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事实是:很多人并不爱“真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小学生秦朗巴黎丢作业”,曾经为微博贡献了好几个热搜。现在警方搞清楚了,这个视频是按照剧本演的,主创(一位女网红)按照警方的要求道歉了。机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为这个处罚叫好,“编造假新闻”太可恶了,必须受到惩罚。

但是我认真看了一下女网红道歉视频后面的评论,发现80%以上的留言都是表态支持她。

“不会取关的,这个真假其实不重要”,是更有代表性、更主流的声音。过去一段时间,警方处理了不少类似事件。比如,山东的婆媳矛盾,媳妇儿怀孕的时候婆婆不照顾,现在婆婆生病,媳妇儿只给她吃方便面……此事也是反响极大,很多媒体去求证,最终证明是“摆拍”。

机构媒体的恼怒是双重的:一方面,这种假的、摆拍的东西,流量要比机构媒体的作品大得多,拥有更多读者和观众;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得不跟着这些摆拍的东西走,把它当成是“新闻线索”去核实。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状,被假的东西耍得团团转。

像我这样在媒体工作多年的人,认为“真实”是最重要的。我们对真实有一套“标准”,比如,双信源原则,交叉证据等等。

一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可能是首要的,也是是否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但是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当今的时代,“真实”本身似乎并不重要。不要不承认。比如,在滤镜和PS时代,有几位女性朋友发朋友圈的时候,会发自己的“素颜”照片?如果是和女性朋友一起合影,我都不会擅自发布那些照片,因为这可能让人不快。微博热搜,几乎每天都有几条看上去像是新闻的,但是点进去却只是一张截图,上面的内容根本没有所谓的“5个W”,很多都是段子,或者改编的。相比之下,那些自编自导、摆拍的视频,其实更容易鉴别一些,因为那种小团队的、素人的演技,毕竟有限。这是新技术时代的根本逻辑。人们正在混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而且在把这当作“科技创新”,当作风口。所谓的VR,就是让假的更像真的;而媒体的转型,进行更多“非虚构写作”,其实是强调写作,写出更好的文本,让“真的”更像假的。

机构媒体在批判网红,他们假装不知道,自己也在背离传统的“真实至上”原则。

看一下机构媒体官方账号的标题,“突发!日本地震”,诸如此类的“标题党”,即便是顶级的、严肃的媒体,都迷恋于此。

结果点进去看,不过是一个五级地震,但是编辑知道很多读者在渴望日本大地震——这种迎合,其实比“秦朗丢作业”可恶多了。

我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一定要诚实。我唯一一次挨打,就是偷了父亲的扑克牌到学校玩,被老师没收(其实那扑克牌也是我爸没收学生的)后,死活不承认说自己拿了。

我爸踹了我一脚:记住,打你不是因为你偷拿扑克,是说谎。当时有好几位老师围观。我那时很幼稚,没有反问他们一句:你们平常讲的都是真的吗?要到很多年之后,我进了媒体工作,才明白这一点。

“求真”未必有什么收益,而且就是痛苦的旅程。求真是一种社会责任吗?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没确立这一点。

但是我个人愿意更真实一点。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没什么创造力,没有什么大的贡献,很多人干脆认为已经是垃圾时间,保全自己最重要。

如果能更真实、坦诚地呈现自己的想法,也算是给历史留一点证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一个新闻菜鸟和“新黄色新闻”的同床异梦

原创 慕寸言 我遭遇了性别歧视 我遭遇了性别歧视 微信号 genderdiscrimination 功能介绍 他/她们说没性别歧视这回事?私信我们说说你的故事~!这里,是你安全的树洞。 我想,谈论让媒体如何的应然是简单的, 而那些“真正重要 …

为何我们总能选对“最差劲的处理方式”?

某地有个宾馆修停车场,应该是扩建影响到了周边小区,再加上酒店为了方便把十字路口圈了起来,导致业主和市民纷纷跑去投诉。 原本到这里都属于“正常矛盾”,也就是说正常解决就好了。坏就坏在市民报警后,一个带着徽章、类似干部的人(也可能只是酒店领导) …

谁把媒体变成了这样?

三天前长峰医院火灾重大事故,中午出事,晚上报道。期间隔了八个多小时。 昨天马斯克星舰发射后坠毁,国内无数媒体追更到深夜,搞得好像他们发射了火箭一样。 我不禁好奇,媒体是怎么了?面对国内的负面,忐忑不安,想报道却又瞻前顾后,拖到最后舆论已经炸 …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留学生日报?

知乎用户 Symphony 发表 留学生日报一边让耐克等品牌滚出中国,一边又大大方方地在自己官网合作伙伴里写着耐克,整天摆个花瓶女主播讲讲没有什么深度的东西,就能在 b 站有近百万粉丝,怎么说呢,挺恶心的 知乎用户 Termi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