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走高,三月失业率已突破全年目标阈值,目前你所在的行业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互联网行业还用说么 互联网曾经多风光的一个行业,从这个行业里不少人真的拿上股票实现了财富自由,现在股市低迷手里的期权跟心相印都快差不多了,能不焦虑么 曾经有 hr 问过一个大厂出来面试的员工:现在你所在的行业公 …
国家真的高度重视,昨天晚上八点多了居委会竟然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失业?
我说是。
居委会问: 你想做什么工作?
我: 你有什么工作?
居委会: 下次有招聘会来叫你。
我以为这事就算完了,结果过了没几分钟,居委会又打来了,我想居委会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效率了?几分钟就把招聘会信息来告诉我了?结果电话接起来:
居委会: 你之前是不是领过失业金?
我: 是。
居委会: 你为什么要领失业金?
我:(震惊的都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因为我没有收入。
接了这两个电话后我真的很震惊,震惊的点有两个,一是居委会竟然晚上八点还在上班,现在竟然连居委会都卷到这个份上了…… 二是居委会竟然会问我为什么领失业金,她怎么不去问国家为什么设失业金呢?
回到问题,国家真的很重视青年失业问题,因为像我这样的青年是要伸手问国家领失业金的。
国家重视的根本原因是青年失业成本高,看得见的是失业金,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
国家当务之急是尽快多搞点人做的岗位出来(村口拉磨的驴做的那种不算),不然这个问题会长期持续下去。
更新:
没想到这个回答一夜之间有这么多点赞和留言,看来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留言我就不一一回复了,统一回复在此:
1. 失业金只要你交过社保就能领,一天班没上过的应届毕业生领不了,从来没交过社保的也领不了。但如果你交过社保但不去领,那就是个人选择问题了。
2. 领失业金期间的确会社保断档,但我无所谓社保断不断档,所以我是肯定要领的。而且领失业金期间医保可以继续享受,如果你失业了但不领失业金,你将同时无法享受医保。
3. 失业金怎么领?下个人设 app,不需要出门就可以搞定。但如果之后你找到工作了,要去退失业金是需要到现场去停掉的。
4. 网文签约作者不代表有收入,尤其是我签约的晋江,连低保都没得吃的,纯粹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地方,我虽然签约,但之前由于一直在上班或者换工作,没时间写,所以我并没有什么写小说方面的收入。
5. 我从来没指望过居委会的招聘会,问他们有什么工作不过是损他们的。
6. 评论区中个别说我不找工作等着天上掉好工作的,也不知道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上海解封到现在一个月不到,我网上投了将近两百份简历,都没接到几个面试电话,之前 3 月份就谈好的一家大公司,也因为上家公司背调黑我而泡汤了。
你说的没错,我的确是恶意失业的。
7.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被辞退才能领失业金?并不是,你只要在申请的时候选你是被辞退的那个选项就行了。我觉得他们是不会去查的,就算真的查了说你是自己走的不能领,那不领就是了,但万一能领呢?
这年头被辞退是好事,说明你拿到赔偿了,你自己走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横竖要走一定要想办法被辞退或者解约或者协议离职才行。这样不仅有赔偿,还稳拿失业金。
其他想到什么再说吧
很有意思,
一边失业率高涨,1000 多万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但在另一边,生育率年年下滑,人口红利逐步褪去,
那么我们到底缺不缺人?
一边是高科技受限被卡脖子,没有了光刻机、光刻胶、溅射靶材、EDA,我们高制程芯片都造不出,产能严重不足,
另一边却是不断的号召去产能,钢铁、煤炭、稀土等原材料甚至还要限制生产,产能太多,消化不良了。
我们到底缺不缺产能?
一边是房地产近几年大肆新建房屋,有数据统计如今建设的房屋已经足够 30 亿人以上居住,中国人口才 14 人,一人住 2 套房还有的剩;
另一边是房价不断升高,年轻人榨干六个钱包勉强上车,一个容身之所为何如此昂贵?
我们到底缺不缺房?
现在你来问我统计局认为年轻人失业率偏高,他们要重视吗?
翻遍现代历史书上上面写满了 “人口红利、经济发展”,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盯着书看到半夜,看到字缝里满满当当写的 “牲口”。
润吧
面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失业率偏高的问题,我们需要拿出新水平、达到新境界,通过新举措、新发展,形成新突破,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方法、看清新形式、理准新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期待、新关系中,用好新本领、展现新风貌、走出新高度,新知识造就新事物、新实践获得新成果。
一定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明了紧迫性、坚持自觉性、拿出主动性,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把握时代性、坚持实践性,特别要有针对性,面对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我们需要考虑到其复杂性与艰巨性,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有计划性、敏锐性的干好事情。
同时,不能遗忘规范化、程序化与制度化的重要程度,只有在有序化、科学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让年轻化变得正常化。
主动热心、坚强耐心,拿出诚心与决心,用我们的红心坚持铁心与公心,明确辨析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习意识与上进意识,最终育养出管理意识。
找准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注意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重视着重点、着力点、关键点,这些是做事情的支撑点。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 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 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1、中国失业率一直是登记统计,要向有关部门申报才行
2、中国仅统计城镇失业率,六亿农村人口不计入统计,一面放农民进城打工,一面不承认农民的就业地位
国家统计局认为年轻人失业率偏高
仅在城镇人口中,以申报失业登记统计的人数偏多,那说明失业问题已经麻烦到统计局都觉得有点说不过去的地步了。
当然没有失业的人收入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
1、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 3500 元的时候,当时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是 1.53 亿人。2018 年 10 月 1 日起提到了 5000 元,个税缴纳人数直接下降到 6512 万人。
2、中国吃公家饭(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等)大概有 1.2 亿,不算退休人员
3、就业人口里还包括至少 2 亿(统计局自己说的)的灵活就业人口
更多干货,关注公众号:前进四的财富世界
目前失业率已经下降了。前景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五月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失业率小幅下降,国民经济呈现强劲恢复势头。
从宏观的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前途光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随着全国疫情形势整体好转,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就业形势总体是会越来越好的。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但更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对全球经济来讲,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经济的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不会改变的。要相信中国经济,相信中国未来。等新冠疫情过去,大家必定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下,目前就业市场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根据相关科研机构调研显示,目前餐饮服务员、工厂车间生产操作工、制造业流水线作业人员、施工现场重体力劳动者等一线普通工作岗位一直缺人。招工难用工难现象极其严重,一线岗位劳动力短缺,面临用工荒的危机,甚至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目前来看,招工难与就业难 “两难” 现象并存。一边是一线生产岗位大量缺人,一边是不少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只能在家考公务员,疯狂内卷。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加剧,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叠加,不少服务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巨大,招工放缓,甚至开始降薪裁员,招聘需求明显下滑。招工和就业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需匹配严重失衡。
针对这种现象,我建议要加强宣传引导,培养年轻人吃苦耐劳,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放低自我要求,从大学开始就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教育年轻人干一行爱一行,恪守职业道德,踏踏实实学技术,不要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轻易跳槽。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教育建设投资力度。用几年的时间建设一大批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严格执行中考五五分流政策,加强技工教育,引导年轻人向技能劳动者转型。
同时还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就业优先,坚定不移的扩大就业。要坚定不移的继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通过国企进行春秋两季大规模校招,优先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我国实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也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基本盘。因此要高度重视就业,就业稳则社会安。为了保证就业,就必须要牢牢抓住基本盘、优先保障重点人群就业。要多管齐下,扩展用工空间,要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用创业带动就业。要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提供灵活就业岗位,解决一部分低学历人群的就业难题,更好发挥灵活就业 “蓄水池” 作用。要组织实施“春风行动” 为农民工、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服务。相信通过以上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一定能全力以赴稳住就业。
我国经济韧性十足,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已经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目前我国正在抢抓二季度窗口期,出台各项措施确保粮食能源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稳住市场主体,畅通物流供应。我国一直力保不发生通货膨胀,不断促进外资外贸持续高增长。同时目前也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全民消费恢复,实现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经济策略。据新闻报道,今年我国预算安排的支出规模超过 26 万亿元,这将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关键支撑。今年中国确定了 5.5% 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经济必定能够行稳致远,迈向更广阔的明天。
今天的中国经济,时刻牵动世界目光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机遇与挑战交织,动力与压力并存
如今人心安定,国运昌隆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风雨与荣耀交织,光荣与梦想汇聚
神舟号飞天,蛟龙号探海
中国天眼成功捕捉地外信号
003 型航母顺利驶入大洋
雄安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京津冀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
长江经济带
宏伟建设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
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
从中国天眼到长江三峡
从复兴号高铁到港珠澳大桥
梦想,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闪耀着伟大复兴的曙光
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意志已经如长江黄河之水,澎湃,汹涌,势不可挡。每个人都应该奋力拼搏,永不言弃,如今正是中美角力的紧要关头,让我们一起拼搏,为祖国的崛起建设添砖加瓦。
[
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
知乎自营
¥34.50¥69.00
去购买
《灵活就业》
看看国内的就业环境吧,996 嘴上说是违法但还是大行其道。农民工还是拿不到工资。企业违规竟公然表示不处罚。工人阶级工会和资本家穿同一条裤子。劳动者根本利益都保障不了,还指望我们去就业?或许躺平成了我们最后唯一倔犟而又无奈的的反抗了吧!
建议统计局先搞定央视网公众号的编辑吧
还有这篇歪屁股激化矛盾的文章
如何评价央视网文章【训练服从性?年轻员工 “躺平” 还顶嘴,一家公司成立“专管 00 后部门”】?
但是话说回来,大家不必生气、着急,有些问题它就是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人的生命时才能解决。
如同我父亲那辈人从小没少被我爷爷揍,而到了我这我父亲就没再动手了。
放到我这,我觉得彩礼啊、随礼、房车这些繁文缛节的反倒无所谓了。房车这些无非是给丈母娘一个安全感,解决他们的焦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完全没意义,只是到了需要的时候自然会主动去买。
好,重视起来!
还好人有寿命,我们都会死,不然永远都要当奴隶。
我们都会死,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创造生命。没人了,毁灭了,问题就解决了。
数据都绷不住了
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回去啊?
路也不太远,我走回去就行啊
别介啊,我送送你吧?
你开车来的啊?方便吗
没有啊,我目送你
上面是我在一个冬夜饭局亲历的场景。
你说那个要目送的你人,你想不想抽他
你就说,想不想!抽他?!
现在,有人站出来说
现在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咱们要重视。
怎么重视,怎么才算重视
怎么解决,什么方法解决
方法有了,敢不敢,能不能,会不会,去解决?
