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正研究具体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你有哪些切实建议?
知乎用户 听风雪喧嚷 发表 从国际上来看,8 小时工作制是世界各国应对劳资矛盾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降低了工作时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工作时间普遍都在 10 小时以下。 知乎用户 胖彪 online 发表 一个让穷人更穷, …
一个基本常识:「退休」与否只影响养老金的发放,不影响返聘再就业。
如果社会真的需要有经验的退休人员继续工作,用人单位自然可以通过退休返聘等手段招募超龄员工,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江苏省每年有近六百万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继续就业 [1],可见退休年龄并不会真正限制超龄劳动力再就业。
如果立法者或者专家真的关心超龄返聘人员就业情况,那应该提出的立法建议是「超龄返聘认定为劳动关系 / 签署劳动合同」、「超龄返聘参加 / 适用工伤保险」…… 这才是立法盲区,也是真正保护返聘人员权益的提案,退休年龄的延迟只是退休金发放的延迟罢了。
对于他来说这观点是对的。
去年春游,我们公司老总提议组织爬山。
老总姓朱,身高 168,体重 188,特别爱爬山。
记得那天爬了一会儿,保安队牛队长扭头说:朱总,今天好热啊,我们休息一会吧?
朱总说:牛队长啊,这才爬了四分之一你就喊累啦?要是感到爬山累,你想想公司老前辈?继续爬,不准停!
又爬了 15 分钟,到半山腰了。保安队牛队长又扭头说:朱总,现可以休息一会了吧,我们喝点水……
朱总说:牛队长啊,你又想开小差啦?要是感到爬山苦,你想想红军两万五?继续爬,不准停。
牛队长气喘如牛,咬着牙 N 分钟后终于爬到山顶。朱总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顿时气定神闲,满脸陶醉;牛队长扭过头正要说话,朱总赶紧制止,并提醒牛队长站直点,头低一点,不要影响他观赏风景。
过了几分钟牛队长实在忍不住扭头小声说:朱总,风景也欣赏得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可以下山了吧?
朱总一愣,说:小牛啊,我辛辛苦苦花了 50 多分钟才爬到这个位置,正到风景佳时,精力也极为充沛。我还没过够瘾呢,这么早下去对得起之前的努力吗?岂不是极大的浪费?我还想再欣赏个 5 分钟,或者 10 分钟也没问题。
牛队长双腿打颤,哭着说:可是我真的背不动您了呀……
有退休金的 60 岁退休,专家说这是浪费资源。
没退休金的农民工 60 岁清退,这又是 “好事” 和“契机”。
这叫灵活而特涩的资源配置。
其实我不知道延迟退休有利于发展,还是提前退休有利于社会发展。
咱就不说现在工作是劳动型还是知识型的,就是加班 996 现象都是挺普遍的,更何况有些行业根本不止 996,对就算是知识型的,一个人每天工作 12 小时,累不累,对身体、体力消耗大不大,压力大不大。
现在公司,本来就一个人掰成 3 个人用,还延迟退休说 60 岁都嫌早,是不是会导致,更多的年轻人没有岗位去匹配。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3 月,仍有 41.6 万 2020 届毕业生在求职,同时海归回国求职人数也大幅增长。“随着 6 月份毕业季来临,年轻人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说。
据智联招聘人力资源顾问王一新介绍,与 2019 年相比,今年企业招聘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均上涨,但招聘人数涨幅低于求职人数涨幅。
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909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然而,今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远不止这个数目,还包括自考、函授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仍未就业的 2020 届毕业生。
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再加上疫情,毕业生找工作的环境并不好。延迟退休,会不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
与其相对应的,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
以及
人大代表建议弹性退休:45 岁提前退休利于减少晚婚晚育、缓解少子化
2022 全国两会进行时# 3 月 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在谈到延迟退休时提出,可以推行更大尺度的弹性退休机制:例如,以现行的 60 岁为标准年龄,上下 15 岁浮动。这就意味着,要允许人在 45 岁选择提前退休。通过提前退休,能够增加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有助于从减少晚婚晚育的角度缓解少子化,让更多的人早日回归家庭,从而恢复家庭对老人和孩子的抚养能力。
所以究竟是提前退休有利于社会发展还是延迟退休有利于社会发展?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平均寿命,
2020 年 10 月 28 日,国新办举行 “十三五” 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从 2015 年到 2019 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 76.3 岁提高到 77.3 岁,也就是说 4 年提高了 1 岁。
2021 年 3 月 5 日消息,“十三五” 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76.3 岁提高到 77.3 岁,提高了 1 岁。政府工作报告在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1 岁 。
2022 年 1 月 1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 公共服务规划》显示 2025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 78.3 岁。
我们的平均寿命大概就算他 78 岁吧,延迟退休,也就是退休以后身体好的话还能再活十年,如果工作时过渡操劳,压力过大的话,或许也就活个 5 年左右吧。
但我感觉现在年轻人加班、熬夜、吃外卖,工作压力大,90 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情况,多少身体都为工作报销了,
估计也就退休后活个 5-10 年吧,如果是健康的活着,没有病痛到还是好的。有病就另当别论了。
可能这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而不是尽享儿孙之乐,颐养天年了。
我是觉得以现在年轻人工作时长和体力很难再延迟退休了。抖音 @任海龙 凤梨(id:renhailong_1111)
他在郑州的一家印刷厂打过工。一天工作 12 小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 1000 多元。他也卖过臭豆腐,在大学门口摆个小摊子,直到深夜才收摊回家。
这样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钱,却因为帮助一个朋友化为乌有。
“卖臭豆腐的时候,一个朋友死缠活缠借钱,让我帮他贷款。他还不上,我只好帮他还。那时候我的收入也不稳定,老是还不上钱,越欠越多。” 在一段短视频里,任海龙这样描述了那段经历。
那是从小就认识的朋友,任海龙从心底里想帮帮他:“每次都是债主逼上门了,他来找我,我又不忍心。我一直想拉他一把,结果一直都没拉动,还把自己陷进去了。”
他前后通过贷款方式借给朋友十几万元,朋友还了一部分,还欠了五万多元。任海龙每个月要还的贷款连本带利有五六千元,如果在淡季,工厂的工资根本不够。
还债压力很大,任海龙需要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他到大连的一家公司做起了打磨工,每月的工资,几乎全部用来还债。
“前年春节的时候,我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没有,兜里只剩两三百块钱。当时感觉太心酸了。”
他从没把这些事告诉过家里人,怕姑姑姑父年纪大了,听说他手里的钱都被借走了,还欠了很多钱,会着急难过。他努力按期还款,有时压力太大,就对着镜头讲出心事,发布在抖音上记录一下。
在抖音上发布那段广为流传的短视频前一两个月,他刚刚把贷款全部还完。那段时间厂里业务繁忙,任海龙常有加班的机会,每天算上加班费能挣 300 多块钱。
这么辛苦,却为 300 块满足,这样的青年真的能在 60 岁还有足够的体力延迟退休吗?
专家这是在替自己和身边的领导说话,和你们这些卖力气的没关系。
他其实是在说:
你看我,虽然六十多了,但给你们在做二十年顾问没问题。各位老板有什么需要洗白的尽管找我,保证一篇文章就让你们干干净净的,一年二百万咨询费不多吧!
再看我身边这位精力旺盛的领导,不能六十岁就让人家退下来。儿子虽然安排了,可孙子才上小学,还等着安排呢。
而你们这些卖力气的只不过是些吃挂落的,既然人上人都能六十岁接着干,你们为什么不行?一起吧!带头作用吗!
非常好的建议!!
