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称「未来抗疫,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有些生活一旦摆烂,就无法夺回了。

比如外卖在疫情之前,是送到门口的,不用下楼,开门就能收外卖

而现在呢,岂止不会上楼,甚至连小区都懒得进,直接扔门口,给你说个西门北门南门东门,自己去拿吧您。。。

而这件事情甚至都没法全怪外卖。。。因为分明就是小区自从疫情不让外卖进门之后,已经尝到了甜头,估计以后打算永远也都不让外卖进门了。

我可以想象,无论疫情怎么发展,开门就能收外卖的生活,恐怕再也无法夺回来了

知乎用户 老猫仙​​ 发表

现在已经不敢对疫情发表任何言论——因为感觉 “疫情” 已经上升到国际政治路线的纠纷了。而政治的坏处是,看不到“真相”。

比如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综合防疫措施,比如政府补助,福利支持——但是这些防疫政策在没有补助的国家并不被宣传,甚至被批判。事实上,这些政策也很好,也实实在在的帮助了本国的人民。而某些国家采取的封城政策,对控制疫情的传播也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些封城政策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很少被第三方所提及,比如低死亡率;但是负面效果,比如对经济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其他疾病死亡率的上升,却总是被没有采取封城政策的国家所提及。

所以世界各国政府、媒体甚至群众似乎更倾向于,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多于一个 “医疗” 问题。所以所有人都必须面临着:政治站队。为了政治正确,世界上的很多人变得冷血,变得自私,变得残酷,变得麻木,甚至变得失去人性。看着非自己国家的人死的越多,就很开心,拍手称快,说要庆祝;对于很多人的死亡,痛苦,悲伤,抑郁,哀嚎,变得冷漠,甚至不愿意给予曝光。政治化使得很多人失去人性——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分国籍

我只希望,疫情过后,人性可以重新回到更多的人身上。

知乎用户 动物凶猛 发表

人在白俄罗斯,去年九月份来的,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怕的要死,几乎把新冠当成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癌症来防,那时候和朋友聊最多的就是感慨国内防疫工作做得好。白俄罗斯是欧洲防疫很好的国家了,地铁上不戴口罩可能会被人指责(但是还是很多当地人不戴口罩,或者只遮嘴巴)。

待了小半年,看国内新闻感觉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看看自己桌子上香喷喷的драники,和天天到处旅游的室友,我产生了深深的割裂感。

这两天奥密克戎爆发,宿管天天查寝,老师也统计生病人数

自己身边很多人都得了,用身边统计学来说,大多数朋友两天就好了跟没事人一样,也没失去味觉,jj 也没变化,人家和女朋友夜夜笙歌。情况最差的一个星期才好。

而且都反映鼻子难受,咳嗽不严重。

最重要的是,在白俄罗斯这个穷国,这种大爆发都没有发生医疗挤兑。

而张文宏说的话是正确的废话,防疫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以后过正常的生活吗?

难道防疫还能是为了填饱一小部分人口袋不成

———————————————

更新一下,我回答里已经自嘲的说道 “身边统计学” 了,我只是分享身边的情况而已,并不想下定义,可是一些人好像选择性忽视了,我还是黑体加粗吧。

还有人说我最后一句话在讽刺什么,废话啊,我在讽刺一些高额收费的隔离点,一些从无效流程中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人,说我阴阳怪气的人你自己什么成分,薅国家的羊毛薅的理直气壮?

并且心疼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我妈就是医护人员)

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怎么推测出我是因为回国难,呼吁放开防疫,以方便自己回国。我在开头说我去年九月份来的,硕士 + 博士六年起步,计划最少七年内不回国,所以国内是否放开回国政策和我没什么关系。只是分享身边情况,仅此而已。

还有说对防疫对经济无影响的,你了吗?我家没有任何人做生意,但是我出国之前都深深的感受到了,你们知不知道人家开店的因为疫情关门的时候还要交房租?合着人人都是房东啊?我是河南人,防疫最严格的省份之一了,我无比支持清零,但是希望能有配套措施,而不是让人民承担后果。

还有一些人,合着新冠死了的人是死了,吃不上饭的人死了不是死了是吧?

还有说走着瞧的,好啊,没有老百姓给你交房租,看你能蹦跶多久。

有人好奇我这边的人日常生活防疫,我只有平时分享给家人朋友的随手拍

第三张早高峰地铁很多人不戴口罩,他们有些人不戴口罩是不对的,这儿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戴口罩的。

张文宏称「未来抗疫,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这是另一个国家的答主写的,希望能看一看,我并不是希望让国家一下子完全放开,一说恢复正常生活,有二极管就非白即黑的说就是要躺平,要和漂亮国一样摆烂,我希望的是能逐渐地、科学地、有秩序地、符合人民要求地、符合发展需要地一步一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生活。

当然,我说的话无足轻重,你也一样,别跟我较劲。

知乎用户 David 发表

当防疫已经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时候

我就知道

以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上班族可能永远无法出国了

甚至都不敢轻易出省

疫情也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话题

关于防疫的讨论

一切都以扣各种各样的帽子而终结

50W,小粉红,狗罕见,碍国者都是我的身份

各种矛盾目前还在持续加剧

结婚率和生育率会越来越低

所以我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知乎用户 直钩钓鱼 发表

夺回来?跟谁夺?

我现在眼前一黑谁是敌人我都看不清,来我列举一下各方势力,1 病毒 2 喷子 3 利益即得者 4 水军 5 想共存的 6 怕被病毒影响 x 功能的 7 怕死的 8 家有老人的 ,等。。。(排名不分先后)

各方观点也主要是,1 病毒小感冒,2 病毒会导致 jj 短和不好使,3 病毒会让人失去味觉嗅觉,4 病毒会击穿大脑让人变沙雕,5 病毒死人,6 美帝死 90 万了,7 美帝统计不对,8 影响经济活不下去了,9 各种限制措施没了自由,等。。。(排名不分先后)

看见没?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交汇在一起。我觉得哪方说的都有道理,而且这里面数据混杂,真相谣言夹在一起,内容真假难辨。。。

我一屁民啥也不是,且不说没能力去争夺,我就连敌人是谁我都分不清,都特么说是我队友。

那么如何破局呢?反正我混吃等死了。毫无反抗能力。

而且我要防范那些光喊口号,不干人事的假专家,别拿我们当枪使还不给钱。

真专家?那你统计数据真假,分析数据啊!!?病毒致死率,重症率,疫苗有效率,轻症率,jj 变短率,对老人危害比重,失业率,倒闭商户数据,经济损失等。。。

并拿出更优化,更人性,损失更小,更好的防御策略。你是出报告,还是出论文,或是上折子。。我们都受您恩惠啊,爱戴您,跟您一起去奋斗,憧憬美好生活。。。

结果以权威身份大喊一声冲啊!加油啊!快活啊!!你唱歌呢?

???都这样的专家???

我屁民放屁都不响,更没统计的能力,也没有去喊口号的热情,我只能是逆来顺受。。。

目前看来,没有救世主,正常生活已经离我一去不复返了,我躺平了。。。

知乎用户 江浔 发表

防疫爱好者要燥狂了

正常思路的防疫:

安全第一前提下,尽可能的让生活正常化

防疫爱好者追求的防疫:

全体 7 天一核酸
出小区要居委会条子
乘地铁要街道条子
出市区要市政府条子
出省要省政府条子
是个门就得刷健康码
不管从哪儿来的外人先 28 天隔离满上

知乎用户 老醋 发表

张大夫说得含蓄。

首先,总的来说,咱们的抗疫策略、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策略很不相同,既有本身不同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咱们的执政风格的因素,而最终的后效评估可能还需要时间、等到新冠疫情彻底成为历史之后才能作出公允评价;同时基于,这样的疫情对于全人类来说都并没有既往经验,不同的尝试也能给后世留下更丰富的借鉴。因此,咱们虽然目前看起来没有象部分国家那样已然放开自由自在,但很可能咱们走的还是一条自有道理的特色之路。

同时也不排除有人真心希望,这个疫情一直存在下去。因为它是个特别好用的,可以在很多地方祭出的理由。例如,借由疫情的控制人流的需要、可以更具体掌握所有人的行踪轨迹;这掌握与控制不至于引起太大抵触,乃至大众渐渐就习惯了、认可它合理化日常化了。又例如,经济形势不好、人们收入降低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乃至一些人生活困难的话,疫情就是个理想的归罪抱怨的对象。再比如,一些地方不喜欢被关注被探究,疫情则是一个妥帖的隔绝视线的理由。

“夺回正常生活”…… 咱们失去的是什么?有人觉得是赚钱的机会,有人看到的是出门旅游行走的畅快,嗯、还会有不少人,看到的是一些别的、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有些损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回来,但有些事情发生了就不好回去了。真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我们都能摆脱控制、获得自由吧。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按我国产业结构,人均医疗水平和医保财力,我国没有 “共存” 的退路。

为了控制 “动态清零” 对经济的影响,必须努力建设统一流调系统,提升全国疾控人员素质,才能以更低的代价控制疫情

首先,我也想回到疫情前正常生活。

但想法必须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 “实事求是” 的分析,才能找出可行的解决路径。

如果盲目照搬国外思路,很可能将局面搞得越来越糟。

一、疫情是反工业、反第三产业的

即使不采用防控措施,疫情来临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会请假离岗,导致生产线停产,去饭店吃饭的人也会自发减少。

钟南山表示,相较于有些国家「感染后再治疗」的做法,中国「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这有哪些依据?351 赞同 · 66 评论回答

而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员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都要承担相当的就业,所以学不了发达国家(如美国互联网企业可以长期远程工作)。

二、我国医疗资源和医保财力都存在短板,无法承受大量病例,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补上

1. 我国医疗资源不足,无法收治大量病例,将造成医疗挤兑

图中橙色线为每 10 万人的 ICU 床位数量。

德国在疫情高峰期间,有部分地区医疗饱和,不得不将部分重症患者转移到疫情压力相对较低的州,医疗资源并不宽裕。

而我国 ICU 床位数量只有 4.6 个 / 10 万人,医疗资源只有德国的六分之一左右。如果感染率看齐德国,将造成严重的医疗挤兑,大多数重症患者无法入院。大量重症患者无法入院的后果是,死亡率接近重症率。

医疗资源不足的秘鲁感染人数 302 万,死亡人数 20.45 万人,死亡率 6.7%。两波疫情死亡率差不多(第二波主要流行的不是全球广泛流行的 Delta)。

2. 短期内扩张医疗资源很难

(1)医务人员不够,一个床位至少需要 1 个医生,3 名护士,但没有 5 年时间培养不出有经验的医务人员

如果要大规模扩张 ICU 医务人员数量,首先要考虑逐步对医学院进行扩招,配备足够的教育资源,然后开始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安排实习,逐渐锻炼。

如果要考虑将全行业扩张 5-6 倍,同时保证人员素质不大幅滑坡,需要稳妥扩张,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的时间。

(2)ICU 很多设备要进口,而疫情期间多数国家生产不正常。这么多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需要较长的周期,人员还需要和设备磨合

3. 我国无法承担海量医疗费用开支

按每个 ICU 床位每年开支 500 万元计算,增加的 20 万 ICU 每年开支 1 万亿,我国很难承担这些费用

按《传染病防治法》,病人无论有无经济能力必须强制隔离治疗,所以需要由医保和财政保障治疗费用。

而这 1 万亿医保是否承担得起呢?

**《**国家医保局:2020 年全国 “医保账单” 公布

2020 年,职工医保基金 (含生育保险) 收入 15732 亿元,比上年减少 0.7%。基金 (含生育保险) 支出 128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020 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 (含生育保险) 收入 9145 亿元,比上年减少 8.6%; 统筹基金 (含生育保险) 支出 7931 亿元,比上年减少 0.1%; 统筹基金 (含生育保险) 当期结存 1214 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5327 亿元。2020 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 65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 个人账户支出 49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 个人账户当期结存 1650 亿元,累计结存 10096 亿元。[1]

新加坡 500 万人口大概有 188 亿新元的医保开支,也就是 883.6 亿人民币的医保支出,人均 1.77 万人民币,支付能力大概是我国的 19.26 倍。在如此高的人均医疗支出下,新加坡医保也有压力。

可见,光新冠的治疗就会吃光我国绝大多数的的医保费用,严重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治开销。

而不强制治疗一方面涉及法律的修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人看不起病,死亡率大幅上升。而放任部分病例在社会上自由活动会导致传播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大医院的压力。

由于多数地区医疗条件有限,财力有限(北上广除外),所以我国必须将感染人数限制在很低水平,才能保证整个医疗体系的有效运转。

三、由于新冠持续迭代,Omicron 不大可能是最后一种主要突变株,还看不到疫情的终点

1. 印度 2021 年年初认为多数人有抗体,疫情结束,随后 Delta 就来了

2021 年 1 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 28000,感染率 60%(也有报道说 56.1%)。[2]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 2.8 万个样本中有 60% 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据印度媒体报道,新德里约有 2000 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 1000 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

随后 Delta 疫情就发生了

2. 南非已经发生过 3 次毒株迭代

从南非疫情迭代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过半人群感染形成 “群体免疫” 后,现有毒株逐渐消失。但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会在世界某个角落出现,成为新的主流毒株。

3. 新毒株致病性不一定更低

最近有人说,Omicron 症状比 Delta 轻,所以得出新冠越传播越轻的结论。

但从进化树上看,Omicron 和 Delta 完全没有亲缘关系,Omicron 不是 Delta 的后代,得不出病毒进化后致病性减弱的结论。

实际上 Omicron 的毒性比祖先 B.1.1 高。

四、病毒处于持续进化状态,疫苗和特效药都会成为选择压

1. 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毒的突变 (Mutation) 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 RNA 病毒,RNA 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特效药都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培养出耐药性

2. 对人口有限的局部地区而言,抗体会阻碍后续感染,疫情传播速度会越来越慢,危害越来越小

自然感染后会产生抗体,疫苗接种也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感染有保护作用,。

人群抗体比例越高,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到有免疫能力个体的几率越大,病毒传播就越困难。

所以,“群体免疫” 在特定环境(聚落人口有限,与外界交流极少)下是可行的。

例如英国阿尔法毒株在 2020 年冬季快速传播,产生高峰,疫情在 2021 年春天大幅好转。

如果没有 Delta 的输入,疫情的危害会持续降低。

3. 病原体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突变是概率事件,感染的人越多,突变概率越大。

在我国古代,城市化水平很低,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多数人一生的活动半径都没有出县,相当多的人没有出过村,人员跨国流动极其稀少。

如果某地有疫情,基本会形成自发隔离,疫情感染人口数量可能是几百人到几万人,如果形成区域性疫情,感染几百万人基本上到上限了。

2019 年,航空业、高速铁路发达,如果中国、美国、欧洲的任何一个地区有疫情,疫情有机会扩散到全球,感染人员可以上升到十亿这个量级。

4. 免疫缺陷患者长期感染病毒将增加突变概率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一位患有恶性淋巴瘤的 47 岁妇女感染了 “18 种变异病毒”,因为在其去年 4 月接受化疗过程中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该病毒 132 天内在她的体内总共发生了 18 次突变。

她体内的新冠病毒进化率大大高于新冠病毒的平均进化率。

5. 现代医学让更多免疫缺陷患者存活

在 100 年以前,罹患严重疾病,尤其是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很难存活。

2020 年数据,全球有 3800 万艾滋病感染者。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缺陷患者,这些患者感染新冠后很难清除病毒,成为病毒突变的温床。

如果不对新冠患者进行隔离,则突变出的毒株很容易扩散出去。

6. 全球化环境下疫情结束很难

由于大量免疫缺陷患者无法清除病毒,发达的交通让病毒具备全球散布,持续迭代的条件。

下一种毒株的毒力是随机的,不排除出现高载毒量、免疫穿透性强、高重症率、高后遗症率的变异毒株。

Omicron 毒株的毒性较 Delta 低,但由于传播太快人群形成抗体也快,预计几个月后会被新毒株取代。

7. 用疫苗打病毒不利于持久战

(1)病毒基因组丰富程度是指数增长的

经过 2 年左右的进化,病毒发展出多个分支。

在基因组足够丰富后,由于同一病人同时感染不同变异毒株的概率加大,重组速度也在加快,病毒发展出新性状的速度持续加快,呈现指数增长。

每一种毒株在传播前期,感染人数基本都是指数增长。

(2)防疫资源只能线性增长

疫苗研发、临床试验、批量化生产、物流、分发的速度是线性增长的,长期看疫苗开发很可能赶不上变异速度。

莫得纳 CEO 在 12 月月底表示,针对 Omicron 的疫苗到 3 月份才能量产。

每个地区的医疗设施配置、物资生产是线性增长的,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培养周期是漫长的,最多只能对数增长。

隔离等防控措施基本不受变异影响,但资源增长难度极大,也可认为是对数增长。

(3)时间越长,防疫局势越不利

用线性增长甚至对数增长的医疗资源打危害性指数增长的病毒,只能争取速胜,不能速胜的话劣势会越来越大。

五、需要用培训的手段提升疾控人员素质

1. 不同地区疾控人员经验水平差别巨大

如经常有输入性疫情的上海,由于财力充沛且人员素质高,实战经验丰富,已经整理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可以通过流调掐掉本地几乎所有的传播链。

而我国 330 多个地市,还有一半左右没有经历过疫情,完全没有实战经验。这样的地区(如天水)一旦出现疫情,就很难控制。

2. 防疫需要的技能很杂,需要很强的融汇贯通能力

防疫是社会工程,涉及到的行业太多(包括流行病学、生物学、医学、生物污染废水处理、通信、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的分析能力、突发高负载信息平台开发与运营能力、气象、进出口、国际航运、航空、检验检疫、管理、数学和概率论、医保和财政、物流配送、统计、PR 等等),这么多问题还需要统筹解决。

只有知识面够广,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论,并且有实操经验的人才能体会到分析整体防疫问题的思路。

3. 需要规范化培训

精准防控的前提是流调队伍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在复杂情况下可以迅速抓住重点,及时切断传染链。

在流调方面,东部地区的业务水平强于西部。

经验可以通过线上培训和考试解决,在去年春节后,我国北大医院等优秀医院的老师录制了在线课程,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学习考试,提升了业务能力。

在疾控领域也可以开展类似的培训,培训分为两个部分:

  • 疾控的理论和实操
  • 其他关联学科中和疾控有关的部分

课程采用直播 + 录播 + 图文文字稿的形式进行,由一线专家录制,全国疾控人员进行线上培训,看不明白的可以反复看录像。

学习后进行线上测验。

有了理论基础后,中西部地区可以邀请东部地区的专家来中西部答疑解惑,也可以让中西部疾控人员到东部地区国际机场、海港码头、隔离点等地参与防疫实操学习。

4. 即使完成以上培训,地级市一层可能也无法建立起足够高效的防疫决策体系

在不遗漏的情况下做到 “精准”,对决策人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要求非常高。

不能准确决策,就无法做到 “精准”,就只能扩大化,搞 “一刀切”。

所以建议用一套完善的预案解决问题。

六、建议国家层面制定一个明确的防疫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流调信息系统,用培训的手段提升人员素质

1. 每一次疫情都是不同的,既往经验不能盲目套

  • 对于单个城市而言,疫情发生的概率并不高,所以流调人员经验积累较慢
  • 毒株更替频繁,Delta 在 5 月份进入我国,仅仅半年后 Omicron 就输入了,不同毒株的传播动力学不同
  • 每次疫情的传播情况不同,有的疫情传播链条清晰,控制较为容易(例如 10 月底的西安疫情);有的疫情发现较晚(如 2021 年年底西安疫情),传染点多,传染途径不明确,控制难度大
  • 所以,上一次疫情总结的经验和做法可复制性较差,套用在下次疫情中极有可能会错过时机
  • 病毒在进化,疫情传播方式还在更新

