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by , at 21 September 2022, tags : 公制 单位 公斤 度量衡 市斤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赵欣​​ 发表

斤作为重量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并不统一,重量范围从 222 克(东汉)到 668 克(隋)不等。

按照清代库平两制度,1 斤 = 16 两≈596.816 克,1 两≈37.301 克。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沿用清制,并未修改斤两的重量。

1930 年代,为了对接国际公制度量衡,国民政府制订了市制度量衡,规定 1 市斤 = 16 两 = 500 克 = 0.5 公斤,1 两 = 31.25 克。

这样的好处是,沿用清斤的百姓,改用市斤,只有 20% 的误差,而且与公制换算相对简便。

解放后,新中国在已经普及市制的地区推行公制但保留市制,在没有普及的地区(新疆等地)只推行公制。在 1959 年,进一步将 1 市斤 = 16 两改为 1 市斤 = 10 两,1 两 = 50 克(中药业暂不变),简化了换算。

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参考清制和英制,规定 3 斤 = 4 磅,1 斤 = 16 两≈605 克。

1891 年(明治 24 年)日本规定 1 斤 = 16 两 = 600 克。

台湾澎湖民间沿用日制,1 斤 = 16 两 = 600 克。

金门马祖沿用国民政府规定,1 市斤 = 16 两 = 500 克。

知乎用户 Victor Yeh​ 发表

1908 年,大清国发布《划一度量权衡制度图说总表及推行章程》。这就是「营造尺库平制」。[1] [2] [3]

1915 年 1 月 7 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发布《权度法》,给出了营造尺库平制与国际公制的换算关系,即 1 斤 = 16 两 = 596.816 克,1 尺 = 32 厘米,1 升 = 1.0354680 litres 。[3]

1929 年 2 月 16 日,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度量衡法》,其中第五条规定:

市用制長度以公尺三分之一為市尺(簡作尺),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為市斤(簡作斤),容量以公升為市升(簡作升),一斤分為十六兩,一千五百尺定為一里,六千平方尺定為一畝,其餘均以十進。[4]

翻译一下: 1 尺 = \frac{1}{3} 米, 1 斤 = 16 两 = 500 克,1 升 = 1 litre,1500 尺 = 1 里,6000 平方尺 = 1 亩。

1959 年 7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9 年第 16 号)》,其中《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的第一条写道:

市制原定 16 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 10 两为一斤 [5]

也就是规定 1 斤 = 10 两 = 500 克,其余全部沿用民国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市制计量单位」。(注:香港 1 斤 = 16 两 = 604.78982 克,台湾 1 斤 = 16 两 = 600 克,金门和马祖 1 斤 = 16 两 = 500 克)

所以,现在一公斤是两市斤。这最早是 1929 年规定的,就是为了与国际公制接轨而故意规定的,不是巧合。

参考

  1. ^ 度量衡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清代的度量衡 http://www.historyhots.com/bjwh/gdwh/9426.html
  2. ^ 民初北京政府划一度量衡的制度建设与实践 http://mg.lsxy.ruc.edu.cn/docs/2020-12/42ecad841893491cb13b95a26a5a90f6.pdf
  3. ^ab 第一节 计量单位制定 http://www.jxsfzg.cn/resource/pdfFile/2013/151374615021765.pdf
  4. ^ 度量衡法 (民國 18 年 02 月 16 日制定公布) http://www.bsmi.gov.tw/wSite/laws/review.jsp?lawId=52c50c901de1d273011df05cebea01ac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59 年第 16 号 http://www.gov.cn/gongbao/shuju/1959/gwyb195916.pdf

知乎用户 墨子连山​ 发表

现在使用的公斤这种单位是法国人制定的,法国代表不了西方。

英制单位虽然是英国人发明的,但现在英国自己都不再用,他们也用公制单位

不只是英国,整个欧洲都在用公制。

如果你执意把欧洲开除西方,剩下的仍然也只有美国在用英制。

连脱亚入欧的日本都没有跟随他爹用英制,用的也是公制。

当然了,加拿大两种都用,我估计主要还是为了就和邻居。

如果再扩大到全世界范围,英制国家还有利比里亚和缅甸,这都是罪恶殖民史的遗留。

除了这 3 个国家,全世界再没有其他国家单独使用英制单位。

为啥呢?

因为这玩意太原始,计算非常麻烦。

1 英石 = 14 磅 = 6.35kg

1 磅 = 16 盎司 = 0.454kg

1 盎司 = 16 打兰 = 28.35g

你算算 20 块一磅的排骨,称出来 1 磅 10 盎司是多少钱?

连中国人算着都费劲,就别说老外了。

所以法国人受不了了,率先简化为十进制单位,这样算起来就方便多了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

中国古代 1 斤 = 16 两,英国古代也是 1 磅 = 16 盎司,为什么大家都用 16 进制呢?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古代称量用称,秤杆上画刻度,对半分最容易,画出来也最精准。

中国曾经也有过 1 斤 = 12 两的时候,据说是因为北斗 7 星,南斗 6 星,都画在称上一共 13 星,就是 12 两。

可问题是,你怎么把一段长度 12 等分呢?

做不到嘛,以至于每杆称的刻度不一样,称出来的重量也不一样,这不擎等着打架呢吗?

所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就统一为 1 斤 = 16 两,以至于延续到了民国。

英国有个叫 “石” 的重量单位,中国也有,大伙还经常争论该读 shi 还是读 dan。

其实这玩意最初就是读 shi,因为这个单位就是从石头来的,一块大石头多重,这个单位就定下来多重。

英国人这个 stone 也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后来民间发现 1 石 = 120 斤,差不多就是一担的重量,老百姓又不识字,就把这个重量叫成 dan 了。

咱们先别管它叫啥,从这个单位的由来看,古人还是挺任性的吧?

对,古人定单位就是这么 “随机” 定出来的。

中国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已经算不错的了,英国没人干这事,以至于他们的单位始终是乱七八糟的状态。

例如 1foot 是 1 英尺,也就是 1 脚长。

但是人脚大小相差个 10 厘米不足为奇吧?

所以啥叫一英尺,按你的脚还是我的脚?

这也是为啥法国人制定公制之后,全世界都痛痛快快改制的原因,因为终于能有个准数了。

英国抵抗了一阵子,后来也投降了,全部采用公制。

为了彻底改过来,甚至规定不允许使用英制,不知道受了什么触动,决心这么大。

当然,汽车里程表还在用英里 mile,这算是唯一幸存的封建余孽吧。

美国其实也试图改过很多次,后来学界是改成公制了,但民间死活改不过来。

人家号称 “自由” 比好用更重要。

很多时候 “民粹” 基本可以跟反智划等号,所谓乌合之众嘛。

不过后来美国民众也妥协了,于是改成了要求商家英制和公制同时标。

没准哪天时机成熟了,也得改成公制。

我们中国用的市斤是民国时定下来的,1 斤 = 500 克,就是个人为规定。

既然是人为规定嘛,当然怎么怎么方便怎么来,现在又不涉及平分秤杆的问题,那能取整就取整呗。

单位这东西自打开始出现,就不停在变,为了方便人为规定没什么。

为什么偏偏是美国这么个最没历史的国家非得较这个真?

1 英里 = 1760 码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就这个换算关系,还死乞白赖地用,怪不得人手一台计算器呢。

你说除了被民粹绑架,还能有什么其他解释吗?

当然了,中国香港也是个奇葩地区,这地方英制也用,公制也用,市斤也用,甚至有些地方还 1 斤 = 16 两,一不留神就被坑。

中国都统一度量衡几千年了,居然还有这种奇葩的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拨乱反正。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知乎用户 Auditore II​ 发表

因为中国为了兼顾民间习惯同时与国际接轨,很机智地把市制单位对齐到公制上了。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并没有,你说的所谓西方只有美国。

就连英国自己都推公制了,欧洲基本都是公制。

就美国还在坚持英制。你说可笑不可笑。一个名字叫英制的制度,用得最努力的是美国不是英国。

公斤是法国发明的,欧洲都响应,至于美国。。。大概因为觉得自己才是老大,不愿意接受欧洲定的标准吧。

知乎用户 宋宁世​ 发表

这个问题的提法在逻辑上就颠倒了,导致整句话基本都不符合事实。所以很有必要普及一些单位制的基本常识。下面直接按问题的各个部分来拆开讲解。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

上来就出现了两个错误。第一,计量单位从来都不是 “发明” 出来的。计量单位并不需要 “发明”,它的本质只是一种 “比较基准”,换言之,计量单位所代表的实际事物从来都客观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我们所做的只是 “规定”:为了 “定量” 表达某个物理量,需要以它的某个大小为 “基准”,然后这个物理量的数值等于该基准的倍数或分数。你可以把任何一件物品的长度、重量规定成单位,只不过你的规定在这个世界上不算数,别人不会按你说的做,能让别人按你说的做就叫作有 “权”——这个字的本意就是秤砣。

第二,西方创造的单位不是 “公斤”。在历史上,法国人最初创造的质量单位叫 “grave”,这个词就来自拉丁文的“重”,和“metre” 来自拉丁文 “测量” 相对应。它的定义就是 “1 立方分米水的质量”。同时,第一套公制先定义了 3 组十等分词头 deci、centi、mili,并规定“grave” 的 1/1000(miligrave)为 “gravet”。但过了两年,法国人觉得一个物理量用两个词容易乱,于是重新引进了一个新词“gramme”,来自希腊语的“细小石子”(和“grammar” 一词同源),同时定义了来自希腊语的倍数词头 deca、hecta、kilo。此时旧的 “grave” 就等于新的 “kilogramme”,物理意义则细化为“4℃下 1 立方分米的水的质量”。法国科学院则根据此定义,基于精细标定的水制作了“kilogramme” 的标准器,后来又在 1875 年制作了更精确也需要极其严苛的保存条件的 “国际千克原器”。为什么要看似多此一举?大概是因为保留“grave” 的话,当时的词头就只能数到 miligrave,而使用 “gramme” 更方便日常表达。可以看出,自始至终,计量单位都未涉及任何的 “发明”,它只是人们在更精确、科学、方便的需求下作出的 “定义”,并根据这样的定义来制造出能够在社会上复制的实物 “标准”

却是市斤的整数倍

这一句话涉及到了公制创设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科学家们可以拽拉丁文和希腊文,整出一堆 metre、grave、gramme、deci、centi、kilo,那是因为当时欧洲学术界通行拉丁文,**但市井做买卖的普罗大众谁知道你们说的是什么?**所以,尽管今天的科普文章喜欢说 “法国大革命是全世界统一度量衡的创举”,但事实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公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到了 1812 年,它就被拿破仑给废除了。不过,拿破仑留下了大革命时期制造的米和千克的标准器,并提出了后世很多国家推行公制化改革时常用的过渡方案——软校正。拿破仑的想法是:保留基于科学原理标定的原基准(即实物标准器),同时也保留民间传统度量衡的名称,只是根据传统度量衡的大致数量,将传统度量衡校正成标准器的整数倍数。拿破仑当时的方案是:定义法国传统长度单位 toise(类似中国古代的 “寻”)为 2 米,传统单位 pied(即“足”,类似英国的 foot)为 1/6 toise,也就是 1/3 米;容积单位“litre” 仍是 1 立方分米(这个名称延续至今);重量单位 livre(即“天平”,与英国的 pound 同源)为 1/2 千克 [1]。这里就可以看出,拿破仑在 19 世纪初的思路已经和后来民国政府的做法一模一样。

19 世纪上半段,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征伐,这套基于科学标准对传统度量衡作 “软校正” 的制度逐渐为欧洲大陆的各国接受,各国纷纷用类似的思路修改了本国的传统单位,使之与科学标准定义的米和千克对齐,但仍保留本民族名称,这使得欧陆各国迅速接受了以自然尺度定义的单位制,也才在侧面上不经意间 “普及” 了法国大革命时的原初制度。直到 19 世纪下半段,各国发现:既然各自的单位好像都是一样的,那还起那么多名字干什么?于是签署了《米制公约》,用回了最初的拉丁文名称 metre 和 kilogramme(但各国会以本国语言更改这两个词的拼写),“软校正”的传统单位也就基本被废止了。

后来,除了大英帝国殖民体系国家的世界诸国,走过的基本都是同样的路线——先对本国传统单位进行软校正,当受教育的民众可以在旧单位与公制间自由切换后,再逐渐以强制性法规废止旧单位。我国整体的做法正是标准的 “软校正” 路线,民国时使用公制重新定义市制后,使市制在官方层面继续通行,但又通过以市制反向命名公制的说法,使原本的 metre、kilogramme 以公尺(台湾地区至今仍大量使用这一名称)、公斤的名义同步通行,并使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就在官方层面逐步淘汰了市制。

P.S. 关于补充描述中 “1 斤 = 16 两” 被改成 “1 斤 = 10 两” 的问题,可以理解提问者想表达的意思是 “公斤” 应该会有对应的 “公两”,但这显然不是把本来就更小的 1 市斤再分成 20 两。实际上,新中国将“斤” 变为十进制,本意就是为了保留市制,同时方便群众理解(与长度上的 1 尺 = 10 寸对应)。后来数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各种粮票、布票就都是以市制规定的。

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这涉及了另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公制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诞生的事物,被拿破仑部分继承后在欧洲大陆传播。然而,彼时一海之隔的死对头英国并不愿意用法国人的东西。作为同样在科学上建树颇丰的国家,英国人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硬校正。应该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殖民运动的兴盛,19 世纪早期的大英帝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本土度量衡,并已经向海外各殖民地输出。另一方面,早期公制推行的本质是:以科学的原理制造出稳定的标准器。所以,英国政府在 1824 年颁布了 “帝国单位”,用“不整” 的数值定义了长度 “码” 和质量“磅”,并以之制作标准器,比如码(yard)是:在格林威治平均海拔上真空中秒摆的摆长的 3*12/39.01393[2]。这个数字之所以 “不整”,是因为当时这个单位已经在大量不需要太精确的场合大规模使用,政府要做的是尽可能维持工业生产和经济贸易的稳定,所以用一个尽量精确的定义值来为标准器的误差兜底

但是,即便英国政府和工业界坚持用自然定义本国传统单位,本国的科学界却在国际交流的驱使下倒向了公制,加上英国议会冒出了标准器被大火烧毁的乌龙,英国政府终究还是加入了《米制公约》,放弃了 “自然定义” 的做法,但依然坚持采用“硬校正”,也就是保留社会上使用的习惯单位,但将其定义成一个尽可能精确的公制数值。以致在 1959 年,美、英、加、澳、新、南非六国共同制定了一个“国际标准码和磅”,为英制单位定义了一个法定的公制对应数值:1 码 = 0.9144 米,1 磅 = 0.45359237 千克 [3]。如上所述,这个数值之所以不 “整”,本质是要为社会上正在使用和流通的旧单位做 “误差兜底”。但社会上真正要使用这些单位的领域根本就用不到这个程度的精确度。而真正需要精确的领域(如科研、医药、精密制造),其实早就直接使用公制了。不过,上述六国中的五个后来都在社会层面进行了公制化改革,剩下的美国受制于既有工业体量和政治环境而依然保留着传统单位。

所以,想要更全面了解计量单位演化的脉络,还是更推荐读一读我的书《计量单位进化史》:

[

计量单位进化史 从度量身体到度量宇宙

京东

¥58.8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45098789068976128-0-1&p=JF8BAQwJK1olXDYCVl9YAEsXBl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VAmoAG1sQQl9HCANtQ0hhYyxSeBp2HVp8AF4ga051AAlUa1cZbQYLVFxVCUoXBGw4G1oUXQIHV11bCXsnA2o4TTUVXAcDVV9YDEwQM244G1wSXQYFVV1ZDkIfA1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FtZCUMeBWYAGlwcVQAFVF1UFEoLA18IGloXWAYGUFddZk4XAm4JG1kcWQ5sVl9cC0MUAmoJHGsVbQUyCjBcW0wSCm8JHjVIWwNZHQpUVSUQCmsIGlkcXzYAVV9fCnsn)

延伸阅读:

秦朝统一度量衡不就是发一道圣旨吗?值得历史这样大书特书吗?

英制单位曾经在世界上造成怎样的混乱?

为什么中国物理单位和国际单位这么吻合?

参考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sures_usuelles?oldformat=true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perial_units?oldformat=true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yard_and_pound?oldformat=true

知乎用户 肥嘟嘟左卫门​​ 发表

因为市斤的标准自古以来就被不断调整,最后一次调整后被定义为公斤的一半

知乎用户 朵朵他爸 发表

中文有一个好处,就是成语,成语也多。

成语就是已经被定义下来的语言,而中文成语,一般都是为了解释比较复杂,几个字说不清楚,至少要几句话,甚至一大段话才能说明的概念。

当然成语误用也是大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成语已经被规定下来用法和用处了。

所以,基本上,一个概念,只要有成语,用成语一说,大家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也就不用强加解释了。

说到斤、公斤、磅这种东西,可能还不容易联想到什么成语。但斤、公斤、磅是什么?是重量单位,是度量衡

有关度量衡最有名的成语是啥?

