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8%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by , at 19 April 2022, tags : 疫情 一季度 经济 投资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第一季度的商品房销售量、手机销售量、汽车销售量、邮政快递业务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是全面下滑的

知乎用户 梁肖松 发表

社零售……

奇迹数据……

大家自己去看吧……

报告里有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之前粉饰太平的机构有点多,很多机构都预测 5% 以上。 我在 3 月 30 号就写了一季度 GDP 低于 5%。

还是那个问题,二季度很有可能还是本年度的 “经济底”,大概率比一季度还要低。如果一季度和二季度都低于预期,那么全年 5.5% 的目标怎么完成?

另外一个问题,就业压力大,3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马上就到了 6% 的警戒线,已连续 5 个月回升,那么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一、关于拉 GDP 方面大胆预测下 :

1、重启大基建

**但是现在的基建不是之前的修路修桥,而是新能源基建。**比如戈壁滩的光伏、海上的风电、西南地区的水电、储能设备。

2、房地产适当放松

地产税再次延迟,开始推首套优惠和改善型住房,一些经济不怎么行的省会肯定都会放开。

3、数字城市

这次疫情管理成本太大,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或者是预防下次的突发事件,那就是数字城市建设,更多的传感器,摄像头肯能会更多更智能。从昨天某头部安防公司的年报也看出了这个趋势。

4、一带一路加强版

国内消费短期内看不到太大希望,所以出口的大主线不会放,会迎来跨境的一波政策红利期。尤其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

5、力推生娃

不管二胎、三胎还是首胎,未来大概率都会和个人税务挂钩,甚至体制内单位和升迁挂钩。

中国传统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苦着娃。没娃哪有消费?

6、农村建设

还是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下就业问题。

二、关于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是应届生,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1076 万人的历史新高,很大概率,毕业就失业。

1、增加考研比例

让本科生先继续读书,在学校先卷卷。

2、体制内单位增加应届比例

3、鼓励创业

这招,只能适合极少数精英应届生。

那么还有大量的社会人就业如何解决了?

目前感觉只能靠灵活就业了。。。

可能外卖和滴滴 要开始内卷了。。。

知乎用户 尊尼小叔​ 发表

数字真的很难看

老李当年开经济学讲座,解释当年为什么要保 7%,因为 GDP 增长每下降 0.1% 就有 100 万人失业。从当年掉到现在 4.8%,差不多每年都有百万规模的新增失业人口。

目前官方统计城镇失业率一季度为 5%,三月为 5.8%,但我们知道这还没算农民,只算了登记失业的人。实际的失业率高得不敢想象。因为 3 月份封城,造成了 0.3% 的人口失业,差不多 400 万人被失业。

若是今年的 GDP 目标是 5.5%,那么意味着第二季度就需要动员将近 1000 万人口的就业。请问,怎么动员?

知乎用户 zc-brant 发表

感谢邀请。

4 月 18 日,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8%。

总体数据比预期差,也比目标差,

几乎所有分项数据都很差,可见当前经济增长压力相当大。

1、总体数据:比预期差,也比目标差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7017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8%,比 2021 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1.3%。

对比一下,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 5.5%,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目标值;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 5%,一季度经济增速也低于预期值。

2、消费:一直下滑,不断恶化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环比下降 1.93%。

受疫情影响,断供的家庭数量急剧飙升,消费起不来也在预期之中,数据也显示,消费数据一直在下滑,不断恶化。

负增长?这种数据好像只有 2020 年才出现过。

都是因为防疫措施导致无法消费,但是和 2020 年相比,好像情况又有不同,疫情第三年,一个新情况是:没啥钱了,消费需求也少了。

3、房地产行业继续萎缩,没有复苏迹象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 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1046 万平方米,继续下降 13.8%;商品房销售额 29655 亿元,下降幅度 22.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失速,已经降低至 1998 年市场化以来最低的增速,上一个最低点是 2015 年的 1%。

一季度,全国各地出台了上百项刺激楼市的政策,但是房地产销售仍然毫无复苏迹象。

4、出口增速腰斩,疫情差优势慢慢消失

一季度,我国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这个数据看起来不错,但是注意一下,2021 年我国的出口增速接近 30%,这个数字已经腰斩了。

2020 年下半年和 2021 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拉动力量就是出口,这两年搞外贸的企业也赚了不少钱。

随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制造业国家疫情基本 “稳定” 和复工复产,2022 年我国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数据是我在上图中圈出来的,可以看到居民部门的现金流是增加的,但是消费和房子的数据是下降的。显然这是消费信心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大家倾向于更加保守,投资消费储蓄上选择了储蓄。同时地产的销售数据就在下滑,即便很多城市都在放松政策,但市场却没有买单。

在影响经济的三驾马车里,消费和房地产投资都很惨淡,社会消费增速竟然为 -3.5,房地产销售更是低至 -22.7%,也就只有出口一些红利了,之前本以为由于疫情原因,一季度情况会很差,这么看应该是数据还没体现出来。

总之,经济增长压力相当大。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什么境地呢?有一个大前提是,今年经济增速必须保持相当高的增长,也就是 5.5%,这个目标我们之前说过,相当高。

但是呢?一季度经济又相当差,增速只有 4.8%。二季度开门黑,全国各地都爆发了疫情,投资、消费、出口均受重仓。

如果供应链恢复不了,上半年经济相当差劲,那么只有靠下半年下猛药,才能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如何刺激内需,是解决当前经济的关键。在这些行业中,餐饮和零售多半都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知道它们对全国经济总量的贡献度超过 6 成。盘活这部分受困行业对完成全年 GDP 增长目标而言,都意义非浅!

3 月份上海疫情影响还没那么大,到 3 月底才开始批量停工停产,相对而言,4 月份受到的影响更大,所以二季度保经济的压力会更大。

全年目标是 5.5%,一季度 4.8%,而目前上海依然没清零,二季度压力非常大,全年要保 5.5% 的话,基建和地产,要大大发力才行了。

**总的来讲,市场恢复信心的关键在于国内疫情,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了太大的不确定性。**老百姓害怕疫情持续,收入降低,加大储蓄力度,准备过冬。一些企业受到了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被疫情吓着了,都没什么动力加大投资,都怕投资打水漂。

周末看到一句话特别有道理,无论怎么降准降息,都不如上海解封来的有意义,都不如给大家一个防疫的时间表来的有价值。

因此,无论是经济复苏的关键,还是股市复苏的关键,其实都是两个字,疫情。

国内疫情实现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回到常态,有清晰的战胜疫情的时间表,才是经济和股市复苏的关键,其他都是扯淡,再多的刺激政策,意义也非常有限。

