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十日阉割记:爱国的火烧到阿中哥哥的舆论阵地

by , at 07 March 2020, tags : 豆瓣 小组 用户 爱国 体制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这件事情几乎是一个提醒:所有试图收容、利用、或者刺激这种爱国主义情绪的个体,只要你不姓赵,那终有一天你会玩火自焚

2015 年,豆瓣小组的一则广告。

Photograph by Guang Niu/Getty Images

就在豆瓣网突然自我阉割的前几天,豆瓣最大的娱乐八卦类小组「豆瓣鹅组」(原名「八卦来了」) 正浸淫在盛大的庆祝国庆气氛之中。

有网友总结,那几天热议的话题包括:1. 一名北大学生因为网上言论,被网民集体向国家网信办举报,并查找出她个人信息。然后为她说话、与她报团取暖的网友,继续被人肉搜索和举报。2. 网民开帖,列出没有发布庆祝国庆微博的香港和台湾艺人名单。3. TVB 翡翠台直播阅兵,旁白解说内容和风格「要死不死」引起网友开帖批判。

这就是豆瓣上的「鹅组」和「自由吃瓜基地」(瓜组) 等与之风格类似的几个八卦小组,在被封之前的主要面向:高浓度的爱国主义,强烈的思想纠察氛围,一旦发现有谁不符合要求就拉出来批斗,公布个人信息 (小组网民称为「挂人」),甚至举报 (组内有教人如何向网信办举报的教程),诛之而后快。

组员们将倾向批评政府的人称为「恨国党」或者「八千」,后者出自早年一则网络传言,称西方势力雇佣的水军一个月有 8000 元工资。

但这种浓烈氛围并没有避免让这个小组在今年 5 月 30 日被整组禁言。豆瓣最大的小组「八卦来了」(八组),60 多万组员,整整禁言一个月,或许可以看做这一次豆瓣突然半身不遂的前兆。5 月那一次的禁言没有任何公开说法,没人知道原因,大部分的猜测是认为或许与邻近六四 30 周年有关。

也因此巧合地,八组并没有在香港反修例风波初期成为内地一个重要的舆论场。6 月底解封之后,八组改名「豆瓣鹅组」,头像都换成了一群鹅,很快恢复元气;与此同时,在八组被封期间收留了大批网络难民的瓜组等也迅速崛起,这些支流的「又红又专」的气氛比起八组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群组的生态通常是类似的,一类是关注影视圈内容,是大量不同艺人的粉丝在上面互相「安利」「撕 X」,是杨紫、吴亦凡、杨洋、朱一龙……等粉丝的大混战;一类就是爱国内容,包括对艺人的纠察,包括「抓八千」,包括向「种花家的」(中华家的) 和「我兔」(代指共产党中国) 表白,而这两类内容的讨论者人群有著很大的重叠。

这批人在大众眼中的形象被迅速勾勒出来:关注影视,热爱追星,高度爱国主义,对于祖国的「敌人」和批评者有著高度仇恨,组织力极强,而在刻板印象的想像中,以女性居多。

表达的内容通常都是情感激烈的辩护与批判,稍有不同意见的人就会遭遇铺天盖地的反驳、甚至人肉搜索 、举报伺候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网络平台上通常展现出绝对的主流话语权和人数,任何一个发言的支持数都成千上万,还乘胜追击几句,声势之浩大足以让每一个活在自己安稳同温层的人都瞬间清醒:原来主流民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原来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只逆行的蝼蚁。

在国庆节前后,各豆瓣小组内这种气氛趋向了高潮,但从 5 月 30 日算起来,这个重来的高潮最多也就维持了 4 个月。

豆瓣小组:高浓度的爱国社区

10 月 6 日,豆瓣先雪藏了瓜组,和网民们自发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小组「大船开起来」(船组),与此同时停止了全站的用户广播发帖功能。7 日,小组中流量最大、被外界视为豆瓣生财机器的鹅组也被雪藏了。

豆瓣官方只笼统说了广播功能正在升级,并没有任何具体说法,也没有明确给出解封的时间表,只暧昧给了 10 月 20 日这样一个大概的日期。

对于豆瓣会被停摆的触因,外界有很多猜测。但要明白豆瓣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局面,首先要理解豆瓣的生态。

