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新任务:如何防止这五百万人返贫致贫 | CareerEngine
****▲ ****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图) 四川德阳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王婷:排查出的相对贫困户数量比预想的少, “是不是把标准定得太严了?”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汪晨:与绝对贫困快速下降的趋势截然相反, …
都别伤心了
一边觉得一片真情喂了狗,一边觉得人身尊严打水漂,都是人之常情,何错之有。
一边疏于实际调研,一边情绪反感太激,前者伤人自尊,后者阴阳怪气,些许小过,不足挂齿。
错就错在,组织这项帮扶活动的人或集体,生搬硬套,生拉硬拽,乱点鸳鸯谱,胡乱组团队,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日新月异的情况,让本身条件尚可,还未体会到人生不易却又处在自尊心爆棚年纪的群体去接受另一群富有同情心和救世感的群体帮扶,结果令双方不欢而散,伤害了两批祖国的花朵。
以后组织帮扶对象,应该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精心挑选像我这样遭遇过社会痛打,经历过人生蹂躏,体会过现实侵害的困难群众。
多关心关心我,爱护爱护我,帮助帮助我,我保证人世间都会充满爱,再也不会有这种互生龃龉的结局了,那一定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人间佳话。
天啊,这不就是我初中参加过的活动的真实写照吗?
那时候还是 99 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去蓟县(现在是蓟州区)参加什么一对一帮扶。活动之前就说那边山里的孩子生活多么多么苦,家庭条件都不好之类的。要送当地小朋友礼物还要把家里的饭带过去分享。
我妈妈怕头一天做的饭路上放坏了(当时从天津市区开车到蓟县要两三个小时呢),还一大早起来特意学着做紫菜包饭,然后煎了几根香肠放进饭盒里。
在蓟县的学校里的活动先按下不表,我被安排跟着一个初三的小哥哥回家。人家家里是开饭馆的,算是比较早的 “农家乐” 那种。家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组合音响和 VCD 播放机。(我家里那时候可没有)
中午人家准备了一桌子好饭好菜招待我。你们说说,我那个紫菜包饭好意思送出手吗?!!!下午人家妈妈开车带我到山里爬山,回程的时候看我特别喜欢吃酸枣,还塞给我好几包,说是 “蓟县酸枣好,回家给妈妈问好!有机会过来玩儿!”
回到家里我就跟我妈妈说,人家家里过得比咱们好多了(当时我爸妈刚离婚,我妈妈一个月才几百块钱的工资养活我)。结果早晨的紫菜包饭我拿回家当晚饭了。
后来听同班同学说,有些结对子的同学确实家里条件挺差的,但是要说贫困,还算不上贫困。毕竟九几年那时候城里的生活条件也就那样,那时候大下岗过去还没几年呢。
现在很多这个一对一扶贫都被搞变了味儿。天津这边的一些公务员包括教育口的教职工会被摊派购买任务,购买甘肃新疆土特产。可问题是很多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投资和产业。你光把土特产拿过来卖,第一能起到多大作用。第二,人家愿不愿意买?我们这儿很多人都私底下抱怨,土特产也不便宜,这一次也得花好几百。可问题是买来了家里人不吃,也只能送人。包括寒暑假组织去某地旅游也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也一般。再搞些乱七八糟的活动,玩儿得人觉得是 “为了完成任务”,玩儿得不开心,还得额外花钱。当地接待压力又特别大,这又是一笔负担。
很多时候,组织活动的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白白浪费了诸多方人力财力和时间。
特别是这类学生间的活动,消费了天津孩子们的同情心,伤了甘肃孩子的自尊心,两边都受伤,活动组织者倒是择得干干净净,还能在履历上写上曾经组织了什么天津甘肃扶贫活动,给自己脸上贴了金了。
很明显既不是天津学生的问题,也不是榆中学生的问题。是活动主办方的问题,还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善事,功德无量。然后群众斗群众,又和他们没关系了。
就这种只为名、不办事、瞎操心、为政绩的事情,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辈子第一次过了两千赞,信口胡来,未曾想有如此高的关注度,看来唯有暴论才是知乎的正道。
另外给很多评论说一下,你们上一次手写信是在几年前呢?我上一次手写信大概是十五年前的小学写作课,结尾都已经不是 “此致敬礼” 了,是 “祝您……” 了。从此我这辈子再没有写过手写信。
我要表达什么?手写信这个东西,在当下的中国,已经基本百分百地被互联网给扫进了垃圾桶中了。
榆中的这两个同学九成是这辈子第一次写信,八成以上是上面要求他们写感谢信他们才写的。这就是别人在你的脸上吐了唾沫,还必须说你吐得好,至少榆中这两个学生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个动辄全民祖安、父母乱飞、夸人睿智、祝福全户口本的互联网环境下,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呢?**传统的道德理念,在人人都不可见的互联网的结构下,已经一钱不值了。**值钱的只剩下大家都可见的政治正确了。
天津同学当然也哑巴吃黄连了,我好心好意地邮东西,还被逼着绞尽脑汁地给榆中同学写信,怎么就飞来了这么两篇好文章?
话说回来,上面要求两面都要写信,还真是返璞归真。
本来正常上课正常学习,突然被要求拿出父母的血汗钱 “捐献”;
经济情况不错,却被说成是 “贫困”;
一边丢了钱,一边丢了自尊。
没出事,学校完成了任务,负责人捞了油水,政府有了政绩,皆大欢喜;
出事了,媒体争相报道,群众有了谈资,皆大欢喜。
这就是典型的领导办事出了问题,结果群众自己内斗。
兰州的学生觉得伤了自尊。问题是这活动是他们自己申请的吗?是他们愿意参加的么?恐怕并不是。是领导为了搞一些政绩和面子,强行塞的。至于为什么写信这么阴阳怪气。很简单啊,老师逼着写的,怨气没地方撒,就撒在了和自己一样的学生身上。
天津的同学莫名其妙被阴阳怪气了一波,是他们自己做错了么? 或者说他们乐意参加这个鸟扶贫项目么?恐怕不愿意。而是学校以各种莫名其妙的道德准则,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喊学生参与。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出在了学校错误的价值观办错误的活动。出在了领导没有调查图方便随便拉了俩学校凑一起。
但是你说这些学生就没有问题么?当然有问题。既然知道是领导安排出了问题,不去骂领导,去骂同样的群众是什么意思?
我国好像从来就有一种天子无错,错在佞臣的情结。结果就是,最终决定是非对错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各方的身份。
领导的责任缩小,群众的责任扩大。
搞的最后人人都觉得干啥都没前途,就当官有前途。
所以你会发现,小时候老师安排的事情有问题,结果是同学互相骂。考试的时候招考政策不合理,结果是学生们互相鄙视。上班了以后都是被压榨的工人互相鄙视,帮资本家说好话。大家都心知肚明问题出在哪里了。但是都选择性忽略了真正造成问题的人,而逮着个自己骂的了的常人往死里骂。
.
我大概都能猜出来这破活动是怎么办的。
「手拉手」活动创立之初是为了鼓励各个不同地区儿童彼此增进了解,打破隔阂,促成一个全国未成年人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所以立意一直强调「贫富」、「健残」、「汉少」的搭配,目的自然是为了教导未成年人友爱互助。
你看这个搭配,应该也能猜出来是谁助谁。让富裕地区的孩子了解乡村,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温暖,配套的活动经常会有类似某直辖市为某省某县某学校援建阅览室、读书角之类。所以这次提到天津的学生援助榆中,会给人家捐文具。
按照这类活动一贯以来的尿性,这文具大概率是孩子自己新买的,不是旧的。毕竟不花钱不能显得自己有爱心。
在有类似活动时,学校内也难免形成一股攀比风气,某班某孩子自己花钱买了多少个书包,某班某孩子买了多少个铅笔盒,也总会成为老师们彼此之间攀比甚至竞争的重点。
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一句全班表扬,哭着磨着家里花钱买东西,只为了表示积极,不能落后。老师们想的则是完成的指标,还有能不能上宣传。
毕竟如果搞的好,是可以上新闻的。跑教育口写豆腐块的小记者就指着这些垃圾信息活了。
「近日我市某校学生踊跃参与『手拉手』活动,涌现了大批积极分子,某班某学生花自己的零用钱买了十个书包送给贫穷地区的小朋友。据班主任某老师说,XXXXXXX……」
只要露了脸,对评优评级都大有裨益。这种新闻你每年六一前夕,翻一翻地方报纸,十有八九总能看见一两则。
所以在此类层层摊派下来发动学生的活动中,主办方和学校的传达就总想搞的如诉如泣,不让被动员的学生们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有饭吃简直不是人就不肯罢休。
用砖头当板凳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配套的一般还会有,教室漏风漏雨,课桌缺角缺腿,夏天酷热冬天酷寒。铅笔头绑木棍,低年级继承高年级教科书,操场只有一块土地,每天翻山越岭上学,家里几口人只有一个上学,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每天坚持升旗,最干净的是红领巾,等,凡此种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积累下来的素材。
于是天津的工具人学生们,听到的是主办方宣传,由老师转述的一个穷困山区幻景,按照老师们的要求情真意切的写了信,捐了东西,以为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儿。
毕竟小孩们想象不到,跟他们讲述帮扶对象形象的老师根本连上网查查当地实情的心思都没有,也更想不到这个帮扶对象可能是主办方闭眼扔飞镖扎中的。
兰州榆中的工具人学生们,自然也想不到,人在家中坐,贫从天上来。自己怎么突然就被扶贫了?祖国华北某个没比兰州好多少愣充直辖市的三线老化工基地居然好意思来援助自己这个全兰州经济生产总值倒数第四的陇西重镇。
彼此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地位低下的半无产阶级,你跟我充的哪门子小布尔乔亚?
兰州榆中的学生们自然不开心,要阴阳怪气几句,让对面的小朋友醒醒。
天津的学生们还陷在高尚无私助人为乐的幻觉里,突然被人啐脸,自然也很不开心。更不开心的是捐了东西挨了啐,他们还得专门写一篇作文,写感想体现自己真的有所升华。
这事儿两边的学生都没啥问题,换了你搁在任意一边,以现在大多数网民的素质,不一定会表现的更加得体。花钱捐东西又被啐一脸,还得写作文总结,这体验恐怕不大美。
问题在哪儿呢?自然是夹在中间的学校和主办方。在教室里跟学生们声情并茂描述远方某个艰难困苦的山区有一群自强不息的同龄人这个故事的校方,就没人去好好做个功课,了解一下甘肃榆中的小朋友们睡的也是商品房,不是窑洞。
主办方自然更扯淡,你手拉手拉到省会城市下辖区县也就罢了,你就不能偶尔改个说辞,别再扯什么援助的淡了么。就说沿海孩子邀请高原孩子来看海,高原孩子邀请沿海孩子去爬山不行么。给兰州的小朋友寄一张天津的照片,怎么也比捐文具要温情许多吧?
当然,不能这样。因为必须要捐文具。嗯,为啥呢?你猜猜呗。
主办的三个组织我一个都不敢提,但你们应该都知道是谁。
好好一个项目,现在办的教条又僵硬,纯粹为了完成指标,刷成绩,把两边的孩子当成了工具人。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懒得做研究。
知道你们每年都有活动指标,但是能不能稍微走走心?
老百姓不敢问经费都哪儿去了,可是搞出这种河北省会援助甘肃省会,两个小手工业者的孩子彼此面面相觑的尴尬场景,就非常不美好了。
想让国内各个不同阶层、地区的孩子互相增进了解的项目办成了这个样子,而在目测可及的时间内,还会继续这样下去。
我们可以假装不知道全国所有这种类似活动中,你们都让孩子们买了些什么东西,援助地方的各种乱七八糟图书文具里又有多少火耗,但是拜托做戏也认真点吧。
援助项目不是说展开地图往西北高原地区随便找个地方,就肯定靠谱的。也不能在酒局里随口一安排就把这事儿定了。好歹花点人力成本调查一下当地情况,选择一个更好的对象,用不了几个钱,真的。你们不是有那么多志愿者么。
全国人民都没期待过你们的演技,但还是希望你们只敷衍成年人,别这么敷衍孩子。
好歹把他们骗到成年。
这么早就体会黑色幽默,太不幸福了。
.
我倒是想看看天津朋友在扶贫时给甘肃贫困人民写的信是什么样的?
这事真的很像 08 年奥运会,韩国运动员非要请我们北京的志愿者吃苹果,他们还问我们吃过没。
运动员当然是善良的,可是我们心里也是别扭又好笑。都怪消息太不灵通了。
上星期五,我去本地共青团组织参加了一个关爱少年儿童的务虚座谈。
与会的一位青基会(“希望工程” 主办单位)的老师说,他刚工作的时候,关爱贫困儿童的内容是送书包、送课外书。那时候困境中的孩子就是那么贫乏,缺少的就是那么微不足道的物质。这么一点点城市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可能就是为困境孩子的童年增添一抹温馨的煦光。
现在,他入职二十多年了,再去希望小学送书包和课外书,孩子们兴趣寡然。即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也能够满足这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他走访一位农村贫困户家庭的时候,甚至发现了《列那狐的故事》这样的外国童话故事书,城市里的同龄人也是阅读这类课外书。城市居民基于过去的刻板认识,形成的对农村、对留守儿童的概念,基本上沦为了一种想像。
农村的少年儿童,虽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所处的经济环境仍然需要帮助,但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对世界的了解,已经跟城市同龄人没多大区别了。尽管他们已经跟城市的孩子拥有了相近的精神世界,但是他们家长的观念却停留在了过去,代沟更深,家长很难理解和满足孩子们如今的精神追求。
因此,本地共青团组织现在最常见的农村公益项目,就是派大学文化的青年志愿者定期陪伴农村的困境儿童,带给孩子们渴望的现代精神互动。同时,针对孩子们集中反应的诉求,共青团组织发起 “希望小屋” 活动,募集善款为生活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为 “脱贫不脱扶贫政策” 的困境家庭中的孩子们装修出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配备一张标准的书桌。
[
为困境儿童营造一间希望小屋
邓铂鋆的视频
· 438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72640900007796736)
HTTPS://QR.ALIPAY.COM/FKX04044KKPR1ZZVTXPK32 (二维码自动识别)
时代在发展,表达爱心的方式也在变化,但是爱的内涵是永恒的。
看完信后的第一反应是。啊?真就升米恩斗米仇呗。
本着认真负责来回答的态度,我去查了一下这个榆中县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个周前学校又是个什么样的学校。然后我看到了这样的图片。
百度地图显示从榆中县到兰州只有 50 几公里,这还是到市中心
榆中县管辖范围的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
这个房价在一二线城市不算什么,但是也算是正常县城的房价吧。甚至还比很多地方高
简单查了一下,该县在 21 世纪初期确实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这个帽子摘掉了好多年了。而且因为其地理位置较为靠近兰州,近几年有很多拆迁户。整体经济建设情况在全国县级范围来看绝对是属于中等偏上层次的,该学校也不是什么贫困山区小学需要扶贫的那种。
那么如此看来,换位思考,身为一个正常家庭的正常生活水平的孩子收到了来自遥远城市的信,本该是很开心的事,打开一看却发现自己成了吃不起饭念不起书的贫困生,请问大家是什么感觉?
这种不被尊重、不被了解认可的感觉许多成年人尚且无法忍受(如果能忍受的话就没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地域黑了)更遑论一个小学学生?
由此可见,此次事情的发生根源并不在于说该校学生的受教育问题,而是双方学校管理层的问题,天津方面没有详细调查了解情况就要开展活动,榆中方面也没有了解天津学校的意图。
综合来说,就是沟通的问题。
下面是点私货。
身为内蒙古人加东北人身份的我在生活中遇到过很多因为对我们这具体情况不了解而闹出的笑话。
比如说: 高三的时候有一个河北的同学转到我们学校准备参加高考,她的很多河北的同学给她发信息的时候她跟我分享过很多次。
她的同学们对内蒙古的了解就是广阔辽远的大草原,星罗棋布的蒙古包,家家户户骑马放牧。粗犷、落后就是她们的印象。甚至于有的同学问她内蒙高考是不是考骑马射箭(这个真不是段子。。。)还有不少同学希望她回去的时候能骑马回去。。。
欢迎评论区讨论自己家乡曾被其他地区的人误解成什么样子?
我可以理解一个天津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把这样的信挂到网上。
自己一番好意和爱心扶贫,却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放谁不会心寒?放谁不会愤怒?
我也可以理解一个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家境尚可的初中生,在收到别人自以为是的施舍之后,
居然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凭什么随便用几个钱就指手画脚?就主观臆测?
当然,我更可以理解,在过去 40 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的进步到底有多快。
我们眼看着平地起高楼,眼看着山河架大桥,眼看着飞船上太空。
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一项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
明明可以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手拉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身体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
明明可以让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少年儿童架起沟通的桥梁,
却只变成了一个简单且枯燥的扶贫活动?
那么,如果这是一个扶贫活动的话,那为什么扶贫的对象并不贫穷?
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了吗?还有真正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吗?
如果没有了,那为什么要把不贫穷的孩子形容得那么贫穷?
如果有的话,那为什么没真正帮助到他们?
