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斯隆:风雪中屹立的,最后的边陲孤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杰里·斯隆教练,过世了。

这篇是九年前,他刚离开职业篮球这个是非地时写的了。

杰里·斯隆四岁时他爸逝世,留下他妈、他、他的九个哥哥姐姐,以及一个伊利诺伊州麦克林斯伯勒郊外的破农场。

二年级时,他出外谋生做童工,给人家除一天草,挣2美元。

高中时他爱上了篮球,于是早上四点半摸黑起床,收拾完农活,再步行两英里去学校,赶早上七点的训练。放了学,他回家忙农活到天黑,两头不见太阳。

很多年后,他总结:

“我就学到一件事——工作努力点,又不会死!”

1960年他代表麦克林斯伯勒高中,成为州最佳球员。他进了伊利诺伊大学,读了五星期,然后退学。他自己承认:

“进了大学,我觉得特别混乱。因为我之前都没离开过家乡。”

他的灵魂在伊利诺伊州麦克林斯伯勒郡扎了根。

他是个不爱挪窝的人。

他回乡,去油田工作了段,然后去了印第安纳州的伊凡斯韦尔大学。这地方离他家更近些。那时他已经长到了196公分,是学校篮球队最高的球员,所以,他经常一场比赛里从对方后卫防到中锋。他习惯了盯比他高许多的对手。他知道矮个子在防守端的生存秘诀是多抢篮板球,以及:

打得更努力一点、更努力一点。

1964年大三时,他被巴尔的摩子弹队选中,可以去堂而皇之的挣美元、摆脱伊利诺伊农场的干草味了。他考虑了下,决定继续留在学院里读完大四。

1965年他再次被子弹选中,这回他真进了NBA,一年后,联盟扩军,他被芝加哥公牛选中,然后得到了“最初公牛”的绰号。

他的教练迪克·莫塔后来如此回忆他:

“斯隆曾说,他希望任何一场比赛后都不必有愧悔遗憾。他打完一场比赛,回家就可以像小孩儿一样睡得心安理得——可是在一场比赛前,他会在更衣室里像个疯子似的。”

在他的NBA生涯里,斯隆是个防守怪物。他打NBA的方式,一如他高中时的人生:四点半起床,劳作直至天黑。骨子里,他就是个凶恶、严酷、硬朗、信奉老学院派的伊利诺伊农民。他在NBA的两个绰号:“盖世太保”、“电锯”。

他在NBA打了十一年,其中在芝加哥十年间八进季后赛,巅峰时期场均18+9的表现,二度全明星(他两次全明星合计打了40分钟10次犯规),四次年度第一防守阵容、二次年度第二防守阵容。1976年他退役时,作为“最初公牛”,他的4号球衣被宣布退役。那是芝加哥公牛队史上第一件退役的球衣。那时,他是公牛队史最伟大的球员,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984年,公牛选来乔丹为止。

1975年,他和公牛(当时在西部)将金州勇士拖进了西部决赛第七场,惜败。里克·巴里最终带着勇士夺下1975年总冠军。

但是:那年季后赛,17战,巴里有8场得分没到30分——其中4场,是对位杰里·斯隆。

退役后,斯隆除了挂起4号球衣、一堆防守奖项和二度全明星,还留下了几储藏室旧货。他承认自己爱收集二手货。他打NBA逛各个城市,总是要在各类二手货市场淘半天。等他开始挣钱,他就开始收集老式拖拉机——伊利诺伊的农场作派。

这就是杰里·斯隆球员时期的关键词:穷人孩子早当家;勤劳工作;不愿挪窝;防守;硬骨头;好斗分子;芝加哥公牛;小防大;学院派;二手货。

以及“执拗”。

1985年夏天的盐湖城,犹他爵士出了三件影响队史的大事:

——41岁的拉里·米勒开始朝球队砸钱。

——选秀大会上第13位选来了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卡尔·马龙。

——杰里·斯隆正式进爵士队,当上了助理教练,辅佐主帅弗兰克·雷登。

在此前一年,爵士刚用第16位选来了冈萨加大学的约翰·斯托克顿。

1985年,盐湖城是一个西北边陲的霜风之地。爵士在声色犬马的新奥尔良还算合适,搬到这里,显然牛头不对马嘴。多年后马龙自承,他一下飞机看看周围,不由长叹:“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

