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上半年关店 37 家,收入同比减少近 30 % ,如何看待这一数据?你喜欢吃呷哺呷哺吗?

by , at 01 September 2022, tags : 火锅 海底 小火锅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呷哺呷哺自身的颓势其实在最早品牌定位出现偏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无论餐饮亦或是消费品,作为一个品牌的基础要求是在品牌定位及核心产品定位上永远不要做出错误的决策,因为任何一个错误的决策对于品牌的消费群体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消费者一旦离开,几乎就不可能再回来了。

呷哺呷哺最大的错误决策,在于 2017 年的时候贺光启选择对呷哺呷哺进行精致化转型,这个决定的愚蠢程度让我怀疑他没有做任何的消费者调研,甚至对呷哺呷哺的过去做了根本性的否定,呷哺的起家就是源自于便宜和麻酱。麻酱变味了,呷哺变贵了,你的消费者怎么可能会买单呢?

而深挖呷哺精致化转型的原因也很奇特,是因为内部高端定位凑凑的成功,凑凑本身在内部并不被看好,但在凑凑单店模式跑通以后却让呷哺呷哺看到了机会。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内耗,屁股决定脑袋。

呷哺呷哺还能不能救呢?可以,重回低端路线,材料走回性价比,做出特有停留口味及食材,重新做市场铺设。可能还能救一救。

品牌做起来不容易,但是毁起来很容易。宁愿不做,不要做错,这是基础底线。

知乎用户 易喜糕 发表

呷哺呷哺的价格早就违背了它走低端小火锅路线的初衷了,咱高攀不起。

在这个大家消费降级的年头,呷哺呷哺选择进军高端路线,拔高人均消费,从一开始就选错了道。

年轻人为啥不喜欢奢侈品了,年轻人为啥不爱吃大餐了….. 因为不喜欢吗?

微博天天追问年轻人这个那个,就是不问年轻人还有没有钱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以前 36 一份套餐,蔬菜拼盘里有粉丝,额外送个面条,而且好吃的麻酱还能多给几包,让我们贫穷的学生党回宿舍拌个泡面。现在只能粉丝面条二选一,人均消费 100+,服务也就那样,汤底也少了,小料也少了。

我理解物价上涨,但是溢价过高又有很多替代品的东西,无一例外,被人遗忘被淘汰是市场运转亘古不变的规律。

大概七年前,呷哺呷哺应该是最得意的时候,风头正当,火锅快餐化让它迅速蹿红。

做中餐品牌遍地开花,当时它的眼光捕捉得倒是精准。品牌标准化,我能在任何一家它的分店吃到同样味道的东西,摆放重量都有明确规定。品牌快餐化,加快翻台率,五分钟就差不多能等到点的菜上完,起身就开始收桌,转身再看菜和锅子都被收走。

当时冲着产品新鲜,种类丰富,还有线上线下各种整合营销去吃,等位时间短,是逛街逛累后想饱餐一顿获得即时体验感的不二选择。

火锅企业看到这些趋势,也在多方面积极尝试创新。

当时巴奴毛肚火锅作为河南当地一个火锅品牌,以毛肚特色在多地盖过了海底捞的风头。大龙燚火锅同时兼打明星牌和时尚新奇的营销手段,形成了以 “内容 + 产品 + 热点 + 差异化与顾客互动” 的模式。

火锅这把火,烧得很旺,行业内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出绝招,蛋糕很大,分一分还是有饭吃。

2017 年呷哺呷哺旗下凑凑火锅用 “火锅 + 茶饮” 的模式极速扩张,野心勃勃,想一年密集开设 20 家店,走遍大江南北,但当时就有人考虑到,模式的创新可能带来精力的分散

火锅企业的模式创新都是进行嫁接,这种嫁接势必要建设一套供应链,这将分散企业对主业的精力,可能导致主业受到影响。

谁想到预言成真。呷哺呷哺在转型之后,涨价带来的股价大跌,人事动荡,利润从下降九成到亏损,一边扩张,一边主业受创转型后客单价,水涨船高从从 2015 年的 46.8 元涨到 2020 年的 62.3 元,价格越来越高,消费者却越来越少,翻台率从 7 次 / 天的高光时刻跌到 2.3 / 天。

回想上一次吃呷哺,还得追溯到大喜的校园时光,凑凑我也从来没吃过。

公司 CEO 赵怡的离开让呷哺呷哺市值跌了 19 亿港元,创始人贺启光重新出山重掌呷哺呷哺。但口碑已损,降价续命打不过竞争对手,也抵挡不了后面追兵们的后来居上。

凑凑离职的 CEO 张振纬在上海创立了谢谢锅,出走呷哺呷哺另起灶台后成为新晋网红。而呷哺呷哺应对的方法是重回大众消费路线,增加多种单人套餐。

失人心容易得人心难。虽然呷哺呷哺不同于阿迪达斯的衰落有社死这层原因,但是火锅品牌不断增多,由增量市场逐渐转为存量市场,内卷也日益严重。疫情之下火锅业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在需求旺盛的行业不突破新的经营模式,那走下坡路也是必然。


我是大喜,一个混迹互联网 10 年的打工人。时不时聊点互联网八卦、行业动态,分享个人工作经历。喜欢您就点个关注~

知乎用户 等一个喜报​ 发表

具体为什么我肯定是不知道的,不是研究商业的,对呷哺呷哺的发生了什么也不是那么了解。

但是,作为一个重度呷哺爱好者,我还是可以说两句自己的感受的。

我在北京上的大学,第一次吃呷哺我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了,反正从那次开始,我就上瘾了。

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吃一顿。

大部分时候和朋友一起,很多时候就我自己。

对我来说,为什么呷哺的魅力如此之大呢?

**第一,当然是便宜。**那时候呷哺是可以当工作餐吃的,一个套餐最开始好像还不到 30 块吧,差不多能吃饱。就算放开了吃,那时候人均也不可能到 50 块,那时候我年轻,饭量比现在大的多。

那时候其他火锅店,一个锅底 + 小料可能就和吃一顿呷哺差不多了。

**第二,是方便。**北京门店很多,小火锅上去吃就完事了,而且可以自己一个人吃,不需要管别人,不需要在意别人。

当时其他店都是大桌,自己一个人去不仅贵,而且有点尴尬,呷哺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想吃就吃。

**第三,味道。**呷哺当时有两个东西,在我眼里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别人家确实没有。一个是咖喱锅,我特喜欢,一个是他们家的麻酱了。

就这两个无敌了,尽管他们家食材很一般。肉的质量一般,菜也一般,豆腐什么的也一般。

但是食材一般,它便宜啊,还是物超所值。

再有那个咖喱锅 + 麻酱,你鞋底子放进去也好吃啊,更别提这些肉和蔬菜了。

后来呢?

后来吃的就少了。

当然,这也我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呷哺也变了,它现在倒是变得精致了,食材也提升了。

但是我老是觉得,他家麻酱味道变了,咖喱锅吃着好像也没有以前过瘾了。

而且价格也贵了,小锅的区域明显变小了,大桌增多了。

一切的一切,熟悉又陌生。

我肯定不会放弃呷哺的,但是想回到过去那种感觉,不可能了。

但愿呷哺找回初心吧,现在经济不好,消费降级,你逆着大势呢,生意怎么可能会好。

如果呷哺能回归原来的定位,那将绝杀。

知乎用户 乌麻布​ 发表

海底捞、呷哺呷哺关店求生 出海是 “良药”?

