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军用有倍镜和热成像的 m1c 步枪和 m2 机枪狙杀不了只有机瞄 m1944 步枪的张桃芳?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KurtXiang 发表

1)军用热成像技术在 70 年代末才成熟应用,能用于轻武器的热成像瞄准镜(AN/PAS-13)直到 90 年代末才正式服役。而你图上发的是美军的一种近似 AN/PAS-4 与西德 Eltro B8-V 的实验型主动红外夜视瞄准设备,编号 “T1”。

这类 0~1 代的夜视设备的原理,只是用上方的探照灯发出近红外波段光照亮目标,然后再通过下方的四倍红外瞄准镜观察而已,有效距离不超过 200 米,在昼间更是没有效果。通过这种设备在夜间找狙击手,相当于在夏天晚上举着手电找蚊子,虽然是比靠摸黑强得多,但你能保证一定把蚊子打死吗?

况且参加朝鲜战争的也不是 “T1”,而是配合. 30cal 卡宾枪使用的 M1/2(T120) 和 M3 型主动红外瞄准镜,整个系统被称为 M3 卡宾枪。M3 卡宾枪总共只生产了 2100 套,投入到朝鲜战场的数量更少,以至于在前线美军中都鲜为人知——即使在接触过的士兵中的欢迎程度也一般,其有效距离仅有 100-135 码,而且在白光下极其容易损坏。

2)至于在前线改造 M2HB 安装瞄准镜的狙击手就更凤毛麟角。而且连带三脚架重量的 M2HB 接近 60 公斤,在阵地上是作为一种 standoff 狙击武器使用的——即其射程大于其他轻武器,可以在不受还击的超远距离上守株待兔,不需要转移阵地,但也没法主动出击。

另一方面 M2HB 作为狙击武器的精度也不怎么样。即使是经过挑选和改装后在千米上的单发散布也只有 4-8MOA 的水平而已,况且在 bolt latch 的单发模式下每射击一发还要手动上膛,射速非常慢,袭扰的效果大于杀伤。至于 Hathcock 那个微概率事件更不要听地摊文学天花乱坠了。

至于在当时安装夜视瞄准镜的 M2HB 更没听说过。能承受. 50cal 的射击震动在今天对于瞄准设备都是很严格的挑战。这也是前线土法安装瞄准镜的 M2HB 只用单发射击的原因之一。

3)最重要的一点,张桃芳从 53 年 1 月底开始只在前线待过 3 个多月,一说其间实际进行战斗的只有 32 天。其所在的 214 团某连仅在上甘岭 597.9 高地的固定区域开展冷枪运动,正面之敌再夸张也不超过一个多营。在这么小的时间和区域范围里,张桃芳碰上对手使用稀有的夜视设备和改造. 50cal 武器的几率能有多少?

况且根据张桃芳回忆,其冷枪射击距离在 100-400 米甚至更近,亦没有提到过夜间射击。所经历过最激烈的一次对抗是与一个机枪手——根据今天的观点分析大概是在近距离上的一个自动步枪手,很可能也就是步兵排里一个普通的老兵而已。

一提到 “冷枪冷炮” 就直接想到中门对狙,就跟一提到空战格斗就想象成骑士角斗、武林切磋一样脱离现实。狙击是一种在最大程度上隐蔽和保护自己,单方面攻击对方的偷袭行为。尤其在消耗战中,狙击手优先袭击的是最容易得手,回报率最高的暴露目标。专业狙击手之间的遭遇很偶尔发生,互相拼死对决的情况更少——狙击手并不倾向主动进行这种低效而高风险的行为。

因此单凭狙击手与其武器系统本身,并不是反制和消灭对方狙击手最好的方法。但是在冲突相持期间是这种运动中最好的宣传对抗工具。僵持战线上的冷枪冷炮并不能制造密集的伤亡,其意义本身在于袭扰对方的精神,打击对方的士气。就像王牌飞行员不见得就会击落对方王牌一样,狙击手也不见得能击毙对方狙击手。但是关于己方狙击手的包装宣传会给前线带来信心,给后方带来利好,一样会作用于精神士气的对抗。

P.S.: 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还有人分不清红外夜视仪和热成像??!

