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财政的真相:25 省负债,只有6 省有盈余》一文,文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Orz辉​ 发表于 8/23/2017

1、原文你能看到的是,即便赤字最严重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国税基本都在增长或者保持稳定,而地税大多衰退或者停滞。

2、原文你看不到的是,即便是税收盈余最多的广东,实际上除珠三角地区外,梅州等内陆地区财政也是赤字,而即便是西安等西北城市财政实际上却是盈余。

3、原文你还看不到的是,财政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教育、社保、医保和城乡社区支出,比如2017上半年教育支出增长了2600亿,而上半年赤字也就是8000亿多(算入基金性收入)。

4、一方面财政改革中央总是不断的收权,而时代发展却要求地方政府不断的增加支出;一方面东北人、西北人、华北人去南方沿海就业,社保、医保和子女教育得不到保障,而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却煞费苦心的把东南沿海的财政资源转移到这些务工人员的家乡。

5、原文的结论对么?起码不算为国买债吧,国是多么虚无缥缈的概念啊,最起码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和北部地方政府、城市财政和农村财政就不是一回事,实际上这是为城市化滞后买债、为人口老龄化买债、为医疗改革停滞买债、为户籍制度买债。

看看吧,太多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太多城市幼儿园排队,身边这种资源错配现象还不够多么?说到底,真正的赤字是改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8/23/2017

这不挺正常的么,为啥记者们又觉得搞了个大新闻?

为什么我说正常?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这是最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一年都会白纸黑字的告诉你,政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如此,政府同时还会明确的告诉你,今年会扩大多少财政赤字,一步步从2013年的1.2万亿,提高到了2017年的2.38万亿。

记者们突然跳出来,大吼一声——

不好了!25个省财政有赤字!赤字总额5万亿!只有6省有盈余!盈余总额只有3万亿!5万减3万,缺口2万亿啊!!这就是中国财政的真相!!不转不是中国人!!!

对此新闻,我只有4个字评价。

财政赤字好不好?听到“赤字”就觉得不好,这是一种病

详细就不展开了,只说几点共识:

1,积极的货币政策=印钱,积极的财政政策=借钱。二者都会一定程度的刺激经济。但是,印钱是凭空印出来的,这会导致通胀。借钱则不会有通胀问题。

2,政府有平抑经济波动的职责。所以,在经济好的年景里,政府会努力削减赤字。经济不好的年景,政府会扩大赤字,以刺激经济。而扩张货币政策则要十分慎重,后遗症明显,09年中国M2增加28%这事,不敢再出现一次了(PS,之后几年的M2是基本正常的)。

3,目前中国政府的债务情况相比欧洲、美国、日本,显得非常健康。是的,不论是总量上(政府债务/GDP),还是结构上,还是用途上,都、非常、健康。这点财政赤字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有人觉得25个负债+6个盈余,这似乎不正常。

我没细看具体数据,但是仅拍脑袋思考,我觉得这“25负+6正”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比如,原来整个国家是盈亏平衡的,财政盈余为0,那31个省市也不可能各个都是0。排个队,比方15个正、1个0、15个负。那这时,加大赤字,每个省都均匀增加一部分赤字,于是就有9个省从正(0)变成了负,排队一看,6个正、25个负。所以仅从“25个负债+6个盈余”看,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再写一遍给对经济学、经济问题有兴趣的人的忠告:

多读书,多看统计数据,多思考,少看财经记者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Economist例外)。

相信我,即使经济学学的再不好的人,也不会跑去做财经记者的,这些写报道的记者压根没学过经济学。

————————

后记:评论里有人质疑中国债务问题,觉得中国债务严重,很快药丸。花了两个晚上写了一篇科普文,供大家参考。可怕的中国债务!