建议专家自己从我做起,45 岁退居二线,然后去当工人干到 70。
不然专家年纪太大,影响年轻人上升空间。
其他意见没了,完美。
在一个 20 岁年轻人普遍想进体制内躺平的社会,还幻想激活 60 岁的苍老灵魂,真是可笑。
身居高位不想退休,我们可以理解,功名利禄人人都想的了,谁能够说放下就放下。
但是你占着茅坑不拉屎,又不想把茅坑给那些想拉的人就有点不道德了。
对于王大人来说,可能真的是 “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个老民工来说,却是气血亏损,体力丧失,甚至是已经开始病痛缠身了。
对于这些专家,我的建议是有本事就自己去开个公司。
真的,你可以干到死,往死里干,而且大位还能够世袭罔替,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要学会放手与让贤。
老人如果不学会放手,等于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图你什么:图你老,图你不洗澡!
赵国廉颇,17 岁就以骁勇著名。当时赵国军中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将,廉颇于是向赵王说:“那些老将军们思想陈腐,身体老迈。在指挥上没有年轻人灵活,在作战上也没有年轻人勇猛。我觉得他们应该尽快地退下来,早点让年轻人接班,给赵国带来一些朝气。”
赵王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开始启用廉颇。
廉颇当了一辈子将军,直到自己也年纪大了。新赵王见廉颇老了,就想让他退下来,让年轻人接班。廉颇说:“你别看我老了,但我经验丰富,老成持重。那些年轻人都是愣头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怎么能把军事大权交给他们呢?”
新赵王说:“咦?廉将军,我听说你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
廉颇说:“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我还年轻。”
恶意合订
同样是 60 岁
原来 60 岁也不一样
有老年 60 岁,也有壮年 60 岁
既然专家称 “60 岁还处于壮年”
那不如把这批壮年 60 送到工地去替换那批老年 60
让壮年 60 去继续发挥智力和体力
让老年 60 退休拿拿退休金
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
壮年 60 需要继续工作,去工地
老年 60 需要好好休息,去退休
这样人人都开心
又赢了!
这个东西很难说。很多公务员,坐在办公室 一辈子清闲,早中午有食堂管饭,拿着高额公积金,上班来回不用挤公交。公务员福利多好呀,大米粮油洗澡洗头发的都能发。孩子上幼儿园很多还有直属的幼儿园。
一辈子不太操心,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这样的工作干 30 年。和一个干体力劳动的,为了吃饭奔波的人干 30 年,那到了 60 岁的状态能一样么?而且人生活越好接触的层次也不一样,能屏蔽掉不少不顺心。老百姓处处碰壁,受的打击也多。
专家知道啥?他能亲身体会老百姓的不容易?
肯定有希望晚退休的,也有希望早点退休的。
毕竟,大家还是要尊重科学的。
更新:
看的人很多,评论的人也多,就查一查数据来源。果然找不到原始数据来源。这里跟大家道个歉,没想到这图如此扎心。
我们打工人,还是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才是幸福生活,以及较长寿命共同的密码。
这些因素和退休时间有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目前并没有找到足够权威的研究。大家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生活。
找到了一篇比较较真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也摘录一个真实样本,说明男性 ZF 工作人员提前领退休金,确实可以小幅降低死亡率。
**实际上,研究退休年龄和寿命的关系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无论研究覆盖的时间范围是多大,除非已经过去很久,永远有一些人 “还来不及去世”。因此正确的变量不是 “寿命”,而应该是 “若干年内(比如 5 年内)的死亡率”。
比如 2013 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 Bloemen 等三位学者,研究了提前退休对 5 年内死亡率的影响。数据样本是全荷兰人口。研究发现,**由于荷兰政府 2005 年降低了领取退休金的年龄门槛,这一政策造成的提前退休,使荷兰男性退休后 5 年内死亡的概率降低了 2.5 个百分点。**换句话说,这个大样本统计研究的结果,远没有 “波音报告” 的结果漂亮,但无疑更实际。而且这降低的 5 年内死亡率,主要体现的是大量政府工作人员提前退休后的结果,其他行业是否符合,尚不清楚。
**“波音报告” 中经不起推敲的结论之所以能影响力这么大,还是因为切中了人们的心理:没有人想在充满压力的职场中待那么久。**根据合理推测,延迟退休很可能会导致压力变大,因此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实际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影响寿命的更直接原因。
为了回应人们的这种焦虑,不是简单地调整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容易。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创新性地思考,为更多的人创造出充满成就感的、健康有保障的工作岗位,从而让更多的人充实投入工作、充分享受生活。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较真|美国波音公司揭秘:65 岁退休的人平均只能活到 66.8 岁?_腾讯网
新闻要连在一起看才有意思。
一边是 60 岁身体还是壮年
一边是 60 岁就要清退。
建议先掰头一下。
受教了。
不过建议稍微改下措辞更合理:
60 岁是他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如果这种时候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一种浪费。
35 岁是他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如果这种时候失业,是劳动力和智力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一种浪费。
中国缺劳动力缺到要延迟退休的程度?
应届大学生年年新高,你告诉我缺?
年轻人学历贬值,找不到好工作,996,拼命内卷,3000 的工资 3 个人的活儿。什么,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然后这批把蛋糕分走的人,天天灌输着劳动力即将十分紧缺的观念,来给进一步压榨剩余价值寻求合理性,你以为大家不知道你什么目的吗?
顺便提一嘴能不能公布一下基尼系数啊
浪不浪费不知道,现在 35 岁以后被优化都是非常常见的。
60 岁退休都觉得是社会资源浪费了,那多少岁退休不算浪费,一直工作到剧终吗?
一直待在岗位上,挤占年轻人的发展空间?
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能熬到 60 岁退休,开始领到退休金着实不易,但凡中途出现什么差错,交过的 N 多保险就算是为国家做贡献。
仔细一看是哪路的专家,瞬间恍然大悟,然后陷入沉思。
我是
,关注我,了解不同角度的热点时事。
那公务员怎么规定 35 岁之前考呢?怎么不放宽到 60 岁? 这不社会资源的浪费么?
哦,原来是,公务员 60 岁继续占坑啊。那没问题了。
你直说社保基金不够用了,我还敬你是一条汉子。
你直说你们 tmd 寅吃卯粮造成今天这个结果,说不定大家还能凑个份子给你撑两天。
你现在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说我们如何如何,那我只有一句话——
头七那天记得给我留一桌,我吃得不多,小孩儿那桌就行。
也就是说我 35 岁从企业毕业,等到 60 岁就可以重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啦?
好激动!
只是中间这 25 年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都在感慨这届年轻人的优秀。因为这届 90 后 00 后,懂得克制自己的生物本能,比方说交配,比方说繁衍后代。这是多大的毅力和自律。而且是一种集体行为,集体躺平进行合规反制。
我也没其他能力,只能摇旗呐喊。因为躺平这条路,显然是正确的。不信,可以看看日本。日本经过一代废宅的躺平,日本政府怂了,急了,输了。
长期以来,添狗总是节衣缩食,供养寄主。添狗总是幻想着,以努力和忠诚,换取寄主的怜悯。殊不知,不自爱,哪里有人爱?
而绿茶,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好好的,找宿主。爱自己为主,其他事情不重要。
总结:添狗不得豪斯
补充,再贴一下中国劳动力市场数据。求职人数 VS 就业岗位。
三、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据统计,截止 3 月 16 日,24365 校园招聘服务面向 2021 届高校毕业生已举办 25 场专场招聘会,参与 企业 7.5 万 + , 提供岗位 256 万 +
2020 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 2019 年增长了 33.9%, 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143.1%。
五、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 8 个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细类,然而, 在众多的职业中,却仍旧有部分群体 “无业可就 “。部分毕业生由于内在或外在、可控或不可控、稳定或不稳 定的因素,造成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今年岗位竞争激烈,一方面是受 到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去年待业的毕业生的累计,此外还有留学回国的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社保分配的时候,存在某些不合理分配?导致原本应该拿到养老金的 60 岁老人,拿不到了呢?如果分配方式不改变,现在 60 岁,以后 65,再往后 70?
