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是,大臣》《是,首相》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ck 发表

汉弗莱这个人,

精通列宁的名言,对马列主义有一定认识,而且对列宁评价很高(ym s3e6)

对前殖民地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毫不在乎(ypm s1e6)

苏格兰合同事件东窗事发时,对哈克大喊了一声 “莫斯科”(ym s3e3)

和苏联大使关系不浅,对方甚至当面摸他裤裆(ypm s2e3)

库郎签合同偷喝酒,喝的是伏特加(ym s3e4)

难不成他真的是。。。。。。。。。。

-————- 分割线 ——————

经评论区提醒,我才发现汉弗莱的长相神似苏联政治家瓦西里 · 库兹涅佐夫

惊了

-———- 分割线 ———————

评论区个个都是人才,我又有新灵感了

1991 年的圣诞节,在伦敦塔桥

一个男人魂不守舍地站在栏杆旁,看着底下泰晤士河的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

他的左手攥着一份泰晤士报,右手握着一瓶已经被他喝掉大半的宝狮将军牌伏特加,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个人踏上塔桥,径直地向这个忧伤的男人走来

“你怎么现在才来?“男人一边问,一边把剩下的伏特加一饮而尽

“不好意思,烧毁剩余的文件花了我们太多时间。” 他的同伴有条不紊地回答道

男人突然情绪失控,砸碎了手里的酒瓶,发狂地嚎叫起来

“汉弗莱同志,冷静”,他的同伴连忙冲上去扶住他 “泰晤士报今天已经刊登了苏联解体的消息,你想让他们再来一条内阁秘书长发酒疯的新闻吗?“

“我的努力,全部白费了是吗?” 男人盯着报纸上缓缓降下的红旗,声音无比悲怆

他的同伴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我亲手搅黄了首相的征兵计划,我浪费国防部那么多军费去买美国的三叉戟导弹,我把苏格兰的军事基地全贱卖给了地产开发商,到底是为了什么???????”

男人越说越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他的哭声穿过伦敦城冰冷的空气,飘向那遥不可及的东方

“汉弗莱同志,我们的任务都结束了。。。。。” 他的同伴沉默许久,丢下了这一句话

男人悲伤地抬起头,“真的都结束了吗?”

“Yes, comrade”

又是一年的圣诞节,伦敦城的一家精神疗养院里,一个男人穿着病号服,坐在窗前,喃喃自语,鼻孔里发出一股酒臭味

他转到这儿治疗有些年头了,但是他的病情依然毫无进展

每年的圣诞节,他都醉的不省人事,天知道他从哪搞来的酒

他的主治医生已经几乎放弃了他,每次和他谈话,他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着一些长到能把医生也逼成神经病的疯话

过了两天,这个男人在病床上去世了,医生例行公事,在病人记录上写下一行字

“汉弗莱阿波比,生于 1929 年 4 月 5 日,卒于 2001 年 12 月 26 日”

在为他收尸的时候,医生看到他手里死死地攥着什么

医生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的手掰开,发现那是一面已经褪色的旧红布

医生把红布展开,惊讶地发现,上面画着镰刀斧头

-— 分割线 —–

备注:“汉弗莱阿波比,生于 1929 年 4 月 5 日,卒于 2001 年 12 月 26 日” 汉弗莱的生卒年月参照了饰演他的演员奈杰尔霍桑的生卒年月,我也是在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霍桑先生正好是在苏联解体后的第十年的圣诞节的两天后去世的,放在汉弗莱这个角色身上真的有一种宿命的感觉。。。。

知乎用户 北落师门​ 发表

始终活在台词里的前首相,是个十足的狠人。

哈克所在的党已经在野了十多年,人才凋敝。加上前首相在内的新内阁,拢共才三个人之前有过行政经验。大选的前一年(1980),马丁甚至还和哈克在党内发动过反前首相运动,差点动摇了首相的党领袖地位。

而前首相先是领导党赢得了多数席位(big enough),然后又 “不计前嫌” 地任命前政敌马丁和雷为外交和内政大臣。任内再利用凶相毕露的党鞭维克威压内阁,拿人见人嫌的科贝做 “鲶鱼” 把水搅浑,辅之以内阁改组的手腕洗牌。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整个内阁对前首相又敬又怕。

(哈克教会了我如何优雅地用英语骂人)

到了 ym 最后一集,听到内阁将要改组的哈克依然吓得胆战心惊。

可以说,前首相最大的闪光点就是精通用人之道。如果少了这些有一专之长的政客们的助力,执政党会被以阿诺德为首的公务员整得毫无还手之力。S1E2 中,马丁和哈克的首次联手就证明,大臣们的联手足以和强势的公务员体系扳一扳手腕。

S2E7 中,前首相先是授意马克爵士透露消息,借反对党议员开炮轰击政府。拉拢哈克背刺汉弗莱和行政部,事后再用一纸亲笔信收买哈克人心。这次交锋是阿诺德少有的一次暗亏。正是这一 “又打又拉”,胡萝卜加大棒的高超手腕,让前首相有效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而地位初固后,前首相谋后而动,一举绞杀了政敌们的政治前程。马丁在第一次改组中就被踢走,无能的老弗雷德被踢到了上议院。

“鲶鱼” 科贝也被换到就业部继续搅混水。科贝能成为首相心腹,多半是首相需要这样一个万人嫌来扮黑脸,好把水搅浑,增强对内阁的控制力。毕竟如果内阁大臣们铁板一块,他这个领导就坐不稳了(事实证明多虑了,大臣们彼此之间打小报告层出不穷,连哈克人缘这么好的人都被科贝算计)。

如果没有阿诺德和汉弗莱的突然搅局,连主角哈克都差点被赶到欧共体那边断送政治生涯了。而圣诞特辑里,内政大臣雷叠 buff 式的交通丑闻,也不免让人怀疑是前首相暗箱操作的结果。

北落师门

2 次咨询

5.0

墨尔本大学 应用语言学硕士在读

53698 次赞同

去咨询

而且别忘了,从政治顾问多萝西所在办公室的位置和与前首相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前首相惯以威严震慑内阁阁员。连阿诺德大 boss 都说,作为内阁秘书长,首相的命令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照办。

在 S3E5 中,面对哈克的背刺,首相第一时间平息了选区就业受威胁的传闻,并在自己所在选区的报纸上,及时刊登了早已将决定权交给交通总管哈克的新闻。同时从渥太华传来口信,责令哈克如果再玩小手段就直接逼令其辞职滚蛋了。不仅把锅(责任)全甩给了哈克,及时平息了民怨,还旁敲侧击的给予了警告。

讲真,这局如果没有汉弗莱的扩招提案,还有哈克精通传媒的杀手本能,这个苦差事八成真要毁了哈克积攒了一辈子的政治资本。(阿诺德和马克真是打着首相的旗号坑死人不偿命)

到了圣诞特辑,已经被驯服的内阁就改以温和团结为手段整治了。人缘好又无甚威胁的哈克被升迁为党主席。党鞭也换成了公务员盟友的杰弗里。而这种安抚正好可以给继任者增加人情和威望的机会。

一方面是自己身体欠佳(心脏病),一方面是心腹大患已无上位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开棘手的财政危机。前首相最终和大 boss 阿诺德双双辞职下台。前首相和阿诺德这对 cp,这几年多为暗斗,鲜有明争;而水平不如他们的两位继任者: 哈克和汉弗莱却冲突到了表面化白热化的阶段。令人唏嘘不已。

前首相对哈克的评价,还真是一针见血。

哈克这辈子最恨的三个人(卢克,科贝),前首相结局是最惨的了。回忆录永久封杀,上议院爵位全无,葬礼还被拿来利用和各国首脑开会。真 · 死人比活人好用……

最后一提,小说中前首相的真名是 Herbert Attwell。

不想让熟人发现我: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中的人物阿诺德?不想让熟人发现我: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与《是,首相》中的吉姆 · 哈克的执政水平?

知乎用户 李小喵​​ 发表

他们杀过一个人吗?

没有。

他们是怎么胜利的?

他们给对手一个 “更好的” 选择。

你不得不说,无论是健康大臣,还是哈克的竞争对手,他们并进行了自己角度更好的选择,做了还算不错的交易。

只要你在他们的利益关系链里,你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的输。

输的是谁?

不知道。

也许是从第一季就高涨的失业率,也许是从第一季就超负荷的医疗系统,也许从第一季就臃肿的公务员体系,也许是第一季就不会算术的英国学生。

有权处理问题的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所在,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这里每个人都在问题上获益。

也就没有人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只有底层漏水,住在船底的人才会恳求上层给点材料或者一点空间。

实在不行,船沉了,怎么办?