书同文、车同轨。

这六个字有一点文化的中国人都知道,所以中国人自古就有了这么一个概念。度量衡要统一。

所以民国时把公斤设定为 500 克,改十六两制为十两制。把一华里设定为 500 米。没啥人反对的。

然后谈到西方!

西方现在除了美国以外,也都用公制了,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国,也都把度量衡改成了法国主导的公制了。

你现在跑英国加油也得用升来计量,说要加多少加仑没人搞得懂。

只有美国还用英制,然后美国人就痛苦得要死得在英制和公制之间换算得头都要炸了。

为什么?因为美国投入商业化最早,在美国人觉得需要用公制与世界接轨的时候,美国已经有太多的度量衡用英制了。

有人说,不过是个度量衡,改就改呗!

但对体量大的商业体系来说,成本太高了,实在太高了。

英国还好,当英国要改为公制的时候,大英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英国缩小成了北海上的一个岛加一个 “北”。

如果还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打死英国也不会接受法国佬提出的公制。

然后美国尴尬了。。。美国已经用英制太久而且太多了。。。

那么多的衡器,要全换过来。。。太贵了。。。

关键美国的商业,政府还管不着!

别看美国政府现在在商业领域一副牛逼轰轰,管这管那的样子。

真要让美国政府管理商业的细节问题。。。真心管不着。

美国通用的产品标准,从来没有美国标准的,ASME、ASTM、ANSI、API。。。全是行业标准。

什么是行业标准?就是同行业的商家企业组成一个行业联盟,然后对产品制定标准的。。。

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形成国家标准组织,顶天了搞一个 MIL STD,美国军方标准。。。

而欧洲呢?在 ISO 国际标准组织统一标准之前,德国都是 DIN,英国都是 BSI,和中国的 GB 一样,都是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就是国家出钱,国家改度量衡也是国家出钱。。。但美国呢?如果美国政府要推动度量衡改革,他得一个一个去说服各个行业协会。。。这能是一样的吗?

另外说一句,是磅,不是镑,镑是货币,而磅才是重量单位。

知乎用户 深蓝不蓝以为紫​ 发表

公斤即千克

**因为千克最开始的定义就是 4 摄氏度下 1 升水的重量。**很多单位都是以水为标准来定义的。

我国的斤在不同朝代有很多次调整,大概结果如下:

西汉每斤,258.24 克;东汉每斤,222.73 克;魏晋每斤,222.73 克;南齐每斤,334.10 克;梁、陈每斤,222.73 克;北魏每斤,222.73 克;东魏每斤,445.46 克;北齐每斤,445.46 克;北周每斤,250.66 克;隋朝每斤,668.19 克;唐朝每斤,596.82 克。

虽然好像差别有点大,但是在一个朝代度量衡基本一致。而英镑 英寸这些单位的制定颇为离谱。

现在说英寸,英尺这些都有一个和公制单位相匹配的固定值,但是在制定之初…

在 1324 年,爱德华二世下定决心将一英寸重新定义为一穗大麦上最大的三粒麦子相接的长度。

好家伙,我这种没怎么见过大麦的怎么知道当时的 1 英寸?

英尺在 19 世纪之前,是一个在 25 到 33.5 厘米来回波动的数值。

码就更离谱了,是亨利一世国王的鼻尖到指尖的距离。

都是长度单位,但是那时候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就是一个灾难,类似的在英国早期的钱币换算也是。


这就可以回答描述里面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 10 两而不是 20 两。古人也不是傻子,任何不是 10 的次方倍的换算都被淘汰了。

比如,17 世纪末,1 英镑等于 20 先令,1 先令等于 12 便士。

我现在买了 3 英镑 5 先令 7 便士的东西,给你 5 英镑你需要找多少钱?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没改?没改个锤子

现在英国货币已经取消了先令,统一换算 100 便士 = 1 英镑。另外长度单位已经改成了 1 码 = 3 英尺 = 36 英寸

荷兰磅就重新定义为 1kg 等于 1 荷兰磅。


第三个问题上文已经说过,千克的定义是 4 摄氏度时 1 升水的重量。你要说水不是生活中常见物品,那我无 FUCK 说

知乎用户 王梦雨​​ 发表

既然这么以中国人为自豪,不会没听过半斤八两这词吧,你猜半斤和八两什么时候不划等号的。

以及你所谓什么西方,有没有可能只是英美?

法德俄中日都不用。

知乎用户 ZEGBUL​ 发表

为了方便换算进行了统一的。

民国时期,进行了两次度量衡改革。第一次民国 4 年(1915 年)二月,政府公布《权度法》,实行公制(米制时称乙制)与营造库平制(甲制)并行,规定甲制为过渡辅制,甲制以乙制为比较标准。甲制单位不变,乙制长度以公尺(米)为单位。公尺以新米原器的长度为准。长度单位有公里、公引、公丈、公尺、公寸、公分、公厘,均为 10 进。面积单位有平方公里、平方公引、平方公尺、平方公寸、平方公分,均为 100 进。地积单位公顷(面积大小相当于平方公引)、公亩、公厘,均为 100 进。体积单位有立方公丈、立方公尺、立方公寸,均为 1000 进。容积单位有公秉(大小相当于 I 立方公尺)、公石、公斗、公升,均为 10 进。重量以公斤为单位,公斤重量以千克原器为准,单位有公辙、公担、公衡、公斤、公两、公钱、公分、公厘、公毫、公丝,均为 10 进。1 公尺合 3.125 营造尺,1 公亩合 0.1628 营造亩,1 立方公尺合 30.5176 立方营造尺,1 公升合 0.9657 营造升,1 公斤合 1.6756 库平斤,即一斤≈596 克。

1928 年,再次进行改革,公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标准制和市用制并行,采用 “万国公制” 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 “市用制” 作为过渡,即 1 公尺为 3 市尺,1 公升为 1 市升,1 公斤为 2 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1949 年后,市用制通行全国。1984 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台湾香港没经历过这改革(当时还是殖民地),还用的是旧市制单位,台湾一斤等于 600 克,香港 605 克,就这样。

台湾光复后,由于一时没有跟上脚步,国民政府跑到台湾去之后,又是外来的,且当时局势比较混乱,只好随行就市,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惯例没有改动了。

民国 1928 年的改革是比较及时的,当时社会经济活动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细,说改也就改了,而且设置的换算比例比较简单,没有造成较大的问题。但到了现在,你让再改,整个社会估计会乱一阵子。

至于英制单位,有零有整的,改起来更麻烦,因为社会上已经存在大量英制单位的制品,要换就得都换了。

知乎用户 萝魏紫​ 发表

这很简单,因为公斤,是法国人发明的。

知乎用户 北京死宅​ 发表

冷知识,公斤是法制,现在的市斤也是法制,也有一些人叫它法磅。

有一些人,包括百度百科,都把现行市斤归结为 1959 年统一计量制度的改革,但是首先说明一点,根据当时的文件,只是把一斤从 16 两改为更科学的 10 两。那么一斤应该是 370 克啊,为什么是 500 克?

其实法磅也是公制出现之前的种种传统度量衡之一。比如现在一些口径奇奇怪怪不符合英制单位的奇怪口径火炮就是来自法磅(和英国一样,法国之前也是用炮弹重量来计算火炮口径的)。比如过年常见的 122 毫米火炮,即不是公制的 120 毫米,也不是英制的 127 毫米(5 吋),因为它来自法磅的 8 磅(3916 克)。

3916,除以 8,再取个整(度量衡改革的时候取整是很常见的,此外翻译外国作品时也经常换算取整,这点不可取)不就是 500 克吗?

正因为法磅完全契合公制(废话,公制就是法制),又 neng 的完美实现十进制换算,所以当年才采用 500 克的法制代替司马斤。

知乎用户 祥和居主人​​ 发表

更新一下:

这个问题关注的人还挺多的,而原答案写得相对粗糙,这里再补充一张图,介绍一下当年计量改革时使用的 “一二三” 市用制

1 公斤 = 2 市斤就是根据该原则制定出来的。


因为现在的市斤是 1929 年国民政府计量改革以后的产物。该次改革既继承了一部分我国传统的计量制度,又采用了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 “公制” 作为改革后我国的计量标准。如果没有此次改革,你会发现以前的市斤同样难以与公制 / 英制单位之间进行换算。比如明清时期,一市斤大约是 595 克。

至于你说的英镑的换算不属于计量制度而是货币制度,展开说的话又是一篇长文了,就不细说了。

知乎用户 圣母白莲花公主​ 发表

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布)

  • 1959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八十六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和进一步开展计量工作的报告》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现在发布命令如下:
  • **一、**国际公制(即米突制,简称公制)是一种以十进十退为特点的计量制度,使用简便,已经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现在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 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
  •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这一改革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
  • 中医处方用药,为了防止计算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不予改革。
  • **二、**在我国使用的英制,除了因为特殊需要可以继续使用外,应当一律改用公制。
  • 有些偏僻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在继续使用旧杂制的,应当照顾这些地区的群众习惯、民族特点和避免影响市场的交易,采取稳妥步骤予以改革。如何改革,由有关者、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
  • 海里因为是国际间广泛通用的计算海程单位,可以继续使用。
  • **三、**凡是采用公制的,都应当按照《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逐步采用统一的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继续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名称不变。
  • 方案中未规定的计量单位中文名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公布施行。
  • **四、**为了保证我国计量制度的统一,计量器具的一致、准确和正确使用,应当迅速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和各级计量标准器以及地区的和企业的计量机构,构成全国计量网,进一步地开展计量工作。
  • 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计量机构,应当尽快地建立和健全起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计量机构和企业的计量机构的建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自行决定。
  • 各级计量机构统归同级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在没有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地方,由各该级人民委员会指定相应的部门领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1959 年 1 月 - 6 月)刊印


西方国家

  • 英联邦的各国家已由英制转换为公制,但各国转换的程度各有不同,有些国家几乎已改用公制系统,英国政府已在 1864 年宣布改用公制,但日常生活仍常常使用英制系统。
  • 在美国,1975 年的《公制转换法》宣布公制为 “首选的度量衡制”,但没有暂停使用美国的习惯单位。美国是唯一一个商业活动不主要使用公制的工业化国家,尽管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 英镑仍然被广泛用作主要的习惯单位之一。

公斤(千克)

  • 法国在 1795 年 4 月 7 日颁布了关于度量衡的法律。
  • 其中规定克为 “在冰融化时的温度下(0 ℃),体积等于边长为一厘米(1/100 米)的立方体的水的绝对重量”。
  • 由于克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日常的商贸生活中所涉及的物品质量远大于克,同时,基于特定体积的水定义的质量也难以方便与准确的复现,法律的实施需要一个基于该定义的实物基准。

于是,人们专门制造了一件质量 1000 克的金属器临时作为千克基准。

  • 在 1799 年,法国化学家路易 · 勒费夫尔 · 纪诺和意大利博物学家乔万尼 · 法布罗尼决定修改定义。
  • 取水处于最稳定的密度点时的体积(即水在密度最大时的体积),而当时测定水的密度在 4 ℃时达到最大。
  • 他们的结论是一立方分米密度最大时的水的质量为 4 年前制造的千克基准器质量的 99.9265%。

同年,人们以尽可能的接近(在当时的科技条件的许可的情况下)4 ℃时一立方分米水的质量为目标,制作了一件纯铂的千克原器。

  • 该原器于六月被送交法国档案局,并于 1799 年 12 月被正式确认为 “档案局千克”,千克被定义为等于它的质量。
  • 该基准器使用了九十年。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政府赞助了一系列的会议。
  • 人们在这些会议上意识到应该使用铂铱合金而不是纯铂来制作千克原器。
  • 1875 年 5 月 20 日,17 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建立公制体系(这一体系以后发展为国际单位制体系)。
  • 该公约产生了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三个组织。
  • 在这之后人们制造了一批使用铂铱合金的千克标准砝码,其形状是高度和直径均为 39.17mm 的直立圆柱体。

1889 年,依照公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批准将其中最接近档案局千克的一件作为国际千克原器。

  • 不过,直到 1901 年的第三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才将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定义为千克。
  • 国际千克原器于是作为千克的标准砝码一直使用到今天。
  • 一千克标准物被保存于一口钟形罩内,存放在国际计量局(该局位于巴黎附近的塞弗尔)。
  • 标准砝码一直被安置在法国(巴黎塞夫尔)一座城堡中、一个防止它与外界接触的保险箱里 。
  • 直到 2011 年,国际计量大会以全体 55 位代表一致赞成的票数,同意根据一个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千克。

2018 年 11 月 16 日国际计量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改用以普朗克常数为基础的公式作为 “千克” 的新定义,以此让恒定的自然常数和人为单位相连接 。

  • 新定义于 2019 年 5 月 20 日生效。

知乎用户 黄而皇之 发表


康熙五十二年, 《律吕正义》, 库平两 37.301 克, 折合一斤 596.816 克

现在香港, 1 斤大约 605 克 (1 斤 16 两, 1 磅 12 两, 1 斤 = 4/3 磅)

现在台湾, 1 斤 600 克, 1 斤 16 两, 1 两 37.5 克

现在大陆, 1 斤 500 克 (1929.02.16 正式实行, 但当时还是 1 斤 16 两)

中国目前大概只有新疆全境和昆明及其周边用公斤, 其余地方用斤


内容概述:

清朝制定采用的度量衡制度是 “营造尺库平制”, 1 库平两 = 37.301 克

中华民国为了推动公制, 规定 1 斤 = 1/2 公斤, 这也是现在大陆用的 1 斤 = 500 克 的原因.

台湾被日本侵占, 保留旧制用 “库平两”, 由于 37.301*16=596.816, 政府为了与公制接轨, 规定 1 台斤 = 600 克

香港被租给英国, 为了与英制接轨, “库平两” 改为 “司马两”, 12 司马两 = 1 磅, 1 司马斤 = 604.78982 克


中国的度量衡, 从战国到东汉基本上变化不大,

这六七百年间, 1 尺在 23 公分上下, 1 斤在 250 公克上下.

到了魏晋南北朝, 度量衡的数值开始增大,

主要是天下大乱,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竞相增大度量衡, 便于聚敛.

隋, 唐统一时, 1 尺增加到 30 公分左右, 1 斤增加到 600 公克左右,

此后又固定下来, 唐, 宋, 元, 明, 清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

1713 年 (康熙五十二年), 制《律吕正义》,《数理精蕴》, 定度量衡表,

以 100 粒黍子纵向排列的长度定为 “营造尺”, 为度的标准;

以一定的尺寸定容量, 制成 “漕斛”, 为量的标准;

再用 1 立方寸金属, 存储在户部称为库平, “库平两” 为衡的标准.

所以这套度量衡简称 “营造尺库平制”.

清末, 国际权度局制作柏铱合金的长度和质量两个原器, 运送来华.

“营造尺” = 32 厘米], “库平两” = 37.301 克

《律吕正义》主要是音乐乐器相关, 顺便考证了一下度量衡, 包括十类.

祭祀乐, 朝会乐, 宴飨乐, 导迎乐, 行幸乐, 乐器考, 乐制考, 乐章考, 度量权衡考, 乐问.

《数理精蕴》中主要讲数学, 也规范了一些进制相关的数字名称,

个 -> 分 -> 厘 -> 毫 -> 丝 -> 忽 -> 微 -> 纤 -> 渺 -> 漠 -> 模糊 -> 逡巡 -> 须臾 -> 瞬息 -> 弹指 -> 刹那 -> 六德 -> 虚空 -> 清静

个 -> 十 -> 百 -> 千 -> 万

万 -> 亿 -> 兆 -> 京 -> 垓 -> 秭 -> 穰 -> 沟 -> 涧 -> 正 -> 载 -> 极 -> 恒沙河 -> 阿僧祗 -> 那由他 -> 不可思议 -> 无量数

从万往大是万进制, 比万小的都是十进制, 很大和很小都是从佛教中取词.


1908 年 (光绪三十四年), 农工商部会同度支部拟定《划一度量权衡制度图说总表及推行章程》, 第四十条规定 :

“纵累百黍之度为今营造尺, 凡漕斛升斗之容积, 库平砝码之体积, 皆以营造尺之寸法定之.”

这是对 “营造尺库平制” 的具体规范.


1915 年 1 月 6 日, 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 权度分为下列两制

● 权度以铂铱公尺, 公斤原器为标准.

● 权度分为下列两制:

甲 —— 营造尺库平制: 长度以营造尺一尺为单位, 重量以库平一两为单位.

乙 —— 万国权度公制: 长度以 一公尺 为单位, 重量以 一公斤 为单位.

法中规定甲制作为过渡时期所用的辅制, 而以乙制 (即米突制) 作为比较的标准.


1927 年, 南京民国政府组织度量衡标准委员会推行 “米制”,

过渡时期采用一, 二, 三制的方案, 即公制与市制换算:

一公升等于一市升

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一公尺等于三市尺

这种折衷方案可能是徐善夫, 吴承洛两人主张提出的.


1928 年民国政府拟定了《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 并于 7 月 18 日施行.


1929 年 2 月 16 日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度量衡法》, 第五条与换算有关:

" 市用制长度以公尺三分之一为市尺 (简作尺), 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为市斤 (简作斤), 容量以公升为市升 (简作升),

“一斤分为十六两, 一千五百尺定为一里, 六千平方尺定为一亩, 其余均以十进.”


