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如果疫情变成常态,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42 篇文章

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作者:郝景芳,经济研究员,科幻小说作家,雨果奖获得者。2017 年创立童行学院,为 3-12 岁儿童提供通识启蒙课程。育有一儿一女。本文来自: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

2020 年,是动荡且魔幻的一年。

一切都急转直下,宛若幻梦。有肆虐全球、杀而不灭、卷土重来的病毒疫情,有困难的经济和破产失业的哀鸿遍野,有美国的黑人遇袭事件和席卷的抗议示威,有国与国之间不断擦枪走火越来越紧张的局势。这本来不信天象的人也开始求神占卜。

这些天北京重新进入封锁状态,让很多人的恐慌又增加了三分。

疫情之后的世界会怎么样呢?又或者说,还有没有那个所谓的“疫情之后的世界”?

1

疫情不退

很有可能,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就好像遇到问题的情侣总是幻想着“回到我们无暇相爱的美好当初”,最终被证明只能是一厢情愿,现在的我们,总是幻想重回“没有疫情、一切完好如初”的世界,很可能是永远都办不到了。

目前的新冠病毒已经扩大范围到全世界各大洲,感染人数仍然在持续攀升,特效疫苗还远在路上,高温和低温也证明没法杀灭。按照不少生物学家预测,到最后,它可能就会成为一种跟人类永远同生共死的病毒,就像流感病毒,年年席卷,有疫苗也无法杀灭,而新冠比流感病毒更加毒性强大。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 — 我们可能等不到病毒感染彻底清零的那一天了。

我们需要在目前的病毒风险情况下继续生活一年、两年,甚至是很多很多年。

如果疫情变成常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一种情况是自由放开,恢复和世界的通勤,但很可能会有大量输入病例,带来国内新增确诊,最终像如今的欧美,经过大量确诊和死亡,直到最后达成平衡,就像我们和流感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长期处于低功能运转状态,跟国外长期切割,立高耸的防火墙,无论是外国人还是货物都禁止入境,维持一到两年自我隔离,在国内日常生活和娱乐社交也维持低水平,四处查验,时不时进入一次战备状态。

听起来,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美妙的前景。

今年听到很多起“人在国外无法回国”的消息,中美前一段时间险些切断所有航班。如果这次疫情被发现外来输入性来源,那么国际贸易也会骤降到很低的比例。我们一直心心念念“等一切恢复正常”,但万一再也无法“恢复正常”了呢?万一再也回不到一个没有病毒的世界呢?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国际割裂?

很有可能,在“高风险”和“低功能”两种状态中,我们国家会选择“低功能”状态,也即长期自我隔离、长期查验、长期人口低聚集、长期备战。有很多从前的聚会娱乐可能都再也不会回到从前的繁荣,无论是高风险的大排档,还是大量人群聚集的电影院和酒吧舞厅。

我们有可能,会真的自我孤立起来。

2

世界割裂

疫情的困顿有可能带来世界割裂的连锁反应。

造成世界割裂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新冠病毒。军事关系的紧张化、国际贸易的竞争和制裁、民族主义和保护情绪、各国内部的矛盾和骚乱,都是让国际关系割裂的原因。在动荡不安而衰败蔓延的环境里,相互指责总是最容易的事情。谁都把自己的困境归于对方,扬言打击报复,起码能激起强烈的情绪。

新冠病毒是加剧世界分裂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冠病毒让一个事实变得凸显:哪怕是面临人类共同的灾难和敌人,相互有矛盾的国家依然无法团结,甚至加剧相互指责。这令国际关系更如履薄冰。

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过太多回。历史上所有破败的年代里都能看到类似的轮回,历史滑上过山车,看得到轨道,却停不下来。

这对我们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点影响,是留学前景变得扑朔迷离。五年后、十年后、十五年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件无法预测的事情。如果在五年前,几乎所有人都拍着胸脯保证:全球化水平必然会大幅度提升,中国和世界融为一体,留学机会更多。而现在,估计没几个人能打包票。甚至连未来出国旅游的签证都不确定,更不要说留学签证。

第二点影响,是孩子们会减少跟世界的联系。在我们小时候,所有人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好的,打开国门是好的,吸收世界各国的精华并快速学习是好的,这是八九十年代的基调。我们成长的年代也是外国思想、文化、内容、产品快速进入中国的年代,令人目不暇接。而现在的孩子,将会一点一滴逐步失去这种国际联系,可能最初以不易察觉的速度,而后突然就找不见世界的踪影。

第三点影响,是孩子们会成长在一个对其他国家有负面情绪的环境里。当世界被割裂,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开始充斥阴谋论和相互指责,而由于缺乏持续深度的相互了解,一切指责都没办法证伪,于是信口开河都会变成真的,相互指责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的孩子们将不再知道世界各国先贤的伟大思想,也不知道在七十年代是怎样的国际帮扶才让中国走上发展的道路。

▲ Photo by Conikal on Unsplash.