知乎用户 李兵 发表于 8/21/2017

这个问题好像漏掉占财政收入小半部江山的政府基金收益。上网随手一搜,就找了段话粘贴上来:
2013年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达52268.75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45%(注: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209.64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8.44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的7.04%。(注:中央财政收入60173.77亿元)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占比比较高。 地方政府性基金48030.31亿元(不含中央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9.64%(注:地方本级财政收入68969.13亿元,不含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及调入资金)。可见地方财政对政府性基金的依赖性。

政府性基金种类繁多,可不只买地一项(当然土地收入是最大的一项基金收入)列入201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多达45项,列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多达30项,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有28项。地方政府的30项中,有2项为某些省份独有,分别是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海南省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行附加费。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11项,分别是: 港口建设费收入189.92亿元,中央148.86亿元,地方41.06亿元 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09.08亿元,中央8.27亿元,地方96.14亿元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收入10.94亿元,中央10.94亿元,地方为〇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002.36亿元,中央303.14亿元,地方为699.22亿元 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90.42亿元,中央1.61亿元,地方88.81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收入55.42亿元,中央28.12亿元,地方27.30亿元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39.51亿元,中央6.00亿元,地方33.51元。 彩票公益金收入861.28亿元,中央425.79亿元,地方435.49亿元。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收入321.15亿元,中央261.64亿元,地方59.51亿元 船舶港务费收入51.71亿元,中央44.36亿元,地方7.35亿元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收入37.62亿元,中央35.85亿元,地方1.77亿元 中央政府独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17项,(过百亿标注)分别是: 中央农网还贷资金收入:120.18亿元 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25.80亿元 民航发展基金收入:252.63亿元 旅游发展基金收入 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收入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241.65亿元 三峡水库库区基金收入 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839.95亿元 长江口航道维护收入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收入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收入:297.98亿元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收入 铁路资产变现收入 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入 烟草企业上缴专项收入:400.00亿元 地方独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17项,(过百亿标注)分别是: 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 转让政府还贷道路收费权收入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058.78亿元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入 育林基金收入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404.67亿元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48.75亿元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24.72亿元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55.15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9072.99亿元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59.67亿元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34.30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251.38亿元 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收入 车辆通行费收入:1408.77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算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1.33:1。

知乎用户 Wong Tom 发表于 8/23/2017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不专业就不要随便下结论,尤其是发出来误导别人。首先(1)对于转移支付的理解错误。他对转移支付的认识是地方财政有缺口所以中央才要用资金转移拟补这个缺口,但是转移支付中包括一般性和专项,其中一般性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设置的,是为了均衡地方财力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是为了中央特定事项设置的,是中央为了做事情给地方钱代做的。(2)财政缺口的形成关系本末倒置。所谓16年的财政缺口是因为地方政府能够发债,所以才以支定收,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赤字。而并非是文章所认为的因为收入无法满足支出,所以需要中央要拟补债务的缺口。总体上来看,我觉得只从结果倒退逻辑,必然会得出荒诞的结论。(3)最后的计算中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混淆了国税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逻辑关系,按照他的计算中,忽略了中央非税收入5000-6000亿,却算在了支出里。按照他的逻辑,地方收支负两万亿,中央收入0,支出2.7万亿。16年中,中央发债2万亿加中央非税收入满足收支,地方发债5千亿,加1.5亿以前年度资金也维持平衡。不存在所谓的中央要替地方发债弥补缺口一说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于 8/23/2017

谢邀。

数字真伪不清楚,大趋势是没错的。

1、金字塔不仅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也存在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行业、地区之间的差距,只会扩大不会缩小。

2、一个人在二三四线城市接受教育,去一二线城市贡献剩余价值。他们的子女送回二三四线城市,将来长大接他们的班。他们老了,回二三四线城市养老。成本在二三四线城市,剩余价值在一二线城市。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不仅存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也存在于各地之间。

3、除此以外,还有维稳的费用,西北、西南都不省心,胡萝卜也好,大棒也好,都要花钱。南棒向东北的基督教渗透也咄咄逼人,不过需要的费用可能远远比不上西北、西南。

4、一线城市的行业和二三四线城市的行业之间,存在利润转移关系。一线城市的金融、地产、概念行业,很轻易就把二三四线城市的利润吸收过来,有些是在交易中提高利润,有些是主动二三四线社会顶层主动向一线城市投资。

5、过去有个说法,光脚的挣钱,穿鞋的吃,穿鞋的挣钱,穿靴的吃。干活累,不过农民工;放下身段,不过性工作者;敢于承担风险,不过贩毒的;能创新,不过各类骗子。这些人都不是社会顶层最有钱的阶层。金融、地产,动辄多少亿的利润,够农民工干N万年,性工作者卖N万次,贩毒者贩运N公斤,各类骗子得手N次。社会存在金字塔。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总体来看,吃苦受累不要脸冒险创新都不是致富的原因,资本和暴力才是。拥有压倒性资本和暴力的人,财富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

