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上海一护士突发哮喘无急诊收治身亡 疫情下就医难题何解

by , at 25 March 2022, tags : 医院 财新 化疗 疫情 停诊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作者:徐路易、包志明

3 月 24 日晚,一篇 “昨夜上海一医护人员哮喘发病后无急诊可收治身亡” 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3 月 25 日早上,上海市东方医院发布 “情况说明” 称,周盛妮为我院护士,一直在院内从事科室相关工作。3 月 23 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 时许,家属驾车送其就诊。我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23 时许,周盛妮因抢救无效去世。

东方医院对周盛妮的去世表示哀悼,并称她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上海单日新增新冠感染者数已连续 8 天创新高,据上海卫健委 25 日晨通报,3 月 24 日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29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1580 例。从 3 月 1 日上海出现第一例社区本土确诊病例开始,疫情已持续超过三周,累计收治感染者超过 7000 例。上海医疗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

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3 月 24 日,全市有 13 个区的 39 家医疗机构停诊,其中三级医疗机构 26 家,包括儿童医学中心、红房子、东方医院、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华山医院北院、中山医院、新华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均在其中。

作为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上海医疗系统仍要面临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市民日常就医需求的挑战。据财新记者了解,疫情之下,上海的肿瘤患者以及孕妇、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就医已受到不小的影响。

在 3 月 25 日召开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对市民就医难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医院经常会发现有阳性感染者来就诊的轨迹或常规筛查中发现有感染者,未来会加快对医院的流调,及时甄别风险人员,及时做好环境的采样和消杀,尽量减少对正常服务的影响,尤其是急诊服务,做好告知和引导,保障群众的急救需求。

等待化疗的癌症病人

据中国卫健委统计,2021 年 1 月至 10 月,上海医院共治疗 13707.8 万人次,在 31 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 7,在四个直辖市中排名第 1。据《2018 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国排名前 50 的医院中,有 12 个位于北京,11 个位于上海,7 个位于广州。疫情暴发以来,巨大的压力落在医疗系统上,也影响着在上海的诸多病人尤其是罹患最难治疗的癌症的病人们。

刚过完年,柳向带着年近古稀的父亲从江苏宿迁辗转来到上海徐汇区某三甲医院,父亲确诊了肝癌晚期,所幸得到了一个治疗机会。化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柳向的工作并不在上海。于是父子二人便遵循着化疗的时间表,每 21 天往返一次江苏和上海。

3 月 17 日,宿迁新增了 1 例新冠确诊病例,柳向的行程卡上带了星号。上海疫情暴发后,往返于省际之间的顺风车停了,住院化疗也变得艰难。3 月 21 日这周在计划里,柳向应该带着坐着轮椅的父亲,搭一辆顺风车经过四五个小时路程抵达医院。但他们仍在 400 公里外焦急等待。

“因为疫情,现在很难住院,我们的行程卡带星。” 柳向说,医院里的联系人告诉他,外地返沪的病人如果行程卡带星,就难以住院。但医生叮嘱父亲的治疗耽误不得,21 天周期的化疗必须在上海完成。再三询问后,柳向了解到,可以先来上海住 14 天等待行程卡地点信息刷新之后便可按正常程序住院化疗;或者继续在宿迁等待。

但这个治疗机会对于拮据的柳向一家而言无比重要,他算了一笔 “时间账”:去上海以后,父亲做完化疗还有一个时隔 7 天的小治疗,目前江苏对从上海返乡的人员实行“7+7” 管理措施,这意味着他们在上海得持续住一周,需要花费约 2000 元的食宿费用。

柳向在家看着父亲每天靠吃止疼药缓解疼痛,没有其他药物和治疗手段。“我真的不能住在家里,眼睁睁看着这样一天天等下去,然后就完蛋了。”

他给自己定了个期限,最晚 3 月 28 日,即便出行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即便门诊可能无法处理呕吐等一些不良反应,即便行程卡上还是带星,他也会带着父亲来上海看门诊。

柳向的遭遇不是个例,除了外地来沪求医的病人,本地病人也在焦急地等待化疗。家住嘉定区的小欧母亲于 1 月份在黄浦区某三甲医院做完卵巢癌手术,计划在 3 月 21 日继续进行化疗。但自 3 月 17 日之后,尽管母亲的接诊医院并未停诊,但她亦被告知住院化疗的事宜暂缓,且下属转诊医院也暂停接收转诊病人。而何时可以住院,小欧母亲的主治医生称,他也在等通知。

嘉定区是上海疫情较为严重的几个行政区之一。3 月 18 日,嘉定区新一轮核酸筛查启动,提示居民核酸结果出具前无特殊原因不外出。小欧向居委会了解到,在医院可以接诊的情况下,化疗病人可以离开小区。