有疫情在,大家就没有安全感,花钱也束手束脚,更别提拿钱来投资了,人只要一没信心,就容易低估利好,高估利空,天天鬼故事,这还怎么玩。

市场与经济的未来,早已在上世纪的《论持久战》中给出答案,建议不论散户还是机构都读三遍:

“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场持久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认清自己的发展现状,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经过持续长久的奋斗,最终的胜利会属于自己。”

结合眼下的经济局势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疫情的影响在逐步走出其最糟糕的时候,疫情对于国内经济影响最大,最惨烈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

对于市场来说,未来疫情影响消退的速度,国内彻底摆脱疫情影响的进度会进一步影响市场预期,疫情也将成为影响今年经济运行,股市运行最重要的因子。

当前市场博弈情绪相当严重,需要保持逆向的思维,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生鼎沸时,至少未来一个季度,市场都会弱势震荡,管理好仓位做高抛低吸,市场总会嘉奖耐得住寂寞的人。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 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或者直接在文章和回答下面留言,能答的,清流都会解答。

知乎用户 清流财记​ 发表

这个数据看起来还是比较真实的,挺好的,之前真怕官方数据报 5% 以上,现在看有这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式反倒可以乐观起来了,加油吧!

知乎用户 西瓜气泡美式 发表

一季度有春节,第三产业增加值却不高。第二季度一直是恢复增长的季度,又碰到全国疫情影响严重。上半年是不看好了。

知乎用户 Bill Han 发表

抗疫期间生活在中国,你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四两 bo 千金 发表

大外媒普遍预测百分之 4.0,百分之 4.2,

现在外媒惊呼竟然预测低了。

知乎用户 M28 星云星主 发表

看失业率和法拍房这两项数据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从 3 大产业来看肝脾肺肾表现良好,但造血的心失业率在提高不利于冲击 5.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疫情不控制好会进一步影响整个失业率,会再一次把肝脾肺肾伤害一遍

中国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 10954 亿元,同比增长 6.0%;
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 106187 亿元,增长 5.8%;

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 153037 亿元,增长 4.0%。

此外,数据还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总额 94151 亿元,同比增长 10.7%。其中,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进口 41891 亿元,增长 7.5%;最终,1 季度,中国贸易顺差 10369 亿元。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平稳增长

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8%。气象条件总体良好,农业生产服务持续加强,春耕备耕平稳有序推进。据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大豆意向播种面积增加较多。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 2395 万吨,同比增长 8.8%,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 14.0%、3.6%、1.4%;牛奶产量增长 8.3%,禽蛋产量增长 2.5%。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42253 万头,同比增长 1.6%;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 4185 万头。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较好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7%,制造业增长 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6.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4.2%、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7.7、1.6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股份制企业增长 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2.1%;私营企业增长 7.6%。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 140.8%、24.3%、10.2%。3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环比增长 0.39%。3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49.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5.7%。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1576 亿元,同比增长 5.0%。
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一季度,服务业继续恢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0.8%、5.1%。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2.5%,其中 3 月份同比下降 0.9%。1-2 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6%。3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46.7%,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53.6%。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55.0% 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市场销售保持增长,网上零售较为活跃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94292 亿元,增长 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4367 亿元,增长 3.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 98006 亿元,增长 3.6%;餐饮收入 10653 亿元,增长 0.5%。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9.3%、6.6%。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0.6%、7.6%。全国网上零售额 30120 亿元,增长 6.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5257 亿元,增长 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3.2%。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环比下降 1.9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 亿元,同比增长 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8.5%,制造业投资增长 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1046 万平方米,下降 13.8%;商品房销售额 29655 亿元,下降 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6.4%。民间投资 59622 亿元,增长 8.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32.7%、14.5%。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37.5%、35.4%;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1.3%、19.0%。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23.8%、17.2%。3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 0.61%。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 94151 亿元,同比增长 10.7%。其中,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进口 41891 亿元,增长 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10369 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13.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63.2%,比上年同期提高 1.8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8%,比上年同期提高 1.4 个百分点。3 月份,进出口总额 32065 亿元,同比增长 5.8%。其中,出口 17535 亿元,增长 12.9%;进口 14530 亿元,下降 1.7%。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1%。其中,城市上涨 1.2%,农村上涨 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 1.3%,衣着价格上涨 0.5%,居住价格上涨 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6%,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5.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2.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 1.7%,鲜果价格上涨 6.9%,鲜菜价格上涨 3.7%,猪肉价格下降 41.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3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5%,涨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环比持平。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8.7%。其中,3 月份同比上涨 8.3%,涨幅比上月回落 0.5 个百分点;环比上涨 1.1%。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11.3%。其中,3 月份同比上涨 10.7%,涨幅比上月回落 0.5 个百分点;环比上涨 1.3%。

城镇新增就业扩大,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285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上升 0.3 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6%;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6.3%,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9%。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6.0%、5.2%。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3 小时。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17780 万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45 元,同比名义增长 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32 元,同比名义增长 5.4%,实际增长 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78 元,同比名义增长 7.0%,实际增长 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 6.6%、5.4%、6.1%、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 2.39,比上年同期缩小 0.0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8504 元,同比名义增长 6.1%。

观点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经传股事汇 发表

我们先看看今年啥目标

这个目标从何而来?

2021 年,我国 GDP 达到 114.4 万亿元,突破 110 万亿元大关。与上年相比,我国 GDP 增长了 8.1%,2020-2021 这两年平均增长率为 5.1%(拉平疫情期间的波动)。所以 2022 年的目标略高于 5.1%。

怎么拆解?之前听过余永定老师关于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享,有如下分析

再看看 Q1 的实际:同比 4.8%!

压力给到 Q2、Q3、Q4!

老大疲软,老二、老三、老四能不能强硬起来?

需要很多努力!

为什么?上海在 3 月底封城,虽然只是一个城市封,但是这是中国 GDP 最高的城市。而且从 Q1 末尾一直封到 Q2 的 4 月底(预计)

封城之后上海所有人居家隔离,人们的消费少了(日常消费只剩下买菜,网购都进不来)!

上海的工厂生产不了(不少供应链企业是会影响到全国的)

例如汽车企业

例如消费数码

还有,上海港口进出货物受到影响(洋口港,压力给到中欧班列)。

除了上海,全国各地的港口进货出货都受到影响。

会有什么举措???

刺激消费?

不知道会不会有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刺激消费。

买车的贷款可能有优惠?

鼓励生娃,拉动家庭消费?严打 996(活儿干不完就多招人!)

刺激投资?

刺激个人投资方面:降低房贷利率,很多地方开始放松房贷政策,拉动购房。

南京房贷利率再下调 最快一周放款

刺激企业固定资本投资?

目前已经出台的,4.25 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0.25 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 8.1%。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 5300 亿元。

加大对小微企业和 “三农” 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 5% 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0.25 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 0.25 个百分点。

钱释放去哪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刺激政府投资建设?

