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面恢复福利分房,中国会变得如何?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从来就没全面过,恢复个毛?

从来就没停止过,恢复个毛?

说到底,你在某些人眼里根本就不是人,是菜。

而你把自己当人,还提要求,说明你真菜。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别说回望历史,这么多天的防疫新闻白看了么……

就疫情期间连菜都分不到的人,还指望福利分房能分到自己……

想啥呢……

难道盖房比种菜容易,亦或者分房没有团购菜回扣大?

看新闻材料,简单的举一反三,都不会么……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哈哈哈哈

你的回忆充满了错误和扭曲

当年也不是全面福利分房

当年的分房对象是谁?

是城里又单位的人

这些人占了全体中国人里面多少?

起码我们知道

当年的城市化率只有 20% 几

9 亿农民是不存在福利分房的,只有农村的宅基地,自己想办法盖房。

从来就不存在福利分房制度,你的回忆充满了扭曲与误解,福利分房制度只是城里面有单位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福利。

当年的城乡差距非常大,有单位和没单位差距更大,有单位,意味着,你有几乎免费的医疗,你的小孩有相对优质的子弟学校接受教育,你能分房,你的小孩大概率能继续在你的单位上班。

但是,如果你爹妈是农民怎么办?大概率你继续当着农民,只能种地,你的户口是农村户口,转到城里非常困难,除了上大学,参军提干,工厂招工以外,农民只能当农民,农村可是只有赤脚医生,农村的学校也很烂,要是你的女孩更惨。

同样的,你要是一四五线小城市的工人家的孩子,那也是,除非你能上大学,不然的话你的命运也是只能继续呆在这座城市,进你爸妈的单位。

那时候的人流动性很差,没什么工作机会,福利分房,只是户口在城市,并且有单位的人才有的福利,鹤岗鞍山也是城市,北京上海也是城市,按照概率算,你想象的自己就是天龙人,一出生就生在东西海这三个区,然后给你分个房,概率极低。大概率你比现在还惨,并且你发现你可能去大城市的机会都没有。你爹妈干啥你就干啥,那时候其实更拼爹。

知乎用户 夜色 发表

从来都没有全民福利分房,只有单位分房。并不是所有单位都分房子,也不是分给所有人。

你公司如果连一个院子都没有就不要想这些问题了。

除了公务员,分房子的前提是单位盖房子,单位盖房子的前提是单位有地或者能拿到地。

单位分房现在依然有,前几年广州某国企搬去增城就盖了生活区,北大肖家河也一直在盖,我这某卷烟厂新厂区也规划了 750 亩生活区。

实际上大企业和大单位慢慢的又开始搞员工住房建设了,过去他们是福利分房的主力军,就算全面恢复福利分房,依然还是他们为主。

知乎用户 余鹏 发表

这种问题,一看就是没经历过分房时代的人问出来的,所以才会把 “分房” 想象得如同白莲花一样圣洁。

其实,“分房” 制度充满了真正的歧视和不公平。因为房子掌握在分房者手中,分给谁、什么时候分、分什么样的房,完全是分房者说了算!

假设你是一个 22 岁刚毕业到单位的小青年,别想了,头几年房子肯定没你的份;

你 24 岁了,单位里起了几栋新楼,你想争取一下,领导说隔壁张工 30 多了,结婚好几年没房子,你先让让吧,你想也对,继续住宿舍;

你 25 岁了,谈了个女朋友,单位里恰好又起了几栋楼,你想争取一下,领导说这次房子比较紧张,宣传科老王是建厂就在的老职工了,兢兢业业几十年,一家 6 口一直住老破小筒子楼,孩子马上也要结婚,单位不能亏待了老员工子女呀,你想反正刚有女朋友,还不着急结婚,就继续住宿舍;

你 26 了,女朋友也对你不错,就是很纠结你住集体宿舍,想亲热也不方便,于是你又找领导,领导说今年效益不好,单位没起房子,先在宿舍忍忍,你还是只能继续住宿舍;

你 27 了,女朋友也着急了,问你啥时候结婚,你又去找领导要婚房,领导说现在公司里正在调整职工住房,到时候给你留一套,你高兴的回去继续住宿舍,一等等了一年,一问,几家去世老职工的家属不肯腾房子,调整计划泡汤;

你 29 了,女朋友捏着鼻子跟你住了 2 年宿舍,要你无论如何得要来一套房子,不然没法生孩子,你心一横,灌了一瓶红星二锅头然后红着眼睛去找领导,领导一看你这样,马上承诺今年给你安排一套房子。过了几个月下来一看,是套 30 年楼龄的老破小,还在 7 楼!领导说今年就这么几套匀出来了,好房子让大领导杜总留给新进单位的资料员小杜了,说人家是高材生毕业,要留下人才就得拿出本钱,你一打听,小杜是杜总的闺女;

你 30 了,孩子也出生了,而且运气很好的是你给单位带来了笔大生意,你琢磨着可以找领导换套好点的房子了吧,管分房的领导面露难色,因为杜总进去了,上面派人下来狠抓不正之风,其中分房这块查得很严,你的功劳不小但还没大到可以不让别人说闲话的地步,想想前途,你怀着一肚子不甘心走了;

你 35 了,孩子也快上小学了,你也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了,琢磨换个大点的房子让孩子好好学习,一去找管分房的领导发现不认识他,原来你认识的那位退休了,新上来的二杆子仗着自己是大领导刘总的心腹不买你的账,你急了吵了几句,几天后单位要加强外派项目的技术力量,你被调去全国各地出差,2、3 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回家就是一堆柴米油盐,累得你没心思管房子的事了;

你 40 了,终于单位有新房子了,户型楼层不错,你终于高兴的搬了家,第二年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你才发现,孩子的新学校跟你家有点远,没办法,只能苦苦孩子了~····

你 48 了,终于熬出头了,大小也是个技术总工了,单位里又有新房子了,新来的大领导安排你住领导小区,你正高兴呢,一打听,安排的又是 7 楼,这次你老婆不干了,一撸袖子亲自找上大领导家门讨说法,你老婆比你争气,一番理论之后,大领导终于答应把 7 楼换成 2 楼~····

你 55 了,距离退休没几年了,你儿子也参加工作几年了,今天跟你说,看见他工作的城市有商品房了,价格贵点,但环境不错,房型不错,质量不错,300 米外就是省重点中小学~···· 财力允许的前提下,你是告诉他 “儿子,等分房吧,省点钱~···” 还是“买!买!买!”?

(以上内容均取材于家父或熟人的亲历)

知乎用户 Canicularis 发表

福利分房的前提是你能进入一个单位。

而我国城镇住宅分配制度运行了三十年,结果就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从建国初的 4.5 平方米下降到了 1977 年的 3.6 平方米 [1] 而这还是建立在这三十年逆城市化的前提之下。这期间通过不断的将城镇人口输送到农村,将农村人口占比从 80% 上升到了 82.1%,而如果这些人口仍然留在城市,中国的住房状况势必会进一步恶化。而同时甚至连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都出现了倒退,1978 年时数据为 10.17 平方米,比 1957 年减少了 1.13 平方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极大:

即便你能幸运的成为这前百分之十几,也不代表一定能分到住房,当时据不完全统计,城市缺房户达到 626 万户,约占城市总户数的 37%,城市公有缺房户 323 万户,占城市居民总户数的 17%。[2]

在 1985 年时,北京对全市 123 万户居民(约占全市居民总数的 3/4)进行调查,各种情况的缺房户 (包括全家无房户、生活不方便户、住房拥挤户) 有 30 多万户,占被调查户的 24.39%。其中无房户,老少三代同居一室户,两对夫妻同居一室户,人均居住面积在 2 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拥挤户占调查总户数的 5.5%。据此推算北京市居民住房紧缺的有 40 万户左右,约占全市城镇居民的 1/4,其中严重住房紧 缺户有 9-10 万户,又占缺房户的 1/4。

截至 1987 年从市属的各区、县、局、总公司系统内对住房严重紧缺户的专项调查看,北京市的严重缺房户接近 12 万户,占全市城镇居民总户数的 6.6%,人数达 47 万多人,占市居民总数的 8%。在近 12 万严重缺房户中,仅年轻人 “婚后无房户” 就有 37647 户,占严重缺房户总数的 31.6%,另外父母与 18 岁以上大龄子女同室或 18 岁以上大龄异性子女同室的有 30267 户,占严重缺房户总数的 24.4%。[3] 而在上海,1980 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4.32 平方米(包括棚户、简屋、阁楼在内),人均 4 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户高达 91.8 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 50% 左右。

参考

  1. ^《中国城镇住宅制度改革》.P11
  2. ^ 马洪. 孙尚清. 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 (上)
  3. ^ 云志平. 白伊宏.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知乎用户 排骨 发表

当年的福利分房,我亲眼见到一个我爸的同事夫妻俩跪在公司门口,求单位分房。把领导吓的脸都白了。

晚上回家我就听见我爸对我妈说,我们家就算再困难,也不至于做到那种地步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中国还是在福利分房,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叫公积金。如果你的公积金没有到达一定程度,说明福利分房也分不到你。

知乎用户 开心一笑​ 发表

不匿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经历过福利分房阶段,而且也因为福利分房搬过几次家,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小的时候,一家六口人,住在单位大院的一间大房子里。一间,大概 40 平方的房子。

后来,因为单位房间不够,单位推倒了一面墙,建了一排平房。我家分到了两室一厅,面积大概有七八十个平方,也有厨房了。

再后来,在距离单位步行 10 分钟的地方修起了一栋两个单元的四层楼,我家分到了二楼的一套房子,三室一厅。我终于有间自己的卧室了。

下面三段为补充说明:

为了避免误会,补充说明一下。我记得这个楼是集资建房,时间是 90 年左右,我家应该是出了钱的,但远没有现在贷款几十年那样。记得问过我父亲,好像总共花了 20 万。地应该是政府给的,那块地是个烂坟岗,位于镇子的边缘,每天晚上下晚自习,要走一段黑灯瞎火的烂路。

两个单元,一共 16 户,具体每户出多少钱就不清楚了,我猜单位也出了钱,下次我问我妈看看,看她还记不记得。

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当时有一次和我父亲聊天,说省局买了一台蓝鸟,花了 20 万,和我们那栋楼花的钱差不多。

再后来,单位利用了单位门口的一块空地,又建起了一栋楼房,我家分到了其中三楼的一套三室一厅。而那个时候,我三个姐姐已经出嫁,我在外地上大学,家里经常就我爸妈两个人,但依然分到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

当然,在分到新房子后,会退还之前的老房子。

最后,为什么每次新建了房子后,总少不了我家的份呢?

因为我父亲是单位的元老,从建立起,我父亲就在单位工作,而且他当时是单位核心科室的科长。而单位的局长和副局长经常都是空降,待两年就走。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那都是硬得不能再硬的指标,能一定获得新房分配资格的都是局长、副局长,办公室主任等干部。

在搬到那个四楼的时候,我家在二楼,三楼是办公室主任,四楼是新到的副局长。

那些年,单位建了不少房子,能分配到房子的,基本都是有个一官半职的,或者是老资格,至于年轻人想分到房子?太少了。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福利分房年代,对于单位的头头们来说,是很美好的时代。

如果你没有一官半职,等着吧。和福利分房年代比起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这个年代,真是要好很多。

知乎用户 Tecsun2 发表

年轻一代会在每年一二三月通过各种手段打听今年单位 / 公司的分房指标,四五六月份开始巴结相关领导以确保今年分房名单上有自己家;七八九月在分房的时候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哭闹要的软手段,直接砸开门锁住进去的硬手段试图住进去,然后他们中极少数成功分到房子的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酬谢领导、装修房子、倒腾家具,而不成功的那部分人会在这一阶段盘算今年元旦春节时候该再找哪个部门的哪个领导,拿什么样的礼用什么样的手段跑分房子这件事更加合适。

二三十年前我家分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每年分房子这件事搞出的各种故事能让家属院里的大妈从大年初二一直八卦到大年三十。

奥对,鉴于当年的社会体制和户籍制度,我建议这个问题下对分房制度心向往之的各位看看自己的身份证上带不带 XX 县 XX 乡(镇)XX 村,如果要是带的话还是先找个有关系的给你办个农转非吧,要不然以上说的这些跟你全都没有关系。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你都做梦了,就不能多梦一点吗?

你就不能梦一下,1982 年那次修改 x 法: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如果没有这一条,如果城市的土地属于人民,会怎样?


知乎用户 积分积不准 发表

会有一个新东西出来代替房地产继续收割劳动剩余,这个东西是啥我不知道,如果真有的话也不至于抱着个房地产不放手了。

那些指望房价降就能生活好一点的做做梦就好,没有房子也会有别的,这东西几千年来一直就没变过。

过去两千年是盐、铁、粮食,改革开放后是烟、酒、房子,至于未来是啥?对不起,想象力不够,不知道。我要知道的话,怎么着也得给个社科院院士当当,哈哈。

知乎用户 一步莲华​ 发表

@余鹏

说得太对了

这种问题,一看就是没经历过分房时代的人问出来的,所以才会把 “分房” 想象得如同白莲花一样圣洁。
其实,“分房” 制度充满了真正的歧视和不公平。因为房子掌握在分房者手中,分给谁、什么时候分、分什么样的房,完全是分房者说了算!

