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4 月 12 日世卫「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报告,在中文网络引发的争议?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我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还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昨天全网讨论的世卫组织报告到底为啥引发争议。我觉得有必要先给大家回顾下情节顺序

1. 某媒体引用了世卫周报内容,重点就是: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有所降低,但其导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出现了大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

2. 然后反转的来了,说这个媒体翻译错了,人家周报全球概览 (Global overview) 开头说「各地区都报告了每周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

3. 接着反转又来了,说不对他就是按原文翻译的,你机翻都是这个意思,它只是翻的地方不一样,还拿出了原文对比。

4. 接着反转又来了,说怎么能挑地方翻译?岂不是断章取义。开头这个 Global overview 相当于论文里的 summary 或者 Abstract,本来论文的审稿人都首先看这个,你怎么挑 overview 以外的部分。

5. 但是反转又来了!!!

这个世卫组织的周报本来就不是按论文格式写的。所谓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这个疫情周报在疫情早期是每日一报,后来各国都有实时统计,做这个的越来越多,所以改成了周报。但是这个周报如果仅仅只是做数据统计,那许多国家的媒体或研究机构都能做到,它的亮点在于里面的_Special Focus:Update on WHO COVID-19 global rapid risk assessment。_就拿这次的周报来说,全文_11 页占了 6 页多。_再退一百步,哪怕是论文里也不是说 Abstract 就可以等于正文,一般还是先有正文才有摘要。论文的 Abstract 主要是因为直接影响到英文科技论文特别是 SCI 论文被学术期刊的接受程度 (你可以理解成编辑图方便先看这部分)。大多数人先把文章写好,再概括出摘要,除了有些情况下需要先写摘要,比如申请基金或提交意向书投会议论文等。

因此,不管怎么说,世卫组织里的特别关注(Special Focus)才是重点。

具体翻译我昨天已经写了 (打不开的话看末尾)

4 月 12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189 例、无症状感染者 25141 例,目前情况如何?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到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人想去辩论这些了。

在上海的朋友更在意的是

省外的更多关心

———原文比较重要的两部分翻译———

可别今年高考就挑世卫周报里的内容,那这届高中生阴影面积……

尽量看末尾链接的原文,这里只是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挑重点,即: 全球概览和新冠疫情全球快速风险评估这两部分。

全球概览

在全球范围内,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这一周,新发 COVID-19 病例和死亡人数连续第三周下降,报告的病例超 700 万例,**死亡人数约 22000 人,与一周前相比分别下降了 24% 和 18%。**各地区都报告了每周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表 1),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已报告超过 4.96 亿确诊病例和超过 600 万例死亡病例(目前 13 日已经超过 5 亿)。

对这些趋势应谨慎解读,因为一些国家正在逐步改变其 Covid-19 检测策略,导致进行的检测总数减少,从而降低了检测出的病例数 [1]

从国家层面来看,每周新增病例数量最高是来自韩国(1459454 例,-29%)、德国(1019649 例,-26%)、法国(927073 例,-3%)、越南(453647 例,-43%)、意大利(447322 例,-8%);

每周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来自美国(3682 例,-9%)、韩国(2186 例,-6%)、俄罗斯联邦(2008 例,-15%)、德国(1686 例,+6%)、巴西(1120 例,-22%)。

接下来就是,就是一些对有关新冠病毒的变种最新情况报道(变种的地理分布和普遍性等),强调世卫组织正在与科学家合作,进一步评估这些变种的特征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特别关注:世卫组织对 COVID-19 全球快速传播风险评估的最新情况

跳过两段没啥影响文意的,有兴趣的可以看全文

截止目前,已对 COVID-19 进行了 13 次全球快速风险评估,并对特定事件进行了额外评估,如 SARS-CoV- 2(新冠)变种的出现。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份最新的针对 COVID-19 的全球快速风险评估的概要。

尽管自 2022 年初以来,在许多成员国观察到 SARS-CoV- 2 检测的有所减少,但 COVID-19 大流行仍在继续,主要是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出现密集传播,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高传染性的 Omicron 变种已在几乎所有已报告的国家中迅速取代了其所有其他流行变种,并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Omicron 的免疫逃逸特性与截至 2022 年 1 月底报告的全球 COVID-19 病例发病率迅速且几乎同步的增加有关。3 月初所见的进一步增长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地区病例发病率的延迟增长和欧洲地区报告的新病例数量的反弹。这一趋势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Omicron Pango BA.1 毒株,然后是 BA.2 毒株,与其他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相比具有传播优势;
  • 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的放松;
  • 在接种疫苗和 / 或先前感染后体液免疫力的减弱。

最近发现的 Delta-Omicron 和奥密克戎(Omicron)的新变种需要持续密切监测。

与以往几波不同的是,在许多国家,由奥密克戎(Omicron)引起的最近一波疫情可以表现为病例数、住院人数(尤其是重症监护)和死亡人数之间的脱钩。然而,数据继续显示,与那些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相比,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 Omicron 后仍然面临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大量的住院治疗,给医疗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以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类似或更高。

与其他病毒株(VOCs)相比,针对原始株开发的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的有效性(VE)有所下降,但对于预防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发展成重症的有效性依然很高。此外,有数据表明加强剂量可显著改善所有结果的 VE;然而,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表征这种保护的持续时间。

然后两段是一些关于疫苗分配地差异和不公平的内容 ··· 跳到最后三段,第二个「尽管」来了。

尽管目前 SARS-CoV-2 的传播率很高,但许多国家没有遵循分层或分阶段的放松方法,就缩减了大部分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这可能导致公众信任度受到侵蚀,如果将来有需要,例如在出现新的变种之后,PHSM 可能在未来不容易重新实施。

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和背景,每个国家都面临不同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战略防范、准备和响应计划,其中概述了 COVID-19 未来的情况,在考虑到许多其他公共卫生和全球挑战的情况下,需要如何调整当前的战略。这在其他紧急情况下尤其明显,包括乌克兰的战争和他许多国家的长期冲突。

以现有的信息来看,对应对全球公共安全风险持保留态度。关于新出现的 SARS-CoV-2 变体和重组体的表型影响的知识仍存在信息差;感染的长期持续时间和疫苗衍生的保护,特别是针对重疾和住院治疗;以及解除和改变 PHSM 对传播、住院和死亡率的影响。

参考

  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12-april-2022

知乎用户 元宿 six​​ 发表

这么多人嘲讽央视的英文翻译,我觉得央视的英文翻译是没什么问题的,你们要是说断章取义也谈不上,那么长的报告媒体肯定挑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写。

别说媒体,学术论文里边也一群人都挑合适的,好看的数据列上来发表。

但要说真欺负大家不懂英文的,可以来看看这个。

with connection 是什么意思?

van 是出租车吗?

finding someone “with connections” to get a pass, crossing the city of silence at 4am in the backseat of a van, passing through police checkpoints in a don’t-ask-don’t-tell way.

欺负大家不懂英文还是上不去 fb?

找了点关系特权跑就跑唄,混过检查站只能说上海的疫情防控千疮百孔,前几天我还看到有步行拎着皮箱翻越检查站到浦东坐飞机的。

在 fb 上炫耀了一下也没什么,毕竟是美国人。

但你这找各大媒体出来辟谣,真就当大家不懂英文,还不会用百度翻译?阿里的媒体影响力是真棒。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从香港和发达国家数据看,本轮疫情中死亡人数上升比较明显

一,英国最近几天感染人数下降,死亡人数异常上升,尚不清楚原因 [1]

官网数据对照下,对得上 [2]

再换一个网站 [3]

二、香港疫情失控后,香港日火化预定人数从 120 左右增长到 300 以上

1. 本次疫情前日均死亡人数

全港殡仪馆合共提供一百二十一个礼堂,本次 Omicron 疫情前,绝大多数逝者均在礼堂举办追思会。[4]

可推断日均死亡人数 < 121

2. 本轮疫情爆发后,火化可预约时段扩充

对于食环署因应市民对火化服务需求殷切,辖下五个火葬场早前已将每日可供预约的火化时段,由平日的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节,近日再进一步增加每日二百六十至二百八十节。[4]

本港第 5 波疫情死亡人数上升,内地供港的棺木一度出现短缺。3 月 16 日,本港剩下约 300 副棺木存货,未来数天就会用尽。为此香港方面安排大陆紧急调运。[5]

3. 增加的火化时段基本用完

3 月 24 日可预约时段为 289 个 [6]

按每天 289 个时段计算,3 月 23 日上午看预定系统,24-28 日分别剩余 18、14、4、4、17,可判断日均死亡人数在 270-285 这个区间。

再看 4 月 14 日的情况,日火化预约时段最高为 328,已经基本预定完毕

根据数据推算,香港的日死亡人数从 120 人上升到 300 人以上,超额死亡率约为 150%。

三、德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创了新高

链接 [7]

四、日本

感染人数高峰已经过去(又开始不明原因的反弹),这次的死亡高峰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次 [8]

五、韩国

这次疫情中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都创了新高 [9]

六、丹麦

本轮疫情同样严重 [10]

七、主要国家近期病死率

巴西病死率 2.19%,美国病死率 1.23%,德国为 0.58%,韩国 0.12%,新西兰 0.06%。[11]

八、推荐一篇文章

在疫情期间我国已经取得贸易战优势,建议逐步取消对美出口退税,用省下的钱补贴境内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

详细内容:

美国宣布重新豁免 352 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如何理解这一宣布?对中美贸易有哪些影响?

参考

  1.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UK_Daily_Curves.png
  2. ^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details/deaths
  3. ^https://outbreak.info/epidemiology?location=GBR&log=false&variable=dead_numIncrease&fixedY=false&percapita=false
  4. ^abhttps://www.singtao.ca/5626160/2022-03-11/post-%e6%ae%ae%e6%88%bf%e7%88%86%e6%bb%bf%e2%80%82%e6%af%8f%e6%97%a5%e7%99%be%e9%81%ba%e9%ab%94%e7%9b%b4%e9%80%81%e7%81%ab%e8%91%ac%e5%a0%b4/?variant=zh-cn
  5.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643971635_m61fd043303300wuhn.html
  6. ^https://app.fehd.gov.hk/cremview/viewAvailableSession.do?lang=zh_HK#
  7.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Germany_Daily_Curves.png
  8.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Japan_Daily_Curves.png
  9.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South_Korea_Daily_Curves.png
  10. ^http://www.gregorytravis.com/SARS-CoV-2/CoronaGraphs/Countries/Denmark_Daily_Curves.png
  11. ^https://ourworldindata.org/mortality-risk-covid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那啥,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毒性降低 25% 的原因之二是

  1. 身体不好的,居住环境不好的,医疗条件不好的人在原版, 英国变种, delta 变种的打击下已经无了
  2. 有一批人感染了前几版没死痊愈了,但是没有被诊断出来, 奥秘感染实际上是二次感染。。。。

一般来说读文章很容易, 大不了用个翻译软件。

但是能阅读文章很难, 需要大家都嘲讽的 “批判性阅读” 技能。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 读文章的重点是 图—〉图的说明—〉方法—》正文 看正文的目的是检查自己从图中得到的结论和作者是否一致。

知乎用户 2-20 滑膛枪等 96 人​ 发表

关于 “学好英语确实很重要” 的说法,我们先把验证的信息补充在这

在北京时间 4 月 13 日早上 6 时 12 分,某新闻媒体在其微博账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内容是世卫组织在 4 月 12 日发布了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的报告,其中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导致了大量的住院和死亡病例。

这条微博还称,这则消息是另一家中国的新闻媒体发布的。

然而,这则消息很快在微博上引起了争议,部分自媒体账号和网民开始指控刊发这则消息的中国媒体 “造谣”,在简体中文网络欺负 “没人看得懂英文”。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世卫组织在那份每周新冠疫情报告中提到的明明是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出现了持续下降,且过去几周这两项数据也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这些人的指控下,网络上很快又出现了诸如宣称中国媒体是 “为了清零(政策)的合理性,编造世卫报告” 的说法。

之后,这一舆情又蔓延到了微信空间。一些微信自媒体账号也打着 “学好英语很重要” 这样的噱头,指控那家报道了世卫组织疫情报告的新闻媒体在 “歪曲” 报告。

其中,一个 “教育自媒体” 账号还在 “查了一下” 世卫组织的报告原文后,看似有理有据地宣称,那家中国媒体的问题并不是失实,而是选择性呈现信息,即虽然世卫的报告中确实有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说法,但也说了过去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这个“最重要的核心观点”。

同时,该自媒体同样抛出了 “学好英语确实很重要” 这样的说辞。

耿直哥相信,如果大家读到这里就停止阅读的话,可能真会以为是那家媒体在 “歪曲” 世卫组织的报告了吧?甚至于那些对我国的 “动态清零” 政策有异议的人,如果只看上面这些指责那家媒体的内容,恐怕也会以为这是中国媒体为了支持 “动态清零” 政策而 “故意歪曲” 世卫的报告了吧?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这些对那家中国媒体的指控,全都错了。

首先,那家媒体并没有选择性呈现事实。

耿直哥在查阅该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 4 月 13 日发布的滚动快讯新闻后,发现引起网络争议的那段 “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信息,是该媒体在 4 月 13 日凌晨 5 时 11 分发布的。但在当天早些时候的 4 时 47 分,该媒体还发布了一则题为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 722 万例” 的新闻。

而在这则新闻的正文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家媒体报道了世卫组织在报告中提到在过去一周(4 月 4 日至 4 月 10 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 “较前一周减少 24%”,新增死亡病例“减少 18%” 等内容。

换言之,这家中国媒体并没有 “选择性呈现信息”,只不过由于是滚动报道,所以分两条发布了世卫报告中的内容。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世卫组织的报告中虽然提到了过去一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减少,且过去三周都在连续减少这样的内容,但世卫组织在其报告的原文中紧跟着写了这样一句话:

“这些趋势应该被慎重地解读,因为多个国家正积极地改变他们的新冠肺炎检测策略,导致整体的检测数量降低,从而导致被检测到的病例数降低。”

下图,是这句话的英文原文及其所在报告中段落位置的截图,耿直哥也一并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不过说实话,耿直哥挺难理解那些 “英文好” 的人,在之前指控那家中国媒体 “选择性呈现事实” 时,为何却偏偏将这个重要的信息给 “漏” 掉了……

是因为英文不够好?还是因为他们自己才是在 “先入为主” 地歪曲信息呢?

至于那家中国媒体引发争议的 “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报道内容,也是真实存在于这份报告之中。这段内容出现在报告的 “风险评估” 部分。

世卫组织在该部分指出,尽管自 2022 年以来 “很多成员国” 都被发现在“减少(新冠肺炎)检测”,但新冠疫情仍在继续——且传播得很猛烈,对于那些没打疫苗的高危人群来说,他们的死亡情况也十分严重。(我们也贴出了这段话的原文和在报告中的所在段落,如下图所示)

世卫组织还在这部分指出: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有所减弱,但大规模的病例增加已经导致了大量病例的入院,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多压力,一些国家甚至还出现了与之前几轮疫情中峰值相同甚至更高的死亡病例数。(原文及其所在段落如下图所示)

那么综合世卫组织在这份 4 月 12 日的疫情周报中的信息,我们就不难发现那家中国媒体的报道并没有什么问题,世卫组织对于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更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尤其是,世卫组织不仅没有被所谓的新增病例数和新增死亡病例数表面上的 “双双下降” 所迷惑,清楚地指出了这与各国减少检测量有关;该组织还清醒地看到,奥密克戎虽然在重症和死亡上没有前几波疫情猛烈,但其所带来的大规模感染却令感染者的基数大大增加了,所以仍然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很大冲击,甚至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更高的死亡病例。

这对于有着 14 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再回到耿直哥本文最开篇时提到的那句话上,想了解一个事情的全貌,光靠 “英文好”“语言好”,其实还远远不够,首先就要抛开先入为主的情绪,学会客观地看问题,多角度的看问题,而不是 “顺我者真理,逆我者造谣”。而给一个人口大国做防疫决策,更要通盘考虑更多方方面面的因素,那可比在网络上敲击键盘要难太多太多。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真相被澄清,一些最初指责那家中国媒体的自媒体号,已经主动删帖了。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但也需要理性的态度。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这不是一个 “外电编译” 如何追求 “信达雅” 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转述性摘编报道技术性处理方法背后的新闻观问题。

不要只懂新闻系书本上的那一套,要懂得实践中的道理。

我觉得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我们在做此类报道时,确实是更加 highlight 了原作中更支撑我方观点倾向的内容,没有对等地 highlight 原作中不那么支撑我方的内容。这没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宣传舆论工作本来就不是复印传真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提高这种工作方式的水平。

我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因为过去做过这行,以及,我道德真空,只喜欢事实解读,不做价值判断。

另外,网上网下关于 “共存”or“清零” 的争议,绝大多数都是“稻草人谬误”,是辩论赛中常见的定义陷阱。我不想展开,因为一旦参与这场争论就输定了,不管我持什么立场。你跟他说“咱去城门楼子”,TA 说“不,我反对火车头子”。

好了,你们两边都可以骂我了。

— 完 —

知乎用户 泰格​ 发表

我原来以为是他们懒得看报告原文。

后来我以为是他们英语不够好。

进到这个问题下,我看到有回答说,他们组织了 “团队” 全文翻译,逐条对照,然后依然得出某媒体是在“断章取义”,我彻底服了。

极其勤奋,特别用功,一心为民,奈何理解能力实在有限,确实有点对牛弹琴的感觉了。

大幅下降 24% 怎么了?这有什么可骄傲的吗?如果不是前面大幅度上升,怎么会有下降?周期嘛,下降之后再来新的变种嘛,前面每个周期都是这样啊,这有什么价值吗?