3

理性认识

作为父母,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样动荡的世界中,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在一个安全、繁荣、互信、稳定的世界里,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带孩子周游世界。我们应该把所有培训班的钱省下来,带孩子年年到各地旅行。让孩子亲眼看见世界、亲自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交流、亲身感受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孩子会从这样的视野之旅中获得最丰富立体的心智成长。

但是,如果是一个动荡、危险、封闭的国际世界,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也许不能再全世界周游,出国求学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长时间处于与世界隔离的环境中,那么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不要失落自己对世界的感知。

哪怕是气若游丝的感知。

为什么要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呢?这涉及到人类是如何处理彼此的矛盾。

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两个小孩打架,成年人是会有超越孩子的认知。

例如,小 A 说小 B 先动手打人,小 B 说是小 A 先骂了他,小 A 说是因为小 B 抢玩具,小 B 说是小 A 把持玩具太霸道,小 A 说这本来就是他拿到的玩具,小 B 说这是大家的玩具,小 A 说小 B 一上来就抢挠了自己的手,小 B 说小 A 也踢了自己……如此循环,没完没了。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固然会去分辨其中的对错得失,以确保没有霸凌,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打打闹闹没有完全无辜的一方,如果任凭争吵,总也没有了结的一刻。

于是,我们成年人总会跳出具体的矛盾,用超越一层的认知告诉他们:不管因为什么,打人都是不对的,骂人也是不对的;公共的玩具,应该大家轮流玩,想玩的时候也不能抢;骂人的需要道歉,打人的也需要道歉,但大家都是好朋友,还是一起去吃冰激凌吧。

这种时候,大人的反应逻辑是什么呢?

大人的逻辑是:1)了解到双方都有错;2)告知双方应当遵守的规则,也就是文明守则;3)让小朋友求同存异,用共同的追求转移矛盾。

也就是说,小孩子只关心个体谁输谁赢,大人会关心更长久的秩序与协调。

这就是认知层次的高下。

这种“以文明的高度处理矛盾”的方法,是很多家长在调节儿童冲突时候都会采用的方法,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知道“让孩子懂得秩序、懂得排队、懂得分享、懂得用礼貌交流”是更有长期好处的,是比打出输赢更重要的事,孩子的友好共处和协调互助是对他们的未来更有帮助的做法。

这种对文明和协作的认知就是家长的高层理性。

可是当面对国际关系,成年人的高级认知全都被丢进了马里亚纳海沟。两个国家像两个小孩子一样互相叫骂着对方的错,都说是对方首先侵害自己的。两个国家像两个小孩子一样抢东西,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抢夺和占有更重要的事了。两个国家像两个小孩子一样用暴力,你踢我一脚,我踹你一脚,相信不是文明规则、而是拳头决定了最终秩序。

这里面没有哪个国家比对方高级。在对抗中的国家,全都失去了理性,失去了我们原本五岁时就学到的道理:文明是所有人赖以生存的法则。

我们为什么需要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呢?如若失去接触和感知,十分容易相信其他国家都是恶意的、堕落的,陷入低层次的仇恨,永远到不了高层次的理性认知。

▲ Photo by Devon Daniel on Unsplash.

4

教育方向

从五年前,我就开始写有关趋势预测和教育未来的文章。每一年感觉预测都更不乐观,年年增加对未来的风险提示,到了今年,在世态炎凉中,我对形势更有一种谨慎的悲观。

在未来可能的动荡风云中,我只期望孩子越来越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的成熟个体。

当我们看到有关疫情的万千流言,一个人能否分辨出其中的真假论断?当我们面对经济的崩塌压力,一个人能否判断形势走出新的道路?当我们听见国际关系的愤怒情绪,一个人能否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以更高层次的理性分析问题?