似乎除了一斤等于十六两与现在大陆一斤十两不同, 其余没有分别.

但是, 现在台湾 1 台斤 = 600g,

好奇怪, 国民政府自己推行的标准自己反而抛弃了吗?

其实还是要看历史渊源.

1895 年, 台湾割让給日本, 日本人推行公制, 但台人仍然沿用原有的度量衡, 也就是 “营造尺库平制”,

当中国大陆的度量衡与公制接轨以后, 台湾遗留的原有的度量衡就成了所谓的 “台制”.

当然, 1"库平斤" = 16 “库平两” = 16 * 37.301 克 = 596.816 克, 近似于公制 600g.

所以, 现在国民政府为了方便换算与公制接轨, 规定 1 台斤 = 600g


在香港也类似, 由于租给了英国, 所以没有受到度量衡的改革, 仍然用 “营造尺库平制”,

特别是重量单位, 用 “库平斤”, “库平两”.

但是, 由于 “营造尺库平制” 和英制, 公制共存, 为了换算方便,

我个人认为是香港或者东南亚人民制定了重量标准 “司马平制标识”,

计量工具叫 “司马秤”, 单位是 “司马斤”, “司马两”, “司马钱”, “司马分”

1 磅 = 12 司马两 = 453.59237 克,

1 司马两 = 37.799 克, 接近于 “库平两” 的 37.301 克

1 司马斤 = 604.78982 克

现在香港政府的官方规定中, 不是从磅开始换算了,

而是直接规定 1 斤 = 604.78982 克 , 而两, 钱, 分按照进制从斤换算

香港官方规定 1 磅 = 453.59237 克, 所以两者已经不能严格意义上按 4 : 3 去换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 “司马平制标识” 和英制度, 香港官方还有另外的重量计量,

1 金衡两 = 37.429 克

1 金衡钱 = 1/10 金衡两

1 金衡分 = 1/10 金衡钱

金衡两 (lượng 或 cây),

1 库平两 < 1 金衡两 <1 司马两

这套体系也应该是结合用于衡量黄金重量的单位体系 – 金衡制 (Troy Weights),

香港人自己创立的一套单位.

最后说一句, 对于英制度的盎司, 一共有三个标准,

常衡制, 药衡制, 金衡制


一、中华民国度量衡法(民国 18 年 2 月 16 日国民政府公布)

第一条 中华民国度量衡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第二条 中华民国度量衡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称曰市用制。

第三条 标准制长度以公尺为单位,重量以公斤为单位,容量以公升为单位。

一公尺等于公尺原器在百度寒暑表零度时首尾两标点间之距离,

一公斤等于公斤原器之重量,

一公升等于一公斤纯水在其最高密度七百六十公厘气压时之容积,此容积寻常适用即作为一立方公寸。

第四条 标准制之名称及定位法如左:

长度

公厘等于公尺千分之一 (0.001 公尺);

公分等于公尺百分之一,即十公厘 (0.01 公尺);

公寸等于公尺十分之一,即十公分(0.1 公尺);

公尺单位即十公寸;

公丈等于十公尺(10 公尺);

公引等于百公尺,即十公丈(10 公丈);

公里等于千公尺,即十公引(公引)。

地积

公厘等于公亩百分之一 (0.01 公亩);

公亩单位即一百平方公尺;

公顷等于一百公亩 (100 公亩)。

容量

公撮等于公升千分之一 (0.001 公升);

公勺等于公升百分之一,即十公撮(0.01 公升);

公合等于公升十分之一,即十公勺(0.1 公升);

公升单位即一立方公寸;

公斗等于十公升(10 公升);

公石等于百公升,即十公斗(100 公升);

公秉等于千公升,即十公石(1000 公升)。

重量

公丝等于公斤百万分之一 (0.000001 公斤);

公毫等于公斤十万分之一,即十公丝 (0.00001 公斤);

公厘等于公斤万分之一,即十公毫 (0.0001 公斤);

公分等于公斤千分之一,即十公厘 (0.001 公斤);

公钱等于公斤百分之一,即十公分 (0.01 公斤);

公两等于公斤十分之一,即十公钱(0.1 公斤);

公斤单位即十公两;

公衡等于十公斤 (10 公斤);

公担等于百公斤,即十公衡(100 公斤);

公顿等于千公斤,即十公担(1000 公斤)。

第五条 市用制长度以公尺三分之一为市尺(简作尺),

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为市斤(简作斤),

容量以公升为市升(简作升),

一斤分为十六两,一千五百尺定为一里,六千平方尺定为一亩,其余均以十进。

第六条 市用制之名称及定位法如左:

长度

毫等于尺万分之一 (0.0001 尺);

厘等于尺千分之一,即十毫 (0.001 尺);

分等于尺百分之一,即十厘 (0.01 尺);

寸等于尺十分之一,即十分(0.1 尺);

尺单位即十寸;

丈等于十尺(10 尺);

引等于百尺(100 尺);

里等于一千五百尺(1500 尺)。

地积

毫等于亩千分之一 (0.001 亩);

厘等于亩百分之一 (0.01 亩);

分等于亩十分之一 (0.1 亩);

亩单位即六千平方尺;

顷等于一百亩(100 亩);

容量与万国公制相等;

撮等于升千分之一 (0.001 升);

勺等于升百分之一,即十撮 (0.01 升);

合等于升十分之一,即十勺(0.1 升);

升单位即十合;

斗等于十升(10 升);

石等于百升,即十斗(100 升)。

重量

丝等于斤一百六十万分之一 (0.000000625 斤);

毫等于斤十六万分之一,即十丝 (0.00000625 斤);

厘等于斤一万六千分之一,即十毫 (0.0000625 斤);

分等于斤一千六百分之一,即十厘 (0.000625 斤);

钱等于斤一百六十分之一,即十分 (0.00625 斤);

两等于斤十六分之一,即十钱 (0.0625 斤);

斤单位即十六两;

担等于百斤(100 斤)。

第七条 中华民国度量衡原器由工商部保管之。

第八条 工商部依原器制造副原器,分存国民政府各院部、会、各省及各特别市政府。

第九条 工商部依副原器制造地方标准器,经由各省及各特别市颁发各县、各市为地方检定或制造之用。

第十条 副原器每届十年须照原器检定一次,地方标准器每届五年须照副原器检定一次。

第十一条 凡有关度量衡之事项,除私人买卖交易得暂行市用制外,均应用标准制。

第十二条 划一度量衡应由工商部设立全国度量衡局掌理之。

各省及各特别市得设度量衡检定所,各县及各市得设度量衡检定分所,处理检定事务,

全国度量衡局、度量衡检定所及分所规程另定之。

第十三条 度量衡原器及标准器应由工商部全国度量衡局设立度量衡制造所制造之,度量衡制造所规程另定之。

第十四条 度量衡器具之种类、式样、物质公差及其使用之限制由工商部以部令定之。

第十五条 度量衡器具非依法检定附有印证者,不得贩卖使用。度量衡检定规则,由工商部另定之。

第十六条 全国公私使用之度量衡器具须受检查。度量衡检查执行规则由工商部另定之。

第十七条 凡以制造贩卖及修理度量衡器具为业者,须得地方主管机关之许可,度量衡器具营业条例另定之。

第十八条 凡经许可制造贩卖或修理度量衡器具之营业者,有违背本法之行为时,该管机关得取消或停止其业。

第十九条 违反第十五条或第十八条之规定,不受检定或拒绝检查者,处三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条 本法施行细则另定之。

第二十一条 本法公布后,施行日期由工商部以部令定之。


度量衡條例

條文標題: 計量單位的定義

版本日期: 30/06/1997

第 I 部

長度的計量

(a) 十進制單位

1 公里 =1000 米

1 米 = 光於 1/299792458 秒的時間內在真空中所經路程的長度

1 分米 =0.1 米

1 厘米 =0.01 米

1 毫米 =0.001 米

(b) 英制單位

1 哩 =1 760 碼

1 浪 =220 碼

1 鏈 =22 碼

1 碼 =0.9144 米 (準確值)

1 呎 =1/3 碼

1 吋 =1/36 碼

(c) 中國制單位

1 尺 =0.371475 米

1 寸 =0.1 尺

1 分 =0.1 寸

第 II 部

面積的計量

(a) 十進制單位

1 公頃 =100 公畝

1 公畝 =100 平方米

1 平方米 = 相等於每邊長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1 平方分米 =0.01 平方米

1 平方厘米 =0.01 平方分米

1 平方毫米 =0.01 平方厘米

(b) 英制單位

1 平方哩 =640ຖ

1ຖ =4840 平方碼

1 路得 =1210 平方碼

1 平方碼 = 相等於每邊長 1 碼的正方形的面積

1 平方呎 =1/9 平方碼

1 平方吋 =1/144 平方呎

第 III 部

體積的計量

(a) 十進制單位

1 立方米 = 相等於每邊長 1 米的立方體的體積

1 立方分米 =0.001 立方米

1 立方厘米 =0.001 立方分米

1 升 = 相等於 1 立方分米的體積

1 分升 =0.1 升

1 厘升 =0.01 升

1 毫升 =0.001 升

(b) 英制單位

1 立方碼 = 相等於每邊長 1 碼的立方體的體積

1 立方呎 =1/27 立方碼

1 立方吋 =1/1728 立方呎

第 IV 部

容量的計量

(a) 十進制單位

1 百升 =100 升

1 升 = 相等於 1 立方分米的體積

1 分升 =0.1 升

1 厘升 =0.01 升

1 毫升 =0.001 升

(b) 英制單位

1 加侖 =4.54609 立方分米

1 夸脫 =1/4 加侖

1 品脫 =1/2 夸脫

1 及耳 =1/4 品脫

1 液安士 =1/20 品脫

第 V 部

質量或重量的計量

(a) 十進制單位

1 公噸 =1000 公斤

1 公斤 = 相等於國際計量局保存的國際公斤原器的質量單位

1 克 =0.001 公斤

1 十進制克拉 =1/5 克

1 毫克 =0.001 克

(b) 英制單位

1 噸 =2240 磅

1െ =112 磅

1 夸特 =28 磅

1ఴ =14 磅

1 磅 =0.45359237 公斤 (準確值)

1 安士 =1/16 磅

1 打蘭 =1/256 磅

1 格令 =1/7000 磅

1 金衡安士 =12/175 磅

(c) 中國制單位

1 担 =100 斤

1 斤 =0.60478982 公斤

1 兩 =1/16 斤

1 錢 =1/160 斤

1 分 =1/1600 斤

1 金衡兩 =37.429 克

1 金衡錢 =1/10 金衡兩

1 金衡分 =1/10 金衡錢

(由 1988 年第 344 號法律公告修訂)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 司马斤

http://baike.baidu.com/view/753599.htm

中华民国度量衡法 (民国 18 年 2 月 16 日国民政府公布)

http://www.sxsdq.cn/dqzlk/sxsz/jsjdz/201002/t20100222_109279.htm

民国时期的度量衡

http://www.shzj.gov.cn/art/2013/10/24/art_50265_981720.html

营造尺库平制

http://www.zy1248.com/2012/0211/15974.html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71621/node71626/node71635/node71714/userobject1ai76193.html

600 克是一台斤,请问台斤是台湾人何时发明的计量单位??

http://bbs.tianya.cn/post-333-149454-1.shtml

《度量衡條例》

http://www.legislation.gov.hk/blis_ind.nsf/6033A8CC1F220686482564840019D2F2/7A87923654646266482564AF000FABF8?OpenDocument

知乎用户 Ivony​ 发表

你看,东北是个省,西方是个国。世界就俩国,除了中国就是外国……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听没听过半斤八两。

过去半斤是八不是五两。

同样过去的斤也不是现在的 500 克。

当时中国太落后了,所以一批人希望尽快追评差距,大家一起把旧制的单位,统一到好计算的国际单位上来。原来不是五百的,也为了好计算统一了过来。

至于当时多落后,李中堂去美国访问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下图的立体停车场。

评论还是高人多啊,时间真的我记错了,这东西出现时间比访问时间晚了大概三十年。

改一下,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人家就有上图的这玩意儿了。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关于市制的变迁很多答主都说的很准确了.

我只想说一下, 现在大家鄙夷的英制单位 (主要是美帝在用) 实质上和现在的市制单位完全一样: 只是标准公制单位的马甲而已.

比如, 现在英寸的定义是:

Standards for the exact length of an inch have varied in the past, but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yard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he inch has been based on the metric system and defined as exactly 25.4 mm.

换句话说, 如果未来某一天, 毫米的长度定义发生了变化, 那么英寸的长度也会随之变化.

知乎用户 青青野草 发表

可以从文字角度分析一下真假:

作者:天涯 @yletpkki
 第四章 文字
文字出现是文明的标志,是记载文明信息的工具。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 三千多年前商朝甲骨文的时代已经相当成熟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贾湖遗址八千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 ,无论是刻写背景、刻写方式还是载体,都与几千年后的殷墟甲骨文十分相似,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就是中国汉字的最初起源。
  汉字从开始到发育成熟,用了整整四千多年的时间,可以想见汉字创造发展过程的历尽艰难;同时,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为中华民族留下无穷的智能成果,成熟使用三千多年后依然充满勃勃生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一点也不落后,相比其它文字,汉字日益显出表达精准而简练等众多优势,可谓 “苦尽甘来”。
地中海沿岸的 “古埃及文”、“苏美尔” 楔形文字,,它们的雏形是怎样的?从开始到成熟经历了多少年?

骰子六面,每个相当于六颗石子

4.1
从商代甲骨文开时,汉字一直在演变,历经钟鼎文隶书楷书等阶段,期间还有行书草书,唐代以前,都是手写,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以后开始流行,形成了印刷体 – 宋体,这个时候,距离汉字成熟时不过两千多年而已。
  每一个时期每一种书体都有千万种作品,千姿百态,竞相争妍,但时代特征是抹不去的,人们甚至可以根据出土文字的不同书体去判断历史年代。
“古埃及” 文字前后使用 2700 年,“苏美尔” 楔形文字使用 3400 年,它们有变化吗?能根据不同书写特征判断年代吗?

商周秦汉,每个时期都有众多不同风格书法争相斗艳

同样是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字体也有变化,比如唐代的颜真卿:

看看地中海沿岸的,有这样的变化轨迹吗?

4.2
中国汉字自商代甲骨文开始初步成熟,到一千多年之后的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装饰性很强的变体美术字、鸟篆文,那写法几乎是诚心让人看不懂的做派。这是文字写法玩到了极致做法,那是文字成熟的自然结果。这是真文字。
“古埃及” 文发展了好几千年了,来来去去都只是规规整整一点没有变形的图案(好像生怕后人看不懂辨别不出来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
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有变形美术字吗……
右下角是现代人作品(唐云私印):

事实上,中世纪的抄本也有很多装饰性的字体出现了,这时候的欧洲,使用文字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一千多年而已,这是真有文字的自然结果。为何使用了两三千年的 “古埃及”“苏美尔” 却没有装饰性字体呢?

4.3
中国古人的信息都写在什么材料上了?寻觅多少年才最终发明了纸?从贾湖文化开始,到西汉出现纸,用了差不多 6000 年,即使从商代算起,也用了将近 2000 年。从此之后,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下面是粗略总结的一些古代写字材料,它们的很多特征是可以作为断代依据的:
  各种动物骨头,龟甲,(最早是贾湖遗址,主要使用是商代,最迟西周,刻锲,少量墨书)
  各种陶器(新石器以后历代都有)
  各种青铜器(商周秦汉,春秋以前铸铭,春秋后开始有少量刻铭,汉代一般刻铭)
  玉器(玉印,刻铭,墨书)
  竹木简(战国秦汉晋)
  丝织物(战国秦汉,主要在楚地)
  砖瓦(秦汉砖铭,瓦当,)
  泥巴(封泥)
  漆器(战国、汉)
  金银器、印玺(刻铭,墨书)
  悬崖峭壁(汉代以后)
  石刻(战国开始,碑刻,墓志,)
  纸(西汉以后)
••••••···

商武丁卜骨,王襄旧藏。 ​​​​

卜辞中有 “册” 和“畵(画)”两字, 说明商代已经使用毛笔在竹木简上书写,现存甲骨上也发现有毛笔朱书的字迹。《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竹木简的使用要比甲骨广泛的多,可惜竹木腐朽无法留存至今。

地中海沿岸数以万计的莎草纸文献泥板文献真是神迹。对比一下中国的石刻和两河流域的泥板

还有一个,中国古代(商代以来)的出土文字资料,只要愿意,基本都可以编出一一对应的字典类工具书(当然,也都会有少数字是难以释读或者存疑的),也编出了不少这样的书籍,地中海沿岸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都出土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它们能编出同类的书籍吗?

