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去香港读一年制硕士,给香港争取民主自由运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小力量,葱友们有什么建议吗?
品葱用户 LBJLBJ 提问于 8/24/2020 去年反送中运动至今一直关注香港的局势,区议会选举胜利那晚,我很激动;而今年党安法通过后,我仿佛心碎了一般。 从小就很喜欢香港。最后悔的事情是高中没有更努力读书,否则高考考更好一点,就能选择 …
所谓香港新移民,是指一九九七年后由中国移居香港的族群(相当于台湾的陆配及其子女和亲属)。谓之「新」,是为了区别九七前的「旧」移民。
外界对香港旧移民的刻板印象是亡命之徒,用渡海、跳车等方法潜入香港,电影感十足,但这样的人其实只占少数。五十年代初,我的外祖母从台山扶老携幼来港,依循正式管道,过程轻描淡写。就算文革之后,黎明、王菲、刘嘉玲、陈小春等人仍能以孩童身份随家人来港。当时中英两国大抵有成文的制度供人移民。亡命偷渡的恐怕是社会底层的青年。九七之后,港共与中共互通一气,新移民自然毋须以身犯险,偷渡成为绝唱。
按阶级成份,香港的中国新移民主要分为「权贵移民」和「平民移民」。
「权贵移民」大抵是中共治下的既得利益者,心怀「欧美梦」,想借香港为跳板,移民当地。也可能满足于香港的花花世界,不再外移,在香港赚钱,在中国花钱。他们集中在九龙站附近的新兴豪宅。坦白说,我对他们认知有限。
第二种是「平民移民」,人口庞大,而且急剧膨胀。近年流行的说法是「每日150个」。他们在中国出生,童年在当地度过,初中左右来港,毕业后大抵留港生活。大部份都是合法居留的人,中共替香港换血的说法不胫而走。这批人毋须刻意接触,走在街上也会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对新移民的印象
我是香港土生土长的九十后,求学时期本土主义不彰,大中华主义定于一尊,最激进的立场是爱国不爱党。新移民和本地人同是中国人,没有人会公开议论他们。
然而,小学的我已隐约感受到班上某些同学有点特别。他们的母亲与我的母亲不同,包括肤色偏黑,嗓门很大,说话有口音,衣着也不入流,呈现的气质与香港女人明显不同。后来,我发现这些同学的名只有一个字。香港人起名多数用两个字,童年的我什至一度不知道世上有单字人名,所以单字名的同学在班上往往鹤立鸡群,而他们大多有一位「特别」的母亲。这两项条件构成我对新移民最稚嫩的认知。
后来升读一所平民中学,身边继续有「特别」的同学。随着我的世界观趋向清晰,便知道他们属于「新移民」,家庭背景与我稍异。母亲是大陆人,嫁给香港男人,生了我同学。他们部份人在中国度过童年,读完小学才来港。越晚来港,广东话口音越重,但是无妨彼此交往。我高中时期的男生圈子就有一位这样的成员。他幽默搞笑,成绩出众,受全班欢迎,后来升读科技大学。他的例子证明初代的新移民子女很能融入本地社群。
新移民的质变
二零一零年后,我感觉香港的新移民发生了质的变化:
1. 街上开始见到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联群结队用华语(普通话)交谈、父母与子女用华语交谈。
2. 陆女嫁港男一直是新移民家庭的组合法则,现在开始有一家三口也说华语的,父亲显然不是本地人。甚至有祖父母用华语跟孙子谈话,显然也不是香港人。这些家庭在平民聚居地出没,街坊衣着,不是权贵新移民,也不是游客。
3. 广东与香港文化地理相近,是输出新移民的「大户」。质变之后,外省移民开始涌现,他们品流复杂,例如福建帮去年当港共打手,恶名昭彰。
4. 开始使用中国拼音转写姓名,而不是香港的惯用拼音。
中国人移民香港的审核权由中共掌管,我相信中共修改了相关政策,让中国成人(甚至老人)更容易移居香港。如果没有猜错,这次修改在二零一零年左右发生。嗣后的新移民大抵进入了beta版本,最大特征是日常语言跟本地人不同,在香港犹如异国人。他们的数量可观,纵影处处,我近年学外语、做义工也见到几个。他们很大机会会在港互相通婚,繁衍下一代。父母二人也说华语,子女大抵也不会讲广东话。可以預期,香港將会出现一群类似台湾「外省人」的群体。
除了中共政策,大环境也促成了beta新移民的出现。
1. 量变引起质变。多年来,新移民的审批权不在香港,而在中共,故其人口不断飙升,逐渐形成社群,容易围炉取暖,就像华人在欧美建立唐人街自成一国,毋须学习当地语言。
