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提出征收跨境资本流动税,大家怎么看?
品葱用户 德才兼备之人 提问于 6/11/2020 微信链接,慎入: https://mp.weixin.qq.com/s/BhmcEjHPK_t_jq-z_Adrog 导读: 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和欧洲国家都推出了规模 …
谈一点放不放牛逼hf进来以外的事情。
笔者较为熟悉衍生品领域,私以为国内金融很多东西不是能不能做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意识去做和到不到做的时间做的问题。衍生品的发行是需要大量“基建”的,包括标的资产市场的完成度,监管,法规,会计准则,意识到底层需求。缺乏基础发行出来的衍生品容易造成事故过早的夭折(比如曾经的国债期货)。 而关于有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股票质押条款的内容其实已经是高度奇异的衍生品了,但是监管仍然没有识别其为衍生品(监管缺失),从业者也没有将其当成衍生品进行处理(需要相关技术的意识和风险识别缺失)。条款的出现说明已经出现了衍生品或者具有衍生品模式条款的需求,但是没有被识别出来。
这两年衍生品市场开放的速度很快,估计是国家觉得时间到了。但是也意没意识到问题,基建完不完善有待考证。(前年以“限制投机”为理由叫停ivix的举措还是十分令人恐惧的,虽然ivix不复杂人人都可以自己算一个,但一个不可交易的参照物被人认为可以诱导投机,或者可以被扣上诱导投机的帽子。这件事本身就说明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监管意识都不到位)
最后输出一点私货,希望改变一下大家大家对金融市场的关注点:
黑猫Q形态:新金融工业党思维——为入关提供弹药zhuanlan.zhihu.com
战略上讲,中国由于经济体量增大,生产过剩的客观现实逼迫国家改革金融体系,对外输出产能,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在汇率稳定、独立经济政策和货币自由流动三者中决定逐步放松汇率稳定,目前人民币汇率从6.8波动到7.1也就用了几天,这在加入WTO之前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央行一直表现出容忍本币在短期内剧烈波动的态度。
而放弃汇率稳定,提高本币流动性就意味着放松金融管制,扩大货币在国内外流动的规模,要想做到这一点,单靠中国自己的金融机构是不行的,这就意味着必须吸引国外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进来。
限制人民币在国外流通使用的一个很大因素是人民币流不出去,因为人民币不让随便兑换,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最大的疑虑就是中国的货币管制太严格,外资进来后在中国挣了钱,兑换不回他们自己的本币,那我干嘛还在你中国国内开分店?所以逐步放开货币管制是央行的最终目的,中国金融开放只是解决这个大问题的第一小步。
之前中国为什么要货币管制?因为短期内货币的巨量流入流出会引起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这种剧烈波动会害死一些金融体系不够健康的企业,就像一个体弱的人,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忽高忽低,会把这个人折腾死。现在中国为什么要逐步放开货币管制?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短期货币的巨量买入卖出总会遇上对手盘,这个对手盘有时是央行,有时是老外自己。中国央行判断以目前国际游资的能力,已经无法单方面左右人民币的汇率市场了。
最终人民币会不会和美元一样完全放开货币管制?我认为不会,中国应该吸收美国的教训,完全的放开带来的是完全的不可控,美元正是因为可以任意流动,使得华尔街玩美元贬值升值,货币流出又回流的收割全球财富的游戏越来越纯熟,导致了金融体系过于发达而实体经济空心化。考虑到中国没有放弃制造业强国战略,因此也不会让金融业占据过大的经济份额。
这是战略上的原因,战略上说,中国金融业迟早是要开放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以什么节奏,先放开哪些后放开哪些,这都涉及到具体的战术层面,属于技术性操作。
所以为什么是现在?现在有利因素很多,首先美股处于历史高位且见顶信号越来越多,大量现金积压在美国国内,宁可用来投资中长期国债(说白了就是死钱),没有拿来买股票,也就是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而中国资产则恰恰相反,除了房地产以外的实体经济估值都处于低位,华尔街现在对中国的资产市场垂涎欲滴,低估值高成长,中国放开金融管制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以上结论,可以参考巴菲特,达里奥,索罗斯以及摩根大通,高盛这些人和机构的公开言论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证明。
其次,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业利益和特朗普所代表的制造业是有冲突的,特朗普要重振制造业会切到华尔街的蛋糕,所以我们看到华尔街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川普。而川普下一个任期看起来板上钉钉,华尔街必将越来越不受特朗普待见,华尔街急需找到另一个能够容纳他们资金的地方,获得更多政治资本和川普博弈。
再其次,通过之前十几年来的几次国际游资和中国央行的交手,国际游资每次都闹得灰头土脸,对央行的实力也有所评估,应该会老老实实挣钱,不会再轻举妄动。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现在流入中国的外资,至少短期内不会抱着制造金融波动挣笔快钱的想法,捞一把就跑,况且货币管制虽然放松也还是存在,他跑也跑不出去。现在进来的都是真心看好中国,想跟着中国一起挣钱的忠臣。
所以战术上,中国现在是金融开放的最佳时间窗口。
那里是忽然开放,是我们一直拖着不开放,直到自己家的城墙垒的差不多了才开放。
你以为去年P2P几乎全部被清盘是偶然事件吗?