搞基建,之前已经有过基建, 新基建主要有这些:

还有就是天网天眼系统的建设,加强大数据监测,预防人员流窜和疫情反复。

刺激出口?

有利于出口企业和跨境企业。

推动就业?

控制裁员潮,做好裁员的再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灵活就业(35 岁下岗跑滴滴和外卖?)

知乎用户 Lex 雷克斯​ 发表

这个数据非常巧妙,即打脸了某些说统计数据会在 5% 以上的数据造假党,又打脸了某些说会经济崩溃的崩溃党。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总体稳定 GDP 是正常,但是要看经济三驾马车才行。

就好像你看美女,真正的美女是美在谈吐和品行 光有皮像就是画皮了

投资 消费 出口,今天的数据主要是看投资和消费。

先看消费 -

1-3 月总体数据符合预期,关键是三月份。

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

3 月先是吉林,后加深圳,3 月底还有上海。消费数据必然是受到压制的。

目前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从消费段走向生产端,尤其是上海持续大半个月的封控。

汽车行业的大佬们都纷纷出来喊话了。

其实,三月份的 CPI 已经提示一部分趋势了。

3 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方面,同比是 1.5%,环比增速是 0%。数据环比 2 月份是没有增速的。


消费其实没多大悬念,投资才是观察的重头戏

1—3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0.7%。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1046 万平方米,下降 13.8%;商品房销售额 29655 亿元,下降 22.7%。

整体来看,市场对地产的预期还没有扭转过来。政策传导需要时间。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9.3%。1-2 月还挺高的 - 12%。

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是先高后低的趋势,三月的疫情对开工也是影响不小。

今年经济政策的基调就是**稳经济,**全年目标任务 “GDP5.5% 左右”。


今天的这个数据是对稳经政策力度与效果的一个验证

政府今年稳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两条线

基建(东数西算,水利工程),房地产(从利率到政策都在边际放松)。

房地产在三月初这个定调是非常关键的 -

泡沫势头根本扭转 — 大型炸弹拆除大风险期过去(例如:恒大许老板卖豪宅还债)

不希望调整太剧烈 — 经济形势不乐观,地产撑一下,而且不能把银行系统整跨了。

这种大定调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3 月份全国 100 多城下调房贷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召开 2022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
3 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 20 个到 60 个基点不等。


最后,25 号马上就要降准了。希望各位搞实体的老板,能够在后期的贷款中拿到钱。

不然,这个三月,注定是很多人人生的转折点

扛不住的实体店,失业的打工人,决定奔赴编制怀抱的毕业生。

一场宏观数据发布完,任凭你如何精准分析与否,

都只不过是冷冰冰的逻辑与决策的依据

你甚至可以说是 -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可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景象是

数据背后为家庭幸福的劳累奔波,这才是有情绪波动的温度人生。


近期关于疫情与中国经济的一些回答,会持续更新分析框架中的各种因素变动。

2022 年的疫情反弹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后续更多关于决策的分析,需要多一点时间做出!

尤其是当下【美联储加息与我们宽松】这种汇率差下,宏观政策的观察尤为重要!

知乎用户 资本不眠 我不眠 发表

其实,全球最后的博弈……

就是一个笼子里关着,一群身体有致死慢性病的重刑犯,看谁搞死谁,或者谁发病死了。

知乎用户 心灵寄汤 发表

1、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已经从 2021 年第四季度 GDP 增长 4%,增长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4.8%。2022 年第一季度经济开局平稳。

2、 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长 6%,农业发展没有问题。第二产业增长 5.8%,工业增长也很顺利。工农业发展,都超过了 2022 年全年 GDP 增长 5.5% 的目标。第三产业增长 4%,这是 2022 年初疫情传播加重的原因,控制住疫情之后,第三产业很容易快速发展。

3、 外贸数据亮眼: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 94151 亿元,同比增长 10.7%。其中,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进口 41891 亿元,增长 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10369 亿元。

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1%。其中,城市上涨 1.2%,农村上涨 0.7%。

5、 市场销售保持增长,网上零售较为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全国网上零售额 30120 亿元,增长 6.6%。

6、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45 元,同比名义增长 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32 元,同比名义增长 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78 元,同比名义增长 7.0%。

7、 小小总结:总体来看,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保持平稳,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恢复更快增长。但考虑到国内疫情因素,以及国外战争因素、美联储加息因素,2022 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数据,可能低于第一季度的 4.8%。

知乎用户 王涑袭看世界 发表

中午刚好跟一个互联网老员工讨论各公司状态,聊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电商,打车,外卖等)是真的跟民生和消费状态强相关的,再看看这些公司集体大裁员就知道 “大环境” 不好了。

今年 1000 多万的毕业生与刚刚出现的裁员潮,社会中是否还存在足够的就业岗位?

直到现在 4.8% 的成绩单官方宣布,也侧面印证这些公司面对居民一线消费疲软后的 “瘦身” 确是压力下的自救。

经济一季度增速 4.8%,互联网公司集体大裁员,疫情接连停摆深圳,上海,广州等经济重镇。这些是我们近期不断收到的信息流……

拿互联网行业举例,

一方面,当下压力大。

当下情况对一些互联网巨头业务确实影响很大。最贴近居民生活状态的这些互联网巨头压力可想而知。

肉眼可见最近黄金时间都不堵车了,周末朋友去西湖边景点逛都没遇到热闹场面。几次快递出事,门口拿快递都不怎么排队了,电商怎么样了呢?

外卖,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电商业务等消费和出行行业,影响不能说丝毫看不到啊。

这些最贴近居民消费的行业受到影响,必然拖累 GDP,毕竟消费占 GDP 是大头。

另一方面,未来不乐观。

有的东西业务受阻,但你有看到腾讯遇到大问题了吗?还是看到阿里电商有大规模拉垮?为什么他们也 “激进” 裁员了?

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

国际上加息收紧全球流动资金,2000 年左右同样的那次直接互联网泡沫破裂。虽然现在互联网不可同日而语,但影响不能说丝毫没有。

国内奥密克戎这来几下,那拍几下。终于,在上海跑开了。整个长三角必然都受影响,加上被香港疫情影响的深圳和广州等等。经济重要大本营,都或多或少被疫情 “牵连”。

面对这个局面,他们不得不考虑谨慎预期。因此才选择在年后(传统年度总结和下年度规划时间段),统一选择了 “勒紧裤腰带”。

这才有了腾讯,阿里裁员挨着上热搜,百度被裁员工当街痛哭,滴滴某些业务线砍掉 90% 员工的内容疯传等等。

而现在 4.8% 的成绩单也确实反应出未来我们 5.5% 的目标还是有压力的。

近期亲身最近最有感受的是,

  • 打车遇到师傅,强力的抱怨订单少得可怜。“除去早晚高峰 “白领订单”,白天都没什么单了,人都不出门了。” 都不用我搭讪,几位师傅不约而同的忍不住吐槽;
  • 青菜水果卖的越来越贵,能少买就经济消费。而衣服刚上市不久就开始促销打折,逛商场一个门店大半个在促销;

那么,4.8%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了。

关于其他互联网讯息,回答如下:

字节上海员工求助公司给予物资支援,高管建议员工看看《反脆弱》提升判断力和认知力,该高管回应是否合适?网传百度强行裁员,员工拎行李站在路边崩溃怒喊,真实性如何?互联网大厂都有哪些裁员骚操作?今年 1000 多万的毕业生与刚刚出现的裁员潮,社会中是否还存在足够的就业岗位?刘强东卸任京东集团 CEO,徐雷接任,这会给京东带来哪些变化?