以前分房的顺序是——

第一顺位:领导班子

第二顺位:领导狗腿子(含中层干部)

第三顺位:领导子女、亲戚

第四顺位:私下掏空六个荷包给领导送了礼的你同事。(最感慨的是某某东北知友分享他父母在大下岗前掏空积蓄送礼希望至少保住一个岗位,却没成想,曲婉婷老妈一样的领导把他父母都开了,一家子立即陷入困顿,十多年没缓过来)

第五顺位:下班之后拿刀堵领导的你师傅。

……

以前,我亲眼见过 xx 局(七八十年代最好的单位之一)一共四十多人,其中三十多人是局长近亲。

至于一般人,年轻的时候排不到号(就跟现在一模一样,不,可能还更惨),老的时候说你啥也不会,啥也不是。贡献不如其他人的大,要理解国家、理解单位。

最惨最惨的都不是这些,而是那些被摘桃子的知识分子

进行曲:主任拿员工的论文邀功,不料下秒员工直接辞职,项目黄了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很多人说现在房子够多,有福利分房的基础了,何其幼稚。先不说是不是扯蛋,就假设可以福利分房了,那么,下面这些问题怎么办?

别墅、联排、高层、小高层、三室一厅、一室一厅…… 怎么分?按什么分?

鹤岗和北京房子天差地别,都想去北京,怎么分?按什么分?

假设都可以去北京,三环和二十环(差不多到白城了)房子天差地别,都想去二环,怎么分?按什么分?

假设都可以去三环(盖一万层就是),都想住 1-10 层怎么办,怎么分?按什么分?

假设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因为人太多,再也不能彰显区域优势了怎么办?北京的交通、教育、就业、医疗全部瘫痪了怎么办?

你以为一个福利分房就能解决问题?人心比房子难弄多了。tzjj 聪明的很,知道怎样都会各种不满,那就尽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合适的状态,尽可能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你以为网上 yygq 的是主流是大多数是 tzjj 需要重点考虑的?gp,沉默的大多数才是。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我妈经常讲一个故事:

她和我爹结婚后,为了分房,和我爹跑了他们学校 12 个校领导家一家一家说。最后分房分了 8 平方。

8 平方。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看见几个高赞都在喷我就舒服了

知乎用户 ROULOIS 发表

变得你没有房子住,只有住垃圾筒子楼。

知乎现在里面的人这么 low 吗,因为自己买不起想买的地区的好房子,宁愿开历史的倒车来接自己上车吗?

知乎用户 eling jzcq 发表

楼主可能没有经历过福利分房的年代,相信我,那个年代对年轻人更加不友好。

假设楼主大学毕业(23 岁)进入了一家国企。

1. 如果这家国企是中小企业,这样的企业多半财力不够,不可能年年都来修新楼。况且建新楼也需要有地,中小企业嘛,能有多少地给你建。没地的情况下要建还要拆老房子,对被拆的人企业还要给点补贴让人家租房。如果集资建房,也要论资排辈,不是你想集就能集的。刚毕业的不要想了,建一轮房子从拆房招标建好入住怎么也要 3 年以上。等到下一轮再来集资,至少 5 年过去了。第二轮多半也轮不到你,企业里工作了十几年的比比皆是。如果运气好,这些老资格搬进了新房子,会空出老房子。这些老房子怎么也比你窝在单身宿舍强,这个时候也许你会分到一套房龄 10-30 年的老房子。到第三轮集资,你也 30 多了,娃都可以打酱油了,或许能够抓个第三轮集资的尾巴。但是上有老下有小,你也不富裕,这个时候有心眼的人可能会来给你打个商量:你要是不想集资,可以把资格让给别人,别人给你补个差价。或者别人帮你出个集资钱,建好后原来住的老房子和你换。这个 “别人” 可能就是你的领导或者领导的领导。你又陷入了左右为难。不管怎么选,建好房子住进去你也快 40 了。

2. 如果国企是大企业,资金状况较好,地也比较多,但是职工也多,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极其复杂,走后门都竞争激烈。前面十年你也别瞎想,建多少房子都和你无关。轮到你有资格也得快 30 了。有了资格还要递交材料,你的学历、工作年限、是否双职工(夫妻皆是本厂工人)等等信息都被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大厂意味着人多江湖乱,你平时得罪了人,很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下把烂药,就算能保住资格,建好后也分的是户型不好、朝向不对、位置偏僻的楼层。也许 35 左右你能住进去吧。

那个年代,不管你处于那个企业,最重要的一点都是你无法跳槽。一旦跳槽,不但在新企业重新论资排辈,现有企业的房子(如果是分给你而不是你集资买的)都要被收回。

知乎用户 蒙头读书​​ 发表

国有大厂如何分房

哈哈哈,笑死了… 关键是现在曾经分过房的这群还都活着啊,而且年龄不大,比如我家。我家的房子不能算是分的,应该说也是花钱了,但是很便宜很便宜,1999 年 1 万块 86 平米。但是我来讲讲这个是怎么实现的。

我的老爹在某部某厂,当时要分福利房,计算方法非常复杂,包括有

职级、双职工、父母在厂里的级别以及工龄、工龄、是否分过房子、特殊贡献(也是有明确标准的)等组成的一个公式(忘了怎么算了,但是当时我六年级跟老爹研究过,我爹说这财务部模型设计的很精确),整体上还算公平,因为不是暗箱操作,是很明确的数字。报名、计算、拉表。

好,我们现在可以看看情况了。

首先我爹当时 37,工作了 16 年,比普通职工级别高一丢丢(可以忽略不计),单职工,家里没人在厂里。

当时小区是 26 栋楼 1100 + 套,其实差别很大,朝向、距离花园、大门远近、楼层等等。我爹拍 1198 名。辛亏是要钱,有一百出头放弃了,我家是挑的最尾巴的房子。

当然这种也算公平,因为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大学本科机械毕业进厂的处长~

所以,你觉得这分房你想要么?(待续)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全面恢复不可能,但在房价崩盘的但交通方便人口不多的小城市回复福利分房制度是可行的。

地方政府做分房的主体,AI 计算积分,排位,保证基本公平。

面对所有有户口无房人士。

分到的房子不能交易,要交建筑成本,而且必须 10 年后才能退。

作用嘛,

1,吸引养老休闲产业,反正城市已经空心化了,自然环境慢慢恢复。

2,提高本地居民生活水平,这个自不必说。

3,吸引各种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网红直播等人群的入驻。

4,吸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

知乎用户 五个橘核​ 发表

你先分到菜再说吧

知乎用户 Lucky Price 发表

抛开农民农村问题不谈,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会带入农民身份。很多人以为只要上了大学,毕业了国家就会安排工作,就能留在大城市,单位就能分房子,不用 996,就可以安稳过一辈子。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依然是返回原籍。如果是师范,医疗,政法专业毕业,基本上是返回原籍区县所在地分配工作,搞不好分配到下面乡镇都很有可能。所以人民的名义里面的祁同伟毕业后分到了乡镇司法所一点都不奇怪,不要以为那个时候名牌大学毕业就能留在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回原籍。部分比较特殊的专业,比如石油、钢铁、煤炭会根据个人以及企业需求分配工作,一般分配到这个体系下的大型企业。那个时候石油系统是苦差事,基本上都要分配到大西北和北大荒,一般学生都不愿意去。

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产生了一种误区,以为在以前大学毕业就能留在大城市工作,单位会分房子。实际上优先分配本地户籍学生,我爸的一个高中同学,南师大毕业,毕业后回老家县城中学当老师,他的大学同学南京户籍的就能留在南京工作,关键是他同届大学同学同届工作的还有本地师范大专毕业。计划经济时期,外地的本科学生不如本地的大专生,因为工作是优先安排本地户籍。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户籍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个人以及子女的未来。地方政府优先解决本地户籍人口的工作。

假设中国恢复福利分房,现在在大城市打拼的大部分人都只能回老家县城甚至乡镇。

知乎用户 落地雄心​ 发表

它连个菜都分不明白,还分房??

七零后都还赶上过分房的时代,感受如何,问问他们不就行了吗?

知乎用户 孙晨 发表

这类问题可以反映出网络民意是个多么不靠谱的玩意。

哪怕某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人都很厌恶反感的东西,在十几二十年后的 “民意” 嘴里都可以被吹成天堂里的牛奶和蜜

知乎用户 风君子​ 发表

相比起 ZZ 歧视和权力迫害。

我宁愿承受经济上的绝望——至少只需要躺平就行了。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年轻一代确实不焦虑

改中老年焦虑了,因为福利分房能够在 35 岁以前轮到,简直是烧高香了。临退休跑去跪求领导,要套大点的,我儿子要结婚,房子太小,现在还在家和我们隔着个帘子。总不能结婚了小两口过夫妻生活也隔着帘子吧吧,好歹有间房。当然前提是你有单位,单位有房。见《贫嘴张大明的幸福生活

创新?心思都用在琢磨怎么创新跪舔领导,好分套房,你说的是这种?

米饭不好吃,开始 yy 屎是香的。

其他回答是说的好,疫情封城,你分菜都排在尾巴上。凭什么分房你排在前面?

某些老←yy 的公有制是领导是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的公仆。

实际上现实中的公有制是,领导是封建大家长,你在他眼里连野儿子都算不上,你想爬上去全心全意跪舔都排在尾巴上,需要激烈竞争,疯狂内卷。

出个思考题,按照 TG 官方正史,1949 年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革是中特社。

那么按照你在 tg 历史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这两者之间的阶段,按照唯物的社会发展规律,应该是什么社会发展阶段?有没有历史资料去验证这种结论?(问题提示:tg 官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哪年,小康社会的标准达到美国 1930 年美国农民在大饥荒中逃荒都开着汽车的标准了吗?《愤怒的葡萄》这部片子出来后,遭到美苏两国封禁。苏联封禁的理由是,片子里美国农民逃荒都开着汽车,这是在污蔑伟大的苏联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想不清楚,也别 yy 啥你没法创新是因为没房了,还不如一弱人工智能聪明。现在中特社,虽然被很多小年轻喷什么剥削压榨。但是好歹有两种选择:

要么你走是 · 权力道路仕途

要么你自己去赚钱

两条路都不容易,但是好歹是两条路。如果在中特社情况下,这两条路你都排在尾巴上,都觉得被剥削压榨。你凭什么以为回到过去只有一条路,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会排在前面呢?

还不如一弱人工智能聪明。

知乎用户 一丁一丁​ 发表

暂时看,房子是绝大部分贷款的资产锚,房价崩塌,经济周期停止,类似于休克疗法。

1. 国家的土地财政并不是为了财政,作为支配 960 万平方公里上一切的利维坦,祂要的不是人民币,而是资源和科技。但是在最初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是今天的贸易秩序之前,我们两者都没有。

让居民产生债务,产生经济加速上行的动力,从而在今天的美国贸易秩序充当一个制造业工厂,这是改开的结果,也是经济腾飞的真相。

2. 土地财政是政府在这个目的上的抓手,通过规划、税收和基建,一方面对国内产业进行分工,一方面源源不断的让居民产生负债,加入生产。这套设计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也确实引导了改开的成功。

3. 土地财政这个抓手明显已经失控了,各个地区因为规划水平较低,招商引资失败,一些城投项目出现大量窟窿。为了填补窟窿制造政绩,地方放任甚至主导了房价上涨。

这是房价恶意上涨的最大原因。

如果仅仅量入为出,步步为营的规划,维持基建和房地产之间的平衡,让每一处房产和基建的投入相匹配,今天的房价远远不到现在的地步。

简而言之,今天的高房价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如果国家不先从根本上解决背后的问题,仅仅是去分福利房,问题背后的麻烦就会爆发。

事实上以今天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把控力度,如果不考虑经济动力的问题,分房子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知乎用户 独孤孤独咕噜犊子 发表

看了看我的农村户口

“已退出群聊”

知乎用户 嘻嘻哈哈 发表

或许人类都有骨子里的尖酸刻薄,斤斤计较,全面恢复也代表不平等更多。

谁分配?给谁分?分多大?分在哪里?分几楼?

这都是领导决定的,小虾米要求什么呢?

80 年代我姥爷单位分房,分配的是一室一厅二楼,但是有一家人听说有这么好的楼层,直接搬过去,我们家里人去找政府找组织,人家也派人去了,但是那家人根本不搬出来。

后来政府协调。给了我姥爷一套六楼的一室一厅,但是这套房是两房的隔出来的,只不过玄关放了两个门,没办法,只能忍了。

我姥爷和我说,抢房那家人没有啥背景,就是普通工作者。

我姥爷是 60 年代就开大客车的,那个年代没几个人会开大车,他在区政府工作,现在的话就是公务员,他去了政府才买的第一辆大客车,我记得工资是 48.6,他发小的亲哥哥是区委书记,就这关系,依然没有拿到自己应该拿到的房子。

如果真的回去了,你猜你会得到公平的待遇吗?

