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虎山行不行 发表 严谨一点,把 “年轻” 俩字去了,也成立。 任何一个时代,就是一个大鱼缸,水质变了,里头的鱼都或多或少出问题,小鱼抵抗力还差点意思,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明现罢了。 就目前年轻人的负面心态来看,成因很多。注意,我说 …
当你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时候,如何确定自己真在接受专业服务,而不是找了个「高级陪聊」?
文|徐子明
最近十年,早先更多出现在电影里的心理咨询,越来越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视野。
在社会观念保守的中国,更多人愿意在心理方面寻求专业干预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然而难以忽视的,是其不菲的经济成本、鱼龙混杂的行业乱象等现实问题。
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定期看心理师就像矫正牙齿一样,是中产生活的标志,而在中国,即便是中产之家也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
**
· 据估计,中国有五千多万抑郁症患者,但平均每 10 万人口只有 2.1 名精神科医生(2015),美国和俄罗斯是中国的五到六倍。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每 10 万人口有 30 名心理师(2016),中国则只有 2 名左右
更何况,每个咬着牙花着每小时几百到几千元的价格,一周跟「那个人」聊上两次的中国中产,都不得不面对灵魂之问:
这玩意到底有用吗?
科学,还是玄学?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没有本质区别。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是一母双生,只不过心理治疗主要针对心理异常与精神疾病的患者,而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遇到心理问题的正常人。
作为舒缓和疗愈人心的手段,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本就非常复杂;放在中国语境下就更为复杂。毕竟,如果在中文论文库中查找「心理咨询」相关的研究,同时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
· 这是一些学者对 6546 篇中文相关论文进行文本分析之后的发现
国内关于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社会机构也没有进行回访调研。要回答是否有效的问题,只能放眼世界。
1956 年,美国有 36 种心理治疗体系;到 1970 年增加到 130 多种。现在,有 500 多种心理治疗的大小流派活跃在全球范围内。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好几百个流派中也存在着类似「主流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偏方」的划分,划分标准仍然是类似于循证医学的思路——效果验证,只不过心理学上的效果比医学存在更多的主观因素。
当今心理咨询有三大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和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的认知 - 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这三大流派都有众多疗法和技术经过了长期效果验证。众多研究发现,它们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各自擅长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这个结果有些令人意外。
尤其是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看上去如此不「科学」,理论奠基全凭弗洛伊德的个案观察和一张嘴,从神话扯到艺术再到性与本能。但它的方法在心理治疗与咨询中——尤其是解决诸如身心疾病等问题时——展示了实效。
**
**
· 好几个学者都写过名为《反弗洛伊德》的书,这是其中一本
所以,就算理论界对它意见再大,也很难动摇它在实践中的地位。
大部分心理师有自己偏好的流派,但极少有心理师只采用某一种流派的技术。虽然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流派众多,但它们并非截然相反,倒可能殊途同归。
心理治疗究竟有没有效?20 世纪后半叶,国外对此经历了反复的研究与辩论。甚至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记录这个过程:
**
**
·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中译本为《心理治疗大辩论》
1977 年,国外有一项经典的元研究,统计了 375 项单独研究的所有案例,发现参加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来访者,要比不参加者状况好 80%。
后来,又有许多更严谨的研究陆续登场,发现心理治疗的效果虽然没有这项研究说得那么好,但治与不治之间的差别——学术名称叫「效应量」——总是在 40% 左右。而且,对于从焦虑症到阿尔茨海默症的许多疾病,心理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与药物一样好的效果。
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真的有效,只要参与就比不参与更好。而且,只要用的是经过有效性检验的理论和技术,哪个流派并不重要,反而是心理师的个人能力、心理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更影响效果。
**
**
· 沙盘,一种普遍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
好心理师非常重要。这里的「好」不是指拿了哪些证书,而涉及一些非常基本的因素,比如共情能力、期望、与来访者建立工作联盟的能力等等。
心理师首先要能让来访者「看上眼」,两人要能坦诚沟通、能合作解决问题。如果这个步骤完不成,来访者来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回来了。
这种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有了一个专门的名词,「脱落」。脱落与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的因素都有关系。名著《心理治疗师之路》估计,在美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来访者看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来了。