知乎用户 橙子君说当代青年​ 发表

很可能要看不到二季度数据了。

因为可能环比负增长。

为啥可能负增长?

不是数据问题,是上海在二季度破防,现在 4 月中都没消停。

知乎用户 bluetrees​ 发表

GDP 靠大基建撑起来,数字看起来是漂亮的。

外贸也是不错的,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进口 41891 亿元,增长 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10369 亿元。

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

但是,注意,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哦——所以你穷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别赖大环境哦!

另外,3 月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亦升至 6%,创 2018 年 1 月该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

所有的关键信息都在表现一个问题:二季度要完。(前提是我觉得不会发钱)

保障就业、恢复生产、促进消费——都是二季度的巨大挑战。

甚至外贸,因为上海疫情以及国外的居民消费补贴下降,都有可能比一季度有同比增长收窄的趋势。

现在已经是二季度,经济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有数。

希望能顶住吧!

知乎用户 我不是数学家 发表

比预期还要低,估算应该还有 5% 以上,看来疫情管控对经济影响还是比较大。

第一季度没有实现 “开门红”,而且主要数据呈下滑态势 ,今年要实行 5.5% 的目标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特别 4 月份起上海全域封闭管理,确诊病例仍然高位运行,要实现清零解封起码到 5 月下旬,同时全国还有二十多城市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况,第二季度 GDP 不会高于 5%。

按照新冠病毒传播特点,进入秋冬季度疫情扩散更快,到时封闭城市会更大、经济停摆时间更长,如果没有重大政策改变,全年 GDP 增长应该不会高于 5%.

知乎用户 局外人王教授 发表

动不动就里不出,外不进,内不动式全城坚壁清野的情况下,还能有 4.8,这成绩非常骄人了。

知乎用户 月亮和六便士 发表

要永远相信官方通报,更要相信官方教诲:不造窑,不信窑,不传窑。

去年河南大水,粮食产量大增,我就信了。我还烧香祷告大水来的再猛一些。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知乎用户 温华 发表

稳的底盘依然坚实,但不容乐观啊。

主要是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了。

3 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 5.0%,涨幅较前两个月收窄 2.5 个百分点。疫情冲击之下,工业生产也受到波及,比如物流配送时间增长,采购更加困难,订单减少等等。

上述不利因素在生产层面已有显现。3 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生产指数仅为 49.5%,时隔五个月再次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受疫情反弹和防控措施升级的影响,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一些工厂被迫停工,未来工业生产不确定性上升。

找找园区网 · 为企业寻找一个更好的家​jn.zhaozhao.net.cn/

知乎用户 找找园区网 发表

政治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形势不太乐观.

曾经的三驾马车:

1. 房地产(不是单纯地产,而是涵盖了建筑建材、装饰装修、家居家具等等大大小小几十个行业和领域);

2. 互联网(不是单纯三马,而是涵盖了传统和新兴产业的大大小小上百个行业和领域);

3. 外贸(不是依赖某些网友深爱的俄罗斯等贫困政治盟友,而是依赖经济发达国家的旺盛消费需求).

前两个被按死了,目前只剩下外贸还算一枝独秀,不过因为近期的上海疫情影响也开始恶化了.

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看不到.

看不见的手开始插手各行各业.

因为疫情,很多银行需要投放的资金在空转,根本无法提振投资和消费.

房地产目前看,有松绑迹象,但是可能为时已晚.

(2020 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是重启房地产的最好时机,当时大家有钱有购房欲望,而现在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打击已经持续太久,大家既没有钱也不敢提高负债了).

互联网这个曾经插手最少最有活力的行业,现在也在面临各种铁拳的轮番锤炼.

外贸方面,随着发达国家疫情结束之后对百姓补贴开始逐步取消,国外刺激起来的旺盛消费需求有可能会回落.

知乎用户 固力果儿 发表

果不其然,我就估计不过 5,结果真的应验了……

然而还能达到 4.8,是我没想到的

知乎用户 一个人旅行 发表

现在还能维持这个状态就不错了。

现在全国到处都是封闭,很多的工作和生产,生活都不能有序进行和开展,尤其是部分区域虽然是短暂没事,但是很快又是不得不选择全部居家,现在就是这个影响对各行业都是打击,希望就是能快速选择一个方式,能够改变目前的态度,现在按照这个态势,增长虽然有,但是都属于部分的特殊行业,一般的行业这个数据都是下滑的

因为去年这时候也严重,你这个比较没有用,而且现在就是很多行业的虽然增加的产能不少,但是实际上人均的收入是降低,就业压力也都很大,考研都内卷成什么了,而且国内宣传这个新冠是特别恐怖的,很多的人就是想着消费都没有渠道,都在保命,那你告诉我这经济能提升么,海外的很多的这些控制降低和放松管理,又不能被国人接受,这就很难了。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2021 年,分季度看中国 GDP 的同比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同比增长 7.9%,三季度同比增长 4.9%,四季度同比增长 4.0%,全年增速一直是在急剧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下半年开始凸显。刘俏、颜色 “预计 2022 年经济增速或将回落至 5% 左右。” 部分学者认为稳增长压力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林毅夫说:“我高度重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速是最大的大局,是最大的政治。”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 5.5% 左右,略高于多数学者专家的预期,反映出政府对稳增长诉求的重视、回应、自信和坚守。自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地、各部门、各国企陆续纷纷发力,国家发改委正在推进 102 项重大工程,新开工项目数量明显增多,2022 年 1-2 月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的好,2022 年的经济形势好像会稳住并转向 5.5% 左右的增长。