人家传播够了之后开始下降,对你有什么意义?你也能跟着下降??你不得先补上大幅上升?

所以,当然是要评估,如果踏入这个变种周期,会怎么样?所以 WHO 才说某些地区比前面的周期死的人更多,那我们畅想一下,这些地区是不是在说香港韩国这样之前没怎么死人的地区?

另外某些地区,病人数极高,重症特别少,脱钩的原因是病毒弱了?还是病毒在这个特定的人群里弱了?

是不是因为,这些地区容易死的人群,已经死的差不多了?高危病人不够用了?现有人群反复感染都有抵抗力了?

人家在吃第七个馒头,饱了,问题是你还没开始吃前面六个馒头啊。

知乎用户 美食答主 王大厨​​ 发表

其实你根本不用看世卫的报告,世卫的报告也是通过各国的公开数据做出的分析。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是你怎么看待。

27 万 / 9 重症 / 0 死亡率。

这数据还是在所谓保护率不行的灭活疫苗环境下产生的。理论上保护率更高一些的 mRNA 疫苗数据会比这个更好。

但是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天天说不辨经,结果天天辩个没完。

你辩了对方就信了吗?

真是闲着没事干。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充分暴露了一部分答主看论文只看 abstract 和 conclusion,以至于把正文和 abstract 本末倒置的问题。

overview、abstract 和 conclusion 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对学术界贡献的辅助文本,重要性不可能超过正文。而且这三个部分一般都是在文章正文写成之后才开始撰写的,所以不存在所谓 abstract 和正文是论点和被论证的关系。引用文章的时候,也不应该直接从 abstract 和 conclusion 中引用,而需要找到正文中的相应段落。

如果正文里出现了某些论点,但没有出现在 abstract 和 conclusion,只能说明这个论点不是这篇文章所给出的主要突破性发现或论证,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这个论点不重要。文章版面寸土寸金,如果是可有可无的内容,作者是不会写进正文的。

另外,每篇文章的 methodology 和 limitation 其实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刚刚竟然还翻到有人说 limitation 是礼节性内容。你们咋样我不知道,但我写的 limitation 是真的 limitation 啊。

再补充一句,学术论文都是低语境文本。论文之所以要求语言简洁,句式简短,用词精确,就是因为论文本身最常见的用途就是被节选引用。如果某篇文章连这种成段翻译的截取都可能产生 “断章取义” 的嫌疑,那这篇文章恐怕根本不是学术性文章,而是故事汇小作文。

知乎用户 Ericd3en​​ 发表

说明某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和倒打一耙的技能还没丢。早在 1450 成军之前,中文互联网就被这类人占据已久,今年稀宗经费到位,他们又活跃起来了

知乎用户 夜雾 发表

赶紧清零吧

不然真得吃不消了

知乎用户 王发光光光光 发表

知乎天天抨击宏大叙事。

但是为啥一到清零,就开始算概率,也搞起宏大叙事了呢?

除去各种居心叵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死道友不死贫道。

要是知乎现在用户平均年龄七十岁,我相信谁敢说共存好,会被骂的妈都不认识。

因为互联网平均用户年龄才几岁啊?一个个看着不怕死。要是新冠的主要致死人群从老人变成中年人青年人。知乎风向立马反转。

真正在互联网有话语权的,都是青年人。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也是钟南山这种。说句不好听的,他生病医院肯定是有床位的。

但农村的老年人呢?有吗?

天天喊着割农民韭菜。其实是为了替被割韭菜的人着想吗?

被割的最狠的,就是现在农村六七十八九十的老年人。

真为他们着想,是说不出放开的。因为放开,对他们来说,死亡率可是真不低。

放开最倒霉的就是农村的老年人。

知乎天天口头为农民打抱不平,天天喊着当年剪刀差,但现在一遇到利益问题了,不照样想着把他们牺牲掉吗?有啥区别呢?

如果我们牺牲掉他们。也就是说,我们牺牲了一批人,这批人年轻时保家卫国。建设祖国。为祖国安全和工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奉献了一辈子。老了,退休金没咋有也就算了。还被自己当年用鲜血和汗水保护的年轻一代给卖了?

没有良心啊。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我们老的时候,会怎样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不能以牺牲农村广大老人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利益。这是良心问题,原则问题。他们贡献了一辈子,没有得到回报也就算了。现在难道还要被靠着他们创立的基业活下来的年轻人把命给卖了?

现在总想着把他们卖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就是仗着自己年轻,觉得自己能抗。老人和我无关吗?可谁又没有老的时候呢?你能一辈子不老吗?

人民共和国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不应该有任何的回旋余地。

知乎用户 一点通 发表

冷知识 1:

美国 2020、2021 年超额死亡均在 55 万人上下,接近原本总死亡五分之一。

等人口比例换算中国,一年是 240 万上下(前提是中国有和美国一样多的医疗资源)。

中国去年全年死亡总人口,1014 万。

中国去年全年出生总人口,1062 万。

冷知识 2:

中国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已经执行了两年多的清零政策,至今因清零死人一片的,唯有上海。

最后,思考题 * 2:

1. 以上美国超额死亡两年约 110 万,计入新冠死亡不足百万。

问,那其他十多万是怎么死的?

2. 如果我们要共存,应当是用共存后的状态,去对比【疫情前】比如 2018 年的状态,还是【当前】状态?

知乎用户 画和风 发表

用海量垃圾信息淹没式感染信息渠道,是海外某些 cult 和某些岛民这几年习惯玩的把戏,看几年买买提、huaren 和一亩三分地,应该非常熟悉这种操作。

毕竟就在一年以前,民主党都入主白宫几个月了,海外华人媒体还有大把人高冷的表示川皇马上就要王者归来,逮捕拜登和彭斯了。

现在无非是这些推手找到了新的工作而已。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有人在故意带节奏,原文讲的是国外基本都大大降低了新冠的检测量,所以才导致患者下降 24%。

这波人别有用心啊,是不是买办派来的,毕竟上海十几万病例一例未死岂不是比世卫组织报告来的准确的多?

那世卫组织数据抠字眼,不如拿着上海死亡数据抠,敢不敢吧→_→。

知乎用户 理想主义的毛建洲​ 发表

WHO 最近一次公开演讲,说的是 XE,归类在奥密克戎下了,传播力高 10%…… 就说让打疫苗注意防护啥的,没说住院和死亡率很凶险。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辩论个鸡儿。

不懂英语?

你说网民歪曲世卫的说法,主要说的是奥密克戎确诊率、死亡率双双下降。

那英国死亡率突然上升 32.2%的是什么?

这都已经影响到了英国的防疫政策,没有必要作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

统计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不看看各国政府:

和新冠直接相关的政策是什么?

和新冠间接相关的政策是什么?

和新冠导致次生灾害的问题是什么?

玩春秋笔法?

在国家政策,社会成本,财政赤字上面去玩啊?

世卫

你要是牛逼就把美国因为新冠增长近 2 倍的财政赤字降下来啊。

新冠来之前美国到处打仗,财政赤字是 0.9 万亿。

新冠来之后美国战略收缩,财政赤字是 2.5 万亿。

这突然多出来的 1.6 万亿是什么?

是钝角吗?

这就是最实际的东西。

不是因为新冠欧、美那些国家吃饱了撑搞全民大撒币。

我不是英语大神也不是医学专家,但我也不是 SB 啊。

到底是谁的沟子有屎,我是看得出来滴。

不要高高在上的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

中国一旦大流行,付出的社会成本将是难以想象的。

知乎用户 阿疯 发表

声明:以下内容翻译自 WHO,不代表本人观点。本人非英语专业,如果存在英文翻译不准确,还请指出。并且在翻译过程中,本人承诺不会带入自己的观点,以维持翻译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原文下载地址: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who.int)

发表于 4 月 12 日。

正文翻译如下:

Global overview

国际综述

Data as of 10 April 2022 Globally, during the week of 4 through 10 April 2022, the number of new COVID-19 cases and deaths has continued to decline for a third consecutive week, with over 7 million cases and over 22 000 deaths reported, a decrease of 24% and 18%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week (Figure 1). All regions reported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new weekly cases and deaths (Table 1). As of 10 April 2022, over 496 million confirmed cases and over 6 million death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 These trend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as several countries are progressively changing their COVID-19 testing strategies, resulting in lower overall numbers of tests performed and consequently lower numbers of cases detected.

来自 2022.4.10 日的全球数据,从 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一周,新 COV19 病例(超过七百万)和死亡病例(超过二万二千)的数字连续 3 周下降,对比之前一周分别下降了 24% 和 18% 。所有地区报道了感染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截止到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范围报道了超过 4.96 亿确诊病例,和超过 6 百万死亡病例。这些趋势需要被谨慎的加以解读,因为一些国家在逐渐改变 COV19 的检测策略,这样的改变导致了被执行的检测数量的减少,从而导致更低的感染数据被检测出来。

At the country level, the highest numbers of new weekly case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Republic of Korea (1 459 454 new cases; -29%), Germany (1 019 649 new cases; -26%), France (927 073 new cases; -3%), Viet Nam (453 647 new cases; -43%), and Italy (447 322 new cases; -8%).

城市级别,月新增感染数最高的为韩国(1.5 百万,下降 29%),德国 (1 百万,下降 26%),法国(92 万,下降 3%), 越南(45 万,下降 43%),意大利(44 万,下降 8%)。

The highest numbers of new weekly death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3 682 new deaths; -9%), Republic of Korea (2 186 new deaths; -6%), the Russian Federation (2 008 new deaths; -15%), Germany (1 686 new deaths; +6%), and Brazil (1 120 new deaths; -22%).

月新增死亡病例最高的国家为美国(3682,下降 9%),韩国(2186,下降 6%),俄罗斯(2008,下降 15%),德国(1686,增加 6%),巴西(1120,下降 22%)。

插一句不涉及疫情,只针对英语的观点,就是学英语可以帮助你,不依靠任何第三方(包括人和机构)的去了解一篇英文文献。这大概就是知识的力量。

Global overview 结束,下面是 Special Focus: 章节。请待更新。。。


Special Focus: Update on SARS-CoV-2 variants of interest and variants of concern

特别关注:更新对于 SARS-CoV-2 变体的关注

WHO,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tional authorities,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ers, routinely assesses if variants of SARSCoV-2 alter transmission or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r impact effectiveness of vaccines, therapeutics, diagnostics or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measures (PHSM) applied to control disease spread. Potential variants of concern (VOCs), variants of interest (VOIs) or 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 (VUMs) are regularly assessed based on the risk posed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WHO,与国际权威机构和研究者合作,例行评估是否 SARSCoV-2 的变异,改变了传播或者疾病特征,或者影响了用于控制疾病传播的疫苗、治疗方法、诊断方法或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 (PHSM) 的有效性 。根据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风险,定期评估潜在的关注变异、关注变异或监测变异。

The classifications of variants will be revised to reflect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circulating variants and their changing epidemiology. Criteria for varian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urrent lists of VOCs, VOIs and VUMs, are available on the WHO Tracking SARS-CoV-2 variants website. National authorities may choose to designate other variants and are encouraged to investigate and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these variants. When referring to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SARS-CoV-2 identified from the first cases (December 2019), the term ‘index virus’ should be used.

将修订变异的分类,以反映流行变异的不断演变及其不断变化的流行病学。变体分类标准以及目前的 VOCs、VOIs 和 VUMs 列表可在世卫组织追踪 SARS-CoV-2 变体网站上获得。国家权威机构可选择命名其他变体,调查和报告这些变体的影响是被支持的。当提到从首批病例 (2019 年 12 月) 中发现的 SARS-CoV-2 的基因组序列时,应使用 “索引病毒” 一词。


接下来是重头 Omicron

Geographic spread and prevalence of VOCs

VOCs 的地理分布和流行情况

The Omicron variant remains the dominant variant circulating globally, accounting for nearly all sequences recently reported to GISAID. Among the 379 278 sequences uploaded to GISAID with specimens collected in the last 30daysi, 376 082 (99.2%) were Omicron, 125 (<0.1%) were Delta and 2 961 (0.8%) sequences were not assigned to a Pango lineage. These trend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limitations of surveillance systems, including differences in sequencing capacity and sampling strategies between countries, as well as laboratory turnaround times for sequencing and delays in reporting.

根据近期向 GISAID 报告的所有序列,Omicron 变体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变体。通过过去 30 天内采集的,报告给 GISAID 的 379278 个序列,其中 99.2% 为 Omicron, 小于 1% 为 Delta, 0.8% 无法归类。在解释这些趋势时,应该考虑到检测系统的局限性。包括国家间测序能力和抽样策略的差异,以及测序的实验室周转时间和报告延迟。

Omicron VOC

WHO continues to monitor several descendent lineages under the Omicron VOC, including BA.1, BA.2, BA.3 as well as now BA.4 and BA.5 . It also includes BA.1/BA.2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such as XE. The full list can be found here Cov-Lineages

WHO 继续监控 Omicron 的衍生变体,包括 BA.1, BA.2, BA.3,BA.4 and BA.5,还包括了 BA.1/BA.2 循环重组型,例如 XE. 完整列表见链接。

A small number of sequences of BA.4 and BA.5 descendent lineages have now been detected in a few countries. Both have additional mutations in the Spike region (S:L452R, S:F486V) and unique mutations outside of Spike. The S:L452R and S:F486V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 immune e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majority of BA.4 and BA.5 sequences have the 69-70 deletion responsible for S gene target failure (SGTF) in some PCR assays. This may prove useful for surveillance purposes in places where BA.2 is dominant, as the 69-70 deletion is largely not present in BA.2 sequences.

在一些城市检测到了 BA.4 和 BA.5 的衍生变体序列。他们都在触突 (S:L452R, S:F486V) 上有更多的突变,以及在触突以外的独特的突变。The S:L452R 和 S:F486V 突变伴随着潜在的免疫逃脱特性。另外,在一些 PCR 检测中,BA.4 和 BA.5 大部分序列存在导致 S 基因靶基因失效 (SGTF) 的 69-70 缺失。在 BA.2 占主导地位的地方,这一特性可能被证明是有利于检测的,因为在 BA.2 序列中,69-70 缺失的现象普遍不存在。

WHO is working with scientists to further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lineages and thei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WHO recommends countries to continue surveillance, where possible, and rapid data sharing on publicly available databases.

世卫组织正在与科学家合作,进一步评估这些衍生变体的特征,及其他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监测,并在公共数据库上快速共享数据。


下面进入另一个重点,WHO 对疫情的评估。

Special Focus: Update on WHO COVID-19 global rapid risk assessment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tinues to evolve, as do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ARS-CoV-2 virus, and the response needed to control its spread and impact. In WHO’s most recent rapid risk assessment, which was completed on 6 April 2021, the global public health risk was assessed to remain very high due to the ongoing risks to human health, risk of spread and risk of insufficient control capacities.

与我们对于 SARS 病毒的理解一样,新冠病毒持续进化。需要控制它的传播和影响。在 WHO 最近的快速风险评估中(2021.4.6 日完成),全球公众健康风险仍处于高危险状态,来自于对健康的持续危险,病毒传播的风险和 病毒不可控的风险。

Unde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Framework, WHO undertakes risk assessments and situation analyses on a regular basis to inform its response to emerging situations. In addition, WHO periodically reviews the current risk status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through an in-depth hazard, exposure and context assessment. This also includes a review of the vulnerabilities and capacities available to respond to the public health even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risk to human health, risks of ongoing spread globally, and risk of insufficient control capacities. Such assessments are used as an internal WHO decision-making tool, and to support independent delibera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eet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 2005) Emergency Committee regard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根据应急框架,世卫组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情况分析,基于新出现的情况。此外,WHO 定期评估目前关于公众健康的风险。通过深入的危害、接触和环境评估,审查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状况。还包括了,对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脆弱性以及现有能力的评估,进而调查目前对于人类健康的威胁,对于持续在全球蔓延的威胁,和控制能力不足的风险。此类评估被用作世卫组织内部决策工具,并支持独立审议,包括但不限于关于 COVID-19 大流行的《国际卫生条例 (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

To date, 13 global rapid risk assessments have been undertaken for COVID-19, and additional assess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specific event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variants. Here, we provide a synopsis of the most recent in-depth global rapid risk assessment for COVID-19.

截止到目前,已经对新冠进行了 13 次全球快速风险评估。对于一些特定事件,例如 SARS-CoV-2 变体的出现,进行了更多的评估。这里我们介绍最新的 COVID-19 全球深度快速风险评估结果。

Despite a reduction in SARS-CoV-2 testing observ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22 in many Member States,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tinues with intense transmission and high levels of death primarily among unvaccinated at-risk populations. The highly transmissible Omicron variant of concern has rapidly replaced all other circulating variants in almost all countries in which it has been reported, and has become dominant globally.

