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袋强了,病毒自然就弱了
收录于合集 #木蹊怎么看 106个 01 第一波高峰如约而至。 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你身边没有阳,那就要好好拓展下自己的圈子了。 当然,大多都是段子,多少是有点夸张的。 为了帮大家树立信心,一些地方已经很懂事地不再公布不好的结果。 这种行为要 …
收录于合集 #1960年代,改革开放前 10个
01
2020年的3月5日,方方在日记里写到了一个人,“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
……有一个人,恐怕业已被人遗忘,或者在有些人的记忆里,根本没有存在过。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像我这种恢复高考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因为他的命运,而思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我们自己的未来。……
遇罗克是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英雄,今天是他的忌日。我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
02
遇罗克是北京人,1942年5月1日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
在那个年代,出身歧视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一个著名的口号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即“血统论”)。
遇罗克根据常识判断,认为“血统论”是荒谬的。当其他人在声嘶力竭喊各种口号时,遇罗克站了出来,发声质疑。
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很多文章,最著名的就是1967年1月18日《中学文革报》第1期刊载的《出身论》。
遇罗克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是绝对的错误,它的错误在于:
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说穿了,它只承认老子的影响,认为老子超过了一切。
而且,遇罗克得出了一个与血统论完全相反的结论,“(朋友、领导、报纸、书籍等)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
即使是家庭影响,也不能机械地以出身来判定:
父母都是英雄,子女却流于放任,有时更糟糕。父母思想好,教育方法如果简单生硬,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同样,老子不好,家庭影响未必一定不好……
遇罗克的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被出身影响不能招工、上学等的年轻人,觉得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遇罗克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他与他们同病相怜,常常读着来信流泪,他说:“为了他们,值得去死。”
没过多久,上级发文,批判《出身论》。
1968年1月,遇罗克被捕。
1970年3月5日,也就是五十一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年仅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03
遇罗克去世九年零八个多月后,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1980年7月21日和22日连续两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诗情澎湃的万字长文:《划破夜幕的陨星——记思想解放的先驱遇罗克》。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似群星灿烂,彪炳于历史的太空。
那些扭转乾坤、功昭日月的巨星,那些有创造发明、能利国福民的名星,将永远被人们称颂。然而,人们也不会忘记,当银汉低垂、寒凝大地,我们民族蒙受巨大苦难的时候,那拼将自己全部的热,全部的力,全部的能,划破夜幕、放出流光的陨星。虽然看来它转瞬即逝了,却在千万人的心头留下了不熄的火种。
恰似长夜的十年动乱中,被残酷杀害的青年遇罗克,就是这样一颗过早陨落的智慧之星。
文章发表后,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报纸转载。
诗人北岛对遇罗克的遭遇深表同情,他写过两首诗献给遇罗克,一首是《结局或开始》,一首是《宣告》。
在《宣告》中,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以遇罗克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
宣告——献给遇罗克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04
在提出《出身论》的观点时,遇罗克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根据2010年4月14日《南方都市报》刊载的文章《在死刑号的日子》,遇罗克的狱友张朗朗说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
客观地说,遇罗克根本不用死,他是自愿去赴死的。他经常跟我说,他最喜欢的诗是“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他有种盗火者的心理,觉得像他们这样所谓出身不好的人,缺少牺牲的勇气。他想做这样一个先例。
遇罗克是完全自愿去赴死的,他是在为理想献祭。
张郎郎很佩服遇罗克的才学和胆识,曾问他:“你为一篇《出身论》去死,值得吗?”
遇罗克回答:“值得。”
从写下《出身论》那时起,遇罗克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宿命。他说:“我一定要记住两件事:一、死不低头;二、开始坚强最后还坚强。”
在遇罗克的遗物里有一件崭新的白背心。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遇罗克很少穿新衣服。他在狱中穿的背心已破烂不堪,就写信让家里人买件新的。但在他收到母亲给他买的新背心时,他已预感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决定把新背心留给弟弟,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上了刑场。
05
2009年清明节,遇罗克雕像在北京通州宋庄美术馆落成。雕像的底座是不锈钢的,上面刻着北岛题献给遇罗克的诗句:“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但年轻人知道遇罗克的越来越少了。
一位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在参观宋庄美术馆时,指着雕像问学者于建嵘: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
于建嵘深感意外,他对遇罗克这么快被人们遗忘深感遗憾,便撰写了文章《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于建嵘说,正是遇罗克的故事,让一代人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轻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
……可以说,正是读过他们的著作、听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才使我认识到中国现代史的沉重,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于建嵘说,一个民族需要记住那些曾经仰望过星空的遇罗克们,如果没有他们的鲜血,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如此美好。
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
06
今天的时代已经进步很多,今天的人们也比遇罗克要幸运很多,纪念遇罗克还有意义吗?
前几天,邻国一位19岁女孩被枪杀,她是华人,我们的同胞。昨天,有很多人在缅怀,为她的不幸去世感到悲痛。
有人在我的朋友圈恶毒地留言:“这个19岁的死全家,不能只死她一个”“都是美国给工资的”。然后甩下一句恶恨恨的“我想举报你”。
虽然对于“举报”之类的威胁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竟然有人会对一个在异国他乡遭遇不幸的同胞,如此冷血恶毒,这让我很震惊。
我并不恐惧,只觉得悲凉。有些东西,我们以为已经远去,但其实并没有消失,也许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寻找卷土重来的机会。
历史不可忘记,纪念遇罗克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们需要记住这位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而把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的年轻人,像他那样冷静的思考、明确地生活!
我写下这篇文字,是一个写字的人向前辈的致敬,也是致谢!
往期文章:
收录于合集 #木蹊怎么看 106个 01 第一波高峰如约而至。 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你身边没有阳,那就要好好拓展下自己的圈子了。 当然,大多都是段子,多少是有点夸张的。 为了帮大家树立信心,一些地方已经很懂事地不再公布不好的结果。 这种行为要 …
知乎用户 顾不若 发表 我家附近有一家日本工厂,员工也就两三百个人。 从十年前开始,这家日本工厂就赚不到什么钱,于是想搬到外地去,因为那里工人便宜。 然而当地 zf 死活不让搬,又是给地,又是补贴的,领导还亲自去工厂开会,给日本人做思想工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今天突然看到国豪父亲发了一条消息,进朋友圈一看,已多日无更新。 早前听说他身患抑郁,无心无力工作,辞职回家疗养,没想到再次看到消息,竟然已经天人永隔。 想起他的那句,「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 这也是他 …
知乎用户 浑中混 发表 哎?怎么能这么说呢? 封校你更能看清社会,你不需亲自步入社会,校领导们会提前让你感受什么叫官僚主义,什么叫保住乌纱帽的一百种方式,什么叫双标。(手动狗头) 当然,客观来说,实践能力的确下降。 知乎用户 魔王不在阎罗 …
知乎用户 氏族首领 发表 最近有一则视频,说是小学生拔河比赛输了,全教室的学生都在哭,老师哄了半天没有效果,只能说 “我们一起来唱《孤勇者》好不好”,结果全教室的学生都在唱这句: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