2. 需要明确防控手段的适用条件

本次疫情的情况看,西安的 “封城” 是完全必要的,但封得不够及时。

没有及时封城与精准防控” 的思路有关系。

然而,任何技术都有适用场合,采用何种防控手段要实事求是的判断

“精准流调” 的适用场合

  • 传染源头和传播路径清晰
  • 疫情发现较早
  • 疫情没有涉及到流动复杂、管控困难的人员密集场所
  • 本地的流调人员有足够的经验,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撑
  • 病例数量相对有限,有足够的人员数量及时完成所有确诊病例,密接人员的流调。

“封城” 的适用条件

  • 传染源头不明,传播路径散乱,出现了较多来源不明的病例
  • 疫情发现晚,传代数量超过 2 代
  • 病例轨迹较为复杂
  • 流调人员经验不足,信息系统质量差
  • 病例数量过多,流调工作量超过流调人员的能力

3. 疫情传播风险应当量化,需要在 “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的基础上继续细化

为了准确衡量传播风险,除 “确诊病例数量” 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感染者从感染到隔离的周期。周期越长,可能的传代数量越多,风险性越大。

(2)感染者的居住状态,独栋房屋、集体宿舍、城市小区、排水不良的老旧城中村、闭环管理居住点的人员扩散危险性不等。

(3)本地人口流动情况,如果有大量旅游团、货车司机群体流动、或者恰好和黄金周重合,则应当提高风险等级。

(4)某个出现病例的地区如果处于高危地点(边境线、口岸、传染病医院、隔离点、冷链操作点)附近,则应当提升风险等级。

(5)季节性因素。冬天飞沫存在时间较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应当提高等级。

(6)已知病例活动轨迹是否涉及人流密集地点或者流调较困难的地点,如购物中心、机场、铁路枢纽客运站等。

(7)其他地区的传染链是否在本地区有交叉。

(8)本地区的流调是否清晰,是否有病例查不到来源。

(9)本地近期核酸检测数量和人口的比例。

(10)已经发现的混检阳性样品数量。

(11)对于边境和口岸地区,还需要考虑边境线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估算流行率)和每日平均入境人数(包括临时来口岸停留但不办理入境手续的飞机机组成员、货船船员、货运司机)。也需要考虑口岸人员防护规范性。

4. 建议国家层面出一版《应急指南

综合我国资深流调专家的意见,对 “疫情扩散风险” 和“当地防控能力”做一个打分标准,并做《异地调集流调人员应急预案》、多个级别的《封城应急预案指南》。

地方有关部门经过综合讨论,结合《封城应急预案指南》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应急预案》。

打分体系中,“当地防控能力”(B)通过日常评估打分,“疫情扩散风险”(A)通过疫情相关参数,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到。

发生疫情后,可以直接套用公式

如果 A<B,则坚持 “精准防控”,做好流调,并全面隔离感染者、密接、次密接。

如果 A≈B,坚持 “精准防控” 的同时,要立即启动《异地调集流调人员应急预案》,以提升 B 的数值,维持 A<B

如果 A>B,一边报告一边按应急预案执行(一定程度的封锁措施),由上级决策是否采取下一步的封锁措施。

这样出现疫情后,地方领导只需要决策是否 “按预案执行”。

5.《应急指南》的适用条件

流调力量很强的地区(如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可以适当突破 “应急预案” 的内容,争取以更小的代价控制疫情。

其他地区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

七、强化信息系统、加强高危地点管理和重点人员管理

1. 统一流调信息系统,减少遗漏

2022 年,你对自己和所处的领域、行业有哪些建议与期待?186 赞同 · 0 评论回答 187 赞同 · 0 评论回答

2. 加强国际航班和隔离点管理

今年的疫情形势对你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影响?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基础上,如何做到更精细科学?19 赞同 · 0 评论回答

3. 明确定期核酸的人员范围,确保早发现

浙江省已经出了一版方案,可以供全国参考

nesmto:浙江省工业企业进口物品常态化疫情防控操作规程(试行)

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就可以以较低的代价控制疫情,避免封城。

参考

  1. ^https://www.sohu.com/a/471624837_121106902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28/doc-ikftssap1405827.shtml

知乎用户 Gold RIch Money​ 发表

新加坡的数据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11 万人感染奥密克戎,死亡 1 例,92 岁老太太。注射了疫苗人群绝大多数感染后症状就是普通感冒的症状,一星期左右自愈。

医生给的医嘱最多的是 “多喝热水”,一些给予退烧药。

新加坡基本躺平状态

所以到底奥密克戎的毒性是不是显著下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会不会很快回来了?

知乎用户 何许人​ 发表

抗疫那么久以来

零这个数字,对于某些地区来说

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处有删节)

疫情的结束,有两个意义

一个是科学意义上疫情的结束,这种病毒彻底不对人产生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广泛的疫苗接种度和科学知识普及来共同完成

另一种一个是社会学意义,就是人们不需要主动去警惕它了,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躺平的心态,当然这种是不提倡的

互联网没有记忆,我看许多人也没有记忆,总是爱上防控

甚至觉得这种生活仿佛比过去疫情前的生活还要快乐

在此,我支持张文宏医生的观点

我就想问,难道正常的生活不对?

(此处有删节)

疫情当前,更应当主动配合各个地区防控工作,了解相关政策,不信谣不传谣,主动佩戴口罩,听从指挥。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我们的政府。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2022 年以来,美国死亡人口的 22% 的死因都包含新冠病毒。

而且与一些媒体广泛宣传的刻板印象” 新冠病毒击杀老人 “不同,进入 2022 年,40-49 岁组新冠病毒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是最高的,有 1549/6359=24.4%。85 岁以上的人反而只有 9826/54832=17.9%。

而且表上还贴心地列出了死因包含流感的人数,在所有年龄段都不到新冠的百分之一……

Weekly Updates by Select 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知乎用户 nyu nga 发表

从疫情以来,国内一直坚持的是动态清零政策,也取得了防疫上的优秀成绩,我个人对现阶段的动态清零政策是持赞成态度的,但是认为目前的补助政策严重缺位,具体参看之前我的一个回答。

如何看待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但我今天不是想讨论防疫政策本身,而是想说说网上很多清零政策狂热分子的一些反智言论,这些反智言论其实与这些人一贯以来的唯权威马首是瞻,缺乏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现在网上很多狂热分子说到清零政策就是神圣不可动摇,讨论任何其他防疫可能性的空间都没有,说了就让你滚去欧美。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些人不是赞成清零政策,而只是赞成政府的政策,也就是说即使今天政府立马掉头说要逐步开放了,他们也会有另一套逻辑来让自己接受政府的政策,因为他们逻辑基础很简单:默认现有的政策就是对的。

那么这些清零政策狂热分子常挂在嘴边的反智言论是什么呢:最夸张的就是说得了新冠非死即残,欧美人快死光了,这部分其实占比比较多的,信息来源可能是抖音等等;稍微了解新冠特点的,会说新冠虽然致死率并不是那么夸张,但是遇到就是 100%,这部分占比也比较多;还有的就是堵住耳朵大喊我不听我不听,说开放了就是牺牲老弱群体。

对于第一类人,缺乏新冠最基本的知识,就不多说了。

第二类人的话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反智言论,什么虽然概率不高但是遇到就是 100%,但是你要问他,那车祸空难也是概率不高但是遇到就是 100% 为什么不禁车禁飞机呢?他们就不说了,就开始说你把两个没关系的事情做对比。但其实这个对比不是在对比新冠与车祸空难,而是针对的 “遇到就是百分之百” 这个伪逻辑。如果你赞成清零政策的理由是 “遇到就是百分之百” 的话,那你同样应该赞成禁止所有汽车飞机。所以说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类人说的牺牲老弱问题也是非常善于扣帽子,而且讽刺的是,扣这种帽子的人往往是精致的社会达尔文分子,平常对弱势群体毫无共情。如果说他们真的这种注重老弱健康,为什么在公共场合吸烟,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烟草不是应该首先站出来反对吗?流感也是会引发肺炎有死亡风险,但是全国有多少人每年带家里人去接种流感疫苗的呢?为什么对因为防疫成本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又背过身去装看不见呢?

说到底这些狂热分子不过是用结果倒推原因罢了,“结果” 是指我国目前执行的就是动态清零政策,然后他们自己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来合理化政策让自己接受,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些人担心国内现在的网络舆论把清零政策当成是不可动摇的,会不会在真的需要改变防疫政策的时候成为阻碍。我觉得真的是多虑了,因为这些狂热分子从来就只是政策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等真的需要改变防疫政策的时候,先提前舆论预热一波,然后分几步放开,这些狂热分子马上就会跟着掉转头支持。原因就在于,这些狂热分子归根结底支持的不是清零,而只是现有的政策。这也是他们说起禁汽车飞机就反对的原因,因为这不是国内的政策,如果今天政府宣布禁汽车飞机,那么他们那个 “遇到就是百分百 “的逻辑就会用来支持这个政策了。

公共社会的政策大都是各方利益的权衡,我支持当下的清零政策,但是没有像某些狂热分子一样将其摆上神坛,丝毫不容质疑。

清零也好,with corona 也好,最重要的是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理,如果防疫成本对于民众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话,那就无法执行。比如说艾滋病也是传染病,但是如果说现在为了防止艾滋病要求禁止所有性生活,那显然是荒谬的。我们之所以不为了防止车祸空难而禁车禁飞机也是愿意为了收益而承担一定的风险。同样的在防疫政策上,如果清零政策的成本过高难以持续的情况下,有限度的共存模式也是可以讨论的。日本就是共存模式,难道能说日本不把老弱人的命当命吗?看看日本老年人的医疗待遇与寿命也不可能这么说,只能说日本社会选择了这样一种模式来平衡各方利益罢了。

防疫没有圣经,都可以讨论的。

知乎用户 辛夷 发表

从肝炎专家,到疫情防控专家,到经济学家,现在终于变成社会学家了

这种终身进取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知乎用户 平老虎​​ 发表

我比较悲观,认为十年内不会回到 2019 年正常的场景下了。

去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在青岛做了核算检测并合格之后,航班前往广西南宁,途中经停合肥下去半小时。到达南宁,出示核酸检测合格报告顺利出机场,在南宁玩了三天,三天后去了阳朔。

下了高铁,小凡因为在合肥买吃的,行程码出现了合肥,车站人员就要求她去做核酸检测……

结果,核算检测需要自费,小凡说,合肥没有病例,你无权要求我做,即便要做,我也不能交钱。

然后就放她走了。

加上一些隔离酒店,因为【政策需要】隔离的人没有钱,就可以不隔离。那么我要问了

防疫是为了防范病毒传播,还是为了赚钱?

有了钱作为驱动力,很多奇怪的事情,看起来就不奇怪了!

知乎用户 罗青 发表

张文宏医生全文几乎没有给出任何信息,很多东西说的婉转隐晦,通篇看上去,就是说别担心会好的。

但是从其高赞支持者表达的立场看,他们理解的张文宏医生的态度,就是希望取消入境隔离。

是否支持入境隔离政策,是问题核心。

受入境隔离政策之苦的人,包括有海外资产富豪,有海外相关事业的行业精英,有海外留学生的家庭,以及出国留学移民医疗中介以及海外做华人生意的人群。

受入境隔离政策之惠的人,是广大中下层人民,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出入境无关,同时入境隔离政策撑起来的国内清零环境,除了保护国内的老人生命,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大量人的工作机会和社会稳定。

由于媒体更多掌握在前一部分人手上,所以本来都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会经常看到媒体在讨论,在尝试通过舆论去影响政策转向。

作为国内屁民一个,我希望这一届政策的掌握者能真正代表更多人的利益。

知乎用户 周正阳 发表

美国现在日均死亡 3000-4000,超过 2021 年最高值。也就是说,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大量的死亡事实摆在面前,结合欧美专家此前各种"神药,神疫苗,神预测” 的反复被打脸,又如何能相信欧美专家"Omicron 死亡率低,毒性降低” 的说法是科学、真实、客观的。

另外,2020-2021 年间,疫情影响下美国的超额死亡人数多达近百万,人均寿命甚至跌到了中国之下,仅仅因为部分人生活生意的不便和不如意就大喊开放,置百万千万国民的生命于何顾?

"动态清零”政策就是目前形势下,利弊权衡的最优解。“动态清零”下我国经济固然有所损失,但放在世界范围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经济大多数指标依然保持正增长,表现相对于全世界依然是 “最不坏” 的国家之一。各地执政能力良莠不平引起社会失序,防疫的松紧度精确度固然有调和改善的空间,但这并不是否定"动态清零”大原则的理由。

“人家美国病死的都是老弱病残”这种说法更是充满了残忍和荒谬。这时候又不再强调 “时代一粒沙个人一座山” 了?不再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就看怎样对待弱势群体了”?人道主义哪去了?开始赤裸祼地为社达张目了?

还蔑称朴素的国人为"防疫爱好者”。相信我,没几个人真的"喜欢” 防疫,喜欢那种因防疫不断被打断正常工作生活娱乐的状态,那为什么支持"动态清零” 的民众仍然占大多数?不是因为你们口中的"愚昧”,"这些底层人反智反科学”,恰恰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分的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知道抓大放小,愿意为更长远的目标牺牲暂时的便利。

相反,那些"开放爱好者”(在网络中的数目那可是比"防疫爱好者” 多多了)在国际疫情形势尚未明朗的时态下,踊跃鼓吹开放,甚至还整出了"现在不开放,以后更没机会开放,马上要完蛋"的说辞,这才是真正的反智,反科学。

知乎用户 关关 发表

是的说的没错,病毒太狠毒了,不让我出去买菜,那谁买个馒头还得挨揍。

知乎用户 404NotFound 发表

对疫情相关的事情懒得发表言论了,不过看网友们精神分裂也是一大趣事。

知乎用户 唐临 发表

现在出现了一个乍看匪夷所思的,可能早半年都没人能想到的奇怪矛盾:

一面是国家层面发现现在这种出省如出国,层层加码的问题十分严重。别说国外了,现在国内已经因为层层加码搞得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知道中国逐渐回归 2019 年时生活已经是需要一步步探索开展的工作。所以三令五申不得层层加码,赞赏上海式的精准防疫模式。相当一批省份和直辖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总的来说,限制措施是要降低的。

一面是市级乃至更基层的区域,为了避免追责和迎合民意,不断层层加码,比如恶意返乡,比如动辄劝返,比如 7 天变 14 天,14 天变 28 天,居家变集中…… 还有荒唐的动不动大规模常态化测核酸之类的事情。早半年都不存在的出省如出国已经成为现在全国性的问题。总的来说,限制措施是要继续不断加码的。这还没有提地方出现的庞大的 “抗疫利益链条”。

相对讨论对外放开,内部处处加码的问题更加严重。很多人要说广西的例子来论证层层加码合理性。但这本质是当地政府渎职,即使按照国内相对宽松的抗疫措施,这样行程有很高风险的人至少也是需要居家隔离 + 核酸检测的,但引以为傲的 “大数据” 却没有发挥作用。这不是加码不够,是正常政策都没能执行好,是技术层面出了纰漏。回顾之前几次散发疫情,冷库等感染也许难以杜绝,但是不是有更多次都是没能严格执行正常的抗疫措施?比如上海 - 苏州那次,是不是因为波兰的客机竟然没好好消毒就直接执行国内航班?比如西安那次,是不是一次防疫人员违规操作技术问题引发的疫情?再比如南京那次,是不是机场管理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管理问题才导致疫情如此严重?类似还有一些医院感染引发外溢的散发疫情。如果能把此类疫情都杜绝,或者大大减少,那么散发疫情至少能再减少一半。

逐渐放开是必然的趋势,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国就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你有全球最全的工业体系不假,那么你能什么都不进口吗?你能说让来出席冬奥会的普京和古特雷斯先隔离 14+14 吗?中国要做的是不断地提升打地鼠能力,”动态清零 “” 社会面清零“,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情况的同时逐渐将国际交流规模一步步回复到接近 2019 年的状态。

一套简单的问题:

1 中国有没可能长期完全封闭国门?不可能,中国也从未完全中断过国际交流。

2 新冠有没可能突然灭绝?这个传播规模,不太可能了吧?

3 会不会因为新冠导致其他国家全部崩溃或灭国?目前来看并不会。

4 那么中国是不是一定要逐渐放开,并且利用好自己目前为止的抗疫成果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不利影响?成为新的优势?

另外几个问题:

1 抗疫才是最有利于经济的。

完全正确,所以我们要 “动态清零”,“动态清零” 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更多的地区和那里的人民健康和经济活动不受影响,而不是为了 “绝对清零” 所以最大限度地影响更多地区和那里的人民生活。

2 中国难以承受巨大的疫情压力。

完全正确,所以中国现在疫情控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让中国有机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掌握放开的节奏,不能成为越南或新西兰那种样子。

3 后遗症和老年人问题

完全正确,所以就算开放也要一步步来,也要继续打地鼠,继续追求 “社会面清零”。这就是前期工作做得好带来的空间。

4 既然这些都正确那还开放什么?

我没有得清零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没有能力做一个孤岛。比如说,就算真是纸张或咖啡机芯传播的,那么你能做到再也不进口外国任何工业品吗?你能做到不进口任何外国农牧产品矿产品吗?不可能。或者停了中欧班列,取消所有国际航班?可能吗?你能做到所有人都不跟外部有直接接触吗?不可能,那当年改革开放图什么呢?你是不是在反对改革开放?反对 “一带一路”?那么总是要逐渐开放的。

5 开放了那不是分分钟变美国那样?

开放不代表彻底放弃任何措施,事实上绝大多数有能力的国家都没有放弃各种各样的核酸和隔离要求,当然执行未必很好。什么叫逐渐放开?首先严格限制地方擅自加码,加强相关人员训练要求降低事故率(点名集中隔离点。天津曝光后大家才知道,什么病毒狡猾超长潜伏,更多时候是隔离地点自己管理问题);然后比如说一步步对出发地疫情控制较好 + 三四针证明 + 阴性证明的旅客缩短隔离时间等。

当然,这几年也诞生了相当一批封锁癌患者,巴不得全国武汉封城到新冠病毒灭绝。这边建议国家照顾这批人的感情,主动在罗布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建一个封锁示范区打包送进去,然后自己种地建工厂以免接触外界。

最后,复读机时间:

对普通人来说,在疫情中地方庞大的 “抗疫利益链条” 比拜登老头危险多了。

更新:

最无法理解的是一次次跟我说 “我们那穷,不能学上海,所以要加加加加码。” 的人。

条件不够学啊,能提升一些是一些,上海哪天没两位数境外输入,人员来往多密集,你们那才几个外来人口?要求比上海低多了吧?要不你们还是去好好享受挖断公路关闭铁路自给自足得了。

最离谱的是,这批人连上次天水动员未经训练的学生上去造成一批感染的时候都这么说,得亏国家和甘肃省看得明白,这要都能丧事喜办那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

知乎用户 三条​ 发表

硬核防疫爱好者收到一万点暴击

恰饭党默默的看了看经济形势,觉得还是继续恰饭的好,转行不容易,一不小心就灵活就业了。

知乎用户 老年性 CACZ 发表

我也不比其他答主专业,我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无医疗挤兑和低病死率抗疫模式” 就是彻底放开,每年打疫苗,轻症不去医院,反正轻症去不去医院一样。

根据他的数据,打了三针疫苗之后,

60 岁以下人群病死率会降低到 0.0086%,

60-69 岁之间的老人病死率 0.09%

70-79 岁之间的老人病死率 0.42%

80 岁以上的老人病死率 2.61%。

世卫组织早已经在 2022 年 1 月 19 日建议各国取消或者放宽旅行限制,

某传染病中心主任张文宏早于 2021 年夏天就撰文说 “更加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2021 年 8 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在《生命科学 · 巡山报告》中提到,“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一种可能性,即新冠流行无法像 SARS 疫情一样被快速消灭,反而可能类似一个长期流行的 ‘大号流感’

王立铭曾指出,彻底消灭危险的病毒是需要明确前提的。
首先,它只会在人类世界传播和潜伏;
其次,不会产生无症状携带者;
第三,我们不会从自然界继续获得新的危险病毒。
迄今为止,全世界真正实现清零的病毒只有天花病毒。另一个接近彻底消灭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

2021 年 3 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早在 2020 年 2 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就提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疾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数是一亿多,这些人多数都是老弱,

中国每年死亡人数是一千万左右,这些人更多是老弱,

全世界每年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是两百多万,这些人还多数都是老弱。

全世界的死亡率大概是 1% 左右,死亡率上升 0.01%,对于全世界来说就是一百万。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新冠的恐惧容易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轻症转重症是需要时间的,因为病毒在体内繁殖需要时间的,你一个轻症去医院,医院除了隔离你还能干什么?

