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Gyl 发表

德资制造业员工过来聊聊,原内容已经在其他答主回答下进行了回复。我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保密要求,很多核心零件都是德国进口。今年疫情德国全线停工,而中国是已经开工了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总成已经库存报警,我们公司高层急得团团转,这个东西国产没做过,海外停工了,海上漂着一个月多点的货,用完中国工厂也得关门。采购找到了一家国内企业,把技术图纸都给了过去,因为疫情国外专家也来不了了,说白了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搞搞试试吧。结果一个半月时间那家国内公司做出来了,上线测试后发现质量参数完全没问题,我们德国总监都不淡定了,随后开会必称赞中国,从物流设施到市场活力,从产业能力到供应体系夸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就是所在行业巨头,根本不可能去哪个国家从无到有给配置一整条产业链,只有产业链完善了,我们才会去投资。基础设施上,别的不说,只要电网闪断 5 秒钟,别说设备打坏,有些高温设备甚至都得炸膛出安全事故。可以说我们公司在国内从研发到采购,从物流到零件,从质量管理到设备维保,从机械保洁到信息系统维护,涉及国内外上万家供应商配合,这需要长久以来的默契和整个行业供应能力和整合能力。

今年中国经济负增长,疫情又影响很大,我们公司国内又投资 30 亿欧元成立了新工厂还准备把海外产品供应放在国内制造再出口。这么说吧,迁到越南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员要求都不高,来料加工就可以了,还能赚一波关税优惠。但是复杂工业品制造拼的不仅仅是企业能力,更是产业能力,一家巨头能投资企业,但是绝对投资不了产业。大到大型机床设备,小到工位上一支电动或者气动打紧枪,只要出问题国内服务商就能给你解决掉至少 95% 的问题。而那些来料加工,服装鞋帽这类,你想坏都没有机会,因为压根没有什么复杂设备。

另外,我们公司目前已经实现 95% 的自动化生产,除了装配工艺必须人机结合以外,其他工艺都可以自动完成。我们也是德国工业 4.0 的标杆之一,当然距离实现真正的 4.0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负责任的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越级直接拍给越南一个工业 4.0 的企业,没有完善的产业能力根本玩不转,这个东西不存在越级,必须从 1.0,2.0,3.0 一路走过来。为了保障我们公司业务运营,我们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帮助我们运维生产系统;需要可靠的公用动力公用设施系统支持;需要运力强大的物流企业和完善的交通帮助我们完成进出口业务;需要具备相当开发能力的零件供应商适应我们新产品换代。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我们都不可能冒这个风险投资,停产一天,人工上省出来的那点钱都不够补亏损的。

客观来说,如果说中国超过美国的工业设计能力,那叫盲目乐观。如果说越南制造业就能打击中国制造产业链那叫盲目悲观。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竞争的后果,中国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之后,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岗位和行业,导致了很多低利润高污染以及来料装配行业失去了初级劳动者,那些人送快递,送餐,开网店,做二手车,开滴滴,做服务业去了。因此当初那些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料加工企业这些低附加值,低技术,低需求的工业企业已经不适合在中国生存了,他们撤出后空余的劳动力已经被互联网经济吸引走了,这是产业升级把这类产业挤出了中国。并不是他们撤出导致我们失业,而是他们很难用原来的成本招到合适的员工不得不退出中国去人力成本低的国家,因为他们的行业最大的投入就是人工。至今为止,在制造体系构建上中国是没有对手的,现在严格来说已经不叫产业链了,而是产业网。甚至产业网已经不能形容了,整个产业勾际关系就像海绵,里面网络错综复杂,没有扎实的工业能力的国家,怎么构建这个系统呢?我们要制造顶级的产品,就必须要有顶级的一级供应商,要有顶级的二级供应商,每一个链条的薄弱环节都会导致公司亏损。所以越南想对中国在制造业上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双方工业体系已经不在一个时代了。

最后再分享我们行业一个消息,我们行业美国的某竞争对手企业已经批准了未来 650 亿人民币的投资用在中国市场。资本家会说谎但是资本不会,资本只会去对他最有利的地方。美利坚天天喊着制造业重回美国,工业制造去中国化。可是就是有顶风上的美国企业,你说他们难到不怕川普发火吗?原因很简单,对于和中国合作给他们带来的资本利益,大总统的怒火就是个屁 [捂嘴]

更新:

刚放出来,谢谢大家的回复,在这里补充几点。第一,国内供应商让我们震惊的不是设计能力,因为我们给了图纸,给了专利授权,所以设计出来没有问题。最难的是能够在一定成本浮动的范围内实现量产。而且他们做总成还需要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的协同配合,能在短时间内拉动下层供应商开发产品,开发模具,并且批量生产后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这是非常吃工业底蕴的。另外我具体的公司行业就不透露了,下面有人猜到了,佩服各位侦探们,哈哈。另外有的朋友们说不能小看越南,印度,四十年前我们能做到他们也能。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客观环境已经根本不同了,中国发展的路线只适用于中国,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顺着同样的道路发展。中国是比较魔幻的,因为曾经西方设计的国际分工被中国打碎了。最初大家觉得一个国家发展一个产业,大家各自分工美国薅羊毛这样的体系很完美。但是中国不行,一个产业中国人根本吃不饱,所以中国制造体系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和资本快速投入下飞速成长,同时多年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国家大力基建,为工业生产搭建了完善的平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又抓住了机会,电子信息产业,通讯产业等不说国际顶尖但也跟上了主流发展进程,现阶段中国从 1.0 工业到 4.0 工业是同时存在的,当产业矩阵形成后又依靠规模优势把各西方国家的强势产品打的晕头转向。而印度和越南,现在刚刚承接的是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低端装配行业,说句认真的,这两个国家能否沿着产业链自己攀升要看国家层面的决心,因为很多投资是短期内根本没有回报的,这一点行政松散的印度肯定无法完成,而越南作为小国,无论是消费市场规模还是产业升级所需的庞大资本都很难获取。所以现阶段,只有中国不做的他们拿去做才能活下来,如果产业层级再往上和中国的制造产品进行正面对抗,结果可想而知,世界贸易是合作,但竞争从来都没停过。也有朋友说我们中西部地区人民收入还不高,产业发展还滞后,这些产业可以转移到西部。但是这些行业属于外贸类行业,对于港口海运需求非常大,其他的运输方式根本不合适,中西部有中西部的发展思路,不能一概而论。七八年前我在大学课堂上就已经听到过一些来料加工的外贸行业转移到东南亚了,其实这不是新闻了,因为这些年的产业转型给越南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增长,导致这些年越南 gdp 在全球可谓一枝独秀,因此才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所以外贸加工的行业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和当前中国面临的失业没有必然联系。手机码字就说这些吧。

知乎用户 黑夜中的行者 发表

2021 年 4 月 28 日后续

印度办公室已经有接近百人确诊,这个比例实在有点吓人,美国总部提出冻结在印度的招聘,毕竟他们已经两年光花钱没产出了。


2020 年 10 月 28 日后续

美国出现了第 1 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在职员工,现在印度以 2:1 领先美国。

中国这边估计不需要裁员了,因为被挖的差不多了。

部分产品开发已经挪到了印度,印度每次会议都说目前情况非常顺利,但是已经错过了 2 个版本。


2020 年 4 月正在发生

美资 A 企业,2019 年开始计划将中国的研发团队裁员一半以上,挪到印度和智利去。理由吗,台面上的理由一是印度便宜二是智利和美国没有时差。实际上的理由,很多产品已经深度依赖中国,万一万一中美有点什么,可能就分分钟被中国卡脖子了。

然后去年就开始准备,印度招人,智利招人…… 中国准备裁员。

高潮来了,不,疫情来了,中国第一个开始在家办公,然后第一个恢复上班,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影响业务,于是其他国家开始抄作业。印度第一个出问题,的在家办公计划完全实施不下去,理由很有意思:没有宽带、没有电脑、没有桌椅…… 又是一通买买买,然后还是有一半的人没法正常工作。印度这基础设施短板终于暴露了,还有印度人民的占小便宜习惯。

智利呢,还好,只是各种游行不上班而已。

然后…… 美国总部发现这完全是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钱花了不少,人招了不少,然后完全无法开始工作,而且中国这边裁员的时间定马上就要到了。各个产品线终于按捺不住跳了起来,不许裁员,这还完全没有交接呢,一旦裁员这产品就彻底瘫痪了。

…… 美国总部纠结中

还有没说完的呢,欧洲那边的业务现在也瘫痪了一大半,很多人建议…… 要不搬到中国吧。

…… 美国总部头疼欲裂中


2020 年 4 月回答评论区提问

  1. 美帝的明白人聪明人,都知道中美竞争是个什么形式,除了国家之间的竞争,或多或少还有意识形态的加成。他们在操纵着企业从中国脱身,既有怕被国家竞争而影响,也有不愿意再看到技术和竞争力流向中国的私心。因此,疫情过后,就 A 公司来说,裁员迟早还得来。
  2. 从这次疫情国家层面的应对来看,以及从裁员前后各方意见来看,中国有一些未被发现的优势,让 A 公司这样的企业,对于将业务留在中国或者做大,有着看得见的利益和动力。这些优势包括:基础设施,人民勤劳,敬业精神,配套产业,庞大的技术人力资源,政府效率,扶持力度等等,也许中国做的不是最好,但一定是平均分最高的那个。加上同行的衬托,每一个被选出来接过中国业务的国家,都被发现一个让人无语的短板,甚至美国自己。
  3. 上个世纪的美苏争霸时,除了激烈对抗,也有赫鲁晓夫访美时双方达成的 “美苏共治天下” 的默契。也许,这种默契,在各种对抗走了一圈以后,又会换个主角重新上演,把老三老四拎出来放血,老大 6 老二 4,双方把酒言欢各取所需,资本家们也可以出口气再把生意放在最赚钱的地方了。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我就弱弱的说一句,我们越南工厂的造出来的比中国的贵,都四,五年了。现在总部问了,当年为啥要在越南设工厂,谁定的?背锅节奏开始… 年年在亏… 可以理解。

知乎用户 路上不吃牛肉面​ 发表

1979 年 , 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部随身听。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大量外资企业来到中国设厂,生产音响产品。

2001 年,新加坡爱琴科技开设中国分公司,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力物力,为海外品牌生产贴牌音响。

爱琴中国向总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增加研发,总公司坚持贴牌,双方不欢而散。

次年,爱琴中国 CEO 负气出走,在 imp3 闪存论坛宣布,组建中国自主的音响品牌。

他叫黄章,他所创立的品牌,就是后来的珠海魅族。

2003 年,魅族 mp3 上市,两年后,销量全国第一。

2009 年,搭载 winCE 系统的魅族 M8 发布,魅族转向手机业务。

2019 年,魅族全球销量 1900 万台,厂商中排名中游。

爱琴科技怎么样了?

还在做贴牌 mp3,年产 60 万台。

知乎用户 买菜市民刘先生 发表

咱们公司越南的工厂转单给在广东的工厂做。

然后发船去越南,再从越南出口日本。

为什么呢?

因为越南的工厂做不了达到日本品质要求的产品。但是却接到了日本的单。

这个是不是一个很迷的事情?

知乎用户 东林侍读​​ 发表

我提供另一条思路。

这是位于广西上林县的就业扶贫车间,车间为华硕生产电脑包、为星巴克生产周边。我们 9 月份去采访的时候,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一些难以消化的订单不得不转给其他厂家。

类似的扶贫车间,广西还有几千个——根据自治区人社厅发布的消息,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全广西 38 个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 1086 家,吸纳就业逾 3 万人;累计认定 4046 家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 28.18 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4.93 万人。

这还不包括那些将整条生产线甚至整家企业搬到广西各县的工厂,比如搬到马山县的博禄德公司。该公司之前一直在浙江开厂,目前绝大多数生产线已迁至广西县域。

u1s1,无论是扶贫车间还是类似博禄德这种流水线,工作都比较辛苦、工资也算不上高(常规工作量月收入大概在 2500-3000 左右),但这些开到县城甚至乡镇的生产线仍然有优势——当地农民不再需要远距离的两地奔波,老人和孩子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 “留守”。

对于企业来说,此类生产线往往需要更多的运输成本,但当地土地、厂房租金便宜,家住附近的员工也更有黏性,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如果是一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则运输成本都可以节省不少。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上述生产线越开越多,有时候开车在山区穿行,冷不丁就能发现一个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的车间、遭遇一辆运送成品的卡车。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农民选择在 “自家门口” 就业,他们只是不再出现在东南沿海那些大城市而已。

知乎用户 汪惟​​ 发表

会。

家里是做纺织的,以我看印度制造威胁性不高,宗教和政策限制了印度成为制造业核心的发展。但是越南不同,部分制造行业的生意会被越南稀释走,特别是轻工业。

大环境是中国工人越来越贵,可以看下现在优衣库有不少衣服从中国制造已经变成了越南制造,孟加拉制造。对那些需要人手的行业,不转移就没有竞争力,服装制造首当其冲。我身边的织造老板从十年前就已经在探讨越南柬埔寨制造转移的话题了,原话是「越南回国打死一片」。越南工人成本目前是中国 10 年前水平,也慢慢在上升。

其次最近五年原因是中美贸战,很多企业(包括中国企业)驱于避险把工厂迁移到越南。越南现在是 TPP 国家,纺织业去美国日本的关税是 0,出口条件不比中国差。这大的概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危机。

还有原因是越南招商引资开始走中国以前「两免三减半」那种优惠(特别是越北),比如现在越南目前对部分企业是免收进口税的。有些资本就是吃这个政策红利的,以前吃中国的,减免期一到就走人,之前的苏州三星离开就有这个种说法(真假不知)。

很多朋友回答下说「公司会转移,但是产业链无法转移」。富士康采购已经要求 + 威胁上游供应商必须在越南布局,否则「以后没单子给你」。供应商胆大的会投生产线,投机的就去越南先注册个公司卡位。服装行业现在直接在越南开园区生产纱线,用纱线直接织布印染,以达成 TPP 的要求。现在韩国也有大把公司 LG 三星带着自己的产业链在往越南转。其实不是产业链不能转移,是产业链转移起来比较慢。

还有论调「越南人很懒,无法像中国人一样勤勉」。首先越南人大概是东南亚最勤劳的一拨了,又不是泰国那样的佛国,肯吃苦的技能点真不比中国差多少。现在越南可以生产 airpods,虽然不像汽车一样是皇冠上的明珠,但是在我眼里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这个技术含量是科技意义与管理意义双重的。在一部分越南人富裕起来之后,大家赚钱的欲望会起来的。适合越南的管理与 + 人民日新月异的欲望的综合下,所谓「懒」在越南我认为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的越南制造状况我觉得比较像 02 年的中国,还很稚嫩,也有点竞争力并且看得出来发展空间。02 年那时候的中国刚刚加入 WTO 两年,经济发展飞快,大量工人前往沿海赚钱,没有美国看你不顺眼,做外贸的都赚得盆满钵满。而 02 年的日本,也有一群人在讨论「他们都是吃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不可能像日本人一样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干什么?我们能干的也不比日本人更多了,增加不可替代性,无人化生产线,投资越南,投资下一个越南…)

补,很多朋友说「越南人口数量和中国没法比」,那当然了,世界上人口能和中国比的也就只有印度一个。但是越南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小国,首先人口将近 1 亿,同时他有大量海岸线,南北都有深水港。同时越南在地球的位置也非常优越,送往欧洲,亚洲,美洲都很便捷。

就像中国无法抢走所有的日本制造,越南再厉害也不可能抢走所有的中国制造。但这个一定对中国制造业有不可忽视的冲击和竞争。我自己专门去大阪走访过贫民区西成区,露宿的街友都是过去日本高增长时代的主力劳动人群,实在不希望这个情况在中国也有出现。

知乎用户 飞欢 发表

再次添加内容,解释下我所谓的 “拉美化”:

典型国家:阿根廷

进阿根廷海关,人们大概都会被 x 光机后面五六个海关人员聚精会神的工作状态所感动:认真,那么多人一起认真,真棒 。多呆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iphone 在阿根廷卖出了天价,你带十部 iPhone 进阿根廷可以赚 5 万人民币!

同样,其他工业品包括轻工产品在阿根廷也是天价,牙膏牙刷洗头膏沐浴露林林总总。这点比较好理解,阿根廷没啥工业,啥都要进口。

同时,阿根廷人工资很高,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工作的超市收银员一个月薪水能到 8000-9000 人民币(2017 年)!

然而,因为高的畸形的物价(令我不解的是农产品也很贵,比如牛肉、面包。要知道阿根廷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牛肉),生活依然很窘迫。

那么这个现象,揭露了几个问题:1,阿根廷货币比索功能很差,无法稳定、高效的支持流通;2,政府调控能力基本瘫痪,人们对本币高度不信任;3,政府和社会都已经无力支持产业进步,到处窟窿,苟延残喘;4,螺旋形下降,个人努力基本无效,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最可悲的情况:像一匹拉磨的马,你跑快点,跑慢点,都是一圈圈的毫无前途。不拉磨,就要被拉去屠宰场。

货币贬值一次到位?像中国 1994 年从 5.8 到 8.7,阿根廷有大量进口,社会承担不了这样的成本。

发展工业,替代进口?长期以来人民对本币不信任,已然美元荒,有限的进口只能满足基本需求。

改小政府为大政府?不讨好民众,选都选不上去。民众谁在乎 20 年以后?要的就是现在!不干活又有饭吃,低产出高福利。每届政府都靠这个上台,上去以后再想办法圆谎。大政府,根本没有机会。

多发工资,加 4 倍,让大家吃的饱吃的好!企业活不下去。

大概每个人脑子里都只有四个字:得过且过。

中美洲,好多国家有本币,根本不用,市面上流通美元。没实质中央银行功能的国家,我都觉得不算个国家。

美国的剥削让他们的最高希望就是并入美国,独立人格是个屁。

这就是我说的拉美化。

——————————————————————

刚写了一半没了,很郁闷,在这里改吧。

国家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按照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

1,第一产业实现原始积累,过去大部分国家能做到,比如阿根廷、巴西成功的完成过这一目标。自从农业转基因和金融化以后,这一目标也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转基因技术和农业金融化值得好好研究)

2,完成原始积累后,发展第二产业,绝大多数国家倒在这一步。三个难题:市场、技术、投资。阿根廷、巴西、泰国、马来西亚等等国家都倒在这一步。日本、韩国在没有完成第一步的情况下,借助二战以后亚洲多场战争后勤、外部投资、美国供应链转移、多个单点技术突破,完成了这一步。但是在中国制造业全面崛起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

3,在第二产业强大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定规则、割韭菜的第三产业。这里的第三产业主要指科技服务业(专利)、金融业、法律业、政治业(包括 NGO),目前成功的就只有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发达国家。这里功夫就极深了,一带一路战略如果成功了,可以算一个。

以上所有阶段,都是有历史机遇期,错过了就错过了,可能就像南非、俄罗斯、泰国、智利这样的国家,上不去,也退不回去(工资和消费高了)。

越南大发展,除了他们自身努力,还需要有战略发展机遇,目前还没看到有什么好机遇。可能他们在等台海冲突。

———————————————————

越南常去,工业园也跑了不少,当地官员和企业主也接触过很多,自认为比较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不可能。

再说理由:

1,台湾老板二三十年前就大量进入了越南,可以说和北上(西进)差不多的时间,现在看来南向的效果要比北上差的远。不少台湾老板亏光了,逃回台湾,有的被越南女人算计,有的被当地官员和黑社会算计(这两者也有结合的),鸡还没生蛋就被抱走了。这算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实验,实验结果不怎么友好。

2,越南现在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经常是一个新开的厂,工资高 200 人民币 / 月,另外一个厂的 50% 工人都跑去新开的厂。感觉已经成了零和游戏,已经没有新的空间给新工厂,更不要说富士康一类的用工大户。

3,越南基础设施还差的远的远,任何一个工业园,只是地理概念,里面没有任何配套,就是一块地。这是一个可见一斑的标志,其他的配套可想而知。工业的基础是化工,越南很奇怪,对化工比较排斥,连氯碱这样的基础又基础,成熟又成熟的厂都很少。电力成问题,没有足够的电厂,更没有靠谱的电网,胡志明市内那恐怖的低压电线森林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不是嘴皮子动动就可以搞定的。

4,越南规则太太太复杂,势力太太太复杂,远远不是外来企业可以驾驭的,政策水平跟着中国,文件层面 OK,执行层面相当堪忧。越南海关要走个私那不要太容易,数量还可以做的很大。这段想说的就是越南的政策风险很高。

5,越南经济规模太小,金融市场非常幼稚,现在通过学习中国,阻隔了外资直接进入越南金融市场搞事情的通道。但是发展会有很多的金融风险,体量小就是天然的死穴。越倒向西方,越容易拉美化。

6,工资上涨太快了,房价涨的更快,产业升级不存在,那我很看好他们进入中等国家陷阱。如果越南再开放政治领域和自由化,那就妥妥的没跑了。吃了西方的药,没有不瘫痪的。

综上,越南官方如果脑子正常,怎么敢倒向西方?倒向西方,开放资本市场,政治自由化,一定是万劫不复的拉美化。所以越南只能倒向东方大国,那最好的结果就是政治独立的经济附庸者。

大国是天生的或者打出来的,小国不要想太多,活下去,多吃草还是多吃点肉,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

知乎用户 yue wu 发表

我来回答合适吧,因为我直接管理越南工厂。答案是 YES。就业的影响是铁板钉钉的。

大陆的经济体系庞大,虽然有影响,即使短期大量的人员失业,多数人还是可以找到新的岗位,去其他公司工作,或者开滴滴送快递保洁服务,再或者自己搞个凉皮凉面八宝粥摊位,怎么就不能活了呢?中华民族就是勤劳能吃苦 (这个措辞让一些读者感觉不适。靠自己独立谋生的人如果不勤劳不吃苦,难道还能靠拼爹么?),失业了能自己张罗饭碗,卖烧饼的大爷大妈也能攒钱供孩子读大学还买房。

失业了就再就业,多余的劳动力大量流向服务业。美团外卖骑手数据表明,约 31% 的小哥来自’去产能产业’的工人群体。饿了么蜂鸟配送发表的洞察报告也显示,约 80% 骑手是高中或以下学历,这与制造业工人的教育背景基本一致;约 20% 骑手有大专或以上学历 - 这与制造业工厂的技术员工程师及经理人的教育背景一致。如果有制造业工厂吸收,他们中的多数就可以成为中流砥柱。

我们项目之前在中国大陆做了十多年,后来大部分转移到越南胡志明工业园区。之前我的工作是管理大陆的工厂运营,对于越南项目只是偶尔做培训咨询。公司聘用了当地经理人,部门有 3 人管理团队。然后川建国对中国制造一搞关税,直接加速了产品向越南转移。川建国绝对是这个产业转移的罪魁祸首之一。25% 的关税吓死人,我们好多贸易条件还是苦逼 DDP,逼得实在没办法,Made in VN 的标签能节省多少利润啊。公司同时大刀阔斧改革,把越南的部门管理团队解雇了,直接宣布归我一人管。越南项目以’大而乱’而闻名,我硬着头皮上。

产品转移期间发现越南的确问题多多。

首先供应链是大问题。不怕笑话,开始居然有标签盒子什么的都是从中国出口去的,运费比货物还贵。但是企业的投资是灵活的。开始没有供货商,一旦当地企业有稳定的需求,就一定有公司投资去满足这个需求。就这么简单。当然这需要时间,工厂的体系是很庞大而复杂的(专业工厂可不是小作坊),人员的培训也需要很多时间,但这个体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的确可以建立起来。果然大半年之后,这些物料全部实现本地化。

其次是人才不够成熟。越南工厂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并不是和中国大陆一样好。这个基本没有可比性,起码现在是这样。大陆的工程师随便一个 10-20 年经验,而越南工厂里工程师只是毕业几年而已,多是大学毕业几年过来的。越南开放才多久?根本没那么多现成的专业人才,哪里像大陆这边一堆堆的什么职位的都有。都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培训。而且他们的英语我的天,说得清楚的不多,但抓几个主词我还是听得懂的 (我的英语水平是专业翻译,后来转行做销售和运营管理)。他们会安排英语比较好的和我们做接口,而且有大量的国外经理人,本地的经理人占很小比例。

中国人是精明而努力,越南人也有聪明的。有大学学历还会英语,一到外资工厂好好钻研几年专业有了经验,立马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随着时间推移,相信本地人才会逐步成熟。这是必然的趋势。

大量外企公司接受转移到越南,核心就是因为便宜。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太高了,也听说有的大陆园区收取租金吓人(一二级城市园区)综合成本居然世界领先(一个老外总经理说的我也没有考证),当地以为和企业成亲了就可以压榨了,但企业依旧会持续寻找成本构成的最优解。大厂搬迁是浩大的工程,需要考虑未来至少 10 年的规划,所以外企多半不会从上海搬到成都之类,因为地区成本差异比较有限。去偏远城市又没有良好的综合系统支撑,尤其还要考虑出口美国的高关税问题,所以还是离开大陆了。

越南人工的确便宜,只是中国的一半。既然价格便宜了,客户也不能要求完全保持和中国大陆一样的品质和效率 - 多少你总要妥协一点不是么?又好又便宜的事儿,只能梦里才有。同时客户的管理成本会高很多。一个很优秀的工厂不需要客户掺和,他们自己可解决 99% 问题;而一个落后的工厂每天都有问题需要客户帮忙,而且还会重复犯错 - 但是我们公司又不新招聘人,意味着大家会忙很多头痛很多也是活该,毕竟省钱了啊。接手越南后我变得比较佛系。他们做不到的事儿,你 push 是没有用的。不如按照他们的节奏和方式来慢慢努力,做得好就多鼓励,同时让他们看到规则后面的道理,结果进步非常明显。我接手苦战半年多,项目终于走上正轨。

有知友提出越南人不如中国人聪明智商高,最终会影响项目成败。我当然希望咱中国能多拿订单,但越南的情况真没那么差,毕竟跨国公司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经理人在管理。从生产流程来说,自动化程度很高了大概 80% 已是程序控制,比如测试只要把模组放上机台点击鼠标按程序走下去,测试完毕拿出来即可。复杂组装的部分,笨一点也可以学,一周内重复练习 1000 次肯定也熟悉了,虽然中国工人可能只需要 100 次。这无非是学习曲线长短的区别而已,不是会与不会的巨大差异。所以越南制造对于中国制造的确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尤其是低中端产品,占我们公司全部产品的 70%。

据《南华早报》三星电子苏州电脑厂已收到正式通知,三星将关闭在华的最后一家电脑厂。苏州厂大约有 800 多名员工受影响。2019 年三星还关闭了其在华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有机会去胡志明 9 区工业园的,请去看三星的厂区有多么庞大。没办法,成本数据摆在那里。同样的电路板设备加人工费,越南报价比大陆工厂便宜 60%,对方还是一级老厂有欧美大客户。我们看报价也傻眼了。

越南还有一个中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它因体量小而具备充分的择优权。体量小通常被认为是劣势,但面对大量的外资候选就是优势。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比如胡志明 9 区工业园,地方就这么一点,比如 300 个容量,候选的有 1 千怎么办?肯定是最优秀的公司进来。注册资金多少刀?行业竞争力地位如何?前几年销售额多少?在越南期望出口额度多少?体量小就必须严格甄别,行业顶尖的才能进来。即使三四流的公司能混进来,无法很好地生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人才立马流向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个流失和衰败的速度真可以用天来计算。

的确有项目转移越南而失败的例子。尤其一些很复杂很精密的产品项目,需要大量资深的工程师和聪明的操作工,还要有善于沟通和协调的资深经理人。这些项目在越南工厂做失败了,然后再返回到中国大陆来做。这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时间。比如越南需要 18 个月才能完全成熟,但客户等不了啊。大半年无法发货,客户订单黄了要被拖死了,只能再回来找之前大陆的合作方。这些往往不是什么大项目,资源有限肯定拖不起的。拖得起的肯定还继续投资坚持,否则你搞了一半走人,算是给谁做嫁衣呐?其实现在这个阶段还是拓荒时期,小项目小公司就不要去凑热闹瞎掺和,除非你能直接去吃现成的。大公司投资是需要的,人家是长期发展至少几十年的规划,多少亿美金放下了慢慢搞。

越南对于出口型企业的很多规矩是挺死板的,比如用不了的物料最后处理居然会按仓储天数收取罚金(本来就损失了物料钱还要交罚款??有比我们更冤的么?)。但总体是非常鼓励企业发展也比较合作,局势总体安定。越南年轻人比例很高,也很乐意进跨国公司的工厂工作,本地员工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相信他们能够利用好这次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这个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只要越南自己不作死就行。

印度的产品项目还没有,公司担心那边太乱不好控制,而且阿三鬼主意多不好管理。在越南的印度经理人非常多。印度人喜欢抱团,你雇 1 个吧,他站稳了就能给你介绍 20 个。目前我们在用印度的 IT 服务,肯定不如我们本地,但相互适应后确定完全可用。费用节省超过一半。大陆的人工的确贵,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总之祖国庞大的经济体系稳定,尤其服务业继续繁荣发展,这意味着巨大的内部消化能力。目前不必担心,只需努力。

8 月 1 日更新

有答主提供证据说越南员工不好管理,不肯加班赶工期,动不动就罢工和公司对峙,有个帖子是讲台湾工厂的实例。这方面我希望大家客观看待,这的确不是普遍现象。罢工就好像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产生条件,而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是关键因素。我们项目原来在广东也曾罢工。当时是因为工厂把加班费计算方式改变了,员工觉得不划算,于是罢工,说辞是:还我血汗钱!那个阶段我记得的罢工起码 3 次,连洗手间里都写了罢工语录。那这是否可以说明我们中国工人爱罢工呢?当然不是。

我们项目在越南运营有 4 年了,我接手项目 1 年多,从来没有发生过罢工,平时从来没有因为找不到人加班而延误交期,春节除外。我们项目几千人,每个月几百个订单,摊子绝对不小,有相当的代表性。人性化的管理很重要。说白了,管理者不能让员工感觉不合理或者不公平。比如越南的春节,员工都是回老家,很像我们大陆的春运。员工花数个小时在路上飞机换巴士,再换三轮车甚至马车,就是为了回家团聚,一年一次,放假延续约 10 天。这个特殊节日期间,你如果要求赶紧回来加班吧,那就是缺德无疑。

越南团队多是 20 多岁弟弟妹妹都喜欢玩。他们会告诉我,下周一不来上班了,大家要出去玩,难得的集体活动大概半年一次。跟我请假,我就爽快答应,祝他们玩得开心!人家平时晚上加班也没跟我要加班费,产线安排好了他们出去玩,这也过得去。我周末发邮件他们都有人及时回,我怎么就不能祝福他们度过愉快的一天呢。

还有一次突然早上有个核心员工跟我请假,说家里有急事(回外地的家需 5 个小时)要马上请假离开。那个妹子平时大咧咧,碰伤了左脚还要搞伤右脚的那种,我担心她慌慌忙忙在路上出事。立马告诉她,家里急事你随时走,一路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请她保持冷静,再大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我邮件写的是真心话: Your family should always come first.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她回家之后,晚上居然还坚持看邮件,第二天远程参加例会。我是挺感动的。

类似的小事慢慢堆叠,我们的团队合作关系居然变得很融洽,基本上我指哪里,他们搞哪里,问的事情件件有回应。这是我接手项目时根本不敢想象的。去年夏天我几乎有抑郁症表现,每天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日常的剑拔弩张让我身心疲惫。之前 SVP 也介入这一块,他也说自己也没办法,说了他们不听,很多员工觉得压力大就不做了。我曾经去参加他的会议,扯 2 个小时完全没效率,拖累至少十几个员工,和大老板开会神经高度紧张,完了哪还里有时间和精力做事?

我跟团队说,我们例会就争取 40 分钟左右结束,提前准备好信息,及时沟通安排清楚。这对于几个亿的中型规模项目挺合适。年轻人喜欢高效利落的方式,他们配合得很不错,人员大局稳定业务越来越熟悉,开会气氛居然变得轻松起来。对于优秀员工,我反复地公开表扬,督促项目组加工资发奖金。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我和他们经理说,你再找 200 个人也没他这样能干的,他在这里你我都会好过,必须重奖 $ 留住人才。

评说员工好不好管理,不如看你是在如何做管理。人性是相通的。台湾工厂我知道滥规矩是比较多的,有的甚至反人性比如禁止聊天,导致工作气氛压抑,员工关系淡漠甚至冷酷。每天人像机器一样上班下班看不到出路。为什么只有富士康有连环跳楼悲剧,其他大厂没有呢?这可不是凑巧。

规章制度有礼有节,日常事务有人性关怀,给予人才足够的重视和价值尊重,这都是管理者该做到的。这些方面都捋顺了,员工管理就不是问题。实事求是而已。

*******

知友的评论和提问五花八门,谈到越南政局南北差异劳资关系之类。抱歉我无法回应。几亿美金的项目其实是沧海一粟,我每天耕这三分地,根本没资格操心大局。越南工商局海关的事我不关心,反正我无力改变。我会特关注员工的需要和情绪变化。谁加班发邮件太晚,我会提醒 TA 别这样耗费自己,要早点休息。如果谁的邮件或发言状态不佳,我会私下问:你怎么啦?经历 1 年多艰难的磨合,现在项目组整体是和谐而高效的。这个状态大家都很珍惜。

知乎用户 响指救世萨诺斯 发表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产业转移是双向的选择。

资本愿意为一份工作开出的报酬和劳工对报酬的期望都是存在刚性的底线的。工作的报酬受制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对报酬的期望受制于社会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如果双方的底线没有交集,把产业转移到有交集的地区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打个比方:我开了个小煤窑,雇工人下矿挖煤。工资 1 块 / 筐。挖上来的煤以 2 块 / 筐的价格卖给电厂。每筐煤我赚一块钱。原本这个地区就我一个雇主,工人没得选择只能来我这里上班。他每天能挖 50 筐,所以收入是 50 块 / 天。但现在新开了一家快递公司,招人送快递,开的工资是 100 块 / 天。工人一下子都跑去送快递了,没人再来挖煤了。

问题来了,我为了保证能招到工,我就得把工人的工资至少提高到 2 块 / 筐。但由此增加的成本我怎么消化?电厂消化?电厂又不是冤大头。我提高卖价电厂就去买别家的煤了。我自己消化?我一筐就赚一块,全被成本吃掉了我为什么还要开煤窑?