如果未来国际大门不再敞开、经济不再繁荣、时局不再稳定,我们没法给孩子铺设一条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但我们至少可以保证,我们能让孩子带上能应对一切动荡纷纭的心智态度。

通识教育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责任的自由人,他首先需要懂得自我审视,具有自由和负责任的思考判断,其次他要超越地区性的偏狭,能够理解更为普遍的道义与真理。

这样的教育目标,在今天的动荡局势中,更有着别样的重要意味。

越是动荡不安、快速变化的世界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就越重要。

我为什么要给孩子讲古希腊与罗马、现代医学的建立、达芬奇与莫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模拟王国的纷争?为什么要让孩子在一站一站历史时空中走遍世界各地?

我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最直观的感受:人类文明全世界是融为一体的,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有杰出智慧,而正是这样的智慧推动了历史前行。

我也想让孩子从先贤的智慧中提炼思考,学会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用更加贯穿的思路解决未来的问题。

▲ Photo by Pavel Nekoranec on Unsplash.

 

后记:

五年前,当我开始写育儿和教育类文章,我只是感受到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中,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的紧迫感。现在越来越有使命感和时间的紧迫性。世界的动荡变化超过预期,我们必须更快速让孩子做好准备。

过去五年,我的写作更偏向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儿童心理成长,而在未来岁月,我会更多关注到教育制度、公平、全国各地与世界各国、时局变化,以及对儿童的社会保护,也可以说是通识教育本身带给我的成长和勇气。

现在,我将过去五年写作的儿童心理成长和教育文章集结成一本书,《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内心有光》,也算是对前一阶段写作的一个总结。其中有系统性阐述通识教育理念的文章,也有给父母的家庭教育心法,和父母和孩子心理成长分析和焦虑疏解。

新书电子版全文现在在“童行学院”公众号发布,关注公众号菜单栏「景芳新书」,即可获得新书链接。

-  END  -

推荐阅读

[

郝景芳:相信“相信”的力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52142&idx=1&sn=d9ff7eb07d5bd078f91c902728915d1f&chksm=84f33eaeb384b7b8cf088ea5c2b757527bfc8145f4c7544464dd9e4e5ff302c437abf2d020ba&scene=21#wechat_redirect)

[

一诺:哪有什么超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53479&idx=1&sn=29a74cd41501bff5b96f944c71452143&chksm=84f331e7b384b8f15d72c32100548b47c2129d6bf852de6edc8f43a9029bd1614d46661da2f5&scene=21#wechat_redirect)

[

面对疫情,在危机中寻回韧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yOTcxMQ==&mid=2651252727&idx=1&sn=503aa21f7f20bdcacc45b38bb5533f4e&chksm=84f33cf7b384b5e1185d51b3da7f7c88781379f3002ca555fe4e5d65b6890f930fac35548084&scene=21#wechat_redirect)

各位读者们,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也欢迎在文末留言,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

诺言社区

点一下

让我们知道你“在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美国学校给孩子们洗脑?伯克利少年大学生的妈妈有话说

**美国华人 ** 第1769篇文章 美国的学校到底在教孩子什么?为什么一代二代观念差异大?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加上辩证思维的训练,学会以多重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深挖事件背后的成因,形成的观点和见解就事论事,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中不应该让政治倾向使自 …

戴不戴口罩,美国华人的两难选择

戴不戴口罩,美国华人的两难选择 作者:马凯琳 2020年3月19日纽约时报中文网 现在,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中国国内。中国的疫情似乎在眼下已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欧洲却成了重灾区,而且病毒一步步逼近美国,来势汹 …

为什么新冠疫情始于中国?

为什么新冠疫情始于中国? 作者:练乙铮 2020年2月20日纽约时报 新冠肺炎有名称了:COVID-19。命名费了好一番功夫。新冠病毒出现以后,基因测序在两周内完成,但之后好几周的时间里,对于这种病毒和它引发的疾病,我们都不知该如何称呼。 …

中国也许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代价惨重

中国也许有效控制了疫情,但代价惨重 记者:AMY QIN 2020年3月7日纽约时报 北京——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股市遭受重创,全球旅行中断,数亿学童无法上学,各国政府都在迫切寻求控制病毒的方法。 中国,病毒的始发地,说他们有答案。 …

病毒与上帝,橘子皮与党

病毒与上帝,橘子皮与党 作者:YANGYANG CHENG 2020年4月3日纽约时报 芝加哥——我的母亲相信,上帝和中国共产党将会击退新冠病毒。 “为武汉祈祷,为中国祈祷,”她敦促我。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疫情的最初暴发地。那是2月初,武汉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