切开气管给你上呼吸机?

联合清瘟胶囊那些东西,在家不能喝吗?

就算是病情可能突然爆发的疾病,比如冠心病,冠心病人是否一直呆在医院?

如果像外国人那样得过普遍得过新冠就不会有先上医院凑热闹的想法了。

按 2019 年的数据,中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80.7 万张,多数人死之前都要去医院躺一次的,我认为中国每年各种疾病的重症人次应该超过一亿人次。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近年来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近 200 万,但是,如果那些高血压的,中风的都无条件的挤在医院的话,中国的医疗资源早就被挤兑爆了。

新冠轻症不去医院就不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了。

知乎用户 豆沙包 发表

怎么看?从现在的香港疫情去看张文宏

目前香港的奥密克戎疫情形势不太好。对方想用香港撕开中国动态清零的口子。从媒体和疫情焦灼形势,再加上出现仓鼠传播的细节特点看,这就是一场战争。和正常的疫情防控不一样。欧美外部舆论和香港内部一小撮勾连,阴阳怪气的舆论战心理战,总还把人性放嘴上。

如同观察其他战争热点一样,我们要看矛盾最激烈的部分。去看战线。香港是今天的真正战线,张文宏所在城市上海是和平的大后方。

拿个不太合适的二战案例就能看出张文宏观点的荒谬性。

诺曼底登陆前的英美战略欺骗。导致德军对英美联军登陆地点发生误判,防守失误。中国当然不是纳粹,但是中国的确和诺曼底里德国一样并不是进攻方,是在防守。

张文宏言论是比较典型的误判。当然,这是个人判断,我们接下来要观察。我给出判断依据。

一,如果新冠病毒是武器,那么它存在和使用都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新冠病毒其实就是一种武器,这种武器使用目的是攻击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尤其是中国。

为什么?死亡率明明不到 5% 的新冠病毒能达到死亡率 10% 的生化武器效果?

这就是木马的狡猾之处。大家要看老年人的死亡率和武汉的死亡率。老年人的死亡率超级高,没具体数据,但是美国死亡 90 万人里边,有三分之二是老年人。

我们再看武汉疫情爆发的死亡率问题,不聊具体数据,我们定性的看问题,很多死亡原因就是因为医疗挤兑造成的,有钱都没有治疗条件跟上。这还是大城市武汉。医疗条件相对好很多。大家再看看美国,医疗条件好到差不多世界第一,同时也面临着医疗挤兑的状况。那么,回到中国,可以确定,一旦放开管控,会引爆十四亿人口集中感染,立刻挤兑死有限的医疗条件。大部分有钱看病的中产一定是没条件看病的。原本死亡率不高的新冠病毒,相对于欧美白种人只是小感冒的新冠病毒,会给相当数量的中国中产阶级致命打击。这还没完,他们都是顶梁柱,身上背着房贷车贷,背着企业,他们死了,残了,后边的房贷车贷小企业会跟着全死掉。此时此刻,大家怎么统计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我确定这个时候,会超过 10%。然后,噩梦还没有完,美国政客蓄谋已久的美丽风景线又上场了,零元购,打砸抢烧,看看方方的恶毒之词,人们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头顶上落下一座时代尘埃转变成的大山,看看方方们一脸正义替天行道似的指桑骂槐,有多少民众此时此刻能理性的看问题?愚民早把不满指向了政府,噩梦铺天盖地。无利不起早,美国坐等新中国占比美国 GDP80% 的财富流向美国。大家这个时候,再看,新冠病毒死亡率不到 5%,是怎么一步步把死亡率提升到超过 10% 的!恶毒至极。

从博弈角度看,美国只剩下一种选择,打残中国,美国怎么烂,都能活下去。打不残中国,美国金融霸权岌岌可危。

与病毒共存,和奥密克戎低伤害性,都是美国一种木马策略,迷惑中国的策略。因为,打残中国的战略目的,美国没有达到,危机逼迫美国必须继续军事冒险,必须想一切办法把新冠病毒打入中国国内。

目前最新战况就是美国希望用香港撕开中国防疫的口子。

庄家的目的决定事件走向。这个逻辑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中俄欧美四大玩家要彻底有一个玩家输掉。拿刚才二战来说,德国是要走到被瓜分的局面,才能开新局。那么,新冠疫情,只不过是诺曼底登陆战前夕的阶段。大戏还没有登场。

二,现在的动态清零,怕就是正常生活了,新冠病毒已经开启了病毒武器的潘多拉之盒。

和平并没有存在过,战争一直从未停止。核武器把伤害力提升到了互相毁灭的天花板,导致,武器转身朝向精准和低伤害力方向发展。而,新冠病毒,作为武器,同时满足年龄、族群、地域的精准攻击,又满足大规模伤害的要求。而且成本是核武的八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总之,新冠病毒,从武器角度看,是超过核武的完美大规模定向杀伤性武器。

这个完美生化武器,还在继续疯狂迭代发展。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因为打碎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各种基于人类的病毒可以随意拿不同族群做实验,拿新冠病毒来说,现在奥密克戎变异点里边,明显可以看出实验室鼠类的痕迹,更可怕的是,这只是开始,远远不是结束。数量达到几十亿的人体培养皿,刚刚开启,怎么可能就此罢休。

以后的病毒,确定会更精准,杀伤力更强。甚至出现生化武器的组合病毒,有的负责装木马踹门,有的负责深度攻击节点精准杀伤,有的负责大面积杀伤。从逻辑上来说,这是必然选择。

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奥密克戎的木马特性。那么,用最坏的可能想象,更精准伤害力更强的新冠病毒大概率在美国军方实验室里,还没到投放的时机。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动态清零就会持续很久,要等美国彻底衰落之后,中国才有一点喘息时间。然而,因为病毒武器的低成本和人类培养皿已经开启,美国妄图咸鱼翻身的话,病毒还是首选武器。这让中国必然面临更久的战略防守姿态。

三,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格局。

新冠病毒造成了人类社会进化的选择压,国家、企业、个人各个层面都面临进化压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种变化正在愈演愈烈,很难回去了。

大规模聚集的行业,从行业各个方面看,从产业链到各个岗位,都面临着打击,而释放出来的市场,跟骨牌一样,立刻被其他行业分食。比如,电影被手游分食等等,连从业人员都跳槽走了,很多小企业都关门大吉,这种情况怎么回去?怎么夺回正常生活?

新时代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开始了,我们只能往前看,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知乎用户 冷眼 发表

一个个骂人的,真是……

上面要是不同意张文宏的话。相信我,你是根本听不到他发声的。

知乎用户 Jn Br 发表

这就是很典型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谈科学 被冲太正常了… 虽然人家一个上海的医生主张’‘不要西安式防疫,请麻烦学学能让人夺回正常生活的 (上海) 防疫’‘真的没有任何不对。但你看各种回答,还是能给他扣上亲美,作秀,明星,想要学习美国放弃防疫的帽子。

(众所周知,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 投资,消费,出口。而现在房地产被监管,其他投资和消费又严重受到疫情管控不确定性的挤压,出口变成了一枝独秀。鸡蛋,现在都在这个篮子里。但今天不谈这个…)

张文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流行病学博士。– 一个臭搞技术的,居然是靠美分度日,是美国派来的卧底,最起码也是没骨气跪太久都不知道怎么站起来的汉奸。

所以善意提醒学医的和医生朋友,保护好自己,不要天真的以为社会环境在变好。因为他们下结论的路子,你是永远无法想到的。

另外想感慨一句,住在德州的和瑞士国籍的华人华侨,天天变着法的歌颂。 住在上海的中国人,真正顶在一线,却反而反复被冲?

嘿,咱就是说! 这世界呀,还真是好人有好报。

但就算这世界痛吻你,哎…… 搞技术没福报的,你是个搞技术的,你站在金字塔尖,你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让农民半死不活,是那啥啥的秘诀’’,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了,这句话里的农民到底是搞技术的还是种地的,应该一目了然了吧?

知乎用户 盛翀 LOVE 发表

其实这句话实际意思就是,与病毒共存,尽可能的不断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通过全世界的科学家医学家的努力研制出特效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最终取得人类正常生活的最后胜利。

正常生活才是最关键的。封城,封小区不是正常生活。而是防疫手段造成的非正常生活。

张文宏医生话已经说的非常婉转了。

知乎用户 李白不白 发表

我挺好奇这场闹剧在国内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往往几个感染,就要搞得满城风雨。而且这个问题有点无解。前期起点太高,现在是下不了台的局面。。

知乎用户 ecgnaw 发表

防疫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而不是为了清零。

希望所有人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

知乎用户 Open Fish 发表

挺久不出门了,过年去了一趟成都太古里,整个人感到挺割裂的,就感觉网络上的世界和现实中的世界不是同一个世界。

在网络上,但凡要是敢说点别国的好,哦不,是但凡说点别国的不那么丑的事,那简直就要当场处刑,分分钟让你滚着润到国外,顺便死个家里的老人。

但在现实中,也不知道网友都哪里去了,就光看到苹果店在排队,LV 在排队,gucci 在排队,耐克阿迪也挤满了人。

莫非,上网的不逛街,逛街的不上网?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人在东南亚,谈点这个春节的亲身体会。

现在本地每天确诊 10000 出头点,从最高峰有所降低。

社会场所基本都放开了,包括餐饮、咖啡厅及其它娱乐场所。

节前大家聚餐都是几百人一起聚餐,喝很多酒,唱很多歌,也跳了许多舞。

节日里也去著名旅游景点看了看,人不多,主要是旅游还没完全开放,据说 3 月底全面放开旅游。

生活工作基本都正常了,奥密克戎有几例,但好像也没流行起来,可能还需要点时间吧。

本地大部分人打了两针两针疫苗,部分地区打了三针。

就是说,大家越来越不在意新冠这事了,关注度也越来越低,可能新冠真的要被翻篇了吧。

进化也就是适者生存,新冠终于找到一种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变异态:奥密克戎(系列)。

人类的进化要慢许多,我们靠科技和组织力获得力量,人类文明还是会继续下去,越来越灿烂,直到成为火星人和宇宙人。

@Jack Wang

持续关注,发现全球机会。

知乎用户 Doc.xxz 发表

人在德国,将近两年。先声明,我支持清零,短期不回国,高价票和隔离政策对我影响也不大,只讲些身边事。

1. 就今天,我媳妇儿和她闺蜜放假最后一天去逛街,闺蜜是药学硕士,在药企市场部。她闺蜜问在德国是不是 Omi 情况很严峻。直到我媳妇儿今天跟她说她才知道欧洲目前基本生活秩序正常。这是高学历人群了,过年的时候我媳妇儿饭桌上和家里五六十岁的没咋读过书的亲戚们说这边阳性了就回家自我隔离一周,他们很多人依然是不相信的。

2. 我本来就在大学附属医院办公,隔壁是急诊楼,之前德尔塔时代只要医疗直升机起降次数很多的日子,回家看当天感染人数都比较高,现在 Omi 时代感染人数大概是之前 5 倍以上,直升机起降次数明显减少。目前日增 15-20w,Omi 中期,德国日增 7w 破纪录,随后西班牙 12w 接力,跨年期间法国日增 30w。现德国感染人数即将突破 1000w,八分之一的人得过。官方的人群死亡率普遍在十万分之 2 左右,最高的柏林地区,十万分之 4.6。我导师每个月值急诊班,问他,说的是 Omi 的重症主要是没打疫苗的老年人,目前 ICU 还够用。且每个其他科普通病房,都有阳性患者。

3. 圣诞假期几个人出去玩,6 个(全部 3 针辉瑞)里感染了 4 个,然后我们进行内部溯源分析,12 月 27 号晚上第一波密接,28 号源头 O 确诊,31 号其中几个人找一个全程在家的小 A 吃饭跨年,1 号第二个人确诊,3 号复工,小 A 阳性,他们在办公室一起吃蛋糕,把实验室另一个明确是个宅男 B 感染。其中大家都互为密接,但我们总结发现,28 号,31 号,3 号在一起的,都感染了,非常符合 Omi 三天一代的规律,不在这三天,即使密接了,也没感染。官方 Omi 是 2.7 天传一代,在我们这个群体里正好是每 3 天有一次高发期。他们阳性的平均 5 天转阴,症状和加强针的副反应症状差不多,有完全没症状的,有发烧一晚上的,喉咙干痒,干咳为主。

由此想到的是天津疫情,在明知道是 Omi 的情况下,溯源。且第二天发布会已经说,可能已经传播数代。福尔摩斯张颖在第二天的采访时,已经显得非常疲惫了。当时就有朋友说,初代病人可能早就转阴了,很难溯源。后来天津溯源的事应该也不了了之了。明确是 Omi,明确不是初代的情况下,溯源真是难为福尔摩斯了,广大网友说,福尔摩斯出场,感染链就能明确了,我说咱们别刻舟求剑好么,用α,Δ的策略去对付 O。

4. 疫情期间有朋友毕业要回国啥的。咱就说说千里投毒的事,从五个一政策执行以来,也是有几十万上百万入境人次了(每天一架 777 或者 359 就是 300 多人,平均一天 2 架就是 600 人,一年 20w+,最少也有 50w 入境人次了)。咱就说这么多入境人次,在 14 天隔离期外发现阳性的,屈指可数,福建的后来认为是环境因素感染,东北那例就惨了,直接导致了东北全面隔离 6 周以上。上海一直入境人次最多,上海 14 天隔离就给绿码,现在是增加了居家监测,请问上海有多少 14 天外阳性的,如果有,能做到控制密接,切断传播吗?好像,能吧。

回国隔离还有个事情,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话说一个朋友毕业了回国,家在河北,飞机落地成都,成都隔离期满 14 天后,成都会发一个临时绿码还是黄码来着,总之是可以买火车票和飞机票的,然后这哥们自己坐火车回的河北,到了老家之后,当地疾控的救护车在火车站等着,再接到当地集中隔离 14 天。另外一个朋友 12 月回国落地沈阳,隔离满 14 天后,自行坐飞机到湖南,当地疾控再安排 7 天集中隔离。

请问,这算闭环转运吗?这是自欺欺人吗?

坐飞机的那位朋友说,路上的防疫措施就是全程戴口罩,只准坐最后 3 排。

这种转运方式,如果有问题,早就出问题了,关键是这样的回家方式并不是个例。回乡之后的那层隔离,有完成表面任务之嫌。目前江浙沪皖算是完全闭环,刚才那两例,我个人认为,不是闭环,后续隔离完全丧失意义。

再说,如果一班飞机从成都飞河北,空姐如果告诉机上有境外回国人员,我估计要炸锅吧 。如果这个链有问题,那又是各种紧急寻同行的消息了,实际上有那么多寻同行的消息吗?

5. 说说我了解的国内的情况。进医院要测体温,然后只测主驾驶,其他乘客假装没看见。商场小区情况也差不多,很多保安,早就麻木了,测体温完全就是做做样子。

再者说,Omi 时代,发热的患者都不多了。明知道是表面工作,为什么还在做。各地只要有散发疫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全员核酸,隔离密接再说。其实全员核酸的试剂成本挺高的,好在人工成本在国内算不高,牺牲牺牲医务工作者。我认为在疫情新时代下理应是有更好的办法的。

咱们再说媒体制造的恐怖氛围,什么叫做西安面临双重压力?流行性出血热哪年没有?我接诊过的汉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哪年没有?这些媒体把《传染病防治法》里的病挨个用恐怖配乐犁一遍,普通老百姓吓得干脆别出门了。同样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这几年发病率在抬头,业外人士知道吗?结核的一些什么并发症,后遗症,以为无所谓的吗。

最后希望今后的防疫政策,动态调整,实事求是,不要刻舟求剑就行。这两年和家里人沟通下来,我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刻舟求剑。少抖段子,大是大非也要偶尔讲讲科学。

另外做个小预言,如果今年防疫政策和模式没什么大变化的话,可能,只是可能,会再来一粒伟哥让房地产再勃一次,撑一撑再说。

知乎用户 梅斯医学​​ 发表

张文宏曾说,“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据此前消息,“我依然对今年年底结束新冠大流行抱有很大的信心。”1 月 15 日,在与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的连线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 “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张文宏称「奥密克戎毒性不可忽略,仍然相信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夜孤寒 发表

完全可以彻底有序放开,但是前提是别再给基层公务员,医务人员,各类三方人员加担子,你们怎么玩都行,彻底放开,自费医疗,把该给工作人员的钱都给回去,别向公务员,医务人员,再抽调资金,别上了一年班,跨了年,比去年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收入,但是这年可比上年忙了太多,让闭环管理的医务人员,各类工作人员,都能回家,都能每天见到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以隔离酒店为例的各类闭关管理区,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回不了家,从来没人问一句他们苦不苦,从来没人考虑他们过年怎么回家,怎么团圆,仿佛那时候他们不算打工人,问过一个小孩,想你妈吗,想,两个月没见了,我恨那些国外回来的,他们回来我妈就回不来,怪谁呢,有的人埋怨着不自由,有的人还埋怨你太自由,所以啊,我不拒绝彻底开放,把我们身上的担子全拿下去,你爱咋滴咋滴,如果你说要建立在加担子的基础上开放,xxxxxxxxxxx,不让匿名,真狠

知乎用户 mofcom10 发表

张医生越来越像个学术明星了。

2022 年春节之际,几个消息:

一是全国疫苗接种突破 30 亿剂,如果数字没造假,可以理解为所有应打两针的都打足两针了,想打三针的都打上三针了;二是 “恶意返乡” 火出天际;三是这已是新冠后的第三个春节,仍然有许多人因为各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无法返乡过年;四是杭州抛出 “咖啡机芯传毒” 论,不是制造恐慌,就是无力查明源头而甩锅,令人贻笑大方。

从 2019 年冬天的 “无条件硬核” 防控,相信许多人都已厌倦了从 “硬核” 到“恶意”的升级。

病毒席卷全球,已不可能突然消失。疫情的结束,实质上就是防控的结束

经济学里有 “不可能三角”,我们的防控至今,已是一个 “不可能五角”:

你不可能既要全民接种,又要严格清零,又要国际人流物流放开,又要采取封控等人身限制手段达到清零目的,还要群众无条件支持上述全部四条。

几个明摆着的矛盾:

其一,国内没有病毒源,源头都在国外输入。真的硬核,就把国外航班和国际冷链停了好吗?