现在突然越南人跟我说,你来我这里挖煤吧,一筐煤给我五毛钱就行。我可不就屁颠屁颠去了?

我打这个比方是想说,“资本唯利是图,往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跑把工作都带跑了” 是句正确但是没什么意义的废话。因为就算资本不跑,他开出来的薪水太低你不愿意去,这份工作和不存在是没区别的。不要以为这是空想。这就是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频道出现的用工荒的本质。用工荒不是说劳力不够,而是说劳力嫌工厂给的钱少,进城送快递送外卖挣得更多,除非不会算算数或者就是喜欢做工,不然我觉得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产业链转移自然伴随着工作岗位的转移,这个没问题。但是会不会一定导致大量失业?不一定,这取决于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产业链转移?考虑两种情况:

  • 我们通过产业升级在产业链上往上走了,上游产业,以及随之产生的新的下游产业回报更高把劳力都吸收了,旧的下游产业失去吸引力,维持不下去不得不走。
  • 我们在产业链上并没有往上移动,但是因为通胀等造成成本上升失去竞争力。下游产业维持不下去不得不走。

很明显这两种情况下,第二种会造成更高的失业,第一种不会。区别在于,第一种情况创造出了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来代替产业转移失去的工作岗位。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只要中国的产业升级能持续,产业转移就不会造成大量失业。

最后再吐槽一句,很多人有一种奇怪的脑回路。总想把工作岗位计件算。工作和工作那是一回事吗?一天累死累活挣十块钱的工作和点点鼠标挣几十万的工作能特么一样吗?照这种逻辑国家以后不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了,我一个人就全包了——每年的几百万大学生全去给我扫大街,每 10 个月我给开一分钱工资。岂不是瞬间就创造了几百万个就业岗位?这几百万大学生是不是还要痛哭流涕地感谢我为他们提供了一份工作?你们到底是多瞧不起人啊?

知乎用户 临沂秦叔宝 发表

把逻辑捋一捋就明白了。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外企的员工会不会跟着去印度越南?

这个好像从来没有人过问过,大量技术工种,不是你工厂一搬进来就马上就马上有胜任的工人,从厂长到车间主任,从人事部门到财务部门,是集体去印度越南方便,还是印度越南重新搭一套班子,重新培训技术、财务、销售人员方便?

当然跨国有法律的问题,这个需要追加投入。

其次,外企大量撤资去越南,假设员工全部离开,是不是代表就找不到工作机会了?

外企离开,是不是意味着就没有替代性的岗位?

拿数据说事就行了,印度对华出口原材料,进口的全是工业制成品,也就意味着印度挖矿的工人,养着中国造铁锅的工人。

那么工厂搬到印度,是不是那些挖矿的工人就能马上变成造铁锅工人?

此外,工厂搬到印度是因为印度有更好的工人,还是工厂本身竞争力不行被淘汰?工厂即使不搬,工人跳槽转岗是不是完全不可行?

越南也是如此,越南与中国贸易同样是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差距。把大疆搬到越南,意味着大疆的工程师都成越南人么?完全没有可能。

这种问题的隐含逻辑是:外企大量撤资去越南印度,导致了外企的岗位消失,外企岗位消失,工人们无处可去(自行脑补),所以大量失业。

这种问题就是英美媒体唬人用的,不足为虑。

外企大量撤资并不是因为有了更大的增长点,而是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比如家电领域日本几乎全部失守,只剩下索尼、大金、日立少数几个领域还在坚持,世界杯上铺天盖地的海信广告就是个对比。如果看体育比赛早一些的人,应该会对当初夏普、JVC 标志满天飞有深刻的印象。

同样,外企就算把工厂搬到印度越南,配套与中间材料大量依赖中国,事实上还要依赖于大量本国工人的劳动成果,印度组装小米就是典型代表。

同时,不仅外企去越南印度,中资企业同样攻城掠地,而且这个企业已经从凉鞋袜子变成了影视娱乐,一集电视剧换一百万双凉鞋的现实,那些喊着失业的人是不会说的。拍电视剧不解决就业?

那些动不动就是越南印度工资低啊,人口年轻之类的乱代入,多少也学点世界地理好吧?越南已经进入了初步老龄化社会,印度压根就没有工业人口,否则怎么连气球、橡皮擦都要从中国进口,和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贸易逆差,国家撑着全靠印裔侨汇。

-———————————-2020-3-31 补充 ————————–

那些见过三两个工厂就开始卖弄的真让人无语了,存心拿越南人吓唬自己。

动不动就是中国工资高,越南工资低,于是中国产业就得往越南跑,中国人就没活路了。

这种逻辑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 2008 年左右,墨西哥就已经成了第一个让中国人没活路的国家,2014 年之后是印度,2018 年之后是越南。

也就是说那些自己吓唬自己的,也没发现自己是跟着英美的风向走。

那些搞纺织的中国企业,很多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就往东南亚跑了,外派的员工都给几倍的工资。

拿越南所谓红利说事的,无非就是看了几条新闻就来劲了。日美的工资高,也没见得损失光学仪器、医疗器材、机密机床、航空发动机的产业。

神人们才会天天拿越南工资低多少来说事,越南和印度不论工资有多低,日用生活品也还是义乌的天下,拿房价涨工资涨说事的就是缺乏常识。

而且工业企业通常都有员工宿舍、员工食堂,不是你那么在出租房里叫外卖能算出成本优势的。

最滑稽的就是越南印度工人” 早晚都要培养起来 “之类的神乐观,不知道这种乐观是从哪来的。这两国不论怎么取代中国制造,至今也还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体系的低下注定了就没有那么多生产富余,也没有那么多工业原始积累可用。

英特尔到越南开个晶圆厂,日立到越南开个硬盘厂,也能够吹得开。

那些印吹越吹嘴里的中国人,只是你身边的人罢了。把中国地图的城市名字记上三四百再吓人吧。

-———————2020-4-24 补充 ————————–

今天又想起来一个产业更换的内容,和印度越南还都有关系。

以听音乐为例,早先磁带时代,国内有大量小的随声听收录机(如果年龄非常小的自行搜索是什么东西)生产厂家,比较优秀的品牌基本都是日本的,本人当年就用过接近 400 块钱的松下随身听,品质相当好(2003 年的 400 块钱)。

当磁带时代进入数字媒体时代时,生产随身听收录机的厂家自然就大量倒闭了,工人大量失业。

也就是说,用不着日本或者美国的公司搬迁,本国的产品升级就能够造成震动了。

那么珠三角完了没?没有。嗅觉异常敏锐的厂家们开始生产各种山寨 MP3,成片上马成片下马,最终只留下少量存活者。

而后来少量存活者也难过了,因为手机的功能集成越来越丰富,直接取代 MP3,MP4 这类装备。大量手机生产车间取代了 MP3 车间,以往卖随身听的店,先改卖 MP3,后来改卖手机平板,小日子依然能过。

当然网店的冲击也厉害,后来一些实体店也兼着网店了。

那我们也可以在当年制造一些故事:珠海深圳 MP3 厂家大量倒闭的同时,日韩的代工厂往越南搬,于是!大量去印越的公司让国人大量失业!

我们看看现实吧,印度越南只会从中国进口消费品,到中国旅游,哪有什么印度品牌越南连锁店之类,越南制造的可说之处大概就是日本的数码设备了,硬盘以及数码相机确实有不少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产品。

然而!珠三角又体现强大的产业优势,当年数码相机的工人可能刚刚离职,手机厂商又需要大量的成像人才了。

看到没有,不论怎么撤资,大环境就像四通八达的水网,总有流通的可能。

至于所谓 “大量撤资”,纯粹就是个噱头,北京修个大兴机场都要上千亿,郑州南站投资在几百亿,印度越南一年能够拿到的直接投资才有多少?又能够容纳几个位置?

北京某电子厂的老工人退休,看着自己儿女在大兴机场管航班,心里不美?非要和印度越南比那些落后产能?

-————2020-7-10 再补充 ——————————–

这里再以各位常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说事吧,其实也是说电脑,笔记本比较常用。

如果稍微关心数码的人应该能够发现,笔记本电脑从早期的洋人占据大半壁江山,国产笔记本奇葩组装的时代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华为和小米涉及笔记本行业之后,已经有了相当出色的产品出现。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了,就是华为和小米的笔记本,那也是用美国人的芯,韩国人的片。

这种说法已经有巨大改观了,比如液晶屏从往日的奇美屏、三星屏、LG 屏,已经逐渐发展为京东方屏,熊猫屏,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厂商被打得半死不活。

同样,如果再玩硬件的人应该发现,内存条和固态硬盘的价格已经开始跳水了,传统的 SATA 口硬盘已经掉到了一 G 不到一块钱,如今更为高速的 M2 接口固态盘,TYPEC 移动硬盘才能够卖出价钱。

除了技术升级换代的因素之外,重大因素就是京东方、华星光电这些企业得到了政企的全力支持,整个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把液晶屏初步拿下了,存储初步开始涉足了。

代价有多大?如果看过京东方投资的新闻应该注意到,液晶屏基地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液晶屏的价格不断下降,也就是说投一条亏一条。

那还要上马产线?那不傻子么?!(熟悉的公共专家体又来了)。

我们把剧情捋一捋:

如果我们没有年年亏损的液晶屏产线,结果怎样?韩国和台湾企业想卖多少屏就卖多少屏,想卖次品就卖次品,相串通抬价就抬价。结果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流入本国销售商和制造商,倒是去了韩台的口袋。

如果我们有了亏损的液晶屏产线,结果怎样?那些抬价的已经亏得更惨,快要出局了。国产液晶屏的产业依然任重道远,比如核心制造设备全部依赖进口,高管基本就是韩国人在撑着,基板玻璃就是康宁的天下,经常玩手机的应该对康宁大猩猩不陌生吧?

付出如此巨大代价,收获却不能用巨大,而是用几十年甚至百年来形容。

首先京东方和光电的产线上马,带动的是大量建筑、电力、机械行业的订单,京东方的产线里核心设备是日本、韩国、美国的天下,但国产装备已经能够有位置了,就好像国产汽车在几十年的拼杀中,终于在新能源挤出了一点空间。

而这种大规模制造业,这是货真价实的制造业,吸引了大批人员就业,涉及到的专业五花八门,光是韩语翻译就得要一大把。

越南和印度有可能么?我们随便算算,印象中早在 2010 年左右,京东方一条线的投资就已经是 300-400 亿之间,此后更是水涨船高,这还只是京东方一家的钱,配套的企业已经没算在内。不仅如此,武汉、合肥、成都、昆明几乎处处布点。

一个制造型企业入主,随之而来的间接就业数不胜数,京东方所到之处,甚至大量韩餐馆都起来了。

光看到韩国三星到越南投资的,是不是对于本国的状况一无所知。

韩国对于越南整个的投资,大致只相当于国内对于京东方一家。

华为这个巨无霸已经不屑于和这些小国比较了。

不仅如此,大型制造业要想兴起,首先是要有大量劳动力,这些印度和越南不具备!对,你没听错,不具备!

制造业需要的人才,大多是农业剩余已经足够,农村孩子能够上中专技校,上大学学机械电子,有社会实践才能上岗的。

不是在蚬港或是孟买的小茅草房里,一家生个五个八个孩子,那就是 “人口红利” 了,这一点,你就是看看国内稍微大型企业的招聘告示也就行了。

当然,这些高端的可能与 “撤资” 无关,总有人说些什么劳动密集型会外流,那是无知。

这些人对于劳动密集的概念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机器人一分钟往电路板上打无数个零件,那也能叫劳动密集,只不过这个劳动是由机械手臂来完成罢了。

同样,那种纯粹的体力密集,人再多再年轻,你有自动化的生产线来得快么?此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环,消费市场。

中国国内就有几亿市场,我出口不了还能够低价内销,越南印度行么?再有点关税的妖蛾子,再有点罢工。。。。

外企,其实压根就没 “撤资”,那叫低端配置,否则三星在西安的半导体投资额,怎么能够如此巨大?INTER 在天津的晶圆厂,怎么烧了那么多钱?

肯定会有人硬扛什么日本韩国的产品有越南制造了,比如数码相机。然而,中国制造的手机已经打到韩国吐血了,国产存储已经在动韩国命根了。

知乎用户 rkidd 发表

7 年前,我们把澳洲工厂关了,因为要省钱,然后开了中国和印尼两个厂,加起来还没澳洲贵,现在中国成品的单位成本比印尼的还要低,打算把印尼的卖了。资本家看什么?利润。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越南人如果会做手机组装,那他们自然会对中国的汽车有需求。

如果越南人开始在汽车厂上班,那他们迟早要羡慕中国的高铁。

如果中国离了组装手机就不混了,那还谈什么伟大复兴。

知乎用户 知奢多多乎​​ 发表

不现实,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我呆过短时间。那边的问题太严重了。

人口密集,这一点中国人口也密集,但是他们的人口比中国还密集。工业用地首先就不多。

每年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雨季的那个雨,太恐怖了,很多一楼不住人。

电也是个问题,毕竟工业需要大量的用电。电的来源也就是那个几种,水电,火电,以后可能是核电。这几大块,都是中国强项。

人,制造业不止需要低廉的土地和工人。还需要大量成熟的技术工人,这就不可能。也不可能超过中国。也不具备中国的机会了。现成有的成熟工人不留下来,培养也不现实。没那个时间等你。等你培养出来,一个产业周期都结束了。

再者,加班的问题,中国的工人表面工资高了,但是中国的工人人均工资并没有很高。因为工作时间长。菲律宾的一个工人给人装广告牌,下班了,广告牌扔一边不装了,明天在干,这在中国巴不得今天给你干完,省的跑一趟。

给我的感觉,热带的那些国家人都很懒,能不出力就不出力,能偷懒就偷懒。

还有基础设施,这点国家投入了巨资,数十年的时间才做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且中国老百姓相信政府,修这些都比较服从大局,我觉得哪些国家的人,难么!征地就够征几十年的。

上下游的产业链。这点也不具备。中国的各个省市之间,你拉这个,我拉那个,很容易凑成了一条产业链。那边我觉得做不到。毕竟地窄人密。

吏治腐败,你无法想象那些人有多贪污。驾照可以买,警察用钱买的。海关变着法子要钱。每一级别的官吏都无所不用其极。比中国几十年前最差的时候还差。与民国相比也许有可能。不枪毙个一定比例的人,难!

现在也都是人工智能,机械化的时代的,都工业 4.0 了,人力成本已经不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了。高级别,受过教育的工人才是法宝。

知乎用户 南书房刘公子 发表

这个话题往前追溯,最近可以到 2018 年 7 月 6 日这一天,美国开始对 340 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 25% 关税。

从那个时间节点开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国际贸易将走向何方,对中国供应链的转移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和论战的话题。

并不是因为贸易战才有了这个话题,国际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早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端就已经开始了,而贸易战确实是让这个话题上了热搜,持续升温。

美国提高了关税,对华双边贸易逆差收窄。但是市场力量强大,民间的经济自会另寻出路,资本天性逐利,中国出口商为自家商品找到了新通路,那就是越南,排名第一。

可以看到,中国对越出口比同期增长了近 15%。

越南是贸易争端的最大赢家。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轰轰烈烈地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道路。

它能够收益于贸易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自身已经具备扎实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越南在国际制造业地位的提升,使之居间承接成为了可能。

然而,越南可以全盘承接吗?答案是并不能。

CNBC 在去年十月做过一期专题,主题就叫 “这些图表拿走不谢,它们会告诉你 - 越南想比肩中国的制造能力,嗯,你还嫩。”

CNBC 的核心论点有两条。

其一:制造体量的悬殊,二者之间差距超过 100 倍。双级数级上的产能不可能短期逾越。

其二:另一制约因素是缺乏人力资本。这是指劳动力的经济价值,它考虑了诸如工人的教育水平、技能和健康等因素。中国的可得人力是越南的 14 倍,后者的劳动力短缺的风险要高得多。

综合数据,在可见的未来,在供应链的承接问题上,并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可以完全接盘。

既然不能完全接盘,请问部分接盘可以吗?答案是 - 这个确实可以有。

那越南接的是什么盘?

以下部分引用自施展世界 -

20 年前,全球的贸易数据大概 70% 是制成品贸易,30% 是半成品贸易。而现在,全球的贸易,制成品贸易只占 30%,反而,半成品贸易已经占了 70%。说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更加深的程度,从过去的消费全球化变成了现在的生产全球化。
20 年前,70% 是制成品贸易,说明,那时消费品都是在一个国家完全生产完之后,国与国之间再进行贸易。这是消费全球化。
而现在,70% 的贸易都是半成品贸易,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大部分都是零配件、半成品,一件产品是在多个国家完成它的生产过程的。这是生产全球化。

越南也是如此,整条价值供应链的构成其实是关键中间件从中国去到居间国,由居间国最后装配成成品,再出口到终端国家。

所谓的撤资转移本质上是制造业环节的溢出,不是行业离开了,而只是行业里的制造环节的移动。具体的移动,需要看两个维度的对比,如下图。

所以,供应链的配套依然还在中国,迁移的是简单劳动,留下的却是较高复杂度同时也是高附加值的环节。既然大体量的供应链配套还在,岗位当然就不是问题,而岗位对人力资本,比如技能的要求会进一步升级。

-——————– 华丽的分割线 ——————–

阅读量破两百了,乎友们水准的确不忽悠。感谢大家的支持。赶紧更新一波。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在三月份头宣布本国的供应链 “告急”,原因是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的物资材料严重依赖中国。如此看来,三星也将加入“延迟生产” 的行列了。此前苹果手机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因疫情复工受阻。

综合外媒报道,越南工贸部发文称,越南制造业正遭受由冠状病毒流行引起的供应链问题,这可能导致三星电子新手机的生产推迟。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者,疫情对其两种新型手机的生产产生影响,因为大多数组件都来自中国。

工贸部称 “由于病毒的破坏,汽车,电子和电话制造商在获取物资和材料方面遇到了困难。”“越南在材料和设备上非常依赖中国,这使得该国在爆发疫情时变得脆弱。”

这进一步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此前牛津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中国延迟复工推迟了中间品的出口,导致全球其它地区的供应链放缓甚至停止。尤其是在电子和电气设备行业,这些出口占非中国总产出的 10% 以上。

这种供应短缺造成的破坏可能超出预期。

首先,企业应对来自中国的供应中断的应急预案可能有限,原因是在汽车等行业使用了即时制造流程,而且缺乏预先建立库存的机会。

其次,某些部件的延迟交付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产损失。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关键部件的缺失可能会迫使整条生产线停工,严重放大中国暂时停产对全球的影响。

报告还提到,其中最能感受到这种供应链短缺带来的 “疼痛” 的就是越南。

越南的供应链尤其与中国紧密相连。其进口的核心中间产品超过 40% 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从中间生产商那里获得短期替代是不可能的。根据这一指标,继越南之后,韩国和菲律宾的经济在冠状病毒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名单上除新加坡外的所有其他亚洲经济体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了 20%。

越南周四放宽了与健康有关的跨境贸易限制,以支持经济活动。根据 FT 报道称,三星正在考虑通过海运或空运的方式进口所需的部件,但这会提高成本,并且几乎无法满足生产进度和需求。”

尽管越南工贸部尚未关闭因病毒影响的工厂,但汽车和电子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替代材料和商品的供应,以及库存管理。

越南电视业务部援引越南电子商业协会的报告成,“如果在接下来的 1-1.5 个月内没有控制该流行病,我们的库存就会用完。“国产电视和电话的产量将急剧下降。”

这些事实进一步佐证了前面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撤资转移本质上是制造业环节的溢出,不是行业离开了,而只是行业里的制造环节的移动。而越南作为溢出端的接盘方,它的生命力依赖于产业链的前端中间件的供给。

呼应前面的观点,所以既然大体量的供应链配套还在,岗位就不会是问题,然而岗位对人力资本,比如技能的要求会进一步升级。

知乎用户 Terrence K​ 发表

这个问题十几年前就有人在喊了,喊到现在还在有人装傻白甜

别的行业我不了解,但是服装加工类的我说说吧,毕竟曾经也是一家大厂的茶水小妹,现在兼职原单卖家,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边角料

不接受反驳,你杠就你对

就服装箱包行业的话,越南还真不是兔子的对手

工人素质上已经输掉了

不能按时交工是最大的 bug

哪怕是疫情前

能按时交工的订单,质量一般惨不忍睹

连最简单的白 T 能被退单的也比比皆是

贸易公司临时找国内工厂擦屁股的能有七八成

更不要说越南的产业链不行,面料要么没有要么染不出来,辅料要啥没啥

生产线一旦坏了那修设备费老劲儿了

工人放假工资还照发

还不算故意搞设备,出点无伤大雅的 bug 那种

很多贸易公司和代理商已经被逼的把订单都转回国内做了

越南人真的烂泥糊不上墙,给钱都不要,不为五斗米折腰,要去享受生活那种

拿什么和兔子打?

08 年金融危机,我前东家不仅没倒还订单暴涨

现在更是活的挺好,老板还扩充产能接更多订单

解决了一批就业岗位

因为我们厂报价合理,一定能按时交工,而且质量和工艺要求一致,QC 都很难挑出来毛病那种。大家钱货两讫,一次合作下次还来

越南货印度货什么质量

倒贴送给印吹越吹,他们自己都不要的那种

差不多得了,呵呵。

知乎用户 哈欠 发表

资本就像游牧,一个地方水草丰美,资本赶着羊群进去,等到水草吃光了,换下一个地方继续,南美,东南亚都曾经被这么收割过。留下一地鸡毛,曾经的东南亚四小虎,曾经的南美发达国家,现在都是什么样子了?

我们走的路哪里是东南亚南美那些国家能比的?我们是要变成放牧人的,而不是做牧场,其他国家里,只有印度有点希望,因为印度有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前提是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培育自己的产业。

就说外资走这个事情,本质上还不是因为国内人均收入提高,一两千块钱招不到人了,不得不走,低端产业走了,中高端产业也在起来,比如高铁产业,带动了多少配套企业?多少机械交通电子等专业的学生因为这个产业链而获得不错的工作和薪水?同样的,华为这样的手机通讯企业的起来,也带动了一大批国内企业,这又是一大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因此而获得不错的工作。昨天刚看的新闻,华为手机里美国元器件的比例从百分之二十几降低到了百分之一,这百分之二十几的配件换成国内采购,又能养活多少中产呢?

后续如果大飞机能做起来,又有多少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等专业的大学生因此受益?

其他的诸如芯片存储北斗导航等等产业链能做起来的话,又有多少大学生因此而获得不错的工作?每一个产业升级背后都会影响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工作就业和生活。

你盯着服装厂箱包厂鞋厂这些岗位,还能盯多久?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会啊,短期内不至于给我们造成大量失业,但如果放任不管,那肯定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越南 2020 年的 GDP 增长应该在 2.7%,跟去年的 7% 没法比,但是在疫情与经济衰退下已经是个很亮眼的表现了。

越南的经济增长没什么诀窍,就是接我们的 “低端” 产业,做衣服做玩具做电子组装。但是就是这些 “低端” 产业,有可能使得越南成为今年亚洲里少数还有增长的国家。

很可能是唯一一个。

组装工序赚的钱不多,但往往是生产的核心环节:

元器件要运到这里组装,所以这里一定是一个物流中心;

元器件到厂的检测和成品出厂的检测也会在这里,所以组装厂出生就自带一定的基础技术能力;

大量元器件利润空间不大,如果某地组装业务量大,这些低利润的元器件厂商会分批次搬到过来;

流水线和元器件厂商的聚集,进一步带动装备制造商的参与,在这里形成专门的技术服务和维护网点;

同时工业设计、产品方案集成、包装等配套企业也会在订单的召唤下逐步聚集。

基本到这个程度,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就成型了。

人家建起一个五千人的工厂,抢走你的就业很可能是五万人。

很多人说,越南的劳动力满打满算也就我们的 7%,就算越南吸力超强,又能怎样?

好,我来瞎估一把:越南只抢走了我们的 2% 就业,其他东盟国家加总也是 2%,印度也是 2%,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一块,也是 2%。

好了,8% 的就业没了。

中国就业人口我就当 8 个亿,这下等于 6000 万就业岗位流失。

这数字,换其他时候,足够引发一场严重的经济硬着陆,折损三到五年的经济发展成果,直接梦回九十年代初。

换在六保六稳的当下,足以让扶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多个部门自挂路灯。

再换个角度:这因为产业转移而引发的 6000 万(至少)失业,有什么板块可以消化?

哪个新兴产业有能耐,麻烦站出来让我康康。要是吹到做到,你就是下一个国策。

直播、滴滴、送外卖,真正能消化就业的也就是外卖和快递,满打满算 1500 万。

这还是就业存量,还能吸纳多少不确定,乐观估计也就是 300 万左右。

这动辄几千万的失业人口,城市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基本压回农村;要是三农的产业振兴也没做起来,那最后都是压回国家财政,全民税负。

所以,我一直唠叨的:产业别瞎转。

即使是服装玩具这类 “低端” 产业,你也没有掌握生产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数据等核心上游。一旦你把这类产业的流水线转到不可控的国家,那就是主动中断这个门类的工业化进程,留不下太多东西。

要是布料只有我会做、缝纫机只有我会生产,服装流水线我随便转,转到天涯海角我都能吃一份。

但你要是在上游还没形成垄断和壁垒,就把流水线转出去,那这些工厂就是到你的国土这来了个十年游而已。

你要借着工业化,让自己在国际分工中卡一个几十年的大位,一般就是材料科学、装备制造、工程数据。卡到了,你掉头做雁阵的领头雁;没卡到,继续咬牙工业化进程。

我们现在很多工业门类很热闹,体量也是全球第一。但是在该门类的卡位工作,基本都还没到交卷的时候。

然后自己主动在转移产业。

公允地说,中西部一直希望东南沿海向他们转移产业。但是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支柱行业的导向下,虚拟经济的收益和成本都在倒逼实体产业外流。

一方面是就业与税收的直接损失。另一方面,这些 “低端” 产业我们还没卡到大位,一转出去收益就丢了大头,造成的失业,必须由其他产业来弥补。

例如卖地。

没有足够的实体来支撑,自然就要找虚拟的收益来抗。所以振兴实业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股市房市不回头。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我还是那个观点:

要以虎搏兔,要用国家扶植与补贴,在实业的效益上打垮越南;

要用产业集群的总体优势,和政府让利的手段,而非压低工人工资;

要有点两山轮战的怒气,在经济结构上放越南的血。

否则你让越南把吸收中国产业的模式跑通,中西部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上败下阵来,越南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恶心的榜样。

其他有人口压力的国家都会学,不是意识形态站队压力,是本国执政合法性压力。

加上个一直想拆你供应链的美帝。

那时候,我们就要面对很多越南了。

知乎用户 尹二狗 发表

我的妈妈是做皮衣车间的裁缝的,最近几年一家一家的皮衣厂要么倒闭,要么搬去国外,已经有三个月没上班了(疫情影响了两个月)。

最近先后找了两份电子厂的工作,但都工作了两天就不做了(太辛苦了)。

个人感觉,如果要找的话还是有很多工作的,但是像我妈这个做了二十多年的裁缝来说,很难转行,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如果说影响最大的话,可能是那些像我妈的人吧。

ps. 你们谁知道有裁缝的工作岗位的,来 @一下我呗 。

2020 年 3 月 19 日更新

首先很感谢大家的建议 ,但很可惜,我发现附近没有汉服或西服的加工厂 ,不过,我妈又找到工作了,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吧。。。

知乎用户 爱犯困少年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越南人比咱们清楚。

外网上有个越南人回答过类似于 “越南是否能取代中国称为世界工厂” 的问题。

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Liam Nguyen

(越南人 工程师)

作为一个越南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答案:不可能。如果想要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越南需要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

越南蓝领工人的工资非常低而且增长缓慢。城市里的蓝领工人的月薪大于在 237 美元 (约 1683 元人民币) 左右,与此同时,大多数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为每月 400-500 美元。

因此,很多工人会选择离开工厂,去从事工资更高的工作。新一批工人 (大多来自农村地区) 没有足够的技能来从事高精度的工作(如电子制造业、精密仪器加工等)。

越南的人口大约有 1 亿人,但是还不足以支撑工厂所需要的工人的数量,更不要说熟练的技术工人。

还有一点让工厂老板头疼的是,越南工人比较懒,不愿意接受 10-12 小时的工作时长,而相比起来,这个工作时长在中国工厂里很常见。

越南人也开始逐渐关注环境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福尔摩沙丑闻,当时,台湾塑胶制造业者将大量工业废弃物排入海里,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也损害着当地越南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爆发了当地人对该工厂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和高达 5 亿美元的索赔。

环保问题使得外国工厂在越南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间接降低了越南的成本优势。

同时,越南的国土面积比较小,没有太多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土地,这是越南相比于中国的一个巨大劣势。

越南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公路、铁路远没有中国发达,地方政府好像也不打算花太多的政府预算去提升基础设施。

想要成为中国、韩国、日本那样的高效率的制造业国家,需要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越南当地一家汽车制造厂有句名言:当我发现制造汽车的所有零部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时,那为什么不直接在中国建厂呢。

实际上,韩国三星公司在越南的工厂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得从中国进口。

如果你是工厂老板,你会选择在中国建厂还是在越南建厂呢。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中国来说,越南的劣势还有很多,这些劣势需要越南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去弥补。

现在的越南其实正在遇到 “劳动力流失” 问题,受到过良好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人更倾向于在海外发展,因为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

在越南的时候,我亲自考察了很多工厂和工业园区。劳动力短缺是雇主面临的最大问题。

工人们倾向于把在工厂工作作为在金融或者其他服务部门找到更好的工作的过度。

尽管工厂的加班费很高,工人们仍然拒绝加班。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许多公司无法与中国竞争而倒闭。

制造业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盖个厂房、买点设备、雇点工人就可以生产产品的。

制造业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东西都是越南不具备的。

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资本家不愿意来建厂,使得越南政府税收变少,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预算去投资基础设施和培训工人,这似乎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我采访过很多工人,没有人愿意在工厂工作很长时间,这种趋势也与人们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文化有关。

每当我听到那些疯狂的经济学家预言越南将崛起为 “世界工厂” 并取代中国的时候,我都会放声大笑。

美国认为,他们可以扶植越南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制造业,以此来打压中国的制造业,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

因此美国和这些亚洲国家搞了一个 TPP 协议,大致意思是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美国要征收关税,而从这些亚洲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美国不征收关税。

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灵活运用了 TPP 的漏洞,在中国把商品生产好,然后运到越南等国家组装成品,假装成越南制造,然后卖给美国,从而避免了关税。

因此,你可以看到在越南的工厂大都是成品组装厂,真正的零件加工厂很少。

TPP 协议是奥巴马搞得,特朗普上台后看到了 TPP 的漏洞,就给废除了。

越南最近有个新闻,大致讲越南政府关闭了一家重新包装中国产品并伪装成越南制造的工厂。

因此,真相很残酷: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

本回答节选自微信公众号: 薛定谔的号

[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下,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mp.weixin.qq.com/s?__biz=MzU5MDkwMTc2MA==&mid=2247484461&idx=1&sn=097b71bcc3faefb6cd65cbaf1d8cabef&chksm=fe366342c941ea542621fc9d474495d2730af376505283376a281d1c0fd2187e0e899251cc9a&token=1556460162&lang=zh_CN#rd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U5MDkwMTc2MA%3D%3D%26mid%3D2247484461%26idx%3D1%26sn%3D097b71bcc3faefb6cd65cbaf1d8cabef%26chksm%3Dfe366342c941ea542621fc9d474495d2730af376505283376a281d1c0fd2187e0e899251cc9a%26token%3D1556460162%26lang%3Dzh_CN%23rd)

更多有关分析中国的干货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知乎用户 zhiser​ 发表

说说我的经历吧。

我 2001 年在东莞打工,正经历港资、台资将大量代工厂转移到大陆来的热潮。大量港台资企业,在香港和台湾呆不下去了,因为人力成本相对大陆来说,太高了。

比如给苹果 iPhone 代工的深圳富士康,因为 16 连跳,就给员工大幅加薪,涉及上百万富士康的员工。不过,加了工资的富士康,员工的工资吸引力还是不够,所以被迫将很多订单撤离深圳,去了河南、安徽、武汉和东南亚等地。

比如台湾裕元、富士康、纬创、和硕等企业,在台湾一直都是很厉害的代工厂,在台湾规模不算大,但到了大陆,因为人工便宜,快速扩张,承接了大量的欧美日订单,赚得盆满钵满的。这些工厂,同时也养了大量高薪的台干,大多数是从原来在台湾的母公司跟随工厂一起到了大陆。很多台干,其实文化素质很低,很多人连电脑都用不利索,在台湾时可能就是一个底层普通员工,但跟着工厂一起到大陆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拿着高薪的台干,在大陆作威作福。

2001 年的时候,很多工厂的工人,月薪才四五百人民币,加加班,也才六七百人民币,但台湾人动不动月薪上万,在当时的大陆工人眼中,这算是超高薪了。到目前为止,台湾长期有近 50 万人在中国大陆就业或创业。

即使没有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些劳动密集型订单,也大概率留不住,因为台湾的人工价格过高,报价自然会很高,欧美客户的订单自然会往更低工资的国家地区迁移。当时,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是转移热门地之一。

现在的外资将部分订单迁移往越南,很大的原因不是欧美终端客户主动迁移的,而是国内代工厂因为人力成本过高,将代工厂搬到东南亚后,顺带将订单一起带到了这些国家,包括原来的一些台资、香港和日韩工厂。

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其实,在 2008 年左右,就出现了劳工荒,很多工厂招不到人,就想着将企业往东南亚和南亚迁移,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大陆企业大部分对美顺差,其实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代工厂承接美国的订单造成的。这些顺差,会随着港台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往东南亚迁移而开始递减,大陆企业的顺差占比其实很小,所以,中美贸易顺差并不是可持续的贸易顺差。

上表是中国 2018 年进出口前 20 强公司。大家可以发现,大陆企业大部分是对外逆差,进口得多出口得少。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一汽都是巨额逆差,因为要找外面进口原油。一汽主要是要进口大众和丰田在日德生产的零配件,比如变速箱等,并销售给中国,形成巨额逆差。

中国大陆企业,保持顺差的大陆企业,主要有深圳华为和东莞华为,两者合计贡献顺差近 80 亿美元。

台资企业出口很强势,包括富士康、达丰、名硕、裕元等台资企业。其中裕元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厂之一,是耐克、阿迪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综合来讲,中国大陆的巨额顺差,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台资在大陆的代工厂。如果剔除这部分,大陆对外贸易甚至是逆差的。

当然,这些台资代工厂,给大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国有上千万农民工以此谋生,也养活了很多产业链企业和工人。如果这些企业都搬走了,对大陆的就业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当然,全部搬走,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大量的高科技企业,需要成熟的产业链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东南亚没有哪个国家能提供这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当然,这些台资企业,除了给苹果、戴尔、HP 等美资巨头代工之外,也在给小米、华为等中国企业代工。当然,因为中国品牌普遍都有自己的工厂,比如华为、OPPO、VIVO、格力、美的、海尔等企业,在珠三角都有自己的工厂,一是国产,立足于中国,中国才是它们的大本营;二是有工厂,工厂是重资产。所以,要搬走是不可能的。他们可以以国内作为大本营,向全球开拓市场,反过来又带动国内的供应链发展,提升就业机会。

不了解台湾代工厂的人,以为台资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水线为主。而实际上,大多数台资企业,拥有很强大的技术含量。就说富士康吧,给苹果和小米代工手机,就用到各种精密加工中心和三次元检测仪,随便一台设备都是几百万的价值。

做手机、电脑结构件,还会用到大量的冲压机、注塑机,制作模具又必须用到各种精密的线切割机、加工中心,还配置了大量的机器人,都是价值不菲的设备。

所以,我们要改变代工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实际上,现在的很多代工,技术是非常先进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美资企业在美国政府的威逼利诱下,也没办法下定决心将订单移走的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喵大人​ 发表

看到很多人在说中国创造出了快递等新职业。这里我要说的是,没有底薪的工作根本就不是工作。

没有底薪的工作本质上比在麦当劳打小时工还不如,没底薪说白了就是东子哥挣完了扔几个钱在地上让你们自己抢,谁抢到谁有饭吃。连恩格斯描写的最惨的英国底层工人都是有底薪的。

而且这趋势下去,所有的快递甚至其他领域都会恶化成无底薪。到那时我们什么保障都没有,在官方统计里面反而不算失业人口

知乎用户 华丽的转身 发表

类似的问题,回复不少了

越南,我也去过,珠三角,长三角的制造业,我跑过上百家了。

以我观察到的结论是: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将给中国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

很多人会基于自已的环境或行业去机械的理解这个问题,而无法从整体变化来看看待这个问题。

很多人机械的认为:比如说有 10 万人的制鞋厂迁到越南,所以中国失去了 10 万的就业机会。

但是又无法理解和解释,为什么现在到处都是工厂招不到人。

按这些人的说法,迁出去上千万的工作机会吧,中国人应该很难找工作吧。

实际情况呢,又打脸这些人

我和一个朋友,有一天没事聊天,谈到了这个问题,交流身边的情况和案例

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老了,时代确实不一样了

交流的情况和案例如下:

1、A 工厂,在越南投资分厂,派出 80 名中国人过去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员,人均工资比国内高三倍。

2、B 朋友,将国内某个的软件抄了一下,一套 100 多万卖给东南亚,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注:这个朋友就在住在深圳

3、C 朋友,有一个团队,帮印度的客户解决系统的问题

4、D 朋友,把工厂迁到越南,将赚到的钱汇回国内买房

5、E 朋友,在越南投资了农家乐,专做中国游客生意。

6、F 朋友,在越南办的厂,生产出来的某个东西,比国内便宜 30%,卖回中国。

综合言之,越南这些国家有就业以后,才有钱。有钱我们才能做他们生意。

如果你身边的国家都是穷鬼,你做谁的生意?继续内卷吗?

