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一文?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青格乐​ 发表

罗斯高和他的团队(包括斯坦福、清华大学、北大、中科院、陕师大)所做的研究和调查主要是想:通过行动研究来识别当前问题,阐释提出解决中国农村教育、健康问题的办法。缩小城市和农村的教育的鸿沟。

他的演讲题目是:农村儿童的发展将怎样影响中国

演讲的逻辑我再顺一遍:

  1. 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不是搞经济的,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概念。

  2.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劳动力特点。研究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等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的组成,发现 75% 的劳动力是高中毕业,结论: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可能是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高中教育可能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重要阶段—也就是中等收入进入到高等收入的重要指标,要有好的劳动力储备。

  3. 中国现在处在中等收入的陷阱里,能不能走入高收入?看看中国的人力资本。普查结果:25% 的劳动力是高中毕业。 和 80 年代的墨西哥一样。

  4. 高中毕业率中,中国城乡差异非常大,城市能达到 94% 领先美国,农村却非常低,中国城乡差异大,我觉得也不是稀奇新闻

  1. 现在来看看农村,找高中毕业率低的原因

5.1 先去初中生看,发现农村,初三就有 30% 的辍学率

5.2 毕业意愿、学习能力也影响了他们的毕业。(IRT-scaled - 测量到绝对的学习(assess the absolute learning)– 字幕翻译错了。)
5.3 为什么初中学生一入校就学不好?或许真正的来源发生在初中以前?

  1. 去小学看看。政府投入的师资力量、课程质量、设备都跟上来了,但是教学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善,那可能是营养和健康问题?
    重点一:营养和健康问题:贫血问题(营养不良)(27%),大便中的寄生虫(33%),筛查近视眼(25% 的近视)。3 个孩子中有一个贫血、有一个长虫(真得这么糟糕吗。。。)【感谢知友们的提醒更正】

7. 重点二:也许小学之前,0-3 岁作为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导致后来的低效学习的原因之一。提出 1000 天假设,此时,罗斯高说出了第一句饱受大家诟病的话:3 岁,基本上脑子已经做好了,很难再提高。

他也提出,0-3 岁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而 0-3 岁的农村小孩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都大比例低于正常水平,研究者给出一大堆研究和调查结果。言下之意,错过了 0-3 岁的机会窗口,可能会给农村小孩儿带来,一步慢,步步慢的结果,环环相扣,往上追溯,影响高中毕业率,也影响中国从中等收入走入高等收入。

8. 在中国 60% 的 3 岁及以下的小孩儿生活在农村

9. 农村儿童的发展将会对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点题。

回到 7,0-3 岁的儿童教育问题,罗斯高发现这些家庭的希冀是很高的,他发现,并不是妈妈们不爱小孩,95% 的农村家庭希望小孩儿上大学,甚至 17% 的家庭希望小孩儿读博士。但是当他问到,你昨天有给小孩儿读书吗?妈妈们在笑。从来没有读书给他们听,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她们爱孩子,非常爱孩子,但是不懂怎么爱

那他又做了什么?他和陕师大、北大一起推广一个课程:教妈妈怎么跟孩子玩儿,包括智力、语文、社会感情、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每周发书和玩具,下一周回收,再发。发动了做这个事情。计生委—养育师。他同时也做了调查,发现这种干预是有用。干预没用的往往都是老人带小孩的案例,因为奶奶不会上课,这里牵扯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他说出了第二句饱受大家诟病的话:“让妈妈留在农村”

(干预后没有提高的组是因为带孩子的是老人,而不是年轻妈妈)

他的全部演讲中,只提到了奶奶、妈妈,大家说了,凭什么把责任都推给妈妈和奶奶。这篇演讲在朋友圈和微博都饱受女权主义的抨击,我也是女权主义者,我希望大家的炮火不要打歪了。如果我们把这个研究搬到城市教育上来说,可能这种措辞对女性不公,可是朋友们,他在做农村调查啊,你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哪几户农民会让爸爸、爷爷去带孩子?何不食肉糜啊!我真诚呼吁大家多去农村看看,你要在农村讲女权讲平等?先多保留几个女婴再说。

我再去看看第一点让他饱受诟病的 “0-3 岁认知能力发展关键期” 和所谓的“1000 天假说”,微博上已经有心理学科普大号公开驳斥,言辞激烈和极不尊敬。【我也没听说过这个假说,搜了一下,1000 天假说在婴儿营养发育领域真得有一些研究,Menon, P., & Aguayo, V. (2011). The 1000 Day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Child Nutrition in India: Insights from National-Level Data. India Health Beat, 5(3), 1-4.,我在搜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印度做的这方面的研究】

我不是心理学的,但是懂一点语言习得和早期阅读教育。0-3 岁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尤其是语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点有诸多学者、团队和发表的研究佐证,并不是什么稀奇观点。而亲子互动、多讲绘本和故事,就是提高语言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最便捷有效的办法,这不是开玩笑。这并不是说,0-3 岁不读书不学说话就会一定会变笨或者怎么样,语言习得和早期阅读领域的相关的研究还很多,关键期的意义,0-3 岁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是 3 岁之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罗斯高提出的:投资回报比例会非常大。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多和小孩儿讲故事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会成为微博和网络上大家抨击罗斯高的笑话?一个科普讲座怎么能让大家做出 “3 岁前妈妈不给讲故事,你脑子就会坏到,你 IQ 就会下降” 的荒谬逻辑?有的人连演讲时的打比方、举例子和科学论文都分不清?

就我浅薄的知识所知,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是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代表,华师大的周兢教授也提出过,阅读能力是学生毕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我自己和很多学生、小孩儿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小孩 3 岁以前是不是有全职妈妈带、有没有经常读绘本、父母有没有注重语言教育,在小孩儿 3-4 岁时就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我的直观冲击就是,这小孩儿真聪明 —- 当然这只是我的生活经验,但是和我所学到的知识对上了。

再回到罗斯高的逻辑线上,他只是层层展开他的推测,从他的研究专长试图去揭示真相,从他的逻辑点 1 开始,可能就有 1.1,1.2,2.1,2.2 等其他的推测和解读,那如果是教育学的专家,他或许可以在 4,5,6 这三个逻辑点上去寻找师资储备不足带来的巨大影响,营养学研究专家可以去从营养不良的角度去在 6.1 去调查和发现其他的问题等等等等,带来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千千万,我至少看到了一个经济学家孜孜不倦花了 37 年来探寻真相的努力和决心,我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看,也并没有看出什么阴谋和野心。单个研究肯定不能完全揭露真相,但是至少朝着真相迈进了一步。他的这种思路可以用统计学的结构方程模型去验证一下路径,说不定得到统计学上的佐证或者反驳。

还有第三个令他饱受诟病的观点,大概是,读不读高中,会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好多朋友举出了高中没毕业开淘宝店就赚了大钱的例子,抱歉,罗斯高的演讲和研究中有讨论这个问题吗?可能是我错过了。

朋友们,即便是批评,也要有基本的批评礼仪和尊重。对于一个可以说花费了毕生科研时光、到其他国家做研究的研究者,就事论事、不扣帽子,是基本的研究者的素质吧?

最后,说一个我不懂也存疑的点,罗斯高对 IQ 的测试,他使用了 MDI 和 PDI,北师做早期阅读的同事告诉我说 MDI 是好的测量婴幼儿认知能力的指标。他是不是把 MDI 当做 IQ 去用了?而大众对 IQ 都有一种和智商、智力联系在一起的感觉,但 “认知能力” 和 IQ 并不能等同。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农村儿童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发育、认知落后占比 63%(罗斯高主持的 REAP 项目的具体的调查结果)

三岁之前语音能力发展的一些实证研究:

Kuhl, Patricia K. “Early language acquisition: cracking the speech cod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5.11 (2004): 831.

Kuhl, Patricia K. “Human adults and human infants show a “perceptual magnet effect” for the prototypes of speech categories, monkeys do not.”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0.2 (1991): 93-107.

Kuhl, Patricia K., Feng-Ming Tsao, and Huei-Mei Liu. “Foreign-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5 (2003): 9096-9101.

Kuhl, Patricia K., et al. “Cross-language analysis of phonetic units in language addressed to infants.” Science 277.5326 (1997): 684-686.

或者可以看 Kuhl 教授在 TED 上的演讲:

TED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 Patricia Kuhl TED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 Patricia Kuhl

或者我的一个回答:青格乐:如何在多语环境下教会孩子三到四门语言?

以下是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

Maclean, Morag, Peter Bryant, and Lynette Bradley. “Rhymes, nursery rhymes, and reading in early childhood.”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82-) (1987): 255-281.

Fergusson, David M., and Michael T. Lynskey. “Early reading difficulties and later conduct problem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8.8 (1997): 899-907.

我的相关回答:青格乐:绘本会在哪些方面帮助儿童成长

知乎用户 我有屠龙之术 发表

这篇文章刚看过,非常有启发性。

首先,就别在人家的数据上找毛病了。这是正经八百的研究,Rozelle 是正经八百的经济学家。他这个 pre 的后半部分,那个 0-3 岁孩子的营养状况是基于他的 paper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and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infant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rural China

该文章是与 Renfu Luo, Yaojiang Shi, Huan Zhou, Ai Yue, Linxiu Zhang, Sean Sylvia, Alexis Medina 等人合作的。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找看一看,人家的工作是很严谨的。(不过这个 63% 并不是出自这个文章,这个我还需要再查下)

剩下的是一些个人想法,大家可以直接略过

======================================================================

事实上他这个演讲非常棒,大家如果想探究它的不足也不应该在它的数据上找。我觉得倒是可以观察一下它这个演讲的逻辑链条,这里面有一些可以讨论的点

1)举出数据,得到结论,中国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虽然近几十年中国发展非常快

2)提出一个事,只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才能较为容易地转换职业,从而才能在重复劳动工资下降的时候帮助经济逃离中等收入陷阱

3)数据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中,有高中文化的比例较少(我记得文中大概是 24% 左右,欢迎指正)

4)所以,必须先增加这些人的比例,他们是经济转型的动力

5)调查发现,初中小孩中愿意上高中并努力的并不多

6)找原因,可能是幼儿时期 0-3 岁教育出了问题,导致这些孩子错过了发展窗口期

7)提出验证过程,他们亲自对孩子测试,结果显著

8)呼吁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改变教育方式

可以讨论的点:

a)开始那个劳动力受高中教育的比例,多半是因为历史因素。因为劳动力的年龄上限,根据演讲指出是 60 岁。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经历了文革,那个年代的教育基本是废了;同时,恰好那个年代是中国人口增长很快的一个阶段(计划生育前)。最终导致那个年代中未受教育的比例被放大。

b)做出文中研究的时间是 **2013 年,这个时候中国才刚经历义务教育免费阶段不久,高中教育的需求较低,**自然受高中、高职教育的孩子比例较少

1986 年,中国通过《义务教育法》;2006 年,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2008 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

c)高中教育和转换专业的难易程度确实有联系,但未必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d)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加强对 0-3 岁幼儿的学前教育,这个方法虽然有效规避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与直觉不符。事实上,对幼儿的教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有父母的收入和见识较高,或者已经通过教育得到收益,他们才能重视婴幼儿教育。换句话说,它是结果而非原因,而且它提升的是未来青少年的教育需求,而并不能直接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孩子要上学,高中及大学教育的供给确是不足的。所以这个方式未必有效。

========================================================================

事实上,我提出上面的点,并不是为了反驳 Rozelle 大叔的演讲,只是拓展一下思路而已。

下面是我想对广大知乎 er 说的一些事情

首先,中国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中国

你们看到的是 BAT,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是流光溢彩的世界级大城市,是高铁,是北上广居高不下的房价,是我兔闷声大发财,是 TOP2,985211,是手上戴的潘多拉,是脸上抹的神仙水。

但中国是什么?

一半的城市人口和一半的农村人口

你们,只是城市人口里,受过高等教育的,能够负担自己温饱的,有稳定工作的,愿意分享与交流的,年轻人

你们是一半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里的一部分

所以一些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单独把北上广看成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能算得上发达国家吗?

如何解释中国人均 GDP 仅 8000 美元却拥有入门级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农村呢?大家可以看看这种问题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有多大?

知乎搜索不太好用,有的问题我搜不出来。想说的很多,但临到打字却觉得很罗嗦

只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农村,多关注三农问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很多知乎 er 年薪百万,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收入和地位绝对当得起 “庙堂之高”

望大家

“忧其民”

谢谢大家了

知乎用户 名为 ECON 实为 CORP 发表

这篇文章开始说的是高质量的劳动力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的高质量劳动力缺乏。然后说重点部分,缺乏的原因是中国农村家庭对婴幼儿的教育投入太少,以至于他们的智力发育缓慢,无法应付高中及以上教育的要求。而对婴幼儿教育投入太少的原因是这些家长不知道如何投入,而并非不想投入。所以解决办法是教这些家长如何养育婴幼儿;并且教这些家长养育婴幼儿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最后呼吁中央政府增加对农村家长的培训投资。

有的答案纠结于简单劳动力的劳动技能用不着高中知识。但是原文强调高中的原因并非掌握现在的劳动技能,而是随着一国的产业更新换代,这些劳动力能否通过学习新知识来重新获得新的劳动技能,在新的产业里找到工作。完成高中学业可以降低学习的门槛,更容易获得新技能。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人家做科研,去调查了乡村地区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智商,还尝试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比如教生活在乡村的妈妈怎么给孩子读书听),帮助那里的人。这真是让人佩服!

很多时候,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和理念的问题

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有时是难以想象乡村地区的情况的。

我还记得,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西安附近的蓝田的一个村子里。那里是真穷。土地和气候情况也一般,只能种玉米,吃的米和面都要去买。是真穷。

当时我真是很惊讶。那是离西安很近的地方。

我觉得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多的提醒。

**无论你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育儿,请注意孩子的营养,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多和孩子说话,也可以给孩子读书,多跟孩子互动。**不要以为孩子小啥也听不懂。大脑是需要外来声音和事物的输入的,大脑是在不断成长的。你得给孩子的大脑有输入。

这个演讲没提到身体上的按摩,抚触。就我所读的一些育儿资料,给孩子轻柔地按摩,抚触,对孩子也很有好处。既有健康上的好处,也促进大脑发育。这个道理也容易理解,皮肤,触觉,也是我们的感觉之一。

//////////////////////////////////// 以下来自原文 ////////////////////////////////////

上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人口占 24%——4 个中国劳动力里面只有 1 个上过高中

跟别的国家比一比:

你就看这个,土耳其,31%,南非,28%——我们比南非还低,越南是 33%。中国 24%,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里面最低的。

这个是现在还在上学的人数。

最近进步很多,不是说没进步,但是现在也只有一半的人上高中。

这个问题是哪里的?

这个是城里的数据,中国的城里 93% 的孩子是上高中的。在美国,这个比例是 92%,所以中国的城市比美国还好,更好。

但是你看贫困农村——接近 1/3,63%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所以这个很明显是一个农村的问题。

这个是一个典型的 “毕业生”,韩国。那个时候是 80 年代,工资一块钱一个小时的时代——现在中国的工资是两块钱、三块钱一个小时。

但是你看,早在 80 年代的韩国,就有将近 100% 的农村孩子上高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上高中。

你再看 80 年代的墨西哥,再看看现在的中国。

墨西哥,中国,墨西哥,中国——中国跟墨西哥完全一样,你分不出来。

可是墨西哥现在怎么样了呢?80 年代的时候,它的收入开始上涨,就出现两极分化了——有很多没有上过高中的人,他们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打杂工,做玉米饼啥的,这些工作是没有福利、没有未来的;第二个就是跑到美国去,很快他们就不能跑了(特朗普要修墙了);第三个就是做犯罪组织,现在犯罪组织 100% 的人是没有高中毕业的——是的,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有这三个选择。

……

蓝色是要打算上高中的学生的分数,他们知道自己以后要中考,非常认真,学得很多。但是你看,那些不想上高中的学生,他学习到的绝对知识的值是负的——他有负面的学习,不但是没学好,而且是把小学六年级学到的东西还给了老师,他是往回退步了。

为什么初中没学好?这已经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我要看那个根源。

我要看两个东西,第一,是不是小学阶段没学好?是不是上初中之前没准备好?另外一个是更早的。

我先说第一个——小学这个阶段。

我刚开始做教育问题研究的时候,中国农村的学校环境是特别差的——黑黑暗暗的,有的学生没书,还有些三三两两集中在一边,乱七八糟,有时候老师也不来。现在不一样了,最近十年政府投资很多硬件,老师的工资也提高了,中央的财政直接发,所以这个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觉得今天最主要的问题,是营养跟健康问题。

……

我们在全国收集了 13 万个学生的资料。我们给他们抽血,看看是否贫血,是不是营养不足、缺铁——如果你贫血,你脑子不会转,想学都集中不了精神。第二个,我们检查他们的大便,看里面有没有寄生虫。第三个,我们筛查,看看有多少小学生近视可是没有佩戴眼镜。这个是今天的中国农村。

27% 的学生贫血。33%——3 个学生里面就有 1 个,肚子里面有虫子。最后,还有 25% 的学生是看不到黑板的。你想一想,他怎么能学?

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第一步是在陕南,从山区的农村随机抽样的 1800 个婴儿,每 6 个月我们测一次。24 到 30 个月,已经超过 1000 天,超过一半的宝宝发展缓慢。也就是说,一半的农村宝宝一辈子没有一个很好的 IQ 能够去用于学习。

后来我们又在在河北跟云南做了这个测试,得出来的数据是 45% 和 51%。

或许你说,那是山区。那么下面这个是浦东的农民、民工,北京的民工,郑州、西安的民工。这个是县城的农村。这个是中部大村——河南、安徽。这是搬迁村,反正到处都是 40%,50%,一半。

你想这个是不是一辈子的问题?

这个是甘肃跟陕西的初中生,我们给他们另外一个测试,一半的学生是发展慢的。还有小学生——北京郊外,苏州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河南、安徽、江西——也是一半。

因为你要是 3 岁 IQ 慢,你就是到最后 IQ 慢——几乎一半三岁的小孩生在中国农村,所以是几乎一半的一半,几乎是 1/3 的中国未来劳动力,IQ 是低的。

IQ 低,做这个东西(流水线)不重要,你坐在那边对着机器重复同一个动作,可能甚至比 IQ 高的人做得更好。但是这些工厂走之后,这些人要干什么,他没有学习的能力的。

……

//////////////////////////////////////////////////////////////////////////////////////////////

以上是那篇文章的一些摘录

数据,图表,很清楚了。

研究者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孩子,可能从小因为营养不够,因为家庭养育孩子的理念(比如跟孩子的互动不够,家里没什么书,家长根本没想过给小朋友读书听,没有意识到到体检的重要),在身体素质上,在智商上,就有了硬伤。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影响了。然后就可能导致恶性循环,越来越差。

国家需要高素质的国民。同时,对个人而言,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

人家指出了这么重要的问题,有什么好喷人家的?

而且,人家还在尝试帮助这些孩子们。比如教妈妈们给孩子读书。

////////////////////////// 文中提到的干预,带来了正面的效果 /////////////////////////////

仅仅是 6 个月的干预就起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因为中国农村什么都有,安全,家人的宠爱,什么都会给孩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养孩子,你一教她怎么养育,就有很明显的作用。很多妈妈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的时候还很犹豫,不想做,但是到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她已经看到孩子的变化,她们变成了最相信要跟孩子交流的人,所以见效非常快。就是几个月。

////////////////////////////////////////////////////////////////////////////////////////////

这篇文章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但还是贴个链接吧。

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 罗斯高(Scott Rozelle)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REAP 项目联合主任 。如果从 12 岁在洛杉矶的一所小学开始学习中文算起,罗斯高和中国的渊源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三十年前,他作为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第一次来到中国做关于农业经济的田野调查,此后多年一直将中国贫困乡村作为研究和帮助的对象。

2008 年,他在中国组织了农村教育行动计划 (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 简称 REAP), 以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先后发起了十多个和农村教育及儿童健康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给农村中国宝宝发维生素营养包,帮农村近视儿童配眼镜,向农村寄宿学校引进生活辅导老师,培训农村幼儿园老师,用电脑帮助西部学生学习普通话,为贫困初高中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音频

[一席] 罗斯高: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 - 喜马拉雅

佩服他们!

知乎用户 青岚 发表

建议回答这个问题的朋友都去看一下这个视频,一共才半个小时,浪费不了你多少时间,别断章取义。

这个问题下的几个高赞回答已经总结的很好了,我来说一下我通过这个视频感同身受的一个点,就是:学习能力低下的孩子的有组织犯罪问题

罗斯高老师统计的中国孩子上高中的数据并不是咱们传统意义上以考大学为目的的 3 年制学术高中,而是包括了中专,职高,技校这种初中毕业以后的 3 年制职业教育。

最开始他说的中国城里孩子有 9 成是上过高中的,农村孩子只有 3 成上过高中,在没有看他后续对中国高中的解释之前(我当时以为他说的高中指的是 3 年制公立学术高中),我心里是非常强烈的不认同的,因为从我的求学经历来看:

即使是城里孩子,即使是考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术高中也是异常艰难的。

因为我学生时代的时候,家庭处于本市的最底层,上的初中是本市最烂的,学生家长无一例外都是本市的最底层,不是露天市场摊贩,就是进城农民,下岗职工,家长中最光鲜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

每次学校通知交学杂费的时候,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的说 “怎么还要钱啊”。

学校里的校园暴力特别严重,初中孩子打架就用砍刀,每年都会发生打架致重伤残甚至致死事件,学校里的混混学生有好几个帮派,无一例外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孩子。

本校虽说是烂校,但是全年级会把学习好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班里重点培养,其他的孩子就当是托儿所,只要在学校里不闹事就行,老师上课根本不会认真讲课,其实也很难认真讲课,因为班里的混混会在教室里打篮球,踢毽子,老师完全不管,因为管的话,混混轻则辱骂,重则殴打老师,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风,这个学习氛围,可以说如果你没分到这个年纪唯一的可以学习的班里,你的学业绝对是毁了(这里插播一句:我去年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的聚会,我是我们那个班里唯一考上大学的【虽说求学经历异常曲折】,除了回忆一下初中时往事,我发现我很难跟他们聊到一块去了,他们普遍刚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了,孩子都很大了,我这些初中同学的职业基本都是蓝领:工厂工人,商场销售,出租车司机,摊贩,修车工,稍好一点的有在连锁服装店当店长的,更好的工作,他们是做不了的,学历是很大的门槛,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会发现小时候是同处在一个班里的同学,但是进入社会打拼多年后,不同人之间命运差距的是如此之大,大到了跟魔幻小说一样)。

我初中毕业的时候,由于学习成绩太差,再加上我的户口是本市周边的县城户口,是没有资格报考本市高中的。

家里虽然穷,但是妈妈不想我初中毕业就进社会打工,尽了家里的全力供我去了本市的一所中专就读。

连 985,211 都看不上的知乎用户估计没几个人初中毕业念过中专技校的吧?里面的环境估计你们根本想象不到,我的感受就是我的烂初中的延续,异常的危险:

因为来中专技校念书的学生几乎都是各个初中当中生源最差的(但凡能考上高中的都去高中念书了),学习最不好的学生,学习风气可想而知

每天要小心翼翼不要惹到学校里混混学生,混混如果看你不顺眼,揍你是没理由的,跟大家想象的不同,不光男生中有混混,女生中也是有混混和帮派的,女生间的暴力也不在少数,女生打架也是用刀的,我就见过本校女生打架,一个女生用匕首划了另一女生的脸,毁容了。

女生但凡长相好一点的,就会受到本校痞子男的骚扰,我上中专没几个月就因为看不过去外班的几个混混经常来班里骚扰我班的女班长(学习很上进,认真的小姑娘,算是本校的一股清流,长的挺漂亮,立志中专毕业要考对口升学进大学的,后来经过努力也是考上大学了),我就跟那几个混混吵了起来,结果当天放学我就跟他们发生了斗殴事件,我和那几个混混都被开除,无奈走进社会打工。

也就是说我如果老老实实的在这所中专里读书,即使是混,不学习,也能混毕业,只要我在这所中专里毕业,就符合了罗斯高老师口中的 “中国高中毕业的城里孩子”,我这种城里最底层的孩子只要想念,家里几乎都能供起去读中专技校,这就符合了罗斯高老师所说的:城里孩子 90% 能上高中,但是如果农村孩子连上中专技校都只有 3 成不到,那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也就是说中国城里最底层的家庭,生活条件也是比农村好不少的,从这也能看出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有多大。

我观察过我初中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的去向,虽说普遍家里很穷,但是也是有一半的孩子去中专或技校继续去学一门手艺的,25% 的孩子进社会打低级工。

那剩下那 25% 呢?加入了有组织暴力帮派

我中专被开除后,也被同学怂恿短暂的加入过帮派,被分到帮派开的洗浴中心做维护治安的打手,我加入帮派后才发现,帮派中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几乎都是本市那几所最烂的初中毕业的,我那个瞬间突然想到了我初中的班主任曾经被学生气的暴走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你们这帮人,未来只要不进监狱我就烧高香了”。

教学质量差 -> 学生成绩差 -> 学生厌恶学习 -> 辍学 -> 一部分学生进社会做低级工,另一部分被怂恿进帮派,还有一部分人会去犯罪,因为学习差的人几乎只有这几种选择,没学历的人在中国社会是没什么生存空间的,可选的路不多,因为根本没别的路可走。

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

未来中国经济一旦硬着陆,没有从低级产业向上转型的话,那些打低级体力工的人失业(工厂搬迁去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现在已经是正在进行时),如果没有任何低端工作机会,他们为了混口饭吃你猜他们会干什么?

经济差一点,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非就是失业再去找一份薪水低一点的工作,家人勒紧路腰带少消费一些,少享受一些,但是对于没什么特殊技能做低级工作的人来说,很可能一旦失业,整个产业都搬到了比中国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年龄大一些的很可能就是永久性失业,生存都成问题。

如果中国因此变成墨西哥,哥伦比亚那种犯罪率很高,帮派敢公然暗杀市长的国家,那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有强力的政府,我个人虽然也这么认为,但是一旦犯罪率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帮派人员规模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有组织犯罪帮派通过黑色产业攫取了巨额利润后,当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警察,军队能匹敌的时候,你敢保准一定不会出现墨西哥,哥伦比亚那种人人惶恐的治安么?

这个问题真的需要高层重视,中国现在已经很富了,多加大对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吧,对自己的弱势群体好一点吧,分给他们一点发展的红利吧,让他们感受到一点起码的做人的尊严吧,感受到被关爱吧,感受到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吧。

相对于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加大教育的投入显然性价比更高,当他们因为教育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而找到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自力更生,为了社会的商业运转贡献了一份力和税收的同时,这个社会也少了一个不稳定的种子。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其实可以结合之前那篇关于地区之间财政转移魔术(地方财政赤字)的文章,从财政改革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

各地企业是要交各种教育费附加的,相关税费现在主要是增值税(等)环节征收。比如在上海教育费附加相关税率大概是增值税(营业税等)的 5%,政府相关收入可能在 100 亿左右。这笔财富本质上是工人和企业一起创造的。但是由于户籍的问题,占上海市 2/5 人口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根本无法享受相关教育福利。上海的问题是全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无法享受相关福利。

与教育费附加的情况类似,全国社保统筹也迟迟无法推进。社会相关费率非常高,企业和个人联合缴额平均差不多是个人公司的 28%,而全国至少有 1/5 的进城务工人员是缴了社保的。而如果外地城镇人口到东部打工,他们交社保的概率会高更多。社保的本质是本代人养上代人,但由于社保无法统筹,他们远在家乡的父母根本享受不了自己所缴的税。其实别说他们父母,就是他们自己老了回到家乡,其中很多也享受不到相关福利。全国社保总体上的平衡的,但存在中西部地区亏空,东部地区盈余的问题,但东部地区社保盈余,本身就有部分中西部地区务工人员缴费却不享受福利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在财政存在严重的配置问题,中央通过财政向西部地区转移资金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在解决资源错配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是依据人口流动重新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而是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在地区间配置资源。那么这种财政转移思路是否合理?

仅仅就教育来说,财政转移的效果并不好。

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都在撤点并校,受教育人口增长率(甚至净人口)本身是在减少的。由于大部分受教育群体都外出务工了,并不给当地缴税,所以当地政府往往很难享受到教育红利,于是所在地政府普遍没动力发展教育。因此虽然加大了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这些地区还是通过撤点并校的噱头减少了财政投入比,结果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外,大部分地区的中等教育不断恶化。想想现在多少小县城的孩子是在省会读高中?

农村孩子面临的受教育问题本质是户籍政策本后的财政问题。财政分配问题不解决,仅仅希望通过让孩子跟随务工父母去城市,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虽然孩子可以跟务工父母去城市居住,但由于无法在公立学校就学,只能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其学习成绩依然会很差。所以罗斯高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孩子无论是跟父母还是留着农村,其受教育情况并没有本质区别。

假如中央相关财政转移变成专项教育资金,根据各地落户外地人数给予教育建设(招聘)补贴,农民工子弟受教育情况会不会好很多?同样,假如全国社保统筹问题提速,社保基金投资多元化更快发展,那么农民工的消费力会不会提振?实际上国家的发展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政府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居民也在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劳动力。

大量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国家的贫民窟、消费增长缓慢、人力资源部不充分等现象背后,都是政府没有成功解决二元经济步入城市化时新移民的福利问题。当一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忍受着低劣的教育、社保和医疗时,这样的国家能进入高收入水平才奇怪。

·····················································································

罗斯高的论文外,你还可以看看《撤点并校: 整合教育资源还是减少教育投入?》、《学校类型与流动儿童的教育——来自上海的经验证据》、《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发展和完善五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

知乎用户 陈茁​ 发表

高赞答案们说得已经很好了。这个演讲我在 15 年的中国经济学年会上现场听过,根据回忆我针对大家可能没看明白的事情补充几点。

1.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

老爷子的逻辑是这样的:

第一,中国的发展现在急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他指出,起码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国家能够在财富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把这个陷阱跨过去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现在愈演愈烈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被锁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的国家。

第二,这个教育问题不是现在应该担心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国还是总体还是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好多东西要积累,资本回报率高,所以总体上还是 “闭着眼就能挣钱”。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早晚有一天,中国没有路可以修、没有楼可以盖,经济增长率会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时候才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第三,这个关键时期发生在未来,但是我们能从现在预见到未来的一些情况,这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的人力资本差异有多大,未来的壮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就有多大。所以,关注教育才是重要的,因为中国要为未来不能闭着眼睛挣钱的那一天做准备。

第四,世界各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都需要产业转型,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智慧密集型产业。虽然现在不上高中可以挣钱,可是未来如果中国真的是智慧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国家,那么这么多没上过高中的劳动力去干嘛呢?都去送外卖吗?所以,如果教育问题搞不好,可能的结果要么是中国就转型升级不了,要么是转型了,升级了,一大堆人失业了。

所以,才要把教育问题放在这么关键的地方。

当时听完讲座,我给我爸讲过(耍个宝:前因后果请看我在这个问题中的回答参加经济学年会是怎样的体验?怎样充分利用年会之行? )。作为一个考大学来到城市的前农村孩子,我爸当时的反驳是他们那个年代都没有这种教育,现在不也挺好。我当时就说,您老抓错了重点,不是教育有多好的问题,而是教育是否平等的问题,你们那个年代都差,所以不是问题,这个年代有人好有人差,差距还那么大,才是问题。

毕竟,我们不能为了保持平等让城市的孩子受更差的教育不是?我们不能禁止城市的孩子报兴趣班,所以只能把农村的教育搞上去。

2. 为什么是高中?

中国的义务教育到初中为止,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去看有多少人上完了初中呢?”

我觉得,这一点和罗斯高作为美国人的经验有关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逻辑至今两年过去了也没能说服我。他的经验是,在美国,那些无力对社会作贡献的人和高中没毕业甚至干脆没读高中的人是高度重合的,一个人不正经会被叫做 “high school dropouts”。

所以,高中比初中、小学甚至大学都重要。前几天参与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评论了一句,中国的高中教育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中教育本质是 “高考培训班”。高中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比初中学历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所以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上不了大学所以不上高中而是去工作,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但尽管如此,我不否认罗斯高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读高中并不在于高中那些知识多有用,而在于它可以让我们能够胜任一个有序社会的成员所需的基本标准。

3. 读高中和 1000 天教育的关系

这里一个问题是,罗斯高本人是否觉得所有人都上高中就行了。这里,当时他的观点大概是:当时看到了中央文件里说(似乎是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具体记不清了)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他一开始觉得中国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但他又说,最近的研究让他觉得,不是把所有孩子都送进高中校园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问题根本不是没有高中可上,而是哪怕把孩子们送进高中他们也是读不下来的,因为问题出在更早的阶段。

是初中吗?一堆证据说,初中教育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比初中更早。

是小学吗?一堆证据说,小学教育也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比小学更早。

这样层层排查,才排查到了前 1000 天。或者说,并不是说解决了前 1000 天的问题就没问题了,而是在他看来,解决前一千天的问题最容易,成本最小。因为这个阶段的问题不是意愿问题,也不是激励问题,更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方法是可以教的,告诉了农村孩子的父母你的教育应该怎么搞,他们不是做不到。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读高中就可以了,恰恰是因为每个人都读高中不行,才要重视那一千天。

这篇文章标题党害惨了很多没仔细看文章的人……

以上。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找个数据来验证一下不就好了。

全国 1977-2016 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_高三网

2015 年参加高考是 940 万人。

那么 2015 年高考生绝大多数都是 96,97 年出生的吧。

96 年出生了 2067 万人,97 年是 2038 万。

就按 2000 万人来算。

中国有 53% 的人没参加过高考。

假设高中辍学率是 10%(100 个人里有 90 个参加高考),那么城市和农村平均下来也有 48% 的人一天高中没上过啊。

因为城市升学率是超过农村的。

所以农村有 63% 的孩子没上过高中这个数据还是很靠谱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9636790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87985979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519656445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358764003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3611 人上升为 8930 人。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54656573 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 30413094 人,文盲率 [8] 由 6.72% 下降为 4.08%,下降 2.64 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

现在中国 1000 个人里也只有 140 个上过高中啊。

这是 2010 年的数据,就算到现在已经 2017 年了,估计撑死到 1000 人里 200 个上高中吧

知乎用户 逸心​ 发表

扫了一眼看到那么多回答在纠结 63% 这个数据。这些个答主多半都是文章都没看就开始扯淡了,其中还颇有一些排名靠前的。真是令人失望。为了知乎不完,这类回答早日踩下去吧。

63% 这个数字,从来都不是重点好吗?!重点是广大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生存物质基础,医疗水平,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全面落后,以及这种落后最终导致 63% 这个数字的整个因果链条。

文章中提到的农村孩子贫血率,智力发育迟缓的比例等等现象真是触目惊心。在知乎混久了,一不小心就被各种对中国发展水平的乐观评价捧得熏熏的,我们应当看看这文章,撕开一片盛世祥和景象,认识一下背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如此广大而极度落后的贫困地区,不要一不小心就 “何不食肉糜” 了。

知乎用户 例不虚发探花郎 发表

北宋的时候,四川、福建两个偏远省份的毛识字率,科举中举率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超越了首都开封府。

朝堂之上,以四川人苏轼、苏辙为核心形成了蜀党,而 “福建子” 吕惠卿也是新党第一干将。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地方毛识字率会远高于平均水平呢?这两个省虽然不如陕西道贫瘠,可也不算特别富庶啊?就我个人查阅史籍来看。

起源于两种不同的原因:

四川女子读书的多,自古就有文君爱慕才学当垆酤酒的传说,薛涛笺天下闻名,花蕊夫人赋诗 “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是说尽了红颜怨气… 正因为有女子读书的传统,一个识文断字的母亲,那么她的孩子读书识字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福建则是民众喜欢争讼,家家都有大宋律,一言不合就告官,各种法律条文、引经据典,把两榜出身的县令们都唬的一愣一愣的。这种斗争形势,由不得你不读书。

以古鉴今,从长远来看,提高农村高中入学率不应空洞的喊发展经济,改变社会结构,从女子入学率入手,加强基层法律意识,未尝不是值得推广的有益经验呢。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底层最本质的敌人是愚昧。是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极端的愚昧,是最基本生活层面而非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愚昧,愚昧得让你绝望。这种愚昧通常还伴随着酒精与伤病。更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愚昧到底是贫穷的母亲,还是贫穷的儿子。

就让我从身边的实例开始说起吧。

如今的东北被认为是一个年轻人不爱生育的地方。但曾经,东北是一个繁殖力极强的地方。我的爷爷奶奶生育了九个孩子,他们又各自生育了 1-4 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四个),他们又各自生育了 1-4 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四个)。除了这几十个,我还有父母的许多表亲,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尤其是底层。所以,我有充足的案例为大家分析底层,底层的百态。

真空中的球形中国是底层的乐园。只要你有力气,肯吃苦,一对真 · 无产阶级的两口子,即使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一个月也能赚到上万。我自己就认识好多这样幸运的人,比如我的表姐 A(38)。她和她的老公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毫无技能可言。但大庆市一套两居室一年的房租不到一万,中国的物价大家也都知道,即使天天大鱼大肉地吃,在家自己做饭一个月也不会超过一千。而他们从农村老家来到大庆打工,做凉面皮,在殡仪馆食堂做饭,路上跑跑黑车,夫妻二人月收入过万,不到五年就能攒下大庆一套新的三居室。如果你对底层的观察就是他们,那很简单:在当今中国,只要你肯吃苦,足够节俭,即使你出身社会的最底层,拼搏个几年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个发达国家。对吗?

当然不是。致贫的原因有很多。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因伤病致贫。底层多为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本身就容易出事故。比如我某表姨 B(45),其丈夫在某次施工中受伤并失去下肢活动能力。这意味着家庭不仅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还要额外搭进去一个劳动力。莫说中国没有能力把这些人都养起来,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养起来了,这一家人也会过上极其艰苦的生活。再比如我的某表姐 C(43),突发血管瘤,急需十万治病,而家里真的拿不出这十万。不过好在,在亲戚的救助下她度过了难关,但也背上了债务。我的表舅 D(53)则是先天残疾,靠医保生活。

好在这样的案例并不多。况且,疾病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规律体检能够规避的疾病也比较有限。这事儿主要归上帝管,怪不到底层。

但另一种伤病完全不同,那就是酗酒导致的伤病,比如我的表舅 E(55) 与亲舅 F(51)。表舅 E 从小就稀里糊涂,打工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买酒喝了。也不攒钱,也不娶媳妇。终于有一天他中风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靠自己的老母 G(83)养活,领取低保。而亲舅 F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逃学,智力不及中人,但总觉得自己能 “赚大钱”。他投入了累计上万元用于购买彩票,在几次生意失败后终于酗酒,并诱发了精神疾病。目前被亲戚们监视居住。

除了这两个极端案例,底层亲戚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酗酒,并且或多或少对健康和精神造成了损害。酗酒往往来自于偶发的生活中细小压力。通过酗酒排解后,酒精给健康和精神造成损害并进一步危害正常生活,给生活造成更大压力,进而加剧酗酒。可以说,失败的底层,尤其是男性,基本上没有酗酒或者不酗酒,只有酗酒的程度之分。

愚昧不仅仅体现在酗酒上,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老母 G 的二儿子,我的表舅 H(52),在外打工多年不归,也不赡养老母。他迷恋一个有夫之妇,并几乎被人骗去了打工的一切所得。这个有夫之妇一直吊着他,并不和老公离婚,只是骗他钱财。而他从来无法识破。

另有亲姑 I(66)的三个孩子(恕不编号)自愿卷入传销,后果不说。

表哥 J(30),性格软弱,身体素质一般,干不了体力活,也不敢与老板议价,打工月收入 3000。与其老婆 K(29)均为无不良嗜好的正常人。按照常理,如其夫妇二人从 2012 年开始打工,月收入可达 5000。如此积攒几年再生育,可过上接近 A 的生活。但 K 有奇怪的价值观,即绝不工作,当然也从不嫌弃 J 赚的少。并且 K 一直坚持索要孩子。J 性格懦弱,只得同意生育。于是家境迅速沦为赤贫,每个月 3000 块钱要支付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其中还有一个婴儿。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恕不一一列举。贫穷的成因千头万绪,我只能大致梳理。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贫困往往伴随着极度的愚昧。这种愚昧可能来自于先天的智力不足,也可能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不足,但更可能是二者皆有。此外,这二者互相也并非无关。对于不接受贵族教育、只接受统一公立教育的普通人孩子,先天不甚聪明的孩子更倾向于不爱上学,而不爱上学又进一步加剧了不聪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愚昧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欠缺。如果那样,A 这样的下层成功人士就会成为社会的常态。事实上,这种愚昧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生活能力的欠缺,比如对个人发展缺乏规划(心里没数),与人交往能力欠缺(听不懂人话),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存常识(友善度)。一对没有工作的夫妇拿着仅有的一万元去蜜月旅行;一个老人拿自己仅有的养老金去买保健品等等等等。你与他们交流,会觉得极其奇怪:他们为什么听不明白话?听不明白人话?为什么这么基本的事情都不懂?事实上,这就是基本的生活能力欠缺。对你来说基本的事情:见人打招呼要问好,花钱要量入为出,跟人打架会进派出所,对他们来说可能都不熟悉。甚至他们也被叮嘱过几次,但他们根本记不住。就是字面意思记不住。

而酒精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愚昧。或者说,二者相互促进。酗酒对大脑的伤害极大,酗酒者的智力多少都会受损,并且不可逆。这更加加剧了上一段我说的愚昧。

在长期缺乏常识及酒精摧残下,体力劳动的危险性急剧上升。本来可以接受的危险系数,就会变得爆表。而因事故致伤残进而致贫——本应是非常偶然的现象——就会变得统计上显著。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

1. 教育不普及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答:不是知识技能层面,而是基本生活常识的缺失。

2. 当务之急是?

答:知识技能的教育还在其次,请先低成本高效率地做好生活常识的普及。

要把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知乎用户 小郑 发表

我是典型农村出来的,现在某市政府办工作,和我同在乡镇上学的同学初中毕业辍学居多,现在基本结婚生娃。我这样说不是说自己有多成功,只想说农村孩子要出来有多难。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一是父母文化水平低,不重视教育。我家 n 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当时上学农忙时期,父母都是直接叫你回家帮忙的,不管学习多紧张,我上初中后就拒绝回去了,结果和父亲关系闹得很僵,父亲直接当面说我是猪八戒,好吃懒做,自己是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后来寒暑假也不回去,厚脸皮窝在同学家里,还是学习。后来考上省重点高中,三年高中开家长会,我父母一次没去,是班里唯一的,老师对我印象深刻,哈哈……

二是经济困难,生活自生自灭。我家五兄弟姐妹,以前上学住镇上私人食堂,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现在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愿回去住一个星期,蚊子多、闷热潮湿,外面下雨床上桶接,一个月零花钱十块左右,来回路费两块,剩八块,当时一袋方便面一块。没钱买习题,借人家的看。

三是校园环境恶劣,打架斗殴成风。初中时候身边同学结帮拉派,常常为女生等小事大家,往死里打那种,马刀大家不知道看到过没有,这是打架用的工具,常出命案,见怪不怪,自己学习好,老师保护,没人打扰。上晚自习常常捂着耳朵看书,太吵,跟菜市场差不多,老师维持不了秩序。

以上只是说三点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很多,如老师水平滥、学校设备差等等。至于自己为啥能出来,有几点:

一是有觉悟。初二之前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整天浑浑噩噩,初二第一学期报名,家里和以前一样,为了月底的事父母争吵,主要是父亲把学费钱输光了,当时突然感觉很累,没说啥,自己就找了自己姑姑借了钱报名,然后自己心里狠狠下决定不要让自己小孩再过上这样的生活。

二是要努力。真的很努力,说出来你们都怕,初二开始,凌晨四点起来到教室读书(自己管钥匙),早上下课后不走,学到一点,吃个饭,回教室趴一会,继续,下午放学回食堂洗澡吃饭,到教室七点左右,学到晚上十二点回去。日复一日坚持两年,初三以差二十分满分成绩考上省重点(初中学校十年来唯一上省重点学生),期间获得过省市各种竞赛的荣誉,当然初中用力过猛,精力透支,高中精神很差,容易疲劳,考了个全国排名第十四左右的普通 985,如果精神好些,不吹牛,起码能上复旦,大学考研也上了人大。

三是低姿态。经济困难有时候人就得把自己放的很低,高中大学同学出去玩啥的,有时候人家邀请多了,也得去,但要把自己放低,准确应该要脸皮厚,坚决不买单,哈哈。。。有时没钱吃饭,和人借,嗯挺难开口。。。

综上。以自身为例,农村孩子要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需要克服困难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主观客观因素都要克服,真的很难。。

知乎用户 妄明 发表

建议回答的,还是去看下视频,没看视频就喷,你们有毛病吗?我刚刚看了那个视频,里面提到的问题很严重。

根本不是什么上没上高中的问题,里面的很多农村孩子,是 0-3 岁成长期,50% 以上贫血,营养不良,读书期间,27% 贫血,33% 有寄生虫,25% 近视没配眼镜。

100% 家里教育有问题,父母不读书,家里没有一本书,教育孩子有严重问题。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高中。而是这些孩子根本没法学习,他们从小学,初中就受到各种干扰,根本没法学习。他们不是考不上大学,而是读书认字,阅读都困难。

他们发育迟缓,认知理解能力不足,哪怕是**知乎上最缺乏逻辑的水军,文化最差的喷子,都比那些农村孩子学识高一大截。**这是你国的绝对大众,4 亿年轻人,就问你怕不怕。

明白吗?他们阅读能力都成问题,以后是不可能通过书本,网络教育,视频这些去自学的,他们大都是半文盲。农村 63% 的年轻人都这样。

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国家必须把他们养起来,问题是国家能养起来吗?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很差,就算国家给他们培训,也比培养一个大学生困难。国家养他们,国家会崩溃,国家不养他们,你猜国家会不会崩溃。

4 亿年轻人,现在不去管,等到未来失业的时候,有得看了。等到失业的时候,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知乎小资的坛坛罐罐全要被砸烂。

上一代人,学历低没事,他们经历了中国经济从无到有的福利,赶上了中国发展最快的 30 年。而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是经济发展减缓,基础工作在减少,工厂搬到其他国家去,少了几百万几千万岗位,你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岗位?

可能有些人觉得,低学历可以随便做些事情,什么街头卖油条,煎饼之类。但一个市场多出几十万的失业者,市场能消化几十万卖油条,煎饼的吗?多出一亿呢?

高学历,只要往下看,永远都有工作,更别说他们还能往上爬。低学历往下看的工作一旦消失,就真的消失了。

-—-
很多人不知道是蠢,还是坏,或者干脆又蠢又坏。

别人学者做了十几年研究,实际做事。大规模调查统计,0-3 岁成长期,农村小孩,50% 以上贫血,营养不良,读书期间,27% 贫血,33% 有寄生虫,25% 近视没配眼镜。

你们到底是为了反驳什么?

这些要不要解决?解决很难吗?**维生素 3 块钱一瓶,批发价还能便宜。打虫药几块钱一瓶,普通眼镜几十块钱。**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吗?

几本旧书,画本,根本不花钱,这些问题,家长重视一下,国家都不用投入什么钱,就完全能解决的。

你们为了反驳而反驳,显得自己很超脱?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右派哀其不幸,把责任归结于政府社会;左派怒其不争,把责任归结于父母家庭。

但无论左右,都认为这样下去不行。有的说政府要发力,有的说农村父母要抓紧。所以,无论渠道如何,都希望看到好的转变。基本都在人类的话语范畴之内。

然而,回答里还有一些不明生物,觉得这样下去非常好,好得很,农村儿童青年,从来如此,本该如此,只能如此。

所以,搞好农村教育的前提,不是消灭愚蠢父母,而是先消灭那些非人类的不明生物。

知乎用户 丽君妈咪育儿 发表

懒得搬理论。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数一数我们村的情况吧!

我们村一共 60 大户,600 人口左右!改革开放以来,仅有 3 个男孩通过教育成为了大城市居民!一个男孩因为经商到了县里!一个因为打工成为老板最信任的小弟到了城市里!

60 年代 2 个,出了一个中专生,后来成为镇上初中校长;复读四次出了一个大学生,后来成为我们市里听说局级别干部。其他也有上学的,高中辍学,包括我大伯。

70 年代 5 个,初中校长两个儿子分别读了硕士,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定居;局长弟弟复读三次成为省会大学一名老师!一个以擅长经商,搬到县里!一个因为在老板最困难的时候支持老板,成了老板最信任的人,留在了城市!其他的似乎初中都辍学了!

80 年代,目前没有。我们那代,一个本科,5 个大专毕业。目前还不知道,1 个中专毕业在深圳创业,一个在温州创业,还有一个在深圳漂!其他初中高中辍学。

90 年代,目前没有,一个考上了一类大学,一个大专毕业,其他高中辍学。

女孩子也有嫁到城市里的!

从目前来看,未来 10 年,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可能还会有 2-3 个成为城市居民。不排除还有运气特别好的!基本上就这样了!

那么,那些辍学的都在干嘛!

大部分在工地,工地工资稍高;还有一部分在工厂,没上学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他爸啦!


农村人缺什么?我昨天看到罗斯高教授的论文,非常激动,特别开心,他说出了我的童年心病!我就是第一代农村留守儿童,80 后。幸好教育改变了我。

更重要的是,他从国家发展角度上谈这个问题,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和去行动,去解决农村的问题!他说的问题是事实存在的!我昨天已经在微博里非常生气的反驳了一些喷子!

当然,看了前面那么多人关注,我也很开心,关注是好事!他的观点可能从维度上,从深度上大家有质疑,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质疑。

对此,我想说,农村早期教育缺失是事实,只是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也许教育方面,不仅仅存在这些问题。不要问了反驳而反驳了,请大家秉承让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希望农村越来越好,中国未来越来越好的心态,去传播和行动!

还有,我最想说的是,谁说教育不是农村提升社会阶层的方法,那你自己也不学习试试看!说这种话,你是要为农村人前途负责的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评论,觉得知乎要完,要么就是中国的教育真的太失败了。

首先,人教授讲的是对于中国未来劳动力素质不够,储备不足,很可能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发展。重点是未来二字。很多人讲现在上大学回报率有多低,读高中就一定好吗?这种低智的理解力就不要来强行回答这个问题了,OK?为什么教授会着眼于从高中教育这个数据切入,去分析如何跨越中等陷阱,人家那是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下才如此考虑的。虽然原文没有讲,但是科研性质的文章原本就是在很多专业知识背景基础上进行的,是突破性研究!再说人教授的重大发现,百分之五十的孩子智商发育缓慢,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基础地力不行,提高产量的效率就会很低的!这是正在发生的,而且这些孩子未来长大,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才是文章的意义所在啊!不管他们,让他们成为低智人群,对能上知乎答题的各位而言就很好吗?

其次,提对核心问题,而非像各位关心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反对高中是重要的教育,反对让妈妈回归家庭,也有以经济压力为反对的理由。这些想法在某种程度,某个方面上,甚至某些人的立场上,也许是对的。但是作为政府是不能这样去考虑的,政府需要做的是基于未来利好的且保证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

最后想说中国何止是应该提高高中教育的人口数量,精英教育同样太过缺乏了。

知乎用户 老祥几 发表

真的是不是妈妈回家带孩子这件事情真的不重要。原文说到了他们尝试干预养育行为的实验,想突出说明显是妈妈比奶奶更能有效遵循养育建议。

如何来提升幼儿的养育水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复杂到每一个家庭都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逐一面对。我并不认为妈妈回归家庭是此题唯一的解,我理解的原文也没有呼吁一定要妈妈在家。

更糟糕的是,这还激起了部分女性的反感,说来惭愧,我倒是还蛮希望有了孩子我多来教的。

-————-

我看完了整个视频,的确没有认真的去比对里面出现的数据。

但作为一个外行,总的来讲还是很认可里面的逻辑线的。

对方首先提到的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列出数据表示想要越过这个线,须要优化劳动力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完成高中教育。

第一条逻辑线是: 想要越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需要优化劳动力教育水平,让更多人完成高中教育。

然后陈列和比对了一些数据,大意是我国的农村地区劳动力教育水平还是不够好的,高中完成率还很低。

他认为高中完成率低,是因为高中之前的教育出了问题。

之后他从他把时间线再往回推,认为主要是小学阶段和更小的幼儿时期的出了问题。

他将小学阶段的问题,主要归因为营养健康的问题。

他将幼儿时期的问题,主要归因为营养养育

到此,他的主张是:

通过相对 “小” 的财政支持,来帮助农村地区家庭解决幼儿的营养和养育问题,改善小学阶段的健康问题,提高农村地区高中教育完成率,以期国家能越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

昨晚看完视频之后,微博上出现很多拍砖这篇文章的人。

治大国很难,我不会。

但我目前觉得这个主张是没有问题的呀。

很多人以自己作为宇宙中心,描绘出完全不同的景象,试图证明对方做了几十年的事情是无用的。

也有很多人抓住其中一两句 —— 主要招黑的就是那句 “妈妈在家” 和 “讲故事”—— 来否定这个研究,觉得是一个傻老外瞎出主意。可我想说,人家做的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经济的问题,觉得农村经济改善这自然就可以解决了,可这教育和经济,是不是鸡和蛋的关系呢?

也可以看一下这条微博, 下面的人都开始对自己没有转发这篇文章而沾沾自喜,自己智力最优的样子。

http://weibo.com/1740006833/Fm3OpxXnU?type=comment&pcfrom=msgbox#_rnd1505538428200

知乎用户 萧武 发表

这个数字反过来可以说,现在 37% 的农村孩子都上了高中,这已经是历史性的高度了。

但农村教育水平不是用纯粹的数据可以反应出来的,反而会掩盖很多问题。

比如农村小学和现在的乡镇中学,能提供给农村孩子的只是一个上过学的证明而已,至于上学究竟学了什么,对他日后有多大帮助,谈不上。

稍微有点上进心和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想办法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比如小学到镇上,中学到县城,家长宁肯租房子住,也要让孩子上学条件更好一点。

现在的问题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父母,如果自己没有受益于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不重视,心态就是我只能出钱,孩子能读到哪儿就读到哪儿,自己学不进去,不怪我。

这种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消极了。如果说中产阶级的学区房焦虑是想要把中等智力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上百分之五的精英,农村父母的心态会让中等智力的孩子直接掉进社会下层的百分之三十乃至二十。

补充:

第一,所有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是渣,没有例外。

第二,父母在外,孩子在老家,基本等于放弃孩子的教育。

第三,农村学校现在唯一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发一个上过学的证明,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

第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阶层的机会窗口正在越来越小。

第五,农村和乡镇教育正在变成劳动力再生产工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7lpSy 发表

怎么办?只有靠上帝或者阿拉来拯救了。

知乎小资看不起他们,庙堂上面的大佬看不见他们,但是各大宗教却用饥渴的眼光看着这些羔羊。

不要总说那些狂热的宗教徒愚昧,他们只是被文明所抛弃了,换个方式抱团取暖。没有上帝安拉,也有无生老母或者弥勒佛。

知乎用户 原帅​​ 发表

我看得挺激动的。

通常朋友圈里疯转的教育文章,99% 都是垃圾。不是移民中介国际学校海外代购的广告,就是带节奏让你更焦虑更疯狂买买买的煽动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比如「牛蛙外公」,比如「月薪三万撑不孩子的一个暑假」,比如「去美国寻找快乐教育梦碎一地」,比如不能看喜羊羊……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如何看待「月薪 3 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现象?如何考虑在孩子教育上烧钱的合理性?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有哪些暴利的项目?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如何评价文章《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

刚开始我还义愤填膺的写过回复,后来真是懒得管了。

我真是拉不下脸来写这种东西,导致我公主号最近都停更了。

但是这一篇,就是我希望却一直没看到的那 1%。

虽然也是广告。

我们一线教育者们,除了要去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地方学习,更要去自然和人文环境最恶劣,教育不平等性最严重的地方去看一看。

我一直很害怕自己成为我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种老师:

站在这个国家最好学校的讲台上,教室里装备着哈佛毕业生发明的声控设施,挥挥手就能带走一片光。却忘记了近在 East San Jose, East Palo Alto 的中学就有女生下课就要喂奶;享受着湾区最好学区的先进资源,一个月就有三次讲座的学习机会,却不知差区的老师们连房租都缴不起;自己学生的作业几乎都是 A,因为有苹果脸书谷歌微软的理工科博士爸爸妈妈们辅导作业,却不管隔壁街的学生们下学为了躲避黑帮追杀连家都不敢回……

我害怕在这种 500 个毕业生里 100 个就能被伯克利 UCLA 录取的高中,让我忘记我国有 63% 的农村孩子甚至连一天高中都没上过。

罗斯高教授,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了 37 年教研。在国内鱼龙混杂的教育圈已经算踏实靠谱了。他和团队的所有心血浓缩在这一篇文章里,信息量巨大,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很有共鸣。

因为为了了解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我直接间接的关注中国的各种公益组织也有四五年了。他说的很多问题在我国贫困农村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有外国人为此努力。比如眼镜的问题:

像我这样从来没有在贫困农村呆过一天的人,当初确实不知道学生们最需要的不是英文书籍,不是爱心贺卡、明信片,不是闲置的衣物,而是眼镜。真的很惭愧。

我为他们描述诗和远方,却不知他们根本看不见。

几年前,我通过两位外国支教者的 “买一捐一” 活动,了解到了急缺眼镜的问题。

2010 年,两个美国名校毕业生 Sam 和 Andrew 来到云南偏远山区支教。两年的乡村老师生涯里,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落后的生活环境,而是学生们因近视问题导致失去受教育机会。 于是在 2012 年我们创立了 “点亮眼睛” 公益组织,迄今为止的 4 年里已经为超过 20,000 的云南贫困学生进行免费的视力检查,无偿为有需要的学生配制 19,000 幅眼镜,在 337 所中小学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中国农村有 2.2 亿学生,其中有超过 3000 万的孩子存在视力问题。

Mantra 始于美国的公益潮牌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矫正视力,Mantra 诞生了。将来自美国的制作原料、澳大利亚的设计师,云南的设计元素,与中国的环保制作工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全球化生产的设计师款限量版墨镜。Mantra 通过践行 “买一捐一” 的模式,每卖出一副墨镜,即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一副免费近视眼镜。倡导 “越爱臭美,越爱这个世界” 的新公益消费观。

这是他们的官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Mantra 墨镜 公益潮牌 官方网站

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一段:

美国在特殊教育下的功夫,我最近刚刚写过。

帅姐姐就是原老师:美国有哪些方面比中国强?

班上有一两个自闭症的孩子,叫 X。 真的是全校的资源都围着他们转。我每天脑海里想的问题几乎也是他们。

明天考试有口语,X 不回答就没有分数,怎么办?
今天的考试 X 没有写听力部分,可是我知道他明明都会…… 该给多少分?
今天的对话练习 X 又不愿意说,他的 partner 都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怎么办?

虽然有专业的特教老师提供帮助,比如开学前寄给老师学生档案,开学后特教老师来教室旁听录像了解情况,开学一个月 X 所有任课老师会和家长一起开会,班上有 TA 专门告诉 X 上课该做什么……

但是还是很困难。虽然两年的教师培训课程,一半都是关于特殊教育,但是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每一个都不一样。

我们是公立,还不是专门收学习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相信特教学校会更加专业。

可是在中国,根据罗教授的数据,发展慢的学生数字是四亿,而他们能得到的专业帮助,几乎是空白。

甚至很多人给我的评论就是,正常孩子都顾不上,谁还能管那些不正常的?

我不知道在师范类学校多开几门特教课,多培养几个特教老师,哪怕一个学区只有一名专业老师,哪怕让所有老师停止歧视学习障碍的孩子有多难。

对此,我也是特别特别特别地担心的。

本着对我答案的认真态度,我详细浏览了他们的网站,发现他们的项目 REAP 所做的远远比文章中描述的要多。

再点开他们进行中的项目

每一件事都简单可行,却都有大量数据和理论支持。比如农村的孩子们虽然大部分能吃饱饭,但却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为此展开的「每天吃一个鸡蛋」,「每天咀嚼一片维生素」,「给家长们上营养课」项目。每个项目都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至少 1000 名中国最贫困学生的生活。

这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

我不知道罗斯高教授提出的让妈妈留下来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实在是太大,单纯靠支教、靠科技都远远不够。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不想纸上谈兵。但是他的研究让大家更关注农村孩子上学难和 0-3 岁生长发育的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想报名做志愿者,以表达我对这篇「广告」的感谢。

最后,希望这样有启发性的广告越多越好。

因为我不想只做旁观者。

我的广告,我的教育公众号:**硅谷学堂 guiguxuetang。**让我们一起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知乎用户 sleepsoft​ 发表

轮子哥

@vczh

的说法静态来看倒是不错

动态上就很难讲了

我一直很赞同可汗学院创造人的一次演讲 “为什么不能让所有人都学会微积分?有些人说因为他们用不到。但是别忘记,在中世纪,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识,因为他们用不到”(大意如此

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全民素质的提升 (供给侧) 显然是可以影响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侧)——需求都是创造出来的,只有一小撮人会文字的过去,生产和消费是粗糙的;只有一小撮人会微积分的现在,生产和消费变得精致;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当所有人都会泛函的时候,社会也进步到可以容纳这么多人才进行生产和消费了

社会也许需要保持金字塔形————比如 37% 的高中人:63% 的非高中人,但这不妨碍我们让提升下层人士,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文盲率是在减少的,高中率上升也该如此

知乎用户 gauchewood 发表

罗斯高的思路是个面对复杂现象,不断简化的过程,所以中间当然是有很多可以批评的。

比如说,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当然很必要,但是是不是就依赖高素质劳动力就可以,那就简单化了, 还要有合适的产业承接、社会结构;有高素质劳动力当然很好,然而压缩到上高中的比例就是简单化了(因为国内的高中其实是大学预备学校,如果考不上大学那就是浪费了三年还扭曲了心态); 决心考上高中,当然这个意向很重要, 但是这其实是个社会气氛和家庭背景的问题, 归结到之前的初中、小学、0-3,那不是和城里人的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一样么? 然后,读书成绩, 又简单化到了 IQ 水平,这个的片面性就不需要解释了。再从 IQ 的不足, 归结到营养和听故事这两个点,这个也是个过分简化的过程。 然后, 营养和听故事,又归结为母亲不在场。

但是母亲在场就行了吗? 她有没有这样的营养学知识,能不能理解讲故事必要性的动机,家里有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持她留在家乡和给孩子增强营养和智力刺激, 母亲的个人生活质量和人生抉择是否需要考虑, 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

城里的全职妈妈,难道就能培养出比一般孩子聪明的吗? 那我们岂不是要像日本的社会一样,让婚后女性退出职场带孩子, 日本孩子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聪明么?

汪丁丁说过 “复杂的现实,要求复杂思维方式张五常宣称,因为世界复杂所以只能简单思维。孰对孰错?张五常教授所论的是经济学,我的论域更多是社会科学。 经济学不足以解释社会现象,这是很显然的。但是**,只有在稳态的社会秩序之内,才有简化复杂问题的路径可循”**

这个农村孩子的养育问题,其实,可以从很多个点来分析:

  1. 可以归结于一孩政策,变成长期农村的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在地理上,中国的发展当然很耀眼。但是如果是把能享受发展的新生儿的比例这个因素纳入核算,发展速度就反而就低多了。 
  2. 可以归结为城市治理的思路。如果农民工全家比较自由地留在城里, 由于收入原因, 很容易形成类似印度和巴西的大型城中村甚至贫民窟。(贫民窟其实是城里的就业机会和全家团聚的一个看起来丑陋的结合点),所以其实这个是个政策权衡的问题。
  3. 也可以解释为快速发展中的必然拖后腿现象。 列举的孩子的的营养不足和智力刺激不足, 这个 “不足” 只是在接受高中教育的必要性这个前提下才成的立。 放眼到七十年代,就是北京市民还不也是这样的条件。为了适应未来社会,预备能力更强的人力资源 ,也是个挺高的要求,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努力。
  4. 还可以从教育方面来说。其实 95% 的农村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这只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科举思维而已。 为了上大学,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和工作, 这个就是个典型的空白,即使对于城里的很多家长也是这样的。 而且如果读高中只是为了考大学,录取率又那么低,那么放弃读高中而去打工,也是个很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 如何让高中能有除了应试之外的教育内容,使得即使高考落榜,但是这样的高中生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对于未来发展更有意义的)智力训练, 才能提供更多的读高中的动机。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人类的能力本来就有限, 面对复杂的现实,如果只抱着复杂的思维,那么就会行动瘫痪。所以反而就需要简单的行动。就这点来说,只要中间的推理没有错误,也可以并且需要从片面的结论和行动做起。

就从提倡给每个农村小宝宝讲故事开始,有何不可? 就是从 “千金买骨” 的角度考虑, 如果一个家庭或一个社区都会重视给不太会说话的小宝宝讲故事了, 对于孩子梦的饮食,对于已经入学的大孩子的各种学业支持, 必然会更加重视。这就像《瞬变 SWITCH》中说的, 勾勒出关键性的步骤, 同时降低改变的门槛,改变就可能会发生。

“我们的团队是做行动研究”,我觉得罗斯高的这个说明非常好。行动比认知更重要,即使是片面的行动或片面的方向。袖手清谈,或者只指望或只批评政府,这种多年的行为模式,也许可以改一改。

知乎用户 秋元明​ 发表

城乡必然的矛盾在二 G 建国开始就成了必然,我们只能等三 G 来解决了。

你既然肯定了私有制的必要性,选择了先富裕带动后富裕,就必然要面对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富集作用,面临城市对资源的富集作用。这样的富集带来的是资源和发展的全面倾斜。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

对于农村和城市来说,城市之间的隔阂是远小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隔阂的,光城市户口一项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农村天然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也天然缺乏吸引资本的条件,无论是站在国家角度还是站在个体角度,在农村地区【普及】高中教育对于执行者来说都是边际效益递减的。

你要私有制,就等于拥抱了等级制,就等于拥抱了城市对农村必然的等级优势,而在私有制下人行为的主观目的就是等级上升。

农村教育对于少部分来说,确实可以提升阶级,通过学习技术和知识进入城市定居,依靠两代人努力进入城市人口拥抱剪刀差的受益方。

但是以农村视角来看,农村内部必然存在的等级差异(贫农 / 富农 / 人口少 / 人口多)和农村与城市巨大的现实差异,导致的是农村这个群体内部,优秀的个体一旦超越自己的集体,对于他自己来说最优解并不是拉身后的老乡,而是进入城市,事实上这一行为也是政府所推崇的,农村通过剥离部分先进劳动力,一方面可以倒逼农村生产力提升,一方面可以给城市弥补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另一方面减少农村压力,还能迅速增加城镇化率,一举多得。

换句话说,农村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普及教育,事实上是将农村精英通过有限教育资源的竞争从农村剥离,加入城市的高效率生产之中。这一结果事实上导致的就是农村优秀人口和精英人口的流失:精英不愿意留在农村,他们希望进入城市。

现在面临的状况很有意思。城市化进入关键时期,资源大范围向城市倾斜,城市的非精英人口开始惧怕自身工作被农村精英争夺,通过自身区位优势,事实上提高了教育门槛,通过各种各样的补课,课外活动和课后学习,利用自身处于城市的绝对资源优势,以教育为门槛阻止自身等级下滑,被农村精英取代。而农村之中也因为精英外流尝到苦果,简单的希望保留优秀的农村人才参与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

隔壁张大爷家孩子小张,读了高中技校,毕业就去城市打工,开始几年还回家,自从娶了城市媳妇后就再也不回来了,嫌家里差,在城市巨大的环境竞争压力和房屋购置压力下,小张这一家如果没能力在城市安顿父母,那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在农村的晚年是几乎有目共睹的,你觉得这时候还会有多少农村家长希望将自己孩子送出去?希望让自己孩子读书之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就一去不复还了?