其二,疫苗和清零某种程度上已成矛盾。全民已接种后,2021 年各次疫情的普遍结果是症状越来越轻,潜伏期越来越长,无症状感染状况越来越多。再执行清零,意味着检测次数和隔离时长的进一步增加。

其三,人身限制是为了群众还是为了帽子?“硬核防控” 变成 “恶意防控”,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的逻辑是 “人可以因为任何原因嗝屁,但不能因为新冠嗝屁”。这个逻辑不是以人为本的。

其四,群众已经厌倦了。第四个春节,还要提就地过年吗?恐怕全民的态度都是 “枪毙也要回来”。

可惜的是,目前肉食者还是不想做任何调整,想勉力维持这个不可能五角

因此,防控何时能结束,不取决于科学和群众呼声,取决于肉食者。

知乎用户 姆拉克爵士 发表

几个基于奥密克戎的事实随着时间会得到验证。

首先是奥密克戎病死率确实变低了。

以美国数据看,在感染人数超过 delta 五倍以上的情况下,总死亡人数与 delta 在一个级别。

目前总体病死率大约为 delta 的 s 四分之一。

截止到 2 月 3 日的美国,欧洲等数据。可以看到这种趋势(但美国死亡数据仍在上升,比欧洲其他国家都不同)

第二个事实是,奥密克戎为主的传播并没有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现象,未来应该也不会。

医疗资源详细分析:

下图可见,美国住院人数最多,因为他的医疗资源最充足,其他发达国家大概是我们的 1.5-6 倍左右(英国 1.5 日本 2 倍,人均 ICU,美国是我们的人均十倍左右)。

补充一下,说我们医疗资源不够用的,要对比和我们差不多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和我国比在 1.5-2 倍左右,他们的医疗资源空闲程度很高,不能只和医疗资源超级富裕的美国比,和多数发达国家对比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大差距。而且我们的国内环境足够保持一定程度的 “准严格防控”,参考日本,各项指标都控制的很好,并没有医疗资源挤占。

如果还不明白,举的简单的例子。

美国十倍 ICU,完全放开,一半人不打疫苗。上个月 delta 和奥密克戎双重压力,没有严重挤兑。

英国 1.5 倍 ICU,完全放开,打疫苗,奥密克戎为主,没有医疗挤兑。

日本 2 倍 ICU,放开,国民戴口罩,卫生习惯良好,老龄人口高,但死亡率极低 没有任何医疗资源挤兑。

我国 1 倍 ICU,90% 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加强制口罩,加比日本严格一倍以上的防疫策略,能不能发生医疗资源挤。

有效繁殖率 R 的预估,不知道是否准确,除去英国这个奇葩(可能是最近的七天移动平均算法导致),其他各国的奥密克戎比前面的 delta 还低了。最近的数据低于 1,说明未来感染人数也会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美国等人基本都被感染到了,产生了群体免疫。

同期美国等国的繁殖率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传播率并不如 delta,但为何感染人数超过 delta5 倍?

南开大学前几天发文宣传奥密克戎主要传播宿主为老鼠,真实性有待检验。

南开大学孙亚民教授称「奥密克戎疑似宿主出现,未来要防动物传人」,我们能够做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一情况?

补一个超额死亡率:日本超额死亡率很低,台湾地区为负值。美国超额死亡最高。

多数国家为每千人 1-2 人,超额死亡。

疫苗的作用。前期疫苗对死亡率是有作用的。

但近期以色列的数据表明,疫苗似乎对奥密克戎作用不大。

链接如下以色列报告新增 67500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何以色列疫情如此严峻?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以前看恐怖片,总觉得那些智力受到挑战的配角们一惊一乍的非要作死,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理解了。

以前读希腊神话里,拉奥孔和卡珊德拉的故事,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预言家会被仇视。

现在懂了。

推上比较著名的是 Eric Ding,尽快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呼吁和科普,还是天天被红脖子们骂 Alarmist

毕竟红脖子最喜欢喊的就是 “Take Back Our Country”,和“夺回正常生活” 一个句式。

知乎用户 医师黄继斌​​ 发表

我个人还是欣赏张文宏的,因为整个上海的专家组决策层敢于担当,敢于用不扰民,不动辄封城,封小区的办法防疫抗疫。

张文宏本人也和检测公司没有利益挂钩,算是光明磊落了。

动辄封城 ,封小区,动辄全民核酸,无非是 “不敢担当” 四个字,不敢担当,就会把锅往下面卸责。“卸”到谁身上好呢?当然是医务人员身上了。

无论是封城,封小区,还是全民核酸,都需要调动海量的医务人没日没夜地干,至于医务人员会不会因为过劳而动作变形,那也是医务人员自己的责任 ,即使因为聚集而感染,那也是医务人员没有坚守控感规范,没有维护好一米线导致的,一次查不出就是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四次,五次。

——————————

我个人建议,各种媒体,自媒体应该客观报道 Omicron 在海外的实际情况。

例如它是不是在肺部的复制能力较差,而与鼻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能力更强,是不是表现出来更像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类似,虽然传播力量很强,但是不容易发生医疗挤兑,是不是许多海外华人、留学生自己喝中药就好了。

而非一味渲染 Omicron 有多么可怕,营造出一种恐怖气氛出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 3 种主要病毒,人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都属于 RNA 病毒,其中冠状病毒是最大的 RNA 病毒,而人鼻病毒是小 RNA 病毒,而且至今应对最温和的小 RNA 病毒都没有什么特效药,它们将处于永无休止的变异之中,也就是到 100 年后,它依然会处于不断变异的状态,**而且目前有谁去大规模监控如上这些难以数计的 RNA 病毒亚型呢?它们也会对慢性病患者群体和老龄高危人群有致命的伤害,为什么就不管控了呢?**而新冠仅仅是可能感染人的七种冠状病毒中的一种,也不是其中最危险的——那么,我们应该因此封锁这三种病毒 300 年吗?

封锁本身倒也问题不大,除了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长期封锁下去,可能会导致当年美洲新大陆的 “温室效应”,由于长期与旧大陆隔离,结果导致美洲原住民遇见欧洲人带来的病毒时,非常脆弱。

全民不停接种疫苗或许可以部分解决上述这个问题,但是疫苗有滞后效应,由于 RNA 病毒的特点,往往疫苗研发出来的时候,流行的已经不是疫苗针对的那一种病毒亚型了。

而且现在欧洲以及美国已经解封了,下一步甚至可能不再做大规模核酸检测,这样我们会更被动一些,因为我们很难第一时间掌握到欧美的病毒变异情况,因为 RNA 病毒和流感病毒,人鼻病毒一样,不断变异是它们的客观规律,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到变异情况,疫苗研发就会更加困难。

即使可以第一时间跟踪研发疫苗,每年三针,4-5 年 15 针,终究不是一个尽头。

从真实世界看,现在有大量的国人前往阿富汗,非洲,老挝,越南,巴基斯坦这些医疗条件比中国差的地方淘金,其中不少人还在当地拍视频,搞直播,做得风生水起,例如 “吉羊游侠”,“非洲小五” ,“周周在老挝” 等等,大家可以点击他们的最新作品看看,当地究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是在过相对平静的生活。

下面是日本国立感染病研究所对 2022 年 1 月 28 日对 122 例 Omicron 例住院患者(不含无症状感染者及居家治疗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请注意 “住院期间没有人吸氧,也没有人接受重症监护” 这样的表述。我会定期跟踪以上数据。

实事求是的报道,其实有利于群众对这个病毒逐渐 “脱敏”,戴好口罩,使用中药,客观应对这个病毒。

也有利于观察西方世界半年或者一年后适当转变政策,给政策转向留出一点空间。

毕竟,无止无休半夜值守的医务人员太累了,因此过劳牺牲的医务人员名字你还能记得吗?是的,你记不得了。我们可以喊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没有多数人能记得 “代价” 本身。在医疗资源恒定的情况下,医疗资源过度投入到某病种,剩下的疾病得到的资源也会减少 ,而从这几年的人口增长率来看,人力资源的投入也不是无限的,是的,人口很快就会负增长了,去年的人口增长数是几十年来最低的,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60 年来最低,医疗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你投入某种病种太多,其他地方就少了,严格防控对总体人口的影响依然是值得研究的。

————————————

最担心的还是免疫落差的问题 ,国家投入了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去为群众打疫苗,疫苗覆盖率 90% 以上了,但是相对于越南,东南亚这些地区,许多人反而自己不信任中国疫苗,刻舟求剑地声称会如何如何,却无视整个中华文化区的现状(中国台湾,越南,日本,韩国,整个东南亚至今没有一个地方出现医疗挤兑,也没有一个地方出现群众对国家的不信任)。

今年的核检政策,比疫情最重的 2020 年初严厉多了,那一年,我们只是对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核检,就控制住了疫情,那一年也没有什么 “恶意返乡” 的说法,现在病毒毒力大大减弱了,却已经发展到了出门就要做核检,核酸检测成为通行证的地步。如果继续现在这种政策,没有自然免疫的加强,最多几个月,疫苗带来的抗体就逐渐消失了 ,海量的资金投入就白白浪费了。那时该怎么办呢?那时病毒又继续变异了。继续变异是 RNA 病毒的特点,人鼻病毒如此,流感病毒如此,冠状病毒也如此,继续从零开始,几十,几百针打下去?

有一个回答面对过这个问题吗?

——————————

最后说到可能的损失,当然,医务人员的付出和过劳,乃至牺牲,这个不算损失,因为与多数人关系不大 ,毕竟穿着防护服 寒风中半夜值守,连续作战的不是他们,与他们无关。

因为代价是别人,而不是他们。

但是我们得看到,如果核酸检测成为了通行证,许多孕妇,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以及各种急性患者,例如心梗和中风患者,也需要持有 48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才能外出就医。这儿就有一个时间风险。而且这些身体脆弱的人群,本来就应该避免人群聚集,而大规模排队核检恰恰又是一个人群聚集的过程。可能感染人类呼吸道的病毒,导致各种高危风险的也不仅仅只有冠状病毒一种,常见的还有人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等等若干,无数种毒性强弱不一的亚型。这些病毒都不能终身免疫,恰恰都会 “重复感染”。而这些病毒也不会去强制检查。排这么一次队下来,会不会感染上,谁也不知道。而且有的地区不是采一次就结束了,要在短时间内连续采 5-6 次,7-8 次。最后会不会感染其他病原体,也没有什么统计。这也会影响当年育龄妇女的决策。

此外医保资金也不是无限的,投入一种病种多了,其他病种就得到少了,各种限费就会到来。

——————————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声称自己爱国,但是却对中国的国产疫苗没有任何信心,也有一些人声称自己爱中医,却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没有任何信心。

许多人动不动就说美国,美国的社会体制,文化,医疗体系和中国一样吗?为什么不去看看放开后中华文化圈,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甚至老挝,巴基斯坦,阿富汗的情况呢?这些地区,当下有一个地方出现了医疗挤兑吗?这个时候你失去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体制自信了吗?

我是有信心的,我的信心也不是盲目的,信心来源于实践,因为一直在临床一线,所以我能直观地充分地观察到中医的效果,更因为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用了中国疫苗的国家和地区,放开后没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医疗挤兑,无论是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甚至是阿富汗或巴基斯坦,莫非在这些人心中,中国的防控和医疗体系还不如这些地区?

要知道中国的疫苗覆盖率已经到了 90% 以上,这是无数医务人员日夜奋战的成果,如果过了这个时间点,最多半年,疫苗带来的抗体就会逐渐减弱,这个黄金的时间窗口并不是无限的。

知乎用户 冰焰 发表

终于有人谈到人性了!这也是我想说的…… 等等,他们的结论是,中国人没有人性?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疫情表明,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有人性的民族。尤其是当我们知道,这个疫情越来越倾向于对年轻人、健康人危害小,而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危害更大的时候,我们所有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在积极配合防疫措施。年轻人健康人牺牲了自己的方便与舒适,去捍卫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性?!

反面的例子,如下图。我很欣慰,这位在 2012 年之后就不是中国人了。为提高中国人的平均人性而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感恩!

另外,关于舆论场,网上的确有一些幸灾乐祸的声音。这是很不对的,但是这种幸灾乐祸,本质上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们中国对于抗疫,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不是制造了多少物资,输出了多少疫苗。而是我们亲自向全世界演示了一下,如何才能控制疫情。遗憾的是,没有人珍惜中国人做出的实践和努力。

他们只会喊一声:我大美利坚自有国情在此!然后躺平。

真的是做不到吗?你要是说印度真的做不到,我信。那些发达国家,真的做不到吗?我不信。他们就是冷漠、就是自私、就是麻木、就是没有人性!

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尚且有方方等人在发声,无论其动机如何,至少她在客观上告诉了全世界,死者是值得同情的!而当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的时候,有几个人在替死者发声?哦,懂王在台上的时候,民主党媒体的确为死者发声过,不过那是为了让懂王早点下台。等拜登上去之后,你看还有人在替死者发声吗?

我们在知乎上看到的那些身处美国的网友们,告诉我们的都是:我很好、我很健康、我很舒服…… 在他们眼里,那九十万人好像根本不存在。**你们能不能像方方那样,深入到美国的养老院或者医院,去了解一下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哪怕是 “我听一个医生朋友说” 这样的道听途说也行啊!你们的人性还不如方方女士!

中国网友真的很善良,他们的确在网上大加嘲讽。但是请注意,他们嘲讽的绝不是那些死去的人,而是不把那些死去的人当人的人!

本人这个知乎小透明,斗胆联合

@老猫仙

发出倡议:在疫情面前,请保持人性!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嗯,至于国内就是这样,至于海外也是一样,因为就是都是要正常的为了生活去选择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国内既然就是清零和减少聚集,保持这种接种和新的这种出行限制和检测的限制或者是很明显的个人的防护,那就继续。

国外既然都开始共存,很多的地区都需要恢复经济和生活,工作学习的稳定的程序,都要面对面进行授课和办公,那就接种后有口服药的话,都去选择摘掉防护去做到和流感或者接种完成后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是我们不断的努力,终究会把这个新冠变成我们可以控制的一种病毒来对待,而不会就是如此的影响我们正规的生活轨道和规划。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力支持动态清零,不要忽悠他人开放社会。

我想还想看热闹:中国持续动态清零,国外持续开放。

2 个意识形态的冲撞太有趣了,我想看看这个世界会在这 2 种意识形态下会怎么发展,这 2 种意识形态会持续多久。

这真的太有趣了,太兴奋了。

知乎用户 任逍遥 发表

看到一群高华胡扯八道。

1. 防疫,造成诸多不便。尤其没有关注居家停业的损失,没有直接撒钱,这事不人性。那么放开以后,大流行会造成老人的死亡率直接上升。死亡对这些人就是人性的?

人都会生病,病了能好的,无所谓;只要花钱就能好的、无所谓;花钱也治不好的,无所谓,认命;花钱就能好,没钱就死。忍受不了。

新冠进了 ICU 多数都能回来。ICU 就是要钱养着。有钱活没钱死。 社会最受不了这一点。人的性命和金钱直接挂钩。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大的不道德。

我们不好好防疫,非要被新冠治疗推到这一步?道德上最说不过去的一步。

这些高华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2. 除中高风险地区以外,坚守防疫一线,为国人付出的人,仅仅全体人民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人的辛苦,换来的是多少老人能多活几年。这不道德?而这些常态化防疫的人,也不过是照章办事,能轮班能休息,定期核酸而已。 和进行有害作业的职业有什么不一样?需要谈什么正常不正常?

有这种心理的人多看看世界。有些工作三班倒,有些隔三岔五倒班睡眠都是乱的。要按照这个调调,这些人的工作为什么不取消?

还正常生活

3. 如果我们的生活是不正常而海外是正常的话,那就应该我们经济倒退,海外歌舞升平。大流行要是没啥事,海外为什么要停工停产?封什么城?

在这种语境下,还要说防疫是过度的。这种人是不是有病?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但凡玩儿过瘟疫公司,都不会觉得说病毒大范围传播开始自然演化后,会自行消失……

《瘟疫公司》游戏被指内容违法 遭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下架

这游戏真的反映了人类的本质,当然,还存在一定的地区偏见,但当你扮演病毒的时候,你所有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其实没两样的,就是要生存。

游戏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有地区开发出了疫苗和特效药,并供应全人类使用。

游戏成功的方法有且只有一种,就是干死所有人。

作为病毒,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先增加致死性,获取少量必要的进化点数,然后增加传播能力,扩增宿主类型,降低药物伤害,提高生存能力,从而快速获得进化点数,最后才会提高致死性,一波带走。

而游戏中最后的净土是怎么存在的呢?就是物理隔离。

游戏尚且如此,病毒会比人更慈悲吗?

我很难相信病毒里面会存在跟人类一样的白莲花,觉得我们太苦了,替我们挡住其他病毒。

你说呢?

其实老张去年就说过今年疫情要结束了,大家安心。

疫情没完没了,何时能结束?张文宏深夜发声:这将是最后一个寒冬

前年说去年疫情要结束了,大家安心。

全球疫情何时结束?张文宏给出预测:它才是新冠最大 “克星”!

所以说,这种就是提振经济的一种暗示,但是吧,养蛊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好的,看最终会变成什么德行就行。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张文宏这次明明说的是不要因奥密克戎致死率低就掉以轻心,要通过特效药研发,分级医疗和加强对重点人群保护等方法建立起适应中国情况的防疫体系,然后再逐步开放。

怎么前面回答的都说那他来支持立刻开放的了?

上次张文宏接受采访也是这样,他明明说的是美国不管奥密克戎要出问题,结果被一帮人翻译成奥密克戎没啥事赶快开放吧。

知乎用户 寂静的胖子 发表

得病爱好者狂喜

知乎用户 Ericd3en​​ 发表

愿景是好愿景,这回不说张医生不是了。

但回答里那些动不动 “防疫爱好者” 的人,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 “新冠爱好者” 来说,抗疫都成了罪过?

真是世风日下,人性沦丧。

还一堆人说其他躺平国家经济好,经济好个 der?凭什么说经济好?净他喵的睁眼说瞎话。要是躺平经济就好了,这些国家为什么要以扩大未来系统性风险为代价搞量化宽松,甚至无限 qe?完全多此一举啊,心中默念疫情不存在不就完事了。

要知道我们去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建立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反而政府一直在抑制经济过热,而那些大吹特吹躺平后经济反弹的国家是搞了量化宽松后利用物价汇率相对于通胀的迟滞性才挤出来的成绩。一进一出,到底哪边经济好?没瞎都看得出来。

而且防疫措施影响的难道不只是有新增确诊的几个城市的某几个特定地区?武汉之后涉及人口最多的一次疫情也就是西安那次,可能有两千万。

别以为两千万很多,两千万都占不到总人口的 2%。如果完全放开管控,你猜两年后死亡人数会不会破千万?两千万被隔离还是一千万死亡,自己选。

对于其他 98% 以上的中国人,疫情有啥影响?我这两年除了回国的时候在广州隔了 14 天,咋一次都没被疫情耽搁过?这两年该吃吃该玩玩,高铁飞机北京广东到处溜达。

这些说防疫过度的人是生活在平行世界还是咋滴?

知乎用户 陈新​ 发表

感觉就是在为 “与病毒共存” 吹风。

要说疫情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当然有。但更多的只是从对外经济上,而真正会受到病毒从身体健康上影响的人数,并不多。

绝大多数国人都在正常过着 “正常的生活”,那何谈“夺回正常生活” 呢。

当然,这也许是我脑补过度了。

就这样吧。祝大家新年里免受新冠病毒的威胁。

知乎用户 重获自由的新生 发表

感冒爱好者内心狂喜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未来抗疫,就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是全世界都采取的 “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为主” 的防疫方式的最好方法。

如果采用主动杀死新冠病毒,使其被吸入前失去传染能力,结合 “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的防疫方式会不会更好一些。付出的代价和影响社会生活会不会都小一点?