这个概率在中国甚至更高。一项国内研究中,心境障碍的门诊首诊脱落率超过了 50%,单纯心理治疗的脱落率高达 90%。
脱落率高,部分原因是中国本土的心理咨询起步较晚,本土化程度不足,许多西方的理论与疗法存在跨文化障碍。
不过,即便考虑本土化因素,中国心理治疗的技术谱系也远没有西方集中。很多号称的「心理机构」实际上没有使用任何心理治疗的技术,更遑论经过长期检验的技术。
有一项研究提到,许多机构使用的技术包括「催眠疗法、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意象对话心理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音乐疗法、呼吸疗法、色彩疗法、芳香疗法、森田疗法、完形疗法结合灵气按摩、瑜伽养生、全息疗法、藏御火疗」等等。
而且我们还有一门独特的科学:
出于种种现实原因,心理治疗有效和「你去心理治疗,有效」,未必是一回事。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与宗教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的崩解不无关系。这一操作起源于 19 世纪末的精神分析家们,起源于他们试图用谈话和催眠的方法,搞清楚精神病人究竟在想什么;不过它迅速脱离精神病人,转而服务遇到问题的正常人。
两次世界大战间,心理治疗与咨询先通过志愿服务机构、专业组织和私人诊所在社会上普及,然后在战后被学校和社区社工系统引进。
在中国,这个过程是倒过来的。
上世纪 80 年代,除了医院外,中国的高校系统首先引进了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为的是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可以说,国内第一批成规模的心理咨询师就是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和辅导员。
在那之后,心理咨询服务才逐渐扩展到社会上。90 年代初,一些富裕地区开始出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优质中小学开始流行设置心理老师。当时这个行业还没有准入门槛,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心理咨询师。
**
**
· 2003 年春晚的小品《心病》讽刺了这一现象
找一个靠谱咨询师有多难
在中国,你遇到一个不靠谱咨询师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遇见靠谱咨询师的概率。
2002 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到 2017 年这个考试取消前,全国共产生了大约 90 万持证心理师,其中只有约 10% 的人在全职从事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的资格认定该归谁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造成连锁反应的后果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当心理咨询师。
中国曾经颁发过两种与心理治疗 / 咨询有关的资格。一种是(原)卫计委设立的「心理治疗师」资格认证。它和执业医师一样,都属于卫生专业人才,《精神卫生法》规定必须在医疗机构从业。
不过,都要到医疗机构从业了,显然还是考个医师更安稳,心理治疗师自然靠边站。有新闻报道称,截至 2017 年底,中国精神科医师有 3.34 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 6000 人。
相比之下,与之类似的另一个职业概念「心理咨询师」,人员规模则多达百万之巨。
在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方面,心理咨询师起初被认定为「技能人员」,和水电工属于一类,认证这些人资格的工作便归给了人社部。可想而知,人社部无法为「心理咨询师」们设立有效的准入门槛。
在某些年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不管是正规的国家二级、国家三级,还是野鸡的所谓美国协会(ACI)心理咨询师资格——都并不难考。
**
**
· 国家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样本),左为三级,右为二级
即便是最权威和正规的国家职业资格,只要你是任何专业的应届本科生,参加一期培训就可以直接去考三级;拿到三级之后,从事几年相关工作,再参加一次培训就可以考二级。至于一级,因为考试方案一直不能确定,所以从未有机会开考。
这个考试在 2014 年前存在大量「水过」现象,题库常年不变,以至于在补习机构买题库背一背也能考过。在一些专业人士口中,这约等于「交钱就让过」。
这还是相对严肃的国家证书,野路子的「心理咨询师」们更别提有多野。
有冒充中科院心理所进行宣传的某北京培训机构,有各路真假发证单位;还有被央视曝光过的「美国认证协会 ACI 」,不只美国专业人士表示没听说过,还有三个中文官网在互相打假。
为了和卫生专业人才管理并轨,2017 年底,人社部干脆取消了这个已经基本失效的职业资格鉴定,将工作移交给卫健委,由中科院等机构重新制定标准。由于这个标准制定比较困难,相关考试至今尚未恢复。
除了各种职业证书,中国还有一个评价体系,叫注册心理师。
各路心理师都在广告里声称自己是「注册心理师」,其实这个称呼也有含金量之分,且高下悬殊。
这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中国心理学会(CPS)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提供,是同行之间互认的资格,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申请严格,需要临床经验,在行业内认可度最高。
如果一个人号称自己是「注册心理师」,那么最简便的验真法,就是去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的注册系统的网站或者公众号。
**
**
· http://www.chinacpb.net/public/index.php. 在中国,很多看着像假网站的往往才是真网站
其他的一些「注册心理师」就大多没那么靠谱了,要么是商业机构提供的,要么是注水协会随便开展的。
中国每年的心理学加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本科科班毕业生加起来不到两万人,估计从事心理咨询职业道路的不到 10%。
相反,前面提到的商业机构 ACI,每年的报名的学员多达 12 万,每人的学费又多达数万,俨然成了亿元产业。
在标准更替时期,旧的国家二级、三级资格继续生效,各种神魔鬼怪也继续在不正规的心理机构蒙混下去。
因此,国内心理学界有个怪现状:本科心理学专业出了名的就业率低,而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中,又只有约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来自心理学专业背景。