6、工业化社会,中央的转移支付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目前为止,只是存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于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支付尤其缺失,看看税种就知道了。主力税种是间接税、流转税,而不是直接税,财产税。截至目前,流转税对中小资本来说,已经不堪重负,不得已只好减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基本是针对工薪阶层的,收入调解的功能很弱。

7、改革以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了稳定,为了就业,提高了基本社会福利的水平和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征税不力,中间的差值,自然就成了赤字。

8、财政赤字,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能力或者消费能力,而是没有支付能力。地方没有支付能力,借地方债。中央没有支付能力,发国债,或者,印钞。按照金字塔的规律,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吃亏的还是二三四线城市、相对弱势的行业和社会中下层成员。

9、将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个人的选择,还是尽量去一线城市发展,回二三四线城市养老。

经济寒冬期的职业选择(四)——一线城市

知乎用户 那一次仰望 发表于 8/22/2017

目前中央财政压力确实很大,但也没大到药丸的地步!

大家应该都知道转移支付吧,但你们知道转移支付的来源在哪么?

就是那么五、六个省,但金额之大确可以对二十多个省进行转移支付,以上海为例一直辖市每年就要拿出6000亿进行转移支付!

虽然看起目前有二十多省有赤字,只有五、六个省盈余,但资金缺口是真没你们想的那么大!

当然中央财政的压力也是很大的,那五、六个省的转移支付金额终究是不能完全弥补那二十多个省的负债!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也要注意,就是中国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外债比例很低,主要为内债。

而相对于每年接近10%的M2投放量,被银行视为优良贷款的政府贷,利息是绝不会达到10%的,这么算下来,其实借款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门好生意,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存钱就是一门很糟糕的买卖了,但大家虽然都明知存款赔钱,但我朝银行的存款率还是那么高。。。

说到M2投放,无论知乎还是其他网站,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对货币流动量放了这么多水,为什么人民币还能维持一个基本稳定!小红粉只会盲目支持TG作的一切,而公知又实在是解释不了这问题,所以结果是关于M2的讨论始终也没有什么热度!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公知们自己不愿相信,或者说心里明白不原提及罢了!无非是两点,一来是中国经济在快速扩张,二是公知的精神祖国灯塔国也在放水,人民币的实际贬值被对冲掉了!

具体说下:

学过基础经济学都知道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而现代货币更有一定的信用凭证特点,那么问题来了,人民币能作为一般等价物,他能兑换什么呢,或者说人民币是以什么为担保的呢?

其实这答案不要太简单,人民币的担保就是中国不断扩张的经济规模和工业产值,而中国不断增加的工业品,为同样不断增压的M2提供了担保吧!这就是人民币对外基本稳定的基石。

但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bug,那就是最近这些年中国无论经济增长,还是工业产值增长,从没有m2增长快,前几年经济增长达到12%的时候,M2增长甚至达到过吓死人的15%!

显然经济增长,仍然没能完全的对冲掉m2的增长,照理说人民币对外仍然会大幅变值的,但现实中人民币却基本是平稳的!

其实这原因,灯塔国也在对美元放水!但是人家终究是灯塔国,放水的办法,就比较隐晦了,过去十年多美国直接用量化宽松放水只有千多亿美元,近期甚至采用了缩表加息等量化紧缩的政策!

但是你们可知道,负债本身也是一种放水呀!观海八年,美国的负债增长了十倍,咱们隔壁的霓虹国,这些年来所持有的美债再不断的在创新高!而霓虹国这些年来也不断的对货币市场进行放水,尽管其经济增长并不令人满意!

事实上这些年来世界的主要贸易顺差国,主要的美债持有国,都在竭尽全力对本国货币放水,这其实都是在对冲美债不断扩张的损失,毕竟是灯塔国对货币放水,是向全世界进行收割。。。

那这么说来是不是中国的高负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非也!

欠债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钱没花对地方!

这些年来我朝,积累了庞大的基建能力,在知乎一个“为什么中国不把援助非洲钱,用来建设中国贫困地区”的问题下,有答主给出了数据,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对西部地区的投资超过24万亿!