亲爱的,住在上层的人,他们有直升飞机

知乎用户 JekyllHyde​​ 发表

伊斯灵顿男爵、嘉德勋章获得者、枢密院成员、牛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詹姆斯 · 哈克阁下的扮演者保罗 · 艾丁顿 CBE 因皮肤 T 细胞淋巴癌症于 1995.11.04 过世,享年 68 岁。

爵级大十字勋章、大英帝国勋章、皇家维多利亚勋章、牛津大学文艺学士汉弗莱 · 阿普比爵士的扮演者奈杰尔 · 霍桑爵士因心脏病于 2001.12.26 去世,享年 72 岁。

爵级大十字勋章、牛津大学文艺学士伯纳德 · 伍列爵士的扮演者德里克 · 福德斯因肺炎于 2020.1.17 去世,享年 82 岁。

这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不戴眼镜

而剧中的大魔王,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大十字勋章持有者、高级维多利亚勋爵、牛津大学文艺学士阿诺德 · 罗宾逊爵士的扮演者约翰 · 内特尔顿,至今仍坐在家中笑看猢狲出把戏。

他最重要的特征:

黑框眼镜佩戴者

知乎用户 钟文​ 发表

好熟悉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

知乎用户 殷海洋 发表

翻译这部小说的老师的先生最终成为了首相。

知乎用户 门儿 发表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记得吗~~~

知乎用户 GYZG 发表

这部剧的每一个细节单独拎出来都不怎么可怕,但累积在一起就有点恐怖了,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乱世的序幕。

为了应付那个到访的非洲国家元首,哈克和汉弗莱合力出卖了英国的利益(借英国的款子给那个非洲国家低价买英国的设备);一间耗资百万英镑建成的现代化医院里只有三百个文员每日文山会海,却没有一个医生上岗;汉弗莱年轻时草拟的政府公文上的一处错误致使上千万英镑的国有资产流失,竟在与首相哈克的政治交易中被一笔勾销,最后无人为这笔天价损失负责……

如此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只是单独列出其中一个,那么以《人民的名义》用《巡回检查组》就可以解决问题,明天又是歌舞升平的盛世。但是,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是这种情节,哈克或汉弗莱在剧中只办到过寥寥几件实事,好事,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事情都是不了了之。

这就是恐怖的地方了,一个社会由盛转衰并不是因为盛世的制度就是完美无缺的,乱世的制度就是千疮百孔的。人类的智力水平又不会毫无征兆的骤然变化,凭什么活在盛世的人们可以想出好的点子,生在乱世的人们就想不出甚么好主意呢?实际上,所谓盛世就是一个人们可以及时修正弊病和错误的时代;而乱世则是一个积重难返,任何改良制度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时代,就好像一辆刹车片磨光,方向盘失灵的汽车,只能绝望的任由它撞个粉身碎骨。

《是,大臣》和《是,首相》的剧情中所描绘的那个英国就是一个这样积重难返的社会。就好像明朝的万历十五年,那年无事发生,剧变的种子却在那年埋下了。

知乎用户 Ardoon 发表

5.24

鉴于评论区有对我这篇回答文不对题的质疑,特在此说明。5.20 当天所写的内容为:剧中所表现的,处于 “历史的终结” 前夜的 Soviet 依然有着强大的威慑力。而 5.21 及以后的更新则是我将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这几天一直有人看我就一直在更新。


突然看见这问题上热搜了,那就来强答一下

首先是

没想到苏联根本没能撑到 2020(精苏落泪)

《Yes,Prime Minister》中,带英的外部威胁基本来自于红色阵营,准确的来说是 The Soviets/The Russians。

YPM 的拍摄时间是 1986 年,此时的苏联已经在大国沙文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同时内部矛盾不断加深,离后来的解体只有不到 5 年的时间。但是,苏联一日不倒,对北约国家的威胁就一日不除,由 YPM 里各人对苏联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当时老毛熊之强大。

另外一点,Hacker 在剧中多次强调要维护民主自由,但是 Humphrey 提到民主的时候——

就我所看的 regbear 翻译版本,遇到 communist、Marxist 基本翻译为左翼,YM 里曾出现过一次 Maoist,翻译为左翼激进分子。我并不好判断他们翻译的对错,仅在此提及。

然后再就是 YM 与 YPM 里集中表现的英国公务员系统 (civil servants),这是以 Arnold,Humphrey 为首的利益集团的立身之本。

公务员事实意义上地把持了大不列颠的朝政,秘书们随心所欲地操控他们所属的大臣,公务员的最高点——内阁秘书的权力甚至超过了首相。除权力外,公务员还可以获得女王封爵,退休后还能谋个另外的肥差(比如 Arnold 卸任后成为信息自由协会的会长,Humphrey 计划接任牛津大学贝利学院的院长)。可以说,剧中 Arnold,Humphrey 所做一切事情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持这个利益集团。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与现在的美剧动不动 f**k,s**t 不同,在剧中,大英的绅士们不说脏话。非要泄愤的话,基本上就一个 bloody,堪称十分儒雅随和。


5.21 更新

英法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争斗的对象:

如果你要听英国的笑话,最好找个法国人;要听法国的,最好来个英国佬。不过法国人战胜英国也是有条件的——最好在一个女孩或者矮子的领导下。

英国对于其他英语国家口音的吐槽:

听多了 American 喊麦式的嘴炮之后再听英国人讲话,简直就是如听仙乐耳暂明。特朗普的幼儿英语已然不再,我恐怕只有听听女王历年来的新年致辞才能重拾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自信了。(当然再过四年特朗普重回巅峰也值得期待)

高贵的伦敦佬对于爱尔兰的态度:

仔细想一想,爱尔兰国土面积等同于英国所有面积的三成左右,人均 GDP 比带嘤高得多,但是国际影响力远不及英国,可能这就是日不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底蕴吧。


5.22 更新

作为记者出身的 Hacker,对于西方记者那一套了如指掌:

不仅仅是政界,在其他的领域内,如果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不想因自己的言语而被口诛笔伐,那么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像 Hacker 一样——说废话。

早期的庞氏骗局珍贵录像:


5.23 更新

每日一个英语小知识:

china 与 porcelain 都是指瓷器,但又略有不同。china 突出瓷器产于中国的属性,同时也可以作为修饰词表示产于中国的瓷器所特有的属性(比如 china blue 表示的就是青花瓷般的蓝色);而 porcelain 则特别地表示富有光泽的高级瓷器,就如上面一般翻译为 “白瓷”。

高级动保人员 && 激进运动领导者:

这位 lady 在剧中扮演一个非常纠结的角色:一方面关心贫困人口、流浪汉、失业人员,领导着激进运动希望构建完全民主的体制;另一方面又认为广大民众愚昧不自知,需要靠少数精英人士来领导。参照苏联笑话的内容的话,这时候就得请她坐到主席台上来了。


5.25 更新

关于教育的意义

这里我想起了罗老师对于法律意义的解释:从功利主义的方面来说,法律需要引导人向善;从现实主义的方面来说,法律又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维护正义惩治坏人的需求。这里讨论的教育也相似:功利主义上说,教育需要培养人才;现实主义上说,教育需要为教师提供工作。本集中 Hacker 想要取消教育部,家长们可以自由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他们当然会选成绩最优、声誉最好的学校,但是如此的话,条件较差学校的教师就会失去工作,这是教师工会不愿意看到的。

教师工会对于教师的利益当然有帮助。但是一个利益集团从成立之时开始,无论今后形势变或不变,目标都只有一个: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5.27 最后一次更新

“请问英国人是与俄国人更亲密还是与法国人更亲密?”

在剧中,俄国简直就是完美的敌人:军事实力碾压,情报摸得透彻(指知己知彼),攻破英吉利海峡不需要十二小时,可对于英国的威胁依然比不过高卢鸡。

来自 Jim Hacker 的又一个应付采访小技巧:


总的来说,将《Yes, Minister》与《Yes,Prime Minister》这两部剧的内容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Yes, and… no.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存在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大臣是,秘书非;民众是,政府非;明面是,暗地非——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人人都有自己的谋划,从集体的角度来看,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算计;短期的利益不利于整体的未来,长期的规划又会触碰到部分人的逆鳞。矛盾由此激发,戏剧性也由此产生。

感谢各位的阅读,YM 与 YPM 固然是两部优秀的电视剧,但正如剧中所说:“民众第二不喜欢看的,就是讽刺政府的剧——第一是赞扬政府的”,完整地看下去需要很大的耐心。在下更新到这里也付出了不少时间,麻烦各位给我点个赞吧!

