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一位医生
高医生的告别仪式在纽约市北边的芬克里夫墓园举行。列车从曼哈顿42街的中央火车站出发,即将到达135街的时候,突然右拐,过桥离开曼哈顿,继续一路向北。厚厚的云雾里,我隐约看到了135街西侧那栋医生生前居住的大楼。 春天的时候,我和一群哥大学生 …
每逢清明节,都有无数人跳出来赞美传统,说中国人历来敬畏祖先、敬重逝者,美好情怀世代相传,老实说我对这些说法是一个字也不信。几年前于贵州旅行时,在锦屏县隆里古城偶遇出殡。当地人的风俗与平时所见不同,送葬队伍十分庞大,足有两三百人之多。前面的队伍敲锣打鼓,仿若仪仗,却又不是那种悲伤的唢呐声,反倒如喜庆一般。觉得好奇,便多看了几眼。
小城只有一条主街,所以游客只能站在路边石阶上等待出殡队伍过去。只见旁边一对夫妇捂住女儿的眼睛,嘴里说着“不要看,不要看,这些看了不好的。”
为什么“看了不好”?恐怕是怕“沾染晦气”吧。我相信,如果这对夫妇早知道会碰上这个场面,可能就会换个时间再来。
在现实中,很多中国人对死亡这个事情非常忌讳。平时遇到出殡队伍会觉得晦气,去墓地更是要做足辟邪措施。如果你闲着没事干跑去墓地,长辈多半认为你是犯了神经病,还会担心你撞邪。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悖论:很多中国人最讲究敬重祖先,但嘴上说得好听,一年到头也就清明时节去拜一趟祖先——当然,很多人会说自己心里有,不过我内心存疑。
布拉格高堡公墓▲
南方的闽粤桂黔等省份有在厅堂摆神台拜祖先的传统,每日上香,但如今的城市年轻人也很难接受新居装修时留一个神台位,所以这样的传统也越发式微。可以说,大多数人与祖先的“沟通”机会,也就是清明扫墓的那一天。而且即使是这一天,很多人似乎也很“嫌弃”,一边敬着祖先,一边担心碰上什么“脏东西”。
有一次,我在所居小城里探访古村落,出来后打算去另一个村,导航设置了一条最快路线,结果开着开着才发现,导航APP百无禁忌,让我直接穿过本地的公墓。若是换成某些人,肯定大喊晦气。我倒是跟导航APP一样百无禁忌,不但没有避开这条路,还中途停车,走上半山腰,在自家祖先的墓碑前拜了拜。
说实话,虽然我百无禁忌,但非清明时节去拜祖先,这还是第一次。偌大的公墓占据了几个山头,似乎只有我一个人,一座座墓碑包围着我,记录着一位位远去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的过往,可他们分明合力造就了巨大的天地苍茫感,让我心生敬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与自家先人也建立了某种沟通,是以往未曾体会过的真正的沟通。同时我也在想,一座容纳了这么多逝者的公墓,每年只有清明时节才人头涌涌甚至塞车,平时时常空无一人,说明了什么呢?