是一阵风运动式的解决,还是规范化常态化的解决?
**小粉:**我国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欧美日都比不过!
**路人:**这么厉害啊! 那一定有很多知名跨国企业吧, 肯定赚了不少钱.
小粉: 那当然, 我们有**国家电网, 中国石油,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等等**, 都是世界 500 强(骄傲脸)
路人: 不对啊, 这些公司赚不了老外的钱啊, 只能赚自己人的钱? 有没有像苹果公司, 微软, 谷歌, 英特尔这类的呢?
小粉: 嗯….. 啊….. 嗯……, 哦对了, 我们是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很牛皮!(再次骄傲脸)
路人: 啊这, 这不就是别人把工厂搬到你家, 用着你们低廉的劳动力, 污染着你家环境, 把东西组装好后, 人家拿回去贴个牌, 然后再好几倍价格卖给你啊, 这有啥好骄傲的?
小粉: 嗯….. 啊….. 嗯……, 哦对了, 我们是基建狂魔!(再再次骄傲脸)
路人: 这个听着还不错, 最起码能带动就业. 不过这一招要悠着点用啊, 只能在经济不好的时候用一下, 来解决就业问题. 不过听说你们的基建已经把未来 50-100 年的都建完了? 听说只要有人的地方, 水电网路就通到哪里, 只要有点规模的城市, 高铁, 高速, 地铁, 机场, 大型建筑那都是标配, 你们不觉得有点浪费吗? 如果将来遇到经济危机, 基建就用不了了吧?
你们该不会是把修好的路拆了, 再翻新吧?
小粉: 嗯….. 啊….. 嗯……, 我们援助亚非拉, 我们有大国担当 (有点颓丧)!
路人: 哦, 这么说来, 你们很富裕嘛. 不过我刚才查了下, 世界人均 GDP 平均值 12517, 你们还差一点点才能超越啊, 美国 7W, 日本 4W. 哦哦, 那肯定是你们的物价, 消费 , 房价很低吧, 不然怎么生活嘛. 我看了下老美购房收入比是 4, 也就是上班 4 年差不多就能买起一套房呢, 你们应该比 4 小吧?
小粉: 我.. 我们是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对底层人民关怀.
路人: 我听别人说, 你们经常 996,007 啊, 除了一线城市, 大部分地区和工厂都是大小周啊? 而且劳动法都实施 30 年了啊. 而且还听说你们灵活就业 2 亿人呢, 工厂辞退裁员不叫失业, 叫做毕业? 你能解释一下吗? 是别人瞎说的吗?
小粉: (有点难过) 我…. 我…..
路人: 好了好了, 不说这些了, 说说你们最近都颁布了哪些优惠措施?
小粉: (立马来劲) 政府为了保障我们养老, 推出了个人养老金, 就是自己交自己的!
路人: 纳尼? 我记得计划生育的时候说的是’只生一个好, 政府来养老’, 后来是’只生一个好, 政府帮养老’, 再后来’养老不能靠政府’, 再后来’延迟退休好, 自己来养老’, 现在又要个人重新缴养老金? 老是这样变来变去, 你还敢信? 再说了, 出生率都低成啥样了, 马上要负增长了都. 现在还是 3 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到时候就是一个年轻人养三个老人, 你确定你能领到你交的钱?…
小粉: 哦对了, 我们推出了三胎贷, 生三胎的家庭最高能贷 30W 呢!!!
路人: 啊? 别的国家生孩子不都是发钱的吗? 贷款是啥意思?
小粉: 不和你玩了, 嘤嘤嘤, 你就是个 50W!
路人: ……………
我认为不需要重视。
在中国,根本就没有人会失业。
要是被裁员了,那不叫失业,而叫毕业。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先生早就说过了,灵活就业是对正规就业的一种有效补充,要是实在没办法了,可以开私家车出去拉活,还可以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出去,不可能存在失业的情况!
所以,我建议把问题改一下:“国家统计局认为年轻人灵活就业率偏高,但没什么好担心的”。
方法他们都清楚,问题是他们敢干吗?既得利益者会放弃到嘴边的肥肉吗?已经通过房价牺牲了两代人的未来,那么也不在乎再牺牲几代人的未来。坐等打脸,如果被打脸能换来生存环境的改观,那我这脸多少还有点价值。
他(国家统计局)不就是国家吗?
如果是真消息的话。那就还有救,说明官僚体系还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还是能够灵敏感知的,下一步官僚体系应该会推出吸纳劳动力的方案,毕竟一帮子年轻人如果万一碰出点思想火花出来。
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不失业才怪了
除了只会招聘应届生进入体制,还会干什么,傻不拉叽
那就不要忙着光去产能,搞炭中和什么的。
也想办法增加就业人口啊。
举例子,各行各业加班都很严重,互联网行业自身在网络上就有话语权,所以 996 被人熟知。那更惨的不是工厂工地的牛马们吗?996 算什么,不仅有 007 也不给加班费,工作环境还差,远离繁华快捷的都市。
加班都是在压榨劳动剩余价值,毕竟如果都按时下班,那加班时间的工作必须再雇人完成。
从初中政治开始就学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错吧。那你们倒是把《劳动法》好好执行呢。有几个企业遵守劳动法的?特别是有些工程行业国企,中铁,中建等等工地项目上,你加班可以,给钱呗,要不就遵守劳动法。
你说真严格遵守劳动法企业就要多招人,就活不下去了。那减免税收呗。尤其小地方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开个什么饭店,工商消防卫生城管等等部门有没有过度执法的?好好打造企业生存环境,好好执行劳动法不行吗?
什么?减税财政收入就吃紧,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吃闲饭的,不干活的公务员太多了(这里指四十来岁就说不会用电脑不干活的,二代靠关系进入躺平的),而且很多公务员国企退休金太高了。再说财政收入少浪费点比这不强多了。看看贫困山区县城什么建筑最豪华?当地县政府大楼吧?也是服了,很多县政府不仅高大威猛金碧辉煌,门口还修好高好看的台阶,爬起来费劲。
独山县是个例子,大搞建设,负债 400 亿吧。这 400 亿给当地公务员警察教师发工资够发好多年了。
我他么的都能想到的,改善就业环境,严格执行《劳动法》,甚至要减税减负担给企业。
还有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怎么贫富差距这么大呢?
河南的村镇银行爆雷,据报道是受害者被坑走 400 亿人民币。责任人叫吕什么,还是个外籍的,已经跑了。以前居然能空手套白狼做政府高速公路项目起家,你们共产党内部是不是该查查呢,最近几年落马的苍蝇老虎不少了吧。
这钱用来发展民生,改善老百姓生活就业不好吗?
(当然了,这是老百姓存款,但是现在出了事,明显是政府银监会的责任,那他们就得该给老百姓多少就给多少。那这不就浪费了用来做民生的钱了吗?)
还有文化娱乐产业能不能别管太严格,看看韩国,文化产业(影视剧游戏音乐)因为本国人口少积极往外走,赚外国人的钱,kpop 男团女团席卷亚洲,欧洲南北美洲也有受众,韩国影视呢,寄生虫,鱿鱼游戏火遍全球吧。是,你说那本质是好莱坞,美国流行音乐,影视的里子披着韩国的皮。那总得发展起来,先吃饱饭再想着自己开宗立派吧。那日本呢?动漫游戏行业,日漫二次元,民工漫,任天堂,索尼等等,日本的动漫,音乐,日剧还是有其自身策略的。
文化产业好好给政策,不违背大原则(不能碰的别碰政治宗教),不仅能调动本国人消费从业,还能卖到国外。七龙珠,海贼,火影哪个不是赚全世界的钱?国内有龙珠海贼这样实力漫画,什么李狗嗨,非自然死亡(我就看过这俩日剧)这种品质水准的影视剧,那国内观众不愿意花钱支持国产的动漫影视吗?更何况往外走,赚欧洲人,美国人,拉丁美洲,中东,东南亚人的钱不好吗?(日漫在这几个地方青少年受众不少的)。
你说没基础,那不该管的就别管,游戏行业,最大的俩鹅厂,猪厂,那都啥游戏?自研游戏有几个出海能打的?王者国内赚到手软,海外除了留学生华人还有几个玩的,吃鸡手游是买的蓝洞版权吧,不算纯自研吧。有几个能出去赚外汇的?至少以前韩国游戏能在中国赚钱。什么 dnf,cf,绝地求生(我不怎么游戏不多了解有限,就以前玩过暴雪的炉石 ow 和三国杀斗地主)。
该发版号发版号,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我虽然不玩,但是初中生高中生不影响正常学习玩玩游戏怎么了?我是跑步打球或者去看电影缓解压力,跑步是解压游戏也是放松啊。清华北大有挺多游戏玩的强的。
对一个 “偏 X” 的东西谈高度重视,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读起来逻辑难受么?
偏胖了需要高度重视减肥?
偏瘦了需要高度重视摄入?
需要高度重视的东西,真的只是 “偏” 而不是“狠”????
面对问题的态度都不端正,能指望它干啥?