知乎用户 冷鹿 发表

都是发语录的,我来个真正的细节

就是片头和片尾的漫画

这是《是,大臣》片头哈克的漫画形象

港真第一次看的我还是惊了一下的

请注意那一口大尖牙和狰狞的表情

而这,是片尾哈克的漫画形象

发现了么?表情已经不再凶猛,而尖牙也全被磨平了

旁边是憨批阿不,汉皮 humpy 和 捧哏专家伯纳德

而在《是,首相》的片尾,哈克变成了这样

更:经评论朋友的补充

哈克最后的形象就是手拿 “三叉戟” 的不列颠尼亚女神造型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蔓小草 发表

大佬们说了很多,我来补充一些真 · 细节:

阿诺德说自己给首相的建议,跟历史上撒切尔的所作所为完全对应。

很多人认为撒切尔的内阁秘书罗伯特 · 阿姆斯特朗是性格软弱的那种,然而人家凭借着撒切尔的力量把文官长的头衔和权力收归己有,同时具体负责马岛战争事项。

也难怪编剧给他送书时,封面上写着 to sir Arnold Robinson

再来一个,老母亲 Arnold 放养崽崽

里屋那位

随时开车的 Bernard:

这俩很明显了

还有一些:

注意英文。

其实 Jumbo 球驯服大臣比 Humpy 要快:

102 去苏格兰的火车上 Martin 就已经本能护着自家秘书了,105 这个典故更是标准的秘书用语 23333333 而 Humpy 还在跟 Jim 打架

剧中体现了内阁秘书长和文官长权力的合并,Arnold 的办公室在 YM202 和圣诞特辑里明显不同。

2021/7/27 再补充突然想到的一点:Arnold 是个狼灭,他原型罗伯特 · 阿姆斯特朗我之前也说了,在任内完成文官长 / 内阁秘书的统一,把内阁办公厅推上文官系统权力顶峰的人,跟撒切尔合作愉快,还主要负责马岛战争事务,因为当时资历够,有战时经验的高官就剩他了(前任内阁秘书 John Hunt 是二战时的军官,但是已经退休)。

但他打的怎么样呢?马岛战争扯下英国最后一块遮羞布,阿根廷打沉 “闪亮谢菲”,关键是从初代内阁秘书莫里斯汉基就一直强调不要战列舰冲成一排,要海陆空配合,而且二战时候丘吉尔(tui)也不是没有干出来被日本飞机打沉两艘战列舰的蠢事,他能硬生生再把前边犯过的错都再来一遍。

这是 Arnold 的原型。

知乎用户 鬼谷弈邪​ 发表

我们以为自己在评剧,其实剧早就评了我们,细思极恐啊……

知乎用户 Homeros 发表

由于答主正在进行『Yes, Minister』的重新校对,所以将会发现更多细思恐极的细节。

我将会在当前更新信息之前提醒更新信息,而具体的文章则在当前文章之后更新。


5.28 更新:第二集已经发布,并更新第一季第二集中细思恐极的细节。


最近在进行「是,大臣」和「是,首相」的重新校对,第一集已经在豆瓣发布。

第一季第一集的精校


我来讲一个可能有些比较附会的地方吧。

在第三季第三集,也就是汉弗瑞被爆出几千万公款的那一集,开头讲公务员们要求处分南德贝郡。

那么为什么要处分呢,伯纳德对大臣讲南德贝郡没有完成法定报表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卡莱特博士提出异议但是没有讲出来就被打断了:

包括后面大臣必须要亲自到卡莱特的办公室才问清楚南德贝郡的情况——高效而务实。

后来汉弗瑞被爆出来重大渎职这些暂且不表,我觉得细思恐极的是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公务员要处分德贝郡?

要知道,他们不愿意交这些数据已经挺长时间了,因为卡莱特获得的数据必然是相对来说比较长期的记录了。

并且,处分南德贝郡对于大臣没什么好处:

但是公务员们在处分的态度上却相当坚决,这个最没有原则的群体反倒在公文提交上坚持起原则了,这让我感到一点不对劲。

最早观看「是,大臣」的时候我一直是按照单元剧的方式来看的,毕竟除了「圣诞特辑」之外,行政部 / 首相府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原地转圈。但是最近的回顾让我发现,某些不经意间提及的部分可能是编剧的暗线,比如说这里。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处分南德贝郡需要的程序

如果说前两个协调过程还算正常,因为毕竟是哈克所属党派的地盘,那么第三张图片中提到要去首相府就让我起了疑心,为什么一个哈克根本不知道当地什么样的地方政府需要惊动首相?

于是我突然想到公务员——至少行政部的公务员们和首相不和的那一集(第二季第七集):

现在你可能有些疑惑,这两集究竟有什么关系,请不要着急,往下看这一集中对那个提问题的女士的描述:

看到这里我觉得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1. 在第二季第七集,首相授意「德贝郡」的官员 Betty Oldham 在委员会听证过程中当着媒体的面披露行政部的种种浪费行为,以此倒逼哈克进行改革。

2. 哈克在和斯宾塞喝酒后被「劝」得回心转意,背叛了不愿意改革的公务员群体。

3. 德贝郡政府,高效而不注重繁文缛节。可能正是因此首相才会选择 Betty 敲打行政部。

4. 因为德贝郡不注重繁文缛节,所以他们被公务员群体抓住了小辫子,而当时哈克背叛时与会的几位公务员,正是第三季第三集中要求处分德贝郡的几位。

因此,公务员们要求处分德贝郡,并不是如他们像大臣交待(也就是开头和我们观众们交待)的那样,因为什么不交公务报表,而是因为他们要借此机会报复哈克和首相和那位德贝郡的女士。


5.28 更新:第二集精校,以及在第一季第二集中的细思恐极…

第一季第二集的精校

《是,大臣》预言石油开采。这是校对第一季第二集时候发现的:

赤道几内亚历史:

1968 年弗朗西斯科 · 马里埃 · 恩圭马成为首任总统,1979 年 8 月其侄子发动军事政变,逮捕并处死前总统。

1980 年,《是,大臣》以布兰达的名义影射该国,剧中该国总统在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之前遭遇政变,后来被新总统敲诈了无息贷款以及海上钻井设备——因为剧中设定他们领海中发现了大量石油,是一个 “将会富” 的国家。

1995 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赤道几内亚领海发现大量石油,导致赤道几内亚经济快速增长…

知乎用户 进击的小笔 发表

最让我感到细思极恐的是电视剧和小说结局的差别。

作为本书的最终章,小说内容与电视剧在结尾有了一些不同:电视剧的最终章被放在了小说中间(该章汉弗莱落败),而电视剧的中间的一个单元被放在了小说最后作最终章(该章哈克落败),同时还加了一段哈克的心理描写。这一点小小的改动却将整个故事的基调都改变了——电视剧里最终哈克战胜的汉弗莱,文官权力削弱,首相权力得以扩张。小说里哈克在与汉弗莱的对决中落败,最终哈克向文官妥协,文官势力依旧强势。

小说多出来的部分如下:

突然,我从未像现在这么清晰地发现,虽然我偶尔也能取得政策上的胜利,做一些小的改革或者是被人用无关痛痒的小事纵容一下,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什么也不曾改变,什么也不会改变。
汉弗莱现在心情好极了,我听到了他的声音,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首相,首相,您怎么了?”
我努力的看清楚他:“没,我没事。”
“太好了,那我们继续议程上的问题吧。”
“议程?” 我笑了,对于我,所有的战斗都结束了,“汉弗莱,我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宣布会议结束好吗?”
“是,首相。” 他充满同情地朝我微笑着,他看得出,我终于真的明白了。

仅仅是故事次序上的改动,就将整个故事的基调变了。电视剧中哈克成功地扩大了首相权力,遏制了文官势力;而小说里哈克失败了,英国政府依旧受迂腐、僵化的文官队伍掌控。正如哈克所说:“从根本上来讲,什么也不曾改变,什么也不会改变。” 我想,电视剧的结局是作者希望的,希望英国政府有所变革;而小说的结局则是作者真正看到的,英国政府依旧僵化迂腐,不知变通。

不过,真正讽刺的是,英国现在依旧如此。

“什么也不曾改变,什么也不会改变。”

知乎用户 枯法者 发表

自问自答,当然要属最后当上英国央行主席的戴斯蒙爵士。

这家伙不读金融时报

不懂经济理论

善于装腔作势

之后汉痞去下午茶 py,回来看到他在座椅上看金融时报到睡着。

完全担当起银行家弱势群体的形象

所有的职位都靠刷下限 py 得来。

第一季得到一个养老职位,第二季成功加高 9 层,是首相里干脆用放松监管降息得到了央行主席的职位。

连小汉都背地里为英国经济捏把汗。

最可怕的是,他的胡子和形象和后来当值的前世界银行主席佐利克一模一样

![](data:image/svg+xml;utf8,)

再加上长得像普京的汉痞

真让我怀疑导演是穿越回来的。

知乎用户 帽子先生 发表

我觉得这部剧本身就挺细思极恐的。

大家看了剧都能被演员和段子笑得前仰后翻,但换个角度去想,这部剧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官员腐败、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相互掣肘,剧作者可以大方的把这些作为段子写出来搏大家一笑,可对现实又何曾有半点影响呢?