我平时不上网,真的不知道。相信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人,也不知道。
另,我相信,富有爱心的天津小朋友没有错。献出自己的爱心,绝对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
扶贫的初心,没有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榆林周前学校的学生,也没有错。他们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只是被误解后有了应激反应。
问题出在哪里,我不知道。
要求写感谢信显然是不尊重人的做法,不过即使不要求写感谢信,组织活动的大人连当地经济情况都没调查一下,就直接让孩子们捐钱捐物,这是根本没有用心去做活动。
一个普遍事实是:知乎上的主流发声群体往往也会觉得一切都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别人如果过得不够好,也一定是因为物质需求没满足,所以只要有钱,他们就一定会感到开心。
而实际上至少在目前中国的大部分落后地区,大多数孩子早就不至于吃不饱饭、买不起文具了,而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作为人的尊严,比如安全感,还比如精神压力不太大的生活),却又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地方甚至是经济水平越来越好,普通人的生活却越过越不开心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相比于课本知识都显得过分简单粗暴以至严重脱离现实的认知,其原因就不谈了,只从表现上来说,很多人对落后地区的人们真正面临的现实问题极度缺乏了解。不论是否出于傲慢,他们都无视了他人作为人的复杂的精神需求。(这里不是指天津的孩子,因为他们不具有足够的能力,活动也不是他们组织的)
现实中真正能对落后地区发挥作用的帮助,总是需要极大的耐心与长期的人力资源投入。而如果照着这种 “一切问题都是穷导致的”“只要有钱什么问题就能立马解决” 的思路,有时甚至会帮倒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不说现在说点以前的事。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给旁边县城的小学捐衣服捐物,说他们那里发水了,还穷,我们就回家收拾了好多衣服,我妈还在衣服里面缝上个口袋塞了 50 块钱。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个县是产玉的,贼有钱。
后来大学毕业我来到北京上班,有一天两个北京的同事聊天,家住在北锣鼓巷的同事对家住酒仙桥的同事说,小时候我们学校还组织给酒仙桥捐过款呢,说酒仙桥的同学冬天都没有衣服穿。酒仙桥的同事脸色马上就不好了,说,我可没穿过你捐的衣服。
我个人觉得,对于捐助可以,但是不要成为政府或是教委的任务,要确切了解当地是否需要,尤其是人家还可能很富有,那就尴尬了。
做好事也是做事。做事就要付出、要认真,做事不认真要挨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救助路边摔倒的人要会救,不会救乱救会造成二次伤害。捐款不是 100% 的到被捐助者手里,最少也有 10% 要用来给救助机构作为运转费用。
帮助他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救世主心态,首先就要尊重被救助者。
因为对方困难就以为对方没要求,随便怎么样都可以,说明救助者本身就是在用一种施舍和救世主心态在做事,自以为高人一等。
这样的帮助,不帮也罢。
文中的榆中距离省会兰州只有 23 公里,旁边北有大学城,南有风景区,看位置就知道不是偏僻的地方。
百度街景里的甘肃榆中县。
和国内的一般县城比没有任何明显的落后,该有的基础设施、消费场所都有,全省按县 GDP 排名常年第 2、3 名(100 多亿)。
甘肃榆中县周前学校。看学校前景都知道学生不可能用上学还用砖头当板凳。这样的学校大概不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的是师资和教育水平的帮助。帮老师而不是帮学生。
看信的内容,大概天津的学生脑补了被帮助学校的情况。这就是做事不认真,挨骂太正常。但是,学生不知道的根子还在学校,上海学生的做法必然是学校引导的结果,不把被帮助学校说的惨点怎么体现帮助的价值。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5 年前就有人干过了,而且比这个还夸张。
[如何评价成都石室中学被称为贫困山区学校?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46865?sort=created)
引用 @少生优生 发表的:
在虎扑上又看到一个
我在呼伦贝尔,之前我上小学时候也收到过上海还是哪里的学校的信,真的只有信。。说我们住土房子没电灯,上课要烧炭点油灯什么的,冬天骑马上学很辛苦雪很大,很同情我们。老师给我们读了信,全班都一脸懵逼,不知道这是哪个宇宙的我们学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既然都能寄信到特定的学校,怎么会一点都没了解过。
有些事情就是一个笑话。
不可深究的。
枪毙剧院里垫脚站起来看戏的,给坐在后排的人一样的机会,比啥都管用。
后边的人站起来也看不到戏,你给他们几张零食券有啥用……
有些人真的,心是好的,目标也是好的,做法也是好的,但怎么说呢……
太监们一捧臭脚,就他妈全烂了。
两边的孩子都没有错。
天津的孩子们课堂上一听哪哪的孩子穷到饭都吃不起了,赶紧捐钱捐物,多好的孩子们啊。
榆中的孩子们也很无辜,青春期的孩子哪个不是意气风发,突然有一天被当作贫民了,估计全部都炸锅了,回信里面我感觉都还挺克制了。
不信你跑到一个街边上随便拉一个白领,塞两馒头到他手上说:看你活的也不容易,这两馒头你拿回去吃了吧,第一次吃白面馒头吧,小口一点别噎着哦,不要谢我,应该的。
你信不信脾气不那么好的当场就能动手打起来。
请学校的老师们组织活动之前用点心,这在我看来就是敷衍式的完成指标闹出来的一场闹剧。
作为西部地区的西部地区的西部地区长大的人我很明白:
西部地区有没有贫困地区,有。
榆中县穷不穷,穷,看 GDP 比我们这个 100 线城市还要低一些。
该不该帮扶,该。
但我不信榆中县教育局不知道最贫困的学校是哪个,也有可能很多家庭困难的人上的一个老师教六个年级的私立(违法)学校教育局没有登记在册(亲眼见过)。
不论如何,送到一个县中心离政府不远的学校就离谱,也许是离得近吧。
每个地方都有素质差的人,发展成地域黑更没必要。我最怕什么,有人说穷乡僻壤出刁民,这才富了几年?先富带动后富,沿海地区吃了大多数改革开放的红利,我们新疆的能源最先供给的是东部地区,管道最先铺到上海,然后才是新疆其他地方,我们这曾经是直面苏联军队的第一线(清朝割让走太多天险,我们这无险可守),江苏援疆干部很多都是尽心尽力的帮我们发展,我们很感激。但是同时更多的是感谢中央政府,东部有义务帮助西部可是是国家让东部地区这么做的。
我们来看看我所知道的江苏是怎么帮助我们的:
1. 建设学校或者某个学校的教学楼。这些学校大多建设的美观,教学设施也很不错,甚至到了其他学校都有些羡慕的程度。
2. 派遣援疆干部,有些干部拉投资,有些干部带来先进的理念。
3. 派遣老师,老师们和副校长们带来了江苏全国闻名的教学方式。
4. 设置奖学金。
总之,没有人给我们送铅笔盒,起码没有给我们这种市内的学生送这些东西,江苏人知道该怎么帮,我们知道该怎么被帮。要说责任,我觉得两个地方的人都不该这么敷衍,天津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从财政里拨款 7 万买文具,榆中不该把文具就近派送,学生更不应该嘲讽,除非他收到的是高高在上的怜悯信,再者,老师强制要求写感谢信就离谱。我不知道榆中有没有收到我上述这些帮扶,我希望有,也希望送铅笔盒给县中心的人是个例,希望祖国越来越好,希望西部地区能尽快发展起来。
补充:
突然想起来有类似的事,小学的时候江苏有捐过图书,可是也不是捐给个人,是捐给学校,老师鼓励我们去借书,书上还是书架上有些江苏援赠。
看了回复,知道了天津对甘肃也有很多类似的帮扶,那就好。我提到新疆不是嘲讽还是什么,就是觉得江苏援疆模式是真的好。我是不想其他帮扶是敷衍的才说这些,既然不是敷衍那就很好。中央觉得是好的,地方执行的也很好,落实到个体,偷懒了。希望以后这样好事变坏事的事情少发生吧。
我不希望地域黑,我只希望 960 万公里上的每个地方都能繁荣富强。
懒惰是人的天性,自己懒惰不妨碍别人可以,但是这种承载了一方情谊的物资你也偷懒就是没有良心了。
总有人曲解我的意思,这里给出阅读理解标准答案:榆中和新疆有相对来说富的地方,但是贫困的地方比起内地来是穷的多的多的多的多。所以我也不希望帮助的是县中心学校的学生也就是评论里提到的 “穷帮富”,帮助没落到实处,那些学生也觉得莫名其妙,天津方面更是觉得委屈,谁都不舒服。
我觉得这题目就有问题,有引战嫌疑,“被捐助者” 嘲讽 “捐助者”,成功塑造出一个忘而负义的小混蛋形象,很能抓住人们的眼球。
但是据我所知,“手拉手” 活动并不是人们了解的那种捐助活动,回信也应该并不是题目中所说的扶贫感谢信,只是以朋友身份的一封回信。我曾经以一位农村小学生的身份参加过这个活动,所以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我的小学叫做 “佳能希望小学”,不过我家这里并不是什么偏僻的大山沟,生活条件还算可以,我也不知道佳能公司为什么选在我家附近这个地方建这一座希望小学,我父母倒是觉得离家近就让我直接在这里面读书了,因为它名叫希望小学,所以经常会有城市的大学生们来做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 的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不过互相写信的事情我还有印象,当时我和邻居家的老弟都有自己的一位笔友,互相写过几次信后邀请对方到我们家体验生活,我也忘记了我有没有收到过回信,因为我记得老弟的笔友和他爸爸去他家玩了而我的没有,当时还觉得挺丢脸。
而题目中的捐助者和被捐助者两个身份成立么?在我的印象中这个活动不涉及捐款,百度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 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手拉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身体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使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少年儿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手拉手”通过以交一个 “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 具体活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起来。
也没有提到捐款,活动意义在于引导儿童团结互助,那为什么新闻中会变成捐赠活动,互通书信变成扶贫感谢信呢?如果有了解这个活动的朋友可以评论,我会做出修改。
如果这个手拉手并没有捐助这一目的,这个新闻有很大问题,真的是为了流量不惜制造任何矛盾,当然回信的学生也有问题,可以抗议,但应该换一种方式,但问题更大的是活动组织者,根据回信可以看出来,组织者肯定是强调了农村方面是山区,是多么多么穷的一个地方,所以城市的学生们就根据学校的描述,对山区写一封表达关爱的信,而农村并不都是那种没通车没有路的穷乡僻壤,收到这样的 “关爱” 信谁不生气呢?
活动的意义是促进沟通,而不是直接就把学生们分成两个阶层再沟通,让捐助者和不需要捐助的被捐助者互相写信,能不出问题么。
卑微答主,在线求赞,各位老板行行好吧。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出于真情实感写出的文字,其生动性与文学性 与比形式化的命题作文好看不少。
希望有关单位 不要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伪扶贫,浪费社会财富,扰乱资源配置。
扶贫之前请先调研。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调研。
我挺理解榆中小学生的心情,因为我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上的小学,是按户口分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班上只有四十一二个学生。一半是附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子女,另一半,是旁边批发市场,商铺的子女。
90 年代,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些商铺的子女,一天的零花钱都是五块十块的,而我们这些的零花钱只有几毛钱。看着他们零食不断,小孩子难免是羡慕的。
但是,班上成绩好的又都是我们这些,那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垫底的。所以,通常成绩好的又看不上成绩差的。
放到大环境看,我们的父母都是有正经工作的,并不算多穷。但是这些有钱的孩子看着我们,又觉得我们没钱挺可怜,不能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小时候的环境,导致了我长大以后,都觉得比以前再好的日子,也不算好,都是人家小时候就过上的。
小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因为不懂得成人世界的套路,表达的更加直接。
这个事件,明显是举办人的问题,放着贫困小学不选,选了一个离市区不远,并不算贫困的学校。
给一个不需要救助的学校捐东西,是对三方面的损害。一方面,消耗了爱心人士的善良,把他们像傻子一样哄走。一方面,对被捐献的小学生,造成了心理阴影。另一方面,让急缺这些东西的贫困学校,得不到捐赠。
就像是我这个城市,放到浙江看,是穷的。但是,你带着一波人去了城市小学,捐了点书本笔纸,小学生谁家还不买起这点东西。
真正需要物质的小学,在贫困村里,那里的教室还是近几年,政府出钱翻盖的,以前是漏雨的泥房子。用的课桌,都是城市学校,淘汰的旧课桌捐过去的。除了城市老师轮流下乡支教的那几天,面对的都是学历远远不及的乡村教师。
而那些被举办者蒙在鼓里的好心人,以为自己是帮助了一位贫困学生,却不知道,让一个孩子的童年受到了歧视。
应该感谢这个学生的勇敢,他就像是国王的新衣里面,那个说真话的孩子。正是他不愿意迎合成人的游戏,把事实的真相说了出来,才不会有更多的好心人被蒙骗。
如果,他不说出来,心安理得的拿着东西,反正不花钱,不拿白不拿,或者别人总么说也是一番好意,回一些好听的话,感谢一下。那么救助贫困儿童,就变成领导视察一样,随便找一个学校,送些东西,就算做了捐助。只要到时候宣传的穷一点就行,至于真正穷的孩子,那么些乡下,山里,路都不好走,谁去。
天津人哪受过这种气。我曾经替老师参加过一个会议,人家天津各单位一起商量怎么扶贫雄安。。。。
看到大多数人都在说榆中小学生的嘲讽不算错的,我还是蛮吃惊的。
大家恐怕是太善良了一点。
说这些学生人品恶劣,不知廉耻怕是严重了点,但至少应该承认他们做错了吧?
这也要洗的话,我觉得大家要么是着实善良了点,要么就是平时跟他们一样时时嘲讽。
其实吧,类似的事情我还真遇见过,大概十年前左右,我刚读大学。
大概是市里和村儿里组织的活动,给村儿里刚上大学的学生发奖学金,应该是一两千吧。貌似是市里找一些家庭富裕的志愿者,或公务员,或小企业家之类的。
作为当年唯一去到 211 的大学生,我在一帮二本学校中脱颖而出,勇夺奖学金。。。咳咳咳。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具体形式,貌似村里的大学生都会收到奖学金。我家自然也收到了。
我家情况怎么说呢,就是父母俩人打工,富裕肯定谈不上的,也不至于饿肚子。不过也就一两周才开一次荤吃炖肉的水准吧。
至少刚进学校如实说明情况贫困生是没评上的。
所以当我妈妈告诉我有这么个情况并给了我个电话让我打电话过去感谢的时候,我是有些意外的,当然也是有一丝不愿的。
年轻嘛,总是有些傲气和玻璃心。
而且。。。一千来快也确实就是一个多月的生活费而已啊
不过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当然还是打了这通电话。
接电话的是个声音略有些威严的男人,我当时猜想恐怕是有个一官半职常常发号施令的人物。
而且。。。他实在不记得有我这么号儿人物
在我解释了半天我收到他的奖学金以后,他终于把我理解成住在山区破破烂烂的土房里面没吃过肉的孩子
我。。。
他大体上表达了以下几种意思
1,不要有心理负担,好好学习,以后成为栋梁报效祖国。
2,国家不会让我们受苦,钱不够了再说
3,等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再说,他看看能不能帮我在家乡安排个什么工作
我。。。
这中间当然是有误解的,其实在当时的我眼里这个是对考入大学的优等生的眼里,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助学金。而他恐怕是当成了给书读不下去的学生的救命稻草了。
我。。。
有些无语肯定是有的,再加上年轻时候的傲气想要反驳当然也是有的,只是我当然什么也没说
我只是表达了感谢,甚至连澄清也没有
因为对他来说,不管是奖励也好,资助也罢,其实在他眼里不过就是顺手一帮。
而我告诉他我大学毕业肯定不会回我们这四线城市所以他帮不上忙的,也只是徒增尴尬。
维护他人的善意,我觉得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
当然,除了表达感谢,你也可以解释清楚,其实我也不是那么贫困,这个钱给可以更合适的人更好之类的,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这个人天生怕麻烦,也不太喜欢解释。别人误会了,也就误会了吧。
不过,我觉得嘲讽就实在过分了
“可能你不懂什么是 211?我们学校的都去一线二线了,以后发展比你还好。你可能得提升一下你对大学生的认识。真想送你一副轮椅,看来你不像有腿的样子,你来一下我们村儿也知道这一排排整齐的房子里面住的人并不贫困。”
如果这样嘲讽,会有人觉得我做对了么?
作为一个有爱心资助别人的人,因为中间信息不全认识有误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么?即使有错,也是中间搭线扶贫的机构没做好工作,资助别人的人,哪里有问题?
他们最多不过是在网上看了一些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对帮扶对象有了误解。他们嘲讽你们了?骂你们了?
你如果是说明情况,告诉别人你们这里并不贫困,可能中间有误会。这是正常的。
上来就嘲讽,寄砖头,懒得浪费口水骂人什么的。我是真的觉得,你们这些人的人品,不行。
2020 年 8 月 8 日更新
以上写于四五天前,不过是坐地铁上班途中随手写的,原想大体说清楚想要表达的便可以了,不想大家评论区聊得挺嗨 23333
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略作总结
看到有些人拿台湾茶叶蛋,韩国水果举例,或者说一些我给你钱还贬低一下你等例子,我觉得并不相同。大多数这类例子里面,都尽量用了一些偏颇的描述,让给钱的看起来像是一个高高在上散发着恶意的坏人,而接受的看起来像是一个无辜的被侮辱的普通人。
不论是题中还是我遇见的曾经的捐助者,他们的共性在于:1,他们本意是善意的;2,他们虽然有误解,但没有刻意的侮辱和贬低;3,这个误解不在于他们
而大家喜欢举的一些例子,明显是不同的
台湾同胞和韩国人如果因为误解,给我一些茶叶蛋和水果让我吃,我会跟他解释,中国大陆的发展,我们平常的生活水平等等。我会解释是因为这是误解,而不是嘲讽:用不用送你俩眼珠子让你看看清楚中国啥样儿? 我认为前者的解释是风度和礼貌,而后者的嘲讽反而是自卑和素质低下。
在别人释放善意,或者至少没有恶意的情况下,直接阴阳怪气的嘲讽,在我看来确实就是素质不高的表现。
当然,还是要提出。这个礼貌的前提在于对方是善意的。
台湾茶叶蛋事件中,真正应该被嘲讽和谩骂的,是那些为了自身利益而提出这个讽刺的观点的政客。他们是了解真实情况的,他们没有误解,他们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胡说。在台湾茶叶蛋这件事中,要骂的是这些制造误会的人,因为他们是恶意的。而因为这些媒体而对中国大陆有误会的普通人,他们是没有恶意的。
另外评论区中举的一些例子,明显是我知道你不穷,但是我就是要拿几块钱来恶心你。这明显是带着恶意来恶心人的,与题中被捐助的学生显然不一样。
被捐助学生是什么样呢,我不管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只要你对我有误解,我就想扣了你的眼珠子。大概给我的是这种感受。
在这场捐助过程中,捐助者是误解,阻止扶贫的失职没有调查清楚,而被捐助的人则是唯一释放恶意的人。也是因此,我觉得这些被捐助的人,不怎么样。
至于他们还小,留守儿童之类的没有,这只是解释他们为什么没有礼貌的原因,而不是证明他们有礼貌的理由。
看数据吧。榆中 2019 年摘掉贫困帽子,2017 年 gdp104.78 亿,人口 47 万人,人均 gdp 大概 2 万 2 千人民币。
这是 2017 年的数字,贫困县一般增长都比较快,估计 19 年能到人均 2 万 6 左右了。
2 万 6 的话,虽然不算多高,但在西部,房价物价都比较低,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通网了。
只要能看 b 站,天津初中生在榆中初中生眼里,是没什么差别的。反正大家都是看 b 站,上 qq,玩王者荣耀,你有什么可豪横的呢?
低廉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缩小主观不平等感受的利器。只要通网了,大家就平等了。
更新。
发布这个回答之后有人私信问我,如果大街上有人突然往我脚底下扔五角钱,说 “长这么大没见过纸币吧?一看你就没摸过五角钱,可怜见的,你捡走吧”,我会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做,要不要感恩戴德捡走供起来。
我能说,我会很生气,会阴阳怪气怼回去,或者翻个白眼走开。但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是这人明知道我并不需要这五角钱,他这么做的目的是羞辱我。他抱着欺侮我的目的来,我自然生气。
但是,如果这人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智力有缺陷,或者被他人所误导——当然五角钱的事情能被人误导也大概率智力有问题,这跟题目里扶贫的事还不太一样——总之如果他真的是出于某种原因误以为我困苦到急需五角钱的接济,并以为这五角钱能救我于水火——我告诉你,我真的会蹲下捡起来微笑着还回去并认真告诉他 “谢谢你,但我见过纸币,摸过五角钱,现在也并不需要你的钱”。如果实在不能让他明白,我会接受他的好意收下钱并道谢。他是想要帮助我,只是误会了我需要帮助,并不是打算侮辱我,因此信不信由你,我真的不会生气。
题目里这件事属于前者还是后者,一目了然。
—————————分割线——————————
以下原回答
我是新疆人。出来这么多年,内地朋友不了解的,问我老家是不是住在草原上,我会半开玩笑半阴阳怪气地给他们描述蒙古包规划,骑马上班,高考考徒手抓狼,策马奔腾爬天山只为找信号给你们发微信。但如果有内地人以为我住在草原蒙古包而给我寄吃喝穿度的东西,哪怕是烂水果破书旧衣服,我绝对不会回一封嘲讽信回去骂人家老王八。我不会,十三四岁的我不会,我家乡十三四岁的孩子也不会。这点教养对年龄的要求,三四岁足矣,不能因为年纪小就找借口。
说到底,穷有什么丢人的呢?别人以为我匪窝出生随身带刀一年有两个杀人名额,我会生气,但是误会我穷,有什么好生气的?穷是侮辱吗?
