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重庆城管执法被摊贩糖葫芦刺喉?
知乎用户 韩德雨 发表 想起来一个古老的笑话: 我的当事人故意杀人未遂,判 7 年。——法本 我的当事人只是故意伤害,判 3 年。——法硕 我的当事人就是想喂城管吃个糖葫芦,属于过失伤害,判 1 年。——法博 我的当事人当然是故意杀人,但 …
以前说,人的悲喜并不相同
现在才知道,悲喜并不由你
山河四省官员搞经济,确实很可爱。州官半夜撬锁,强迫百姓点灯。
前天曝出,晋省云中郡古城商店得到通知,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间,无论有没有市民、游客,商铺必须24小时亮灯。
理由是,给游客最好的体验。
可是,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这是官家的事,我的店铺内我做主。
可是不,晚上11时,商铺接到警员电话,要求必须开门。当商铺表示不愿意,警员直接翻脸:「这不是在通知你。你给我发个消息,就说你同意开门。」
然后就悲剧了……
监控显示,电话一挂,不顾商户反对,几位身着荧光色警服的人员撬锁入门,大摇大摆走进去开灯。
反正,领导的讲话比法律的级别更高,如果有破门的指控,有下命令的领导担着。
为了给自己卸责,他们还不紧不慢地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着破门开灯全过程。
开了灯还不算完,两位警员还把锁给换了!
这倒是一劳永逸,可保证整个春节期间灯都不熄,领导看着就开心。
营造氛围的行动立竿见影,整个古城,达到97%的人都同意24小时开灯。
在畅亮的灯光下,游客顺便欣赏了云中官家过后,被拆掉的狼藉门锁:
可是,干得这么漂亮,最新的消息是,区委办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看到这个事也很惊讶,确实不合适,相关部门也正在处理。
好了,化妆师把粑粑糊自己脸上了。
估计领导只要求了亮灯率,绝对不会亲自指示破门亮灯。
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晋省如此,中原怎可落下?
同在一月中旬,许昌一商户见到城管就老鼠见了猫地躲进店里,没成想,城管一进门就把她的东西成箱成箱往外搬,后面跟着的城管手里还拿了张表格。
店主正想开口解释最近几天,自己安分守己没有乱摆摊。
一听这么解释,城管反而更不高兴了,这个时间就是要摆摊,就是要大力地摆摊,多多地赚钱。
结果只听见那城管:「过年生意好,赶紧多出来摆摊赚钱。」
当城管把备案表推给商户时,商户犹豫了一下才在单子上签名。
看,不让摆摊是对的,影响市容;必须摆摊也是对的,发展经济。
让你发财,不发不行;让你乐观,不乐不行。
同样的,该你哭时,不哭不行。
1976年9月18日,京郊一村收看主席追悼会转播,一位社员觉得无聊,从兜里摸出一颗花生吃,被书记大吼指责破坏追悼会:「革命群众悲痛万分,你还高兴地吃东西!」
因为一颗花生,社员被指反革命,获刑8年。
好在时代也有变化,这次没亮灯的,没有被抓去判刑。
有什么变化吗,有;有什么变化吗,又好像没有。这几十年来,奉旨摆摊、奉命亮灯、计划发财,一应悲喜皆操之于官。
如今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他们终于急了,要拼经济。
但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的这种做法,就是问题本身。
我写了那么多家传,发现许多成功的家庭,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奋发,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价值。无论欧美,还是立国仅200余年的澳洲,孩子们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
讲述关于我们的世界、关系和自我的故事,是我们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浙江人为什么从小学习好、会做生意?早在南宋就义利并举、农商互藉了。我写的这部家风作品,9月上市当月就登上浙江省好书榜:
◆ 推荐阅读
知乎用户 韩德雨 发表 想起来一个古老的笑话: 我的当事人故意杀人未遂,判 7 年。——法本 我的当事人只是故意伤害,判 3 年。——法硕 我的当事人就是想喂城管吃个糖葫芦,属于过失伤害,判 1 年。——法博 我的当事人当然是故意杀人,但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老人可能涉及到占道经营,但是违法应该由执法机关依法定职权、法定程序来纠正、处罚,一群黑衣人仗着人多势众强抢老人的甘蔗,算什么呢?无论是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的 “扣押” 行为,还是作为行政处罚措施的 “没收” 行为,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第一,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既是群体,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服务的方式应当是真诚的、客气的、文明的。 第二,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人民谋幸福。既要为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又要照顾到一个个鲜活个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历史典故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洞察世情人心,即便跨越百年千年也不会过时。 这不,山西大同,历史重现了。 为了让景区看起来欢乐祥和,灯火通明,大同市平城区一古城景区给全体商户下发了《倡议 …
原创 狐狸罐头 四环青年 如果城管执法的自由裁量只剩下处罚小商贩,而没有宽待小商贩的表现,所谓的“酌情处理”“从轻处罚”,也会让人感觉是恃强凌弱。 **文 **| 唐凯兰 12月4日、5日,广州与宁波两起与城管相关的新闻,让人一言难尽。 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