本剧 1980 年播出,到现在 40 余年,可西方应对疫情不还是在重复剧里面的闹剧吗?一个国家四十年都在这样的死水里挣扎,那么它离真正的崩溃又还有多远呢?西方现在靠着占据世界上游的产业链、话语权还可以维持,那倘若有一天西方整体衰落,年年入不敷出,这样的体制能应对这样的剧变吗?那又会对人民产生怎样的灾难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别国的政治问题大可一笑而过,可如果你是英国人,难道不对这样官僚系统和现状感到恐怖吗?

我觉得剧作者在写出这些剧本的时候,心里面恐怕只有苦涩。

知乎用户 油菜菌 发表

接楼上那位引用 “The wheel turns and nothing’s ever new” 的朋友:

知乎用户 秦阳 发表

最可怕的就是过了快四十年了,依然是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知乎用户 Flyflyflykite 发表

熟悉的配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非常严谨的构图

1. 屏幕右侧为地位尊者,比如哈克当大臣,在自己办公室永远在右边,进了唐宁街就坐在左侧

汉皮当了内阁秘书,哈克知道后立马走到了左侧。

醉驾被汉皮叫去办公室教训也一直坐在左侧。

当上首相后又坐回了右侧

2. 如果双方之间有冲突,中间会隔着办公桌之类的方形桌子两侧。越高的桌子越是。

圆形桌子矮桌子或者沙发边一般是合作大于冲突

3. 双方之间没冲突,所站距离远近完全就是关系亲疏程度

3. 双方存在冲突时,站在哪一侧就表明立场上的站队。

小伯纳德是最明显的。

帮哈克的时候坐或者站在哈克旁边,帮汉皮就站在汉皮旁边

两不帮的时候站在中间。

汉皮每次帮助哈克都会立马走到哈克旁边

政治顾问女士就更不用说了,经常坐在哈克旁边 汉皮对面

剧情人物对话里未必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但这个站位就完全表达出。

知乎用户 上校狙击手 发表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知乎用户 开车阵亡杨大少 发表

是首相第一季,间谍风波,汉妃有间谍嫌疑,为了洗清自己他向阿诺德求计

阿诺德说,他们应该不会抓你,而是给你换一个闲职,比如说 “战争公墓委员会主席”……

我寻思着,这不就是我国传统的 “发往凤阳守皇陵” 吗……

这也太巧合了……

知乎用户 汉东钱秘书长 发表

DAA 是编剧构造出来的部门,介绍分给吉姆这个部门等同政治坟墓,如果特别重要的话,也不会给哈克这个反对派了。但是我们三季《是,大臣》看下来,这个部门仿佛权力很大,什么都管,从外交到内政,布兰达总统访问,国家资料库,索里赫尔工程,圣爱医院,库朗石油,獾保护区的废立,电话窃听的设备管理,化工厂的建立,城郊可爱动物庄园,以及什么铜线储存,屋顶花园都归 DAA 管,后来还兼着艺术和广播电视,地方政府。而且汉弗莱作为 DAA 秘书,有一次阿诺德开秘书集体会议,座位是居除阿诺德之外首位。也就是说,行政事务部大臣是在内阁里不重要的职务,但是行政事务部却是内阁里极其重要的部门,试想如果汉弗莱在公务员里面地位和哈克在内阁里面差不多,他还哪来那么多人脉,哪有那么多公务员和他互通有无。以最小之权力与最大之权力博弈,哈克三季下来后却能和汉弗莱打个平手了,更是坐到了党主席的位置(战友外交大臣马丁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既然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在最后圣诞特辑都介绍了,估计是被发配了),这是什么水平?再想想小说设定是哈克回忆录,经伯纳德整理,汉弗莱进精神病院之后出版。可爱动物(大雾)哈克才是大佬(迫真)

附带另一个被毙掉的东西

知乎用户 乔加西 发表

最让人细思恐极的是,这部剧的逻辑与风格,和目前英国(乃至于整个西方)的行事逻辑与风格,非常吻合。

以至于,如果以现在英国(及西方其他国家)的新闻为素材,去写《是,首相》的同人文,能够完美契合。

欢迎来看我用现代英国(及西方其他国家)的新闻,写成的《是,首相》同人文合集

1、《首相确诊新冠》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约翰逊「自己发视频宣布确诊新冠肺炎」这一操作?

2、《抗疫 “有功”》

如何看待纽约州长科莫被称「抗疫有功」获得国际艾美奖?

3、《漏报新冠病例》

英国漏报将近 16000 个新冠病例,因 Excel 超出最大值未更新,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4、《新冠与第三次世界大战》

如何看待英国国防参谋长称「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5、《严打社会主义

如何看待英国教育部课纲内,要求学校禁止使用曾公开表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机构出版的材料?

6、《反华》

英国首相约翰逊称:「不希望这个国家或政府陷入盲目反华状态」。如何看待其表态?

7、《恶心中国》

如何看待《自然》杂志的标题「中国登月项目启动,一个学者也要被判死刑了」?

8、《“监督” 中国》

英国驻华大使称「外媒不憎恨中国」,而是「在充满诚意地监督政府」,你怎么看?

9、《禁用华为》

英国大臣称禁用华为是本国独立决定,特朗普在「抢功」,你怎么看?

10、《利用中国,找回自信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

11、《在美国那里,找回尊严》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约翰逊称特朗普为「前总统」,并表示期待与拜登的交流?

12、《涉爱泼斯坦案法官,惨遭刺杀》

美国联邦法官接手爱泼斯坦相关案件后遭刺杀,其子身亡,你怎么看?

13、《“自由”》

如何看待英国发生暴乱,大批抗议者冲击布里斯托尔警察局,打砸警察局窗户玻璃?

欢迎来看我写的武侠小说:

名门正派与魔教,宗主门派与附属门派,“主战派” 与 “投降派”,掌门人与其继承人,多股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克,相帮相杀,相持不下。

阴差阳错之间,一切的矛盾,都被一个意外卷入武林纷争的武学奇才解决了。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活动:什么样的武侠故事,才真正算是充满了江湖侠义?

知乎用户 palzeal 发表

知乎用户 雨落右北平 发表

吉姆老司机,其实是懂开车的。

开过车的人,都应该知道,当我们走下坡路的时候,实现 “制动”,往往是踩油门而不是踩刹车。

走下坡路踩刹车,是很浪费刹车片。

走下坡,踩油门,可以利用发动机,实现制动的效果,从而降低速度。

所以,吉姆说走下坡路,踩刹车,是完全正确的比喻。

伯纳德说 “走下坡路踩刹车”,才显得比较外行了。

主角吉姆哈克其实是有原型可循的。

吉姆极有可能是工党内阁首相卡拉汉

说起卡拉汉首相,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名字陌生。之所以会让大多数人对于卡拉汉感到陌生,除了因为这时候英国已经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也是因为卡拉汉的对手名声太大了。当年卡拉汉的内阁垮台,工党在在野,主要就是因为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太强了。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眼到全世界而不是局限于英伦三岛,就不难发现工党内阁垮台是世界的大趋势。在上个世纪末期,整个世界都在右转的大背景下,飘扬着红旗的工党又怎么能独善其身。

1 吉姆哈克的政党

在剧中,吉姆自称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毕业的。这一点几乎就可以判定首相是工党的领袖。

LSE 的创始人是韦伯夫妇。韦伯夫妇是费边社的领袖人物,后来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组成了工党。费边社可以说是工党的源头之一。

当初韦伯夫妇建立 LSE 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贫穷问题和分析社会不平等现象,培养改变世界的学生力求从整体上改良社会。在剧中,恰克在成为大臣之前,是《改革》杂志社的主编。正好暗合 LSE 和费边社的改革。

历史上的卡拉汉首相,不像吉姆一样读过英国 G5 大学。不过卡拉汉出身贫苦的工人阶级家庭,吉姆的背景出身,大概和卡拉汉是类似的。

剧中交代首相毕业于 LSE,我觉得主要就是为了暗示他所在的党派。如果完全按照卡拉汉的出身背景写下去,那不就成为了纪实文学了吗。

在真实的历史上,卡拉汉全名叫做伦纳德 · 詹姆斯 · 卡拉汉,关系亲密的人,也会称呼卡拉汉为吉姆。这大概是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吧。

2 吉姆面对的经济危机

这部电视剧,我看过两遍了。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很有趣,第二遍刷剧,我觉得里面许多对话细思极恐,隐藏暗示了许多史实。

在《YES,PM》第一部第五集,吉姆说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至于经济危机是什么,怎么引起的,剧中却并没有交代。