再看看出土文献的释读翻译,比如秦朝的睡虎地秦简,先把竹简上的文字逐字翻译,再断句,再注释,最后形成现代文翻译:

还编成字典,这样的地中海沿岸有吗?:

4.4
 春秋时期著作《老子》(道德经)五千字,传承过程中有很多抄本,其中不少已经湮灭,流传下来的也很多残缺不存,可见典籍保存之难。
  比老子稍晚两百年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三百多万字,几乎一字不漏流传至今,古代欧洲没有纸,据说是用羊皮纸传抄的,能做羊皮书的只能是小羔羊的嫩皮薄皮,那得用多多大的羊群?羊皮不易保存,他们是怎么做到千年不朽的?两千多年间历代的抄本有哪些?(有人说今天能找到的亚氏著作最早文本,都是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后的。)
历代老子道德经,左下角是十八世纪的日本刻本:

欧洲的羊皮书,只能用小羊羔的皮制作,非常费时费工,据说圣经那么厚的羊皮书得用几百只羊,抵得上一座葡萄园

4.5
看看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最初的族徽符号到简单的一两个字,再到十几个字,发展到后来一百几百字(最长的毛公鼎铭文 499 字)的长篇,经历了大概一千多年。
楔形文字公元前 3400 年左右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 3000 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 1000 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 400 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比毛公鼎早约 1000 年,前 1750 年在没有什么刻碑传统的两河流域建立的汉莫拉比法典共 3500 行,真是差距啊。还有,汉字由贾湖刻符发展到商代成熟的甲骨文,经历了 4000 多年,而楔形文字由雏形到成熟不过 400 年,差不多快了十倍。

商周时期的文献很短,但是同时期的单字很多,与之相对的,古埃及苏美尔巴比伦的单字很少(可以与英文字母一一对应),但是文献资料却很长,那么简单少量的字符是怎么做到表达那么复杂的内容的?

没有形成文字的巴蜀地区符号都比埃及两河要多得多

商周时期的部分图形文字,目录就有近二十页:

人字部的其中部分(几种文字谁真谁假是不是已经了然?):

4.6
中国的古书,一般都有注,尤其是名著,注解的还不止一家,因为时过境迁,古书的不少地方实在难懂。历史上很多人就是注书成名的,注《春秋》的左丘明,注《春秋左氏传》的杜预,注《三国志》裴松之,注《老子》、《周易》的王弼,注《水经》的郦道元,等等。这些好的注解就往往与原著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流传后世,后世传抄、刻印的时候,原著是大字,注文是小字,清楚明白。当然,到了现在,这注文也一样是古文了。现代人阅读起来,无论是原著还是注解,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方面我们能认得出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要真正读懂古代文献离不开历代古人的注释,这两方面相反相成,既说明中华文明传承有序,也说明了文化会变化发展,时间地点变了有些字词语句的意思必须要有相应解释才好准确理解。
为何与庄子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的三百多万字著作历史上,既没有传抄本,也没有注解本,现代人却一点都没有障碍就可以阅读理解了呢?难道古希腊时期的语言环境跟现在真的没有任何差异?有或者他是欧洲白居易?就算是白居易,他的诗歌现在也是需要有注解的啊。
  说起来,亚里士多德著作有六奇:
  一是多,这个不用解释了;
  二是涉及学科门类广,几乎全方位都涉及了;
  三是分科细且与现代学科分法吻合,战国时期就知道后世的科学门类分法了;
  四是不用历代传抄,跨越近两千年直接一步传承到位;
  五是没有后人继承,这么一个集大成者,后世弟子渺然;
  六就是不用注解了。
···
地中海沿岸三古(“古埃及”“古苏美尔”“古希腊”,第四古则是 “古罗马”)都好像没有注解体著作,后来的欧洲好像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大字是原著,小字是注文:

对比亚里士多德与大约同时期的先秦著作的字数:

4.7
优秀的文明,一定会解决好继承发展的问题。要传承文明,必须要有教育。
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 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很早就规范地有组织地发展起来了。西周的时候贵族子弟要学 “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当时的官学 “公共课”,不同的世家大族还会有不同的 “家学”,孔子以后,平民化的私学兴起,诸子开馆授徒,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辉煌局面。
要教育,就必须有教材。我们看看历代的启蒙教材。《汉书 · 艺文志》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小学教材:西周有《史籀》,秦增加了《八体六技》、《苍颉》、《爰历》、《博学》,西汉新增了《凡将》、《急就》、《元尚》、《训纂》、《别字》、《苍颉传》、扬雄《苍颉训纂》、杜林《苍颉训纂》、《苍颉故》,共十家四十五篇。
以后历代皆有增补,南北朝有《千字文》,宋代有《三字经》,《百家姓》,《史学提要》,《性理字训》,明代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千家诗》,清代有《声律启蒙》,等等。通常说的 “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是启蒙教材的经典。
下图是中国两千多年中的部分启蒙教材。地中海沿岸三古四古持续三千多年,有哪些启蒙教材、书籍?

出土文物中还有古人学习练习的稿本,商代甲骨中有刻画鸟的过程步骤图,展现了由鸟嘴、鸟头、鸟身进而全部鸟形的刻画过程,还有学习者练习刻画动物的甲骨;东晋十六国的楼兰残纸中有不少是习作,可以想见古人学习的认真与刻苦:

4.8
要写字就一定要有笔, 古代既有软笔也有硬笔,从实物上看,现今见到最古老的笔是春秋时期曾侯乙的毛笔,而最古老的硬笔是汉代的双瓣合尖竹管笔,这可以说是现代钢笔的雏形。事实上,用来刻写甲骨的商代刻刀也是 “硬笔”,商代妇好墓出土了一组精美的动物造型骨刻刀玉刻刀。至于软笔,从彩绘陶器以及陶寺朱书扁壶看,四五千年前就有了。
  有笔还要有墨,有墨还要砚,最古老的砚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同时期的笔估计已经锈烂了)。
  写字会写错,写错了怎么办?错了就改,竹木简牍时代,“橡皮檫涂改液”就是削刀,写错了就削掉重新再写。所以写字的文书又叫刀笔吏。纸张毛笔时代,“涂改液”就是雌黄,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成语 “信口雌黄” 就是由此而来的。
 不知三古四古他们的笔墨纸砚长得什么样的?

由此想到 “古埃及” 一些更精妙的绘画,比如那些薄如蝉翼的轻纱,到底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呢?芦苇笔?那太粗了;还有希腊那个著名的战士下棋彩陶瓶,那些精美细腻的纹饰是怎么画出来的?要知道,英国人也承认“古罗马时期没有纸笔”,这可是最近的事情啊。

事实上,早期欧洲的墨水是有腐蚀性的,时间一久就对纸张造成破损:

有人发现梵蒂冈藏伪称汤若望作的《见界总星图》背后写的字有被墨水腐蚀的明显痕迹

写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本扉页背面的文字同样被墨水所腐蚀

这样的作品,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

热气腾腾的 “两千多年前” 的古希腊彩绘陶甁

古埃及的书记员塑像,一搜就是一堆,姿势都差不多,书写材料应该是莎草纸,奇怪的是居然都是卷轴的形式,还有铜削刀。中国古代竹木简时代有铜削刀,纸张时代有卷轴,不再用铜削刀,古埃及那是 “兼而有之” 啊:
卢浮宫的,“端坐的书记员” 是一件著名的古埃及雕塑,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它大约制作于埃及第四王朝和第五王朝之间 (公元前 2500 年前后),比我们的夏朝还早

资料不详,年代跟卢浮宫的不会差太多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还有铜削刀,你又不是竹木简,莎草纸用什么削刀?

![](data:image/svg+xml;utf8,)

埃及博物馆的,还上了埃及货币

中国汉代的铜削刀,约 1800-2000 年前

西晋青瓷对书俑,书写材料是木牍,约 1700 年前,埃及的书记俑几乎可以批发,我国几千年目前就这么一件:

东晋女史箴图,书写材料是纸,约 1600 年前

4.9
 简单做了一个表,对比了一下几个古文明的文字,使用两千年以上的有中国埃及苏美尔,中国留下了海量的典籍以及古代成语,但是埃及苏美尔则欠奉,这合理吗?
  古希腊的文字是一笔糊涂账,所谓的两种线形文字,出现很早,相当于商代的时候就有了,但是使用时间不长,亚历山大还没有统一就消亡了,亚历山大的帝国使用什么文字、古希腊通用什么文字没有确凿结论,亚里士多德使用什么文字创作,著作用什么文字流传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还有文字与出土文物的关系也是很有意思的,中国的文字成熟之前的新时期时代已经有大量精美的石器玉器文物,随着文字的成熟发展金属文物以及大型建筑遗址则越来愈多。为何两河流域古埃及的青铜文物那么少?在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成熟以前两地的新石器文物有哪些?

4.10
 戏剧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的戏剧成熟于元朝。在元朝之前,有哪些关于戏剧的元素已经准备好了呢?
  一是素材,从《春秋左传》开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北史》《隋书》《新旧唐书》《五代史》等等历代史书记载了众多的悲欢离合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事迹,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数之不尽的原素材;
  二是创作,从六朝开始,志怪小说崭露头角,唐代传奇引人入胜,宋代说书评话深入民间,所有这些,既为戏剧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材料;
  三是表演人才,从汉代开始的乐舞百戏,到唐代的伎乐表演,古代贵族的娱乐生活一直很丰富,伎乐说唱的传统为戏剧表演准备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人才传承;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到富贵人家有强大的娱乐需求,反过来也滋养了伎乐、戏剧。
  四是两位皇帝为戏剧的产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是唐玄宗,首创梨园,使到原本是不入流的伎乐表演者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社会影响;二是南唐李后主,他以皇帝之尊专写长短句(词),使到原本是乐坊唱词(社会地位认可度都比较低)的 “词” 这种文体得到文人的承认并跟风创作,产生了巨大的硕果 “宋词”,而“词” 的长短句体裁和形式都非常适合作为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唱词,为戏剧的台词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社会环境的巨变。隋炀帝开始开科取士,读书成为人们晋升的有效途径,几百年来已经成为强大的社会传统,元灭宋以后,从 1279 年至 1315 年废科举,读书人出路受阻,于是不少人转向戏曲创作,为戏剧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作者,也产生了大量的高质量作品。
  有了这些条件和积累,中国社会从商代文字成熟开始发展了 2000 多年才有了戏剧的繁荣。
  资料说 “古希腊” 戏剧 “繁荣于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前 4 世纪初”,有悲剧作家则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人,戏剧作家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三人。我就想问问,“古希腊” 文字这时候成熟了多久?有多少历史题材让他们进行创作?“古希腊”那么丁点地方,历史上有多少娱乐传统?有多少社会财富余力去养那些剧团?

中国戏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百六十多种不同剧种,希腊戏剧成熟那么早,发展到今天,欧洲有多少地方剧种?
中国的部分地方戏剧:
北京:京剧 北京曲剧 西路评剧 北昆
河北:河北梆子 评剧丝弦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上四调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山西:朔县秧歌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凤台小戏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弦子腔 晋北道情戏 壶关秧歌 临县道情戏 襄武秧歌 眉户 蒲剧(也叫南路梆子)
内蒙古:漫瀚剧 二人台
辽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彩扮莲花落 蒙古剧
吉林: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甘肃:陇剧 甘南藏戏 影子腔 高山剧
青海: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新疆曲子戏
山东:山东梆子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五音戏 柳琴戏两夹弦 枣梆 吕剧茂腔柳腔 四平调
江苏:昆曲 通剧 淮海戏锡剧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剧扬剧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黄梅戏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戏 庐剧端公戏 沙河 调 徽剧安徽目连戏 泗洲戏 坠子戏含弓戏 芜湖梨 簧戏 文南词 凤阳花鼓戏 淮剧淮北花鼓戏 嗨子 戏 皖南花鼓戏
上海:沪剧 奉贤山歌剧 滑稽戏
江西:赣剧 河戏 宜黄戏 万载花灯戏 宁都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 戈阳腔 宁河戏 赣南采茶戏抚 州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盱 河戏 瑞河戏 萍乡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福建:莆仙戏 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 茶戏 庶民戏 平讲戏 词明戏 大腔戏南词戏 芗剧 闽西山歌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默林戏 右词南剑调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歌仔戏
广东:粤剧 正字戏 白字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雷剧梅县山歌剧 潮剧广东汉剧 西秦戏 粤西白戏 东昌花鼓 戏 临剧
广西: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 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湘剧 祁剧 长沙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湘昆 师道戏 湘西花灯戏 常德汉剧 巴陵戏 常德花鼓戏 衡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湘西苗剧 湘西阳戏 衡阳湘剧 辰河戏 岳阳花鼓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汉剧 荆河戏 湖北越调 东路花鼓戏 南剧 山二黄 湖 北高腔 荆州花鼓戏梁山调 远安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楚剧随县花鼓戏 鄂西柳子戏 郧阳花鼓戏 堂 戏 襄阳花鼓戏 阳新采茶戏 文曲戏
河南:豫剧 南阳梆子 河南越调河南道情 大平调怀梆 豫南花鼓戏 罗戏 卷戏 大弦调 河南曲剧乐腔 怀 调 五调腔
四川: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白剧云南 壮剧 彝剧
贵州: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 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藏剧
海南:琼剧,临高木偶戏,海南本地独有的剧种,属于闽南语系的剧
这样的戏楼,戏剧传统 “历史悠久” 的地中海沿岸可曾有?

宋家庄穿心戏楼
位于张家口蔚县宋家庄镇宋家庄村,明代建筑,它是一座过街式戏楼,又称穿心戏楼,中间过道平时通车、通人,演出时用木板盖在通道上面,前后置木闸板成全封闭状,实用性很强。
首都博物馆藏元代的瓷戏台人物纹枕

美国辛辛那提美术馆藏元代磁州窑, 元曲场景纹枕 ​​​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一部元刻杂剧选本。全书收元人杂剧三十种,有十四种为孤本。先后由明代李开先、清代黄丕烈至民国罗振玉诸名家递藏。1914 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请当时著名刻工陶子麟覆刻了这部,题作《覆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此为日本大正三年朱印刊本。

4.11
中国的汉字除了有高度精准的记载、传递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有非常美观大方的外形,由此产生了汉字的书法艺术,从商代汉字刚刚成熟的时候书法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从甲骨文开始,汉字发展经历了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留下来的文字资料都是后人学习书法趋之若鹜的重要经典和范本,除了这主要的几个书体以外,还有衍生的几个书体,比如秦隶是小篆的简写体,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草书由章草而来,狂草是草书的更进一步 ······
**  所有这些书体今天都依然有很多的艺术爱好者在学习、延续它们,并且进行艺术创作。这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汉字才可以挂在墙上成为艺术装饰,有时候,甚至只是写了一个字,就可以点缀一个房间。**
**  这就是汉字,真正古文明的文字的魅力**

4.12
由于表音文字的缘故,欧美人士根本就没办法做到跨行研究,他们只能在自己一开始选择的行业内打转或者深究下去。因为语音字母文字对于跨行专业词汇来说,本质上就是进行了隔离作用。相反,汉文化的子民,只要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就可以无碍地游弋于各门各科的知识海洋之中,也可以看懂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著作,这是多么难能而幸福的事。

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在英语至少有 60 万个单词,也有人说英语有 100 多万个单词,《新英汉词典》实际收词 8 万余个;《牛津大辞典》初版收录了 41 万个词;《韦氏大词典》第二版约收了 60 万个词;牛津英语辞典收入了 60 多万个单词。每年新增单词数以万计,并且,英语的联想性差,大多数都要死记硬背,不像中国汉字,认识了 “电” 字,就可以理解电脑,电话,电灯,电炉 ······ 所以,中国人只要认识三千多个常用汉字,就可以读书看报看不同专业的学术报告,英语则不行。
据报道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年轻人不知道 chicken eggs 是 hen 生出来的,但是,估计同样年纪的中国人都知道,鸡蛋是由母鸡生出来的,由此可知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差距,联想性差:

这则宋人随笔说明了古人造字真是有规矩有原则有深意的:
《容斋随笔 · 五行衰绝字》
**  木绝于申,故柛字之训为木自毙。水土绝于巳,故汜字之训,《说文》以为穷渎,圯字之训为岸圯及覆。火衰于戌, 故烕为灭。金衰于丑,故钮为键闭。制字之义昭矣。**
再看看这个小资料,同样有意味的汉字小故事不知有多少,可古埃及苏美尔文字同样号称表意文字,可曾有这样的例子?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八千年前的独木梯:

独木梯至今西南山区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data:image/svg+xml;utf8,)

在甲骨文中有一个字跟独木梯是很像的,不过释读为 “阜” 字。
左下箭头指处:

甲骨左边数起第五行最下面一个字太形象了。一个人头朝下的从独木梯上掉下,就是 “坠” 字。

@自由鹰 R: 阝旁在左就是阜子演化。 阝在右是邑字的演化 。阜字象形字 上象絫高。下象可拾級而上!这个独木梯的发现 印证了 阜字的原意!根据形象又演化出 凸起 土山 的意思 根据本意和读音 又演化出 辅 扶 的意思
附 陡 降 陞 阶 除 ….. 都和梯子有关
-—————————-
@蜀中狂人 2018-05-06 19:56:35
我也认可这个!
隘是左耳,为阻即由下向上;郑是右耳,为垂即由上向下。二者其实都是高但方向不一样。因阜就是高,但上下功用有区别。
大家看中国地理就知道西方高,东方低。且左东而右西,故同样的一个高象,方位不同代表的意思也略有差别。比如隘者,必是人在高地之下感其阻挡,而郑则居西高而临东下,所以郑州就是守河洛山口的地方。当然右耳在繁体字中一般是记作邑的,右耳是简化。
4.13
中国的古籍,出版的时候一般会有一个版本问题,出版者会在序言后记中加以说明,因为历朝历代传抄刻印者众,而且难免有错漏,所以会有一个版本选择校对的问题。
  而古籍出版中的一个类型,就是直接影印古本出版。比如两千多年前的《易经》,《管子》,《诗经》,《孙子兵法》,《史记》,《汉书》等等,唐代以前的抄本那是没办法想了(有也是残本,也有出版的,当字帖之类),一般是宋代刻本,版本精美,看起来是一种享受,比如最近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就有十辑一百多种,都是几百年前的善本,很多原著都是一千多年前甚至两千多年前的经典。
  地中海沿岸有哪一种古籍可以这样做?

