,他家都有空调,感觉很神奇

2003 年,我带着公司配给我的笔记本回家,这台笔记本有 5 年历史了,我拿着这台破旧笔记本回出租屋时,心中感慨万千,事隔 15 年,我仍记得当时的画面,那是一个夏天,我在出租屋里面拿这台电脑打星际和看小说时,心中真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2003 年,我听香港人讲,在香港就是扫大街的都有手机,真心觉得香港人真有钱!

2004 年,我第一次买手机

2005 年,我第一次睡在空调的房间,在公司安排的酒店,我当时很谈定,我相信我同事没有注意到!

2006 年,我住的地方,第一次可以上网,我买了可乐和烧鸡,周末连打了几天星际,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2008 年,我家里安装了空调,我第一次在家里住上空调屋

2009 年,开始有同事买车,现在所有同事家里都有车,几家有 2 辆车

2015 年,我所有亲戚全部有私家车,个别家有 3 辆!

2015 年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说过身边的人讨论买除车以外的工业品,基本上都是看中就买

今天,我家里有 5 台手机(我一个人同时用三部手机,除了一个苹果 5 用了 1 年,其他手机平均只有 10 个月,4 台笔记本,我一年买一台)

上周,某个家电脏了,我的反映不是清洗一下,而是说现在这个家电这么便宜,换台新了算球了

对了,现在我家所有家电电器数码产品,除了一个 IPOD,IPAD,2 个耳机其他全部是国货!

现在,做为一个中国人,你觉得中国产业升级如何?你心里没有一点逼数吗?

华丽的转身:改革开放为什么会成功?

大概比你家落后 30 年

回复:我是郑州市人,1992 年郑州人基本上都在国企上班,1992 年基本上普及了固定电话,冰箱,电视等三大件,当时虽说工资低,但是房子是分的,不花钱。后边下岗以后就惨了,一直到我毕业参加工作,收入提上来以后,家里才恢复元气!

人家说的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产业升级!重要的话说三遍!

回复:

  1. 论产业升级这个事了解的情况,我敢说在知乎上比我更精通的人不多,因为我搞的就是这个相关行业!
  2. 如果没有中国产业升级,中国人能完成汽车的普及?靠低端工业,能完成这件事?
  3. 上来就提什么核心技术,这些人往往狗屁都不懂,德国工业 4.0 是什么东西?不过是相关行业相关公司,包装起来概念,我们公司就参与了相关包装,本来卖 100 万的东西,包装一下就卖 300 万了,你问问德国人,有几个人知道自已国家搞工业 4.0?没有几个人知道,在德国这就是西门子公司搞出来的概念,提高产品逼格用的,在中国卖自动化生产线用的概念!中国的相关行业相关公司抱团炒概念炒出来的东西!效果就是西门子这几年在中国业绩好的不得了!德国政府总共投资不到 20 亿人民币计划,能搞出什么东西出来?
  4. 你有核心技术怎么样?除非像 CPU,储存形成绝对垄断,否则,也是很难赚钱的,最近这几年,GE,西门子,罗罗这些工业企业的巨头,那个不是在裁员?GE 和罗罗都是业绩下跌,西门子最近几年靠中国市场赚了大钱,算是缓过劲了!这些工业巨头,包括日本的,你举几个例子,最近几年有那个赚到钱了?
  5. 华丽的转身: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少国家下血本在中国进行 “工业神话” 宣传?日本,德国工艺真的是名过于实吗?
  6. 华丽的转身:是否存在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在哪?

最近 10 年,中国工业升级的这么明显,有些人是眼瞎吗?看不到吗?

10 年前,我去工厂,一眼望去都是人

现在,我去工厂,一眼望去都是机器,周五去了一家工厂,一眼望去,机器看不到边,只做金属加工的,光设备投资都有 4 个亿,这是多么明显的进步

非得每个零件,每个原材料,每个设备都是国产的吗?

你觉得德国日本的设备零件都是自制的吗?

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回复:你觉得你可笑吗?玩概念有意思吗?中国优势在于依托海量的工业人口,完成工业品的制造最细化分工,降低制造成本。这才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优势。像电饭煲,100 块钱一个,就是除中国以外造不出来,能这个价格造出来的,不如中国的质量好。

再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德国和日本对自已企业进行法律保护,像德国的大众,西门子加起来不到 2 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中国买不下来吗?2 家企业加起来,也就腾讯的一半市值!

这个世界并不是像你说的有核心技术才能赚到钱,这个只是书本上的概念,跟现实完全没有关系,现在是市场经济,有钱赚自然有人干,没钱赚自然就没有人干!

您觉得中国制造的口碑什么时候才能像现在的德日,甚至能靠口碑挣钱

回复:

  1. 德日的工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日本,赚钱能力还不如中国制造业。像格力,小米,海尔,华为, OV,美的等企业的赚钱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德日都是属于最顶级那类。
  2. 人民币升值以后,中低端制造业在中国挂了以后,我个人预计 10-15 年左右!现在像我说的格力,小米,海尔,华为, OV,美的在全球的口碑都不错
  3. 到时,中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家

对于核心技术,很多人都有误解

很多人都是听说某产品中国卖 30 万,国外卖 60 万,但是为了质量性能什么的,最后还是多一倍的钱买国外的

实际,这种表达是有问题,真正的表达就是同样的质量和性能,国内要多少钱,实际上国内的可能要 100 万了,这种核心技术完全没有价值

因为国外的东西,研发的时间长,研发费用早就摊掉了

比如说某个核心技术,全球市场约 100 亿,中国市场约 10 亿,如果研发的话,可能研发费用要 30 个亿,那么对于中国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个东西完全就没有价值了

因为研发费用比中国市场价值都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只有研发费用远低于中国市场才有价值

比如说商飞搞的 C919, 光靠国内市场就可以支付研发费,这样当然有搞的价值了。否则的话,就没有搞的价值!

国内现在开始搞 CPU,也是因为光靠中国市场就可以付起得 CPU 的研发费用,这样才有搞的意义

在全球化生产的今天,指望国产化率 100% 基本上是一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事

其时,波音的国产化率都不如 C919,但是人家还是能靠整体设计,营销赚到利润的大头!

2017.1.26

昨天我老婆在网上订了一个课外辅导,辅导老师通过视频对我小孩进行教学

辅导老师在重庆,平均一次课大概 100 元多些左右

老师教的挺认真的

我觉得这个真的挺好,送去外边,要来回开车接送,时间成本太高

在小区的上课,也不知道小孩学的怎么样,在身边看着也知道进度

对于辅导老师来讲,一个月估计有 1 万左右的收入,在重庆应该相当过的不错吧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军军 发表

产业升级不升级,其实关键是两个,不是口号和政策,一个是顶层购买的需求能不能升级,另外一个是能不能创造全球最大的一个中产消费阶层。第一个不能深入展开讨论,只点到为止,看看全球的重工业集团,是不是都是当年响当当的军火商,中国最大,最强有力的采购需求,一个是军工,一个是国企和政府采购。我们的军工采购基本和民企无缘。国企和政府采购,呵呵,看看中国的软件行业就知道了,给消费者写软件的成了 BAT,给土豪写软件的都成了民工。实际花钱的时候把中国制造看成丫环,然后左一个文件,右一个文件让中国制造有小姐范,可能吗?

然后就是消费。中国低端制造业打遍全球无对手,为什么造个马桶盖和高档菜刀就怎么难?答案很简单,因为当年低端消费需求主要在中国,现在高端消费人群主要还在欧美,跨国公司现在都是全球经营,寡头垄断,欧美日消费人口近 10 亿,中国相当的可能有两亿,所以在中高端,大本营是在海外。中国制造 OEM 可以,但去营销,设计,建设品牌,本身就是处于战略弱势,而且也根本没兴趣。我做剩下十一亿人的市场驾轻旧俗,利润虽薄,但稳赚,去和一票国际巨头强两亿人的市场,投资巨大,回报未知,何必哪。如果我们的中端市场上了五亿,你不让中国制造升级它都会想方设法升级。

知乎用户 silentdarkness​ 发表

有信心啊

买了 80 万块钱的中芯国际

打算持有 10 到 20 年

估计股价没到底。等 3 年后美国共和党上台后,制裁中芯国际的可能性挺大。

不过,我不在乎。真要是制裁了,我会继续加仓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问题在于没人做基础研究。

所以只能改良,不能创造。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g3uqG 发表

产业升级的思路没有错,但它应该是自然的,干预市场把资源都梭哈在这上面拔苗助长就错了。

所以现在的结果是中、低端制造业工厂大量倒闭,外企乃至民企把工厂都挪到了东南亚,能够维持大量就业的低端产业迅速减少,但高端却没起来几个,高铁(这是多年前的成果了)、桥梁,还有呢?

这里面存在两个认识上的误区,1、科技方向如此之多,技术壁垒又如此之高,要跟全世界最顶级的高科技竞争,你究竟能在多少个领域里斗得过?如果靠自由市场中的民企来自然地技术升级,那毫无问题,经济代价很小,但如果靠政策干预、政府投入,那不仅会有很多浪费和弊端,而且你以为钱多?其实根本不够用。光一个芯片就砸穷你,还很可能砸不出来。2、只靠升级产业能养活得了这么多人口吗?低端的是不是应该暂时给点儿活路?

现在是旧的去了,新的没出来,晾在这了。

知乎用户 水木山城 发表

中国制造业似乎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外企的中国生产工厂贡献的。来料加工组装的成份更多些,如苹果。所以制造业大而不强。

真正的难点在于,其一,是核心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其二,是持续不断的创新与研发能力提高,其三,是制造品质的高精水准,其四,更关键是自有品牌的创造与维系。

国人海外热买的东西,包括马桶圈,似乎没有一个是高大上中国没有的,其实真正不远万里背回来的无非是更好的质量、特别是更高的安全性。

国产奶粉如果是质量一般,那是生产工艺的问题,如果是毒奶粉,包括各种苏丹红,那就是法制的问题了。

质量差点的改进之路似乎好走,故意伤天害理的事要杜绝,这就有点难。

更大的难题还在于,其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不是山寨横行,不然不会有企业、个人真正投身于创新与发明创造。例如,假设老乔同志生在中国,估计爱疯一刚面市,就有一百个厂家生产爱疯五了。其二,中国制造业匠人精神的回归或树立,这要求同样的知识产权与品牌权的法律保护,其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级技术产业工人是至关重要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信心,因为瓦森纳协议,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都被禁。

我哥实验室要买一个仪器都发现在禁运名单上,搞的大费周折,并且中国的企业、实验室也许能通过第三方拐弯抹角的买 1,2 个设备,但想买几百个设备拉起生产线是不可能的,注定远离市场。

而发达国家之间互相采购高新设备,比如韩国台湾买荷兰的光刻机,而荷兰又买德国的镜片,但无论荷兰的光刻机还是德国的镜片都对中国禁运,中国只能买到落后 2 代的产品,任何一个国家这么被封锁都完蛋,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样样精通。

现在工业分类这么细,每个发达国家也就各自掌握一些领域的核心技术,没掌握的就互相之间买,然而发达国家集体都对中国禁运,中国想产业升级突破几个领域是没用的,其他领域都给你禁运了你也造不出有竞争力产品,所以要全部领域一起突破,但难度大了何止百倍,想想就可怕。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当然有信心了。

知乎就没有不唱衰中国经济的时候。17 年中兴事件的时候几乎所有半导体行业内的人都知道风口要来了,知乎还搁这儿哀呼中国半导体如何如何落后,如何如何没希望。

再傻的傻子也知道国产化替代必经之路,替代过程中一定有大量的利润空间,这中间可以做的文章太多了。

甚至像 EDA 这种公认没油水没希望的东西,也有起飞的样子。因为 21 年中美 EDA 的争端越来越多。

然后知乎这帮人天天就觉得药丸药丸,我真是替你们捉急。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效果挺好的。

产业升级,重要的就是有相应的资本投入,把技术开发成熟。

而几十年经济高速成长,让中国政府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投资能力。随着基建投入退坡,重心必然转移到科研和技术领域,这部分投资不会少。

持续的科研和技术投入,再加上时间的孕育,就是大规模的产业升级,这不过是个经济规律,没啥奇怪的。

现在,很多未来的技术雏形已经显现,十年后,二十年后再来看,你会发现整个经济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抄袭阶段想赚大钱很难,只有微薄的利润,而技术大发展阶段赚高利润是必然的,没啥奇怪的。


很多人还在扯深圳中学大量引进清北学生教中学,哈哈,傻了吧!我是觉得这才是中国崛起最好的配置,中学的理科知识很多涉及这些学科最核心的思维理念,学识水准不够的老师是教不好的。

而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投资!请不要忘了,拉瓦锡是法国火药局局长,西方的科技崛起是基于国家的投资这一浅显事实。

中国现在也是国家投资基础研究而且力度非常大,具体的政策实施可以调整!那都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我对 5~10 年后的未来是很有信心的,但也要先过了现在这道坎。

知乎用户 中原宪兵大契丹 发表

我在当编辑的时候,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配图。

你无论是选文章封面,还是给文章里面配图,都必须是那种高清大图,还不能有水印。有水印的话,你还给自己去处理。

最恶心的是找那种竖版的高清大图,简直能要人命。

问题来了,你找图是用国内的搜索引擎去搜,还是用美国或者俄罗斯的搜索引擎?