实际上,由于中国第三产业的兴起,导致中国越来越不需要低端制造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

东南亚富了,反而可以从东南亚赚到钱

越南人买得起鞋,我们就卖鞋给他们

越南人买得起家电,我们就卖家电给他们

越南人买得起手机,我们就卖手机给他们

越南人买得起汽车,我们就卖汽车给他们

事情是不断升级和变化的。美国当年把所有制鞋厂,小家电厂,手机厂、汽车全部或大部分迁到中国,美国破产了吗?

光一个 NBA 从中国赚走了多少钱?

光一个高通从中国赚走了多少钱?

光一个苹果从中国赚走了多少钱?

如果中国还像 80 年代那么穷,美国赚个屁钱,还不乖乖到制鞋厂上班

注:80 年代美国人有大量的制鞋厂,还出口到中国。

1、都是吃饱了看不到穷人的主,作者你在城市里或者在经济发达地区,你知道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他们基本不需要第三产业,好多人只要能挣吃饱饭的钱就知足了。

回复:经济发达地区赚到的钱,最终会体现在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代表中国人的购买力强。这样中国人就能随便赚点钱,买点进口的东西就够吃用。而不是压低汇率,压低购买力跟印度和越南人 PK 低工资。我一个朋友在印度办厂,工资只给 600 块人民币。要不,你来 PK 一下?

2、美国是被华尔街资本家坑了,中国得全面发展,不能学美国产业空心化,光靠金融房地产娱乐业这些玩意虽然赚钱却有很大隐患

回复:全球 70 亿,供养一个美国不成问题。但是很难让中国人过让美国人的生活。所以中国产业转移完全不可能达到美国人的程度。

3、如果答主举的这几个案例都是真的话,我觉得第二个卖软件的那个人挺厉害,有点西方国家搞知识产权垄断的味道了

回复:比如说像滴滴打车软件,TAOBAO,知乎、斗音这类软件,如果不考虑千万级并发的话,对于国内开发团队开发这种软件完全没有问题,产品经理都不需要,直接抄功能就行了。但是对于东南亚这类国家而言,他们还真没有这方面的开发实力。花 100 万多买滴滴打车软件,TAOBAO,知乎、斗音这类软件还是很划算的,然后挂到云服务器上进行运营就行了。

4、E 朋友,在越南投资了农家乐,专做中国游客生意。

回复:你去过越南就知道了,只要挂中文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的街边店,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开的

5、你这和美国人的思想一样,少数富人阶级通过资本来收割他们利润来实现财富增长,大多数的底层甚至部分中产失业。这样子做的结果无非就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回复:按现行经济发展规律,这个是必然的结局。如果不是这个结局的话,那么就是中国工厂永远领 3000,5000 地工资,享受福报一辈子。

知乎用户 Tom Linken 发表

好久不在知乎答题,看到这样的问题,我来答一个吧。

前不久在微信公众号 [安南偏南] 写过关于越南的话题,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确实印度和越南在 “吹捧” 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以下是公众号 [安南偏南] 的文章原文。


外国公司为了去越南,要逃离中国?“呵呵” 送给他们!

越南能否成功迎接从中国走出去的产业转移浪潮,并在与竞争对手的竞赛中击败其他对手?苹果,富士康,松下,LG 等许多全球科技巨头的供应商都在计划退出中国,并计划在新冠疫情之后扩大在越南的投资并建立产业链。

据越南工贸部称,成功控制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越南在疫情之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资本的重要基础条件。

跨国公司正在考虑转移投资,据阮春福总理透露,投资者对越南充满信心,认为河内是一个安全的转移投资的目的地,这对于越南而言是一个绝佳的迎接投资新浪潮的机会。

但是,必须承认,除了越南之外,印度,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试图通过自己的优势来获得跨国公司的青睐。仲量联行在最新的报告中分析在疫情的新常态时期,在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方面,越南并不是最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很多外国公司要离开中国?

为了避免成为贸易战案板上的 “鱼肉”,许多外国公司都在寻找办法将工厂及其投资搬离中国。为了寻找投资乐土,许多外国投资者将越南视作最被投资者“看好的” 潜在市场之一。

产业转移的浪潮很早就开始了。许多外国公司希望将其部分或全部生产线迁出中国大陆,以避免受到贸易冲突的影响,希望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采购和生产,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内地。

近期,与技术巨头或外国投资者有关的一系列信息说道,他们正在考虑转移生产,以寻找更具活力,更安全的国家来替代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成为投资者挑选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候选目标。在这些国家中,越南被认为具有很大的优势,是一颗璀璨的新星。因为越南快速且成功地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在新的正常条件下开放和恢复经济活动,将吸引下一波外国直接投资浪潮。

据路透社报道,富士康科技最近宣布,计划斥资 10 亿美元扩大其在印度的工厂,为美国苹果公司组装 iPhone 手机。由于美中贸易冲突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富士康此举被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苹果计划悄悄将制造产业撤离中国的计划的一部分。

同时,据彭博社报道,数十家公司将获得补贴,只要他们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或其他国家,其中 30 家公司将获得补贴,因为他们已经将生产设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其他国家,如越南,缅甸和泰国。

日经指数表示,日本政府计划花费至少 700 亿日元(45 亿元人民币)用于日本公司从中国转移工厂出去的补贴,以确保日本企业的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 Gartner 研究与服务公司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趋势非常明显。接受采访的公司中有 33%确认已经转移,并且在未来三年内将落实从中国转移生产出去的计划。

Gartner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有 260 位业务代表来自高科技产品、工业生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全球供应链。许多巨头和公司所有者已经开始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布局采购。

越南是否正在做准备?

根据越南工贸部《2020 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越南。

但是,在迎接这一转变浪潮的竞赛中,越南需要提升自身优势和提出许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主动争取机会才能更好地筑巢引凤。

实际上,自 2019 年以来,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来,跨国公司一直在将流动资本和供应链转移到中国境外,以避免对中国市场物资供应的依赖。到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被视为推动这一浪潮更快发生的推动力。同时,对新冠疫情的良好控制正在为越南获得这一资金流入提供绝好的机会。

越南工贸部评估认为,三星,LG,松下,富士康以及苹果产品供应商已经开始尽全力转移产业至越南。例如 LG 已经将整个生产线从韩国转移到海防。海防市的领导人甚至提议调整 Dinh Vu-Cat Hai 经济区的边界,并与扩大的 Trang Due 工业园三期相结合,将工业区面积调整为 687 公顷。海防市市长强调,调整扩大该工业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 LG 集团扩大在海防的投资生产规模。

除 LG 外,松下越南还准备在 9 月初从泰国接收一条高容量的冰箱和洗衣机的生产线。以及苹果在第二季度已经增加了在越南生产几百万 AirPods 订单。

富士康为了招到更多的工人和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宁、北江和永福省建设富士康社会住房项目。特别是,在北江省的住房的项目规模最大,占地 16.7 公顷,投资额约合 1.5 亿美元。北宁省桂武工业区的其余两个项目规模是 6.3 公顷,投资额超过 1.25 亿美元,而永福省的项目规模是 9.9 公顷,投资额超过 4000 万美元。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困难和问题,利用大型经济集团向越南转移投资带来的机遇,越南工贸部建议各省市地方政府需要制定与当地协调发展的招商优惠政策,发展生产区,工业区和经济区,以更积极地在越南自主供应原材料。需要解决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纺织和制鞋制造业,同时,鼓励国内制造商和供应商积极生产产品,减少进口依赖。

越南在迎接生产转移浪潮的竞争中排在第几?

根据越南外国投资企业协会(VAFIE)主席阮迈教授的说法,迎接生产转移浪潮的竞争中,不仅是越南,而且亚洲的许多其他国家也参加了这场竞赛。

实际上,其它东南亚国家是越南的重要竞争对手。特别是南亚的印度,不久前就出台了许多吸引外资的政策。4 月的时候,印度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标是吸引离开中国的 1000 多家美国公司。

印度招商的首选业务包括医疗设备、食品加工、纺织品、皮革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新德里方面说服那些蠢蠢欲动要离开中国的企业,说尽管总成本高于中国,但就土地和熟练劳动力而言,他们仍比美国或日本更加便宜。印度政府还承诺考虑修改劳动法,推迟电商税征收等的具体要求。

同时,泰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招商政策,包括税收措施,修订了《商法》,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规定。

马来西亚在去年年中启动了一项 10 亿林吉特(约合 2.4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为选择该国作为目的地的外国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

仲量联行最近的一份报告在分析疫情 “新常态” 下的投资吸引政策时,认为越南并不是最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仲量联行越南公司总经理斯蒂芬 · 怀亚特(Stephen Wyatt)表示,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是越南的三倍,但中国工人的技能水平也比越南更高。中国从农村出来进入城市的产业工人的数量甚至超过越南人口总和,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

另外,中国大量的制造业可以用于中国国内市场,不必担心出口打不开市场。

同时,并非所有越南制造业都准备好利用这一机会。例如,越南的配套辅助产业依然 “很嫩” 和“很落后”,需要在考虑投资越南的时候慎重评估这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不太乐观的信息。

越南工业配套辅助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氏志萍对越南快讯网称,越南几乎不能满足技术转让和配套辅助产业的要求,与此对比,东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都更具有优势。

这是因为越南的工业辅助产业企业的规模很小,平均不到 200 名员工,都是小型作坊或者缺少机械化的小工厂,因而他们只能满足小订单和单一供货的制造组件,而且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生产整个组件。与此对比,从中国迁出的客户始终需要非常大的产量,订单要求必须是可以独立生产完整的组件集群,否则客户何苦从中国退出找罪受?

要参与全球供应链,供应链必须具有所有工序,许多企业需要负责各个工序,互相协作和分工,工序越细分越有助于价格竞争。目前,对于许多产品组件,越南企业必须先将它们送到中国或者泰国,加工之后再送回来越南然后再进行加工,这甚至进一步推高了产品的成本。

疫情影响,中越口岸一度关闭,导致三星越南工厂几乎停工停产,这就是因为越南独立生产组件,必须依靠从中国进口或者加工的缘故。

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越南可以独立生产组件,也达到质量要求,但是在产品类别的丰富程度以及价格方面,越南企业很难与中国相竞争。

英国媒体对越南投资唱赞歌?

英国领先的报纸经济学人称赞越南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这家媒体称越南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最爱目的地,是全球技术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

2 月初,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中国发生时,对于大面积感染的威胁已经有很高风险,中越口岸面临关闭,导致越南工厂无法将零部件和材料从中国带到本地制造厂。

对于三星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家在越南生产大部分手机的韩国巨头,当时刚刚在美国推出了两款新的智能手机,他们当然不想推迟产品上市计划。

这个事例说明了两个事实。首先,越南采取了彻底的监测和隔离策略,迅速采取行动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他们的经济也因此受到重创,但在疫情得到妥善控制之后,经济复苏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越南也因此成为国内生产总值正增长的极少数国家之一。

其次,这个事例还表明越南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理想目的地。这个之前还被贴上大型服装工厂标签的地方,最近因为国际知名技术公司的光顾,已然成为技术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

越南不仅吸引了那些跨国公司巨头,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越南也是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南从全球贸易和全球化的快速增长中获利不少,现在,即使出现了逆全球化潮流,越南仍然继续拥有巨大的机会。

最近,稳定的经济使越南更具吸引力。越南国家银行保持越南盾对美元稳定,收紧银行信贷,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越南相比 2007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更加开放贸易。此后,越南开始与日本和韩国缔结贸易协议,这是越南的两个主要投资国之一。上个月,越南还与欧盟签署了欧越自贸协定和投资保护协议,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外资将急剧增加。

今年,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也有大量对越投资。越南已经成为那些在中国生产 “成本太贵” 的产品转移产业的理想基地。此外,对于想要减少美中贸易战影响的公司来说,越南也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经济学人》指出,越南目前的经济战略与之前的中国十分相似: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率;价值链稳定从纺织扩展到技术。此外,越南在其他方面的吸引力也不错,包括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

所有这些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是,仍然存在不少挑战。越南对许多公司实行外国所有权限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不少领域实行 5149 控股比例,即并不是在所有的投资经营领域允许外资独资控股,外资最多达到 49%。这是越南仍被归类为边际市场,而不是新兴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要购买已达到所有权限制的股票,外国投资者被迫从另一外国人那里购买,或者借助本地人转化,并且这一类的交易需要数周才能获得批准,或者承担鸡飞蛋打的风险。

目前,尽管最初在与新冠疫情的对抗当中取得较好战绩,但越南在与美国这一最大的出口市场的贸易与投资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美国仍然深受疫情打击,经济恢复缓慢,二是越南对美国贸易顺差额太大,与美没有签订任何贸易协定,未来或有遭美制裁的风险。

同时,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市场,越南的加工制造业需要从中国大量购进原材料来生产,意味着越南从美国人手中挣得的出口外汇,必须花钱从中国人手中买原材料,倒腾来回之后账户里头没剩多少油水。

结论是什么?

“呵呵” 送给要逃离中国的外国企业,祝他们在越南好运!

知乎用户 玄睛 发表

真正工业届的人不会有这种忧虑。

后发国家靠着廉价劳动力起家,然后积累资本和技术,逐渐产业升级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历史的机会窗口已经关闭了。

我在很久之前的几篇文章里面提到过工业 4.0 时代,自动化智能化对人工的取代,这个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汽车,玩具,电子产品这样高毛利的标准化流水线工人,是最容易被取代的。别的不说,汽车主机厂的自动化率是一个怎样的变迁我是非常清楚的。下游二三级供应商有些也开始逐步升级,取代人工了。毕竟现在送个外卖开个直播都能收入几千块,你给个三四千就想别人在环境恶劣的工厂流水线每天机械的干十几个小时纯属于做梦。

未来需要担心的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导致全球 50% 以上的劳动力失业该怎么办,而不是担心越南印度这种后发国家的追赶。

以无人机和自动驾驶的进步速度,外卖小哥和司机群体的失业也在不远的未来。

知乎用户 Acecome 发表

别和傻子学….. 在中国建厂和中国经济高度捆绑的同时,意味着中国想收拾你时也一样投鼠忌器,要考虑收拾你对本国就业的影响。

当你把产业链迁移出中国时,尤其是迁移到中国军力可投送范围内,还是类似印度和越南这样的和中国矛盾很深的国家,假设哪天中国想收拾印度和越南,顺手破坏下你的产业链为中国国内产能腾市场是没有任何心里压力的。

中国在经济不行、还面对美国给的巨大外部压力的时候怎么玩的?引进美资,深度捆绑美国经济,导致美国每次想搞中国的时候都投鼠忌器、国内一票人掣肘,拖后腿,事倍功半。

所以,有些鼠目寸光的外资企业觉得自己把产业链搬出中国,就不会被中国政策影响卡脖子。实际的结果就是原本绑了一票产业工人的就业,中国政府对你投鼠忌器,还听你的。搬出中国即是对中国投了反对票让中国政府有杀鸡儆猴的动力,又把政府收拾你的后顾之忧解除了。

真想影响中国政策,去中国建厂绑一票产业链的就业,一旦有事自有当地政府去中央哭闹,根本不用你费力。

你看这几年美国的跨国公司怎么玩的,看特斯拉、苹果怎么玩的。再看看自以为聪明的类似宝岛鼠目寸光的企业怎么玩的,打草搂兔子,后面收拾你一点心里压力都没的。

知乎用户 储华伟 发表

写几个我知道的事实:很多年前,三星就已经尝试将工厂搬到越南了,当然,现在的你们都知道了,光组装工厂搬过去是没什么 luan 用的,供应链也要跟过去才行,不然就只能做些 CKD/SKD 的东西,意义没有那么大。

所以爽爽爽一开始搬到越南是失败的,因为供应链的制约。

那个时候要是有人评论这个事,肯定说越南不行,制造业还得靠中国。

但后来供应链也慢慢做起来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到了哪里。

有句古话怎么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总要有人打头阵的…

这有点像苹果表的第一代,出来之后被嘲讽得不行,当时还说 “会重创瑞士的制表业”,这句话被视为痴人说梦。

经过一代一代的迭代,现在苹果表做到了第 5 代,也越来越完善。

你世间万物是相通的嘛,一样的道理,资本是逐利的,当一个地方开厂的成本越来越高,它也只能往欠发达地区搬。

第一代搬过去的厂不行,供应链毕竟起来一点了嘛,所以第一代失败了根本不可怕,就像是我以前在回答里面说的: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有钱的苹果先用,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后边的人知道这条路行不通,那就不走呗,但一旦苹果有小成,成本降低了,上的难度降低了,大家就都一窝蜂上了。

你外企搬到越南印度,还不是一样的道理嘛,就像我前面说的,当时爽爽爽第一个搬厂,失败了,但是过了几年,很多代工厂就搬过去了,为啥?因为第一,爽爽爽第一批带起了供应链,第二,爽爽爽给大家摸过石头了。

就像苹果表,一代一代迭代呗,第一代被嘲讽根本就不是事。

再说一个我知道的,有个还挺新的产品,是个很牛逼的公司做的,一开始是在苏州工厂生产,后来就搬到越南工厂生产了,由于工厂的位置变动,连带着供应链里面的产品很多工序也跟着去了越南,对应的,很多环节的利润也不再留在中国了。

所以你说会不会造成大家的就业难?

当然会啊,工作机会都因此跟着走了…

所以川建国为什么能上位,因为他看明白了这个事啊。

日本,韩国,呆湾地区,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不同的是:日本,韩国,呆湾地区发展了很多年,风生水起,天时地利人和,算是搞起了一些产业,转型得也可以,工厂就算开到非洲去,人还是有能力将大部分利润留在他身边,有一说一,那些地方当年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仍然还是有很多失去工作机会的。

而当你明白这个循环,你就知道,那些人,除了一些有机会跟着工厂走的,很多工作机会一旦没有了,在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永远没有了。

回过头来:而我们呢?很多东西其实还没有来得及搞起来,就已经结束了,所以,醒醒吧(逃

知乎用户 马鹿水手 发表

会。

2015 年底我上船时,全船 23 人都是中国人。2016 年 9 月底我下船时已经陆续有各部门的五人换成了缅甸人。

由此以及其他诸多原因,我决定彻底转行。

半年后我与原同事联系,光甲板部的 7 人就已经只剩下俩中国人了。机舱的我没问,一是不关心,二是想来也接近。

2017 年中我入职了深圳一家工厂。我做了一年,两班倒,平均月薪 5000。据同事讲,他们 2011 年入职时月薪 1000 出头,这几年逐年增长起来。做到一条产线的线长能拿到 6000 出头,也就是大约 1000 美刀。这个待遇肯定到极限了,不可能再涨。

撑死了也就是 1000 美元,新人肯定是越来越不待见的。我离开时的几个新人都不太热情,远没有老员工那么 “好欺负”,大不了开除呗。至于什么时候像船员队伍那样,时间问题。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其他民族的人是否如我们这样勤劳,我只能说我看到的五个缅甸人里有两个勤劳得发指,尤其是二水。

遇到我们以前,他在渔船上干了好几年。每天睡四个小时,然后起来玩命地干。

我在船上的工作比在工厂流水线上还要累,他的回答是:这些活儿挺简单的,比渔船好多了。

那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

如果有人拿 “只提出问题但没方案解决” 的陈词滥调来杠的话,我先把你的嘴给堵上:吾等平民,手上无权,腰包里没资源,解决这事到底是不是我们的责任?

知乎用户 呛得隆咚呛 发表

以我在泰国的经验,员工放假福利工作效率算下来,人工成本高国内 15% 到 20%,但是原料产地,出口美国关税,当地市场,都让公司赚翻了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奋斗逼会过劳死,会绝育,会自我毁灭,会得不偿失,

会在最后算经济账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

但我唯一不担心的是奋斗逼会大量失业……

比外国人贵是永远不可能比外国人贵的,我们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

你们还别不信,和东南亚做过外贸生意的都知道他们那边是什么尿性,我就不多说了。

印度人还天天强行不上班呢,没想到吧……

前两天给宝宝买了一盒雪花片,10 块钱,500 片 + 个盒子,毛刺都是处理干净的……

才 10 块人民币……

印度佬和越南人能干到这个价格我知乎删号。

我现在也渐渐想明白了,

只要拥抱哪怕自己一分钱不赚也要饿死同行的心,

一定可以人定胜天!

成本这种东西,完全可以做到负数的嘛。

知乎用户 冻尾雕 发表

随手翻一翻,好多答案都在盲目乐观

1。说东南亚的人懒,穷,不服管。而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劳好学。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了。最好的答案就去工厂实地实习他一个月吧。别整天看媒体说啥就信啥。

真实情况是。东南亚人懒穷偷奸耍滑原因就是钱没给够。曾经世界最懒之一的非洲人看在钱的份上每天努力认真的跟中国工人学技术,学知识。

说中国吃苦耐劳的再看一下美国的摩登时代。

然后你再去工厂实际看一看。真的勤奋好学吗,看在钱的份上而已。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但凡有点机会偷懒的绝对不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下班后干啥了呢。是在学习,天天向上吗?抖音的 3.2 亿日活。还有快手,王者荣耀这些东西是谁在给他们提供流量的。学习,别闹了。上班都那么累

至于实业土壤。环评,消防,五险一金,工资,贷款,过桥还有很多明性隐性费用。你问问做实业工厂的人

花了巨大精力。金钱。时间培养了一批批的工人。真实现状是。没多少人能干过三年。绝大多数都在半年至一年就不干了

现在的后浪就是这么跳脱。你管,人家就不干了。你不管人家就偷懒了。呵呵,你自己问问自己你的吃苦耐劳,勤快好学的民族精神你自己有吗?只有张嘴而已

2. 越南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没有强大的工业整合能力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人家大集团中层有没有问过高层。

高层想了想,嗯,那就建整套的产业链吧

况且,现在的科技技术比我们九几年代开图好多了。我们开图 1.0。人家现在都建 3.0 4.0 产业链了

顺口说一下。人家不是建不了。而是不想建,毕竟成本摆那呢。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中国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产业链化。为什么,因为总有那么一撮人要把中国往死里整,中国只能自己争气了

以芯片为例

中国还有十几亿人口呢。不是所有人都是坐办公室就能日入斗金的

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知乎用户 子非鱼 发表

这么跟你说吧。

以中日韩三国在越企业为例。

越南人的天花板是中层管理,技术人员 “外企” 自带,想学技术?可以,叫越南政府上谈判桌,你的地还能租老子几年,你的民众工资涨幅不能超过多少,超过了我就停工,反正他们只会找你越南政府的麻烦,真要把我厂子砸了那更爽,你猜猜其他外企是跟老子一条船上的还是跟你越南一条船的呢?不赔你就等着我们联合起来作妖吧。

中国开放,引进外资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第一:基本完成工业化。

第二:以市场换技术。

越南现在是没有工业化,没有形成足够有吸引力的市场啊。。

接近一亿人很多吗?

那为啥人家不选择印度尼西亚?人家两亿多接近三亿呢。。。

至于国人大量失业这种事。。

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企业或者某行业企业群,他们所招收的人才,都不需要有多高的技能的。。

这种企业,国产公司巴不得他们走,,你今天搬走,明天人家就能把你的厂子给盘下来,继续开工。

越南现在的是谈判的底气不足,桌面上的东西太少了,没个二十年很难跟上中国 10 年的水平(指自身工业能力和对外谈判的资本)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当然会。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中国企业自己唱空自己往东南亚转移。

其实要我说,不是想不通,是不愿意接受一个复合事实,它包括:

  1. 低端产业集群并非不可复制
  2. 中国并非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
  3. 目前就是有企业觉得,把产业布局转到东南亚,成本比留守国内更低
  4. 国内民营轻工业企业大量倒闭 / 迁移,将塑造难以想象的巨大不稳定因素,未必可控。

这个时代,于内于外,我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要快。

知乎用户 到处挖坑蒋玉成 发表

如果是真的的话,那么答案是会,因为外资被印度新冠疫情大规模扑杀之后世界经济会进一步地灾难性衰退,我国自然也会遭遇大量失业。不过显然人家外资也不是傻子,不会自己主动自杀,不是么?

至于越南,它倒是还算靠谱,然而全国一共就只有一亿人口…… 当然这个问题下有人说了东南亚各个国家都可以来承接外资,然而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组装一台手机需要很多种部件,假如部件 A 在国家 A 生产,部件 B 在国家 B 生产,然后组装在国家 C,那么即使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进出口报关也足以带来生产成本激增——更不用说,万一天下不太平呢?

东南亚国家碎片化的体量,注定了他们永远无法对中国产业链构成真正的威胁——除非一夜之间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治理能力都能达到越南水平,并且一夜之间再出现一个一体化程度达到欧盟水平的东南亚共同体,否则想都不用想。

知乎用户 萝大锤​ 发表

可拉倒吧,随便看了一下我司亚太区的数据,qtd 来说大中华区已经做到 Q1 的 60% 以上,越南勉强做到 40%,印度上个 quarter 就很萎了,目前 qtd 才做到 q1 的 30% 不到。。。越南印度加起来还不如韩国的一个 bu,韩国的所有 bu 加起来勉强和香港差不多,香港在全中国的 bu 里还排不上前十。。。

本司行业全球 top1,应该比较有代表性了。

知乎用户 Constantine 发表

今天刚看微博上说越南抓了一批国内偷渡到越南打工的新闻。

补充:查了一下又有很多人说越南方面报道说是偷渡,非法打工没有提。

知乎用户 哈弗 SUV​ 发表

外企撤资,原因是中国日益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吗?其实根本不是的

你要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外企到中国投资,不仅仅是想通过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去在全球获得竞争领先,他们同样希望获得整个中国的市场,这可是十几亿人的市场。

而实际上看,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起码前些年是做到了。

但是现在他们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单纯。

这个国家太可怕了,拥有庞大市场的同时,拥有数亿能读书写字能接受外界信息形成自己判断的合格产业工人,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完整工业体系。

那么这些跨国企业目前面临的是什么呢?竞争,来自本土的竞争。人才的逐渐增多,国产企业在技术方面与外国企业逐步缩小,甚至出现反超。更多的竞争出现在他们原本以为是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的地方。

这时候人力成本其实不重要,因为人力成本的提高代表着本地消费能力的扩大,自己占领了市场,羊毛出在羊身上,赚钱的还是自己,十几亿人的市场,很容易就稀释成本了。但是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举个例子吧

中国没什么汽车的时候,四个轮子带俩沙发再带一套动力系统,那就能卖十几二十万,现在呢??

人家能做智能互联的,搭载了自动驾驶的,空间比你大,内饰比你漂亮的车,卖的比你便宜两三万。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市场价格标杆就这么被拆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对了,人家现在还扬言要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己的车,虽然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前期阻力较大,但是一旦别的国家看到了这种 “真香” 车型,那自己怎么办?还混不混了?

走,必须要走,去其他地方,抢先开拓市场,投资建厂,把这里先拿下,省的中国的这些企业过来。当年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是占了先机,所以还能保留部分市场份额,毕竟 “牌子货” 中国人还是认的。

但是再往下,大家都没开拓出来的市场,那就是正面硬拼了,到时候鹿死谁手就真不知道了。

至于说撤资之后的失业?其实他们撤资之后,会因为成本之类的问题,让出大量的固定资产和市场份额,这部分,就是当前国内龙头和新兴雏鸟们高高兴兴分蛋糕的目标,而他们的扩张,离不开因撤资而失业的这些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而如果跨国企业不想让出市场份额,那么他们终究不会真的退出中国。

撤资,其实就是去其他国家抢市场的一种说法,就像 “歼敌一亿虎踞台湾”“转进如风” 一样,就是个说法而已。十几亿的人口,你真敢说扔就扔?

唯一一个说扔就扔的,也就谷歌罢了,人家还不是自愿的,就连 IBM 这种充分不信任的公司,都苟着呢

知乎用户 hasee 发表

我在越南做过一年多工厂管理,说说个人感觉吧!

1. 小公司不适合在越南生存,越南完全没有工业供应链,大部份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成本太高了!

2. 大企业预估中美贸易争端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很乐意把低端组装部份迁移到越南因为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这部份可以负担得起….. 在越南出口,既降低了关税,又降低了人力成本,这两方面还是有利于大企业的.

总之,只要越南搞起了工业供应链,就是我们该担忧的时候,不过,越南搞起工业供应链起码得花上二十年时间吧.

好多年前的时候,美国搞起了工业供应链. 好多年后,中国搞起了工业供应链.

别告诉我,2020 年后,越南搞起了工业供应链……

知乎用户 白羽夜鸦 发表

须知新冠病毒并不懂经济学,好像也不怕高温。

我们完全不用害怕因为新冠病毒失去多少良性产业。

老虎追一群人的时候,最危险的可不是靠前的……

知乎用户 阿莲卡蓝袖 发表

最近正好翻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网友热议:越南经济快速增长是否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这里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本文译自 Quora,原标题:Can Vietnam‘a economic growth seriously challenge China?

中越两国历年经济增长率


Rui Meng Zhang
在苏州大学工作
works a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我认为越南和中国不在一个体量上,它不会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如果有谁真的有能力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那么它也一定是像巴西和印度这样的国家。

说到亚洲经济的发展前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中国,其次是印度。前两年,有关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新兴载体的言论更为流行。现在大家又把注意力转向了越南,认为越南是亚洲四小龙时代后亚洲经济的新面貌。

有人曾说,越南的经济发展是中国模式的延续。这是重点,但不够精确。

越南有 9000 多万人口。自 1990 年以来,越南的人均经济增长率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经济学人》说:如果越南能在未来 10 年保持 7% 的增长率,它将走上韩国和台湾等前亚洲小龙类似的发展轨迹。对于越南这样一个从上世纪几十年战争中崛起,曾经像埃塞俄比亚一样贫穷的国家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越南想向中国学习,但有很多方面是不同的。

首先,与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是,越南缺乏可与大陆相媲美的陆地面积优势,自然资源储备也不丰富。

其次,在全球环境下,发达经济体大规模外包的时代已经结束。即使没有特朗普软硬兼施的拦截,美国制造业也永远无法像过去那样大规模的输出,欧洲和日本也是如此。目前的制造业外包模式不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是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经济体转移,这意味着越南将不得不从中国的口中夺食。

最重要的是,越南的上下游产业链并不完整。

这个国家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没有工业基础,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和许多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都依赖进口。这种严重依赖进口的外向型经济是典型的 “两头在外”:机器、设备、原材料都来自国外,市场也在国外。因此,它不能像中国那样获得大量贸易顺差和积累外汇储备,也不能像中国那样通过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你应该知道越南多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

如果没有持续的外资流入,越南货币很难维持目前的稳定,这是非常危险的,土耳其就是一个教训。而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外资,因为支撑外资的是信心和期望。从目前情况看,外资随时都是最容易出逃的。如果外资因信心逆转而流出,没有外汇盈余支持的国际收支将出现失衡,越南盾将再次面临贬值风险。

越南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只够 2.5 个月的进口,这非常危险,这表明越南央行面对外部冲击的手段有限。坏账也一直是越南政府的隐忧,2009 年,越南经历了一场被称为 “冰封期” 的房地产市场危机,这主要是由政府在支持,否则它早就崩溃了。

近年来,越南银行近乎疯狂的放贷行为一度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并质疑越南银行是否还有资本底线。即使在越南对外经济形象蓬勃发展的今天,根据越南中央银行的保守估计,越南银行业的坏账率也在 10% 以上。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然而,越南并非没有做出改变,抓好教育是抢占发展资源的关键,越南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根据国际研究,15 岁的越南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和同龄的德国学生一样优秀。

同时,越南的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其重点放在了增加招生和培训教师等基本事项上。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亚洲虎吗?这取决于这个名号是被吹出来的,还是真的被干出来了。


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原文:

知乎用户 何金银 发表

先说结论:不会!