2. 越被本地人歧视,越不想融入本地。大中华主义不是万能的灵丹,同样是中共子民,河南人在北京,苏北人在上海亦遭到歧视,何况香港。一直有论调说新移民掠夺香港资源,而且是中共在港政党(民建联、工联会)的主要支持者。此等污名一直挥之不去,早年闹得热烘烘的「蝗虫论」表面上指的是中国自由行旅客,实际上指桑骂槐,连带指责移居香港的中国人。人一旦遭受歧视,便会围炉取暖,然后继续被歧视,形成恶性循环。
3. 香港文化式微,没有动力学广东话。二千年初是香港乐坛的最后探戈,活跃歌手包括陈奕迅、古巨基和Twins。电影虽然走下坡,但好歹还有《无间道》、《头文字D》等经典之作。流行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支柱,更是青年学习广东话的诱因。二零一零年后,香港娱乐圈一蹶不振,新来港人士便失去动力学习这种艰涩的语言。
新移民在香港人数日益庞大,足以反制本地人。为撰本文,我想查找他们的主要籍贯,以为政府或大学早有研究,岂料在谷歌输入「香港新移民省份」,结果寥寥,只有一家NGO的小报告,样本数目是一百人,不禁汗颜。
要知道这个群族已经在香港出现了二十多年,如此基础的统计居然没有。究其原因,研究一个族群,意味要突出他们,中共想暗渡陈仓,慢慢换血,自然没有官方统计,有统计也不公开。另一边厢,大学「左胶」当道,他们以圣人自居(圣母婊),崇尚世界大同,不想「异化」新移民,主张包容接纳,也刻意不研究。
因此,香港人与新移民雖然近在咫尺,对他们的认识卻非常有限,特别是离开校园投身社会之后,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多。即使遇到,也因为对方政治立场不明而有所忌讳。
早前,见到有葱友是香港新移民,来品葱,大家至少政见一致,想乘机了解多一些:
1. 香港新移民(下称移民)对本土香港人有何观感?
2. 中国人移民香港需要什么条件?
3. 移民的政见是否以粉红为主?
4. 平民移民与权贵移民有没有交流接触?
5. 移民主要来自哪个省份?
6. 移民在香港是否都会参加同乡会之类的社团组织?
7. 不同省份的移民有没有山头主义?抑或一律以「中国人」维持团结?
8. 移民香港的诱因是什么?来港后生活水平是否大幅改善?
9. 如果在香港发展不好,是否可以退回中国发展?这样的人多不多?
10. 「移民beta」广东话是讲得不好,还是完全不会说?
某些问题可能无意中掺杂了偏见,但既然是网上讨论,无谓处处忌憚。得罪之处,唯有敬请原谅。
我是香港老移民的後代,因為曾經在國內生活過,比較對中國(文化上)有認同感。
6和7
香港是有不少同鄉會或宗親會,可以說是早期大逃港留下來的影響。對商業是有一定影響,像是從事製衣多是上海人;警察和運輸多是潮州人為主。
但這也是老一輩講故的往事,目前看比較有爭議的是福建同鄉會,在反送中運動作撐警宣言。
在北角的暴力襲擊,也是主要是福建人為主,當然也有福建人是反送中。
反而在黑社會雲集的油尖旺一帶,少有關於黑社會的暴力事件。一方面油尖旺黑社會本身是比較複雜,另一方面他們是真的有生意。
黃子華的棟篤笑,黑社會是依靠別人仆街搵食,但他要的是錢,不在意你仆不仆街。搞亂油尖旺,誰也賺不錢。
8
我看過網上一篇訪問。一個反送中新移民說曾被一個撐警的新移民罵:「你都是大陸來的。」他回答是:「那你當初又為了什麼來香港?一定是大陸不好你才要來。」
撐警的新移民無言而對,雖然只是他個人的回答。
9
單程證就真的是單程,但也有人申請了單程證,有香港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而主要工作,和生活也在中國大陸。
10
一般是不好,廣東話聲調比較多,有的都是過了十多年還有口音。
而完全不說的也有。
原来在香港的大陆新移民有那么多
1. 香港新移民(下称移民)对本土香港人有何观感?
啊……不就是一個人
2. 中国人移民香港需要什么条件?
於香港出世或者父母一方為香港籍
3. 移民的政见是否以粉红为主?
我跟你說過,這和移不移民沒有關係。因為有一大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是親政府的
4. 平民移民与权贵移民有没有交流接触?
嘛……我想是在香港讀三四年書之後就去其他國家留學吧。(個人親身經歷,有一個內地新移民在我的學校讀了一年書之後就去美國讀大學了。現在想想他可能是官二代或者權二代……
5. 移民主要来自哪个省份?