城市普通人口利用自身环境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改变了支付矩阵,直接提高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的门槛,但是这一提升事实上也提高了城市对农村的相对等级,让更多的农村家庭选择不让孩子接受高中教育,而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直接回家劳动,以免出现进入城市不再出来无人养老的悲惨局面。因此事实上我认为这并不是短视和愚昧

@曹丰泽

,而是农村家庭面对现状无力的挣扎和悲鸣。

而于此同时,先前发展的农村城市转移人口二代开始拥有了教育需求,事实上人面对阶级上升是没有抵抗能力的,而阶级一旦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就会开始疯狂。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这时候依旧不能投入农村地区,以投入效用最大为目的的教育投入必然还是会流向城市户口,无论是对城市高中甚至高等教育的普及,还是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倾斜,都是事实上在加剧原文种描述的问题,原作者一点都没有夸张。

这些农村人口城市化好吗?好啊,但是面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 - 生产力 - 产能的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巨大阻力,这都是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有人要被牺牲。

然而,知乎上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广大农村的血与泪呢?有多少人知道在农民的脸庞背后,压抑了多少不公与悲凉。

知乎用户 马泽依 发表

药丸的日本 2010 年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就学率为 98%,位列全球第一。

衰落的美国 白宫 17 日发布消息称,2014-15 学年高中生毕业率创历史新高,达 83.2%,在所有族裔中,亚裔生毕业率 92.6%,辍学率 4.5%,堪称毕业率最高、辍学率最低的模范生。

知乎用户 Nick-Atom 发表

劳动力成本提高 - 低端行业迁出 - 劳动力素质不足 - 失业 - 财富固化 - 暴动 or 革命 - 从此经济一蹶不振。

这条在东南亚,拉美和北非上演了无数次的故事,人们还是无动于衷。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往前推十年二十年,东南亚经济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人家根本不鸟中国的好吗。然后呢,只有新加坡靠着政府半强迫完成了经济转型,其他尤其是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再也没有从中低收入陷阱中爬出来。眼睁睁看着农业大穷国中国爬着他们的尸体往前走。

毕竟,经济学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假设自己(or 自己的国家)比别人聪明一点点,也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被打脸不是吗。

ps 中国低端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铁的事实,并且长期看不到任何希望。别跟我说职业教育,中国的中职就是一坨屎。劣质大学和所有中职都是换个地方打游戏。政府,企业,市场,没一个重视职业教育的,你指望这种地方提高劳动力素质?

-—

又, 关于 “中等收入陷阱” 的问题, 我在答案 知乎用户: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中有更详细的分析, 供参考。

推荐阅读我的其他答案:

知乎用户:如何看待这次比特币「矿难」?

知乎用户: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

知乎用户: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知乎用户 蛎子 发表

记得大刘在《赡养人类》这篇科幻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高度阶级分化的文明,那么是在什么时间节点上、这一阶层鸿沟再也难以跨越呢?

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能够植入大脑、大幅度提高智力和思维水平的昂贵芯片,它将富人和穷人的认知能力永久区隔了开来。

而这篇文章中描述的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教育的差异,大概就是这张芯片的雏形。

在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忙着让孩子上早教、学外语、学编程的同时,居然有这么多学龄前孩子可能连字都不认识一个,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而这篇文章还指出了一个在中国中下阶层还没有引起过足够重视的理论,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在于多好的幼儿园,甚至也不在于家庭背景与财富,而在于母亲对 3 岁以前孩子的陪伴与教养。

而教授说到的通过让妈妈读书讲故事这样的故事提高幼儿智力,恐怕治标不治本。学龄前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追根溯源,恐怕还是一个在知乎必然会引起反感的女权问题。

一个生孩子疼得要跳楼都迟迟得不到帮助的农村妈妈群体,是很难光靠念几本故事书、就培养出一个聪明快乐的宝宝的。

知乎用户 悄悄问圣僧​​ 发表

那十年,农村小初高的教育大发展,“上小学不出村, 上初中不出队, 上高中不出社”。改开以来,关闭了公社的高中和初中,这造成小初升学率大退步,农村教育走向衰退。

以下是 1965 年至 2010 年,城市、县镇、农村的小、初升学率数据。

“在农村,全国普遍实行的计划是,关闭公社高中,只在每个县保留一个或几个高中。附属于生产大队小学的初中班也被取消。计划在每个公社或相当于公社的地区保留一个初中,因为公社组织被取消了。  

当新成立学校的高中部于 1979 年开始关闭时,当地出现了各种不满情绪。一个被采访者描述了在山东一个县的镇子里,开了三次大会来安抚当地人民的不满情绪的情形。强迫他们接受的教育局的通知说,他们的孩子上大学机会那么少,却要求为他们的孩子兴办代价高的高中,这是片面的、自私的。所以,从整体上讲,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他们必须 “牺牲当今一代”。  

另外一个被采访者在县教育局公布这一最后决定前,离开了福建一个办得很好的公社中学。公社社员要求允许继续开办高中班,作为民办学校,雇用他们自己的教师,而不要永久关闭掉。第三个前教师也是福建人,他把这种请求说成枉费心机。他解释道,关闭学校是当今 “路线” 的一部分,只要教育路线本身不变,只要决定路线的中央最高权力不变,每个地方还得执行。”——《剑桥中国史》

要想详细了解那段历史,请读:

马克思主义入门指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啥一天没看三位数赞…… 吓死宝宝了

我发现下面有说撤村并校好不好的。我提这个并不是为了说这个政策不好。我认为政策出台是有他的考虑,但是执行的时候不能是机械执行。比如你撤村并校,东部那种村村比较近人多地少的地方和内蒙这种你出了镇子,开车半天都不一定能看见人的地方,在执行和后续保障上应该灵活处理,和当地情况相符吧。刷刷刷你撤的挺开心,啥保障都不给学生,这不是在扯淡吗?我想说的是这个意思。

~~~~~~~~~~~~~三更分界线

竟然点赞到了两位数…… 我又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怎么说,我真觉得知乎果然是胜利者的论坛。

我支教是在 06、07 年,距今刚好 10 年,后来在 09 的时候回去看过一次我教过的孩子。我支教的时候,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就是撤村并校。我支教的地方是内蒙古西部,撤村并校的结果是,下面牧区的孩子如果想上学,那么从一年级开始需要去镇上的小学寄宿。一个一年级 6 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需要离开原生家庭常年住在学校。住宿条件…… 我只能说比大学宿舍还烂,我为啥知道,因为我也住在宿舍里,我同屋是两个四年级和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当地小学五年制)而我屋里学生少,还是托了我是支教老师的福。我曾经问过她们家庭情况,只有一个牧区上来的小姑娘家明确的表示过你要好好学习。其他都表示的是随便学学反正义务教育。所谓的学前启蒙是什么,压根没听过。他们对大学的认识是:能考上内蒙古大学就特别好了(不是在贬低蒙大),问他们以后想干什么,基本说不出来。我不太习惯她们食堂的菜,经常会带着我们宿舍里的小姑娘出去吃(当时的菜很便宜),那个牧区的妈妈知道以后专程来拜访我送土鸡蛋。我和她聊过天,发现这个妈妈是我在当地接触过的所有家长中最重视孩子教育且有一定教育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而不会重男轻女的,基本概率都快小于 10% 了吧。而当地,从教育官员到基本群众,普遍一种我们特别好,你们外人都傻逼的状态我也是无语…… 仿佛回到大清。

普遍小孩作业家长无法辅导,因为很多不识字,英语更不用说两眼一摸黑。数学课本内容无法吸收,半天背不出来还要被学校老师罚。而那些东西,城里的孩子估计上学之前就各种班的学完了。

所以,我对这篇文章的很多实验结果完全不惊讶,因为以我在那时看到的和了解到的,这些结果是必然的。大家不要觉得小孩营养不良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因为饮食习惯和落后的育儿观念,这个在农村是极大概率事件。科学教育理念的建立是需要国家大量投入的,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收效慢,投入大,在我支教的时候还没看到什么,希望能有人告诉我,近些年的确产生的变化。

ps,我 09 年回去看我的学生,他们很自豪的说:老师,我们的英语成绩是最好的(我教英语),我非常谢谢那些学生,我也希望她们中的一些能够受益。

再 ps,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们支教的时候,接我们的人警告我们不要穿着暴露,所谓的不暴露就是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太露的裙子和衣服,夏天穿凉鞋要穿袜子(我没穿被人说过露脚趾)等等。我当时听完觉得简直神经病吧,但是看他们严肃认真的样子,住在不能当玩笑。

~~~~~~~~~~~~~~~销魂的分割线

以下原答案

这下面的回答是不是跑歪了?农村儿童教育的确是个问题。而且从十年前就是这个现状了。

我 06 年支教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城市和农村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严重差距。另外那些官老爷想出来的教育改革,我只能呵呵的表示:农村孩子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人吧大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都已经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严重的不重视教育没有科学的养育观念才是最可怕的。而且一代一代。我觉得文章里做的干涉实验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基本和我支教的时候了解到的一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 “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看完所有材料,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在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今天,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素质提升之间的不协调。

今儿早上刚把罗教授的这个小演讲给看完的,因为现在要学习教育小孩,所以干脆拉上老婆一起看。

罗教授是个对中国研究很多的美国经济学家,可惜以前我也没听说过他。按他的话说,“学习中文已经五十年了”,他在 PPT 里面并没有详细讨论中国的 “富裕农村”,而是重点看中西部地区的 “贫困农村”。这点咱不能搞混。

相信知乎上很多人跟我老婆一样,这些年来根本没机会接触贫困农村,而我从大学时代开始一直到后来工作,多少还接触过来自天南海北的贫困农村人群,对罗教授的调查结果是基本认同的。

然后我们来看视频里面有一段:

(罗教授此时口中发声 “pupupu”,意思是模拟流水线工人组装电子元件)

-———————————

这一段的原文如下:

因为你要是 3 岁 IQ 慢,你就是到最后 IQ 慢——几乎一半三岁的小孩生在中国农村,所以是几乎一半的一半,几乎是 1/3 的中国未来劳动力,IQ 是低的。
IQ 低,做这个东西(流水线)不重要,你坐在那边对着机器重复同一个动作,可能甚至比 IQ 高的人做得更好。但是这些工厂走之后,这些人要干什么,他没有学习的能力的。

-———————————

另外,习大大曾经说道,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对此,党中央认为: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那我们来看罗教授是怎么看的:

我们当然希望它可以往上走,跳出 “陷阱”。正如之前所说,中国 3 岁孩子,有一半在农村。如果中国一半 3 岁孩子中有一半都是发展慢的,而在另外一半三 3 岁孩子中,认知能力低下的比例是 15%,加起来也就是超过 30% 的中国的未来的劳动力可能会有永久性的认知能力缺陷。
中国的财政很有钱,可是不够养 1/3 的人,那是 4 亿。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没有了,4 亿人要干什么?
在美国,发展慢的人是国家最大的负担之一,我们要给他们特殊教育,10% 的孩子消耗了 40% 的教育财政——我们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如果你不帮助他们提高,你不给他们工作的能力,他们会犯罪、吸毒、失业、造反。在美国,12% 的人是发展慢的,但是你看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是 4 亿。对此,我是特别特别地担心的。
但是我们有办法解决,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马上解决。马上就要想想,怎么让妈妈留在农村,让她怎么教她的孩子。这个不便宜,但也不贵。
我经常说我希望中国援助非洲,但是现在每年给非洲 1000 个亿,我觉得就是一个月的钱,80 个亿,拿出来,做小学里面的健康项目,做养育的项目,就够了,30 万个村子的村民能给他养育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看法见仁见智,有时是长线的战略举措,有时是短线的战术补救。但不管怎么说,要来评价罗教授的这个演讲内容,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格。但是不妨碍他老人家的这篇演讲对我造成巨大的冲击。城乡一体化是个长线的布局,相应的硬件补足、环境改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都是外环境。而如何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去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懂得如何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认为这是城乡一体化完成以后仍然要继续努力的一个问题。

知乎用户 秋海​ 发表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也已经有很多非常好的回答珠玉在前了,我这里想另辟蹊径,谈谈文章里提到的营养问题。

这篇文章开篇洋洋洒洒,给了个非常宏大的背景,最后落脚点,谈的则是每个人的前 3 年。中国古话有云,三岁看老,演讲者也认为,一个人 0-3 岁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之后发展的高度。随后首先谈到的,就是婴儿时期的营养不良问题。当然,演讲者后面强调的是婴儿时期的亲子交流和教育问题,但我觉得这个婴儿时期的营养不良,也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很应该着力去解决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虽然东西部,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但要说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饥饿问题,导致 0-3 岁的婴幼儿普遍没饭吃,我是不信的,那么农村婴幼儿的贫血和营养不良问题,更多的源于饮食的营养结构不均衡,可能是一个更主要的原因。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的,过分注重能量或者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重视蔬菜,却忽视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到婴幼儿这里,稀饭吃的太多,鱼肉吃的太少,是很普遍的现象。额外的蛋白质补充,基本就指望奶粉了。可是从当年阜阳的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国产奶粉的普遍问题始终是蛋白质含量不足,尤其是贫困地区销售的奶粉,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是继续在奶企巨头的压力下放松奶粉标准,还是加强婴幼儿奶粉的营养供应,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谈点我的专业相关的东西。DHA 这东西,随着婴儿奶粉广告的宣传差不多做到家喻户晓了,可这确实不只是商家的宣传噱头,而是婴儿神经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DHA 对神经细胞发生、生长和神经突形成都至关重要,孕期和婴幼儿早期补充 DHA,对智力发育确实是有实际的益处的【1】。而农村 0-3 岁的婴幼儿,从哪里获得足够的 DHA,恐怕是一个比蛋白质摄入更大的难题。

【1】href=“http://www.http://ncbi.nlm.nih.gov.sci-hub.cc/pubmed/26742060">DHA Effects in Brai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Lauritzen L, Brambilla P, Mazzocchi A, Harsløf LB, Ciappolino V, Agostoni C.

Nutrients. 2016 Jan 4;8(1). pii: E6. doi: 10.3390/nu8010006. Review.

知乎用户 夜寐太行 发表

这是一则旧闻,只不过标题党的重点不同,上次看见他,标题是 “超过一半的农村三岁孩子智商低”。。。。夜寐太行:怎么看待第一财经的文章关于人口隐形危机:逾 50% 农村幼儿认知滞后?

先声明,作者是个值得敬佩的学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贫民,俨然新一代白求恩。文章描述的完全正确,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受教育的人民、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不够、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大问题。反对这几条的人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方便拉黑。

**由于历史欠债,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还不如那些我们瞧不起的国家。**不过作者大叔统计了职高,可能没把中专算进去,三十年前的普通农村城市,中专比高中更有吸引力,加上这部分数据的话,结果应该会好看一些。

今年教育部报告说中国的高中毛入学率达 87%,已经赶上了很多高收入国家,文章说现在的中国城市高中学历占比甚至超过美帝一个百分点。

![](data:image/svg+xml;utf8,)

然而城乡差距令人咋舌。

为什么农村高中学历人数少?

作者认为孩子们智力跟不上导致辍学,当然这是原因之一,门门三十分谁都心灰意冷,成绩好有大学梦的孩子肯定不会为了上课睡觉跟老师打架。

表面原因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孩子们与其上个乡中考个三流大学毕业即失业,还不如初中毕业蓝翔富士康打工挣钱。

**根本原因是家里穷、学校差、国家投入不够,大学无望的孩子自暴自弃形成了一股反智的厌学风气。**中国从科举时代流传下来的知识信仰根深蒂固,文章统计 95% 的农村父母希望孩子上大学。但到了初中,孩子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学校只能出俩二本,自己二百名开外能读什么大学心里没数?广西凤山去年 “零一本”:教师呆不住 生源被抽走,事实上很多机智的快递小哥,在京沪接受教育的话,完全有考一本的实力。

然而事实不仅仅是 “不上高中” 这么简单,文中有个图,反映了 “想不想上高中” 对初中农村学生的影响。以我国近乎不存在的职业教育水平,“不想上高中”就是放弃学业。这些学生坐在初中课堂混一天算一天,把负责任的老师当仇敌,到毕业知识储备还不如小学。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 “老师打学生、学生还手” 事件,就是发生在这种学校。绝大多数知乎用户在中学时被老师玩命督促学习备战高考,不知道还有这种放羊初中,讨论起来一股肉糜的香气。

接下来就到了本文最大的槽点,“3 岁看老” 与呼唤母亲回农村。

正如作者所言,现在的中国农村有 6100 万留守儿童,他们可能是百年来农村儿童智商最低的一代:以前条件差、父母文盲,好歹也是爹生娘养;现在父母城市打工,跟着文盲祖父母长大的孩子确实不容乐观——相当于抚养者的知识水平不变,年龄从二三十老化到了五六十甚至七十,效果不言自明。继续推荐阅读《崖边报告》。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培训母亲,呼唤母亲回农村。然而城市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倒车。**可没办法,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既然孩子们不能找母亲,只能让母亲找孩子了。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官僚只要流血流汗的农民工,不给他们公民待遇(户口),更不把他们的孩子当人看,所以打工者、北漂们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

以北京为例,农民工子弟小学收费低廉条件差,为了避免孩子们出事自己担责任,北京市政府取缔了农民工小学。

那孩子们去哪上学?

无所谓,滚回老家爱咋咋地。

文章结尾大叔哀叹农村孩子营养条件太差,说中国不能只援助非洲,也要看见自己的国民,这有点不懂经济学,但也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投入还是太捉急了。

我经常说我希望中国援助非洲,但是现在每年给非洲 1000 个亿,我觉得就是一个月的钱,80 个亿,拿出来,做小学里面的健康项目,做养育的项目,就够了,30 万个村子的村民能给他养育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3 年我国教育投入占 GDP 比例才勉强达到国际标准 4%,要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资金有很大一部分不靠国家。**以公立教育为主的国家比如古巴哥伦比亚,他们的教育投入占比都达到 5% 比中国高一个百分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投入对比

日韩的公立教育很公平,日本小学教育如何做到均衡化。所以日本土豪们选择了私立学校,私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私立 / 国立初中→私立 / 国立高中→名牌大学,普通学校的孩子很难进入名牌大学,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 “阶级固化”。

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上岗,并由国家直接发放薪水,这就避免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均衡导致教师薪资出现差异; 而在 “同薪” 的基础上,日本所有教师和校长在一定地域内实行轮换制,教师每六年就会被调换到新学校任教,校长每五年更是跨区域换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农村,这就保证了在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师资水平都是相近的,既然没有了固定的“名师”,也就没有了固定的“名校”。

而中国普通学校的孩子别说名牌大学了,大学都考不上。美国是 10% 的傻孩子消耗了 40% 的公立教育财政,中国消耗 40% 的怕是 10% 的城里孩子。为什么我是所谓 “素质教育” 的铁杆黑?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投入,要给孩子们以自由发展的资本:想学音乐,学校里钢琴一架没有,老师五线谱都认不全,学毛线。公立贵族学校吃着国家巨额资金拼命堆硬件,一所中学一百个博士老师,却对农村学校缺钱缺经费孩子们营养不良视而不见。私立学校是市场经济咱管不着,公立学校如人大附中、十一学校,是拿中国人民的钱、农村孩子的命装一小撮的逼。

大叔认为 80 个亿足以保障中国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单单一个人大附开办资金就三亿。

我爱大青果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这个问题在 “农业” 话题下挂了好几天了,我不来谈一谈有点说不过去。

实际上,罗斯高的数据非常扎实,推理无懈可击,可是结论却是完全错误的。

这属于典型的视野过窄导致的问题——典型的盲人摸象。为什么我后面会讲。

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世界。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全国到处飞,每次在飞机那个小破圆窗户往外看的时候,我经常感叹——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这么多人、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多样的文化,粘合在一起的?

年轻的时候我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军队服役,在这个国家的边防线上执勤的时候我以为仅仅是中华文化起着粘合剂的作用。

现在我认为是植根于基因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太强大太系统太牢不可破,以至于我们都完全忘记了其存在。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文化上的根本性区别,可能并不小于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区别。

所以你拿外国的数据套中国人肯定是会犯错的。

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罗斯高究竟错在哪里,或者说到底摸的是大象的哪一部分。

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不存在?

存在。

中等收入陷阱跟中国人口结构有关系没有?

有个 JB 毛关系。

我们来看罗斯高所说的 “毕业生国家” 也就是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都是些什么国家。

除开一些资源丰富乃至于石油输出国,基本上都是美国盟国或者地区,在战略价值上对美国有利。

深陷中等收入泥潭的又是什么国家呢?除了极个别自己非要作死的比如南非,都是在地缘政治或者经济结构上对美国有威胁的国家。

先大统领奥巴马先生已经说得非常露骨了:如果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三个地球也不够。

所以说,对于墨西哥、巴西这种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个经济学问题,捎带一点政治学问题。

对于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学问题。

二、为什么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跟经济学一毛钱关系没有?

不要一提到 “收入”,就是经济学问题。大家上大学都知道,我们有一门课叫《政治经济学》,不谈政治,何谈经济?

先大统领奥巴马先生看问题真的是一针见血: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地球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你占有的多,我占有的就少。

像墨西哥、巴西这样的国家,或者台湾、香港这样的地区,乃至于新加坡这种弹丸之地,几乎不可能撼动既有全球经济秩序,也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工业、金融体系。其发展可以说是遵循一般经济规律的。

像中国、俄罗斯这种体量的国家,要想实现国民收入水平与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美国,不撼动全球经济秩序,怎么可能呢?就不说别的,假如中国人均耗电量达到美国水平,你知道这是多么恐怖的一项能源开支吗?

那么,你指望美国不来干预这种经济体的崛起,不动用包括政治、外交、文化乃至于军事力量来压制,你当美国人是傻子啊?

同样,这种体量经济体崛起,不动用包括政治、外交、文化乃至于军事力量去抢美国人的蛋糕,怎么可能呢?

这种时候,你还指望中国走出不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要符合你那点经济学一般规律,这不是痴人说梦又是啥啊?

三、中国面对 “中等收入陷阱” 怎么办

这里就要说到罗斯高的根本性错误了。

人均受教育时间、高等教育人数占比、高中以上学历劳动人口比例,都不是中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我不是说我们不该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最后我再讲这一点。

前面提到了,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全球资源与市场的争夺,是个政治问题,跟经济学一毛钱关系没有。或者说,经济学一般原则规律,仅仅是服从于政治大局的一个方面,还不是主要方面。

那么,决定中国全球竞争力的主要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高素质人口总数,而不是比例。

也就是说,中国能够组织起总数超过美国及其盟国的高素质人口包括知识分子、专家、工人,这个仗就打赢了。鉴于中国 14 亿人口基数,这个总数在人口里的占比并不需要太高。

所以,即使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没上过,中国照样能够组织起一支庞大高效的上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下至产业工人的极具竞争力的国家力量,去美国人的虎口上夺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这就叫人口红利。

内耗问题上,我们有 “社会主义民主” 跟“社会主义法制”两大法宝,这个真心不用愁。这也是罗斯高其实不懂中国的表现所在。

罗斯高可能从没听说过 “支部建在连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也没听过 “民主集中制”,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好多外国经济学家看不懂中国,原因就在于此:他们一天党课都没上过。

开玩笑,在中国,“党”连你晚上看哪个电视剧都要管,经济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懂 “党” 怎么运作,你怎么可能搞得懂。

因此,研究中国经济首先要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起,而不是农村孩子上几天学。

毋庸置疑,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已经并且将长期团结起一大群,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总人口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组织起一个以工业产能为主导、金融工具与军事外交手段为辅助、国内庞大市场为支撑的恐怖全球竞争力。

而他们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还不到 50%。

不作死,我觉得很难想象会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四、中国真的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能,而且能够稳稳的保持。

全球资源与市场争夺,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逃避是对自己、对后代的不负责任。

说白了,人类社会资源与市场分配,跟技术进步是一个总体上平衡、局部短时间失衡的过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是经济学的 “第零定理”。

而中国总人口已经占全球总人口的 20% 左右。这么大的一群人,要把生活水平从发展中国家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必然造成资源市场总量与技术进步的失衡——技术进步赶不上这种规模的增长——争夺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能靠抢美国人口粮,不能等技术进步。进一步说明,这个事儿跟罗斯高说的高中生比例,一毛钱一 JB 毛关系没有。

中国现有高素质人口总量已经逼近、即将超过美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要超过美国总人口。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原因一是全民性尊师重教,二是稳定压倒一切。

每每看到各路家长把孩子逼到累死累活,不管效果好不好,都是在给美国人的奢侈生活挖坟。

五、怎么稳稳的保持

提高国民平均教育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老大哥殷鉴不远啊!

保持社会整体稳定,是保持高收入的前提和基础,抛开这个前提,一切无从谈起。

在这一基础上,利用人口基数优势,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美国是不可能把我们嘴里的肉抢走的。

六、跟我有啥关系?

对个人来说就是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对农业来说,罗斯高的说法也是错得离谱——农业人口水分本来就多了,农村受教育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这一点。

村子离学校 5 公里山路,谈什么受教育?我是亲身过过这个日子的。

农民必须进城。

工业产能已经过剩,进城农民干啥去?

高素质人口走出去,去跟美国人虎口夺食去,腾出空间容纳他们。

我是西藏做农业的龙牙,我计划带着队伍去尼泊尔以及整个南亚,开拓新的空间,去跟美国人虎口夺食。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知乎用户 无良 HR​​ 发表

其实,文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职业发展其实并不一定和学历挂钩,但是一定和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挂钩。

文章标题说一大半的农村孩子没有上过高中。意思是没考上嘛,更大的思考是这些孩子到底有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有的人觉得他们已经初中毕业了,但是毕业了不等于他们接受了初中教育。

考不上高中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其实学历层次根本就不是什么初中,而是小学,只有小学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一个以后能考 985 的孩子,没钱去上高中,就去打工了。。。到底能混的多差?我觉得搞不好反而获得了鹤立鸡群的机会,早早的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当了领导,也说不定。。。

我这么说不是反智,反学历教育。而是觉得相对于那些我们习得的知识存量来说,快速获得知识流量的习得能力可能更加可贵。而目前我们判断这种习得能力的手段就是看学历。。。所以学历成了一个筛选器,而非其本身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最后,文章提出这一切跟 0-3 岁父母的养育行为是有关系的,又一次发现为人父母的不用考证真是教育最大的弊端了。

知乎用户 金重 发表

在上海,在南京,也有 50% 的孩子,一天高中也没有上过呀。

你们不用怀疑,上海和南京,或者说上海和整个江苏省,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也就是 50%。

另外 50% 哪里去了?去上职业学校了呀

———————————修正的分割线—————————

原文的 63% 没上过的高中,是包括职业学校的了。那么比例的确是很低的了。

如何评价?

1、农村地区的出路是城市化,人口继续流向 4、3、2、1 线城市,农村人口变得很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很简单,农业产出无法养活这么多人。毕竟现在不是农业社会了,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生活目标只能是吃饱穿暖。在完全的农业社会,文盲率都不止 63% 吧?

2、最终广阔的农村只有极少比例的人居住,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这样才能提高人均生产力。只有人均生产力提升了,才有能力支撑更高层的经济活动。无论如何,教育都是一个昂贵的,即使义务制教育把高中也涵盖进去,这个钱也是要政府出的。政府的钱也是从税收和卖地来的。更不要说,高中的老师至少都是读过大学的。这些都是教育的成本。

知乎用户 北一 发表

屁股决定脑袋,你屁股坐在哪里就决定你看到了什么。

教育产业者们看到,仅仅在如此低的教育普及率下,就拿到了如此巨大的教育市场蛋糕,如果再把教育产业铺开点,那真是睡觉都赚钱…

社会学者们看到,社会仍然如此不均,我们每天哭喊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普及受教育人群,还是有这么多孩子没书念…

没念过书就开公司的小老板们看到,这有什么问题么?劳资没念书一样给别人发工资;念到博士后依然每天钻在实验室刷试管的看到,你就算读书读到我这个程度又怎样呢?

在念书的学习好的孩子们看到,这些没书念的孩子真可怜;在念书的学习不好的孩子们看到,这些不用念书的孩子真幸福…

贫困地区教育部门看到,我这里的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国家应该给我更多的支持;非贫困地区教育部门看到,我这里教育资源已经被各种大小人物各种关系占用到不多了,真的有心无力帮助你们…

名校授课老师看到,如果这些孩子也能来我的补习班,那我就可以再买套房了;山村教师看到,我也不是不想孩子们来上课,可是这小地方的学校这么小,教课做饭保安全都是我一个人,有心无力啊…

统计学者甲看到,虽然文盲率变低了,但是民众基数大,文化程度低的人依然很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不足;统计学者乙看到,有这么多孩子没书念,将来肯定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国家吃枣药丸…

悲观主义者看到,教育资源被部分人霸占,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民不得不反;乐观者主义者看到,中国现在达到如此进步的程度的时候,全民的文化普及率还依旧这么低,如果能让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再提高几十个百分点,那将来的发展简直无法想象…

你坐在哪里就决定你看到了什么,那么,你坐在哪里了呢?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这个研究有些国情差异。

就认知和数学能力而言,美国的公共教育出来的普通高中生和中国合格九年制义务教育出来的初中生比,差异多少还真不好说。

如果就是普工转会计,初中的数学教育足够了。

他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才是真正应该引起重视的,留守儿童,特别是 3 岁前的教育问题。

以前富人家孩子受教育,是可以从小教育的,穷人孩子本来就终生不识字。

毛时代逐渐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父母文盲的很多。一直到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 70 年代,还有很多底层的父母是文盲。

但是现在这一代孩子,父母基本都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很多人也有高等教育背景。但是她们的奶奶,爷爷,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承担教育孙子的责任。

即使城市家庭,爷爷奶奶辅导不了小学生英语的也常见,农村就更不用说了。

而现代社会因为经济问题,很多妈妈是不能自己教育子女的,孩子被迫当留守儿童,教育相比上一代反而退步了。

而早期教育的差距会影响到以后的教育,城乡教育水平越拉越大。子宫彩票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乎用户 田锋 发表

我不奇怪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我奇怪的是竟然还有 37% 的农村孩子上过高中。 没想到一共时期的教育老本还能吃到现在。

49 年的时候中国在校中学生一共才 130 万。80 个适龄学生里也就 1 个人能上中学。 到了 66 年在校中学生达到了 1300 万(初中加高中),城市基本普及初中教育 且学习优秀的学生能上高中,但农村只有少数学生能上初中 上高中的更是凤毛麟角。农村真正普及初中教育 大范围开始扩展高中教育是在文革时期,到了 76 年中国在校中学生达到了 5800 万。农村学生大部分能上初中,部分学生可以上高中。

中国教育体系是前 30 年建立的,尤其是农村的教育体系,更是前 30 年的重要成果之一。

而改开之后,开始以资本为核心进行所谓市场经济运作,直接导致农村教育体系发展的停滞甚至瓦解。

市场经济下导致教育资源向着城市学校和私立学校集中。而农村的教育只能靠政府二次分配的投入进行维持。即便学校的硬件有所提高,但最重要的软件师资力量,必然是走下坡路的。

这不仅仅是升学人数数量的问题,更是教育质量的问题。

当然,有人认为让农民进城, 实现城市化 也就解决问题了。但真会如此吗

@Orz 辉

答案里说

大量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国家的贫民窟、消费增长缓慢、人力资源部不充分等现象背后,都是政府没有成功解决二元经济步入城市化时新移民的福利问题。当一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忍受着低劣的教育、社保和医疗时,这样的国家能进入高收入水平才奇怪。

这话说的未必准确,因为美国的公立基础教育和他们的医疗保障是很差的。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成为高收入国家。阻碍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障碍是在现有的生产力 私有制市场经济下 中国除非能占有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 才可能让人均达到高收入水平。(这是题外话了)

如果就教育质量而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绝对不比发达国家差。但随着资本对于教育的产业化。中国的整体教育质量是在下降的。尤其是中下层收入者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 会成为极大的问题。这点从美国的公立基础教育质量就能得到参考。而且这也不是靠政府投入进行二次分配就能解决的。因为这是私有制市场经济下的必然。

只能祝愿底层收入者孩子们以后好运了。

知乎用户 大锴 发表

骂这篇文章的都是何不食肉糜的蠢货,四亿失业的青年,你(我)们这些城市里的软弱的小资产阶级小白领只会被砸成肉泥。不知道到时候会是闪电基督还是安拉还是无生老母来带领他们?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这篇研究非常非常好,而且是脚踏实地在做

付出非常多

但数据稍稍有点滞后了,主要是 10 年以前的

目前是 17 年进步相对比较大

有个数据有错误是中国政府每年对非洲投入 100 亿美元,其实不是的,我查过,每年中国目前对全球无偿援助是 100 多亿,不到 200 亿人民币

我们先看看财政拨款

其中农村的教育基本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

城市也许有部分是地方财政

但农村基本依靠是中央拨款

中国早在 1993 年就提出要在 2000 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4% 的目标,但时间表却已推至 2010 年。

1990 年:3.04%,1991 年:2.86%,1992 年:2.74%,1993 年:2.51%,1994 年:2.51%

1995 年:2.41%,1996 年:2.46%,1997 年:2.49%,1998 年:2.59%,1999 年:2.79%

2000 年:2.87%,2001 年:3.19%,2002 年:3.41%,2003 年:3.28%,2004 年:2.79%

2005 年:2.81%,2006 年:3.01%,2007 年:3.32%,2008 年:3.48%,2009 年:3.59%

2010 年:3.66%

很明显 06 之间投入相当的低,基本低于 3%

而大量的钱是到城市教育上去了

我记得我 90 年代读小学,一个月学费几百,那时候大人工资一个月才大几十,不到 100

负担非常非常重

但目前在好转

其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增长快于平均水平

这其相当好,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下达 2016 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山东: 2016 年农村义教保障资金 50 亿元提前到位_百度学术

很明显是在倾斜

这些情况都在好转,但问题依旧很大,也非常多,但在好转

首先老爷子为什么关心教育?其是经济学家

他提到经济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陷阱

很大原因是教育问题,因为你国家提高收入,这些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往往会失去工作

会吸毒,犯罪,造反,影响经济

因为他们做不了高收入的工作,只能从事如工厂一类

这在经济学中有观点是人口从来不是红利,人才才是红利

文盲,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往往是国家负担

消耗国力。

老爷子看了看中国城市教育,相当好,95% 读了高中

开始研究农村,因为农村才是中国 baby 大本营(数据是 10 年左右的,有滞后性

一看到了初三 31% 的是辍学的,跟别说上高中的了,这是真实的

我记得我们当时的农村小学,其实教育相当不错

可读书的孩子慢慢变少,真的慢慢变少

反正从初一开始每年就几个不读的,后面越来越严重

开始的时候班上是 70 人,教室坐不下去

到了初三,最后只有不到 50 人了

中途还有其他学校来的

大多不读了

是真实的,我那时候还早些,也更严重些

老爷子先说的是农村高中问题,但这不是其核心

其核心是农村为什么许多孩子读不下去了?

怎么解决?

其主要侧重点在解决农村孩子家庭教育问题,营养问题

因为他认为教育中农村读书人口智商偏低,这方面教育会有严重影响

他的观点是营养不良,更重要的是没有妈妈教育

没有学前教育

实验证明完全有效!

简单说一下

中国阶级实际上已经慢慢稳定了,有上升渠道,但很难很难

不想解放战争中,搞不好你就升上去了

也不像改革开放的时候,到处是赚钱的机会

现在慢慢平稳了

一般做生意很难很难了

以前开店,80 年代全部都是赚的,除非你吃喝嫖赌,基本都是富人

但现在能赚生活费,工资的生意人都不错

为什么叫创业,不叫生意

因为生意是赚钱的,创业很多最后是亏本的

现在最后的办法是读书,通过高考,读名牌大学

接着找大企业工作,努力到一定时候

积累一定资源后,自己再出来创业

或者读名牌大学后,直接去中央,省一级的公务员,这种上升会比较快

否则不可能

也很难文盲发大财,除非你中 500 万

所以现在教育是关键,但目前农村现在高等教育了?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约占六成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一直呈下降趋势北大今年新生农村生源比例 14.2%

没有这些名校资源,农村孩子怎么上升?

基本不可能了

学校对于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讲是唯一的上升途径

特别是名校

2013 年 16 个省市的 32 所教育部直属 “985 工程” 高校获逾 450 亿元的资金,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264.9 亿元,地方协议配套资金 186.33 亿元。

450 亿资金还不算上社会帮助等,这些大学不超过 50 万大学生,当然还有大量博士生,研究生,以及科研经费

但很明显,国家对这些 985 大学生投入补助非常大

13 年就绝对是每人几万人民币投入下去

这些一般农村家庭绝对不可能在教育投入这么多钱,

一年

甚至一家人全部收入也不可能

反正我读大学便宜,学费 + 住宿费才不到 5000,还可以欠着,贷款

大学里面奖学金,助学金,企业奖金

日常补助许多

貌似自己做生意就没用家里什么钱

但高等教育国家投入非常多,

远远高于二本,三本的

我在我们学校吃饭,即使现在 8 元三个菜,有鱼有肉

去三本 12 元吃的都没这好

肯定大量补助啊

老师企业接触人素质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提升非常多

这些才是高等教育潜移默化的东西

家庭投资几万一年在教育上,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

也没有这么多效果,名师,好同学

没有这些东西

农村人口很难上升!上升阶级!

何况其 63% 的人口一天高中没上过

这未来甚至很难做除开工厂以外的工作,

或者只能种田,或者只能去做小买卖,买饼那种,搞个小店

这才是关键。

生而贫穷

从一出生,就注定贫穷

到后来国家产业升级,甚至他们都找不到工作了

只能一辈子在工厂,或者搞点简单店面,再或者种地

对社会也非常不满,最后犯罪,贩毒,杀人,造反

反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

成为社会的负担

而他们也讨厌社会

感谢这些伟大,真心做事的学者

谢谢

但也没必要抱怨,我们国家在投入进步

目前 2016 年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统计【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国家投入明显在上升,虽然还不够

但明显是在加大

这进步也要看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 年全国初中毕业生人数 1413 万人,2014 年全国高中招生人数 796.6 万人,普高升学率为 56.37%。

明显有提高了,15 年数据目前第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 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小学净入学率 99.9%,初中毛入学率为 104%。

在有好转,但明显不够

还需要持续投入

特别是农村

只要一个人才强国,未来中国才有可能进入发达国家

否则很难很难

这篇文章又被媒体带节奏了,其重点根本不是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没上

而是怎么解决农村孩子教育问题

他的想法是让更多的妈妈回到农村,3 年前多写学前教育,更好的营养水平

从而提高中国人口质量

让中国避免中等国家收入陷阱

进入发达国家

其实是好心

结果媒体标题就是带节奏

结果媒体标题就是带节奏

结果媒体标题就是带节奏

知乎用户 王某​ 发表

为什么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没有上过?很简单,因为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

我不得不再次搬出我对义务教育的定位:义务教育,就是防止底层孩子被教坏。很多人吐槽我的观点,但这个调查的数据再次佐证了我的观点。初中开始不期望上高中的孩子,对于知识是抗拒的,也就是说,假设把义务教育缩短到六年,那这一批孩子会毫不犹豫的拿着小学文凭去打工。如果废除义务教育,那还有一些孩子根本都对上学没兴趣。我们的文盲率远远控制不住。

教育在漫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象征性?接受教育是一种身份?为什么奴隶主有教育,奴隶没有教育呢?

所以即便我们不去看这些数据,我们要摆正态度,不能本末倒置的看问题,你说发维生素,你说发眼镜,这明明是一个范厨子自己说要啥自行车的问题。

这个调查里说,南非的数字都要比我们好看,南非劳动力上高中都比我们多,试问南非是一个什么国家?

我告诉你吧,南非是一个人均寿命 52 的国家,而中国呢,中国是一个人均寿命 76 的国家

我们比南非人要多活 24 年,几乎赶上南非人一半平均寿命。

你南非劳动力素质再高,上天了,可能还没到退休年龄就被上帝退休了。如果有这两张彩票让你投胎,你选 52 岁的南非高中生还是 76 岁的中国初中生?

我们永远不要忘了,我们是一个建国不到 70 年的国家,我们起步是个什么状况?人均寿命是 35 岁,文盲率是 80%,现在不到 70 年,我们已经开始忧虑农村孩子上不上高中的问题了。我们没有忧虑什么?

我们没有忧虑孩子识不识字,我们没有忧虑女人出去玩是否要男人同意,昨天我看视频,中国女人要比印度女人多活 9 年,而且我们的人生里都是有厕所的。

接着这个话,妈妈留在农村也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操作。什么叫妈妈留在农村?妈妈留在农村谁给你们美国人做裤衩背心?

提高劳动力素质,难道天朝政府就看不到吗?

教育部:2020 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说白了,这些农村孩子不上高中,相当一部分是他们不想,他们的家庭不想,他们甚至觉得上初中都浪费,会写个名就行了。

但是他们的这种算盘也打不了几年了。未来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什么收银员出租司机这种留给农村初中生的饭碗会越来越少,我倒不忧虑人类会没有饭碗,因为没有了马夫诞生了司机,没有了司机还会诞生新职业,只不过是你的教育能不能让你端得起。

知乎用户 长孙刚 发表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就说一点吧。

大四的时候上《历史视角下的农业经济》,老师把罗斯高请到课堂上来了。罗斯高说,中国刚改革开放时候他就来过中国了,是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中国研究。八十年代初,江苏乡镇企业最早兴起的时候,几位知乎用户见证了?罗斯高就真的跑到江苏去调研那些企业。他就问一个厂长,你觉得改革开放有希望吗?厂长说没希望,因为原来毛时代的工厂太舒服了,没事干,用不了几天大家就受不了改革开放了。这一点在书本上是看不到的,只有亲身去调研才会了解。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老外对中国的了解肯定比我要深,甚至可能比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要深,我只有洗耳恭听的资格。

说真的,中国农村到底在发生什么,是一个经济学界没什么人关心的问题。一老外替咱们关心了,就不要对人家冷嘲热讽了好吧。像这样深入到农村去搞这么大规模的调研,这些数据都不是发个问卷、做个访谈可以得出的,是要深入接触农村的孩子才能做出来的,真的非常难得。根据我浅陋的知识,中国基层的教育和卫生事业,处于半裸奔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了,别等有一天危机爆发了才想起人家的逆耳忠言。

知乎用户 陆海天 发表

结论有问题,但是起点没有错。我国教育体系确实有问题,很多人才过了四十岁,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知乎用户 浅晴 发表

鄙人在几年前的一个会议上,有幸临听过 Scott Rozelle 的主旨演讲,主要内容是报告他在陕西的一些调查和发现。其中不少结果也展示在这篇文章中。

由于是学术会议,Scott Rozelle 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调研方法,至少我认为是非常科学的。对于那些质疑调研方法科学性的人士,我建议应当去读一读 Scott Rozelle 基于这一调查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那里面会回答诸位的疑惑。当然,社会科学调查受制于诸多复杂因素,结果也存在不少瑕疵甚至错误,所以过度解读是不必要的。而这些欠缺也是今后研究所要克服的问题。

回到这篇文章。此文主要强调的是农村孩子由于养育和教育的问题,导致智力偏低、技能不足,并可能会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担忧的依据在文章中讲的很清楚,我不做赘述。然而,我认为这并不是该调查结果所预示的问题。因为我不认为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理由如下:

按照世界银行 2013 年的定义,收入在 12616 美元以上的是高收入国家。2016 年中国的人均 GDP 是 8126 美元或 53974 元。尽管中国近年来人均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仍有 7.4% 的名义增长(人民币衡量)。按美元衡量时要考虑人民币汇率波动,比如 2016 年按美元衡量的增长率只有 0.7%。

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估算:1)假设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 6.8:1,并保持不变;2)假设按人民币衡量的名义收入保持 6.5% 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只要再过 8 年(也就是 2025 年),中国就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上两个假设,按照现在的经济形势,也不算非常夸张的设定。

正如文中所说,产业升级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是决定工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学中研究人力资本的主要代理变量。那么,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是否意味着中国会出现人力资本短缺的危机,并进而抑制人均收入的增长呢?

毋庸置疑,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讲,这肯定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但是按照前面的估计,只要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10 年之内就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而现在的发展势头是基于过去更低的教育普及程度,也即更低的人力资本存量。尽管目前有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但是和上一代人相比,在绝对数量上,教育程度是提高的。

据 201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当时有大学专科 68610519 人,大学本科 45625793 人,研究生(及以上)4138585 人,共计 118374897 人。这一数字几乎接近 2016 年的日本总人口(约 1.27 亿)。尽管中国在高等教育普及率上远低于发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但是在总量上,中国绝不逊色。即使考虑到大学扩招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这点在学界上仍存在争议),中国高端人才数量储备仍是惊人的。

因此,对于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持相当乐观的态度。

那么,这篇文章展示的数据预示着什么?我认为是贫富差距扩大及相应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社会分裂。

首先,提高教育程度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尽管存在回报率的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并步入高收入行列,技术依赖型工作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那么,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甚至被劳动市场排斥。事实上,我们也能在许多方面直观的感受到这一趋势。比如,身边送外卖、送快递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大部分公交车已经没有了售票员等等。

此外,一般的讲,技术依赖型工作的收入相比劳动依赖型工作的收入要高很多。这就决定了今后的贫富差距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如果这一趋势没有被逆转的话)。注意,贫富差距扩大和绝对收入的提高并不矛盾。贫困问题有许多表现,发达国家面临的是相对贫困,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是绝对贫困。

由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导致的贫富差距,很难通过个人之后的努力进行逆转。正如古语所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文中所述,人的智力发育集中在 0-3 岁,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随着年龄会逐渐下降。

目前,针对这部分人群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是转移支付,但这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并最终要由中高收入阶层买单。然而,转移支付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且要长期进行。如果再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高收入阶层的税负将更加巨大。

低收入阶层会因为相对贫困而不满,中高收入阶层则会因为由转移支付导致的税负增加而不满。这就会进一步引发社会问题。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分裂,毕竟北欧诸国的税率也很高。

会引发社会分裂的关键在于,低收入群体由于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较低,会影响到他们对公共事务的理解和判断。这会导致他们与中高收入群体在价值观上产生分歧,并且很难相互理解、调和。如果前者人数较少,可能也不会产生很大问题。但是一旦数量巨大,就会显著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甚至国家走向,这在美国大选中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

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受蛊惑和利用,也更容易偏激,而且最关键的是还不自知。比如,2010 年西安反日游行中以 U 型锁攻击他人的蔡某,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爱国义举。

简单总结一下逻辑链条: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较低,会导致以后工作难找、收入较低,这可能会引发他们的不满情绪。再加上认知能力有限,这种不满情绪会滋生各种极端言论和行为。中高收入阶层则因为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加重了自身的税负,也会产生不满。双方各有怨言,且难以相互沟通理解,最终会引发社会分裂。

目前,这样的一代人已经形成。我们能做的是减少新增人数,将问题扼杀在萌芽;并消化既有存量,减少不良后果。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许多人没上过高中,但也并非文盲,大多数应该也能接触到电视、电脑、手机等。我想慕课之类的网络教学,如果能够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一些课程,或许能以较低的成本提高这类人的认知水平和技能。

总之,我们现在有更新的技术,也应当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w6v7m 发表

我觉得方法挺好的

提出的东西成本较低,而且一般内容普及难度其实远小于疯狂加大投入(没那么多可以投入)

是个好办法

当然,就目前来看,37% 的农村孩子上了高中已经相当屌了,尤其是考虑到人均收入也就那么点,还有不平衡问题。

如果他说的能够做到相当一部分,也许能提高 5% 也不一定,关键是资源投入只要找到办法,可能不会是不能承受的。

知乎用户 南行兮​ 发表

我小学同学,就是一个村里的,一起长大读书的,有 26 个。

小升初之际,其中的两个就没读了,一个姓唐,一个姓李。他们俩,我印象非常深刻,唐姓同学朝天鼻,个头矮矮的,成绩非常差。李姓同学小学期间就经常旷课,读到五年级甚至还在床上撒尿。成绩也非常差。父母可能觉得读完小学就够了,因此他们连初中都没上。

我们 24 个人分散在初中的四个班级,我在二班,跟我同班的,有两个唐姓的,一个许姓的,一个裴姓的,一个何姓的,一个张姓的,两个熊姓的。

等到上高中,我们这 24 个里面,只有 7 个继续在读书。

7/26,等于 27%。也就是说,我们村子,我们这一辈,有 73% 的人没有上过高中!

在我们老家,我们那一辈,也就是初代目 90 后,有一小部分家庭的家长觉得,读书读完小学,能识几个字就可以了。还有绝大数家庭觉得,读完初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责任就到堂了。父母们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有一句口头禅大概是这样说的:我把你九年义务搞完哒,你自己去谋生路。

早些年,不上高中是家长们达成的某种默契,除非尖子生,自己能够考上高中。考上高中不仅要继续读书,甚至很多人都要办学酒的。一个村一年可能就三两个能让高中的人,因为上高中要经过浑水河,经过东乡正式进城,意味着进入不一样的天地。老百姓们形象地称为过河。在他们的认识中,上高中跟古时候的秀才一个意义,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都说几辈人努力才出一个读书人,所以上不到高中,他们也没啥沮丧的,毕竟基本上都上不了高中。

在知乎上回答这个问题,读者可能会感到疑惑,好像跟我不在一个世界。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农村的教育环境和对教育的认识,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有可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老家在大山深处,本来有一个小学,但是后来拆除了。于是小学和初中,都只能在镇上上。父母们都只有小学学历,要打工,孩子们从小寄宿,回到家爷爷奶奶又辅导不了,十有八九都是学渣。家长们在外面打工挣到了钱,给孩子生活费给的高,他们在镇上天高皇帝远,抽烟打牌喝酒玩游戏,无所不能。能读几个书进去呢?等到初中一毕业,首先是孩子成绩差又不愿意继续,其次家长也觉得他们跟着一起到工地,挣钱美滋滋。于是半推半就就下了学。

相比较城市,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不上高中至今仍然比比皆是。我至今觉得,能不能上高中,才是摆脱原生家庭的鄙陋的第一步。这倒不是说上学的作用有多大,上了高中和大学可能跟那些早早去工地当了包工头的同学从收入上完全没得比,而是上学可以让农村孩子们发现和修正太多太多见识,思想,行为的问题,比如农村普遍的望人穷的思想,比如那种深入骨髓的勾心斗角。读书可以让人更真诚善良,待人谦和有礼。这种能量无可比拟。比如我小学初中脾气极差,戾气极重,因为单亲家庭,从小被歧视和针对,我从小到大被孤立,也经常跟人打架,我打人下手极黑,初中时候和一吴姓同学因为打乒乓球闹矛盾,我当胸口一脚直接把他踹飞,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渐渐地收敛了,并且脾气越来越温和,逐渐有宽容博大,大学以后我的性格进一步变好,经过这些年的变化,我几乎已经不会暴怒,情绪变得平稳,但心性更坚定。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坚持学习,我爸一直坚持送我读书,我也幸运遇到了那么多老师同学,我想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感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我想说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看,63% 的比例可能还略有保守,我们老家还不是最落后的地区。还有更多地区,教育资源可能更匮乏,上学环境可能更恶劣。

知书达理,往往和书香门第靠在一起的,现实中,能有几个书香门第,能有多少人知书达理,这很难回答。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所有人都成为 “读书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去认识自己,充盈自己,修正自己的读书人。

知乎用户 Zhang Clarkson 发表

感觉这文章写的很好,切入点也很有意思。

首先这 63% 包含了职高,所以意思是过半农村孩子上不了普高或者职高,而且文章中指出了这些上不了高中的孩子里很多在初中三年的知识水平是在退步的 (因为没有上高中的意愿所以并不主动接受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描述的现象表面上是 63% 上不了高中,实际上这一批人里有很多知识水平很可能只是比小学毕业强一点点。

大家都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高等教育已经不稀奇了,受教育程度很多时候也不能决定什么,但是这件事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凭的缺失,而是基础教育以及家庭对于教育投入的缺失。这才是文章希望家长社会反思的地方。

确实和自己比,37% 的农村人口能上高中是不丢人,但是和现在知乎看不起的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比,这可是差了一大截。以自己为标准是进不了,可是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手下留情。教育水平的落后就是会限制国家发展的步伐。

知乎用户 北冥乘海生​ 发表

我是

@北冥乘海生

,说到农村教育问题,我认为它折射出一个社会矛盾:**一方面,宏观理性上看,应该提高全民教育水准,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短期资本逐利上看,应该堵死大多数人的上升通道,以维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目前的乡村教育状况,正是自然地反映了资本的要求。

63% 这个数据是否属实,我不太清楚,感觉上这个比例数字不一定在降低,不过就教育质量而言,我自己的感觉是,中国的乡村教育体系正在全面崩溃之中。

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一所相当于乡级的偏远单位子弟学校渡过的,虽然教育质量无法跟大城市相比,但是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是合格的,如果学生努力,还是可以保质保量完成到高中的学业,甚至说优秀的学生并不见得比大城市名校有质的区别。

拿我个人为例,我初二末来到北京,初三参加北京中考,居然考了全市第一名,上了北京四中。到了四中以后,虽然感觉在实验能力和知识面上跟北京的同学有差距,但是就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来看,并没有什么落后。

可是如今,再回到当年就读的地方,我惊讶地发现,想让孩子接受合格教育的家长,都是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把孩子送到县级以上的学校寄宿。而这样的选择实出无奈——乡级以下的学校,要么早已撤销合并,要么就是名存实亡,孩子们在那里已经无法接受基本合格的教育。

除了我儿时所在的省,我还问过河北、山东等地的朋友,似乎情况都差不多。(可能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情况有所不同。)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私立寄宿校的崛起,也可能是民办教师的大量流失。但是从结果上看,这样的变化确定极大地抬高了普通乡村儿童接受教育的门槛。

于是,才有了大量的打工群体无奈地把孩子们带到大城市,希望在那里找到教育机会。可是,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也非常紧张,不过这还是比他们在家乡要好得多了。

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我看不到出路。因为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根本无法为坚守乡村的教师提供哪怕还说得过去的回报。唯一的希望,或许真的要靠未来的远程教育、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接入成本大大降低的今天,这好像已经是个值得考虑的方案。令人欣喜的是,关于民办教师的问题,毛将军也关注到了。

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使得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试想如果我当年在乡下面临的是今天这样的教育状况,恐怕不可能上得了清华,也就早早加入打工大军,成为光荣的被剥削阶级一员了事。(现在当然也是被剥削,但是还有投靠剥削阶级牟小利的机会。)

除了乡村,**城市中用教育制度堵死阶级上升通道的变化也在发生,这就是万恶的素质教育。**所有的学生不论出身,靠一张试卷论英雄,虽然谈不上最合理,却是最公平的。一旦这种制度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 “素质教育”,那么最后的胜出者,只有可能是哪些家境富足,给孩子报的起各种课外班的家长;和那些身居高位,能以各种定性标准把孩子送进清华的肉食者。而普通工人农民的孩子,将再无接受顶级教育的机会。

最后,附赠彩蛋,大家来看看毛将军对于民办教师问题的深刻认识,我们确实自愧不如:毛将军谈民办教师


[我是 @北冥乘海生 ,想吸收更多负能量,请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计算广告”(Comp_Ad) 和知乎专栏“计算广告”!]

知乎用户 游子离​ 发表

个人觉得这个数据估计低了。

才 63%?

其实有个手机看书看头条,都算好的了。

大部分底层,匪夷所思。

而且最重要一点是什么。

高中不免费,国家只包了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对于底层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同学聚会,听到分配了比较鬼打架高中的同学吐槽。

初中现在有些只能看毕业率,不能看升学率。

这个数据查查一般初中高中的升学率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容止​ 发表

这是真事。

我是东部沿海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长大的。有人纠结这里面的数据,我可以用我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这是真的。

我所在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大概全班前十名是老师重点培养可以上高中的,当然前十名也不是全都能上。二十名之内是有一定概率,二十名以后到四五十名基本就别打扰上课就可以了。

城里中学大概是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

考虑到这里面说的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可能会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接触高中教育,城市学生大概百分之八九十吧。

我们这里还算是不错的东部沿海城市,虽然三线,但是比起内陆大部分地区来说还算可以的。

内陆的农村,这个情况只能会更差,沿海城市拉一拉,比例百分之六十三。很正常。

中国的确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教授说的画面都是我看到的,我也很确信他是下农村了。

所幸,我有个姥姥,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但是身边看得到的,都像教授所说那样。教授说出原因之后,更感到无力和绝望。

你们没见过贫困农村可以,我也只是见过一两次,根本没有深入了解。但是你们不可以否决他们的存在,真的是要逼死没富起来的人,从而达到共同富裕么?

我们这里有个字是疃,意思就是老人和小孩居住的村落。比如杨家疃什么的。这个字结合文章带来的震撼更大,疃,我不知道他出现了多久了。

奶奶带小孩在观念上真的很难改变,她们带了很多小孩,她们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她们有最效率,最简单省力的办法带小孩。

小孩真的是喂大了就算养大了。

对农村有了解的,看这个文章才觉得尤其震撼。

知乎用户 白日衣衫尽 发表

我觉得这个演讲堪称行为艺术,他被骂得地越狠,反而越是证明他的调查数据和观点的准确性,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有这么落后,让一大群高中都没读完的人学会了上网,然后一面声称人家团队历时多年辛苦获得的调查数据是错的,一面声称自己这种受教育水平的人也完全不值得担忧。

知乎用户 子知 发表

朋友圈前几天疯传这个帖子,好像大家很吃惊的样子。人总是喜欢从自身经验出发,自己过来几天好日子,以为人人都跟自己一样。说道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时候,大家都嘲笑晋惠帝是个白痴,被人蒙蔽到这个地步。可现在公开数据就随手就能查到,没人蒙蔽网民,可是君不见网络四处鄙视台湾嘲笑美国没落的帖子么?知乎不是号称人均年薪 30 万么?

我 2015 年的时候问过我的学生中国的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有一个孩子猜 2 万,大部分孩子猜 5k。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富裕家庭,我清楚的感觉到,孩子们已经很努力的往下猜了。然后我告诉他们,2011 年个税起征点是 3500,当时新闻说,有 80% 以上的人是不用交个税的。

前些天我刚好看到下面一个帖子。大家先猜猜,有兴趣的人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猜测,再点进去看帖子。

中国还有多少家庭月收入低于 1000 元?

吐槽了这么多,我只希望提醒大家,当有些人醉心于大国崛起,赶英超美,鄙视港澳台,航母下水载人航天的时候,还要记得起很多同胞还影响不良,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看不上病,收入低的交不上个人所得税。

我看了下老先生的演讲。我觉得研究做得很细致,而且很接地气。尽管我前面吐槽了一大堆大家都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看到 33% 的农村孩子有寄生虫,我也震惊了。中国真真切切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更细致的工作还是要去做。老先生的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听起来都很靠谱。希望在各处转载之后能真的引起重视。从学者的角度来讲,针对中国问题的发展经济学还是大有可为的。

知乎用户 大秦丞相冯去疾 发表

两个月前我就说了,高考对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卵用没有。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就是那些连搬砖都没资格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中勉强为生的人。请看我当时回答:木之本樱:高考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大吗?下面评论说我抖机灵,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我看之前很多回答似乎都在纠结上高中或者初中有没有用 or 中国的高中又没用上。然而其实根源不在这里。而在最开始的 1000 天。原文认为这 1000 天很多贫困农村养孩子的方法是错的包括营养,教育之类的。所以我认为,这段才是原文的精髓。至于什么中产收入陷阱和劳动力高中毕业的关系之类的,不管是幌子而已。换句话说,我直接写:贫困农村在婴儿出生 1000 天内养育教育方法存在明显问题。有几个人看?

抛开新闻宣传不谈,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觉不是中产收入陷阱的问题,而是贫困农村教育的问题。举个例子,我看前面很多人说一瓶治疗寄生虫的药几块钱,怎么就舍不得买?我想问另一个问题,对于把方便面视作珍馐美味只能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吃大人还舍不得吃的家庭中,如何能知道得了寄生虫?那几块钱对他们来说真的不贵吗?同样的这种家庭你跟他说保障营养他懂吗?他就算懂能从哪里弄来钱?

的确,知乎上很多人月收入或者家长的月收入好几千上万几十万几百万的都有,少剁一下手就全有了。然而那些贫困人口呢?

赵皓阳在其《生而贫穷》一书中就说,“世袭贫穷”(详见其专栏或书)。而事实上的确如此。这些贫困农村如果没有罗斯高的干预,他们可能不知道还有哪些讲究。或者知道讲究却根本无力做到。不要说什么父母怎么会没钱好好养孩子,大哥,人家一个月才多少钱,吃饱都费劲啊。

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告诉了我们,中国到底分化的有多严重。在城市中那些孩子吐槽课外班累,家长吐槽课外班贵的时候,却有一大批人连学都行不起。确切的说,是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没有足够的营养,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甚至连医疗保障都费劲。

如果说所有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仅仅停留在上高中重要或是不重要的问题上的话,那可以说白看了。真正的要义,全在扶贫二字。仅仅只靠几个慈善机构就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只有让那些人脱离贫穷,让他们买得起药,买得起营养食品,让他们至少是他们的子女能够接受现代教育而不是凑合了事的教育,他们的后代才有反超的希望,事实上,这些农村人口脱贫毫无疑问的对中国有着无穷大的意义。

知乎用户 闻逗比 发表

除了数据有点太老了。

知乎用户 大清贰臣洪承踌 发表

 研 究 生 刘洛军

指导教师 陈大超

专 业 方 向 教育管理

http://www.guandang.com/doc/1490459.html

[摘要] 本文研究陕西省洛南县 “普九” 后初中生辍学的现状, 成因, 特点, 不良影响及控辍对策, 旨在为县域人民政府及类似地区 “普九” 及其巩固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表明, 大量初中生辍学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 主要原因是厌学,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 社会打工潮等因素对初中生辍学均有不良影响. 辍学率偏高的是初中二年级学生, 初中男生, 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家住深山的学生和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 初中生辍学影响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 浪费教育资源, 影响社会稳定. 主要控辍措施是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实行控辍目标责任制, 增加教育投资, 学校端正办学思想, 提高教师素质, 扶持经济困难学生.

[关键词] 洛南县 初中生辍学 原因 特点 对策

一, 问题的提出

1986 年, 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95 以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洛南县的全面普及, 初中学生入学率已达 95% 以上, 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普遍改善, 县域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为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人力资源. 但是,“普九” 之后, 初中生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 由辍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探索这一问题不仅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巩固 “普九” 成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家庭教育, 学校管理, 社会教育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因而, 本文试图就以下 4 个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一) 洛南县初中学生辍学的数量;(二) 从辍学生个人, 家庭, 学校, 社会等因素分析导致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三) 从年级, 性别, 学习成绩, 自然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分析初中生辍学的特点;(四) 探讨控制初中生辍学的对策和建议.

由于本文的研究立足洛南县情, 这就需要对洛南县域情况进行概况介绍, 以作为本文研究问题的背景.

(一) 洛南县概况及 “普九” 后初中生辍学问题

1, 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 秦岭东段南麓, 县城距西安市 155 公里, 因县城在洛河之南而得名. 总面积 2791.3 平方公里, 人口 45.73 万, 是商洛市 6 个县 (区) 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1]

洛南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 总的地形特点为 “八山二水一分田”.[2]

农业是洛南的传统产业,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92%. 人均耕地 1.23 亩, 粮食作物以玉米, 小麦为主. 农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 52%~65%, 林, 牧, 副, 渔业在大农业中也占一定比重.

洛南县的工业发展立足本地资源. 至 2002 年底, 有煤炭, 电力, 冶炼, 建材等重工业, 产值 4.63 亿元; 有陶瓷, 酿造, 造纸等轻工业, 产值 1.56 亿元.[3]

洛南县是陕西省级贫困县. 至 2002 年底, 县域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温饱. 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为 1113.17 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 2581.64 元, 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 1847.41 元.[4]

洛南县文化积淀深厚, 黄帝的史官仓颉的 “仓颉造字处” 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重视文明教化是洛南的传统, “诗书济世”,“耕读传家” 的祖训至今随处可见. 洛南人民淳朴忠厚, 勤劳善良, 邻里和睦, 崇尚信义. 然而, 由于地处深山, 历年封闭, 观念陈旧, 小农经济意识强, 现代科技知识贫乏, 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至 2002 年,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人数的 1.89%, 高中 (含中专) 10.63%, 初中 35.24%, 小学及以下 56.14%. 至 2002 年, 全县中小学生数 97285 名, 占总人口的 21.27%, 中小学教师 4216 名. 现有普通高中 5 所, 初中 32 所.

上述各项构成洛南县概况, 是洛南教育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背景.