知乎用户 张亮 - Leo♂​ 发表

这个问题,我真的会……

福利分房,wow,提问者你知道福利分房的对象是谁么?又是怎么个分法嘛?

给你说说我小时候的故事。

家庭背景:

爷爷:汽车修理厂厂长

我父亲这一支的亲属:80% 都是该汽车修理厂修理工;

外公:当地某高校食堂厨子

我母亲这一支的亲属:80% 都在该高校任职;

说这背景啥意思呢?作为 80 后的我,从小看到的是「子承父业」的逻辑,即:你爹或你妈是干啥的,大概率你也可以干啥,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个上班的方式,叫「顶替」,所以像我妈一开始就是顶了我外公的班在高校食堂里工作,然后自己辗转腾挪,去了校医院、总务处这样的单位。

按下不表。

你猜,我爸和我妈,一个工人,一个教职工,谁有资格福利分房?

对,我妈。

因为我爷爷脑溢血走了之后,那修理厂的经营就一年不如一年,倒不是我爷爷经营能力有多强,而是那个年代,很多地方的国有厂子做了私有改制,改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儿,大概率的是小地方的这些厂子就一蹶不振——厂子没钱,福利分个屁的房?

那,跟着我妈这边的福利分房是怎么分的呢?

我记事的时候,我家住的是平房,那平房大概房型是这样:

为啥我要这么画呢?因为只有白色的部分,是平房本身的,大概 10 个平方的样子,灰色的部分,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家住进去之前上一户的非法搭建——但是,没人管——因为能分到这种房子的,都是青年教师,特指刚刚进入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不管你是未婚还是已婚,大概率的分到的就是一间 10 平方的房子。

当然,我们家稍微做了一下「设计」,把黄色的对着过道的门封住了,从院子直接出去。

这样的房子,共用一个水池,卫生间是公共厕所或者马桶,洗澡一般去学校里的大众浴室。

我和父母的卧室看起来是分开的,其实并不是,233,然后呢,因为在的地势比较低,所以我小时候一直不缺和各种小动物打交道的机会,什么蜈蚣啊、黄鼠狼之类的——对了忘了说,因为我家有院子,所以过去养很多小鸡小鸭,黄鼠狼一夜之间可以把他们全部咬死,但是可气的是,它不吃,就是咬着玩——跑题了。

等到我真正拥有自己的房间,已经是上初中了,学校在城里很远的地方弄了三个单元的教师宿舍,因为离本部有一些距离,所以不算特别热门,大多数选了这三个单元的房子的教师都是高校附属的学校或三产的职工,那是我第一次住上楼房。房型大概是这样:

那你算算看,我已经上初中了,我妈等这么一套房子,等了多少年?至少 13 年吧。

而福利分房这个事儿,并不是可以一直分的,对我妈来说,这套建筑面积大概 70 不到的房子,就几乎是她在学校里可以通过福利分房拿到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条件拿到的房子了。

对了,后来学校明面上没有福利分房了,但是对教师还是会有一些优惠购房的政策,但是,一年又一年的年轻教师,几乎每一个都是从住在 10 平方的没有卫生间不能洗澡的老平房里起步,开始他们的独立自主的青春岁月。

提问者原来你想过这种日子,那真是有点意思。

看了一遍,发现没说分房的规则,啊,是这样的,凭记忆说了哈……

1、工龄。在学校工作时间越长,分数越高

2、职称。职称越高,分数越高

3、现有居住条件评分。住得越差,分数越高

4、家庭人口数。人口多,分数高

请注意,在以上规则中,如果是双职工、多子女,且人均原始居住面积小,则在评分中占优。

然后评分之后,其实不是分房子,而是排定选房顺序。

那就很简单,分数高的先选,分数低的后选。那用脚趾头也知道好的房子大的房子,是被分数高的先选走的,对吧。

另外,福利分房不是免费的,你依然需要掏钱购买,当然,花钱不多,我记得 1990 年代那套 70 平方房子大概是 2、3 万吧,但是请注意,虽然你付了钱,但这房子不能交易,不能交易,不能交易。

The End

哎呀,这么热烈的评论,果然我在专业领域说 100 句,都不如在社会热点里蹭 1 句,知乎真棒。

回复一下我目前看到的两位的留言。

1、

@高粱桥下鱼

您说得特别对,未必是分配本身的问题,而是资源总量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目前的资源总量,重启全社会的福利分房,能够支持更好的分配方式吗?纯好奇,探讨。

2、

@李献忠

您说得特别对,这是我的个人视角,然后我有几个问题需要和您做一些澄清和商榷:
1)您以个人经历证明的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陕西的省会城市比安徽的一个普通地级市的福利分房获得的收益要高,我觉得这和我暗搓搓想表达的福利分房要「拼爹」的逻辑没啥冲突。

2)我当然知道福利分房有灰色操作的空间,但,存在即合理吗?以及,这种操作空间难道不是因为有了商品房才出现的么?所以,如果商品房没有了,这种操作空间还存在吗?我水平有限,这个问题是真心求问。

3)如果您觉得拼爹的福利分房政策不错,我有一个小建议,可以考虑一下移民我们隔壁某个国家,那边,还在福利分房。

算了,我更到答案里来吧,我在评论里问了:如果福利分房和商品房都是拼爹,有何不同,那我还是来现身说法。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我个人是获得了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加持的。

我想象我在平行世界里的不同人生。

现实世界里,没有了福利分房,断绝了我子承父业的念头,我毕业之后来到了上海,靠努力,靠运气,09 年我买了第一套房,14 年我用 09 年的房子贷款换了市区一套房子,去年为了照顾我老婆工作,全款在临港买了第二套房。

平行世界里,我继续子承父业,以各种方式留在了四线城市的高校里,用职工身份,继续等、熬,把祖上传下来的福利分房继续传下去。

@李献忠

年轻人,你喜欢哪一个世界的我的故事?

知乎用户 悄悄问圣僧​​ 发表

如果配合上产业均衡布局,那么,人人将会有足够的人均面积。

住建部: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39.8 平方米(2019) 已建成世界最大保障房体系 数据显示,2019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9.8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48.9 平方米。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请各位精资不懂不要瞎说,中国现在又不是没有分房的,忽悠谁呢!

福利分房只会比商品好,至于是好一万倍,还是一千万倍倒是可以讨论。

所有反对福利分房的都是在偷换概念,把生产力的问题偷换成生产关系的问题。

以前分房不足、房子质量不行都是生产力导致的,是没有生产资料盖那么多房子,盖出来的房子就那个样。

福利房和商品房在水平上一直是同一个水平线

福利房很烂的时候,商品房也很烂。

商品房好的时候,福利房也很好。

房子怎么样只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因为我单位之前就分房(我没赶上),我们旁边的单位仍在分房的还不少。

我们之前分房是全员分配,大约就是 00-10 这个时间段,只要你赶上了,不管你是厅级领导,还是普通小兵,都有房子,区别在于选房顺序。按照工龄级别排号来选房。

房子差吗?一点都不差,老子真去过,5 米的大客厅,南北通透,十几平的主卧,独立厨房卫生间,比我们在外边买的商品房好太多。今天市场上 500 万左右的房子给你个 4.5 米的客厅就不错了,5 米的客厅那是豪宅里边的豪宅户型才有。我们正常买的高层客厅是 3.5-4 米。

你们可以自己想想,你们现在在城市里买的商品房,有多少房子能摆的下 1+2+3 的组合沙发?有多少房子能摆的下 8 人位的餐桌?有多少房子所有卧室都能摆的下 1.8 米床 + 2 个床头柜 + 衣柜?

就现在开发商这种鸟笼也好意思嘲笑福利房?

福利分房准确讲也不是完全福利,自己是要出建筑成本费用的,也就是工程队和建筑材料的费用需要自己出。

以前房子盖不出来就是因为大家连钢筋水泥都买不起,现在按建筑成本价卖你房子大多数人都可以负担。

而且肯定是越大越好,一平方 2000 块钱老子为什么还要住 80 平的鸟笼?老子也要住 180 平的大平层,给我 4 室 2 厅 1 厨 3 卫,我可以考虑为国家生个二胎。

福利分房真正的福利是指的不需要承担地价,也就是土地免费。

土地免费的逻辑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城市里的全民所有制 ·································

土地免费的操作流程是土地无偿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企业单位负责组织建设住房。

简单讲,就是你如果能在上海的一个企业单位里找到工作,那么上海国土部门在给你这个企业划拨土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员工总额多少,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建设住房和生活设施。这个数值不用太精确,有一个大概范围即可。

所以,你能在上海找到工作,你就可以在上海得到福利房。你工作在驻马店,你就在驻马店得到福利房。

虽然上海很好,但上海土地紧张,分房的时间会延长。小城市虽然不如大城市好,但土地资源丰富,可能结婚就有房。

现在的城市里还有大量的福利房,中国的福利房实际上是 2010 年以后才大规模停止,2000 年代建设了大量的福利房,水平绝不比商品房差。当然,跟汤臣一品这种豪宅没法比,但你要是能去住汤臣一品,也不会纠结福利房商品房的问题了。

如果全面恢复分房,年轻人的压力会减轻非常多,中国会变得更有活力。

福利分房后对年轻人有可能会增加的负担是教育,因为义务教育是跟房地产捆绑的,也就是我们可能需要给学校支付学费。但我想这不是大问题,一年几千块的学费大家是交的起的,也愿意交。毕竟商品房光房贷一个月就不止几千了。

那么有没有不利的呢?

比如对于开发商、炒房客来说,这就是个非常不利的事情

大家都等分房谁还去买房?开发商怎么办?炒房客怎么办?房子卖不出去那不要破产跳楼了。

我们现在不分也不是因为没有地,地是有的,单位也可以组织愿意组织,大量年轻人也有需求。之所以不搞是因为 GOV 不同意,禁止各个单位搞福利房。至于为什么,你们都懂。

知乎用户 陈生 发表

先看人口比例,想想自己是哪个比例的人口,在说话

1949 年—1978 年

全国总人口增加 42096 万人

全国非农人口增加 5789 万人

粗略算一下就是说前 30 年新增人口的 13.99% 有机会成为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才有可能分房

至于剩下的 86.01% 为农村户口,也就是新增人口中有 36307 万农村人铁定无法分城市福利房

投胎是个技术活

知乎用户 赛赛 发表

分房确实能促进结婚率,让本来介于是否结婚之间的人觉得差不多了就走入婚姻。

我爸常常说 “结婚结婚,昏了头了才会结婚。”

我爸是个木头,工作什么的搞的还不错,但是感情这方面,既没天赋又懒得学。基本仰仗我妈追的勤奋才能成。我妈边追边觉得,这次又要凉了,问我爸对于结婚啥态度。我爸叨叨 “结婚了才能分房”,我妈觉得稳了,放心继续交往,遂成。

如果没结婚,住的是集体宿舍。结婚之后就可以分房。

第一个房是单间,厕所和水房是公共的,每个门口有一个蜂窝煤炉子可以做饭。

我到了一岁多的时候,换到了二室的房子,这回就是正儿八经的房子了,不过属于单位里面正儿八经的房子里面最小的那种。当时我们院子里面一共有 5 栋楼,按照序号排列,序号越大的面积越小。后面 3 栋都算是比较小的,我的所有玩伴都是这几栋楼的。前面两个号的楼在我们小屁孩看来很具有神秘感,因为那些楼里面没有孩子出没。那两个楼的一层还对应了一片地,可以种花种菜,这对于我们小屁孩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常常去看花撸菜,当然居民是反对我们这样做的,然后就会大声吼,这时候我们就会落荒而逃。经过总结,我们知道了谁家的老头头老太太脾气最臭,反而愈发的以 “我敢撸他家的花你敢嘛” 为荣……

当然由于二室的房子最小,妈妈是不满意的,总羡慕哪个哪个领导能住上大房子,还有就是分房子里面具体的门门道道说不清,每当有房子稍大的人换了更大的房子,这个稍大的房子就会空出来,然后一堆人抢这个房子。这其中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弄的实在头炸。反正我爸估么着就算是走动,离成功占坑也太遥远,压根懒得走动。然后就是被我妈批,说他不求上进。

小时候因为分房,没少听爸妈吵架。

后来单位开始弄集资房,即先花一笔钱然后单位盖房之后再分。不过我家没有什么外快,光攒工资说实在的没有钱用来集资。接下来下一轮的不求上进的批判来临,说我爸不求上进没赚到钱。当然我爸退休之后诚实的表示,如果当年是现在这样的金钱本位社会,他很可能会选择 996 硬肝,不过当年好多资源可以免费获得,能免费获得的为什么要肝?

