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你观察到哪些消费升级现象?

by , at 04 August 2020, tags : 品牌 消费者 城市 微信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非常巧,对消费升级的观察正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趁这个机会,说一下我们在数据中观察到了哪些消费升级的情况。

消费升级的定义

从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就能看出,人们对消费升级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原有需求的更新换代(电饭煲出现了新功能,买个新的),新品类的出现(从来没用过洗碗机,买个新的),或者是消费结构的转变(肉还是这些肉,菜还是这些菜,但消费比例从 1:2 变成了 2:1),这样的变化,也许都可以被称为「消费升级」。

但是,当我们把每一种被称为「消费升级」的现象拿出来仔细分析时,往往就发现这样的现象非常难以量化。最大的问题是——消费升级的「方向」在哪里?

比如说,某甲原本不吃肉,但有一天他收入增加,买得起肉,开始吃肉了,那对他来说,「吃上肉」这件事儿就算得上一种消费升级。

而另一位某乙,原本天天大鱼大肉,突然有一天他觉得健康更重要,减少了肉类的摄入量改吃有机蔬菜了,那么「不吃肉」也就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消费升级。

在这样混合的情况下,想要仅仅从整体消费结构变化中找到消费升级的方向,将会十分困难。但此时如果在比较时将商品限定于同一品类,再考虑价格,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假设有一种普通大米,每斤 3 元,一种高级大米,每斤 30 元,而一群消费者在(5 斤普通大米,5 斤高级大米)和(4 斤普通大米,6 斤高级大米)的组合中选择了后者。由于价格的差异使得(4 斤普通大米,6 斤高级大米)必定要比(5 斤普通大米,5 斤高级大米)花更多的钱,功能的类似性也使得两种商品的组合在个人层面上必然只会出现角点解,再结合显示偏好弱公理,此时我们便可以说,在这个组合的边际上,更贵的高级大米是被显示偏好于便宜的普通大米的。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在一个品类内部,人们对更贵、溢价率更高商品的偏好越强,代表在这个品类的消费升级程度越大。这也是本文对消费升级的定义。

消费升级指数

我们对消费升级的定义也由此展开。对于同一个品类的商品,我们将其按照单价将其排列在 0 到 1 的区间内,最低价为 0,最高价为 1,然后在相邻的两个时间段内观察一大群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将总消费标准化为 1 后,计算每一个商品的消费占比。将商品的消费占比向量乘以商品的价格百分位向量,得到一个点乘乘积。当我们只研究相邻两个月一组相同商品的分布变化情况,消费升级就变得纵向可比了。用公式来表示,消费升级的月度环比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

表示在

时期和

时期都能观察到的商品组合

表示每种商品的消费比例,有

表示价格低于

的商品比例,在 0 到 1 之间,价格最高的商品取值为 1。

将基期设为 1,随后每个月的消费升级指数环比连乘之后,便得到了「消费升级指数」。越高的消费升级指数,代表越快的消费升级速度。

中国各类商品的消费升级情况

我们使用京东的各品类月度消费数据,计算了所有品类商品从 2016 年 1 月到 2017 年 12 月的消费升级指数。

从大类看,消费升级处于前 5 名的品类分别是母婴、数码、钟表、酒类以及电脑办公类:

消费升级处于最后 5 名的分别是礼品箱包、玩具乐器、鞋靴、珠宝首饰和教育音像。

可以看到,这五类商品的消费升级指数均低于 1,说明从 2016 年 1 月到现在,人们对这五类商品中的更贵、更高溢价的品种的支付意愿是在降低的,他们事实上出现了「消费降级」。

大类的商品的整体「消费升级」,似乎还不能够给人们以非常直观的感受,来看一些身边的小类商品,他们的消费情况是如何变化的。

一,生鲜类商品,海鲜水产「升级」而猪牛羊肉「降级」

二,服饰类商品,内衣「升级」最快,男装出现「降级」

三,家用电器类,小家电「升级」尤为迅速

不难发现,在各类商品内部,消费升级的变化也十分剧烈,分化很大。比如奶粉这一品类,就出现了普通成人奶粉大于孕妇奶粉,孕妇奶粉又大于婴幼儿奶粉的升级趋势。

消费升级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自从消费升级指数发布之后,我们一直在研究,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抽象出来的趋势,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消费升级品类。但时至今日,我们的研究结果似乎显示——消费升级,根本没有趋势,或者说,升级的趋势,和消费者自发的选择并没有关系。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吃到嘴里的东西,「食品饮料」类和「生鲜」类的消费升级指数都不高,比 1 稍低一些,这是否说明在这两年内人们对吃的东西没有更高的要求?似乎不符合人们的直观感受,再往下看。

把「食品饮料」类和「生鲜」类产品分拆开来,「生鲜」中的「海鲜」、「蔬菜」类;「食品饮料」中的「特产食品」、「进口食品」类的消费升级指数又很高,都比消费升级的总评均值要高不少;反过来,「粮油」、「禽蛋」和「猪牛羊肉」,消费升级指数又很低。这是不是说明人们对高档、健康类食品的消费升级,要高于普通主食类食品的消费升级呢?听起来有道理。再往下看。

当我们再把「粮油」这一个消费升级偏低的中类分拆成小类,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大米」在粮油里面排名第一,消费升级指数远超均值;「有机食品」却排名倒数第一。这与我自己的观感也符合,这两年来,我吃了无数种大米,越买越贵,配合上新买的电饭煲,似乎…… 有这么些许的味道不同;而有机食品,实话说,我已经忘了上次特意购买有机食品是什么时候了。

这么一看,人们这两年来没有因为「有机食品」的健康概念就给予他升级,却在「大米」这个最普通的主食上不断刷新自己的消费上限。分拆到小类后的结果,和分拆到中类后的结果,完全不同了。换句话说,每一种看起来能够自洽地解释「消费升级」的理论,总能找到一大批反例,告诉你这个理论是错的。

虽然升级的趋势很难找到,但是,我似乎能找到出现「消费降级」的品类中的一项共同趋势,那就是——他们之前都出现过恐怖的「升级」。「有机食品」、「冲调饮品」、「早教启智类玩具」,从消费升级指数的最末尾开始看,每一样在这两年出现了显著降级的产品,我几乎都能回想起在前几年他们的广告有多么铺天盖地。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年,在某些广告的撩拨下我买了一组鲜榨果蔬汁,并按照饮用指南坚持了一阵子,感觉自己真是棒棒哒,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变得健康。

这样持续了一阵,不知道啥时候,我又不买了,大概是觉得太难喝了。

刚才我去检查了一下消费升级指数,「冷藏果蔬汁」这个品类的消费升级指数,2016 年 1 月为 1 的话,2017 年 12 月已经低至 0.36。再去看果蔬汁,一瓶的价格不及前几年的三分之一。

或许,消费者每次发现「我真的需要这样东西」的时候,都只不过是「我以为」,所谓的「升级」,大部分都是被动的升级。

只有广告消失,资本撤退,概念变冷的时候,消费者才会真正地发现自己,并且主动进行降级——「我之前买这些到底是为了啥?!」

PS:以上内容为我们的消费升级指数的一些成果,指数的报告和新闻可以在这里(NECI_财新指数_财新网)看到。现在我们也开始与京东进行合作,使用京东的数据来做更细致的观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消费升级指数和具体数据。

知乎用户 光与火花​ 发表

作为一个来自外国的吃货,从我 10 年来到现在,我的直观感受是吃的东西越来越贵,但是越来越难吃。

比如说前两天跟大学同学约了一家北京老菜馆,大学的时候他们家的宫保鸡丁特别好吃,现在彻底变成了一坨屎,点的虾也都是快黑了不新鲜的。他们家也跟风有了一道叫蜂窝煤饭的东西

就是这一坨卖相和味道都不怎么样的玩意儿,竟然成了最近餐桌必点的菜品?

现在在外约饭,动不动就人均一百多,而且当年我来真觉得大中华地大物博好吃的简直无穷无尽,现在基本商场的餐馆就是那几家,不论你是粤菜东北菜杭帮菜新疆菜你都要卖川菜;鲁菜干脆就吃不着了,每一家都有水煮鱼,我在北京想要吃个京酱肉丝反倒成了难事。

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在的人愿意用更高的价钱,去买更难吃的东西,这算不算消费升级?只要能有一些噱头,比如蜂窝煤饭,让大家发发朋友圈,你做的再差,也是客似云来。

超市里稍微包装一下的菜心,菠菜能卖 30 块,还被一扫而空…

或者在前头挂个外国名或者高级学名,价钱也是蹭蹭往上涨。比如什么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D24 榴莲,我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一闻就发现味道不对,虚假宣传。But 无所谓,反正有人买单……

真的是有钱,我一个外国穷屌丝都想被富婆包养了。

知乎用户 雷空桑​ 发表

中国的消费升级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里我只说几个与吃相关的吧

1. 种植业升级。
现烤的面包店增多,欧包更流行。这不止意味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更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升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小麦产量过剩,用于制作面包的小麦却基本依赖进口。缤纷多样的烘培面包店背后,是严谨机械化生产的麦田。

2. 进口源多样化。
牛羊肉价格降低、部位细分,进口源更加多样。我国牛羊肉曾经分类粗糙,只分黄牛水牛,羊肉只分山羊绵羊,现在部位、种类细分明确,之前直接跟高档餐厅签单的肉品开始向精品超市供货。进口肉类多样则体现在加拿大、乌拉圭、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诸多国家的稳定供应量增长,居民牛羊肉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最近的消息是美国牛肉也开放进口了,牛肉价格还会降低,品质还会提升。

3. 生产品类升级。
食用油品类不断丰富,智商税逐渐消除。曾经我国因为食用油品类单一,基本只有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厂商产品同质化严重只好加收智商税,压榨方式、配比调和(多掺棕榈油)、非转基因这些概念都是他们重点宣传的内容,现在消费者们明白了,压榨浸出差不多,怎么调和都比不上混吃几种原榨,转不转基因没啥区别,现在食用油的新方向是:橄榄油开心果油核桃油椰子油葡萄籽油巴旦木油…… 当然,这只是风味多样,考虑健康的话参考下图。

是的,饱和脂肪酸不是好东西,椰子油并不健康。

4. 产品求异倾向明显。
冷柜冻货一度是穷人的蛋白质来源,冻虾冻鸡胸鸭架冻鱿鱼冻巴沙鱼片,5 块钱能维持 1 天的蛋白质。现在冷柜产品则被各种小海鲜占领,常见如三文鱼金枪鱼犬牙鱼海参鲍鱼,新奇如鲥鱼真鳕鱼各种虾贝海肠,曾经的淀粉丸子也变成了追求 Q 弹的鱼蛋,就连罐头也不只是沙丁鱼鲮鱼,而有烟熏牡蛎蒲烧鳗鱼。冷柜现在的形象不再是穷人天堂,而是体验派的日常。

5. 信息逐渐透明,专业度升级。
牛排是否原切,澳洲蜂蜜麦卢卡等级,国产蜂蜜是否可溯源,酸奶灭菌方式及菌种,猪肉是约克夏还是黑山猪藏香猪,榴莲不同品种身价相差数倍,巧克力是否代可可脂,果汁榨取方式原汁含量…… 这些曾经劣币驱逐良币的猫腻,消费者开始有意识的甄别。

6. 饮食审美升级。
包装简约、口味清淡、卖点有创意,成了零食界的 “话少胸小表情屌”,曾经红极一时的国民级零食产品,方便面喜欢把汪老师放在封面对着大鱼大肉痴汉笑、饮料喜欢把糖精色素往死里放、德芙喜欢在超市里插一块巨大的买一送一减价牌、旺旺集团喜欢在售卖区循环轰炸洗脑宣传词…… 现在他们都卖不动了,方便面包装要去明星化、巧克力要突出纯度和可可豆来源、曾经被当黑暗液体的东方树叶成了白领新宠、谁循环播喜庆音乐谁自寻死路……

7. 烹饪工具升级。
烤箱在知乎被奉为 “相见恨晚的商品 top3”,一个 300 元出头的电烤箱就可以胜任绝大多数的美食阿婆主教程,一方面这是中国工业产品白菜价的体现,另一方面,一个烤箱背后是:电动打蛋器和和面机、专用模具与裱花、优质面粉与酵母、黄油、烘焙纸等等配套用品,烘焙是一种高单次成本的烹饪方式,我甚至觉得烤箱就是烹饪界的航母,如果一个家庭能保持烤箱不闲置,说明家庭“生活体系” 发达。

8. 调味品升级。
狼与香辛料告诉我们,稀有调料就是软黄金一样的存在,现在厨房必须单独开辟一片区域,囤积各种奇怪的调料,他们担任着异域菜品烹饪的重任,得益于电商和网络厨房课堂的普及,普通消费者也知道了它们该怎么用,搭配什么食材,即便懒得细究,迷迭香百里香炒腊肉也没什么不可以,我试过,真的还行。

9. 食物本质回归。
一些曾经的 “高端” 商品去光环化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10 年前,波士顿龙虾都能在酒店卖到近千元,法餐厅真的会拒绝衣冠不整者,吃个寿司还要讲究芥末怎么蘸,随便一个台湾人开的西式简餐就能让食客满脑子 “左叉右刀” 生怕犯错…… 现在大家都知道网购波士顿龙虾什么价了还没一盆麻小贵,也可以要求法餐厅别磨叽上菜顺序了快点端上来,寿司是上班族们迅速充饥的选择,拿着筷子搓牛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食物回归食物,卸去了装比光环,说明居民对这种消费习以为常了。

好像我下文的 mark 与一些评论相关,暂且不删吧

………… 先占坑

其他与吃相关的诸如烹饪工具升级、调味品升级找时间再更,在挤地铁 2333

赞比预期多,那认真更新吧:

10. 地方菜品营销能力增强
国内商圈大量出现北疆餐厅、西贝莜面村、九毛九、皖厨、拾味馆等系统性经营地方菜的商业实体,之前的地方菜总以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东北饺子馆的形式出现,给人的感觉是流民逃难过来开馆子糊口,而现在这些地方菜餐厅且不说 “正不正宗”,至少在营销态度上是端正的。
这里特别说一下火遍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锅和潜江 / 盱眙小龙虾,这两种地方菜非常特殊,它们不但口味受消费者欢迎,还基本不用厨师,在劳动力成本提升的今天,它们给餐厅把厨师班子的费用都省了,地方菜真的值得深度挖掘。

11. 采购链完善
电商就是实体经济,它只是挤掉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这不止体现在工业产品,也体现在生鲜食品。更先进的采购链让世界各地的新鲜食材更快出现在消费者的冰箱里,我预言丹麦泛滥的生蚝三年内将被中国电商飞速发展的采购制裁成人工养殖物种。

12. 快手菜崛起
一个阿里 p6 级程序员的时薪大约是 150 元(10 小时工作制),用来打荷未免奢侈。时间成本的上升决定了食材天生就要是精修的,刀工、调味、腌制这些步骤能省则省,这就造成了快手菜的热销,如 Joyfish 等品牌将食物加工成半成品以供厨房爱好者取用,食物为不光为味觉服务,更为生活服务。

知乎用户 张江名媛 发表

晚上吃桃园眷村,点了个包子,13 块一个。咬了一口,尼玛,冷的……

“服务员。” 我吼道,“巴比馒头 1 块五一个,你们 13 块钱一个,结果还是冷的。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好意思,先生,帮您换一个。”

过了五分钟,上来了,咬了一口,尼玛,嘴里差点烫出一个泡。

嗯,热过了… 微波炉的火候没掌握好。我已经没啥脾气了。

上周有个朋友来上海,让我帮他订个 W。嚯嚯,一晚 2500,还是最便宜的,还订不上。

真是有钱烧的,后天我才明白,人家不是为了住。隔天,他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背景是厨房三件套和东方明珠,定位在 W。

对,就是为了装逼,赤果果地装逼。

还有那个喜茶,不排两个小时的队都觉得不好喝。其实不是因为多好喝,而是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渴了两小时喝啥都好喝。

中国人的钱是很好骗的。上回去那个 Green&Safe 点了个新款沙拉,上来是半颗包菜……

“你知道这个在老家多少钱一斤吗?” 我亲戚问。

“多少?”

“五毛。”

我很尴尬,老家亲戚好不容易来趟上海,说想吃西餐,挑了家还算不错的馆子,结果就吃了一颗老家五毛一斤的包菜,还是 tm 生的…

这世界到底怎么了?是中国人的钱好骗?还是中国人明明知道被骗还爱装逼?

外滩 W 刚开那会,整个朋友圈都被 W 刷屏了,我就纳闷了,都 TM 已经富到这程度了,为啥上海人均工资还是 5000?

那天闲来无事去膜拜了下,尼玛游泳池前头人山人海,排队拍照伊港…… 游泳池也就三四个浴缸那么大……

朋友圈里说好的 “在这里接受身心灵的净化” 呢?说好的 “一个人的游泳池” 呢?

这两年,这种不装逼就会死的消费还有一个优雅的名字:消费升级……

你大爷的消费升级。一个五星级的汉庭就因为建在外滩就可以叫 W,一个路边摊一块钱的包子就因为披了个怀旧的外衣就可以卖 13 块而且还不是现做的,一杯成本几块钱的奶盖茶就因为要排上五个小时的队就可以卖几十块一杯。

是的。谁让咱中国人不差钱呢?在中国做生意说话都不需要打草稿,怎么忽悠怎么来反正有人买单。

甭管什么房子只要加上普罗旺斯泰晤士河的字样准能卖得出去。早上在 FT 中文网上看到条别墅广告,什么坐拥法国宫廷独栋庭院,位于帝都北五环,查了下,就在天通苑隔壁。

还有一个屡试不爽卖啥都能拿来形容的词儿:匠心。

豆浆一定要经过 20 道工序,零食一定要是在北海道有 80 年历史的老店挑选的,红烧肉经过慢火熬了一天一夜,洗发水萃取自冰岛 20 公里深的矿物盐,韩国医生亲自坐诊让你的皮肤如少女般吹弹可破。

这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蔬菜全是有机的,果汁没有防腐剂,房子是用可降解材料造的……

你如果问,怎么这么贵啊?人家会说,凡有精神内核的东西就是挺贵的。“你消费了就会升级。”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张江名媛”(ID:middleclasslife)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看到用黄色餐巾纸的越来越多。

咋一看,还以为怎么又开始用草纸了。

仔细一看,原来用的是本色纸。跟白色餐巾纸比起来,虽然外观不如白色的纸,但是据说是没有添加漂白剂和荧光剂,更环保。

照这种趋势下去,以后的馒头也应该回归本色了。

在这中美贸易战开打之际,有兴趣了解中国经济科技信息可移步这里

中国真的能在未来抗衡美国么? - 者也的回答 - 知乎

知乎最长的非小说故事类过万赞回答

知乎用户 黄羽​ 发表

从我自己十几年的爱好投入来看消费升级,感觉再现实不过

10 年前的水族店

特点:

装修简陋

鱼缸以金鱼缸,小型热带鱼缸为主

鱼类品种较少

鱼缸设备偏中低端

无自动化

而 2017 年之后的现代水族店

特点:

装修精致

鱼缸种类逐渐丰富:水草缸、海缸、热带雨林缸、水陆缸、微景观苔藓盆景等

鱼类品种繁多(淡、海水生物都有)

鱼缸设备更智能且自动化,减少维护投入精力

重视售后服务,及提供售后服务

环保且符合精致生活理念

人均收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普遍提高的今天,出于养宠物或室内装饰的欲望及要求也比以往更高。通过水族的更新换代,也能体现出这点。目前高端商场,店铺,室内装修,都日趋于打造更精致且更高端的水族景观,提升用户体验。这是水族发展趋势、也是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

水草造景

海缸造景

知乎用户 Fan F​ 发表

3 + 年前,我在国内(其实仅是北上两都)跟人讲,“啤酒有 N 种,平时大家喝的都只是最… 的一种”,绝大多数人还表示一脸蒙逼,蒙逼到围绕我莫须有装逼的撕逼都撕不起来的程度。

1-2 年前,已经达到了 “一大桌子年轻人,总有一两个懂此道行” 的程度。

现如今,全中国不好说,起码北上几大城市的年轻人圈子里,精酿的体系,就算不深入,也起码听说过。于是我也不再主动拿这个说事儿了。碰到大神容易露怯,碰到小白也显得太装逼。

长年中美两国跑,我个人其实并没有太觉得,相对美国的中高级消费模式,我朝(其实依然只是说北上等一线城市)有多么明显的差别或差距。

衣食住行娱五大消费点,衣、住、行完全感觉不到明显差异。而在 “行” 这一点上,不但和美国无差距,而且可以说比美国普遍水准要高不少。不论是城市公共交通,还是城际出行方式,皆是如此。

唯二觉得有较大升级空间的,即 “食” 和“娱”。

“食”,在这里绝不是说中餐相比西餐有差距(这是一个大话题,一方面,中餐在美味和丰富程度上依然冠绝全球;另一方面,中餐至今依然更像是 “中医”,而不是“现代医学”,而很多“西餐” 早就不知不觉进化了。此处不展开讨论了),而是围绕种类物农产品的更精细差异化

