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卢屠杀为什么会被英国铭记?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英国 52个

‍‍

任何想要进步的社会

都应该诚实面对****自己的历史

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城市,拥有丰富多元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现代电脑的诞生地,也是曼联足球队、绿洲乐队和快乐小分队乐队的故乡。然而,曼彻斯特人不只记得历史上的光辉时刻,也将历史上的悲剧铭记于心。

其中的一次悲剧发生在1819年8月16日。当时,一场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的集会正在进行,一支骑兵冲进一个约6万人的人群,最终造成18人死亡。如今,这起名为“彼得卢屠杀”的悲剧在纪念馆、影片和诗歌中被人们铭记,但当时的政府试图掩盖这一真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溯这一历史事件,解释为什么当时的英国政府会试图掩盖,以及为什么英国认为铭记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发生了什么

屠杀发生时,英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政治局势极为紧张和大规模抗议时有发生的时期——只有不到2%的人口拥有投票权;灾难性的《谷物法》禁止外国进口,面包变得十分昂贵,饥饿现象普遍存在。在16日早上,支持民主和反对贫困的和平抗议者在曼彻斯特的圣彼得广场聚集。他们用小车为演讲者搭起一个简易的讲台,并打出了写有“改革”“普选”“同票同权”和“爱”的标语。

当地的执政官透过广场附近的窗子看到了集会的景象,一时惊慌失措,派军队去疏散人群。他们举着军刀冲入人群,据现今估计,包括四名妇女儿童在内的18人死于刀伤和踩踏,另有将近700名男性、妇女和儿童身受重伤。

当局试图掩盖

屠杀发生后,政府试图隐瞒真相,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政权不会旁落。演讲者和组织者被关进监狱,军队和执政官则收到贺信,并被官方调查认定毫无过错。政府通过了新的立法,压制任何以政治改革为目的的集会。《曼彻斯特观察者报》则因为第一个使用“彼得卢屠杀”的说法遭到停刊。这一说法呼应了“滑铁卢”,用以嘲讽那场斗争中的士兵——他们袭击手无寸铁的平民,却被奉为真正的英雄。

铭记历史,才能前行

伦敦和全国性的报刊报道了曼彻斯特地区人们感受到的恐惧。这些报道改变了公众舆论,也推动投票权扩大到工人阶层,让民众拥有了今天所享受的民主。与此同时,一位名叫约翰·泰勒的商人在曼彻斯特创办了替代《观察者报》的《卫报》,并呼吁政治改革。

当年大屠杀的故事也出现在流行文化当中,作为以史为鉴的一种方式。英国著名诗人珀西·比希·雪莱为这场屠杀写出《无政府面具》,宣扬了和平抗议的原则,谴责了当局的应对方式。

2018年,英国著名电影人麦克·李发布影片《彼得卢》,将1819年的事件搬上荧幕。

在屠杀200周年纪念之际,一座纪念石碑在曼彻斯特揭幕。纪念碑由一系列同心圆石阶组成,上面刻着18位遇难者的姓名,以及游行者们的家乡。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在《理性的生活》一书中说,“那些没有记住历史的人必将重蹈覆辙。”这本书倡导,虽然对真相保持透明的态度往往是痛苦的,但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并向前进步。英国支持这一准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上海一职院老师被曝对南京大屠杀发表不当言论,学校通报「给予其开除处分」,该教师或还需承担哪些责任?

知乎用户 大海​​ 发表 作为一名学历至少在硕士以上的高校教师,教书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育人要有正确的三观,特别是牵涉抗日战争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更是要慎之又慎。 抗日战争南京沦陷期间,兵荒马乱。多少同胞在日本人的屠杀中默默死去,根本留不下 …

如何看待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老师宋庚一的错误言论?

知乎用户 等人大 发表 看了视频,这位老师不仅充分暴露了自己的立场,而且还暴露了水平,呃呃啊啊的口才也非常不好。 首先,我国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30 余万这个人数,是经过非常详实细致的考证之后才做出的判断: 等人大:《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 …

国家公祭日,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铭记历史?

知乎用户 发表 1937-2019,82年了。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幸存者金茂芝老人于国家公祭日前夕——12月5日16:50去世,享年91岁。他是今年离世的第12位幸存者。金老走后,登记在册在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