总结:躺平是唯一能做的。共勉
我以为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他们会提高工人待遇,结果他们和学校结合,把未成年当奴工使唤。为了推卸法律责任,这些奴工还得声称是自愿为奴。就好比那个过劳死的未成年,他的自愿参与社会实践书都出来了。
说难听点,专家只不过是出来吹风的,把一些不体面的事情委婉地表达出来,再给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件事已经决定了,现在告诉你,是给你面子,你不要不识抬举,要反对,提意见。
这不是观点,这是已经充分讨论(当然你没资格参与)后,要决定执行的政策。
你有没有资格评价,你心里没点数吗?
今天,我破了大防了。
早上,因为工作的不合理安排,跟老板吵架。其实我不是非要吵,也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事实上的错误…… 可是我就是蚌埠住,因为老板揪住我上周一个态度不好的点一直说。
可是,上周的那一刻,我接到我妈检查出肺部有个东西,足够大了,必须手术的消息。
然后我工作好多好多,压力好大好大,昨天是周日,我在加班,为了赶一个工我骑自行车疯跑,结果在大马路上因为下雨打滑帅了一跤。起来老板问我为什么今天还有一个工作没做,为什么不提前安排好……
我可不可以卖惨?可以?但我没有,我只是吵架。
后来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我想真是悲哀,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却没有哭,兴许还给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个 “情商不高”“脾气不好” 的印象。
但我没管那么多了,我离开了办公室,去肯德基点了炸鸡,可是我没有吃几口,我不生气,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
然后中午我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因为我答应了一个部门今天要提交东西给他们。都是打工人,别人等着要,我不想别人难做。
下午,东航的飞机失事了。消息到我手机上的时候,我真的、真的绷不住了。我哭了。
我也不知道为啥会因为这个事哭。我想到那 100 多个乘客,也许正在期待着未来,也许也正在心痛着现在。可是他们没了。
那一瞬间,我好想退休,好想回到家里,就算我爸妈再恨铁不成钢,天天骂我没出息也好,我守着他们,惹他们生气也行。
然后我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专家不想我退休啊。
他们没有在雨中的大马路上摔车,很丢脸地爬起来,膝盖很痛,但还要赶紧骑着车冲到工作的地方。
他们或者没有不知道病情的家人,就算有,他们会住进高档的医院,很好的病房,最好的医生和护士照顾着他们。不会纠结家人生病的时候,能请几天假。
他们没有在那架失事的飞机上。
人类的悲欢大概并不相通。我不能理解。我们想退休,也许并不是要当逃兵,我们不可以只是 “累了,我想歇一歇” 吗?
我也想,从专家的桌前喝着高级的茶水,看到外面的大学路上开满了樱花,不愁衣食,不悲前程。
祝所有陌生的朋友们平安。
我知道你们很累,但不敢喊累。
祝福大家。
人力资源学多了,就真的容易把人当成资源了
在他们眼里人就和桌椅板凳一样,只是资源而已,所以才会有这种所谓的资源浪费论
但我就想问一句,人活一世到底为了什么,就为了做一辈子牺牲贡献,当一台 GDP 制造机器吗
就不配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自己的生活吗
桌椅板凳也许确实不配,但这位专家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怎么能真的如此冷血的相提并论
退休这件事自愿延长显然就是最好的办法,这位专家愿意晚退休就让他自己晚退休,不要耽误其他人退休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管理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真的把人都当桌椅板凳而不是当成活生生的人,那人民也自然会收回那份权利,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王忠民,男,1985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 年 2 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生日期:1957 年 10 月
现年 65 岁
我认为正好相反,应该把退休年龄提前至 40 岁。
原因如下:
1,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过剩。不是工作多的做不过来,而是老油条上班摸鱼和一大批就业无门的高校毕业生。
2,可以更好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十出头参加工作,四十来岁就退休,亲朋好友想借力都来不及。
3,我们是人口大国,应该享受人口红利,而不是承受人口负担。
我是一个程序员,算不算知识密集型产业员工?
这位委员也不用和我一起打代码,只需要坐在我身边念我打的东西就行,我上多久您就坐多久,不用太长时间,一个月即可,正好可以领一整个月的薪水。
只要你不进 ICU,我就承认,你说的都对!你敢吗?
我是觉得,当今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这些既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又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传承下去的专家们!
按这些专家们的年纪,既不可能有一个正常学习计算机的机会,也不可能理解之后的 Z 时代,触摸世纪和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整整落后两个时代。偏偏还特别喜欢以 “专家”,“领导” 的身份自居。
明明是一群混子,去贪污腐败,去曲解伟人的 “黑猫白猫”,“摸着石头过河”… 难道伟人领袖教你们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让你们把自己的口袋装满,把子女送出国,然后死皮赖脸的赖在权位上不下来?教你们黑猫白猫就是为了你们没有原则放肆敛财,跪舔帝国主义和资本家们的臭脚?教你们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为了你们中饱私囊,留下一地饿殍,饥荒遍地,民不敢生然后拍拍屁股去国外被抢劫???
今时今日,还敢说自己什么识高体壮,噫,吾从未见如此厚颜无耻似君者也!
啊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说的太对了!
我想全体领导干部绝对第一个支持,双手赞成!
60 岁就退休,简直就是人才巨大的浪费!
以前只有副部级高干才能 65 岁退休。
这样延迟退休,对于那些领导来说,绝对是福音啊!
干脆厅局级可以干到 80 岁退,
县处级可以干到 75 岁退。
科级干部 70 岁退。
你看人美国总统,80 多岁了还能干呢!不就是在发布会憋不住了,拉了一裤裆 shi 嘛!都不是事,可以克服。
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
只不过让他们享受级别待遇嘛,调离领导岗位不就完了。
他们还可以在单位发光发热呢!在他们热爱的岗位上继续摸鱼划水。
我都能想象到我 60 多岁如果还在上班,那该是多么爽啊!
看看现在那些快退休的老干部,那满怀敬意啊!他们才叫什么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做一天呢!
我来描绘一下我美好的一天
早上 7:00 起床,收拾。
早上 7:40 掏出我的敬老证,坐免费的公交车去单位
早上 8:00 来到单位食堂,美美的吃上一顿,吃完掏出口袋,再多拿几个鸡蛋,晚上回家喂狗,我家狗子也要加强营养。算了左边口袋再装几个,路上喂喂流浪猫狗,我多有爱心啊!谁管年轻人吃不吃上饭啊?机关单位的鸡蛋,全拿走。
早上 8:30 开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卫生间占个坑,带薪拉 shi 半小时。
第二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开始学习,看新闻,看视频,在和隔壁的老王连线对战一下。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积分刷满了,哦耶!
早上 10:30,吖,还有一个小时就吃午饭了,现在赶紧下楼去菜场买点菜。
早上 11:30,第一批在食堂门口等饭,一定要吃到第一口菜,这叫有锅气!
中午 12:00,去单位的澡堂泡泡澡,带上壶茶,找再隔壁的老李加上老王,来个斗地主。
中午 13:00,开始午睡
下午 13:30,正常该起来上班,喵喵喵?有啥好忙的,继续睡。
下午 14:30,起床了,开始干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传个文件了,报个销发票了,多运动一下对身体有好处。我都这个岁数了,要学会放手,要给年轻人压担子,年轻人只有多一点工作才会锻炼,才会得到成长。
下午 15:00,呀,孙子孙女幼儿园要放学了,走了,接孩子去了。啊啊啊,早上买的菜忘记择了,花个 15 分钟,在单位的盥洗池里把菜择了。
下午 15:15,接孩子去。
下班了。
什么 (゚o゚; 打卡?我就是卡,有本事打我呀。
明天又是这样朴实无华,规律性的一天。
这样的工作我能干到 80 岁!
