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络用语的变迁中看到汉字的发展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4月19日,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但在某些层面上,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特别在今天是农历谷雨。

农业层面上,谷雨来了,“雨生百谷”,雨下多了,农作物就要茁壮成长了。

但文化层面上,“谷雨”这一词的由来,源于仓颉造字,说的是仓颉创造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因为天担心人们学会文字后,都去经商不种地了,所以下起了粮食雨,而鬼也怕人类学会文字后,写文章骂他们,也哭了起来。

所以,谷雨这一天,也被定为了联合国中文日,就是要庆祝语言和文化多样性,认知、学习汉语文化。

如果1000年后,当史学家来回瞰这段历史时,他会做出什么定论呢?网络用语,一定是离不开的一门考察领域。

中文是世界历史上始终延续,未曾断档的语言之一,就算是在当代的赛博世界里,中文的传承与创造,仍然没有停息过。

在90年代的时候,上网一直是一个十分神圣的事情,比如说在1997年5月19日的《每周电脑报》上,网友还叫做“网迷”,上网还叫做“冲浪”,你想要的“泡”网吧,还得进“城”。

为什么会用这种神圣感?因为在1999年2月《社会》期刊中的《谁在网上》文,可以看出,在网吧上网,和当时的农民进城一样,主要目的是大开眼界。

在这个网络尚为蛮荒的年代,一切的网络用语、文字的赛博创造,都被包裹了一层敬畏和小心翼翼的感觉。

当时,网络聊天,都得进聊天室,最火的聊天室就两个,碧海银沙的碧聊聊天室、四通利方聊天室。

你看当时的文字聊天,总有一种质朴和展望的味道,比如说网名一定得文绉绉,“轻舞飞扬”、“水木年华”之类的都是热门网民。

然后讲话也是充满了密度和感情,“昂首阔步,带着40岁的情怀,5555没人理我,!!!!”现在要是在微信群里聊这种话,你可能会被抛出年轻人的圈子。

这是互联网文字发展的初期阶段,还停留在基础的文字搬运过程。

而emoji的出现,成了网络世界的一大分水岭。

中国网络语言的演进分水岭,发生在2014年,2014年6月15日的时候统一码协会宣布了版本 7.0 的emoji统一码标准,就是说全世界的网民们都可以用一套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此时,世界的emoji文字进程,就过渡到了原始壁画阶段,人们可以通过emoji传达感情,记录事件。

比如说🤳,就是我在自拍。

🥰就是幸福

比起一个👍,就是你真棒。

但时至今日,我问了一圈美国和欧洲的朋友们之后,他们也只是把emoji停留在了这一层面。

不过,在中国,年轻人们却把emoji渐渐演化成了一种十分立体的象形文字,俗称抽象话

对于没有学习过抽象话的人来说,许多抽象话都是一句乱码。

但了解之后就能明白,在抽象话的世界里,emoji被赋予更立体的意义。

去看书

很多甲骨文上会出现的造字语法,可能你在emoji也可以看到一些影子。

比如说假借,用🌶️的辣来谐音指代“那”,用🔥(火)来谐音“活”,习惯用整🔥、好🔥,表达一个善于展现自己的年轻人。用🐒(猴)谐音粤语的“好”。

有的抽象词更为高级,用上会意的用法,如⛽️,直译是加油站,但意译就是加油,形容对人的鼓励。

还有常用的🎣,直译是钓鱼,但意译的话,就是在网络世界里故意说些反话让别人气急败坏。

举例:小明在香蕉摊主面前大喊:“香蕉真难吃,还是苹果好吃。”于是香蕉摊摊主就会气急败坏地说一句:“这小明又在🎣了。”

面对着如此兴盛的抽象字文化,我想的是,为什么只有中国才形成了这种emoji用法呢?

“怎么大家对这抽象话没有兴趣滴样子”

这是一则虎扑社区内jr们对抽象话的研究与探讨

在考察了一些语言学的资料后,我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中国一些年轻人们能主动整起emoji的抽象运动,我想有一定原因离不开中国的文字渊源。

马克思说过“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而列宁也说过,“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年轻人现在兴起的网络用语“改革”运动,和古时候甲骨文的造字思想如出一辙,抽象在造字的方式风格上,具体在许多造字过程,其实都是生活的产物。

甲骨文的形成与发展,并非由“仓颉”等带学者就能独立创造出来的文字,很多也需要人民生活的创造力。

甲骨文,也是从生活中来,据学者研究,甲骨文的主要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无非是:祭祀、战争、狩猎、天气、病患、人物……

目的性都十分之强。

甲骨文的发展初期,也和emoji的创造一样,为了方便表达,一就是一条杠,四就是四条杠,山就画成了一座山。

但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开始对文字“抽象”了起来。

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的公开课《洛阳铲下的商王朝:甲骨文的形成》中,就解释了甲骨文的形成与演化。

像“我”的甲骨文写法,其实就是商朝的一种兵器。

而“得嘞”的“得”,在甲骨文的写法里,就展现成一个人手握着贝壳的样子,在当时,贝壳可以被等价为一种货币,所以这也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或者说历史的“史”,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手握着笔记录的样子。

所以,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不论是现代的抽象话,还是古代的甲骨文,都是根植于生活的,有生活才有需求。

这种代代相传的文字创造逻辑里,一直存在在于人、历史、生活之间。

在甲骨文的世界里,古人用捡到贝壳,形容人的“得”到,但就算到了现代,这种符合并未曾消亡,甲骨文仍然具有兴盛的生命力。

像工银银联推出的生肖信用卡,就巧妙地利用了甲骨文为元素,致敬了一波传承与创造的中国文字历史。

甲骨文未曾消逝,在中国代代相传,拥有一张工银银联生肖信用卡,或许也承载了你对汉字渊源的认同。

传统文化所谓的过时、落伍,在经济学家的笔下,它意味着与时代脱钩,因为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现代里,没有人会用贝壳做交易,没有士兵会举着戈来当兵器。

但在文化者的视角里,若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元素,将会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

有了生活需求,就产生了文字供给。

这种演化与发展,你不用再把甲骨文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使用,只需要你不断在生活中去尽可能地展示中文文字的魅力,就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可能有些酷GG酷MM,不懂甲骨文,不懂文字历史的变迁,依然在网上生龙活虎,但如果你想真切感受这种汉字充满生命力的内核,答案,就在历史之中…… 

点击原文链接**,选择属于你的专属工银银联生肖信用卡,寻觅甲骨文在现代的踪影。**

设计/视觉  _文特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相比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有何优点?

品葱用户 中国派克笔 提问于 4/19/2020 我最近上网查了一下,我了解到象形文字,比如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同一种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比如: [li]根据楔形文字,其发展趋势是简化。「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 …

[轉載] 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

原创:陈飞樾 0.引言 最近一段特殊时期,很多人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能畅通无阻地发表,发表之后也能基本完好地保留在互联网上,反而是在更小众也更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豆瓣上发表时,迅速遭到审查和删除。这种有趣的对照促使我反思中文 …

[轉載] 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

原创:陈飞樾 0.引言 最近一段特殊时期,很多人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能畅通无阻地发表,发表之后也能基本完好地保留在互联网上,反而是在更小众也更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豆瓣上发表时,迅速遭到审查和删除。这种有趣的对照促使我反思中文 …

中国网络舆论生态变化分析

既然要进行分析,就需要一些参考标准,以下是网络舆论由政治看法分类参考: 1 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2 由制度直接获取利益群体 3 由制度间接获取利益群体 4 对共产主义报有一定期待人群 5 受正能量影响的情绪化发言者 6 政治厌烦的人群 7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