呷哺呷哺、海底捞两大火锅巨头正艰难求变。
近日,呷哺呷哺(http://00520.HK)与海底捞(http://06862.HK)相继发布了上半年亏损业绩,翻台率、人均消费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呷哺呷哺亏损 2.78 亿元,同比扩大 459.95%;海底捞净亏损为 2.67 亿元,盈转亏。
呷哺呷哺与海底捞方面均表示疫情封控暂停堂食,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虽然两家头部品牌均布局了外卖渠道,但规模有限。
谢谢锅创始人张振纬对记者表示,对于火锅消费而言,外卖与堂食消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用餐场景。“一开始火锅外卖,大多的品牌都是尝试把堂食的体验,整体打包带到消费者的家中,但这样的消费频次较低,且年轻消费族群住所大多空间有限。”
这一局限性也导致呷哺呷哺、海底捞无法通过外卖业务弥补门店暂停营业带来的损失。

关店求生 头部火锅品牌陷入业绩困境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与海底捞显示出高度一致的业绩表现。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餐厅的销售额由 2021 年上半年 18.67 亿元减少 43.1% 至 2022 年同期的 10.64 亿元;凑凑餐厅的销售额由 2021 年上半年的 11.27 亿元减少 9.1% 至 2022 年同期的 10.24 亿元。
呷哺呷哺的翻台率由 2021 年上半年的 2.3 倍下降至 2022 年同期的 1.9 倍,湊湊的翻台率则由 2021 年的 2.6 倍下降至 1.9 倍。
呷哺呷哺集团门店结构调整也在同步进行。上半年,其新开 21 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 6 家、湊湊 15 家。同时,上半年关闭 37 家呷哺呷哺餐厅。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呷哺集团共经营 1008 家餐厅,其中呷哺呷哺 810 家、湊湊 198 家。
此前,呷哺呷哺曾宣布 2022 年计划新增 156 家餐厅,但上半年开店数量仅为 21 家,距离这一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受关店等因素影响,呷哺呷哺人力成本大幅下降。财报显示,截至今年 6 月底,呷哺的员工人数为 25355 人,而去年同期为 30087 人,1 年内减少近 5 千人。员工成本也从去年的 9.267 亿元降至 7.541 亿元,同比下降 18.6%。
与之相似,2022 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 2.9 次 / 天,同店翻台率为 3.0 次 / 天,累计接待顾客人数 1.45 亿人次。顾客人均消费 2022 年当期为 109.1 元,而 2021 年同期为 107.3 元。
报告期内,海底捞新开业 18 家餐厅,因 “啄木鸟计划” 关停 26 家餐厅。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海底捞全球共有 1435 家海底捞餐厅。而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海底捞门店数量为 1597 家,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新开 129 家门店及关闭 291 家门店,即净减少 162 家门店。
7 月份开始,呷哺呷哺、海底捞客流出现明显恢复。据呷哺呷哺介绍,7 月份营收比上半年平均水平上涨 42%。
海底捞 CEO 杨利娟表示,从 2022 年 6 月份开始,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持续减轻,公司从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上,都适应了消费环境特性的深度变革。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暑期旺季海底捞翻台率进一步提升,7 月整体翻台率同比恢复约 115%

出海业务能否拯救呷哺呷哺、海底捞?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呷哺呷哺与海底捞都抛出了关店计划,但海底捞方面表示有意重开相关店铺。
“随着外部疫情的逐渐好转及内部‘啄木鸟计划’取得一定成效,集团计划择机启动‘硬骨头’门店计划,目前在考虑重新启动开业可能性的门店为 2021 年‘啄木鸟计划’下关停的部分门店。”
但海底捞并未透露具体重开门店的规模,仅表示,管理层会在未来持续重新评估这些关停门店的选址、物业条件、人员配置、经营面积、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门店。
呷哺呷哺方面也透露了开店计划,下半年将加速完成扩张计划,计划新增门店 100 家左右。
同时,受疫情影响,海底捞与呷哺呷哺都有意将目光转向出海。年初,呷哺集团曾表示 “出海” 进程将加快,布局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目前,为支持 “南下” 发展战略,呷哺集团京沪双总部管理模式已启动。

但从目前来看,呷哺呷哺的出海进程慢于海底捞。

今年 7 月,海底捞公告显示,其计划分拆海外业务在港交所主板单独上市。7 月 13 日,特海国际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告显示,2019-2021 财年,特海国际营收以年复合增长率 15.8% 增长至 3.12 亿美元,同时餐厅数量从 38 家增长至 64 家。
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末,特海国际在 11 个国家经营了 97 家餐厅,其中大多数 57 家在东南亚。同时,特海国际净亏损从 3300 万美元扩大到 151 亿美元;翻台率从 2019 财年的 4.1 倍下降到 2021 财年的 2.1 倍,在 2022 年一季度回升到 2.7 倍。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虽然海底捞不会集资,但考虑到特海正在亏损,在特海实现盈利之前,分拆特海应该会在短期内增厚海底捞的利润。
“目前来看,海外疫情趋于稳定,此时发展海外业务有利于餐饮品牌增厚业绩。虽然国内餐饮市场进入有序恢复,但呷哺呷哺、海底捞仍面临新兴火锅品牌竞争、与消费意愿下降的挑战,短期内业绩压力仍存。” 王东明认为。

知乎用户 财联社连线​ 发表

旧定位没问题,新定位我认为是愚蠢的。

都清楚呷哺走的就是性价比,它处在自助小火锅和正餐火锅之间。现在的问题是经济下行和成本上涨,连海底捞都维持不住,呷哺还跟着涨价就是问题。

很多回答说它原本的市场定位不好我不这么认为,如果经济向好收入上涨就足以抵消涨价。就是因为群众消费萎缩,消费成本还在涨,迫使呷哺换了不上不下的定位。

在我看来维持快餐定位比升级更重要,呷哺选错了路非要升级。这年头要不就便宜,要不就贵,轻正餐是两头不讨好。

而呷哺的快餐定位比某位自助小火锅又在环境、服务、味道等方面更具优势。与其被迫上探与凑凑竞争,不如向下与自助小火锅竞争。毕竟自助小火锅也在涨价,而他们没有体系化的低成本供应链。

既然成本上涨,呷哺最好的办法是转型成旋转自助小火锅,成本反而能压住,还能向下探挤压纠结在自助小火锅涨价的消费者选择心理,接着再把类正餐的呷哺关了或改造就行了。

经济下行期间消费者用脚选择便宜的,不利用体系化优势去降价反而涨价是作死。已经有了蜜雪冰城和喜茶的案例,不知道决策者怎么想的。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如果万达商城这样的商业综合体疫情期间人流量持续减少,大学生还在学校里面封着,这样的连锁店都够呛。

呷哺呷哺已经做的够好,时也运也命也。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被年轻人抛弃了?呷哺呷哺上半年关 37 家店、客单价上升也难 “止血”

创始人贺光启重新坐镇后,也没有挽回昔日 “连锁火锅第一股” 的荣光。

2022 年 8 月 29 日晚间,呷哺呷哺(http://0520.HK)披露了半年报。财报显示,2022 年上半年,收入为 21.56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30.47 亿元减少 29.22%;亏损由 2021 年上半年的 4690 万元增加至 2022 年同期的 2.78 亿元,同比扩大 459.95%。

其中,呷哺呷哺餐厅的销售额由 2021 年上半年 18.67 亿元减少 43.1% 至 2022 年同期的 10.64 亿元,凑凑餐厅的销售额由 2021 年上半年的 11.27 亿元减少 9.1% 至 2022 年同期的 10.24 亿元。

财报中,呷哺呷哺把收入下滑和亏损原因归咎于疫情。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的表现也并不乐观。自 2021 年 2 月 1 日创下每股 27.15 港元的高点后,其股价就开始 “跌跌不休”。截至 8 月 30 日,呷哺呷哺股价已经下滑至每股 3.39 港元。

业绩失速

诚然,疫情对于餐饮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

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整体下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餐饮收入 20040 亿元,下降 7.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 4879 亿元,同比下降 7.8%。

同为火锅赛道的海底捞也发布了不佳的成绩。8 月 30 日晚,海底捞发布 2022 年半年报,营业收入为 167.64 亿元,对比 2021 年 200.94 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 16.6%。净亏损 2.67 亿元,与 2021 年同期 9650 万元的净利润相比,由盈转亏。

不过,对于呷哺呷哺而言,早在疫情前,其业绩上的颓势就已经初显。从 2017 年开始,呷哺呷哺的净利润增速开始放缓,2017 年到 2020 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是 14.2%、10.1%、-37.7% 和 - 99.4%。2021 年,呷哺呷哺营收为 61.47 亿元,同比增长 12.7%,但其却出现了自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亏损为 2.93 亿元。直到 2022 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的亏损达到 2.78 亿元。

