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怎样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方舟子· 上次谈到,伊斯兰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通才、全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样的人之后当然还有,现在也有。哈佛大学生物系以前有几个教授就属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斯蒂芬·杰·古尔德、理查德·列文廷、爱德华·威尔逊。只 …
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
·方舟子·
我以前谈到,如果要成为或者冒充一个博学的人,读书就要少精读、多浏览。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不要精读,只是说值得精读的书很少。如果是学习的需要,教科书当然需要精读。如果是工作和专业需要,专业的书当然也要精读。这是为了学习、为了饭碗不得不精读,没有选择。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的阅读,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呢?
首先是有很深刻的思想的书。思想深刻并不是指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比如大部分哲学书。思想深刻指的是有洞察,英文所谓的insight。真正有深刻思想的书往往写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能给人启迪,而且不会过时。因为看问题非常深刻,得出的结论就有普适性,所以即使是很早以前写的,随着时间推移,过了很长时间再读也觉得好像说的是现在的事,仍然很有启发。鲁迅的文章为什么总让人觉得是在讽刺现在的中国,就是因为有深刻的思想、有洞察。这是很难的,一个时代可能就出那么少数的几个人。这就是为什么鲁迅的文章值得精读,而跟他同时代的人就几乎没有谁能够跟他相比。比如经常被拿来跟他相比的胡适,他的文章我通读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也不值得回头再读,就是因为他的文章缺乏洞察,没有让人佩服的深刻。
某些文学经典著作是值得精读的。文学著作本来就有一个特点,要让人从头读到尾,而且因为读起来有意思,就会吸引人读下去,不像读社科著作例如历史著作那么枯燥。我说的精读文学著作,并不是指从头读到尾,而是耐读,即可以反复地回头再读。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就没那么耐读。小说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情节,而已经知道了情节再读第二遍,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所以,写得再好的小说相对来说也是不耐读的,除非成为它的“迷”,就像《红楼梦》有“红迷”、金庸小说有“金迷”。所谓成为“迷”就是要去挖掘里头的微言大义,当然会反复地读《红楼梦》、金庸小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说实在太长,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过一段时间忘了很多情节,这时候再读就像从来没读过一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但不管怎样,读第二遍总不如第一次读吸引人。
相对来说,诗歌是比较耐读的,这是由它的体裁决定的。写得好的诗就是要让人反复读的,本来就写得精炼、含蓄、意味深长,让人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所以,经典的诗篇值得反复读,每次读的感受还不一定一样。即使同一个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他的诗也比其他体裁更耐读。比如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当然是他的戏剧,但他的戏剧就没有他的十四行诗耐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看一遍也就完了,但他的十四行诗可以反复读。即使同一个诗人的诗,还会因为写法、风格不一样,有的更耐读,有的则没那么耐读。同样是杜甫的名篇,《秋兴八首》比《北征》要耐读得多,就是因为创作的风格、写法不同。《北征》不是要让你慢慢品的,《秋兴八首》则是要让你反复回味的。
我在开头说,为了学习,教科书需要精读,不然就得不到好分数。但即使出于兴趣,有些教科书也值得精读。理论性比较强的教科书并不只是在单纯地罗列事实、原理,它能对人们的世界观有所启发,会让人对世界的看法更准确、深刻。生物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进化生物学的教材,写得好的进化生物学教材会让人对世界有一个进化图景。美国有一本进化生物学本科教材,就叫《进化(Evolution)》,作者Mark Ridley,是十几年前出版的。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是因为理论性非常强,提出了很多进化生物学的问题,能够启发、引导人们去思考,所以我还时不时地翻翻。
物理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力学教材,写得好的力学教材能让人对世界有一个物理图景,跟进化图景同样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文有一本写得很好的力学教材,是我上大学本科时用的,是我们那时的副校长方励之写的《力学概论》。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跟英文的力学教材相比毫不逊色,所以这本《力学概论》我也时不时会翻一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女儿现在在预修大学的物理课(实际上就是力学),偶尔会有力学问题一时没搞明白来问我,我还能给她解答,能够继续维护老爸的神武形象。
2023.12.19录制 2024.1.18.整理
(XYS20240303)
怎样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方舟子· 上次谈到,伊斯兰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通才、全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样的人之后当然还有,现在也有。哈佛大学生物系以前有几个教授就属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斯蒂芬·杰·古尔德、理查德·列文廷、爱德华·威尔逊。只 …
方舟子推特合集(481)2024.2.1-5 方舟子@fangshimin方舟子,本名方是民,作家,新语丝网站:http://xys.org YouTube频 …
何以心系中国 ——基督教医疗传教士与地方社会(1835—1911)* 作者:胡成 在近代东西方交往或中外两个文明接触和碰撞的研究中,传教士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群体,迄今为止中外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三种研究典范:一是1960年代兴起的侵略/反抗(冲 …
一场学术报告,成了他权威人设崩塌的开局 记者:孙滔 王兆昱 如果世上有后悔药,Domenico Praticò一定不会去作4年前的那场学术报告。如今他学术权威人设的崩塌,正是发端于那场报告的提问环节。 时钟拨回到2020年2月5日,美国天普 …
六味地黄丸能治什么病 作者:棒棒医生 六味地黄丸的前身是金匮肾气丸,记载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从名字可知,是一味补肾的药,有两千年的历史。 补肾的药,那肯定就是好药。 传到宋代,中医儿科之父钱乙对金匮肾气丸做了一些改良,减去了肉桂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