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洪水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与建造跨海大桥这些超级工程相比,技术上难度在哪里?

by , at 14 July 2020, tags : 闸门 湖泊 三角洲 湿地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马前卒 发表于 7/27/2016

  • 过去“治”洪水的定义是水退的时候壮劳力还在,最好第二年还能种地(哪怕是当佃农)。

  • 50年代“治”洪水的定义是家里人(包括老弱)都安全,政府有赈济,保证第二年正常生活。

  • 70年代“治”洪水的定义是主要居民点不进水,工厂和商业区正常运行。

  • 90年代“治”洪水的定义是除了分洪区和少数地段,生活生产不受影响。

  • 21世纪初“治”洪水的定义是我和我的亲戚朋友(包括网友)都能正常生活。

  • 现在“治”洪水的定义是全国一切正常,我的家、我上班的路、我的车库和我在微博上能看到的新闻图片都和旱季没啥区别。

  • 未来“治”洪水的定义是……

再加上人口从四五亿增长到十四亿,城市建成区面积从不到一万平方公里增长到六万平方公里,任务难度级每一代人就要翻番,你问社会发展为什么不能解决洪水问题?那为什么你新配的机器总是跑不动新上市的3d游戏?为什么你的工资翻了几番为什么还买不起房子?勤劳的驴早就抱怨了,为什么我不能拿胡萝卜当点心?

当然,虽然新闻概念上的洪水无法消灭,但总的来说胡萝卜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洪水年年有,但对普通人的威胁越来越可以忽略:

2016年的洪水究竟有多严重,荆江分洪区启用泄洪的可能性大吗,三峡大坝又对于长江防洪有多大的作用呢? - 马前卒的回答

今年的洪水比较严重,但估计最多也就是1000人上下的死亡(2010年是因为舟曲泥石流)。与之相比,每年车祸制造的死亡还保持在十万数量级。从整个国家的视角来说,两种伤亡并没有轻重之分,都是需要通过政策和建设来减少的数字。

粗略一想,全国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如果投入450亿,足以每公里增加一万元的安全设施,减少几千人的伤亡问题不大(尤其是低等级道路)。但反过来说,一个水库十几亿投资很常见,花450亿修几十个水库,或是开挖一批渠道,当然对防洪也有效果,但如果说能把现在每年几百人的洪水死亡完全消灭,我看不太现实。所以,考虑到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和安全事故率,不要说完全能消灭洪水,就算完全消灭洪水的伤亡,也是一件边际效益太低的事情,还不足以驱动政府全面实施。毕竟政府的人力物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凭空建设事事完美的人间天堂,只能优先在更有效率的方面投入资源。

相关回答:

假如在长江三峡一带出现了个大瀑布,该怎么连接上下游航运? - 马前卒的回答

为什么国内抗洪救灾时没有大批量的工程机械装备替代人力抗沙包? - 马前卒的回答

南京长江大桥是否阻碍了长江航运的发展? - 马前卒的回答

知乎用户 云舞空城​ 发表于 7/25/2016

人类之文明,依水而生,受水之患
人类之城市,因水而荣,因水而衰。

从上古时代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洪水传说,到2016年夏季席卷大江南北的洪水,“水患”,应该是我们这个物种最刻骨铭心的种群记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人们总习惯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和妻儿热炕头,总是习惯了向水要地。如果**天来之水没有合适的居所,自然是要闹腾的。**这一闹腾,就是人世间的洪水。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口的爆炸,进而带来粮食需求的指数增长和对生存环境需求的扩指数膨胀。自打我们的先人从丘陵走下来,走上平原以后,就开始用勤劳的双手战天斗地。先人们沿河筑堤,围湖垦田,排干沼泽,填平湿地,逐渐将平原上的河流网络-湖泊群-湿地-沼泽系统转化为主要河流-零星湖泊

注意煤层:煤是在沼泽里发育的有机矿产。一个健康的曲流河泛滥平原系统,必定是湖泊众多、沼泽湿地遍地的环境。
当平原的水系变得不再健康时,泛滥就是必然的结果。
当人类填平了一个又一个沼泽、湿地,围垦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后,洪水就是必然的结果。
当人类修筑了长长的河堤,用锁链束缚住一条条水龙,地上河就是必然的结果。