豆瓣曾集中了一大批边缘的、小众的、文艺的用户,这批人对于国家和政权、社会事件上思考的批判色彩较强,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小圈子。不同的网络平台会让用户衍生不同的气质,相对于微博的粉圈后花园、知乎的精致利己主义基地,豆瓣用户通常被认为是自恃清高、整个中国大陆平台互联网上最为「反动」的一群。

但尽管用户因为类似气质聚集于此,却并不意味著豆瓣在言论管控上是相对宽松的。相反,正因为这里的用户相对敢言,豆瓣的自我审查是最为严苛、敏感、甚至几近神经质的:早在数年前,豆瓣就曾经大量雪藏和解散「不和谐」的小组,如「南方周末」、「喜感新闻」等,封禁「不和谐」用户的账号,对用户的帖文审查也越来越严格,甚至开始大部分内容都是默认封锁、审核后再发布,同时也在大量审核多年前的历史内容,经常有用户能收到自己七八年前发布的内容被删除的提示。

在这种疯狂自保的求生欲下,豆瓣经常遭到大量用户的批评:豆瓣的言论审核比微博等平台严格许多,明显是自发行为,莫说讨论敏感内容,有时甚至是一些明显在安全线内的讨论,甚至转发官方媒体的新闻,都会被莫名删除。

在这一背景之下,相对应的是近两年来受到「八卦来了」等小组论坛的吸引而来、涌入豆瓣大量小组用户,却得到了豆瓣的保护和鼓励。

为了帮偶像的作品刷高分,或者在小组讨论中帮偶像引导舆论 (例如隐藏粉丝身份装作「路人」等),这些用户常常会开数个分身空账号,他们并不使用豆瓣的影音书主要功能,甚至可能破坏豆瓣的评分公平度,但豆瓣却对他们展现了极高的容忍度,对于假账号、水军在流行偶像的作品中刷分等情况几乎是零处理。

这些流量极高、影响力很大的八卦小组,原本能够给豆瓣带来极高利润,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有网友建议豆瓣将「小组」变成独立的产品,也把这一批用户独立出去。

就在网民呼吁希望豆瓣将「小组」功能独立出去,作为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豆瓣反其道而行之,将原本分开的几个功能 APP 整合为一,使得这两批立场有分野、经常争吵的用户更容易相遇。于是在豆瓣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两批人因为政治相关议题互相大骂。

小组用户讨论的内容,例如为电影审查制度辩护、例如认为网络防火墙很有必要、或者围剿某一些「不够爱国」的人士等,常常被转发到广播帖文加以讽刺,而小组用户反过来又会在小组「挂」出这些人,辱骂「转发的八千你们都死了」。

而总的来讲,言论审查平台本身就为爱国主义和辩护者倾斜,这些战争常常以一方被豆瓣删除内容而告终。在豆瓣半身不遂之前,这种因大小政治话题水火不容、动辄盖出几百楼的情况已经是这个平台的常态。

将此情况看作豆瓣鼓励思想碰撞和交流,是过于善意的揣测,有更多人认为,豆瓣对于小组用户的宽容、甚至拒绝将之独立出去的决策,是一种自保策略:通过形成一个高浓度的爱国主义讨论社区,圈养一批新时代红小将和红色娘子军,以此对系统表达忠心,以平衡、冲淡那些他们难以控制的广播用户带来的影响。

但随著时间的发展,这一批攻击力极强的小组用户更难以控制,对豆瓣来说,从可能带来流量的生财之道、可能用作投名状的护身符,逐渐越来越危险,变成了烫手山芋。

首先是这些小组的信息流通度之高。哪怕他们立场都极度忠诚,豆瓣的热门小组始终是一些高热情、高密度参与政治讨论的平台。在香港风波进入中期之后,鹅组和瓜组几乎总能以最快时间转载「香港暴徒」、「fq」(废青) 的大小消息,尽管常常真假难辨、态度都是负面的,但毕竟消息是在流通的。

这些小组用户会自发与境外网民争吵,为了反驳对方,曾经在平台上主动讨论六四,有用户整理出当年的官方文件,讲述解放军如何被暴民伤害,不少组员表示看得都哭了,又认为这种事应该「不要害怕与他们论战」。

尽管是在为六四辩护,但消息同样是在流通的。甚至是在小组雪藏、广播暂停之后,无锡大桥倒塌的事件中,依然是早早就有消息在已雪藏的鹅组发布,反而相应地,另外几个在广播暂停后建立、聚集了大量传统「八千」用户的避难小组,却鲜有讨论这件事。