个人认为基建投资分两种,一种是增潜力的项目,比如高铁、公路、铁路,尤其是在西南部一些地区,像长期交通不便的严重影响当地发展,现在路通了,与东部沿海地区时空上被拉近了,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潜力,借此再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可保持高速经济增长,这种钱花的值!

但还有另一种,是耗潜力的建设,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三、四线小城市的新城建设!个人是不反对大量房地产项目建设的,现在大家有钱了,想提高生活品质,想换大房子,这属于满足群众需求,这是应该支持的事!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不顾市场实际需求,大量投资新城建设,一方面让当地政府背上巨额负债(这部分缺少收益的债务才是最可怕的),建设中层层的三角债还让债务问题很可能扩大化,而招商来的企业折戟与此,很多拖累了企业的实体经济部门,对企业也是打击,而在卖房过程中,很多当地百姓拿出全部积蓄甚至负债购买其实不太需要的住房(刚需不算),严重影响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这种建设对所在城市、当地居民、投资企业的潜力都是一种消耗!

好了,插一断两学一做,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提出了“一路一带”战略,将基建能力引向国外,又挣钱、挣资源提升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又更重要的是为庞大的基建能力有了一个出口,不会引起失业潮,说实在话哪怕不挣钱也值了!

最后,在谈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这不断增加的债务游戏,能不能一直玩下去?!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永远玩下去!

哈哈,码字累了,晚点再更。。。

——————华丽的分割线——————

我回来了,先说点评论区提出的问题:

有朋友质疑软妹币基本稳定的问题,前年到现在软妹币波动可不小!

但时间线拉长看这种波动其实还是很小的,而且客观上说这也不全是软妹币自身的问题,美元其实这几年也波动的厉害!

相比于每年投放10%左右的M2,如果一点对冲都没有,平均每年就应该贬值10%呀,时间线拉长到十年看,我是没看出过这么大的波动,说基本稳定绝对不是吹捧什么!

再吐个槽,那篇文章最后写,小红粉想支持国家、为国做贡献就应该多买国债!

我只想说,这作者是真不了解国情,在我朝国债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实际情况是,银行开卖国债时,往往银行员工就认购了大半,而银行外面更是排长队,小红粉们不是不买,是买不到呀!!!!

——————更华丽的分割线——————

哎,手机码字太累了,来点赞,给点继续码字的动力呀。。。

未完,爪机更新中。。。

知乎用户 南方公园821 发表于 8/22/2017

一帮人说数据不靠谱,这没错。但是却都不愿意自己来分析。

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2.81万亿。计入一些调节基金往年盈余后赤字仍有14000亿。实际上全国现在都在吃老底了。
我们老觉得国库里有的是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明年就开始退休潮了。未来赤字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2015年就发帖讨论过这事。知乎上没人关心的。
今年如果不计入调节基金赤字可能破四万亿。至于我们还有多少老底吃。我不知道。反正财政再不刹车,还大幅度高于收入狂奔。不出三年支付就会出问题了。
再多列个数据吧。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3075亿。规模尚可,但增速31 %。这个雪球不大但滾的很快。
再补充一下,我说的退休潮。1962年我国出生了2090万人,1963年2786万人,1964年2414万人。1962年的人明年年满55岁。开始进入了退休年龄。而之前是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加一块出生人口不足4000万,再往前平均一年也只有1700万。跟1962年之后十年平均在2400万以上。差了700万之多。而接替他们进入工作的1997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只有1400万左右。退休人口突然增加,这就是退休潮。 我估计最迟明年就会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了。养老医疗未来会越来越依赖财政补贴。这也是我们赤字迅速增加的的主要原因。

以上观点都是我总结的别人观点。我只是整合了一下。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知乎用户 我在过马路 发表于 8/23/2017

有知友说了,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营改增,中央集权之后有又碰到土地财政瓶颈。地方政府不得不高额举债导致的财政赤字。