**采用主动杀死新冠病毒,使其被吸入前失去传染能力的关键是从外防输入环节进行。**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在外防输入环节将其杀死,使其不能随人随物流入境内,自然疫情就不会发生了。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真丁真亏就亏在普通话说不利索

要不还有张丁真什么事?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野比皮皮爱响响 发表

防疫 de 目的不就是为了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吗??

几位防疫发烧友,你们是封城封上瘾了?小心变成 2 个亿灵活就业群体的一员。

几十个病例就封城,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个体商户怎么挣钱?病死和饿死都是死。

知乎用户 北大男科张晓威​​ 发表

张文宏医生最近经常出来针对疫情变化与未来的抗疫措施进行 “打比方”,主要就是截至目前,应该还没有确定好具体的抗疫、防疫措施。我们还在动态观察国外的情况,比如欧美的情况如何?韩国现在每天新增 3 万例奥密克戎感染,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新加坡每天大概约 1 万例,99% 以上都为轻症。

那么,中国开放后,会是什么情况?如果开放了,是否还要动态监测?是否能够像欧美一样,连检测都不测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经过这么大人口的互相传播,又突变出一个毒力强的呢?有太多的未知,的确难以很好把控。

因此,张文宏医生只能给出笼统的回答。

既往,笔者也针对张文宏医生的发言给出了一些看法:如何看待张文宏表示「仍然相信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 - 知乎 (zhihu.com)

知乎用户 德芙重工 发表

这么说吧,我国台湾省还在执行清零政策。

那些鼓噪着清零不好的人,似乎很喜欢把这事跟自由挂钩。

那不应该先看看这个临近地区啥时候不清零了么?

免得你们误伤了你们嘴里的民主和自由哟。

知乎用户 EvilNightOwl 发表

对于有些人来说,抗疫当然不是为了夺回正常的生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体制比对方更优越。这已经远超过公共卫生问题的范畴了。所以病死率、次生危害、经济损失,失业率,社会问题等衡量标准,恐怕在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都已经不再重要了。至于夺回正常的生活,怕是要等到这场宣传战争全面胜利才行。

知乎用户 划水的丙泊酚 发表

国内外完全相反的抗疫方式的走向和结果能够代表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医学层面,更多反应的是一个政体的本质究竟如何,是夸夸其谈欺骗大众,还是实事求是务真务实。

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Alexsysu 发表

防疫就是过度了。

知乎用户 浊酒好几壶 发表

这就是信号,这就是台阶,疫情终于要结束了。只要毒性越来越低,正常生活就回来的越快。防疫最终的目的不就是恢复正常生活么,只有在防疫过程中权力变得更大,获利更多的人,才不希望回归正常生活。

知乎用户 复古的过山怪 发表

希望明年不要就地过年。

防疫我认同,但不要强制,一些官员真的是层层加码,我 tm 真的受不了。

知乎用户 皓月当空 发表

标题:缺乏爱心的鲍里斯

内容:近期,英国首相鲍里斯有点烦,因为有一股势力想把他戳下台。最新的矛头是:鲍里斯真是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因为在 “阿富汗撤离行动中”,居然在飞机上搭载一百多条狗。要知道,有很多阿富汗人都盼望着去英国呢?多搭载几个人,它难道不香吗?

不过,话又说过来。如果鲍里斯当时拒绝搭载这些狗,鲍里斯同样会受到谴责:宁愿让飞机空着,也不愿意救助那些可怜的狗狗们。

为什么飞机会出现 “空闲” 的情况呢!这就跟 “撤离标准” 有关了。我们可以把撤离标准分成 1~6 级。数字越高,级别越宽松,第 1 级是仅限于英国人及其亲属,第 6 级是所有阿富汗人,只要想撤到英国的,都可以走,很显然,第 6 级是无法完成的。第 2 级是“为英国服务的高级阿富汗雇员及其亲属”,第 3 级是“为英国服务的普通阿富汗雇员及其亲属(比如保洁,保安,厨师及其他外围人员等)”,第 4 级是“在英国有亲戚的阿富汗人及其亲属”。第 5 级是“有一定才能的阿富汗人及其亲属”。第 6 级就是所有想去英国的阿富汗人。

我认为,英国的撤离标准应该是在第 2 级。如果是第 3 级,涉及到的人群众多,会让英国的撤离行动难以完成。如果是第 2 级,最后还剩一些空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空位呢?恰好有个 “动物爱好者” 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狗带走。如果鲍里斯拒绝,肯定会被 “动物保护协会” 谴责:宁肯让飞机空着,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如果鲍里斯同意 “利用最后的空闲地方” 搭载那些狗,还有人有怨言:宁肯搭载狗,也不愿意多带几个人。

所以,无论鲍里斯怎么做,都会受到谴责,他的首相地位都不保。这是一场针对鲍里斯的有预谋的计划,因为这一系列骚操作不是一般人能运作的出来的,他应该反思一下最近是不是的罪过谁!

比如防疫。在英国每天阳性近 10 万的情况下,居然完全放弃防疫,这很明显是在和某大国唱反调啊!如果最终证明,即便啥都不管,新冠也不会给英国造成啥损害,还能受到民众广泛的欢迎,那让某大国的脸往哪搁啊!!

坐收渔利的感觉真是让人上瘾啊!

【文中两处中括号里的内容为新加内容。】

标题:1919 年西班牙流感突然消失之谜!

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都知道在 1918—1919 这两年间,有近 4000 万人死亡,并把这场惨剧的元凶认定为 “流感病毒”。其实,流感病毒是冤枉的,严酷的防疫措施才是当年导致人员大量死亡的真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流感病毒直到 1933 年才被人们发现,1918 年,人们还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在流感病毒被发现之后的几十年里,更多的呼吸道病毒被发现:冠状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细小病毒等等。在人们找到流感病毒之后,有一位好事者就去西伯利亚冻土层刨出来几具据说是死于 1918 年的旷工的尸体,在他们的体内发现了流感病毒,于是,就宣布 1918 年的疫情是流感导致的,并把源头定在了西班牙,“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个名词就是这样来的。以目前的眼光看,这个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这位好事者当时只认识流感病毒,对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概不认识,不能排除这些尸体中没有其他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如果人类率先找到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冠状病毒,那位好事者如果在那几具西伯利亚尸体中找到了冠状病毒(因为冠状病毒比人类还久远并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是不是就可以宣称 1918 年的悲剧是冠状病毒所致,可以称之为 “1918 年西班牙冠状病毒大流行” 呢?其次,相对于全世界近 4000 多万死亡者而言,这几个小样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所以说,“西班牙流感”这一称谓是非常不严谨的,正确的称谓应该是“1918 年呼吸道传染病防疫事件”。因为当时的防疫措施才是导致人员大量伤亡的元凶。

在 1918 年之前,人们对防疫的概念已经逐渐形成,比如,人们发现,致命消化道传染病霍乱是由于水源的污染导致的(霍乱弧菌所致)。如果远离污染的水源、或者把水烧开消毒、或者净化水源,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致命的 “消化道传染病”。但是,对于 “呼吸道传染病”,该怎么办呢?尤其是到了冬季,呼吸道传染病肆虐,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患者随处可见,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死亡后果(比如致命性肺炎、基础病恶化等)。一些医学家就开始设想:如果把有呼吸道症状的人集中起来进行隔离,不让他们到处传播,必然可以有效地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在 1918 年,当西班牙王储死于 “重感冒诱发的重症肺炎” 之后,西班牙开始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把国内那些 “有呼吸道症状的人” 进行强制隔离,所有的感冒患者、发热患者、咳嗽气喘患者统统都要隔离。采取这些强制隔离措施之后,西班牙出现大量人员死亡,当时,对于这种 “大量死亡现象” 的解读是 “疫情严重所致”。随着报纸和广播的信息传递,恐惧在全球蔓延,那些“感冒、发热、咳嗽气喘患者” 都开始被区别对待,都被强制隔离,人们出入公共场合,必须强制戴口罩,为了防止人群聚集,实施宵禁措施。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全世界有近 4000 万人死亡。医学家们也开始反思:“往年啥都不管的时候,虽然也会有死亡,也没见死这么多人,如今严防严控,却死了这么多人,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严酷的防疫措施才是导致人员大量死亡的真凶,与呼吸道传染病没有多少关系呢!。”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短时间内,各国的防疫措施纷纷取消(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1919 年夏季,疫情突然消失了”。其实,并不是疫情消失了,1919 年夏季以后难道就没有人患感冒或肺炎了吗?肯定还会有,只不过是各国在短时间内都取消了防疫措施,显得疫情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从此之后,世界上对待呼吸道传染病,再也没有采取过任何强制措施,直到 “非典和新冠” 的出现。导致 1918 年的悲剧再现人间。

举一个 2003 年,在香港发生的一起 “非典事件”——“淘大花园小区事件”。当香港当局获知淘大花园小区有很多居民非典检测呈阳性后,对该小区某居民楼采取强制驱赶并强制隔离措施,名义上是“为了治病,为了防疫,是为大家好”,结果,在短时间内,该居民楼死亡 42 人。我们暂且抛开疫情不说,单单就这种防疫措施,会不会产生同样的杀伤力呢。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有一万人的居民区,里面有老人、孩子、以及有许多有基础疾病的人,正府派遣五万人把该小区包围,并把这一万居民编号,再从中随机挑选一千人强制带走,看看半个月之后,这一千人能死掉多少。这一千人中,不乏有老年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较差,再看到那些“从头到脚蒙的严严实实的看守”,首先就会吓个半死,这些老年人必然不会“很好地配合”,必然会吵嚷着要回家,对策就是给他(她)们打安定,或者把手脚捆绑在病床上,试想,这些老年人能活过一周吗?还有那些有基础病的人,比如癌症晚期正在进行化疗的患者,比如心梗心衰经常住院的患者,比如肾衰透析的患者,甚至把常年卧病在床的人也要用担架抬走进行强制隔离,既往的治疗方案以及家庭的照顾难以继续,病情必然会恶化死亡;还有一些儿童,离开父母,惊吓再加上“不能配合被采取的措施”,也会死亡一批;还有心理脆弱者,心理崩溃发疯发狂所导致的死亡。这样一来,死亡人数必然飙升。所以说,即便没有疫情,单单是这种防疫措施,就会导致大批人员死亡(这也是 1918 年导致近 4000 万人死亡所得到的教训)。香港淘大花园小区惨案,在短期内死亡的 42 人,与所谓的非典疫情没有任何关系,纯属是防疫措施所导致的,但是,这些人死亡之后,都被扣上了“死于非典” 的帽子。我相信,一些国家对这其中的诀窍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呢?这么干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故意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以营造一种 “疫情很惨的假象”,让外界信以为真,以误导世界,通过把世界搞乱,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正直目的。【比如,美国的一些政客利用所谓的疫情,在 2000 年美国大选期间,为漏洞百出的邮寄选票大开路灯,尤其是在计票后期,突然冒出来数千万张来历不明的选票,成功地把中国的死对头特朗普赶下了台。而这应该只是众多正直目的中的一个罢了。甚至包括“趁乱收复苔湾” 也应该是目的之一。】

为什么说香港淘大花园在 2003 年,在短期内导致 42 人死亡,与 “非典病毒”没有任何关系呢?非典属于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世界上非常普遍的一种感冒病毒。感冒病毒感染人体之后,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少部分有症状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感冒症状(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肺炎,以发热、鼻塞、流鼻涕、嗓子痒、咳嗽等症状为主,按感冒治疗就行,以当今的科技而言,感冒是不致命的。另一种是肺炎症状,发热、胸闷憋气、咳嗽咯痰等。但是,轻、中度的肺炎也不会致命,试想,人有五个肺叶,有患者因病切掉两叶肺,剩下三个肺叶还能活几十年,面积不大的轻、中度肺炎难道比切掉两叶肺还厉害吗?需要注意的是 “重症肺炎”。尤其是那些“快速进展的重症肺炎” 是可能致命的,肺炎在胸部 CT 上显示白色,大面积肺炎俗称 “大白肺”。大白肺的诊断标准是:高热持续三天不退,肺炎面积在三天之内迅速进展超过肺野的 50%,出现缺氧等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如果治疗及时,依现代的医疗技术,60% 的大白肺也能抢救过来。)如果某个十万人口的地区,一周之内连一个“大白肺” 都没有,说明该地区根本就不存在 “值得关注的呼吸道传染病”,所采取的所谓的“预防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都是 “与实际不符” 的。如果在 2003 年,香港淘大花园的这 42 名死者中没有一个大白肺,没有一个患有致命性的重症肺炎,那么,就可以肯定,这些死亡者都与非典病毒没有任何关系,都是死于针对淘大花园的严酷的防疫措施。尽管 “大白肺数量” 是一个 “很容易评判的金标准”,但是,没有哪个国家把“十万人口在一周内大白肺的出现率” 作为评判当地呼吸道传染病严重程度的标准,因为有很多势力都想趁着疫情大赚一笔,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试剂、疫苗商赚的盆满钵满,相关正府机构肥的流油。如果疫情结束,就等于断了这股势力的财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疫情结束之路将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 1918~1919 年,尽管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疫席卷全球,但是并没有形成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之类的产业链。当各国意识到“这种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疫方式纯属扯淡” 之后,尽管感冒,发热咳嗽患者依然源源不断,但各国还是坚决而迅速地终止了各项防疫措施,给人一种 “疫情突然消失” 的感觉。而现在呢,利益链条已经形成,想终止疫情,难上加难,利益集团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持这个产业的经久不衰。坐收渔利的感觉真是让人上瘾啊!】

或许有人说,即便是诱发了感冒,感冒不致命,但是,可能会导致基础病的恶化啊,也可能会要命啊。要知道,能够导致感冒的病毒太多了,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他的冠状病毒等等,除了病毒,还有细菌,都能够导致感冒,都可能会诱发基础病的恶化,你能防的过来吗?况且,基础病恶化,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 “救治基础病上”,比如肾衰的及时透析,心衰的及时到心内科治疗,癌症的抓紧到肿瘤科治疗,你却要把他们强 - 制 - 拘 - 禁起来,影响他们对基础病的治疗(癌症患者无法化疗,肾衰患者无法透析,心梗患者无法急救),不知道是在帮他们,还是要故意置他们于死地,然会再给死者扣上 “死于某某传染病的帽子”。

所以,尽管某些国家每天播报有 “多少多少个新冠死亡者”。其实都不是死于新冠,无论这些人是死于癌症也好,死于心脏病也好,还是死于其他什么病,哪怕是自刹,只要新冠检测呈阳性,就都说成是 “死于新冠”。每个国家正常每天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人死亡(因为人们不可能长生不老),那些阳性检出率比较高的国家,就显得 “新冠死亡人数众多”。这样的统计方式是违背基本科学精神的。就好比 “十人九痔”,那些死者中 90% 都有痔疮,你难道说这些人都是死于痔疮吗?之所以这样设计新冠的统计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误导世界,更好地误导民众。

希望人类的这场闹剧尽早结束。让人们的生活尽早步入正轨。

(看到韩国的一条消息,说某高中生死于肺栓塞,由于该学生新冠检测阳性,于是,就大肆宣扬患者的肺栓塞是新冠导致的,。该结论可谓荒谬之级。话又说回来,即便该学生的肺栓塞是由于新冠导致的,其发生率比大白肺还要稀少,比车祸的概率都低,你是不是要禁止开车啊!!一看就知道这就是韩国的疫苗和试剂经销商捣的鬼。通过恐吓手段,为他们的生意造势。)

知乎用户 圣诞老豆 110 发表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张医生今年年末会不会再次说诸如这种同样的话题呢。。。

他会不会再次发文 –“今年是我们和新冠斗争的最后一个寒冬,我们终将…….” 还有 –“2023 年的春节大家还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地过年。。。我相信 2024 年春节一定会好。。。”

再看看吧,我觉得今年 10 月就会初步看出端倪,11 月会大概决定,12 月最终决定,明年 1 月正式实施。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我寻思着这话有什么问题吗?抗疫不就是为了让生活恢复正常吗?

知乎用户 Dr. 北海 发表

其实是废话,这就是事实啊,有什么好解读的。

知乎用户 米克 · 福克斯 发表

还有啥值得关注的啊?

都是安慰老百姓的话,我记忆里他说了不少一个也没实现

啥时候抗疫专家变成媒体发声筒了?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学历论文的事情过去了?


泡沫崩盘后的日本 - 2:1988-2010 年日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分析,日本经历了投资者断层了吗?

泡沫崩盘后的日本真的很惨吗?从消费数据看 1990 年后的日本经济

接上文,上文我们从日本汽车销售量数据分拆崩盘后日本的实际经济情况,实际意义上崩盘后日本的汽车消费还创出了高点,1996 年为日本汽车消费的峰值。1990 年日本总人口 1.23 亿,按照千分之七的结婚率,实际结婚对数为 86.8w,按照 1.55 的总和出生率,则推测出日本当年的出生人口为 134.5w,与 1990 年日本出生人口大体相同,因此我们推断 1990 年日本的刚需对数为 86.8w。

那么 1990 年日本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多少呢?

日本的新屋开工包括工业住房、政府保障房、自住住宅,其中销售房应该类似于我国目前的商品房,1990 年日本全部新开工 170w 套,其中商品销售房仅仅 37.96w、政府公寓 80.6w、自有住宅 48.65w 套,其中自有住宅开工类似于目前的一户建,自己买地找建筑商盖房子,类似于我们农村的宅基地房。

通过日本的商品房销售结构我们发现,日本的开发商有能力去做的只有政府公寓和销售房,占比三分之二,而自有住宅开发完全由市场小个体去做,类似于农村的小包工头、泥瓦匠,分散了日本开发商、银行的风险。

即 1990 年日本房地产崩盘以后,银行表内的坏账要比实际的房地产损失要小一些,自有住宅即便存在信贷杠杆,那也远低于开发商杠杆,远低于国内的房企。房内房企自身的杠杆已经远大于次贷危机时期美国房企及泡沫崩盘时期日本的房企,日美房地产泡沫崩盘倒闭的主要是金融机构,而我国还涉及到大量的房企。

日本泡沫崩盘后,西武集团还活得好好的,日本三菱地所并没有倒闭,日本住友不动产、三井不动产都成功转型,而我国 Top10 房企都面临全面倒闭的结局。

Top10 甚至 Top100 的房企囤地规模达到了 2 年的土储,遇到市场销售恶化,受到宏观调控自身还必须拿地,那么最终造成的土地坏账就远远大于当年的日本。

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真的亏钱了吗?