**我能理解少年人的自尊和敏感,但我觉得这类事情反应出来很有问题的是,为什么穷对这些孩子会是一件伤自尊的事。**少年自尊,可以,你无端指责他品行不端,误会他干了不该干的事,他应该生气,应该反击,这是少年人的自尊。但没有钱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吗?**在这些孩子眼里,把他们当成贫困户是有损他们的尊严,那在他们看来真正的贫困户是不是没有尊严?**成人社会里什么样我不管,成年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但至少十三四岁的孩子不应该这样想。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社会经历,他们的想法反应的是他们接受的教育。
更何况现在的情况是,别人误会他需要帮助,因而想要帮助他,并不是因为他穷而看不起他。一场好心造成的误会而已。
扶贫对接当然有问题,但写信的小孩也是真的素养低下。别人帮助他,他需要则感恩戴德,他不需要就横眉冷眼,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心怀感恩甚至于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既然这地方不穷,是时候好好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了!
求求了,这种黑色幽默的趣味新闻多一点。明星八卦新闻、低端政治讨论少一点。
既然榆中不要,天津还挨骂,那就捐给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永丰镇吧
这里是大西北真正贫困的地方,比隔壁水西沟镇穷多了
(确信 + 滑稽)
是对接的负责人的问题。
捐赠者是孩子们,孩子们组织不起来这种活动,必然是学校或者其他组织的。没必要扯着捐赠的孩子们捐出了优越感,天津,甘肃,贫困这些字眼不放吧。
被捐赠的不穷,事先捐赠也没做好调查,这么反应不是应该的嘞。换谁家庭不穷又收到捐赠心里都会??????????????????????
我做扶贫两年,做公益六年,可以说,对被扶贫对象和贫困学生的心理比大多数人了解的多。
我们做助学项目,从来不会让资助者和受资助学生直接接触,原因很简单,要照顾受资助学生的自尊心,我以前去过一个贫困学生家,在国家级贫困县,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异地搬迁户,他说他成绩很好,他老爸说不知道他成绩怎么样,只知道考试排名里他儿子在后面,这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小男孩。
因为我们筛选的标准是家庭贫困、品学兼优,最终这个孩子没有进入贫困学生资料库得到资助,当我们打电话给他班主任得知他成绩并不好的时候,我们一行人都有点气愤,小小年纪为了一学期一千块左右的钱竟然对我们说谎。
我也从来没指望过我的贫困户感激我,说真的,他们不在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说坏话,那就谢天谢地了,毕竟这类拿了钱还搞事的 “奇葩”,各个地方都有。
之前也有不少知友说,我照片里的农村学校,已经比自己小时候好得多的多了,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上一篇回答还在说感恩之心缺失,信仰缺失的问题。
严格来说,这完全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学校的问题,这种带有 “扶贫” 性质的活动,本就不应该由学生来做,什么 “手拉手” 也好,这是政府的职责,教育部门的职责。
也许你以为自己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
同样的回答在重发一次,在另一个提问下回答过,不过被限流了。
官方宣称这是误会,那就一定是误会吧,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根据 2018 年兰州日报新闻,按照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要求,天津宁河区教育局与榆中县教育局为对口帮扶协作单位,一年来,榆中县选派赴津的 2 名校长、10 名中小学教师已到达天津宁河区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校长互派挂职和教师跟师跟班培训。天津宁河区教育局也选派 1 名副校长到一悟小学挂职,选派 2 名优秀教师到六中、九中开展为期 1 年的支教。下半年完成 3 名校长挂职、10 名教师交流和名师送教任务。同时通过建立 “手拉手” 学校。该县马坡小学与宁河区桥北新区第一小学,周前学校与宁河区芦台第三中学已建成了友好关系,开始点对点全面帮扶。
搜索了下宁河区芦台第三中学的校服,蓝色白条纹的。
周前学校的校服是黄黑色的。
在看周前学校发出的手拉手活动照片,可以说两个学校的学生是有过近距离交流的。
那些口口声声说,两地学生素未谋面而产生的误会,你们确定?
别甩锅说什么天津政府的无聊的形式主义,人家实实在在的派了老师,派了校长过来教书育人,难道你还要天津这边给派几位德育主任不成?
七万块钱的文具和书籍,怎么在有的人眼里就是丢 1 毛钱打发叫花子了?
还变成了施舍,一个小学合着你不捐个几十万的不够看怎么着?
还有说周前小学的学生都是不差钱的。
我在放个兰州日报新闻
近年来,榆中县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贷款 1000 万元以上,解决 2000 名以上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其中:2015 年,发放助学贷款 1664.61 万元,圆了 2948 名贫困家庭学生的大学梦。2016 年,为 2887 名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 1688.4116 万元。2017 年,为家庭贫困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 2929 人,贷款资金 1774.9317 万元,基本实现全学段、全覆盖。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资助工作。按照小学每生每年 1000 元、初中每生每年 1250 元的标准,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具有甘肃户籍的在园幼儿,按每人每年 1000 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幼儿按每人每年 1000 元的标准增加补助; 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不包含择校生、复读生)按每人每年 2000 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合着只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才上大学,小学的时候家里都有钱,这是念书把家念穷了?
而且榆中县在兰州市并不算是富裕县,虽然国家说 2020 年全面奔小康了,小康也不至于天天吃龙虾吧
退一步说,就算是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经济条件很好,经济困难的就不该接受捐助了呗?
手上拿着捐助的学习用品,回复着充满嘲讽的感谢信,这事是真的很嘲讽
离开兰州那么多年了,牛肉面馆还有十来岁的学徒么?
山区里的小孩都上户口了么?
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多少连 6 年都没念够的?
不想发散说了,这新闻真是一点不意外。
对了,搜周前学校的时候看到老师奖状拿了不少,教书育人,别只把重心放在教书上可好?
附新闻来源,免得钢精在说我是杜撰的数据。
知乎 - 安全中心edu.gansudaily.com.cn
无论如何,这两封所谓的 “感谢信” 写的也太过了,随手翻了翻高赞答案,一面倒的支持 “感谢信” 的作者,也是令人大跌眼镜。
“你大爷我”、“不想骂你们”、“祝你福如东海老王八”,可以回信说明自己并不穷,但信上这些措辞,已经突破道德的底线。
这个学生是不是不穷我不知道,但单论素质,却是当的起一个 “穷” 字。
还有 2019 年 4 月才摘了贫困县的帽子,距今不过一年多,而 104 亿的生产总值对应 46 万人口,人均生产总值也不过两万出头——这是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我没找到资料,但总不至于高出这个数吧。
知乎上的朋友也是有趣得很,一面说着自己月入过万穷不如狗(可支配收入 12 万以上),另一面却认为可支配收入不过 2 万出头的地区 “确实不穷”、受到捐赠就是 “被羞辱”——这不知算不算是大型双标现场。
这些孩子拿到了价值多少元的捐赠咱不清楚,但一个像我这样家庭年入不过二三十万的穷逼,微信群里顺手抢个几毛钱的红包,也会回复一个表达感谢的表情的。
即使在亲戚群里、或者都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偶尔也有人开玩笑发红包的人小气,但措辞并不会如此激烈令人反感,而且伴随的都是一个大额红包来做一个强有力的 “证明”。
如果写感谢信的孩子给捐赠者回寄一只 “大龙虾”,然后语意诚恳的表明自己不需要捐赠,臊人的效果一定比阴阳怪气的吹牛逼要好得多。
就是这样,看了这则新闻,还是感觉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有些方面的穷帽子,真不是收入上来了就能摘下去的。
…………………………
这杠精倒挺有趣,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这吹牛 B 过嘴瘾呢,二百块钱五百字,不知得乐坏多少网文写手。
看到这里的朋友感兴趣可以去联系联系,我就不收中介费了。
还有,所有想拿这事抬杠的,有本事就直接给我打钱,咱也不黑,不用千字四百,千字一百就行,纸笔自备,先款后货,童叟无欺,想听夸还是想捡骂各种业务我都接,数量不限,别说千八百的,千八百万都没问题——
只要你先把钱拿出来,拿不出钱就别在这哔哔赖赖的吹牛 B,人家天津学生实实在在的捐钱捐物了,知乎杠精空口白牙就想抬杠秀优越?想的美!
因为人家县里富的修个城门都要花 6200 万,你天津可有 6200 万的城门楼子?还捐助,拜托,真把家底亮出来谁捐谁还不一定呢。
[贫困县榆中斥巨资修建城门背后_手机搜狐网m.soh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sohu.com/a/294353399_148781)
开玩笑啦,修这个城门的领导已经被免职了
下面是正经回答:
其实…… 怎么看都像是小孩子不想写这封 “课外作业” 而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就在兰州工作,榆中县在兰州旁边,县城里高楼林立,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因为新修的缘故,看起来要比兰州还干净漂亮,房价 6200 一平米,超过了甘肃河西三个地级市的平均房价,可以去搜索引擎搜一下 或者直接打开高德地图看卫星地图看一眼,榆中虽然在山里,但是一下雪绝对有加拿大那种现代化小城的风格。
之前榆中县花了 6200 万修 “城门楼子”,爆光以后县委书记还被免了,敢拿钱干面子工程的,里子基本上不会太难看。县里的学校窗明几净,绿化操场一应俱全,真的不需要朋友们担心孩子们受风吹日晒。
当然榆中被评为贫困县是有原因的,县里山区多,山区的农村有个别地方,还没脱贫,今年也全列为甘肃省重点脱贫项目,21 年以前肯定会完成脱贫,山区里的小学早搬出来了。
至于这个 “忘恩负义” 的小学生,我以我的经历和榆中扶贫的经历,大概率能还原这件事:这个 “手拉手” 活动赠送的都是实物,我小时候也收到过天津小朋友赠送的衣服(为什么都是天津……),但不是按需求发的,是按男女分的,也就是天津某个小男孩,匹配到我了,他的东西就到我这儿了,那位兄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但是当时你给我的衣服是真的小啊(*/∇\*),只好全部送人了。
现在条件要比 20 年前好多了,很多日用品其实榆中县城上学的小孩子,真的不缺,县城的超市里一应俱全,除了大牌奢侈品,其他日用品,兰州能买到的榆中肯定买得到,包括第二封信里孩子说的吃龙虾去电影院,不是杜撰的,顺丰大闸蟹专线真的到榆中,我买过…… 还包活…… 毕竟,榆中开车到兰州,不到一小时。
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是这个孩子收到了对他没有任何 “用处” 的实物,但是老师要求用信纸工整的写一封回信,这个小朋友并不能理解这种帮助的意义,只是潜意识中认为用毫无用处的实物换得的是难度很大的一篇“课外作业”,当然就出现了最后那一幕。
“最好不要再见了 (ー_ー)!!”
意思就是最好别再给我东西了,这课外作业我真的不想做。
写在最后:
虽然这几年资本在到处宣传美化,但是我们要坚信,人格不能用金钱衡量,不是有钱就品德高尚,贫穷就人品恶劣,如果觉得几岁的孩子便有了对社会的恶意,未免太过狭隘,在信息差为零的网络时代,任何事情在网络的放大下,都有可能被过分解读,希望能理性对待。
刚又去查了下,原来天津一直是甘肃的对口支援城市,包括教育支援,最后还是要感谢天津的朋友对于甘肃的帮助,欢迎你们有空来兰州做客。
自尊心这个东西已经快被扭曲成贬义词了。
正常的自尊:我家经济情况不好是事实》》我不以此惭愧,会慢慢做好自己希望改变。
常见的自尊:我家经济情况不好》》但是你不能说,你说就是瞧不起我,你欠揍。
奇葩的自尊:我家经济状况不好》》但我觉得你状况好也是傻逼,我家其实比你家强。
混沌的自尊:我家经济状况不好》》经济状况好的人都人品不行。
————————
说过很多次了,这种非正常自尊,类似过敏的性格,你干啥他都觉得你是瞧不起他或者侮辱他,大量的精力用到鸡毛蒜皮的计较、“自尊”的维护、对 “冒犯者” 的反击上,很难有进步。
但消费主义、新媒体炫富和贩卖焦虑感,还在成批量的制造这样的人。
所以我的办法就是,见了这样的人,使劲夸。
没辙。
我是天津的。我感觉挺需要这种讽刺的。现在我都在怀疑,到底谁贫困,谁才是那个有困难的人。一方面电视广播里全面实现小康、双战双赢,一方面我们这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 “内循环” 式扶贫。在所谓的消费扶贫领域,不知道多少钱进了私营企业主的口袋,估计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士借着这个扶贫消费大潮能狂捞一笔。
下面说点实例: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近两年来 “主动” 献爱心帮扶对口支援地区,累计已经从自己工资里花了好几千了。过年过节,需要购买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大枣,一年买了 400 元的,两大箱,我算了算了,我这全家拿枣当饭吃,估计一年能吃完。买的甘肃的小米,因为包装工艺不过关,打开是潮的。买的特色囊,有的打开就是带着霉的。买的特色土鸡,炖了 2 个小时,还是嚼不动。最厉害的是,买了甘肃的花牛苹果果汁,一看产地广东中山市…… 委托方倒是对口帮扶的麦积区…… 这不前两天,强制摊派购买 xj 特色手工制品 180 元,另加白条鸭两只…….
这是扶贫工作中仨瓜俩枣的扶贫款和大张旗鼓的宣传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台湾宣传我们吃不起茶叶蛋,一些热心人真心了,千里迢迢捐了两箱茶叶蛋给我们,媒体铺天盖地宣传台湾人捐助了大陆茶叶蛋,我们是该哭还是该笑还是该恶心?
十几年前没互联网那会儿,就不停有人在纸媒发文抨击慈善活动了。把一群贫困生拉到台上每人举个牌子拍照,就差脑门上写着我很穷三个字了。
给你两箱茶叶蛋,你愿意上台举牌子拍照吗?你肯定不愿意。为啥贫困生就该愿意?就因为你给了他两箱茶叶蛋?
最搞笑的就是,贫困生还不得不接收那两箱茶叶蛋并上台拍照,而且不是因为想吃或者喜欢吃茶叶蛋。
要是真手一挥给盖个多媒体教学楼,那帮学生敢这么写信,腿都给打断信不信。
表爱心的方法多了去了,比如
你可以去买条蛇放生啊……
去年年底前那会儿,我也被拖着去村里学校慰问来着,我一看司法局带的东西,文具和文学名著,我都能想象得到那帮娃儿无聊而且失望的眼神。
然后我趁领导讲话的时候跑附近小卖部买卡去了,村里小卖部的山寨卡包,国产动画片我也没看过,老板推荐啥买啥呗,机甲陀螺洋娃娃什么的…… 一会儿发文具的时候,就我们这边的班级嗷嗷的,还有闪卡,笑哭。
这群领导干部,就跟没童年也没生过孩子似的啊(叹气)
不过我觉得今年司法局肯定不会带我去村里玩了(摊手)
能理解,好心办坏事吧。
天津当然比兰州富,那并改变不了施舍的意味,尤其是差距不是特别大的时候。
打个比方。
你好好地走在马路上,突然路过一人,给了你几个钢磞儿,你觉不觉得受污辱。
然后人家握着你的手,一脸感动的说:“这点小礼物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交个朋友。” 你忘记了表情管理,一脸 “地铁老人手机”。
然后人家解释了,“你一个月才赚 5000,也太惨了,肯定吃不饱穿不暖吧。我一个月赚一万多,我是真心觉得你可怜,我想你也应该很高兴接受到帮助吧。” 你更懵逼了。
这时候,边上人被这感人肺腑的场景打动了,对你说,“给他写个感谢信吧!” 你拿起笔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有人可能会扯财政补贴,扶贫农产品之类的事。这是经济政治层的事,和个人行为不可一概而论。
三星在苏州设厂,可以拉动就业,提高苏州的 GDP。
首尔一高中给苏州中学的捐文具用品,那可以翻个白眼。
——————————————————
这回答也不是说要责备谁,只是想说双方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
捐的人并不一定怀着什么高人一等的心思,他们可能是真心诚意地想帮助别人。但好心办坏事的情况现实中也很常见,所以受赠方的反应也是正常合理的。
慈善是一门学问,还是希望以后搞慈善的主办方都能专业一点吧。
以前我做记者那会采访过一个家庭,那个家庭情况很复杂,男户主有精神分裂症在住院,大女儿是智障儿童,儿子是在医院抱养的……
主要采访对象是这家的女主人,精神正常。
我去采访的原因是,抱养的儿子都要上幼儿园了却没有户口!村里书记说,不是不给孩子上户口,原因是孩子他爸去住院之前放出声:谁给孩子上户口回来就杀了谁!
村书记就害怕了,一直拖着。然后我又找到派出所,派出所户口民警说,她们已经知道了,但是不敢管,害怕他过来闹事……
对,你们听错,就是这么神奇!书记和警察都怕他,就是因为他是神经病。
那,为什么他不愿意给抱养的儿子上户口呢?
原因是因为他老婆在和他闹离婚,儿子又是他老婆抱养的,他怕离婚了,多个户口分财产,虽然他们家很穷,家徒四壁…… 但是在杭州有房子也有宅基地,这可是很大一笔钱。
以上是背景。朋友也劝我别管了,别人家出院了找你麻烦。
但我想都采访了,怎么也要有个结果,就接着采访了。并带着志愿组织的人去帮扶她家,她家里是真的脏,志愿者都是四五十岁的本地大妈,她们有钱信佛,喜欢献爱心,开着奔驰保时捷去给人家免费打扫卫生,临走了还给几千块钱现金。
第一次和我去的几位志愿者,打扫完卫生,放下钱就走了,也没说啥。后面估计志愿者又去了几次,一次一位志愿者微信和我说:“那女的态度不好,我们帮助她,她还给我脸色看!然后说了一大通……”
下午,那女人也给我发微信,意思是说,希望以后志愿者不要再去了,虽然她们是来帮助我的,但是她们那语气让人很难受……
原本这女人家是做生意的,挺有钱,现在住的房子虽然很脏,也是个小洋楼。然后女儿出生是个智障,生意破产,老公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了,就是那种一阵一阵的,然后家道中落。
所以,这个女的以前阔过,见不得别人对她那样。
我在想这个事情中,真的难说究竟是谁对谁错了。
好了,我们回答在说这个问题。从天津家长方面来说,她的举动可以理解,毕竟谁都不喜欢 “白眼狼”,但是从榆中那位同学角度来看,也许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 “施舍”……
天津家长一时气氛发到网上情有可原,榆中同学因少年的敏感发表那样的言论同样情有可原。这件事本就没有对错,只不过是角度不同,身份不同罢了……
希望有些人就别哗众取宠搞对立,煽动情绪了,本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我相信那位天津家长在冷静之后肯定会觉得发到网上有失考虑……
而榆中那位同学,等他长大后,少年的那种敏感退去后,自然也会明白,人家是出自善意的。
我们没有必要在这充大头去指责人家。
本来我对什么去敬老院敬老、去支教的大学生还是挺尊敬的,直到有一天我在当学生助理审核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材料的时候发现我的家乡泰州的学生居然成了被支教的对象!(捂脸表情)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江苏省泰州市人均 GDP 是多少?
