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断送我们的未来”? ABC 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by , at 28 September 2022, tags : 父母 美国 白人 孩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刘翔熙 发表

作为在美国生活近 20 年的筒子。我个人比较同意楼上匿名那位朋友的结论:“原文作者有如此感受,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想做白人而不得。为什么想做白人?因为他觉得白人好。” 但是不太同意他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承认,ABC,尤其是 ABC 男性,是文化割裂和夹缝中最痛苦的一群人。

如果最赤裸裸的说,美国仍然是显性男权主导社会。这个在中国的朋友也许体会不到,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美国的税制和社会体系根本不是为双职工设计的,而是很大程度倾向于女性在家的(例如各级学校下午 2 点半下学,否则就要花很多钱去报各种课外班),美国仍然无法做到男女同工同酬,女性生产后没有法定产假(我就是 FMLA 执法人员,但是这法律仅限大型公司且有很多手段规避),公司完全可以合法说你生产后第二天来上班,否则滚蛋。(当然,公共形象咋样另说)等等,也许会颠覆一些朋友对于美国对于女权保护好的印象。 (嗯,Women’s March 有穆斯林参与者打牌子公开支持童婚。。。我也是醉了)

那么这个和亚裔男有啥关系,在把女性作为整体压制在经济下层后,WASP 男权的力量完全就是靠经济地位和身体进行博弈了。 在美国高管很倾向雇佣高大男性,白人最好,然后各级初高中里以橄榄球运动员而不是学习最好的为全校的天之骄子。(能骄到什么程度,俄亥俄某高中橄榄球队轮奸一女孩,全镇子,包括警察局替他们擦屁股,结果被捅出来

Rape charges against high school players divide football town of Steubenville, Ohio

) 并通过一套成型系统进行选择。(包括有控制力,打断他人,有理在声高,不遵守既定秩序的 alpha male 行为)而亚州文化培养过程中却恰恰认为这个是粗鲁的行为,并会进行惩罚。

这点赵小兰(前美国劳工部部长,交通部现部长)曾明确提到过:“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受传统的亚裔家庭教育,高声说话或抢答都被认为是很粗鲁的行为,且总是等着轮到你发言的机会。我记得在我第一个工作,我很耐心的等待我的发言机会,这机会却从没出现!人们总是打断别人说话!” 这很清楚的表达了一个亚裔传统文化女性在职场上的体会。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亚男,尤其是 ABC 的窘境: 他们大多数人会比白人身材矮小(相对比例),而他们的父母一方面提供着亚洲传统价值观(长幼尊卑,仁义礼智信,学校里必须学习好才能干其他的 – 典型例子,林叔豪)一方面却强烈表达了对来源国的割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经验对所在国某些事情不满,而导致对美国的强烈新皈依者心态,加上这些父母往往付出重大代价 – 留学的往往要付出人生最好的 10-15 年给美国只为了熬一个身份,有些人连父母去世都不敢回国探望,仅因绿卡排期,政庇血卡偷渡什么的就不说了),那么这种割裂必然导致 ABC 的矛盾。 他们既不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相比之下,白人反而有强烈的祖先认同,经常掰着指头说,我 XXX 曾祖母是日尔曼人,然后我 XXX 曾祖父是法兰克人,我名字来源是那国,然后我家徽是 XXX,过个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后裔敢把芝加哥,波士顿的河用颜料涂成绿的。。。拉着全世界各地的人戴绿帽子。。。)同时受到 WASP 类型男权的严重排挤。

他们自认是美国人,但是行为定义权却不在自己手里。 自认是中国人,却由于父母刻意的剥离化(我刚来美国时见过刻意不让孩子接触中文的中国新移民,原话是,我不能让中文污染了我孩子学纯正英语的环境)导致自己完全没有文化基础。同时父母崇尚单打独斗,很多人还外斗外行,内斗内行。 根本不试图建立泛华人利益网进行互相支持。 (这点几乎是华人特性,一个人一条龙,仨人马上仨虫,互相拆台,而对美国情况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各族裔内部都是非常裙带关系的,然后基于这个进行分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原文中的怨气是很典型的存在。那不是废话么。 你教我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上全没用乃至劣势, 还不能保证我有维护底线利益的关系网。你父母倒是爽了躲进小楼成一统,我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 ABC 要不选择进一步割裂彻底去华人化,甚至是跪添 WASP 的奴性化(典型如华人那几个议员,拿着族裔利益做进身之阶)要不选择了自闭化,反正学好数理化,不缺饭碗,关门不闻窗外事,只盼娃能嫁白人就好。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代 ABC 是由于父母是特殊时代(1980-2000 前后来美,出生年代 1950 年 - 1975 年为主, 1980 年全美华人 43 万,2015 年全美华人 430 万 - 500 万,我们说的 ABC 是非常具有时代背景的一群人)的特殊经验造成的特殊人群导致的情况。 这些人无论在中美实际上都对后代产生了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影响。 而新一代的父母(1975 后)由于成长环境相对宽松,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比例大幅度加强,反而出现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精通中英文,语言是工具,不是谋生限制,对中西文化均有了解并能结合自身性格和人生选择进行取舍)他们和他们子女面对上文情况,一方面很多人以非常正面的心态去承认不同,乃至明确指出不同的优势。 一方面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影响着美国社会。 最典型的例子是起中文名字的越来越多,David Wang 算啥? 在家长 story time 给一群不同肤色的娃 讲讲我家骍逸的名字来源是几千年前的一本诗词(诗经,鲁风,有骍有骐,你猜出我娃祖籍了么 :-) ) ,然后看一群小孩觉得自己家家徽才百年单位是多么渺小是一种什么感受? :-)

正如赵小兰在同一段话里说的 “(作为亚裔)我并不是鼓励各位应该(学习 WASP)举止粗鲁,好的倾听技巧很重要,但是,以自信及适当的方式表达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掌握主导权。这是指主导你的项目及任务包括你的职业发展、而不等着他人来领导你。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社会有许多工作勤奋的人,他们十分忠诚可靠,技术上也优于他人。但是在职场发展并非如此简单明了。有许多特质和技术同样重要;如与同事相处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领导技巧也被称做软性领导,必须从中培养。这些技巧亦是由文化主导的。对许多亚太裔美人而言,即使移民数代,文化仍旧有相当的差距。”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领导力并非只有 WASP 那一种。 WASP 对亚裔的要求本身就是 unAsian, 而只要做好自己,学会维护自身利益手段, 我们同样也在美国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希望新的一代能更自信的对父母说, thank you parents, your immigration provide me an opportunity in different angles to approach this world. :-)

知乎用户 德州扒鸭 发表

举个 NBA 的例子,姚明和林书豪,从中可以明显体现出华裔和中国人在美国待遇的区别

林书豪经常遭到对手,名宿乃至队友的歧视,球探教练也经常看低他,比较有名的肯扬马丁事件,倒地没人扶,大学(传统体育强校)没人要之类的大家都知道就不多提了

相对的,姚明作为状元被选中,说明球队重视他;弗朗西斯为他出头说明队友护着他,名宿瞧不起他最后亲了驴屁股,同行喷他最后也成了好朋友,哪怕是讲错话冒犯了黑人队友也看在是中国人的面子上没有多计较

我觉得这个差别待遇已经非常明显了

补充几句:我不认为姚明是因为竞技水平比林书豪高所以得到的待遇才更好,NBA 更衣室的关系往往不局限于球技。举例而言,巴特尔王治郅是标准饮水机球员,然而他们两个在 NBA 得到的待遇并不差。巴特尔和邓肯波波维奇关系都不错,王治郅在垃圾时间上场打了个好球,板凳席上的主力都挥毛巾庆祝,奥尼尔更是给他抱了个拳。

总之 NBA 这种边缘球员很多,但绝不会因为球打得不好就被队友歧视。

顺便说一句,斯特恩范甘迪也许会因为姚明的市场价值和实际能力而重视他,但他的队友可不会关心什么中国市场中国政府。

…… 就凭阿泰特里斯威夫特那脑子我也不认为他们会想这么多。

知乎用户 廖夏天 发表

对于很多移民西方国家的中国人来说,融入好像是一个逃不过去的话题。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于美国这种移民国家,所谓 “融入” 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好的选项

中国作为事实上的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国家(对,所有的少数民族实际上都被同化成了汉族)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对于少数族裔该如何在主流社会取得地位完全没有头绪,以为能和当地人共用完全一致的生活方式才算融入。很多来美第一代移民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第一代移民的身份已经无法和当地人共享一样的生活方式,才坚定地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当地社会,想要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美国梦。

然而美国社会的运作方式并不是你出生在这儿,英语作为母语就能融入所谓的当地文化的。美国的其他少数族裔,比如非洲裔和拉丁裔,也根本没有彻底的融入所谓的白人主流社会,而是将自己的文化体系带进了美国社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圈,再加上基于种族形成的社交圈和互利原则,最终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再对所谓美国主流文化进行反哺。这样的例子多到数不完:美国如今的流行音乐文化实际上完全来自于黑人音乐;美国有 90% 都是黑人的大学(Howard University);爱尔兰人有自己的圣帕特里克节;犹太人有自己的光明街逾越节…… 等等。

每一个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的民族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到底是哪里,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华人来了之后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香蕉人?

的确,少数族裔现在在美国的发展状况仍然令人痛心,美国的种族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被解决过。我们上面举例出来的各个少数民族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不公和压力。但是为什么华人作为所谓 “模范” 少数族裔仍然社会地位低下?我们以为的,可以帮助我们融入主流社会的办法-努力学习出人头地,成为中产,过上物质上的中产生活,遵纪守法,重视下一代教育,对下一代进行文化隔离—已经被证明并不成功。

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所谓 “融入” 方式,让我们实现了事实上的自我隔离——我们在美国的第二代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东方教育,然而却接受着纯正的中式价值观灌输,家长与此同时却在向孩子表达让他们脱离母文化的意愿——尽管我们用东方式的教育方法把你养大,然而我们一点都不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东方人,你的想法和思维模式最好和我们天差地别,这样你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这种矛盾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在逼迫孩子成为一个自己无法成为的人。一个从小被矛盾的价值观教大的小孩,会在成人进入社会之后面对巨大的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几乎没办法在一个本来就有深刻种族观念的社会立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听说连一句中文都不会的 abc 到处寻根。父母根本没有给过的文化教育和身份认同,总有一天要通过某种方式实现。**这种教育观更可怕的地方在于,父母等于向孩子主动灌输了无形的自我否认和歧视:你本身作为亚洲人,只有更像主流文化语境下的白人,才是好的。**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对自己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最后说一下在学校被欺负的问题。知乎上的各位大喊黑命贵,以为现在黑人已经可以利用政治正确占据道德高地来为自己占便宜。然而我不知道各位在美华人有没有考虑过,黑人是怎么做到现在这样高举道德大旗给自己争取利益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仍然会随意被人歧视欺负,而没有人会因为歧视我们是政治不正确而感到害怕?如果我们真的想要 “融入” 所谓主流社会,为什么我们任人欺负的形象如此根深蒂固的留在了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里?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亚裔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抱团在一起发声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力量。这个现象的来源,除了东方文化相比于拉丁文化和非洲文化更难和西方文明融合之外,很大一部分上是因为亚裔内部的分裂,亚裔自我认同感的低下,以及对西方文化莫名其妙的崇拜感相关。一个自我否定,内部斗争的团体,又怎能做到联合起来一起为自己的权益不计代价的争取?我们眼中的黑人权益团体可能颠倒黑白,为了实现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不择手段,无视自己内部的问题,令人不齿。那我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除了选了一个极右翼的总统上台之外,又做了什么?如果说亚裔内部的分裂还可能是因为亚洲文化圈本身的极度多元而导致难以团结在一起,那如今全美的 500 万华人自己难道做不到团结起来搞点大新闻?我很好奇想要 “融入” 当地文化的各位华人,口口声声教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融入当地社会,自己却在最应该表现出融入态度的政治生活中一窍不通且毫无作为。最有趣的例子当属加州 SCA5 法案的事例中,华人的权益被华人民主党议员损害,最后华人却把全部责任推到民主党的联邦政府头上。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好大学,那就要在关键议题上团结起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从地方选举开始,选出真正代表自己权益的议员替自己发声,而不是被背叛了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说得更难听一点,如果我们能建立出一套自己政治正确,那又何苦在这边受着白人和非裔的夹板气?一个无论从智识上还是能力上都不逊于他人的民族,却因为自己的迷茫而不得不面对不公。在这个所谓平权运动大行其道的美国,我们不去利用这个气候给自己发声,反而希望自己能躲在白人荫下捡一点肉吃,甚至把自己同有色人种割裂开来,我实在无法理解是要有多强的奴性和根深蒂固的对其他种族的歧视,才能做出这种选择。

我的这番言论可能对于努力维护亚裔权益的各位人士有所不尊重,然而我们必须得承认,相比其他族裔,我们在内部团结和一致对外争取权益这件事情上做的远远不够。

说了这么多,其实概括起来无非以下两点:建立好族群内的文化认同,团结一心对外发声。想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先从建立好自己的自信心开始。如果我最终选择长居美国,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会写出题主列出来的这种文章,因为这说明我的孩子的身份认同一塌糊涂。

我希望在美国的华人终有一天会利用好自己已经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再用我们的方式去影响所谓的主流社会,而不是一味追求成为白人社会的二等公民。我们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科技界和商界人士,那么是不是应该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更多的政治家,艺术家?希望我们这一代在美华人,能够用新的思路彻底打破美国社会的竹子天花板。

-—–

小透明写个答案快两百赞我也是惊了…… 谢谢点赞的大家

评论里表示华人自古如此难以改变的各位——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总这么想,才更加难以改变吧。

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群体有清醒认识的同时,更多地思考该如何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知乎用户 肉身翻墙大师 发表

前几天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写点东西,因为我正好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在 reddit 的 azn 社区上还 follow up 了两篇文章。不过这个周末正好赶上自己的移民批下来,小激动之余还要忙着给 Ottawa 寄护照和资料,就错过了

首先,ABC 是个中国大陆人才喜欢用的词,本地出生的华人会管自己叫 Chinese-American. 如果在加拿大,他们叫 Chinese-Canadian, 在欧洲的叫 Chinese-European, 如果在澳大利亚,叫 Chinese-Australian, 以此类推

然后,我要说一下美国的 ABC 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美国 ABC 的构成和来源。

1. 二战前的华人移民

最早进入美国的华人来源于 19 世纪中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加州修建铁路的时候引入了九千多名华人劳工。 当时的主要董事之一,老斯坦福(也是撇校创始人)力排众议,以强硬的态度实现了进口华工的提议。当然,这位大土豪并不是因为觉得那些快饿死的广东渔民可怜才让他们来加州的。当时美国各个行业,尤其是铁路,矿山行业的主要劳动力来自于爱尔兰的白人穷苦移民。但是这些爱尔兰人对于美国西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资本家的极力剥削并不能忍受很久,也并不甘心一辈子做苦力。因此,酗酒,停工,闹事屡见不鲜,生产事故频发。太平洋铁路在修建伊始也是主要雇佣爱尔兰白人。但爱尔兰工人的工作态度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导致铁路工程进度缓慢,资本家也不乐意给这帮爱尔兰穷鬼涨工资,于是他们就看中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量的穷苦农民和渔民。这就是华人进入美国的开端。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工期顺利推进,更多的资本家意识到华工比爱尔兰劳工更廉价,更顺从,更能忍受艰苦的环境,也不会酗酒闹事,大批华人进入加州,。简而言之,华工是高效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当时也没什么工会组织,华人的劳动权益根本不需要考虑,白人需要穿棉衣工作的地方,老板可以什么都不给华人,只要工期不影响,冻死几百个华人不算事。

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 Asian-American 的说法,只有 Asian living in the States. 在本地白人的眼里,这些华工扎着辫子,面目可憎,不懂英语,不信基督。而在爱尔兰白人移民的眼里,华工简直就是天敌,两个族群在美国会直接构成竞争 ,而臭毛病一堆的爱尔兰酒鬼显然不如驯服廉价的华人受资本家青睐。于是爱尔兰白人开始了针对华人采取暴力行动,包括骚扰,袭击华人劳工驻地和工作现场,也包括有组织有预谋地针对华工聚居地进行屠杀。而在美国社会看来,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潮代是黄祸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当时的资本家极力要求扩大进口华工,但白人社区普遍把华人视作 “degraded race”。当时的华工在美国白人眼里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扎着辫子,面目可憎,不信基督,还会带来传染病。大量的教堂也拒绝信教的华人进入,认为华人与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都不一样,是最低等的异类。

1868 年,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签订了 Burlingame Treaty, 作为对《天津条约》的修正案。当时美国试图树立和欧洲列强不同的形象,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也保证平等人道地对待进入美国的华工。但在美国内部,排华的情绪反而愈发高涨,美国国内的政客一边倒地反对华人入境。1882 年,在排华情绪达到顶峰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终于出台了 Chinese Exclusion Act,也就是最初的《排华法案》,宣布十年内禁止中国人移民,可以合法入境的中国人基本上只有留学生和外交官。随后这项法案进行扩大化,既不允许已经滞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把家人从中国带过来,也不允许已经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归化入籍。同时多个州都出台附带法案,禁止中国男性和白人女性结婚。1924 年,美国进一步强化了排华法案,除了菲律宾以外的几乎所有亚裔移民都不允许和白人结婚,不允许拥有土地,不允许归化入籍。这种状况直到 1940 年代国民党政府在太平洋战场上和美国结盟才有所好转,但当时美国只是象征性解除了排华法案,每年允许 100 名中国人移民,实际上中国人并没有能力像欧洲人那样大规模移民美国。直到 1960 年代后期,美国移民政策进行了改革以后,对亚洲国家的移民限制几乎取消,才迎来了新的华人移民潮

2. 战后到 1980 年代末的华人移民

战后到 1970 年代前期,由于 PRC 的建立和冷战,大陆华人移民基本不存在,这一时期能从中国移民的基本只有台湾和香港人。所以对于大陆人来说,这一时期是空白。1965 年以前,美国移民法规定整个中国(包括台湾)每年能够领到 105 个移民签证。 这项法规基本上堵住了台湾人大规模移民美国的可能性。 到了 1977 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把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分成三个独立地区计算配额,因此从这一时期到 1980 年代,台湾和香港移民数量急剧增加,而大陆移民数量依然基本没有。这一时期移民到美国的台湾和香港人在美国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台湾人和香港人社区,这也就是后来的大陆移民看到的老移民社会主要构成部分。

3. 1990 年代到今天的合法移民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移民数量急剧增加,合法移民以留学生和技术人才为主,非法移民以低技术工人为主。从 80 年代末期中国大陆对人员外出有所松动之后,中国大陆向美国输出的留学生和技术人才急剧增加,这一趋势在 2000 年以后中国经济急剧腾飞尤为明显: 在 2000 年美国的中国大陆国际学生不到 5 万人,而 2015 年已经超过 30 万人。尽管依靠工作在美国完成移民程序对中国出生地的申请人来说极为漫长和煎熬,但大批的留学生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美国安家立业。

4.1990 年代到今天的非法移民

同一时期,中国大陆也输出了大量非法移民,主要以福建广东两地居多。由于美国并不会主动搜捕非法移民,加上一些地区对非法移民有着完善的庇护措施,这些非法移民在美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开银行账户,考驾照,经营生意。有人到了美国开小餐馆,有人去干技术活,比如修管道,厨房后台小工,洗车店的帮工等。有些城市,比如旧金山,对非法移民宽容到即使非法移民犯罪被捕,警察也不会主动向移民局透露非法移民的身份信息,而是处理完后直接让其继续流入美国社会。

美国 ABC 的来源,也就是这四类人的后代。那么,回归正题:

二战前的华人移民,在中美两国基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员。在当时的中国,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远渡重洋去 “淘金”,而在美国,这些华人受到的待遇堪比解放前的黑奴。这些人的后代基本上已经全 whitewash。 对这些人来说,中国血统和文化传承是他们的原罪。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而受尽了歧视,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让自己显得 white 很重要,把自己和新来的亚洲移民区分开来是他们的本能。对这些猪仔的后代来说,亚洲,亚洲人,亚洲文化都是 Unamerican 的累赘。讽刺的是,当年美国人歧视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华人不可能被同化,而这些猪仔的后代们用自己的 whitewash 完美地反击了这一点

家庭背景是战后到 1980s 末期的华人移民的 abc 们,基本都是台湾和香港裔。台湾因为传统文化保持得比较好,所以台湾移民家庭一般对待自己的 abc 小孩都会要求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很多台湾 ABC 拿着台美双重国籍,成长中还有机会经常往返台湾,有机会跟中国文化进行更多的 connect,所以他们并没有完全遭到文化上的割裂。

而香港背景的 ABC 由于语言上的原因,一般在北美最多也只会保留粤语交流能力。加上英属香港常年的反共宣传,导致香港华人对大陆文化并不感冒。在语言上属于粤语族群,政治上属于反大陆势力,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 ABC 基本除了一点粤语跟中国毫无关系。

1980s 末期及以后的大陆移民家庭背景的 ABC 们,情况则比较复杂。

在大陆经济腾飞以前,也就是 2000 年以前,中美差距极大。而当时能去美国留学的,除少数幸运儿,基本都是学习优异的高级人才,也有很多是早年经受过文革苦难,等了很多年才能重新参加高考上大学的 1950-1960 后。这些人在那个年代很可能根本没有想到中国经济有后来的大起飞。对他们来说,留在美国是风险最低的选择,再也不用担心中国来一场政治风暴,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像自己一样因为国家的封闭和贫穷而遭受苦难。 所以对他们来说,美国的确是天堂。

而且那个年代出来的大陆人要比今天穷得多,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在美国生存,他们甚至没有大陆移民的社区来建立自己的圈子。至于英语不好,种族歧视,文化障碍,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事。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在大跃进和文革中长大,在农村的生产队里插水稻,打谷子,没准还要看到自己长辈在镇上接受批斗。美国的种种障碍对他们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甚至可以在美国靠自己努力几年就变成中产阶级。他们在中国的记忆都是苦难,他们也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会有机会跟中国有密切的联系。对这些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一个优秀的美国人。而在缺少大陆人社区的环境下,这些父母也并没有仔细想过 “美国人” 的定义,只是认为美国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孩子就应该怎么做。那很自然,美国社会上最优秀的几乎都是白人,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应当学习白人。如果是男孩,就应当模仿白人男孩,如果是女孩,就应该多跟白人男孩玩。用今天的眼光看起来,这是一种很没有自尊的做法,但那个年代的大陆移民有他们自己的局限性,并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他们。

而 1980s 以后趁着中国解除封锁到美国的非法移民们,他们的子女处境还要糟。

这些非法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是不稳定的,既没有合法的身份可以找体面工作,也没有办法上学接受再教育提高自己,还要操心如何转换成合法身份。很多非法移民最早来美国的目的就是一边黑下来一边打工给家里寄钱补贴家用。这样家庭出身的 ABC 自然不会见识到中国好的一面。想象一下,孩子从小在非法移民的小餐馆后厨长大,没有人关心他的学习和体育,没有人教他怎么跟老外相处,也没人关心他在学校是不是受欺负了。孩子从小见到的跟中国有关的东西要么是肮脏的中餐馆后厨要么是老爹去别人家修下水道带回来的一身泥。这样的家庭出来的 ABC 怎么可能对中国有好感。再加上这些家庭一般也没有条件让孩子去很好的学校,而越差的学校种族歧视越严重。所有负面因素综合在一起,非法移民家庭出身的 ABC 很容易变成 self-hatred,对自己种族和中国抱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他们甚至会故意歧视那些新来的亚洲移民同学,显示自己 American 的一面。

在 2000 年及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发展,到美国的大陆移民素质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中美之间逐渐在缩小的差距也有所认识。相比前面几批华人移民父母,2000 年后的这一批新移民整体而言是美国华人中素质最高,经济条件最好,也是跟中国大陆关系最为密切的族群。这些移民在当了父母之后,对中国的认同感依然很强,并且会试图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经常带孩子回国感受中国文化,加强中文的训练。并且由于父母自己在国内的经济条件也都不错,小孩也会对中国有比较正面的印象。这些都对树立新一代 ABC 的族群认同感,自信和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帮助。这些 ABC 和前面提到的几种差别都很大,对身为亚洲人的 self-hatred 和盲目的 white worship 比其他背景的 ABC 少得多。

那么我们回到 Armorusa 的这篇文章,以及他之后的 followup,通过他透露的信息,不难看到他可以被归属的类别;

按照他已经读完大学并且工作数年来推算,他的父母应该是 1980 末期到大陆经济腾飞以前这段时间内移民美国的。他能去 ivy,说明家里重视教育也有能力支持他,因此父母作为早年移民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抱怨父母并不理解他作为 ABC 的痛苦,但他不明白他父母遭受的苦难比他大得多。对他父母那个年纪的人来说,自己的孩子光是生在美国就是无比的幸运。相比他的父母,他成长的环境没有动乱,没有饥荒,没有贫穷,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正常工作,可以自由自在去世界各地旅行。至于剩下他指出的各种问题,例如白人比他们努力的少但收获得多,或者去 date 女孩不受其他族裔待见这些,对他父母来说根本不算问题。 他说的这些,按他父母的标准纯属 “First world problem”

作者认为中国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带到美国去,认为这样会切断他们和中国的联系。他没有意识到,现在新一代的中国移民已经不是他父母那个年代的人了,那种强行在家只说英语的华人移民家庭早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新一代的 High Chinese 既有经济能力也有意愿让孩子保持 Chinese heritage. 虽然如何完美的解决双语和文化认同对华人父母来说还是个大难题,但至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跟国内的亲朋好友的关系也比老一代华人移民紧密的多。这些跟作者自我感受到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而且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越来越发达,加上华人族群的数量增加,以后在北美想找到合适的 Chinese immersion 方法并不是不可能。

某种意义上,作者,还有那些支持他的 ABC 显得很势力和虚伪 。这些人小的时候自己也不愿意学中文,觉得家里做中餐,说中文是很 shameful 的表现。有些人还会把矛头指向 1.5 代中国移民同学,认为正是这些 Asian from Asia 让他们这些 Asian America 难堪。有 1.5 代的移民说过自己当初移民美国,跟自己同一个姓的堂兄弟们都不带他玩,看到他就像灾星一样避开。直到这些 ABC 上了大学,进入社会,才意识到自己不跟中国 connect 起来就毫无身份认同感。还有些人是觉得在白人社会工作不顺心,想去香港新加坡上海找找机会,才开始重新建立起所谓 “Chinese heritage” 的意识。 这些 ABC 如果真的找了 white girl,都恨不得要炫耀到全世界都知道,因为他们心底里还是认为白人比自己优越,如果科技发达到能让他们自己变成白人,估计十个里面有十一个都会这么干。

实际上,阻碍中国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 Chinese American。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却没种去争夺自己的权益。然后当新移民来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比白人还要恶劣。一群中文水准基本属于文盲的 Chinese American,居然嘲笑 Native Chinese 的行为举止,因为别人有着 Chinese lifestyle,讲着 Chinese language. Yet they cannot even speak their own language. The only language they are good at is a language created and spoken by white.

在我看来,如果作者,还有这些跟着叫嚷的 ABC 真的痛苦得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花个几十万美金去找 IVF 机构,选好白人的 egg donor,身高头发眼睛任你选择,等生下一打小 hybrid。以后他们的后代,以及他们后代的后代就是带着 Asian last name 的白人了。这样不仅连 date 白人女友的麻烦省了, 运气好也许一打孩子中还能出个 NFL 的明星, 带回国小孩没准还能受到华天那样的待遇。当然,如果没这个种挑战 social normal,或者嫌贵,那就 deal with it.

知乎用户 勇武的加兰 发表

虽然不在美国,但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共通的,我也可以给点欧洲方面的经验来强答一下。

我觉得海外华人,尤其是二代,生存和认知陷入困难的最关键问题是还是在尝试在西方国家过中国生活。注:这里的中国生活指的是把外界环境当作中国,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文化上的具体生活习惯。

这一点我感触非常深刻,其实相当一部分海外华人自己没有感觉出来,很多人哪怕是嘴上说着恨中国,恨 CCP,甚至一口一个 * 那的那种推特极品,本质也还是在国外过中国生活。这具体体现在

永远在尝试获得主流 / 强势族群的认可。

在教育和不动产上投入巨量甚至超负荷的资产,生活品质极低。

严重依赖中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把大部分精神焦点放在国内。

总是在尝试格物致知,寻找各种终极答案,上到国家社会,下到个人生命,总是在问什么更好,什么更优越,不尝试去体验,去享乐。

内心还是接受不了多元社会,对宪政民主的理解很多只停留在可以骂政府,相当一部分人有严重的种族歧视。

对待华人态度极端,要么一辈子出不了华人圈子,要么以身边没有一个华人为荣。

先说第一条,这我觉得是最关键的一条。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就是科举精神。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基础在于你要有个天子。所以许多中国人家庭,到海外就把白人族群当做天子,尤其是精英白人,不停的把自己孩子往那个模子刻。

多年前我曾经和一群丹麦人,瑞典人吃饭。桌上有个我第一次见的丹麦人,我和他自我介绍完了,那个丹麦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丹麦人身上)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没有更好发音的英文名字吗?你为什么不叫 Vincent?不叫 Tony?”

我直接一眼蹬回去:“Do you have a problem?”

那个丹麦人感觉有点尴尬,说:“我只是觉得你名字不好发音,想叫一个更容易的。”

我接着说:“So you do have a problem.”

那个丹麦人就不吭声了,后来我们就把话题岔开了。我当时的瑞典同事老板非常赞赏我的行为,觉得那个丹麦人的言语是 racist 的。但是如果我刚刚真的拿了个 Jack 之类的英文名出来,他们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见得太多了。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事情。非常多的中国人在海外会取一个白人的名字当做英文名,当然,作为商务沟通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法律上都要这样搞,这其实是 white-wash 的一种体现。当然,我不是针对国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裔和韩裔之间,一种典型的辩解是中国人的名字确实不好发,不方便。

但你为什么要迁就他们呢?印度人的名字好发吗?中东人的名字就那么好发吗?你作为移民你在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你为什么要替他考虑,他一遍不会你就教他第二遍,如果他叫不对你名字失礼的是他。

这是一个细节,但是是很多海外华人心态上的一个缩影。本质还是觉得自己的移民过程是一个考试的过程,先在当地上学,再找工作,再申居留,再买房,最后一步步得到认可。

没有这种认可。

如果说移民真是一场考试,那这场考试在你拿到居留的那一刻也结束了,此后没有任何 “主流价值观” 在束缚你。

这种误区的核心在于不理解移民国家和旧世界国家的区别,在东亚或者欧洲一些较为保守的国家,移民讲究的是 “同化”,你可以带一些不痛不痒的饮食,风俗,习惯过来,但你要成为新的主体民族成员,这也是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民族逻辑。

但新世界国家和一些开放欧洲国家,社会是 “和而不同” 的,各族裔只要遵守最基本的普世价值观,逐一画地生存是完全没问题的。

举个例子,像美国,不同社区都会庆祝举报自己的独有节日,但毫无疑问,这些节日文化内容都要符合美国的法律要求,这就是和而不同。当然,不能否认海外华人在总体上做到了这一点,像题目中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反而多见于 “比较成功” 的华人中产家庭,因为这部分家庭很多人就是一路 “考” 过来移民的,他们也会把这种父辈成功的模式去赋予在孩子身上。

进一步来说,比如说教育,白人中产其实往往不会倾其所有供孩子教育,但有的华人家庭会,这还是觉得惟有读书高,有的情况就把孩子整魔怔了,straight A student 或许有一个好的前途,但是完全不代表孩子过得开心。我曾经很惊讶地得知斯德哥尔摩有的华人家庭孩子学哪个专业,上哪个大学也是家长一手操办的,很难相信这种孩子会有一个幸福的青春。

这种现象还有一个附属产物。总是在问为什么,总是在问未来,总是在问永恒。15 岁想 50 岁的事情,中学时代就在指点江山,这是性本能被压抑的结果,家庭教育太过功利。我接触过一个二代华人觉得白人很 stupid,我说 20 岁就该 stupid,他跟我犟嘴我说你还是处男吧,他脸都憋红了。东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走在高速路上,但是开过车的都知道,风景最好的都是慢速的国道。允许孩子犯错,走弯路,自己探索,具体体现在会去酒吧打架,会在车里做爱,这是中国孩子在国外生活缺失的重要部分。并不是说要对孩子放弃教育,而是不要让他过你为自己设计得后悔药一样的青春。神性太强,人性太弱,但缺乏人性又导致你求不到那些所谓的终极答案,这就是很多华人年轻人的尴尬之处。不少华人二代和留学生,我和他们交流,问喜欢什么,大部分都是什么历史,政治,游戏,少部分好点的喜欢旅行,说实话同质严重。为什么不是两门运动呢?为什么不是做木工,修车呢?

更有甚者其实内心是完全不认同普世价值观的,他们从国内出来只是出于 “经济” 或者 “自由” 上的因素,他们对民主社会的理解是一个开明皇帝,类似于德意志第二帝国,但发自内心还是希望他是威权的,尤其是在损害利益的时候。比如我知道有华人坚决不允许自己女儿和黑人男生交往,哪怕那个男生是斯德哥尔摩一个很优秀的移民家庭的孩子。这种人还往往喜欢说中国这遭透了那遭透了,但在我看来他觉得中国不行不是中国的文化或者体制不行,而是 GDP 不行,我看哪天中国如果人均 6W 刀,哪怕还有他所批判的那些糟粕文化,他一眼跑回去比谁都快。

还可以举一个女生的例子,这点留学生还好一点,有许多华裔的妆容风格是模仿白人的,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不是很适合,在白人眼中里没有白人漂亮,在国人审美里你又显得奇怪。

很多华人其实冲出去几代人了,你把他和国内的人比还是很像。而另一部分人就走了另一头极端,中文基本不讲,在白人圈子里混,却又混不彻底,两头受气,这是很多二代的青春困境,学校里的毛头孩子很难对种族主义理解深刻,很多时候就是生物本能不喜欢跟自己长得不一样的人,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 “和而不同” 的魅力让自己真正融进去。我三个月前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汉服店,认识了一个二代小姑娘,中文讲得非常好,我甚至以为是留学生,她的爸妈是 90 年代出国的高知家庭,从小教她读写,唐诗宋词和传统历史,她自己也在国内软件冲浪,她其实已经七八年没有回过中国虽然认知还是有一些很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但是总体是超过 99% 华裔的。她当时就在给她的白人和黑人闺蜜挑汉服,给她们配色,她跟我聊过这个问题,她告诉我大部分华裔二代尤其是男生的问题是 nerd 且 boring(书呆子且无聊)。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白人喜欢的是 cool-kid,那么 cool 呢?会大家不会的,知道大家不知道的,当然,不是说那些数理化的东西,而是足球橄榄球魔方时尚脱口秀等等让人血脉喷张的东西。说句得罪人的话,在瑞典这个地方,我观察,二代华裔,男性的择偶魅力甚至不如男留学生,按理说你语言没问题不该这样,归根结底其实真的就是不 cool。

你可能会觉得我前后矛盾,明明在说 “和而不同”,为什么又要 cool?因为这两者其实就是一回事。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去过那种白人小子的青春生活,但你能不能把中国文化中最 cool 的部分表现出来?比如你格物致知,究竟是停留在键政层面,还是真的有所建树?阴阳八卦,周易五行,你能不能真的弄点名堂出来?Nerd 本身也不是问题,许多 nerd 也非常有魅力,但华人的 nerd,尤其是留学生 nerd 很多人是个什么形象?厚眼镜,大平头,四肢纤细,目光闪烁的量产工具人模样。和而不同的“和” 是说你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还是要遵循普世价值观,“不同”是指你选择的生活在社群里能够充分表达你的自我,这本身就是 cool。满脑子都想当精英,24 小时眼里都是分数或者钱,这才是许多华人缺乏魅力的根源。我不反对追求物质生活,而是物质生活是一个手段,华人缺乏的是自我价值。

而且这绝不是意味着要迎合白人,其实在移民国家保留文化上的根是一个正当且 cool 的事情,这跟你的政治见解是无关的,不是说你对母国的政治环境有看法你就要背弃他的一切,这反而是害了你,西方社会最没有性魅力的就是工具人和隐形人,后者就是说那些没有任何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人。这里的性魅力不只是择偶的魅力,更包括朋友之间,街上和陌生人交流,公司和同事合作时候展现出来的亲和力,在国内我观察,强大往往就是性魅力,但至少在欧洲,rock 才是。

也不要以为跟许多欧美青少年一样在街上鬼混就是和而不同,在我看来华人教育其实离真正的成功也可以说非常近,在我的观察样本里,华人父母基本都能做到让孩子远离不良习惯,保证优质高等教育,这个时候只要再加上对孩子爱好的引导培养,强健一下体格,给予相当自由,基本都是非常 charming 的男孩女孩,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知乎用户 居然注册了真名 发表

坐标米兰 认识的二代华裔基本都有几个共同点

1. 中文差 汉文化基本不懂 和中国人很难聊到一起 但是从小到大都是传统的华裔家庭 打扮什么的都是中国八九十年代流行 相对来说其实相当土… 并不是很受中国留学生什么的待见

2. 当地文化了解多 也以当地语言为母语 但是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圈 从小到大的学校都是华裔为主的学校 朋友也都是华裔… 并不特别受当地人待见

3. 基本不会上到大学以上 家里都是一代过来做生意的 一般高中毕业去家里帮工准备继承家业 工作上其实也没办法达到当地人的社会地位…

还有其他的 想不起来了

总的来说就是 变得太像当地人 以至于不能回来 又先天太像中国人 永远不能被当地人彻底接纳 这种处境 应该有点想法的人都不会舒服吧

知乎用户 哈利波特兰 发表

对这个问题,我先说一段个人经历,再讲理论。

去年底,我二年级的儿子 “闯祸了”。他课间跟几个同学在操场上玩,其中有一位同学是刚从其他州转学来的越南裔小孩。

玩着玩着,一个欺生的白人小男孩就跑过来对新同学说:“You look so ugly—你好丑。”

我家老二:“He’s covered with mirrors, you know?—他全身覆盖着镜子,知道吧?” 意思是你看到的那个丑陋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白人小孩:“I heard that Asians name their babies by throwing empty beer cans down the stairs, and the first three sounds the can makes will be the baby’s name—like kong-king-pong, ching-kong-dong. 我听说亚洲人给孩子起名字的方法是往楼梯上丢一个空啤酒罐,这个罐子滚下楼发出的前三声响就是孩子的名字,比如哐当当、丁咚咚。” 说完哈哈大笑。

我儿子冲那个孩子嚷:“Do you know what your name is in Chinese? It is 发-克-油!”

