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谢幕,地方财政怎么办?未来用什么填补土地财政缺口?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雨落长川​ 发表

事实情况就是,没有。

自 2021 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大城市的卖地收入直线下降,刚开始的时候还能让自家城投去托一托,周转一下,现在大部分城投也托不起了。

仅存不多仍有实力拿地的开发商,都奔着核心城区的核心位置去了(北上深杭的卫星城地铁站旁还能吸引一部分),一个地级市,上百亿的财政缺口,地方主官都像热锅蚂蚁一样。

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奇怪的现象,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体制内降薪潮,再比如村镇银行百亿级资金不翼而飞,归根到底都是没钱闹的。

我入行以来,近一年是各地方政府部门对我最客气的一年,连周末吃饭发个朋友圈都有一群国土、招商的打工人点赞。

另外,土地财政的降低是有滞后性的,因为土地款没有一次性缴清的,今年花的还是 2021 上半年卖地收回的钱,真正有趣的事情要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才会出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比如说,你有光刻机,

可以出口,

那么这对于你解决收入问题,

解决土地财政缺口的收入问题,

我认为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还比如说,

你把自己闲置的金矿开发起来,

这也是一种可以获得收入的方式

知乎用户 ocean kraken 发表

我一直弄不明白地方财政需要花那么多钱?

看到过一句话,我搭上半生从银行借的钱外加六个钱包大头都交给了你,你却每次都一年花完?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知乎用户 世袭上议员​ 发表

这事也不难,逼急了修订《人民银行法》给央行直接购买债券和 ETF 开个口子,至少还能稳个几十年吧?

私营地产公司不是没钱没信用也没胆量拍地么,那就让城投和国有地产公司发行债券买地把地价和预期稳住,最后大不了修订《人民银行法》让无限量货币再稳定债市即可。

还有现在中小企业不是不景气么,而中小企业又是就业稳定的最大基石,但在东亚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又很难得到信贷和股权融资,那不如把新三板搞起来,然后发几种 ETF 卖给央行,绕过商业银行,私募和股民直接给中小企业输血,简单又高效。

现在老百姓不是不买房影响土地财政么,那央行帮你们直接买;现在不是中小企业没钱要裁员么,那央行直接给你们钱发工资,有何不可?

有人觉得这样有问题,那日本央行买了这么多年债券股权 ETF,日本崩溃了吗,日本社会不稳定吗,自民党还不是稳坐千代田,就算有问题,那也是下一届政府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要是觉得我在一派胡言,那我建议收藏这个回答等个三五年再回来看,少子化老龄化本就意味着需求萎缩,到时候人民银行出来主动创造需求这才是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宇宙锅巴 发表

公职人员及其亲戚名下,总房产 100 套以上的,选入筛查系统,查询来源,依法严办,至少可以解决 10 年财政缺口。

不过副作用还是蛮大的,下次开会大半人来不了。属于直接洗牌了。

你法我笑。

——————————

更正: 有人说 100 套起点太低,搞不好开会没人来了。十分有道理。

所以设置成 100-1000 套以内。

这样几千套的大佬们依然能来开会,小喽啰们来不了。至少栋梁还在,希望犹存。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耗着,

耗到地方政府求着中央把房产税给出来。

房地产看似摇摇欲坠,大厦崩塌在即,其实在行政强力干预下也仅仅只是摇摇欲坠罢了。

二手房限售、地产商禁止降价、低价位成交不予过户,再对暴雷、烂尾、法拍进行限流,完全可以高位横盘很长一段时间。

唯一受损的也就是地方土地财政跟地产相关行业,没有成交量,慢慢被利息拖垮。

等经历过失去土地财政支持的痛苦日子后,社会上会产生普遍的反思,对房产税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它虽然割自己的肉、很疼,但不收就是要命了。

这时候推行房产税的阻力便会几近于无,甚至地方征收的效率会出人意料的高。

这时候房地产也造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房产税征收标准的标的物,然后扫入历史垃圾堆。

年轻人买房问题怎么解决?

共产房,可能会出现五五开甚至三七开的共产房,房价不变的情况下购房压力断崖下降,而且因其交易困难,很难再次成为金融产品。

很多中产及以上家庭有非常错位的阶级认同,凭在风口的几年积累了一定财富便认为自己从生产者过渡到了剥削者。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接受基本文化教育的人大概的话语权是相同的,并不因为你受教育更好或者更富有而不同。

所以在相同话权的条件下,政策出台如果有受损者那一定是人数更少的那一方。

所以,最悲观的估计便是中国房地产 “大跃进” 式狼奔豕突造成的海量泡沫可以软着陆的话,那么牺牲的代价一定会是城市的中产。

当然希望这些不要成真,毕竟我本身其中一员,只不过看到这里,不吐不快罢了。

续更:

(有一些观点没有表达清楚,再这里阐述一下)

1. 目前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大搞基建、大兴土木是不正常的,随着城市化进入尾声,之后的财政开支会逐年锐减,以后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说明房产税是有用的

2. 房产税起征的原因不是调控房价或者平衡财富分配,而是因为在土地财政失效的条件下(人们不买房了),如果不开新的税种,地方政府就要破产了(还不起银行利息,发不出医师公的工资)。房产税只是在所有税种当中最合适的一个。——说明房产税是必须的(之少对政府是必须的)

3. 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在群魔乱舞的国际中被衬托的稍显出色,但这改变不了出生率断崖下跌和内需急剧萎缩以及失业率高涨的现实,无论统计局和媒体如何美化数据,但只要去路上走走,数数 “旺铺招租” 的比率,大概也会对经济形势有个比较消极的预期。——企业和个人纳税的减少,无疑让卖地收入锐减的地方政府雪上加霜

4. 之前央行的降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货币只能在金融系统空转,根本流不到实业,放水的边际效用已经很低。说明之前依靠的放水 - 炒房 - 带动消费 - 带动就业的 “三板斧” 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情形。——现在急需新的措施来刺激经济

先说这些,有空再写,欢迎大家评论,如果没时间回复会在写在后续的加更中。

知乎用户 高天流云 发表

截止 2022 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 32 万亿,债务风险大幅升高。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依赖于卖地收入

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金总额 8.7 万亿元。

2021 年卖地收入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杭州和广州,分别为 3300 亿、3100 亿和 2500 亿,而中西部城市如兰州、银川,卖地收入仅为 150 亿、70 亿。

到了 2022 年,因为防疫政策的影响(疫情和防疫政策是两码事),各地的卖地收入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当然也跟随下降。各省份和各大城市的全口径债务率((显性债务 + 折算后的隐性债务)/ 综合财力)明显上升。

其中,最高的天津负债率已经超过了 200%,贵州、云南、内蒙古的负债率也都超过了 130%。这一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上 100% 的警戒线。各主要城市中,呼和浩特、哈尔滨、大连、贵阳等城市的负债率普遍在 200% 以上。

这两年的疫情让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地方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地方财政收入就三条主要途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借款(城投)、卖地收入。

地产经济不行了,短期内没什么好办法填补。比如近期曝光出来的,很多地方用来做核酸的钱都是从社保基金拿的,地方财政早就没钱了,这样下去很危险。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你以为统一大市场是为什么现在出来?

财权事权要统一,以前地方要发展经济(锦标赛理论),要托底民生,在分税制大背景下只能想办法自己创收,土地财政也应运而生。

既然现在土地财政没了,地方的财政支出核心就是民生了,那干脆你也别拿经济做绩效考核了,我来搞顶层设计、搞统一规划,出钱的事情归 ZY,事权自然也要归 ZY。

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情况。

一来,土地财政目前还能靠城投托底(无非是城投发债往后拖),二来地方财政压力还没绷到极致,三来央地关系从来不是一个文件就能调整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地方有自主权还能冒出些新东西、新增量,还能闯上一闯。真要全部顶层设计,设计错了可以很难往回找补了。再加上我们一直有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

所以,目前就是一手拖。

没有疫情,或许还能拖个好多年,疫情一下子加快了事物发展的节奏。

别忘了,还有个叫人口的灰犀牛,也在慢慢走来呢。

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凡是供不应求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文章。目前最供不应求的就是公务员岗位,毕竟现在体制外就业难。市场化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务员降薪,但这样会有很多人不满。另一种寻租就是花钱买岗位,这样说出去太不好听了。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官方成立大量的考公培训机构,收费几十万一年。毕竟官方也是负责出题和面试的,和现在市面上的考公培训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只要好好办,完全可以做到不报名官方培训机构根本考不上,就相当于不上课在家自学的高中生考上 985,虽然有但是凤毛麟角。虽然收费很高,但考虑到公务员极高的性价比,相信报名的人依然会络绎不绝。这样就算每年只有 100 万人报名,学费 50 万,也创造了 5000 亿的财政收入,可以养活 500 万体制内的人。

知乎用户 maruko 发表

目前为止还看不出,地方还在苦熬,妄想上头接济,殊不知上头也揭不开锅了。慢慢看吧,羊毛不会剪到猪身上的。

知乎用户 世间行者​ 发表

居民没钱,企业没钱,连政府也没钱了,那钱到底去哪了?

2022 年,我国一季度 GDP 增长 4.8%,虽然没有达到 5.5% 的年度目标,但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这个成绩也实属不易

按理说,总的 GDP 增长了,不管是增长多少,反正是正增长了,那么,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也应该是增长的,无非是增长多少问题,无非是谁分的多点,谁分的少点,但不管怎样,都是增长

因为,构成经济活动主体的,也就三类:居民、企业和政府

蛋糕不管怎么分,都是这三类主体在分,肉都烂在锅里

但实际情况却是,居民收入下降,企业利润下滑,连政府也没钱了,那钱到底去哪了

1

居民收入下降,这个不用多说了,疫情这几年,不是裁员,就是降薪,大家伙日子一个比一个难。大家要么失业,要么降薪,但支出可一点没降,好的话还能勉强度日,不好的,房贷断供,生活质量下降都很正常

反正我身边的朋友,这几年都没有涨工资,今年很多人,连奖金也停了,就拿基本工资

这不仅仅是个人感觉,是有数据支持的

3 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 51.3%,同样是疫情年份,2020 年和 2021 年这两年的个税复合同比涨 16.3%。

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减少,肯定有国家税收减免的原因,有其他的各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的收入下降了

失业率,就更不用说了,目前青年失业率超过 18%,差不多每 5 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口

所以说,居民没钱了

2

企业也没钱了

自从疫情爆发以后,企业三天两头面临停工,封控的折磨,早已被折腾得晕头转向,不是破产,就是利润下滑,都是在苦苦挣扎,勉强度日

疫情第一年,旅游、交通、住宿等行业基本就被团灭了。

第二年,线下教育、教培行业,也已经被团灭,只留下数十万失业人员和一堆破产企业,连教育培训的天花板,新东方老总都搞电商直播去了

第三年,房地产行业全面暴雷,恒大、融创、华夏幸福、世茂集团等知名的,不知名的房企,要么暴雷,要么在暴雷的路上,就连千亿市值的国企——绿地,也暴雷了。留下一地的烂尾

截至 6 月 5 日,全国累计破产房企数量已达 208 家,日均 1.3 家,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远高于去年上半年 63% 的幅度

其他行业也不好过,就连餐饮业的杠把子,海底捞也扛不住了

海底捞去年营业收入 411.1 亿元,全年亏损 41.6 亿元

现代经济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企业的收入,是另一个企业的支出,一个企业的倒闭,可能会引起好几个企业的破产。一个行业的倒闭,会引起好几个行业的萧条

企业,在疫情连续三年的冲击下,也没钱了,都等着政府税费减免,税收返还度日呢

3

连政府也没钱了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 5 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 4.62 万亿元,同比下降 8.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 2.05 万亿元,同比下降 27.6%

虽然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了,但由于民生、债务、疫情防控等刚性支出不减,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

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费用,只能消减了:压减公用经费,公务接待费、 会议费、培训费,因公出国经费;追减各类受疫情影响的工程进度款

还有就是缩减公务员工资,停发奖金或延迟发资金。

近日更是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山东某开发区教师被降薪,还要求退回 5-15 万的已发工资奖金

刚刚,随手百度了一下公务员降薪,有 1760 万条信息

4

回到本文的问题,居民没钱,企业没钱,政府也没钱,那钱到底去哪了?虽说经济增速变慢,没有以前增长那么快了,但仍然是正增长,对不对,无非就是涨得少点,没有以前涨得那么慢了

但为什么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都变少了呢?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谁见过四人打麻将,四个人都输钱的。麻将还是零和博弈,经济增长可是正和博弈啊,毕竟一季度 GDP 还增长 4.8% 了

打麻将四人都输钱,有没有一种可能,钱被看场子的拿走了,最后算总账,四人都输钱

举个例子,某地一年 GDP100 个亿,第二年增长了 10%,总量增长了 10 个亿。但某地由于前些年大量举债,共有 200 亿的债务,按 5% 的利息算,单还利息就得 10 个亿。最后算总账,大家的收入没有增长,如果再算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家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

当今经济,大都是债务驱动,适当的债务对经济有好处,当投资收益大于利息的支出时,负债越多越好,可以充分利用债务的杠杆效应

就像前些年负债买房的,虽说有一笔不小的利息支出,但由于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利息的那点支出,负债买房的人都成了人生赢家,很多人甚至借此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这几年,房价上涨的幅度,覆盖不了利息的支出,甚至很多地方的房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于是很多炒房客不得不断供或亏本出局

甚至连恒大,融创、绿地,世茂集团等大型房企,在房价放缓的情况下,前些年由于大量负债,无力偿还利息,不得不暴雷,在破产边缘徘徊

具体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果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那么适当的负债,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整个国民经济负债量过大,而经济又无法保持高速增长的时候,收益的增加无法覆盖利息的支出,那就会容易出事

轻则大家收入下降,生活陷入困境,银行坏账上升,

重则容易转化成经济危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债务危机,赚钱不够还债,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了

适度的负债,是经济的润滑剂,庞大的债务,则可能成为吞噬财富的黑洞

所以,在前两年经济过热的时候,国家一时在强调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可能就是为今天的局面做准备吧

截至 2020 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25.66 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 20.89 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 46.55 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与 GDP 的比重为 45.8%。

此外,居民和企业,也背负了庞大的债务,我国总债务(政府、企业和居民之和)占 GDP 的比重,网传在 240% 左右

2021 年,2022 年为应对疫情,各级政府肯定又发了不少的债券,庞大的负债,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何化解这庞大的债务,如果拆解这颗炸弹,成为摆在政府前面的一大难题,一旦经济的增长难以覆盖所支付的利息,经济将陷入困境

所以,保经济,保就业,保民生,保 GDP,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别忘了关注,点赞、转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世间行者

知乎用户 易晓 发表

完全解决土地财政的缺口很难

包括大家期待的房产税,目前的税制基本都是从生产方面来征收,所以一些具有其他禀赋的省份比如海南也要发展化工产业等才能维持基本的公共服务支出

某种程度上讲,缺少差异化税种,就会导致不同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同,此外,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分的历史遗留制度,也导致房产税的更替难度不小,比如房地产是否应该从实际上已经在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但却从未缴费的集体土地上的物业开征,这就是个大的问题

此外,收取房地产税意味着提前支取未来现金流,即使贴现率不变,也必然导致资产的贬值,而房地产资本市场大幅缩水,也会严重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货币流通,这不是央行通过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可以来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解决的

历史上很多局部正确的改革,可能合成整体系统性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税改革必须慎重的原因,毕竟一旦这个改革没有预期的效果,那岂不是雪上加霜。

此外开征房地产税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风险,就是制度错配,这个风险就不细说了,另外就是离开税率谈房产税就像离开剂量谈论药效一样可笑,从现实历史来看,征收房地产税的国家并没有缩小贫富差距,反而带来贫富差距不可逆的扩张

现在的局面确实很难,很考验操作的技巧,绝非纸上谈兵那样简单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房地产税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问题的最佳药方。

贫富差距、经济泡沫、地方财政、粉碎社会投机倒把风气……

别让那群投机倒把的炒房客跑了,要锁死他们。

原本国家打算今年就扩大试点房地产税的,因为众所周知的疫情复燃和俄乌冲突原因,经济下行压力陡增,所以延期了,但是房地产税落地是毫无疑问的,按照国家规划五年试点,怎么样也拖不了多久,我认为明年经济好转,房地产税试点就会落地,到时候房价将加速回归合理区间。

【正本清源】房地产税落地或延期原因,改变不了房地产命运!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炒房客及其利益集团想造我的谣,门都没有!!!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关注并信任我的朋友,仅房贷利息就可以省辆卡宴!

首先,房地产税是要用来取代卖地依赖的,以我国最近几年卖地规模,我国房地产税的规模达到 2 万亿基本上可以覆盖。为什么是 2 万亿?

前面已经说过了土地出让金大部分给拆迁补偿、为了卖地做的配套基础设施等,考虑到 17 年前土地出让金不超过 5 万亿,基于当下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国家现在还在遏制乱基建(比如地铁),2 万亿房地产税收入,是足够取代卖地依赖的。

大家切不可 以 20 年 8.4 万亿土地出让金当做参考,说什么房地产税要达到 8 万亿规模才行,说这种话的人典型没有科学思维,有科学思维必然知道分析得剔除异常数据,而 2020 年因为疫情原因,地方政府是有意加大卖地来填补地方财政的,所以才创新高(这我在分析上海房地产时候已经说过,旧文《房市漫谈之上海,魔都楼市基本面》)。

更准确点,是 18 年以来,由于我们经济发展明显乏力,很多城市为了保住经济增速,就在更加依赖卖地了,疫情让税收收入减少,所以更加加剧了卖地依赖,以至于 2020 年上海卖地金额猛增约一倍,超过杭州夺得第一名。

这样的卖地依赖,上面当然是知晓的,所以 2020 年 8 月末,“三条红线” 政策出炉,这个政策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还没有针对地方政府,算是给地方政府留有余地;但是,2021 年到来,“土地双集中” 出炉,这就是明晃晃告诉地方政府别这么搞了,第一轮集中供地,有些城市其实并没有完全理会国家意志,之后全社会理解了,第二轮集中供地就是理解后的情况。

400-500 万亿市值的房地产即便腰斩,按照 1% 税率足可以获得 2 万亿税收收入,这里是一个粗略定量分析,因为是阶梯税率,我说 1% 税率不代表人人都是 1% 税率,考虑免税面积,大多数家庭根本无需担心。(房地产税是 N+2 套房才要担心的,只有一套自住的,担心啥房地产税呢?)

pure 日月

351 次咨询

5.0

1030558 次赞同

去咨询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大家参考,足矣让大家相信我国房地产税的体量庞大:2020 年中国物业收入达到 1.18 万亿人民币(包括居民物业和商业物业),但是 2017 年仅 6000 亿,3 年翻倍,远超机构预期。不仅如此,我国物业管理渗透率还很低,未来达到 3-4 万亿没什么问题。

从我国物业费规模来看,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房地产税体量,物业收入体量多大,房地产税体量就有多大。

我个人认为:房产税最低标准就是物业费,没人觉得物业费很贵吧,甚至由于免税面积,很可能还没有物业费贵。这样想想,是不是一套房家庭没有压力了?而且今后我国必然会通过政策逐步提升大家最低工资,增加大家收入,这符合扩大内需战略,老百姓荷包鼓了才能扩大消费嘛。日韩最低时薪过 50 人民币,计算下来月薪过万人民币了,我们也会实现的!

我国拥有多套房的家庭数不胜数,2020 年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 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 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 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 10.5%。三套以上就是主力,甚至可以针对豪宅征收豪宅税

本文为节选,万字长文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写于 21 年末:

知乎用户 守护最好的纯纯纯 发表

当然是卖墓地呀,墓地产了解下,人口老龄化,墓地需求大大滴。

其实地方财政需要一个很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土地财政玩到差不多,地卖不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维持地方财政收入。

1. 房产税

2. 政府介入租赁市场,收中介费

3. 大家都富有了嘛,义务教育是不是也应该适当的收点费。教培不是不规范么,那我政府组织的教培应该是正规的吧,政府垄断式教培了解下。

4. 老龄化严重,政府可以提前布局当地养老产业,或者打造养老产业吸引周边或者全国老人来这里养老。一条龙服务,包括养老院,养老保健品,老年人医院,老年人陪护,墓地。

实在不行参考当年大下岗嘛,留职停薪,或者一次性买断。

知乎用户 烤鸡要没咯​ 发表

房产税啊,不然你以为还有啥?

知乎用户 cowbane​ 发表

地方财政需要的是钱,只要能收的上来钱就行。

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觉得土地财政的钱需要继续用跟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来补,谁告诉你的呀?既然公务员的绩效都可以用卖地的钱来支付,为什么土地财政的钱不能用国企利润补?不能用养老金结余补?不能用低价收购垃圾资产然后开发卖掉补?况且土地财政才实现多少年。

房地产税?你们真的觉得房地产税是用来打击炒房客的?是用来均贫富的?哪个政策制定者说过这样的话?房产税是用来获得税收的,明白不,是用来收钱的。真想均贫富有各式各样的办法,但绝不是房产税(真正持有大量房产的,知乎网友们愤怒的想要吊路灯的人,人家有大量代持去持有房产,明白吧,免征人家才是真免征。),就算房地产税出台,真的需要交税的大概率也是中产(当然良心的话可以从没孩子的中产开始),因为他们有钱又听话,而且真的收的上钱来。

什么?你说你恶意不交?恶意断供?既然你受得了恶意断供自己的房子被收走,然后背贷款当老赖的生活质量,那你为啥不还贷呢是吧?中产的特点就是闹得凶实际上很老实的。

真的,平民百姓真的不需要担心土地财政没了钱从哪来,只要真的需要钱,可用的工具非常多。而且这波流动性枯竭把民营房企搞死,国有房企甚至可直接下场,拿地盖楼卖房一条龙,一样有的是办法把钱搞回来。

况且,什么叫财政缺口?真正需要花钱的,刚性支付的钱才叫财政缺口,你看土地收入降低下来公务员绩效不就降下来了?真正过日子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刚性支出没多少,大部分都是可花可不花的钱,收入减少有收入减少后的规划,最后一定有人付出代价,但是你说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财政系统?放心吧 崩溃不了。

你忘了之前改革的坏账计提了?这个国家还有相比其他国家多得多得多的信用可用,何况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规则可以相对不受资本方制约)。

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呢?球场是人家盖的,规则是人家定的,门票是人家定的,活动是人家策划的,人也是人家自己请的,民众却总是担心哎呀出了什么问题财政怎么办。

比起那个,担心下自己不要成为改革的代价才是真的,毕竟财政系统不会出事,财政系统的人可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画画 发表

当然是翻个身咯

对城市房屋收房地产税,特别是对城市估值数千万的豪宅征严税,比如每年 10%,资产税补丁按上,逼去接大豪斯,首套不超过 120 平的免税,超过的按每平米计算,每个孩子可以超出部分抵十五平米的税。

对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宅基地免税,炒作城乡结合部的宅基地,保持卖地嘛,九十九年的产权免税(这样并不违宪) 大豪斯庄园,收两笔收入,一笔是土地出让金,一笔是耕地交换金,用富裕地区的指标去买贫穷地区的指标,保障耕地。一定要说明产权和免税九十九年,赋予其含金量,建设用地指标的一亩地价征收补偿农民一百万,房屋补偿另算,耕地用地指标的一亩地价征收补偿农民五十万,房屋补偿另外算,卖给富人一亩地三千万!两亩两房地成本在四百万到八百万之间,剩下两千多万的进政府财政,农民有钱没地后只能进城就业交税。财政问题迅速解决,但是要利用好这几年完成产业升级,否则下次无力回天,只能崩溃。

城市的地水池不够大,未来还要增加农村的宅基地,来做大这个池子,国家定交易规则和提供市场,市场内部竞价,保障农民的购买力,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全国几百个地级市,GDP 百强之外的城市不要待着,赶紧跑!傻孩子们!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是注定要衰退的,房子如葱的说得就是这些城市!

GDP 五十名以内地级市,找准时机,价格合适赶紧买,除非你未来计划润出去。卖不起前五十的,去买后五十的。

房地产实质已经崩盘了,只是大部分人后知后觉,但是未来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会继续繁荣,城市的规则变了,小城市就是大型城市,中型城市的资金池

知乎用户 夜深露重情更浓 发表

出台房地产税啊,但是出台房地产税的前提是要直接锁住市场的流动性。只有锁住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才能不让这个市场出现崩盘和套现跑路。

商鞅驭民五术里有个叫劳民的,想要国家发展的好,必须要民众辛苦奋斗,这样社会生产,社会资源才能得到保障,民众通过辛苦奋斗获得安定的生活,才不会无事生非犯上作乱。以前房子就是民众奋斗的目标,就是收割民众的镰刀

现在可以换一把镰刀,应该出台新的整套税制来收割这个社会的财富,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但是反对税制的人应该是力量最强的,因为穷人根本没钱没资产也收不到税,只有有钱人丶中产阶级丶顶级富豪会成为税制下最大的待宰羔羊,但是问题来了社会力量掌握在这群有权力,有财富的手里,怎么会把这种整套税制贯彻下来呢,肯定会达不成共识和妥协,美其名曰争议很大,其实就是有权有势的人不同意

比如说资本利得税可以打击投机倒把,避免这种巨额的投资收益和不对称收益;离境税,打击那种想要转移资产全家跑路的大资本家,想脱籍可以,但是要刮下一层皮;遗产税,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公正,让资源和财富流动起来,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

现在唯一能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就是出台房地产税,用这个税充当收割镰刀,去进行社会财富的洗牌和调整,但是这种重大的税制改革明显是不利于资本发展的,但是会促进社会公平,等于是刮骨疗毒。

知乎用户 25426 人 发表

不节流,只开源,注定是死路一条!

为什么出现 ZF 机构冗员?

编制内的都在做事吗?都是满八小时吗?

财政收入到底都流向哪里了?公开吗?透明吗?

在我们国家,官民比例到底是多少?

房地产谢幕可以,为什么烂尾那么多?为什么民间认为烂尾多与腐败有关?为什么腐败对房地产的介入那么深?

健康的房地产是不会谢幕的,之所以谢幕,是因为你不健康!

知乎用户 卧虎藏豹 发表

可以出租光刻机之类的技术啊

知乎用户 云石 发表

时至今日,大家心里都已经明白,随着人口红利的消散和居民负债的逼近极限,中国红红火火 20 年的房地产时代,已经渐至尾声。未来中国楼市就是分化行情,可能会有少数地区的少数板块,依然能维持个长期涨势——但跟过去那种狂飙不可同日而语;但绝大部分城市的房子,都将逐渐去金融化——即便因为某些因素偶有小回暖,但整体而言,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勉强保值,甚至大部分都会陷入漫漫阴跌。

对中国的各地方政府来说,其实问题是很严重的。土地财政某种意义上是刚性需求。随着房地产市场方向的逆转和购买力的枯竭,过去二十年大部分中国城市赖以维生的土地财政模式,将无以为继。这意味着这类城市的经济乃至社会运行将出现很大的问题。

那怎么办?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了房产税,认为房产税可以替代卖地,成为地方政府的全新税源。

但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很幼稚的。房产税肯定是要出的,但要说实现对卖地收入的大幅替代,基本不可能。逻辑很简单:跟西方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政治权力主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种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对所有房产所有者征税;何况中国居民长期以来将绝大部分个人资产都投入到了房子中,本身已经所剩无几,甚至负债累累。你如果像美国那样,每年对所有人征一笔房产税,交不起的就强行收房,将居民撵到大街上,那估计用不了两年满大街都是流民——社会秩序将陷入极度动荡当中。

这是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出现,也绝无法承受的。所以房产税必然会有豁免,而且这个豁免额度,必然会保证绝大部分只拥有一套普通房子的市民不用交税——最多就是象征性的交一点。

基于这种逻辑,未来的中国房产税,只可能向豪宅或者多套房所有者收取——实质上就是富人税——至少是中产税。而随着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消退,富人和中产囤房积极性也会大减——所以这笔潜在税收的规模,可能比现在预想的还要少——不仅远不足以对冲土地财政消亡的缺口,甚至还会影响到残余土地拍卖的收益。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是刚性的,但房产税注定无法有效填补土地财政消退的减损。那个这个缺口该怎么补?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靠公租房!

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根本性改革中,公租房被重点提及,作为未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办法。但由于公租房的土地是免费划拨而不是拍卖出售,政府并不能从中收获土地出让款,所以很多人认为这种玩法行不通——它可以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问题,但却不能填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缺口。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局限。长期以来,大家都下意识的将公租房简单定义为一项民生工程——也就是赔本赚吆喝。在过去这种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搁到未来则就不是了。实际上,未来的公租房,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样也是一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它带给政府的收益,会比原先的土地财政更加丰厚!

这是什么鬼?建公租房还能比卖地的钱来的更多更快?