关键是这个支教报告写得有模有样的。一开头就是 “为了让苏北贫困地区的孩子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7 月 12 日我们 xxx 支教团来到江苏省泰州市开始了为期 15 天的支教活动。”(到南京两小时到上海三小时的车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早就见过了)
“7 月 14 日上午,支教团给孩子们放映了电影《后天》,看到之前从未看过的美国大片,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你 tm 给小孩子放《后天》这种电影也就算了,什么叫看都没看过美国大片)
“离开泰州前,支教团给孩子们赠送了自动卷笔刀、旱冰鞋等文体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考上心仪的大学,学成归来后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更多的孩子们能有自己的卷笔刀、旱冰鞋。”
看完这份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支教报告,我已经是怒火中烧,说实话甘肃的学生回信已经够客气了,我当时想砍人的心都有了,当场就批了个不及格,后来还是辅导员劝我人家也支教了 15 天的,没功劳也有苦劳,给个合格吧。
另一个被各种实践活动糟蹋的地方是敬老院,听说每年敬老院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水果最后坏了扔掉,每天敬老院都会来十几批大学生,敬老院一直是在拦与不拦之间进退两难。
其实不管是这次甘肃的事情,还是到苏北 “贫困” 地区支教,亦或是敬老院敬老,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打击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任重道远。
以下观点比较祖安,请酌情阅读。
我觉得有必要把校长是不是该出来解释一下,你们到底是教的到底哪国文化?
什么 “你大爷我告诉你”“祝你福如东海老王八” 这一口祖安腔真是让我这个老祖安人自愧不如。
觉得自己收到捐助是一种侮辱,说什么不需要钱要尊严。我呸!
你特么都写信了,把钱随信寄过去呗。别说什么钱都被父母拿走了,你都穷得只能吃龙虾了,邮几只龙虾过去我都当你们努力过。还寄板砖,有能耐你砸不寄金砖呢?你拿钱砸死那些捐助者啊。
还写信喷人。这是钱到手了,尊严也有了。就特么脸不要。
我知道有人会说,应该找活动主办方啊,乱搞捐款活动伤害了双方之类的。
但是请不要回避一个问题,这件事暴露出来,至少是题主拿出来的俩个孩子看待事物的问题。
诸如 “很穷”“用搬砖当板凳” 这类文字,至少我看不出有什么恶意。的确主办方夸大的情况。但是对于捐款捐物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恶意。他们只有单纯的同情。
这些,请问写信的两位孩子,你们看不到吗?龙虾吃顶着了?眼睛不用就捐了吧,包括脑袋。
因为你俩祖安的样子,真的很像不知感恩的狼崽子。
你俩大可以说,你误会了,不是你想那样。然后附上一些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没准会多一个笔友,或者网友。
这很难吗?这很难吗?这很难吗?
大家都知道你俩是孩子,不会要求你们善待整个世界。
但起码的文明礼貌也得有吧。
正因为他俩是孩子,所以请重视此类问题。
因为他俩不是我这样的老祖安人,一辈子基本已经定型了。唯一改变的机会只有投胎。
同样值得怀疑的也是该学校。虽然不知道该学校的教育水平如何。但是在学生素质方面,你们真的至少培养出了两个祖安未来的人才。
- 分割线 -
评论有点炸锅,毕竟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种的看法也很正常。
不过我本人的观点不会改变,除非说有证据表明,捐助的一方在信件中明确的表现出令人厌恶的优越感,“你穷,我来可怜可怜你” 这种言论。否则我是不会变了。
当然,如果有,我肯定也会用同样的祖安话去嘲讽他们。
我想起以前看的一个故事,A 饿的快死了,B 拿出一碗饭,对 A 说:来吃吧。结果 A 勃然大怒:你这说的什么话,老子不用你可怜。
那么我们能否赞扬 A 的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去训责 B。难道要 B 说:亲,请您慢用,记得 5 星好评哦。
那对 B 的要求是否也太高了。
这是一场小学生之间的捐助行为,能捐出来了恐怕只有一些文具,一些书本和一点零花钱。不止小学生,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要求捐书,我把自己平时买的杂志漫画都捐了。
这些捐赠行为其实杯水车薪。换句话说,连几个钢镚都算不上。那谈何而来的优越呢?
因此我个人,是不太赞成那些认为捐赠方是在秀优越的看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捐赠方也是一群孩子。
我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行为。如果是为了秀优越感的话,把钱换成钢镚,直接砸人脸上,这多刺激啊。
换句话说,几十块钱而已,哪来的优越感?现在孩子的压岁钱都是 4 位数打底的。
正如大家对我的祖安话非常的反感,那么我们站在捐助方的角度,当他们看到如此祖安的回复时,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这其中引发我反感的,就是第一张图。鉴于我本人不会截图,直接打字吧
“我很自责,自责我们认识了你们。嗯,都不想骂你们了,浪费口水。好了,再见,不对,再也不见!” 这是怎么样的优越感?什么仇什么怨能说出如此的话?
我承认这个孩子字写的很漂亮,但他完美了否决了我字如其人的看法。
有人说,受助方也有尊严,在得到一个比他们生活的更好的人的捐助,他们的自尊心是会受到伤害的。
很遗憾,在我看来,这不叫自尊心,这叫玻璃心。用自以为是的尊严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与无知。
甚至我会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不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人会去献出他们的爱心。
如果每个捐赠者都要考虑受助人所谓的玻璃尊严,恐怕这个世界的捐款至少会少一半,这样的话,这笔钱去吃龙虾难道不香吗?
捐赠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请不要再用圣人标准去要求他们。
当然,这件事的主办方肯定是存在过错的。他们胡乱搭配,既导致该得到帮助的人没能得到帮助,不需要帮助的人,觉得受到了侮辱。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我依然反对写信的两个孩子。
在我看来,这件事其实是可以成为一件美丽的误会的。刚刚说了,孩子的捐款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从善意的角度去推测,主办方只是希望孩子之间能够有一些简单的交流,不然不会用写信这样传统方法。如果真要建立所谓的长期资助关系,手机号,QQ 和微信不是更方便吗?
受到捐助的孩子,大可以写一下,“你误会,我们这里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这里其实如何如何。” 何必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双方乃至三方都无法收场。
毕竟我们作为成年人,不光要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善待这个世界。
- 分割线 -
主办方有问题吗?主办方的问题大了去了。实际上我本人对主办方是真正的懒得骂,浪费口水。真要骂的话,保证更加祖安,但是祖安文化真的是好事吗?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说祖安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孩子觉得,我明明不穷啊,莫名其妙的说我穷什么意思?丫的喷他!
这叫维护自尊吗?我打了你一拳,你掏出刀子往我心口扎了一下。这个在法律范畴应该叫防卫过当吧。
这也是我站在捐助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真的我请各位好好看看两位孩子写的回信,看看其中的内容。态度高高在上,言辞冷嘲热讽。这真的像一个孩子的发言吗?
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俩个孩子的祖安话说的那么精通?莫非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祖安练习生?
连我这个老祖安人,像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写不出这种词?莫非是我文化水平太低。
对于使用祖安文化的孩子,无论他是否是因为所谓的 “尊严” 受到侮辱。我们就算不制止,也不能对他说:孩子你做的对,我支持你。
因为这个逻辑是很荒谬的。因为按这样的逻辑,任何以报复为目的的犯罪行为,还能被定义为犯罪吗?
你维护你的尊严,我毫无疑问的支持你。
但是你用通过侮辱他人的方法来维护尊严,那不好意思,我要阻止你
因为我觉得侮辱他人对维护尊严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这俩位孩子使用了祖安话是不争的事实。就像之前所说的,我不相信这两个孩子在平时一定是乖巧懂事的,因为他们的祖安话说的太溜了。
对于祖安文化,我觉得还是光让前浪死在沙滩上吧,别让后浪推前浪了。
我是读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有偏远地区的同学是被帮扶的对象,每学期要写一封感谢信给恩人,就是老师布置的例行公事,受了恩惠要有所表示嘛,但是这种信一般都是学生写好了之后,老师会检查一下,再寄出。
其实很多超级贫困的并不能拿到资助资格,因为名额给了某个学校,老师肯定会给成绩好的孩子,而成绩好的孩子在家里甚至是家族里都是被偏爱的那个,所以不会困难到哪里去。真正困难的孩子,会因为家里原因很少有那种家庭超级穷成绩又好的,资格自然轮不到他们。
我记得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也有资助大学费用的名额,好像是一个县城几个人,但这事是我后来才听说的,在之前就跟个秘密一样,从未听说。我记得我的老师把那个名额给了一个家在山区的同学,但是人家家里几百头羊呢……
所以爱心没有送到真正需要的孩子手里,而接收者反而觉得受到了侮辱,我觉得这是当地学校的问题,小孩子不感恩主要是送的东西是多余的,他觉得有羞辱之疑。可是学校的老师总该清楚谁才是真正需要的吧?我们会觉得别人的爱心不容践踏,即使并不需要,也得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但是现在孩子的心思已经超出我们预计的范围了,这波回信就太说明问题了。
再说学校明明知道不需要搞什么手拉手,联系一个需要的学校很难吗?天津的孩子们献爱心不该被推上风口浪尖,所以这个榆中的学校才是问题的根源,回信的孩子固然让人不舒服,学校不穷装穷走形式的操作才是影响最恶劣的。
谢邀。
从各种信息推断,是 “手拉手” 活动本身的落实出了问题。
导致文具没送到真正的贫困孩子手里,而是被送到了县城中心条件不错的学校。
这就相当于老外想帮助中国贫困儿童,最后钱却给了大城市好学区的孩子一样搞笑。
你不能说中国没有贫困儿童,但恐怕不在这些地方。
写信的孩子来自榆中县周前学校。
榆中县本身落后,这不是假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789.39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05.46 元
作为对比,天津市的数字是这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119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804 元
但是周前学校位于榆中县县城中心,距县政府只有 2 公里。
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可能是县里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一批。
从网上一些图片来看,这个学校条件不差,教室里有投影设备,还是新型的。
(家校共育,携手前行 – 榆中县周前学校 2018 年秋季学期家长会)
现在只能看到榆中学生的回信,看不到天津学生的来信。
不过从回信里可以推断出:
天津学生的来信中,很可能充满了对 “西部贫困地区” 的各种歪曲想象。
他们甚至觉得榆中的孩子连凳子都没有,上课要坐砖头。
很可能信中表露出一种 “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 那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导致榆中学生看到来信之后,感觉受到极大侮辱,愤怒写信回骂。
我是甘肃人
看见这封信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给甘肃人丢人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发达地区的很多人本来就觉得甘肃贫困,看见这封信估计很多人心中又会产生一个想法 “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有更好的方法的,哪怕不带脏话阴阳怪气呢
但是!但是!发达地区的同胞对甘肃真的偏见好大啊,我们上大学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歧视。**而且通常这种歧视是包着 “好心” 的外衣的。**比如,我妈妈认识的一个局长家的孩子去广东上学,辅导员不分青红皂白把贫困补助的名额给了她,美其名曰,你是甘肃来的,广州消费水平高怕你承担不了
直到几年前我的姐姐去上大学的时候,仍然有人问她,她是不是一周洗一次澡,问她是骑骆驼上学吗(认真的)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歧视
我不否认甘肃是中国比较落后的省份,但是毕竟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再穷能穷到哪里去呢?真不是部分人想象的没有开化的状态。
我的老家是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前几年回去的时候发现也是高楼大厦林立
我们这里也有 Dior,爱马仕,也有兰蔻 雅诗兰黛。甚至在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们当地(甘肃比较富裕的一个市)的物价和北京其实是差不多的。(除了房价,那玩意儿太高了)我们家是做生意的,身边结识的朋友条件基本上都比较好,有很多人在一线城市甚至海外有房子。所以在沿海或是内陆实际上并不能代表谁就比谁高贵了。我知道我们当地有身价十几亿的富豪,也知道有认识的人的老公一家七八口挤在上海老公房里。都是中国人没必要谁瞧不起谁。
有的时候我在知乎上会看见有人提问甘肃是不是很落后很贫穷,其实真的挺无奈的。
甚至让我这个准大一有些担心到了外地的境遇,因为我去年考走的同学都说或多或少会被歧视,甚至择偶都会被挑拣
我可以理解写信的孩子的心情,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别人心中居然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浪汉。想必心中会想起那句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但是!我也绝不认同他骂脏话的行为!
我一直认为,一个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人都还是太狭隘了,苏子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世界这么大,你与我,沿海与内陆,在庞大的宇宙面前,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粒微沙
最后,甘肃真的很美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漠戈壁,有望山跑死马的平原,有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有塞上江南的湿地,也有牛羊成群芳草连天的草原还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
欢迎大家来甘肃玩啊(咦,怎么感觉变成旅游宣传文了_(•̀ω•́ 」∠)_)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后附上自己很喜欢的一首歌 « 黄河谣 » 一首甘肃人的歌(都把周迅唱哭啦 (ノ)`ω´(ヾ) )很苍凉的歌
[黄河谣y.music.163.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y.music.163.com/m/song/570334040/%3Fuserid%3D399235107)
再加一个链接 超美的甘肃
https://www.zhihu.com/answer/627541633
???
很明显啥榆中的问题
不会很礼貌的说我们不穷不需要谢谢吗?
没学过怎么讲话吗?我真不信捐款的人写的信祖安语录的。真的想骂你给你捐款?
心怀感恩之心不是常识么?
年初的时候我的 ins 私信 / 微信炸了。一堆人外地的,外国的问我武汉现在什么情况。需不需要帮助。有说要给我寄钱的,有说要寄口罩的。
还不是有问武汉现在传染情况是不是很吓人的。
更有甚者问我有没有感染,需不需要医疗资源。
怎么的,我家啥都不缺我是不是就应该回一个:
你们那里才全是感染的,你全家都被感染了。我家口罩多的把你裹成木乃伊都没有问题。
笑死我了,麻烦把天津孩子的信曝光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写的,会造成这么大的误会。
妥妥兰州第六区
外界对甘肃的误解还真是多啊,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也就没什么好稀奇的了。首先甘肃的人均 GDP 确实是低,全国倒数第一,但是甘肃的人均存款还排在藏、疆、滇、黔、桂、青之前。而且榆中这个地方是真的不穷,兰州第六区的存在,好歹兰州是个省会,曾经的中国前二十大城市瘦死的骆驼怎么也轮不到这份上。
右侧黄色区域是榆中
说下榆中,兰州市区传统四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后来工业发展搞了红古区,但其实红古区和兰州主城区的联系还不如榆中县。打开地图看看榆中和平镇在哪?看看榆中夏官营在哪?榆中县虽然听着是个县制,但其中囊括了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以及多如牛毛的专科院校,兰州轨道交通四号线规划地,兰州新区的头号竞争者。顺便说一句甘肃三大天团(那是纳税最高的三个企业:金川集团、兰石化、酒钢宏兴)其中酒钢宏兴在榆中投有钢铁企业简称榆钢,这个县就是甘肃的卡丽熙呀。看看回复天津孩子的信,用不起文具?住在土房子里?父母无工作?这被喷也没什么稀奇的了,你见到香港人也不能说你们那是不是到处都有古惑仔能从尖沙咀砍到铜锣湾,这尼玛电影里的也当真,西部片里的西部你以为就是真西部了?
榆中地铁兰州 4 号线规划
说回扶贫这件事本身,扶贫这件事聊胜于无,你看看那些扶贫干部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中国有一句老话烂泥扶不上墙,这就是甘肃的扶贫干部所要面对的事情,举例在甘肃陇东,扶贫干部给贫困户送去一头牛,希望他能通过这头牛耕地脱贫。结果扶贫干部前脚刚走后脚贫困户就把牛卖陕西去了,第二年还等着要牛,不给牛就来闹,陕西大关山草原真的很欢迎这些牛。我就纳闷了有这钱修修路,搞搞基建,建设点机场,弄两条铁路,或者直接给人民子弟兵加强伙食,每天增加两鸡蛋不比扶贫有意义多了。你看看扶贫对象都是什么人?领导干部问你们还要啥,回答还要个媳妇呢限制就是社会巨婴占用国家资产,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扶他们我是真的想不通啊。
天津、厦门、福州、青岛的各位老哥,一定要关心一下把自己的钱花到哪去了。
我可以明确的说,被扶贫的甘肃小学生就是混蛋。
多少高赞都说甘肃小学生也是受害者,但是我要说的事,他们是混蛋,这是确切无疑的。
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能看出以下情况:
第一:周前学校,也是高楼(说明硬件水平不错),不缺文具书本,并且学生对环境很满意
第二:这是小学生之间 “手牵手” 的扶贫活动,并且周前学校的学生知道自己是扶贫对象
第三:周前学校的学生对天津学生给自己的东西十分不满意
我现在问问所有人,你们告诉告诉我,小学生之间,以 “手牵手” 扶贫的活动,作为天津的小学生应该给他们邮寄什么?
寄书本文具?人家不满意啊
寄桌椅板凳?不可能啊
寄衣物用品?看样子人家也不想要啊
那我就要问问,周前小学的同学们,要天津学生 “扶贫” 什么,他们才会不生气,他们才会满意?
给 iPhone?给电脑?给钱?
那 tm 是扶贫吗????
真给他们这些,那天津学生就叫大啥 b
甘肃小学生既然对自己的学校很满意,还要求别人扶贫自己,还得是打着教育手牵手的幌子要钱?这不是混蛋是什么???
如果他们不想自己是扶贫对象,那应该找当地政府啊,不要这个活动,又或者把自己名额去掉,都可以啊,怎么说都得找校领导啊,为什么辱骂天津学生?这还是混蛋啊。
看看他们都骂的什么?
“你大爷我告诉你”“认识你我很自责”“祝你福如东海老王八”这 tm 是小学生该骂的话???天津小学生说了什么会被这么骂?就算天津学生说了一些关于 “板凳”“学校穷” 的话,那我也认为是对的,不这么穷,能叫扶贫?但是周前学校的学生知道对方是好心还这么骂,这不是大混蛋是什么???
高赞一个个都是高高在上的理中客啊,一个个都说周前学校的学生自尊受伤了啊。受伤个屁,他们就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发泄而已!!!
什么玩意?!
鉴于评论区一些问题(尤其是跟台湾茶叶蛋事件的对比),统一回复下:
1、我骂的是这两个小学生,如果因为定语不明而让人误会我针对甘肃人,那么我先在这里道歉。如果想因为这个回骂,那应该,谁让我定语没写明白呢。
2、台湾茶叶蛋的事,跟这个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第一,当时大陆确实有地区吃不起茶叶蛋,虽然很少(这个不是重点);第二,这是台湾故意抹黑大陆,不是大陆告诉台湾自己吃不起;第三,台湾是抱着 “笑人无” 的心里看,并且,也不想帮助大陆
而这个扶贫事件:第一,是手牵手帮扶活动,活动参与者都是小学生;第二关于被捐助者贫穷的信息,是甘肃那边 发给天津的,而不是天津故意抹黑;第三,天津这边是帮助者,是捐赠者,至少是真心的(可以查查每年天津扶助甘肃多少钱);第四,孩子是真心的
现在看看这两个事件,性质一样么:
举两个例子:
(1)A 在街上走着,看见 B 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脑袋上挂个牌子 “好多天没吃东西了,帮帮我吧”,A 这时动了恻隐之心,拿了两个馒头给 B,说 “孩子饿了吧,太可怜了,拿去吃”,这时 B 腾空而起,一顿乱骂 “你大爷我哪穷了,我吃香的喝辣的 ,不用你可怜,就给我两个馒头,我给你一块钱,你滚吧,别让我看见你,老王八!!!”