于是,那个小孩就冲我儿子的眼睛打了一拳,我儿子又眯着眼狠狠踢了他一脚。这俩孩子就和父母一起,被请进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和班主任给他们讲了道理就放他们走了。

白人孩子的父母看起来谦和有礼,但考虑到他们儿子的言行,我并不十分确定他们的谦和是真是假。

我儿子在校长室始终一言不发,捂着一个冰袋,表情十分倔强。当我把他带回家之后,他一进门就扑在我怀里大哭。我告诉他:你是一个勇敢正义的孩子,就算他们说你做错了,爸爸妈妈也认为你做的对!

(孩子班主任寒假前的 email 和两个孩子的照片)

我认同本问题下一位匿名答主的结论:原文作者有如此感受,(觉得二代华裔的人生被他们的父母毁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想做白人而做不得。他为什么想做白人?因为他觉得白人好。

下面是理论:

首先,他为什么觉得白人好?

原文父母那一代移民,几乎都是倾家荡产来到美国、准备过 “好日子” 的。

那时信息传播方式落后,他们所了解的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只是 “住洋楼、开小车” 之类的道听途说。这对穷了一百多年、住泥房坐牛车的中国人当然散发着无穷的吸引力。

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倾其所有、千辛万苦移民到美国,也希望过上美国人的好日子。

但真正来到之后才发现,别说 “住洋楼、开小车”,就连去菜场买菜都得掂量掂量口袋里有没有足够的硬币。真正过着“住小楼、开小车” 生活的,只有身边的白人。

于是,“变得像白人一样”,就成了那一代移民的梦想。

可是,这个梦想对身无特长、英语不过硬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他们此时不得不秉承 “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就交给儿辈、孙辈去实现” 的中国传统育儿理念,语重心长教育晚辈说:儿啊,你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努力向白人看齐啊!

这些儿孙辈为实现这个理想所受的挫折无疑是残酷的。然而更残酷的是,他们在家也无法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因为父母不允许他们失败,而且如原文中所说,他们与父母的语言已经脱节,无法再进行情感交流。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华人身上。

我婆婆的姥姥姥爷是意大利移民,只会说意大利语,但她们的女儿——我婆婆的妈妈——半句意大利语也不会,因为她的父母不允许她说意大利语,只让她说英语、按美式礼仪和习惯生活。

这个女孩上八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路上被一个 “纯美国” 小孩推到水沟里去了。她浑身湿透的回家向父母倾诉,但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去找学校或那个孩子的父母理论,反而把自己的女儿狠狠训斥了一顿。

我婆婆说,这是她妈妈童年时代最悲伤的记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移民身上已经明显减弱了。

新一代移民的面貌已今非昔比,他们或是某领域的精英,或是家境殷实的投资移民(当然,倾家荡产来美国图蓝天白云的也有,但已经不能代表移民的总体面貌了)。

先进快速的信息传播已让大众获得了关于西方/美国更客观的信息,帮人们做出更理智的移民决定,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对新国家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后,移民们真正到了美国后,却惊讶的发现:艾玛,我在中国的一套房产可以买美国的两套别墅?什么?我的白人同事居然买不起?

艾玛,我的白人邻居竟然没上过大学?什么?因为付不起学费?

咦?这个身强体健的白人怎么在街边乞讨?什么?有精神问题不适合劳动?精神你麻痹!你就是个废物!

在这种情况下,老一辈 “向白人看齐” 的思想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对自己的文化更自信、身份更认同的新移民不再怕“被人歧视”,反而会产生逆向歧视:

你们这种既没学历又没资产又患懒癌晚期的人,有什么资格歧视我?老子不歧视你们就不错了。

所以,老一代移民子女的遭遇,新一代移民的子女虽说也会遇到,但程度大为减轻。现在的移民父母发愁的不再是孩子怎么学好英语了,而是怎么学好汉语;不再是 “住洋楼、开小车”,而是去哪里找更好的钢琴老师,怎么进入藤校。

总之,现在的亚裔后代,已经不是以前的亚裔后代了。

我儿子这一批亚裔少年已经可以达到适龄的自我认同,而不以同龄白人的利益和行为尊了。试想他们再下一代的华人,必定会比之前的任何一代华裔都站的更高。

当然,我说的这些,只适用于甘心过平民百姓日子的移民。如果你想在政治上有大作为,比如想谋州长、议员之类的职务,那还需要几代移民进一步的努力。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在此不提。

知乎用户 王丰 发表

原文是一个 7 岁去美国的 AGC(American-grown Chinese)用中文写的,最开始发表在文学城(http://bbs.wenxuecity.com/znjy/3435416.html),下面评论的人都质疑作者身份。。。认为帖子一股带鱼风。

reddit 上有人翻译成英文,引起热烈后续讨论:Asian American writes emotional essay to Chinese parents - Do not immigrate to America, your kids will suffer. • /r/aznidentity

比如这一篇:NonWhites who Immigrate to the US are NOT heroes • /r/aznidentity

作者也用英文在 reddit 上续了一帖(同样很火):My views about what is going on with ABCs, their parents, and identity issues - followup from Wenxue article • /r/aznidentity

为方便知乎围观群众,我把文学城上的中文原帖转过来:

不要光为了实现你的 “梦想” 而断送子女的未来。轻易移民美国的父母应该慎重考虑移民会对孩子的具体利弊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加入文学城的论坛。作为一位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男生,我想与大家(特别是父母)分享一下早年移民美国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希望能鼓励将来考虑移民的父母三思而再行,慎重思索来美国让孩子抛弃了中国背景会给他们产生什么长远问题。
不要光为了实现你的 “梦想” 而断送子女的未来。轻易移民美国的父母应该慎重考虑移民会对孩子的具体利弊
多年以来,移民到美国是中国父母一生的梦想。这些父母认为美国空气好,生活水平高,收入高,和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未来比在中国好。所以尽早想不惜一切地把孩子带到美国,或者直接来美国生更好。这样孩子直接能获得美国护照,从出生那天就升华为梦寐以求的 “美国人”。无数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小而适应能力强,在美国长大一定会享受无数的色彩和发展机会。 “为了孩子的未来” 被中国家长当作最重要的移民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多年的思索,尝试,和熏陶,我发现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弄清楚在美国文化(甚至西方文化)长大究竟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本作者,作为一个7岁就和父母从老家山西移民到美国东岸,长在美国,深度了解美国文化,而成年之后拼命补回中文的一个有事业野心和打拼精神的 30 岁小伙子,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就是,父母急急匆匆移民美国之前,应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此抉择对孩子,甚至孩子长大离家之后,的确切,客观的影响。太多中国父母光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诸多弊端,觉得来美国就能魔术般得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事实并非如此,真相实际上比好多移民父母想象的更复杂,更悲惨。
首先,着急移民美国的中国父母,大多时候,对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和待遇一窍不通。他们执着地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教育系统压力重大,地域歧视泛滥,风俗不健康,人们普遍素质欠佳,等等原因造就了他们对美国的浓厚向往。他们对美国的知识和了解很有限,一般都是从其他中国朋友,网上,电视等等渠道听到的。但是这种信息来源是片面的。中国父母听不到美国华裔遭受的苦难和不公等待遇,各种日常生活之中的歧视。关于美国长大的 ABC (美籍华人)的生活真相他们更从来没接触过。所以中国父母有什么依据来一味,执着地认为让子女变成 “美国人” 就一定对他们将来利大于弊呢?
实际上,我很少(甚至都没有)见到美国长大的 ABC 亲自站出来告诉中国父母他们自己在美国长大的感受。应该也是因为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一般不会太多中文,由于他们从小就和美国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缺乏汉语环境,听不到看不见中文,哪怕周末再努力地去 “中文学校” 补自己的母语也往往不够。孩子渐渐得就把中文完全忘光了,长的个炎黄子孙的脸,而一句中文都说不出来。这些 ABC 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交流,更没法倾吐衷肠地将他们作为美籍华人真实的感受与他们的父母和来自国内的朋友分享。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但是 ABC 在美国的生活普遍来讲并没有中国父母认为的呢么光荣滋润。就因为大部分 ABC 不和父母交流心声不意味着他们都活着比中国长大的孩子好。对的,ABC 确实不需要呼吸中国污染的空气,也不需要榨尽脑汁披星戴月地被唐诗宋词。但是长在美国的 ABC 普遍遭受更隐形的心理迫害:1)永久的文化隔阂, 2) 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待遇(特别是华裔男生), 及 3)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按我个人的看法,这些更隐形的弊端对孩子构成很长期的压力和迫害,父母至少应该深度了解一下孩子在美国的真实情况,多和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要一味去否认这些负面因素,自私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遗弃了对孩子的关照和协助。
1)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遭受永久性的文化隔阂,没有体验过的中国父母很难完全理解:美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根本没有中国父母想象的呢么公平。在美国长大的 ABC 虽然英语和白人一样流利(经常会比他们更好),但是由于他们长得一张中国脸,几乎融入不进美国主流文化的。 ABC 大部分还是和其他 ABC 一起玩儿。虽然小时候还是能交到各个种族的朋友(我小时候也有白人朋友,黑人朋友,等等)但是成年之后很少看到 ABC 能在主流白人圈子里如鱼得水。虽然他们的英语不逊于任何白人,但是中国父母得理解:西方文化很歧视我们中国人这种长相。美国文化认为华裔族没有白人优越,对华裔族设定了诸多很难推翻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华裔只会埋头苦干,没有领导能力,不善言辞,没有人格魅力。很多白人,包括电视媒体的人物,都会公开嘲笑华裔的体型不如白人强壮,笑话我们华裔眼睛小,长得不如白人好看,等等很恶劣的讥讽。在美国初中和高中的华裔孩子很容易受其他种族孩子的欺负,步入社会之后也会经常受到很多变相的歧视。总而言之,这些负面因素通过积少成多的过程会对华裔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能使很多 ABC 失去自信,从而给他们后身产生很多不利的种子。
由于上述的诸多原因,ABC 在美国实际上就是活在一个文化狭缝之中。他们虽然长在美国,学的英语,但是永远不会被美国人视为真正的 American. 同时,他们也融入不了中国人的圈子。在我读大学之时,我亲自看到 ABC 被中国留学生嘲笑的丑相。很多中国留学生会嘲笑美国 ABC,笑话他们为什么长的中国人的脸而中文一句都不会说。ABC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同样也不被自己的中国人接纳,进退两难,无比尴尬,没有一个群体真正接受他们。这种文化隔阂和绝望的感受是中国父母没法了解的,但是我认为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否认这种现象。很多中国父母一直逼迫孩子去努力融入美国主流圈子,但是我今天想让所有中国父母知道:哪怕你的再努力融入美国圈子,你终究不会成功的。美国人一看我们的中国面孔就把我们视为外人了。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不管你英语再地道,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美国人就从来没想把我们中国人当成自己的人看。所以中国家长可千万不要愚蠢得认为孩子稍微再努力一把就能融入白人圈子了。这只不过是个妄想而已 – 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儿。融入不了美国圈子,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圈子的精神支持,ABC 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况且,这种尴尬几乎没法解决,因为孩子在美国长大那几年已经耽误了他们学好中文的语言习得敏感期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移民美国的父母一定好了解这种处境对孩子有多大的打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心态健康实际上都取决于有自己的圈子。人都得有归属感,有一个自己不受歧视的群体。移民到美国父母不经意得就把子女这个很重要的 “归属感” 和“圈子”掐掉了。没有圈子,没有认同感,对大部分人的心理有长期的伤害,甚至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轻身。
2)终身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把孩子早年带到美国的父母实际上不经意地就把孩子将来能回自己祖国生存的能力 “割掉了”。他们没意识到,但是他们来美国的行为就等于剥夺了子女将来可以回中国的选择。这个选择实际上很重要。为什么? 每个人都得有个家乡。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享有的一种选择。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比中国好,机会多,生活好,这都没错。但是他们来美国的后果就是剥夺了孩子将来在美国还是回国生活的选择权利。父母实际上就在强迫孩子 “虽然长得一张中国脸”,但是只能在西方国家生活。这意味着孩子只能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之下而生存。华裔在美国普遍被视为二等公民,比白人低一档次(甚至比黑人都低)。父母能接受这种现实,那也是因为这恰恰是他们实行自己的选择权的结果。况且,很多父母也能以后回国,所以他们心里有底,觉得美国再不舒服也是他们 “选择” 来的,大不了以后回国。但是 ABC 就不一样了。ABC 没有选择。他们什么都没做,父母给他们设定的就是终身只能作为白人之下的二等公民,连个回国逃避美国白人的歧视这种选择都没有。一个人有选择而不行使,和没有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美籍华人年龄大了越会感到对家乡的渴望,但是他们终究没有真正的家乡。中国人也不认他们,美国人也不认他们。他们没有家乡,无法落叶归根。他们一辈子只能忍气吞声地当美国的二等公民,受到重重的压抑和歧视。这是一个很凄惨的事实。
作者还得补充一点: 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在华裔男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部分中国父母不知道,但是美国主流白人尤其不尊重中国男生。白人很喜欢开中国男生的玩笑,觉得中国男生长得没他们好看,体型没有他们强壮,眼睛小,几把小,等等。中国男生在美国一般从小就受到很多外国同学的欺负和侮辱,对孩子关键成长期的自信有很大的隐形损害。ABC 男生在美国普遍来讲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找对象特别困难,长大后在职场和社会一样继续受很多人的欺负。再加上华人在美国没有丝毫政治地位,没有政客代表,华裔男生只能忍气吞声,连个抗议的渠道都没有。华裔男孩子在美国各个领域都吃亏,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占优势的。在这个方面,华裔女生更受白人男生欢迎,但是华人男生普遍来讲既不受白人男生欢迎,而更不受白人女生的欢迎(有调查显示中国男生在美国找对象要比白人男生,黑人男生,甚至拉美男生难得多)。所以有儿子的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把儿子带到美国就是让后代失去了他们做为男生应该有的尊严和地位。对 ABC 男孩子将来的自尊心有很大的破坏。
3)其三,早年移民美国而失去中国文化和背景对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打击。ABC 的这种 “不伦不类” 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遭很大的劣势。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与人际关系密不可分,不是谁考试分数最高谁就能干得好。但是 ABC 恰恰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吃亏,因为他们既不能融入美国圈子,也不能融入中国圈子。这些领域的发展很依赖和与客户,政客,投资者打成一片。在这种拼关系的残酷竞争下你光有好成绩半毛用都没有。因为 ABC 的背景与本地白人和来自中国人的背景都无法对接,他们自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因为没法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也没法和他们达成共鸣。所以父母得小心,把孩子带到美国,有可能就等于切断了孩子未来创事业的翅膀。
作者本人就在常青藤大学读的本科,在美国读完了大学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均工作过。本人发现的事实就是如此,白人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混得相当不错,可以搭建圈子,有锦绣前途可言。但是 ABC 却很尴尬,白人客户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中国客户也不认他们为中国人对有野心的 ABC 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这种天花板是 ABC 几乎没法克服的,不管 ABC 再努力也没用,因为两边主流文化都不认他们。可惜的是我周围好多 ABC 都是我见过最刻苦,最能干的人,但是就凭他们身份上吃亏而在好多领域都屡遭天花板。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想做生意或者从政,你最好慎重考虑一下孩子会遇到的这种无法逾越的一种文化鸿沟。 父母得意识到,来美国让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然文化圈子,就为了能呼吸点新鲜空气,是极其得不偿失的自私行为。父母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孩子以后长大离家出走之后的地位和身份纠结。对孩子来说,父母这么早就割断了孩子的文化根源是极其不负责任和自私(伤害孩子)的行为。将来孩子受的苦是说不出来的一种苦,没人能理解的一种孤独的痛苦。
不要光为了你们(父母)自己想逃避中国的眼前利益就潦草得把孩子一生的尊严和归属感扔出门外。别认为来到美国之后,学习还是一切。在美国,我认识很多 ABC 学习非常出色成绩很优越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然后父母也不懂或者不想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弄得孩子终身孤独和无路可走。
总而言之,我的目的就是从一个 ABC 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孩子在美国大的真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别认为孩子在美国长大就能轻轻松松融入美国社会。别认为虽然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端,就等于来美国之后所有在中国的担忧就魔术般的消失了。让孩子在美国长大对他们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他们心理的伤害很深。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孩子高高兴兴做个中国人,在中国长大好。将来孩子成年之后可以自己来美国呀。为什么非要这么着急把他们带到一个本身就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国家,让他们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长大?我们有着中国人的脸,再努力融入西方文化也是个徒劳。无论孩子再努力,英语说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融入美国社会,因为他们长得一张中国人的脸。然而,父母得意识到,在他们忙着相让孩子融入美国之时,同时也
失去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中国身份和背景
。这种愚蠢的选择使孩子没法将来有回祖国发展的途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中国或者美国都终身陌生,以后中国发展得再好孩子也没法回去生活,享受作为中国人的荣誉和尊严。我认为所有想移民美国的父母,或者打算在美国生孩子的父母,都要认清楚事实再下决定,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短浅利益而葬送后代的发展前途。做个 ABC 一点都没有大家想象的呢么光荣,反而很烦恼很尴尬。一点都不值得。上帝既然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骄傲,自豪地做我们的中国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当一个本身就当不了的西方人。

知乎用户 Silver Knight 发表

作为一名 1.5 代移民,我只能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几年前你们这帮 ABC 一起和国外小孩笑话中文是 CHINGCHONGLINGLONGTINGTONG 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天?

你们当年拿一句床前明月光来把自己吹成中国诗通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只薅到九牛之一毛?

老子和老外介绍家乡传统美食(把犹太妹子拉来看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你 tmd 跳出来说中国菜全是 stirfry。看到渔民在南海船上放鞭炮过年就说要扔炸弹炸鱼。(dynamite fishing).

在国外,你的民族就是你的 identity 之一。如果你想自爱和自信,必须先了解自己从哪里来的,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再做评论。

从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觉得遇到的奇葩也太多了。那时候老美(我老师)认为中国还停留在 50 年代,一人拿一本小红书。 遇到的一位台湾人,她说自己家里在老蒋解放台湾的时候很有钱。然后全家逃到美国了,她妈妈是在美国教中文学校的。她骂完中国后还义正言辞的说是她妈妈说的。还天天提她妈妈是中文老师。

唉,现在国内来美的越来越多。老美也开始慢慢的学习中文。我作为社交媒体前孤军奋战的自干五,终于可以退休了。。。

知乎用户 蓝断旧 发表

搞明白一点,华二代这么说,主要是这个群体作为土生美国人感觉势力单薄而已,并不是多么热爱、认同中国文化和埋怨父母阻断了他们成为中国人的可能。

知乎用户 阿舒​ 发表

因为没打算留在外面,所以之前从没思考过相关的问题。

直到我们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刻板印象的攻击并凶狠的反击了回去(蛮严重的,对方试图通过污蔑 + 规则逼迫一个刚开始读博的理工科博士生不能再进实验室,并且他们之前成功过,有前辈毕业出成绩最关键的一年几乎没机会进实验室),

也直到我们发现本地长大、服过兵役、中文说得好但是很多梗不能理解的移民二代更愿意和我们这些待不了几年的留学生们玩在一起,并且找了留学生做老婆。

我们才开始思考海外长大的纯血华人宝宝会经历什么,并意识到两代人在孩子青春期后不可避免会出现的认知上的冲突要远大于国内环境,

也因为这个,我们铁了心早点毕业,一定要在孩子三岁之前回国,别耽误了母语学习。

前面有的答案说应该抱团,

感觉很难,一个是比例太低,起码很多非英语国家,孩子同级也只有一个中国人,日常很多事情终究要自己面对;

一个是他们的家长吧,有一部分非常的奇怪,对同胞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感,具体体现在:不进微信群,见面不说汉语,以及对留学生中的女同学们持一种选妃的态度。。。

尤其是最后这一条,匪夷所思,极其荒唐,那位家长可能到现在也没意识为什么我们没人带他儿子玩了,虽然他儿子的媳妇确实也是来读博的留学生。怎么说呢,这两位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不过新一代移民明显做的要好很多,或者说,更自信也更清醒。同胞之间积极沟通交流(感谢微信),互帮互助,对自己的民族有强烈的自豪感不自恨,能客观的评价(吐槽)本地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在周末和假期积极组织聚会,尤其是孩子们之间的聚会,即使是混血宝宝也积极参加。还有各种中文学校、中文夏令营等等。

这些新一代家长们也更刚,会正视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会和孩子积极沟通,并有理有据堪称凶狠的回击:回击是打包的,同时包括搞歧视的孩子、孩子家长、老师、校长等等。

有这样的家长,孩子们肯定不会再像上一代 abc 那么痛苦了。

很多人留在外面是因为一些无法随意抛开的原因:譬如爱情,譬如家有特殊儿童,譬如工作、学业、生活的锚点等等。留在外面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和自己的民族国家做切割,绝大多数人会因为祖国的强大而过的更有底气更自信。

而且作为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我们的同胞理应要遍布世界各地,等大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过的像家里一样,我们就成功了。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这种情况华人们称之为 “自恨”,即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己的种族和肤色,归结于自己的父辈一代。

这种自恨情结的发生,也的确和一代们有很大关系——一代当年打拼的越艰难,二代发生自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原因是一代们习惯把自己的艰难归结为自己的不够融入,所以对二代不够融入的表现都会立刻制止,甚至会让后辈以谄媚的姿态去融入。但这种做法反而时刻提醒二代 “你不是正宗的美国人!”

二代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幼年极其困惑,少年极其郁闷,成年极度反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部分二代甚至会以敌视和歧视的心态对原生种族做切割。

非常高兴的是,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消退,甚至还发生逆转——新移民们不但对美国没有什么谄媚情绪,甚至有些领域开始俯视(当然这非常不对,引起的问题不亚于前者);至于对前文所述的这种自恨的 ABC 则更是蔑视,嗯,就是挥手赶苍蝇的那种嗤之以鼻。

根本原因是新移民们无论经济实力、语言、眼界都远超上一代了,对他们来说来到美国只是若干人生选项中的一个,并不具有排他性的优势。仰视?不存在的。

知乎用户 GeeeMannn 发表

反对王一的回答

可以很简单的归纳 亚裔在美国受歧视和压抑的程度取决于他的家庭环境和所在的阶级

稍微读了一下王一的成长背景,感觉自己来美以后的经历完全就是他的另一个极端

我原来在国内也是一线城市重点学校在读 家庭情况就是父母属于打工阶级

来了美国以后上了最普通的公立高中 白人占比 90% 亚洲人一个手能数得过来 同学一半属于早恋堕胎抽大麻那种的 不错的最后也就是上了州立 后来问我父亲为什么上这个学校他说他以为来了美国什么都是好的。。。

虽然成绩不错修了不少 AP 课程 老师甚至会给其他老师推荐我 但是后来经济上没有支持没有继续学业

观察了一些身边的同学,那些数得过来的华人几乎都是清一色单亲然后工作性质如餐馆一类英语不懂更不用说帮孩子研究申请大学需要的材料和过程,缺少指导和监督都自我放逐没有完成学业,而那些跟我一起修 AP 课的不错的学生都是双亲文化程度较高且有稳定工作的。

我当时一年搬了三次家一个人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大部分情绪也是自己消化的 最后不得已也抛弃了打了 3 年的橄榄球

之后打过餐馆 开过出租 因为不想负债没上大学直接参了军 5 年,去过不少国家见过各式各样阶层的人而且军队里的 zz 环境很好得阐述了美国当前社会的一个缩影,就是种族人数 = 种族力量

一直觉得自己不属于现在的阶级,属于被强行扔到了谷底所以现在在纽约重新上起大学也不想被年龄和现实打败

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1。在没有背后力量的支持下,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是随时可能受到其他人的轻视和不公平对待。特别在中下阶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赤裸裸的。你可以说你身边没有或者很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你父母的创造的财富和环境很好的保护你经历这些不公平的对待。白人能和你做朋友尊重你那也是有固定圈子长时间一起处事且有价值以后形成,出了这个圈子,亚裔在白人的社会,甚至其他族裔的环境里是最容易被出卖的。

2。见到了太多没有好好调查美国就把孩子带来的父母,他们在经历文化冲击适应期的同时,孩子也会经历物质和精神上的冲击,太多大学之前来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管教缺失监督自我放逐而毁掉前程的,相仿家境的 abc 同理。还有就是回归到大家一直给出的一个结论,孩子无论多努力多有天赋,最终还是会被各自父母的原有不同水平拉开的。

我们都互相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行走, 现在回头看我国内重点学校的同学们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也走了更好的美国留学通道上了哥大在高盛工作,你要说我没有一点怨言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路还是要继续走,也感谢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对美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教会了我在面对不同种族问题时该采取的姿态和办法。

知乎用户 黑夜神 发表

华裔应该做的事情: 拥枪,参军,沿海聚居,当共谍,到红灯区操白女,推能真正代表华人利益的政客

华裔不应该做的事情: 在大公司卷自己人,跑到简中阴阳怪气,玩大翻译运动,信教,意淫用一锅牛肉换女大学生

知乎用户 风行地上 发表

ABC 的困境不仅仅是华裔的困境,同时也是所有其他族裔移民的困境,比如墨西哥族裔混的也不行。墨西哥裔在美国,被贴的标签就是毒贩或者卖汉堡、开餐馆的。

ABC 之所以有困境,是因为 ABC 注定了是融入不了美国主流社会的。

不管他们有多努力,不行就是不行

美华裔二代感觉到不舒服,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舒服,他们无法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社会原因在束缚住他们。

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美国的教育、媒体、宗教洗脑,就真的相信了那一套。

他们根本不明白,他们就是被放进透明玻璃瓶的植物,虽然他们看不见瓶子的形状,但是他们就是要这样沿着玻璃瓶的样子生长才可以活下去。

有一本书,叫做——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data:image/svg+xml;utf8,)

作者: [美] 米尔顿 •M. 戈登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种族、宗教和族源的角色

书里面介绍了美国同化的几种方式,如盎格鲁一致性 Anglo-conformity、大熔炉和文化多元主义

总结一下就是:

美国一直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让移民放弃自己的民族认同、文化、信仰,从而转身效忠于美利坚民族、美利坚文化和美国宗教信仰。

其中以盎格鲁一致性的起因、过程、影响以及最终结果最为深远,这是美国这个国家立国的根本,代表了美国不可撼动的老八旗对这个国家真正的影响力。

例如,直到现在,五眼联盟都仍然只有那五个昂撒国家。

这就是认同感——宗教上的、文化上的、血脉上的认同感。

ABC 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这种认同感

但是,ABC 也是同样经历了美国的同化的。也经历了这种世界观、历史观、文化观被粉碎以后再被重新塑造的过程。

因此,他们就这样被打碎了与自己母国的联系,但是新的联系又没有建立起来。

也不可能再建立起来

他只知道自己不舒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他们把美国政府的洗脑教育当成真理,看不清这一套洗脑后面深刻的宗教、社会、教育、法律体系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对付他们这种人的。

我把话说难听点,很难听,但是比 ABC 看不清自己,苦苦挣扎、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要好的多:

其实,昂撒人要的就是听话的狗。

其实,昂撒老八旗,要的就是包衣奴才。

仅此而已。

像印度人在美国,就很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服务员,(其实也就是包衣),他们从来也并不想突破自己服务员的身份,突破自己服务上层统治者的社会地位,他们甚至甘之如饴。

印度人就没有 ABC 的苦恼。

他仍然孜孜不倦的硬往昂撒人身边凑,寻找服务白人的机会,同时不忘记硬把自己当 “白人”。

好笑吗?

我们中国人当然觉得挺好笑的。

但是 ABC 如果真的做到了印度人那样,反而会很开心。

ABC 如果要真的开心,首先就要明白自己身上的标签。

美国社会给 ABC 男孩贴的标签,就是希望他们扮演的包衣类型

昂撒人希望你当这种包衣,那你就当就是咯。你像印度人一样,当的开心,当的乐不思蜀,那不就解决问题了?

放弃你的野心吧,你不配的

昂撒一致性原则下,ABC 小男孩没有奋斗的空间的。

你不服输,你一定要拼命往上,你一定要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那可不就会痛苦一辈子吗?

ABC 女生就没这个烦恼。

因为哪怕是在战争中,女性作为俘虏,也比男性更容易活下来。

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华裔女性往往可以通过婚姻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例如当年质问克林顿的北大女学生马楠,就可以嫁给一个美国白人。

类似的事情,华裔男性就不行。

我不敢说完全没有,但是,我敢肯定的是万中无一。

比如潘瑞

别看他爸给哈佛捐了几个亿,让他从哈佛毕业,让他结识一些白人。

同时还让潘瑞疯狂的咒骂我们国家、我们政府。以表示跟我们彻底撕裂

但是你看,他最后能跟谁联姻?

看最后,有哪个昂撒老八旗的白女肯嫁给他?

一个都不会有!

不跟国家彻底闹翻还好一点,彻底闹翻以后,那些 deep state 有哪个会真把他们潘家当回事?

从法官到检察官,从 FBI 到县治安官,昂撒老八旗才是能掌控一切的人。

tiktok 这么大的公司,人家可以专门立法去抢。

张一又鸣能怎么办?不过张一鸣有国家保护着。

这个潘瑞有什么?

顶多一代,他们家辛辛苦苦搬运到美国的那些钱,全都要给掏空掉。

而且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被掏空掉。

更不要说他们下一代的 ABC 咯。

再有钱,又能怎么样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香蕉人在西方国家所遭遇的窘境,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原因:在美国之类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一个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的亚裔的文化圈。试想一下,每当我们想到美国人外貌时,脑子里浮现出的肯定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和一个街头文化的黑人,基本上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华裔男的形象吧。而这种属于自己文化圈的建立,首先肯定需要人数数量的积累,当然还要时间的沉淀。亚裔目前的标签 “数学好”“戴眼镜”“JJ 小” 都是别人硬贴在他们身上的。我们亚洲人在美国呆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人数相比老黑也远远不够,自然无法像黑人一样,建立出一个与自己的外貌相匹配的庞大圈子。

看了楼上的一些答案,答案往往将原因归咎于第一代移民对孩子的教化,对自己本身的文化蔑视与抛弃。但如果在美国,亚裔已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文化圈时(就像美国的黑人文化那样),家长还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接受白人文化吗?在美国给你的选择就是白人圈和黑人圈,那么家长肯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多多与白人接触,而远离毒品枪支泛滥的老黑们。这不是一种对于自己文化的否定与蔑视,而是一种颇为无奈的举动。

答主坐标德国,是高中毕业之后来的,从小受的都是天朝教育。起初刚来德国时,也确实很想交一些德国朋友,但现在发现我们文化之间的差异确实有点大,想成为真正的朋友基本不可能。当然也因为我来德国的年纪的太大了,已经成年,本身在这个年纪在国内想交到真朋友也比较困难。现在和德国人合住宿舍,最让我蛋疼的往往是在厨房和客厅吃饭的时候。文化不同,笑点不同,一桌的德国人都笑了,而你却没 get 到笑点在哪,我只能强颜欢笑。这时候我确实是无比的想家,感觉自己根本不属于这片土地,自己在这里是一个大异类,我相信那些第一代的移民肯定与我的感触一样。那么当他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他肯定希望他孩子能融于当地,与白人打成一片。

作为香蕉人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白人思想,去学校家长也叫他们多多和白人玩,很可能在内心,他觉得自己就是个 100% 的白人。说句题外话,我曾经问过一个在德国的香蕉 “你看 H 片是看欧美的还是岛国的”,他给我的回答的“看欧美的啊,看日本的没感觉”。作为一个从小成长在国内的我(身体很棒),一个欧美女人的裸体在我面前时,我是很难第一时间产生那种最原始的冲动的。所以我猜测,在亚裔的心里,他们就是一个纯正的白人。但是悲剧的是,在所有西方的国家里,亚裔根本还没被承认。就像我一开始说的,说到美国人,我们肯定想到的是白人与黑人,根本想不到黄种人。所以在美国不论白人和黑人,看到黄种人时候,内心肯定是把他当作外国人来看待的,在学校被同学唤作“中国人”“日本人” 等等。那么作为香蕉人来说,就颇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甚至可能因此讨厌自己的外貌,内心也会产生疑问“为毛老子不是一个纯的美国人”。我们这些高中毕业了之后去的人,我们也不把这些中文说不好的亚裔当作自己人,私底下一般把他们唤作香蕉,我是绝对不可能出以民族情谊给予他们帮助的,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德国人。那么这些亚裔被美国人当作中国人,又被我们当作美国人,有点里外不是人,这就是文章里说的那种分裂。他们自始至终没找到一个与自己的外貌,语言,文化完完全全匹配的文化圈,甚至可以说连自己是哪里人都没搞清楚,缺少归属感。

如果在未来有一天,黄种人的数量能和老黑不相上下,那么我相信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圈是水到渠成的事。不用迁就白人,不用迁就黑人,他们就是一群有个性的黄皮肤的美国人。撕去别人给他们贴的 “数学好”“戴眼镜”“JJ 小” 这些所谓的标签,唱着亚裔的 hiphop,亚裔的嘻哈文化,让每个新出生的亚裔都能一下子找到归属感,找到自己的根。与此同时我们这些外国人在说到美国人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也会是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就和我一开始所说的,要达到这一步,不仅要数量上不落后黑人,更要时间的沉淀。黑人花了几百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圈,亚裔也肯定会在未来某一天得到社会认可,祝他们好运吧!

知乎首答,轻拍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还是整个华裔群体没有地位。

美国没有国王,开国那批人,也不是现在说了算的那批。

地位是自己争出来的。如果华裔控制了美国的金钱和暴力,那就是华裔的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

如果华裔资本控制华尔街,控制好莱坞,控制互联网,控制军工,控制石油。社会价值观自然就转成华裔主流,其他族群要适应华裔的价值观。

类似中国企业雇佣外国员工,懂中国的规律才能赚中国的钱。

做不到,就只能适应别人了。不幸的是你的生理特征一眼就被看出来,而且还不符合人家喜欢的标准。你再普遍不抱团,再普遍内斗,地位自然高不起来。

华裔靠在美国的提升地位很难,中国资本能发展起来,能渗入美国乃至世界每个角落,华裔的地位自然就会起来,你因为黄面孔和中国价值观能或者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多的暴力保护,地位自然就有了。

知乎用户 Epis 发表

此回答翻译自本问题下 @Brian 的回答,参阅原文请点击此处

如有错误,还请斧正。

- - - - -

对于文学城上的这篇文章,我并不赞同作者(@ArmorUSA)的观点。不过我真的挺佩服他(或她,但我觉着作者应该是男性)能够写出他自己的一番想法来。文章写得很诚恳。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历,相应地,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这文章的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应该是经历了好一些困难,好像他也认定了此间龃龉是因自身家庭在美国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所致。我不太了解他本人,我只能说:「这可能是对的。」但我也觉得,这想法挺无礼的。因为不管在任何文化里,倾尽全力来供养孩子的家长,都不该被孩子如此指指点点。(我觉得这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想吓唬人。)

我也的确有点感同身受。很显然,我和作者彼此有些相似。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年龄,也都与中国文化渊源颇深。他能这般努力学习中文,我挺骄傲的。我知道中文是如此之难,以至于我学到现在也还不得要领。

但我们两人的世界观却大有不同。可能的话,我想请 @ArmorUSA 喝上一杯,再好好问问他:「你怎么受的心伤?又怎么能伤到如此境地呢?」

是的,我承认,美国的种族(还有性别、年龄、性取向等)歧视已蔓延整个国度。是的,挺让人郁闷的。但我有因此而责怪他人吗?没有。既没有责怪政府,也没有责怪白人至上主义者,当然更不可能责怪我的双亲。

我总是谨记于心一件事,那就是绝大多数歧视我的人并非出于恶意。他们不是因种族主义而沆瀣一气。他们只是懵懵懂懂罢了。就像 David Foster Wallace 有名的一句话「这就是水」。所有的龌龊都发生在周遭,与我们息息相关。而有时候说不定还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当然我们并没有多少觉悟。(This Is Water by the late David Foster Wallace

龌龊,美国有,中国也有。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由古及今,龌龊都恣意生长。而任它消磨自己的心智,生活便会不得安宁。倘若你只顾责备外部因素,那你就是在自暴自弃。

深呼吸一下,找回你的魄力吧。要打破惯性思维,让自己的生活美好起来。自强不息,本就好过怨天尤人。

如果有人正同歧视相斗争,那么即便远在中国,也尽管可以联系我。你不是一个人。

- - - - -

我在这里准备从另外不同的角度,来讲讲文章中提及的几个点。

文化同化:移民能成为完完全全的美国人吗?