不,了解真实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人 1990 年收购的美国地产都是赚钱的,因为美国国运长期上升,而日本当年个人、房地产企业收购的这些美国地产多半成为了日本重要的海外资产,存在至今。

2000-2015 年国内居民在美国、欧洲投资的大量房产基本均是浮盈的,尤其是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高级豪宅,一多半都是国内富豪购买。(互联网大厂老板均在此有房产)北上广的商品房均价远高于欧美,性价比远低于欧美,因此很多人选择国外定居和购房。

-—

而我国的商品房开发和土地买卖,必须交由国家承认的企业去做,个人无法去参与,这就导致了房企作为中间商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在经济上行周期,囤货即可赚钱,而在下行周期,所有的土地将成为坏账,最终全部破产。

1990 年日本的结婚刚需为 86.8w,实际开工数量为 170w 套,即投机客占到了一半,2021 年我国的结婚刚需预计为 750w 对,商品房销售套数预计为 1500w 套,与 1990 年的日本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去掉二婚人数,实际投机客占比在三分之二以上。

1970-1990 年日本住宅投资估值合计为 315w 日元,按照目前汇率合计为人民币 17w 亿,2001-2021 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合计 150.38w 亿人民币,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为 8.5 亿,1990 年日本城镇人口预计为 0.94 亿,中国的房地产销售总额是日本的 8.82 倍,城市人口为日本的 9.04 倍,我们把 2022 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预估为 15w 亿,加总在数据中以后得出国内商品房合计销售额为 165.038w 亿,此时商品房销售额总额和 1990 年日本的比值变为 9.7,即 **2022 年年底我国的房地产累计销售额为 1990 年日本的 9.7 倍,城市人口为日本的 9 倍,**谁说中国不是放大版的日本呢?从 1990 年的商品房销售数量结构及泡沫崩盘前累计 20 年商品房销售额数据对比,日本、中国的房地产数据都出现惊人的相似。

而 2022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二手房成交量断层又与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前二手房成交量断层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不就又一次佐证出我们的观点了吗?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1992 年日本房价崩盘以后,商品房开工竟然没有出现暴跌,而次贷危机以后,美国的新屋却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那么为何房价暴跌日本人还在建房子呢?1990-1996 年时隔 6 年,断然不是期房施工的原因,而细心的读者又发现,日本资本市场在经历了 1990 年崩盘以后,1994-1995 年还出现了横盘反弹,甚至有见底迹象,而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再次暴跌,银行坏账再次产生。

日本汽车在 1990 年崩盘以后销量也发生过反弹,最终的高位也在 1996 年,所有的数据表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崩盘以后,前五年对日本人的生活影响并不大。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制造业在全球领先,还在东南亚大规模地开疆拓土,因此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底部。

而为何 1996 年以后日本经济再次崩盘呢?

我们发现 1990 年日本房地产崩盘以后,日本居民的杠杆率并没有降下来,横盘了五六年以后,才开始降低。

而与此同时日本的失业率开始迅速增加、生育率暴跌,商业销售总额开始持续下滑。

也就是 1990-1996 年日本的居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表面上汽车的消费反弹、新屋开工反弹均是在透支实体经济生命。

1990-1996 年日本就业市场的反应就和当下国内的内卷一样,清华大学毕业去做中学老师、街道办事员,金融、互联网企业核心岗位排斥国内大部分高校,热衷于国际 top30 的学校。

**1990 年以后,日本房价崩盘最终促使 1996 年以后日本经济崩盘,失业率、生育率长期无解导致日本消费开始长期下行,**最终才导致失去了 20 年,而 2005 年日本人口数据才开始反转。而中房危机前,失业内卷、人口、生育率、成交量断层、居民杠杆率、均实现了日本、韩国、美国房地产泡沫崩盘前后的种种前兆。

这一切的终点就定格在 2022 年年底,不考虑美国经济进程,国内的顶点就在今年,还能有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去改变吗?

2015 年国内房地产的规模远远未达到 1990 年日本的规模,因此在某种特殊的方式刺激下,并没有发生崩盘,按照比例 2022 年国内房地产的规模是 1990 年日本房地产规模的 9.7 倍,那么最终产生的衍生效应也会是日本的 9.7 倍。

-—–

美国的人口是日本的三倍,而 1990 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后,新屋开工却持续高于美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甚至距泡沫崩盘前仅仅回调了 35%,这是为什么呢?

是否是因为日本商品房有相当一部分是木质结构或者简易结构,存在 30-50 年的折旧期呢?

熟悉日本房地产税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房地产税分为土地税和房屋税,而房屋随着折旧可以降低征税,这种折旧表面上是会计处理,但是如果房屋本身真的具有这种属性呢?一旦到达使用寿命期限,就必须拆掉重建,因此日本每年的新房供应其实就等于前五十年每年需要淘汰的二手房。(如果人口减少这种等式就不存在了)

而美国、中国商品房大部分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以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为例,已经存在了近百年,实际折旧期限远大于会计折旧。因此美国房地产税不考虑房屋折旧,美国房地产市场主要以二手房为主,而未来我国的商品房市场会出现日本这种现象吗?我国商品房区别于日本的简易房和美国的独立住房,主要以高层为主,这种楼房实际寿命是多少呢?

**1950 年后苏联援建我国的楼房至今还存在,如果不存在拆迁,那么其使用寿命预计还可以维持几十年。**7 层为主的小洋房,维护费用和难度较低,推倒重建也很容易,成本较低,而 16 层、32 层、55 层这种楼房推倒重来根本不现实。

目前国内的建筑主要是 1990 年以后修建,距离最终的折旧淘汰时间还有 40 年,也就是大规模的重建运动最快也得 30 年以后才会发生,而 30 年恰好是新一轮韭菜成长起来需要的周期。因为一套房子背上三代人债务的人,是否在下一个 30 年再背上 30 年呢?

上海、北京完全可以提高物业费去维护建筑,而三四线城市居民能承担这么高的物业费吗?

因此我们断言,未来逆城市化的别墅区一定会发展起来,市中心经济也会慢慢被淘汰,最终城市结构会再次清晰的划分为富人区和贫民窟,经历过几个世纪以后,人类和环境会重新保持和谐。

-—-

我们的下一代所面临的问题:新一代的城市更新过程房价收入比一定会保持在 5-10 倍,否则没有人回去背负巨额债务买房,而当代父母给孩子囤积的大量房产必然随着财富转移灰飞烟灭,实际城市更新的新房住宅一定小于出生人口,即出生人口 500w,则刚需需要新房 250w,最终进入长期负反馈

囤积的房屋可以出租获利、出售获利,出售必然意味着血本无归,而出租的话可能需要 100-200 年才能回本。

以西安为例,租金 2.5w,房价 150w,60 年回本,但是 30 年后这种房子的租金还能维持在 2.5w 吗?还能租出去吗?

60 年仅仅是回本,期间有大量的资金成本,每年的利息按照 2% 计算,利息成本为 3w,也就是这套房子如果要靠出租获利的话,每年预计亏损利息 0.5w,本金 2.5w,合计亏损 3w,60 年后,不仅亏完利息,还得亏完本金,因为到时候这种房子的净残值率可能为 0.(150w,存银行,60 年后合计本息 330w,买房出租收入合计 150w,净残值率为 0,实际亏损 180w

这种算法还不考虑房地产税,利息税率 20%,每年支出 0.6w,房地产税每年是否高于 0.6w 呢?房价的次顶部、二分之一部分,房奴及投机客能顺利卖出去的可能性很低,且成交量较低,跌 10% 房奴就不愿意出售了,大面积的抛售导致价格回调加快,最终超出大部分人的心理范畴,留给子女的新房最终被迫出租获利,而大面积的出租导致租金降低,最后又被迫卖房止损。


[1] 因此房价崩盘仅需要三年即可完成,而房价下跌需要 20 年才能完成,二手房会进入加速折旧的恶性循环,房龄越老越不值钱。

参考

  1. ^ 泡沫崩盘后的日本 - 2:1988-2010 年日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分析,日本经历了投资者断层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177&idx=1&sn=ecc9e1d7935283e1eb268df9c3c2d473&chksm=fb84a7f3ccf32ee571357f6c2caadea0420bc0ca3083ebb5115a67ba8b2d9c6f976663444c5b&token=773605825&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删号 发表

大部分人都已经正常生活了,除了公交戴下口罩,没有区别了吧。硬核防疫措施也不过是涉及疫情的很小部分。

看直播西湖人都很多人了……

知乎用户 晴小畅 发表

最新的各国相关专家、组织等发言是:南非地区率先发现奥密克戎毒株,对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当即对全世界做出提醒,各国基于德尔塔毒株带来的威胁,对奥密克戎表现出应有的重视,提高防控措施,有些国家甚至还关闭了航班以及禁止港口运输。即便如此,各国终究还是小看了奥密克戎毒株的可怕,全球范围内各国的疫情感染人数处于极速攀升中,医疗系统崩溃,各类防护以及检测物资也出现了紧缺,这种情况下,各国面对疫情更加的没有反抗之力。

新冠真的要结束了?

只不过面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来袭,部分专家对此却保持着不同的看法,《柳叶刀》刊登了一篇美国医学专家默里的评论文章,该专家反而对奥密克戎的到来抱有乐观态度,认为这意味着新冠大流行很大可能会宣告结束,真的是这样吗?默里表示自己多次的用模型对疫情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到明年 3 月份左右,全球可能有一半的人会感染奥密克戎,该毒株本身的致病力不强,不太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重症,很大一部分人可能感染后都不会出现症状,到了明年的 9 月份,该毒株的扩散水平将明显下降,被有效的进行控制。

张文宏、张伯礼轮番警告

针对奥密克戎毒株,各国的专家始终都保持着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张文宏以及张伯礼专家也轮番做出警告。张文宏专家认为,奥密克戎毒株被一些媒体认为,只是一个类似流感的病毒,只不过这种病毒要比流感目前更具备威胁,属于大型的流感。针对这种说法,张文宏却并不认同,目前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这种病毒属于大号流感,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该毒株存在更多的突变位点数量,有着更多不确定因素。

张伯礼院士也发表了对奥密克戎的看法,他同样认为将该毒株定义为大号的流感并不妥当,虽说这种病毒的传播性强,症状却很轻,还有一些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但这种病毒是否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遗症,还没有数据可以说明,流感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很常见,但也只不过是发作时有各种症状,出现后遗症的情况很少,奥密克戎毒株却不同,它的后遗症比流感更高。

联合国这次站中国

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不强,就选择放松疫情管控措施,采取和病毒共存从而达到群体免疫,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奥密克戎具体危险性如何,联合国这次也站在了中国这边,世卫组织认为奥密克戎的危险性远比西方国家认为的要高,疫情至今都没结束,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更强也是事实,判断一种病毒的威胁如何,并非仅仅看病毒造成的症状多严重,也需要判断病毒产生的后遗症、传染性强不强以及病毒是否致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时至今日人们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了解依旧还不够清晰,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只有在保持重视的基础上再积极防控疫情,才可以将疫情慢慢控制下来,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找到攻克新冠病毒的最终方法。

知乎用户 Choybalsan 发表

疫情管控肯定是越来越好了,毕竟经验摆在那里,武汉那个时候是最惨的,完全没任何经验,封城前吼一声然后武汉人全国跑满世界投毒,连西伯利亚都能抓到俩武汉人…… 医院资料一塌糊涂,封城还出现物资紧张,还好有全国奶他们否则他们早没了

现在中国有过经验其他城市都知道咋办了,哪怕最被骂垃圾的西安和南京,也没有出现当年武汉那种混乱情况,其他城市更是

2020 年国外归国人员是真的和蹲监狱没啥区别,现在都是低价住五星酒店跟度假似的

普通人的生活基本不会因为疫情再受太多影响,这是个好事,毕竟国内面对疫情一直在积累经验。国外面对疫情其实更多,但他们没有积累任何经验,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啥都没干……

知乎用户 斯文土匪 发表

没有特效药,此题无解

不停的变异,前面的疫苗对后面的无用

这就是难点所在

知乎用户 一號公寓 发表

親身觀察了香港的疫情,得以下幾點。

  1. Omicorn 傳播速度奇快,近乎無法控制,重症及致死率卻奇低。二千多人確診(快三千人了),目前只有兩個重症,都是沒接種疫苗的老人。未有死亡個案。另外還有一個重症已康復出院個案,同樣是沒有接種疫苗。
  2. 參考第一點,無論是科興還是 biotech 的疫苗,應該都對預防重症有顯著效果。
  3. 後遺症方面不清楚,因為疫情才爆發了不夠一個月。暫時未收到任何嚴重案例。

知乎用户 拉风小马 发表

特此声明: 本回答针对前排答案。

理中客来了,似乎悲天悯人一把,玩玩文字游戏,就能把美国式的抗疫模式洗白了。

现在不是高喊‘一粒沙’的时候了,

美分与理中客们始终不敢正面回应,

只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暗戳戳)说中国抗疫经济下滑幅度大巴拉巴拉,

然而防疫防不好,经济下滑幅度更大,

自由度下降幅度也很大,

医疗资源占用率更大,

人命方面损失更大,

美国 2021 年经济增速比较高,那是因为 2020 增速下滑的厉害,美国两年经济增速只有 1%,远低于 2019 年没有疫情时的经济增速预测。

自由度,因为疫情医疗占用率也是一样。

也许,再过几年这些人真敢像美国自吹自擂的那样一步到位:

美国抗疫天下第一,疫情?美国没有疫情!

知乎用户 菜狗狗头​ 发表

我觉得现在共存派在争论上有一个误区

就是他们并没有把共存之后的优点说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派在争论中总是在指出清零的缺点

我认为这样是不可取的,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至少也要说出这么做的优势优点在哪里

知乎用户 夏虫​ 发表

贴几个同样国外生活的人观感

美国疫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几个高赞回答都是明里暗里吹共存的。而且都是输出情绪和一些身边案例为主。既不客观也不全面,科学性更是全无。

现在讲抗疫都不以科学和实事求是为依据了吗?

真不知道国外那么多人是不是白死了。说好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呢?

来个假设,如果国家真的开放共存了。因为医疗资源不足的客观原因,和国内老年人完全没经历疫情原因,导致死亡率比较高和医疗挤兑(这个国外也有,他们就能视而不见)他们的话语就又变成了,体制不行,中国不行,连抄国外共存都拉垮。

真是正反都被他们赢麻了

知乎用户 赛博铁犁 发表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
第一波发生于 1918 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
第二波发生于 1918 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
第三波发生于 1919 年冬季至 1920 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关于第一波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 1918 年 3 月 4 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 (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在这一年的 4 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 月中国、5 月西班牙、6 月英国,都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关于第二波
1918 年 8 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 的船员被感染,7% 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阿什哈巴德 (1918 年 8 月初波斯的马什哈德 (Meshed) 便发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据说是由阿什哈巴德所传出,但因苏俄内战而无法确认)。
8 月 27 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 (Brest) 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 9 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 20~35 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 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西雅图的电车服务员拒绝没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同年 10 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 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 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 12 年。
关于第三波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 1919 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而 1920 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 1919 年 8 月 (南半球的冬季); 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 1920 年 3 月。

从 20 年初到现在,欧美左右横跳了几十次了。

奇妙的是,知乎总有一拨人,随着欧美的指挥棒起舞。

疫情防控影响经济。

影响了多少,全球过去两年的经济表现如何?

究竟哪家放开的国家经济表现很好?

列举下数据呗。

我支持各地向上海学习,更加精确的打地鼠。

但是放开还是算了吧。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看看他们放开几个月效果再做改变不迟。

离Ω还有 9 个字母呢,急啥。

Countries by GDP Growth 2020

China is the only trillion-dollar economy with a positive gdp growth rate, followed by Korea with the 2nd best figure of -0.85%. On the other hand, Spain has a double-digit contraction in its trillion-dollar economy.

知乎用户 乱七个吧 发表

个人理解:
1. 张文宏说的未来抗疫是一种公共医学常识概念的普及,贯穿了三个春节的新冠流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命运,个人健康防护和家庭健康防护普及覆盖率增多了,公共场所的卫生习惯和防护也得到了改善。现代公共医学强调公民在社会的责任感,这场疫情流行的防控促进了公民和社会联结的进步。
2. 历史上历次大规模传染病都在催动社会进步,譬如黑死病和文艺复兴伴生,英国的霍乱流行改变了英国公共设施建立,包括现代排水排污系统的设计。
3. 每一次传染病流行都会以生命难以数计的死亡作为代价,同时换来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的良好保护,寿命的延长。所幸我们处在此段历史当中,以往用几世纪上百年十几年流行病带来的对人类社会群体的伤害变得越来越短,也可以用尽可能更少的代价回归正常的生活。
4. 李文亮医生去世转眼就两周年了,还有全世界无数医务工作者付出了的巨大的牺牲,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没有息止也永不停息。也许更遥远的去看待,我们身处的时代也会被评价为矇昧和不幸。在医学更发达,人类科技更文明的未来,我们遭受的努力的甚至坚持的的也会变得渺小可笑微不足道。这正是人类在相对人类社会而言漫长的历史中生生不息所追逐的东西,这就是人浪漫的理想主义。

知乎用户 范二真人​ 发表

好浓的鸡汤味儿。你好歹说点干货呗?

知乎用户 绿袖子 发表

后面的新冠,基本就是奥密克戎了。

这种算是最终状态或者接近最终状态了。

奥密克戎的话,死亡率很有限了。对于生存的影响,已经很小了。但是目前,因为抗疫对于正常人生活的影响却慢慢成了主要矛盾。

一个比感冒略重的病,动不动会造成隔离,常年不让出省出市,显然比疾病本身比我们影响大。

随着新冠死亡率的下降。减少抗疫本身的影响成了主要矛盾。

当然,不能因此就不抗疫了,只是要考虑到平衡点。比方隔离患者和密接,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密接,能不能影响小点?普通百姓出行戴口罩可以降低很大比例的感染率,这种性价比高的措施还是要成为习惯,一直坚持。我觉得后面有利的措施还有,尽量争取仿制特效药的可能,希望复星医药的高效率疫苗能够被批,毕竟灭活对于奥密克戎已经完全无用了。

知乎用户 斗气化马腾云起 发表

针对几个高赞回答问一句:全球因新冠死亡的 5700000 + 统计数字都不是人是吧?

防疫在高赞嘴里竟然成了政治问题,真以为你嘴大就能颠倒是非黑白,抹除全国人民 700 多个日夜的防疫记忆?

您是懂王知乎分懂?

防疫必然有代价,这代价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命,你选哪个?

知乎用户 一个虫虫的旅行 发表

张教授讲的比较温和隐含,因为不是如此的话,可能又引起一波 “博士论文抄袭” 的广泛人肉搜索。但看我们的抗疫英雄钟老,似乎都是站台背书,稳稳的英雄。

知乎用户 王华 发表

把病毒当成洪水猛兽来看待,当然永远不可能回归正常生活了,中国这次看起来清零很了不起,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也爆率出了在疫情面前管理混乱,地方上一刀切醋暴房子,管理相对死板,医疗脆弱等问题。。。我不喜欢张网红天天发表高论,一副高深莫测,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上次提出共存开国外可是被喷惨了,现在学聪明了,反而已经说话越来越圆滑了。

其实对于共存派还是清零派来说,都有利弊,现在也确实骑虎难下国外已经共存躺平了,我们如果学躺平最少死十万,不躺平大量小商小贩个体户灵活就业,管理会越来越严格,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知乎用户 Curtis Chung 发表

自从 COVID-19 全球大流行以来,COVID 本身带来的灾害是在逐渐减弱的,而防疫的次生灾害就渐渐显著。灾害不仅是西安一个个的流产胎儿、耽误治疗不幸离世的心梗患者,其实全球经济大萧条本身也是一个次生灾害,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次生灾害,只不过有些人过了几年好日子,就不拿经济萧条当灾害了。

清零政策也并不意味着一定造成次生灾害,上海和西安,一地几乎没什么次生灾害,而一地的次生灾害则十分严重。

清零政策更多的是需要人民自觉,当然,很多国家的人民不自觉,所以就放弃了清零政策。但是清零政策不应该以把大家严加看管起来作为代价,因为严加看管,往往是次生灾害的重要原因。

知乎用户 赵俊 发表

您不用这么三天两头儿、苦口婆心地劝我,我,我说了也不算呐!

知乎用户 nanpanda 发表

这是一个大忽悠

知乎用户 小许同学 发表

拿出数据,做好实验,逐步开放

我们不是什么硬核防疫者

谁不想出省旅游?