2, 洛南县 “普九” 简况及 “普九” 后初中生辍学问题

(1)“普九” 简况

为了提高县域人民文化素质, 为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从 1994 年 10 月始, 洛南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各级政府投资 3173 万元, 建设硬件软件设施. 3956 名小学, 初中教师, 77961 名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投入到 “普九” 工作之中. 至 1995 年 10 月, 洛南县在陕西省内第二个通过国家 “普九” 验收, 实现了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 “两基” 目标, 普遍改善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提高了县域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普九” 后初中生辍学问题

但是 “普九” 之后,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重视力度减弱; 加之洛南县遇到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中小学生数猛增, 原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新的教育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碰到了一个难题 —– 初中在校生辍学. 国家规定, 在 “普九” 实现的地方, 小学在校生的辍学率必须控制在 1% 以内, 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必须控制在 3% 以内. 根据统计, 洛南县小学生辍学率已基本得到控制, 但初中在校生的辍学率却控制不住. 仅初 2000~2002 届 3 届学生的平均辍学率就高达 34.3%, 远远突破了 3% 的警戒线. 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巩固率, “普九” 成果就无法巩固.“普九” 达标的称号在 “复查” 时就有被取消的危险, 实现 “教育强县”,“科教兴洛” 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 关于初中生辍学问题的研究概况

由于本文论述和研究的需要, 经常涉及一些概念和操作定义, 所以, 我们先界定相关的概念和操作定义, 然后再介绍国内外关于辍学问题的研究概况.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辍学

《辞海》 对 “辍学” 的解释是 “中途停止上学, 又叫失学”. 对 “辍学” 这一概念的定义, 教育界有不同的理解.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989 年 7 月编著的《义务教育效益研究》将 “所有未完成学制规定年限的教育而中断学习, 离开学校的现象统称为’辍学’”. 根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规定,” 辍学 “系指学生流动过程中非因病休学的学生 (A) , 退学生(B), 办理转学手续后未接续上学的学生(C) , 以及其他未办理任何手续而中断学习的学生(D) 的总和. 它不包括因病休学和死亡的学生数. 本文所指” 辍学 " 就采用这一界定.

(2) 初中生辍学

有别于小学生, 高中生的辍学. 本文指义务教育 “六. 三” 学制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中含有上述 A,B,C,D 情况的学生.

(3) 辍学率

中途停止学习的学生数与学年初在校学生数的比率. 根据教育部的界定, 学生年辍学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A+B+C+D

某学年度辍学率 = ——————————×100%

某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本文即采用此公式计算辍学率.

(4) 巩固率

与 “辍学率” 相对, 指坚持学习的学生数与学年初在校学生数的比率. 本文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巩固率:

学年末在校学生数

巩固率 =————————— ×100%

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

(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辍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辍学原因和可能的控辍措施这两个方面.

对辍学原因研究较多的是美国, 德国和澳大利亚. 它们多从社会, 家庭, 学校和学生自身分析辍学的原因. 如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山地亚德博士 (EibaSantiago) 认为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日本名古屋市治疗教育中心则认为, 学生个人学业成绩差是辍学的直接原因; 德国的研究者则认为主要是 “学校管理不严” , 对 “旷课, 逃学” 等 “危险信号” 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认为, 在辍学这一现象中, 家庭起了很大作用, 有些家长缺乏指导孩子的能力, 有的家长甚至本身就在危险之中: 酗酒, 吸毒, 离婚, 这些都使孩子缺少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5]

在研究可能的控辍措施方面, 美国, 法国, 日本的不少研究者认为, 控辍主要在于学校和家庭. 从学校自身来说, 不仅要设法保持学业成绩的高水平, 而且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学校应设立专门负责处理学生退学的部门, 应向辍学生提供辅导, 帮助其复学; 学校和家长相互配合, 家长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 学校也应让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管理.[6]

(2)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关于初中辍学问题的研究资料和书籍比较多, 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众多的教育学家, 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都不同程度地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注重理论研究的书籍有: 李少元主编的《农村教育论》; 赵亮宏主编的《义务教育》; 柳斌主编的《积极稳步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等, 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 此外, 还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论述的书籍, 如柳斌主编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 周卫主编的《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和妇女教育》;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等.

注重实际研究的资料, 如杨念鲁等人的我国初中学生辍学和留级问题的研究; 武晓萍的中国流失生状况及原因分析; 艾一平等人的中国部分边疆民族地区辍学情况的调查; 利文喜的初中在校生辍学现象之思考; 王涣明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等等.

总体上看, 我国对初中生辍学的研究经历了由重视理论的研究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 由单一性研究到综合性研究, 这些对我们研究初中生辍学极具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我们所了解的国外研究更重视初中生辍学这一具体问题, 研究思路是纵向的, 很少有理论的拓展, 而我国的研究更重视辍学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 研究思路多是纵横交错的. 尽管如此, 国内外对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趋于一致, 即辍学原因 (社会原因, 学校原因, 家庭原因, 个人原因), 控辍措施, 有效控辍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

在较多资料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即研究初中生辍学一般情况 (现状, 成因, 对策) 的比较多, 而研究其特点的资料却很少, 特别是 “普九” 之后的近几年, 从教学内容, 招生政策, 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研究初中生辍学特点的资料更是闻所未闻. 综合考虑之后, 我们拟以问卷法为主要工具, 兼以访谈法, 使用定量的方法, 对洛南县近三年初中生辍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以探讨初中生辍学的新情况, 从而提出控制初中生辍学的建议和对策.

(三) 本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 对一定年龄儿童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 19 世纪中叶, 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之后, 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 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二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对提高包括农民在内的整个国民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至 20 世纪 80 年代, 美, 日, 德, 法等发达国家大多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英, 法等国已实施了 10~12 年义务教育.[7]

我国自 1986 年 7 月 1 日起, 以《义务教育法》作为普九实施的法律标志., 规定了初级中学学生学校教育的年限. 经过 10 多年的不懈努力, 实现 “两基” 地区的人口覆盖率已达到 85%. 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 但是, 在诸如我们洛南县这样的偏远农村, 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城乡困难人群中, 每年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学龄儿童辍学, 不能完成最低标准的九年义务教育, 他们将会成为新的文盲, 半文盲, 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这是一种教育贫困, 它不仅使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者一生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并可能过着贫困的生活, 亦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缺失了一部分宝贵的人力资源保证, 而且, 这有悖于人的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 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建立类似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样, 应建立最低教育保障 —– 九年义务教育, 以尽快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体中初中生的辍学问题, 即教育贫困问题.

2, 实践意义

初中生辍学是初中生停止在校学习, 走向家庭或社会, 与在校学习学生不同的特殊现象. 而且,“普九” 之后初中生辍学率反弹在我国还不是个别现象. 从有关报刊看, 福建, 山西, 陕西等东西部某些地区, 初中生辍学率均在 15%~35% 之间, 辍学的具体情况有同有异. 随着我国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 初中生辍学还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比如, 辍学原因由单一化向多元化, 复杂化方向发展, 辍学生由低年级群体为主流变为高年级辍学生异军突起, 等等.[8]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 在全国已 “普九” 的县当中, 西部地区仅占 28%; 而在全国未 “普九” 的县当中, 西部则占到 87%, 达 391 个. 总体上讲, 西部地区尚有 25% 的人口地区未 “普九” , 个别省, 如贵州甚至高达 60% 以上, 另有 7 个省区还未完成扫盲任务.[9]

作为研究者, 以西部地区的洛南县 “普九” 后初中生辍学问题为切入口, 对这一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 希望其他与洛南县情相同或相近的地区, 在 “普九” 和 “普九” 之后, 解决初中生辍学问题时, 能从我们的调查研究中针对性地吸取一点借鉴或参考.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洛南县域内 32 所初级中学 2000–2002 届 200 名辍学生为样本, 以点带面地调查研究. 抽取样本时考虑了城乡比例, 男女比例相当的问题.

(二) 具体研究方法

1, 问卷法 以编制初中生辍学调查问卷为主.“调查问卷” 见 “附录一”

2, 访谈法 以访谈法为辅. 访谈辍学生原校长 10 人, 原班主任 15 人. 主要访谈内容见 “附录二” 和 “附录三”.

(三) 研究材料和工具

1, 初中生辍学情况调查问卷的编制

(1) 问卷的类型和内容

根据前面的理论思考,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摸底了解,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 对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情况进行调查. 为此我们采用填空式, 设计一份封闭问卷, 从社会, 家庭, 学校, 个人 4 个维度了解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和他们的自然状况. 题目构成和正式问卷详见 “附录一”

(2) 问卷的整体设计和赋分, 计分方法

问卷由 26 个问题组成. 第 1–20 题调查初中生辍学原因, 让研究对象对每个导致辍学原因的三个等级答案重要, 一般, 不重要作选择回答, 这三个等级分别记为 3 分, 2 分, 1 分. 对各个原因分数进行累加, 分数越大, 该原因对辍学的影响越大. 根据各个原因分数的多少, 排出等级顺序, 等级为①者, 影响作用最大, ②③逐渐次之. 第 21–26 个题目, 调查辍学生的自然状况, 按随机原则排列.

2, 访谈

访谈辍学生原校长, 原班主任的主要内容: 对辍学生的总体评价; 辍学生在校时遵守校纪班规情况; 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 爱好特长; 与师生的关系.

(四) 调查研究过程

研究者本人对 10 个初中学校的教导主任进行严格培训, 选择春节期间辍学生回家探亲这一有利时机, 以校为单位团体调查, 研究者本人巡查. 为消除研究对象的顾虑和无关因素的影响, 精心设计了指导语, 向研究对象保证对他们的回答绝对保密. 在封闭式问卷中, 研究对象一律不写姓名. 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 关键环节全由研究者本人把关. 为消除学生烦燥心理, 试卷采用填空和单项选择, 并保证安静的调查环境, 使人人态度认真, 及时收卷.

(五)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调查结束后, 从 200 份问卷中剔除了不合格问卷 47 份, 对 153 份有效问卷进行编码整理. 并按照规定的计分标准计算出各份卷纸的原始分数. 本统计数据比较简单, 故未输入微机, 所有数据由研究者本人用计算器操作统计.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数量

初中生辍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普九” 后初中学生的巩固率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和难点. 洛南县在 “普九” 验收的当年, 采取了一些突击办法和强化措施, 使初中的辍学率控制在 3% 以内, 但验收合格之后, 因为多种原因, 辍学率严重反弹, 尤其是 2000–2002 届初中辍学率高得惊人. 见表 1(下一页).

表 1 洛南县 32 所初中 2000–2002 届辍学情况统计表

初 二 000 届 [10] 初二 00 一届 [11] 初二 00 二届 [12]

学校名称

辍学人数 辍学率 % 辍学人数 辍学率 % 辍学人数 辍学率 %

洛南中学 0 0 0 0 0 0

西关中学 72 24.68 88 24.25 89 18.28

城关中学 63 19.4 85 22.85 42 9.7

祖师中学 29 35.9 25 18.7 0 0

工农中学 67 36.62 58 28.86 24 11.43

向阳中学 33 19.61 150 37.04 70 18.38

页山中学 19 29.69 20 22.58 19 23.18

新华中学 130 47.28 143 46.13 81 24.18

胡河中学 26 41.27 46 45.24 47 34.19

柏寺中学 41 44.09 44 41.9 3 2.98

麻坪中学 90 41.48 76 30.65 82 29.71

永丰中学 146 43.2 143 37.64 102 27.72

八里中学 90 44.78 67 33.33 53 22.84

巡检中学 103 45.18 106 45.3 87 34.52

眉底中学 99 54.7 106 49.08 42 22.7

圪劳中学 66 41.51 70 33.5 35 15.56

谢湾中学 62 45.93 60 43.8 38 22.89

杨村中学 90 49.46 56 32 58 30.53

保安中学 77 55.8 75 50 44 37.85

灵口中学 151 46.32 189 42.1 67 16.31

寺耳中学 58 45.32 74 51.04 33 27.27

三要中学 157 51.15 203 48.11 166 36.48

庙坪中学 70 51.1 60 39.74 59 33.71

石坡中学 133 49.26 111 39.37 79 26.69

景村中学 105 55.83 71 33.81 50 22.52

陈耳中学 41 53.25 23 34.85 20 28.57

四皓中学 107 54.6 80 38.79 68 28.94

白洛中学 31 46.97 27 38.03 24 33.74

寺坡中学 122 55.21 78 32.37 75 26.32

梁塬中学 45 59.22 35 51.48 30 40

洛塬中学 89 62.68 94 48.96 65 34.21

卫东中学 88 69.3 41 36.61 44 34.92

总 计 2418 41.71 2517 37.47 1694 23.72

表 1 表明: 第一, 初 2000–2002 届辍学人数多, 依次为 2418,2517,1694 人, 总计 6629 人; 辍学率高, 最高辍学率依次为 69.3%,49.08%,37.85%, 平均辍学率为 34.3%. 第二, 2000 届至 2002 届辍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1 届比 2000 届下降 4.24 个百分点, 2002 届比 2001 届下降 13.75 个百分点. 在 32 所学校中 29 所学校的辍学率都与这一下降总趋势一致.

可见, 辍学率高且呈下降趋势, 辍学人数多, 是洛南县初中辍学问题最突出的特点.

(二) 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导致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将其概括为四种原因: 个人原因, 家庭原因, 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

1, 初中生辍学的个人原因

见表 2.

表 2 初中生辍学个人原因调查表 N=153

个 人 原 因 重 要 一 般 不 重 要

—————————————————————————

厌 学 136 10 7

学习成绩差 107 27 19

认为读书无用 64 49 40

和老师关系紧张 27 60 66

和同学关系紧张 32 70 55

由表 2 不难看出, 辍学生对 “个人原因” 的看法很不相同, 大多数将其归因于 “厌学”,“学习成绩差”, 少数归因于 “读书无用”,“师生关系紧张”, 应该说这是辍学生的真实情况. 访谈也表明, 学习兴趣, 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能否坚持在校学习起关键作用. 厌学是初中生辍学 “个人原因” 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为学习成绩差, 心理素质又偏低, 抗拒不了成绩差带来的自卑和烦恼, 丧失了学习兴趣, 因厌学而失学.

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 仅凭 “厌学” 和 “学习成绩差” 还不足以说明初中生辍学的个人原因. 据我们观察了解, 有下列倾向的初中生更容易辍学:

意志方面: 缺乏毅力, 往往一蹶不振; 自觉性差, 自律性差, 任性.

性格方面: 胆怯, 懒散, 冲动, 偏激, 内向, 压抑, 缺乏自信, 缺乏安全感.

气质方面: 情绪易波动, 过于敏感, 过于焦虑, 猜疑心重, 孤僻, 多愁善感.

行为方面: 不守校纪班规, 迷恋网吧, 男生留长发, 吸烟, 打架斗殴; 女生染发, 戴首饰, 搬弄是非. 男女生和社会不良青年交往频繁.

有这些倾向的学生, 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又不善于自我调节, 便往往选择辍学的方式来逃避.

2, 初中生辍学的家庭原因

见表 3.

表 3 初中生辍学家庭原因调查表 N=153

家 庭 原 因 重 要 一 般 不 重 要

——————————————————————————

家庭经济困难 132 5 16

兄弟姐妹多 39 40 74

父母让出去用挣钱 17 75 61

父母让回家劳动 46 56 51

父母不重视文化教育 24 46 93

表 3 显示, 132 名辍学生认为家庭 “经济困难” 为辍学原因的 “重要” 等级, 居第一位, 另 4 项原因 “父母让回家劳动”,“兄弟姐妹多”,“父母不重视文化教育” ,“父母让出去挣钱” 依次居第二, 三, 四, 五位, 这表明家庭贫困是初生辍学的家庭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贫困, 是指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 对于那些温饱尚有问题的家庭来说, 生活是他们的第一需要, 教育不得不降到相对次要的位置. 下面这个对洛南部分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 从实际人均收入与辍学率的比较分析中就能显示家庭经济因素和初中生辍学的关系. 见表 4.

表 4 洛南县三类不同贫困村人均收入与辍学率比较表

分 2002 年人均 村初中 村初中生 村初中生

村 名

类 收入 (元) 生数 辍学数 辍学率 %

————————————————————————————

第 洛塬乡高要村 110 33 11 33

一 保安乡梅沟村 130 52 24 46

类 巡检镇驾鹿村 200 71 27 38

第 灵口乡上庙村 246 69 11 15.9

二 三要乡页山村 260 72 9 12.5

类 八里乡杨村 300 77 13 16.8

第 城关镇西沟村 950 102 9 8

三 城关镇刘涧村 965 107 2 1.8

类 永丰镇永丰村 980 121 4 3.3

说明: 2002 年人均收入数据来自洛南县农业局统计资料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 人均收入在 200 元以下, 处于赤贫状态时, 辍学率最高, 而且几乎完全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 如表中的第一类村子, 人均收入在 246~300 元的村子辍学率比第一类低, 比第三类高. 人均收入在 850~980 元的村镇, 辍学率相对低. 可见, 人均收入与辍学率成反比, 越是经济贫困的家庭, 初中生辍学率越高.

洛南县是陕西省级贫困县, 贫困地区的农民有的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还有一定困难. 在洛南县读初中, 走读生每学年的费用一般是 800~1000 元, 住宿生一般是 900~1200 元; 若家中有 2 个孩子读初中, 每年需支付 1700~2200 元, 这远远超过了其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 辍学便在所难免.

落后的经济条件使辍学生增多, 增多的辍学生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贫困与文化的落后相互交错, 互为因果.

3, 初中生辍学的学校原因

见表 5

表 5 初中生辍学的学校原因 N=153

学 校 原 因 重 要 一 般 不 重 要

——————————————————————————

条件差, 设施不足 71 51 31

生活单调无吸引力 103 33 17

管理不严, 质量不高 73 35 43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82 37 34

片面追求升学率, 歧 107 26 20

视后进生

表 5 表明: 所列初中生辍学的学校原因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生活单调” 居第一, 第二位,“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管理不严”,“设备不足” , 依次居第三, 四, 五位. 可见初中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和学校生活是否丰富多彩, 直接影响学生去留. 就洛南教育系统而言, 在教育结构, 目标, 内容, 方式以及有关制度和组织建设方面, 都存在滞后于时代要求的因素, 其中最突出, 而且直接影响初中生辍学的, 可以归结为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和教师素质偏低. 随着全国实施素质教育, 洛南也改革了中小学教育, 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仍未能从根本上脱离 “应试教育”, 教育评价的导向仍然是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通过考试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这种教育评价导致了洛南县中小学教育与教育目标的背离, 由为社会提供各类合格劳动者为主转为以升学考试为主, 使满堂灌, 照本宣科, 死记硬背等大有市场; 只抓尖子生, 重点生, 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 教育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 这种教育一方面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使学生成天在书山题海中疲于奔命, 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使许多家长不能客观评价子女的学习水平, 对子女提出过高要求, 见子女成绩不高, 就认为升学无望, 不如早回家挣钱实惠, 从而迫使子女辍学. 加之课本内容陈旧, 又偏深偏难, 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 尤其是脱离广大农村实际, 学生在学校无从学到适应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倘若升学无望, 则就业无路, 致富无术, 加深了初中生辍学的程度.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单就学历而言, 虽然有 92% 的初中教师达标, 但学力过关者只约占 60%, 而且骨干教师断层严重. 即使在学历合格的教师中, 由于合格标准不高, 水平偏低, 备课吃力, 教课困难, 更谈不上教育方法, 教学艺术和因材施教. 有的教师担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拉分数, 影响评比, 甚至设法逼差生出校门.

4, 初中生辍学的社会原因

据我们调查了解,“普九” 后的松懈思想, 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减弱, 尤其不重视巩固率的提高, 是造成初中生辍学的主要社会原因. 在洛南县外出打工的人员中, 初中未毕业者约占 23%.《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虽然规定不得使用童工, 然而执法单位执法与否的责任未能落实, 监督执法组织也不健全, 特别是乡 (镇) 政府重视不够. 有的学生不满 16 岁就外出打工, 用人单位也不问年龄和学历, 辍学生回家后无人追究责任, 照样分给田地.

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深层社会原因. 在洛南广大地区,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迄今为止基本采用的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耕作方式的手工劳动, 生产规模也小, 基本是单家独户, 这种已有上千年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有很强的封闭性, 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农民而言, 世代相传的经验基本能应付一切, 他们一般是不可能自觉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 加之有些地方尚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 其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化起码有一百多年差距, 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洛南部分地区当前农村的经济活动, 无论是生产方式抑或经营方式, 都基本游离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之外. 也就是说, 落后的农业社会劳动主体难以产生对现代社会文化的自觉需求, 大多数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行业, 情形与此相似.“没文化也能种田, 不读书照样挣钱.”" 学的东西用不上, 学它又有啥用 “, 这些观点或通过社会作用于少年儿童, 或直接影响少年儿童自身, 从而刺激了初中生辍学的心理.

5, 现行招生及分配政策对初中生辍学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现行招生分配政策, 首先指我国现行的对大中专学生的招生分配

政策, 其次指洛南县现行的高中招生政策.

我国自 1999 年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主要内容是高等学校

扩大招生, 读书费用自理, 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 自主择业, 这一政策的

积极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但是, 它对家长供给学生求学的积极性的影响也不用讳

言. 其影响主要是读书赔本, 读书无用. 在洛南这样的贫困县, 供给一个初中生

三年的花费约 4000 元, 高中生约 6000 元, 而供给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 生活费,

住宿费等就不低于 10000 元, 读完 4 年大学至少需 40000 万元, 像洛南这样的贫困县, 约三分之一的家庭年收入约 3000 元. 这样计算, 供给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支出在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是百分之几十的问题, 而是 100%, 甚至 200%. 钱从何来 四处告借, 乃至贷款. 这样, 努力使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大多数负债累累,

成了邻里最穷的. 如此千辛万苦上了大学, 可毕业后不包分配, 有的怀揣毕业证就是找不到工作, 有的刚就业不久又下了岗, 农村子女 “鲤鱼跳龙门” 的愿望实现不了, 对读书的花费也补偿不了. 当读书的前景无保障, 不能带来实惠时, 有的家长不但不劝子女上学, 反而劝子女辍学.“与其把钱花在上学上, 不如早点劳动, 挣钱.” 学习信心不强的学生在初中就辍学了. 一人辍学, 人人效仿. 国家现行招生分配政策对初中辍学的消极影响确实存在.

洛南县高中招生政策也是初中辍学数增加的一个因素. 主要表现在初中毕业生数量多, 高中招生数量少的矛盾突出. 从 1999 至今, 4 年来初中毕业生数与高中招生数的比例基本是 6:1. 也就是说, 6 个初中毕业生中只有 1 个才能考入高中. 以 2002 年为例, 此年全县 32 所初中学校毕业生是 5448 名, 通过统考进入县重点高中 260 名, 普通高中 600 名, 职业高中 229 名, 考入高中的总数是 1089 名, 加上录取分数线外高价收费入各类高中的 175 名, 本年共入高中 1264 名, 还有 4184 名被拒在高中校门之外. 未入高中的学生占该年初中毕业生总数的 69.8%, 初中考高中比高中考大学还难, 这在洛南县已是不用争辩的事实. 高中录取率如此之低, 使得在初中就读的学生及家长产生了这样的心理: 反正多数上不了高中, 上完初中还有什么用, 不如早点回家另打算. 于是一部分初中生就加入了辍学队伍. 可见, 洛南县高中招生比例偏低的现状加剧了初中生辍学.

总之, 洛南初中教育中出现的严重辍学现象, 是社会综合问题的反映, 是脆弱的基础教育在内外多重因素复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绝不是单纯的, 某一因素呈线性的因果反应.

(三) 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特点

初中生辍学的数量大, 原因多, 且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对这些特点我们分别作如下分析.

1, 生在初中各年级的比例 我们以初二 000 届为例, 分别从洛南县城, 城北, 城东, 城西四个区域各抽取两个学校作样本比较分析, 以反映这种关系. 见表 7

表 7 初二 000 届样本学校辍学生在各年级辍学情况表

区 校名称 初二 000 届辍学总数 初一辍学数 初二辍学数 初三辍学数

—————————————————————————————————

城 城关中学 63 7 36 20

区 西关中学 72 10 41 21

城 石坡中学 133 6 59 68

北 巡检中学 103 13 63 27

城 新华中学 130 15 62 53

东 八里中学 90 7 52 31

城 永丰中学 146 29 66 51

西 洛源中学 89 8 50 31

总 计 826 95 429 302

从表 7 我们可看出:①八所学校的辍学人数在初一年级时少, 除一个学校外, 在初二年级最多, 初三年级较多;②八所学校辍学的总人数也是初一年级少, 初二年级最多, 初三年级较多. 可见辍学率在各年级的分布特点是初一低, 初二高, 初三较高.

为什么会呈现这个特点呢 据我们调查分析, 洛南县近三年来规定小学毕业生全部就近升入初中, 少数在小学学习差的学生, 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因而辍学. 升入初二后, 学生的生理, 心理明显变化, 在纪律, 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部分学困生有了为家庭从事辅助性劳动的能力, 或有了外出打工能力, 便选择辍学. 升入初三, 面临中考, 负担加重, 费用增加, 少数学生自觉升学无望, 便以选择辍学来逃避中考的竞争.

2, 初中生辍学与男女生比例

初中辍学生中男女生的比例是不同的. 见表 8.

表 8 初 2000~2002 届初中辍学生男女比例对比表

学生数 男生数 女生数 辍学生数 辍学率 男辍学数 男辍学率 女辍学数 女辍学率

(人) (人) (人) (人) (%) (人) (%) (人) (%)

—————————————————————————————————————————

初 2000 届 5797 3246 2551 2418 41.71 1377 42.42 1041 40.80

初 2001 届 6717 3560 3157 2517 37.47 1359 38.17 1158 36.68

初 2002 届 7141 4070 3071 1694 23.72 982 24.17 712 23.18

由表 8 可知: 初 2000 届辍学生中, 男生辍学率为 42.42%, 女生辍学率为 40.80%, 男生比女生高 1.62 个百分点; 初 2001 届辍学生中, 男生辍学率为 38.17%, 女生辍学率为 36.68%, 男生比女生高 1.49 个百分点; 初 2002 届辍学生中, 男生辍学率为 24.17%, 女生辍学率为 23.18%, 男生比女生高 0.99 个百分点. 说明这三届辍学生中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 平均高 1.37 个百分点. 这一研究结论与我们所见到的研究资料中初中女生辍学率高于男生的结论完全相反. 各地区辍学率的实际不尽相同, 这个研究结论可能是一个特殊情况. 我们这个研究结论并不表明洛南县有重女轻男倾向, 让男生辍学, 让女生继续就读. 洛南县初中男生辍学率相对较高于女生的原因, 一是男生有力气, 可帮助家庭减轻劳动; 二是男生外出打工安全系数较大, 父母担心较少; 三是男生多为家庭的顶门柱, 父母让其及早在社会锻炼能力, 为成家立业作准备. 况且, 初中男生与女生相比, 易调皮捣蛋, 不易安心学习. 因此, 男生辍学率偏高便不足为奇.

3, 初中辍学生与其学习成绩

调查表明, 初中生辍学与其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 我们以初 2001 届学生为例, 抽取 10 个学校进行对比分析. 见表 9.

表 9 初 2001 届 10 个学校初中辍学生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表

学校名称 学生数 成绩合格数 辍学数 成绩不合格数 辍学数

—————————————————————————————

新华中学 310 217 3 93 37

胡河中学 104 72 0 32 21

柏寺中学 105 74 9 31 17

麻坪中学 248 173 11 75 32

永丰中学 380 266 7 114 36

八里中学 201 140 1 61 13

巡检中学 234 163 0 71 19

眉底中学 216 151 0 65 21

圪劳中学 209 146 13 63 16

谢湾中学 137 96 3 41 17

总 计 2144 1498 47 646 229

表 9 中的 “成绩合格” , 指科均成绩达 60 分以上者,“成绩不合格” 指科均成绩 60 分以下者. 由表 9 不难看出, 10 所学校中,“成绩合格” 的学生辍学的很少, 有 3 个学校辍学数还为 0; 而 “成绩不合格” 的学生, 辍学数较多. 从 10 所学校总体看, 1498 名 “成绩合格” 的学生中, 辍学人数只有 47 名, 占 “成绩合格” 总人数的 3.1%; 而 646 名 “成绩不合格” 学生中, 辍学人数就达 229 名, 占 “成绩不合格” 总人数的 35.4%.

当然 “成绩不合格” 不是辍学的唯一原因, 但其辍学率比 “成绩合格” 高却是事实.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成绩合格, 辍学率就低; 成绩不合格, 辍学率就高.

据我们访谈得知,“成绩不合格” 的学生在校往往受到歧视, 有的教师对其态度冷漠, 甚至讽刺挖苦, 有的学生也对他们另眼相看, 不与其交朋友, 不与其玩耍. 尤其是每次考试后, 长长的排名榜从第一名一直到最后一名, 使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无地自容. 回到家后, 父母又不断责骂, 并以不让其继续上学相威胁. 对成绩差的学生, 老师, 同学, 父母连连相逼, 使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丧失殆尽, 这时候, 辍学似乎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可见, 学习成绩差往往是导致辍学的直接原因.

4, 初中辍学生与其所在地区自然环境

洛南县是 “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土石山区, 地形复杂多样, 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 初中生辍学情况也因其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我们选取深山区, 丘塬区, 平川区各三个学校作以对比, 以显示自然环境的不同对初中生辍学的影响. 见下页表 10.

表 10 9 所学校辍学率的自然环境差异对比表

自然 学校名称 初 2000 届 初 2001 届 初 2002 届

环境 辍学率 % 辍学率 % 辍学率 %

深 洛源中学 62.68 48.96 34.21

山 庙坪中学 51.1 39.74 33.71

区 寺坡中学 55.21 37.37 36.32

丘 麻坪中学 41.48 30.65 29.71

塬 圪劳中学 41.51 33.5 25.56

区 新华中学 47.28 32.13 24.18

平 西关中学 24.68 24.25 18.28

川 城关中学 19.4 22.85 9.7

区 祖师中学 25.9 18.7 0

分析表 10 可知, 深山, 丘塬, 平川这三个地形区的学校, 辍学率总体上由高向低排列. 以初 2002 届为例, 深山区三个学校的平均辍学率为 34.74%, 丘塬区三个学校的平均辍学率为 26.48%, 平川区三个学校的平均辍学率为 9.33%. 辍学率最高的是深山区, 其次是丘塬区, 再次是平川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程度与辍学率高低的反向关系. 一般而言, 平川, 丘塬, 深山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由高向低排列的, 而辍学率恰好相反. 辍学率为什么如此明显的地形差异呢 因为深山区经济落后, 不少家庭为生计奔忙, 供给子女读初中的费用很困难; 加之学校离家远, 交通又不方便, 辍学率高就在所难免. 而丘塬和平川区则不同, 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交通较便利, 人口相对集中, 学校离家也较近, 除主观因素外, 辍学率在客观上低于深山区.

5, 初中生辍学与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文化程度是以家长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标志的, 我们将父母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 (包括中专), 大专以上 4 类. 在收回的 153 份有效问卷中, 父母文化程度与初中生辍学的对应情况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初中生辍学与父母文化程度对比表

父 母 文 化 程 度 辍 学 生 数 N=153

———————————————————————

大 专 以 上 3

高 中 (含中专) 11

初 中 65

小 学 以 下 74

表 11 显示, 父母一方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子女的辍学数越少; 父母一方的文化程度越低, 其子女的辍学数就越多. 可见,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辍学数成反比.

根据我们调查了解, 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懂得知识的重要, 对子女的读书支持越大; 而文化程度低的父母, 往往以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待子女的成长, 不能充分认识教育在发展生产, 劳动致富中的作用, 往往认为送子女上学是白花钱, 因而不支持子女上学, 甚至迫使子女辍学.

(五) 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影响

1, 初中生辍学影响人口素质和家庭经济收入

初中辍学生未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在思想道德, 文化知识等方面均有欠缺, 尤其在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上缺乏储备. 一般地讲, 辍学率越高, 接受完整国民教育的人数就越少, 国民文化素质就越低, 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越大, 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越明显. 在洛南县经济较发达的乡 (镇),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高, 辍学率低. 因此辍学率成为反映一个乡(镇) 人口素质的关键指标,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 关于这方面有明显的对比: 洛南城东的石门镇, 近三年初中辍学率低, 青少年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多, 居民整体素质较高, 思想较解放, 掌握种植, 养植, 办小型企业的较多, 商品经济较活跃, 居民人均经济收入约 1200 元, 居洛南县 29 个乡 (镇) 第二位. 而洛南县城西的洛源镇, 近三年来, 初中辍学率在 40%~60% 之间, 青少年中接受完整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少, 居民整体素质偏低, 思想保守, 除了外出收破烂外, 很少有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经济发展滞后, 居民人均经济收入约 260 元, 居洛南县 29 个乡镇第 27 位. 可见, 是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对居民素质的高低, 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也表明, 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其经济收入相应也高, 反之亦

然. 据有关部门 1996 年对 3 万多农户家庭经济抽样调查, 各种受教育程度户的人

均收入为: 文盲 284 元, 小学程度 385 元, 初中 466 元, 高中 556 元, 大专 756 元.

这反映了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的大小, 已经成为影响经

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13]

2, 初中生辍学浪费教育资源

如果将教育过程比作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生产过程的话, 那么, 在一定的必要投入的条件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培养出的合格毕业生越多, 教育投入的效益就越高, 浪费就越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中途辍学便构成了对已经投入的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因为辍学生虽然占有了教育资源, 比如教室, 教师的劳动, 公有经费和教学时间等等, 学生自己的家庭也要付杂费, 书本费等, 但是他们却在毕业之前辍学, 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果将一个合格毕业生比喻成教育过程中的合格产品, 那么中途辍学的学生就等于是未完成的 “半成品”.[14]

上述的教育资源浪费状况有例为证: 洛南县永丰中学, 三要中学, 初 2002 届分别辍学 102,106 名学生, 致使这两个学校共减少了 5 个教学班, 闲置了 268 套桌凳, 而且有 15 名教师几乎无课可上. 初中生辍学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由此可见一斑.

3, 初中生辍学影响社会秩序稳定

2000 年至 2002 年, 洛南县 32 所初中学校总计向社会流入辍学生 6620 人, 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社会群体, 其年龄多在 13~16 岁之间, 处在人生的少年阶段, 这本身就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心理学把这个时期称之为 “危险期” 或 “心理断乳期”. 身心状态的剧变, 内心世界的发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精神的加强, 是这个时期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这些特征与其不如意的学校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在一起, 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结伙斗殴. 据洛南县公安局统计, 仅 2002 年 9 月到 2003 年 2 月, 全县青少年群体斗殴 11 人次, 其中 7 人次就有初中辍学者参与, 且有 2 名辍学生在斗殴中致死.

二是结伙行窃. 翻窗撬锁, 偷窃财物和车辆的事时有发生.

三是欺负弱小. 对在校中小学生经常敲诈勒索.

…… 凡此种种, 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影响社会治安, 是县域人民普遍担忧的事.

四 讨论 控制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根据洛南县情和既得的经验教训, 我们认为, 对辍学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调查和呼吁的层面, 而应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对策或建议. 以下对策或建议可作为控制或减少洛南县初中生辍学的参考.

(一) 强化政府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

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坚持不懈地宣传《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虽然 10 多年前就颁布了, 但现在具体情况不同了. 10 多年来, 洛南各级政府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校长, 教师退休补充也是一批又一批,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也在不断变化,“铁打的学校, 流水的学生.” 因此, 十分有必要在全县坚持不懈, 认真宣传《义务教育法》, 不断强化依法治教意识, 使广大干部群众, 师生熟悉《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 宣传的内容着重在《义务教育法》的法律条文,“普九” 的意义和当前 “普九” 的形势. 要把握好宣传的时机, 最好在每年的三月份, 八月份, 即寒假和暑假即将结束, 新学期即将开学之时. 宣传途径很多, 可通过电视, 广播, 标语, 黑板报以及宣传材料等等. 宣传的对象, 针对领导干部宣传可通过请示汇报 “控辍” 工作, 讨论 “控辍” 问题等方式进行; 对一般干部, 可通过会议或文字材料的传递进行; 向广大群众宣传, 可通过电视, 广播, 黑板报进行; 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宣传可通过家访和发入学通知书或复学通知书进行. 由于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 所以, 这一工作应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 实行控辍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控辍任务落实到县, 乡 (镇), 村

首先是认准目标, 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应控制在 3% 以内, 然后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 这是防治辍学的有效措施.

第一个制度, 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 每学年开学前, 县政府督促当地乡 (镇) 政府部门指令小学对其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依法发出入学通知书, 让其在监护人的带领下按时报名注册入学.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 凡年满 6 周岁的儿童, 不分性别, 民族, 种族均应入学. 这一条抓好了, 在很大程度上从源头上解决了初中在校生的辍学问题. 6 周岁入学, 15 周岁初中毕业, 在 15 周岁内想去做工赚钱而辍学的现象就会减少. 小学毕业升入初中, 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 并由当地政府督促中学依法对小学升初中的适龄少年发出入学通知书. 小学升初中取消升学考试后, 可举行学生档案交接仪式, 在当地政府部门领导下, 由小学校长将小学毕业生的花名册及档案交给初中校长, 通过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 晓喻社会, 将小学毕业生的教育职责交给初中承担, 同时起到宣传, 贯彻《义务教育法》的作用.

第二个制度, 学生辍学报告制度. 每学期初, 县政府指令当地乡 (镇) 政府部门必须督促所辖学校填写初中在校生辍学报告表, 统计辍学人数, 以便及时做好工作. 一经发现 16 周岁以内的初中在校学生辍学, 以乡 (镇) 政府的名义立即发出 “复学通知书”, 令其复学. 不复学的, 就构成违反《义务教育法》行为, 依照《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之规定, 乡 (镇) 人民政府可视其具体情况, 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处以罚款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不服行政处罚的, 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 16 周岁以内的辍学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执行当地政府有关处罚决定, 坚持不送适龄少年复学, 当地乡 (镇) 政府则可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只有坚决依照《义务教育法》办事, 才能有效地遏止初中在校生辍学.

第三个制度, 控制初中生辍学评比制度. 每学期开学前, 由县政府组织乡 (镇) 政府, 县教育局对所辖区域初中学校的辍学率进行统计评比, 评比结果作为衡量初中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奖优罚劣, 比学赶帮. 县内各初中学校也可用同样的办法把班级巩固率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条件, 使控辍工作自上而下, 齐抓共管. 2000–2002 年, 洛南县初中辍学人数逐年减少, 经验之一就是实行了巩固率的评比和奖罚.

3, 依法征好管好教育事业附加费, 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

依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 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附加, 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依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 农村的, 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按排, 主要用于支付国家补助的教师工资, 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等." 据此, 全县必须征好, 管好, 用好教育事业附加费.

征好: 各乡 (镇) 必须按照上级下达的指标数征足.

管好: 保证已经收到的教育附加费不流失, 不挪作他用.

用好: 乡 (镇) 党委, 政府应责成乡 (镇) 教育办公室主任, 当好乡 (镇) 领导的参谋, 做好教育附加 3 年使用计划.

依法增加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使教学硬, 软件设施逐步完善,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扩大高中招生规模

利用各种渠道筹措经费, 扩大全县现有 5 所高中的招生规模, 增加硬, 软件设施, 增加师资, 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都有望接受高中教育, 这样可增加初中在读生的积极性, 减少初中生辍学.

(三)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从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 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第一, 必须端正教育思想. 校长, 教师是面向全体学生, 还是面向少数升学

有望的学生, 这是属于教育思想端正与否的问题, 也是与辍学息息相关的问题.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提高劳

动者的整体素质,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教育思想端正了, 在初级中学积

极开展素质教育, 就可以有效地遏制初中在校生的辍学.

第二, 关爱 “学困生”, 建立 “教师帮教制度”. 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有困难的, 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为了控辍保学, 学校应给 “学困生” 更多的关爱, 建立 “教师帮教制度”. 要求每位教师结交几个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并提出 “厚爱他们, 相信他们, 鼓励他们, 既当老师又当朋友” 的教育原则, 要求教师通过谈心, 家访, 个别辅导等方法转变学困生. 同时, 要求教师参加学困生所在班级的各项活动, 参与班级管理. 帮教有记录, 有总结, 有学困生档案, 在期末进行帮教表彰活动.

第三,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开展各种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的问题, 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现状, 立足实际, 改进教法. 落实 “五个一点五个上”: 上课讲话慢一点, 黑板书写多一点, 课堂容量少一点, 爬坡幅度小一点, 教学效果好一点; 功夫下在备课上, 效果出在课堂上, 平衡出在辅导上, 成绩出在训练上, 宗旨落在育人上." 让学生通过点滴进步, 逐步树立自信, 克服厌学心理.

依据初中生年龄特点, 结合学生兴趣, 爱好和特长, 组织书法, 绘画, 音乐写作, 数学, 英语, 篮球, 足球, 乒乓球, 电脑等多种兴趣小组, 每天最后一节安排各种活动, 提高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对学校有依恋之情.

(四) 进一步扶持农村经济贫困的初中生

目前, 农村有一部分家庭因种种原因, 经济上比较困难, 每当开学之时, 拿不出钱或交不足费用供子女读初中. 当地政府部门一定要争取特别措施扶持他们上学. 一是必须坚持 “一费制”, 制止学校乱收费和搭车收费行为, 因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农村初中生的入学工作. 二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 要通过建立 “贫困学生救助基金”, 救助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 对贫困学生, 学校应减免一定比例的杂费, 书本费, 寄宿费. 对少数特困家庭的学生应全部免费, 避免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可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 “献爱心, 结对子” 活动, 救助失学少年. 同时, 财政, 金融部门可进一步放宽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五) 加强家庭和学校联系

由校长任 “家长学校” 校长, 各村选出一名家长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 家长学校坚持把提高家长素质, 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在期中和期末召开两次会议, 向家长汇报学生成长情况, 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到校座谈, 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 举办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参观学校或到班级听课,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总之,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控辍保学工作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的共同努力才有成效.

五 结论

(一) 洛南县初 2000~2002 届辍学人数多, 共计辍学 6629 人; 辍学率高, 在 23.72%~41.71% 之间.

(二) 初中生辍学原因复杂, 主要原因有: 厌学, 学习成绩差; 家庭经济困难, 父母让回家;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歧视后进生, 学校生活无吸崐引力; 现行招生及分配政策的影响等.

(三) 初中二年级辍学率最高, 初中三年级次之, 初中一年级辍学率低; 初中男生辍学率比女生略高; 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辍学率高; 深山区学生辍学率高, 丘塬区次之, 平川区辍学率低; 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辍学率低, 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辍学率高.

(四) 初中生辍学影响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 浪费教育资源, 影响社会稳定.

六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一) 研究对象

由于受时间, 人力等方面的限制, 本研究只选取了洛南县 32 所初级中学中部分辍学学生作为样本, 样本的广泛性不足, 数量也不大. 今后, 若能在取样的范围, 数量上有所改进, 将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内容缺少教师和辍学生家长等人的调查问卷. 如果以后能增加这些问卷, 研究将会更全面和公正.

(三) 研究方法

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比较简单, 加之贫困山区条件的限制, 未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统计运算, 若能用计算机为工具, 对一些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本研究将更为科学.

(四) 研究信度和效度

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途径, 力争使本调查研究援引的数据和情况真实可信, 调查的结果也有一定信度和效度, 但是, 由于初中生辍学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也许使一些被调查者会感到不安, 向研究者撒谎, 隐瞒真情, 以推御自己的责任, 这正是本研究的复杂性所在.

[ABSTRACT]

The present article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characteristics and bad influence of the dropping-out in middleschools of Luon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after the policy, “Make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universal” , was adopted.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s som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ropping-out.From the investigation, 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Poverty is the direct cause,while the main cause is that most of the dropouts are tired of schooling.And also some other disadvantageous factors make the rate of dropping-out increasing.For exanple, some schools put undue emphasis on forcing students to achieve good marks.The dropouts are mainly boys, the students of Junior 2, the students who cannot be up to the basic teaching standards, and those who live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ose whose parents lack education.The dropping-out not only is a was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ut has bad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steady society.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rate of dropping-out.The government should enforce the law, assume responsibility, increase investment, change the opinions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teachers’ quality and help the poor students.

注释:

[1],[2],[3],[4]. 陕西作家出版社,《商洛志》,2002 年 3 月第一版第 3 页, 第 7 页, 第 15 页, 第 21 页.

[5] ,[6]. 黄晓红.《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比较教育研究》,2000 年第 6 期, 第 76 页, 第 78 页.

[7] 赵宏亮, 史日江.《义务教育》,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1~13 页.

[8] 陈爱萍.《当前中小学生辍学的新变化及对策》,《德育报》2002 年 10 月 7 日第三版.

[9] 王淑军.《西部基础教育如何攻坚》,《教师报》2002 年 6 月 9 日第一版.

[10] 《2000 年洛南县学籍统计册》第 11~13 页.

[11] 《2001 年洛南县学籍统计册》第 9~11 页.

[12] 《2002 年洛南县学籍统计册》第 15~17 页.

[13] 徐坚成.《中国贫困县普及初等教育效率的估计》,《教育与经济》,1997 年第 4 期第 23 页.

[14] 李少元.《农村教育论》第 307 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版.

参考文献:

1 周卫. 《贫困中的期盼 —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12 第 1 版.

2 史江主编.《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1 提 8 月第 1 版.

3 李少元.《农村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第 1 版.

4 杨想森, 胡振坤.《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年 8 月第 1 版.

5 罗宏述主编.《教育政策法规》,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年 12 第 1 版.

6 杨丽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第 1 版.

7 魏华忠, 周仁来, 马健生.《教育统计与测量》, 辽宁出版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4 月版.

8 《基础教育改革论坛》,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9 赵宏亮, 史习江.《义务教育》,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第 1 版.

10 鲁洁.《教育社会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10 月第 1 版.

11 季诚均.《家庭教育学》, 南方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 1 版.

12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6 月第 1 版.

13 张巍, 谢维和.《班级作为 “初级群体” 的理论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年第 5 期.

14 郝克明, 谭松华.《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15 韩清林.《我国中小学生流失状况的分析与对策》,《教育研究》,1990 年第 2 期.

16 吴德刚.《中国全民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第 1 版.

17 贾晓波. 《中国家庭子女教育》,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第 3 版.

18 刘加庚, 宫玉新.《中小学生辍学的症结及解决策略的思考》,《山东教育》,2000 年第 6 期.

19 贾中仪.《加强领导, 深化实践, 踏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辽宁教育研究》,2000 年第 8 期.

20 黄宝山, 王占军.《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山东教育》,2000 年第 11 期.

21 金延春.《关于实质性解决 “控辍” 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辽宁教育研究》,2000 年第 8 期.

22 利文喜.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嘉庆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0 年第 1 期.

23 艾一平, 孟鸿伟.《中国部分边疆地区辍学情况调查》,《教育研究》,1995 年第 1 期.

24 《湖南省部分县, 市初中生辍学情况及对策的报告》,《人民教育》,1999 年第 12 期.

25 魏和清. 《关于南阳地区初中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情况的调查报告》,《河南教育研究》,2000 年第 6 期.

26 陈晓玉, 赵小兰.《农村孩子为什么厌学》,《中小学教育》,2000 年第 10 期.

27 贾国英, 卢红.《关于山西省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 年第 2 期.

28 徐坚成.《中国贫困县普及初等教育效率的估计》,《教育与经济》,1997 年第 4 期.

29 上海市智力开发研究所课题组: 《我国不同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进展情况及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中小学教育》,2000 年第 3 期.

30 武晓萍.《中国流失生状况及原因分析》,《人口学刊》,1997 年第 6 期.

31 夏鞍宁, 吴异光.《失学并不仅仅因为贫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 年第 2 期.

32 阎立钦, 曾天山.《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小学教育》,2001 年第 8 期.

33 王嵘.《贫困地区素质教育特殊性初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 年第 1 期.

34 曾国军, 牛玉发.《阜新市农村中小学 “控辍” 情况调查报告》,《辽宁教育研究》,2000 年第 8 期.

35 杨念鲁, 韩民.《我国小学, 初中学生辍学和留级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91 年第 3 期.

36 丁伟红编译.《美国解决流生问题的新办法》,《以海教育科研》,1990 年第 6 期.

37 王淑军.《西部基础教育如何攻坚》,《教师报》,2002 年 6 月 9 日.

38 端木.《不仅仅是教材问题》,《中国青年报》,2002 年 11 月 27 日.

39 储召生.《也说辍学的原因》,《中国教育报》,2001 年 8 月 6 日.

40 刘纯, 刘俊凤.《这样的教改受欢迎》,《光明日报》,2001 年 3 月 31 日.

41 陈爱萍.《当前中小学生辍学的新变化及对策》,《德育报》,2002 年 10 月 7 日.

42 金忠明, 葛大汇, 唐安国.《50 教育问题纵横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第一版.

43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第一版.

中国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近 20 年,但农村基础教育却一直走不出 “贫困” 的阴影。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

(一)教学设施残缺不全

山东省是通过 “普九” 验收较早的省份,农村中小学已经消灭了危房,从其经济实力来说,教学条件也应比较完善。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不少农村中小学都是靠拼、借、凑通过的 “普九” 验收,验收完就将借来的计算机、图书和其他物品还给了别人,除了搬出 “危房” 以外,学校的教学条件与 “普九” 前并无多大改善:教室内没有暖气和电扇,图书室缺少图书,实验课缺乏器材,没有语音室和多媒体。这种教学设施残缺不全的状况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得农村基础教育逐步步入困境。

(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

据调查,从 1994 - 年到 2004 年十年中,分到山东某县杨庄乡中学的中师毕业生仅 16 人,师专毕业生仅 7 人,本科生一个也没有。同期,该校教师有 11 人退休,4 人调到乡教委,17 人调入县重点中学,8 人应聘到县城的私立中学,1 人考上研究生,综合起来,杨庄乡中学教师在十年中减少了 18 人,并且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

师资流失并非个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杨庄乡中学所在县从 1996 年到 2004 年,先后有 160 多名农村初中教师流入城镇中学和私立中学。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 2001 年一年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减少 1.3 万人。

(三)学生辍学数量增加

近几年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德州某乡镇中学,2002 年在校生人数为 560 多人,毕业生 220 多人;2005 年该校在校生只有 70 多人,毕业生只有 15 人。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现象,2004 年武城县的 17 所乡镇中学毕业生数不足百人的有 2 所,2005 年则变成了 6 所,更令人吃惊的是某学校毕业班有 7 名教师,却只有 1 个学生。

据调查,学生的流失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因家庭变故而辍学。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父母死亡、离异、疾病、破产等意外变故而

导致孩子不能继续接受教育,被迫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这种情况在初中和小学都有,但占的比率很小,只有 8%左右。

第二,因自己不愿继续学习而辍学。这种情况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或严重偏科感到升学无望而辍学:二是受网络游戏等吸引而退学;三是认为读书无用而退学;四是因为丧失学习兴趣而退学。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初中,但占的比率较大,能占到全部学生流失总数的 40%左右。

第三,因对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而转学。这种流失的方向主要是县城的重点中学和办学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这种情况在小学和初中都有,并且占的比重最大,占全部学生流失总量的 51%以上。

教育对象的大量流失,使得不少学校濒临倒闭,也使那些经济困难而无法转入私立学校,也无法到重点学校就读的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恶化,同时也加重了农村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教育经费是令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长郁闷的话题。在笔者亲自调查的 37 所农村中小学中,从 1999 年到 2005 年 6 年间,得到财政拨款的学校一所也没有(工资除外)。不仅如此,各学校还要从收取的杂费中拿出一部分上交乡、县教委,剩下的要承担校舍维修;教学用品、实验材料、教室取暖、水电费、环保费、试卷印刷等十几项开支。经费的紧张导致许多学校举步维艰,—不少学校的玻璃坏了都不舍得换。据调查,不少地方的 “普九” 欠款被推给了学校,而学校根本无力偿还,好多学校多次被债主封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的根源就在于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目前,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拨款占 2%,省级财政占 11%,县级财政占 9%,三级财政加起来 22%,剩下还有 78% 的缺口留给了乡、镇”’,但乡、镇也无力支付。

(二)城乡差别加剧导致教学骨干流向城市目前,我国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同一地区、同等级别的城乡教师工资收入差距达 2 倍。据某县的张局长介绍,由于县财政收入较低,教师的工资并未足额发放,这些老师每月的收入尚不足 500 元,实发不到 400 元。该县某乡镇中学的小崔老师告诉笔者,他在乡中学已经教了 11 年学,工资收入只有 630 元,不但没有奖金和补贴,而且几乎每月都有扣款。而他的同班同学在县城中学,工资有 800 多元,还有课时补贴和奖金,在德州市里的一个同学收入更高,工资奖金达 1400 多元。他说,乡镇中学这样的收入水平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如果不是顾及老人和妻子,他也早就到县城中学去了。

城乡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差距的逐渐拉大,致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单向流动越来越严重,“村里的老师往镇上走,镇上的往县里走,县里的往市里走,市里的往东南走。”

(三)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 “读书无用论”

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和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内容,使 “升学” 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农村基础教育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思想观念更新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以外,不能从思想、观念、技术和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以至于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 “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并为此受到乡邻们耻笑,再加上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一些农村大学毕业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干部,连固定单位也找不到了。但农民送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铁饭碗”,如今这个期望落空了,于是,农民们更加觉得“读书无用” 了。

(四)政府和教育部门政策的不当倾斜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举步维艰

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理论上,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都具有同样的地位,都属于由政府投资、举办和管理的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从校舍、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应得到同样的待遇,但在现实中,这些平等却都成了难以实现的神话。目前,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各县市的重点中小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甚至支持下下,在办学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在人力方面,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县城重点学校,除此以外,重点学校还可以在全县范围内选拔和抽调骨干教师,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县市都在进行乡镇中学教师的进城选拔考试。在物力方面,当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仍在没有玻璃、没有暖气、没有日光灯的危房中坐在自己带的课桌前跺脚、搓手的时候,县城重点中学的学生们却已经拥有了标准语音室、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甚至塑胶跑道。从财力方面,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已经多年没有得到过除工资以外的任何财政拨款,却还要把收取的学杂费的 10%-20% 上交乡、县教委;而县城的重点中学却可以得到为数不少的财政拨款,并且还可得到许多社会捐赠。在政策方面,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任何学校不得招收高价择校生,但县城的重点学校却利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下,通过 “国办民管”、“股份制”、“校中校” 等方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量招收全县范围内的高价择校生,使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大量外流、学生素质下降,导致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室闲置、师资浪费,既浪费了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教育资源,又人为地加重了农村子女的教育负担。

三、农村基础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

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那么如何使农村基础教育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观念

在有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教育始终是一个累赘,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常言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有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教育投资大、见效慢,不管花多大力气也不能给自己带来政绩。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曾是各地政府官员的口号,但他们口惠而实不至,尽管这与地方财力普遍不足有关,但也与地方官员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目前,在各地县乡村领导中流行着两句口头禅:“要想富,先修路”、“一公交,二财贸,若有余钱办学校”,不少地方官员热衷于修广场、建雕塑,却舍不得向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德州某市的 76 所农村中小学连续 8 年没得到一分钱的财政拨款,县政府却筹巨款拓宽街道、修建花园,并投资 1000 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城市中心广场,仅广场中心的一个雕塑就花了 30 多万元。这种重经济、轻教育的现象绝不是少数,而是不少政府官员的共同观念。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高呼着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 的口号,把政府办教育的责任 “顺理成章” 地推给社会和老百姓。“国办民营”的有之,中小学 “股份制” 的有之,利用国有资产办 “校中校” 的也有之。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能否走出困境,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观念改变是一个关键。

(二)改变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重要前提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的增长,同时也要改变投入的支出结构,特别是各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包括城乡比例、东西部比例、基础教育与中高等教育比例。

在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上,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在美国,中央、州、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为 6.2:48.3:45.5; 在法国,中央政府则分担了 68.4%,而在我国,中央财政仅负担 2%,省地负担 11%,县级负担 9%,乡镇负担 78%左右。而中央和省级财政能力比地方和基层政府强得多,所以要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问题首先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力度。

就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很小的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统计数字显示,2002 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 5800 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 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 40%; 占总人口数 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 23%的教育投资。

为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状况,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比例关系,使教育经费投入在区域上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比例上向义务教育倾斜,在农村义务教育和城镇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上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使农村基础教育走出困境。

(三)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以往,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多是造房子,但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师资力量匮乏。要改变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乏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之能达到甚至超过城镇同级教师的工资水平,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第二,设立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教师特别津贴,对到这些地区的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和人事制度方面的照顾提高这些地区教师工作的吸引力。

第三,建立教师援助计划,指派城镇教师定期轮换到农村执教,充实农村的师资力量。

第四,建立农村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由国家出资让农村教师定期到师范院校培训、到城镇学校观摩,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改革教育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改革,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提高其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建构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课程。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情况,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出发,充分挖掘本土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将本土文化中的生产知识、地理环境、特色工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礼仪等编入地方本土课程,并把普及生态伦理学知识作为本土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将法律、民主意识与农村本土知识、本土事例相结合,让本土文化进入课程,消除学生与课程、教育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本土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要遵循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的原则。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统一课程,目标是未来公民的共同素质,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的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并依据当地的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本土课程则是以本土文化为主体、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行编—订的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本土课程,它们在培养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但国家课程是从宏观需要出发制定的,省一级的地方课程也对非主流文化关注较少,而本土课程生动、细腻,与本土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紧密,富有本土情感,学生可以边学边用,能迅速体会到求学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对学校教育的信心,能有效地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06 年 08 期

知乎用户 方建华 发表

教育资源越来越不公平,一切资源都身向城市靠拢,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他们接受教育资越来越少,好的老师都被吸引到了城市,他们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在未来他们将找不到工作,他的工作将会被科技取代,工厂不需要他们,房地产不需要他们,他们未来将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他们都成为了留守儿童,被爷爷妈妈带大,他们感不觉到父母的爱。他们感不到家的温暖。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谁有近五年官方权威的出生人口,高中毕业人数,参加高中人数的准确数据?

知乎用户 王德超 发表

=======================

围观了一周补充:有很多回答让人哭笑不得,很明显答者都没有做过调研,不了解乡村现状,却夸夸其谈,何来自信啊?

=======================

先说一下个人情况:云南乡村支教两年,之后做乡村教育项目一年,都是基层经验。

对于此文有以下观感:

  1. 数据调研很好,很大程度展示了中国整体乡村儿童的情况。(高速发展的中国,3 年一大变,主流话语权掌握在城市群体手中,对于基层已经只有想象,缺少这种调研。)

  2. 不能认同的是结论,仍然在寻找 “银弹”,尤其是妈妈和奶奶差别论。(乡土各地差异甚大,仅以个人经验来看,我们目前云南和山西两个区域的乡土教育问题,几乎是两个社会形态的差别。)

3. 数据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整体的数据只能展示整体的发展状态

中国不能同类比韩国美国,多个不同地区的城乡发展状态,是数据不能展现的。比如云南和山西的两个村庄,堪比土耳其和泰国的差异程度了:

A 云南,边境城市山区,茶马古道村落,学生 3/4 留守儿童,地区赌毒情况严重。学校国家扶持力度大,近年村村通,新政策下,山区教师薪资在 3 年内上涨到平均 5000+。

B 山西,中原城市山区,唐代古驿站村落,学生家庭结构大部分稳固,村庄交通方便。学校生源近年不断减少,城市化进展中地区资源被城市吸走,教师薪资 1200,导致每学期都在换教师。

所以一个解决所有难题的 “银弹” 也就不存在

最后,还是强调这些调研的数据确实很棒,如果能把各地区 “水面之下” 的因素挖掘出来,大概能得出更务实的结论——因为看似平静的村庄,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现状,那些角落里的地下赌场,吸毒者,买卖婚姻的,都是数据看不到的。

当然,其实很多方法不妨都开展,这样一个大国,教育的改良,是要几代人,千万人努力才能完成的吧。

各位,坐而论道易,起而力行难。

希望此文,能引起更多人关注,更多人投入到教育中来。

知乎用户 小狼​ 发表

我一直认为在 2010 年前后有两件事该做,一件是放开计划生育,一件是把义务教育继续提高到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哪怕是职业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都是不一样的。

初中的知识量,只能去掉所谓的 “不识字” 的文盲,但是不足以构建一个基本的逻辑思维体系。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多的时代,只有初中文化,等同于认识大部分字,却看不明白内容,很容易就被误导,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高中的知识虽然大部分是为高考准备的,但是依然可以构建一个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对社会,国家,历史,人生有个基本认识,我们回望自己的人生,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发现,初中毕业时自己还很幼稚,而高二高三时已经有不少想法和工作后逐渐成熟的自己基本一致了。年龄带来的经验和青春期发育是这种改变的根本,而高中学来的知识体系则是自己思考的工具。

现代社会随着不断发展,初中文化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了,虽然在生活中很少用到高中学来的历史物理知识,但是这些取自科学史里最精彩的部分却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增强他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中国正发展到一个很关键的阶段,是走上宽阔大路平稳前行还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除了政治经济上的不断改革,人民的基本素质和人口结构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现在是 2017 年,离第一个 100 年目标已经非常近,而人口素质和结构的阻碍已经开始显现,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知乎用户 超电磁炮吕青橙 发表

据我个人的了解,越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家庭,(家长)越崇尚读书无用论。

反过来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家庭倒是有不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问题是现实又迫使子女不得不辍学打工。

对于前者而言,你鼓动他孩子上学是杞人忧天狗拿耗子;对于后者而言,你鼓动他孩子上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知乎用户 Wenkan Photo 发表

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上中专职校是比上高中更有面子的。

为什么?因为上高中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以后上大学。如果你上不了大学,3 年高中白读不说,出来也没有工作的技能,还不如上职校。

那么现在大学扩招了,虽然高中生考不上大学的少了,但各种咸鱼大学生没有出路的新闻却多了。因为大家对大学生工作的期望还是跟以前一样……

所以要解决的不是那 60% 的人上高中的问题,这些人就算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出来也得不到回报。那为什么要浪费这些时间和金钱呢。还不如早点职业教育学习工作技能吧!

除非有一天大家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改变了,那才有意义。

斯坦福的人土豪学校呆太久了怕不是失了智。

知乎用户 卡拉迦迪斯 发表

所以才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城镇化、城市化

在城乡人口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76750 万人,占 55.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0599 万人,占 44.12%。同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10193 万人,乡村人口减少 6816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6.20 个百分点。2010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 28584 所,比上年减少 1177 所;招生 1706.66 万人,比上年增加 7.80 万人;在校学生 4677.34 万人,比上年增加 36.43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2.5%,比上年提高 3.3 个百分点。其中:
  全国普通高中 14058 所,比上年减少 549 所;招生 836.24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0 万人,增长 0.71%;在校生 2427.34 万人,比上年减少 6.94 万人,下降 0.29%;毕业生 794.43 万人,比上年减少 29.29 万人,下降 3.56%。
教育部:2016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2.7%_新闻频道_央视网 (cctv.com)
2016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7.5%,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

2016 年比 2010 年 城镇人口升高 6.2%,高中阶段入学率升高 5%……

知乎用户 辽蝉私奔 发表

很多答主都忽视了一点。这个演讲的一个重要的讨论基础,是中国的产业升级。

演讲者也提到了,越南正在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今天东南亚跟我们抢制造业工作岗位,明天就是拉美,后天就是非洲。这种岗位的数量不会永远都和现在一样充裕。等初中毕业直接工作比上高中划算的时代过去了,人口红利吃完了,低教育水平的人上哪儿去?

演讲者反复强调上学获取的能力是什么?阅读能力,而非专业知识。阅读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会变,产业升级需要一批能快速学习新的劳动技能的人,学历和学习能力正相关。这些道理我觉得按照知乎 er 的水平应该都懂。然而翻了几个回答,简直呵呵。

知乎用户 一克拉的智慧 发表

村子里的女孩子,很可惜,没有一个是读到初三的,我妹妹成绩太差被他爹追得叫 “救命”,如今在镇上开了一个炸鸡店。

大我两岁的邻居家哥哥,高中没考上还坚持要读,他爹不同意,想让他当兵,满田埂追着他跑,他跑不过,就跳进了村边的河坝里,他爹吓得不轻只得同意他读了个中专,如今是电子厂的车间主任。

前两周,我去腊梅的店里理发,因为常客,她跟我聊她女儿上的这个乡村医生的事。

腊梅:中考填志愿之前,班主任就提起过这个乡村医生培养的志愿,每个市都一定的名额,毕业之后能分配到乡村卫生院工作。起初我们让她报的,按她当时的成绩,未必能考上好点的高中。

腊梅:她当时不同意,感觉不上高中跟其他同学比起来差了一截。

腊梅:后面她中考分数够县二中,我们也交了学费,去军训了一个星期,不想上了。我们想,高中压力大,起早贪黑的,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就让她继续报了这个乡村医生。学费也不要了,万一她哪天后悔,还能回来继续上高中。

腊梅:毕业之后,她们三年有两次机会考职业医生助理证书,她们能考,一般护士不能考。她要是能考到,我们找卫生局的亲戚帮忙说不定就能进县里面医院;考不上也能到村里面当个赤脚医生,也很舒服。

腊梅:她们课程很简单,下午三四点就下课了,班主任说这里就是半个大学。

腊梅:英语老师普通话比她还差,口齿不清还带方言,基本上都是学过的单词。

知识能改变命运,为此无数的孩子走出了农村,但是,

有多少人返乡做回了农民了?

我们村里,除了父辈,没一个是种田的。他们眼里,种田就是没有出息

学习改变了认知,人也产生了惰性。

中学时,我曾经尝试去摇那种老式的手扶式拖拉机,两圈就害怕,怕摇把抽不出来甩到脸上。我见过大伯凿田时不小心将小腿卡在旋耕机里满腿是伤的被送去医院的情形,很是触目惊心。我父亲说的最多的就是,考不上回家种田。我选择了好好读书。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没读过高中,留在农村种地的孩子,我们才有机会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不被饿死。

同时,我觉得他们也会成长为吃苦耐劳的父辈,就像像我们的父辈一样,

清晨一块地一块地打农药,半夜一亩田一亩田地灌水。

而我们不应该只是坐着码字大谈返乡情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所有人来看,中国每一届有 50% 的人没上高中,和 63% 没有显著差距,不用特意强调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说实话,不上高中的原因很多很多,没钱是很大的原因,为啥呢?因为你只要有钱,起码读个高职大专,甚至再转本,反正有钱肯定不是问题,除非真的一点不想读书了。

想想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说 2020 要实现普及高中教育,也是搞笑了。

我跟大家讲,小孩子不上学就好比社会上失业的无业游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在其他论坛看了这个帖子,正想高谈阔论一番,却发现老哥所说尽是空中楼阁。

(我的关注点不在后半篇,后半篇是他的论文,单独拿出来完美无瑕无可指谪。我在质疑前半篇的两部分之间和其与后半篇的递进关系,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注意读【是 2010 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后面的这张图,除了 10 年人口普查 40-50 岁所对应的一个阶段导致的历史的倒车,中国的中高等教育率一直是向阳的。这导致作者所渲染的 “你们教育意愿不高,教育成果辣鸡” 实际上嘿嘿嘿。

或者把作者渲染的比率低换算到实际人口数上。这图原本是讲男女出生不平衡问题的,我仅以男半边划拉一下作为示例。图上有很多错误,毕竟是找了几个典型点拟合画出来的。

担心教育?担心个屁教育。用劳动力的名义随手一划拉就把明天的太阳踢出评判范围了。适龄人群至少接受高中教育的绝对数量和占比都是稳步上升的,连那段反智时期的数据都是人口波动导致的反常变化。

这么担心来担心去,不如想想空巢老人、城市中心化,还有计划生育(二胎)保劳动力数量的问题。城镇化也在不断进行中,很多农村孩子口径上已经可以被统计为城镇孩子。要考虑该文所 “担忧” 的问题,还是等新生儿数回上来了,城镇的教育资源又不够了,再想怎么操作吧。


两条被删除的评论我补一下其中一条。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and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infant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rural China

就屁股来说,该教授后半篇只是在诠释他自己的论文(营养对 0-3 岁婴幼儿的影响),典型的 “你有病,我有药”。谁有病?