这地方像初得开辟的天地,万物都很缺乏:娱乐、传媒、灯红酒绿,一律欠奉。十二年后,亚特兰大的电视评论员迈克·格雷恩补充说:“我还在打球时,教练们经常威胁球员:‘不好好打,就把你扔犹他去。’”

1988年弗兰克·雷登退休,斯隆接任。初接教鞭的九场比赛,爵士3胜6负。圣诞节,爵士即将对阵两度卫冕冠军,魔术师领衔的湖人。

斯隆自己承认,他当时觉得:

“我的教练生涯大概到此为止了。”

但是杰里·斯隆不是个会投降的人。

老公牛的鲍勃·勒夫举过一个例子:面对纽约之王威利斯·里德不断的威吓“让开点,不然我会对你不客气”,斯隆总是抿着嘴、瞪着眼,以瘦弱的身躯站在对手的面前,扼住对手的咽喉。

“电锯”,“盖世太保”,这两个绰号并不是白来的。

1988年圣诞节,爵士干倒了卫冕冠军湖人。

从那天起,老球迷们熟悉的爵士出现了。

1988-89季结束,犹他爵士队达成队史首个50胜赛季,卡尔·马龙职业生涯第一次NBA年度第一阵容(他后来还要进十次)和第一次全明星赛MVP,约翰·斯托克顿人生第一次出席全明星。而杰里·斯隆,终于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之外,有了第二个故乡。

之后的故事众所周知:

每年夏天,卡尔·马龙在自己的农场背着降落伞迎风奔跑,锤炼他永远如精钢浇铸的、职业体育史上最健美的体型;约翰·斯托克顿在他的故乡中学球馆独自练习。

杰里·斯隆回伊利诺伊老家,画下一圈又一圈战术图,然后继续收集拖拉机。当然,他也没忘记收集二手货球员。

因为做过球探,他的目光精准,于是他能够为盐湖城挑来一些廉价的、适合他战术体系的球员。杰夫·马龙、马克·伊顿们来来往往,马龙和斯托克顿伫立的身影旁,年轻人皱纹渐生。这师徒三人度过夏季的方式,就像三个平凡的农民。然后是常规赛,马龙惯常拿下场均25+10,斯托克顿则拿下助攻王,然后两人携手去全明星。

这被岁月遗忘的、每个赛季一半时间白雪皑皑的城市,因为这三个人,而愈加开始被世界遗忘。除了奥拉朱旺们偶尔对马龙和斯托克顿发出抱怨,抱怨他们的假摔、黑肘和追魂膝,你看不到他们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年轻人去到爵士,就被斯隆刷了一层白色的雪盐。你会发现他们和马龙、斯托克顿一样,冷峻、强悍、不知疲倦的跑位。Flex进攻、永远不停的背掩护、伸缩进攻和挡拆。防守端,身体接触和不断响起的哨子。

他们年年拿下50胜,但仅此而已。1992年西部决赛,斯隆的爵士败给了阿德尔曼的开拓者,只好看着滑翔机去和乔丹的公牛决战——大概全世界都忘记了,十九年前,斯隆和阿德尔曼曾经一起在芝加哥身披公牛球衣而战。

杰里·斯隆的球队里,布满了一群和他一样天赋普通的人:

185公分79公斤的斯托克顿,走在街上和一个寻常上班族白人似的。

马克·伊顿,大学毕业后选秀大会没人要,只好去加油站工作的大龄青年。

爵士队没有伟大天赋,只有一群像斯隆一样脚踏实地、低头劳作的农夫。

马龙和斯托克顿是明星,但在1990年代这个电视直播时代里,他们俩每次出席全明星赛,都像混杂在名车堆里的老式笨重拖拉机。

拉里·米勒支持着斯隆,也支持着他的两大王牌。他歌颂斯托克顿黄金般的大脑,赞美马龙是“联盟最勤奋的球员”。他给斯隆开足所有绿灯,任他和雷登继续摆弄着这能赢球但注定成不了名门的风格。犹他爵士成了西北边陲的一个保温室,时间在这里流动得更慢。90年代了,这里依然在打70年代的篮球。