你要是用国内的搜索引擎找图,能气死过去。

别说竖版的,就是横版的高清图基本上都没有,即使你能搜到,你也给点进去看看,是不是有版权。通常都是有版权的,这可不敢乱用。竖版的话那更是找不到,你都没法用搜索引擎固定去主动搜索竖版的图片。

很多编辑的习惯就是直接到美国或者俄罗斯的互联网里去找。找到的图片不仅高清,而且基本上不会有版权的问题。搞笑的是,很多国内来源的图片,你用国内的搜索引擎去搜,只能发现一堆非常模糊的图片,或者是小的图片。反而倒是去这两个地方能搜到高清大图。

前几年前还好点,只是去外面找点图,现在好多编辑或者自媒体剪视频的,离开国外的搜索引擎就没法干活了。

你用国内的搜索引擎,视频高清素材,或者重要权威点的资料很难找到。你能看到的不是广告就是自媒体。这帮自媒体是互相抄,互相洗稿,往往是一个错了,剩下的就全错了。那个视频,一点高清素材都找不到,全是打了大量水印的自媒体视频。

知乎用户 AIRobot5 发表

据报道,中小微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 97.7%,贡献的就业职位占 80% 以上,70% 以上的创新,60% 以上的 GDP,50% 以上的税收。

然而,由于根本就没有什么融资渠道,他们没有债权,也没有股权,帐务财务搅在一起,少有计算折旧,很不透明的模糊盈亏,股权价值概念全无,人才和利润的关系不清,信息难以披露,股权不能上市。现在资本就是想介入,金融杠杆也根本无法操作。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没有及时建立股权文化,重建股权结构,没有来得及让资本和人才介入,投资文化青黄不接的冬天,恐怕他们难以等到春天的到来。

如果这一大群中小企业的消失,整个市场的生态平衡将受到严重的破坏——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将支离破碎,中国制造将损失惨重,没有中国制造,何来的中国创造。

日本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当时的日本,应有尽有,要组装一台设备,所有的配件唾手可得。

然而,日本经历危机之后,无数家小微企业无人接手,产业生态完全破坏,几乎所有的大企业也只能成为难民到处流亡。大部分搬到中国,日本因此到现在还没复苏,核电厂失修事故后,人才进一步流出,日本还有回到当时第二经济体的一天吗?

难道这也是中国的产业未来的命运吗?这可是几十年建立的产业基础,是新一轮创新和突破的地基。这种破坏,死掉的绝对不仅仅是小微企业。

环境和文化的重建迫在眉睫。

我疾呼,拯救产业链!给他们公平的法律环境!

没有公平合法的竞争环境,何来的百年字号,何来的质量和信誉。
没有百年老店的文化和使命,何来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何来的创新和突破。
没有知识产权的价值,何来的定价权。
没有定价权,何来的增长和利润。
没有人才的价值,何来的公司价值。
没有公司的价值,何来的资本和金融的价值。
没有平稳的金融价值,何来的经济发展。

重建一个同样的企业,不可收回的投入其实是很高的,而整个产业链的骨牌倒下,就不是重建一个企业和损失这么简单的事了,而等到大家醒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当然,现在,小微企业免税额度已经有法可依,他们已经没有必要和以前一样惶惶恐恐,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引进人才,技术合作,弄懂自己的股权的价值,懂得利益分配,认识和尊重知识产权的价值,及时股权化并获得定价权,重振江湖那是最好的。

Benjamin Lee / 人工智能 AIRobot5 团队创始人

最近的文章—

AIRobot5:拯救产业链! BenjaminLee/AIRobot5AIRobot5:中国的科技水平到底有多高?-BenjaminLee/AIRobot5

更多的请关注公众号 AIRobot5,知乎 AIRobot5 的文章和答复。

知乎用户 chadui123 发表

恐怕根本问题是极为系统化的问题。核心原因是中国的工业不是起源于人类自然的提升生产力的过程,而是一直跟随,所以一直不是来源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作为一个人面对自然界的改变。简单说就是先看到西方产品进口喜欢用、就找到所用材料和加工机械,有时整条流水线都是进口的、制作工艺和流程都现成。表面看沾了光,大部分也确实不用交专利费,因为对于西方早已经成为落后产能或者已经懒于自己做的低利润产业链下游。这个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主要经济发展的成绩和动力。但,毕竟还是太表面了,进一步改造升级,仍然持续发生在发达国度,我们继续跟呀跟,一个简单苹果手表概念出来以后几年因为真机未见上市,学样无样我们一直没造出来。

那么咱家自己的工业深化发展,仍然有可能,有可能构建出来的自家的路。日本是很好榜样,当然今日与百年前世界格局和工业科技本身都已经大不同。我们最应该赶上或者补上的就两条:【①】万事从原理搞懂、和【②】万事深耕工匠。这样偷艺的徒弟做出来的东西,路数与师傅可能大相庭径,但总体功能取平甚至超越,也就自主出师了。

另外的障碍是人的素质,而它一是要来自于好的全体系教育,二是绝大部分人的既平实不浮躁又有所自我认知和追求的内心生活方式。浮躁来源之一就是前三十年跟随发展带来的表面繁荣成果,真觉得自己很不错了。

跟,可以跟,但要 “拆开机柜直捣芯片内部看清楚” 并且找自己路从下到上都掌握那样的跟!就像早期华为交换机,和日本人做汽车到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深入方式跟得多了,同时中国自己大学也教授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只要有人去结合进工业,就也会逐渐出现原理级别的原创并且是工业落地的。至于进口替代的思路,先从降低成品成本入手,也是一条路。

我们今日的大众,高比例只会跟随,只能被动 996 听命。而能够单靠 996 就达到表面辉煌大量用户的业务毕竟是少数、并且也是建立在完整的国外技术框架和方法论和商业模式上的。所以,不仅仅是电子信息虚拟部分与实体工业的矛盾,其实在每一个产业中,最核心的两点①②,都是急缺的。

从人文基础上去认识清楚自身的断层式的缺陷,然后教育努力十年以后,百分之一的人去做深入和原理性的领先创新,百分之十的人去做兢兢业业的精细巧妙工匠,其余的就业人像现在这样浑浑噩噩跟随和赚钱巧妙的商业渠道利润和金融炒作,就已经会有彻底改观了。而目前,前两部分占比小到太可怜了,风气如此,而大部分企业认为想要存活只能如此!

知乎用户 其心悠扬​ 发表

中国能否完成产业升级不在于本身的制造业。而在于中国的金融制度。在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是一个世界的奇葩,国外的一些经济理论并不适合中国。很多人说,人口红利了,制造业低下了,等等。其实呀

很简单 啥时候把中国的房价 平稳的降下来,就表示 中国金融改革对制造业升级正式起作用了。

但是现在呢。 我只能表示 呵呵了。

当全民都去买卖 “砖头” 的时候 就别整天想着工业升级了。

知乎用户 时代娱乐者 发表

很难没信心

知乎用户 西塞狼烟​ 发表

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国家规模的原因,中国的产业升级不可能像一些小国家一样只靠升级一两个产业就可以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而是需要升级所有的产业,所以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耐心。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程度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发展平衡,是国家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产业升级肯定是首先要升级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按梯级把落后产能向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转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产业升级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波动,保证产业升级平稳进行。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制造业的升级应该需要几十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之路注定会不平坦。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阻击。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到现在的拜登政府,中国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较量搞了好几轮,今后,中国能够依托的欧美高科技会更加困难。中国的产业升级的技术来源可能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

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会遇到欧美的全力阻击,我们产业升级的道路注定是一条崎岖的道路,西方国家的阻击有可能延缓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进程。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未来仍然是光明的。

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努力引进各项科学技术,要改革开放,吸引境外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就像我们过去几十年做的一样。可以预期,中国未来的制造业一定会走上世界之巅。

知乎用户 TOM DIG 发表

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可悲的就是,不在制造业的不关心,在制造业里的人 90% 以上也不关心。

制造业伤害了太多的人,就像一个无赖,你巴不得离他一千公里远,至于这个无赖过得还不好,明天讹了谁,你一点都不想听,而且一点想谈论这个无赖的兴趣都没有。

我对制造业没有信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制造业的管理方式年轻人就比较排斥,流水线工作,一板一眼的按照工艺来。更不要提很多制造业老板就是当年国企改革时候窃取的国有资产,官僚思想比体制都严重。

2、制造业的低收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一些制造业收入并不低,月入过万大有人在。但是大家印象里就是厂里上班工资像低保,这不是提高报酬就能解决的。这种印象深深刻在所有人脑子里,高考填志愿时候就不会考虑那种将来要进工厂的专业。

3、我国专利保护并不完善。这就意味着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并不会得到保护。大家什么时候听说过某人发明了某件东西就一夜暴富了?没有。没有的意思并不是东西卖不出,是根本对创造性成果没有保护,钱都让抄袭的人赚了。什么时候听说某人设计了某件东西,某工厂要出几千万上亿买他专利,而且要聘为座上宾,从此凭借技术飞黄腾达,那制造业的人才才有相应报酬。

4、消费升级还没升上去呢,何谈产业升级?钢筋水泥大跃进的负面影响在制造业体现的淋漓尽致。什么时候没人转发拼多多了再说这个事吧

知乎用户 平凡之路 发表

泻药。

就所见所闻说一部分产业升级的情况吧。

宁波有个新材料科技城,我一个做第三方技术支持的朋友受邀入股了,背景是回国大牛,新材料芯片,结合了高附加值,现阶段还不错的生产管理,优秀的供应链体系,前景看好。

福州长乐一家纺织巨头,已经实现高比例的无人车间,产能分配极其合理,受这次限电和印钞的博弈影响,够呛,但要肯定其在两化融合的前列地位。

东莞的玩具产业集群,以市为单位做产能协同,定制需求消化,几个小厂拼成大厂,虽然单点的产业升级还是不够,但在供应链管理上值得离散型制造企业好好学习。

至于信心,肯定是有的,天朝具有世界唯一的高定制,可循环,国家背书,可先行先试的制造业市场。只是在抱团取暖不内斗,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定价,地方经验复制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钱 / 需求 / 政策 / 伙伴有,我们还是得硬气点,别打自己人,统一对外,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利康 发表

看考公考编考研情况

看老师医生吃香程度

看工地的牛马

看美团饿了么大军

看工厂的待遇

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红耳朵兔 发表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我对中国产业升级充满了信心,至少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 15 年之后,电动车领域只有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或者说全只有中国和特斯拉的竞争。

知乎用户 刀不群 发表

产业升级是个骗局。对制造业未来没有信心。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遭到美国彻底的经济封锁,进口受到严重的阻碍。

那我觉得产业会升级。

我稍微想了一下。其实就是没有购买力。市场的监测与监督形同虚设。

应该是超过 9 亿人,或者说的极端一点 13 亿人。可能都只能购买最低等的差不多能用的。最低价的产品。(同时考虑收入与房贷)

对他们来说,能用的范畴里最便宜的就是最好的。

剩下的可能不到 1 亿人里面。有需求有钱用更好的人但又负担不起进口货的人群太太太少了。(或者说这些人真的存在么?)

