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过去了,曾经卖身份证换钱的三和大神们,如今都去哪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最近,因为《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离开了三和的年轻人,依然在做“三和大神”》,再度勾起了人们有关「三和大神」的记忆。

那一个个自嘲味十足的“江湖术语”,犹然在耳:

**挂壁:**身无分文却又无事可做的状态。

**团饭:**在网上向他人乞讨请求一顿饭。

**稳住:**进厂打工。

**大水:**2元的清蓝牌大瓶矿泉水。

……

那些被群嘲的「三和大神」们,也似乎近在眼前:

“身价千万,吃不起饭”的老宋;“三和武术家”阿勇;流连在深圳各大酒店做短工的谭哥……

如今,伴随着三和人才市场的拆迁改造,以及疫情的突然袭击,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4年过去,他们的现状又是怎样?

01

时间回到2018年。

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在网络爆火。

随后,《人在三和》、《拿什么来拯救你们,“三和大神”?》等一系列短片和媒体报道,将深圳龙华景乐新村的三和市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些年,凭借着零工多和生活成本低廉,三和成为低收入者们的乐土。

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小店铺鳞次栉比。

身处其间,你感到的不是求职者热火朝天的奋斗气息,而是满满的“丧气”。

因为在这里,有一大群人,工作只做日结,开工一天,赚百来块钱,玩三天,钱花完了再干活。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一个人的生活成本,究竟可以有多低,看看“挂壁三宝”:

4块钱的清汤挂壁面、2块钱2L的清蓝大水、5毛一根的散烟。

睡觉的地方不是拥挤肮脏的大通铺,就是昏暗破旧的网吧,甚至干脆“以天为盖,以地为席”。

看上去非常不靠谱,但这就是这些人的生活态度。

这个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丧失斗志,得过且过,四处为家的他们,被冠上了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名号:「三和大神」。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你很难想象这里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都会。

繁华与混乱激烈碰撞,希望与挣扎相互交织。

可是,当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些残酷的生活真相,你很难用简单的是非对错去定义「三和大神」。

说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老宋,27岁。

上过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东莞的一家鞋厂。

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0点多,在流水线上没日没夜地刷胶水。

这是他的成人礼。

“每天脑子都干坏了,刷胶水搞了鼻炎。”

因为鼻炎,他辞去工作,还被压了一个月的薪水。

后来他辗转多地打工,还被人骗进传销,最后来到三和。

起初也想过好好工作,三星、富士康都待过。

也许是年少时的阴影,又或者实在看不到前景。

老宋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开始做零工。

于是,越混越差,到了连饭都吃不上的那一天,就卖了身份证,给皮包公司做“法人”。

“我现在名下有三家公司,每家注册资本500万,自己却吃不起饭。”

面对镜头的时候老宋侃侃而谈,可是一旦细问,他的眼中还是掩饰不住无奈和迷茫。

“你现在才27岁,打算就这么混下去啊?”

“我前几年也年轻啊,现在也还不是一无所有?现在真的习惯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老了怎么办?”

“老了……老了……老了就死了,没办法。”

“你就没有幻想过改变一下命运?”

“以前想过,现在那些东西太遥远了,不现实。”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还有他,阿勇,25岁。

原本阿勇已经考上家乡的一所高校,因付不起学费,只能外出打工。

可刚到深圳,行李就被偷了,身上仅剩一张身份证。

流落三和,喜欢武术的他经常在街头翻跟头,耍双节棍,他也曾踌躇满志:

“当我经历这些后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一蹶不振,第二是更加热爱生命。我不知道会成为哪种,我更想成为第二种。”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可是两年后,所有的意气风发都已消失不见。

阿勇将身份证以不到100元的价格卖给了黑中介,因为“实在没钱了”。

“我来三和源于梦想,后来才发现不可能。”

最终,“三和大神”成了他唯一的标签。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除了老宋和阿勇,我们还见过一个名叫东东的16岁少年。

因为沉迷手机和网络,他很难坚持做好一份工。

后来他有所醒悟,选择离去,因为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也会沦为「三和大神」。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也曾看到那个没钱就打短工,赚了钱就去网吧花掉的谭哥。

能大方拿出10块给和他一样没钱吃饭的流浪汉,却永远只停留在“做个正常人”的路上。

来源:纪录片《人在三和》

还有在“赌博-输钱-挂壁-赚钱-赌博”中不断循环的阿伟。

赚来的钱几乎都扔到了赌博里,明知是无底深渊又戒不掉,所以只能日复一日地恶性循环下去。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所谓的「三和大神」,抛开有色眼镜,全都是这个社会最普通的那群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对于大都市,也曾心怀朝圣;对于未来,也曾满腔热血。

即便没有远大目标,至少也想着挣钱养家。

可为什么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满目疮痍、狼狈不堪?