知乎用户 Diego 大叔 发表

就放两张图:

知乎用户 虫兑水​​ 发表

爱说啥说啥呗,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情,无所谓吧

知乎用户 太空铁​​ 发表

自欧美事实上选择「与病毒共存」路线之后,中国互联网上就分为「清零派」和「共存派」。

「清零派」中有一部分是拥护国家防疫举措的,有一部分是明白新冠严重危害的,有一部分是明白「共存」可能搞垮搞乱中国的。

「共存派」组成成分相当复杂:

  • 一部分是单纯反对国家防疫举措的,为反而反。
  • 一部分是被防疫举措给搞疲倦了的。
  • 一部分是向来唯西方马首是瞻的。
  • 一部分可能是受到西方医药公司或西方政府资助的,为西方疫苗、药物宣传推销,为西方的策略摇旗呐喊。
  • 一部分是受到虚假信息蛊惑的。
  • 一部分是对现有防疫政策不满的。
  • 一部分是悲观主义者,认为中国人绝不可能战胜病毒的。

两派在中国互联网上争论不休,面对同一份报告,各找对自己所持观点有利的那部分。

作为官媒的央视,自然是站国家政策一边的,在发现世卫报告中存在支持「动态清零」论据部分,自然要大加报道,所以我们在央视的微博账号上看到「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短微博,与此同时,央视是有底线的媒体,自然要报道报告的全貌,所以在央视的 app 上,也滚动报道了「住院和死亡病例双双下降」的报告内容。

实事求是地说,「住院和死亡病例双双下降」也并能作为反对「动态清零」的论据,因为下降有很多种,有的是从喜马拉雅上下降到云贵高原,有的是从大兴安岭下降到三江平原。从现在的全球数据来看,所谓「住院和死亡双双下降」不过是从一个高山下降到另一个高山罢了,或者说是从山顶下降到山腰。

站国家防疫举措的央视有底线,「共存派」可就没底线了,「共存派」以己度人,看见央视在微博账号上发布「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就开骂,他们把自己做过的「选择性发言」「编造共存好处」等手段全推到央视身上,以为央视也会像他们一样不堪,这种攻击手法类似美国,美国栽赃他国时,直接按照自己做恶事的手段来炮制谎言。

对于「共存派」,其中一部分是可以统战的。

  • 对于悲观主义者,给予他们乐观的事实,告诉他们,我们曾战胜过非典,我们的祖先也一次次战胜过瘟疫——都是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
  • 对于对现有防疫政策不满的,如果确实是我们防疫政策中有漏洞、矫枉过正、不够科学等问题的,就积极整改,如果是他不能理解的部分,就多给他解释。
  • 对于被虚假信息蛊惑的,给他真实信息,同时告诉他那些信息虚假在何处。
  • 对于被防疫举措搞疲倦了的,如果他是参与防疫的,尽量让他轮岗,如果他是防疫举措影响的,尽量减少对他的影响。

现阶段,「共存」还是「清零」,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没有选择的,发达国家也已经全面沦落到没能力清零的地步,发展中国家大多也没能力清零。对于中国和一些小岛国,因为本土基本是干净的,所以可以选。

若是中国真信了「共存派」那一套或者被「共存派」偷袭成功,中国大概率也是没得选,想当初,大禹带着我们祖先治水时,如果当时的神州也有接受了诺亚方舟方案的「共存派」,祖先到底是会继续追随大禹治水呢,还是听信「共存派」的蛊惑偷偷造方舟呢?

我只告诉你们一个事实,越南被「共存派」偷袭成功之后,现在已累积了一千多万感染者,而越南的人口是九千七百万,已经十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越南已经没法回头了,大家接下来可以关注越南的经济情况了,看看越南的革新开放能否继续玩得转。

知乎用户 第一大明白 发表

首先,这不是一个中午英文的问题。

老丈人现在胃疼,抽屉里有几款药,不知吃哪盒,于是打电话问我。

于是,我老丈人报药名,我跟我老婆两个翻药典,然后把药的情况介绍给老丈人听。

老丈人翻到第一款药:奥美拉唑。

我说:

次药

1. 可有口干、轻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腹痛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另有国外资料报道,在使用奥美拉唑长期治疗的患者的胃体活检标本中可观察到萎缩性胃炎的表现。

2. 神经精神系统:可有感觉异常、头晕、头痛、嗜睡、失眠、外周神经炎等。

3. 代谢 / 内分泌系统:长期应用奥美拉唑可导致维生素 B12 缺乏。

4. 致癌性:动物实验表明奥美拉唑可引起胃底部和胃体部主要内分泌细胞 - 肠嗜铬细胞增生,长期用药还可发生胃部类癌。

5. 其他:可有皮疹、男性乳腺发育、溶血性贫血等。

我老婆说:

此药用药后随胃酸分泌量的明显下降,胃内 pH 迅速升高。对胃灼热和疼痛的缓解速度较快。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亦较高,且复发率较低。

我们两个说的都是药典上说的,一个字都没篡改。

我老丈人大骂我老婆,小琳啊,你到底看了药典没有啊,你只会看个 overview?

你看人家老张,介绍得多么详实。

@老猫窝二代

如何看待 4 月 12 日世卫「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报告,在中文网络引发的争议?

知乎用户 老年性 CACZ​ 发表

贴个今天考的新闻。奥密克戎导致韩国死亡暴增。

韩国一直自称是防疫模范生,65 岁以上老人打完第三剂疫苗的比例将近 9 成,也拿到 60 多万份的辉瑞新冠口服药 Paxlovid。为什么还酿出死者塞爆殡仪馆、火葬场的悲剧呢?在北京攻读国际关系硕士的韩国留学生李贞和从没想过,自己会见不到 87 岁祖父的最后一面。据他说「爷爷的体力比年轻人还要好,」李贞和接受采访时还有点不敢置信,堪称健身狂人的祖父,在她的印象中几乎从不生病,每年都要参加首尔国际马拉松。但也因为对自己健康太有信心,祖父拖延着没有施打第三剂疫苗。没想到 3 月初和登山社的朋友们一同出游后,祖父回家开始发烧、头痛,确诊为新冠肺炎后。短短 5 天,爷爷就在负压隔离病房中过世。而当时韩国单日确诊高达 60 万人,死亡人数暴增。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报导,首尔五大医院里的 82 个丧礼租用场地,一度因为没有足够冰柜可以存放遗体。火葬场也挤得无法消化,政府甚至要求殡仪馆、火葬场加班赶进度。因此祖父葬礼的时间安排都只能以火葬场的时程为主,一切从简。「爸妈叫我别回韩国了,国内乱成一团,我还得先隔离,不一定赶得上跟爷爷告别,」李贞和说。李贞和的爷爷并不是个案。截至4月初,Omicron 在韩国已经造成至少 10647 人死亡,其中 95% 是 60 岁以上老人。韩国高丽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金宇珠更在《韩国先驱报》指出,依照 Omicron 杀死老年人的速度,到了夏季,可能会导致韩国人的平均寿命出现下降。然而,韩国一直都彪炳防疫模范生,65 岁以上老人,打完第三剂疫苗的比例将近九成,韩国也是亚洲第一个拿到辉瑞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的国家,截至4月 10 日,已经到货 62.4 万份。疫情如此严重的原因何在?

关键 1:低估 Omicron 威胁、放松太快这得从 2 月说起,起因于韩国政府于 2 月中旬的防疫措施调整。自去年底 Omicron 传入韩国以来,虽然每日的确诊人数在 1 月底就突破万人。但是死亡人数却从去年底的每天上百个,降到 2 月初的 20 多个。让韩国政府,与整个社会放松对病毒的警戒心。韩国政府因此决定放弃过去两年使用的检测、疫调、治疗的「3T」防疫策略。也就是说,之前只要确诊,一律会被送到一处公家防疫中心治疗与隔离,政策调整后,无症状确诊者改采居家隔离,而且同一家庭的成员也可自由外出采买。韩国卫生福利部发言人孙英来在今年 1 月时多次公开提到,不必为 Omicron 太过紧张,「因为致命程度只有 Delta 的五分之一。」后来才发现,应该是 Delta 的三分之一,造成重症死亡的威胁都高于预期。过早放弃疫调、隔离,也让疫情迅速失控原先韩国新冠疫情顾问郑在勋的推算是,如果逐步解封,Omicron 可能造成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上看 10 万人,但是韩国却在 3 月 17 日,单日新增确诊冲上 62 万人的高点,没想到高峰来得这么快。关键 2:民众爱自由,疫情大流行,教会、游泳池一样爆满两个多月前的韩国,还是从严格清零,韩国为了开放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新闻都说欧美开放后死亡数量高,结果韩国人讨论的是『自由了真好』,」近两年的防疫严格管控,已经让韩国国民相当疲乏。尤其教会,是韩国老人的重要活动场所,若是政府想要限制,马上会遭到强烈抗议。除此之外,为了维持经济运作,政府甚至 3 月每日确诊数来到 20、30 万人时,忽然宣布小吃店可以延长营业到晚上 9 点。韩国 2 月底进入大流行,3 月初照常开学;总统大选那周几乎就是疫情高峰;目前许多饭店、游泳池都订满了,」「韩国人民真的比较爱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 Omicron 传染力太强,导致确诊人数增加太快。虽然打了三剂疫苗后死于 Omicron 的风险降低到 0.22%,但因为确诊人数增加太快,整个三月,韩国就有 1000 万人、全国五分之一的人确诊,死亡数字当然也跟着飙高。更神奇的是,尽管殡仪馆、火葬场爆满,外国人眼里灾情惨重,韩国的国内氛围却一点都不紧绷。「这一点我是比较惊讶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确诊后在家休息几天,康复再回来上课,大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随着单日新增确诊人数降到 10 万人以下,韩国政府也宣布 4 月 17 日开始取消社交距离的限制,除了室内戴口罩以外,其他禁令都将解除。然而,目前韩国单日死亡人数仍超过百人,我国绝不能像韩国一样松懈大意,结果「牺牲掉很多人」。

知乎用户 我有一点害怕​ 发表

1450 还想跟央媒碰一碰?

只有一条:中国 14 亿人,人太多太多了,没法放开,医疗挤兑的后果我们承受不起,大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如果放开,只有有钱人能承受的起了,所以一切行为都是以为了控制疫情做的!

这个时候,甭管是否精准,就信央媒!

知乎用户 从断网到跑路 发表

在中国,拒绝打疫苗和共存派往往是同一批人。

他们张口就说新加坡死亡率多低,却绝口不提新加坡的全程接种率是世界最高。

他们张口就说上海的死亡率多低,却绝口不提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无症状阶段被发现的。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既然强国时报亲自下场来辩驳这事,那我也来搬运一段。

昨天这条截屏上了微博热搜

以及很多人在看后,生发出这句感慨:

仅从截屏看,中文报道跟原文似乎确实是… 对不上。

但随后,央视新闻的微博账号亲自辟谣,配图中还高亮出了原文段落。

其实,查证央视报道是否打脸并不难。于是我们从世卫官网下载了报告全文,还组织团队做了翻译

这里我们先就三个关键问题做以下梳理:

1

报道中提到的世卫报告是怎么回事?

这份报告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称叫作 COVID-19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照字面可翻译为 “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

根据世卫官网介绍,发布该报告是为了给读者 “提供全球、区域和国家级别的新冠感染和死亡病例的概述,以及关键的数据和趋势”。

从 2020 年 8 月起,该报告每周在世卫组织官网发布,迄今已经是第 87 期。全球网友都可以下载

2

央视报道的内容在报告原文当中有没有?

是否属实?

先给到一个明确的回答:有。

我们找到了央视报道中的各部分内容在报告原文中对应的出处:

第 1 部分:原文第 6 页。

第 2 部分:原文第 6 - 7 页。

第 3 部分:原文第 1 页。

我们对照英语原文发现,央视报道并不存在事实性错误。内容均属实。

但是……

3

央视报道有没有断章取义

或者曲解世卫报告本意?

第一,关于是否曲解了报告本意,我们要先确定报告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在报告出处也就是世卫组织官网,我们可以在下载页面上找到 Overview “概述”。我们可以理解为:世卫官方把报告最核心、最想要表达的意思都浓缩在了这里。

在 4 月 12 日这期报告的概述中,开头两段都在强调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的连续下降,而且拿出具体数字:

第一段说的就是全球新增病例数已连续第三周下降,且较上周降幅达到 24%;单周死亡病例数降幅也达到 18%;

接下来第二段提到:过去一周全球有 700 万病例和 22000 死亡病例,但特别指出,“全球单周新增病例数和新增死亡病例数均显示下降趋势”

“概述” 通篇 224 词,未提到央视报道中所述 “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病例和死亡病例”。

也就是说,对世卫报告概述中的内容,央视新闻只字未提。

如果概述内容可以认定为世卫报告主旨,那确实央视新闻是在回避。

第二,央视报道引述的内容,确实存在 “断章取义” 的情形。

特别是存在转折关系的一段话里,央视的报道只选取了后半部分。

比如原文第 6 页的内容,标黄部分是原文中有、但央视报道中没有讲到的内容。

参考译文

**和之前几波疫情不同,奥密克戎引发的最近这波疫情特点在于,其病例数、住院数(尤其是重症数)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脱钩。但数据持续表明,未接种人群相比接种人群被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高。**尽管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奥密克戎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住院人数飙升,给医疗系统带来进一步压力。在一些国家,这次的死亡人数和此前疫情高峰期的死亡人数相近,甚至更高。

而央视版本说了什么?

综上,我们的发现:

央视报道内容没有事实性错误。

央视报道存在对原文的断章取义。

央视报道没有反映世卫报告的主旨要点。

我们换句话来说,央视的这篇报道是事实,不过是片面的事实。

在此,我们把央视报道中没有谈到、却是世卫报告本来想要高亮说明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1. 全球新冠疫情在持续好转,无论是单周感染数还是死亡数都在连续数周下降;

2. 奥密克戎成为全球主要感染毒株后,新冠病例数、入院数、重症数这几个指标都在彼此脱钩(意思就是说,病例数激增的情况下,需要入院治疗、抢救的患者数量并没有对应增长)。

本文来源

环球的大厉害们,来杠一下啊???!!!

知乎用户 老猫窝二代 发表

在这次疫情大考面前,谁愿意感染病毒?哪个甘心赴死?又有谁应该死?

不要拿 “共存” 来糊弄老百姓,特朗普,佩洛西都是老人了,感染了新冠,短短几天就康复了。不是他们体质强过年轻人,只能说明顶端的医疗资源集中在他们手里。普通老百姓能依靠什么,安然无恙的通过这次疫情大考,他们只能依靠动态清零。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对这则新闻,我也说不出它的真伪来。但是,奥密克戎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这个却是不争的事实。从国外长期的报道来看,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是它的传染速度很快,隐蔽性很强,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视。那些在疫情的面前选择了躺平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新冠肺炎确诊者长期居高不下,就是鲜明的反面例证。

从中国大陆地区对奥密克戎是否 “高致死率” 的争论来看,不管怎样,中国大陆地区的人民,大多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是较为客观的,这与 “新型冠状病毒只是一个大号的流感病毒” 的国外认知,还是高下立判的。这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疫情防控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要不然,依照西方国家国民的那种认知和性情,西方国家国如果是采取像中国那样的封控措施,那么西方国家的国民早就愤怒的走向街头,采取和它们的政诉的封控措施对着干的态度了。

(深受西方国家意识蛊惑的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这两个地区的人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和祖国内地人们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这是台湾地区一名来自绿营的 “民意代表,” 这厮在台湾也是鼓吹台湾应该“与病毒共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知乎用户 孤独的人 发表

上午我看到这个消息,一开头都是骂澎湃和央视的,然后我去查证完发了这条:

世卫组织的地址还是能进去的,澎湃和央视…

晚上再看就反转了,看到有几个大 v 都发了。

怎么看待?看待啥,洋丁浜再不搞定疫情,还会有更多更恶毒的谣言和梗进来,总有防不住的。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看样,知乎展不展示用户 ip,都没啥区别了。

知乎用户 维森 发表

这就是我一在知乎的润话题下一直在发这段话的原因:

能润的赶紧润, 你润了你开心, 希望你润的人也开心, 但是我就两点要求, 出去了好好工作, 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在简中可以分享润的经验, 给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别关注一些对自己在那边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的问题;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别骂中国人就行了 [捂脸]


有神蛆断章取义造谣 “信息茧房”,殊不知他们自己就在信息茧房里面。

知乎用户 Serendipity​ 发表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一句话,打没打疫苗。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今天,# 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词条引发热议。而这一信息的源头,来自 WHO 于当地时间 4 月 12 日发布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

此次 WHO 报告总结了以下要点:

1、全球所有地区最近一周的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应谨慎看待这种下降趋势,因为部分国家减少了病毒检测。

2、最近对 Delta-Omicron 和 Omicron 谱系的重组体,需要持续密切的监测。

3、近几个月来一些国家已大幅减少了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这样的话各国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流行病学趋势、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以及监测病毒变异。

4、中国所在的东南亚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自 2022 年 1 月中旬以来均呈下降趋势。

报告编译如下。(注:由于篇幅原因部分内容有删减)

“确诊数和死亡数均呈下降趋势

**全球新增的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在连续 3 周内均持续下降。**在最近的一周内,报告确诊病例数超过 700 万例,报告死亡病例数超过 22000 人,与前一周相比,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下降了 24% 和 18%。

图源:WHO 周报

全球所有地区最近一周的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

图源:WHO 周报

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已报告超过 4.96 亿例的确诊病例、超过 600 万例的死亡病例。

**然而 WHO 提示,应谨慎看待这种下降趋势,**因为部分国家正在逐步改变其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导致进行的病毒检测减少,因此检测到的病例也减少。

新冠疫情最新评估结果公布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也在改变,用于控制其传播、防止其产生严重后果的应对措施也在改变。

在 WHO 在 2021 年 4 月 6 日完成的最新快速风险评估中,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有持续风险,其在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被评为「很高危」,意为这种病毒具有传播风险和无法充分控制的风险。