那个时候是集资房和免费的分房双轨的了,但是由于没钱,所以就只能继续等免费的。不过真的分到免费的房的时候,要求大家把自己分到的房买了…… 总之还是得花钱。由于钱不够,只能和爷爷借。当年大概是 2000 年,房价 300 元 / 平米。现在涨价到 1w 了。如果攒工资搞投资的话,收益是万万没有这么高的。

我记得当年我妈对于房的焦虑,是远远比现在的年轻人更焦虑的。因为当年分房主要是靠天吃饭,靠关系吃饭。单位什么时候有房分根本搞不清。现在虽然房价很贵,而且常常会涨价,但好歹是能大致计算出来一个时间的,有了目标了,就没有那么焦虑。

小时候我妈挑起的主要争论议题:

1、我爸不会走动关系,没有当领导。

2、我爸不够上进,没赚到钱。

3、培养孩子应该叫她使劲肝,她都不是全班前 N 了她竟然还在玩。

以为福利分房了就能躺平了?完全不能好么!

知乎用户 快乐制造机​ 发表

福利分房也是体制内人员(医师公、事业单位)和国企员工的事儿啊。

私人企业谁给你分房子啊?

所以那当然是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了啊,还有啥可能。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只有金钱才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永远不会。

知乎用户 Harunobu 发表

也不会咋样,无非就是从法国蜗牛变成中国蜗牛。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谈到房价高,就提福利分房,这和白岩松 “不会吧” 一个逻辑。

解决房价高,方法很简单,提高供应就行;对 zf 和刚需,这是双赢。

但多套房的房东为了保护自身资产的价值,要挟 zf 限制供应,才导致了房价高的局面。

动不动提福利分房的,本质就是对刚需的阴阳怪气。

知乎用户 奥尔多​ 发表

噗,你不会以为自己能在张局王处李科之前分到房子吧

钱都比不过,还想比权?

知乎用户 kisbear 发表

看看上海现在发放物资的乱像就行,一样一样的。

知乎用户 于禁 74 年 发表

好消息:

不用买房了,你现在租的那套 30 平米老公房,分给你了!

坏消息:

想换个 80 平米的房?估计等到 40 岁可以分到。

知乎用户 Eagles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当下互联网用户的主体,或者说相当一部分用户,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其实没有经历过前 30 年 + 改开前半段的城市生活,所以才会把一个历史上充满不公平和低效的制度当作一种解决方案,乃至幻想曾经有一个完美的时代。

反而是自己和家庭经历过这个发展过程的,更能从身边的例子知道从分房,官倒,拿地,城市基建 + 扩张中的各种不公平之处。这批人里有的非常社达,有的选择当犬儒,有的选择发点声做点事,但没人会蠢到觉得长江黄河倒流就能解决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知乎用户 旋律 发表

怎么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而不会被删帖或者关禁闭?

知乎用户 Max Katopodis​ 发表

一群人围在锅边,对做饭的人说,快点分餐,可不能给我分少了!

他们完全没考虑过自己可以用锅各做各的可能。

知乎用户 跋涉万水攀千山 发表

你以为的福利分房———只要一进入国企,立马 house 到手……

实际上的分房———没结婚没房可分,即使结了婚,还有各种条件,40 岁之前分上一居都算你运气

知乎用户 陈子文 发表

内需在失去房地产约束后会爆发的释放

原本的房地产主阶级会很吃亏,但是内需且是大量的市场需求倾向的内需,的爆发可以带动整个国内制造业的起飞,因为手里本来去购房的钱可以省下,年轻人将会厌恶过长时间的工作,因为太长的工作市场是不利于他们是追求享受的服务业消费的,因此人均工作时间会大幅度下降进而制造出原本数倍的工作岗位,就业问题也会得到彻底解决

可以说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本年轻人躺平也可以活的舒服的社会会在一夜间到来,且我们还会因为巨大的内需存在经济维持一个高速发展。

可以说对于国家社会和大多数公民来说百利无一害

但是

但是

但是

。。。。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问问你家里老人

家里老爷子当年从浙江的一个小县城里走出来,参了军到了当时的大上海。

一开始住在 “宁要浦西一张床” 的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就现在东方明珠那块儿,老,破,小,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和荒地。

后来退伍转业,到了军医院。因为脾气性格比较耿,看不得 “一些事”,后面和领导闹翻了,分房子这件事就死命地被卡。

这期间搬到了苏州河以北的杨浦大桥底下住,这里聚集着当年各类怀揣着 “上海梦”,天南地北来的工人。公用厨房,公用厕所,一家三口甚至五口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活着是每家每户的写照。

按规定,有了孩子的家庭 “应该” 先分房,但领导的一句话可以决定的东西太多了,就这样拖了好几年。

到最后,小孩年龄渐渐上去了,于是盯着,闹着,在单位里不断地争,最后终于分到一套 40 平的房,那叫一个开心啊,想着终于在上海有个家,有个着落了。开开心心地搬进去,00 年在房价第一次上涨之前买了商品房,当时是 4000 多一平,衣食住行上有了本质的变化。

你要问,当年分房好吗,他会回答:好,国家还是对我们老百姓好

那你要再问,现在恢复这个制度,可以吗?

他不会直说,只会感叹:还是现在生活好啊。

不要妄想着改变一个或部分的规章制度就能真的带来什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知乎用户 bishop87763 发表

问这种问题的大概率是 90 后吧。

你以为福利分房会给你一套优质小区,地段良好,带电梯的三居室。

实际上给你的是个城乡结合部,没电梯,没小区,一层楼八户,公用一间厨房一间公共卫生间的没产权的七楼一居室。

或者厂区里面,一整个小区共用一间大厨房,大公共厕所的房子,晚上撒泡尿要么在自家墙根底下,要么走个二百米去上茅厕。

至于连这种房子都分不到的,麻烦你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知乎用户 卷阿​​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年搞商品房,是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简单讲讲的话,我想提出以下几个事实:

当年福利分房,只覆盖城市体制内居民(不过当年体制外就业比例很小),而当年的城市化率很低,福利分房不是全民福利。

福利分房的居住条件很差,经常几代人挤在小房子内;筒子楼要共用厨房和卫生间。不过,当年社会发展水平没今天高,全民生活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今日。

福利分房时代,单位内部的房产分配有很多操作空间,自然也有很多故事,而年轻人想分一套福利房,难度是很大的。

进入商品房时代后,也是有不少城市居民住房保障政策的,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等。但具体到分配上,争议还是很多的。恢复全面福利分房,分配方面的争议,我看只会更大。

知乎用户 屁师​ 发表

不可能的。除非是打算消灭私企。

如果恢复分房,那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现在的 “商品房” 无价值。

这会导致现在用房子做抵押贷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因为在中国除了房子,几乎没有东西可以质押。

知乎用户 马辛 发表

谢邀。如果全面恢复福利分房,前 30 年的盛景就会再来一遍:

首先经过几十年福利分房,人均住宅面积将大幅度下降,重现四世同堂的盛景,全家人五六口人住在 14 平米的住宅里其乐融融;

其次,分房权掌握者再现公仆精神,首先制定分房政策以有利于分房工作为前提先给自己分一套,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为目的给领导分大的,至于收钱收礼还是收色,要看公仆好哪一口;

最后,因为全是福利分房,取消了市场,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当然,这是题主愿意的,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 生二胎,异性大子女可以再多一间房,地点肯定不在你现在分的房子旁边,如果能分的话;工作地点换了,不要换房子,因为你已经分的这个房子没有途径交易成你换地点的想被分的房子;你对比你晚工作的人分到的比你的好而别扭——啊不,欢欣鼓舞,不别扭;你为你同样条件的同学仅因为在另一个单位工作而分到房子而别扭——啊不,欢欣鼓舞;你终于发财了想改善一下住宅,不行,得分,你为此而欢欣鼓舞;你爹妈岁数大了想换个房子别爬楼了,不行,得等着分,你为此欢欣鼓舞;你在城市终于立住脚跟,想把父母接到你这来孝敬,你必须跟他们住在一套房子内,因为没有别的房子可以住,你媳妇为此欢欣鼓舞她终于有了孝敬公婆的机会;你说你刚毕业也不用先分房,先租个房子住就行,对不起不行,房子都是分的没人有能租给你的房子,你欢欣鼓舞;你说先搞个对象,对象问你分房了吗你回答没有的时候你也会欢欣鼓舞,你坚决认为分房的难度要小于买房的难度……

宝贝,记住一句人们说的多的能有利息的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20 世纪人类的一大成果就是证明了计划经济的不靠谱,就是证明了市场经济虽然不是好选择,但是所有坏选择中最好的。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一个普通人,福利分房远远比在北上广深自己赚钱买房难的多,甚至很可能你一辈子都分不到。

我的父亲在哈尔滨一家百年国营企业上班,参军下乡上班工龄 40 年,直到退休也没有分到房子。

我母亲在国营小厂上班,2000 年公司直到倒闭才把地卖了,和一个开发商合作搞房地产,每个员工拿出几万块钱说是可以买一套房,然后开发商跑路。

直到我爸我妈还有我三个人离开了国企,才买到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

一个普通人想分房就是这么难,但是又有领导分了好几套。公平吗?也许现在也不公平,但是当年的福利分房真的是对勤恳工作的人最大的不公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这个问题下我原来的回顾帖消失了。也好。于其看飘渺的历史,不如看眼下封闭小区的物资配给,生动鲜活。

知乎用户 放逐之刃 发表

会是灾难

福利分房,全称应该是:

面向领导等特权阶层、特定人群的分房。

隐含意思:

没权靠边站。

知乎用户 naizi 发表

233333

人人都想要大城市中心的大房子,怎么分?

种姓分然后无视巨大差异来句都是住的都一样?

我一直相信一个道理,人民用脚和钱投票的时候是最诚实的。

如果真的愿意接受去小城市去郊区根本你现在也买得起 (

知乎用户 唐球 发表

你自己都说了,房价贵,所以导致中国不创新,年轻一代焦虑,那就要考虑,怎么样把房价降到商品本身价值应该合理存在的地方,而不是想着别的歪门邪道。

全面福利分房没问题,问题在于,房从哪来,谁来分,分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福利分房可以以成本价进行分配,那商品房房价为什么不可以降到合理的区域?

如果一个面包的面粉,只用 1 块钱,那这个面包卖 3 块钱可能是合理的,卖 5 块钱就有点高了,卖 10 块钱就过分了,但现在可能正在卖 30 块钱,问题是,这还并不是精美蛋糕,而只是普通面包而已,好吧,你说为什么呢?

这就像你在血汗工厂上班,工资很低,所以导致你很穷,然后你觉得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建议资本家全面提高吃住福利标准,以便于你可以把钱存下来???你不会真的想不明白你工资低,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因为资本家想要赚得更多吧???你要是可以要求资本家把福利提高,干嘛不要求资本家直接把工资升到合理的水平?

知乎用户 守护最好的纯纯纯 发表

权贵阶级和普通老百姓矛盾更加尖锐

知乎用户 离乱流年 发表

那么问题来了,谁做福利,谁去分房?

知乎用户 滏麇 发表

活在梦里

以前分房也是排队的,关系好的可以插队

知乎用户 夺了鸟位​ 发表

分房子政策一般和另一个政策是捆绑的——上山下乡。

知乎用户 钟国仁 发表

你得有本事进入体制内,然后才有资格分房子。

然后还得有本事升官,才能住大房子,否则就是县城你也只能住筒子楼。现在最起码小城市房价便宜了,以前连小城市县城房子,身份低的想分一套都难。

那时住房属于限量供应,是体制内地位的象征,明明有能力全民都能住大房子,就是不给你建,也不准你自己建。

任何社会,都是统治阶级才有权制定规则分果实,改开前统治阶级是体制内。改开后又加入了一部分白手套商人,这些人构成了统治阶级。

老百姓从来都不是统治阶级,所以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住房这方面都活的憋屈痛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平头老百姓想要改变,唯一的出路在于跻身统治阶级,否则永远受苦受累,还分不到多少果实,社会地位也低。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君子恶居下游,人类就是个阶级社会,和猴群无异,这是人的本性。

很多年轻人只看到了今日社会的种种不好,却不知道往日更坏,对过去的了解程度,只有宣传片里的伟光正光辉过去,自然以为以前是天堂,殊不知今日地狱,往日是十八层阿鼻地狱。

想回到过去的人是傻子,对现状不满,你们就努力去改变,有人不让你们改变,就教他们改变,连这点雄心壮志都没有,那就活该受苦受穷了,愧对你们舍得一身剐不怕死的革命先辈了。

知乎用户 DOOM SLAYER 发表

如果现在全面恢复福利分房,那么少部分人会有数百套甚至上千套房,而大部分普通家庭的人都分不到房,只能花大钱借住在有房子的人的房子里。

知乎用户 似曾相识故事会​ 发表

:碗里没吃的了,

:给你换个大碗,

:实在没吃的了

:都给你换大碗了,你怎么还没吃呢?