知乎用户 唯一的陳 发表

张文宏医生这是想当网红吗。

这文章没什么干的都是稀的,没有内容都是情绪。和一篇老年人手机上的短视频文案差不多。

推荐去看看

@拍照稀烂帮帮主

,起码话明明白白,悲观也好,乐观也罢,都会有数据和逻辑支撑。

张大夫的文章,我一头雾水,他话说的不明不白,

我发现他唯一的干货就是陈述了英国卫生部门的统计结果,说奥米克戎病在六十岁以下人群中死率不高,而并没有把该数据转化为对我国防疫政策的参考,不点透这个数据对到底意味着什么,反而马上去说 “曙光到来”,给人一种事实与情绪的错位感。

他话里话外,给我的感觉是,打了疫苗的中青年就都没事了,那么是不是,进而放开也不是不行,但是他没明说。文章的话术让我的情绪感受到这一点。当然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防疫成果取得的客观过程,让他的文章情绪更加混乱,到底是疫苗牛逼,还是硬清零牛逼,还是病毒弱了,反正他都放在一个大锅煮碎了端到大家的面前。

拍照稀烂帮帮主用外国研究数据明确,现在之所以可以不断有变异出现,就是因为病毒变异快,即便是较少感染基数也可以凑出破防疫苗的变异。除非物理隔绝,否则新冠不论如何都可以找到出路。实际上,考虑到我国老龄化,人口密度和人均医疗资源,中国如果不清零,那就是与印度下场一样,养出蛊王,原地爆炸。

所以,张大夫不妨把话讲的明白些。

不管怎么说都不是所谓 努力夺回正常生活,而是现在就是正常生活的 “新常态”。十四亿人在抱团走钢丝,掉下去,大家一起死,谁也跑不掉。

毕竟国会山老爷们的阳性率也 13% 了。

至于什么 “防疫爱好者” 的说法,防疫代价,民生上的困难怎么看待,那我只能说天灾难测,需要 someone 下大决心负总责。防疫怎么可能有爱好呢,只不过两害相权,放开是绝对不可能,只能是在严格管控中尽量合理化政策,尽量别让 “疫情灾区” 的人民流汗又流泪。

知乎用户 威武的小虎 发表

刚打完三针疫苗。第三针没有太大副作用,还好。抗疫就是为了恢复正常的生活。新冠病毒全球大爆发两年多了,对国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人们听到疫情色变。到不是一定会传染,而是一旦一个城市有病例,那么会给行动带来很大麻烦。上海那个精确到几米的防控,才是影响最小的。但看看西安那个防疫,拉胯到极点。估计没有上级管着,西安就放弃躺平了。新冠病毒对大部分人的影响并不在于感染,而是对活动的限制。现在国内是对上负责,层层加码是非常稀松平常的。

知乎用户 pingxh 发表

张文宏实在人,比某院士强一万倍。

知乎用户 黑函数 发表

武汉疫情爆发,病死总人数达到几千的时候,不少帝国主义国家和走狗国家纷纷对中国断航封锁,并声称疫情将会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使中国走向苏联的末路。现在,在美国一天还病死三四千的情况下,张网红时不时冒头说着模棱两可的话,被国内外反华势力当做躺平的旗手,他们的目标很显然就是试图在中国制造切尔诺贝利,顺势搞颜色革命。

知乎用户 Eins​ 发表

其实,什么是正常生活?

2 年疫情后,什么是正常,其实感觉模糊了,是指正常出入境,还是指国内正常通行

原本以为打了 2 针后,可以回到过去,对不起,全球疫情继续,新变种不断出现

大概,一切都无法回到过去了

知乎用户 文四爷笑一个 发表

被新冠支配的三年,希望可以快点过去吧

知乎用户 情深不瘦​ 发表

又特么开始了。这次又从有人从防疫中赚钱来阴阳怪气了?

你们阴阳怪气有钱拿,我们靠爱发电,真是跟不动啊。

中国和 “外国” 这么大两个比对组的结果还是不能让你们满意的话。我认为在中国再设一个比对组很有必要,请所有在网上支持 “回归正常生活” 的人携全家老小到 “正常生活区” 好吧?我们互不打扰好吗?

知乎用户 喵蕉君 发表

他能少说两句不?

知乎用户 张 ben 发表

能不能不要关注这个人了?

知乎用户 望夕​ 发表

张文宏要高举群体免疫的伟大旗帜。

群体免疫是可执行的路线,只要张文宏举旗,群体免疫的支持者将具体在他的麾下,拿回群体免疫舆论的阵地。

群体免疫是为了更好的清零,都是为了人民的财产生命健康,都把人民放在了最好位置。

知乎用户 梓嘉​ 发表

现在流行的病株主要是奥密克戎,其次是 delta。潜伏期已经缩短了,是不是隔离时间可以也相应缩短呢?可是国家不敢,下面的执行者更不敢,就是担心头上的乌纱帽。

国内一直宣传奥密克戎传染性增强,毒性没有减弱,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奥密克戎几乎没有过重症吧?甚至有很多病例都是无症状康复的。

科学防疫,可惜科学和政治挂钩也不纯粹了。“真相” 是什么?或者也没有真相。但我知道,从全球范围内来说,这场防御战输的彻彻底底,中国既然不可能成为孤岛,那就该好好考虑,如何逐渐放开管控。比如现在奥密克戎平均潜伏期 2-3 天,是不是隔离 7+7 就够了?而不是持续不断加码加码,用对待原始病株的方法应对新病株。

最后一句,我相信国家。海外虽然大家都不把疫情当回事,但是生产效率确实也是实打实下降的。大部分企业居家办公,学校也隔三差五网课。我住的地方离医院近,基本每天都能听到好几次救护车的声音(不是说一定是新冠)。但是怎么从抗疫中保持利益最大化需要审慎决策,开了个好头,也要因时因地调整策略,保持住领先。

知乎用户 贾汉杰 发表

张文宏整体算开放派吧,说的挺多都是可有可无、不会错误废话,也有不少浮夸和打脸的,但也没啥大问题,毕竟上海本身防疫也比较优秀。

但是评论里现在 50w 又发明出来 “防疫爱好者” 新词了吗?用这个词☯怪气的人,是没良心的吗?

我国人口密度、就业形式、流动形态决定了一定要比西方更严密,不然会有更大的伤害和成本。我们的抗疫战斗和政策是用血的实践,不容抹黑和歪曲。

而且在疫情和世界的交流减弱的过程中,被动地提升内需,也深化了很多内在的改革,加速新农村建设,也促进国内旅游业,尤其是一些高附加值的旅游和运动,例如冬运会促进的冰雪旅游运动。不是新冠截止了很多海外贸易,不会有这么快的转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就是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拥有消费能力,这是继川普贸易战封锁科技,对我们国内自主科技发展做出促进后,一个改革机遇。**越慢越稳健的防疫策略,对内改革就越有利,**对大多数普通人也就越有利。

如果开放过快,等于放弃改革机遇 + 追求开放的风险,属于双输。你还要那些沿海工厂继续无限量地供给海外吗?

知乎用户 浅涛 发表

看看他在什么媒体上说的。

就是出来放放风的。只可惜不受知乎上的待见。

我想来想去,该不会大部分都是学生吧?

知乎用户 手都被狗咬麻了 发表

就你一天天的废话一大筐

知乎用户 钥匙 发表

题外话:地广人稀的国家死人是不是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死人的社会心理震撼完全不同,所以韩国开放了几十天又封回去了,甚至连印度都封城了。因为地广人稀的地方可能就是 1 公里外死了个邻居老人,人口密度大就是小区三天两头有人死去的,小区群人心惶惶。

张医生说的没错,是美好的愿望。

希望口服特效药能早一点研制出来。

知乎用户 路过的网友 发表

总有人觉得是防疫政策让你过的艰难的,而不是新冠,这是什么行为?把握不住主次矛盾,防疫政策停了新冠就没了?生意就正常了?那你告诉我美国 CPI 月月高,美联储放水一天不敢停,是因为玩?

知乎用户 老王 发表

我也不想说啥了,因为不能说。但是呢,心中有很多东西,还是编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家庭,对孩子很严格,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去各种培训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什么都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考试成绩超级棒,父母与其他家长聊天的时候,尽显自豪。

如此以往,形成了一个” 良性” 循环,孩子学的越多,家长越是自豪,安排的培训越多,到最后痴迷提高考试成绩。

孩子长大,走向社会,结果发现,以前学的东西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利用到。

为了考试,人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占用,毫无其他技能可言。当家长只看重考试成绩的时候,孩子其它方面会严重落后,并且对于这些其它方面,闭口不谈,直到某一天,孩子被社会抛弃,父母也不认为,他们占用了孩子过多的时间资源。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不知道疫情要持续多久 再持续个五年八年 对于 19 年左右出生的小孩来说 可能戴口罩戳喉咙才是 “正常生活”。

知乎用户 梓涵他爹 发表

这人一直在说一些正确的废话,由此而仿佛变成了救世主。

知乎用户 陈聪 发表

疫情下、疫情后能生活好的,是那些忘掉疫情前生活的。

疫情的影响和改变,在很多的这一代人里已经留下了烙印。

抱着回到过去想法的人,很傻很天真,生活不会美好。

知乎用户 压力比五指山大 发表

这个问题下回答问题的就别关评论了,你既然认为你正确那么何必在乎他人看法?

知乎用户 猫儿哥 发表

继续 别停

我就是纯好奇 想看看怎么个走向

知乎用户 黄浩 发表

张文宏说的多打疫苗,继续观察形势还真没什么问题。

但是下面的共存派,

共存,共存, 合着李文亮白死了呗?

有人想要修改正确的记忆是吧。

李文亮死的时候,你们发的微博知乎微信 fbtw 删了吗?

谁要是敢在李文亮死的时候,即 2020 年 2 月 7 日,说一句:

“诶,感冒就能把李文亮弄死了,李文亮真是个垃圾。”

我就承认你支持共存的资格。

你要是敢现在现在补票,

我也认。

“新冠就是感冒,懂?”

“是,明白”

附一张医疗击穿后武汉死亡人数图:

知乎用户 jian xu 发表

“键盘侠” 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手动狗头保命,哈哈。

知乎用户 唐颖 发表

听起来我们又要赢了

夺回 = 赢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14514 发表

张文宏日常拿伪科学贩卖假希望的事,还能怎么看

不要以为繁荣,安全和便捷是日常必需品,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疫情时代。

这是奢侈品。

处处是湖北,地地是武汉

湖北时期武汉高峰期重症存量 9689 人,占武汉人口比例约为 0.78‰。

美国在 12 月 delta 进入波谷,omicron 还没起飞的时候住院数约为 5 万上下,彼时梅奥诊所这样的大医院都已经在网上发公开信卖惨了。

2022 年 mild 得很的 omicron 直接把美国的现存重症打到了 15 万以上的高峰,高于总人口的 0.45‰

武汉因为前期有相当不能收治的患者死去,后来干脆直接把超额死亡算成新冠死亡,以全国正常死亡率约为 2020 年的 7.07‰,再以新冠疫情持续 2 个月计算,湖北时期武汉一市的平均超额死亡率接近 27%,相当于比正常情况下连续两个月多死五分之一以上的人。

美国的超额死亡是个什么画风

武汉**全年平均超额死亡大约 4.4%,**比美国超额死亡的波谷几乎还要更低。

omicron 时期的超额死亡率还没出,等一两个月应该就有数字了,不过就美国现在新增死亡的速度,超额死亡也不会太好看就是了。

也就是说美国全国都经历了数次武汉级别的惨剧。

疾病负担的评价不能靠确诊数的死亡率

单纯拿死亡率说事没有意义,不同情况下死亡率不同,武汉疫情时期除了武汉外的全国其他地区总和死亡率约为 3‰,甚至低于 50% 两针疫苗后的美国 delta 波的约 1%。

尤其是后武汉疫情时代,国内疫情的绝对主力是境外输入的情况下,基本在症状出现前就用药,病例基本都打过疫苗并且马上能入院治疗的情况下,在大陆更是刷出了万分之一的死亡率,比美国近两年流感的万分之四五还低。

但是显然这种情况不具备可复制性,医疗挤兑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美国的重症数字就是个直接的例子,欧洲更是三天两头要分诊放弃老年人。

至于为什么外国看起来岁月静好?

很大程度上是信息茧房。

毕竟 “死的都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虽然武汉时期死亡大部分也是老年人。

清代自白莲教起义以后还衰而不死上百年,非洲各国的生存条件更是远远恶劣于美国,照样凑合着过。

像南非,墨西哥之类的第三世界国家,全年超额死亡率直接超过 50% 奔着 100% 去,养出 lambda 的秘鲁战神直接越过 200% 了,照样凑合着过,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是现实,但是下降程度还不至于能造反也是现实。

只要思想一滑坡,借口总比困难多。

新变种出现应该说是必然事件,而且并不一定会危害力越来越低

每一次复制都有机会产生错误,复制次数如此巨量以至于复制错误的数量直接就会是错误概率 * 复制次数错误积累就是变异毒株的产生。

变异本身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却是有方向的,病毒本身不是只有致死率和传播力两个指标。

由于现在基本上已经找不到没有预存免疫力的个体了,有点条件的国家基本都打了疫苗,没有条件的国家也基本都全民感染一轮了,在这种条件下越是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变异毒株越能产生相对优势。

而且,病毒病程越是长,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越强,都是越能增强病毒的相对优势的。

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特征,并不一定能影响到传播力,比如说对神经系统的攻击能力。

delta/omicron 时代大规模出现脑雾 / 嗅觉味觉失常 / 疲劳等症状,跟 delta 和 omicron 对神经系统的攻击能力上升有很大关系。

病毒本身不是只有传播力和死亡率两个指标的,甚至传播力本身也是数个指标合在一起最后的一个结果,比如说 alpha 变种在各种物体上的存活时间更久,delta 变种的罹患率更高,在外国的环境下就是后者具有传播优势,在国内却是前者具有传播优势,这就是为什么 20 年 alpha 在国内闹出了非常多的物传人事件,delta 时代物传人却少了很多。

至于认为物传人不可能的那基本上属于反智,流感都能物传人,常洗手本身就是防止物传人的措施。

钟南山之前提到的复制系数降低到 1~1.5,死亡率低于 0.1% 的指标基本上就是综合各种要素后和流感基本接近的指标。

但是 omicron 在美国仅仅 1 月的新增病例就超过 2000 万,2019 美国流感季流感病例也才 3800 万,传播力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得了,如果说传播力要流感化,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传播力会越来越强,那要怎么自然流感化?

病例量和载毒量决定复制次数,复制次数和病毒产生的变异成正比,病毒的变异速度只能越来越快。

更何况由于长期养蛊,omicron 和 delta 的交叉免疫已经十分可怜了,在挪威,omicron 几乎无法挤压 delta 的份额,delta 一直稳步维持约 2000 的增量,基本上共存成功了,借虏平寇大失败。

omicron 现在第一波逐渐走到峰底,但这还是 ba.1,后面还有 ba.2,ba.2 完了以后还有卷土重来的 delta,往后还有茫茫多的新变种。

欧美怎么办?疫苗肯定是效果越来越差的,新的疫苗又可能面临免疫原罪问题,英法社保空了,美国通胀严重需要加息,但是劳动参与率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大量劳动力没有班上结果跑去犯罪了,结果就是在案犯罪率飙升,不在案犯罪率更不用说了,怎么加。

疫苗的情况非常不乐观

早期针对 d614g 水平的毒株的疫苗在对 d614g 时一个个都号称刷出了 100% 的死亡保护力,结果到了第一代疫苗开始普遍接种的时候,都已经经过 alpha,delta 两个大版本了,防感染防重症效果还有,但是远远达不到对 d614g 的水平。

delta 照样在 50%+ 两针接种率的美国刷出了 1% 的死亡率,omicron 照样在 70%+ 两针的西欧中欧刷出了堪比 d614g 时期的全人口死亡率,西欧照样被 delta 逼的分诊放弃部分老年人。

更蠢的是,这是纯粹西方人自己的愚蠢无知造出来的孽。

在第一波疫情时西方普遍开始封城,但是在疫情即将结束,新增确诊数量越来越低的时候开放,直接导致新冠的传播力失去限制重新回到高位,结果马上又开始爆。

等到打了疫苗了,又一次新冠到了在发达国家清零的边缘,只要继续推进疫苗,进行几次普筛,然后对疫区国进行国际交流管制,在当时西方各国完全有可能清零。

结果拜登居然愚蠢到搞个什么独立日献礼在新冠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全面开放,直接导致了 7~12 月的 delta 波。

那下一代呢?等下一代出来了会不会重蹈覆辙?会不会针对 omicron 有 100% 的重症保护力,然后面对将来的某个变种就剩下 70% 了,结果又被新变种靠数量硬堆出医疗挤兑?

还是疫苗出来之前就产生了 omicron2.0,又直接把疫苗的能力大砍一刀,杀出一个众生平等?

总之,西方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清零新冠最简单的时期,而随着一代疫苗效力的下降,以及病毒本身的免疫逃逸进化,新冠造成的伤害很可能会越来越大。

总结

新冠潜在的巨量变异数量,远强于流感的毒力和死亡率,使得新冠大概率会继续进化得越来越阴间,对各国的伤害会越来越大。

第一年度没有疫苗,第二年度欧美各国有了疫苗,但还是医疗挤兑和通货膨胀,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也并没有比第一年度有实质性下降。

第三年度,以及更往后的将来呢?

货币政策的负面效果越来越大,疫苗的效果越来越差,新变种越来越阴间。

当你把未来交给病毒决定的时候,你理想的未来就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知乎用户 楚门 发表

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生活,回到衡水故城后,已经做了 8 次核酸了(好像早的时候做的几次都不算)大过年的每天早上去做核酸,得天天算计还有多少东西,不能出去买东西,好不容易有个超市送货了,蔬菜很贵,没有肉类,结果还是爆单了。所有人都很配合防疫政策,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知乎用户 大名顶顶 发表

该问题暂不支持启用匿名,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论文都洗白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知乎用户 流动技术​ 发表

国内经济都这个吊样了,去年一年人民币购买力缩水了 10%都不止吧,再天天隔离啥的怕不是要逼上梁山

知乎用户 夜之梦 发表

新冠爱好者赶紧出国享受新冠自由吧,别在这巧言令色、妖言惑众了。

知乎用户 Jane 发表

我觉得他每次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但是都跟没说一样。

知乎用户 狩狗樂 发表

放开的意义大概是来一次移风易俗让大伙改掉小病动不动跑大医院的习惯?

当然,那时候就要苦一苦已经非常辛苦的医护人员和广大需要定期就诊的慢性病患者了。。。当然,他们人少还没啥话语权,后者说不定人直接没了,所以,嗯。

反正我支持继续清零,因为我妈是打不了疫苗的慢性病患者。

知乎用户 梧桐 发表

正常生活,就是以连续光谱为基础灰度逐渐变化的现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大是大非

知乎用户 不辣的皮特​ 发表

早日引进复必泰,早日开放国门。

知乎用户 苟利奉孝​ 发表

以后的政策,取决于是否能够长期承担几乎不与国外进行人员流动的成本。

疫情前,中美或者中欧来回一趟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差不多要一两万的机票,还要忍一整晚的经济舱座椅,以及倒时差等,折腾这么一大圈要办的事情,就算不是【很必要】,也肯定不是【无所谓】的。

假如对外开放的进程受跨国人员流动的影响不大,那大概率是保持现有政策,但假如充分的人员交流对于对外开放的进程来说很重要,那就不好说了。


网上的人都是口嗨,选啥都不用自己出成本,清零党的流动需求少,心想反正隔离的不是自己,躺平党觉得自己身体好,roll 一波也不怕。自然两边都想按照自己的屁股来。应该不管选哪一方的,都上交 10% 的收入补贴另一方,不出钱的视为弃权,然后再来看看支持啥的多。口嗨的支持算个锤子,要是口嗨的支持有用,男足也不至于这么菜。

知乎用户 星尘 发表

建议恢复通商口岸制度。

定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建等城市为通商口岸,接受入境人员,可自行制定灵活防疫政策;

非通商口岸城市,停止接受一切境外人员,对从口岸城市来的人员,一律按目前境外人员方式管理;

这样,想正常生活的正常生活,想清零的继续清零,各自欢喜

知乎用户 王酸酸 发表

看着这个问题底下的回答,我不禁要感叹资乎真是舆论管理的漏网之鱼。

高赞回答,将中国的政策解读为骑虎难下,zz 原因,路线之争,也不乏现身说法,渲染疫情温和,或者表达疫情封城对消费经济的威胁和政策执行层面的问题。

我在这里先和大家放一个暴论,这里的所有问题,都不配被称为主要矛盾,都是技术性问题,哪怕是奥密克戎真的温和三倍,解封的后果中国也无法承受。

为什么?好,你既然问出这个问题,那我问你,中国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是消费吗?是餐饮吗?