这些小组的信息流通度,足以体现其以前的组名「八卦来了」:既然是八,那就要八天下事。

不可控的讨论生态

因而这就引来这些小组的第二个问题,即当中讨论内容角度的不可控制。

在国庆期间几日,相关小组的板块日渐被讨论各位领导人的内容占满,组员以 emoji 的🐻🐯👶🐸分别代指习近平、胡锦涛、温家宝和江泽民,平台充斥著大量这样的帖子:「为什么不能夸🐻,他的政策福利咱就是感受到了呀」、「保护我方🐻大大」、「你们听过🐯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吗、」「难道只有🐯会跳舞?进来看姐夫尬舞」(「姐夫」指习近平)、「🐯🐻的瓜太好吃了」、「我真心实意觉得🐻把我国好多事都带到了新格局 配上了他提出的新时代」、「来看可可爱爱🐯」……

他们自豪地讨论阅兵仪式,「阅兵」被屏蔽了就用「月饼」替代,赞美习近平的反腐政策,提及当年有人认为反腐政策是「排除异己」的说法,批评这种说法就是「洗脑包」,「为了黑他什么话都说得出」。由于胡锦涛和温家宝在阅兵仪式上惊鸿一瞬地出现,小组出现了不少怀念二人时代的帖文,称他们是自己的童年,甚至大量重提当年由官方主理推广的二人「CP」、「什锦八宝饭」。

一名豆瓣网友在总结豆瓣瘫痪一事时批评道,「娱乐小组没事做,搞领导人 101,首页跟他妈动物园一样,子女谈一下,私生活扒一下,修仙 (修宪) 聊一下,好了,整个豆瓣给你聊炸。」

最后,豆瓣小组这种社群形式,与微博、知乎等以大 V 为一个个言论节点,称由上至下的放射型讨论的状态不同,它是一个个纯粹的 BBS,每个用户的发言权重基本平等,只看人气,则使得它比起其他社交平台更难以管控。

豆瓣小组也与豆瓣广播不同,广播更接近脸书、微博等个人言论平台,哪怕有一些「恨国」批评被转载,最终也是零零散散,容易处理,而小组则是将大量言论和话题同时堆积在一个场域内,非常容易发酵得声势浩大。

微博等如果有敏感讨论,只要取缔掉几个关键用户就能够让声音消失,而豆瓣小组的讨论更加分散,人人可以开贴,标题曝光的机率平等,哪怕社区管理员在此前已经设了大量的敏感词,用户们通常都掌握了熟练的替代语言,例如上文的 emoji,姐夫,月饼,修仙等。如果要灭,就只能灭掉整个平台。

事到如今,具体是哪一条讨论使得豆瓣在国庆的爱国主义情怀浪潮中触发了敏感点,已经难以猜测,可能永远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想像,上述的种种元素叠加,最终使得这些豆瓣小组变得非常「危险」,对于舆论管控部门来说,它们必须死。

然而在小组被封、哪怕直到广播被封之后,大家依然能够看到一片吊诡的局面:爱国的小组用户坚信豆瓣受到外国势力控制,对小组的处理是豆瓣的自发行为,与官方决定无关,目的是为了打击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打压中国,「同时可以卖一波惨」,抹黑官方的言论监管系统。

他们给出的理由,包括第一个被雪藏的「大船开起来」小组中,基本没有领导人八卦,而大多是一些几近党支部的学习内容;包括豆瓣拥有外资企业融资;也包括他们认为豆瓣没有足够严厉地处理那些广播用户「八千」们。他们称豆瓣为「日瓣」,意为豆瓣被日本控制,骂豆瓣「歪屁股」,并且在微博上刷起了「豆瓣像死了一样不爱国」的词条。

在豆瓣封组的次日,被雪藏的鹅组中就有一个热门帖文,楼主称自己打电话到「国安」部门,向国家举报豆瓣不爱国,打压爱国言论,表示电话中的安全部门人士「小哥哥声音很温柔」,详细地听取了她的意见,并建议她也报警。她还在文中列出了国家举报系统的网站和举报教程,呼吁组员多多举报豆瓣和豆瓣用户。

帖文收到了大量支持和回复,成为小组中的高楼,直到被后知后觉的管理员删除。当然,这则帖文的被删又成了一个证据,是豆瓣自己歪屁股、打压爱国小粉红的「实锤」。

他们坚信豆瓣自断一臂,封了自己流量最大的小组,是为了打压他们的爱国热情。

倘若如一些人所猜测一般,豆瓣真的是曾经在自我审查用户言论的同时,曾经宽容、甚至培养一批红小将、红色娘子军用户试图作为网站护身符的话,那如今的局面则可谓讽刺:自己养起来的毒蛊,却渐渐反客为主,难以控制,最终引来了更大的力量,要将自己诛之而后快。