别说分福利房,就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你分到了吗?

你单位 5 险 1 金上了吗?

疫情当下,菜你被说分了,抢都抢不到,凭什么分房还能分到你?

知乎用户 旭崽子 发表

创不创新不知道。

至少有个地方住,可以躺平了。

现在的人要么一个月掏房租 1000 以上,要么还房贷 2000 以上。生活压力是大了点。

知乎用户 Lance Lot​ 发表

99 年买房之前,我家住的是学生宿舍。

北方的学生宿舍大概就是一溜大平房,前后两个门,南北山墙下两溜大通铺,中间有个一米不到的走道。

青年教师们太多了,就拿一溜宿舍出来,中间隔几个山墙,弄成一家一个门 + 一个窗的样子。八几年的时全家就这么一间,睡觉做饭吃饭就一间屋,后来自己搭了一个小伙房,总算不用烟熏火燎。

九二年父亲也调动到教育系统,全家去了个新高中。从县城中心出发,穿过连绵的水泡子,坟地,盐碱地,需走上四五里路。新学校地方划得比较大,能多弄一间小房,伙房也能搭得大一些,起码有个窗户。

这些住房也不是分的,只是学校给你住而已,正经 “福利” 分的没有。我外公是全国特级教师,解放前参加工作,他叔伯兄弟,我也叫姥爷,解放前就是八路,解放后在北京做什么局长,九几年退休了我还去看过他,记得是住牛街那一片。这种资历,也就是学校划地皮盖家属院的时候,作为第一批名单可以认购宅基地而已,那还是要花钱买的。

包括 99 年学校建新家属楼,也是要花钱买的。听说有人为好楼层去堵领导门,还有家里吵得不行喝药的,后来干脆弄了个一户一价… 那时候我已经不在家里,只从回乡闲聊中窥得一丝当初的鸡飞狗跳。

福利分房啥样咱不知道,也没见过。

当然,我们家还算是老早就在教育系统里,随着教育的被重视切实改善了生活的一批,我的高中同学们,一个班 70 多人,60 多都是来自农村,别说福利分房,想在县城弄个宅基地都没门路的。

这么看来,现在城市里的廉租房,人才公寓等可能是最接近 99 年之前我家居住状态的,就是用比市场便宜的价格来得到一个没有属权的住处。

现代的福利分房依然存在,但是仍然是属于少部分群体为了照顾 “自己人” 而搞出来的东西,就我了解到的几个案例来说,锦上添花罢了。

知乎用户 工贼小克星 发表

有一个词叫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

全面恢复福利分房,中国会变得万劫不复,所有想要得到房子的人,都必然成为权力的依附,所有现行的通过改开建立起来的现代经济制度都将瞬间崩塌。

现在你想买房缺的还只是钱,回到福利分房时代,你缺的可不仅仅是钱,甚至要花更多的钱也得不到想要的房。

知乎用户 mike qi 发表

当年企业分房时,我家够标准了,硬是被照顾关系户顶掉了。

后来我妈带着 2 岁多点的我,冲到选好得房子里,刀架脖子上。无论外人怎么劝就是不出来。

最后才得到了我家第一套分的房,不敢说合理合法,但是怎么排资格,我家都绝对够了。房屋面积 45 平。

而这套房是我爸、我妈、我外公、我外婆一家四口在同一家国有工厂合计快 100 年的工龄换来的。

如果当时不是我妈这么勇,我估计住上楼房还不知道哪一年。

我记忆中,我小时候有一间自己的卧室,哪怕连床都摆不下,我得睡阁楼。

但是我得同学们那时候有自己房间得都是少之又少。

我现在在想,如果福利分房,我可能又得把刀架我儿子脖子上吧。

不,也许,我连老婆都难得找吧。

知乎用户 噬珂​ 发表

人均住房面积 40 年增 4.8 倍 实现了从有住的到住得好

1950 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是 4.5 平方米1978 年下降到 3.6 平方米。住房问题骤然紧张起来。1979 年,我国开启将住宅出售给职工的试点。但直到 1998 年,实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从政策上退出历史舞台。随后开始了近 20 年的市场化进程。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宏观调控、限购、限贷、限地价等一系列房地产政策也开始登上舞台。

如今,从改革开放前夕的全民 “蜗居”,到去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 1978 年增长了 4.8 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了从“有住的” 到“住得好”。

1950 年 - 1978 年

我国包括农村住房在内的住房总投资累计只有 362.5 亿元,年均住房建设投资 13.1 亿元,占同期累计基本建设投资的 7.5%,仅占同期 GDP 的 0.7%。

1978 年

全国住宅投资仅 38 亿元,占 GDP 比重 1.2%。

1978 年

我国城市住宅面积为 14 亿平方米,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反而由 1950 年的 4.5 平方米下降到 3.6 平方米,城市中缺房户达 869 万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 47.5%。

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仅有 6.7 平方米和 9.2 平方米。我国城镇住房中 74.8% 为公有住房。

1997 年

全社会住宅投资 5371 亿元,对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为 3178 亿元。

1997 年

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上升到 8.8 平方米,是 1978 年的 2 倍多,全国城镇竣工住宅面积达 4.055 亿平方米,是 1978 年的 10 倍多。

1998 年房改后

房地产开发增速大幅提升。

2008 年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2.53 万亿元,其中住宅投资 2.5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18.21%,占 GDP 比重 8.31%。

2017 年

全国城镇住宅存量面积从 1978 年的 14 亿平方米跃升至 267 亿平方米。

2018 年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 1978 年增长 4.8 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 1978 年的 6.7 平方米增长至 39 平方米。

2018 年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2.03 万亿元,其中住宅投资 8.52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13.4%,占 GDP 比重 9.46%。

新京报记者 王海亮

知乎用户 273S 发表

有的人今天就住进去,有的人排到退休,都会有的,慢慢等。

有的人北京二环安居,有的人七环徘徊,有就行了,别嫌弃。

有的人四室两厅两卫,有的人四人宿舍,也差不多,要知足。

总之,领导会通盘考虑,个人服从安排就行了,反正天天加班房子也用不上,更不会焦虑。

知乎用户 子西 发表

好问题,看看保障房和人才房,这俩就是福利分房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可能那时候租房资格更重要

分房子普通人没有资格参与内卷,地下租房产业内卷起来,并对普通人开放

知乎用户 钮铫 发表

其它我也说不出啥道道。我就知道,我爸当年福利分房的小区,环境确实挺一般,当然那是以现在眼光看,当时也算可以的。但有一点特别牛逼,现在外墙水泥灰都掉落了,有些下水管道也堵塞,但楞是很少有漏渗水这种事。

至于现在的吧,看着啥都好,窗台边户渗水那就太常见了。

当年说起来是福利分房,其实也是出钱的。月薪 100 不到,一套 60 多平也要 8000 多了。

知乎用户 联安 发表

我很想不通一些人的理论,在关系自己生存的很多事情 (衣食住行) 上,自家父母兄弟都依靠不上。

反而抱很大期望在别的不认识不知根知底的人身上,这群人是不是……

知乎用户 Timewalker 发表

现在很多人都被一些字眼给迷惑了,

一个 “福利”,一个“分” 房,

有些人是不是觉得平时简简单单上上班,然后到点就把房子给过来了?

别做梦了。

虽然市场经济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市场经济真不是最坏的制度。

知乎用户 网中求财 发表

福利分房也是分给领导的,普通大众几乎拿不到名额,而且即便是能拿到也是一家三五口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

我们一项原则就是领导优先,有权有钱的优先,至于普通大众靠边站吧,他们只能五一劳动表彰大会上可以站在领导面前领个奖。

知乎用户 循环禁言 发表

有多少人在体制内,可以福利分房呢?其他人咋办?那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不配住房子么?不对,根本就不会诞生这么多中小企业

知乎用户 Onlytest 发表

你看过贫嘴张大民吗?一家兄弟姐妹五人才多大房子…… 你觉得你够住?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福利分房第一要有的就是资格。

我父母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大学工作,我家在父亲 47 岁之前一直在筒子楼居住,一室无厅,六家一个厨房,每个楼层两个厕所,一个水房。

47 岁到 56 岁,两室一厨一卫,卫生间有一个平米,厨房两个平米,总面积 38。

56 岁之后是三室一厅,使用面积 58 平米,教授楼,有院士居住的。

现在如果恢复福利分房,应当能好一点 。

知乎用户 雷火丰 发表

好的被某些人预订,差的被剩下的人抢破头。

知乎用户 二蛋​ 发表

房价贵的根本,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从根上没有完全市场化

你觉得你买房是市场化,你的房价里,只有不到 20%,是市场竞争结果。剩余 80% 是拿地成本,这部分是 xx 说了算。拆掉 6 层楼房,你得盖 18 层卖掉才能回本,这才是你房子贵的原因。

土地是社会资源,而这个资源被垄断了

你改分房,有区别吗?权力寻租换一个对象而已

知乎用户 挚爱紫罗兰​ 发表

只要已工作的年轻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会变得更加有活力,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创新能力更强,中国会变得更加美好。没有了住房的担忧,结婚率也会上升,生育率也就会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将会持续更长的一段时间。

知乎用户 洗剪吹吃花生米 发表

其实现在福利房还有很多,12 年北京市公务员能在通州分房,7000 元一平, 你自己没本事怨谁,

一堆公务员国企人员也分房,反正就是等同于半卖半送,

现在福利房还有一堆, 说的好像你多么聪明似的,

知乎用户 枫叶山丘 发表

如果以前的分房真的那么好就不会被取缔了

所以就算分房也一定是用新的方法。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完全可以用用条件去选符合的人,然后对这些符合条件的进行 ai 排名,排名靠前的先选,而不是从前的让人说了算

知乎用户 可口可乐了看看 发表

上海分菜大家都分到了嘛?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成为一个像北高丽一样的美好社会

知乎用户 万事顺遂​ 发表

看了些回答,好多人的思维怎么说呢,就挺奇怪的。

为啥福利分房就一定得是 70-80 年代那一模一样样的?

照你们的说法,共产主义永远不能实现,因为共产主义最后就是要走分配制度。在你们脑海里,一说分配就一定得是那个贫穷岁月呗?

反对福利分房可以,但是要有起码得逻辑:比如你说福利分房对房地产产业的冲击,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太大,现阶段不适合搞,这都可以。

怎么一张嘴就是城乡差距就是特权阶级?到底是谁困在那个年代回不去了?

**我们改革开放是为什么?我看好多人没有搞明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是为了回到按需分配这条路上的。而不是为了一路就这么走下去的。是社会主义要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而不是让市场经济支配了社会主义。

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具体到福利分房,我们当时福利分房走不下去,就是因为生产关系高于了生产力的水平,所以要先发展生产力,然后再把生产关系调回来。而不是永远不调整了。

80 年代那时候中国 gdp 多少?世界排名第几?现在中国 gdp 多少?当时全国多少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多大?现在全国多少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多大?生产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难道生产关系还应该一成不变吗?刻舟求剑也没有刻到这种程度的吧?我不求知乎真的人均 985,起码的历史唯物主义大家应该会吧?为什么一开口就是非此即彼的二极管思维呢?

有些人谈计划经济就是贫穷僵化,说福利分房就称特权垄断,完全不考虑历史进程和时代局限,彻底迷失在对过去新中国历史的抹黑叙事逻辑中。

有些人骂着高房价,有些人却骂着福利分房,我觉得这批人不是同一批人。我只是希望广大的朋友能够区分的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和你批评过去制度的人中有没有人是想靠着房子继续跃升阶级?这值得警惕。

1、**2020 年代的福利分房(如果真搞),和 1980 年的福利分房必然不同,**绝对不可能是对历史的照搬。因为我们现在的能力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相应的制度设计也必然不同。

就像 1980 年我们没有条件发展海空军,必须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但是这不代表我们 2020 年也不应该搞海空军。不但要搞,还要加快搞赶紧搞,甚至再不搞可能就来不及了。不然我们这么多年发展经济到底是为什么?

2、那些说货币化住房更公平,因为以前都是特权垄断的人。你要想想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已经上车了,是不是还上车上的很早,是不是新的获利阶级?

这句话 90 年是对的,00 年是对的,但是 20 年未必还是对的,因为情况变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3、跳出福利分房说说宏观。终究有一天,我们是要走到那个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保障非常完善的时候,这条路不一定走多久,但是不能换道路,不能换理论。我敢说,想否定这些的人,想否定历史的人,一定都是在目前得到好处的人。他们想否定过去,抹黑过去,让大家认同现在,认同既成事实,甚至为既成事实站台,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知乎用户 耐萨里奥​ 发表

福利分房肯定行不通,权力决定哪些人能住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你们还不起来造反啊,相反金钱决定就很公平,价高者得嘛,因为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就只能容纳那么多人!当然你要创造一个积分制度那也行,但是有个问题,这些人获得的积分如何才算公平?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因为谁都想住北京嘛

知乎用户 八扇屏 发表

福利分房,产生多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你敢想吗?

