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巨婴国》具体烂在哪里?
知乎用户 郑永锴 Michael 发表 「巨嬰」這名詞引發了很大的迴響,也引起了很多人反思自己的人生。但,這是成功還是禍害?首先要看你怎麼理解武志红的身分和書寫的角度。 如果作武志红是一般的作家,如果《巨婴国》是社會文化評論,此書確有成功之 …
武志红的书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是因为它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或者说很多人的痛点借武志红的书表达了出来,这点不可否认。
实际上有很多书都能戳中人,只不过有的戳中的是笑点,有的戳中的是泪点,还有的。。额。。戳的是尿点或槽点。
你同桌看这种书你会给他下 “思想很危险” 这个判断,那我也大胆地推测一下:这本书传达的一些观念或观点与你本人的相违背,甚至让你感到了不安?
且不论谁的观点正确,这世界除了武志红可能还有刘志红张志红王志红等等,观念都跟你不太一样的话,那么你怎么办?认为别人的思想都危险吗?
思想危险的是你,不能接受不一样的看法正好是中了武志红的下怀。
现实生活中像你这样思想的人越多,就越证明这本书写到本质问题了。
很多人写各种书评骂作者骂这本书,都是帮助验证了这本书的理论。
类似的书,读一本会陷入迷茫,读一百本就会豁然开朗。武志红老师说:“当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但当你跳进深渊,深渊就没那么恐怖了。” 学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当你去感受它,接受它,它就会转化为力量。
看呗,谁还没有过中二病啊,看到一本书以为看到了整个世界。
武老师讲话挺偏激的,掺杂了那个时代太多的情绪在里面,而且他是佛洛依德的门徒。佛洛依德的理论也被国外心理学界质疑很久了。
不是说不能看,别只看这一本,看看荣格,皮亚杰,埃里克森…… 舶来的科学体系缺点就是不完整。
年轻人的缺点就在于知道的太少,认知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中国好同桌哈哈哈
人的认识是螺旋型上升的过程,他痛苦、自我怀疑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准确说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震撼,没有这样不断的挫折他就无法养成正确的、全面的批判思维能力。只不过在每个这样的 “小挫折” 中,要注意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认识程度,一下把他打趴下彻底走上歧途很久就不好了。
我就很赞赏武志红的书,尽管他说出了我们共性的很多不好,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哪里好。所以我不会被带偏。而且对每句话我都带着辩证的角度去看。
你可以和他聊聊书里的观点,然后对于他认识偏激的地方举反例让他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正确认识这本书。
最后,他想移民日本也没有什么不好。心灵自由的人更喜欢国外是肯定的。但是要注意提醒他国外的缺点。
一言以蔽之,让他了解更多的真相,帮助他批判继承,但让他自由选择
哪里没有巨婴?外国没有吗?意大利有个词语 mother’s boy,翻译过来不会是妈宝吗?和巨婴区别有多大?去翻翻美第奇家族对意大利的影响,巨婴文化不只发生在中国。
中国更甚,的确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决定的。不去评价武老师的观点与立场,每个人立场不同,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是某个观点或言论伤害了你,还是你同学自主选择了伤害?