事实上还真是这样。只不过,这笔钱,并不是直接从开发商和购房者手里收,而是固定资产证券化——也就是以建成和运营成熟的公租房为抵押,弄成债券,到金融市场上去借钱。

公租房事实上也是国有资产——毕竟土地是国家的,房子也是国家的。而且公租房还是一项非常优质的国有资产——它有长期稳定的居住人口,所以也有固定的房租收入(住公租房同样是要交租的,只不过比市场价便宜很多而已),还有非常丰厚的商铺租金收益(公租房一般人流十分量巨大,虽然这些人口的总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因为没有购房压力和高昂房租压力,所以日常消费力并不弱,相应的商铺租金非常高——重庆公租房的十多年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抵押,有稳定客户群和现金流回报,这从任何角度来看,无疑都是一笔非常优质的资产。这样的资产证券化,做成债券拿到资本市场上去发售,应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发债募到的收入,不会低于卖地。因为这种种债券是以公租房为抵押,理论上一旦政府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就必须得把房子抵押给债权人,并保证其能自由处置。这意味着,债权人拿到的抵押物,实际上并不是带有民生工程性质的公租房,而是商品房(因为公租房一旦被债权人接盘,政府必须将其更改为商品房性质,没有这一条,这些房子就没有流动性,价值也极低,市场根本就不可能接受)。

现在是公租房,但政府会保证一旦出现债权人接盘,其性质将会变成商品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政府在发行公租房债券时,同样会以商品房的标准,来给这些公租房债券进行定价。

这就等于把因建公租房而损失的土地出让款,从债券市场上又拿了回来。

而且这种玩法,长远看,比土地财政更来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同一块土地和房产的价值是会不断提升的。但土地财政是一锤子买卖,你这块地卖出去,后面的价值增长,就和政府没关系了。

比如著名的宇宙中心深圳市南山区,20 年前一块地楼面价也就两三千块,建成房子撑死卖个五六千。但 20 年后的现在,房价基本上 10 万 +。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甚至 20 年下来还有折旧,这增值的空间哪来的?说白了还是靠地段增值、靠深圳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这按理说是深圳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功劳,但由于地已经卖了,所以收益跟政府和全民没半毛钱关系,全归房东和囤地的开发商所有。

但如果换成公租房就不同了。公租房是国有资产,虽然抵押了去发债,但所有权依然还在政府手上——所以增值的空间依然归政府所有,债权人只能享受个利息。

而债券是有期限的。假如 20 年前,政府以每平五千的价格将公租房抵押发债。20 年后到期了,政府还可以再次拿出来抵押——但这次抵押的价格,肯定就以当下的房子市价为基准——如果这个公租房在深圳市南山区,那这个市价就是 10 万 +——直接增值 20 倍!

当然,全中国只有一个南山区;而且随着经济放缓和房地产时代的落幕,未来也不可再出现房价飙涨。

但这并不代表这套逻辑不对。毕竟经济虽然放缓,但还是会有增长的;房地产飙涨时代虽然谢幕,但房价跟随经济稳涨——在人口流入,产业集中的大城市肯定还是会继续的。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以 2000 年为基准,澳大利亚房价依然上涨了 361%;加拿大 345%,英国 230%,美国 158%——所以中国未来主要城市房价依然会上涨,而由于公租房属于国有资产,所以这部分房价收益依然在政府手上。而且会随着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抵押拍卖,将上涨收益变现——这样不仅可以借新还旧,还能拿到这期间的增值收益。

这就比土地财政要爽多了——那个是一锤子买卖,后面房价地价涨了,收益也是开发商和业主的,与政府无关;而通过公租房抵押发债这种操作,不仅现在的土地房产价值政府可以拿到,未来的增值收益,政府在下一次发债时同样可以拿到。

当然,肯定有朋友会有不同意见:首先,卖地不用交利息,而发债是要付利息的——这笔利息怎么算?其次,卖地的钱是实打实归政府所有的;而发债,说白了钱都是借的。既然是借,就要有还。你借的越多,到期了要还的也就越多。你政府把钱借来花了,那到期你拿什么去还?如果还不上,公租房就要交给债权人,性质也要变为商品房,任债权人处置——如果债权人大幅抬高租金,或者直接不租了拿去卖掉,那这住公租房的低收入居民怎么办?全撵到大街上去?

这两个问题,我们一一解释:

先说利息。不错,发债是要还利息。但这个利息,其实还起来并不困难:

首先,公租房本身也是有收益的——不仅住户要交房租和物业费,商铺更是要交高昂租金。所以这笔钱本来就可以拿到作为利息支付。

而且,像这种公租房债券,是典型的低风险低利率债券,一般会作为稳健资产配置,期限也比较长——通常最少也是五年期,一般会做到十年期甚至更久。而我们前面说了,这期间经济还在发展,人民收入水平还在提高——所以相应的,债务周期内无论是房租、物业费还是商铺租金,也是会随着发展而同步上调的——不可能说你现在五块钱一平,十年间居民收入都翻了一倍了,商品房房租也翻了一倍,政府却还给你五块钱一平,肯定也会参照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相应上涨。

债权人赚取的是固定的利息收益,这个固定收益肯定是以发债时为基准的,而后面债务周期内因公租房、商铺租金和物业费上调而获得的额外增值收益,则归政府所有。

这么算来,仅靠公租房收益,就足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利息。

其次,从趋势上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触顶,全球经济内卷化不可避免。所以未来一二十年内,全球都将不可避免的长期陷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而具体到咱们中国,早在 2019 年,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就公开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这个负利率时代——周小川说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这意思就是中国最终还是会进入负利率——只是相比西方要缓一些而已。

负利率,意味着你存钱进银行,不但没利息,还得给银行交钱!这种未来趋势下,像公租房这种有实物抵押的政府性质债券(公租房是国有资产),你觉得需要付多少利息?

微乎其微!

甚至,都有可能不付利息,还倒收债权人的钱!

为什么?未来的负利率环境下,你钱存银行是要给银行交钱的——普通人的小钱你可以自己搁家里,政府也有可能直接豁免,但资本的大钱你不可能也换成现金吧?所以只要公租房债券的负利率点数比银行存款高一些,就会有稳健型投资愿意买单。

所以,只要经济还在发展,利息完全不是问题——你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利息,就可以换得不亚于土地财政收益的资金——而且还可以享受土地房产增值收益。

当然,相较于利息,大家更疑惑的,是这笔钱到期了怎么还?

其实答案就三个字——不用还!

理论上,所有借的钱到期就要还。但实际操作中,有些钱其实是不用还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债。现在美债已经逼近 30 万亿。这么大笔钱,美国政府还的起吗?

美国政府当然还不起!但问题是,美国也没想着还,也没必要还。

为什么?因为说白了,内债不是债!印钞机就掌握在美联储手上,随时可以印出新的美元,然后财政部借新还旧就行了,哪里需要真还?

虽然美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债,而是全球发行,世界人民共同买单。但由于美债是美元计价付息的债务,而美元是美国的法币,印多印少归根结底由美国自己说了算,所以实际上,它就是美国的内债——只不过买单人囊括全球而已。

既然是内债,就不存在还不上一说。

当然,这么做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美元的信用贬值,作为世界货币的功能削弱。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美元丧失世界货币地位——鉴于美国现在是一个金融帝国,国家维持与美元的世界货币高度相关,所以一旦美元丧失世界货币地位,美国也将轰然倒塌。

后果确实很严重。但只要美元信用的贬值没有触及美国国家承受力的极限,美国都可以继续把这个印钞游戏玩下去——甚至还可以通过印钞来稀释债务的实际价值。甚至退一步说,就算美元彻底崩盘了,虽然美国这个国家会完蛋,但美债照样能还上——反正到那时美元已经成了废纸,那它还有什么担心的?直接多印几张废纸还给你不就完了?法理上照样不构成违约。

而回到公租房债券上头,其实逻辑是一样的。公租房债券的价值,与发债城市的经济前景,乃至中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其实是高度捆绑的。所以只要经济还在发展,甚至只要不出大问题,公租房债券其实根本就不用还,直接借新还旧就行了——市场依然会买单。

如果单个项目,甚至单个城市经济出了问题,影响范围也有限,而且国家可以出手救场——东挪西凑来补窟窿,或者实在不行印钞放水大家一起来背;如果太多主要城市的经济都出了大问题——那时候国家确实是救不了了。但真到这种程度,公租房债券都不算什么问题了,届时大家面临的天崩地裂,社会重新洗牌,所有人民币资产都要打骨折甚至归零,普通人连饭都未必吃的起。真到那时候,债务还不还的上也不重要的了——因为无论是人民币,还是公租房这个抵押物,到那时都没价值了。而且就算到那一步,法理上也可以不违约——法币都已经成了废纸,还怕多印几个 0 用来还债?

经济不出大问题,公租房债券就不会有问题——最多也只是极个别爆雷,不会影响它的整体价值和偿还能力。而经济真出了大问题,区区一个公租房债券的问题也就无关紧要了。

搞清楚了上述逻辑,实际上我们就发现,用公租房抵押发债,其实跟土地财政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因为它可以在同一块地上,反复提取公租房的增值收益,所以效果反而更好。

这就是固定资产的证券化

当然,很多童鞋又会问:既然这条路子比土地财政更好,为什么以前不用,现在不用,未来却可以用?

原因很简单——大环境不同,此一时彼一时。

你要发债,前提是市场上得有足够的钱来买,而且愿意买。

首先,以前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现在已经逐步完善。

其次,以前中国还在原始积累阶段,国内资本实力有限,没那么多钱来买这个玩意;至于国外资本,它们对人民币以及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购买中国债券的积极性有限;而且那个阶段由于实力不足,中国也不敢开放金融市场;现在国内资本已经发展了起来,海外对于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在硬实力强大后,为了吸纳更多资本助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也开始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准入。

再次,以前市场处于资金荒的历史阶段——当时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资金有限,好的投资机会却很多,公租房债券这种玩意吸引力有限。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红利吃干抹净,全球财富增量已经进入阶段性瓶颈;与此同时,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各国不得不疯狂放水吹泡沫——虽然美联储现在开始收水,但从中长期来看,依然会疯狂放水——而且放的比现在更凶。这种情况下,现在乃至未来,市场流动性会越来越泛滥,但优质资产却因为经济的停滞而显得十分稀缺。当市场从资金荒变成了资产荒,中国公租房债券这种低风险投资品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成为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稳健性优质资产。

最后,以前钱少资产多,所以借钱的利率比较高。至于未来,由于可以预见的世界性滞胀和流动性泛滥,全球利率都将长期陷于负利率时代,大笔的钱想投资获利,却找不到好的标的物。这种情况下,作为优质资产的中国公租房,发债成本极低,付息压力小。

以上就是为什么国家现在会将公租房作为未来城市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的原因。靠着固定资产的证券化这一手,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公租房,有效的实现土地财政和民心工程的统一——这样既可以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又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足够的土地财政替代品,以维持它的正常运行。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相对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毕竟公租房的价值是跟经济环境高度捆绑的——只有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地方,它才能吸引人口不断流入,保证土地价值继续提升,才能保证公租房稳健运营乃至价值不断增长。

在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滞胀成为大势所趋的大环境下,各主要大国中,唯有中国经济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还有向上的潜力。正是这种格局,才使得中国的公租房,其价值能够得到金融市场的认可,我们也才能够将其证券化,换来足够的资金。

当然,公租房发债这种固定资产证券化模式,只限于一线城市圈和强二线城市可用,最多也就只能扩散到部分内地的省会——因为只有这些城市,它们的经济和产业才有发展扩张的潜力,才能够吸引人口的流入,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它们的公租房,在资本眼中才有投资价值。至于内地绝大部分三线以下城市到十八县县城,未来随着人口萎缩,现有的商品房都将供大于求,根本就不需要公租房,建了也没人住,更不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对于这类城市,衰落乃至消亡,就是不可挽回的命运了——产业萎缩,人口萎缩,也没有土地财政的替代品——别说公租房了,商品房的房产税都不敢乱收——不然更加剧人口向大城市的逃亡。这种地方,就只能通过裁撤并简,削减支出,来逐步减少财政开支。

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既然公租房证券化的大门打开,地方政府也就有了建公租房的动力。谁建的早,建的多,地段好,入住率高运营成熟,谁的公租房就可以先证券化,拉到资本市场上吸纳资金,为城市发展储备到充足的弹药。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中国公租房先驱和集大成者的重庆,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土地财政转型中最先发到大财,从而在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而如果重庆确实能吃到这个甜头甚至吃爽,将对其他一二线城市产生极大的的示范效应,让它们加快公租房建设——这样一来,中国未来的大城市居住问题,和地方财政缺口问题,就有了同步解决的可能。

不过,这对房地产行业不是个好消息。当地方政府不靠卖地也能搞到钱,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就真的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保护伞。这个行业的日落西山,也就真的注定了!

最后提个醒,现在还有多套房的大城市业主,如果你的房子品质好或者地段好,那或许还可以留着——毕竟富人和中产还是会出于改善生活品质的考虑接盘。但如果就是普通房子,那最好还是赶紧出手——毕竟当房子失去了大幅上涨的可能,平民也有了符合大众普通需求的公租房,他又何必背着房贷甚至交着房产税,去买一个跟公租房居住体验差不多——甚至有可能还不如的普通二手商品房呢?

那么,说了这么多,这公租房债券,什么时候可以正式登场呢?

其实,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场东风,就是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只要全球危机爆发后,中国能如预期般在这次危机中得以自保,并趁势扩大自己的比较优势。那么接下来,公租房债券就会闪亮登场,成为全球稳健资产配置的优质标的。

那么,为什么公租房债券的发行,会跟全球经济危机扯上关系?经济危机这种让大家闻风丧胆的事,又怎么会成为破解中国经济难题的契机?关注微信公众号:老云的空间,老云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老云的文章 2205 期。喜欢的读者,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老云的空间,阅读全部老云原创文章。

知乎用户 hzjtao 发表

基建悠着点,然后裁员呀。

当年国企效益好的时候工资发一点,说生老病死有保障,

然后上有老下有小没饭吃的时候为国家分忧,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农民更早剪刀差,农业税什么的也牺牲过了。

现在轮到公务员做出光荣的牺牲了。

如果国家需要,不光荣,不体面,难道还要别人帮忙光荣体面?

知乎用户 Zoey Gaudin 发表

那就看地方财政的花销是哪几大头呗。

1. 比如公务员薪资花销大。那就落实官吏分途,促进公务员更好发挥服务价值,回归服务本质。吏员竞价拍卖,充实地方财政,化财负为财富。逐步取消除税收、司法等执法机构外的编制,努力实现公人和人民的单轨制,切实让非官吏员回归人民。

2. 比如教师等事业编制花销大。那就逐渐事业编改企业,成立第三方城服公司,争取左手城投,右手城服,分别成为地方发展的基石,后者承担政府一切人员外包,以低价、廉价和全过程监督相配合,让公益服务回归公益。

3. 合并机构和班子,拿出当年国企破产的破釜沉舟的勇气,秉持裁村不裁乡,裁乡不并县的原则,保障地域服务能力的同时,坚决省并班子重叠问题,只保留党政双头干部,做好一对代四套的精简工作。抓好官吏分途,落实官员任务责任制,吏员执行责任制,保障班子省而事不省,事不省而人不劳的良好工作机制。

4. 发挥地方银行融资作用和地位。积极让本地银行走向全国吸引融资,而又引资于当地。即凭本事借全国的钱,而给母地的人民花。保障资金的吸纳能力,以及资金的本地使用能力。

知乎用户 朝花夕拾 发表

大量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地方,人口大量流失的地方,建议降低行政级别,适当合并,减少公务员冗余。

开征房产税

知乎用户 Gorden 发表

1. 体制内裁员、减薪、低薪化是大势所趋,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编制数额大概率会从控制向压缩转变,合同制会越来越普遍;

2. 地方债融资平台政策性破产潮是高概率事件,这可能会波及到一部分地方银行以及债券理财产品

3. 富裕地区严查偷税漏税、中等地区对经济犯罪分子更多的处以财产罚没,困难地区出现指标导向下的行政罚款是有可能出现的;

4. 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再产业化也是可能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收费不排除会高企;

5. 伴随着新生人口的减少,相当数量的学校会停办或合并,以减少教育支出,同时盘活资产;

6. 延迟退休不可避免;

7. 国企利润上缴会越来越制度化和常态化,国企资产将成为政府开支和社保平衡的越来越重要的财源;

8. 养老金医保可能会强调保基本的定位,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将可能会被越来越受到政策的鼓励;

9. 政府从社会购买服务的金额可能会大幅削减;

10. 部分财政困难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中长期拖欠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或工资打折发放的情形;

11. 房产税作为双刃剑,影响深远;

12. 政府提供的补贴与奖励、税收返还、产业扶持资金会大幅度减少,或被更加严格的规范与控制;

13. 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将出现不小范围的信用问题,拖欠工程款项、服务款项;

14. 为了给地方政府输血,维持必要的运转,可以发行特别国债

15. 基建浪潮后,庞大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和财务成本将形成巨大的压力,保关键基础设施的运维,而必要延宕其他基础设施的运维,或将部分基础设施民营化、证券化

16. 已售卖土地在使用年限到期后,重新征收土地续用费;

17. 深化反腐、扫黑,强化追赃、罚没;

18. 过去政府开支中相当部分其实是被糟蹋浪费掉了,部分支出投资性效比极低,在财政承压之后,希望可以倒逼过紧日子,减少控制那些无效低效甚至就是浪费的巨额开支,强化审计,强化预算及执行的地方人大监督,强化监督问责。

结论:土地财政结束、人口老龄化、增长降速这些不利因素会带来不小的困难和巨大的挑战,但面对困难,也无需动摇灰心,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是在困难与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各种艰难险阻从来都有,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改革攻坚、创新赋能、久久为功,中国一定能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更强大、更稳健、更健康。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其实 FDCS 这个东西早晚还是要出的,晚出,还真不如早点出比较好。
现在明摆着,各地财政收入压力都很大。
卖地是占了各地财政收入的绝对大头,现在地卖不动了,而开支还那么大。光靠降低一些正式工作人的工资,只能说是缓解一时,而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城市的老化,以及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的费用会越来越高。
国内必须要完成税源的更替。
现在楼市是太冷了,这个时候出害怕一下子就把楼市给刺破,但如果说楼市一直不回暖,这个税也是要出的,那个时候反而更被动。
这一个死结,开支那么大,钱从哪来

知乎用户 重楼​ 发表

先说结论,地方财政对土地依赖确实很大,无论是房产税也好,公租房也好,都代替不了卖地收入,但发展放缓后财政支出也会小很多,情况没有想象中严重。

房价的一半到百分之八十是地价,而政府收的地价都用在哪里?

第一,用在地块本身。现在土地出让都是 “熟地”,何为熟地?就是开发商拍到就能直接建设,不需要拆迁,不需要各种安置、补偿,相应的市政道路,水电暖管线也会到位,做到 “七通一平”。而这些整理地块的钱肯定是从土地出让金里出。

第二,用在城市基建和新区建设。各城市的地铁、高价、公路,现在速度已经放缓,未来发展更成熟,土地出让更少的时候,是不是地铁公路新建也会基本完成?诚然地铁公路也有收入,但是大部分是亏钱的,全国除了深圳地铁盈利外其他城市都是亏损,而深圳地铁盈利也是靠附加地块的地产开发盈利的。这些基建大部分要靠财政补贴。

(基建的建设合作模式也在改革,建设、运营、移交,民营资本参与,相信未来基建经营状况会好转,对财政依赖度更低。)

这两部分到底占土地财政多少比例我这没有完整数据,想必不会太少,未来土地出让大大减少,这两部分支出也会大大减少。

因此哪怕房产税和其他只占土地出让资金的一小部分,也能一定程度代替土地财政,并不是简单对比下房产税额和土地财政数额就可以。

我对未来是比较乐观的,维持房价平稳,国家会找到对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开源加税 or 裁员节流,只有两条路。

其实有一大招,教育私有化,中小学学校私有化,或者参考公立医院一样,自负盈亏,财政只保障基本工资,不再负担教师们的福利待遇。以后各级教育系统主管部门,只管考教师资格证,评职称就可。具体职能参照各级卫健委。

不用担心教师们给学生们灌输不当言论,现在有的是技术监控教师们讲课。毒教材、最近火的云南省原教育厅长的言论….,教育系统急需全国整顿改革。

中国教师多少人?大约占体制内一半到 6 成以上。十羊九牧,9 个牧羊的,5 个是教师。体制内,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只有教师这群体会去….,前不久烟台开发区教师的事,各位不会忘记了吧?去年江西赣州安远县的曾素清老师,各位不会忘记了吗?

一个普通的 50 万人的县,体制内大约一万出头,其中公立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占 6000~7000 人。把这最大群体剔除掉,财政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不需要开源加税。(教师退休待遇,现在比公务员还高)。也省了教育部,年年喊这一嗓子,教师和公务员待遇一样。

医疗系统(除了乡镇卫生院)早就自负盈亏,凭本事吃饭。怎么教育系统,动不得?就教育系统脸大?教育部年年这一嗓子自己是舒服了(好话我部里说了, 地方给不给的起,我可不管),给各级财政加了多少负担?

又要寒暑假(不想托管),又要公务员待遇,又想补课赚外快。这群体斗天斗地的,已经是体制内其他人避之不及的人。女教师占绝大部分,在学校 pua 男教师,在社会绑架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毒瘤。