然而,短期因素一是最近深圳市、吉林省、上海市等地爆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强力战疫,本轮疫情使原本逐渐恢复的经济受到供需两端新的负面冲击,疫情冲击的外溢效应会比较明显,受影响省份数量和相关城市经济体量都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对于零售、餐饮、旅游出行、文教体娱等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3 月中国消费同比出现 2020 年 8 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且降幅高于市场预期,需求收缩压力可能加大。生产和需求的恢复再次被疫情打断,疫情导致企业临时减产停产,导致投资、生产、物流、消费等活动普遍受阻,疫情冲击会沿着产业链向更大范围蔓延,迟滞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落地、生效,需求修复和预期改善都需要时间,疫情影响可能延续至整个上半年,对 GDP 增长的影响估计不小。中金公司测算,截至 3 月 18 日,疫情波及的地级市 GDP 占全国比重为 37.6%,预计疫情或对一季度 GDP 增速造成 0.3 个~ 0.7 个百分点的负面冲击。汪涛估算中高风险地区城市占全国 GDP 的 34%、占全国人口的 26%。张瑜认为:“18 个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对全国 1 季度 GDP 增速的下行拖累可能在 0.5% 左右。” 预计 1 季度 GDP 同比在 4.8-5.0% 之间。程实、张弘顼认为本次疫情冲击将最终使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受到 1.8~2.1 个百分点的拖累,一季度实际 GDP 预测值约为 4.8%~5.1%,平均值为 5.0% 。连平认为:“一季度 GDP 有可能达到约 5%”,罗志恒预计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或降至 4.8% 左右。管清友、伍艳艳认为:“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能不能在 4% 左右,确实面临很大挑战。”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等将其中国全年 GDP 预估值调至 4.6%。初步核算,2022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4.8%,高出 2021 年四季度 0.8 个百分点,2021 年各季度及 2022 年一季度 GDP 环比增速分别为 0.5%、1.2%、0.7%、1.5% 和 1.3%,2022 年一季度较 2021 年四季度回落 0.2 个百分点,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不错,依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实属不易,略高于 4 月份以来部分较悲观的预测。4 月份国内疫情仍然严峻,4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可能仍面临较大的冲击和困难。

二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俄乌战争可能激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增强了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动力,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供给冲击压力可能加大,可能演化为滞涨风险。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 GDP 增长的 “三驾马车”。从“三驾马车” 后面起重要影响的长期因素或结构性、机制性因素来看,投资:许多人习惯于用政府的投资来“稳增长”,主要靠发改委批准更多地方政府的大基建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的项目,上马大的公共投资项目。但中国经济一直公共投资超前大投资,许多领域公共投资、基础设施、产能是过剩的、闲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民间有效投资不足,而且政府公共投资、国有资本投资对民间资本投资有挤出效应。消费除了疫情冲击外,现实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失衡、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分配失衡、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资本的分配失衡、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失衡,导致中产阶层比重偏低、消费能力不足,较低收入阶层比重偏高、缺乏消费能力,再叠加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消费总量增长乏力。出口由于逆全球化可能在大国博弈中加剧、地缘政治恶化而前景可能会异常悲观。当然长期因素、结构性因素的短期影响不一定会很显著,但其影响更持久、更深沉。

综上所述,2022 年经济形势可能较 2021 年更加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理智的对策我认为首先应旗帜鲜明地放弃对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反复追求,才能避免对不断扩大公共投资的依赖,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破解更实质的问题上,才能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更好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虽然让社会各界接受可能很困难,但我认为政府应勇于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方向上。预期转弱压力表面看似乎与增速下滑密切相关,其实质来源于对市场扩张的信心不足,来源于基层监管部门过度干预企业、市场和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国有企业过度参与市场竞争,来源于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信心不足,市场的信心可能只能来源于经济市场化改革、市场全球化开放的决心。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请参见我写的文章:晓阳:经济增速重要吗?

知乎用户 晓阳 发表

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重磅官宣!国家统计局: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8%,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45 元!这些数据也出炉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 2022 年 4 月 18 日(星期一)上午 10 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 2022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扎实做好 “六稳”“六保” 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持续稳就业稳物价,切实保障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7017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8%,比 2021 年四季度环比增长 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0954 亿元,同比增长 6.0%;第二产业增加值 106187 亿元,增长 5.8%;第三产业增加值 153037 亿元,增长 4.0%。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8%

付凌晖在会上说,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比较高,特别是一季度经济运转情况。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增长看,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 0.8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1.3%。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总的看,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1%。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 3.2 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二是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形势保持稳定,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 8.8%,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 8.1%。

三是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新产业不断成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0.8%,均保持较快增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8.8%,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3.2%。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8.9%,比上年同期提高 1.3 个百分点。消费主导作用明显。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69.4%,比上年同期提高 18.7 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 2.39,比上年同期缩小了 0.04。

五是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绿色低碳产品较快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了 140.8% 和 24.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继续提升。一季度,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 0.8 个百分点。单位 GDP 能耗继续下降。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 2.3%。

六是民生改善继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5.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4.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一季度,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1%,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9.3% 和 11.8%。民生领域投资继续增加。一季度,教育、卫生领域投资分别增长 17.2% 和 23.8%。

需要指出的是,3 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力争早落地早见效,有效应对突出矛盾,稳定经济基本盘,保障基本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45 元

付凌晖介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45 元,**同比名义增长 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32 元,同比名义增长 5.4%,实际增长 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78 元,同比名义增长 7.0%,实际增长 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 6.6%、5.4%、6.1%、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 2.39,比上年同期缩小 0.0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8504 元,同比名义增长 6.1%。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285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上升 0.3 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6%;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6.3%,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9%。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6.0%、5.2%。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3 小时。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17780 万人。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确实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持续,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是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助企纾困的力度也在加大,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5%,比上年同期略高 0.1 个百分点。其中,25-59 岁的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 4.9%,与上年同期持平。

从月度走势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升高,其中 1 月份和 2 月份升高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因为在春节前后求职人员换工作增加,会带来失业率有所上升。从一般经验来看,3 月份以后随着换工作的人员陆续找到工作,城镇调查失业率会逐步下降。但今年 3 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一些求职人员参加招聘也受到一定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上升 0.3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就业压力有所加大。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我国就业保持稳定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继续显效,疫情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也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的衔接。

下阶段,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积极稳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做好大学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关于疫情对生产的影响。今年以来,特别是 3 月份,由于部分地区疫情的发展,对一些接触性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冲击影响较大。疫情条件下,居民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有所减少,给相关行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出现停产减产,交通物流受到影响,也制约了工业生产。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和压力,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继续恢复还是有比较好的条件。

一是经济发展有韧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二是科学防疫有条件。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传播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但只要坚持科学防疫,我们能够逐步阻断疫情传播,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是政策支持有力度。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财政方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将达到 2.5 万亿元。面对复杂的局面,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近期人民银行实施全面降准,推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有利于缓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下阶段,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早日落地见效,持续扩大内需,持续助企纾困,保障基本民生。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下降 22.7%