02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正视3个现实。

一,第一批留守儿童的迷失。

三和人才市场的青年们大多是90年左右的一代,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第一批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

大多数人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就选择了辍学回家。

数据显示,当时在深圳的打工者,初中学历占六成。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正因为没有多少学历和技能,有些人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非常容易被黑中介和黑工厂坑骗。

28岁的阿镇就曾四次遭遇黑中介,被骗得身无分文。

“说只做8个小时地坐班,最后却是十几个小时的站班;说一天100多,包住和水电费,结果全部都要花钱。”

黑中介们变着法让找工作的人交钱办会员,宰完一笔后,便把这些人分配到黑工厂。

因为没啥文化,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只能吃下哑巴亏。

类似事情频频发生,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消磨掉身上的锐气。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二,“最小阻力路径”定律。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里有这样一段话:

“很多90后的农民工,虽然出生农村,但他们中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种过地,也没有吃过多少苦。所以当他们到了深圳后,无法适应工厂辛苦的工作,他们追求自由,反感枯燥无味的流水线工作,便跑到三和人才市场,去做那些日结的工作。“

《三联生活周刊》的那篇专访中,也有「三和大神」的心声:

“我出去只敢去人多的地方,混着逛一逛,人少的地方就不敢去,怕被注意。我跟环境不搭,人家一件衣服四五百,一双鞋子上千,大家不是一个档次。但回到三和就很亲切,满地都是我这样的人,像回到家里的感觉。”

物理学中有一个定律:最小阻力路径。

意思是所有物体,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运行的。

人的本能也是如此,我们习惯性去选择那些更容易,阻力更小的事情。

尤其是沉浸在「三和大神」的大染缸之中,很容易被同化。

就像“挂壁面”双丰面馆的老板老杨说的那样:

“每一个娃娃都是好的,都是好品种,就是家里出生的环境不同,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来的都是很标致的一个孩子,到了这里,变得非常懒惰。”

来源:纪录片《人在三和》

三,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在三和流传一种说法,“待上半年以上,基本就离不开了:有人赚不到钱没脸回去;就算回去连车费都没有;还有的人即使回家也没事做。”

25岁的小东北,怀揣着挣大钱的希望闯进城市的霓虹。

第一年,他想着能挣个5000就回家;第二年这个目标,上升到1万……

可他的预期,没有一次实现过。

5年后,他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挣多少钱,才能挺直腰杆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

还有30岁的眼镜,因为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年幼的孩子,妻子和他离婚,亲戚朋友也看不起他。

他说我在没钱没势的时候都不理我,等我有钱有势的时候再回去。

但是,来到三和不久便被人以“个人信息登记”为由骗走了身份证,甚至自己一度沦为“黑中介”。

有人觉得自己混不好没脸回去,有人觉得自己早就没有家了。

于是,干脆一路躺平。

其实,一开始没人愿意做「三和大神」,后来成为「三和大神」被看作是“最好”的出路。

来源: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03

如今距离「三和大神」名声大噪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整整4年。

当人们把目光再聚集到三和时,曾经满地狼藉的城中村已经焕然一新。

“三和人才市场”已经搬迁,原址上建起了奋斗者广场,正在打造“就业服务第一站”。

曾经露宿街头的那些年轻人,也再难遇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他们有的留在了周边的工厂,有的回到了故乡过起了安稳的小日子,还有的加入到外卖大军……

似乎,有关「三和大神」的故事就要结束了。

可三和不再是曾经的三和,「三和大神」的传说却一直在江湖流传。

百度贴吧,「龙华吧」和「沙井吧」里,你能看到这样的帖子。

有人还在过着挂壁的日子;有人适应不了打工人的生活,在各大工厂之间游离;还有人以“躺尸”“团饭”度日……

因为纪录片的曝光,曾经的「三和大神」老宋,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播。

不过因为内容单一,大家进他的直播间,大多是猎奇。

老宋很快又被“打回原形”,人们再次看到他时,他又回到了三和,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有一位「大神」曾经在贴吧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漆黑的夜里,我哭了,我恨自己,恨自己的懒惰,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对自己的敷衍了事。大多数大神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但他们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

有的人即便身不在三和,可心里永远有一座“三和”。

恨它,但终究还是离不开它。

04

有人在知乎上问:“「三和大神」的出路在哪里?”

有一位网友的回答发人深省:

“一个妈妈对儿子说:看,那是「三和大神」,你要好好学习不过上那样的生活。

另一个妈妈对她的儿子说:看,那是「三和大神」,你要好好学习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什么意思?

第一,让每个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二,让有能力的人去改变别人的生活。

这才是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既要改变个体的命运,更要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参考资料:

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朱伟导演纪录片:《人在三和》

bilibili达摩流浪者1984:《人间失格:三和大神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离开了三和的年轻人,依然在做“三和大神”》

新华每日电讯:《消失的“三和大神”是啥“神”?深圳城中村发展“慢半拍”但有未来》

界面新闻:《疫情中的深圳“三和大神”:政府安排救助,他们却选择露宿街头》

澎湃新闻:《深圳大力整治“三和大神”乱象:刑拘54人,取缔黑中介》

南方周末:《拿什么来拯救你们,“三和大神”?》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柴静的《苍穹之下》?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不能再拍了,洋人会不高兴的。 知乎用户 AdamDeng 发表 柴静的问题主要是两件事,一是 2010 年就 IPCC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采访丁仲礼,二是 2015 年 2 月 28 日播出的《穹顶之下》。 从采访丁仲 …

Brent Renaud:一个战地记者的死亡

**【Be A Freelancer】 ** 3月13日新闻播报一名美国战地记者在乌克兰交战区牺牲。今天看到我注册十几年的【doculink】邮件组里,纷纷在纪念这位资深的纪录片摄影师和制作人Brent Renaud。 现年50岁 …

为什么会出现三和这种地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萧萧​​ 发表 炒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欲望,痛苦,折磨,懊悔全都飞了出来。每年飞涨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绝望,自己财富累积的速度远远比不过房价攀升的速度。 就像癌症晚期一样,所有人都有 1)质疑 我难道真的不过是个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