家父目前在一家外企(丹麦)工作,做的是阀门进出口贸易,属于大件机械类。在国内生产,运输到非洲销售。用他的话来说,他们企业来中国建厂,不止是是人员工资较低,更重要的是看中中国工人的 “勤劳品质”。

原来工厂里面的师傅都是按照公司的要求,每天保质保量完成。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平常普通的工资是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都想多挣点。于是本来是不愿意加班的外企,被迫让工人去加班。因为外企的加班工资会高于时薪,还包一顿晚餐,另加一个苹果。如果这个月加班少了,工人是会提出抗议的,要求公司必须让他们加班。

我知道,按照知乎的言论,这叫 “工贼”,但和他们相处后了解,确实他们下班后确实是没有什么个人生活的,或者说他们是愿意牺牲个人生活去换取相对应的报酬。他们没太多机会也舍不得去挥霍,上有老下有小,就是想多赚点钱。不要觉得加班工资高于时薪和包一顿晚餐不算啥,就这个待遇,方圆几里其他工厂的工人都羡慕不已,都想往这里跳。基层人员对金钱的付出,远超过知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这些东西是丹麦老板无法想象的。我和他接触过几次,用他的话来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程度超过了他的意识思维。丹麦的工人没有像中国这么热爱工作,就算这个月来了一个再大的订单,中国工人也能接下来并顺利完成。

12 年的时候,工厂进口了一批纯自动化车床设备,上面部分按钮和文字还都是英文字母,每个机床必须配备一名师傅来监控和操作。这一批习惯了手动车床的老师傅,被逼到绝境了,不学就意味着淘汰,于是便开始组织学习,不到 3 个月,已经是非常熟练。

17 年的时候,丹麦老板要在印度建厂。于是建厂的时候就把自动化机床带过去了,想着中国和印度一起干。不瞒大家说,到现在印度的厂子还是自动手工混合着用。中国工厂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是碾压印度,于是 19 年时候,在中国又建立了一个塑料化工企业。

中国这帮工人不仅每日保质保量工作,还经常能发现一些机械操作的问题,还在不断改进和优化。这帮老师傅被公司当做宝一样,手里有活,还吃苦能干。

不过也不是没有心态变化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丹麦老板的弟弟没有工作,于是安排他来中国,和师傅们一起开机床。师傅严格按照早 8 晚 5,晚上加班到 9 点,周六日继续来上班的时间来工作。丹麦那小伙子严格按照 8 小时,周六日休息。那一段时间,老师傅的心态变化很大,也想这么干。于是我爸他们给老板洗脑,赶紧让他回丹麦,这才解决了问题。

外企在中国建厂,不仅仅是在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中国的工人确确实实比外国那帮人靠谱。一些没有任何操作性或者纯流水线性的外企,可能会考虑搬走,但真正需要技术的就不会离开中国的。因为中国工人在世界都是特殊的存在。所以我认为不会。

知乎用户 有 360 天了么​ 发表

企业说中国人力成本高,一般都是吓唬政府的。

但凡市场和环保准入没问题,没有企业完全离开中国,连低端制造也很少离开中国。

为什么?

一是不愿意,配套跟不上,能源不稳定,工人素质低,政府效率差,这几项隐形成本算上,比单单人力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大多了。

二是不能,要么市场在中国,要么核心环节就只有中国在造,要么规模小毛利低负担不起企业外移的成本。

越南在全球化时代,定位就只能是中国的配套和组装厂。

失业?3500 的月薪只要你能接受,有多少,企业要多少。按发达国家算法,有工作岗位提供,你不就业,是不算失业的。

知乎用户 期待未来夫人 发表

你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只看出去的,完全忘记了还有一个进来的,有一个数据叫外资投入净流入。

但凡稍微了解一下数据就知道这个问题纯粹白瞎。

首先就是外资有离开的,也有进来的,到 2021 年为止,中国的外资投入还是净流入,什么意思,也就是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多,中国的外资投资规模还在净增长,也就是外资规模还在扩大,关门离开的企业,没有新开的资本规模大,你要问的应该是国人劳动力不够该怎么办,怎么满足现在扩大的市场,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国人被失业。

自媒体贩卖焦虑的玩意,自媒体就没有认真了解过,全是这种咋咋呼呼,一些家企业离开了,就是大量离开了,却从来不看一下原因和同比一下每年的数据。

然后,越南的 GDP2620 亿美元 (2019 年),中国是 1015986.2 亿元人民币 (2020 年),中国就把零头放那就已经和越南的经济规模差不多了,越南也就是 17000 亿左右的人民币 GDP 规模,越南能承载多少资本?给中国带来大量失业?怎么想的?

你超过它 50 多倍接近 60 倍的经济体,就是给越南翻倍 GDP,也就是中国 2% 不到的影响。但是越南受不受的住啊,别说给它翻倍,GDP 一半的资本投入就撑死越南了。

拜托大家别没事就跪下了,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拿过来和中国对标的年代了,麻烦以后举例举一些大一点的国家,起码也得是印度这种规模以上的。

知乎用户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发表

最近正好翻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越南有无成为 “世界工厂” 的潜力?为什么一些从中国迁出的工厂又从越南搬回了中国?

这里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本文译自 Quora,原标题:Why did some companies move their factories from Vietnam back to China after a period of time manufacturing there?


Huijian Wu
CTO (2015-present),Lives in Hong Kong2001–present
首席技术官(2015 至今),2001 年至今生活在香港

我拥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这家公司曾在越南设立了一家工厂用于生产。因此,我也会见了许多在越南投资的中国工厂经理,他们都有相似的感觉。

1、 越南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在越南投资的大多数工厂仍然要从中国雇佣高水平的技工,而且工资比在中国还高。

2、一般来说,两个越南工人的效率只能相当于一个中国工人的效率。这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加上近年来越南工人的工资上涨,抵消了越南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3、越南工人不习惯加班,即使有加班工资也不愿意加班,而中国工人只要有加班费,他们非常愿意加班。在某些情况下,工厂必须加班才能跟上交货周期。

4、越南的配套产业链不起作用,导致大量零部件、原材料,或必须从中国发货,因此成本非常高。而在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在 100 公里半径范围内采购这些东西是可能的。

5、 越南工厂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但近年来,欧美国家对越南生产的产品控制越来越严格。与越南不同,如果在中国你无法出口,国内的市场仍然很大。

因此,我们后来把工厂迁回了中国。


Ridzwan Abdul Rahman
Lives in Asia
生活在亚洲

据一家从中国迁到越南后又搬回中国的制鞋企业说,“中国和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是最大的问题。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而且大多数工人技术不熟练,导致产量很低,交货时间经常延误。我认为在越南培训技术工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上来说,我们都负担不起这一成本。”

越南对生产空间需求的增加也导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飙升。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0 月期间,越南工人的工资从每月 1260 元人民币(183 美元)上涨至约 2000 元人民币(291 美元)。


对此回答的评论

-

Godfree Roberts

我也听在中国有工厂的美国工人说过同样的话。

-

James Scholl

好吧,美国一定在做正确的事情。

-

Tran Khanh Nong

越南人确实会加班,然而,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提供良好加班政策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是加班工资。与东南亚国家(不包括新加坡)不同,越南人和韩国人、日本人或中国人一样勤奋。

回到问题上来,正如许多人所说的,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技能差距。越南过分强调学位,而不太重视实践经验,因此技工学校被看不起。这些学校的培训也做得很差,这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可以肯定地说,与中国同行不同,越南的低技能工人大多未经培训,是直接从农民中招募的,这必须赶紧改变。

-

Jinghong Cai

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将非熟练的农民工转变为熟练的劳动力,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

John Brennan

我发现在越南,即使他们说英语,交流起来也很困难。我为女性提供免费住宿、支付费用、自带空调房、把她们当做伙伴并每周支付 1 百万越南盾(译注:约合 283 元人民币)。他们都表示要两百万越南盾(约合 566 元人民币)和福利。在我离开之前,我把我的摩托车卖给了一位澳大利亚经理,他说他为了公司在许多国家都工作过,但在越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使提供奖金他们也不会加班。但是,我知道有的年轻人从每天早上 8 点工作到晚上 10 点,中间有 2 个小时的午餐和午睡,一个月工作 28 天,每月支付 400 万盾(约合人民币 1132 元),如果被骗了还不敢抱怨。

-

Raie Nguyen

这里有一亿人,总会有好人和坏人。学习如何招募优秀人才需要一段时间,越南人也倾向于认为外国人有更多的钱,而且往往对为外国人工作的期望更高。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时,作为一家外国公司有时会给你带来优势。

-

Thảo Đào

你付 200 美元,就希望人们像机器人一样给你干一个月?这肯定不对。你一小时赚了多少钱?我每月只挣 1000 美元,但如果我需要有人为我从早上 8 点干到晚上 10 点,我不会只付给他们 200 美元。天哪,大锅,我们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其他人也在期待同样的事情,你能用 200 美元做什么?

-

Raine Nguyen

中国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让他们的劳动力变得熟练,越南也需要同样的时间。公司必须权衡利弊之后再考虑他们想把钱投资到哪里。许多大公司现在都在遵循中国 + 1 战略:它们在中国境外设立了更多的工厂,“以防万一”,最近的新冠病毒灾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越南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国,因为它紧挨着中国,所以交通更容易。人工成本和其他因素也是可以接受的,政治稳定更是一大利好。

-

Vincent Chu

菲律宾在二战后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甚至超过了遭受原子弹破坏的日本。由于保护主义政策,它被抛在了后面。菲律宾在亚洲有水稻研究所,但它却需要从越南进口大米。它甚至存在供水问题。菲律宾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高,有精通英语的优势。当时菲律宾比索对美元的汇率是 2 比 1,现在是 52 比 1。所有这些都是在整个国家由菲律宾人运营和管理的时候发生的。

-

Rao Panidapu

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越南人很幸运,不用为基本的生活而挣扎,因此不必如此努力工作。所以与许多国家相比,越南人对他们的努力要求的回报更高。此外,越南人经常通过副业或其他工作等方式获得一笔以上的收入。

-

An Nguyễn Bá

我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负责运送阿迪达斯,耐克,匡威,H&M…

我听到供应商的代表(供应商是指按照客户(阿迪达斯、耐克…)订单生产产品的公司)说,在旺季,他们的工人必须连续几个月每天加班 4 小时(即每天 12 小时)。

我每天也要加班超过 4 个小时(高峰日),尽管我在办公室工作。

现在,你说越南人不愿意加班,不觉得哪里不对劲吗?


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原文:

知乎用户 Lannister 发表

大量失业可能不至于,但是对特定产业和区域的替代是一定的。

去年 5.1 跟太太在越南耍了几天,去了西贡和芽庄,住过度假村,老牌 5 星酒店,高层的 air bnb,接触过越南人,菲律宾人,和在越南工作的中国人。

越南人口大概一亿,地形崎岖,大多数的城市都在山海雨林之间,人均 GDP2000 美元,30 岁以下年轻人占 50%。

以劳动适龄人口计算,一共也就是 7000 万劳动力,考虑到越南还是个低发展水平的农业国,有个 2000 万的制造业岗位总量基本就能实现充分就业了,过去 7 年,中国政府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都在 1300 万以上,规模上的差异使得越南和中国不存在太直接的竞争。

不涉及关系网络,政治生态,外汇风险之外,以下是利于投资的:

年轻人多,90 年代越南结束跟中国的边境冲突后,开启了越南的一代婴儿潮,30 岁以下的人口超过 50%,西贡晚上到处是遛弯和蹲街角吃喝的小伙小妹,站在资本家的角度,这都是泛娱乐,服务业和工厂劳动力的重要基础。

文化弱势,越南在艺术和文化产品上有特点的元素不多,也就是奥黛,草帽,漆画,莲花,春卷这些,没什么文化包袱,文化消费上基本被北部和西部的中泰韩几大邻居分了,受美国的流行文化影响也很多,作为外国人来到越南,文化上的壁垒不大。

开放性强,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泰国无论在投资,援助,基建,消费等各种领域都有种种痕迹,这也是东南亚国家的一大特点,常见的各种设备器材几乎都是中日韩产,超市商品以泰国产较多,而高级酒店和餐厅里的客人有很多美国人,高档小区里的住户又以韩国人和中国台湾人居多,东盟内部的流动很强,也有很多东盟国家的人在越南工作,越南姑娘也有很多找的老外男朋友,作为老外除了被当水鱼,不会特别欺负你。

以下可能是不太好的:

基础设施差,越南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都会高过温带,公路和电网都谈不上发达,西贡市内密密麻麻的天线也有比较大的隐患。

  • 市内交通,芽庄和西贡市区最宽的路也就双向 4 车道,全部被摩托车占据,全天大型车辆只能看见油罐车,一般的小货车都看不见,不知道怎么上货的,出门要么骑小摩托要么打车。
  • 公共交通,基本是 0,在西贡和芽庄都没看到过公交车,轻轨还在修,一条日本人掏钱的,一条中国人掏钱的,都还是工地状态。
  • 跨市交通,芽庄是越南非常重要的度假目的地,西贡是越南经济引擎,人均 gdp 7000 美元的高地,这两个城市之间隔了也就 400 公里,大巴需要 10 个小时,这大概是 90 年代中国的基建水平;赶时间就只能飞机。
  • 内河航运很重要,七拐八拐的西贡河上从早到晚都有集装箱船,异常繁忙,大概正是因为公路不行,水路尤为重要,但是水路在时效性上就很难保证了

越南工人不容易管理,我接触过在越南做施工和装修的中国老哥,称越南工人经常溜号,聪明的喜欢学了点技巧自己出去单干抢生意,而且越南的劳工保护比较严,不让随便开人,对管理层越南人的数量有最低要求,这一点其实东亚和东南亚都一样,不希望被束缚,不喜欢打工。

阶级分化大,西贡头部的商场和住宅大概是国内三线城市万达的水平,越南头部的 Vincom 集团背靠越南军政大佬,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按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套路运作,这种体制很容易形成居于顶部的超级土豪,越南人普遍的工作日午餐是街头食品,而高级餐厅可以吃到非常好的意大利火腿和芝士。因为物流问题和内需不旺,越南不太容易买到新鲜水果,但是同时进口超市有 300 人民币一斤的日本产粉雪草莓和提子,非常魔幻,这种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也是排外活动的基础。

区域差异大,西贡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突出部,地形上大概可以和上海并立,几乎是东南亚最好的一块冲积平原,形成了越南经济高地胡志明都会区,人口超过 1000 万,GDP 超过越南的 25%,事实上南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贡献了接近越南全国 50% 的 GDP,如果用 GDP 来判断发展水平,这两个高地的状况是在中国人可以想象的范围内的,而不在这两大经济区的投资会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因此,适合越南特点的生意

  1. 女性劳动者为主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管理,更稳定,能充分体现越南的劳动力优势。
  2. 不需要漫长供应链配套的制造业,越南的国内交通和物流成本恐怕不低,只能一批公司整体入驻一个经济园区,如果供应链漫长,整体搬迁的成本太高,越南未必是理想的选择
  3. 以欧盟 / TPP 国家消费需求为主导的产业,越南人均 GDP 太低,内需有限,但在越南欧盟自贸区,东盟自贸区,TPP 之下,越南制造出口的关税优势非常大。
  4. 泛娱乐,电商和生活服务,只是 ARPU 和 LTV 会很低,但是用户价值观一致,年龄接近,社交网络的形态会很接近抖音和微博,容易形成话题和热度集中。
  5. 饮品 / 软饮,热带地区对饮料的需求会更高,事实上大多数中国流行的饮品在越南都有山寨或者引进的,很多越南老板会不定期来广东考察学习。
  6. 方便食品 / 料理包食品,热带的气候和道路运输问题使得新鲜食品的保存和运输很难,当地主要的食品消费都需要依靠预制食物才能保证食品安全,加上年轻人多的特点,相关的机会还是有的。

当前对中国形成挤出效应的也就是 1/2/3,挂在越南报纸上的招聘告示也大都是这些行业,而在中国被释放的就业人口已经大量被服务业的外卖 / 直播 / 网约车 / 快递接收了,谈不上特别大的冲击。

如果看长期,越南需要升级基础设施才行,而这个领域恰好又是中国擅长的,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互补远大于竞争。

-————————

有朋友提到贪腐,坦白说我不认识越南朋友,不了解,只是看了点地摊文学,在越南街头有看到一些警官,大概是因为天气炎热,军容风纪制服样貌均不佳,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很难令人有信心。。。

大多数区域经营中都存在一定的贪腐或者制度成本,先进现代透明的国家这部分费用标准化制度化,例如开业所需要的一些资本,手续,条例啥的,并严格执行;落后国家这部分费用不透明,且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无处求的公平,只好交钱息事宁人;但无论怎样,这部分费用有数,而且如果不涉及国家基础设施行业,这部分隐性成本可以通过找个当地合伙人处理,基本上这也是跨国 / 跨地区做买卖的必然,毕竟享受了当地的一部分红利,对应的也有回吐一部分利润,只是生意是否有这么好的利润,就很难讲了,在我提到的几个生意里,我觉得还是能承受。

知乎用户 find goo 发表

很多人按中国的发展思维思考,认为印度和越南未来必然发展成中国这样,那完全是想当然,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搞得好像印度越南是新发现的大陆一样,他们一直在发展好几十年了。

印度比中国搞工业经济还要早,40 年前到现在印度占比世界经济 GDP 和现在变化不大,实际上印度的发展更多的是科学技术增长的被动带来的,因为世界经济占比没有什么大变化,排名上升是因为,欧美的世界经济占比在下降,导致的被动上升。印度只是达到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越南和中国差不多时间搞改革开放,但现在还是达不到中国平均省水平,排名在广西省差不多,但经济增长率没有广西省高,广西省在中国排名二十多名。参考 80 年代,90 年代亚州四小虎,那时比中国要富,但现在远不如中国。越南估计很快就会遇到瓶颈,最多也就只能发展成韩国水平,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越南的体量很少,整个经济只相当于苏州一个市,可劳动人口非常少只有几千万,教育水平也不高,如果去多了工厂,加上越南狭长地形,估计招人是非常困难的,到时可能比大陆要难招得多,工资上涨更快。很多去越南投资的好多都亏损回来了,由于中美欧日占比世界市场最大,东西先从别国进口,再加工,再出口,周期特别长,环节多不断加关税,制造成本很快就上去了。加上语言隔阂,成本比想象得要高。

被忽悠去越南投资,不如去中国广西省,那边经济增长率比越南高,也不需要像越南那样把大量的钱用于买国防装备,越南如果和其他国家贸易量上去了,估计很快就会面临制裁,因为狭长地形沿海是航母可以威胁的范围之内,没有国土安全。当年东南亚就是这样被收割了,现在发展几十年还是原地踏步走,Gdp 的世界排名变化很少。

印度投资同样是大坑,印度有 100 多个民族,印度共有 1600 多种语言和方言。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有三十多种。宪法规定的 22 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这么多种语言,光是管理都是难题。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全国统一的普通话,很多印度人做工作做着做着就要举行宗教仪式,各种宗教有几十种。

印度的贫民窟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里面的人教育水平很低,没有工业化生产要求的人口素质,你看到的人口大国只是人口,并不是工业化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像中国有 1.5 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印度有 70% 的文盲,人均教育水平非常低,印度本土象样的大学很少,老百姓的受教育水平很低。印度只有高种姓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没几个低种姓能承受孩子完成高等教育的花费。教育不能大面积普及,整个国家的人口教育水平上不去,不能形成工业化人口。

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根本没有中国好,物流速度也是比上中国,农村级的物流更是差得很远,印度经常断电。工业化电不能停,有的行业停电一次停机一次损失惨重。

印度腐败严重,日本人给印度修高铁,没有钱,靠日本贷款 650 亿,3 年的时间印度政府只征到了 6 成的土地,5 年过去了,现在还没有开工,深不见底。印度很多邦学美式民主,动不动抗议骚乱。

印度现在是发展顶峰,去年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开始负增长,债务增长速度很快,今年疫情估计真实情况比美国还严重,未来光是这个疫情没有十年也恢复不了。

印度经济几十年前和中国差不多,现在经济总量只有中国五分之一,印度本身的市场很小,外企去印度对中国没有什么影响,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他们撤出中国市场是好事,过段时间投资失败了,就知道中国才是投资天堂,不折腾怎么知道什么才是制造业强国。

真那一天印度那边过来大量的外贸商品到中国出售,那中国可以像现在的美国那样,对印度打贸易战,如同最近印度抵制中国产品一样,用海关卡这个还是很容易的,中国的市场在,根本不怕。

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没有达到美国式的全面工业化,如果发展到美国水平,未来还有 4 倍的增长空间,相当于现在 3 倍于美国,中国未来是要瞄定美国人均水平,不是瞄定印度越南人均水平,印度越南和中国也不是一个平台上的竞争对手。

中国现在搞国内大循环经济,未来 GDP 对外贸依赖会有大幅下降,中国从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的 GDP 的 60-70% 的外贸依赖降到了现在的 20% 左右,未来估计降低到 5% 以下,那时中国经济是任何外部因素也影响不了的,消除了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绝多数在国内循环,最终估计会突破美国人均 GDP 水平。

搞国内大循环经济,就业率会进一步提高,财富更少地转移到国外,在国内消化,能拉动更多的国内就业。

知乎用户 秦始皇 发表

有个问题我补充下,外企大量是从印度越南等国撤资到中国的,还有一点现在中国资本过剩,政府在引导内资出国,外资要撤内资会弹冠相庆。并不会引起大量失业,因为中国资本过剩。你前脚一走后脚内资马上把空给填了,而且外资占中国经济比重并不大。

还有要说的是现代工业快己经向半自动化到全自动以及向机器人工人发展了,你就算不要命的做衣服也抵不过一个全自动生产线,3d 打印又来了号称连房子都能打印,举个例子非常低端的制砖行业,这玩意儿低端的不能再低端了,就这玩意儿中国己经全自动化生产了,多恐怖。制衣行业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已经起动了全自动智能化工厂

由于中国赶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机器人时代,使得原本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升级后变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生产。

高污染行业又经过现代环保技术以及工艺创新,不仅污染小了甚至零污染,以前我所在一个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变废为宝,这样创新型环保技术不断的深入高污染行业,最后变成无污染行业。

出去的都是无法适应产业技术升级的企业,你说这些企业有什么大事,大家都是生产衣服的,不同的是进入自动化的把手工制衣厂赶到国外去了,你难道指望这些手工制衣厂打败自动化制衣厂?

中国把高中低产品性价比己经做到极致了,单价几分钱利润了,难道印度越南利润才几厘钱?这喝西北风都不够的。

越南市场太小根本组建不起工业体系,印度连文字语言度量衡都没统一的松散国家完全是大国搏亦下凑成的国家随时有散伙的可能,你指望这种国家搞工业自动化?那起步所需天量矿产石油起码比中国高出五倍,这样印度工业品又贵又烂的怎么与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制造竞争,同时又需要大规模的内战打破地方人种区别,这种事现在不要想了。国际社会不充许了。

知乎用户 太胖了不好​ 发表

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了,

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可能还会有更直观的表现让大家都看到,

像,纺织,玩具,鞋帽,这三个任何一个都是千万人口就业的大产业,过去五年,越南,孟加拉,印度,承接就大量的工业转移,国内几千万人转产,明显压迫恶化了其他行业的竞争态势。

现在,你说这些很多人听不进去,还沉迷于人家要从中国进口零件组装,你说咱们也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的啊。

下一步,要走的就该到电子代工行业了,像,苹果,一年上下游和虚拟产带动 GDP 将近万亿,基础代工方面肯定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又是几百万的转产工人需要安置,以熟练工为基础的代工对苹果的红利优势逐渐不复存在。但是正如一直宣传的工程师红利,苹果三星又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这也是为什么三星扩大了在西安的投资,因为这里消耗的燃料是工程师。

疫情,在外面,可能促使了很多国家额抗议活动增加,在里面,却延缓了抗议活动,但我认为,不可能永远延缓,就业岗位流失越来越严重,不能失业者阻止想砸掉一切的欲望的。

知乎用户 大叔很无聊 发表

有个毛可能性。

都是讨论生产的,怎么没人讨论消费。

一般这种题目下面都是讨论什么配套呀、工人技能呀、劳动力素质、生产成本什么的,大概就是这个路数。

怎么没人讨论消费市场?14 亿体量的消费市场!一般的民用品,能在最大的消费市场本地生产是最好的选择。这不光是成本的问题。

一、法务问题 (说人话就是一条裤子理论)。我在贵地赚钱,独食可不敢吃,那么咱们合资生产。给贵地纳税、招工就业,有事了(比如贸易战) 您可别打我,咱俩可是穿一条裤子的。有舆情风暴特别是牵扯国与国之间的,消费者爸爸们我错了,可咱厂的员工不都是您的同胞吗,股份里也是我一半您一半呀,打断骨头连着筋呀,放我一马吧!这样的企业还少吗?比如那些造车的。(没有讽刺谁家的意思,单纯讨论而已)

二、本土化问题。不在当地生产能找到那么多本土员工吗?产品接受度本地人才最懂。物流、法务、经销、广告等等环节不是在地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人能玩的多转。最近几个纯国外品牌的公关危机本质上还是文化差异问题,直接把给自己干废了。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舔都不会舔,中国的钱他不想挣?是没那个本事挣吧。 (这条是真讽刺,当时看了某企业的广告,直接笑抽,这智商,但凡找个我家楼下打印店的做广告都比他们强。)

三、资产安全问题,越是大企业越重视这个。规模以上的外资,一般都会把资产放到不同的国家,这样抗风险能力强。很多外资历史很长,甚至经历过许多历史时期并存活了下来,这种漫长的积累培养了这些企业极强的求生欲。比如一些德国厂,还真有点兴衰更迭打不死的小强的意思。现在接触的一家美资,老牌子 (不太出名,但是历史算长,二战后期活到现在),发现他们并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活下去才是王道。这点对我触动很大,思路也改变许多。

现在的确是转型期,身边搬到南亚的也有,都是低的不能再低端的行当,而且外贸的多,别一听外贸的就多高大上,非洲单也是外贸。就我朋友那厂生产的背心,送给诸位估计都没人要,我拿了一些回家当抹布我妈都嫌弃,说不吸水,后来我都拿去擦鱼竿了,这东西千万别擦车容易伤漆面。你说这厂能开几个钱的工资,2500 你就逼死他了吧。对了,他那厂也算中港合资了,当年来内地也是戴了大红花的。

14 亿体量的市场,有人走还会有人来。14 亿人的钱不香吗。

知乎用户 张九月​ 发表

有些人天真的以为因为越南印度工资低,就会有企业从中国撤资

大概是没有做过企业的在低端打工的小白吧

他以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最高或者说只有人工成本,所以其他原料、零件、配套产业链、销售渠道成本等等都不是费用了就?

他以为工人只要是个人就可以,不管认不认字什么学历有没有技术,是个人就能做?

拜托印度和越南人口是多,人工成本是低,但他们的人口没有多少工业人口呀,简单来说就是这些人口都是你不想要的工人,你能指望?

实话说,对于一个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工人的人工成本永远都可能是最低或者说占比很低的

如果是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不需要任何技术的工厂,你确定他是外企?外企有这种小作坊吗?

ok 举个例子

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外企,去印度或者越南开了个工厂,就比如说造汽车吧,然后发现汽车工程师印度没有,零件供应商没有,设备供应商没有,部分原料倒是有,但是高端的要么没有要么不合规,所有几乎一切都要从中国或者欧美进口,这那是做企业啊,这分明就是国际性慈善事业。

所以先问是不是:外企大量撤资了吗?没有,短期内也不会

知乎用户 于禁 73 年 发表

确实会造成一些失业。

越南这样的国家,也相当于中国一个大省,他们和中国的普通省没法比,但和中国一个贫穷落后的中下省相比,还是能竞争的。

而且,越南印度这些国家发展工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国民的需求。**质量差又不是不能用。**他们只需要做出一些质量差但便宜,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让本国人民使用,就必然能减少中国对他们的出口量(不求国际上竞争,只达到 “少买中国货” 就行了)。

别忘了,八九十年代的电器就有 “日本零件、中国组装” 一说,组装机就是比原装机便宜。虽然零件还是日本的,但组装的工作确实是中国人就可以干。

知乎用户 姚冬​ 发表

外企并不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成千上万的企业组成的,每个企业都是独立决策的,没有什么组织可以统一协调指挥它们。

的确有一部分外企搬去了印度越南,而且还有不少国内企业也搬去了。

但是先搬去的这批一定是对工人工资比较敏感的类型,在它们的成本构成里工资占大头,因为越南印度除了人便宜实在没有别的成本优势。

如果一部分企业搬迁之后真的导致了部分人失业,那么这部分人的工资要求就会下降,那么中国的人力成本也就降下来,那么就导致不会继续有企业搬迁,从而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如果部分企业搬走,但是没有导致失业,也没有导致工资下降,那么就说明有部分劳动者找到了别的薪水一样甚至更高的工作,那就说明产业升级了,有更高技术含量更高毛利的企业逐步出现了,取代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反而是好事。

不会存在一帮工人明明失业,也不肯降薪水,把自己活活饿死的事情。目前社会稳定,没有大规模 xx 事件,说明失业率不高,那么有些企业迁出,只能说明中国产业在逐步升级。

越南印度承接了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它们的底层贫困人口才能赚到钱,而赚到钱才能购买中国的产业升级后的产品。在服装鞋帽厂工作一两个月就可以买中国产的电子产品了。我们当年和欧美日本也是这么过来的。

知乎用户 chong 发表

几年前问过一企业主为啥不搬去越南或者柬埔寨之类的东南亚国家,还要留在地价和人工很高的深圳?他说去考察过,发现成本比在深圳还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去东南亚的工厂是很多,但以纺织业这类低端产业为主(据我了解)。

先列些数据耐克和阿迪达斯够说明问题了吧

总有些人是带着情绪而不是用数据讲问题的,懒得回他们了,如果想了解实情的话 18 19 年的时候真正去过苏州,无锡这些地方你就知道了,老板不是炒房就是到东南亚开厂,这也是那段时间苏州房价大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你们常说的配套设施,这在某些行业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比如汽车,我也知道。但纺织业,还真就不重要,纺织业最重要的成本,是人。现在纺织厂和电子厂,就是容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厂。

要是真按照你们所说配置设施有这么重要的话,改开初期纺织业就不应该转移到中国,那时候珠三角都能停电,珠三角内部交通都糟糕的不行(相比于欧美),为啥纺织业不乖乖待在欧美?

越南考察也去过,土地厂房这成本肯定低,机器无所谓国内运过去就完事,交通更是没问题,纺织业是典型的外销产品,你管越南国内的公路有多烂呢? 越南根本就不是主要消费市场,装船,运到欧美,中国,日本,韩国,这运费成本(海运)有多低你知道吗? 哎,说到港口,越南还真就最不缺的就是港口,而且越南也同处东亚航线上,真说运货去欧洲,反倒比从珠三角开船能省点路程。

至于你说的腐败,这账你就算错了。 腐败,你贿赂官员,能得到的好处大于成本的时候,那他反倒是企业家最喜欢干的事情。比如,中国不能腐败,但环保成本高,比如 1000 块。 越南是腐败,贿赂 800 块随便你怎么搞。你告诉我你去哪里投资?

至于你可能担心的受教育程度,那我真的笑了,流水线上的工人根本不需要什么学识,你去看看他们招人(流水线工人)要求就懂了,有手有脚,是个正常人就行,无论是国内还是东南亚。要不你怎么看到这么多社会人初中毕业去打工呢? 你不会真的以为他们懂什么万有引力,动量守恒,椭圆曲线,导数定义吧。你也不会真以为这些东西在流水线工作上有什么鬼用吧。流水线工作,就是类似于下面这个

【浙江工厂: 女孩工厂流水线工作, 工资 6000 一个月, 给你会来吗?】https://dwz.cn/wIG9h7Yg?u=7f4e391953960a45

这就是流水线。所有的学识知识见解,都在这里化为乌有。

所以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基本事实,纺织业,以及电子制造业,已经转移了 。 三星,苹果已经 转移了很大一部分产能到越南,华为也一直在谋求在越南建厂。

那么他们去哪里了? 答,大部分去了服务业,少部分回家务农(这也是常说的乡村振兴的意义)

这些年的送外卖,送快递,开网店。承受了远超你想象的就业人口。珠三角,长三角的电子厂,纺织厂人多不多? 多。但他们聚集在一起,让你们觉得更多,正是把这些人口转换成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店主,网红主播,土味视频主播,分散在 123456789 线城市,他们看起来又不多了。

外卖小哥有多少人? 你猜

答案是超过了 700 万

快递小哥有多少人?

答案是超过了 300 万!