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呷哺呷哺营收下降,除了疫情原因,还与其从去年开始关闭超过 200 家门店有一定关系。虽然关闭都是严重亏损的门店,但门店的减少直接影响呷哺呷哺的整体营收,这对其业绩拖累十分严重。”

不过,呷哺呷哺的关店仍在继续,其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商业原因,2022 年上半年本集团关闭合共 37 间呷哺呷哺餐厅。

另外,今年 3 月,呷哺呷哺曾预计在 2022 年开设 156 家门店,但如今 2022 年已经过半,呷哺呷哺的开店进度却只完成了五分之一,仅新开设了 6 家呷哺呷哺餐厅和 15 家凑凑餐厅。

回归初心

财报中,呷哺呷哺表示,2022 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呷哺集团也推出了相应的举措。

重新上线 “高性价比” 模式被呷哺呷哺放在了首位。此前,高性价比和平民化曾是呷哺呷哺的标签,但在 2016 年,呷哺呷哺推出“品牌升级计划”,试图从快餐定位转型为“轻正餐”。不仅在门店装修和菜品上升级,客单价也随之上涨。2017—2021 年,呷哺呷哺客单价从 48.4 元增长至 62.5 元。

“近年来,呷哺呷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强,品牌也有老化的趋势。” 餐饮分析师、餐宝典创始人汪洪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呷哺呷哺此前的价格优势不再,导致其不再令消费者所接受。”

事实上,早在 2021 年 8 月,贺光启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呷哺呷哺是一个大众消费为主的品牌,近几年的发展让消费者产生了一些的误区,呷哺呷哺将重新回归成立时的初心,继续走大众消费路线,客单价保持在 60 元以内。

不过从最新的财报来看,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仍在上升,2022 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顾客人均消费为 63.1 元,比 2021 年上半年轻微上升。呷哺呷哺在财报中称,原因是推出更多新品令顾客产品选择更为多元。

为保持业务竞争力、管控成本,呷哺呷哺计划在接下来三年内,进一步投资 1 亿元,用以升级该加工单位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流程。

呷哺呷哺拓展市场的野心也体现在财报中,其表示将进一步启动 “东扩南进” 的扩张战略,为了执行将业务拓展至华东及华南地区这一战略计划,将于上海设立第二个总部,让本集团将业务拓展至沿海城市及长三角地区、大湾区等的一线城市。另外,凑凑作为呷哺呷哺成功及有利可图的模式,将继续扩张国内门店,并向海外发展。

在文志宏看来,呷哺呷哺业绩的增长引擎在于其品牌的发展和门店的扩张。近年来,呷哺呷哺在门店扩张上趋于保守,即使在例如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上都没有完成良好的布局。火锅市场在飞速发展中,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呷哺呷哺趋于保守的布局直接导致其模式被市场迭代。

他表示,呷哺呷哺过去的重心在北京市场,倘若把上海作为第二总部,真正把华东、华南市场重视起来,对其未来业绩提升将会有非常大的助力。

知乎用户 时代周报​ 发表

我听说过甲浦甲浦,但没吃过。也没见过。

还有共享单车和小黄车什么的。

这些东西都是我在俄国读博的时候听说国内流行的。等我回国后,衰落了。一点也没赶上。

耳听它宴宾客,耳听它楼塌了。

这说明什么呢?新经济和新企业这些年的兴衰速度快的超乎人的想象!

2014 年我出国,2020 年我回国,这期间共享单车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名声多响亮啊。

可是神奇的是,我回国后竟然目击的是它消亡后的尸体。

而甲浦甲浦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我回国后因为疫情原因一直困在贵州十八线小城市凯里,所以从没见过这种高精尖的神秘东西。这种神秘东西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城市。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像我这种比较有年代感的老锅迷,可能都经历过当年呷哺呷哺的等位盛况。

大概十几年前吧,那时海底捞还没有进入北京市场。

呷哺呷哺当时在北京的火锅界,就是等位的代名词。

小情侣俩人,下班后去吃一顿呷哺,还是件很时髦的事,两个人大概一共消费六七十块钱。

通常我们都是下午六点多去,无一例外,店外已经开始排队了,等位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

就餐环境促狭,是那种回转寿司式的立椅单人位,衣服和包包都要放到桌下的抽屉柜里,但当时就觉得真的好吃,好玩,好新鲜。

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去等位呷哺?

到了北京奥运会前,海底捞进了北京,为了吃一顿火锅等位三小时这种曾经以为天方夜谭的事,也出现了。

仔细一想,我大概至少有五六年没吃过呷哺了,有两三年没吃过海底捞了。

所以,呷哺和海底捞都在关店,也都不用等位了。

我是不是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是的。

————

前些天,五棵松新开了一家京 A,据说是北京最大的京 A 门店。有一天路过,就好奇想去喝一杯,结果,过去一看,我的妈呀,门口人山人海,

顺手拿了个号,一看,预计等位时间一个钟……

呵呵,转身就去了隔壁的另一家精酿。

上年纪了,对于为了吃个什么而等位这种事,总觉得非我族类。

知乎用户 无犀之谈 发表

品牌做起来不容易,但是毁起来很容易。而且线下实体店受疫情冲击大,加之金融资本于餐饮行业退潮,火锅类快餐同质化、内卷化严重。 ​都会导致呷哺呷哺收入减少,迎来关店大潮。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已经有凑凑了,还把呷哺往凑凑上凑

忘记了呷哺的初心

知乎用户 尽我的颜值去努力 发表

呷哺呷哺未来还是肯定能活下来的,因为火锅类的另外两个派系,内蒙和川渝都是至少两个人才能吃,只有呷哺呷哺有单人吧台这种配置。

海底捞会给单人对面放个玩具熊,但那等于向世人昭示这是个可怜的单身狗。

前几天刚见到一个数据,说我国城市人口,男性结婚初始年龄平均在 30 岁以上了,那么从上大学到结婚这 10 年的人群,就都是单人火锅的目标人群。还是很可观的。

这几年呷哺确实肉眼可见的涨价了,以前 50 元还可以包含一份羊肉,现在 50 元只能吃素菜了。不过我也确实脱离目标人群了,现在吃火锅,都选川渝的,吃饭间隙还有川剧变脸表演。

另外,最近两年,感觉到处都在开麻辣烫店和冒菜店,这两个玩意,感觉跟火锅也没啥区别,还省了涮的环节和免了衣服沾染火锅的气味。

但是吃火锅还是有个仪式感,这是麻辣烫所没有的。

知乎用户 念慈菴老书生 发表

早该关了

在中国市场,但凡把顾客当个人,花一点点力气去调查市场,收集客户反馈的数据,然后改进不足的地方,也不至于走到今天

海底捞靠把顾客当个人(服务好)火起来了,但后面为了扩大利润,加价减量减质

难道不知道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吗?

又贵量又少,还难吃,不关才见鬼了

知乎用户 田自强​ 发表

呷哺呷哺上半年关店 37 家,曾经的 “火锅第一股” 怎么了?