我想从现实方面来考虑这个事情。首先这事不一定是坏事。除了6大钱仓外,剩余25省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经济结构恶劣。导致地方政府用银行的钱哄抬自己的土地价格从而期望获得更高的财政收入,银行对此也苦不堪言。丢一省一地财政尚可忍受,若银行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风险才真正药丸。如果再不进行中央财政集权,鬼知道地方政府在政绩的驱动下会干出什么事来。事实上最近5年的地方经济增长和项目投资对信贷的依赖过于强烈,重复建设,拍脑袋上项目的情况一度成为主流。
并非政府官员不知道这个情况,一来水平有限,二来当前的官员考核制度设计有不合理之处。大Boss多次放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也有给地方官员找台阶下的意思在里面。代表着过去简单粗暴的GDP计算与考核方式需要做出改变。退一万步说,把钱砸到环保里总不至于是重复投资,虽然没效益,总比盖个根本没人去的大型市场来得好。
其次,地方的GDP总是要用项目来拉动。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国家在疯狂基建。其中包括高铁,高速,学校,医院等。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正在对地方项目丧失控制权。有些地方的高铁与高速在短时间内是见不到效益的。按理说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然而在考核机制的驱动下,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事情太多太多。
中央政府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修路搭桥盖学校建医院总不会错。事实也的确如此。地方政府如果有办法,过去五年就不会搞成这个样子,既然地方政府没办法,那就别怪中央给你来简单粗暴的。的确有好项目的话另行申报就是。
有人说了:学校和医院盖得这么好,为何教职工和医护人员的待遇不相应提升?其实提升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大罢了。原因很简单:学校和医院是中央政府强制地方政府修的,属于任务性质,你要上别的项目中央不给批。而管发工资的还是原来的财政系统,然后这个系统木有钱,有钱,钱……
现在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地方产业基金可能是一条正在摸索中的路子。用市场的手段管理市场。比如一个西部省份的产业基金可以投向东部沿海的项目从而坐收红利,或者东部沿海的产业基金投向西部的好项目。用市场化方式运作。这个模式的前提是严厉的监管与考核制度,并隔离地方政府对产业基金的影响。只是规定产业基金一定比例投向本地项目。做得好的典型代表是深圳市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一大票基金,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有人就会说了:那么西部的钱会流向东部,西部工作机会流向东部,西部人民活该吃土?我只能说,按照目前的情况,参与东部的发展总比把钱浪费在开发鬼城、鬼市上面好。每个人都希望全国上下一片兴旺红火,然而这并不现实。这是“调结构”战略中的一项。同时,据我所知,成都市政府有几个基金发展得很不错,投向了成都本地的IT和工业设计类项目(话说成都特别适合搞IT,设计和电子产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教育医疗环境都是国内一流,政策得当的话超越深圳不是梦)。目前中国西部的投资环境虽然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机会,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比如云南省政府去越南北部“租”一个港口,或者新疆对中亚的跨境贸易发展起来,云南,贵州西藏因为自然环境限制实在尴尬)。

总的来说,当前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思路没错,“去产能,稳增长,调结构”也是切中要害。李博士,王行长都是专业人士。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家企业,那现在这家企业正在:研发新产品、上新生产线、建造新厂房、拆除旧厂房、安置老员工、管理部门改组、财务政策变化的战略调整期。这个阶段导致负债率上升,依靠信贷实现转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财务总监做好风控,这段时期应该能平安度过。
如果竞争对手敢捣乱,那非常规竞争手段我们也不虚。

知乎用户 肉桂卷 发表于 8/23/2017

这是近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失的数据图。基本上,与负债&盈余保持了正相关。

现在才觉得,人多力量大这种最朴素的道理,有可能比马尔萨斯在书桌前想出来的原理,更贴近真相。

知乎用户 菲啊飞 发表于 8/25/2017

2017.10.20

有朋友指出文章太长没重点,不过我本来就准备只是反驳他的数据有问题所以他的结论不可信哈哈哈~

如果非要有个结论呢,如下:

就2015年的数据来看,每个省份都赤字,不存在某些省份赚得多来供养其他省。

但核心问题是,国家财政赤字不意味着坏事!从利润的角度来说赤字意味着有投资能促进经济,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来说赤字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金融产品,所以单单攻击政府赤字是很可笑的……

(美国也是长年赤字大国啊,当年克林顿/小布什执政期间有段时间意外的财政盈余,可把他们愁死了呢,科科……)