(2)C 衣衫整洁在街上走着,这时来了一群人 D,D 对 C 指指点点,然后说 “这是个穷鬼,身上一股酸臭味”“是啊,连茶叶蛋都吃不起”“没错,还想跟咱攀亲戚,真不要脸”,说着拿臭鸡蛋,烂菜往 C 身上扔。
我问问各位,这两个事件,性质一样么?ABCD,谁对谁错,用说么?给 B 弄成蓬头垢面,挂上牌子的是 A 么?谁给他弄成这样的,骂谁去啊!
D 把 C 说成破落户,那 C 骂 D,有问题么?
3、很多人说我骂人,素质也低。
我先承认,好吧。但是人家都骂我们好心的孩子了,还用这么侮辱的话骂的,还不允许我骂回去?你们难道就没骂过人?我骂人,但是我不会教育我孩子骂人;我可以抽烟,但是我不会教我孩子抽烟!
因为我知道这是错的。
这两个孩子的书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导致那些真正需要扶贫的人,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帮助!!!!!
现在评论里越来越多的人说,骂人的两个孩子无辜,做的对。甚至还有人认为天津孩子做错了。真是都把我气笑了。那好,就分别以双方的角度看问题,行么?
第一,假如你是骂人孩子的父母,你怎么做?
你在家呆着,你孩子回来就说:“今天有个老王 ba,竟然给我捐文具书本,被他大爷我骂回去了,哈哈,这辈子就不应该遇到这种人”。
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谁教你这么难听骂街的,你为什么骂别人,还这么难听?”“他们信里写我穷,给我扶贫,给我捐书本,我缺这些东西么?我觉得他们侮辱我,我就骂回去了。”“他们是故意侮辱你么?”“不是”“他们是真心想帮你么?”“是”“那你骂的这么难听,谁教你的,你不乐意要就给人寄回去,至于这么难听的骂想帮你的人么?”
这是正常家长教育孩子吧。如果你也这么教育孩子,那就说明你也承认这两个孩子做的不对,那么做错了,被骂,应该么?他们骂别人 “老王 ba”,我回骂混蛋,哪个词性重?我都觉得骂轻了。如果你觉得孩子做的对,那好,就教他接着骂,以后遇到事就这么干,千万别双标。
第二,假如是天津学生,你会怎么办?
“爸爸妈妈,老师说今天要一对一扶贫,给对方捐书本,说这事好事”“对,就是好事,你怎么做的”“我在信里写,我知道你们很穷,用砖头当板凳也要好好学习,现在缺文具和书本,我把文具和书本给你们寄过去啦,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真棒!”
几天后,孩子回家就哭,问问孩子为什么?
“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骂我老王 ba,他们说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认识我,为什么骂我这么难听,我做错什么了吗?”“可能他们误会了吧,他们认为你不是真心帮助他们的啊”“不是的,他们在信里写了,他们知道我们的好心”“可能他们不是贫困生”“可是老师说他们是啊,老师说他们的名单是甘肃提供的”“孩子,你没做错”“我没做错他们为什么骂我,为什么骂我这么难听,为什么知道我是真心的还要骂我,你们教育我有事要好好说,教育我不能骂人,教育我要帮助别人,我都做了啊,为什么还被骂?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替骂人的说话,说他们委屈,说他们该发泄,可是我呢?都说我错了,爸爸妈妈,我哪错了?”
我请问问各位,你们,怎么回答?
评论有人问我,想怎么样。我就想告诉所有人,这两个孩子错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两个孩子错了,并且都说出来,我也不会直接骂他们混蛋,毕竟大家还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但是,几百个回答里,几乎没几个人明确写出来,这两个骂人的孩子错了,那好,坏人我来做,我就要骂他们混蛋,我就素质低了,怎么样?
这件事如果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那我可以一笑了之,毕竟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为了生计,要忍耐,要忍让,我明白。我们家现在用的还是甘肃的扶贫产品,不管是油还是枸杞,还是其他的东西。我媳妇单位,直接要求购买扶贫产品(有的东西淘宝都找不到,还特别贵),我们单位更有意思,直接捐款。这些钱都进到谁的口袋了,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以工地的名义捐款(最少是 4000,所有工地都要捐钱)
媳妇单位买的,扶贫枸杞
这是河北省的扶贫产品,一套 288
因为我明白,我们要妥协,我们也没有对任何被扶贫的人有任何不敬之词,让买就买,让捐就捐。
但是这个事,是孩子,我也有孩子,虽然只有一岁半。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会教育他,不要骂街,因为没有素养;要乐于助人,因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要遇事好好说话,尊重别人,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遇到这种事,问我,“为什么他们骂人,别人还要替他们说话?为什么我好心,还要被辱骂?为什么还有人说我该骂?为什么?难道我做错了么?”
我会说,孩子,你没错。他们都错了。甘肃 zf 和学校错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践踏了那两个受捐者的尊严;天津 zf 错了,他们没有任何核实就下派任务;那两个孩子错了,他们没教养,恶意辱骂别人的善意;那些替 “骂人的孩子” 说话的人错了,他们泛滥自己廉价的爱心。只有你,孩子,只有你没错,就算所有人说你错了,我也会支持你,你没错。
我素质就低了,我就做坏人了,想骂你们就骂,我全都不删。
评论里很多人都说骂人的小孩没错,很多人都说天津孩子错了。哈哈,真把我逗笑了。
好吧,既然都说没错,骂的对。
那我希望你们也这么教育你们的孩子。
希望你的父母对你催婚给你介绍的对象时,如果对象跟你不对等,让你非常不满意,虽然知道父母肯定是好心,但是只要觉得被侮辱了,一定要说 “你们两个老王 ba,你们俩当我父母是这辈子我最大的错误,你们滚吧”
希望你的亲朋好友给你介绍工作的时候,你对工作不满意,虽然知道他们是好心,但是你仍然觉得被侮辱。一定要说 “你们这些老王 ba,有你们这些亲戚朋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你们滚吧”
如果不这么说,那就双标吧,好吧。
有的人认为骂人的孩子虽然不对。但是还是觉得我骂的过分。首先,我感谢。
我上面说了,如果大部分人觉得甘肃小孩骂错了,这么骂人不对,我也不会直接骂混蛋。既然觉得我骂混蛋过分的话,那我问问各位,遇到下面情况,你们怎么做?
你的孩子跟另一个孩子玩,突然另一个孩子辱骂你的孩子(前提你的孩子没错啊,或者说,没这么大的错,意思到了就行),你会怎么反应?
是不是先去找对方家长理论?
情况一:对方家长说,“对不起,我孩子不该骂的这么难听,真抱歉”,周围人说 “就是,哪有孩子说话这么难听的”“你好好教教你孩子,说话别这么难听”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行吧,没事,下次注意,好好教育一下,别骂街”
情况二:对方家长说 “我孩子没错,正常而已,没问题”,周围人说 “就是就是,不就发泄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老王 ba 这词语很正常啊,有什么啊”“你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不就骂你孩子吗,至于吗,你孩子也该骂”“散了散了,两个孩子都没错,不就骂街吗,都没错,骂人的没错,被骂的也没错”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学校一定是给孩子留作业了吧?!
很多人都忽略了,接受善意,是有成本的
打个比方,你邻居买了一袋苹果,电梯里正好碰到你,塞给你两个苹果,你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吧?
但是你邻居对你说,你拿了我苹果就必须写份 800 字吃后感呢?
你是不是觉得手里的苹果不甜了?
如果你邻居说,还要在把你照片和吃后感照片贴在小区门口,宣传你受他接济呢?
你是不是要疯?你还会开心的接过他的苹果么?
如果你邻居还要安排媒体去公司采访你同事,问问你平时吃不起苹果生活多么凄惨呢?
你确定你不把对方当傻 x?
做 “慈善” 的人,拿出的东西太少,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了。
“捐助”后面是什么?被 “捐助” 人要花时间写感谢信,要在学校里宣传受了帮助,还要变成对方口中的小可怜,成为对方 “慈善事业” 的背景板…
真的挺烦人的啊
比如知乎打赏,你打赏就赏了,你赏完私信大 v 们要他们写篇文章赞扬你的慷慨… 你觉得谁搭理你?
半夜刷到这个题目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想答一嘴。
06 年,我在北京一商场当售货员,隔壁是一个中药房的售货员。挨得近,换班遇上就会多聊两句。刚认识时问到我是哪里人,有了以下对话。
她: 四川的?你们那里都是山路吧?来北京第一次看到柏油路?
我: 没有啊,我出生时我家乡就是柏油路了啊,我家在县城,县里超市,电影院,啥都有啊。
她: 不可能吧,我去我同学家玩,看到四川都是山路,还有梯田呢。
我:…… 你去的是农村吧,四川确实有很穷的地方,也确实有山路,但我家是县城,楼房汽车都有啊,就没有北京楼高,人没有北京多…… 坐车不到两小时能到成都,成都和北京就一样了,高楼大厦车多人也多。
她: 不可能。(然后一直摇头)
我:……
完
一个正常人家突然得知自己 “贫困” 并且受捐助,怎会不气?
换作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骂捐助者。
当然,当我得知真相以后,我会选择向捐助者道歉,并且骂活动管理者。
[如何巧妙表达以免被知乎和谐?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275017302463602688)
大概台湾人请我吃茶叶蛋我也想用鸡蛋戳他。
这怪谁呢?
很多人都觉得回信学生的语气很正常,谁被这么施舍了能不生气? 我觉得不是一回事。
大家都知道早年间台湾媒体说大陆穷得吃不起茶叶蛋,大陆人民当然不开心,所以大家斥责台湾媒体。在这里,台湾媒体约等于这次手拉手活动中的负责人,没有事先做好调查工作。
但是如果有一个台湾人,他看到电视上的人说大陆很穷吃不起茶叶蛋了,他发自内心地想要给大陆捐钱。结果大陆这边照样疯狂骂这个人,一口一个 “你大爷我”,好像有点不太对吧。
古文里有 “不受嗟来之食” 想表达的是做人要有骨气,不接受别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并不是想表达当你不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就可以以恶劣的态度对待想真心帮助你的人,这不是骨气。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可不必大声告诉别人说:“你大爷我比你想得有钱多了”,只要笑一笑事情就会过去。
我也在西部某落后省份,不过我是在县城,条件没有农村那么差。我们小学和北京的小学也有类似的活动,我都可以想到北京的小朋友是怎么看待我们这些小地方的,但是没办法啊,媒体和大众就是这么宣传的,况且我们这里农村和小一点的县城,真的都还挺穷的。
有一次我妈回乡下老家,无意间路过一所学校,没有几间教室,而且都是破破烂烂的。其中一间正在上课里面只有两个学生。榆中县城里的孩子你当然可以认为你条件很好,你甚至可以觉得天津也不过如此,但也许就在距离你家几公里的村子里,真的有用砖块当板凳的人。
捐助对象搞错了这是肯定的,但是负责人们,你们甚至不用全盘推翻重新来过换一个省,就在你们捐助的榆中县的农村里,真的有学生需要这笔捐助。
世界上有两种不用心的人。一种是完全不用心,叫他组织捐钱他往北上广的贵族学校里捐。另一种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都知道榆中比较穷了,就是不愿意往榆中真正穷的地方捐,物资往县城里一丢完事,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一点效果都没有。
你们这样的付出,千万别和 “爱心” 挂钩,过于廉价。
810
有人提到该不该转移支付,那么我会说这是人家应得的。
当年山西煤炭支援全国的时候,没人说;
东北抽血全国供送的时候,没人说;
工农业剪羊毛差搞重工业的时候,也没人说;
集中力量先发展部分的时候,我们也饱怀希望。
今天搞转移支付了,却不行了,是拖累你们了。
做人啊不能数典忘祖,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先富带动后富,是帮助不是消灭。
如果你没有赞美,那么也恳请你不要极力的抹黑,攻击。
形式主义,
强烈的形式主义。
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无辜的是谁,给那些饱含爱意的孩子们当头一棒,损害着双方的爱心。本来就不景气的爱心捐赠,又一个贬分项。
需要被讽刺,抛弃的恶臭形式主义。
有贫你不扶,无贫你硬上。
这难道是你们的指标?
年底赶业绩了?
强烈建议爱心捐赠资金来源去向,公开化,透明化,可监督化。
而且题目很 lan。透露出一股居高临下的批判,不知原委的及其容易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不知感恩,进而可能转移到地域黑。
zl
首答于 84,那时还只有 90 多个回答。
我记得我很会骂人,颜色暴力张口即来。但是当我初中时候读了本书,意识到这种行为与人于己都不好,慢慢的也就放下了这门语言。
孩子还有年龄这个挡箭牌,但你已经成年你还能怪什么?
如今我有言在先,不得不开口了。
以下这些人,你就是没有教养,养不教父之过,你连你 f 可能都没有嘴 xiu 成这个掉杨。nmbd,一天天的说啥不好,非要扯到地域黑。那就不怪我吗了。那么生你的时候是把 naozi 贾怀了嘛,还是把尼玛比成坏了,你美吗没奶迟?
祝天下地域黑的,开地图炮的,那 am 买影赚钱,NBa 在旁边收钱,你生女儿天天被人 qjiang,aizi 常驻你 jia 所有人。你嘛和你爷爷 luanl,奶爸和你姐妹奶奶墙上。私你玛德,quanjiafugui。
贴入
taki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可得了吧,榆中归兰州辖管,吃了甘肃省这么多资源,建了兰大新校区,通了城际,地铁甚至都要连过去了。
这种西北省会的县城,虽然在一个穷省,能穷到哪去?拿了这么多补助搞建设,还吸着甘肃全省的血,这次别人捐赠一点东西就伤自尊了?
替天津孩子不值,遇上这群白眼狼。也不想想甘肃拿了天津多少补助,光在这一点上,他们就应该好好感谢天津的孩子。
![](data:image/svg+xml;utf8,)
普通学生。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东西不要可以寄回来,结果东西照单全收,回信来个本大爷不需要。好家伙。这是正常人办的事?
![](data:image/svg+xml;utf8,)
菜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前几个高赞个顶个的说什么学生无罪,自尊重要之类的 balabala 的胡扯了一大堆
但是哈,能写出这种玩意的人会有自尊?有自尊一开始就别接受扶贫活动啊,拒绝啊
这种玩意写出来还不够丢人?还扯什么自尊,也别扯什么孩子不懂事,初中了都
无非是想捞好处结果最后发现这 “好处” 也不咋滴,然后就 “自尊心” 发作了
还来个 “你大爷”“吃龙虾拍照”“寄给你 2 块钱”
真以为现在的初中生还和俺们那时候一样啥都不知道啊?图样
我最小的表弟也初中,该懂的全 TM 懂,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不懂事个 P,信息轰炸之下该知道的全知道,顶多观点不成熟罢了
最后,他要敢在我面前说什么你大爷我之类的话,沙包大的拳头,iPad 大的巴掌见过没?
![](data:image/svg+xml;utf8,)
张先森 08-06
慈善本来就是表演,不表现出可怜,捐助者凭什么捐钱?既要拿钱还要尊严,这么好的工作能介绍一个吗?我有这爱心还是 “扶贫” 流浪猫吧,至少猫不会向我吐痰
297回复踩
![](data:image/svg+xml;utf8,)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一说一,嘴是真的臭
![](data:image/svg+xml;utf8,)
龙龙昨天 07:07
行,天津人民伤到你们自尊心了,以后再也不会给甘肃捐 1 分钱,不会买 1 块钱的天价甘肃农产品,麻烦将去年对口支援的 9000 万退回来吧,天津有的人民也很困难,谢谢!
18
匿名用户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甘肃兰州这种地方非常仇恨汉族。
赞同 1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匿名用户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了那个信好气啊,什么素质,写信的有本事把气冲校领导撒啊,冲捐助者撒算什么本事。有话不能好好说,嘴那么臭,不愿意要别要啊,寄回来,给别人或者扔了都行,都上初一了还是孩子呢?
另外这种面子工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以前上学捐款都是强制性的,利用最后一节班会课讲讲那个地方怎么怎么穷,怎么怎么不好,最后让每人明天带十块钱来,统一交上去,后来也不知道钱都去哪了,买啥啦,给到了谁手里,让人觉得心里很难受,再加上看了有很多捐钱了还惹了一堆麻烦的例子,以至于到现在我看到贫困什么的心里一点同情都没有。
希望这种活动还是停办吧,活动主办方面子工程,为了省事把钱给到不识抬举的人,惹得捐助者一身麻烦。
赞同 1
![](data:image/svg+xml;utf8,)
33 岁大一医学类新生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天津小伙 :“兄弟,来棵烟”
正确回答 “不好意思,不会”
错误回答 榆中小学生:“你大爷我缺你这棵烟啊,我平时都抽华子的。你拿✘✘✘玉溪侮辱我”
就算是 30 多岁的我,别人一根玉溪才一块三,我也不会觉得别人在侮辱我啊,没素质就是没素质。
“las&���Z}�
捐助者捐了钱——他们肯定傲慢无知又坏坏!
受捐者恶语相向——他们一定是被欺负得惨兮兮才这样,肯定是捐助者骂他们了!
———
收到别人送的东西,给予感谢,难道不是做人基本的道德修养吗?
所谓,行动胜于语言。人把有一定实际用途的东西无条件赠予。这一行为,该如何看待呢?也许这个人是一片好心,也许这个人只是为了自尊,也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无脑的捐了出来。可,总不能是一片歹意吧。
既然不是歹意,没做歹事,又为什么要遭受冷嘲热讽呢?
既然没遭受损害,又凭什么恶意揣测别人呢?(十来岁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但不代表他做法正确,更不代表他的行为不必纠正)
就像是你身边的人,拿了一块蛋糕过来,跟你说:“这个蛋糕可好吃啦,你没吃过吧,尝尝看。” 你看看这个蛋糕,一看就是植物奶油,味道肯定一般,还会导致肥胖。但你还是会笑呵呵的收下来,或者说自己不饿,并表达感谢。因为,这个给你分享蛋糕的人,虽然不了解你,但是表达了一份善意。而一份善意,不应当被嫌弃,更不应当被嘲讽。
发现没有,有的回答里,将整件事情归咎于,赠与者没有考虑到受赠者的心理状态。
这句话多少有点问题,赠与难道是一种义务吗?并不是。既然如此,为何过多的苛责赠与人呢?一味的要求赠与人对受赠人付出呢?长此以往,又有谁愿意捐献呢?