虽然这个墙也垒的摇摇晃晃,总好过没有。
首先要感谢各位知乎er对于回答的喜爱。这也是我最高的赞的一个干货回答。
更新于2020年4月22号。这次的更新在于原油期货价格跌到了0美金一下,同时中国银行的原油宝因为重大的设计缺陷使得投资者损失惨重。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中国的金融体制的不健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一个产品的设计问题,背后是金融机构对于衍生品定价的不熟悉,对于极端情况下风险管理的疏忽,同时还有监管不够合理和严格。
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是是符合所谓高净值用户投资者的便利。通过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能传导给每一个人国民。一个更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让更良好的有竞争力的公司融到资本,创造工作机会和附加值。种种便利都是和人民幸福休戚相关。
同样的,很多人认为金融市场都是吸血鬼,还举出了美国的例子。经验主义上来看,美国的金融业的资产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科技甚至工业,吸血鬼的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同样的,一个强大健全的金融市场,意味者对于外界经济的最大化增益,而不是本身的巨大盈利。这一点可不要搞错了。
中国开放金融,外资行,对冲基金和prop shop确实是逐渐扎根中国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促进境外投资的一步。毕竟对于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外部投资机构的投资确确实实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样的,开放金融也是同样作为金融大国的必要一步。以金融为纽带的国际关系,也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
但是…..
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的是,在某一些领域,例如期货期权。外资融入带来技术优势和短期内无法逾越的壁垒。然后大量的开始淘汰国内相对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同样高利润会吸引着高人才。后来可能会发现,清北最聪明的学生为荷兰老板卖命而疯狂的打压着国内的金融机构(毕竟那可是几百万的真金白银啊)。这无论是谁都是不想看到的。
其实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中国的金融业不小,但是远远不够成熟。还需要经历大量的历练,而我个人认为一个成熟的金融业对资源的配属是有着绝对的积极作用的。
这是否是一步好棋呢?我觉得现在很难讲,短期内会面临一些问题。而长期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则需要深入的结构性调节。以上。
最近貌似看过这方面的东西……全世界都在( )国际游资,以前HK是迎接国际资本的窗口,现在HK乱了,正好发展内地金融业吸引国际金融资本,中国金融业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未来会很繁荣,留在中国从事金融业会很有前途,好像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对于玩金融上面,我并不乐观,总觉得人类在给自己挖大坑追求一时的纸醉金迷的繁荣。
补充一点需要警惕的地方,何新在十年前出的书里有一段话“国际金融势力对中国阴谋的集中焦点,就是如何将中国的巨额外汇加以消解,剥夺于无形,其前提是促使中国金融体制的全面自由化开放”
1,需要增加金融领域的竞争,逼迫国内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利润率,减少金融对实业的吸血。促进实业发展。
2,需要收买及绑架华尔街的利益,在未来对抗中分化美国内部。
3,需要学习金融国际化。
有利有弊,长远看利远大于弊。
短期看,有一些中等风险。