正所谓两个人同时从铁窗向外望去,一个人抬头看到满天星空,一个人低头望见满地泥泞。个人选择的角度问题。
你也看一本道德经,用里面的思想扭转他
谢邀。
你好,武志红先生的书我几乎都看过。想要深刻理解是非常难的,武志红先生对中国人的心理有深刻且略有偏执的认识。
对于你说的 “思想有点问题”,我有两点建议:
1. 心理学是门社会学科,其理论建立在大数据的经验和统计上。所以对于身边的人切不能用相关的皮毛的自以为正确的理论对号入座。不要动不动就说 “你这是某某某心理”“你是典型的某某某”。心理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本书两本书没法让你理解任何一派的理论。我认为这是你需要提醒她的。
2. 承接上条建议,如果要读,建议多读精读。全面深刻的认识,会让你的同桌摆脱 “思想有点问题”。我们所买到的这类书大多属于科学小品文,它不是教科书,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很懂心理学了。只有你多读多看,才有深刻且正确的认识。
以上。
去年很迷武志红,他的批判很入骨,就像我爸他们那代人爱看鲁迅一样。后来又读了一些别的的书,比如杨绛先生的。体会到人生实苦,到哪里人性都差不多,外国人就不巨婴吗?人生的意义在于完善自己,不论身处何处,生在中国已经比生在那些现在还在打战的国家强多了。
你该看自个儿的书,思考自个儿的人生
传销的最高境界是被传销者帮他传销。洗脑的最高境界是被洗脑者帮他洗脑。统治的最高境界是被统治者帮他统治。压迫的最高境界是。。。。你评价他人有危险思想的标准怕不是你自己的。。。
买过很多书,这是唯一一本被我亲手扔进垃圾桶的。
逻辑太差,文笔太烂,前言不搭后语,车轱辘话来回说。
灵修和心理都搞不清楚。既然吃心理饭,搞什么能量团,灵修书都没他写的扯。
你这话说的,那文革时候,知识分子想法不都挺危险的嘛。
武志红写的太真实,中国社会是接受不了的。
离他远点,这本书我就看了两页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你同桌平时读的书类型都是经典和学术类,就会发现这本书就像泔水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大佬 ma 这本书,可能因为国内心理学圈子太小了,谁又感得罪中国心理学第一人武志红呢?
说溺爱定义那段我就来气,国外没溺爱是怎么的。美国那么多畸形家庭关系一点不比国内少。
不停的偷换概念以为没人看的出来??????
中国人这偏激和以偏概全的毛病真是断不了了。
你确实该出国走走了。出国要趁早。
《巨婴国》这本书已经下架,被禁了,之前我一个同学迷恋武志红的《巨婴国》,书里很明确的分析许多行为的产生原因,现实生活里的确有许多人都是巨婴,巨婴心理。我听过武志红的讲座,老实说,他讲得很好,在书里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心理原因。让人们认识自己,并且解决掉这些问题。但是,从这本书来看,的确有些思想很危险,可能会误导大家。而且,这本书的写作动机很好,更不是为了误导大家才写的这本书。
随他去就行了,有实力移民出去也是好事。国内的工作机会本来也有限,出去一些人也有好处。没实力移出去,一定概率也会陷入到怨天尤人的状态,这种人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里也干不过思路清楚的人。总之没啥不好
=============== 《巨婴国》一书的危害 ==================
写书的人名校毕业,比较有辩才,但是,三观是不正的,是以解构中华文明为目的的,逻辑差 / 阅历浅 / 心理学知识少的人会被误导。正常人看了,可能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产生颠覆。有心理问题的人看了,好一点会恶化与父母的关系,严重的会自杀。
先说正常人的情况,例如:通过经过此书对中华孝道文化的解构,就会对中华孝道文化产生严重的怀疑。但是,事实上,恰恰是父严、母慈、子孝,才是确保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的根本。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中华文明中,父辈通常会提携晚辈,上一辈会把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地传授给下一辈,这样,下一辈就不容易犯错误,就可以避免许多人生的陷阱。但是,人的生物属性决定:通常一个人在中二时期就会开始叛逆,愿意独立不愿意服从,而通常的西方式的平等的说服工作,一是低效率,二是在缺乏人生阅历的情况下,有些事情是无法被理解和被说明的,这样,就会对经验的传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基于相信父母在绝大概率下都会爱子女的前提,老祖宗就建立了强调服从的孝道文化。通过孝道,实现服从,通过服从,实现传承。至于,孝道中的反哺现象,则是通过父母不断教育子女、帮助子女、提携子女,与子女建立起了紧密的情感联系之后,正常的情感回馈与互动,子女与父母都是受益者。每一代人,都会接受上一代的帮助,同时也帮助下一代。所以,这种传承模式不仅互动双赢,同时也是公平的。真正理解了孝道文化的子女,没有不感恩父母的。这种感恩的情感,回馈父母和帮助儿女的愿望,就将成为这一代人在人生路上前进的动力,并赋与了传统中国人更高级别的生存意义。