你能变成美国人吗?能。你能变成白人吗?不能。(除非你是迈克尔 · 杰克逊。)

那么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有些玄乎,最简单的解就是搬离美国,客居他处几个月。当你住在美国之外,你会留恋在美国的生活吗?即使美国还有诸如炸冰淇淋等等蠢事?那么恭喜,你的确是美国人了。而人们会为你庆祝吗?未必。

我认为最后的这个问题正是众多移民的心结。为在美国生存而辛勤工作多年,他们自愿牺牲,忍气吞声,无私奉献,流汗流血。他们学着爱上橄榄球、BBQ 烧烤和深夜喜剧。他们也学着开枪射击、学着切感恩节火鸡。他们日渐销蚀了自己的非母语口音,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有人甚至开始会说:「Y’all」(译者按:「Y’all」为「You all」的美式口语缩略词)。

那奖杯在哪里?褒奖又在哪里?

事实上没人会来拍拍你肩膀,告诉你:「恭喜恭喜!你跨过了所有的文化障碍!现在你就是堂堂正正的热血美国子民了!欢呼!」

没有。你还得试着判断自己是不是美国人,你还得试着决定自己应如何看待这件事。

社会地位:亚裔美国人就是二等公民?

如果你任由别人把自己当二等公民对待,那你就是在跟大家讲你就是二等公民。

你猜得到么?我是花了整个人生才体悟到这点的。因为生养于此,家庭内部的华人文化、美国对华人文化的固有陈见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要么直接、要么间接地被教导要有礼貌、要守规矩。但挺庆幸的,我在这两件事情上一直做得不好。现在我绝非无礼之人,只是不会人云亦云罢了。相反,我会嘻嘻哈哈,会拿笑话开涮,会去解释清楚我的需求有理有据、与他们的并无不同。所有都是要花功夫在里面的。

平复好多人这个心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我有些亚裔朋友抱怨自己拿不了管理岗。而他们都忍不住揣测,这岗位会不会是有些职位描述以外的要求。我同样也有些亚裔朋友在公司里平步青云。为什么?因为 Capital-L 团队(译者按:应该是一家女装品牌)就是喜欢他们。他们的同事就是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出去玩。他们成了他人的知己,成了公司里的风云人物。

一个人又高又帅有用吗?有用。天生白人有用吗?有用。诙谐风趣有用吗?不要太有用了。别花功夫化妆、在健身房里锻炼了,多学学 Ellen DeGeneres、Jimmy Fallon,或者别的谐星吧。

文化身份:ABC(在美国自小长大的华人)?美国华人?自视中国人的华人?美国亚裔?

身为美国的非白人公民,应该怎么称呼自己?数十年来争论不休。

我只知道你不可能控制别人怎么称呼自己。即使你在公共场合禁了他们对你的称呼,他们也还可以在脑内这么想。

不过一旦了解到你本人,他们还是会尊重你的。这近乎是常理了。成了你朋友的人,永远不要低估他们会有多大的变化。

题外话,你们很多人可能会称我为 ABC 。而在我心里,我会将自己认作美国亚裔。重要吗?不太重要。

(但有好多人叫我 “Brain”。来来来,大家快跟着我念「 I 前 A 后,B R I A N」)

文化传承:我的孩子会忘记他们的华人血统吗?

不会。每一次他们从镜子中观察自己,他们都会知道他们是华人。但究竟是引以为傲还是自惭形秽,完全取决于他们同中国文化之间发生的经历。

我建议只要向孩子们展示文化时,要多一点有趣的,少一些乏味的,那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任何文化。不要在孩子身上强加文化上的条条框框,这就成惩罚了。可以花时间做做美味佳肴,庆祝庆祝传统节日。教他们玩中国传统的游戏。多和他们看看华语电影。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周末参加中文学校近乎无用。而我在正规学校里上的那些中文课程却颇有裨益。暑期参观中国,吃上中式美食,太美好了。

不过一定要在心里重视起来这个身份的问题,美国的文化 / 民族(ethnic)身份既重要又纷乱复杂。孩子若痴迷于最新的电视节目,又早已淡忘了中文,那就随它去吧。倘若中国文化的瑰丽面目映现于眼前,那么时机成熟之际,他们会自己再捡拾起语言的——像我一样。(顺带一说,我觉得英语算我的母语,不过我也高度重视自己的中文能力。)

沟通交流:我的孩子会向我敞开心扉吗?

即便家里人的母语都一样,沟通交流有时候也挺艰难的。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每个家长都会想去赢得孩子的信任。我不认为语言是什么屏障。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对我讲中文,我对他们讲英文。甚至吵架的时候,我们也从没有理解不了对方语言词汇的问题;有时候理解对方内心的感受,反而要费番功夫。

孩子要跟你讲话,他们就会用你能理解的词汇来讲。确保你真的是在听着就行。

未来移民:我应该跨国安家吗?

有的家长游移不定,不知道该不该帮助孩子移民美国,我只想说:「教教你孩子勤奋点吧。」

任何年纪移民至任何国家,都是一场赌博。没人有完善的信息资料,没人能知道未来。比起境遇,自身的生活态度和职业伦理更影响人们的乔迁生活。

在我家搬至美国的第一年,真是穷到谷底了。但我和我父母至今回想起来这段时光,却总有一番深情。那时对我们来说,有如此多的新鲜事物,有如此多因为文化冲突而犯的错误。我们能在这段时光里找到好多好多开心有趣的故事。

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双亲乔迁至美国的决定。每一天我都心怀感恩,因为我知道他们的万般努力,就是为了能让我出人头地。我知道无论生活在何处,他们都会这么做的。而这故事,发生在美国罢了。

- - - - -

原作者的相关答案

知乎用户 人在江湖飘​ 发表

我在美国的室友之一是个乌兹别克斯坦裔的美国大美女。她虽然看上去长相有些偏欧洲,但是天天都挂在嘴边她是 asian,觉得跟我更有共同语言。她的父母我也见过,每次见我都给我说 we are family。

从 abc 那里我从没有过这种感受。讲真,华人从骨子里是真的很自卑。abc 没能摆脱这种问题,而且还生出一些对自己血缘的怨恨,很匪夷所思。

当然不可否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我室友有来自于她信仰的烦恼。我从来不觉得信仰伊斯兰教和有一些跟伊斯兰教相关的习惯有什么问题,当然我会跟她沟通她是不是介意我的一些习惯(比如我会买猪肉水饺冻在冰箱里,她也明确说她不介意),所以她更喜欢我(或者说一个中国人)跟她做室友。

虽然美国崇尚个性化,但是从本质上并没有特别宽容,大家其实还是在追求迎合主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文章写得不错,标题取得含蓄了,改成如下更切题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 你们中国人 的 “美国梦” 断送 我们美国儿女 的未来

知乎用户 阿塔尼斯 发表

我一直觉得 ABC BBC CBC 之类的,双眼无神。

我不太清楚如何精确的描述我的这种个人感觉,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长得好像丢失了灵魂一样。

这种 “丢失灵魂” 的感觉我从没在其他种族的移民二代和本地居民以及国际学生身上感受过。

知乎用户 酸辣青椒 发表

原来有个朋友是美籍华裔 十岁左右的时候随父母从广州移民过来 有次跟他父母一起吃饭

朋友不会说普通话 跟父母说粤语

朋友父母不会英语 跟我说普通话

我不会说粤语 但勉强能听懂 所以跟朋友说英语。。。

饭桌上气氛从聊起他家移民史的时候,逐渐紧张

朋友: 我没有让你们移民,这都是你们的自我选择,你们过得不好,不能怪我。既然移民过来,你们对我再不能如此棍棒教育,强行替我做决定,我不爱学医,我现在大多数都是美白的医院里上班很痛苦,居然还要让我娶美白,你们替我考虑过一点嘛。

父母: 我们当年在广州有着非常体面的工作,现在只能在华人超市收银,哪受过这个气!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现在的收入,是你当初想做作家能实现得了吗?一点都不感恩戴德。当初不这么收拾你,你能奖学金进医学院吗?让你娶美白,也是为了让你以后生活简单轻松。那现在靠近你的亚裔没身份女 到底是为了什么,你自己说的清吗?(喂 我还在这坐着呢 好吗)

我跟朋友说: 别吵了 饭菜都快凉了 我们赶紧吃了 另外父母岁数大了 你体谅他们一下嘛

朋友差异的看了我一眼,去掉铺在膝盖上的白布 摔在桌子上 甩腿走人。。。

虽然他父母说话十分难听 但我还挺能理解的。毕竟我这种的 想下什么时候才能混到身份 我就想黯然流泪 至于他父母说的 无身份亚裔女到底是看上朋友 还是看上朋友的身份地位 我只能说 因为喜欢他 所以需要他 没毛病啊

知乎用户 一横​ 发表

中国人真的是非常优秀的民族啊,奉行吾日三省吾身,什么都是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先说自己的缺点。然而美国强调的是自信,有爆点。我们的自谦、自嘲都显得没自信,而且没特点,就隐形人。我们姑娘喜欢说自己胖,要减肥,这你自己减就行,除非你减出朵花来,不然没爆点啊。。美国姑娘喜欢说的是,“我虽然胖但是我要用我自己告诉别人,胖也是可以活得很开心的!!” 或者,“我这几天减肥了 2 斤,感觉整个人到不一样了,有自信多了,减肥太棒了!!” 美国人的套路是:我虽然是个傻逼,但是我要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大家,傻逼才是最棒的生活方式;美国虽然垃圾,但还是我最爱的地方;我爸妈虽然吸毒酗酒滥交从小打我,但他们还是我最亲爱的爸妈;流浪汉虽然杀人强奸抢劫,但他们其实都是内心善良的好人……

中国人还特别尊重别人。所谓要入乡随俗,融入别人的社会。然而美国强调的是独立,酷,特立独行。大家都两个眼睛一个嘴,要怎么酷怎么与众不同,简便方式就是给自己贴一标签:素食主义者、麦质过敏、拯救非洲动物联盟成员、救助流浪汉…… 包括滥交、吸毒、药物滥用,多酷。当然还有支持各种自己不认识的地方独立,来彰显自己有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所以最早来的华人,骂祖国多酷啊,还能挣得一波慈善援助。。然而现在全美上下所有人,所有主流媒体都在抹黑中国,这种时候你跟着抹黑,就不酷了啊。你试试这时候天天赞颂祖国,说中国吊爆了就你们这些傻缺不懂,就知道美国人多喜欢你了嘿嘿 (๑ ̄ ̫  ̄๑)

推荐 武当帮 和《初来乍到》。初来乍到在美国红到爆炸,但是其实那家人一点点都不中国。他们把一些中国人的坏习惯无限极端化强调出来,反而美国人觉得特别酷,最棒的中国人。但是其实和普通中国人没多少关系 (-.-) 就算有些中国人有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等等这些脾气,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的底层的劣根性,在步入中高层的时候应该尽量去除的脾气。结果其实事实上是,这种嚣张跋扈的中国人,在美国人眼里,才可爱。

自己其他几个相关的回答,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出国后,你有哪些既有认知被打破?怎样看待纽约华裔 Michael Luo 在路上被人喊「滚回中国」?如何看待毕业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 2017 年毕业典礼的发言?有哪些在发达国家很普遍,在中国却行不通的商业模式?

梁彼得案,中国人抗议的点是为什么白人警察杀黑人免罪,中国警察杀黑人就有罪了。这是种族歧视。但是这个点是立不住的。

看多了美剧的,一般美国人这时候是先反诉警察局,让训练不足的新手超时出任务导致致命失误。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号召黑人朋友一起打倒垃圾警察部门。

如何看待华裔警员梁彼得误杀非裔青年格雷一案被判所有罪名成立?

知乎用户 Brilliantgreen​ 发表

2002 年开始,我在网上大量和美籍华人聊天,也从此开始产生了对 ABC 的厌恶,以至于后来我好友名单上清一色大陆在 80 年代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代移民,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一律没有。

有几类 ABC 我都聊过

1。 最讨厌的一类:在成都的台湾人,同时美国成都两地飞。某人当时给我一个印象,就是很像戴金链子的嘻哈大王。他每次进聊天室阵仗都很大,满嘴黑人俚语,没心没肺。成都在 2002 年的时候南门是最富裕的区域,聚集了一大群有钱的台湾人(香港人很少)。我是一个穷学生,所以对一些富人聚集区不是那么熟悉。他就会不断问我知道牧马山不(妈的每次都提牧马山,老子还以为是养马的地方),他在那边有一栋别墅。而另外一个台湾 ABC 则是被我们众人虐之后,隔着屏幕也能感觉他快要哭出来,他是在成都七中林荫读了书之后去的美国,这个台湾宝宝说:你们成都人就是讨厌,经常说怪话!欺负我!

2. 比较讨厌的一类:大陆过去的。在 10 多年前,1 美元仍然是 8 元人民币的时代,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完全不把大陆人放眼里。即便一个保安也觉得比你大陆人赚得多,来大陆潇洒你们最好 kiss his ass. 当时有一个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他靠老爸过去的,他老爸是某方面的专家,去加州大学做了教授,这种 ABC 在跟我们交谈的时候漫不经心,你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对方不是很想跟你交流,跟你做朋友。因为他的世界,在 2002 年的时候,是阳光灿烂的加州,是各种各样丰富的娱乐生活,是衣食无忧,是未来随便做什么也比你大陆强。在我们的世界,是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成都就业情况很差,如果不是体制内要自己找工作,像样的外企没有,也不招聘核心岗位,工资低活儿多学生多。两个世界,请问如何产生一丁点的交集呢?所以聊一两次我就不会再聊了

3. 不讨厌也不感兴趣的一类:已经参加工作了的人稍微正常一点了,当时有个甲骨文的加了我,他倒是很想聊,我不是特别想聊,因为我俩很多观点很大差异。他就是很典型的加州工作了的第二代了,还是比较自律,每天早上晨跑,生活无趣无起色,不好找女人(这条我自己给他总结的,因为在美国的华人都不好找女人,除非大陆原来找了的,毕竟华人男性处于被歧视的地位),他不用跟我描述太多,他只是说和同事租了洛杉矶的两室一厅,我自己可以脑补他的现在和未来,因为我硅谷聊过的又不止一个,除了大牛,大部分的中国人在硅谷的生活都可以总结出规律来了。

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对 ABC 的原则是:基本不接触,不想浪费时间。

我宁愿和第一代去美国的聊,这种人最有趣,什么都懂,国内的事情你跟他说一下就通,国外的事情他也能给你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很勤奋很胆大,所以事业方面,往往都比 ABC 做的大,ABC 只能做个普通小职员,做大的很少。80 年代去美国的大陆人是什么人,在大陆插过队下过乡,在美国洋插队,什么苦没吃过,当然也有 90 年代出去的,脑袋也很灵活,只要是公司里做事的,一般都是我学到对方很多东西,那种大学里做研究的完全不行。

后来在 quora 上很多 ABC 自己加了我,也是有好几类人,我有时候瞄一眼一个人的档案或者一个答案,大概能猜出他的情况

  1. 纯真型。一般都还在读书。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陆已经上位,他们开始对大陆产生巨大兴趣,开始重新学习中国文化。他们看到的大陆,都是好的积极的伟大的,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一些我自己见过知道的真相,免得破坏了他们玫瑰色的梦。经常邀请我回答一些我都不待见的问题,比如朗诵诗歌之类的(请不要邀请势利的中老年妇女回答文艺青年问题,本大妈不看文学很多年了,谢谢)
  2. 理智型。多是已经工作,大学还不错,我看了一下,加我的以硅谷地区为多,毕竟 quora 是 facebook 员工组建的,大本营就是硅谷。有的是伯克利毕业,有的是斯坦福,还有麻省理工。他们只点赞,而且点赞很谨慎,他们觉得道理最朴实,故事最打动他的才点赞。换句话来说,越接地气他们越喜欢。但是从来不留言,学历越高,工作越好,往往越谨慎,越不在网上留东西。我偶尔会读一点他们自己写的,因为某一位是大陆小时候过去的,妈妈最初餐馆打工,我才发现他为什么写的答案跟别的美籍华人不一样,也就是他的很多东西更地道一些,他和大陆的联系更紧密,他比我前面提到没心没肺那一群更加敏感地感受到了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凡是涉及反映美籍华裔文化的文艺作品,他会超级关注的原因。

所以,昨天,我就他们这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随便写了一个口水话答案,没想到他们秒赞

https://www.quora.com/profile/Chara-Chan

我大概意思就是:

  1. 我不想看这部电影,因为我对新加坡人和有钱的亚洲人都没有兴趣
  2. 谭恩美她老人家的电影里,对中国大陆那段的描述我觉得太过于简单化了
  3. 我只对第一代华人有兴趣

好,我的口水话答案不是重点,你们不是想了解 ABC 心路历程嘛?

我答案招来一位,他对我的评论比我答案本身还长

我看了单词了,各位,我不信你过了四六级你读不懂。

这个小伙子,属于 “纯真型”,和这个网站上很多纯真型差不多,明显还没从大学毕业。

他写了这么多对吧,你说你英语不好,字太小,你看不了,

我给你总结他写了啥:

  1. 我爸妈不让我学中文,想让我被美国文化同化
  2. 我开始学中国历史了,中国好伟大
  3. 我觉得我是中国人呀(20 年前你们怎么不这么认为)
  4. 他在问我:你们大陆人是怎么看待我们这种重新拾起自己文化的 ABC 的,你了解我们在美国的困境嘛?

老子了解,老子什么不了解,老子就是了解太多了总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意思了。

还有就是要仔细回答你又要浪费掉一个小时我本来可以在今日头条小视频上看小猫小狗小螳螂小海獭小猫头鹰的宝贵时间了。

[

网易有道词典笔 2.0 英语学习翻译机 电子词典扫描笔翻

京东

¥79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27713142383677440-0&p=AyIGZRtZFgETA10YWxcyEgZUGloSCxYEVR9eJUZNXwtEa0xHV0YXEEULWldTCQQAQB1AWQkFWxQDEwZSEl8WAhYCSkIeSV8iQw9aBW5FR3I3UANlVAhkLXIJaFllZ1kXaxULEgVdGloVBRE3VRpaFQYXBFYdWiUyEgJlWTVdXFZSBUVaFQMSN1QrWxELFgJcE1wWABMCUCtbHQYi0fuPjp29y7fwzfG715%2B3gJLwwbyUN2UrWCVZR1McXkcVAREBUxtZFQcRBVwZXBMEFwJUB1olAhMGVRJTFwcWAzsaNRUKEgJUHl0RBhQ3VStbJV1WWggrWRQDEAU%3D)

对美国感兴趣的朋友,给你推荐几本不错的书籍

[

美国种族简史

京东

¥26.3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6715021901824-0&p=AyIGZRhaFgIQBlQYUxYyEgdSElgdAhE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1ISWB0CERgMXgdIMmRnLX0SbwpWYgFPGRFbRXgyQhleZlQ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FFgJTH1w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RQHURpYFQoTB1wYXg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

美国秩序的根基

京东

¥6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6765081079808-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XE14QBhM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cTXhAGExgMXgdIMnZBHgESbVQTZwF9DBZxcgEQblJiC2I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FFQBSE1k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RQAURpSFQMUD1waUg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

原则与妥协:美国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

京东

¥75.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6838087299072-0&p=AyIGZRhaFgIQBlQYUxYyEgdREl8dABU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1ESXx0AFRgMXgdIMhd7LlA9VxxVZzRDXVBYYHBXHgRHX2I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FGwVdE1o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RsFXBpSEwEaD1QdWA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京东

¥3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6902893289472-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RH14QAho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EfXhACGhgMXgdIMnoZIW0wZWFzZE9HPmILUw82Hh8VZ3I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FGg9QGV8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RoGVhJTFwEbD1AdWA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

美国文明的兴起(套装上下册)

京东

¥147.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6994224177152-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XElMXCxQ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cSUxcLFBgMXgdIMmVlK34NbAcQYgJbJxdXc1IhWCYUBVQ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EEQdWE1I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RoPUBhYEAIUAVUfWA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

美国人的故事 全三册

京东

¥126.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77055750471680-0&p=AyIGZRhaFgIQBlQYUxYyEgRSGlMdCxU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IaUx0LFRgMXgdIMhQOCmMpTmcbZQxhIG9XQg8VYFpoQlQ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YZXxMEEANcEl0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Hl8TBBMDUR1fFAcUB1ISWgkDIgdUGlscChACUR81FGwSD1UeWhAEFgNTK1slAiJYEUYGJQATBlcZ)

我的其他高赞回答

如何看待媒体披露武亦姝爸爸是知名律所合伙人?​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那些九十来斤的仙女一天都吃些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没有朋友的人是不是不正常?​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上双语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孩子,长大后有没有明显差异?​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半个 abc 了,比较小就去新西兰了,现在在美国工作。我非常不同意这个文章也不同意很多人的答案。我气啊!

我有个弟弟,比我小一轮,我帮忙带了不少,所以我对为人父母还是有不少同理心的,所以比较气。我大一的时候回国混过,后来又出来国外,算是墙内墙外都呆过的人了,所以特别不同意这个文章里面的那种奇怪的 “混不到白人圈子就是二等公民” 的思维。

先说态度。子不嫌母丑啊!你爸妈还懂得努力把你送来美国,文中也没看出来作者有被精神 / 物理虐待,算可以了,很正常的家长

‘应该也是因为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一般不会太多中文,由于他们从小就和美国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缺乏汉语环境,听不到看不见中文,哪怕周末再努力地去 “中文学校” 补自己的母语也往往不够。’

你父母送你去语言学校学中文你不好好学,嫌语言环境不够好?这个我深有感触,我好多高中同学都是从很小开始上语言班的,问题是这个跟大学不挂钩啊。学了,没什么用啊,因为中文对外的文化输出不够啊。

你们猜啥时候开始后悔?这些人开始在大学找男女朋友的时候,哇这下中文有用了,一下 candidate pool 变大好多,可劲学。

扯远了,总之小时候动力不够好多人都不好好学,但是这个能怪你爸妈?!自己不争气好么

‘这些 ABC 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交流,更没法倾吐衷肠地将他们作为美籍华人真实的感受与他们的父母和来自国内的朋友分享。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那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中文!还有说实话 abc 爸妈比较少逼人混白人圈子的,就算私立学校也很少。我弟弟过生日最后还是一堆 abc 跟 abc 混。

‘1)永久的文化隔阂, 2) 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待遇(特别是华裔男生), 及 3)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

1 没错,但是本身就不是同文同种,为什么要追求融入。Your accent is your identity.

2 也没错,但是你在国内就是一等公民了?

3 印度人都在硅谷快要称霸了,中国人不如印度人?不要把资本家当小孩子,你能给人家利益人家自然给你权利,别老想着人家会歧视你。再说微软都多少 evp 是中国人了,硅谷多少公司是华裔 / abc 领头的,这个事业障碍这么高影响不到大部分人的

‘西方文化很歧视我们中国人这种长相。美国文化认为华裔族没有白人优越,对华裔族设定了诸多很难推翻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华裔只会埋头苦干,没有领导能力,不善言辞,没有人格魅力。很多白人,包括电视媒体的人物,都会公开嘲笑华裔的体型不如白人强壮,笑话我们华裔眼睛小,长得不如白人好看,等等很恶劣的讥讽。’

是实话,但是要记住,人家嘲笑你是人家傻,Excellence is the best weapon against prejudice. 亚裔平均收入比白人高是喝西北风喝来的?是大家不懈的努力得来的,让他们讥讽去吧。

‘ABC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同样也不被自己的中国人接纳,进退两难,无比尴尬,没有一个群体真正接受他们。这种文化隔阂和绝望的感受是中国父母没法了解的’

嘿嘿,那 abc 自己混呐!!不行的话学我,就混到中国人的圈子里面啦!还是不好好学中文的锅,你说这个锅谁背。吖还绝望,还父母没法了解,你倒是好好学中文啊。。

‘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不管你英语再地道,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美国人就从来没想把我们中国人当成自己的人看。所以中国家长可千万不要愚蠢得认为孩子稍微再努力一把就能融入白人圈子了。这只不过是个妄想而已 – 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儿。’

这个我现身说法,我认识的 abc 最后都跟 abc 混了,但是那又怎样呢?这个文章里面搞的好像就是一定要混白人圈子,为什么呢?

‘况且,这种尴尬几乎没法解决,因为孩子在美国长大那几年已经耽误了他们学好中文的语言习得敏感期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移民美国的父母一定好了解这种处境对孩子有多大的打击。’

又把没学好中文的锅甩给父母。父母真惨。自己不努力怪父母给你的条件不够,你有想过国内高考大省学生的学习条件么,你以为只有你是 hard mode 么

‘父母实际上就在强迫孩子 “虽然长得一张中国脸”,但是只能在西方国家生活。这意味着孩子只能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之下而生存。华裔在美国普遍被视为二等公民,比白人低一档次(甚至比黑人都低)。父母能接’

绝对不同意,没人强迫你不能回国。我大一在国内浪的时候就有见到不少回国创业的 abc 啊,中文英文都很好,在国内现在也好好的啊,为什么只能在西方国家生活。我还认识混血在国内创业的,中文也说的很好啊。我甚至前几天还遇到乐视在美国的翻译,给贾老板做同传的,中文那个好吓得我都差点跪下了。还是回到没好好学习语言。

‘其三,早年移民美国而失去中国文化和背景对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打击。ABC 的这种 “不伦不类” 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遭很大的劣势。’

我不否认有劣势,但是回国也是 hard mode,你咋知道回国就算没劣势,付出 / 收获比就比国外低?还有为啥 abc 就不伦不类了!!

’ 作者本人就在常青藤大学读的本科,在美国读完了大学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均工作过。本人发现的事实就是如此,白人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混得相当不错,可以搭建圈子,有锦绣前途可言。但是 ABC 却很尴尬,白人客户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中国客户也不认他们为中国人,对有野心的 ABC 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

IB 确实不清楚,搞不好真的比较封闭不好搭圈子。那我只能建议大家不要逼小孩去 ib 了哦,让小孩乖乖读理科哦~

“不要光为了你们(父母)自己想逃避中国的眼前利益就潦草得把孩子一生的尊严和归属感扔出门外。别认为来到美国之后,学习还是一切。在美国,我认识很多 ABC 学习非常出色成绩很优越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然后父母也不懂或者不想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弄得孩子终身孤独和无路可走。”

看到这里真的无语了。可能国内上层人事会适合这个建议,但是一般人在国外绝对会比国内活的有尊严。我付出的绝对不会比我幼儿园和小学同学平均水平多很多,但是我得到的绝对比他们平均水品多太多,仅仅只是因为我爸妈拼命赚钱把我送到一个有更好教育资源的地方而已。以他们当时的能力没法把我送到北上广的好学校,移民反而更好操作。作者貌似条件也不错,都中了子宫彩票了,有点感恩的心好么。

父母们在酒桌上喝到爆炸让家里可以移民绝对不会是潦草的决定。你终身孤独我是在是不知道怎么来的,反正我高中都是跟 abc 混的

路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给你的。自己混不到你想要的高度不要怪父母。有歧视又怎样,hard mode 又怎样,几个人是王室生的,大部分人都是 hard mode,别把锅甩给父母。你就是没好好学中文!!

知乎用户 2-20 滑膛枪等 96 人​​ 发表

人就是这样的

一般建议去衡水上一两年学

知乎用户 jinning li 发表

在网上现在大家好像有种共识,中国和西方的左派右派划分是反的,西方左派就是中国的右派。但是想想也不对啊,中国的左派真的是西方的右派吗?

我告诉你一件事,下巴别掉下来:

中国没有右派!

中国的所谓 “右派”,就是西方的左派,这个没错。中国的左派呢?就是红左啦,是左派中的左派!

那么西方的右派呢?

在中国早已边缘化了,数量少到不成气候。

西方的左右之分,实际上应该叫做进步派与保守派之分。

进步派喜欢叫自己自由主义者,但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恰恰是保守派,前者的自由是打破束缚,后者认为自由是个人独立。再比如,丁克是自由,但是保守主义者认为丁克只能是少数派,只有大多数人不是丁克,才可以让少数人是丁克。前者喜欢让政府扩大化变成万能保姆,越进步,个人就越自由,而责任由政府承担。后者永远是怀疑厌恶大政府,总是觉得无所不包的政府会变成大怪兽侵吞个人自由边界,脑子里全是阴谋论。

请问中国的右派也好,左派也好,又有哪个不想政府把一切都管起来啊?无非是侧重点不同。

左派觉得经济发展第一重要,右派觉得人权,平等更为重要。

要青天,要领袖,要伟人。

自己呢,就稀泥软蛋了。

出了国也一样。

在美华人里面,不管是希拉里支持者,还是特朗普支持者,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搭便车的。

区别在于,希拉里支持者,觉得黄人应该搭黑人便车打击白人至上,特朗普支持者觉得黑人会建立黑人霸权,即使打击了白人至上,也不过变成一仆二主,日子肯定没有一主二仆好过。说的对不对呢?可能你们会觉得好没出息啊,中国人自古就是反抗意识最强烈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怎么会灰心丧气自己觉得仆人当定了呢?

可是你看看马来西亚华人,不就是这样么?

建国时候 40% 的人口比例。说实话,很多马华就特别看不起土人。笨,懒。在英国人统治下做做管家日子还挺好过的,可以看不起穷土人。很多排华,是英国人挑起土人斗华人。

等殖民地独立了,土华之间,最后胜利者是谁?

马来西亚,现在还是华人掌握着经济命脉,可是在未来,必定要式微。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华人在谈论的 是移民到新加坡还是澳大利亚。

再看看南非。南非的华人在白人统治时代,是有色人种。到了黑人翻身当家,就突然变成了 “白人”

经过艰苦努力,曾经在白人时代奋斗成 “荣誉白人 “(这又搭了日本人的便车当时日本人混的好了,南非华人数量也实在不多就算进去), 那么在黑人时代,也一样,终于争取到了当” 黑人 “的权利!

但是法律上黑人并不真的就是黑人,现在的南非华人,恰恰就是既不被白人待见,也被黑人歧视,这样一种尴尬的位置。

然后再来说美国,这些二代还说什么美国梦呢,没有计划生育,美国华人总和生育率只有 1 点 5,什么意思?父母辈 2 人,下一代 1 点 5 人。加拿大华人更低,只有 1 点 2,照此看来,不用几代,萎缩的族群,自我绝种,还想什么未来。

就拿赵小兰来说,够美国梦了吧,一代移民就成为美国的精英群体中的一员,她姐妹六个个个算是进入主流社会了。可是你知道她姐妹六个一共几个孩子?三个。下一代只有三个。

包括韩国人日本人,口头上爱国爱国捐金子捐钱,还能捐条命打仗,叫他们多生几个?废宅。

知乎上还有个问题,一船中国博士到了美洲大陆 怎么样,能怎么样?在荒野中,勇气才是自由的保障。牺牲才能团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在任何地方扎根壮大,就如同野草一样。

问题中的那些人,差不多就是幻想自己如果在小山村里该多么顶天立地,找到矿藏,迎娶乡长女儿,走向人生巅峰。。。醒醒,你醒醒!

知乎用户 邪恶哈士奇 发表

我不能算是 ABC 吧,但我的父母曾经和很多 ABC 父母一样。

这里要分清楚,美国成长起来的孩子思想最割裂的一代就是父母是第一代移民的那一代。不管是 ABC 这种生在美国的,还是我这种青少年时代移民美国的,都可能有一个共同点是父母是第一代移民。

其他父母是第二甚至第三四五六代移民的 ABC 在这方面的问题少很多。

第一代父母移民的华裔孩子最割裂,有几点:

1,非常典型的亚裔父母权威问题,包括掌控孩子学业,婚姻,事业等等。

2,孩子更容易融入美国一些文化和环境但父母不行,造成沟通问题。语言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些文化观念包括什么 “美国父母在孩子 18 岁以后就不管了”… 这其实是根本上的美中文化冲突,还包括中国父母独有的“我来美国是为了你” 的“道德绑架”。

3,根本上父母的文化修养和三观还没塑造完成但却揠苗助长地试图影响孩子(不是做了父母的人就懂如何做父母)。这里面可以很 ZG 特色。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些父母里面存在不少恨国党,双标狗等等。他们经常能带坏孩子,但也大量存在一些孩子成长起来后有了独立价值观,和父母这种盲目恨国产生冲突。

就说我吧。我父母有很多 50-60 年代背景大陆父母的问题:

1,首先他们三观非常残缺。他们出生的年代并不是一个非常平和的年代。当年的穷,知识不重要,互相斗争,对于资本主义的抵制等等导致我父母这一批 60 后看现在这个世界的标准是残缺的。

2,对于国外的东西盲目崇拜。

3,教育孩子不靠引导靠强迫。

4,自己永远是对的。自己的失败是因为别人而不是自己。

5,家族比小家重要。

6,形式比本质重要。

7,对金钱极其迷恋和崇拜。

8,口气和力气不成正比,换言之则是能力和野心不匹配。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父母曾经的这些毛病国内 50-60 的父母至少占绝大多数。

很多人可能会辩解说:天下父母都这样。不好意思,以我在美 10 多年的经验来说,美国的很多非亚裔华裔的父母不这样。

我们再放大了看,正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来影响,70-80 这一代的新生父母也难免沾上点。现在社会上那些鸡娃的,难道不都是 70-80 这一代?甚至机会是 90 后。

所以 ABC 父母那些问题是整个这一个年代的老华裔的共同问题,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问题在美国爆了,有了极大的对比,被凸显了。

如果好奇 ABC 过怎样的生活,我觉得无非三种:

1,就像题目里那样,只不过场景换到了美国。但因为对比,这些 ABC 会慢慢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落后才导致父母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对祖国的认知负面。他们的思想经常会卡在美中文化冲突里。他们的孩子如果要像 2 那样,需要更多代来 “解毒”。

2,其他 ABC 经过多代繁殖后,本身也已很融入美国环境,基本和老外孩子差别不大。

3,也是题目里那样,但他们选择了去一些留一些,抚平了文化冲突和父母负面影响带来的阴影。说简单点就是和解了。这样子的 ABC 会培育出 2 那种 ABC。而且最终,ABC 都会变成 2。

大致如此吧。

知乎用户 慈父约瑟夫 发表

说真的,华裔二代很难进入美国的上层社会的原因不是你是华裔造成的,而是你父母不是上层社会的人造成的。

穷白人穷黑人的二代也很难成为美国上层社会的人。一个人决定他阶层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阶层,而不是国籍民族。红三代红四代富三代富四代在美国也是上层社会的人,随便上常青藤,当大律师,进最好的公司,随随便便晋升高层。

但如果你父母就是当年逃难跑到美国,拿着政治避难,在中餐馆打零工,现在你感觉哎呀,怎么美国公司高层,政界精英都是白人啊,太不公平了,事实上,不要说美国,就算在中国,你父母就是打零工的,你这辈子能进入上层社会的难度有多大?我想可能难度比在美国还大。在美国混,从社会底层到社会中产,就是一张大学文凭,读了书之后,甚至不要读书,只要努努力,都能买得起房子。在中国,没有父母帮助买得起房子吗?如果一个人连房子都买不起,居无定所,别的就更别谈了!

我现在感觉很多中国人很好笑,整天说国外有天花板,很难晋升。事实上,就算在国内,也很难晋升啊。绝大部分这辈子,不就是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干一辈子吗?这些人在国内就是当个小职员,做个小科长,当个小老师,怎么到了美国,就觉得自己能做上火箭,实现美国梦了?

知乎用户 负二​ 发表

这个 ABC 少年心中的困惑与 1989 年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刻画的四个女儿所面对的困惑并无二致——三十年过去了,困惑还是那个困惑,一点儿没变。

其实这是所有生活在盎格鲁 · 撒克逊文化圈的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共同困惑。一方面,拥有当今世界最高文明程度的英美社会对于少数族裔自身文化的态度是包容和鼓励,但另一方面,盎格鲁 · 撒克逊文明的强势又让它天然带有殖民主义倾向(所谓的 “后殖民主义文化”,我们叫它 “文化帝国主义”),这二者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调和的,它不是由文化冲突本身导致,而是由国际上的其他矛盾(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导致的。

托妮 · 莫里森、沃尔特 · 莫斯里写非裔;纳博科夫写俄裔;奈保尔、裘帕 · 拉希莉写印度裔;石黑一雄写日裔;菲利普 · 罗斯写犹太裔;丹尼斯 · 勒翰写爱尔兰裔;谭恩美写华裔……

所以你看,这种困惑并不是华裔的特例——它既不特殊,也不稀奇。

至于说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种困惑——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总不能为这个理由再打一场世界大战吧——表达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伍绮诗不是让美国主流文学界又重新开始关注华人移民文学,开始关注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的生存状态了么?虽然我也还没读过《无声告白》。

知乎用户 王博 发表

今天去买功夫茶,旁边一桌亚裔年轻人在聚会。我给我老婆说,千万别让以后小孩生活在美国长成这种样子。不是说歧视他们,而是他们的交流方式,神态是很美国化的。这种美国化的交流我们很讨厌。因为自己不能从根本融入进去,久而久之白人的文化就成了一种负担。想想以后的孩子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接受不了。也不想和小孩用英文交流,强迫小孩学中文肯定人家会抵触的。

知乎用户 没错 是我 发表

这件事要说做错了,华裔父母是真的做错了。

华裔父母自己有能力融入美国社会吗?