国家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就此问题举行第 xx 次会议,会议中形成重大决议若干,深刻阐释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此问题的解决提出创造性政策方案,为未来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望各单位深刻学习落实会议精神,并就学习心得形成书面文件。
你最好希望国家不重视失业问题
可以给大家发钱,有钱就能消费,有消费就有市场,生产企业就会雇佣更多人手。
全民基本收入(UBI)是指政府定期向居民发钱,“促消费” 版 UBI 的特点是只在全体居民消费不足时使用。
最大的好处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从而提高企业收入,进而增加就业岗位。
生产相对过剩时,商品滞销,生意难做,可使用 UBI 提振消费,改善经济循环;生产相对不足时,商品短缺,应减小 UBI 金额直至停用,先扶植企业促进生产。
其他的好处有改善居民收入、调节贫富差距、体现人文关怀等,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给马云每月 1000 元,他可能都不会发现,因为他对钱没有兴趣;给穷人每月发 1000 元,平均来说他会花掉 700 元以上。这符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我国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基本维持在 0.6 以上,如果每人每月发 1000 元,在不考虑生产力限制的情况下,全年能新增消费(1000 元 * 12 个月 * 0.6*14.13 亿人 =)10 万亿,能拉动 GDP 约 8.9%(2021 年全年 GDP 约 114 万亿)。当然这只是从消费端来计算的,如果我们的生产效率只能再提高 3% 左右,那也就只能拉动 3% 了。另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倾向会略有下降。所以 8.9% 肯定是过于乐观的估计了,具体能拉动多少只能从实践中观察。
有人说可以提高累进税率,这个方式不宜作为首选,因为对征税能力要求太高了。虽说名义上税率是随收入累进的,但实际上避税能力也是累进的。富人可以通过离岸信托、假慈善、充抵公司成本等手段避税,而那些 996 的高级打工仔们可没能力这么做。
最佳的方式是改变货币投放方式。传统的方式是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降准、降息等手段向银行提供资金,然后银行将这些资金大部分贷给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过剩时期,央行可将一部分资金直接发放给居民,或由商业银行代发。
取决于央行和财政部之间如何结算,直接给钱(拨款)和发放贷款都是释放流动性的手段,虽然教科书上基本不讲拨款的方式了,但历史上我国 1979 年之前一直以拨款为主,1989 年才全面完成 “拨改贷”。实际上 “拨贷结合” 使得货币政策更为灵活,当然今后拨款的对象应该是居民,而不再是企业。
以中国为例,如果单纯改变货币投放方式而不考虑其他资金来源,上限为 1155 元。2021 全年 M2 增量为 19.59 万亿元,年末人口 14.13 亿,每人每月最大可发 195900/14.13/12=1155 元。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从 100 元发起,然后 200 元、300 元…… 跟踪观察对 GDP、CPI、失业率等指标的影响,出现问题随时调整。
如果每人手里的钱翻一倍,同时各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也翻一倍,这确实等于没发,虽然引起了通货膨胀,但所有人的购买力都没有变化,只是引起不必要的 “改价成本”。如果每人发同样金额的钱,如 1000 元,在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穷人的购买力依然会大比例上升,富人的购买力会略有下降但不会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富人大多直接或间接拥有企业,企业的产品销量提升也会使富人受益。为便于理解,我们再举个直观一点的例子,比如一个国家有两个人,分别有 0 元、2000 元,如果每人发 1000,两人分别就有了 1000、3000 元。原先那个 0 元的,之前什么都买不了,现在至少能买 1/4 的东西。也就是说,虽然引起了 100% 的通货膨胀,但这个穷人的购买力还是大幅提升了,所以肯定不能说是 “等于没发”。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假设 UBI 之前收入基尼系数为 0.5。
新收入基尼系数 = 旧收入基尼系数 * 旧人均收入 / 新人均收入 = 0.5 * 35128 / (35128 + 12000) = 0.37
(公式推导过程略)
与失业救济金等政策不同,无论有没有工作,都可以领到 UBI,不存在 “负向激励”。实践中只有少量劳动时长下降,而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照顾家庭。
如果商品没有短缺而就业率却下降了,那说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不需要那么多人同时劳动了,这时候可以考虑缩短一点劳动时间,从而释放更多岗位。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绝不是让平均劳动时间变得更长。
UBI 让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了,让企业的生意更好做了,在生产过剩时期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既是公平的,也是有效率的,没错,公平和效率并非总是对立的。当然坏处也是有的,就是某些市场前景很差的企业可能不能一直靠贷款续命了。在生产过剩时期,企业其实最需要的是更大的市场,而贷款是次要的。例如在美国和日本的某些生产相对过剩时期,甚至出现了大量企业拒绝接受银行贷款的情况,因为无论贷不贷款,商品还是滞销的,而贷款还要支付利息。如果一个企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却没有资金,那么它采取其他方式融资(如发债、VC/PE 等)也不会太难。
作为青春尾巴上的年轻人,我可以随手写很多建议。
咱先看供货商,一条一条捋顺了。
放权。你得真的把带学生当货品来卖,需求多的专业就多招人,需求少的就合并,太垃圾的就裁撤,这个动态市场化的过程自主权力不够不行,得放给地方和高校才能赢得时间。地方产业啥结构啥规划,企业需要啥人才啥火热,心里有数。让毕业生几年都评价一下自己的专业,做好市场化的反馈机制,垃圾专业赶紧出清,让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搞点真实的就业率数据。
把实习纳入绩效。哎对,这个 KPI 就是好用。一个学生没有三段实习(社会铁拳)不准毕业,老师不给大家把就业政策掰扯明白了就扣钱,学校这方面不投入人力精力狠抓落实就扣经费。
宣传。哎呀不要再盯着公务员事业编研究生考啦,官本位思想要不得啊,赶紧去自主创业吧,赶紧去那些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再看购货商。
打钱。疫情不好过是吧,但是也得分担就业嘛,这样你招人我就给你钱,就算不给钱,什么土地使用税合同印花税进项税水电费用,谈,都可以谈,怎么说?
监管。上个是胡萝卜,这个可就是大棒了。老老实实把合同整规范了,该缴纳的保险都缴纳了,别拖欠工资。一句话,《劳动法》上写的得做好,没有写的也得做好。
再来一个蜜枣。办事跑得太多?这就简化业务减少审批,门槛降低,想做生意都可以做!
最重要的是产业升级。太大太复杂,不懂。
写了 7 条,我怎么看怎么眼熟,好像或多或少都用过。
路就在那儿,你也知道怎么走,但就是走不过去。
听得我热泪盈眶,而且马上就出了配套政策。
听说最近的两个新闻:
1. 网信办拟敦促实行以后发帖跟帖,先审后发。
2. 发改委表示我国电力价格较低,考虑商业化。
多好的政策啊,就这 2 个政策就提供了大量岗位,以后所有人发的帖子都要审查后才能发,那是多大的一个工作量啊,所以可以预估到审计人员岗位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
而电力价格商业化,可以有效提升 CPI,促进大众消费,增加社会活性,让市场上的资金流转起来。
综上,赢麻了。
人家部委都没出面,就新闻办老哥出来说了一下。
国家重视是一件好事。
我今年 27,不在年轻人失业率的统计年龄范围里,但自认为是年轻人,强答一下。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加班。我不能接受太多的加班时间,无法平衡生活。无论是在老家小城市,还是在一线大城市,公司往往会因为我不接受太多的加班,而辞掉我。面试的时候,也会因在加班问题上犹豫,被公司拒签。
我可以接受较低的薪水,但是无法接受过多的加班。周一到周五加班还好,但周末双休也得不到保障。另外加班应该按照劳动法,支付加班费,这都是法律规定的事情。但是我去过很多公司,只有一家外企落实了。这家公司我上班最久,但是因为疫情,又因为地理距离太远(深圳 - 黑龙江),无法再去。
违反劳动法的加班行为,我真的不想接受。一是它违法,违法的行为我是不做的。二是它影响我的生活,对我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伤害。
别的问题和它比起来都不是很重要。
最近几年我都没怎么工作。如果加班的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是不会上班的。
这几年我就是在家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期间重新学习了高数、离散、概率论、英语、日语,以及一些计算机语言、技术栈。
我也知道现状很难改变,所以也没什么期待。
了解到国外的企业加班比较少,算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吧。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呀!
嘿嘿,这话出自梁建章。
我可没看出来您重视
说实话,润是一种方式,但启动资金要求高,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能玩。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我们好像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对吧?
共和国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无数努力拼搏的工人,是广大辛苦耕耘的农民,是那些坚守在冰原与山间的战士,是为攀登技术新高峰的科研人员,对吧?
与其客居他乡不如团结起来,让红日照耀全球,对吧?
我是真看不上这些被西方价值观渗透成筛子的蛋蛋后…
国家号召低需氧人才,你们就是这么回应国家号召的??现在的生活条件难道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呵,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汉统无福地动风雨蝗旱
灾殃连年饥馁易子相食
羌胡寇扰致边患
北民流离撤徙财人两失
豪强趁火金银敛
国乱岁凶不见忠惠孝慈
多难兴邦空笑谈
只求明日复能苟存于世
比如制造业工厂,餐厅刷盘子服务员一直招工难,领导不会认为年轻人失业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社会问题,领导会认为年轻人都是懒汉,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不愿意吃苦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垄断包括土地在内的几乎所有生产资料, 一方面又不可能让你进入编制内使用包含你的拿一份的公有生产资料, 再一方面还要反过来问你, 为什么你不努力?
我需要他们先回忆起初心。
国家需要重视的是保一产,稳二产,扩三产。
保一产,就意味着要让青年去乡村,去一线,去基层,用新的技术和理念,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是一切的根本,是提供二产,三产的根本。
这次的去农村,首先国家要用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手段,让金融资本下乡村,让金融在乡村有利可图,这样,农民有钱赚,去乡村的青年也有钱赚,国家粮食产量也会增加。
其次,逐步淘汰以小农为主体的生产模式,以大公司承包租吝农民土地的方式进行生产作业,然后优先雇佣当地农民进行劳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改善农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吸引年轻人到乡村工作。
然后在股市设立专门的农业板块,扩大社会融资,建立健全投资制度,吸引外资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进入中国农业生产领域。
稳二产
稳定二产,目前,我们要为工业生产降低成本,扩大销路。这个成本一个是减税降费,第二个就是物流运输成本,三是人力成本。这就需要我们要完善退税制度,建立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放开人员流动成本。让工业产业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生集群效应。人力成本就是要降低通过财政的方式,补贴年轻人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降低年轻人生育,教育,医疗成本,把一部分属于企业的压力,让政府承担。
扩三产
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催化剂和增长的基石。只有第三产业繁荣,才能让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然而,疫情以来,由于第三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比如旅游,物流,航空,餐饮等等,导致工农业产品滞销,不得不争相低价卖给国外,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大众收入降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适当放开对于第三产业的限制,给第三产业一条活路。
救济做好就行,失业率高企是产业升级、市场出清的正常现象,无需干涉
未来,就业将会越来越 “两级分化”,要求高薪水高的职业和是个人就能干勉强糊口的职业将长久并存,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十来年前我上高中的那会儿,历史老师和我们说过大意如下一段话:
目前中国的经济在转型之中,如果转型成功了,你们将来找工作就会很好找;如果转型失败了,你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难找。
时隔多年,我早已经没有了这位老师的音讯。
我想,如果是在康乾盛世,这位老师全家应该都已经在通古斯了吧。
至于以后怎么办,如果一条路走不下去时,就需要换一条路了。
很多问题提出来都是没有下文的。而且很多问题即便政府在想办法解决,做的也未必能如何到位。
不过能提出问题、并愿意有时候去解决问题,终究还是好的。对于民众个人来讲,社会和政府在很多时候都是靠不上的,靠自己的努力和聪明去过得好,才更现实一点。
中国就业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人口外溢,十几二十年前中国十二亿多人口的时候,中国有九亿多务农人口,现在十四亿人口,务农人口四亿多,这些年至少四五亿务农人口进城参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导致就业竞争激烈,未来的趋势是务农人口继续减少,最终务农人口可能只需要一亿,并且制造业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以后,工业人口从 2017 开始也在减少,未来中国保证一亿农业人口,一亿工业人口就足够了,考虑到中国的淡水资源和主粮安全系数,中国现在人口总量下降是件好事,至于人口结构问题也并不严重,毕竟中国未来二十年人均寿命不超过八十岁,老龄化程度可预期在 18% 左右远低于今天日本 28% 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5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显示,16-24 岁的年轻人失业率达到了 18.4%,又创了新高。
同时,马上面临高校学生毕业,这个数据可能还会增长。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 1076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现在,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共性问题。
在疫情在国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2022 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阅读次数近 11 亿。
发文的是个女孩,拿着每月 1.8 万的工资。
日常工作的内容,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和处理快递。
她感觉工资虽然不错,但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每天都是一个样子。
她担心自己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这份工作会废掉自己。
这番言论,让许多人忍不住地感慨发言。
工作是为啥?为了生活。
生活需要啥?钱。
一个月 1.8 万,太有意义了。
这么没有意义的工作,给我吧,你来干 3500 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 2022 年相关机构统计的中国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
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区间占比最大的是 7 千 - 9 千,占比为 47.3%;其次是 5 千 - 7 千区间,占比为 24.1%。
有许多人觉得这个姑娘有点炫耀了,其实也未必。
所谓的工作,其实就是投入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用来换取相应的物质。
社会发展到现在,人类已经脱离了生活的全部就是茹毛饮血和繁衍后代。
现代人的生活包含了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
我们的生活无非就是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
有人频繁地换工作,为了寻去更好的物质和精神。
也有人在一份平静的工作中,寻找着二者的平衡。
我有一个朋友开一个小餐馆,只卖酱大骨和丸子汤。
生意很好,屋内四张桌子。夏天的时候,会在外面摆一些。
只卖中午和晚上两顿,晚上到七点关门。
之所以关门这么早,就是为了之后他会自己炒两个菜,喝上二两酒。
对他而言,每天的这两个小时,让他觉得生活很不错。
对于平凡人来说,有一个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每天有几个小时是心情惬意的,这就足够了。
今年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年轻人 “整顿职场” 的现象。
到点了,我凭什么不走?