如果真的被全面封锁了。倒是真的会升级。

知乎用户 PLATAINE 鹏霆智能软件 发表

制造业的未来——迈向智能工厂! 2021 年,对智能工厂的需求将会更大、更明显。它将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来: 使用云技术的远程操作:当在家工作(#WFH)成为最流行的标签之前,远程控制生产线从未如此重要过。到 2021 年,远程管理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有组织的数据、先进的自动化和创新技术,如基于云的软件,可以从任何浏览器提供对生产进度的完全可见性。即使当疫情(COVID-19)已成为悠久的历史(我推测这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我们相信工厂会保留许多这样的功能,以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可见性、易于控制和沟通。 供应链优化:这成为制造商的目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现在,面对供应链挑战如何可以立即对其进行优化,这已成为当务之急。新冠疫情(COVID-19)使制造商意识到当前供应链结构中存在的风险,导致近 60% 的制造商对供应链进行了重大调整,以降低风险。疫情还教会了制造商要保持敏捷,这种敏捷性应该与 2021 年供应链的优化有关。敏捷供应链将足够强大,能够面对任何方向的市场变化。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供应链管理(SCM)技术不仅能够为任何假设事件做好准备,还能够提前预测这些事件。 基于数据的实时决策:没有数据,您就无法优化供应链或生产车间的操作。研究发现,90% 与第三方物流打交道的公司表示,数据驱动的决策有助于供应链优化。不管是否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制造业的发展很快,管理者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收集、分析并提供可操作的见解的解决方案将使公司能够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做出明智的预测。 随着数据驱动的、实时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制造解决方案呈现出清晰的投资回报率(ROI),这一趋势预计将呈指数级增长。

知乎用户 Terrell​ 发表

制造业的升级对机械专业是非常利好的,最近几年各种突发事件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了工业软件自主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卡脖子的一环,因为智能制造是庞大的系统,其中牵涉到制造相关的信息流、数据流,比如 CAD 文件在设计、打样、生产、装配、质检等等各个环节如何准确高效地解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上工业软件非常多,破解软件横行,实际生产中的 CAD 文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面的破碎、面未形成拓扑、钣金画图不规范等等,智能化的前提就是数据质量好,然而制造业的原始数据比较杂乱而且难以预处理。

制造业智能化不像互联网那样做个 app 就能赚钱了,工业软件就是数学 + 编程 + 行业经验 + 专业知识逐渐固化成算法的过程,注定是缓慢的。我本硕机械,现在工作做的就是 C++ 工业软件,工业软件需要的数学知识比较多,很多小伙伴儿大学期间已经有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等支配的恐惧了,工作中再去学数学可能性非常小,再加上 C++ 底层算法为了效率又得用指针,多少小伙伴儿学 C 语言的时候都是被指针吓退了。所以呢,工业软件也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方向,加上工业领域利润微薄,工业软件的待遇自然就比不了互联网,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工业软件领域人才非常稀缺。

工业软件可以说是机械相关专业小伙伴儿的一个出路,待遇比不了互联网,工作环境和待遇至少和传统机械职位还是能 PK 一下的。工业软件涉及知识面太宽,成长周期巨长,想快速找到工作的小伙伴儿不太适合这个方向。

制造业升级本来就是非常自然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比如公司遇到某个工艺环节效率低,自然会去想办法改进,比如模型结构分析用桌面软件比较慢,自然就会想能否放在云服务器上不用桌面等等。工业软件上云是个大的趋势,上云的好处就是按需使用,打开浏览器就可以了不用安装,本地资源需要也少,非常方便,公司专门维护云上的软件难度也减小了。

知乎用户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 MBA 发表

本文作者甘洁教授现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金融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周期长、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和商业智慧三大痛点。**如果不从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中国制造无法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各类口号终将是浮在水面上的无根飘萍。

但同样的,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中国制造业创新也有三大优势:

一是以供应链为核心,加物流、生产的制造生态。

目前在国内,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一点上远远领先,而且这个优势放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是国内依然有相对廉价的中高端劳动力。

国内工程师的用人成本只是欧美地区的 1/10,而工作效率也要比欧美地区的要高许多。

三是国内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市场。

目前制造业主要的应用还是在中国,应用落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国内的制造业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行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整个行业进行技术积累的路径选择,对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等等。

科技企业如果真的想形成技术方面的积累,比较合适的一个路径是,把现有的科技经过研发、消化、吸收,甚至参考国外的产品,做出一些东西,使其有商业化价值;在赚钱后再考虑自主研发,或者形成技术积累。

日韩追赶欧美,基本是这样的做法,包括华为和大疆这样的公司,在早期的积累之后已经有自主的芯片设计能力,把自己能做的核心零部件都自己做。但这是中国企业很少会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实现自主的技术创新,结果很可能是继续陷在低端市场的泥淖中,并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遭遇严重的打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低端市场的争夺都非常激烈,一旦出现局势的不稳定就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如果只看到低端市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积累的企业,才会有足够的抗打击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依然是国内企业们比较欠缺的一个意识。

知乎用户 广州融资邱泽宇 发表

比较优势和产业升级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区域,什么时候强调比较优势,什么时候用力在产业升级,是有讲究的。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时候,全国都在搞科技园、工业园,合理吗?难道开发崛起就是招商引资?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显然就不适合凑这个热闹。而中国显然不可能只守着贱卖劳动力一条路,高精尖的产业一定会攻关突破的,没有产业升级,没有高利润、一直待在中低端的生态位,就是自我放弃核心竞争力。

现代工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很强,比如显示面板行业一条生产线的投资动辄百亿只有,大量生产才能拉低平均成本。新企业进入门槛极高。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关税、非关税壁垒、价格操纵、技术封锁、并购审查都是家常便饭。

只有当国内的市场足够大,政府投资或补贴国内企业,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企业的崛起带动了整个光电显示产业链向我国集聚,这就是规模效应的体现。产业的聚集还会带来技术和知识的外溢,促进创新。

芯片行业是更加极端化的一个行业。企业、地方、国家的力量都需要用上。

东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帮助本土企业进入复杂度很高的行业,充分利用其中的学习效应,规模效应,技术外溢效应,迅速提升本土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年韩国朴正熙就没有听从世界银行的,他提出将大量资金投入 6 大战略行业。成就了后来的三星、现代一流企业。

这里看所谓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是阶段性的。绝大多数的比较优势是从不具有优势的时候,经过大量投入和时间之后形成的优势,不能只看到项目短期的财务回报。

知乎用户 立方知造局 发表

作者:立方知造局

谢邀~ 先答重点,必须有信心。

先讲个小故事来引言吧。

稀土突围从 1970 年代开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通过自研稀土串级萃取法,不断尝试,最终实现中国稀土提纯技术从 0 到 1 的突破,更在提炼纯度、成本和生产时间上吊打他国企业,最终确立了中国稀土强国的地位。

越来越多人追随徐光宪的脚步,加入技术突围大潮。这得益于国家对技术和高端制造的引导和扶持。

路线是个纲,规划是张网。1986 年 3 月,国家提出 863 计划,以政府为主导,连续 30 年总投入 600 亿美元在自动化、激光、能源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研发上,只为高科技集成应用和产业化做铺垫。

此后,中国制造 2025 确立 “制造强国” 战略的十年纲领,指明制造业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

政府部署,为行业发展点亮明灯。研究院、高校搭配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今天,我们看到中国锂电池、稀土永磁体等行业独步全球。也看到 RV 减速机、微球、轴承钢、碳纤维等多项高精尖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能爬坡。

国产替代曙光将至。

当然,所有的信心都是基于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昂扬向前的状态。

知乎用户 稳压电源 发表

我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抱有乐观的态度,

首先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饱受诟病的中式教育体系似乎没给我们多少大师。但是却大批量的培养出一群群的标准化工科狗。除了知乎上声音响的码农,还有很多自动化狗,冶金狗,材料狗,机械狗。这些工科狗们的成本比国外同行低的多,可为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狗奶。如今农民工收入大幅上涨,可工程师的工资还是低的。以我所在的公司作栗子,每一次公司裁员都是裁撤北美的工作岗位,增加中国区的岗位。做的工作也从最开始的外围打杂,逐步发展主体,再到相对核心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培养出了更多骨干力量。少量外来大牛配上大量土鳖骨干外带打杂小狗们就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组建一个能干活的团队。吐糟一下北美那边似乎做 engineer 白色俺哥路新教徒真不多了,公司几个 site 开会的时候总是一开始用各种磕磕绊绊的怪异英语交流,开着开着中国人直接说中文讨论,三哥么们之间说印地语,少数东欧的斯基们表示欺负我们人少是吧,求翻译。

当然人力资源不是全部,产业升级很多是从增加原有产品的技术。特别是在很多传统领域。我们在很多领域尽管总是被人喷不如工业强国,但还是有积累的。比如轴承,国产货不如德国货,但是你觉得是瓦轴提升质量,哈轴提升产能良品率容易,还是越南凭空出线一个世界顶尖轴承厂容易。

还有就是目前我们还是世界工厂,很多产业链的上游或者下游还在我们手中,数家下游企业不堪剥削,合资收购洋人的上游企业,或者成立自己的配件供应商也是很常见的产业升级手段。

当然这些工业基础与产业链上的优势是在逐步变化的,很多优势是在丧失中,我们的产业升级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在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拉美,三哥之前。拿走价值链上更大的蛋糕。

知乎用户 北极熊 发表

产业升级是肉眼可见的。

对比一百年前,五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前,再看看今天的制造业,之前一百年间,有任何一个时刻比当下的制造业实力更强,前景更好吗?如果现在都没有信心,难以想象之前几代人的心理要有多强大或者多悲惨。

我们比之前任何时刻都好,但在某些地方比某些国家还有距离。纵向比进步超级大,横向比还需巨大努力。

很多人觉得中国制造业辛苦,利润低,待遇差,所以前景不好。但是,好消息是,在这一点上全世界都一样,没什么区别,美国人,印度人,非洲人,大家都不爱干辛苦的体力活,都想做白领。

如果做调查,看世界各国人民对制造业工作的喜爱程度,一定是半斤八两。

凭借巨大的人口,市场和产业配套,如果中国都对制造业的未来没有信心,我想不出哪个国家会有信心。

知乎用户 星辰一说世界 发表

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当然是很有信心的。
我国从一无所有到制造大国重器的诞生经历了太多。
其中我国在提高化工设备效率的这条路上就走的十分艰辛。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以来,我国就一直在大力发展能源。

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终于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我们成功改善了固定床渣加氢技术,实现了量产化。

我们在 2018 年中国镇江的码头上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一个庞然大物被两架吊车合力吊起,原本这个大东西是要由吊装上传船的。

但是他实在是太大了需要达到有 800 吨以上调离的起重机,以及一艘 1.600 吨吊立的非自航浮吊船,辅助装吊才能把这台设备品吊起来。

到了 2019 年,世界上最大的镇海沸腾床渣油懒焊加氢反应器震撼亮相、

这台反应器的尺寸十分庞大,重 2.400 吨高 70 米,外径长 6 米。

这台反应器,不仅代表中国的能源化学技术,终于占据了世界前列。
还代表着中国两代能源化工人努力没有白费。

要给大国重器下一个定义的话,这台机器名副其实。

而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相较于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而言,效率更高优势更多。

它作为我国第一台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其配置也是世界一流的。

它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加氢反应器,不仅能让同类的装置箱型建筑,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吞吐量和巨大的处理能力。

不仅提升了还避免了浪费的情况,而且为我国实现石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实现了 0-1 的跨越。

知乎用户 小刘 发表

有难度

因为现在是淘汰低端产能阶段,这个阶段要兼顾就业,产值与行业规范,玩儿不好就容易磕磕碰碰

先说几道难关:

  1. 如何生产线领域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也就是生产线和机床,中国不是没有中低端的设备,也可以应用在一些领域里,但是怎么向高端推广,这是一个问题,不像进口厂商动辄百十来年的市场积累,万事开头难
  2. 如何规划一个稳固又灵活的产业链,能够让企业真正摆脱无序竞争,可以让供货商有空间和时间积累技术,让 OEM 有底气去砸钱绕过国外的专利,很多技术不是代差,中国能做,但是专利在那,你必须掏钱买
  3. 如果将低端产能的从业者转移到中高端的分工里
  4. 中高低你都吃了,外部环境就该恶劣起来了,总得给同行留一口饭吃(当然这个还是个远景)

目前是从 80 分向 90 或者说 100 分迈进的过程,每一步都会很费力,但是除了向前走,也没有别的选择

知乎用户 风口 发表

对中国未来制造业的信心等于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信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所有的回答本末倒置了。很多回答专业性可以打 80 分,逻辑只能打 0 分。觉得我国有廉价劳动力,所以产业升级定能成功,这种逻辑都出来了。

产业升级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实力。

增强国家的实力是为了什么?改善百姓的生活。

如何做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待遇,使我们的劳动力不再廉价我们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善。

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了会发生什么?我们会对产品有更高的需求。

我们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时候对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产业会得到升级。

一味的要求产业升级,而不提提高我们的工资待遇,这既是耍流氓又是天方夜谭。产业升级的终极目的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就是产业升级的开始。

为什么中国缺少品牌,都是中低端产业?中国真的缺乏创新吗?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不够,先富的只是少数人,多数穷人只承受得起低端、山寨、劣质和不需要创新的产品,对品牌高端产品的需求自然降低了。等大家足够富有的时候,品牌,创新,高端产业这些东西在中国一定不会缺的,这是自然而然的。

与其谈空洞的产业升级,不如一切从改善百姓的生活开始。

知乎用户 向往的生活 发表

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脉络

知乎用户 周凯 发表

现在中国是如何来做产业升级的?我从我所在工作片面看到的是,收紧银根,银行对公司放贷更为谨慎小心,以前所放贷款,若看到企业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会毫不犹豫抽掉。中小企业因为贷款被抽掉而资金链断裂的情形在 15 年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我估计今明两年更甚。这将导致众多的自身没有盈利能力,完全靠银行贷款恶性支撑的 “僵尸企业” 破产清算,而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多少,我就不说了,大家心知肚明。而且,随着企业的大规模破产,银行的不良率持续攀升,让四大行都倍感压力,更不用说众多的小商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倒逼产业升级,你企业不创新不盈利不改革,就得死。这会清除掉很多的僵尸企业,停止吸银行的血,把贷款流向真正需要资金的创新型企业,最起码政府是想往这个方向引导,至于资金池里的水最终流到哪去,谁也不敢说。

高端制造业要寻求突破,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行的,需要很长时间的进化与积累。楼上有个回答说产业升级成功与否不是靠政府过度引导的,我不敢苟同。你想引来活水,制造生机盎然,不先挖好沟渠,指引方向,如何行得通?