迄今为止,WHO 已对新冠病毒进行了 13 次快速风险评估,并对变异体出现等特殊事件进行了额外评估。此次,WHO 发布对新冠疫情的最新评估结果。

新冠大流行仍在继续,主要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中传播,死亡率很高。高传播性的 Omicron 毒株已取代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其他流行毒株,在全球占据了主导地位。

截至 2022 年 1 月底,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快速增加,且几乎同步,这与 Omicron 的免疫逃逸特性有关。

**3 月初观察到全球确诊病例进一步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西太平洋区病例数的延迟增加,以及欧洲区域的新增数量反弹。

这种趋势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 Omicron BA.1 和 BA.2 的传播优势;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的放宽;接种疫苗或感染后获得的体液免疫开始减弱。

最近对 Delta-Omicron 和 Omicron 谱系的重组体,需要持续密切的监测。

Omicron 引起的最近一波疫情与之前的几波不同,其特征是许多国家的病例数、住院数(特别是重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脱钩。

然而数据也显示出,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 Omicron 后,相比接种疫苗的人仍然面临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

此外,尽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会导致大量患者住院治疗,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中,此次疫情的死亡人数与以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虽然 Omicron 的疫苗有效性(VE)减弱,但目前的 VE 对 Omicron 来说仍然可以防重症。此外,有证据表明,加强针可显著改善 VE。但具体能保护多久,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目前,全球已发行了超过 110 亿剂疫苗。然而,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低收入国家中只有 11% 的人完成了初次接种程序。各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疫苗接种覆盖率在西太平洋区域是 82% ,而在非洲区域是 13%。

**值得关注的是,疫苗接种应尽量覆盖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合并症患者。**在全球范围内,约 35% 的 60 岁及以上人群,尚未能完成初次接种程序。

尽管非洲区域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较低,但近期非洲的体液免疫血清阳性率约为 72.6%,这可以显示出新冠病毒在非洲的传播程度。

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EUL)批准的诊断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这两种方法对于 Omicron(包括 BA.1 和 BA.2)均有效。

WHO 忧虑的是,近几个月来一些国家已大幅减少了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这样的话各国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流行病学趋势、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以及监测病毒变异。

尽管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率很高,但许多国家放弃了大多数防疫政策,并且没有采取分层或分阶段的放开方法。这可能导致失去公众的信任,如果未来出现新的 VOC 毒株,防疫政策可能不容易重新实施。

**世卫组织发布了《为在 2022 年结束全球 COVID-19 突发事件的最新战略防范、准备和应对计划》,**其中概述了新冠疫情的未来情况,并考虑到大流行带来的困难,阐述了需要如何调整当前战略。

**对于目前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现有的认知仍然不足。**例如,关于新出现的变异株和重组病毒,体液保护的持续时间,以及改变防疫措施对病毒传播、住院、死亡率的影响等信息。

东南亚地区概览

最近一周,东南亚地区报告了超过 20.4 万例新增病例,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8%,延续了自 2022 年 1 月中旬以来的下降趋势。

然而,不丹最近一周报告的新增病例增加了 70%。新增病例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是泰国(171 890 例)、印度尼西亚(12 726 例)和不丹(10 785 例)。

图源:WHO 周报

东南亚地区最近一周新增死亡人数略高于 1300 人,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5%。报告新增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泰国(668 例)、印度(340 例)和印度尼西亚(338 例)。

知乎用户 灰产圈​​ 发表

请不要拿” 本轮疫情中死亡人数上升比较明显的国家 “来证明 “本轮疫情中死亡人数上升比较明显”。

另外感染人数下降,死亡人数上升也不是什么首次发生,谈不上异常,新增病例下降,死亡人数上升的情况之前就有发生过了(如果一张图上半部分用万做单位,下半部分用百做单位,自然觉得有 “异常变化”)。

我整理了 10 个地方的确诊和死亡病例,并不能得出 “本轮疫情中死亡人数上升比较明显”。

(注意,这里不是住院数据,是确诊数据,想看住院数据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英国

德国

法国

荷兰

美国

中国香港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意大利

住院数据 vs 死亡数据

2021 年年底到 2022 年初,的确存在一波住院率 + 死亡人数同时上升的趋势,但是 2 月份开始已经同步下降了。

有个网友说得好,WHO 的报告属于各取所需,共存派和清零派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知乎用户 DIY 飞跃计划​ 发表

肯定是假的,爱丁堡目前十多万人好像只有一例重症?

知乎用户 未羊​ 发表

知乎用户 张婷 发表

还是直接看英文原文吧,中文的翻译没有完全体现出原文感觉。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你没听说呀,好几家银行都踩死人了,那柜台前的人摞了三层!” 苗福全说。

“那你的钱呢,” 张援朝问。

“取出来一部分,剩下的就冻着呗,有啥法儿。”

“你拔根毛儿都比我们多。” 老张说。

杨晋文说:“新闻里说了,以后社会的恐慌情绪缓和下来之后,政府会逐渐解冻的,一开始可能只是解冻一定的比例,但形势总会恢复正常的。”

老张说:“但愿如此吧…… 政府早早把现在叫做战争时期实在是个错误,搞得人心都慌了,现在的人都是首先为自个着想,有几个想着四百年后地球抗战的?”

“主要问题不是这个!” 杨晋文说,“我早就说过,中国的高储蓄率是一颗大地雷,怎么着,说对了吧?高储蓄,低社保,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就戚了命根儿,一有风吹草动当然会产生群体性恐慌。”

老张问杨晋文:“你说这战时经济,是个什么玩意?”

“这事儿出得太突然,我看谁现在也没个完整的概念,新经济政策还在制定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苦日子要来了。”

“苦日子算个屁,我们这岁数的又不是没过过,大不了就当回到 60 年呗。”

苗福全说。

“只是可怜了孩子。” 张援朝独自干了一杯酒。

这时,一阵标题音乐声让三个人同时转向电视,这是现在人们都熟悉的声音,可以令所有的人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这是重要新闻的标题音乐,这种新闻可以打破正常的节目播出顺序随时插播。三个老人还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广播电台和电视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新闻,但在后来长长的太平盛世中,这种新闻消失了。

重要新闻开始播出:

据本台驻联合国秘书处记者报道:联合国发言人在刚刚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于近期召开特剐联合国大会,讨论进亡主义问题。本届特别联大是由行星防御理事会各常任理事国共同促成的,旨在使国阡社会在对逃亡主卫的态度上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应的国际法。

。。。

。。。

。。。

《特别联大通过 117 号决议,宣布逃亡主义为非法》

张援朝接着细看下面的内容:

“本届特别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宣布逃亡主义违反国际法,决议用严厉的措辞谴责了选亡主义在人类社会内部造成的分裂和动荡,并认为逃亡主义等同于国际法中的反人类罪。决议呼吁各成员国尽快立法,对逃亡主义进行坚决的遏制。

中国代表在发言中重申了我国政府对逃亡主义的立场,井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联合国 117 号决议的坚决支持。他转达了中国政府的许诺:将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采取有力措施制止逃亡主义的蔓延。他最后说:我们要珍视危机时代国际社会的统一和团结,坚守全人类拥有平等的生存权这一被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准则,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绝不能抛弃她。”

也是在老张等待的这 30 分钟里,地球上还有约 10000 个婴儿出生,如果他们的哭声汇在一起,那肯定是一曲宏伟的合唱。在他们后面,黄金时代刚刚结束;

在他们前面,人类的艰难岁月正在徐徐展开。

————《三体:黑暗森林》

现在的共存派是不是很像三体里的降临派?

知乎用户 LLL ZZZ 发表

媒体都一个样,各取所需而已

知乎用户 谓之 发表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大号流感,啊不,流感都不如。

那佩洛西得个新冠就把对台访问给取消了。这个破理由难道不该被弹劾吗??

属实敌在国会山啊。。。

知乎用户 是日已过 发表

“某人期末考试成绩 30 分,较上学期提升 100%”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知乎用户 TheGoliath 发表

目测又有某些人士把病死率、死亡率混在一起说事……

———————-/

分歧在于: 分母选择哪个

1、单位时间内感染者数量

2、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

==============

举个简单例子:

 X毒株, 两个月时间,总人口 1000 万的城市 10 万人被感染 ,死亡 1000 人;

  病死率 1%,  死亡率 10/10 万 。

 Y 毒株, 两个月时间,总人口 1000 万的城市 200 万人被感染,死亡 6000 人;

病死率 0.3%,  死亡率 60/10 万 。

     Y毒株的毒力降低了还是增大了?(注:跟X毒株相比) 

知乎用户 猫眼 2020 发表

原来提问者可以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这说明我国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严格且稳妥的防疫措施确实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因而网络舆论出现了不少主张躺平共存的言论。这些人群也许是受疫情影响而亏损的小企业主;或许是项目被停工的承包商;或许是受疫情影响而失业的人们;或许是家中有父母亲人在封控期间无法就医的人们…… 有具体矛盾的地方当然就存在激烈的争论,毕竟人人都希望世界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运行。但一个国家却承载着保卫所有人民平等权益的责任,国家必须充分为所有阶层有着各种需求的人群考虑。

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场灾难,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沉重的压力,我国的严格防控措施肯定会影响到一些人群的就业、经营等利益,也可能会影响到随时需要医疗支持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和产妇等人群。但是,从保障全国各地区各阶层的人民健康与安全的角度看,目前的举措已经是能尽量兼顾绝大部分人利益的做法了。不能说局部产生不利影响就全盘放弃。

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差异巨大,人口收入差距也较大,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无视这一切的疫情面前,想要协调好这么多地区的防疫和经济建设,想要平等公平地保障各阶层人民的生命安全,除了局部严格封控,全盘动态清零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难道躺平什么都不做就是好办法?

放开防疫就是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而放弃从来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只能说,在防疫大局中我们每个人都很无奈,没有太多选择的自由,但封控期间暂时失去的自由,是为了换来动态清零之后真正有安全保障的共存。

彻底的放任和彻底的自由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自负盈亏,一旦选择错误,连抱怨的理由都找不到…… 假如一时冲动之下全面放弃防疫成果,接下来造成巨量的感染,只会让医院更拥挤,只会让社会资源更紧张,只会让弱势群体更没有保障。假如真的放弃了、躺平了,而未来躺平式共存却出错了,到那个时候,谁又敢拍着胸脯站出来代替国家和大多数人民为当初错误的选择承担责任呢?

知乎用户 散逸层种蘑菇 发表

现在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异株,将来还会出现更多。原因就是新冠病毒溯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新冠病毒已经遍布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例如,美国 98% 的测试污水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变异是肯定的,新冠病毒不变异是小概率事件。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微量即使吸入了也不会感染。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下列回答是有关不吸入新冠病毒,减少吸入新冠病毒的第 11 天采用,请见过的知友忽略;有相同看法的知友转发。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一、如何保证不吸入?

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日常生活,长期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保障不吸入的措施都难以长期执行。

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防疫措施实质就是保障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防疫措施成立基础就是室外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

二、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三、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上述措施结合原有防疫措施的落实,期待可以达到在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防疫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比较尚需证明。作者的意见是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比分区封控不会差。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这个分明就是假新闻。

西方国家一直提倡群体免疫,早就说这个奥密克戎只是大号流感,英国和美国已经放弃管治,自由自在逍遥生活和工作,人家西方国家早就不把这个肺炎疫情不当回事了,你现在世卫组织竟然在 4 月 12 日发出报告【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对于这样的报道,西方国家人民会一笑而过,根本就不会当一回事。

西方国家的人民会说: 你这个一定是假新闻,我们的媒体报道这个奥密克戎都是大号流感,这样的低风险病毒,正好和它共存,以达到和肺炎病毒群体免疫,于是西方国家就可以首先的战胜疫情,早早开放管治。

西方国家的人民还会说: 如果这个真的是世卫组织的报告,那么世卫组织一定是被某些国家收买或者欺骗了,世卫组织发布了错误的信息。

这就是西方国家的看法!

知乎用户 云铺旺 发表

共 ` 存派是 不说话,只做工作的 模范。

低调行事的风格让我们以为他们已经不复存在,但随着事实的展开,和关键时间段里传播的信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进展。

世卫怎么说的不重要的,记者报道是否规范不重要。重要的是 “新变体不可怕,共存也挺好” 的信息传递开了。

知乎用户 夏非冬 发表

看过一个知乎答案,大意是,国内共存派只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共存实在是格局太小。

数据证明,上海变种的奥密克戎传播快、重症低、无副作用,还能压制香港传入的普通奥密克戎,这不比疫苗好使一万倍?

还不赶紧出口一批口水到还在批量因奥密克戎死人的国家,实现全世界的共存?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凤 发表

这个 WHO 只是报告,怎么解读要看你选择看重哪一部分。

是看比例,那绝对下降了。是看总数,那上涨的有点大。

共存派看比例,清零派看总数。


封城的时候,能不能普惠性的给居民发钱,帮他们度过难关。群众配合封城,总得给他们一点补贴吧。不工作光花钱,越是底层越难受。


还是上海好啊,上海人身体结实,被隔离的上海人吃得好营养跟得上,方舱医院里住的宽敞舒适,被隔离的人心情舒畅,上海市医疗资源还十分充沛,所以这一波疫情直接零死亡率,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市这一次抗疫,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上海的共存派积极配合封城和清零,没有阳奉阴违,没有指桑骂槐,创造了全世界最好的封城模式模板。

知乎上有人教育我,他说他身边的上海人,染疫咳嗽几天自己康复了,有人全程无症状,所以他认为上海不需要封城。

而且他就是拿 WHO 在 4 月 12 号的报告,证明 Omicron 毒性下降,来证明他反对上海三月份封城。

我到现在都大为震撼,简直是人类文明里绝无仅有的大聪明。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奥密克戎到底怎么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上海目前累计感染 28 万多,无一例死亡。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你们不相信上海数据,反而相信美国数据。。。

不知道你们什么成分。。。

还有吉林数据,香港数据,你也可以看啊。。

++++++++++++++ 更更更 ++++++++++++++++++++

因为有不少人来杠我,那我补充一下,为什么我不信任美国数据,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这是民间数据,而不是美国官方数据。。。那么这东西的可靠性就存疑了。。

如果你们继续杠,可以拿来各国官方数据来聊聊,而不是拿民间数据来杠我国的官方数据。

你们拿民间数据来质疑官方数据,这本身就很不科学,很可笑。。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官方数据相比一些民间数据可靠性更高。。。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知乎用户 直钩钓鱼 发表

其实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但讲出来就不对了

知乎用户 猫头真不错​ 发表

直接贴原文不就行了?

在这扯淡干啥?

知乎用户 年老无为 发表

我早说过,反华的大本营在国内

反华的本质是反党反人民反人性

凡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事他们是绝对不干

凡是对伤害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他们是强力支持

知乎用户 大钦岛别处书馆​ 发表

现在的关键就是决策者有没有战略定力,晚上上网看了一下,微博是基本已经被上海的共存派占领了,只要是没被精选评论的地方,满山满谷的都是嚷着放开共存的。

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我不在乎上海这个城市自己的选择,它愿意清零也好,愿意共存也好,它自己愿意试试,它也有这个实力,那没问题,做呗。

但不能像现在这样到处外溢,大杀四方。你上海尊贵,上海有钱有能力,但我们其他地方可是没你的那水平,你这样到处四溢,让我们没有办法过自己的日子,那就要国家出头管管你。

同是奥密克戎,深圳、西安、甚至吉林都做到了,上海做不到,为什么?

我一直就认为,上海从上到下,都有很大一股势力试图影响全国,将全国拉向共存。

所以,国家的决策者必须有战略定力,不能被上海的杂音干扰,上海现在的种种乱象可以在疫情过去后追责,但万万不能被现在的乱象吓倒。管不好上海,未来这些乱象就可能会影响到全国。

知乎用户 看海人 发表

我稍微看了一下,这说的难道不是疫苗覆盖率不够的国家和不打疫苗的人可能会在 omicron 的高传染性下很有压力吗?

怎么感觉两方的支持者都和我看到的似乎不是一回事?

知乎用户 五仁火腿冬瓜糖 发表

想多了,解读不同,解读不同。

比如,看到新闻说,警察破案多少多少起,也可以理解为发生了至少多少起案件。

比如,看到广告说,洗衣机永不缠绕,那么,买洗衣机的时候,问一下洗衣机的缠绕问题严重不严重是应该的。

每个媒体叙述的方向不同,但是只要实际结果是正确的,那就是良心。

关注 “形式” 正义,不如关注 “事实” 正义。

故意搅浑水的,就不用和他们解释了,你叫不醒装睡的。

知乎用户 秀如 发表

你们几十年的未来都在北京奥运会上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哪些节目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懂了没?

知乎用户 龟丞相 发表

环球时报啊,那没事了。

知乎用户 查无此人 发表

奥密克戎病毒明显造成死亡人数增加了,而奥密克戎的毒性是下降了的,存在大量的无症状。

这是两边都能听懂的客观事实

肯定有些人要抬杠,说不是这样,我们不和他们一般见识。

不要理他们,我们继续。

这说明什么?

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比原来的新冠更强了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新冠已经是一种传播能力很强的病毒了,当变身成奥密克戎,毒性下降,不代表病毒更好了,而是情况更糟了。

清零和病死率重症率有关系吗?