此一时彼一时,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近代史上,与西方列强有过很多不平等条约,有的最终签署了,有的没签署。这类不平等条约,普遍被认为是卖国条约,谁签署了要上史书背骂名的。
如果大家仔细去看很多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很有意思的。
举个例子,某不平等条约(实际最后没有签署)的核心诉求之一,是试图约定中国和欧洲某些国家,互免关税,双方的商品可以畅通无阻。
这个条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妥妥的卖国条约,无疑会使得中国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并且国内相关产业受到致命打击,白银大量外流,沦为列强提款机。
但是,如果今天欧洲那些国家敢和中国签署这种约定,恐怕中国做梦都会笑醒。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昔日自己的卖国条约如今变成了对方的卖国条约。
当然,金融领域中国目前还不像工业化领域那般强大,
但今日的中国,也不再是昔日的中国,中国的金融虽然没有美国发达,但是规模上看已经不输于美国。
现在中国金融开放:
1、基于wto的规则,迟早要开放;
2、用开放,促进或者倒逼国内金融发展进步,优化结构;
3、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吸引全球资本来中国,所谓资本无国界,为了利益,华尔街背后的资本也未必和美国zf是铁板一块。
机遇中自然也有危机,不可小视,但也不要怕事,
当年中国进入wto,多少人惊呼狼来了,国外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工业化将被摧毁,
结果呢,反而是中国迎来了最高速发展的时代,
2001年左右的时候,台湾gdp超过广东+江苏之和,香港gdp超过广东全省;
而现在,台湾gdp比不过福建,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勉强挤进前十,香港gdp被深圳超过。
我对中国金融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个事情要说当年中国要求加入WTO开始。**当时的美国人就要求中国的金融要开放。**中国没有答应。这个事情一度要闹僵,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延迟。**在开放与不开放之间。美国的资本家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难道会是为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稳定么?本质只是为了给华尔街创造机会而已。
美国等国,长期以来以金融开放带来的好处云云要求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本质都是一样,就是为了钱,为了收割。
**韩国,东亚的几个小国,**当年98年,08年遇到金融危机,也不得不低头向美国求援,美国的要求也包括了金融开放。金融开放之后韩国的利益很受损失,但是韩国人也只能忍了。明明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太开放,没法管控金融造成的。但是美国救韩国的条件还是要继续金融开放。
韩国人忍了。当时韩国唯一的后援就是美国,所以没有办法。这个亏,一直到现在,韩国都没有赚回来。
而08年时候的中国体量更大,对金融管控比较严格。所以没有低头太多。可韩国等东亚各国的金融问题**,让中国明白了,稳定的重要性,而不是开放的重要性。**
那为什么中国还要开放金融市场呢?
因为美国太像要这块蛋糕了。中美的贸易摩擦,美国人不准备开放高端技术,就是要用金融上的优势去收割中国。而中国为了获得美国的市场,也必须要谈。
但是中国的前提是,对全世界开放。这样英国,法国,甚至日本的金融企业,都可以到中国来。华尔街对中国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中国的金融不是忽然一下子开放的,是长期以来的结果。。。
——+—
多说几句。
金融开放是一种市场机制,为的是活跃金融。
但是金融稳定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说,保证自己的金融市场安全,是第一位的。