南宋黄善夫刻印的《史记》,历史上赫赫有名,影印版备受推崇那也不用说了,人们甚至喜欢它的字体,用其中的字来印一些书以示敬意,这样的事情地中海沿岸可以做到吗: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有标点。现在都说标点是近代西方传来的。在文物资料中,马王堆帛书就有了标点,或者圆点,或者横线,标在每段开始第一个字上面:

宋代的书有了句号,每小节完了以后就用:

明代的标点已经很普遍了,除了句号,还有顿号(跟现代的形似,但作加重号用)

想到一个问题,古埃及文献以及两河泥板文献,翻译的时候是怎么断句的?

评论有讲到古希腊,那看看古希腊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道德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 “气” 是世界的物质本原。
  东汉 • 王充谓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 • 自然》)。
  北宋 • 张载认为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 • 太和》)。
  气是一种肉眼难以相及的至精至微的物质。气和物是统一的,故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问 • 气交变大论》)。
  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日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 • 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语)。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天气” 是自然界的清阳之气,“地气” 是自然界的浊阴之气。阴气浊重,降而凝聚成为有形的物体,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地;阳气清轻,升而化散为无形的太虚,形成了苍莽的天宇。天地阴阳之气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 • 至真要大论》)。总之,气是物质性的实体,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汉 荀悦《申鉴 • 俗嫌》:“夫岂人之性哉,气数不存焉。”
  南朝 宋 颜延之《又释何衡阳》:“福应非他,气数所生,若灭福应,即无气数矣。”
  《红楼梦》第七六回:“此亦关人之气数,所以我出来止住你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大明的气数真地要完了,咱们还不加劲儿干?”
  元 方回 《除夕前大雨雪立春已八日》诗:“气数已回终是好,明朝红日上云端。"《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
  数奇
  史记:“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注:三国魏 • 孟康曰:「奇,只不耦也。」唐 • 颜师古曰:「言广命只不耦合也。孟说是矣。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一阴一阳之谓道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尚书. 洪范》篇说五行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首先咸关乎肾,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最重要,苦关乎心,良药苦口,苦和咸在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要,体现了水火两行的特殊性。而五味之中,酸辛甘其实都有双重作用,关键在于浓度),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 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 (金气) 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水比火多,就能灭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金虽然坚硬,但也能被精火融化)
  刚胜柔, 故金胜木.(金比木头刚强)
  专胜散, 故木胜土.(木为专,土为散,聚在一起胜过分散)
  实胜虚, 故土胜水.(土为实,水为虚)
  庄子: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 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 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看来很多的西方古代哲学,只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翻译而已: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pdf 在线阅读_爱问共享资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74230.html
 宋朱熹,理学: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 已有此理”,“未有这事, 先有这理”。
  “古希腊” 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德国,黑格尔(1770 年 8 月 27 日 - 1831 年 11 月 14 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精神” 自我发展的结果,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黑格尔:辩证法,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如果意识要对自身存在进行考察,它就必须基于某种对照。也就是说,人必需要有一个 “非我” 作参照物,才能了解何谓 “自我”。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写给学生的课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三个圈里,“古希腊” 的观点最文明,而所谓的古希腊,其实是抄袭中国的结果。
  这是哲学方面的例子,西方哲学原著与中国古代诸子的一些对比

-—–+——-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990080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2)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995205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3)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11115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4)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28325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5)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379286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6)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505787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7)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78241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8)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86224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9)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0896063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0)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046895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1)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539692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2)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794818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3)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035249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4)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20927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5)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715394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6)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827250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7)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3294360

编辑于 2022-09-09 18:29

知乎用户 小潜艇​ 发表

因为咱们现在用的市斤市尺啥的新单位就是按照国际单位制取整重新整理过的。

不然就跟英镑英尺啥的一样还是乱七八糟的,还有长吨短吨之类乱七八糟的尺寸(例如美帝 908 公斤炸弹,就是美制两千磅,可以理解成就是美制短吨炸弹。芯片封装的引脚间距通常是 100 个 mil 一类的单位,也即 2.54mm 或者说十分之一英寸,再就还有枪炮的口径等等很多单位制方面,对于搞技术的而言,英美人简直烦死了,奈何电子工业这块美帝确实厉害,所有尺寸规格基本都是美式英制的)

其实咱们过去重量、长度单位,也都是自己的。比如郑和船队 2000 料标准船,就有很多不同的吨位说法,都是单位制考证的锅。2000 料船虽然不是大棕宝船所谓郑和旗舰那种,但却是船队中可以说是‘批量生产’的船只,最能表征当时明代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整体与平均水准。

知乎用户 Germ​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西方除了英美,也在用公制

知乎用户 哼哈哈哈​ 发表

现在还用反人类的英制的只有美国了

欧洲各国:别乱说我们都用公制

知乎用户 玩命快客 发表

1、关于斤两的实际重量历史上有很多种演变,之所以不取消是因为斤两的说法已经延续了太久,老百姓都习惯了,而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对应关系就是为了在照顾习惯的同时能够方便换算

2、西方的英制磅这样的单位现在在正式活动和主要商业贸易中英国人大都已经不用了,全世界范围内主要就是美国还在坚持,其实美国也是早就推行公制重量单位了,只不过由于各种文化习惯、政治和政治正确的原因推广不开,以至于在商业活动甚至是军事领域美国还在用英制单位,美国在这方面的自嗨给自己和各国都带来了不少麻烦

3、现代对于标准单位的定义都是用某个物理量的常数或者在某种状态下表现出的某个数值的倍数来定义的,为的是精确、可计算、可测量复现,比如千克、秒、米的定义都是非常抽象的,而原来使用的这些定义都不够精确;再一点就是所谓西方并不是一个整体,在单位制这方面有过相当长时间的争论博弈,尤其是英法这对世仇,最终法国主导的获胜

知乎用户 大宇​ 发表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是先知道公斤等于 1000 克,反推出一市斤等于 500 克

知乎用户 未来色 发表

继外国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叫西方的国家

知乎用户 jointer​ 发表

最早的 “斤” 就是 “王”,也就是 king,king 这个音来自八卦的“坤”,不过 kun 中间的 u 不读乌而是读 ü,导致 kun 读“均〞,到了现代改读“斤”。“斤” 是斧头,用斧头均分猎物,一 “均” 就是一分为二,所以一公斤等于两 “斤”。最早的二分之一用“⊃⊂” 表示,相当于后来的“八”,所以半斤等于八两。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度量衡,而度量衡是基本的是长度 。两千多年前,华里就是全世界基本的长度单位了,也就是说先有华里才有公里。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周髀算经》记录了陈子测日,如果地是平的,则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对的,其中最有价值的记录是是夏至时,从北向南相距 1000 里立下的八尺杆影长相差一寸。

当人们知道地球是圆球之后,利用陈子测日的成果很容易算出地球通过南北极的 “赤道” 周长八万里即 40000 公里。

夏至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北回归线垂直于地面的 8 尺杆影长为 0。向北 1000 里同样是 8 尺杆的影长为 1 寸,再向北 1000 里的 8 尺杆影长为 2 寸。按此 80 比 1 的比例关系很容易求出和赤道面垂直的经南北极的平面割出的地球圆周为 1000x80=80000 里即 40000 公里。

知乎用户 常悬咨询​ 发表

小时候听父亲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家庭,当家的(家里管事做主的人)比较抠门,让儿媳妇去买一斤白面和一盒火柴,当时的白面是一角七分钱一斤,火柴是两分钱一盒。但是当家的只给了一角七分钱,让儿媳妇买回一斤白面和一盒火柴(市面流通货币最小为分)(商品流通由行政部门统一定价,不讲价的)。

当时父亲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才上小学一年级,刚会被乘法口诀,父亲问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

当时还小,对钱还没有意识。

后来父亲说这个儿媳妇先去一家店买了二两白面,一斤卖一角七分,二两就是三分四厘,当时货币没有流通 “厘”,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就支付三分钱,如此循环,分五次买,每买二两白面就能省下四厘,五次刚好可以省下两分钱,够买一盒火柴(计量单位一市斤由 16 两改成 10 两以后,才可以这样,要是要是以前使用一市斤等于 16 两的方式,该怎么做呢?如果使用的是 16 两的方式计量,就没法完成任务了,分四次购买每一次节省二厘五,四次下来能省下一分钱,一分钱就买不了火柴了)。

在市场交易规则上,买家和卖家的议价权是不对等,但是都默认四舍五入的交易法则。

古代的一市斤是十六两(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开始使用,又有一说是陶朱公范蠡根据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共计 16 颗星启发来记录),其实还是根源于过去计数规则是采用类似与现在的 “二进制机制计数” 方式,按照折细棍的方式记录,方便简单,折八次刚好是十六根棍子,少折损福禄寿,多折则进财进喜,即少一两损富,少二两损禄,少三两损寿,诚信交易。

十进制计数则是道家哲学,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但是比较抽象)。

中国记录时间给西方也不同,古代采用年号和阴历记录时间,西方太阳历(公历)在全球普遍使用以后,才开始使用公元?公元前多少年来记录时间。

同样,计量单位的统一也是为了方面贸易和交易的 “度量衡统一”,不然就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就会出现各种分歧。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1915 年北洋政府制定《权度法》如下:

(1) 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2) 权度分为下列二种: 营造尺库平制简称甲制:长度以营造尺一尺为单位,重量以库平一两为

单位,营造尺一尺等于公尺原器在百度寒暑表零度时首尾两标点间百分之三 十二,库平一两等于公斤原器百万分之三万七千三百零一。

米制简称为乙制长度以一公尺为单位重量以一公斤为单位,一公尺 等于公尺原器在百度寒暑表零度时首尾两标点间之长,一公斤等于公斤原器 之重。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全文如下:

(1) 标准制定万国公制(即米突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长度,以 一公尺(即米突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即一立特或一千立方生的 米突)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一千格兰姆,克)为标准斤

(2) 市用制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长度,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计算面积以六千平方尺为亩;容量,即以一 标准升为升;重量,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即五百格兰姆,即 500g),一斤为十六两(每两等于三十一格兰姆又四分之一,即旧制一市斤等于 16 两,一两等 31.25 克,取整数就约等于 31 克)

1959 年 6 月 25 日,为了便于计算,规定十两为一斤。

我国 1984 年开始,为了计算方便,同时向国际贸易计量靠拢,避免计算分歧,规定用 kg 为单位,一吨等于 1000kg(1000 公斤,2000 市斤),1 公斤等于 1KG,1 公斤等于 2 斤,1 斤等于 500 克,1 斤等于 10 两,1 两等于 50 克。

现在尝试和大型称重基本使用公斤称来称重。

过去还有使用升子和斗来度量(体积计量),不同的物种重量不同。

同样,也有一些地方使用斗,一斗约等于 10 升,一斗大米约等于 40 斤,20 公斤。有些地方批量采购粮食使用的就是斗,或者省来计量。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特别是宋明清时期关于朝廷赈灾的时候,都会出现升子或者斗来计量,有些贪官就是对升和斗做手脚,来贪墨赈济粮。

为什么会使用升子和斗来处理呢?方便快捷,用标准升子或者斗可以提高效率,不用去在用称称。

公斤不是西方发明的,也不是西方提出的,而是国际上通用格兰姆(克,G)的计量单位,公斤还是中国的说法,只是中国的一公斤等于西方的 1000g(1KG)。

为了与国际度量统一,中国将公斤(1000g=1KG)、斤(500g)、两(50g)、钱(5g)、分(0.5g)与西方的格兰姆进行汇算。

格兰姆以 1000 划分(西方金融与计数度量采用 k,kilo),1000g 等于一公斤,1 吨等于 1000kg。

(除此之外,西方的距离和体积也是如此,厘米 cm、分米 mm \ 米 m \ 千米 km, 毫升 ml \ 升 L \ 千升 KL,一升的体积跟中国使用的升子的体积是一样的,即 1 立方分米等于 1 升,1 立方米等于 1000 升或者 1000L。)

千克在国际公制 (SI) 中是基础质量单位,作为重量单位它被接受于日常生活中(地球引力作用于任何给定对象),千克几乎精确等同于一水的质量。

不能用英镑来标记重量,英镑是货币单位,磅才是重量计量单位。

美国以及英联邦国家采用磅作为计量单位,一磅等 453.59237 克,约等于中国市斤制的 9 两,跟中国过去采用 16 两的计量方式雷同,磅与格兰姆换算存在一定的小数范围,对于精密度量就会存在与格兰姆计量计算之间的误差。

国际通用的重量度量衡是格兰姆,而不是磅。

参考资料:

老秤为什么十六两为一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文化内涵_秦始皇

中国古代一斤分为十六两的来历

古代为何一斤 16 两?快来 get“度量衡” 知识点

知乎用户 蔡尹​ 发表

中国唯一在用的英制且占主导地位 (几乎完全不会标公制) 的单位是英寸。看看手机,电脑,电视都是 xx 英寸,见过标厘米的吗?

知乎用户 一狗尾草 发表

不止重量,
还有长度,一公里,是两里地。一米,三尺。英里和英尺都很不成比例,难受。
时间,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中国普遍采用市斤,而昆明连农民都使用公斤,这很奇特。

知乎用户 大漠孤盐​ 发表

很多人都在说为什么公斤是市斤的一半,然而题主在问题描述里面已经提到他查到了。

我查到了市斤是半公斤,这是国家后来改过的。但问题是:
为什么是从 16 两改为 10 两,而不是 20 两,使两者统一,直接取消市斤?
为什么西方没改?
为什么西方提出公斤概念时,不直接使用生活中原有的重量单位?是刻意区分质量和重量吗?那也可以用整数倍吧?

分别回答一下题主的另外几个疑问:

为什么是从 16 两改为 10 两,而不是 20 两,使两者统一,直接取消市斤?

因为在民国制定市斤之前,清朝使用的度量衡一斤差不多 600 克。使用 500 克当一斤误差更小。如果是 1000 克一斤差别就大了。

为什么西方没改?

这里的 “西方” 应该是美国和英国。公斤是法国提出的,也是 “西方” 的一部分,欧洲除了英国基本上都已经使用公斤了。至于英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推行公制了,不过日常生活还是使用磅为主。在比如超市里面,是公斤和磅一起标注的。

美国是个奇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英制的现代化国家(另外一个是利比里亚,美国流放黑人创造的非洲国家。世界上仅有 3 个国家不适用公制,剩下的那个国家是缅甸,使用缅甸传统计量单位。不过最近好像缅甸也开始逐步尝试转向公制了。)。由于英制在英语中叫 “Imperial units”(皇家单位制),有好多美国人事实上不知道这个是英国的系统。曾经有个英国同事跟我吐槽说,有个美国人和他 “科普”Imperial units 怎么好怎么好,他说这是我们英国人发明的,我们英国人都快不用了,也不知道美国人为啥捧臭脚。

然而美国推行公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西方提出公斤概念时,不直接使用生活中原有的重量单位?是刻意区分质量和重量吗?那也可以用整数倍吧?