知乎用户 萨比森一霸 发表

福利分房从始至终都和外地人没有关系

知乎用户 俺姑 发表

如果你翻翻以前的合订本,你会发现普及商品房最初的目标是: 改善居民住房、解决住房难问题。

如果你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有经历过的人给你讲过,你应该知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全民福利分房的年代。

有的只有单位分房。

而 “单位” 这个词在过去承载了什么含义,现在年轻人是不会理解的。

知乎用户 小凡 发表

那么福利房分配权力又会被既得利益集团把控了,咋分,分给谁,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马健雄 发表

其实题主提出了一个蛮有趣的问题,不过套了一个错的历史套子而已,我来改动一下:

如果每个华夏子民都能在 18 岁后都能从国家那里得到一套 X 平米的房子(具体大小,布局自己填写),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我的回答: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凭啥张三能去上海,李四能去广州,而我王五却要去独山?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利益相关:爷爷留下一套单位分房,父亲单位分一套。

我算是单位分房的获利者了,特别是爷爷分的那套房子,我从小居住在那里,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无限的感情。

爷爷 1926 年生人,上过学,建国后公私合营年代分配到市航运局参加工作。所谓的福利分房其实已经是七十年代末的产物,大字报时代有口饭吃就不错了,那里来的分房。我爷爷一家五六口人(爷爷奶奶,生育五儿二女,后夭折两儿,70 年初两个伯伯上山下乡不在家里,70 年代末我爸当兵去了)在建国后到 1982 年都是挤在不到 40 平方的二层转瓦房。

直到 1982 年,单位才搞集资交房。所谓的集资建房,就是单位想办法搞到划拨用地,然后自行筹集资金建房。也并非完全免费的,需要交一万多,可以分期给,我爷爷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 130+,奶奶一个月才 70。当年为了节省开支,全单位的工人都主动参与建房,什么水泥工搬运工不在话下。我奶奶还是负责铺地砖,虽然手工一塌糊涂,铺得坑坑洼洼的,但愣是把水泥地铺满碎砖。不得不说,那套房的质量是相当好。

分到房子,但是是欢天喜地。然而我爷爷分到房子的时候已经 53 岁了,他们单位以后再分过一次,基本上把干部分完了就没再分了。也就是说普通工人就别想了。

第二套房子分配已经是 03 年了,我爸当兵退伍(1983 年退伍) 后,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现在已经破产)。03 年的时候,该国企有一套九十年代的房子,领导退出来了。(当年的政策是领导可以优先买,但如果领导不买,可以免费住到去世)我爸就分到了这套房子,自己要给六万多。我爸那时候已经将近四十岁了,才分得自己的第一套房。

如果全面恢复福利分房,你觉得哪些人会优先分?毫无疑问,肯定是领导。问题是如果你有能力当上领导的,你怎么会买不起房呢?

再者,单位确实可以福利分房,但是需要在你 40 + 的时候才分,这样的政策你需要吗?

按现在的房价,非北上深厦的公务员,再怎么混也不至于工作 10 年还凑不出首付吧?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的,我就没听说买不起房的。

你问我恢复福利分房,农民怎么办?农民肯定没有啊,个体工商户私企也没有啊。所以这种政策,我们也享受不到的,恢复干嘛?

知乎用户 believedxh​​ 发表

谁给谁分?

能拿钱买的东西,又要交给潜规则吗

知乎用户 whillims 发表

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房地产的本质,只是从房产居住属性角度考虑问题!

现代社会时间成本是最大的!一个项目如果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就会因为各种变数,完成巨大的风险!

而资本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项目规模和建设速度!提升经济发展的方法,就是利用杠杆的方式,利用资本快速建立生产力!

我国经济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在于短时间内建立了工业区厂房生产设备路桥电力等基础设施!这些建设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土地收入!

知乎用户 何金银 发表

亲身经历过福利分房的我答一个吧。

当年能够有福利分房的人,是体制内的人和效益还不错的国企单位员工,私企外企就根本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还有一类是由政府房管局管理的公租房,这类的房子水太深我不太清楚,就不写了。

那年是 99 年,是福利分房的尾班车了,我单位倾尽历年的积累,以及争取到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也盖了几幢楼房。那年我三十多岁也结婚有孩子了,跟着父母住。

当年的分房规则是:按工龄排队,每一年工龄算一分,夫妻双职工的加三分,班长加三分,中层领导和工程师的加五分。配偶对方单位有房分的就不能重复参加本单位的分房,女职工一视同仁一样分房。配偶不是本市户口的和未婚的只能在新房挑剩下的和腾出来的旧房子里挑。最高级的几个领导就不参加排队了,直接事先把最好房号涂掉。

把所有的楼层房号在会堂的黑板上标出来,按各人事先核准了的分数排队轮候上去在自己看中的楼层房号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个人觉得这个相对比较公平,单位盖房子的钱是老职工历年创造价值积累来的,按工龄排队比较合理。

回到现在,估计有能力福利分房的,还是体制内的单位和效益好的国企单位才会有福利分房这事。私企民企外企照样不存在这种情况。在现在私企外企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国企和事业单位这类再搞福利分房的话,只会引发不满的情绪,这也欺人太甚了。

所以,现在大力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各行业各单位的数额不定,差别太大了,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数额说出来。所在行业单位有能力让职工有房子的照样有房子,所在行业单位没能力让职工有房子的照旧没有房子。

这样就和谐多了。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如果所谓福利分房再现,说明中国的创新环境已经消失,参考北朝鲜现状。

知乎用户 山豆几 发表

恢复?你是说原始社会?

知乎用户 zhuliwei 发表

福利分房是体制内福利,理论上是跟个人级别挂钩的。取消福利分房是降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

体制外,一切私企员工、个体户,都是没有 “级别” 的。没有级别你就没资格分房。体制外的人还是要买商品房。

知乎用户 Tom Jackson 发表

福利分房好啊,那么谁来盖呢?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财政崩了养不起军队。

依靠小将用键盘在对外作战,

稍有一点火星子,就呈燎原之势:

亚音速导弹在空无一人但只有房子的街道办炸开,

睦邻友好时代交往的国家用铁皮火车运着核武在大桥上转悠,

信佛的被我们欺负过的国家身披全树叶外壳穿过热带雨林,

星星盘成串的联盟天天道德高地喊,最多给点武器,

挨过核弹那位一边乐开了花一边为本土投资鸣不平,

扔过核弹那位…… 发了不少战争财。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我爷爷奶奶小时候,他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就 5 平米左右。我爸妈小时候的人均居住面积也没超过 10 平米。

现代社会肯定存在着问题,但在物质生活方面谁要说过去好就纯属胡扯了。

知乎用户 翻过面的咸鱼 发表

总有人把经济基础归结为制度原因,那是只见其表不见其实。

(分配都分不到的东西,说明买更买不到)

当年在极度落后的生产力下,城市进行分配住房其实是为了维稳,维护最基本的公平。

因为房子建设不只有钢筋水泥,还要有电力供应,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医疗保障,教学保证,食品保障。

对于曾经的中国每新建一个城区的成本是巨大的,在发电量都不充裕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保障每个人的住房条件。

在所有人类社会结构下,一定是占有优势阶层的人占有多数资源,这种情况只能缓解,不能根除。社会制度只能提高公平性,但做不到绝对公平。

如果当时不分房,那么本就不足的房子应该全被有钱有势的人拿着,而工人职工就睡大街上。

当供需不足的时候才要分配,这是为了利益不被少数人全部拿走。

比如现在上海如果不分配食品,采用市场经济的话,那么绝大部分人只能饿死,因为供需不足嘛,粮食少于需求百分之 30,不是价格涨到百分之十,而是先把百分之 30 的人饿死,然后在囤货,在饿死百分之 20,满足百分之 50 人 200% 的高端需求。

如果保证这百分之 30 的不死,那就大家都少吃一点,匀一点出来吧最低口粮先护住。

总有人觉得现在生产力发展了完全就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因为市场经济。

现在谈分房子都有弱智反对。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发展,和市场经济有关,但不是因为市场经济。

当年中国被苏联逼着打完越南战争,珍宝岛战争,加入了美国阵营。

美国正在向金融资本转型,需要转移工业生产力,中国这个时候如果还是计划经济就接收不了美国的工业转移,所以为了跳科技进行了市场化改造。

让西方资本能放心大胆的进入中国,当然他们觉得中国肯定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表演也成功骗到了工业转移。

当美国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 2008 年。

老生常谈的基本历史知识就不讲了,现在讲当今有没有条件进行分配住房。

从表面上来看,以市场经济这种极端低效的分配方式都能保障大多数人的住房,说明当今中国房产产能严重过剩,喂饱了上层都还有渣子留给下层。

从开始所讲的住房保障条件上来看,电力供应绝对充足,交通工程(地铁数量还不够)还有所不足,水利工程可以保障,医疗资源基本达标,教育资源基本达标,食品保障充足。

从生产力的角度讲,完全具备分配住房的条件,但从实际出发影响了社会顶层人士的住房舒适度和财产价值。

由于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资产阶级,新官僚阶层已经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实施起来阻力很大。退而求其次可以通过财产税(房产税)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通过这种方式让本来贫富分化极其严重的社会更加公平一点。

如果能完成住房分配这种基本的民生工程,那么国民幸福的肯定是会明显提高的。

因为住房本来不是什么高不可攀奢侈品,这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生存需求。如果满足了大部分人基本需求,那么我想绝大部分国民都是喜闻乐见的

这个问题下带节奏的人很多,我觉得他们不是不懂,生产力今时不同往日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肯定明白,但是还装作不懂的样子拿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举例子那就只是坏而已

希望看懂的朋友点个赞顶一下吧,不然看着哪些回答太憋屈了。

知乎用户 JWANG 发表

如果真像你以为的是个人就能分到房,那请问市中心的棚户区里是谁从民国时一直住到了今天?

知乎用户 高桥凉介 发表

这种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最简单的政策 就是去开发一个全新的城市

移民过去的有资格分房 得到使用权 也可长期买断 在移民内部交易

分房的人可以享受城市红利 也可以得到 vip 卡

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社会福利

这就叫一房两制

知乎用户 千里 发表

知乎上年轻人太多了,福利分房也就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多少亲历者还活着呢,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爹妈,那个年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不好。

有年轻人还会反驳时代不一样了,以前没执行好现在恢复会变好。简直天真,naive,你看看上海这几个月,他们的能力有没有比民国好一点,如果恢复福利分房,以他们这种倒退的办事能力,桥洞都没你的份

知乎用户 天魁星杳马​ 发表

作为一个经历过福利分房时代的人来一句话:福利分房就是那种看似绝对公平的政策,往往会带来绝对的不公平。

知乎用户 凉风 发表

看来大家被资本主义教育得很好嘛………

高房价只与政府有关吗?是谁让地产商搞高杠杆的?银行利息产生的成本不是加在房价里面莫非还能凭空变出钱来?而且房产商不需要利润吗?我想了半天也搞不明白,你们为啥提到房价想到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银行的利率,就是不会想到利润…… 你觉得这个利润不能动,那解释一下绿皮火车,居民用电,你们用着补贴的电居然不能想象补贴买房………

现在的情况是二线以下的商品房要崩了,你们为啥不想想商品房本身的弊端?全是好处吗?国家抬高房价让他们清库存,结果他们不去解套反而加杠杆疯狂拿地,他们本性就是贪啊,国家想任何帮他们的办法他们都会用来加杠杆,现在居民储蓄被榨干了,风险比救他们之前更危险,你们居然潜意识想到的是他们必须得挣钱………

就算把中国人的居住面积提高功劳算到商品房头上吧,以后还需要他们吗?人均居住面积都那么高了,还要这么多房企干啥?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是需求少了,一二线需求大那就继续商品房呗,其他本来就没人买房的地方你逼地产商去掏钱干啥嘛?

………………

以下是原回答……

国家能取消农业税……

但你们不能想象放弃土地财政………

再多想想吧,政府并不一定要靠房产来收未来的钱——如果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的话,虽然很困难,但是继续土地财政也会很困难…… 本来这套玩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会影响政府收现在的钱,这个因素会越来越重要的

为啥一提到福利房就是论资排辈,排队?以前有福利分房不好是因为啥…… 主要是缺房子,因为缺才造成分配不均,居住条件差。既然现在大家都觉得混凝土造房子成本低开发商不该卖这么贵,怎么还觉得现在建福利房还缺钱?现在单位房不都是人人有份,交钱就行,面积不小,有的不需要还卖名额,甚至建少量 90 左右的小户型给物业公司卖钱……… 居然现在还讨论缺房少地的问题……

福利房只解决体制内的人住房问题?现在哪里的单位分房不能交易?——甚至在分房前就开始交易了。只要交易就会压价,所有买房的人都会受益的。当然在开始阶段,体制内的人很容易赚到差价,但根据市场规律,迟早是赚不到差价的………

市中心的福利房?不要钱?论对福利分房的想象,还是你们这些没见过的人比较强…… 我发现有些人总觉得只要是国字开头,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一家的。你还是得找政府买地,政府才不会把好地方给你,他还指着你带动郊区商业。虽然房子一般比同档次的便宜很多,但单位建房也不想亏钱……

为啥一提到福利分房就要全面回到过去?你是默认前者不可能,所有也无所谓后者能不能了。以前的分房能买卖?以前户口能跟着房子走?当年打破集体的时候,农村难道变成了解放前?你们如果在那个时候,是不是也要说 “你们年轻人太天真了,只看到分田到户的好处,作为经历过个人所有制时代的人,我跟你说当年地主有多凶残”,“将来没钱买化肥的会更穷,只能给富农打工,富农兼并土地更加富,贫富差距更大”,“都回来了,宗族又回来了,私刑也回来了”,“只有乡贤才是利益获得者”,“你们对土地个人所有一无所知,中国看来要重返一穷二白时代”,“将来没有知青下乡,农村再也没有希望了”。

是不是不管什么东西再次应用的时候就一定和以前一样?