由于这个行业高度鱼龙混杂,其中的种种乱象不时有新闻披露,比如恶意拖延咨询时间、买卖证书、胡聊海侃,乃至借机实施性侵犯等。对普通人而言,这更凸显出找到正规机构的重要性。
但这些还不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最要命的问题。最要命的问题,其实是客源不足。
与公众的「心理咨询 = 暴利行业」印象相反,中国大部分心理咨询机构都不盈利,六成以上处于公益性运营、持平和亏损状态。央视财经曾报道过,在有数百家咨询机构的大城市,新开业的机构前几个月每月只有一两个病人。
一项对一千多名重庆市民的调查显示,市内社会上十家最大的心理咨询机构,分别只有 10% 左右的市民听说过;全市最知名的机构也只有 14.8% 的人听说过。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四百位来访者中,有 55.6% 的人对咨询师说的话有所保留,不讲真话。对咨询师的指导,有 66.7% 的人执行中会打折扣。
对于这种窘境,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缺乏认识、文化上不爱求助外人解决私密问题,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也不能把锅全部甩在这方面。
普通市民虽然不是专家,但社会上蹦跶的大量「专家」,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朴素认知。
参考文献:
[1]Suicide data, WHO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prevention/suicide/suicideprevent/en/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suicide: A global imperativ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3]Quality of suicide mortality data, WHO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suicide-prevention/mortality_data_quality/en/
[4]Human resources Data by country
https://apps.who.int/gho/data/view.main.MHHRv
[5]Phillips, Michael R., Xianyun Li, and Yanping Zhang.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99.” The Lancet 359.9309 (2002): 835-840.
[6]Wang, Chong-Wen, Cecilia LW Chan, and Paul SF Yip. “Suicide rat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1: an update.”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9.6 (2014): 929-941.
[7]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9
https://worldhappiness.report/ed/2019/#read
[8] 郭仁露, 胡瑜, 范玲霞, et al.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es in China%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热点知识图谱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00(007):510-515.
[9] 唐小娟. 大学生当事人咨询脱落的流行学调查及脱落原因的质性分析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10] 黄晓琴, 周春秀, 章洋, 等.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临床特征研究 [J]. 安徽医药, 2006, 10(11):849-851.
[11] 陶金花. 社会心理咨询的现状研究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09):79-80.
[12]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 专业医生数量质量不足
http://m.news.cctv.com/2018/10/10/ARTInEjVxi5rDw1pkSZpN5L2181010.shtml
[13]CCTV 爆心理咨询师行业乱象,根源在培训机构吗?
http://k.sina.com.cn/article_6861461048_198f9963801900m43f.html?from=edu
[14]2013-2017 年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https://wenku.baidu.com/view/61fa435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00.html
[15] 重磅消息:央视曝光 ACI 黑幕,揭示了什么信号?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54680?source=pc-home
[16]“GHO | By category | Suicide rate estimates, crude - Estimates by country”. WHO.
https://apps.who.int/gho/data/view.main.MHSUICIDEv?lang=en
[17]“A Compass Towards A Just and Harmonious Society: 2015 GNH Survey Report”
[18] 陈祉妍, 刘正奎, 祝卓宏, et al. 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11):1198-1207.
[19]Runners 团队.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摘录 [J]. 社会心理科学, 2015(Z1):103-130.
[20] 王茹婧, 樊富珉, 李虹, et al. 2001-2016 年国内团体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现状、问题与提升策略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Group Counseling’s Effect Evaluation[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025(003):577-583.