命运的改变期是1994年,在汤姆贾诺维奇宣布“罗伯特·霍里不会去马刺的”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了“杰夫·霍纳塞克去了爵士”的消息。汤姆贾诺维奇神色惊变。

1994年西部决赛斯隆败给了汤姆贾诺维奇的火箭,但汤姆贾诺维奇当时已经明白:爵士的腾飞时刻已经到来。

斯隆的方程式很奇怪:

冈萨加大学一个185公分、选秀大会第16位的白人组织后卫斯托克顿,被他变成了助攻王;路易斯安那选秀第13位的肌肉大前锋邮差,被他变成了年年垄断年度第一阵容的超级巨星。这两个人,加上一个又矮(193公分)又瘦,像个邻家大叔模样的投篮手,发生了可怕的化学反应。

杰夫•霍纳塞克是斯隆“旧货改造”的最经典产品:他既不高,又不壮,运动能力平常。他是芝加哥人,做高中篮球教练的爹给了他篮球智商和投篮技巧,但他大学毕业差点去当了会计师。在爵士这支平民球队,他又是最平民的一个——教科书式的投篮、准确的传球,给队友送贺卡、打客场时每天给太太打15个电话、每次罚球前都要摸一下脸给看直播的孩子们以暗示。

可是他加入爵士这支老农场球队后,一切天翻地覆:

1995-98这四季,爵士三次完成60胜。1996-97季,爵士完成神奇的64胜18负时,马龙、霍纳塞克、斯托克顿合计103岁。而他们的帮手是1993年第45位新秀拜伦·拉塞尔和1995年第28号新秀奥斯特塔格。卡尔·马龙神奇地以近34岁高龄取下常规赛MVP——那本来该是他们的凋零时分了。

但是,没太多人相信斯隆能走远。那年西部决赛第六场,斯托克顿的三分球划过巴克利的指尖穿网而入,55岁的斯隆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犹他爵士队,一个老头子带着另一群老头子,达成队史第一次总决赛。

斯隆说:

“过去几年,我们总被指责说打得不好。但我总说,体育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尝试……我们打败了火箭,这就是个例子:永远不要说‘你永远不会’。”

1997年总决赛的故事众所周知:1997、1998两届总决赛已成乔丹最伟大传说。许多人忽视的一点是,传奇性来自于惊险。

1997年总决赛第一场,依靠皮彭“邮差星期天不上班”的垃圾话和乔丹的绝杀,公牛才惊险取下;总决赛第五场天王山,乔丹带病打出传奇的38分才险胜2分;第六场,依靠科尔最后时刻的关键中投和皮彭奋不顾身的断球,公牛险胜4分——在一、五、六这三场,爵士都把公牛逼到了最后一分钟。1998年乔丹晃倒拉塞尔的神话绝杀是职业体育史上被重播最多的瞬间,但是谁把公牛逼到那步绝境的?

是杰里·斯隆。

1997和1998这两年夏天,斯隆是职业体育史上最完美的配角:一个英俊的老头儿,很少笑(通常是被裁判判罚得无奈时露出嘲讽的咧嘴笑),他的球队有史上两大肘膝宗师(12号和32号)。他的球队在1997年干掉了三星会聚的火箭(大梦、巴克利、滑翔机),在1998年横扫了刚博得全世界爱慕的湖人(鲨鱼、科比、埃迪·琼斯和范埃克塞尔),然后挑上帝王乔丹。

他们就像一群井然有序、神色冷峻的农民游击队,用最老式的步枪撂倒一个又一个天之骄子,以各种非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把主角逼到悬崖边上,最后逼着乔丹成就了那几个经典镜头。

1998年之后,爵士的命运和大多数伟大配角一样:主角们功成身退,配角们真元大损,也渐次凋零。1997年,马龙就预言过他与乔丹并肩西天争社稷之后的命运:“我和约翰退役之后……可能,就没有人肯来这个队伍了。”

他猜对了一半。盐湖城没有金钱,没有美人,没有传媒的镜头和球鞋代言,只有一个在球馆里板着脸,教你打篮球的老头儿。而且,这里已经凄清如此,却还对球员挑挑拣拣。

1997年,雷登确认:

“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我们不是一支为了冠军不顾一切的队伍……我们要那些符合我们精神的球员。丹尼斯·罗德曼?不,我们不会接受这类人。”

斯隆就是这么执拗。

1998年他壮烈败北后,爵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却依然在盐湖城的风雪里支撑。盐湖城继续拿下50胜,然后变成44胜、47胜,直到2003年夏斯托克顿挂起他伟大的12号球衣,卡尔·马龙西奔洛杉矶去追随最后一点冠军梦想,斯隆还是留在这里。

2004年,那每年夏天与他一起在南伊利诺伊农场种玉米、牵手散步三英里的太太故世。

2004-05季,伤兵满营,自斯隆当政以来,爵士第一次胜率低于50%——26胜56负。如果说1998年夏是他的巅峰败北,那2004-05这一年,就是他人生的低谷。那时他63岁了。

他在坚持些什么呢?

没人说得清,但这个倔强的老头留了下来。

2004年签得的卡洛斯·布泽在2005-06季后半段开始发光,2005年他获得了教练生涯最高的选秀签——第三位——选中了德隆·威廉姆斯。2006年,他迎娶了塔米·杰索普;2006-07季,爵士常规赛51胜,又一次闯到了西部决赛。

但是,时代开始不太一样了。

斯隆依然在制造着一个又一个霍纳塞克式的奇迹。23年以来,盐湖城从没获得天之骄子的明星。除了2005年的探花德隆,爵士在选秀大会上获得的最高顺位是14。斯托克顿是1984年第16位;邮差是1985年第13位。两届总决赛首发小前锋、被乔丹晃倒的布莱恩·拉塞尔和克里斯·韦伯同届,第45位。布泽、奥库、米尔萨普统统是第二轮出身。

斯隆始终相信这么一批人,这是斯隆的哲学:他不需要巨星,只需要一群聪明、无私、肯努力为团队打篮球的平民球员。他自己在大学小防大的经验,让他喜欢布泽、米尔萨普这些矮个内线。2003年他公开说过:“身高不能改变比赛,可以改变比赛的是你的心。”

斯隆依然对球员很严酷。2007年,《体育画报》问他:“为什么你不常赞美球员呢?”

他答:

“他们不是已经领薪水了吗?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薪水的总额要远高于其他人。我之前也当过球员,我知道,一位成功的球员,一旦站上场中,他的表现就必须不辜负他的薪水。”

他总是尖锐的批评球员。老一代的球员懂得好坏。马龙说“斯隆是我所认识最善良的人。”斯托克顿说“他不满时,会很直接的对你提出。但事情一旦过去,他就会跟没事人一样。”

但是,新时代的球员,不是1990年代的样子了。

2007年,安德烈·基里连科公开置疑过斯隆的体系,而斯隆只是回答:“我不需要他喜欢我,我只需要他认真为我打球。”

2009年,卡洛斯·布泽宣布不续约,要离开盐湖城。2010年,刚被斯隆提拔起来的未选秀球员马修斯去了波特兰。

这时代的球员会被一张支票就带走。何况,在斯隆手下打球并不那么快乐——2008年2月,NBA球员投票“最害怕在哪个教练手下打球?”斯隆得票12%,仅次于暴君莱利和严酷的斯基尔斯。

斯隆在悄然的抗拒着时代的演进。他的小打大主义,他对盐湖城的固守。他依然不肯随时代洪流前进,不愿意了解媒体对世界的影响。拉拉队女郎的内衣透明度、用炮弹打向观众席的T恤、直播时变幻不定的宣传字幕、入场音乐、绚丽灯光,这些犹如古籍上的蜘蛛网,被他一手轻轻拂去。斯隆的世界充满了战术图、数据、年轻人的跑位、掩护的方向,黑白分明。他的作品就是卡尔·马龙和约翰·斯托克顿、德隆和布泽、米尔萨普、奥库们那一遍遍清晰如铅笔素描的挡拆。

他对传媒的轻视,同样遭致了传媒的报复。他一贯的杰出和缺乏起落,使他和邓肯、鲨鱼一样,被各种奖项遗忘。

幸而他从未在意过。早在1997年4月,当斯托克顿的助攻王纪录、他自己的胜场纪录等一系列话题被媒体谈论时,斯隆摇头:

“这种东西,谁在意呢?”