其实人口老龄化,将来学生越来越少,教育系统缩编,本来也是必然。

~~~~~~

有些人非蠢即坏,说教育私有化了,寒门更没出路。他们意思是现在教育公有化,寒门能多有大出路一样?学生成绩好,财政出钱交学费就行,总比养大批教师省钱多了。

卸掉这包袱,让教师们凭本事吃饭,淘汰教育系统里的混子,不比开源加税强?

教育系统以一己之力,把各级财政生生拖垮(教育部还年年喊一嗓子,说句实话,教育部在众多部委里,什么段位,还不知道?)。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这个问题是挺无解的。

像美国这种有限责任政府,政府没钱了可以削减开支,还可以停摆,靠民间自治也可以维持社会基本运行。

但像中国这种无限责任政府,每个人都盼着政府在自己身上多花钱,都反对减少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所以财政开支必然是越来越大,直到难以为继。

从长远来看,一场彻底的危机,可以打破各个阶层的幻想,让大家接受新的事实。

比如学校和老师能不能裁减一半,反正大多数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公务员的收入能不能砍一半,反正他们也不直接创造价值,军费能不能砍一半,那些军事力量弱小的国家也好端端地活着,可不可以不巨额补贴企业,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能不能让富人上缴一半的财富,能不能低价征用一个家庭的第二套房?

在当下,这些都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些钱该花,这种牢不可破的共识,会让一切削减财政开支的努力化为流水,而倡导这些的人也必将粉身碎骨。

但总有一天,一场大幻灭会让所有人都面对现实,调低自己的预期,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只是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罢了。比如美国大萧条时,一个女孩愿意用身体换一块面包,而今天她会要一套房,又比如土改时,很多地主愿意捐出所有财产,仅仅是为了能活下去。

知乎用户 钟国仁 发表

房产税不可能,炒房客的主力是有公积金的群体,这些人多是体制内,手里有权尤其是有立法权,阻力太大。

像鹤岗那样,停招减招新的编制,体制内适当瘦身才是正道,除军队警察等暴力机关外,其他都可以适量瘦身。

现在政策已经在盘活国有资产,就是清除一部分体制内,上世纪末国企改制成私企,财政包袱就轻了,命就缓了过来,这次也可以如法炮制。

前些年财政富,是因为卖地收入高,属于一次性收取 70 年的地租,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这个收入,房产税那点收入,根本无法替代卖地,卖地可是一下收取未来几十年的收入。

所以唯一的方法,只能是节流,减招和裁撤。

第一,盘活国有资产,把一部分不重要又不太赚钱行业的国企混改,甩财政包袱,很多僵尸国企要混改送出体制。

第二,省直管县,早就该做的善政,因为卖地一直拖着没做,撤销各城市无用的无数区级政府,减轻财政负担。

第三,更改不合理的省级行政区划,制造新的省和直辖市,刺激新城市的楼市和土地市场,继续卖地创收入。

这三条才是真正有效且不动摇国本的改革,如能做成,不说百年,十年以内绝对无忧,二十年内相对无忧,又可以续命一波。

如用房产税来替代,且不说那点收入根本无法替代卖地收入,杯水车薪就不要妄谈救火,而且这对体制内的伤害是无穷大的。

房产税对于普遍多房的体制内是巨大打击,只有利于少房无房的体制外穷人,掌握立法权的体制内怎么可能推动实行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政策呢?

知乎用户 商淌 发表

当然是降本增效

首先裁员,公务员体系那么多人干嘛,该下岗下岗

其次甩包袱,亏损的国企央企也都关了

再然后就是印钱、收各种税

当然,如果不负责任的话,可以反过来操作

知乎用户 喝茶聊天​ 发表

房价下跌并不代表房地产的结束。

1. 每个产业、行业、产品都有他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价格水平、收益能力会有差异,但不代表降价意味着生命周期的结束,反而有时候降价意味着处在较好的发展阶段。

2. 政府发展房地产的目标是总收益最大。如果供不应求,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供过于求,则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形式刺激需求。如果注定要下跌,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争取机会抛售土地,以获得最大收益。

3.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刺激政策,所谓的救市政策,可能是继续推高发展,也有可能是为抛售土地制造机会。如果在救市政策中伴随着土地供应的增加,有可能就是在下行收割。

4. 如果房价下跌,不意味着房地产的结束。政府增加土地供给,降低土地价格,开发商就还有利润。从时间轴看,下行意味着翻过顶点,不等于直接归零,实际上整个产业才发展到一半,下行过程的收益也很大。

知乎用户 jack zhang 发表

根据目前的走势来看,就是抓贪官,贪官的钱可是很多的。既能缓解财政问题,又能平息民怨,还能清理门户,还能增强权威,提高执行力一举多得。当然提前归还贪污所得,有重大立功表现,改邪归正的同志就不予追究了。

趋势如下:

1. 娱乐圈搞定了,估计掌握了一些证据

2. 疫情防控,边境控制做的很好了。

3. 比特币非法了,财富转移通道少了一条。

网已经布好了,下一步就是捞鱼了。

知乎用户 三鱼​ 发表

公务员进村卖房,为房地产还是为城镇化

地方政府为卖房,为何这么拼

大家好,我是鱼哥,一个咬字不清,但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2022 年,各行各业过的都很魔幻

不过没有一个行业像房地产这样刷新我们的认知三观。

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的小麦换房

河南开封 5 元一斤的大蒜换房

以及江苏连云港保利的一个楼盘,他们不久前推出一个活动,土猪换房

买房送一只 200 斤的土猪,还包杀

在各种神奇营销轰炸后,发现收效甚微后,终于轮到 GWY 们开始扛起了拯救县城房地产的历史重任了

最近一条热门新闻,广西玉林 GWY 被要求进村卖房

玉林博白县是最快积极响应的,甚至官方组团,名字直接就叫做加快人口进城看房团,多么简单粗暴

玉林市仁东镇则更是神之一手,为了今年解毕业生找工作之所忧,推出了买一套房,送三份工作任你选的政策

当地城市管理局负责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 3 个以上就业岗位,且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政策 2022 年全年有效

妥妥的,老乡你好,老乡别跑,我来给你送温暖来了

不仅如此,还指定里一个叫做东宏太阳城的楼盘,连对接的干部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写清楚了

要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利益输送,明确了 GWY 没有佣金但有业绩指标,而且一个月至少要卖五套房

其实这是今年年初, 广西玉林出台 “十万大军进城” 计划,上至每个区县,下到每个乡镇,都被分配了 “拉人进城” 的任务

以确保 2025 年市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 50 万人以上

于是在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经历了知青下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

2022 年下乡迎来了更大的市场

--GWY 下乡

好了,不调侃了,来看玉林本身情况哈

就分享 3 组数据好了

七普”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末,玉林市常住人口 581.58 万人

而户籍外出人口达 136 万人,平均每户就有 0.8 人外出

“七人普” 数据还显示啊,广西全区流入广东省的人口为 355.5 万人,玉林市占了 1/3

有当地知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算上潜在供货,比如已经出让但未动工地块等,按照上半年的流速,玉林的去化周期在 10 年以上”

而根据《玉林市 2022 年 5 月 C Z 预算执行情况》所列,1-5 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2.65 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 33.6%

短短两百多字的披露,打眼望去全是 “下降” 二字,而同期支出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背后的 C Z 困境可想而知

报告中还写道,截至 2021 年底,全市 Z F 债务余额 374.86 亿元

当地 Z F 岁入结构与 GWY 工资结构,是玉林当地和 GWY 积极深入农村卖房的原因所在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为什么全国土地财政都在下降

楼市和财政死结有办法解决吗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而实际上,玉林早就不是个案了

公职人员降薪的大背景,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土地就不好卖,流拍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 5 月底,杭州部分区县、街道等机构薪资调整,涉及上城、西湖、拱墅等区县,目前还未涉及到省市级

经过调整,普通科员年到手收入下降 3 万 - 4 万元,科级职务到手收入下降 6 万 - 11 万元,正职领导年收入降幅达到 50%(15 万元 - 20 万元)左右

据说,北方某座城市,因为卖地收入下降,就连志愿者的工资都还欠着

今年 1-5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48337 亿,同比下降 31.5%,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更厉害,达到 34.5%

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 356.4 亿元,同比下降 48.6%

也就是每三家房企只有 1 家能完成销售目标,不比往年的雄心壮志,这些目标已经是阉割再阉割后的,仍然难以达成

传导到土地市场上,自然大受影响

进入 2022 年,在首轮供地中,22 座集中供地城市平均流拍率为 15.7%,其中天津以 83% 的流拍率位居榜首,长春流拍率 50%,济南、福州、南京、合肥、沈阳也都上演着较高的流拍率

根据 C Z 部的数据披露,前五个月,全国土地出让金 1.85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28.7%

而这一切造成的经济后果,或者直白点说造成的地方上不断攀升的债务,靠的都是地方上土地 C Z 来弥补

土地出让金是当下多数城市的 C Z 腰包,土地收入下降才是上半年全国各城市出台 500 多次托底措施的最大推动力

卖地是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

因为只有新房卖得好,土地才能卖得出去,才能有更丰厚的卖地收入

换句话说,别天真地以为人家降税、降利率、放开限售、放开限购等操作,是为了咱们上车买房,其实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腰包

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市场,避免踩坑,避免充当冤大头

原因在于,当人口大盘见顶、人口负增长成为常态,连各大省会都放开了零门槛落户,三四线的户籍门槛早已形同虚设,落户没有多大吸引力

同样,买房卖房终究取决于市场供求与预期

GWY 卖房这种现象虽然让很多人感叹 “活久见”,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 “周期性危机史” 就不难发现,给 GWY 派发卖房指标,玉林并非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公开报道显示,2013 年下半年,山东某县城就曾因楼市严重过剩而暂停了新区的土地供应,并向 GWY 摊派卖房任务,每人必须卖 2 套。

说白了,中国楼市在经历一轮一轮的周期轮换而已。

到此一个死结已经形成,地方上因为自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债务压力,把土地 C Z 当成了赖以生存的现金奶牛,房企又恰好充当了给这头奶牛挤奶的唯一人选

房企在得到每一次放水后的廉价货币,都会冲到城市的土拍市场里,热情抬价,狂造地王

结果城市该发展的地方没见怎么发展,地价先被推了起来,房价跟着一路飙升,秉承着买涨不买跌和眼红别人一套房子账面浮盈几十上百万的心理,大量的人开始匆忙进场为房企的抬价买单

于是地价上涨,房价上升,去化加速,楼市进入升温通道。

这个环节里,源生动力是 C Z 对卖地收入的需求,给源生动力加速的是房企借钱拍地推高地价,而最终承受源生动力发力点的则是贷款买房的无数普通个体

楼市完全因果倒置了

直到现在,面对楼市高库存、人口流失,以及三四线房价趋于见顶的长远预期,买房不是靠送几个工作机会,或 GWY 集体进村卖房这种举措就能逆转的

更核心的问题是,人口是否愿意进城、能否留住当地年轻人,更多取决于经济与产业,这也不是卖几套房子、给几万元优惠就能形成支撑的

那你说有没有解决方案呢,良性循环其实是可以走的

房企们的大败退,势必意味地方将不会有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基建建设,是时候倒逼它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了

类似单点产业突破也许是值得普通城市学习的,只不过对比房产,要耐得住长时间的产业发育的寂寞。

可惜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着急的恨不得杀鸡取卵,等鸡蛋生蛋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当然非要这么心急的玩也可以,但结果就是人口人口没留住,财税财税没提升,最终地方上 C Z 的担子只能压在楼市上

土地越卖越多,房企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新房价格下跌,二手房眼看不行着急套现,大家互相踩踏

剩余还有能力的购买群体被踩踏吓到不敢进场,最终彻底把楼市搞到用无底线救市政策都拉不回来的地步

就这么接着往下搞,土地 C Z 这碗饭可能不会再吃的那么便利了

希望一切都能尽快好起来吧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更多深度内容,欢迎关注鱼哥同名公众号:鱼哥有财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n5NgR 发表

中国国有资产 270 万亿元,年均收益 3%不到,而新加坡百分之十几,我们只需努力亿点点,让国有资产收益上调四个点就可以了大约就有 10.8 万亿且资产价格每年还会上涨,而 2021 年土地财政收入仅 8.7 万亿元,还缺这点土地财政?好好学点经营,踏踏实实做点事,我们国有资产垃圾的运营收益真的是太感人了,好好想点办法提高运营效益比啥都强。

前几年 12306 铁路 app 垃圾的无以言表,交给阿里弄了下一下子就好用了…,而且还能靠这 app 赚外快,这么多能人 211 985 的进了编制弄个 app 也能半死不活只能交给阿里整改,效率实在是太差劲了,是时候搞深入改革了。

国内河运低效,这么多河流放着不用非得用车来拉,把这块搞好了,像德国那样内河航运,GDP 能上两三个点收益,这点土地财政算个锤子,还有铁路运营改革,比如国铁市域化改革,大把城市修了大量国铁宁愿让它生锈也不给老百姓通勤,这简直暴殄天物,这块搞好了 GDP 再提高一个点也没问题吧。等等如此多的项目随便搞好一个都能把土地财政填平不说还能大量盈余。

至于有人说的房产税,没什么实际意义,收不上来,而且非常难收,中国房子分为商品房,安置房,农村自建房,福利分房等等,性质与历史复杂到难以想象这些房子根本没法收税,有些房子就政府一个批条也没房产证,并且由于土地公有买房时已经交了房地产税,而且银行贷款利率已高于房产税率再上房产税,涉及一房多税反复征收不合法。另外买商品房主力是进城农民,这是在坑农民,城里人大多有分房与自建房。征收房产税只能收商品房税,另外又涉及估值不准等问题,另外有一部分人买房早后房价上涨自身工资又很低,压根交不起房产税。

厘清房产性质套数,区分进城农民,对房产准确估计就这能难倒税务系统,因为这压根弄不了工作太大了。

收税时又得区分首套与多套,首套房不能征,两套以上商品房家庭不足三千万户,而要抵消卖地 8 万亿税收,税基户每户每年必须交税 26 万元,这就是天方夜谭。而且每年还必须上扬税率,根本行不通。压根儿没几个家庭交得起这个税,你一收纷纷抛房子,到最后只有少数人有多套商品房,你这八万亿的税找谁收?这样不仅打崩了房地产把经济搞崩盘了,税也收不上来。

要是这税好收,也至于在上海重庆试点十多年也不推广,没啥实际意义。

中国每套商品己收了房地产税,没必要去上房产税压根儿收不上来,把自己正经事干好了,赚的钱比这个房产税多多了。

知乎用户 玄睛 发表

参考历史,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

1. 节流。砍项目,削福利,减少临时工。

2. 征税。房地产税,舍我其谁。

3. 借债。征税后的财政平衡需要较长时间建立。短期内还需要借债。地方政府的信用扩张到头了,但是中央政府还有加杠杆的潜力。

知乎用户 小诸葛爱德华 发表

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

比如说你有公车,科长局长们就可以出去拉活。

大家都去拉活了,闲置的政府大楼也可以出租出去

知乎用户 ZT135 发表

有人对房产税抱有过高的期待,让我们来估算以下全国的房产税可能收入。

2021 年我国住房总市值 418 万亿元,链接如下:2021 中国住房市值报告:418 万亿、GDP4.1 倍_观点频道_财新

2021 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总额 8.7 万亿元,链接如下:财政部:去年土地出让收入 87051 亿元,同比增长 3.5%

如果你去查一下房产税的话,综合美日欧,按照住房市值的 0.5% 是比较可行的。然后按照房价大跌,直接跌去总市值 50% 计算,这样房地产市值就是 209 万亿,房产税就只剩 1 万亿。

对比一下 8.7 亿的土地出让金,望尘莫及,所以细水长流就是不可能比上寅吃卯粮。而且有位知乎答主叫 “思考的水” 根据他按照第一轮集中土拍的同比计算,2022 年土地出让金可能要减少 50%,但那也还有 4.3 万亿,而房产税只有区区 1 万亿。土地出让金得这么连跌 3 年,才能到和房产税一个水平的程度。

所以房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的前提是土地出让金跌到没有太大收取价值

知乎用户 无法无天​ 发表

1. 土地拍卖分割成 150 平米,200 平米,300 平米. 400 平米,做好规划,建议直接让个人参与拍卖,个人 2 年不建设,土地直接无常收回。一方面能够极大改成住宿环境,另一方面少了开发商赚差价,土地价格还能上涨一部分,最后,房子盖出来还好看。

2. 加快推进全国房产联网,尽快对人均 100 平米房屋人员征收房产税。

3,以后经济指标要把增加人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纳入政府考核,且占比最高。

4. 降低事业编,公务员人员薪资,缩小地方政府债务比例,公务员事业编尽快推动聘用制,全部同政府签订雇佣合同,尤其将公务员退休工资跟普通劳动者并行,防止 10 年后国家没有养老金,可以参考台湾军公教群体养老金被砍。

5,缩编合并部门,加快机构改革,权力清单再梳理,进一步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让群众参与,尽力一次到位。

6. 政府经费要公开透明,变相节制某些领导乱花钱,打水飘,加快推进政府官员财务公开制度。

知乎用户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发表

谁说谢幕了?我说刚起步而已能行吗?

如果我说现在是青年期,走上坡路,茁壮成长,你会怎么想?天方夜谭吗?

各人理解不一样而已。

开发商不建小户型,但小户型也只是过渡,早晚大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还是要置换成大户型的,我的方法是把问题向后延,让子女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置换到大户型,最终提高整个城市的居住品质,也有利于以后多年后对本地的多套房收取房产税,房屋债券随时都有,拆迁随着房屋的变旧和规划的改变是个持续的过程,蓄水池可以建,有政府的信用背书,不会造成美国雷曼事件次贷危机,另外在把首付抽回的过程中,因为房地产开放商想要搞拆迁拿地必须向地方政府支付费用,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干,免费的房票面积填补进去再加上抽回的首付都是成本,即便这样,大户型房子在一二线城市也是价值很大的所在,在拆迁户子女的大户型置换的需求中,房地产开发商不会赔钱的,现在对于改善型住房有这个需求。只要能运转起来,当年的发行房屋债券的首付的小钱不是问题。

五年十年后,人口明显下降,一线城市的房价还会因为财富聚集效应而上涨吗?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会上涨,一线城市会吸引新鲜的血液。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中有能力买房的买房,买不了的回老家所在的城市发展,买房总要和收入相匹配。人员还需加强流动,大学生到大城市去实现集合起来的创造力的爆发。
202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超 1076 万,其中、双一流 75 万……
202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超 1076 万,其中、双一流 75 万……
202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超 1076 万,其中、双一流 75 万,一本 100 万,二本 370 万,专科 460 万。另,还有 130 万研究生毕业。同时,预计会有 100 万留学生因国外疫情回国找工作。[二哈]

继房地产行业后,中国的下一个支柱产业是什么呢

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是和国际化大城市例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接轨的 这个价格肯定是高昂的 不是一般以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在伦敦等地 也有食利阶层靠着祖先留下的房屋出租收取利益 实际上能支付得起高昂的房租的人是能在所在行业能有一定发展领取高薪的人 最终如果愿意的话 他们能买得起住房 但是那些出租房子的人会在未来的对多套房屋征收房产税的政策中衡量利弊 是否继续持有房屋 这就给房屋的流动性带来了活力 有利于参与高科技行业拿高薪的年轻人留在这个城市 至于普通行业的年轻人也会在房管局公司向外出租的房子里找到落脚之地 但这个租房管局公司福利房子的时间有限制 例如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 那但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 如果自己挣不到高薪 高企的的房价会让他们萌生退意 也就回到了故乡或者下一级生存压力较小的城市去发展 至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 随着年老生命的交替也就慢慢退出了 旧房子迟早要拆迁 一二线城市还是需要新鲜血液 特别是能创造出利润的新兴行业来进行人员的更替 所以对于老年的居住条件差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 不如未雨绸缪 采取我说的在三四线城市无成本买房的策略 既有了房租收益的补贴 不用付首付 月供由原先城市的房管局公司的房租收益直接划拨 也用不到钱 至于购买的房屋的位置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有的想回老家所在的城市 有的想去风景好生活便宜的地方 有的不想离孩子距离远 例如老北京的 可能就会选择燕郊之类河北的地方 这些选择与自己的房子出租的市场行情与要购买的新房的首付数额都有很大关系

都说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现在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不前,那么我国下一个支柱产业会是哪一个呢?
这几年地产行业增速减缓,甚至不少公司相继暴雷,作为盛极一时的一个行业,自然影响到与其相关的产业也是处境艰难。
国家社会需要发展,除了房地产以外,还需要发展其他产业去做支撑。那么,到底哪些产业有可能发展成为继房地产行业以后,支撑我们经济的支柱产业,最终是一个还是多个呢?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半导体行业,芯片的设计制造和高中低端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及应用将是未来的支柱产业,这是科技的明珠。
这次华为事件被芯片卡脖子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全产业链必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全产业链 光刻机 硬件开发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技术 国内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国家已把发展此行业作为重中之重 投入大量的投资进入此行业 幸运的是 国内的市场本来就大 也有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也有国家意志 也有钱 在投入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资金到此行业后 进步肯定非常快 在中国突破了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过程后 世界的集成电路产量必将紧紧的抓在中国手里 这个行业的税收肯定超过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收入 原来说的土地财政就一去不返还了 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集成电路行业上交税收 政府指望卖地的收入那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躺平了 这是不稳定因素 故以后国家不会再去依靠卖地拉动房地产来实现税收了 让百姓都有地方居住会成为一个简单可获取的事情 廉租房政策必会扩大化 集成电路行业需要不了太多从业人员的 在国家在此行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后 其它的行业也就减轻了负担 本来钱就不好挣 老百姓挣的那几个钱在没有很大购房压力的情况下也就生活富足无忧了 大家都步入小康
但是现阶段,现在土地财政暂时是不能抛弃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缺口太大了,还是需要通过卖地来把土地承载的社会属性的价值变现出来,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需要把钱汇总起来投入现在急需的各项公用事业建设中去。

为什么中国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迫在眉睫呢 ?
抑郁失眠
【欧盟出台《欧洲芯片法案》】
2020 年全球芯片产量达到 1 万亿,而欧盟在全球芯片市场仅占据 10% 的份额。为此,2 月 8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新的法案《欧洲芯片法案》。该法案将投资、监管框架和必要的战略伙伴关系相结合,旨在对本土芯片生产进行更多的投资,并最终减少对外国芯片公司的依赖。
点评:芯片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并成为国家科技实力角逐的新战场。
狂砸 3000 亿扶植半导体,欧盟《芯片法案》出炉!
抒情大叔关注 2022-02-12 05:43

【新智元导读】 继美国之后,欧盟也在芯片上有大动作!昨日,《欧盟芯片法案》正式公布,计划砸下 3000 亿元巨额投资和补贴,力争实现 2030 年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 20%。 近日,备受瞩目的《欧盟芯片法案》正式公布! 法案提出,到 2030 年时将欧洲的半导体供应量翻两番,降低欧盟在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中使用的关键部件对亚洲的依赖。 欧盟委员会表示,《芯片法案》将「动用超过 430 亿欧元(约合 3120 亿人民币)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使欧盟实现到 2030 年将其当前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 20%」。 受疫情影响,全球芯片短缺迟迟不见缓解,导致越来越多的供应中断、工厂停工,目前,芯片生产和供给已成为欧洲各国和美国的战略重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 · 冯德莱恩表示:「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让欧洲拥有全球 20% 的芯片生产市场份额。」 她说,鉴于全球对半导体需求的巨大增长,达到这一水平「基本上需要我们付出比现在的翻两番的努力」。 芯片份额 20 年暴跌三分之二,不砸钱不行了 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 (SIA) 的数据,美国目前在芯片行业拥有 47% 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亚洲,而欧洲远远落后,仅列第三。 2000 年时,欧洲占全球芯片产能比重为 24%,目前已降至 8%,光刻机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尔 (ASML) 警告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这个数字还可能会下降到 4%。 目前,全球半导体制造厂绝大多数位于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欧盟的 27 个成员国希望,欧盟内部的工厂和企业能够在半导体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欧盟工业专员蒂埃里 · 布雷顿(ThierryBreton)表示: 「没有芯片,就没有数字化转型,没有数字化转型,就没有技术领先地位。确保最先进芯片的供应,已成为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优先事项」。 他建议欧洲要尽可能 与美国的类似计划相匹配。 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敦促国会批准一项 520 亿美元推动芯片和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资助计划,并已经获得众议院通过。

该法案名为《2022 美国竞争法案》,全文长达近 3000 页,主要内容包括旨在促进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大规模投资。 其中包括约 52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308 亿元)对半导体行业的拨款和补贴,以及 4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672 亿元)用于加强高科技产品的供应链

如果欧盟《芯片法案》获得通过,欧盟计划可以通过现有的欧盟预算资金,和放宽成员国现有的公共补贴规则,进行总计 430 亿欧元的资金投入。 其中 110 亿欧元属于新支出,用于开发最先进的芯片,其余资金则是对当前欧盟已有项目的估计,以及各成员国各自为创造新的半导体供应而利用的资金。

《法案》包括一项「欧盟芯片倡议」,将汇集欧盟及其成员国和第三国的相关资源,并建立确保供应安全的芯片基金。 该法案条款中还包括监测欧盟产芯片出口机制,可在危机时期控制芯片出口;强调加强欧盟在芯片领域的研发能力,允许国家支持建设芯片生产设施,支持小型初创企业等。

IMEC 首席执行官 LucVandenHove(左)在比利时的领先半导体研究中心与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 · 布雷顿(ThierryBreton)交谈 欧盟委员会强调,该法案的关注重点之一,是加强研发下一代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的能力,包括为一系列行业的特定应用提供最佳性能的芯片和嵌入式系统,尖端制造瞄准 5nm 制程,并逐步向 2nm 技术节点迈进。 一场「补贴大战」不可避免 这项法案将投入数百亿欧元的公共和民间投资,业内预计,拥有较多资源的欧洲大国可能在这场补贴竞赛中占据上风。 Gartner 芯片分析人士 AlanPriestley 认为,此法案如果进展顺利,一场「补贴战」势不可免。目前,各大芯片制造商纷纷增加投入预算,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建设新的芯片制造厂。

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已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斥资 400 亿至 440 亿美元用于新工厂。 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也将宣布在欧洲进行建厂投资计划,大型企业聚集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更可能成为英特尔的设厂选址目的地。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PatGelsinger 更是直接对德国媒体表示,他的关于建厂选址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合适的地点和人员配备问题,「还取决于建造工厂的可用补贴」。 另一方面,以荷兰和北欧国家为首的部分欧盟国家,倾向抗拒任何扩大国家补助范围的计划。 欧盟执委会打算让欧盟各国政府更容易注资给芯片制造商,改变了欧盟严格的竞争政策规则。传统上对全球竞争非常开放的欧洲大陆,首次在芯片产业上面临强力行政干预,可能引起市场规模较小的成员国的反弹。 目前,欧盟《芯片法案》尚待欧洲议会和理事会讨论,委员会将协助共同立法者尽快达成协议。

以下内容为我写的:
为什么中国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迫在眉睫呢 本来各种产业在各个国家中的不均衡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 是有着它自己的规律的 该萌芽萌芽 该发展壮大就发展壮大 该转移就转移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资本要向利益获得最大处流动 这是不可避免的 违背规律就是亏损 美国当年也是钢铁行业巨头 在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后转到了电子行业 后来连生产都不搞了 依赖代工 这才有了台湾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 生产衣服鞋子包包等人口密集性产业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高于印度和越南的情况下 低端产业链不可避免的要向外转移 虽然中国的产业链全 配套齐全 但劳动力价格高这一项就很受影响 越南抄中国的作业 从历史上来看 这个低端产业链的转移是自然发生的 所以既然低端产业链可能面临腾笼换鸟的局面 新的战略性产业链就必须成长起来 技术进步的顶峰就是半导体行业 看看美国就知道 美国是一个依靠技术人才和华尔街的资本市场吃饭的国家 硅谷集聚了高科技人才 占据了全世界产业链的顶端 所以这个半导体行业领域的市场的争夺就是激烈的 我方迎难而上才是英雄本色
中国的硬件软件及人工智能等人才还需自己培养 我谈一下半导体行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 培训有一部分的作用 但实际上人才的脱颖而出是靠着野蛮生长出现的 在一群人中很难说能把谁培养成人才 在我国急需半导体人才的当下 大水漫灌 野蛮生长是有可能长出人才的一块地里可能长出多种植物 有的是草 有的是花 有的是小树 有的长成参天大树 参天大树才是领头羊 是引领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不能怕加大投入 时机很重要 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迅猛时期错过了就越来越难弥补 现在我国每年需要的半导体行业的制造业人才应该在几十万人左右 哪怕是暂时已完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设备和工艺生产用不了这么多人 也要先把人培养出来 熟练的技术人员很宝贵 这是一场硬仗 为什么我国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一开始所有的岗位都是双配呢 山东舰一建造好 人员就全部到岗了 一个不缺 因为辽宁舰已经把人员培训好了 人等船 不是船等人 然后每个岗位还应再设双配 为以后的扩大规模再做好准备 这是人才培养的需求
中国这么多高校开设电子类专业 但很多是电子信息和通信和物联网和大数据等 这儿我没把计算机类专业和自动化类专业包括在内 但实际上在电子类专业中 开设微电子电子封装和集成电路专业的比较少 学校考虑的是相应的学生的及时就业 因为集成电路生产线还在建造过程中 国内还达不到如此多的电子制造业人员的立即的容纳 华为为什么和西北工大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合作 有集成电路的电子制造类专业是很重要的因素 人才要是按高标准要求是缺乏的 哪怕是操作精密的生产设备的人员和进行测试的人员也应该是硕士毕业 这不应是普通电子产品企业的中专高职毕业人员来操作的 工匠精神是要精益求精的 在普通的工作中不断利用专业知识总结优化才可能向达到极致进步 这才能真正的实现高端电子行业的进步 这个要求是很高的 现有的人员学历结构和技术水平还不一定能完成突破高精尖的任务 很多高校开设的电子类专业侧重于应用 应用现有的主流单片机 主流 ARM 嵌入式微处理器 现成的上位机来做项目 应用搞的很好 但对于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制造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 就是高校和应用型企业现在对于数字音频图像处理和识别 多媒体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关注度和精力 实际上集成电路制造是必须首要而且大大地加强发展壮大的