一个很简单的类比。- 什么,我有病?- 你有 4 因此推得你曾患有 321,所以需要 A 来治 1。- 哦哦哦,不对呀我没 4 呀?- 我可是教授,我说你有你就是有,来,收 A。

学术大牛?放… 你胡说…,自己的屁股坐得正的一逼,为了推广自己的结论,夸大威胁,粉饰数据。同行评议过的是他全文的后半部分,但我们都看出来他前半段是放… 你胡说… 了,还有必要顺着他思路角力吗?

知乎用户 柳桢的笔记本 发表

又到了经典的亮图时刻。

我国高中生数量在 1978 年达到高峰,随后一代人被赶出高中,大量农村高中解散。

直到中国加入 WTO 前后,获得世界市场准入资格,才激发了新的高中生数量增长。

而且可以看到改开后,大学生和高中生数量基本保持相同比例增长,也就是说高中生增长是为了给城市大学和城市工业发展 “掐嫩芽”,是一个全面支援城镇经济的结果。

与此同时,就是农村本身被抛弃。

当然现在网上有一堆 “爱农分子”,大骂前三十年,大骂工贵,怒赞改革开放。

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对农村最残酷的剥削开始于 1985 年,对农村教育最残酷的打击,开始于 1978 年。

接下来如果中国不能打破欧美集团封锁,产业链一直维持在中低端,那么只能迫使如中考五五分流,大办职业教育等人为压制公民教育水平的政策大量出台,以维持中低端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没钱没势的孩子,会成为前 50%,还是被城镇子女分流下去呢?

知乎用户 记取小窗风雨夜 发表

这个问题,确实是问题,是贫富差距导致的问题,但是若仅仅从宏观上来说,没有那么严重。

中国初中毕业后,上大专以上学校的是 50% 左右。

欧盟是 30%。

那么欧洲人干嘛去了呢?

职高。

知乎用户 不打诳语谜语人 发表

没看文章,因为看了标题就不想看下去了。

理由就是现在的现实就是差不多同样比例的成都孩子也没有机会上高中(貌似成都高中入学率也就 35% 左右,其他都要分流到职中),成都现在上高中的难度已经甚于上大学。很多成都家长不得不把自己的学渣孩子送到都江堰甚至雅安去上高中。从高中入学率这个角度真看不出来有啥城乡差别。

知乎用户 Gator 发表

关于大脑发育那部分,很可能是错的。虽然大脑发育确实在 3 岁以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但是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和出生前决定的,出生后的教育的影响有多大是个问题。

这个需要神经学和解剖学方面的证据支持。而且人的大脑发育期相当长。大多数人是记不起三岁之前的事情的,那时候人的大脑远未发育成熟。

此外,很难说幼儿早期人为教育就一定比自由活动更有利于大脑发育,这个需要对比实验。因为大脑发育受环境复杂度的影响,环境越是复杂多变,大脑就发育得越好。幼儿大脑在复杂自然环境中是受到的刺激很可能大于人为教育。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只是整体智力的一小部分。现代人的语言、认知能力肯定比几万年前的智人祖先强,但是人均脑容量其实是下降的。

实验表明:有丰富同类交流,有多种玩具,环境变化丰富的实验室老鼠,其大脑发育水平显著好于单调环境下独自成长的实验室老鼠。但是它们的大脑发育都显著差于野生老鼠。

知乎用户 园客​ 发表

这篇文章可能从数据到结论都有问题。简言之,文章将实际情况危言耸听了,并得到了错误的结论。下面用市面上可靠的数据进行论证:

首先,参加高考的群体可认为是已取得高中学历的人群,而每年参加高考人群中的往届生和每年放弃高考的应届生人数差不多(属于一个数量级的,都约等于参加高考人数的 10% 左右),因此,可以简单的认为 “当年高考人数≈当年高中应届生人数”。

根据官方数据,2017 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 940 万。

然后,近似的认为,参加 2017 年高考的应届生为 1999 年出生,根据官方数据,该年全国出生人口为 1917 万人。

因此,可以认为 1999 年出生人口中,具备普通高中学历的人群占比为 940/1917=49%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个 49% 就说 1999 年出生的人中有 51% 只有初中文化,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初中毕业之后并没有走念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路,而是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那么这部分人群是多大呢?

如果说按照官方数据,到 2015 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 2250 万人,那么可以粗略的认为,在 2014 年,有 700 万多的 1999 年出生的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普通高中,而是进入了职业教育学校继续学习。这部分人占比约为 700/1917=36.5%

而高中同等学力即包含了普通高中教育,也包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因此,这位经济学家偷换了一个概念,将 “高中” 与“普通高中”划了等号。事实上,真正只接受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甚至更低)的人群应当是 1-49%-36.5%=14.5%

而这篇文章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是中国六成的年轻人都只有初中文化,毫无疑问,这与现状相去甚远。说作者危言耸听毫不为过。

另一方面,文章得到的结论居然是让母亲回农村。这就有点儿 “何不食肉糜” 了。没有母亲在城里打拼夯实经济基础,别说教育,下一代的生存都要成问题。饭都吃不上的时候,靠妈妈讲故事能不辍学么?

知乎用户 图灵 Don 发表

@Rui Ruan

对文章逻辑概括:

① 高质量的劳动力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的高质量劳动力缺乏。
② 然后重点部分,缺乏的原因是中国农村家庭对婴幼儿的教育投入太少,以至于他们的智力发育缓慢,无法应付高中及以上教育的要求。
③ 而对婴幼儿教育投入太少的原因是这些家长不知道如何投入,而并非不想投入。
④ 所以解决办法是教这些家长如何养育婴幼儿;并且教这些家长养育婴幼儿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最后呼吁中央政府增加对农村家长的培训投资。

这个逻辑有没有问题呢?逻辑没有问题,但是不太了解中国国情。

① 第一个问题,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仍存在争论,这里不细谈。

第二个问题,高质量劳动力决定经济发展?可能正相反,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需要高质量劳动力。产业决定就业,对中国几亿人就业的农村小农经济、房地产农民工、制造业中的富士康工人来说,初中学历足以应付,上大学、研究生就是浪费。中国过去几十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相对低端。

而产业链攀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企业对技术研发、品牌零售人才需求多了,高学历人才价格自然上涨,会反馈到人才市场。程序员个个月薪两万,供不应求,你还怕没人做程序员?

第三个问题,中国高质量劳动力缺乏?文中定义高质量劳动力,用的指标是学历。那么我们就说学历。不同的是,他说的是相对比例,我要说说绝对数

实际上,中国 77 年恢复高考之后到 2017 年,累计培养大学生已经超过 1 亿:1977-2014 年,中国共培养了多少大学生(包括大专及本科以上)?

这什么概念呢?这是韩国人口 2 倍,超过德国人口,几乎相当于日本人口,是美国人口的 1/3。印度就不用比了,数量级差距。

中国大学想要生产更多大学生,没问题,关键是生产的大学生往哪放?有没有足够的产业、企业支撑就业?媒体每年都在谈史上最难就业年,政府拼了命保 GDP 创造就业,可都不是虚言。

大学毕业,怎么算也算高质量劳动力。中国这 1 亿高质量劳动力进入市场,和高科技产业企业对接,直接就把很多西方科技人才饭碗抢了。你想想中国要是再生产 1 亿、2 亿高质量劳动力出来,再创造几十个华为这样的公司出来,500 强排行榜该怎样变化?全球格局将怎样变化?西方国家该有多恐慌?

不用多了,再生产 1 亿大学毕业生(10 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再生产 2 亿…… 难以想象……

② ③ ④ 需要注意有个问题:留守儿童。对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来说,父母远在他方,可能过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教育投入少?是的。但你不能强求,因为打工求生存是第一位的,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只是生存需求满足之后更高层面的需求。

第一财经有篇文章关注的问题类似,也是谈农村幼儿认知落后:人口隐形危机:逾 50% 农村幼儿认知滞后

当时我谈了这样一个思路:

中国落后地区儿童,退后十几年,大多还面临能否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温饱基本解决了,所以关注点上升到认知发育等层面,相比之前已经是很大提升。

饭都吃不饱、可能被饿死情况下,你会跑到当地谈认知发育?就像非洲穷国儿童,首要问题是吃饱饭、活下来,认知发育是否正常、心理是否健康,那是经济基础巩固后的上层建筑。

横向对比,中国一线城市儿童已经享受到了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英语计算机钢琴绘画,小时侯就能出国。落后地区儿童有的还刚刚吃饱饭,不会英语不会计算机不会画画没见过钢琴,怎么比?没法比。

你说贫富差距也好,地区差距也好,认知差距也好,都对。中国上一代人,小时候同样有这种差距,而且大部分都农村人后代,认知发育落后。现在城市化率超过 50%,下一代大部分都将是城市人,所以整体看,差距在缩小。

问题是存在的,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转自我院最好的经济学教授——陈玉宇老师,务必注意声明出处。
-———————————————————————————————————————–
“…… 他不知道中国一夜之间从他描述的状态变化了,这里一夜是十年。
他用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说中国受教育水平低,不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啊。
记住下边我给的数字,猜测中国前途就够了:
中国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1963 年出生的人是百里挑一。1970 年是百里挑 3。1980 年出生的人是百里挑 7。真是一个低级能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啊。
然后呢?
1990 年出生的人受高等教育,是百里挑 25。2000 年出生的人呢?是百里挑 50。自今以后,大学每年扩招百分之二,那么 2015 年出生的人将有 70% 读大学。
罗斯高同志,强调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不够,包括贫穷地区,是尼古不化,是不看趋势。
真正的问题是,有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就是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否就自然会导致经济增长?答案是,no.
前苏联教育水平很高,没增长啊。
正如大量的资本投资,给非洲大量援助,大量建设,没增长!
人力资本投资,也不是那么乐观就会带来增长。
非洲的人力资本在过去五十年有长足进展,但是增长呢?美国一战前,也没几个大学生,也没几个高中生。
中国当务之急,是要丢掉工程师主义,丢掉计划思想,丢掉知识的僭妄,要学会尊重习俗传统民间力量,尊重有秩序的市场力量,让人们乐意投资并有回报,用好我们即将拥有的全世界最丰富的九零后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大军。
受过高等教育,不在市场引导下去创造,只想分好蛋糕,只想政变公义与否,只想宏大叙事,就不乐观。”

知乎用户 西域明珠 发表

我就农村的,小学毕业时,班上共 44 人,初中毕业时,估计有 70% 以上没读高中,有的出去打工去了,有的在读技校,高考考上本科的不到三人,我是最好的,考了个普通一本。现在呢,我算了下,这些人当中收入比我高的人至少有十几个吧,这些人当中有做生意的,有做销售,有学技术的还有跑长途运输的。这个社会,只要肯努力,肯上进,日子不会过得差!!

至于进入上流社会,这个对于一般人而言,基本没希望的

这个问题本身应该让农村出来的人谈谈更好,但是我看了这么多回答,感觉基本是城里人在回答,我怀疑他们根本就没去过几次农村,也很少接触农村的人,完全是书生之见,纸上谈兵!!

知乎用户 陸杭​ 发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连全国高中数量和质量数一数二的北京也只有六成左右的初中生能上高中。

知乎用户 yilin wang 发表

首先,我非常敬佩罗斯高的这一研究。但我不喜欢罗斯高的论证方式,当然,我理解他的无奈。

罗斯高的问题在于,他试图用逻辑证明来取代道德证明。事实上,用逻辑是证明不了道德的。

他通过无懈可击的调查方式揭示了,在中国,农村地区居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贫血,25% 的孩子近视了没有办法配眼镜,33% 的孩子有寄生虫,显然,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是很困难的,很难进入高中学习,而且,中国的中考淘汰率很高。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中国有大量的孩子处于苦难之中,然而并没有人给他们施以援手,尽管这种援助代价并不大。

罗尔斯的研究到此就应该结束了,继续做进一步的逻辑推演是很危险的。罗斯高可能看到了人们道德上的无动于衷。他不得不试图从逻辑上证明:人们因为道德上的麻木,对中国农村儿童的苦难视而不见,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比如对国家发展不利。

那这个逻辑就可以反驳的地方就多了。这个回答下很多人的反驳在我看来逻辑就非常严密,闪耀着人类的理性之光。

比如有匿名答主就说,中国的初中生都很牛逼了,他们的数学水平可以去参加美国 GRE 考试,你让这些初中生去读高中有意义吗?君不见,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你让这些孩子读了高中又能干啥?政府援助本身并不能有效改变贫穷人口的状况,很多工作并不需要高中生来完成,谁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一定要高中生?什么是中等国家陷阱在学术上还有争议等等。

这些反驳,虽然从道德上毫无价值,逻辑上也大多狗屁不通,但至少可以把水搅浑,给人们带来思想混乱,这是近年来环球时报,周小平之流常用的路数。

其次,罗尔斯先生的逻辑还是试图为大家展示一个悲惨的未来地狱图景(中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试图唤起人们的良知。但从实践上来看,基督教存在几千年了,还是有相当多数的人是不害怕地狱的。比如,你现在问问朝鲜政府,研发原子弹和让国民吃鸡蛋哪个重要?他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而且他们也能给出很好的逻辑证明:没有原子弹保护,国破家亡,国民面临的就不是营养不良的问题,而是做不做奴隶的问题。没有原子弹,就没有和平的发展环境。对于知乎上的已经跨越中等收入的小资来说,他们哪里管洪水滔天。更多的大学生可能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让人民接受教育,本身就是危险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公知再臭,也有一个知字,你懂的。

第三。罗尔斯的逻辑的确有滥用理性的危险,这可能导致另外一个地狱。在一些社会工程师看来,既然农村家庭不能很好的抚养后代,从而危害了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应该剥夺农村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建立儿童集中营,由国家完全担负起照看儿童责任。知乎上就有伟大的社会工程师提出过类似方案。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种做法会导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最后,还是要向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致敬。他们一个发现,道德的热情或许比理性更重要,因此中国人需要治疗的最重要的疾病是麻木。另一个人则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理性是有界限的,滥用理性是最大的不理性。

知乎用户 shantaram 发表

链接不知为何,被删除了。。。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根据自己的经历,说一下我所成长的现状吧。

我所在的地区在陕西关中地区。是典型的关中农村。典型到,嗯,白鹿原就是我们那里的地区。

初中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乡镇就一个初中。全县一共大概 15 个初中。我当时成绩,基本是年级前两名。以我当时的见识,我觉得,平均下来,我的成绩能在全县 30 名左右。

然而,初三的一次全县统考,第一次打破了我的认知边界。我成绩排在 200 开外。

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县城的一所初中,全县前 200 人里,它有至少 150 个。

这只是乡村和县城的差距………

上了北京某 211 大学后,宿舍 6 个人。其中一个是北京孩子。他是成绩最差的。这个最差,只是指高中成绩。他的高中,高三理科 250 人,他从来没有进过前 200。永远都是倒数 10%。但是高考他上的是 211。

他说前 100 的,要么提前录取到清北,要么被美国大学录了,要么就是自己考上清北。。。

这是西部县城和首都的差距。我们高中 2000 人,前 10% 能上一本学校就不错了。首都的高中,40% 上清北甚至更好的。

毕业之后工作认识了一位同届的老乡。中考和我分数一样。我们都是 565 分,满分好像 720。不同的是,我在县城上的高中,他去了省会城市的最好的高中。。三年后,他上了清华。我想,这不止是我和他的差距,更多的是,省会和县城的差距。。。。清北每年在陕西招 200 人,180 人被省会三个高中包揽。

再回头看,我其实算是小时候学习挺好的,才一路走到了现在。但小学和初中同学,上高中的大概有一半,高中上大学的,又是一半。大概只有 2 成的上了大学。包括专科三本。

我觉得吧,教育资源的差距,只是一个缩影。

诚然,这和家庭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忘了说我的家庭。爷爷当过本村小学的校长,父亲当了快 20 年的小学教师。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认真看完了这个教授的演讲,【我是非常赞同和感谢他做的研究的】,所以我要反对大部分答主●●●

大部分答主的所谓支持数据不支持结论,而演讲里所谓的结论是什么,也不过是 " 中国有可能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而已——没看视频之前我以为结论是唱衰中国甚至反华呢!

这个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村在育儿、在教育上的非常落后的现状,而视频里中国城市则与欧美同步。【城乡二元是我一直所谴责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谴责的原因!】

知乎里上到博士硕士的各位我发现并不具备很好的同情心,甚至有点刻薄。

一个人从 0 到 3 岁的落后,持续的落后当然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里面特别提到了很多孩子没有营养,上课没眼睛,肚子里有寄生虫,妈妈不会给他讲故事…… 等等等等的细节

我觉得一切都有的你们不能理解!也没有同情。

一个人发展不好对一个人一生都是问题,4 亿人发展不好当然对国家就是问题。这是不需要怀疑的结论。

现在在农村失业的问题就很严重,将来那些工厂都走了,那么多没技能的人又去哪里就业呢?

就是人家上网去直播、喊麦或者卖丑、被骗去传销都会得到你们的嘲笑……

对,就是嘲笑

可能你们觉得自己很高贵,你们的命运应该跟他们不同不然你们干嘛去?可能你们甚至还羡慕体力劳动者的工资比你们高……

但是面对一个中国可能因此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结论,需要急于反驳吗?

【沉默的大多数又被你们代表了!】

中国难道就不存在沉默的大多数吗?你们能代表全部的中国吗?你们认为你们可以代表!

说完了为什么反对你们,我要说为什么我支持这个视频里的研究和结论,根据我的经验、经历,的确是这样,也科学的解开了一些我长久的困惑。

这个研究提出和提醒了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很好的!希望有关各方能注意到并且好好解决。

【再一次谴责城乡二元】

对于中国教育的建议仍然是:我希望采取斯巴达模式,把中国所有孩子统一接到城市里面,然后接受更好的培养,不建议在山区投更多的钱建学校等等,我觉得这样花钱没有效率。

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有多少差距你们都知道【但是你们视而不见,甚至现在都装聋作哑起来了。敢情因为你们不是受害者!】

你们一个个买学区房,做自媒体、靠文字吃饭、211985 出国留学,面对沉甸甸的研究:农村孩子不仅人数多而且发展慢,1/3 初中时期辍学,又有三分之一初中后没有上高中,只有三分之一上了高中。

面对这样的血淋淋的现实,我感觉你们就差像地主对农民一样笑出声了。

当你们忙于投资未来时,面对没有未来的同胞,【并且他们还只是个孩子】,我更加看到的是幸灾乐祸,不以为然…… 仿佛你们看到了钱,看到了廉价劳动力一样…… 这是多么冷血啊!

【后发国家要追赶先进国家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韩国大学生占国民比例是世界排最高的几个,但是现在都没有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被很多知乎 er 不承认是发达国家!

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要更加怎样做才能去追赶发达国家,达到被广泛承认为发达国家的成就呢?【必然比韩国更加艰辛!】

难道就靠只有 1/3 的人上过高中就能实现?

不觉得很搞笑吗?

韩国上过大学的人口都快一半了!还只是这样。被你们广泛诟病。

中国凭什么可以被你们认为未来没有这种忧虑呢?

——————————

以下是没看视频前随便回答的

【是啊,作为一个 90 后,我上的是三中(我一般是第三名),我们班(初中)50 多人?我们班有一个上了一中,好像有几个人上了二中,我们班的十几名已经是上四中了,一共就五个高中。我们还是镇上的初中呢】

我最好的朋友,我的小学同学,他好像并没有上高中、我也不知道他上了什么高中,反正没有上大学。

——中国同一级的学校的各学校的升学率其实差别很大!有的全军覆没,有的全部升学。这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表现差距很明显。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的国家。我们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只保证你上初中,不保证你上高中。更不保障你上大学。虽然大学生现在是挺普遍了。

不过上中专大专也是一个前途,这些学校一般时间安排都很紧,还是能学下一些技能的,比荒废了大学的人要强很多。

知乎用户 贝儿 发表

文章分析部分不适合中国国情。

文章的观点是,如果中国想产业升级,需要更高质量的劳动力,呼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让更多的孩子上高中。

但是目前的政策却是背道而驰。

比如上海,山东,更多的城市划定了 50% 的线,强制要求 50% 的孩子才能上高中。

实际上是减少了进去高中的数量和名额。

中国的产业升级如火如荼,为何会出这样的政策?

我推测答案是,人才过剩。就算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进高中,百分之十几的人进大学,在 14 亿人口基数上都已经是很可怕的数字。

文章中举例的几个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人口太少了,所以它们为了产业升级,只能提高全民教育,但是中国人口很多,产业升级的大学教育人口已经足够,远远超过了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面积的强行提高教育人口比例可能带来的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另外我们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国家需要更多年轻人尽快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目前的政策侧重于推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这才是我们产业升级最缺乏的。50% 的红线其实就是逼迫更多教育基础相对好些的城里孩子进入专科,成为高级技术工人。

当然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是对的,首要的是让城镇化,让农村家庭富裕起来,这才能加强孩子营养,有才能的孩子去上高中大学,也让家庭有财力支持其余的孩子进入专业学校接受专科教育。而不是早早的在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一家之言,轻批。

知乎用户 北条麻妃老师的学生 发表

不会怎么样啊,一直不就是这样吗,所以 “国学” 对此积累了充分的经验。

所以现在要 “重拾国学”。

所以得明白,自己该如何分对内对外二元地对待 “国学”。

知乎用户 竹子林 发表

如果是以考大学为目的的高中,大城市也就一半孩子上了啊。

大城市据我所知包括上海和武汉,中考升学率也就 5 成左右。

现在的问题应该是,没上高中的孩子,有多少接受了中专技校蓝翔这类的职业教育。

最后,中国的高中课程难度蛮大,不信请看美国加州高中毕业考试数学卷,我感觉比中国小学毕业考试难度简单多了。

知乎用户 黄昏饮马 发表

中国的经济结构要优化,首先要优化人才结构。说句不好听的,现代社会里,没受过高中(含职高等三校生)及以上教育的人口,能算合格现(有)代(效)人口吗?印度倒是人多了,为啥大家都说印度只有一亿人啊,那种一亿精英,十亿两脚羊的人口结构是咱们想要的吗?

社会总的人力资源该是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乘积。放开二胎没错,存量人口怎么提高(教育)质量,也应该放到至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然而,现实是,我们对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三四线城市孩子初中以上阶段的教育问题,是忽视的。比如,我的知乎回答:为什么 1992 年出生人口 1875 万,而 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只有 957 万?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45997/answer/76938245?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为什么会忽视?因为能在社会上,在网络上发声的人,其社会阶层毕竟不是最底层,最底层的利益才是最容易被牺牲的。这确实是阶层固化的一种表现,因为本阶层的人,只想着如何往更高的阶层爬升,至少是保住现有的阶层,很少会为低于自己阶层的人着想。我的知乎回答:哪一刻让你终于意识到了和对方阶层(阶级)不同? 春节期间,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69483/answer/144524006?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知乎用户 Yifei 发表

哈耶克曾经说过,一个社会学家如果懂经济学就不叫社会家了。 这句话可以换一下,一个经济学家如果懂社会学就不叫经济学家了。

我认为大家的争议主要来自于作者试图用简单的方式来解释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还非常生硬地和中等收入陷阱扯个关系,真是..

罗斯高前半段引用的文章数据以及实验理论上都没问题,问题是经济学和实验都会做假设。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营养可以增加小孩子的学习能力,good, 但持续性呢,能增加高中入学率吗??与其硬与中等收入陷阱扯个关系,不如来谈贫穷的代际传承。

1. 营养跟不上与高中入学率低是因果关系吗? 最多显著性效果,而且还是控制了不少变量的情况下。

2. 提出的建议让妈妈回村?! 或者像热门答案说的加强农村父母育儿教育? 你们知道农民工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吗? 任何一方家长回村,失去的劳动力倒可以让中国连中等发达国家都进入不了,再来他们哪里来的时间学呀。

3. 很多长期跟踪报告文章已经证明了增加六岁儿童以下的营养可以提高存活率但并不会增加高中入学率。 参加缅甸,印度, 巴西等的 conditional cash trasfer programs.

再来我们看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和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就滞涨了。发达国家是怎么避免的,高中毕业生更多??no, 是创新,发展科技,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

贫穷的代际传承,是有营养的原因但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农村教育资源太少,中小学教学质量差,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太差。

我相信根据现有数据写出的文章会很好,可能会被一流学术杂志采用。其实增加营养就和早亡率,和疾病健康讲讲就好, 文章里说说也行,但把它硬和中等收入陷阱拉直接关系,就像我说我太祖奶奶的基因对我性格形成的关系一样,说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鸡肋的感觉。

知乎用户 维民所止​ 发表

这也算没上过高中吧?

知乎用户 vvv-brave 发表

这个社会本身也不需要那么多高学历的人啊…… 挺正常。

知乎用户 酥盐 发表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放宽学历教育的门槛… 使得重返校园和终生学习的难度下降,而不是操心什么鬼入学率的事情…

强扭的瓜不甜… 之前的陕西和现在的台湾… 大学以各种没用的专业套住了很多农村子弟… 最后被迫以一个企管空乘甚至表演专业回家耕田,你怎么提高收入啊… 反而,你让他时常开着电脑,接受些农业教育,对他更有好处…

更别说,没读过高中并不代表没有技能… 心灵手巧的技工不就是大家要看的大国工匠么?学徒制之下,虽然还是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育,却不一定要在高中课堂进行。

剩下的内容大概是要提高儿童营养的… 这个我没有发言权…

但是看不出来读不上高中,和 0-3 岁 IQ 的关系……

知乎用户 蓝冰 发表

我看了,不过我觉得数据出入太大。

城市里 90% 的孩子上高中,这不可能,既然说是陕师大协助的,西安城六区的今年普高录取率也就 63%。

另外说农村孩子营养不良率,浦东能有那么高? 浦东还算是农村吗,感觉上很难接受,现在营养过盛倒是一个问题,偏胖的孩子多。

所以,单凭高中升学率联系中等陷阱,我觉得这两个相关因素很少。

知乎用户 Aris 发表

天啊,回答一路看下来,有多少人压根没看这视频或者文章,答的什么鬼

知乎用户 阿卡好方法 发表

随便聊聊。这篇文章指出的问题很大,这篇文章本身的问题也很大。

我不清楚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态掺入 “高中” 一节的。对,这可以很容易引爆听众的情绪,但就整篇文章而言,属于“横生枝蔓”,再说直接点,这很差。

我们知道,到 2010 为止建国 61 年,这实际上统计得是近五十年中国教育情况。各位只要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情况有点数,自然明白 24% 说明不了多少问题。

相反,2010 年在 18 岁左右人群中高中毕业人数大略有一半,这份数据是能用的。可惜,他数据读错了,搞成 “上高中” 了。高中 “辍学” 是按初中学历算得。

说到 “辍学”,我实在搞不懂 “但是你看贫困农村——接近 1/3,63%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怎么来的?

相近的数据,我只知道 “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累计辍学率高达 63%”。具体请搜索《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

根据该研究,100 个学生上初中(农村),69 人初中毕业(按初中辍学率上限 31%),46 人进入高中(包括中职),37 人毕业(辍学率上限)。

(这数据用得真狗。我快心态爆炸了)

又据《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结论,“辍学与学业表现差、机会成本高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低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也与心理健康状况差(即焦虑水平高)、寄宿状况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有关”。

此外,“进入普通高中的成绩要求(和招生严格限制)成为当今中国农村地区学生入学的严重障碍”。

回到本文章,作者回应地是高中之前的义务教育问题。在 “初中的第一个星期”,有一半的学生心已经飘了,“身在学校心在工作”。而对知识的测试表明,很多人存在着把知识“还给老师” 的情况。

其一,我认为这不仅仅是 “营养跟健康” 的问题,可参阅《农村初中生学习焦虑现状及其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其二,在 “初中的第一个星期”,有一半的学生心已经飘了,主要是学习机会成本高的问题。

其三,在把知识 “还给老师” 是小学学了,上了初中压根就没学。学习效果有个转变,而体质因素却一以贯之。

之后,是本文的中心。

其一,从小学开始,“营养跟健康” 的问题。

但这不是平地惊雷,请自行百度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恕不细述,心态炸了)

作者指出了三项深化之处,驱虫剂、营养补剂、近视眼镜。这很有意义。

其二,婴幼儿养育跟营养的问题。这也很有意义。而且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对很多内陆城镇居民乃至于大城市城市贫民来说,也是一样的。

讲到这里,我就不明白了。这俩明明不是坏事(请自行知网),一分理一分事讲清楚就行,非得搞一出数据爆炸,逻辑爆炸了事。

最狗得是,该问题下一群人,纷纷表示终于科普到了。

PS:《一席》已上本人黑名单。

知乎用户 哈 sea 发表

中国又不是白左治国,交多少税就享受什么样的教育,想要孩子有更好地教育,就去努力工作多交税,税收上去了教育就好了。

知乎用户 呆蛙 发表

这种带煽动 + 歧义的标题党很可恶。

歧义:

高中入学年龄正常情况下是 15 岁,我们就看标题,孩子是啥,一般是 14 岁以下的儿童,100%没上过高中。放宽一点再包括 16 岁以下的青少年,再宽的标准也就是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再宽了。

就算以高中 100%入学计算,15 岁以下的孩子只占了未成年人的 63%是要说明农村出生率过低,未来老龄化风险严重?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怎么办?先变成 62% 呀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没看完,不想作过多评论。只想说,这篇文章有个逻辑硬伤没处理好。此文说高收入国家高中生比例高,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中生比例低。那么是因为经济发达才引起的教育水平高,还是因为教育水平高才引起的经济发达呢?谁是因谁是果?

我最烦的就是有些人天天统计数据,天天做表格,拿数据说话,却连逻辑关系都搞不清楚,还好像很有学问,很注重事实的样子。

知乎用户 季末凡 发表

还没看过全部视频 只是看了一些视频截图 可能观点会以偏概全

这个数据基本属实,只不过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我们应该怎么做有分歧。

不谈在农村 就是在我所在的武汉这种二线城市,2004 年我中考的时候也只有 40% 的普高录取率,剩下的只有读职高了。当然我初中算是还不错的区重点 全班有 9 成同学上的普高,不过升入省重点高中的可能就 10 人左右。目前中国大陆的高中基本就是 “高考补习班”,在高三进行高考报名的时候全员都报名,因为基本上不存在上了高中读完三年然后 不去参加高考的。不参加高考,那你读高中干嘛?为什么不去读职高呢?

即使是这 40% 的普高或者说高考补习班,也有明显的好坏之分。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好友就去了我们区当年最差的高中——武汉市第 27 中学。前几年这个高中因为升学率太差,也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被撤销了只剩下初中部了。我 2007 年高考,我高中大概 50% 多的一本录取率,但是武汉市第 27 中呢?我那个初中同学以他们高中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被知乎 er 根本看不起的三峡大学的独立学院录取了,三本。而高考后他告诉我他们的高中高考成绩更让我吃惊,全校文理科加起来一共上本科 5 人,其中文科 4 人理科 1 人,而且全部都是三本。意味着:如果你作为 2007 年武汉市第 27 中的高考理科考生,你想上一个三本,你必须当全校状元!

再回来为什么农村学生上高中的少,因为他们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上这个高考补习班也许三年后还是上不了重点大学,而三本的大学第一学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便宜,第二大学毕业有可能找不到好工作,这么一来的性价比太低。与其上一个高考补习班——三本还不如直接读职高 大专。

而让更多的人走普高 - 高考 - 本科这条路,其实是为了让更多人获得高等教育,而全社会中受到过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又和产业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候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岸的宝岛台湾,台湾当年的高中录取率一样非常低,这一点看 yofilm 的帖子就知道。但是当时虽然大部分人上不了普高却意外地催生了台湾当年非常强大的职技教育。这些经过职高培训的熟练技能却相对低薪酬的台湾劳动力大军对于宝岛经济起飞,中小企业,前店后厂的制造作坊迅速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人习惯的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台湾在一轮轮的教改中,职高越来越少,很多职高改名了叫某某科技大学(尤其是中南部各县市)。转为科技大学之后这些学校本来分数录取线就不高,也并没有很强科研实力,但是毕竟提高了本科录取率。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台湾引以为傲的职技教育现在没落了,大学录取比例接近 100%,远远领先大陆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看似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幅提升但是却培养了一批没有竞争力,高考 7 分上大学的大学生。而且这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再也看不上工厂里面的技术工人,觉得做文创开咖啡店就高端很多,而技工就是 Low。

需要让多少人接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也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能够消化多少高等教育人群劳动力。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应该本科职高两手抓,让更多考不上普高和大学的人群接受高质量的职技教育,培养一批产业技术工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78xKw 发表

我觉得四万亿对农村教育影响非常恶劣。

在我们村,非常重视教育,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是觉得读书有用的,按照我问过村里的长辈、从他记事起从来没有过过读书无用论这么一说。

我是 07 年考上大学的,我哪里每年谁家考大学都要庆祝一番的。

从 08 年开始,村里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也就是说,大学毕业还没农民高,到了 09 年,一个大工一年的收入能有 10w。我堂哥夫妇一年存了 15w。

村里及附近都流行考大学没用,毕业了不好找工作,就算找到了工作还不如民工高之类言论不胜其烦。

自此后我再也没见谁家考上大学庆祝了,孩子读大学的父母都担心自己孩子毕业后工作问题。

这个情况一直到 13 才开始好转,我回去简单统计了下,08 年 - 12 年我们村就出了三个大学生,而且还是二本,要知道我上学的 07 年,村里就出了 5 个!

08 年 - 12 年,以前基本上三四个村共一个小学,现在哪个小学也倒闭了,镇上的中学也倒闭了几家,高中就剩一家。反正我的映像中,我上过的学校基本上都因为生源问题萎靡了。

我这个不是孤证,我问过农村出来的同事,他们也很赞同我的意见,也说自 08 年开始农村开始盛行读书无用论。

知乎的网友可以回答在验证下我的答案

知乎用户 外来务工人员​ 发表

我就没上过高中,初中尚未毕业就春招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专业玩儿电弧。

也还好吧,现在在一家央企,专业对口,有职业发展规划,一个人过着小康生活。

知乎用户 晋卿​ 发表

专门看了一下这个视频,感觉挺有道理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 近年来,和过去比,农村学校的硬件环境确实有很大改善,和外面比,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还是很大,比如同样是小学,城市的小学有足球场,农村的就是水泥场地;软件方面来说,农村的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出不去的就留在了村里,今年来国家通过很多政策比如特岗教师等加大对基层教师的招聘,可是反而造成了有些时候老师比学生多,而很多特岗教室本身也没有想在基层扎根,而是利用特岗教师这个跳板去更好的地方,反而在加强基层教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其次,就如视频中所说,基层农村的孩子在 0—3 岁没有教育,更没有父母的陪伴,有的只是奶奶爷爷的陪伴,而奶奶爷爷仅仅是能把孩子看好就很不错了,要让他们进行教育,那是很难的,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比如说普通话一项就不能胜任,而他们的父母只有在外打工才能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可以把这些孩子带到城市去上学,可是对父母来说仅仅是打工就是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教育还是留给了学校,而在当前学校,好学校大都是按学区划分的条件下,又进一步让农村的孩子所面临更大的教育鸿沟。

再次,初中毕业后学生辍学的很多,我认为一方面是基础教育的不扎实甚至是混乱,导致孩子们根本没有在知识的道路上感觉到知识的趣味,反而只是把学校当成了一个跳板,反正毕业之后都是要打工的,何不早点去打,念高中有毛用;另一方面是教育无用论的盛行,因为无所是大学毕业还是高中,初中毕业,到了一定的年龄,都面临着成家的压力,而大学毕业的反而需要家中给予支持才能买房,定居在城市,反而从初中毕业的人,出去打工,反而能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能付款买房,也许你会说教育是人格上的完善,思维的开拓,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活好就是很大的成就了,而大学毕业,工资不高的人反而在现实面前感到苍白无力,上十年学真不如一套房实在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层教育的沦落,国家的政策是九年义务阶段教育免费,这很好,在市里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可是在山区,公立学校反而失去了教育的动力,只要孩子平安长大就好,压根不会为孩子的教育出更多的心,导致更多的家长去念私立学校,反而没有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在教育上的投资更加多,这样一来,如果私立初中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成绩上高中,家长对上高中自然是兴趣全无,尤其是现在在房价,物价一直长,只有工资不涨的预期下,更早的出去打工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最佳选择。

总之,我们看待农村教育,一定不能够就农村教育讨论农村教育,我们应该把农村教育置身于当前发生的城市化,农村空巢化之中,这样我们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才能够看的清楚,更能够为农村教育的改善提供一个好的方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初一 80+

初二 70+

初三第一学期 50+

初三第二学期 40+

中考 24 人

……

高一 100+

高二 70+

高三第一学期 60+

高三第二学期不知道,我被淘汰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中教育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因果关系,亦或同一隐藏原因的两个结果?

三岁前的 BSID-III 与成年 IQ 的相关有待未来研究者考察。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比较倾向怀疑这个相关系数不高。

转杨志明博士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ZDHB7HoT9eOi9uo1xoLFqw 「教育与心理测评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对待量表的极端态度或者是不当的使用与解读,往往会给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乃至给整个教育工作带来致命的伤害。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使用贝利(Bayley)婴幼儿量表得出 “中国逾 50% 农村幼儿认知滞后” 的结论就令人不可思议;而如果这个心理测评是科学的和有效的,国家有关部门需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积极的干预行动。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如何才能得知某个心理测评结论是否恰当?笔者在美国皮尔逊(Pearson)公司就职时曾经亲自参与过贝利量表第三版的修订工作,并亲手研发了该量表的常模,觉得中国所翻译的版本可能存在着严重的测量学方面的问题,因此,罗思高教授的数据值得进一步验证。」

知乎用户 方向 发表

这篇文章整体上说的很好,就是没有指出,中国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知识已经相当于外国的高中课程,特别是用于谋生的理科知识,我们高中毕业考试卷,美国大学生还做不出来呢!

而至于文科的部分,我们侧重于学习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和他们西方那一套没有可比性,而这些没上过高中的同学,努力工作,也能混得不错,机缘巧合也许还能发家,起码我的初中同学里面,没有比 20 年前混得还差的。

所以专家啥的真心不建议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发言,教材都不看,就担心上了,我也是佩服得紧呢!

亮点在这里

高中毕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你已经会算数了,会认字,批判思维都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准。

算数和认字难道不是小学阶段的任务么?

知乎用户 funny horse​ 发表

云南保山支教过初中两年(美丽中国),了解超过 30 个学校的基本情况。简单说一下吧,基本真实。班里 65 个学生,每学期走 5 个左右。

农村几大问题:留守儿童,家长教育,早期教育,营养伙食,饮水安全,近视眼。基本都是广泛存在的,详细情况我可以稍后举例。

抖机灵的就别乱来了。

知乎用户 叫什么好呢 发表

这个确是真的,上学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除非学习特别好,不然就是一件付出高,回报少的事情。

比如学厨师,学美容美发,学开车,一年左右就可以了。初中毕业后,上高中大学是 7 年,所以很多人上了一年就不上了。还有的上完小学就不上了,在家里混。这是好些的,家里差的,上完初中就去打工去了。

在我们那是,小学上完,有一半人上初中,初中上完,有四分之一上高中或者职专。高中上完,有一半人上大学或者职业学校。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认为农村孩子很少上高中,从统计数据上面来说,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我质疑一,中国幅员辽阔,这个美国人和他的团队不太可能完全调查所有农村。

我们在那里有 100 个研究生、10 个老师

我觉得他们这个团队应该是无力完成中国农村调查的。只能通过采样的方式调查。那么怎么科学的采样就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社会生产角度来看,中国的教育目的其实是为了工业化生产。普及教育的目的就是如此。很多人觉得必须上大学,上了大学才是真正的人。我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哪怕在大城市里面,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上高中,没有考大学。我认为当前社会正常的观点应该排除学历歧视了。对于自考,成人教育和统招一视同仁才是对的。因为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通过自考和成人教育提升自己……。但事实上,现在用人单位还是很歧视学历的。尤其是中兴,华为这样的。

而高中这个定位本身就颇为含糊,而大学培养一般都是学术途径。中国的专科教育很薄弱,而且很受歧视,是切实的歧视。比如华为,专科生无法入职……。

所以根本上,我们并不需要 100% 的人都上高中,都上大学,这是资源浪费。属于社会分工和分配不合理。

事实上,如果从社会生产的整体角度去考虑,客观合理的角度分析,社会上并不需要这么多搞学术的人。社会需要有一定技能的人,需要丰富的专科教育,各种职业培训。

或者我换个说法,实际点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教育的效果不是看多少人上了高中,多少人上了大学。埃及大学生失业自焚而引起了 xxxx 之春运动。社会问题从来都不是教育导致的。而教育也不是社会的根本和核心问题所在。中国情况非常复杂,幅员辽阔,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和山川地理都有。很多地方不具备就业条件,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教育的需求。

不能片面的看待教育问题,实际上,任何问题都不能片面的看待。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正常啊。

高中在乡下的录取率本身就不高。

中国高中录取讲究的是录取率

比如说一个地方 100 个人,前 30 名的人就上。

剩下的爱咋滴就咋滴吧。

还有些学校很无耻初三的时候就用春招的名义。将学生送到中专职高那种学校去。与其说去学习,倒不如说去给别人工厂里做苦力。工资低待遇差。

这个里面太黑暗了。

分数不够也有特殊方法。

有个校长推荐制可以把你直接推荐。不过那样分数不能误差太多。

如果分数误差太多的话,要是想上高中的话。

先上一个普通的体育学校。然后在以体育特长生名义转到正规学校。以前不需要这么麻烦,体育特长生直接加分。

高考的时候能够体现出各地方的不平等,

中考的时候各地的城市和乡下的不平等。

当然也不一定。以前参加过对外作战的军人烈士后辈。享受高考加 20 分。这群人加分的话。比少数民族加分的话争议要小点。

知乎用户 toad 发表

农村教育药丸了呗,知乎的大城市白领估计还觉得中国农村很淳朴。你到农村(江浙等地区发达的除外)去看看,别说高中了,相当多的小孩子小学初中都没怎么上,未成年就跑到城市里面偷窃抢劫砸车吸毒坏事做绝的农村小孩多得是。

知乎用户 丁一帆 发表

本来就是这样的啊,社会就是这样的啊,村里农民来纳税,贵族保护土地,市民学习做商人做修士,国王统治一切,而大家都是神的子民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阶级固化么,觉得这个现象好的,莫不是石乐志

什么服务业总是要人做的

什么服务业是 “必须” 要人做的?扫地有扫地机器人,收餐盘有收餐盘机器人,要是所有人都会深度神经网络,能训练出各种各样的够用的分类器学习机,编程就像说话一样天生就会,这个世界的生产力绝不止这一点,某些人只是害怕自己那点知识被人学了,自己就不能剥削别人了,别人的劳动时间是简单劳动时间,自己的就是复杂劳动时间

恶心,真恶心

知乎用户 黑夜中的行者 发表

没看过这篇文章,就题目而言,农村 60% 的孩子不能上高中,不算什么太令人吃惊的事情吧。深圳高中录取率也只有 50%,比高考还低。

知乎用户 凉州 发表

一,这个调查应该是前些年的了,在如今,考不上大学的上大专也是要混混的。

二,这些没有上过高中的孩子,有多少选择了职高另开天地,有多少自愿辍学去打工学手艺,有多少很优秀却被迫辍学?你想突出的问题在哪?中国穷?中国的教育意识差?

三,以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社会构架,基层工作的人还是绝大多数,你非得让上完大学再去送快递或者跑保险?别说什么素质提升,这就是资源浪费。人才过度饱和不如各司其职。

四,我们这高中已经免学费了,教育事业也在慢慢改进,说真的,弱势群体还不是自己不够努力?

知乎用户 自然之理​ 发表

写一个我们上海郊区某学校的录取率吧。

我们零五年毕业的那一波一百六十多个同学,考中高中(普高和重点高中)的大概有三十个人。

知乎用户 林鱼儿 发表

老外还是太天真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有一种东西叫——农民起义,如果有一天穷人们活不下去了,就会起义推翻现有的朝代建立起新的朝代,然后一治一乱的循环下去,五千年了都是如此——就是因为没有资源公平的分配方案。

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1、成为黑社会的打手

2、无业游民

3、被割韭菜(欺骗)的对象

4、起义军主力

5、改朝换代的炮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该答案还是被折叠吧

知乎用户 老鹿 发表

完全不知道各位老爷在喷什么。

很多人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抓住一篇文章就开始说:“中国的高中教育不行”,农村的孩子都失学了,一副悲天悯人,义愤填膺的嘴脸。

好好看看,2008 年江苏省就要求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突破 90%,这特么是差不多 10 年前的数字,你们不会百度和 Google 吗?

如果你们觉得这一切都是 “幻觉”,拜托你们睁眼看看教育部网站的《**中国教育概况——201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各位眼睛都瞎了吗?

 2014 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 70.5%,比上年提高 3 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 2020 年 70% 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处于高位,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 99.81%,比上年略升 0.1 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103.5%,比上年略降 0.6 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6.5%,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已接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37.5%,比上年提高 3.0 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 2015 年 37% 的目标。

贵乎一些网友的智商,亟需提高。以免退化到高中教育水平以下,增加 63% 的基数人群。

知乎用户 shadow 发表

不意外,大学城在城郊。现在正在打零工(给小孩检查作业)。工作的地方不是什么补习的地方,只是把小学生带到出租屋里去做作业,给他们检查作业,错的标出来,让他们改(里面的老师是大专生,有幼师资格)。至于为什么怎么做,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不知道作业怎么做。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把孩子带到城里进行更好的教育。就英语来说,他们的英语书发下来不上,英语老师少,大多在 5,6 年级,怎么上,即使 5,6 年级说的英语方言味也极重。如果他们不到城里,他们很大程度上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里头有几个天资聪颖的,但是大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天资又有何用。

知乎用户 秀秀 发表

大多数基础工作并不需要高中的数理化知识。。。懂得基本的原理和危害就够了。。

学门手艺才是王道。

知乎用户 白袍污师甘道夫​​ 发表

知乎平均月入 10w 的精英们说不定都不知道谷子从田里来。

你要他们去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教育的匮乏?

人家文章也说了,中西部贫困农村,63% 不上高中。

多少中西部农村的孩子需要步行几 km 去一个只能几个老师的学校读书,多少中西部的孩子一年也喝不上一箱牛奶。

别说东、中西部差距巨大。就拿东部地区,苏北、苏南,珠三角、粤西北,差距也不是一点。

再现实点,想想你们初中同学有多少人能考上高中。江西中部某县农村某初中,07 年中考,考上高中 50 人左右,全校参加中考 120 人左右,高中入学率 45% 左右。实际上,考上县一中 40 人左右,约三分之一,这些同学都会继续读书,而剩下的十几个考上二中、三中这种差学校的同学,很少继续读书。实际高中入学率肯定不到 40%。因为这种差学校,考上二本院校的人数只有几个人,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家长和学生都明白,考上二中、三中是没希望上大学的,不如干脆出去打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篇文章的调查主要把农村孩子没上高中的原因追溯到营养和学前教育,但是我想这不是主要原因。要是按照这么说,我们 80 年代不应该有大学生了,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普遍都营养不良。很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初中义务教育结束后,由于高质量的技校的缺失,他们无处可去。

一来,高中教育以高考为目的,学习知识太过考试化,对于不考大学的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二来,国内又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对接技校和工作。所以,对于不打算上大学,但是又面临生存压力的人农村学生来说,上高中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在发达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国家,上高中的学生比例也没有很高。德国的教育 9-10 岁就开始分流,将来要上大学的学生是一群,高中毕业后上技校的是一群,初中教育结束后直接走上技术职业培训的是一群。如果按照我们的定义,德国上高中的群体应该属于第一中种,比例绝对不超过 50%。

但是,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好的职业培训,等到结束通识教育后,不上大学的那部分群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职业教育培训,半实习半学习。比如以后想要去银行工作,做一些基础的前台工作,可以在职高(16 岁左右)的时候就跟着前辈在柜台实习。同样,技术工人也是如此,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工人,二十出头就已经经验丰富,技术纯熟。比如,在去年的伊隆马克斯的 SpaceX 举办的 hyperloop(高速交通)的比赛中,会有一个德国的技术学校在一众世界顶级名校中杀出重围,因为他们的动手操作的技术扎实无比。

我们一部分面临着大量的初中毕业后没有合适的技术培训,另外一方面,国内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招不到技术成熟的工人。

比如一个中高级焊工开到比一般白领还高的工资还往往找不到稳定的工人,太稀缺了,随身有别的工厂开更高的价格挖走。很多民企买了高精尖的设备,想进行技术转型升级,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操作工人。要知道给一个稳定的技术操作工人来负责一个几百上千万的设备,开十几二十万的年薪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省多少设备维护费。另外一方面,大批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后涌进快递业等服务行业,既不稳定,又没有技术积累,何尝不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错配?

要开这种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和大型企业或者产业区有合作,来提供系统的、实战性的实习培训。但是我国一来没有民办技术学校的政策空间,二来没有成气候的大型企业来做这个培训,因为大部分大型制造企业都是国企央企,他们从来都不缺人才,大学生挤破脑袋想进去。而急缺技工人才的民企又不成气候。大一点的民企,如果比如三一重工或者中联重工,亦或者华为、中兴,他们只需要提高工资就可以收割大学生,没有承担这个成本和责任的必要。

中国教育资源的极端不平衡,高中教育的考试导向,技术培训的缺失,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学生初中辍学无处可去的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senyan guo 发表

没上过的原因要分析分析。

1 不去上。

2 上不起。

其中,不去上的原因是什么?

1 不想上。原因有:家长和孩子出于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认为上学没意义(大学毕业没工作的也很多嘛)。孩子认为上学没意思。

2 上不起。经济原因。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但中等职业教育补贴力度还可以嘛…… 当然这需要计算一下,如果这个孩子上中等职业教育,所需正常花费,减去补贴,减去可以就业后的预期收入。

当然,题主问了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如果有人提出 “大学生就业率太差”“情商更重要”“大学教育太扯淡”“高考没有积极意义”“博士买不起学区房” 这类的问题,题主就去骂他。

@Orz 辉

啊,屏蔽我了是吧?

好吧。

解释解释 “噱头”。

知乎用户 凰可爱弹 发表

写的非常好的文章, 很有震撼力.

其实不止是农村, 很多乡镇, 县城和小城市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比不上县城的.

县城又比不上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又比不过大城市.

哪怕知乎上面很多人回到农村家里说我的手机有 4G 信号

我家的电脑有宽带.

其他的基础设施呢, 大型的卖场, 超市, 商业中心, 医疗中心, 学校等等

跟城市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 或者在城市附近或者被城市吞并的村庄占的比例并不大.)

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学校

需要靠社会援助和官方财政支持

才能给小学生们提供一顿成本为 3 元的免费午餐.

有能力有条件的人想乡镇, 县城和城市里迁移.

那里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医疗条件, 更丰富的商业中心等等.

乡镇, 县城和小城市里的人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你觉得你从小学开始让孩子上培训班

其实你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输了.

PS: 类似于廉价劳动力这种就不说了.

知乎用户 大聪明 发表

高等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育内容, 而是受教育后的自知之明

知乎用户 拿破輪精灵​ 发表

上海中考高中升学率也没多高。。。

知乎用户 钢刈与问者​ 发表

一个高赞回答说得很中肯,抛开高中入学率不谈,很多问题比如营养不良、居住条件、寄生虫之类的并不是难解决到天上的问题,然而在新闻上看到贫困乡村新盖学校、帮助贫困学生之类的话题都很少摆脱捐助献爱心几个字,很多捐赠者自己家庭也不是多么富裕却也拿出一部分钱供孩子上学,让人看的很是感动。可是真正扶持这些地区教育的应该不是平民百姓吧。当然、我也不是说政府啥都没干,可是一年一两千块也只是解燃眉之急,更何况还有很多家里并不是很穷的学生争这点钱(我爸也是让我去争这个名额,我没怎么在意,结果我室友拿到了,他请我们吃顿饭后立马就买了把 800 多吉他,弹了一个礼拜就再也没动过,堆了一层灰,钱用了一大半),我国贫困生补助的三个特色:钱少、不一定人人有、贫困分级。不知道是不是怕一些低文化的农村父母会私自拿走这些钱啊,可是这些设定让人感觉即使是这一两千都不想给。

我上的小学也是很差的,桌椅破破烂烂,仔细一看里面都是不明昆虫的卵,厕所里面更全是蛆,然而这些在这几年迅速的改善,小学刚出来两年之后偶尔路过那里往里面一看着实有一种早生了几年的感觉。除了教学楼重盖其他的设施也焕然一新。然而农村还是那么惨不忍睹,用知乎一个回答就是 “中国的穷人真的很穷”,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想努力变得不再穷都只有少数人做到。

知乎用户 Greywizzard 发表

怎么评论?

是谁在主导着一系列抛弃基层,抛弃人民群众的行为和决策的?党国基层到达如今这个局面,某些人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的记录是公正的。

如再继续执行废科举举孝廉的国策,我看红旗漫卷神州也不远了。

知乎用户 光子 发表

这个比例应该是对的,根据我的观察,在我们村子,90 年前后出生的同龄人里,读完高中的还不到这个比例,因为穷,因为父母的观念问题,也因为在需要父母管教的年龄,没有得到合适的约束。但我坚决反对某个人的说法,什么这些人阅读都有问题,什么素质比知乎最差的水军还低。

很简单的统计方法,一般三四个村子都会有一个小学,而一个镇子也就一个初中,高中么,下面的镇子很少有,大部分都在县城,虽然高中的班级会多些,这么简单算起来,能读完高中的确实很少,而且一个县城好的高中也就三两所,所以读完不错的高中的比例就更少了!

不过现在情况确实好很多了,我知道,一些乡镇的父母,拼命的要把自己的孩子去县城读书(我们县的教育算是不错的,整个市里最好的地方),甚至在小学都想去县城。前几年,老家的小学还是瓦房,去年过年回来,我发现学校建的很不错了,二层楼的教学楼,虽然操场什么的小了点,倒也是五脏俱全。这也侧面说明了对农村教学的重视!

知乎用户 法郎书斋​ 发表

其实农村地区落实小学 6 年教育也就是本世纪初的事儿。我记得上个世纪末的新闻联播里还在讲落实小学三年教育。

现在已经做到能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并准备普及高中教育,就已经很让我感到意外了。

知乎用户 尘埃 发表

很正常啊。这个社会必须有人充当底层,被中层,上层的人剥削。难道各位学识渊博的的知乎 er 希望这个被剥削的人是自己吗?

知乎用户 末末 发表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具体是哪一年的,但我依自身经历和周边的所见所闻来说,我觉得它这篇文章写得还挺中肯的。

我是留守儿童,跟我一起长大的同村小伙伴和小学同学,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有的好一点,父母过年的时候会回来住几天。有的则没有父母,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父母在哪,可能死了,可能跑了,可能进监狱了。

而养大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乎都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我们。基本处于散养状态,自给自足。家里贫困些的,除了自给自足,还需要在上小学的同时,分担农活和家务。

至于你的学业,爱咋咋吧。能读就继续上,读不了就出去打工。

现在,2022 年。我们那个村,还是有不少留守儿童,依然有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的。在乡镇初中,还是有女生怀孕的(小于 14 岁),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有中考考试资格,要么职高,要么打工。

我从村里走出来已经快十年了,我以为十年过去了,应该会有很多变化。但没想到,那些孩子,依然在经历我们当初经历过的事,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可能,这就是循环吧。只不过,不是良性循环。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高中学历比例, 和高中学力比例.

中国人, 有一个比较牛的地方, 我认识很多 60 岁的机械工程师, 学力绝对是高中以上, 大学教授都服他们, 但是当年就是没学历.

我觉得: 核心问题是, 有多少人初中毕业后, 还能继续保留不断学习的心态? 从这个角度讲, 现在的大学才让人着急, 就是稳重说的什么 ICL 指标为负的大学数量太多了!

知乎用户 小猫猫 发表

2017 年上海市薪资水平报告

* 本报告基于 239778 份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平均工资 ¥6378

工资分布比例

2K-3K 15.2%

3K-4.5K 15.0%

4.5K-6K 18.1%

6K-8K 15.5%

8K-10K 10.1%

10K-15K 11.9%

15K-20K 5.4%

20K-30K 5.7%

其中 2k 到 4.5k 是这些农村孩子的工资……

知乎用户 画和风 发表

暴露出了一些很恐怖的问题。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吐痰或是上野厕会真正阻碍它们的发展,但人口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它是真正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之一。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它会是我们未来最大的阻碍之一。

如果政府关注起来,这些真的并不是很难以处理,因为说穿了不过是卫生和育儿方式的大规模科普,虽然营养不良处理起来很困难,但至少比当年给各种犄角旮旯的村里通电通网容易,我相信今天的共产党仍有这种能力——

然而整个文章最恐怖的事就是这堆问题是个外国人发现的,而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政府有没有注意到它们。

知乎用户 詹姆斯艾伦​ 发表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偏僻非常落后的农村,有多么落后呢?那样的小山村至今都没有通过汽车,直到今天依旧没有手机信号,如今村里只剩下不到五十人,大部分是一些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子,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99% 没有初中毕业,70% 没有正常小学毕业,当然现在应该会好很多,我特别幸运,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普通的 985 高校,然后又研究生毕业,我基本上和我的那些小学同学没有什么交集了,不过我知道他们大部分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农村真正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施行也还没有几年,在此之前,学费和书费对一个仅凭几亩薄田度日的农村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大批学习不是出类拔萃的、特别优秀的农村孩子根本熬不过九年义务教育。记得当年跟我一起上小学的有差不多三十个同学,而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只剩下五个人了,对,其他人都辍学了,当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贫困农村生活的人很难想象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孩子要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有多难,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

【1】小学教学环境极其恶劣,师资力量几乎为零。我上过的小学是三间破草房,好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老头,就是所谓的名办教师。这个老师只能教三年级以前的学生,三年级以后的学生他都教不了,可以想一下我们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三年级来了一个所谓的高中生,有正式编制的教师,为什么他会大老远跑到一个山村来执教呢?因为他教学太差了,脾气极其暴躁,别的学校没人敢要啊,推来推去就推到了我们这个偏远的山村,在我们这里成了所谓的 “大牛”。他脾气极其暴躁,不是一般的暴躁,在课堂上对学生破口大骂,骂的脏话是一般人骂不出口的,然后就是拳打脚踢,一点让他不高兴他就会拿学生出气,本来我们的基础就差,很多东西就不会,他一看我们不会他就开始又打又骂,我们班差不多二十个同学就是被他这样给打骂的退学了,一点不夸张,学生根本不敢去上学了。最后只剩下我们几个挨打比较少的。后来有一次,他由于生二胎被抓计划生育的人问责,把他的工资给停了,他一看自己的工资都停了,他干脆就不来给我们上课了,真的,他一年都没有来学校。我们可是高兴了,每天到学校就疯狂的玩,到了放学时间就自己回家了,整整一年时间就没有人管我们,现在想想真是荒唐,但这确实是真事。别问我为什么家长不管,农村人一天为了生计到处忙,哪有时间管这些事,而且就算有一些想管的人也没有能力管啊!

【2】教育落后导致成绩无限落后,基础非常差。六年的小学教育还是挺重要的,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你再优秀能优秀到哪里去?当你升入初中高中,进入了一些比较正规的学校,如果你不够努力和优秀,根本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学习差就会被老师看不起,被学生欺负,在落后的农村这种校园欺凌事件是很常见的,如果你学习比较差,老师基本也不会管你的,很多人最后就选择辍学,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长会逼着你继续完成学业,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家长根本不会在意你辍学的。

【3】经济压力。上学虽然花钱不是太多,但是对于贫穷落后路的农村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你学习不是班级前几名,农村人认为这样的人上学也没有用,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也不会有大出息,还不如早点出来参加工作挣钱,农村人这种实际的考虑方式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早早辍学走向社会的人,他们现在一般都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房是农村自己盖的小房子,车一般是几万块钱的面包车,他们从事的工作呢?大部分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从 08、09 年以后,农名工工资开始一路上涨,13 年,14 年的时候工资达到顶峰,勤奋一点,努力一点,一天能挣两三百,有点技术的话一天能挣四五百也是有可能的,懒一点的每天工资在一百五左右,从 15 年开始,整个经济开始下滑,一方面建筑方面的活比较少了,另一方面工资不再像前两年那么疯涨了,不过工资也并没有下滑。

而那些大学毕业的人呢?如果不是 985 高校毕业的,如果不是研究生毕业的,能进什么公司呢?一般都是小公司,工资 3000 左右,去大城市可能五六千,可是租房子又要花一两千,有时候还要扣除你的五险一金,工资说实话真的不如农名工高,干的活呢?可能是坐在办公室的,可能稍微体面一点,但是也并不见得就有多轻松,各种加班,各种心累,各种被老板压榨。

说实话:论幸福感,我真的觉得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我们这些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985 高校,国外名校硕士博士除外,这些毕竟是少数)人要幸福。

为什么呢?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干着体力活,干一份活那一份工资,流着汗换钱,心里踏实也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晚上下班了,几个人一起打打扑克,上上网,看看电视,晚上能够安稳的睡觉,睡得比谁都香,第二天醒来又是精神饱满的一天,有时候我看着一些年轻的农名工一边干活一边放着超大声的音乐,有时候小两口一块干活,还是挺幸福,挺让人羡慕的。

而反观这些所谓的大学生的生活:一天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干了点什么?公司里面的活说实话有时候干着让人恶心,甚至有时候还要干一些违心的事情,还有一些干电话销售的,估计都快被人骂死了,忙了一天又一天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干的这些事情能产生什么社会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城市的楼房贵的要命,小轿车贵的要命,女朋友娇惯的要死,房贷车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发现自己睡眠越来越差,头发越来越少了吧!常年坐在办公室里不动,会变得越来越胖,估计很快就要面临三高问题了。

我们这个社会永远都离不开体力劳动者,不然我们都得被饿死。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了,包括农村的很多孩子,只要你愿意上大学基本都是有机会的。所以也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干体力活,又脏又累,很有可能,将来这些体力劳动者的工资还会继续增高,我觉得给他们高工资也是很正确的事情,毕竟真的很辛苦很累。

现在农村基本不存在学习很好很想学习而无法满足的事情了,不上学的是那些真的学不会,真的不适合上学的人。我想对于这样的人,没有必要非得逼着他去接受三年的高中教育,再去接受四年大学教育,现在中国大批的垃圾大学教育已经烂到什么地步了,不上我觉得也不见得就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吧!毕竟人生的青春是非常珍贵的!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接受到真正的大学教育的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活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大学毕业的你真的活的比那些没有上过学的同学更加的快乐吗?你对社会做的贡献真的比他们大吗?你挣的钱真的比他们多吗?你的素质真的就比他们高吗?都未必吧!

更新:抱歉,这个回答确实写的有点混乱,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混乱,只是我自己的一些随意的想法,然而我并没有给出任何的结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回答这个问题,我写的这些观点只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希望能激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和讨论而已。

詹姆斯艾伦:为什么会有骡子?

知乎用户 Man Free 发表

实证没有问题,但是政策建议,把农村妈妈留在农村之类的,不太可行的。

尽快完成城市化,才是唯一出路。

知乎用户 明诚 发表

教育不过是阶级的再生产,罗教授只不过是把大家一直以来忽视的东西摆到了发达城市人口的眼前,让他们知道了天底下还真有不吃肉糜的人。

开一个脑洞,如果国家真的决定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成长起来的高素质劳动力放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家上层都要害怕,社会各阶级运行分明,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多的上升空间,要么向外扩张,要么自我毁灭,滋滋,画面太美,你要问我支不支持,当然是滋次了。

知乎用户 杨煜坤​ 发表

我们来看看 2016 年美国 25 岁以上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empsit.t04.htm 其中 Some college or assocⅰate degree 主要是指未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两年制学院学位。

低于 11 年: 高中: 两年制副学士: 大学以上≈1.0:3.4:3.7:5.4,高中以下 (不包括高中) 只占 7% 多一点;

高中及以下: 高中以上≈4.4:9.1,高中以上 (不包括高中) 约占 67% 多了,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由 25 岁以上劳动人口里得出大学及以上 (不包 associate) 学历大致为 40%;

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率越低。

25 岁以下的工作者里面有各种教育程度的工作者,另外大多数应该还在学习,25 岁只是作为大多数人已经达到自己最高教育程度的一个参考年龄,某些博士及以上的学生可能还在学习。正常情况,如果国家教育不出现倒退,25 岁以下人口的最高受教育程度最终是应该高于现在 25 岁以上人口的。

再来看看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教师工资和师资水平。

2015 年美国公立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 54300$,中学教师工资 56000$,高校教师工资 57400$,这还不包括工资外收入。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接近大学教师收入,所以才能实现中小学教师 40% 本科学历,58% 硕士及以上学历。

韩国日本也大致采用全国统一教师工资,日本除了教师同薪,还有校长教师每隔五六年在不同学校流转制度,保证教育质量的公平。

可以认为北欧、日本突破人均 GDP 万美元大关,并持续发展,是在七八十年代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中国现目前的高中入学率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入学率,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农村教育水平的现状不加以改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共同福祉,是危机四伏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大量低教育水平低产出的劳动力绝非我国发展和稳定的希望。从统计上来说,劳动者的教育水准决定产出能力和发展能力,再决定了消费能力,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前提。缩小教育差距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关键。

最近的教育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实现高中教育入学率 (实际上包含 50% 的普高入学率和 40% 的职高、技校和中专,而后者的辍学率和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达到 90% 的普及目标。日本在 1974 年达到这一标准,并一直稳定在 95% 左右。瑞典在 1985 受教育年限低于 9 年劳动人口 (15-74 岁) 比例为 28%,到 2014 年下降至 5%。按照统计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人数是总人口比例的 78%。这是三国人均 GDP 达到 8000 接近 1 万美元时的教育和劳动力情况。后发国家采用新技术较快提升了产出能力,直到受限于劳动力素质决定的平均产出能力。从 2012 年开始我国新增劳动力逐年减少,未来产出能力增长只能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力教育水平。劳动者达到一定的产出能力才能保证相应的消费能力,这是社会稳定和平衡发展的基础。

中专、技校和职高培养的大量低中级专业技能人才,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是否具有从事新工作的适应能力,在产出能力上能否同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产业工人竞争,是值得研究的。

加大教育投入,主要是师资投入,全国 1100 多万中小学教师,人均年工资增加 2 万,不过增加 2000 多亿,可以显著增加教师这一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发达国家教育支出,过半是教师工资支出。我们国家近三万亿教育支出,工资支出占多少?