所谓 “传统中国人更高级别的生存意义” 是指:传统中国人创造的社会关系,更复杂,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也为父母与子女活着,为光宗耀宗活着,同时,还具有更大视野的家国情怀,与青史留名的历史观,这样,就使个体和族群都具有更强大的动力与适应能力,更有利于族群的生存与发展。相反,西方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更加关注自己,视野和格局都比较小,相对之下,就不如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那样利于族群的生存与发展。例如:武汉新冠疫情之下, 中国出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应急模式。但是,相比意大利疫情,欧盟各国则自私自利。这样,仅意大利一国的疫情,其损失就已经远超中国,美国如今的疫情已经达到了上千万….. 所以,如果我们把生存的意义,与原始的生物意义做一个统一,即:如果一种生存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需要更复杂的发展与进化,并导致生物族群更容易生存与发展,那么,我们就把这种生存模式定义为高级别的生存模式,而其生存的意义定义为高级别的生存意义….. 即是:“传统中国人具有更高级别的生存意义”。而西方之所以超越中国,不是主流文人认为的西方的社会模式更先进,而是随着东学西渐,西方进行了文艺复兴,站在了东方巨人的肩上发展了,但相反的是:东亚自明朝末期起,就陷于了长期的东亚内部的斗争与战争,并导致了东亚发展十分有限….. 所以,用西方今天的先进,来推导中国模式的落后,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事实证明,在今天相同无内战的和平发展环境下,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西方。
也许是由于人种的天然差异:东亚人脑细胞更多,智商较高,发育较缓,性成熟较晚,学习能力持续的时间更长,社会 / 人际关系更复杂,情感更丰富,有更高的社会协作,即:可进行国家层面的大协作,更易强调教育和传承;而其他地区的人脑细胞较少,智商较低,发育较快,性成熟较早,学习能力持续的时间较短,人际关系较简单,情感更直接,社会协作简单以个体 / 小集体 / 公司 / 党派为单位,更强调培养个体的独立,不如东亚注重教育和传承。等等。才导致了孝道文化不存在于在其他文明之中? 无论是否是这个瞎猜的原因,总之,在其他文明之中,是没有孝道文化的 。因此,在其他文明中,通常就会鼓励尽快自立和冒险。好的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新事物的机会,也就有更多的发现到好事物的可能,坏的一方面,就不容易继承上一辈的经验,因此,就更容易犯错误、掉陷阱,也容易被新发现到的坏事物所伤害。但是,事实上,犯错的概率及发现到有害事物的概率,是远远大于新发现到好事物的概率的。所以,其他文明相对于中华文明,可以强盛一时,甚至在某一领域暂时取得技术突破或社会突破之后,还可以一时地超越中华文明,但是,它们由于缺乏孝道文化,这就意味着难以传承和更容易在下一代犯错,所以,终归是要没落的、中断的。而中华文明,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厚重且生生不息。所以,孝道文化,才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上下五千年之根本。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解构孝道,本质上就是在解构中华文明!
作者把孝道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理解为共生,并把一些特殊案例、或者一个时代特的殊不良现象和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缺点,先入为主地归为共生的特点,从而把共生看成低级的社会模式,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首先是逻辑不正确,非因计因,例如:目前一些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妈宝们,其实是一胎政策带来的小皇帝现象的延续,只是一个计生时代几十年间的特殊产物,具体来讲,就是一个思品教育和社会关系学方面的问题,这与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孝道没有必然的关系,等等,这就不多说了。其次,贬低共生,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因为,人类社会越发达,分工合作就越细,社会效率就越高。