上面说了电子制造业的培养 下面再提一下国内 CPU 生态环境的建设 和上面类似 对于电子类专业中有志于硬件开发软件编程的学生 建议由 CPU 生产厂家委托高校相关类专业免费提供开发环境 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在上大学二年级就接触一下自主 CPU 的生态环境 自愿参与华为鸿蒙和龙芯飞腾申威等等的生态的建设 把软件应用搞起来 芯片和开发环境由上述厂家提供 部分课程由厂家技术人员上门授课 这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总有一部分人才会脱颖而出 软件是相通的 通过三年的参与小项目的经验也就掌握了学习及应用软件开发的技能 也丰富了国产 CPU 的软件系统的生态
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数一数二的巨头会瓜分绝大部分的市场 几千亿美金的规模说明不了问题 总起来说要达到上万亿美金的 我国占有的份额还是小部分的 要想赶超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就接着讲台湾的半导体产业 台湾的半导体行业是台湾人均 GDP 一直在高位的原因 也是他们的自豪点 美国在扶植了台湾半导体行业后 现在看到中国大陆统一台湾是一定的 不想丧失自己的半导体霸主地位 现在想把台湾的半导体行业搬到美国去 台积电已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要建设新厂了 台积电美国的大股东多 这就说明无论如何 中国大陆培养一个类似于做大做强版的中芯国际甚至比中芯国际更大更全面的中积电就是必须的了 对于各种元器件 例如晶圆 封装测试 液晶面板 面板驱动模组 镜头模组 WiFi 和蓝牙模组 电源管理模组 声学器件 功率器件 精密元件 触摸器件 存储芯片等等 台湾都有行业顶尖的企业 主板华硕微星技嘉都是强项 虽然现在原来的南北桥功能已有部分整合到功能更加强大的 CPU 里面了 但芯片组还未淘汰 主板制造仍是台湾的主战场 整体电子设计的联发科也是华为和国内众多手机厂商除了高通外的合作对象 鸿海也就是大陆说的富士康 代工质量高是众所周知的 规模小点的代工企业太多了 所以说除了媒体上经常提到的台积电和富士康 实际上电子行业的每一个深耕的小领域 台湾都有成熟领先的企业 两岸统一后 必定会为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陆的电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追赶方面也无需担心 以生产液晶面板的的大陆的京东方为例 当年刚开始时也不是嘲讽声一片吗 现在怎样 规模和效益都上来以后也是技术的领先者 谁敢小看 实际上台湾的这些电子行业的细分领域 大陆都有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 只是部分达不到已经深耕多年的台湾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效能而已 但未来并不可怕 必将迎头赶上 现在需要搞一个企业间的对标发展 但针对的并不是台湾省企业 我们放眼全球 美国企业 日本企业 韩国企业 包括台湾省企业 只要是技术水平高的半导体企业 都可以作为我方的对标企业 都要赶超
上面说的是硬件部分 还有软件部分 大陆常用的国外授权的开发软件和世界电子行业的主流软件一致 但未来可能会被卡脖子 altium designer Cadence allegro PADS ORCAD ANSYS Modelsim PROTEUSDSTREAM 等硬件绘图开发调试仿真软件都是国外的 据报道哈工大、哈工程的老师和学生均无法使用 “工科神器”MATLAB,不仅是哈工大等使用的正版 MATLAB 无法被激活,就包括已经激活正版软件的哈工大学生也收到了正版软件取消激活的通知,随后显示授权许可无效,网页无法登录哈工大域名的账户。于是,这一事件迅速受到人们关注。都是 “实体名单” 惹的祸 然后,部分哈工大在校学生想寻求问题根源,发邮件与 MATLAB 开发公司 MathWorks 进行沟通,MathWorks 方面却回应称,刚接到通知,根据美国政府最新的进出口管制名单,无法再提供服务,后续请关注学校的通知。也有学生咨询了 MathWorks 和哈工大校内负责技术支持的老师,收到如下回复:自 2020 年 6 月 6 日开始,因哈工大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的原因,影响到了学校 MATLAB 的正常使用,目前正在和美国 MathWorks 公司方面进行积极沟通。可见 最常用的开发软件和仿真软件都是国外的 部分软件国内的也有 总体上讲软件是还达不到国外的水平 例如国产的立创 EDA 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电子设计软件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国产软件要完成国外专业公司每个公司都要几百名几千名技术人员几十年的积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
我国现在急需快速培养半体行业紧缺的相关人才 只有快马加鞭 尽快培养人才 才能实现加速超车 半导体行业在未来必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战略性产业 所以现在必须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劲头来才有可能成功 现在投的钱培养的人还不够 应尽量多的培养人才 聘请国外的有经验的人才 并投入此行业大量的资金 沉稳应战 才会取得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最终胜利 拳拳之心 殷殷之望 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做大做强
欧盟学美国?推出芯片补贴法案引争议
汽车商业评论关注 2022-02-11 17:00 原创

编译 / 朱 琳编辑 / 张霖郁设计 / 赵昊然来源 / Autonews、Bloomberg、europa,作者:Jillian Deutsch、European Commission 当地时间 2 月 8 日,欧盟公布了一项计划,被称为《欧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要利用其经济杠杆来吸引一些大型半导体生产商,如英特尔、台积电等。但要实现 450 亿欧元的总投资目标,则取决于补贴方案,但这一方案目前具有争议,且之前并未证实过是否有效。 欧盟关于半导体生产的大目标是,计划到 2030 年,该地区生产的半导体将占到全球的 20%。据最新法案,欧盟的大规模国家资助资金项目是针对那些在欧洲首次投建芯片制造基地的厂商。 该法案表示:“为吸引此类投资,拟议条例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施,这两类设施被认为可以为欧洲的供应安全做出贡献。一类是所谓的 “开放欧盟代工厂”(Open EU foundries),这类工厂主要为别的公司设计和生产组件。另一类是所谓的 “综合生产设施”(Integrated Production Facilities),这类工厂设计和生产的组件是为他们自己市场服务的。这两类设施在欧洲必须是‘首例’,并且它们的运营商应承诺继续投资于欧盟半导体行业的创新。”

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的必要性有目共睹,但欧盟的这一计划可能面临两个重大障碍:一是对其直接资金的使用,这需要动用那些已经分配完毕的资金和本已紧张的欧盟政府预算,二是对国家援助资金的使用,一些国家和欧盟官员担心这可能导致补贴竞赛。 2 月 8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 · 冯 · 德 · 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鲁塞尔表示:“欧洲需要先进的生产设施,当然,这需要巨大的前期成本。因此,我们正在调整我们的国家资助规则,当然是在严格的条件下,这将首次允许为欧洲的首例生产设施提供公共支持。”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博世等欧洲供应商已经在增加产能。博世 2021 年在德国新建了一个 10 亿欧元的芯片工厂。意法半导体公司也在意大利米兰附近的新工厂中投入了高达 30 亿美元的资金。 《欧洲芯片法案》旨在使欧盟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美国已经提出了一项 520 亿美元的芯片投资计划。总体而言,欧盟行政部门的计划将得到大约 450 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的支持。约 150 亿欧元是一项公私合作的一部分,用于研究和创新,另外 300 亿欧元是国家援助,旨在用于芯片生产和小型项目。 此前,欧盟只允许为研究和首轮生产提供国家援助,但现在欧盟委员会调整了规则,允许为半导体大规模制造提供补贴,这一变化可能在欧洲内部引起争议。 半导体公司的补贴请求可能会面临欧盟委员会竞争部门的严格审查,因为这些公司必须证明他们的计划在欧洲确实是首例,而且确实存在资金缺口。

欧盟委员会的竞争部门主管玛格丽特 · 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援助将是 “有针对性和成比例的”。她补充道,“只为需要的部分提供支持,仅此而已。”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首例” 的标准构成了对国家援助规则的改变。维斯塔格反驳了这种观点,她说:“我们不是在屈服,并非在调整国家资助规则。我们正是在利用一项条约的规定,即允许促成经济活动,这是在条约范围内的。” 用于支持该提案的其余资金也没有保证。欧盟正在重新分配 50 多亿欧元,这些资金已经在欧盟预算中分配过了,而且这还可能面临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的反对。 《欧洲芯片法案》将一直持续到 2030 年,但由于目前的欧盟预算在 2027 年结束,欧盟委员会在下一阶段的欧盟预算中预留了 10 多亿的资金,而这个计划可能会在下一届委员会上任被取消。

资金的绝大多数将来自欧盟国家,预计在 “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下有 100 多个小型项目,可以提供数十亿的国家补贴。 欧盟计划对半导体公司进行更多监督,以确保供应安全。如果出现危机,各国将能够要求公司报告库存水平,优先处理某些订单,并联合采购项目。 2 月 8 日公布的措施让一些行业团体表示细节仍然不够。 行业组织 “数字欧洲”(DigitalEurope)在一份声明中说:“目前我们仍不清楚这些项目将获得多少间接资金(来自成员国的资金),以及将如何使用这些资金,需要更加明确资金的规模和来源,特别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金。” 即便如此,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欢迎欧盟的这项整体提案的。英飞凌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莱茵哈德 · 普洛斯(Reinhard Ploss)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是 “在欧洲建立全球顶级水平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和减少单边依赖的重要一步”。 “为了我们的集体经济稳定和供应链安全”,英特尔也推动了欧盟与美国合作,尤其是在联合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中调整了规则。

但是现阶段,现在土地财政暂时是不能抛弃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缺口太大了,还是需要通过卖地来把土地承载的社会属性的价值变现出来,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需要把钱汇总起来投入现在急需的各项公用事业建设中去。
2022 年房地产将会重启吗?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当然应该重启,不过不是象现在政策的过于简单化,政府的土地出让和破旧房屋的拆迁和提高百姓的居住品质并不矛盾,专家教授政策制订者长点心吧,吃饱喝足了还需认真思考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和百姓未来的命运,光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可不行,深入基层访谈加调查研究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不承认房地产存在泡沫,城市化进程远没结束,盖的房子考虑农民进城了吗?该的数量连城市人口都不能很好地覆盖,农民都没考虑,以后进城的农民住在哪里?国家光盖廉租房吗?土地是有其社会属性的,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政府很重要,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在别的税收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土地财政是不能被抛弃的,房地产的发展要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而不是整天咋呼着有泡沫。
网上都在唱衰房市,房价还会继续跌么?
不要提刚需了,现在的房价不是真正的收入低的刚需群体能负担得起的,房价涨跌并不是关键因素,关键是既要去库存,我的想法中还包括破旧小区的拆迁,提高群众的居住质量。
现在的楼市新政当然要满足群众自己的住房需求。但是不能割韭菜,穷人消费能力达不到的购房者不提倡购买,房价的涨跌从历史角度看,波动不应是购房的依据,而是是否是真正的有实力的刚需或者破旧房屋的拆迁及个人改善型需求才能是购房的原因,房住不炒是对的。
现在土地财政暂时是不能抛弃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缺口太大了,还是需要通过卖地来把土地承载的社会属性的价值变现出来,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需要把钱汇总起来投入现在急需的各项公用事业建设中去。
你别逗 IP 属地山东 · 2 小时前
中国城市化 70% 就已经到头了,那 30% 根本做不城市化,目前已完成 65%,而目前空置的房子早已超过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你别逗 IP 属地山东 · 刚刚
第七次普查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 万人,占 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50979 万人,占 36.11%。
但不要被这个数据误认为是城市人口,我说的城市化既不包括县城,也不包括镇,这是主力,只有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才可以说是未来大量人口不可避免的聚集地,六线城市以下也可能快要到县级市了,连制订标准也没有,现在的人口在城市的毕竟是少数,县城和乡镇最终的结局是人员会大幅减少,现在早着呢,你说的 65% 是达不到的,2020 年常住人口超过 1000 万的大城市数量已达 18 个。这 18 个大城市人口合计达 2.75 亿,约占全国人口的 19.5%。30 城全域人口已超 800 万,多个三四线城市人口逼近大城市,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普通地级市的人口众多,但大部分人口都在下辖的县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并不大。我说的县和乡镇的人口数量不计入我说的城市化,所以离百分之七十的城市化还早着呢。
房地产泡沫会直接破解还是慢慢压缩,最有可能以什么方式结束泡沫,开启下一个周期?
我不承认房地产存在泡沫,城市化进程远没结束,盖的房子考虑农民进城了吗?该的数量连城市人口都不能很好地覆盖,农民都没考虑,以后进城的农民住在哪里?国家光盖廉租房吗?土地是有其社会属性的,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政府很重要,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在别的税收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土地财政是不能被抛弃的,房地产的发展要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而不是整天咋呼着有泡沫。
网上都在唱衰房市,房价还会继续跌么?
我觉得有一丢丢原因是大家被高房价折腾了这么些年心里愤怒,还有就是现在房市确实冷了一些,网上好多人都说大家挺住现在别买,很快开放商们就崩盘了云云,但是…… 会像他们说的那么简单么?大伙估计房价会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请赐教

楼市全网唱衰,多城房价持续下跌,“降价抛售潮” 还会持续多久? - 新华百科网​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www.xinhua.net.cn/214507.html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房价跌的话中国的整个实体经济都会受影响,开发商跑路的楼盘烂尾的都有,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政府很重要,中国的公用事业投资拉动所需的资金政府从哪里出呢?房价涨跌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波动,但关键是需要基建行业动起来,楼市快速去库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总要保障,国家总要运转,一味地唱衰房市不足取。
如何看待「全国现有库存房够 1400 万人居住,有城市空置房 12 年都卖不完」?反映出哪些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
已认证帐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 4 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 5.57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8.4%,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9.8 平方米计算,现有待售商品房面积已足够 1400 万人居住。而由于各城还在大力 “卖地”,我国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量(指可销售房屋量和涉宅用地施工量之和)已经达到 38.4 亿平方米,足够满足 9600 万人的居住需求。
从数据上看,目前广西防城港的楼市库存,足足需要 12.7 年才能消化完毕,而哈尔滨、连江、长春、呼和浩特等市的去化周期都超过了 100 个月,意味着需要 8-10 年才能卖完现有库存。
近日湖南省出台新政,要求对商品住房去化周期超过 24 个月的市县暂停新的商品住房用地审批,希望通过减少供应的方式来降低楼市库存。(第一财经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难道群众想要的城里的房买不起就是过剩吗?如果不是买,而是农村的老百姓城里一家分一套,那这些库存一天之内部不就消失了吗?农民不想要吗?在城里打工租房子或者睡工棚,谁不想在城里有房子?都想有,不舍得也没有这个财力花这个钱罢了。城市化是没有结束的的,农村老百姓对住房的消费能力没提上来,房子并不是过剩,没找对去库存的方法而已。
四五线城市住房疯狂打折也找不到买家。开发商烂尾跑路的也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也容易给银行带来风险。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句话坚决支持,但是老百姓都把钱包攥的紧紧的,不向外掏钱怎么办?卖不出去的楼盘怎么去库存?类似于国库券的房屋债券地方政府可以发,老百姓购买债券获得稳定收益也就有了投资的渠道,破旧小区应该拆迁,老百姓不用花钱就住上了新房,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是应该集思广益。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正道啊。
睡懒觉的鱼 IP 属地天津 · 1 小时前
问题是,三,四线城市的问题不是房子能否卖出去,是没有人买房,而且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也不小。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房子。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睡懒觉的鱼 IP 属地山东 · 刚刚
不好意思,您并没有仔细的观看文章,这里面既不用由买房者付首付,也不用交月供,因为首付已经由发行债券回收破旧房的政府给支付了,月供由租赁公司收租后拿出一部分来转移支付,百姓不用花钱就可享受新房,还能没有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积极性吗?
云中的石头 IP 属地四川 · 6 小时前
通篇纸上谈兵。只说一点,你觉得一二线老旧小区住的多是在当地住了一辈子的土著老人,如何疏散到四五线?绑着去还是押着去?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云中的石头 IP 属地山东 · 5 小时前
你是不是没有仔细看呢?纯属自愿,利益面前觉着合算的就把自己的老破小交给政府,自己拿着以后五公里范围内的同等面积的房票,这个房票是用在开发大户型房子填补在其中的免费住房面积,这个老破小的价值就是提供给子孙后代用来改善以后的住房面积住大面积新房用的,退出来的可搬至三四五线城市去,包括本地附近的郊区库存新房,要知道燕郊的房价已腰斩过半了,库存的新房快速去库存,所有的三四五线城市的库存都可消化掉,有些老年人一辈子没住过新房和大房子,现在若有了机会不用掏首付和付月供就可置换,而且自己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产还通过房票的形式留给了自己的孩子,这个积极性能没有吗?不但老年人有,孩子也有,都盼着住所在大城市的大面积新房呢。若老年人想享受这个置换,但不愿意离孩子远,也可以把置换到的三四五线房子租出去,自己和孩子同住或在附近租个小的公寓啥的,这就是家庭内部的商量了,各有打算。总之,利益面前的考虑和选择才是真正的自愿选择,如果一个政策制定出来无人参与,那就是失败的,现在土地财政还不能抛弃,大城市的老破小的拆迁还没有结束,老百姓对大面积新房的愿望很大,关键是没有闲钱,我提出的方案不用有老破小旧房的百姓再掏钱就实现了置换,提高了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手里还可能有点钱花,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想出适合的点子啊。你说是纸上谈兵也好,请你也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吧,不论采不采用,我替住建部和百姓感谢你,我虽是个人,不能代表住建部和百姓,但方法总要有人想,不能简单地放贷降低利率和放宽限购标准才是真正的开动脑筋把经济运转起来啊,基建行业是很重要的一项,上下游,周围相关装修家电的等等涉及人口居多,不能现在抛弃掉,房住不炒,但土地出让金政府也应收到手,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中国要投入公共资金的地方很多,还是要有大发展。
作者:思考的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751248/answer/24852475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思考的水 ​38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就是为放开限购找一个借口而已 看到这个政策下意思的去查东莞市去年财政收入情况。在我印象中东莞是一个产业城市,应该以税收收入为主,不依赖土地财政,一查才发现 2021 年东莞税收收入 632 亿,土地出让收入竟然超过税收收入达 667 亿元。 中 y 都已经发话了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些地方政府何必还在找各种理由来放开限购。 对于放开限购的理由我梳理了以下脉络: 最开始是郑州发明一个词 “投亲养老” “为满足居家养老需求,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 其后无锡、兰州立马抄了过去。 无锡想我光抄郑州的“投亲养老” 显得我多没有水平,又发明了一个 “改善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根据《关于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的通知》“凡是本市户籍的家庭,只要生育了两个以上的孩子,可以多购买一套房” 而且还可以用公积金哟。 然后南京又抄了无锡的 “二胎买三套” 前几天长沙又搞了一个“出租房屋可购买二套房” 对了中间福州说为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直接出台政策“非福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 12 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 144 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 目前放开限购的借口中 支持养老的有:郑州、兰州、无锡 支持二胎三胎的有:无锡、南京、东莞 支持租赁用房的有:长沙

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65 赞同 · 20 评论文章 71 赞同 · 28 评论文章 85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87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93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93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93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95 赞同 · 34 评论文章 101 赞同 · 37 评论文章 220 赞同 · 54 评论文章

看样子这个表上下滑超过 40%,都的找个理由把限购(如有)取消了。
分割线 ————————————————————————
网传南京限购再放松:二孩以上家庭可购第三套房,对此你怎么看?这一举措透露了哪些信息?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 这是放松限购政策的标准而已,从伦理上来讲当然可以买,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早买下房子,买房子置地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就怕放开了也没人买啊。
如何看待 5 月 11 日长沙发布:“已有房屋供作租赁住房后将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放开限购?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居者有其屋,可没说让富人多买几套收房租,穷人一套也买不上,政府不出台政策限制这个行为,房产就会被炒作,不单是居住属性了,中央的精神是房住不炒,还是应该别让房屋成为某些人先下手为强,靠着收房租来食利的阶层,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解决方案如下:
三四五线城市去库存的问题可以解决,国家发行房屋债权就可以了,替购房者把这个首付给交了,月供从房管局下属的租赁公司对于购房者者的旧房的出租收益中支付,这样钱就流动起来了,并不需要购房者花钱,库存的新房很快就可以消化掉。
经济只有运转起来,才能在里面产生钱生钱的收益和实现财富的分配。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居者有其屋,可没说让富人多买几套收房租,穷人一套也买不上,政府不出台政策限制这个行为,房产就会被炒作,不单是居住属性了,中央的精神是房住不炒,还是应该别让房屋成为某些人先下手为强,靠着收房租来食利的阶层,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曾桀 IP 属地湖北 · 25 分钟前
你不赞成食利阶层会消失吗?他们的房子不拿来出租他们能创造别的价值吗?不让他们出租就让房价继续涨然后让他们套现离场?还是说把它们的资产直接充公没收?
我发现现在一些人像活在真空里一样。
回评: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曾桀 IP 属地山东 · 刚刚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现在是社会主义阶段,只能是充分发展生产力,我不赞成一个家庭在一个城市拥有多套房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能提倡的,但每个人的天赋受教育程度背景经历均不相同,能挣到的财富当然不同,富人可以住别墅,住三四百平米的大平层,穷人可以住三四十平的破旧房屋,这都能接收,但如果富人很多套房产,用来收租,穷人一套小破房也买不上,这就太不公平了,穷人只要努力也能哪怕是郊区买个小房子也是社会主义应该达到的目标,不应该诱发出强烈的贫富差别导致的社会矛盾,这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富人可以开宝马奔驰,穷人可以开两三万的二手国产车,要我说,生活质量的差别并不算大,有房有车有盼头,但若是政府不通过政策去调控怎么实现穷人的幸福感呢?至于富人的投资理财,我提过债券的事情,这都是自愿的,但若是通过拥有很多房产来收租来人为制造一个食利阶层,对穷人的心理感官冲击太大,这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吗?我不赞成这种方式,我是主张社会福利相对公平的。
为什么长沙租出去就算无房?这是实事求是吗?
这里首先先引用一句:最受市场关注的一点在于,政策鼓励业主把存量房用作租赁房,且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应该实事求是,这个说法是自欺欺人,这种方法是培养食利阶层,与建设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不符合,虽然嘴头上说是响应中央的号召房住不炒,但在政策上鼓励富人多持有房产在本质上是想让富人出租房屋,这不是自用,是食利阶层,我不赞成这种方式。
我是考虑按照共产主义的目标 ,应该居者有其屋 ,但不应是一人在一地占多套房屋 ,不让在我下面提出的方式下贷款才能减少一个家庭占有的房屋数量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订政策无关。
如果采用我下文这种措施的话 ,一个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保证了 ,因为房子通过这种方式会消化掉很多 ,另外在一二线城市的拆迁也容易了, 有两三辈家庭的子女可以选择大户型, 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拥有的一二线城市的住房数量会下降, 国家可以在未来经过一两代的房屋更替后, 对家庭持有本地多套房屋的家庭开征房产税 ,这就是我写下面这一些列文章的目标思路 。房产税不是不征收, 还是要看时机和征收对象 ,是否促进大城市的有能力的人才的合理流动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下面这篇文章用于抛砖引玉吧, 属于学术探讨 ,很多不当之处 ,还需海涵, 集思广益 ,才能维护全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济学家任泽平称「要全面客观评价房地产行业的历史功过,不可妖魔化房地产」,如何解读其言论?
对于建筑行业 在 2007 年经济下滑时很多人说房子太多了 脱离了收入水平 不看好建筑行业 结果这 10 几年建筑业的发展超出了大家的认知范围 部分人错判了形势 没在当年买房 后悔了 现在盖好的住宅很多价格比前 2016 年降了不少 写字楼空着不少 又有说法说房子过剩了 我现在在这儿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大家没听过的 房子不但不是盖多了 而是盖的远远不够 因为虽然人均住宅面积已超发达国家 但农村的住宅不应该统计在内 农民工在城里打工谁不想在城里有套住宅 要是有个底层商铺家里老人卖个菜就更好了 不是不想要而是没有这个闲钱 有钱后这个想法会实现的 城市化远远没有结束 得达到百分之七十才能停下进行修修补补 早着呢 为什么国家不这样宣传 国家是实干 干就是了 说这个干啥 明面上说农民工没钱别来城里买房子买商铺这不是拉仇恨吗 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有大发展 已经批下地铁项目的城市围绕地铁环线还有建设高潮 中国的大飞机接着迎来很多国内订单 为什么以前不多买飞机 这个红利应该让中国自己的企业获得 随着大飞机的项目开展 中国的机场还要有大发展 机场建设 周边配套建设都是很大的建筑工程 长期向好 另外阿联酋 埃及 毛里求斯的国外的机场地铁酒店购物中心桥梁基本是中建字头企业中标施工 虽然艰苦 收入的确高 房地产行业还会有大发展
日本当年崩盘了 泡沫巨大 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崩不了盘,有序发展,现在是刚起步而已。
经济只有运转起来,才能在里面产生钱生钱的收益和实现财富的分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农村的住房随着城市化和农村老人的去世不应算入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住房建的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不是过剩,而是百姓的消费能力还没达到,随着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向城市靠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洪流,日本是前车之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人口减少是放眼可见的结果。
房住不炒是对的,但土地财政暂时还是不能抛弃,政府急缺财政资金,公共支出在现在新冠疫情都不容易挣钱的情况下只依靠税收是很难充足的,国家对房地产松绑有利于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复苏,土地出让金对财政收入来说也很重要,但不能象现在过于简单的放松,还是应该有相关的措施和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结束,大城市的聚集不是以主观的政策限制就能控制住的,如果这样的话,也阻碍经济的活力,一二线城市的老旧小区应通过政策引导疏散到四五线城市中去,有利于一二线城市的拆迁,人员还需加强流动,大学生到大城市去实现集合起来的创造力的爆发,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整合旧房待拆迁房屋进行廉租房提供的措施,四五线城市快速去库存,房地产开发正常运转起来,但县城的住房建设要受控制,以租赁后转为主,否则会造成以后的浪费,城市化还没结束,最终县城的住宅需求会大幅下降,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农村的住房随着城市化和农村老人的去世不应算入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住房建的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不是过剩,而是百姓的消费能力还没达到,随着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向城市靠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洪流,日本是前车之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人口减少是放眼可见的结果。
土地财政暂时还是不能抛弃,政府急缺财政资金,公共支出在现在新冠疫情都不容易挣钱的情况下只依靠税收是很难充足的,国家对房地产松绑有利于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复苏,土地出让金对财政收入来说也很重要,但不能象现在过于简单的放松,还是应该有相关的措施和引导,下面给出解决方案的参考性思路。
作者:抑郁失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944219/answer/23938750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奇帆同志的土地流转方案是开创性的 很有价值 启发意义也很大
我是无名之辈 借鉴黄奇帆同志的方法去实现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收取问题
我构想了一个既购买三四线城市又保留本地住房面积的流转方案 这是借鉴黄奇帆同志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票方案的方法 以新闻中的山东菏泽为例 房价大约是五六千一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大约六七十万元 以七十五万元来计算 首付百分之二十就是十五万元 地方政府可以配合一二线城市的房管局出台一政策 由一线城市政府部门发行一种房屋收益债券 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做抵押 收益率等同于国债或者稍高 因为本来每年卖国库券的时候老年人几乎要排队 买不上 这个需求是有的 政府就把这个想置换买菏泽房子的十五万首付给支付了 政府把一二线城市原先的旧房收回出租 政府给予原先的旧房子房主以原来城市的房票用以以后拆迁或新建住房时用来折换面积 买的新房房子抵押给银行 谁去还月供呢 因为原来的旧房已被政府收回房管局 房管局可成立一公司专门运营此类房源的出租运营问题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依靠税收来完成地方政府的收支平衡现在看起来还不现实 绝大多数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大
房地产税的金额太少了 暂时无法完成国家急需的财政资金的需求
大家都很担心地方财政的问题 地方政府不好卖地了 地方财政吃紧 本来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就是很大的 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子卖不掉 不再继续买地 政府的卖地收入得不到 有个别地方的公务员工资都面临着压力 怎么办呢 下面给出解决方案的参考性思路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一(综述)