我那知道,去問入境處
6. 移民在香港是否都会参加同乡会之类的社团组织?
我沒有
7. 不同省份的移民有没有山头主义?抑或一律以「中国人」维持团结?
非牛頓流體
8. 移民香港的诱因是什么?来港后生活水平是否大幅改善?
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來到香港。這不是廢話嗎?
9. 如果在香港发展不好,是否可以退回中国发展?这样的人多不多?
沒錯你可以這樣做,而且很有利,因為有張香港身分證。我不知
10. 「移民beta」广东话是讲得不好,还是完全不会说?
禾唔豬呀,MK梅廣嘢禾刀停唔明
我講笑咋, MK妹啲嘢冇人聽得明㗎
香港人我用最粗略分類,可分成六階段:
1.原居民,定義:英國人來前在香港的人
不少人以為他們全部住新界,其實他們只是新界原居民。港島/九龍原居民則因被同化而消失
2.第一世代,定義:英國人來後、民國成立前來香港的人
這群主體是大清人,少數有英屬印度等英國殖民地人/官員
當時深港未有邊境管制
2.5第一/二世代交替:清末民初
3.第二世代,定義:民國成立後、日軍來前來香港的人
這群主體是~大清~民國人,少數有英屬印度等英國殖民地人/官員+南洋姐
(南洋姐:前往南洋賣身的日本女性~韮菜~,然後~被割韮菜~把部分收入貢獻祖國,香港算是南洋的北端)
3.5第二/三世代交替:日軍來了+深港鐵幕落下前夕
日軍來後,禁止民國人來港、還將已來港的「請」回故鄉(用槍請)+一連串惡行
日軍走後,一批人趁深港鐵幕落下前逃至香港、免受紅色魔掌侵害
4.第三世代,定義:共和国成立後,抵壘政策明文化前來香港的人
主要偷渡族群,成功率視乎港英政府心情而定。港英政府心理:留你是情分不留你是本分
4.5第三/四世代交替:抵壘政策明文化,來港人身份洗白(也導致偷到難度增加)
5.第四世代,定義:抵壘政策取消後,97前來香港的人
其實有些人會將這世代當作第三與第五的交替,我要講更仔細所以沒這樣做
抵壘政策取消後,取而代之是單程證計劃。
5.5第四/五世代交替:97前後,融入度開始大減
6.第五世代,定義:97後來香港的人
廣東人勉強願意融合,其他就⋯⋯
9. 如果在香港发展不好,是否可以退回中国发展?这样的人多不多?
多不多不知道,但有這種人
大學很多NDS,不習慣香港生活,覺得被排擠
也忍受着直到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才回去中國
3. 水泉澳邨的居民深黃,但大多新移民。
雙加不好的鴨語者** 评论于 2020-08-25
[
我是香港老移民後代,因為曾經在國內生活過,比較對中國(文化上)有認同感。6和7香港是有不少同鄉會或宗…
]( “/article/item_id-480016#”)
你是在哪一年用什麼方式移民的呢?
百里域** 评论于 2020-08-26
[
你是在哪一年用什麼方式移民的呢?
]( “/article/item_id-480462#”)
後代,不是新移民
品葱用户 LBJLBJ 提问于 8/24/2020 去年反送中运动至今一直关注香港的局势,区议会选举胜利那晚,我很激动;而今年党安法通过后,我仿佛心碎了一般。 从小就很喜欢香港。最后悔的事情是高中没有更努力读书,否则高考考更好一点,就能选择 …
品葱用户 LBJLBJ 提问于 8/24/2020 去年反送中运动至今一直关注香港的局势,区议会选举胜利那晚,我很激动;而今年党安法通过后,我仿佛心碎了一般。 从小就很喜欢香港。最后悔的事情是高中没有更努力读书,否则高考考更好一点,就能选择 …
品葱用户 spiritoflaw 提问于 8/22/2020 我是生在大陆,但后来留学移民去了美国,后来又在大陆工作了很多年,现在仍在墙内。在大陆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对ccp,尤其是现在包子领导下的ccp不满,但有一件事我感觉比较奇怪: 他们绝 …
BBC中文:發表有關中國共產黨和港版《國安法》的評論,現在被處分,您後悔嗎? 蔡霞:我不後悔,我沒有任何後悔。首先,我發言這是我的權利,我應該要講話,第二,港版國安法它不是一個真正的立法,它是一個政治強權意志的推行,就是要打壓香港人民捍衛自 …
品葱用户 喜爱用派克笔 提问于 8/21/2020 我觉得港台女性大多数都比较有女人味,而大陆女性大部分却有一股强烈的女汉子味。 就拿港台来说吧,港台女性名字上大部分都是非常具有古典诗意,含有女人味的名字,比如说“心如”、“茵梦”、“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