其实,大多数捐赠者也是普通人、普通家庭。房贷压力那么大,很多人自己也都是淘二手自行车、看二手书。穿别人穿剩下的衣服,戴别人的旧首饰,用别人使过几次不用了的化妆品也并不罕见。
——————
关评论了。我的思路是这样:
首先,捐献并不是义务。
其次,我们能够容忍多大的瑕疵?如果我们对捐献要求的过高。假如凡是捐献都应该完美无瑕,即要捐钱,又要确保受赠人心情愉悦。就像这件事情一样,仅凭被捐赠人的只言片语,就要背上许多舆论的谴责。那么捐钱,是不是就承担着一种较大的社会风险呢?又捐钱、又有很高风险,谁会捐钱呢?因此捐款行为,只要没有重大过失就不应当被谴责。不应当被冷嘲热讽。
最后,最重要的是,对于捐款方的行为,没有任何实证。仅仅是根据被捐款者的来信妄加揣测。
我是兰州人,榆中周前这地方我很熟悉,很奇怪为啥心连心手拉手帮扶到这里来了。。。这种活动还是先实地调研一下比较好
这个事其实两边都有点问题,主要问题在领导那里。差不多就是一伙人做了点好事结果反而不讨好,可能是帮扶到了一些不需要帮的人身上。
对于学过一点经济地理和财政学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其实特别搞笑,反正活了 30 年还是第一次看见扶贫往省会城市扶的。那所小学是省会城市辖区内的学校。
通常来说,每个省会城市都可以从周边 “吸血”,人口都是净流入,CN 没有一个省会,自治区首府人均 GDP 低于 1 万美元,人均年收入少于三万人民币。而且省城的居民多少是活出了点优越感的。所以确实不知道这有什么好扶的。
所以就用调侃的语气编个故事看着玩好了。
天津市学校的问题在于没调研清楚,从信中内容来看,一个离省会市区三公里的学校被当成山区,其实是挺尴尬的。 这种扶贫吧,可能导致被扶的人心情不爽,兰州的辖区不可能是多落后的地方,顺便选个甘肃省普通乡镇的普通小学可能合适一些,这些地方肯定比省会城市的小学更缺好的文具。
其一,甘肃离天津其实特别远,远到什么程度呢,中间隔着河北,山西,陕西三个省份。找一个热气球飞到 3 万米,然后掏出一个天文望远镜,可以试试看是否能望见甘肃的风景,多半是看不见的,不过肯定看得见 “环首都贫困带” 的景色。这样千里迢迢的定点扶贫,可能是历史遗留的东西。这样做其实很不方便开展工作,也很难实地调研。其次钱倒是花了,花哪儿去了也不知道,买许幻山家的烟火还能听个响,这样去花可能直接给一些不需要扶持的人花了。 假设天津小学生是给张家口市衡水市下属乡村的小学生扶贫,租一辆大客车就能去搞现场活动吧,现场认真了解一下涨点知识,下次写心得就没必要总是写什么贫困山区,然后得罪人了。千里迢迢非要去甘肃,怕是需要包架飞机飞过去才能节省时间。
第二,扶贫总买文具不一定总合适而且也没有新意。文具作为一种消费品,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你这千里迢迢跑去给不需要扶贫的小伙伴们扶贫,说不定人家嫌弃你买的圆珠笔不是施华洛世奇,钢笔不是万宝龙。 买的篮球不是正版的斯伯丁,买的足球不是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官方用球。给不需要扶贫的小学生送消费品,也许就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真送东西还是多买纸质书比较合适,例如党史军史,经济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的书,以及一些水平不错的历史类书籍比较合适。免得有些小朋友长大之后以当既得利益者为荣,而且不知道既得利益者应该负担的责任。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而没深入理解是什么意思。
想送教辅书,就把什么山东省,江苏省,湖北,河北这些高考大省出版的高档教辅书给搬过去,让他们见识下什么是真正的暗影岛之力。免得很多人像柏拉图洞穴里面的人一样,看不见外面的世界。 天高地厚这个词不太雅观,所以还是用什么薛定谔的猫,柏拉图的洞穴更加合适一点。 顺便提一下想知道天高地厚还是不难的,只需要把大学的自然地理学看一遍,或者听一遍网课就了解了。 当你能解释地球磁场的形成有几种假说,地壳,软流层,地幔,外地核,内地核物理性质有什么不同,平流层和对流层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就称得上了解 “” 天高地厚”一词了。
好了,回到天津的小学生吧。
他们显然是给不需要帮扶的人群扶了一次 “贫”。实际上,普通省会城市的人对于其它地级市的人,甚至多少有点优越感。
CN 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是任何一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应该都说不上 “穷” 字。反正没有任何一个省会,首府人均 GDP 低于 1 万美元。银川,贵阳,拉萨,乌鲁木齐这些地方人均 GDP 其实都接近 10 万了,内蒙的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这些地方人均 GDP 比银川和贵阳高得多,别真的觉得人家交通工具还用什么骡马和毛驴,然后经常停水停电。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都很丰富,起码是全国人均的两三倍,电价很便宜,缺电也不太可能。而任何一个这样的省会,其实年薪几十万的人都不少,年薪百万的也不是没有。国企和事业单位年薪几十万的人福利是很高的,比东部沿海外企的普通白领高得多,每年公积金都有几万,买房的时候,集资房和福利房基本都是 200 平到 300 平,而且差不多是一半的折扣。当地房价一两万一平,这样的一些家庭,两三年的收入就能随便买套商品房,住的可能是几百平的房子。 想买宝马奔驰奥迪也随便买。甘肃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万一别人家爸爸是兰大的物理学家,妈妈是造火箭的,就因为住在兰州,因为别人家没学过书法,国画,围棋然后就觉得没文化,那不是挺尴尬的一件事吗。每个省会都有一大堆家庭年收入大几十万的家庭,这些人其实根本不需要扶贫,只要课补得多,从小到大都能上当地最好的中小学,西部一些人口不多的省份,考 985 和 211 是很简单的事情,即使考不上,花点钱去考个雅思和托福,送国外去也不难。 国企央企和体制内中层的生活更是比阿里,腾讯,华为的普通员工轻松得多。 这些人根本不需要扶贫的。 换个角度,省城的中小学生也算是生在小 “罗马” 了,比他们更需要支援的人多了去了。所以给不需要扶贫的人扶贫属于没事找事。当然不知者无罪,毕竟也没犯法。但是做这种事很浪费感情,有那时间不如多上上课外补习班。
至于兰州的小学生,结尾这样骂人当然不对。不过童言无忌,还是不批判比较好,随便调侃一下就行了。中小学生就算没看《中庸》,还没读过论语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课本里面有吧。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方便形容这件事。别人既然不了解,也没必要生气的,四川人骑熊猫上学,内蒙骑马上学,这些段子都过了好多年了,是时候编点别的了。应该多学学人家山东人,例如孔孟之乡多讲究低调谦和。 山东也好,山西也好,中小学生都很爱护自己家乡的形象,因为是旅游大省,反正我小时候遇见的山东网友,很多都知道他们省的旅游广告叫 “好客山东欢迎你”。 这样一怼,万一火了,当地旅游业可能要损失成千上万的钱。本来交通就不方便,也很少有人去看敦煌壁画,麦积山石窟。 所以这样做真的不亏吗。 再说信里面提到了龙虾,小朋友还不一定分得出什么是波士顿龙虾,什么是澳洲龙虾吧。 如果龙虾是国产的,很有可能来自环渤海地区,如果是进口的,从天津空运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龙虾也不是什么昂贵的食材,野生的黄河鲤鱼比龙虾贵吧。但是黄河鲤鱼也不一定比什么北极红点鲑,太湖银鱼贵。甘肃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的省份,而且拿的转移支付也不少。旅游业也不发达,所以中小学生还是应该努力学习低调谦逊才对。 人不知而不愠当然是一种好的美德,应该要一直记得学过的那几则论语。记得不要以后还闹那么大笑话。
甘肃十多年前还是去过的,中学的时候连同陕西,青海一起去自驾游的。我爷爷 40 年前在甘肃当过 futing 级的公务猿,也有甘肃的亲戚。当年去确实感受不到有什么落后,当然中学生确实没学过太多历史和地理。大概也就是知道什么得陇望蜀的故事,霍去病和酒泉的故事,西凉军阀董卓马超韩遂。贞观之治和关陇集团也知道一点。千年之前,甘肃并不是什么落后的地区,而且历史底蕴很长。甘南没有去过,天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很清净的城市,有古寺,也有千年古槐树。当年麦积山景区的服务也很好,反正比陕西那一系列景区的服务好得多。现在不太清楚。后来就去过几次西安,没去逛过西北地区了。 敦煌是我国 55 处世界遗产之中可以算价值最高的一类。兰州只待过半天,记得有什么黄河第一桥,桥边的餐馆里面有什么狮子头,黄河鲤鱼,不是我买单 价格我也不记得了,可能不到一千,味道也不记得了,当时没吃完,着急就走了。说起来这件事也挺尴尬,应该是花了当地国开,行的的接待费,但是食物却浪费掉了,十五年过去了,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了。兰州市区应该是一个长条形的沿河布局,城建就是一般省会的水平。
但是后来算是知道了一些其他的常识吧。甘肃 2000 多万常住人口,2019 年生产总值只有 8000 多亿,人均算起来确实是所有省和自治区之中最低的。只有兰州的人均 GDP 超过 7 万人民币,也比全国人均要高。甘肃面积虽然很大,但是没有发现山西,陕西,内蒙那么多矿产,油气资源。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多,2500 万人口,经济总量差不多 1 万 3000 多亿,人均收入并不低。所有 2000 万以上人口的地区,也只有甘肃的经济总量没到 1 万亿了。算起来确实已经是全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其实不用去走走看,也能猜出来,甘肃多数的人口人均收入可能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真要搞扶贫,选省会城市的学校会闹笑话,而应该帮助的却没有得到帮助。
其实只需要直接对比人均 GDP 和人均收入就能大概判断出一个地区经济是不是落后,就像包头,呼市,鄂尔多斯也就 200 到 300 万人口,但是总量都在 3000 亿之上,其实经济算是挺发达的。陕西的榆林 370 万人,GDP 总量 4000 多亿,人均比西安还要高。但是对于一个有 “中国科威特” 称号的城市,很正常一点也不奇怪。新疆的克拉玛依也类似,44 万人口,经济总量接近 1000 亿,人均有 20 多万。
对不到 500 万人口的城市而言,总量到 1 万亿是很难的,比较发达还是不发达,就是去看人均其实最客观。 例如中国最发达的县昆山和江阴 GDP4000 亿,昆山人口不到 100 万,江阴 160 万,真以为这些地区还比不过一般的三线城市其实也要闹笑话。每个地方都有穷人,也有富人,一线城市的贫富差距可能比我们想象中都大。光比较人均,排第一的是深圳,北京和上海还排在苏州,无锡,珠海,南京的后面。这还不提前面其实还有香港,澳门两个人均极高的地区,澳门人均 GDP 有四五十万 RMB 吧。
这件事其实天津也有点尴尬,天津的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占很大比例,互联网不是特别发达,近年来的发展其实已经早就放缓了。其实应不应该弄那么多转移支付出去都有待商榷。
中国其实是很大的。虽然兰州有狮子头,但狮子头最出名的还是在扬州。扬州三头宴分别是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和清蒸蟹粉狮子头。不是经常有人调侃,鸭子游不出南京,兔子跑不出四川吗。 假如想看个湖泊,从西边有喀纳斯湖,纳木错,青海湖,东边有兴凯湖,长白山的天池,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云南有洱海,滇池。南方除了洞庭湖,鄱阳湖,还有微山湖,千岛湖吧。 海军的远洋补给舰就是以湖泊命名的。 西湖虽然印在货币上面,但是仅看自然地理条件不是其实特别稀奇,主要还是人类活动带去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不仅是自然景观,其实也是人文景观。能成为世界遗产主要还是历史文化的影响。地理位置上其实深圳和香港是连在一起的,假如把经济总量合在一起,确实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其实佛山和广州也是连在一起的,假如合一起不比北上差特别远。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没必要当键盘 xia 天天指点来指点去的,也不该有任何地域,歧视,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条河流里。 PRC 不还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吗。
真比来比去,魔都和帝都的 GDP 总量也还比不过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洛杉矶。
艾菲尔铁塔高度只有 324 米,帝国大厦也就 380 米,中国比这两个修得高的摩天楼多了去了。不过要论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的摩天楼是比不了这两个的,因为帝国大厦是 100 年前的建筑,艾菲尔铁塔都快 150 年了。胡夫金字塔高度 140 米,但是那是 4000 年前的建筑。罗马的斗兽场,万神庙也超过 1500 年了,我国还真没有保存下多少有 1500 年的建筑,超过 1000 年的建筑山西省占了大多数。混凝土是 150 年前法国园艺师莫尼埃发明的,不要那么目光短浅觉得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中就以为自己待的城市真的是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前段时间,有个国际关系学者说 “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这句话其实是对的。
亚洲范围内,人均 GDP 最高的是新加坡,之后是首尔,东京都。但是这三个比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的人均还差得远。真比人均的话,纽约和洛杉矶也比不过哥伦比亚特区,米国的首都人均 GDP 有 20 万美元。
拿广东,江苏的总量去比较板牙,意呆利,联邦德国,其实对比不出多少优越感。因为米兰,都灵,巴塞罗那这些地方的经济其实都很发达,制造业也不弱。至于德国的经济中心法兰克福和慕尼黑都是人均 10 万美元左右。
从甘肃省到底发不发达扯了那么远,意思就是还是应该去好好学习,只是没必要向小学生学习,他们不懂也可以理解。前段时间不还有一个睿智的理科状元嘲讽苏州大学吗。 蓝星还是挺大的,还是多了解世界文明比较好。至于太阳系更大,而且太阳系的质量 99.86%都在恒星上面,太阳的直径则是地球 1000 倍还多。
非西北地区都认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是骑骆驼上学的,兰大学生自嘲弄了个骆驼证。
真正贫穷的地儿离榆中一县之隔的地方(图片来源见水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发生的杨改兰因贫穷杀死自己孩子的事件。
2016 年 8 月 26 日,28 岁的农妇杨改兰亲手杀死了自己的 4 个幼子,其中包括一对龙凤双胞胎,夫妻随后相继自杀。
这起惨案震惊外界。
**9 月 9 日,国务院扶贫办介入,调查组到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开展调查。**除国务院扶贫办调查组,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民政厅等单位一同开展调查。
离奇惨案
阿姑山村在甘肃省康乐县景古镇,全村有 191 户农民,杨改兰家所在的老爷湾社有 25 户,分散居住在树林茂密的阿姑山间。在杨改兰家,原本生活着四代 8 口人,杨改兰的奶奶杨兰芳,父亲杨满堂,杨改兰和丈夫李克英,还有他们的 4 个孩子。
八口之家,现在只剩下两位老人。中国青年报 · 中青在线记者 郭路瑶 摄
8 月 26 日,一个初秋平常的日子。
大约下午 4 点多,吃罢晌午饭,杨改兰带着 4 个孩子出了门,“说要去山里拉羊去”。过了一会儿,杨满堂结束劳作,牵着耕牛回到家中,吃完女儿盛好的饭,喝了两杯茶,牵牛去饮水。
到牛饮水的地方还得一段路,杨满堂自己牵牛不走,还要人在后面赶,他便去山里找女儿。这时,杨兰芳也起身去喂猪,猪是她的生活来源。
不一会儿,杨满堂喊着跑回了家。“不行了,不行了,改兰和娃娃们在路上躺着呢,赶紧走!” 杨兰芳赶紧起身,跟着杨满堂来到事发现场。
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杨改兰拉着杨兰芳的手说:“阿奶,你和我阿大就好好过着,我把你们顾不上了!”
惊慌中,杨兰芳堂弟杨万年的女儿杨艳丽来到现场,杨兰芳让杨艳丽叫他爸爸,赶快抢救人。
傍晚 7 点多,杨家人找的车才到了村口,一家人把杨改兰和还有气息的两个孩子用架子车拉到村口,放在车上赶赴县城抢救。
警方通报案件基本情况
康乐县新闻办发布的通报显示:26 日 20 时 30 分许,康乐县公安局景古镇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阿姑山村老爷湾社一农户家 5 口人中毒,其中 2 人已死亡。
通报指出,经现场勘查、痕迹物证鉴定,法医现场尸检,办案民警深入调查,初步确定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2016 年 8 月 26 日 18 时许,杨改兰在其家房屋后一小路上将自己的 4 个子女杨某帆 (女,6 岁),杨某利(女,5 岁)、杨某清(男,5 岁) 为双胞胎,杨某福 (女,3 岁) 致伤后服农药自杀。其中杨某利、杨某福当场死亡,杨某清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杨改兰、杨某帆被送往县医院进行抢救,杨某帆抢救无效死亡,杨改兰于 24 时转往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救治,于 29 日凌晨 0 时 55 分死亡。
警方称,4 个儿女是被亲生母亲用斧头砍伤致死。
案发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杨改兰和四个孩子相继死亡后,县、镇、村干部组织本村群众帮助丈夫李克英安葬了死者。但事发后第 8 天,即 9 月 4 日,在阿姑山村树林发现李克英的尸体,经公安机关侦查系服毒身亡。
短短 8 天时间,杨改兰一家 6 口离奇死亡。八口之家,现在只剩下杨改兰的父亲杨满堂和 70 岁的奶奶杨兰芳。
生活多艰
刚进入阿姑山村,在到老爷湾社的路下方,就是杨改兰家的院落。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都是土坯房,已经破败不堪。
正房两边有两铺炕,分别是杨兰芳和杨满堂的住处,由于长期烧炕,墙面被熏得一片乌黑。东厢房的小炕原来住着杨改兰和 4 个孩子。
杨改兰生前的房间。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杨兰芳不停地叹息:“我就是这么个命苦人,啥苦都让我遇上了!”
他们一家住的房子是 52 年前盖的。杨改兰的爷爷和妈妈,都因为家境贫寒离家出走。杨改兰没上过一天学,19 岁时和本村李克英结婚。
婚后,先后有 4 个孩子降生,小两口一家和杨改兰父亲、奶奶住在一起。李克英闲时常去外面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
“17 亩地种了豌豆、小麦、洋芋、油菜,一家人的温饱差不多能解决,只是没钱买化肥,每年买化肥都要欠账。” 杨兰芳说。杨满堂说,为了买化肥,自己每年都要花 700 元~800 元,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没有这个钱,只能欠账”。除了种地,杨家现在还有 3 头牛、3 只羊。
李克英一年打工也就挣 6000 元~7000 元,给杨改兰 3000 元~4000 元用作家务开支。
杨家低保资格为何被取消?