信息量太大
1、看看这话是谁说的
社保,管理人员,说的
2、社保是啥?
养老金、公积金、生育、工伤、医疗、失业,这几个统称五险一金
3、社保是咋回事?
比如养老金:就是你年轻的时候交钱,等退休的时候可以用
公积金是你交了钱,买房才能用,不买房就白交了(部分地区以前不买房也可以提取,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了)
其他几个除了医疗保险也许有机会用到,剩下的或许你这辈子都用不到了
4、现在他(社保管理人员),告诉你,60 岁退休时社会资源浪费……
啥意思?
等我们老了,我们交的钱
你不想给?
还是没得给?
还是说你们那里有缺口了,不想发钱了?
提出「 60 岁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上的社会资源浪费」这一观点的是一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原副会长,私认为他跟当下的延迟退休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
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于热点话题的讨论而已,所以说我们认为到底算不算浪费,完全是取决于基本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实际基本情况,和每个地区的实际基本情况来决定。
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等等客观因素。
延迟退休绝非小试牛刀,而是大势所趋。
在 “996”“007”,被工作和生活驱赶着奔跑的日子里,我们把那些来不及奔赴的诗和远方都交付给了未来,“等退休后,我要……” 成了多少年轻人的口头禅。
于是,退休成为一个被愿望填满的人生新起点,成为一个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隧道出口,仿佛突破那道门,我们就能抵达美好的 “第二人生”。
何以解忧,唯有退休!
然而,现如今你可能面临的是:“延迟退休” 的噩梦!
2022 年 3 月 3 日,江苏省率先实施了延迟退休。其他多个省市也已经完成了延迟退休意见征求工作,正在制定延迟退休试行办法。
而此前公布的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早就明确提出,要按照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是男性 60 周岁,女干部 55 周岁,女工人 50 周岁。如果延迟退休,按照初步方案女性每三年延迟退休 1 岁,男性每 6 年延迟退休一岁,到 2045 年有望统一到 65 周岁退休。而受波及最广泛的人群就是 80 后和 90 后。
推出延迟退休,主要还是迫于我国日渐凸显的养老金缺口压力。
如果说之前,我国的养老金面临的还是结构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东北个别省市存在较大的支付压力,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尚有结余。那么近几年,我国的养老金问题已经从结构性问题上升到了全面性问题,缺口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养老制度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养老金是工作的一代人交钱,给退休的一代人发放。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生育率逐年下滑,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养老金的压力便迅速上升。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从 2013 年的 1540 亿上升到 2021 年的 7000 多亿,仅用了 8 年时间。中科院曾经有过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35 年,我国的养老金池将耗尽累计结余。解决养老金的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延迟退休似乎成了解决养老金缺口压力的一剂良药。
如果一个人延迟退休,意味着这个人要推迟 5 年甚至 10 年之后才可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兑付被延后到数年之后,当期兑付压力大大减轻。延迟退休还意味着一个人要为养老金增加 5 年甚至 10 年的缴费,养老金池子里的资金来源会大大扩容。
事实上,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都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美国为例,从 2003 年开始,分两轮启动了延迟退休政策,美国 2020 年的法定退休年龄是 66 岁,2021 年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了 66 岁 2 个月,每年提高 2 个月,一直到 2026 年实现法定退休年龄 67 岁为止。
想象一下,满世界 60 岁、70 岁的 “打工仔” 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前提是如果…… 还有工可打!
要知道,延迟退休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单纯地将退休年龄推迟,也意味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来自年轻人的竞争压力,老眼昏花的你和年轻人抢饭碗,也许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失业了,毕竟越老越吃香的人只在少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人口与养老问题上,日本和韩国可谓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和中国一样,东亚国家人口密集资源稀缺,走的都是先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再助推科技经济起飞的路径。人口也是从高生育率一路下降,从每个家庭多个孩子骤减到一个甚至是负增长。东亚老年人的困境在全球都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韩国的老年人退休即破产,60 岁退休后很多人的生活无以为继,必须继续去做低端的工作,直到 70 岁;人口负增长的日本,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年龄是可以不一致的,政府提议将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范围从 60 岁至 70 岁扩大至 75 岁,并且鼓励公民延迟领取养老金,越晚领取收入越高。
养老金无法负担生活、储蓄清零,“老后破产” 让许多老人不敢生病、拼命节约,生活质量和健康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在上一代的造富浪潮中,日本、韩国的老年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助推了本国经济突飞猛进,却因为制度设计上的纰漏以及民众观念的变化而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了。
风烛残年,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更是被经济的拮据与困窘侵蚀得千疮百孔。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要达到 70% 以上,才能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 50%,生活水平会较退休前有大幅下降;如果低于 45% 则难以保障基本的养老生活。
中国社科院 2019 年发布的养老《绿皮书》曾指出,在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只有 40%,如此之低的替代率,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陷入 “高名义缴费率、低替代率和低可持续性” 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医疗、保健和食品的涨幅都超过 CPI。老年人在食品上的需求保持稳定,但医疗保健上的开支则会明显上升,这些都很容易形成 “老后破产” 的窘困处境。
现如今,养老问题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 90% 的年轻人(18-35 岁)认为有必要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养老,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愈发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当代的年轻人普遍存在一个观点:一个人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应该由自己决定。可以预见,这一届的年轻人很多不会等到法定退休的那一天才去享受生活。
全球范围,养老金替代率较高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那里的养老金制度纷繁多样,除了政府的基础国民养老金之外,还有更具竞争性的养老制度设计。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为 75%,但是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平均在 42% 左右,而剩下的 33% 就依靠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
而从我国的养老三个支柱各自的规模来看,第一支柱大概占到了 78.7%,第二支柱占到 17.3%,第三支柱(以个税延老保险来计算)占比仅 0.002%。目前看来,我国养老年金中,第一支柱占到了主导地位,第二支柱只是小范围普及,第三支柱刚刚起步,能够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微乎其微。
二者对比起来,映射的现实是,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结构严重失衡。
无论退休还是躺平,都是一种对现实的误判,认为现状如此,未来如此,不会在有什么大的变化;也都是一种对自身的误判,认为自己能够安于某种生活,一直保持某种精神状态继续下去。
遗憾的是,现实并非是线性发展,每年收入并没有增加 50%,因此让退休计划落空。
以二十年前的人所拥有的心量,可能觉得赚到几百万就算是极大,就可以极满足,就可以让人认为是一笔坚实的生活保障。但是二十年过后,这种极大就变成中等,甚至在大城市里只算做是小,小到让人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感觉到恐慌。