这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繁荣,但由于对平原水系破坏的日益严重,所遭受的水患也变得越来越重。在古代,没有养护良好的堤防,洪水一来死伤惨重;在近代,初步建立了堤防系统,但养护水平差加上战乱,洪水一来还是死伤惨重;到了现代,我们有了完善且统一的堤防系统,甚至还有了中大型水库,结果洪水一来依旧死伤惨重。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由于人口数量处于(或者接近)历史巅峰,与水争地的程度处于前无古人的巅峰。
-——————————————
根据前人研究,20世纪50年代时,江汉平原湖泊水域面积尚达平原总面积之18.23%,60年代降到11.73%,70年代为6.32%,80年代6.38%,90年代7.44%,本世纪头十年里为6.88%;江汉平原地区现有耕地的15.38%由湖泊围垦而来。【1】

图1 江汉平原50年来湖泊数量及总面积变化图【1】

半个世纪的时间,江汉平原的湖泊-湿地-沼泽系统遭到了万劫不复的破坏,湖泊总面积缩减67%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天然蓄水环境极度减少,变成了低洼的农田和村庄。试问,住在这些原本应该是湖泊-湿地-沼泽地区的人们,如何能不被淹?!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江汉平原数发大洪水,众多围垸被毁,湖面扩大;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江汉平原进行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围湖垦殖,众多在历史上曾经留下名字的湖泊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消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湖垦田的现象基本消失,湖泊面积有所恢复,局部地区甚至退田还湖成功;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湖泊面积重新变小。

但是,这一次却不是围湖垦田,而是围湖建厂、围湖盖房。

如果说,前几十年围湖造田,洪水来了淹就淹吧,无非一年的收成没了,拿点国家补贴,来年继续围垦;但是,后20年的围湖建厂建小区,则是半永久性的围湖。原因很简单,我不认为会有哪一届政府敢至已有之民众固定资产于不顾,退厂退房退楼从而实现还湖。

**以武汉为例,**2000至2010年的十年里,中心城区湖泊面积从74.05km2减少到62.62km2,减少了11.43平方公里,约为15.4%。而这些被占据的湖泊,绝大部分被作为了城市建设用地,实现了半永久-永久化的侵占湖泊。【2】

而大家应该知道,这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房地产业的爆发,直至不可收拾。

按照前文,80年代以来江汉平原地区的围湖造田实际上已经开始得到控制,湖泊面积的下降得到遏制。而随着90年代经济大发展的到来,湖泊面积又开始减少——这是填湖造厂;00年代的房地产黄金十年,则带来进一步的填湖建房

就这样,从建国至今,我们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则是江汉地区(乃至全国)平原湖泊群的全面退化。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壮腰工程的推行,家乡到处都呈现出大兴土木,楼宇林立的景象。但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新建的厂房、住宅和城区,有多少是踏在昔日的水天一色之上?

真的是没有人意识到,还是人们有意无意的忘却了往昔的碧波荡漾?
经济发展的代价如果是无休无止的雾霾、越来越热的气候、极端事件频发的天气系统、全面萎缩的湖泊湿地、愈演愈烈的洪水泛滥,那么我们如此勤劳的建设经济,最后又得到了什么?一个个惨烈的伤亡数字吗?
-——————————–
让我冷静一下。
-————————————–
前几日,河北邢台洪水。
盈盈一握的河道,即使没有那条省道从中拦腰穿过,也决然无力承受来势凶猛的洪水。溃堤,只是必然。不同的无非是溃在哪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96470/answer/112832164?from=profile_answer_card

前两年,北京洪水。
泥石流冲毁了村庄、农田、厂房。干涸的河道里,密密麻麻的满是建筑。山前的古代冲积扇源头沟谷内,竟然修起了别墅区!!!我插个笑话,你们知不知道,很多地球科学方向的教授们,都不会去那样的什么山沟沟啊、滨河公园之类的地方买别墅的。为啥?因为我们搞地质的会看风水呀!
北京暴雨后,村镇选址问题的思考及北京周边人口分布区的受灾可能性探讨(上篇)云舞空城的果壳日志
北京暴雨后,村镇选址问题的思考及北京周边人口分布区的受灾可能性探讨(中篇)云舞空城的果壳日志
-———————————-
写这篇回答的初衷,是看到之前有些回答把锅甩给财政。这样的观点令人哭笑不得。
钱很好,有钱可以搞很多建设,做很多工程,可以造绿地,建泵站。也可以填很多湖,盖很多房子……再有钱,没有一个健康合理的水系环境,洪水该来照样来。