2013 年村里定低保户时,曾把杨家定为享受低保户。可到了 2014 年,杨家低保资格被村里取消了。
对此,阿姑山村村委会主任魏公辉解释,2013 年定低保资格时,由村里组成了一个评定小组,挨家走访后,根据家庭情况决定低保户。当时评定小组到杨家,“看到家里房子很差,看着确实困难,就定了他家为低保户”。
2014 年,阿姑山村评定低保户的政策改变。新政策需要全村集体提名、商议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乡镇审核。“在由村民代表、村支部、村委会和村监委会召开商议低保资格的会议时,30 多名参会者关于低保资格的提议中没有杨改兰家,因此,这一次就取消了他家的低保资格。” 魏公辉说。
在同年开展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行动中,杨家同样没有进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之列。如果能进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就能享受到每户 1.2 万元的建房款,发展畜牧买牛每头可有 1 万元的补助,盖牛棚国家补贴 1 万元,还能享受 4 万元的无息贷款。杨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
“当时精准扶贫的标准是全年人均收入 2300 元,低于这个标准就能进入建档立卡户。” 魏公辉解释道,杨家全年人均收入超过 4000 元,明显高于 2300 元的标准。
而杨改兰家中的房子之所以没有改造,是因为杨改兰父亲一直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自己拿不出钱为由拒绝,以及杨改兰奶奶的极力反对。
孤独之家
据一些村民反映,在老爷湾社,这些年来,杨改兰家只和几家本家有往来,和其他村民来往很少。
近些年,老爷湾村通往外界的路不断改善,很多村民农闲时在城里打工。而杨家,依旧在封闭的小山村,除了孙女婿外出打工,全家很少外出,都是在山上务农,或喂养牲口,平日甚至和村民的来往都很少。
“见了都不太问话,干活也不一起去。” 李永忠和杨家邻居几十年,也很少交往。
“都是庄稼汉,各干各的活儿,平时也不打交道。” 而在一康姓村民看来,家庭各方面好了,交往的人自然就多了,杨家情况差一些,交往也就少了,“城里、农村,在哪儿都一样”。
关于孩子没有上学、没有新衣裳的情况,此前官方通报称,杨改兰 4 个子女均未达到入学年龄。而杨改兰夫妇也均为孩子们购买了新衣服,但杨改兰奶奶不让孩子们平时在家中穿。4 个孩子死亡入葬时,孩子们的新衣服全部作为陪葬品被下葬。
等待结果
甘肃农妇杀子案令人唏嘘而又不解。目前,调查组在阿姑山村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举行了村民座谈会。但还没有相关调查结果。
惨案究竟为何发生,杨改兰为何杀死亲生孩子,李克英又为何在数日后自杀,期待调查组能给大众一个答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中国甘肃网、中国新闻网
蛮好的啊,要不是这孩子爆出来不知道得浪费多少钱去给人刷政绩
好事
当事孩子的行为值得肯定,能够节省下极大的资源和资金去给有需要的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有所过激,行事些许幼稚,需要一定教育引导。但这个孩子依旧为我国的扶贫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无论他的用意是什么
况且你要真捐钱就算了,那怕是小孩子在消费主义资本家们的熏陶下也不会和七万块钱过不去的。
但是你拿个橡皮檫过来捐给我说我听说你们用不起橡皮,来给你们用用,再对着我一番居高临下的俯视
且不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
但我既没有饿死,你给我的也不是吃的好吗?
我正吃饭吃得开心你给我丢一根没有肉的骨头让我啃
你猜这个橡皮会被我摔在那?
你猜我看到这根骨头的时候还能提起多少心思和你好好说话?
你说你被骗了?
这不就是韩国人打算请我吃苹果
台湾人打算请我吃茶叶蛋吗?
更别说苹果和茶叶蛋好歹还是吃的,也算人家印象里的奢侈品了
到了你这我连橡皮檫签字笔都用不起了,岂不是更过分
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支持这个小朋友。
我愿称他为扫黑除恶急先锋
看到这个信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不是因为他骂人看得我心情舒畅,我也不喜欢骂人,我是为了老百姓们开心,为了国家开心
而是因为这封信出来了上了热度这件事就是可以被解决了,纳税人的钱省下来了,自愿者的时间省下来了,形式主义和腐败贪污的人要被敲打甚至开除了
这个孩子的个人素质问题和这些事比起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夜遇兴事当浮一大白
且喝三声,且饮三杯
以为国族庆
这就是某些人拍脑瓜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典型的沟通不畅。还把天津人的好心给浪费了,还让天津在甘肃人的口碑崩塌了。
看,不是满世界都说,救救贫困孩子吧,不要放那些火箭卫星,不要办奥运会的。怎么该找的时候找不到了?
因为你们不经过调查就胡来啊!你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啊!
榆中这地方,有答主已经贴过照片了,我觉得是一个四五线城市无疑了。
你要去就去个远的,榆中不算,也就是蓟县与天津的关系而已。
所以,他们穷的是教育,而穷教育,并不是缺一两支铅笔那么简单。你愿意派优秀师资去吗?
难。你看某些西部地区都被逼得让退休教师继续发光发热援助他们了来着。
所以说支教老师很可敬呢!
我曾经去过大山里的村小,那可真是大山,下了高速还走盘山公路,绕得我差点吐了。我们去的意思就是帮他们建一所爱心书屋,我发现,把书捧进图书馆,孩子们是兴高采烈的,而你像给乞丐一样给孩子书,孩子们也是冷漠的,甚至是厌恶。
为什么?我低头一看我手机的 4G 信号我就知道,因为邮路通,快递通,你的书,我们也能上淘宝买到!
而且,当我发现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可以用班班通放 PPT 给他们看的时候,我心里就下了定论——别说人家穷,人家好着呢,唯一一点不好的,可能是教育方面不太达标而已。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醒醒吧!魏敏芝都成美国人了,大眼睛已经被扶成国有银行中层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可改变的吗?
所以,
闭门造车出门翻车的事情多了去了。
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一支心理援助团队去了,结果他们成了最没用的人,因为某些震区的大人和孩子,活下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废墟扒钢筋,看能卖多少钱,而不是听那些理论派瞎巴巴。
但等到抗震棚、板房都搭好了,那支心理团队再进驻的时候,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还得倒回我们中学时学的那个颠扑不破的理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当有物质的时候,才会去考虑精神。
况且,榆中不缺。
这么多年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的话已经深入人心,即便再不得法的家长,学校隔壁文具店买点文具还是轻而易举的。
我也见过一所极偏僻的农村中学,这所中学该有的硬件条件都有,就是要拼升学率,中考的时候教育局给他们分配的重点中学名额是极其有限的,比不上城里的好初中。
怎么办?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毛坦厂当年就是这么杀出一条血路的。
到了夜晚,那所中学门口都是骑着电动车等孩子的家长。
人家也很负责任呢!
你扶助他们?你多给点名额试试?只要城市里的家长不闹,你尽管给。
这就是内卷的含义。
还有,还有。
咱退一万步吧,就说真穷这个事,就犯得上送那些你都不想用的书?文具?
你有没有看过你身边的一些人,家境越不怎么地,自尊心越爆棚,不允许你讲他一个穷字?
你有没有见过你身边的某些凤凰男,表面建设可华丽了,但一戳就炸?
电视剧《快把我哥带走》里,有一集,时秒是怎么晕厥过去的?本来说她是优秀生(但时秒的人设就是学渣),要给奖励,但优秀前面加了 “贫困” 两个字,她就完全说不出话,以至于昏厥过去了?
这就有如人身上只是个胎记,胎记谁都有,突然来个人,拉你到台上,把你衣服扒光,向人家展示你身上的胎记,你会怎么想?
你一定恨透这个人。
所以,这些孩子的相对贫困,不过就是个胎记,况且,那还是个无关痛痒的胎记,几乎忽略不计的胎记。
你还扒开给人家看。
人家不炸你炸谁?
当然,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到了更贫困地区,真正贫困的地区了,你不帮人家解决根本问题,就只知道送文具送书送钱,然后你也不管他学习到底怎样,能不能走出大山,还让他给你写封感谢信,你觉得这孩子会怎么写?
不用说,他信上会写:谢谢好心人,我会好好学习,您等着我!
他心里的意思肯定是:你就这么高人一等吗?等我出人头地,你等着!
然后继续恶性循环,继续要文具要书要钱,然后……
后面的结果你肯定能猜到。
扶贫方式要变,援助方式也要变,援助者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更要变!我说过的,连魏敏芝都成美国人了,这世上有什么事物是不可以变化的吗?
开始没注意这个问题,直到看到了一会回答,才发现说的是榆中。
看到这个回答,没有气,只觉得很好笑。
在南方尤其沿海城市,很多人一听到甘肃、青海、宁夏这些地方,即便最强不说,但是心里多少还会冒出一个字:穷。
前几年有一个新闻,有一辆装着水果的大货车在甘肃某个贫困县的高速附近翻车了,东西被一抢而光,评论全部一片骂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甘肃穷吗?
穷。
但是你要说甘肃人都穷吗?
不穷。
回归正题,榆中县周前学校在哪里?
我用地图来说话。
我们家在兰州的城西的大学城,不是市中心,距离市中心打车的话十几二十块钱,兰州出租车起步价十块。
这个学校附近有四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校区,还有十几所大学的附属院校、专科学校,几个国家级景区。
这地方穷吗?
真的不穷。
当然了,哪里都会有条件不好的家庭。
我看了其他的报道,一共捐出了七万元。
就算这个学校有两万人,一个人平均到手的钱是三块五。
你走在路上,有个人突然给你三块钱,说看你就很穷没有这三块钱的样子,你快拿着吧,还让你感谢他,你什么感受?
这件事归根结底是谁的错,是家长和学校的错,潜意识里,天津的家长和学校就认定了,就算你是离省会城市最近的行政县,你也很穷的思想,没有一个人去想着百度一下这个学校,这个县城,反正捐款也就几十块钱,无所谓,孩子开心就好了。
而在潜意识里,榆中的学校也认定了这是一个好事不拿白不拿,反正你送来了,我就发了就对了的事实。
所以导致了这场闹剧。
甘肃有的地方真的很穷,我以前做过公益活动,有的地方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我帮扶过,这种地方才是真的需要那七万块钱的地方。
多关注这些地方,多给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帮助,人家才会真心实意的感谢你。
最后我想说,我现在在某省地级市,这地方连火车都没有,榆中还有火车。
你是觉得,这个地级市需要几个文具,还是榆中需要?
至于有人说,你不要你可以拒绝,宁活的真是不怕挨骂。
二更。
说几点,首先,我是一个甘肃人,也在外地沿海上过学、工作过,也被因为是甘肃人问过那种,你们甘肃是不是缺水,你们甘肃是不是很穷,你们甘肃人是不是不爱洗澡等等等这样的问题,也深深的被那种莫须有的同情伤害过,靠着自己仅有的一些自尊,用过很好笑的方法反击过,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孩子的感受。
先就我的回答做一个补充。
1、我没有说过离省会城市近的县城就都不缺钱,我的回答是这样的,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不要看吧。
2、圣母们觉得我太双标了,说天津家长和学校有错,那么问题来了,是我真的太双标吗?
首先,这件事我坚持双方校方,我再说一遍,是双方校方和天津家长都是有错的。
为什么你献爱心就是没错了?
错的就一定是地方?
两封信里提到了这样几句话:
“你们在信中说我们这里很穷是吧”
“我看到你把我们这里写的很穷”
“我看到你们信上说我们用砖头当板凳”
这些是信上的原话,下面是我百度图片中的榆中县周前学校。
只需要输入一下,你就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我觉得这并不费事吧,天津的家长是怎么想的,孩子有爱心,应该支持,我相信他们也清楚这就是形式主义,反正挂上 “甘肃” 这个名字的,就一定是穷、苦、恶、戈壁、沙漠、土房子、上不起学的代名词。
结果没有想到,好心办了坏事,不但没得到学生们的感谢信,反而被狠狠的 “骂” 了一顿。
其实给钱无可厚非,明明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设施,但是就是百度不到,就是我宁可博爱也不把这钱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吗?
然后就这样爆了出来,因为我大爱无疆,你不但不感谢我,反而你还骂我?
我举个例子吧,我是一个果农,我其实水果销量还不错,够养活自己了,这时候有人说要帮我,我很感谢,如果我的水果销售的更好我也会很开心,可是这个人却在来年给我寄来了几颗种子,对我说,你在这边一定很不容易吧,你现在能吃得饱吗?有没有过冬的衣服啊?是还在用报纸糊墙吗?我能做的不多,只能给你寄几个种子了,你这么偏远,一定很需要这几颗种子吧。
你说这种子我能用到吗?
我能。
这种子我买不起吗?
买得起。
你觉得我会感激,为什么我只是觉得这就是你自以为是的施舍?
家长献爱心就没错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飘来的,你想让孩子变得有爱心,却没有真正做到去献爱心,走走过场,行了,你拿我的钱干什么,无所谓,反正爱心我们家孩子献了。
其次,这种活动,但凡能有一方认真一点,不要抱着走过场、形式主义的心态好好的去帮助一下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家庭,这事很难吗?
明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让几方人生生搞恶心,你说都是地方的错,学校没错?
地方下指标,说我们要搞扶贫帮扶活动,你们去和榆中的学校联系吧,好了,我的指标达成了,你给我报报表就行了。
学校方,好的,我们联系好了,我们这教学设施也不缺,怎么搞呢,算了,随便吧,放点甘肃人穷的视频照片,让孩子找家长要钱就行了,我们打过去榆中校方怎么办就他们定吧。
家长,又是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搞,诶,给钱吧。
形式主义,样子工程,一个原本应该很温暖的事,就生生的让这三方整恶心了。
家长能干吗?
至少家长应该在孩子向他们描述的时候,多去告诉他们一些事实,事实就是,贫困虽然依旧存在,但是至少现在的很多地方,已经不再贫困,即便是远在西北的同龄人们,他们也有完整的教学设施、也有好看的教学楼、也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他们也生活在这片蓝天下,也和你们一样会上一个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
这离不开这些年扶贫事业的努力,离不开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也离不开每一个建设者们。
这话很难吗?
当然了,你们会说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这么说,说真的,这些话是我父母对我说过的,对,我作为一个西北人,也参与了这样的手拉手活动,我在信里不会写你们很穷、你们用砖头当凳子这样的话,我给那个朋友描述了我这里的生活、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还有我的理想,那年我小学四年级,我自认为我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你觉得一群能在信里这样写的人,他们是真的听到家长对他们这么说,还是来自 “施舍者” 的优越感?
最后,我也没有说榆中的学校就没有错吧,榆中学校也是给奶就是娘,七万元,你学校没得建设了,你设施没得补充了,图书馆没得添加了,你学校娃就算全步入小康了,你就给人家每人发点文具?
还有脸让娃们感谢去?
有这钱了,你就算不帮扶,成立个奖学金,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考上好高中的你给奖上些学费就不行?
你是隔应自己呢还是隔应谁呢?
不过想想甘肃官员的办事态度,我也能理解这种走过场的事情,反正就算是屎,那也是含金的,吃相难看又如何?
反正学生写的又不是老师让写的,本来这些年估计也就是这么走过场过去的。
就因为我提的篇幅少了一些我就甩锅了吗?
我甩锅?
我给你甩俩大耳刮子差不多。
多说两句,我也做过类似这样的公益活动。
去贫困学校的时候,开车五六个小时到国道口,然后坐拖拉机进去,因为下雨,拖拉机陷入泥地,我们推出去然后步行的。
你知道那十几个孩子想要什么吗?
他们想要一套自己的校服。
跑了半个月,募捐、找服装厂,最后真维斯赞助全部校服和书本、课外读物、还有文具。
募捐的钱怎么办呢?我们想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们一样,能想办法去接触新鲜的东西,于是我们给他们建立了一个电脑教室,并且联系了中国电信让他们过来联网。
电脑不多,就几台,也是商家给的爱心价。
组织义演的时候,我们把这场义演的名字取名为:“我要的未来”。
联系了几个爱心组织的负责人,坐着绿皮火车到市区,天还没亮继续出发,终于下午到了救助家庭的家。
救助家庭只有爷爷奶奶和孙女,父亲因为意外去世,母亲随即失踪,留下了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当时在读五年级的女儿,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腿脚已经不便利了,靠糊纸钱赚钱,一张三分钱。
当时我们去了三个人,聊了许多,最后,我问女孩,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哥哥姐姐都满足你。
女孩站在我们面前,低着头想了很久,然后坚定的抬起头,对我们说:“我想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然后回来报答爷爷奶奶和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那一刻我们都愣住了,我想过她可能会需要一些教辅书、课外书,或者不再有补丁的衣服,舒适的鞋,甚至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等等,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回答。
那年我们高三毕业,即将步入大学。
我们募集了一些钱,还有她的衣服、课外书、教辅资料,我们真的尽力了,再后来,通过我们的演出,她的家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
我的回答,对圣母们我已经道歉了,别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说给钱的学校和家长献爱心就没错,都是走过场,谁对谁错?
我从十七岁用各种方式做公益到现在,我见过很多真的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活动的策划,我们基本都会用两个月左右,联系当地负责人、实地调查、了解家庭情况、联系捐赠,联系场地、场地批复等等等等。
一群高中生都能做到的事,为什么对于有着绝对优势的地方、学校、家长来说,做到,就这么难呢?
是没法做,还是就没想着做?
家长和学校还没有错?
呵呵。
保证真实性,来点图,懒得找了,抗洪、抢险、救灾、募捐、爱心送考基本上能想到的公益活动我都做过了,而且,绝不走过场。
就这样吧,热死了。
回答就此为止,还有圣母觉得我双标、恶毒、说的不合适的
说白了就是 “形式主义害死人”
就天津来说,老五县(只是个称呼,不涉及其他的)的经济在天津并不发达,强行要求他们对不那么贫困的 “贫困县” 扶贫,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大包袱。甘肃很多地区并不穷,经济条件不比老五县差,根本没必要安排这种扶贫秀。像我们天津有的医院大夫去帮扶甘肃某市医院,去了之后发现人家设备设施一点都不差。
那你就再写回去,你说
你们不贫困吹的像泥里住的似的,老子要给的是贫困的,特么你们不贫困就麻利给老子们邮回来,有这时间写信骂我们你怎么不骂你们自己?你们把你们那吹的像个山沟沟赖我们了?还跟我老子老子的,你谁啊就老子?我自称老子你看着得劲?我信里指名道姓说了给你了吗?没说就特么别不识好歹,又要拿贫困补助又骂别人说你们贫困,有本事别说自己贫困啊?没本事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给你们的文具你们不要就麻利邮回来,爱要不要,那些钱扔水里我还能听见响,买了文具给你们屁都不见一个还招骂,我真闲的了!以后别吹的自己很贫困,收到补助了笑的合不拢嘴,听见别人说你们那贫困就骂人就狗急跳墙!
他们怎么骂你你就怎么骂回去 ,反正你就当双方都是不懂事的学生,他骂你们你们就骂回去呗,学校领导找你你就给他们看这信,谁看了能不气得慌啊
反正都不懂事那就互骂呗,谁让他们先挑起来的事端。我就纳闷了就算是真不贫困那别人都给你邮了去了,你就虚假一些写个谢谢俩字发回去不就行了吗?要扔要留你说了算,非要吹到天上干嘛呢?