还是那句话,国家所有的未来目标,全民的福祉,都是立足于教育。今天欠缺的教育投入,远低于明天新增的维稳经费和扶贫资金。

现在看来不只是简单的师资水平和投入不足,

还有重要的早期教育、营养和健康、养护人的因素。感谢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罗斯高教授及相关机构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此篇报告也说明城乡学生平均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现实中也还存在几十万人口的县高考一本个位数的情况。

这位罗斯高教授所提出的家长培训、0-3 岁早期教育、儿童健康检查,也应该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实施。

知乎用户 半枝 发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成都市中考上线率平均下来百分之 30 啊

也就是说一百个学生有 30 个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上重点高中。

你说普高?成都市区普高加起来有没有十所啊?不知道

剩下的学生大部分职高,部分托关系花钱进高中

还有一些去了民办高中

也有很多直接不读书了

知乎用户 皮皮鹿 发表

我感觉当代教育的缺口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过度重视知识性学习,很多孩子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个问题初中阶段比较严重。这个不是何不食肉糜的问题。而是整个基层教育体系(特别是考核)的系统性问题。

二是极少和市场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个就大了。我也不是很懂就不多说了

知乎用户 纽约谢大脚 发表

标题里的高中,在文章里的准确定义是包含普告和各类职高中专的更广义高中。

所以各种强调北上广苏浙也有 50% 的孩子没上过高中的答案可以歇歇了。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是 63% 的农村孩子连上职高的机会都没有,连系统学习一个赖以谋生的技术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各种强调国外也有很多人不上高中去学门手艺当蓝领的答案也可以歇歇了。

文章的作者也早就说了,要真比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投资教育并没什么收获,甚至适得其反,智商低的比智商高的更适合流水线生产,但问题是这些工厂产业转移了你怎么办?中国有一天想要产业转型了又怎么办?即使你觉得这些人就算饿死街头也跟你没什么关系,但这么庞大的低教育人口,一旦陷入失业,贫困,饥饿,无所事事。其后果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任你 985211 哈耶鲁,随时让大家一起同归于尽。所以作者想的是未来不是现在。

所以各种强调共和国目前并不需要那么多受教育人才的答案也可以歇歇了。

最后,非常同意该教授所说,阅读能力贯穿一生,真的很重要,看看这个问题底下的某些答案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东京老萧 发表

知乎 er 都得看看这种文章,以及多想想小平同志告诉我们的道理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乎用户 季退思 发表

这个洋教授,他把数字颠倒了,这还是个低级错误。

但是有意把三分伪造成两分,把三块分才能得到的比例 100%+100%+63%, 伪造成 90%+37%(见转引的那个洋教授自己的图),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

包括职校技校中专这三校生和一般中学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总额,2003 年仅为 43.8%,2014 年已达到 86.5%。

如果真是按他自己写的 2013 年,而且包括职高。问题就来了。那一年有 820 万 + 高中生和 670 万职高生入学,而当年对应年份(1997/1998)的出生人口大约 1740 万(计生委)1450 万(反计生委)

他那张表说 城市 90%、农村 37%,和总数配的平吗?

洋教授的图(→)

洋教授的图(上图)

好啦 现在开始华丽的表演,我是怎么替他圆的。

他的数字是怎么出错的,往上去按那个三分饼图(城市、其他农村、贫困农村),“贫困农村” 按那个饼图测算是 45% 的比重。城市、其他农村全部按入学率 100% 计算,那么剩下的 “贫困农村” 仍然可以分到 500 万以上入学人数。

也即,“贫困农村” 约有 63% 的人读了至少一天高中阶段教育。(辍学率高是另一回事)

而不是 63%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

但这里有个微妙的地方,_接近 1/3_是什么鬼

但是你看贫困农村——接近 1/3,63%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所以这个很明显是一个农村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其实算出来的是

不算普通农村,贫困农村——接近 1/3,37%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

不算普通农村,贫困农村——仍有接近 2/3,63% 的孩子上了高中,包括职中、职高。

-—————————————————————————————————————

他把数字颠倒了,这还是个低级错误。

但是有意把三分伪造成两分,把三块分才能得到的比例 100%+100%+63%, 伪造成 90%+37%(见转引的那个洋教授自己的图),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

前两个图是该文章提供,第三个图是本人根据教育统计公报重新计算绘制。大家可以看出来是什么意思了吧。不就是黑中国是和 80 年代墨西哥一样差,所以会和墨西哥一样过不去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药丸,这种黑坑呗。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一天都没上过高中,然而他们仍然可以过着平凡而有嚼劲的日子,这大概就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拜托,城市底层人民总是幻想一个水深火热的农村,这和台湾某些媒体有啥区别?

农村过得越来越好了,是事实。没上过学就是傻子?

还有说什么阅读能力底下的,我只能说知乎上的喷子们阅读能力高?不是我嘲讽,知乎上很多上大学的人,阅读能力并没有超过小学水平。

可怜的城市底层人。

顺带一提,评论区已经可以看出来阅读能力问题了,欢迎围观一下。

知乎用户 Justise 发表

农村基建条件差是事实,需要改进

但是说 “因为农村 63% 孩子不上高中会导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逻辑是很滑稽的

工业不是拼人数,拼的是规模和深度

谈中等发达陷阱,不谈地缘,不谈资源,不谈政治,就谈教育水平,基本都是是扯蛋

在一个大学生多如狗的时代,谈高中率有何

因为 37% 上了高中的人就足够把中国带出中等收入陷阱

知乎用户 红烧大排 发表

其实就四川而言,甘阿凉农村失学未成年人加起来也不过是成都零头,成都才是四川初升高最难,失学未成年人最多的城市!普高线 500+, 过线率 50%-。。。

在民间和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全省最高的情况下,成都创造了普高线超重本线,升学率低过大凉山的奇迹!!

归根到底,成都的教育很大部分是房地产业,收的是 “田税 “,田地总量有限,均价越高收的税越多,而要维持田地的价格,必须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充当炮灰,扮演 “因为买不起田而死相凄惨 “的角色,才能显得花很多钱买个小学学位特别值。

而在升学率超过 70% 的绵阳/遂宁,教育收的是 “人头税 “,教育从业者要赚钱就要疯狂扩招,在赚钱的冲动下,即使是遂宁这类农业人口为主的落后城市,录取率也能一路冲到 75%+。

两种模式哪个好,说不清楚,但绵遂模式肯定更符合十九大精神!更符合四川省省情!

知乎用户 防潮同学 发表

15 年在经济学年会现场听的罗斯高老师的演讲,当时真的深受感动,全场也是多次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说说我身边的故事。在浙北某农村长大,和文章中的中西部农村差别很大。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比较好,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身子女,可能是这个原因,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个习俗,小孩子幼儿园上学的时候,舅舅要买一批东西送给侄子侄女,包括书包、文具、自行车等。上小学后,如果学习成绩好,期末考完可以很自豪地走街串巷,家长们会挨个问考试成绩,拿了多少奖状。小学出类拔萃的孩子或者有钱人家的孩子,家长们会选择出大价钱送孩子到市里的民办初中读书,学费一学期一万,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是相当昂贵的。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会进入镇里的中学,然后进入一般的高中或者职高、技校等。初中就辍学好像比例并不是很高。收入水平比较高,家里不是那么急切地需要一份工资。高中毕业后会去读一个二三本或者大专。孩子大学大专毕业的时候很多家庭都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一辆车,孩子去市里上个班,工资不高,但生活也挺滋润。

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生活中总是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假期回家,各类同龄人出车祸、逃债、入狱的消息经常有耳闻。但总体来看,农村的重学风气还是很浓的。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其实差距并不是非常明显。

后来去上海读大学,才发现什么叫做差距。拥挤的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妈妈带着孩子去上各类辅导班,在地铁上也不忘教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学英语英标。那发音,我根本比不了。

“学洋文,进洋行”,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这样概括上海父母们的期望。

知乎用户 启明星的指引 发表

看视频我好像发现比标题更严重的问题,没记错的话有三分一的学生初中就没好好学,中途辍学了。我觉得中国把初中都教好了也够了(除了政治需要高中水平以外,数理化初中怎么也够了)。90 后到 95 年这一批有一大批高材生还没开始就业,这帮孩子受教育比例比前辈高了不少。中国人口和美国不一样。同样的比例乘起来中国就比美国多。高端行业需要的人才数难以量化但是他是一个绝对值而不是相对值,不会因为中国人多就变多。人口总量是中国跟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一样的地方。这个翻倍的量的变化足够引起质的变化,即中国以较低的平均教育水平也能比发达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其实产业发展更快,也会减少行业从业人数,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教育资源的平均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劳动岗位的减少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是个更快引发社会动荡的大问题。前者是穷与富的问题,再穷也没有以前穷;后者是个生存问题,如果一大堆人没工作没收入怎么活下来?

知乎用户 郑聪 发表

标题出了差错

百分之 63 是教授在 4 省调查的数据。但是江浙沪皖 4 省和云贵川藏 4 省的数据完全没有可比性。

B 站评论区里有一条是说,中国的教育水平比美国高,中国初中生已经完成了美国的高中教育。

整个文章最想表达的地方,是幼年时期的培养。从认知到理解方方面面的事情。

农村孩子为什么不上高中?不是因为父母不重视,不是因为穷,就是因为自己跟不上。为什么跟不上?小时候营养不良呗。

文章希望中国能重视 0~7 岁儿童的幼教问题。因为这个阶段的培养将惠及孩子们的一声。

B 站 HTML 播放器的作者似乎是初三毕业?如果他小时候营养不良,没有培养出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完成 HTML 播放器吗?

知乎用户 寂格 发表

教授,是你吗?

知乎用户 不胖的羊 发表

农村孩子答一个

数据可能是对的,药方是乱来。

农村教育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方圆几十里十几万人口,几千个孩子,就一两个能上大学是常有的事情。

大致可以想象,一个乡十几个村,就是在靠近乡镇的中心地区,孩子才比较大机会上大学。

就算上了大学,又能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大学尚且如此,高中就更不用说了,上了还耽误早赚钱。

这个时候,什么早教都是瞎扯,重点是出路,如果高中的出路明显高于初中,那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比例肯定提高,没有出路,凭什么让人浪费时间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我先承认他的所有数据和事实都是真的,一般来说,我不会像某些学者(比如张五常)那样,如果对方的观点跟自己不同就说对方的数据有问题。。。

但是,这篇文章的分析是很有问题的。简单说来,很多硕士博士都找不到工作,我不认为其他初中生读了高中本科就能发达。

首先,他说的很多欧洲国家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来浑浑噩噩,然后跟中国对比一下,发现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太少等等。问题是,这些欧洲国家都是体量很小的国家,而中国是体量很大的国家。客观来说,中国不能与欧洲这些小国挨个对比,应该跟整个欧洲一起对比,这样或许更清晰一些。

作者说的欧洲最富裕的北欧国家,一共才 2500 万人,相当于中国北上广深的其中一个一线城市。未来或许中国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北上广深最牛逼的那个城市,我觉得人均收入达到北欧 2500 万人的人均收入,还是可能的。

这其实才是可比的。比如北欧 2500 万人,都是出于食物链顶端的,在与欧洲其他几亿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因此才能获得富裕的生活;中国也一样,北京也是 2000 多万人,在与中国其他 10 几亿人的关系,就好比北欧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现在北欧人均 GDP 是 6、7 万美元,大概 40 万人民币,北京再过 20 年或许就可以达到。事实上,深圳的南山区已经接近这个水平了。

另外,作者给出的药方也是值得商榷的。现在中国的国情,很多去国外读了一年硕士的海归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貌似跟国内普通的毕业生相比也没太多竞争力,普通小白领水平,在大城市需要租房的话可能还养不活自己。在这种国情下,希望一些初中生读个高中就能跨越中等收入,似乎是天方夜谭的。

或许,这个社会压根就没有这么多高端的职位。比如欧洲几亿人,可能只需要北欧几千万高端的就饱和了,希腊那些人,不是说没读高中所以穷,事实上,哪怕他们读了研究生,很可能也竞争不过北欧那些人,到时候还背负了沉重的助学贷款,反而更穷,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工作了。

中国也一样。很多父母养小孩有着强烈的投资心态,觉得花钱给小孩读了个海外硕士回来就应该有多么高大上的工作,后来发现并没有,于是就有落差了,再说父母之间也会攀比。久而久之,可能就觉得读那么多书也没用,还不如初中毕业就打工了。。。

而且,韩国、台湾都是比较小规模的经济体,几千万人,台湾可能就跟深圳这么多人。深圳整体确实很富裕啊,税收超过台湾,假以时日,人均 GDP 超过西欧日本是可以预期的:

以 2017 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市经济总量名义值就增长了 12.76%,人均美元 GDP 的名义增幅至少在 8%-10% 以上,和过去 6 年 9% 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所以如果乐观一点,2020 年深圳人均 GDP 就将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到 2025 年,广州,北京,上海人均 GDP 也都会陆续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

因此, 所谓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欧洲百年都没有整体跨越,凭什么让体量更大的中国跨越?这是挖了个坑让中国跳。但是,北上广深 10 年内全部跨越中等收入是几乎板上钉钉的。

知乎用户 白菜君 发表

很正常。上海教育资源算好的了。也都只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能进高中。何况农村地区。

知乎用户 夏尔谢夫 发表

为啥要上高中啊?

对个人而言,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人生,这是对的。

对整体而言,没有那么多高端岗位,需要让全民来接受高等教育。

现实就是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但是依然能够胜任他们所在的工作岗位。

现实就是全中国 80% 的工作岗位只需要初中文凭就够了。

如果你让 100% 的农村孩子都读到研究生毕业,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依然还是只能去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干初中毕业就能干的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7ZUWj 发表

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被有些知乎众们转到贬低普通城市居民身上

聊国家政策国际形势,他们跑出来说你房子都没有,居然操这个闲心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他们跑出来说你房子都没有,居然幻想农村人活的不好

不举数据不用逻辑,永远就是一条,你活成上层人了,没有?那就闭嘴。

他们的眼里,城市底层白领就是绝对的底层,最卑微的人群。活的比底层白领更惨的人,要么是底层白领幻想出来的,要么就不配是人。

可见话题不重要,他们就是找地方倾倒脑子里的垃圾

知乎用户 李蛋蛋想当大 V 发表

高赞答案已经很棒了

我想来写点不人道的

这个 960w 平方公里的国家有多少大城市?

有多少地方能够发展成大城市?

有多少地方想要发展成大城市?

我们国家的基建看似轰轰烈烈搞了 20 年,其实对比我们国家巨大的国土面积而言,并没有很高。

16 年人民日报文:

其实我们心里也清楚,我们国家的所谓 “城市化” 并不是都是北上广级别的 “城市”,可是长期以来的媒体宣传中,中国的城市代表,一直都是“北上广武” 式的城市。

其他的城市要怎么建设?

其他的城市该怎么建设?

其他的城市能怎么建设?

这之中就还欠缺大量的劳动力。我们需要有人为了生存自觉的走上这个辛苦的工作岗位。

现在这个数据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与之相反,许多人觉得 “哎呀呀中国身为第二大经济体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口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力”

这样的人,我建议你们去往这个题目 “哪一刻你感受到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同时反思一下,是不是 “富有也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一个为了生计奔波的人,一个仅仅活下来都用尽全力的人,你怎么忍心让他放下糊口的工作去 “上学”?教育是改变阶级的一条捷径,但不是唯一一条获取生存资源的道路。

就如题目 “如何看待上海小学家委会家长相互秀学历” 的问题下许多答案所说,现在城市里上学的小孩没有个钢琴八级都不好意思拿出门一样,一个未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如何能跟城市里精雕细琢出来的小孩比“教育”?

我经常想: 当资本主义科技发展到不需要人力的时候,是不是只需要抹除不具有生产资料的绝大部分人类,仅仅资本家之间单纯的进行产品交换就算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这个问题再细想十分恐怖。

我们国家的建设任重道远着呢。

知乎用户 你猜 发表

人生自有归处

知乎用户 鸵鸟 发表

我是地处山东省一个百强县。经济发展在全国也是很不错。我们镇也是全国千强镇。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学肯定是没问题。就这样,我上初一的时候班里是 69 个人。到了初三参加中考的只有 11 个人。很多人不上学了。原因多方面,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读书无用论。他们追求的生活是辍学以后,打个工,在外租个房子,勾搭个妹子,买个小摩托,晚上十分拉风。上学有个屁用。我们那边从小流传着打油诗: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涩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还能搂着胖妞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点题外话,知乎这个地方,学历歧视已经很严重了。在他们眼里:毕业生只有 211 or 985 的 双非本科在他们眼里和智障没什么差别。 211 都只能说自己混过大学,985 要不是 c9 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重本。专科连大学都不是,都不能算人。知乎现在比新闻联播还新闻联播。

知乎用户 飞飞 发表

歪个楼,德国的呢

知乎用户 桑生 发表

没怎么见过农村孩子,我来自山东最穷的市。农村孩子不知道怎么定义…… 很少见过务农为生的人了。

农村孩子教育水平低,两个解决方法

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二:消灭农村

我想说一下之前我老家的一些做法,在 08 年左右,就是四万亿那一块,准备把所有的农村拆了,居民迁移到乡或者镇的楼房里面,然后土地空出来成为耕地。当初的想法是做成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最后家家楼房。市郊的农村也有这样的做法,不过路子大概和我老家县的想法不太一样,市郊的是空出地盖厂子盖楼

不过不得不说这些做法很有颠覆性,我最近关注了一下这方面,发现当初老家的做法真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别的撤村并镇是对行政组织,我们直接是把村落实体撤了。

后来… 因为楼市降温,政府钱不够,拆不动了,给移民预留的房子就盖了一期。最后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平房出现在了农村,农村的房子根本拆不动了。

而且… 农村的基层组织基本没有,皇权不下村是准了。要是恢复基层控制,要不就是消灭基层——消灭农村,要不就是去管理农村。显然后者更麻烦,前者也不容易。

知乎用户 huiyji 发表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东营市石油城市,不上学的话,可以招工当工人。不上高中的人是很多的。其余的地方就不不知道了。

就我认识的和大多数我见过的,还是想办法上学的,无非就是高考考得好考的差的区别。

有的时候我的父母像疯子一样,说是如果我不上高中在村门口卖水果就好了。但是大多数时候考虑还是得上学的。在油田这个地方如果你的父母当官的话,不上学孩子也可以当个工人,工资四五千吧,公积金,最近几年我的父母找了很多这种例子,不上学也很好。 虽然我的父母反复强调不上学也很好,但是我的父母并不是油田的领导。我自己选的话还是得上学的。

看人口比例有很多的人都不上学,但是我认识的人都是上学的,我不知道那些初高中辍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情况。

有的时候新闻会找一些,比如韩寒罗永浩都不上学的例子,我觉得这种例子都太极端了。

知乎用户 督师圆嘟嘟 发表

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许多结构性矛盾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我也从来不用这种无法拒绝的问题去指责 GCD

知乎用户 笨蛋妈 发表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中国的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外迁至成本更低的亚非拉地区将在未来 20 年内发生,或者说现在就在发生,更别提现在的机器人自动化、AI 了。

脑力劳动者尚且担心饭碗被砸,几亿农民工的饭碗被砸了大家都吃啥?

城乡教育差距大的不是一点点,跟国外整体来比教育更差,知耻而后勇,人家一个外国人还这么操心我大中华的崛起,我等在怕啥?

知乎用户 王贤斌 发表

这是从大的层面去分析教育对于国家经济影响。沿海的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实已经有一些例子了,没上过高中的,一旦失业工作真的很难找。我亲人当中就有。从整个国家来说,产业升级也是个很矛盾的事情,产业升级了,剩下的那么多低端劳动力能去干嘛?真的什么都干不了……. 不产业升级 又被老龄化逼着…… 进退两难 怎么办呢?

难道输出劳动力,把这些低端人力资本都拉到非洲搞建设?搞一路一带?

希望这是个出路吧…..

知乎用户 保鲜膜 发表

可是,哪怕是魔都,也只有 66.9% 的孩子能读高中。

上海中考录取率高达 96%!?劝你别太乐观!

然后有幸进入高中的同学,也只有 88% 的学生能进入大学。

2015 年上海高考录取率约 88% 近 6000 余人落榜

里外里,上海参加中考的学生,也只有 58.8% 未来能接受高等教育。

知乎用户 章北海 发表

农村 37% 能上高中,别搞笑了! 真正农村的人能上高中的凤毛麟角。我们那个镇有六个村,刚上初中时 400 多学生,初三参加高考的 80 人! 考上重点高中的 2 人,另外还有 4 个分到的指标。普通高中十来个(水平大约是全年级只有几个能上一本线的)。所以 5% 的人才能上高中,如果你想上一本,机会只有 1%! 说是 37% 大概把县城当成了农村,他们都确实农村,但是比真正的农村还有好很多。

我这里还是经济状况尚可的辽宁沈阳,如果是西部地区,估计更堪忧!

知乎用户 小小脚色零零八 发表

我给老家的家人,推荐了这个演讲。

知乎用户 xiaobieshan2 发表

这是我在另一个话题下的回答文字,用于回答本话题也还是可以的:

  虽然有世界最广袤富饶雨热同期的耕地水田,虽然有世界最丰富全面的矿产,但中国的真正优势还不是这些,我们的优势是有世界最聪明勤劳俭朴的人口。
  我们是世界唯一一个从文盲农民到大学生全民能背诵九九乘法表可心算口算的民族,而哈佛剑桥的本科生,也只有数学系才能做到。
  我们的高中生可以读各科的文章,而英美发达国家,同是物理学不同分支之间都少有人能读对方的文章。
  这有语言的因素,但华人高智商有耐心身体耐受力好,是著名的。是的,我们的农民论生物智商都不低于欧美的大学教授或者学士硕士,只能放羊种地,因为缺乏教育。

  是的,差的只是教育。

  我们民族文化因为东亚隔离而落后,那人民做牛马的思维驱使思维浓重。这导致了今天我们各种物资世界第一甚至一半,却全民生存困难,本质在于全民族缺乏人本思维,没有实施福利社会,甚至仇恨社会福利。

  缺乏社会福利导致我们生产发达昼夜劳作却生活艰辛,全民没有安全感,一个为活命为生存而奔忙的民族哪里有心思去发展教育科技呢?

  论生物智商华人举世无双,而且这里有十几亿人。只要改变作风重视教育以人为中心,中华会有数不尽的旷世奇才出现!我们不能再视人口为负担视同人口为累赘视人口为牛马。

  我自始至终认为,垄断诺奖,才是中华起步水平,才是我族应有的起码水平!

  首先应该实施福利社会……

知乎用户 德拉米尔 发表

他只看到了教育,而没有看到贫富差距。

即使有更多的私立学校建设起来,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农村的孩子就能上起学么?

现实是,私立学校高学费必然高教学质量,吸收了全社会的优秀教师 毕竟教师也是要吃饭的。

那公立学校还有多少优秀教师?

以后虽然农村孩子都能九年义务教育,但已经大不如前了。

以后高中免费,大学免费又能怎样?

圈块地养猪罢了。

中国的教育还要外国人来研究?

可悲,可怜,可叹。

还把 - 原因归结在 0-3 岁,真当中国人都是喂猪食长大的么。

知乎用户 144 不扣分 发表

从答主的认知水平来看 这个结论完全没问题

知乎用户 木小岛 发表

37% 的农村孩子上过高中这个数据看起来还算颇高了,就我个人所见而言,大概只有 15%-25%上过高中(我小学 6 年级毕业班 60 多人,上过高中的应该是 10 个出头)。据我了解,我初中和高中的同学身边的情况也差不太多。

其他比较发达的地区估计情况较好吧,不过总体而言,估计全国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都不太理想,其中不少人连完整的 9 年义务教育都没有读完就选择退学,其中原因甚多,诸如教育资源,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原因等等。

说句题外话,有时候知乎上多了,差点真的以为大多数人都是 985 起步……

害怕

知乎用户 陈钢 发表

我妻子就是教农村小学的,我以实际情况来说一下。

从 80 年代开始,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假设人的智商是正态分布的,也就是高于 100 和低于 100 的各占 50%,那么转移到城市中的那部分比例大呢?显然肯定是智商更高的那部分。

所以,农村中稍微有点能力的家长都带着孩子进城了。而农村学校中留存孩子的智商在高智商孩子不断转学到更好学校的情况下,整体是越来越低的。我妻子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但学习不行,连干坏事都不行,体育什么的都不行。

我们这农村是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中一半已经是外来民工的孩子了,这些孩子在他们家乡原来上 4 年级的,到我们这只能跟上二年级。而我们的学校跟城镇比,平均分要低十分以上。不用说,城镇孩子的成绩是不能跟市区比的。这样一级比一级低,贫困地区农村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那么他们即使上了高中,考大学有什么竞争力?还不如不上。

事实上,谋生的话,小学毕业和高中毕业真的差距不是很大。

知乎用户 狼居胥 发表

数据问题太大了。

中国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年毛录取率已经达到 87% 了。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和学术高中基本持平。

中国年出生人数一般 1700 万到 2000 万上下。大学和其它高等职业教育年毕业人数近 800 万!

光是广义上的大学生在当年出生人口中的比例就超过 40% 了。

这 63% 一天高中都没读过的人哪来的?!

知乎用户 耐萨里奥​ 发表

现在都是知识普及化时代,只要想学,网上有的是课程,要打破的是学历阻碍!

知乎用户 方小贤​ 发表

别说城乡了,就是县城和郊镇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也是极为惊人的。

东部沿海某百强县,目前全县的高中都集中在县城。我们镇是县里除县城所在镇外的最大的镇了,以前镇上有高中,现在只有一所初中,招收本镇,邻镇和附近乡下的生源。

县里最好的重点高中,一年招收大概 800 人,前段时间正好看到中考放榜,本镇中学只考上不到 10 个,第一名也在全县 50 名开外。

我爸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大概就是把我送到县里读初中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问怎么办?可有的时候怎么办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我初一的时候,班里的一个女生就辍学结婚生子了。我现在回家,一半以上的同学,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我 95 年。

我们那,很多家长不让女孩子读书,初中毕业就打工赚钱结婚生子。而男孩子宠过头了,不听话,家长让读也不读。

有时候上不上高中,根本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重男轻女的风气很重。我家隔壁的一户人家,为了生一个儿子,前面连生了 10 来个女儿,有人要就送人,没人要就扔了,自己家只留一个女儿,天天得干活,初中毕业就嫁人了,后来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宠上天,然后小孩子宠过头,习惯很不好,想要什么东西就偷偷拿。满嘴脏话。

我爸爸也重男轻女,想方设法的想要生一个儿子,为此给家里面带来很多矛盾。但好在有我妈,我妈是个独立的女人,一手撑起这个家。一直坚持供我读书,在我初中几度想要辍学的时候把我逼回了学校,我妈从不缺我开销,她也一直教导我,想要什么自己买,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想吃什么就买,把钱用在正确的地方,花多少都会给你。我的零用钱和城里的孩子差不多,也导致大家都会觉得我是城里的孩子。我也好在还算读书的料子,没有辜负我妈的期望,考上了一所大学。尽管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但有时候,对我高中所能够接触到的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来说,我考了学校第五名。

我还记得那年村里有 7.8 个考上了大学,我们站在乡政府的门口拍照,我爸爸站在我后面,我一直记得我爸爸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我觉得,或许我有出息了,我爸爸就不会再那么执着的想要一个儿子。

城市和农村很多时候就是两条平行线,彼此都很难理解对方,你觉得不屑一顾的事情,或许就是农村里的孩子最渴望的事情。

没有什么最好的办法,农村人要走出城市,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只有上一代人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才会努力让自己的子女不做自己这一代人。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知乎用户 tleydxdy 发表

不要扯什么小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知乎用户 wuweilxl 发表

教育制度就是这样设计的,管子说:治国之道,在于弱民。

你们太聪明了,就不好管理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从农村出来,现在在外地一所大学读书。就我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分享

1 有一次,去姑妈家,和她家一起吃饭,姑妈饭做好后,在楼下千呼万唤表哥表嫂下楼吃饭,在饭桌上表哥表嫂边吃饭边用手机看天天有喜,表哥表嫂已有一女,三四岁。你觉得这样的父母会养出什么优秀的孩子吗?

2 村里有一个和我一般大,上到初中就去学裁缝的女孩,16 年她结婚,男方给了 20 万礼金,男方家长为他俩在镇上买了房。我二爹(爷爷的弟弟)家两个女儿,40 多岁,做裁缝,每个月工资几千到上万。但是他们的孩子都是熊孩子,说脏话,打架 ,甚至 16 岁左右就堕胎。村里人都很羡慕他们,觉得他们嫁得好,挣得高。在我们那女孩子辍学就送去学裁缝。在信息封闭,思想保守陈旧,经济条件落后,家里没关系没法子为孩子找一个好出路时,只能效仿那些看似过得光鲜亮丽的人。

3 初中时,班上有个女生辍学,因为她家里只能供成绩比她优异的弟弟上高中。女生学习非常认真,上课也认真听讲,可成绩永远是不上不下。她也很想读书但是读不起。。。(虽然会有助学贷款什么的,但那是成绩优异以及家里有关系的人的专属品,留给真正贫困生的名额少之又少)

4 我妈从来没给我读过书,她小学都没毕业。我小时候,经常听她和我爸在饭桌上讲今日打麻将心得。后来,我基本已经自动屏蔽他们之间的对话,可我还有一个要上高中的妹妹,所以我经常和他们讲不要在家里讲打麻将心得,对妹妹教育不好,但是他们不听,觉得也没多大事。。。。。。现在我妹也成了麻将高手。

知乎用户 马甲不是外套 发表

我就是那个所有 debudff 长大的孩子,也应长辈期望读到大学。

我妈去年却对我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让你读书,说不定过的比现在好。

卖早餐的阿姨都月入三万,我只有她十分之一的工资 。

勉强算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初中之后就没有再读了。现在人家是有车有房的小老板,结婚对象也有了。我在外漂泊,看不到未来,找不到对象。

读书好嘛,嗯,读的好的,过得也好。

让妈妈留守,唔,我感觉不太靠谱。妈妈出去打工,一方面不仅仅是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她想维持这段婚姻。

我初中,小学有个顺口溜。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混黑社会。后面记不清了,大意就是吃香喝辣的还可以泡妞。

06 年左右,我初中英语老师,据说是以前的大学生 (如果是真的,那是老牌大学生,比现在硕士差不多吧) 人家主职是卖豆腐,副职是代课教英语。我记不清是一个月还是一学期代课费 200 元。

知乎用户 一个简单的人 发表

按照老爷们的设想,耗材们到一定年龄就进工厂去工地,为祖国添砖加瓦,现在明显是体力工作者不够用,而不是上高中人少的事。

你哪怕是个大专,也不乐意去做搬砖和领螺丝吧,但是这些活必须有人干,那中国农村提供不了,越南和印度有人愿意啊,聪明的老板都把厂子移过去了,要不是疫情,产业链说不定都开始建了。当然综合下来看体力劳动性价比不高,越南一年贸易顺差才五亿,吃力不讨好。

知乎用户 Cynthia Li 发表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这位作者只是简单粗暴的把学历分为初中和高中,那么他有没有看过教科书呢?个人认为我天朝初中教材,尤其是初中的数学书,有些内容只怕是超过了某些国家的高中教科书。我们初中就要求写八百字作文,去看看其他国家的要求吧,高中也就是五百字。

中国的高中录取率除了北京,就算上海深圳,也只有 50% 吧,其他偏远地区录取率就更低了,37% 就是中国正常的高中录取率,和农村孩子的智商或者发育迟缓没有什么关系。想要改变这一点很简单,多建高中。

然而,个人认为,对于相当一部分不想读高等教育的人群,九年能学完的知识为啥要逼着他们再学三年?别说农村,城里也有很多孩子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就辍学,不喜欢读书并没有错。

农村孩子营养结构有问题,不懂的科学抚养,这不是把妈妈赶回农村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的努力,只有让少女们走出乡村进入城市,接受现代化社会的熏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育儿问题。

知乎用户 永新 发表

没事,让他们去快餐店和便利店兼职。

每天发食物卷就好了。

知乎用户 li hongwei 发表

数据是 10 年的,但是现在已经 17 年了…… 大概可能好很多吧?!

好像越老越多的地方开始有营养午餐了

但是配眼镜这种事对留守儿童来说确实很难…

另外我是想推荐另一个视频的,但是(标题搞事情啊!!!)

知乎用户 风乱秋 发表

说白了就是穷,没其他原因。

知乎用户 永恒之辉 发表

——作为一个农村娃,初中生,打工仔的结合体体,以前到现在这都存在,而且都是事实。
——就我所知,我们那届有 3 个班,上高中的 20 多个,考上大学的没几个。

——当时自己读初 2 时一个人在家生活一年,07 年每月生活费 100 元和 50 斤米,养活我和 2 条狗,在当时农村 100 元生活费,在农村娃里也算是巨款了。
——当时我们班初 1 的时候有 60 多个,到初 3 中学毕业时只有 40 个左右,以前在班上 60 个多人时成绩不倒数,等 60 多人时变 40 人时我常年倒数第三,等倒数第一第二也不读了,我常年倒数第一,而且当时确实有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问题。

——很多人会说独立思考,首先跟大家说一声,出来打工后每天 1 小时阅读量,花了 6 年才看完了超 500 本书,文学哲学经济社会之类的书籍。
——加上后来自学魔方,自学健身才知道当年看书是有用的,提高了阅读能和吸收能力。
——老爸是第一批农民工,在工厂十年得人赏识,混了个货运部主任当。95 年时有存款 15 万,96 年回农村建房花了大半,加上 98 年来工厂倒闭,出来做生意亏损的,用光了 10 多年的积蓄,2000 年~2006 年日子都不太好过。
——90 年代在农村家境算小富,现在农村家境算小康,老爸现在是个体户做小本买卖。
——有时很多农村年轻娃,以打工为荣是可以理解的,家境物质条件不好,每看到打工回来过年的大哥大姐大叔们,穿着光鲜亮丽,拿着小孩们憧憬的手机,聊着小孩不懂的新鲜事物,年青蛙们心想等初中毕业后,也一定要成为大哥大姐大叔们这般风光的人物,青年蛙永远不会知道大哥大姐大叔们背后一年的心酸和汗泪,以及活的累的跟条狗一样。
——等到农村青年蛙真的毕业了,经历大多如下:

打工第 1 年:每月到手了几千元收入,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钱由自己支配,嗯觉得是自己未来不是梦,买手机买耐克买匹克买李宁,买东西都要买牌子货,不是牌子货穿出去都不舒服,回家过年开始看不起还在读书的傻冒,就这样第一年下来,基本也没剩下几个子。

打工第 2 年:学会了溜冰上网桌球很多娱乐活动,听年纪大点吹嘘泡妞史,内心开始蠢蠢欲动,慢慢开始学会打扮,开始泡妞开房。

打工第 3 年:已经租房而且还换了几任妞,已经有了可吹嘘的资本……

打工第 4 年:遇到配对的成了家,小日子过的挺舒坦。

打工第 5 年:老婆休养生娃,而且有 1 人没有收入,懵懂感到养家糊口的难

打工第 6 年:娃出生,奶粉钱,房租,日常开销,这才真正意识到存款不多,收入不高,以及生活的艰辛。

等过个几年再遇到当时内心看不起的读书傻冒,出来 2~3 年已经开着小车,没几年又听到读书傻冒,在城里贷款买房的消息入耳时,心想未来我这娃也要成为这般牛掰的人物……

码字不易,点个赞呗

知乎用户 宋微子 发表

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学学好,已经很够用了,文化素养就不错了。

语文你岳阳楼记,出师表,还会背吗?

鲁迅,巴金,季羡林,朱自清的文章还记得吗?

数学,有理数,无理数,加权平均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二次根式,圆弧和弦,圆心角圆周角,这些你还搞得清吗?

英语,你初三毕业日常用语交流应该不成问题啊,口语垃圾,总归单词一个一个还蹦的出来吧?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能量转换,电流磁场,你明白吗?

化学,元素周期表默一个看看。

历史,从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初三学的世界史。你把商鞅变法说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说的谁的统治还记得吗?北朝的演变?洋务运动?雾月政变

初中的知识挺多的,初中学学好,一辈子也够了。

知乎用户 黄可乐 发表

随着城镇化推进,十年前的数据可能是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初中。十年后可能是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大学。

知乎用户 KYBALION 发表

这是真的,我表示支持,原因如下:

注意,结尾有彩蛋。

我发小是我姥姥家的邻居,与我同龄,我每年的寒暑假以及五一国庆,是必回姥姥家,是用回字,可见,我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有将近一半时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准确说是在发小家度过的,每天白天晚上一起玩。

发小念到初中毕业,就去一个亲戚工作的工厂打工,学习电工,各种资格职称证件齐全,我那个时候北方上学晚一些,他初中毕业应该是虚岁 17,一直到前年为止一直干电工,买了一套楼,给父母的农村房子装了修,焕然一新。也有了车和存款,还有一个好身体,六块腹肌,非常有劲儿 ,一个顶能四个城市孩子,去年自己单干搞装修,回收,干的一般,之后下半年去了一个全国连锁酒店当灯光师兼电工,音响键盘那些一套,这个也是亲戚介绍的,现在干的不错,生活稳定,也快结婚了。

结尾彩蛋在这里:

他父母其实支持他高中,他主动放弃的,当然也认为这条路不合适他。

我当年劝过他,他还是没读高中,基本上,农村只有一等生才会继续读,就是成绩优异的,学习一般以及差的,普遍不读,如果读就是家里有钱,没有什么压力的家庭。

现在他以后继续工作,以后估计会慢慢往管理层发展,这个酒店是那种婚庆一条龙的,发展会不错,而且自己也有电工的手艺做退路。

而我,上了大学,没房,没车,没存款,工作也不是有发展前途的,就是打工,而且工资微薄,我也没有任何技术和手艺,读的专业文科类的,现在药丸,不过,还有希望,加油。

而且社会就是一所顶级大学,并不比高中和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少。想学知识,网上有的是,免费的收费的随便挑,不要觉着人家没上高中就生活得差。

知乎用户 五狗发狂 发表

中国教育下的高中真的有必要读吗?如果想考大学的还好,如果没有读大学的愿望,去读高中有什么意义?读书的目的都变得如此势利,不如多想想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知乎用户 大匠 (被永封) 发表

我来打个广告。既然大家都这么热心教育,以后遇到农村适龄青少年,可以联系我。

我们学校也有中专。

知乎用户 东风澈来 发表

有闲,又写了很多,后来全删了,烦人,

你们说的都对,就等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了!!

对于摆案例放数据搞量化的普及知识类回答,我心中佩服,

对于我这种喜欢思考过后简短回答感受的水文,

你们能不能,换一种批评方式?

蛮好笑的,你看不明白我的观点,冷嘲热讽之后我还要长篇解释?然后再双方辩驳,最后口干舌燥手指抽筋,你再来一句 “呵呵,你一开始可不是这么写的”,我疯了吗?我怎么赢?哈哈

建议:

对于不知所云的说法,千万别说 “你观点是错的”

就直接说不知所云好了呗。

知乎用户 Xu Weihong 发表

感谢现代白求恩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当政者值得仔细考虑阅读并采取措施的。

高中率这些结论和生活相符。比较吃惊的是对初中有无升学理想的孩子的分组研究,按照这篇文章的数据,实际上中国没上高中的孩子,基本就是文盲,因为他们在初中文化知识是退步的,这就很可怕了。

还有关于 3 岁以下孩子的营养不良率,触目惊心。三成孩子贫血,三成孩子寄生虫,民族的未来也太惨了… 我认同作者的思路,尽早补贴,让孩子从出生开始健康成长花费小收益大。这块学学欧美给低于一个年龄的儿童家庭发放合理的补贴是比较好的。奶粉券这些东西能解决的就不要盖监狱解决了。

知乎用户 大理寺少卿裴东来 发表

本人某 985 高校金融学专业,但不想从专业角度妄加评论文章只是从生活层面谈几点感悟。

我出身山东某小城市贫困农村,父亲早逝,本人自觉性格懦弱格局不大。现在我很感谢自己懦弱的一部分。

1. 我所生活学习的小学初中盛行打架斗殴风气,不拉帮结派不抱团就只能被边缘化。我没有勇气拼拳头刀子,只能沉默以对。

2. 农村贫穷,但多数家庭可以温饱,家长虽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但是没有几个家长打心眼里觉得学习不好是要命的事情。因此,“好好学习”跟那时的 “公正,清廉” 这些口号效力没有不同。

3. 周围的人很重要。家庭经济过得去的家长都选择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城里中学高中升学率百分之九十左右,重点升学率百分之六十左右。我们的升学率百分之四十左右,重点高中不到百分之二十。学习氛围基本不存在,认真学习的才是奇葩。

4. 老师,鉴于历年的升学率,教育局给农村初中的教学任务非常轻松,每个班级 1 个重点高中就可以。老师只要觉得有一个有希望,其他可以放松玩耍,拯救一群麻木不自知的人是在与整个环境作战太难了,教育工作者也无能为力。

5. 我,我的面前没有选择,上学或者种地辍学打工,好坏太明显。绝路上的人往往更单纯。

6. 总结一下我的性格优势,不敢惹事,老师吩咐什么干什么,非常听话。

到现在每年都会去看望教过我的老师,他们尽职尽责,承担了许多父母缺失的部分,我的人生观受益良多。

知乎用户 Messiah​ 发表

那我们可否在九年义务教育里面就加入一部分高中课程呢?

知乎用户 Mark 发表

我觉得这反应了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63% 这是 10 年前的数据吧,我们老家作为贫困地区县城,高中毛入学率现在已达到 70–80%。我们县城每年高中入学 5000-6000 人,其中重点高中 1500 人,其他 2 所公办,3 所民办高中,基本可以容纳剩余学生,当然也会有 20% 不读高中,外加 10% 初中就辍学了。

知乎用户 虚实百出连环火神 发表

这么说吧,老外用他们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往往会做无用功,首先数据就不靠谱,其次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也有很大差别,第三,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也不一样。西方的专家们过去预言 tg 药丸,预言中国崩溃,然而几十年过了中国崛起了,这算哪门子分析?他们很惊讶中国人的土办法和忍耐力,但这就是中国人,聪明,勤恳,坚韧,虽然有些缺少公德心,缺少浪漫,近代以后缺少顶尖的创造力,但中国人过得还不错,虽然并没有新闻联播中那么好,但也绝没有西方人想象中的那么差。慢慢来,不要急。知乎的小资精资们公忠体国,可以咨之以大事?那才是药丸!

知乎用户 星星落在我头上 发表

不说别人 就我自己 家里条件差 一直缺钙 我姐姐小时候得过佝偻病 我大学一次无意中照 x 光发现我的肋骨畸形 肋骨尾端就跟女孩的长卷发一样 波浪形的 医生说是小时候缺钙造成的 我家里 明确知道的 我爸 我姐 我都是缺钙的 认真查 我妈妈应该也是缺钙的 一直没有去查过 体检也挺贵的

智商认知问题 我脑子并不算聪明 不过从小一直很努力 从小学就知道要努力学习 我没有叛逆期 一直懂事听话 学习努力 可是成绩不够理想 高中学习压力加大之后 跟大家一样的时间学习 我就跟不上课程了 高考数学不及格 有两个原因 一是鼻炎严重 初一开始鼻炎 初三开始严重 感冒两三个月不好是常事 板蓝根一顿吃两到三包 连续吃几个月 很多时候都要靠去打输液才能好 但是我不敢一直去打 因为贵 家里没钱 其次是一直打输液会加重抗药性 下次就不管用了 大多数时间都是吃板蓝根 十天有八天头疼 高考两次 第二年考上一个三本 为什么一直没有做鼻炎手术?舍不得钱 妈妈到处打听 做过手术的效果并不好 症状没有缓解 后来到大二 要开学的时候再次头疼 爸爸说既然一直疼 就去看看 让我在网上搜一下 爸妈不会上网 我搜了一下 去了一个私立医院 花了一万二 庆幸的是效果还不错 这几年很少头疼 钱也算花的值 不过那次几乎花光了家里积蓄 对 我家就是没钱 我一直想上本科 三本很贵 一年一万三 爸妈辛苦一年刚好我一年学费加生活费

我上学晚 又复读 毕业的时候 24 周岁 不知道为什么 我上小学的时候 不到 7 周岁是不让上一年级的 其实时间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因为爸妈晚婚晚育 我毕业了 他们年纪大了 也没什么赚钱的能力了 相当于 我毕业之后就要养自己同时养父母 对 我姐姐为什么不养父母 她初中没毕业就辍学 现在月赚 2000 她能养自己就不错了

这几年一直在努力 收入好了一点 不过至今妈妈赶集买衣服舍不得买 50 块以上的 爸爸也是 爸爸 15 年腿受伤 做了一次手术 后来一直在养 几乎没什么工作能力 现在家里的土地就是种一些玉米小麦 没有再种大面积的土豆南瓜之类的 因为忙起来的时候太累了 我也不忍心让他们一直做这些 爸妈没文化 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

所以一直都是节流的生活方式 什么都省着

今年 我 27 岁 不化妆 一直在存钱 一直很羡慕那些赚多少花多少的妹子 我不能这样 我要养家 也没有男朋友 谈过一个男朋友分手之后就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 我羡慕那些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女孩 我也想学打扮 不过化妆品是消耗品 太便宜的不好用 容易脱妆 化妆不好还不如不化 这是朋友告诉我的 化的好就要贵 我知道化的漂亮一点能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但我目前的工作不化妆也可这钱能省就省了 爸妈身体不好 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我也好应对 几个月之前 爸爸疝气再次住院 家里就差点周转不过来 还好我有点钱 疝气不是大手术 也有合作医疗可以报销一部分 不过刚开始是要先付钱 后面才报销的

很奇怪那些打扮漂亮的女孩都有男朋友 我一直没有 我自己赚自己花 养父母 我觉得还不错 然而我就是没有男朋友 我觉得我比那些女孩子好多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靠别人 不知道是不是我脑子有问题 我一直认为买车买房是两个人的事情 不应该跟父母伸手要钱 可能是我跟父母伸手要 家里也没有吧

昨晚 有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 跟我聊天 说什么女孩子要对自己好一点 精致一点 我说我家里条件不好 要养家 这姐姐估计是生活太安逸了 没脑子的开始跟我炫耀她几千块的内衣 几百块的睡衣(我觉得几百块的睡衣跟我淘宝二十块买的差不多啊) 几百块的裙子 大品牌的鞋子 还说她妈妈给她多少零花钱 我心里暗暗的骂 你儿子都五岁了 你也是孩子的母亲了 你还靠跟父母公婆要钱过日子 我养活自己养活父母 你有什么资格跟我炫耀 她用十五块的面膜 我买的三四块的面膜也不错啊 她也没有比我白啊 比我黑多了好不好

扯的有点多 跑题了 就这样吧

知乎用户 把酒临风 发表

九年义务教育都有人对抗,更别说非强制的高中教育了。

2020 年,要实现全国的高中义务教育。

以下是 2017 年 4 月 6 日的新闻:

教育部 6 日公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 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7.5%,但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到 2020 年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攻坚。”吕玉刚说,攻坚计划对 “十三五” 期间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提出了到 2020 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目标和 5 个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包括: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 90% 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知乎用户 别问 发表

按这个比例来讲… 我不想说什么… 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学校就劝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去读职高… 还大力宣传职高也能有出息… 你懂的

那么你认为仅仅是家长的原因吗?农村也有不少考上好大学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知乎用户 料青山如是 发表

受高等教育的人比例那么少,还奢谈什么民族复兴。

无脑族经常骂大学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呵呵,大学招人不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把社会资本引进,把民办大学放开,继续扩大招生。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才有机会赶超发达国家。靠嘴永远也不可能重回汉唐盛世,还是靠教育靠谱。

知乎用户 阿卡林 发表

视频看完了,这就不是上没上高中的问题,而是整体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文化低,不是他们没有高中学历,而是他们初中之后就不学习了,别把职高不当学校,职高的存在,用处还是很大的。我们要认识到,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终生学习的概念的,他们只要一离开学校,就停止了学习了。

这个调查还是很严谨的,提出了多种可能并且去验证了,至于如何解决,教授也只是提出了几种方法,具体还得政府去做。

知乎用户 bashenwutian 发表

上海地区初中生有 50% 不能读高中,

苏南地区初中生有 55% 不能读高中,

成都地区初中生也有 60% 不能上高中,

前面也有人说了,北京也有 40% 的初中生读不了高中。

这些还是城市化率比较高,国内发展的不错的地区。

具体到地级市,县城,不就是三分之二上不了高中了吗?

最近十几年大学扩招,高中生想上大学容易了不少,但是高中并没有怎么扩招,初中升高中的难度还是不会比以前小。

知乎用户 逐客​ 发表

别说农村,小城市起码 20% 以上

我同班同学,别说没上高中了,初中毕业没上过任何学的都有十分之一以上,这还不包括去当兵的。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之外是淘汰制、选拔制,分不够就上不了,户口有问题就上不了。怎么办?没办法,人太多了。

90% 中考升学率的话,那高中起码扩建三分之一,钱和地哪里来?教育资源哪里来?你以为国家不想做么?

按理说学校教育就因该强制到成年年龄,在校学生能有效减少未成年犯罪,这是明摆的。而且晚进入社会几年,对社会治安稳定和就业率也有很大帮助。

知乎用户 Ypaaaaa​ 发表

在农村学校上过初中,学风级烂,一个年级 200 多人能考上县一中的只有 30 多,加上其他约等于混的高中,考上高中的非常少。本来是 4 个班,到初三就只剩 2 个班了,因为大量的学生辍学打工,一到中考都回来了。差到什么程度,当时流行 CF,有个人 RPK 都不会念,直接念日坡科…… 顺便说一句,在知乎没 985 都不好意思出来混,然而在县城考个二本已经算可以的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JFUn0 发表

哈哈,之前中国中央党校的一个教授就担忧,大量来自农村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马克思主义拿着【共产党宣言】到农民工的棚子里传播革命会怎么样?

哈哈,毕竟马克思理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造反有理!

知乎用户 黄延鑫 发表

这篇文章应该发在印度,从科学上有力证明种姓制度的优越性。全篇没看出中国为什么上高中与职高真正原因。倒看出用中国发展不同来证明有些人高人一等,有些人只能处于底层。

知乎用户 马尔斯 发表

美国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人不会口算加减乘除,怎么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单就国内而言,国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配太不均匀了,贫困地区的小学刚解决吃饭的问题,对比的是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日新月异。怎么比

知乎用户 阿莉埃蒂 发表

迷思的是,我也说了赤脚医生,为什么某些人完全视而不见而只揪着上山下乡不放?西部山区欢迎您,您不会去,不欢迎您你当然更不会去,反正怎么着都不会去就是了,那么这件事和这些时差党有什么关系呢?即使以前因为上山下乡失去过北京 / 上海户口,现在身在海外还在乎户口吗?也许暗戳戳怨的是一共的存在就是错,拉低了他们的阶级,本来他们家在 50 年代就应该完成的移民过程压缩到他们这辈才完成,应该气愤。但是大家国籍不同,立场本该不同,就不用互相说服了。

——————————————————————————

评论区各种(因为上山下乡失去了北京上海户口?或现在被家里逼着支援西部太气愤?因而)区分不了,应然和实然,陈述事实和发表观点,历史和现在,有积极意义和还要再来一次,等等等等的各种激动言论。不过,点开一看都是已经出国的高等教育阶层,怪不得了,对中国以往不关心,对中国的未来也不担心。反正乱了也乱不到他们头上,中等陷阱也陷阱不到他们,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是也,只是说了一下这个事情还是有好处就这么激动,赶紧捂住自己的北京上海户口房本儿什么的,哪能轮得到你们,不会共产共妻,都已经出去了还跳什么脚,不回国自然能和中国农村彻底切割,何苦来哉。留在城里也未必能给你分配工作,口粮都不一定有,去村里好歹还有鸡偷,弄这么个大运动他也不想的。似乎让你回到过去你能处理得更好?如果这么觉得倒可以试着写一下当时应该怎么处理,推演一下按你的处理方法改革开放以后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所谓人口红利还是和印度一样的无效人口(忘了,出国的人很多都发自内心希望国内不好,认识一个时差党甚至在国内发生砍人事件的时候情绪高涨,大概这是在国外工作的他最直接的慰藉——过得即使不怎么样起码他逃离了一个危险的地方)。

各行各业都是提出问题疯狂鄙视旧方案的人很多,自己能给出更好解决方案的没有。都是开上帝视角完美主义的,或者干脆没想过解决问题单纯哭奶的巨婴。

——————————————————————

所以现在回头看,赤脚医生和知青上山下乡到底意味着什么。

还有些人说那种工业基础算什么基础。

知乎用户 翻书的熊 发表

知乎上多了,真以为中国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了吗?

知乎用户 突然好想你 发表

噗,知乎和现实世界脱节严重啊。

63% 这个数据有什么好质疑的?

中国本来就是这样啊。

不对啊,你们不是拿着那个网民学历分布图,玩的挺开心的吗?这时候,又忘了那张图了?

一边说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世界,一边不肯承认现实。

有些人啊,走错方向了。

重要是中国自己如何发展,而不是和别人对比。

你和日本,美国有什么好对比的。中国现在的比例按人数算不照样压榨他们吗?是否意味着中国总的 GDP 也会压榨他们?

然而这有什么用?

难道我们因此就满足了?我们最终是要看人均的。

解决方式,我不是很认同他的家庭回农村,而是应该出来。

应该让家庭走出农村,到城市里来。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问题。

不过让计生委的人去干预教育,也很有趣。

其实我对香港的数据比较好奇。香港大学入学率到底是多少,有人可以告诉我吗?

知乎用户 lirc023 发表

全中国十几亿人要是都能保证高中毕业,那我会觉得自己在天堂。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明智左马介 发表

现在的经济这么萧条,让大家意识到孩子读大学可能对就业改善不大(不如早点休学去学点技术或者跟家里学做生意)。如果不是为了考好大学,那么大额大量的精力财力去上高中,也就意义不大了吧?城里人能啃老,有现成的车子房子保底,混个大学文凭找份收入一般的稳定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也能接受的话,农村人也能走这条路?强行推进城市化让大量农民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被迫要搬到大城市去跟先天优越的城里人竞争),按部就班的跟城里人一样上学找工作,那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啊。不如干脆另辟蹊径。关键还是经济问题,现在大学文凭不是高收入的保障了,凭啥要求农村人还都强行供孩子去上那么多学?(我也希望年轻人多读书,但是农村人供一个大学生真的不容易)

知乎用户 此绎年生 发表

简单讲下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出的一些问题吧。

社会阶层固化,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智力发展水平的分层;而这又会进一步加固阶层固化。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同一所大学幼教专业,同寝室的姐妹,毕业后回到自己家乡。入职之后,有一次两个人联系。

上海的幼教说,现在的小孩子好聪明,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知识面,掌握的外语,很多都不逊色于他们当年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某些方面,甚至犹有过之。

而金昌的幼教说,没觉得啊,比以前聪明是肯定的,但也没多大区别。她觉得,这一点点的提升,来自于现在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上次讨论之后,她们发现,上海这边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和金昌下面的县城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

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其中很重要一点区别在于,孩子们的家长,把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身上。

可能在有些家长出去看电影打麻将泡酒吧吃烧烤的时候,另一些家长每天晚上抽出两三个小时,给孩子讲故事念绘本唱少儿歌背唐诗,周末的时候,送他们去学画画,学乐器,学舞蹈。

小时候的差距可能还不是很大,但随着日积月累呢?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乃至更久以后呢?如果没有变故,通常来说,这两类孩子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一直很恐惧一点,就像《时间机器》之中描绘的那样,人类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化成两个群体。或许不是两个物种,但两个人群之间也很难交流。

就像现在这样子,我们很难跟年纪大的长辈说,微信朋友圈里面传的那些文章是谣言。我们解释给他们听,掰开来揉碎了跟他们讲。但最终还是没有效果。

其实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接触的信息量,理解能力、知识储备上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学习能力上的差别。年纪大的长辈,他们已经基本脱离了社会竞争,或者是在跟自己同样情况的同龄人竞争。这点差距对于已经在人生后半段的他们来说,基本无关紧要了。

可孩子呢,很担心,清华附小的孩子在做人文类的论文的时候,另一些乡镇小学的孩子,却被放了羊。也许现在这些清华附小的孩子和乡镇小学的孩子,还能找到一些共同话题。但若干年后呢?几代人以后呢?差距会越来越大。也许有一天,他们之间将再无共同话题。一个群体关心的事件,谈及的话题,另一个群体漠不关心。当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要解释一些问题的时候,另一个群体,他们根本听不懂。

这才是最恐怖的社会撕裂,当最后的认同感都消失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把彼此当成同类?

知乎用户 qlc Matrix 发表

我一直在想为啥会有中等收入陷阱这回事。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我有位朋友在找工作,她是一位女士,三十多岁,人长得不漂亮,初中辍学。其中一份工作是在百货商场里面上班,每天 12 个小时,一个月休息 4 天,每月 1600 元(买社保),万分之三的提成,顶多到手 1800 元。请一天假扣四五百(主要是扣全勤、奖金)。另外一份工作也是相似的待遇。这让我挺受震动的,好歹也是二线城市,给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竟然开这么低的工资。原因就是因为她没有文化,学习能力低呀,事实上很多公司还嫌非本科的劳动者学习能力低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不是个体户、特殊行业,大家怕是很难想象给一个初中或者小学文凭的人开一个月一万的工资。(实际上现在中国确实也存在一个超大体量的行业能为低学历者提供高工资,就是建筑行业,但是目前体量的建筑行业是不可持续的。)于是我查了中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的比例,**“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 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 全国只有 22.96%”。**十多天前我就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

中国什么时候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我给这个问题设置的标签是:教育、发达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十二年义务教育。我也邀请了 5 位知乎推荐的相关人士,结果十多天过去了该问题一个回答都没有,就算是关注者也只有两位,其中一位肯定是我。

今天我看了这位经济学教授的演讲,他的观点比我深刻、系统得多,是非常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有数据支持。我大概提炼一下他的观点:

中国农村很多父母不知道正确的养育方式,导致 0-3 岁的时候小孩营养不足,脑发育慢,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导致以后学习很吃力,高中的淘汰率就非常高。

1.0-3 岁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得奖者的数据支持

2. 通过测试,农村小孩有一半的贫血

3. 父母的养育问题,也做过一个对照试验,有主动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

我觉得这位教授非常有人文关怀,可以说是一位白求恩,在视频中他一直是农村儿童说发育慢,从来没说发育不好。

实话说我们无法带动高达 4 亿的高中以下学历的国民一起进入发达国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为全社会谋福祉的事,也确实花不了多少钱,我有位朋友就是干这个事的,政府提供一个几十平米的场地,每年几万块的经费,每年能为 2 万人次的儿童提供服务。本篇文章中提到了把给老黑的钱,拿来做本项目的经费。

中国的政策是有滞后性,前几年看了个视频,有位交通研究者,研究东京和北京,东京为什么没那么堵车,是因为东京 “毛细血管” 多。结果去年政府发文件,不允许建封闭小区。(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个政策,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

可见,学者的研究是还是很容易上达天听的,对于这个问题民众的关注应该能促使政策更快的落地。政府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农村婴儿营养问题和父母正确养育方式的教育的关注应该就是最后一公里了。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知乎用户 王大头无敌 发表

精子受孕成功率只有 3 亿分之一!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社会会分工不需要那么多的高中生。

初中升高中是有淘汰率的,肯定会有一批人会被筛选掉,然后去读中专。

国家定 9 年义务教育是有目的的,不然为什么不像台湾一样你想读就能上大学呢?

手动滑稽. jpg

也就是说,国家通过成绩来区分岗位了。比如本科生肯定不愿意去扫大街当环卫工人,那什么办呢?

我就让分数低的人不许上大学了,你们不能做科研,只能去当小手工业者罗。

不然国家还要不要运转了?

这都是设计好的。

知乎用户 N1ceTry​ 发表

@vczh

虽然一直粉轮子哥但是这次反对他的回答。

从上往下看能干的工作很多,但从下往上看能做的工作已经不是少来形容的。中国在发展,高等的职业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较为低级的职业会越来越少,或者说逐渐可能会被一些高等职业取代,那么这些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将会去哪儿,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可能会严重制约国家的发展。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陪你的孩子玩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社会不止上学一条路,有些地方利益集团形成气候根本不用学历来实现资源的代际转移。

今年毕业刚入职某 4 线城市的火车小站,铁路局在编职工。

我身边的铁路职工 90% 以上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他们部分工人谈吐粗鲁脏话连篇。

但他们的工资很高!在这种 4 线城市,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能找一个每月 4000 块的工资就很不错了。铁路局的职工最少有 6500+,而且是国企基本不会裁员!有些比较辛苦的工种,工资有 8000+

以铁路连接员工资为例,到手 6200,公积金自己加企业共 2000+,养老保险自己加企业共 1300+。最近我们这里一个铁路 40 年工龄的工人退休,退休工资 6000+。

这工资水平放在二线城市也算小康了,所以在这四线城市铁路职工过的比较舒服,大多有房有车。

他们的后代大多当兵就转业回到铁路上班,为什么不上大学?铁路很看重资历,当兵和大学毕业上班要差 5 年。直接当兵回来工作,至少要省 25 万,等同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找工作,铁路子弟大多赚了 5 年钱买房买车了。

他们需要读书吗?只要他们的孩子考个本科,回来上班混几年妥妥的科级干部,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资还比地方公务员高。

对于部分人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张冬冬​ 发表

本人山东枣庄人,乡镇中学 (初中) 毕业。

04-05 年初中一年级

清晰的记得,开学的时候初中一年级六个班 —– 每个班级 60 人,共约 360 人。

毕业,还剩三个班级大概还有 100 人。

然后这 100 人里面估计至少有 1/3 的人没考上高中或者没读完高中的。

真的,那时候我们家里都不穷,再穷也基本穷不到哪去,有很穷的也读了大学了。

只能说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眼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说一下数据的问题。

有人拿教育部的数字来质疑文章的准确性,这个确实可以。但很多时候统计数字并不一致未必是作者撒谎,也许只是统计数字的来源不同造成的。

作者没有说明自己的数据来源,不过他文章中引用了这样一张图:

图中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2010 年仅一半的学生上过高中。这给了我灵感:作者的数据是不是来自六普的统计数据呢?

我找到了六普的数据,其中第四卷专门负责统计人口中受教育的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index

我随便选了一栏,以 21 岁的年龄组为例。整个 21 岁年龄组一共有两千六百多万人,其中没上过学的非常少,可以忽略,只上过小学的人数是一百六十多万,只上过初中的呢?一千一百六十九万。

换句话说,在整个 21 岁年龄组中,只上过小学和初中的人占了近一半。跟作者在文中说的一致。

其它几个年龄也差不多,年轻人中上过高中的人数也许真的未必有我们想的那么多。

我不知道教育部和六普的数字哪个更准确,这应该是专家学者们研究课题。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农村的年轻人中上过高中的比例有多少。

六普的统计数字将受教育人口按照户籍划分为城市、镇、乡村三个类别,还是以 21 岁这个年龄组为例:

城市人口中该年龄组总人口 1029 万,只上过小学和初中只有两百七十多万;

镇人口中该年龄组总人口为 477 万,只上过小学和初中人数为两百三十万;

乡村人口中该年龄组总人口为 1150 万人,只上过小学和初中的总人数呢?八百多万….

作者的数据和六普的数据比较接近了,但还不完全一致,比方说作者认为城市人口中 90% 以上的孩子上过高中,但现实好像没那么乐观,至少 21 岁年龄组的数据比这要低。当然这有可能是作者挑选了另外一个年龄组的数据作为论据造成的。

总结:作者的数据未必是假的,六普的数字和作者文中引用的数字较接近;相比之下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倒是与六普的数据相去甚远,哪个数字为真可能还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不过我是肯定没这个能力了。

知乎用户 手停口停 发表

呃,我已经无视这个问题了为什么还总弹出来?

这个统计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轴:最起码,应该把建国以来上了高中的人数分城市和农村列一下。同时因为不同时期教育水平不一样,应该也单列小学以及初中的人数,并且比较才有意义。

方法不同结论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差很多。这类教育的统计和分析要负历史责任的。

知乎用户 墨知 发表

数据感觉是可信的,我在西部农村,我小学同学 90% 都没上高中,考虑到人口分布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来看 63% 的数据是可信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真实!

我家乡南方农村,不算穷,不存在吃不饱饭住不起房子的情况,现在普遍还挺有钱的,家家户户至少两层小楼,摩托车早已经是家庭标配,汽车也近乎户均一辆(甭管是奥迪还是宏光,反正有小车),然后今年还集资了几百万筹建宗祠。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愁吃穿的村子,过去二十年中国黄金发展期间,教育状况没有多大改善。

我 96 年上初中,乡村中学,初一时四个班,到了初三,人数减成两个班,大约 60 多人。

然后能继续学业的,不到 20 个。大半数初中毕业选择了外出打工。

我村里包括我只有三个继续读高中的。

到现在 17 年,我同宗的侄子侄女大概有 17、8 个,然而能读高中的也只有两三个。全村的高中生大概不超 15 个吧。乡村初中已经撤并到镇初中。

不是因为穷读不起,而是因为根本竞争不过镇上县城的学生,挤不进重点中学,甚至普通高中都录取不了。

首先是家庭环境问题,青壮年父母基本外出打工,小孩从戒奶到上初中,基本没几天是有父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很成问题,小孩没人管,学习不自觉,基础一塌糊涂。四年级了可能连基本乘除应用题都理解不了,上到初中怎么能跟得上?

其次,现在社会环境诱惑太多,各种电子产品,网络电视,小孩不学习,基本就把时间花在看电视玩游戏上了。

最后,老师的角色被弱化,我读小学初中时还挺怕老师的,老师教训学生基本没人甘反驳,还是会听老师话的。现在的小孩,两三年级就敢跟老师打架,还以此为荣,老师一点尊严都没有,也难怪乡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爱理不理。

我每次回乡下都会听到隔壁大叔大妈们说谁谁家孩子偷东西被抓了,谁谁家孩子离家出走了,这种事情太多,现在他们的父辈还能出卖一下劳动力,以后这些没啥文化又没啥技能的,真不知怎么生存下去。

知乎用户 敬亭山 发表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把困难展示出来不是为了让人们惧怕或调侃,也不是让人叹息真难反正与我无关不用理会,而是让人们在有机会的时候去支持处理困难的人,去支持为或许现在看来不可为的人。

不求多高尚,但求问心无愧。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恕我直言,大家其实就是想发泄一下,并不想解决问题。

因为知乎这个平台就不想解决问题。只想怎么让人参与进来,让流量变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小号

@大匠 (被永封)

在这个问题下回答了可以上中专。说了中专政策,说了可以找我上。

注意,我没写学校的名字,也没带公众号或者其他东西。

结果呢?知乎说我发广告。把我的小号

@大匠 (被永封)

给永远禁言了。

有意思吧?我说的是很现实的东西,立刻就可以上学的事。结果我就是打广告了。

批判这批判那啥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最后带个公众号。一点事没有。

解决个毛问题?国家有中专免费呢政策。你要真的关心农村孩子上学问题,不要你出多大力。你宣传下可以吧?你批判一大堆,有宣传一个人用处大吗?