付凌晖介绍,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 亿元,同比增长 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8.5%,制造业投资增长 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1046 万平方米,下降 13.8%;**商品房销售额 29655 亿元,下降 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6.4%。民间投资 59622 亿元,增长 8.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32.7%、14.5%。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37.5%、35.4%;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1.3%、19.0%。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23.8%、17.2%。3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 0.61%。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94292 亿元,增长 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4367 亿元,增长 3.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 98006 亿元,增长 3.6%;餐饮收入 10653 亿元,增长 0.5%。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9.3%、6.6%。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0.6%、7.6%。全国网上零售额 30120 亿元,增长 6.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5257 亿元,增长 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3.2%。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环比下降 1.93%。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1%。其中,城市上涨 1.2%,农村上涨 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 1.3%,衣着价格上涨 0.5%,居住价格上涨 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6%,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5.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2.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0.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 1.7%,鲜果价格上涨 6.9%,鲜菜价格上涨 3.7%,猪肉价格下降 41.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3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5%,涨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环比持平。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8.7%。其中,3 月份同比上涨 8.3%,涨幅比上月回落 0.5 个百分点;环比上涨 1.1%。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11.3%。其中,3 月份同比上涨 10.7%,涨幅比上月回落 0.5 个百分点;环比上涨 1.3%。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付凌晖介绍,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 94151 亿元,同比增长 10.7%。其中,出口 52260 亿元,增长 13.4%;进口 41891 亿元,增长 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10369 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13.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63.2%,比上年同期提高 1.8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8%,比上年同期提高 1.4 个百分点。3 月份,进出口总额 32065 亿元,同比增长 5.8%。其中,出口 17535 亿元,增长 12.9%;进口 14530 亿元,下降 1.7%。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在第一季度房地产疲软,还有深圳及吉林受到疫情停摆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同比增长。真是妙不可言。可见这几个因素的经济占比不值得一提,老哥稳。

知乎用户 阿豪 发表

以下消息从好到坏:

1. 同比增长 4.8%,环比则增长 1.3%。自去年四季度触及的六个季度低点 4% 小幅回升。这个数字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详细到每个月看的话,1-2 月算得上亮眼,3 月拉胯主要跟疫情有关。

2. 制造业尤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保持了强势,3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这部分给 gdp 提供了主要动力,是很不错的消息。

3.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9.3%,期内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8.4%,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8.5% 和 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0.7%。这部分扩张还有多大空间值得商榷,不过房地产、基建的放松是事实,没有像知乎主流说的那样崩盘,也算是好事吧。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2%,低于 4.8% 的 GDP 增速。参照之前中国央行季度调查,倾向于 “更多消费” 的城镇储户占比减少。

5. 疫情。有一说一,3 月份上海很多工厂是在生产的。大多到了 4 月由于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等,没办法被迫停产(比如特斯拉)。4 月已经过了一半,上海已经…. 嗯,4 月份这个数字还能看嘛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5%,这部分简直离谱。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同比下降 2.1%,餐饮收入降幅高达 16.4%。具体来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 3 月同比下降 12.7%,金银珠宝类减少 17.9%,汽车类下降 7.5%。疫情之后社消就没有恢复过元气啊。

7.3 月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亦升至 6%,创 2018 年 1 月该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 16-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升至 16.0%,为去年 7 月以来最高,但是去年 7 月是恰逢大学生毕业季才导致失业率升至 16.2%。灵活就业压力巨大啊…… 另外那个,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 1076 万人,创历史新高了解一下?

预测,接下来咋办?继续 “政策发力”,继续“适时降准”,“稳就业、稳物价” 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houben 发表

当前经济下坡严重

开闸放水

赶紧买房

再不买就没了~

赶紧往身上加负债~

卫国而战

知乎用户 若梦浮生丶​​ 发表

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于数据的热情并不太高,今天 wind 全A成交量 7815 亿,跟 1 月底大盘急跌以后差不多。

另外一方面,一季度的经济只有 3 月的下半段受到俄乌局势、疫情防控的影响。数据中的单月发电量还属于相对稳定状态,1-2 月同比不错,3 月同比有所下降,可以理解。

比较差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低于预期,工业增加值 5.00,属于合格状态。

今年决定性的数据还要看二季度,目前二季度进行了半个多月,受疫情的影响程度还是一个问号,对于经济未来的影响也是一个问号,安心等待一下。

知乎用户 苏格兰风笛 发表

一季度不重要,四月份会很残酷!

所以接下来,一个是看疫情控制的速度与力度。二一个就看接下来会有多大的措施。

毕竟在保全年目标的背景下,二三季度已经非常关键,且时间不多了!

知乎用户 容驿 发表

先说个背景知识:

1,国家统计局的工作,甚至被华国前大藏省大臣公开 Diss 为 “严重干扰政策评估”;

2,著名的 “首相经济学” 强调以 “用电量” 等指标来度量华国各都、道、府、县、市的经济情况,这完全是扔开统计局另起一套灶炉。

所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多可信,大家都有个基本判断了吧?

问题是,即使是这次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说明,也严重低于众人的预期。可见经济形势到了多么严峻的时刻了。

有几个要点一定要单独讨论下:

① GDP 增速下滑,对就业意味着什么?

② 史无前例的制造业、服务业 PMI 指数双双下滑且跌破枯荣线,又意味着什么?

③ 央妈推出 “史上最低降准”,到底有什么苦衷?

4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2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其中,我国 GDP 增速是:

4.8%。

虽然它与上一季度环比增长了 0.8 个百分点,但与今年 5.5% 的预期 GDP 增长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对后续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何况,发布会还提到了物价上涨、就业压力、消费负增长、商品房销售下降等现实问题。

这一切其实早有征兆。

从《财新》公布的 3 月制造业 PMI 指数(48.1)来看,这是 2020 年 3 月以来的最低记录。而 PMI=50 的直线就是经济强弱的分界线(枯荣线),跌破枯荣线即意味着经济规模在收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财新的服务业(非制造业)PMI 指数也从 2 月的 50.2 下降到 3 月的 42.0。

这甚至是国内制造业与非制造业 PMI 指数首次双双下降,意味着以往中国经济 “东方不亮西方亮”,经济动能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来回切换的原有模式被打破,整个国民经济部门都失去了扩张的动力。

所以,4 月 15 日央妈的 “降准” 就显得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历史最低的下调幅度(下调 0.25%,而此前降准幅度是以 0.5% 为基数的),还没有披露出任何降息信息。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殊不知央妈也很难办:

降准属于货币政策,但现阶段影响经济紧缩的根源却不是货币问题,而是疫情导致的生产、流动环节的困难。例如开不了工、运不出去、销不了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即使能正常运行的企业,也不敢去银行贷款扩大产能。

所以,如果实体经济扩张环境不具备,“降准” 的幅度再大,也很难流入生产领域,反而可能在系统内产生 “空转”。

最终,左右为难的央妈只能:

微微一松,表明态度。

如果说宏观经济离大家太远,那么反映到微观经济的就业更能说明问题。发布会原稿是这样描述 “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的:

经济学中有个奥肯定律:

GDP 每下降 2%,将导致 1% 的失业率。

以中国约 9 亿适龄劳动人口计算,0.7% 的 GDP 增速差(4.8%-5.5%=-0.7%)可能导致 600 万人的失业。而我国存在着不少单人工作的家庭,因而可能实际影响近千万人的生计。

凛冬将至,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以上是现象,至于背景和未来… 如有兴趣,欢迎阅读全文:

2022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决定了上海抗疫迈向复工复产​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6115&idx=1&sn=c61ebe43641dacfb3bda00f7b0a7b73e&chksm=ce461b9ff93192891b02f2d517672b15fbe6df41825a054658e234f69405b592d93dd22c4987&token=24391295&lang=zh_CN#rd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先上爆论:经济目标增速定得太高了。

今年早些时候林毅夫在视频论坛发表意见,林教授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会达到 4%—5%,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也需要在 5% 以上。这个前提错了。

经济数据化量化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经济数据不是问题本身,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经济数据达不到预期的问题。

三十年的发展下来,为了保经济增速,我们已经搞得行业失调,地域失衡了。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对我们的实业,人口,科技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接近明斯基时刻的现在,我们难道还是只能选择灌水吗?

很显然社会的发展问题,绝不仅于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增速更不能描绘社会的全部,在目前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已经是跨学科的,系统性的,多维度的复杂问题。

要解决这种难题,要做的不是保经济增速,而是关注于问题本体,多听听社会主体的声音。

务实一点,从点滴着手吧。

知乎用户 walle 发表

何止赢了

都麻了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没关系,第三季度铁定 10.0%

知乎用户 奸奇大魔里德逊 发表

中国经济第一季报公布:GDP 增长 4.8%,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 万元!

知乎用户 房产星球精选 发表

好棒哦,疫情下公务员国企员工辛勤工作,收入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国泰民安!

知乎用户 tommywu 发表

统计局都这么努力了还低于 5% 呢,第二季度可咋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季度成绩单出来了,,不太理想,不过完全是意料之中

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看看:

1。 GDP 4.8%,今年的目标是 5.5%。而且这是三月为止的数据,4 月一整个月疫情停摆的影响还没放进去,二季度估计也到不了 5.5%,那么留给下半年的压力就很大了

2。 社会零售:3 月社零直接同比 - 3.5%,大幅低于预期。三月中旬开始爆发的疫情是主要因素。因为今年前两个月的社零实际上是在好转的,3 月一下调头往下,疫情功不可没。同样的,4 月的疫情更加严重,长三角供应链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断,目前还有向其他城市扩散的情况,4 月的社零肯定还是负数。社零可以用来代表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今年消费被疫情锤爆,难做指望

3。 投资:投资分三项,基建,地产,制造业。1 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9.3%,是三驾马车唯一还在干活儿的。也就是基建撑住了,地产制造业都有所下滑。这个和之前的数据是吻合的,**今年稳增长主要靠政府在发力。**地产持续萎靡,还没看到底部。

4。 最后比较重要的是就业。这次就业数据很难看,3 月城镇失业率 5.8%,突破了目标 5.5%。还是疫情的问题,并且 4 月份这个失业率还会更高。

总之,2022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还是受到疫情影响,其实一二月除了地产凉凉其他都还是不错的,结果一到三月,连着四月直接被疫情带沟里去了。

疫情加持下,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消费,出口难做指望的情况下,要保住今年 GDP 目标,唯有投资。

目前是

1 政府在努力推基建,效果不错

2 居民部门还在观望楼市,楼市还在凉凉,底部还没出现

3 企业部门中规中矩,从社融来看,还是缺乏信心,没有长期投资的动力

经济还是很差,所以稳增长或许还是接下来市场的主线。

知乎用户 Jon.Xiao 发表

第二季度我都知道是 5.2%

不服来辩

知乎用户 呆家 发表

还能怎么说,打开叮咚继续抢菜吧

知乎用户 scott bao​ 发表

网上这么多大裁员,失业率只有这么点,看来工作还是挺好找的嘛。

厉害了

知乎用户 大米吃小米 发表

图里那个链接在这

这波疫情以后,你会选择逃离上海吗?

为了防删也放个截图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看来下半年拉回来,搞个 5.5 毫无问题

知乎用户 不喜欢抬杠的潜水员​ 发表

经济这么好,大家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别讲了 别讲了 发表

后日子还在后头呢,5.5 呢怕啥不是,

随随便便整个项目把渤海围了,水舀干。

就轻轻松松拉高 GDP 了,

记住 5.5,他们用牙齿咬,用手指扣,也会干到的

大家都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好變態​ 发表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可嘉!

知乎用户 Sunlef 发表

周末去小商品批发市场逛了逛,感受颇深。

知乎用户 mark 发表

这数据………… 哈哈,嘿嘿,嘻嘻,呵呵

知乎用户 liwei2496 发表

上海贡献了 4.8 吧

知乎用户 小个 发表

知乎用户 乌鸦先生 mrwuya 发表

上海疫情是从三月中旬开始发力的,所以第一季度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第二季度…

悲观估计会破 4%

知乎用户 Wayne​ 发表

想看看环比捏

知乎用户 可乐很好喝 发表

现在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明知道经济不好,还一套套铁拳。谁受得了

知乎用户 无闻 发表

GDP 就是贫穷省的掩羞布没一点意义。越穷的省 GDP 反倒越高这种现象很严重。如果比人均存款的话,那些 GDP 高的省差不多都是贫穷没钱的。

知乎用户 风风风 发表

数据比感觉的好。

知乎用户 强尼哥 发表

可以把隔离,核酸检测作为一个产业化去尝试发展

知乎用户 魔兽的荣耀​ 发表

祖国强大了。

知乎用户 笑人齿缺曰 发表

二季度疫情增加 GDP,疫情经济,了解一下

知乎用户 再封就没了​ 发表

就是比较好奇还在信你们的到底是哪些人 ️

知乎用户 马超翔​ 发表

实际上如果没有疫情的话,GDP 应该在同比增长 5.1% 到 5.5%,因为上个月中金公司已经给出了预测,对 GDP 的影响大概是 - 0.3% 到 - 0.7% 左右。

因为我们国家大,所以单点爆发静态管理,还是能承受的住的。

像越南这个小家伙,在去年第三季度炸了之后,因为防疫,GDP 直接变成 - 6.02%。

越南的 21 年各个季度 GDP 数据:

第一季度的经济同比实际增长 4.72%,第二季度增长 6.73%,第三季度出现了 6.02% 的同比缩减,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初值为 5.22%。越南在四季度是受不了防疫了,直接快进到放松防疫措施,四季度经济马上就拉起来了。-6.02% 到 5.22%,这之间多大的差距。

今年 22 年,越南一季度是同比增长 5.03%。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还要高。

越南自 21 年的防疫状态:清零 –> 清零 –> 防疫 —> 放开 —> 放开

越南自 21 年的 GDP 增速:正 —-> 正 —–> 负 —–> 正 —–> 正

这里切不可拿越南的 GDP 和中国的 GDP 相比,因为两个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就好像拿中国的 GDP 增速和欧洲的 GDP 增速比较。为什么呢?因为比如德国,人均 GDP 恐怕都快接近到极限了。

德国在 18 年的 GDP 就只有 1.5% 了, 19 年好像甚至只有 0.6%。

那你说,是不是有没有疫情,德国的 GDP 预期就是一直都很拉跨?