如果自己都没能力融入美国社会,却要孩子融入?拿头融入?如果在美国长大就算融入,那华裔早在一百年前就融入美国了。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这事多多少少确实是家长的锅,但是我觉得并不是什么家长的美国梦,而是往往是那些家长根本没有美国梦造成的:)。这个华裔二代其实不懂他的父母,只不过是抄袭美国主流媒体贩卖的美国梦概念来找原因,典型的缺少思考。

第一代移民的华裔很少有和美国主流社会融合得好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种:

1,因为文化和沟通没有机会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种比较常见的是无证移民和亲属移民类别,他们对美国社会好奇但是无法沟通。但是他们对美国梦其实也不感兴趣。

ps:第一类人未必挣得少,只是他们对美国文化更多是好奇和不适应,敬而远之。

2,虽然有很多渠道,但是因为混的挺好导致过分自信反而根本不 care 美国的主流社会。主要见于最近 20 年的留学生和投资移民背景的人群。

ps:第二类人群里在 30 年前来美国没有互联网时代的那一批和美国人其实玩的很好,那些 50 多岁的留学生其实算是半个美国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电话非常昂贵,也缺乏足够的居家娱乐手段,你不得不变成当地人。但是后来者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了,庞大的华人社区,地球村的便利,让他们维持生活质量根本不需要接入当地社区,也没有必要和动机这么做。这个不仅仅是美国,在最近 20 年去世界任何国家地区的华人都有这个趋势。

所以一般那些年纪大的留学生家里的 ABC 二代往往融入的很好,因为父母其实是半个美国人,他们因为年代和能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合格的第一代美国移民,所以他们的孩子面对的文化冲突要小很多。当然现在有另外一个趋势是读美高的小留学生,他们如果留在美国,对文化的适应力就强的多,他们的下一代 ABC 就会有更兼容的家庭文化环境。

父母不融入就过得好不代表孩子也可以一样。在美国的华人一般这么想:“我这个年龄可以不能 / 不想和美国人打交道,但是你们小孩子在这里长大学习自然就是美国人了”。但是中华文化在美国还是属于弱势文化,家长即使自信也未必非要把这个传递给孩子(东南亚华人则是刚好反面的情况),很多华人家长因为担心影响小孩的学业甚至允许孩子在家里不说中文。而一般 ABC 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是高于普通美国家庭的,那在同等级的美国经济阶层互动中,ABC 会处于一个比较难受的文化挤压中,因为父母很多时候只是被动的提供经济条件而不是主动的成长引导,因为中美在教育上的差异实在太大了,中国家长几乎不可能学习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更简单的说:华人父母更多的是通过抄袭美国父母的表面方式来提供一个美国小孩模拟成长环境。

在这些没有美国梦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 ABC,他们需要面对的文化挑战是很有意思的。有些人可能没有搞定挑战,就会像这个小孩,胡乱归因。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ABC 之间阶级和性格也不一样,但是,人的本能是痛苦逐级传导,这点是不会变的。

活的舒服的 ABC 会很宽容,乐观。

而活的不舒服的 ABC 才会把国籍当成他唯一的荣誉牌,并沉浸在轮媒里,以一种救世主的高贵态度在中文媒体上讲话。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写的挺实在的。

自豪地做我们的中国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当一个本身就当不了的西方人。

同意他说的。

在国外生活的男生一般感受到的敌意可能更大。女的感受到的敌意可能少一些。

我自己有个体会,不要以为在国外做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别人就会如何如何尊重你。如果你做专业工作,你的同事可能会尊重你,因为大家知道要做专业工作需要接受教育需要很多年的经验。但是走在大街上,那些有种族歧视的人可不会管你做什么工作,看到你的黄皮肤黑头发他们都有可能发飙。

一个中国人越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了解外国的历史,就该意识到很多东西是人性的共通之处

信的全文在下面。2017 年 6 月的帖子。我从知乎这个回答里贴的文字,加黑是答主王丰加黑的。

如何看待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断送我们的未来”? ABC 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 王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76210/answer/142659563

/////////////////////////////////////////

原帖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3435416.html

不要光为了实现你的 “梦想” 而断送子女的未来。轻易移民美国的父母应该慎重考虑移民会对孩子的具体利弊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加入文学城的论坛。作为一位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男生,我想与大家(特别是父母)分享一下早年移民美国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希望能鼓励将来考虑移民的父母三思而再行,慎重思索来美国让孩子抛弃了中国背景会给他们产生什么长远问题。

不要光为了实现你的 “梦想” 而断送子女的未来。轻易移民美国的父母应该慎重考虑移民会对孩子的具体利弊

多年以来,移民到美国是中国父母一生的梦想。这些父母认为美国空气好,生活水平高,收入高,和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未来比在中国好。所以尽早想不惜一切地把孩子带到美国,或者直接来美国生更好。这样孩子直接能获得美国护照,从出生那天就升华为梦寐以求的 “美国人”。无数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小而适应能力强,在美国长大一定会享受无数的色彩和发展机会。 “为了孩子的未来” 被中国家长当作最重要的移民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多年的思索,尝试,和熏陶,我发现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弄清楚在美国文化(甚至西方文化)长大究竟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本作者,作为一个7岁就和父母从老家山西移民到美国东岸,长在美国,深度了解美国文化,而成年之后拼命补回中文的一个有事业野心和打拼精神的 30 岁小伙子,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就是,父母急急匆匆移民美国之前,应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此抉择对孩子,甚至孩子长大离家之后,的确切,客观的影响。太多中国父母光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诸多弊端,觉得来美国就能魔术般得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事实并非如此,真相实际上比好多移民父母想象的更复杂,更悲惨。

首先,着急移民美国的中国父母,大多时候,对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和待遇一窍不通。他们执着地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教育系统压力重大,地域歧视泛滥,风俗不健康,人们普遍素质欠佳,等等原因造就了他们对美国的浓厚向往。他们对美国的知识和了解很有限,一般都是从其他中国朋友,网上,电视等等渠道听到的。但是这种信息来源是片面的。中国父母听不到美国华裔遭受的苦难和不公等待遇,各种日常生活之中的歧视。关于美国长大的 ABC (美籍华人)的生活真相他们更从来没接触过。所以中国父母有什么依据来一味,执着地认为让子女变成 “美国人” 就一定对他们将来利大于弊呢?

实际上,我很少(甚至都没有)见到美国长大的 ABC 亲自站出来告诉中国父母他们自己在美国长大的感受。应该也是因为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一般不会太多中文,由于他们从小就和美国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缺乏汉语环境,听不到看不见中文,哪怕周末再努力地去 “中文学校” 补自己的母语也往往不够。孩子渐渐得就把中文完全忘光了,长的个炎黄子孙的脸,而一句中文都说不出来。这些 ABC 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交流,更没法倾吐衷肠地将他们作为美籍华人真实的感受与他们的父母和来自国内的朋友分享。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但是 ABC 在美国的生活普遍来讲并没有中国父母认为的呢么光荣滋润。就因为大部分 ABC 不和父母交流心声不意味着他们都活着比中国长大的孩子好。对的,ABC 确实不需要呼吸中国污染的空气,也不需要榨尽脑汁披星戴月地被唐诗宋词。但是长在美国的 ABC 普遍遭受更隐形的心理迫害:1)永久的文化隔阂, 2) 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待遇(特别是华裔男生), 及 3)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按我个人的看法,这些更隐形的弊端对孩子构成很长期的压力和迫害,父母至少应该深度了解一下孩子在美国的真实情况,多和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要一味去否认这些负面因素,自私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遗弃了对孩子的关照和协助。

1)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遭受永久性的文化隔阂,没有体验过的中国父母很难完全理解:美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根本没有中国父母想象的呢么公平。在美国长大的 ABC 虽然英语和白人一样流利(经常会比他们更好),但是由于他们长得一张中国脸,几乎融入不进美国主流文化的。 ABC 大部分还是和其他 ABC 一起玩儿。虽然小时候还是能交到各个种族的朋友(我小时候也有白人朋友,黑人朋友,等等)但是成年之后很少看到 ABC 能在主流白人圈子里如鱼得水。虽然他们的英语不逊于任何白人,但是中国父母得理解:西方文化很歧视我们中国人这种长相。美国文化认为华裔族没有白人优越,对华裔族设定了诸多很难推翻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华裔只会埋头苦干,没有领导能力,不善言辞,没有人格魅力。很多白人,包括电视媒体的人物,都会公开嘲笑华裔的体型不如白人强壮,笑话我们华裔眼睛小,长得不如白人好看,等等很恶劣的讥讽。在美国初中和高中的华裔孩子很容易受其他种族孩子的欺负,步入社会之后也会经常受到很多变相的歧视。总而言之,这些负面因素通过积少成多的过程会对华裔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能使很多 ABC 失去自信,从而给他们后身产生很多不利的种子。

由于上述的诸多原因,ABC 在美国实际上就是活在一个文化狭缝之中。他们虽然长在美国,学的英语,但是永远不会被美国人视为真正的 American. 同时,他们也融入不了中国人的圈子。在我读大学之时,我亲自看到 ABC 被中国留学生嘲笑的丑相。很多中国留学生会嘲笑美国 ABC,笑话他们为什么长的中国人的脸而中文一句都不会说。ABC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同样也不被自己的中国人接纳,进退两难,无比尴尬,没有一个群体真正接受他们。这种文化隔阂和绝望的感受是中国父母没法了解的,但是我认为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否认这种现象。很多中国父母一直逼迫孩子去努力融入美国主流圈子,但是我今天想让所有中国父母知道:哪怕你的再努力融入美国圈子,你终究不会成功的。美国人一看我们的中国面孔就把我们视为外人了。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不管你英语再地道,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美国人就从来没想把我们中国人当成自己的人看。所以中国家长可千万不要愚蠢得认为孩子稍微再努力一把就能融入白人圈子了。这只不过是个妄想而已 – 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儿。融入不了美国圈子,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圈子的精神支持,ABC 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况且,这种尴尬几乎没法解决,因为孩子在美国长大那几年已经耽误了他们学好中文的语言习得敏感期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移民美国的父母一定好了解这种处境对孩子有多大的打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心态健康实际上都取决于有自己的圈子。人都得有归属感,有一个自己不受歧视的群体。移民到美国父母不经意得就把子女这个很重要的 “归属感” 和“圈子”掐掉了。没有圈子,没有认同感,对大部分人的心理有长期的伤害,甚至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轻身。

2)终身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把孩子早年带到美国的父母实际上不经意地就把孩子将来能回自己祖国生存的能力 “割掉了”。他们没意识到,但是他们来美国的行为就等于剥夺了子女将来可以回中国的选择。这个选择实际上很重要。为什么? 每个人都得有个家乡。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享有的一种选择。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比中国好,机会多,生活好,这都没错。但是他们来美国的后果就是剥夺了孩子将来在美国还是回国生活的选择权利。父母实际上就在强迫孩子 “虽然长得一张中国脸”,但是只能在西方国家生活。这意味着孩子只能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之下而生存。华裔在美国普遍被视为二等公民,比白人低一档次(甚至比黑人都低)。父母能接受这种现实,那也是因为这恰恰是他们实行自己的选择权的结果。况且,很多父母也能以后回国,所以他们心里有底,觉得美国再不舒服也是他们 “选择” 来的,大不了以后回国。但是 ABC 就不一样了。ABC 没有选择。他们什么都没做,父母给他们设定的就是终身只能作为白人之下的二等公民,连个回国逃避美国白人的歧视这种选择都没有。一个人有选择而不行使,和没有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美籍华人年龄大了越会感到对家乡的渴望,但是他们终究没有真正的家乡。中国人也不认他们,美国人也不认他们。他们没有家乡,无法落叶归根。他们一辈子只能忍气吞声地当美国的二等公民,受到重重的压抑和歧视。这是一个很凄惨的事实。

作者还得补充一点: 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在华裔男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部分中国父母不知道,但是美国主流白人尤其不尊重中国男生。白人很喜欢开中国男生的玩笑,觉得中国男生长得没他们好看,体型没有他们强壮,眼睛小,几把小,等等。中国男生在美国一般从小就受到很多外国同学的欺负和侮辱,对孩子关键成长期的自信有很大的隐形损害。ABC 男生在美国普遍来讲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找对象特别困难,长大后在职场和社会一样继续受很多人的欺负。再加上华人在美国没有丝毫政治地位,没有政客代表,华裔男生只能忍气吞声,连个抗议的渠道都没有。华裔男孩子在美国各个领域都吃亏,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占优势的。在这个方面,华裔女生更受白人男生欢迎,但是华人男生普遍来讲既不受白人男生欢迎,而更不受白人女生的欢迎(有调查显示中国男生在美国找对象要比白人男生,黑人男生,甚至拉美男生难得多)。所以有儿子的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把儿子带到美国就是让后代失去了他们做为男生应该有的尊严和地位。对 ABC 男孩子将来的自尊心有很大的破坏。

3)其三,早年移民美国而失去中国文化和背景对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打击。ABC 的这种 “不伦不类” 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遭很大的劣势。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与人际关系密不可分,不是谁考试分数最高谁就能干得好。但是 ABC 恰恰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吃亏,因为他们既不能融入美国圈子,也不能融入中国圈子。这些领域的发展很依赖和与客户,政客,投资者打成一片。在这种拼关系的残酷竞争下你光有好成绩半毛用都没有。因为 ABC 的背景与本地白人和来自中国人的背景都无法对接,他们自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因为没法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也没法和他们达成共鸣。所以父母得小心,把孩子带到美国,有可能就等于切断了孩子未来创事业的翅膀。

作者本人就在常青藤大学读的本科,在美国读完了大学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均工作过。本人发现的事实就是如此,白人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混得相当不错,可以搭建圈子,有锦绣前途可言。但是 ABC 却很尴尬,白人客户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中国客户也不认他们为中国人,**对有野心的 ABC 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这种天花板是 ABC 几乎没法克服的,不管 ABC 再努力也没用,因为两边主流文化都不认他们。可惜的是我周围好多 ABC 都是我见过最刻苦,最能干的人,但是就凭他们身份上吃亏而在好多领域都屡遭天花板。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想做生意或者从政,你最好慎重考虑一下孩子会遇到的这种无法逾越的一种文化鸿沟。 父母得意识到,来美国让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然文化圈子,就为了能呼吸点新鲜空气,是极其得不偿失的自私行为。父母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孩子以后长大离家出走之后的地位和身份纠结。对孩子来说,父母这么早就割断了孩子的文化根源是极其不负责任和自私(伤害孩子)的行为。将来孩子受的苦是说不出来的一种苦,没人能理解的一种孤独的痛苦。

不要光为了你们(父母)自己想逃避中国的眼前利益就潦草得把孩子一生的尊严和归属感扔出门外。别认为来到美国之后,学习还是一切。在美国,我认识很多 ABC 学习非常出色成绩很优越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然后父母也不懂或者不想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弄得孩子终身孤独和无路可走。

总而言之,我的目的就是从一个 ABC 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孩子在美国大的真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别认为孩子在美国长大就能轻轻松松融入美国社会。别认为虽然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端,就等于来美国之后所有在中国的担忧就魔术般的消失了。让孩子在美国长大对他们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他们心理的伤害很深。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孩子高高兴兴做个中国人,在中国长大好。将来孩子成年之后可以自己来美国呀。为什么非要这么着急把他们带到一个本身就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国家,让他们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长大?我们有着中国人的脸,再努力融入西方文化也是个徒劳。无论孩子再努力,英语说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融入美国社会,因为他们长得一张中国人的脸。然而,父母得意识到,在他们忙着相让孩子融入美国之时,同时也失去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中国身份和背景。这种愚蠢的选择使孩子没法将来有回祖国发展的途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中国或者美国都终身陌生,以后中国发展得再好孩子也没法回去生活,享受作为中国人的荣誉和尊严。我认为所有想移民美国的父母,或者打算在美国生孩子的父母,都要认清楚事实再下决定,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短浅利益而葬送后代的发展前途。做个 ABC 一点都没有大家想象的呢么光荣,反而很烦恼很尴尬。一点都不值得。上帝既然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骄傲,自豪地做我们的中国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当一个本身就当不了的西方人。

知乎用户 KK.akida 发表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我觉得可以自己讲一下,毕竟我算是个 ABC 身边也有很多这些朋友,和中国去美国的 International student,我们又属于另外一个类别另外一种文化。 题目说的,我们会懂一点中文,但又不会太懂,有些时候有些词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我们会懂一些中国 culture 但又不太接受某些观念。 下面讲更多一点的吧,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结合自己,你们有兴趣可以给了 Like,写的是英文,大家可以慢慢读

Scholars have long tried to find common themes in the lives of Asian-Americans. This has proven to be difficult since Asian-Americans are diverse in ethnicit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ge, but Jean Kim, based on a study of Japanese-American women, proposed a model of Asian-American identity formation. In it, she label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sian-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f in five steps. Here, at each step I will attempt to draw parallels to my own life as a Chinese-American.

第一阶段: Ethnic Awareness (我只是一个接信息的孩子)

orn to immigrants from Hongkong, I was constantly imm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Before I could talk, I recall hearing my parents argue in Chinese. I was brought up by Chinese values of health and education. Being too young to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I had no conception of race or nationality – White, Black, or anything else – other than Chinese. At this stage, my life was quite similar to a Chinese child’s.

第二阶段: White Identification (我看到不同种族的差异,开始好奇)

Once I attended school, my environment changed drastically. I found myself among classmates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 White children, in particular, stood out to me. They seemed the most outgoing, had the most money to spend on toys and had seen all of the latest TV shows and movies. At this stage, I began to identify with White society. I wanted to be accepted by the people I looked up to. Crucially, I was unaware that my brain was feeding itself these messages. I simply drew conclusions from what I witnessed and experienced every day.

第三阶段: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White identification lasts varying lengths of time by person; it extended up until my second year of college. At that time, I had just finished taking a class on Asian-American representation in the media. I was about to start a class in Asian-American activism. I was being newly exposed not only to other Asian-American young adults – my classmates – but also to safe, structured environments to discuss our shared concerns, in my school’s small, seminar-based classes. At this point, I decidedly stopped referring to myself as “Chinese” or “American,” and instead as “Asian-American,” a symbolic gesture to my newfound community.

第四阶段: Redirection(我的身份?我在社会里)

Onc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ook hold of me, I felt empowered to take action. I joined campus activist groups advocating for better treatment of students of racial minorities. I attended meetings at my school’s Asian-American cultural center. I felt distinct pride in being able to call a space or student group my own, since I had never experienced that growing up in a predominantly White community. Despite these highs, I continued to work through questions of identity. I didn’t know what my relationship to China was; I wasn’t sure how Asian-Americans stood in relation to Blacks and Latinos; and I couldn’t reconcile my parents’ expectations with my own desires.

第五阶段: Incorporation (我就是自己,我可能有点不同,但又和很多人类似)

Since resolving what it means to be Asian-American, I no longer struggle daily over questions of identity and heritage. To be sure, I continue to learn about myself. For example, since moving to China I have found new meaning in the word, “Asian-American.” However, I now dedicate myself to teaching others, to guiding young adult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s as my own through their own identity formation.

有什么问题可以大家聊聊 ;)知道大家看英文比较难,请理解我写中文也很难。

知乎用户 章黎 发表

作者说他老家是山西的?

今年山西省参加普通高考考生共计 342278 人,比去年增加了 635 人。本科 152035 人,其中 2016 年山西高考一本共录取 32758 人。其中清华大学录取山西考生 96 人,北京大学录取 103 人。

2016 年山西高考一本录取率 文理科录取人数_高三网

I myself studied as an undergrad at an ivy league institution and finished my post-secondary studies in America, after which I entered the investment business 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不是我说,要不是他爹妈早年间移民到美国,这常青藤本科得是下辈子再努力的目标了吧。别说美国常青藤,这辈子靠他自己估计连中国的常青藤本科都捞不着。

古人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诚不我欺也。

知乎用户 kingfz 发表

ABC 们以为自己是八旗子弟,实际上世世代代都是绿营兵!连做包衣奴才的资格都没有!

知乎用户 jean luo​ 发表

再补充一下:今天去了英国最好的私校之一 Brighton college 参观,排名十几,绝对贵族学校,学费 40 万人民币一年,里面居然有中文教室!一周四节课!我还是觉得中国很牛!而且校长演讲特别提到了学习中文(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好处,其实我并没有看见很多中国学生,所以可以排除是为了吸引中国学生而开设的汉语教室。有图有真相:

非原答案:

今天看见这个消息虽然是因为国人购买力牛而导致的,但是这不是一个侧面证明中国人在国外慢慢被接受的例子吗?

原答案:

家长不自豪孩子怎么能自豪!家长不硬气孩子怎么能硬气!

我和几个邻居(之前不认识)为了孩子上学两年前搬家到了伦敦郊外的一个白人区。一届 90 个小朋友,前年 0 个中国人,去年 1 个,今年 7 个。我们几个年龄都差不多,80 年代初人,我和老公红砖硕士博士,在邻居里是学历最烂的。因为其他几个都是牛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金融城白领。

不要以为英国人不重视物质。刚来的时候八卦的妈妈也会问你家有没有房子车子。英国学区很小,我家这个小学要住在 300 米之内才能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中国人,那段时间有个调查说很多印度人钻政策空子去好学校,比如租房子上学之类的,就有英国妈妈问我邻居为什么家住在学区之外。我邻居很生气,回答,我家好几个房子你管我住哪里。英国妈妈被塞得说不出话来。

之后我们想想,老是这么拽也不行。我们就给娃做 party,请白人孩子来。去白人 party 就送他们好点的礼物,礼不嫌多,尤其是小孩,你给的礼物好孩子就开心。事实证明怀柔政策很有效,我们的孩子在圈子里慢慢变得特别 popular。

上周老师说想给小朋友科普中国新年,让我和另一家长给讲一讲。其他中国人有很夸张的,我一土豪朋友上私校的请了专业舞狮队,我土豪表哥给全校(也是私校)小朋友每人包了红包。我和那个妈妈一合计,我们公校也不要太出格了,但是也要认真整!我借了舞龙道具,做了 ppt,给小朋友现场写对联,红包包了巧克力硬币进去。提前一天去了学校,贴对联窗花挂灯笼。还搞问答送礼物,之后给了一箱中国零食给小朋友带回家。因为场地不够大,我们讲了三遍。

放的春晚开头给孩子看吃团圆饭。

娃们做道具展示中国传统服饰。

舞龙。

晒一下我漂亮的娃,哈哈哈哈哈。

总之办完老师特别开心,学校还给我送了花贺卡巧克力

保持传统文化方面,虽然我们中国人之间天天串门,可是中文要学好写字看书很难。邻居一合计,自己去学了老师课程,自己在家边上开了个中文学校!现在已经有外国人在问怎么报名了!

反正我觉得我家娃认为做中国人很自豪。我们确实是比本地人优秀才能生存下来的,为什么要抬不起头?每次能弘扬民族文化的时候我都要大操大办!

-— 非原文分割线 ——

刚好和邻居在喝咖啡,她和她老公都是国内 top2 英国牛剑,背景投行,曾经在美国工作,她说不担心孩子和白人融不好,她说怕和中国人融不好。还说我们这代人会比较有透明天花板问题,但是不认为孩子会有。也不担心孩子有文化背景问题,因为认为孩子基本上就会是英国文化背景。和我认为的基本上一模一样。同时她也认为有人会有所谓的文化不认同问题,比如她认识一个中国人 14 岁才来英国,但是这个女的说自己完全不会中文(说一点都听不懂),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是我和我邻居认为我们的孩子暂时没有这方面顾虑。这个帖子我会一直回来更新。

顺便说一下其中一个插曲,有一点违背我说的这个答案,就是有一个报社本来说要来采访我,因为我家附近曾经是非常白人的区,忽然来了很多中国人,报社想问一下我们来到的原因和生活工作背景。本来我答应了,记者也想去中文学校看看小朋友。我就和邻居商量了一下,结果是我们拒绝了采访。因为现在英国在脱欧,高姿态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很可能引起极端白人种族者的嫉妒,我们说家里都是干啥的,可能会觉得我们抢他们工作;说不工作,那就是来吃福利的;说来上学,那就是抢教育资源。想想还是算了,也不能每次都大操大办。

知乎用户 Elmer 发表

简单说 ABC 就是美国人眼里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里的美国人。两边都不是自己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一代移民出国,干着白领工作,因为英文不是很好,也不幻想自己能往上爬,有高薪工作,有房子住,有车开对他们来说满足了,但对从小接受外国教育的小孩来说,英文一样溜,但往上升除了能力因素外,还多了一套种族 debuff。他们有这种困惑很正常。

我本人出国 n 年,已经加入外国国籍,小孩也是外国籍(不过 18 岁后可选)。鉴于我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我坚定的领着小孩回国了。只希望小孩能多了解中国文化,多有一丝作为华人的骄傲,在中国自信心更强一点腰更直一点的成长。

话说回来,对于富人阶级,以上并不适用。有人会说,我认识的 abc 很好啊,王力宏很好啊,你首先要有王力宏那种家庭背景。无论是权还是钱,你在哪儿都能挺直腰。白人也会主动愿意和你交朋友。但这真的不具有代表性。

最近关注中国的一些国际小学面试的情况,发现有些家长非常自信的说,我希望我的小孩学好英语,我们小学毕业后肯定要出国的,中文不重要,学校英语好是我们的首选。我只能说,祝你们幸运。

知乎用户 Ida​ 发表

更一:我觉得,ABC/CBC 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矛盾是一定的。但是这往往不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唯一最绝对的困难。各式各样的原生家庭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影响。父母要正视现实,然后有效应对。对孩子的心理建设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成年后还一味怪罪父母给予的多元化文化身份其实并不仅仅是早期教育的缺失。而同事 C 就是个不幸的典型。她父母刻意让她疏离自己的根文化自然是昏招。然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必定一直遇到其他人对她的文化无知的质疑。她并非没有机会在过去的三十几年对这部分进行补偿学习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说到底,所谓这些文化冲突的悲剧并不光是父母的责任。

—————————————————————

以下是原答案:

很多父母有种洗白孩子的内核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错觉。有个同事 C,爸妈原来是香港的,她是土生 CBC。一句中文不会,从小还上教会学校。家里从来没有强化过她的文化身份。她也可能懵然不自知。另一个同事 + 闺蜜 J,爸爸是老香港,母亲原来是上海的。也是土生,但是从小认知自己的华裔身份,粤语和英语一样流利(普通话还是不行)。美国加拿大这些移民国家,所谓主流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对 J 的认同感和尊重也远大于 C。记到一个同事问我,C 是真的不会说中文还是装的?我说,是真的不会。同事可惜的说她父母很愚蠢,这是个错误。她(父母是德国移民)在家里都说德语。还有一次饭桌上讲到二战,我姥爷是老兵,我讲到日本自然含血愤天,C 居然来了句,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中国挑起的?我盯着她,跟她说我应该为她的无知给她两个耳光。因为认识时间长,我知道她是真无知而不是挑衅我,但真的是被她气出一口老血。

其实你的脸是你文化身份的名片。无论你怎么想漂白内核,别人一看你还是会先入为主认为你的文化身份是亚裔或华裔。父母必学让孩子从小坦然接受并认知,而不是刻意忽略。我家现在就是让孩子接触中文英文法文。动画片也是各种都看,既看佩琦小猪也看齐天大圣。中国的亲戚都教孩子中文的称呼,魁省的亲戚都是法语称呼。我本身从来没觉得自己在所谓 “主流社会” 遇到太多障碍。因为我本身就不合群,在中国说不定融入主流社会更困难。反而在对多元化容忍度的加国比较如鱼得水。希望第一代移民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对子女的积极作用,少一些文化缺失的悲剧。

知乎用户 仙女安安 发表

我觉得这个 “不要为了你们的美国梦” 断送我们的未来?

Excuses me?

父母把他们能给你带来最好的都给你了,至少他们希望你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虽然你不这么认为。你甚至认为他们在断送你的未来,不知道原文作者有没有想过如果他没有出国,留在国内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里并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是觉得这种话不应该对父母说出来。

原文作者 7 岁出国,我比他稍微好一点十岁出国。从未上过周末中文班,我父母本身就没文化都是国内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也不存在教我中文,他们每天为了生活有口饭吃都要到晚上十点回家我们说话机会都不怎么多。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

我学校也就两个 ABC 一个不会说中文一个自认为是 “Taiwanese” 自从她说她是台湾人起我就再也没和她说过话。

期间我因为肤色受到过歧视吗?应该有吧,小学五年级校车有个男的在我经过他旁边的时候故意绊我,我用武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在校长帮助下握手言和,虽然不是很乐意,读初中的时候上体育课又玩到了一起。初一的时候学校禁手机,我父母给我买的最新上市 iPhone4。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知道那几个白人女生抱着什么心态去举报我上课玩手机。我没有,校长调了监控确实没有,她们还能反咬一口校长因为我是中国人区别对待…… 这些人和跳梁小丑一样 完全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伤害。小学初中都是小屁孩偶尔打打小报告。

到了高中大家稍微成熟一点了不打小报告了,会更高明的招数了。学校乐团某天有个女的哭着出去了 一会儿进来跟着校警又喊指挥出去谈话了。然后都进来了说是有人喊这个女的非洲猴子。这已经算是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了,诺大的房间内除了我指挥只有我不是黑的,很明显这是冲着我来的。 我只能表示呵呵 不服! 然后闹的挺大的 校长和其他管理层的 双方父母都喊来了。对方表示只要我道歉就原谅我,我怕你是在做白日大梦吧?这个闹剧的结局就是对方和其他几个振振有词说听到我说她 “非洲猴子” 的人 因为学校里其他教师职员学生为我说话 他们反而变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 迫于形势舆论 他们打电话和我道歉 并且在社交网络上写了一页的道歉信。

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社会上什么肤色都有,不知道原文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生活上遇到的不舒心的事情全部都怪在父母身上。我也会遇到一些种族歧视垃圾自认为高人一等,但是我一直都知道这些永远都是垃圾,我是不可能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比我高一等 我就为自己是个亚洲人不能和他们一样白拥有一样的文化感到自卑。相反我一直以自己是个中国人,我们有三千年的文化传承感到骄傲。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不同的标签,这个标签能变成什么样都取决于自己。如果你自己都在否认自己的文化 否认自己本身 拼命想要融入别人的文化 对方不待见你也没啥的,我只能说很可悲。

虽然多年来我都没有中国人朋友 ABC 朋友也就那么一个,身边全是老外但不妨碍我有颗热爱中国文化的心。从小到大开学认识新同学自我介绍,我的开头永远都是 我叫某某某我是个中国人然后后面才开始和别人一样的介绍。日常给同学朋友老师介绍中国有多好,当然像我这种年龄较小出国还能中文好热爱中国文化并且热衷于宣扬自己的文化的人比较小。但是我身边的华裔和亚裔说不清楚中文的人也没有存在拼命想融入白人圈子的。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真的没必要去拼命的融入。

至于职场遇到歧视,首先种族歧视存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种族歧视。对方歧视你他本来就是错的一方,完全不需要因为这种人去影响自己。不管什么肤色只要本身人格魅力足够,很少人会去在乎你是白是黑还是黄的。我在工作方面也遇到过很多客户,很多人会因为我说的很多事情对中国感到好奇甚至感到有趣想要了解,甚至有个客户带着全家去中国旅游回来还和我吐槽说他想要吃捞面结果和美国中餐的捞面完全不一样。

和原文作者不一样我不是什么常青藤名校毕业,我是很普通的州立大学。我父母也没什么文化家里条件也就一般般,我身材长相也不出众智商更是一般。但是并不影响我对自己自信对自己的肤色血统感到骄傲。在美国我是和那些白人不一样肤色个字没他们大眼睛没他们大但是这个不一样我从始至终都认为是好的不一样。

“make your different special”

我觉得最多责怪父母没有让原文作者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是一种与众不同,没有给原文作者一个好的思想教育。但是我相信原文作者的父母是真的爱孩子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而移民到国外来。不然哪儿来的常青藤本科毕业投行工作,我也不懂原文作者为什么不感恩父母 反而责怪父母。

我十几岁的时候也会纠结我是谁,纠结了几个月后我得出结论 我就是我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凭啥我要和白人一样傻大个眼睛大皮肤白?美国人不也是欧洲过来的移民抢了原住民的地吗?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脸?ABC 也挺好的。

我的中文程度不高全靠读了三年小学保留的童子功,可能表达上有很多问题。多见谅以后有机会打算回国生活一两年修一下中文。

proud to be asian proud to be chinese

你有哪些怼外国人的有趣经历?

作为亚洲人经常遇到傻逼老外 种族歧视

这个是我另一个回答关于在美国生活那些年遇到的社会垃圾

知乎用户 洪志彬​ 发表

从半学术的角度来提一些吧。

其实 ABC 的问题就是传播学 / 社会学中研究很久的一个问题:身份认同。(identity)

我自己研究生 3 年研究的方向是跨文化适应。毕业了之后在当地找了唯一的一家 NPO。除了本职(三大块:项目 - program,案子 - case management,IT/Media)之外,自己家里还有个制造业小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我能从社会、文化、商业的角度多少能够说一说。

文章读完了。读完了发现其实我非常、非常、非常能够理解他这些 ABC 们

人本质上来说是需要有身份认同的。从社会学 / 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看,身份认同是核心。也就是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石。作为一个人类,你必须要有 identity。没有的话就不是社会人。

几个身份认同的例子是:

文化认同:国籍、地域;

社会认同:职业

家庭认同:丈夫 / 妻子 / 儿子 / 父母;

个人身份认同:男 / 女 / LGBTQ;

次文化认同:星战粉,LOL 粉,篮球粉,足球粉……

每一个人都能有每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上面说的这些其实是很小一部分。

是身份认同定义了我们是谁。适应能力(身份认同是否转化和接纳的更强)是否游刃有余,决定了这个人是不是会觉得 “累”(焦虑以及其他负面情绪)

举个不太科学的例子,大家来想想一下这几类很简单的情况:

假设你出去开会

  1. 想象一下自己突然内急,需要上厕所了,会不会出现找不准确厕所的忧虑(性别认同开始介入:如果我是 LGBTQ,这个地方到底是不是能让变性人上自己身份认同的厕所呢?);
  2. 你进入了厕所了。发现厕所里旁边站着(蹲着)你的老板,你会不会忧虑(社会认同开始介入:虽然我是在上厕所,但是旁边碰到了老板,到底是应该用员工的身份还是用同性的身份去处理可能发生的沟通呢?)
  3. 你在厕所里,发现厕所旁边站着(蹲着)的不仅有你的中国老板,还有来视察的美国老板(文化认同开始涉入:到底我是用员工、还是用中国人、还是用男性的身份去沟通呢?)
  4. 正在这时你的美国老板突然想在嘘嘘的时候跟你聊聊。他下意识的瞄了你一眼丁丁,同时对你说起了一个关于亚洲人丁丁的笑话,但是你的英文并不好。你想换回中文,但是又很焦虑怕美国老板听了不开心(开始出现文化冲突)

(这个例子很极端,只是用来让你 “想一想” 就感觉不自在的情况,我从来没被人问过丁丁,谢谢)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80% 的人在出现了第二种情况下就会开始焦虑。而 ABC 们,天天面临的情况就是第四种情况:社会、文化、性别、还有更多的认同需要花极大的力量去调动,随后变动。

身份的认同和构建 / 再构建是需要很多种因素的:家庭、生理、社会、经历…… 太多了。身份的构建需要时间,身份认同的维持需要大(社会)小(家庭)的同步。最致命的是,你需要能够学习的榜样,而这个榜样是要比你强的。

可惜的是,对于 ABC 来说:需要同时调动、改变,融合的身份认同太多了。而其主要的身份认同(American)是一个基于 WASP 的文化认同。这点来说,除了 WASP,几乎所有的非 WASP 都会遇到和 ABC 们一样的痛苦——who am I.

而其父母因为文化认同和自己的异质性(中国人的绿卡年龄中位数是所有移民中最高的;入籍数量是所有移民中非常低的),导致无法在幼年 / 青少年本能地像父母学习(一方面是学习之后在社会中被排斥,另一方面是有相当的 ABC 父母主观 / 客观上没法关心子女的认同问题),导致如同文章作者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和家庭的撕裂,比和文化的撕裂更加痛苦。而很多二代 ABC 就是被动承受这种撕裂。父母尚能选择国籍,而子女则生来为美国人,永远是美国人。

我在美国目前没有生子的想法。因为我想绿了之后再生。让他拿中国护照美国绿卡,以后能自己选。

没有选择的人生,实在是很痛苦的。

知乎用户 刘昕凝 发表

先明确一点。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缺乏的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在他们生活标准下的赤贫阶级。

其次,在之前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中产阶级,即有住房住,有稳定工作,有固定社交圈的人的生活品质,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赤贫阶层的生活品质。

再次,所谓的美国梦,就是赤贫阶级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从赤贫到中产的阶级跨越。

知道这些基本信息之后,你才能真正理解多数华裔二代移民面临的困境。

其实和农村进城的娃娃们面临的困境别无二致。

他们成长的环境和他们的同龄人不同,说不同的语言,过不同的节日,吃不同的食物,听不同的睡前故事,他们和他们的城里小伙伴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父母却在不断的告诉他们,你,就是城里人。

这些华裔二代要面临更深层次的困境,就是物理距离太远,他们更加找不到归属的群体。而他们的语言和长相都在告诉他们,你就不属于这里。

这个困境想解决,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就是,接受自己是不一样的。凭啥我不一样就不行呢?对吧?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没什么

这就是代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国外某英语国家待了 8 年,我坚决不在国外成家生子。

成长经历和环境塑造的 ABC 男性,他们只要在有同等条件的 wasp 男性的存在下,自然而然就主动或被动带入 beta male 的角色。这对他们很不公平,但很遗憾 Anglophone 社会就是这样的。他们可以跟条件不如自己的 wasp 男性比说明自己很好,就像王一一样,但永远做不到跟同等条件的白人男性比。

ABC 在欧美社会的成功途径很窄很窄,而且大多是通过其他层面的超长发挥来 compensate 自己在自尊心上缺失。表现为要么极其自负要么就是极度自卑内向。一体两面而已。

而在中国成长的汉族男性或者说大多数一代移民就是中国社会的 “wasp”,已经是准 alpha 配置了,即使是自尊心缺失,也不是由其族群属性造成的。

同等条件的中国男性与欧美 wasp 比,精气神和自信心绝对不会弱。但与中国男性相比,ABC 的自尊心建立有重大缺失,缺少一种 “老子天下第一” 的自信心。

当然,更犬儒一点就是安于做一个 beta male,不过那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

知乎用户 叫什么好呢 发表

孙文等人愿意回国辛亥革命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现政权力量还算强,也有一定国际地位,所以他们应该会考虑合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哈哈哈哈哈,真解气。

你拼了老命润出去,自己的崽却丝毫不领情。那些口口声声 “为了孩子” 润的人,想不到也有这么一天吧?