错了改过来就好了。
仗义执言。
他们觉得现在反正单身,上不用养老下不用养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工作时间内干该干的事情,下班时间是自己的。
他们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失业率一直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人这辈子但凡想成点事情,总要有些时间是要逆人性的。
学习的时候,有人坚持不懈,有人得过且过,高考有了差距。
工作的时候,有人不断超越,有人不断重复,生活给了结果。
暂时没有婚姻和孩子的压力,父母尚且不许养老,可以肆无忌惮地追逐个性和理想,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有人过得惬意,别以为他们境界很高,他们高的是丰厚的物资基础。
毕业了,很多年轻人还是需要家里的资助。
这年头,能够为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买单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只有少数。
许多事情都是平衡的。
你的岁月静好,得益于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你的展现个性,依赖于有人是你的港湾。
我一直对自己的学生说,尽量要让自己的责任感走在年龄的前面。
这样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至少能大概率地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1、工作的意义
人生在世,物质和情感的需求也就是全部了。
至于顺序,那就是先满足物质再去寻求情感的满足了。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的: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思想自由。
好的公司领导,懂得先让员工吃饱穿暖,再给点希望(“我们能上市,我们的工作是高尚的!”)。
当然,也有些公司领导反着来,“我们前途是光明的,等我们发财了,每个人都是功勋,给你们配大房子和汽车,这个月的工资大家就先等等吧”。
怎么选,这个不需要我多说。
工作简单来说,是实现你的精神需求的必需品。
你要做的并不是在它的身上实现精神满足和发扬个性,而是把它当成你累积物质基础的手段就可以了。
有些东西,赋予它的含义越多,自己会越乱。
通过一份工作获得物质收入,也许不能让你实现理想,但是至少它能保障你生活的下限。
2、平衡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有人抱怨工作没有意义,有人抱怨工作限制太多,工资太低。
一味地抱怨,除了坑了自己,谁都不会可怜你,除了你父母。
楼下的大哥,在体系中工作了快四十年了,马上退休了。
没事的时候,他就在楼下车库喝茶、看书。
我去车库的时候,总是给我冲一杯茶,拉着我聊天。
他觉得上班做事、下班喝点小酒、读书、喝茶很快乐。
另一个邻居,觉得给别人工作不舒服,自己开了快十年的网店卖东西,觉得这样自由也很快乐。
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不同的,本质就是需求二者的平衡。
在工作中受到限制,下班后用工资吃顿好的,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不是精神上的满足呢?
3、所谓的 “拥有” 其实是一种表象
百达翡丽那句最著名的广告语:“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You never actu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 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这句话说得很好,简直就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许多事物,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拥有了。
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是随着我们的消亡而消失的。
婚姻、工作、子女等等,这些不过是暂时拥有罢了。
我们真正能有的就是体验和记忆,以及我们自己的感悟和认知。
许多的事物本身是可观存在的,是我们通过不同的想法赋予其不同的含义,从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快乐或者忧愁,如是而已。
对于工作,讨论最多的就是自由和限制的问题。
相对于上班而言,人们失去了相对的自由,可是不也是获得了物质上的安全感吗?
自媒体的工作者也可以说是自由工作者,他们获得了相对的自由,那是不是会缺少稳定的安全感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在这份局限性中寻求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做不到理解每一个人,但是至少我们能做到不冷嘲热讽。
我们根据自己并不宽泛的认知去不断地应对不同的人和事,赋予他们意义和情绪,归根到底是我们自己决定着结果,仅此而已。
工作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对于工作的态度也没那么麻烦。
工作就是积累物质的,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有底气去不断地提升认知。
这样我们便能更多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体验和记忆。
不要纠结于工作的意义,也没必要赋予它太多意义,至于自己的个性和梦想,与它没什么关系。
你是在开玩笑??最近还有人有心情管这个??砖头的事都操心不完,恶意存款恶意不买房都整出来了。你买不买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船大难调头。
这个问题下的各位还是省点力气摸鱼吧。
看到很多回答都是差不多的,很多人总觉得上头下个命令,打土豪,均田地,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可能吗?你让土豪把自己打了,把白花花的银子散给穷人,你在想什么呢。
简单,不让大家上网发帖就可以了。
我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多去嘉兴湖畔划划小船
失业和过敏的一样都是心理态度问题,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只有不愿意奋斗的懒汉。
劳动者权益没保障,那就干脆不劳动。上桌了都吃不上饭,那就掀桌子。
意思是以前牛马太多,不需要重视,现在躺平的人多了,终于有了点统战价值,需要重视了。
还有一层意思是,对付不讲武德的人口红利,躺平这条路真的可行。
2016 年产业升级转型关键时刻
呵呵吸了房地产最后一口大烟
这下干瞪眼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统计局的同志是不是没有把灵鹫宫,家里蹲,三和大神,丐帮这些人给算进去?
不重视,只要牛马
就是,年轻人一点也不懂得变通
这里引用一下前统计局副局长说的
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
用闲置的车子跑滴滴
也是很幸福的
东莞惠州黑厂与黑中介合作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还少吗?被骗怕了,被坑怕了…… 人心惶惶,黑暗,普通人无非就是进厂…… 黑厂黑中介拖欠工资比比皆是无法讨薪……
要坚持贯彻落实统计责任,进一步按需精准抽样,灵活统计,把发展新时代创新型统计方法放在首要位置,为数据的长期稳中向好提供根本保障。坚持非必要,不统计,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统计数据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对于不利的数据,要露头就打、动态清零、捞干筛净,迅速切断不良数据的源头,打好统计这一仗,要巩固来之不易的优良数据,主动保证数据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就业市场的矛盾和难度,
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
一边是再创新高的 1076 万应届毕业人数,
另一边是 18.2% 的青年失业率,
而与此同时,
面向 2023 届毕业生的秋季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帷幕,
也就是 2023 年毕业的同学即将抵达求职战场,
如果你也是 2023 年毕业,
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
那建议你好好看看我的往期视频。
针对 23 年毕业的同学,
想要毕业不失业,
和高薪就业,该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充分利用好现在剩下的每个假期,
甚至是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
在就业机会减少,求职难度增加的当下,
唯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破局。
而企业实习经验,是除了学历以外,
最能够获得企业认可的关键。
第二,提前开始规划和准备你的升学就业计划。
如果你目前本科在读,
也考虑继续提升学历,不论是考研还是留学。
而如果未来考虑进入金融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核心岗位招聘要求,
往往都是硕士及以上的学历。
所以同学们要提前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同时,也预留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习。
第三,不要一味地把 “就业难” 作为自己不去工作的理由。
大环境不好,
那么你应届生的身份就更加宝贵。
先尝试进入目标的行业积累工作经验,
这样你才能够在后续,
大环境变好的时候脱颖而出。
如果现在选择先待业的同学,
你会发现到时候再去找工作,
你还是跟从前一样没有任何竞争力。
关注【余老师带你求职】一分钟带你 offer!