躺平怕也是如此,按照它的标准,大概像是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或者是住在丛林里苦修的瑜伽士。我怀疑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才拿走他们的手办就哭出声来,才准备切断网线他们已经要和你拼命,哪里做得到放弃一切,安然平躺?附带说一句,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可以对亚历山大大帝说麻烦让开一点,别挡了我的太阳。如此超然且自我的人物,当初可是银行家的儿子,并非生来就赤身露体住在木桶里。而且,当初他的家庭遭遇巨大变故,原因是第欧根尼铸造假币被逐出城邦。
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不曾宣称退休,同样也不会宣称躺平,他们只是不说话。如果说当年的退休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算是亲友之间的酒后狂言,那么今天的躺平更像是一种当众撒娇,不给我,我就躺平不干。
两相对比,感觉是从少年心气退行成为婴儿哭闹。而对于更多正在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艰难前行的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退休,也无法立即扔下担子躺平。他们甚至都没法张嘴说话,生怕一口气泄了就再也无法起身,只能咬紧牙关,听见自己的脊柱在吱嘎作响。
真实的生活永远无法成为网络上流行的谈资,也平凡到无法从中抽象和总结出任何理论。巨大的真实就是巨大的无声,比起退休或者躺平的言辞,我更相信这种无声。
人口红利的相当于人口贷款,归根结底是一笔债务,搞好了体面还贷、平稳着陆,搞不好就变成旁氏游戏、一地鸡毛。
为了平稳着陆,目前已知策略如下:
策略一:刺激生育,避免出生人口断崖;
难度:五星
策略二: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
难度:四星
策略三:管控好退休后福利待遇支出(局部增,全局减)
难度:三星
策略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难度:两星
…
情势急迫,只能多管齐下了。
再说一遍,“人口红利” 用起来一时爽,永远红利永远爽,但这不可能。
红利消退后,必将面临巨大的 “人口债务” 危机。
谁先出清债务,谁就能够顺应周期,利于不败之地。
所以,现阶段老龄化深重的东北地区,反而有可能率先平稳着陆。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会长王忠民在表示,男性 60 岁还处于壮年的身体状况,如果从未来职业都是知识密集型的角度看,60 岁是他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就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一种浪费。
随着科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六十岁的人确实跟以前我们印象中的 “年过花甲” 有本质上的区别。不管是从身体条件还是智力的条件上来说都是完全可以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为什么很多的人一到了这个时间就会选择退休在家养老。
专家说的都是宏观上的问题,只要看看标准,比照一下身体、智力、经验等等指标就可以确定的情况。上个世纪最后六十年代的那一批人逐渐的步入退休年纪了。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信息显示,人口结构中六十岁的以上人口进一步增长。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扩大,因为 “60 后” 是我们国家的一次人口增长高峰。
全国人口 [2] 中,0—14 岁 [3] 人口为 253383938 人,占 17.95%;15—59 岁人口为 894376020 人,占 63.35%;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18766 人,占 18.7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35280 人,占 13.50%。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1.35 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4.63 个百分点。
退休人员的增长无疑会给社保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我们的社保制度起步比较晚,“60 后” 这代人基本上没有交过几年社保,然后开始享受社保的红利,最关键的是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会带来社保吃紧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无疑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突如其来的压力。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未来的工作岗位无疑是向着科技密集型和经验主导型转变,换句话说就是未来的很多岗位可能对体能不会有太苛刻的标准,延长工作年限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宏观上的事情,是调整政策的关键。但是作为个人而言,每一个家庭终究是要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可能说因为几个指标就能改变什么。
“60 后” 的子女应该是现在社会的中坚群体——“80 后”。这是一批经受了最多磨难的一批人,也是目前处在生活环境最复杂的时候的一批人。
读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这一代人的房贷没有还完,一般都是双职工,这一代人孩子还没有成人,需要有人照顾。
“60 后” 多数退休后的工作就是肩负起照顾孙子的任务,因为自己的子女需要为了房贷、车贷、保险、辅导班、生活费…… 忙碌。自己的退休可以让子女更多的放开手脚没有顾及。这才是必须退休,而且不能不退休的原因。
普通的家庭需要面对的茶米油盐、人情冷暖是专家们不需要考虑的,因为我们普通人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让自己过得像个人,我们不是没有爱国情怀,不是不想为国分忧,只是我们也要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当我没有钱还房贷的时候,银行会收房子,当我拿不出钱付水费电费,真的会断电。我们没有专家的经济条件,我们必须考虑孩子过的累不累,我们需要拿出时间替他们分忧。
事物总是有规律的,就像一年有四季,有白天也有黑天一样。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总是有人要落下历史的舞台,退居幕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这一代人的任务完成了,自然就该把机会让出来了,人类历史之所以延续就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才完成的。
就像现在 “60 后” 的社会责任已经完成,需要他们继续付出的是家庭的需求。不让他们转变岗位另一个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了。社会总量就是这么大,岗位自然也是已经定下来的,他们不把岗位腾出来,已经成长起来的更年轻的一辈,何去何从。这话好说不好听,因为爷爷辈的不腾位置,导致孙子辈的就业压力更大,就业压力增大的不稳定因素比老龄化一点也不差。
所以专家说的我们要理解,但是也呼吁专家能把个人因素考虑一下,尽量全面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是跟打地鼠一样,按下了这个,另一个又起来的。就像白天跟黑夜的变换是一样的,你想让白天的时间长,那黑夜的时间必然就短了,因为一天就 24 小时,不可能凭空出来 25 个小时。继续留用更多的六十岁以上的人在岗就业,那就是增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岗位就这么多,不让位置,那势必要损失年轻一辈的就业岗位。
虽然早知道自己只是资源,只不过听他们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还是有点蚌埠住啊!
对对对,那些在工地挥洒十几年汗水、带着一身伤痛的农民工们,六十岁就不工作还是太可惜了。
当然,也不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和风险,要防止资本被劳动者剥削,那不准他们再在工地干重活,就干辅助小工、当门卫、做仓管吧,这样能最大化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中老年人口红利是吧!
真是 xxxxx(以下省略一万字)
我很少输出情绪,但是看到这群胸中无心、目中无人的专家们,真的是受不了了,我承认很多人学术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学着学着就没了人性,不把人当人了。
领导延迟退休,赢一次。
耗材延迟退休,再赢一次。
赢麻了……
非常同意,特别是像提出这种观点的专家,劳动力和智力都异于常人,属于稀缺资源,绝对不能浪费,最好干到 si 为止!
汽车里的螺丝钉,在它还能用的时候就换掉,对车主来说是个浪费。
但是对螺丝钉自己来说,早点换下来,它的磨损就更小,寿命就会更长。
该不该早点换下来呢?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是螺丝钉呢,还是车主呢。
我本以为是为前段时间建筑行业清退的六十岁民工说话,但是一看这说法,一看这字词,还是把民工当成了耗材。
用不废就继续用下去。
这时候我心里全是怒火。
和那些被清退的农民工一样全是怒火。
根本没人考虑到,他们是父亲,是一个家庭里的顶梁柱。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很多父亲都在为进城买房的孩子付首付,还贷款。
反对那些清退六十岁以上民工的政策,因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享福,而是他们有很多地方需要钱。
懂了,原来辞退 36 岁的员工,是为了不浪费 63 岁的员工。
图片来自网络。
人口红利经过 40 年的不断捶打,淘汰了不合格的,终于变成了社会资源。
你这一辈子,都不配做个人。
在听别人讲话之前要先看看别人的屁股在哪,不然就听不明白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些没有说出来不方便说出来的话才是他们所真正表达的意思,你光看字面意思就会显得互相矛盾,云里雾里。
之前清退 60 岁建筑工地民工的发文是住建委的,这里面牵扯到一个老龄民工伤亡事故、保险、医药费的问题,与他们所造成的利润相比,一两个老龄民工的建筑事故的费用支出顶得上一个小施工队的几个月的工资费用了,雇佣老龄民工在风险系数高的工地干活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问题,人老了骨质疏松,各种毛病都有,万一摔一跤一检查就是一身的病,这个钱要不要出?
不划算不划算,建议清退,既是为老人健康着想,也是为工地的效益着想,至于这批老人的再就业关我住建委什么事,那是人社局和劳动局管的事,
近日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又跳出来发言,说 60 岁以上的人要继续努力,为社会发光发热,看起来与上面的条文是矛盾的,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先看屁股:社保基金理事会,划重点。
60 岁该干嘛了,理论上差不多该退休了,对吧。退休之后呢?之前交的社保是不是该领了?