如上文提到,公制是法国提出的。历史原因是当时法国大革命时期向全欧洲输出革命,然后发现各国度量衡不统一很麻烦,甚至法国国内也有好几套系统。所以就想创造一个全世界公用的计量系统(类似与秦始皇的 “书同文车同轨”,不过晚了几千年罢了)。

这套系统从设计上就是和传统的度量衡无关,完全尝试从自然科学着手开始创造。最开始定义的是米,就是穿过巴黎的经线上,赤道到北极点的一千万分之一。然后通过米定义的克,也就是 0 度(冰融化的温度)时 1 立方厘米的水的重量。

这套公制系统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扩张而被应用于很多欧洲国家,后来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崩盘之后,有一些国家改回去了,然而很多国家保留了这一套系统(因为统一度量衡真的很方便)。后来逐渐地全世界也开始使用这套统一系统了。

知乎用户 yw mei 发表

因为我们与时俱进!而他们故步自封。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因为你家的单位所代表的重量调整了。

有过一斤 12 两或 16 两的时候,半斤八两知道吧,不是一斤正好 500 克,而是从一斤六七百克改成了一斤五百克。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半斤八两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整数倍么

知乎用户 卧龙岗上玩漂移 发表

我国历朝历代,斤的概念不一样。现在的斤是民国以来形成的传统。

至于西方,不要总是认为西方只有一个国家。英镑听名字就是知道英国人用的单位,后来美国人继承了。公斤(或者叫千克)是法国人发明的。英法一个是海岛国家,一个是大陆国家,从百年战争开始就不对付。英国人不愿用法国人的单位再正常不过了。

公斤(千克)的概念首先来自于科学研究。

法国人把 1 米定为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其实就是地球经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千万分之一。为了便于科学研究和科学计算,法国人制作了一个米原器,并且在国际计量大会上被定为国际长度的基准。而千克被定义为:一立方米纯净的水的质量是 1000 千克。

在科学领域,全世界都接受了米和千克的定义。此后基本上所有的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都用的是这两个基本单位量。中国作为后来者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全盘接受,便于学习。

在生活领域,英国和美国至今保留着英制的磅、英寸、盎司、英尺等单位。尽管说要改变度量衡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但目前这种状况也确实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额外的消耗。不愿意从英制换到公制,归根结底,对英国人来说,可能一方面包含了对法国人的不服气,一方面也是日不落帝国对自己所剩无几的辉煌的坚持。对美国人来说,则更多的是出于世界第一帝国的傲慢了。

知乎用户 斗狼啸天魂 发表

你知道为什么原来一斤等于十六两吗?

为什么不是十两?不是十四两?不是十八两?

16=8+8,8=4+4,4=2+2,2=1+1。

为了好分,秤不是每个人都能买的起的,也不是随处都有的,你买来一斤的货物,如何平均分?对半分最简单,16 这个数字最后能分到 1,最合适。

斤也好,公斤也好,磅也好,就是一个单位,标准不统一。

现在国际交易最后换算价格的单位是克,千克,吨,这是全世界统一标准的,对于其他单位都有统一的换算表。

自己国内用的单位完全是习惯使然,都习惯用斤了为什么要换别的单位呢?而且现在说的一斤和古代说的一斤你确定一样吗?

中国之所以好换算就是建国以后定的标准,至于西方国家,他们不嫌麻烦是他们的事情。

而且喜欢用磅,用英里,用华氏度,全是美国,欧洲反而很少用了。

知乎用户 颍州牧​ 发表

好巧啊,为什么中文的拼音跟英文一样都是 26 个字母组成的?

为什么中国的一周与国外的一周都是七天?

为什么中国的阴历和国外的阳历都是一年 12 个?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帕克克​ 发表

公制单位是法国在巴黎制定的,很多国家也都响应,把本国单位与公制挂钩。而英制则相比公制古老的多,现在主要在美国本土和美国海外领土使用,部分国家英制与公制共存。

现在的英制与古英制我认为可能也不尽相同,肯定会多少给一些能换算公制的方案,并进行调整。比如现在的英磅一般是 0.45 千克算,我认为在公制普及前,英制磅肯定不是准确的 450g

知乎用户 键来 发表

西方不是一个整体!

题主应该是想问为什么 kg(公斤)是西方发明的,中国都用了,英美却不使用?

因为西方不是一个整体,公斤(KG)是 18 世纪法国定义的。

英镑,顾名思义自然是英国定义的,而美国因为建国之前由英国控制,所以也采用了英镑。

——

为什么国际上都采用了更好计算的 10 进制公斤,英美却还坚持使用 16 进制的英镑(1 磅 = 16 盎司)?

1 公斤,最早是由一升水的重量作为标准。
1 盎司,据说 7000 粒谷物的重量当标准。

这个问题。

表面上是英美两国民众已习惯了英镑作为计量单位,

但实际有无更深层的原因,我不了解,希望有大佬能解答。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公制科学上方便。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不方便。

我们买菜,还是以市斤为单位。土地,还是以市亩为单位。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习惯了英制,他们科学上也用公制,但是日常生活英制用着很习惯,没有必要大费周章搞公制。

知乎用户 无夜​ 发表

为什么陨石总是落在陨石坑里?

所以为什么不是市斤把自己的标准调整为公斤的二分之一?

至于英镑,那是货币单位好吗?

实际上公制单位是法国来的,中国选择与国际接轨,美国觉得自己才是国际,所以关整个西方啥事?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小小兔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是反过来,先确定的公斤,再根据公斤确定的市斤

知乎用户 白乌鸦 发表

既然查了,为什么不多查一点点?

公斤是国内的翻译,原文是千克,来自于公制,创始于法国,流行于欧洲本土(英国是岛国,不算)。

英镑是英国的单位。

英法在中世纪经历了百年战争,这两个国家现在同属于北约,但历史上一直是仇敌,你要这么干,我偏要那么干,在各方面针锋相对。

比如英国人开车左行,法国人就右行……

我们目前使用的公制,是法国人最早做的标准。

而与之相对的英制,是绝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使用的标准。

不过有个国家比较混乱,那就是美国。

美国的历史本身就很混乱,最早的美国人来自英国,现在的美国本土最早就是英联邦殖民地,但小弟长大后造反了。

法国人一看,哎呦?造英国人的反?这个我要支持一下!于是美国独立战争在法国的帮助下成功了。

所以,美国国内即流行英制,又流行公制,某些方面用英制,某些方面用公制,某些方面一起用……

知乎用户 DDG1000 Zumwalt 发表

其实还有一个层面的原因:省力。

很多答主都提到,最初中国的单位和英制单位一样,并不是能够和公制对齐的,但是后来为何中国选择把市制单位对齐公制,作为公制的衍生品,而西方(美国蛮夷除外)却选择直接抛弃英制之类的本土单位,改用公制呢?

来,读一读下面这几个单位对比一下:

斤 - 公斤,pound-kilo(其实是 kilogram 但一般就读 kilo)

里 - 公里,mile-kilo(kilometer)

看到差别了没。

汉语的(部分)公制单位,至少在口语语境相比本土单位多了个字,读着就费劲,而且因为汉字的特性,不太容易作出高效的缩略。

所以公制单位在国内相比在欧洲,因为读着费力,不那么容易接受,于是为了简便起见就只好把市制单位取齐了。

然后再比较下面这么几个单位:

米 - 丈,meter-foot

在这里,公制单位没有费力的劣势,所以虽然市制单位做过取齐,大家还是普遍抛弃了市制单位,直接改用公制了。

知乎用户 抓挖攻城狮 发表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斤 16 两,秦始皇统一 16 国,所以是 16 两,其实在古代如果不是 16 两,也会是 8 两。总之不会用 10 两。为什么?

因为中国没有发展出数学,中国那是算数,不是数学。另外教育不普及,老百姓不懂「小数」

一斤 16 两,半斤 8 两,再继续分,4 两,2 两,最后是 1 两。这样容易分,不用小数,只要有一个天平就能操作。

使用 10 进制,分一半变成 5 斤,再分 2.5 底层老百姓不会了。再分,卧槽小学生都不会了。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 1 公斤 = 2 市斤,这是中国民国的标准。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没改,文化强大,自信。

90 年代,深圳很多加工厂,模具厂使用英寸,这就是标准。例如电视机,手机屏幕现在还用英寸作为标准。

第四个问题:

为什么西方提出公斤概念?这是国际组织提出的,跟秦始皇想法一样,让世界车同轨,书同文。可是很多国家不鸟这个组织。

知乎用户 古月苍 min 发表

百度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这破问题有啥好长篇大论的

知乎用户 Agony 发表

使用 10 进制有个前提,必须要先推广基础代数学,让人先学会已经高度抽象化的数学四则运算。的确,在数学上,十进制的换算效率是很高的,适应于人脑。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不是。最一开始,多数民族规定的规范化度量衡进制,都是 16 进制或者 8 进制、四进制、二进制(或者简称为对半进制),为什么?

因为这样方便对半折算。比如一斗米,对半就是半斗,再对半就是四分之一斗,再对半为八分之一斗,最后变成了一升。这样换算起来,即便没有刻度,也很方便。其他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也同理。如果是十进制,就需要尺子的大规模生产,刻度的规范化。这就必须要求,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得十进制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数学的发达,尺子的大量生产,刻度的规范化,才让十进制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又由于许多时候,单位的使用并不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所以对半进制也就逐渐被放弃了,宁可发展十进制,大规模生产尺子刻度,精确测量单位原器。随着天文物理学的发展,度量衡的单位原器具体多长,也是经过了修改,才有了现在的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的度量衡现在数学上的方便,是建立在物理学上的 “不方便” 展开的。你能想象,“米”定义为“氪-86 原子的 2P10 和 5d1 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 1 650 763.73 倍”,“光在真空中行进 1/299 792 458 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这种蛋疼的换算吗?所谓一开始所规定的 “巴黎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规整的换算向来只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数学上过于规整,现实里却不是一回事了。

实际上不管是我国古代,还是西方古代,也存在过十进制和对半进制共存的时期,所以显得度量衡很乱,因为到底是要贴合实际的生产,还是要更加统一的数学体系,这个问题争论了千年。十进制和对半进制,正是这样相爱相杀了很长时间,各自都在证明自己的实用性。

有的高赞回答提到,是因为度量衡大一统,才有了十进制,而有些国家非要恪守落后的传统。实际上,不管是对半进制和十进制,都早就已经是抽象化了的数学概念,完全按照自然物质作为单位和进制换算的时代,早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逐渐抛弃了,所谓的尺、寸、两、石的名称,不过是借用而已,原始定义消失得很快,现在所留存的,也是数学上的争议罢了。就好像十进制再好用,但由于诞生计算机时,材料的限制,最终计算机语言选择了二进制,这又找谁说理去?而现在,按理说材料上不再有限制,数学上认为 e 进制对于计算机语言来说才是最有效率的,可是,有些东西习惯了就是习惯了,再让别人改,那也得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而市斤和公斤挂钩,完全是民国时期修改后的做法。英美的英镑则没有这个历史进程,因为生活中所用的单位,对半进制也有其实际意义,所以就没有更改。但是在国际上,他们不也一样还是用十进制。只不过是觉得,生活上没必要完全数学化罢了,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锷乡古月​ 发表

调整度量衡的单位,其实涉及到国家主权或者类主权问题,涉及到改变国民长期的习惯、固化的认知等问题,可见不是小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秦用军事手段强行统一中国后,其接下来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计量单位),同时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进一步消解各诸侯国残余的主权象征,使得统一的中央帝国基础更加稳固。

中国根据国际标准,迅速主动调整自己长期使用的 “市斤” 这一重量单位的规格。管中窥豹,从这一点可看出,中国人(包括当时的政府和民间社会)其实并不保守,也不固执,而是以开放的心态,适应国际变化,乐于接纳新事物,愿意融入国际社会。历史以来,中国对待外来文化、哲学思想、宗教、科学等方面,从主流来看,都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心态和理念。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和宗教都在中国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发展,并与本土的儒道文化交融、合流,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包括马列主义这一舶来品,也得到中国人的热烈拥抱。可见中国并不一直是一个以政治挂帅和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国家。

知乎用户 终不似少年游​ 发表

美国三大糟粕∶持枪,英制,小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至于英国的度量衡,也与中国古代的长得很像。如,在英国,1 英尺 = 30.48 厘米;1 夸脱 = 1136 毫升;1 磅 = 16 盎司 = 453.6 克。在中国明代,1 尺 = 31.1 厘米;1 升 = 1073.7 毫升;1 斤 = 16 两 = 596.82 克。如果大家有兴趣,查一查曾经的 “海洋强国” 英国的“海洋度量衡”,更会惊奇于与古代中国的高度近似。

西方度量衡与古代中国仿佛相似,远不止于英国。

《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 年 4 月)第 506 页的两则注释,也很有趣:

①“磅 (libra) ”,系西班牙古代重量单位。在卡斯蒂亚,一磅分为 16 盎司,相当于 460 克……

②“杜卡多 (ducado) ”,系西班牙古金币名, 通用至 16 世纪末, 不同时期币值不一。在嘉靖年间,葡萄牙的一个杜卡多约等于白银一两。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的以 16 两为 1 斤。令人惊诧的是,英国也好,西班牙也罢,也是如此!更令人难以解释的是:“葡萄牙的一个杜卡多约等于白银一两”—- 葡萄牙的货币计量单位也与中国一样!

为什么会是这样?

======

看见 16 两就下来请教下了

知乎用户 冥粉 发表

大清规定的一斤等于半公斤,等于 10 两

没内涵呗,大清毁我华夏的又一铁证,还是大冥的制度好,一斤等于 16 两,汉人传统不能丢

知乎用户 白无墨 发表

各路大神答的差不多了,我只能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下这个事情。

那就是官方以实用性为主导思想对我们很多制度或者习惯性进行改革,对生产力促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最早有这个想法是方面台湾两个朋友来西安玩,他们是台湾导弹院的科研人员,带他们去汉阳陵的时候,他们问我那个 “汉” 字是什么意思,我才意识到其实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忧郁的台湾小乌龟”我还是给他们演示了一遍。两人表示感受到了小时候抄书的恐惧。然后我就跟他讲了当年简化汉字对于我们扫除文盲的贡献。

后来,我工作了发现台湾那边的手机输入法和我们也不一样,真的是打开了我的认知新世界。我觉得我们拼音读音的英文化,从实用性角度来讲,还是比古音方便一些。

这个市斤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斤最早跟克的换算也不是 500 克,个人认为也是基于实用性的原则才保留了叫法,和国外主流接轨。

在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快速的学习或者承接国外的先进水平,快速培养一批产业工人,所以这些实用性为指导的措施我觉得非常高明。至于杠简体字没有灵魂,拼音丢了传统这些说法,有其他的帖子,大家去那边输出。

关于台湾导弹水平,大家不要问,回头单独开帖:)

知乎用户 凶悍的大灰狼 发表

因为中国各个时期的 “斤”,并不是统一的重量。

而西方人已经在公斤、磅、加仑,进行了标准化。

中国现在的 “市斤”,是按 0.5 公斤的标准来定义的。

知乎用户 老巫婆 发表

1959 年 6 月 25 日新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将 1 市斤 = 16 市两改为十进制。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布)

1959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八十六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和进一步开展计量工作的报告》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现在发布命令如下:

一、国际公制(即米突制,简称公制)是一种以十进十退为特点的计量制度,使用简便,已经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现在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这一改革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中医处方用药,为了防止计算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不予改革。

知乎用户 寂照 发表

度量衡的统一从来都是靠政权规定,而不是计算与测量技术的进步与精确。只需要一定范围时期内有稳定的标准就行了。政权的稳定意味着度量衡的稳定,政权的统治力决定度量衡的作用范围。秦灭六国了,中国度量衡就来了一次一统。欧盟成立了,就有了欧元这个单位。万一未来有一天全球一统,度量衡也就不会再分什么东西方。规定他是个整数比他就是,如果没有,那多半是政治经济原因的历史遗留。

古有律生万事之说,说中国古代度量衡就得扯谈到音乐。黄钟定准和积黍法的数据,历代史书都是记载在律历志里而不是乐志里的。积黍法是以黍粒这种非标准物为起点的,放律管里大小均匀与横竖斜都没定准,也就是个马虎法子。但得来的数据就是古代度量衡的依据。度量衡的文物挖出来即使同一朝代也有不少偏差,隋唐的尺就有好几件,文献记载也分铁尺水尺玉尺之类。历代乐律学家把定准看成最重要的事项,为精确计量和统一标准,绞尽脑汁、锱铢必较、反复推敲、争辩不休。但是实践层面在皇权支持下强定一个标准就完事儿了。极端例子,以宋徽宗手指的长度定律。听起来荒谬,但是毫不妨碍大晟乐影响南宋、金、元、明、清乃至高丽。

知乎用户 王行简 发表

你可知,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阿这 发表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的工作。为了推行米制及其现代形式——国际单位制(SI),废除旧杂制、改革和逐步废除市制、限制使用和最终淘汰英制,于 1985 年 9 月 6 号颁发了《计量法》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使用公斤是从 1915 年北洋政府推行的《权度法》开始的

知乎用户 彼岸花的化身 发表

马来西亚一斤依旧是六百克。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传统吧

所以在马来西亚买燕窝时记得问多少克

而不是多少斤

知乎用户 相识如风 发表

一直以来都被 “” 半斤八两”给骗了

知乎用户 方一凡 发表

西方有很多个国家,其中一个叫英国,一个叫法国。英镑这些单位是英国人发明的,公斤这些单位是法国人发明的,所以它们之间难以折算。

知乎用户 杉珊姗删栅 发表

公制单位是法国人搞的,英制单位是英国人用的。

英法的关系那可太好了,好到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这种情况下你让英国人用法国人的公制单位?你确定你头天提完意见第二天不会被当做法国人的奸细砍了吗?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普遍接受了使用方便的公制单位,英国人也接受了。当今世界主要大国里面除了美国普遍都用公制单位,美国不用公制单位的原因也没啥奇怪的,推广失败了呗!就好像我们二简字推广失败,一直都在用一简字一样(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美国人公制单位推广失败,所以继续沿用坑爹的英制单位!每次看美国人的书里一堆难以换算的英制单位,总是无数南美神兽心中奔腾……

统一度量衡是多么的重要,而又多么的困难啊!