[《2018 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平均薪资 6200 元一个月​www.sohu.com/a/245929094_117030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245929094_117030)

快递,外卖,这就有超过 1000 万的就业人口

而即使是最大的郑州富士康,容纳人口不会超过 40 万。

外卖 + 快递 = 25 个富士康

答案很显然了,转移走的就业缺口,被新创造的内需补上了啊。

知乎用户 四处观察 发表

我是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并没有感觉今年的活比往年要少。我有 5 个工友微信群,每个群最少有 100 人以上,最大的群有近 500 人,这些人都是建筑相关的工友,没有发现谁说今年的活难找,相反工价还稍微涨了一些,大概涨了 5% 到 10%,我老婆也是打工的,不过她在深圳工厂上班,那种几十个人的小公司,她算是经理吧,反正除了保洁什么活都干的那种,招工出纳仓管跟单等等都是她。她出来没说过今年的生意差,和往年一样每天晚上忙到 8 点多下班。我一个老表在华强北有个柜台做贸易,今年生意反而比往年要好。我们村里有 500 多人,也没有发现一个失业返乡的。

知乎用户 房海波 发表

失不失业不知道,但是我觉的这些外企绝对会看着财报哭出来的。

台湾省在越南投资了一个钢铁厂,还没开工呢就一堆环保罚单贴大门上了。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看看历史经验就知道了

当年 50 年代欧洲美国制造业转移日本,日本发展起来,美国当年大量失业了吗?是到了 80,90 年代,日本和其他国家产业发展起来才有了锈带的存在,即使如此也没有大量失业吧。

70 年代开始,日本产业转移四小龙,小龙后来又转移到了四小虎,很多人都靠低端产业做雨伞玩具塑料花发家了,请问转移之后日本大量失业了吗?

80 年代开始了,四小龙很多都开始转移到大陆来了,你看看四小龙大量失业了吗?

所以主动的转移是不会大量失业的,你是因为你的成本太高而转移出去,不是没有竞争力而转移出去,而你成本太高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了。

日本从做服装玩具野麦岭到了汽车电子游戏,四小龙也从雨伞玩具升级,韩国全面升级,台湾电子代工,香港做金融贸易,都卡住了自己位置。

真正因为转移而收到威胁的是拉美和东南亚,当年因为中国的崛起,这些地方的低端代工都转移,就失去了产业竞争力,陷入经济危机,这些地方的产业本来就是外资控制的只是为了追求低端人力才去,跟中国这样的主导产业是完全不同。

那些本来就在中国追求低端产业没有技术壁垒和产业链系统的那些企业,想走就走吧,我们无所谓,他本来就是在中国价值链很少的一部分。

现在工业发展,其实人力占比很低很低,一件衣服或者耐克鞋卖一百块,其实造价也就是 15 到 20 块,其中人力生产成本只有 1,2 块,中国现在应该去争取那剩下的 99 元利润,而不是去争人力成本赚那点加工费。

手机组装只占整个手机价值的 5% 不到,人力成本不到 1% 而已,中国要做的是剩下的大头,品牌利润,生态的市场价值,芯片和各种零配件,这才是根本,小米 OV 和华为都做出很好的代表。

还有汽车化工生物医药飞机等产业,这才是中国需要突破的方向,以前很多人经常用拉美化,中等收入陷阱之类恐吓中国人,现在看起来无非是西方打压下产业升级失败的借口。

中国可能还需要 5 到 10 年升级,到时候中国差不多就跟日本韩国一个产业层次了,到时候中国救不需要再廉价出口,这几年尽一切可能卡住印度越南之类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时候中国就可以大规模转移低端产业,也要学殖民者那套,一个国家做扣子,一个国家做染料,一个国家组装,到时候会有几千万的制造业岗位转移,我们的非洲东南亚友好国家就可以全部承接过去了。

知乎用户 战神李靖 发表

对于劳动力成本特别敏感的主要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外移的仍然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比如组装,制衣制鞋之类或者代工类。

产业升级 + 劳动力成本上涨,必然导致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产业外移。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但是:

产业升级又会孵化出新的产业,去重新容纳外移的劳动力。

比如原来在外资做鞋子的流水工改行去送快递,送外卖了。

比如原来在外资做衣服的中层干部改行去电商运营了。

比如原来在外资做电子产品流水线的工人去开网店微店拼多多了。

++++++++++++++++++++++++++++++++++++++++++++++++

越南 9600 万人口,劳动力按 6000 万算好了。

6000 万人口的就业,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 7% 到 9% 的样子。

知乎用户 慢死 发表

我就借贵宝地问一个问题:

饮料业,够轻工了吧,够不入各位法眼了吧,门槛够低了吧。

我就问一下吹越南起飞的朋友:

越南能够生产食品级 PET 切片的厂家有多少家,产能是多大?

知乎用户 认真的活着​ 发表

这两个情况完全不一样,不能放在一起说。

外资生产型企业从中国撤资去印度,实话实说不多见。一般是两边同时设厂,在保留中国生产基地的同时,在印度设立新工厂。

目的就是避税,小米不也这么干吗?

印度在莫迪老仙上台后大搞 “印度制造”,对本土制造的商品扶持政策大幅度倾斜,所以……

但印度新工厂一般只对应印度和周边少量市场,且一般都只有最后的组装工序在印度,没办法,中印之间的生产效率和配套差太多。

所以这种 “转移”,对我们有益无害。

而对越南,那就是另一回事。

一些外资企业确实已经开始将中国的产能转移到越南,最明显的就是三星。

三星已经成为越南举足轻重的企业,深耕多年,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到越南投资。

未来,类似的企业还会有很多。

首先、越南背靠东盟,市场潜力很大。

其次、越南劳动力素质不低,但收入水平远低于中国。

第三、投资环境还可以,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腐败也尚在可容忍范围内。

不要说外资,近几年也有很多中资企业去设厂,当然 “反华事件” 后,这些企业很多都转向柬埔寨了。

对于中国而言,外资转移到越南的确实是有威胁的,毕竟我们更希望转移到中西部贫困地区。

最后要说一下柬埔寨和老挝。

目前很多中资企业开始注意柬埔寨,那里确实是 “机会之地”,但对老挝注意的就比较少,当然老挝的基础环境是要差于柬埔寨的。

同时我们要看到,老挝无论是人口素质还是政策都很好,值得尝试。(交通运输确实是问题。)

知乎用户 原来如此 发表

大量工厂其实已经向西南转移了

西南某小地方人口 28 万,新开了几个工厂,

一是福耀玻璃厂,

还有笔记本组装工厂

而是无人机制作厂,

三是口罩制作工厂,

厂不多,也不大,对于 30 万不到的人口小城就足够

小城的主题是旅游 5A 级景区一个,大规模的环城公路,适合自驾游

知乎用户 东南亚漂​ 发表

当然会了,这里很多回复不乏是又赢了的思维。

搬到越南的大部分都是外贸出口制造企业,很多都是中低端。

而在中低端制造工厂上班的人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下学历,

他们被裁员要么去别的中低端工厂,

要么去大城市从事底层服务业如餐馆服务员,保安,外卖,快递等等职位。

一旦大量工厂撤离,而我们的大城市服务业职位并没有新增长,

就会出现失业,底层服务员内卷的现象。

为什么又有用工荒出现呢?那是因为目前的生活成本如房租已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了,

但是很多工厂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这些工厂也无法再提升待遇,毕竟一直处于利润链条低端,工资只能给那么多。

而年轻人已经不是 1,20 年前那些顺从听话的血汗工厂里面的一群人了,

大家知道如何计算得失和代价,工地上的工资很高差不多有 3,400 一天,

但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因为不是一般的累,不是普通人能忍受的苦。

未来如果人民币对越南盾,美元继续升值,还会有大量的工厂搬到越南来,

这就是我之前不断提到的中等收入陷阱下的社会常态,消费无法升级,服务业无法升级

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制造业迁移,房价物价高企,工资也无法提高,

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出现很多年轻人高失业率的情况。

至于很多说产业搬到越南是好事的人,要么他是工厂老板,要么他是还没有毕业的学生。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一道简单点数学题。

越南总人口 9620 万,就业人口 5550 万,失业率 1. 99%。即越南还有 110 万待就业人口。

中国呢?

总人口 14 亿,就业人口 7.75 亿。

假如有产业 “大规模” 迁往越南,把越南失业的 110 万人口全部吃入。

同时假如中越劳动力的效率一样,那么中国也就损失 110 万就业岗位。

而中国目前调查失业率 5.9%,即有约 4573 万人,增加 110 万,就是失业人口增加 2.4%,总失业率增加 0.1%。

这个数据,在统计学上,称为误差。一般来说,5% 以内的统计误差都是可以接受的。

哦对了,新冠肺炎得到控制,5 月中国调查失业率下降 0.1%。恰好吃回了越南 “抢走” 的部分。

所以不管是绝对值还是失业率,怎么看也称不上 “大规模” 失业。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至少目前看起来不会。

各种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岗位。制造业岗位与其说是被越南 / 印度抢走,不如说是被快递 / 外卖等现代服务业给 “挤出”。

上一代的农民工子女,已经不再满足于父母曾经从事的工作。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能够在社会上找到比父母收入更高,更好玩,更 “体面” 的工作。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外资认为中国靠不住?】

■我想说我们应该认为外资靠不住■

我们一方面跟越南争,

【但更重要的还是跟美德日韩法争吧!】

知乎用户 兰斯神甫 发表

是否是 “大量” 搬走? 工人会 “大量” 失业?

但讨论这个问题没意义。或者说,从来不是问题的本质。

刚出生的那会儿,美日在中国的眼中还是如日中天,虽然日本已经开启了失去的 10 年、20 年、30 年。几年之后,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未来十几年依旧如日中天。

公知们还对日本的自动化生产线,啧啧称奇,惊呼不可战胜,称发达国家锁死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的在最后一扇窗。你人多? 有个屁用!能快得过,人家 24 小时不眠不休的自动化生产线吗?你们集权国家,那低劣的工人素质,怎么拼得过先进国家的无人工厂? 他们高声呼喊着,希望西方先进技术能早日碾碎这个国家。

然后资本家暴怒的跳了起来,使尽浑身力气,抡了公知一个大嘴巴。都特么换成全自动生产线,感情花的是你爹的钱,你就不心痛了?

事实证明,马克思是对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资本家连绞死他的绳子都买给你。因为资本家不愿意将资本大量沉淀在生产机械这一类固定资产中,为了利润或为了自救,资本家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更便宜的旧设备,结合廉价生产要素。这样又能做着继续千秋万代的春秋大梦。这就是几十年前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虽然不是全部事情。

其次,无论是心怀鬼胎的身份政治的发起人,还是普罗大众。总把阶级矛盾包装或者当成 “人民内部矛盾”。现实确是,你的价值不是你自己决定的。

你劳动力价格被谁定价? 被资本定价的,资本只要你最具价值的那黄金年龄,然后呢?被资本抛弃的工人和三十五岁就被抛弃互联网从业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资本要走,你拿什么留住它? 低头屈膝显得更卑微吗? 你是被定价,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格?资本会让你低一点,再低一点,等缩得足够像一个球的时候,再一脚把你踢开,以保证滚得更远。

有人就会说,他们是 “中产阶级”,我搬砖十年,不足人家赚的一个零头。“中产阶级” 就是个伪概念,不掌握资本,不占有生产资料,都是靠出卖劳动力赚钱,靠资本刮刀余下的施舍过活。除了出卖自己劳动一无所有,谁又比谁高级到哪儿去? 乞丐中的霸王,还是乞丐。再高级的无产也是无产。

以资本在剩余价值上割一刀,再挥舞着消费主义的镰刀再割一刀,韭菜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无奇切枯燥。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切 · 格瓦拉

最后,也是让人无奈的就是: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世界,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你不做就滚,有的是人抢着做!”

在国际分工下,无产阶级被分割开来。劳方不与资方竞争,让劳方和劳方竞争。比的却是谁更没有底线。最后谁也没赢,“人间” 的资本家还是会选生产要素更廉价的十八层地狱。而十八层地狱下面还有十九层地狱。

以前 “工贼” 在你身边,现在 “工贼” 在大洋彼岸,大洲的另一端。现在奋斗逼是你身边的同事,未来的奋斗逼在屏幕另一侧,背着房贷车贷奶粉钱,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孩子,紧依着加班病重的妻子的路人甲。他们比你更没有议价的权利,自然能比你更没底线。

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被煽动,结果只会被一方资本裹挟,当做筹码,以来要挟另一方资本,只会成就幕后最大的资本。如美国的汽车工会的工人。他们干死了身边的 “工贼”,干死了自己的老东家,干死了自己的城市。最后,连自己也干死了。资本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他们,去了大洋彼岸。任他们沉沦在锈带中,被玩身份政治的当做没教养的红脖唾弃。

然后资本回踩在你的尸体上,拿着手中的皮鞭,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后人介绍的道:你们是垮掉的一代!是你们,不吃苦耐劳!是你们不思进取!是你们自甘堕落!

无产阶级从没像今天如此溃败,流水线与 “专业化分工”,把工人切割成一块块积木,哪里有问题换哪里。你美工罢工了,和我财务有什么关系? 财务被开了,和我做档案的有什么关系? 我是老板的生活助理,你们这些 996 修福报的全都离职了,也和我没关系。

最后,生活助理要求涨工资,老板给她放了一个月的假,一个月回来后,老板把她开了。原因是老板发现,没了她,也能活下去。

“离开公司,你他妈什么都不是!”

“我有一身好本事,找我干活的人多的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谁告诉你,我说的公司,指的是本公司了?"

经理笑了、HR 笑了、老板笑了… 他们不过是被资本推到台前的人。因为资本也笑了,这就是资本的底气。大众是健忘的,谁还记得那个要人一天作图 100 张的老板?

你 “炒” 了黑心公司,你的处境有任何改变吗? 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出卖劳动力。还是开展资本的原始积累,凭借手艺,和 “吃苦耐劳” 的精神,白手起家?

我家装修房子的时候,我客气的称呼老板叫 X 总。老板苦笑了一下,说到:“什么 X 总,X 个 98 总。还不是干苦力,混口饭吃。”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

知乎用户 doing 发表

客观一点,分享一下个人了解的一些信息,具体结论大家自己判断就好。

平时和厦门的联系很多,所以直接间接接触不少做外贸的企业,应该说这些企业这两年很惨,贸易战惨,疫情来了更惨。从他们往上一路牵连到生产厂家,最终导致制造业出现大量失业。我们一直很担忧这种情况,毕竟经济不好,行行业业都不会好。然而前两天和我们参与的一个基金的一般合伙人交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新的信息:这几个月他们投资的跨境电商企业在飞速成长,不是个案,而是普遍飞速成长。

这是个好的消息,我就继续多了解了一些信息:

  1. 亚马逊经常调整规则,对中国卖家的影响有多大?
    总的来说,亚马逊调整规则并不是针对 “中国” 卖家,而是针对不守规则,不按规矩做事的卖家。正正经经做产品、做生意的其实环境更好了。
  2. 中美贸易摩擦对跨境电商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以前中国企业做 OEM、ODM,最终是贴国外的品牌,走国外的渠道,所以留给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点非常的低,稍微加一点税,影响就很大(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外贸企业了)。但是现在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平台出货,可以自创品牌,相当于把整块利润吃下来了。毛利率高得吓人,有 80% 的,甚至还有 90% 的,根本不在乎加那一点税。
  3. 结合国内电商的情况来看,最后会被平台赚大量的流量费,将来境外电商会不会也这样?
    很有可能。但是这对所有生产制造业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如果亚马逊收流量费能把中国企业搞得奄奄一息的话,估计大部分美国制造业已经死了。而且现在垂直电商也在增多,渠道并不唯一。

总的来说,这些跨境电商吃了更丰厚的利润,品牌、渠道的钱我们都能赚。这使得我们某些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变强了,让我们可以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制造。为什么以前不行?因为以前终端销售渠道是被国外企业所把持的,我们做不了。不是说不让做,而是把这个渠道做起来成本太高,一个年利润只有几千万个把亿的小企业做不了这个事情,那结果就是被盘剥的厉害。为什么国外能做?比如宝洁这些在中国可以开厂,直接销售,赚取高额利润呢?因为他们企业发展的更成熟,各行业已经形成了巨头,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又有多年跨国运营的经验。实际上,我们国家比如华为、大疆这种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的,一样有能力到境外直接销售,获得巨额利润。这么说,如果不用盘外招的话,华为可以把全世界的电信同行都打死(这里说的电信领域,不是消费领域,北电死了、阿尔卡特、朗讯这些都没落了)。除了他们,小米这些企业同样也可以做到走出国门,把品牌、渠道的利润都赚到手。

喊了多年的中国智造,就这么不经意的展露了萌芽,开始茁壮成长。互联网电商的发展 + 最近的疫情,简直就是神助攻。

现在往印度、越南、东南亚转移制造业,对我们而言显然会有短期的阵痛。企业倒闭潮,失业人数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制造业若能抓住机遇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还是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会有新的企业源源不断的诞生,吸纳就业人口。

凡事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今年的印度、越南、东南亚能不能做到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完善产业链,提高就业人口素质,蚕食低端制造业,然后再和中国在中高端制造领域竞争?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将来很有可能会面临他们的巨大挑战,就如这些年美国遇到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挑战一样。但是面对面的竞争,中国人从来也没怕过谁啊,何况中国现在已经领跑一步了。

知乎用户 AriexBear 发表

就业机会,这个是欧美政客为了选举,搞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把生产力和工人当成商品的话,按照欧美自由市场的概念,生产力和生产需求通过价格形成动态平衡。需要生产的厂商会不断地寻找性价比最高的生产地,工人也会通过学习,搬家,涨薪,降薪跟上市场需求。

而欧美的问题在于,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的基本生活成本被有钱人拉高,超过了工人能够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美国雇一个产业工人,他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完全负担不了他在美国的生活。

所以,欧美所谓的 “创造就业机会” 其实是找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用政府补贴,让一个成年劳动力拥有正常的就业生活,而不会变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这些人几乎不会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富,收入的绝大部分都会用于偿还债务。眼前有胡萝卜(工资)背后有皮鞭(债务),他们就能成为社会上最安定的一群人。所以美国政客可以把创造就业机会当成竞选口号和政绩。

也正是因此,我们看到美国的食品救济处能在封城几天之后就排起长队。因为这样的人对于任何危机都毫无应对能力。

-——–此处是郎咸平教授所提倡的,中国要像美国学习藏富于民的分割线-———-

中国,印度,越南,的生产力市场没有本质区别,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利益链顶端,能够让全国的劳动力通过剥削别人为生,我们无法产生社会生活成本和最低劳动力成本的倒挂(产生的话就要发生革命了),搬走的工厂必然会被新兴产业弥补。

所以中国模式的优势其实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了基本生活成本不被资本家利用,能够维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包括但不限于:基本食品,水,电,医疗,交通。因此中国的人力成本可以在市场好的时候跟随市场走得很高,也可以在市场严重不景气的时候变得很低。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么多年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互通与人员往来的便利度大大提升,这让我们能够避免再次出现 90 年代末国企改革之后,东北失业潮,广东招工难的资源错配问题。

最后的最后,如果出现了某些重大的变故,比如全世界对我们进行贸易封锁,导致大量的失业等,那国家还有最后的手段,就是征兵。。。超级工业能力 + 超级暴兵,这就是变态暴走赛亚人版本的超级德三,我相信现在没有人能把一个核大国逼到这一步。

知乎用户 八牛范二 发表

曾经的皮具从业人员来回答一下:

中国: 工人质量高,配套完善,开工就能做,支持暴力生产(通宵什么的)缺点:场地租金高,工人工资高,稅?

越南:优点:场地租金低缺点:配套不完善,工人 8 小时,笨,懒,需要培训,从以前产品保修的经验看,越南工厂产品手工真不咋地,但是人家的确是按照研发部门的要求每一步到位了,而国内的厂家就会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节省。

仔细看看,资本的力量会一点点的把越南人教会,他们的熟练工人会越来越多。企业的房屋租金不下降,中国出现底特律这样的情况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知乎用户 外网视角 发表

看看日本和韩国就知道我们以后大概的情况了,虽然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三国经济崛起的过程我们并不比日韩特殊。可以说中日韩的崛起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径,甚至连人口老龄化来的都这么一致。中日韩由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攀爬的过程: 农产品、低端制造业换欧美工业品——轻工业、重工业并进——产能过剩——产业外移——本国工业萎缩 (过程中不断有人失业,从工业人口退出,变成服务业人口)——最终变成有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知乎用户 安吉丽娜圖图 发表

人们强调印度的劣势,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印度人其实可以工作,也可以训练,也可以吃苦。印度也拥有可用的工人和合格的工程师。

对于具体的一个工厂,其实所谓电力交通供应商之类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解决,另一方面,谁告诉你一定需要本土半成品或者标准品的供应商了?全球化本身就是使用全球的供应链,我们不能谈起中国,就强调全球化;然后谈起印度,就强调没有本地供应链。这是自我矛盾的。而且中国工厂断电,也时有发生。

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印度,越南真的不是对手。

我们都知道,工业化,可以让生产力非线性的提升,这种提升不是用眼前的落后可以遮蔽的。

我们不能在谈起领先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就强调,差距在缩小,我们努努力五年追上。然后谈起追赶我们的印度,就强调,我们比他们有各方面优势,差距很大。这种思考方式,可以自爽,但是,偏离客观规律。

这会让我们放慢脚步,也会让我们轻视被追赶带来的危机。

第一就是,真的要继续 996,不要客气。有钱有投资了,抓紧提高自己完成转型。

第二,基建不能停,让工业化走下去,让工人有事做。

第三,有所侧重的发展某些地区,比如西南的大后方,比如苏南浙北的富庶之地,比如沈阳大连这种需要稳固的能驻扎工业人口的地区。遇到国际问题,不能平均主义齐头并进,还是要有所侧重。

第四,停止或者限制对印度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这个钱不能再赚了,这是卖国。

知乎用户 我叫记不住 发表

耐克,阿迪达斯每年依旧需要从国内出口布料,服装加工设备去越南。

没有别的原因: 我们有完整配套的服装鞋包工业体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莆田假鞋能以假乱真的原因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自从中国完成工业化后,很多国家都有种错觉,好像他们也行,外企也有种错觉,好像他们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也不想想,工业需要多少工业人口,需要多少产业链,需要多少基础设施,节约那点人工成本,其他成本要提高多少。一个小小的口罩都能把全世界难住,中国却随随便便日产过亿,自己用还能支援全世界。如果外企还不能认清现实了解差距,随便撤啊,某些国家外资撤了工业完了不说,国家都会完蛋,可惜中国不是。

知乎用户 Ashley 发表

这个事在 IT 业几年前就开始了。印度人工便宜,一家公司一个级别的,一小时价格是我们的 7 成据说。我们的优势是质量好还肯加班。于是还能抢到一些优质项目。

后来几年,一线城市里,互联网工资越来越高了,外企工资有升但是没有升那么多,招到的人我不敢说质量如何,但是毕业院校的排名是明显不如前几年。就看到欧美项目越来越少,国内项目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下沉。有时候就抢输了,招来的人又裁掉,或者已有的员工从项目里解散,有去其他国内项目的,也有离职的。离职的,有去其他外企的,国内企业的,互联网的,或者去二三线城市老家的,甚至转行的。

这里面被迫失业的基本没有,外企出来的还是比较受欢迎。外企出来的技术能力可能有的不高,但是做事的规矩习惯和软技能很好。

主要是 IT 业的坑一直有,对二三线城市的小公司反而是利好。

顺便一提,即使在国内,有些非印度公司也因为国人薪水高而开始用印度过来的员工。

知乎用户 汪达尔萨维奇 发表

外企要是真占了全部就业市场的大头,那为什么每年进入外企的毕业生还是表现得比中了彩票还高兴?

事实是外企对整体就业率的影响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就业岗位仍然是内部提供的。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短期不会,长期,取决于我们的转型是否成功。同样的情况,当年日本的产业大量迁移到东部沿海地区,也没看日本出现失业潮。但是如果转型失败,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东南亚,就是例子。

很多答案忽略了人口因素对这轮产业转移的影响。16-64 岁劳动年龄人口,15 年是 10.04 亿,19 年是 9.89 亿,4 年减少了 1446 万人(国统局数据),而且,这种趋势近 4 年是加快的,与之相对应,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 4 年增加了 3200 万,趋势也在逐渐加快。

而且,改开初期 60-80 后那一批以农村务工人员为主体、吃苦耐劳、纪律性强的劳动大军,很多人干不动了,老龄化、返乡潮下,逐渐在退出务工舞台。逐渐走上工作岗位的 90 后、00 后,作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一代,有多少人愿意下车间?

以上两个因素,决定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长远布局,必然会逐渐迁出。一方面,工资的差距确实大,另一方面,就算你给出相对老一代工人较高的工资,年轻人也不太愿意干:太苦、太累、太脏、太枯燥…… 总有理由的。至于更高的工资,在资本的眼中,没有性价比了,必然迁出。

工程师红利,以及如果转型成功后的 AI、自动化,才是中国经济的方向。虽然个人看好印度、越南的潜力,但想对中国造成威胁,10 年之内,几乎不可能。

知乎用户 月上你 发表

不请自来,工厂一个小小小小小技术员,最近就是我现在负责的机种要转到越南,所以我感觉我能回答这个话题

目前我手上带的机种是 2.0 与 3.0 的,而在今年,我要导入全新的没做过的 4.0

图为叫我们主管帮忙提供东西给他们,他们评估要不要转到越南生产

在我们厂里,SOP 是指导线员如何去操作的 “说明书”,所以一份完整的 SOP 是让人很容易上手的

目前情况是 21 年公司在越南那边工厂会引入我这边部分的机种(较简单的),而我这边做 4.0 更棒更强的机器 以及部分 2.0/3.0 的机器

此外,我手上的这些 2.0/3.0 是那种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机种,目前我们公司的趋势是越南那边慢慢接手一部分的的机种,但是在国内的工厂还是制造中心

所以就目前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等越南那边慢慢发展起来,有实力了接技术含量高的,就我而言,我那个时候肯定很尴尬

知乎用户 云何离声 发表

前外企采购,主管国内供应商,与东南亚 / 非洲供应商有过交流,服装行业。

总结:低附加值产业肯定会越发艰难,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红利期过去了;同时得益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机会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匹配国内消费升级过程中的需求。

就人工成本而言,中国没有太大优势(不要说小作坊之类的极端情况),当然国内供应商在往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以此来提高竞争力,但是确实会出现劳动力素质不如东南沿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产业在当地并不成熟,工人熟练度不高。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东南亚地区都会存在,但是随着产业日益成熟会好转,竞争力会更强。

就产业配套来说,东南亚和非洲是比我们落后不少的,所以最开始我前司都是把大批量简单款产品转移出去,因为原材料也是产自中国,同样可以大批量从中国采购,降低后期小批量补货的成本。到后来,原材料生产也会转移到当地去,受限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也只是最基础的部分,类似的获益者就我知道的主要有越南,印度,埃及和埃塞尔比亚。

还有政策因素比如出口税等等,毕竟人家要发展是要有政策扶持的。

好在国内的市场足够大,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需求基本面,前司的中国本土化供应链做的还是不错的,国内制造国内销售。至于其他国家市场,还是以全球供应链为主,原因在于供需不匹配,东南亚生产制造有优势但是国内市场欠发达,欧美市场需求大而稳定,但是承担不起本国制造业的价格。

同时,国内生产制造业的柔性和韧性真的不错,前司称为 “good service”,每季为竞争对手收拾残局已经成了 routine 了。比如之前经历过越南工厂大批量无法交货,越南分公司同事直接失联不做任何回应的事儿,孟加拉工厂吃不下大批量补货订单导致总部满世界找人救火,这个时候发现还是中国供应商靠谱(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拒绝,因为坑大的填不动)。不过到下一季,仿佛忘记了这事儿,毕竟选了东南亚或者非洲,采购计划中的数字会更理想。

以上。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越南人口 9200 万。

大约是河南省的规模,人口结构稍微好一些。此处没有地域黑,就是人口等同做个类比,改成山东一样。

这个问题可以等效为,大量外资从其他省撤资去了河南了,会不会造成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大量失业… …

上海宁表示一脸茫然… …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还会造成国人大量出差与大量外派

知乎用户 炸分 发表

如果产业升级失败,那就会大量失业

如果产业升级成功,那就会少量失业

所以贸易战对我们如此关键,华为大疆这类公司对我们如此关键。

知乎用户 Ray Kim 发表

外企在中国是来做慈善的吗?

没有外企,中国就没有就业了吗?

外企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代价无人承担吗?

不是

不是

不是

外企带来了就业,带走了利润。

如果企业的市场在国外,本质上是外企的资本剥削中国的劳动力换取利润,把社会租,环境租等等隐形成本留给中国。如果外企离开,中国少了就业,但也少支付对应环境租和社会租。而国内的企业完全可以填上这个空缺,最起码相同利润率下交的税比外企多。

如果企业的市场在国内,那这就是国际资本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给中国的企业家。先不论人民富豪们的吃相是不是就比华尔街的狼们难看,起码税率要高。

离了胡屠户,就得吃连毛猪了?

每天怕外资跑路,怕外资跑路,跪的太久太久,不知道站着是啥滋味了?

外企之所以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可以获取超额利润,是因为中国要快速工业化,现在依赖技术转移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到尽头,接下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继续产业升级,还留着那么高的超额利润给外资,脑子有包吗?

多说一句,谁在天天渲染外资撤离的恐怖气氛?

买办

这就是他们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可惜历史车轮浩浩汤汤

这些人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了,不赶紧转型谋出路,还要大肆鼓噪螳臂当车,早晚还是得被碾碎的

主不在乎

毁灭你,也与你无关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不悲观,但是不要放松式乐观。放弃幻想,直面挑战。

这个问题下面,很多朋友觉得越南没什么,产业链、工人素质等等比不上中国。但是如果我们放松警惕,时间越长,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能够逐渐被解决?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积累。

好朋友的非洲友人来中国玩,顺便去了越南泰国这样的国家采购服装,以便回非洲卖,我问为什么不直接在中国采购呢?回答:这些地方比中国还便宜很多。

我们要正视这些竞争对手,首先要视其为竞争对手。否则有朝一日这些短期的壁垒没了,对我们并不是好事。

应该问的是,我们如何在现在的环境下,建立更高的壁垒。

其实都在之前的中国 zhi 造 2025 里,尽管现在避免提及了,但是越是被外部反对的,越说明走的路是对的。

今天中国的很多企业正面临挑战。知乎里的大家不一定能够感受到,但是你想想过去这几年,开工厂不如炒房赚钱,疫情之下,很多工厂都受到影响,外贸订单减少。还记得前几个月,工人都没法复工,有一些地方专门创造条件给工人复工,专门包车报销路费,还有一些地方压根不管,甚至有障碍。

别管今天我们觉得中国的供应链如何,如果不好好包括,这个壁垒不是必然存在的。

我们不应该悲观,但是也不要放松式的乐观。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大家都正视、关心这些问题,资源、政策才会往这些地方集中,保持我们的优势,最终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利,中国可以继续增长。

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争取优化时间。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都是吃多没事干的担心。这种东西都是假问题,因为你无法证伪

中国社会如果竞争力连越南东南亚印度都搞不过,那失业也是应该的。我们本事不如人家大,受穷不是应该的?只要我们建设的社会,购买力比他们高,生产力比他们高。为啥这些商人不回中国做生意呢?如果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强求人家回来呢?与其你们这样天天焦虑,不如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好。其实随着美国衰败,这世界动荡程度会被不断放大的,商人去投资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安全都做不到,他们会选择一个安定强大富裕勤劳的社会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事。不用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

我发现一般普通经济论坛上跟股票论坛差不多,都是看跌居多。从最早的天涯经济论坛,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信了那上面一大堆长篇大论的说中国药丸,中国快完,马上完的帖子。您早就自杀转世好几回了。你说你美分日杂也就罢了,怎么连越南印度都担心起来了?这种焦虑感哪里来的?有些是根本不用辩论,越南这家就是垃圾。永远起不来,如果想起来必然遭到中原王朝的一顿重击。就像墨西哥永远都不可能对美国形成威胁一样,如果你连这点地缘政治常识都不明白,天天就会算一点经济小账。那您可真不适合生存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上。

如果中国真的感觉我失业人口庞大是因为越南东南亚印度的话,那么越南东南亚印度的日子要比墨西哥还难过的多

我们收拾他的办法可比美国多多了。所以最好不要让中国有这种感觉。

别的不说,南海上随便制造一点事端就能吓得那些外资溜之大吉。

知乎用户 天知​ 发表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投资,而在于市场、价格和成本。所以有人拿 “外资走了内资笑醒” 来说事是不对的。

现在越南拥有比我国廉价得多的劳动力,而且越南前些年就开始学我国当初的做法:给地给政策。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市场的刻意引导,现在别说外资,就是中国资本也已经跑去越南或者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建厂了。

确实,这些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规模、劳动力素质、物流配套、产业链上面现在还比不上我国,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另外还有一个各位坐而论道者不知道的,那就是终端用户也会有意分单培养东南亚这些新厂。开始的几年用户确实花更多的钱买了小部分更次的产品,但用户精得很,只要给奶水养着,十年八年后这些厂子当中就能有成长起来的,从而拉低用户的采购成本,或者增加用户对我国企业的价格谈判筹码。

何况我们现在对美输出有关税,且美国的围堵打击了国际客户对中国产品供应稳定性的信心。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越南知乎也在问:外企大量撤资去中国,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划重点:越南人不加班;越南年年涨工资;越南人经常罢工,且得到政府支持。

看来外企是不会大量撤资去越南了,越南没有我国这么好的 “营商环境” 啊。

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在越投资的原因是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低,但实际上,越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相当快。数据显示,在过去 15 年里,越南的最低工资增长了 17 倍,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 20 年里(1995-2015)也只是涨了 15 倍。另一方面,越南工人不愿加班、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也成为了制约该国制造业更快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管什么理由,这次结束,下次还会再发生,一点点不满意,他们就是罢工。” 越南一家台厂主管指出,“反正这里就是罢工从来没停过啦,劳工权利意识很强,加上工会的设计,让动员非常快,每次罢工事件发生,政府又都站在劳工那一边,也等于鼓励劳工勇于罢工。”
  越南每一家工厂必须组织工会之外,每一个省的劳工又都参加外面以家乡的省为单位的工会,“他们经常互通声息,很快就可以动员,也有充份的资讯让他们可以经常比较每一家工厂的薪资,别家高一点点就跳糟,不然就是罢工要求比照。”

知乎用户 君子剑转转转 发表

有个直观指标叫 FDI

知乎国师们分析 114514 个回答,回头一看指标。

记者日前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0 年世界投资报告》获悉,2020 年全球 FDI 流量或将在 2019 年 1.54 万亿美元的基础上下降近 40%,这将使全球 FDI 自 2005 年以来首次低于 1 万亿美元。国际大环境虽然不景气,但流入中国的外资却不断创历史新高,北上资金大幅流入中国。7 月 6 日开盘沪指涨逾 5%,深成指涨近 3.9%,创业板指涨近 2.8%。近 20 只券商股涨停,板块指数涨 9.5%,科创板近 20 股涨幅超 10%。
记者观察到,今年 6 月,中国北上资金净流入 527 亿元,与 5 月份净流入 301 亿元相比明显提速。今年 1-6 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 1182 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净流入的 964 亿元,增加约 23%。6 月当月,北上资金日均交易额从 663 亿元上升至 783 亿元,净流入 527 亿元,大多数行业实现净流入,科技大幅加仓,金融消费双分化。

缓缓打出一个

知乎用户 哈拉锁 发表

这些企业留在中国,你们会整天骂血汗工厂,工厂还招不到人,人家搬到越南了,你们又说会造成国内大量失业!网上的侠客门真难伺候啊!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自媒体带节奏夸大问题,奉劝大家多学点经济学知识,就会知道一个产业发生转移是需要多少条件的,还要劝大家多学点哲学,不能以偏概全、盲人摸象,如果一个人不能从整体、从全时间段看问题,那你得出的结论必然让人耻笑。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会也不会。

会是短时间大量农民工回家的事已经发生过了,但是这估计也就最后一波了。现在产业内移,很多人未必再想出来了。

大规模失业造成社会动荡是不可能的事。中国已经完成工业化,国内规模化市场基本完成,目前的生产体系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而西方产业转移的操作还有多少可行性值得怀疑。工业化启动的工作量巨大,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不具备基本条件,除了最低端的产业。

而西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去工业化可不限于最低端产业,大量中端产业也保不住,高端产业也开始出问题。

两千多年前汉初的一幕在西方完美再现,不知道西方社会会不会出贾谊、晁错这样的人,有待观察。

知乎用户 丁喜 发表

金一南讲座里说过这个事儿,大致意思是,他们也试过搬到越南,印度,墨西哥,但是最后发现,全世界除了中国人,谁给你加班加点干,谁能给你保证质量,这些地方劳动力是便宜,但是素质都不如中国。

知乎用户 哎呀嘞 发表

会,这种对于中国来说有危险,但是很难避免,别国没有钱挣,你东西卖不出去啊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国人组装的工作没了,如果能从欧美抢来更高端的设计,精密制造,之类更上游的业务。

那么就不会有大量失业。

也就是说产业更新换代成功的情况下,大家不仅不会失业,只要你肯做,生活还会更好。

相反,没能力获得更高端更高利润的业务。

又丢掉了极端的手工劳动。

就会大量失业。

这十几年经常嗷嗷叫的教育减负不成功的根源在哪里看到了吧。

就在于,这世界还有更穷的人和你抢食,以及这世界还有更强的人不让你抢他们的食。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中国的加工业要升级,人力密集型产业已经不适合在中国境内发展。这是我国的产业升级,那些迁出去的产业都是我们要淘汰的。

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必然的发展方向。

例如普通的儿童玩具,一个挣几分钱,谁干?