“老子 / 老娘为了给你提供这个环境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你还不感恩?”你觉得这套说辞,你那在美国 “先进” 文化里浸润长大的人能听进去?

自己就是个忘恩负义、数典忘祖、把个人享受置于义务之上的人,到头来还指望孩子对自己尽封建义务?不觉得可笑吗?

为自己就为自己,别老拿什么爱子之情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知乎用户 Brian​ 发表

(中文翻译: 如何看待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 断送我们的未来”? ABC 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Thank you so much

@Nyan Noe

for an awesome translation!)

- - - - - I disagree with the author (@ArmorUSA) of the 文学城 article. But I really respect him (or her, but I’ll assume it’s a man) for writing it. It’s very heartfelt.

Everyone has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and everyone reacts differently to them. It sounds like he’s had some tough times and he’s determined that it’s because of the social-economic conditions in America. Without knowing more about him, I can only say,“It’s possible.” But I think it’s pretty rude, in any culture, for someone to blame their parents for trying to provide the best they could for their children. (And I think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just trying to scare people.)

I really feel for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because, in very general ways, we’re kinda similar. We’re about the same age and we have deep connections to Chinese culture. I’m proud that he made the effort to learn Chinese; and I know how hard that is because I’m still awful at it.

But our worldviews differ greatly. I would want to invite @ArmorUSA over to have a nice drink and ask him, “Where’s the pain coming from? What’s causing you to suffer so much?”

Yes, I agree, there’s systemic racial (and gender and age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nd etc)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Yes, it’s frustrating. Do I blame anyone for it? No. Not the government; not the white supremacists; and certainly not my parents.

What I always keep in mind is that most people who discriminate against me aren’t malevolent. They’re not even complicit in racism. They’re just unaware. It’s like David Foster Wallace famously said, “This is water.” All around us, all sorts of shitty things happen and sometimes it’s even caused by us, and we just don’t realize it. (This Is Water by the late David Foster Wallace)

Shitty things happen in America. Shitty things happen in China. Shitty things happen in every city, in every country, all throughout history. But it only makes your life shitty if you let it consume your mind. If you blame all the external forces, you’ve lost control of yourself.

Breathe deep. Find your courage. Break the stereotypes. Make your own life wonderful. And hang in there, because it gets better.

If anyone is struggling with any form of discrimination, even in China, feel free to message me. You’ve always got someone on your side.

- - - - -

Now I want to address a couple thing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bu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Cultural Assimilation: Do immigrants ever become fully American?

Can you become American? Yes. Can you become White? No. (Unless you’re Michael Jackson.)

So what does it mean to become American? Strangely enough, the easiest way to find out is to move away from America and live somewhere else for a couple months. While you’re living somewhere that’s not America, do you yearn for life in America? Even the stupid stuff like fried ice-cream? Congrats, you’re American. Will people celebrate for you? Probably not.

I think that last question is key to a lot of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They worked so hard for so many years to make a life in America. They sacrificed. They endured. They volunteered. They sweated and bled. They learned to like football and BBQ and late-night comedy. They learned to shoot guns and carve a Thanksgiving turkey. They eroded away their non-native English accent, syllable-by-syllable. Some even say, “Y’all”.

So where’s the trophy? Where’s the recognition?

The truth is, nobody’s going to come over, pat you on the shoulder and tell you,“Congrats! You passed all the cultural hurdles! Now you’re a true, red-blooded American! Yeehaw!”

No. You get to discover whether you’re American. And you get to decide how you feel about it.

Social Status: Are Asians Americans second-class citizens?

If you let yourself be treated as a second-class citizen, then you are telling people that you are.

But guess what: it took my whole life to learn that. Because growing up, I was largely influenced by my family’s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stereotypes of Chinese culture. It’s true, I wa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aught to be polite and to follow the rules. Luckily, I was awful at those two things. Nowadays, I’m certainly not rude, but I don’t acquiesce just because someone tells me to. Instead, I smile wide, crack a couple jokes and explain how what I want is just as reasonable as what they want. All of that takes practice.

Where that ends up mattering for most people is at work. I have Asian friends fume about being passed up for leadership roles. But they don’t stop to think that maybe those positions require something outside of the job description. Simply put, I also have Asian friends who are whisked up a company’s organization tree. Why? Because people capital-L Love them. Their coworkers love working with them and love hanging out with them. They are the caring friend and the life of the party.

Does it help if you’re tall and beautiful? Yes. Does it help if you’re white? Yes. Does it help if you’re funny? Oh hell yeah. Instead of putting on more make-up or hitting the gym, study Ellen DeGeneres, Jimmy Fallon or any comedian interviewer.

Cultural Identity: ABC? Chinese American? Chinese-Chinese? Asian American?

What should non-white Americans call ourselves? That’s been a question that’s been debated for decades.

The only things I know is that you can’t control what other people call you. Because even if you ban them from calling you that in public, they can still think it.

But they will treat you with respect when they get to know you personally. It almost always happens. Never underestimate how people change when they become your friends.

As an aside, a lot of you would call me an ABC. In my head, I call myself an Asian American. Does it matter? Not really.

(But a lot of you call me ‘Brain’. C’mon everyone. Repeat after me.‘I’before’A’. B-R-I-A-N.)

Heritage: Will my kids forget that they’re Chinese?

No. Every time they look in a mirror, they’re going to know that they’re Chinese. But whether they’re proud or ashamed of that completely depends on their experience with Chinese culture.

My advice is to show kids more of the fun stuff and less of the boring stuff and they’ll naturally like any culture. Don’t impose cultural rules on them; that’s punishment. Instead, take the time to cook great food and celebrate the holidays. Teach them Chinese games. Watch Chinese movies with them.

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attending Chinese school on the weekends was mostly useless. But enrolling in Chinese classes at my regular school was extremely helpful. Visiting China during the summers and eating great food was the best.

But it’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cultural/ethnic identity in America is both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It’s ok if kids forget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le they’re obsessed with the latest TV show. If they’ve been shown the wonders of Chinese culture, they’ll pick up the language again when they’re ready – like me. (By the way, I consider English my native language, but I highly value my Chinese skills.)

Communication: Will my kids open their hearts to me?

Even for families that have the same native language, open communication can be tough sometimes. Each generation ha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Every parent is going to have to earn their children’s trust. I don’t think language is a barrier.

Growing up, my parents spoke to me in Chinese and I spoke to them in English. Even when we argued, we never had trouble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s words; but sometimes we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feelings.

If your kids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they’ll put it in words you’ll understand. Just make sure you’re there to listen.

Future Immigrants: Should I move my family across the world?

To parents trying to decide whether to help your kids immigrate to America, I can only say, “Teach your kids to work hard.”

Immigrating to any country, at any age, is a gamble. Nobody has perfect information. Nobody knows the future. What one makes of their new home depends more on their attitude and their work ethic than their circumstances.

In the first years my family lived in America, we were rock-bottom poor. But my parents and I remember those times fondly. We discovered so many new things. We made so many silly mistakes as our lives collided with American culture. And we have so many funny stories to tell from that time period.

I’ve never regretted my parents’ decision to move to America. And everyday, I’m grateful, because I know how much they struggled to give me a huge head start in life. I know they would’ve done that no matter where we lived; it just happened to be America.

- - - - -

中文翻译: 如何看待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 断送我们的未来”? ABC 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 - - - -

相关答案

知乎用户 张习如 发表

首先,美国 ABC 的问题,很明显,很严重。而这个问题下的各种回答,感觉都是各种引申到国家民族发展高度,其实这只是问题最宏观的一个层面,往小了说,必须提到西方的种族文化,再往小了说,还得提到人的原始天性。

首先,让小孩子在对他不是那么友好的异种族环境长大,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从婴幼儿开始,人类就能感受到不同种族的区别,他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变得缺乏安全感。我就见到留学生的小孩一两岁就满面愁容的样子,在国内应该是很难看到的。

第二个问题是,西方文化从根底开始就建立在奴隶制度上,导致他们的种族主义文化实际上根深蒂固, 这种文化导致的结果就是非白人种族表面上看是不思进取,实际上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失去了斗志。华人第一代还有母国的拼搏文化, 第二代开始,这种少数族裔的心态就开始慢慢侵蚀。而在学校里,西方学校的深层等级制也对 ABC 们形成了很深的压抑。当然父母教育,家庭环境等等也是有很大问题。

这些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正常的 abc,尤其是正常的 abc 男生,简直成了稀有动物。

知乎用户 施雨 发表

中华是以文明论,西方是以人种论。

没有接受中华文明的教育,自然算不得中国人。

而肤色证明,做不了白人。

所以在哪里都没有真正的归属感。

但是!!!这怪不得父母。

你非要跟肤色死磕,那这辈子是无解了。

好好学中华文化,还是有机会认祖归宗的。

你不屑的话,那就活该了。

知乎用户 吴湘 发表

一个事实是,百年来黄种人作为一个群体在经济文化话语权甚至教育上落在了欧美白种人后面,这种差距无论你是在中国长大,还是在美国长大,无论是在白人社区长大,还是在台山客家人群体长大,都是客观存在的,差别只是你看不看得见,以何种心态去面对的问题。在国内长大或者在抱团的潮汕客家人群体长大,小孩可能会自信,但只不过对差距的认识朝另一个方向偏差而已。

自信是需要的,但自信也是要有基础的。一个数学极好的亚洲孩子,走出家门后发现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说话完全没有人在乎,他的活动空间就限于那个全是亚洲人的数学兴趣小组,自信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中国人需要抱团,但抱团以后还是需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如何在智力,精神和体魄上培养我们的孩子,如何从工程师程序员的空间向外拓展空间,如何抢占话语权,都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父母要摸着石头探索的。

知乎用户 投资移民江湖大侠 发表

特地翻墙看了这篇文章,首先觉得从作者自身角度来看,肯定是收到一定的歧视的,另外作者心里有阴影,可能是自身家庭移民之后的各种经历相关,不得不说,很多的中国移民家庭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川普当选之后,传统白人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只会加重。从中国人孩子教育的情况,孩子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你想抛弃中国人的身份,一心一意融入美国。我在美国式接触过不少 ABC,ABC 是比较痛苦的,在传统黄种人看来他们是西化的连中文都不会讲两句的美国人,而美国白人看来,他们又是只会说英文的外族人,ABC 的缺乏的是社群认同感,所以这个文章表现出对自己身份和走过来的路的反思。ABC 在美国每个地方接受度都不一样,比如在加州就比德州高,在东西海岸地区就比中部地区高,并不能一棍子打死美国人歧视和对孩子发展不良影响。

知乎用户 粉色天空 发表

作为移民澳大利亚十几年的移民想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看后感觉只能说有些人确实是这样,但并不是所有在国外的华人都是这样,家庭教育很重要。另外还想补充,不是只有华人移民有时会有这样的自卑感,接触一些从其他国家移民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是从欧洲国家移民的人。所以认为有这种自卑想法的不是只有华人,而是存在于个体当中。 虽说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不同的国家,不过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移民国家,不过很多人认为澳洲的种族歧视要比美国更为严重。 首先,作者的种族认同有问题。在澳洲,问到别人从哪里来,都会如实的说具体的国家,苏格兰会说苏格兰,英格兰会说英格兰,然后会说来到澳洲很久了,很少会说自己是澳洲人,不过确实有这样的,他会解释说他的祖先很早来到这里,祖先已经混血太多,都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如果一些入籍后的华人说自己是澳洲人,确实是感觉有些可笑,不过我相信那不是因为种族歧视。在澳洲幼儿园教育中比较明确规定,孩子要知道自己是谁,其中包括自己的种族,这样才会在未来的成长中不产生疑惑,健康地成长。我们是中国人,印度人,意大利人,希腊人,等等,我们组成了澳大利亚人。作者作为华人的后代连中文都说不好,由此可见,家庭的教育到底有多缺失,父母有多不负责,才没有教孩子中文,这样扭曲的心态,能够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澳洲,是非常鼓励保留自己种族的语言的。 其次,作者认为美国歧视很厉害,别的地方就没有歧视。这是大错特错。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歧视。很多人认为西方民主国家没有歧视,工作不靠关系,不用走路子,这是认知的错误。在澳洲找工作,人们基本上只招认识的,并且并不认为这是托关系走后门,而是认为我认识他,和他相处过,这个人值得信赖,相处很好,对工作有利,我为什么要找不认识,不知道是否可以信赖的人做这份工作呢?所以如果这种基本认知没有,就会总有受挫的感觉,好像还是种族歧视。认清社会的不公平,会对自己为人处事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在澳洲的公司中,一般都是鼓励,很少听见批评,你就会认为自己很好,这是绝对的错误。曾经恰巧听到关于一个人是否可以晋升的电话才茅塞顿开。有了一个空缺,大家都认为那位同事很有能力,可是领导不批准,为什么呢,竟然是因为她自己工作后,所用的工具没有打扫得足够干净,这是很小的细节,我虽然感觉到了,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领导认为她自己不能够认识到,这就是她的习惯,别人提醒也没有用,所以是不会说出来的。所以说,家庭习惯很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作者所说的融入白人的社会,其实白人的社会也是分圈子,而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是一个圈子,白人的圈子根本不存在。在生活中也是看到生活相对富裕的白人对于生活贫苦的白种人也会是另外一种态度。中国的文化和世界上别的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过有礼貌,有教养在大部分文化都是相通的。好好学习中国文化会很有益处。曾经看到国外论坛有华人问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别人谁又能够了解你呢。

总之,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在国外受到的重视也是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华人生活没有这么可怕,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自己的文化是什么。

知乎用户 船長​ 发表

偏个题,不光 ABC,整个 AB 东亚 包括 AB 韩 AB 越 AB 日,不都是一样融入不了?大学里看得最清楚,各种 AB 亚小孩 几乎不会说汉语 / 韩语 / 越南语,可是还只是跟 AB 亚玩,男的女的都是抱成一团没日没夜泡在亚裔兄弟会姐妹会里,打比方就是一个男的只跟自己 fraternity 和 sister sorority 的人一起玩,去别的地方也还是找其他学校这两个会的人一起 还都觉得自己特美国人 简直搞笑

知乎用户 王一 发表

我的背景和生活如何可以看我几个点击比较多的回复。比如

在芝加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还有这个

出生在美国并且长大的华人真实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 王一的回答 - 知乎

。就不一一重复了。

先说说如果父母没有太强的经济能力作为一位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男该如何逆袭。和父母在这个方面起到的作用。我认为我最感谢父母的不是他们给我提供的各种经济支持(当然这个也很重要),却是他们教会我如何去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刚来美国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不好到冬天天气冷为了节省一些取暖费把室内温度调得比较低,我和母亲就在家里客厅跳绳。所以我弹跳力后来 17 岁 176cm 的身高就可以抓篮筐,现在快 35 了都还能偶尔手指尖碰到篮筐。

我的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这种起点一直到进入 top 1%。让我看到了他们作为第一代移民经历的艰辛。也以他们为榜样自己保持乐观的态度去奋斗。而不是成天抱怨没人理解我。后来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路上的好运进入 top 1%,这个和我父母给我的乐观态度是分不开的。当然过程中也有很多父母之外的人帮助我(我的朋友(包括女朋友),我的老师,我在工作中的同事和领导,到后来结婚后我的太太)。在这些人里,外国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在美国,我的真实经历是种族歧视的确存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真心和我结交,无偿的提供支持和帮助。和我是否是华裔没有关系。大学时, 我的一位白人女友曾经非常认真的问过我 “你眼睛这么窄,看东西的上下视角是不是也没有白种人宽呀?” 我当然可以觉得这是对我作为亚裔男的歧视,但是看在人家都大半夜了还在我寝室辅导我数学的份上,我回答“对呀,但你难道不知道我们亚裔的左右视角那绝对可比全景相机么?”

再说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我上大学的确是有父母的经济支持。但我在高中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好好准备自己,一定要达到就算我和你爸破产了你自己也可以上大学的程度。” 后来以我的成绩,当时有很多排名较低一些但是也是美国排名前 50 的学校由于我成绩好给我全额奖学金, 就是包括所有学费, 免吃住费, 给零花钱, 给买电脑, 学校带帮安排实习。选课优先。为了让我签他们学校 dean 还请我父母吃饭, 好展现学校对我这类学生的重视。我母亲还和我一起去了,当时她开车上高速还比较紧张,我帮妈妈看路,我们娘俩一起开去学校考察。我还没有高中毕业一所想让我去他们那里读书的大学就给我安排好了在 Raytheon 工作的机会,就是希望我可以去他们那里读书。

后来大学毕业,我父母的经济水平又有上升,但是母亲还是告诉我 “不要指望爸妈,爸妈已经尽力了,你要确保就算我和你爸破产了你还可以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而我却默默地要求自己就算我爸妈破产了我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全家过上舒服的生活。所以我去华尔街,和其他 “精英” 一样没日没夜的干。本世纪初毕业能去华尔街作投行还是一件比较让人羡慕而且经济回报较高的职业选择。当然我爸妈没有破产,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双方的保护伞。我很为爸妈骄傲,同时也为我自己骄傲。他们现在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早知道今天这样,当年哪用吃那么多苦。” 但我反而觉得当年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所以对父母由衷的感谢。如果我可以穿越回到 20 多年前,当母亲和父亲在考虑是否要出国发展的时候,我肯定会说 “你们去吧,为了我你们也要去!” 而不是“三思呀,万一我去了融入不了咋办?”

再说说种族歧视,我同样认为美国针对华人的歧视不但存在, 而且相对严重。但我拒绝由于歧视存在就拿此为理由而抱怨父母或者认为不来美国我是否会发展得更好。被歧视了并不是理由。我也受到过歧视,但我把这些视为动力。当我自己变得更强的时候,圈子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明显歧视就会变少。而且就算歧视我,看我不顺眼,那些人也只能憋着。套用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 “就喜欢这种你虽然看不惯我却又拿我没办法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 作为一位和原文作者同样是小学和父母来美国的中国孩子, 我对他的描述产生不了共鸣。也非常感谢父母给我创造的平台,包括带我来美国。而至于这位作者和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我觉得这位作者就是传说中的自己拉不出屎不去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饮食结构导致大肠干燥但却偏偏要怪地球引力小。典型的点背却要怪社会。他的逻辑是 “都是爸妈害的。要不是他们把我带到或生在美国这个到处歧视我这类人的地方,我早上天了!” 套用灌篮高手中一句经典台词 “这种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是从哪来的呢?” 哪里都有竞争。哪里的 top 1% 生活都比较滋润。我也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当一个人在父母提供的平台上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 top 1% 之后,偶尔在私人农家乐的高尔夫球场上和美军少将比除草效率,这个人每天不会去思考 “我融入了么?我的英语纯正不?我是不是又被歧视了?” 而是 “我要感谢爸妈。我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我要给我的孩子做个好榜样,希望孩子以后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享受这样的生活。”

知乎用户 Rulesbreaker 发表

个例除外

以时间为横轴,以收益为纵轴,在美国停留时间和获得收益基本上是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

谁拘泥于媒体灌的那一套就是不聪明,谁在该回国的时机不回国瞎耗着就是不理智。

美国教育完成了,自己国家经济也发展了,别天天跟着瞎嚷嚷民主自由,美帝那套隐性天花板和美国人自带的无脑优越和排斥将会影响生活质量。

总之就是权衡利弊,去留慎重,该留留该撤撤个人青春有限绝不瞎耗。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我以前也算个移民吧。后来回国了,很庆幸我一直是个中国人。以前我也是个愤青,年轻的时候骂自己国家。最后疯魔一样要出国。一去多年,真到了可以换国籍的时候,我真一点不高兴。内心反而平静了,我自己想 去 nmd,我做到了。老子凭啥拿你吊护照,一下又逆反了。2000 出国 08 拿永居同时可以入籍 10 回国。老子 在你哪叫寄人篱下,回家了我也能拼出好生活。

人呀,哪好都不如家好。也许我是天津人恋家吧。在国外有啥?永远都是异族。永远内心都不得安宁。孩子永远都因为 不同的长相让人诟病。

我心里也有阴暗面,我希望中国人走,赶紧走。好好体会体会 无依无靠 深夜难眠的滋味。我人到中年终于明白了,你去了国外,能留下啥。啥也没有。死了 你的子女 无论哪国 的 bc。ABC dbc 都一样,连回家的路都没有。你们到底奋斗个啥。

我挺佩服钱学森的家族,看看人家出了多少人才,除了一个拿诺贝尔的不成器说自己是美国人以外。人家在中国是千年家族。每一代都是人才辈出。

啥 ABC 啥也不是。有脑子就算嫁了外国人娶了外国人 也得能个 cbc。因为这个世界上,真不是血统论的国家就是中国。混血我告诉大家在任何国家就一个名字 zz。都是低贱的代名词。

谷爱玲妈妈是个智商情商非常高的人。她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花费精力培养了谷爱玲,最后让她回中国入籍。这是非常聪明的,因为中国人不是血统论,只要她出色就可以了,回到美国一说就是正经中国人,反而啥毛病都没有了。这是好母亲。谷爱玲还小根本不懂她妈的苦心。她妈 一下把她的认同问题解决了,美国人没话说,否则就是 zz 不正确。美国长大混血 但是 是中国人,后面嫁美国豪门中国豪门一点毛病没有。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我忽然想起来了,我在意大利的时候是没有英文名字的。

我是在回国之后,偶尔想起来我在意大利的时候同单元里的朋友养的一只猫,它的名字叫 Peter。因为我经常在家看书,所以那只猫与我的关系更密切。其实我从来没有喂过它。

所以后来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Peter。也是因为当年经商,我主要接触的都是外国企业,所以有了英文名会方便一些。

作为学生就无所谓,不好发音的名字多了去了。印度人的,阿尔及利亚人的,很多国家人的名字一样不方便发音,至少对我是的。所以不需要起一个英文名。

知乎用户 Jessica L 发表

认识很多优秀的 abc,或是在十岁前移民到美国的华裔,在工作中升到极高的位置,管理着几千各种肤色的员工。他们估计是没有时间来写这种长文吐槽的。

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等级之分,作者如果换个国家生活,吐槽的可能更多。华裔即便在美国有所谓的歧视和天花板,只要你努力,也总是有向上的阶梯。黑人受的所谓的偏见更多,也能出来总统。别抱怨,想脱颖而出,你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更优秀。

知乎用户 Stella 发表

嫁了个 abc 肚子里现在有个小 abc, 早就想好要在中国读书了,学区房都买了,美国的反智主义太严重了,青少年都想做 cool kid , 学霸经常被欺负,特别是亚裔学霸,我老公就是,明明是学霸非觉得不酷要去逃学搞事情,结果明明 sat 分高的要命,他本来想读他爸爸的母校耶鲁,但是被耶鲁拒收因为他曾逃学,让他走了一大段弯路,虽然他嘴上不承认我可知道他心里后悔。

而且我也不想我小孩不会算数好吗,乘法口诀表只适合用中文背。

另外最赞的是中国的禁毒教育,还是小学生学校就拿瘾君子发病的恐怖图片震慑你,绝对有效!

知乎用户 朱右衽 发表

南半球的某个岛,有个 4 代 XBC, 很优秀学法律,然后高盛实习,最后进著名律所。但他一直问我国内怎样,一直想回国发展,那种真诚与迫切让我心中总觉得毛骨悚然… 他连姓都改成英文的了,开好车穿名牌,但从他眼中你能读出孤独与不幸福…

不是每个人都要用 “卓尔不凡” 来换取基本的尊重的,在白人社会,亚裔男性真的越走路越窄,因为你的 social skills 是只减不增的,45 + 后基本惨不忍睹… 那篇文章之所以反响大,就在于他戳破了移民社会皇帝的新衣而已,南橘北枳,幸运儿只是少数。

中国人重教育,但白人的社会规则绝不仅仅是教育这一张牌而已,中国人讲关系,但白人社会对关系的追求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亚裔女性其实更占便宜一点,毕竟是相对的弱者,仅仅用坚强的态度就能赢得同情。但男性的尊严,往往是竞争的结果,这一点亚裔男性完败…

实事求是的讲,在同一个层面,白人男性往往比亚裔形象更好,更聪明,更强壮,更有社会归属感!这可能是永远也超越不了的,所以大多数亚裔男性慢慢成了邯郸学步的那一批人,很惨。

看过一个访谈,一位日本学者说到移民,说日本人慢慢了解在美国这样的社会,想战胜对手(白人),是 “很难有胜算的”,所以大规模日侨回国发展。

可能有一天中国如同日本一样发达了,华人就会大规模回国发展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的一篇文章,供诸位参考:

@刘翔熙

我的一点看法

1

人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是君子之交

这是说,两人看上去并不很熟,平时来往也少,但若是一起聊天,乃至一起共事,彼此都很有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自己心里想的什么,对方很清楚。若是合作,定会非常愉快。

人为自己而活,而并非他人而活,故人之间应该保持独立。

这种关系,虽然没有酒肉朋友那些来往应酬,但真正遇到麻烦事,一定能帮上忙。

"君子之交淡若水"这话说得恰到好处。

2

有三种关系是最要不得的。

第一种是"有毒朋友",常见于年轻女性之间。

这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到了无比亲密,无话不谈的地步,深藏心里的最隐秘黑暗的想法也要向对方和盘托出,而对方对自己也是这样。

这样的结果是收到来自对方的大量心理垃圾,用言语和行为给人带来困扰,让人感到精疲力竭,灰心丧气,最终破坏生活。

这种朋友平时倒好,一旦闹僵,她就会翻脸不认人,变成你最坏的仇敌,四处传播坏话,最终使你名誉扫地。昔日的"朋友"变为敌人。

2

第二种最要不得的关系是酒肉朋友。

这种人,平时看上去对你笑脸相应,用尽奉承巴结之能事。在一起也无非是吃吃喝喝,既不能对自己的内在素质有所提升,又白白浪费掉了宝贵的时间。

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今天有人叫他去喝酒,明天有人请他吃饭,后天有人请他唱歌,属于自己的可以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

想想自己的生命都浪费在与自己无关的人与事上,真是不寒而栗!

而这种酒肉朋友,一旦你遇到困难,就会躲得要多远有多远,没有人会雪中送炭,不落井下石都算不错了!

3

第三种最要不得就是混圈子。

**
圈子有外部的封闭性,内部的排他性,身为圈子的一员,你为了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要排除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觉得这样才能"融入大家庭中 “,心里才有一些踏实感。**

其实这正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正是因为自己内心空虚脆弱,所以才要在集体中寻求安全感。
集体行动的群聚生活模式是猴子和猩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拥有健全思想独立人格的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应被群体的意志所改变。

**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自由,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需要什么归属感的。做一棵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为他人所动,四处飘荡的无根萍,又何尝不是一件快活的事呢?**

知乎用户 我辈中国人 发表

欢迎回国参加普通高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写个答案,文中提到的亚裔不一定都是华裔

1. 本科时的外教老师

7 岁从福建移民加州,UCLA 的 CS 毕业,当了几年码农后和同是华裔的妻子回中国教书,疯狂喜欢呷哺。他提到父母不认识英文母亲又不太会做饭,难得有一天发现他妈做的挺好吃,一看包装,狗粮。

也曾提到刚去美国后花了很长时间适应,这也是他后来决定回国的原因。他做私人外教 500 一小时,也不比码农低太多。

2. 在意大利问路时遇到的华裔

米兰的华人真的特别多,超生队的温州 / 福建人更多。和一个温州人聊了下,她说意大利基础教育不如国内,也没什么好学校,大学可能会让女儿过来读,涨涨见识,但应该不会让她移民。这个人是一个月除吃住外只有 1000 欧收入的理发师,还说要给儿子女儿各在温州买一套 200 万的房子,厉害…

我忘了听谁说的,因为意大利几个大的华人街早已颇具规模,从小在这边长大的华裔对华人的攻击性反而比较强。曾在问路时遇到过华裔,确实体验不怎么样,我还是找白人吧。

去过大概有七八个城市的华人街,国外中餐不好吃是因为很多人出去后没有营生,做饭比较容易。台湾人可以开一家餐馆,既有日本寿司也有越南河粉更有中式炒菜,你说能好吃嘛?日本人越南人同理,你吃到的不一定是哪国人的中餐。曾在布鲁塞尔吃过一家还行的,马来西亚人做的卤煮,不知道为什么街上的所有华人店铺都没有 pos 机只接受现金,大概是逃税?

3. 昨天一起吃饭的一个中日韩混血

父亲是中日混血,北大毕业,文革期间因为政治避难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美国人,他妈妈是日韩混血的美国人。

他说父母关系不合,维持婚姻是因为妈妈是美国人。他说从小生活就比较畸形,在美国人中不受欢迎,但日本人也不接受他,因为他不是纯种日本人。举了一个他服兵役的例子,800 多人中他是唯一的亚裔,别人像对待垃圾一样对他,他说有次格斗他有机会杀死对方,长久以来也都有杀人的想法,最终没有实施。

山河故人是一部对我影响很大的电影,男孩高中毕业后想去送外卖自力更生,父亲却坚持一定要读大学,男孩反击说你的儿子是谷歌翻译而不是我。这个 abc 说,他和他妈妈也有这个问题。比如他妈给他发的短信很多时候都读不通,他把他妈的日语短信放到谷歌翻译译成英语再读。

这个人也打算日后回中国,专业 tesol。

3. 住在纽约 Brooklyn 的巴基斯坦裔和华裔

这两个女生是在家附近认识的,看她们的 FB 朋友圈也基本都是亚裔美国人。和她们出去玩过一两次,友好可爱积极,巴基斯坦女孩是素食主义者,做了各种志愿者或者兼职。

华裔那个是广东人,和她聊起说我很喜欢过山车,她说你过去得多久,我说两小时吧。她说 7 岁离开广州时,广州只有小小的游乐场,变化真大啊。她听说国内有 ktv 居然很惊讶,所以 ABC 基本很少有渠道了解中国。

4. 邋里邋遢且学习一塌糊涂的唐人街 er

以上几位都曾特意和我强调说他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

这个是问我计量和 excel 怎么用的,然后在学校图书馆的 mac 上面给他展示了一下,他说我真擅长用电脑啊。他说开学几周一直没交作业,因为不会,也曾不去上课要我的笔记。

后来几次就找借口推掉了,因为麻烦和看起来懦弱。

5. 法律课上的四五个华裔

其中有一个找到了某投行的实习生并且是社团负责人,这几个和那个巴基斯坦女生是我觉得融入很好的。

在图书馆遇到过几次,她们基本同行或者和印度裔的在一起。

我会特意提到 Brooklyn 是因为你们看图就知道上一代的华人过得有多么没有人权。

昨晚和朋友聊天,我说我其实很瞧不起华人街的那些人,所以很大程度上我并不羡慕亚裔,除了他们英语好。比如我们作为国际学生申学校本来就比他们更难,而且付了双倍的学费,他们本身条件更好却来了这个学校,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资源也就那样。

当然也确实有努力积极像美国人一样独立很早的亚裔,这种人我是佩服的。

身边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女生 A,情史丰富动不动张口闭口 CNM。对上文提到的某 ABC 特别热情,今天知道双方在一起了。

昨天朋友凑了个局帮 A 和 ABC 解释说,之前 ABC 表白,A 比较迟疑是因为亚洲女生喜欢先矜持一下表示认真看待感情。

后来我问朋友,不是不爱管别人感情的破事儿嘛。她说实在是受不了 A 动不动一两个小时电话讲自己感情的进展了,赶紧解决了赶紧滚。

我说我这种比较独的还是有好处的,我俩上次发微信还是一个半月前,真好。

我对 A_有点看法_是因为开学典礼上,我们专业有个美国 phd 和我聊了几句。实际上是个上课脱鞋的抠脚大汉,A 当时说啊,你要有不错的小哥给我推荐一下啊。我就???朋友也有点略烦她,开学才两个月就觉得三个男生喜欢她,还拉黑了又加回来各种磨磨唧唧。

我说总共没几个人还基本都见不着扒拉过来扒拉过去的有劲嘛,难道是漂亮女生的天性?朋友说她身边长得好看的女生也不少,但一般问是不那谁喜欢你,回答都是没有吧普通朋友,哪有天天自我感觉良好说别人暗恋她的。

茶余饭后咋咋唬唬的 A 成了谈资,我想了一下,如果对方不是 ABC 以对方的长相身材大概 A 不会看上的吧。

诸多跑题之处,对于 ABC 的看法,我比较喜欢 chara Chan 的答案。

个人而言,谈男友和婚姻,我不可能找一个和我的家人无法沟通的人,懒得给自己添堵。找朋友的话亚裔比纯白人更容易亲近,对象的话就算了。

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说法,大概是最希望中国经济垮台的是早年出去的华裔。比如在美国澳洲这种非福利国家,年轻时候餐厅打工 50 岁之后惨兮兮,结果发现当年的穷亲戚们居然政府给养老可以去跳广场舞了?他们印象里的中国永远物资匮乏环境污染,所以自己才能有优越感。这一点和很多台湾人很像,因为闭塞所以意识方面随心所欲。

哦对,昨天和朋友们去亚超,水产区两个刮鱼的人让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有些人所骄傲的,我家亲戚某某在美国呢。

说真的,过得不好中国人还能有条退路回国,华裔?尤其是靠政治避难偷渡过来的亚裔,呵呵,家里亲人死了都不敢回国,毕竟自己不合法,从此有家无国。

知乎用户 张陵 发表

看那个初来乍到,觉得超级尴尬。就是全身心融入美国的少数族裔。中华文明的感觉,荡然无存。

知乎用户 Sapientiam 发表

我其实很希望这类喜欢抱怨的 ABC 和国内一些精神移民(本答案下不少)交换一下身份,这样对两国的社会稳定都有好处

知乎用户 王心零 发表

其实在哪儿生活都不会完全满意的,总有让人很不爽的地方,这点你一定要相信我。

其实嫁给谁都还是要移情别恋 / 七年之痒 / 摔锅砸盆的,总有让人不爽的地方,这点你一定要相信我。

其实谁当你的父母你们总还是会想骂娘想离家出走想把家放火烧了,总有让人不爽的地方,这点你一定要相信我。

上面这三点是我,野路子心理医生给各路人治疗心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没有生在叙利亚,没有嫁给安嘉和,没有给知乎上曝光的各种变态父母做儿女(家暴、性侵、持续言语暴力),是我们的人生之幸。

想要挣别人想挣的钱,娶别人想娶的老婆,拥有别人想拥有的健康,你要么得努力又聪明,要么得运气好。如果达不到这些,也别想太多,因为你是平凡的大多数,如此而已。

认真地说,遇到心理问题请及时咨询心理医生,作为一个过来人真诚说这句话。

另外不要以为在国内上了精英公校你就能避免被欺负的命运了,那些处级干部家的小孩,有些教养很好,比你有钱比你帅比你学习好,但愿意尊重你,但这只是一部分人,还有些干部家的小孩,不比那些美国白垃圾好到哪里去。我认为举家搬迁美国的不算不负责的父母了,在孩子幼年就让孩子寄养在什么寄宿家庭里,孤零零地自己求学,确实有不负责任之嫌。而把孩子生在美国,那就更无可指责了。

你一定要相信,你回了国,照样会被官僚、官僚的孩子、小学老师、大学辅导员,给气得半死的。

知乎用户 JUST JUMP 发表

这个就是伪命题。

ABC 从小出生在美国,根本没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没有可以横向比较的样本。他们不会得出自己的未来由于父母当初移民而不如某个没有移民的中国家庭的孩子光明的结论。

所以,别说是 ABC 了,只要是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前移民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都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有断送未来这样想法的,个人觉得,应该都是高中以上的孩子了。在国内有要好朋友,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有了朦胧的爱情。而父母的移民断送了他们的友情和爱情。叛逆期的孩子,你懂得。

那问题来了。这种成长和教育都在中国完成的小大人算是移民二代吗?还是只能算一代半?

知乎用户 tensorspace 发表

还是那句老话,有些人呐,在国外呆久了就忘了国内是什么鸟样了。不过这个主人公本身就是小孩,对国内印象不深也是情有可原的。

知乎用户 二蛋​ 发表

主要还是上学太容易烧得慌

让他早上 7 点起学到晚上 11 点一周学七天他就不觉得断送他的未来了

知乎用户 mini 阿波罗 发表

累不累,如果在国内,这些孩子一样会哭着闹着要出国读书因为周围同学都出来了。

而且,一天到晚融入主流社会,咱们大好祖国的主流社会各位都融入了么?网络上敲下键盘然后一天到晚操的这个心呐。

知乎用户 江东霸王枪 发表

记得全美华人聚集地的 mitbbs 里评价这些 abc 的父母是自恨一代,这批人恨祖国,恨自己的中国出生,并把这套传给儿女;儿女长大后成了更极端的自恨二代,恨自己的中国血统、更恨把中国血统传给自己的父母等。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太平洋没有盖盖子,觉得在美国好可以去美国,觉得在中国好可以回中国,觉得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好的也可以各取所需,只要目的地接纳就行。

知乎用户 Neruthes 发表

在北美让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良好的生活主要靠两门手艺,打仗和剥皮。以旧金山 downtown 为根据地,每天向东推进 1 km 没什么难度吧。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用浪漫主义的眼光描绘东进史拍出许多经典东部片。我们白人要做的是带着开拓进取的精神一路向东,把欺世盗名自称白人的粉人向东赶进大东洋,将来还能偶尔装模作样去粉人自然保护区里投喂点汤圆亲近自然,或者用最英勇地抗击了东进的部落的名字来命名几款武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我赞同高票回答,身边确实有 “想漂白” 的华裔父母。不让孩子说中文,只鼓励孩子和白人孩子玩,评价一个学校 / 小区好的标准,是白人多,等等。

我个人是一代移民,和先生读博期间来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自己的努力也有个小房子小院子。我在家的休闲是练毛笔字,我闺女虽然在美国出生,但也是西游记爱好者,她现在 6 岁会写汉字,会读带拼音的故事书,能听出来一些京剧折子戏,爬过长城,见过自由女神,爱吃早茶。她并没有身份认同的困扰,她告诉老师,她只是出生在美国,她爱的是全世界。班里的孩子们羡慕到要死,有几个能和她一样每年暑假全世界跑着玩的?