体制的胜利

其实近一两年来,集体组织度极高的「饭圈」、「八卦群众」的爱国情绪迅速吹胀,除了有官方引导为主因外,各种不同的力量都在其中有所贡献。

有豆瓣、B 站这样的平台,为了更好的生存鼓励用户的爱国情绪以表忠;有大量的微信公众号,挑动爱国情绪和国家地区之间的仇恨,当中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例如近几个月,一篇嘲讽香港的爆款文章可以得到以万元为单位的打赏和大量粉丝;在《环球时报》的付国豪得到国家褒扬和奖赏之后,一批公众号博主、内地记者前往香港,期望被一打成名,一旦在示威区引起冲突并且被报导,就会看到他们次日不停在网上曝光自己寻求关注,不停 tag 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

而这些刺激中还有一些性别问题的因素,娱乐圈偶像、特别是时时被骂「娘炮」的男性偶像,作为长年被官方舆论炮轰的对象,为了登上主流的安全岛,不停地争先在领土问题上、国际品牌与国家主权的争议问题上表忠,以至于流量偶像圈有一个传说:登上春晚之后,就再也没人骂你娘炮了,例如 tfboys,而这竟然莫名的是个事实。

中国男性的网络舆论,为了在性资源争夺上显示主权,长期将那些以女性为主流、从追日韩明星开始的追星群体指责为「卖国」、「脑残」,这个巨大舆论现象已经至少有十年历史,但现在却开始反转

有集体情绪的地方就有利可图,只要自认长袖善舞,这种情绪就可以为我所用,用来自我保护,用来作为攻击他人的利剑,或者用来为自己谋利。

而这种种一切,都在不停刺激著「八卦群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使之越来越强烈,最终成为一股无法控制的力量:会删帖的网络平台没法控制,能操控情绪的网络写手没法控制,终日辱骂脑残追星女孩的男性网友们也无法控制,毒蛊终究反噬,吞噬了养蛊的豆瓣,最近还顺手吞噬了曾经骂追星女孩脑残、不爱国的 NBA 球迷们,反骂他们为「跪族蓝孩」。

此前,有评论将这种现象称为「粉红恐怖」,将之总结为体制之外的极权主义,认为「它可能是由体制孕育而成,最后却反过来吞噬体制,同化这个体制,变成一部更加丧心病狂的机器」。

但我反而对这种力量能否吞噬体制持有怀疑态度。体制的力量远超过普通人的想像,如同豆瓣的例子所见,这种一度铺天盖地欣欣向荣的言论场,体制如果要封锁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与此同时,这些遭受损失的用户并不会因此对体制产生怀疑,而是会迅速调整自己的想法,加插大量的阴谋论和想像,建立一个新的故事闭环:「豆瓣屁股歪,他们是由于过于爱国被外国势力封锁,豆瓣像死了一样不爱国」,反而正向强化了自己的情感,无论这个阴谋论在外人看来有多么荒谬和不可思议。

而这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更早一点,在今年八月的乐伽公寓暴雷案中,网民发现微博上几个不停谴责香港废青的护旗手成了受害人,于是感叹世事讽刺,甚至引起不少香港媒体报导。

但倘若关注他们的后续言论,就会发现这些受害人无一改变自己的看法,反而不断地强调自己和香港废青不同,自己是正当维权,更大骂废青暴徒不要乘机借事「内涵」;更近一点,在 NBA 事件期间,由于大量的篮球迷在上海、深圳依然前往观赛「丢了祖国的脸」,有豆瓣小组用户 (豆瓣手幅组) 集资印刷了一些强调中国主权的标语到场外派发,却被警方事前阻止,甚至带走喝茶,但他们也并没有因此就质疑体制,反而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爱国姿势。

所以对于一些观察者来说,无论是期待小粉红「遭遇社会的毒打」,在他们自己遇上不公义事件之后能够「醒悟」,还是认为小粉红因为爱国方式太过火了而被体制维稳力量压制后,就能够怀疑体制继而反噬体制,都可能是过于乐观的想像。