知乎用户 王伟 发表

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叫西方。

法国主导的公制,英国当然是不能服的。

中国是后发国家,谁胳膊粗跟谁走。

知乎用户 比利的馅饼​ 发表

知乎用户 耐撕先声 发表

我印象中,公斤,也就是 1Kg,来自实验室的一颗金属块。

市斤和磅,都是民间传统使用单位。当然各有不同。

1 公斤,按标准说法叫 1 千克,它最开始的定义就是 1 立方分米的水的重量。

但是水密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 1795 年法国规定 1Kg 就是 1L 水在 0 摄氏度的重量。

新的问题是 0 摄氏度是一个临界点,水会结冰。

于是四年后法国再次规定 1Kg 就是 1L 水在 4 摄氏度的重量。

并根据这个重量打造了 “千克原器”,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颗金属块儿。

费这么大劲不能就自己用啊!趁着自己也是土豪,花钱请各国代表吃喝玩乐,签订了统一协议。

自此 Kg 一统同西方。

秦始皇看了,不禁感慨,原来靠花钱也能搞单位统一的吗?

由于这个公斤是法国人搞的,所以磅折算很麻烦。


后来各种生产制造讲究科学指导了。

那基础单位你得统一,不仅是重量,长度单位也是民间的尺和英尺换为米。

哪怕现在直播间也是问你东西多少米啊?

终究,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实际上也有都使用的情况。

比如我们国家市尺和米,还有一些国家英制磅和公斤一起使用。

根据便宜程度,以及使用习惯各有不同。

比如拳王阿里一拳 400 磅的力。

又比如我买裤子,我买腰围两尺六的,听着就苗条。

我不会给老板说,给我找个 86 公分腰围的。

听着就有点吓人,买的人也不好意思,对吧?

声明: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身材!

知乎用户 軒轅羽 发表

明清 1 斤 = 600 克 = 16 两。再往前太古老了,不考虑。

硬性规定 1 斤 = 500 克 = 10 两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1 尺 = 33.3 厘米,1 寸 = 3.33 厘米。方便吗?不方便。

1 斤 = 500 克,1 两 = 50 克。方便吗?方便。

所以现在还有人量长度用尺和寸吗?没有了。

现在还有人算重量用斤和两吗?有。基本上除了新疆、云南这种边疆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用的还是斤和两。

市制计量单位本来就是应该淘汰的,没有必要再改进了。改进传统计量单位的做法减缓了公制计量单位的普及速度。1 英磅 = 0.4536 千克,不是一个整数,不方便,所以英国人民才有抛弃英制计量单位,改用公制计量单位的动力。「为什么西方没改?」因为西方人已经弃用英制了,已经变成古董了,所以不需要改。

而且现在的斤和两不是明清的斤和两。与其说是对传统计量单位的改进,不如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出来。这个新的计量单位向后和公制的公斤不兼容,向前和古代的斤两也不兼容,现在的小学生听到半斤八两这种成语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所以「公斤是斤的整数倍」並不合理,1 英磅 = 0.4536 千克才是合理的。

知乎用户 守望 发表

你倒果为因了。不是公斤恰好是市斤的整倍数,而是中国接受公制的时候特意把市斤的数值更改为 500 克,即 0.5 千克。民国以前的市斤并不是 500 克,那时候的公制一千克并不会是市斤的整倍数。

知乎用户 烙印​ 发表

题主你把西方认为是一个整体,甚至是一个人!

就像有的人把外国认为是一个国家一样。

知乎用户 恶魔人​ 发表

中国人清楚度量衡要统一,所以公制出来后改过

以前一斤还是十六两呢

知乎用户 垫脚石 发表

“斤” 这个单位,不同时期所对应的克数是不一样的。东汉时期大概是 250 克,解放前大概是 600 克。

建国后为了跟国际接轨,好换算,才规定一斤是 500 克。十六两也改成十两。

为什么一公斤正好是二斤,因为就是这样规定的。削足适履。

香港现在还是一斤十六两,半斤八两。

台湾没有去过,大概一斤是十六两,600 克。

问过老人,他们说解放前的老称比新称大。

知乎用户 一花一世界​ 发表

现在的市斤是根据公斤设定的,改了称的。

据说台湾省没改,现在一市斤是 605 克。

知乎用户 春天的花 发表

千克,是国际单位。是科学的产物。

至于世界各地使用的计量单位跟千克有什么联系并不重要,千克他被科学定义了,就是说物理化学和工业生产等都会使用到他。各个国家当然可以继续沿用自己的计量单位,但你工业生产怎么办呢?所以各个地方都把自己的计量改成或者直接使用千克。

至于为什么市斤改成 0.5 千克,我猜是原先一市斤不管他有多少两,他的重量最接近 0.5 千克所以采用,我想如果他真实重量如果接近 1 千克的话,现在我吗看到一斤也许就是 1 千克了。10 进制也是一样的情况。

知乎用户 阿吧阿吧理发 发表

呐,这个呢,就叫做叫水无常势了(战术前压)

知乎用户 福瑞 free 发表

因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得大功德一件, 所以历朝统治者热衷于修改 (或完善) 度量衡以彰显统治者功德

至于改变度量衡带来巨大社会混乱, 又有谁关心呢?

1 市斤等于 0.5 公斤就是民国的功德一件.

知乎用户 白胡椒 发表

这问题。。。。。。。

什么是西方?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美国?

市斤一直是公斤的一半?

所有单位都是整数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什么问题从根子上就是有问题的。槽点太多,简直不知道怎么吐!

知乎用户 gran​ 发表

半斤八两 `````

知乎用户 雪刃​ 发表

‘1

知乎用户 不亦悦乎 发表

以前是没有中华民族这个的 以前也没有那个二十四节气的 也没有阴历的 以前春节不是在正月的。。。。。

知乎用户 三木先生 发表

没听过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不取消市斤。因为公斤在日常生活当中太大,不好使。买菜一斤半斤最常用,折算成公斤就是半公斤四分之一公斤,字多。

第二个为什么很多国家没有对齐公制。答案中央集权大政府的国家就对齐了,小政府联邦国家不好对齐。

知乎用户 安澄素​ 发表

就美国和香港还在用英制单位吧,欧洲都用公制了。

知乎用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发表

市斤是公斤的一般这个换算关系是后来才定的,这是人为规定的结果并不是巧合,以前的市斤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

知乎用户 微方齋 发表

知道光速吗?299792458m/s

一个整数!

因为科学家为了好计算赢凑出来的……

知乎用户 火禾 发表

我们修改斤,跟公斤能够换算,是为了跟国际接轨。英镑(这是英国搞得)是英国为了自成体系,目的是为了跟国际脱轨。目标不一样。

知乎用户 黑色通缉令​ 发表

西方,不是一个国家,懂了?

公斤第一个字是公,至少这个是整个西方通用的

英镑,第一个字是英,是带嘤自己拿来自用的

而且英制单位连带嘤都不用了…

至于你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改成 20 两=1 斤…

你有十进制单位为什么要用二十进制?

知乎用户 lun man 发表

我们现在用的就是国际单位制,只不过把以前的单位名词与国际单位对应了起来,换了一种说法而已。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古制单位了,能想起来的似乎只有亩,倾。而且这个单位也很不直观,不过鉴于历史遗留原因,换算成公制也不太方便。不过反正用处不广,也没什么大问题。

知乎用户 Ming 发表

计算肯定是十进制的比较容易。

只不过当年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巨大,很多设备都是英制单位制作的。

日常改单位容易,整体设备改模具要花钱的,总不能整体都换了吧,很多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知乎用户 勿忘我 发表

谢邀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凡事都有偶然。

知乎用户 Force Beryllium 发表

英镑是金钱单位

知乎用户 懒人生财​ 发表

西方的文明历史太短了,不像华夏文明如此悠久,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科学系统的文明体系,英镑的最初制定由来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虽然我们朝代更迭,但是系统的科学一直贯穿始终,度量衡的制定使用都有据可查,而且都非常科学。标准公斤的制定就是科学标准,所以我们能完美对接。

知乎用户 狐狸 Nick 发表

现在统一用 g

知乎用户 gba776 发表

自己不会去百度下吗,猪都知道市斤是公斤的一半,和中国古代的市斤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知乎用户 rickpig​ 发表

因为生活中的度量衡其实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古代度量衡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石、升,磅、加仑。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更为精准和科学的度量衡,所以才出现了公斤、公里这些现在熟知的公制单位。严格来说,公制单位是跟生活脱节的,你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作为参照标准的东西。但在科学上可能更为优越。而生活中的各种衡器已经很发达,不再需要按照原始的石头什么的作为原始参照,所以就这样了。

再说个类似的,现在中国的阴历,或者叫农历,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历法。明末清初,当时人们已经发现西洋历法优于中国传统历法,于是开始编制新历法。后来清朝建立,传教士汤若望呈送了经其删改的明末指定的崇祯历书(这玩意汤若望也参与了编写,所以他才能进行删改),多尔衮定名为时宪历,要求颁行全国。

后来为这事朝廷内部还打过一仗,死了不少人。汤若望当时差点就掉了脑袋,时宪历被废止。最可笑的是当时钦天监正说:宁可中国无好历法,不可有西洋人。

好在最后两种历法打擂台新历法赢了,否则天知道现在的农业生产是什么样子。

知乎用户 阿尔卡斯 发表

简单来说,是先有了公斤,然后民国时期根据公斤制定了市斤 500 克这个概念。

市斤和中国古代的斤不是一样的。不同年代的重量单位斤是不一样的。

西汉每斤,258.24 克;东汉每斤,222.73 克;魏晋每斤,222.73 克;南齐每斤,334.10 克;梁、陈每斤,222.73 克;北魏每斤,222.73 克;东魏每斤,445.46 克;北齐每斤,445.46 克;北周每斤,250.66 克;隋朝每斤,668.19 克;唐朝每斤,596.82 克。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英镑啥情况不知道,斤和公斤我大概知道什么情况,斤这个计量单位从古至今是不稳定的,古代一斤 16 两,新中国的斤,是按照千克的一半来重新定义的。

所以你提问的前一半是本末倒置了。

知乎用户 niuniup 发表

你只需知道,统一度量衡是一个国家是否统一的标志,是国家政法的大事。

所有国家的度量衡都是通过政府法令颁布执行的。除了,那些早年的帝国自傲的很,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度量衡不变外,大部分国家都实行公制度量衡了,可以方便国际交流。

早年民國政府为了方便国际交流,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令,规定一市斤等于公斤的一半 500 克,在此之前,好像一市斤等于 698 克。

度量衡这事,没有什么巧合。

知乎用户 南秦淮 发表

以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啥重量单位市斤和公斤正好是 2 倍关系,长度单位尺和米刚好是三倍关系,华里和公里正好是 2 倍关系,后来发现其实最开始不是整数倍,不会那么凑巧,但是国家为了凑整方便换算,会把市斤的标准稍微调整一下,调整到刚好整数倍。这样就方便换算,也方便推广新的公制

知乎用户 愚伯 发表

是先有公斤,再有的市斤,民国政府规定的,和古代的斤也不是一回事。

市斤这个概念也主要在民间存在,你看看超市打标,一般按照 kg,实在想用市斤的也写作 500g。

一些省份,你说斤就是公斤,没人用市斤,比如新疆。

知乎用户 朱翊钧 发表

口罩还是人家发明的呢,你看人戴吗?

知乎用户 小武哥 发表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猜想,当初的计量单位,都是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区别。

而且,一市斤是公斤的一半,让人感觉东西很多。

还有里,一里地是公里的一半。

还有,后来改过来了。

在云南和边境地区,都用公斤。

还有尺,一米等于 3 尺,都是一个道理。

要用以前朝代的,不能这么正好换算关系。

目前度量衡分英制,和公制。

英制是英国和以前英国殖民地,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准,后来被行业采用。

公制是德国和欧洲地区,是国际标准。

知乎用户 暖阳 发表

为什么 16 两改 10 两

因为好算啊!!!计量单位肯定要考虑方便的。

知乎用户 Quince dare 发表

推荐你看看《数据之巅》这本书,里面有提及数据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知乎用户 一个好名字 发表

是西方发明的,但是不是根据西方传统发明的,是根据方便科学研究发明的。中国在设置市制计量的时候参考了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好多回答都没说到点子上。公斤并不是中国古代斤的整数倍,古代不同时期斤的重量不同,可能也许大致上相当于半公斤吧?后来引入了公斤,把旧的市斤统一一下,规定为半公斤。尺也一样,古代任何朝代的尺都不是精确的 1/3 米,大致相当而已

知乎用户 我妻邪神​ 发表

先不提现在斤与古代各时候的斤的值都不通 ,以前半斤=八两,我们现在半斤=五两

所以很明显就能得到的结论: 是我们选择了向国际接轨。

当然这样也是好的,如果还是用老的那就是一堆小数点,计算挺麻烦的。

知乎用户 yooogaaa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 西方不止英国一个国家

然后有没有一种可能,公斤和近 这俩单元 近代改过

知乎用户 你们怎敢 发表

因为市制里面的斤两实际上是后面改的,为了贴合公制单位

知乎用户 orar 发表

西方是一群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英国不代表西方。

知乎用户 New Phytologist 发表

你难道不该思考一下是谁翻译的吗?

知乎用户 欧阳 发表

因为如果不管他们的话,西方自己都能打出狗脑子。

国家与国家之间斗知识产权法

行业与行业之间竖起壁垒。

谁都不服谁。

要知道是美国一统二战后的西方,才让西方建立统一市场,减少了内耗,有了压制苏联的资本。

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有中国能一统西方了。

知乎用户 ASP 发表

所以题主你以为西方。。是一个整体?

西方有个主宰发明了公制,所以美洲人也得用,欧洲人也得用,澳洲人也得用,毛子也得用?

实际上法国人发明了公制跟磅(不是英镑)有个屁的关系啊

知乎用户 娱乐导师 发表

我看标题就觉得原因是因为我改良过的原因,搜索了一下果然就是这样的,市斤是中国古代重量度,简称。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建国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两制。1959 年 6 月 2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改为十两为一斤

知乎用户 虽然因此​ 发表

哪位兄弟发现了用公斤换英镑的办法一定告诉我一声,感激不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lnFlj 发表

为什么两斤刚好一千克,为什么三尺刚好一米。哪有这么多刚好的事情,大概猜猜也能想到原因了。

知乎用户 杨升山 发表

自然界只是给出各种各样的物质与这些物质的运动现象,并没有给出一个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人们使用自己选定的比较基准对自然界一切物质进行比较的结果。所以,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比较基准,这些比较基准都会成为一个系统。各国的市制与现在使用最多的英制与公制,都是为了大家互相交流时有一个共同的比较基准留传下来的。公制由于进位制容易表达与换算,逐渐成为世界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知乎用户 微风而来 111 发表

最近发生什么相关的大事吗?这走狗平台给我推送了好几个关于重量单位的主题了。上个主题是中国人为什么不用千克而叫公斤,这个干脆上了热搜

知乎用户 爱找乐的西城大爷 发表

西方是谁?印度两伊埃及都在中国的西方,日本美国在中国东方!

知乎用户 Persona​ 发表

所谓公斤 kilo 就是一千克的意思,公斤是中国的说法,一斤五百克是根据国际单位以及当时通行的斤来制定的,不同历史时期一斤往往不同。

知乎用户 五哥 发表

公制是全世界换算的标准,也是最容易换算的,其他都是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旧俗

知乎用户 玉树挡风 发表

西方也改了,千克为代表的公制单位,几乎统一了世界。仅有几个死不悔改的还在用英尺、磅、加仑等等

历史中原有的重量单位,多数不严谨。脚丫子的长度,一百粒黍子的长度,1 颗克拉豆的重量。公制单位严谨的多,得到当时科学界的大力推广

知乎用户 千杯月华 发表

知道…… 有个成语它叫 “半斤八两”… 是为啥不?

知乎用户 饭雪 发表

因为市斤也是外国传进来的,中国传统一斤是 16 两

知乎用户 电销卡之怪 发表

kg 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斤是我国的重量单位,古时候是十六两一斤,现在改为十两一斤,斤不是国际通用单位,是我国的重量单位,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很多欧洲国家都用英镑,还有用盎司的,现在国际通用重量单位是千克,1 千克 = 1kg。

知乎用户 有腌​ 发表

你猜

为什么老话说半斤八两呢?

知乎用户 木坪 发表

就说一个成语吧。

半斤八两。

以前中国的重量单位可不是 500 克一斤。

知乎用户 守夜人 发表

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知乎用户 编号 89757 发表

因为现代的斤是改过的,本来不是 500g

知乎用户 刘雨林 发表

我好像记得公斤是法国制定的。这只能说明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

知乎用户 外来务工人员 发表

这说明我们是西方的祖宗,西方一切科技都是偷我们的

知乎用户 蛋炒饭加盐 发表

一斤这种单位在各个时期重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考虑过 “半斤八两” 这个词的来源?