啤酒是一个典型,其他种类物细分的例子还有,“烈酒”、“红酒”、“牛肉”、“奶酪”、“调料”等等。此处给出的种类物,基本上都是舶来品,也并非崇洋媚外,而是这些种类物在西方已经有了很现成的体系。这种概念深入人心后,相信本土的种类物,也会进行升级,而升级的方式也会是更精细的差异化。馒头用什么面粉、酵母、水的比例、干燥时间、是否加盐加糖…… 最终都会有说法,然后进行流程固化,贴上现成或创造出的专有名词,达到 “此馒头非彼馒头” 的最终效果。

“娱”,在这里也不是说那些典型中国化或东亚特色的娱乐方式,如 KTV、洗浴、按摩等等,而主要是指所谓 “泛体育”。但这依然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大体可分为三部分:联赛产业化、运动健身细分和专业化、运动装备专业化。

每一部分展开,又是大话题。此处无意展开,只是提供个框架。

联赛产业化,顾名思义,平行对比国内各大联赛俱乐部和欧洲足球、NBA、NFL 等全球顶级联赛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差距就好。

运动健身细分和专业化,也容易理解。过去,所谓健身,概念上只有 “跑跑跳跳”。而今天和将来,“跑”,可以是 100 米冲刺,可以是马拉松,也可以专门练铁人三项;“跳”,可以是篮球提升专项训练,也可以是减肥为目的的 HIIT 一部分,也可以是针对跑酷;等等。而除了传统概念上的“跑跑跳跳” 和传统球类项目外,还新增了一些类似舶来品的项目(起码,专业体系是舶来的),典型如登山、攀岩、潜水、飞行、射击、高球、滑雪、搏击、瑜伽,等等。

运动装备专业化,这个更容易理解,即围绕上一条,运动健身细分和专业化的装备专业化。传统消费理念里,不管是什么运动,穿 “运动衣”、“运动鞋” 就好了。而随着消费升级理念深入,发展方向必然是专款专用。以滑雪为例,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直接穿着牛仔裤或休闲裤就上雪道的了,但硬件装备依然普遍来自从雪场租用。继续发展下去,更合脚的定制雪鞋、符合当下水平或滑雪风格的雪板(长度、宽度、硬度、材质、camber/rocker 设计),都是早晚的事儿。

除了 “泛体育” 相关的内容外,在 “娱” 的大框架下,包罗万象,实在无法穷尽。音乐分发模式、音乐相关硬件、整个电影产业、整个游戏产业…… 能包括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而每一个都是大话题,不再展开。其中有一些,我国相比全球顶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如电影产业;甚至是现状一塌糊涂,几乎为零,如大型单机游戏;而另一些,我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如手游 / 网游等。

当然,除了 “食” 和“娱”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明显的升级点。举个小例子,如特定的大小家电,大如洗碗机、烤箱等,小如吸尘器。举两个大例子,教育和医疗。这又是巨大的话题,此处仅提一句我纯个人的主观感受:

不谈欧洲,仅是对比中美两国的本科前教育、本科教育、医疗体系,我真心无法给出绝对的高下评判来。国内的医疗,我可能能吐槽半个小时;而美国的医疗,我说不定能连骂一整天。而最近几年国内兴起的教育和医疗升级,纯主观观察,更多是在围绕一个个假想出来的 “国外种种美好” 去强行升级和挖掘。如果这些升级的背后有切实依据,根源也应该是我国人多资源少这一特殊国情,以及对应的中产阶级 / 小资产阶级焦虑感,而不是拿想象中的 / 编造出的 “西方如何如何”/“美国如何如何” 来说事儿。医疗也就罢了,撑死了多被忽悠点儿钱(当然也可能直接被搞死…);但教育这事儿,真心不好说。升了级的模式,对孩子们真的好么?80 后典型的按部就班成长轨迹,真的就落伍么?我个人真心打个大大的问号。

跳出来看我国近年的创业和创新,虽不乏消费升级的小亮点,但总体上讲,还是围绕这两个模式展开的:1,原本小众、舶来或高端的产品标准化和大众化;2,各种各样的 “便捷性” 和“高效性”,特别是交易的便捷性。

但消费升级的主线思路,却恰恰是 “复杂” 和“小众”,然后才涉及大众化细分。这种转变,不可能完全靠供给侧的开放就能一朝一夕完成,更需要消费端在概念层面有根本改变。但不论如何,消费升级都必然是大风口。重点并不只是提供细分优质产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群体的培养。

至于这种升级,与所谓 “消费主义” 之间的关系,彼此交错,很难彻底区分开。非要给一个划分标准的话,消费升级,更多源自个体或群体的兴趣爱好;而所谓 “消费主义”,更多地有关人为制造焦虑,以及挖掘人的炫耀欲望。依然,这种划分很困难,而消费升级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消费主义” 相关的元素。从无到有,中间过程总少不了炫耀、焦虑、跟风… 但只要真的能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供给商品和服务的高质量,相信最终总会回归基于风格化本真需求的。这也需要时间。

知乎用户 猫眼子弹 发表

1. 身边人乐意且接受付费听音乐看视频网站影视剧。
2. 商场里的移动 KTV 越来越多 (可移动支付的便民设备越来越多)
3. 家庭对智能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比如米家
4. 对电竞端游手游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5. 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越来越多。
6. 副食店慢慢转型为连锁便利店,网吧慢慢转型为电竞化的网咖

7. 也都愿意为知识付费了

8. 对个人身体 (心) 健康的关注,诸如定期体检,运动健身,心理疾病咨询。

9. 出国游的也在三四线城市居民正常考虑范围内,而不是早以前的不敢奢望状态。

知乎用户 木匠小强​ 发表

一线城市追捧黑胡桃木,二线城市订单持续增加,这是我做实木家具工厂订制的真实体验

3 年前,我厂接到的黑胡桃木订单占比很小,订单总价值的占比不到 30%,订单数量占比少于 15%。

其实,黑胡桃木就算在美国也是较为奢侈的木材,产量每年是有固定限制的

黑胡桃木巧克力色,淡紫到深棕,间杂棕色浅色的色差纹理,花纹细密,纹理美观,精细打磨之后,质感十分的出色,就像德芙巧克力。以它为材打造的家具,典雅大方,简洁优雅。

国内,居然之家或者红星美凯龙的实木家具馆,经常可以看到以他们为材质的高档家具,价格非常昂贵,一把椅子四五千,一个斗柜上万,一个电视柜 2 万,一个衣柜七八万…… 实际黑胡桃木尽管相对奢侈,可还是经济木材,所以材质本身并没有贵的那么夸张。

既然贵,我的理解来看,使用这个材质的不多十分正常。

不过形势陡然生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黑胡桃木这种价值相对昂贵的木头,受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订单占比一路飙升,目前黑胡桃订单价值占比超过了 50%,订单数量也提升到 35% 以上。

实木家具,耐用,环保,精细打磨之下细腻手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某著名商场里,内料使用齿接板的黑胡桃衣柜价格彪到七八万仍然供不应求。

大部分消费者是不知道可以直接找工厂订制这些大件家具,所以占据了渠道的传统品牌仍然大赚其钱

所以很多人,会说家具这类传统企业,正在没落,其实都在转型。

板材家具已经成熟,目前正在面临挑战,主要在风格和材质的多样化上取胜。而更细分的更环保的更时尚的细木家具产品正在悄然崛起,很多家具巨头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某传统巨头,为了覆盖老中青,一下铺了三个实木家具品牌,都是洋气的名字。

以我厂为例,依托好的木匠工艺,工厂直定,从代工走出自己的品牌,仅仅依靠口碑就赢得了不少客户,客户介绍客户,订单一路增长,犹如雪片飞来。原来那种十来个人,四五台设备消消停停做家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接连扩厂,开建新厂,加班加点,月产量接近百万,仍然无法满足需要。

客户对于从白蜡木到白橡木黑胡桃木不同层次的木头都有大量的需要。有关于订制实木家具如何挑选木材,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订制实木家具如何挑选木材

而且,类似青岛成都南京西安杭州这类城市的消费群体也在增加。

另外不要小看类似我们镇里的消费能力哦。很多木匠开上了长城哈弗,没事来厂里溜达的镇里人,七八千块钱的床也眼也不眨的想搬走呢。

所以,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所有人都在千方百计的买好东西,而不仅仅被品牌和强营销推动的普通产品。

所以,我们也只好坚持做好东西,否则命都没了。

知乎用户 刘洋 发表

坐标山东,临沂市。写一写我观察到的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的痕迹和现象:

说下背景:15 年底因膝盖受伤回了家乡城市休养并生活,16 年开始关注消费升级,因为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公司,从事市场类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生活服务、大众消费领域的商家和消费群体。前半年,也对家乡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的保守和闭塞,“熟人社会”等现状有诸多的不适与抵触。随着对小城生活的越来越熟悉,渐渐发现在 “蛮荒” 的三四线,也有一些让人惊喜的业态、介于萌芽期成长期的本土品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以 “倡导生活方式”,“表达生活态度” 的小众品牌,起初被小众群体主动选择,逐渐被大众群体所接受,因而在未来的数年里拥有更多的发展势能。(以下列举几个当地存在的原创品牌)

水边咖啡——既是一间咖啡馆儿,也是一个聚合了多业态与生活方式品牌的 “人文商圈”

这个体量不大的三四线小城,胡桃里、漫咖啡、雕刻时光、星巴克,(咖啡之翼)等一线品牌的加盟入驻,与众多的本地咖啡馆并存。

**一个咖啡馆和它走过的 10 年,一个咖啡馆和它倡导的生活方式。**水边咖啡是这个城市最早经营的咖啡馆之一,一定程度而言,水边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和小城里一代人从毕业、恋爱、结婚、事业.. 另一代人又悄然的成长,成熟。

文艺青年、学生,歌手,旅者,商务人士,公务人员… 咖啡馆有一定的气质标签,但又相对包容并不狭隘于某一类人群。(因而在保证情怀的基础上,有了商业上不断加持的可能)

作为一家咖啡馆,水边在咖啡这条线的深入,有以下几条主线

水边咖啡的 3 个分店覆盖了小城的主要城区,县城的 2 家加盟店也很好的把 “水边” 的品牌 IP 延伸到了县城区域;

老瓦咖啡学院:上游延伸至咖啡师培训;除一部分供给旗下的门店以外,针对想要独立经营咖啡小店的人群提供培训内容,以及出于爱好和生活情调的小资人群的入阶指导。

水边 ·3W 联合办公空间:基于咖啡馆定位向联合办公,创业孵化方向的尝试;吸纳一部分独立小团队,SOHO 人群;

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咖啡馆对咖啡的出品品质没有太多要求,店内大多是以美式、卡布奇诺、拿铁、焦糖玛奇朵等常规咖啡为主。

水边咖啡的老板,是一个对品质考究,颇有商业眼光的成熟中年人,他会把游历过程中诸如蓝瓶、知识分子,树墩城等国外精品咖啡馆、以及国内一些优秀咖啡馆,人文小店的元素,风格等借鉴融合进自家的咖啡馆里。

除了常规的咖啡,可以喝到一些品质不错的单品咖啡:耶加雪啡、瑰夏、黄金曼特宁、肯尼亚,手冲,冰滴等

品牌延伸——多种生活方式品牌与丰富业态的聚合,打造 “人文商圈”

如果仅仅是间咖啡馆,我想做到这些也已经足够了。毕竟咖啡馆,足以代表一部分精致美好的生活方式,但不足以支撑生活方式的全部。

依托水边,孵化了更多的独立品牌,并且以水边咖啡馆为基点,紧密相连,打成一片:五月花社、老瓦书店、水边 plus(餐厅)、亲爱的蛋糕、NICO x ASH 、飞鸟居酒屋、朴作家居,以及夏朵木工;

还输出了 2 家独立工作室:北一影像 、无由设计

从市场角度来看,多个小众的独立品牌依托水边咖啡馆,聚合在一起,这些品牌从定位、定价、到目标人群都在同一个维度,让水边跳出了咖啡馆的单一定位,拥有了更丰富的想象,以及更大的边界:

它既是一间咖啡馆,也是一个聚合了多种品牌和业态的人文商圈。

与此同时,不论你是喝咖啡、就餐、买花、逛服装店,顺手买 2 件家具带回去,其实始终是一类人群在消费这些品牌。既丰富了顾客的行为路径,同时高频带低频,以高频次的餐饮 \ 咖啡带来的稳定人流,驱动花店、家居店、买手店的经营

与此同时,这家咖啡馆及其重视调性的把控和内容的打造,不紧不慢,或从容或小步快跑,跟着一些有趣的热点和潮流,始终引领。所以胡桃里、漫咖啡、星巴克们并没有影响它太多:

  • 联合了几十家创意摊主,独立歌手和品牌方举办的音乐文创市集

这家咖啡馆在 10 年的经营当中,具有相当的耐心和慢功夫。消费升级并非在 2017 开始,水边不是才被小城的大众群体所接纳。

一开始,耐心经营还是小众的市场,慢慢的引领和培育,并在长达 10 年的培育和自身发展中,从一间一两百平的小咖啡馆,到数家经营面积近千平,整合近是 10 余个小众品牌的大的业态和品牌 IP。

它一直等到了市场走向成熟,从开始的小众群体到逐渐被大众接纳,因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在三四线的城市在商业上被重新审视。

以上。

老瓦书店:

临沂第一家独立书店

第一家门店在市图书馆内;第二家水边咖啡馆内;

市图书馆和咖啡馆人流充足稳定、人群精度高,给独立书店注入稳定的流量;利用定位的灵活性,比较于市图书馆的海量综合,更加偏向设计人文、主题沙龙等形式。

朴作家俱和夏朵木工

临沂第一家独立家居展厅和木工厂

五月花社

14 年创立,期间曾拿过一轮小额融资,这座城市第一家真正意味的独立花店

野兽派花店、Roseonly 走鲜花奢侈品路线的品牌被一二线市场接受;Flower + 、花点时间主打鲜花日常化,作为消费升级的前沿品牌。

三四线的花店,还是多以夫妻小店、或者在店面装修、鲜花搭配都毫无美感的传统花店;以此为背景,14 年七夕前夕,临沂第一家独立花店投入运营。

分析这家花店商业运作成功的原因,我总结了以下 3 点:

1、与一线花店品牌一样,要么有一个与品牌形象息息相关,标志性的人设角色(野兽派花店 - 野兽派老板娘),要么有一个很棒的品牌释义(roseonly - 一生只送一个人)

五月花社,背后的人设是本地 top 级的自媒体广告策划公司老板 “五月”:小城的 “网红创业者”;像大多数的内容创业者一样,这个人拥有不错的商业嗅觉,拥有本地头部的微信营销号(优质的媒介渠道和免费的流量获取),具备很好的内容生产能力(他本人的文笔很好),常常在文案里“卖弄” 一些情怀和真诚 ;同时,自媒体公司往往连接着本地大大小小的吃喝玩乐购的商家和基数庞大的粉丝关注;他本人在当地具备不错的的人格感染力和粉丝号召力。

是不是很熟悉? 让我们看下野兽派花店创始人 Amber 董圆的个人履历: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干了十年的媒体行当,之后辞职做起投资,在 2011 年 12 月创办野兽派花店。

再看野兽派花店 – 野兽派老板娘在早期赋予品牌的情怀牌,以及花儿与顾客的美而有趣的故事:(所以,商业模式都是相通的)

**2、拥有优质的媒介渠道和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方式,是加速品牌认知和沉淀周期的 2 大利器:**人格和故事有了,接下来就是渠道和传播啦~

五月花社幕前幕后的 2 个老板,一个是当地颇有知名度的自媒体策划公司老板,拥有数个优质的微信营销号(把持线上流量入口,广告不花钱);另一个就是水边咖啡的老板,前文有赘述.. 这是临沂有名的生活方式实体品牌矩阵(把持优质线下流量导入,没用费用成本)。

基于以上,相比其它的竞品而言,在运营成本和营销优势上,甩开了足足一个身位。

3、重视产品和优质内容的持续稳定输出

遇到一些周围品位不错的女孩想要开花店,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是追求与花为伴的生活方式,但往往忽略或淡化一点,花店的本质是一门生意。而且,鲜花的易耗损属性,相对低频的购买率,其实十有七八算不上什么赚钱的生意,“看似美好” 罢了。

好吧,言归正传。

每一款花束都有摄影师去拍摄出街图;常与当地品牌调性一致的品牌(通灵珠宝、玛莎拉蒂、保时捷、岂能戒甜)做一些品牌跨界;有企划,文案人员维护内容的稳定输出,有负责日常花材的供应调度;(不多赘述,基本要素)

“从不用力过猛的时髦,恰到好处的用心。这里不仅仅是家服装店,更是个生活美学买手出没地” —-NICO x ASH 妮可与烟 (明洞)

这个老板早年在日本留学、并认识了韩国人的太太。在当地开了家买手店,因为很有当下的时尚风格,品味不错,被一部分优质女性客群认可,目前已开 4、5 家分店。

河风精致寿司:已从临沂走向国内,已开放了上百家加盟店

河风寿司,大概在临沂这座三线城市,也是人尽皆知,充满话题性的品牌吧。

临沂知名集团老总的女儿,所谓网红富二代,被捧作女神,大小姐的光环加身。

没错,在一定程度上讲:“圆圆女神” 是先于 河风寿司 被讨论到的。

以及,在 “颜值即正义” 的时代,恰好做了一个 “颜值取胜” 的寿司品牌。

“颜值取胜” 的寿司、“大小姐、女神” 的形象,标签,完美契合。

网红属性和社交货币是河风寿司的 2 个核心元素,品牌人设是第 3 个

在此之前,相当一部分的临沂人(或三四线群体)对寿司的印象是小吃街档口紫菜包饭有混淆。而小城人均的正餐饮消费约在 50 元区间。

河风精致寿司通过定位精致寿司(与普通寿司、紫菜包饭概念区隔),在店面装修,精致外包装,寿司的食材,高颜值的出品图,高频次的朋友圈分享率等,加上与其人均 60-80 元定价可以支撑起来的品牌人设 “圆圆老板”,在 2015 年后期的社交传播的黄金窗口期,塑造成了一个 “网红外卖品牌”。

1。首先 “颜值既是正义”,暗示着某种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2。“网红富二代”,“大小姐” 的标签,自带流量和话题,**她的朋友圈的互相推荐(意见领袖);自媒体营销号的轮番造势(流量精准、人群精准、媒介传播)

3。社交货币,这是一款为朋友圈而生的网红寿司;

河风寿司的主要售卖方式和售卖渠道是朋友圈 “微商形式”:

岂能戒甜:

起初留意这家烘焙蛋糕店首先是因为 “岂能戒甜”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一个好名字从传播角度来讲真的很加分

后来听岂能戒甜的创始人聊起他对 “甜” 的定义,更是觉得好名字也要有一个好的品牌理念来支撑和持续挖掘。

甜蜜,既是一种味觉感受,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除了名字和 logo 鲜明的加分项,脱颖而出的原因是支撑品牌对 “甜蜜及甜蜜生活” 这个定义的各个环节:店面(选址和装修符合客群画像)、外包装、产品、营销、设计等**,始终沿着 设计感、颜值、情感溢价这条主线走,定位与顾客画像吻合,没有明显短板。**

对于萌芽期,成长期阶段的本地品牌,没有明显短板,又有几处亮点,对于岂能戒甜本身是非常稳健的成长轨迹。

当三四线的同行还在比拼谁用的原材料更好,谁的价格更有性价比时,这家店立足于巩固在顾客内心感受,加深情感上的护城河,在甜的定义上不断寻找新的释义

山住茶

2017 年新茶饮市场异常火爆吧,喜茶,一点点,奈雪の茶、以及 3 年多前毕业旅行时在长沙关注到的一个长沙网红茶饮 - 茶颜悦色也被 36kr 报道。与之而来的是模仿者大量 copy ,传统奶茶店在产品,店面风格,营销等环节也迅速跟进..

在喜茶、一点点辐射不到的区域,符合三四线市场特点的新式茶饮… 山住茶算其中的一个吧。

以今年的临沂为例,陆续有 2、3 家和喜茶定位相近的茶饮店开业,有双层 200 平以上,定价 22-26 元区间的,有主打用恒大山泉泡制的(皇茶 reyaltea),但都短时间尝鲜后便逐渐偃旗息鼓。

三四线市场,还存在着很多定价 10 元上下,勾兑为主,定位低幼人群的茶饮店..