现实看来,遭遇这两类情况的时候,他们的本能反应依然是调整自己,趋同到体制之中,更贴合地融入到那股力量里面,变得更合时宜,就莫论反噬体制了。

但真正要警惕粉红恐怖、可能被这种力量反噬的,反而是那些试图在炒作爱国主义情绪中分一杯羹、获得利益的群体。普通的平台、意见领袖、网络群体,想要教别人爱国、帮别人爱国的,最终自己都会成为不够爱国的一个。

而左右之争从来都可能不是一场公平的辩论:他们手中有国家之剑,无论你多庞大的个体,哪怕是豆瓣这样的平台,他们都可以用举报引来祸水,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而哪怕他们同样可能因为爱国姿势不对而引来维稳和压制,他们受到的对待也不可能与他们口中的「八千」同日而语:毕竟他们是与体制方向一致的、收编的力量,是需要被安抚和鼓励的,哪怕封一个小组这种人生无常,对他们来讲也不算什么社会的毒打。

倘若「八千」们有所妄想,认为他们会因为被体制打击了爱国热情、压制了爱国的自由,就猛然清醒,或者垂头丧气认为是受到了什么教训,那未免太天真了:这点小事是压不住对体制的信仰的,体制挠痒痒一般的惩罚也就算个自罚三杯,跟「八千」被举报后的泰山压顶可完全不一样,毕竟「小哥哥的声音很温柔」。

豆瓣的事情几乎是一个提醒:所有试图收容、利用、或者刺激这种爱国主义情绪的个体,只要你不姓赵,那终有一天你会玩火自焚。

10 月 20 日,豆瓣的广播如约解锁,豆瓣用户们额手称庆,不过几个小组继续处在雪藏状态。根据此前先例,被豆瓣收藏的小组基本不可能再重见天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豆瓣广播封锁这 10 天期间,在那些被雪藏的小组中,举报还在继续。虽然鹅组、瓜组、船组被雪藏了,但是小组用户还在。他们还有七组,人才组、拉踩组……这些平日零散的小型八卦组迅速成了避难所。与此同时,大量广播用户成为了数字难民,于是他们开始使用仅存的小组功能,建立了几个私密小组,在其中继续自己隐秘的政治讨论。

这些小组很快被八组、瓜组等用户发现,开始在自己的小组中「挂人」,下面最高赞的回复只有寥寥数字,意简言赅,果断清脆却恐怖。「卧底进去,手机留证据,去国安举报」。没了。很快,一张有不少人写著「香港加油」的帖子被曝光到微博,获得大量的专注和转发,留言者的 ID 被公开贴出。

即使在豆瓣已经奄奄一息的现在,他们依然坚信豆瓣背后被外国势力控制,希望通过举报揭发,将豆瓣和豆瓣上的「八千」彻底打倒。有其他用户问:这么讨厌豆瓣,为什么不离开,到别的平台?为什么非要把豆瓣搞死?

高赞回答是,我们要帮阿中哥哥占领舆论阵地。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新品葱太极端了吗 - 关于新品葱舆论态势的一点想法

中国互联网舆论环境的乌烟瘴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作为墙外一个政治议题讨论不受限的网站,品葱在2017年应运而生,但却在运营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因为创始人受到威胁而关闭。不久之后,新品葱创立,但跟旧品葱除了名字之外已毫无关系。 我是在新品葱诞 …

手把手教鹅组姐妹注册品葱和 Telegram

过去半个月中国疫情越来越严重,政府手忙脚乱,再加上春节假期,一时间舆论管控居然松了不少,微博豆瓣等地方出现了很多沉默已久的声音,不过根据最近的小道消息来看,中央又要开始严管舆论了。 可惜瘟疫和其他事情不一样,上海有人抗议,北京人可以不管不 …

手把手教鹅组姐妹注册品葱和 Telegram

过去半个月中国疫情越来越严重,政府手忙脚乱,再加上春节假期,一时间舆论管控居然松了不少,微博豆瓣等地方出现了很多沉默已久的声音,不过根据最近的小道消息来看,中央又要开始严管舆论了。 可惜瘟疫和其他事情不一样,上海有人抗议,北京人可以不管不 …

鹅组觉醒,控评彻底失败

近两天接连爆出几个大雷: 8位“造谣者”都是医生 其中一位全家染病,在家人没有得到妥善治疗的情况下,依然奋战的抗疫一线。而他在微信群中发布的疾病信息(被认定为“谣言”)附带肺部光片,且有医疗记录 武汉P4病毒研究所的所长王延轶履历被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