如果不退休,继续工作,那么这个社保是不是不用领了?
他的理由是劳动力的浪费,但是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在他的职位上写着:社保基金。
大家懂了吗?
我为广大工人师傅鸣不平。
多地禁止 60 岁以上男性及 50 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作业,超龄农民工未来路在何方?
确实是挺浪费的,毕竟现在在营养健康和医疗服务有保障的前提下,许多人到六十岁依然保持很好的状态,是可以继续高效工作的。对于想继续工作发挥余热追求人生价值的,应该尊重他们的主观意愿并为他们创造条件,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尊重一下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个人意愿,到了退休年龄符合养老金发放条件的应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不要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强制全体劳动人民延迟退休。
看了很多专家的高论之后,最近我一直在给我闺女灌输一种理念:考不考第一无所谓,上不上大学也不是最重要的 (但一定要努力),人最重要的是努力做个 “人”。
“人” 的标准就是对同类要有同理心和共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快乐,我们取得的成绩才有意义,我们才不会迷失了自己!
在 “人” 的维度上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谁也不是谁的“耗材”,成功了要感恩,失败了也不要自怨自艾!
啊对对对!
想到前两天说让老年建筑工强制退休,不由得让人感慨:
体力可以浪费,智力不可以。
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
有个东西叫『返聘』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针对的也大多是一些知识、经验、技术类工种
一个标准制度如果不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自然就会演化出各种补丁制度
企事业单位对于退休返聘人员的需求自然能够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再分配
而类似这种一刀切的制度,普通人瞎想一下可能是不了解,但如果是所谓专家,一刀切要么是懒政,要么是有其他理由
毕竟延迟退休可没法保障所有人都只进行所谓的脑力和轻体力劳动,至于 60 岁以上人员的工伤风险增加的问题,我猜也属于『不必要进行说明』的事实吧……
社保基金理事啊
那我翻译一下:60 岁以后也应该继续缴纳社保,至少不应该领养老金
过去电池多,不在乎,电量不足了直接就扔了换新的
现在电池不够用了,玩具车用不了的,还要放到遥控器,收音机里继续发光发热,直到一点电也没有了才扔掉
说明节俭了
以前说别人长命百岁是祝福,以后说不定就变成诅咒了
这题我会,这叫扩大无产阶级范围,让更多的人在劳动力市场里卷,但是结合 35 岁优化、不许 60 岁以上农民工这些事,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并没有增加就业岗位的意思,所以延迟退休年龄只会制造失业大军,也叫产业后备军,这两个词大家可能日常不怎么用,其实失业大军和产业后备军也叫过剩人口,也就是马尔萨斯—马寅初主义对失业的劳苦大众的称呼。这下原理清晰了,专家手把手教咱马马主义呢。至于失业大军是用来干嘛的,百度一下即可。
现在的舆论环境有问题。
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这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国本。
但是呢,随着国际斗争环境恶劣吧
我们自己设置了具体的任务和节点
“两个一百年” 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来这两个节点和目标应该是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机结合的,
但是呢,舆论场上只会宣扬一种
“再苦一苦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话对不对,对!
但是靠谱吗?不太敢相信啊
建筑工地不需要大龄农民工,
但是现在又说六十岁正值壮年
因为未来是知识密集型
但是你又安排五五分流
不可否认,职业教育或者叫技术人才的确是知识密集型
但是桃子最后被谁摘了,我可不敢妄想。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是对的呢
因为老人把持社会资源和关系网,你不听就没饭吃。
这种关系网,是我我也不想退休啊
这种奇葩论调,一般专家说出来的话,当做笑话图一乐就行了。
问题是说这话的是原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
看来社保和养老是真的蚌埠住了,不然不会请原领导出来背这口锅。
主要原因是一码归一码
延迟退休是为了解决养老金不够的问题
35 岁门槛是为了解决企业成本太高的问题
清退六十岁民工是为了建筑部门提高效率
996 是为了解决公司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
这个问题又是标题党,只看问题会觉得意思是 60 岁劳动力和 20 岁劳动力有同等价值。可这位专家后面补充到是从 “知识密集型” 角度看,这样说反而是合理的。
如果不合理,现在就应该让大部分 60 岁以上高管和省部级以上官员强制退休。就像十大提拔的干部专门弄成老中青搭档,在毛泽东眼中 60 岁的国家领导人就是中年壮年,60 岁以下是青年。
其实从 50 岁以上的劳动力如果保养不好就不适合做重体力劳动,60 岁以上只能做些轻体力劳动。问题是不是所有行业的重点都是有着明确上升空间的国家级干部终点,一些行业可能 40 岁就走到头了。
这意味着我们确实需要向新加坡和日本学习怎么搞老龄化社会,既要老年人别闲着继续发挥余热,也要让老年人充分消费别浪费养老金。国家和社会就算是从节省养老金角度,也应当给有能力的老年人一个机会。
或者说是被自愿的机会。
这就是他强密度使用智力后得出的观点?
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在什么位置上,往往决定了他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这是我们看一个公众人物发言的基本要点之一。
这位王先生既然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会长,那说出这样的话自然就不奇怪了。你想啊,在既有参保人员一定的情况下,熬到 70 岁退休,和在 60 岁退休,情况显然不同——甚至是截然不同。
用张卫平张指导的话说,那就是你别看这晚了几年啊,这晚了几年,多扣的社保金再加上少领的退休金,里外里可就是 2 个几年。
问题是,您这边鼓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男性晚退休,那边很干脆的把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男性 60 岁以下强制报废——哦不,是强制进入,是不是因为建筑行业的民工基本都不交或者按照最低额交社保这一现实状况呢?
另外,专家号召没用,60 岁退休不退休,体制外的个人说了不算,那得看企业怎么想。
不浪费,目前社会模式下,人口是严重过剩的。
这个题目的 “诉求” 无外乎两个:
1. 领导是 “不过剩” 的,精英们还得 “霸占” 位置很久,还可以继续“发光发热”,干到自然死亡都可以。
2. 鼓吹 “多生多育”,培养储备 “韭菜池”,为领导们提供更多的劳动服务。
这就好比,鼓励一周上四天,休息三天。鼓励延长妇女产假等等。
真正享受的,不是普通人。
别被那些 “经济伪学” 欺骗了,资源就这么多,科技发展又是历史沉淀和未来突变的,既然灵活就业人口在增加,考研考公诉求在突飞猛进,那就说明,资源容纳不了人口,生产模式落后,要优生优育。
人口少了,劳动力市场的劳力才有 “筹码” 和资本市场的资本博弈,才能变成卖方市场,全面提高个体福利。
一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工作,非要那么多人卷,就是人口和发展不协调了,没其他的。
正因为人口太多,大部分人就享受不到被 “培养” 的资源,要么是韭菜,要么是干电池,总之,不会是人。
我父亲体格健壮,身体健康,家族基因好,无老年病,血亲都长寿,他亲姐,活了快 90 岁,他父亲活了 90 多岁。
我父亲是国企工人,熬过了下岗,工龄长待遇好,医保很不错。家庭经济当地中上,退休后安享天伦之乐。
我向大家描述一下这种身体的人,60 岁以后是什么状态。
1. 白天动不动就要睡觉。
2. 情绪自我管理差,因为很小的事情失声痛哭。
3. 只能吃清淡稀软的食物,硬一点的东西吃了肠胃会有点难受。
4. 牙没了,现在是假牙。
5. 老花眼,没有眼睛不能阅读。
6. 眉毛很长,皮肤松垮,明显老态。
我的男性直系血亲,就我本人所知没有活过 50 的,实在难以想象我 60 以后是什么样子,一定远远不如我父亲,所以我绝对不会在 60 以后还工作。
那就让他以身作则,一直干到死!这样资源一点都没浪费!