但是这家 山住茶,在 5 月份营业以来,被三四线的市场迅速认可,半年多时间,加盟店便开放了 30+,山东周边省份城市,县城。

总结原因:

1。通过提高品质和口感,但突出性价比的降维打法很适用三四线市场,直白讲就是接地气。

2。定价策略符合三四线年轻人的 “舒适接受” 的区间,集中在 15 元上下门槛;店内下单率,复购率最高的 2 款爆品反而定价最低,12 元。

在喝杯咖啡都还尚在 “日常化” 普及阶段的三四线市场,人们对茶饮的认知和价格接受程度,都不应该与一杯咖啡的定价持平,同样的茶饮店依然无法等同于咖啡馆。显然定价在 22-26 元,经营面积大于 100 平,都会在顾客接受程度上显得很吃力。

而定价 10 元以下,奶精勾兑为主的饮品店,已经偏离了主流消费人群的下限,仅仅存在于部分中小学或者落后的群体。

3。饮品出品为基础,有差异化的爆款,本地顾客对爆款产品认可较高。

哎呀我的午餐:

答主曾经历并参与过 14、15 年的团购、外卖大战,在膝盖意外受伤后,回到临沂手术休养,17 年意外发现一个颇为惊艳,而且是本地原创的外卖品牌时,出于市场敏感,激起了答主的好奇心。

在连续订了一周的午餐后,“刻意” 偶遇了一次。惊讶地发现在运作这件事的人,竟然是本地一个相当厉害的商业前辈在做。曾经唐国强代言,国人西服品牌的创始人。二次创业,带着几个新人一头扎进了外卖行业。

有意思的是,中央厨房和办公的地点就在我公司楼下,出于对这个前辈的佩服,还有商业模式的好奇和观察,不由地经常去楼下硬着头皮请教一些市场方面的看法和经验。

答主曾在 2015 年时,在青岛美团外卖做过一线的商务拓展,后期养伤时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大概经历了初期外卖市场 3 大平台跑马圈地,比拼融资速度,融资额,以及烧钱速度的野蛮生长阶段,到市场逐渐规范化,稳定增长阶段。

外卖的 3 大痛点:

1。出餐慢,需要现做。

2。运输过程易洒,易漏。

3。不保温,容易凉,无法保证饭菜送达时的口感体验。

我在初关注到这家外卖时,大概体验了几次,发现刚好解决了外卖核心的 3 个痛点,搭配和外包装的亮点又符合能够在朋友圈走红的特征,应该大概率不会是凑巧或者脑子一热,而是背后有一套洞察和营销逻辑在里面。

1.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同时满足:每天只出一个餐品,便于标准化出餐节省速度;“盒子组合” 的形式保证了餐品的丰富搭配和个性满足。

2. 锡箔盒密封,防洒防漏,还保温。

3. 符合走红朋友圈,引起自传播的 “精致白领午餐” 亮点和 “WOW!” 感。

仅仅以上,可能不是哎呀品牌的核心亮点,毕竟仅从包装和菜品上,极容易被同行快速抄袭,竞争门槛太低;

前辈本身擅长市场营销,而营销中又及其擅长渠道环节,未来也许能在渠道上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创新打法;

其二 “人” 的因素,决定了发展在中后期时很多的优势与便利程度;

第三个大的侧重点,我个人认为是定位本身,是否做到了趋利避害,同时符合行业发展的未来阶段,以及足够的快,不展开说。

以上。

Lii’s taste lab 味觉研究所

“心中有爱,生活才能熠熠生辉”

上文提到过山住茶。

Lii’s 味觉研究所比山住茶晚了近半年时间,在初冬时才悄然在临沂的几个商圈出现,颇有 ins 风的店面风格,纯白,粉红的色调,饮品也颇有玩味,并兼具口感,一时圈住了很多少女心萌发的小姐姐们。

相比于山住茶要做 “年轻人爱喝的茶”,Lii’s 味觉研究所的顾客画像更加精准——女孩,追求美而有趣生活的时尚女孩

当一个品牌对它客群定位的越精准,顾客画像越清晰,就越容易找到吻合这类客群的生活场景、语境、情趣喜好的共鸣点;你传达的理念也能越顺利打开顾客的情感世界。

就像它家的 selogen“心中有爱,生活才能熠熠生辉”。

Lii’s 味觉研究所,诞生起就具备一家 “网红店” 所有的基因与血液

这个饮品幕后团队,原本就是借微商红利,早在 2014 年就以朋友圈爆品 “榴莲芝士蛋糕” 在小城拥有知名度,粉丝基数和口碑的“网红甜品师李真”;

也正是有了 3 年微信端粉丝,流量,口碑的积累沉淀,这家店对风格,单品开发上都兼具了颜值、朋友圈属性,口感,且与小城同行比显得及其擅长;

但与其同时,根据答主一段时间的门店观察,走访,在诸如选址等实体经营环节,还无法给加盟商更多的合理建议,与她们本身微商起家重线上,弱线下特点吻合,其次团队应该也在早期,还在摸索成长阶段。

从店面呈现, 到饮品特点,和临沂同类型茶饮店拥有鲜明的差异性,主打定价在 18-22 区间,顾客群体很明显属于小城中偏上层次,年轻时尚女孩为主。

与临沂其它的饮品店,顾客点单结束后拿着饮品就走不同;这家店的顾客,尤其是女生普遍都会停留,拍摄环境,饮品,约上闺蜜,朋友拍照… 甚至会专门为了店内某个新加的配饰,专程来店,或者可以等位很久

朱家林

在民宿风,乡村改造风刮向全国的时候.. 山东的某个乡村,也开始建民宿了.. 虽然现在建好的,也就图 1 看到的这些,但概念已炒热。

绿爱定制糖果

答主很少关注实业类企业,因为职业轨迹没有过多交叉,但巧合之下,在临沂这个山东的三四线城市,有一家做 “糖果” 实体工厂,在模式的创新上颇有远见,赋予了一个单一,低附加值产品从生产链条、到消费场景、价值附加的一整套创新,挺有新意

这家糖果工厂叫绿爱,海底捞门口放置的薄荷糖也是这个厂商的产品。

对,就是一块薄荷糖,用了一个类似杜蕾斯的包装,加上印制企业的定制广告,重塑了一块商业模式的价值空间。就这玩意?不怎么厉害呀。

答主有幸凑巧现场听过绿爱糖的董事长郭总的一次招商宣讲,讲到曾作为一个濒临破产的糖果小厂,利润空间极低,且被宝路、何氏等跨国大企业不断积压生存空间,挣扎生死线上,后果断模式创新,走出一条大道的 “俗套故事”。

分析下传统广告定制薄荷糖的几点现状:

1。定制的糖果需要提前打版,一个广告一个版。

2。由于打版成本很高,导致广告商出于成本考虑,一次下单必须足够大的数量;导致用薄荷糖,或广告定制糖的客户都是大中型企业,机构,市场存量小,客户有限。

3。由于打版,大批量采购,运输等环节,时间周期通常在 1 个月前后。

4。薄荷糖是个低廉,无附件价值的小玩意;

宝路、何氏、上好佳等跨国外企拥有品牌溢价,和成熟的渠道体系,以及足够低的价格(边际效应),而作为小厂商,你只能以更低的价格,或更下沉的渠道,和更多低附加值的薄荷糖厂商争取一点微利。

基于这个行业的以上 4 个大的痛点,对应的解决方案是:

1。用无版数字印刷解决了有版制作,客户从电脑端可任意设置版式,0 成本;

2。小批量生产。最低可以下单 100 粒糖果 \ 盒实现个性化定制,惊奇的是它能做到比如同时下 100 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仅生产 100 粒。

实现小批量生产的意义不仅在技术上,而是直接把客户从海底捞,航空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客户,拓宽到了楼下卖麻辣烫的夫妻店可以下单的程度。个人、小微企业、中大型客户,市场增量猛增到天际。

3。从下单到制作出成品,在 48 小时以内;大大缩短了周期时间

4。定制糖果,二维码的价值,把单粒薄荷糖的物理价值提升到了广告价值;广告定制可以作为广告形象载体,而背后的二维码,则跳出薄荷糖成了内容载体。

以上,列举几个三四小城消费升级的迹象和现象。

归纳以上三四线品牌背后的部分:

1. 老板或团队,大多有留学或一线、新一线城市生活经历和经验,具备基本管理经验。

2. 利用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信息不对称和延迟,谋求次级市场的腾挪空间

3. 普遍重视设计,内容和营销端的输出.

4. 一开始就有品牌意识和规划,因为缺少品牌建立的机制和沉淀,大多有强烈的个人 IP 属性,品牌常与老板的个人挂钩

以下,还有观察到,但不限于三四线的消费升级迹象:

1. 宠物与宠物用品、宠物美容等周边市场会爆发.. 翻翻朋友圈,微博,有多少好友养了猫和狗、或者正在计划养个宠物。

2. 健身行业已经在展现,即便三四线也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健身房、私教工作室。

3. 城市近郊游、日韩游、东南亚旅游变成热门 (价格便宜,又有异国风情)

4. 关于 95 后的几个观察:“潮牌”、“街头文化”、rap \ 电音 \ 民谣 \ 二次元 \ up 主 \ 等等…“视频、Vlog 的一代”、更加全球化视野、小众且多样性,审美、品位、衣品、兴趣,会摄影渐成标配…

ps:最后

写这个回答,起初一直关注,却自认为没有文字天赋,以及写东西真的很麻烦,尤其是需要大量的逻辑,一定的理解和素材整理,原本只想做个问题的观众。

9 月份在准备参朋友婚礼时,临时起意随手写了个大概;后来被一个大 V 点赞而带了一部分关注和流量,稍稍鼓励了我,于是又抽了 2、3 个下午又精写了一点。

10 月份路过答主大学的城市,和 2 位专业课老师吃饭时,无意给她们看过,谁知道两位老师让自己认真写完,当作对眼下工作的一次梳理机会。

还是懒,拖到了 12 月… 谁后来陆续有之前青岛、在临沂的客户,甚至连我老板,同事都有碰巧看到.. 好吧,彻底打算写完了这个冗长的贴子。

第一个过 400 赞的回答,加油希望破 500 。

最后,三四线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很多在我们眼里很 “新” 的业态,大多是一二线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过的;这就是市场的特殊性,城市信息流的不对称,以及三四线的创新大多是借鉴抄袭中创新,这个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017 年 12 月 28 日。

知乎用户 好奇心研究所 发表

“消费升级” 意味着 “新”——新鲜的购物观念、消费标准。

区别于以往的消费群体——“新中产阶级”;区别于以往的消费方式——“轻奢”,其实不过是给买买买套上了一些新的名义。

好奇心研究所于 2017 年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升级的调查,来发现一些关于 “买买买” 这件事有趣的新现象。

1.“新三大件”——扫地机器人、烘干机、洗碗机

好奇心研究所在 12 月 “关于消费升级型家用电器,年轻人到底想买什么” 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老百姓生活中的三大件” 这样约定俗成的说法往往代表着当时消费升级的方向。

好奇心日报最近报道过一个发生在日本家居领域的变化:扫地机器人、洗衣烘干一体机、洗碗机这三种家电成了 “新三大件”。

(三种电器的百度指数变化)

省时省力 “新三大件” 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很好。2016 年中国洗碗机销售额达到 19.8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104.8%。调查公司 GFK 数据显示, 2015 年时,扫地机器人在中国的销售额为 50 亿元,到了 2017 年有望达到 75 亿元,2018 年则将增长至 120 亿元人民币。

2. 除了三大件,人们对很多满足细分功能的家电都非常感兴趣

如今的一个趋势是,因为以往家庭中必备的大型电器(电视机、冰箱、空调、热水器等)不仅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功能上一时半会儿也很难给人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所以反倒是**小型电器**开始流行起来。

比如,我们在一项好奇心研究所调查中发现,过去一年大家实践过最流行的消费升级其实是 “把手动牙刷换成电动的”(在 3157 次表态中,这个选项得到了 419 次赞同)

**3. 新的消费理念:**为了进一步解放双手和家务精细化,家用电器的升级总是要破除一些传统

作为老一辈消费升级的导购员,你可能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在向父母普及新型电器常识:“扫地机器人比自己扫地省力,洗碗机比自己手洗干净,烘干机比晒衣服更卫生……” 等等。

**3. 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实用性,家用电器和整个空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融洽的烹饪环境呼唤开放式厨房,开放式厨房呼唤吸力更强劲的油烟机;跟上一辈人相比,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客厅是一个聊天、读书、工作的静谧场所,电视机不那么必须,如果有一起看电影的需求,很多人会愿意使用投影仪。

好奇心研究所一项关于家居的调查中,年轻人现在 “最希望打破的家居传统” 虽然也有收纳、装修样式、房间设置方面的陈规,但最多人赞同的是 “客厅里不要电视了”(4036 次表态里,这个想法得到了 583 票)。

4. 新的不总是意味着好用,事实上很多人会怀念 “功能降级”

生活固然需要变得更便利更美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商家在发现你的需求,有些时候其实只是在帮你臆想出你本来并没有的需求。

更可气的是某些产品的新功能溢价太高,最新款的功能不太能用到,但基本款要么很难买到没啥挑选余地,要么离上市已经有一些年头,买完随时担心维修的时候连配件都找不到

对于这些一言难尽的高级功能,事实很多人会怀念 “功能降级”,换句话说,正常人买东西的时候最在乎的因素并不是创新的花里胡哨的功能,至少不是对每种电器都这样。

比如在 “对于电子产品和电器,你其实需要哪些功能降级?” 这个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大家并不买账的创新(鸡肋功能):

  • 打着智能旗号,但实际不知道在干嘛的 “非实质性智能”:你宣称的那些独创功能我都用不上。像微波炉液晶屏上的几十种菜单选项,智能冰箱所说的 “菜谱推荐”,买回来从来没用到过;
  • N 合一式但都不好用的功能:像电饭锅的烹饪选项 “蛋糕”,用过一次直接糊底,再也不信买一件抵 N 件型宣传了;
  • 脆弱型高科技:老式旋钮微波炉用着好好的,觉得太久了才换一个,结果新的液晶面板没用一年坏了;
  • 过于复杂细腻,但最基本的都没做好:扫地机器人能连接 5 种 App,可是扫地的时候总被卡住,excuse me?空调有好几个档位的风力,还有 “聪明风”,怎么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开了冷不开热” 的存在?
  • 多此一举型技术:研究了半天 “原汁机” 和“果汁机”的区别,最后看了科普文说榨汁容易导致糖分含量太高纤维太少,吃水果最健康……

5. 从我们的调查看,消费升级电器似乎还有很大空间。因为数据中大部分电器类型都是选择 “没有但想要” 或者 “没有也没兴趣” 的比例最高。一多半(57.11%)被调查者回答,最近一次购买电器的原因是“它是必需品”,而对于最近计划购买的家用电器,类型比例最高的是“个人护理”。

6. 除了靠小型家电来实践简单的消费升级,其实对于 “接下来最迫切想要换掉的电器” 还是会回答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这样的大件电器;

7. 此外,除了总结上述这些消费特点,为了详细地调查 “年轻人究竟如何选购哪些消费升级型家用电器?” 这件事,好奇心研究所在调查派平台发起了一个调查,得到了 1796 位朋友的热情回应(其中住宿舍、租房、买房的填写者大约各占三分之一,80% 以上的填写者在 18-30 岁之间)。

知乎用户 森美 发表

我观察到的消费升级基本都是这么些人在参与。

参加工作也不少年了,工资也从小两千的实习水平,一点点涨到了 5 千,6 千,甚至上万了,感觉步入了白领阶层,但是买车吧,配不上豪车的身份,只能买辆 10 到 20 之间的代步,沪牌是别想了,另外,房价这个东西天天也就在新闻上扫一眼,下班路过房产中介连门口的标价牌都不敢看一眼。

也就说,最大宗的几项支出——买房、买车、投资型理财。

这些人都无力染指,但收入水平的提高又真真切切地放在那里,那这部分的多余的精力朝哪里去宣泄呢?诺,去消费升级吧。

懂我意思吗?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这么一个人 TA 的收入真的到了那个份上,也就说本应该真正参与进消费升级中来的,我举个例子,大约年收入在 30 万及以上,TA 更愿意咬咬牙先把三十年的房贷背上,一个月动辄 1 万的还款基本算是把 TA 的消费力给榨干了,更遑论,TA 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开始面临小孩的早期教育,你们不知道吧,现在一个 4 岁小孩的英语班,最最最烂的,一年也要 1 万 5 哟。

这些钱,本应该是 TA 们参加 “消费升级” 这场狂欢的门票,但是,没办法,你懂我意思吧?

这样一来,就应该知道哪些人真正在 “消费升级” 了吧。收入在增加,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条件,使得自己的收入能直接跃至大宗消费品的领域,只能在 “日子就 TM 这个 diao 样,对自己好点得了” 这样的结界里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迷恋偏短期享受类型、且溢价巨高、但成交价却又不是特别贵的商品。

比方,原价 10 块,结果换了个包装讲个品牌故事就要卖 30 一杯的奶茶。

奶茶是享受,你换 30 元要她听一节课,那她可能没这个觉悟。同样,价格也不能太贵,30 元刚刚好,你要是 100 元,那她肉也是会痛的。

那对于卖奶茶的,可不得高兴坏了,一帮人研究报表,营业额统计,消费者问卷,最后得出结论,消费升级时代来临了,我们奶茶还得再提价。

我虽然不是做这块的,但是我用膝盖想想也能知道,谁能创造出这批人的精神刚需,谁就能在这场消费升级里赚得家都不认识。

诶,平价货就是平价货,奢侈品就是奢侈品,自从一个叫做 “轻奢” 东西问世并大行其道,我就知道——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刚需是装那啥

进而推论,消费升级无论形式与表象,无论价格与价值,核心一定在于不同程度地收取装 X 税作为溢价。

知乎用户 汣是我 发表

我那天在某家朋友开的精酿里聊天,朋友讲说 “近一年来精酿酒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不好吗?”

“不好。”

“为什么?”

“你们啊,年纪轻轻就开始养生了。” 他一边给我倒酒,一边讲说 “怕不是打好算盘,预想自己不会有钱买房,干脆把命续长,等房价掉。”

哦,精酿酒吧是他的副业,主业是房产中介,自己有店的那种。

话说,现在的营销策略好简单。

不能机器量产的,叫手艺人匠心之作,要卖贵一点,号召大家消费升级。

可以机器量产的,如果没有技术门槛的就死命压低价格,美其名曰降维打击。

工艺稍好的叫轻奢,品牌不佳的叫严选,实在骗不了人的话就出文青款、摇滚版针对小众群体……

其实嘛,大家都不傻。

真的因为消费升级才花那钱吗?

屁捏!你试一下现在跟大伙说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十年内买得起房、过得上美好生活,你猜多少人会紧衣缩食?

北上深我估计打工仔半辈子都买不起房,如果靠存钱的话——现在买的起房的人,都是爬到高位,用命把钱赚回来的,和以前存多存少一点关系都没。

既然如此,留着钱等贬值吗?

花,而又没地方花。于是本来一杯奶茶 6 块,现在肯给 18 块;以前 2500 一部手机觉得不划算,现在买 X 的人多不胜数。真的是大钱没有,小钱不愁。

花,在有限的地方多花点钱。

骗骗自己,说消费升级了。

其实就是用钱在最大程度上养好狗命,希望有朝一日,赚到买房的钱,或者命长到房价下跌。

能还房贷的人,就不参与消费升级;土豪们也不存在升级一说。

唯独我们这些落后份子在互相安慰。

“反正买不起,活在当下吧。”

这是一起玩的朋友讲的,大概我们都一样。

知乎用户 姜小白​ 发表

经常回老家过周末,我讲几点我观察到的农村生活消费升级的地方。

1、农村淘宝

阿里巴巴在农村开设了 “农村淘宝” 的实体店,最大的用途是可以作为包裹代收点,解决了农村住户稀少位置偏远物流不方便配送的问题。以前只能物流店代签包裹,专门去代收点取件,17 年有农村淘宝之后,包裹直接寄到村子里的实体店,非常方便。

最终自提点

今年我家的年货,大部分都是我在网上买的,饮料、酒水、拜年需要的礼品、零食、海鲜、给客人准备的牙刷、毛巾、拖鞋,方便实惠,让家人列个单子,自己抽空网上挑一挑,在办公室办年货还挺有年味儿的。

夏天有一周的高温假,回家前在网上挑点精良啤酒、水果零食,回家的时候刚好收到,比上街去超市方便太多了。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手机网购,包裹到村,买一瓶威士忌,再买一罐可乐,自己在家冻冰块,几乎不需要额外付任何成本,就可以在家享受外面酒吧一样的威士忌可乐桶了。

2、电子阅读

我堂弟念高二,他们学校禁止用手机,但允许用 Kindle。家乡是小地方,除了一家卖学习资料的新华书店外,几乎没有买书的地方,我念高中的时候还有报亭可以买一些娱乐杂志等刊物,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小地方是最缺书籍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农村家庭,能从家里找到几本《故事会》已经很不错了,而高中生又是最渴望阅读的年纪。不像大学生那么着急前途,有意思读一些文学书籍,很多人的文学品味都是高中阶段养起来的。

如今的农村孩子,手机、数码阅读器等产品的慢慢普及,大家的英语、阅读品味都在升级。我去年安排我堂弟看的《谢孟媛文法》视频课,他利用周末慢慢看完了。对于农村缺乏课后补习条件的他们,因为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能供他们使用,整体学习效果也在升级。

我念高中的时候,学习态度好的那波孩子,最多也只能多刷题;可如今的孩子们,能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交换学习感受,而且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不存在学霸惹人厌的属性。前几年互联网就有社交网站能供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但学习氛围不如知乎,这也算消费升级吧。起码自己作为一个业余学习外语的人,通过知乎消费升级了一吧。

3、农村的移动支付,微信交电费、手机费、网费

以前交电费,都是由专门的电工挨家挨户爬电线杆查电表收费,农忙时期家里找不到人,收一家电费要跑好几趟。

如今农村也是电表接进门,一家一个号码,支持电子支付,微信可以直接交电费了。

我每个月帮家里交电费,非常方便。

知乎用户 Li Carly​ 发表

随便想了一下观察到这些:

  • 从追求物质到追求体验

文化旅行娱乐支出上升。

出境游进一步发展,从短途到长途,从购物到度假,从跟团到自助深度。。。境内的话各种体验类和管家式个人化的精品度假民宿也在兴起。

小孩子出境游的都越来越多了。

  • 对日用物品 / 食物不再只注重价格,更注重品质,新鲜和特色

新鲜现煮咖啡逐渐占据了速溶咖啡的市场。

其实茶饮市场更加明显,从几年前几块钱一杯的珍珠奶茶发展到现在几十块钱还要排队的各类茶饮就是很好的例子。

  • 从大众品牌到百花齐放的小众特色品牌和自有品牌

设计和情怀越来越重要

  • 健身领域的发展

朋友圈里去健身 / 请私教的朋友越来越多了。。。(知友说这是妹子小溢,好赞)

  • 愿意为知识付费

比如 知乎 Live,值乎付费咨询 等等。。。

************* 广告分割线~~~ 欢迎参加我的 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知乎用户 Stahl 丶 发表

小米涨价了

知乎用户 ZOO· 簇 发表

去年 11 月,因为一条微博,有个东西突然火了。

马思纯小姐姐的这条微博,带货能力杠杠的。。

对,就是波波球。

现在街上还有很多卖的,估计很多小姐姐小哥哥都买过。

我们的答案,就是气球。

也不对,其实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层面的宴会策划和布展服务

这也是我们看准了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写这篇回答,也算是对我们自己的服务以及整个行业的介绍。毕竟宴会布展还算朝阳产业,接触的人相对少很多。
大家也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篇硬广,但会是比较深入而且有用的一篇。
不管是对顾客,也对有意向加入的(准)同行。


要说宴会布展的消费升级,我们觉得有两个表现,一个是规模 / 单量,一个是品质。

1、规模 / 单量

其实在前几年,“轻奢” 这个消费理念提出之后,宴会布展行业就开始呈现出崛起的势头。

毕竟引领轻奢潮流的,就是和宴会布展紧密联系的酒店餐饮行业。

2017 年到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越来越多的顾客接受了轻奢的消费理念。

“难得出来一次,吃就吃点好的。”

不光是年轻人这么想,很多老一辈也开始改变观念:

注重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某些特定场合的仪式感。

就好比最常见的生日宴。

原来大都是买个蛋糕,出去吃顿好的。

这两年的生日宴就 “升级” 多了。

不只是吃得好,也要吃的美,物质精神双重满足。

现场可能是这样的

邀请了大半个班的同学一起过生日

或者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小哥哥给女票过生日

除了生日宴,其他的节日或者纪念日或者特殊日子也是这样。

像情侣之间的表白、求婚、订婚、结婚、回请。

家庭的宝宝宴,企业和团体组织的庆典活动(开业、搬家、年会、团建)

……

5 月 9 号完成的 10 周年同学聚会布展。珠光酒红色系美翻~

也正是因为这波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和个人开始选择专业团队来进行布置,所以行业的整体规模扩张很快,订单量和从业人员数量都在快速增长。

就目前来说(2018 年 5 月),宴会布展业务还能称得上是一片蓝海,只不过在中低端的细分版块也开始有些泛红。这是因为行业金字塔中下层、数量最多的从业人员,没有意愿或者没有实力进行产品升级,只能在中低端拼价格抢订单,尤其是刚刚加入进来的大批新人。


2、品质

但是在顾客眼里,价格并不是一切。

更重要的是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是布展的品质。

目前比较流行的宴会策划和布展服务,可以称得上是小型化的婚礼布置。

小型化的意思是不会像大型婚庆一样,需要那么多的大型设备和人员。

但是在保证呈现效果的同时,更小巧灵活,化整为零,随时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需求。

定位方面和我们花店业务的定位相同,保持中高端的同时,始终关注产品(现场效果)。

在产品上看,主要有三部分:鲜花,气球和甜品

(也会用到广告行业的物料,例如桁架、背景板、灯光等等的装饰,这一块不展开)

三种产品,独立看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一个成熟而且规模不小的行业。

虽然这三种产品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美好。

花的鲜活、球的圆润、糖的甜蜜,都会让人发自内心地轻松和愉悦。

没有人不喜欢。

更何况三种产品叠加的效果就更强大,置身其中会控制不住的 HIGH 起来。

不过这些都建立在足够好的产品之上。

影响最终呈现的因素很多,像设计、技术和美感这些比较抽象复杂的,还有物料本身的品质也很关键。

就说一下气球。

和很多产品一样,气球也分国产和进口。

进口气球的颜色正也全,成形后品相好,而且干净(就是字面意义的干净)。

唯一的缺点就是忒贵,而且供货不稳定,经常断货。

要保证品质和供应,那就得多备货。

常用款式、常用颜色、常用尺寸都备齐的话,大家猜猜得多少钱?

买辆神车飞度应该是够了。

乳胶气球的一部分色号,每年还会出新款

气球买回来要试色,除了我们自己要做出满意的配色方案,也要熟悉所有色号,为匹配客户定制的主题颜色来做准备。

乱搭配的后果像这样

确实是国产球。另外这位同行 为嘛要用两种蓝色两种粉色。。不过气球的结构确实做的很好。。

其实这些年,腾飞的除了房价,还有咱们自己的审美水平。

毕竟生活条件好了,见的东西多了。拿过来打眼一看就能分个好坏,“高级” 不 “高级”。

消费升级也就是这么来的,见惯了好东西,就不愿意再用差的。

宴会布展更是这样,本身就是 “摆场面” 的形象工程,所以品质的提升就很重要。


总的来说,宴会布展服务服务整体的客单价还是相对偏高(几百起),

所以还没有完全呈现在大众面前。

但是在最近两年我们自己的数据来看,消费需求的增长很快,

尤其是 2018 年的这几个月,感受更深。

更快速的发展,还需要一个引爆的点。

要么像波波球一样,一个或者几个关键 KOL 的推送。

要么像惊喜盒子一样,抖音霸霸给个热门就够了。。


更多关于花艺 & 宴会的分享

请关注

ZOO· 簇
花艺 | 设计 | 策划
微信公众号搜索,ZOO 花店

知乎用户 王智 发表

每年这个时候,Cathy 都会安排家人出去度假。

而今年的计划取消了,原因很简单:为了孩子上学,她去年换了套学区房,贷了接近 300 万。

她说:他和她老公每个月都要拿出大半用来还款。

对于这个年收入 40 万的标准中产家庭而言,因为房贷的存在,度假一下子成了奢侈品。

这就是中国当前一部分中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波士顿咨询的表述中,他们被称为:

“高负债中产”

这个子阶层拥有如房产等相当昂贵的资产,但由于按揭等的压力,形成了 “有资产但不宽裕” 的特点。

那些从二三四线中产甚至普通家庭投奔到北上广深的 80-85 后们,曾经赶上房价起步阶段买了一套面积经济的刚需房。结婚生子后亟待改善住房条件,于是一咬牙也就高额贷款买了新房,背负两三百万的贷款。

压力最大的,可能是那些 90-95 后的这一批,他们面对的购房市场已完全不同于 80-85 后的那一批人。50000-80000 元 / 平米的房价对应他们 5000-8000 块钱的月薪,只能望房兴叹。但传统的家庭,依然有举全家所能者,贷款买房。

“本来有一百万积蓄和近三十万年收入,可是买了一套学区房,结果负债三百万,还要给孩子上补习班,能不省吃俭用吗?偶尔买个 GUCCI 的包也就算犒劳自己了”, Cathy 叹了口气。

这些人绝不在少数,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看看那高企的杠杆率吧。

不过,按照波士顿咨询的表述,这种分化重新塑造了大量的传统行业,也造就了许多新消费品类和服务渠道。

这个子阶层驱动了 “趋低消费” 和“趋优消费”同时发生的奇妙组合,这就是:

在一线城市 “消费升级” 和“消费降级”并存的现实

在同一个 “高负债中产” 身上, 他既大量地 “趋低消费”: 比如购买优衣库的平价衣物、在便利店利用堂吃速食、“双十一” 在淘宝上一次性折价大量采购如卫生纸等日用消耗品等, 同时也大量地 “趋优消费”: 比如收藏爱马仕的新款丝巾、在冰箱中冷藏进口矿泉水、不时去米其林星级餐厅犒赏自己。

“高负债中产” 是超级大都市化的产物,也是两级分化的社会结构所带来的消费分化。

他们独特的生活状态推动了大规模的消费降级(趋低的,或者更趋理性的消费品类与服务),也推动了包罗万象的从 “十五元一袋的高级方便面” 到“八百元一次的全套美甲”等活跃的消费升级(趋优的,或者更具犒赏性、或自我投资的消费品类与服务)。

这似乎有悖于我们天天宣扬的 “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 的含义,强调的是有品质、有调性的产品以及创新型的购物体验。这些也正是我们目前努力做的一件事情。

而 “消费降级” 则强调,就算你的产品有品质,有调性,环境体验又超级震撼,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也似乎不愿花那么多钱为之买单,因为没有人愿意为多出来的溢价付费。

从大型的健身房到按小时计费的 mini 健身房,从重形式的牛排高级餐厅到现煎立食的 “船式” 快餐牛排,从高昂的鲜花到 “99 元包月” 的花店,从卡拉 OK 到 50 元就能唱歌的移动 mini 唱吧,这些可能都是在这股 “消费降级” 的风潮中涌现出来。

最具现象级的就是那个店头仿优衣库,货品仿无印良品的名创优品们,用 10 元店拉低了优质品的价格,却实现了低价品的品质升级。

或许,消费降级只是在消费升级道路上的理性修正。

毕竟伴随着技术的大规模提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更更广泛的群体享用,这在长期上就是一种消费升级。

“其实,现在最羡慕的是我那些毕业以后就回老家的三四线的同学”,Cathy 继续跟我聊,“他们都是吃香的喝辣的,生活节奏也很慢,虽说工资三五千,但房价也就三五千,比我潇洒多啦。”

波士顿的报告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从负债率这个变量来看,三线城市的中产负债率最低; 二线城市的中产负债率其次,但负债率在较快地上升; 而一线城市的中产发生了显著的分化,资产差距迅速拉开,一方面是富裕和非常富裕子阶层的出现,另一方面是 “高负债中产” 子阶层的出现。

不同的负债率引致不同的消费组合,推动或利好不同的消费品类。

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里那诗和远方的田野

对于三四线城市人口而言,或许房价的上涨并不会带来明显的眼前苟且,在相对的比较下,尤其是在 80、90 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后,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多的诗与远方反而可能愈发形成一种促进消费的趋势。

从人口的角度看,三线城市总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近十年内达到翻倍,三线城市的人口数是一线城市的 6 倍左右。

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就三线城市而言,较快的中产化与较低的负债率这个组合拉动了传统消费品类。以汽车为例,最近出现的国产品牌车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个动力。

或许三四线城市所拥有的较低家庭负债率将会成为支撑消费升级的关键,使得三四线城市成为购物中心和各业态呈现更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

以男性美妆产品的购买为例,通常认为一线城市的男性会相对购买更多美妆产品,然而阿里年货数据却表明男性偏好美妆消费的前十省份中相对低线城市分布更多的省份却排名更靠前,河南、河北、广西分列榜单第一、第三和第四。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地方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工业与就业的转移将带来低线城市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增长。

其针对 286 个地级市的统计分析显示,到 2030 年,地级市的居民人口中,高收入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地级市中的富裕城市将越来越多,中高收入人群的分布将保持扩大。 

或许当下正是抢占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最佳机会期。

知乎用户 翡翠多多 - 唐勇 发表

我自己比较后知后觉,在微博上看到别人发的。消费升级已经如风潜入夜一般,慢慢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了。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知乎用户 禹杰 发表

这必须是碰蛋大赛啊!

宁波在立夏的时候有一种风俗,小朋友们各自带一个蛋去上学,中饭时举办 “碰蛋大赛”,最后赢的就是 “大王”。

我上学的时候,大家带的蛋都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碰来碰去,其乐融融。

不过今年……

左至右分别为:白天鹅蛋、珍珠鸡蛋、鸵鸟蛋

然后还有

鸸鹋蛋……

基本上鹅蛋是底配,鸵鸟蛋是标配,珍珠鸡蛋、孔雀蛋、鸸鹋蛋才稍微有点儿出挑。

至于销量好到什么程度呢?

鸵鸟蛋等基本进不到货了 家长为了孩子立夏拄蛋也是拼了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西贝,绝对的!

张爷爷酸汤手工空心挂面。知道是手工,可是也不用这么贵吧!一个蛋,一个西红柿熬汤,然后一小碗,就这么一小碗,要不了 19 吧!

蘑菇汤攸面鱼鱼,就是一顿香菇炖汤,然后攸面,肉都没有,要不了 59 之多吧!

上次跟朋友一起去,点了一个这货,话说是包菜和粉丝。其实就是圆白菜炒粉丝,同样没有肉!这个量大,一大盘子,但是同样不用 50 多吧!
上次跟朋友去了点了三个菜,四串羊肉串,一串 15,
结账后二百多。
表示再也不会去,不是因为贵,是因为贵还不好吃,一般般的口味!
手动再见

知乎用户 哒柏 发表

前几年,犀浦的自助火锅才 36 一个人,现在出门撸串都得 100+,还贼难吃。

知乎用户 有调 App 发表

本文首发于有调 app

恰好处在消费升级的领域里,做消费决策这一块,说说我们自己这 1 年的改变吧。

在之前,我们只是把我们自己喜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

所以,即使后来又加入了很多编辑,我们的标准也一直是很统一的——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自己都不想买的东西、自己都不会送给朋友的东西,一律不准写!

(所以,每当有用户吐槽说广告的时候,编辑们都相视苦笑。真正的广告,我们会注明的呀。)

博世的空净广告(博世爸爸,你得再给我们意思一下呀)

当然,接广告也不是那么顺利,有些产品因为产品质量的问题,即使注明了推广,也会遭来骂声,为此还下掉过一些产品的广告,付给某品牌一些违约金,这也使我们对广告主的选择越来越严格,导致好久没谈成过广告了

**以科学严谨的手段做评测,**其实是从去年末的口罩开始的

去年火爆全网的那篇防雾霾口罩评测

我们发现,测试口罩不能光看过滤性,还要看口罩和面部之间的密合性,否则带有 PM2.5 的空气一样会漏进去。我们联系了美国 TSI 公司,借到了 TSI DustTrak II 气溶胶检测仪 8532 来评测口罩的过滤性,又借到了 TSI PortaCount 呼吸器密合度测试仪 8038 来测试口罩和面部之间的密合性。终于,找到了适合亚洲女生小脸的口罩。这款口罩去年在中国日本线上线下都卖断货了,我们可是没有收到一分钱广告费呢。

用 TSI 的仪器评测口罩

于是,我们又增加了浙大学化学的同学、北化工学化学的同学、中国政法学心理学的同学、北工大学统计学的同学…… 只是为了,让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230 款防晒霜评测现场

在我司实习的北大历史系和北大法律系的同学,用多年的写字经验,评测了 100 款中性笔

100 款笔墨色的差异化

我们采用美邦仪器制造的 YG461E 数字式透气量仪,测试了透气性;

我们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不同防晒霜的相同质量后,再用紫外照度计测试了玻片上的 230 款防晒霜对紫外线的过滤情况;

用紫外照度计测试防晒霜对紫外线的过滤情况

我们联系了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共建风洞实验室测试了 108 把雨伞的抗风能力;

用 0.5m 直流式风洞来测试雨伞的抗风能力

我们联系了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某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评测了 130 款除菌用品;

图中的培养皿一半是没有清洁过的手指(标为 1),另一半是用清洁湿巾擦手后的效果(标为 2),培养 1-9 天

费了这么多力气,我们只想能在今天,拍着胸脯说出这句话:

然而,这样就够了么?

慢慢的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在评测的时候,很努力的避免各种实验设计漏洞、大量查阅资料、严谨分析数据,仍然无法避免一种可怕情况的发生——我们评测出来的好东西,当用户真正使用之后,会有一些仪器测不出来的问题。

用户对评测结果的吐槽

同时,也有很多东西,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使用体验千差万别,比如枕头、洗发水。

所以,我们推出了 “大家来评测” 板块。

我们希望,真实拥有这些物品的用户,能够晒出实拍图和使用视频,说明自己是真实拥有者,然后给出真实的使用体验,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长期使用感受。

目前多数平台还是以收到货之后一段时间内的评价,实际上,一件产品使用 1 天 1 个月甚至 1 年,实用感受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大家来评测” 截图

我们希望,意见最被尊重的是真实拥有者,而不是能写一万字的人。

“大家来评测” 截图

目前大家看到的 “大家来评测”,只是实验阶段。

接下来的 v4.0,有调会变成一个 “消费领域的豆瓣”。像豆瓣电影一样,有着每一个商品的真实用户评分和体验报告。无论优点、缺点,对其他用户的消费决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当然,有调官方的评测,也会继续努力做好

通篇都是自我吹捧,找不到台阶下了,就这么地吧!

知乎用户 唐宝儿 发表

以前我用一块五的牙刷,三五块钱的两面针牙膏;现在我用 150 的电动牙刷和二三十的云南白药牙膏和舒适达牙膏。
以前我喝一块钱的雀巢普通咖啡,现在喝一块五的特浓。
以前我吃三五十大洋的植物奶油蛋糕,现在我吃一百多的纯动物奶油蛋糕。
以前我家用扫把扫地,现在用吸尘器吸地。
以前我买家具买密度板的,现在偏爱实木的。
以前做饭熬白粥,现在是皮蛋瘦肉粥。
以前玩空间,现在玩知乎,哈哈哈!

知乎用户 Gank 发表

简单说一下基层部队伙食采购的升级。

基层中队伙食采购由以前的炊事员自己骑三轮车到菜市场上购买,变成了现在由支队统一让专业配送公司配送。

菜品选购也变成了网上下订单,即在前一天晚上炊事员将需要的菜品和数量上传至支队后勤处,再由后勤处把关后统一订购。

升级后的优点:
一、杜绝了炊事员在买菜时克扣伙食费和以次充好的现象;
二、采购食材的质量和数量得到了保证;
三、配送公司有专业的食材配送卡车,不受天气影响,确保食材能够准时到达。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YiMagazine​ 发表

一财君说一个观察到的升级趋势是,对消费者世代的划分愈加明显,比如,抢占 95 后已经成为很多品牌的普遍信仰。

早前的婴儿潮、X 世代或者千禧一代的指代时长普遍还在 15 年左右,随后的 70 后、80 后、90 后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了 10 年。但消费环境的剧烈变化增强了人们的焦虑,他们开始将年龄切割成更细的碎片,95 后独立于 90 后成为了新的观察坐标。

一方面,这样的情况略为荒诞,不考虑社会结构变迁,单纯以出生时间将人群分类的方式简单粗暴,这可能让我们高估了相差五年出生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细微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譬如绝大部分 95 后都属于 “数字原住民”,而 90 后则没有那么高的比例。

所以,当我们审视 95 后的消费行为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他们与前一个世代间并不存在想象中的较大差异,但找出那些细微的差别可以让经营者与这些年轻人更好地沟通。

毋庸置疑的是,1995 年之后出生的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的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全球人口的 1/4。咨询公司 WGSN 的数据则显示,全球 95 后的零花钱在 2015 年就达到了 400 多亿美元,父母为他们的花费更是高达 1400 亿美元。在中国,这个群体的基数已经达到了 2.5 亿,来自咨询公司 Witop 的数据显示,他们的月均花费达到 1314 元,在基本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消费直逼全国平均水平。

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线上媒体接触习惯,这与身处不同的数字环境相关。譬如 YouTube 是全球新世代消费者网购最常使用的渠道之一,Instagram 和 Snapchat 这样的社交媒体同样备受欢迎,但显然,这种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

网购是中国年轻人的主流线上行为,偏好比例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埃森哲最新发布的报告《消费新世代:全球 95 后消费者调研中国洞察》显示,依赖网购的 95 后比例高于 90 后和 80 后,这一状态在服装类购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服装是 95 后经常网购的品类之一,多达 59% 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除此之外,他们也经常在线上渠道购买食品杂货,比例达到了 48%;电子产品和健康与美容类产品是另外两个受欢迎的品类,选择它们的 95 后分别高达 47% 和 46%。

但与此同时,95 后的消费渠道选择也表现出了一些 “复古” 的倾向。例如,使用电脑网购的受访者比例为 41%,超过了他们的兄长;与此同时,他们也喜欢在实体店内购物,31% 的 95 后选择了这项,数值甚至超过了手机消费(24%)和平板消费(4%)。

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店可以高枕无忧,在不放弃这一渠道的同时,消费者也提出了更高的体验要求。他们非常看重数字化体验,希望更多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在门店内。

一些企业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时尚品牌 Rebecca Minkoff 推出了智能试衣间,灯光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作出调整;而亚马逊的实体便利店 Amazon Go 则抛弃了传统的收银结账过程,凭借感测器技术实现自动付款,而阿里巴巴正在试验的 “无人便利店” 也有着近乎一致的构想。

社交媒体对年轻族群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去年 5 月 20 日,一条鹿晗表白的信息投放到了不少 95 后的朋友圈中。这是兰蔻针对鹿晗粉丝投放的微信广告,效果明显,当天兰蔻产品的销量同期上涨了 30%。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中国年轻人就像是沉浸在另一个线上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的数字媒体选择,更常使用微博、微信和 QQ 这些本土的社交产品。

但即便这样,平台在不同年龄段中受欢迎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微信的影响力在 95 后群体中正在变弱,只有 28% 的 95 后认为微信拥有较强的影响,这一比例甚至低于微博的 36%。这也成为了腾讯集团的隐忧,最近他们动作频频,正在试图通过让 QQ 变得更加年轻化,笼络住这群未来的消费主力人群。

腾讯的竞争者当然不只微博,直播和视频类社交产品的火热也分散了不少注意力。越年轻的族群也在社交产品的选择上呈现出了越多元化的趋势:只有 8% 的 80 后会在三大平台之外的其他社交媒体上购物,90 后的数值也仅为 12%,而 95 后的比例就飙升到了 32%。

但总的来说,在使用社交媒体购物的意愿方面,95 后的比例明显高于 90 后和 80 后。在被问及是否使用社交媒体购物时,高达七成的 95 后受访者表达了赞同,持肯定立场的 90 后和 80 后比例分别只有 58% 和 60%;网购频次由此变高的 95 后比例也达到了 58%,高于 90 后的 51% 和 80 后的 49%。

无论规模还是频次,95 后的社交媒体网购行为都优于他们的前辈,这让社交媒体成为了广告主眼中的新贵。社交广告成为了搜索广告之后,另一个备受期待的线上广告形式。腾讯收入结构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点,依托完整的社交产品矩阵,腾讯的社交广告反超展示广告,成为它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数字媒体的优势之一是消费者的即时反馈成为了可能,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线上渠道的评论影响其他消费者的选择。中国消费者热衷于此,高达 72% 的人表示他们经常或频繁提供反馈,而全球这一比例只有 4 成。

起初,最重要的渠道是零售商网站,人们在上面给出的每条好评或差评对于品牌商都至关重要,毕竟那里是购买前 “临门一脚” 的地方。埃森哲的报告显示,无论是 80 后、90 后或者是 95 后,零售商网站仍然是他们最常和品牌沟通的管道。

但相较另外两个年龄段,95 后对品牌商网站有着更强的偏好,接近半数的 95 后会在这里与品牌交流,这意味着沟通链条的进一步缩短。对于品牌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们可以跳过繁琐的中间环节更了解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官网的设计和维护也需要跟上这些挑剔的消费者的眼光。

总的来说,95 后表现出了更复杂的消费形态。他们的行为既有一些回归的意味,譬如重新利用电脑网购或者重视门店购物的体验;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以更高的标准审视品牌,譬如判断品牌是否是技术尝鲜者或者是否具有更快的物流配送速度。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每个世代的消费者组成都是消费需求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 95 后恰巧只是其中一环而已。

知乎用户 李明 发表

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难得的消费升级。

为什么说难得?