说明:这一系列文章由四篇文章组成
一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一(综述)
二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二(土地财政的去留问题探讨)
三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
四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
背景与引子:
这几天有一问题 也是新闻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这个问题出来后短短不到两天就有 1268 个回答 大家都很担心地方财政的问题 地方政府不好卖地了 地方财政吃紧 本来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就是很大的 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子卖不掉 不再继续买地 政府的卖地收入得不到 有个别地方的公务员工资都面临着压力 个别地方居然交警罚款的收入加大了 竟然占据了地方政府收入的相当大的份额 依靠税收来完成地方政府的收支平衡现在看起来还不现实 绝大多数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大 即便是依赖性最小的深圳 也有一定的份额 大多数地方是没法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深圳相比的 另外 地方政府除了正常开支外 还想本地大发展 全国经济发展很不均衡 富的富 穷的穷 很多地方都是靠着转移支付来实现地方政府的运转的 有个别的地方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动辄需要投入多少亿 就是想依靠转移支付 自己能提供的配套资金只有几千万 想向中央政府哭穷 富的个别地方就想是否藏着掖着 大家都想本地大发展 这个愿望是好的 但干什么事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中央政府可以有引导 但是个别地方政府不管不顾的追求大发展 逮住中央的钱狠花 这个做法是不是有些自私呢 我想起了原来的南泥湾精神 大家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南泥湾的大转变 真是令人惊喜赞叹 但现在地方政府伸着手张着嘴向中央政府要饭 怎么就不是那么回事呢 地方上的发展固然很重要 国家要平衡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但有些地方明摆着是人口流出城市 还在大兴土木 搞城市化的高大上的建设 把城市搞成个遍地高楼大厦的混凝土建筑群 这得投入多少资金 什么时候才能在城市化带来的集群和高效效应中把钱挣回本来 管理者算过这笔账吗 能先不看 GDP 和政绩真正地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做长远打算吗 能为中央政府省点钱吗 能减轻点百姓的负担吗 能把资金投入真正的实体企业中搞活经济吗 这都是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有部分网友担心政府少了卖地收入 又在讨论房产税的问题 想把这个房产税的问题提到现在来 实际上好几年前就一直讨论这个问题 但现在时机成熟吗 有的大城市的居民住着以前便宜但现在价值五六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子 挣着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 和那些每年挣着几十万但背负着巨大房贷压力的年轻人怎么比 按房屋价值的什么比例交 他们交的起吗 能实现社会公平吗 不会诱发社会矛盾吗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在下面的文章中给出解决方案 仅是我的个人思路 属于学术性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我曾经写过文章 从回不去的故乡看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差异化生存及房地产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家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是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作用的 这也是一种创新式发展 这也是我国能够在道路建设 基本城市设施 工业用地等方面快速发展 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投入城市建设 搞配套 道路 交通 水电气等的施工建设使得商品房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双赢的结果 当然必须有工业产业形成产业和住宅互相支撑的集群 否则只有住宅 没有产业 也无法做到经济的发展及收入的提高来形成人群的聚集 城市化提供的高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这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城市便利性的提高 房价的上涨 地价也在上涨 最终形成一个越来越大规模的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金政策使得地方政府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解决了 那国家税收用于公共服务支出的钱就相对宽裕了 国家的税收用在军事上也是这几年航空母舰航天航空大发展的原因 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前实现了大量基础性建设的完成 看看现在的农村年轻人 还会有父辈的去工地忍受艰苦的条件去打工的干劲吗 有的年轻人已经连去工厂上班都不想去了 宁肯做个销售 房屋中介 保安的工作也不想去挣一天三五百的辛苦钱
那这个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早期已经买房的人享受到了资产的升值 但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低收入阶层和广大的农民 就错失了获得局这个财富增值的机会 这只有后来才能看得明白 城市建设不光是住宅 如果工业用地带来的产业未发展起来 周围人群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还是会造成住宅卖不动的情况 容易形成鬼城 也会造成开发商的烂账和政府土地的难以出让 所以必须有产业 工业 商业或者旅游 反正不是单纯为了住宅而住宅 那会是无根之木 长久不了
我再声明一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但可以规划路线 百姓若能看明白大势就根据潮流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想我能不能不参与这些竞争 在农村或乡镇过自己的小日子呢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行为 只有在城市才能拥有最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和竞争力 产品并不是最好 但优势最大
若普通百姓不被裹挟着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去 那连挣钱的渠道都很困难了 因为单打独斗的小地方的竞争力与城市的经过充分竞争的竞争力无法相提并论 那就有两种选择方案 一种是**(重点一)加入其中 另一种就是(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先说第一种 加入大城市的生存就产生了住房的需求和各种配套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酒店的需求 住房的需求是大头 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上是落后于高企的房价的 群众的收入水平已经比第三世界很多国家高很多了 例如印度和越南 所以有些低端产品加工业也因为印度和越南的低工资转移走了 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和配套是最全的 工人的操作水平较高 也易于管理 所以中国加工业还是有优势的 另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为中国管控的好 印度越南之类因为疫情也造成了生产上的影响 低端服装鞋子还有电子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放缓了 那中国在哪里挣到钱呢 在百姓纷纷融入二三四五线城市后 哪个产业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大家开出工资来买房呢
实际上下一步中国能挣到钱的市场还是外部的大市场 在新冠疫情下我们虽然现在提倡内循环 把自己国内的市场做大 消费内循环 但实际上马无夜草不肥 只有外部的钱进入中国才会有持续的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税收 指望着单纯内循环 都只是消费的话 创造的财富都消费掉了 怎么做大做强呢 现在这个情况国家是知道的 这次华为事件被芯片卡脖子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全产业链必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全产业链 光刻机 硬件开发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技术 国内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国家已把发展此行业作为重中之重 投入大量的投资进入此行业 幸运的是 国内的市场本来就大 也有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也有国家意志 也有钱 在投入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资金到此行业后 进步肯定非常快 在中国突破了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过程后 世界的集成电路产量必将紧紧的抓在中国手里 这个行业的税收肯定超过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收入 原来说的土地财政就一去不返还了 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集成电路行业上交税收 政府指望卖地的收入那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躺平了 这是不稳定因素 故以后国家不会再去依靠卖地拉动房地产来实现税收了 让百姓都有地方居住会成为一个简单可获取的事情 廉租房政策必会扩大化 集成电路行业需要不了太多从业人员的 在国家在此行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后 其它的行业也就减轻了负担 本来钱就不好挣 老百姓挣的那几个钱在没有很大购房压力的情况下也就生活富足无忧了 大家都步入小康
从上可以看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一样 我只是拿出来集成电路一个行业说了一下 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中国占据绝对优势 例如工程机械 既可以向非洲等国家出口设备还可承揽建筑桥梁施工 都会有大发展 百姓还是想多挣钱 或者不愿到城市来过和别人一样的人生怎么办 那就是前面说的(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这也是分地域和条件的 举个例子 前面说的陕北 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家乡全是山 干旱少雨 若种粮食 产出很少 若种果树 照样需要水 那儿就是缺水 那怎么办 这属于回不去的故乡 那就沉住气在城市里发展吧 平原地带的区域 气候适合种粮食 若是成片也适合大片集中机械化种田 有的农民分到的土地还不到一亩 只有几分 平时种地也就是不买口粮了而已 上学等费用还是需打工 把地包出去也不过六百或八百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也是好路子 不惦记老家这一点土地了 融合到城市做个新城市人
下面我说差异性特色生存的重头戏 一个是有特色资源的 例如种植中药材或者果树或是搞养殖 或是农家乐旅游民宿 或是特色加工产业等 例如假发专业基地 汉服专业基地 棺材生产基地
举例说明 下面为引用 据日媒数据,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在日本的丧葬习俗中,棺材会与遗体一同火化,而曹县生长的泡桐木——这种当年焦裕禄在隔壁河南兰考县为防沙而推广种植的树木,由于生长快、木质更轻且易燃,成为了绝佳材料。曹县西北角的庄寨镇,是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更被业界称为木艺之都,尤其擅木雕。合适的木材、精湛的雕工,让 “made in 曹县” 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2017 年日本东京电视台一档名为《不可思议的世界》的节目中,在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提到日本 90% 的棺材,来自于山东曹县。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日本人为何远渡重洋来中国买棺材,他们不也是火葬么?原来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虽然和中国一样普遍火葬,但死者的遗体还是要放入棺材中的,而在劳动力昂贵的日本,一具实木棺材的售价高达 2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而山东曹县所生产的棺材不仅物美价廉(约 200-2000 人民币)还很好烧,于是曹县的棺材就这样逐渐垄断了这块细分市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和汉服基地。全县共拥有汉服的商家共计 2000 多个,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当然宅男喜欢的 JK 什么的也很可能来自这里。以一县之力,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演出服市场,由此衍生出热门的汉服产业,把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汉风唐韵,浓缩成一件件长袖飘摇的服饰,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曹县的大集镇承包了淘宝 70% 的演出服,镇里有 80% 的村民从事演出服饰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一个小镇掌握了一整个产业链,全县 2000 多家汉服产业商家,构成了曹县庞大的 “汉服帝国”。而淘宝百强县榜单上,菏泽市的 2 区 7 县全部入选,曹县更是以 151 个淘宝村、17 个淘宝镇的数量,排位仅次于成名已久的浙江义乌。
那梧桐木有生长周期 本地的用完了还没长出新的成才的梧桐树咋办 这就形成了迁移的生产工厂 迁到了兰考 还可迁到南方种植梧桐树较多的地方 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所以围绕着特色产品 产业链是发展变化的 跟随者效益和产出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 这在周围就形成了居住和电商等建筑的需求
前面我说了大量的经济活动 牵扯到人员的转移和聚集 那最终是和房地产有啥关系呢 以后城市的房价是受国家调控的 百姓总得有住的地方 所以廉租房建设或者慢慢下降的房价是政府保障民生和稳定的选择方案 这有前提条件 就是实现了税收的巨量源头的突破 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把全世界的集成电路的产量紧紧的抓在手中 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过去了 转向科技富国正是好时机 老百姓经过这么政府多年的教育投入 文化水平提高了 已经具备脱离土地当一个产业化工人的素质 所以等到老一代的农村老年人去世后 没有差异性特色生存能力的农村和乡镇必然慢慢要走向衰败 我们肯定不会让此事情发生 土地流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把土地集中起来 总有一部分能人会脱颖而出 搞起来新的发展项目 至于县城的房价 也不会高 为啥呢 我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正常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这是大的趋势 这个趋势无法阻挡 当然这时我一家之言 趋势中还可能有偶发性的巨大政策波动 例如我提出的方案探讨 如果真实施了 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分析如下
我前面说了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这个房子肯定是为了以后进行多用途设计 不会造成浪费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重写如下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我提出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都在县城 在市里的少吧 这属于未雨绸缪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二(土地财政的去留问题探讨)
前面说过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政策让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大发展 和土地财政相关的是房地产 “五税”,分别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土地财政 = 房地产 “五税”+ 土地出让金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将城市建设好了 才能吸引外来的投资和人员购房安家 形成良性循环 可是有些四五线城市是属于人口流出的地方 哪怕建的很好也很难吸引投资方 那对策是什么呢
实际上 GDP 也是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 大家都想发展 这是需要有制度和规定 先说一下人口流出的县城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从回不去的故乡看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差异化生存及房地产发展趋势 从中提到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及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土地财政的弊端也很明显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很强 这个资金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 到底是能不能继续保留土地财政的政策呢 有些专家学者提出要用房产税来替代土地财政 我先不谈法理 我说实操 这个房产税的金额和土地出让金比起来是怎样的一个规模测算过吗 怎么可能与之相比 老百姓有很多房贷都没还完 突然加上房产税 那是多大的负担 怎么可能承受得了 即便是自己父辈留下的房子 有的城市人口的收入很低 也承受不了房产税 房产税的征收时机现在还不到 具体怎么办我在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中去详细谈
现在在新的模式没找出来的前提下是不能够放弃土地财政的 但这有条件 就是不能造成浪费 那就是我说的一二三线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继续搞土地财政 人口流出没有工业和商业产业的四五线城市必须严加管理 但土地财政可以搞 我有搞的建议 在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中仔细说明 至于县城 参照刚才说过的四五线城市 还需考虑建设我提及的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尽量不构成浪费 重复利用的使用权住房是避免浪费的策略 我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的方案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四五百元 大家不买房了 经济压力就小了 可以响应政府号召多生孩子了 以后房子不是大问题 生活压力小经济压力小有利于多生
我在这个县财政出钱盖使用权房子的的地方提到了资产证券化 这也就是我所构想的投机资金的蓄水池 围绕着建这些使用权的房子既投入了资金 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任务和活力 房屋的装修和空调家具的配置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需求 这就容易搞活经济 资产证券化以后 容纳了投机资金 不至于给地方政府带来过大的压力 也起到了蓄水池和拉动经济的作用
那地方政府怎么通过卖地来实现财政收入呢 地要变成住宅 住宅就是要有人住 这个需求在哪里呢 一方面有些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已进入尾声 有些住老楼的居民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拆迁 结果等来的是旧小区的管道改造外墙保温和加固 居民很失望 甚至有的阻拦施工 下面是新闻:北京二环居民等拆迁等了 12 年, 现在却旧房改造, 居民情绪激动大骂_ 居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 有的老年居民想要住养老院 没有钱 又想把房子留给子女 自己无法通过居住的这个房子来实现租金收入或其它的收入 这个问题如何让解决呢 能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既不花钱也实现了政府卖地收入的实现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放在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中去回答 这里只说明一点 土地财政现在还不能丢 国家需要这个收入来进行经济大发展初期的资金保障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
下面就是探讨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了 在一线二线生活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在给孩子看孙辈的时候就和孩子的小家庭一起居住 或者两头跑 等到孩子上了学 也许就不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送了 老两口又处于了自己单过的状态 逢周末或者节假日 有可能孩子会带着小孩到家里来吃饭看望 对于老年人来说 有的退休金高有的退休金低 有的没有退休金 比较穷一点的如果想要通过房子来实现点收入是不可能的 若住的小区仍是老旧小区 拆迁遥遥无期 那再换个条件好的居住环境也几乎不可能 因为即使卖掉房子 也拿不出贴补房价差额的钱来 孩子也不一定同意他们卖掉住房 因为可能是学区 或者以后未来的几十年后可能会拆迁 孩子也在考虑拆迁后可能分配的房子 老年人住的房子实际上是赔本买卖 因为按照房价来说 房子的价格的利息比房租是高的 但现在因为上述原因房子住着 不可能卖的 也就实现不了任何收益来改善生活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构想了一个既购买三四线城市又保留本地住房面积的流转方案 这是借鉴黄奇帆同志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票方案的方法 以新闻中的山东菏泽为例 房价大约是五六千一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大约六七十万元 以七十五万元来计算 首付百分之二十就是十五万元 地方政府可以配合一二线城市的房管局出台一政策 由一线城市政府部门发行一种房屋收益债券 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做抵押 收益率等同于国债或者稍高 因为本来每年卖国库券的时候老年人几乎要排队 买不上 这个需求是有的 政府就把这个想置换买菏泽房子的十五万首付给支付了 政府把一二线城市原先的旧房收回出租 政府给予原先的旧房子房主以原来城市的房票用以以后拆迁或新建住房时用来折换面积 买的新房房子抵押给银行 谁去还月供呢 因为原来的旧房已被政府收回房管局 房管局可成立一公司专门运营此类房源的出租运营问题 出租给谁呢 在北京工作的有社保的年轻人 减轻来北京创业的年轻人的房租负担和时间成本 本来有些年轻人只能住在郊区很远的地方 现在房管局的房子针对年轻人可便宜出租 那也保证了出租收益的稳定性 这个出租收益并不是按照具体哪一套房子来计算的 而是按照全市此类房源全部的收益再平均到每套房源上来实现 当然上面还有地理位置的系数 最后归结为一个按照面积来得出的收益值
这个收益值覆盖月供是没有问题的 但并不是这个钱是都是给买了新房并拿了房票的老房主的 而是经过政府的测算 也许就是房租收益的百分之六十 这只是打个比方 提供一个思路 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假如原房主获得的收益是三千元 那可能他原先的房子经由房管局公司出手出租的价格就是五千左右 三十年的房贷 每个月还两千 还剩一千来改善生活 大房子也住上了 改善了居住条件 还有钱来改善生活 那另外的百分之四十呢 前面说过 新房的首付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房屋收益债券卖的钱来投入的 债券的收益要有出的地方 也许百分之十五就可负担债券收益 那还有百分之二十五 百分之十五用来支付运营费用 百分之十上缴国库 相当于多年以后要采取的房产税的热身运动
那这种房管局收来的旧房子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 因为原房主手里持有土地流转的房票 这是可以兑现的 房管局在收够了一定量的房子在进行拆迁时 可公示进行本地区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开发 盖大户型房子 持有房票的原房主可将此房票转给孩子折算面积投入其中 不够的差额要么按照按照市场价格 要么孩子把自己的住房卖掉来补这个差额 不允许为此套房子贷款 还需补缴当时老年人购买新方式的首付十五万元 还需把未还完的已买三四线城市的贷款转移到此新盖房屋身上 由子女继续偿还原来的贷款 因为购买房屋收益债券的退出机制需要以把首付十五万转回这种方式把钱退出来放在一专用账户里 这个专用账户的大池子里放着债券到期后需支付的本金 为什么子女卖掉房子来住大房子的可能性较大呢 因为现在一线城市很多房产交易都是置换了 因为实在拿不出买一套房子的钱来 为什么不让为此套房子再进行贷款呢 我是考虑按照共产主义的目标 应该居者有其屋 但不应是一人在一地占多套房屋 不让贷款才能减少一个家庭占有的房屋数量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是和国际化大城市例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接轨的 这个价格肯定是高昂的 不是一般以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在伦敦等地 也有食利阶层 靠着祖先留下的房屋出租收取利益 实际上能支付得起高昂的房租的人是能在所在行业能有一定发展领取高薪的人 最终如果愿意的话 他们能买得起住房 但是那些出租房子的人会在未来的对多套房屋征收房产税的政策中衡量利弊 是否继续持有房屋 这就给房屋的流动性带来了活力 有利于参与高科技行业拿高薪的年轻人留在这个城市 至于普通行业的年轻人也会在房管局公司向外出租的房子里找到落脚之地 但这个租房管局公司福利房子的时间有限制 例如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 那但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 如果自己挣不到高薪 高企的的房价会让他们萌生退意 也就回到了故乡或者下一级生存压力较小的城市去发展 至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 随着年老生命的交替也就慢慢退出了 旧房子迟早要拆迁 一二线城市还是需要新鲜血液 特别是能创造出利润的新兴行业来进行人员的更替 所以对于老年的居住条件差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 不如未雨绸缪 采取我说的在三四线城市无成本买房的策略 既有了房租收益的补贴 不用付首付 月供由原先城市的房管局公司的房租收益直接划拨 也用不到钱
至于购买的房屋的位置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有的想回老家所在的城市 有的想去风景好生活便宜的地方 有的不想离孩子距离远 例如老北京的 可能就会选择燕郊之类河北的地方 这些选择与自己的房子出租的市场行情与要购买的新房的首付数额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采用这种措施的话 一个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保证了 因为房子通过这种方式会消化掉很多 另外在一二线城市 拆迁也容易了 有两三辈家庭的子女可以选择大户型 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拥有的一二线城市的住房数量会下降 国家可以在未来经过一两代的房屋更替后 对家庭持有本地多套房屋的家庭开征房产税 这就是我写这一些列文章的目标思路 房产税不是不征收 还是要看时机和征收对象 是否促进大城市的有能力的人才的合理流动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这篇文章用于抛砖引玉吧 属于学术探讨 很多不当之处 还需海涵 集思广益 才能维护全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一大堆说用房产税替代的,我们不妨来算一算是否可行:

中国房产总市值约 500 万亿,若每年按 1.5% 收房产税,那就是 7.5 万亿。而 2021 年国有土地出让金总额总 8.7 万亿,看起来貌似缺口不大。

可一旦开征房产税,房产价格就会下降,理论上会降到购房总成本相当的水平。比如现在一套 70 年产权房卖 100 万,以后会降到 50 万,加上 70 年内交的税,购房总成本依旧 100 万。

那么现在总价值 500 万亿的房产,开征房产税后将会只剩 250 万亿,按 1.5% 收房产税就是 3.75 万亿。这不到当前卖地收入的一半,还没考虑征税成本和相当一部分人群收不上税来的情况。

无论税率是多少,总税收都不会变,因为社会的承受能力就那么多,税率高房价就降得多,税率低房价就降得少。

当然也不排除无视房产的市场价格,强行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评估价作为征税依据,不要脸的事又不是第一次干,比如现在的商品房都是交过土地出让金的。

但还有个头疼的事,就是大量以当前价格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物的银行贷款,一旦开征房产税导致房价大跌,整个金融系统都得像安倍一样扑街。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玩不转也要继续玩,比如没房不让进城打工,出门就变红码;买房就送老婆孩子,送精忠报国锦旗。

知乎用户 光明山巅​ 发表

2008 年之前不是也没有土地财政吗?那个时候的国人全都饿死了吗?那个时候地球爆炸了吗?

我发现很多人总会在大脑里虚构一些规律,而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规律是永远存在不能被打破的。

比如说房价永远涨,土地财政永不落幕,他们嘴里常见的话术就是:不会吧?不能的!再 xx 样也不可能 xx 样。xx 会给垫底的。xx 不会让 xx 东西 xx 的。

事实上这些脆弱的规律就如同泡沫一样,在真正的自然规律,在真正的世界大趋势之下。瞬间就会被碾压成了碎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地方财政收入除了土地出让金,还有企业的税收,过去几年环保政策导致大量企业被关停,一个合理的地方财政收入大头按理说都应该来自企业税收,实现收入的二次分配。

发展中国家不一定完全适合大搞环保这种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环保建设为中心完全是对立的。

只有先把经济搞起来才能考虑环保问题。

土地财政这一招发展经济用完了,我预测下一步环保政策必定要放宽。

其他贴子都想打土豪分房子,但是事实上既得利益者很难把财富吐出来,屁股决定脑袋,当你是既得利益者,你也不可能把财富吐出来。

现在不奢求先富带动后富,只要先富不要阻碍后富就谢天谢地了。

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成发达国家,收割其他国家财富才是唯一出路。

看看这个热搜,笑了

网传德国拟取消 2035 碳中和目标,媒体称「从来就没有过何谈取消」,具体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聂国明 发表

利益相关:县城持房群体。大概率的收税对象。总价不高,面积有点大。

强烈支持房产税出台。强烈要求房产税严格征收。特别强调无差别征收,必须确保公平。

个人收入目前在县城来说,应该和中位数持平。即使按比较高的方案来,也就是房产总值的 2% 来收的话,也就和房贷差不多而已。算不上多大的压力。

收房产税,实际对我们这种处于中等偏下的阶层来说,我认为,是比较有利的。

1. 房子被剥离了金融属性,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再局限于囤积更多的房子。实际当个人真的拥有了大房子以后,会发现,睡觉,真的只需要 5 个平方而已。不是嘴炮,目前,个人睡的卧室面积为 4 个平方。曾经还和媳妇开过玩笑:房子越住越大,床越买越大,两口子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感觉还没有曾经两个人睡单人床的时候好了。剥离了金融属性的房子,将更多的释放个人的自由属性,人生可以去追求更多的其他东西。

2. 改善个人居住条件的可能将大大增加。毫无疑问,房产税的征收,必然导致抛售潮,抛售潮,必然导致房价大跌(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拥有的房子的价格),那么,只要这种跌价,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普遍性的跌价,那么,就是我比较欢迎的跌价。再如果,这个跌价,直接跌到真正的市场价值的点位,那么,更好。我不用再去猜后续房价什么时候会暴涨,为了等待一个虚无缥缈的暴涨,不得不手里持有自己压根享受不过来的多余的房产。那么,把跌价后的多余房产处理了,集中起来,购买一个自己能够充分享受的房产,就是我的选择。而跌价后的市场情况,将大大有利于我们这种改善性的需求,改善性需求的实现代价,相比于持有房产的跌价而言,代价小得多,更划算。对无房刚需来说,更是大大的利好。

3. 大大跌价后的房产,流动性必然大大增强。类似我这样的,现在在县城工作,那么就在本地买个房子自己住,后续去其他地方发展,那么,亏点钱(当做交房租了),卖了,又重新去工作地买个房子居住。人生过得更洒脱,更能实现看看外边的世界的梦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子的,买了个破房子,就如同买了个 “甩不脱”,卖又卖不了(想卖就得大出血),去其他地方有买不起(想买还是得大出血)。流动性丧失,二手房冰冻的现在的市场,就是个纸面富贵,吹牛 13 的时候,能挣份面子的东西而已。人生因房价大跌而更有可能。去外地租房子过日子,实在是太恶心了。

4. 对官老爷和体制内来说,房产税的征收,就是一条无情的鞭子,随时鞭挞着他们必须把 “为人民服务” 落实到底。服务人民服务得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那么,就有越来越多的上贡者闻风而来。至于服务态度恶劣,不能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人民也有了投票的权利——卖房走人,不给你上税了,你自己留着玩吧。想在房产税上造假,怕是很有难度,毕竟是真金白银必须得拿出来的。

房产税的征收,必然而来的是人口流动的加剧,流动方向将更为极端。官老爷们暂时把土地财政的坑给填了,那么,后续,人口不足的天坑,官老爷们打算拿什么东西来填?难道,体制内四胎起步,保留职位,五胎优先提拔,六胎直接官升一级。比如,鹤岗,个旧等小县城,小城市,现有房子 100 套,每套房子价值 100 元,每年能收房产税 200 元。但是,这个理想的收税 200 元有个前提,这 100 套房子,都必须得有个主人,有个持有者,才能收到 200 元嘛,人跑光了,房子倒是留了下来,问题是谁来上税。

普通的人民群众并不怕房产税,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房产税的全面到来和征收,房贷和房产税基本就一回事而已。官老爷和体制内群体,就凭他们阳光下的收入,他们养得起这么大,这么多的房子吗?

别打着为人民群众的旗号,阻拦房产税的出台。

恶心。

我们没有可能 RUN 出去,RUN 来 RUN 去,还是在这片土地上,但是,我们可以选择 RUN 在这片大地的某一个角落,可以安居乐业,活得不那么辛苦的角落。

是否我们需要编户齐民,保甲里正,搞起来呢?

经济给还想要呢?

知乎用户 七公片区开发​ 发表

没有证据显示房地产谢幕,短期波动是近几十年来的常见现象,也没有什么能替代土地财政来弥补地方财政的缺口。

以下是我号的土地财政专题下的开篇文章《土地财政的延伸探讨》,原文链接为:

第三篇 土地财政 第一章 土地财政的延伸探讨

二三十年来的房产价格持续上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自然而然地追溯到其上游的土地价格上涨,再加上对于 “泡沫”、“腐败” 的联想,促使土地财政成为了二、三十年来最旷日持久的争议话题。

忽视对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筹资过程的客观深入分析,完全抹杀土地财政的客观贡献,陷入跟风的挑剔和攻讦当中;或者,严重低估土地财政的或有风险,陷入盲目的迷恋和乐观当中,都是极其危险的。