美国的政客,以及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为了自身利益,经常无限抬高金融开放的作用。好像搞了金融开放之后,市场自动会保持国家的金融稳定一样,这实在非常可笑。
美国自己的金融企业,在要倒的时候,美国人可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去救他。
但是他国的金融企业要倒的时候,美国人可是要强行上去吃尸体的。
——————————————————————
过年的时候比较闲所以随意写了一下。现在可能4月1号时间要到了。这个问题又热门起来了。。那我多补充几句
金融开放在国外属于一个共识,但是这个共识的动机和正确性都值得商榷。国外也有许多反对意见。
赞成的一方简称为华盛顿共识。认为政府对经济,对金融的管理越少越好。唯有绝对的自由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包括世界银行,美国高层都推销这套理论。
而实际上东欧也好,俄罗斯也好,甚至是南美洲的诸国都吃了这套理论的大亏。
金融资本是逐利的,这种逐利是极其变态的。比如泰国缺少中小学的初级教育,但是资本看到房地产更有利润,就会一窝蜂去投资房地产。等到大量房地产空置,泰国政府焦头烂额,资本也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资本不会去考虑长远的收益。因为泰国烂了,他们可以跑去其它国家。所以需要管理金融,而不是放纵资本。
这一点在俄罗斯更是如此。当初的苏联解体,俄罗斯刚刚建立。资本唯一的想法是跑到美利坚去。国家虽然伟大,但并不属于资本,于是资本变卖了国家财产跑去美国享福,直接毁了俄罗斯。
俄罗斯这种愚蠢和卖国我们不说。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因为国家体量的问题,则是不得不接受金融开放的恶果。
比如当年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泰国和韩国都不得向世界银行,向美利坚低头。泰国属于在危机之前毫无防备的,勉强可以说是活该。可是韩国的经济情况很好,其实只是一点小波及。
可是世界银行怎么说,“泰国有问题了,韩国肯定也有问题。来,韩国朋友们,我有一个一篮子方案,就是金融开放。你看,可以帮你摆脱危机啊。”然后韩国人还没答应呢。其它外资金融一窝蜂地跟上世界银行的节奏。
以前这些外资银行借韩国人钱,现在不借了。以前投资韩国股市的,现在不投资了。好嘛,韩国就真的危机了。
这文基本上来自于这本全球化逆潮,书还是有水平的。不过主要针对的是IMF。作者的时间线都在2008年之前。之后的世界大局他的认识就不足了。
[
全球化逆潮
京东
¥ 60.20
去购买
一、国内金融机构经常被监管得欲仙欲死,外资金融机构进来你猜会不会主动或者被迫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已经成长为资本实力雄厚的世界巨头,而且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保理,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外资机构进来你猜能不能躺着挣钱?
三、虽然国内金融机构资本实力雄厚,但是在金融创新上离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引入境外机构可以发挥鲶鱼效应,而且以国内部分市场的代价换去国际先进经验,同时推动国内金融业进一步市场化。你猜华尔街乐意不?你猜国有金融机构骂街不?
四、金融必须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作为基础,否则就是泡沫经济。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工业国,产品行销全球,但金融业却长期处于出不去进不来的局面。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的目标,实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你猜其他国家是否也会放宽中资金融机构的入境条件?否则我们打开的城门随时也可以再关上。
五、中国的金融机构迟早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既然这场仗早晚要打,不如先把敌人拉进来,主场作战练练手,攒攒经验,就算打输了也不至于挂掉。
六、金融行业没想象的那么复杂,中国也不是亚洲四小龙。以巨量美元外汇做支撑,强力政府做顶层,抵御金融战争的能力足够。否则你猜前两年在香港是怎么把那些人民币空头秒成渣的?