因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几乎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从 78 年改革开放,到 92 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段时间经济建设还在摸索之中,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上一辈应该记得,那个年代只要发生一点变革、一些现在看来很正常的变化,都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恢复高考,建立经济特区、863 计划等等……

以上这些,也是我们今天发展成果的根基所在,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那个时代的探索和一步步改革,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消费升级。

回到正题。

消费升级也叫做消费结构升级,是指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提高的基础上消费结构不断合理优化,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变化的过程。

消费升级是现在的大趋势。如果你注意到,多年前的奥拓夏利满街跑,奔驰宝马是土豪专利,而现在,奔驰宝马满街跑,宾利兰博基尼才是土豪专利。

再举个栗子,小时候吃个肯德基麦当劳都是奢侈品,现在它们和普通的餐馆一样为我们提供着外卖,甚至越来越追求健康的今天,人们都看不上这些垃圾食品了。

从前暑假寒假总想着去附近的景区玩一趟,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远方,有点条件的把旅游目的地都选在了国外。

这些变化大家一定能体会到。人们的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这就是经济在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经济快速发展是最明显的国情,对于不甚敏感的人们来说,这才是正常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消费升级对生活的影响

最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生活观念。许多年前,长辈和周围人告诉我生活应该是安稳的,越稳定越好。而现在,不仅仅是稳定的生活,有品质的、高端的、文艺的生活都可以自由的追求,不必担心亲友舆论的压力,只要你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类似的生活目标越来越多,激发了年轻一代的奋斗和激情,人们再一次把梦想提上日程,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早早实现这样的生活。消费升级带来的正能量就在于此。

其次是不断刷新的消费观。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化,实用性、多样性和美观性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只要我觉得它有用、好看、值这个价格、好,买下。对于价格的硬性要求越来越低,消费的标准开始变多,人与人之间的消费观多样化。当然,这也避免不了消费观的冲突、甚至价值观的对立。

消费升级坚定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并人为的提高了对经济发展的预期。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以后的生活愈发向往,对发展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尽管经济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变,但浮躁的气氛开始蔓延在经济的各个方面,泡沫多少都会存在。

不过,以中国人对金钱的痴迷,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怎么可能经济不发展,民族不复兴?

消费升级在中国的影响不仅止步于此。

当下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国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拥有合适的话语权并争取更多地权益,承担责任主要是政府职责,而争取来的权益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多的体现在民间。比如与东盟签订自贸区协议,普通老百姓花一样的钱,能吃到更多更好的水果。经济贸易逐渐模糊了国界,经济体量越大,需求和供给就越来越多样化,多样化的供给和需求更加刺激消费升级,由此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一带一路也是促进良性循环的助推剂。国家更加开放,利用自己的经济体量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发展与更多国家的合作,说到底是非常利于我们老百姓的。

那么未来,消费升级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变化?

我认为,最首要的还是价值观的变化。我们发展经济不过几十年,一代人还没有过去,对于年轻人和老一辈来说,他们的观念开始变得天壤之别。由于观念不同导致的家庭分裂、代际关系破裂短期内仍然是无法修补的。这样的观念差距未来一定会变化,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够利用时代的智慧处理好家庭关系、代际关系。陪伴不一定要在身边,随时随地打个电话、发个视频也是用心之举。

其次是消费变得更加个性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未来的某个时间一定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可以肯定的。但短期内还不会。普通人的消费选择会更多,市场竞争加剧,屌丝也能实现多样性的生活方式。幸福感会进一步加强,辛苦奋斗的人们也会有更快的致富之路。

随着致富机会的增加,国内中产会井喷式增长,生活质量再也不是困扰国内大多数人的问题。全球化生活,资产的全球化布局是未来新中产的方向。

物价普涨,市场会淘汰一些价高质低的品牌,伪消费升级走不通。消费升级不是商品价格的简单上调,一定是质量过硬,或者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同时消费升级会带动产业的重新布局,加速产业洗牌进程。不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的企业淘汰速度会加快,新的行业巨头崛起也将加速,其中不少将会是国际巨头。

消费升级,任重道远。对于我们这样的职场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加收入,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随着年龄增长,赚钱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

以上,共勉!

其他相关内容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周末更新(ID:zhoumogengxin)

知乎用户 别闹了浮云先生 发表

8 月 5 日凌晨更新一波彩蛋 (真不知道这家店的买家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一个小圈子的东西—机械键盘个性键帽。

超级多图预警!!!颤抖吧!!流量党!!!
(对键帽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彩蛋)

在没有接触机械键盘之前,从来不觉得键帽会作为一款单独的商品存在。
那时在我眼中键帽就是键盘的一部分而已。一款键盘三五百块钱,对我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后来开始接触机械键盘 (花了两百大洋,买了一款国产的带灯的) 享受起那嘎嘣脆鸡肉味的快感,与此同时也看到别人晒出的一些个性化键帽的配列,随之被深深吸引。

![](data:image/svg+xml;utf8,)

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价格的时候………
什么!!!这一套要几百块??What??这套要 1000 多??你咋不起飞呢???
然后默默的想,那么贵的键帽,用起来一定会不一样的吧,不说把把五杀,把把 MVP 肯定是没跑的。

后来才知道……… 这只是开始………

这些是什么鬼………

还有这些……

![](data:image/svg+xml;utf8,)

甚至还有纯实木键帽和实木夹层树脂的

这些键帽,便宜的几十一颗,贵一些的要上百了一颗… 颗……
还有那些突出的…… 打字不会搁手么?

再往后面了解,发现这东西居然有很多卖家是搞团购在卖 (饥饿营销)

这个是某家的蜂窝,一颗可要五六百…… 而且还是限量的…

当然我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树脂键帽 (不会隔手)
还有这种木头和树脂结合的山一样的键帽

这家的可要 250 大洋哦

另一家的几款键帽可是深得我心了
这是火山

这货居然还带夜光………(好中二的名字)

这是他们家最出名的雪山

上面这两货也要 200 出头~

还有另一家的小丑…… 也是非常耐看的

还一些比较二次元的金属,也是非常好看

这几颗多在 200 以内,抓心得很。

最后送一个彩蛋

——__——__——__——__——__——__——__——__
更新彩蛋

PS: 这家店的买家评论还有更多爆笑内容,挂太多有打广告的嫌疑,感兴趣的自己去看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乎用户 尹小二​ 发表

看报告看得时间晚了,不想多打字了,贴一个图,基本能够表达意思。

这是某国的白酒销量数据。也许它是基建狂飙下的一个伪升级,然而某国的资本市场似乎暂时还是身体很诚实地相信了这一次升级。之于这个现象,如果我没有记错,我社李主委前几个月曾经发过一篇雄文,认为这个白酒市场的分化跟楼市泡沫一样,代表着现今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加剧带来的消费品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即收入的马太效应导致富人消费的东西愈来愈畅销,而穷人消费的东西却滞销。

不管你信不信这个逻辑,从白酒这个品类来看,消费需求的确出现了结构性的升级。当然这个升级可能是由于极少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畸形升级,然而这并不改变结论。

本回答拒绝承担任何责任。某国是虚幻的,M/W/L/Y 酒也是虚幻的。并且本答案坐待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打脸。

知乎用户 青山资本 发表

作为一个关注消费和 TMT 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必须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人邀请。

2017 年的消费升级,从基本面来看,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由物质性消费向精神性消费过渡;核心消费力正在往三、四线城市下沉;消费目标由阶层区分向高性价比转变。

1. 消费理念由物质性消费向精神性消费过渡:二次元文化或成主流

其实在过去两年,这一现象就已表现得非常明显。IP 大热,网红经济崛起,这些都是精神性消费的典型表现。消费,不再只是满足普罗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多时候是为了 “奖励自己”,“取悦自己” 和“标榜自己”。

而 2017 年,精神性消费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大部分 95 后离开校园,进入职场,其消费能力进而得到提升。**他们所代表的更细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将冲击原本以 80 后、90 后为主的消费核心力量。他们所崇尚的 “二次元” 文化和 “强社交性” 将进一步浸润市场,对各产品 / 品牌的 “年轻化” 提出新的要求。

2. 核心消费力正在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二、三线品牌潜力巨大

根据麦肯锡《2016 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和生产力都在从一线城市往回流。 **一线城市沉重的工作压力和严苛的生活条件,引发了青年白领 “逃离北上广” 的热潮。**虽然回到家乡,Vivian 和 Tony 可能会变身为 “翠花” 和“狗蛋”,但他们同样带回了在一线城市养成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并进一步影响家乡的亲朋好友。

另一方面,随着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其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在加强,并且衍生出他们独有的品牌意识和消费习惯,为二、三线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可能:**相比购买苹果和三星,他们更倾向于选择 vivo 和 OPPO;太平鸟的吸引力也远比 H&M 和 ZARA 来得大。

3. 消费目标由阶层区分向高性价比转变:抓好品质是关键

中国上一次的消费升级,是由中国富人群体的壮大带来的 “阶层区分需要” 的升级。而近两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资讯壁垒的消失,消费主力的迭代,人们在消费上越来越追求所谓的“高性价比”。**这里的 “高性价比” 不是单纯地指“花最低的价格买最好的商品”,更多的是指“能让消费者明显感受到商品的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前段时间因为 “毛巾” 而引发热烈讨论的网易严选:摘掉 logo , 保证品质,价格适中,很快就在本已十分成熟和饱和的电商市场中打开缺口,杀出血路。

以上。

更多资讯和精彩内容可关注青山资本官方微信公众号:cyanhillvc

知乎用户 我有你要吗 发表

现在光是酱油都够我看半天的了

知乎用户 西西 发表

个人认为中国消费升级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同一类消费品品质和价格的提升,二是消费和需求层级的跃迁,即从某一类需求跃迁到另一类需求。有些行业的消费升级,同时融合了这两点。从这两方面进行划分,个人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消费升级案例有以下:

1. 生鲜类行业的重新启动

生鲜类(比如海鲜,水果,鲜花)行业一直是创业和投资者的禁地,因为这一块确实不好做。难啃的硬骨头在于供应链,大家都知道,生鲜类的供应链俗称冷链,就是因为货物对保鲜度要求极高,所以一旦供应链上存在大的不确定性,整个供应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然而消费升级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会重新启动这一块创业新风口?就是因为需求端开始对此类价格比普通产品贵的生鲜产品有了稳定而大量的需求,所以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此类生鲜公司会有比较多而稳定的订单了,而不会再有了这顿没下顿。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应侧的成本。当然,生鲜创业风口的兴起跟 2016-2017 中国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也有很大关系。

来举一些例子吧,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广,应该没少见一些海鲜、生鱼片创业的例子了。这里举一个很有名的鲜花创业——花点时间(不是广告),说不定你也订了他家包月的鲜花。他们家最近已经拿到了 B 轮上亿的融资了。这个创业案例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他们同时契合了很多个巧妙的点:正好赶上消费升级的浪潮,包月的商业模式设计形成稳定供应链,把鲜花的消费场景从节日转移到日常生活,巧妙的利用了用户喜欢发鲜花作为朋友圈的心理免费做了推广… 当然他们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个人甚是佩服。

此类消费升级,应该基本属于我说的第一种,就是对某一类消费品品质和价格的预期提高了(从以前的防腐剂食品到新鲜食品)。

类似的还有有机食品、有机蔬菜超市的出现,也是类似的此类消费升级。

2. 网红餐饮

我不说你都知道有谁,喜茶、鲍师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红餐厅,比如局气、大董。你可能会觉得这和第一类生鲜类没什么区别,都是大家对食物的追求更高了呗。但仔细想想是这样的吗?可能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觉得喜茶和别的奶茶味道有太大区别,也没觉得鲍师傅的糕点和自己家门口的面包店有什么区别吧。

所以这里我想说的是,此类店的出现,我认为属于我说的第二种,就是需求层级的跃迁——人们从以前吃东西为了填饱肚子和好吃,到现在吃 / 喝东西为的是社交网络分享,为的是一份情调和心情,目的已经完全发生改变。你或许觉得喜茶很扯,但它的火爆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人们对餐饮美食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餐饮店推出一个新的饮品或菜品,注重的完全是包装。比如之前必胜客出的什么水果茶,广告词并没有强调此款果茶多么好喝,而是在强调它拍照多么好看,你拿着自拍多么的显脸小!不得不说商家们真的对市场的变化太敏锐了。。

3. 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是一直都有的,或者说大家可能有种错觉,教育行业一直都做的不错。但其实以前,可能只是传统教育部分(比如培训班)做的还不错,但是现在教育行业是全面铺开,尤其是在线教育和海外短期教育两块。从这个角度,这类属于我说的第一点,消费品还是教育,只不过对教育的质量需求更高了,即所谓‘高端教育’;然而从整个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教育行业的新增长也可以解释成人们从对基本温饱的需求更加的转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需求的跃迁,也可以解释成第二点。

在线教育上,现在很多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大 VC 资本追逐的对象,成功案例有作业帮、VIPKID 等等。

海外短期教育上,是答主从个人经历感觉到的。剑桥每年夏天来旅游的中国人很多,但今年尤其多,并且多半是来参加暑期学校的,大部分是国内来的大学生,来剑桥上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听各种讲座,参观一些企业和剑桥的历史古迹,然后拿一个证书。虽然有点贵,但大家都很愿意来,觉得开阔了眼界,很值。答主还跟国内来这边负责暑期学校的中介聊了聊,他们表示完全不缺学生,‘缺的是剑桥这边的容纳量’。所以个人感觉(只是感觉,完全没数据),海外短期教育这块的市场是呈指数倍在上升。。

另外一种海外短期教育,就是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家来国外参观考察顺便听几节课,这种消费升级,也正契合了‘一带一路’政策的大环境,国内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比以前对海外更感兴趣,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同时,没准还能看看哪个楼哪个公司适合投资或者收购了呢。。

并且,个人认为教育行业赶上的这波风口会持续的更久,因为上面两种属于快速消费品,来的快去的也快,公司、行业的更新换代速度都会比较快。然而教育属于相对更稳定更持久的一种需求或者消费品。

——延伸: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放在这里算是教育行业升级的一种延伸吧!其实就是人们对碎片化的知识比以前更有需求,而且现在愿意花钱去买这些了。例子大家很熟悉了,比如得到、知乎 live… 当然,不可否认知识付费行业被撬动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消费升级,而是移动支付的普及。

4. 医美行业

数据显示我国医美行业 2017 年比 2010 年增长了 140%,而在未来十年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市场渗透率目前仍然很低)。当然这个增长一部分是因为供给侧的医疗改革,比如政府之前允许医生多执照上岗,还有刚刚允许医生自主创业,这使得整形医生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得到了释放。然而答主认为和需求侧人们对美的需求的增长,以及对整形、医美的认识的改变也有很大关系。以前人们把整形看成一种小众、特定的需求,甚至遮遮掩掩,然而现在人们对医美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当然,答主认为医美里主要增长的还是微整形(比如打个针,做个激光护肤,拉个双眼皮),而垫鼻子垫下巴的可能会随着人们审美上的升级而逐渐变成一些人的特定需求。

5. 奢侈品行业的全面年轻化

最近看到知乎上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问为什么现在奢侈品牌都年轻化了。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消费升级的表现。消费升级往往的结果,就是某类消费品不再成为一小部分人的‘奢侈品’,而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大众商品。以上的所有行业都表现了这一点。奢侈品行业其实也想扩大自己的消费群体,然而以前,年轻人的消费观并不怎么喜欢买这种特别贵的包和衣服,可是现在年轻人对此类的需求上升,大牌们此时再稍微调整一下产品线和价格,使其更适应年轻人,就完美的对接上了。例如所有大牌包都喜欢出的 wallet chain bag 链条包,一般 1 万元左右,不大,可谓奢侈品里最适合年轻人买的系列(没那么贵)。

你可能会说大牌一般都有大牌的操守,他们有时是不愿意大众化从而破坏自己的品牌形象的。确实是这样,这也正印证了大牌朝年轻消费群体的转移是年轻人本身消费的升级而非大牌的强行转移,因为这样做并没有‘太多’的破坏品牌形象。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奢侈品牌在这其中取了一个平衡点。

以上。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 “剑桥思客” 并关注,看更多有趣故事。

http://weixin.qq.com/r/mTjs6C-EFedpKWuLb20d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吴越大王 发表

我酷爱吃面,尤其是泡面。

因为是江苏人,所以小时候吃这个比较多——

我吃的可是南京原版。

后来,这种 low 货自然被泡面双雄取代——

![](data:image/svg+xml;utf8,)

吃了 20 年的统一和康师傅,总觉得人生少了很多快乐。我决定开始吃昂贵的进口泡面。

在我尝遍天下泡面后,我终于找到了归宿——

好吃是真好吃,只是每次吃面都会想:

这味道怎么如此熟悉?

偶尔也会想:

中萃面啥味儿来着?

其实,只要不想这面要 TM 的 6 块钱,我总是心情很愉快的。

知乎用户 肾宝 发表

我今天还真观察到一个简单的消费升级现象。

今天在外面玩,有点渴,就去商场里面的超市,想买瓶水喝。

找了半天,在货架底下看到了以前经常喝的矿泉水。农夫山泉,550 毫升,2 块钱,蹲下拍了一张照片。

农夫山泉 550 毫升老包装是最便宜的矿泉水

旁边看一下,当年恒大花巨资推的昆仑山,现在价格仍然不低,350 毫升 4 块 5。旁边百岁山也不便宜,是在昆仑山和农夫山泉之间那么一档。

350 毫升昆仑山要卖到 4 块 5,百岁山只要 2 块 5

这时候我就开始好奇了。

因为我印象当中,国内的矿泉水市场,比较贵的都是国外的牌子,现在它们都是什么价格呢?