———/——-—我是分割线—————/——

前两天在群里有人发了这个文章问我什么意见,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加上大大小小的数据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捋了捋数据,居然发现了不少问题。果然这两天各种解读文章都出来了,原文也被删了,看来确实有问题嘛~可惜都没有人深扒数据,那我就来专门讲讲数据问题~

这是本人写的第一篇跟专业有关的长篇辟谣文,欢迎大家转发讨论。

“25省负债只有6省盈余”?先搞清楚数据再说嘛!~

2017-08-25 一时兴起的小荒地

最近有篇文章特别的火:《中国财政的真相:25省负债,只有6省盈余》。先是发自于观潮君,后来因为其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看来诚意满满的各种图表,还有最后振臂一挥的爱国呐喊,迅速赢得了各大媒体的争相转载,也不出意外的刷出了朋友圈微信群的存在感。(原文已被观潮君删除,但大家还是可以搜到各种平台转载)

作为一个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分析师,特别是学统计出身的,对于这样的民间报告充满了兴奋和好奇。毕竟虽然中国财政负债并非新鲜事,但对于地方层级的研究却不多。

谁料,我粗读下来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真的用点心来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时,更是漏洞百出。以前觉得只有那些标着“震惊!”、“电视台都播了!”、“联合国已经证实了!”等才是中老年谣言贴,没想到在咱这经济界骗子也一点儿都不少,而且因为专业知识壁垒较高,反而更容易欺骗大众,所以有点坐不住了。。。

PS:因为这篇文章的槽点太多,而且已经有不少评论员在重新解读财政问题,所以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并没有什么深挖数据的文章,所以我决定**单从数据的角度**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财政的真相”。

首先声明:

  1. 本人入行时间尚短,主要做美国和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研究分析,平时对于中国财政数据有所涉足,但毕竟不是专业财政人士,很多知识也是因为写这篇文章恶补的,所以如果有牛人大咖有任何异议,欢迎指正!
  2. 本人引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中国财政部和各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尤其以年鉴为主。在没有证明有更好的数据的前提下,本人默认只有这个官方数据是最权威最公正的,其他没有出处或无法证伪的数据都存在疑点,不予采纳。
  3. 如果你对中国官方数据持怀疑态度,请参考第二条。不然,请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4. 本篇略长,术语较多,但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进行解析,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问询!
  5. 被讨论的这篇文章其实是抄袭的!抄袭的!!抄袭的!!!老蛮评论很早之前就写了,《神奇的平衡术-31省财政支付转移全景图》,图表都是一模一样的,但观潮君删删减减后就以自己的名义发了出来,非常可耻!除非你告诉我这两个是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么多抄袭事件你还是觉得抄袭无所谓,请点击左上角的X键关闭文章并谢绝转载,谢谢。

-------进入正题分割线------

富兰克林曾经说,只有税和死亡无可避免,那么各国税收和支出都是有关民生大事的重头戏,中国也不例外。

文章一开始提到了“财政转移支付”、“国税”、“地税”、“税收/非税收收入”等几个概念(如下图),然而其中还是有概念偏差,正好我来给大家重新普及一下。

(原文)

(红色部分为原文有问题的部分,蓝色为重点概念内容,下面的概念信息量可能会比较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读)

_(PS:_哎呀知乎不能标颜色,那我就标粗体好了~)

首先,中国官方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港澳台,5个自治区和四个直辖市。中央和省级政府,中央和计划单列市之间均为财政直属关系。中央和省级以下政府无财政关系,省级以下财政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

税收收入(如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收入(如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入、罚没收入)

- 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各种公共建设发展基金等)

- 国有资本经营(如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等)

值得说明的是,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通常都是专款专用,所以计算一般公共收入时只计算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下图显示了2015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收入项目(中国统计年鉴,2016)。

简而言之,人民交上来的税,一些为中央政府独有的税,俗称“国税”或者“中央税”(如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一部分为地方政府独有,俗称“地税”(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使用税等)。

然而文章中还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共享税”,即中央和地方按一定的比例分税,如企业/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但这样一来税收不就少了一大部分???(一会儿扒数据的时候细说)。。。

文章中关税为中央政府收入没错,但非税收收入中央和地方都有,而且2016年中央非税收收入占总非税收收入接近四分之一,不可忽略,所以文中简单把非税收收入归为地税又是一个不可取之处。