七、之前看了翟东升老师的视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道理,金融业开放实际上是让国际资本到我们的场子里来玩,既然是我们自己开的场子,规矩就是我们定的。做好金融监管的情况下,不必过于担心,国际资本不是狼,咱们也不是小绵羊。
在顶层设计者的层面里,没有‘’突然‘’二字。有的是高瞻远瞩的设想和步步为营的考察、了解、征询、计划、实施。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稚嫩小子,但也不乏有金融智慧的有志之士,能从美国军事霸权和美元霸权中看到当下和未来的演变以及针对本国未雨绸缪的计划设想。针对布雷顿森林货币战和美元原油结算如何世界性撸羊毛的事情在此不表,有心人可详查经济史料。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搭框架阶段,首先是重建国内的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邓公南巡讲话后,90年代进入了经济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的新时期。很快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隔年深交所也获批成立。同步在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资本市场监管时代的开始。紧接着,同一时期中国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商品期货市场也差不多起步于此。随之零售外汇保证金工具也悄然进入中国市场。
金融的活跃带来大批的开垦者,都争相跃跃欲试这片处女地,需求、问题和经验同步带来,随后政府第一次密集的关注金融开放问题,当时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1994年初汇率双轨并轨并从此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二是1993年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1996年下半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写信告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并准备再用5~10年的时间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政府还明确了“先进后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投资后投资组合”的开放策略。现在解读当时的政策思路,应该把欧美金融体系作为目标模式,因此,改革的方向就是实现“完全可兑换”。
可惜的是,不到一年,这个看上去很有章法的计划就被突然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给打乱了阵脚。惨烈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亚洲一系列国家的纸上富贵大幅蒸发,但也可能正是因为中国在当时还保留着资本项目管制,才免遭灾难性打击。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如果国内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过早开放资本项目无异于玩火。
第二,不灵活的汇率体系加上高估的货币,几乎就是可以大概率引发国际收支危机的药引。
第三,在紧要关头,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救命。
第四,如果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过多,一旦信心发生动摇,资金回流,很容易断送金融稳定。这些教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之后中国的政策选择。
自此,政府进入致力于积累大量外汇储蓄阶段,以备未来的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则集中精力化解银行系统的风险,通过冲销坏账、注入新的资本金、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直至最后国际资本市场上市。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明确承诺向外资开放金融服务业。并承诺五年之后所有的城市都向外资银行开放,让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
紧接着,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又发生,一场力度更大、持续更久、范围更广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再次及时地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防范资本大进大出冲击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从2008年7月大幅收窄汇率的浮动区间,一直延续到2010年10月。
从2009年开始,央行开始有节奏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主要是基于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国际社会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产生了怀疑。为此推动了如下举措:一是积极鼓励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二是在海外特别是中国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同时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三是向各国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开放国内金融市场,鼓励它们持有人民币资产;四是推动人民币加入IMF的SDR篮子。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再次开始缓慢提升。
美元的霸权体系是不会允许再出现一个新的“亚元”类欧元来挑战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干扰和金融战干扰,在接二连三的困难和挑战下,为稳定金融体系,央行再次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拓流入、限流出”;二是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经过大概一年半的努力,到2016年底基本消除了贬值预期。
2017国内的金融风险因素频繁爆发,特别是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于是新的关注点产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对监管框架的改革。2017年7月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统筹经济、金融政策。10月,国务院宣布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提高外资持股比例,并且承诺在三年之后不再对外资设定持股比例的限制。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最后一天,中国央行行长易纲针对年内金融业开放举措列出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他表示,下一步金融业开放将遵循三个原则: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要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得金融的监管能力和开放的程度相匹配。
19年7月20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互推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为了更好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一带一路、伟大复兴、亚投行等战略,金融的开放是必然的历程,深谋远虑中的步步为营。
品葱用户 德才兼备之人 提问于 6/11/2020 微信链接,慎入: https://mp.weixin.qq.com/s/BhmcEjHPK_t_jq-z_Adrog 导读: 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和欧洲国家都推出了规模 …
存在于中西方之间,既意味着压力,也意味着桥梁。 「不是说一定要把钱都转走,就是觉得宁愿先多开一个账户,万一真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很快把资产搬过去。」 一位在某欧洲银行香港办公室担任私人银行业务经理的匿名人士,在今年 6 月末向《第一财经》杂志 …
文|邓晓峰 编辑|彭韧 投资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所有的过去在第二天都需要清零,重新开始。 6月21日,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在线公开课上,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首席导师邓晓峰分享了他对产业和资本市场变迁的观察和思考。邓晓峰表示, …
《财新》最新封面文章 “百亿黄金局” 是一个特别适合做剧本的故事。 核心故事很简单,做珠宝黄金生意的武汉金凰,抵押了 80 多吨实物黄金,从 15 家金融机构融资 200 亿。今年春天还款逾期之后,有几家信托对质押的黄金开箱检测,结果发现黄 …
自从2019年11月至今,国内资本市场对MCN已经追捧了半年多。在此期间,凡是沾上MCN或网红经济概念的公司都会被纳入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资产”;凡是与李佳琦、薇娅或其他网红合作的公司都会飞涨。狂热情绪从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MCN骤然又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