这样,人与人之前的相互联系就越复杂和越密集。联系多了,自然情感就会更丰富了。高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例如:本人会写程序,但不会种地,离开了其他人,本人就会饿死。事实上,一个不需要任何其他人而能独自存立于世的人,是比原始人还要原始的野人,比如:人猿泰山之类的人。相比之下,谁高级?谁低级?共生好?还是独处好?事实上,哪怕原始人的低级共生模式,对应当时的生产力,它也是属于当时最高级别的社会模式,正是这种模式,才让人类能驱虎逐狼、能捕杀大型猎物,从而让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当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生的模式也会发展,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细,联系手段也会越来越先进,所以,共生也是在发展的,用原始人的共生,甚至是用生物级别的最低级共生,来类比当今的社会,以达到否定共生、否定孝道、否定社会的目的,其实是不对的。共生,可以建立出高级复杂的人类社会以及丰富多彩的个人情感,通过丰富的情感,可以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和谐美好的社会。相反,没有共生及没有朋友的人,孤傲于世的人,内心一定是扭曲的! 而在众多情感之中,依恋父母、孝敬父母,爱护子女,提携子女的情感,是最有力量的情感。而西方人,他们的感情与普通动物无异,在幼小时 ” 依恋父母”,在成年后 “爱护子女”,其余两项都没有,也许,这就是西方人为什么会更具动物性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心理病人的情况,例如:此书盲目地接受西方的心理学观点,把一切的心理问题,都归罪于原生家庭,都归罪于父母,利用心理患者常见的胆小怕责、偏激多疑、相信负面的心理,来获得患者的认同。但是,这种观点,是与事实是严重不符合的,例如:网上就有一位知名的心理医生,其双胞胎兄弟就是精神病患者,一个心理强大,一个心理有问题,你说他们的父母犯了什么错?又如:被政治迫害成精神病的人,他们的父母又犯了什么错?再如,如果战俘的心理问题也归罪于父母,难道战俘的父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所以,这种说法是很 ** 和扯蛋的。接受了这种扯蛋说法的患者(问题是心理患者通常就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类简单推责的说辞),就会恶化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但是,我们知道,父母的爱,是最最最最重要的安全感的来源。如果把一切心理问题都归罪于了父母,不仅会让患者失去最重要的安全感,从而加重病情和更加难受痛苦之外,同时也让患者失去了改进自我、和强大自己心力的机会,归因父母并不会真正的治好患者的毛病。如果患者的错误认知和心理反应模式不改变,那么,当患者在社会上面临相似的情境之时,就会重新发病。如此反复,是不是最终归罪于社会之后报复社会?或者难受得看破红尘一走了之,甚至是一死了之?
因回复篇幅有限,所以,仅举其滥用心理学知识攻击孝道一例,可知:作者或许为了某种目的,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把原本已经非常痛苦的心理患者带入了更加痛苦与无助的境地,这是非常不人道的!其邪恶的、反中华、反人类的本质,就已可见一斑了。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和具体内容,都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对此,读者可以慢慢去发现。如果你连一个荒谬都发现不了,说明你也许就是属于容易被带节奏的良善一族啦,呵呵 …(真不明白为何我国高校,总会培养出武志红这类的奇葩)。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深受此书之害了,其中就有我认识的人,此书被禁和下架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写这么多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你该做你自己
只能劝劝,没别的办法。我也是最近才看了,感觉的确不适合观念还没成形的年轻人看。
全篇负能量,永远在用失败的案例去解读中国孝道。其实孝道文化有好有坏,但是作者自己的自序都说了,他从小生活环境恶劣,此人本身的观念就已经歪了。
然而书中也确实有一些颇为有道理的道理,但是这些道理通过成功的案例依然成立啊…… 简单来说,就是一本有知识的心理疾病患者同时又是心理学专业人士的牢骚和感悟而已。
想要改变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心理问题还是需要爱和陪伴….. 况且人无完人,只要不是致命的问题,有一些心理问题的人就没资格活了吗?