这里我们拿我们的 GDP 去比较德国的 GDP,然后我们清零,德国仰卧起坐式防疫。

再结合越南的数据,你觉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基于过去的数据,至少可以知道几点:

1. 如果选择清零,并且能够做到清零,那么经济趋势不受影响,注意,我说的是趋势,有的国家处于上升期,有的国家出去衰老期。

2. 如果选择各种姿势的防疫,那么经济就会爆炸,比如 20 年,21 年欧美的仰卧起坐式防疫,比如 21 年第三季度的越南 GDP 增速,比如我们的一季度。

3. 如果选择放开,并且不再采取任何防疫措施,大部分国家的真正放开是从 22 年 2 月份之后开始的,并不是存躺平,当然你要走极端我也没办法了,多去了解别人国家的防疫措施就知道,人家还是有做的,经济趋势也是不受影响的,比如越南,越南是属于上升期,放开之后,依然上升。

最后:二季度 GDP 可能会更好看。

为什么呢?

首先:四月份,上海懂得都懂

其次:更可怕的是,上海带来的后遗症,全国其它地方对疫情会变得非常敏感,会更容易实施静态管理措施,说白了就是封城,一个城市不断暂停,然后不断重启,就跟工厂一样,停了生产线再打开,成本是会上升的~~

最后:还有香港的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统计局立了大功,欢呼就完了,还关注个皮皮虾。

知乎用户 在定处 发表

稳中向好,我们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黑糖 发表

上亿人不上班也不影响经济腾飞,说明我们的潜力很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增速越高,我越不敢花钱

知乎用户 gjmlbs 发表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唉,算了,懒得唱了,省点力气

知乎用户 字数太长不看 发表

不高不低才正常,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坚持清 0?

2021:

现在:

欧美通胀就更不用看了,请你们使劲表演。

人在浦东三林,隔离 40 + 天。不论是什么观点,请不要否定全国绝大部分人不想的病的愿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四月份第一大港口,第一大经济城市上海瘫痪一个月,可能还不止一个月。(和深圳封城不一样上海这正经是瘫痪)

各地疫情如星星之火,不断的封城,包括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等(长三角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季度难看?等着吧,二季度的数字还不知道难看成什么样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以选择相信或不相信吗,或者这是可以说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玩意怎么统计的呢

知乎用户 年轻人不要讲武德​ 发表

为了 5.5% 目标,同志们仍需努力!!

知乎用户 夜雨黒瞳 发表

战争时期穷人为国捐躯已经足够辛劳了,和平时期穷人不应该更关心自己工资的升降吗?在网上出言讽刺几句能如何?事态不会变好;在网上歌功颂德一番又如何?事态不会变坏。因为今天的舆论不存在这种力量,而诸位也没有处在那种位置。即使有智者可以看透本质,没有平台又怎么改变大局呢?这段时间看五代十国的历史,势这种东西,帝王都无法改变,何况草民呢?勇于面对吧,比之乱世,现在还是天堂。

知乎用户 柔锋 发表

数据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我自己有上报统计局的系统,1 月是年前,属于旺季,本身就有大量增长。

2 月疫情影响很小

唯一影响到的是三月,所以经济增长低一点

知乎用户 内容涉及三次 发表

究竟是一个人的身体还是他的经济下落的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不懂经济,如果这是好事,多亏了国家高瞻远瞩,层层把控,如果这是坏事,责任全在美方

知乎用户 铁加曼战斧​ 发表

统计局的同志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 5.5% 就算优秀,有 5.2 就算合格可以了。4.8 着实令人担忧。

知乎用户 Aous 发表

哇,又赢麻了呢!

知乎用户 琳琳 发表

不要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来不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从来不看国内的新闻。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发表

把固定资产折旧剔除再看看,嘿嘿。

除了卖地和拉基建,有没有新的遮羞布啊?

知乎用户 黑色切割者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好特好,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乐子:家父是正科

整个 2022 年目前为止他就没在家呆过一个月

干什么去了呢?防疫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有合法的理由出门了

当地一些商场封控了,但蔬菜不等你封控,然后,所在区域内的售货员就会来上班,帮忙卖菜

能从某些途径买到菜,就是他这几天对家里最大的贡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CPI 1.1 % !是不是通缩?

知乎用户 爱香蕉不爱苹果 发表

数据是错的,

不是增长 4.8%,而是增长—4.8%

知乎用户 深圳社保小参谋 发表

这数据确实可惜可贺,中国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的发展战略得已见成效。当是我们还是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受疫情影响谋生困难的底层百姓身上。

就算 GDP 增长 48%,对他们而言并无太大的感触。早日找到对抗疫情的合理政策,让百姓走出疫情的雾霾,才是第一要务。

陌生人,祝愿有滋有味能成为你生活的修饰词

知乎用户 byzz​ 发表

谢邀。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一季度能够有这个增长,实属不易。

知乎用户 紫雪光风水​ 发表

()()局牛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不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有详细数据,可以去看看。

上海搞定的话,看好二季度。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

3 月份,吉林和上海疫情,零售受很大影响。第二季度吉林问题不大,上海不确定。

第一产业增长很快,说明扶贫工作还在继续,一号文件执行到位。

房地产开发,符合知乎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国家统计局发布「 1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以下内容全都不是真实信息,是我梦到的: 1,统计局口径新房销售同比下降 10%,而某不存在的三方统计百强房企销售一共降了 40%+,倒推出来百强开外的小房企们销售逆势大爆发增长了几倍。 2,统计局口径固定资产 …

2022 疫情之下经济至少倒退多少年?

知乎用户 杨光​ 发表 根据在国内外五所大学任职的经济学家论文的最新测算,若全国四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封城” 一个月,四市实际收入将减少 61%,全国同期国民实际收入将减少 8.6%。 3 月中旬,香港中文大 …

2022 年的疫情反弹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