看一下:

依云矿泉水 300 毫升 15 块 8,旁边北极泉 500 毫升才卖 6 块 5. 法国依云,果然名不虚传的贵。

依云比国内的天然矿泉水贵差不多 3 倍

依云很贵,那么其他的国外牌子的矿泉水什么水平呢?看到了意大利的普娜,圣碧涛,新西兰的兰维乐。

依云 750 毫升卖到 26 块 8,旁边意大利的圣碧涛就显得平易近人了,750 毫升只要 15 块。

同样是意大利的矿泉水,普娜 750 毫升就要 20 块了,新西兰的兰维乐,750 毫升 19 块

其他还有法国的巴黎水,意大利的圣培露,挪威的芙丝等等,基本上比依云便宜一点。我都没拍了。

因为我看到了这个:

农夫山泉矿泉水玻璃瓶,350 毫升,30 块。

中间农夫山泉 350 毫升,30 块。在一众外国牌子的矿泉水中鹤立鸡群,居然是最贵的,而且贵很多。

印象中最便宜的矿泉水牌子,农夫山泉,升级到高端一点的水源地,高级一点的瓶子,价格秒杀一众国外矿泉水,厉害了。

750 毫升,45 块钱。价格接近依云矿泉水的 2 倍。

这还不是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这是在勉强算二线的城市。

日你妈哦,矿泉水都要喝不起了。

知乎用户 热心市民陶先生 发表

发现买房买不起后就把钱花在了吃上面

知乎用户 何明科​ 发表

消费升级,在原有功能满足的前提下,会更注重品牌品质、体验以及安全健康等因素。品牌品质的经典现象就是 A 货的不断减少以及对品牌忠诚度的提高,甚至是寻找和自己个性相符合的品牌,而不是盲目追求价格和大牌。体验的经典现象就是星巴克,溢价大部分来自于其所营造的咖啡文化和消费体验。安全健康的经典现象就是越发流行的绿色食品以及健康食品。

而儿童安全座椅,也是消费升级过程中,用户越来越关注下一代的安全。这些安全意识都是从儿童坐前排以及不系安全带的愚昧无知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下图的百度指数展现了用户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搜索趋势逐年增加。

从儿童安全座椅的销量数据来看,趋势同样明显。同时,儿童安全座椅对乘用车销量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在 2015 年出现加速增长。

不过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还需要基础设施,而汽车制造商在配置上对儿童安全座椅接口(国际最为通行的是 ISOFIX)的支持,可谓是与时俱进,十年间基本是从零起步发展到装车必备的普及程度。

即使在最廉价的微型车,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的普及率也几乎接近 100%。

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儿童安全座椅接口,配置比例也几乎接近 100%,有意思的是,在配置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关注度开始出现下跌趋势,可见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其作为默认值,不需要在论坛中反复询问进行确认。

中型车,中大型车以及大型车基本也是类似趋势,就不赘述。

…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

知乎用户 暴躁摩托 发表

来自沙县的消费升级

知乎用户 寻空 发表

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都有这种趋势。

关于消费升级,最近有件小事比较触动我。

某天看到一位朋友在吃辣条,一开始我并没有留意它有什么不同,但当我看到辣条的包装后着实被震惊了,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龙。

这个辣条包装简洁,以黑白为主的配色给人舒服的感觉,包装袋上 social 化,贴近网络语的文案也给人亲切感,这让我想起了三只松鼠。与朋友交谈后,得知一包辣条的价格是 4 块。这还是我印象中那个充满乡村气息,给人以廉价感,五毛钱一袋的卫龙吗?

尽管卫龙辣条的味道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没错还是熟悉的味道),但因为设计、包装、文案的升级,卫龙的溢价提升了 5-6 倍。这是不是一种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 GDP 的提升,消费升级概念开始在近几年频频被提出。“消费升级” 这个词听起来有那么一点玄乎,但通俗说,无非是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消费开始向着更贵更好的方向去了。消费升级同时对品牌提出要求,品牌必须顺应趋势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力。消费升级体现在我们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方面面。

衣的消费升级:态度第一,质量第二,价格第三

对于穿衣来说,中国消费者的穿衣品味在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拿鞋子来说,不少人购鞋的品味可能经历了这样的轨迹:杂牌——安踏特步——阿迪耐克——某体育明星同款战靴。早几年中国消费者在购买衣服时讲究物美价廉,品牌在其中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如今的年轻消费者,更在意品牌和产品是否能体现自己的品味和态度,这是年轻消费者在穿衣上消费升级需求的体现。近年来有两个日本服装品牌在中国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之所以如此是这两个品牌传递的品牌理念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简约,舒适。

代表品牌优衣库:简约优质美好

2013 年优衣库将品牌 Slogan 由 Made For All(造福于人)改为 LifeWear(服饰人生),在优衣库推出的《为什么穿衣》的 TVC 中,优衣库不再强调面料质感科技,而是讲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印象派广告,它在结尾提出的穿衣理念是 “简约优质美好”。对于那些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不再盲目追求品牌 LOGO 的消费者来说,这正是一个好的吸引点。

![](data:image/svg+xml;utf8,)

优衣库全球首支广告片 LifeWear“你为什么穿衣”_腾讯视频

v.qq.com 视频

优衣库总裁柳井正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 “优衣库是科技公司,它的竞争对手是苹果,而不是 Gap。” 这体现了公司在适应消费者消费趋势和需求方面的进取精神。在产品方面,与电影主题如《星球大战》、皮克斯等品牌的合作也是优衣库营造生活方式,吸引多元化消费者的体现。

代表品牌无印良品:这样就好

无印良品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虽然 LOGO 低调,但无印良品产品透露出来的风格却是一贯简约,有质感的。无印良品设计顾问佐藤可士和在阐述无印良品产品的理念时用了一句话,“不是非此不可,而是这样就好”,这可以说体现了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这种品牌理念在面对消费者时就转化成了消费者的生活理念。

优衣库和无印良品这两个提倡简约,舒适,无 LOGO 化的品牌不管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算不上什么高端的品牌,但它们体现的品牌态度,给消费者营造的生活方式是它们取胜的关键。所以消费升级并不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对于品牌来说,其给予消费者的态度和生活理念远比价格重要。

食的消费升级:食品卫生,环境和体验

成都小吃,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曾经是中国苍蝇馆子的四大金刚,不少经历消费升级的人很可能都是随着收入的提高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苍蝇馆子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低廉,味道尚可,最主要问题的是食品卫生没那么讲究,食用环境也不怎么好。

随着收入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渐渐从吃饱就好,转变为吃得好,吃的健康,且有好的食用(用餐)体验。**今天苍蝇馆子在中国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但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如果不做出改变,它们的未来会越来越不乐观。

在此我们看到了沙县小吃的努力转变,沙县轻食从品牌 VI,装修风格到用餐体验上都做了努力,这是他面对消费升级的背景作出的改变,还有某一天我看到小区楼下一家兰州拉面的改变(虽然改变有些粗糙,但方向是对的)。

寻空在此选择奶茶和肉夹馍作为例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对于过去既有的产品,他们发生的剧变代表了很典型的消费趋势。

代表品牌喜茶:做奶茶中的星巴克

奶茶在中国属于高频次,低价快消品,它代表了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当你逛街累了,口渴了,就在路边小店买一杯解渴。奶茶早期以夫妻店的形式出现,存在于路边街角,原料简单,制作快速,就像苍蝇馆子,这类奶茶店并不注重品牌形象和装修,大部分只是解决休闲刚需,食品卫生和体验都不能保证。

比夫妻奶茶店高级一些的有了品牌,比如快乐柠檬,它们相对来说有统一的品牌策略,包括设计风格,装修风格,口味因为标准化也更好保证。其中最突出的品牌之一是近两年火爆的喜茶。相比较快乐柠檬一类奶茶品牌,喜茶更突出的在于对于品牌形象的打造,杯子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小人图案,装修风格具有独特特点,比如北京三里屯新开的店号称 “黑金店”,有非常独特的辨识度,店里桌椅全部是喜茶独家定制的,连灯光也是为这家店专门设计的暗金色。喜茶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比较大的茶歇区,是一个可以让人坐下来休闲的空间。喜茶的整体发展路线让我想起了星巴克。

代表品牌西少爷肉夹馍:做肉夹馍中的麦当劳

说到肉夹馍,在西少爷肉夹馍出现之前一般人对于肉夹馍的印象是街边推着车,在风中现做现卖,5 块钱一个,装在塑料袋里就带走的食品。好一点在陕西馆子里的肉夹馍,也类似,它们大部分只有猪肉一种,似乎从来没人想到把肉夹馍做成品牌。

西少爷肉夹馍刚出现时引发了一轮在互联网圈的热议狂潮,随后其品牌声量也并没有消沉。如果你去过他们的店,你会发现它就像麦当劳一样搭配着其他食品以套餐形式出售,在品牌打造方面,品牌 LOGO 以红底手写黑字给人较大的识别度,食品的包装毫不含糊,装肉夹馍的袋充满了有趣的文案,整个装修风格也有麦当劳相近,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的麦当劳。

喜茶和西少爷肉夹馍代表了一种改进,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品牌,设计,产品的升级,使得食品不仅味道更好更卫生,用餐体验也更好。对于 “食” 的消费升级来说,美味当是重要的一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一方面是食用体验。

住的消费升级: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住宿

如果你问你的父母当年出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那么 “招待所” 一定是他们会反复提及的记忆。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曾经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最大的需求就是睡觉,至于住宿环境,住宿体验并没有那么重要。几十年来,人们对于住宿常用名称的称呼一直在变,招待所——旅馆——酒店——主题酒店——民宿,这个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

代表品牌 Airbnb:个性化住宿

每个人对于住宿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标准,但大部分酒店提供的房间和服务都是相似的,它们虽然标准化,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总是缺少一些变化,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是消费升级背景下品牌应该做的事。

Airbnb 在 2015 年估值超过了万豪的市值,这体现了共享经济的价值和潜力,作为一个没有一家酒店的酒店(民宿)预定平台,它却能提供全球数量最多,且最多样化的房屋,不管你喜欢英国的气泡穹顶房屋还是新西兰的靴子造型的小屋,Airbnb 总能如你心意。不少人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会在当地找有趣的房子,与房东成为朋友,融入当地的文化。

(雨林树屋。位置:哥斯达黎加阿拉胡埃拉。来源:《超越冰屋 Airbnb 上面的奇怪又有趣的出租房屋》)

定制化消费需求已经存在多年,但直到 Airbnb 的出现,住宿的个性化需求才算得到解决。可以预见,Airbnb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酒店集团” 只是时间问题,而未来我们每个人外出旅行时,都不希望在住刻板的酒店,而是将当地的民宿视为进入当地的第一扇门。

行的消费升级:速度第一,价格第二

作为人类四大刚需 “衣食住行” 的最后一环,行一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消费升级的最主要体现就是中国人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大概在 2000 年左右我读初中的时候,当历史老师说美国基本上每个家庭至少一辆车的时候,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而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每个家庭一辆车对于不少中国消费者已不是太大问题。在行的方面,消费升级的深化是不仅每个家庭一辆车,并且车还要体现自己的喜好和态度,比如喜欢驾驶感的人开宝马,低调的人开沃尔沃,环保的人开特斯拉。

私家车需求量的提升,体现了消费背景下的亮点,一是人们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拥有一辆车,就像在公共空间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二是人们对于时间的需求,同样的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北上广地铁除外)所用的时间可能是自己开车的两倍,虽然乘坐公共交通更省钱,但时间远比价格重要。

代表品牌京沪高铁:拯救时间

数据显示,京沪高铁自 2011 年开通到 6 月 29 日,6 年时间运送旅客总人数突破 6.3 亿人次,相当于所有美国人坐了两趟京沪高铁。2015 年京沪高铁利润总额 66.6 亿元,一时间被称为 “全球最赚钱的高铁”。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两者之间的交通是最繁忙的。

在京沪高铁开通以前,飞机有着明显的优势,在不延误的情况,飞机 2 个小时左右就能达到目的地。但在京沪高铁开通后,飞机的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了,事实上拥有高铁线路的航线在高铁开通后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在 2017 年提速至 350 公里 / 小时后,北京上海之间的高铁时间缩短到 4 小时 10 分钟。先不说延误,坐飞机提前到达安检登机的时间再加上飞行的时间,大约也需要 4-5 小时,这个时间相比高铁并没有优势(大多数时候提前半个多小时到高铁站就够了)。当然最要命的是延误问题,一旦碰上延误,你只能祈求老天了,这一点高铁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WIFI 已经成为刚需,但飞机在飞行途中是不允许开手机的,而高铁提速后的复兴号座位舒适,带有 WIFI,办公娱乐两不误,下图是 2017 年 8 月底一个微信朋友在坐复兴号时获得的优质体验。

代表品牌 OFO(摩拜)单车:低碳出行

拥有私家车是出行的刚需,但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汽车尾气,道路拥堵问题则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家政策限制燃油车,个人环保意识崛起的背景下,电动车和自行车成为一股潮流。在欧盟,27 个成员国中有 25 个近年来自行车销售量均大于汽车销售量,汽车在欧洲已不再是地位或金钱的象征,而自行车代表着环保。丹麦被称为 “自行车之国”,全国平均每 10 人中有 9 人拥有一辆自行车,24% 的通勤是自行车完成的。

在中国共享单车的出现,适度加速了从汽车大国到自行车大国的转型,即用即骑,路边停放的灵活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共享单车的用户,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后,地铁口的摩的和黑车的市场越来越小。更重要的是,骑共享单车代表了一种消费态度:轻松环保,低碳出行。而这正是消费升级的一个趋势。虽然共享单车也造成了一些社会化问题,但它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这些问题。

娱乐和学习的消费升级:为版权付费

娱乐和学习是衣食住行之外的刚需,在今天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多样化的智能设备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一种未来趋势。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愿意为此付费,中国近几年高涨的票房,对于版权商品的购买就是这种体现。

**2017 年天猫将品牌 Slogan 从 “上天猫就够了” 改为“理想生活上天猫”,强调理想生活,强调生活品质感,这是天猫面对消费升级试图提升品牌力的一个体现。**对于娱乐和学习来说,以下两个品牌例子是更好的消费升级的体现。

小米生态链:更好的娱乐体验

根据天猫发布的数据,近一年,有 250 万人次选择智能家居,智能洗碗机销量增速 466%,智能牙刷销量增速 460%,智能体脂秤销量增速 430%,科技让人越来越懒。今年智能音箱迎来一个小小的爆发,智能音箱连接家居和娱乐工具,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同样是今年,小米生态链发布了一款产品小米投影,售价首次达到万元水准,小米发布智能产品经常被认为会引领这个行业的关注,事实上,家庭投影已经在近几年实现强劲增长,ZDC 数据显示,2017 年上半年,家用投影仪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在家看更大的屏幕,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是消费升级的一个体现。小米要占领年轻人的客厅,在前几年还因为 “小米的用户没有客厅” 被调侃,但在近几年则逐渐成为现实。

知乎 Live:好的知识值得付费

教育之外,为知识付费在以前基本只存在买书这一种情况(我现在依然认为书籍是唯一值得付费的知识),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仅是书本,而更多是互联网。知识付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罗振宇认为 “值得付费的知识产品,应该能帮助用户完成‘人格跃迁’。也就是满足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成为 “更好的自己” 就是消费升级的一种心理体现。

知乎 Live 这个产品的目标便是试图让用户 “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要在衣食住行方面提升,还要获得自身知识和修养的提升。**通过在知乎上与大 V 学习,用户会缓解自己的心理焦虑,获得心理上提升的满足感,同时实质上获得一定的知识。**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获得提升的需求,这是消费升级时代,知识付费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消费者在消费升级时代的几个特点:

从衣食住行到娱乐和学习,面对消费升级,消费者有提升自己生活、娱乐、学习的需求,他们往往有以下转变。

  • 时间更重要:买一个便宜的更耗费时间的东西,还是买一个贵一点但更节省时间的东西?在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后者,洗碗机,电动牙刷,高铁都体现了这种趋势,在收入越来越高的今天,时间会越来越值钱。
  • **体验更重要:**曾经消费者购物的最主要需求是解决刚需,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但在今天,吃一顿饭的体验远比吃饱重要,住一个酒店的体验远比睡觉重要。消费体验作为消费的重要一环,将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降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做购买决策的依据。
  • **态度更重要:**衣服能遮蔽身体即可,车仅作为代步工具,这是过去的态度。如今,穿衣需要体现自己的品味,开车需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消费者对于品牌态度的需求越来越大于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品牌面对消费升级需要做点什么?

面对消费升级,老的品牌需要新生,新的品牌则一开始就需要考虑到品牌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对于品牌来讲以下也许是比较重要的点。

  • **品牌一贯性:**不管是品牌 LOGO,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店面设计还是周边产品,这些元素都要体现品牌的价值点和态度,且要保持一致性,如果你购买过苹果的 Macbook,就能够了解保持这样的水准对于消费者整个从进入店面,到购买,到拆封,再到使用是一种多么优秀的体验了。
  • **个性化差异化:**在消费升级时代,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甚至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态度,能否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差异化需求,是品牌面对消费升级的一个课题,这种差异化体现在产品设计上,也体现在消费体验等多种方面,Airbnb 在这方面做到了最好。
  • **紧随时代潮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品牌面对不同的背景需要有不一样的改变,能够几十年屹立不倒的品牌除了自身产品的巨大价值,也一直实现品牌的迭代升级。在变化剧烈的今天,互联网思维的快速迭代是异常重要的。诺基亚作为功能机时代的代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覆亡就是需要吸取的经验。
  • **社交口碑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更注重品牌线上的口碑,如果某款产品引爆了线上,就很有机会赢得年轻的消费者,换句话说,赢得消费升级的主力人群。上文说的西少爷肉夹馍就是一例。

经过近十几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升级可能经历了这些阶段:吃饱穿暖——品牌倾向——态度倾向——无 LOGO 化,面对这样的变化,品牌唯有随着时代实现升级才有可能永续经营。

作者微信公众号: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知乎用户 戎景 发表

猫奴们。

也不是 2017 年才开始,是近一两年开始,一直持续中的消费升级。

出门遛猫专用,太空舱背包

专为猫咪设计的厕所

各种各样的猫爬架

各式各样的进口猫粮

![](data:image/svg+xml;utf8,)

猫主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有更高级的主子们,用 5000 元的全自动厕所,睡 2000 元的实木小床,吃上百元一斤的干粮,还有 20 元一个的罐头当零食,以及各种各样的玩具。

2017 你是不是也走在为主子消费升级的道路上。

“好好干,封你个铲屎大将军。”

知乎用户 白晓萌 发表

订花 app,单位一半的女性都在用,不少人家里订一份单位订一份。

活体蔬菜,下班晚没时间去买新鲜菜或者嫌菜场蔬菜不好的,订购每周送的无菌水培蔬菜,每周一次送 7 颗完整带根的蔬菜,加点水养在送来的箱子里或者花瓶里,现吃现摘。

更几张图,请使用 wifi 观看

活体菜还看到有人放到高脚杯或者花瓶里当装饰 (≧▽≦)

知乎用户 山药菌 发表

我也尝试回答一下,2017 关于消费升级,我的观察:

1、16 年还是屌丝,转眼 17 年就是网红。

2、以前是人傻钱多,消费升级后改叫有钱任性。

3、我的同事买东西去年都上淘宝,京东,唯品会消费升级后改用小红书,网易考拉,YHOUSE。

4、在小区买水果,老板弄一模一样的两挂香蕉,告诉我一挂是国产的,另一挂是进口的。我特么不自觉选了进口的,回来一吃,还不如国产的……

知乎用户 枫过耳际 发表

在南京的孩子不知道记不记得夫子庙附近曾今有家金汉斯,后来改名叫做汉吧味斯。

2013 年的时候,中午自助团购四十几一人,晚上才五十一人,吃的东西很丰富,水果啊蛋糕啊各种炒面炒河粉,各种菜都有,寿司也有(当然是那种花卷寿司,三文鱼就别想了),啤酒饮料随便喝,烤肉是店小二挨桌削着给的,一顿能上四五份不同的。

应该三年前就倒闭了。

现在人均七八十的自助餐自助烤肉烂得要死,全都是路边麻辣烫的东西。稍微好一点的自助人均都超过一百五,比如赤坂亭。

知乎用户 刘猫猫 发表

屁个消费升级,就是房价地价资产价格飙升,工资族再怎么使劲失去了跳跳努力一下购置资产的资格,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咯。
贵的东西买不起,就买点比较贵的,让自己也体验一下工资上涨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改变。所以上海高级餐厅纷纷倒闭,那些十几块一个的煎饼果子、十块钱一个的梅菜饼、几十一杯的奶茶、环境比较有噱头但是卖加热半成品的网红餐厅一家家火起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通信运营商,受 “提速降费” 的影响。
1 长途、市话和漫游一口价,今年要完成漫游接听和来电显示不再收钱。
2 宽带的光改和提速,单用户宽带现在的接入基本 30M 起步。
3 通信费用合账消费的交叉补贴,承诺手机的最低消费宽带免费(优惠),或者承诺宽带最低消费优惠(减免)手机费用。
4 语音通话费用的下降和流量收入的提升。用户语音通讯贡献的收入占比下降(约占 25% 左右),同时流量需求的增加后流量收入超过了 50%的占比。
5 得益于光改、交叉补贴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使三网融合以后对广电有了实质性的影响,各种电视盒的繁荣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广电的有线电视也开始降价和促销。今年开始广电的补贴力度开始加大,同时他们也开始认真发展家庭宽带产品了。

还有一个变化蛮大的是去年的实名制带来的,现在几乎不存在非实名用户,去年某地移动强制销户的用户超过了 10%(移动和联通在全国的比例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现在所有的号码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个人,于是欠费和换号成本上升了太多,欠费和离网下降很多。

预测一个,手机号码将成为接入和使用互联网的 “身份证”,号码将串联起智能硬件、数据接入和 App 应用,比真实身份证和名字都要用的更多。

另外运营商几乎十年没有加过工资了!

知乎用户 wenyi 发表

所谓轻奢品牌越来越随处可见,旅游从拍照存证到深度游自驾游,向度假靠拢。消费习惯从重价格到重品质。

货币超发的虚假繁荣还是真真切切的消费升级?大家好像都变得想得开了,又似乎变得容易焦虑起来。

知乎用户 江津的梅菲斯特 发表

比如 “吃鸡启动器”——steam?