奥地利玛利亚沃特的公墓,面向无敌湖景▲
这样的情境,让我想起了曾在波兰一座墓园里的经历,也是一段我曾多次在文章里写到的经历。
作为一个百无禁忌的旅行者,我除了热衷寻访名人故居之外,还一向有逛墓园的爱好。我的朋友贾葭喜欢探访名人墓地,我也喜欢,但更喜欢的却是普通人的墓园。在欧洲旅行时,教堂旁往往有当地墓园,我总会进去逛逛。
西方人对死亡和逝去者的态度,与东方人大相径庭。东方文化给死亡赋予了很大程度的神秘感,也因此多了些禁忌。而西方文化面对死亡则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生者与逝者并不存在很明显的界限和距离。
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人骨灯▲
也正因此,中国城市的墓园往往远离市中心,买房后发现对面山头有墓地而打官司的事件也并不罕见。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墓地是需要避忌的东西,是不能在日常见到的东西。但西方城镇的墓园并不会远离市区,往往在市中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许多墓园早已成为景点,比如布拉格的犹太公墓和高堡公墓。最著名的当属捷克库特纳霍拉的人骨教堂,它收藏了四万多具人骨,连教堂里的吊灯、圣坛、十字架和圣杯等都是由人骨制成,教堂外还有当地的墓园。在国内许多旅行攻略里,常称之为“恐怖教堂”,但说实话,我曾两次探访它,始终只感到神圣,从未有恐惧感。
我最喜欢的,是总能在墓园里见到当地人。而我所要提到的这段经历,便因人而美。
那是一个夏日傍晚,我驾车离开波兰奥斯维辛。因为当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里见到太多残酷的历史印记,我的心情难免压抑低落。途经小镇郊外的一座教堂时,我临时起意,选择下车进去看看。
这座白色墙身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外观寻常,不过恰好位于十字路口,十分显眼。夏日的中欧地区,十点左右才会天黑,九点多方是黄昏,此时才七点多,依然艳阳高照,蓝天如洗,连一丝云彩也见不到,越发衬得教堂外墙的洁白。
欧洲教堂本多,我去过的也早已数不清,可不知怎么,偏就想下车看看这座寻常的小镇教堂。走进院落,绕过已锁上大门的教堂,便能见到后院大草地上的墓园。
这也许是奥斯维辛人的主要墓园。它与二战无关,与集中营无关,就是当地人的埋骨之所。就像欧洲其他地方的墓地一样,墓碑各异,摆满鲜花,大理石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打在花瓣之上。一位中年女性侧身坐在一座墓碑前,正与墓中人私语。她与墓碑一起沐浴于阳光之下,见我走进来打破这片宁静,她冲我微微一笑,点头致意。
奥斯维辛的当地墓园▲
那一刻,在集中营遗址中所压抑的情绪烟消云散,我真实感受到了尘世间的“小确幸”。
我无意去比较东西方文化在生死观念上的差异,因为它有太多历史因素,早已根深蒂固,但我仍认为:一个对出殡场面、墓地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很难对自己逝去的先人有什么真正的尊重。如果我们将与先人的沟通变成一年一度、清明时节才有的“仪式”,那么这种“仪式感”也未必那么真诚。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高医生的告别仪式在纽约市北边的芬克里夫墓园举行。列车从曼哈顿42街的中央火车站出发,即将到达135街的时候,突然右拐,过桥离开曼哈顿,继续一路向北。厚厚的云雾里,我隐约看到了135街西侧那栋医生生前居住的大楼。 春天的时候,我和一群哥大学生 …
**CDT 编者按:**近期,有知乎网友在提问 “为什么都在担心中国的产业转移?”(2022 年 9 月发布)下作答,该回复遭到了 404。 以下是知乎用户 @道朗马泰尔 的回复全文: 因为中国大部分人,并不是父母早早替自己把未来的路铺好, …
高瓴资本把总部搬到新加坡,其创始人张磊也移民新加坡,成为最新加入新加坡的大佬的一员。 前几天还看到一个新闻,马云的太太到新加坡买了不少房产。 可能更具标志性的是泰勒-斯威夫特在新加坡要连演6场。此前,新加坡给人的印象是发达、法治和勤勉, …
原创 昧拾金 再昧拾金 再昧拾金 微信号 gh_ef52ad95f1be 功能介绍 Нравится, не нравится, империя развалится. 尤利娅·纳瓦利娜娅 遗孀 廖沙,谢谢你给了我26年绝对的幸福。是的,甚 …
昨天关于“何伟卖车”的文章没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必要给大家汇报一下,已经有一些人联系了帮何伟卖车的朋友,大概率能够成交,非常感谢大家。 其实我也有一个私心:如果实在没人买我就买下来,作为有杏书店的一个“流动书摊”,上面放何伟的书,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