[21] 王恩界, 周展锋. 心理咨询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中国全科医学 (1).
[22] 夏勉, 江光荣. 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Studies of Effect of Counseling (revew)[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19(3):217-218.
[23]Truax, Charles B., and Robert Carkhuff. Toward effective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raining and practice.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24] 秦漠, 钱铭怡, 陈红, 等. 国内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 [J]. 心理科学, 2008, 31(5):1233-1237.
[25] 陈红, 赵艳丽, 高笑, 等. 我国高校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的培养现状调查 [J]. 心理科学, 2009(3): 697-699
[26] 李钰静, 骆宏. 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2): 105-107
[27] 江佩, 阮昆良, 陈铮.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调查 [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1):26-30.
[28]Ebert D D, Zarski A C, Christensen H, et al. Internet and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youth: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outcome trials. PLoS One, 2015, 10(3): e0119895.
[29]Leichsenring, Falk, and Sven Rabung. “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 meta-analysis.” Jama 300.13 (2008): 1551-1565.
[30]Seligman, Martin EP.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y: The Consumer Reports stud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0.12 (1995): 965.
[31]Paris, Joel.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sychotherapy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12.1 (2010): 56-60.
[32]Shedler, Jonathan. “Guide to SWAP-200 interpretation.” Unpublished draft, revision date (2009): 7-29.
[33]Smith, Mary L., and Gene V. Glass.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32.9 (1977): 752.
[34]Smith, M. L., G. V. Glass, and T. I. Miller.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 (1980): 165-180.
[35]Wierzbicki, Michael, and Gene Pekarik. “A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dropout.”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4.2 (1993): 190.
[36]Wampold, Bruce E.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 Models, methods, and findings. Vol. 9. Routledge, 2013.
[37]Lipsey, Mark W., and David B. Wilson. “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al, and behavioral treatment: Confirmation from meta-analysi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8.12 (1993): 1181.
[38]Shapiro, A. K., & Shapiro, E. S. (1997a). The placebo: Is it much ado about nothing? In A. Harrington (Ed.), The placebo effect: An interdisciplinary exploration (pp. 12–36).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9]Hollon, S. D., Stewart, M. O., & Strunk, D. (2006). Enduring effects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7, 285–315.
[40] 钟美兴, 魏泽红, 郑亚楠. 中医心理治疗理念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应用的构想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3).
[41] 刘晓秋, 张秀芬, 白志军. 广州市民众对社会心理咨询的态度和需求研究 %Research on the Attitudes and Demands of Social Psychosocial Counseling in Guangzhou[J]. 医学与哲学 (A), 037(2):23-26.
[42] 周婧. 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0.
[43] 曾院珍, 宋凤宁. 城市民营心理咨询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08(6):120-122.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知乎用户 虎山行不行 发表 严谨一点,把 “年轻” 俩字去了,也成立。 任何一个时代,就是一个大鱼缸,水质变了,里头的鱼都或多或少出问题,小鱼抵抗力还差点意思,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明现罢了。 就目前年轻人的负面心态来看,成因很多。注意,我说 …
知乎用户 麸小麦 发表 武志红的书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是因为它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或者说很多人的痛点借武志红的书表达了出来,这点不可否认。 实际上有很多书都能戳中人,只不过有的戳中的是笑点,有的戳中的是泪点,还有的。。额。。戳的是尿点或 …
知乎用户 郑永锴 Michael 发表 「巨嬰」這名詞引發了很大的迴響,也引起了很多人反思自己的人生。但,這是成功還是禍害?首先要看你怎麼理解武志红的身分和書寫的角度。 如果作武志红是一般的作家,如果《巨婴国》是社會文化評論,此書確有成功之 …
品葱用户 TheJamesD 提问于 4/28/2021 说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有细微偏差,免得让人家知道我是谁。 我的大学有一项任务,就是说几个被选中个同学必须找一个心理医生谈一次,最终给出心理医生的报告。 我也不知道我身边的同学为 …
品葱用户 沙滩上的白海螺 提问于 4/13/2021 从小接受的是仇恨教育,全世界都欠我一个世界第一 自卑与傲慢同时存在,又卑又亢,被害妄想症 逻辑能力被摧毁,能够看到的几乎都是谎言, 思维中毫无证伪体系,听什么就是什么,失去思考能力 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