屁关系没有

清零唯一的难点在于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

如果大家玩过《勇者斗恶龙》的话,就知道

勇者有

战斗力、防御力、闪避值、魔法值、幸运值

病毒也有

颜值、潜伏期、毒性、传播性、物体表面存活力

这次的奥密克戎点了传染病的终极能力

传播能力

传播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清零要付出代价更大了

过去只要在城市局部的检测核酸就能控制住疫情,现在面对奥密克戎,你必须整个城市停下脚步,连续测 5-8 天核酸。这期间会不断发现新病例,封小区,封路。

很多人看到上海没有控制住疫情,基层一塌糊涂,老百姓没有饭吃。

看到吉林社会面清零、深圳、天津平安抗住奥密克戎,就以为上海拉胯,精准防控不行,吉林、深圳、天津是好榜样。

其实上海是面临奥密克戎的正常发挥,吉林、深圳、天津是以远超去年的防控手段在控制疫情。

吉林有 30 万人被隔离,天津不声不响隔离了 7 万人

真的控制住了吗?

奥密克戎除了传播能力更强,出现了更多的无症状患者,变得更隐蔽。

你要清零,病毒和你打持久战,当你觉得清零成功的时候,持久战才刚刚开始。

对于病毒这种人类还没有诞生就存在的东西,会在人类消亡后继续存在。

对于病毒来讲,人类不过是过客。

今天是 2022 年 4 月 14 日,让我们来看看深圳、吉林、天津

面对奥密克戎,你会发现,你在城市停摆、不停的测核酸、发现阳性、继续停摆、继续测核酸中不断循环。

今天是 2022 年 4 月 14 日,让我们来看看世界防疫最烂的国家美国。

1014114 除以 82,192,880 等于 1.2%

也就是说在美国,新冠导致了 1.2% 的人口死亡,而众所周知新冠主要是对 60 岁以上老年人有危害。

那中国有多少 60 岁以上的老人呢?

全国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253383938 人,占 17.95%,15—59 岁人口为 894376020 人,占 63.35%,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18766 人,占 18.7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35280 人,占 13.50%。

中国有 18.70% 的人口是 60 岁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和美国一样,会有 1.2% 的人口死亡,这些死亡占 60 岁以上老人的

6.4%

如果长久的动态清零,不断的封城、测核酸,剩下的 93% 的老人就必须一直被限制出行,吃配送的蔬菜,在居家与测核酸中度过晚年。

他们的人生都没有了,不光他们的人生没有了,剩下的 60 岁以下人的人生也会在限制流动与不停的测核酸中度过。

如果躺平,会发生医疗挤兑,医院无法正常开诊。

但不断的动态清零,医生、护士都跑来给你测核酸了,谁在给人看病呢?

医疗挤兑,让医院无法应对大量的患者,但不断的部分停诊不断的测核酸,你如果生病你能不能出得了小区都很难讲。

我丝毫不怀疑清零的可行性,中国人民是强大的。

可清零后你又必须面对又一轮的疫情输入风险,在封城与测核酸中不断循环,看不到尽头。

去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好,但这样长期下去,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在

奥密克戎是不是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这个问题上发生争吵

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们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来讲不值一提

环球时报的耿直哥是个聪明人,应该能理解我讲的。

环球时报的老老胡经常被左右两边骂,我狸子从来不骂老胡,因为我觉得老胡是个悲天悯人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但这种精神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难能可贵。

现在是 2022 年,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人类面临强所未有的危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当有一天耿直哥你老了,变成了老老猪,你会发现,你的人生还停留在 2019 年的那个冬天。

知乎用户 查理斯宾塞 发表

一定要把英语科目从教纲中删除!从娃娃抓起。

知乎用户 守正出奇才 发表

新闻最忌讳的是断章取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这样会导致一种民众不信任的积累,最终导致公权力权威的彻底丧失,进而引发权力的崩溃。

从网络上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关于世卫 4 月 12 日的报告,只截取了其中容易引发民众恐慌的部分,而故意的隐瞒了容易导致民众防疫信心增长的部分,居心到底何在、用心是否纯良。

我看了关于世卫 4 月 12 日的报告的中文译本,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当前新冠确诊患者死亡率和新增率的大幅下降,而不是其它的,这是世卫 4 月 12 日的报告的重中之重,而国内的权威媒体选择性的故意忽视了世卫 4 月 12 日的报告的重点部分,只报道了世卫 4 月 12 日的报告的次要部分,所以,有误导民众的严重嫌疑,引发了懂英语的百姓的极大愤怒,指责他们掩盖和隐瞒新冠疫情的最新事实,刻意的制造整个社会对新冠疫情的恐慌情绪和紧张情绪,用心险恶、居心叵测,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知乎用户 未来宇宙巨变 发表

哪那么多反转!再轻的病也还是不要长最好!新冠病毒随时变异,也算不上小病,能预防还是要认真预防!

知乎用户 才子是我弟 发表

事实证明,人们对日常的忍耐限度是极其高的,同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坏事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知乎用户 龙发银行 发表

说实话,

我不敢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怕被封号。

但我想,

你们应该都听懂了,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知乎用户 小刘老师姗姗来迟 发表

官媒为什么会丧失公信力?为什么连转发的新闻都要读者去自寻源头自证真伪?不是你天天用断章取义和 unacceptable 强行引导舆论,会引发这么大争议?人民群众 shit 被喂多了,自然会想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 4 月 12 日世卫「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报告,在中文网络引发的争议?

那些口嗨的人在意事实的真相吗?

还是只是想把水搅浑?

有的人以为浑水好摸鱼,却不知道自己本身是鱼,猎人的鱼叉早已经备好

没有国家机器的保护

一个个的个体都是别人砧板上的肉

国难思良将, 家贫思贤妻

有的人穿着鞋就忘记了光脚的痛苦

垃圾换个环境仍是垃圾

区别只在于是社会主义的垃圾还是资本主义垃圾

知乎用户 道听涂说 发表

想共存的就滚出中国不就行了

知乎用户 寻找遁去的一 发表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事实,在过去两年中,新冠感染人数一直都是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每出现一个变种,感染人数迅速上升,应死尽死之后,感染人数就下降了。所以世卫组织报告说在 4 月奥密克戎感染人数下降,原因在于奥密克戎在全球的高潮已经过去了,该死的都死的差不多了。

其次,你也要明白一个事实,奥密克戎在中国没有大规模流行过,没有致死很多人。也就是说如果放弃动态清零,奥密克戎迅速在中国流行,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大规模死亡,之后,感染数才会下降,中国在病毒面前并不特殊。

最后,看到这你也应该明白,媒体为什么要 “断章取义”,选择了奥密克戎会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片段,而不是感染数下降的片段了。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到感染数下降的阶段。还在感染前阶段。

把报告摘要当真理,认为报告摘要说的就能概括所有情况,不加思考,反而指责别人不懂英文?我对某些人的智商感到绝望。自己都翻译的在 4 月,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下降,自己理解不了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是理解不了人家说的全球范围不包括中国,是吗?

假如在另一位面,2020 年 4 月末,中国出一份报告,说新冠流行已经结束。而你人在美国,你能拿着这份报告说新冠危害不大吗?

不能。

所以,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拿着世卫组织的文件指责媒体断章取义。

知乎用户 对世界很失望 发表

那谁,还不赶紧来辟谣?不然我不知道该不该信呀。

知乎用户 外星人 发表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因为疫情大量逃离的美国富人那边,

因为战火包机逃跑的乌克兰富人那边。

疫情初期,各种包机到海外打疫苗的韩国那边,日本那边,

最后,让我们关注美国因为疫情高企的通胀,和美国人民活不下去的痛苦。。。

知乎用户 30 秒看穿本质 发表

“恶意学英语”“独立思考”“妖魔化新冠病毒

知乎用户 中野三玖 发表

自从我去了互联网公司上过几天班以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用数据说话,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嵌入到我的报告里,这里面的精髓在于通过我对数据的解读,用真实的数据,编造一个可信 (扯淡)的结论。

如果 CNN 或者纽约时报需要转载我的报道,请提前告知我并将稿费存入在莫斯科央行的卢布账户里,谢谢。

孟买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充满着生气与活力的国际大都会。但那是一个月前的盛况,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事情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那时候,关于病毒还只是一个传闻,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人们歌舞升平,安居乐业,一个月前,人们只是偶尔从报道里,才能得知有人感染了病毒,而且是非常温和的那种,彬彬有礼,感染也仅仅局限于一个奶茶店,一户住家,一切都显得平淡无奇。直到后来,他们告诉我,即便是感染以后,也是没有症状的,只需要在家待着自然就会好,毕竟不过是大号的流感而已,一切都在控制当中。

但是,有的人,打着!清!灵!的口号,乘坐着运输军事装备的飞机过来了,里面装的全是军人。还有的人,坐着防爆车,在警车的带领下也来了,他们说他们带来了救护车和医生。

现在,我已经好几天只有泡面和咸菜吃了,周围很多的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邻居,也包括那些外乡人。他们都被带走了,去了一个叫做 诺亚方舟 的地方,他们并不都是心甘情愿被带走的,他们走的时候很匆忙,那些带走他们的人只同意他们带一些随身的物品,他们就这样被带走了,连一个亲吻,一个拥抱都没有给我,就这样被带走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带走他们的人姓甚名谁,这些人都隐藏在面罩后面,只露出眼睛。他们走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他们说很快,但最近这几天,我还没有看到他们谁回来过,他们只活跃在互联网上,他们说那里没有卡布奇诺,也没有鳗鱼饭,而且据说是几千人一起居住在一起,没有自己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也不让夫妻睡在一张床上。我想这就是有人不愿意去的原因吧,但是他们都被带走了。有的人本来并不想走,但他的邻居打电话给警察了。几天前,邻居还信誓旦旦的说要保护他,他们还签过合同,那些邻居们,他们还曾经撸过他的狗,喂过他的猫,现在却告诉警察应该把他带走,他们不愿意和他在一个小区里共存。

我记得一个月前,我所知的病毒是一种很温和的东西,每天只有几例确诊和几百上千的无症状,我的生活几乎没受到影响。但现在,他们来了以后,一切都变样了,现在他们告诉我,每天有上千的人确诊感染了病毒,还有上万的人是无症状,这都是在他们穿着白大褂,来到我的城市以后发生的事。他们不让我出去上班,有的人偷偷溜出去上班,还被警察罚了款。他们开始告诉我们也许一周之后封控就解除了,他们告诉我一切都重归掌控了,但是这周他们又告诉我,形势还很严峻,病毒还在扩散,我还不能随意的到处走,晒太阳,我只能每天窝在家里玩游戏。

所以我只能窝在家里编这样的故事。

3.14 9 例确诊 102 例无症状

3.21 24 例确诊 734 例无症状

3.28 96 例确诊 4381 例无症状

4.5 311 例确诊 16766 例无症状

4.13 2573 例确诊 25146 例无症状

从数据来看,防控后,感染数据大增,一定是防控造成了病毒生气了,不那么温和了,扩散了。

写在最后

翻译党那种两不帮腔的中立态度

所谓的数据分析 哪怕是真实的数据分析

一旦有立场,数据和结论就会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

欧米克隆倒是比上几周降低了,但是上几周,上上几周很凶猛好不好,只能说是丧事喜办。

另外看病毒凶不凶,应该看最近这两个月的超额死亡数据,如果超额死亡较上一年度同时期更恐怖,就不能说是减轻了。我们可以再等几天。

知乎用户 paul diansour 发表

现代人,学好英文有多么重要?

在这种事情上,不会英文,跟瞎子没有两样。

所以高考取消英文应该支持吗?

知乎用户 自费转世仁波切 发表

习以为常并支持

知乎用户 马恩捏死猫 发表

你都看微博评论了

我就顺从你了

啊对对对

知乎用户 Insistent​ 发表

目的就是让某国继续封城,生命至上,证明制度优越性

知乎用户 又硬又直 发表

1911 年反对共和,

1978 年反对改革,

2022 年反对共存,

是同一帮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资深血友病人,连普通感冒都能把我折腾个够呛。

这有啥好争议的。

就算真正的流感,

就算你是正常身体,

反反复复感染流感你能好受?

那些试图强调新冠是大号流感的人到底是蠢还是坏!

知乎用户 蚂蚁菜​ 发表

首先对原报道媒体进行正名

原文报道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对 WHO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做了客观、全面的解读。央视新闻将该篇 WHO 周报分为两部分发布在客户端,时间分别为:

2022-04-13 04:47:45 第一条发布:主要内容为新冠确诊、死亡病例下降。截止到 2022.4.14 18:50,浏览量大约为 280930

2022-04-13 05:11:46 第二条发布:主要内容为新冠确诊仍然持续增加,卫生系统压力更大。截止到 2022.4.14 18:50,浏览量大约为 850748

从这两篇报道来看,央视新闻抓住了 WHO Weekly Update 原文报道的两个要点:1. 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下降;2. 对数据仍需保持谨慎,后期要持续监测追踪病毒变异。

流于表面的争议

然而后期经过多家其他媒体转载,**大家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第二条内容,而第一条被无意或者有意忽视了。**不得不提的是,就个人检索所得,其余媒体的转载往往仅限于第二条,譬如:

引发争议的主要矛盾点 “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有所降低,但其导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出现了大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如此看来,这个事情根本不能从 “英语水平” 这样简单、肤浅的层次进行解释。第一:央视的一手解读没有太大偏颇;第二:问题出现在后期二次传播和解读过程中。说句实话,就算拿着 WHO 的原文,用谷歌翻译也不会做出这种 “以偏概全” 的解读,原文如下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这一段报道有没有问题?

事实上,该则新闻可以说是 WHO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部分内容的原版翻译。以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外行人看来,翻译内容和准确性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下面是整段摘录的内容,红色标注为新闻原文。读者也可以自行翻译比对一下,确认是否存在英语水平的问题)。

私以为,就像前文提到的,如果把该报道归咎于 “英语水平”,就有 “避重就轻”、“本末倒置” 的嫌疑了。

该报道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

后期转载的二手报道(即仅限于央视第二条报道进行的转载),难免有点 “断章取义”、“主次不分” 了。

先对转载的报道内容做个原文定位

该篇 Weekly Update 文本 + 图总共 11 页,大量转载的内容分别位于第六页的中后、第七页的开头、第七页的中间(中间隔了三一小段别的内容暂且不谈)。

读过或者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中外文章),**一篇文章的重点一般都位于开头、结尾。**而后期转载过程中,多家媒体仅截取了文章的中间部分进行报道。以一个普通群众对新闻的理解,报道确有偏颇,不够全面。

再看 Weekly update 的关键部分 “Global Review”

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有摘要,也就是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往往位于文章的醒目位置,基本上是文章首段。这篇 Weekly update 也有一个醒目的小标题 “Global Review”,央视做了全面解读,然而转载的报道却只字未提。

  • 细看 WHO 原文的 Global Review,明显概括了两个要点
  1. 从全球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全球新冠确诊病例(figure1)和死亡病例(table1)连续三周呈现下降趋势并提醒:部分国家对新冠的检测方式做出了调整,该结果需要谨慎解读)。

2. 从国家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对部分国家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具体解读

  • 再看 Global Reivew 中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相关图表

肉眼估计,COVID-19 确诊病例在一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并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该峰值明显高于前几次的峰值,说明了 Omicron 的传染性高。

COVID-19 的死亡病例在一月底达到峰值,但是并没有超过前几次爆发的峰值,这说明 Omicron 的致病性相对较低。

正如原文中提到:不同于前几次峰值,最近一次 Omicron 导致的峰值,其感染病例数、住院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存在脱钩。(原文:“Unlike previous waves, the most recent wave due to Omicr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a decoupling between the number of cases, hospitalizations (particularly for intensive care) and deaths in many countries.”)

再回到争议新闻的内容

就个人通篇阅读 WHO Weekly Update 的观感而言,大量转载报道的内容(即央视第二条报道)在原文中属于解释性、提醒性、补充性、讨论性的部分。央视第一条报道位于原文开头 **Global Review,是对全文的概括性总结。**通篇 11 页的文本 + 图、如此要点明确的 Global Review,二手转载新闻只截取了部分内容。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补充性、讨论性内容的重要性,必须时刻对 COVID-19 的变异和传播保持警觉。但是这样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报道实属不符合 “新闻” 的精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全面报道原文主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个人闭环期间的部分感悟

水深火热的上海,每日 “造谣” 和“辟谣”连环更迭。掺杂着官方媒体或者自媒体“断章取义”、“引流性”、“引导性”、“误导性”、“片面性”、“情绪性” 地解读、传播 “科学信息”

非专业领域的人,对专业领域知识的解读必然存在 “知识”、“技术”、“辨识度” 上的不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难道这就是给人提供 “引导”、“误导” 的资本?利用群众的情绪进行渲染、为自己造势?

作为读者,信息时代,要擦亮双眼。在这里务必、务必、务必恳请大家,增加信息辨识度,有机会、有能力的,请一定亲自上官网比对原文、通读全文、核实数据、联系前后因果,做出自己的科学判断。

个人解读能力有限,仅发表自己的拙见,请务必查阅原文,欢迎交流、批评、指正!(再放链接:如下)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其他相关数据可以查看 WHO Coronavirus (COVID-19) Dashboard

WHO Coronavirus (COVID-19) Dashboard

知乎用户 医学贵族汪​​ 发表

首先,世卫组织报告有两个核心论点:

1,新冠的危害在不断降低。

2,变异后的奥病毒并没有使需要抢救的人大量增加。

其次,

“尽管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大量住院治疗,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这段话前面还有半句,注意是半句,连起来是这个意思:

“数据表明,和已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奥病毒后仍面临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大量住院治疗,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解释一下,意思大概是这样: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比接种了的在感染后更加危险(俗称疫苗能降低重症率),而这种危险虽然不断在降低(即有没有打疫苗的重症率差距在变小)。大量的奥病毒病例使得一些(注意这个 “一些” 很重要)国家的医疗压力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死亡人数更多。

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人口非常多,属于上文说到的 “一些” 里的,一旦大面积传播以上说的危害会更突出。所以清零政策是没有错的。

但是这个整个事情是错在宣传方式上。

断章取义毫无悬念,居然还能在知乎自问自答搞起辩论赛来了。

这是新闻!是真相!媒体的公信力体现在哪里?