所以,归根结底,福利房还是降低了房价,也只是降低了房价……… 对贫富差距什么的没啥影响,他本来就存在,就算买商品房差距不是依然在吗…… 就算福利分房充满歧视、潜规则,即使只能少部分人分到,最终还是降房价,降房价,降房价

——那些不重要,只不过是钱嘛,重要的是公平啊,尊严啊,幸福啊

呵呵!高房价时代你们当然是有这些东西的

其实把好卖的地让开发商去弄,把偏一点的地方给企业搞福利房,大家都挺好的,也不影响开发商赚钱——至少没坑他们吧……

——其实有的城市本来就这么干的

——————

我看到的单位房对房市的作用

首先这几年建房子或者说房子比较好的都是比较有钱的单位,这些房子并不是 8、90 年代的破房子,质量很好。虽然位置比较偏,但由于单位也搬了,所以买这些房子通勤也会很方便。买这些房子的人本来是城市的高收入阶层——这很不公平吧,但他们不会去买商品房,所以不会推高房价。

然后国家几次放水,商品房价格上涨,这时候他们单位原址的老房子(也是 2000 年后的)或者靠关系搞到的新房子就可以拿出来卖了——这很不公平吧,结果造成二手房一直价格上不去。

你是准备和他们控诉下这到底有多不公平,然后执意去买你商品房,还是到这些既得利益者那里买他们的房子?

当然,你们可以接受政府低价卖地,开发商良心卖房

当开发商是各种企事业单位时,你们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怒火……

知乎用户 融轩主人​ 发表

主要是最类似福利分房的新加坡模式目前成本太高了吧。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珙吴缘一年分一套房变成一年分五套房

知乎用户 六朝松 发表

2022 年上海疫情期间来考古

知乎用户 23333​ 发表

我很好奇这些提问者的年龄

我才 27 岁,根本到不了自称见多识广的年龄,可我也知道当年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分到房啊。你这恢复全面分房,是哪个位面的中国?

强烈建议看个当年的电视剧,户口。看看为了一个户口,人可以放弃多少东西。996?那算个屁。

也看看一个户口和一个国企单位名额能带来多少东西。

当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什么当年没人为买不起房子焦虑呢?因为根本都没想过能买房。就像我现在也不会为买不起兰博基尼焦虑。

知乎用户 天涯之夏 发表

分房首先得满足资格才行。八成农民以及不在好单位里面的是没房子分的。以前能分到房子的只是少数人,九成人是没有房子分的。

如果真的实行分房,就算你有上海户口,有权有势的人首先分到陆家嘴,没钱没势的人连崇明岛的房子都够呛拥有。

想想最近上海的分菜吧。

知乎用户 浮尘 发表

觉得现在很多小朋友真是单纯的可爱,是真心喜欢那个年代,可能他们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就是抖音公众号之类吹捧的单纯吧,我们单位一个 90 后的小领导在吹牛的时候给我说很怀念那个年代,还有现在的朝鲜,虽然物资匮乏但是大家都穷人单纯。这句话我真是震惊很多年,稍微了解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平等和单纯了,现在再不好,普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比那时候好太多

知乎用户 sulei 发表

福利分房啊,福利分房伴随着我长大。

我父母不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属于单职工家庭,而福利分房要按积分排队,所以我们家在住房上一直很吃亏,即使我妈是中层技术骨干,即使获得再多的省部级科技奖和荣誉证书,在分房积分这事上,真是比不上一般的双职工。我们家永远排不上好房子,只能捡别人剩下的。

记忆中我同学家住套间平房的时候,我们住母子室单间。等我家终于排上别人腾出来的套间平房,我同学家已经住进了楼房。

因为只有 10 平房的母子室里塞满了家当,我从小都只能和爸妈挤着睡觉,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张哪怕小的不能再小的单人床,可当时我家连张钢丝床都放不下。

母子室一住就是 10 年…

一点儿也不想回到那个福利分房的时代。

知乎用户 木子明 发表

你这是嫌弃舔领导舔的不够用力还是想让所有人都舔的更用力点?

知乎用户 武天老师 发表

房子只是表象,背后的是税,税,还是税

欧美收房产税,我国所得税才那点人,你说没收房产税,你信吗?

记得以前米国真正的专家说,中国的税更科学,因为含在商品里。

所以买商品房的全是纳税人,没买的,吃税人。

参考米国的税率设定 姑且 3 吧 适合北上广深

P=(1+70×3%)p≈3p 也就是现行房价 你的首付对应欧美的完整房价,你的贷款部分其实是 70 年的房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再有人说你不纳税,就怼它!

不过,米国的房产税大部分用到自己小区身上,比如好的学校,医院,乃至警察。我们的用到了高等教育,全民医保上,伟大不?欧美的大学学费 30 万每年吧不管住,我们 5000 你真认为是你人品好吗。国外一个中学教师为了手术只能造冰毒,我们还可以砍医生,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

知乎用户 Tamamo 发表

天津房价贵吧,我和平户口不考虑和平,便宜点的南开河西一平三到四万想买一套 100 平房子我把家里房子卖了再贷款十年肯定没问题,但是分房嘛,可能我儿子都结婚了房子都下不来

知乎用户 子午的月亮 发表

建议去申请下廉租房

知乎用户 王左政​ 发表

一有这样的问题,我就知道有人要在回答区里挑动群众斗群众,试图拆散工农联盟了。所以仅针对这些人的言论,进行批驳。

首先,1949 年 - 1956 年期间,中国的 “福利分房” 基本上是可以做到人人有份的,农村土改之后基本上做到了 “居者有其屋”,特别是在集体化之后,无房的农民大多也在集体的帮助下盖了房。至于城市里的“福利分房” 制度,原则上叫做 “公有住房承租制度”,另外也保留着一部分私产房。所谓“福利分房” 实际上是分房权——也就是获得住房承租权。当然限于建国初期国家底子薄,那个时代能分到的房子不见得多“好”,固然有极少数老工人、老劳模和一部分干部(干部主要是在 1966 年之前)可以分到城市里新盖的筒子楼和赫鲁晓夫楼,但也有人分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城中村、贫民区、以及非住宅用房(如教室、仓库等)间隔出来的住宅。那个时候无论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其实都差不多。

真正出现住房问题主要是在 1978 年之后,那时候 1949 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基本上都进入婚育年龄,但建国之后一方面生产力不能一下子提高,另一方面为了搞工业化和保障国防安全长期执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这个政策好不好不是本问题要讨论的,只作为客观现实来谈),城市在住房建设等方面投入确实不多,但上山下乡政策本来可以缓解住房供需矛盾问题(上山下乡算不算打破工农界限和城乡界限?这时候某些人可就避而不谈了,或者又提出什么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一类的陈词滥调——但当时农村青年婚恋可比今天容易多了)。但是 78 年底搞了知青返城(目的是什么也且不讨论),这一下就把城市里积累的矛盾爆发了出来,在城市里搞出了不少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情况以及 “无房户”。而农村这时候集体经济解体,修房子从集体的事儿变成了个体的事儿,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部分乡村集体用房和城市企业为数不多的自建房也被新兴资产阶级分子——也就是蜕化变质的干部给据为己有,这样一来,才造成了城乡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形。至于后来“房改” 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可以看出来,最主要是建国初期生产力低下的问题——新中国初期人力有限,城市修工厂,农村修水利,机械化也不发达,还要备战。但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搞福利分房——也就是恢复 “公有住房承租制” 根本不存在生产力上的障碍。当然,搞了这种制度肯定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比如个体的个性化需求能否满足(这就类似大学毕业工作包分配的话也会有人挑肥拣瘦),但这不是某些人借此挑动工农矛盾的前提。

知乎用户 天方夜谭 发表

即将全面恢复福利分房,中国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融合。

现在需要垄断农产品销售,企业性质是全民所有制。优先解决五十九岁农民的相当于工人 60% 的五险一金。推进全民保障。出台房产税。遗产税。根据户籍人口获得一定面积的房子。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城乡均衡发展。坚持公有制,坚持全产业链,坚持计划生育。

知乎用户 一行一度 发表

在单位分房的年代,参与这项福利的人总计不超过 1000 万,其中真正分到房的只占不足 20%。

什么概念?与当今各大榜单统计的我国千万资产家庭数差不多

知乎用户 ichimonji 发表

计划经济就是狗屎?市场经济就是良药?

怎么我国领导人在建国初级不选择市场经济呢?非要去搞什么计划经济。

看来还是有很多人被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得 “更教条” 了

没有最好的经济模式,只有最适应的经济模式

虽然福利分房会冲击甚至摧毁房地产市场,导致相关从业者事业,税收减少,工业退步。

但是,已经被资本绑架的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却又在摧毁国家的未来,低生育率,高度老龄化,年轻人失去希望和动力。

只能说,要么选择未来,要么选择市场

知乎用户 追忆不易 发表

政府,军队不是再分么?他们不就是全面么?人民?人民能算到全面里面么?

知乎用户 蔡夫斯基 发表

钱虽然是王八蛋,但是他妈的也是最公平的。

知乎用户 东城飞升 发表

国内现在也不是没有分房子的,不过门槛很高,房子吗,说实话还是很不错的,感兴趣的,微信搜索 “统建房”。

知乎用户 花狐狸 发表

你觉得可能吗 精英们会把自己名下上百套房供出来分给穷人?如国政府出钱买 那不又是劫贫济富

知乎用户 小二 发表

当年单位分房,老爸已经承包了厂子,开口就帮我小舅要了一套,就是不知道谁的名额被拿走了。真以为成年人的世界公平公正?

知乎用户 naizi 发表

分房子只是一整套分配制度——官僚主导的按种姓分配的一环。

知乎用户 涂景铄 发表

你以为的分房是各自有得,皆大欢喜。

事实上的分房,那是领导拍板,有的分大平层,有的分个单间。

知乎用户 铁男 发表

说的好象房子能决定国运似的。除了房子,就不考虑彼时的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尤其新支柱产业以及文化观念⋯⋯的变化吗?

知乎用户 罗罗 发表

公有制经济都没有了

哪来的福利分房

还是搞好特色社会主义吧

知乎用户 天涯明月 发表

国家会安排给你可以去新疆,鹤岗,漠河这些地方分你几套房,价值几万块,送你奔驰。

知乎用户 张不流行 发表

开玩笑,分房能让你掏光六个钱包?你当六个钱包大头都便宜了开发商?你太年轻了

知乎用户 仁守 发表

官僚永远是自私的,不可信的。必须要强力的制度去监督。

分房当然可以,但是要房产全国联网,全民可查,付费查询,从房查人,从人查房。

知乎用户 山虎海鱼 发表

城市化进程大体完毕以后,恢复福利分房,意味着消解了金钱的准入壁垒,要么出现福利房供应不足下的同步寻租,要么房市退化下先上车者白忙一场。

知乎用户 穷蘑菇 发表

历史的车轮会转的更快吧

就不是四十年走完两百年的路

可能直接就三百年从开了

知乎用户 上官人​ 发表

无非就是你拎着东西来给我家送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的工人在改革开放前占总人口的 10% 左右,大体相当于今天事业编和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定位。

知乎用户 老登棋牌室 发表

会给各位都分一个方舱,到时候人人有房住,太好啦!

知乎用户 鱼皮豆​ 发表

言简意赅的回答一句:千万不要期盼恢复福利分房,那样你会发现,有些人可以分三、四套房子,而自己连一个小单间都分不上。

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太知道以前分房时的论资排辈了。

最后,偷偷告诉你一句,你以为现在没有福利分房了吗?