知乎用户 划水 发表

劳动者收入增加吗?

知乎用户 小心假设​​ 发表

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是中日韩三国作者合著的:

面對未來的智造者: 工業 4 .0 的困惑與下一波製造業再興

主要对比了中国大陆、台湾(省),日本,韩国,以及美国,德国的制造业。

不过是繁体,希望有出版社引进: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0499

-–

相关回答:

中国制造 2025 会改变机械行业现状吗?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东南沿海那些小学文化的老板加农民工,能产业升级才怪了

真正要升级还是要靠几十年工业积累的老工业基地和国企素质,比如四川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地方

改革前的几十年,工业积累还是有一定规模的,人才有梯队的培养。

改革之后基本解散

归根结底的问题是人

知乎用户 richthofen02 发表

基本没什么突破性的发展,很多所谓的产业升级,都是无中生有式的升级。像电动车,新能源这类的,不是科技突破,使得电动车性能超过了燃油车,因而引发市场自发的淘汰升级,而完全是政策导引的结果,通过禁止燃油车,迫使整个产业走向电动,从而增加制造业投资。

知乎用户 熊熊​​ 发表

物理学没有了断代性的进步,

在所有领域,中国超越欧美都没有了鸿沟。

十年以内,中国产业各领域会全面超越欧美,

包括芯片!

我敢预测,我们也敢把它实现!

诺基亚西门子贝尔阿尔卡特北电朗讯… 奇葩合体的前景就在前面等着他们哪…

冬天夺走的,春天都会还回来。

打的就是下面这种人的脸,

@令狐少白

这种渔村速成的硕士都敢在知乎大放厥词,

可见这种地方,培养出的都是什么样的…

这种小地方的学校,除了研究些什么中国人应该少吃肉啥的,还能干点啥…

难怪现在这种简历,HR 基本都要劝我们三思…

人生贵在选择啊,一声叹息…

不过他们真真是人生乐趣的来源之一

知乎用户 元気田支店長​ 发表

如果相对差距在减小,绝对差距却在拉大,

这种情况不叫 产业升级,

这叫 捡地主老爷家的剩饭吃。

知乎用户 冬至 发表

没有邀请,自己来说两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要升级,得先有优质的工具才行。

现代工业,什么是优质的工具?

机械工具及加工工艺,车钳刨铣磨等等各式机床和操作模式,100 年前就已经定型。

这些年发展的无非就是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等,只是这些工艺的现代化。

现在中国要产业升级,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机床,可喜的是,各类先进机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那更进一步的需求是什么?是设计。

现在中国工业用的设计软件,cad 等等什么的,我是文科,不懂,但是我知道,基本上都是外国软件。

现在中美贸易战,美国在芯片上发力,卡脖子 ,我们已经很难受了,国家层面下了大力气,鼓励芯片行业的发展。

但是芯片即使成功,也不过是头疼医头,解决的也不过是硬件问题,

后面还有软件问题。如果人家在软件上卡脖子呢?

从电脑操作系统、设计软件、办公软件上卡授权,打大范围的知识产权官司,咱们怎么应对?

永远用盗版?随着软件技术逐步云化,在线化,下一步没有授权就不能使用,

咱们用什么搞设计?就算有了授权,可以在线设计,那么咱们所有的设计底稿,人家手里都有一份。怎么办?

所以,信息化的时代,中国搞产业升级的外部大环境,可能还不如洋务运动

起码洋务运动的时候,无论什么先进东西,可以充分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花钱就能买来,而且各个洋鬼子抢着送上门,就怕你不要。

现在可不行了,人家害怕你发展,你的一举一动人家都防着呢。

而且在信息化更进一步的不远的未来,你要是跟着人家脚步走,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你费尽心力的设计、思路和想法,人家随便就可以拿走。

你永远没办法实现超越。

要从根子上重视科技,基础科技,这是产业升级的工具,是钥匙,是未来。

知乎用户 独行 发表

头脑风暴如下:

倘如产业升级成功,必然不需要大量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去接受现代数理基础知识、现代人文思想等高等教育。必然是不需要重复劳动的螺丝钉,而需要大量创造、创新、高级服务类人才,也就是说脱产的高等教育理应大规模普及。

但现实显然与此南辕北辙,让人唏嘘。

知乎用户 傻子很快乐 发表

产业链能否成功在于人。如果这个人在莫个行业领域从业多年,肩上扛起的不再只是家庭的责任,还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心怀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个人还必须是个有想法有创新能力,对自己做的决定有担当有魄力,最重要是还要有奉献精神,那么或许会有成功的可能。但改革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人想法很多,可是始终是在说,而有的人不说确很努力在做。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差别,或许就是武功盖世天下无敌的你,说再多没用的废话确不敢迈出这一步,注定了你是英雄还是狗熊。那些总觉得你疯了、说怎么可能、说就你绝对不现实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失败其实只是自己不行,还恰不廉耻的去怀疑教育别人。成功者一般都是默默孤独前进,不给自己理由不给自己借口,哪怕失败了也为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努力。