我通过别的集的内容,猜测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

《YES,PM》第一部第二集

这一幕提到了吉姆之前的演讲,吉姆说 “我们不能再透支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义务赡养我们”。

这句话暗示了英国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贸易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英镑早已经不是世界货币了,英国人民必须要靠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所以吉姆哈克所说的危机,极有可能就是因为 “英国病” 所引发的“英镑危机”。

当然,为了应对英镑危机,仅仅削减开支还不够,还需要用货币手段增强宏观调控。

了应对英镑危机,卡拉汉(吉姆)必然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IMF 这种 “救急不救穷” 的组织机构,肯定不会是无偿的向英国提供帮助。英国内阁的经济政策和以前相比,应该是会要改弦更张的。于是就出现了剧中这一幕,银行家刚弄明白了凯恩斯主义,政客们就有推行 “新货币理论”。这时候新自由主义经济、货币供给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了。即使是左翼的工党,也在考虑凯恩斯主义是否还能推行下去。

3 吉姆与工会的关系

在上个世纪的英国,工党和工会是工人阶级的两翼。工会为工党提供党员和竞选经费,工党为为工会的活动和工人阶级待遇的改善提供政策的保障。尽管工党和工会的目标和手段有利益共同点,然而工党与工会的关系却并不一定完全是和谐的。

工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工人待遇,工党的目标是为了推动英国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这也就为工党和工会的内斗埋下了伏笔。

剧中,提到了吉姆恰克引发了一次工会组织的罢工。

当时,吉姆是大臣,引发了罢工。最后首相命令吉姆必须摆平这件事儿。

在历史上,卡拉汉在首相任内,也的确是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不满之冬”。

剧中对于 “不满之冬” 的伏笔其实有好几处。

议员和文官都想让吉姆给自己涨工资。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逆差,英镑贬值,通货膨胀,英镑的实际购买力在萎缩,所以大家都希望涨工资来维持生活水平不下滑。然而内阁的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涨工资需求。也就为 “不满之冬” 的发生以及工党内阁垮台埋下了伏笔。

吉姆其实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以后的历史,整个世界都在向右转,左翼的工党在这股大潮流下,终将是被形势所同化了。金诺克和布莱尔领导下的工党,还是放弃了初心,放弃了工党党章第四条,抛弃了国有化,和保守党同流合污了。

4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浅谈吉姆内阁垮台

在《YPM》里面,有许多细节都已经暗示了吉姆的工党内阁日后下野的原因。

首先,吉姆的工党内阁在 70 年代已经逐渐失去了新兴的中产阶级的支持。

英国的中产阶级分为老中产阶级和新兴中产阶级。老中产阶级主要指的是小店主、小手工业者和富农,本质上来说,老中产阶级其实是小资产阶级,只不过资产规模比较小罢了。老中产阶级是保守党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新中产阶级主要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经理人。20 世纪以来,韦伯夫妇为代表的费边社成员重视对于工人阶级子弟的教育,新兴的中产阶级许多人之前比较贫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想通过自身的学识改良英国社会。在工党内阁主导的企业国有化过程中,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新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了国家计划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资源的分配权,这些人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工人贵族”。新中产阶级本质上来说是无产阶级。新老中产阶级虽然都被称作中产阶级,然而实质上却是两个对立的阶级。

所以早期的新中产阶级也是工党的铁杆粉丝。然而新中产阶级的子女从小就在比较富足的环境下长大,开始 “何不食肉糜” 了。即使是新中产阶级,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新中产阶级不用担心子女阶层下滑,这类人子女,未来就会演变成为“白左”。另一类新中产阶级担心阶层下滑,他们的子女要么阶层下滑,要么维持现状。

吉姆大概是不担心子女阶层下滑的,他的女儿在剧中就已经有 “白左” 的潜质了。吉姆的女儿开始注重保护野生动物,而吉姆那一代真左翼,并不是很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同理,哈克那一代政客,对于白左关心的保护环境、平权等等问题肯定也是关心的不够多的。随着比较 “白左” 的青少年逐渐长大,拥有了选举权,他们极有可能把选票投给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80 年代工党右翼分裂成了社民党)。

七十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逐渐去工业化。第二产业外迁到发展中国家,传统的产业工人数量逐渐减少,工会会员也随着产业工人的减少而日渐萎靡。与此同时,更多的产业工人开始转行到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或者非标准就业(打零工)。由于工人就业日渐分散,工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之前相比已经弱了。面对着这么一大变局。七十年代的局内人们只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来随着撒切尔上台组阁,立法限制工会,算是马后炮般的给了工会致命一击。我一直坚持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会和工党的衰败,根源还是曾经的“世界工厂” 在去工业化,没有了工厂,工党和工会根基何在?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少装看不见,如此抹黑唐宁街,编导和演员竟然没有被流放,竟然没有被批收卢布。

知乎用户 季牧师 发表

英国前外交大臣鲍里斯 · 约翰逊在竞选演讲中突然拿出一包咸鱼【是大臣经典片段】Jim Hacker 上位首相喊话欧盟关键演讲(完整中英字幕)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nxA68 发表

我觉得圣诞特辑里边汉皮有一段话说得特别特别好,放出来与君共勉:

While one dose not seek the office one has pledged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and if friends persuade one that was the best way to serve one might have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whatever one’s own private wishes might be.

翻译成中文的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_^

知乎用户 程昱森 发表

欧洲大陆因为难民焦头烂额,而英国却要脱欧

笑点很多,还有 BBC 自黑的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199404?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EFB6133A-0A38-4780-8E53-39F789A5B6ED21171infoc&ts=1540532036943

知乎用户 渺运 发表

While one dose not seek the office one has pledged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and if friends persuade one that was the best way to serve one might have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whatever one’s own private wishes might be.

封侯非我意

知乎用户 笨呆薪火​ 发表

大家都在说戏里的细思极恐,那我来说说戏外的吧。

首先我们得从影片拍摄时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代开始讲起。撒切尔夫人执政时的不列颠,严格来说仍然是**继承自二战前的英国的。彼时的贵族虽然已经没落,但仍然活耀于社会舞台,在上议院发挥余热。**新兴资产家与中产阶级是社会的基石,真正掌控不列颠发展的方向。

那时的大英,本质上仍然承继爱德华时代遗风,虽有变化但绝非真正的改变。文官体系图若盘石,党派政治井然有序,一切的一切正如剧中汉弗莱所期待的那般,联合王国是被有资格的人统治的。

但是呢,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一切都开始改变。严格说起来,撒切尔夫人可谓是时代的转戾点,在她执政时期,高级文官的权限被大大缩减,体制也开始发生改变。

新自由主义底下,大有为政府变为最低限度政府 (汉弗莱对政府权限缩减痛哭三声)、政府文官体系导入企业考评标准 (所谓的企业家政府)、凯因斯主义变成货币理论 (天呀,政府居然不能干预市场?)。

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影响之大,以至于被称作所谓「撒切尔革命」。

有时候我甚至严重怀疑,《是,大臣》、《是,首相》这部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拍摄的影集,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是为撒切尔改革铺路?借由表现出文官体系臃肿低效傲慢,赢得人民支持她的改革?

无论如何,和汉弗莱的期望相反,他渴望的体制不但没有持续维持下去甚至天翻地覆的改变。上议院的世袭贵族席位被大量删减、常务次官拥有的权限大幅下降,甚至,内阁秘书不再兼任文官首脑。

这对于一生志力于维持现有体制的汉弗莱而言,难道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吗?

很多人都以为,**英国政府从未改变,这不能说错但显然不全面。**现在的英国政府和当年的英国政府严格来说,已经没有了继承关系,爱德华时代的遗风彻底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社会面貌。

爱德华遗风遍布的时代,黛安娜王妃这等出身名门的贵族女孩可以被称作平民王妃,到了现代,哪怕是货真价实平民出身的凯特王妃也永远无法取得如此称呼。

如此看来,汉弗莱所捍卫的秩序…

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蹤了。

有趣的是,《是,大臣》、《是,首相》除了电视剧以外,**还有小说版。而在电视剧里头,**汉弗莱的失败其实是又被展现的,剧中结尾其实暗中隐喻了汉弗莱所代表的文官体制的失败,但在小说里,经过新时代文官领袖伯纳德审核通过的小说里头,吉姆哈克却反倒成了失败者。

而这里头,又暗中隐喻了什么呢?

知乎用户 浅葱 发表

The wheel turns and nothing’s ever new.