从头至今,你们有见哪个媒体敢把整篇原文贴出来吗?网友就算一个懂英语的都没有,还能不会用机翻吗?所以具体什么情况心里没有数吗?

最后,我想说,这篇问题下大家都在用某媒体替代,大家都知道是谁,大家都知道在讨论谁,居然没有人敢说名字。。。。

就离大谱。

知乎用户 响当当 发表

建议取消英语这些学科,免得有些人半瓶水晃荡,成为境外势力的传声筒。

咱们就相信党,看咱们党的新闻不行么,学了点英语感觉好像自己就掌握了真理。

更何况英语也快不行了,咱们中文马上就要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了,这时候再去学英语,无异于是 49 年加入国民党了。

知乎用户 西楚霸王不是我 发表

爱丁堡和吉林的数据和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只能有一个为真。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坚持动态清零的这帮人底气不足,拉着世卫站台,截取部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偏偏忽略了这篇报道的核心观点,学好英语确实重要,要不然,还真容易被束缚在茧中网。

知乎用户 弗拉基米尔 发表

人家说学好英文很重要就是说说而已,谁知道你们真学啊

知乎用户 共震 发表

微信这翻译功能真不错,特别好用,图片就能直接翻译,我最近才知道。

知乎用户 Echo​ 发表

新闻的底线就是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如果真的断章取义,刻意而为,恐怕有违职业道德吧!

再说,这样的小心思也太低级了,就像大家说的一样,难道没有人会看到原文吗?也太容易被打脸了吧!太不明智了!

至于这个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太好说,但是那些借此引申的自媒体等也太牵强了吧!

知乎用户 爱 life 桑​ 发表

奥密克戎病死率远高于流感

4 月 6 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提问,从目前报告情况来看,本土新增感染者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有人说奥密克戎危害小,是这样吗?

“奥密克戎毒力下降相对既往毒株而言,从目前数据来看,它的危害性远远高于所谓的流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吉林这次疫情,重症病人甚至死亡的病例,都是没有接种疫苗的,或者接种疫苗的比例非常低,这也是奥密克戎危害性很重要的体现。香港这次的疫情,香港特区数据显示目前有 110 多万感染者,死亡 8000 多例,总的病死率是 0.7%,病死率 0.7% 远高于流感的病死率。

王贵强分析,目前我们国家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从整体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确实比较高。第一,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毒力有所下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下呼吸道感染比较少,肺炎发生率比较低。第二,因为目前疫苗接种的本底之下,我们国家大量接种疫苗,所以刚刚提到疫苗接种重症比例明显低。第三,主动核酸筛查,很多病人在潜伏期发现,所以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相对高。第四,当然,青壮年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无症状和轻型病例也比较高。

知乎用户 newlist 发表

推荐可以去 b 站看一下复旦张斌老师的解读。他把原文从头到尾翻译了一遍,对真实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读一遍。

【央视新闻乱翻译世卫组织报告了吗?不如我们自己来读读原文!- 哔哩哔哩】 https://b23.tv/RQWtlBu

知乎用户 诶地艾斯​ 发表

英语一般般,花了半天时间比较原英文报告和中文报告,没有问题啊,谁他妈的带节奏,害得劳资花半天时间来研究这个?

知乎用户 天地无碍 发表

知乎用户 同学们都成学阀了 发表

继续选择性上热搜吧

知乎用户 小鬼 zly 发表

没啥好看的,首先感染人数就不可能准确,谁也没法说奥密克戎是多了还是少了。就上海这样,谁会相信每天才 2 万的数字?世卫的数字也一样,病例数与真实值差个几倍都算正常的,住院重病人数各国统计标准也未必一样,大概看看就行了,不是差一个数量级的数字都当相同的对待就行了

知乎用户 帆帆 发表

论学好英文的重要性

知乎用户 陆小蹦 发表

前两年,我们说会死人,国外说小感冒~

现在,我们说小感冒,国外说会死人~

所以要明白一件事,就是中国和国外怎么也别想聊到一块去~

知乎用户 Oaixam 发表

自问自答,仅 30 个回答就冲上热搜的屑环球。

自己在问题描述里面写了一大堆,关于环球和 WTO 报告不一致的内容;

结果在自己的回答里,神来之笔 “然后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开始洗自己说明原委,原来是因为滚动式新闻来源不同。

自己立靶自己打,还有名声和流量,屑。

关键底下还钓来那么多不明所以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人民的人),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对该问题下

@环球时报

的回答。

它和兄弟媒体央视一样,仍在选择性的呈现事实、歪曲报告本意。

如何看待 4 月 12 日世卫「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报告,在中文网络引发的争议?

在这篇回答中,

@环球时报

认为对央视的指控全都错了。

「那家中国媒体」既没有「造谣」、「歪曲」,也没有「选择性呈现事实」。

理由有二。

第一个是,央视把世卫组织的报告分拆成了两篇消息发布。包含着确诊、死亡环比减少的信息已经提前发布。

第二个是,引发争议的「“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tag,在 who 报告中有出处。

@环球时报

还给了一个升华


那么

@环球时报

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先上 who 报告的源文件。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从报告可以看到,那些认为央视相关报道是在「造谣」的,确实是错了。「“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在 who 报告中确有出处。

部分自媒体和网民错怪了央视,人家没「造谣」。

但仅此而已。


先分析下这份报告的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信息分类(图 + 文)典型样本内容分布内容占比
支撑 “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信息Despite a reduction in SARS-CoV-2 testing observ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22 in many Member States,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tinues with intense transmission and high levels of death primarily among unvaccinated at-risk populations.p4
p1 一段
p6 一半
p7 半段23%
支撑新确诊病例数和新死亡人数连续下降的信息All regions reported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new weekly cases and deaths (Table 1). As of 10 April
2022, over 496 million confirmed cases and over 6 million deaths have been reported globally.p1(大部)
p2
p8
p9
p1047%
纯介绍性信息(介绍病毒演变、全球问题、疫苗分配等)Omicron VOC
WHO continues to monitor several descendent lineages under the Omicron VOC, including BA.1, BA.2, BA.3 as well
as now BA.4 and BA.5 .p3、p5、p6(一段)、p7(大部分)30%

我的百分比算法,不是完全精确,但大致不差。不放心的人可以自己去看源报告。
p7 那半段,是啥意思?如图所示。

具体建议大家看源报告。

简单来讲,央视的的确确是「选择性呈现事实」和「歪曲」。

什么叫选择性呈现事实?

一篇报告包括了 a、b、c、d、e 等观点,并且大概 47% 的内容在支撑 a 观点。

而我们的央视,转载时把 c 观点的相关内容几乎都摘选出来了,200 多字。

至于这篇报告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央视花了多少字来提及呢?大概 140 字。

而且给了一个很奇怪的标题,「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 722 万例」。

很明显是文不对题

光看标题,以为点进去会看到多么吓人的疫情增长呢,事实上是确诊和死亡数都在环比减少。

光看央视这两篇转载报道,你还以为 who 这报告真的是在强调奥密克戎给人类(指中国和非中国人)生活带来很大杀伤呢,事实上是这个杀伤程度是在下降。

所以,部分自媒体和网民说央视引述报告时「选择性呈现事实」、「歪曲」,哪里说错了吗?

不管部分网民和自媒体看到多少央视发的新闻,事实上央视是在「选择性呈现事实」。

关于 who 报告,央视的两篇转载报道简直是「选择性呈现事实」、避重就轻「歪曲」别人本意的样板案例。


@环球时报

的升华描述也非常滑稽。

who 报告的本意为何,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已经一目了然。

其实不用分析,也能轻易看出 who 这篇报告的主旨是什么。

报告内的 Global overview 就是 p1、p2,图文并茂、清清楚楚、比例明显的展示了奥密克戎导致的新增死亡和新增确诊正在环比下降。

在 who 的网站上,也明明白白的给出了报告的 overview 是什么:

就是奥密克戎对人类的杀伤力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正在环比下降。

而我们的耿直哥一句虽然 ···· 但是 ····,就把 who 这报告的主旨给改变了。


最后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

这份报告里并不存在一个叫做「风险评估」的部分。

special focus 一般翻译做特别关注、特别注重等,而不是「风险评估」。

后面的 assessment,是评估的意思,但它只是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蓝色字直译如下

特别关注:世卫组织关于 COVID-19 全球快速风险评估的更新


以上,我很难理解 耿直哥这样 “英文好” 的人,在之前指控部分自媒体和网民冤枉央视时,为何偏偏将内容分布比例、overview 这些重要的信息给 “漏” 掉了……

是因为英文不够好?还是因为他自己才是在 “先入为主” 的外区信息呢?

还是请大家自行看报告,自行思考,自行判断。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

知乎用户 六亚皇​ 发表

虽然某些人对某媒体的指责是错误的,不过是正确的又如何呢?

某人第一学期考试成绩 50 分,第二学期三十分,第三学期 20 分,第四学期 15 分。

哇塞!退步的速度降低了耶!

再说了,人家都告诉你了

These trend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as several countries are progressively changing their COVID-19
testing strategies, resulting in lower overall numbers of tests performed and consequently lower numbers of
cases detected.

知乎用户 吾欲揽六龙 发表

我作为一个躺平党放开党,狂喜,我就是想看烟花就想看大灾变

知乎用户 黄瓜​ 发表

看来懂英文的实在太多了,应该尽快宣布退出学生教材!

知乎用户 shanon 发表

看待就是以后不论哪家的新闻,想深入了解就去看原文。不想关心就不说话。总有人把大家当傻子

知乎用户 蟹堡王主厨 发表

原文:

我们班整体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成绩大幅下降了。

某媒体:

同学成绩大幅下降。

网友:

同学成绩有所提高。

至于实际情况是什么,大家各取所需。

不用争,央视怎么可能错?

知乎用户 后天 发表

自从看了那篇新闻把原文的 “乌克兰人民认为在不撤军的前提下和谈是不可以接受的” 颠倒黑白成” 是可以接受的 “,还特意标红加粗,我就彻底三观碎裂了。

时至今日还有人看这些所谓的新闻及评论么?不懂英语就自动屏蔽吧。

好像有很多人喜欢骂 bbc cnn。我不知道有哪些弄虚作假的地方。假设这些外媒是努力做到了 60 分,简中新闻圈恐怕只有 - 100。

诚然,人是天然有立场和偏见的,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带有有色眼镜的。但是一个努力往客观中立去靠拢,和一个把立场偏见当做挡箭牌公然造假的媒体,完全就是两码事。

知乎用户 知李 发表

有啥好争议的,看上海就知道了,截至目前

就 7 人,所以西方世卫组织是恶意散播谣言,是对全世界人民生命的不负责……

知乎用户 抬杠小程序 发表

那帮要共存的呢?

知乎用户 昊 ANGEL 发表

实名反对

@老猫窝二代

的说法

他说 overview 我们可以理解为:世卫官方把报告最核心、最想要表达的意思都浓缩在了这里

首先,报告并不是论文,报告并不遵循论文的一贯写法,overview 并没有体现这一期最重要的观点,最重要的 special focus 只是提及

WHO 认为 Omicron 对于未接种的人仍然有很高风险,并且因为感染人数多了,死亡人数甚至比之前还多了。WHO 还批评了很多国家直接躺平,没有遵循分层或分阶段的开放方法。这将导致未来新冠的毒性又变强,重建防疫体系就没这么容易了。

查看 WHO 的四月五号的报告可以发现

百度翻译如下:

在 2022 年 3 月上半年 2019 冠状病毒疾病的观察后,新 COVID-19 病例数连续第二周下降,3 月 28 日至 2022 年 4 月 3 日的 16% 周下降,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一周。与前一周相比,每周新增死亡人数也大幅下降(-43%),在此期间,死亡人数出现人为激增。在世卫组织的六个区域中,报告了 900 多万例新病例和 26000 多例新死亡,所有区域每周新病例和每周新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截至 2022 年 4 月 3 日,全球报告的病例略多于 4.89 亿例,死亡人数超过 600 万。在本期,我们提供了关于循环 SARS COV-2 变异毒株(VOCs)的地理分布的更新,包括 OmiCon 变异体的当前证据的流行和总结。我们还提供了 Delta 和 Omicron 变体的重组体和疫苗有效性的最新信息。

翻译如下:

2019 冠状病毒疾病的全球范围内,在 4 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的一周内,新的 COVID-19 病例数连续第三周持续下降,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24%。此外,每周新增死亡人数继续呈下降趋势(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8%)。世卫组织六个区域报告了 700 多万例病例和 22000 多例死亡,所有区域每周新增病例和每周新增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超过 4.96 亿,死亡人数超过 600 万。

在本版中,我们提供:

2019 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快速评估

循环 SARS COV-2 变异毒株(VOCs)的更新,包括 OmiCon 后代谱系的信息。

对照四月十二号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前面一段就是简单的报告了最近一周的数据趋势,是重复内容,并且没有得出结论,说新冠疫情已经结束了,或者 Omicro 没有威胁了,相反 WHO 还批评了这种乐观的想法。而后面提到的 2019 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快速评估,才是这份报告最重要的内容

那么这份 2019 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快速评估讲了什么内容呢?

翻译如下:

COVID-2019 冠状病毒疾病继续流行,我们对 SARS COV-2 病毒的了解和应答也在不断发展。需要控制其传播和影响。世卫组织最近一次快速风险评估于 2007 年 6 月 6 日完成。2021 年 4 月,由于公众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全球公共健康风险仍然很高,传播风险和控制能力不足的风险。在应急框架下,世卫组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情况分析为应对新情况提供信息的基础。此外,世卫组织还定期审查通过深入的危害、暴露和环境评估来评估公共卫生事件。这还包括对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调查当前风险的脆弱性和能力对人类健康而言,持续的风险在全球蔓延,控制能力不足的风险**。这样的评估是必要的用作世卫组织内部决策工具**,并支持独立审议,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科 2019 冠状病毒疾病国际会议(IHR 2005)会议流行病

第一段介绍了评估的背景以及评估的重要性,这次评估会作为世卫组织内部决策工具

2019 冠状病毒疾病 2019 冠状病毒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 13 次全球快速风险评估,并对具体事件进行了额外的评估,例如 SARS COV-2 变异的出现,我们提供了 COVID-19 最新的全球快速风险评估概要。

尽管自 2022 年初以来,许多成员国观察到 SARS-COV-2 检测有所减少,但新冠肺炎大流行仍在继续,主要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中传播严重,死亡率高。在几乎所有已报告的国家,高传染性的 Omicron 变种已迅速取代所有其他流行变种,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段暗示这两周的数据减少可能和部分国家核酸检测减少相关,并且新冠肺炎大流行仍在继续

Omicron 的免疫逃逸特性与 2022 年 1 月底之前全球 COID-19 病例发病率的快速且几乎同步增加有关。3 月初观察到的进一步增加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地区 ase indene 的延迟增加和欧洲地区报告的新病例数量反弹。这一趋势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Omicron Pango 谱系 BA 1 和 BA 占主导地位,与其他 Omicrone 相比具有传播优势;在接种疫苗和 / 或之前感染后,放松免疫和免疫措施。最近,德尔塔 - 奥米克龙和奥米克龙 - 德森德涅阿斯的梅隆战斗需要持续密切监控。

这一段介绍了目前的主要病毒毒株

与之前的浪潮不同,由 Omicron 引发的最新一波浪潮的特点是:许多国家的病例、住院(尤其是重症监护)和死亡人数。然而,**数据继续证明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病毒后仍有更高的罹患严重疾病的风险。**与接种过疫苗的人相比,奥米克罗。尽管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奥米克罗病例的大量增加已导致大量住院,给医疗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重点来了,**这一段 WHO 认为 Omicron 并不是感冒,对于未接种的人仍然有很高风险,并且因为感染人数多了,死亡人数甚至比之前还多了

与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相比,奥米克罗对所有疾病结果的疫苗有效性(VE)都有所下降。在主要疫苗接种系列之后,对于严重疾病,Omicron 的 VE 估计值仍然最高。此外,有证据表明,增强剂量能显著改善 VE 对所有结果的影响;然而,更多的数据需要确定这种保护的持续时间

这一段分析了疫苗的作用,需要更多数据来评估

这一段分析了疫苗在全世界的不平等,非洲地区只有 13%

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EUL)批准的诊断试验,包括核酸扩增试验(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PCR)具有多个病毒靶点或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验(Ag-RDTs),在检测奥米克罗感染(包括 BA)方面仍然有效。1 和 BA。WHO 担心 近几个月来,尽管 SARS-CoV-2 病毒检测已被广泛使用,但一些国家已大幅减少了 SARS-CoV-2 检测诊断测试。除非保留强大的监测系统,否则各国可能会失去准确监测的能力解释流行病学趋势,采取必要的适当措施减少传播和感染监测和评估病毒的演变。