所以我相信中国的传统产业升级,以及将来的实体经济复苏,都将在这场残酷的洗牌中,强者越强变的更加健康有序。只是重资产的投入与回报,也需要有实力的人才敢投,不光资金量大还需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呵呵!当一个具备了投实体经济,又有长远的战略布局,我相信这样大脑的思维者,您是一个好人。现在都说资本寒冬,个人觉得投机取巧的项目少了,玩概念的死的多了,所以资本胆子小了,钱拽在手里都不知道怎么投了。但你有好项目了,钱砸进来的速度与资金量,比平常可能还多的多,因为钱放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Ps 普通人瞎猜的)。谁先布局谁先赢,所以传统产业实体经济创新先行者,你要沉得住心。

~~~~~~~ 分割线~~~~~~

知乎用户 藏雍之 发表

每次在知乎上看到那么大的题目,都不敢回答。感觉这些离我们都好遥远。。。

严格来说我不能算是制造业行业内的人,我从事的是信息化管理行业,但是服务的对象就是制造业,所以也算是制造业的半个从业者。

首先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有信心吗?

有,就只是单纯的相信中国制造业,没别的,盲目的相信。

其次产业升级效果如何?

相对题主的问题,我觉得我接触的制造业可能还都停留在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上;关于产业升级对我们来说就是嘴里的一个时髦词儿,偶尔闲聊的时候夹一句,吐槽下…

**也就是说【制造业本身】其实并不是太关心【产业升级】这事儿;**主要是还没到这一步。

备注:也可能是跟我们的客户群体有关(规模在 1 亿 - 10 亿之间的),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可能会有失偏颇。

制造业什么情况下会 care?会做出改变呢?

先不说产业升级的事儿,前排高赞答主已经说了很多了;我就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两句。

简单举几个我们客户的例子

1、企业:做电机的(定子和转子都是自己生产的),所以生产相对复杂;领导层几乎都是亲戚关系;对企业管理都不太上心。软件用的是金蝶 K3,实际应用起来的也就是财务进销存的模块

  • 那他关心什么呢?
  • 原材料的成本
  • 到处找更低成本的原料

后来为什么又开始重视管理了呢?想要用我们的系统了呢?

因为企业从 19 年以后,业务飞速发展,从 1 个亿做到了 5 个亿;之前粗狂式的管理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的需求了,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2、企业:卫浴相关,350 人左右;92 年成立的,主要做出口的;

  • 供应商都是老板在管(采购都看不到价格的)
  • 除了成品库存准,其他都不准。
  • 涉及到【钱】的都不做到系统里
  • 主管想做什么就安排生产做什么,没有计划
  • 就是仓库的一个老头儿收货,【都不检验】的,可能 2 个月之后才会用这批料,用到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不良品】;更别说【供应商考核】了,生产经常缺料。

等等,等等

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都有可能发生,这还是产值好几个亿的企业呢

那他为什么现在重视管理了呢?

①也是企业发展快;②二代接手,年轻一代接手了,开始重视信息化了;重视企业发展了。

3、企业:做温控器和电控箱的(物联网相关的),规模较小,一个亿左右。用的金蝶 K3,网上商城,OA 都是自己公司开发的;接口也是。

用的也还行

那为什么换?要选我们?

  • 几套系统,个性化定制多,升级的时候麻烦事儿就多了,还是想找一套成熟的【一体化系统】来支撑未来快速发展。
  • 我们是做【服务】的,契合他们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动
  • 他们当地在推【标杆智能工厂】,他们也想在【引进我们的系统和服务】的同时,学到相关技能,自己公司也能搞智能化,跟我们合作去做他们同类型的企业。

其实【产业升级】也是一样的,可以是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了,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时候了,那就得去干,马上干;也可能是自身行业驱动,需要产业升级了;管理者眼界宽了,想可持续发展了都有可能。

也有我就想赚这几年钱,能赚就赚,赚不到就不干了呗,就这么简单,不想伤筋动骨的去折腾产业升级,也没什么错。

项目管理中有个词儿叫:关键链;也可以用到企业转型发展中,凡事总有轻重缓急,不是你让我升级我就升级的,我得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管它国家有什么补贴,不太 care;其实中小企业也拿不到什么补贴。。。。。

知乎用户 恬淡小猪 发表

在我的理论中(纯属个人见解,如有异议,可以交流)。

如果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作一个人的话,我的个人观点是:

第一产业是脚和腿,只有强壮的腿和脚才是支撑人的根本,

第二产业是脊柱,他是一个人能立住和发展的根本,连接头和脚。

第三产业,顾名思义是脑袋了,因为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脑子中的需求才是需要满足的,而且他是最优创造力的。

现在中国一直在想各个方面实行弯道超车或者近道超车,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和绩效的数字无可厚非,但是也需要看到一个定论:当你越来越接近强大的对手的时候,才发现他真的很强大。

强大的工业可以支撑第一和第三产业,工业把大量的劳作从简单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茁壮发展又会反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个产业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中会有几何量级的发展,风险的规避能力才会更强。

中国目前的工业优势和劣势明显,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人口资源(我一直认为众多的人口是一个强大的资源,数量才会孕育出质量),借助于我们目前强大的人口资源,中国可以规避众多已经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危机,因为这么多人都是要消费,更会有基本消费,这些强大的消费需求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另外是中国人口资源中多样性,我们有各种文化背景、地区成长起来的人口,一个省的区域就相当于一个国家,一个市的人口量级就是一个小的国家,但是我们的交流成本是最低的,因为我们都是可以说中国话的。

但是目前中国工业水平,专利不在自己手上,技术大部分不在手上,又因为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浮躁心理,时间的沉淀对于工业的发展我认为是必要的,没有时间的积累,大量的积累,错误的积累是不会有新的突破的。只是目前浮躁的背后不允许我们去在某个方面长期的投入,必要有短期的成果满足数字的表现。

在外企中上班,深感国外母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的摩擦,中国产业升级我认为以后仍任重而道远。

已经落后于他们了,不想开车去追,这个时候还要换自行车,方向并不都是前方。又怎能轻易实现曾经的誓言呢?

知乎用户 水果 发表

················ 为什么不能直接列举 cn 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然后说明这些技术可以赚多少钱呢?

这不就可以解惑了吗?

知乎用户 Keven 发表

中国怎么现在才从靠体力吃饭转向靠脑力吃饭?

1. 靠体力活吃饭

国民党执政期间主要是发展轻工业纺织制糖金融,新中国成立后是计划经济大锅饭练钢铁,

改革开放大力发展资产经济市场,后很多下海创业如王健林王石,到这个时候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的还不是很好。

08 年金融危机,中国放出四万亿资金来度过危机,各地疯狂招商引资,实体经济井喷式发展,从这个时候开始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到 18 年出现产能过剩。

之前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都没咋玩过工业,那就搞些中低端的来玩,或者帮外国佬代工,这个时候是靠体力吃饭。

但是身边的老板,看到你赚钱了,各个都眼红,纷纷跃跃欲试,结果大家都这快,没啥技术含量,产能过剩严重,依靠恶性价格竞争,利润越来越薄。

中低端的产品一堆人制造,高端产品却还要进口,比如你海淘代购买东西和手机芯片等,高端年进口额还高达 1.3 万亿美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把搞中低端的这些企业清些出去,或者引导他们去搞高端产品。

首先中国在代工的时候也十有八九已经看清楚了这个高端的产品要怎么搞,

其次高端产品的利润高达 40%-50%,而中低端 10%-20% 利润抢来抢去,中国看着外国人挣钱这么容易也眼红,一个行业只要是被中国盯上了,外国人就会很难受。

2. 靠脑力活吃饭

所以国家现在也是在慢慢引导企业往靠脑力吃饭,美国就不干了,动我的蛋糕?贸易战搞你,美国企业全部拉回美国生产。

3. 靠钱吃饭

美元国际化,中国给我出口中国制造产品,拿着美元躺在家里吃喝,你美元储备多了,我多发行钞票稀释你的存钱罐,再告你商品低价倾销,你靠体力累死累活的你冤枉不?

将来形成技术壁垒和军事壁垒,人民币国际化后,美国就很难受了,所以美国现在很慌,各种阻扰。

知乎用户 一号位 发表

当然稳中向好啦。就你们这群工程师懂什么产业升级,全都去朝鲜挖土豆,升级当然靠文科生小粉红辣

知乎用户 Enamel 发表

产业升级说白了就是让人们感受不到 “明明一样的生活消费品怎么就贵了呢”

你看 原来一碗街边大锅小马扎的海带面三块五

现在换成彩钢板小屋 里面也换成铁的折叠椅了 面变成六块了

一盒方便面原来 4 块 5 现在加几个 “大肉量” “大菜码” 的宣传 涨到 6 块了

但是老百姓又不傻 肯定也能看出端倪

所谓的产业升级 其实就是 “理论上可以快速使钱发毛而又不会引发动荡的” 手段之一

知乎用户 月下行人 发表

产业升级的前提是消费升级,人们手上有足够的闲钱了才会考虑更高的品质,产业升级生产出来的东西才有市场,企业才会花费人力物力去专研新技术,提高品质,如果费钱费力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得不得市场的正反馈,谁还会去搞。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企业只会费心思如何将产品做粗糙一点,减少成本,但仍保持其基本功能,然后以较低价钱投入市场,虽然单品收利可能减少,但销量提升仍可以保证利润提升。

大家都不傻,产业升级不是喊个口号就行了的,得真金白银的投入,投入的前提的市场需要,特别是国内市场,毕竟刚升级,估计问题就一大堆,外销想想就好了,哪怕完善了,贸易战了解一下,想用高溢价的产品割人家的羊毛,各资本主义大佬怎么可能答应。核心还是国内市场,在国内打磨完善,以极高的性价比或独有的技术才能打开世界市场。

至于消费为什么降级了,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点 B 数,毕竟每个月几千上万的贷款不是开玩笑的,暂时没贷款的小年轻也在为着随时准备背负贷款而蛰伏着,有个屁钱消费。

现在最 “有钱”,最能消费的估计就是年轻女孩了,毕竟… 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唉唉唉,国家什么时候能把那颗 “毒瘤” 去掉,什么时候产业升级才是真正可持续的。

知乎用户 小王 发表

以下内容转自东方时事评论群,主要观点大概是: 未来西方资本将会把高端产业、人才转移至德国,留个空壳美国跟中国硬刚,德国作为新的高端产业集结地继续保持西方资本的科技优势。燃鹅,东风快递不答应。

传说】子佩 (1301203180) 上午 8:47:20

1. 德国继政府层面的抵制以后,个别行业也开始了,后面,会不会有民间抵制呢?

2. 掏钱都买不来的 “技术”,用“市场” 去“换”,结果可想而知了。

3. 金融霸权打倒以后,未来的竞争,中国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 “德国”

东方# 所谓 “市场换技术” 的幻想,早在上一届政府期间,就彻底放弃了

【活跃】兔在线 (1140814159) 上午 9:29:00

东方老师早上好

【传说】子佩 (1301203180) 上午 9:30:04

“幻想”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9:30:13

东方# 另外,有关德国(欧洲),东方 时事解读曾经有一断言:“中国制造”,其未来绝对绕不开 “德国制造(注:也就是欧洲利益这一关)”,对此,我们亦不要抱任何幻想!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32:20

老师,后面这一句怎么理解?

你撤回了一条消息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9:33:23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32:20

老师,后面这一句怎么理解?

东方# 欧美从几年前的初步合流、到目前已经高度合流

【活跃】木头人 (2849475197) 上午 9:33:40

德国工业 4.0pk 中国产业升级 2.0

是高度竞争的关系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34:09

嗯,我考虑方向偏了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9:34:09

东方 #刚才一句,撤错了,哪位有拷贝,请发出来,谢谢

【活跃】木头人 (2849475197) 上午 9:34:19

并非是产业互补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9:34:29

东方 #也正因如此,东方时事解读对 “乌克兰之乱” 的主导与策划者,其定性在第一时间就是明确的:是由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主导与策划的,这系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利益在西方资本的支持下、第一次取代美国利益、成为国际重大问题的主导者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36:15

是 “中国制造” PK “欧美合流后且由欧洲利益主导的 欧洲制造”

【唠叨】西风 (7522784) 上午 9:36:26

9:35:07

【吐槽】战斗自由 (451956123) 上午 9:37:01

台湾现五星红旗与习主席画像 “台独” 不敢拆 http://military.china.com/jctp/11172988/20161116/30040841.html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9:38:08

【活跃】木头人 (2849475197) 上午 9:34:19

并非是产业互补

东方# 当 “中国制造” 决心制造 “一切高端产品(比如,全球导航、通信核心设备、大飞机,芯片等)” 时,大家感觉,西方会同意吗?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38:10

@西风

【活跃】会长 (1541852493) 上午 9:38:21

传统地缘政治看来,对近代中国而言,德国的身影一定程度上作为中立或外援存在,三十年代装备德械师、国共都有德国顾问,现代的支持德国统一、支持欧共体等等。现在到了转向时刻了?

【活跃】木头人 (2849475197) 上午 9:38:25

如果转进过程中被打断,资本还能回到美国平台吗?

【活跃】木头人 (2849475197) 上午 9:39:26

也是,西方所追求的霸权必然也要包含科技军事霸权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9:40:08

老师一下点透了,中国是全面赶超并另起炉灶,换我是西方,那是坚决的 “赶尽杀绝”

【吐槽】战斗自由 (451956123) 上午 9:41:07

西方,不同意?;SO what?

【传说】子佩 (1301203180) 9:41:40

看来这邪恶的 “高科技封锁”,从长远来看,对于我们是好事啊

网上流星雨:感谢你们的不带我们玩,生生把我们逼成了自成一体。

东方# 这个问题上,最典型的,就是 “国际空间站” 项目,结果是,最终,中国空间站或成为世界唯一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9:58:44

是空白期内唯一。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9:58:55

两个基本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9:59:01

不是技术原因。是经济原因。没什么值得骄傲。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9:59:10

【群主】东方时事解读

东方# 当年,美国(西方)是死活不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中国只能自己玩,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今天这样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9:59:25

两个基本点。其本质就是中西结合。

不要拘泥于文字。要透过文字看本质。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9:59:51

【群主】东方时事解读

东方# 另一个典型,就是北斗系统,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0:07

@西风 落后了几十年,没什么可称道的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0:12

他们的 “逼” 和我们自己的“韧”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00:35

核心技术,必定要超越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有一批尖端核心技术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0:43

别人该做的,都做完了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01:35

这个世界的事做得完吗 @似水流年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02:00

这个观点,东方老师好像早就批驳过了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02:04

在网上一搜,全是中国落后世界几十年的评论并言之凿凿。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02:07

有人偷了的烧瓷技术 300 年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2:08

在全球化的状态下,“别人做的”未必和 “为我而做” 冲突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2:09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9:56:11

本来,就沒必要把所有的美欧日都推到中国的对立面

东方# 没有谁想 “把所有的美欧日都推到中国的对立面”,问题是,你不想这样做,不代表别人不这样将你作为 “对立面”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2:48

@西风 至少空间站上,他们并不再迫切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02:59

还不是锲而不舍的偷到了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03:09

人家早了这么多年,那啥玩意儿都可以说人家早了。美国有 F22,中国现在歼 20 出来,谁与争锋,难不成这时候冒出来说人家 F22 早了这么多年云云。 晚是晚了,但是现在领先了、现在赶上来了就行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3:41

东方# 如果放在几年前,还有这种 “没必要把所有的美欧日都推到中国的对立面” 的想法,还可以提高,如果今天仍然这样想,这就很奇怪了!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03:42

到今天就说我们这个是偷的

哪个是偷的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4:17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2:48

@西风 至少空间站上,他们并不再迫切

东方# 不迫切?美国 NASA, 就这样被你代表了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4:57

没有了空间站,NASA 是不是要裁员了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5:10

东方# 建议你,多关注美国 NASA 中许多科学家的说法

【吐槽】龙在线 (105438095) 上午 10:05:22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成功后,美国表示,我已不在迫切需要这种武器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5: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缩写 NASA /ˈnæs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性科研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05:42