国内没人干,当然只能拿出去干。例如印度,例如越南等国家。他们的人力成本低,可以接纳这样的产业。

自从我国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条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不适合在中国发展了。工人的素质提高了,熟练程度提高了,也就有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而这样的产业还难以向其它亚洲国家发展,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我国的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

完全正常,不必操心。


至于说到是否会导致大批人失业,完全可以放心。现在还不知道人去哪里了吗?快递和外卖吸收了大批的人,以至于现在大多数行业招不到人。

我更担心的是,都去送外卖了,谁定外卖?

知乎用户 文以载道古律师 发表

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乐观。

转移到越南总比转移到墨西哥好。在越南,还要和我们配合。我们全部制造业越南也吃不下啊。我们的内需部分,也不可能全转移出去啊。

美国是指挥官,他在指挥产业链往中国外迁。美帝的指挥棒,你当是假的呀?

本来,按我们的设想,产业升级。但是,美国打乱了这个节奏。

我们实力比以前大了,面对的压力更大。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意外。

知乎用户 Yimingsheng 发表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财经杂志发的一篇文章《中国工程 越南江湖》,内容是几个中国商业在越南开工厂的经历,很有深度。

这篇文章我看了几篇,复制并总结这篇文章中的几个论点:

  1. **自 2019 年特朗普打响贸易战,越南因为一系列关税优惠政策,从中国承接了大批针对欧美的订单。**之前富士康常年在越南只利用了两成场地,订单很少。

2. 租个厂比东莞还贵,合同签了可以随时反悔。

3. 灰色支出太高,买地建厂回本要六年。越南还是一个小费国家。

逢年过节得定期打理,否则消防、海关查水表。春节一到,政府成了百货楼,现金、水果、名酒,堆满楼。还有张口就要 20 万美元的,很多官员在中国待过,饭桌上只喝白水,走时顺走茅台,“很识货”。

4. 雇佣韩国经理,管理费很高。

为了减少交流障碍,日韩企业在当地本就趋于保守。韩国人跟韩国人做生意,日本人跟日本人做生意。不过,当你看起来 “是” 一家韩国(日本)公司的时候,一切就不同了。

2017 年富士康订单落空后,来淘金的王立做进了三星的供应链。他通过中介,找来一个韩国人,再不济也要找个朝鲜人,走哪见客户都介绍这是 “经理”,王立本人从不露面。

韩国人不好伺候,住洋楼,请阿姨,“有时接的订单还不够他开销”。最夸张的一年花掉了 100 万。但王立也财神爷一样供着,客客气气。他清楚,韩国经理的价值不在于是不是一个好人,而是能搞定客户。

5. 不少上游韩国公司开始撤离。

王立解释不清楚韩国公司撤离的原因,他习惯了不去想控制不了的事情。事实上,从官方数据来看,不仅韩国,最近两年,日本的投资数额也开始下降。数据显示,2017 年日本直接投资总额为 91 亿美元,到了 2019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80 亿美元。

6. 越南人工涨的太快,招工越来越南。

越南最低基本工资从 2008 年的平均 400 元涨到了 1200 元。加上各种福利补贴,超过 2000 元。照此发展,赶上国内只需三到五年。

富士康和三星长期争夺工人,三星为了保持优势,不允许自己的供应商开出更高的工资。招人牌子只要往门口一挂,第二天就会收到警告。

歌尔负责人发现这些供应链来得越多,工人越不好招,尤其是女工。即便招到,有时也留不住。来的工厂多了,总有开价更高的。

有工人才能有订单。去年 11 月,歌尔厂房抢先修好,抢了 4 条 Airpods 产线。眼看就要扩张,但女工越来越少,到了年底两万工人,一半都是男工。早上巡视产线,有男工把脚抬到桌子上。苹果公司派人来看,人没招够,立马掉头去了立讯,后者拿了大头。

7. 三星这两年也不断把低端手机组装线往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转。

“这是一种趋势,韩国公司在找下一个新战场。”歌尔负责人分析,越南还没做起来,但 “红利” 快吃尽了。

  1. 疫情黑天鹅。

知乎用户 雪原 发表

越南的失业率是 3% 不到,产业转移过去都没人能接了,因为人工业人口不够了。

各位键盘侠,你们是怎么给越南增加的 N 多的工业人口的呢?靠喷出来的口水吗?撒口水成兵?有这能耐你们咋不上天呢?

知乎用户 勤劳的小明​ 发表

想多了,大多数外企撤走冠冕堂皇说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实际上就是干不过国内企业跑了的,典型的比如家电领域日本家电全面溃败,还有三星手机撤到越南是因为在国内卖不出去。像车企国内不行,特斯拉就来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市的立讯精密已经有两万多人的工厂在印度运转起来了,而且很多业务都在逐步的转移。有相当多的的项目已在越南生产,今年收购的纬创资通,也是已经在印度开设的工厂。

作为苹果华为优质供应商的歌尔股份也在印度越南,开工厂了。过个 2 到 3 年肯定会有大批的人失业在即。

作为一个 90 后,连三分薄田也没有。

作为一个女的,也无老宅可继承。

知乎用户 赵俊雄 发表

最近在关注一个叫做 “深漂蜗牛” 的视频博主,一个在深圳开货车拉活的重庆小伙儿。在货拉拉上找活,每天珠三角到处跑,甚至一天几个来回;有时也跑到浙江、江西、湖南去拉货。非常写实、非常接地气,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

这个小伙脚下的高速路、手中所使用的货运 app、车厢里拉着的各种货物,都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全面、高效、庞大,同时也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外资想撤资去越南,那一定说明越南的基础设施比我们强、工业体系比我们全、工人素质比我们高、工资比我们低、市场比我们大。

除了工资比我们低,其他的现在我都没看到。

知乎用户 阿拉克. 乔巴 发表

发达国家陷阱就是指这么一种情况。

一方面面临更多低收入国家的低工资竞争,另外一方面高端产业打不开局面。

不过中国还好,虽然高端制造业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也有不少收获,中国的科研和教育投入还是能保障产业不断上延的能力。

中国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这依旧会导致一些结构性失业,中国就业机会逐渐往更高要求的方向转移。

知乎用户 比尔太次 发表

这些企业,既使他们不转移,用不了多久,我们也会赶他们走。

这些企业,大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污染型,低附加值的。资源高耗型。这些企业,在我们改革初期,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渐渐缩小,淘汰这些企业也必将会慢慢提上日程。

有人作过统计,中国出口美国 2 亿条裤子的利润,才相当于美国出口一架波音飞机的利润。当时我们天上飞的几乎全是美国波音飞机,相当于我们要做的裤子够全世界人穿几十年的。如今我们的 919 客机很快就能投入使用,订单己达千架。我们只需要做好飞机就行,还用做那么多裤子吗?

众所周知,中国的风力发电是世界领先的,在山区,在草原,大家都能看到那耸入云天的大风机,不可谓不壮观,不巨大,不耗资,但大家恐怕不知道,最核心的东西电流转换器却来自日本和美国,就那肥皂大小的东西却占整个风力发电机的成本的百分之二十,我们生产一个风机的利润远远不及人家生产一个小小的转换器,我们到各个国家出口风力发电机,其实就是为日美打工,就这样弄不好还要翻脸断供。

欧美国家的高福利,高质量,低劳动的生活哪里来?为什么我们的工人加班加点地忙,生活却没有人家好,就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咱不是专家,不会用那些叫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咱就说老百姓的话:人家干的是暴利的活,咱干的是微利的活。

现在由于高房价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大想生育了,未来很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再走那些靠出卖廉价劳动力的老路肯定不行了。

至于影响,眼下多少是有点,但我们并不惋惜,这也是转型期必有的现象,不仅是现在走的企业,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我们要转移出去。我们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而不是再回过来向印越这些国家看齐。因为社会不能倒退。

知乎用户 长颈鹿先森 发表

家里开服装加工厂的(这两年亏了好多钱,懂的人都懂)

虽然是在内地(孝感汉川,离武汉很近),但也曾经接触过越南工人

用我父亲的话说是 “被气死”,一个月工资只有 1 千多(主要计件收费,越南人工价略低于中国人)!!

国内勤快的工人淡季工资有七八千,旺季一万多,一个人的工作产出快抵得了 10 个越南人

虽然工资只发 1000 多,但同样吃住全免,可以看成是 “占着茅坑不拉屎” 的,严重侵占食堂、宿舍等资源,对其他人影响也不好

过了一两个月,就把 “活神仙” 送走了

服装城老板前几年有一些去越南开厂的,现在大部分也回来了,用他们的话讲就是 “心累”,虽然工资成本是低,但是效率也非常堪忧,有时候要赶货,工人都不愿意加班

最后说一下,服装工人真的很幸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过也真的是能攒钱,勤快的夫妻一起一年能存下 20 多 w,工人很多都有是有车有房的,两三年时间服装工业城的空地都停满了车

最后说一下,老板其实是很喜欢工资高的员工,因为同样的宿舍食堂成本下,一个勤快的熟练工的产出可以抵两个比较懒的普工

知乎用户 Refrain 发表

这个问题不符合事实

自新冠爆发以来,印度的外国资本投资已经死绝了,是正儿八经的撤资,自己可以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查数据,而越南的失业率仅有百分之二左右,这意味着越南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那外国资本投什么??劳动力都不够用了啊…… 而且越南的体量也就这样,压根不可能吸引太多外国资本……

而且当年九七年香港金融危机,你知道中国银行的负债率多少吗??百分之三十多,但是并没有哪家国有银行破产,而雷曼兄弟负债率仅仅百分之六点几就破产了并引发 08 年的金融危机。

这说明什么?资本最为看重的压根就不是国籍问题,也不在乎制度,别人在乎的是回报率和稳定,这两点缺一不可,而中国即使面对新冠也能超稳定运转,资本不可能看不到,说外国资本会大量撤资的只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回报率跟不上了,而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凡事我们能自己造的,外国资本就赚不到什么钱,不仅不赚钱还会被中国资本反输出到东南亚非洲等地,而产业工业发展升级的客观结果就是资本增密,但凡查过数据,你会发现外国资本投资中国市场并没有产生数量级的变化,而中国资本在不断输出,那么也就说明,我们的资本实际上就是在增密,也就是产业正在升级,这才是客观事实。

知乎用户 笑笑而已 发表

这个也是中国论坛特色了,贩卖焦虑,试图为外资赢得更多的优惠,总是假设外资大规模撤资,用过机器人取代人这个借口,用过东南亚,印度工资低,外资撤往东南亚,印度的借口,也用过别人优惠政策多的借口,还有中国工人工资高,各种腐败云云,总而言之,外资大规模撤资已经撤了十多年了吧?

知乎用户 青青子衿 发表

低端外贸在有序撤离中国,这个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也从服装鞋帽,变成了机电产品,这不是产业升级的终点。

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让汽车,航空器,高技术的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至于失业,只要商品经济持续繁荣。有劳动能力的人总是能找到工作的,开滴滴,送外卖,送快递,工地小工,卖早点,小吃摊。农业,养殖业,畜牧业。

人们的吃喝拉撒睡,那一样不要人去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即使外资不撤资,黑灯工厂也是一个趋势。越南和印度错过了上一轮的红利,就永远错过了。中高端的制造业不需要大量的低端劳动力,需要的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公路码头机场)和大量的工程师。所以环顾世界,目前只有中美有这个资格承接中高端制造业。

中高端制造业去越南要么会因为基础保障(首当其冲是电力)跟不上,要么会因为人工竞争不过黑灯工厂而落伍,就这么回事情。

知乎用户 今生相忘春初时 发表

会,如果印度越南在我们完成产业升级前,就能把低端产业链做全并把基建电力这些搞好的话,一定会对我们的产业造成重大影响,自然也就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但好消息是:一,毕竟现在我们的基础比它们强很多,工人的素质和勤奋也强。二,越南体量不够,威胁不至于太大。而印度体量够,但太好高骛远,一步就想做高端,这是不现实的。可以留意一点,迪卡侬优衣库耐克阿迪。。。。。经常可以看到越南孟加拉制造,但起码我是从没发现有印度制造。象印度这种体量和基础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一步步来,从最低端做起。一开始就做高端,不现实的。基建,电力,交通,产业链,工人素质,技术人员。。。。。包括人的观念等等都只能慢慢提升。印度精英很厉害,可数量太少。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精英厉害,所以眼界高,不屑于去做衣服鞋子,不肯一步步来,而没有基础的事物,我认为不足为惧。

由此,关键下面就看我国如何应对。其实我觉得无非也就两条。一,尽可能的保持我们现在的优势,比如想办法吸引低端往西部北部走,而不是搬到国外。西部我个人认为基建电力交通是没有大问题的,关键是当地 ZF 的观念和能力比东部太差。比如东北,基础这么好,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就是因为从上到下,观念不行。广西也是,地理位置算很好了吧,但现在 GDP 无论总量还是人均,全国倒数。我老家就广西,我认为最重要原因就是当地人不是把企业,至少不是把民企私企当给自己创造财富的母鸡,而是当肥猪,来了就杀,甚至当成占当地便宜的狼,明暗拿了当地什么什么好处,看到人家赚钱了就眼红。跟同学发小交流,发现他们要做什么大生意的话,一开始考虑,不,从头到尾考虑的都是,做这个生意能不能和 ZF 挂上钩,能不能拿到国家给的什么好处。扶贫,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观念入手。

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产业升级。这是根本,不应该永远做血汗工厂。整体如何做就不谈了,水平不够,不敢讲。只想具体谈一条:应该打击那些 “明知真像”,却又拼命攻击产业升级,攻击产业升级带头企业的人,或者讲观点。这里贴一张截图,刚刚在头条上截的。多讲一句,知乎类似言论更多。

知乎用户 SALADIN 发表

其实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加入 wto 以前咱们国家的企业和事环境是什么样的,那些企业大多数没有存活至今,活下来的没有不脱胎换骨的。

我的很多同行把越南看做我们的威胁和竞争对手,但是我认为越南与欧盟自贸是我们未来几十年都机遇,原因就是其他答案中提到的越南的不足。同时越南可能是与我国陆路接壤的国家中与我们经济互补性最强的一个,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是需求不足,而一个新市场的崛起不要太美妙。

越南的发展也许将带动包括广西云南贵州等大西南地区的历史性机遇,也有很大概率可以带动我们的设备钢铁等行业,而得到发展的越南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下一个韩国的。

知乎用户 lelhoo 发表

本末倒置。

不是因为外企搬到印度越南会造成这里大量失业。而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迫使外企寻找更低价格劳动力的国家,还要克服配套以及基础建设成本的上涨。

国内为什么劳动力价格高了?不是都不去上班了(虽然有极少部分),而是有更高收入的工作,当然离开低收入的岗位。

知乎用户 Freddie 发表

看见几个答主拿国内自媒体捏造的偷渡去越南打工的谣言。

我这里提供一下越南的官方说法

(2020 年 8 月 3 日),在越南政府例行记者会上,越南公安部办公厅主任苏恩苏(TôÂn Xô)少将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关于最近为什么相比于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从中国非法入境到越南的中国人比以前要多?那些非法入境的中国人经过那么多地方,为什么深入到越南中部或南部地区之后才被发现?

根据越南《投资者报》昨天(8 月 3 日)刊载的消息称,苏恩苏少将这样回答:非法入境越南的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法入境越南的中国人,他们没有获得越南签证;另一类是有一些越南公民非法入境到中国打工,现在也只能非法回到越南。

“那为什么这些非法进入中国务工的越南人又跑回来呢?因为最近中国天灾比较连续,新冠疫情又在小范围之内有抬头的趋势,相对来说越南还算是安全(连续 100 天没有本土确诊病例),因此,不仅仅是在中国非法务工的越南公民想回国(也只能非法越境回到越南),而且,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中国人,想方设法非法进入越南,一边找工作、一边旅游,但大多数非法入境越南的中国人是想办法进入越南之后再继续前往柬埔寨赌博。”

知乎用户 Administrator 发表

外企撤离会有阵痛,但不会久。产业改革升级必然会有人失业,但不会大量失业。

现在一波人觉得改革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风平浪静什么损失都不会有,觉得中国人生来就能跃过 996 蓄力期直接一步到位 8 小时工作制顺带拿高薪享受生活。另一波人觉得中国人活该一辈子做底端劳动密集型苦工,觉得中国人活该一天拿一百块不到的工资顺带 007。

一边是空想主义,一边是投降主义。

低端产业转移是必然的,这种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的低等制造业能帮得了我们一时,帮不了我们一世。人均 GDP 破万了就不要还想着一直做苦工的活了好吗?这就跟改良蒸汽机上线后认为蒸汽机会让工场工人失业导致大英帝国大衰败一样可笑。

中国人需要的是制造业全面升级,用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打欧美日韩的中高端产品。去和发达国家的人抢牛排吃,先抢安格斯,打怪升级以后再抢和牛,而不是一直和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抢红薯地瓜吃。

中国制造业现在最宝贵的财富在哪里?早就不是工人了,而是一年以百万计毕业的工科生。中国总人口现在只有 4% 的本科率。这个比例甚至还没有现在的一本率高。

去看看最近的高考本科率到多少了吧。

去看看电池厂、汽车厂、半导体厂这些现代化工厂里还有多少工人吧。

真就把苦劳动当光荣,把低端制造当成宝,那为啥现在工厂招工比招研发还难?大家都是用脚投票的。

知乎用户 潘筱 发表

结论是对国内影响不大。

外资的迁出,原因无非就是两个成本问题和市场问题。

成本问题

这是最核心原因,大部分技术转移都是因为,行业利润开始下滑,需要压缩成本维持利润率,中国在发展初期接受了大量这种类型的技术转移。

决定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人力成本的占比在总成本中不算太大。可以查看我的另一个回答。

在这次疫情中,印度有崛起的可能吗? - 潘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975972/answer/1201134133

那么企业如果优先考虑成本,那么他就应该留在中国。

市场问题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内需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同时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一部分外资已经无法在中国站稳脚跟,那么只能退出中国市场,像目前越南最大的外资三星,就是在被中国市场淘汰后选择了越南。

所以,现在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拥有全球第二的市场,你想要分享中国市场的蛋糕,就必须在中国建厂,才能保证价格有竞争力。而正好,中国又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在中国建厂成本最低,选择中国就是双赢的选择。

所以只有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后,外资才会选择离开中国,这不以某个国家的政策或者民族情绪为转移。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越南至少都是 10 年前的开始的,现在才担心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搞笑?

越南被称为中国企业的” 东南亚陷阱 “,不是说这地方很坑,实际上在越南,中国企业做生意太容易了,差不多的社会环境,国家制度,甚至是发展过程,就像你带着记忆穿越回改革开放的 80 年代的中国,去广州深圳做生意,你说赚不赚?

为什么叫” 陷阱 “,我当年认识很多中国老板,在越南一做就发了,以为东南亚其他国家都是这么容易,结果跑去什么老挝,柬埔寨,缅甸之类的,又亏的裤子都没了。

越南这几年大量发展低端制造业,和中国走过的路一样,也成了全球产业链的一员,这并不是外资大量从中国撤离,其实转移最早,最多的反而就是我说的那些中国企业,资本无国界,早在 08 年的时候很多私企老板就意识到在中国,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没什么成本优势了。

知乎用户 麻花鱼 发表

不会,因为我们中国有抖音和炒房团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越南的第三产业占比是远大于二产的,越南的年轻人远比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

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不认识到这点,你就会被当前已经出现的越南用工荒所吓到。

其实对于越南来说,相对于经济手段,抖音和炒房团带来的打击更大,更难抵御。

胡志明市 600 万人口,说起来你觉得它估计最多和长沙太原差不多,其实房价已经高过了重庆成都这些国内二线排头兵。

抖音就更不用说了

知乎用户 Uncle Luo 发表

肯定不会,再不济咱们还有地摊经济,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国是不会被打倒的!

知乎用户 Y.Yi 发表

看了不少高赞答案指出中国的很多优势不是那么容易替代的,确实有道理,可再多的优势也抵不过政治风险,所以感觉还是比较悲观的。

知乎用户 Jack 澳洲 发表

会的。

本人在澳大利亚生活将近 10 年,

身边的国际品牌的产地由 made in china

过度成 India, Bangladesh, Vietnam, Indonesia etc

身边一同事家里在江浙一带做服装厂,主要供货海外优衣库以及澳洲低端市场, Kmart, Target.

这几年生意明显被挤压,再加上现在一波疫情。

所以未来几年中国想好是想日本学习,还是想美国。要抛开政治去展望经济。

知乎用户 晨星出东方 发表

前富士康员工来作答。我们很多老同事和事业群都打包搬到越南去了,具体位置越南. 北宁,还有很多华为的供应商同行如瑞声科技国内裁员,然后也慢慢搬到越南去了,你说会不会造成国内大量人员失业咧? 很多素质不高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力开始闲置,这对我国社会安全都会是个不小的隐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看国家今年的政策就知道了,稳就业比什么都重要,GDP 增速都不提了,一群粉卫兵还在那儿傻乐呵。

你以为 GDP 减少 1% 是所有人收入同时下降 1%,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有 1% 的人失去了收入,你怎么知道你不是那 1%?

知乎用户 我凌​ 发表

问题不大,疫情之下,在你撤资之前我就已经……

知乎用户 仓鼠队长提莫 发表

如果你看了昨天的新闻联播,就会发现有一句话。

“保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发展。”

上知乎的老哥们估计年薪百万起步都不在意,但实际上总理说了,中国还有 6 亿人月收入 1000 元人民币以下。

保障最多数的人民收入和就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外企大量撤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的基本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

像是耐克阿迪这类自产自销的企业,撤资走了真没办法,其余的倒是看国家扶持和国内企业努力能不能把岗位留在国内了。

知乎用户 依然范德彪 发表

不会。

2019 年 11 月 20 日,越南第 14 届国会以 90.6% 票数赞成通过《劳动法》(修订案),该修订案允许劳动者成立属于劳动者自己的工会组织,不隶属于现行制度下的工会体系。著名白左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越南总代表 Chang-Hee Lee 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因为《劳动法》将大大改善越南的用工问题和劳资关系,为融入国际社会建立起了牢固的基础和公平贸易关系。

首先,越南有独立工会,这种被白左洗脑被白右驻军的国家才会有大量工人失业妓女遍地。

其次,越南土地结构是私有制,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土地供应量,在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时土地供应量会增加,同时越南也缺乏有效的户籍制度,此时房地产需求会减少,这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增长速度无法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的三倍,后果就是越南人非常非常懒惰不热衷于奋斗。

最后,越南缺乏低人权优势,无法想象会有资本家去投资一个土地不可以随便圈,劳工不可以随便使唤的地方。

知乎用户 kabbit 发表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看了许多回答,都是从很狭隘的视角去看待产业转移和就业问题,一叶障目!

关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转移后产业链就业问题,关于工人工资,最根本的地方在哪?本质上是生产力!是不是有点迷,且听我仔细解释。

首先,无论是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解决的是创造了多少财富,而人工成本和工资是由分配方式决定的。

总有人觉得代工厂搬走了,就业岗位就空出一个窟窿,大量人口失业,这是荒谬的。比如说,一个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取代了手工制造,造成了许多手工工人失业,是否可以得出,这个国家要因为大量失业而陷入经济衰落的结论?

当然不会。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机器取代了人工,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创造的财富也大大增加了。

还拿那个机器举例,一般人只看到了机器取代了人工,代工就业减少了。但是,机器需要制造,制造机器需要高端人才,需要大量金属和材料,后期维护保养又需要人。而本质上来说,大家还是在这个产业上吃饭,但生产力的进步,使得终端创造的财富更多,分配给每个人的财富也变多了。具体的分配,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就叫产业链。

产业链的下游,利润最薄,产业链上游的利润最丰厚。

中国的代工厂搬走了,但成熟的产业集群还在,而且在向着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人并不是失业了,而是去做工资和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去了。三星搬走了,但手机还是要卖的,5G 手机,大量基站的建设,立足芯片制造,立足 5G 的物联网建设,使得生产力又取得了飞速进步。这个行业的产生的财富变得更多了!

对,这就是工业革命!

此次代工厂外迁,是在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开始,又一次生产力飞跃要来了的背景下。

而站在牌桌上的,只有中国和美国!当智造时代来临,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会像手工作坊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越南,早已没有机会了,可预见的未来大量失业要发生的!

知乎用户 张文远 发表

体制内人员无节制的收入增长,退休者不断提升的收入,以高房价支撑的大批新食利阶层,不断恶化我们的收入分配机制,加上各种不公平的教育考核机制,无一不在侵蚀我们共和国健康的肌体,一次次的扼杀华为,2025 年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要么登顶,要么走向老年落寞中国!

知乎用户 冲冲 发表

相对于中国而言,越南在劳动力价格、税收政策以及贸易环境方面都有优势,但在土地价格、工业水电价格、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上,越南对比中国还是处于劣势。

供应链体系才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真正力量,如果供应链体系足够强大,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那么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的价格就并不那么重要。

越南著名的经济学家阮德成教授,他是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经济大学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担任《越南经济年度报告》的主编,本人对中国也很熟悉。

当时有学者问他:“越南是否有自己的产业政策,具体的产业规划又是什么样呢?”

阮教授干脆地说:“我们不需要产业政策,因为我们有广州!”

这里说的 “广州” 并不是指那个具体的城市,而是代指整个中国东南沿海。

一方面,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体系完善,能够提供越南企业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而且越南与中国接壤,从河内到广州市,走陆路和海路都只需要不到 2 天时间,甚至比从胡志明市到河内还要快。所以,越南需要什么,都可以直接到中国去买。

另一方面,越南规模太小了。小到什么程度呢?越南整个国家的 GDP 加在一块儿,只相当于深圳市的三分之二,相当于苏州的 90%。把越南整个国家的 GDP 拿来和中国的城市相排行,它只能排在第 8,介于苏州和成都之间。

而整个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规模,比越南就大出太多了。所以,这个所谓的 “广州”,它的外部性效应对越南有着极深的影响。即便越南有自己的产业政策,一旦“广州” 有了什么新动作,或发生什么变化,越南所依托的外部环境就变了,它的产业政策也就作废了。

越南没有机会发展起属于自己的完整供应链体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因为有广州”。越南制造业自身的供应链,通过“广州” 和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合在一起,越南没有必要、实际上也几乎没有机会发展起自己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中国供应链对越南意味着什么?

中国供应链体系的稳定和强大对于越南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这意味着,越南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那些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制造业企业,如果它们对供应链的需求比较高,那么很自然地就会继续从中国供应链采购半成品和零部件。这很好理解,打个比方,假设你打算开个工厂生产普通皮鞋,发现隔壁村儿就能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合格的成品皮革,你还会选择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一步步收购生皮、鞣制皮革、打磨染色、涂饰压花,彻底从头做起吗?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去隔壁村儿买皮革,路费不能太贵,送货也不能太慢了,进村儿的手续也不能太麻烦。这方面,越南和中国之间做得不错。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伙伴关系的推进,中越两国之间的通关成本在不断下降。我在广西调研的时候得知,中越两国的通关效率正在大幅提升,几年前,一辆集装箱卡车要通关,快的话也得四个多小时,现在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够了。

接下来,考虑到中国供应链的存在,我们就会看到在制造业企业向越南的转移中,存在着一个本质性的特征:不是整个产业的转移,而是特定生产环节的转移。这个特征是基于越南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而形成的。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越南的比较优势是啥,其实就是两点,贸易环境优势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优势。优越的贸易环境,让越南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有关税上的优惠。生产要素价格方面,越南目前最突出的是劳动力价格优势。

如果就是要利用这两个条件,那么制造业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把产品的整条生产线搬到越南,它只需要转移一部分生产环节就可以了。这个生产环节对本地供应链的需求不能太高,主要是要能够最大化地利用人工成本和关税优惠。那么这会是生产中的哪个环节呢?基本上也就是最后的组装环节。

事实也确实如此。转移到越南的制造业企业,仍然要在中国供应链内采购中间品和零部件,最后在越南完成组装,出口销售。越南的制造业就这样和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紧密地嵌合起来了。

我在越南考察的时候,有一位家具厂老板给我提供了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他说,家具产业供应链包括五金、油漆、板材、皮革、纸箱等十几种配套产业。这些配套产品基本上可以从越南本地的供应商那里采购,但实际上这些供应商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和材料,还是得从中国进口。

比如,在越南生产一只沙发,其中 90% 的皮革材料来自江苏,生产家具时所用的夹板,90% 以上来自山东临沂。就连包装家具用的纸箱,要生产它,也离不开中国。

造纸箱,首先要有原始木材做成的原浆,然后再用回收的废纸打成次浆,次浆混在原浆里做出纸皮。只有一级厂能够生产纸皮,接下来二级厂会把纸皮加工成纸板,最后三级厂把纸板加工成纸箱。一级厂和二级厂对于市场规模和资源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越南很少有一二级厂,基本上只有三级厂。

也就是说,越南确实能造纸箱,但造纸箱用的纸板,大都还得从中国进口。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不行,但这还算好说,技术可以学习;但另一方面,这更是因为越南本地的市场规模不行,市场规模这个事情就没法学来了,中国天然地碾压其他国家。

在我们通常认为技术含量很低的家具业,越南的产业与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供应链网络都有着这样复杂嵌合的关系,更不用说技术含量高很多的电子行业了。

所以中国向越南不能称作转移而是一种 “溢出效应”,这才是理解中国与越南关系的关键。说白了,就是我们觉得不想做的事情丢给越南和印度去做了。我们剩下的劳动力需要去做劳动价值更高的服务性行业或者其他行业。

———摘自施展《中国制造报告》

知乎用户 白开心 发表

行业内某工厂 19 年为了应对特不靠谱的加税去泰国开厂。连包装的纸箱和胶带都是从国内海运过去的,更不要说配件和工具了……

我开玩笑说:你们在做下去是不是要成为泰国当地最大的进口企业了……

今年疫情,去泰国要被隔离 14 天,回来又要被隔离 14 天。我认识的一个业务小菇凉已经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了大半年了,本来说好的三个月轮岗,现在因为人派不过去她也回不来了……

现在工厂停工状态……

知乎用户 清水社 发表

首先呢,不要怕没工作,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多,因为中国也在经历产业升级。所以拆成三部分回答你的问题,第一是为什么外企会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其实也包括中国);然后是我们会不会缺少工作;最后是对我们求职的影响。

1. 为什么在东盟国建厂

在印度建厂的是因为印度的关税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印度是中国的很大一块市场,毕竟大家都要性价比,面对东南亚市场你可以类比我们的下沉市场;

确实越来越多的厂迁移到越南,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了,就算是布局也是要做下的,而且未来会在世界形成三极的区域性经济(欧盟、亚洲和美洲)。而且这个趋势可能不会变,对中国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看到中国与东盟的出口双双在涨,是因为我们的原材料出口到东盟,他们组装完还会再出口回来,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环节外迁了,这是资本的选择。

所以本质上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也在升级,这波新基建你以为是干嘛的,而且以后农民工的工作会离家越来越近;

至于说后浪不乐意去工厂,确实有这个趋势。所以都去送外卖和快递了,而且在这个行业里非常公平,干多少赚多少,属于一个很弹性的行业,不过与其担心这些工作岗位会因为供应链外移而失去还不如担心机器人、无人配送这些技术先成熟。

2. 那中国会不会有大量人失业?