第一,不存在失业这一说,只有灵活就业。
第二,灵活就业是年轻一代对抗美帝主义的斗争方式。
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年轻一代充分考虑到了民族企业家积累财富的不易,加入灵活就业既可以减轻民族企业家的经济负担,还能把省下的社保、加班、福利等资金用于收购外国的房产、土地,走曲线强国道路。
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还可以制造出年轻一代摆烂、躺平的假象,迷惑美帝敌人,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发送 “福利主义糖衣炮弹” 和“污名化劳动法”的阴谋已经实现,实则年轻一代已经把对抗工作转移到了地下,默默为国家节省社会资源,节约下来的资源最终都会转变为炮弹,狠狠砸在美帝主义的头上。
这波是美帝主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整肃网络舆论,不允许发表失业相关评论。
隐藏就业底层数据,官媒宣传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有个问题还是要想清楚的
就业率低是年轻人可以选择不就业啃老,还是没有足够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
就业市场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
很明显大部分是后者…
劳动法落实不下去是因为就业人口多于可提供的岗位,资本家有了定价权,你加班就加,不加班就换。
为什么一定要加班呢?因为国内还是以低端产业为主,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只能靠压榨人力成本降低公司成本。
当然互联网高薪行业也加班,因为高薪岗位少,你不干找不到更好的地。
所以整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业岗位占比,毕竟工厂岗位多没人去不是。
比如小米手机便宜好用,大家作为消费者肯定喜欢。但小米手机利润只有 2%,他不赚钱,如何提供高薪岗位?产业升级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中国企业起步晚,和国外企业竞争天生劣势,成本高,周期长,还被各种打压,资本家肯定为了赚钱,没必要。所以会有各种产业保护,各国都是这么做的,制造业强国也基本都是靠山寨,靠污染发展的。(德国、日本)
为什么产业升级不顺利?个人认为是房产行业吸收了太多热钱,不公平的分配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算一下就知道中国的负债率比美国这种不爱存钱的国家还高,国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负债率越高越容易引发通货紧缩,到时候失业率会更高。
私以为劳动法的严格落实是结果而非原因。失业率越低,劳动法才越容易严格落实。
失业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肯定不是因为大学生这几年毕业太多,这个理由根本就不成立。第一,每年有适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必定有更多的人退出劳动力市场。譬如今年,如果按照 60 岁退休,那么今年退休的就是 1962 年的生人,1962 年,中国出生人口是 2400 万,大学生按 22 岁毕业,同时假定所有人都是 22 岁进入工作岗位,那么 2000 年出生了 1800 万人,这么一出一进,实际劳动人口是减少了 600 万。大学生上了大专或者本科,除了提高个人知识之外,实际上是把就业延后了 3 年或者 4 年,这本身就是在极大缓解了失业问题。
当前我们的就业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失业人群。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合理、合规、合法的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看清楚,是合理、合规、合法的岗位太少,不是高端岗位、低端岗位的问题。人各有所长、能力有高有低,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进厂、进工地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岗位是违规、违法的重灾区。对于年轻人而言,进入这些岗位,往往会觉得得不偿失。
那么失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效率的提高。
第二,就是需求的不足或者说相对的不足。
效率的提高,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分工,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分工,或者是全社会的分工,都会提高效率。譬如,国富论中开篇就提到的一个例子:制针业,如果不分工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可能制造一根针,最多也不可能超过 20 根。但是 10 个人分工,则一天可以制针 48000 根,平均一人制针 4800 根。如果是在市场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人们不可能因为制针量大增,就会大量购买针),那么必然会带来社会化的失业。
第二种,个人效率的提高,个人效率的提高,分为两种,1、个人单位时间内效率的提高,譬如这个工作,你刚做的时候,一小时可以生产 10 个,随着你熟练程度的增加,一个小时生产 15 个。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这个工厂的目标是一天 3000 个,那么,一个人工作 8 个小时,个人一天是 80 个,工厂需要雇佣 37.5 个人,现在每人每小时生产 15 个,一个工人一天生产 120 个,那么工厂只需要雇佣 25 个人。这就客观上造成了 12.5 个人的失业。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人绝对效率的提高。还用上面的例子,工厂目标不变,还是 3000 个。原来大家工作 8 个小时,那么现在每个人工作 10 个小时,当每个人每小时生产 10 个的时候,需要雇佣 30 个人,当每个人每小时生产 15 个的时候,则只需要雇佣 20 个人。从 37.5 个人到 20 个人,这就造成了 17.5 个人失业,有接近一半的人失业。如果每个人工作时间调整为 12 个小时,每个小时生产 15 个,那么工厂生产 3000 个,则只需要雇佣 16.6 个人,大半人都会失业。所以,你看,996 的福报造就的是一半以上的人没工作!
第三种也是科技的进步,对于就业而言,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首先科技进步会带来失业,譬如在工厂内部,由于新设备、新机器的加入会大大提高效率,譬如港口,以前的港口可以说是人员最密集的工作场所,成千上万的港口工人搬运货物,而现在,最先进的港口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由人操纵机器,非常高效,港口工人自然就是失业了。至于现在电商,造成的失业就更多了。但是科技除了提高效率、造成失业,还会开辟新的行业,造就新的就业岗位。譬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取代了原来的功能机,开辟了手机触屏业、手机芯片业,也扩大了原来的手机电池生产。功能机取代了原来的固话、BB 机、电报。这些实际上是扩大了就业。
第二。需求的不足。需求不足是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且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至少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解决。一个企业生产了价值 1000 万的产品,假设成本是 700 万(成本是原材料、设备、房屋、水电),剩余的 300 万是由 10 个工人创造(这一部分才是工厂存在的价值,也是工厂创造的价值),工人的工资是 150 万,平均每个人是 15 万,剩余 150 万的由老板拿走。工人的 15 万工资,工人会不会全花掉?一般来讲,不会,假设工人消费 10 万,那么 10 个工人就有 50 万的剩余,老板这 150 万当然也不能全部拿来消费,如果老板消费 50 万,那么就有 100 要得结余。这仅仅是一个工厂的结余,是 150 万。工厂向社会的供给是 300 万,但是他自己的需求是 150 万,结余 150 万,如果所有的工厂都是如此,那必然是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匹配。供给大于需求。所以,马云为什么总是在鼓励大家消费,其实富人的消费是无法扩大的,因为富人太少,占有的财富太多,譬如王校长,一年就是消费一个亿,他也不可能把钱花完。普通老百姓则总是相对更加贫困,就算是老百姓全部花完,需求也还是不足。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全球的发达国家都是借债度日,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持好高福利、养老。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于是政府借债去满足供给的需要、维持经济发展。
中国这几年的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冠疫情则加速了这个进程。第一,国内需求不足,这是一个一直就存在的现象,老百姓本身就是相对更加贫困,再加上国人买房(房地产实际上就是寅吃卯粮,拿未来 30 的一部分收入来支持现有经济的发展,可是人买房以后,不会持续买房,所以房地产其实是不可持续的。)需求被大大压缩。
第二,国外需求,国外的需求其实也是不足的,新冠疫情必然是会带来需求下降。
如何破局:其实要想增加就业,必要的要增加需求。1、政府的基建,这个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怎么说,现阶段,我们其实还是有巨大的基建需求。2、科技的进步,从外国人手里抢到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开辟新的产业。3、落实《劳动法》,996 真的会造成贫困和失业。4、增加劳动在分配中的占比。5、降低现有房贷的利率,房贷的利息基本占整个还款金额的一半,如果没有房贷的利息,必然能释放巨大的需求。
结构性失业说白了是市场的供需结构不匹配:
长期扩招,造成巨量的高端人才供应 + 工人短缺,没有对应的高端产业提供需求;
百度百科了一下:
1999 年,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扩招;
2008 年,教育部反省了:扩招早该刹车了,扩到这个地步我们错了。
然后金融危机一个浪打过来,硕博扩招开始了。
2012 年正式结束本科扩招。
你能说错了吗?宏观调控是有其滞后性的,但是作为行为主体,我们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90 后是有点命苦在身上的:带着上一代人的学历崇拜,去接受最刺激的学历贬值,直面落差。
供应端学历贬值的时候,需求端确实也闲着了。
最后结果就是:本来 该收普本的地方,要面子签了双一流的;实在缺工的地方,找不到人。
都咋想的呢?
双一流:我要是能找到钱多事少的工作,我稀罕干这些吗?
【高端产业吸纳不了高端人才,只能去下沉市场卷起来】
普本:谁不知道进厂就是下等人?随便一个考试都限本科以上,真当我傻吗?
【低端产业里,人就是耗材,就是燃烧血汗,也没办法】
再后来经济形势更差了,面子没意思,能收普本的地方,收带资源的就行;缺工的地方,是男的就行。反正大家都准备好下岗了,想得开就灵活就业,想不开就考公考编。
这真的很难称之为摩擦性失业,算摩擦的话这都摩擦出断层来了。
倒霉就倒霉在前期的高等教育扩招没能卷出高端产业,只是延迟了就业危机的爆发。
从 09 年经济危机扩招,这一批人 2013 年毕业开始,每一年都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
令人怀念世界末日 2012。
附图:
回顾 2013 年起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步一步看真的怀疑这世界就是一个庞氏骗局,来得晚就是给来得早的人接盘。
毕业生人数从 699 万人一步一步走到了 1076 万人。真刺激。
我以为的常规操作:搞活经济,鼓励创业,说不定卷出哪个 idea 又是上亿市场。
可惜地球已经穷途末路了,元宇宙里卷到底有什么意思。
现实操作是谁也不知道一会儿要绞杀谁下架谁。
直接薅干净教育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职教分流搞缩招,强制向低端制造业输送劳力,开启内殖民道路倒是有可能。走这条路的话,现在真是最好的时代。
建议收失业税。毕业后 14 天没有就业的开始课重税。
同时由于失业人员存在防疫风险,应当将所有失业人员一律隔离,隔离期间一律自费,什么时候找到工作什么时候出去。并且为了防止失业人员传播负面情绪,所有隔离人员禁止与外界的一切接触,没收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
将所有失业人员接触过得人定为密切接触人员,一律自费隔离。
将破坏就业罪写入刑法。隔离满 14 天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入刑。
这样一来,失业问题将会被快速解决。
不会吧?难道我们希望工作随便找?
我觉得共产主义,很多人是被默默共产的那个人。
别人不知道,我 18 年毕业季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找到工作,毕竟大学有相当一部分是划水摸鱼的学渣,比如我,忙着挂科补考。
辅导员和班主任一直督促我们签就业协议,谁没签就好像大逆不道,天天追着监督你。老师们一方面是好心,毕竟学校有招聘会,要珍惜每次机会,一方面都有指标,就业率难看影响明年招生宣传和学校给学院的指标。
学生难,老师也难,无奈有些只能先找亲戚公司或者朋友签份假的就业协议,糊弄过去,老师不再死盯着你,你自己也自我安慰接下来慢慢找,松了一口气。
还有考研没考上的同学,不想找工作,想继续二战,学校建议保留学籍一年,这样他们就不算当年毕业,不加入就业率的统计之中。
我是普通一本,只能说现实的就业率可能更低,因为有一部分可能是为了相互的体面糊弄。我是毕业后过了俩个月才找到工作,但我的就业协议在毕业之前就签了,老师们也知道有些人是糊弄的假协议,但有什么关系呢,任务完成就好,毕业了哪能给你再操那么多心,还要准备迎接下一波新崽子。
而每年看着城市毕业生薪资水平,人均工资,都不是滋味。我觉得或许是自己太差劲了,我总是拉后腿,连平均线都达不到。
我们已经全民步入小康社会,至于小康不小康,定义小康标准的说的算。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孔子的话穿越历史的场合,到今天依旧振聋发聩,他不断警示我们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在调控运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推动经济跨越进步,但是令人心痛的是,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只注重了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的表面没有真正理解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的内涵,这造成了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永续发展的潜力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使用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这把锋利的刀刃,助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的全面合理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放在核心区位,置于首要地位,将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之道。
有一个名为 “蝴蝶效应” 的理论:南美洲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有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大陆形成一场龙卷风。它启示我们,小的、好的机制或事物应及时正确引导,为社会发展服务;小的、坏的机制或是事物应及时改正或是消除,避免危害社会。在 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领域, 作用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然而他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不仅会保障传统,树立环境,还会制约出台总体布局,拓宽动力,执行政策。因此我们要支持焦点,感召设想,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求真务实,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工作制度化,建立体系,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工作正常化,规范办文,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工作程序化,强化责任,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工作有序化,注重质量,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服务规范化,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工作正常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经误者在诸子。” 对于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问题,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敲下去,将针对性干在实处,做到细处,落在深处。惟其如此,才能将钉子钉牢钉实,才能将年轻人失业率偏高,国家需高度重视问题彻底解决,才能让发展的脚步更加平稳坚定。
国内,现在,就是个高压锅.