这就是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一个困境:我们有钱了,城市财政变好了,抗洪设施可以更好的建设了。但是,背后隐藏着是从50年代至今的平原湖泊环境极度恶化的事实。这个状况如果不发生逆转,未来只会更多的发生“越有钱,越淹水”的荒唐事。
-————————————
前几日,武汉梁子湖与牛山湖之间的大堤爆破了。我很激动。

当然,我也对牛山湖附近居民失去家园感到遗憾。但这终究是顺天而行的一次壮举
这标志着,对健康环境的追求,终于在主政者的层面,第一次压过了对畸形经济发展的渴望。
这个进步虽然不大,但令人欣喜。
-——————————————-
过去的近70年里,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们,怀抱着人定胜天的朴素理念,与天斗与地斗,使这个伟大的国家从百年战乱的废墟里站了起来,傲立寰宇。他们的接力棒终究要交给我们,将这一份沉甸甸的国泰民安交给正在阅读此文的诸位。同时交给我们的,还有这一片满是伤痕的土地,江河与天空。我们要肯定父辈们不容抹去的功绩,但也应该清晰认识到这份功绩给我们的江河湖海、山川土壤、大气生态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中国的复兴,不能仅仅是国力、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复兴,更应该是生态环境、江河湖海、山川土地的全面复兴。让破坏的森林恢复,让黄土高原重新绿起来,让黄河的泥砂少一些,让天更蓝,让湖更多,让河更宽,让湿地更优美。

这个强大的国家和勤劳的人民,理应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有更好的空气,还有本文的主题:更少的洪水。

希望今日读罢此文的朋友,能够从此心怀这样的意识。等到几十年后,你们走上各方封疆大吏的位置时,别忘记了今天看到的这些,血淋淋的湖泊变化数据。

最后,请记住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理知识:只有更多的湖泊-湿地和沼泽,才能自然的吞吐洪水,才能有效的调节江河水位,从而从根本上减小洪水威胁。。
-—————–
参考资料:
**1.**博士论文:邓宏兵. 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硕士论文:张欢. 近十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生态环境演变[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知乎用户 shen cm 发表于 7/26/2016

其实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来说,洪涝灾害并不是科技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洪水无非就是水体水位上涨。如果人烟稀少,少数高地就足够居住生产,那么低洼地带雨季淹水又如何?城市公园湖泊水位高一点低一点会被当作灾害吗?不会。由于没有损失,所以任由低地泄洪是最经济的选择。
但是低洼地带一年里大部分时间、乃至数年都不会受到洪水侵害,便会有人开垦,开垦后粮食增长人口增加,高地不再足以负担所有人口,低洼地带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后土地上的房屋、农田价值不再允许偶发性的洪水侵犯,筑堤堵住洪水变成了更经济选择。如果堤坝以外河道之内仍然有季节性可耕种的土地,还会变成圩田。而如果继续增强堤坝成本过高,也许土地会被放弃。一般泄洪区就是经济价值比较低的土地。

所以要根治洪水,要么投入巨资兴建足以应对任何情况的堤坝,比如200米高墙,相信无力承担也没有意义;要么把所有低洼地区人口撤离,诸如彻底搬走武汉市,同样不现实。能做到的只有在土地开发产生的价值和防御这片土地上洪涝灾害所需要的成本中取一个平衡。一片土地只要洪涝损失小于其开发收益,那么肯定会被利用起来,也就肯定会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

诸如道路拥堵之类的社会问题背后也是同样的道理,出行量会增加到让道路饱和。哪怕未来科技更加发达,宇宙开发中仍然会有这样的现象。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于 7/25/2016

06年,我们市修4车道公路,群众怒骂:哪个2B领导做的面子工程?

16年,市内堵成狗,群众又怒骂:哪个2B领导贪污腐败?把车道修这么少?

群众……始终是对的?

知乎用户 陈芒果​ 发表于 7/11/2020

花费了国家GDP 20%的防洪工程什么样的?