对于地产相关领域的歧视思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客观的说,在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的确伴生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土地财政或者相类似的机制,也将没有今天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城市的大多数基础配套设施都不会产生,不会有立交桥,不会有二三四五六环,也不会有地铁,也不会有人买汽车,因为没有路,走的人多么多,也没有路,因为路很贵。

一、旷日持久的争议——土地财政

(一) 土地财政的主要概念

土地财政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形成的财政收入,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财政是土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与财政体制改革等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必然产生的过渡性产物。

土地财政中的资金收入,或存在于地方政府、或存在于中央政府、或二者兼有,随着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已不可能走回无偿划拨的计划经济老路了。

(二) 土地财政与房价上涨

当社会公众关注到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出让以用于搞房地产开发,提出很多批评意见,同时也把土地房屋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为土地财政。应该说,土地财政受益于房产价格的攀升:交易踊跃、价量齐升的房产交易市场,必然会拉动稀缺资源土地的价格攀升。

不过,房价上涨不是土地财政造成的,反而,房价上涨成就了土地财政。这是因果和果因的逻辑,土地财政不是推动房产价格上涨的根源,希望某事发生和导致某事发生是两个概念,因果不应倒置。相反的,土地不是卖多了,而是卖少了,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稀缺的东西才会变贵。

客观地说,大多数地方政府也没有那个能耐。囤地待价而沽,大部分是出现在小说里超一线城市的桥段,一般地方政府,本市囤地会造成他市地价上升,本届囤地会造成下届地价上升,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都会造成本年度本届政府财政歉收。

(三) 土地财政的发展余量

土地财政能不能可延续?这个问题争论很大,看多看空或折中的观点都大有人在。我们的观点,土地财政是否延续,取决于城镇化进程。简单的说,有了进城的人,而且这些人能够创造 GDP 获得高收入,从而吃得好穿得好,自然会饱暖思买房;反之反是。

所以土地财政,将发展成为人力财政。下好了人力资源的大棋,土地财政至少还能受益于新增进城的 3 亿人口,每人消费 50 万,就是 150 万亿;如果可能的话,再加上小城镇的 3 亿人口,还是 150 万亿。总和就是 300 万亿,客观上说,50 万是个比较保守的数值,因此,在不断新增人力资源情况下,土地财政的潜在发展余量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值的。

反之,如果没有人进城,再怎么城镇化也没有用。

(四) 土地财政与失地农民

有些观点提出,地方政府在农村低价征地之后高价出让土地,而失地农民并未分得土地出让溢价收入。

也有些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农民在之前无偿获得耕地时,其前提条件是该土地是用来耕作农田的,而不是用于商业住宅用途。因此,转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之后的利润分享,并没有其法理依据。

虽如此,在客观现实中,这种利润分享,仍然体现在征地的区片价格标准上;另外,在某些类似于一二级联动的开发项目中,地方政府还向村集体承诺并支付了土地出让后的定额或分成补偿。

也有一些客观折中的观点指出,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获得了盈利,例如采取划拨方式的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本身,包括必要的公园、绿地,肯定是一种净投入,在很多情况下,工业仓储物流教育研发用地的出让是持平甚至亏损的,能够确保盈利的,一般只有商住用地;而且,地方政府还要投入资金进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邮政、消防等公共服务,然而基础配套费的收取,在时间上是后置的,在金额上又往往不足以覆盖,也会发生亏损;这些综合原因也造成了失地农民无法分得土地出让溢价收入

或者说,如果失地农民的福利提升,没有像其原有被征用土地的升值那样快速,那么,其原因并不在于土地财政。

(五) 土地财政与户籍制度

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并开发出让,农民依照土地管理法规获得相应补偿后,土地财政仍然会有收益,在这一过程中,户籍制度并不是人口进入城市的主要障碍,城市生活成本才是。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吸引到或者培育出更高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以及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有利于这种吸引和培育的过渡性安排;否则,即使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无法实现人才和产业的引入;然而,核心的困难在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吸引或培育人才的交易结构远不如土地财政那么清晰可见和易于测算,这也是我们正在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六) 土地招拍挂违规行为

在土地一级开发的招拍挂过程中,常见的违规情形主要有毛地出让、一二级联动、收益分成、定向摘牌等等。随着土地和土地财政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土地交易程序也日益完善和严密,上述做法已经基本上被禁止了。

(七) 土地装入与平台公司

基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将土地装入平台公司的做法,是平台公司发展过程中区别于其他一般公司而获得支持的重要差异,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已经相当严密,各种漏洞空子已经被堵得差不多了,而网上仍在探讨一些向平台公司注入土地,甚至如何低价、定价、溢价分成等方式取得商业和住宅用地,并装入平台公司的方法。

可以肯定的说,并不存在广泛可复制的绕开招拍挂的装入土地办法,不要再浪费心机来讨论这个问题了;而招拍挂方式装入土地,除了前期土地成本仍然未能得到覆盖以外,主要还有各种税费成本比较高的弊端,如果不是要进一步利用该地块,单纯为了充实规模,而将土地注入平台公司,其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七公片区开发

4 次咨询

5.0

742 次赞同

去咨询

二、土地财政是什么?关于土地财政的延伸探讨

(一) 土地是财政还是金融

对于土地是财政还是金融的争论,来自于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思维角度。土地财政这一说法的出发点,来自于土地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以缓解某些观点提出的分税制引致财事权不一致而造成的缺口,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直观的说,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当一块地出让后,他就仿佛看到了年底绩效奖金,虽然,从四本账的核算原则来说,并不能这样串用,但由于两本账之间存在一些公用的往来,因此在效应上,是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的。

土地金融的角度,来自于在若干年前,能够以土地作为抵质押和以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而获得融资的特性,土地开发的拓展实现了类似于公司扩股的效果,以及土地收入并未给地方政府带来结余的现状。不过在另一方面,也许,类似于,我们不能因为忽略了信贷业务盈利,而只因为存款业务亏损,而判定银行业务是总体亏损的一样。我们在对土地财政的研究中,完全可以暂时忽略其是财政还是金融的划分,而不以土地财政的收益多寡来判定它属于什么样的名词范畴。

(二) 固投与远期 / 近期 GDP

2018 年以来,尽管 PPP 项目落地规模逐步增加,专项债加大发行,但是基建投资增速依然保持低位,不及市场预期。

对此,市场从多方面探寻其缘由所在。有些学者从数据分析方面提出,PPP 与专项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关系,此消彼长过程中抵消了一部分效果。市场人士亦从实操角度指出,基建投资增速困境症结在于 “缺项目” 而非“缺额度”。

我们综合各家观点,进一步得出的分析结论是,投资项目的非生产性,是造成 “缺项目” 的深层原因,片面强调所谓的外部溢出效应,而忽视了项目本身的营利性,就割裂了经济增长引导机制的内在联系,终于陷入了 “投资必举债” 的泥潭。

从技术角度来说,如果在数学上不能够精确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数值,就难以有效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

当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土地提效、七通一平、交通便利、服务高效、环境友好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途径,实现产业导入进一步派生 GDP,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时,对于这种 “近期即可有效拉动经济派生 GDP” 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 GDP,我们称之为 “近期 GDP”。

反之,在没有实现上述效应的情况下,拉动经济的效果,可能需待到 “远期才有可能实现”,或者不能进一步拉动经济,则我们称之为 “远期 GDP”,虽然起到了创造就业的作用,但是除了项目本身有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宏观上还会引起投资与物价等一系列扭曲变化。

在筹资手段选择运用中,如果缺少经济增长的科学引导机制,往往会犹豫于在 “近期 GDP” 与“远期 GDP”项目之间进行盲目选择,或者由于 “近期 GDP” 项目的困难,而陷于 “远期 GDP” 中而不能自拔。“远期”与“近期”GDP 的选择困难,也是以土地财政为基础的城镇化建设陷入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土地财政遇到的问题

毋庸讳言的是,土地财政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如不加以重视和严控,甚至存在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在土地财政的交易结构基础之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难以避免地造成了土地、房产等生活成本的上升,不仅拉大了收入差距,也增加了新进入城市生活的生活成本,成为了进入城市的客观障碍。土地财政进而房地产市场积累的巨额账面财富,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以及占用其他产业资源的可能性 [注]。

[注] 对于房地产业挤占其他产业资源的观点,存在较大的争议,观点认为,房地产业做大的同时,将全社会生产潜力引向更广阔的边界,或者说,不是 “占据了大饼的更多份额,而是做出了更大面积的大饼”。

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总量巨大,也导致通过税收等其他调节手段,难以有效地弥补因限制或终止房地产市场及其上游土地财政而形成的缺口。

在土地财政的宏微观计量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下,城镇化建设在总体上或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着超前过度发展,或者,滞后不足的情况,客观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测量和预判。进而,土地财政的余量,这个争议最大的问题,自然也难以测算和预判。对此,我们的观点是,城镇化建设进而土地财政还有多少余量,取决于新增城镇化人口有多少,城镇化建设是新增人口的必然要求。相反的,如果城镇化人口没有新增,就难以拓展城镇化建设,土地财政就很难为继。土地财政的持续取决于新增城镇化人口带来的城镇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因此,土地财政的持续,说到底是城市吸引人才的持续。

三、土地财政的帕累托意义

城市的功能,在于提供农村所缺少的公共服务的聚集。这种聚集,可以表现为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包括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道桥、七通一平硬件建设,和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服务的软件设施。

同时,这种聚集,源于高技术能力劳动者聚集,推动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无论从生产还是生活上,都为更高支付能力聚集的实现,进而公共服务聚集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技术劳动者聚集和公共服务聚集,形成的良性循环运转,加速了城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一) 供给侧改革意义

城镇化建设提出伊始,作为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下游的房地产业一直相随左右,房地产业招致的批评,也一直围绕在城镇化建设的周围,甚至使人忽略了城镇化建设所真正发挥的提高土地供给效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通过征用农村土地建设工业园区,新建工厂投资下降了 10-20% 左右,从而带动生产成本下降的竞争优势;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良性拉动投资和房地产业繁荣,以及增加土地收入;农民获住房、补偿,以及就业可能性,进而刺激消费。

(二) 城镇化建设政策

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无人驾驶大数据、电动汽车石墨烯、量子通信治基因、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 爱慕阿的研究进展,如果说总结一下他们目前的特点,那就是:全是赔钱货。

在科技进步尚没有能够达到撼动生产力水平的当前阶段下,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功能,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在不损害其他方利益条件下推进实现帕累托最优:一是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包括以较低成本增加出口竞争优势,增加的竞争优势创造就业。二是农民获住房、补偿,以及就业可能性,进而刺激消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良性拉动投资,增加土地供应推动房地产业繁荣,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增加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以前我们搞基建的时候觉得,这个拉投资很厉害,但是如果消化不掉的话,通货膨胀就会跟着来得很厉害;现在我们搞城镇化建设时,下到低矮村民住宅区域去看一看,每一户居民住进新房的同时,要装修、要买新家具、买电视,买碗买桌买蒸锅,儿子女儿都敢结婚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拉动消费。有些观点从国家的棚改和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力度大小,来分析和推测国家层面希望刺激消费政策的力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 简单计算一笔帐

根据参与的十几年城镇化工作,简单算一笔账:①支付征地农民 300 元 / 平方米 (及需支付养老保障金),相当于一次性支付了这平方米土地 50 年以上的收成。②把新工厂迁到农村刚才那块地上,原来 2000 元 / 平方米左右的工业地价,现在支付给政府 500 元 / 平方米就可以了,可能还有各种招商引资政策。③把商住建在刚才工厂那块地上,地价随行就市,应该可以在 5000 元 / 平方米以上;如果能够产城融合,当然效果会更好一些,产城可以互养。

测算可知,工厂的土地成本下降了 1500 元 / 平方米,无论是招商引资的新企业,还是以拆迁补偿的形式获取资金或是置换到了更大厂区的原有企业,企业都得到了实惠;按照北方的重工业厂区经验数据,不考虑搬迁摩擦损失负面因素和新厂设施便利正面因素的简易假设条件下,企业建厂投资下降了 10-20% 左右。于是,这是在科学技术没有本质提升条件下,提高中期 GDP 的帕累托最优的现实最好办法。

(四) 可能的弊端不是没有,而是很多

有可能发生的弊端不是没有,而是很多:粮食安全、滞胀腐败、社会波动,而且还要有一个数量限制,它不可能无限制城镇化下去。

改革进入深水区,好比给行驶的汽车换轮胎,需要操作员具有高超技术和宽广胸怀、稳健心态的伟大意志。

(五) 从产城融合到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已从最初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发展到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 的产城融合阶段,并提出了 “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 的特色小镇小城镇方向。

无论是特色小镇、美丽振兴,其核心都是城镇化建设,在实质上,其主要利润只能来源于将耕地及其周边低效建设用地转变为高效建设用地,从而通过转变土地性质而实现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之前的主要途径是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并整理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新法颁布实施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也能通过入市交易的方式,实现向高效土地的转化。

(六) 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与土地一级开发

从产城融合到特色小镇,不同升级版本的城镇化建设,都必须包含把低效土地转化为高效土地,通常是把农村建设成城镇的过程。不涉及一级土地整理的产城融合或特色小镇项目,虽然可能本身并不违规,但该项目并不属于城镇化项目;而是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与其他低利润行业的复合产物,无法享受土地供给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利润空间,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狭窄导致了项目举步维艰,这一原因是小镇类项目倒下的主要因素。

在最近的几年中,我们回顾了多个小镇类项目的失败原因,其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忽视了城镇化建设环节中的土地效率提升作用,没有土地一级开发的参与,导致了利润率低,甚至有些特色小镇项目,从策划开始,就是亏损的,这才是有些特色小镇项目失败的核心原因。

原稿首发于 七公片区开发 公众号

知乎用户 风逝的忧伤 发表

按照 KK 大神的路线图,未来会以城市收缩为代价,将有限的资源卷到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国企和央企拿地建设公租房,提高租金价格,之后以租代售弥补这个缺口。

当然了,以本人有限的知识和认识,我不认为这个路线可能实现。反之,我已经买好了香槟,等着开瓶那一天。

知乎用户 非扯迦南​ 发表

靠产业置换啥的是不可能的,目前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替代地产产业链的

唯一可以想到的就是敢不敢对有钱人开刀了,各种显性富豪和隐形富豪

我们税收的一大问题就是劫贫济富,穷人课重税,但富人征税太轻(没有资产税),又各种偷税漏税,合理避税(某东年薪 1 块,你咋整),但现在穷人已经榨不出油水来了

房姐 20 套房,月租金 10 万,但一分税不交,有人说如果强制房产税,最终会转嫁到租房人头上,那就只收豪宅的税呗,普通人呢买不起也租不起豪宅,就没法转嫁了

如果上头想对富豪动手,总有办法的,但富豪(资本家、既得利益者)特别是隐形富豪,很多是他们上头自己以及自己人,拿自己人开刀恐怕没有这个觉悟与魄力

没有新兴产业,没有高新技术,无法从外部(世界市场)挣更多钱,只剩自己锅里这些东西,谁瘦的只剩皮包骨,谁富的流油不是明摆着么,至于动不动刀就爱咋咋地了,草民说了不算

知乎用户 勃兰登堡​ 发表

单身税 未育税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房产税,然后没钱的地方缩编呗。我国一些吃转移支付的地区严重超编,县级的人口规模用市级的班子,每年中央给的转移支付付完体制内工资基本就没了,就这情况某些地方体制内工资还是年年涨。

土地财政、地方债就是一个非常扯淡的模式:每一届地方官花钱、借钱的权力无穷大,还钱的义务为零。同时地方官要升官就得在 3-4 年内搞出政绩,而水平决定了,他们搞政绩的方式就是造路、造桥、造奇观、或者打钱给一堆只有 PPT 的骗子,只有极个别地区的地方官眼光好,或者能找到水平到位的专家给出靠谱的投资建议做出一些产业。

奶牛省都自身难保的当下,没钱就是没钱,要么中央再来次大放水,要么地方出动白袍军武装赖账,再要么就是地方夹起尾巴过日子慢慢还钱

知乎用户 niuniup 发表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什么叫填补缺口,看看居民消费跌成什么样子了,还想着从百姓身上敛更多的财吗?还觉得债务问题不严重吗?还嫌社会分裂的不快吗?

没钱了,毛主席怎么做的,精兵简政,对,就是精兵简政,别在城里吃闲饭。

县市及以下的政府及行政部门撤并三分之一没问题,财政供养人员裁剪三分之一社会照常运转,中国要伟大复兴,早晚要解决吃饭财政问题,长痛不如短痛。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房产税要补亏空并不难

首先卖地也是有成本的不是纯利润,收地要钱,配套基建也要钱。没了这一块收入那成本也不需要了本身缺口没有那么大。

其次要明白原来的模式本身就是让新移民去银行贷款给地方政府接盘,贷款也不是无限的要和收入匹配。同时很多土著是没有还款压力的,对地方政府而言就是纯纯的负担,让更多人买单能搞的钱肯定会更多这是无疑的。

来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假设政府卖地的收入占房价的 40%,利润占房价的 20%,新移民 30% 的首付 + 28 年贷款接盘,其中贷款 28 年翻一倍。那政府通过卖地当年能到手的也不过是 28/2/7*10* 0.2=4 年的还款金额。也就是说要补 1 个新移民不买房的亏空只要找四个和新移民收入差不多的土著来承担就行了。这个空间其实是非常大的。

当然收税也是有成本的,但是房子毕竟是不动产,登记过户都在政府手里,说个数不交税就不给过户不给继承,不比收增值税简单多了? 而且房产税应该是全归地方,直接挂钩体制内的收入,这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原来搞强拆的那部分编外人员也不要浪费了直接用起来。说房产税伤害体制内的简直搞笑,地方财政多了那么多的钱,这点还补不回来吗?

房产税如果搞的好,一些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收不上房产税的城市。

知乎用户 豌豆射手​ 发表

裁公务员减少开支,税改消费税替换土地财政。

知乎用户 猎户座火焰 发表

不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即便是收了房地产税也是无济于事的。

地方财政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在于 90 年代末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拿不到最大头的增值税,只能靠卖地为生。

主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太多,再加上乱投资、重复建设,还有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至少有一半的钱是不该花的。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问题,首先是改革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将所有收入都平分,包括税收和卖地收入,降低地方政府卖地的欲望,增强其扶植企业的意愿;然后是地方政府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降低负担,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把钱花在民生、支持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

其实更重要的是将税收制度从现在以间接税为主,改变为以直接税为主,取消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不征税,改为对企业、家庭和个人征收财产税,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也就是 “摊丁入亩”,再配以奢侈税、遗产税,建立符合今后发展的税收制度。这确实很难,目前即使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建立这样的税收制度,但必须这样做。

知乎用户 大笨猪 发表

不考虑饥荒战争的情况,现在人民头上压着最大的是住房、教育、医疗 3 山

为了房产增值预期年轻人可以 007 供房贷,但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为了交房产税或者公租房租而 996;

想在教育上割大头不现实,毕竟没法强制生育;

如果富人税也不现实,后续大头估计还是得靠医疗市场化从老人手上收割,毕竟小有资产的没几个不怕死。

知乎用户 Zhao Shaun 发表

裁员,缩减不必要的部门。取消不是最紧急的建设项目。TMD 刚刚宽裕才几年啊,就不会过困难日子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当地有村镇银行,那么就好办了。

知乎用户 秋弥 发表

说个事,江西国资控股国盛金控,券商成了地方政府

知乎用户 帝钧 发表

答案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就是租房!

天朝实行城乡二元化模式,改开之前一个城镇户口就决定你的是供养或被供养的关系

改开后一段时间是资本繁盛的时间,各行各业的缺口在几十年内都已经塞的满满当当。这个时候税收成了老大难。

于是房地产被拿起来。为了让房地产人人接受,他被人为操作过了。

替代了很大一部分户口的功能。

不买房医疗 教育 就业 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资源主要往城市里投入。如果你不去城市,留在乡村的话那么将会一代不如一代。

这种模式从 2000 年正式开跑,直到现在!,这是天朝经济的最大推动力。

经过几十年发展,人口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突出了。最近两年土地出让金不可逆的急剧下跌。这意味着地方的饭碗面临严峻挑战。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给地方找个新饭碗,同时缓解,医疗,教育,就业,人口,农业的问题。

以上是大背景

租房化是被推出来的关键一招。

租房的关键是租房人为 zf,租房的目的是获得新的饭碗,并且缓解人口生育等问题的矛盾。

记住以上几句话,后面将全面展开!

zf 想要靠租房获得收益,首先要拥有房源。房源从何处来?

1. 新建保障房

2. 回收商品房

很明显保障房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回收的商品房必然占据大头

既然是靠租房吃饭的房东,那租金就是他的大头收益 不可以不好好规划

参考以前几十年的做法和我个人判断,我认为大概率以后住房的位置就决定了公共资源的分配

我认为公共资源分配会按照性质来划分 改开前用户口 简单暴力。改开后用房子 无法持续 怨声载道 未来一定会选择租房模式来替代以前的房子和户口来分配公共资源。

你问我为什么公共资源要靠,房子来分配?进城税是要交的啊兄弟,你进城享受了城里的基建,医疗,就业,教育,哪有白吃的午餐呢?

以后的人群大致分为 3 类人,一种的自住房老市民,他们如果有多的房子会被加征房地产税,逼迫他们卖掉,集体抛售房子,房子自然就低价了。低价的房子被 zf 收走改造用来租赁。

房子低价,房租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时候 zf 要在房子上注入 “附加值” 才可以提高溢价

比如一套房子在集体抛售的大背景下 原先价格 1w 后面 3000 就被收走了

租金是 500 每月

那么这 500 每月的房子加上优质学位会怎么样?

加上医疗福利呢?加上车牌 停车位 等等很多公共服务的优先权呢?

这套房子 一个月完全可以溢价到 2000 甚至更高 !

这就是核心本质,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不值钱,但是背后所给予的公共资源,让他身价上升了。

这其实是好事,以前很多公共资源全靠户口分配了,天生就有了,后来是靠一整套房子分配,门槛高,挺累人的。

现在租赁就可以分配大多数优质资源了。

具体如何租赁?底层逻辑也很简单,优质的公共资源是稀少的。溢价也必然会比较高。

很可能划片区核定资源。

有那种奇贵无比的资源房,也会有保底的廉租房。无非就是附带公共资源少而已。

实际上以后看你住在哪里大致上就能分辨你的 “实力” 了。

不得不说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一个城市只能有少部分人支付的起优质的资源位。

要么你是本市土著,要么你是拿钱租房购买

大部分人可以在不买房的前提下租到廉租房,zf 当房东非常安心,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

年轻人可以安心租住结婚,有利于缓解人口问题。

百分之 20 的房源支付超过百分之 80 的房租是必然的事情。这个溢价就是 zf 的饭碗。

在把握了这个底层逻辑后 各大城市一把手 就会彻底明白过来。

人口,尤其是能租房打工的年轻人口才是宝贵的财富

租住好房子,可以让你享受你意想不到的公共资源。人才卡还分个 a b c d e 呢

有的是办法 给你分档位。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景就是,某天你拿着 a 类 xx 卡

可以享受 医疗优先 优质学位 车牌优先 公共停车位专属等等 巨额资源

很可能这些城市会设立积分制度,让你慢慢积累,积累的多了你也就不舍得离开了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在极大缓和人口生育问题的前提下,也加大了人口往城市居住和聚集的模式,zf 可以随时调整租金。遇到困难时期,就向下调整。碰到某些特困户,就可以免房租。无论你哪里来的

在落魄起码有住的地方 这是最后一波城镇化,留在乡村的人 所剩无几了。

顺势大拆迁,填补几亿亩良田缓解粮食危机和建设用地危机。

遥想未来,住什么地方发什么地方的电子卡 享受什么档位的资源 住城镇偏远地区,就享受偏远地区的资源。城市的优质工作岗位也优先面向 “高级卡” 的人员。

如果你家境一般 进城打工 那么大概率先租住 E 类区 拿 e 类卡 享受低廉房租 甚至在你困难的时候还可以缓租乃至免租。

不用操心他们为什么给你优惠 你在岁月静好的时候

是拿高级卡的人帮你负重前行了

什么?你想要公共资源平等?

那房租也可以平等 你又租不起。。。

知乎用户 老拳师 发表

按人头收税,怎么都能收的上来

知乎用户 土狗的毛发 发表

房地产谢没谢幕现在难说,但倘若真的卖不了地了,要么上头让利,要么地方财政就崩。房产税是不可能起作用的,届时财政最困难的地方必然是经济状况不好的县(市、区),但这种地方往往是房价最低,老百姓最没钱,房产税能收的上来么?收得上来的话,三瓜俩枣的顶什么用?只能是越收越穷,越收越崩。问题是这样的地方很多很多。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奈何很多人就是想不明白,某些宣传号也整天在带节奏,忽悠人不浅啊。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主要是节流。

地方想办法找钱,然后胡花海花。拆拆建建,靠基建推动经济。我们单位换一个领导,就扒一栋旧楼,盖一个新大楼,一个大楼就是几亿。我相信全国以前都是这个路数。

没钱就少搞基建呗。基建推动经济,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我觉得大部分地区的基建也还行吧。今后地方上没钱,就别大搞基建了,缝缝补补好了。

不买房,老百姓手里有钱,不就敢花了么。早就开始说 “内循环,内循环”,靠内循环推动经济,是今后发展经济的主动力。

其实单只养活财政人员,花不了多少钱。穷地方财政人员本来收入就不高。高的地方降一降就是了。反正人肯定够用。

再说了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哈哈

知乎用户 黑色的兔子 发表

通货膨胀,稀释债务。

精简财政,量入为出。

房产税,遗产税保地方!

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保中央!

国企继续垄断,利润上缴保养老,保民生!

知乎用户 缄陌 发表

这句话的论断错了。

房地产谢幕不影响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的主要用于增项。换句话说,没了土地出让金,不影响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只影响地方财政的增长。

而政府本来就是非营利组织,只要现金流不崩溃,赤字根本不影响政府的运行。

但是,有些人是不能容忍没钱赚或者少赚钱的。

应该问的问题是,房地产谢幕了,未来准备用什么填补他们财富增长的缺口?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不用填补缺口

本来就是意外之财

还指望年年天上掉馅饼

过正常日子

别整天想着干地球

知乎用户 牛虻虻 发表

国家为银行划三道红线的时候,就意味着这天会到来。

房产税是设计好的,就看 dfzf 表态了。

知乎用户 ARPK 发表

地方财政大头主要要分两部分来看,首先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部分主要是税收,一般用于民生支出,公务员的工资来源也是这个。

另一部分就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这部分主要是卖地收入,地方会拿着这部分钱, 然后再大规模举债,用于大基建。

以南京为例,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大致是差不多的。

房地产谢幕主要影响的就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如果地方的基金支出比较保守,负债并不高,那基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只要减缓支出速度(暂停基建),就可以维持稳定的运转。如果基金支出比较激进,有着很高的负债率,那么这个负债有两个渠道还款,一个是基建本身的运营可以带来回报,比如过路费、景区门票这些,如果基建本身质量较高,即使地卖不出去,这部分负债也不会出问题。有危险的是,负债搞流量小的地铁公路、水司楼这类的回报很小的项目,那地方就需要从土地财政来还钱了。

对于这部分,如果像水司楼这种及早暴露,那还可能通过转移支付,向上级单位求救的方式解决,暴露晚的,大面积暴露的,那就没办法还款了。地方政府没办法还款,上级单位也直接给不了钱来帮助,那就进入下一阶段。

地方负债搞的基建项目,负债主要来源是地方银行直接负债,以及向社会发行债券,或者打包进债基里发行给社会。

这部分钱还不上的后果就是两个,一个是银行的暴雷,另一个是债券、债基的暴雷。如果是债券债基暴雷很好解决,谁买了谁认亏,这个在购买时也写了存在风险,只是风险较小。对于银行的暴雷就复杂了,小规模的暴雷会像包商银行一样,这些暴雷的债务一部分由存款保险赔付,另一部分打包卖给其他银行,让其他有余力的银行帮忙消化,最终合理解决掉风险。大规模的话,存款保险无法消化、地方也没办法消化,那就只有两个解决方案了,一个是像河南村镇银行一样,存款保险和地方政府一起耍赖不认,只给解决部分存款,让储户接受亏损;另一个方案是央行印钱,直接认购这些暴雷的债务,把风险通过货币超发吃下去。

对银行而言,银行由于本身是有杠杆的,存在一个放大器,在不挤兑的情况下,它可以隐藏掉很多坏账,如果发生挤兑,那很小比例的坏账都可能击垮银行体系,会不会挤兑的本质就是 “信用”。所以在这种情况,选择村镇银行的直接赖账法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这会直接击垮城商行的信用,导致大面积暴雷。而央行接盘,或者 AMC 把坏账打包找人硬吃的方式可以很好的维持 “信用”,把危机的范围缩小很多,最终结果就是发生危机的银行大亏一些,没破产的话需要多年的利润才能把坏账填平,没发生危机的银行接盘点坏账,小亏一些,储户基本上没影响,债券买家亏损一些,大家都各挨 50 大板,事情就过去了。

关于挤兑,如果银行本身的贷款质量好,但是发生了挤兑,其实风险也不是特别大,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市场,把这些债务抵押给其他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即使来不及,央行也会出手救的,因为它本身是不存在风险的,只要把贷款收回就能把储户的钱都兑付,它需要的只是一个过桥资金,所以哪怕它申请破产,央行也会协调其他银行或者 AMC 帮助它过桥,而不是直接让他破产。

知乎用户 隔壁小王 发表

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目光与梦想从来都是反哺更需要资源的群体,所以不管是文革还是上山下乡都是基于这个目的来的,这对那一代大学生知青是有害的,收益的是所有被支援的贫困艰苦地区,哪怕放到 2022 年的今天,依然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去山区支农,支医,支教。