隐瞒苦痛,难道就不存在了吗?
别从弱者身上找优越感了行吗?
就不能学学人家好?
尊重劳动力很难吗?
《劳动法》是一纸空文吗?
真是让人失望啊.
这是 “黑嘴” 啊,恶意解读我国极度优秀的经济态势
还请有关部门打击一下发表此类言论的行为(笑)
原先的设想是
50 人的公司,干 100 人的活,双倍的收益
现实可能是
50 人的公司,只有 50 人的活,于是招了 25 人干 50 人的活,当其他渠道没法吸收这 25 人时,另外 25 人就只能失业了
都是美国搞的鬼,这个数据一定有误!
我们是法制国家,人民工作受劳动法保护!
进厂工作有保障,交社保还不加班!
进互联网有前途,狼性文化培养奉献精神!
当销售有前途,无责任底薪 3000!
进工地有前途,不用自费买电脑!
我们的经济稳中向好,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不说了,说的我有点想笑. jpg
最后来张我喜欢的图镇楼
半夜赶作业刷到这个
简单说说个人看法吧
认为失业率高需要重视
大概就是缺人干活了,想要更多年轻好用的数字出现,可是这些数字不乐意拿着回不了本的工资干活,那就重视重视。
很奇怪的一个点是,大学生家教 100-200/h
但是不是常有,读书的时候兼职还不错,工作专职就捉襟见肘。
普通工作大概够个房租,干不下去不就失业了,如果干一天的活,除去生存生活必须,能剩一半,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很危险没有很极限地累,大概也是以我的视野看不到的好工作。but 现实是这样的工作很少呀。
还有一个挺有趣的事
前段时间家乡团委打电话,希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些政府部门的暑期实践,在此之前没想到小小的一个县可以有这么多闲职,或者说是缺这么多免费劳力去干活,对,暑期实习没有任何报酬,只有偶尔几个部门比如银行实习有一点点薪水。
“主要是为了让你们提前适应一下这样的工作环境,希望你们多多参与”
“有的岗位是有工资的,可以看看”
“不回来没关系,报个名就行”
[确认要报名吗,请一定确认入职,否则 xxxc]
“那你就不要报也行”
“这个就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你们体验一下,以后能不能进入工作岗位还是要看你们自己考”
一开始接到电话还挺感兴趣的,后面的钓鱼骗人就,不理解为什么要开这样的实践,大概是想考公需要体制内实习经历吧。
期待更好的环境ƪ(˘⌣˘)ʃ
44 年前种下的因,现在的果罢了。
短视就要付出代价。
各位同学:大家好!
…
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在理性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太远。人们沉迷于让自己显得更为成熟的理性之中,却忘记了 “人在变成理性生灵之前,先是感性生灵”,忘记了自然生灵在理性道路上所依赖的正是感性、感受、感情的发挥。**这普遍表现为,人们对世间苦难的无感和对人类遭遇的冷漠。
不是吗?
面对残忍狠毒的暴力殴打和不忍直视的欺侮凌辱,人们或袖手旁观或避之唯恐不及;
面对疼痛难忍的临盆待产和刻不容缓的危重病患,人们或拒之门外或等待指令;
面对流落街头的被困打工人和缺吃少喝的被困司机,人们或无暇顾及或照 “章” 办事;
面对打工农民的返乡渴望和种地农民的下田劳动,人们或 “恶意” 相加或奉命阻拦。
…
未来,…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身处什么岗位:
请努力感受普通人面对刻板规定时的无奈感。
依规办事本是基本的社会原则。但是,“人间万事细如毛”,任何规定都是对复杂世界的简单化,不可能涵盖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斯科特的研究指出,**无论多么细致的条文,一旦制定,就必然会牺牲自身弹性,抹除无法预期,冻结活生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国家在政策执行时历来强调因地制宜,不搞 “一刀切”。在面对普通人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时,或遇到“过生日买二斤切面” 等生活日常时,一定要将心比心、多感受、多理解,不仅要看到一条条文字规定,更要看到一个个情感生灵。要知道,规定或许可以限制人的行为,但不能改变人的思想;规定或许可以使人貌恭,但未必能令人心服。若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一句 “这是规定” 来回应民众需求,那只会让朴实的普通人产生深深的无奈感。
请努力感受普通人面对权力任性时的无力感。
权力行使本是正常的治理行为。孟德斯鸠指出,**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约束权力。**因此,我们国家强调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对管理工作者尤为重要。**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权力不能是无限的。**要知道,在系统里的一个小小动作,如一个指令、一个变码,就足以影响无数普通人的生产生活。要明白,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评估并不断修正调整,这是正常的政策过程。但面对存在明显缺陷或逻辑谬误的政策,甚至是一则通知,若管理者只以 “电脑系统已经设置了”、“通知已经发出了”、“已经上过会了” 等来回应民众诉求,那只会让老实的普通人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请努力感受普通人面对欺辱苦难时的无助感。
“为人民谋幸福” 是必须牢记的初心。因此,我们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其实,**“希望人幸福” 和 “希望人不受苦难”,完全是一回事。**而 “希望人不受苦难”,首先就需要能够感受人的苦难。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观点,**不能将人民理解为一个抽象的集合词,而应该指每一个个体生命,这里的关键词是 “每一个” 和“个体生命”。尤其是,不能只认真研究文件里的“人民”,而不仔细留心现实中的“人民”。**因此,当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个体生命受到欺辱或面临苦难时,都应该得到及时而全面的援助和救助。要知道,社会里的每个人都会设想这样的事件某一天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不能将之视为 “个别现象” 来应对处理,否则只会让平凡的普通人产生深深的无助感。
…
各位同学,这是我两届院长任期的最后一年即第八年在学院毕业典礼上讲话。每次的讲话都是我希望叮嘱大家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的每一个字句,都是我个人真实而刻骨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我有日常记录的习惯,这段时间记录了很多这八次讲话尚未涵盖的一些重要主题,如 “保持底线”、“回归常识”、“真实做人”、“高雅做事” 等,我把这些主题留给大家未来自己思考吧。
对学院来说,每年都有毕业季,但对同学来说,最多几年才会有一次毕业季。因此,每一年的毕业典礼,学院都用尽全力。毕业就是离别,虽然是最美的告别,但终究还是要分别。其实我也很难预料你们每个人的未来,但无论是孤独,还是迷茫,或是成长,我想借鲁米的话,与大家说:**在民主楼旁,那里有钟,有树,有老水塔;在小白楼下,那里有亭,有草,有玉兰花;你们不来的话,这一切都了无意义,你们来了的话,这一切也会变得了无意义。**我希望新的学生不断到来,也希望老的学生时常回来!
谢谢大家!
——叶敬忠
国家关心的不是年轻人,是年轻人的失业率数据,体现出来的经济不景气的情况。
我就觉得吧,就现在这光景,刚毕业的人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希望在的行业还活跃么,也不是说整天提劳动法 996 对不对该不该的是,主要目前情况就相当于救灾的时候发的窝窝头,你说按流程应该是白面馒头,这不是白面馒头窝窝头的区别,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现在白面馒头就那些,都被人占完了,剩下的就只是窝窝头了。
实际情况就是市场非常不活跃,光景很不好,有工作的苟着等着情况变好,曾经有工作但是没工作的人想办法搞钱,但是一直没有工作以及头一次出来工作的在想着世界为什么是这样。
这就像是,唐山打人事件中有人问女的大晚上吃夜宵有错么,问题问的就不对,那不是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晚上出门就是有危险的现实问题,不管男女都一样。
就业也是一样,光景差的时候,苟活或者打磨内功等待下一次机会来临才是关注重点,而不是问一些就当前条件没能力改的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历史课本上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配图,也就是这个。
失业的年轻人实在不行了可以了解一下洋人留学生,他们一年几十万的补贴,没有购置固定资产,全是现金存款。而且在中国当人上人久了,对陌生人没有那么冷漠。
把牛马、耗材、当个人,官老爷门做点实事,蛋糕分一下,真实的基尼系数降一降,社会主义搞起来,大家都会安居乐业。
虽然我很爱种花家,但每次看到现生状况,都忍不住会想……emmm 还能维持多少年?