知乎用户 守夜人​ 发表

假如美军在前哨明晃晃架机枪,冷炮就会打过来。

至于步枪,且不说那个年代主动红外夜视仪的视野和成像清晰度问题。张老大不了晚上不露头放空枪。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因为张桃芳并没有和 M2 机枪狙击手正面对上,所谓 m2 狙击手和张桃芳互狙是国内报纸乱写的。实际上按张老自己的描述是: 张老准备进入阵地时 (张老连续在狙击阵地打了好几天冷枪,所以阵地很可能被美军发现,进而针对性打击) 被美军连续打冷枪(因为张老说是点射,所以很可能美军用的是 BAR,而非 M2 机枪,因为 M2 机枪用于狙击改装时,是要取消连发功能以保证精度),然后张老被压制住了。抽敌军射击间隙,打了几枪,然后对面枪就不响了,推测可能是打死了,实际上是不一定。然后张老由于原阵地暴露,也撤出换地方了。

知乎用户 fat lee 发表

狙击是一种战术,没说一定专用什么武器,所谓狙击步枪只是更适用于此战术的武器。我们常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不是武器,我觉得战斗对决也是这样,既然是战术,人的运用水平自然是决胜的关键。

知乎用户 NeoSource​ 发表

人多力量大。冷枪冷炮运动是无数人在参与,对于美军的麻烦甚至超过当初西线德军的狙击手,美军不可能盯着一个人杀。

知乎用户 林某人 发表

那个不是热成像,只是最老式的主动红外夜视仪而已。

知乎用户 危险关系 发表

那不是热成像,那就是个主动红外灯儿,作用距离很有限,倍镜也不是神,倍镜只能帮助看清目标,又不能帮你把目标按住不准动,不管什么镜儿,最终还是要弹头准确飞到你预期的瞄准点才算事,测距风偏温度动作提前量对弹着都是影响,张桃芳胜是胜在这几个水准上,虽然他也自带人肉倍镜儿,但技能和视力的结合才是关键。

器胜之而技不如,终不如。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别说抗美援朝战争了,就是现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美军夜视仪热成像卫星导航等各种高科技发达,中东狙击手靠老式 SVD 狙击步枪依然能杀伤美军,而美军也做不到完全消灭敌方狙击手。

知乎用户 和光同尘 发表

但事实上是因为有很多个能成为张桃芳的人都死了,只有这么一个活了下来。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况且你发的这个并不是热成像仪,而是红外灯 + 红外镜。只有小股美军精锐才能装备,其原理是用上面那个大号红外辐射灯发射肉眼看不见的波长照亮前方,然后用底下那个红外镜看到照亮的这部分。范围并不大。且非常笨重脆弱,底下那个袋子里装的是电池。能够在夜晚使用的红外监视器也是这个原理,顺带一提如果你拿个红外灯,手机也可以当夜视仪用。

知乎用户 肖笑 发表

因为美军狙击手不会采用这种会暴露自己位置的实验版本的热成像,狙击手可不是只有夜战要打,也不会专门盯着一个人

而这也侧面的证实我国发展的冷枪冷炮运动的优势

知乎用户 你们怎敢 发表

其一是倍镜这种东西不是绝对优势

其二是那种刚刚研发出来的主动红外夜视仪实属拉跨,又大又重性能也不理想

知乎用户 瘦瘦瘦 发表

先不说当时的热成像技术成不成熟,反正张没有热成像装备,所以晚上他看不远,只能收工回窝了。

自然就没有对狙的机会了。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第一,早期的热成像效果并不好,顶多作为辅助用。

第二,热成像并没有全面普及,做不到人手一套。

第三,哪怕有热成像,效果倍棒,依然可以打冷枪。

知乎用户 蛋不疼 发表

那个年头热成像距离有问题啊,只有区区 100 米左右的距离。两军阵地 100 米还打个鬼啊

知乎用户 空谷幽兰 1 发表

因为被杀掉的人不会成为张桃芳。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军人看《战狼》或其他军旅片是什么样的感觉?

知乎用户 锦衣卫大爷 发表 更新:评论里大神真的很多 ,我自己是受益匪浅。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和大神们多交流。这帖子更多算是抛砖引玉,感谢原作者,因工作问题,所以没精力和大家更多讨论,恕,顺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