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歌传奇
读了套买了近二十年的书,袁越写的《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非常好看。还记得当年《读库》创刊号上,我最喜欢的也是袁越那篇《我的伍德斯托克》,正是本书的结尾。后来《读库》还刊发了一期《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民 …
[吕萧条:来自民间的叛逆:10 年的激动和期待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910792)
2008 年,我歪打正着地买回一本超厚的书,既不冲着封面上的伍迪格斯里漫画像,也不为了 “美国民歌传奇” 这个副书名。因为 “民歌” 这个词又比较模糊,或者是我并没有分得清楚乡村、民谣和民歌。当天晚上只为了浏览一下目录,结果这本书就再没有合上,并且越读越兴奋的感觉,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而这本书现在,封面被我缠满了胶带。
袁越这本《来自民间的叛逆》,不论是从文字上、内容还是资料性上,都是是空前的,我想八成也是绝后的——未来是否还有人愿意花如此多的精力,去创作如此大篇幅的佳作,我不抱乐观态度。一如我尽管一直希望能看到这本书再版,却从没真正去抱希望——而且就算有人愿意花这个力气,谁还能写这么好?
然而时隔 10 年,2018 年的这个冬天,《来自民间的叛逆》悄然再版,出自读库。
<左:旧版;右:新版>
彼时尽管我自诩为老摇滚爱好者和研习人,但只敢说我是喜欢听歌,不敢说我是在听音乐,因为我认为说听歌比说听音乐要俗一些。我把流行歌曲当文化听,可能这正着了 “资深乐评” 们的道儿,不过相比看乐评,我觉得还是自己找资料更靠谱。我听歌的起步晚,但是相比读书,脉络清晰得多。
与许多我们那一拨听摇滚乐的人一样,听歌的分水岭是在重金属,当我终于从超载乐队追根溯源,终于爬上了米它利卡和麦嘎代死的大卡车的时候,就可以在金属的大道上扎下去了,但也许那阵子我嫌吵,无意中搞到一套台湾版的《History of Rock and roll》5DVD 套装,于是发现了一根线索,比如顺着金属大道逆行一段,在挂着 Ozzy 招牌的黑色安息日教堂的路口抬头看天,也许可以望见刚刚起飞的齐柏林飞艇,爬上齐柏林飞艇可以追溯英国入侵,一端通向披头士,一端通向滚石,踩在滚石上却又不小心飘洋过海,遇见了马迪沃特斯,跟马迪平原上瞭望,找到威力迪金森,找到罗伯特约翰逊,找到闪电霍普金斯,杰西福勒,从这条路拐个弯上了旁边的车道,似乎又看到了猫王、杰瑞李、小理查德、他们和开着彩车吹着喇叭的尼尔席达卡互相吐着舌头,冷不丁鲍勃迪伦骑着放着响屁的摩托车狂飙而过,后面有轮着斧头边追边呼喊的皮特西格一行人。迪伦平原上还有戴夫范龙克湿地,琼贝兹镇,菲尔奥克斯歪脖树,伍迪格斯里峰,迪伦又分叉到了一群人,蹦跶在烟雾缭绕的伍德斯托克。我扎在这个城镇好长时间,这个城镇里有时候还能遇上艾伦金斯堡,听歌听到跟写打油诗汇在一起,的确是个高兴的事。一高兴,就顺便把能找到的 60 年代文化研究资料都读了,而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变得多了,是件好事。
而我这一套多年以来歪打误撞拼凑出的网,在面对《来自民间的叛逆》之时,变得分崩离析,终于被其收编,而织成了我希望并且它应该有的样子。尽管我暗自窃喜的原因是,在资讯匮乏的年代,我在遇到这本书之前,虽然绕了一大圈,至少也找对了大方向。
袁越真的是迪伦的粉丝,乃至于可称为 “迪伦学” 研究者。《来自民间的叛逆》是一本以迪伦为线索窜起来的 20 世纪音乐圈演义,它以传统民歌为起点,而讲述脉络延申至流行乐、摇滚乐的发展,乃至整个美国民权运动、流行文化 / 亚文化的发展。我相信是这本书是整整一代人系统地认识鲍勃迪伦的唯一教材——尽管知道现在依然是我心里介绍迪伦的图书 No.1——也是无数人知道那么多优秀歌者、艺术家作品信息甚至歌词翻译的第一资料。我并不知道这本书在初次面市的 2003 年,它是怎么样地引起了那一批读者的关注?或是默默无闻?我无从得知,但也浮想联翩。
想来也是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纪录片《No Direction Home》里说过的伍迪格斯里到底是谁;引领我第一次听到了似乎后来没有了消息的特雷西查普曼;知道了在《History of Rock and Roll》中在演唱会中唱到精疲力竭轰然倒地的布鲁斯斯普林斯廷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更不用说自从 2006 年读完马世芳的《拥舞的诗神与厉鬼》之后读到了完整的鲍勃迪伦;以及 2003 年那本《歌——木吉他的纯真往事》里琼贝兹《钻石与铁锈》背后的故事的故事;也不要忘记 The Band 和迪伦是在什么背景下录制出了《the basement tapes》,而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才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去看那场叫做《最后的华尔兹》的演唱会,去读那本马库斯写的、女神董楠翻译的《老美国志异》(这本书今年也再版了,改名叫《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出于私心,或者因为自己略懂一点出版,我期望中譬如《来自民间的叛逆》这样的经典,新版是要做得宽汁大油才叫美。