每个国情都有适合国情的存在,这个不合理的存在,其实也是合理的,
你很安全,仿佛在蛋中,拒绝出生。
武某及其信徒的歪理邪说。这些速成心理学,不知道亲情和爱的本质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从孩子成长为父母。父母是孩子自己的将来,孩子是父母对人生的另外一次选择,内化才是亲子的基础,善待父母实际上是善待未来的自己。请问让父母 “痛苦”,你自己接受吗。他们套路是给孩子贴上缺爱、恐惧、自卑、甚至忧郁症标签,给父母贴上否定、打击、控制欲、情感勒索、暴力、偏心、没有边界。以上标签对于任何一个叛逆的孩子来话成了万能公式,但你们有怎么帮这些孩子呢,其实道理孩子听不进去,但安慰和帅锅是好用的,” 不是你们的错,是父母不理解你们,他们不懂的做父母“,甚至毫无道德“父母啪啪,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未经你们的同意,带你来这个世界“
可笑的父母原罪论、控制论、原生家庭宿命论就像毒品一样麻醉孩子,同时告诉孩子,谁对你不好,你就对她不好;你的痛苦根源在父母,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痛苦;要忽视他们,远离他们。但结果是自私、无责人感,破罐子破摔,亲情的误解和破裂。如果亲人不是基于沟通、相互换位思考、关心,而是通过忽视、冷战、割裂,试问谁还会组织家庭和生育。也难怪会有孩子 亲不过 “绳儿子”、“药儿子”、“水儿子” 的说法,你老了就应该这样吗。伦理为中华血脉生生不息,这些速成心理学正在破坏社会的组织的基础。
人生如渡劫,很多成年人的受伤是无声无息的,不像孩子一样把责任一丢就可以什么都不管,然后把门一关,打游戏或出走。成年能救自己的方法,是责任,是不放弃,是没有退路。当然甩锅 酒精或鸦片也能减压。这些心理学就象毒品一样,用安慰 甩锅是会减压,但无助于解决关系问题。自救可以选择,正念心理学 冥想 中医调睡眠 运动减压,但请远离精神鸦片。
向老师告状
向警察举报
在网上公开你同学的信息
多么简单的问题,不喜欢,就往死里搞他。搞不掉?那就闭嘴。
(ps 没看过这本书也不知道这个人,单纯看不惯题主的提问。即使我同事沉迷弟子规我也不会管他的)
为什么不能看。。。很多书看完都会觉得为什么生在这里,然后看过其他一些书以后会发现其他地方也没有那么好。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世界,但是如果你知道该批判什么,该对某些问题打问号,不好么
会觉得不安因为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压抑在潜意识深层的那些痛苦,他的话好的地方是帮助我们看到,察觉到了很多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维,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叫教我们怎么化解和消融,毕竟是作家路线的心理咨询师,最近我看了 2,3 本他的书,感觉有点被潜移默化的洗脑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近开始看曾奇峰的书。
你的问题本身就预设立场并且充满歧视!为什么读这本书就思想很危险?危险的是你啊!
你在他还没有看完武志红的《巨婴国》的时候,把赵小明的《聚英国》提前放在他桌上
是你的思想危险啊!
看了这本书就危险了?怎么危险?他做了啥?
你这个想法才危险呵呵
哪儿能买到巨婴国?
你说的危险是?那本书已经被禁了,提醒同桌要全面看待作者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是让读者提升认知,还是教会读者一些知识?
知乎用户 郑永锴 Michael 发表 「巨嬰」這名詞引發了很大的迴響,也引起了很多人反思自己的人生。但,這是成功還是禍害?首先要看你怎麼理解武志红的身分和書寫的角度。 如果作武志红是一般的作家,如果《巨婴国》是社會文化評論,此書確有成功之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十几二十年前的时候,主流社会风潮是严正批判 “啃老” 的。如果一个正常的年轻人,生活中还要靠父母经济支援,那会被认为是非常不道德的事。 现在,年轻人可以轻易地说出 “房是爸妈买的”“父母给出了个首付” 之类的话,而 …
品葱用户 ab842612 提问于 5/8/2021 錯誤的育兒法何其多,稍有不慎就影響子女一生。 小則性格不正常,大則心理有問題 所有關心教育陪伴都不是越努力效果越好,太多容易變成控制狂/養成媽寶;太少子女感受不到愛。而且如果方法錯誤,那 …
品葱用户 TheJamesD 提问于 4/28/2021 说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有细微偏差,免得让人家知道我是谁。 我的大学有一项任务,就是说几个被选中个同学必须找一个心理医生谈一次,最终给出心理医生的报告。 我也不知道我身边的同学为 …
知乎用户 黑森林慕斯 发表 88 岁的离休老专家,2017 年除工资外来自各个出版社、企业、院校的专利费、稿费、讲座费各类报酬入账 90 多万… 这种属于人群里百万分之一,即便离开岗位也是社会顶梁柱。 70 多的退休工程师,被企业返聘,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