知乎用户 亲王驾到 发表

美国种族歧视不可谓不存在,但是什么导致了 ABC 觉得自己出生在中国就能出人头地了?

这个想法在很多留学生群体也存在,自己随便在国外读个大学就觉得自己回国就能月薪 1w5 以上,然后自己就是将来的马云马化腾第二,最后还不是乖乖的接受了五六千月薪

知乎用户 laike9m 发表

我给现在排第一的廖夏天的答案点了赞,因为觉得她说的挺好。然而点开评论后我惊呆了

连发声都不敢,还想取得社会地位,这不是做梦么?

华人是民主党铁盘的时候社会地位怎么样?华人想和黑墨相亲相爱,黑墨屌你么?

这条我非常同意,地方选举的重要性不亚于大选,但**两者不是割裂的。**没错,很多地方性的政策和华人的利益直接相关,但若认为白宫是摆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覆巢之下无完卵,让政治正确之风再继续四年八年,你觉得 SCA5,亚裔细分这种政策是会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

最后让我告诉你为什么华人选择 Trump 是正确的。

社会地位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方法也不只有通过暴力。善用优势,规避劣势,才是华人需要做的。华人群体的劣势是什么?人口,团结度,政治热情。华人永远也不可能像黑人六十年代那样去争取地位,这是文化决定的,我们就是缺乏这种看似盲目蛮干但却十分有效的冲劲。另外,华人虽然有 450 万(2015),但相比非裔和拉丁裔还是太少了,更不要提其中还有一些恨不得把自己皮肤洗白的。那么优势呢?勤奋、努力,和由此带来的相对较高的收入(不算老移民),以及远超其它族裔的受教育程度。我们现在看不到美国华人超级富豪,但只要这一状况持续下去,产生一个甚至一群是迟早的事,因为华人虽然普遍缺乏政治热情,但是却不缺赚钱的头脑。之后怎么做不需要我说了吧,美国是一个从制度上把政治献金合法化了的国家,不像中国这般遮遮掩掩,钱是实实在在控制着政治的。沙特王室能靠十几亿美金全面影响美国外交,华人富豪弱一点,影响个把州还是可以的吧。从这个方向去改变美国,提升地位才是正确的道路,而不是靠上街游行,靠冲击其它族裔的社区来展现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未来能产生这群人,需要的是合适的土壤,需要的是从制度上保证努力学习的人能上好学校,保证多劳多得,保证个人努力既不会因为社会动荡而烟消云散,又不会因为承担过高的社会福利而缩水,实际上这也正是传统的美国精神,是《光荣与梦想》中的那个美国。谁能为美国华人提供这样的未来?是推崇高福利,按种族人口入学,大赦 1100 万非法移民引进更多极端分子的希拉里和民主党?还是终止给中产带来沉重赋税的 Obamacare,推崇 Law and Order,为了社会安定宁可被全世界痛骂的 Trump 和共和党?

至于 Trump 上台导致白人至上这种论点,我向来就懒得驳斥,然最近愈演愈烈,以至于开个央视都能看见。正好,最近带鱼候写了篇文章:

平析 | 新一轮排华运动已难以抑制,在美华人这下危险了!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相信『Trump 上台导致白人至上』根本不存在,那我建议你去读读他以前的文章,并且好好想一想他为什么写。

注意,我并没有否定华人直接参政的重要性,只是想说明,手段不只一种,路也不只一条。**到底怎么做,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文化、性格、人口、制度等,但所谓『和其它种族的关系』恰恰是不在其中,且应该坚决抵制的。**美国本质上是一个谁拳头大谁说的算的国家,其它少数族裔才不会因为华人也是少数族裔就觉得你是兄弟,华人和他们当了几十年兄弟地位不升反降就是明证。这并不是说华人就应该去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其它族裔,而是说只有你强大了,才能获得尊重。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 abc 的个案,如果华人地位一直如此这般,未来只会更多。这位答主还说

没错,Trump 不能给华人带来利好,他只能带来更为公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华人想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永远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并且是几代人、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一个融入,一个主流。凡是见着这两个词的基本都是没搞清楚自己为什么留在美国的(大部分这种作者都不在美国)

要知道,你来到美国不是要抛弃自己的过去变成现在的美国人的样子,而是让美国人看到你身上先进的地方并将之融入到美国文化中。换句话说,你要融入的不是 “现在的美国人”,而是 “未来的美国人”。

至于那些说中国美国打仗你选哪边的愚蠢话题,我告诉他们我来美国就是为了两边增加了解不打仗的可以吗

知乎用户 ataiya 发表

原文作者说的是在藤校、金融投行领域最精英最顶尖的领域,华裔 ABC 因为文化的割裂,没法突破天花板、建功立业的情况,因为背后没有强大文化、经济、种族和认同感构建出来的族群支撑。

这个层面的机会和成功,跟满足于中产阶级的第一代移民,和对觉得上藤校等已经是成功的理解,不是一个层次。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KctG2 发表

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我们这种人均 gdp 只有不到人家五分之一国家的人去同情人家只会被人家 diss

知乎用户 悠然一居士 发表

想要忘本的群体搁哪儿都不收人待见!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这些 ABC 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交流,更没法倾吐衷肠地将他们作为美籍华人真实的感受与他们的父母和来自国内的朋友分享。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觉得 “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说明美国华裔二代的思维确实是美国化的。认为只要自己倾吐衷肠,给父母说了自己的 “真实感受”,父母就会信一样。

知乎用户 Clemmy Chen 发表

我覺得原文的作者好悲觀而且他說的和我看到的不太一樣。

先說說文化認同:

首先,我覺得對中文文化的認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努力,早期中國移民剛來美國時候很幸苦,很多要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哪還有精力管孩子在學校以外的知識攝取。有意識的家長能週末送孩子去個中文學校就不錯了。但時間越往後,出來的移民條件越好,很多人有精力也有經濟能力讓小孩接觸中國文化。我認識一對夫妻就是這樣,大女兒 3 歲跟著父母來美國,不太會也不願意講中文,可是後來生的小兒子(比姊姊小 10 歲的樣子),因為父母狀態大大改善,而被父母盯著中文講很好,回國時候因為用詞被聽出來是 ABC 還非常不爽。

我老公和我老公的朋友們都是 ABC,在美國出生或是很早就跟著爸媽來美國。我老公中文講得非常好,自從和我 date 過後,網絡語言也是各種 666。他媽從小給他請一對一中文老師,和台灣教材同步,一直到初中畢業才停止。剛追我的時候動不動甩《詩經》,我當時也是醉醉的。但是他們絕對認為自己是美國人,雖然 close 的朋友中以亞裔居多,但時常吃飯見面的朋友中也有大量猶太人,白人啥的。

其次,我覺得這個文化認同還和人在美國哪裡有關。我們人在加州,我這裡絕大部分白人同事都能熟練使用筷子。在這裡身為 Being Asian is nothing to be shamed,大家對亞裔非常友善,從小學(學區越好越是這樣)到大學,遍地都是亞裔,要歧視也很有難度。

然後說下玻璃天花板這件事:

我覺得文中小哥是不是有過特別受傷的經歷還是怎樣~至少我看到亞裔的二代有很多混的不錯。你如果要反駁說這些 ABC 不能混到金字塔尖,那我告訴你去年的 Forbes 30 under 30 好幾個亞裔,好幾個還是老公的學弟學妹。另外亞裔在政界也開始嶄露頭角,認識好幾個常青藤法學院高材生(還很帥!)已經開始踏入政壇或在為進入政壇做準備。可以預見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 ABC 政客。

至於擇偶,我覺得 ABC 男生確實更傾向於找亞洲妹子,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審美取向。我身邊的 ABC 小哥們很多都是試過白人或黑人妹子然後回歸找亞洲妹子的。

最後我覺得沒必要悲觀,特殊時代造成的對亞裔的負面影響已經在不斷弱化,我們很多同齡人和我們這代人在美國的後代肯定可以過得更好並且越來越好噠(前提是極右掀不起大規模的反華浪潮:p)

知乎用户 无限试驾 发表

如果中国的发展水平还是跟越南一样的话,ABC 是不会有这样的抱怨的。

还回去的选择权?鬼才要回去。

在美国做二等公民,也比回那个鬼地方好。

华裔?什么华裔?我就是美国人。

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春江水暖鸭先知,有这样的文章出来,美国是真的开始衰落了吗。

知乎用户 实话实说 发表

白人社会是一个下限极高,上限低的社会。如果达不到他的标准,自然会过得猪狗不如。

下线极高,高到戴眼镜直接淘汰出局,175 以下淘汰出局,骨骼瘦弱直接出局,像舞会 party 什么你可以不用来了。但是上限又低,明星颜值并不比普通人高多少,普通中产帅哥,基本就已满分,继续上升所带来的提升很小很小。

黄种人是偏科逻辑,只要某一个人上限很高在中国人眼中他就是成功者,比如韦神,他数学万里挑一,你就必须跪他,哪怕他长相 0 分性魅力 0 分,你们这些女人就必须爱他疯狂嫁给他否则就是有眼无珠。

而那些已经 “成功” 的黄种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白人世界是猪狗一样,以为儿子跟自己一样是 “成功人士” 很吃得开呢。不是白人歧视,是评价标准和黄种世界不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对所有楼上。

这种话听进去就是听进去了。没听进去,你就算穿越回去告诉他,他也听不懂。越是屌丝越不觉得自己是屌丝。别理。

我瞧着楼上这些,都是都是和他父母一样的人么。藤一代,移一代,混血儿的妈,我之前说的都中。

想对写这篇文章的人说: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I STAND BY YOU.

我理解,我们太穷了,起点太低,你父母再来一次可能也没有更好的法子。这个国家的现实,历史,就如你所经历的这样。

接受现实,寻找出路。

——————————————————————————————————————————————————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华裔美国人, 华裔加拿大人 & amp;amp;#x27; 怎样看待他们自己被中国人和白人当夹缝里的另类?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终于有这个问题了…

美国女生不喜欢交东方的男友. 东方的女生也不喜欢交东方的

ABC 不懂得中国文化, 又不深层的了解美国文化. 一般的素质都不高

除了个别有才华的能上到好的学校,其余一般都是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和其他 ABC 混日子。

在外面被白人排挤,因为背景不同和素质低也被中国留学生排挤。

说的太对了!

其实我找了半天就在找这个问题,我是看海外华人小哥吐槽找不到女朋友,纠结找洋妞还是找华裔,好像华裔二代又看不上,洋妞虽然能解决文化融合的问题,但是追到的难度高。。华人普遍比白人有钱,但为什么还是好像自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就如楼主,你念完书,找到好工作,就能确保自己能赚的比 abc 父母那代华人第一代赚得多吗?当然现在中国经济好,海外华人直的起腰,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可能都不用那么艰难了。但是真要让你的孩子在国外长大,你肯定是希望他成为出人头地的华人二代,你保证你不成为虎妈?不当虎妈,你儿子不理你那一套,就是打心眼里把自己当成美国人,你怎么办?

我是个比较悲观的人,每次看见华裔也好,abc 混血各种,就特别容易带入,想到有可能我未来的小孩就这样,然而可能是出身条件也是社会比较底层,看到都不是那么理想,感觉哪个都不是我希望我未来小孩的形象。有的人比较乐观性格比较开朗,她就不会(开完笑的说)比较年轻的时候会因为这种问题在自己家楼下客厅焦虑的过凌晨。

我看着 elliot rodger,如果你感兴趣网上有一个群体叫 hapa, half asian half american,也就是欧亚人 eurasian,他们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父母的跨国婚姻的。这其中当然,多数是白男亚女,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了也发现,出毛病的,爆出大案的像 elliot rodger,拍成人片的,还有像 poison ivy(一个按中国人标准相当漂亮的女混血儿,虽然长得不如爸爸去哪儿里的夏天,但也非常漂亮。)他们自己研究自己群体,发现混的好的都是亚男白女,他们认为这些人生理上心理上比他们要更稳定健全。(实话说我看到这些用词我都,哎。)

同时也知道,国内对混血儿的追捧依旧是主流,因为这一小撮先行者,他们还没被主流社会注意到,不足以改变大家对跨国婚恋的看法。但回头一想可能忽然明白,当年课堂上有个小哥说起自己有个妹妹在台湾完全台湾化,可能背后是什么心情。如果真的像这一群 hapa 一样激烈,那我一个华人女性可能,没有跟同班的华人男说过话,甚至和教授说过两句话,这种行为对他可能都是,华人女性崇洋排外是最排斥华人男性,多种族裔外嫁比例最高的。立刻想到这些想法,那里面的人对自己华裔母亲,就是恨。

种族文化这些,我们没有走到那一步的人,永远体会不了别人的处境和难处。abc 的父母,他们在孩子 10 岁的时候,高中的阶段,难道不是抱着一颗,我给了孩子我当年没有的起点,我给他世界前 xx% 的生活环境,我比我周围美国普通中产可能还要更有条件。你能说他们当年,不是幻想着孩子有个美好未来?现在刚在美国拿到绿卡的第一代们,想法和这个一样不一样?

你在什么环境下成长,最起码在 18 岁以前,国家也好,文化环境也好,是没有选择的。反抗父母,要回国内读高中,和反抗父母不想去国外读高中,是两种抗争,各有各的环境阻力在里面。我们在知乎也渐渐有华裔,欧洲德国比利时的也好,大村加州加拿大澳洲的也好,你慢慢就会看到父母的选择,父母提供的环境,自身的朋友圈子,自身选择,一点点细微差距,即使是国外一起长大的华裔小孩,慢慢的也会在文化和认同上,走向不同的方向。

其实所谓华裔,华人,亚裔,混乱到我自己在外面偶然看到一个,和我自己种族相似的人,我都想问:”what are you?”

就是这么奇葩。

也很不礼貌。

因为真的,除了留学生和文化和身材体格都像中国人的纯血(父母都是中国人)的中国人。世界上还有,各种中国+X 的混血,这个 x 不仅仅是美国人德国人越南人马来西亚华人,各种华人一代留学结婚所生下的华人+本土二代,还有华人在海外与其他族裔所生下来的,华裔+韩裔美国人,华裔+菲律宾裔美国人。除了 abc,cbc,澳 bc,和荷兰 bc,这背后还可能是,新加坡华人澳 bc,台湾华人 new jersey 长大,我这都还没加进来更小众的,什么小时候父母在中东做生意,啊南非还有中国人。这些人,但凡成功解决了婚恋问题的,有那么一点血脉延续下去的,如果我遇到了,在我眼里,都会呈现出一种无法理解的状态。对中国人就是有那么多,做了和主流社会不一样的人生选择的,国家以后更开放可能会更多,谁知道呢。

这种移民,尤其是现在这种,大规模的最起码留学,可能是以前中国没有经历,也没有前例可解答的。新环境,就是要想办法适应,没有其他选择。文化上的 “融合”,可能没字面上那么满满的幸福感。

结论我没有。慢慢人多了会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谈的更多吧。

至于,我给海外小哥的建议,白人妹子也不是活在真空里的。你让人家去交换自己的血种跟你的钱在一起,没有人会这么做的,人家在人家自己社会里也是要脸的。所以,你要让情况扭向这个方向:你+白人妹子去她的朋友圈,大家觉得你 hot(尤其是身材,所以你可以开始健身了)。并且让白人妹子跟你说,我们还是不要开车去朋友家了,你车太扎眼了。于是两个人低调而 hot 的去了。这样白人妹子得到:hot 男朋友一枚+面子+低调的 b 格+实际的好处。

要么就是彻底装穷吧,让你白人女朋友来 defend 你,就是真爱,你装穷,她能理直气壮的跟你约会。这点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可以明白着说我们学历/户口不合适,哎哟我的妈,在 pc 大过天的地方,你跟个白人妹子开口说这些,她会口头上试图岔开话题阻止你实际说去这句话,其次,她会心里默默的决定跟你绝交。政治正确。永远的政治正确。你如果不装穷,就打算做自己我就是我,那她就完了。她这个 gold digger 的名字就除不去了,她的朋友都会排斥她,她也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怪吧?中国是有个有钱男朋友有面子别人不说闲话。那边是,穷我反而可以理直气壮说我是为了真爱。。

不客气。希望大家找到另一半。

楼下说国外人在私人生活中,不在意政治正确,你自己信就好,你随意。信啥得啥。

我是觉得他们少数是教条内化到我勒个去了。大多数人都,strive for basic decency 这种状态,对,底线就是 decency。

当然我生活在社会底层,上层社会,中产阶级可能会很不一样,我不了解也帮不了你们了

楼下说中文不好的,对语言恰好我也有个小看法,其实会三四种语言的人多了去了,然而语言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中国现在老年中年觉得语言是很不得了的一回事儿,年轻人根本不在乎。日本现在人家都不学英语了,菲佣普遍英语都好还有大学学历呢,对吧?所以重要的还是内容,你会了语言也未必得到有价值的内容,语言以外的门槛才是难沟通的,能懂的他在哪个社会里他都懂,不能懂的把所有内容翻译成你母语你也照样看不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十几年在网上教过一个华人中文,美国人,她是说她妈妈是当年去了台湾的孔子直系后代,她自己也去曲阜参加过宗庙活动,去过之后,她觉得对自己的出身想了解多一点儿,所以想要学中文,她中文大概中级水平,不差,也不好,磕磕巴巴能聊,老公是印度婆罗门。聪明会说话,从来不讲敏感的话,也不随便发表评论。

我挺唏嘘的,孔子后代也不叫小孩学中文,怎么能这样呢?她祖宗是孔子,这也是可以随便抛弃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孩和成年人不一样的。

成年人到了美国,收入翻三五倍,其他这不好那不好的都能忍,国内也不是没有歧视。

小孩子不一样,一来经济上没有实感,而同龄人的歧视和孤立一旦压过来很痛苦的,另一方面没生活在中国过的孩子没有感受过国内不好的地方,只知道自己在美国有些痛苦。

但是他们长大大多还是会明白的,毕竟一个月 5000rmb 和 5000 美刀,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知乎用户 Xizhi Zhu 发表

作为一个有女儿的移民,我和妻子已经商议过,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找机会回中国呆一个月,去当地的学校念一个月书。然后正常人类就会明白,亲,在芬兰那种早上九点多上学,下午两点放学,还没有作业的日子,是神仙般的日子。

至于中文,很简单,我太太在家里讲中文,我讲英文,然后女儿在幼儿园学芬兰文。至于她自己长大后是否愿意学习写中文,自己决定,鼓励学习但不强迫。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dr6zF 发表

华裔在美国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他们比其他人甚至黑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社会仍然难以接受他们。

冯伟杰 Allen fung,美国克兰斯敦市的市长,任职市长十多年,把这座城市由几近经济崩溃转变成为罗德岛州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在这座以白人为主城市,冯伟杰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然而,冯伟杰两度参加州长竞选,两度落选,第二次落选的票数比第一次更加少。在罗德岛州,他华裔的身份始终未获认可。

再度竞选失败的冯伟杰

作为对比,他的妻子,爱尔兰裔美女政治家 Barbara Ann Fenton,早已经成为共和党青年团的领袖,成为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冯伟杰即便娶了爱尔兰裔妻子,和妻子一样入了爱尔兰天主教,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在美国人眼里也是一个异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firstworldproblem

假如说美国公民的身份给了他一个平台,打个比喻来说,这跟 Uber 给司机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样。作者在抱怨为什么自己父母出钱买的车只能做 UberX 但别人父母出钱买的车可以做 UberBlack。你那么不爽,换回你原来的平台去啊,去中国开 Uber 啊,开着开着你就变成滴滴的司机了。

如果父母是 F 类移民那也就算了,你可能已经超越了父母在中国的天花板,你想抱怨我也没办法。如果父母是 EB 类移民,你至少超越了父母的天花板才好意思站出来抱怨吧。你父母当年如何学外语的?如何拿到美国学校 offer 的?如何找到工作留下来的?你别抱怨你学中文难啊。你先学好中文再去北大清华留学读个博士再来抱怨吧,否则你连你父母曾经的高度都达不到,呵呵。

如果你父母是 EB-1/2/3 移民的,你谈个屁融入啊?你父母要融入就在中国当公务员啦。你需要知道什么才是自己人生当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后把那件事情做成。你要是活在别人制定的社会期望体系下,你永远超越不了你的父母。

如果你父母是 EB-5 移民的,你先赚到同等多钱在说吧……

知乎用户 叽柒西 发表

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移民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药,西方也不是天堂。但是教育制度,劳动保障制度还有生态环境,西方真的是甩国内几条街。无论你父母是月子中心那些背井离乡的孕妇,还是那些被各种雇主剥削的非移,还是花了 10 年最好青春蹲的移民监的第一代留学生,还是砸锅卖铁的 EB5。他们都非大富大贵之命,但是很多留下来的初衷就是自己的儿女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长环境。Irvine 的学区房 60w + 的联排别墅,加每年的房产税和物业管理也不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的吧?中国人抢着买呢。不就是为了儿女能进个好高中不和黑人娃一起飞叶子么?

你痛苦,你未来,他们当时不会英语 / 考托福 / 打黑工 / 砸锅卖铁就不痛苦不未来么?享受着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法制,你这点小清新痛苦不会 tough it out 么?

还痛苦的话,看不到未来?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自己先去穷人的 neighborhood 去看看,去看看他们上的什么高中,去的什么大学。自己要不要融入进去飞叶子。还有问题?很好。问问你父母祖籍,从哪来回哪去,回中国找个二线小县城普通中学老老实实去中考 / 高考试试?你去跟那些早 6 点起床晚 12 点睡觉的人一起挤挤千军万马独木桥?你再给我上个常青藤试试?不。你的未来属于蓝翔 / 青鸟 / 富士康 / 996 工作制,34 裁员加雾霾。

真矫情。

评论区也有各位知友发表了意见,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首先我的看法是不会变的,对于有身份0 资产,无心创业,勤勤恳恳的大多数人,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美国的上升空间比国内大,而生活压力都比国内小的。

我承认国内创业的机会和市场的确是比国外大很多,也不排除各种大牛创业成功活的很好很滋润的。但是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受限于自己的成长和能力是没有 机遇 / 勇气 / 条件创业的。而创业者也有百分之 95 的人是创业失败的。但是我们得看绝大多数人是吧?

我更承认国内 BAT 华为中兴技术骨干有身价上千万的。时代弄潮儿,五米开外闪烁智慧和技术光辉的。成为那些人你得是中考中的佼佼者,高考中的佼佼者,985/211 中的佼佼者,职场中的每升一级都得是佼佼者。而对于绝大多数人,勤勤恳恳天资不聪颖,机遇很一般,不被 34 / 40 岁裁员的话也许终其一生就是个靠着经验和资历当上的 PM 和中小组长 / 经理吧?

中产阶级的三座大山在任何国家都有,但是讲真的,美国相对中国生活压力好很多。

首先房子,国内工资和房价的比例真是令人发指。当然你要供一套纽约曼哈顿公寓 / 澄县海景房 / 三藩市中心的压力也不比国内北上广深好很多,而且你含辛茹苦供下来了,每年还得被政府撸一大笔房产税。但是你真心要找一个通勤时间 30 分钟的 4 口住家联排别墅 / 公寓就算加上每年的房产税肯定是压力不大的,居住面积绝对比国内大得多(房子可能有点老)。这里解释一下,美国高速公路发达,通勤 30 分钟可以开很远了。还有好的高中带来好的学区,当然房价也会更贵一点,毕竟公立学校羊毛出在羊(你的房产税)身上。还有,别人是别墅。恩?那些国内一线买了房的回国留学生或者牛人,如果你是大牛我很佩服你。不然请你把近百万或者几百万的首付还给父母再来给我争论这个问题好么?

其次子女学费,由于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高储蓄率,我还真没见过哪家华人孩子上不起学了。就算上不起,各大银行最爱提供的低息助学贷款可以用啊。工作了每个月还 40 不会还不起吧?最最最不济还可以用奇技淫巧去便宜的社区大学读 2 年,再好成绩转大 U 啊。

然后养老,每年政府撸的高额社保就是你的养老金。你还有房子啊,再不济,便宜的福利老年公寓去的起吧?不过美国养老金的确也出现了很大的亏空,所以也能发现很多 65 + 的老人家去外面做做简单的工作(房产中介,前台,卖车等等)。什么?你要去 Food shelter 吃福利和低保?拜托我们这个讨论前提是勤勤恳恳的大多数人好吧?

最后文化,没办法量化分析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讨论出不了结果,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土壤,实在不适应还是可以回国的。

最后写这个这个答案并不是劝大家都移民,一个成年人做选择应该基于很多的因素,选择自己合适的土壤发展。也不是为了嘲讽那些何不食肉糜的年薪千万的牛人,更不是道德指责那些拿了父母半辈子首付甚至全款过着小资麻辣烫生活不接地气的小年轻。或是自己奋斗或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好的前途,学到了更好的东西,少受了好多苦,多好的事情无可厚非,但并不表示别人有和你一样的条件,请不要站在山上疯狂扫射还在奋斗和积累的第一代。套用一句很鸡汤的话吧,有的人为了活着或者留下来都是拼尽全力了。

至于在各种好条件下出生,生长,走入社会的华裔二代,同样的话也送给你们。如果真的不适合可以回国来上学 / 就业(反正北大 / 清华招留学生也水)。不过说真的,有了那么好资源,不要一副好牌打的稀 JB 巴烂,菜的抠脚,最后自己人生坑了,还 TMD 怪父母。

知乎用户 向暖就凉​ 发表

“美国梦”应该是自己的 “美国梦” 啊。强加到孩子身上是咋回事…

ABC 嘛,过得好不好还是看父母混的咋样和孩子本人智商。

父母本来就是中产(本人在美国至少是个办公室白领,工程师、律师、医生那种,不是混个最低收入买套别墅就是中产了),孩子智商高,那当然就是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代表,高收入、生活优渥,内芯白左很多,少数极聪明的会开始想法和中国做生意。

父母中产,孩子智商一般,也混的可以,继续做个差不多的中产,生活的也不错。

父母底层的,只能看孩子智商。孩子智商高学习好,逆袭到中产的话当然是过的不错。

父母底层的,孩子智商也一般,混个公立学校出来啥也没学会只能在底层继续打工。偶尔被父母带着回国内老家农村探亲,感觉自己似乎该有点优越感,但实力支撑不了这份优越感,感觉就很复杂了。

不要动不动 “某个群体” 过着怎样的生活。你问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很难说啊,不对比马云和低保户。就说北上广的社畜和 18 线的社畜过的是一样的日子吗?复旦的教授和菜小的科学老师能是一样的收入和生活吗?题目不要起太大,否则答起来会不方便。

知乎用户 纸糊 发表

如果中国富二代在中国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甚至大学

都活在歧视下,他们会快乐吗?

可况很多华人根本到不到富二代水平。

小孩子最童言无忌,ABC 即使不是中国人

但是免不了白人黑人等拿中国的生活习惯,中国黑新闻去嘲笑华裔。

就像前阵子一个香港移民英国的孩子,只是因为带去的盒饭有肉饼(我忘记什么中国菜了)而被嘲笑。

至于成人的世界更多是隐形歧视跟黑大哥温柔的铁拳。

知乎用户 杜子垩 发表

认为入乡随俗才是王道的美籍华人 与 知道把自己当成 minority 才有活路的黄皮美国人 之间的认知矛盾。

知乎用户 mobius 发表

这反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问题。

这个问题是 “我是谁?”

这问题有啥难的?我是谁我还不知道吗?脑袋长在我头上,我当然知道。

但是决定一个人身份的不仅是自己认为自己是谁,还有别人认为你是谁。

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自我认同是简单的,毕竟脑袋是自己的。

但他人认同就不简单了,人家没必要在乎那么多细节。

一看你长着黄皮肤就当你是中国人,这种新闻不少,看见个黄皮肤破口大骂中国人滚出去,结果人家是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

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谁重要呢?其实呢?和平时期往往客客气气。一旦出事了,就能看出差别了,一战的时候为德国两肋插刀的犹太人不少,甚至还有大力资助希特勒选举的,但是呢,屠刀落下的时候谁在乎?当年日本政府占据朝鲜的时候有不少朝鲜人移民到日本,这些移民到二战的已经和日本没啥差别,以至于只能靠某些特定发音的差别来判断,哪怕是如此依然没法阻止屠刀落下。

说这些只是说明了一点,一个人的身份特征是非常难抹除了,所谓同化无一不是靠几百年的软磨硬泡才能实现。有些 ABC 们感觉不自在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哪怕 ABC 们自己认为自己是谁,但其他人并不一定会,毕竟脑袋长在别人头上,管不着。而我认为美国华裔的策略也从来不是刻意融入美国,没必要,美国是个水果拼盘,啥是啥一清二楚。最重要的是组织和抱团,而不是单打独斗

最后要说的是,没必要鄙视移民外国的人,无论移民的理由是啥,移民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对国家有利的,原因很简单,如上所言,一个人的身份特征是非常难以抹除的,这意味着对于原国来说,移民是非常好的可利用国际资源,除了脸面难看点没啥坏处。所以你看到出国访问总是要会下侨民,各国都是如此,除了表达关心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明确侨民身份,比如埃尔多安就特别喜欢给欧洲的土耳其裔讲话。这就和非洲的那些大幅金发女郎广告 “去欧洲 xxxx” 一样,你可以觉得这玩意无耻下流恶心不要脸,但这对于广大非洲国家确实是非常好的发展策略,值得打个超大幅的广告。

知乎用户 阿卖痢痂 发表

很正常,这些华裔后代,很多不会中文,学校里受欺负,上同样的大学,需要比其它族裔多考几百分才能上大学,出学校找工作也被排斥,工作上被防范的天花板,也没有退路。这些华裔和他们移民一代的父母相比,普遍受教育的水平要差一大截,而且和他们父母的关系普遍不好。受到歧视后,就会把恨转嫁到他们的父母身上,首先就是否定他们的父母,甚至抛弃他们的父母。

为什么很多移民二代华裔会憎恨自己的父母,抛弃自己的父母? 相比大陆出去面对白人时自信的留学生,这些华裔要自卑得多。下面的视频就谈到过华裔的心理问题,看看他们在美国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些什么?

1【反智与侵略的心理关联 (中) https://b23.tv/IfPHjAV

2【反智与侵略的心理关联 (下) https://b23.tv/iV9OAql

所以劝一些国内的家长,千万不要把年龄太小的孩子送出去留学,心理和认知都不成熟,身体也弱小,出去受欺负后,把恨转移给父母和母国。

3【与一位私立学校朋友的聚会,漫谈中美未来比拼的焦点,华人的心理依恋与情感切割 https://b23.tv/b7D2o0y

4【洋汉奸:做人就是要自私,土汉奸:国人必须要大度,自我降阶的心理归因 https://b23.tv/Trf8iKQ

为什么美国华人会受歧视?根源在于他们平时造谣抹黑中国的所作所为不被人们所接受。

1 美籍华人的选择困难症,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与情感上的习得性无能 https://b23.tv/PrN9icv

2 抹黑中国为什么会导致美国华人在美国受歧视,地位低下?【虚伪的民主灯塔,初纵容的沉默裹挟,心理上的慰抚与情感上的挣扎 https://b23.tv/3VytXUv

3【美国疫情再次爆发,警惕美国病毒的二次传入,心理上的惯性思维与情感上的漠视国人 https://b23.tv/Ry89udc

华人辱华的群体是哪些?

1【华人辱华扭曲的心理根源(上集) https://b23.tv/wo9F22P

2【华人辱华扭曲的心理根源(下集) https://b23.tv/zljLiiI

移民出去的华人的未来。去年就有人预言了海外华人会遭受今天的暴力对待了。尤其是那些在五眼国家的华人。

1【西方内部的矛盾转移,海外华人的暗夜将至 https://b23.tv/xb9IP1

2【海外华人徒劳的抗议与灰暗的未来。https://b23.tv/voaj9X

3【看似针对在美华人,实则剑指非洲资源,血色圣诞节的心理 https://b23.tv/W6d8fj

知乎用户 想磕甜甜的 CP 发表

毛线。美国机遇多压力小容错率高,怎么也算全世界最好混的国家之一了。要是他们在美国都混不成人样,你猜他们在中国会怎么着?

知乎用户 阿迦陀​ 发表

说到底还是中国不够强大、自信。

等到中国人移民排除那点被迫,只是喜欢了。

这些都不是问题。

说这话可能挨骂:

为了遍布世界的中华后裔能够幸福自信,

撸起袖子加油干!!

知乎用户 Lucy 发表

如果是骡马家庭,在美国当骡马还是舒服多了。搞个变形计让这些 ABC 去对岸同等家庭里生活一个月,过过小镇做题家的生活。至于与父母交流,农村大学生又能与父母交流多少呢,就算是城市父母又有多少能听到子女心声。外来打工人又有多少能融入一线城市土著圈子呢?生殖隔离这个梗不是空穴来风吧。ABC 好好当美国人就完了,中国 14 亿人真不差说二手中文和传承二手中国文化的人。融入的话,为什么要融入别人的圈子,自己酷炫了,让别人想来融入你们的圈子不好吗?

知乎用户 hotas​ 发表

认真向新疆棉许秀中、香甜空气杨舒平她们学习,争取早日成为戴琦、骆家辉、杨安泽那样的精英。实在不行就高呼 “我很脆弱!不要伤害我!” 保命。

知乎用户 linka 发表

回答只是想提醒海外华人,不要认为主动文化传承就能解决问题。

父母的影响是次要的,孟母还要叄迁呢,同龄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要远比父母大,被同龄显性隐性的歧视,身份自恨也难怪了。 就算你作为父母想文化传承,也会被自恨的孩子认为是糟粕,各种例子还少吗

知乎用户 齐亮 发表

二代和一代不同,会在青少年时期面对父母未曾体验过的世界和问题。

问题之一:汉语并不难学,但汉字难,确实难呀。

至于融入,其实还是觉得所在国比父母的母国更好,有赖于伟大的祖国继续强大,单靠父母说教,太难。

ABC 是指在美国的二代,我们这里就是 NBC 了,在挪威的二代。美国再差,也还是世界老大呀。经济文化还是领先中国很多。挪威太村了。尤其是有些 10 多岁过来的 1.5 代,如果在中国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待过的,一般都看不上这里的,然后身边的同学又那么的居高临下,就好像大城市的人看乡下来的一样,矛盾也是多多。

但我还是觉得,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知乎用户 SakuraleafA 发表

太长不看版:

求求你们了,搞点利己主义吧。

知乎用户 hushenhuwei 发表

华裔其实分好多类,比如大陆出去的、香港澳门出去的、台湾出去的思想上就存在很大差异,大陆出去的按照每 10 年划分,对国内的印象也影响了他们的三观,上世纪 80 年代出去的和本世纪 10 年代后出去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还有偷渡出去的、留学出去的、寻求政治庇护的也不一样。

知乎用户 山楂饼 发表

ABC 本来就是个假命题,人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是土生土长美国人是 ABA。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生活哪来完美的,真让他们回国中考高考找工作无光环加持就知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个段子,ABC 说父母不了解美国,他们父母说,不,是你不了解中国。

话说回来,我怎么觉得美国华人这么娇气呢?哪年都得搞几个苦大仇深的大新闻。黑人整体上比华人困难多了吧?也没听哪个黑人说 “告诫黑人父母,请你们不要生孩子”。爱尔兰裔好好的,意大利裔好好的,俄裔、拉丁裔、非洲裔、印度裔,都好好的,连韩裔都好好的,就华人最苦,这从何说起呢?

说华人读书不公平,也没见华人创立几个自己的大学。说华人没法融入主流文化,废话美国文化就是大杂烩,各个族裔都有自己的贡献,华人贡献了什么?黑人至少还贡献了歌星和运动员吧。还说华人职场有天花板,也没听说华人创立了几个自己的公司(雅虎、核弹厂、youtube,还有吗),最不济你学学印度人报团也行啊,实际上呢,本来人就不多,ABC 还跟中国过去的相处不好。

都是自己不作为导致的,怪谁?