在那之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主的目标迅速吹遍了中国大地,有好处,例如盘活了经济,搞出了示范区,经济特区,从根本上提高了生活水平,但缺点同样致命,军队经商,医疗系统产业化,教育系统产业化,吹高泡沫让房地产做大迅速拉开贫富分化,政治不在以公平为目的,而是以效率为目的,通过房地产这种非税收入直接替换掉征收成本巨大的直接税,让个人所得税这种税种变的可有可无。

现在,踩在这个十字路口,房地产再搞就会炸,且贫富分化已经导致社会风气迅速变差,一言不合当街杀人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税源如果在不做变化,不停止这种不合理的为了效率而设计的穷人税,那可能真的烟花要炸了,本质上,如果个税设计的够完美,那么每个人在发生交换这件事的时候都应该纳税,所以,接下来的点就应该放在交换这个基础上。

知乎用户 Anyuan 发表

有没有想过地方财政凭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地方公务员、教师值这么多工资、福利吗?整那么多基建积灰有什么用?

房地产谢幕,土地财政破产,没钱就少花点钱。

知乎用户 宇宙边缘的大土豆 发表

是时候学会量体裁衣了。

缺口 = 收入 - 支出 = 负数

少支出点就完事了呗。

现成的经验又不是没有,

稻盛和夫不是有本书写《阿米巴》么

把大量的公共开支裁剪、下放就能省一大笔钱。

以前不就是居民免费兼职联防么

知乎用户 睡懒觉的鱼 发表

公仆们的福利不超标,高级病房有上限,维稳费用更严格的限制。国有企业的效率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

知乎用户 锻神锋​ 发表

教育,医疗,交通,电力,私有化就可以。

只要私有化就有钱了,目前来说电力,交通,医疗,教育,都是公家贴钱。

知乎用户 胖头于 发表

开源节流呗。

减少支出,能不发的钱就不发,江浙沪公务员降薪就是个序曲,国企职工也会步后尘的,教师医生也跑不了;能凑合用的设施就凑合用,反正这些东西建成后都能撑个十年八年,到时候下一轮繁荣期就来了。

增加收入,房产税等资产税早晚要收,不会有人认为那些过去的大佬都傻乎乎的抱着一堆房本对抗那些没吃到肉的后起之秀吧?那些既不能提供多少就业又不能提供多少技术创新的大企业也是大肥羊,把推子通上电就是一个字:剪。

我可以大胆预测:互联网平台巨头将逐步被国资掌控,医疗门诊行业的去资本化不会太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总会问 政府也没钱 企业也没钱 百姓也没钱

钱去哪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

政府没钱,但政府项服务商有钱

企业没钱,但股东、实控人有钱

百姓没钱,但天龙人有钱

不要你没钱就说钱去哪了!

知乎用户 瀚淳 发表

这么多答案,为什么没有一个说印钱的,印钞机开起来,几十万亿分分钟出来,哪里不够补哪里。你信不信最后还得靠印钱

知乎用户 xiafeiyang44 发表

转移支付,在我看来,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把钱浪费在沉苛的官员身上,无异于抱薪救火,

这种分配制度必是亡国因由之一

知乎用户 梦想家梁海飞​ 发表

房产税怎么收呢?按照房子每平米大小吗?为什么房产税出台有威力,我觉得可能是直接把泡沫戳破的一大利器,你想不同城市房价泡沫是不一样的,你上海每平米可能十几万一平,小城市可能就几千块一平,你房产税是按照平米收的那么就是说你直接给这个城市的每平米单价给定死了,人人都知道这个税每平米收多少,你房子价格有泡沫一看就知道。

你这个税是按照泡沫价收税还是统一价,如果统一价好了嘛,那你这个泡面就大不了,房子的金融属性可以说直接削平。

房产税相当于直接给当地的房产泡沫设了一个上限,所以当房产税出来,房价必然大幅下降,而且各种政策风险那么大,变现那么弱,房产投资在房产税出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收益了。

知乎用户 青蚨​ 发表

跟富人收税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大下岗,削减体制内编制,大家都当临时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做审计的,有一次审某事业单位下设一个子公司,该单位花了市场价两倍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新媒体电视车,然后居然用都没用过,里程数还是试车里程数,总共百来万,其他固定资产也是盘亏超级多,损坏,闲置的,万把块钱的无人机说掉河里就掉河里了,可想而知,什么叫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几天都气的不着

知乎用户 俊杰 发表

开发荒山卖墓地 每年都涨价 必须给死人买房 否则不许死 入土为安这个观念还在就行的通

知乎用户 复合维生素 发表

国家已经或者一直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做大做强有利润,税收才能提高,所以,我们爱护企业,也是爱护国家,当然了,也是爱护自己。

不放弃不抛弃,互相爱护才能减少内耗,才能更好的发展,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把乐观放在心上,对自己对企业对国家对我们遇见的人,都是有益的。

知乎用户 狮陀岭大白象 发表

填补财政空缺,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一是杀大户 1. 房产税 2. 遗产税 3. 查大企业偷税漏税等。二是发展产业,见效比较缓慢。

节流:一清退人员 1. 减少聘用人员,临时人员基本上和编制人员 1 比 1 的比例,好多人不知道哪位领导塞进来的(因为公务员定编定岗逢进必考,关系户只能给临时工)。2. 减少项目,项目浪费实际上才是体制内最大的浪费,立面改造,给道路两边房子刷漆栽树铺沥青,多少钱? 2 个亿。发工作人员工资发 20 年都绰绰有余。行道树栽了又拔,砖翘了又铺,这些都是巨大的资金和利益。3. 合村并镇,因地制宜改机构,有的县就 10 万人不到,完全可以只保留日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编制全部收回用在大城市去。实际上体制内都知道公务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县级市应急局 13 个编制,2 个空缺,实际上 11 个公务员,还有 5 个领导,内设科室都需要事业编担任负责人。有的说精简公务员,这话说的太外行了,估计行政编,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工勤,合同,劳务派遣都分不清。

知乎用户 小牛奶与黑饼干 发表

如果房地产彻底谢幕,不是考虑用什么填补土地财政收入缺口,而是要考虑怎么面对毁灭性金融危机!


先看什么是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
(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 25% 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中有多少与房地产有关系?

房地产一级开发中(土地整理,也就是征地补偿,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过程)涉及的财政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房地产二级、三级开发中(二级是大家熟知的建设和销售等,也就是目前房企的主流业务,三级主要是指经营营运以及租赁等)涉及的财政收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契税,增值税

同时房地产还涉及所投资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交由地产政府或者平台公司经营所得的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

另外:土地出让收入属于财政收入, 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一部分。


以上除了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财政收入中的大头 “土地出让收入)均与房地产发生直接和间接关联,从此就不难看出今年卖地收入不佳的情况,各种地方政府出现收入吃紧,各大园区全球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单位工资收入出现延期发放以及全国 “救市”400 多条政策一揽子爆发等情况。

所以房地产谢幕,不是用什么收入来填补土地财政,而是要小心类似 “日本房地产泡沫引起巨大金融危机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倒退 20 年的可怕情形”。

知乎用户 人民才是英雄 发表

疏解一线城市资源和对外扩张。

知乎用户 牛杂 发表

改开那会国企下岗潮才多久你们都忘了啊,之前那可是人人争破头的铁饭碗。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大剂量吸惯了,让他们减剂量,他们不愿意。

知乎用户 只回一次 发表

没钱就裁员,降薪,先把缺口弄小

知乎用户 Astuoliya 发表

土地财政怎么可能有缺口。

土地卖出了六个人几乎全部的生命周期内将近 60 年的剩余价值。

然后有缺口,那肯定不是土地财政的结束能解决的。

所以办法不在土地,所谓开源节流,是源太小还是流太大?

这次 60<多少?这可是年殴呕!

知乎用户 小上海 发表

呼吸税!

知乎用户 熊猫头 发表

有个东西叫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我有个股票叫方正证券,原 2 股东犯事被没收了股份几十亿上交财政,财政 Bu 转手把股份送社保基金了。送的!我国是大 ZF 能变现的地方太多了。

知乎用户 小安律师​ 发表

房产税。

知乎用户 不问字 发表

能不能好好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事业

整天问这么高大上宏观的问题有锤子用

竟然担心咋办

难道我会告诉你农业税才取消 10 多年

实在不行,我继续卖盐

知乎用户 Onlytest 发表

上策,发展实体经济替代房地产,实现良性循环

中策,拖着,说不定敌人比我们先垮了!

下策,直接炸了

知乎用户 Stelip Comound 发表

没有需求?

给钱给你创造需求

霓虹国的安倍经济学 YYDS

然而

安倍现在挂了…

知乎用户 李丹丹 发表

前期会挤牙膏,如果不理想就挤自己脓包,再不行就牙膏与脓包同时来,所以无须操心他们。

知乎用户 八三​ 发表

疫情这个黑天鹅都没打乱地产谢幕的计划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然我们的政府最后能不能完美收尾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之前他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和判断肯定是觉得这压根不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小小的韭菜 发表

税收的难点是什么?难点永远不是找什么理由收钱。像天真的人还认为房地产税是来降房价的。难点是如何把有钱人的钱收上来。基层小民是基本盘,但是榨不出什么多的油水。你想想要多少人才能抵上郑爽、薇娅等人的税款。而且很多明星网红只不过是放在明面上的白手套罢了。

知乎用户 花狐狸 发表

操那闲心 我又不吃财政饭

知乎用户 窥秘人 发表

股权投资。嗯,前提是那群人不是蠢货,也仍具备最后的大局观。

知乎用户 二营长的意大利炮​ 发表

Mmmt 啊,安倍经济学

知乎用户 行走尘都 发表

硕鼠硕鼠,dhchbx

知乎用户 Jack 发表

房地产税,就是对房子下面的土地征税,这个合理合法~

知乎用户 浪里个浪 发表

没有土地财政时怎么过,以后就怎么过

知乎用户 天师沛公 发表

房地产税、富豪税

知乎用户 莫轻染 发表

房地产泡沫崩溃那就再吹一次房地产泡沫喽

知乎用户 小兔纸乖乖 发表

现在的问题不是国家没钱,也不是国家税收的问题,就是分税制,中央不改变,那就地方躺平,实在不行就杀人放火,拦路抢劫!

知乎用户 zsh7289 发表

房地产税应该如何征收

关于房价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10 年前我们买的小区整体价值 100 亿,经过 10 年的发展,这个小区通过人民的劳动加上政府的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商业,公园,医院,学校等),最终达到现在 1000 亿的程度。

现阶段土地财政需要从增量转向存量,对于房产税该如何征收呢,指导价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譬如指导价 3 万每平方的房子,如果你买入价是 2 万,那么 1 万的差价就可以作为税基来征收(买入价可查,指导价可确定,而且这部分是房产的增值收益,减小征收难度),如果买入价达到 3 万及以上,超过了指导价,可以认为没有从政府的投资行为中获利,将不予征税,如果将来房子继续持续升值,指导价升高再进行收税。这样对于高位接盘侠也是一个安慰,对于新房销售也是利好。

对于那些卖房有了盈利的人来说,譬如 2 万买入 3 万卖掉的人,对于增值的 1 万征收高税率,相当于政府的投资在房产持有者卖出时进行利润分成。而 3 万买入的购房者可免于征收,因为买入价等于或高于指导价。

这样的征收策略只对房产增值部分征税,征收阻力小。房地产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盈利的房子很多,税基很大,可以解决一部分地方收入问题。对于稳定房价很有好处,对于新房销售有好处,对于土地出让也是利好,购房者无需担心房产税问题 (高位接盘侠无资格被征收房产税)。对于持有很多房产的持有者,对他持有房产的盈利部分进行收税也是符合政府的利益,也是符合光大人民的民心,多套房持有者也可以酌情卖掉一些房产,市场上多了部分优质房源,政府也可通过收税拿到房屋增值的分成。

个人觉得这样的方案不错,有逻辑疏漏处,望讨论指出。

知乎用户 牧之​ 发表

翻开历史,都有答案——卖官鬻爵。最近这个赵丽颖,易烊千玺,不就这么个事嘛。

知乎用户 doubleyang 发表

我看了知乎好多回答的数据单单公务员就 7000~9000 万还不算临时工非编制岗位等,实际直接加间接吃财政饭的人口会不会超过一个亿。直接来次公务员下岗创业上山下乡不就行了,他们肯定会说基层无法管理但是现在是基层管理人员已经是吸血蚂蝗了

知乎用户 小超超超菜 发表

土地财政的缺口真补不了…

实在找不到财政有哪个渠道能比卖地来钱快了,可能还可以做耕地复垦卖卖土地指标,但是说白了也是靠土地,把宅基地都推平了也不是什么持久之计。

最近政策导向是盘活存量资产,但是能被盘活的优质资产基本在一二线城市,县域政府手上资产收益少的可怜。

地方要发展要城市化,就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基建,这几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的很严,城投公司要融资就必须要资金平衡,公基建项目那点经营性收入可能还不够还利息的,最后还得靠土地出让金。

其实财政能调配的资金就两类,税收和资源。税收收入是很稳定的一时半会增不了多少,所以还是得靠资源,土地是最多的资源,其他还有耕地指标,矿产开采权等。政府急需用钱的时候,就只能用资源来换钱换资产了。

知乎用户 沧浪之雪 发表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大明王朝 1566 诚不欺我

知乎用户 白马非马​ 发表

如果是越南地方政府的话会这么做:直接贷款,或者土拍城投接盘然后从地方银行贷款,把风险转移到地方银行,最后地方银行坏账,然后老百姓们的储蓄没了。当然我说的是越南政府,我们有伟大的党领导是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的。

知乎用户 yzksam 发表

地方财政怎么办?我不知道

未来用什么填补土地财政缺口?我也不知道

但能肯定的是:未来填补缺口的每一分钱都会来自底层牛马的骨髓

知乎用户 aikuguiw 发表

其实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个全国人均收入只有 3.5 万年收入的国家,能够买房的算不算有钱人?

土地财政是不是已经是对高收入人群征税了?

这种手段是不是已经是一种高效的征税手段!

鹅城的税已收到三百年之后了

知乎用户 xiquwugou 发表

精兵简政

知乎用户 复盘​ 发表

短期,开源节流,能省就省,打击腐败,查处偷税漏税,把多发的钱缴回来,一年半载临时应应急,还行。

长期,需要开发新税种。房产税,势在必得。主动刺破虚高的房价,可以使需要买房的能够有机会安居,人才流动增加。同时让城市的土著拆迁户把房源吐出来,打土豪,避免阶级固化。当然土著,手里有三套房以上的,就开始骂街了。可以参考烟台开发区教师事件。

别骂娘,你们的富有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只是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时代需要你们反哺社会,尽量配合,大家都体面。你家拆迁获得七八套房子,你初中毕业,每月不劳而获一两万,看着高学历人才为你打工。这不道德。

知乎用户 二号 发表

我们不妨从另外视角的看看房地产崩盘会发生什么?

先来个案例

我们单位一小伙,为了结婚买了一套房子,100 平出头,均价是 1 万 3 左右,大概花了 140 多万。(假设他是全款)

我们单位有人也在附近同档次的小区买了房,不过是在 16 年,那时每平均价在 7000 多元。

如果这个小伙子按 16 年的价格买了房,他将节省近 80 多万。

那么问题来了,他如果有 80 万他会干什么?

他会买一辆自己心仪途昂,而不是开家里的老君越。

他会每天一包雨花石,而不是每天一包云烟。

他会经常出去搓一顿,而不是食堂吃到吐。

他会在节假日带女朋友飞到神往已久的大理,厦门,拉萨而不是因为囊中羞涩窝在家里。

他会买喜欢的球鞋和衣服,而不是用旧衣服将就。

他会买自己心念的手表,他会报自己喜欢的吉他班,他会换新款的手机,他会看喜欢的电影,他会买优配的电脑,,,,,,

然而一切都成了泡影,只因为那一套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房子。

如果他不需要在房子上花这么多

车企和 4s 店会卖出一辆车

烟草公司和便利店会卖出 365 包雨花石

多家餐馆会被一名顾客消费

大理,厦门和拉萨会迎来两名具有消费潜力的游客

实体和电商会卖出多双球鞋和多套衣服,会卖出一只手表,会卖出一台手机,会卖出一台电脑

一家吉他班会收获一名学员,一家电影院会迎来一名观众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单单文中的小伙子是这种情况,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年轻人也出现这种情况,把收入和存款投入到房产从而不能消费,不敢消费,而不敢消费,不能消费的后果大家看到了吧!

如果这些收入和存款投入到消费市场而产生的正面效应难以估量。

一鲸落而万物生!!!!

ps: 毒入于骨,刮骨可救,毒入骨髓,司命所属。

知乎用户 iux001 发表

降薪,安心吃中央转移支付。

知乎用户 胡涛 发表

直接印钱

当然会有一种你听不懂的名词 - 财政赤字货币化

理由嘛,我国政府整体负债率偏低,相对于同等经济体,我国政府的赤字空间仍然巨大。

为了这事情财政部和央行已经 battle 过一会了。情况如果再恶劣,央行也不一定扛得住。

当然这些都是治标的,要治本,就要动大刀子。

知乎用户 林梵羽 发表

才疏学浅就不丢人显眼了。但一带一路这是国家早定的大政方针,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出路。羊毛我们也得薅,不能只允许美国人薅,我们要薅的文明文雅。不要像美国那样觍着脸硬薅。是说实话刚开始分时候我也不理解,也跟着起哄骂街来着。但这两年岁数大了,逐渐觉得,领导就是高瞻远瞩。我们发展到今天了,领导手里的数据是全国最全面的调查最彻底的无数公考的精英无数的专家智库。搞出来的东西要比知乎上的精英要强,眼光要远。能这在花时间打字分析赚钱的那是因为自己的分析根本不值钱,或者不值大钱。有些政策可能现在看不明白,但过几年就看明白了。普通人别闲吃萝卜淡操心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努力为自己赚钱,比啥都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政治经济一无所知的人,随便说几句。

1 外国有一种税,对外转移财产要交的。我觉得这个可以有。(这一步很重要)

2 不承认所有财产、资本、股份、房产的代持。

以房产为例:房产证写的是谁,这房子就是谁的。什么出资证明、代持合同通通不合法,不允许通过代持规避收税和监管。

这是后面几项能发挥作用的基础。

3 官员要查财产,也要查他和配偶双方的父母、叔伯姑舅姨、孩子和孩子的配偶、兄弟姐妹及配偶。

4 计算某家庭在全国各地的房产面积总和,收阶梯税,逼炒房客和富人吐出多余的房子,房子就降价了。(农村农民房在一定面积内不要收税吧!要不农民太难了)

5 小产权房补交足够的钱,可以变商品房(要分五年交,免得一下子给用光了)

6 公寓房同上

7 贪官、经济犯自首和揭发有功的,用财产换减刑。被检举的加倍重罚

8 节流,减少重复的建设和不必要的建设。

知乎用户 Aous 发表

一个小县城,各种局,还养了那么多废柴,老百姓遇困难普遍投诉无门,退休金还年年大涨,

你怎么填补!

知乎用户 薛定谔 de 猫 发表

我就一直说,居民消费能力已经被房地产耗干了,他们不信,指着 M2 对我说,这不还增长了吗?老百姓还是有钱,都存银行了就是不拿出来消费。

他们哪里知道,很多企业、机构都有私账的,存在银行的不一定都是老百姓的钱,很有可能是企业私户,甚至为了买国债伪装的投资机构。

中国老百姓买房子是有执念的,老百姓会花一切办法来买房子,所以贷款机构应该卡的死一些。

但是他们不听,贪婪的欲望打开了就会忽视很多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最后会炸死所有人。眼前的业绩是实实在在的。

M2 在增加,所谓的 “居民存款” 在增加,负债率却水涨船高,这显然是异常的,当然,是存在同时增长的可能,当未来收入显著提高,人们消费意愿明显改善的时候,但是就现在而言时间太短了,16 年到现在,6 年时时间不足以让大部分家庭还清贷款,存款只会在收到房地产高杠杆的抑制,存款率下降是正常的,持平乃至增长显然不符合逻辑。

主政者在接到虚假的 M2 数据,产生误判就可想而知了。

知乎用户 观察使 发表

还有那么多农商行可以吃呢,急啥。

就是处置手段要优化一下,不能再叫黑恶势力光天化日之下打人了,太难看了。应该这样: 要是有人敢闹事,就记下刁民的身份信息然后像皮大帅那样趁没人的时候在没人的角落把人拖走扔黄河里就好了,大数据 + 天网跟踪找时机应该不难做到。

地方技术和行动力量不够的话,可以在省级设立一个主管机构,比如 “全豫肃清反稳定及恶意维权非常委员会”。

知乎用户 卢青春 发表

房地产并没有全谢幕。大家考虑中国的经济问题,脑子里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中国各地区的巨大差异。

房地产在某些城市是谢幕了,有些城市并没有。房地产作为刚需产品,谢不谢幕其实很简单,就看人口流动和房产套数和人口比。大家可以把房地产理解为大米,每个人都要吃,如果一个地方人口一直在增长,同时存量的大米又很少,那这个大米不可能没人买,还是会火爆。反之,如果吃米的人在减少,米又囤了几十年,这米当然卖不动。

比较不幸的是,目前看来,也就只有上广深还能撑住,甚至北京我都觉得不乐观,特别是远郊。

好嘛,看到这肯定有不少人开始喷了,你这废话半天还不是要谢幕,毕竟上广深是少数。

那就上房产税啊。目前在我看来,就只有这个出路,税源够大,够稳定还长期。堪称新时代的 “摊丁入亩”。

可是这个税种在法理上是有极大问题的。

我国的房产,严格意义上讲,只是长期租赁,房子 70 年产权,土地归国家。如果收房产税,那就成了 升斗小民花了六个口袋租了 70 年房子,最后还要每年交租子给国家,这租金交了两遍。或者说是全家老小先花大笔金钱获得了一个 70 年的租赁权,租金另算。很明显,周扒皮都不会这么收租子。

在我看来,房地产税收是肯定要收的,不然都喝西北风,还是以后收呼吸税? 所以,房产产权应该会引来变革。

至于有些人说可以收生产经营性税种,不一定非要房地产税。可问题是通过生产经营性税种来满足地方财政需求的凤毛麟角。我敢说,如果现在只有生产经营性税种,绝大部分地方财政都要上大街要饭去。

我还在别的问题里看到很多人对中国经济状况感到乐观,我也实在无法理解。

我在别的回答里已经讲过,日本泡沫破裂前夜所显露的关键征兆已经在中国出现,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搞不好,章家墩喊了几十年狼来了,这会狼真的来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中国够大,地区差异够大真爆雷,也不会是每个地方都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给公务员事业单位降薪,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

除了这个没其他办法了。

总不能继续刮穷鬼的油水吧?

知乎用户 仲伟宝 发表

智能之士提出了公租房,以收房租和物业费来填补土地财政缺口,你知道这个缺口有多大吗?那就是个无底洞!以公租房为抵押到资本市场圈钱,最后的底线是政府耍流氓,不还钱或以政府崩溃,改朝换代为代价摆脱欠债,真是高招!这么玩,挣钱的又是顶层设计者们!倒霉的还是中产阶级和底层百姓!这分明是变个花样重复欺骗的故事!万不可取!

要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得开源节流!开源,降低官员待遇!对毕业学生,下岗人员,允许自由创业。不要十创九死!提供贷款外,5—10 年免税!另外,把吃财政饭的,大量裁减!满清那么腐朽,也就四个军机大臣解决了军国大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收费多办公共事业,而不是收费主要是给官员提高待遇、享受!落实这些,需要人民群众、党外人士监督!这些人,不能官方指派!如是,财政吃紧必将解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转换一下就是离开了房地产,什么行业能成为地方财政的经济支柱?

但是问的也很不好,因为目前看来,没有。

经济支柱最需要的特质是量大、持久、稳定,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还找不到其他的市场来替代房地产,而没有新旧更替或多元化经济支柱的结果,就是蛋糕越分越小,既得利益者充分享受先入权

有人说房地产税可以替代,但凡从业过房地产投拓的人,都能知道这有多难。普通老百姓只看得到一套房子卖多少钱,那可知道从土地出让到变成商品房交易中间收了多少钱么:保证金利息,土地出让金,契税,城市土地使用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费及教育费附加,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垄断检测,临时用电、工程水电的价格可能是居民用水的三倍…… 更多的我就不数了,想完全靠存量房的房地产税取代土地财政,那这个税点高的能直接把土地交易这项生意给毙掉,高到没有人愿意再买土地来做土地开发

而直接干掉一个行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教育内卷环境下,教培行业 “应广大群众呼声” 一夜间大厦崩塌,但现实呢,该补课的照样找人补课,反而由于没有了正规机构,大多都是小规模或者一对一,增加了私教给孩子补课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从业的人员和资本转向实体行业了么?内卷教师编制真的是为了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么?直播带货是能给老百姓创造新的价值了么?面包都没有的时候,很难去想精神追求的,另外就是教培行业的取消真的是因为人们说的生育率降低么?我们后续再关注关注这几年的出生率看看就知道了。

国家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个体和组织,任何一个自主独立的非独裁国家,永远是以国家能正常运转为前提的,群众舆论和执行结果的差异的关键在于信息是不对称的。现在希望房地产行业崩盘的人,大多并没有考虑到后果,只是单纯的发泄对贫富分化的不满罢了,这样的群体今天可以希望房地产崩盘,明天也可以希望医疗行业崩盘,后天就可以希望互联网行业崩盘。这样发生连锁反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容忍的管理体系崩塌。

我从不希望哪个行业变得不好,因为一个行业的背后承载着无数依附其谋生的家庭。我希望各行各业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国家能够重视每一行从业人员的待遇。土地财政的缺口不是由某一个行业支撑起来,而是各行各业共同鼎立。因为只靠一个行业来支撑,这个行业或许以后不叫房地产,但和房地产又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驴友菜牙 发表

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能为未来的地方财政提供巨大的空间,现在房子是不缺了,人也慢慢开始注重自己的品质,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下发,新能源汽车一年比一年卖的好,但这里面涉及了几个现在没有爆出来的消费点,而这几个消费点将是未来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第一:电力,电车充电一般都在夜间,而发电站是 24 小时不停歇发电的,一个电车,让电厂多赚了很多钱,而成本基本不需要增加。

第二:税,纯电车或者混动车型因为其电池的存在,变成一段时间就需要换电池的需求,而未来的电车的税费可能不只是从排量来,因为汽车的车船税根据排量来,那新能源车的税可能从电池来,如果是这样,一辆车,地方财政可薅的羊毛将是一个持续动作。

第三:充电桩,第一条说了充点问题,那未来会不会快充慢充两种电价?慢充走民电,快充走商电?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充电桩,充电桩解决了你快速充电的需求,但也带来集中供电,大量供电的隐患,未来没准充电桩成为一桩生意,需要相应的营业执照,走的是商电,因此地方财政也能增加很多收入。

第四:停车位,电车对与停车位的需求可能高于油车,尤其停车位带慢充成为刚需,所以这方面也算新形势的土地财政。

第五:换电中心,未来电车是主流车型,换电池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汽车后市场,然而海量的电池意味着巨大的危险,为保证国家安全以及人民财产安全,相应的税会很高,代价也会不低

知乎用户 我掐指一算 发表

掠之于民,掠之于商,这两条路走不通了还可以抄家

知乎用户 asfd asf 发表

这事不能从经济角度分析,得从政治角度分析。

以后大概率是要用房产税的,因为没有其他出路。但是很困难,因为利益团体阻力太大,执行非常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但凡出台的大政策,不是大家想象的领导一支笔就搞定了。必须有契机,什么是契机,就是矛盾先高度激化后,大领导才能顺势而为,这样政策阻力才小。

现在的矛盾远没到高度激化的地步,不用操心房产税了!

知乎用户 家里刚拆迁 发表

信用卡刷光了,未来用什么填补我随意挥霍的生活?跟着混的老弟工资谁来发?基于以上我的两点需求,我的信用卡不可能被刷光,因为我爹妈不允许!所以房地产不可能蹦!(网上那帮房产中介的分析,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知乎用户 这个盛世如你所愿 发表

某地市财政局,不用未来,现在已经在做了:卖矿。上半年卖一个,下半年卖计划再卖一个,一个矿卖 60 亿,中央和省里抽走 40 亿,剩下 20 亿全市分,连一个区的基本支出都不够,没有其他财源。人民饿一下,第四艘航母马上就要来了,自豪。

知乎用户 yougen Sao 发表

你管用什么填补呢?欧美大庄园里的权贵都不考虑这些将来的事,你担忧个什么?有人就有柴!天塌下来,有老百姓接着!

知乎用户 隆咚咙咚 发表

查一查贪的情况,别说十年财政,就是再来火星登陆计划和第 4、5、6、7、8 个航母编队都出来了。所以,别再卖惨了。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开源节流。

开源:

房地产税,每年按照房地产估值 1~2% 征房地产税,房产落实到个人,累进税率,房子越多税率越高。没有人申报的房产收归国有,进行市场化拍卖或者出租。

遗产税,超过一定数额,比如 300 万人民币估值,的遗产要进行申报、征税,累进税率。

赠与税,一定时间内超过一定数额,比如一年超过 10 万人民币估值的赠与要进行申报、征税,累进税率。

脱籍税,很多人靠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然后改个国籍去当世界公民,这个是有问题的,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征收脱籍人 40% 的脱籍税。

发展经济,扩大征税基数,这个无需解释。

节流:

限制编制人员待遇,很多地方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综合收入在土地财政支持下,长期远超当地平均水平,这种情形是不可持续的,要进行整体降薪。

限制注定亏损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对于过于偏远的村落就没有必要强求村村通,可进行整体搬迁到基建水平较好的山外。再比如有些地方在没有前景的情况下借钱为了噱头重复投资上项目,搞旅游、搞芯片加工、搞航天城、搞新能源产业园。

限制对碳中和、产业升级等目标的盲目追求,比如有的地方明明极度依赖重化工业和炼钢行业,却要强行进行 “产业升级” 关停甚至搬迁相关企业,正资产变成负资产,导致地方财政陷入困境。

知乎用户 路过村民 A 发表

地产税就别指望了,老爷手头的资产要消化或是转移得十年往上,这是为什么那么久台海战争打不起来的原因,权贵的幸福是与地产绑定的,不能降

我最相信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1、存款,有人说把钱存到大行里去,怎么,大银行代表国家,小银行就代表理财?都做到这份上,啥时候全民存款清零也不意外了,倒是真正实现共同 “富裕”

2、增税,推出五险一金 plus

3、产权,社会主义怎么会有房地产私有制呢?说了 70 年产权就是 70,到期自动续,房贷也自动绑上

概括起来就是,巧立名目 + 强制执行,逃不掉的

知乎用户 胡萝卜切丁 发表

现在各地土拍很多都是城投公司拿地,说白了就是左右倒右手, shi 长已经决定,由地方银 行 借钱,我对此非常悲观,甚至认为 40 0 亿可能不会是孤 案。

不到最后 暴 雷,可能是不会醒悟了。

人民万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用不着我等屁民替老爷操心。

房产税,早就准备好了的,本是大事件礼包,被疫情打乱了节奏。

等抗疫全面胜利后,自然会迎来下一次全面胜利!

知乎用户 Tony Steak​ 发表

大学生捐精抵首付,就业、人口、房地产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捐精周期长,还可以套牢人才。

知乎用户 Facetofear 发表

等烟花

知乎用户 欧阳迪亚哥 发表

把航母租出去,挂 “滴滴” 上接单

知乎用户 一汪清泉 发表

只能开源节流。

1、开征高阶个所税,比如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征收 80% 个所税。弃籍税,放弃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开征 90% 财产重税。遗产税,家有存款 100 万以上的,开征 50% 遗产税,1000 万以上的征收 90%。去贪官家里好好抄抄吧,惊喜总是大大的。空房多,将来可以便宜租给创业者或需要的工人

2、体制内的人属于公益性质,不产生社会效益,没必要高薪高福利养人,而且越养官越多越腐败。因此有必要把公务员薪资福利和一般公司工厂工人看齐,这样投机和享乐分子自动离去,充分体现 “与民同乐”,只有辖区人民收入水平上升了,才能适当增加。同时,没有必要的基建和政绩工程也不需要了,现在基建已是大大过剩了。毛的“精兵简政” 永不过时,同时对于临时工、合同工等需要同工同酬体现公平,打破体制内的铁饭碗和年龄限制,最长八年。

3、纯属建议,只是对体制内的一些看法,能爬进体制的都是 “人精”,当然体制内也是把人才养废的,改革是必定的

知乎用户 木木清新 发表

只要中国还想疯狂补贴制造业,保住世界工厂的份额,就必然要走美国式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子。房地产税那三瓜俩枣根本就是缓不济急。

知乎用户 一只大菠萝 发表

首先房产税补不了财政缺口,因为税率太低不够补,税率太高可能会造成房子大跌,反而影响政府卖地。

未来财政缺口估计还是得靠印钱,一方面印钱可以托起房地产市场避免爆雷,而房地产不爆雷情况下房地产税才能收得起来,另一方面银行的坏账也得靠印钱来填补。

所以现在先把话放在这了:人民币早晚日元化不可避

结论:人民币日元化不可避

知乎用户 Black cat 发表

方法其实有的,但是我 zf 估计根本不可能用的。

征收房产税其实可行性很小,一方面房产泡沫太大,老百姓又太穷,房产本质就是一次性的高额财产税,能够一次性掏空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全部积蓄还有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再在这个基础上征收房产税,老百姓只能死给你看了。

另外一点,中国的土地是国家的,私人在法律上你只是土地的租用人。有偿划波土地本质上就是一次性向政府租用几十年的土地。所以根本也不可能再征收一遍土地财产税了。

所以除非承认土地私有,才有可能征收财产税,房子也是同理,因为房子是不动产必须扎根在土地上,又不能长脚跑了。但是我们的制度决定了土地是不可能私有的

知乎用户 三目童子 发表

有啥怎么办的?涉及财政问题,无非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是税收,现在征税越来越正式化了,可以调整分税比例,给地方多留点。当然主要还是靠节流,各种基建维护工程不再搞了,公路已经做到村村通,差不多了。根据人口核减编制,人口流失严重的,通过不进新人,老人退休,慢慢冗余人员就少了。

知乎用户 碎碎念专用号 发表

大惊小怪。随便指几条道路

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多少_360 问答

方案 1:

中国一年用电量_360 问答

电费每度涨两块钱即可全部覆盖,而且这玩意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是丰俭由人。

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成本。

此招可真正的带动产业升级,想高利润就真要高精尖

方案 2:

中国存款总额 192 万亿,居全球第一!人均存款公布,你及格了吗?

降低存款利率,如 0.001%,然后贷款利率做到 10%。

此招可真正的带动消费,消费多就业就多

我国有两个 BUG,一个是土地属性,一个是银行

土地属性决定一个地方是盖厂房还是种稻子

银行就像赌场老板,只抽水。四个人打麻将,四个人都输钱。

知乎用户 肄业 PHD 发表

国家垄断,细水长流收租

细水长流收租子的事情开发商做不了,但 zf 可以做。

公租房,如果解决了钱的问题,面向广大群众的公租房的推出,将会取得双赢的局面。

既然房地产开发最肥的肉留给了国家队,国家队也应该投身到公租房的建设中来。