但在住院暂缓的情况下,小欧的母亲面临找不到转诊医院以及无法离开小区两大难题。截至 3 月 20 日,小欧所在的小区已经迎来第三轮封闭管理,并已进行了 6 次核酸检测。在两次化疗之间,小欧母亲原本还可以在社区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并进行胸腺肽等自备药注射。这一切也随着社区医院的关闭而停滞。

与这些事情同期发生的,是上海市紧锣密鼓进行的大范围网格化筛查。3 月 20 日的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市在 3 月 16 日 – 17 日对重点区域开展了核酸筛查,总计采样了 1400 多万人次,并完成全部检测;18-19 日 2 天采样人数累计达到了 2100 多万人次。4 天核酸检测累计达到 3500 万人次。

期间,一些重点区域的二级医院暂停了核酸检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组成核酸检测队伍协助进行社区核酸检测筛查。一名社区医院护士告诉财新,3 月 10 日左右还未开始进行网格化筛查时,护士们已经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3 月 22 日,小欧和母亲作为特殊人群已能顺利进出小区,并前往对口医院进行了血常规和 B 超检查,但原定于 3 月 21 日的化疗何时能进行仍是未知数,此外最迟 4 月 1 日还需进行一次输液。“现在只希望我母亲能早点住上院。” 小欧说。

3 月 17 日,有网友称租住在上海市徐汇区振兴小区的很多癌症病人,因小区封闭、医院停诊而面临无法进行后续治疗的困境。据了解,振兴小区毗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多病人为方便进行治疗而租住在医院附近。“上海发布” 当日晚间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安排肿瘤医院周边封控小区需要化疗的病人去大华医院做置管维护,大华医院的护士在肿瘤医院接受过严格培训,肿瘤医院会主动对接,随时提供帮助。财新了解到,3 月 22 日振兴小区已经解封,有治疗需求的肿瘤病人可以进出小区。

上海 “黄码” 患者也面临 “就医难”。3 月 23 日,一位上海市民求助,称其好友是尿毒症患者,需要定期透析,但因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健康码“黄码”,被医院拒收。他向财新讲述,自己的好友是一名密切接触者,按上海防疫规定需按“7 天集中隔离 +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集中隔离期间,因为处在闭环管理之内,有人安排救护车接送其到医院透析。但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医院却因为他是 “黄码” 拒收,社区居委会也表示无法解决,整整四天无法透析。最后,这位市民自己开车将朋友接出家门送往防控办请求解决,一度遭遇推诿。等待五、六小时后,经各方帮助,朋友最终被送往医院,并安排了后续监测期间的透析。

财新了解到,目前三甲医院内达到核酸全员、环境 “双阴”,基本就可恢复医疗服务。目前三甲医院病房的病人总数较疫情之前有所减少,这是因为危重病人的急诊需求需要优先满足,而在核酸结果出来之前,这些病人仍需在隔离病房内。这就使得原本可能可以住 2-6 人的病房,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除了住院压力,“门诊各科室的病人都不清楚来源和去向,医院内部的防疫压力也很大。” 一名三甲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财新。

邬惊雷在 3 月 19 日的疫情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已在总体防控要求上制订了一些预案。对于在小区封控期间确需外出就医的需求,如果是非急危重症患者,如肿瘤放化疗患者,居民可以与封控小区所属街道或居委联系,由街镇或居村委安排专用车辆点对点闭环转运至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或联系相关的医疗单位。诊疗结束后由专用车辆闭环转运回原址。如果急诊患者比如阑尾炎发作等要叫救护车的,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封控小区居委,请他们打 “120”,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

孕妇、儿童和老人

怀孕 23 周的兰兰决定暂时暂停孕产检。

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因为她的建档医院停诊。兰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称 “一妇婴”)建档,该院截至 3 月 23 日仍处于正常服务中。2021 年的公开资料显示,一妇婴的年分娩量近 3 万,是上海市分娩量最大的医院。不过,另一家与一妇婴齐名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下称 “红房子”)则已停诊多时。3 月 15 日,红房子暂停门诊服务;3 月 17 日红房子暂停了黄浦院区的住院服务。至 3 月 23 日,红房子黄浦院区的门诊服务仍未恢复。

3 月 21 日,有临产孕妇在网上发帖表示,难以找到医院进行孕产检,担心生产,而居委会表示定点医院已经满员。兰兰告诉财新,孕妇可以凭借 48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由专车送往医院产检。