那就高度重视呗。
我有个大专毕业的发小,已经在家宅了 8 个月。
题主居心叵测,霍乱人心
这是一个比往年更让人迷茫的毕业季。在 6 月 15 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发言人付凌晖说了一句话:“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
1、全社会的失业率,是在下降的。5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 5.9%,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是 5.1%,也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
农民工的就业,也在改善。5 月份,全国外来农业户籍人员调查失业率为 6.2%,比上月回落 0.4 个百分点。总之,5 月份开始复工复产后,尤其是制造业重镇长三角恢复人流和物流,大龄的、从事基础工作的、整个就业市场的 “基本盘”,算是扛过了上半年的困难模式,没出乱子。
2、年轻人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5 月份,全国 16-24 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 18.4%,比上月上升了 0.2 个百分点。照往年的规律,每年 3 月 - 7 月都属于毕业季。
按照国家统计局往年数据,每年的 3 月 - 7 月,16 岁 - 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会呈上升态势,在 7 月达到年内最高点,而后逐渐下降。
今年也符合这个规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上升得更快,更猛,更猝不及防。
3 月,16 岁 - 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16%。4 月,上升到 18.2%。5 月,上升到 18.4%。
3-5 月份,16-24 岁人群的失业率,全部高于往年水平。
我还查到一个数据,据《2022 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显示,截至 4 月中旬,仅有 46.7% 的应届生收到工作录取,远不及去年同期的 62.8%。
关键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还没来。
全国 2022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约为 1076 万人,同比增长 18.2%。
毕业生的绝对量,与同比增长速度,全部达到历年来最高。
25-59 岁,16-24 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就业形势,似乎也符合现在不同群体的观感。
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是:
前两天,蓝白说 5 月的出口、汽车、制造业、房地产,跟 4 月相比,都出现了复苏的势头。
因为疫情最猛的一波冲击过去之后,数据确实在变好。
可从很多人的反馈来看,基本都是 “没感受到、不相信、不想听”。
1,在互联网上,年轻人的声量更大。
比如我看后台,大部分朋友的年龄段,集中在 25 岁左右,男性占比将近 9 成。
这个年龄,恰好跟青年失业率高的年龄段,是重合的。
而其他的就业主体,比如唯唯诺诺,养家糊口的中年人,比如下班只想刷短视频放松的普通人,他们对这个话题无感,沉默寡言。
2,因为话题太过宏观,只是基于 4 月份的环比变化。
且不说,这种复苏迹象能不能传导到你我的工作和薪水。
即便感知到了环境的变化,大家还是倾向于输出情绪。
对此,我很理解。
平时对着同学老板同事,天天戴个面具保持微笑,已经够累了。
好不容易休息会,再跑到网上互相鼓劲喝鸡汤,这不符合我们的作息规律。
说回就业这件事。
要讨论背后的成因,蓝白觉得,首先还是要明确概念。
城镇调查失业率,跟登记失业率,是两个概念。
调查,是统计局的调查员,按样本户,主动入户的方式。
登记,是个人去劳动部门办就业失业登记证,是被动方式。
显然,找不到工作,谁会闲着没事去办失业登记证。
这种被动的登记方式,往往受地方上的操控,很容易造成失真。
远远不如统计部门主动出击,拿着表格挨个去问,数据来得真实。
调查失业率这个指标,从 2004 年启动,直到 2014 年,才第一次发布了数据,2018 年开始,才每个月公布一次数据。
所以,诞生时间这么短的数据,一旦披上了 “有数据以来、有史以来” 的外衣,就具有一定的蒙蔽性。
也就是说,担忧是对的,重视是对的,但不要过度渲染。
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有工作能力而未工作、近三个月内寻找过工作,且有合适的工作能在两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员。
请注意这段话的含义:
1,16 岁以上,有力气,有头脑,有能力工作。
2,最近 3 个月在找工作,只要找到合适的,直接就能上岗。
符合这两个条件,却还是找不到工作,这确实让人很不爽。
这两个条件里,隐含了一个失业率的核心特征:
工作意愿。
我不想上班,也不想上学,家里有矿也好,父母养着也罢,精打细算也行,总之不想去上班,谁劝都不行,这不叫失业。
我特别想工作,找了好几个月,却没人要我,这才叫失业。
努力找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审视青年失业率的上升,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在具备强烈的工作意愿前提下,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这绝非能用 “这一届年轻人眼高手低” 之类的词粗暴打标签可以解释的。
一定跟外界形势有关。
上面说了,年轻人对经济复苏是不敏感的,除了互联网的固有特征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业、出口订单、核心城市新房与二手房的成交、汽车销量,这些数据,确实是宏大经济体系的支柱。
但这些行业,并非年轻人的容身之所。
对青年就业有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一个行业:
服务业。
东方证券陈至奕的报告指出:
“接触式” 服务业(比如居民服务、住宿和餐饮业),在疫情之后修复不足,而从以往就业数据来看,这恰恰是吸纳 16-24 岁就业人员的重要行业。
除此之外,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监管,可能也对相关就业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个直接的证据是:越是大城市,青年失业压力越大。
光大彭文生的数据:
疫情之下,大城市就业压力反而更大,2017-2020 年,31 个大城市失业率平均比全国失业率低 0.11 个百分点,2021 年以来则平均高 0.15 个百分点。
1,大城市是年轻人的向往之地,这一点不用多说。
2,疫情传播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来实现,大城市作为区域枢纽,面临的疫情风险更大。
比如,5 月前 3 周,全国 18 个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同比下降 44%、加权平均拥堵指数下降 7%,而同期全国百城拥堵指数已经实现 1% 的同比正增长。
3,大城市线下服务业就业占比更高,教培、互联网扎堆,受影响也更大。
服务业复苏缓慢,失业压力加剧,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一句话:保就业,尤其是年轻人就业的关键,是保服务业。
第二,吸纳大量年轻人的服务业企业行为出现变化,这是疫情发生后出现的新现象。
中金宏观段玉柱的报告里说:“后疫情” 时期,青年人与主体人群的就业表现分化,跟不确定性之下,企业的成本决策有关。
在面临疫情带来的短期压力和长期不确定性时,企业减少人力成本开支的常用方式,有三种:
缩招、降薪、裁员。
其中,“招新” 是成本扩张型的举措,涉及的是增量变化而非存量调整,不像裁员和降薪那样会损害在职员工的权益,执行阻力较小。
但因为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比如,说不定明天写字楼就封了,说不定一周后就能上班了。
这就使得,企业未来可能随时迎来业务反弹。
这样一来,企业就不会轻易解雇在职的成熟员工,以便一旦疫情后需求修复便可以快速复产。
所以,疫情压制下,企业更多选择了缩招、降薪来 “共克时艰”,而非轻易裁员。
表现在失业率上,那当然就是:
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平稳,而青年人失业率走高。
顺着这个思路,蓝白觉得,企业这种 “左右横跳” 的行为变化,背后还隐藏了一个逻辑: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传得挺广,《当资产负债表不想奋斗了》。
还是那个例子已经被举烂的日本,泡沫破灭导致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让大量公司和家庭都资不抵债。
辜朝明的研究说:1989 年后的资产价格暴跌,让日本损失了 1500 万亿日元的财富,而造成的缺口又让企业和家庭进行了至少 15 年的净债务偿还。
“虽然对单个企业来说,偿债是正确且负责任的,但是当所有企业都开始同时这样做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这种令人恐慌的局面,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特定的外部冲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行为目标。
是的,当大家的脑子里都是 “先还债再说吧”,借钱的欲望必然下降,从而使传统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手段失效。
这篇文章,包括最近这些年讨论衰退、泡沫的文章,都反复把日本拿出来当靶子。
在青年失业率走高的背后,是特殊的 2022 年,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低负债、不扩张、保守经营。
隔壁这段历史,老是被拿出来 “鞭尸”。
一方面,能充当人们的保守情绪投射,不想重蹈覆辙。
另一方面,又是众人对未来不可测的深深忌惮。
前段时间,蓝白做了一期 “提前还贷” 的视频。
企业和家庭,因为资产负债表受损,而不得不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和投资、归还债务和去杠杆。
其实意思都差不多,跟前些年的疯狂借贷的财富幻觉年代比起来,环境变了。
拿最近半年的遭遇和感慨,与隔壁失去的 20 年做对比,值得商榷。
粤开罗志恒有份报告,叫《资产负债表不是不想奋斗,只是被现金流量表束缚了手脚》。
一方面,他们在论证上,使用了扩大化的解释,把资产负债表受损跟 “衰退” 划等号;
另一方面,在经济和政策含义上,又使用了原始解释,将日本 “失去的二十年” 作为参照。
话是拦路虎,衣服是渗人的毛。
简单粗暴的套用概念,这显然不客观。
在服务业受损,青年失业率走高的背后,更多的是 “现金流量表冲击”。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因为资产价格暴跌导致微观主体资不抵债,因此首先需要稳定资产价格,同时政府部门要加杠杆,以对冲私人部门降杠杆。
现金流量表的冲击,是居民和企业入不敷出,要做的是帮助私人部门开源节流,缓解资金链紧张。
前者,是 “重症需下猛药”。
后者,是 “帮一把,扶上马”。
今年的政策,已经有很多了。
对个人,给中低收入群体补贴,发消费券或者现金,汽车减购置税,降房贷利率降契税,刺激耐用品消费。
对企业,落实留抵退税、缓缴社保、减免房租、延缓支付利息。
对于地方政府,财政也在全力保基层运转。
保障青年就业这一块。
我查了今年的政策,对毕业生,很多地方能免除今年要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延期期间不计复利、不收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
明年开始,不再发放本科和研究生的就业报到证。
自主创业的有补贴和兜底,灵活就业的可以申请社保补贴。
健全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
线下服务业场景的修复,包括酒店、旅游、住宿、餐饮,这需要更灵活的防疫措施,最近我看到不少城市的常态化核酸时间都延长到了 72 小时,线下服务业的复工要求也在降低。
还有,互联网、教培、房地产,这三个大量吸纳就业的领域,有更明确的监管预期。
居民的消费和购房支出,是企业的收入,企业的工资支出,是居民的收入,下游企业的订单支出,是上游企业的收入。
通过一揽子的措施,使各部门的现金流进入良性循环,对未来有稳定预期的经营环境,企业招人的意愿,才会放大。
至于工作意愿的变化,过度教育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和用工需求错配,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改天再聊吧。
最近很多知友找到找到老晏,问老晏被套了怎么办。都表示 2022 投资很难,只能关灯吃面。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套非常实用的炒股文档。都是本人总结的实盘经验,现在无偿分享给大家,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我的初衷就是让我粉丝朋友们都能够在股市中有收获,早日实现财富自由,有兴趣想提升自己的朋友都可以来领取,关注公众号:【晏哥说股】,回复,领取资料,即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蓝白观楼市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这一届的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了
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现在失业率估计是真的高,各种刷单骗子倾巢出动,我这两天收到三个骗子的私信了已经
我这还没失业呢,不知道真失业的老哥怎样,估计比这猛的多。
两个月前在豆瓣上看到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可以登记一下,有合适的工作政府可能会打电话给你,或者发送招聘信息。
昨天我接到人社局的电话了,他打了两个,是一种很轻蔑的语气:你是在哪里看到这个途径的? 怎么登记的? 现在还没有工作吗? 也没事,我打电话就是问一下情况,祝你早日找到工作……
这着急?
只要我持续不断的加班,你们就别想有岗位。
难得,点个赞,我以为国家统计局那帮人只会粉饰太平呢。
就挺烦的,现在工作嘛,事多钱少,休假还得不到保障,不工作嘛,没钱用,家里喝西北风吗,正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钱的已经财富自由,天天不上班,我们还在这里天天担心失业就业问题
先研究一下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的比例。
统计局:这他么还怎么编?