尺寸缩小至 32 开,与上一版的 16 开相比袖珍了不少,我想六叔自有六叔的考虑,不过我猜成本必然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把上一版的 46 个印张压到了 30 个印张,你不应该只看到换来了奢华的纯质纸,而应该从所有书中插图的全部更新看得出来这份心思——这些插图中,能够找到同款原图的,统统换成了有版权的清晰原图,找不到同款原图的,也替换成了能表达同样意思甚至更为贴切的新图,带有版权——不过也删去了一些旧图,总图数应该是有所减少的,但是,这正如这本书所宣称的——它从内容和完成度上更加完善。做书是遗憾的艺术,有些书因为活得够长,才有幸运在一次次修订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完美。
听了这么多年歌儿,想起十六七岁,我的摇滚乐引路人大脸曾抱着电吉他说的:“现在你听的东西,每年都不一样,你总有新的东西喜欢上,直到某一个时间为止。再过很多年,你会发现你爱听的,依旧是你二十来岁听的那些。又过了十好几年,我想他说的对,就像如今在机关单位上班的他会从北京买张机票专门去上海热泪盈眶地听米它立卡,说无论听过多少歌儿,只有米它利卡是他的青春。而我,我分不清楚我更喜欢 60 年代还是 70 年代,60 年代的真诚和虚幻和 70 年代的务实和浮华就像镜子的两面:一面花童与大叶齐飞,一面钞票共美女一色。60 年代有迪伦的刮大风和席卷而归,70 年代也有迪伦的欲望和血迹之路。
《来自民间的叛逆》出了新版,真好。不管是我曾经在小圈子里将这个名字作为交流的暗语,还是现在会有怎么样的年轻人读了它,我想看到他们会互相说,还没看过这本书,咱就别聊了吧!
<上两图:旧版的目录每章的题续在正文里也有,于是在新版里,目录中就去掉了>
<两版书的插图对比,左:新版;右:旧版>
<两版书的插图对比,左:新版;右:旧版>
<两版书的插图对比,上:旧版;下:新版>
<最后附上在上一版书中列出的,袁越推荐的 20 张专辑>
发布于 21:38
第一这本书是在互联网还没发达前 查资料要到图书馆或者自己买书手动检索的时代,试听音乐没有网上流媒体服务一搜就得,而是要自己买唱片或者找朋友借的年代。
明确了时代背景,那么可以说这是中文世界关于摇滚民谣等亚文化中最考据最用心最少硬伤的正式出版的书。
当然硬伤还是不少… 不过看看同时代其他人的书吧 就知道他有多难得。看看李皖是如何满嘴跑火车,就知道他至少还算尽量做到他能做的了。
至于放到现在 如果修订下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
PS 我的专栏可以看看
编年史 - 27-62 - 史前民谣、现代民谣与民谣复兴头段(American folk music revival)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编年史 - 60-65 民谣复兴中段 (American folk music revival)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编年史 - 66-76 民谣复兴尾段 (American folk music revival)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编年史 - 64-74 - 英国民谣复兴,前卫民谣,迷幻民谣 (British folk music revival & Prog folk)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编年史 - 64-76 - 美式民谣摇滚、乡村摇滚 (Folk rock & Country rock)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对比着看没啥坏处
对了,关于四大天王天后之类的看看笑笑就完了。
中国人最擅长封几大几大了。
最具良心的中文音乐写作作品之一。
考究系与语感的美妙结合。
读了套买了近二十年的书,袁越写的《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非常好看。还记得当年《读库》创刊号上,我最喜欢的也是袁越那篇《我的伍德斯托克》,正是本书的结尾。后来《读库》还刊发了一期《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民 …
武汉昨夜惊雷不断,风浪拍打窗门作响,醒来眺望楼下,已是泽国一片,到了今天下午,雨水又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密集得遮天蔽日。 熟悉武汉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座城市的天气翻脸就如翻书,根本就没有定数的,冬日暴雨虽不常见,但也说不上奇怪,以前住在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