不会有大量人失业,但是从业方向和技能需求会有很大的变化。

其实中国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一直不太行,虽然也在做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布局,但是这个问题是从管理到数字化配套的问题,在 5G 和 Iot 吸引热钱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一波产业升级,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无数个新岗位,比如 5G 建设至少要几倍于以前的建设、维护人员,以后可能你在线培训之后,就可以在华为平台上抢单做 5G 基站维护了。

另外一个,现在很多人对年轻人都进入直播短视频产业冷嘲热讽,但其实这背后的现象是全民做销售,在中国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年轻人都去做销售是很有前景的,你看看老一代企业家和高管有多少是销售出身。

所以不会失业,这些产业也在逐渐成型,但是可以发现新产业对数字设备使用的能力会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个体学习能力有所要求。

3. 对我们求职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是中国劳动人口和世界资本共同选择的结果,中国在自愿与时代要求下产业升级的过程里会不断出现新的工作岗位,但这些未来的岗位对从业者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劳动力中有高级技术的占 4%,普通技术的占 20%,无技术人员占 76%。(这个数据我也是从报告上看的,这个技术的定义没找到)

这些无技术人员现在从事的工作,比如工厂流水线上的重复性劳动、酒店餐饮的服务人员等,未来 5-10 年都会被技术或者更低成本的劳动力所取代,而新出现的岗位同时也是对技能有所要求,所以这些人是相对危险的。

但并不是中国没有什么行动,比如广州说要打造成直播之都,那么主播和 MCN 这些从业人员的培训就要抓起来,他们也确实在做准备,最后培训如何进行让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其他需要培训的行业,也会有社会组织承担起来,比如瑞幸咖啡不管大家怎么喷,但是他的数字化做得好,兼职的员工通过手机进行线上面试,再通过培训和测试进行选拔,之后越来越多对技术有要求的企业需要完成这样的步骤,当然如果中国教育能实现改革,与社会需求更配套当然更好;

最后说到教育了,其实我们的高等教育现在与社会职业需求差距越来越大,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做好教育改革,以及会不会有越来越多成体系,有能力有公信力对接企业招聘的培训机构,也要看未来 5-10 年的市场变化。

知乎用户 符曾康 发表

可以偷渡越南打工

知乎用户 小胖哥哥 发表

目前看不会,也许天佑中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之前外迁的外企可能在这两年内因为市场份额问题出现各种问题。市场还是在的,而国内的厂家可能会有一年少有的吃独食时间。

知乎用户 水市水原 发表

福特宣布撤出印度。

知乎用户 姜小白​​ 发表

印度有几个劣势:

  1. 语言,中国人即便不能讲也能听懂普通话,沟通成本低,易于管理。工人培训成本低。但印度三四种主要语言通行,沟通成本高,员工不易管理。
  2. 外企虽然控制高管是外国人,但中层管理会倾向于本土化。可以把印度的种姓制度比作咱们的学历,如果在中国一个本科跟一个专科结婚该本科学历自动降为专科,这种氛围下,专科的后代只能是专科,人民普遍缺乏用努力改善生活的动力。中国不存在这种问题,一个仓管可以通过努力,升职成小组长—主管—车间主任,印度在招管理方面也被种姓制度影响,员工缺乏中国人的那种吃苦的劲儿,单位效率不如中国。中国的富士康可以当天招聘,三天培训,就上岗开工了;换印度,哎。
  3. 基础设施,中国接近基建狂的发展,就是为了建立门槛,不会轻易被其它发展国家取代。无论是资料运进来还是货物运输出去,中国的公路、铁路规模秒杀印度,郑州富士康能组装 iPad,武汉能组装充电插头,直接公路运输到港口,效率、交通运输成本低。印度无论把工厂开在哪里,都面临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生产货品运不出来。
  4. 配套产业,举个例子,我们武汉富士康用的配件都是标配,电气用施耐德、接近、光电用欧姆龙,不同车间有变化,但大体上都是产业配合。除非大家都迁,否则极大的降低生产效率。现代工厂管理模式就是标配,保证售后、维修标准化,换到印度,必然要从头开始,配套跟不上,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5. 中国的人口是有红利是因为标准化,大家很早就文化统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只是稍有区别,所以中国工厂的员工价值观统一,生活成本低,换做印度那种信仰国家,人口多,但很难吃到红利,因为员工不好用。

短期内中国的氛围不可替代,但不排除印度利用这次机会大刀阔斧的基建、引商,把中国过去 10 年走的路再走一遍。

现代工厂的管理是智能化,精简成本,提升效率,施耐德在中国收购了很多国产品牌,都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精简成本,这个是现代工厂的未来。

如果印度能走成功,那么中国必然会有大量的失业。

可我觉得工厂的智能化才是真正造成大量失业的原因,一条产线以前 50 个人,现在 25 人,过几年只要 10 个人了。以前一条线三个物料员,一个车间 9 个,如今一个物料员管一个车间,都是扫二维码管理物料跟库存。

未来很多工作岗位是消失了(被技术、设备替代),不是被印度人替代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不会。最近几年国家在清理污染企业,本国还要搞停工令!这些企业说白了就是产能严重过剩,低端,还污染。中国巴不得他们走。

另外中国在搞内循环,中东部地区的企业逐渐向中西部迁移。

知乎用户 Sara 在东京 发表

对日 IT 开发不乐观。

有技术的人赶紧转行去互联网之类。

我们公司是 IT 老牌美企,现已落寞。

我司的开发百分之 90 用的海外开发团队,主要是亚洲,现阶段中国最多,其次是越南,菲律宾和印度,新加坡有一小部分。

去年在越南建立了一支专门对日开发的团队,1 万人。

中国团队的工作在慢慢削减,我们部长说中国的 team 心里应该也明白,估计五年之内中国开发团队将大幅度削减甚至变成 0。

新型肺炎的原因我们武汉的团队差点就被越南的团队取代了。为了保住武汉团队和客户不知废了多少口舌。今年的契约能保住,但是明年呢?

我司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所以做对日开发的小伙伴们,趁年轻能转行就转行吧!

知乎用户 韭菜之王 发表

单说纺织业,越南要能把纺织业从头到尾自己都能玩的转,你就是东南亚工业强国了,到那时候再来讨论造成国人大量失业这个话题

知乎用户 edward liu 发表

这人了太有意思了,只要质疑他数据来源,就把我评论删除。掩耳盗铃,究竟是谁在捂着?

知乎用户 菜头会飞 发表

会啊,我们才嘲笑越南人到中国打黑工没几年,中美贸易战以及外资撤离大背景下,2020 年 7 月,越南抓获了几十名偷渡到越南境内打工的广西籍农民工

知乎有太多年轻人对国家的现状和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当然也可能这些年轻人习惯慷他人之慨,替别人做牺牲的决定。

事实上我们虽然是 GDP 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是我们依然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我们国家 90% 公民月收入不足 4000,2019 年中国人平均收入还不到 2700。

而越南目前外资普工工资 2-3k,对于许多农民工,尤其是失业很久农民工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我们目前主要优势是规模效应,这种优势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以越南为例,虽然越南目前粗钢产量相比中国不值一提,但是粗钢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技术含量。

在中美战略竞争对手大背景下,美国完全可以给越南提供专用建立钢铁厂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还有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请我身在洛杉矶的朋友帮我逛了逛美国面向社会最底层的 “一美元商店”,我之前去美国旅游时专门逛过,发现 80% 的商品是中国制造,可这次我朋友逛完后告诉我,他逛的这“一美元店” 里中国制造比例已经下降到 50% 左右,他几年前买过的铜盆现在已经全是印度制造了

当然,价格也确实上升了,根据他的观察价格大概上升了 0.5-1.5 美元,说起来涨价幅度不低,但是 1 美元的铜盆上涨到 2.5 美元,即使对于美国底层民众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压力。

知乎用户 sang1367 发表

题主啊,你这个题目问的很有想法嘛,告诉你吧,印度和越南是没有希望取代中国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就在去年,我叔叔的老板哭着喊着要去越南建工厂(服装厂),带着我和我叔叔去考察(我正好有朋友也要我去越南投资),在路上那个老板各种兴奋说:人工便宜,肯干活,当地政府又支持,一定能赚大钱。

考察了两个月,当地的华人企业不招募男工,只招募女工,只因为他们动不动就反华游行,砸厂。

月薪 2000,只干 8 小时,虽说 8 小时之内工作很认真,但是想她们加班就得问问他们的爷们肯不肯了,不肯你硬要加班,那对不起堵你门,警察根本不管。

再谈谈费用,越南分北越和南越,北方电费大约人民币 1 元 / 度,南方电费大约 0.85 元。

水费不计入。

税收方面肯定比国内低,因为有投资优惠,具体数额我当时无法参与会谈,所以不清楚。老板说比国内优惠。

额外费用有官吏的贪污,罢工的损失,各种捐苛捐杂税。

我们详细计算过大约比国内节约 20%-25% 的费用。

为了节约 20%,却要抛家弃子去越南闯荡,值吗?

最后,我那朋友把越南吹得天花乱坠,只是为了我能投资给他分担风险,真的赚钱了他会和你说越南很赚钱,速来吗?速来的都是非法生意。

最后的最后,借楼打广告,有想去越南投资可以联系我。投资 50 万起,收取 5% 的费用;投资 100 万起收 3%;投资 500,收取 1%。速来!!!!!

知乎用户 大少爷的枪 发表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搞产业转型,并且逐步对外企取消优惠政策,走的其实也是被淘汰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其实是不需要,甚拖累转型的企业。

知乎用户 菠萝不是萝卜 发表

好多人陷入一个误区了。用经济观点看经济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想了,我们要用辩证思想看他。印度的话不了解咱暂且不说,就说越南,目前来看确实外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往越南跑,走的也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短期看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影响,长期看更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越南比中国的优势有啥?劳动力便宜,政策稳定,关税低。为啥我们就要以我之短比越南之长啊,我们只要把越南拉到和我们同样的水平线然后用我们的产业优势打败他不就行了?越南和中国可是接壤的啊,设计师当时就眼光毒辣,你不是要发展么,我给你放放血。我用一个广西拖你十年。总设计都手把手教你了你还不会?边境给他摆上十万大军,每年多花不了多少钱,没事就给他来个演习,南海把海警船开过去就沿着他海岸边走,来个货轮就给他挨个检查。你不是劳动力多又便宜么我把你的年轻人全吊到北部边境来,每天丛林里喂蚊子。你不是政局稳定么,我给你来个大军扣关,你不是财政盈余么我全让你扔到军备竞赛这个窟窿里,中国一年军费都快赶上越南的 gdp 了,你个小瘪三拿什么跟我斗。你不是自由贸易么,我让你货轮进不来出不去。我就不信国外资本它就头铁,它就敢冒着亏的当裤子的风险不顾一切的送钱。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会。这是必然结果。

只是有个时间缓冲罢了。

产业链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组装厂在哪里,产业链就在哪里。

产能爬坡,技术爬坡,都是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中国过去是怎么承接欧美工厂的,越南和印度就会怎么承接中国工厂。

资本要存在下去,就必然追求收益,否则它就会被其他资本干掉。

除非通过经济政策竖起壁垒,否则资本外流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你竖起壁垒,别人同样会竖起壁垒。

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文化更优秀,文化带来的内生增长更有持续性。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前景是很悲观的。

如果中国文化能生产那能够带来现代化的工具,

中国早就走在现代化的路上了,哪里还需要搞什么开放呢?

文化是否优秀,不是看你的文化有多么长久的历史,不是你自己觉得自己的文化多么灿烂辉煌。

评价标准就一个,

你的国家离开了外部环境,还能否一直维持发展。

文化不够优秀,生产不了那个工具,才需要从外面借别人的工具。

当别人竖起高墙,你借来的工具会逐渐因为自己文化不够优秀而不断磨损,待到工具耗尽,就是推倒重来的一天。

知乎用户 爱新觉罗德胜 发表

会,所以我们才要多造几艘小平顶呀,要不然,怎么保证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无条件拿到这东西呢。

知乎用户 ljsbzhgly 发表

翻了排名前 20 的回答,发现跑出去的都是低端产业,中或者高端还是需要中国。但是这并不能反驳大量失业,因为当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底层干的就是那些活。希望加强科技发展,新获得的要比失去的多

知乎用户 小鱼 发表

有些人的逻辑链是这样的:

外企撤离——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中国药丸

当初我们既不缺市场也不缺资金,仗着前三十年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

我们要不是馋西方资本的身… 技术,何至于将庞大的市场拱手让人。今天我们的科技水平虽然没有把所有西方国家全部踩在脚底,但也算和单一国家处于同一层次吧。

这时候西方资本告诉你,本宝宝不想要你的市场了。(产业链布局和终端市场有重合效应)

真真是扶危救难献真情,雪中送炭暖人心。

国内与之竞争的企业无不感动的涕泗横流。

天底下竟有这般菩萨心肠的资本家,也怪不得如今国内有些人开始谦让起来了。

他们一脸焦急的挽留道,“你们不能走… 你们走了… 中国就岌岌可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澧兰沅芷”,什么“孚尹明达”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知乎用户 又是一个小学生 发表

其实,外资撤离只是外部因素对国内经济的次要影响而已,它只是一个外部影响因素而非主要本质因素。

资本是逐利的,是理性客观的,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当一个资本公司或者产业链的利润逐渐在下降的时候,资本就在考虑替换原方案的各种预备计划了。此乃顺势而为,实事求是,也是资本活下来的必经之路。

外资撤离对中国经济肯定是有影响的,毕竟肯定有部分人会失业,因为他可能不能随公司迁徙而去,员工也会考虑成本因素,也可能失业后就找不到原来的相同工作,或者在经济下行下,其他公司也都要裁员,更不可能招人了。

地摊经济就是中国经济萧条的标志性事件,也侧面反应了确实中国有很多人已经失业。而目前中国经济供大于求,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很多地方房价太高,很多人要么在背债还贷款,要么在存钱付首付,一个是人民百姓工资太低,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元,一年都买不到一平米。

在物价房价飞涨,工资收入不涨的中国经济下,任何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都可能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这些点滴的累积就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的稻草。

然而,外资撤离使工人失业,只是经济萧条的开始,最重要的是失业的人看不到奋斗的希望,最后丧失的不仅仅是中国三、五年的 GDP,而是实业前十年的积累,年轻人梦想的跌停,以及未来五年社会的动荡。

外资撤离,失业在所难免,只是失业多少问题,而问题是失业只是开始,恶性循环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物价房价飞涨,工资不涨这个本质问题始终存在,一直拖着总会有一天会崩。

毕竟,若当机立断,则短期失财,长期利人,丢车保帅;如若一直拖着,则耗损严重,人财尽失,重头再来。

知乎用户 TomZhang 发表

中低端制造业是否流失取决于综合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如果有国家能充分吸收外资降低资金成本,人力又便宜,这种产业迟早会迁过去的。

这一轮技术革命的特征是全球化或者说产业链可以迁移,从美国到欧洲到日韩台湾到中国,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知乎用户 运吉 发表

很多回答只关注到撤资和失业,但没有看到外企的性质。到底哪些外企撤资。现在国家对待外资的政策已经改变,更看重外资的质量。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投资开个百来人的纺织厂,当地政府感恩戴德,送地免息,减税,各种优惠给足,各种渠道打通。现在这些优惠政策都没有了,特别是对这些低端行业的,能不走吗?能不撤吗?我们也好走不送。

现在的外资政策更倾向于中高端行业,什么人工智能、高端整备制造等等。你看特斯拉,去上海投资多风光啊,优惠多大呀。再加上中国市场,你要知道特斯拉不是上汽特斯拉、一汽特斯拉,并没有合资。能不来吗?

所以当前外企就是处于一个结构调整期,有出也有进。中低端外企撤走了,国内企业也能吸纳。毕竟中低端行业国内企业已经成熟起来了。

特别是 ydyl 倡议实施以来,国家很鼓励有能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看看遍布非洲和东南亚的中国产业园。产业园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国内一整个产业链搬出去。你看,不仅外企走,国内企业也出去投资。难到国家是傻吗?

此外,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未必特别欢迎那些低端产业的外企。我参加过一个会议,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外交官来访的一个交流会议。别人上来就问我们的电子装备制造怎样合作,对纺织、鞋子、加工等中低端产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别以为经济不好,别人就不重视环保,别人也很想引进高价值、高科技的产业。而我们还想着怎样把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搬过去,别人不傻,对外企也不傻。

知乎用户 个人子料编辑 发表

不会,因为产业转移的慢,而教会越南人民炒房则快的多。

知乎用户 店宝宝​ 发表

外企撤资显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都离开出口、投资、基建。

现在出口因为疫情的原因,基本上处于行业团灭的时候,很多工厂不得不关门或者裁员。

而投资的话主要就是外企主导的,现在外企大量撤资是一块,更重要的他们自己也在批量化的裁员,从国外到国内都是如此,美国的失业人员都超过 1000 万了。

但最致命的问题其实是产能过剩,而且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些高端制造其实在大环境当中受到的影响很小,因为高端制造的产品一直是处于高需求,且不可替代的。

一些高端制造甚至在疫情中可以大赚一笔,就比如疫情中紧缺的人造呼吸肺,那东西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做出来的,有这个实力的企业永远不缺订单。

中低端产业的不断内卷,不断的价格战,不断的同质化,导致过剩的产能没办法释放。

当很多人都饭都吃不起的时候,怎么会想着大肆消费呢?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就是汽车的消费量,但今年以来汽车行业进入到真正的寒冬,而裁员最狠的也是这些汽车行业。

这样就陷入了一个矛盾怪圈里,一方面我们被迫失业,另一方面我们又没钱消费,这样的死循环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内需不振!

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要么是内需,要么是外贸,可内需已经陷入这样的局面了,而外贸早已从去年开始就在萎缩。

你不能指望一带一路的沿路国家和非洲的 12 亿人口一下子家家户户都开始用上中国制造,那这就很尴尬了。

但是我们的钱却又很多,不然怎么拉动基建呢?

过去钱多的没地方去的时候,就是互联网行业最蓬勃发展的时候,PPT 骗钱的时代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啊!

钱多了不是好事啊,那么多的钱最终去哪里避险呢?

我们普通人又能拿到多少的实惠?

而最重要的是中国一点也不缺人,2020 届 857 万的毕业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宣告失业了,社会教会他们的第一课就是如此的残暴。

时代的微尘撒到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之下,我们更需要勒紧腰带,做好现金流的管控,保障足够的储蓄去应对不可测的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想办法开源节流,找一份踏实的副业或者兼职抵御危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你主业受到打击的时候,起码还有一个兜底的,但副业不能投入过高,轻资产运营,能够持续稳定是最好的,其实开网店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有其他能力也可以围绕能力去开拓,最重要的是快速的行动起来,时间真的很宝贵,危机真的很急迫啊!

你们的朋友

@店宝宝

知乎用户 梦醒时分 发表

大量外企撤资,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做不下去了。

但其实就中国的基建情况以及产业链情况,按道理在中国制造的成本会更低的。

所以外企增加的成本,说白了就是人力成本。

我们按照过去思维是很容易陷入误区:有企业,就有人干活,所以撤资意味着大量人失业。

而现在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因为国内人力成本太高,要么要用很高工资招人,要么低工资招不到人。大量的工厂员工宁愿去送快递,去送外卖,去从事服务行业,都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因为工厂工资实在太低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业需求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会越来越发达,容纳就业人口会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低端产业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关键在于一定要做好产业的升级,因为一旦产业升级失败,结果就是两头不到岸,陷入俗称的中等收入陷阱,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打压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原因。

知乎用户 筱雨桐叶 发表

事物不要光看表面,失业和外企去印度越南没有必然联系,从本质来说,大量失业是经济危机的体现,而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即生产的相对过剩,所以外企走不走无所谓,平衡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更重要。

知乎用户 亚洲秃头协会会长 发表

我们不是可以建房子吗

工人建房子拿工资,再用工资买房

建筑商有了工人买房的钱再让工人建房子,工人再买房子。

建筑商修到哪,房子买到哪,不住就行了。

房子话题下经常有些二逼要人北上广深打工然后去鸡不拉屎老家买房不住的。

这,这就是国家 gdp 的永动机啊

怕什么

知乎用户 萌葵 发表

作为家电、电子产品行业里面最基础的供应商之一。

我认为不仅仅是外资企业撤去印度越南,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开始把生产线转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方去了。

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的流水线设计、生产、安装、维护是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在这方面业务里面,我们公司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供应商了,国内不少著名的企业与我们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比如 TCL、格力等企业。

很多国内的企业都开始把工厂建造在东南亚的国家了。

从 19 年后半年开始,甲方把装配流水线放在国外的订单就开始爆发式增长,包括印尼、泰国等地。即使是在国内安装的装配线,很多也是为了将来能在国外规模生产而进行安装的试验线。

在这个时期之前,一年可能也没有一个甲方把工厂建在国外。在这个时期之后,十个业务里面就有两三个甲方把工厂建在国外。而这些将工厂建在国外的企业里面,不少是国内行业里面知名的大企业,包括各个行业。

即使疫情如此严重,也不会打消他们把工厂建在国外的念头。

所以我认为,企业把工厂迁移到东南亚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外资企业在转移,国内企业也在转移。

国内工人是否会大量失业,这就交由你们判断了。

知乎用户 嘿嘿 发表

等你了解到国内公司去了越南,连螺丝钉都要从中国进口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问了。

一个成本的对比,越南比国内唯一低的只有人工成本,厂房租赁。而且目前来看,单人效率造成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例如国内组装某设备,10 个工人一天做 100 台,越南则是 10 个工人一天做 60 台(按国内同等产线布局)或者 20 个工人一天做 100 台(在越南新设计的产线)。越南有工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部门盯着你公司,你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之前是贸易战,国内很多公司为了规避关税,也没有来得及考察当地的劳动力情况。匆匆忙忙就上马项目,转移产线。

另外各政府部门,你懂的。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难讲。我随便说说,大家随便听听。

我认为,外资企业要出口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设厂。

如果是国内销售的话不需要在人工贵的地方设厂,而是应该在中部设厂。

所以,外资如果撤资,影响的应该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些地方雇佣的不是本地工人吧,而是外地工人。本地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做的。

而外地工人又因为生活成本高而实际生活非常辛苦。

也就是说,实际生活质量来说,如果内销。反而是在中西部设厂比较好,对这些人也比较好。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城市和公司因为竞争激烈出政策都吸引高端人才回归,但是这会造成工资暂时虚高的。

所以我倒觉得国人失业不失业,看的是新增就业是虚就业还是实就业。而不是外资去不去印度越南。

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是因为其他工作工资高吸走了人力。这不是坏事。

但是工资高,通常也有可能是不稳定。

也就是说,这些年新增的就业岗位能不能帮企业家赚钱才是重点,新增的就业是不是稳定才是重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

举个例子,一个产品是发达国家独有,他卖 1 个亿,中国人攻破技术,一个新品牌诞生了,中国把价格打到 5000w,难不成印度越南能把价格打到 4000w?中国人先跟国外打价格战,然后在跟自己国家打,最后越南印度在价格战上能赢?

印度越南,他抢不到品牌,能抢到代工选择权?

中国可不止靠人口获胜,靠的是技术打破发达国家的产品垄断。品牌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可以选择代工厂在哪。5000w 能赢 1 个亿的产品,问题是他能把产品打到 4000w 吗?毕竟,大部分产品价格再低也要有一定的范围。

中国一部分发展,其实就是靠攻破技术,把价打下来,比较有名的就是盾构机

薅资本主义羊毛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人能薅完资本主义,再薅社会主义羊毛?

我看难


在而言,我刚刚搜了下越南人口 18 年 9550w,你就算全部人口都去做工业也不够满足世界啊!

有的人会说,越南能拿下中国一部分啊!没有错,我并不否认,别的国家代工厂多了,那我们的必然会少。

可是,有这么简单吗?

中国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原因在于人多,假设一个产品需要 3 个工厂(随便举例),3 亿人干 3 样,一个满足于世界的工业体系就诞生了。

越南呢?3000w 干 3 样能满足多少呢?中国人多,可以通过人口变动去满足个工业。这个工厂缺人了,打工族说走就走。

越南人口才一个亿,即使变成完整产业链也满足不了世界,更何况在成为完整工业体系之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个不够 那个不够。

人口红利绝对不是伪命题。


接下来就是印度了,先不讨论 n 多种印度的语言导致很难 “交流”,他们就没有像中国一样成熟的普通话体系。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方言和普通话,印度就做不到这一点。

不讨论其他因素,就讨论发展,没有个 30-50 年很难替代中国吧?这么多年,中国会没有反制?中国就等着他起来吗?

中国虽然不能完完全全自产自销,试问,在中国生产,再卖给中国人。和在印度生产,再卖给印度人。哪个购买力更强?

大家都知道,物流,仓管都是成本里面的。中国一部分自产自销了,一部分远销国外。

印度绝对达不到中国人的购买力,提了价格,人家不买啊,不提价格,他亏啊。

你是一个厂家,你更愿意选择有消费能力的中国,还是印度?

更何况,他要是保持价格和中国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卖给外国人,那他竞争对手就一个有用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


现在国产品牌开始疯狂对标外国品牌,外国品牌只要敢走,国产品牌哪个跟不上?(高端仪器除外)

我就怕人工智能,不过人工智能的话,我相信国家会干涉,宁可 “不允许” 企业挣钱,也不会允许大家失业的。


人口就是客户,众所周知,人口多的地方在亚洲 非洲。周边国家,我们离得近,这些年该发展的也差不多了,所以这些国家先不讨论。

看看我们国家在做什么?

两件事情,一带一路,投资非洲

咱国家英明啊!党的智慧真的是不可方物。

改一句话,形容我党我政府我国家。

“功在当代,我要利千秋”

知乎用户 千衣雪 发表

会,长篇大论的告诉你不会的,拉黑。

知乎用户 坐看云起看水流 发表

外企大量撤资前往印度、越南不一定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但一定会减少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失业和劳动岗位减少之间不一定成正向相关。比如农村大量引入机械化生产方式,直接可以解放大批量的劳动力,让这些劳动力向城市和工厂流动。同样,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高,使用机械化代替人工也是必然。同样会减少相应岗位的用工需求。所以第一点,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等人工便宜的国家不是唯一造成劳动岗位减少的原因。同时原有的劳动力,如果转移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中去,就不是失业。而是转移到了新的岗位。同时无论外资是否去印度越南,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会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人工岗位。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所以我们一直在讲产业升级。

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尽快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脱身,掌握一技之长,进入技术密集型组织。否则很快会被淘汰

知乎用户 守护者 发表

肯定会的,类似美国产业空心化。

不过这些失业的人大部分不上知乎,所以声音很小。

知乎用户 屠钻​ 发表

外企大量的转移去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对我们的就业影响非常的大,短期来看,造成失业是肯定的,人数肯定也不少。而要解决这些人的失业,要看我们怎么发展制造业、服务业了。

先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企业转移的案例吧。

先说一家给日资企业配套的民企。

具体什么产品我就不说了,不想被认出来。就称为:民企甲。

民企甲的老板开始做生意时,运气不错,正好遇上日本企业大量来上海投资。这些日企需要国内的供应商。民企甲就开始合作了。

合作初期,那个供货能力,质量水平是非常糟糕的,常常延期交货,质量非常糟糕。

这里要插一句,各位真心不要说越南人不行,想想我们在上世纪 90 年代,水平也不过如此。

真要说这个民企甲老板的运气好了。一个日本公司的老板特别欣赏这家公司,不知道什么原因。

派了一个团队,帮助民企甲提升管理水平,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帮助这家企业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了各种管理体系的检测。

这样民企甲,不但可以向帮助他们提高的日资企业供货,还能给其他日系公司供货。

日本人挺有意思的,找供应商的时候,会征询本国人的意见,哪怕这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

民企甲就是利用这个契机做大,做强,顶峰期,有十几家日资客户,大多是那种 500 强的。他们也就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企业了。

我了解这家民企时,还看到了各种日本人留下的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已经过去 20 多年了。这些管理制度,管理表格还在使用。

我还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来,民企甲并没有在这些管理制度上提高。

这是铺垫,说说转移投资去东南亚的事情吧。

从前几年开始,日本企业大量从中国往东南亚各国搬迁。

搬迁的很彻底,国内一点不留。

民企甲这时候,就遇到了经营困难了。

要打开其他市场,非常困难,以前的好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市场拓展能力约等于零。

这时候,那些曾经的客户 - 搬到其他国家去的日资企业,向民企甲发出了邀请。

邀请他们来东南亚建厂,当时有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 5-6 个国家。

怎么办?

既然日本人邀请了,就去考察咯。

考察之后就是建厂,没啥好说的,做过供应商管理的都知道,客户要求供应商距离的,国内的工厂肯定没法供货了。在海外建厂,跟着日资企业的建设步骤,至少可以保证正常运行。

国内原有的 5-6 个工厂,逐步的缩小和解散。

技术、管理人员愿意去东南亚常驻的,继续留下,工人就遣散了。

其实业务下滑了,工人就散了,遣散工人,并没有花多少精力和费用。

倒是遣散办公室工作人员,花了不少钱。

就这样,原先整个集团一千多人,包括总部和工厂,就这样,只剩下 20-30 人了。

这 20-30 人,为那些常驻国外的人提供服务,老板也在看国内其他的投资机会。

而国外的业务,增长的很快,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业绩顶峰值了。

这里说说马来西亚工厂的情况。

大概 100 来人的规模吧。

总经理聘请了一位华人,会说流利的中文,曾经在大陆工作过十几年。

5-6 个大陆过去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财务、营销人员都是当地华人。

华人的普通话不太好,但是写字看书没问题,与总部沟通畅通。

请了两个马来人当保安。

这是当地法律规定,必须聘请马来人。平时有警察上门监察,查看劳动关系。

这两个马来人真的就是看门,如果有警察来了,他们挡住,警察就不进来查了。

各种政府关系,也需要这两个马来人去办理。不然真不好说。

再说工人,那些干体力活的。

大多是印度、孟加拉、泥泊尔来的劳工。

那种类似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劳动力。

这些劳工干活很卖力,又老实听话。

工资和劳务公司结算。

总的运营成本和国内差不多,但是距离客户近,客户愿意接受。

先说这点,有空来补充其他转移的案例。

知乎用户 职业杠精 发表

据我了解某地支柱产业老板现在都是在当地设立一个写字楼 订单下派到越南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别的不说越南可是有工会的,可不是那种只会发发电影票,做联谊、年会的工会,而是曹德旺老板深深排斥的那种,再加上军队经商,物流交通各方成本,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人力成本地就可以取代的了。

知乎用户 George 发表

越南印度比较背,错过了全球化时代,当然成本还是资本家看重的因素之一,但越南积累大量顺差以后,美国一样压迫它,它的市场小,无法消化美国农产品和飞机军火,靠贸易赚的小钱也不足以支撑越南基础设施升级,贸易只能解决就业,让人民解决温饱,富起来都很难。至于国人大量失业,其实沿海打工者回乡未必就不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是必经之路,我们的制造业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也在路上,5G 最大应用就是工业设备联网,提高效率,这都使得越南人力成本优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市场为王,中美关系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中国市场美国政客可以吹牛逼忽略,可是资本肯定不干!不趁现在人家还有技术优势多赚点钱,以后中国技术升级完成,它那些公司都要倒闭了!大量失业不会,因为都直接转移或者隐性就业了,城镇化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都需要大量人力,很多人不出来打工罢了。难的是大学生就业,不需要那么多半吊子大学生,所以国家强化研究生教育,延缓就业压力,提升社会整体人员素质,同时加大中专技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都是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国就业弹性很大,不是欧美和我们那些高端知识分子想象的那样不堪。全国都在喊生意难做,各地都有倒闭的消息,但新一轮开店潮也在兴起,实际上和以前差别不大,只是老板换人了而已

知乎用户 须下苦功夫​ 发表

云南边疆人,说句自认为的话,越热的地方的人其实不怎么勤劳,物产确实丰富,生活节凑确实慢!迁出的几个国家都和我们这半斤八两!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知乎用户 齐海丰 发表

这个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知道题主所说的 “大量外企” 有多大量?总不能不看数据只看到三星组装厂和阿迪鞋子组装厂就断言并惊呼 “大量” 吧。

好,就算是撤资的量真的很大,大到足以使国内产业工人大量失业,那然后呢?经济低迷?国内乱套?我的判断是不太可能,就算是大量失业也不太可能,原因有三。

首先,国内虽然还没解除户籍限制,但人员流动已经和充分了,第三产业可以吸收众多第二产业的工人,现在就有很多在工厂的人跑去送快递和外卖了。

其次,如果第三产业不能完全吸收第二产业失业的工人,会发生什么?答案大概率是因为我国福利政策还不够完善,所以人工工资下降以及伴随之发生的生活水平的同步降低。然后问题来了,中国的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国内环境,国内市场,工人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比国外更具有优势,一旦人工工资降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应该制造业回流。

最后,上述第二条中所说的我国诸多产业优势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人工工资上涨的影响,什么时候我国工资高到了发达国家的薪资水平而且产生了尾大不掉的工会组织,我国制造业才会真正面临所谓的的危险时刻,现在还远远看不到,但防患于未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胡说一通,仅供娱乐。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意见倾向于施展老师的《枢纽》所阐释的观点,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是个自变量(另一个,也是惟一的另一个,是美国),且是个自我调节能力超强的自变量,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位居中国之后的国家,都是因变量,无论自身意愿如何,大部分情况下,都只能被动的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现在部分产业转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枢纽的一种延伸和溢出——《溢出》是《枢纽》的衍生作品。

知乎用户 行走尘都 发表

2016 年 - 2017 年,某美资、全球最大电梯公司,开始在中国区裁员,关闭了全资的低端电梯品牌,裁员估计 6000 人以上。

但是作为最大的电梯公司,最早的美资企业之一,离职赔偿到位后,国内媒体没有一点报道。

所以说结果:1、外企撤资是事实;2、会导致失业;

知乎用户 我去给你买个橘子 发表

会,不然干嘛拼命招商引资。

只是很难撤资就是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说吧(年轻人就业选择)

现在测出中国,迁移到越南印度的产业,大多数在中国现在都遭遇了招工难的问题,工资高了,损失的事利润,没人干活,直接歇菜啊。。。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的就业选择跟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我们传统的家电行业,跟十年前比,现在的工人数少了一半,现在的主力还是 35-45 岁的为主. 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首先,工资上,并没有与其他行业有太大差别。换句话说,现在的低端工作岗位,大多数的工资相差不大。其次,在车间里,纪律严,没有那么自由,而且时不时还要加班。。。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受管束,他们早上希望睡懒觉,想休息的时候休息,不愿意点卯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宁可去做外卖,送快递,也不愿意留在车间。第三,在传统生产岗位上,相对服务业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工资差不多的情况下,尤其是家长,宁可小孩去做服务业。。最后,制造业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相对高。服务业相对进入比较简单。。。

知乎用户 弯刀先生 发表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人工越来越贵了,但好处还是有很多的,政策环境好鼓励扩大开放,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物流便捷,劳动人口基本素质高,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好,社会治安好,政局稳定,而且消费市场大,我们的消费零售额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了

越南人不像其他国家的人那么懒,整体很勤奋的,政局也比较稳定,越南的国土形状就可以看出来,非常有利于海运。但越南的问题是体量太小了,现有的产业已经把越南给填满了,越南的失业率很低,没有人口资源可以用来承接我们全部的中低端制造业。越南三星的出口额就占了越南 gdp 的 25%-30%,比三星占韩国 gdp 的比重还高

印度尽管各种问题更多,但是以印度的人口和资源,它是唯一一个有潜力在制造业上超过我们的,但这个潜力,如果还是现在的样子,将永远是潜力。。。。

知乎用户 超电磁炮吕青橙 发表

这几年耐克阿迪运动鞋生产线南迁,品控已经开始出问题了。

运动鞋都这样,更高端的制造业如果也南迁的话,结果还用我说吗?