在孕妇最初建档之时,医生会根据孕产期检查情况对孕妇分娩进行风险预警评估。因为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兰兰的贴纸是黄颜色的,这代表她基本情况良好,如有不适可立即就诊。

而风险等级越高,贴纸的颜色越接近紫色。财新看到,风险如被标为最高等级的红色和紫色,医生建议孕妇应遵医嘱至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明确诊断和处理。自红房子停诊之后,一妇婴及其他公立妇产医院的转诊需求变高。综合考虑了小区的防疫情况和自己的风险评估等级,兰兰决定暂停一次线下的孕产检,转而在网上进行问诊。不过,即便是贴了黄纸条的孕妇,医生仍然建议应予以重视并按期进行产前检查。

3 月 13 日,浦东新区妇幼保健中心发布公告,如隔离在小区的孕妇遇到分娩或救治需求,可以先联系产检医院,非必要尽量避免叫 120;遇到紧急情况则直接打 120 并带好住院必需品。该公告特别强调 “隔离病房的条件有限”。

3 月 16 日,一妇婴发文称,对于非本院的非涉疫孕妇,如遇产检医院闭环管理等问题,同样给予产检通道。综合多所医院发布的信息,如遇危重症产妇,定点转诊医院多采取闭环不停诊,首先保障急诊需求。

在等待中的,不仅有还未出生的小生命,也有上学的孩子。来自江西的邱卉已经带着患有尿毒症的女儿在上海闵行区一处公寓里居住了一个多月。女儿在年初已经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原定在 3 月 21 日进行的复查,因为两天前医院的停诊而搁置。

3 月 23 日,邱卉女儿的主治医生表示,延后几天复查暂时不会对孩子有影响,但何时可以复查,还需要等医院恢复住院的通知,在此期间可前往其他儿科医院就诊。不过,邱卉目前居住的小区仍在封控当中,住在同一区域的病人家属们也担心是否自由出入小区有困难。

上海市卫健委 3 月 23 日的汇总信息显示,浦东儿童医学中心和闵行儿科医院均停止了门急诊服务,静安区儿童医院则停止了发热门诊,而虹口区市一医院和杨浦区新华医院则停止了儿科门诊服务。

“如果医院内连续一周的核酸检测都没有异常,或许就可以解封了。” 这是邱卉和其他家长的期待。

除了孕妇与小孩,老人的需求也为社会所关注。3 月 13 日上海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病例中,有一例 62 岁的老年无症状感染者的地址显示为浦东某养老院。财新了解到,自 3 月 10 日上海出现 6 个中风险地区后,不少养老院随即采取封闭或半封闭管理,半封闭管理意味着家属不得探视,员工两点一线上下班;而封闭管理则意味着无特殊情况员工亦不得离开。

一名社区养老院院长告诉财新,对于有定期注射药物或治疗需求的肿瘤老年患者,小的社区养老院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协议;而大型养老院一般则自备医务室和护士,可以满足基本的治疗需要。

一家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财新,针对可以在社区层面完成的护理需求,每周护士配药会有记录,如果出现自备药品不够的情况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属或社区卫生中心进行配药。对于疫情下的危急情况处置,由于小型机构护工对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都比较了解,因此针对突发情况均有应急预案,可在院内进行简易急救以便 120 接诊处理。

一家在拥有超 150 床位的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员告诉财新,相较于基数而言,每个月有送医就诊需求的老人并不多,目前仍属于可控范围内。“老人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回养老院比较麻烦,需要单独隔离 14 天,与其他老人的生活区分开。”

(文中柳向、小欧、兰兰、邱卉均为化名)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两家明星医院被停诊三个月背后,是民营医院的悲歌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处罚:两家床位数总和超过6500张的医院被停诊三个月。 在“西安孕妇流产”和“老人心绞痛被拒诊” 事件引发舆论海啸后,西安卫健委迅速做出了反应,理由是“机械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 事实上,两起事件的 …

我们需要的是详实的调查报道,而不是煽情的刷屏文章

今天简单写一个随笔。 今天朋友圈中一篇《发哨子的人》刷屏了,是《人物》杂志采访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的人物采访稿。 另一篇文章是财新写的《李文亮所在医院,为何医务人员伤亡惨重》。报道的链接可以到我微博上去找,或者点击原文链接 两篇文章 …

履职笔记|昨夜上海一医护人员哮喘发病后无急诊可收治身亡

作者:董国民 2022年3月23日夜里,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生殖中心护士周盛妮突发哮喘,本能地就近前往自己生前工作单位东方医院南院急诊救助,因昨夜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停诊,周护士以为是本院职工可以进去求救,保安恪尽职守没让他们进去,然后前往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