为什么呷哺呷哺不如以前评价好了?”知乎上这个 2018 年提出的问题,拥有着 600 多万的浏览量和 713 个问答,直到今天还有人陆续进行回答,只不过其中多数都在 “吐槽” 消费体验和餐品质量。

财报将亏损归咎于疫情,实际上呷哺早就抓不住年轻人的胃了。

呷哺呷哺的升级,堪称 “消费升级” 的样板:首先是店铺场景的升级,U 型吧台倏然更换成了木质四人桌,朴实的橙黄色空间升级为古典的新中式风;其次是菜品的更迭,增添了白虾澳牛等中高端产品,曾经 2 元一袋的麻酱升级成了自助式小料;最后是奶茶档口的开辟,“奶茶 + 火锅” 成了新标配……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9 月,呷哺呷哺 955 家餐厅中,有 700 家都升级到了 2.0 版本。

店铺升级了,人均从三四十涨到了七八十,但风评却从 “超值” 变成了“不值”。在上文提及的热搜下,有不少网友吐槽人均高的问题;而在某点评网站上,“性价比”、“菜品品质”以及 “服务” 则是差评中的高频词汇。

客单价从 2017 年的 48.4 元涨到了如今的 63.1 元,性价比骤降后,呷哺的定位更尴尬。

呷哺的创始人还曾承认,部分门店存在严重的选址错误,呷哺曾推出 “千店扩张” 的计划,在大本营北京是密集开店,平均每个区有近 20 家门店,不说高昂的租金能否回本,门店之间不可避免地面临 “相互打架” 的问题。根据统计,随着同一区域店铺数量的增加,北京地区翻台率和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不断下降:2017 年到 2019 年,翻台率由 4 降低到 3.5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 8.6% 降低到 0.2%

那么问题来了,正在被年轻人抛弃的呷哺,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

知乎用户 安安聊楼市 发表

连王府中环都可以人均 130 元吃烤鸭了,呷哺呷哺的价格定位就很离谱了…

这是我前几天去王府中环吃烤鸭时拍的照片,王府中环里面的餐厅,环境和服务肯定都是不会差的,半套烤鸭加小料拼盘,一份宫保鸡丁,一份黄瓜肉末,一份马蹄莲,两杯饮料,一共只要 270 元。

呷哺呷哺呢,人均 70 元左右能吃饱,吃的都是什么呢,也就什么蔬菜拼盘,一些不知道好不好的羊牛肉,再来点拉面… 环境和服务那更是约等于没有…

周末好不容易放个假,多花个 100 元去王府中环吃,它不比呷哺呷哺香很多吗?

除非呷哺呷哺降价,人均 30 吃饱喝足,不然很难扭转局面。

知乎用户 Miss 穆勒 发表

刨去疫情的原因,这些老牌连锁火锅店出现颓势也是很正常的。

你就别说呷哺呷哺了,海底捞现在不也在下滑么?

主要还是以前这些连锁火锅店太好混了,随便弄点狗屁汤底就敢出来卖,很多地区因为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些烂货就靠规模效应和强大的供应链就能活得挺滋润。

因为在以前,好吃的火锅店汤底都是需要店家现熬的,这种模式注定了没办法做成品牌连锁。而有些火锅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可能整个城市都找不到一两家好吃的火锅店。有的即便是有,也只有吃货能找到,普通食客无从了解无从判断。

但是现在供应链实在太发达了,好吃的火锅底料网上一搜一大把,就算做不到顶级,你但凡找个靠谱的供应商,秒杀什么海底捞呷哺呷哺是绝对没问题的。现在哪个城市还没有几家像样的火锅店?

那你海底捞呷哺呷哺还有啥优势?

以前没吃过肉不知道肉啥味,现在大家都吃过肉了,谁还愿意去吃屎呢?

知乎用户 文艺范花样作死君​ 发表

呷哺呷哺,目前在全国 200 个城市直营店大约 1200 家以上。上半年关店 37 家而已,在疫情冲击下,还算不错的成绩了。可以再关 37 家,可能收入同比减少的数据能更好看一点点。

呷哺集团是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餐饮集团之一,于 1998 年 11 月正式成立。集团前身是由创始人贺光启先生将台式小火锅 “一人一锅” 的模式引进大陆,打造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时尚连锁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而来。

1999 年在北京西单明珠开设第一家餐厅,2008 年,呷哺集团获得英联资本 5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我大概是 2010 年左右在北京吃的呷哺。有一段时间突然流行起来,一人一锅,大家围一圈吃,卫生,很便宜,热闹……

味道还可以,说不上多好吃,但性价比很高,品控稳定,穷学生党的福音。

后来,我就越去越少了,各种团购多了,走的地方远一点的团购,除了浪费时间,性价比真的好高。

再后来,性价比就不是就餐考虑的因素了。呷哺基本上退出了我的就餐榜单。一次,下午三点,很多店闭餐了,还有呷哺开,就去怀旧了一下。店面变得高大上了,味道还是没有高大上,服务也没有高大上。

小店经营时,与它配套的味道和服务,平移到大店时,就怀旧不起来了。

知乎用户 白水 发表

你到底有多久没去过呷哺呷哺了?

2022 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的 30.47 亿元减少 29.22%,只收入了 21.56 亿元。就 2022 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就关闭合共 37 间餐厅。

前几年呷哺呷哺涨价还被网友吐槽,说好的高性价比呢?说好的平民化呢?不过网友的吐槽归吐槽,呷哺呷哺该涨价还是涨。2017—2021 年,呷哺呷哺客单价从 48.4 元增长至 62.5 元。

2022 年上半年这样的业绩,是不是年轻的朋友在用脚投票,你涨你的价,我走我的人?

知乎用户 张梓朕​ 发表

说起来,要不是我老婆以及哥们的老婆想去尝鲜,我们几个男哥们根本,也永远不会想到去这吃。。。

我感觉这社会上有一大半的东西都是引导女性去消费的。

然而一个现状是,大多时候是男人在赚钱养家。

仅此而已吧。

也只能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萌遁 发表

本应该在消费降级的今天走上神坛,

奈何非要去做高端市场。关键是麻酱味道也变了,无论是口味还是价格,都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知乎用户 有妖 发表

2021 呷哺呷哺闭店事件

从网友评论来看,呷哺呷哺收入缩减的原因有:

  • 新冠疫情对餐饮的冲击
  • 量越来越少价越来越高,现在性价比不高
  • 凑凑的原料和呷哺基本差不多,但是贵好几倍,轻奢定义也不应该是把便宜的东西加好几倍价
  • 现在味道好价位便宜的火锅店很多

知乎用户 知微数据 发表

呷哺呷哺不给麻酱料包之后就不去了。

前几天去吃了凑凑,才知道这是呷哺的高端品牌。

装修挺好,不过味道确实一般。

火锅就是这样,基本做不出太大的差异。

餐饮单凭便宜是做不大的。

如果自己吃吃还无所谓,遇到聚餐请客的场景,就要想想是不是档次低了。

这种心理变化会损失很多潜在消费者。

说起来这个,想起了太二酸菜鱼。

前几年喊出了酸菜鱼届的海底捞。

现在生意也一般。

知乎用户 正义男神胡八一​​ 发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其实不止是火锅,烤鸭,自助餐近些年来的生意也不如以前好了。因为能吃饱的东西太多了,选择性更宽泛了。

人们追求的是既能吃饱,又能吃好,如果再有些新鲜感那就更好了。

我在朋友圈曾看到有人吃饭点了一份用松树叶,杨树叶,柳树叶,槐树叶拌的凉菜印象特别深。

再比如前几年几百一斤的阳光玫瑰,今年 1000 多一斤的 “挂绿” 荔枝。“挂绿”到了明年会不会跟今年的阳光玫瑰葡萄行情一样?或者明年会有其他水果新秀登场。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商家(资本)总要能够不断的制造新的卖点才能赚取利润,雪糕刺客们的手法你可以吐槽,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值得老实人去认真学习。

某些行业的商业模式也该 “断舍离” 了,海底捞的服务员比谁都勤快,服务是有口皆碑的,结果呢?