如果三个人做了五个人的活,那么就会有 2 个人失业。
如果 40 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变成 80 个小时,那么就有 1 个人失业。
如果每个人都一周工作 80 个小时,那么让他们匀出 5 个小时来 cover 因个人原因请假的同事,就是强人所难。
如果工人因有毒的工作环境(包括但不限于物质和精神上的有毒)生病,不仅损害工人个人人力价值,同时也损害社会福祉。国家需要医保社保等社会救济来保障病人的生活质量。
极度压缩了用人成本,利好的是企业主,损害的是社会福祉。
也有工作。
我大学生,暑假出去转悠了了一圈。
一天十四个小时,一个月两天假,一个月三千块钱。
黑奴都不敢这么使。
我高度近视,没戴眼镜,懒得看。
我就想有份工作,下个月我的失业金就到期了~看到这个主题,我头疼的要死。唉~
双非一本
土木大类
应届毕业生
班里算上考研上岸的
真实就业率只有一半
还不是我不努力,怎么就考不上 211,985,别人都有工作我没有,我活该!
从就业率稳中向好,变成了认为失业率偏高,看来是纸要包不住了
因为领钱的人太多了
交钱的嫌少,花钱的嫌多。如果不是因为购房资格,我交他 xxxxxxxxxxxxxxx
扯点跑题的。
我上学时有个老师,脾气臭,骂人声在整个走廊都能听得见,土了吧唧,整天抱个旧茶叶缸子,不修边幅。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家长争着抢着把自家孩子往他班里送。为啥,因为他教的好,对孩子负责,护犊子,是真关心爱护学生。
现如今的公仆,对百姓是真的亲切和善,待人接物挑不出一点错处,与群众对话,真的可以说是满分回答。
所以,是不是就因为不解决问题,才需要在面对群众时,要表现得更完美亲切些呢。
一边是上千万年轻人毕业即失业,另一边是打工仔们在 996 甚至 007,我就呵呵~~
问题下,我看到很多谈人口、加班、蒸车。那我想说:是老板要求加班?员工可以不加班?是一片嚷嚷着主动加班,其中很多可能还有无效加班的。
那我再问问,其中加班的是什么人去加班?为什么这么拼?他们是有钱人?那加班出的效果呢?现实中,加班的人工资不会差得去哪里?所以他们思想中加班是为了钱,为了突破阶级。
还有的是,他们很多父辈是劳苦大众,估计思想上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么是思想上还没改变过来,而非是什么整治问题,是思想上还没改过来,然后一大群人在那嚷嚷地带节奏,思想这个需要时间解决的啊,是根本问题。
作为年轻人,我希望早日解放台湾。
不会吧? 身边的同事都有工作啊
你们可不要被 50w 骗了,已经实现了全国脱贫怎么会还有人没有工作
不统计不就好了
谈这个太伤心了,我们来看看远处的理塘……
“需” 高度高度重视 也就是还没重视 重视了然后呢 世界观有了方法论在哪呢?能不能有个具体措施?怕还是没提上日程呢吧 别到最后又是劝进厂开滴滴把房租出去
个人认为,这类就业的结果是被房地产绑架。
2008/2015,这两个重大阶段,都是走了泡沫化的路子。
而科技上的进步,因为房地产而被打压。
后面的事情懂的都懂。
早一点发展职业教育就好了
说明需要灵活统计
其实很好解决,少生几个不就行了,已经生出来的进厂不就行了? 毕竟回去种地咱都不会
https://mp.weixin.qq.com/s/wqZ8OpQHJMA3141KPDQ5GA
说你缺人吧,每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考公考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说你不缺人吧结婚率生育率步步倒退 2023 提前进入人口负增长
我想了一下
可能是为了不辜负社会主义
一边养老金双轨制一边 007 一人干三人的活还一边吹嘘制度自信依法治国惹得祸?
但是中国 gcd 肯定是伟光正的
毕竟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新中国
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愿景还不够完成度
哪儿有失业的,我们都有房子、车子可以出租的。
根本原因都在 “专制”
这说明实际的数字,可能让统计局都害怕……
还不是因为你们年轻人眼高手低
高中以下?别天天送外卖了!给我进厂!
专科生?还想坐办公室?给我进厂!
本科生?牛什么啊!都给我进厂!
最重要的还是信心缺失吧,整天影视与网络中充斥着各种骄奢淫逸,富丽堂皇,我们就是普通人过不上那样的日子,好好努力买套房,搞辆车取个媳妇,生个娃好好培养争取能让他过上那样的生活,努力过后忽然发现,房子买不起,媳妇娶不起,现在男女两性性别对立那么严重,一部分人开始恐女,直接丧失欲望和动力,挣点钱不为别人为了自己好点吧,整天上个班受这样那样的气,挣这点钱还不够受气的钱,受罪又受气钱还挣得少那我就不干了,降低自己生活成本,窝家里不动了,一环扣一环,失业率增高,经济下行,很有可能还会面临着犯罪率的升高,积重难返,想要重拾信心就必须要下重药猛药
那个出租闲置房,用私家车接活的是不是统计局的?
所以他们是知道就业率低啊
尼玛的现在工厂敢开 9 块钱一个小时,爱干不干,10 年前都没这个价,我情愿当三和大神
睡大街都不上班,
哪儿失业啦?灵活就业好发
出生率低,结婚率低,工资低,待遇低,996 007;房价高,物价高,离婚率高…… 我都数不过来了,这几十年的政策哪个有用?来点作用吧,求求了
没关系可以下乡种地
肯定有很多恶意失业,给整体摸黑。
麻了,不想说
没有失业,全是灵活就业。
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国内一片祥和,生在大中华你就偷着乐吧。谁敢说个不,你信不信我给你安上 50w 标签;谁敢行动,你信不信我给你当暴徒报道。
国家需高度近视。
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是摆在台面上说了,很多事情都不会摆出来讲
加大公职人员淘汰力度!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带着公职人员一起卷,跟不上的就淘汰出局,管理好了,所有行业很快就都好起来了……
高失业率,虽然只是说明 “非应届毕业生且具有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和意愿、及时到劳动部门登记” 的年轻人大规模失业,但是也侧面反映出社会整体的失业率也比较高。
这就意味着可能有大面积的返贫——近十年来,各种宏大计划和蓝图中唯一一件没有不了了之并宣布成功的扶贫,也没达到预期结果。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呢。
我已经闭嘴了,说出来也没用,就是这样烂
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做了,在重视了… 创建新文件夹
高度重视
非必要不失业
应灵活就业尽灵活就业
切实做好责任到人
第一,贯彻落实劳动法
第二,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专业职业(如技工)的职业待遇(包括自己和社会面看法)
第三,让年轻人看到他们可实现的奋斗目标,比如说降低房价,降低租金,提供更多的低价保障房
第四,国家对各产业进行加大投资,促进产业进步,提供更多岗位
没找准自我定位的会觉得重视的应该是 “就业”, 人关注的其实是 “稳”, 从根本上点就是背道而驰的;
能有这种问题出现说明年轻人的统战价值可能有了一定体现, 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散了吧,他们是真不想解决,真想解决又不想出成本那就拿现在对储户红码那一套对违法的企业老板们?不说完全解决,但是劳资矛盾可以迅速缓解,就看愿不愿意了
都是可以拿钱不工作的主儿!
羊快死绝了,
最近来看,三支一扶,西部大开发,社会公益岗
就说越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像样了,待家里没事干也不会赶紧把家里闲置的车和房出租出去,但凡多折腾几下不至于连灵活都没法算,你看这不没法和上头交代了?现在只能让单位刚进来的那谁再写点材料了,多大点事还组织学习。想当初可比现在苦多了……
一个月没休息 不想干了 回家躺平得了
不用重视
我们国家没有失业率一说只有灵活就业
反正不和领导的丰功伟绩乌纱帽挂钩的东西,何必重视。韭菜们自生自灭吧
可能社会主义天天都在赢,年轻人腿都麻了,走不动干不了工作了,能不失业嘛
统计局: 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失业率过高了。
年轻人: 那您打算帮助年轻人就业吗?
统计局: 不不不,我打算修改一下统计办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旦居民大规模失业,整个国家都会动荡不安,甚至面临改朝换代的风险
啥?统计局居然说年轻人失业率偏高?
不是说好的 “灵活就业” 吗?这是 “灵活失业” 呢
人民政府好样的。解决不了问题就创造词汇掩盖问题!
不说社会上本来有许多失业的居民
每年还有数千万小学毕业生、中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
就业压力对社会安全的威胁是不可想象的
全面开发技术用计划经济做全面的福利工厂才能减少就业需要
你只管统计,剩下的交给天意。
三体:不要回应~这里 ·
年轻人总是恶意失业,没有相应国家号召灵活就业。
需要≠必须要,还可以压榨几年。
防止银行挤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配合
发钱吧,没有钱没法消费,不消费就无法促进消费,经济循环不起来;
直接给工作也行,全部收归国有,国有单位要解决所有人的工作,这样就不会存在失业问题。
但是拒绝给我们推送工作,这个动作我们去搜索一下就完成了,绝对不是解决工作的办法,
如果还敢到处宣传帮我们推送 3-5 个工作机会,作为政绩贴金,我们会唾弃有关部门的。
消费券发起来,现在发起来,美国都发了每人 5000 美元,香港发了几次每人 10000 元。
坐等发钱哈
把我顶上去,让有关部门看看我们的关注,期待天降钞票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互联网行业还用说么 互联网曾经多风光的一个行业,从这个行业里不少人真的拿上股票实现了财富自由,现在股市低迷手里的期权跟心相印都快差不多了,能不焦虑么 曾经有 hr 问过一个大厂出来面试的员工:现在你所在的行业公 …
知乎用户 拉夫罗夫的面包篮 发表 我国青年没收入很容易,但失业很难 知乎用户 卡瓦尼 发表 卢教授说了人话,我给他点赞。 知乎用户 lance 发表 已有十罪 鼠目寸光,不顾抗疫大局,是不智 无视老人小孩孕妇高风险,是不孝 没有专家担当,不 …
知乎用户 笨虎 发表 今天统计局发布了一系列 4 月经济数据,大部分数据虽然表现很差,但是都还在市场预期之内。 但是有一份数据很刺眼,那就是青年失业率。 青年失业率创了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 18.2%,超越了 2020 年的最高峰。 同时, …
知乎用户 大河向东流 fb 发表 2021 年和 2022 年真是难忘的两年,坐标郑州,所有大事件都赶上了。 我和媳妇作为毕业 4 年的职工,工作刚刚有了新的发展,年综合收入达到 30 万,想到慢慢肯定会过上好日子了。2020 年 8 月买 …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还是 K 型复苏的问题。 很多大面数据都挺好,例如上个月制造业的 PMI(采购人经理指数)是 51,已经连续 15 个月高于枯荣线。像食品工业、黑色金属、通用设备、交通设备的行业生产指数都比上个月高。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