这一段又提到了,部分国家大幅减少了新冠的检测,只要不检测就没有新增了属于是

尽管目前 SARS-CoV-2 的传播率很高,但许多国家在没有感染病毒的情况下已经减少了大部分检测。遵循分层或分阶段的放松方法。这可能会导致公众信任的侵蚀,PHSM 可能不会如果未来需要,例如在出现新的 VOC 后,可以很容易地重新实施。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和背景,每个国家面临不同的情况。WHO 公布了 2019 冠状病毒疾病急诊科应急准备、准备和应对计划在 2022 中概述 2019 冠状病毒疾病的未来情景以及当前策略需要如何调整. 考虑到许多其他公共卫生和全球挑战,考虑到大流行带来的困难。

这一段也很重要,很多国家直接躺平,没有遵循分层或分阶段的开放方法。这将导致未来新冠的毒性又变强,重建防疫体系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一段 WHO 认为我们对新冠还有很多不了解,长期的影响以及防疫政策都需要评估

总结如下:

1. 数据表明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 Omicron 后仍有更高的罹患严重疾病的风险

2. 尽管毒性低了,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已导致大量住院,给医疗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3. 一些国家大幅减少了新冠的检测,导致对新冠的流行病学监测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准确评估应对新冠的后续政策

4. 应对新冠应该逐级分层开放,直接躺平会导致当新的变异新冠的毒性增加时,重建防疫体系的困难程度大大增加

总的来看媒体并没有断章取义,准确的翻译了 WHO 报告的中心思想

知乎用户 九制乌梅 发表

学习英语真的很重要,哪怕把第一页的 overview 都看完,都不会舔着脸去现言。

这些傻逼自媒体真的就是把流量当命了,以后管控严厉,这些傻逼功不可没,逼乎也跑不了。

知乎用户 王林 发表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不去看看原文么

这段话其实是位于原文的后半部分,很客观准确的翻译了 who 文章的意思,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附原文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12-april-2022

知乎用户 王神医 发表

知乎用户 谦悟 发表

我去年就说了

咱们国家的清零政策明智之处就在于

减缓病毒变异

不让全体民众作为病毒养蛊的培养皿

清零封城

会有一些买不到菜之类的问题

但是共存放开的话

会有家里老人不幸染疫失去亲人的危险

而且还有医疗资源挤兑医院床位不够的问题

其他的疾病得不到治疗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权衡利弊哪个影响更严重就很清楚了

下面是之前发的视频之后:

在此期间病毒出现了好几个变种

有研究表明病毒可能对

人的大脑神经组织有影响

又有研究表明病毒可能对

人的生殖系统有影响

… …

咱们再坚持个一年半载

看看病毒有没有失控的变种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病毒的特效药也说不定出来了

对病毒的后遗症研究也更加清晰

这样再权衡利弊决定下一步的防疫措施

因为一旦放开

万一反悔了

想再走清零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动态清零目前阶段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全国全面放开保守估计就会有上百万的人

会因为疫情遭遇不幸失去生命 !

因为国家是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较重要 !

我个人认为病毒防控的关键是:

病毒传染力极强

一旦发现必须采取十万火急的雷霆行动 !

就像眼睛里面进了沙子那样

拿出防控的必杀技

要先严后宽占主动

不能行动缓慢被动封堵

等到病毒大面积扩散最后不好收拾了再不得严格防控

这样就错过了防控的黄金时间窗口

防控难度和清零要付出的代价就会指数级倍增 !

真正的是与时间在赛跑

不能大意

新冠病毒

专治不服

英美德法

发达国家

皆未幸免

心存侥幸

自我麻痹

最不可取

[

史上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变种正在隐秘传播 !务必小心别大意!奥密克戎 Omicron

分享给家人的视频

 · 60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67479266015809536)

知乎用户 分享给家人 发表

我认为很容易解决:

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症状轻,说明这是一个容易搞定的病毒,因为容易搞定,可以交给大量非专业人士自己去想办法、去解决(在中国,可以大量使用中医方法),也就是说,把政府、医疗行业的压力分散到民众之中。让群众抗疫成为第一层主力,医院只收治重症,成为最终保底的防线。

知乎用户 中医翁 - Water​ 发表

记者采访一对结婚三年的夫妻——

记者:请问二位还在深爱着对方吗?

夫、妻:爱啊。

记者:和刚结婚时一样吗?

夫、妻:那不太一样,现在比较平淡

记者:果然是不爱了。

妻:不能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新婚时有新鲜感,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夫:对,现在什么都有了,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激动。

妻:以前他给我做一次早餐我都很感动,现在他天天做早饭我都习惯了。

夫:所以现在都不感动了么……?

妻:仔细一想还是有点感动哦。

记者:肯定还是不爱了,否则怎么会有区别!你们解释一下?

夫:**因为习惯了,也就不太在意是不是被对方感动到、是不是爱。**毕竟每天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和刚开始沉浸在爱情里不同嘛。

妻:是的,虽然不像当初感情波动那么剧烈,但偶尔也能发现小幸福~

记者:观众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吧,结婚才三年,强烈的爱情就变成了小小的幸福,不仅 “爱” 大幅度变质,甚至双方都不太在意 “爱” 是不是还存在了!

观众 1:哦哦~婚姻真是残忍哦~

观众 2:辣鸡记者就知道造谣!

观众 3:记者倒是没有违反事实,但是这个结论听起来怪怪的……

电视台 :我们记者报道的都是客观事实,我们也没教你做事,只不过提醒你们结婚要谨慎

知乎用户 芋头包 发表

但凡学过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都不至于问这问题。不太严谨的说,两段描述的是两个指标,一个是 hazard,另一个是 cumulative incidence,这俩的趋势本来就不一定一致。

知乎用户 无住​ 发表

抗疫有很多路可以走

现在我们看不到结果

也不能百分百坚信自己的路没有问题

奇怪的是,有部分人不想让我们坚持自己路

他们是国内的买办

他们是国外的政客

他们是网上的键盘

很明显,中国人不是蠢蛋

政府也不是

人民就算有点小情绪,但也是配合的

现在的风平浪静也能证明目前这条路没有问题

至于结果

先驱者、开拓者就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不畏惧结果

武汉封城全球首例

结果平息了,国外纷纷效仿

奈何他国民众不够团结,更不懂一时的牺牲换来的是未来

半途而废

嫉妒是人之常情

有些人他得不到就要摧毁

大家都一样

只允许你比我更差

懂吧?

动态清零的政策,人民普遍支持

正因为这,他们就急了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文明

这句话真的有它的道理

知乎用户 PANPAN CHEN 发表

我现在连世界卫生组织都不信了

知乎用户 不败小熊 发表

两句话在原文中都有,而且翻译个人认为是准确的,没有断章取义。网传的图片中标注的两段中英文完全不对应(英文有阿拉伯数字,中文没有,这都有人发现不了么……)。

关于这个话题,没了…… 说点别的:

美国某节目搞了一次整蛊,文字是批判某群体,而图表完全相反,然后问路人的看法,路人几乎清一色跟着文字去 “踹一脚”,没有人发现图文是矛盾的…… 这估计在哪个国家都是常态。个人觉得所谓独立思考也好,所谓理性客观也好,对普罗大众要求过高,不太可能有人完全没有立场,再理性聪明的人也不太可能事事都做到调查后再发言。但是最好能实事求是,拿你能确定的事实说话,对你不能确定的事可以让子弹飞一会,而不是用【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断章取义的内容】去拱火,去指责别人断章取义。

知乎用户 丁飞 发表

在年轻的时候听到一个说法说某媒体不会说假话,它只是有选择性的报道而已,现在再看,哈哈哈哈哈哈,我呸

知乎用户 noname 发表

相信科学,事实不可忽略

最新的世卫报告,奥秘克戎聊一聊;

对比数据可看到,毒性确实在变小;

传播速度在增高,注射疫苗很重要;

首先记得戴口罩,加强锻炼健康保;

谢谢您的关注

知乎用户 丫韵 发表

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人在英国,目前英国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确实在增加,但不清楚具体原因。

前几天还有卫生部的一个报道,因为统计方法的一些错误,因为新冠而死的人,实际应该更多,存在统计延迟的情况,所以目前来看,新冠确实致死率上升了。

知乎用户 白速​ 发表

扯这么多没用的干嘛,你什么时候看到处于西方统治阶级的大富豪、大政客等不在感染新冠后郑重其事去治疗等之后,这就代表新冠病毒的危险系数真正出现了降低,否则大概率比不上西方统治阶级的大富豪、大政客的你,又有什么资格这么认为。

说回报告本身,任何相关报告的准确性,都应基于数据本身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根据此问题下的各种回答可知(并未看过报告全文,你可以认为我英文不行),主要的争议观点为:

1、「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2、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我就想问这两个观点有什么根本性的冲突或不一致的吗?说 “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是在说自奥密克戎出现以来导致的后果,说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是说最近几周所得到各国报到世卫组织的数据,先不管世卫组织对于各国是否因检测数量而导致报告病例减少的担心,就单独假设这担心不存在或不正确,上述两者有什么冲突,一个说奥密克戎导致后果, 一个说最近几周数据的情况,难道最近几周数据下降就说明奥密克戎导致后果不存在或不对了?这什么逻辑啊。

最近几周数据下降,可能是由于检测数量不足、报告数据失真、从相对较高高峰滑落至相对较低高峰或者其他原因中的任一或任几都有可能,但这与 “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有什么可冲突或矛盾的?“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是奥密克戎在世界各地流行至今导致的后果,从各种回答中也可看出是报告中明确说明的情况,那有什么可说的,难道你以 “ 最近几周数据下降” 就能反驳了,可能吗?是不是傻啊?

此外,就单说「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及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二者的重要性而言,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这一近期情况与奥密克戎导致后果重要性有得比吗?这不扯犊子吗?

还争议,你到底能分清什么重要、什么次要、什么再次等等吗?还扯什么「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是片面?难道说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就不片面?

我不用看报告就知道,「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肯定是对的,无论哪个国家数据还是科学研究或是其它,都能证明。先不说报告中已明确这么说,就算不说,也是这结论。你拿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来反驳事实存在的“大奥密克戎导致量住院和死亡病例”,你是在拿逻辑、拿科学开玩笑吧,你懂逻辑,懂科学吗?假如你真不懂,那优先重点说明「奥密克戎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的后果,就更正确更重要了,就是为了避免像你这样不懂的认识片面,不了解什么是重要。假如你真懂,那就不会提出什么这样那样的争议。假如你真懂装不懂,那就需要怀疑你的立场是啥了。

或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以美国、立陶宛为例,一份报告中,说了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又说了立陶宛经济发展情况,然后有新闻媒体重点报道了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然后有人指责你重点报道美国美国经济发展情况是不对的,应当优先报道立陶宛经济发展情况。这不是立场有问题,大概就是智商存疑了吧。

此外,就任何一份报告还是什么分析而言,优先级重要性更强的因素,都是首先也应当被关注的,奥密克戎导致后果的重要性优先级,远远超过最近几周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 “双双下降” 的重要性优先级,首先或重点报道有什么问题?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某人得了某项疾病重症并且最近一餐少吃了东西,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及能力中,你优先关注这一餐少吃了东西,而不是优先重点关注得了某项疾病重症?

知乎用户 菜鸟 1911 发表

央视乱翻译被吐槽?世卫组织新冠每周流行病学进展报告翻译全文

4 月 13 日,央视报道《世卫组织: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出现大量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有网友查阅 WHO 原文发现央视报道同 WHO 原文不太一致,认为央视 “乱翻译”,引发争议。
左图是央视报道截图,大概内容是援引世界卫生组织 4 月 12 日的报告,说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出现大量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右图是世界卫生组织 4 月 12 日发布的新冠例行周报的摘要部分原文,核心提示是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连续三周呈现下降趋势,本周环比下降了 24%;而新增死亡也持续下行,本周比上周下降了 18%。
为此,我们翻译了世卫组织《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2 April 2022》原文全文,供大家参考。
本文使用 deepl 软件翻译,人工校对,若有翻译不当处,欢迎指出。
全球概览
数据统计截止到 2022 年 4 月 10 日
全球范围来看,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这周,COVID-19 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已连续三周下降,报告的病例超 700 万,死亡人数超过 22000 人,与前一周相比,各自下降了 24% 和 18%(图表 1)。
图表 1: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世卫组织各区新报告和累计报告的 covid-19 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 *

世卫组织 6 个区域办事处报告的每周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表格 1)。 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已报告超过 4.96 亿例确诊病例和超过 600 万例死亡病例。
不过,因为一些国家不停地改变针对病毒的筛查策略,导致总检测数量在减少,能检测出来的确诊病例数量也相应减少,所以,目前这种下降的趋势需要谨慎解读。
从国家层面来看,每周新增病例数量最高是来自韩国(1459454 例,-29%)、德国(1019649 例,-26%)、法国(927073 例,-3%)、越南(453647 例,-43%)、意大利(447322 例,-8%),每周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来自美国(3682 例,-9%)、韩国(2186 例,-6%)、俄罗斯联邦(2008 例,-15%)、德国(1686 例,+6%)、巴西(1120 例,-22%)。
* 百分比表示与上一个 7 天相比
表格 1: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世卫组织各区新报告和累计报告的 covid-19 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 *

特别关注:有关新冠病毒的存疑变种和关切变种
世卫组织与各国当局、机构和研究人员合作,定期评估新冠病毒的变体是否会改变传播或疾病特征,是否会影响疫苗、疗法、诊断和用于控制疾病传播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的有效性。根据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的风险,会定期评估潜在的关切变种(VOCs)、存疑变种(VOIs)或监测变种(VUMs)。
变体的分类将被修订,以反映不断演变的循环变异体和流行病学变化。变体分类的标准以及目前的 VOCs、VOIs 和 VUMs 名单可在世卫组织追踪新冠病毒变体的网站上找到。国家当局可调查和报告其他变体的影响。在提及首批病例(2019 年 12 月)中发现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时,应使用 “索引病毒” 一词。
关切变种的地理分布和普遍性
奥密克戎(Omicron)变体仍然是全球流通的主要变体,几乎占了最近报告给 GISAID 平台的所有序列。在过去 30 天收集的上传到 GISAID 平台的 379278 个序列标本中,有 376082 个序列(99.2%)是奥密克戎(Omicron),125 个序列(<0.1%)是德尔塔(Delta),2961 个(0.8%)序列未被归入 Pango 谱系。在解释这些趋势时,应适当考虑监测系统的局限性,包括各国测序能力和采样策略的差异,以及实验室测序的周转时间和报告的延迟。
奥密克戎(Omicron)关切变种
世界卫生组织继续监测奥密克戎(Omicron)潜在关注变体下的几个后代品系,包括 BA.1、BA.2、BA.3 以及现在的 BA.4 和 BA.5。此外,还包括 BA.1/BA.2 的流通重组形式,如 XE。完整名单可以在这里获取 https://cov-lineages.org/lineage_list.html
目前在一些国家已经检测到少量 BA.4、BA.5 后代谱系序列。两者在刺突区域(S:L452R, S:F486V)有额外的突变,在刺突区以外有独特突变。S:L452R 和 S:F486V 突变与潜在的免疫逃逸特征有关。此外,大多数 BA.4 和 BA.5 序列有 69-70 的缺失,导致在 PCR 检测中 S 基因靶向失败(SGTF)。在 BA.2 占优势的地方,可能被证明对监测是有用的,因为 69-70 缺失在 BA.2 序列中基本不存在。
世卫组织正在与科学家合作,进一步评估这些品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监测,并在公开的数据库中快速分享数据。
i 包括提交给 GISAID 数据平台)的样本、 数据采集日期为 2022 年 3 月 9 日至 4 月 7 日(数据提取时最后报告的样本),不包括低覆盖率序列。比例在提交总序列超过 100 个的国家中估算得出的。在过去的 30 天里,有 42 个国家在 GISAID 上提交了总数为 100 条及以上的序列。
附录:
• 追踪新冠病毒变种
•COVID-19 的新变种:知识差距和研究
•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对公共卫生产生最大影响的实施指南
• 在 COVID-19 背景下实施和调整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的考虑因素
•VIEW-hub:最相关和最新的疫苗数据的储存库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 Omicron 亚型 BA.2 的声明
特别关注:对 COVID-19 全球快速传播风险最新评估
COVID-19 疫情还在继续发展,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以及所需的控制其传播和影响的应对措施也在继续发展。在世卫组织近期于 2021 年 4 月 6 日完成的快速风险评估中,由于对人类健康的持续风险、传播风险和控制能力不足的风险,全球公共卫生风险仍被评为高风险。
世卫组织通过 Emergency Response Framework(应急响应架构)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形势分析,公布其最近应对措施。此外,世卫组织通过深入危害、接触和背景评估,定期审查公共卫生事件的当前风险状况。包括检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和现有能力,并调查目前对人类健康、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以及控制能力不足的风险。这种评估被用作世卫组织的内部决策工具,并支持独立审议,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卫生条例(IHR 2005)紧急委员会关于流行病 COVID-19 的会议。
截止目前,已对 COVID-19 进行了 13 次全球快速风险评估,并对特定事件进行了额外评估,如新冠病毒变种的出现。在此,我们提供一份最新的针对 COVID-19 的全球快速风险评估的概要。
尽管自 2022 年年初以来,在许多成员国观察到新冠病毒检测的减少,但流行病 COVID-19 仍继续密集传播,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主要是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备受关注的高传播性奥密克戎(Omicron)变体已经迅速取代了几乎所有已报告的国家中的所有其他循环变体,并在全球范围内盛行。
奥密克戎(Omicron)的免疫逃逸特性与 2022 年 1 月底之前报告的全球 COVID-19 病例发病率的快速和几乎同步的增长有关。3 月初所见的进一步增长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地区病例发病率的延迟增长和欧洲地区报告的新病例数量的反弹。这种趋势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是 Omicron Pango BA.1 毒株,然后是 BA.2 毒株,与其他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相比具有传播优势;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的放松;以及接种疫苗和 / 或先前感染后体液免疫力的减弱。最近发现的 Delta-Omicron 和奥密克戎(Omicron)的新变种需要持续密切监测。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许多国家,由奥密克戎(Omicron)引起的最近一波疫情可以表现为病例数、住院人数(尤其是重症监护)和死亡人数之间的脱钩。然而,报告指出,与那些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相比,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 Omicron 后仍然有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 Omicron 病例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大量的住院治疗,给医疗系统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以前的高峰期相比,死亡人数相似或更高。
与其他病毒株(VOCs)相比,针对原始株开发的疫苗对防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的有效性(VE)有所下降,但对于预防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发展成重症的有效性依然很高。此外,数据表明增大剂量可大幅提高所有结果的 VE;我们仍需更多的数据来证明疫苗有效性的持续时间。
全球已经分发了超过 110 亿剂的疫苗。但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存在:低收入国家 (LCS) 只有 11% 的人完成了疫苗第一针的接种;各地区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疫苗接种率从西太平洋地区的 82% 到非洲地区的 13% 不等。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帮助那些仍未接种疫苗的易感染人群,特别是那些年长者和患有合并症的人。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 35% 的 60 岁及以上人群仍为完成第一针的疫苗接种。尽管非洲地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较低,但最新的综合血清流行率 (注射疫苗和感染后的体液免疫反应的比例)估计为 72.6% (95% CI:71.7-73.5%),考虑到疫苗接种覆盖率较低,这个数值提示新冠病毒在该地区已广泛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EUL)批准的诊断测试手段,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病毒靶点的核酸扩增测试(如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或抗原检测快速诊断测试 (Ag-RDTS),在检测奥密克戎感染,包括 BA.1 和 BA.2 突变株方面仍然有效。尽管各国仍广泛进行诊断性测试,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也注意到了近几个月来,部分国家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新冠病毒测试。除非保留强有力的监测系统,否则各国可能丧失准确解释流行病趋势、防疫措施以及监测和评估病毒演变的能力。
尽管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染率很高,但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大部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没有采取分层或分阶段的管制措施。这可能导致公信力的减弱,而且如果将来有需要,例如在出现新的 VOC 之后,PHSM 可能不容易重新实施。根据流行病学情況和背景,每个国家面临不同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 《2022 年战略预备、准备和响应计划》,其中概述了 COVID-19 的未来的情况在考虑到许多其他公共卫生和全球挑战的情况下,需要如何调整当前的战略。这在其他紧急情况下尤其明显,包括乌克兰的战争和他许多国家的长期冲突。
以现有的信息来看,对应对全球公共安全风险持保留态度。关于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体和重组体的表型影响感染的长期持续时间和衍生疫苗保护,特别是对重疾和住院的保护;以及解除和改变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对传染、治疗和死亡率的影响,仍然存在信息差。
附录: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WHO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COVID-19 IHR Emergency Committe
世卫组织区域概览
非洲地区
自 2022 年 1 月以来,非洲地区报告的新增病例继续呈下降趋势,4 月 4 日 - 4 月 10 日报告新增病例略低于 23000 例,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7%。然而,该地区有 7 个国家(14%)报告的病例增加了 20% 以上,其中莱索托(本周新增病例 58 例,环比上周 15 例增长了 287%)、马里(本周新增病例 53 例,环比上周 23 例增长了 130%)和马约特(本周新增病例 67 例,环比上周 52 例增长了 29%)的增幅最大。报告新增病例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留尼汪岛(10996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口 1228.2 个新增病例;+ 13%),南非(9182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5.5 个新增病例;-6%),塞舌尔(510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 518.6 个新增病例;-1%)。
与前一周相比,该地区每周新增死亡病例减少了 40%,报告的新死亡人数超过 80 人。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南非(50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口中新增死亡病例少于 1 例;-38%)、留尼汪岛(11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口有 1.2 例新增死亡病例;+57%),津巴布韦(11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口中新增死亡病例 < 1;+22%)。