**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央和地方)**主要包括:

- 党政机关日常运营

- 社会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公共安全、卫生保健、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

下图为2015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中国统计年鉴,2016)。

接下来,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最重要的概念-财政转移支付-要隆重登场啦~

上表中显示的中央一般支出其实仅是中央本级支出,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这两个部分既是中央支出也是地方收入。

地方税返还,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把一部分收上来的税返还给地方。

- “现行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从2009年起,为简化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结构,将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专项上解收入冲抵税收返还额。(财政部)”

如果地方财政还是有很大缺口,那么中央就会对地方再进行补助,通常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财政部)”

-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财政部)”

总结知识点: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 = 中央税收收入 + 中央非税收收入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 中央本级支出 + 中央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 (地方税收收入 + 地方非税收收入) + 中央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 = 地方本级收入 + 中央补助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 = 地方本级财政支出

这样一来,地方财政收入就包括了本级收入和中央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收入,跟地方支出应该是大致平衡的。

-----我是用数据说话分割线-----

既然搞清楚了定义,那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图表吧。

(之前声明提到只相信官方数据,所以现在能找到的最新数据均来自国家和地方的2016年年鉴。2016年年鉴中显示的都是2015的财政数据,所以以下比较的均是2015年数据,文章中显示的2016和2017年的数据暂时无法查证。)

先来个“共和国的长子”之一,我好朋友的家乡,吉林省。

诶?收入怎么是国税和地税的总和?国税明明和地方没有关系啊!这是怎么回事?

不急,让我们先看看地方年鉴(节选,吉林统计年鉴,2016)。

在地方年鉴中,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约为1229亿元,支出总计约3217亿元。(全口径收入还包括了政府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所以暂时不比较)

再来看财政部年鉴中的地方收入情况(节选)。2015年,地方收入总计也是1229.35亿元,支出为3217.10亿元。

然而,除了一般预算支出差不多,文章中收入的数据没有一个是能和官方数据接近的呀!

分析数据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不标数据来源的图表了,拉到科学界的实验室数据早就被拍死了(想我司的图表虽然标注烦琐,但绝对能够复制,果断严谨!)。。。那么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大胆猜测一下作者究竟是怎么想的。。。

推测一:文中“国税”的定义更偏向于“共享税”中地方得到的比例,因为纯粹的“国税”并不在地方税收收入里面, 那么“地税”为纯粹的地方财政收入,两者之和为地方本级财政支出。

推测二:如果文中的“国税”指“上解中央支出”(数额一般很小),那么“地税”为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即纯粹地税和共享税分成)。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之间的差距除中央补助收入(包括地方税返还和财政支付转移),还有上年结余,调入/出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地方债务收支等。他们也是决定财政补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多退少补嘛~(请参考上面的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表)

但文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些重要的概念,只是单纯的计算了当年的收支情况。因为地方债务和上年结余均为数目不小的收支项目,那么文章实际上就严重夸张了真实的中央补助资金

简而言之,我推测文中的定义大概是这样的:

推测一:

“国税” = 共享税中的地方政府收入 (未找到具体数据)

“地税” = 纯粹地方财政收入(未找到具体数据)

“国税“ + ”地税“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推测二:

“国税” = “上解中央支出”

“地税”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同时,

”一般预算支出"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支出

“财政刚性缺口”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支出(但这并不是财政转移支付!仅仅是两个数值的差额而已!)

如果接受了这些定义,那我们再来看看数据。

在2015年年鉴中,吉林地方财政收入为1229.35亿元,支出总计3217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4.98亿元。

年鉴数据 VS 文章数据

推测一:

收入:1229.35 vs 1666

支出:3217.10 vs 3217 (正确)

收支差:-1987.75 vs -1551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4.98 vs 1048

地方财政收入:1229.35 vs 618

总收入:(4.98+1229.35=)1234.33 vs 1666

支出: 3217.10 vs 3217 (正确)

收支差:-1982.77 vs -1551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 = 1735.76

差别还挺大嘛!那我们再看一个省,我可爱的家乡,湖北。

(原文)

(中国财政年鉴,2016)

2015年湖北地方财政收入3005.53亿元,支出为6132.8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43.68亿元。