毕竟大伙儿是来吃饭的,而且但凡是下馆子肯定是想吃不一样的。如果好几年了,食客去你家都吃不出新花样儿,那人家就会去别的家找新花样儿。

知乎用户 搬砖人 发表

哈哈,我都没听说过这个呷哺呷哺,我还以为使用什么网络黑话在问哔哩哔哩。

知乎用户 安安 发表

喜欢,曾经的呷哺呷哺爱好者。那时候,我的随便吃点约等于呷哺呷哺。

后来结婚生子,就不怎么去了。大约前年吧,有一阵银行有 50-25 的券,心头一热,去吃了两次,每次差不多快四十了,心痛。。。直到第三次,券上加了时间限制,呃,吃了一个全价的,心痛变成了心在滴血,然后就没再去了。

知乎用户 jzzz 发表

很正常价格越来越高,就脱离了原来的消费人群。现在最少也得消费 40-50,这就不具有什么性价比。有两个人就可以去找个其他品牌火锅店消费。

知乎用户 胡仲 发表

平价火锅里,呷哺呷哺的味道不错,特别是麻酱,一定程度解决了单人吃火锅的尴尬。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开始大量开设中高端火锅店,比如新品牌将将。

味道上,并没有比它的普通门店好多少,价格又贵很多。

同样价格,比如北京,可是去独立涮肉馆吃到品质相当不错的肉。

一线城市的火锅类,内卷严重,全国乃至海外的肉类供应,所有火锅店都在抢好的货源。

像呷哺呷哺和海底捞这样的,我个人觉得很难抢过独立火锅店,因为他们要保证所有门店的品质基本一样,这样就只能大宗采购,一般的小牧场供不起。

这样的话,如果是奔着食物品质去的,评价高一些的独立火锅店,味道会更好,比如北京,无非就那几家。

聚宝源,阳坊,南门,裕德孚,老金等等。

这些虽然也有分店,但是规模肯定没有呷哺呷哺和海底捞大。

所以,我觉得,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应该是战略错了,再加上扩张太大,尾大不掉,从而有现在的困局。

知乎用户 蜻蜓与雪山​ 发表

年消五千前呷人

会员充值冤大头

喜欢吃啥下架啥

平菇常常没有货

锅底越做越水

肉盘越摆越少

我受啥罪?不如十点之后奔去海底捞!

知乎用户 冰镇熊脑花​ 发表

当年,呷哺呷哺是靠性价比、口味,以及首开先河的一人一锅迅速赢得了顾客的喜爱与追捧。巅峰时期,吃一顿呷哺呷哺是要排好久队的。

但是随着街边麻辣烫的升级,各种冒菜品牌的崛起,呷哺呷哺的性价比已经不是它的优势了。再加上口味没有升级,食客们也逐渐出现的审美疲劳。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替代产品。

然而,呷哺呷哺转型也是一次错误的尝试。在高端火锅市场,强势的竞争对手太多,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各个项目里,很难再看到呷哺呷哺排队的景象了。反而客单价更高的,菜品品质更高的品牌,越来越受到追捧。

这也是未来餐饮发展的一个趋势。

知乎用户 吾念 发表

呷浦呷浦感觉是我吃过最贵的火锅了,在西安、武汉吃过各种什么谭鸭血、大自在、小肥羊、海底捞、锡林郭勒冰煮羊,还有一些记不得名字的什么重庆、潮汕火锅,唯独呷浦呷浦让我感觉到了贵。

6 个人吃了 1000 多,平均下来是不是感觉也还好,但他家点餐好像是点完就得付钱,后面加菜 100 多的菜下到锅里一人一筷子就没了,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吃了,都说不用加了吃饱了,害怕呀,我吃海底捞都没这个感觉。

在武汉吃个潮汕火锅 300 多能把 3 个人吃撑,海底捞 300 块两个人吃也能吃饱,呷浦呷浦 1000 多能吃的饿肚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没遇到过。

知乎用户 魔幻小孟买 发表

还真有呷哺呷哺?我一直以为那是吴京口误的

知乎用户 烂柯人 发表

喜欢呷哺呷哺的小料,经常点外卖,要一堆小料。后来自己会调出一样味道了,就不点他家外卖了

知乎用户 leo 发表

主要是内卷的太厉害了,海底捞,九宫格,东来顺,光重庆概念的火锅就一大把,拼服务拼质量拼价格的拼优惠的拼装修的,还有私人定制火锅,小众品牌火锅,。。。。。所以呢,呷哺呷哺自然也就扛不住了,加上最近怡情原因,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它,要么得变,要么就逐渐的淘汰出主流市场了。

知乎用户 黄金万两 发表

正常。呷哺呷哺的经营状况和我的感受基本一致。

大概五年前,觉得呷哺呷哺还不错,价格便宜、味道尚可。

去年吃了一次,感觉价格涨势喜人,菜又难吃又少,根本吃不饱。花那个钱完全有很多其他更好的选择。

劝我儿子不要再去呷哺呷哺了。小孩子不懂,吃东西就图个好玩。又去了一两次,最后连我儿子都觉得实在是太差了。

这样的店不倒闭才怪。

知乎用户 非经济发酵剂​ 发表

呷浦呷浦,以前人均 40,性价比真的无敌。在那个价位,麻酱味道算不错了。

后面精致化转型,人均 100,麻酱味道还变难吃了。

人均 100,请你给我个吃呷浦呷浦的理由。

知乎用户 阿大 发表

都没听说过这个店,说明品牌确实做的不行,一个连锁店品牌打不出去那不就得咩吗

知乎用户 DeathKnightH 发表

前些年去商场,路过呷脯呷脯的店,香味好浓的说,饿了去吃一顿,三十多一个套餐。加一个小饺子,3 元。

现在多少钱?六七十。消费降级了,不去了,感觉味道也不香了。

知乎用户 为啥幸福 发表

以前真的是常去吃,差不多一周两三次,尤其一个人的时候选择恐惧症。现在好几年没吃过了。

味道变了,人也变了!

知乎用户 美资知乎 发表

怎么读啊这个子

知乎用户 天凉了 发表

点过一次外卖,完全没感觉到好吃和优势在哪,反倒还贵

知乎用户 小白一个 发表

史上最难吃的火锅,除了阳坊胜利。

知乎用户 此世全部之恶 发表

从 19 年就开始注意了,那时候好像吃的人就少了很多,作为学生的我,真的觉得是有点贵

知乎用户 糖铛铛 发表

我合起来看:

一切都是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我国经济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你在做梦 发表

没别的,就是觉得现在太贵了,人均七八十,小一百,我去吃个正经火锅不行么。

当年呷哺呷哺刚出来的时候,20 来块钱能吃个小火锅,真的美滋滋…

知乎用户 张洋 发表

两年前跟同事去吃,三个人吃了五百多,跟海底捞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无相 发表

各种涨价,菜品并没有增加,质量也没有提高,人均直逼海底捞,有这个钱我去享受下海底捞的服务,还有很 nice 的水果和小吃不好吗

知乎用户 星星夜未眠​ 发表

2006 年前后,我跟我合租女孩一起吃饭,改善伙食的时候就吃呷哺呷哺,那时候锅底小料都不花钱,我们干吃麻酱都能吃一碗。两个人 28 的套餐,够吃,一个人 15 块钱左右,那时候我们工资不到一千八,一个月工资可以吃 120 顿呷哺。

到了 2012 年左右,我跟我同学有时候也去,这时是图便宜,一个套餐也够两个人吃,大概人均 25,那时候一个月也就八千,吃呷哺能吃 320 顿。

到了 2019 年,呷哺呷哺的店都升级了,感觉装修变好了,吧台变少了。吃一顿呷哺人均大概 50,这前提是两个人一起吃平摊。2019 年工资 12000,能吃 240 顿。

也就是说,其实呷哺呷哺大幅涨价发生在 2019 年前后。同向比较,快餐类,真功夫三十,汉堡王三十,定外卖大概二十多。现在,呷哺呷哺与我,不是快餐类的,但是我把它放正餐类,又觉得差点意思。

知乎用户 云月​ 发表

听说调料特别好吃。前几年都爆满,吃过一次,个人没感觉哪里不同。

知乎用户 华盖逢空 发表

我还以为是哔哩哔哩呢

泻药 没吃过 但是肉眼可见的生意难做了 这个都算好的了 我们这好多工行网点都没了……

知乎用户 大金牛 发表

疫情倒闭了多少餐饮业

知乎用户 o0 风语者 O0o 发表

哈哈,吃过很多次,价格越来越高了

知乎用户 鸭梨 发表

承载了很多大学时代的青春回忆

知乎用户 孙文​ 发表

消费降级了呗,这有什么好说的。这种连锁的面向大众的餐厅有一个算一个,便宜的能活,精致的得死。

知乎用户 打不死的大镖客 发表

一家毫无存在感且不知道卖什么玩意儿的店,但凡取个阳间的名字也不会凉的这么快

知乎用户 吸引不是诱惑 发表

加盟都是智商税还用问?