今天介绍一下荷兰的三角洲防洪工程

荷兰(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在日耳曼语中意为低地之国。全国有50%的土地海拔在1米以下,其中有17%的土地海拔甚至在海平面以下。其西北方毗邻北海,常有风暴引起海水倒灌造成损失巨大的洪灾。特别是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流域组成的三角洲地区,受洪水侵扰长达数个世纪。

1953年荷兰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海水水位比正常时高出5.6米,淹没了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致使1835人丧生,70000人撤离,30000动物被淹死,47300座建筑被损毁,总损失高达十亿荷兰盾。灾后荷兰政府痛定思痛,开始酝酿设计三角洲工程。

三角洲工程位于荷兰南部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流域地区,由一系列水坝、堤岸、防洪坝、拦潮闸等组成,旨在缩短荷兰海岸线,减少需要修建的防洪堤,减小洪水的危害范围。整个工程浩大,包含十余个大项目。最初设计为可抵御十万年一遇的洪峰,但经过计算发现成本过高,遂改为各部分250年一遇至10000年一遇不等。

整体工程于1954年开始设计,各大项目分期进行施工并投入使用,1986年宣布竣工,但后来又增加了新的工程,直到2010年8月24日才正式完成。

1958年,工程预算通过的时候,预估造价为33亿荷兰盾,相当于当时荷兰GDP的20%。在2012年竣工决算时,工程总成本为130亿荷兰盾。

工程完成时,直接面对北海的防洪堤坝缩短了700公里,大大降低了防洪难度。同时,三角洲工程也整合了道路系统和基础设施,促进了南部省泽兰省和鹿特丹、安特卫普港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发展。

三角洲工程也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在三角洲工程的各大项目中,马斯兰特挡潮闸东斯海尔德挡潮闸尤为引人注目。

马斯兰特挡潮闸位于南荷兰省新水道的河口处。原设计为加高加宽沿海堤坝,但遭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因为此举会拆毁大量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超过四百年历史的古城。而且由于新水道是港口城市鹿特丹的重要航道,不宜采用封闭式挡潮闸,所以最终将方案调整为设计新颖可活动的开放式挡潮闸。

马斯兰特挡潮闸由两个210米长的弧形闸门组成,各由两组237米长的钢桁架悬臂支撑。

关闭的时候,闸门可以保护整个360米宽的河道。

马斯兰特挡潮闸于1991年开始施工。先是修建泊坞和河底基础,然后建造两个22米高210长内设压载水箱的空腹式钢闸门。接着将237米的钢桁架悬臂焊接到闸门上。每个悬臂重6800吨,仅靠末端的球形节点连接支撑。球形连接点使闸门可以自由地在水中移动,像类似人肩膀和胯部的球窝关节。而这个球形节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径10米,重680吨。

海牙的微缩公园里有一个1:250的挡潮闸模型,建造用了六个月。而真正的挡潮闸,建造则用了六年。工程耗资4亿5千万欧元。

马斯兰特挡潮闸由电脑控制,根据天气和海平面数据作出响应。

正常的天气下,两扇闸门停靠在泊坞里,船只在360米宽的河道畅通无阻。

当水位高于正常海平面3米时,闸门则自动关闭。关闭4小时前,往来船只将会收到警告。2小时,河道交通停止。30分钟,干船坞注水,闸门开始漂浮,并慢慢合拢。在还有1.5米宽时,闸门里的压载水箱开始注水,巨大的闸门缓缓沉到河道底部。在这之前,河道底部已被清理疏浚铺上了碎石,这样闸门下沉时可以达到相对密封的状态。为避免闸门关门超时引起背后河道的水位升高,闸门里的部分压载水箱会排空浮起,待多余的河水会排入海中再次下沉。全部过程都由电脑操作。该闸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活动结构之一,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风暴,约7万吨的潮水冲击力。

挡潮闸每年会关闭一次作为测试,通常在九月底十月初。因为十月中旬是荷兰的洪水季。

在设计之初,预计挡潮闸十年关闭一次。但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频率会逐渐提高。

在运营的最初十年里,闸门还没有因为洪水关闭过。曾有一次,水位数据达到了3米的警戒高度,保护程序启动,但是在涨潮过程中,预测数据被修正到2.99米,于是电脑取消了关闭程序。最终洪峰平安渡过,而河道一直保持畅通。