不过不和知乎口味。大家不讨论,不批判,它哪来的流量啊?

知乎用户 山河载酒 发表

具我看到的,我们那里的情况是,对于 90 后一代来说,几乎百分百的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上高中,也希望孩子读书,但是孩子自己不愿意上,甚至初中都不愿意上完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那里的几个邻居家都是父母想办法逼着孩子上学,可孩子就是不上,最后没办法只能随孩子。

孩子不爱学习,当然这也可能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没时间教导孩子,而爷爷奶奶又比较溺爱有关。但我们那里有个奇怪现象,一家有男孩又女孩的,一般女孩都考了大学,而男孩逗初中上完,再也不愿意上。

我们那里的情况似乎跟因为穷而上不起,不一样。

知乎用户 拉拉路路拉 发表

好多都说让国家重视农村教育,问题是钱谁出?答主愿意多交税吗?初中小学免费了,对比下中国高中大学学费,可比之前便宜多了。唯一的解释,当年重视教育的农民进城了,我周围有好多农民出生的同事,大学毕业就来城市,然后把户口转为城市,把父母接到城市。要不然,中国城市化率,从百分之 20 多到百分之 40 多。人哪里来的?大多高学历的进城了。即使这一辈上不起高中,难道努力点,下一辈还上不上吗?70 年代大家一样穷,现在部分富裕了,不能说明问题吗?

知乎用户 Ninsun 发表

这里面还真有很多的信息, 我之前根本不知道…

甚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种情况…

我妈给我说过我小时候的事情, 她说我小时候有时候会拿着绘本, 也就是又有画又有字的书, 用手指着书上的字, 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念出来.

反正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应该是在非常小的时候, 别人看到了也都感到很奇怪为啥我那么小的时候都认字了.

然而事实是, 我根本不认字, 我能做到是因为我妈就是这么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给我念出来, 于是我记住了, 然后单纯的模仿罢了. 可是我是一点那时候的记忆都没有, 可见当时我真的是很小…

是啊, 正常的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可在中国, 很大一部分的家长都有一个问题: 他们有想让自己的孩子好的想法, 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任何方法.

这还算好的.

有些家长, 没方法, 就硬创造方法, 各种不合理, 不科学, 自以为是, 莫名其妙的方法就这么用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

想想就可怕.

而更可怕的是, 他们真的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孩子好.

我真的很感谢小时候有耐心, 指着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我的妈妈.

虽然有时候, 她也会用一些自以为是的方法来教育我, 并且冠以爱我的名义.

知乎用户 MeeLu 发表

无论上过高中,或者没上过高中的农村孩子,大部分都会在高中毕业后,或者是大学毕业后被社会碾压一番的。

而且基本也没法怎么办,而且知乎中一部分精英群体,会认为这些人农村孩子的特点是弱智兼懒惰。

人生而平等,但户口不好的,没城市房子的,不是人。

知乎用户 南宫 发表

很明显大家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把我国的状况想的太好了,被近些年高铁、国产大飞机、航母这些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所以当某些不好的事实出现时,有些人就开始攻击。

以我国的发展状况,只能说九年义务教育极大的减小了文盲率,今年是 17 年,也就是恢复高考 40 周年,所以说离普及高中教育还远着呢。当然这已经是很高的成就了,凡事一步一步来,往更好去努力,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知乎用户 诗茶一壶 发表

坐标江苏徐州农村。

80 后最后一代,同村同辈的只有我一个人上了高中大学,范围扩大到生产大队,数字不会超过十个。

往前,更少;往后,人数稍微多一点,仍然不多。

现在农村的初中教育很差,留在镇上公立中学没出路,到县城私立又层层阻碍。

知乎用户 风之语​ 发表

台湾大学多,上大学概率接近 100%,然而有什么用呢

知乎用户 邵亚瀛​ 发表

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15-29 岁读过高中(含中专)的也就 51.1%,试问全国农村水平和浙江省相比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说说的,宁绍平原的农村地区还能在 2015 年有很多地方没有抽水马桶,该地的农村水平和全国比如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94haD 发表

现象认可

但不上高中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家里急着孩子赶紧出去打工,他们认为初中都是多余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随手在百度搜的,天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data:image/svg+xml;utf8,)

为什么主流媒体一直强调高等教育(包括大专)和高中之间的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

因为靠流量活着的主流媒体很清楚所谓主流说的根本不是数量的多少。

如果高考被比作鸿沟,义务教育和高中之间的中考更像是一片沙漠。

飞奔过去的人群盯着远处的鸿沟和身边的竞争者对脚下的沙漠毫无感觉。还以为天真的以为那些被困在沙漠的人并不存在。

而被困在沙漠里挣扎的人呢,方向选错一次,就错了一辈子。

知乎用户 david 发表

说个个人的记忆,我老家是农村的,九十年代的时候回老家,村里孩子也多,有设施师资比较完备的小学,现在老家里孩子也少了,小的村庄已经没有小学了只有大点的村庄才有,而且校舍什么的还是一二十年前的,初中就只有乡镇所在地有了。个人感觉,单从农村小学的数量这点上,应该是退步了。没有做过调研,个人感觉,欢迎指正。

知乎用户 月咏 发表

孩子们没上高中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是一个循环。

当年那些小学都没毕业的孩子们长大了,成为了家长。继承了上一辈的教育传统,吃饱穿暖就是可以了。教育上的投入就是免费入学了。比上一代来说,肯买个纸笔本了,这已经进步了。

剩下的那,观念还是没变,考大学有啥用,还不是没工作。孩子能念就念,不念就不念。出去打工也一样。

慢慢的孩子们的孩子们又长大了,又成为了父母。可怕的循环。

农村用上的手机 4G,看上了快手,玩上了农药,但是教育挂念还是停留在能念就念,念到哪里算哪里。不肯多费一点心力。城里大张旗鼓的阅读啊,英语啊,兴趣啊,农村孩子还是只有书本而已。

=================================================

或许改变观念会带来好处。

从前人说不识字是睁眼瞎。现在识字了,识字却还是睁眼瞎。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他们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我就不懂了。

或许对于农村来说,识字、读书、求学,都需要更现实的意义才能改变观念。

一个读书读傻的例子,就可以让许多孩子给自己辍学找借口,一个考上大学找不到工作的例子就可以让一个村庄的孩子失去考学的动力。

或许,中国的农村还是需要更实际的好处,能看的到摸得着的。会读两句酸诗有什么用处,能当饭吃吗?天地君亲师,已经被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臭老九代替了。

这些观念的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力,不破不立。

这些数字也好,对也好,错也好,希望有人能看见广阔的农村。

知乎用户 doudou35 发表

加快城市化进程

将资源尽可能向城市集中

建设多个区域中心大都市圈

知乎用户 天使​ 发表

各种逻辑混乱的前后矛盾的回答。

本着不懂不说话的原则看了一下,瞎眼了。

知乎用户 苏风秀极 发表

文化越多越反动,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知乎用户 烧饼小王子 发表

我家就是农村,确实有很多同学没能上高中,但是因为经济原因的非常少。我印象中我初中同学应该是四十多个,大概有七八个人没上高中。这其中有一个女生我印象很深,她智商应该没问题,但是对学习这块真的是一窍不通。其余的大多是男生,还是因为成绩太差等等原因没有继续读下去。就我所经历的而言,真的没有碰到过那种 “眼睛里闪耀着对知识的渴望” 云云。而且除非是孩子很能花,不然高中也花不了多少钱。

知乎用户 疯狂的蜗牛​ 发表

评价有用吗?

现实是很多农村人被人卖了还天天感恩呢!

从农村的角度看这个国家糟透了!

知乎用户 Lana 发表

是啊,还有人上着上着不上了

知乎用户 杜断 发表

这作者是个智障。灯塔国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好。

知乎用户 山人 发表

我没看过这文,但我想说的是世界发展中,这部分人将从某种方面决定发展方向。并是决定性作用。并成为社会发展方向的最大稳定池

知乎用户 秦淮柳 发表

国外得上了高中才会计数,我国上完小学就够了。。。

知乎用户 33 岁开始自学编程 发表

我农村孩子,上过一学期高中

知乎用户 大雪无痕 发表

只想说农村娃也上知乎,哼哼!

知乎用户 李明明 发表

全世界高精尖技术产业已经被中国吃下一大半,产业升级根本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于夏静 发表

不是一样赚钱养家?有的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知乎用户 helloscar 发表

你们知道不知道

杭州上高中的比例是 50% 左右 还不到 63%….

知乎用户 索多玛之刃 发表

农村也分为不同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不能一概而论。东部某些地区农村上高中的概率远大于此,然而西部许多地方上高中,甚至初中的概率接近是 0。

知乎用户 小叶 发表

我初中的时候非重点班的学生几乎不学习,他们居然还有高中上,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知乎用户 长着一张嘴 发表

没上过高中不可怕,没有谋生技能才可怕,我上学那会,农村孩子回到家还得干活呢,主根还是穷,没有太多剩余价值投给教育,即使这样,农村也出了不少才俊呢,呵呵。现在好多了。改变需要时间

知乎用户 果子梨 发表

我是上了高中的,后来上了大学,大学上了几年,自己从里面退出来了。

我记忆深的是,我中考分数在我们学校排 30 几名。

这个分数是我们当地一个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我心里感慨 “我要去那个学校就是最后一名啊!”

然后中专录取分数线也是那个分数,

“我去念中专也是最后一名啊”

本来是中专学校的一个垃圾,最后上了高中,上了大学…

中专,真的很高大上啊…

当年,中专真的好牛❌啊,

我草,不要脸,自己给自己脸上打反光…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ZiLG0 发表

全文都看了,这个实证研究虽然得出来的结论有待商榷,但他揭示出来的现实问题与当前中国发展现实完全契合。前不久回北方老家,我的下一代孩子们都开始成长,但我发现他们之中已经很多人 15 岁以后就不再接受教育,而是到村里的塑料厂当学徒工,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以我们城市里长大的视角来看,他们现在应该还在校园里接受学习,或者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技能提升,而不是干 8 小时的苦力,然后在村里村外无所事事,坐等收棒子。

县城里面就是另外一个景象,老爸的战友们几乎都到了县城居住,他们的少孩子们为了学习天天忙里忙外,到了周末还要上学习班的大有人在。可以说,这十几年来,现在许多县城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可以提供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但农村地区,哪怕是出了县城 5 公里的地方, 公共服务仍然难以幅射出去,就连老爸当年想要找的村子里的小学都已经被撤并到了中心学校。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63% 的孩子没上过高中,乍一看是一个教育问题,细一分析引申出农村孩子的智力发展、早期教育问题。但归根结底,依然是城乡发展差异的问题,是城乡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的问题,是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还是要农村城市化的问题,更是未来发展重心的问题。

中国从解放后就确立了城乡二元发展的社会,工业化起步的阶段就是通过城市、农村的剪刀差迫使大量农村资源被无偿转移到城市以支持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依然延续,就导致了城市日新月异,而农村相对发展的迟缓。就算到现在,城市农村户口区别取消,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指向了发展三农,但之前几十年的惯性依然存在,想要解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然而在中国发展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协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尤其对于边远地区,投入成本过大是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想想看为了带动一个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通常要用高于东部地区数倍的成本修建跨山跨江的桥隧,前段时间新闻上备受关注的 “悬崖村”,虽然是西部地区交通不便导致教育难的的极端案例,但在中国很多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环境恶劣,人口分散,教育的配套基础设施成本是节节攀升,悬崖村要修路下山就需要 6000W 元人民币,所谓的 “基建狂魔”,实际上是中国的决策者和工程师们在面对恶劣的地质环境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一点在欧美等地势平坦国家不存在,在日本这种人口过度集中的国家没必要,全世界像中国为了缓和城乡和地区差距而大量举债大投资的情况这年头已经不多见了,这也是知乎上面小布尔乔亚们最为诟病的一点。前不久网上抄的沸沸扬扬的文章:中国财政的真相:25 省负债,全国只有 6 省 1 市在赚钱养国家! 无疑深刻的解释了这一点,中国只存在几个连片的经济增长极,人口只有随着趋势流向这些地方才是最经济,其他不切实际的投入最终只可能造成未来巨大的债务负担,因此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其远离经济增长中心,而资本都是逐增长极而动的,除非你像计划经济时代不计成本地砸钱,否则长期来看都没有办法将人发展到与城市均等的水平。

因此,这种报告出来以后,只能证明一点:新农村建设已经失败,人口在短期内将不可逆转地在政策驱动下流向 6 省 1 市的经济增长极,这就会带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国家的经济投入也无可避免地倾斜于此。而要解决农村儿童的问题,不可能让女人回归农村,因为一个没有经过现代化训练的人,是无法培养出现代化的下一代,只有让孩子们进城,哪怕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哪怕会有各种冲突,长期来看才是对国家最大的投资!

知乎用户 KOOMIN 发表

江苏无锡梁溪区,初三升至普高的在 40%左右,不信可以问大 V

@圣范锦意

, 注意,我说的是普高,其它职高,职中,技校,中专等不算,那个统一叫职校。在我们无锡人眼中,能在那三天过独木桥的学校,才叫高中!图片来源,无锡本地论坛。我也补充下,我们这职高出来的学生吧,给我感觉就是进学校管管的。按题主补充的说法,我这是 100%上高中。

知乎用户 小学生​ 发表

他这个数据说:

欧美国家包括职高,但是统计中国是只有高中,不包括职高了。

因为上职高都不需要参加中考的,更不早说高考了,可他只有中考高考的数据。

初中就去了职高的数据他没有啊,没有他就不统计了随便算算吧!

知乎用户 胖仔​ 发表

我觉得农村孩子智商低这种论述简直是奇妙。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到十岁。在农村念书的时候成绩也一直属于中等偏后。后来去了市内念,考了一本。十多年前我在市内念书,老师就已经可以讲比较纯正的美式口音交英语。现在我回老家,老师念英语都还是方言味儿的。妥妥的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锅。

知乎用户 模拟人生 发表

我小时候报纸上经常呼吁素质教育。怎么说呢,穷人也不可能支付素质教育的学费。

知乎用户 专业添乱 发表

很可惜国家没有收到这些没机会上高中孩子们的税。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啊!

知乎用户 星璇斑斑​ 发表

我是外行 不评价文章正文… 但标题和结尾显然是设计过的 以下就是这篇文章对大众的影响…

内行人看研究 看数据 外行人可能就看个开头结尾…

知乎用户 伟伟 517​ 发表

很真实,而且比这更严重,我是来自农村的,不是非常偏远地区,95 年上的初中,开学班里 76 人,后来陆续有留级和转学过来的 20 多人,到初三上半年还有 30 多个,其余全部辍学,初中毕业考上县中学 5 人,还有 10 几个上了当地高中但大都没上完就去打工了,到毕业年花 50 块钱去拿高中毕业证就行,总结,最后考上大学的不足 10 人,包含大专三本。可见中国二元教育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近几年撤点并校后,恐怕更严重,其实大多学生已经辍学,只是毕业才去拿毕业证。

知乎用户 whoxsnow 发表

看完了视频,信息量大,但是解说逻辑很简明,很受触动和启发。

首先对于一个搞经济的最后去搞教育了很是哭笑不得。然后对于一个老外忧心忡忡中国经济感到震撼,虽然中国由于体量太大出了经济问题就是撼动世界级别的,不过我还是很敬佩这个教授的。

其次,中国农村教育我偶尔在白日梦的时候会发散思维(比如做个什么志愿者啊乡村教师之类),不过我对这个世界实际一无所知。这个演讲让我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可能不是最新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1000 天教育这个理论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我认知体系里知道胎教早教对于孩子有好处,但是不知道缺乏这些现在会变成劣势项目。至少这一刻以后我会给认识的农村朋友科普这个概念,让他们给孩子的头三年也读读书玩玩具。

最后,感谢这些团队的努力,我待会要去看看老师和志愿者项目。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在求证一些数据是否属实,研究是否真实,用词是否妥当。首先这么多国内外大学以及 PPT 上盖茨资金小字做背书,我基本不会存太大质疑。再者这种演讲的目标观众就是普通人,用词必须通俗易懂(几个笑话讲的好棒),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短时间消化和带回几个重要信息,中产危机召唤更多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溯源可以用 1000 天的养育最划算的提高。

其帮助农村教育方法还挺多的,不过不愧是搞经济的,就想找个划算投产比最高的方法。这个思路很厉害。

知乎用户 既济 发表

我小学同学不少没读高中的啊……

有的是成绩差,有的是不想读……

一个老家是隔壁村的,小时候成绩比我好,家里比我家有钱,不想读就不去了,家里也不管……

我大侄子初中毕业本来也不读了,他爸也不管,家里的长辈插手了……

因为穷的也是有的,高中隔壁班有过一个特困生,条件是困难的,不过后来如何了不了解,不熟……

知乎用户 不知所云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跟 “何不食肉糜” 的水平一样,晋惠帝即视感。

知乎用户 陡峭与晴天 发表

当老板呗,上过初中的是小老板,上过小学的是大老板,没上过小学的是亿万富豪。没毛病。

分析一下逻辑吧,首先,没上过小学的,家里肯定是穷的连饭都吃不饱了,为了生存只能拼命去想法赚钱,想尽一切办法赚钱,赚了钱呢,因为害怕过了穷日子,还要赚更多的钱攒起来,攒了足够的钱呢,身体也不好了,人也老了,孩子也大了,生活不会受到威胁了,也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没有文化的土豪了,

上过初中的呢,家庭条件还稍微好点,不用考虑生存问题,但也会受到各种人的排斥,看不起,而且偶尔也会面临吃饭问题,和上面一样,有钱了,但是这类人呢,可能就不会成为亿万富豪,因为他们无法竞争得过亿万富豪了,不过混个百万也很好过日子了。

就是这样一个逻辑了,但是这个逻辑并不完全成立,因为有很多没有读过书的人还是去打工做苦力了,还有一些厉害的人物,马化腾雷军盖茨啊马云啊东哥啊。

不过事实是,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我想打败这个词应该换成认输比较好,就像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一个努力积极向上的人,他的付出不会白费。命运总会在冥冥中安排一切,但是我选择尊从我的意愿。

多去思考反省自己的问题,不要怪物价高房价高,这难道不是你的问题吗?不要抱怨题难,是自己无能!

知乎用户 sleepbird​ 发表

一、原因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并不需要那么多人读过高中。

在说有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的时候,很多城市里的大学生白领,还在感叹工资不如一个体力工人。

先不说城市随处可见的快递员、卖宵夜的、装修工人等等。还有大量的工作,并不需要高中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完成。沿海地带有很多小工厂,基本上是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比如绣花、印染等的。还有一些和钢铁有关的小厂,几十上百人的厂子,也只需要几个技术工人负责机器检修。更不用说各种做小生意的。

而普通大学生可能要毕业五到十年,才能超过这些体力工人,换而言之,很多上班族在 30 岁之前还不如同样的体力工人赚的多。

而他们可能十七八岁、甚至十五六岁出来干活,在 10 几年内都比你收入高、工作自由、不用受老板的气。

从投入产出比来讲,为什么非得上高中,再上大学呢。

高素质的国民当然更好,但社会短期的效率来讲,长远不说,假设之前是强制 12 年义务教育读高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前些年可能就没么快了,因为少了很多劳动力。

当然,如果水果的高学历人群数量太少,长远的发展肯定会受影响,但是中国人的确太多了,高学历人才绝对数量可能并不少,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多。

只要这些产业结构不调整,一天高中都不上的孩子比例还是不会少。

二、教育

另一个角度,是中国现在的教育。

先说学校,学校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无论中学还是大学,无论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对于大多数人,是在学校时除了学习毫无实践,离开学校之后,又几乎再也不学习(程序员不适用这条啊)。

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进入工作,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要经过一段不短时间的学习。

从近年各大公司校招来看,优秀的校招生,多数都是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实习的那部分学生。而十几年前我们那代学生的大学实习都是随便应付掉的。

如第一部分所说,很多蓝领工作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如果社会的再教育能够通过简单培训帮助年轻人提高,学校教育就显得更不足。

职高我不了解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实用的就业技能。但是青鸟、蓝翔、达内这种培训学校,被一些有水平的 IT 公司想加到简历黑名单的学校,实际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很多年轻人是高中毕业做个半年时间蓝领工人之后,有更高的追求,再去上半年一年培训学校,找个门槛低的工作,积累一年以上经验,再换个好一点的,这样逐步跨入到白领行业。这个速度,比大学读三年、四年,还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还更快,说不定还好用。

我觉得问题所在,反而不是专业教育,而是基础教育

性、法律、理财、社会政策、历史文化(按重要性依次排序)等等,这几天最热的程序员被坑害自杀事件,就是前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从学校到企业都不会教你的,甚至一些企业或者社会舆论是在把人教坏。

但也没多少人会为此付费,既缺乏政府力量,民间也不会有什么公司去承担这块,怎么办?

知乎用户 赶下班 发表

社会发展速度远超过了群体应变的能力是肯定的。

即使是读了大学的我,都感慨知识跟不上发展变化。

农业群体的置后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

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以我个人的观察,调查报告很客观切实。

留守儿童,失去的不仅是教育与营养。还有父母的教养与规范。

对一个无信仰传统的巨大人群,无目的的四溢,疏离,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影响我们未来的收入增长。

如果不影响我们收入的增长。

我们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让那 4 亿人自生自灭,尘归尘,土归土。

这样的潜台词,是人性的丑恶。

即然我们只是高档丑恶的,那别人低档的丑恶,犯罪,吸毒,暴力,,,

是不是仅仅是 一条吞食自己尾巴的蛇呢?

知乎用户 天朝顺民 发表

农村,初中毕业及格率本来就不高

知乎用户 邱大爷 发表

刚看完视频 想到我的初中时期有两个同学 一个跟我同班 他们家里很穷 连学费都交不起 吃饭全是素菜没有一点油荤 红岩里的小萝卜头 说的就是他俩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 语文课朗读课文 那个同学用手指着课文上的字一个一个的读 他们的成绩很差 全年级垫底 (๑ŏ ﹏ ŏ๑) 对于知乎上很多家境好的人来说这样读课文的方式很难想象吧

知乎用户 烈永周​ 发表

我就说说 农民们钱哪里来读高中 中专?

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很多父母 “脑子不活络”(没钱) 但也知道高中卷不过 中专进去喝酒抽烟 而且娃娃已经性成熟了 已经是生产力了 上工地已经可以有三项五总昏天黑地的弥天美梦了 怎么破?

更虽然 他们也不知道 读了中专大专出来 很多时候毫无一技之长 必须从零开始 或是嗯造超低级工种 半躺平赚钱 好歹还能去足浴城开心开心

怎么办 可不敢乱评价 打游戏去了捏

知乎用户 左先生 发表

我的记忆里,初中三年,同学约有一半都在高考之前辍学了

知乎用户 星辰 发表

说不定是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了

知乎用户 chan cindy 发表

08 年广州教育局长忘了是谁,有人问怎么看待广州上职业高中的比例这么高,会不会导致教育水平不足。局长回的大概意思是,社会各阶层都有才健康。不认为高等教育多就是好事。要大家都安居乐业,提供各种需要的人。大概这意思。

知乎用户 凉鱼先生 发表

别说农村了,深圳有靠近 50% 的孩子没法上高中。

知乎用户 老鼠 发表

数据呢

知乎用户 仿徨的初学者 发表

台灣那邊應該更多沒上過高中的吧,人家開開心心上高職。

知乎用户 王刚 发表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哪里来的,反正你在浙江沿海现在是看不到,普通高中不上,家长也会给你上职业高中

知乎用户 已弃用 发表

上了也没用。我当初高考分数高于一本分数线 94 分。现在我连小学题目都不会解。过去学的那些玩意,全都忘光。忘光了的东西,在平时显然派不上用场。过去在学校学的东西,与社会完全脱钩。

知乎用户 陈瑞丰 发表

事实上,我们那里初中毕业前就会走很多人,考上高中的只有参加中考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当然那是十年前,也就是二十六的我当初上初中的时候。

知乎用户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发表

还有百分之几的孩子没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呢

知乎用户 冰晶的哀伤 发表

观念很重要,我奶奶是老师,小时候经常读书给我们听

知乎用户 独行者 发表

怎么说吧,上完高中,不上大学在农村家长眼里看起来没有意义

知乎用户 Haoyu 发表

讲的真好

知乎用户 韩老师 发表

(一):关于数据

看完文章之后我问了一下我的初中老师: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全县城高中考入人数大约是 60%,县城的比例会高一些,乡镇的比例会少。所以单独农村的比例考入高中应该是 40%-50% 之间(估算)。需要说明的是:此县城是全国百强县。所以对比数据中的 37% 相差不多。

(二):个人体验

前几年我做某 IT 培训机构技术负责人,从当初接触的培训人群来讲:13 年以后越来越明显高中生几乎不存在只存在初中生与大学生,比例几乎 1:1。

在我接触到的范本中几乎所有没有上高中的人群清一色全是农村家庭出身。造成初中生没有上高中继续上大学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共有三类:

1:经济困难。

说困难到拿不起学费你可能不信,但现实就是这样。班里几乎所有 20 出头的女生下面都有一个弟弟,弟弟要上大学姐姐上完初中开始打工,打工攒下一点钱想学个技术,“学电脑搞 IT” 的百度推广想不看都难,网络、线下咨询师巧舌如簧就开始了在学习过程。

还有男孩子或独生子因为家庭困难辍学的,打工攒下一点钱再跟家里凑点,选择学个技术。

他们知道这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20 岁的人面临的是人生的抉择,对他们来讲生命就是这样残酷。

2:家境殷实的各路小混混。

有经济困难的就有家境殷实的。父母无暇关心,初中开始混,高中直接不读混入学校附近小团伙,当父母发现已无力管理孩子的时候,选择让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继续学习。

他们当中有发现了乐趣能改造过来的,有无法改造中途辍学回家的。

3:家庭问题。

离异、丧偶、留守 等家庭问题的孩子比例越来越高。有的极为内向,有的极为外向。都是缺失了爱,这样的孩子当找到爱的时候都会发奋不止。同样也是被命运戏弄的人群。

(三):从我做起

在我没有做培训老师之前我和知乎 er 一样,鄙视非兴趣驱动的技术人员,尤其鄙视培训机构的技术渣,对技术造假者恨不得上去扇一巴掌。当时选择培训行业是因为我在软件公司带了 3 个研究生学历的实习生带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哪知道培训机构尽是收些初中生和垃圾大学的大学生。

但在带他们的过程中,我了解他们各自的情况,理解他们。我同样理解对软件公司的技术大牛对他们的深深鄙视。

怎么办?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技巧,给学生们讲视野、讲情怀,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技术无止境,不断让他们练习,在课下把我接到的私活一点一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试图完成某些功能,鼓励且强制鼓励他们报成考班,最起码毕业的时候会有个成考的学历,虽然也会被人鄙视,但只要进步一点点,也要不断往前走。

有很多人走出了泥潭,我觉得很骄傲。

15 年我开始做在线教育,想要帮助更多人,朋友介绍了某个 vc:想法很好,只要按照他的思路走肯定能卖好价钱。我说我想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某 nv 直言相告:我们是商业,不是慈善。

16 年在某项目做技术负责人,面试很不少程序员,我不关心你的出身,只关心你有没有对应的技术能力。如果你有能力但还是培训出身又是成考学历,如果没人要你的话你来找我吧,我要你。

我们能做点什么?

如果您遇到了这样的人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如果您能帮他指点一下迷津,帮他开启一下智慧,那您真是在行善积德,谢谢您了。

知乎用户 Z-HE 发表

我看了这篇文章,深深忧虑了:4 亿潜在犯罪分子,在未来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更加走投无路了!

看来,上海的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必须要有所改革!不能在让小孩子花那么多时间去学音乐、绘画那些没用的了。反而有必要加大体育锻炼,寒暑假组织军事训练,熟悉最先进的武器,长大了好保卫上海。相信在武器和训练的优势下,还是有机会守住的。

知乎用户 银色月光 发表

百分之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感觉这数据有水分,说一下为什么很多农村孩子不上高中吧。

1 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和失业这两词在农村小城镇都被绑定在一块了。一说到大学生就谈到失业,一谈到失业就说大学生。

2 升学难,在我们那个地方县有两所重点中学,排名第一的还行,排名第二的就是屎,还有两所民办的屎高中。一个镇的中学好的情况有 15 个能考进排名第一的泰中,其他的都得进屎中学。且在排名第一的泰中读中学,除非你成绩进了尖子班不然你还是考不上本科。

3 技校广告的狅轰滥炸。厨师高薪职业,挖掘机哪家强,万通气修等等。

就前面几种情况除非智力超群,不然傻子才去读高中。

知乎用户 殊清 发表

首先,论据的第一点 “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观点并不是广泛被认可的。

当前出现 “中等收入陷阱”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和中国类似的工业化国家,基本都是基础建设落后、依靠资源出口提升国民经济的国家。

所以用拉美等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前历来套中国我认为是不对,而且毫无根据。因为这个陷阱是现象,但是中国本身就是通过重视教育培养工业化人才才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啊,完全就和那些拉美国家不一样。

再来看第二点,假设中国也陷入所谓的 “陷阱”,那中国的农村教育落后会成为主要原因吗?

这里的演绎逻辑有问题,首先假定西方国家的 “陷阱” 是因为不重视教育而无法转型工业化国家最后堕入陷阱的话,那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的中国又怎么会有 “教育” 不足的问题呢?

很多人拿中国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来对比欧美国家。首先绝对人数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数和美国是不相上下的。我不否认高等教育人数影响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但是世界的工业化水平是不是需要这样体量的高等教育呢?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蛋的问题,中国通过扩招大学生,短时期(十年间)培养了大量本科生人才的结果,教育平均质量是有所下降的,有目共睹,更严重的是 “人才过剩”。但是大家都在期待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契机,大量的高等教育投入肯定能提高新的科技革命的进度,创造更多的新的需求市场,和就业。但是如果这个过渡期过长,反过来是会伤害到“高等教育” 的价值。至少我的长辈中绝大部分是不尊重知识的,过去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也成功了,现在是因为太多人轻易的能上大学,又有太多的人上了大学还不如不上。长辈都只把文凭当成外在来宣扬,而不是真正认可、尊重“教育带来的知识”。

没有多少人能对未来工业社会有笃定的预判,就我而言,未来社会对本科以下学历的人都不会很友好,高中学历也只是在初级工业化社会具有学习性强、可转换能力高的特点,你可以做数控机床、可以修车等等,但是未来更高精密的工业化社会,大范围覆盖的 AI 科技。高中生和初中生一样是炮灰。

大量的人口应该被引导进入服务行业消化,我个人是支持更为精英的教育(就是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都太多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社会尊重知识的风气,而不是把文凭 = 名片。

回到文章中的论点,提高农村高中教育刻不容缓,而农村教育的缺失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政府帮助。首先我赞同最后的结论,既农村教育的缺失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是这个结论是教育学里很普遍性的观点了,没必要专门划定农村这个限定词。结合我上面对高等教育的个人想法,我认为国家应该推动的不是农村家庭教育投入,而是初中就开始职业向培养的选择更适合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至于让妈妈留在农村这个论点,呵呵、“何不食肉糜?”

知乎用户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发表

既然轮子哥关注了

我也强答一回

我是 1980 年左右出生在内蒙古一个农村

从小走十几里山路上小学

之后住校上初中和高中

条件真的非常艰苦,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早晨起床后冻成冰疙瘩的尿桶

而且 63% 这个数据对我周围的情况来说还有点小,可能可以到 80% 左右

周围 20 多人上高中的也就 3,4 个

我刚上初中那届 2 个班 120 多人,到了初三已经只剩一个班 40 多人,上高中的不足十人。

高中毕业能上个二本已经上骄子了

教育差距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红色内裤 发表

按绝对值计算,2014 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为 640 美元,是美国 2010 年人均教育经费 3300 美元的 1/5;是 2010 年 OECD 组织国家和韩国人均教育经费 2200 美元的 1/3 左右,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智利人均教育经费 1000 美元。
按相对值计算,2014 年我国教育总投入占 GDP 的 5.15%,美国 2010 年为 7.3%,韩国为 7.6%,智利为 6.4%,OECD 组织国家 平均为 6.3%。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占 GDP 比例,我国为 4.15%,低于美国的 5.3%、韩国的 4.8% 以及 OECD 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和私人教育投入,我国 2014 年为 1.0%,低于美国、韩国、智利等国的投入水平。

作者:夜寐太行

链接:为什么中国的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发型要求苛刻? - 夜寐太行的回答 - 知乎

知乎用户 Faris​ 发表

以人工智能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会把多数人丢在后面。中等收入陷阱之类的名词都会成为历史词汇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Z1n2t 发表

什么怎么办,他们都有学历了,工地的活谁干,富士康的 iPhone 谁去装,快递谁送,裤衩背心谁造。

知乎用户 秋叶梧声​ 发表

没上过没上过呗。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要走的路。没上过高中也可能成为大老板,摆个海鲜摊也不少挣钱。上过大学也没什么指的骄傲的。一二百分都能上大学。什么概念?就是高考选择题全选 a 就他妈能上大学了。所以,脚下路自己走的。谁也别埋怨谁。

知乎用户 经典 1956 发表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上学啊

别瞎矫情了

就算勉强上了,高考二百来分,读个末流大专,毕业找不到工作,还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和学费生活费,本可以多赚几年钱的,这样算起来好多钱了。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都去读高中考大学了,农活谁干?大学生放不下身段干的那些工作谁做?建筑工越来越难找了好嘛。

我觉得有些人不愿意读书对社会来说也挺有贡献的,没必要非要人读书,对于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没必要劝他们,由他们去吧。

知乎用户 剑云 发表

作为外行提一些意见,觉得这位高教授有些数据是有问题的,简单说两点,比如:

  1. 中等收入陷阱:

先说这个概念,本身就有伪概念的嫌疑(中等收入陷阱:一个误导的概念),他自己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有些观点也有点奇怪:

a. 他衡量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志,是相对于美国的人均收入为标准?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国际惯例,但是觉得这样非常不科学啊,这样是否把一个国家归入中等收入,还和美国自身的发展速度有关系。很可能有的国家本身发展的速度不慢,但是没有美国快,就永远没法提升一个等级了。或者说一个国家今年发展倒退,结果碰巧今年美国倒退的更多,结果倒退进了下一个等级?

b. 注意到他的横纵坐标是以百分比取对数作为坐标轴的,看了之后就???我数学不大好,不过如果以百分比的对数看,取值区间难道不应是在 0-2 之间?最大百分比 100% 不就是 2 嘛,那些超过 2 的都是什么怪物,是美国人均收入的十倍一百倍?也可能是我理解错了,希望有人能纠正我

当然看到一堆经济状况很差的国家和地区也成为了蓝点,我只能笑笑了

2. 说中国高中生比例低的图就更让我看不懂了

先不说他说的劳动人口是 20 到 60 岁是否合理,符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说他自己写的 20 到 60 岁可是图上取的分明是 25 到 64 岁(大概吧,坐标轴太小看不清),就说 24% 这个比例,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没理解错的话,这个图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百分比,反映的是每个年龄的人所受不同教育水平的比例。如果要计算高中毕业人数 / 总劳动力,应当计算的是两个图下面这张图中,两条粗黑线之间(就当那两条线是劳动力人口分界线吧),紫色区域占矩形区域的比例,按他的说法,这个值是 24%。

可是他自己也说了原来中国很穷啊,这里面的劳动力人口好多都是 50 后 60 后 70 后,由于特殊的国情,相对来说能受高等教育的人比例肯定比较低。就看这个统计图上,80 后(30 岁以下)的高中以上比例已经超过 40%,90 后(20 岁以下)已经接近百分之 60,结下来的比例还在可以预见的升高。十年之后再做这个统计,你猜是多少?照这么看,根本没有他说的问题,已经解决啦。

而且吧,高教授也没有做相关性的说明,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关性有多少呢?有没有可能教育普及率很高,但是国家依旧落后呢?有没有高等教育水平不太高却比较发达的国家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并没有解释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槽点,不细说了,基本上也都是数据表现的问题。

总之,中国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的观点我是支持的,这种解决问题的国际主义意识是值得高度赞扬的,但是用不严谨的论证方法去证明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个我是不支持的

知乎用户 九云 发表

怎么办?自身要有长久奋斗的心,只能希望民富国强带动整个大环境增强文化软实力。内心有渴望,却被铜墙铁壁围困住了,鸡汤文里面边喂鸡边做家务边考上一流高校的人,万中无一。

以本人为栗子 96 年生人,妈妈文化水平只会写自己名字,爸爸文化水平小学 5 年级,生活重压缠身,家庭年收入:¥1000-4000 没有看错就是年收入。除去全家日常生活费,并无多余银两可以购置更深层次学习资料,也无力指导儿女学习困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让我有简单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能力。

2002~2008 年上小学,当时的校园环境是:

18-12 个班级一个班级大概 60 个人,学校没有篮球场,到 2008 年才建了一个水泥地。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纹身抽烟偷抢打砸骗校园霸凌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出现过多人侮辱女孩的情况抓了几个判了刑,农村家长更是粗鲁不听话就是打,校园围墙外是宽阔的沙滩一言不合就开干。

2004 年前是县中心小学,很庆幸当时小学师资力量尚可,启蒙老师至今仍记得样貌姓名手机号。有图书馆,藏书大概是满书架 12 架子,有实验室,铅球等运动器材。

本人猜测此类器材图书师资力量在 05 年沦为非中心小学后,被转移到其他校园。有幸进入图书室借阅了 2 年从此对书的渴望,从初中延续到高中可惜都没有再见过多余的图书。到后来上了大学对藏书几千万上亿册的馆子,已经被 6 年的岁月消磨了激情再也没有主动学习的心思了。直到工作后才拾起旧的渴望花了一个月薪水全部买了 200 多本书。

农村大环境: 经济落后,早年无多余娱乐项目,消费能力不强,生活简单信息来源单一,小的不才 18 岁之前骰子麻将牌九天公炸金花 21 点斗地主老虎机恐龙快打魂斗罗台球 24 点象棋围棋飞行棋动物棋不说精通但样样可上手。后来接触到城市里面的 00 后发现,生活各有各的精彩不同,但堕落都是同一条路: 校园霸凌,蹦迪,纹身,喝酒,抽烟,肉欲,时时彩。

小学毕业一个班级 60 个人,30 人上初中,15 人上高职。5 人大专,4 人本二,1 人本一。985 无。没有人甘愿落于人后,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化民族,每个人都好面子,爱生前虚名。

身边朋友的栗子: 60% 仍旧务工赚不到钱。20% 依靠祖业成家,15% 深耕一个行业,最后安稳。5% 依靠另一半立足城市。

真的,有资源,你不愿意学吗?再不济,也至少像某位知友说的 “随便学一下至少是本科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几乎满分的文章,没什么好说的。

作者主要说的观点是,经济发展要靠学习能力强的聪明人,可是人跟人有差距,就是有一部分人比较不适合学习,这种人目前城市有一成五,农村有近五成。城市里营养好,那一成五是天生教不会的笨,农村那近五成里有很大部分因为营养差。所以要发展经济,得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更准确的说,要提高生活水平供上营养。

这不都是事实吗?

以我读本科的经验,先别说城乡了,省域一样有差距。西部学生英语烂,东部学生英语好,这是普遍现象,当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差距。总体来说两湖江浙学生脑子聪明反应快,有争议吗?(我又没否定勤能补拙)有些人就是比你学东西快,智商差异,不承认?那是因为你蠢到一定境界了居然没发现自己技不如人。不过没关系,请继续保持,蠢而不自知是人生幸福的不竭源泉。

本科阶段学的东西在工作中能用到的那么少。硕博?他们多数是奔着教职去的,脱离生产一线被国家供养的人真的跟 gdp 关系不大。决定一国普遍生产力的,真心是职高加本科。

知乎用户 赵默水 发表

我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后感觉很吃惊,因为完全没想到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有这么严重。我此前虽然知道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但并不知道具体数据。

看了很多大神的回答和评价,我深有感触,而后突然想,那印度是个什么情况呢?

我在知乎上没有找到关于印度中高等教育的问题或回答,所以就自己到国研网上查了一下数据,我现在的心情有点不太好了。。。。。。

========================================================================

声明:我的目的绝不是为要捧谁贬谁,只是把查询的结果做个报告。

下图是查询结果,后面还有其他数据查询结果,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图一)

将查到的多个结果整合后,得出下表:

(表一)

中国的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单独查的:

(表二)

说明:(表一)中的总人口源数据单位是(千人)这里为了方便计算所以变成了(人);

高级中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占比是通过(高级中等教育入学总人数 / 总人口 X100%)得出来的,并保留百分数的两位小数。

(表二)黄色区域的数据是我预估的,具体是将 2013 年的教育经费合计乘以 17.3% 的增长率得出 2014 年的预估教育经费合计数目。至于 17.3% 的增长率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简单求了一下 2004 到 2013 年的平均增长率得来的。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印度的高级中等教育入学人数和比例是高于中国的(心痛!),但是教育支出方面中国高于印度。当然,这里也要提一下两国的人口结构差异,印度的人口结构比中国好,青壮年多,生育率高。中国已经是老龄化的社会了,从入学人数的变化上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人数可能是逐年递减的(依据是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逐年递减)。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好好抓一下农村的教育问题了,毕竟这事关民族的未来,同时还有利于稳固世俗化的社会基础。

(我能力有限,如有纰漏,请指正)

知乎用户 林夕三水 发表

我是看了《今日话题》谈了这个话题,写了一篇读后感。


经济学家罗斯高调研结果说,63% 的农村孩子不读高中,我一点儿都不惊讶。

先讲一个尴尬的事实:十几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以镇初中第三名考上县高中,那年镇初中通过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只有 4 名,录取率 2% 左右。而今 2017 年,仍有一百多名初三学生的镇初中,中招录取率还是这个水平。今年考上了 5 个,老师们都高兴地说,好几年没有这样的好成绩了。

我们那里的农村,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搬到县城住了。农村里只剩下了老年人,留守儿童,村干部,和少数中年劳动力。十室九空是夸张,但是十成人九成人都不在农村却一点儿都不夸张。留守儿童被忽视和遗忘,没有亲眼目睹过是不会心痛的。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当的严峻。君不见有多少卖保健品,医疗器械的跑到农村去忽悠人,留守儿童遭受侵害的案例你们只是听闻的少罢了,毕竟卖医疗器械的活跃在阳光下,做的是合法生意。

改善这些孩子的生存状况的难度之大,是不可想象的。社会承担不了这样的经济投入。甚至我不怀好意低揣测,这些孩子不读书,对于社会未必没有好处,毕竟那么多工厂还是需要操作工的。上个大专出来的人都不再喜欢站流水线了,中国实体经济谁来支撑?靠机器人还远着呢。

很多农村学生连高中都考不上,会掏更贵的学费读高中吗?连高中都考不上,父母也会认为他不是读书的料,只好打工去。不要以为哪有那么多童工,能让你看见了那还得了?

小地方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匮乏,生源质量也相对越来越差。也会让中招的门槛看起来更高。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学本科门槛这十年降了多少?升高中的门槛为什么还那么高?

由此我认为,是时候普及高中了。

附全文:我为什么赞同罗斯高让妈妈回到农村带孩子?

知乎用户 归零 发表

详细文章来源,希望大家花点时间好好阅读。

http://mp.weixin.qq.com/s/9_67jsB4uItDgYw79m5ZhQ

认为 63% 的农村孩子没有读过高中这个比率符合中国实际情况**。更应引起人关注的是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知乎太多学霸,却没几个见过猪跑,更不要提喂猪放牛的农村生活经历。以生活的城市代表整个中国,以本科学历月薪过万是标配。

拿亲身经历讲讲 75% 的中国孩子生活在农村的情况吧,1988 年出生于江西中部农村,小学同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同班同学,因为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小学同学中女生 14 人,上高中的 4 人,男生 20 人,上高中 3 人。高中率 20%,本科就只有我一个,本科率 3%。

家里四个小孩,弟弟研究生在读,姐姐专科,妹妹初中。妹妹

2005-2007

初中在乡镇中学成绩中等,但是乡镇中学当时升高中比率不足 20%。妹妹初中毕业后跟随舅舅外出打工,在制衣厂车衣领,一条衣领两分钱。老板赶工时经常加夜班,每周休一天,每月工资不到两千。现在随姐姐、姐夫在深圳比亚迪当文员一月四千。专科毕业的姐姐是她的两倍,本科毕业的我是她的三倍。边读研边当辅导员的弟弟工资都是她的 1.5 倍。学历增加对工资影响的正相关性,很多专业文章都有讲述。大家可以在知网搜搜,请不要拿小概率的个例驳斥。

对比一下城市吧,广州市最好的中学对外宣传一本率 90%。3% 和 90% 的差异,农村娃读一本好像中奖,三十中一个。广州市最好中学里的城市娃读一本是去领便当,90% 都有,除了 10% 找不到饭堂回家吃。

农村现在的高中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这是相对落后城市高中率的提升速度的。妈妈说,村里小学鬼比小孩多。农村撤校并点导致村里只有 1-3 年级,4 年级就要去镇上读。堂嫂为了照顾在镇上读小学的孩子,租房陪读,家庭生计的压力全落在堂哥身上。一家人收入下降,租在镇上的房子破破烂烂,坐在床上写作业。虽然父母重视,但是侄子侄女的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农村教育改革的结果是没有明显提升教育水平,反而加速了农村空心化,加大了农村家庭的负担。

教育如此不公平的情况下,城市孩子看到同龄的农村孩子外出打工,说出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的话,与何不食肉糜有何差异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我,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格。

先说数据。

63% 的数据,非常接近我初中的比例。我零几年初中毕业的时候,整个年级一共 10 个班,分快班和慢班两种,一个班 60 人左右。慢班的学习环境非常非常非常糟糕!!连上课的纪律都要维持那种,而快班的学习氛围简直在天上。

毕业那年整个年级一共十几个考上重点高中,;另外有 80 个左右考上普通高中吧,也就是有 15% 的人考上了高中。剩下考不上高中的,家长有能力就送职高,没能力的就直接回家种地,进电子厂打工。就我们那的经济条件,加起来上职高的有 100 个就顶天了。综合算下来,最多就 200 个左右可以在未成年的年纪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剩下也就是 67% 的人,回家帮忙种田,进厂等等。所以我说这个数据和我的经历差不多吻合。

我就是真害怕种田,才拼了命的学习考上了高中的幸运儿。种田的感觉,真的和一个奴隶没有区别。除了使唤牛,播种,插秧,手工收割水稻,种花生,等等等。所有的农活儿我都干过,夏天弯腰被中午的太阳晒得皮肤都脱水了,还是要把活干完才能回家吃饭。南方雷雨天,干完农活顶着大风雨赶回家开摩托车,母亲坐在车后,看着头顶的闪电一道一道劈下来照亮整个原野,那种恐惧感是一生的记忆。

所以你们别怪农村父母思想老旧,什么封建迷信。当一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日日重复这样的生活的时候,真的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了。我每次干完活儿回家,吃完饭洗完澡就想瘫椅子上,望着满天星空,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种环境生活的人,精神寄托真的只有祖宗,神明,繁衍和暴力了。

直到我考上了县里的高中,我才不用参加家里的劳动。天天待教室里,没事思考人生。

后来,高一那年我的语文老师推荐了我读路遥的《平凡的人生》,还把她的书借我看。

高一那个寒假,我在家把整本书前前后后看了 3 遍。就是这本书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同样是日复一日土地上的生活,同样是压抑和苦难,和我的生活经历太相似了。孙少平那种不屈的人格,后来是我高中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榜样。

后来,以后我再躺在庭院的桌子上看星空时,我才觉得这个星空有一点烂漫,虫鸣鸟叫有点诗意。

回到问题里,《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很残酷,怎么办?

最近看了温铁军的一些语录,我有点感悟。

农村如今这样的大环境,还是制度和政策的结果。我们的制度和政策,一直都是要求农村要奉献自己的。为什么说奉献?

不知道你们见过以前交皇粮的场景,我小时候就每年都要和爸妈一起去交皇粮。

是真的心痛,每年收成的粮食拿出一半多去,满满的一小卡车装满拉过去称重上交,留下的才是一家人的口粮。辛辛苦苦日晒雨淋一整年,仅仅是混了个不会饿死。

农村的经济环境本就如此惨淡,拿什么出来让孩子接受教育,拿什么谈生活?

现在的农民同样是奉献的角色。一言不合的合村并居,

或许有人会说,但是现在皇粮也取消了啊,现在种地的还有补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过境迁,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早就不是靠种地卖粮食挣钱了。大部分的农民都已经进程谋生活,打散工攒钱。

农民进城打工和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关联?因为农民进程打工了,但是农民工子女不能跟随进城上学,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农村的教育从以前的没钱搞教育导致升学率低,变成了现在的留守儿童教育忽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严重程度,以后会是社会阶层固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如果缺少父母陪伴,很大概率是有性格缺陷的。更不用说教育,成长的缺失。

教育是什么?不单是一个月给多少伙食费,然后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

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模仿行为,是要长程的陪伴,要关键时刻的呵护,才培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农民进城拿起了砖头,就没法在家里陪伴孩子成长。回去农村家里陪伴孩子成长,就没法养活一家人。而人,只能选择先活着。

现在农民是有钱搞教育了,但是受教育不再是农二代生存谋生的唯一选择,也不是他们价值观里的最优选择了。由于长期放养,又不像以前那样为生存忧心。有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甚至连农活都没有干过,不像我的经历那样有份吃饭就要有份干活。在孩童时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缺失了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留守儿童成长后,大概率就是这个 63% 的结果。

以前是因为没钱读书,现在是有钱读书没心思读了。

读书在农村,就是一条投资的路。以前缺一个人干活,还要多一个人的口粮和钱,一家人供一个人十几年最后分配体制内进入县城,读书上大学是脱离土地的最好方式。

读书这种事在农民看来并没有多高大上,只是它是脱离土地劳动的唯一选择。现在大学的分配就业制度也取消了,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存量已经有点烂大街的味道。要脫離土地生存的方式也越來越多。

原来在农民看来是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失去了香饽饽的味道。加上农民目光并不遥远,读书没起色就自然不会多么放心上。当谋生的道路多样化以后,读书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超长期投资回报未知和找个地方学谋生技能的短期高收益路线相比,很多农民都会选择后者。

而城里的家庭,多数都知道。要进入体制,银行国企警察司法,又或者创业投资公司治理外贸交易等等等,都要知识,都要学历。所以他们家庭中的孩子再差,多数都会辅助孩子考上高中,再上个普通本科,最后考研冲刺一下拿个 211 研究生,最后拿到体制内的入场券。

和农民比,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现金就,有科学管理自己资产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学历还是阶层社会的敲门砖。

大人,时代变了。

说完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造成这个问题,最后说怎么办。

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温铁军就解释得很清楚了,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农村发展的自主权,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造成了今天农村的经济格局:农业凋零,人口流失,经济靠入城打工造血维持。

要国家放开受教育资格,让农民工子女跟随进城上学?做梦。

要国家放开农村自主发张的政策权限?前景不明朗,起码 10 年内这个政策的大体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么,就只有最后一条路,就是放弃这条死路。各凭本事买房进城,把孩子带身边,上班生活挣钱陪伴孩子都不耽误。之所以说本凭本事,就是说这个房价… 嗯

没有经济基础谈什么教育。

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观察如今的农村发展态势,农村的空心化注定会越来越加速。农二代,三代,会逐渐抛弃祖辈的土地混迹城市,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

并不是谁不努力的问题,是有些人生来的起点,本就就是有些人一生追求的终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有人点赞,多说几句。

1)我原先的论述更多是针对原文中的某个论证,在微观上进行讨论。

2)文中最后导出的解决方案本身:让农村妈妈们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好好带孩子,注意孩子的营养健康。这个本身也值得讨论,一来客观方面的可执行性,难度很大,有政策层面,有底层民众意识层面等等的问题,其次,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该是从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和教育,而且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儿童的早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要予以引导和支持。

当然,对于如此一个复杂的问题,原作者,和其团队的付出,努力值得钦佩和感激。

===============================

文中提到的教育问题确实值得被关注和讨论。

但部分内容要商榷,人生的头三年确实是大脑的高速发育期,人一生只有在那个阶段会经历如此迅猛的 “进化”(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记得自己前三年的记忆,因为你的大脑皮层和记忆能力通常要在 3 岁以后才能功能化)。

但并不是前三年的大脑发育会决定一个人的 IQ,IQ 本身就是一个语义模糊的词。前三年的环境刺激,营养发育会造就大脑的基本回路。但终其一生,人的大脑都是具备神经可塑性的,即你的大脑是具备重构,优化的机制的,虽然这个能力会随年纪弱化。

所以除了文中提到的早期的干预,还要意识到人的智力并不是天生,稳固不变的。

用学术的话说,你要具备成长型心智,而非僵固型心智。

不要轻易的去定义自己,给自己划定一个 “解释”,然后完成 “自证预言”。

知乎用户 高胜寒 发表

我始终坚信,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真正强大、崛起,靠什么?假如只有一个因素的话,那就是教育。切切实实的通过教育把人口素质、人口质量提升,才能实现。

罗斯高先生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关注和作为,我们绝对应该以最大的诚意感谢他。这本该是由我们自己去持续重视并切实去解决的问题。很惭愧,我们自己远远没尽到责任,做得太差了。

当然像罗教授这样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科学分析及实践,其反应的问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作为教育事业参与者,真应该学习借鉴他这种做实事的方法。背后更值得学习的,还是他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使命感。我们社会有基本公民素质的人应该也都能意识到我们教育问题的严重,但这个问题是系统性的,解决起来要涉及到社会角色的各个方面,更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也许是对这个问题的无力感,造成我们社会整体性的麻木。

关于罗教授的调查结论的真实性,我自己也通过网上公开的数据(包括媒体报道的、教育部官网上公开的),做了一个统计。

跟罗教授实地调查的结论差别不大。跟邻近的韩日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较好参照的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韩国来看。要达到韩国 1980’s 年代适龄人口高中毕业率达到 90% 的水平,以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到 2030 年左右差不多能实现。

还是前面说的,教育问题,是百年基业,属于社会的根基问题。对其足够重视、致力于科学有效的解决,要做长期、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投入那是必须的。还必要的是这个层面——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愿景和观念。

(完)

知乎用户 郁何 发表

能上知乎的,或多或少都有些幸存者偏差。

早些时候去山区做田野调查,才发现所谓的山区的孩子爱学习都是媒体给造的假象。

后来拿到的数据都不敢用,跟我们从其他口径统计得到的数据相差太远,用来分析结果和预计的结论偏差极大(已经属于过失误差才会得到的那种结论)。

而且我们了解到的很多事情,拿来说,怕是下面一片 “跟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所以这个 63% 到底准不准,我觉得真不重要。

不做国民经济学研究,也不 care 最后能分析出个什么应对方案来。

重要的是,看了相关结论,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对我国如此糟糕的网络舆论环境宽容一点。

毕竟… 和你争执的,我国 7-8 亿网民里,还有那么多人 “饿死”,我便不必去一一纠结他们“何不食肉糜” 了。

知乎用户 段明杰 发表

一共筚路蓝缕,一边培养学生,一边培养教师。1954 年小学入学 1000 万,1969 年初中入学 1000 万,1977 年高中入学 1000 万。之后呢,1981~1996 年高中入学从没超过 300 万。时至今日,中国的义务教育和南美洲处于一个水平。

这是本人 5 月份结合国家统计数据做的图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做个补充,他们基本上都学习成绩不太好,所以厌学,因此一上初中课程开始难了,学业压力大,大家就更不愿学了,便纷纷退学。

我侥幸成绩算好,但也是三度失学,如果我没有坚持继续读书,可能现在的生活也和他们差不多,早已结婚生孩子。

以下是原答案。

-————————-

不评论其他,我只说一个真实状态。

我家算偏西部地区,山里人,但倒不是像云贵川边陲地带那么偏,起码前几年县城已经通了火车。因为大山里,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山大环境艰险人也穷。

我是 90 后的人。

我家周围我认识的同龄人(年龄相差两岁以内的)加我一共有 29 个人,女生 15 人,男生 1,4 人。其中纯文盲一天没有上过学的 1 人(女生,90 年生),小学文化 7 人(6 女 1 男),大学生 4 个人(三男一女),中间剩下的 17 个人都是初中辍学,大多都是读到初一初二。

他们的生活状态基本上都是不上学后就去沿海一带打工,比如浙江、江苏、广东,然后不管男生女生,基本上平均在 17 岁的时候结婚生孩子,当然,对象也基本上都是本地的人。

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里一个女同学就退学跟人相亲了(一般模式:男方看中某家姑娘,就找个媒人去说媒,如果女方答应了,女方就跟着男方出门去打工,然后一两年就生个娃抱回来了,那几年我们家那里突然很流行不举办婚礼),那个女同学当时已经 16 岁了,因为上学晚,父母觉得她不应该继续上学了,就嫁人了。

同样的事例不止一个,还要两个和我同年生的妹子 A 和 B,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加父母重男轻女,他们十一二岁以后才上小学,比同龄人大很多,成绩也不好,两人都同班。A 上小学二年级时 14 岁,有人来说媒,相亲了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人,因为我和 A 关系好,当时我劝了她好久不要答应婚事,应该继续上学,但是… 然后 A 就退了学,两年后生了个儿子。至于她的好朋友 B 是我远房表妹,上到小学三年级也退了学,在家呆了一两年,然后嫁个小镇青年,从山里人变成了 “街上人”,我前几年回老家,有乡邻的人说她,“B 自从嫁到了街上,跟我们再也不招呼不说话了,看不起我们农村人了”,满脸鄙夷。我和 A、B 两人都是同年的,A 大我四个月,B 小我两个月。我 2014 年的时候无意间和 A 联系过一次,她得知我还在读书,说,“你还不结婚啊,读书都读傻了吧。” 从此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再回来说点关于 A 家的故事,前面说的那个纯文盲,就是 A 的姐姐,大 A 一岁,A 还有个小她两岁的弟弟。A 的姐姐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突然悄悄从家里跑掉的,跑出去两三年之后回来吧,带了一个大她十九岁的男人和一个抱在怀里的婴儿。A 的爸爸和 A 姐姐大吵一架,A 姐姐只在家呆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带着那个男人走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家。

因为我很少回老家,我对那些小学一起上学的同龄人知道的并不多。反正基本上都结婚了,在外面打工,工厂或者工地,还有个男生是理发师,一个从全国各地其他地方倒没东西去我们那里,类似新疆的水果这样,有个姑娘是化妆师。其中一个男生 C 小时候是惯偷(他爹也是惯偷,后死于杀人后畏罪自杀),据说是因为偷工厂里的东西坐了牢,另外有两个男生已经去世(一个死于车祸,因为那个男生比较德行不太好,据说是有人故意为之,具体不清楚;另外一个在浙江打工死于台风事故)。

读了大学的四个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工厂的什么负责人,还有一个不清楚,以及我自己是个我也不知道干啥的。比起许多知乎大大,我几乎等于文盲。

那些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自也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简单,很纯粹的就是赚钱活着生儿养女赡养父母。也会很辛苦吧,不管读没有读大学,都会很辛苦。我问过几个妹子,他们倒是觉得,早生孩子早享福,可能吧,只是我确实是难以说服自己同意这个观点了。理解,但不认同,毕竟他们的世界里,真的只有那些了。

我曾劝解几个他们中间我关系比较好的人,即使不上学,也多看些书,多学点东西,然而。

知乎用户 梅花两白头 发表

数据真的非常翔实,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有了,可以概括出很多的结论。

对比韩国的教育,确实是在 90 年代,高中教育就接近 100% 了。不知道你们还记得没有,《请回答 1988》里头,德善的爸妈吵架的时候,他爸会拿她妈高中没毕业的事来嘲讽她。我当时很纳闷,韩国 1988 年高中教育普及率这么高了?高中没毕业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这篇文章的资料也证实了我的猜测。

我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经济学家,只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想从自己的经历谈谈。文章关注的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的孩子。其实经济发达的东部,也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那边,经济条件善可,大多数家庭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孩子的教育费用。起码到高中,学费生活费都没有问题的。但是,从我的身边同学以及家族例子来看,很少人高中毕业。

举个例子。

小学认识的同学,到现在在上大学的不超过 5 个,我们班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初中同学在读大学的可能不超过五分之一。初中很多同学很聪明,当时中考过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继续读高中,但是一年后,两年后,读书的就寥寥无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学业回家打工或者跟着出去学做生意。

高中是省重点高中,所以基本都上了大学。

我家族情况,我是整个家族(父系母系)唯一一个真正的一本本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个堂哥,高中毕业考上了省内一所不错的一本,结果上了一个学期后辍学,比我大两岁,现在是三个孩子的爸了,我这单身狗…。过年回家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大学毕业?工作包分配不?读书有什么用?