十年后,他第一次认真评价了下自己:

“我可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教练,总冠军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而这,就是最后的讽刺所在:他杰出的地方被世界遗忘,他孜孜以求的却从未有结果。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不断被兀鹰啄食,重复着这单调的悲剧。2008-10,连续三年,爵士输给了湖人,斯隆输给了禅师——这是1997、1998两届总决赛的后续。农民般的执拗、学院派的理想主义,最后总是倒在禅师和他的巨星(乔丹、科比)手下。

但这期间,发生的最大事件是:2009年,拉里·米勒逝世。最后一个支持着斯隆的理想主义老头子,离开了。

然后就是2010年2月,斯隆离职。在他身后留下的是:

北美四大体育联盟中,唯一一个在同一个球队执教23年的主教练。

NBA史上唯一在一支球队达成千胜的主教练。

23年间,爵士队仅缺席3次季后赛,13个50胜赛季。

执教1809场比赛赢下1127场,二度西部冠军。

他说:“我累垮了。”

很神奇的是:他执教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对芝加哥公牛——他是“最初的公牛”,是公牛第一个退役球衣的球员,在1997、1998他是公牛最大的死敌,而在2011年,又是公牛给他唱了最后的挽歌。

卡尔·马龙认为,斯隆的疲惫来自于他的工作和他的球员们。

“为什么在地板、在球衣上玩复古?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球员们像老学院派那样打球?职业球员?他们不需要特意教!拿着百万美元年薪的球员应该知道怎么处理职业球员的事务!”

针对斯隆打法过时的评论,邮差怒吼:

“你干嘛不说禅师打法过时了?老学院派打法是有用的!”

可是斯隆真的疲惫了。篮球本身不会打垮这个倔强的老头,但2011年职业篮球已经包含了太多篮球之外的事务。斯隆的退出理由之一是:

“管理层在他和德隆之间,更倾向后者”。

这就是2011年的时代特征:布泽走了,马修斯走了,AK47抱怨了,德隆不高兴了。2011年是一个老尼尔森、拉里·布朗们黯然退场的时代,斯隆也不例外。

比起莱利、禅师、主教这样的世之枭雄,斯隆更接近拉里·布朗和伍登,是一个更纯粹的教练。

他把学院派的理想主义在盐湖城散播了23年,让这个城市的篮球得以远离职业篮球的喧嚣算计。

他的理想主义与商业联盟如此格格不入,于是1997、1998两届总决赛,他和爵士成了史上最伟大的配角。

23年时间,他没得到过年度教练,这和1997、1998两年传奇加起来,成就了他的无冕之王。

甚至他离开的方式,都是性格决定命运:他始终拒绝和主流商业合拍,在边陲担当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他作为史上最伟大配角造就了乔丹的经典,然后被联盟主流遗忘成就了边陲的无冕之王。

他最后被职业篮球日益高涨的明星地位和商业算计拖垮了,退出了。

是的,2011年的NBA是个玩弄人心、金钱、媒体、权谋的职业体育联盟,这个时代的教练必须是莱利或禅师那样时髦、聪明,懂得玩弄媒体和人心的枭雄。

而杰里·斯隆,一个收集二手货的、好斗的、学院派理想主义和农场少年般倔强的老头子,在这个利益横行的资本家金钱联盟里,在他终于被商业时代击垮前,让犹他爵士成为一杆西北朔风里孤高飘扬23年的边陲之旗。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希望任何一场比赛后都不必有愧悔遗憾。”

“努力又不会死!”

“永远不要说‘你永远不会’。”

Rest in peace without regrets, Coach.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德隆·威廉姆斯:斯隆手下那些年,离开斯隆那些年

2006-10年,即从二年级到他离开爵士为止,不妨说,德隆是NBA第三组织后卫。 同期前二位是:纳什和保罗。 如果考虑到那段时间纳什是MVP级的存在,保罗在数据上正打出历史级表现,那就能理解德隆当时的强大了。 他曾经四个赛季打出场均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