直到2017年的洪水季,为了测试闸门在真实风暴情况下的表现,电脑系统把3米的预警水位调低至2.6米。在2017年11月8日,一场风暴从西北方来袭,洪峰超过预警水位触发启动了闸门关闭程序,闸门在建成后第一次因为洪水合拢关闭,也顺利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

马斯兰特挡潮闸的建成使三角洲防洪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减轻了当地的防洪压力,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不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的通航需要。

东斯海尔德挡潮闸位于东斯海尔德河口的两个海岛之间,是三角洲工程中最大的挡潮闸,也是最困难和最昂贵的部分。

东斯海尔德挡潮闸全长9公里,原计划建成全封闭式堤坝,后来因为环保主义者的抗议,剩下的4公里改成了可开启的闸门。这样闸门通常打开,但可以在不利的天气情况下关闭。闸门后的海洋生物也得到了保护。

可开启闸门建在河口的3个深槽部位,共65个预制钢筋混凝土闸墩,62个闸门,每个闸门宽42米。组件在泊坞加工完成,之后在该区域注水,再由一队特殊工程船将柱子运到指定位置树立起来。每根柱子高35到38.75米,约十二三层楼高,重18000吨。大坝设计寿命为200年。大坝由人工操作,如果失效则启动备用电力安全系统。

施工从1976年4月开始,在1986年6月竣工。

1986年10月4日,荷兰女王正式宣布大坝投入使用,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挡潮闸合龙了,三角洲工程竣工了,泽兰省安全了!

而在挡潮闸一端的牌匾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在这里,潮汐由月球、风和我们(荷兰人)统治。Here the tide is ruled by the moon, the wind and us (the Dutch)。显示出荷兰人的壮志雄心。

顶部的公路于1987年11月5日开放,正好是1530年荷兰大洪水的457年后。当时大洪水冲毁了泽兰省的一大块土地。

从1986以来,整个东斯海尔德挡潮闸被关闭过27次,最近一次是2020年2月10日。

关上水闸需要约一小时,而挡潮闸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1700万欧元。

尽管三角洲工程在洪水治理方面作用突出,使荷兰西南部地区摆脱了洪水的困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其对自然水体系统、植物和动物群落等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知乎用户 Xi Yang 发表于 7/26/2016

因为你对全流域治理的土方总量毫无概念。

知乎用户 夏猎月 发表于 7/25/2016

我记得北京7.21事件以前,北京的雨水管路是按照三年重现期设计的,就是说经统计学计算,平均三年会淹一次。后来设计标准提升到10年的重现期。这已经是一个极限值了,10年的重现期意味着,雨水管网的成本剧增,而且绝大多数时间,这条耗资巨大的管网是闲置的。

以目前中国的施工能力,建设起类似日本那样的地下排水宫殿也没问题,但北京毕竟是一个温带内陆城市,这个成本太高了。

当然也有低成本的解决方法,绿色屋顶加蓄水池,北京市每座楼都做成绿色屋顶,北京的绿化面积能翻一倍,可以大大减少雨水汇流时间,每座楼前都挖蓄水池,雨水可以现在蓄水池储存,减小管网压力,储存下的水还可以绿化使用,将雨洪控制的成本分摊,降低政府压力。

歪楼了,提说说的是洪水,我说的是内涝。感谢

@侯雅文

提醒

关于洪水这方面,没研究过,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认为人类的科技目前还不能治理洪水,地球的气候变化非常复杂,就像蝴蝶效应那样,可能蝴蝶挥一下翅膀,就是一阵台风。在卫星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提前几天预测到气象变化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几天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应对剧烈的极端天气。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千日防贼的成本远高于一日被偷的损失。防洪也一样,洪灾来了我们觉得损失好大,但是防洪设施的成本也很大。就酱

知乎用户 北冥有鱼 发表于 7/24/2016

我稍微洗个地吧。。。

我觉得人基本上享受的是和自己收入水平相当的生活。超前消费的毕竟是少数。中国六七十年前还在打内战,三四十年前还在文革,中国政府也就是最近十几年变得有点钱了。当一个人吃不饱饭的时候,城市排水管道算个毛线啊,先把肚子吃饱再说。城市淹了就淹了,当年的城市,淹了有什么关系啊,都淹了这么多年了。天晴了就好了嘛。。。。只有当人有钱了,被淹的代价太高了,比如车被泡的没用了之类的,才会想到把城市排水管做大一点,把排水泵的功率选大一点。。。等等,但是这些都得要钱去堆的。