知乎用户 斗战神狒 发表

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凌云山折 发表

因为市制为了跟公制妥协对旧度量衡进行了改革,比如一升规定为一公升即 0.001 立方米

解放前一斤大概 597g,所以我们现在说的一斤其实是一市斤,即市制度的一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电子秤取代砝码天平以来,全世界每天产生的误差不计其数。

知乎用户 栖凰 发表

因为明清时期的旧斤是 1 旧斤 600 克 16 两,现在的 1 市斤 500 克 10 两就是为了和国际的公斤接轨方便换算才改的呀。

知乎用户 qijiapei 发表

为什么如此弱智的问题能上热榜,是不是可以发一下套娃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公里,比如说亩,比如说尺,这样可以天天挂热搜。

哎,知乎堕落了

知乎用户 我本善良因你癫狂 发表

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杨亮 发表

好多专业的回答,知乎人才济济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不废除 “斤两” 这个单位?

和亩这个单位不一样,虽然亩不是整数,但比公顷小了 15 倍,符合我国小农经济,所以一直沿用,国家涉农文件上也经常写亩

斤这个单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官方单位好像都用 kg,几乎没见过斤,像超市宣传牌上会写特价 ** 元 / 斤,而实际打出来的签都是元 / kg,去市场买袋面买袋化肥,说规格 ** 斤 / 袋,而袋子上写的都是 kg。虽说换算也很简单,但像我这种脑袋不灵光的,记价比价总容易搞混。

最烦躁的是,作为一个统计人员,每次听到拿到没单位的数据都要向对方确认下:是公斤还是斤?

知乎用户 KRBRS 发表

西方?只有美国是这样好吧~_~

知乎用户 李小麦 发表

听见什么英尺,英寸,英镑就头疼。

香港人还开右舵车呢?

知乎用户 一念 发表

说一个我们被美国带歪的东西:用点(英语句号)表示小数点。法国等欧洲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这和美国正好相反。但我们的用法和英美一样。

比如法国人写了个数 3,141,他认为是三点一四一,我们第一反应会想是不是三千多?

这可比公斤 / 英镑更折磨人。。。

知乎用户 迟暮 发表

歪个楼,原来以前半斤对八两是一样的!我之前还纳闷过为什么五两和八两有什么好对的。

知乎用户 安融科技 - 信背调 发表

可能是为了和外国人做交易时简单一点吧,毕竟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简单易懂且统一的计量单位

知乎用户 八根稻草 发表

0.7 千克等于 1400 克

知乎用户 AI 搬砖工​ 发表

14 年的时候和一个英国人聊过,我们一起吐槽老美为啥还在用磅、英寸、华氏度等单位,他们已经改用千克、米、摄氏度等单位了。

所以,我大胆猜测,这个西方应该范围很小。

知乎用户 黄金老虎​ 发表

因为我们改了呀,把斤往上凑了一下,反正以前这玩意儿也没个准,朝代更替波动贼大,正好顺手双赢的事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标准是规定的,不是发明的。

知乎用户 大爷好好的 发表

因为古代一斤是十六两,现在是一斤十两。被改了

知乎用户 浮光 发表

路径依赖

知乎用户 布丁不八 发表

因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事情,虽然第一次大搞特搞,大书特书的是秦始皇,但实际上我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政权,包括秦以前的政权都搞过,这是政权的政绩,也是拨乱反正。

西方,西方那边他不是一个政权啊

知乎用户 许松山 发表

毕竟你只知道中国和西方

所以自然不晓得西方那个日常被辱的法国

其实是真大佬 (´- ㉨ก`)

知乎用户 cvbhff 发表

因为你基本常识都没有,不过现在可能不教了也不奇怪

经典的回答,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知乎用户 知乎只配抖机灵 发表

h 呵呵哈哈哈

ni 是不是还发现拼音 h 和字母对应?

(l 鸡知乎编辑器

知乎用户 陌刀 发表

没听说过半斤八两吗。。。。

知乎用户 王大头无敌 发表

秦始皇告诉我们,谁失败,谁就要用赢家的度量衡。

我们的度量衡是做苏联的附属文明的时候,被文化同化了。

知乎用户 良鄂然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半斤以前是八两

知乎用户 janet 发表

一立方米零度的水,是一吨即是 1000 千克也是 1000 公斤。我国规定 500 克 = 一斤 = 半公斤。现在的市斤和古代的市斤是不一样重的。

知乎用户 阿聪​ 发表

因为是我们先变了,要不你想想半斤八两这个词从哪来的?

知乎用户 大白 发表

半斤八两,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南枝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砝码的唯一基准器在法国?

咱再大胆点,有没有可能,千克是法国人定的,英里是英国人定的?

所以有没有可能,所谓西方是好几十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

知乎用户 愿世界和平 发表

记得小时候听《半斤八两》就提出疑问,为啥半斤是八两,原来现在的市斤已经是近代改良过的度量衡,佩服前人的大智慧。

ps:许冠杰的《半斤八两》很好听,就算不会粤语,看歌词也很容易懂,语言浅白诙谐贴近生活,词曲都非常优秀。

知乎用户 非洲刘德华 发表

西方是一个国家?

知乎用户 土佐藩士 发表

私以为,公制单位是法国大革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

知乎用户 Botasky 发表

半斤八两,没听过吗。。。

知乎用户 汨罗塔 发表

我理解…… 西方也有很多西方吧……

知乎用户 何威利备份 发表

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公制单位严格来说主要归功于法国人。

知乎用户 王业磊 发表

众所周知,世界只有中国、西方和其他三个国家。

知乎用户 juventusyq 02 发表

香港的斤可对不上。。。

知乎用户 TZ 马克沁 发表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制作了权,权衡天下。公斤也好,磅也好,还有日历之类的,说白了就是人为确定或者约定俗成的一个衡量标准,谁话语权大,谁就有权。

知乎用户 裴韶龙 发表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也是整倍数!

知乎用户 卡戎酱 发表

会不会你说的这个斤就是根据公斤改的,所以这么巧。

知乎用户 jacobfeng 发表

只有老美用英制。市斤和公斤的关系是现在的定义,以前的市斤和现在的市斤不一样。

知乎用户 MrDai 发表

一天到晚跟西方比啥呢?

知乎用户 杨小慷 发表

好像是磅,不是镑。

知乎用户 lalest 发表

因为英国是英国,法国是法国,世界不是只有中国和外国

知乎用户 蜀黍我们不曰 发表

当然不是了,在香港,一斤等于 12 两,不是整数倍。

知乎用户 爱读书的熊猫 发表

如果你说的英镑不是指英国的货币单位

而是指英制重量单位的话

实际上本来就存在二种国际通用单位体系

公制和英制

公里对英里

千克对镑

知乎用户 atoncrescent 发表

了解一下什么叫 “半斤八两”,然后想想为何现在一斤刚好是半公斤

知乎用户 张凌群 发表

这要感谢党,党把 16 两秤、12 两秤统一改成了 10 两秤,并在官方层面按照 500 克来定义 “斤”。

久而久之,斤就变成了半千克,每两 50 克。

另一方面,西方也是 “公斤” 使用国家才是大多数。

知乎用户 又可以改名了 发表

其实就是先射了一箭,然后按照箭的位置画了个靶子。

看看这个新画的靶子,跟原来老靶子差得也不多,就假装标准没变吧,沿用旧称呼吧。

至于以前一斤是多少克,who cares?

知乎用户 北冥有鱼 发表

冷知识:西方不是一个国家,公制单位是法国人主导的

知乎用户 案山子​ 发表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古制一斤与古制英镑偏差不多,偏差少于一倍

知乎用户 霏路 发表

现在使用的公斤这种单位是法国人制定的;

根植于全球大陆贸易体系(中国 – 奥斯曼 / 阿拉伯 / 波斯 — 法国 / 法兰克 / 罗马);

基于双方之间的贸易交流,度量衡方面自然有千年之久的交流借鉴;

国际竞争的需要,法国在此基础上,整理为公制体系,由于历史渊源,自然方便折算;

而英法的计量体系,是海洋贸易体系,是另外一个故事。

知乎用户 kuzhushu 发表

好象公斤传入天朝之前 1 市斤约 593g

知乎用户 卖豆浆的小黄豆 发表

个人觉得这是个社会问题。西方社会的 “民主” 精神体现在度量衡上,就是社会传统难以向权威妥协。

英制或美制的度量衡,是先于公制单位出现的,老百姓用习惯了,并且不愿意改变所以就一直存在着。更重要的是,西方工业化较早,在各种公制单位出现时,其工业化领域已经采用了英制或美制单位,要改过来就难了。

而中国的度量衡,从秦始皇开始,就是权威来定义的,老百姓只要服从就好。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权威要求彻底弃用斤、两、里,老百姓不用多久也会适应的。(超市里大部分食品早就用公制单位了)。同样的,也是因为中国工业化很晚,我们没有历史负担,直接选取更高效的国际单位制就好了。

所以带来另一个问题,是为何公制单位源于西方,却为何不沿用是传统度量衡,或者传统度量衡的整数倍?

这个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可以勉强回答下:

1. 公制单位是为了服务科学研究而定义的;

2. 科学家在定义公制单位时,更多考虑的是这个单位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例如摄氏度,定义为水的冰点到沸点温度范围之间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就是固定值,无论在英国还是在日本进行测量,都是一样的,这就是通用性。在基础科学刚刚兴起的十五六世纪,这样的定义显然更具有普适性;

3. 在按照上述原则定义了最基本的 “时”“空” 公制单位后,其余公制单位都是衍生出来的。例如将一天的时间进行切分,就有了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对地球的物理尺寸进行切分,就有了空间的基本单位“米”。再之后用米定义千克等等,经典的牛顿力学大厦基础就此奠基。

知乎用户 精神病人 发表

这些都只是基本标准而已,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际交流,由于天朝发展慢,加上新中国成立一定程度需要与国际接轨,所以逐渐摒弃原有度量衡,改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至于换算,以前都没几个靠谱的度量器,比如北方说我的一斤 356g,南方说不,我的是一斤 258g,西边也不一样,这要怎么玩?像二三十年前乡下还用 “担”“斗” 等计量,都是个大约数,本身就不精确,也没法精确,通过行政或者立法手段确定统一标准也就顺其自然了。

实际上公制单位也经过多次调整,现在由国际计量局(BIPM)负责,是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常设的世界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世界范围内计量的统一,具体负责:建立主要计量单位的基准;保存国际原器;组织国家基准与国际基准的比对;协调有关基本物理常数的计量工作;协调有关的计量技术。比如去年就重新确立了 “一秒” 的标准。

某些行业早于公制单位的全球统一,比如纺织业,所以在纺织业依然保留大量英制单位,不是不想改,而是改成公制单位后发现会有因为换算导致计量不准,机械容易出现故障等乱七八糟的问题,既然设备能跑,那么还是不要去动吧。

航运的速度单位 “节” 因为度量方式的原因在精确度量方式出来之前也不太靠谱,一战测量 33 节飞奔的战列舰巡洋舰一堆,如果按照现在的精确测量标准比如无线电、gps 等能不能到 30 节都是个问题。

至于 “西方” 是指哪个西方?欧洲基本统一了公制单位,英国自己都不用英制单位这一套,只有美国依靠无与伦比的国力让别人在跟美国交易时不得不用英制单位,只是现在美国也在接受公制范围,只有美国国内还在继续用盎司(m 记 k 记的饮料杯小中大杯是 12oz/16oz/22oz)、加仑(油、桶装水)、英尺、码等,其他国家基本是用公制单位。

以上。

知乎用户 小黑与八戒 发表

知乎的确是个好平台,认真看知友回答问题,的确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的。

习惯于先回答问题、后看知友观点的我,脸红的时候是有的,但少,因为一个习惯:知之为知之,对于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猜一下:

1】公斤为什么是西方发明的?

我的答案:不知道

猜测:可能是西方人的肌肉类型让她们更习适合拿重一点的,亦或者她们的胃口更好,一顿能吃 1 公斤左右。

2】为什么从 16 两改为 10 两,而不是 20 两,使二者统一,直接取消市斤

我的答案:不知道

猜测:16 进位应该来自易经的计数习惯或者叫方法,改 10 进位计数习惯,应该跟绝大多数人 10 个手指头有关;取消市斤,大概有碍于大国脸面,或者现行的市斤早已成为习惯,并无不妥,就像所谓的 “国际交通指示灯” 的问题一样。本无不妥,为了一个名号 — 国际 — 费时费力费钱费物,大可不必,除非个人的名利需求。。。。。

3】为什么西方没改?

我的答案:不知道。

猜测:中华文化是包容的,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够在起承转合中,潇洒自如、自娱自乐。

4】为什么西方提出公斤概念时,不直接使用生活中原有的重量单位?是刻意区分质量和重量吗?那也可以用整数倍吧?

我的答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认真看了,没看懂。

猜测(仅仅就质量与重量的疑问):应该没有那么刻意,质量实际上是学术研究所用的,几乎与生活无关,是为了明确前置条件的数值表述方式。

总之,问题很有意思,愿意回答,多数不知道,猜测部分,应该有点启示在。

没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疑问,德国做欧洲的老大不好吗,为什么铁了心跟着美国混,答案很简单,对俄罗斯的恐惧。

那是真真实实的恐惧,但这种恐惧跟波兰,立陶宛这几个国家不一样,至少表面上得强装淡定,而波兰,立陶宛就像棍子下的狗,虽然怕的要尿,但牙呲的也最凶,呲牙其实不是为了咬人,而是怕挨棍子,狗就是这种心理。

德国人也明白,要制衡俄罗斯只能靠美国,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没办法。

东亚这片水,在他们看来必须得趟,不然美国爸爸那边交代不过去。

知乎用户 捡钱 发表

有一个成语叫做 “半斤八两” 听说过没有?

半斤 = 八两

知乎用户 多寡者 发表

答案统一回答:强者制定规则,没有二法,要想制定规则,靠大家实现中华复兴

知乎用户 王大拿 发表

破案了,西方 = 美国。

什么人间真实,希望所有人都这么真诚。

知乎用户 织席贩履之辈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中国人是在得知来自洋人定义的 gram 这个单位后,才把自己的 “斤” 改为对应到洋人的 500 gram,而把 1000 个 gram 的重量(即 kilogram)称之为“公斤”?

度量衡历朝历代不同地域都不是统一的。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一斤到底是多重,可以用现代的 “克” 来衡量:

西汉每斤 258.24 克;东汉每斤 222.73 克;魏晋每斤 222.73 克;南齐每斤 334.10 克;梁陈每斤 222.73 克;北魏每斤 222.73 克;东魏每斤 445.46 克;北齐每斤 445.46 克;北周每斤 250.66 克;隋朝每斤 668.19 克;唐朝每斤 596.82 克。。。。。。

你以为是洋人们在得知遥远的东方某国有一个重量单位叫 jin 然后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称量了 jin 有多重以后,才决定把 jin 的 500 分之一做为一个重量单位定义为一个 gram?还是他们完全不知道遥远的东方某国的重量单位、他们只是冒懵的发明了一个重量单位、结果好死不死刚好等于东方某国重量单位的 500 分之一?天下竟有如此巧事?

说到底,我一直觉得,当年利用地球自身做为一个参照物来定义 “米” 这个长度,并以 “米” 为基本单位又定义出了 “千克” 这事,是一个很巧妙的标准方法。虽然现在看来还不够精确,但在当时这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方法,因为这样的标准在当时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因为中国人不变的只有 “变”。

想尽一切办法适应,从不原教旨主义。

比如同样一本论语,一字不变。

但你读的真是当年那本?

知乎用户 夏时 发表

我不知道

知乎用户 作者王鹭 发表

公斤与市斤是两套来源,毫不相干;多瑙河与长江是不同的源头。现在的市斤是根据公斤的标准建立的,包括十进制。古代的市斤因为没有参照公斤,所以不是十两,而是十六两。至于为什么不是二十两,那就回到公斤了,因为一公斤正好二十两。

知乎用户 我爱吃香菜 发表

挣钱嘛 不寒颤

能挣外汇

公斤母斤也没关系

知乎用户 水鬼鬼 发表

现在用的市斤是建国后在公制单位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市尺同理。

知乎用户 执子之手 发表

公斤是国际标准单位,不是西方标准单位。

英镑是英国等少数国家计量单位,不是国际单位,所以不易折算成标准单位。

中国的市斤刚好等于 0.5 公斤,这不是天然的巧合,而是后来采用国际单位后改造过的标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不少中国人拒绝接受” 千米”“千克” 等公制单位?

知乎用户 L48 125mm 发表 你说的中国人是不是住在北美洲? 知乎用户 汤米陈​ 发表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问 “为什么中国统一时区而不像美国那样划分四个时区”,现在你又问 “为什么中国人拒绝接受公制单位”,这两个问题秦始皇要是 …

怎样在机关事业单位不被老油条欺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于那些说不服直接怼的,我觉得,你们面对的老油条段位还太低,你知道我曾经遇到多的高段位老油条吗? 这些人一遇到新人进来,首先,对新人特别热情,格外亲切,然后借让你锻炼的名义把一些琐碎的活给你做,你一个新人进来肯定为 …

有个追求者说是国安局的,这件事应该怎么核实好?

知乎用户 280285​ 发表 12339,说怀疑某人是假的,直接问贵单位有没有这个人。 如果有这个人,肯定会有两个警官跑过来,和颜悦色的叫你签一个保密告知书,然后告诉你有这个人。 如果没有,12339 比你还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