知乎用户 限定香菜豆包 发表

天真了,首先那些已经背上房贷的要炸开锅了,这也是为什么调控房价不让明面降价的原因,掏空了六个钱包背上了 30 年的房贷,然后几个月落了房价的 30%,这些人不还拼了命吗?再就是那些有房的有产阶级也会不同意。

就算解决了一切问题,现在福利分房的标准是什么,就算有一套完美公式,可怎么避免暗箱操作?例如各种贡献不真实?学历 ZJ 等等。没有能力的可能还是地老天荒分不上房子。

现在很多人把一切的问题都归于钱,找不到配偶是因为没有房子没有钱,可是如果失去了钱这个衡量标准,而且人人都有房子,那么个人优势又是什么,容貌身高幽默情趣?这样的人想必也不缺少配偶。分房子还分市区、郊区、平方大小。有些人能力平平,又怎么能保证在一堆同事当中突出重围得到房子呢?

有些人的美好幻想就是,每个人不管能力都能分到一套房子,然后不用 996 每天享受生活朝九晚五小酌一杯,娶一个贤惠又漂亮的老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线城市,非常边缘化的体制内单位。

尽管很早参加工作,没有拿到福利分房,尽管因中间转换单位,连约 5 年左右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都损失了,尽管因为早年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不完善,也没有买上便宜的经济适用房。现在在一线城市,也只是通过花费实打实的血汗钱,有自己的房子住而已。

——尽管如此,个人认为取消福利分房对 体制内的普通员工,还是利大于弊的。

道理很简单,福利分房只会给体制内当权派手中增加一张拿捏下属的好牌;并且只会更加增加体制内单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这些年亲眼看到,体制内当权者,就职务、职称两项怎样拿捏弱势下属,已经是大有感慨了。要是他(她)们手里再有分房这张牌,给他(她)们私利做奴才的群体和现象,只会多,不会少。

另外,福利分房每当有一个实物楼盘之后,一个单位里面会群情议论面积、户型、楼层、朝向什么的,谁谁谁住哪层哪套,关系到面子里子很多乱哄哄的东西,以前很多单位内部为此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也有相互斗殴。过去,还曾亲眼看见,因分房问题,大量触发领导班子内部的矛盾。

至于现在一线城市住房天价,对体制内年轻一代造成的问题,相信 DZY 会在近几年出台一定的帮扶政策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过去约 15 年时间,我国正好赶上城市化、高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改革不完善推进四潮流叠加阶段,越往后,房价和收入的关系越往上翘。今后城市化、高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的势头会放缓,改革后备补丁也会跟进(至少土地财政问题,是要逐步解决的)。

因此,个人认为,不宜通过恢复福利分房,解决高房价问题。

知乎用户 与星同行 发表

1945 年二战胜利之后,斯大林总觉得在莫斯科这个世界无产阶级的首都显得太陈旧,红场、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大教堂都是沙俄时代。莫斯科连摩天大楼都没有,比曼哈顿简直差远了。一点都不 fashion。在他的提议下,在莫斯科河沿岸出现了一些列的摩天大楼,虽然专家认为,莫斯科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建摩天大楼,但谁会让慈父难堪呢?

劳动模范公寓是莫斯科河畔最漂亮的建筑,莫斯科这个工业城市是灰色的,甚至是天气。白色的劳动模范公寓是独树一帜的,周边几乎没有高层建筑,在时有时无的阳光下更是显得英俊无比。

中国的国家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

在苏联,国家劳动模范除了荣誉称号,拥有了特别疗养证,在剧场有专门座位,还能得到慈父的接见。最重要的是还能住进莫斯科河畔的高级公寓。然而不久,苏联中央就发现如果劳动模范都住进了莫斯科的劳动模范公寓,生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为了建设伟大的苏维埃,劳动模范们被请出了劳动模范公寓,换成了达官贵人。

文化人公寓

这座 160 米高、22 层、452 套公寓的建筑里,居住的文化人几乎全部是苏共党界、政界要人,原来文化人是这个意思。

如果全民恢复福利分房,那么现在最不缺房的那波人大概率能分到最好地段、最好品质的房。现在买不起房的人回到福利分房的年代,大概率也很难分到房。

我说的是苏联

知乎用户 徐子晦 发表

南非如果只有阿非利卡人分到了城市中的房子,而占全国大多数的黑人只能在部落中自己盖房子。黑人只能进城市打工,打工后被清理低端人口返回部落。

这样的全面福利的前提是把黑人开除人籍。

知乎用户 1812 年的雪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

高赞的几位反对都是借着房地产上了车的炒房客

知乎用户 雷隐隐 发表

90 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社会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不过这种吹 B 问题应该不会再有了。

知乎用户 细辛 发表

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基本上也是分不到房的那些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题主说的是对的,恢复福利分房,确实可以不焦虑,因为根本就分不上的… 我看了下,下面很多现身说法,说自己家分房经历的…

太年轻啦!

可能都在好单位吧比如铁路,航运,大院之类的…

我家就不一样了,出身某部级科教文卫单位… 各位,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可能没法想象这种拿不到批条,也不生产具体商品的科教文卫单位能有多穷… 想当年我家隔壁的菜场,经久不衰的段子就是,摊主剥下来不要的烂菜叶子,那肯定都是我爹妈单位的老师们捡去吃了呀~

所以,那些说有单位就能分房的,也是太乐观了,怕没见过这么穷的单位,有地,没钱造房。

当然,领导们都是有房的,隔壁后勤部门一个小领导,夫妻俩双职工,分到房龄三十年的一室半四十平方… 我爹在的部门,小领导本地人,路道粗的不得了,双职工,分到位置更好,更新的一室半四十平方… 大领导当然房子好多了,但连小领导都这么惨了,你能想象普通职工嘛?

反正我家一开始是楼梯间,后来是后勤自己私搭的平房,就一间,啥也没有,厨房另外自己搭的,没有卫生间… 浴室?公用浴室…

这房子每个月还有房租的,从工资扣…

顺带,本单位历史悠久,有一批建国前留存的老式砖房… 也参与分配… 纯纯民国风~当然,绝对不是电视拍的那种民国风… 离滚地龙还是差很远的,起码拍照还是很有风情,别细看…

九十年代后单位有钱了,在空地里起了两栋楼,据说那段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头打出猪脑子来… 这房子是真的很好,起码两室户了,我妈一看,就对分房死了心,九几年第一代商品房出来,勒紧裤腰带上车了…

知乎用户 bighive​ 发表

只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就不可能做到福利分房。与福利分房同时恢复的就是你生下来在哪里,这辈子就在哪里了,出门都要村里开介绍信,商业消费得凭票。不然你拖家带口跑到北京二环以里去收破烂,国家要不要给你在那分个三室一厅。如果你现在买不起房,福利分房就更不可能得到,任何靠分的东西都是交易与腐败,你要有那本事,现在你肯定也不缺房子。

知乎用户 盛世豪庭​ 发表

我个人还是一个态度

和只有权利可以获得财富比我宁愿选择财富可以掌控权利…

我不信任新自由这种几人自由又几人奴役的 “各凭本事”,但我更不信任官僚主导的分配制度,新自由好歹套个各凭本事,这玩意是演都不演了

毕竟恢复过去的权本位还是算了吧…

知乎用户 玛莉蓓尔 发表

别的不知道,但是福利分房会严重影响家庭稳定性。

我爸妈当年都是经历过分房的人,那个时候单位规定,一家人分一套房子。有过这么个身边真人真事:某天大家听说厂里一个老技工和他老妻离婚了,大家都很奇怪,没听说过这两口子有啥矛盾啊?我爹听完倒是乐了,说这就是想给儿子要套房子而已,因为离婚了嘛,就算两家人了,厂里得多给一套房子。当时他办公室里的几个同事不信,觉得肯定有什么感情问题是大家不知道的。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那个老工人给儿子娶了媳妇之后果然办了复婚,回去找他的老伴了。

从此大家嘲笑福利分房制度纯属烧饼——如果离婚之后两个老家伙都不找老伴,而是都出去浪了呢?

知乎用户 随便喽 发表

福利分房,谁分?领导分!领导怎么分?按远近亲疏分,谁是领导的亲戚谁就分得好,不是,那对不起,往后稍稍。

哪有什么不会焦虑的事

知乎用户 小熊. 佩琦 发表

想办法多找点改革开放前的资料学习一下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试着不要把自己当人看,你会坦然很多

知乎用户 江湖夜雨 发表

你觉得是你比较能接受咬咬牙多掏点钱买房子,还是咬咬牙让自己老婆去陪领导睡觉好分到房子?

知乎用户 Steven 汤圆​ 发表

分——预示着里面有权力,就是权力的游戏。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那这个问题就不用讨论了。

知乎用户 Simen 发表

这样子,先去上海体验一下福利免费菜,看看效果如何

知乎用户 穆帅的球迷 发表

福利分房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太大,非常不适合现在。

比较适合的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澳门现在要搞的公租房方案,我觉得不错,只要是澳门年轻人,拿身份证直接分公租房,公租房非常便宜,虽然是新区,但是也可以搞创业,从而带动新区发展;

一种是雄安模式,在新区搬迁大量国企,大学、医院,当地所有土地全部建公租房,所有人工作即分房,离职即离房,然后可以在其他地方(例如老家)买房。

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凭票供应,不需要靠关系走后门,这才能确保真正人手一套房,解决真正的刚需,从而用最低成本给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要想搞内需,必须解决需求问题,而需求问题的解决必须降低资产价格,降低生活成本。降低资产价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海量公租房,卫星城或房价洼地建商品房。

占领 “成本低地” 和“价值高地“是我们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必须在房产上有大动作才能带来希望。

知乎用户 凌志君说 发表

不说如果,只说过去。

先说政策:职代会讨论决定,分房四条线:厂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工人。四列长队,围歼已经圈定的四个打包好的房子:厂级若干房子厂级排队;工程技术人员本科若干房子本科排队,大专若干房子大专排队,中专若干房子中专排队;技师若干房子技师排队,工人若干房子工人排队,排队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次申请站队机会,站后不再调整。

处长:

处长哈工大毕业,由于单位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多,学院毕业的大把(比如北京工业学院),故人称李大学。李大学分得一楼双居,大怒。找到分房委,你们他妈的口口声声叫我李大学,分房的时候不算数了?急查,忘了计算大学 4 年工龄,改后乐滋滋上了 3 楼。

同事 A:

同事 A 懦弱,遇事无争,大家视作透明人。本科毕业,比其同学早 2 天报道。其同学档案被干部处长呈现于厂副书记夫人面前,招为东床。同事分房漠不关心,红榜上墙之后,其同学倒数第一,同事倒数第二。

同事 B 和 C:

二人争 1 套房子,学历相同,看工龄,工龄相同,看职称,职称相同,看结婚时间,结婚时间相同,看孩子大小,最后 B 落败,皆因 C 奉子成婚。

鄙人:

鄙人学历不低,工龄太短。岳父事先找过分房委主事,主事一番计算,分房渺茫。并嘱山人自有妙计,莫忧。待发榜,果名落孙山。嗣后月余,岳父拿回一把钥匙,双居,与副厂长儿子各居一室,何故?皆因此房未列四大打包范围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好努力就完事,中国现在也有分房子的好吧,老爹以前的一个同事在北京分了一套 200 多平的大平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年,我家里人没分到房子,我家里人派幼儿园中班的我,带着我智力工伤的姥爷去领导办公室,我指挥我姥爷砸杯子,砸了两个,第二批分房,终于有我们家了。印象太深了了。

知乎用户 江枫渔火对愁眠 发表

蓝朋友们又开始联修反康了

为了批判一个已经死去了四十多年的国家,连自己脚下的烙铁都可以去赞美,不得不说是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蓝朋友们不管再怎么表达自己对 “老大哥” 的厌恶,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你们和老大哥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人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部分人是分不到的,商品房的时代,大部分人才会有买房的想法,才会有从农村走到城市的机会!分房?凭什么分?

知乎用户 某某万 发表

现在的小盆友真天真,本人作为 84 年的老人家,是经历过福利分房的。我外公是厂里的科长,80 年前后分到了三室一厅的单元楼;我爸妈结婚时,外公去世了,所以我最初对于家的记忆是十几平米的单间筒子楼,厨房公用,没有厕所的那种。

为什么同一个厂子,差别这么大呢?

知乎用户 猎户座 发表

你们家有几个当官亲戚能轮到你分房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精英部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Heby Jarl 发表 貌似某人 9 月 21 日被挂后修改答案,自称 “纯属虚构”,承认吹牛逼了。9 月 23 日又修改答案删掉被挂部分,羞答答抹掉 “纯属虚构”,表示 “如有雷同,巧合巧合”,装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

体制内是如何把人练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当年是全省和全市所在部门业务骨干,借调省里一段时间回了市里后,因为新换的一把手我不了解情况,在一个关键事情上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我不松口不签字,之后开联审会没叫我参加通过。最后被发配到一个 2016 年还晚上七点停 …

为何体制内的人越来越不怕领导了?

知乎用户 时空量子化​ 发表 我发现现在 90 后、00 后这批年轻人不简单啊! 我朋友在一体制内单位上班。 他们那代 80 后刚入职的时候,单位有这样一个规定:新员工第一年工资绩效等,全部收入只能拿一半(就连过年发的油都减半,老员工发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