借用一下神探夏洛克里的一句台词,时过境迁,烂事依旧。

知乎用户 天涯途客 发表

2020 年英国搞了一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 “群体免疫” 策略。

《是,大臣》简直神预言了这件事以及后续的发展。

第一阶段,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淡化疫情。

第二阶段,也许有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应该采取行动,默认疫情发展,暂不行动。

第三阶段,也许应该采取行动,但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搞群体免疫。

2020 年 3 月 12 日英政府公布的抗疫措施:一、不关闭学校,不暂停大型活动。二、轻症状者在家隔离,不要就医。三、未来不再确诊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

第四阶段,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是已经太迟了,开始反思追悔。

据英国《每日邮报》消息,当地时间 2021 年 3 月 14 日,英国首相鲍里斯 · 约翰逊 “承认他在去年春天推迟了第一次新冠病毒封锁上犯了一个错误”。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称,随着 3 月 23 日英国政府发布封锁措施一周年的临近,资深消息人士坚称,如果能回到过去,约翰逊先生将会采取 “更强硬、更早、更快的行动”。消息人士还声称,首相决策太慢是被他的科学顾问团队们耽误了,他们严重错误地判断了病毒的传播速度。

虽然英国最后还是做出了点行动,最终还是全国封锁了,可是行动的节奏和事后甩锅、淡化责任的作风,被《是,首相》完美命中。

知乎用户 Yoker 的枯燥生活​ 发表

那我必须要发这个图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无耻混蛋 WCHD 发表

自己品吧…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像不像某国最近干的事儿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有一堆就不一一列举了

知乎用户 Patchouli Exarch 发表

其实也不是这部剧里细思极恐的地方,而是我对人类世界这种,维持脆弱平衡的方式和逻辑觉得细思极恐。

知乎用户 charlie​ 发表

噗,居然被推了这个问题,知乎监控我看什么剧实锤了

我来提名一个,剧中的老狐狸中的老狐狸,前任秘书阿诺德(Arnold)很可能是一名苏联间谍。

在 YPM 中,作为前任内阁秘书,阿诺德自退休后的日常业务就是在汉弗莱被玩得手足无措时以大佬身份提供咨询服务。

在 S01E08 中,军情五处的前任首领约翰霍斯顿(John Halsted)在死后被发现是一名潜伏的苏联间谍。然而事实上,其在数十年前曾经经历过一场这方面政治调查,却最终被宣告无罪,而主持调查的人正好就是我们的汉弗莱 • 阿普比爵士。

于是汉弗莱在这个问题上遇到了两难,因为如果他承认当时有意放了霍斯顿一马,那么汉弗莱本人就有重大的间谍嫌疑,而如果承认是疏忽,那就是涉嫌渎职,总而言之无论如何都有乌纱帽不保的危险

于是汉弗莱爵士求助于我们退居幕后的老狐狸阿诺德,而阿诺德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阿诺德一本正经地表示这件事情很难办,毕竟谁知道你是不是间谍呢,然后是下面这句话:

“汉弗莱同志,你绝对不可以认罪!”

然后阿诺德开始探讨汉弗莱的失职问题,在讨论中,汉弗莱指出这件事情明明是阿诺德指示的,要求不能查处对霍斯顿不利的信息:

但阿诺德也是老狐狸,当即反咬一口,你有证据吗?答案当然是没有的

于是话题接着回到了汉弗莱应该如何蒙混过关上。最终在阿诺德的帮助下,汉弗莱爵士又一次蒙混过关,全身而退

然而这番对话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被略过的小细节:在数十年前针对霍斯顿爵士的调查中,汉弗莱实际上是有意放了对方一马,而这一行动是我们的阿诺德指使的

那么一个很有必要刨根问底的问题就是,阿诺德爵士为什么要故意放过霍斯顿?

那么一个很可能的解释就是,阿诺德爵士也是苏联间谍,他事实上是霍斯顿的队友,所以当然要替同志打掩护。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再联想到阿诺德之前对汉弗莱同志般的鼓励,“你绝对不能认罪”,看起来就很像是在对队友旁敲侧击了

很显然,作为一名潜伏的间谍,阿诺德很可能并不知道汉弗莱的真实身份(毕竟间谍的信息是不互通的),所以在这一情况下,阿诺德有理由怀疑实际上汉弗莱也是组织派来的间谍,但是又不敢直接上前确认,毕竟这一方面违反了组织的纪律,另一方面也有暴露的危险,因此才用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勉励可能的队友汉弗莱同志,鼓励他绝对不可以认罪,绝不能向反动派低头。

再继续往下想,阿诺德在指定汉弗莱作为接班人的时候曾经隐晦地表示过有一些档案需要销毁和封存,在当时的语境下,观众们都以为这些档案是阿诺德参与镇压之类的黑料,但现在想来,这些档案很可能是他参与间谍活动的证据,所以他才如此在意。

除此以外,在 YM 的结尾,阿诺德问汉弗莱 “有没有看过大臣们的 MI5 档案”,然后表示这些档案 “非常搞笑,一定要去看看”。从这句话我们知道阿诺德爵士经常进出 MI5 翻阅大臣们的档案,表面理由是 “寻找笑料”,但别忘了在 YPM 中,MI5 的老大约翰 • 霍斯顿已经被确认为是苏联间谍,那么这一举止就相当耐人寻味了。。。

尤其是阿诺德专门把这件事告诉汉弗莱,很可能就是在借着 “寻找笑料” 为由掩盖自己频繁进出 MI5 的事实,以防止这位接班人在上任后对自己过去的行为产生怀疑。

尽管约翰 • 霍斯顿已经去世,但是阿诺德同志依然活着,依然在敌后不懈地为组织和人民工作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记得有一集是欧盟花大钱生产多余粮食,然后再花大钱销毁多余粮食

非常不巧,正好是我的本职工作

往核心区疯狂砸钱,再疯狂砸钱让里面的人迁出去

更细思极恐的是翻译这本书的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8%8B%E8%99%B9/1602993?lemmaId=8812211&lemmaTitle=%E7%A8%8B%E9%87%91%E7%91%9E&bk_fr=chain_bottom×tamp=1638271461955

知乎用户 潘德克顿潘 发表

那真的太多了

知乎用户 一穷二白​ 发表

我经常推荐给同事,当然是关系密切的那种。想当官的,从中可以学到不少法门。然而最感叹的还是今天我们依然重演着喜剧中的一切,甚至还不如喜剧。

知乎用户 三国战神罗贯中 发表

哈克: 你懂经济学嘛?

伯纳得:不懂,因为我不是学经济的。

哈克:拿弗兰克呢。

伯纳德:恐怕弗兰克爵士更不懂,因为他是学经济的。

这句话听起来单纯只是搞笑,其实却是现实。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税务玩的好的人,会去公职部门一个月拿点死工资,每年拿点死奖金嘛。

不会,如果你真的把税务这块玩的明明白白,早就跑了大型企业,甚至跨国企业去做账,去当高管了。

如果你拥有充足的舆论资源,对网络节奏聊熟于心,你会去宣传部门任职嘛?

不会,因为你真的能力足够的话,早就自己建立团队,搞营销,搞热度去了。

如果你电脑玩的好,你回去公职单位去当个后勤技术人员嘛?

不会,你电脑玩的好,无数的巨头公司早就给你抛出橄榄枝了。

也就是说,一线二线人才压根就不需要在公职单位中就职,这也就导致公职单位中聚集的都是半瓶水。

知乎用户 杨冬 发表

阿诺德与汉弗莱在午餐期间谈笑风生就定下了下任首相的人选,并且利用 MI5 的档案就让两位大臣体面退出竞选。这是活脱脱的行政文官长利用军情部门成功干预执政的案例。

结果好死不死,前任军情五处处长死前还留下了嘲讽信说自己是克林姆林宫的间谍!Arnold,你… 你… 你做得好啊!

知乎用户 有点困​ 发表

知乎用户 暮飞​ 发表

大概就是,到现在,他们说的,仍然成立?

知乎用户 Margaret 发表

这题我会!!

1.City of London principles

绍兴师爷级理解,参考让子弹飞

2.It is just like old times.