其他人弹性选择,身体不好的自己交社保提前退休。
皆大欢喜!
弱弱问一句:35 岁中年失业算什么?
无论从体力、精力还是生存压力上讲,难道 35 岁中年人不比 60 岁的中老年人更需要一份工作吗?
漂亮的借口而已。
另外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延迟退休意味着多缴纳几年养老金,同时晚拿几年养老金……
一进一出全是钱。
表面上是个资源问题,实际上这是养老成本问题……
作为广大一线产业人员,延迟退休 = 失业。
随着编制的取消,未来更多的一线工作人员(劳务派遣)会在 45-50 岁左右开始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被年轻人取代。
那么意味着失业之后很难维持原有的收入,缴纳金额会下降甚至断档。
最后拿到手的钱会更少。
至于什么人能在延迟退休里受影响小,还能在 60 + 的年龄发挥余热;大家心知肚明。
传统美德!
专家
柠檬什么时候熟啊?
南蛮什么时候送啊?
糯米什么时候晒啊?
内蒙什么时候收啊?
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并不仅仅作为一种 “社会资源” 而诞生于世间。
一个人即便在 60 岁的时候,真是知识经验产业运用能力高密度使用的时候,那要不要继续将大概率还剩十几二十年的生命,继续花在工作这件事上,应该由人到 60 岁的时候自己决定。
咱就是说,假若这人 60 岁时依然发自内心想要专注事业一辈子,并且这个行业也确实迫切地需要这样集知识经验能力于一身的存在,那么大可以同时给 ta 更高的社会尊重和回报待遇。
可如果人家活到 60,已经确信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还可以是陪伴爱人、可以是重新探索新领域、可以是一辈子喜欢却没多少时间做的事…… 那么即便人家在原有岗位上多么擅长和不可替代,谁也没有权利阻碍 ta 追寻自己的意义,或者给 ta 营造强加的道德压力。
上周刚去医院拍了 X 光,
常年伏案,颈椎痛,脖子前倾
我今年下半年才满 30 岁,
我觉得如果我需要以这个状态干到 60 岁,
记得埋我的时候陪葬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
因为我觉得人要有始有终,哪怕 50 岁入土,也要干满 60 岁,
才能不算浪费。
前几天不是说让 60 岁的农民工,离开工地吗?
怎么又来这一出?
《泡沫崩盘后的日本真的很惨吗?从消费数据看 1990 年后的日本经济》
《社零 - 网上零售额见顶对互联网的打击有多大?新车消费见顶后,弯道超车的汽车工业的未来在哪里?》
关于中美日三国的汽车行业我们之前已经多次分析和论证,汽车行业与公共交通行业密切相关。房产、汽车均属于居民的大宗消费品,房产具有金融属性,而汽车只有消费属性,因此汽车销量代表了实际居民的消费偏好,汽车消费水平越高,居民剩余价值越大,说明社会进步越快。
因此我们截取了部分上世纪日本、美国汽车销量的数据,用以佐证我们对于我国汽车消费水平的判断,及国内汽车业未来的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汽车保有量与人口规模是呈现正相关的,如果人口负增长,那么无论是商务车还是乘用车未来的市场都是既定的,2005 年是日本人口拐点之年,2005 年以后日本的汽车保有量长期保持稳定,不再继续增加,我们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发达国家高昂的人工费用即是个人买车的动力,比如欧美日打车费用都远远高于居民收入水平,平均一年的打车费用往往都够买一辆新车了。
美国二手车销售均价为 2.5w 美元,合计人民币 15w,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7w 美元,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3.5w 美元,对于汽车消费能力较强。
**而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 3.2w 人民币,人均工资性收入 1.6w 人民币,买一辆 15w 元的汽车需要不吃不喝 9 年时间。**因此国内的汽车无论是从消费能力还是公共交通替代作用,都已经见顶了,之所以见顶以后没有出现回落,主要原因是汽车对于婚育嫁娶有重要财富效应,买车买房者一般都被誉为成功人士,因此买车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结婚和炫富。
-—
然而我们在确定 2021 年新车、二手房数据时,一直有一个疑惑,2021 年新旧汽车其实消费周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上半年数据偏高,下半年数据偏低。
从传统的购车周期来看,一般意义上上半年较低,下半年较高,这是由于国内消费结构导致的,一般均以一年为一个终点,而 2 月份又是一个起点。因此 2020 年 12 月份基本已经可以剔除掉疫情对于汽车销量的影响,2021 年 12 月份也可以剔除掉疫情对汽车销量的影响。
甚至第四季度完全就可以剔除掉疫情的影响,汽车作为居民的大宗消费品仅次于商品房,而四季度的数据完全可以反映出当年及下一年汽车销量的一个趋势。
对比以后,我们发现,2021 年 10 月份二手车销量比 2020 年 10 月低 1.52%,11 月、12 月份跌幅扩大为 1.915、5.25%。2021 年 10 月 11 月、12 月新车销量同比跌幅分别为 9.33%、8.95%、1.59%,新车虽然同比跌幅收窄,但是二手车同比跌幅扩大,新车和新房一样,议价能力都大于二手车,因此销量很容易冲上来。
**2020 年美国新车销量为 1488w 辆,二手车销量为 3410w,二手车销量为新车的 2.4 倍,**2021 年国内新车销量 2575w 辆,二手车销量 1758w 辆,**二手车销量为新车的 0.68 倍,**完全没有达到美国的这个标准。
而 2021 年同样为中国人口拐点的元年,这就意味着国人需要的汽车总量是恒定的,新车的销量即为淘汰的二手房的数量,2020 年我国汽车报废回收达到了 239w 量,其中报废车辆预计 1800w 辆,还远低于我国汽车的总销量,即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还会持续上升。
2021 年四季度比 2020 年四季度新车、二手车总销量同比下跌 5.26%,因此我们预测在消费大回调的背景下,2022 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也会同比 2021 年下跌 5%-10%, 即 2022 年汽车总销量维持在 2313w-2441w 之间。
自 2008 年次贷危机以后,美国居民开始了漫长的去杠杆阶段,而表现在汽车消费领域就是汽车消费水平长期维持在 1700w 辆左右,而乘用车消费连年下跌。
1991-2001 年期间,美国的新车 - 乘用车销量还可以维持在 800w 辆 / 年,2001-2007 年美国新车 - 乘用车销量维持在 750w 辆 / 年,次贷危机以后 2014 年美国乘用车销量一度达到了 770w 辆 / 年,此后一路开始下滑,与此对应的就是美国个人储蓄率开始迅速上升。
次贷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即便汽车总销量是稳定的,但是个人乘用车却是下跌的,说明居民的消费极其理性。
1990 年泡沫崩盘后,1996 年日本所有的数据都在好转,**但是最终无法解决就业、生育矛盾,整体消费数据开始二次疲软。**2008 年次贷危机以后,2014 年美国的乘用车数据反弹到高位,同样也是六年,此后也开始了一路回调,日本、美国不同的是,日本乘用车销量保持平稳,而美国商务车保持上升、乘用车下降。
同样是去杠杆,日本、美国的差异性导致了最终国运的发展走势,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我们之前强调,个体一生的收入是既定的,因此房价收入比为 10 年,衣食住行消费为 10 年,医疗、旅游、教育、高端消费为 10 年,其余收入为养老做准备。
如果所有的个体收入 30 年均为房贷,那么最终社会将毫无活力,抑制了所有行业的发展。欧美居民虽然房价收入比低,但是房租较高,和国内目前一样,一个上班族 50% 的收入都要交房租,一线城市占比更高,因此这种模式下,国内房地产对于上班族的危害性更大,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都难逃被收割。
2017 年我国汽车、家用电器见顶以后,六年之后即是 2023 年,那么 2023 年是否又将复制美日消费疲软的历史呢?如果我们要走经济大国的路线,就必须注重人口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走经济大国的路线,那么人口问题自然不用像西方一样特别关注了,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补贴。
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顶部按照历史周期来看应该在 2020 年戳破,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他国际形势导致了戳破泡沫的时间一直向后推移。
[1] 而每一次的续命都意味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直到最后工具箱所有的工具用尽,所有的韭菜全部被割,这个巨大的时代泡沫才会破裂。
坏了,我成社会资源了。
该专家的建议对象其实很明确,就是针对知识密集型劳动而言的。