《绝地求生》让 Steam 的用户数量 China No.1 了

Valve 于 12 月 3 日公布了 Steam 平台 11 月硬件和软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简体中文用户比例已达 64.35%,比 10 月增长 8.23%。而排名第二的英文用户比例才 17.02%,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而在一年前,简体中文的用户不足英文用户的 1/5。

一年之内,steam 中文简体用户数从不足英文用户的 1/5 蹿升到英文用户的 3 倍以上。。。

知乎用户 马蜂窝旅游 发表

在大众旅游时代下,随着中国人旅行观念变化、跨境电商渗入、人民币汇率变化,旅游消费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小编来详细说一说 2017 年旅游消费升级现象,**有些迹象可以说是很有趣了。

2017 年,“旅购” 依旧火爆,但其热度与往年相比有明显降温,中国消费者更加趋于理性,“疯抢” 场面不再,“爆买时代” 成为历史。中国人的旅游消费逐渐从 “购买商品” 转向“购买体验”,“只买不问”转向 “先查后买” 和“边查边买”,“重视价格”转向 “重视品质” 等特点上。

逐渐冷静的境外消费市场与逐渐成熟的消费者,构成了 2017 年以来旅游大消费的最显著特征。**中国游客在文娱项目上的消费大幅增加,其中,境内人均文娱消费同比增长达 334%。**简单粗暴、低端恶劣的旅游机构将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整体旅游消费市场将向高端、精品、细分的方向发展。

中国游客告别 “疯抢”,花更多钱看演出

从奶粉到奢侈品,从电饭煲到智能坐便器,曾经层出不穷的抢购大战逐渐告一段落,前两年出现在境外旅游热门目的地的 “疯抢” 现象已不多见。

中老年消费者曾将 “爆买” 推至高潮,而随着具有更强购买力的年轻游客的不断加入,消费中心向年轻人转移。年轻一代的消费特点,引领着旅游消费市场的整体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费总额的下降。

相比上一代,年轻人在消费时更为精明、挑剔,属于专家型消费者。成长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他们,每日接收大量碎片化信息,具有个性与主见,惯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决策,并在消费前做足功课。尽管这不代表年轻人完全不会冲动消费,但至少缺乏理智的盲目消费已急剧减少。

蚂蜂窝大数据显示,68% 的年轻消费者会在出国前提前查好目的地什么值得买,会参考他人的推荐和使用体验。还有 32% 的年轻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在当地购买的同时,通过手机查看国内电商平台上的价格。

跨境电商的全面兴起,是促使购物消费总额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网购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成本更高的旅游购物市场,其便捷程度也更加符合年轻消费者 “先查后买” 和“边查边买”的需求。

以中国游客最喜爱的境外购物天堂日本为例,中国消费者已可以通过国内或国际电商平台买到日货,不再 “人工运货” 的中国游客已连续 5 个季度减少在日本的购物支出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不再花钱,人们只是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不同的地方。比起买什么,中国人开始更加关注购买时的感受。

**中国游客的消费明显开始由 “购买商品” 转向“购买体验”。**缩短在商场和免税店的停留时间,减少购物支出,转而去剧院看一场演出,或是去美术馆欣赏佳作,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游客在境内外购物上的支出均有所下降,而在文化体育娱乐上的支出却大幅增长——2017 年 1-4 月,中国游客境内外文娱人均消费较 2016 年同期分别增长 334% 和 83.6%,其中境内的惊人增长比例,与各旅游城市的深度开发、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有密切关系。

人均购买力差异:二线超越一线,男性超越女性

在男女游客购物消费差异方面,女性游客的购物消费总体金额占比虽高,但男性游客的人均购物消费金额是女性游客的 2 倍,“买买买” 不再是女人的专利。

细分境内购物消费数据来看,女性游客虽然是购物的主力军,总购物消费额占 61.7%,高于男性游客,但却仅胜在消费人数上,女性游客的境内年人均购物消费额不到男性的一半。

境外方面,女性游客的总体购买力不容小觑,购物消费额占比高达 80.7%,但女性游客人均购物消费仅为 4780 元。男性游客人均购物消费已达到 5200 元,相当于在旅途中购买了 347 瓶大宝 SOD 蜜,或 15 支大牌唇膏。

在男女旅游消费差异上,女性虽然愿意做更多的事前功课,参考各种购买推荐信息,但在实际购物时更容易冲动消费。相比之下,不太热衷于购物的男性,虽对 “货比三家” 不太重视,在消费时却更加谨慎和理智。

除了男女差异,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特征也显示出有趣差异。

掌握海量信息的青年人明显更加精明,中年人尽管不熟悉最新的消费信息获取渠道,但相比青年人更加慎重和冷静,不容易冲动消费。老年人相对更易跟风,做出消费决策时更加依赖熟人推荐。

年轻人虽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但 “银发经济” 也同样不可忽视。大数据显示,50 岁以上游客拥有超高的消费能力,年旅游购物人均花费达 4870 元,高于中年人,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老年人爱储蓄、宅的认知,他们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且乐于享受。

数据还发现,老年游客更热衷于购买具有升值潜力并可以传承的商品,在购买贵重珠宝首饰、手表时,比其他两代人更舍得花钱。

城市消费差异方面,一线城市消费者仍是境外购物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在消费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上海游客,按照消费人数去排名时,上海在 6 个购物场所的消费总额都排在首位。

出人意料的是,在大多数消费场景下,**二线城市游客的人均消费能力已超越北上广深。**基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等原因,二线城市的 “土豪” 们才是真正在商店里“一掷千金” 的人。

从境外购物数据来看,东北三省和江浙的游客的购物人均购物花费最高,拥有强劲的购买力,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占据 9 席,一线城市未能跻身前十。

同时,对住宿和餐饮最为挑剔的是昆明游客。美食与住宿人均消费排行榜中,昆明游客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可谓最为讲究的旅游人群。

杭州、上海 “住不起”,三亚、丽江 “最烧钱”

中国游客将钱花在了哪里?人气火爆的三亚、丽江,成为境内最 “烧钱” 的两大城市,人均花费分别达到 4821 元及 4464 元。境外方面,洛杉矶、悉尼、东京的人均花费最高,分别达到 21020 元、18932 元及 12040 元。

尽管 “烧钱”,花费偏高的几大城市持续保持着较高的旅游热度,为了去更远的地方,或玩得更好,中国游客乐意付出更多的金钱。

以洛杉矶、悉尼为例,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游客已将目光伸向了更多更远的地方,因而它们尽管距离较远、花费较高,近年来也备受欢迎。而东京作为旅游大热门的典型代表,其魅力也已超越了简单的购物,独特的当地体验及美食成为日益上升的魅力附加值。

日本 JTB 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中,到日本旅游三次以上的占 41%,多次前往同一目的地旅行的现象已愈发普遍。随着旅游的大众化与常态化,旅游主要需求将逐渐由观光购物转向深度体验。

除机票、购物与当地体验外,住宿费用在旅游花费中占较高比重。对比境内外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均价发现,杭州、上海、三亚的五星级酒店均价最高,达到 900 元以上,杭州更是超过千元。

境外方面,洛杉矶的五星级酒店均价最高,达到 2637 元,最便宜的曼谷均价仅为 773 元。十大热门城市中,东京、大阪、洛杉矶和悉尼的酒店价格水平偏高,在这些城市住一晚 3 星级酒店的价格,可以在曼谷住一晚 5 星级酒店。

综合来看,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更懂得钱应该如何花,以及花在什么地方,曾经的 “爆买时代” 已逐渐成为历史。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人的总体消费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人们也将愈发精明,愈发精致。

-----------------------

以上数据内容来自蚂蜂窝《全球旅游消费报告》:2017 最新全球旅游消费报告攻略下载, 全球旅游消费报告攻略, 自助游攻略 - 蚂蜂窝

欢迎关注 @蚂蜂窝自由行 获取全球最新、最潮的旅游攻略

知乎用户 大脑艾瑞克 发表

现在去亲戚朋友家,都住旅馆了,如家汉庭什么的,都不住人家家里了。
我妈这一辈的,也都是这样了。

知乎用户 桃源君 发表

这是一个奇怪的消费升级现象。

2 年前,张阿姨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vivi,并通过它自学了广场舞,从此在乡镇夕阳红广场舞姐妹团 SNH24 中扬眉吐气,大家甚至把领舞 C 位都拱手相让。

排舞间隙,张阿姨会为大家拍摄快手短视频,也会用快手直播当地的生活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跟张阿姨互动,聊得投机的忠粉甚至会刷大额礼物给她。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给张阿姨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因为时常 45° 仰面自拍,张阿姨把长期在农村劳作而沉积多年的腰肌劳损都治好了。

在子女的指引下,张阿姨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号,每周都要和远在北京的孙子通过视频聊天完成一次 “云探望”

村里的大爷大妈可谓十分羡慕,在过年子女回家的时候,纷纷通过称赞张阿姨的新潮生活含蓄地表达自己想要换一部智能手机的心愿。

等到闲下来,身为村委会红旗手的张阿姨也会通过 “趣头条” 博览新闻资讯,阅读完毕张阿姨还会把链接分享到 “张阿姨全镇后援会” 微信群中,提醒群友都仔细阅读。

在分享的过程中,张阿姨会获得趣头条奖励的金币,每隔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进行微信提现。在此之前,她还通过收徒(邀请好友使用趣头条)获得不小的几笔奖励金。

加之日常快手的直播打赏收入,张阿姨在网络账户上也算白手起家,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

在一次偶然的网上冲浪经历中,张阿姨在微信群聊中收到一个 “拼多多拼团链接”,打开一看,40 卷 4 层卷筒纸,12.6 元。张阿姨首先是警惕性地质疑了一下,脑海浮现出子女耳提面命,教她谨防网络诈骗伎俩的场景。

想想微信钱包里自己赚来的积蓄,张阿姨还是决定冒险试探一次,即使上当受骗那成本也微乎其微。经过一番心理建设之后,张阿姨很快便找到了进入打折超市的血拼状态,耳畔流过节奏明快,干劲儿十足的低音炮朋克重金属背景乐。

这种感觉张阿姨太熟悉了,想当年在镇上商铺拆迁打折甩货的时候,就没人抢得过她,虽然最后很多东西似乎也没派上用场,但是白给的便宜不能不得。

而更令张阿姨兴奋的是,几日后频频收到快递包裹时的惊喜,直到这个时刻她才似乎有点理解当初在北京伺候儿媳时,儿媳抛却 8 个月大吃奶小孩儿双 11 熬夜疯抢的心理。

渐渐地,张阿姨以及她的同伴们开始爱上了这个价格低的让人怀疑人生的购物平台,她们也越来越享受移动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新奇的、便捷的体验。

她们把原有的人际关系搬上微信,也通过快手观看别人的生活;她们关注商超的打折促销政策,也通过拼多多拼团秒杀;她们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也通过趣头条了解社会民生。

以上便是最近几年,发生在五环以外甚至广大农村的消费升级现象。一夜之间,张阿姨们成了现阶段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她们渴望在互联网上开拓更多的生活乐趣,她们希望自己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见识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 分割线 ———————

也许五环内的青年们不屑于 “快手、拼多多、趣头条” 的野蛮生长,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消费降级行为。他们无法理解这些消费行为给张阿姨们带来的快乐,就像是他们不愿意直面自己曾经熬夜怒玩 Q 宠大乐斗的过去。

但接下来五环外的大叔和大爷们更是用自己的实力,让城里人甚至中产阶级们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 “消费升级”!!!

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房子永远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租来的隔断间里一边加班一边吃泡面,偶尔也会想想那些憧憬过的诗和远方,但如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生活在自己的 “诗和远方”,你会作何感想?

长度长达 100 米,10 个庭院,用地面积 2600 多平米的江苏园林式乡村豪宅

江苏乡村园林式豪宅内景

城市年轻人往往需要负担几百万,去购买一些流水线制造出的 “鸽子楼”,然而在五环外的广大农村,大叔大爷们拥有自己的一小块自留地,在标准建造的房屋基础上,他们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精神追求,去建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房子。

这些房子土洋结合、形态各异,奢华和混搭的风格,让每一幢房屋都显得有些别扭却又独一无二。其夸张的比例尺度,更是让大叔大爷们的经济实力得到最直白的展现。

佛山桂城叠窖村

佛山大沥镇谢边梁边村

佛山罗南龙兴村

佛山南庄镇杜村

佛山西樵风岗村

正可谓是:你在城里的隔断间吃着泡面,他在乡下的土豪房里飘然若仙!!!土豪世界的消费升级也是真心看不懂 [掩面. jpg]

对农村 “豪宅”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以下内容:
1)26 米宽,100 米长,10 多个庭院的乡村豪宅

2)黄土高原乡村窑洞,变身现代版时尚 “豪宅”

知乎用户 口碑 发表

以金钱豹为代表的自助餐厅越走越没落,以怀石料理为代表的高档餐厅越贵越流行。

自助餐据说是发源于海盗文化的舶来品,首进中国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五星级涉外宾馆,比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长城饭店等。

在那个渴了喝凉白开,冬天吃大白菜,连吃顿肉都有点小奢侈的年代,自助餐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皇帝般的享受,离生活实在太远了。

▲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是这样卖家禽的

90 年代,粮票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物质生活好起来了,餐饮消费的选择也多了,平价酒店、饭店陆续将自助餐推广到了我国大众餐饮市场。

即便如此,动辄百余元的价格,对于当时月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国人来说,吃顿自助餐仍然是 “非日常” 的餐饮消费。从 “饿一天,扶墙进去,吃一顿,扶墙出来” 之类的自助餐攻略,就能了解到大家的态度。这不是一家人解决肚饿的地方,这是我们体验想象中美好生活的地方。

![](data:image/svg+xml;utf8,)

想象一下,华丽装饰的大厅里,堆成小山一样的食物,还有很多平常见不着的海鲜甜点,这种丰满富足放纵的感觉,和那个年代匮乏节省的日常生活,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自助餐也成为成为了情侣约会、庆祝喜事的高档选择之一。这是 1990~2015 年间的消费升级。

咱们就拿金钱豹为例。从 2003 年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设首店,金钱豹就凭借品质和价格,成了高档自助餐的代名词,引来大量消费者的追捧,一时间风头无限。直到 2011 年,金钱豹仍在高速扩张领地,并且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其在店面装潢上讲究排场,每家店面的面积达到数千平方米,一般投资都在 3000 万元以上,高峰时期有 26 家店。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从 “自助餐” 搜索指数就能看到,逐渐上升的态势从 2015 年开始急转下滑。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16 年开始,金钱豹因为转型失败开始接连关店,到年底就只剩 13 家店了。关店潮并没有停止,2017 年半年中,金钱豹各地的 12 家门店消失,现仅剩上海总部 1 家。

金钱豹的倒闭或许有经营方面的原因,但全国范围内自助餐的整体式微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提取了口碑平台 2017 年 6 月对比 2016 年 6 月的数据,发现在全国范围 250 个主要城市中,有 150 个城市的自助餐消费笔单价是在下降,而上升的只有 100 个城市左右。

当然,自助餐仍然是一种较为流行的餐饮品类。全国范围内,在口碑平台就有接近 8 万家自助餐厅。其中,数量最多的 10 个城市,如下图所示:

跟自助餐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节制的高档餐饮消费,正在占领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的消费者心智。比如刚刚进驻杭州的日料餐厅鮨一,从它简朴的临街门面,你可能想象不到这里的人均消费达到近 2000 元。不仅师傅是从日本来的,食材是从日本空运的,连煮饭用的水,都是日本进口的。

▲图片来自公众号 “我们都饿了”

花 2000 块钱,吃的可以都是套餐(定食)哦,虽然不能像自助餐那样敞开肚皮吃,倒也是能吃饱。

▲图片来自公众号 “我们都饿了”

还有号称排名中国第一的法式创意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人均消费达到 6000 元,给啥吃啥,还要提前三个月预定。它在口碑上的月均人气达到了 93,好评高于 98%的同类餐厅。

6000 块钱,已经足够你在一线城市的中高端自助餐厅,连着吃上一个月的晚餐了。但去过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的消费者,仍然会觉得不虚此行,钱花得值。这背后,不仅是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是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

曾经我们饥肠辘辘,想要这样的生活:

而现在我们追求品质,希望生活成这样:

知乎用户 黄海 发表

2017 年我感受最深的消费升级现象是: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而成熟的标志是懂得说 “不”——他们知道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当消费者对决策判断越来越自信时,他不太需要一些国外的大牌给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他对于消费决策的满足感。

新国货一直是我喜欢的概念,中国未来 5-10 年会产生一批国产消费品牌巨头。为什么国货现在有机会?

因为用户知道我买小米这样的产品,能够满足我对功能、设计或是性价比的一些期待。我们对产品有信心,就会比较容易且满足地做折算决定,而不需要非常多额外的,或通过溢价表现出来的 “高大上” 的满足感。

星巴克的客单价是 35 块钱,喜茶是 20-25 块钱,星巴克要比喜茶贵 50%。只看饮料,两者价格的差别不在于星巴克的原料成本比喜茶高 50%,很多时候在于它给消费者的满足感更高。

新国货用自己的产品告诉用户:到了这样的阶段,我们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强之后,我们离产品生产的资源更近,我们会比国外的品牌更有可能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做出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喜茶这样的品牌能火一点不奇怪。

无印良品在日本是 1980 年成立的,这个时间基本上跟中国现在的人均 GDP 折算成美元差不多。

**消费升级的过程,本质上是消费者的认知升级过程,而不是买的更贵。**无论小米生态链,还是无印良品(在日本无印良品属于中等价位,在国内偏贵),它们的风格都有一点返璞归真,性能相对价格来说是中等偏上——好用不贵,没有其他非常浮夸的东西。

消费者敢于向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说不,这是 2017 年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趋势。

知乎用户 刘老六 发表

洗车越来越贵了,从最开始的十块,十五,到现在的二十五,三十。短短三五年时间,费用增长近一倍,上次去万科地下停车场,有一个洗车店。雇两个穿拉拉队服的姑娘,逢人就问人家洗不洗车,精洗二百一位。你说这不是疯了,得多有钱的才去这洗。我反正洗完这张卡就不去了,感觉跟抢钱似的。

知乎用户 巨多 发表

1. 以前黄金叶的某款香烟要加价才能买到还经常断货,现在有钱随便买,感谢公务员同志让出了市场份额,让我们小老百姓也能过把瘾了。

2. 以前都是下载盗版游戏玩,现在都是买正版。

3. 购买各种付费会员,例如京东,优酷等。

4. 尽量去大超市买菜了,菜场的菜重量总是不足的。

5. 猪肉吃的少了,用牛肉代替。

6 奶粉和牛奶类的东西基本全是买进口的了。

7. 小零食也基本都是进口的了。

8 各种饮料基本不喝,只喝纯天然的水。

9. 香烟基本都是买好的,偶尔抽!

10. 奶茶喝得越来越少,只喝鲜榨果汁了。

想到再补充!

2017 9.28 更新

11. 买衣服不看牌子了 只看质量和料子。

12. 吃饭的大米用的越来越好。

13. 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保健品市场太火了,可能大部分都是骗人的。

14. 火锅店变少了,烧烤店变多了,这也算升级吗?

15. 个人开的特色小吃店越来越难做了,连锁是趋势了?

知乎用户 张浩驰 发表

我谈谈我朋友圈和自己消费升级的情况吧,或者说今年集中提现的。我的朋友圈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18-25 岁之间:

1. 出境旅游明显增多,虽然大家大多数都还是穷学生,但是今年出境游格外多。在就近地区,比如东南亚地区,自由行的增多了很多。

2. 买车的多,以前买车主要是出现在富二代或者其他二代身上,现在很多中产或者小康家庭,也会给子女配备一台不错的小汽车了。一般都是保研成功或者考上某海外院校给的奖励。

3. 淘宝可以买到很多进口食品,以前虽然也可以买到,但是花样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多。

知乎用户 佛系咸鱼 发表

其实我看到 2017 年身边人最大的消费变化还是买房子.

以前一万一平的房子大家都感觉贵, 2017 年好多我身边的人都开始抢着买了, 可能大家都开始突然有钱了, 吧.

消费升级莫过于此吧, 我觉得这一升级, 可以让我未来十年消费都受到影响.

嗯, 正能量的东西知乎现在我看的都不想看了, 中国经济发展, 但是这些年, 有些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些人 2017 年和往些年没有太大变化, 变得只是自己和父母又长了一岁, 就我观察, 大多数人是这个范围内. 还有很多人, 收入变化不大, 生活中的开支成本变得更高, 压力更大了.

一二线城市有钱人的消费升级不能代表中国, 如果发展的成果不能惠及绝大多数人, 那即使再快的发展, 也不能缓和中国的社会问题. 我们曾经说要保增长, 过去只要一直快速增长, 富人有肉吃, 穷人有汤喝, 虽然社会问题还在, 但是只要快速发展, 穷人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生活水平随之提高.

这两年的发展, 或者我观察到的 2017 年, 开始变成了富人减穷人羊毛的发展, 社会财富在按照资本多少进行重新分配, 也让大家都开始哄抢资产.