名场面

知乎用户 集思广益 发表

天下乌鸦一般黑,半部 XX 治天下

如何看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8 月 28 日正式宣布辞职? - 托卡马克之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040371/answer/1439246366

如何评价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 男神的个人修养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214028/answer/733730021

如何看待刚卸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 托卡马克之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869472/answer/1482229781

瑞典首位女首相当选数小时后辞职,背后有什么原因?瑞典该如何解决首相辞职问题? - 时代周报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434438/answer/2242351240

如何解读英国 2022 年 1-2 月超额死亡人数数据? - 司马懿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2249129/answer/2396150143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约翰逊称特朗普为「前总统」,并表示期待与拜登的交流? - 托卡马克之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9923152/answer/1571609261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约翰逊称「英国人不要再为贩奴和殖民历史感到羞耻」? - 鼎天立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7644511/answer/1434670816

如何看待 4 月 9 日英国首相鲍里斯 · 约翰逊突访基辅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 · 泽连斯基会面? - 司马懿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984409/answer/2432633244

为何特蕾莎梅下台后,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差首相?眼泪无法获同情 - 泥腿看客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388550

英国有哪些伟大的首相? - Coldstream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498929/answer/1477105336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是谁? - 孤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2818641/answer/2262702227


《是大臣》《是首相》,神剧 No.1 - 时光之末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147277

英剧《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对英国政治现状都做了哪些神评论? - 张炜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10898/answer/107810799

影视剧中有哪些看似荒谬,实则合理的台词? - wabisabi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536631/answer/326113188

《是,首相》里塑造的 “首相愚昧天真,内阁秘书精明狡诈” 现象,是英国历史的真实常态吗? - 大亮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3195922/answer/1026719242

如何评价英国首相和教育大臣都答不出简单乘法问题? - zhaosj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65204/answer/39063571

如果《是,大臣》的主角吉姆 • 哈克是 1938 年的英国首相会发生什么? - 林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130402/answer/1407046266

如果《是,首相》《是,大臣》中的哈克和汉弗莱面对现在的俄乌局势会做出什么反应? - watiaha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9406873/answer/2370044468

BBC 版《纸牌屋》里的厄克特和《是,大臣》、《是,首相》里的哈克哪个更厉害? - 蔓小草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046290/answer/989103623

如果《纸牌屋》的主角在英国和《是,大臣》中的汉弗莱・阿普比共事,会发生什么? - 司马懿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18845/answer/2145542535

英剧《是,大臣》中为什么汉弗莱爵士的人气会比哈克高? - Eastern czar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828373/answer/1943866537

我能不能认为《是大臣》和《是首相》系列是英国人乃至世界电视史上最富有嘲讽精神和幽默感的剧集呢? - 雾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94485/answer/28997414

英剧《是大臣 / 首相》和韩剧《第五共和国》哪个拍的更好? - 额头高亮的蜜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241999/answer/1426055517

美剧《纸牌屋》与英剧《是,大臣》最大的区别是? - 荆南白丁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7509/answer/496570050

大明王朝 1566》和《是,大臣》哪個更深刻? - OUUs2009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4946201/answer/1104762142

《大明王朝 1566》、《人民的名义》、《第五共和国》、《纸牌屋》、《是,首相 / 大臣》,质量怎么排名? - 温酒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565568/answer/2224037303

中国有能力拍的出类似《是 大臣》或者《是 首相》这样的剧嘛? - 唉嗨哎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2435181/answer/1388910836

为什么《是大臣》《是首相》的编剧没当过公务员、没太多亲身经历,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政治剧剧本? - 猫之初性本熊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814814/answer/23874973


是,大臣与是,首相有什么关系? 各几季? - 张居正的一个小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71678/answer/120046287

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和《是首相》? - 赵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68141/answer/722125143

如何评价英剧《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 - 绝了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36831/answer/105900945

英剧《是,大臣》中,吉姆哈克所在的行政事务部 DAA 是个什么样的部门? - 北落师门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433293/answer/1893451928

能给我简述一下《是,大臣》和《是,首相》里的人物关系(人名,关系,职务)吗?? - 柯蒙学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667756/answer/1661515166

在英剧《是,大臣》和《是,首相》里哈克和汉弗莱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 蔓小草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772229/answer/1159186947

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是,首相》中的吉姆哈克? - 林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572266/answer/1691820801

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与《是,首相》中的吉姆哈克的执政水平? - Kurfurst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92939/answer/205186193

《是,大臣》《是,首相》里伯纳德的业务能力如何? - Zhuo Chen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72624/answer/311692817

《是,大臣》《是,首相》中汉弗莱的结局很凄惨吗? 算成功还是失败? - JekyllHyde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947962/answer/1670164088

《是,首相》中汉弗莱爵士、阿诺德爵士、弗兰克爵士、伯纳德、多萝西女士执政能力如何排序? - Xaros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958192/answer/2055329832

如何评价《是,大臣 / 首相》中的哈克夫人这一角色? - 秦阳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819458/answer/1117677324

如何评价《是,大臣》中的多萝西? - Patchouli Exarch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817918/answer/2144567767

《是,大臣》这部剧中,哈克作为部门一把手的大臣,为什么不能换掉汉弗莱? - Draco Lee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781962/answer/2215842230

谁知道,是大臣 (Yes, minister),第一季第二集,为什么同意了最后的 5000w 磅? - 康诺特公爵罗恩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28320/answer/1008605135

为什么《是,大臣》中的汉弗莱爵士始终反对裁减公务员? - 阿破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031078/answer/1067164293

知乎用户 红与黑 发表

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在于这部剧的情节有多么波澜起伏,一切都很平常。

但是,如果你将这部剧和真实历史上的英国政府对照一下,你会发现这 TM 真的是纪录片。

汉弗莱这个角色甚至可以说是诺曼布鲁克,伯克特伦德,约翰亨特三任内阁秘书长(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的缝合,有着布鲁克传统式内阁秘书长的优雅沉稳(参考间谍那一集,完全就是取材于诺曼布鲁克,不过官方说法是 “保护个人隐私,因此不建议公开”)有特伦德和亨特两人面对公务员改革的抵制,对公务员集团利益的保护(几乎每一集都可以找到原型)。

当然,你甚至可以在汉弗莱身上看见之后的数位内阁秘书长的影子,比如海伍德或者奥唐奈

可以说这部剧把英国公务员系统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一切照旧。

(PS,不过我感觉 BJ 要改革公务员体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杰里米海伍德的继任者马克塞德维尔才上任两年就在去年年底辞职了,而 BJ 指定了现任的内阁秘书长西蒙凯斯)

知乎用户 vivi037 发表

很多人会认为通剧讽刺腐国政治,但其实对于问题的探究还是有其深刻部分的。就如有人观赏《戏梦巴黎》会认为其意皆在癫丧地唯美地陈述历史,有人却认为《戏梦巴黎》从头到尾都在运用荒诞讽刺着某些群体。

因此很有趣,《是,大臣》恐怖的地方在于:

“表面上在讽刺时弊,实际上却道出真谛”

有时候很多理想化的概念往往需要巨量的前提条件,但合理化的过程反而可能成为拯救今日世界糜烂政治生态的复古手段。

[

…..

vivi037 的视频

 · 60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8760549409316865)

(或许不透明的政府总比往某个方向膠化的搞笑政府更有优势)

[

分裂欧洲?

vivi037 的视频

 · 34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8764460811853824)

(或许分裂的欧洲比联合的欧洲更适合欧洲)

很遗憾,今日世界就是如此荒诞,倘若拿 “民主” 的概念来举例:

即使处于 21 世纪,民主还是需要很大前提

正正因为处于 21 世纪,民主比以往更需要前提

电视 并不细思极恐

细思极恐的是 我们

知乎用户 和谐 发表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竟能如此相像?

知乎用户 永远热爱党和政府 发表

最细思极恐的事情就是英国人竟然敢把自己国家政治的丑事拍出来,还敢让国民看。

而最最恐怖的就是英国民众,即使在了解了自己国家政治的丑恶之后,居然还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而不是奋起推翻这个腐朽的资本主义政府。

不得不说,英国政府和英国民众,自欺欺人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知乎用户 公忠体国汉弗莱​ 发表

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知道:他们没开玩笑

汉弗莱篇:

当你打算当一个善良的老实人时:

当你在职场上只是试探性地揭一下遮羞布时:(所以千万别乱揭老底,你都不知道能揭出些什么)

当你们部门那个啥也不懂的外行领导出差的时候(其实我们部门领导是个大牛但我也有这种感觉 hhh):

以及你以为个别领导那又臭又长的报告和演讲是说给你听的?

有些事情听起来可笑,到了亲自经历的时候就笑不出来了。

汉弗莱简直就是个人生导师啊!