年鉴数据 VS 文章数据

推测一:

收入:3005.53 vs 4065

支出:6132.84 vs 6233(勉强正确)

收支差:-3127.31 vs -2168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43.68 vs 2066

地方财政收入:3005.53 vs 1999

总收入:(43.68+3005.53=)3049.21 vs 4065

支出:6132.84 vs 6233 (勉强正确)

收支差:-3073.63 vs -2168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 = 2671.12

哎呀差距都这么大,那我再挑个所谓的“做贡献”的省市试试?比如全国人民的大北京。

(原文)

(中国财政年鉴,2016)

2015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4723.86亿元,支出为5737.70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62.52亿元。

推测一:

收入:4723.86 vs 12043

支出:5737.70 vs 5278

收支差:-1013.84 vs 6765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62.52 vs 8175

地方财政收入:4723.86 vs 3868

总收入:(62.52+4723.86=)4786.38 vs 12043

支出:5737.79 vs 5278

收支差:-951.41 vs 6765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526.74

北京虽然中央补助少,至少还有补助啊!而并没有贡献大量的财政余额呀!欺负我不会算数嘛?

算到这里,我觉得大家应该理解我这个考据人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到中国财政年鉴来把每个地区的数值都重新审视一遍。。。

下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2015年全国省级单位的中央补助情况以供参考。

(作者自制,数据来自2016中国财政年鉴和被讨论的文章)

可以看到,2015年,所有,注意是所有省级地方政府或计划单列市都有中央补助收入,最少的为厦门(89.71亿元),最多的为四川省(3779。6亿元)。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虽然确实财政补助少,但不意味着没有甚至贡献财政盈余(大家都欠一屁股债哈哈哈)。好玩的是,被乌龙放进中部地区而且还被批评了一番的海南,2015年中央补助收入却是省一级里最少的。。。

下图显示了2015年中央总共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中国财政年鉴,2016)

中国财政缺口确实不小,但单从数据角度,如果你硬要说是6个省把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扶贫了全国其他25个省,那未免也太牵强附会了。。。

总而言之,由此可推断文章引用的数据不可信:

1. 数据没有标注来源,查证困难(俗称“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2. 概念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引起数据差异

2. 与公开的可比较数据相差太大

在这样的数据背景下,大家再来看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相信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了。。。

***

后记:任何研究,一旦牵涉了数据,就必然担了一份责任,因为人家会相信你是花心思费精力整理出来,证明一些事情。这样大家也不用反复去证实,而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研究上。

现在很多的人已经对“震惊!”之类的谣言贴免疫,还帮助辟谣,非常令人欣慰。但越是像这样,披着专业的外衣却模凌两可甚至可疑的文章,越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分辨,而不是简单的觉得,“啊!感觉好有道理!”,随手按下了分享键。

作为知识分享者,更是应该保持高度的素养。真实是基础,严谨是态度,共勉。

---欢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转载请问讯“一时兴起的小荒地”并署名出处,谢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财政求生

今年以来,关于财政如何解困的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国师派的经济大师们声称必须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线了,也就是由央行直接凭空印钞购买国债及地方债券;而学院派的教授们则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以国债作为印钞之锚,乃是亡国之兆,1948年的金 …

国家账本2020:45万亿怎么花? | CareerEngine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杜涛 头图|图虫创意 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预算报告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达3.75万亿元,赤字率突破3%,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 这是5月22日 …

地方政府还借得起债吗?

到现在这个时候,我大中国重启地方政府借债搞基建的经济模式,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首先我必须给出如下几组数据: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8年1-6月,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不考虑借新还旧的置换债券)规模仅为3329亿,规模不算大,显示我大中国在此期间内 …

中国到底有多重视教育?

一直以来国内舆论界有个相当扯淡的说法: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这个所谓的国际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是公认的标准,全社会教育总投入占GDP的比值,4%是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5%就****很优秀了。另一个是政府的教育投 …

广西贵港

撸贵港的原因,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城市闹了个大新闻:何思云老师实名举报培训机构男老师猥亵女生,事实确凿,并且最终也立案调查并警告了好几个人,然而何思云老师竟然遭遇全城围攻,不要说声援了,当地市民竟然对她破口大骂,她的学校最后也开除了她。对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