城市里面很多排水管道是很小,但是,小管子便宜啊!大管子多贵啊,特别是如果当中国还造不出来的时候,就更贵了。就好比中国的规范、标准在逐年变严一样,以前的设计标准确实是很低啊。而标准很低的最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就是没钱嘛。你当时把标准定得那么高,那投入得多大啊,钱从哪里来?没有钱的话,投入太大受不了,那只能降低标准先凑合凑合,以后有钱了再说。。。。武汉前几年不是更新了管道了吗,据说效果还不错(今年被淹据说是水无处排,不是管道小)。那还不是因为武汉这些年有钱了。。。

政府的钱,除去贪污的部分以外,剩下的钱,投入的领域很多,这个投入多,那个投入必然低,不可能全面兼顾。你当年把排水管道修的更粗一些,可能失学儿童就更多一些,或者医疗报销的基点就更低一些,或者航母、歼20就晚出来几年,或者铁路就少修了几条,等等。这东西就是这么一个替代关系。

现在城市内涝被人这么骂,我觉得各个城市新领导上台的三把火很可能会烧到这方面。实际上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只要愿意花钱。技术上没有丝毫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就是个优先权衡的问题。比如谁要问我,你是希望愿意先把城市管道翻修一下解决城市内涝,还是希望先修一条铁路啊?我住在比较高的地方,又是外地人,我当然选铁路啦。但是住在低洼地段的人肯定是希望先修排水管道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7/25/2016

作为一个0.73级宇宙文明,要控制洪水还是太不自量力了。
要控制洪水的标准是达到宇宙1级文明水平。

这需要的工程量,按照人类目前的能源利用率,即便烧光全球化石能源也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紫云天 发表于 7/26/2016

举一个栗子:
你家打算买一个电饭煲,考虑到你家只有三个人,你媳妇说,买一个1.0升的差不多了,但是你想了一下,你父母有时会过来一起吃个饭,还是买个两升的保险一点。

你媳妇深以为然,然后脑洞大开:不仅仅是你父母哇,丈人和丈母娘也会过来对不对,那就7个人开伙,小舅子一家一起过来的话就要准备10个人的饭,万一你弟弟家一起过来呢?那就算13个人的,如果你的那群狐朋狗友加她那群闺蜜都拖家带口的过来呢?如果同时孩子的同班同学以及朋友都过来一起吃饭呢?都算上的话就算个250个人吧~~~~~~

什么你要说怎么可能?没错,平时都不大可能,万一遇上了呢?这是**百年一遇**的大盛况啊!

所以,为了这个百年一遇的盛况,你平时三个人吃饭都得用着这个昂贵且费电百升容量的巨型电饭煲(假如市场上买得到的话)。当然筷子,餐具、桌椅都得按着这个数量备份。然后家里总得备着料理250人的饭菜的食材!还有250人过来总不能叫他们干坐等开饭,相应的娱乐设施得跟上。万一他们要留宿呢?备上相应的房间吧!~~~~~~写到这里我笑到编不下去了!反正到了最后,您得为了这个百年一遇的盛况建立一个宫殿的样子吧!

有知友说了,像我举例的情况又不会死人!那我再举几个栗子:
你家有没有为了万一的火灾而配备整套灭火防火逃生的设备?
为了你万一摔倒后脑着地而全家铺上厚厚地毯或者让你无时无刻带上安全帽?
为了防止你万一急病来不及救治而备上全职全科家庭医生并附带一套急救设备?

……………………
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你家不可能都备上这些,尽管我确信你父母是深深爱着你的。
甚至你自己也不可能为了防止被高空抛物砸中而每天都戴着安全帽,尽管这是可能发生并且会危及你的生命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今有哪些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能最大限度减小洪灾?

知乎用户 Penn Jason 发表于 7/7/2016 谢 @芝士喵 ,但是你的问题太大,先回答一点,陆续补上。以下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近南方连续普降暴雨,引起了许多民众对于洪水这一自然灾害的关心和重视。但防洪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