国家队全面进场之前,大鱼小鱼虾米泥鳅,皆可得利。

不把小鱼虾米泥鳅赶出池塘,市场无法控制,风险无法控制,公租房建设也无从谈起。

二套房首付提高到 50%,第三套房停止贷款,小开发商的清理整顿,民营企业在招拍挂中无论价高价低都无法取得土地,等等一系列重拳直击小鱼虾米。

土地将回到国家队手中,这个世界将变得清爽。

公租房将为房租市场树立一个标杆。有了这个标杆,私人出租房将会对比公租房做一个参照。

公租房是有限的,是需要申请的,而私人出租房会在相同位置将自己的房租定价高于公租房。

这样就保证了公租房的价格低于市场。

公租房不是廉租房,zf 要持续赚钱,他的定价不会低,私人房就会定得更高,这将导致市场上的房租整体上涨。

公租房的吸引力在哪里?

  1. 对体制内会有单位补贴
  2. 对体制外人员可以提供一个较长的稳定租期。
  3. zf 定价的标杆作用,无论怎么定价,公租房都会低于周边市场价格.

知乎用户 JoyJoy 发表

房产税是不够的,这么大的缺口不是那种挤牙膏的税源能填上的。

房地产永远不会谢幕,但野蛮扩张期结束了,以后这片儿要加大垄断,控制价格,细水长流。

房产税和卖地收入相互拮抗,

什么时候二者相加的收入大于纯粹的卖地收入,房产税就来了。

但多数地方的房产税可能只够城市维护,想借此作为发展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还得是靠产业,

最好的方法是国资下场,

郭嘉资本只参与投资,不参与管理,同时也不需要向员工提供国企的福利, 破产也更方便,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但能同时能收企业的各种税并拿走大部分利润,

只要这些企业不断扩张,体制内的美好生活与高额退休金也就有了着落。

知乎用户 人类互动学 发表

这样那样,那样这样,都是内部运作。

唯一有效的增量,就是侵略,获取资源,补充国内资源缺口。

但,这实力得够硬。

知乎用户 佳文 发表

砍基建呗,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一条路年年修的情况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接存款里扣啊

知乎用户 沙丁鱼 发表

未来用什么填补土地财政缺口,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这个 “什么”,它得符合下面的几个要素。

首先,必须能收上来很多钱,数额上必定没有土地财政那么过瘾,但是也得差不多点,了不起就是从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变成 “偶尔燕窝鱼翅茅台,大多时精粮加牛羊肉” 的生活。

其次,它必定是一种赋税,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实际上,政府本身是不产出财富的,他们执行管理职能的同时只会消耗财富,财富是由劳动人口创造的,那么这个钱,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劳动人民身上来,所以,它必定是一种税,替代土地财政这种 “进城税” 的一种新的税源。

然后,收这个税的过程,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太痛苦,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古今一理。

再然后,这个新的税种,不能和太多既得利益群体有太大的冲突,房产税迟迟不能落地,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就是这个,大量的不可明说的群体手中有大量的房产,他们必定不愿意房产税落地;大量由于各种原因拥有高价值房产的群体,他们本身收入可能并不高,收房产税,就等于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这都是替代土地财政的房产税落地的巨大阻力,说白了就是,怎么收?向谁收?收多少?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个 “什么”,它到底应该是个啥呢?我做个推断,是房产税不假,但是与欧美的房产税必定有很大区别,你可以把它叫做 “有中国特色的房产税”。

最后,做一个大胆的预言,房产税的落地,会导致中国的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进一步下跌,加速跌向深渊的那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钱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持无用的 “商城建筑”。

需要贷款修路吗?

需要反复修路吗?

需要拆了修路吗?

其实是用贷款利息收集社会剩余财富罢了。

营销学区房,营销地铁旁,营销优质地段,最后的落脚点还是房贷。

都说消费市场上商业价值是女人大于小孩大于老人大于男人,关键是社会真正的财富创造群体那是你普通民营企业能下刀的?

现在紧箍咒不好用了自然社会消费就不行了,互联网上一些小群体乱搞的本钱还不是促进房地产发展吗。

现在就是大号日本的状况,就看能不能和老美掀桌子。抓紧造舰才是关键,穷兵黩武只是对失败者的贬低,成功者就叫文治武功。

知乎用户 逝水无痕​ 发表

核酸检测产业园已经开始兴起

知乎用户 马小天 发表

向银行接着借钱。

你以为财政会拿自己辛苦收上来的真金白银去还债?

不会的,银行也不会催地方财政的债,只要能还上利益就行。

到还不上的时候,放放水,大水漫灌一下,稀释稀释债务,再用房地产这个夜壶再提出来蓄蓄水,推高一下房价。

又能狗好几年~

知乎用户 绾柠小姐 发表

核酸检测?!

知乎用户 澳门商务签白条 发表

卖不动地,必然会像西方国家学习收地产税。

70 年土地出让金已经一次性把税收了?不能照搬西方教条,要有自己的特色。你娶个老婆一次性把彩礼给了,后期还不是要经常付出。

可能不是以地产税的名义,可以分开收啊,道路养护费,清洁费,园林费,教育费,节能减排费,各种名义,跟房子绑定在一起收。甚至最直接的水电费翻上几倍。原价部分继续给水电局,多出来的部分上交税务。

知乎用户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发表

大明王朝 1566 的解决方案

知乎用户 臆症患者 发表

读过中国历史的都知道,朝廷缺钱,要不搜刮百姓的,要不就宰富商。

房地产把百姓的钱都搜刮到 30 年后了。

你们就看上面什么时候再提共同富裕,就是要宰富商了

不会真有人觉得共同富裕会把收来的钱发给穷鬼吧?

知乎用户 宵夜的风 发表

在衣食住行这四样里找呗,找来找去八成就是房产税。

先是有房子的交税,缴重税。

然后是租房子(租房者)缴税,缴重税!

然后缴的税还是不够用怎么办?

加,从三套开始用几何倍数往上加。

你房子多,想卖?

不行。

官府出台限价(限买卖)政策,你不出个大血,就不要想卖房(多套)。

到最后,民间谁房子多,谁倒霉。

为啥是民间?

因为现在就是官府给有门路打听消息的那些人跑路的时机。

过了这个村,你相信我,真等到房产税开收,留在池子里的 99% 都是老百姓。想跑你都没处跑去。——不刮你,刮谁!

知乎用户 王泉 发表

房产税落地成盒,这还用想吗?

知乎用户 生活经济学 发表

新能源,芯片,等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未来共同富裕的保障。

日本主要靠汽车产业赚外汇,中国的新能源如果逐渐替代了日本汽车产业,养活 1,2 亿人不成问题。

房地产的历史作用基本达到了,进一步的产业升级,科技提升,是未来中国人民有更好生活的基础保障。

知乎用户 麻瓜丶丶丶丶 发表

反复基建

知乎用户 吭哧 Kinch 发表

人民屯粮我屯枪,人民就是我粮仓

知乎用户 把头埋进沙子里 发表

怎么会无解呢?乡村振兴啊,不是说了吗?现在只需要立法通过乡村农业土地使用权永久化就可以了,变相的土地私有化,只有中国公民可以购买,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有永久使用权和转让权,一亩地 7 万元,卖给 10 亿亩,2 万补偿给农民,余下又是 50 万亿,这钱不需要投入土地和配套,标准的纯利,妥妥的又一个房地产,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也是过剩的,就是说几十年后可能土地也失去价值,正好此时再割一波富人的韭菜。

知乎用户 杰克鱼 发表

不行就裁员

裁那些不干活钱还要拿大头的

知乎用户 李李 发表

我没看到没钱阿,我看大街上的 bba 特斯拉 迈巴赫 不是越来越多了么

知乎用户 jlfang 发表

可以从地方银行搞钱。最多再搞个 710 大捷。

知乎用户 阿明 发表

无限 QE 即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摊丁入亩呗,百姓都成穷鬼了,人头税没几个子了,想来钱,只能收资产税,苦一苦人民富豪。

知乎用户 joe forever 发表

天时地利,疫情经济。

核酸产业园全国落地,坚持日常检测不松懈,24 小时、72 小时成为习惯,半个月来一次全城全域检测;核酸亭子继续连轴生产,覆盖完城镇还有广大的乡村,覆盖的差不多了,城镇小区的也该换新换代了,助力升级,周而复始;对了,国产一万的特效药不是要上了么,奥密克戎变种得用上…… 至于隔离那是另一条产业链,在外的方舱,居家的电子锁,还能继续带动社区团购发展。总之,上天已经指明了出路,不知道这种问题有啥好问的,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的,凡不靠的都发展的很妖异,比如房地产。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拿什么堵?不看新闻么?拿荷兰人的钱袋子呀

知乎用户 未拉拉 发表

很多人说房产税,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房产税不一定是好事,税是可以转嫁的,如果你是租房,现在房东要把增加的税加到房租里,你能不能马上找到便宜的房子,如果不能还是别支持房产税的好。如果对空置的部分征收重税增加供给对租房的可能是利好。填补缺口可以考虑对富人征税,遗产税、所得税,把富人避税的口子堵上,其实不怕他们润出去,毕竟大部分人的资产都还是在国内的。

知乎用户 coldplay 发表

取消各种个税,消费等产生的一些中间税,国家缺多少钱直接按比例平摊下来,有钱多交,没钱少交

另一方面进行节流,紧缩编制,打击各种豆腐渣工程来回修,豪华景观政绩工程

不过这是不可能滴

知乎用户 无意义的工具人 发表

“十三五”时期,国家 “钱袋子” 保持平稳增长,民生等领域 “花钱” 有保障。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19 年,我国财政收入分别突破 15 万亿元、17 万亿元、18 万亿元、19 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四年增长近三成,年均增长率达到 5.7%。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表示,“十三五”时期,财政收支每年都上台阶,实现了预期目标,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 “十三五” 时期财政保障的基础,有效保障了国家战略实现、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实现了国家的治理效能。财政改革积极推进,在预算改革方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出台,政府债务闭环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在税收改革方面,税种改革向 “营改增” 及其他环保税等方面推进,税制机构不断优化,税收法定推进,进展迅速。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推进了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提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表示,“十三五”期间财政税收有三个亮点:一是减税,特别是 “营改增” 改革,增值税率降低,给制造业发展降低了成本。二是国地税务机构合并,减少税政到企业工作的频次,减轻了纳税人报税交税的工作量。三是社保费由原来的税务和社保部门在不同省份由不同的机构征收,全面归于税务部门征缴。下一步,中央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选择如南水北调调节水资源分配、改造未利用土地、扩大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优质工程,发行国债,扩大投资,拉动经济。要继续压缩行政公务支出 5%,加快一些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精简行政事业机构,调整支出结构,使有限的预算更多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

在陆续出台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结构也不断优化。过去五年间,第三产业税收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田志伟表示,虽然 2016 年至 2019 年我国财政收入逐年突破,但自 2012 年以来的减税降费改革总体上扭转了税收收入增速超 GDP 增长的局面,宏观税负近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 年财政收入占 GDP 总量比重为 21.6%,2019 年财政收入占 GDP 总量比重为 19.2%,体现了减税降费工作让利于民的成效。随着减税降费推进,我国财政压力开始显现,未来财政工作的重点应是减税降费工作与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同时推进,通过减税降费工作,让利于合法企业,而通过规范税收征管来打击违法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为向合法企业减税留出空间。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 “钱袋子” 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全国财政支出分别突破 18 万亿元、20 万亿元、22 万亿元、23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8%。

赵福昌表示,财政保障公共性和公平性是财政治理的重要内容,而财政促进公平性可以多方发力。财政可促进法治建设,包括财政法制的建设,从司法、行政等方面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通过财政收入分配调高,促进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等 “七有”,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这也是财政促进基本公平实现的重要内容等。

展望未来财政工作,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崔成表示,实现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扩大消费,通过财政政策提高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公共性和公平性,对释放和促进国内消费至关重要,降低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促进和扩大消费也很重要。因此,要吸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和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的二次分配功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为国内大循环的形成提供持久的动力。目前,经济增长进入新发展阶段,财政收入增幅将放缓、支出压力会加大,因此,亟须提高财政收入使用效率、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加快实现税收由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转变,个人所得税由分类税制向综合税制的转变,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这些领域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

知乎用户 就像经济学家 发表

按照历史来看,财政缺口最后都会走到多收点穷人的钱粮税,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有人担。

法国黄背心就是因为马克龙以提高经济为理由减少富人税收,结果财政变穷又提出增加穷人的燃油税。

知乎用户 键盘丶侠 发表

这相当于没钱了咋办呗。

土地财政就是政府花百姓买房的钱。

其实吧,卖地是一笔钱,买房的人还有很多利息呢,政府也可以拿来花。

没钱了少花。以前花钱要修桥修路修学校医院。花钱的地方多。现在该建的都差不多了,所以也花不了多少钱了。

要么开源。人民币国际化,向世界收铸币税,和美国争夺铸币税。再么收复台湾,然后限制台积电给美国代工芯片。中国可以自己造芯片并出口,反向制裁苹果。再么就出口武器,卖武器装备赚钱多。把沙特这狗大户从美国手中抢过来,一年几百亿美元收入到账。再么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用航母开路,谁不自由贸易撬开他的国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劫富济贫,收房产税,遗产税。劫富济贫容易把富人赶美国去。所以这招慎用,现在还不是时候。中国应该拉拢美国的富人。

知乎用户 reckful 发表

首先,我认为房产税绝不可能填补空挡,据周天勇教授测算,只能普遍征收、见证即征的前提下,才能勉强弥补土地财政收入(这还得扣除拆迁成本)。我觉得我国不可能实现普遍征收,至少 50 年内都不可能(我觉得试点也很难推进)。直接税设立,正面是经济改革,反面则是政治改革,我一直认为直接税改革是 xian 政改革的前提,这与我国制度是有悖的。具体参考小区物业费和物业公司,看似是公司,实际也可以当作一个 “政府” 组织,你直接征收物业费,对价就是公开透明与权力让渡,不然就会出普遍的“抗税”。

所以,救急政策肯定是压缩经费开支,托底房市,以及向税务部门下税收指标。长远政策是:机构改革削减冗员,财权事权匹配、跨区域事项由中央财政负责,国内大市场整合;同时提高中央政府负债,通过发行国债募集资金,税收方面,优化消费税,逐步下放给地方作为主体税种,增值税改变收入分成方式,可按消费地原则确定收入归属。

知乎用户 破道之白雷​ 发表

用房产税和其他政策赶走移除炒房客。

房产归公(可以暂时租出去,还这些炒房客逃逸留下的房贷缺口)

之后逐渐取消这些政策。

归公的房产又称为地方土地财政的工具了。

其实算是无本的买卖,劫富而已。

知乎用户 比克大魔王 发表

印钱 速度别羞答答了

知乎用户 彩云 发表

杀教师。教师占里体制内 6 成 7 成,没有教师财政轻松够。

知乎用户 舞沙飞 发表

怕个锤子,房产税一上,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知乎用户 程达 发表

房地产税,房地产榨干最后一滴油后,就上地产税。

知乎用户 宝元财税​ 发表

我认为,有三个方向,正在实行中了。。。。

加大税收征管,严查高收入人群税收!!!

包括:明星、网红、医美、网联网交易数据大的、名下有多套房用于出租的。

个人卡收入流水大的。

银行开始冻卡,就能很好的证明,个人也是要正儿八经的交税了。

严查非法收入,直接罚没!!!

包括: 洗钱的、色情的、赌的、卖粉的、所谓的区块链的(利用概念做传销)

非法所得,罚没成政府收入

还有,国企生产高消费商品的,涨价!!!

包括:高档烟、高档白酒等

听说,电费还要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有个缓解的方法

由政府统一管理租房市场,可以很大的缓解大城市租房人的怨念,也可以稍微拿中介公司的钱补一下缺口

中介公司可能背后有人,但到底还是没有直接割自己的肉,政府也不会太肉疼,但这对从全国各地来一二线城市打工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人民群众记仇,也记恩

知乎用户 yigouzhen 发表

直接涨工资是最完美的办法。目前在编人员,工资普遍涨一倍,另外加发疫情补助每人每月 2000 元,涨的部分由中央负责。如此,经济必然大涨。

知乎用户 熊猫打瞌睡 发表

在有钱人身上狂薅羊毛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但是有人会在自己身上薅羊毛吗?

知乎用户 Care 阳 发表

这该不会是哪个 / 政府提的问题吧?

要准备提前做预案了吗?值得表扬!!!

知乎用户 愿为督公马前卒 发表

冗兵,冗官,冗费,哪项能对号入座就削减哪项

知乎用户 菊花仙子​ 发表

中央好像要把各地的公务员工资 全部统一由中央自己发放,具体发多少全部由中央自己计算。

如果这个真搞成,那地下完全成为打工人。可能也就没有什么地方财政了。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后会是什么也就不清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地方政府所有的行为逻辑在政治。所有的竞赛,包括经济发展竞赛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竞赛。所以,破财政困局还是要优化政治制度,比如考核导向、财事权划分等。

举个例子,一个一把手到任,想要干出成绩,重大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招商引资,现在招引一个 500 强,地方政府付出真金白银是必不可少的,贴钱、贴地、贴政策,甚至十年看不到正收益。但这种情况下还是上,为什么?除了就业,完成经济指标,还能完成招商任务,完成观摩任务。。。。

如果是政府投资项目,那就包装项目争取政策,国投平台搞个融资,或者 ppp 往里塞,本金不用怕,到期还还利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该隐被放逐者 发表

没晚,咱们来对地方了,康城的税还没收到 90 年后,百姓没成穷鬼,还有油水可以刮。

知乎用户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发表

把台湾打烂,再重建。

知乎用户 我爱健康 发表

房地产变成房地产(降低)+ 房产税(新增)

知乎用户 李非 发表

无限量印钞票解决债务问题

限量控制流入市场

维持基本物价稳定,不丢失基本盘

大量钞票流入富人手里

也不会太大影响

不在榜上的富豪翻倍增加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960 万,洋人来去而已。

内部问题,如能绕过客观规律,也不会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了。

知乎用户 沧海一声笑 发表

我们所在央企的公积金由公司自己保管移交到地方了,这可能就是地方政府没钱了

知乎用户 陈老师 发表

其实现在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权贵家族的现象了,而且越来越像大明后期的样子了,老百姓过得越来越难活下去了,真的希望能尽快出办法消灭下巨大的贫富差距

知乎用户 冉有 发表

你不能低估他们的决心

知乎用户 对酒当歌 发表

人口少于 10 万的县市都可以合并,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公务员

知乎用户 摸鱼王 发表

可笑,房地产不可能谢幕,只有 XX 还在,就永远不可能。别扯什么经济规律啊,人口数据啊,就是天黑了,XX 也能变白,这些都是小事。与其搁着瞎想还不如老老实实赚钱养家

知乎用户 怀柔远人​​ 发表

房产税。

大家预期的房产税是围绕房产交易征税,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部分。

房租,也是房产税的重要来源。

知乎用户 淡淡品茗 发表

路面多画框,停车收费。多巡查,不停框贴纸。

知乎用户 JEFF 发表

房地产不会谢幕,只是新的一幕开始。就象社保会逐步全国统筹一样,卖地收入也会逐步全国统筹,只是不知道采取什么形式。中心城市的地价是举全国之力,那就应该反哺人口流出的地方。

知乎用户 王大兴 发表

碳中和碳达峰,双碳排放税填土地财政缺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月薪 1k 关心这干嘛

知乎用户 远方 发表

官家财政会有困难的十年,十年时间里老爷们把手里的房子都出手,然后征房产税 那时候财政情况会好一点。

知乎用户 夏末凉城空余心 发表

我提一个,地方政府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地方企业,地方国资委进行投资,土地流转,政府资产货币化,教育医疗资本化,道路公园景区博物馆等事业单位自负盈亏,能续命,但是副作用非常大,大概率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但也总比破产守着强。

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和评估。

知乎用户 齐昊 发表

精编简政

知乎用户 1264 发表

地方财政需要土地出让金才能维持本身就是伪命题 财政也就是量入而出 和你家一样 多就多花钱 少就少花钱啊 为啥要填补 土地出让金从一开始就是补充而不是正常的财政来源 迟早会枯竭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收税不就完了吗?

可以收不生育税,要么交钱,要么生孩子。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公务员降薪,国税地税局收税,大型国有企业特殊捐款,医保倒查十几二十几年,党员特殊党费,娱乐圈狠狠挤一下,抓几个补课的教师当典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降薪。

山东省临沂下面的一个县,经济水平放在全省的县里面中等吧,一年 gdp300 亿左右,这个月传出来全县公务员事业编全部降薪,有说打八折的,有说打七折的,现在地方财政已经完蛋了。

卖地这块收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疫情影响,经济拉跨,动辄就全县核酸检测,一次就得五六百万,一天一次,谁也不撑。因为临沂市有两个地方出现了疫情,其他县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不管这个县里有没有确诊病例,统统全员核酸检测,每天一次。

知乎用户 Linker 发表

补不了就开始降低财政收入啊,适当紧缩政策,没什么大不了的,苦了那些一身房贷的人

知乎用户 只惜杪媌 发表

回到三十年前分税制改革前,也许地方会有办企业的动力。

地方保护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发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遗产税入手呀老龄化开始严重了

不然就单身税吧 哈哈哈

知乎用户 颢銘 发表

抛开土地财政,把当地经济发展得有生机是地方 ZF 的基本合格底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的地区公务员工资福利太高了,必须缩减,比如说苏南地区,一年清剩 20+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多辛苦呢,我觉得他们砍一半年薪正好

知乎用户 丹丹奋斗 ing 发表

房产税必定会安排上,目前因疫情和俄乌战争,考虑到国内压力和国际局势不稳因素延缓推出,但不久的将来肯定是会实行的。

房产税相较当前土地财政的优势很明显——稳定长久可持续,国外已经大规模实行。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已超 60%,人口红利也将失去,房地产发展无动力,未来没有人买房或者房子成交量变少,土地财政收入锐减,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并不能减少,要保障财政收入,房产税的推出势在必行了。

知乎用户 皮皮 发表

都在想怎么扩大地方收入,好像百姓钱很多似的。应该多想想怎么节流吧。收钱,谁最难受?节流,谁最难受?看谁最终谁难受。

知乎用户 WORRYHERO​ 发表

在我看来,按照原本的体系,毫无办法。

税收根本不可能替代土地拍卖,如果在十年前,土地财政加税收高增长的情况下,地方依然债务缠身,那么现在更不可能有替代的方案。

总体来说,财政压力过于大了,体制内的人还是太多了。财政支出是之前历朝历代的难题,现在,依然没能逃出这个难题。

办法不是没有,总的来说,还是竭泽而渔那一套,不可能在现有体系下根本性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鲁哈花​ 发表

古人云 <span class=“nolink”>“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这是说的人

对于政府来说,怕是要反过来。

无论当年房地产景气的时候卖地收入有多高,我总能支出得出去。

若房地产突然不景气了,我就没法活了。因为早已忘记了房地产景气之前的活法。

知乎用户 ming 发表

拖个几年就是别人发愁了,毕竟不是终生岗位。

知乎用户 重估 发表

羊毛出在羊身上。

知乎用户 XX121 发表

房产税。个人以为把地方政府逼急了会去找中央哭诉,然后就是房产税大面积铺开。哪怕一年一户人收 200 块。

知乎用户 泥人張 发表

疫情经济,有望成为政府新的抓手

知乎用户 天地间有我 发表

资产负债表衰退

日本的前车不是早就在哪了吗?

一毛一样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财政赤字货币化。

知乎用户 洵彦一刀流 发表

以租代售,两难自解

知乎用户 无妄无生任我行 发表

直接税,以及中央给钱,不给钱就给产业,都不给就不要发展城市了,刚刚好断了城市化扩张。

知乎用户 粗枝大叶 发表

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地方没钱花,而是借的钱都还不上,这个巨大的地方债,没解,未来物价上可能要重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肯定会有其他手段。

但是以我的智商,我想不到。

能预测到的人,肯定开始布局了,并且他们早就财务自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90 年代中后期进入基层政府,月到手两百出头,那时候停薪留职,辞职下海,创业是潮流,现在不行吗?

知乎用户 文弱 发表

看病更贵,买肉更贵,加油更贵,商品更贵,上税更高,工资更低,总之有的是办法搞,只是永远没有房地产来的高效直接,一刀带走。

知乎用户 云中鹤 发表

节流啊,以后没钱的地方收点儿钱,把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保住就行了,其他的事不用做了,

公务员数量也进行一定的压缩。

哪有那么多难度,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砍掉,财政立马好转

知乎用户 羽聿遇予 发表

建设中部西路鱼米之乡。把珠穆朗玛峰搞一个开关就像三峡一样。一下子中国就活起来了,人口翻倍都没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教育医疗全面市场化,不想读书的读不起书的自觉进厂。政府职能外包全面劳务派遣化,基建全面摆烂化。

知乎用户 William 发表

谁说土地财政谢幕了

你看看河南的棚改 “房票化” 安置

不吸完最后一口仙气敢谢幕?

姥爷们打死这些不愿意乖乖当韭菜的屁民们

呵呵

知乎用户 dfbbb 发表

那这么容易谢幕,只要城市还在发展,还在投资,地价就会涨。。。除非,城市发展完成了,只是修修补补,那价格就基本稳定了。

知乎用户 李二狗​ 发表

放心,还是必须依靠吃土地财政的路径。不然官老爷工资都发不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ProRB 发表

谢幕?

你生活在火星?

知乎用户 譬如朝露 发表

任何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是超出偿还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的高负债,远的不说,近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如此。

中国的地方财政,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这三个地区,是完全有能力做到不依靠土地财政来进行收支平衡的,但土地财政实在太简单,太香了, 憋不住不用啊。

但是其他地区就麻烦大了,这么多年的土地财政造成了地方债高企,没有卖地收入,地方上别说还债了,连还利息都办不到,更何况这些年手头宽裕了,机构开始极度臃肿膨胀,养了那么多公务员,这些人相较本地平均水平的高收入,也不是地方财政可以负担的起的。

那么,发达地区其实解决问题很简单,一纸政令就可以了。要命的就是其他地区,城市建设陷入停顿,基础设施维护陷入停顿,公务员裁员??可以这么说,一旦停止土地财政,这些地区将会一夜回到 20 年前,甚至 30 年前。这显然是顶层目前暂且无法接受的。

2019 年的时候,有人提出将来可以用碳排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重要来源之一,并且进行了多次高级别的讨论并且委托某大学进行论证,并且在局部进行了小规模的试点,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结果就最近几个月,欧盟眼看着就要退出全球碳排游戏了,可以预见的将来,所谓的碳排,很有可能沦为笑谈。那么,唯一的可行方式就是国家替欠发达国家承担债务,而这些地区也自动回到 20 多年前的穷破状态。

知乎用户 Jettengu​ 发表

还不简单?居民用电不是要 “还原商品属性” 了吗,就当是个税吧,再看看身边,还有被国企垄断多少东西可以 “还原商品属性” 的?要我说,现在就是给绵羊剃毛也只剃了头和脖子,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知乎用户 驾驶员碇真嗣 发表

怎么办,当然是没得办咯。

改革又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许是改不动,阻力太大),只有再搞搞房地产,搞搞基建咯,再苦一苦底层,反正能 xu 一天是一天。

知乎用户 乐呵呵的 发表

城镇公仆们可以进厂打螺丝,农村公仆们下地种田,

又补充了劳动力,又密切联系了群众,增加了地气,增进了感情。

Win win!✌✌✌

知乎用户 杭州湾跳跳鱼 发表

唯 gdp 的后果

知乎用户 LEFT 观察 发表

降息收水发国债

知乎用户 16freedom 发表

靠吃人。

知乎用户 厂长 L​ 发表

完全没有!

美国房产税一年 4 千亿美金,中国土地出让金 8.7 万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美国总体的财政收入是中国的 2.5 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的 6 倍的前提下,土地收入却只有中国的 1/3。

6 个钱包加杠杆才有这么大收入,用什么填,填不了!!

知乎用户 十九 发表

国营企业倒闭,民营企业生龙活虎的 21 世纪初,国企用什么来补缺口? 下岗职工,降薪降待遇。

知乎用户 寻找影子的人 发表

我就想看有没有烟花,表面上吃了一大堆药 ,可这病根反倒越来越严重

知乎用户 surrealisic pig 发表

发国债和地方债,用国家信用换财富,吸收各行各业的钱。再不行,就印钱,洗劫普通人。理念就是用时间换空间,牺牲大多数人。即使问题能解决,你无法保证不复发,因为到目前为止,金融监管依旧很拉胯。除非有本质性的变化,不然你不能保证一个毒性上瘾的人不复吸。

知乎用户 德先生 发表

商业模式创新下,土地可以让买房客户分期付款啊。

拍了地后开发商不付土地款,直接开发。由于没有土地款,开发商资金压力小,每平米也能便宜个一大截。只有建筑成本加开发商合理利润的话,一平米应该不会破万,6000 一平差不多了。

重点来了,客户拿到房子以后,这个时候再分期付分摊到这套房子的土地款,一年付个以前包含在房子里土地款的 1.5%,70 年算下来也就是之前的一次性付清的土地款了。

这样一来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小了很多,买房的人不需要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就能买房,地方也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哪天觉得土地款分期付款听着别扭,那么这时候可以改回它本来的名字了——房产税。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我有一计可安天下:

目前体制内政治级别非常紧缺,可设置一些荣誉性级别!

比如:

大中华荣誉处级;大中华荣誉正厅级……

再比如:

宝相花荣誉海军上将衔、宝相花荣誉陆军元帅衔……

……………………

可以出售给马云、刘强东他们:

比如卢恩光,授予他大中华荣誉正部长兼海军上将衔。

齐活!

知乎用户 Kylin-Don 发表

众所周知

房地产出现之前(2006 年)

是没有地方财政这种东西的

知乎用户 优秀的小马 发表

房产税,那我房贷没还完要不要一样交税?

不过无所谓,我只是想税收公开后看看老爷们有多少套房。

公务员事业编降薪也是办法,我表姐两口子基层公务员,上个月来我家说当月工资一人少到手一千多,这笔钱都拿去做核酸了。能扣出这个钱来,说明降薪也不是不可以。

知乎用户 闪点 发表

可以用本地房票换本地中小企业的股份

月收入过两万的,把超过两万部分的钱换成民族企业的商品券

月收入一万以下的自愿把所有钱换成各种粮票

知乎用户 小侠无名 发表

会有办法让你们缴税专家继续缴税的

操的心还真不少

知乎用户 板栗 发表

总有些韭菜进化的比较适合养殖,会自己替镰刀操心,时刻想着镰刀怎么好割就应该长成什么样。

加油啊,韭菜的未来就靠你这个品种了

知乎用户 莫亦 发表

全面提高社保 ,北上已经在搞,未来全面铺开也是可能的。

房产税,肯定会来的,但是也不够,但比没有好。有人说会有阻力,千套房的老爷不乐意,这不用担心,改革革不到老爷们头上。

大方向就是杀中产济贫济老爷,向中产开刀,韭菜是没得割了,是时候割中产了

知乎用户 Brody·Wilson 发表

当然是房产税

全国房地产市值 500 万亿,收 1% 的房产税,可以收 5 万亿。

土地财政每年卖地 8 万亿不到 9 万亿,大概 15% 的纯利润,每年纯收入 1.5 万亿的样子

大家不要认为卖地 8 万亿都是纯收入,除去征地、水电网路等八通一平的成本,纯收入也就一万多亿的样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要看到有人回答 “涨租金” 就知道 100% 是有房多房的答主。你们帮帮忙吧,谈租售比不谈收入比?你以为人人年薪百万啊?只要有任何机会,中国的房东绝对会抓住任何机会涨房租,不会等到税来了才想到要涨。哪怕是一线,经 …

如何看待大量城投公司拿地?

知乎用户 许哲​ 发表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 F 的收入,而城投的钱是地方政 F 自己的钱,乍一看是左口袋到右口袋。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事儿,可以类比自成交做(la)市(pan) 城投公司是一个名义上不是地方 z 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