知乎用户 爱吃烤黄花的猫 发表

这就是没掌握涨价的精髓,如果喊出口号说不吃呷哺就是不爱国,那大家就能接受涨价了

知乎用户 Reborn 发表

B 站重度用户

不小心看成了哔哩哔哩

我还奇怪怎么哔哩哔哩还有实体店?

然后看清了

原来是呷哺呷哺

知乎用户 东风谷语心 发表

我在重庆没有看见过,不予置评。感觉来了重庆也竞争不过每味每客和传统的冒菜火锅

知乎用户 逸尘 发表

TM 的,除了快餐小餐馆和呷哺呷哺,就没见过吃饭要先付钱的

知乎用户 小小的草 发表

上次听到这个品牌还是吴京在攀登者发布会上,把哔哩哔哩说成了自己常见的呷哺呷哺

知乎用户 尚衫夏香 发表

我一直是呷哺多年来的老食客

第一感受是越来越贵了,第二感受是就餐体验越来越差

第一点大家都说了 什么素菜丸子越来越贵,肉片越来越少 我就不赘述了

第二点 体验方面真的差到极致

我去吃个火锅 经常性没凉扎啤 没冰可乐 只有奶茶。。。。。。。啤酒和可乐你跟我说你都保证不了稳定供应你还做个屁餐饮, 甚至套餐都是配的奶茶 可是我真的不想吃火锅的时候喝奶茶啊

还有小碗也越来越难用 就为了减少浪费麻酱 眼瞅着呷哺的小碗越来越浅越来越小 我吃一顿火锅中间还要加两次麻酱

2021 年差不多我就不去线下店了 只外卖下单吃他家的锅底和调料 我自己在家煮

2022 年我连外卖都不点了 ,他家外卖配送费都和 kfc 吉野家一个水平的高 还有很高的起送费 直接批量网购底料调料了

知乎用户 法向量 n​ 发表

利益相关 呷哺集团员工

呷哺的小火锅在京津一带繁荣一时,也有南下扩张的趋势。

在整个集团欣欣向荣的时候,进行了品牌多样化战略,并衍生出了轻奢火锅 + 奶茶的新业态——湊湊火锅,红极一时,前段时间湊湊全国第 200 店刚落地。

整个呷哺集团凭借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起了呷哺和湊湊。

本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各行业的内卷,呷哺也开始了精致模式,本来定义日常锅,快餐锅的呷哺,价格也越来越高,加之一波疫情冲击,基本上丢失了南方市场。越来越精致是否跟呷哺最初的品牌定位相悖了?

再说湊湊,呷哺集团趁着疫情抄底了一大批商场店铺,近两年进行了疯狂的拓店,在火锅 + 奶茶的新业态中,逐渐占领了轻奢火锅细分市场的地位。但是仍在存在定位不清的逻辑错误,轻奢火锅为主奶茶为辅,本意是用奶茶提高用餐闲时的进店人数,但这是否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

——————————————————————

饭后小憩更新一下~

呷哺的亏损,都由湊湊在填坑。湊湊目前是纯直营没有加盟的模式。

逆流而上的湊湊,目前仍在疯狂拓店中,但是如此强势的湊湊能否支撑起整个呷哺的业绩,目前是有疑问的,至少今年上半年来看,杯水车薪。

定位中高端的湊湊,在全国内的潜在市场份额到底有多大,适合扩张的城市到底有多少?

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当中,店铺是否已经饱和?如果继续扩张下,是否会瓜分单店原本存在的客源?

在新一线城市当中,消费水平和消费人数能不能支撑起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以及后疫情时代,面对其它品牌的降维打击。

火锅这一赛道,在资本的涌入下变得拥挤不堪,中国未来的餐饮走向还很难预判,呷哺的长青之路,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加油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应该的。家附近有一家,有两次想去吃,里面人比较多,我和老公站在门口和店里根本没人搭理,叫服务员也不应,服务太差了。现在人少了,一堆人在门口揽客我也不会再进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越来越完蛋,家在石家庄,我们这的呷哺调料台种类越来越少,麻酱、辣油、蒜蓉、蚝油,香菜、小葱、还有个藤椒鸡肉酱?和味增酱还有醋和香油,别的什么!都!没!有!以前还有沙茶酱孜然酱和韭菜花、南乳汁,现在都撤了,干脆清水得了,调料台多余

知乎用户 九碗 发表

吃了两三次。有家店位置不好,环境简陋,吃完印象很差。有次吃,沾了一身火锅味。

之后就不愿意去了。

知乎用户 加油呀 发表

我家门口不远,200 米吧,原先有一家,去年 10 月也关了。

感觉价格比原先贵了一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呷哺呷哺我就是减肥的时候去吃,

清汤锅底 + 吸油纸,全素菜,不要油碟,不喝饮料,不吃主食。

效果超好~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记得 15 年刚上班时候,在北京上班吃午饭呷哺都是备选之一,二三十块钱一份套餐,还送面。现在价位直接飙到俩人一百多,两份肉,寥寥数片,一盆菜,太不划算了。一百多市面上可选的火锅太多了,呷哺往往时候排在最后面的那个。

此外,感觉不少厂商都是这种套路,先走质优价廉的策略吸引客户,然后不知不觉间把价格拉上去,此处点名优衣库。

知乎用户 sanmianti 发表

10 年的老顾客,现在是又贵又难吃,引以为傲的麻酱也难吃了

知乎用户 野马 发表

麻酱变难吃了,没有香味,咸味和面粉的口感

知乎用户 凌凌凌 发表

16 年离开北京,18 年带女朋友去北京玩,特意去找呷哺呷哺,结果发现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呷哺了。

知乎用户 xingecom 发表

呷哺呷哺不让用团购的券了 ,想去吃一顿还被赶了出来

知乎用户 安东尼 发表

餐饮业在最近三年的这场浩劫中经历了鬼哭狼嚎

呷哺呷哺肯定没办法例外的

商业逻辑我不懂,但如果问我喜欢呷哺呷哺么,答案是肯定的

呷哺呷哺品质上是没有硬伤的,不要 diss 那几个套餐,价格底线在那里了

选择了呷哺呷哺,就是选择了这么个定位

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呷哺呷哺给了大众一个火锅的吧台

就是随时随时,一个人可以去来一顿确保质量的火锅

呷哺呷哺的品质,很多其他人效仿,什么旋转火锅 etc

根本效仿不来

因此,那种一个人,或者两个不想讲究的人,就拥有了一个火锅吧台

吃着聊着,很轻松

就是一种休闲的慰藉感

吃的不会太 rich,也不会太潦草

像阿姨索要调料的快乐感

这些感觉,使我非常喜欢呷哺呷哺

知乎用户 具微​ 发表

说一个亲身的切实感受,住在潍坊街道,自己一个人,爱吃火锅,附近没有旋转小火锅,所以选择了呷哺呷哺,很满意。

在上海浦东食品城,每周末都去吃呷哺呷哺,自己一个人。一百出头吃的饱饱的,味道也不错,安逸得很。然后店就关门了。

还是一个人,但是只能去龙阳路地铁站那边去吃,同样的菜,哦不,还少点了一个金针菇,好像还有一个冬瓜,没有 190 我都出不去店门。毛血旺菜品里面的午餐肉从一大块一大块的变成了一片一片,鸭血也变少了。

年后崂山路上开了一家旋转小火锅,味道将就吧,很少去呷哺呷哺了,吃不起了。七月份疫情后离职回到老家了,也吃不到上海的呷哺呷哺了。

说个有趣的事情,之前情人节附近,去吃呷哺呷哺,然后服务员给我推荐情人节套餐,每来一个人都推荐一遍,然后没有一个人点。店长也是有趣,能来呷哺呷哺吃的,不说全部,除去拖家带口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单身狗或者一个人好吧,你推荐情人节套餐,他定位合适吗?他菜品合适吗?上来一对心形虾滑,你让我怎么下口。

知乎用户 Eleanor 丶越​ 发表

吃过一次,他们的定位可能是说一人一锅比较卫生,但是这不就相当于去外面吃自助旋转小火锅嘛。

知乎用户 无名柿子 发表

一人锅的小火锅,可以不是和朋友去聚餐,多半更不是社交宴请,就是一个人饿了,又想吃点火锅,就是闷头吃,吃完一抹嘴、拍拍肚皮就走的那种。

店里装修可以一般,位置可以拥挤,甚至服务态度都可以带搭不理,食材底料要求都没那么高,新鲜就行。

但是量不能小、价格不能贵,要让社恐晚期的糙老爷们能吃饱、能吃撑、能吃爽。

饮料品种可以少、可以使劲掺水,但杯子要大。麻酱可以咸可以腻,但一定要能续、管够。

多年前呷哺大火那阵,上面这些每一点都完美符合。

去年去了一次,结果一看菜单和价格,再看看旁边「套餐」那个量,我不如加点钱吃个正经火锅好不好呢?