知乎用户 铁蛋 发表

移二代是很尴尬的。美国是种族认同(别看政治宣传上多么美好,但事实就是这样),于是排斥移二代;中国是文明认同,而移二代满脑子西方思想,于是也不能被中国接受。

只能自辟天地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 9 岁全家移民, 对待融入问题来说呢, 我还是没脱离中国人的圈子。我对于融入白人社会的态度就是若非工作需要和利益诉求不需要刻意融入。 在一个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无论我来了美国多久, 在他们的眼中都是 foreigner。 所以为何不把这个看起来是劣势变为我的一个优势呢, 中国正在发展而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一个中国人能比美国人比的优势就在于中国思维的元素能够跟我美国的价值观产生碰撞。

像马云所说的全球化的目光, 在当地制胜。 Global Vision,Local Win

对于 ABC 或者比较幼年来美国的移民们就非常尴尬了, 他们的文化和样貌难以融入美国主流文化。 而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没有什么认同感的, 主要因为在学校朋友圈和新闻媒体所受到的影响。

我十分看好我作为亚裔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我知道我来自中国这个未来最有潜力的国家,当我作为一个亚裔被歧视的时候, 我心里就知道现在的隐忍只是暂时的, 待我华夏真正崛起之后, 我就能拥有我所向往的平等公平自由了。 我觉得作为华人的一份子还是得隐忍, 慢慢筹备我们的力量, 以犹太人在美国的方式发展, 渐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知乎用户 其实并不怎么在乎 发表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我反正不会认为 ABC 是中国人…… 当然,如果他 / 她本身没有破绽,我没看出来那无所谓。要是意识到对方其实是个外国人,我会本能的非常快的切换一个打交道的思维和逻辑方式。

其实,个人认为种族也好,国籍也好只是一个标签,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努力。中国其实也是个地狱模式,没啥可开心的。

现在觉得痛苦?也许中国真正重回巅峰了,那个时候才真的会痛苦呢…… 四个字,华夷之辨……

知乎用户 保险经纪 fayer 发表

美国人管 ABC 叫 banana,顾名思义,就是外表是黄皮肤的 “白人”。很多新移民担心孩子接受太多西方文化,因为西方文化里没有 “孝道”,而对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养儿防老意识仍旧根深蒂固。我看到身边太多人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如何不赡养父母的,听到太多人想把孩子送回国接受传统教育。而国内的人,天天在谈论如何将孩子送出国接受国外先进技术。这就是围城

知乎用户 柴荣 发表

“美国华裔二代”

你们是凭自己本事移民去美国的吗?

那么对父母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都怪你们不好,我的白人朋友才会歧视我”

“都怪你们不好,我在美国才……”

啧啧

在这一事件中,唯一不该受指责的就是父母。

知乎用户 漆夜不知道 发表

法国这边,哪怕移民亚裔或非裔二代,地地道道的当地人,在民间也没有人把你以当地人身份对待,尽管官方不会这样待你,发补助的时候也不统计种族。我看身边那些移了民的一代,不断心里安慰自己这里是最好的,壮士扼腕般错过中国黄金发展机遇,却在这边发展有透明天花板,混得不好以小孩为借口说回不去。

凡事得失兼有。

知乎用户 Hfshdsthndr​ 发表

“在美国人里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里是美国人”

认识一个 ABC,现在大概十四五岁,他是这样对我说的

知乎用户 上善若水 发表

华裔只有顶翻白人认知努力抗争才能获取同等待遇,努力顺从一上来就跪舔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认同!

归根到底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崇拜强者的社会规则。你只有做到了强者才能获得尊重,没做到就想要尊重,得到的只能是鄙视!不光西方白人看不起,连黑人和拉美裔都看不起,国内的人更看不起这群废物。

润出去的人就这样成了里外不是人。

知乎用户 牟著的牛​ 发表

讀了下致文,我怎麼覺得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出在是否是父母移民的問題,而是出在親子之間交流地問題,還有父母作為成年人對孩子的支持的問題。

我家是純中國家庭,我和老公都是一代移民,在家我們只說中文,任何時候都是強調我們是華夏子孫。我家的孩子是 GBC,可能和 ABC 還是有些區別。

孩子在外面有什麼情況,我們只有一句話,有什麼問題,你爸你媽都在後面給你撐著,需要動手就給我好好揍。

女兒回來說,「今天又揍了人,對方先動手的,或是又動手欺負她的好友,但還是被老師批評了什麼的(德國學校這邊也是不贊成自己反擊,但她小學確實有幾個胖虎類型的孩子,喜歡欺負其他孩子)」,我只有一句話,你有沒有吃虧?只要不是你主動動手,老師有什麼話,叫他們和我聯絡;還好我家的武力值比較高,所以沒吃什麼虧;孩子自己也知道控制,沒有嚴重到要被叫家長;在學校也有威信,大多數孩子願意聽我女兒的意見安排;連老師也評價說,我女兒有一種天生的領導力,不知道是不是拳頭打出來的,還是因為我告訴她的各種冷知識讓她可以在其他孩子面前賣弄。

兒子比較軟弱,表示不願意揍人,我的意見就是,那行,那你多練練跑步和躲避,原來你媽也是打不過就跑,所以基本就是揍人和逃跑的狀態中切換,沒吃過什麼大虧。也不知道在幼兒園裡面有沒有吃虧,但估計沒有,因為已經帶德國小女朋友回來過幾次了,一起吃飯,一起上廁所:

在德人面前,我們一家從來都是站得直直地,也從沒有想過要成為白人;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生活風格。如果認不清自己的定位,認不清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哪兒的結果都是一樣;靠著這樣的骨氣,我們和身邊的德國朋友互相尊敬。

知乎用户 骆家明​ 发表

看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原文。我的感觉是这样,如果作者不在标题中涉及 “父母” 两个字,只是描述歧视和文化的种种,就不会引起诸多答主的口诛笔伐。我们设想一个生在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美貌或其它的资源,长大后对其生活不满,写一篇网文抱怨一下,那么大家的反应恐怕是比较平淡的,有人会同情,有人会不屑,但不会有人说这是一颗毒草,这个人道德有问题,等等。然而,如果此人说 “为什么我父母这么穷还要生下我”,或,“为什么我父母这么不努力,让我的生存环境这么差”,那么,问题大了!所有的人都可以义正言辞的谴责他,包括那些从小锦衣玉食的人,那些父母懂得很多让他从小有广阔视野的人,那些仅仅因为美貌而嫁的好的人,不一而足。因为有了一个“绝对正确” 的谴责此人的理由,人们反而忘了去思考他的文章里所写的问题。其实,平心而论,这篇有关 ABC 的文章的作者并没有针对他自己的父母,他完全是有可能对他父母感情很深的,只是想把他以及其他象他一样的 ABC 的心里的一种缺憾表达出来,以供大家讨论利弊而已。至于说是不是他父母不去美国就没有缺憾了,当然不是这样。

这篇文章让我产生思考的一点,就是种族歧视除了对华裔在事业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个障碍有多大很难确定),华裔男性还面临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择偶难的问题,我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只要去观察一下有多少华裔女性嫁了白人男性,有多少华裔男性娶了白人女性就知道了。华裔男性在美国异性交往这一点上选择范围被大大地压缩了。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性别上的不同,那就复杂了,反正,从古到今,人们会对灰姑娘的故事赞赏有加,可如果有个 “灰小伙”,那基本上就是一个悲剧或惨剧,社会接受不了那个。所以,对于成功融入了美国社会的华裔女性,应该对华裔男性的这种困境宽容一点,就好像男性应该对女性在照顾小孩和追求事业难以两全这个困境宽容一点一个道理。

恰恰就是这个择偶难的问题,是最难以启齿,最无法和父母沟通的,也是最不容易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的。所以,我觉得作者写这篇网文出来,也许用意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华裔父母,明白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将来会遇到的问题,思考一下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一下这个问题吧!

知乎用户 Roger Yang​ 发表

过着想过着和白人孩子一样的生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It is an emotional essay.

在美国这种观点性的论文是在作者的个人观点上进行展开。 可消极可积极,它代表的仅是作者的观点。

美国的年轻的 ABC 生活的到底怎么样,取决于父辈的素质,智慧,专业程度,社会地位。

有很多很成功的亚裔从政,例如波士顿市的议会议长 Michele Wu,85 年的哈佛毕业生;进入时尚业,现在 Instgram 做高管的 Eva Chen,娱乐业,比如韩裔的美女 Jamie Chung,甚至写作,运动。这些人无疑很优秀,社会融入问题并没有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太多的困扰,Eva Chen 就在采访里说过她来自华裔家庭所以学业上很努力,家里希望以后成为高技术人才。但是她进入时尚业,嫁了英国人。 这些人或像中国人那样组建家庭或者像美国姑娘那样选择不生孩子。也有台湾的 ABC 男孩读到医学院成为医生。亚裔男医生真的很多,有跟白人女孩恋爱结婚的。所以,成长过程中的观念完全依照家庭环境和个人选择。往往是作者这样的觉得他们处于劣势,心理上的失落更多。

当然,也有一批 China Town 的后代,他们在中国城附近的公立学校上学,同学是黑人和墨西哥人,加勒比海人的后代。相当一部分都在十几岁开始打工,上社区大学。这些女孩男孩有一种身份认同的问题,过于关注自己 “Asian girl” “Asian Boy” 的标签,在恋爱和择业的时候给自己条条框框。 也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庭没有能力给予他们智慧和引导。

近几年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力。比如波士顿,万达买下 AMC 影院之后,中国电影基本都能同步上映,一场《老炮儿》满场中国留学生,中间夹着三四个被中国朋友带过去的老外。 大批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着高消费,每年都有中国餐厅开业。美国居民不傻,一般人都能感觉到中国的经济上崛起。这些经济因素也影响着美国社会。大城市的 4S 店,房产中介,奢侈品店都开始聘会说中文的店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些留学生和中国本身。那些没有成功的在美国出生的 ABC 就显得有点落寞。这也许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ABC 们的心理世界。

知乎用户 牛三羊 发表

如果你自己没有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希望子女又拥有西方文化又拥有东方文化(其中适合自己好的那部分文化),那这个大前提下的结果就是赌博。

东西文化很多东西是碰撞的,比如孝心这个,你花了几十几百万刀送孩子出去,希望他年纪大了后来回报或者照顾你,这个东西就靠赌了,这个可以自己看看美剧里洋人家庭之间都是这么处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实际情况比想象中复杂,以下所述,皆来自我自己生活在国外(欧洲)接触认识的华裔父母、华裔二代,及常在教会走动,听到的华裔父母们扯的其他华裔父母及二代的家常。我觉得欧洲华裔和美国华裔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是不能保证普遍情况,只能作为参考样本,想了解普遍情况,请参考专门的学术文献。

我认识有父母非常努力想让孩子学会中文,但是孩子拒绝的,也见过不拒绝但是兴致一般的,还有兴致不错但就是学不利索的,非常简单,因为没有大环境,孩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本地语言(学校、校外),常年和异性勾搭用的是本地语言,搜个什么资料都是搜的本地语言,找书也是找本地语言,更重要的是,没有动力,因为大环境让孩子不能理解为啥要学中文(因为大部分生活情景都没有中文),你和孩子讲什么中国崛起世界形势,小孩子理解不了的,至于种族教育,那更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你从小被告知你是炎黄子孙,但在这边学校是教育你你是 xxx 民族(本地是非移民国家,是个民族国家),而 xxx 民族是由不同人种认可 xxx 文化并以 xxx 文化习俗生活而构成的民族,所以会让孩子对父母教的自己是 “炎黄子孙” 存疑。说一个现象,我见到的华裔二代和华裔二代之间用本地语言交流的比用方言 / 普通话交流的多。。。

更进一步,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是学会了中文,但是词汇用语非常初级,因为他们的词汇、用语,都来自父母和语言老师,而不是像中国的学生一样经历过中小学系统教育,所以他们是没有中高级中文词汇的,如果你和他们谈深入一点,比如聊个社会,像 “阶级斗争”、“修正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商鞅)变法”,又或者聊个数学物理,“参考系”、“奇变偶不变”、“导数”,这样的词,他们只能用本地语言表述,或者要经过脑中翻译联想猜出意思,而不能反应迅速,另外,华裔二代学书写远比你想的难,很多人都是能说了,接着花几年来学会阅读,再花费很多年来学会书写。并且,他们的诗词、古文会的非常少(很少有人会刻意学,也很少老师会大量教),流行语、俚语那是基本不会的(因为他们常用的社交软件是 Facebook, Instagram, Snapchat, what’s app, Twitter, Discord, Viber,他们看直播用 youtube, twitch , 职业社交用 Linkedln,找答案搜 Google, Quora ) 而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用这些,所以不少人缺乏足够的中国流行语。

再者,绝大部分都对中国的历史不熟悉而且兴趣不足,因为学校不教,语言老师也不教,父母也未必常聊历史(就算聊也是片段不系统),同学小伙伴也不会和他们常聊中国历史,所以中国历史不构成聊天谈资使人没有兴趣。

别说语言了,连饮食都能被大环境牵着走,我之前去朋友家玩,他们孩子现在上小学,他和她老婆向我诉苦,从小给孩子吃的中餐,看的中文动画片,结果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就开始慢慢拒绝一直吃中餐了,要求吃披萨喝可乐的频率越来越高,动画片也要求看本地的,理由是其他小朋友都看,孩子的外婆从国内过来玩,做菜给孩子吃,孩子死活不肯吃,父母教训了一顿,象征性吃了一点,但也实在无法做到让孩子喜欢上。个人认为其中还有从众心理,因为上学开始,吃饭出去玩都是和小伙伴一起,而想自己合群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吧,又或者本身人就是容易受外界影响。

补充一点,以我自己的观察,会说方言的比会说普通话的多,因为父母很可能在家说的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

最重要的是,就算华裔二代中文说的很溜,但是其思维方式也完全是本地化的,因为他整个教育,都是在本地构建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价值观念都是在本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形成的,他们的朋友圈,本地人构成了绝大部分,他们看的新闻是本地的报纸,他们已经和中国人不一样了,你和华裔二代妹子聊 “三从四德”,或者和华裔二代男子聊 “庄周梦蝶”,估计她和他人生第一次听这两个概念。说起来,最严重的就是二代的性观念、婚姻观念、家庭关系和一代的冲突。。。这个超难解。。。因为中国文化圈早年很重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男女授受不亲”“长辈为大” 等观念,所以一代父母相对保守。本地人成年后日常叫父母是直呼其名的,因为是平等关系,而且本地文化也很鼓励这种,父亲儿子一起喝杯啤酒像朋友一样聊天。跑个题,这边家庭更注重平行关系而不是垂直关系,子女成年后,老爸更注重和老妈去哪旅游潇洒快活,更注重自己和另一半的生活,即更注重小家庭而不是大家庭。他们养儿防老的概念相对淡薄,因为这边是福利国家(划重点,美国不是福利国家),退休后国家养,然后更多的时间花在和伴侣去玩,每周参加个酒会,看看戏剧,旅个游什么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个谜,为啥七老八十的人还有很多看上去体力那么好,没个腰间盘突出么?我刚来的时候,住家是个白人老太太,70 岁,没事就在家花园端杯红酒抽根烟,时不时还穿上晚礼服出门,活得像 40 岁。当然,这边家庭纽带也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么疏远,至少我还没听过谁家老人 / 孩子出了状况,子女 / 父母不是尽全力去帮助的,但是非直系(表亲堂亲那些)倒是确实未必全力帮。

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老婆现在怀孕了,他很忧心忡忡,说孩子生出来小学要丢回中国读,让父母带,我和他说,隔代教育是有问题,而且你不怕你孩子回来,进了中学因为和周围人思想格格不入被排斥么,这都是很难的问题啊。

当然,世界上总是有人才的,那种中文说的非常棒、中文词学的很高级,也很会写的,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人才也绝不是没有,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但是我想说,这样的人往往本地语言也不差,成绩也很优秀,他们本身就是精英人才

知乎用户 史迪奇船长 发表

呵呵,小屁孩还是日子过太好了。一张机票给你送回国给你体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 996,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考上大学看着外国人住单间自己挤八人间小黑屋。大学毕业喜提灵活就业和贷款三十年天价精装修漏水房。体验一学期我保证你哭着说 “爸爸妈妈我要回美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帮人十年后更纠结,以后最好不要发华裔卡这种东西

知乎用户 喵 Guru 爱吃梨​ 发表

每个人的根本都是故事

一个你从小到大听到的

关于我是谁的故事

在我小时候,我翻看着那套早已发黄的五千年演义,我知道了那些关于我们中国人的故事

三皇五帝

三代到春秋

秦皇扫六合

汉武灭匈奴

三国的星汉灿烂

两晋南北朝的纷乱

大唐煌煌盛世

大宋文采风流

元明清和近代的血泪

我是这个世界上存续不绝最悠久的文明的传人。

因为有这些故事

而在美国长大的 ABC 他们没有这些伟大的故事

之前他们能看到的故事

是一个白人超级英雄和一个黑人忠实伙伴

以及一个 nerd 的亚洲跟班

现在可能是一个黑人超级英雄和一个变性伙伴

以及一个猥琐的亚洲跟班

所以他们能有什么自信呢

毕竟他们连根都没有

知乎用户 怀念 发表

学人家日裔,把夏威夷偷掉别在美国本土死磕才是正道,日裔已经在夏威夷执政了

知乎用户 我真的是个萌新呀 发表

Emmmm 没工夫关心一帮美国人脆弱的内心。中国留学生去到国外说不定还要被 abc diss,关心他们有啥好处吗,又不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饿猫子 发表

你倒是先体会一下,或者至少近距离观察一下权衡利弊之后再评价阿。任何一个群体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玩的很顺跟混的很惨的。看一个混的很惨的人写几篇文章就自我高潮 YY 了?你真正体会过作为美国亚裔的生活么?

相反那我可以认为去北漂的中国人都活得很惨么?都是在租狭小阴暗的地下室?或者每天上下班路上耗费 4 小时?那是不是也要来一个 “爹妈不要为了你们的北京梦断送孩子的生活条件???“EXO???

在美华裔二代惨不惨。你非要说惨确实可以惨,也确实有性格比较害羞弱小的在学校被欺负。那难道在国内就不是了么?你一个不会说粤语的在 HK 的小孩没被欺负过或者被孤立过?你一个穷人小孩没被嘲笑过?这种事情在哪里没有阿。哪里的人都会多少经历这些的。但是那都是孩童时期的事情而已。况且现在华人居多的地区的学校里面华人孩子的数量也不少,根本也没什么歧视什么的事情发生。加上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跟自己圈子里的人玩。所以真的也还好。而且你上世界上随便一个好学校的概率大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去亚洲地区的好的大学。而且大学之后就会发现没人有空整天去歧视你。你有能力的话别人也无法通过肤色打压你。所谓的华人天花板很多时候都只是在针对美一代而已。当然了,人在更好的环境中肯定会想要更好。可是说实话有的时候拼的还不是表面上的肤色那么简单。而是人家家族长久积累下来的财富跟人脉阿,你爹妈也才来美国不到几十年能跟人家比吗?而且人比人比死人说难听点的,你在中国也无法跟王思聪等人比吧。

再者。美国社会你也不需要融入什么白人上层社会。在哪里都能找到让过的自己舒服的圈子,有能力语言又不是问题赚钱根本不是问题。再说难听点了你有钱了谁还去管你的肤色阿。再不济你还可以去亚洲国家发展,分分钟碾压别人。又没人逼你一定要留在美国。据我观察,美二代很多去台湾,中国,日本,新加坡什么的过的跟在天堂一样,而且分分钟比本土居民有更多的莫名福利,比如妹子福利,更加受人尊敬等等。。。。就不说了。

知乎用户 打耗子专家 发表

九十年代,洛杉矶韩裔曾经搞过暴动,因为一个韩裔女店主打死了一个黑人。

理由过程就不说了,我就问一句,在之前华裔警察那桩案子里,华裔群体和华裔政客是不是相当一部分希求于息事宁人?

在这种现实环境里,ABC 的痛苦只会延续的更久。

知乎用户 跳跳虎 发表

昨天看了《疯狂的亚洲富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的穷人,我是抱着阶级仇恨的眼光去看的。但是你别说,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女主和男主的。女主就是典型的 ABC,不会说什么中文,在高校里做教授的华裔二代。男主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种男人,高,帅,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富。。。。。。。

说笑归说笑,言归正传。

作为一名留学生,来自山东的我还是很羡慕华裔二代的,至少他们上大学没有那么痛苦。我知道 SAC5,估计以后华裔上学会越来越难,至少大陆移民们的后代会越来越难。感觉父母毁了自己未来的 ABC 们,请自己想想,要是自己没生活在美国,而是国内,估计生活会更痛苦吧。面对国内的高考,你还有精力抱怨父母 “毁” 了你的未来?

国籍不是区分人与人的东西,阶层才是。

真以为自己如果生活在国内,就能在北上广深叱咤风云啦?美国的房子都买不起的话,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就别考虑了。

知乎用户 欧阳西门 发表

逛知乎的都是年轻人,很多事情可能都会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看,觉得家长的决定和管教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当然是在我年轻的时候。但当我成了一个有十几岁孩子的中年人,我不得不说,当初年轻时的想法过于片面了。

现实世界是,在很多时候,人是没有办法对周围的情况作出理性分析,从而选择一条最自己和家人有利的道路的,也就是说他她的常识阅历知识各方面不足以应付现实世界。别说是小孩子了,老人大脑功能衰退,很大一部分成年人都做不到。然后才有法律限制小孩和丧失判断力的老人的行为能力,使他们不能独自作出决定。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给他们这样的自由,反而会严重伤害他们的权利。中国就出现了很多的针对老年人的投资,保健品的欺诈行为,受骗的老人有多少真的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父母是没办法选择的,哪怕做的决定与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有关联,只要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就没有更好的选择。未成年子女没太多可抱怨的,现实世界就是,父母是抚养小孩的最优解了,其他人,不管是其他亲属,保育院还是其他组织都几乎没有可能提供比父母更好的对小孩的照顾,对小孩未来的规划。家庭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基石。

我没有觉得把孩子培养成常春藤毕业生的父母,应该被子女责备什么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谁也没有时光机,没办法去证实是否有更优解的存在。让这样的子女为了所谓的文化纽带而放弃他所成就的一切,不知道他她会怎么选,反正我是会慎重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中国还没强大到让在外的华裔能有现在的底气。

所以八九十年代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彻底融入当地, 不鼓励他们学中文,也没想过让孩子再回中国。 但现在的新移民家长基本不用他发帖谴责, 绝大多数自觉就会注重中文教育。

知乎用户 刘能下岗 发表

笑死,把他们生在河南高考就老实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什么好看待的。这不是华裔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上一代的华裔父母们,要不就是偷渡来窝在洗衣房和中餐馆里打黑工的,要不就是靠窝在家里死读书的小镇做题家。这些人眼界和能力都有限,同时又完完全全被传统教育方式捆绑。他们教出来的孩子很难体面开朗自信。你自行带入一下国内底层打工者教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再看看现在这一代 80 后 90 后的父母,很多都是家境不错,成绩也不错,各项体育运动也玩儿的溜,NFL 也追着看,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知道孩子和老公的头发应该去理发店理。英语即使有口音,也大大方方侃侃而谈,很多近 40 岁的 80 后们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开始担任中高层。醒醒吧,写文章的孩子只是时代的倒霉蛋而已。因为他父母即使在出生国,也是底层,他的人生可能更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猜猜这些 abc 回到中国,能不能混出人样?

不靠爹妈铺关系,自己要碰多少钉子?

不管是在美国不受待见就想来中国找场子的 abc, 还是在中国过得不好,以为移民到外国就能来到天堂一样的国人,本质上都是对这个世界存有太多幻想的人。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残酷而又不公平的。

知乎用户 美籍富二代地主 发表

大部分回答的人没有在美国长时间生活以及深入了解的经历。

美国各个族裔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不能仅仅因为 “亚洲人体格不壮”“不融入所谓主流文化”“白人数量多” “black life matters” 就认定亚洲人处于劣势。 用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优势是不客观的

金本位国家 的本质是资产和钱。 在美国只要遵循社会(潜)规则, 懂社会。 很多事 能用钱解决 这和在其他国家很多事能用权解决一个道理。

一味的跪所谓主流 只能显示自己无奈的现状。

我所有的白人租客们 都在老老实实的被我插管吸血。 美国税法也给我很多优势。我从来没觉得是劣势 甚至在每次的法律纠纷里 我都能拿到不属于我的正义。 这就是金本位国家的本质。

提升资产 努力爬阶 虚假贬低别人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你的阶层依然下滑

知乎用户 侯菊森 发表

看样子逼乎众眼里如过江之鲫般往美国跑的成功人士都是为了过去给白大爷们当太监的,面对如此浓厚的政治正确氛围,事实早已 doesn’t matter。

另外 coser 又开始表演了……

那么这个和亚裔男有啥关系,在把女性作为整体压制在经济下层后,WASP 男权的力量完全就是靠经济地位和身体进行博弈了。 在美国高管很倾向雇佣高大男性,白人最好,然后各级初高中里以橄榄球运动员而不是学习最好的为全校的天之骄子。(能骄到什么程度,俄亥俄某高中橄榄球队轮奸一女孩,全镇子,包括警察局替他们擦屁股,结果被捅出来 Rape charges against high school players divide football town of Steubenville, Ohio) 并通过一套成型系统进行选择。(包括有控制力,打断他人,有理在声高,不遵守既定秩序的 alpha male 行为)而亚州文化培养过程中却恰恰认为这个是粗鲁的行为,并会进行惩罚。
作者:刘翔熙

其实 Alpha Male 这个词是源于美国科学家研究动物社会对头狼的称呼,后来右翼屌丝将狼社会里老大的行为举止奉为让自己混出头和脱单的圣典。上 Youtube 搜一样阿法男,就知道它是什么鬼了,搜索结果基本就是一帮扮酷的白男屌丝逼逼着世风日下自己这么屌依然没有女朋友什么的。听说这位老兵 coser 早就被扒皮了,现在依然有如此高票的答案,呃。

知乎用户 yu liu 发表

送不出去也好,这样某些当官的终于能考虑一下为国内做点实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Irish 从来都是大方的说自己是 Irish,Jewish 从来会大声说自己是 Jewish,尽管他们都是美国人。

唯有华人,你问他,你也是中国人啊,大多数会用英文说,I am American.

同理公司里的法国人,俄国人私下都是大大方方的说本国语言。而华人有些却会小心翼翼的不愿意讲中文。

我觉得归根究底还是因为长得太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大人群存在自卑。

知乎用户 王青 Steven 发表

他们是群可怜的人。讨论他们都觉得惨。

知乎用户 风轻轻吹 发表

各种歧视当中,什么地域歧视,阶级歧视甚至民族歧视都可以解决,但是种族歧视很难解决。

因为长得就不一样,很容易区分。历史上,只能用通婚解决,变成大家都一样。ABC 如果不通婚,人数又不够多,难以变成有实力的政治板块,被长期歧视是注定的命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多数 ABC 父母的 “美国梦” 就是让孩子上名校。在他们心目中,只要跨进名校的门,孩子就能够所谓的“融于美国主流社会”,(不管哪所藤校,在与其他家长见面时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就可以)

很多 ABC 孩子从小时候就被逼迫学钢琴小提琴参加比赛,补习数学竞赛,被逼迫学一门可以给大学申请时管用的运动,不管孩子喜不喜欢。ABC 小孩到高中时是最惨的,从高一开始就必须学多门 AP,为了和其它 ABC 竞争(家长希望的)又要去参加辩论队,学生会。高二高三高四的课程变得更加难(很多 ABC 的家长都会让孩子补 Multivariable Calculus and Linear Algebra)然而他们还要担心 AIME 或者 math olympics 的竞赛,数学竞赛过了是物理化学。另外 ABC 做的运动他们大多数都是 Captain—你真以为他们想当啊?他们大多数可能都不喜欢这门运动,但是这可以帮助他们上大学……………

然而在这些镀金的外壳下的 ABC,他们真的就能进名校和 “融于美国社会吗?” 他们真的能够在父母的阴影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欢迎评论。

知乎用户 白羽飘 发表

就该让他们回来醒一醒,否则他们不知道什么叫 “梦” ~

知乎用户 Erica 彩虹 发表

其实这个群体差异也挺大的…

你可以参考谷爱凌

你也可以参考我其中一个表哥的家庭

他们家二胎后移民过去之后住地下室,男主人做理发师,老婆美甲师… 大孩子艰难上了个普通幼儿园… 反正我看他的照片的幼儿园还没有我十几年前的国内私立幼儿园好

并且一家子有点公知倾向,大的孩子会跟自己奶奶呛声:“你不懂英语不要跟我说话‘

他们认为一年赚 6w 刀已经是很好很好的了…

这导致我爸妈都不敢说话… 因为我一年光学费都接近 6w 刀了,还没算住宿…

后来不知道什么情况了,小儿子被送回国内让奶奶带,大儿子依旧留在当地

我作为在美留学生还接触过另一些华裔,你还可以参考

1)是个台山人,第三代移民,混得挺好,很喜欢玩剑玉,全美国到处比赛到处旅行

2)当然我也见过一些混得不咋样的华裔在 reddit 那些论坛上 po,骂自己父母,说自己找不到女朋友 balbala… 找中国女生但是文化不同,美国女生不理睬他们 balba 的(现实中我没见过,所以这个参考并不能算核实)

3)我现实中的很多华裔华人都能找到另一半,找白女的也不少,并且我每次上 ins 都被他们甜到发齁……

4)还有个住我们公寓的 abc 男生很大方说自己是 abc,在学工科,人家真挺自信的… 而且 1m9 的身高……

5)还有个女孩子,父亲广东人母亲台湾人,很开朗活泼,有很多好朋友

6)一个只会讲英语的小女孩,但是家庭会让她每天练字写汉字,参加很多兴趣班,跟国内一样鸡娃

我就觉得其实有部份真的是父母的问题,如何教育如何引导,是否有足够的关心照顾,是否能给孩子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真的很难总结 abc 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体会过的生活完美合意,别人家父母孩子最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国外的月亮圆。难怪也有国外的人觉得国内的月亮更圆,国内的人更好相处能结伙抱团

没说国内绝对的不好,但是没体会过的人没话语权,反而移一代是体会过二者选了国外的吧。

国内好不好,有没有文化融合,不能单凭想象,表面和谐在哪国都存在。未必每个人包括父母都会向子女分享他们受过的苦累和委屈,觉得中国好也可以长大以后到中国去嘛而且中国对侨二代读书有很多优惠政策,机会多多。

父母有义务养育子女,不代表必须满足子女一切要求,想要自己去挣去努力吧。

ps 答主移一代,儿子为不会中文 ABC 小孩马上考大学。先生入籍我没有所以中国对我来说依然是我国,孩子就没有这种祖国概念但也正常。说话他能听懂但不会说不会认不会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生家庭,階級壁壘,這些東西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只是到了國外還可以埋怨種族。

階級壁壘也取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侷限是一方面,自己也能力有限就全怪到自己是中國人,肯定是別人種族歧視中國人,其實是自己骨子裡的自卑作祟。

他們以為自己如果出生在中國就能夠跟上流社會的孩子們平起平坐,長大後順利登上人生巔峰了嗎?在美國他混成這樣,在中國他這腦子至少得復讀八回吧。未來出來工作又沒背景在中國應該還是被人全方面碾壓了,只是沒辦法抱怨自己是中國人所以被歧視了。

人必自辱後人辱之。

當然,混血兒才是真正尷尬的存在,跟混血兒相比他至少跑到中國就能融入做個中國人了唄。

知乎用户 小楼一夜听春雨 发表

怕被父母断送了未来的人根本没有未来!

知乎用户 斯图亚特 发表

ABC 能写得了这样的中文??!!连 “找对象”、“人际关系” 这样的 80 年代词汇都会用?这绝对是超级 ABC。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一个北方人

来到南方上学工作

我跟南方人很难融合

因为我上的农民工学校

他们上的是公立学校

我看春晚

他们逛灯会

我们没有相通的价值观

比如当地人很喜欢讲利益,讲钱

我不是很认同

只能表明上做朋友,但做不了好朋友

但我不会认为他们把我当二等公民

故意把我排斥出去

回到北方老家

因为口音变了,被当成外地人

而且价值观分离的更严重

长幼尊卑,讲地位

我更不认同

最终是两头不讨好

最后我还是交到好朋友

有潮汕人、广州人,都是通过普通话交流

我们的交流不是圈子的交流,而是个体与个体的交流

比如都喜欢心理学、旅游等等,有着相同的爱好兴趣,就可以打破隔阂

不讲利益,也不讲地位

既轻松又愉快

知乎用户 re re​ 发表

美国不清楚,澳洲的 ABC 过的是无法完全融入白人朋友圈,更无法融入华人留学生朋友圈的处境。一代可能有点钱(排除巨富,巨富在哪都是人上人),但是二代天花板是 upper middle class,三代天花板就是 middle class,四代之后就只能在偏远郊区跟越南人玩了

知乎用户 太阳当空照 发表

这位 ABC 华裔男生说的确实是北美华裔第二代的最真实的想法。 我觉得为人父母的看了也不要玻璃心,也不要太敏感。作者有心反映了一大波人的最真实心里活动,不是为了指责,更多为了反映情况,给那些要一心要 “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 的父母们提供新的参考数据,因为父母考虑问题多半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虽然打着爱的旗号,打着 “一切为了娃” 的旗号,但是考虑问题多半还是出发了自己的视野和角度。

华裔男和华裔女在北美确实感受不一样,华裔男真的很受欺负,主要反映在人际方方面面(交友、择偶、事业发展等等)。华裔女被社会接纳的程度却很高,原因就不细说了不然又是一篇千字批斗文章。

知乎用户 223333​ 发表

退一万步说,或许有一天美国哪怕重视尊重中国人,也不会太重视尊重美国的华裔的。

知乎用户 陈景 发表

幸存者偏差

任何社会,地位上层的人永远小于 20%,甚至 10%,比如 100 个华裔,能上升到上流阶层的,肯定是少数,但是大多数人努力一下达到中产还是没问题的,而这些中产及以上的华裔会上网 bbb 感谢父母把自己带到美国吗?那不是讨骂吗?

很显然,只有 loser,才会责怪父母来到美国,这些 loser 还会认为自己无法成功是因为种族歧视、阶层隔离、运气不好、父母没钱、无人赏识、队员 sb……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明明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抱怨自己投错了胎。

怎么我认识的三岁随家人去了美国的北京孩子,在美国就活得那么快乐而有活力?三十出头就是五个小公司的 CEO,他说有时加班坐在键盘前就睡着了,他手下的员工有美国白人、黑人,有印度人、墨西哥人。和国内人交流时,除了遇到不同领域技术性强的词汇不懂需要解释一下,说中文一点问题都没有。

回过头说这文章的作者,这种人走到哪里都是废柴,难道他在美国长大,真的不知道美国底层白人是怎么生活的?

而且有互联网这么久了,既然这位娇气娃这么有地球村观念,就该自己去了解一下,当初他父母为什么从山西走出去,如果他们现在还活在山西是个什么状况。

所谓适者生存,能够从容应对环境的人,才能活得好,这个道理他都不懂?

他父母当初移民去美国,作为成年人,自然在是衡量各方面的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即使赌错了,又怎样?谁能说自己一辈子每个决策都伟光正?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没权利做选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了,怕尴尬,我是男生取向正常,所以只关心 ABC 女孩

家里穷,至今还在为雅思奋斗,挺多小学初中同学都出国了,有听他们说过 ABC,但是我没有亲身经历过。

因为疫情原因,最近真的很无聊,在玩 tinder(事实上我未成年),我把服务器挂在了洛杉矶,然后选了几张自认为不错的照片,于是要到了几个美国的 加拿大姑娘的联系,加了 ig 和 fb 后才发现大家都未成年,都是究极无聊人。


1. 她的普通话水平

说实话,她的普通话非常好,至少我可以听懂,甚至比我的河南老师的普通话还要好,而且她还知道很多日常用语 比如 酱紫 这类的词,而且她的声音还蛮好听的(有点像台湾腔),让我仿佛感觉在恋爱,实在是太悦耳了。

2. 关于她的家庭

ABC 也有很多类型,因为她是华裔嘛,我就马马问了她的家庭状况,她爹是台湾人,她妈是香港人,那我觉得她的家庭教育应该跟我们大陆小朋友有点不一样,在家她一般都和父母用普通话交流,她还说她妈还强迫她用香港必备软件 WhatsApp 跟她父母交流。她也很奇怪,不用 Facebook(很少用),惊人的加了我的微信。当时我都惊了,what?都准备拉黑她了,(tinder 骗子多),结果她的 snapchat 的定位其实是在 xxx 加拿大某地, ,好吧,那我们就继续了,我们就持续了几天,现在大概是 dating 关系。

3. 她的认知体系

作为这个正常人,我没有一开始就跟她说些有点复杂的内容,后来谈到了她的文化认同,我们就稍微聊了一下这个。首先我觉得她的认知还是 OK,起码不排华(可能她还是觉得我是 ABC),其次她认为自己是枫叶人,但是她不排斥自己成为中国人(我每天都安利她回来读书)。再者,她应该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并且信基督教(我妈是教徒,她说我起码要找个女的,其次就是要找个基督徒),所以这点符合我家里的价值观。而且她基本上都跟华人在一起玩,没有太多本地朋友(比我网友都少),也不怎么去 party,感觉应该不会乱搞。她说她没有恋爱过,不知道是骗我开心,还是真的没有过。毕竟我们是在 tinder 认识的(类似探探)。

4. 她的父母咋看

明确说,她父母无所谓,可能这就是有钱任性吧 。

照片就不放了,等一下怕给她发现,她这个一般般,我英语有点水,优势互补

好了,就这样想起来再跟

未成年的视角可能很独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LeonWang 发表

很正常。

日美太平洋战争期间,杀日本人最积极的也同样是二代日裔美国人。

大家都一样。

皈依者狂热:一个新的皈依者,为了让原信徒不怀疑他的忠诚度,一定要比原信徒更加的忠诚 / 狂热。

知乎用户 奶香茉莉 发表

偏个题

我有一个表哥,可以说是奇葩了。只会说意大利语(小时候在意大利长大)还有温州话!!温州话!!你没有看错!这个全中国最难的方言!他自学的!!我当时都震惊了。什么样的环境和学习能力才可以后天自学温州话啊,但他却不会说普通话…

知乎用户 老抽 发表

没钱的就不好 有钱土豪照样横着走

知乎用户 逃蟹 发表

这不是 ABC 父母的错,

只能怪中国发展的太快了。

知乎用户 King 发表

有了 loser 心态,再哪儿都是 loser,还会传给下一代。

知乎用户 Mandy should 发表

就问问白人能在中国企业混上核心高管,进入政界高层吗?这就是个种族问题。

知乎用户 lollllllllll 发表

最最最最看不惯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小孩儿)的一点就是 ignorance!就是啥都不懂就觉得自己很厉害!最喜欢美国小孩的一点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自信(甚至是盲目自信)就是来源于他们的 ignorance,无知者无畏嘛。

知乎用户 巨侠一撮毛​ 发表

周杰伦《双刀》里一句歌词非常经典:“上一代解决的答案是微笑不抵抗。”

很不幸的是目前 ABC 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 “微笑不抵抗” 的一代。他们教育子女时也是同样的理念,这就导致了很多 ABC 内心里遵从的价值观依然是比较传统的“温和、内敛、谦逊”

但美国社会完全不讲究这些,那帮白人讲究强势、侵略性以及有三分实力也要吹成八分的自(hou)信(lian)心(pi)。

截然相反的理念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作为 ABC,他们是非常矛盾和纠结的。但他们不会去责怪美国社会,只会责怪父母教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原文的前半部分,后面看不下去了。原文作者抱怨在美国,作为华裔或者说亚裔会没有文化归属感,会受到白人歧视,无法融入主流圈子,在工作上受歧视什么的…

先写个总结:原文作者有如此感受,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想做白人而不得。为什么想做白人?因为他觉得白人好。

自信一点,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父母也不是傻子,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后,综合比较,毅然决定放弃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放弃了经营了多年的圈子与事业,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了美国,虽然他们不了解美国生活的全部,但在他们看重的方面,我相信他们还是详细了解过的,才会做出最终决定。

ABC 没有文化归属感?是父母没有给你传递他们的文化,还是你不屑于去传承?在美国生活非白种人有那么多,印度裔,印第安人,犹太裔,非洲裔,南美裔,难道都是跟华裔一样没有归属感吗?想要有文化归属感,自己可以去学习啊,从自己父母身上学习,通过网络学习,都可以啊。美国本来就是个文化大熔炉,越是有自己的特点,越是觉得自己突出,为什么非要迎合白人的文化,人家自豪自己的文化,你也可以自豪自己的文化啊。说实在的,我觉得中华文化是瑰宝,不比其他任何文化差。

ABC 在事业上会受歧视?那不叫歧视,那只是不同人种或者说不同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人,做事风格不同。德国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严谨,日本人给我们的感觉是礼仪、认真,等等,但是每个德国人都严谨吗?每个日本人都懂礼仪,做事认真吗?出身只是第一印象,你是什么人,关键看你自己吧。程守宗,半路移民,不照样做到了黑莓总裁的地位吗?在中国工作就不受歧视了吗?