现在一种观点很流行,一旦中国某方面有所突破,这话就出来了,不是西方不爱玩了,就是 30 年前西方就有了。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5:54

东方# 一个行业、最怕的是断层,所谓” 至少空间站上,他们并不再迫切 “,这话,也只有你才相信!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5:59

@涛 对,就是这套路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06:51

比如说美国,现在想要再造出土星五号,也暂时没这个能力了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7:26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5:59

@涛 对,就是这套路

东方# 这套路,东方前不久还提示过的,,,,即:这种人的兜底手段,,,中国至少落后西方几十年

东方# 不成想,这么快,就有人主动表演了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07:55

一说 j20,人家会说 f22 二十年前就有了,什么 jB 逻辑。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07:58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8:19

@致良知 哈美国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啦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08:42

,有这么多解读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08:57

国会的大佬们也难做啊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09:04

东方# 但是,一但使用上这种”兜底手段 “,也就意味着这种人” 已经是 “贵州的驴子” 啦!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09:45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0:40

东方# 可惜,这种人,在 “量子卫星”与 “脉冲卫星” 等项目上,即便是这种兜底手段,都用不了!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12:08

就机床和电子,我们现在也在快速进步。高精度机床,国内好像也有一部分了。电子,有部分领先,部分制造技术在快速追赶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12:12

这倒是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12:19

@东方时事解读 群主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3:10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12:12

这倒是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

东方# 没有 “载人航天、空间站” 项目的拉动,会有这些 “令人骄傲” 的成果?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13:24

还是东方批的深刻,什么日本航母领先中国 50 年(二战),印度航母领先二十年,f22 领先 20 年(敢拉出来和 20PK 一下吗?)包括空间站,芯片,机床,登月。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3:39

东方# 看问题,要动态,要与时俱进,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14:21

@东方时事解读 我昨天复习了一遍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这里有一个问题,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当时廖的部队为什么不西进?

谢谢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15:12

廖耀湘怕前面是个陷阱,因为共军一向是围点打援比较拿手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10:15:16

对于连兜底手段都不用了的。就会用上砖家手段。表示这不可能。这个是假的。

要不然你把具体材料公布出来。大家来论论。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15:18

@东方时事解读 很多人不适应中国式的发展速度也路线,估计是因为前无古人,不能引经据典吧哈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10:15:37

你肯定不会公布啊。你公布了。他最喜欢。

你不公布。你是假的。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5:39

东方# 以载人飞船为例子,今天中国制造的载人飞船,与美国、甚至俄罗斯的产品,其电子技术层面,能相比吗?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旧路吗?你倒是让今天的美国制造一载人飞船试试?对不起,今天 的美国,就是造不出来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15:57

还有一个廖耀湘想从营口下手,这样进退就自如,打不赢就从海路撤走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6:18

东方# 要造,就得重新研制,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16:32

还有一手,中国一旦领先,立刻发动砖家名嘴黑之:什么量子通信是假的,脉冲星导航是忽悠……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7:04

东方# 所以,美国得不要脸皮地向俄罗斯买载人飞船,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17:29

郑永年说的有些道理,智库首先不能有政治立场,否则就…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17:41

前几天那个盾构机,不是有网络砖家在说三道四了么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8:12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17:29

郑永年说的有些道理,智库首先不能有政治立场,否则就…

东方# 这是在胡说八道,你应该首先观察,说这种话的人,是否有其政治立场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18:54

只有中国人能做到齐头并进,全面突破,碾压一切。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8:54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17:29

郑永年说的有些道理,智库首先不能有政治立场,否则就…

东方# 你倒是谈谈,其道理何在?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19:12

我们的智库就是应该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

【唠叨】秋水月华 (2603126294) 上午 10:22:54

明天想办法,把他的收入减少一半,你看看他有立场吗

【活跃】大江 (2442647303) 上午 10:23:24

郑永年,国外学者。名头很大

秋水月华撤回了一条消息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10:24:09

我就是开始啥都看。。。最后一路看到东方滴,最后结论只看东方滴

【唠叨】秋水月华 (2603126294) 上午 10:24:13

名头大也是一堆大一点的粪而已

【传说】子佩 (1301203180) 上午 10:24:18

福山估计宁死也不会相信 “一带一路” 能够成功吧

【活跃】好好活着 (1154138481) 上午 10:25:05

福山是我们战忽局滴,最近暴露了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19:48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14:21

@东方时事解读 我昨天复习了一遍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这里有一个问题,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当时廖的部队为什么不西进?

谢谢

东方 #这说明,你对辽沈战役的细节,还不了解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19:56

“东方时事解读 上午 10:17:05 查看原文

东方# 所以,美国得不要脸皮地向俄罗斯买载人飞船,

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 闪亮于世界的事,至今没有想明白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0:02

蒋的东西合进战略的关键点是同步,塔山方向打的那么凶,但是感觉廖的部队并没有同时跟进,形成了时间差给了林机会。

@东方时事解读 希望群主点播一下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20:34

东方# 当时,国民党内部,对解放军攻打锦州的意图,是有分岐的,关键在此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0:43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20:59

东方# 搞清楚这一关键,就明白了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21:00

这个香蕉人郑永年经常胡说八道,还经常被参考消息等国内媒体引用。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1:10

@东方时事解读

【活跃】动停 (875611567) 上午 10:21:15

@似水流年 美国真的上去过吗?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21:35

你要看看国民党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都没用尽全力,只有海路的国民党部队还是比较卖力的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1:45

关键还是思考自己太多,老想给自己留退路。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21:46

@动停 ,我也一直在怀疑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21:51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19:56

“东方时事解读 上午 10:17:05 查看原文

东方# 所以,美国得不要脸皮地向俄罗斯买载人飞船,

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 闪亮于世界的事,至今没有想明白

东方# 如果这个问题你果真想不明白,建议你:在航天问题上,多听少说!

东方# 有懂这些的,可以科普一二!谢谢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2:50

@东方时事解读 谢谢东方老师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22:58

美国为什么不研制航天飞船?

【冒泡】佛跳墙 (137801156) 上午 10:23:12

@文华之逸 谢谢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23:17

还有突然停止探月了

【活跃】日月心动 (121251638) 上午 10:23:30

其实辽沈的廖想从葫芦岛跑, 还有给蒋校长拍马屁。结果没有固守沈阳,国民党基本在运动中被耗完了人

【活跃】文华之逸 (150522089) 上午 10:23:39

@佛跳墙 不用客气

【活跃】求学 (921712092) 上午 10:23:40

美登月目前网络上传播看到 UF0 甚至建筑等,空间站同样如此,是不是就是大国标配??? 再发展会不会是西方资源错配中国的一种手段?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23:46

我的理解:研制一个新时代的航天产品,那么也必须配套若干许多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产业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23:53

我记得,好像某个打着雾霾旗号煽动舆论的人,也说过不应该有立场之类的话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23:59

@文华之逸 ,看来,你也没明白

【吐槽】东方付费用户 (22599483) 上午 10:24:05

土五造不出来了

【活跃】Da 娱樂家 (635354692) 上午 10:24:54

是技术断层了

【活跃】兰田 (3148008132) 上午 10:26:44

配套的零件生产厂家已经关门,再要拉出这些生产厂家可能性已经不大

正如俄罗斯已经造不出航母一样

东方 #打个比方,当年土星5号,用到一个电子管,今天,你在哪去找 “电子管生产商与生产线?”,所以,围绕这个线路与功能,就得全部重新设计 ,问题来了,太多的美国人都去学金融/法律/艺术/,且即便是设计出来,可在美国经济结构中,太多的功能实现,需要国外产品,甚至人才的配套,,,所以,即便重新设计出图纸,也制造不出来,,,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43:15

弄个阿波罗登月费用和造个航母差不多,没了苏联这个航天竞争对手,老美自然也就失去了争雄的动力。这也是原因之一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3:44

@西风 美国军工没有断层,还是钱的问题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44:02

美国没钱了也是事实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45:09

可以砍到养老和医保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45:21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3:44

@西风 美国军工没有断层,还是钱的问题

东方# F35, 怎么一回事?钱还不够多吗?人才断层,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国家的技术断层了,一个行业,即便是能吃老本吃一阵子,但迟早会走向断层!

【传说】西风 (7522784) 上午 10:45:23

把这些钱用到军工上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45:40

战略上藐视老美是可以的,但战术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毕竟西资控制下的老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45:57

中国瓜达尔港启用能给俄和玻斯一定支撑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46:03

东方 #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就是典型!

【唠叨】致良知 (2254390593) 上午 10:46:17

没错,美国工程学人才,移民占比太高了。美国自己生产工科人才的能力已经不行了。美国自己的人才,基本都去学习金融、法律去了

【活跃】CS - 说说 (24058788) 上午 10:46:22

断层最可怕。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6:23

F35 没有遇到歼二零,你还会觉得他弱吗?

F35 设计之初根本没考虑歼二零的存在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46:58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6:23

F35 没有遇到歼二零,你还会觉得他弱吗?

东方# 问题是,歼20已经出现在珠海上空了,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7:22

这是战略失误,不是技术问题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47:30

打自己嘴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47:37

前苏联,也没有登月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47:58

f35 更像是一个圈套,利用老美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绑架各国的军事策略和安全政策。是西资画的一个大饼。

【活跃】学习思考就是生活 bankofof@qq.com 上午 10:48:06

或许真是无论什么优秀人物,都很想去华尔街导致的。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48:31

东方 #所以,美国人才断层,不仅是工程技术断层,首先是其战略人才断层了,证据就是:美国前防长在歼20在11年公开首飞前,打死也不信中国已经搞出了歼20 ,

【活跃】学习思考就是生活 bankofof@qq.com 上午 10:48:29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8:33

@在一起 绑架同盟国,和 FC31 一个思路

【吐槽】黑鸟 (547961997) 上午 10:49:00

怎么又扯上 FC31 了?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49:43

@担当 如你所说,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 “其他” 问题了,都是战略问题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49:47

j10 一 C 可以 PKF35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9:50

還得感谢咋们保密工作做得好啊

【活跃】似水流年 (747572939) 上午 10:49:56

感觉,FC31 要夭折了

你撤回了一条消息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50:24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48:33

@在一起 绑架同盟国,和 FC31 一个思路

东方# 想法很好,是战术上的经典,可是,没想到歼 20 出来,更没想到中国还同时搞了个 “发财 31” 以挖 F35 的财路,这也是美国战略上的经典,经典的愚蠢!

【潜水】担当 (303299362) 上午 10:50:31

@未来的冬季 你这话有点牵强附会的意味儿

【传说】东方时事解读 (3154679861) 上午 10:50:54

东方# 大家认为,我们可以说 “美国战略人才首先断层了” 吗?

【活跃】学习思考就是生活 bankofof@qq.com 上午 10:51:00

但它第一个发卫星,第一个太空人,吓得美帝没命追吧。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51:14

@担当 我不觉得牵强,是言顺您的话里思路来的

【唠叨】猎庄狐狸 (9090801) 上午 10:51:36

中国全民炒房和美国全民学金融法律有点类似,要高度警惕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51:41

不是保密好,是美国人做驼鸟,不愿意相信。

【活跃】 z-0001(277878571) 上午 10:51:49

@东方时事解读 为何战略人才会断层?

【活跃】动停 (875611567) 上午 10:51:53

美国的产业链没有了,没有配套的,很多东西就生产不出来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52:08

美国战略人才是否断层不知道,但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主导美国战略的人出现分歧。

【活跃】动停 (875611567) 上午 10:52:22

过去是美国人封锁中国,中国现在应该封锁美国

【传说】未来的冬季 (1040422049) 上午 10:52:27

@担当 战略问题是主动放弃,而其他如科技问题、经济问题是指以它之力,做不到、达不成,不是自己想不去做

【活跃】日月心动 (121251638) 上午 10:52:40

其实俄美两国的航天靠的是两国的两个天才,老美这位可是火箭的发明者,中国靠的就是钱学森,钱学森是和另外两位他的老师师伯去接收这位的三人组成员之一。老美应该非常非常非常后悔放钱学森回来,中国人的品质太优秀了,超出地球上所有种族。呵呵,按当时推理中国是永远不会超过老美和西方的。

【传说】常青树 <chen_baisheng@qq.com> 上午 10:53:02

阿萨德有心投靠西资,但己不可行了,自己没东西让西资惦记,只有等死。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53:41

美国人在航空动力火箭技术人才断档