对于脑力劳动者和知识分子来说,60 岁确实是一个人知识、经验等最为丰富的时候。身体上的衰老对于脑力劳动者正常开展工作,甚至发挥创造性的影响相对较少。这个时候退休,确实是一种人才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是可以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明显的发现,高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专家教授的退休时间普遍要比普通人更晚,很多高级干部和老教授七八十岁还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但是对于广大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来说,一辈子辛辛苦苦的体力劳动让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在 60 岁的时候,他们的身体状况普遍要比脑力劳动者更差。而体力劳动本身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这个年纪,体力劳动者不得已只能退出工作岗位。
其实,按照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退休年龄为 60,女干部为 55 岁,女工人为 50 岁,就是在充分的考虑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工种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
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寿命普遍延长,60 岁时很多人的身体还很好,思维还很清楚。适当的延长脑力劳动者的退休时间,确实是对宝贵人力资源的更合理利用。
当然,国家有国家的考虑,专家有专家的建议,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想法,这种事情,上层和下层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
不上一线工作的专家的话不值得看。
这真是个实话。
因为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大大加长。
就我原来说过的,我朋友有 60 几岁得了个儿子的,跟小三玩太过了弄到急性炎症去打针的。原来还有 70 几岁香港佬每次上来玩,都要喊几个小妹一起,一个还不够。
就我观察。年纪大对身体最大的影响是视力问题,还真不是身体,虽然有所老化,至少还有壮年期 30-40 岁的 60-70% 左右。
我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上都是一些阳痿不行的。网上多了会阳痿吗?不懂。
缺口,不想发养老金,996 别交了,根本就活不到能领的时候。
有多少人工作真的对人类有积极向上的价值,有多人纯粹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是为了工资和生活?
专家天天搞虚假宣传不搞科研,这不是更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老龄化问题本质上还是现代人寿命延长了,
一个人如果活 70 岁,
20 岁前不工作,
60 岁后退休,
那就是工作 40 年养 70 年,
如果寿命提高到 90 岁呢?
那就是工作 40 年养 90 年,
钱还够吗?
如果寿命在退休前就结束,
还会有老龄化问题吗→_→
谢邀。
我是个社区医生,姑且可以算是脑力劳动者吧?
中年。
现在一天看一百个患者脑子都有点儿木,气有点儿亏有点儿不顺。
60 岁我再一天看一百个患者,估计有点儿费劲,但眼瞅着马上退休了,还能凑合顶一顶。
现在你跟我说 60 岁是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
我到时候不犯老年痴呆把人治死就算好的。
我不否认有的人 90 + 还在坐诊,但那都是有好几个助手的顶尖人物。
我一个社区医生,谁给我创造这么好的条件?
以上。
如果从未来职业都是知识密集型的角度看,60 岁是他知识、经验和产业运用能力强密度使用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就退休,是劳动力和智力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一种浪费。
这句话是对的,60 岁 如果从事的是非体力劳动性工作,确实 可以算作壮年
前提是,这个人 在年轻时,没有被 996 摧残了身体、没有在 35 岁被公司优化掉、没有被无休无止的贷款压迫了几十年。
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作者,在还完房贷的那一刻,就不想再工作了。
中中中,恁自个去找活吧!恁能找到活,要你这个老不死的,我给你表演空中 360° 洗头加拉屎。
建筑行业清退 60 岁工人已经开始多久,去瞅瞅这些退休的工人干啥能费恁几个钱?
程序猿 35 岁以后找工作都明显费劲,用工方恨不得你年龄 20 岁工作经验 30 年,别说你 60 岁了。
新加坡,日本老头老太太上岗工作属于敬业爱岗不浪费社会资源。
你试试去工厂当日结工,一看身份证 50 岁以上都不要你信不信?
除了外资企业愿意响应号召,招聘大龄员工,国内谁鸟你?
60 岁退休你除了找个看大门,扫大街,你看用工方谁愿意雇佣你。
哦,恁是专家教授,那肯定一堆人愿意。
可惜俺们是泥腿子,没人要。
知道人走茶凉什么感受吗?
能理解老干部的落寞吗?
谁能体会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恐惧?
为什么就不能发挥余热了?凭什么不能老有所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懂?
一般人还能反聘落个双收入。
老 gb 会被反聘么?不弄出 59 现象就算在位时广结善缘了。
年轻时就高处不胜寒,年老了又孤单寂寞冷。
这是寒了 gb 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听听呼声吧:我真的还想再干五百年。
要不了几年,70 岁退休也是 “劳动力和智力上的社会资源浪费” 了。
●【体力劳动早退休】【脑力劳动晚退休】●
一句话不就完了吗?
说那么多都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还没有等到领退休金,人就不在了
在中国,一些院士真的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也五十五退休了,但是单位还是通过返聘挽留他们。
但是一些庸才专家,单位上下恨不得辞退他们,他们却说:
建议大家把这句话多读两遍,就会发现说这话的人应该智商不高。什么叫劳动力和智力上的社会资源浪费?定语都不对。
改一下这句话就通顺了:
60 岁退休是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观点和现实总是有出入
专家还说:低收入人群,可以用自己的车接单,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
35 岁以上辞退,60 岁不能退休,这几十年灵活就业吗?
不然只能 35 岁以后,去当农民工,但问题是 60 岁不能干了怎么办呢?
什么人不想 60 岁退休呢?当然是那些不用干活,又有权势的啦,60 岁退休才不爽呢。既然你们不想退休,你们单独搞一个政策好啦,不要带上我们打工人好嘛?我想 60 岁退休,996 干不动啊。。
知乎用户 听风雪喧嚷 发表 从国际上来看,8 小时工作制是世界各国应对劳资矛盾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降低了工作时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工作时间普遍都在 10 小时以下。 知乎用户 胖彪 online 发表 一个让穷人更穷,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灵活就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今年 33 岁,传统行业,算是纯技术工种,双非本科毕业,失业前最高做到了高级工程师(不是职称评定,只是企业的岗位,出了企业就是白丁一个),最高年薪拿过 30 万出头吧,十来 …
知乎用户 尹两灿 发表 多年后的我 60 岁的那天早晨 5 点,我起床,去公园晨练,回来后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 8 点。 来到地铁站,人很多,一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看了看孱弱的他,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 来到公司,那条刺眼 …
知乎用户 密斯塔 发表 !!!!! 编辑: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帐号实名制认证,所以最近不能使用提问、回答、评论、点赞等功能,只能编辑以前的回答。很多私信我的朋友们,我也没办法回复你们,抱歉。 所以私信我要问我问题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问。 …
知乎用户 abracadabra 发表 够发的话不是应该让大家都 40 退休,每人每月发 2 万么? 不够发就不够发,还嘴硬个什么劲… 知乎用户 Uki Shun 发表 我不知道这位社保局的局长真的不明白还是在装糊涂,就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