这些单一类目,是第三产业的二级细分品类。

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加起来是否有第三产业的 20%?

那么解封,不管控,哪个产业收到重创?

劳动密集型产业。

翻译一下,整个工业,整个第二产业,整个国家的支柱产业,被封城困住的大学生和白领,点外卖逛淘宝背后的支柱产业

奥密克戎再温和,疫情共处再好,从海外回流中国的外贸订单,回去了吗?印度越南的代工厂,正常开工了吗?

你自己想象一下,一个车间的流水线,一个人感染,以奥密克戎的感染力,有人会不中招?

即使是重症率 1/3,谁能说中招了继续带病工作?不请假,不降低产能,不影响生产效率?

中国的工农业是根,各位刷手机,喷防疫的背后,是七个亿多的农业人口,两个亿多的活跃工业人口,支撑起了你埋怨的资本!

我再贴一些随便找的数据,感兴趣可以自己验证:

试问,全部 GDP 的 38.9%,和第三产业 56.5% 的 20%,总计 10% 出头,孰轻孰重?

再看吸纳就业人口:

整个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超过 2 亿,且不论当前全球唯一稳定的制造业大国出卷子的大环境后果,就说,如果这部分人的就业受到影响,2 亿的青壮年劳力就业出问题,物资生产出现短缺。

你觉得会怎么样?

不多说,我还是这个观点,那些以城市居民、大学生和白领阶层生活受到影响,或者以西方非劳动密集型工业主导国家生活正常化为由,贬损疫情防控政策的,非蠢极坏。

请记住是谁支撑了你的生活。

知乎用户 老絮 发表

因防疫形成的巨大利益链条,才是夺走生活的元凶吧。张爸爸说得很委婉。的确要夺回来

知乎用户 高尔察克 发表

作为一个已经打算去越南看机会的人,我是无限支持严格封禁的,谁要开放我骂谁,这话你们自己体会。

知乎用户 笑蛤蛤先生 发表

别啊,我喜欢三天两检啊,怎么就准备吹吹风就坡下驴了呢?

面子那么重要么?又没人能拿你们怎么样,真的是,扭扭捏捏的。

知乎用户 不是毛毛 发表

共存来咯!

哎?怎么都不共存啊?

啊,这共存多是一件美事。

tnnd!为什么不共存!共存!共存啊!!!不共存?​不共存是吧。我告诉你,不共存,不共存也白想活着!

给共存派泼点冷水。

前几天顶级刊物《science》报道了 HIV 的一株高毒力变异株在荷兰被发现,新冠表示 “俺也可能一样”。

再强调一遍,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可能会向高毒力变异,也可能会向低毒力变异,只要保证感染窗口期不要太短,致死率不要太高,病毒向高毒力进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很多人说自然选择压力,现在的自然选择压力会迫使新冠向着逃避免疫和疫苗的方向变异。实际上天花流行了几千年,死亡率和毒力仍然惊人。如果不是出了牛痘这个二五仔再加上 DNA 病毒在变异上面比较懒,天花现在还每年收割人头呢。

另外一个潜在的王炸是新冠感染动物后与动物体内的病毒进行重组后重新感染人类,比较典型的猪,可以作为混合器将猪流感与人流感病毒片段混合重组产生新的病毒。

总之,在如此庞大的感染基数和多个物种均可以感染的前提下,提疫情结束还为之过早。我们动态清零的措施虽然对经济有伤害,但是给我们提供了共存还是动态清零的选择权,而国外除了共存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出现高毒力变异并且蔓延开,那将是他们的命中难逃的一劫。

知乎用户 匮明用户 发表

好好工作,别出来说话了

知乎用户 123456789 发表

关不关注不知道,反正疫情两年多来,越来越焦虑,希望焦虑的尽头是摆烂

知乎用户 人生际遇本无常 发表

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医学上的问题,而是 zz 问题了。

知乎用户 年少无为 发表

如果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里面的数据;一个是张的画外音。

不出意外,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世界疫情的形势会明朗起来。我特别好奇,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想想就令人期待。

知乎用户 淳于 发表

我们不能因为人会死,就轻易放弃救治每一个人,因为这是人类感情的基础;但也不能因为某人死亡,就苛责任何与之产生交集的人或事物,因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是理性。

现在的问题在于,太多人执于一端。

知乎用户 章黎 发表

什么时候能买到疫情前的正常价飞机票 + 出北京机场直接回家不用隔离,什么时候就算彻底恢复正常生活了。

乐观估计还需要三五年吧。

知乎用户 大明格格 发表

放风了. 2022 年中必放开,不然经济挺不住。

知乎用户 霸霸​ 发表

近两年保证家里至少半个月都储粮,买个小冰柜放冷冻肉类, 米面鸡蛋常备,屯一谢山药, 红薯(地瓜)等不容易坏的主食, 备苹果,梨子等不容易坏的水果买几瓶维生素,因为蔬菜最容易坏, 囤不久(干海带 香菇 可以)。还有放几箱纯净水, 一旦听到当地有疫情提醒就应该准备。

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知乎用户 冲冲冲 发表

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隔烟水 发表

…… 我只能说每隔一段时间专家都会出来说几句,没啥实质性东西。

唯一作用:安慰广大人民群众,别惊慌,继续做好防疫工作,该干嘛干嘛。

新春快乐!

知乎用户 君子剑转转转 发表

所谓的 “综合管理措施” 到底能不能维持所谓“正常生活”?

疫情导致的大量病床和医护资源被占用导致其它疾病患者不能正常得到救治难道不是在疫情之初就确定的事实?说到底人均寿命都打下去了,就算去比烂都比不过对吧?

对经济的影响这事,难道不是疫情爆炸影响更严重么?难道要去用拜登不等式 5.7 大于 8.1?

@老猫仙

这种回答,讲政治讲的事实都不看了么?

2020 将是美国史上死亡人数最多一年 美国 2020 年人均预期寿命或减少 3 年

人性就是指把瘟疫大钟敲炸?指着直接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把人均寿命人均智商人均鸡儿长度都打下去的巨型恶政叫好,什么瘟疫大祭司?下次敲钟你去敲么?

知乎用户 禤昊良 发表

首先表明立场

支持戴口罩!

支持打疫苗!

支持减少大规模聚集!

支持消杀工作开展!

支持出入境隔离管理!

但是不觉得能夺回正常生活了

不讲病毒本身如何传播如何治疗如何变异

因为不想深究也不懂

有个差距会被进一步甚至进好几步拉大

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

稳定岗位和稳定工资 (哪怕要降一点),就把风险无比降低了,这两年看过太多地产行业的、餐饮行业的、旅游行业的人亏的倾家荡产,之前再无比风光也是过眼云烟,大家对于风险管理更保守了,大批的人会未铁饭碗抢崩头,人力资源更容易错配,专业人才只求安稳发挥不了能力,对社会发展不是好事

大城市的人和小城市的人

这次疫情应该让很多对小城市安稳生活有向往的人幻想破灭。不谈一刀切、封城、隔离,很多小城市的经济模式是大城市打工人输血 (回乡买房)+旅游观光+小规模的工农业。一纸 ×× 期间不得离 ×,一句恶意返乡,打击了多少离乡背井的打工人的返乡积极性,回都回不来怎么置业怎么消费?旅游就更是了,疫情让小城市旅游业以及上下游的运输业餐饮业农业都经历了一个大劫,大批公务员教师公安医护和事业单位职员不能流动,出省如登天,层层审批天天核酸,这批人收入是最稳定的,也是不缺乏消费意愿的,只能在大城市的餐饮店排长龙吃饭,大城市周边郊区走走。

相信政府会早日做好调整,基层执行力也会在疫情期间不断进步,正常防疫动态清零,不是社会倒退病态清零

知乎用户 Sidewalkman 发表

努力夺回正常生活

我理解的途径:严格落实抗疫政策,惩处地方官员不负责、乱负责行为,灵活根据疫情形式进行政策调整,

研发特效药、新型疫苗,分析病毒致命性、传染性,直到确定共存政策可行,然后逐步放开。

这不就是现在正在走的路线吗?

除了个别地区,全国对疫情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妥?奥密克戎的毒性和传染性绝不是流感可比,和这些东西共存的危害谁不知道?

难道必须像对岸一样,所有人都感染=所有人都不感染?

夺回正常生活,就是 “我健康,我正值壮年 / 我不怕死,所以我觉得我挣大钱吃饱饭就是比身体不好的人 / 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命重要”?这夺回的是谁的正常生活?

知乎用户 五星出东方 发表

说的没错,这对地方政府和基层工作人员提升了更高的要求,张医生在上海,但是其他地方真没上海那种强大的资源和顶级的基层执行力…… 尤其是西安,这次拉了打垮,怎么整顿地方和基层是个关键,这个是推动基层治理的契机,趁这个机会,对于地方和基层问题好好治理下

知乎用户 祈朝夕​ 发表

“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

向谁夺回?

2022 年了,能不能意识到真正破坏正常生活的是谁,是哪部分人?

知乎用户 张逸超​ 发表

上海疫情控制成这样,真的挺遭人嫉妒…

知乎用户 何大大 发表

新冠对 COPD 患者影响大吗,我国目前有一亿患有 copd 人群。

知乎用户 Mike Liberty​ 发表

木已成舟,刹车早就被拆掉了。

知乎用户 全球电动车引导者 发表

反正我只记得武汉有疫情初期同济协和楼道里都是人水泄不通,我就觉得我们国家的动态清零一直是对的。

知乎用户 FFF132​ 发表

既然西方做不到清零也不能让人们摘下口罩肆无忌惮的回归正常生活,我们不如借此机会反向操作,只要清零并且无风险的城市上街无需戴口罩,自由活动。出入境口岸城市则保持原有防控力度。

然后媒体借此机会大肆宣传中国的社会自由,让西方国家见识什么叫无需防护,什么叫中国政策带来的自由。然后西方民众掀起反口罩浪潮,西方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我们则继续保持局部高压局部放开的政策,速度和反应的调控也可以借此优化国家机器,并且让大城市人口回流全放开的小城市,也可以控制人口和城乡发展不平等的差距问题。

年轻人更向往小城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加生育率并掀起新文化浪潮。中国乡镇文化就此吸引世界目光。年轻人建设生活,经济化整为零,全国范围遍地开花的空前景象。

知乎用户 潇湘夜雨 发表

疫情在欧洲某些国家已经结束了,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

但在本土,防疫已经不仅仅是对抗疫情本身,防疫已经成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的手段。

中国的医疗水平是很发达,但不平均,大城市条件要远超过小县城,更不要说偏远地区了,我们看到西方很多人可以自愈,就轻言放弃防疫,但西方某国还是每日成千上万的死人,我们放弃防御,一部分人是可以无忧无虑,更有一些老弱病残,他们的身体是扛不住病毒的。

所以防疫就是减少他们这些人死亡的最好方式,外国可以死人,但我们不可以,至少不能因为疏忽放弃而引起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我们进行了这么多年四个自信教育,一但出现大规模病亡,这就是关系信仰崩塌乃至大厦倾颓的大事情,多说无益,国内外的形势就是这样,想要 “救赎” 我们的外国人大有人在,这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未来的抗疫,一定还是要继续的,但路线不能是一刀切,四处都不担责任,以人民的困难,保抗疫的成果,防个病毒,层层加码,闹得满城风雨,报道上也又 “严重” 了,又“紧急”,自己恶心自己。

我们呼唤精准防疫,但精准防疫是几个专会灌鸡汤的网红喊出来的么,是说几句正能量满满的文艺语录就能达到的么,这需要一批敢于担当,又善于管理的干部,能在政策上解绑定,能在具体执行时真正把人民的利益与正常生活的愿望放到心上。

言至此,忽然想到,去年一年,将近百万中小企业暴毙,而近八亿人口有负债,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也让人一身冷汗。

知乎用户 伊尔萨的天空 发表

我就知道一点,好日子过久了人就飘,看来一些人又想去夹边沟转转了

知乎用户 老秦书生 发表

张文宏说的话多了,但说完之后他就控制不住了,反正甭管张医生实质是不是那意思,反正 “我觉得张医生就是我认为的那个意思”。不是?那他一定是被某一方控制了。

知乎用户 kjkj 发表

不值得关注。

网红老老实实搞肝病吧,天天在外面先揣度受众心理再现编一些片汤话占据媒体资源有意思吗?想红想疯了?

知乎用户 dabingruien​ 发表

我看不懂张的文章,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但我翻了翻评论,下面这些人的解读我是能看懂的,大概意思清零伤害经济,伤害心灵,容易得幽闭症,封城延误病人看病。还是不要清零了,不要清零了,不要清零了。完了

知乎用户 二二 发表

不想听到这个人的任何信息,最好。我一直挺不喜欢的,个人感受,请手下留情勿喷。

盛极必衰,疫情再牛逼也一定会过去,熬熬就过去了。每次大的转折都是财富分配的关键节点。民生若因此慢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抓紧进行各种调整,可以走的更好更久(自信到不用跟任何一个国家去比较、我现在特别怕骂美国都 high 起的样子)。

知乎用户 Kingbo770110 发表

共存, 放水… 躺尸再躺尸… 我草

知乎用户 abcd​ 发表

能不能闭嘴啊,看见这货就烦。去国外吧,美帝需要这样的人才。

知乎用户 好好读书 发表

希望他闭嘴

知乎用户 素年暖笙​ 发表

根据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官方统计,以及哈佛大学教授、牛津大学教授和美国麻萨诸塞州总医院专家爱德华 · 瑞安博士的最新判断,我们归纳出如下 11 个要点:

一,奥米克戎将消灭几乎全部新冠病毒(2019-nCoV)的其它变异。最后,感染人类的新冠病毒变异只剩下奥米克戎。

二,美国纽约、波士顿和英国伦敦等大城市近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几乎 100% 是被奥米克戎感染的;被新冠病毒变异德尔塔(Delta)感染的人数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三,奥米克戎传染能力非常强。在未来一个月多时间内,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感染奥米克戎、核酸检测阳性的人数将达到总人口的 30%-50%。

四,核酸检测能够检测出 50%-80% 有新冠病 COVID-19 症状的人;对无症状的感染者,只能检测出 30%-60%。换句话说,感染奥米克戎的患者有 30%-60% 核酸检测是阴性。

五,奥米克戎不侵害人的肺,只影响上呼吸道(鼻腔、咽喉等)。因此,奥米克戎感染者不是新冠肺炎患者。奥米克戎感染者的症状像普通感冒,不必住院治疗;症状轻微的不必吃药,会自然痊愈。

六,40% 左右的奥米克戎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像没有被病毒感染一样,不必治疗。

七,美国和英国普通感冒的死亡率是 01%-05%。2020 年冬天,美国 COVID-19 患者的死亡率是 2%,英国死亡率是 3%。2021 年 12 月,美国和英国奥米克戎感染者的死亡率只有 01%,而且死亡者主要是 75 岁以上的人群。这就是说,奥米克戎感染者的死亡率就像轻感冒的死亡率一样。

八,没有必要因为奥米克戎疫情而呆在家里工作或居家隔离,除非你有免疫缺陷或 85 岁以上高龄。但是,专家建议:你如果在奥米克戎感染者很多的城市,今后六周不要参加大型聚会。

九,被奥米克戎感染一次的人将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今后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

十,目前的任何疫苗对防止奥米克戎和其它新冠病毒感染都没有任何效果。相反,接种疫苗会损害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因此,专家建议不要按种疫苗。

十一,今年夏季,新冠疾病 COVID-19 将终结,人类将全面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此后,奥米克戎感染将成为以无免疫力的幼儿为主的一种儿科疾病

——转载自 急诊急救大平台 公众号。审稿专家:范善杰 吕传柱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HGLB5tqHPuT_8WYO-DpHA

知乎用户 hl128k 发表

去年他就想打开国门跟疫情共存了

知乎用户 查理芒格迷弟 发表

也许新冠是上帝让人类摆脱老龄负担的馈赠?

知乎用户 张家明 发表

对老人和容易生病的人使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包括新型的 222nm 远紫外安全光源建立室内照明。

或者特效药。

另外某些国家的政要感染了之后,他们用的治疗方法是 洗肺。

知乎用户 加加加菲 发表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得益于 d 中央的英明决策部署、全国 d 和政府工作人员在一线的坚持奋斗、严防死守和全国人民对 d 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国家才能控制住疫情,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才能活下来。

现阶段对境外归国人员集中隔离相关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奥密克戎在海外的肆虐已经证明了不再赘述。

问题在于新冠是会过去的,如何有序地开放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们国家医疗资源相较于欧美那些躺平的发达国家是很稀少的,如果开放步子迈得太大非常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严重后果。

新加坡地方小,疫苗完全接种率已经快 90% 了,这几天各级医院确诊的平均数量却接近五位数。新加坡全岛有 2000 多全科诊所,医生的水平是够用的,就这样现在还建议大家不要去大医院急诊部排队,候诊要很久很久。

开放这件事情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次不亚于武汉遭遇战的考验。不恰当的比喻是,撤退要有序进行,一旦步子乱了很容易演变成溃败。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上半年并不适合放松,远未达到开放的条件。

知乎用户 夕阳下 发表

这句话有 21 个字,1 个标点符号

知乎用户 blackc zhuo 发表

你快闭嘴吧,每次你说话就有病例

知乎用户 天外天 发表

问题在于你所谓的 “正常生活” 真的正常吗?

人均医疗资源低而人口居住密集,喜欢扎椎喧嚣,一般性感冒都要攀比进三甲输液,攀比性的住院亲属陪床。。。。等等。别忘了上一次的非典至今还不到 20 年。

不断努力夺回 “正常生活”,是不是又要等下一次重演轮回??

知乎用户 rerere 发表

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挺正常的吗?至于极少数人,他们能代表全中国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

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 作者:EZEKIEL J. EMANUEL, MICHAEL T. OSTERHOLM 2022年1月25日纽约时报 随着3000多名运动员、随行人员和媒体人员聚集在北京,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 …

怎么看待美国 12 月 30 日单日新增确诊 70 万?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我们想要川普老总统回来》 知乎用户 FanFanFan​​ 发表 Don’t Look Up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美国疫情反复展示下限,很多人说这击穿的不是美国的医疗和经济,而是中国的段子手。 其实 …

疫情什么时候能彻底结束?

知乎用户 打火机也没了​ 发表 你以为是故事模式,其实是无尽模式。 知乎用户 药明康德​ 发表 或许未来在谈论新冠变种时,我们不应简单问,它们的传染性是否变强,或是它们是否能发生免疫逃逸。 我们应当关心,新的新冠变种是否让疫苗失效了。 我们 …

有没有大神能预测一下未来三年内的疫情走向?

知乎用户 北方的奥德赛 发表 谢各位老铁邀请,但本人既不是啥大神,又实在不擅长搞预测~ 而且啊,话说各位知不知道很多研究微生物演化的大佬们有句口头禅是啥? “病毒演化是一门历史科学……” 所以啊,咱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还差不多,强行搞预测那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