美洲地区
自 2022 年 1 月中旬以来,美洲地区每周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继续保持下降趋势。4 月 4 日 - 4 月 10 日新增病例略高于 50 万,新增死亡病例略低于 6000 例(与前一周相比,分别下降了 4% 和 19%)。然而,该地区有 12 个国家(21%)报告新增病例增加了 20% 或更多,其中包括美属维尔京群岛(本周新增病例 108 例,环比上周 45 例增长了 140%),圣马丁岛(本周新增病例 89 例,环比上周 41 例增长了 117%),波多黎各(本周新增病例 4236 例,环比上周 2396 例增长了 77%),阿根廷(本周新增病例 22468 例,环比上周 12894 例增长了 74%)。报告新增病例数量最多的是美国(208732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63.1 个新增病例;+4%)、巴西(148798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70.0 个新增病例;-14%),以及加拿大(60099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59.2 个新增病例;+7%)。
报告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是美国(3682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1 例新增死亡病例;-9%)、巴西(1120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新增死亡人数 < 1;-22%)以及智利(308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6 例新增死亡病例;-21%)。

东地中海地区
在东地中海地区,自 2022 年 2 月初以来,每周新增病例持续下降。4 月 4 日 - 4 月 10 日报告的新增病例略低于 44000 例,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4%。然而,该地区有三个国家(14%)报告的新增病例增加了 20% 或更多,其中巴勒斯坦(本周新增病例 537 例,环比上周 282 例增长了 90%)和伊朗(本周新增病例 22378 例,环比上周 17582 例增长了 27%)的增幅最大。报告新增病例数量最多的是伊朗(22378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26.6 个新增病例;+27%),埃及(3913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3.8 个新增病例;-11%),以及巴林(3871 个新增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227.5 个新增病例;-26%)。
该地区报告的新增死亡病例超过 550 人,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8%。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伊朗(300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新增死亡病例少于 1 人;-2%)、突尼斯(102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新增死亡病例少于 1 人; -35%),埃及(56 例新增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新增死亡病例少于 1 人;与前一周的数字类似)。

欧洲地区
在欧洲地区,每周的新病例在 2022 年 3 月中旬观察到的增长之后,已经连续三周继续下降。报告的新病例超过 350 万,与前一周相比同比下降了 26%,该地区没有一个国家报告新病例增加了 20% 或更多。报告新病例数量最多的是 德国(1 019 649 个新病例;每十万人中有 1226 个新病例;-26%)。法国(927 073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425.4 个新病例;-3%),以及意大利 (447 322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750.0 个新病例;-8%)。
此外,该地区每周新死亡人数继续减少。报道的新死亡病例超过 9900 例,与前一周相比减少了 16%。报告的新死亡人数最高的是俄罗斯(2008 例新死亡;每 10 万人中有 1.4 例新死亡;-15%),德国(1686 例新死亡;每 10 万人中有 2.0 例新死亡;+6%)和英国(1026 例新死亡;每 10 万人中有 1.5 例新死亡;-35%)。

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每周报告超过 204,000 个新病例,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8%,继续保持 2022 年 1 月中旬以来的下降趋势。然而,报告显示不丹的新病例本周新增 10785,环比上周的 6357 增长了 70%。报告显示泰国新增病例数量最多(171890 例;每十万人中有 246.3 例新增;-6%)、印度尼西亚(12726 例;每十万人中有 4.7 例新增;-39%),以及不丹(10785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397.7 个新病例;+70%)。
该地区每周报告的新死亡病例略多于 1300 例,比前一周减少了 15%。死亡人数新增最多的是泰国(668 例新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 例新死亡病例;+8%)。印度(340 例新死亡;每 10 万人中有不到 1 例新死亡;与前一周的数字相似)。以及印度尼西亚(338 例新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不到 1 例新死亡病例 ;-45%)

西太平洋地区
在 2022 年 3 月初达到高峰后,西太平洋地区的病例持续下降,报告显示在西太平洋地区,每周有超过 280 万个新病例,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26%。然而,该地区有 5 个国家(16%)报告了 20% 或更大的增长,其中最大的增长是美属萨摩亚(本周新增病例 1208 病例,环比上周 600 例增长了 101%)、萨摩亚(本周新增病例 1607 例,环比上周的 917 例增长了 75%),和斐济(本周新增病例 67 例,环比上周 39 例增长了 72%)。报告新病例数量最多的是韩国(1459454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2846.6 个新病例;-29%)、越南(453647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466.1 个新病例;-43%),以及澳大利亚(392569 个新病例;每 10 万人中有 1539.5 个新病例;-2%)。
与前一周相比,每周新的死亡人数减少了 21%,仅有不到 4400 人报告死亡。报告显示新死亡人数最多的是韩国(2186 人;每 10 万人中有 4.3 人;-6%)、中国(645 例新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 < 1 例新死亡病例;-33%),和菲律宾(406 例新死亡病例;每 10 万人中 < 1 例新死亡病例;-8%)。

知乎用户 北京大学柯锴 发表

中文互联网互相说对方乱翻译,懒得解释了。搬运一下新加坡官方数据

新加坡疫苗接种率打了一针的 93%+,两针的 92%,三针的 72%。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峰期日增两万 +,高峰期每天死于新冠的接近 20。总数 1300+

其他我不评判,各位看官心里自有定夺。

知乎用户 阿苏 发表

不一个空间

别讨论了

知乎用户 小个 发表

人家明明说的是每周新增死亡人数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怎么到你这,就变成了 “更高”?

掐头去尾,也不应该如此低劣啊!

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承受的任务为大方向之国家政策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不能背离基本事实,也不能背离民众现实。

如果正规媒体一再失职,那么民众只能仰赖社交媒体发声。

**这会导致了政府和正规媒体同时失去民众信任,似是而非的谣言更容易扩散,且政府辟谣也不再具备多大公信力。**官方媒体即便以正能量为主,但是否也要承担起一定的反应问题之责任?

在温饱问题尚未完全满足的前提下,虚无的精神支持可以说是负面效果。

人民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物资,下降的新增数字,和科学的态度。

**而不是粉饰太平,为了某些正确而虚构事实。**说一千道一万,不要脱离群众!

完 -

知乎用户 木蹊说 发表

还好 lz 看得懂英文

知乎用户 夹夹更开心 发表

一帮人恶意学英语,也不懂体谅一下,都是为你好

知乎用户 颜伍 发表

中文网络流传说法称,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有所降低,但其导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出现了大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经核查,世卫组织在最新一期新冠流行病学报告的第 6 页提及上述表述。报告同时在开头的概览部分指出,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这一周,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连续第三周持续下降,报告的病例数超过 700 万,死亡人数超过 22000,与前一周相比分别下降 24% 和 18%。所有区域都报告了每周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下降趋势。

![](data:image/svg+xml;utf8,)

4 月 13 日,# 奥密克戎导致出现大量住院和死亡病例 #的话题颇受关注。截至当日 16 时,显示其在微博上已有 2.5 亿阅读,2.2 万讨论。

新冠疫情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每周都会发布一份新冠流行病学报告(COVID-19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最新一期报告(第 87 版)发布于 4 月 12 日。该报告在世卫组织官网公开,全文均可下载。

世卫组织在 4 月 12 日的报告的概要部分总结:

- 在全球范围内,在 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这一周,新增病例数量连续第三周持续下降,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24%。同时,每周新增死亡人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18%)。

- 在世卫组织的六个区域中,报告了 700 多万例病例和 22000 多例死亡,所有区域的每周新增病例和每周新增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

- 截至 2022 年 4 月 10 日,全球已报告超过 4.96 亿例确诊病例和超过 600 万死亡病例。

世卫组织还在报告中使用了大量图表和表格来说明上述趋势:

与此同时,世卫组织也警告,对这些趋势应谨慎解读,因为一些国家正在逐步改变其新冠检测策略,导致进行检测的总人数减少,从而降低了检测出的病例数。

4 月 12 日公布的这份报告共有 11 页, 除了开篇的全球概要(Global overview )部分,还包括两个特别关注(Special Focus )板块:“世卫组织新冠全球快速风险评估的最新情况” 和 “新冠病毒变体的更新,包括有关奥密克戎后代谱系的信息”。

中文网络流传的这部分内容位于 “特别关注” 板块第 6 页页脚的一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许多国家,由奥密克戎引起的最近一波疫情可以表现为病例数、住院人数(尤其是重症监护)和死亡人数之间的脱钩。然而,数据继续显示,与那些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相比,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奥密克戎后仍然有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大量增加的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导致大量住院需求,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以前的高峰期相比,死亡人数相近甚至更高。”

世卫组织在最新一期新冠流行病学报告中指出,2022 年 4 月 4 日至 10 日这一周,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连续第三周持续下降,报告的病例数超过 700 万,死亡人数超过 22000,与前一周相比分别下降 24% 和 18%。所有区域都报告了每周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下降趋势。

同时,世卫组织在报告的第 6 页也提到,数据继续显示,与那些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奥密克戎后仍然有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大量增加的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导致大量住院需求,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以前的高峰期相比,死亡人数相近甚至更高。

知乎用户 沉醉的遗韵 发表

大是大非面前讲科学?恶意翻译,抓起来!

知乎用户 乐无异 发表

说明病毒在进化,悲观的讲:病毒有了 AI。

毒性越强警觉就越高,一个有 AI 的病毒才会披上一身和善的衣装,如果结合降低生殖功能的流言,很负责任的说:

与新冠共存将导致人类灭绝。

很可笑吧?

可笑就对了。

事实总是在嘲笑中被证实。

如果没有个别睿智的中国人,世界将毁于贪婪的资本家。

圣人总在岁月的洗礼下反射一切的光。

知乎用户 失败才是常态 发表

这件事有关注,如果没人带节奏我是不信的。

央视其实两段都翻译了,但有心人故意只截图二的中文,再搭配图一的英文。

———————————————

图一

——————————————

图二

——————————————

比如此人,知乎答案才 12 个,有 8 个是这种中英截图搭配。

—————————————

————————————————

随后带节奏说央视捏造 WHO 报道,打击官媒的公信力。

————————————

被打脸后依旧不澄清。

—————————————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 发表

新冠疫苗 ADE 效应?

知乎用户 流木 发表

这是新闻, 是真相,

文科生都搁这拿真相搞辩论赛呢?

知乎用户 不懂就问 发表

针对现在疫情的争论,大家都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个人倾向性非常强,无客观可言。六经注我,没什么好说的

知乎用户 四时秋 发表

这不是那些人正常操作吗?前段时间冬奥会的闭幕式的乱翻译不就是例子吗?

知乎用户 无心 发表

疫情不就是世界大战么?

知乎用户 哟哟哟 发表

反正我看知乎热榜上的问题大都是断章取义

知乎用户 Chunming Wang 发表

谁还记得那个 20 年初在知乎上大热的 “美国流感是不是新冠” 帖子下一群懂王在抬美贬中? 在哪屁股在哪。

知乎用户 star 发表

在翻译的同时尽量减少相信失真是每一位译者应尽的义务,任何刻意的曲解都是 unacceptable!

知乎用户 初心者道格 发表

海外的研究结论我们最多参考一下,不要太当真,毕竟整个欧美都进行了一年多的群体免疫(就是让病毒自然传播,谁能抗过去就继续活着,抗不过去就去见上帝),而且活下来的人普遍身体素质较好,或者疫苗打的多(据说还有人打了上百针。。。),再或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等等,总之这个群众基础条件和我国差异极大,不具备可比性,我觉得大家不懂的话,就不要妄议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至少大家家里的老人和体弱者都是受益者,如果你是这个政策的受害者(比如实体经济从业证),那么你们就应该用合理渠道去向上反馈,而不是激化社会矛盾。

最后,如果你要不同意我的说法,那你就是你说得对。

知乎用户 码农甲 发表

清零,清零必须清零!口号喊起来,喊起来

知乎用户 kelpc 发表

毒性低,意味着死亡的概率低。

但是传播性高,意味着更多的人中招。

概率降低,但基数上升。带走的都是有其他疾病的人。

开放的都能减少国家负担,带走的都是老弱病残,减少一大笔开支呢

知乎用户 csychenny 发表

我先睡一觉,等什么时候病毒致死率达到 50% 再来喊醒我

知乎用户 李二狗 发表

西方媒体指鹿为马、断章取义、预设立场你们是一点儿都不批判,然后把央视分开的两篇报道拿出来指责?

知乎用户 勿以恩小而不感 发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二弟天下无敌,

知乎用户 方先生 发表

混淆视听,必有所图!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从逻辑上说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知乎用户 杨洋​ 发表 4 月 6 日更新 笑哭了,炸出一堆说我不在澳洲,澳洲一切如常的孝子贤孙。拜托,能不能点开主页看一下,我是多少年前就在分享澳洲动态的。 还有人信誓旦旦悉尼医疗资源没有挤兑,明天就能约 GP 的,请大声告诉我,为什么上 …

多强的封控政策,才能防住奥密克戎?

2022虎年春节过后,中国开始应对奥密克戎变异的挑战。从1月的安阳、天津津南疫情,到2月的深圳、东莞、防城港、呼和浩特疫情,再到3月的上海、吉林、山东以及全国各地渐渐展开的疫情,我们不难发现,奥密克戎变异导致的疫情,与之前的疫情有着很大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