哎,不想多说了,感觉很多道理都很浅显,多说无益。

我在美国生活过,我也接触过很多 ABC,原文作者的某些感受,我也能懂,但是:别人怎么看你,你的出身只是第一印象,你的行为才是最终定论。致于文化归属感,哎,自信一点,把中华文化承接过来,你就有归属感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看到的很多 ABC 都瞧不起中华文化,各种调侃自己的第一代移民长辈。

知乎用户 欢乐马​ 发表

我二十岁来美国,现在美国生活二十年. 如果可以选我希望自己越早来越好,这样不需要在国内浪费几年时间学习一些乱七八糟没啥用处的. 这位埋怨父母的华裔二代要是在国内上学估计崩溃的更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华人家长是断送了他们进场拧螺丝的未来,还是断送了他们去富士康装数据线的未来,说出这些话的华裔二代要真的回国,绝对有一大半连高中都考不上的,到时候 996 对他们来讲就真的是福报了,在美国都觉得混不下去,还想到中国,看来美国的反智教育都已经渗透到教育最严格的华人家庭了,现在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美国 药丸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9cDg4 发表

说的他们在国内能成为人中龙凤一样,现在国内的经济就业普通无房年轻人啥日子用不用他们来体会下。同等阶层美国生活质量比中国高毫无疑问。对这种无病呻吟不想评价。

知乎用户 冰怜松 发表

不好意思 中国现在的发展还没赶上美国。

给你们这些长得像中国人的美国人 丢脸了!

知乎用户 Sirius 发表

来举报我吧,放下你的泡面,点一点你的鼠标。反正举报完了你还照样吃泡面,被折叠了对我毫无影响。哈哈哈

论天花板,是国内高国外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知乎儿这种国内五万人民币国外五万刀的撮比为什么好意思谈天花板。整天就是谁创业发家谁 bat 年薪千万。别吹牛逼,往低了说,你撒泡尿照照自己,二线城市你能拿一万吗?一线城市能拿两万吗?家庭收入 100 万以下的移民很适合,年收入千万那就国内好一点。但是知乎儿能达到吗?好像不能,整天只会说我听说一个人多牛逼多牛逼,我一个亲戚,我一个朋友,我一个同学。

知乎用户 阿鹅 发表

又说个个人亲身经历吧。我同楼有个 ABC,不会讲普通话只会粤语跟英文。对方对我貌似挺有好感,而且也挺帅的人也很好,但我没有搭理。因为。。。作为英文不是特别牛逼的人跟 ABC(会中文的不算)交流真的特尴尬。你说本来在国外鸭梨就大,要是想练英文多的是老外可以练,聊天减压有中国朋友。但对明明貌似同胞双方却语言障碍的人。。。就像你跟父母从来都说方言,某天突然要说普通话,这样的尴尬感还 xN 倍 = =|||||||||

知乎用户 熊自强 发表

这么老的问题了。

讲一个几年前我在欧洲时遇到的美国人的故事好了。我们同楼层,不是一个办公室,经常在同一个会议室里一起开会,或者吃午饭时遇上。

这位美国老兄可以叫他 J,是一个出生在 1978 年的第三代移民,他爸爸是个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妈妈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父母一直住在旧金山一带。他的父母各自会讲一些汉语和日语,但是互相交流用英语,所以他也只会英语,中文,日文,汉语,日语都是一点不会的。

这位 J 老兄有个特点是长相非常东亚化,比我更像日本人(这是肯定的),也比我更像一个中国人(不知为什么),尤其眼神和神态莫名地一看就是带着东亚地区的谦和气息。其实 J 也大致是个老实人,工作认真,说话和气,专门在打折季买鞋和衣服,尤其喜欢买打折机票或者订特价的度假村之类。

在他小时候是就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觉得自己和别的同学们都一样正常地成长着。

到 J 上大学的时候,大学校园里有很多中国和日本的留学生。由于他的长相,开始有很多人遇到他一开口就讲日语,后来汉语也多起来。当然 J 一律用英语回答任何人,整个大学期间觉得有些别扭但是还能容忍。

2002 还是 2003 年 J 大学毕业成绩还不错,在一个硅谷的软件公司当程序员。这时街上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遇到他就讲汉语或者日语,把 J 搞得十分不爽。后来有些中国人开始在他老家那边买房定居,于是 J 周末回父母家上街吃个饭买点东西也有人对他说汉语。最后他说有一次去政府做一个什么登记,办事员看他一眼就给他一份中文的表格。J 发现在自己长大的这个小城市里只有几个老熟人把他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看,其余的人都把他当成了外国人。

J 觉得很不平衡。

我问他有没有去过日本或者中国看看是否会适应。J 说他出差去过日本东京和名古屋,旅游去过上海,确实走在大街上每个人把他当成了本地人对待,于是每个人理所当然地对他讲日语或者汉语,他还是听不懂。麻烦的是当他讲英语,当地人也大多不懂。考虑到 J 成长在美国最有精神的八九十年代,这些地方的体验对他而言还是很差。

J 一直打光棍,索性在 2009 年拿了一个欧洲的职位,来到一个人人把他当外国人,他自己也觉得是外国人的地方,而且大部分人会和他说英语。J 对我说这样他的内外取得了一种平衡,所以这个地方最适合他了。我表示同意,确实所有人也和我讲英语,而且内外都是外国人认知确实很平衡。

他问我老家在中国哪里,我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东北的某个角落,给他看我手机里的照片,老家的大海和鱼市,我和亲戚们在饭店里聚餐。他给我看他和几个中学同学喝酒的照片,他父母的小房子,他的中学的体育馆。

后来我换了个城市,当时他还找了个当地的女朋友,一年两三次会美国去度假看他父母。那还是疫情前两三年的时候,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再后来我回了中国,祝 J 找到他的幸福。

知乎用户 李超然​ 发表

得亏了美国没计划生育,轮得到它挑三拣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沐猴而冠,不去修炼自己,倒怪别人给你穿衣服了,争口气好不好。

知乎用户 闪开 发表

我的女儿现在中文比英文好,个人自我认同是中国人不是加拿大人,甚至于她从来没有想过她是一个加拿大人,经常说要回国吃喝玩乐,觉得在中国过的比加拿大好得多

知乎用户 我还会继续爱你​ 发表

可以让孩子回到国内来上学。他不在这个氛围内长大,他就不是中国人。而父母如果内心里还是对中国有依赖的话,还是不建议将孩子完全变成外国人。如果父母内心已经归顺了美国,不如父母更努力一点,了解孩子正常的需求,配合孩子在美国的学校里面有自己的小天地。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来配合自己,你别走出了国门还是中国人的作风,中国人的脾气。你要还是中国人的作风,中国人的脾气不如把孩子送回中国来,反正就算是国外你也是换汤不换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些不会英语的偷渡客或者政庇的移民后代,占比是越来越少的。而所谓美国梦,大部分留学生看的很清楚,有机会就留下来,没有发展就回国,哪里都有机会,美国只是提供了就业机会的场所而已。

汉语教育确实是个问题,重视的家长会很费心思的,不重视的家长其实对中国文化也没有什么感情,那后代就做香蕉人呗,各有选择。

二代华人有的是过的风生水起的,比如谷爱凌,这是阶级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作者如果在国内估计一样要写一篇文章,“为什么我爸不是李刚 “。妄想着如果自己在中国国内就能是主流精英人上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不够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原因。自己骨子里自卑还自卑出了优越感。。。当然爸妈小时候没能正确的引导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ABC 不清楚感觉应该和 CBC 差不多吧,华人鸡娃风气带到国外了很多小孩真的很可怜各种被攀比,我还记得我高中住寄宿家庭的时候,女主人和男主人老为孩子教育吵架。

其实加拿大根本不卷本地人好好学习很轻松就能去个不错的大学但是家长不满足,各种补习班找着,当地中介帮忙规划目的只有一个爬藤

但是美国孩子去藤校都卷可想而知加拿大这群孩子根本没那么大优势,我寄宿家庭的小孩父母没资源送特别好的小学就各种国内的练习册拿给他们做包括奥数题。这边小学原本很轻松的但是被我寄宿家庭搞得他家孩子出去玩都没时间,后来中学考试去了个比较好的学校,我也不得不搬出去因为他们家另租了一套学区房,自己的这套整租出去了,目标就是藤校

一整他们就精神洗脑他们家孩子什么我们当年多不容易你们生在这里母语又是你们的母语 xx 家孩子父母还不如我们能教导你学习人家孩子就能去藤校,你差哪里

就这样,唉

知乎用户 还在想名字 发表

这个问题,在美国左派思潮风行的今天,是一个 “后殖民主义” 的话题。即:白人至上主义对其他族裔无形的压迫。黑命贵,拉丁裔反抗,都在这个范畴内。

可偏偏还有些亚裔,会支持特朗普,死命维持这套体系。

知乎用户 Jason Lou 发表

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华二代父母都有点穷的,而且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颇于传统,赶快读书毕业和工作。而且有些家庭条件极差。我其实很不喜欢华二代父母的,还有些华二代也蛮二的,有个叫黄浩文的香港人就是,特别讨厌。

知乎用户 张白雪 发表

文中一直在提到所谓的圈子。圈子是什么?无非是工作圈子和生活圈子。

工作圈子就是谁有能力谁朋友就多。谁会办事谁号召力就强。

生活圈子就是爱好一样就是朋友,兴趣相似就玩得来。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的圈子就是,我的娃和谁的娃玩,我就和谁玩。我没有语言障碍,和谁成一个圈子不考虑肤色,我也从来不觉得我属于哪个圈子。我喜欢独处。

我认同我的中华文化底蕴,也庆幸英文学的还可以。当我无数次看《三国》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更看不懂古文,即使看懂也未必知道其中意思意义;没有在异国生活多年的中国同胞又和我看待事物的角度又不一样。多维度看待事物让我看问题的角度更立体。

我对孩子(ABC)的未来也不是没有过担忧,但只要能和孩子沟通好我觉得问题都不会太大。多给孩子提供学习中文的条件,我自己多学习孩子接触的语言文化。做一个 world citizen,从更立体多角度去看待问题,有什么不好呢?

我和父母之间也有代沟,年龄代沟,文化代沟都有。即使都说中文两代人之间沟通就没有障碍了吗?沟通好主要还是靠技巧、靠努力,不能怨天尤人、去怪一些没有办法改变的外在条件。要想生活得好也是如此。尽人事,顺天命。

写这篇文章的同学年龄多大暂且不论,人一生都是在成长之中,几年之后他可能又会有不同的看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n2ac9 发表

没办法,皇汉大部分不会留在美国,所以留下来的很多都先天有逆向种族歧视。

知乎用户 忙于和谐 发表

中国人操美国人的心。。。

知乎用户 ASTBBQ 发表

ABC 對自己的處境是什麼評價,完全取決於他想給你一個什麼答案,特別是在面對面的時候,和家庭的階級文化水平完全沒有關係。就我認識的幾個 ABC 朋友,基本都是搬進 10016 一帶獨住,不帶壓力的讀著 VisualArt 或者 Avenues 或者 Hofstra,算是活得多姿多彩的富二代吧,平時自然和白人湊在一起不會和我們這些半路過來的敞開心扉交流這種問題。直到一次半夜,A 讓我去一個他同學的趴場,裝成他的家裡人藉口有事「救他出去」⋯⋯上車後才了解原來只是心情壞喝悶酒到醉不想繼續待下去而已。自己走不掉嗎?說幾次告辭剛開口他的白人兄弟們就怪他「making party a fxxkshit」,鼓動半個場子的人不管認不認識連同他平時從不放在眼裡的那些南亞拉丁外圍男女一起叫他「party zaddy poo-ooper」。不開打嗎?說一晚上得罪學校裡那麼多白垃圾估計就得自己乖乖滾名聲一定還會被他們臭到其他學校去根本不要指望靠學校靠政府會還他什麼狗屁正義因為美國這裡根本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為什麼會心情不好?說下午他和 B 拍了一張合照鋪在 IG 上享受著我們這些人對他自拍技術和兩張臉顏值的讚美,結果他的白學長留了一句「Yasss The Asians are serving face today!!!」還引來無數點讚把他氣到差點把手機摔了。不罵這個怪胎嗎?說沒有裝傻在他的留言下回了個 lol,「如果沒了這些朋友怎麼辦,難道還指望你們這些半路過來的嗎?」

行,A 你這個 fuuuuuuuuuckingReflectophobiaCRB

知乎用户 大哲龙 发表

没有明确的答案… 因为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但身边有个这种身份的同学给我留下了印象:

他家移民早,所以语言很好,融入的也不错,光从 ins 上看都是他跟一群本地人合影,他站 C 位拿自拍杆那种

有次在机房看 assignment 的时候提到留学生问题,他有点无奈的说感觉在这就像在中国学习一样,上课都快成中文上课了…

但有次我开玩笑说想像他一样 popular,他很严肃的回我实际他也想像我一样认识很多的中国同学.

还有说到另外一个不记得的话题 就记得他说 肯定是亚洲人好,至少我们是一个人种…. 所以就是这种既跟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隔离,融入了本地人的圈子 但内心里可能深处仍然会没有归属感的感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不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吗?那就把中国的黑历史,中国的厚黑学好好的讲给他听,看看他还会不会对母国有认同感?

如果我是一个德国的犹太裔移民,卢旺达的图西族移民,我对母国肯定不会有什么认同感的,我也不觉得母国的东西有什么好传承的。

如果真的追求所谓的融入的话,直接用白人的精子卵子岂不是来的更方便?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中国不强大,海外华人华侨就是世代为贱民,低人好几等。**印度人在欧美职场混得比华裔好,还不是因为那张皮,只是华裔不愿承认罢了,找各种理由自我欺骗。这身皮哪是换的了的。脱亚入欧美哪是容易的。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被平等看待。现在环境虽然宽松些,但哪天反华排华谁预料的到。所以当年海外华侨华人备受欺侮痛定思痛下不惜毁家纾难积极支持国内革命与抗日。现在有些人的做法就是南辕北辙。**全世界的华人是个整体,只要中国强大了,哪个国家能承受十几亿中国人的怒火。当然国内有些人的想法也是错误的,比如死守封建时代的思想把海外华人当做弃民,认为是背叛祖国,不值得同情。其实正常的移民也是扩展华人的生存空间,算不得叛国。虽有害群之马,但主流是好的,是可以团结的。**那些疯狂诋毁华人华侨的人,无非是想逼几千万海外华人华侨彻底站在中国对立面。无理的恶语相向多了,感情就没了。我们自己或者亲朋好友去国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又该如何?华裔被歧视被欺侮,等同于中国人被歧视被欺侮。本是同根生,同气连枝应当守望相助。

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逾 13 亿元,侨汇达 95 亿元以上,占抗战期间中国军费的 3/4。海外侨胞还积极认购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类救国公债 11 亿余元,超过战时发行公债总额 1/3,这些公债战后没有偿还,实际上与捐款无异。华侨共投资 16 亿元回国创办军需企业,缓解战时经济困难,解决战区药品奇缺等问题。海外侨胞还捐献了大量飞机、坦克、车辆、服装、药品等各类物资,仅抗战前三年,就捐献飞机 217 架、坦克 23 辆、救护车和卡车 1000 多辆,平均每天从海外运回捐募物资 100 余批。据有关研究统计,战时中日两国侨民对本国捐款之比约为 31︰1。

1939 年,南侨总会受国民政府委托,招募 3900 余名华侨司机和修理工(通称 “南侨机工”)回国效力,占滇缅公路机工一半以上。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 40 多万吨战略物资运送前线,其中 1800 多名南侨机工为国捐躯。

知乎用户 路德维希圣 发表

昨天去剪了头,聊天时问老板什么时候回家,老板无奈地说,不回去了,两个孩子,一个在 ktv,一个在饭店,过年都是忙的时候,不让走。

这就是一个在城市夹缝里生存的家庭,他的孩子们面临的可能和作者类似的情况。

我只想对作者说 ,如果不是当初的选择,说不定你现在连这行字都不会写。谈文化融入是不是扯远了。

知乎用户 高思远 发表

如果在中美同样是普通的中产阶级,你可以选择在中国生活或者在美国生活,你会选择哪个?

——所有的选择都是有得必有失,不管你是选择在中国生活,还是选择在美国生活,都会有自己满意的部分,也都会有惹自己抱怨的地方,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没有遗憾和不满,关键是不是有健康的环境,法制带来的安全感,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上升的空间,如果两边都一样,我觉得在哪边生活都无所谓的,何必还折腾呢?不是吗?

可能回答的有点偏题,单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只代表了这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所以回答的有点宽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么说吧

如果你在美国名校读着书,不管是 bs/ms/phd,这些小孩的文化隔绝问题跟你没有联系

知乎用户 鹤衣飞飞 发表

前面很多回答都很切中要害。ABC 的悲哀有的时候是和原生家庭分不开的。作为 2012 年之后才来美国的一代移民,能感受到与 ABC 家庭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同。我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华人聚会,我正好坐在一桌四五十岁以上的华人中间,和他们的交谈难免会谈到一些来美国之前的中国生活,毫无意外他们在中国都有过非常艰难的时候,甚至相当一部分有政治迫害的经历,而他们的子女也毫无意外地对他们和对我都直接说英文,明确表示不会说中文,而我看得出来他们的子女对这类聚会是毫无兴趣,显然是被家长硬逼来的。

知乎用户 加菲猫 发表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贫穷,国家也是如此,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身份问题说白了就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共产主义国家,如果中国是极端富裕民主的国家,哪里来的这么多事情。

知乎用户 内啡肽 发表

尤记得十年前住在某知名大学的招待所,我打开房门,敲门的是一女学生,脸上带着仰慕,眼里闪着星星,手里挎着果篮,含情脉脉地望着我。我接过果篮,说声抱歉,我美国的表哥还在午睡,顶着幽怨的目光,关上了房门。

这都是第三个了,女学生一波波往前凑,她们的硕士生导师操碎了心,我也是沾了光。

那种眼睛里闪着星星的感觉以及恨我一个中国屌丝坏了她好事的幽怨目光,至今仍历历在目。

华裔二代再不济也比咱中国屌丝高贵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美国作为一个普选国家,华裔在美国受隐形歧视的本质原因是,华裔群体在美国人群体中占比没达到相对优势,只有达到这种优势比例,才是一切发生根本变化的物质基础。

知乎用户 李腾飞 发表

那就在中国出生,长大试试!生在教育资源落后的县城,看出来什么样子的人生!

知乎用户 西北旺软件员 发表

对呀,他们已经融入到主流白人圈子了,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们应该实打实的跟主流 swap 竞争啊~~ 还说什么华裔,中华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好不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生个混血儿问题不久都解决了?夫妇双方都是华人血脉,在别人的地盘你想能怎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民族国家,所以以为在美国取得个人的成功只有通过 “融入” 美国社会。

父母养育子女的目的却是为了是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待更

知乎用户 JohnSlow​ 发表

想说,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出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多多生孩子,生一大堆 ABC,像那些黑鬼一样

知乎用户 第一菲 发表

所以为下一代负责,坚决不生!

知乎用户 朱丽叶 发表

别的不评论,关于职业天花板,在中国圈子肯定有,中国客户肯定不会认外国人哪怕是华裔,美国嘛,想到美国那么多高管都是印度人,职场印度人大陆出身的华人都很多,如果华人是因为语言不行上不去,abc 上不去就很难理解了。只能理解为 ABC 没有从印度杀到美国的精英优秀啦。当然印度人靠团结取胜,华人 ABC 为什么不能团结呢。

知乎用户 芝芙 发表

有答案就赶快写吧,没准一会儿穆斯林跟美国就打起来了,打个百年战争什么的,打到你都写不出来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注本问题,虽然对美国和华裔知之甚少,不过可以为诸位提供一部好书作为参考《1893》。目前还没有写完,书里的配角文德嗣在知乎有账号,谁能帮忙催更?

知乎用户 Calcium 发表

是谷爱凌写的吗?

知乎用户 一品棠 发表

当年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吹捧 “欧洲梦”,赢得了印第安人土地。现在那些殖民者的后代在印第安人土地上吹捧 “美国梦”,赢得世界。

美国其本质就是为了掠夺世界资源,石油是资源、人才也是资源。

在美国人眼里,半个人才不算人才,会被踹出美国;同样人才贡献完自己智慧,也不算是人才。资本家发现科研人员没有价值了,就炒掉,甚至可能被杀掉,达到自己垄断该技术目的。

美国对那些不是人才的世界人是何其残忍。美国高层会用病毒,病毒种子毒害阿富汗土地,在乌克兰建立病毒实验室毒害俄罗斯民族。

美国会洗脑一些当地人员来颠覆当地政权统治,扶持亲美政权,达到干扰该国家内政,干扰该国发展的目的。比如一个政府想建造航母,技术、人才、资源都准备好了。新政府一上台,什么都得重头开始,从 0 开始。那个国家只能越来越落后美国。

美国高层今天可以用这些肮脏手法对付这些国家,明天也可以用同样肮脏手法对付其他国家。

知乎用户 wd8226 发表

和嫁入男家,跟了女家姓一样。精神分裂在所难免!

知乎用户 科技大昊哥 发表

我感觉还是文化冲突

我们中国文化,如果你从某地到别地,那肯定是要入乡随俗,要低调的

但是美国的文化习俗是你要闹,闹大了才好

所以华人去美国,第一个要学就是黑人,闹大的

知乎用户 好好读书 发表

他们从小以自己是美国人自豪,以美国自豪,但是美国人却说他们不是美国人,是猪狗。。

知乎用户 Tzcaster 发表

本来就不可能融入,人家看的肤色,不是你的国籍

知乎用户 阳光总在风雨后 发表

曾经有个电脑公司叫做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是华人一代王安,曾经是美国十大富豪之一,但是他去世之后,整个公司以惊人的速度衰败破产了。

如果他是昂撒人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Wuhan 发表

那让他们回来吧

知乎用户 归鸿 发表

以点带面,农村包围城镇才是真理

知乎用户 不死鸟​ 发表

蝙蝠的故事。。。。

知乎用户 生活中在美洲 发表

垃圾二代

不学无术的很多

知乎用户 星之所在 发表

人要学会适应,就这一句话我没别建议,这个世界做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在你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必须得接受成本。现实是只要东亚足够强势足够威胁整个欧美圈子,亚裔就永远别想真正融入白人社会,死了这条心吧!过去亚洲四小龙加日本的崛起就已经让欧美人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现在又加上个正飞速飞升超级大国的中国,现在欧美人对于亚裔的戒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上一个让欧美人戒心如此之重的种族是犹太人懂的都懂。

知乎用户 yuan 发表

ABC 的母语不是中文而是英文。也许以前 abc 学中文是为了跟父母交流,但是现在随着高学历移民增多,学中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跟父母交流,而是为了以后工作生活多个选择机会

知乎用户 专注达先生 发表

我觉得最精彩的是评论区那群攻击作者的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认知失调

知乎用户 李凯 发表

华裔男性真的容易被边缘化,或者去舔白人,甚至黑人也不愿意嫁给华裔男性。

华裔女性就不一样了,比如那个华裔女性市长,比如刘玥,女性作为白人附属还是很容易融入白人群体的。

知乎用户 青铜骑士 发表

一个丢掉自己文化根源的群体,到哪里都是被嫌弃的。

知乎用户 庄淳杰 发表

别问,问就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知乎用户 皮爸爸 发表

让那个小作文的作者回中国生活。你猜他愿意吗?

知乎用户 Yuxuan Deng 发表

说实话这句话在我看来更像是父母和孩子的隔阂。毕竟上一代的华人父母普遍都缺少同理心,也不怎么会跟孩子沟通。所以还是不要把家庭问题甩锅给政治层面比较好。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说白了,移民到了美国就是美国人,母国的经历都可以过去了,家长还是要好好面对在美国的生活,融入美国,二代才能过得如你所愿,不然就是进退维谷。

知乎用户 周万山 发表

祖国大门为你们敞开,回来了就是同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abc 男很 disguisting,粗鲁,盲目自信,自我中心 很想融入白人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是不是上层社会的人跟你是不是白人没有关系,取决于你的父母好吧 = =#

知乎用户 zhen wu 发表

其实这哥们可以去看看 Eddie Huang 的一系列视频, 不在美国长大的亚洲人比如我都有很深的感触.

Shit is hard, no matter where you live, represent yourself and your culture as fucking hard as you can.

知乎用户 渣渣 发表

反正就是都怪家长就可以了

家长的美国梦关孩子屁事

这孩子美国独立成长那一套没学会,专挑中国那套来

知乎用户 吹兜 发表

无论怎么说,所有种族都一样,归根结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知乎用户 Higgins 发表

汉人尽作胡人语 缺向城头骂汉人 就是小时候没教育好 挨打挨少了 打两顿就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白了还是中国太弱小,而且近代史一直弱小

等到什么时候中国人均连续二十年超越美国了,abc 还不是会和欧洲人一样骄傲的说自己来自中国

现在中国只有北京上海港澳台出去美国人才会说一声赞叹语气的 coooool。其他地方包括广东深圳绝大多数人老美都不知道并且只会敷衍语气的 cool 甚至说 ok

而 abc 的父辈那段时间影响下,大多都对大陆保持反对意见,他们要不和 tg 有血海深仇 (比如国军老兵) 要不就是看不惯 tg,二代大多还好,因为那段时间出来的未必仇视 tg,但三代基本不会理大陆人,虽然会因为政治正确和你聊夸你,但能感受到那股骨子里的鄙视和冷漠。

当然最重要的是华裔太少了,全美 1% 的比重,刚刚比印度裔多一点而已,全亚裔加起来不到 6% 还不团结,和占全美将近 1/4 的黑人和占大多数的白人没法比,只有日韩混的好。前者是因为文化极其成功,我们食堂日常买寿司刺身,有日漫 club,说 pokemon 都知道,前两年甚至出现集体逃课玩 pokemon go 抓稀有宝可梦的事情,搞得我以为放假了

而韩国人,就是靠 92 年几千打赢几十万黑人打出来的名声,现在根本没黑人敢惹韩国人。希望那些反对持枪的华裔醒一醒,美国枪支和法律就是一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主要是华裔移民的父母比较晚婚生娃太少,大多只生一个两个,美国白人印度犹太家庭大多生三四个,导致华裔的投票权越来越淡。因为东亚民族没有宗教,女权,外嫁和同性很好宣传,因此生育率更是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犹太人(3.1 生育率)能在美国上不但打败日本人,连整个东亚裔都只能向犹太人低头。

知乎用户 皮皮鹿 发表

要融入美国文化。

根子还是在要 “做自己” 吧

知乎用户 wanh han​ 发表

曾经有些年也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痛苦过,还好我是比较大的时候才出国的,没有经历过得人,体会不到这种痛苦

知乎用户 一斤勬 发表

抢人大战抢到美国去了。可以承诺回来给他们落集体户口,拥有在新一线城市买房的资格吧!

知乎用户 麒天大晟 发表

没有未来的人在哪里都没有未来。

知乎用户 小石头 发表

没有看到什么中国人逼着自己孩子去融入白人社会,反而大家都很现实的从一出生开始就要憋着劲去好学区刷高 GPA 考高分 SAT 上名校进好专业找高收入工作。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一个个无比圆滑、执行力强、逻辑清晰,同时还能不受信仰、传统道德、传统文化观念束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中国您也实现不了中国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ಡωಡ)hiahiahia

知乎用户 国庆线代七天乐​ 发表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华裔移民出去的都是国内竞争不过的失败者 (某个方面)。新加坡原来是福建沿海渔民,活不下去了,才移民走的。移民出去的本质是出去比留在原地好,人挪活嘛

知乎用户 winnercc 发表

我觉得第一代华人和 ABC 之间有个根本的利益矛盾。

ABC 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就需要融入西方社会, 反着讲,就需要白人从心底接纳他们。

但第一代华人的很多行为往往会引起白人对华裔这个群体的敌视。我举个例子,第一代华人生在中国大陆,从小祖国就教育他们,在西方学到技术,要回来报效祖国!

但祖国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技术,只需要高新技术,战略性技术! 留学生可能自己发明出这种技术吗?基本不可能! 所以,这样的技术往往是偷回来的,祖国就是在鼓励他们偷窃。

你偷了白人的东西,但白人分不清哪些华人会偷,哪些不会。这就恶化了所有华人包括 ABC 在美国的生存环境。


再讲一段吧,可能有些网友不理解, 学成报效祖国有什么不好呢?祖国强大符合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长远利益啊! 话是这么讲,但现实往往是反的。

现实是,很多归国的所谓高技术人才都是有绿卡或美籍的。 一旦美国调查他们时,他为之效力的祖国机构和祖国公司马上会跟他撇清关系。 也就是兔死狗崩。

再一点, 中国老板是很喜欢过河拆桥的。 你带着技术回国,肯定对你很好,高薪荣誉都来了。但你一旦把技术传授给祖国老板和同事。 会是什么结果? 你就是多余的人,有的会直接让你离开

知乎用户 Feighn 发表

假如父母在国内有基础的话,扎根国内向美国发展会比较好吧。假如父母在国内是普通老百姓,那还是把孩子带到美国吧。虽说美国有歧视,但你若真的有所长,说不定能混出头来。对于没背景但想 Climb up the social ladder 但人来说,在美国会更加容易点吧。

知乎用户 斯韧 发表

我说过不止一次,真正想为孩子好的父母,就不要标榜什么孩子在家一直中文在外一口流利英语灵活切换之类,也不要动不动就晒孩子在家背唐诗宋词云云。孩子会精神分裂的,文化身份的认知混乱会出大事情,不要祸害孩子了!

移民就是想有个好生活,让孩子轻松,你怎么还自己卷上了?中国孩子被英文折磨的还不够吗?你都移民了还让他双语还来个中文难度 buff,是亲生的?

真想让他轻松,直接当他是当地人,一切爱好价值观认知都给我整上,交友不要华人,择偶更不能!然后保留自己的民族外观属性即可,就是很自豪得能跟周围朋友说我来自中国我的父母曾经是中国人,我跟着父母移民的,我喜欢这个地方,跟我本来的环境有很大差别,但是有差别才有意思不是吗,我希望的这对我而言是个不错的经历。

对就是要自信!不要否定过去,但是展示自己拥抱当地文化的态度!人只有有了相同认知和价值观认同才能搞到一起去!后代通过和当地白皮黑皮其他皮通婚,三代以后,完美融入!后代也会很自信自豪的说,我的祖上曾来自中国,感谢他们移民的决定让我有机会认识了你们巴拉巴拉。你看,这样就很完美,不会有认知痛苦,也会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得好像生在中国就有 “光明的未来”….. loser 在哪里都是 loser。

我身边的 ABC 大多不觉得中文是 “母语”,中文说得再好,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其他 ABC 都说英文。说到父母没法和孩子沟通就更可笑了,既然可以在美国工作生活,怎么就不能和孩子沟通了… 是不是只在唐人街讨生活…..

来美国留中国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选择,哪里生活容易就去哪里,都是 p 民…. 我学天坑专业(生化环材),本科毕业就失业,只能出国,有奖学金自己养活自己,博士毕业发现能找到工作的国内大城市的房价吓死个人,一个月五千一万的我肯定不能回去啊,还不如继续读书挣得多,还能买个小房子。为了生计只好留在美国,爱国情怀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心理层面说,被别人肯定认可,是人类的本性,价值所在。有人认为有钱了就有一切,还真未必,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恰恰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有高考,户籍,房价问题,等待他们,随时欢迎回来

知乎用户 豆皮吃蛋黄 发表

这个问题感觉会抽不少知乎人的脸,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王的安迪 发表

这是典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美国你们能住大房子,能开大排量汽车甚至是跑车。从小到大有足够的时间睡眠和运动,使得你们能更拥有更轻松快乐的少年生活和更高大强壮的身躯。反而如果在中国你们会缺乏睡眠,每天都在不断做题,早早带上了眼镜,成年后面对的是非常高的房价和内卷。说真的如果我能生在美国,从小住大房子,不用被逼着天天做题,然后能经常去海滩晒太阳和冲浪,然后和美国金发大妞约会,哪怕被歧视我也愿意。你生在中国你就会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出国 or 润不出去。

知乎用户 达文西 发表

看到好几个移民的东西,就开口闭口大陆大陆,你是个什么玩意没有大陆给你吃给你喝你能到今天像个人一样的活着?

见过太多的移民玩意那英语说出来都笑掉大牙,你死出去干什么呢?当个下等人还自豪了?

知乎用户 乐乐​ 发表

叨叨这么多,那就回来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身边的华二代都挺阳光的,择偶上的自卑好像也没听说,我表弟高中里就 date 了好几个白姑娘亚姑娘了。美国华二代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不能把国内人一概而论一样。任何地方都有活得不如意的人。

知乎用户 哥谭勃士 发表

说的对,得让这帮 abc 去河南河北体验一下生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ABC 的妈妈来回答一下吧。

写这文章的这个少年,简单点说, 就是 “zuo”。

首先读者们都该明白并不是所有貌似感人的东西就一定能站得住脚。作为一个母亲,为这孩子的父母心痛一万次。

我曾问孩子的父亲,我们放弃国内优越的工作,来这里重新开始,我们付出这么多,孩子长大了会领情吗?

老公说,他不会领情,他不会懂父母到底 “放弃” 了些什么。我们就当来打人生中的另一个地图,就当是为自己。不要指望他懂我们经历了什么,不要指望他会感激我们,他都不会懂,我也不希望他懂。

不错,我不指望孩子领情,但是来责备我?

鬼佬,以及在鬼佬国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善感”。一点小事就能难过,就能狂喜,就能怀念。这是好事还是不是好事?不得而知。但起码老子老娘的付出和割舍给了你个环境去 zuo 成这样,闲的没事干写出这么个玩意儿。

真把自己爹妈不当爹妈,看把你能的。

知乎用户 路人丙​ 发表

你爱美国,美国爱你吗!!!

你爱美国,美国爱你吗!!!

你爱美国,美国爱你吗!!!

建议剖腹自证,证明你爱美国

知乎用户 偷着乐吧 发表

直接一句话怼回去 “没有美国,你们就是一滩医疗垃圾。”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谷歌华裔员工妻子病逝后火速再婚,最近起诉驱逐亡妻父母,募捐回国机票钱,令老人募捐应诉律师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啊。至少是等女的死了才再婚,争夺财产也走法律程序,而不是像某些囯女一样,在男方重病时就直接拿着男方的抚恤金跑路。在女的生前符合道德,在女的死后符合法律,男方完全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可以说是当代司马相如。 知乎 …

美国学生课外补习吗?——来自美国的教育观察

文 | 伍国,美国阿勒格尼自由文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本文由作者授权首发 最近有国内的80后朋友问到我美国学生到底补习不补习,还顺手给我发来了几张照片,包括一个儿童模特培训的动图。这位朋友有孩子,自己有博士学位,但对于补习的盛行和目前的教育焦 …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知乎用户 杨维维 发表 这个我们家老二才一岁多,给她吃什么东西,等她吃个一口两口的,她都会啊啊啊的叫着,然后把东西往我嘴巴这边推,意思是让我也吃,然后我就吃一点。 其实非常同意前面一个答主说的,孩子给你,你不要说:“我不吃,我不爱吃” 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