知乎用户 cele liu​ 发表

贵的我不想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很纳闷,吃过一次的人怎么会考虑去第二次的?当地没别的火锅了?就是麻辣烫也比它强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奶茶卖的太便宜了

知乎用户 花火 发表

人在北京,刚下……

好吧,在摸鱼。简单点说,涮羊肉吃铜锅涮肉,四川火锅去谭鸭血海底捞巴奴等等等等……

实在想不出去呷哺的理由,以前是因为便宜,现在他也不便宜了啊……

知乎用户 Dalei Liu 发表

应该是小吃,而不是高端私人火锅

知乎用户 大伟 发表

呷哺呷哺有单人的位置。

知乎用户 三筱 发表

价格不比普通的餐饮店便宜,在味道上面就更不怎么样了,作为重庆人感觉呷浦呷浦的红汤锅就是批发的便宜火锅底料直接放进开水里煮化。连前门杨大爷的火锅底料味道都要好点。不过呷浦呷浦感觉北京天津人很多还是挺喜欢吃的,唯一觉得还行的就是麻酱了吧,佐料味道还行,但是也就稍微好点

知乎用户 Sara​ 发表

这店还能不倒闭,上次陪朋友去吃,加个汤还要收费?而且菜品那么一般收费高的一批,吃过一次再也没有想去的欲望。

知乎用户 傻丫头 发表

我记得小时候还挺喜欢吃呷哺呷哺的,特别是他们家的沙茶酱酱包,那时候特别喜欢这个味道。

而且是单人小火锅,价格也便宜,和我妈两个人一起去也吃不了多少钱。

去年又和朋友去吃了一次,发下他们家现在除了招牌的单人小火锅,也开始做普通的大锅了。那次因为单人座都满了,心想来都来了,就去吃了普通形式的火锅。

用餐体验怎么说呢,就属于是锅底本身也没什么特色,然后一直让我心心念念的沙茶酱味道也不是小时候的感觉了,菜品的话价格感觉和在别的店吃差不多,但是也没什么特色菜。

感觉现在转型反而变得随大流了,性价比变低了也没有什么招牌菜品之类的,感觉很难打得过其他老牌火锅店。还不如坚持一开始的路子比较有特色,至少这个价位吃普通形式的火锅的话,我是不会考虑它的。

知乎用户 nia 发表

先说结论,太差劲

今年上半年去我们市区的一个大商场里,和对象两个人吃了一次,本来我对这个品牌火锅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对象说她之前在外地吃了一次,还挺不错,这次我也就听她推荐了

结果大失所望!!!

一进门,里边冷清的要死,就一个大姐自己一个人才开始吃,然后进去后,店里一个女保洁和男服务员俩人一直在互相骂骂咧咧的,非常影响人心情,但是另外一个服务员态度还不错,也过来招待我们,最后我点了一份双人套餐,200 左右,里边还带一个鸡蛋,就是这个鸡蛋,让我彻底无语了。

锅底上来后,菜也都上齐了,本来我想吃鸡蛋花直接打锅里的,后来决定先打碗里搅拌吧,鸡蛋刚打碗里,一股恶臭就迎面而来,鸡蛋已经坏了,把我又恶心坏了,叫来服务员给我换掉,结果没过几分钟,店里那个先来的大姐也把服务员叫过去了,她那个鸡蛋也是放坏了的,我就对这个店里的食材新鲜程度表示严重怀疑

从我俩进这家店,那个保洁和服务员就一直在吵架,最后俩人还在后厨打起来了,动静很大

对于我而言,这是第一次去吃鸭噗,也是最后一次了,价格贵,200 块俩人在海底捞吃那是什么样的服务待遇,200 块在这里吃了一肚子气,食材不新鲜,服务人员素质极差

知乎用户 白了个白​ 发表

当年在上大学的时候 2014-2018,正是呷哺呷哺如日中天,麻酱尤其好吃,菜品虽然一般但是很平价,人均三四十不到,一想到单人火锅就会去吃;也会经常和室友七八个人一起去,可是后来慢慢的麻酱没有以前好吃了,变得又稀又普通,就再也没去过了。

知乎用户 CH King 发表

没去店里吃过,只点过几次外卖,口味不谈,就想不通,一个卖饭的,米饭都不能多盛一点,我饭量也不大,总是吃个半饱,那你还配做个卖饭的吗?

知乎用户 起风了吗 发表

坐标上海市普陀区弘基时尚中心

9 月 3 号将新开业一家呷哺呷哺。。。

知乎用户 lllpr1nce 发表

又不是说多好吃,价钱也没多便宜,可替代的那么多,这家也没什么特色,正常

知乎用户 一 LQ 发表

没在广州开?

知乎用户 原先 发表

为啥我觉得呷浦呷浦还不错,前两个月刚去吃了一次,点了个套餐 60 多块钱吃撑了。肉口感也不像合成的,送的奶茶也不是植脂末冲的,感觉和一点点的茶拿铁差不多吧。服务员态度也挺好的。主要是嘴馋一个人想吃火锅的话,性价比很高了

知乎用户 揽月​ 发表

没吃过

知乎用户 文四爷 发表

去年年末,吃过一次,当时就不理解,这么难吃是如何做到全国连锁的。

知乎用户 李柯基 发表

已经一年多没去过了,这个价位可选择的太多了,没有让去的欲望,各种菜都一般。

知乎用户 分说了 发表

江宁大学城那边有一家,吃过,感觉和其他的火锅没啥区别

知乎用户 敏敏和憨憨 发表

火锅调料选择种类不如地摊麻辣烫

很多调料都没有了,甚至连韭菜花都没有了。

上的菜也缺斤少两

价格还在逐渐攀升

我们人均七十,不如去吃地道火锅

知乎用户 岳不群 发表

吃过的感受就是想拉拉不出来的感觉,再也不会去吃的那种。

知乎用户 随风 发表

碰巧前阵子刚吃了呷哺呷哺

我觉得价格肉眼可见的涨了,几年前和朋友去吃,不到两百块就吃得心满意足。像虾滑,羊肉片,都很嫩很美味。

现在单人套餐都一百多,尤其对于我这种比较能吃的穷人,简直是疯狂亏钱。而且牛羊肉的口感和味道变差了很多。肉片很柴,很多肥和筋,稍微涮久一点就嚼不烂。更何况一盘子肉,只有最上面一层铺肉片,底下全是冰沙堆起来的。

知乎用户 自由的穷光蛋 发表

之前很爱吃呷哺呷哺的,基本上出差、学习也好都是一个人,个人还比较喜欢吃火锅。但相比之下一个大锅子自己吃觉得有点尴尬了,所以呷哺呷哺抓住了我的心,一人食、吃饱就走大概是他最主要的吸引点。当时的价位也不是很贵,而且和麻辣烫有着很大的区别,干净卫生方便。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呷哺呷哺套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味道感觉有变化,不知道是年纪的问题还是它自身的问题,最后一次去大概是 2021 年的 4 月底,因为一次出差正好看到,本着对呷哺呷哺的好感无脑进店,但好感在那一次败完了。乱糟糟的小料台,和一般的味道,高高的价格,甚至小锅区域都变少了。