这是我大一时候写的文章。因为地域问题,略去一些信息。

全国 63% 的农村学生没上过一天高中,这绝对是存在的。不仅仅中西部有这种情况,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样存在。不单单只关注没上过一天高中的,半路辍学的也同样值得关注。

除了文章中提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由于经济制约,存在营养不良,寄生虫,没有眼睛等问题,经济较好的某些农村地区也有很多问题。

1,不重视教育。因为乘上了改革开放的快班车,从上到下宣扬读书无用论。出路相对较多,而读书需要长期投入,农村目光短视,所以权衡之下,就都去赚快钱了。

2,不懂教育。你跟那些只有小学毕业的父母说要读书给孩子听,要关注孩子的幼儿教育。他们确实会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种意识啊!经济较好的,出路多,机会成本高,读书回报率低,土商人不关心教育。经济较差的,不懂教育,他们管孩子温饱就是竭尽全力了。

我爸妈从来不问我成绩,不参加家长会,不问我学校,不问我排名,不问我专业,都不知道我当年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总结,因为中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大家关注问题比较严重的中西部。但其实因为中国这短短的几十年,经历了好几次大的社会变革,留下了很多问题。老一辈的思想停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他们抓住了改革的快班车,以为可以延用当年的方式,所以年轻一辈很受影响的,这也是读书无用论为什么这么流行。

知乎用户 新年 发表

说一下我上初中时的情况。

03 年上初中,一共 10 个班,三个重点班,七个普通班,大概 600 人多一点。06 年中考,中考主力由之前三个班合并成了两个班,不到 200 人。其他班的学生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有一次上课间操,大喇叭里喊让『社会劳动』的学生都回来参加中考,拿毕业证。才知道原来还有『社会劳动』这么个东西。

最后上高中的不知道具体数字,从身边的小学同学来看,之前在普通班的学生基本都没念高中,有的连中考都没去。

后来念了高中的基本都念了大学,本科专科都有,很少有回来的了。没念高中的男生基本都留在了农村,到了或者没到结婚的年龄都结婚了,然后生娃,种地,开店,外出当建筑工人。女生有的嫁到城里,有的还在农村,有的跟着老公出去打工,孩子留给公公婆婆,有的孩子还小在家照顾孩子种地,大一点再去打工。

小时候我妈总说要上学,上学才能改变命运,可是现在上了学了,来了一线城市,看着动辄几百万的房子,也是很心塞,也不知道是不是改变了命运。

知乎用户 小肥在吗 发表

我小学同学中就俩人上了大学,包括我。

知乎用户 盐酸氯丙嗪 发表

怎么办?给他们打王者荣耀,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讲下我的经历,本人 88 年的,豫北农村,在村里上了 6 年小学,乡镇上了 4 年初中,县城上了高中,最后上了大学!小学班里 28 个人(不算同龄的转去了外村或者市里读书滴),不到一半上完了初中,我记得有两个女生 初中开学两周吧就辍学不上,搞不懂她们为什么,我们都是一样的环境,其他也有初一或初二就辍学滴(初中离我们村 5 里地又不算远 又可以住校 花费很少)就这都不念完。最后考上高中滴 7 个(4 个女生 3 个男生,其中 3 个是第一年考上滴 4 个复读了一年考上了高中),高中都是县一或者县二 县里最好的两所高中。最后考大学 4 个女生中 4 个本科其中 2 个还读了研究生,3 个男生 1 个本科 1 个专科 1 个高考只考了两门,放弃了没上大学他就是谈恋爱最后放弃读书,头脑蛮聪明的学习能力不差。现在的现状就是女生 A 本科毕业留北京工作结婚,女生 B 读研后去上海工作,未婚。女生 C 读研后去福建工作结婚,我本人深圳工作,未婚。男生 A 本科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市里做培训班物理老师,男生 B 不清楚情况,男生 C 读完高中也就早早的去市里打工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就是高中时和他谈恋爱的女生俩人都没参加完高考。其他人啊都已经结婚了,大部分都已经二胎了孩子大的小学,小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还在乡下农村,男生一般建筑工地打工,女生一般无工作或内衣纺织厂工作。这其中也有三个初中毕业继续职高,男生 1 读的卫校现在是牙医农村拆迁买了车,在市里买了房准备带两个孩子去市里读书,女生 2 同男生 1 卫校跟其他女生一样没工作早结婚了 2 个娃 现在还在我们村里生活。特别说一下的是女生 3,没上大学但她现在在上海工作已经包包都是 prada 级别了不比上大学的 4 个女生差。她情况特殊 小学的时候她成绩是我们班第一第二的和男生 A 物理老师那个并列。其他的我们就排后边了,这样她智商情商啊学习能力啊并不低。初中发生变故她脚受伤了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上课,初三成绩下来了没考上高中,也没像我们几个又复读考高中,开始走职高最后学了室内设计她本来小学绘画是我们班最好滴,后来也就西安啊上海啊工作慢慢的也就进了上海的外资公司找了上海做金融的男朋友。她本来就比我们四个女生学习好,没和其他女生一样在村里早早的结婚生子也正常,只是走了很长的路更艰辛。同一个村里的 28 个人一起上了 6 年小学滴,我们几个因为继续读高中、大学人生的路也变的大不同。辍学的她们为什么不读初中为什么不读高中,我到现在都不明白。她们中有比我家庭条件好滴,有比我聪明滴,有家长比我父母重视教育滴,但就是早早的就辍学了,高中还可以说是考不上,但初中是义务教育滴。同样是农村学生个体差异就是这么大,农村教育问题并不是投入钱就能解决滴。(7 个高中 + 3 个职高)/28=35.7%,竟然和统计数据查不多,我们读书高中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农村的高中现在的入学率竟然还这么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临宿舍有个南方小兄弟,这位小兄弟比较娇贵,南方少雪,在北京这边大一冬天被冻的半个月出一次门,加钱让外卖小哥送餐到宿舍。路过一个在我眼里完全没有异味的垃圾桶都要绕着走,说这种气味受不鸟。。总之就把他看成豌豆姑娘那样的人吧

上次我们一起吃火锅,太辣了他说要拉肚子,说他们那边开局一锅水,海鲜全靠煮,清鲜有健康。我自然开始扯皮说自己肠胃多棒,结果他来一句,我觉得你肠胃不行,经常能闻到你嘴巴里有胃酸的臭味,应该是有胃反酸的症状。

我是服气又不服气的的,因为我仔细一想好想真有胃反酸的症状,经常会出现 “辣喉咙” 的感觉,但总觉得不是什么事,而且呕吐物的酸臭味这个我自己是真的闻不到,所以我对他能看出来我胃反酸很服气,但又对他说有异味很不服。

直到我看到这个问题才仔细想了一哈,农村教育落后不必再说,像我这种从农村侥幸出来的人自身是不是有很多需要用一生去弥补的缺点。

总结一下自己发现毛病真不少

小时候肚里有过虫,但是吃药打掉了,自己去的药店,依稀记得之后肚子疼想拉屎,结果拉出来几条结构完整的死虫

贫血,不太确定,蹲下去一会站起来会有眼前一黑的感觉,有人说这就是贫血的症状。

近视,这个自己造的,看书动作不规范,眼保健操也不会做,只能戴个眼镜维持生活喽。

脚气,我妈知道自己有脚气,知道脚气会传染,但是还是让我和她共用一条擦脚布,这不是穷就可以解释的。

甲沟炎,可以百度一下甲沟炎图片,就是指甲扎个肉里,然后引起发炎,化脓的症状,小病但是特别折磨人。我的起因就是鞋子不合脚,活活把指甲挤进去了。

鼻炎,鼻炎不知其所起,治疗无望矣,小时候去治过,家里老人住院了,看望的时候正好路过一个小诊所,就进去治了一下,然后就更严重了。。

咽炎,饮食加作息方面的原因吧,爱吃辣又总熬夜,火气一上来嗓子就疼,久而久之就咽炎了,在北方这边天气干燥更明显,秋冬换季时总会复发,那时上楼梯喘口气嗓子都受不了。

这些都是小病小痛但是实在让人头疼,而且根治它们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几乎可以肯定此生无望。并且最可怕的是我对身体给的负反馈不敏感,往小了说温度变化不敏感,天冷了不知道加衣,吃饭热了不知道脱衣,往大了说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上火胃反酸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了,都是别人提醒我我才注意到,反正这具身体被我十多年的造作已经不成样了,我觉得家庭情况可以说是占主要原因。已经可以看到农村教育多么落后,我家人当年刺激我的话就是举邻村人的例子,诸如考上大学家人不让上勒令打工,然后父子反目,还有是真的付不起学费于是家长在村里骂自己小孩为啥非要开这个大学,然后小孩挨家挨户求钱,这样真的能拿到一些,所以我觉得中国合伙人开头剧情特别真实,宁村里很多这种家长孩子教育观念不同产生的纠纷,甚至于只是因为钱的问题闹出的闹剧。更为可怕的是就算偶尔有些人逆天改命跳出农门他们旺旺也会有很多性格或是生理上的问题,那些给同学投毒的,拿水果刀捅人的舍友大多是农村的,我这种身上一堆毛病的大多也是农村的。

知乎用户 悲观主义者呵 发表

事实是我一天高中都没上过。

知乎用户 高阶领主马拉什 发表

正常现象,没什么可看评价的。

本市周边的农村,前些年 “上个中专就去南方打工” 是常见的人生路线,之所以要上个中专,主要还是初中生年纪太小,既不符合法律规定,又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工厂里的工作,需要现在中专 “养精蓄锐” 两三年。

不过就我个人观察这些年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了,至少,大部分孩子选择去县里上小学初中,有志于参加高考了。我老家所在的村,村小学从鼎盛时期的每个班 40 多人现在降到全校不到 100 人,没跑的是等着下一次人口普查上户口的,也算个好现象。

至于中国能不能走出那个什么什么陷阱,其实和这个没什么本质的联系,只要中国能把美国的影响力逐出西太平洋,这个陷阱就算闭着眼也能走出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简言之,中国的财政即便非常有钱,也不可能养得起四亿在基础教育上落下的慢发展人口。这部分人口将成为整个国家转型升级的短板和不稳定因素。中国的基础教育,在政府层面已经有不错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大量硬件支撑,财政拨款,然而更大的问题来源于贫困农村的家庭,农村家庭的已经落后于时代养育观念,农村小孩城长早期父母角色的缺失,0 到 3 岁乃至整个学龄阶段的营养问题。表面上存在在三分之一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实际上可以追溯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脱贫问题,农村儿童营养问题,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引导和投入问题,中国如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发展农村或者如何为引导农民进城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支持的问题…

知乎用户 徐琨 发表

大概看了一下这个里面讲的基本都是事实。我之前在苏州某学校呆过,那个学校小学到初三都有,算周围四个市最差的中学,里面的孩子大多是农民工子弟,那时候我教初三。有意思的是初一 5 个班,初二四个班,初三两个班。这是农民工流动性强,工程到哪里他们到那里很多孩子上了一学期就走了,初三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要离开,所以参加中考的人数很少。就算这么些人,校长当时给我们的要求就是 5 个能考上高中就够了,这不是我们老师不负责是没法交,不提家庭因素,他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都是这个城市学一年那个城市学一年有的甚至以前没上过学。那些孩子大部分都挺可爱的但是我也无能为力,哎。农村教育一直是问题,不是一个政策一句话能改变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前国家喊了各种口号有一堆前辈为了教育奉献自己,现在难了。包括视频里面说的很多问题都与农村教育有关但不只是教育。农村学校现在要留着老师太难了,工资只是一方面,还有其他配套等等各种问题。慢慢来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的老家不算什么贫困地区,地处沿江鱼米之乡,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盖起小洋楼,私家车近几年也越来越普及。

我回想起自己的小学初中同学,最后能够上大学不到 10%。诚如前面有的答主说的,将 63% 不能上大学的的数字换过来看,37% 的农村孩子可以上大学,这个比例确实已经升高了。

我现在偶尔回老家,看到在村里跑来跑去追逐打闹的小孩子,不免心中想到: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里?步他们父母的后尘,早早辍学出去混社会打工,还是非常努力拼尽全力最后考了某市级二本,举家欢庆。

据我了解

农村孩子的几大现状:

1. 父母在教育上比较注重,烧钱托关系想办法让孩子去城区上学,通常是丈夫负责在外打工挣钱,老婆在城区租房陪读顺便干点闲活补充日常开支。或是在爷爷奶奶的协助上,在城区买房子,变成城里人。这部分占比非常少。

2. 父母虽然也在意孩子的成长教育,但是生活所迫,在外打工,将孩子带在身边,就读于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受制于户籍制度和升学政策,孩子上到初中或者高中,必须要返回原籍参加中高考。因为很多地区的教学情况存在差异,很多在外读书时还不错的孩子,回到家乡后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课本知识的差异成绩下滑,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又放松了自己,最后一落千丈。

3. 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照顾,即——留守儿童,这也是规模最大的情况。农村爷爷奶奶那一辈,基本上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照顾孙子,仅仅是管好他们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一窍不通,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和老师。送孩子上学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小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打他,让他听话。‘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很多,每天鱼肉、吃穿不愁、有线电视几十个频道、WIFI 畅通、孩子用智能手机打起游戏溜得很,即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却萎靡不振。在这种看似舒服的生活状态下,没有父母的引导,很多孩子耽于 “声色犬马”,早早地就厌学了。

农村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情况?比起过去的前十年,情况好转,有一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的年轻教师开始在乡镇教书,大多数学历在大专,本科极少。我的高中同学里就有人去乡镇做老师的,他在高中的成绩属于班级垫底。

从师资力量到基础设施再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孩子的整体成长环境是很糟糕的。更别谈,心灵的建设。

再谈另一点,农村的婚姻状况,这个跟农村的教育我认为也是分不开的。

大部分跟我差不多大二十五六岁的农村男女早就已经结婚生子。甚至,我高中,就听说有人当爹当妈了。

初中高中辍学,出外打工,谈个恋爱,因为对于避孕的不了解或者无所谓,很多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就在懵懂无知中,将自己的下一代带到世界上。有些可能按照农村的风俗举办一个婚礼,因为两个人都年纪尚小,没有物质没有经验去照顾孩子,照顾小孩的担子就落到了他们的父母肩上。

没有领结婚证的资格,年纪又小,心性不定,还没有挨到领证,两个人就分道扬镳,小孩子要么没爹要么没妈。在这种不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很难获得安全感从而健康地长大。而且这群孩子很大可能重蹈覆辙他们父母的路,早早地辍学去混社会,一不小心弄出孩子带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在天生智力同等的情况下,城市的孩子从上托班开始就在进行各种智力的开发、综合素养的培训,而农村孩子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小学、初中、高中,越往后,教育资源的差距越大。

80/90 这一代的农村人如果不能通过自己努力跨越一个阶层,那么他们的后代更加不可能跨越。

知乎用户 小小颖​ 发表

事实上,我觉得作者重点更是想强调农村婴儿面临认知发育迟缓这个现象,让我们更多关注农村婴儿教育问题。

多少比例的高中入学率只是支撑认知发育迟缓造成的后果之一,并没有特意过分强调高中教育的作用。从高中入学率分布入手,作者发掘了一个更引人关注的认知能力差异这一原因,这是这个研究的意义。

且不说高中教育,认知能力发育迟缓对孩子后期各项能力成长都有影响吧。

另外,从读者角度,我是比较诧异这个结论的。毕竟我们对农村儿童的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幼童小学时期,更关注教育资源配置对城乡儿童成长差异的影响,作者能特别关注农村家庭特别是健康和养育方式的影响,还是很有意思的。与等待某天教育资源配置出现重大调整和平衡相比,改变家庭结构甚至只是抚养方式看上去更加可行。

当然,有人更关心高中教育是否对能力有重要影响,是否对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有重要影响可以继续追寻教授所提到的几篇参考文献,继续追踪探索一下。

知乎用户 原力同在​ 发表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

还是轮子哥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是没讲透。

就资源困局来看,地球上的人已经太多了,支撑不了工业现代化之后高速发展的社会了,所谓全球化之后破球大和谐大美满的局面并未出现。

所以有的人已经醒悟了,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搞起事了,要多续几年,从车上掉下去的为了不让后面的车轮压死只能试图让车停下来,虽然开始的那批可能会被碾死,但是堆积起来说不定这车就开不动了,所以乱象横生,沉渣泛起,所以回潮越来越猛……

赵国就是个小世界,你们这些忧心忡忡的人啊还是被一共毒害太多,不是应该高兴么,你们既不想恢复古拉格搞强制改造,又要每个人发展成更有剥削价值的劳动力,但是你们就忘了人的本质是个什么玩意了么,最伟大教员都没教育过来的事情,谁给你们的幻想随随便便成功。

长得和人一样就一定是人么,人和人就一定是和谐相处么?同一地方的人都可能因为一块地闹得大打出手,同一国的族群互相仇视…… 一伙人消灭另一伙人再正常不过了,吃饱饭后貌似都温和了很多啊,殷商墓坑里面的尸骨可是堆积成山的,大繁荣后大清洗,然后再次迎来大升腾…… 世界大战貌似是打不起来,嗯,貌似,不过要是打起来了,可不是二战那么简单了。

例如贫困地区的人都死光了,世界会怎么样呢,第三世界还不温饱的几十亿人死光了,世界就一定更烂么,说不定更好呢,当然有人会说你咋不想想死的有可能是自己呢,是啊,开头就说了,长期来看,他死不死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是都会死的……

所谓的 “低端人口” 太多,社会恶化,发展倒退…… 嗯,例子很多,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机器人的大量使用,离不开人的事也会越来越多,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 宋人靠天灵盖抵抗狼牙棒,今人用啥来抵抗无人机神国……

至于反抗,自然会有,但是反抗也是个提升过程,反抗也是淘汰啊,而且本质还不是靠杀来解决么…… 最后剩下的精英们估计可以共同举杯,达成和解,建设共产主义了

这已经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年代了

而是天下已亡,人兴则存的时代……

知乎用户 竹木一 发表

看了这篇文章,看了这些评论,我有很多很多故事要说。

先说说我的小学还有几个小学老师(虽然没带过我,幸亏没带过我)。我家在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村里有个极普通的小学。村里的人大多没什么文化,谁家孩子能上一中(县级)都可以吹出花来。小学里那时候有很多代课老师,其中很多人上了个初中就来教书了,有的甚至只上了个小学!前边是背景,还有,那时候上下课,我们用敲钟!一声,两声,三声,各有其含义,但是比现在嘟嘟的铃声好玩。

故事是关于我弟弟的。学前班我记不清楚了。第一个带她他的老师初中没毕业,上课只会教点算数,强迫学生背课文。小屁孩儿不听他怎么办,打呀!第二个老师小学毕业,没去过初中,教学的办法当然更加简单粗暴。可惜呀,我弟弟皮,他会咬牙上劲,但是没有人教给他怎么样认识这个世界,只有人跟着他对着上劲(包括那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的我)。成绩当然是不能打眼看。后来我们家老爷子去世,他十四,初中去了几天,辍学了。当了几年童工,后来在钢铁厂学了一阵电焊,就在钢厂混日子,再后来跟着一个小老板做钢结构。现在在监狱服刑。如果我说,他的前一小半生的经历,跟他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会特别的片面。但是,他第二小学班主任带的那个班,二十多学生,只有一个孩子上了高中,是职高,不是普高,我想,这会说明一些问题的。

我揭我弟弟的短,只是想说一下,农村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都是有很大的短板的。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农村孩子提升知识水平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而农村的学校教育,要我说,就跟城市里的孩子差着一个世纪!这就是我,一个师范毕业的本科生对那时候农村教育的认识!

我读完大学,我才知道,初始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多么重要。农村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学前班或者直接就是小学阶段这段教育。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的启蒙在家庭教育中完成。也就是说,出生于城市知识家庭的孩子,其实是领先于农村孩子启蒙的。然后,初始阶段的教育,农村又完全无法到达应有的水平。首先,教师资源不足,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还好,农村的老师大部分是师范毕业后考进体质内的,比我小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更加优质的教师资源,是留在城市的。其次,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是有天壤之别的。再举个例子,我表弟,学校来了一个城里的老师交流。老师问孩子们的梦想,很多孩子根本不理解这个词,孩子们说的无非是科学家,医生呀。我姨妈还专程打电话问我,说我表弟想知道物理学家跟科学家是不是一回事。

天太晚了,我要洗澡睡觉去。

明天有时间接着写吧。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能比较的东西太多。谢谢大家不厌烦的看到这。谢谢!

知乎用户 张名镇 发表

看了这些回答,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没说,就是城里的男生可以娶农村女生,头几年说的,3000 万光棍会有,2500 万农村男生取不上媳妇。或许比例就是农村 5 个人就有一个娶不上媳妇。那怎么办,除非引进越南新娘,刚才说 90 后父母不会教育子女,或许 95 后就连媳妇都没有了,九五年已经,22 岁了。

知乎用户 丑马 发表

大家在上面洋洋洒洒说这么多,看得我好尴尬,难道都注意不到这是专家是变相称赞 TG 工作做得好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市化率 1960 年是 19.75%,2016 年是 57.35%,我们引用文中数据,城市孩子读高中 93%,农村孩子就算它一直不变 100%-63%=37%,那么新出生孩子中,读高中的占比至少是 57.35%*93%+(100%-57.35%)*37%=69.116%,而就算我们假设 1960 城市里读高中的孩子占比是今天的数据 93%,农村孩子 37%,对应的 1960 年参数也就 19.75%*93%+(100%-19.75%)*37%=48.06%。城市化率每提高 1%,高中普及化率至少提高 0.56%,这不正说明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么?

所以说,你问如何评价,好多人都是瞎评价,根本没一点数据推理的基础,只是把评价当爱好而已,(抠鼻),连轮子哥

@vczh

都把思考的锚点放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我表示对 TG 基础逻辑教育好灰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是真的有….. 但除了经济压力更多的是不够重视教育.

我老家就是农村我也在农村长大,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我更加自立.

初中妈妈觉得农村教育不行,把我带到城里去上学. 她在学校旁租了一个破烂的老房子,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少吃肉,买菜买特价水果特价,不买新衣服,靠表姐们不要的衣服….. 这样艰难的到了初二的时候,家里没钱了妈妈就只能出去务工,我一个人在外住,每个月 500 块生活费. 自己做饭洗衣服,通信靠老式的诺基亚.

相对的,我家亲戚可有钱了,买衣服,下馆子,给自己娃红包都是几百几百的…… 但是就是舍不得教育,执意将孩子留在乡下省心省钱.

但是呐,再过几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比我大大表哥表姐基本辍学外出打工了(因为觉得读书没用,我妈妈供我念书日子紧巴巴,她们舒舒服服,不如出去挣钱),舅舅他们的日子更舒坦了,因为不用再给自己孩子交学费了,反而孩子还有几百的回馈,所以巴不得呢!

再过几年,我考上了大学,虽然学费更高了,但是因为妈妈这么多年一直在打工,我和妈妈为了省钱也没有多花钱,所以存折余了不少钱!大学生活费虽然高,但是我也开始了家教兼职,家里一下就宽裕的起来…… 相反的,我舅舅他们的日子就难过多了….. 因为岁数上去了,孩子也长大了,但是家里因为挥霍没有余下一分钱,孩子年纪到了成家的年龄但是要学历没学历要技术没技术……

现在我大四了,正在准备考研,估计能上的!考上了我妈妈就完全轻松了,国家每年 6000,我再去兼职,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等等等基本可以脱离妈妈的支持了……..

然后我家就可以开始愉快的过日子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出生在福建泉州农村,93 年的,是媒体宣传的,温室的花朵,废掉的一代。

可是在农村,哪怕沿海地区经济其实算还可以,我们小学班级 26 个人,上了高中的一般就会上大学,上了高中的,好像是 8 个人,上高中的概率才 30%,很快高一就有 2 个人辍学了,最终上大学概率 23%。

其他班级和我们班情况差不了多少。

之前我从来没关注过这方面的概率问题,因为我是幸存者之一,我老哥们也是。

后面才发现,老哥和老哥的朋友,是始终保持年级前 3 名的。再想想,我以前成绩也还不错。

所以我会觉得,好像大家都一路很顺利的上大学了啊。

再反思一下,中国农村的教育环境,真的很堪忧。

现在也发现从四川来我们这打工的,甚至有很多 00 后,都开始工作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社会底层工作,由这些 63% 的农村孩子包办了呗

还能怎么看?

底层工作总归是要要有人做的,城里人对孩子都是教育抓,课外培训各种抓

我一个朋友女儿业余学古筝,书法,跳舞

九年制义务教育都不上公立学校,送去私立学校,说私立学校教的好,老师负责任

十年二十年以后,总不可能城市里这些受父母各种培养的孩子做底层工作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24RkL 发表

我家种地的。种棉花。不是黄哥沿岸,而是叶尔羌河畔。

村子有多个自然村(生产队 = 组)组成。我同龄或者比我大的,除了我青梅竹马,一个可爱的回族姑娘,学习很好,十八岁嫁了人(神奇吧,公元 2012 年,有人卖了女儿)。基本都是中专以上。大部分起码大专,少部分本科和进一步上升。

以上说的是汉族聚集区。村里的维吾尔族聚集区就不是了。父母脑子好使的,孩子都去上大学了,但是好多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和家里做事,务农,做生意(二道贩子,伢子)。国家重视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市里的一些高中免学费(今年才推行全疆十二年义务教育),任然很多人选择不升学,后来推行包午饭,这种情况改善很多。

政府求着去上学,但是出于家庭经济,父母观念,还是有很大的阻力。

整个村子重男轻女,现在也有。但是大部分家家庭都起码会供孩子出高中,实在没钱会支持孩子上师范,或者签回疆合同。

稍微带点脑子的农民,还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也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政治书里:“这么小天天放羊干啥”“挣钱娶媳妇”“干啥”“生娃”“干什么”“让娃放羊”。好在是极少数。

知乎用户 Mr Rabbit 发表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精准,我只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说。本人是湖南湘潭一所公办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人员,学校因为形势情况要求,对全体教职员工有招生任务。本人已经连续数年去往益阳沅江招生,算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教育情况有一定的发言权。

益阳沅江是县级市,人口 76 万,百度搜索的。2017 年沅江高考学生报名是不足 6000 人,估算单招已录取的,大约 1500 人,这个数字是我估的,应该不会超过这数字。推算估计沅江高三学生 0.7 万人,沅江高中在读学生约 2 万人出头,约占人口比例的 2.7%。

沅江市高中职高大致分布在沅江一中,琼湖中学,沅江二中,沅江三中,以及一所职高好像是沅江市四中。高考成绩上来看,沅江一中还算不错,能比肩省会长沙的二类中学,沅江三中只能算长沙最差的高中了。沅江二中文化成绩上 300 分以上的寥寥无几,只有数人。琼湖中学普遍是高考 200 300 分的成绩。当地除个别高中老师依旧在尽心尽力教书,大部分老师已经麻木不指望学生高考鱼跃龙门,只求学生安心读完高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单招找个回扣多的民办学校送过去卖人头,民办高职大专学校给的人头费一般在两千元。

这些情况发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地区,这是一个经济小康,农业发达的洞庭湖区鱼米之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把所有答案看完,有一个问题不知是否有人提到,就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问题。

倒退二十年或更早,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多是中师或师专毕业的,这些人的整体水平相比于大幅度扩招以后的专科生甚至某些本科生,绝对要高。近二十年,农村经济日趋好转,家长有能力支持孩子完成更高学业,但高中毕业率仍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我认为师资配置也是一个值得考虑并应受到重视的因素。现今真正高水平的毕业生有多少愿意到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当教师呢?在一二三四五六七线城市以及那么多收入更高,更轻松的工作筛过一轮又一轮之后,想想也知道最后农村中小学师资的来源。我想可能有人要骂我,我说的是整体情况,不是一棒子打死。这是在担任过几次市县(北方非省会非发达市)中小学教师招录面试评委之后的感受,也是和其他评委交流后的结论——进入最终面试考生,已经被初试筛过一轮的这些考生,整体素质太低了,让我们不得不担心这样的教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基础教育太重要了,它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目标的确立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试想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没有良的教育氛围的创设,一个不知道为何学习又不知道如何学的孩子怎么能坚持坐在课堂上坚持到高中毕业?可是农村师资配置问题谁来解决?有了新学校,有了新设备,学生就会学习了吗?我觉得绝对不是,教师才是最关键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是那悲哀的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怜儿。

初中成绩不上不下,家里愚昧无知可悲可恨的父亲,说不会再给我一分钱去上那破学,决定让我一个羸弱不堪的幼儿去外社会赚取微薄带有铜臭味的纸张。

在外已然混了三年,没有学历的我,已经慢慢很难的在社会立足,感觉到人生充斥的漆黑的颜色。

我也想像那些活的光鲜亮丽,举止儒雅,文质彬彬的人们生活着,我想去祖国的大江南北看看我想…… 是的,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迷茫了,我不知道我的脚要往哪一块地放 ,那块地能不能让我放。

我前途迷茫…. 求知乎各位大学者,给我这蝼蚁指条明路吧!我不想犯罪!我不想自杀!我不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与同龄人之间都有代沟算吗

他喜欢玩快手、QQ 空间

我喜欢玩微博、知乎

他喜欢各种综艺节目,网剧

我喜欢电影

过年回家,从小玩到大的,发现聊都不到一起了

不是凸现他有多 low 我有多优越感,审美这东西没有谁好谁坏,我尊重他喜欢的,但就是感觉聊不到一处了,急!!!

知乎用户 然也 发表

胡说!!我天朝上国人均大学生,人均小康,人均 iq110+!!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济的看中等收入陷阱,看城乡二元,看贫富差距,看财政分配。。。

心理看 0-3 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不晓得有没有搞幼教的看到了这个问题,简直是幼教的完美广告。

对于很多农村入城打工人员来讲,幼教 = 扯淡。很多人估计生下娃男方就离家打工了,断了奶女方也要去打工,孩子交给再上一辈的看着,也就是留守儿童。要给这些农村老爷爷老奶奶普及幼教,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即使是孩子跟着父母入城,父母也没时间去学幼教知识,更没有经济实力去参加幼教班。这种需要时间精力经济投入的东西,最后只会拉大城乡 / 贫富孩子的差距。

更不要说大量的农村孩子,他们的义务教育环境之差了。要真有这功夫推进 0-3 岁孩子幼教,不如先讨论如何改善农村教育水平、教育环境,如何让农村入城人员子女也能享受到不差的教育。不过这就又回到如何在财税分配上做文章的问题上了。

贴个 ft 的文章链接

流沙中的孩子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是那种人,初二

他们虽然从电视里得知学习好但是到底好在哪里根本说不上来,嘴里对着你说着你要好好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更多是一种自欺欺人,他们本来就没对孩子学习抱有希望,更多是为未来一句 [我让你好好学习,你不学不能怪我们] 埋下伏笔,父母不管不问导致小孩也没有任何正确观念,这样成绩能好才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看来人的一辈子就是结婚生子然后理所当然地让子女养老,所以生子才是他们的目的,所以你要今天就要赚钱明天娶媳妇后天就生孩子才能满足他们要求,其他上学,你的个人理想,以后的生活好不好什么的都得靠边站,给予你一切他们喜欢的东西,把所有他们认为重要的期望放在你的背上,他们习惯用 (为了你好) 这句话控制你的人生,摧毁压垮你的一切。

话说起来国内好像都是这样。

知乎用户 闷玆蜜​ 发表

我只能告诉题主

在我所生活的小镇的中学

辍学率高达 50%

剩下的 50% 中

45% 会选择去上职业技术学校

只有 5 能继续就读普通高中

辍学的 50% 中

不止 5% 是因为家庭情况不允许

这也正是我一个大学生

却抵死要做公益去帮助那些贫困生的原因

那怕我筹集的只是旧衣服

一箱给他们也是够穿半年的

说点实际的 我的 45 位小学同学中

现在还在上学的不到五位

其中还有三位是专科院校

知乎用户 一只羊 JAS 发表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西北山里上的村小学,五年制,2000 年左右每年毕业 20 人多一点,我前两届的最后没一个本科生,我们县只有一个高中,前提介绍完。

上初中全乡上只有我们村都上县一中初中部,其他村小学的上乡里初中。

初中考高中,县一中初中部的每个班六十人录取二十个吧。我们小学这一届超牛,当年考县一中高中部,全乡统计的话上了 4 个,我们村小学出来的 3 个。

考大学,一个实验班六十人上本科线 15 个吧,我是普通班,四五六三个班一百九十人就我一个独苗过线,从我们全乡统计,考上高中的四个人过线 2 人,其他花钱上高中的就可以忽略了

淘汰率多少我就不算了

中学的校园暴力我就不说了

以后的教育和城市的差距会变多大我也不想了

这就是西北农村教育一个小小的点吧

所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要到最后才发现,我们是巴列维王朝前夕,生活富足,世俗化到饮酒作乐而无所顾忌的城市中产阶级,希望更加自由开放的政府时,等待我们的却是贫苦农村一群全身穿着黑袍,高呼宗教口号与教法统治的人们代表的可怕未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比较直接还不就是钱投的太少,我们这一到年底,就遇见县区有些学校老师上街散步,薪资一搞没钱发,一拖半年一年,年都没发过,就闹,大闹大补小闹小补,闹到省里,省里也会支援些,工资都发不起,你说咋搞教育,我的同学去了县区乡镇干个几年,就想回城,最次也争取回到县城,挤破头。没办法的,老话一句,享了资本主义的福,就要受那资本主义的罪,贫富差距越大中下层越受罪,大到无以复加,中上层也得受罪,除非向外扩展,一是转移矛盾,而是攫取外部资源弥补内部分裂,再加以内部严控,这时候就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内镇压,对外掠夺,资本主义一天不亡,世界大战一天不会远去,越来越多的穷人,越来越多的怨恨,越来越多的怒火,越来越动荡世界,就不知道这一次世界大战人类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们考不上。

不说贫困山区,单说我这 N 线小城市的郊区。

就说我表妹吧,从全班前十一直掉进普通班前十。而所谓重点班又是怎样的呢?重点班末尾十人分别有不同层次的不及格。重点班无一人进入我市重高,仅有不到十人进入普高中前三所。

为什么不学习?因为身边所有人都不学习。

要说父母不督促么?很多父母考差了一顿打,逃学也是一顿打。

然而不会学的,还是不会学的。

女孩子每天的环境就是以后嫁给 XXX,有就业压力么?村里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打工,然后嫁人了相夫教子打理田地,不需要找工作。

男孩子呢?考不上啊,没事有招兵啊。实在学的烂先去军营几年嘛。当不了兵也能打工啊,每个月几千块,然后家里凑钱起个房子讨个老婆,家里还有地也饿不死。

是的没什么钱。

但是也饿不死。

当他们成家了,生孩子了,想要更好的生活了,又会新一轮督促自己的小孩学习。

实际上除了看成绩的时候打一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

工作的时候很累,闲暇的时候想要放松,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越来越熊的熊孩子。当年自己也是这样过来,也没怎样,那就算了吧。

然后再一次重现自己年轻时候的轮回。

然而现在又有一些不一样了。有些人没有地了。

留给年轻人的地越来越少。随着土地开发,这一代农村青年要么面对一大笔卖地钱,要么直接面对父辈已经拿了钱没有土地的未来。而自己虽然有相对宽裕的生活,学习上却毫无建树。没有学习班,没有补习班。学渣都不是,只能算学沫。

然而没有关系,还能租房。拿来结婚的房子就建成公寓楼吧。虽然没有地,靠着租金也能过不错的日子。

那么再下一代呢?

再下一代势必要面对城市的竞争。而且更为残酷。他们的父辈没有在城市竞争里取得资源,只能靠自己打拼,在已经阶级分化资源分配好了的城市里,这些孩子只能从最底层爬起。

没什么,大部分城市普通人也是这样。

然而教育资源的缺失使得二者根本不在一个起点上。

重点班进入我市前三普高不足十人。

这些已经很努力的孩子,也不过就是这个程度而已。

再努力也不过是普高罢了。重高的凤毛麟角,进去一个家里可以请客吃饭,学校炫耀好几年。

不像市里的孩子早早接触竞争早早有着危机意识。

他们许多人根本没想过未来。

环绕着这些孩子的不单是已经放弃学习的大孩子,还有早就放弃学习的大人。

学习无用论充斥在我这 N 线小城的农村。我已经不止一次在饭桌听到又无可奈何。

是的,说话的人比我有钱很多。

他的话语如此具有说服力。

他每个月坐着收租的钱跟我累死累活工作的钱差不多,花销还少很多。

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

他也会打孩子的,就像他不学习的时候他父亲打他一样。不过是把这一习俗延续下来。

但至于他儿子成为学渣以后怎么办,他完全不担心。

他的任务只是以后供一套房给儿子,督促儿子生个小孩而已。更远的,他并没有想过。

他生活无忧,并不担心自己做不到。

能做什么呢?

当他们踌躇满志的时候,周围人在打击他们。

当他们吃喝玩乐的时候,周围人说他们胸无大志。

当他们想要做点什么成就,发现自己的本事什么也做不了了。

我表妹现在进入中专学习。

每天骂学校。然而考不上高中你还能去哪儿呢。

中专面对的是正在中二时期的不上进的少年少女,他们中一些人初中时代起就打架斗殴,逃学旷课,大部分人无心学习。除了变态的管教,对于这么多的孩子,似乎也没有更高效又经济的办法了。

她上学期挂了四门科目。很得意的告诉我班里还有挂了八门的。

她仍然没有体会到竞争的压力。

即使她家里既没有留给她地,也没有留给她房。

她的未来会怎样呢。

知乎用户 Black A 发表

我家属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经济发展水平应该给可以 (足够负担学费),小学时我们班有 35 人,初中上高中的包括职高一共 7 人,里面女生 1 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高兴农村教育问题又一次来到聚光灯下了,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但是也不一定就是非生即死的地步。

我想从更接近一线的情况分析一下这个现实。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自小父母打工奶奶带,在农村上过学(后转到县城),现在在一线城市从事教育。身边有不少亲戚分别在农村和城市里教书。算是比较了解真实情况的。

这个问题其实只有三个最相关群体:家长、老师、教育部门。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教育里责任最大的、无疑是家长。我没有说是父母,因为不想把教育里的爷爷奶奶妖魔化,毕竟很多时候,爷爷奶奶才是家长。我认为出现这种分化的核心问题是家长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差异。**开个 AOE,(加不加绝呢?)大部分父母对于教育的理解就是去学校上课,包括城市里的家长。学龄前基本是当做宠物去逗的,或者是下班后的消遣。**在这方面并不是城市的就更优秀更优越。**我认为,许多家长是跟着别人学当家长的。**举个例子:有多少家长是因为同事朋友圈转发了早教视频、走在街上给你发了教育机构的传单才煞有介事的想了一下教育?当这个环境变成了村子隔壁谁谁谁在外面承包工程赚了几多几多万,隔壁谁谁谁孩子研究生毕业还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家长又会怎么想教育?Comeon,在没有自己思考清楚怎么教育的时候,你朋友圈热情转发的教育观点和村子里李狗子每个月寄回家的两千块钱其实没啥区别,对孩子都是个屁。

我比较反感定论式规定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最棒的,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脾性和天赋,有自己应对世界的独特方式。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都需要强调一个**联结。**这个联结跟物理上靠近没有关系,跟形式上亲昵不能完全挂等号。一直在父母身边并不代表就会有好的教育,无话不谈也不见得就一定有一个不错的孩子。**这个联结关键有两点: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关口你需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以及你自身需要有足够的动能能拉着孩子前进。**只能说,在这一方面,可能农村的家长客观或者主观上会有所欠缺。

其次,说到农村的老师。这是一个很无奈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教育资源的不断集中使得农村的教师从源头上就无法保证质量。有相当一部分是顶着差生的名头长大的,在接收了十几年教育上的负能量之后再去面对这些孩子,能做到一名合格老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难了。其次,软硬件各方面的福利无法得到保障,很难让农村的老师们有安全感,教学也就无法全情投入了。当你自己都感觉没有未来的时候,你怎么能给学生未来呢?最后,农村的老师在舆论环境里得到的成就感太低,在大众眼里,农村教师就是不修边幅,上课乱上,或者是穷旮旯里走十几里给学生挑水;在农村里,见到农村老师,客套基本就两句话:『老师好啊,稳定啊』『我那孩子您多看看,实在不行就打』。

我的堂妹也在农村当老师,上面三个问题,她都跟我提过,但你能说她没有教育理想吗?有的,本来是有的。被残酷的现实磨没的。

最后,教育部门。甩锅给体制永远是最简单的。但实际上教育部门也做出过许多努力,虽然大部分是政绩导向的。但这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政策的讨论、修订、颁布、实施、看到效果,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更别提教育这么一个见效慢的行业了。农村的教育部门(实际上基本没有)更多的是执行上级指导部门的政策,而上级指导部门的政策本身就已经在有意无意地默认这种城乡之间的差异,例如在城市中学区房的火热,而在农村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从一个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城市人口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完成社会劳动力分配,没什么毛病。这其中的公平与否问题是微观的,是个体的。没有谁对,没有谁错。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家有一个亲戚发了视频,在指导他的两岁小孩拿烟摆抽烟的姿势。我好想批判一下,后来又笑了自己。视频里父子都很开心,我打扰作甚。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更何况,视频里,父亲店面门前奥迪的车标晃得我眼瞎。

知乎用户 123456​ 发表

没上高中不是很正常么,高中又不是义务教育阶段。

不止农村,苏州城市里面中考升学率都 不得 超过 50%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数据挺真实的吧,我是 93 年的,只有初中学历,我没有考上高中,你们会说是我自己不努力才这样的吧,可说实话,我很努力,但我还是学不好,数理化差的要死,英语是初一才开始学的,学的很不好。我是 08 年初中毕业的,我们哪届总共有 8 个班吧,一个班大概 50 个,毕业上了高中的不到 50 个,高中分数线我记得是 540 分,总分 720 分。

上了高中的同届同学一半多是读的三本,一本我知道的有两个。我们这届都已经出来工作了,和我一样没读高中的同学都在广东打工我们就是大家眼中的农民工吧,男同学基本从事着建筑行业也就是装修工,木工之类的,女同学基本是在工厂。像大家平常听到的装修月收入很高的那种其实很少的而且很辛苦。我不认为读书多就可以赚很多钱,但是还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比较好,我们这届的同学百分之八十已经结婚了,普遍生了二胎,像我一样剩着特少,我很害怕结婚,很害怕小孩要和我过一样的人生,如果我以后有了小孩我希望他至少可以大学毕业。不好意思,文盲一个表达的不清楚,真的,发现读书少很多东西都表达不了哦。

知乎用户 Sean 发表

大致梳理了一下博士的逻辑:

  • 中国农村孩子的营养水平不够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妈妈没有履行好教育子女的义务
  • 基因问题无法改变

以上三条原因导致中国农村很多儿童认知能力不足

  • 从而,很多孩子不打算读高中,初中也就得过且过,没有认真学

得出阶段性结论,中国农村,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太少了 (通过调查也验证了这个结论:37%)

  • 历史经验表明:在 “中等收入陷阱” 里时,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比例若只有 35% 左右,就会陷入陷阱。
  • 分析显示: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太少——将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导致犯罪率升高——导致国家环境变乱——导致资本外流——经济拉动性投资急剧减少——导致恶性循环——中国会陷入陷阱

博士就是这个逻辑推理的,当然以上每一个点,都有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支持验证。博士一开始也强调了自己的团队人才结构完善、科研水平高,数据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 博士认为的根本原因就是两个:营养 + 养育,所以博士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财政拨款 + 妈妈留在农村

———————————————————————————————————————————

教授的方案是否符合国情呢?个人认为,农村孩子的养育问题没有这么简单解决的,还应该继续寻找根本原因。简单列举几个 (不充分):

这里面最容易实现的,也是成本最低的就是**教育方式 + 课程设置。**真希望在这两方面能够尽快得到改善。

—————————————————————————————————————更新

单说课程设置:

  • 农村学校里,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几乎没有,就算每周设置一堂课,小学也几乎是不上的。而且因为缺乏老师,这些课大都是语文老师或者数学老师代上的,上着上着就聊别的了。所以我的美术是数学老师教的;音乐是语文老师教的,体育是校长教的。(依稀记得校长号召我们去他家干农活的场景)
  • 解决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师资是关键。可这个问题暂时来看,还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原因自己想吧。
  • 怎么解决农村的课程设置问题?想增设高水平的艺术课,其难度不亚于让城市主动释放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农村。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高屋建瓴,探索一门高水平素质教育基础课,首先在农村试验推广。当然这需要有识之士,在教育创新的基础上,上下求索才行。

不知道有多少土生土长的农村知识分子,在研究农村教育,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学生,他们才是最懂农村教育的人啊。一帮老外很难体会到根本问题所在啊。

知乎用户 纪鑫 发表

很现实的问题,我就是陕南的农村的,农村教育是真的差。我是 02 年上的小学,当时村里还有没撤掉的村小学,一个年级大概 30 人左右,现在还在读大学的也就 4,5 个。后来,我去镇上读的小学,老师大部分是中 / 大专毕业,管理呢也都比较粗暴,体罚严重。小学时期,语文数学作业不仅多,而且会让你一遍一遍的抄,但是教育质量明显不行。顺便说一下,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应该是到 08 年把房子修完才好起来的。我的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务农照顾我。等我 08 年上了初中,初一还在混日子,什么都不懂。初二的时候才开始好好学习。当时呢,我记得冬天的时候。我妈妈也不看电视也不啥的,坐那打毛衣,陪我学习。当时班主任他让你用一个笔记本,每天晚上回去几点到几点学了什么东西,写在笔记本上,家长签字,他每天收上去检查。现在想想,幸亏我当时每天坚持学下去了,也感谢我的妈妈每天早上一大早起床要给做饭。初三有晚自习,我妈妈每天下午给我送饭。我我还记得初中也最好考过全年级第二。这里说下初中,我的初中呢还是我家周围比较好的初中,一个年级 6 个班,学校在初三的时候把好学生分到一班,二班,三班,剩下的三个班根本不管,中途也听说有辍学打工的,打架的。我中考那一年,考上县一中的有 30 多个,50 多个县二中。我去了邻县读的县一中,一个年级有 25 个班,1900 多人,毕业班加复读的有 2000 多人。高一住校,高二在外面租房子住,高三我妈妈来给我做饭。我在高中一般就排 100 名左右,14 年高考 606 分,现在读 211。我们县一中高考大概 700 个一本,一本二本加一起大概 1200 个。二中没有一本,二本也就十几个。我写这么多,感觉农村学生读个书挺不容易的,一方面从小以来教育质量就差,能上高中的也是少数,老师少,学校少。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普遍没有意识引导,教育孩子,都只是打骂。农村活多,我也见过在外干活挣钱不怎么管孩子的。这大概就是农村的悲哀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在一线城市的政务大厅工作,每天面对无数老百姓,特别是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中年人,他们大都是一种状态:丧。

填表:我不会写,小妹你帮我填。我不识字,你帮我填。样表写着张三,他也写张三……

自助电脑:服务员,我不会打字,你帮我打。我不会填写,你帮我输入。我文化低,不会弄……

现在都在推电子政务,越来越多政务服务可以使用网上申请,并且逐步退出人工受理窗口。这些中年人不是不会用电子产品,不是不会写字,而是拒绝学习新事物。

几十年后,这 63% 没上过高中的农村青少年就会长成中年人,他们如果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不肯学习新事物适应社会发展,只会更快地被淘汰掉。

知乎用户 莱昂不多 发表

若是真的,我算一个。

知乎用户 mrlee 发表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初一年级有 700+,初三中考 400+,能过普高线的不到 150,算上考上高中不读的(很普遍)和读中专(也算高中),高中升学率 20% 左右。

这是 2005 年的情况,还是在一个并不是很落后的镇上(距离武汉车程 50 分钟不到)

所以看到上面的标题,我只能说,为什么是外国人在关注中国农村儿童的发展?

心酸 ing。。。。。。。

知乎用户 ahen 发表

我写个政治不正确但却是大实话的回答,中国发展需过一定比例的低教育人口。

大家记得当年英国搞 “羊吃人 “,侵蚀农民土地然后好让他们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廉价劳动力,否则无以为继。中国尤其如此,如果人人念了大学,你猜你理个发多少钱? 发个快递多少钱?

至于美国本身,高等教育普及率高,所以需要老墨、老中等非法移民。

这个罗斯高的观点有点白左,看似美好,不切实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

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就知乎来说,才考个破 211 就因为买不起房留不了北上广对社会充满戾气的有多少?你让全民都接受高级教育,到时毕业创造不了那么多岗位,分分钟造反暴动。

有个高票答案说如果不教育他们会砸小资的饭碗,其实教育他们才有被砸的风险。欧洲中世纪不识字的农民哪有造反的可能,反而是识字的印刷工人天天闹革命。

知乎用户 心态要平和哟 发表

我认为不符合中国实际。首先有这么两个事实,1. 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2. 国家富裕程度取决于民众寿命周期内平均劳动生产率。

然后再有这么一个极限假设: 如果中国所有人都是 20 年教育一直读到硕士以上,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结果 1,在目前中国已经较低生育率的事实基础上,生育率将会进一步降到更低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将更严重,当然通过提高退休年龄这个可以解决,大不了农民爷爷到了 70 岁还下地种田嘛。

结果 2,在一个人有限的一生时间里,他将耗费掉接近 1/4 的时间脱产学习,而且假如他学的东西没有广大应用价值,或者刚学时有很大应用价值,毕业了突然发现这个产业变成落后产能或者是一百年后的产业,比如生物——那么就会是毕业即失业,回了家干起跟生物毫不相干的种田,那么,除去了多交的学费和花费的脱产学习时间,他所受的教育在他的一生里,到底多帮他赚取了多少财富?多帮这个国家创造了多少财富?

所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这个话题我认为很值得打问号。教育对于某类人的价值贡献不一定是单调线性的,必然存在拐点。但就目前国内一块砖掉下来能砸死一群大学生这情形,难道还是教育不够吗?农村机械使用难度(种田生产难度),生活难度真的高到必须要做到起码 12 年义务教育才能操作的程度吗?知识改变命运不假,但后面没说会越改越好啊!

另外,书读了太多还容易有一个毛病,就是爱想东想西,不切实际,俗称知识分子病。书读的越多,就越爱天天念叨有没有自行车 。虽然自己啥实力也没有,但就想要这要那。以我自身为例,到现在还没找女票,而我一些小学中学同学孩子都已经快上小学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比例在我所在的农村是真的

甚至偏低

我所在农村真正出现大学生

是 93 年出生这段的

(其他年份的也有,断断续续,但也只有两三个)

我是 95 年的

我们村里面一起上小学的很多

但是大学毕业的

只有我一个

而且我只是专科

去大学之后我发现好像人人都该读个大学

为自己的学历自卑

为高中没有好好学习后悔

但是回到老家

97 年的邻居今年年底就要结婚了

现实远不如你以为的那么昌盛

知乎用户 幻想家 发表

我这级我们村 30 多个孩子,最后 5 个上高中的。

我们学校的老师最高学历大专,能教出个狗屁。

知乎用户 碧海 发表

虽然标题不太对,主要矛盾不是上高中,但是抛出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我觉得把九年义务教育读好就是解决了大问题。关键好多农村孩子肯定九年义务教育都读不好。要是初中每门课都及格那么在当今社会肯定能生存,毕竟富士康和大量低端服务业还没被机器人取代,要是初中每门课都可以八十分以上,上高中高职和大学也是有希望的。而初中能不能读好跟智商绝对有关系,所以罗斯高教授说的早教问题就该得到重视。现在国家大力扶贫希望能解决基础教育这个下限问题。

知乎用户 pevcyang 发表

回头看看,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村学校,同学中的绝大部分人后来都没有进行好的教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被 63% 的数据震撼到了,作为一个在西部普通四线城市,从小就读很普通学校的一名普通农转城家庭子女。我从未想到经过国家多年义务教育推广,农村竟然有高达 63% 从未上过高中。

从小学到高中,都会有同学因为家庭困难、学习艰难、混迹社会等原因弃学。中学就读 6 年的学校在该城市校风很差、很出名。差到什么程度呢,打架斗殴习以为常、殴打老师也不足为奇、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每逢周五下午放学,校门口必然聚集社会闲散人员、其他学校学生相约打群架,因斗殴致死家长来学校闹的事情不说每年都发生,两三年就会发生一起。出名到什么程度呢,不止一个同学说,当大学同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同事,知道他们中学就读的学校,自动获得 “社会哥、社会姐” 的称号。

即使在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环境下成长,我都没想到我们国家竟然有高达 63% 的农村子女未读过高中,在此之前我以为只有 20% 左右。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连我这种都如此阳春白雪,也无怪乎知乎时不时会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问题,进而想到美国割裂的现状也不是无法理解的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上海的,土生土长,80 后,我初中时,当年初中考上高中全班只有 19 个人,其中区重点,市重点高中一共只有 2 个。

全班 53 人,考上高中的人连一半都没有啊。

一线城市也没有百分百。

知乎用户 夏磊​ 发表

推荐看《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淘汰率》一文。列出了从小学到博士,各个阶段的升学率。淘汰率最大的是硕士升博士,但毕竟现实是如果一个人不从事研究工作,读到硕士是最好的。且考研转博非应届很多,不能一起统计。

淘汰率第二高的,就是从初中到高中的阶段。

没有做过调查,我只能以我的视角看周围人,我的结论是: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中考是一个人命运的分水岭。学生时代两大不知不觉中分层次的,第一是初中,第二是大学。

先讨论后一个结论,

1. 在城市,人们对孩子幼升小和小升初是非常重视的,报班特长生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在这两个升学,是不唯分数说话的,没有实在的分数线,即使没考过小学初中的分数线,也是可以凭关系或者直接赞助费入学的。

2. 对于孩子的辅导,我们这年龄段,家长上过大学的远没有我们这代高,辅导小学还行,辅导初中生已经力不从心。有远见的家长会报班请家教。

3. 在初中阶段,是孩子叛逆期。本来以前好孩子,很有可能不再专注学习。即使家长受过高等教育,其子女也有可能不想上学了。

4. 智力极限,在小学阶段,可以靠家长辅导,报班家教提高,自身智力不足可以弥补。但初中,学习好坏绝对受自身智力影响。所以很多孩子,家是正常家庭,也给孩子报班请家教,孩子也努力,但就是学不会。这时城市的优势就出来了,这些孩子也会进高中考一个普通大学,二三本,庸碌一生。但在乡村,他们就是打工的命运。

其实很多辅导班,从小学到托福考研,其精髓就是把 “智力因素” 从考试中移除,让普通人考出好成绩。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毕竟我们科举了一千四百多年了。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中考要分化一批人。

到了大学,就不必说了。

1. 有的人进入大学是为了学习,有的就是为了毕业找工作。

2. 雄心:这时候城市的孩子的优势,敢想且知道实现的途径。二者缺一不可。一些高分考进来的孩子,并不知道想做什么,一些有想法的孩子有理想但不知道怎么实现。这也会淘汰一批人。

这些原因造成了本科到硕士的淘汰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项目赶工期,从市中心的写字楼搬到荒郊野外的项目现场做技术指导。现场施工队中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16+),闲暇时都是玩王者荣耀,你跟他们讲工艺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对着设计图纸说也没法说明清楚,技术交底只能到分包的技术负责人和班长,剩下的都只能靠他们分解工艺和组件,现场监督指导。

知乎用户 jacsun 发表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那时候上海的中考,在考前就会按四六的比例安排 40% 的人去读三校,名为分流,这部分人是不参加中考的。再算上参加中考却没考上高中的人,比例跟这个农村也差不了多少

知乎用户 做啥呢 发表

实际上,截止 2000 年,德国有 54% 的人只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而已。

农村目前的情况并不算差。真正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建学。等若干年后城镇化完成,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知乎用户 rss2k 发表

国家统计局上查到的数据上看,这个标题中的高中其实应该还包含了职高。

图中数据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询得到。

从数据中得到的升学率比我预计的要高出不少,但后来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升学率计算是初中毕业人数 / 高中招生人数,所以数据偏高是由于辍学率导致的。辍学率的计算是 12 年招生人数 / 15 年毕业人数。最终进行了一下升学率计算的调整,使用 12 年初中招生人数 / 15 年高中(是否含职高)招生人数。

由于数据是城乡数据混合的,考虑到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各市重点中学全班升入重点高中应该很多人都不会惊讶)。城市学生占据大量教育资源之后,剩下的才能被农村学生取得。通过这一点考虑,以视频里数据的年代看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一天高中是比较靠谱的。

但是也不必太过忧虑,因为从数据上看初升高升学率逐年上升。

教育经费的增长也是显著的,教育问题的情况一直在改善。也许并未达到许多人的心理预期,但事总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做。

至于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了问题里的视频之后。也让我意识到似乎我低估了那些改善农村儿童饮食的公益项目的重要性了。

知乎用户 白颐路观潮 发表

数据早就过时了。罗斯高团队当年研究有功,但是情况在变化,不能刻舟求剑,中国很多领域的数据过几年就只有历史参考价值了。当然农村孩子就读高中的比例还是明显低于城市孩子的,需要继续改善。

知乎用户 尘明 发表

教育差异源于资源差异,资源差异源于工农剪刀差。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要吸血,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吸血的。

职高办不好主要因为剥削。剥削导致低工资,低福利,低尊重。进而导致职高教与学的动力不足。

怎么办?深化改革开放,改革进入深水区,说的就是这种现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说一下吧,本人现在某五院四系读法律本科大二。

和我前后相差一年出生(1998-2000)的总共有 21 人,其中男孩 15 人,只有一个人考上了高中然后进入大学,那个人就是我,其他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女孩有一个二本,一个专科,两个初中毕业去卫校学了护理,剩下的都是外出打工了。也就是说这 21 个人只有 3 个人去上过高中。

简单挑几个熟悉的人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吧。发小 A 男生,初中毕业后跟着其本族的一位堂兄去福建打工,安装楼里的管道,一个 15 岁的孩子,在外打工不满一个月,抬钢管的时候可能太累了,砸了自己的脚,回家养病,在路上还被黑车司机骗了 100 元钱,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噩梦。后来一直在家里周边地区打工,这个假期因为疫情相处的时间久了点,突然觉得我和他慢慢的真的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现在的他一天要买三个烟,除了自己抽还要送给别人一些,按他的想法就是这个时候要多交朋友; 在村里整天吹牛说自己工作多好,挣钱多,按照他的说法,这样才能有人给自己介绍对象,“糊弄”一个媳妇儿,每天挂在嘴边的是自己认为极富哲理的 “人情世事”。朋友 B 男生,初中毕业后在家里闲了两年,而后不知道谁给出的主意说:电子厂女孩多。他便真的去了某城市的电子厂,真的谈了一个女朋友,家里颇为高兴,正在筹措在县城买房的钱,可惜我这个朋友每个月工资 2000 多还要担负起恋爱钱,常常需要家里接济。朋友 C 男生,他的姐姐找到了一个比较有钱的,准姐夫安排了他,当然还是逃不脱学历限制,现在家里人在托人说媒。说完男生再说说女生,读到本科专科和卫校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家里的独生女或者是姐妹俩。直接外出打工的都是家里有一个弟弟,家庭需要她们必须付出为弟弟买房结婚。按照老家的观点,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毕竟不愁嫁,可以找个好人家,日子能过的下去。但是男孩子一旦读不好书,就必须赶紧准备结婚,哪怕是在外吹牛,也要“糊弄” 一个媳妇儿,结婚必须买房,有房贷也要骗女孩说没有或者很少。结婚后要赶紧生孩子稳住女方,然后进入父辈的循环,他们是可悲的。

原因有很多吧,首先是家里的教育方式,我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海底两万里,要母亲给我买一本,但是母亲坚决不许,因为她觉得这不是考试要求的,看 “闲书” 会影响学习,直到我上到初二,镇上才出现辅导班这种新奇的东西,母亲在这方面是不会吝啬的,我是第一批上辅导班的孩子。其次是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教我的老师大多是中专毕业,有的是我父母他们那一辈的老师,还有的是“接班”,也就是他们的父母是老师,父母退休后他们来接班,还是粗暴的教育方式,机械的讲解。学生本身,由于我们出身农村,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务农的,听到的大多是父辈或者大几岁的人在我们面前炫耀自己方面在学校里怎么样的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自己就认为或许我们的生活也应该和父辈一样。学习环境的问题,我想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不可能的,农村人夏天喜欢在外面乘凉聊天,每天我在家里写作业,都能听到大街上传来的那种集体发出的刺耳浑厚的笑声,东家长西家短的讽刺,家里不会为我提供独立的房间,家里总是有串门聊天的,他们不会管你是否在学习。

但是现在情况有所缓解,现在上小学初中的一辈,由于免师生,所以他们的老师大多都是本科毕业,虽然大部分都是有机会就调进城里,家长大多数都有了智能机,通过智能机他们好歹接触到比较时兴的教育资讯,教育孩子也变的相对开明,辅导班也是如雨后春笋,还出现了舞蹈班等兴趣班。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年纪十个班,每个班 50-60 名学生,现在一个年纪四个班,每个班 45-55 名学生。搬到城里真的就是城里人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初中没毕业这永远是我心中的痛……,从小留守儿童,爷爷他们没什么文化,他们让我读书我能糊弄就糊弄过去,和爷爷奶奶一直在老家,爷爷奶奶最大打愿望是我考上大学,特别是爷爷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饭。

小学基本靠混的,那小学也经常发生校园暴力等事件,有一次有个同学经常被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欺负,被打的浑身是伤,跑去跟老师说,老师当时也不想管找个理由混过去。我们那个学校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留守儿童偏多,当时一个班只有几个人成绩好,然后大部分的人的考试都偷看那几个成绩好的。要说课外书的话就别想了,连四大名著我都没有,有一次班里要组织买书,然后家里不让买,说想读书的话不用买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也可以考好,所以小时候家里根本没几本书。六年级时那老师也是很懒的存在,我到现在都怀疑他是怎么当上老师的,真的,每天就是没作业,上课随便讲点,上课有的时候直接用上课的时间给我们做家庭作业,我那时不想学习都怀疑那老师的学历。

后来到了初中,每天自己骑自行车去学校一趟十几分钟,不想住校。到了初中,我学习开始认真了,真的,因为当时老师说了一句,不管小学的时候读的怎么样,在初中都是从零开始。然后我就开始认真挺讲,初一我读的还可以,初二就换了个同桌,他不想读,然后也怂恿我,我也越来越不想读,后面我初三没读完,那些老师因为指标问题,怕我们拖累平均分劝退了三十几人去职校,而我还有我几个同学都没有去,一个班就几个人,后面就都辍学了,今年 16 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给你们送外卖的,或者在某些餐饮店打工的,有不少都是初中没毕业或是高中没读的。

我在网上接触过这种人不少了。怎么说呢,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基本认知能力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读的书确实不多,不能看很深刻的东西,专业技能很少除非自己有心去学一些东西,而且普遍字都写的很差。。

富裕地区的农村教育相比城市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农村孩子差在眼界低,还有课外补习少。

而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主要在于缺钱,而且爹妈普遍外出打工。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爹妈不在身边,基本上很难学好,就算老师水平再高也没有用。有爷爷奶奶也不管用。

所以说,欠发达地区还是缺产业。

我现在所在农村小学,娃娃们的爹妈本科教育似乎没有,高中教育不知道有几个 ,感觉普遍文化素养不太高的样子,所以家长沟通稍微好说话一点。

城里面的家长有些真的吓死人,说出来的理论都比你教师多,如果不是有底气的教师你可能还 hold 不住。而且城里面家长眼界高,有些还会有团结起来轰掉老师的操作

我大学本科 目前在和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娃偷偷交往,他的月工资是我的 1/3 左右。我带着他第一次去了电影院,第一次去了中端餐厅,第一次去酒店开房,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我认为我和他如果真的能结合,那就极大缓和了某些矛盾。他的下一代肯定不会比他还惨,至少我有知识可以教孩子。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结合肯定不被社会承认。→_→

实际上他是可以把书念上去的,但是沉迷游戏,不思进取,现在后悔药都没得吃了。所以游戏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对于某些人来讲,他不是洪水猛兽

但是对于某些爹妈不管,自制力又不强的青少年来说,它就是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我发现现在好多青少年沉迷游戏用 “电竞” 来为他的行为正名,怎么说呢,照我对象那话来讲。。。。等着自作自受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一堆回答和评论在纠结 63% 这个数,

为了说服你们,我决定拿 2010 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算一算。

特别说明:

①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

我只统计农村的(也就是普查资料里的乡村分类)

③因为这里讨论的是高中,因为一般 15、16 岁才上高中,我按 15 岁算吧;

④然后年龄上限我也不选那么大了,免得你们说不客观,29 岁以下的吧,

(为啥是 29 而不是 30 呢?因为计算方便 233333)

也就是说我统计的年龄范围是 15≤ age ≤ 29

好了,现在开始疯狂算算算。

一、15~29 岁的人数

3-1c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 (乡村)

年龄 人数

15-19 岁 46299122

20-24 岁 56354000

25-29 岁 43333896

合计:145987018

二、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

4-1c 全国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 6 岁及以上人口 (乡村)

年龄 高中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15-19 岁 11601748 1087680 403801 2703 (研究生,我勒个擦。。。)

20-24 岁 9069462 3791664 1395775 32407

25-29 岁 4642285 1706659 578397 37321

合计:36727875

好了,其实数据已经出来了: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百分比为 36727875 / 145987018 ≈ 25.16%

当然,这是 8 年前的数据,你们肯定不满意啦,我自己也不满意,因为社会发展飞快,

我把这个数加大 15% 吧(我敢用人头打赌绝对没有 15%)

变成 40% !

注意啦,这是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要算没上过高中的还得减一减

这个太简单,我就不算啦!

最后,我看着自己算出来的这个数据,感觉太恐怖了!!!

知乎用户 王强 发表

我对党最失望的时候就是知道教育经费只占 gdp 百分之四的时候

知乎用户 优雅自信又唠叨 发表

贫穷会带来很多……

例如:身体的不健康、思维的局限性、巨大的信息鸿沟

题里的数据我不予置否,但我的看法是 “没上过高中”≠“半文盲 + 没有工作技能”

我看了很多答案,好像都是中国文盲太多了,经济要崩溃了,马上我们就会被这群智障拖垮了。

在知乎这样的地方我们好像很容易就认为 985211 是标准大学,其他一本二本都是不好好学习的学渣聚集地,专科以后只能去当流水线工人。所以没上过高中不就是文盲?!

技术工人没上过高中有的是,甚至一些灯光师、剪辑师、软件编程也是高中没读完。学习一个普通工作技能的能力,初中学识就足够了,他们没上过高中一样拿着不错的工资住在大城市。

“学习≠读高中,学习有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泻药

知乎用户 徐威 发表

很少接触这个话题,不请自来

这篇文章很好

经济学,在我看来,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人与法人、法人与法人之间关系的学说。美国的经济学家研究中国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想到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江村经济》。

63% 的农村娃,没读过高中,这点我并不意外。掰着指头数一下,在我的 cousin 中,高中生只有一半,要知道他们家住济南西郊。离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只有不到 20 里地。假如在一比六百万的中国地图上找到济南,我们的目光向左侧移动 1 厘米的距离,那里的农村孩子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数据?

我的 cousin 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是大姨家的表姐,专升本,现在汽车行业做会计。她的女儿今年 5 岁,在本村幼儿园,听说学习不错,表姐已经为她储备了教育金,买好了人身保险。

与大姨家的表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姨家的表妹。因为频繁的家庭暴力和长年的留守状态,还有上文所提营养不良、眼睛近视,从小就养成了 “坏毛病”。坐公交车,用 1 角的硬币冒充 1 元的,现在 18 岁,更是逍遥法外。

值得一提的是,大姨家的表姐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时候,当地已划为济南市辖区;而二姨生活的长清,之前则一直是县。几年前去那,无意中听到街头老人抱怨:“县区就是不能跟市区比啊”。

对紫禁城里的人来说,普世的教育、批判之思维,对他们的宝座都是极大的威胁。保我子孙黎民才是唯一的价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必各位回答了这么多,那就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

知乎用户 ccyy 发表

我觉得我的经历和这个还蛮符合的。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读到初二,转到城市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所以我可以来说说我感受到的差别。

小学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能年纪太小,看到的东西少,没什么认知能力吧,但是有时候到城市亲戚家里看到其他的小孩的书本,玩具,零食,还是蛮羡慕的。

但是自从爸妈都到城市去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后,问题还蛮多的,突然就变得很落寞,没有妈妈很像孤儿,一天就只有三顿饭,很少有零食,更不用说牛奶这些了,也没有人管我,学习也从来不会关心,整天和同学到处玩。

那个时候成绩很差,老师也没什么素质,竟然因为我成绩差就问我还想不想读书,后来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第一名,被所有人怀疑是抄的,真的是智商被碾压,第一名难道是去抄第二名的吗。

对于兴趣培养从来没有,没有人会关注你。只会整天和你说父母工作很辛苦,所以你要认真读书,不能乱花钱这种空洞的话,也没有书可以看,只能看电视。

到了初中更惨,开始了住宿的生活,条件非常差,最基本的洗漱都很难满足,1.2m 的床两个人睡,饭菜也是非常难吃,经常处于饥饿,口干舌燥的状态,周五回家可以吃 3 碗饭。老师依然很差,学校风气更差,还好我躲过了。

之后就到了城市,明显感觉到差异,做得好的事情老师会鼓励,并且有很多书可以看,学校也有很多课外活动,经常去看电影和各种好玩的比赛,学习成绩好会有很多人和你做朋友,最终考到了我们那里最好的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教育资源更好,常年都有外教,老师学历也都是 211,985。同学大多都很好玩,也懂很多,虽然最后只上了一个普通一本,但是城市的教育给我的远不止这个,最重要的是和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会发现更大的世界,让自己一直学习,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迫谋生。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是不是 59% 还没到上高中的年纪啊

知乎用户 元气小子 发表

我是农村人,事实上农村孩子是很少有上高中的。

很简单,我们村 6 个队,3000 人口不到,每家至少两个小孩。以我跟我弟弟两个年龄段为例,我是 94 年,我弟弟 96 年。

我这个年龄段的,高中以上文凭 20% 不到吧!我的小学同学一半是在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了,还有四分之一是在高中未读完就去北上广打工了。还有八分之一是高中毕业去上班的,剩下的就是读完大专、大学的。

首先,我们村子并不是贫困村,确实没有富裕,但是送孩子读书的钱绝对是有的,但是大家绝大多数还是辍学了,因为不愿意读,比如我的弟弟。好像不厚道啊!但这个是事实。并没有人强迫他,就是不愿意去学校。

我巴拉巴拉讲了这木多,就是为了说明,我们教育真的要从娃娃抓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 90 后,我们村我这一代,只有我们一家还有隔壁另一家的孩子是全部都在高中以上学历的,这里面只有我一个一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完全相信这是真的,我初三的时候,一起长大的发小,他们就结婚了。初中毕业,全班 24 个人上高中的 10 人而且还是重点班,普通班还上高中的几乎没有。

那阵子不知道从那刮来的风,十六七岁不上学全部相亲结婚。

现在每个发小都有两个孩子了。

只能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高考的重要性。

重来一次,一定要好好努力,也会劝他们不要放弃,不至于现在生活那么艰难。

知乎用户 启正崇闻 发表

2001 年,中国北方的一个农业小县城,初中最后一届学生共 360 人,参加中考的学生 240 人,考上高中的只有 100 多人,其余的有读技校的,有自谋生路的,而到高中毕业的时候,考上本科的只有区区三十多人,这三十多人如今散布全国各地,大家都逃离了家乡,都急于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更大的城市,见宽广的世界,结识更出色的人们。只有在偶然的机会,听朋友叙说一下之前同学的八卦:18.9 岁早早嫁人又离婚的,花了十万块钱进小银行当职员的沾沾自喜的,抢劫偷窃进局子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 就算 99% 没上过学 跟我也没啥鸡儿关系 哈哈

知乎用户 晨星 发表

诚然,我是数据里那 63%。不谈其他,就谈谈我自己。我是初二下学期辍的学。一直都以为是自己原因,就因为师生矛盾,心理得不到疏解,碍于面子。转学被刁难后就再没跨进校园。我记得那一年的非典疫情。当时想的是自学,给那老师看看。现在想想多幼稚的想法。脱离了学习环境,过早融入社会,本身的心理不成熟…. 说到底还是自己原因,怨不得其他。父母对于上学抱积极态度,把他们识字不多,吃没文化亏的遗憾寄托在我身上。悄悄告诉你们,转学相关事宜我都是一个人跑的。再看看村子里其他人,有读研读博的,大学生也近几十个,村子不大,大概三百多户,两千人不到。以上回答只是看文章后自己内心想法,与答题无关。有人关心农村,关心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心理辅导,身体健康,这些都挺好,可切身感受特别少。

知乎用户 一二三万物 发表

没上过怎么了?不照样能拿本科毕业证,以后快发展到研究生了。

知乎用户 老袁 发表

我们县,四所高中,一所职高,27 所初中。

你想读高中,高中学校招不了这么多初中生。

知乎用户 空白 发表

老家安徽一小县城,农村,暑假回家适逢初升高,一邻居家小女孩在乡里读初中,上完考上县城公认最好高中(定向生),去了两天退学选择上了幼师,她姐也是初中完幼师,从他父亲聊天说孩子怕跟不上别人学习,就是非喜欢幼师,不上也好总之有种女孩就不需要读书,长大嫁人就是一生,家庭经济供一个高中生绰绰有余,小女孩想法是怎样的我没多问,只是当时尽力劝她爸,惋惜而已,贫穷毁一生的话,那思想毁三代。至今为止我认为我爸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让我小学进城上学,后来全村同龄人只有我一个上过大学,不是骄傲是孤独

至少大多数的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要好好上学,然后其中又有大多数的

孩子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是自己

知乎用户 知了 发表

这是真实的情况,不然城市里的建筑工人、的士司机、菜贩子、快餐店、餐饮服务员、货车司机、搬运工、保安都是哪里来的呢?