传说】涛 (461314550) 上午 10:53:41

美国人在航空动力火箭技术人才断档

【吐槽】在一起 (3254852644) 上午 10:53:54

超过西资主导下的老美的势力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估计很难出现

【活跃】日月心动 (121251638) 上午 10:54:24

@东方时事解读 航天这块太明显了,除了中国其他都是 60 岁以上的了,中国都是 30 岁左右,没法想 10 年后西方这块这么搞

唠叨】秋水月华 (2603126294) 上午 10:52:30

如果美国没有断层,就不会有黑人奥巴马上台,就不会有 70 岁的川普上台早就断了

东方# 点赞!精辟的点评!

【潜水】稀土三千 (870021861) 下午 12:07:20

从人口密度和质量只有欧洲可以一拼,所以西资重回欧州是理性的选择,所以我们不能陷入简单的东西对决,而是走真不正的群众路线,实现共赢。

东方# 对的,所以,东方时事解读至今没有排除 “中东全面破局” 的选择项,这需要国际社会再次激化所谓的 “三边撕裂(欧美日)”,以争取欧洲国家利益、甚至美国国家利益,从而取代被西方资本在“西方微调后中东战略” 中成功激化的“南北撕裂”,再次作为国际的主要矛盾!

东方# 而这些可能性,已经被打包在 “一带一路” 之中了

知乎用户 夏天 发表

不请自来,09 年开始就开始关注中等收入陷阱,产业链等一系列经济方面的书和现实,曾在南山科技园生活和工作过两年。这是本人背景。下面回答正题,现在是 2017 年 5 月,以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问题有很多,但是中国绝对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一定能成功. 要详细说,一两句话说不清。总之,请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科技充满信心。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就拿作为产业升级的科研领域来说,其使用的精密仪器差距可以说要多大有多大。国产的仪器公司不仅规模极小,而且基本没销路,只能卖最便宜的东西。一支小小的移液枪,国产的 50 一百,世界销量第一艾本德的最便宜是 1500 一支,差距 2 0 倍以上。能不能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也许可以,但你的材料必须进口,模具成本 1000 万以上,而且很容易设计出问题,导致沉没成本极高。做这个细分市场的国产厂商大多靠卖卖便宜货也能赚点小钱,没这个实力去冲击中高端市场。外资公司在华生产把成本也降下来了,400 一支,已经把国产挤压到狭小的生存空间去了。

虽然我们国家的产业链很全,东西能做到很便宜,但是高端产业链跟不上,很多基础材料包括钢材只能从外国进口。其实很多外资公司也是搞组装的,但你的材料如果全靠进口不会有什么成本优势。

另外有很多细分市场,本身市场就不大,被外资牢牢把持,风险还高,没有资本愿意投入。更不用说即使你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品牌效应,应用经验这些都是要靠时间去积累的,一般厂家很难熬过这个前期。

知乎用户 zhebaoer 发表

当然有信心。

只要不折腾,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

折腾,包括但不限于,* 运动,** 明褒实贬,** 借机敛财。

不折腾,踏踏实实做事情,中国就算做不到独孤求败,起码高端产业会比现在多很多。

PS:别想一口吃个胖子,十年前能想象中国手机和汽车大量出口么?别说什么 APP 和游戏了。。现在妥妥的第一梯队。

只要他是做下去,未来的高端产业中国人肯定占很大一部分。

当然中国人做的产业通常被认为不高端,,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但是,但是,但是,产业升级,并不能和更好地就业,更舒服的生活划等号!

世界人口又没突然大爆发,高端产业的市场也增长不了那么快,说白了市场容量有限。

而中国恰恰不缺人,随便几个亿劳动力,,进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也没法再高端了。

于是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高端产业变得中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服务业。。。。

知乎用户 云上九霄 发表

个人对祖国迷之自信,没有中国做不到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我相信在 50 年内一定能完成

知乎用户 泽北 发表

这类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没有人可以预测,只有事后诸葛亮,

知乎用户 ZTTBZJ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全部回答我都看完了,回答的方向好像都是以自己所在的行业大方向为基础,然后变好了就说升级成功,变差了就说升级失败。

百度词条:产业升级就是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

以下优缺点都是以我所在的建筑安防设备行业为背景展开的:(圈子小,所以上到上市公司下到我们这样的游击队,大伙的业内动向彼此都门清)

先说要完的方面:升级意味着投入增加了,以前材料款可以欠到年底,现在基本都要求付现。房子无论卖的好不好,土建老板的钱都很难要,基本都得年底结账。资金压力确实比以前大了。现金为王的时代?

再说升级方面:单价提高了不少,设备确实比以前先进,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整装还都可以重复使用(以前只能七成),而且设备外观居然美观了,哪怕介绍给老外都有底气了!(以前真的是又丑有脏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关键这设备还真是中国创造。

问题来了:如果我家设备没钱升级,那就一定说升级失败,因为好活都看不上我的旧设备,差活搞不好就烂尾拿不到钱活不下去。如果我有现金升级设备,那至少屏蔽了五成对手,今年情况就是活多钱依然难收,但不影响存活。我定义为升级成功一半。哪天活多且可以按合同结账,那我就认为升级完全成功。

现在还在往前走的路上,我觉得这就是现实。

知乎用户 鱼一 发表

个人觉得我们前些年的产业升级路线走歪了,甚至有些地方是自废武功。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多的人口需要制造业提供就业,决不能轻易放弃一些作为制造业压舱石的重工业,需要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产业升级路径。而很显然,光搞软件和互联网是没有办法覆盖和吸纳我们从东部大城市到中西部大农村这么大的地域和这么多的就业人口的。

而制造业里面,适合我们发力的领域并真的有希望达成产业升级目标的,个人觉得绝不会是电动汽车这种中高端消费品产业,搞电动汽车充其量只能说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真正有希望的,目前觉得是化工新材料,只有这个行业体量够大,产业链上足够上游,不容易被卡脖子,能够吸纳足够多的就业,能够覆盖到中西部,能够依托我国自有资源储备。而在这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化工新材料是制造业中少数技术研发重视程度超过设备投资的,人的价值、技术路线的价值,超过设备的价值,有点类似于医药研发,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依靠医药研发赚取超额利润让全体国人过上好日子。

而且,掌握了上游化工新材料的定价权之后,再将下游的中低端制造业向海外专业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完全符合双循环的战略方向。

知乎用户 青青子衿 发表

什么是产业升级?

从那里升,升到什么状态?

大家先搞清楚这一点。

我国产业升级之前基本产业状态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

这一头是,品牌和设计在外。

这第二头是,市场在外。

那么产业升级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呢?

本土产业掌握品牌和设计。拥有品牌和设计的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由国内市场像国外市场打开。

这是产业升级。

从这个方向看,目前电子科技行业已经实现产业升级,完成率最高。

其次是汽车行业,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换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

鞋服纺织有待提高,李宁安踏等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国外市场忽略不计。

知乎用户 luguo12 发表

很悲观。

比比金融、娱乐、教培等从业者的收入和制造业的收入,还不明显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8ynpo 发表

他有没有未来我不关心

也不会自豪

知乎用户 8 与 24 发表

传说中的 0202 年已经来了,结合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个点去回顾一个 3 年前的问题,希望个人的一些拙见能将这碗老饭炒出些新的味道,至少希望能有些新的信息点能够让关注问题的知友们有所获益,而我本人是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如果要问我有没有信心,我闭着眼睛也会说:“有”。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什么地位?

1. 德勤制造业竞争指数的算法:

为了更精确地量化各个国家 / 地区的竞争力,我们要求制造企业的高管一共评估了 40 个国家 / 地区在当前与五年后的整体制造业竞争力。在计算分数时,企业高管的评分是经过标准化程序,藉以调整因为国家和文化差异、行业类别以及公司规模大小(以年收入美元为评断标准)可能造成的误差。在多个地区设有办事处并实际营运、销售和 / 或经销的公司会被认为具有较多的全球经验,他们的评分会获得较高的权重。此外,以前的研究显示,公司规模也是影响该公司全 球经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应用启发式算法,即根据公司的年收入多少对该公司受访高管的评分给予不同的权重,作为衡量公司全球经验的替代标准。

2.2016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2016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文章,2016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如下:

暂且不看 0202 年的预测,以 2016 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占据全球前 5 的排名,与之前 2010 年和 2013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研究一样,2016 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

3. 当下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关键驱动因素及现状

根据各国家 / 地区发展政策、环境、人口、资源等不同的因素来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中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有显著的区别,以下图为栗;

毫无疑问,人才仍是制造业驱动的 NO1 因素,作为国土面积约等于中国云南省的、且地少人多的日本来说,人才的综合实力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下图是重点国家在关键竞争力驱动因素方面的表现。

美国、德国、日本在人才驱动力因素这块的占比几乎都接近于 90,这也表明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便是高科技人才的素养和积累。而与之对应的是印度和中国目前在人才方面的排名不佳,成年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只有 4.4 年和 7.5 年,而美国和德国的有 12.9 年,韩国为 11.8 年以及日本为 11.5 年。除了受教育年限方面,发达国家还在高等教育方面也领先 - 表现在每百万居民中的研究员数量和政府的教育开支方面具有明显领先的优势。

作为制造业竞争力的第六大重要驱动因素,强大可靠且资金充裕的教育基础设施,为提供有才华、高效娴熟的劳动力创造了条件,因而与被列为制造业竞争力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相关,在全球排名前 1000 名的大学中,美国遥遥领先,其一流大学的数量比后三名的国家(中国、日本和德国)总和还要多。韩国虽然高校数量不占优势,但其政府对于教育投入的比例却高居榜首。而中国、印度因为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低廉的劳动力,在制造业成本竞争力这块有明显的优势,且未来几年内该优势仍将存在,此外在能源政策、法律监管环境、创新政策方面中国还是存在这明显的落后,不过在当前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仍是首选。

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与升级之路

根据德勤公司对于全球各个国家 / 地区的 CEO 调查得知,不同的国家的大佬们显然对于自己国家未来的发展倚重有不同的看法,如下图所示:

美国公司的高管们普遍认为预测分析是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因素,紧随其后的是智能互联产品、先进材料、智能工厂等,而中国大佬们对于未来制造业重要性因素的排名则有所不同,除了预测分析比较看重之外,智能工厂排到了第二位,而欧洲国家对于智能工厂则是更为看重,将其重要性排到了第一位。

何为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工厂的办公、管理及生产自动化,达到加强及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利用效率、进行安全生产、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外界联系、拓宽国际市场的目的(来自百度百科)。无论前期的设计和技术如何的先进,产品如何的超前,最终体现到产品上还得依托于企业的制造水平,我想这也是智能工厂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回到汽车制造行业,传统主机厂如奇瑞、吉利、长安、上汽等企业,因起步早,部分设备及生产线较老,就不作介绍,而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势力们,蔚来、小鹏等都是依靠传统主机厂代工,目前有自建工厂的就是威马汽车了,那威马汽车温州基地的工厂建设如何,它能否代表着当下国内汽车行业的制造业水平呢?

威马汽车温州工厂占地面积近 1000 亩,一期可实现 10 万产能,后续可分步释放总规划的 20 万产能,其工厂主打的一个特色就是 C2M 客制化生产系统,所谓 C2M,即用户对工厂模式(Customer-to-Manufactory)。买过车的知友们都知道,一般去 4S 店买车,一般车型会有 4-6 个配置供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往往让消费者很难受,比如我是一个南方的消费者,想买一款带有 ACC 自适应巡航配置的车,但是带有这个配置的车就必须带一个座椅加热功能,座椅加热功能对于南方的消费者来说几乎不会用到,但却要为此埋单, 威马如是说道。而体现制造产业先进与否的自动化程度方面,新势力工厂也毫不含糊,传统四大工艺的主线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其自动化率已达 100%,车身车间引进的 “相控阵” 技术超声波点焊检测仪具有 64 个独立通道、52 颗独立晶片,既兼顾波形识别的专业性也具备图形识别的便捷性,可实现实时检测并记录焊点的焊接质量,将数据回传构建点焊检测数据库,保证交付给后道工艺的车身没有虚焊和焊核小等问题;行业内目前仅丰田、大众、本田、路虎和蔚来等主机厂采用这一技术。

**写在最后:**当下的中国尽管发展已经足够迅速,制造业竞争水平也处于全球领先,但国内的主要竞争力仍然是成本,未来,我们需要逐步的从依托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过渡到人才、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逐步从制造工厂转变为智能工厂,从制造大国转变为智造大国,希望再提到中国的产品时,不再是价廉,而是物值。

知乎用户 Tango 发表

没有。

制造业,最后是工人支撑的。

不把工人当人,就想让制造业变高端

中间拉长的部分用领导的脸皮顶上吗?

知乎用户 MAINtain 红闪电 发表

产业升级,说白了,是通过高科技产业带动资金回流。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故事,

东南亚乃至亚洲金融风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军队放开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由民间进行市场化和民用化,这就是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诞生的时代背景(你可以查查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史)。因此,原来在东南亚甚至亚洲(包括日本)的资金迅速回流西方,造成了金融风暴。

我们虽然在金融风暴中没有吃那么大的亏,挺了过来,但我们也非常需要高科技产业带动资金回流,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后金不足了,这就是 “产业升级” 乃至 “中国制造”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来看,路还很长。

知乎用户 行人 发表

产业升级是什么,一,就是以前 100 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干。以前需要大批量标准化的产品,变成定制化产品。以前是产品提供功能给你你选。现在是用户提要求,工厂落实

知乎用户 仲之 发表

如果还是一大批人扎堆往互联网转,那么

知乎用户 Gao Jeff 发表

不请自来,感觉很难,现在的高房价限制了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抑制了高价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大部分中国企业首先又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国内消费者又无力接受高价产品,阿里巴巴们也让价格战无处不在,所以国内企业不得不生产低档低价商品,这样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企业做产业升级就很不容易。

知乎用户 不值一提的角色​ 发表

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个有几个现象:

1 从劳动密集走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2 行业产值跟随行业周期增长,关键核心环节开始成为独立子行业,也就是分工越来越细。

3 该地区追求比较优势 逐步把劳动密集型 甚至资源消耗大的资本密集型环节外包(EMS 封测服务)。

#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总收入数据来看产业结构变化(近 10 年)

看全行业的总收入结构。特意把趋势比较明显的行业标注了出来。

为什么亚洲可以崛起呢?大概是高端产品公司把设计、高端品牌产品等知识密集型工作放在国内;把代工制造等甩给了劳动力输出型国家。正是外来加工铸就了像亚洲四小龙这样成为发达地区。

显然我们也是这样。

不得不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地产建筑行业收入占比也在扩大。一方面地价↑带动了商业地产房租增长;另外一个就是房价总体还是上涨趋势。

采矿业的大幅下滑是没想到的。或许是进口的比较多了,毕竟像石油这种进口便宜要多很多。

为了看一下其他行业的趋势,我把剩下行业占比重新计算了一下:

趋势比较明显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农林牧渔、批发零售。像软件这种跟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占比快翻倍了。

而教育行业最近两年总体是向好的趋势,但是今年显然是有一些向下波动。

建筑行业来说,还有基建这种大工程——完全可以跟踪城镇化趋势分析。

收入占比最大的制造业,其中比较靠前的是 TMT 的硬件产品类、汽车、机械、钢铁这些。

制造业这块,2021 年的占比变化肯定和原材料涨价紧密相关。比如有色、钢铁这些也受益于这些产品的涨价,业绩很不错啊。

总体来看,机械和电子产品是未来产业趋势中比较受益的领域了。

怎么说呢。银行这些体量还是太大了。但是也可以看出来金融是支持直接金融发展的。(间接金融→直接金融)

总市值数据来看产业结构变化(近 10 年)

市值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支撑股价的当前基本面 EPS× 当前预期 PE。因素比较多。但是高 EPS,低估值的行业和低 EPS 高估值的行业相比,行业成长性要少一些,要么是成熟行业,要么就是未来行业增长动力一般(导致低估值预期)。

和收入结构变化相比,有些行业的市值变化倒是更快一些,这其中显然是个预期的重大变化,比如制造业。

像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预期有点反向变化了。

教育行业比较有意思,发展好好的,现在估值也没了。

惯例把最大的两个剔除。

制造业中,看得出:传统钢铁等制造有一些成熟了。但是新兴的、高端的制造领域像电子产品、电气机械等,市场倒是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值(预期)。