知乎用户 Malygos​ 发表

重刷的时候注意到一个 bug,或者阴谋论一下叫细思极恐。同样是关于[素质教育]问题,在 YM S03E05 里 Bernard 还在向 Hacker 解释教育部是为教师公会服务、素质教育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而非造福学生云云,到了 YPM S02E07 里他却又不懂这些道理了,反而需要 Humphrey 向他解释……

其实整个两部剧里 Bernard 向 Hacker“传道” 的情形几乎没有,有也只是些琐碎的具体事务道道,可以看出编剧在角色形象上的把控比较细致。像 YM S03E05 里那样的场景稍显突兀,我猜大概是以为要完结撒花了,所以故意营造了一个 Bernard 成长了的形象。没想到后来又续拍,相对人设只好打回去了。

知乎用户 陈然 发表

对我而言,最细思极恐的细节就是:公务员的目的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维持公务员系统的存在。对于公务员来说,维护国家利益只不过是维持公务员系统存在的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当国家利益与公务员系统的存在相抵触时,公务员们就会卖国。

汉弗莱声称如果民选政客们将国家完全交给公务员来统治,国家会变得更好。

但是如果真的如此,这个国家就完蛋了。

知乎用户 Lutic 发表

YM S03E07 里面,表面上看伯纳给哈克递了子弹让哈克联系弗里曼操纵调查团,实际上是背后汉弗莱指示伯纳去告诉哈克,来换取阿诺德的帮助,成功拿到了艺术与广播的管辖权。

整集都是汉弗莱下的一盘大棋,最后保住了艺术馆,还扩大了 DAA 的管辖范围。

真的聪明啊

知乎用户 201367 发表

啊 这

知乎用户 海上升明月 发表

每次看,都觉得,历史依然在重演。

知乎用户 萨菲娜萨菲娜​ 发表

剧中很隐晦的能体现出英国政治的真实走向。

就是在公务员集团和政客集团的掰手腕中,首相为代表的政客集团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这也打破了英国几百年来的内部政治平衡。英国政府的政策也开始从维护殖民主义国家的利益到维护少数金融资本家的利益转变。最终堕落成了今天的民粹的模样。

知乎用户 周焕宇​ 发表

细思极恐的是它明明是部英国的剧,

知乎用户 姑弃之 发表

失业率高应该怎么做报告。

如果整个大环境都不好应该怎么做报告。

知乎用户 鸢海​ 发表

40 年前的老剧教你应对舆论

1. 拖

2. 移

3. 扯

如果事情你不知道,就直接说无话可说,无可奉告

不过你最好知道些什么

不管他怎么问你,你都按照自己的观点说

而当他再次重复问题时,你就回到:你说的不是关键,真正在的问题在于:之后再把自己的观点复数一边

只要情绪,不要真想,一直都是这样,中外都是这样

知乎用户 Malco 发表

听见汉妃说 “这是不列颠特色的民主社会” 我笑不出来

知乎用户 Isaac Lau 发表

为什么不控制烟草?

小说原文:We have gone into that, it’s been shown that, if those extra people(smoker died in each year) had lived to a ripe old age, they would have cost us even more in pensions and social security than they did in medical treatment. So, financially, it is unquestionably better that they continue to die at about the present rate.

知乎用户 快乐的喵酱 发表

知乎用户 余生天启有我就好 发表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他妈说的全他娘都是事实啊。即使有些错误,但是也符合那个时代的观念。

知乎用户 陕西省单身代表 发表

历史总是那样的出人意料,我想没有谁能想象到那么强大的苏维埃也会离开。

知乎用户 全球 发表

这次和美国谈判才发现杨洁篪大佬和吉姆哈克是校友。。。。这个学校还是很牛的校友关系这么广。。。。

知乎用户 马健雄 发表

他们黑髪国人,黑苏联人,黑美国人,黑自己英国人,黑其他各国人都黑得不亦乐乎

但唯独尽量不提 TG——毕竟那时候撒中堂在京师谈事情

知乎用户 休伯利安​ 发表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哪怕这部剧深刻讽刺了英国的官僚体制以及无能的政治家。但是英国人还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个体制,从没想过选个英明伟大的领导。这才是所谓的政治自信,体制自信!

知乎用户 lessersnow 发表

可以的,如果状态好的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大臣每一集的最后一句都是 Yes,minister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大英的公务员。

大英公务员可谓铁饭碗,即使犯了错也不怕,没有失业之虞,还可以获得贵族头衔,退休后还有很多好地方可去。

除此之外,大英公务员的薪水也非常可观。

在《是,大臣》的第二季第二集,也就是哈克企图用授勋来要挟各部门减少花费的那集,汉弗莱的年薪是三万英镑,而英国的人均 GDP 才 5000 英镑左右。

等到了《是,首相》的最后一集,也就是汉弗莱在电台说错话的那集,汉弗莱的年薪已经达到了八万一千英镑。

知乎用户 大豪寺三花​ 发表

YPM 里面,整个 YM 的舞台行政部完全消失了(

知乎用户 BernardWoolley 发表

I’m appalled.

这问题怎么火了?

【[YM3] 汉弗莱:政府不关乎善与恶,只关乎治与乱。哈克:你是个道德真空。- 哔哩哔哩】

知乎用户 cige2013 发表

今天有幸看了这片子,真是相见恨晚。这段子和这套路,我该说这编剧是先知呢?还是这些民选国家的套路 40 年来就没变过?甚至技巧都生疏了?

知乎用户 氺尛畱卄 发表

四十年前就知道错了的路,走到了现在还是那样,那几乎可以确信是唯一可走的路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WTF?? 我就在电视上看了看 b 站对这个剧的解说,手机上半点都没搜过,知乎就给我推送这个????

知乎用户 江湖载酒 发表

这部剧最恐怖的点在于,有时候以为只是喜剧的东西,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https://b23.tv/Tj8mxf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德芙重工 发表

说最漂亮的话,

干最龌龊的事。

知乎用户 陈桑渊叔 发表

只要奈杰尔一开口

就会抛出一个细思极恐的言论

这部剧的翻译组更是让我细思极恐 _(:3 ⌒゙)_

知乎用户 莫忘 y 发表

这问题能上热搜是最细思极恐的。

知乎用户 子鱼​ 发表

政客都是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在他们那只是几个数字而已。

而且在任何体制中都是惊人的一致。

知乎用户 朝暮 发表

来自行政部差点被裁那一集。中央政策评估组才是真 boss,汉皮哈克他们扯来扯去相较之下像小打小闹,真驾驶员

知乎用户 5985895 发表

当年殖民全世界,光是屠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都是数不胜数…… 贩卖人口、毒品…… 掠夺其他国家资源…… 烧杀抢掠全世界,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面政府当局又这么倒行逆施。

大英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折腾,直到今天,仍旧是世界强国。

祖宗当年攒下的本实在太厚太厚太厚太厚太厚太厚了……

知乎用户 古之寂寞人 发表

四十余年光阴变迁,时移世易,什么都变了,但又没变,可能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也可以默契的 get 到这两部喜剧所传达的笑点,某种程度上,“环球同此凉热” 实现了。

知乎用户 HAIDEN JIANG 发表

第 3 季第 6 季

开头 戴斯蒙爵士请求汉妃说服哈克给他批准加盖 6 层高楼,这里汉妃拒绝了递过来的雪茄因为汉妃他也没把握到底办不办得成。

结尾 汉妃帮戴斯蒙爵士争取到了 9 层高楼加盖权 汉妃才接过戴斯蒙爵士的雪茄。

真是无功不受禄啊,老练的公务员。

知乎用户 Onlytest 发表

小说我记得是首相夫人翻译的

知乎用户 粉侯 发表

一个月以后更新一波,我想看过这部剧的人现在这个时候一定会对剧中的一句话感触最深

政治第一定律,只有官方否认的事才是真的

以下是原回答

看了好多回答说,英国人明知道自己政府弊病这么多,居然还不求变革?将错就错?其实这部剧的最后一集已经告诉你了,在英国没人想变。原因呢?请看图

汉弗莱关于失业率的真话告诉我们,在这个腐败的官僚体系里,大批的老百姓也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能分到救济金。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敢光明正大的派出来自身的问题的原因。因为虽然腐败但老百姓并不吃亏

所以我一直认为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比小说里的最后一章更高明!

知乎用户 东北黑麒麟 发表

三位主演都已经仙逝了,然而他们效忠服务的王冠还未易主。

同样的还有阿诺德和……

知乎用户 黄飞 发表

撒切尔夫人如此喜欢这部剧以至于把自己的猫起名叫做汉佛莱,而撒切尔喜欢乃至明里暗里推广这部剧的原因是她想借此打垮英国文官体系。

知乎用户 安妮机器​ 发表

我就想知道,现在哪里还能看?

知乎用户 Wubbalubbadub 发表

半部英剧治天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你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outlier 发表 引用一段鲁迅先生的话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 …

河南村镇银行爆出天雷,会引起其它中小银行集体爆个不停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会! 如果河南几家银行继续任其摆烂下去,将会引起中国银行金融体系的信任危机!!建国以来第一次,银行可以直接拔网线组织储户取出合法合理的存款。事后安稳处理进程丝毫没有,任凭恐惧猜测蔓延,这个典型先例竖的,已经不能更过 …

1450 们面对网络 IP 开放将怎么生存?

知乎用户 科灯 发表 你以为的 1450: 在某个地下室,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群蓬头垢面的人被台军拿枪指着發贴。 真正的 1450: 依靠湾湾户籍免试进入大陆知名学校。就读期间经常得到领导接见,积极汇报惠台政策落实成果,演讲宣布要做两岸关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