知乎用户 桔梗 发表

我个人觉得倒是那些资本家可能会后悔。

印度与越南虽然目前劳动力廉价,但是与中国相比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而且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此外两国行政效率低下(对比国内政府确实如此,当然了如果政府想找你麻烦的话,那另说了),劳动力素质也相对低下。综合而言,搬迁到越南印度对于企业而言恐怕会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知不知 发表

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干这些活了,国内招人难找的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印度和越南的经济是出口贸易型经济。

特点是依靠狭长海岸线的便捷海运交通。吸引追逐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无根投资。

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大陆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是好事情。这说明浙江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有效果了。至于这种情况造成的所谓劳动力失业,其实他们只不过选择留在老家,不去珠三角地区而已。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外企撤资带来失业的前提是国内没有资本进入外企撤出的行业了。

外企撤资的原因有很多,只要不是因为赚不到钱而撤资,我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国内不缺钱,只缺项目……

知乎用户 星之所在 发表

会,但影响有限,中国当前得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基本可以实现内循环,别忘了中国最大得消费者就是政府,时不时搞搞基建,搞搞军工,搞搞航天来消化消化产能刺激经济稳定就业,再加上一带一路下得占了半壁江山得外贸。。。。。。,发展步调实在太稳了,至于什么越南什么印度?抱歉目前还不在一个维度上,中国已经逐渐脱离了那个依赖劳动密集得低端制造时代,产业转移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你甚至可以认为是政府得刻意为之,毕竟那个越来越严苛环保要求基本是要了高污染低技术劳动密集企业得老命。

知乎用户 Giffgaff 发表

要看是什么的 产业链比如 包装 组合 零件部分工人肯定首当其冲 第一批失业

产业分三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这一些外企来开 不管是不是合资 51:49

还是进行加工的 大多数都是属于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 12-01-2019 达 213.045 百万人

如果那么大一批人口失业其实也挺可怕的

后面单位是百万 百万 百万 1000000

知乎用户 竹林稻草 发表

外企大量撤资,当然会造成大量失业。

但为什么外企要撤资呢?

因为成本还是其他原因?

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反过来想,当初外企为什么来中国投资?

答案很明显,为了赚中国人的钱。

有些人一直接受西方的理念灌输,认为中国是靠西方投资崛起。这完全是个伪命题,西方凭什么帮助中国崛起,西方对华封锁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过来投资是看中了中国这片市场,世界上类似中国人口和面积的国家也有,但人口面积不等于庞大的市场,市场规模决定外资流入。

上面这个表,除了金融口岸类的国家地区数据和市场规模不符之外,无一不是其自身市场决定的外资流入多寡。

至于越南,算是稳步增长吧,大概算吧。

说产业转移到巴西我都信,至于印度越南这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如果养蛊养出来个类似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也好,联合体也罢,还可能让中国的外企撤资转移。

可能有些人会说盲目乐观,其实这个问题同属唱衰中国系列,我也懒得详细分析,你说乐观就乐观吧,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知乎用户 水手 发表

印度没有去过没有发言权,越南 18-19 年陆续呆了一年,整个国家就是个大型组装厂,我所在行业是服装厂,越南的产业链目前只占到人工组装这个环节,机器设备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中国运过去的,19 年服装自动化装备展览基本就是一群中国厂商在胡志明市开的展览会,Nike Ad 搬去越南后质量下降迅速,江湖传言,开胶臭脚的必定正版,否则就是莆田鞋。回到正题,不会导致大量国人失业,外资撤退到越南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招不到便宜的熟练工人,90 后这代人已经不再稀罕进工厂了,老辈的熟练工人要么退休要么回家乡发展了。

知乎用户 卡洛夫斯基 发表

不会的,整个越南才 9000 万,广东省都有 1.1 个亿,整个越南男女老少加起来玩命干也抵不过一个广东省,况且广东只是中国一隅而已,谈何大量失业?

知乎用户 藤椒爱好者 发表

不会,越南政府内部很混乱,军方也四处插一脚,而且基础设施不行,电网跟不上,也没足够的技术人才可以用

越南的尴尬是,不够大,没有足够承载力。也不够小,不能像小国家那样足够灵活

知乎用户 ding yi 发表

日本在广场协议后,在经济上有一种”失去的 20 年 “这种说法。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日本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的搞清楚,但是总结了很多对经济影响的因素,其中有一条” 由于中国的改革,吸引了原本可以投入到日本的资金“

同理,如果越南和印度,具备了吸引大量外资的” 能力 “,先不说失业与否,这种情况肯定对中国是不利的。

知乎用户 ARHS 发表

求求大家不要在网上 “理论分析” 产业链了,普通老百姓看了自嗨就算了,万一忽悠到了政策决策者就耽误事了。


来浙江、广东看看吧,和工厂老板聊聊吧,向在广西、云南做边贸的弟兄了解了解吧。从制造业角度来说,东南亚和印度就是九十年代的大陆。仅 2018 年大陆就减少了 380 万个制造业岗位,想想这两年形势。国人会不会失业?前两年还有快递、外卖等服务行业托底,以后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总该是先承认问题吧。

知乎用户 铀 - 235 发表

感觉外资撤走是一回事,但是撤到还是中国周边的几个国家这意思是?

随时准备再撤回来??

知乎用户 feel 发表

现在的印度越南,工资低,员工技能水平低,吸引了大量外资。

这一幕似曾相识。n 年前中国抢四小龙低端产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工人在成长,工值在增高,低端产业在向国外转移。这是当年日韩的翻版。

那么现在的日韩有没有大量的失业人员?

另: 50 年前,四小龙也是承接欧美的低端产业发展起来的,那么现在的欧美呢?

按照这个规律,五十年后的中国相当于现在欧美的产业水平,或者更快。那么五十年后的欧美又是什么样子?

但愿印度越南有中国这样完善的教育系统,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丰富的资源,有安定的社会局面。

但愿欧美能够习惯和中国平等的相处。

知乎用户 彼得杨 发表

在回答这类产业转移对就业率影响问题,很多回答是静止看问题,而没有从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经济转型的延伸性!

其实,回到三十年前,当日本和台湾等,发生产业转移时,它们是如何度过产业转移对当地就业率的影响,三十年过去了,其实本身产业转移产生暂时就业率下降,会逐渐被经济转型所产生新工作,新机会代替,同时,产业转移,本质是资本向低成本地方转移,寻求基本盈利生存界限,随之而来的,其实就是经济转型,从资本投资为主,转型以金融市场波动为主,资本投资为辅的复合经济增长模式!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渐扩大的内需市场,分层消费,带动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链逐渐扩张,精神层面消费,逐渐扩大消费,相应的,服务群体,也会填补扩张就业率!

因此,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是特征,就是自我纠错,更何况,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凯恩斯政府之手,和弗里德曼自由经济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模式,更具有灵活调控能力!

低端产业链转移是经济发展必然过程,第三,第四产业链逐渐扩张,相应为之服务群体也增加,随之金融市场波动大周期来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型经济周期!这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灵活的各种财经政策,调控手段,也在向世界展示,二十一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独特转型之路!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比较怕还是 U 形锁,

几年前的事

我不相信你不怕。

知乎用户 马屿人 发表

怎么会?

摆摊了就不能算失业。

知乎用户 海底大鲨鱼 发表

不会,产业转移是必然的,国人很多人会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

将来也许制造业大多数是机器人干了,我们从事的是给富人服务,未来的富人会有私人医生,私人按摩师,私人洗脚师,私人挖耳师,私人穿衣师…

想想都恐怖…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公知在微博上基本被清理了,他们跑到知乎了。所以知乎亟待整改。

中国是外向型经济?无知之言。2018 年,中国外贸的 gdp 贡献率是 2.5%,外向在哪里?外企大量撤资,查过数据吗?中国的外企减少了多少比例?是减少,还是增加?

知乎整天就充斥着这些刻意扭曲统计数据的谣言,蒙骗思维模型不健全的人。建议所有的人弃号,少上知乎。

我在知乎的大多数发言,都是为了驳斥这些谬论。

知乎上次有个热门提问,35 + 的人是不是会失业,答案大多觉得有同感。我的朋友不但没有 35 + 事业的,所有人都收入越来越高。为啥?天天上知乎,看那些在几千个答案中找存在感的答主,一个个都闲的不行,一水就是数万字,还带图片,发文时间还是工作时段,真当老板傻,看不出他们在摸鱼?天天摸鱼,35 当然要失业。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朱由检 发表

越南制造业基本上可以看做中国制造业的一环,脱离中国体系,越南自己就垮掉了,说简单点,越南没石油没煤,他们买中国的电搞制造业,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知乎用户 左日依旧 发表

不会

我的观点倒不是中国人勤劳吃苦之类的

客观物质决定事物发展规律,看看现实世界,中国大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市场。市场够大,德国日本美国大企业获利高,谁肯走? 大众丰田,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中国不是他们理想的投资标地? 辛苦耕耘十几年,如今年年获利你叫它走?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啊!

第二,巨人才。中国顶尖技术是不如美国,可是架不住量大,在中国你不是高等学历出来的只能去做端盘子的工作,人人都尊重教育,日本被二战打成筛子,还不是马上起飞,中国人强中国强,狡诈也好,聪明也罢!我还真没听过如今的中国人怕过谁,怼天怼地,这是好事。

第三,强基建。基建强意味着很多东西,生产效率高,我还没听过有生产商不喜欢生产效率不高的人。

第四,封闭但有通道的金融。有人说金融封闭不是坏事吗?那是在其它国家,在中国,一定程度的封闭打击了国内资本家和国际资本家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底层老百姓的金融安全,通道就是香港,保证了国际资本的持续,这个就像喝药一样,是药三分毒,国际资本不能不吃,但绝对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死人的!

第五点,独立自主的政治环境。这是针对除开美国之外资本家而言的,有敢和美国叫板的大市场你不要简直就是疯了!看不见不是美国的国际资本被白宫绞杀的斑斑血迹?

这五点注定中国的外企不会大量出走,也注定冷战 2.0 即将到来!放弃幻想 准备战斗!

知乎用户 wex 发表

当然不会了。。即便会,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你学过点经济地理就知道,某一个地区科技正常发展,产业会升级,坐拥超高利润,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就可以扔给其他落后国家地区了。而且这是必然。

现在中国的苦力活儿起始点可是在英国,然后去了法国德国美国。。。美国升级后,五十年代把生产线搬到日本,日本升级后,在六七十年代又搬到韩国,台,港。。到了八十年代,又搬到广东。。

你看欧美日韩当年担心过生产线搬走的大失业吗?

在一穷二白起步的时候,必须得做这些低端苦力活儿,但千万不能做苦力做出快感,过去做苦力是为了将来不再作苦力。不然,难道要像那句世间最狠的阻咒一样吗,男的世代为 nu……

按之前的节奏来看,那些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在中国的时间已经太久了,中国负担大,又走弯路,又被阻拦(中兴华为),迟迟没大规模升级。。

目前中国的干苦活儿的能力还是碾压其他地区,那些外资厂还根本不敢走,如果他们现在走,世界经济就崩溃了。那就不是中国担心失业,而且他们要担心害怕灭顶之灾,吃的穿的用的全都买不到,超市货架都是空的他们怕不怕?

如果哪天真走了,说明中国产业升级成功,都是华为这样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公司,再通过消费,用第三产业财富扩散再分配,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涨,就像现在的欧洲福利国家,青年 18 岁就不需要啃老了,去饭店刷个盘子的收入都能轻松买起豪车。

这才可以抵消了东南亚的成本,才能让外资苦力厂离开中国。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是正常发展下去的话,你应该期待那天早点来,让它们赶紧走。。早日加入日韩欧美的生活水平。

知乎用户 榴莲糖 发表

我只了解一些比较低端的产品。目前来看中国的工厂在技术和员工上确实都有优势,价格和交货期相对于东南亚的工厂控制得更好。

但是真的不可盲目乐观。

海外进口商一调整关税政策,基于成本很多工厂不得不自己把自己的生产线调整到东南亚,你说国人失业情况咋样呢?

知乎用户 膝盖中箭 发表

别钓鱼了,他们就想问一个月经问题。

中国什么时候会崩溃?

你引经据典,摆数据,说事实。

可他们就是看都不看,直到看到有崩溃二字出现为止。

道理他们其实也懂,但是业绩也要做的。

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部分对外转移,是符合我国以后发展的需要的,因为新生人口的下滑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本没办法继续让下一代去工厂干脏活累活。

但是有的战略资源型产业是需要留下的,但是很少。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比亚迪上汽等一些车企就快速反应,承担了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责任。

再者,我国拉拢一批友好邻国的需要,你想让人家心甘情愿当小弟的话,还是要给点实惠利益的。

但是扶持周边国家的同时,要注意力度和掌控力。类似大力扶持未来一个人口远大于我国且有大国自信的印度来说,最好少干或者拖着干。

我国周边的邻国的发展天花板,大多都被自然环境和人口条件限制了,更不用说在其内部有垄断地位的我国企业实施干扰或影响发展等老美教的常规手段。

很多人其实都只是想看到另一个中国崩溃论,很希望找到未来假想敌,这都很正常。

属实东南亚都在发展,但是有的时候别国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像我们一样一帆风顺,他们有我国没有的问题,不能按照我国的发展路线来推测其发展。

我国是和平发展很久了,误以为和平发展是常态,但是别国不是。好好的世界第三印度和励志想成为东南亚霸主的越南,两个对印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就中断了很久很久,对于我们国内历史教科书只不过是淡淡一过,国民也没认真当一回事。

可是对于他们的国民来说,什么叫打断梦想,这就是了。

知乎用户 猪命社畜 发表

我之前在天津某大型电子厂做采购的,我有权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是的,我在的电子厂由 1000 多人降到 500 多人降到 200 多人我才走的,说什么人工贵啊什么的我觉得不是根本原因,我们工厂陆续搬去越南是因为那两年环保抓得太严,动不动要关厂审核,订单完不成,韩国人就开始慢慢布局越南了。现在嘛,已经彻底搬离了,我们知道韩国人报团,捎带的那个原材料零部件包装物的供货厂,也一同随着搬去越南。。。我真的觉得我们不要看不起富士康干的这种组装零件的活,一个月加班下来 5 千块的工资对能达到从 1 数到 10 的门槛的人来讲,这个工作还是能存钱买房娶老婆的,咱们不光有华为的工作要做,没学历的人也得有口饭吃。我真的呼吁,不要把工厂逼出我 guo

知乎用户 托洛茨基修理地球 发表

这回答下,各位为了争抢资本主义国家订单的残羹冷饭多么积极,越南罢工比中国多,(外资出口加工型企业)工资比中国高,成了开心地嘲讽越南的中国优势,各位对美帝国主义的反对一转变成媚美。这多么 “世界体系论”,真不知这种反美是分赃不均,还是什么

知乎用户 逆天而行 发表

失业不会,但是会少赚钱。外面许多没人做的事情找不到人,不划算呢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不会,请问现在 2000-3000 一个月让你去富士康当工人或者去建筑工地,你会去吗?

你当然不会

去印度越南的主要是制造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那些之前富士康的工人干嘛去了?

首先,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打工的需求

其次,比如去送外卖,开滴滴,或者家里拆迁了?

但问题是中国人真的有这个消费能力去雇佣这么多外卖骑手吗?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也有巨大的泡沫

比如 X 团公司竭泽而渔并且经常补贴

说白了

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是不盈利靠融资

这里面可能也有泡沫

总的来说

没有大量人失业

但泡沫是存在的

所谓的经济繁荣到底是真想还是泡沫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偶们 发表

低端人口要小心,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可以进入服务业,可以去摆摊儿。

知乎用户 可达鸭 发表

多的我不说,我只告诉你们一个事情。我司找过越南中国泰国四家 CM 公司谈某高科技产品代工生产,中国两家给的差不多一样的报价:大体是一台设备生产时长 20 小时,每小时成本是 6 美金 / 小时。这个价格包括所有的人工成本 (不仅仅是产线人员,还有领导层也算), 工厂租金,水电费以及其他费用。

横向对比是越南 4.5 美金 / 小时,时长 40 小时。泰国 40 小时,6 美金。

知乎用户 六月木棉 发表

是啊,正是如此。

才导致我和众多的人在 ZH 上成了网络流浪汉。

无形中也成就了流量。

只有在这里,才找到了力量的源泉,看看还有没有比自己更惨的,以安慰一下自己受伤的幼小心灵。

知乎用户 DOOM SLAYER 发表

当然会,大量就业是因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的存在,现在外资企业带着升级后的生产线去了越南印度,更廉价更优质的越南制造和印度制造,会成为全球市场的新宠,当对中国制造没有需求之后,国内大量人口失业是必然的。

国际需求才是国内制造业能以现在这个规模活下来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国际需求带来的贸易才让中国经济腾飞,经济的腾飞才让国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可以支持起现在的制造业规模。

最后,在送给大家两个知识点,有助于理解。

价格决定成本;有效的需求决定市场的存亡。

知乎用户 班干部小刘 发表

越南绝对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基础设施再差能比 80 年代的中国差?再加上越南政府对自我的一些改革,比如取消户籍制度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资料,至于说越南人懒的,你看把钱给够了他们还懒不懒了,千万不要自大,以为别人离了中国就不行,会吃大亏的

知乎用户 冰梧桐​ 发表

越南要建一个电厂,然后台湾的台塑中标,成为总包方,然后台塑开始招标,找了一家北京的设计院,中国的锅炉厂,汽轮机厂,然后设计院设计完成整套燃气轮机锅炉岛,一些指定要求德国进口配套件比如减温器、安全阀,也是从中德合资的中国厂家进的货。从头到尾台塑公司空手套白狼,几乎什么都没生产,却拿走了利润的一大半。

但是中国企业亏了吗?

中国卖备件啊。你买的是中国的锅炉,燃机,汽轮机,是中国公司去敲的认证钢印,所有配件只能买中国的。不然直接不给报批,接下来如果设备有任何问题中国方不给维修。

那么备件利润有多高? 500 块钱的一个标准弯头,没 5000 根本不理你。 一个认证章就是 4500

有时候现场维修,需要一些最基础的标准紧固件,越南当地买又买不到,直接国内空运,钱业主出。

同样的进口设备,德国生产的生产周期是 6 个月,中德合资的中国厂家生产周期是 15 天。

你要是一定要德国本土生产的,那么工期就得跟着延期五个月。

无论如何你都绕不开中国。

越南就是造又造不出,买又买不到,买到了又不会修,修了又没有配件,配件又买不到,就是这么的尴尬。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我发现有些人真的蛮有意思。

他们一个劲说国外工人多差劲。只要你钱给足了,什么工人训练不出来?中国人为什么现在不怎么喜欢上班?还不是钱给少了?

他们又说国外工人数量不足。那整个东南亚加印度还不够?不知道现在经济危机生产力过剩?要那么多工人干啥?

他们说那些国家的成本高。首先,比中国高百分之几?其次,这多出的部分发达国家能不能够消费得起?按照他们的观点,纯美国制造和纯日本制造应该没人买,因为太贵,可事实是那样的吗?还不是全世界都买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

有些人在鸟笼子里呆太久,已经不知道天地若何。

外资少说带动中国几千万人就业,这些都是国家给出的数据,我不乱说。外资跑了,指望国资带?当年下岗做个体户,如今全民直播指日可待?

对于工人而言,他们不希望外资走,因为外资给的钱多,福利还好(相对于国资),就算工人自己不在外资上班,只要外资还在,国资就有压力,就要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外资一走,就好剥削工人了,说到底,你毕竟也是一个工人,真以为自己是资本家了?(精神资本家)

另外说个事实给你:就算国内劳动力不足,工人工资也不会涨价,因为有老黑顶着,这就是老黑泛滥的根本原因。老黑一来,说不定老黑工资比你高,你还是只拿三千块一个月。

有些人整天笑日本是美国钦定的加工厂,所以日本经济发达。其实中国一样也是美国钦定的加工厂,替大哥打工而已,经济才好起来。真以为现在不替大哥打工,自己能当大哥了?还指望别人替你打工?

老有人说我给美国跪着,那美国主导世界体系,带大家有吃有喝,有什么不好?你不就正在享受融入美国体系的好处吗?想想俄国欺压咱们几百年,好处没有,还要各种白给,美国是不是好太多了?(说真话没人爱听,尤其是黄俄)

虽然咱们确实没有几百年前当大哥那么爽,但是好歹现在也不赖。再说了,几百年前中国当大哥的时候,你不是只能种田?不是只能给地主和朝廷交粮食?兵荒马乱的年代不还是只能到处跑路?朝廷的繁荣和你到底有啥关系?(精神天朝上国)

知乎用户 大卫独舞​ 发表

外企最近频频撤离中国,让我们明白了 “居安思危”,永远不会错!

有个英国学者说过: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创造能力,而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假以时日,甚至可以超过原有的创造力!可以知道,我们以前都是代工、制造,赚的是劳力钱,回过头来,还不是高价转回我们自己的市场。如今我们国内制造开始崛起了,今天的华为已经远远超过了苹果,开始调换过来了,外企能不害怕吗?所以撤离让他们以为可以阻挡我们前进。

任正非也说过,“去中国化”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还没完全的成型,这道坎我们必须要迈过去!所以,这或许是华为走上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一体化的原因吧。就像比亚迪半导体、阿里的平头哥半导体、京东方的物联网技术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的未来支撑。外企也许带走了一批制造业,但同时也给我们打来了一剂药,让我们都醒来了,把我们的制造业都推向了高端。只要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熬过了这个困境,未来一切可期!

知乎用户 邢者 发表

看了很多产业升级和迁徙相关的文章,但有一点,似乎没有人注意过。我这篇文章有点长,全是数据,有点枯燥。

我想说的是:劳动人口的迭代,和劳动者力技能的升级。

前者和几个数字有关。今年是 2020 年,于此对应的是,1960 年左右出生的人口,今年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自 2015 年至今,共有 9588 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同样,取 20 岁(平均值)进去劳动力市场计算,2000 年出生的人,今年进入劳动力市场。那么自 2015 年至今,共有 9895 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5 年内多了 300 万,进出基本持平。

再来看后 5 年的数据,2021–2025 年间,新增劳动力 8131 万,而满 60 岁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共有 1.1 亿。劳动力消失 3000 万。

从人力资源上看,未来 5 年,将会有 3000 万个工作岗位空了出来,所以,别担心那些劳动密集产业出国的事。流失的再严重,有这 3000 万托底,不怕。

未来 5 年,中国政府没了保就业的压力,经济政策绝对会大变。

未来 5 年,劳动力市场消失 3000 万人口,劳资关系也绝对会大变。

未来 5 年,一定会精彩纷呈,也绝对会有一大批曾经的弄潮儿翻船落水,太期待了。

一写就收不住手,但这个问题太好玩了,一想到其中的无限可能,我就两眼发光,最近这段时间我又有事可以消遣了。明天继续。

明年会有这个人口数据

知乎用户 赵明 发表

个人觉得,越南对于中国的威胁挺大的,印度就算了,除非整个西方国家拼命给它输血,不过这个基本也是没有可能的。原因么:

1,先说越南:人口一亿左右,而且年龄结构很合理。地理位置细长条的,全部都沿海,你要知道中国整个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东部沿海,也就差不多这点人口。国家的体制和民族性基本可以完全复制中国人的模式:集权加上吃苦耐劳。而且整个国家有种对于财富的巨大渴望和很强的家庭观念。越南需要的资本和技术。有时候,你觉得中国的先贤是很厉害的,如果当时不把越南打残废了,他要是整合中南半岛:缅甸,柬埔寨,越南,再把触角升到泰国。这个潜力真的不差中国了。

2,再说印度:印度的民族,宗教,历史就决定了这个国家没有办法成为现代国家。印度就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如果要走现代化,它的国家结构是会崩溃的。所有,等到中国真的腾出手了,我真心希望印度永远变成一个文化名词。

知乎用户 小隐 发表

什么样的外资?

可能是年龄问题吧,现在很多人 1⃣️说外资就是苹果奔驰或者至少是富士康这样的。

我第一次知道的外资,是一帮在香港底层的小工厂主,在大中体量资本还在犹豫观望、对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十分存疑的时刻,或是因为投资小风险小、或是因为自己当年就是逃港去的现在衣锦还乡或被动员回乡投资、或被上级资本指使来探水的深浅,反正基本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的产业,最多的是成衣加工。

那时看中央台播放的广东台制作的电视剧《打工妹》反映的就是这些情况,香港老板带些香港员工培养一批本地拿摩温(借用《包身工》里的名词),哦,电视剧里叫 “拉长”,看剧情大意是管一条流水线“line” 的小工头的意思。里面的女主人公先是被香港拉长各种鄙视刁难,然后奋发图强发扬主人公精神,不但扭转了香港老板对大陆员工的傲慢与偏见,还成功逆袭赶走了香港拉长自己当上了拉长。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初的外资。按照官方网红引用国际组织的数据,仅广东省在那时每年掉四五万根工人的手指头。所以,那时不是现在所说的血汗工厂,而是血肉工厂。

这种外资我们还需要吗?

知乎用户 南山南山南​ 发表

我觉得我们真的需要警醒:

比起产业转移,制造升级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会巨大得多,距离当下也近得多

我是做电器工业的,工人差不多 200 个,这个数已经三年没变过了,但是产量却翻了一番,就靠升级设备,18 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各制造行业巨头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可扩张不扩招啊,两个人能管三条线 24 小时不停啊,很多厂只剩品检员了,对很多企业家来说工人工资等于工具租赁费,打心底里觉得不值,那么被淘汰的工人无工可打都能去开滴滴跑快递吗?不要忘了,这批教育层次较低的人处于壮年的人仍然还有很大数量

原先不怕农民工失业,因为回去还可以务农,现在乡镇地方政府的 “新城” 政策一搞,田都没了,为了土地财政收入一顿操作顾此失彼,真的是聪明的做法吗?

知乎用户 AndreaBocelli 发表

这个问题不用想那么多.

中国人大量失业怎么办? 去当兵.

然后把越南和印度炸了.

知乎用户 芯扒客 发表

会,也不会。

如果你觉得中国还跟过去几十年一样,靠农民工进血汗工厂流水线,靠出卖劳动力赚取美国同样阶层的工人几十分之一的收入。那这种工作是会越来越少,而且这些工作一旦离开中国,永远不会回来了。

如果你觉得中国可以进行产业升级,更多的年轻人们可以从血汗工厂流水线,变成 996 的码农、工程师,设计师,虽然收入仍然是美国同样阶层的十分之一,但是这种工作会越来越多。这些工作目前就在中国,而且正在增加。

这些年外企普遍不如从前,于是一批当年外企既得利益阶层开始唱衰中国,都可以理解,屁股决定脑子。

但是你要有脑子。

知乎用户 徐大雷 发表

很多都不是从事制造业的家伙,都是凭空臆想的答案。1)越南 2019 出口 2600 亿美金。预计到 2025 年,越南对欧盟的商品出口将增长 42.7%。这些出口额和中国工人没关系?2)这几个月拜访了珠三角部分工厂,发现年轻人又回来了,老工人被工厂以各种理由炒鱿鱼。这是什么信号?服务业增长的前提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有钱开销。

知乎用户 叶赫乎 发表

真正决定我国中西部与东南亚争抢着接收 “低端制造” 的因素不是工业基础与技术门槛,而是土地要素和人力资源的成本…….

我家里是开厂的,当今制造业的运营成本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高,哪怕郭嘉降税,我也得把这部分 “余利” 补缴到员工的社保上。一个 200 多号人,做军民两用特种涂料的民营厂,一年的毛利润看似八位数风风光光,实际上净利润还抵不过 4 个 “拥有五年从业经验的互联网大厂商业数据分析师” 的平均年薪年薪(4x60)。然而正是类如我家厂子的更多 “中低端制造业” 保障了全国大多数互联网精英眼里的 “低端人口” 的就业供给……

辛好当年的土地价格便宜,银行贷款的抵押不苛刻,利率也充满人文主义关怀。但如今制造业投资办厂所面临的成本和风险能一样吗?跟越南能比吗?中低端制造业的良品率不达标所带来的成本,远远比不上土地与人工成本,我们和越南能比?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还在靠卖地续命,我们的这些厂子的作用也仅仅是用来 “维持社会稳 ding” 罢了……

说实话在这方面我很悲观,父辈留下的基业在我眼里好比鸡肋,曾经 2-3 年的净利润积累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和产品升级,现在估计得需要 8-10 年……

再者,凡是玩过《海岛大亨》或《纪元》都知道,产业升级的过渡期,若不保障拖后腿的低端制造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能跟上物质消费水平的提升,幸福指数和民怨能不恶化吗?

有的人会质疑越南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与效率,质疑他们的腐败能让外资陷入泥潭。难道 20 年前甚至 10 年前,我们的地方政府就没有上述情况吗?

假如我是外资,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土地要素和人工成本低廉的越南投资?

知乎用户 yyss 发表

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印度越南其实问题不大,中国人总不能一辈子手工做裤子吧?问题在于可以提供大量高薪岗位的华为等企业,也要被盯上要被干趴下,这个才是重点。

知乎用户 老橡木疙瘩 发表

只看到外企走了,却不看到中国企业的崛起是有多瞎呢?

资本家是不分国籍的,你以为外企是自己走的,更大可能是被中国人竞争挤走的。
换中国人剥削中国人而已,不用慌,有你卖苦力的地方。

知乎用户 Gregory 发表

讨论失业率的首席已经下岗了。

这还不是最担心的,担心是,过去失业的农民可以回农村,农村提供了巨大的缓冲气垫。现在的人是回不去农村,也呆不住城市,怎么疏解,是个很大的问题。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已经失业满地了

知乎用户 鸿大 发表

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本不可能。

我来讲几个理由

1. 越南没有中国的人口和地域条件,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一百年也难

2. 越南现阶段的所谓快速发展前提是起点低,局部的发展就可以形成美妙的数字

3. 越南的技术基础基本没有形成,工业化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几乎没有。根本无力面对现代化全方位工业系统的需求

4. 越南现有的只能说是农业和基本工业的勉力支撑,很脆弱,没有保护能力可言

5. 越南的民众基本生活水平、基本医疗水平、基本教育水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全面实现

6. 越南的国防力量尚不足以保护自己

7. 越南的政治体系尚不足成熟以面对国内外的种种情况

印度更加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不值得一说。

总之,现在敢于迁往印度越南的品牌和厂家,必然面对从成本到效率的任何一个或者很多个问题。

中国是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谦谦君子之风。如果还要强求瑕疵,那就只能说不必强求了。

知乎用户 hushenhuwei 发表

现在的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去越南印度的都是这些低端血汗工厂,大量失业有点危言耸听。

知乎用户 刘一鸣 发表

越南工人的工资已经被拉起来了,几千块钱一个月,并不比国内低多少。

越南作为前社会主义国家,适合工业化,但体量小,置杯焉则胶。

所以越南的未来必然是依托中国供应链,再面向世界市场。结果会是整合到中国经济体系之中,甚至和中国一体化,就像美国和加拿大。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我告诉你吧

不但低端人才会受到冲击

高端人才也一样会受到冲击,特别是法务,销售,财务这类管理型人才

为毛?

中国的人力成本太高了。

找几个马来西亚人,又便宜,天生会说英语,熟悉英美法(国际贸易中用惯例法)和国际会计准则,护照能免签飞 100 多个国家,还便宜。

不香么?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看教育局最新出台的文件,现在打电竞开网店做自媒体都算就业了,这个问题还有问的必要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知乎用户 Gyl 发表 德资制造业员工过来聊聊,原内容已经在其他答主回答下进行了回复。我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保密要求,很多核心零件都是德国进口。今年疫情德国全线停工,而中国是已经开工了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总成已经库存报警,我们公司高层 …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

知乎用户 发表 中国制造业有什么大的缺点? 中西部本身对制造业来说有什么缺点? 东南亚(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制造业的因素是什么? 知乎用户 李锦瑞 发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我分享一下开发东南亚供应商的一些感受。 …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知乎用户 Gyl 发表 德资制造业员工过来聊聊,原内容已经在其他答主回答下进行了回复。我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保密要求,很多核心零件都是德国进口。今年疫情德国全线停工,而中国是已经开工了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总成已经库存报警,我们公司高层 …

如何看待宁波三星工厂撤离中国?

知乎用户 发表 (20210913修改补充)相关链接: 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地块回收后做什么 - 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 - 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天一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该公司数千名员工再就业去向等问题在宁波 …

如何看待三星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一事?

知乎用户 发表 三星周三表示,由于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加剧,三星已经停止了在中国的手机生产。 三星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之前,该公司曾在今年6月削减了惠州一家工厂的产量,并在去年底暂停了另一家工厂的生产,凸显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