知乎用户 離淵歸玄 发表

纵使砸钱亿万,仍免不了傻大憨粗,在产业链低端徘徊,想的都是赚快钱,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法治体系升级过慢,立法司法思想滞后,不能有效保障创新。

知乎用户 打铁烧砖 发表

反对

@令狐少白

的说法。

的确清华北大的一些物理,化学博士有去深圳当老师的。但这绝对不是 “最好的去处。”

就新能源和半导体这两个尖端工科行业来说,好 offer 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而且你怎么知道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一个技术以后没有未来呢?

知乎用户 股序操盘 私募作手 发表

视频解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仅仅是个人观点。

我觉得目前升级方向错了。被媒体忽悠的同时我们要清醒。

我国的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应该是品牌的建立和宣传。

当你已经有工厂可以生产产品了。成为各个品牌的制造车间。

下一步就是应该建立自己的各种品牌实力,吸引购买力赚全球人民的钱。然后再把工厂转移到低价劳动力地区。这才是发展正确方向。

产业升级如果只增加工厂效率。最后还是一个为苹果,大众。等公司劳动的工人。话语权还是大品牌的。

这几年媒体都说制造业多强多强。但是你要知道市场掌握在人家手里呢。拉动购买欲望博取大利润的是品牌。人家是买苹果手机,德国汽车。谁制造,who care。

-———–………………………………

补充:

回答评论区

我觉得品牌就包含一切了,就是怎么让人买你的产品。

创造更多的需求,抢占其他国家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不然哪有钱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创造投入,这是良性循环

那么怎么成就品牌,你可以打性价比,你可以创新技术,你也可以广告营销。等等方法。

目前技术突破困难,手机普及后新的全球增长点还没有来。只有抓性价比和广告营销等等方法。

知乎用户 hac 发表

大家老说手机产业如何如何,手机里面最主要的零部件有几个是中国厂商?cpu,内存,摄像头,屏幕,有几个是国内制造厂商在供应?

cpu: 高通

内存: sk 海力士,三星

屏幕: boe(中国厂商),三星

摄像头: 好像是索尼?

等国产厂商在这几个方面有核心竞争力了那么中国手机产业才算升级了。这还只是手机行业,汽车呢又是什么情况呢?

知乎用户 小鑫冰冰凉​ 发表

说实话完全没有,中国 95% 的人都是巨婴,没有思考能力,这是统治阶级为了好管理而人为的,而创新往往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别的不说就拿手机和新能源汽车来说,有一丁点的创新意识嘛。都是奔着忽悠老百姓来的。小米,蔚来,阿里巴巴这种公司在中国能活的滋润,就别想什么创新了。

知乎用户 不存在吧 发表

半夜失眠,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作为一名云股民,你让我从理财的角度,我对中国产业升级是持正面的,我会尝试去买诸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制造业企业的股票。

如果作为一个职场人,你让我再去制造业,那是万万使不得的。

你看,屁股不同,即便是同个人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何?利也!

因为买比亚迪等公司的股票,我是有机会可以赚的,但是作为比亚迪的工程师,我是没事找罪受。

还不理解,我再举个栗子:

生化环材里的生物,这可是一堆投资人看好的。

可是为什么本专业的学生怨声载道?

无它,资本大佬可以从这行业吃到肉,故而热烈站台支持。生物专业的学生吃不到肉,故而将其视作天坑。

产业升级关于国运,我相信升级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制造亦是如此。

但是代价呢?

总有人要牺牲的阿,小朋友。

轮不到自己的时候总是觉得无所谓,赢就完事了,万一轮到自己呢?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在于位于产业的下游,无议价权,并且多为代工生产。

升级最核心的还是得在微笑曲线的两边,提高附加值,从大而不强到大而强。

目标是有了,该怎么做?未来是美好的,但是怎么到达目的地,什么时候到底目的地?

…………


我对产业升级的结果有信心,我亦对中国制造有信心。

但是我对我是否能等到升级成功那天没信心,我对我能否从制造业中让自己的未来更美好没信心。

前方路漫漫,诸君努力!

我先行一步告辞。

以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管现在是不是在慢慢成功,或者未来是不是会成功,反正到了 2025 年一定是成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稍微了解一下现在各种各样的中小工厂的老板,对,就是那帮江浙广东的,他们的发家史以及文化水平,你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为什么这些人的产业在潮水退去的时候就要死了。

其实怪他们,怪体制或者怪天气不好,都挺没道理的:作为卖家,买家家里揭不开锅没钱来买你的东西了,你再怎么找自己的原因,恐怕都不能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深晨浅川 发表

中国产业升级,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整个产业升级的前提是社会资金投向了科研和实业,但是显然现在都是实业难做,社会资金的重点在商业在房地产。这一点就基本决定了产业升级在短时间得不到显著进步的。我觉得自恢复高考之后,我国教育制度培育的人才数量,绝对撑得起产业升级的高素质工人的需求。差的是顶尖的科研学者,但是整个产业升级就是得依靠这部分顶尖科学家完成技术突破。

我个人觉得中国产业升级任重而道远。就说个例子,汽车行业,两大知名企业,坐拥国内几十年的汽车市场,庞大的资金链,庞大的用户群体,就是没搞出一台国产品牌轿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卖合资车是舒服,但是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民族,你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再强调一遍,几十年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这么庞大的资金链!这么庞大的用户群体!我只能说非常失望。

知乎用户 止於至善​ 发表

你看看传统工科的大佬都往哪跑就知道了,大佬都跑了,指望后边划水的搞产业升级,来搞笑的是吧!

还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差不多得了!天天宏大叙事,点开一看全是师医公金法 it,根本不在制造业工作!你不去工厂实地考察就别吹产业升级,误导了高三 & 大三学生高考 & 考研进传桶工科,属实罪大恶极!!!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zq5860648 发表

大类工业不是三分之二是外资控制的么?它越升级越先进,对我国有啥好处么?

开工率不足多少算生产过剩来着?

全球流动性泛滥给原材料进口国造成什么影响来着?

实体产业受到通胀 和危机后,会从实体出逃转向什么领域来着?

危机救市资金坚持投入自由市场的中小企业时,因为实体不挣钱,要么变坏账,要么会转向什么方面的投资来着?

之前的经济危机时我们领先他国率先走出危机局面,拉了一个 V 型反弹,靠的是什么办法来着?

知乎用户 青瑾 发表

效果就是直接寄了

未来就是赶紧加速

咱们都快点更爽文

知乎用户 罗股看盘​ 发表

这个问题拿到现在来回答的话,我们先来讲讲:

制造业产业升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

2、产业结构改变,如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在质量、规模、效率和核心技术方面提高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3、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4、产业链升级,实现源头控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

1. 发展对策

中国制造 2025 要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在推进 “中国制造 2025” 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 为发展方针,提出战略对策并配套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 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 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 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 “数控一代” 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出口自创产品和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 “四基” 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需要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的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群体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2. 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 “中国制造 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顺应 “互联网 +” 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10 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3. 强化保障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移动宽带在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强化质量保障。应结合应用要求开展全面专业的系统测试评估,结合国外先进的智能产品指标,开展国内外产品对标测评,以提升应用质量。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经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对比测评、工业智能电子系统的对比测评,对于保障系统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知乎用户 猫头真不错 发表

好像有个 2025 什么计划,很厉害的!想想全身都沸腾了!

知乎用户 Conrad 发表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了从中低端向高端经济的转型。从最开始的衣帽鞋袜制造,到家用电器,再到现在的电子元件,装备制造,民用核技术,液晶面板等产业,每一次的产业升级都伴随着国人的鲜血与热泪,以及打碎了的牙齿。

国内传统的建材,基础设施行业甚至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逐渐走向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迅速下滑,甚至趋于无利。比如国内的玻璃市场,产能严重饱和,市场已经快要做烂了。而此时的高端制造业,例如汽车,商用飞机,虽然国内厂商早已布局多年,但占据市场主流的还是各合资公司品牌。我们是让出了市场,却也还没换来核心技术。纯国产汽车主要占据低端市场,价格一般在万元以下。15 万元往上走,就几乎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了。汽车产业,这是一个技术积累的市场,西方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可能让我们一朝追上,核心技术也不会让渡与你,这是自砸饭碗。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弯道超车。

华为拥有的技术专利,尤其是在 5G 方面已经领先于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华为的成长会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商的成长。这次的贸易战禁令,对华为来说是一个契机,对国内的产商来说 是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的一个大机会,抓住华为的订单就可大有作为。我相信国内的生态圈也会因此而建立。

关注微信

茶棚人 分享好文章

知乎用户 拾色彩虹 发表

有一定效果,不过要和发达国家一样处于行业上游,几乎不可能,人家吃肉,我们跟着喝口汤就好

知乎用户 造册师 发表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在中小企业发展。

产业升级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中国制造的未来。

为什么?原因有这么几点:

1、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庞大的中小企业体量,才能支撑起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节省大家时间,就不举例论述了(当然,也存在大企业无须依托中小企业支撑的个别行业,但只是个别行业。);

2、大型企业的创新活力远不如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创新会直接自下而上的推动行业发展;

3、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总量对制造业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具体数据多渠道可查,不赘述;

4、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联接的技术和互联的生态,会给众多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

5、制造业可预期的创新生产理论,一定会来自中小企业不断探索业务逻辑的生产实践。

为什么中小企业重要的原因还可以写出很多,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却更值得重视,具体的那些困境无需罗列,只要真心关注中国制造的都很清楚。

呼吁从顶层开始真正关注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补贴、不是人才政策、不是专家评审…… 而是真正的关注,关注他们的状态,关注他们受到的歧视,关注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关注他们的发展瓶颈,关注他们的创新活力,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关注他们的社会价值…… 因为他们值得关注。

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信心,一定是来自卓越的中小企业群体~

知乎用户 大支哥 发表

半导体中国 2017 年进口额最多的一项,达到 1.7 万亿,设计制造代工封测都在迎头赶上,汽车龙头吉利在起飞,新能源看到了进步,oled 面板产能在爬坡。其实什么精密仪器机床之类都是夕阳产业,一年订单不到半导体零头,只要把半导体汽车大飞机起来,云计算仿制药医疗器械精细化工达到达到第二梯队,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是一点问题没有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其实高票答案说的很好。

中国产业升级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改革肯定会有代价。

结合以前政府的做法看。

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是眼都不眨的。

所以对于产业升级,国进民退,甚至是国进民亡来说。

作为普通老百姓。

用脚投票。

有信心又如何。

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

老百姓只希望能苟全自己。

所以兴亡亦苦。

对于大众来说。

能有个养老钱安稳过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产业很快升级了。

很多老人就去血溅三尺。

所以不会很快的。

说的太多了。就酱。

知乎用户 乐呵呵的 发表

享受到的人肯定有信心,

红利也可以有信心,

无非消失的快一点。

知乎用户 周平 发表

国内消费继续低迷下去,产业就不能升级成功。。没有市场,哪有利润去研发去升级。

知乎用户 田大官人 发表

以当我们社会形态来看,阻力很大。

既得利益者不会放手

年轻人不乐意跟你玩

如之前讲 90 后的报道,一部分是借社会各界的意识形态来进行施压,另一部分也是在试探。

毕竟未来是年轻人的

从官方的发文也可以看到官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官方的发言只表现在纠正和鼓励上面。并没有变动的意向。

原因… 当前国际局势刚好处在关键期间,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和中国霸权的崛起,中国还需要时间和力量来追赶。所以… 我们还需要牺牲。

知乎用户 鼎捷智造​ 发表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是否有信心这一问题,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在新基建、产业升级、人力结构变化的大环境下,机械装备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将走向定制化、智能化、服务化。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目前装备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当中,这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制造业转型,鼎捷专家指出机械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 4 个方向:

1. 数字化管理

从销售、计划、供应链、生产、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形成企业全流程、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让数据形成流动,解决经营管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2. 打造 IT 与 OT 融合的数字工厂

IT 与 OT 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鼎捷软件迈出数字工厂 IT 与 OT 创新融合的应用实践步伐,为机械装备企业在钣金加工、CNC 加工、装配等车间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行业应用方案,结合 5G、IOT、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企业数字工厂赋能。

3. 服务化转型

通过服务化摆脱低价竞争,透过产品的增值服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4. 从智能设备到智能柔性设备

随着大规模定制化,消费者和终端市场需求灵活多变,设备必然向智能柔性化发展。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必将朝制造强国迈进!

知乎用户 瞌睡 发表

没有。如果产业升级能靠钱砸出来的话,人类早就可以定居火星了。

知乎用户 呵了个呵 发表

所有的工业产品升级是否成功取决于有多少需求。

知乎用户 龙神天舞 发表

这个问题过去 6 年了,不知道大家心里怎么想的,按时间线排序我发现业内人士的预测基本靠谱,外行的预测基本不靠谱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一美国政府官员呼吁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知乎用户 发表 快讯: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罗Kudlow呼吁,美国每个在华企业撤出中国,回到美国或者东南亚国家。美国政府负责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组织建设,创新,换句话说100%的搬迁费用。 ​几乎在同一时 …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

知乎用户 发表 中国制造业有什么大的缺点? 中西部本身对制造业来说有什么缺点? 东南亚(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制造业的因素是什么? 知乎用户 李锦瑞 发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我分享一下开发东南亚供应商的一些感受。 …

特斯拉把技术带到中国了吗?

知乎用户 陌上秋 发表 不知道。 但网上天天营销号发的什么 6000 底薪,全年发十三个月,包吃住什么全是假的。 那段时间很多人特别亢奋,大夸特斯拉人类之光。 评论区一波接一波的吼着别让拜登打工资牌 我也不知道这和拜登又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