在如今,随着变化,有很多平替产品,比如点单式的旋转小火锅,味道上真的差不多,而且价格上要便宜很多,所以说呷哺呷哺的现状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很感谢呷哺呷哺之前作为平价火锅的陪伴,念书那段日子自己去,或者和大学舍友一排坐的日子真的很开心。

知乎用户 陈末 发表

贵,最低套餐要差不多 50,就那几个菜,分量也少换做冒菜最多 20,味道也一般,没啥特色,锅底发苦,没吃完就走了,过后就没再去了。

知乎用户 TTToMMM 发表

不喜欢,吃过一次再也没去过,还不如我们这地方连锁小山羊大肥牛啥的好吃。

知乎用户 略略略 发表

上个月在日月光吃了一次,一个人点了一个 67 的单人套餐,包含一盘拼接羊肉,一份青菜豆制品大礼包和一大杯奶茶还有锅底。

感觉是贫民版火锅,钱也花了,但是味道并不如意,只是印象中呷哺呷哺已经倒闭了,看到还有门店一时兴起吃的,短时间内不会再尝试了。

知乎用户 不用真名了 发表

喜欢

原来上大学的时候,作为穷学生,是非常喜欢去呷哺吃火锅的,因为便宜,因为味道还不错,特别是在高消的北京,一个人吃个小火锅只需要六七十就能吃饱非常值

后来毕业以后没有留京就很久没吃了,前段时间在家里附近的商场发现竟然有呷哺,本着怀旧的心态去吃了吃,汤底味道没原来好了,酱还是那个味道,但是价格贵了不少

总结,关闭这么多店面,挺正常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楼下的,未去过,就关了。

知乎用户 宇哥的财富小宇宙​ 发表

昨天刚刚路过呷哺呷哺还说呢,印象中的是一家很火很出名的火锅,一直没吃过,但是一直听说。去年偶然去了一次,怎么说呢,呼和浩特地区火锅的方向可能不一样,铜锅涮,肉多的火锅相对比较火类似额尔敦,要么就是重庆成都那类火锅,然后串串香也比较抢占同类市场,类似袁记,感觉没有什么特色又名气大的火锅店在呼市一个是海底捞,一个是呷哺呷哺,在我的认知里面去海底捞的大部分是小孩子或者盟市来的愿意体验一下服务,另外一类人是由于闭店时间晚的,去夜店或者剧本杀之类玩到半夜再旋一顿的。

说回重点,呷哺呷哺去年去吃了一次,唯一的一次,去的原因呢一个是刚好路过,二一个呢是听说过这个牌子,坐下吃完唯一的感觉是,不知道吃点啥,说吃肉那么一点,说吃菜也没啥特色,最后结账还不便宜,相同的价格我可有去吃铜锅涮也体验挺好,或者吃羊脊骨然后再涮点,再退一万步讲,如果论便宜的话我去农大新区食堂两个人吃旋转小火锅,吃撑了才花了六十多。

根据我不太多的逛街经验,目测摩尔城楼下那个呷哺呷哺,凯德茂楼上的呷哺呷哺,基本在饭点,我路过的所有次数里一个人没有。

所以赶快调整调整定位吧,多少口味、价格、特色、服务什么的占一头,那头都不占,我真不知道开在哪是干嘛的

知乎用户 天天​ 发表

本来发家就是靠便宜实惠

现在菜品品质没啥变化就不说了,价钱越来越贵,菜量越来越小

整体的方向全奔着逼格去了,关键是逼格也没发现有多高

当你舍弃了当初那些意向用户的时候,也就别怪我们这些穷亲戚舍弃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知乎用户 揉揉 发表

坐标北京,我觉得呷脯呷脯变贵了,但是品质不行。人均也要一百多了,但是还是拿着四五十的水平,我有这人均一两百的预算,可选的太多了。

知乎用户 babe 快乐 发表

我的评价:不如路边摊

知乎用户 凡凡凡凡凡 发表

读书时喜欢吃,那时候酱料免费,个人小火锅套餐 30 元搞定。之后越来越贵,酱料还收钱,但是家门口有家店方便,就充了值,2021 年关门了,我还有 30 块钱没花呢!!!

知乎用户 文莉 发表

我曾经很喜欢呷哺呷哺。那是我大学时代恋爱的记忆,也是社恐的我的避风港。

很久很久没再吃了。原因无他,涨价而已。呷哺呷哺主动抛弃了我们这些基本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难吃,人均 80 + 的价格却是地摊火锅的味道,你不倒闭谁倒闭

知乎用户 此木孑然 发表

呷哺呷哺去年在青岛凯德这一家,也是很神奇呀,周围的都在排队,他们家没人

知乎用户 月亮 发表

这家火锅我没有去过,也不知道杭州到底有没有这个牌子的店,但是现在的营收下降这么多,真的让人感叹,我平时经常买早饭的一家酱香饼,现在都已经歇业关门了。

知乎用户 一寸一寸的心 发表

不喜欢吃,服务差,茶品不咋地,卫生还不行。去了一次没下次,完全不能赖疫情

知乎用户 一条西流 发表

有这么一个火锅牌子,叫老爷锅,原来的定位是比呷浦呷浦更加精致一点的路线,结果,呷浦呷浦自己走精致路线了,比老爷锅还贵了,但是东西的品质没变。。。我傻了才继续吃呷浦呷浦啊

至于关店嘛,疫情这么反反复复的,每次都要停止堂食停止娱乐场所,火锅不给堂食谁还去?就算是书亦烧仙草,生意这么好,一年前南京有十几家,现在都只剩一家了。家门口的茶百道和一点点也关门了,谁都不好过。

知乎用户 王骏瑜 发表

也算是在北上广深杭都漂过的老人了,看到这个问题我才第一次知道这个商家,可见知名度和位置和品牌定位可能确实有问题。

知乎用户 找编要编讨编 发表

客户群的收入在负增长,你的售价却正增长,当然药丸。

知乎用户 guobin 发表

名字这么厉害,东西肯定一般咯

知乎用户 黑脸伯伯 发表

餐饮业的命门其实就是日益高涨的房租。

不管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还是街头小店,店面是自己家的,哪怕进店客人数量腰斩,靠着这点客人再加上一些外卖,也能继续撑下去。

可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全都是租房经营。

年景好的时候房租节节攀升,年景不好的时候房东也不会减租和宽限。

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干不下去都是被房租给压死的。

况且对餐饮企业来说服务员和厨师的工资本身压力也非常大。

知乎用户 灵猫无影 发表

没吃过,感觉杨国福麻辣烫赢麻了~重庆小天鹅也有小锅,只是不是吧台火锅。

知乎用户 伴夜碧螺春​ 发表

不喜欢别问

知乎用户 猫南北 发表

我不知道别人喜不喜欢,反正自从呷哺呷哺蘸料不是 “独立包装” 之后就再没去过,好多年了,感觉味道变了,呷哺呷哺就是蘸料得过奖才火起来的。

关于关店,经济形势不好连锁品牌关店收缩是最正常的,也是最明智的。开着赔钱不如关了,等经济形式好了再扩张呗,店面有的是,赔本赚吆喝才是最蠢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毕业就去创业,会踩什么坑

" 大学毕业生创业在最近是一个热门话题。多个城市出台政策,以现金奖励和减免税费的形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在青年失业率高企的当下,“毕业即创业”吸引着不少人。 郭兆意是一名留学归国的精英,他在2019年毕业后,与清华大学毕业的朋友一起 …

餐饮老板的九九八十一难

2011年,一个来重庆采访的香港TVB记者,在街头发现了一个现象:重庆每家肯德基的旁边,似乎都开着一家"乡村基"。 不仅位置挨得近,“乡村基"的装潢也大都采用红白配色,中文名搭 …

如何看待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

知乎用户 非扯迦南​ 发表 看了其他高赞回答,只有我傻傻的讲实话,瑟瑟发抖中 ,求放过 以下是原答案: 美股瑞幸咖啡美股,财务造假 22 亿,退市已成定局,且继续面临法律诉讼 A 股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300 多亿,处罚 60 万,公司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