问题不是如何评价,而是如何面对。

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使得我们的低端产业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承担了极少的员工培训成本。(试想一下半数流水线工人都是文盲的话,工厂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培训。)

提高义务教育年限,开展职业教育,使得上高中不在仅仅是为了考大学,这样高中教育才会有更合理的社会意义。

知乎用户 我隐身了 发表

事不关己

知乎用户 白小雨 发表

职业初中教师。就在四月份成立的新区某县。教育落后,高中升学率百分之六十左右。即便如此,刚刚擦着分数线考上的学生到了高中也是各种跟不上,很难考上本二。一方面说明本地的基础教育确实比较差,很多家长尤其是优秀生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衡水定州去上学;另一方面,对那些吃力的考上高中并吃力地学习三年最终一无所获的孩子来说,高中三年是否算浪费时间?家长们普遍的想法是起码上学有人看着不至于学坏,这就是多几个同学也是积攒将来的人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上职高。所以说职业教育现在也很尴尬。

知乎用户 度 VS 谷 发表

可以组织我们去高中体验一天

知乎用户 等微风入眠 发表

初中在镇上读,一百来人能上高中的也就三十人,最后能考上二本以上的也就十几个。百分之六十多绝不夸张。

知乎用户 小敏君 发表

我也算是农村走出来的。我是 95 后,我长大的那个地方,95%以上的人都是农民,靠天吃饭。。我在西北,自然环境可想而知。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老是干旱和沙尘暴。干旱不至于影响生存,但是会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其实也会影响生存。。

我还没上学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人家里的孩子都不上学,或者是只读到二三年级就回家干农活了。他们有一部分是自己不喜欢读书,有一部分是因为家里太穷。

我的同学里也有很早辍学的,但是真的寥寥无几,原因无非就是以上的两种,但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的越来越少。

大多数同学的家里都有很多孩子,会为了生一个男孩一直生孩子,不是特别重视女孩的教育。

说一下我的那一波小学同学的现状,我记得我们班应该是 40 人左右,具体记不清楚了。有少数人小学毕业就不读了,一大部分人初中毕业,上到高中的人应该不到十位数吧。我知道的有超过 20 + 人都结婚了,差不多都是已经生了二胎或者第一个孩子可以打酱油的。。我的小学同学在 93,94 出生的较多。。。

应该只有算上我在内的 5.6 个人读了大学。。都是不入流的学校。。

我以我自己为例,我没考上好的大学,不是因为我的成长环境,是我真的不好好学习,我初中高中叛逆的要死,天天只想着怎么不好好学习。。能有现在的结局我已经很欣慰了。。。

嗯,我 10 岁的时候我家搬离了那个地方,和以前的同学联系的寥寥无几。。希望他们都可以过的很好。

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我的父母,哪怕我很叛逆,哪怕在大学之前我一直拒绝学习,但是他们都从来没有放弃让我继续读书。

知乎用户 李竹竿 发表

这个数据很真实。80 后,位于东北,农村。小学班级 24 人 (我那届学生最少),基本都读了初中,读下来的大概 6、7 个人,其他都早早打工去了。一个初中毕业读了中专,播音主持,现在在江苏县级电视台播新闻。四个读完了高中,均考入大学。这个比例还低于报告中数字,我那届属于考入大学人数多的了,以前和后面的我知道的人数都没超过这个数字,基数还大,也就是均高于 63%。我那时农村很多孩子是读不进去了就不读了,家长到是支持孩子读的。当然,读书花费对于当时农村家庭来讲还是高的,毕竟还没有免学杂费。我高中市里读的,收费还好。一月生活费 200,住宿一学期 140,学费一年 2400,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主要支出了。在家镇上读高中的同学,支出会少很多,但也是主要支出。

早早步入社会的同学最初都是打工,现在有在家务农兼开校车的,有厨师,有自己做小生意的,有一部分司机,拿 A 票开大车的,也有手中有电焊或其他技术在工地干活的,都结婚了,有部分在市里买了房,感觉都过得不错。反观我,读了最长时间的书,到现在还没结婚,一直被我爸妈嫌弃。

但现在,我的同学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得不说农村重男轻女的太多太多。

我所在的出生地在全国贫困县边缘。全县人口达 60 万,我们那距离县城 1 小时车程,是边缘地界,无论县城如何发展也波及不到我们那。

说说我们那,这几年女孩儿出生率远高于男孩儿,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生生不息。一个不太大的村庄里,好几家 3 个以上的闺女儿,并且计划接着要男孩儿,并且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那的现状,男的出去打工,女的在家看娃儿。

多么的可悲,女人把自己的青春耗费在了生孩子的事情上,并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能把一个养好就不错了,还只求生男孩儿。

许多没上过学的农村人的思想特别特别顽固,简直是用道理换不来丝毫的改变。可悲。

知乎用户 无言以对 发表

2001 年全国小学生招生 1944 万

2010 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 836 万

2013 年全国高校录取人数 638 万(当年复读并参加高考人数大约一百万)

他们说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可是

十几年前和我们一起上小学的那一批少年里有一半连参加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走进了大学

在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你再努力一点点,所超越的对手超过你的想象。

十年前和你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的人,十年后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以上为我大一时发的说说

知乎用户 随心所遇​ 发表

大家为什么只关注多少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而我关注的是 0-3 岁时的关键培养期?这个阶段好好培养孩子不是更关键吗?

即使都上高中,跟不上课也挺闹心的,当然中专除外,我不了解中专的情况。如果小时候的智力和专注力能够培养保证了,以后不管读到哪一步都能够应付得了多好啊。

当然,营养不良、教师水平、收入、家长文化水平和供读意愿、以及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相处方式确实是个问题。我小时候和父亲学习上基本沟通不了,并且唯一的指导就是批评!虽然他 50 年代中出生,初中毕业。

但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经济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这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前提是家长和孩子都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互相理解、鼓励和包容。毕竟现在互联网上所有的名牌学校的优秀课程都能看得到。

知乎用户 李知溪 发表

正正经经农村的孩子来回答一下吧……

小学是在农村毕业的我们,一届只有一个班 14 人。小学毕业后一般都是指定户口所在地所属派出所的初中,是镇或者乡的中学。如果能够拉点关系,走个后门什么的,交些择校费也可以到县城的中学就读,这是我们的首选。主要是因为学校条件相差太远了,而我们到县城的路程只有不到五公里,而所属乡中学的距离应该超过十公里,且交通不方便,所以能够去县城中学就读的都不会选择去乡的中学就读。但是即使上初中分数要求一点也不高,我们同一届的也有两个还是三个人没有去上初中的,就算是上了初中的也有几个辍学了,读完初中顺利上高中或上职高的也只剩下四个人。还有一个在高二开学的时候也辍学了,因为家庭的原因吧。选择上职高的是因为分数不够县一中的分数线的无奈之举,而上二中却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所鄙弃的,很多的家长宁愿给孩子上职高也不愿意让他们上一个差点的高中,当时我们那一届上第二中学是没有分数限制的,中考只要有分数证明的都可以就读。这也是也是让我非常困惑的,技校难道真的比读一个高中要好太多吗?令人更可恶的是在初二、初三期间居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劝退学生的,所被劝退去读技校的并不是差生,而是班上成绩中上水平的。顺利读完高中或职高的也不过区区三个人,其中能顺利上大学的也只有一个人。

或许这会让自己细思极恐吧,如果自己没有上好一点的县城的初中,恐怕能够上县一中的机会就比较渺茫了,更说不上读个野鸡大学什么的了。

虽然我们那里不算是落后的地区,也应该不存在营养不良和文章所提及的某一些问题。就自己看来,受教育水平如此的低最有可能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出了问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其实就算是非常重视应该也给不了孩子学习上很大的帮助吧。我们的父母之所以会留在农村生活是因为自己本身文化水平或能力就不高,稍微文化水平高一点同龄人大多都进入了体制内,早就摘掉了农民的帽子; 能力强一点的,或者说钱多一点也会选择移居县城。试问谁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

而这只是我们某些 90 后的情况,根据自己对身边 80 后的了解,能够顺顺利利读完初中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就会让人觉得是非常恐怖的,有不少 80、90 后都已为人父母了,和我小学同一届的几个 95 后,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思想落后,导致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也不高,而他们的后代是否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之中呢?

80 后文化水平不高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太允许,相对来说教育成本比较高,那时候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村里 80 后的哥哥姐姐们很多都是没有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了,无奈,养活一家子人真的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而我们 90 后相对来说幸福很多了,小时候有玩具玩,家里边爷爷奶奶宠着,虽然很多小伙伴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但是很少有愁吃穿的。九年义务教育应该都可以惠及都每一个 90 后的身上,可是,同一个村里 90~95 年一起长大的,文化水平能够到大专以上的应该不到六分之一吧。主要原因可能是家庭问题,但是可能与父母在不在身边没有什么较大的关系。是否存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一说法呢?大概是存在的吧,因为文化水平相似的都是左邻右舍,就拿我家和邻居家来说,我们三家人的 7 个孩子都算是 90 后 (有一个 89 的),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学历应该都是大专以上有六个吧。邻居伯伯家那时候因为无法一起供三个人一起读书,姐姐放弃了读大专,弟弟也选择读 3A 而不是本 B。当自己有足够钱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啦,剩下的也只有悔恨了。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会愿意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呢?

不过,一旦学生离开了学校,应该所有人都会变得现实起来的吧。当你还在为三餐而苦恼的时候,或许没有人会觉得知识比钱更有用,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回头的可能性应该几乎为零了! 虽然我们曾经都拥有过纯真,相信过希望,认为钱并不能买来一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钱确实改变了我们。因为有了钱,我们可以不必生活在穷乡僻壤,可以买来文化和好的生活,当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可以让他们上幼儿园而不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屋檐下守望; 当他们需要上小学时,可以和很多同龄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地去好的小学读书而不是因为户口或房产证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

就拿我们村子来说,十有八九都移居县城或乡镇,不为别的,至少生活和孩子上学都比较方便,而我们的小学基本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农村人口渐渐地向城镇外迁,剩下的的也只有老弱病残了。或许大多数人再也没有曾经那份对农村深厚的情感了,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唯一留恋农村的原因就土地能够换钱了。就自己的亲眼所见,一些亲兄弟因为土地征收款瓜分不均而反目成仇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的儿女大多是那些初中文化水平的。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很多家长误导了他们的孩子,会赚钱就是最大的本事。这也难怪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面子最重要,房子、车子一样都不少,却不舍得让孩子多读几年书。

就自己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来看,很多农村人 (自己村里的人) 并不愚蠢,只是爱耍小聪明,很多人都墙头草,并没有什么底线可言,一己私利就是一切,不存在什么 “公道自在人心” 的说法。自己所庆幸的是,身边善良的人替我过滤了大多数的丑恶,所以自己不会做一些连自己都会觉得恶心的事情。

知乎用户 老滚同志 发表

结论就不可信,又哪来的为什么?

这种问题,就如为什么中国人胆小,为什么美国人嘴巴大,为什么俄国人爱笑一样的扯蛋。

说中国人有 63% 没上过高中我信。

说中国有 63% 的适龄青少年没上高中,这是哪个位面的中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向上高中的自然会考上高中,然而那些不想上高中的人就是上不了。中国存在中考制度,自然而然的会使人上不了高中。

当然了,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的承载能力(当地的教育资源)。外部的环境也很重要。因为家庭条件无法上高中的是有,确实这些孩子应该受到关注。国家教育资源的倾向也确实需要调整。

但是归根结底很多地区那些升学率偏低的地区,整体的氛围不好。这也是需要关注的。宏观方面看大的环境,经济社会因素。但是那些孩子的自身也需要关注。是否有意识,上高中多学点书本知识。这些也需要日后的趋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过快手等直播软件觉得 63% 可能算少了

知乎用户 ylh 发表

初中升高中最多也只有 50%,这是国家政策定死的,国家其实并不需要太多人上大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文章没有看,单说一下 63%这个数字

山东某村小学,98 年小学招生一年级招了二十多人,07 年中考后进入高中的有 3 个人,最后读大学的有 2 个人。

这个是我当时读书的情况,我弟 15 年高考,听说他同一届读高中的也只有 2-3 个。

当年我在镇上读初中,刚入学当天,教室里挤满了人,记得当时听班主任说我们班有 72 个同学,但是坚持读高中和技校的只有不到 20 个。所以说 63%的数字可能还不够准确。

知乎用户 虾壳闹 发表

这不是很好,没有这些没读过书的娃娃,我们的农民工二代怎么为继,未来的房地产梦怎么继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农村出身,初中毕业,不知道能不能以一个亲历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农村对孩子的教育的确是不够的,生活压力大,父母学历低,对孩子更多是放羊模式,我兄弟家孩子 3 岁,10 以内加减法不会,基本拼音不会,父母平常根本不会有比较系统的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知识。上幼儿园,一说起来也就是说找个看孩子的,不会对老师的水平做过多要求,教育资源不公已经是很严重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wgSud 发表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最有回答的资格,我是我们那近三十年来考上的唯一一个本科生,尽管是个二本,从这方面来看你就知道农村地区考大学有多难,如果你要问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大,那我告诉你方圆 600 里,太难了

知乎用户 旧梦 发表

这并不全是孩子自己选的,很多很多的无奈,现实逼着他们过早的成熟,过早的承担生活的压力,恰恰是学习好但是家境贫寒的读书少,而读书一般甚至很烂的都是爹妈拿钱砸出来的学历

知乎用户 安安 发表

88 年的,黑龙江省一小乡镇的,上初一时 4 个班 200 左右个学生,上高中的只有 5-6 个人,你说有百分之几的上过高中,我也一天没上过嘎嘎!!

知乎用户 小鲜肉 发表

我斗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是上了高中的,但我高中 3 年一点文化课都没学!因为赶上了好时代,我居然考上了大学,应该是 340 分左右,艺术类!(听说现在二类本科线才 360,惊了一身汗,也不知道是填鸭教育的终结还是自由竞争更加激烈的预兆)

回归正题,不念高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止学习,虽然一些相关专业要有相关学历之后路才会平坦很多。

另,国家是一个大机器,需要各个层面精英和人才,其实尤其稀缺的是廉价劳动力,当你接触了过多的自由思想,对劳动的定义也会发生变化,结果就不说啦。

从奋斗群体的角度来讲,说文化程度与财富占有率成正比,应该是没有太大过错的。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永远是少部分人,而能不能有更多人接受教育,其实是顶端的这部分人决定的,而国家想要富强,真的不是不取决于顶端的少数群体!

细思极恐,我竟无话可说!

我忽然间觉得自己就是那种拉低了知乎整体素质的人!

知乎用户 一只住在山顶的喵 发表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啊

知乎用户 是 Kelly 阿晓彤​ 发表

我们镇上的初中,很多小孩读着读着就不念了,只有极少数能考到市里很一般或者比较差的高中,更少数的才能念大学。

现在,小学里念地较好的,家长眼界高点的,都会让小孩去市里参加小升初,能考上的,将来一般至少能读个高中;其他比较调皮捣蛋的不太爱学习的,一般就直接去镇上的初中,家长也不指望他们将来能以读书为出路。想要提高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要从提高这种镇中学的升学率入手。

知乎用户 leilo 发表

我发现不想读高中的,比不能读高中的多。这立论不成立啊。现今中国人重视的是经商,不是教育

知乎用户 X817 发表

如果每个人都去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接受并认可你的价值,这样你就比国内那些大学生多了至少一个资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读完酣畅淋漓,不高深却有理有据,研究成果有很强的指导性。

小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只会说:好好学习,不然就是棍棒伺候。小学在旧纸堆里,翻到一本 365 天寓言故事(封面被撕掉了),然后就改变了我的一生,自己看的同时还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

知乎用户 赵鹏举 发表

1. 中国近二十年发展,与 99 年大学扩大招生有直接关系,提供了很多人才储备。这一点,李岚清总理功不可没。

2. 随着人口红利丧失,政府会意识到人才升级的重要性,十二年义务教育会逐步实现。这一点,还是要相信党的决策者。

3. 作为豫北农村出来的娃,初中一个班八十几个人,最后考上高中不到十个人。现在随着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减少,农村初中辍学率相比之下低了很多,高中的门槛也降低很多,所以整体高中入学率比十几年前自己读高中时高了很多。

知乎用户 餘澤堃 发表

坐标广西一个小农村如果说以现在当下大数据来看的话!对大数据这方面的分析,没有更深入的学习如何分析!我还是说一下我个人经历,95 后,农村孩子,家里穷到什么时候? 起码还有口饭吃。小学教育经历: 印象当中只有语文和数学,六七年的学习,更多像是放养式,认识了几个字和会算几个数。唯一能接触外界信息就一台电视,挂天线接收几个台,当时看得更多是(珠江台)和(广东台),没少看香港电影,古惑仔、成龙、周星驰这些电影,粤语基本上能听得懂,但就是不会说。以前小学放学了后干嘛!写作业,很少会去写,而是帮家里干活,养鸡养鸭放牛什么得没少干;放牛印象最深刻就是我和我姐两个人当时好像才读一、二年级,两人都是这么小个放一头牛,整天跟着那些哥哥姐姐屁股后面,牵着这头牛老是跟不上人家,我现在都不敢想象当时那么小,怎么能牵得动一头牛?不过还是满满得回忆。小学寒暑假,可没有像现在的小孩子那么好可以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还有寒暑假作业!我暑假是帮家里干农活,插秧什么的,不止我这样,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从小就体会到什么就是苦,完了以后就去放牛,去山上玩,摘果子,然后约上一帮同龄的人就去那种小河游泳,印象记得村子里当时大人们要给田里灌水,就在一些小河做蓄水池,我们就常去这蓄水池游泳,至于远一点的地方就是山塘、水库,每年都会听说暑假有人在这些山塘、水库被淹死了!就一直没敢去这些地方游泳。寒假做什么呢?家里把牛卖了,就跟堂哥他们去放牛,偷人家地里的番薯,用泥团建个窑洞,然后用柴火烧,把泥团烧红了,就扔番薯进去烤熟。小学每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当初小学还没毕业,就有一小部分同学就不读书了!上初中以后,去乡镇读,环境条件各方面的,以现在的想法真的是不敢想象。原本天真无邪的我,很天真以为只要我不惹别人,别人就不会打我,简单来说:“你越弱,别人就越欺负你”。校园暴力一直都存在,不比现在少,只是当时网络没现在发达,曝光率不多,或许闹出了人命才会在新闻报道。我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不是自杀,是想杀人。以当时条件来说,学习是不可能学的好,成绩又差,肯定学不进去啦!学校更多的是一刀切,分了实验班和差班,为了保上高中率,实在是不能不分。剩下的差班学生干嘛去,大部分人不是天天翻墙出去上网通宵,就是打架、抽烟喝酒像混黑社会一样拉帮结派,要有多威风就有多威风,谁 TMD 外面有老大罩着就会很牛逼,谁都不敢惹。顺便提一下当时住宿条件,差到什么情况?四五十人住一个大教室,生病什么的各种病一起来,东西经常被人家偷,很正常,倒是没什么钱被偷,因为没钱。家里就给二三十块钱过一个星期,伙食费、车费、喝水的钱都一起了,基本上都拿来充进饭卡里面,吃饭的钱都是固定的,学校强制要求每周都扣除二十五块钱,不管你吃没吃饭,那个钱都被扣去了。一日两餐午餐和晚餐,早餐不吃,打饭的时候没少被人家插队,也正是因为很多人插队,就经常看人家干架,去哪里打呢,去厕所那边一群人围殴一个人,工具都是一些椅子拆下来,甚至还有木床板拿来打人,没有管制刀具,学校还是对这方面管的严一点,毕竟出了人命,也是担待不起。初中三年下来也差点被别人打过。初中毕业,真正上了高中不到一百人,初三一个年级将近五、六百号人就只有不到五十人脱颖而出考上了市重点、县重点高中,剩下五十多人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读中专技校,我就是当中一个上了个普通高中,这所高中很有名,可谓是出了名的 “烂”。有人也许就会问还剩下那几百人都干嘛去了? 答: 打工呗、子承父业、去当学徒(汽修、厨师)、农民工、技术工(算不上有多少含金量)、家里有点钱拿去做生意、结婚生子、回家种田等,他们爱干嘛去就干嘛去!这辈子的出路也就这么多了,说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农村孩子唯一一条路,恐怕那就是通往天堂的路,别跟我说逆袭就会成功,现实就摆在眼前!纯文字回答,知乎开通了将近三年第一次回答文字这么多。(想看我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欢迎留言)

知乎用户 成为鲁江锋 发表

农村来的孩子说句话

我们那一届,初中毕业的上重点高中 5 分之一,也就班上前 10 名,上普高职高中专的大概也是 10 多人,还有,初三前夕退学的不少,算上这个,比率更低。

而这些上高中的 4/5 会去读大学,但是上的也是很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二本三本居多,超一流的一本一两个人。那些上职高基本不会上大学。

农村的父母大部分还是知道读书比较重要的,但是他们自身受的教育比较低。这导致一个问题,他们虽然知道读书重要,但平时由于能力态度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他们的孩子天生的起跑线低到天际,以至于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他们,他们的父母对此没有信心。甚至找借口说,我的孩子没有读书的天赋。

他们还有一个借口,就是读书很重要,但不是必要的。他们认为,有些人没有读书小学毕业的,还不是混的很好的。可他们忘记了,那些人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只要胆大就可以赚钱。他们似乎坚挺的认为,今天的这个时代,不读书会跟那个时代不读书一样。

最后一个借口就是,没钱。父母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的确,让孩子上高中 尤其上大学,极大可能会花掉一辈子的积蓄,甚至还要借款来供孩子读书。这比起让孩子早出去几年打工多挣几万块强多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贫富差距太大了,农村孩子就算上了大学,其实能做的太少了。大部分人以后工作还是拿着微薄的薪水工作,能成为老板能成为精英能晋升中产的太少了。还不如用高中大学这几年好好赚个十几万。所以读书对于农村孩子是件性价比越来越低的东西,他俨然成为家庭最大的负债。

知乎用户 二营长 发表

在一个整个高三 600 多人文科,800 多人理科的学校

考上二本以上的文科 1 个,理科 20 个左右,一本 2 个

难不成整个学校学生都是渣渣

知乎用户 李煜东 发表

现实是城市孩子百分之四十也上不了高中,只能去职高

知乎用户 明年今日 发表

好像确实是这样,我老家就是这样,93 年左右的很少上高中的。我是 91 年。勉强读了一个大学。和我同年的十个就一两个读了大学。比例很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转自微博)驳经济学家 Scott Rozelle 在一席演讲中的心理学 (胡) 说。

今天一早收到朋友微信,他发给我附图,问我 “这是真的吗?”,我甚至没仔细看那张图到底在展示什么,只是看到图中“人在 3 岁之前…… 关键窗口” 那句话,我就回复他:“这是胡扯。”身为一个心理学人士,我的常识是:除了那些几乎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功能;除非生活在极端环境或经历了极端事件,在这两个 “除” 之外,没有什么玩意儿,能在三岁之前就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里的两个“除”,前者是少量的强先天因素,后者是少量的强后天因素,而余下的大量与人的心理相关的能力,无一不是在先天和后天的交互作用中塑造而成。

然后看一下这幅图到底在说什么。事实上,这是发展心理学或发育神经科学教科书中常见的一幅图,表示的是人的大脑随生命时程的突触形成 (Synaptogenesis)。突触形成是我们具备各种心理功能的基础,它同样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特别是像视听觉这样关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功能,都会有一个发展的关键期 (也可以称为敏感期)。正如诺奖得主 Hubel 和 Wiesel 那个著名的猫实验所揭示的:在关键期把猫的一只眼睛缝上,过后再拆掉,猫便无法形成正常的双眼视觉。也即,在关键期,一方面是已经写进基因里的编码要构筑蓝图,一方面需要来自环境的视觉刺激提供材料,两方面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正常的功能。

注意,这里,缝猫眼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极端事件。除了少量身在实验室的倒霉蛋,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猫都不可能遭遇此等极端事件,或者长期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极端环境里,因此,绝大部分猫,无论它们本身所处的环境干净还是肮脏、食物充足还是匮乏、它们的爹妈宠爱还是冷漠,它们都能形成正常的视觉功能。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总而言之,这幅图如果要给出一段说明,可以是:与人的视听觉、语言等基本心理功能相对应的突触形成,都有一个发展上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环境给予适当的输入,就能发展出正常的功能。而它推论不出 “人在 3 岁之前会完成大脑的大部分发展” 这样语义含糊的鬼话,正文中接下来那句 “到了 3 岁,基本上我们的脑子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提高,或者说很难再提高了。” 简直就是伪科学

就在我通过这幅指鹿为马的图以为它出自哪家早教机构的忽悠文时,朋友把全文发给了我,一看,嚯,作者居然是来自斯坦福的经济学家。当我耐着性子看完那篇文章时,文中多处惨不忍睹的心理学胡说简直要把我愁死了。

这里再说一个心理学常识,那就是基于海量的实证研究,已经无可辩驳地表明,从先天到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了富人 vs 穷人的孩子、城市 vs 农村的孩子、白人 vs 黑人的孩子在从学业表现到工作收入各方面的差异。一旦对这各种因素里的某 (几) 种进行干预之后,就可以显著提升后者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落后。而那篇文章的硬伤在于,作者在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的情况下,强行把有效方案认定为要去干预三岁前的儿童。在我看来,这种雄辩胜于事实的演讲,除了平添我国广大城市中产家庭的恐慌,或者说坚定了他们决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执念,进而养活一大波捞钱的早教机构并摧残一大波祖国花朵的童年之外,对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亟待改善的生活环境是起不到丁点作用的。

知乎用户 先点菜吧​ 发表

说明中国如果加油搞好国民教育,整个国家还能焕发出更加大的力量。

知乎用户 混混沌沌 发表

第二章

(三) 战略目标。到 2020 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 到 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如果大家所说属实的话,这业绩怎么见人! 哈哈哈

知乎用户 柳寒空 发表

我觉得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

自己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要好好读书,不要学坏。哪个孩子喜欢读书?人都是好玩好自由的。但是当你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得有人帮忙拉回来啊,有人指导吧,不只是说,而是教,甚至是打,一定要行动上让你认识错误回到正轨。

父母可以没能力,但是不能无知。有人天生自觉,会着想,能吃苦,有人天生懒散,只享乐,又懒做。后者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尤其体现在父母身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 90 年的,出生西部一个贫困村,实际我觉得我村并不算穷,起码没到有人吃不起饭的地步,村里千万富翁也有,在广东开厂做生意的也不在少数,但比起附近的其他村子确实算穷,估计是村里为了得到更多补贴才申请的。

我读小学时,班里差不多 40 多人的样子,年纪相差在两三岁左右,我是标准的 7 岁上学,班里还有些报晚的,留级的,报早的倒是没见。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 一条村的,你只要回家一说有哪些同学,家里的长辈就知道那孩子是哪年出生的,和自家孩子相近的日子还会特别记下来,所以尽管我成年后聊起生日问题,某些长辈还会提到哪里的谁谁谁和你差不了几天。

我四年级随父亲到城里读书,从此便不再和我那些同学有 jianyi,但几个小时候穿同一条裤腰 (A,B,C 三人) 带除外。

我初二的时候,我老同学 C 打架辍学了 (现已有 2 个孩子)

我初三的时候,我老同学 B 结婚了,同年生下一子。(现已有 3 个孩子)

我过年回家找他们玩才知道,当时便已觉得,他们和我已经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只有发小 A 还在坚持读书,也很努力,但成绩很差,没考上重点高中,恰恰在我校对面。

07 年我高一,我找发小 A 问问还有谁在读书,他给我数了数,算上我,当年老家同一班小学的,只有 5 个男生,4 个女生还在读高中了。

这没上高中的比例是多少,不用算也知道高于 63%~

然而这 10 年前的事情,这 10 年里依然在我弟弟妹妹同学的身上发生着。

那些说这组数据高的人,估计也没有机会在知乎听到那些没上高中的人默认的声音。

我县级市下面大大小小 20 余镇,以每镇一个初中,加上市区 5 所初中算,也有 25 + 所初中,而高中只有 9 所~

除去家庭经济问题,教育资源本身容量就决定了每年这个市有成千上万的初中毕业生无书可读。

而我市,已经是我省经济排名第二的县级市了。其他更落后的县市呢。

上大学后,我对那些说北京的考清华北大分数线低,哪里录取率低的谈论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不予评判。

目睹身边那些 14-16 岁的孩子初中毕业后茫然无措,不敢问父母还能不能读书,在家待了半年只能随外出回来的亲戚外出打工的时候,你也只有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久了,也就麻木了。

他们再怎么谈不公平,都是鹰狼分肉,怎么分都是大头。

农村来的土狗,少有能撕下一口好肉来。

说得夸张点,和那些上不了高中的孩子相比,知乎绝大部分用户都可以算这个时代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既得利益者,或者起码说受到了命运平均线以上的青睐。

未来能上大学的农村孩子肯定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教育制度如何改革,大学里来自农村学生的比例肯定只会越来越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有一个现实是,上了高中的考大学基本都是专科居多,一本难出,更别提 211 和 985

知乎用户 hai 发表

请问下全中国上高中的平均律是多少?城市的是多少?只说一部分信息耸人听闻的都是耍流氓!知乎的水准已经下降到如此地步了么?

知乎用户 刚柔并济复合人才 发表

为什么好学校能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

知乎用户 SUGE 发表

某公众号公布的教育大数据。。。

知乎用户 一生所爱 发表

还能怎么办 出去打工呢 打得好的话 下一代就可以好好上学了 打得不好的话 最轻松 老婆都没有 就不用考虑下一代没学上了

知乎用户 messyqokee 发表

我一定要说一句,老爷子和他的团队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有一种普世的和人道的关怀来做这些研究。就冲这点他的讲演就非常感人。

希望这篇文章和这个讲演能将语言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哪怕是 “肉食者谋之”,也希望肉食者们能够做些什么。

知乎用户 雀巢 发表

罗教授自己对 63%的解释,是 2010 年的数据。他的观念是 数据是对的,但中国变化快,数据也可能变了。但是百分之多少对于现在的中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中国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877322

知乎用户 张衡 发表

底层教育差是中产不断往上爬的原动力,下面越差中产越恐慌,产值越高。如果以依靠中产生产力为出发点,这个现状迟迟不改是有意为之的。

知乎用户 cityobserve 发表

63% 的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进城后异地中考希望也渺茫

罗斯高先生披露了一个刷爆朋友圈的数据——贫困农村有 63% 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而全国 358 万名到城市就读初中的农村孩子,要想顺利的就读高中,希望也是极为渺茫。

我们也整理了一组数据,从中可以一窥流动儿童参加异地中考遇到的阻碍:

北京的高中在校生人数,2005 年 - 2015 年,从 27.8 万下降到了 16.9 万(其中非京籍学生不足 1.5 万人),减少了约 40%;

上海的高中和初中生在校生人数,2004-2015 年,从 80 万下降到了 57 万,减少了约 30%;

2016 年广州的 3.4 万名非穗籍中考生,只有 4000 多个公办高中名额,机会约为 13%;

2016 年深圳的 3.6 万名非深籍中考生,只有 9636 个公办高中名额,机会约为 24%。

换句话说,广州有 87% 的流动儿童无法进入公办高中,深圳有 76% 的流动儿童无法进入公办高中。

早在 2010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就提出,“研究制定进城务工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2011 年起惠州等地开始尝试放开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到 2012 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 2012 年年底前出台。” 至此,2013 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地中考“元年”。

“异地中考” 虽已开展多年,且除天津仍只允许非本地户籍学生报考中职外,绝大多数的城市已向符合一定条件**(三年当地学籍加父母居住、工作证明等)**的随迁子女开放了普通高中的招录,但是总体来说还有三大障碍:通常来说报考普通高中的门槛较高;且参加考试之后与本地考生相比录取到公办高中的比例也低很多;而部分地区将重点高中名额分配到校,非户籍考生却没有获得参与 “指标生” 考试的资格。

1. 高报考门槛

在特大城市中,天津至今未开放非本地户籍考生参与普高的招录,只允许随迁子女报考中职。而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的随迁子女报考普高门槛较高:北京的外地考生,其父母须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而上海的随迁子女,其父母的居住证积分需要达到 120 分以上,才能参加普通高中招录。

这两个一线城市的报考门槛,对于大量的学历不高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要达到要求并不容易,尤其是北京市工作居住证,除了学历、收入外,工作单位也有严格限制。而且一旦在孩子就读初中的三年间,只要居住证、社保中断过,就基本上与普高无缘了。

但是,北京和上海设立那么高的门槛,真的是教育资源紧张的缘故吗?事实上,最近几年北京的高中学位远远少于历史高峰期。

北京的高中在校生人数,2005 年 - 2015 年,从 27.8 万下降到了 16.9 万(其中非京籍学生不足 1.5 万人),减少了约 40%(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2016》)。

从下图可以看出,如果现在北京的高中学位数恢复到 2004 年和 2005 年的高峰值,接纳非京籍考生完全足够。

上海也存在类似情况。从《上海统计年鉴》可以看出,最近 30 年,上海的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峰值在 2004 年的 80 万人,到 2015 年减少到了 57 万。

2. 低录取比例

相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另外的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非本地户籍考生报考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这两个城市采用了事先确定好随迁子女录取比例的方式来限制随迁子女报考当地公办高中。

2013 年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4 年至 2016 年过渡期间,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不超过学校所在批次招生计划的 8%;2017 年起,公办普通高中招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不超过学校所在批次招生计划的 8%”。

图:2016 年广州市中考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考生情况对比

虽然只有 8% 的名额开放给随迁子女,但是 2016 年却有 30% 以上非本地户籍考生参加了广州市中考。广州市招考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广州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有 105166 人,其中,本市户籍考生 71589 人,非本市户籍考生 33577 人。而广州 2016 年公布的公办高中学位数为 55178 个,按照 8% 的公办高中学位比例,最终只有约 4414 名非本地户籍考生有机会入读公办高中,即 33577 名非本地户籍考生中仅有 13% 的人能成为幸运儿。

尽管广州的异地中考竞争异常激烈,2016 年广州的公办学位却是在减少的:今年高中阶段招生学校总计划 114139 个,比去年减少 4614 个;高中计划中,公办高中学位 55178 个,较去年减少 1604 个。

从《广州统计年鉴》可以看出,1978 年 - 2015 年,广州的高中在校生峰值在 2008 年的 58 万人,2015 年减少到了 51 万。如果恢复到 58 万个学位,2016 年的 3 万多非广州户籍考生的学位就有着落了。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2016 年中考报名人数中,53.5% 为非本地户籍考生,约 3.6 万人。而从深圳市教育局网站发布的《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下达 2016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之附件《深圳市 2016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表》中,我们可以计算出 2016 年 11 所市直属公办高中一共招收考生 9636 名,其中 D 类考生(根据深圳市教育局政策,A 类为本地户籍考生,C 类为政策照顾类考生,D 类为非本地户籍考生)名额仅为 2295 名,约占 24%。

而深圳 9 个区属公办高中招收 D 类考生名额基本在 25%-35% 之间浮动,所有区属公办高中招生名额中,D 类考生名额为 5975 名,约占 27.24%。详见下表:

3. 优质高中 “指标生” 计划排斥随迁子女

教育部早在 2002 年就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提出要 “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制度”。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择校热”的问题,让薄弱初中的学生也有较大机会进入当地的优质高中。江苏省是全国较早开展 “指标生” 计划试点的省份,并且自始至终对随迁子女开放。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不低于 50% 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

众所周知,中央政策要落实到地方,需要一个个红头文件。所以尽管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指标生” 计划在各地仍慢慢沦为排斥随迁子女进入重点高中的手段。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深圳市 2016 年指标生分配改革试点高中学校指标生招生计划》,除了深圳市石岩公学(公办班)招收的 120 名指标生并不区分 ACD 类外,D 类考生的指标生名额仅为 2792,仅占总的指标生名额(减去深圳市石岩公学招收的 120 名并不区分考生类别的指标生,总额为 10805 人)的 25.84%。

这场 “数字游戏” 背后,可以看到国务院《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所提出“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在地方完全不被当一回事儿。而如果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喊得山响的户籍制度改革就只是一直停留在浅水区。

■ 本文由作者李楠授权首发于 “户改观察”,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户改观察” 由一群法律人、媒体人、社会政策研究者发起,为公众提供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资讯和政策解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知乎用户 刘一 发表

罗斯高教授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知乎用户 一只没脚的小鸟 发表

超出我的想象。。。我周围总是听到哪家农村的孩子出息了。。

农村劳动力流失真是大问题

知乎用户 piner 发表

罗斯高提出了这么多中国农村儿童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去帮助他们,都是中国人,多一些同情心,把重点放在关爱一下自己的同胞上就好。为何总是要去争个对错呢,不管罗斯高的调查有什么缺陷,问题其实就摆在农村那里,不会有多大的偏差,如果偏差很大,那就用更好的方法去重新调查,更正它,而不是只说话不做事。

总之帮忙解决农村儿童问题这件事总是好的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也是农村人,父母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县级以上的高中读书,也不过就是三线城市的那种高中 因此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也是不容易的 说到父母其实我真的 有点 不喜欢他们 他们自从我生下来就丢下我和爷爷奶奶去外地打工去了 没有父母的爱 因此我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更深 大伯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从小我就学会了看大人脸色做事 因为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 做错事了肯定会被打手板 在农村我们吃饭都是一起吃的 他们也有孩子 因此吃饭时总会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 我也不敢多夹菜 都是小心留意他们的脸色来的

因此我只有把这些全都发泄在学习上 不过还好我成绩不错 我考上了一个县里的初中 住校 父母看到我成绩好 也不打工了 在小镇上开了一家饭馆 但是 我爷爷 他不幸脑溢血去世了 当时的我 在学校住宿(初中就是月假制的)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哭不出来 因为我不相信 他可是世界上最爱我的爷爷 从小到大 他知道别的小孩会欺负我 每次我哭了他总是假装外表很严厉的骂我 其实是在保护我 他知道我爱吃板栗 每每从山上摘下的板栗都会在儿孙中 偷偷的给我留下最多 他怎么会走了呢 可当我正真意识到他走了后 每每想起他都会蒙在被子里哭

初中学习的我还算优异 但每次期中期末颁奖典礼 上台领奖时我都会紧张的手心冒汗 双腿发抖 我不想那种被众人盯着的感觉

之后我考上了一个三线城市的高中 他们都是城里人 我很卑微 经常听到同学说我很冷 其实我是在伪装自己 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的卑微 我不爱笑 不爱热闹的气氛 不爱嘈杂的声音 我只爱爷爷 那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 我想考上好大学 但我感觉我很不争气 我选了理科 但是我发现男生真的比女生在理科方面更有天赋 我学的很吃力

我很想融入他们的集体 因此我开始学会追星 学会网购买些小女生的东西 我学会了在寝室里熬夜刷微博聊天聊到 1 点多… 但那又怎样 我还是一个奥秘 cong 农村走出来的农村女孩 父母也对我很大期望 不 准确来说是压力 他们在我们村里到处宣扬什么什么我很厉害 一定会考上一个牛逼的大学 但我现在全校也不过只是 50 名左右 也只能勉强考上一个普通的一本

我讨厌他们拿我的成绩夸大 我讨厌他们从来不会问我需要什么(初中就寄宿的我 到了冬天还只盖春秋季用的被子 ,每天晚上都会被冷醒四五次) 我讨厌他们到了现在 在我高二时还出去打工 放月假回去 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房子 和我的奶奶相依 到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感冒了生病了是可以和妈妈说的… 呵呵 而且他们还喜欢吵架 因此 我对婚姻很厌恶

我也讨厌自己的懦弱 讨厌自己学习无动力 (比如现在和拿着个手机玩知乎) 讨厌这个…… 两级分化严重的 世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苏北最穷的县城,周边没上高中的基本很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公司找一个助理,来了一个 1994 年的女孩,来自甘肃。高中毕业,现在在读夜校大专。完全不会键盘打字手法,基本不会拼音,基本不会 excel 基本操作。

知乎用户 JZ Chen 发表

看了下大部分的回答,好像没有人说到女性的角度。

曾经看到知乎上有回答提到世界上自杀率普遍是男性比女性高,城市比农村高,而中国却相反,农村女性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后来明显下降是因为可以进城打工了。

因此这个调查大部分我都同意,只有让妈妈回归农村这条保持谨慎。我当然也知道农村的现实,女性养育孩子的更多,但是没有其他配套措施,女性重新回归是否还会导致自杀率的上升。

外行人提出的一点想法,不知道有没有业内人士来解答或者提出解决方法呢?

知乎用户 自由高达 发表

拿我自己说吧… 西部四川北部某县,94 年出生,小学到初中目测不到 50%,初中到高中… 升入我们县最好的高中(省重点)目测 50/500 多一点的样子… 不小的比例去了职高… 高中升大学一本率 150/1800…985 211 还得再砍一大半,本科率 800~900/2000… 这是在好的生源都去了省里面的示范高中过后,大部分都是农村或者普通小镇出生的高中… 还需要我列举事实么?目前的好转就是小学初中升学比例上升了… 所以你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当然有看法,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事实… 经济和教育的马太效应导致的后果…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普通人能给享受的平等权利,变到今天这个地步,教育部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读大学对农村人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很多农村人认为即使读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而且现在读书对他们来说不是唯一的出路…… 乡下的教育资源也不是很好,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更吸引人,他们不像以前那些 70、80 后那样用知识改变命运。

知乎用户 达达 发表

有意思的是,必须要说一点。。。。。

中国除了高职,还有一类职业学校叫做中专。。。

就我工作后周围的情况来看,读中专的人不少。

知乎用户 清小江 发表

这…… 我在无锡工作听说无锡市区有 50%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有上过。

知乎用户 来者可追 发表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代际传递,社会阶级流动的壁垒更加坚不可摧。

虽然努力能改变的事不会有很多,努力的程度也需要非常非常大,还需要运气的助推,但却有太多的贫一代贫二代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该如何去改变现状,或者根本安于现状。现在在做的精准扶贫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被扶贫的对象根本不愿意配合,打心眼里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而以上所说也并不意味着 zf 做得没有问题,他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要是中国人去非洲作这种研究帮助非洲人,又得被骂汉奸走狗了。

知乎用户 心随你动 发表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很多我们这边的孩子,一旦初中成绩不太理想,父母基本就不给上高中了,有的技校,有的职高,有的直接工厂上班了

知乎用户 小小酥就是我啊 发表

写一写我的感受吧。

赞同高赞的答案,农村孩子普遍营养不良。

在我看来,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应是智育和体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大多数农村孩子这两项都不及格。

评论里有一个提到撤校合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清楚是哪里开的先河,现在很多村小开始大规模合并学校,美其名曰合并兼优化资源,这里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村小待过几年,比较而言,离家近回家吃饭,孩子们喜欢玩,这个体育问题不大。

现在村小合并,只能搞寄宿制,孩子就如同被圈禁的羔羊,更重要是食宿在校,为了降低收费标准,堵住家长的怨言,吃的自然很差。但我认为反而适得其反,本末倒置,孩子在这个时期更是智育发展得关键时期,吃的差,营养跟不上,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ps 评论里又开始提起祖宗十八代吃不上饭照样考上大学走上人生巅峰的请远离)

试想,一个营养不良的农村孩子,怎么能和一个在城市长大,三餐父母换着花样来的孩子可比~

寄宿食堂饭不好,孩子们更不乐意吃,就会导致以零食替代主食,垃圾食品更谈不上营养,家长看孩子吃不好,也会买些自认为营养的一些可储存的食品带给孩子,孩子更不会去吃食堂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营养不良会愈加严重,然而智育的受影响并不像生病那样来的明显,只能是潜移默化。

家长的意识跟不上,不知道怎么做是科学,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大环境下,年年喊口号解决三农问题,年年下大力度,但是落不到实处,白瞎。

时隔两年,再回到当初的学校,很痛心,让我惊叹不已,时至今日,居然饭还是那个饭,房还是那个破房,不知道国家大力改革农村教育的力度在哪里?不知道前几年大喊的新农村在哪里?新农村仅仅是建几座漂亮的房子?修几条路就行了吗?

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抓教育,白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喊了几十年,真正落实又有多少?

革命时期,党的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和平时代城市包围农村,可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农村人口群体,难道要弃之~

我看到的只有吃不好饭,住不好的孩子,只有千千万有理想有见识的在不停的努力然而却力薄的年轻老师,还有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农村家长对改变孩子命运的期盼…

知乎用户 汤圆妈妈 发表

任何事情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我初中还差一学期就没有读书了。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在同期同学里还差不多,月工资 8500。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不是要:“震惊!外表发达的中国竟然有如此软肋”这种反应才算合格的中国公民 (zhi) 啊?

先说一个事实:

我在东部某县级市长大,大概是百强县排行第一眼就能看到的那种。08 年中考动员的时候,我校校长亲口说:我市高中升学率不到六成。也就是说即使在发达地区也有四成多的人上不了高中,也就此题主说的少了两成。

震惊嘛?

再谈一个概念: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我想提醒到这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应该能明白在哪里被偷换了个概念吧?你猜我国中等教育普及率怎么样?

还震惊嘛?

我倒觉得我国在教育公平这方面做得还算可以。

知乎用户 233333 发表

出生在西北农村,我们一个村我那一批同龄的孩子大概有四十多个,除了去世的,生病的,智力实在有问题的,只有两三个没有上高中,但是有近一半没有上大学,一来是实在考不上,二来自己不想上。一般家长都是能考上就要让他们上完的。我上高中的时候考到市里的高中,当时一个班里有一多半是农村的学生,这些同学除了极个别的没有上大学,其他的基本都上了,不管本科还是专科。上了大学以后班里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学生。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吧,要看当地的风气。

知乎用户 WalterBishop 发表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想。

即使我们让大多数 (比如半数以上) 的农村儿童收到了高等教育,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呢。难道是一群有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农民或者农民工吗。

我没有贬低农民的意思,我爷就是农民,供我爹上学,我爹在县里工作,我在市里上学。我爹给我将,在农村办学不是那么简单的。

城市里人口密度高,我家小县,三所小学就能让几乎所以儿童上学。可是农村呢,地广人稀,上学要走很远,甚至两三个村庄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不要强调什么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关键是农村孩子上小学都困难。

知乎用户 一杯蛋糕 发表

这事儿要搁 7/8 年前我觉得确实是。

首先,我出生于农村,而且在中国算得上相当落后的那种地方,所以就我自己切身感受谈谈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没上过” 这一论断。

首先我个人觉得,中国大多数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经济压力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绝对不会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家长的眼里——送孩子读书比他们的命都重要,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虽然不是全部,但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种想法,这点毋庸置疑。

于是,就有了我开头我讲的那句 “这事儿搁 7/8 年前我信”,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是有中考的,也就是说,决定一个初中生能不能读高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能不能考上高中!以我为例,我初中读的是我们县二中,全县初升高排名 2/3 名的初中,就我们那届中考升学率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一半左右的同学,将没资格进入高中,他们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条,. 复读,补考;第二条,读中专;第三条,放弃读书,外出打工。事实证明,选第三条的居多。这是我们学校,而在我们那个县,十几所初中,有一些差一点的乡村中学,升学率不到 10%,我们大概平均一下,我们整个县的初升高升学率肯定是达不到 40% 的,综上,63% 的农村孩子没读过高中在 7/8 年前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但肯定不全是因为经济原因。

但在现在,初升高已经基本算免考了(虽然还有考试,但大多数都是按地域直接升到相应高中),所以,排除考不上这一最大的阻碍,至少 80% 的学生是能读高中的,所以所谓的 63% 的农村孩子没读高中,就有点扯了。

(写完了,才发现,当年很多人上不了高中还真是教育投资力度不够,才导致好大一部分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低下,但舍不得删了,算了就当自己瞎扯吧!)

知乎用户 乄苏不弃乀 发表

地点:陕北农村小镇初中;2002 年初一时学校 6 个班,每个班约 80 人,2005 年初三毕业时已合并为 5 个班,每个班约 60 人(ps:我们这一届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届)。毕业后我们班上高中的 30 多个,不到 35,高中毕业的不足 20 个,其他班如是。后来,教师流失,生源不足,目前,初中每个年级三个班不到 150,学校也与镇中心小学合并办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去上高中了,谁来种地,谁来盖房子,谁来做清洁工???。

知乎用户 刘成 发表

我觉得这篇新闻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9月 21 日电

3年内缺口300万! 机器换人之后招不到操作机器的人了!- 新华网

知乎用户 韩辉 发表

可以说看了两遍半。先是在知乎上看到了讨论,有一些转载的原文,更多的是引申的回答,有感谢的,有赞同的,有拍砖的。我是明确表示感谢的,中国的贫富分化严重,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家庭实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严重分化,或者说差别巨大。这既有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也部分有底子薄时间短的因素。

教授分析城市中在营养和养育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平均 15%的孩子智商低于 90。然而中国有一半的成长在农村,他们中的 50%智商低于 90。我们简单的算一下: 15✘0.5+50✘0.5=32.5。因为美国对婴儿的良好养育,这个数字在美国是 12。教授还说: 美国 40%的教育资源总在这 12%的孩子身上,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长大后融入社会的能力,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

晚上新闻联播之后,看了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中国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中也做了巨大投入,提出了全面脱贫攻坚克难时间表。东西部省市一对一对接,出了很多样板工程,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但在社会自发组织动员当面,还很欠缺。缺乏像美国这样的活力。受发展阶段性的影响吧,人民大众对孩子营养和养育方面,还有很多知识上的短板。其实在先阶段,在养育方面只要知识普及做到了,在养育方面不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就会有很大的收效。我们每天与孩子其实有很长时间的沟通,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大部分沟通是无用的沟通,或者说是效率低下的沟通。

三岁以下孩子的投入回报比是 18:1。看来对大部分人来说: 对婴儿投入可能是一生中最成功的投入。看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 村墙上的大字报诚不欺我。

知乎用户 cbiwjg 发表

说个身边的真实案例吧。

本人农村的,就前几个月吧 我弟初三快毕业了,一个班的学生几乎全被老师介绍去职高了,一个班留下参加中考的人只有十个不到!其他人直接先到职高报到军训了。

剩下的老师各种劝 ,不听就给冷脸看,说考不上,考了白考等等。我就是吃了没学历的亏 劝他考不上再报中专不迟。

结果考上了 刚刚入学。。。。。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R1A6p 发表

我印象里很多省份初中升高中的录取率只有 50%。

知乎用户 熊小熊​ 发表

首先,有个很直观的感受可以佐证文章的论据。那就是现在的小孩看起来比以前的小孩聪明,城市的小孩看起来比农村的小孩聪明。这些看起来聪明的原因就是文中的一系列数据导致。

其次,有个亲身体验。我小学在农村,大概 40 个左右同学,最终 3 个人读到大学,这算很高的比例了。有意思的是其他同学大部分读到初中,止步于高中。而我高中同学,读到大学的比例约 20%,但是,没有例外,他们全部走出了那个镇,在外工作或通过别的方式继续学习。这大概是高中的重要性。

最后,想说文章说的都对,但是否让妈妈回到农村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个问题。另外,如何让妈妈回到农村就像如何让农村人民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希望是个难题,毕竟读书收益时间太长,城市买房压力太大,毕竟初中毕业出门包个小摊卖早点两年就可以回家盖个小楼房呢 ♀️

知乎用户 TEST TEST 发表

这个文章有一个重大的 flaw:0-3 岁智力发展定终身。这点咋没人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正我住在城市,和我没啥关系……

知乎用户 kevin ray 发表

难道不是好事吗?社会总是需要体力劳动者

知乎用户 临渊滴答滴 发表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吧,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有 19 个(只说男孩),上完初中的有四个,上到高中的有俩。上到大学的还是我俩。简单明了的数据。记得在家里上高中的时候,甚至有人说过,你看看谁谁谁出去打工都能挣多少多少了,你这一个月花多少啊。这就是教育和环境的差异吧。

知乎用户 思考人 发表

我理解,文章中的高中指的是 “高中学段教育”,在国内主要是普通高中、中专、职高、部分师范学校

对于里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和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那一段的分析,本人了解不多,不敢评价。

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准确,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一点瑕疵,就是 “农村孩子” 的界定,或者说 “农村孩子” 的范围,这一点他们没有明说。

有农业户口的是 “农村孩子”?实际上,从 2k 年以后,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大和农民进城,好多有农村户口(更准确的说是户口登记地址在农村)的孩子,不少一出生就在城市小区中长大,除了家庭人文环境以外,和城市的孩子没有太大区别,这部分孩子,高中阶段入学率和当地城市户口的孩子没有多少区别。

如果是真实生活在农村的 “农村孩子”,实事求是地讲,高中学段入学率确实不是太乐观。不但偏远地区是这样,东部地区的农村也是类似的情况。因为国内目前是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的强制教育体系也就是到初中毕业。当然,十三五规划里面也提出了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这里还要说一句,鉴于 2K 年以后,我国有些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八亿或者九亿农民的说法在很多领域已经严重失效,第二种 “农村孩子” 的总数量,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少很多。

这部分孩子,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 zf 的原因,问题两个方面,一是成绩确实差一点,难以考入普通高中。二是更重要的,个人和家庭的人生道路选择。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我的老家——东部某省一个算不上发达也算不上贫穷的平原镇,进行过调查。

这里的普通高中学费加住宿费,每年加起来绝对不超过 3K,生活费按照每个月 200 来算,一年总开销也就是 5K 左右。这些钱,对于一个正常的农村家庭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沉重的负担,特别是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总成绩前 40% 的困难一点家庭),还能领到一些奖助学金。

至于职业类的学校,现在学费全免,生活费有补贴,负担更轻一些。

对于户口和生活都在农村的 “农村孩子”,小学和初中大多也是全部在农村上的,因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同伴环境和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原因,成绩一般都不是很好。举一个小栗子,我的一个远房表弟,初一有排名以后,一直在镇中心中学前十名,中考在全镇前五名,考入县一中。但是他的入学成绩在县一中就已经到了四百名开外。大家可以想想其他的学生是什么程度。那篇文章有一个点写得很形象,就是初一第一个学期,大多数孩子还真的想上高中上大学,但是到了初二,大多数孩子就明白这基本上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学习上也就是心猿意马、随波逐流。特别是到了初三,看到以前的小伙伴、自己的表哥表姐去了外地打工,过年的时候就穿着好衣服、拿着好手机,讲着外面的见闻,出手就是红票子,学校里的孩子们还有几个想继续读书的?

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这一块,近几年国家投入很大,奈何很多就读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风雨,还真就是孩子,学习自觉程度比普通高中还要差,有一个好友在相当于中专的师范学校工作,她经常讲,琴房、微格教室下午自习阶段都是免费开放的,但是经常去的,每届学生也就那几个。

这类学校出来的孩子,就业也就是那样,这反过来进一步在 “农村孩子” 和他们的家庭中坐实了读书无用的“结论”:为什么要去上高中、上职高,花钱不说反正上了 又考不上大学,反正上了还是得出来打工,还不如早出来赚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辱华了,呵呵

知乎用户 最爱佛跳墙 发表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不过也并不能说有什么。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规划和选择,就算是上了高中,又会有什么区别?高中更是应试教育,不过是徒增三年煎熬,换来一张纸。现在别说高中,就算上了大学,又能说学到什么?辍学学到技术,也许更好,

知乎用户 牵牛 发表

中国的贫富差距真的很大

知乎用户 薇儿 发表

来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声明:我就是个农村的孩子,并且一天高中都没上过

对于农村的教学教育,我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也不怨谁,首先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山区,大多有文化或者基础好点的老师都不愿意去教学,很多村校教课的还是高中毕业或函授大专的人来做老师,教师的教学起点本来就很低,能考个高中的学生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学神。

农村大多父母的思想还处于解放前,因为生活条件因素,送个孩子上高中,还考虑高中毕业后,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若考不上,三年高中的各种费用就浪费了,怎么算,犹豫再三,最终让孩子放弃了上高中以上教育的念想。

要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这个问题,或许现在就是最好的阶段,国家时刻喊扶贫,为何不先扶教育,只有把对孩子们的教育改革落实了,才是农村未来真正的希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这个文章还蛮震撼的。我一直以为我算是农村的,因为我是农村户口。也一直以为其实大家都有学上。后来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我们忽略了什么,或者我们仅仅只看到自己能看到的。

我重新思考或者说是回忆了我的初中。我初中的时候,以全班大概前十名的成绩进入了一个不算重点的公立高中。我们班大概四五十个人。

十五名开外的基本都是职高。也许也有没有再继续读了的。只是对我来说这些人不是我的交际圈,他们有没有读书,WHO CARE!

如果这样一想,确实,农村的升学率不容乐观,很不乐观。而且我们是一个全国前十的百强县的农村。是满校基本除了双胞胎都是独生子女的农村。尚且如此。

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觉得父母的观念尤为重要。尤其是母亲的、

我母亲从我有意识开始,就让我觉得我是一定会读大学的,所以我从小学一路走来,虽然说不上顺利但是我一直觉得我就是要读大学的,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这是不会改变的事情。所以家里面会很注重学习,但凡更学习有关的东西,基本只要我要,我爸妈就给买。

但是我也确实知道有很多同学从小就觉得学习没什么用,因为我确确实实听到过很多家长当着我们的面说,学习无用。还不如干嘛干嘛。他们是真的觉得没用甚至鄙视,因为他们活的比很多学历比他们高的人富有舒适。这也是他们的局限。他们以为世界会一直如此,而不知道世界永远在变。

我还记得我妈当时告诉我,她爸爸在世的时候(据说我外公也是高材生)对她说,无论何时何地,战乱也好,分割也好,历朝历代,教书先生和医生永远会是值得人尊敬的职业。一个承载着未来,一个承载的现在。虽然建国初期有短暂的混乱导致这两个职业似乎不那么受重视,但是以后一定会被越来越重视的。

然后我大学我妈就让我考师范或医学院。

恩,我拒绝了。然后现在很后悔。

有点跑题。

我只想说,我觉得父母的意识真的太重要了。父母给小孩子灌输的意识更重要。

与其想办法解决怎么让农村小孩子接受教育,不如想办法解决怎么让农村父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学会更科学的教养孩子。

我没有看视频,我只是就看的这么多评论发发感慨。

我想到了我那些很早结婚孩子都可以上学的同学,在现在很多家长铺天盖地给孩子上各种辅导课的情况下,还任由自己的小孩子自由发挥。或者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很悲哀

知乎用户 云吞 发表

这是在朋友圈难得的,不是朋友圈经济学、朋友圈生理学、朋友圈教育学的,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知乎用户 老时​ 发表

老家胶东半岛农村,20 多年前我念高中那会确实很多小伙伴是没有念过一天高中,比例要超过 63%。

现在的孩子不说 100%,起码也是 90% 以上念高中~~ 当然多数是职业高中。而且现在流行念 5 年,毕业了,发大专证书或者高级技师证书。

知乎用户 曲折 发表

就说说我自己学生生涯吧

我上初中的时候全年级六个班每个班将近四十人,等我上到初三的时候,还剩两个班,初三下学期还剩一个班,最后参加中考的二十几个,其中还包括上一届没考上高中复习的,你们知道初中也能复习吗

最后算我在内考上了十几个,而且有超过一半还是交了钱的,少的一千,多的四五千。

当时校长看到考上这几个人,简直非常高兴,因为破了学校记录了,历年考上人数最多的一届,他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印发传单去到出发,上面写着,这届考上高中的人数达 18 个之多。。。(后来高中的一个同学问我哪个初中,我说了,他瞬间笑傻了,说你就是那个考上十几个还好意思到处发传单招生的学校啊)

那时候有个特别好的小伙伴,样子白白净净的,留着长头发,给人很浓烈的少年感。他分数不够,即使交钱也不够,而且他家也没钱。离校的最后几天,我问他,毕业了,你干嘛去呢。他哼的笑了一声说,放羊去呗。

然后他说,走,咱们去教室留个纪念吧。来到教室,我问啥纪念。然后他就开始撒尿,还跟我说一起尿啊。然后我也跟着尿了。那个滥到家的学校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和屎尿没有区别。

从那以后在没见过他,不知道他活的怎么样,长得跟个女生似的,希望不要被社会上的人欺负。

前年我还回去看了一次,发现那个学校没了!是真的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原来的教学楼也整个不见了,那栋楼从建成的那天起就是危楼。

当时心里是很高兴的,那个充斥着群殴打架,砍人,打老师的学校终于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早几天读过这篇文章。

私以为,此文可以说得上是研究的范例,但是对改变实际状况的指导意义有限。原因如下:

1. 天朝的农业人口是在不断减少的,而且减少得很快,所以基于城乡差异的观察很快会失去时效性。

在 2002 年,全国城镇化率不到 40%,而到了 2011 年,已经增长至 51.27%,到 2016 年,进一步增长至 57.35%。

而在城镇化率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普及 12 年义务教育的难度会低得多。在一些城镇化率达到 70% 左右的局部地区,普及 12 年义务教育已经提上日程。

2. 对 0-3 岁幼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部分原因是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导致大量父母远离家乡工作,而将父母之一留在幼儿身边照顾,是违反 “父母一起在外工作、老人和孩子在家” 这一经实践证明的稳定结构的。

如果父母一代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家乡就业养家,实际状况就变成:幼儿在白天 8 小时由祖母一代照顾,玩玩闹闹睡睡,很容易就过去了,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会和父母呆在一起;3 岁以后,白天在幼儿园和老师及同龄小朋友们度过,晚上即回到自己家和父母一起度过;在进入小学之后,恐怕很少有儿童愿意成天与长辈玩在一起。其实,在劳动人口大规模流动之前,这本是大部分城市家庭儿童成长环境的通常状态。

3 岁这个点,选得很巧。但是相对来说,学龄前 5-6 岁的点对儿童发展更重要一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慌,2020 年全面小康社会……

知乎用户 Lowkey 的 Isabel 发表

切题回答,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答:不像是学术人士写出的文章。高票答案中很多提及视频内容,应该更加专业和精彩。但就这篇文章来说,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编辑总结的原因,缺乏力度。

一下评论仅针对文章本身。1,2016 年中国教育支出为 38866 亿人民币。文章不谈教育投资的分配,也未呼吁持续增加教育支出,更只字未提中国对教育的支出数额,却大叹应该从援助非洲项目的 1000 亿里拿出 80 亿改善学生营养问题。让人不得不误解文章的目的。2,文章的对比全部都是中国农村采样对比其他国家的平均采样,对人口,经济,地理等强相关信息没有有效分析,缺乏统计学意义。今天的中国农村信息对比 80 年代的韩国和墨西哥全国平均数据,不知道能说明什么问题。3,从微观上看,文章中大部分中国农村采样数据都不来于传统定义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宏观上看,文章合并为有效阐述所谓 “中产阶级陷阱” 从历史上看是否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及是否是可证的可以避免的。(如果是必须经历的,这就是伪命题)4,文章提及贫血问题并呼吁 80 亿的投资解决。实际上是否可以解决没有有效证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根源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便有了这 80 亿的投资,这些地区的成年人仍然可能需要背井离乡打工,而无法对孩童提供有效的照顾。同样,优秀的教师也不会因为 80 亿而留在农村。

以上。

知乎用户 思思 发表

无论如何,农村的教育太堪忧了,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高中干嘛,直接买个学历不就好了。街边小广告,淘宝都有卖,各大公司不查学历的有的是,哎,意识,意识啊!

知乎用户 莫名奇 发表

很好奇这个 63% 是从哪篇论文出来,怎么算的,什么时候的数据。如果不是合理科学的算出来的,那么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什么好看的。就这水平呗。直接说,就是在层层竞争中被淘汰了。简单的说,如今的大学生就算再怎么贬,他也是 “干掉” 很多个同龄人进入大学校门的。而且各位真的不要再说各种家庭条件如何如何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如今因为家庭收入的原因而不能进入大学校门的人真的很少很少。所以,大多上不了大学的人是自己的硬实力不够。

知乎里面各位 “非重点 211”,“非 985 弱鸡一本” 的大神们,你们上的那些你们看不上的学校,你觉得你是“干掉了多少人上来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那么多人骂中考五五分流?

知乎用户 门掩黄昏 发表 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普通劳动者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以及身份认同。其他东西说再多,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让我们谈德国的蓝领工人,我们想到的可能是奔驰宝马西门子的高薪技术工种。让我们谈中国的蓝领工人,我们想到的 …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将中小学「633」学制改为「522」?

知乎用户 禾果妈妈暖心说​ 发表 “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二十一二岁即可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这句话是屁话。 大学生本来就是 21、22 岁走上社会、投入生产劳动。 目前 633 学制正常入学是 6 周岁,12 周岁小学毕业,15 周岁初 …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初中 3 年、高中 2 年?

知乎用户 桃之喵喵 发表 高中语文老师表示 如果高中变成 2 年 那么可能所有的课本都不需要了,直接就是刷题讲题应付高考! 现在三年的情况下,人教版必修四本书基本都是高二上学期全部草草结束,高二下开始一轮漫长的一轮复习 太没意思了 如果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