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吐槽食堂之后:看,社会又来教“做人”了
原创 叶克飞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微信号 feihuayuchangshi 功能介绍 因为闲着没事干,所以说说那些原本是常识的废话 我一直有个观点: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是最讲究“做人”的社会,从小长辈就会告诉你,“做 …
原创 叶克飞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儿子即将成为高中生,月初还在外旅行时,学校就发来了一串网课链接,虽不是强制,但明显是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这也是中国社会的教育常态,尽管大家都不喜欢内卷,但无可避免。
儿子倒没什么抵触情绪,回来照样一一补上,可能是因为早有心理准备。这事儿我也略有两分功劳,毕竟有句话我从未向他说过:“等你考完中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
之所以没说过这句话,是因为我坚持认为,当年自己上过的当,就别又拿来忽悠孩子。谁都知道中考的残酷,但若以为中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就可以完全轻松,显然不可能。与其忽悠他能“尽情玩两个月”,不如老老实实告诉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早在网络时代初期,就有人列举过中国社会最常见的N大谎言,其中“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位居前列,与家长口中的“压岁钱我给你存着”、老师口中的“我占用你们一分钟下课时间”、前女友口中的“其实你人很好,就是我们不太适合”、商家口中的“我真的不挣你钱,我按进货价卖的”、领导口中的“下面我简单说两句”等并列。
这句话还有不少变种,比如“现在辛苦一下,等你上了大学就好了”,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话都纯属忽悠,谁信谁傻。
在中国做个学生非常不容易,从小学开始就处于高度内卷的模式,而且这种内卷又并非纯粹学业上的卷,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许多学习以外的东西、世界许多其他地方同龄人无需面对的东西,比如各种形式主义。甚至可以说,如今孩子面对的东西更多,相比祖辈的只搞运动不读书,父辈的纯粹应试教育外加偶尔的形式主义,现在的孩子要面对的是高度内卷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底色的假素质教育、各种形式主义(比如迎接领导视察),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压力比祖辈和父辈加起来更大。
越是这样,越不应该忽悠孩子,或者以和稀泥的方式教育孩子。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走金不走心”,对金钱和物质非常看重,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极度忽视。许多人理解的“条件”,被简化为“生活条件”,那些仅仅为孩子提供物质却疏于陪伴与沟通的父母,就可算是典型。也正是因为对精神层面的忽视,对个体缺乏尊重,所以许多假话都被视为正常。
比如“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这种假话,许多人早已习惯挂在嘴边,自己当年被骗过小学中学十二年,如今还打算继续拿来忽悠孩子,等到真的考完试了,又开始给孩子找各种补习班、折腾各种新的学习任务。如果孩子因此认为家长“说话不算话”,家长的选择往往是强词夺理。其实,提前说实话不好吗?让孩子面对真实的处境,比用言语忽悠他、然后让他一次次失望要强得多。
别小看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假话,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相对紧张、许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或者采取隐瞒式沟通,都与此有关。因为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信任,早已在父母与长辈的一次次谎言中被透支。谁也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被骗过一千一万次,然后还要保持听话和愿意沟通的状态,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为什么要尊重你呢?那些动不动就嚷嚷传统、呼唤国学的人,总以为当年说一不二的父权是好事,却不知道文明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尊重。
同样,我也从不会对孩子说“考个好大学,你以后就会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我只会实事求是地告诉他,努力学习没有坏处,因为它确实会让一个人拥有相对更多的选择,但具体备选项的多少与好坏,谁也不能担保,因为一个社会的缺陷、一点时代的变化,往往会断送许多个体的努力。
如果在一个众多本科生和硕士正在送外卖、考公考编被视为唯一“上岸”选项的时代,还忽悠孩子“只要考上好大学,你就不用愁了”,那么孩子未来的失望可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
我更喜欢告诉孩子的是这些:如果他喜欢历史,我会告诉他,世界上史学研究最为顶尖的院校是哪些,他读过的那些历史学家曾在哪些院校供职;如果他喜欢汽车,我会告诉他汽车工业的脉络,汽车产业与大学的联系;他去医院看个牙,我会开玩笑告诉他,世界上有哪些能够带动“牙科旅游”(即趁旅行机会去看牙)的牙科之城,哪个国家的大学牙科最为拔尖;他对西南联大感兴趣,我会建议他探寻一下西南联大学者群的教育背景,他们所就读的那些大学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故事,如今又是怎样的……
物质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智识和逻辑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倚仗。有目标的学习当然比浑浑噩噩的学习要好,有文明世界正常人的目标,当然也比那些打鸡血喊口号的假大空目标要好。
学习仅仅是一方面,其他事情也如此。许多人都会出于某种中国社会特有的谨慎态度,认为家长不应“诱导”孩子。
这里所说的“诱导”,其实就是典型的“中国处世哲学”,即不提阴暗面,不对着干、提倡“适应社会”。
不过,大多数中国人讲的“适应社会”,从不是文明社会的“适应”,不是适应自由独立、多元包容、法治框架、人文主义,而是尽力迎合社会最糟糕的那一面。所以,他们更喜欢说的是“不管社会有什么问题,你都要适应”“哪怕再不合理,你也要适应”,没几个人会天天让孩子努力适应世界潮流、科技变化、未来趋势。
我倒不反对明哲保身,这终究会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几乎别无选择,但这并不等于要对孩子隐瞒。我有个朋友说过一句相当粗俗却颇有道理的话:“这年头有很多家长,别人往他家孩子脑子里灌屎,他都恨不得现场拉一坨捧过去说‘快填上,热乎的’,但孩子要是想要点自由,学点真正的知识,或者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就能当场吓死。”
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那起码要告诉他真实的一切。可以选择自保,但不能一边任由别人诱导孩子,一边将自己原本正常的教育视为“诱导”。让孩子直面社会的一切,包括各种不公平,他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并为之努力。
因为,我们曾见过太多人,为了虚假的目标而努力,然后在面对真实社会时幻灭,无法忍受自己的努力原来不值一提。
面对那些自己当年上过的当,是任由孩子再被骗一次,还是告诉他真相,并努力为他创造更好的环境,其实是兽与人的区别。
原创 叶克飞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微信号 feihuayuchangshi 功能介绍 因为闲着没事干,所以说说那些原本是常识的废话 我一直有个观点: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是最讲究“做人”的社会,从小长辈就会告诉你,“做 …
维舟 维舟 维舟 微信号 weizhousw 功能介绍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发表于 “ 这一年来的一大新变动,就是那些中产高管们以前都忙着工作不管孩子,但现在意识到瞎折腾还不如躺平,对孩子的关注就比以前更多了,精英教育因此更卷了,但问题 …
知乎用户 写輪眼 Kakashi 发表 非必要,不结婚 非必要,不生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面对人口问题,我们需要拿出新水平、达到新境界,通过新举措、新发展,形成新突破,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方法、看清新形式、厘准新要求,只有这样,我 …
知乎用户 熊希灵 发表 因为他们在卷的过程中还能感知到正向的反馈:既可能是真的有反馈,也可能是相关反馈消失的时间还不够长。 人之所以会努力,是因为对自己所做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存有信念。 Rotter(1966)[1] 将人的这种努力信念 …
知乎用户 黄鹤登仙费文伟 发表 提前声明。,。这篇内容纯粹是吐槽文,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 1、受当前只对少数既得利益者友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房价影响,婚姻和生育成立的大前提不存在。 2016 年左右中美贸易战开始,房价开始水涨船高,地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