如果发展不能让中国最绝大多数普通人普通家庭也共享到红利, 那这样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就不再有助益, 发展还是不是唯一最重要的, 就值得重新思考, 当发展不能让绝大多数人聚集在五星红旗之下时, 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了.

十九大提出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只有能够惠及大多数人, 中国最普通民众的消费升级, 才是有意义的.

不好意思, 这样的消费升级, 2017 年我身边没有特别让人欣喜的例子.

知乎用户 winnie Shao 发表

附近吃饭一条街,全部都重新装修过,都特别有风格。
连桂林米粉店的干拌粉,都是摆过盘的。

知乎用户 以太创服​ 发表

——任何商业到最后,都是满足人的需求。不同时代人的需求变化,就是最大的商业机会。

2017 年可谓消费升级大热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消费升级的现象,这诸多的案例上面的各位已经回答的非常丰富了,那么以太就从最擅长的创业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消费升级的原因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之后,消费结构就会随之变化,这是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社会发展,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高的收入,除了满足日常的基础衣食住行外,多出来的这部分收入,往往就代表了一些新的消费即将被升级。当基础物质被满足后,剩下的钱要么是达到心理层次的满足;要么探索精神层面的满足。

吴伯凡老师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的分享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用户不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茶” 付钱,但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 “茶” 而买单。

比如口感更好,形象更好但价格更高的喜茶等新茶饮,迅速替代了粗糙廉价的粉冲奶茶,成为 90 后 00 后中的新宠;再比如年轻的人群越来越愿意为一个品牌名称或者一个 LOGO 买单等等。

当然,还有比尔盖茨把自己的大部分钱都用做慈善;陈天桥把钱投在了 API 接口;Musk,把钱投资在新能源和探索外太空领域。

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在收入提高,基础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心理和精神层面产生的更高的追求。

二、如何寻找消费升级的创业机会

判断中国的每一个群体,

1/ 他们收入是什么样的上升的空间?

2/ 这个空间里上升出来的那部分收入,最大的比例是花在哪些地方?

这些即将被消费的地方,就是下一次消费升级的创业机会。

比如年收入 5 万至 20 万, 旅游是他们愿意增加的消费;20 万到 50 万,娱乐消费会有大比例上升;10 万至 100 万之间,则服装消费会成为一种共性… …

通常收入增多,每一项消费开支都会变大,但是并非同比例增长,多的部分就会出现消费升级的变化。每个个体的消费的变化就会合起来就是消费升级,里面变化越大的就是消费升级越大的机会。这时候如果有足够多的宏观统计数据,其实是可以判断和预测出下一波的消费升级,将会出现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曾经一代代兴起的明星企业,一定是抓住那个时代的消费升级的消费品公司。同理,最近游戏市场的火热,起源也在于当代人的收入水平达到了基本的吃饱穿暖后产生的,对娱乐的需求。而当人的收入超过现在消费娱乐的区间,游戏的热度一定会下降,新的消费方式将会产生,届时我们也许会像今天一样讨论:20xx 年发生哪些新的消费升级。

总而言之,任何商业到最后,都是满足人的需求。不同时代人的需求变化,就是最大的商业机会。

❤看完 2 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进一步:

1)邀请你加入下一期实战营(线上),还有少量名额:《创业复盘实战营》

2)知乎用户专属 “融资礼包”,限时领:

知乎用户 顺顺 发表

家里亲戚的烤箱厂订单供不应求。

知乎用户 柳叶刀 发表

今年,大消费或者消费升级得到了重点关注,很多个股在这个趋势下都有不错的表现。根据统计,大消费概念一共有 50-100 家上市公司。
逐一分类可以归纳有以下:
一、零售超市业  
新华都(002264)、永辉超市(601933)、苏宁电器(600361)、大商股份(600694)、友谊股份(600827)等
二、家用电器
美的集团(000333)、格力电器(000651)、老板电器(002508)、曲美家居(603818)、海信电器(600060)等
三、食品相关
涪陵榨菜(002507)、东阿阿胶(000423)、千禾味业(603027)、中粮屯河(600737)、海天味业(603288)、北大荒(600598)、双汇发展(000895)等
四、白酒饮料  
贵州茅台(600519)、泸州老窖(000568)、水井坊(600779)、洋河股份(002304)、山西汾酒(600809)、五粮液(000858)、伊利股份(600887)等
五、医药  
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西藏药业(600211)、上海莱仕(002252)、华兰生物(002007)、双鹭药业(002038)、恒瑞医药(600276)等
五、旅游  
丽江旅游(002033)、黄山旅游(600054)、凯撒旅游(000796)等 
六、服装  
雅戈尔(600177)、搜于特(002503)、七匹狼(002029)等
当然以上只是大概的一些统计,毕竟大消费或者消费升级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用、玩等等。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白酒股,消费升级,高端白酒都有不错的表现,而且整个白酒板块都走出了大牛市。同样的还有家电方面的,以美的和格力为代表,也是走出了很不错的行情。
当然,以上多数的股票,很多人称之为白马股。白马股是指长期绩优、回报率高并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股票。因其有关的信息已经公开,业绩较为明朗,同时又兼有业绩优良、高成长、低风险的特点,因而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往往为投资者所看好。
一般这类股票长线投资者最喜欢,因为根据以往的表现,未来肯定也不会太差,而且持有放心,不会有巨大风险波动,整体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我个人其实也是建议要有部分仓位买入这种股票。
当然了,除了以上的一些白马股或者已经有不错表现的大消费个股之外,还可以聚焦到其他的消费升级,或者在我们身边已经有显著变化的消费升级方面的情况。
就我自己观察到的例子,有些消费升级包括如下:
1. 付费音乐、付费会员视频、付费知识越来越多的被接受。尤其是付费音乐。
2. 智能设备投入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家居这一块。智能室内调节空调、风扇、加湿器、供暖、幕布投影、电视。影音娱乐系统、环境调节系统等等。
3. 电子游戏、体育健身越来越多的吸引年轻人。很多年轻人都在玩王者或者守望先锋等,还有一些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有自己的爱好,而且很愿意为这些爱好花费很多资金。
4. 连锁便利店越多越多,虽然连锁便利店东西不能比超市便宜,但是因其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
5. 对于吃的要求更多了,无论是日料、粤菜、川菜、湘菜等等,传统的低端小店都在慢慢的被淘汰。有个例子就比较直观,呷哺呷哺以前作为低端火锅非常火,但是这几年慢慢的就没有这么火了,所以呷哺呷哺顺势推出了高度火锅凑凑。
6. 出行对于住宿的地方更加讲究了,以前出行可能住个 7 天或者如家都觉着各种不错了,如今出差,很多人优先的选择还是全季酒店、四季酒店或者稍微高端点的酒店。还有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以前老一辈走亲戚,基本上都是住在亲戚的家里,现在走亲戚就已经习惯的直接住酒店了,而且还是要高端一些的酒店。
7. 同时,出行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和高铁,而且出行越来越随时化,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好比我之前举例的长三角城市圈概念,一天之内几乎任何时间都可以随时随地出行,不用担心没有高铁,不用担心回不来。而且家庭用车也趋于高端化。
**
**
8. 度假也是一样,以前的度假大家可能就在境内玩玩或者周边玩玩就好了,现在基本上对于不错收入的家庭,每年 1-2 次出境游都是很常见的。
9. 家长对教育行业的投入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教以及 K12 教育,很多家长花费巨额现金支出,而且这已经是一种风气,孩子们心中已经形成了这种观念,尤其是在大中城市里。
10. 养老以及殡葬行业。越来越多的子女会为自己父母安排不错的养老的地方,如果老人去世了,也会为去世的老人安排不错的墓地。

这种消费升级伴随着整个 80 后 90 后的成长愈发觉得越来越强大,80 后 90 后慢慢的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在各个方面,或者很多领域,很多 80 后都是中高层管理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强,所以对自己的消费就已经有不错的升级,同时,80 后的孩子,也会得到比以往年代更好的照顾,所以同时就对婴幼儿的产品也做了一次消费升级,还有就是 80 后的父母,也是同样一个道理,80 后也直接或者间接推动了父母一辈的消费升级。
整个这些消费升级的背后,就是一个产业的变化,例如,教育,这就是一个产业,从婴幼儿教育到 K12,很多公司都瞄准这一块,而且这一块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中产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一块的花费都是惊人的。如果在大城市中养孩子的家长可能体会会非常深刻。
80、90 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消费主体,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并追求品牌和品质。中国 “婴儿潮” 期间出生的 80 后、90 后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有了财富积累,已经进入了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期,并且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也更加开放和积极。这部分 80 后 90 后,估计就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且最庞大的群体。
所以每一种消费升级的背后,必然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变化,这些产业中必然也会有一些龙头。仔细去观察这些消费升级的场景,找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上市公司,一一找出来,提前布局,相信会有不错的表现。
-—————————————————–
本人个人公众号:liuyedao0323 欢迎关注

知乎用户 小诗晶 发表

上个月,我在杭州【2017 淘宝造物节】逛完了 108 家店,边逛边拍,剪了 1 分钟短视频。

逛完这些神店,我的感受是——
①网购已经不是单纯的 “买便宜货” 了,是买个性化、特色商品的渠道。

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国产本土原创设计、国内设计师品牌,愿意为好设计买单。

当前,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同时线下实体店也调价迎合市场,“线上线下同价” 成了新常态。

消费者除了商品本身,也关注 “美好的购物体验”。实体店给人带来的场景化购物体验,是电脑 / 手机屏幕不能替代的。

我隐约感觉,线下实体店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知乎用户 哈 sea 发表

自主汽车品牌纷纷推出售价在二十万以上、主打豪华设计的 SUV 车型。

知乎用户 德森 发表

难道不是 iPhone X 吗?

最近满屏幕都是 iPhone 8 销量遇冷的新闻,不光是忠实的果粉,普通手机用户都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持币观望。就连我隔壁座位的小姑娘都知道,iPhone 8 升级力度不够,还不如加点钱买 iPhone X。

不过 “加点钱” 这个就有意思了,要知道 iPhone X 比 iPhone 8P 贵了 1700,比 iPhone 8 贵了足足 2500,更不用说 iPhone 8 相比于 7 还偷偷地涨了 500 块。想到之前巴菲特解释他买苹果的原因,是他把苹果公司当成消费品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他把 iPhone 当成一种生活必需品。如果说一部 8000 块的手机算是“生活必需品”,这个升级应该算还挺明显的。

还是拭目以待看看 X 发售后的销量情况吧。

知乎用户 Liar 发表

steam 国区用户超 1800 万

知乎用户 史乐方 发表

正在西北自驾玩耍
07 年来敦煌,莫高窟人很少,现在不提前订票来了都看不了(都是 7 月底左右)
茶卡盐湖开发才三年,去了看到壮观的全国各地车牌的车流和人流。硕大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辆。
青海湖海南州自驾车流络绎不绝,海西住宿暴涨,海北也差不多。
祁连山自驾车流络绎不绝。
山丹马场自驾车流络绎不绝。

(茶卡拍个这样看上去人少的照片可得找好角度)
发个朋友圈,身边一堆朋友不是刚回去,就是在附近,要不就是准备来。都是自驾。
本来绕到哈密就准备回去了,咬咬牙,重新规划了行程,这次索性把北疆(含喀纳斯)转了。这绝对是旅游消费升级。

知乎用户 杨则非 发表

出去玩认识了一妹子,17 岁。关系熟了之后有次她约我打游戏,我随口问了句你闺蜜今天怎么不在。

“她们几个玩男模去了,我懒得去。”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我个人感觉是明显的消费升级,不知道那些说消费降级从何而来。

行,出国旅游非常多,周边的国家都去遍的白领不在少数,而且国内的大量景点的开发明显跟上了,很多新开发景点档次都非常高,蒙古草原,川西草原,甘肃沙漠等等景区质量相当高,看花,温泉酒店,赏月等等都非常流行,酒店档次高了而且价格不贵。廉航发展很快,现在廉价机票已经很普遍了加上高铁网络的铺开,出去旅游很方便。

吃,随着美团之类外卖团购的兴起,大家发现很多高大上的餐厅宾馆没有那么贵,在成都重庆,最好的自助餐也就是一百多一个人。火锅一百多一桌人也能吃的很好。很多档次都提高了,现在的花胶鸡,鲍鱼,人参,海产品,燕窝等等过去富人吃的东西,都是寻常百姓的东西了。美团的黑珍珠餐厅的是第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榜单,中国米其林价值非常好,很多网友照着这个目录用不高的价钱提高了享受。

穿衣服,现在量体裁衣再次成为了时尚,简单的买便宜衣服已经不是老百姓的选择,因为买便宜衣服不合身是不合算的。而且现在很多先进的衣服都变成了我们的追求,不管是面料材质还是各种其他的消费品质。各种化妆品洗面奶也多起来了。美容院的男士也多起来了,更多的在乎仪表。一件几千的西服已经稀松平常。

住,现在你不是简单的买房了,要求的品质小区都很好,北京那些老公房没有学区的现在都不好卖出去的。需要的是居住品质,而北京的新小区在郊区的配套不好说,但是房子本身品质都还是很好。而租房也升级了,现在专业的租房也很普及,大量的告别了过去的群租生活状态。

所谓的消费降级,主要是一些这几年因为劳动力上涨和环保问题,让一些过去的民营企业受到影响,感觉经济不好。这些粗放型的企业关闭,也是中国用电量放缓的一大原因。这个就被说成是消费降级了。

而拼多多的崛起本质是穷人的消费升级,让穷人发现原来真的还有这么便宜的东西,他们以前不能满足的消费欲望被满足了。而榨菜和方便面的销量大增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本来榨菜和方便面涨价了品质升级了,榨菜以前 1 元,现在是 2,3 元,品质包装都提高了,方便面现在高端方便面产值非常多,不再是以前那种一块肉一样的包包的。本来是非常好的消费升级信息,硬是被这些人解读成消费降级,记者的品质我不鄙视也难。

知乎用户 王子泊 发表

所谓的消费升级,只是没钱还需要装。
今天下班后在公司多加了一会班,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回到租房楼下已经是近 9 点了,于是顺着惯性来到了经常光顾的那家小餐馆,走到门口的时候,因为干净整洁而显得宽敞的座位上所剩只有两三位顾客了,很少在就餐这件事情上犯选择困难症的我照着菜单点了一个干豆角肉沫饭,服务员告诉我,这个菜没了,于是我又选择了另外一个,服务员抱歉地说,我们大部分的菜都没有了,要不你看考虑一下面食怎么样?中午一个人去吃的面食,晚上确实想吃饭。于是我出来了,来到了另外一家经常光顾的小吃店,结果结局跟前面一样。这种情况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不得已,回家以水蒸蛋和酸菜、罐头解决了晚饭问题。 我所在的社区远离深圳繁华地带,按几年前的概念来算,属于关外。近在楼下的小餐馆大多是管理比较传统的模式,我刚搬到这的时候试过几次,就再也不想进去了。从今年年初新开了一家长沙米粉店,开业的第一天就把我吸引进去了,装修极简清新,店员全都是 80,90 后的年轻人,穿着合身的白色体恤,显得精神有活力,在整个街区甚至有点格格不入。对于这样的另类,我当然不能放过,刚开始的时候菜单数量很少,记得不超过 10 个,人均消费大概在 15-25 之间,可每一个菜都是小炒,配一个现做的豆腐汤。虽然不及家常菜,可在的小餐馆花这个水平的价钱已经非常划算了,最重要的是,我坐在里面的就餐体验非常好。上个月,开始有了第二家,装修风格和菜式内容虽然不一样,可就餐体验有过之无不及,还设置了很好的音响效果,轻音乐、钢琴曲,甚至还有古典音乐。 这两家店目前都很少遇到顾客爆满的时候,但每天的来用餐的人数基本都相差不上下,多去几次之后还经常可以看到熟悉的面孔。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人群。平安夜的时候还给到店就餐的顾客都准备了一个礼盒装的苹果。 回到文章开头我遇到的情景,在这两家店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哪家餐馆会有你点了而没有的菜,虽然你有时候吃到不新鲜的食材跟老板反映,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给你解释,说“我们都是今天新鲜买的”,但真实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生意来了不做才傻子。而这两家的服务员真诚地告诉你“我们这个菜今天卖完了”,不用任何解释,我就知道了,你们真的每天都是新鲜的食材。 从去年开始就在提 “消费升级” 这个概念,总结的关键词就是高性价比、买点好的、注重体验。我除了在知识付费,以及网购有所体验外,身边的线下服务真不太明显,但这两家店在楼下的出现让我有所思考。 第一、专注做好产品和服务,但不讨好客户。从每天限量就大致知道产品的品质一定不会差,店面的装修,以及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大大提高你的就餐体验,但老板和服务员都不会低姿态讨好客户,提示不要多点浪费等要求。 第二、不急着马上扩散用户,而是经营好老客户。开业当天没有放大的音响、门口摆放的花蓝、甚至散发传单,优惠券等,只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呈现,吸引那群喜欢他的人。用市场营销的术语来说,叫精准定位投射目标市场。 第三、不是一味地为了赚钱。在就餐的时间段有足够多的差不多固定人群消费,九点多钟所有的菜都基本卖完了,可以早早地打烊,早早地休息或是忙其它事情,而不是像其它店一样,每天剩下一大堆的菜,一直守着陆陆续续前来的零零星星的客户,生意没几单,时间却耗在那里。 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说“经济形势不好”“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但他们却没有看到,很多新兴的创业团队现在活得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刘君义 发表

从这几年国内电影票房逐年升高,就能看出端倪。我看主要因素就是民众兜里有钱了,能负担得起看电影消费的人变多了,或者是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人们不爱存钱变得爱消费了,甚至是负债消费。电影质量并没有本质提高,但票房却是确确实实提高不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咋没人提到处都是的 “消费分期” 啊…

去实体店,伴随着喇叭里广播员的一套套顺口溜广告词,引导牌易拉宝写着分期机构,LED 上的广告文字是分期优惠,甚至商品旁边直接就有分期价格…

没有信用卡没关系,掏个身份证说办就办了,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脸笑容帮你跑腿儿…

这种现在很常见了吧,家具家电、各种智能产品、摩托汽车,甚至美容医疗和出国留学….

上网买东西,分期更多,一些购物网站也会直接打着
“只要 ** 元,啥啥轻松带回家”。

“过年买点啥啥啥,** 元就让老妈笑哈哈”
你就这样轻松进入了分期产品通道…

没钱买啥也不耽误,商家让你觉得腰板儿都硬了……

你这是 “让爸妈早享福”
你这是 “犒劳自己,不再等待”
你这是 “爱 Ta,就给 Ta 最好的”

听听,多美~

其实吧,这种 “消费分期” 也是小额贷款,但它一方面弱化了 “贷” 的印象。另一方面确实打通了购物场景,资金的流转用户只通过记账形式来实现。

有一些是独立运营的小贷业务公司,也有商家自己开辟金融部门,某宝某东某品会,或者一些大众品牌官网专卖店直接的分期通道…

想得到的不用先攒钱了,或者不用攒 “那么多” 了。

商家给了消费者消费 “能力”。而现在消费者一般都认同一个道理:

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

卖更贵的,用更好的,这事儿真是两方都喜闻乐见。

所以消费分期的发展,我觉得也是全民消费升级的一个印证。

知乎用户 陈欣 发表

单从某几个表面现象来论证全面的消费升级未免有些武断,需要回归本质,兼顾全面。
对于消费升级的研究,有两个朴素的维度,一个是商品精细度,一个是商品平均价格。大白话说就是市场上各行业细分品类数是否在增加?市场上各品类平均价格是否在上涨? 这两个现象是整个市场全面发生,还是聚焦于某几个领域?

先占坑… 之后补充案例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VO 的品牌圈(16586448)

https://t.zsxq.com/yRv7YRN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跨界联名的智商税,我一分也不想掏

跨界联名是个筐,什么品牌都往里装/pixabay 联名再潮,跨界再新,借别人的火,炒自己的冷饭,最后就留下的只能是被时代抛下的滞销货。 你永远也想不到,那些看起来根本不搭界的品牌联名起来脑洞有多大: 鸡尾酒品牌RIO和英雄牌墨水合作了,是好 …

不要让上帝自己动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64篇原创 1 1853年,鞋坊学徒赵廷拿了万两白银的投资,从此我们穿上了内联升布鞋。 1862年,北京城内一个木工因为钟爱桌椅木艺,跟人合股经营硬木家具,从此我们用上了龙顺成家具。 1877年,富二代吴锡卿继承家族产业, …

不要让上帝自己动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64篇原创 1 1853年,鞋坊学徒赵廷拿了万两白银的投资,从此我们穿上了内联升布鞋。 1862年,北京城内一个木工因为钟爱桌椅木艺,跟人合股经营硬木家具,从此我们用上了龙顺成家具。 1877年,富二代吴锡卿继承家族产业, …

15000字看完lululemon增长攻略

如何用一条瑜伽裤,撬动运动服饰市场? 一个伟大的故事通常来自于一个有趣的开始。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2018年发布的品牌自传《Little Black Stretchy Pants》揭示了lululemon成长之路 …

2016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中 15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去年的早些时候,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何看待上海外来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现负增长?,用了一个和人口高度相关的指标——居民用水量。无论是通勤还是居民用电,都可能会受到不少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空调用电量)。从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