小学生爱吹牛那没事,这都七年级了还吹,吹破天真贫困还是贫困。这一看就是真贫困他们觉得戳到自己脊梁骨了,觉得没面子就非要吹的很富,非要装的像家财万贯老子不稀罕你这点破东西的样子。
作者你仔细看看这信里的一字一句,并没有真的不贫困的人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穷惯了忽然被富人点破了还给了补助觉得丢脸的样子,所以要吹上天尽量弥补。
穷的只能住楼房那个,他怎么不说穷的只能住别墅啊?因为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还有别墅这玩意,楼房在他们眼里就是天。
真的不贫困的就算仅仅是入刚够敷出的也不可能这样,他们会想,我们真的不那么贫困但我们可以给他们说一声顺便感谢他们的关心,真的不贫困的人不会这样回信的。
总结一下就是这人不管贫困与否,都不该给他们好脸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挺好。[笑哭]
匿了
这件事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
双方其实都没什么过错,但是榆中学生确实素质有待提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我说下甘肃的情况吧。
甘肃确实有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也有很多极其贫困的山区。我生在较为富裕的地区(具体哪个城市我就不说了,是甘肃最西端的两个地级市之一,我高中在隔壁市上的),包括省会兰州市、白银市周围地区,相对生活条件不错。所以我从小对于外界所描述的贫困是不太理解的,我从小去过北上广深宁杭苏厦等城市,更多的是感受出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区别(这应该是小城市共通的感受),而不是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别。
我的高中,确实让不少东部地区的网友都羡慕不已;300 亩校区,4 栋教学楼,其中有一栋全部都是实验室、阶梯教室,1 栋艺术中心,正常教学楼每层也有公共教室和阶梯教室。宿舍是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浴(我大学还没这么好),标准操场、篮球场、排球场、两个人工湖设施齐全,4 个大食堂,冬季还有滑冰课,游泳馆也已经开始建设。(附一下我们部分图片吧)
我的初中小学虽然没有这么好,但是塑胶操场、多媒体一体机、饮水机很早就配备了,桌椅也是如图这种,教学楼要么新建,要么改造。总之走进任何一所城市中小学,办学设施似乎并没有什么落后的,甚至于亲自参观过我市的部分农村中学,我所说的多媒体设备与操场配备齐全,校舍也进行过修缮。
我所在的城市,类似海底捞、万达广场、IMAX 影院、肯德基汉堡王必胜客、大型三甲医院,也并不缺。
说这么多,不是说为了混淆视听。讲真的,这只是甘肃仅有的比较好几个地级市之一。在广大的山区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贫困、干旱、超出了我的想象。许多人依靠种植土豆、小麦、玉米为生,而在黄土高原地区,耕地资源十分宝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导致广大农民收益甚少 。同时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也并不均等,我市去年已经开工绕城高速,此前已有多条高速竣工,并且拥有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通向隔壁市,但很多县并没有高速,甚至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
榆中县的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几年前一个不错的 211 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我们学校支教,结果发现我们学校根本不缺老师,300 多个老师甚至还有闲职,这就导致他们平时也就办公室打打杂,写写稿子,维护下微信公众号和校刊,他们来我们班会时也说道我们学校比他们的设施条件和教学质量还要好,而在甘肃广大农村地区,如果能有一支这样的团队去支教,也许会改变不少人的命运。
最后,我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点跑偏了。但是在甘肃,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个例,有无数人怀揣着梦想,也许是投入了精力,也许投入了财力,对扶贫工作做出贡献,却没有想到最终努力并没有有用处。而在接受 “扶持” 的对象眼里,似乎成了嗟来之食。
看图片来说,这个活动可能出了一些问题,或者是活动的组织者没有强调这一点,这个活动应该定义为是 “帮助” 而不能是“施舍”。
《孟子》中这样的论述,很形象地表现了受到帮助者的尊严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根据其他知友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榆中县虽然贫困,但是也没有到 “赤贫” 或者是徘徊在 “生存标准” 周围的程度。这里的人们还是有选择的余地的,尤其是青少年,其自我意识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对于自尊的问题显得比较敏感也是十分正常的。
因此,这就可能需要活动的帮助者一方和活动的组织者注意这一问题,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尽量规避带有歧视性的语言。
首先亮出观点,捐东西那方的孩子一定是没错的,捐了东西还要被骂一顿,这也太寒心了。
就和你在水滴筹看见有个人筹款,你觉得得这病挺不容易的就捐了五块钱进去。
隔了半个月收到一条私信。打开消息之前,你想这个人真讲究啊,五块钱也来感谢,就算是群发的也挺好,乐呵呵地打开了。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五块钱也好意思捐,侮辱谁呢,呸。”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你嫌人家东西捐的不够好,没问题,但是你犯得着写回信隔应人家吗?
要是天津孩子们捐的是一车苹果 12,这回信怕不是立刻就变种画风。
这么一对比,我一点都不想站被捐的那方。
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散了就得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知乎中学生太多了,还是咱们 “叔叔阿姨” 们忘记自己中学的傻样子了。
一中学生,青春期小脾气上来了,管你好心坏心,各位来举个手,谁在青春期没有怼过父母亲戚好友的好意?哪怕是毫无毛病还尊重你那种好意?
我是不敢举手,我傻逼那时候傻逼到什么程度,傻逼到我现在都不要想要儿子,我怕再生出个我,回头活活把我气死。
至于捐助者就更没毛病了。
政府部门肯定是有毛病,但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这算哪门子不得了的大事。
也就在 “友善度爆棚” 的知乎,阴阳怪气才是一件被深恶痛绝,绝对不存在的事情。(这句算不算阴阳怪气呢?)
有些人可真理解能力堪忧,捐钱捐物是不定向的懂么?捐给的是极度困难的学生,没人指名道姓捐给你行么?你给汶川武汉捐款的时候会写捐给 XX 小区 XXX 么?生搬硬杠真牛逼。**还嗟来食,是你们自己的政府学校觉得你贫困,把捐的物品分配给你们了,懂么?组织者也是需要联系当地政府给出帮扶对象的,懂么?**要是榆中有需要帮助的学校和个人,那是榆中政府办事不利,没分配好。要是全都不需要,就别装贫困骗政府拨款行不行?
作为天津人,其他的不说,我所知道的国企单位每年每个部门都有扶贫产品指标,部门要完成总额,个人没指标。每年我都多少买点,说实在话,不怎么好吃,主要牛肉什么的真空压缩口感就不好,但多少也算每年献爱心了是吧。
这事却让我哭笑不得。
你觉得自尊心受挫去骂榆中政府去,你骂得着天津孩子呢?捐赠之前都是联系当地政府,哪个学校贫困哪个孩子需要文具是榆中该提供的,那么多年我就知道榆中在甘肃,合着扶贫捐赠还要分析下当地经济分布不成?
大家应该都捐过旧衣物,是不是还需要提前了解下对方尺码,需要不需要,省的贩卖优越感,打击自尊心啊?
看回复有人说榆中离兰州不远,不那么穷。不穷你早说啊,不需要帮助觉得伤自尊你去给榆中政府提建议啊,又不是今年才帮扶,都多少年了,早说我们也省钱你们也有自尊多好。
绝大多数天津人,都不知道榆中具体在哪,买点不那么必须的产品,当献爱心了,然后…. 完事。我还真没听到过优越感的发言,或许有些答主身在别省灵魂在天津,巧妙的发现了我们秀优越的本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会说什么以后再也不买了榆中产品什么的,太幼稚,也没必要。应该也不会特意去买,同样的,没必要。
小学的时候,我作为贫困生参加了一个晚会。
那是一个公益晚会还是扶贫晚会之类的,晚会上还有尹相杰(暴露年龄),晚会最后的节目是给每个贫困生发 300 块钱,一个书包,女孩子是一套白色的连衣裙,男孩子发的什么衣服忘记了。
贫困生是怎么选出来的呢?学校做的家庭调查,老师大概也知道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选出来的基本符合要求。
我之所以对 300 块钱,书包和连衣裙记忆那么深刻,是当时我真的很开心,作为贫困生,我需要上台领这些东西,需要和谁谁谁拥抱握手,或者需要被台下的观众同情,然而那时候的我,只有幸福开心的感觉,完全没感觉自己是小丑!
如果文具本子笔给了真正需要的人,谁还会在意呢!
我是甘肃兰州榆中人,虽然没去过周前学校但是坐车经常会路过,知道那里的某一位领导是我小学班主任的老公,一周前他还在电脑前提交贫困生名单。
这里没有什么阴谋论,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是一个恪尽职守的领导,我看到不够熟悉提交系统的他认认真真坐在电脑前操作,打电话询问其他老师,一遍遍不胜其烦。周前有多富裕?肯定没有,我尚且算个榆中县城里的人,家境不能说好,也没有多差,可上大学时对比其他城市的人,心里尚且留了两分自卑。周前有多贫困?肯定也没有,位置紧挨着榆中县城,县里簇新的公交就可以到达,距离高铁站也不远,教学楼没有多富丽堂皇,却也还算干净明亮(从外面看)。尚记得当初高考填志愿时老师说榆中是贫困县,即使是城镇户口也照样享受贫困政策(好几年前了)。《变形记》曾有一期来过榆中北山,惭愧没有去过那里,但刻板印象中黄土高坡水资源匮乏。
去年年初去山里转亲戚,山路宽阔平坦,人家多的地方路上都铺着红砖。亲戚家在山下,只有两户人家,距离最近的乡镇有两个大山的距离,农村的平房远看毫无特色,走近院里铺着水泥,干净宽敞,房子地上铺着瓷砖,液晶电视沙发 WiFi 样样不缺,新建的厕所安装着热水器,连接着新建不久的自来水管道。今年又听到盖房补贴政策,每家每户建房补贴两万,听说都开始建房了。
天津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慈善活动,周前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接受了捐助。 周前同学或许觉得受到了 “嗟,来食” 的侮辱,但这其实是信息差异的体现,不是消息闭塞不是不接地气,即使我这个正儿八经的榆中人也不清楚北山的情况,何况是相隔千里的你们。身为榆中人以前不知道天津有这样的政策,看其他回答的评论下有的天津朋友还被要求定期买甘肃生产的东西,谢谢你们的捐助和善意,我相信大部分甘肃人都心怀感恩,我也相信没有那些被曝光的信件中不乏善意的回应。希望天津同学不要太难过,你们的心是温暖善良的,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善意。
就个人而言十分不喜欢这两位周前同学的作为,他可以不高兴可以觉得没有受到尊重,但是信里的侮辱性名词还是让我吓了一跳,从小家里的教育是连 “卧槽” 这种感叹式的词语都禁止说出口的,脏话说出口的那一瞬间,不及格的家教也显露出来,我相信这种情况只是少数,全国各地不乏这种家庭和这种人,他们以后会为自己的言行买单。
抱歉让你们难过了,但是也希望你们可以保持这份善良,相信善意终有回应。
就像问题一样,**只知陕西榆林,不知甘肃榆中。**只不过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对于地域差异偏见的一个缩影罢了,沿海地区相对内陆一定发达,内陆地区一定落后。
我老家就在甘肃,是个离榆中县不远的一个地级市。记得我在老家上高中的时候,大概 2014 年左右,综合水平排名在本市第二的高中和上海某所高中组织了一次互换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后来那所高中的同学告诉我上海的同学来了之后,在明知道学校已经给交换生准备了宿舍和生活用品的前提下任然每个人都带了单人睡袋,以及整箱的矿泉水。
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毕竟大城市来的同学来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要更讲究一些,但部分来交换的同学却频频提出了诸如 “这叫奥利奥,这种饼干你们一定没吃过吧?“一类的问题。但到底是来自上海的同学单纯认为我们真的从没见过奥利奥并且想分享给我们,还是只是为了显示大城市的优越感我也不得而知。
最后面对题主所说的问题,见怪不怪,不想评论,没忍住多说了两句。
1 活动主办方可能没做好对接。
本来应该 80 分支援 20 分,结果搞成了 60 分支援 40 分。
2 60 分的孩子充满优越感的表现刺痛了 40 分孩子的神经。
3 40 分孩子条件在本地还是不错的,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4 媒体把比较极端的感谢信拿了出来让大众评价。也没必要,估计也是占极少数。
5 希望未来初心是好的活动,能真正落地,而不是走过场,搞噱头。
我是觉得,成年人更贱。寄东西就是寄东西,还要求写什么感谢信。有谁逼你救助了吗?真正的帮忙,是不求好处的。别人帮助你你也别想别人再来夸赞你什么,默默关注他们。要私交也是私下。你们怎么不想想小孩子受到这些东西的原因就因为他们出生不好。虽然小孩心气不好也能理解。但是你认为一昧讨好成年人说赞扬他们的话的小孩你就认为好了吗有自尊吗?我们这儿有人捐助,小孩还得上台常感谢歌。你们捐助就是为了好处为了好名声吗?那么我觉得这种捐助也不是诚心的啊,被人讨厌也很正常。更何况可能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救助?那么对那些个别孩子一些成年人的这种行为就是羞辱。
初中学校整了一次捐助活动,老师捐助学生。
形式: 每班选出几名贫困生,学校老师捐出自己的衣物,分给这些学生。他们应该会有个仪式,详情不知。
活动结束后,我们放学吃饭,道路两旁的树上,飘着好几件衣服裤子。
我的看法是。
既然一个想捐,一个不想要,那就不要给不想要的,给想要的。
不就完事儿了?
这有什么好看的,以后做活动之前问一下人家想不想要就是了,很难吗?
或者,干脆就从这次开始就好了。
不想要的这位同学,既然不想要就把东西收回,给同学校想要的人不就行了。
多大事。
本来不想写的,这个事主要是当地政府的责任,没什么可推卸责任的,你们有钱有时间修城门,就不能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和精力做点正事吗?
榆中真的没有困难的地方吗?南山北山我就不信没有,结果因为当地政府的懒政,把一项本来是好事的活动给毁了,让甘肃又一次因为烂事上了热搜。
小时候我村很穷,也是天津的一所大学过来慰问,一辆卡车满满的,全是体育器材和书本,给我们拉来的是希望,给我的小学生活增添了众多的快乐,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踢着少年足球,打着乒乓球,玩着跳绳,进行篮球比赛;我们也可以课余时间,阅览着一本本童话、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国家,有这么多的故事。至今心里感激他们,他们让一个少年的心走出了闭塞的乡村,飞向宽阔的天空。
甘肃今年打脱贫攻坚战,说明甘肃还有许多贫困的地区,天水陇南定西甘南临夏地区的孩子们,翘首企盼着有新的课本,新的文具,新的鞋子,却会因为这件烂事,毁于一旦。
在更
之前我没有去看信件内容
(我甚至猜想收信的孩子有点玻璃心)
………………
看到信我才知道
这个事真的写信的孩子子素质堪忧
七年级的字写成这样 初一了 很小么
……………………
还居然有人夸夸写的不错
用着中英文着写 还用着你大爷的词汇
居然还有一堆人说写的好写的妙
然后特别可以理解 特别没有错
这些大人面目更可笑
原回答
…………………………
原来榆中不是贫困校呀
请问榆中有没有打过平困校的申请
为啥天津孩子的文具就单单捐给榆中
而不其他学校
为啥不其他有需要的学校
铺天盖地的都是对孩子子指控…… 合适么?
……………………………………
不应该问责么?
帮扶不应该帮到有用的地方么?
………………………………
1,这类活动我印象中小时候参加过, 除了对被捐赠者送东西外,基本是强行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赠送给那边的,因此收到不需要的捐赠可能已经不开心,再加上一直说自己很穷的作文,为此而感到生气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主要的错误在不做好调查,以及收到后强行要求回信的两地领导。
2,关于回信的用语问题,我多次发表过这样的言论。
我极度厌恶这几年 “以会花样骂人为荣” 的网络风气,而这个作文也正印证了这种风气的危害
所以在我看来,那回信的学生本质上是受害者。
一来是被所谓的领导的政绩压力,及对面的同年学生无意识同情所侮辱而受害
二来是被所谓的 “祖安文化” 所毒害
看了一下两封信,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如果这说的是真话的话….
我去过的国家级贫困县不多,大约两手两脚吧。怎么说呢,领导躺在办公室的床上手里摩挲着板砖(据他说是大师给的能 “石来运转” 的灵石,但是为什么灵石长得跟板砖一模一样我就不敢再问了)跟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倒是有过,穿过一地砖块瓦砾终于在赫鲁晓夫筒子楼中找到了 “*****局” 的位置结果恰逢楼内仅有的几人在多人运动的也有过,
但是只能靠板砖当板凳的困难群众,我是真没见过…… 再次也是有小木凳或者马扎的。
当然我无意苛责天津学生,毕竟阶层割裂也好刻板印象也好种种都不是他们的错,我和小伙伴们当时还觉得 是中国最穷的地方呢(因为在附近打工的厂仔厂妹多)。只能说时过境迁,一般城市居民对于贫困地区(榆中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 4 月才摘帽)生活实况和所面临的困难挑战的想象,已经仅仅是想象而已了。任冲昊的一个实地拍摄震惊全国,但老实说刨除魔幻主义的具象化建筑外形该县的内核其实蛮传统的,只是一般来说大家对这类地方的印象还只有 “头顶冰花走山路上学的学童” 罢了。
最后提一句,根据我的观察一般能参与到这种 “帮扶活动” 的学校条件都不会太差,如果真的富有爱心的话不妨实地到同类地区的一些公益机构转转——当然,善意的建议到时候最好适当的控制一下自己的正义感,不要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年轻人,在自尊心上总是比较敏感。真要解燃眉之急的,收起自尊嗟来之食吃了也就吃了,但这明显不是这样的情况。
不知道天津的孩子的信是怎么写的,两封嘲讽信里都提到了 “信里说我们这很穷。”
**那不管人家真穷假穷,你都不能这么写呀。**既然也只送了文具,那可以说成是给新朋友的小礼物。非要写人家穷,也可以写成: 我的老师说你们那里 XXXX,你们那里的情况真是这样吗?不管怎么样,我希望能够交到远方的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 blablabla?
不过无论天津的孩子怎么写的吧,锅应该丢给组织者。
中国是一个庞大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
“手拉手” 这类活动,30 年前我小的时候就有。
其政策的基本动机,在于达成不同地域,不同经济阶层,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基础认知。
也就比如我在北京,他在某特困县,我当了官儿,他在手垦种地。这种阶层隔阂的认知差异,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对方是什么样。
再进一步,就是从这种认知中,寻找双方可能存在的各种集中共性,进而促进差异下的相互体认理解。
——————
既然是认知,那么有正向和反向都是正常现象。
从回信内容来看,我觉得双方基本完成了这个基本动机,也就是认知的反馈。
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 “手拉手 “成功。
别的不说,话是真难听啊
当然,我也没看到天津学生寄过去的信,不知道信里到底是怎样的口吻,所以谁对谁错无法评价
坐等榆中学生公布天津学生的来信,真相如何,就看榆中的回应了
我看还有很多人洗这两个言辞恶毒的小学生的地,还有辱骂为天津孩子说话的答主。我真的是服了。你们去查查天津对甘肃的援助再洗地。
心累。
……………………
不好意思,就是觉得这两个小学生素质低下,没家教。
如果网友觉得这两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明知道对方是好心,对他们真实情况不了解还骂别人 “老王八” 很正常,是**年少轻狂童言无忌。**那好的,我记下你的 id,见一次我就问候你一次 “福如东海老王八”,毕竟我年轻气盛,没经过社会摧残不是?
作为天津人,我就不明白了,怎么就对天津那么多怨言?说优越感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家乡全球最厉害有问题吗?说瞧不起外地人,呵,有人在你面前享受着你家政策的福利边骂着你家,你瞧得起他?
现在,天津的小学生在真不知对方同龄人生活条件优越下、所有人都在和他们说这是扶贫扶贫扶贫扶贫扶贫任务时,认认真真给他们买文具寄过去有问题吗?
我觉得最无辜的是天津孩子,是真认为对方需要,真认为对方贫困,也是真准备了,结果被骂的还是他们。不仅被自己想要帮助的人骂,还被全网骂。
闹出这样的事件一点都不意外。
对口帮扶是富裕省市一对一扶持贫困省区。
天津对口帮扶甘肃,天津的宁河区分到甘肃的榆中县。
任何一个省都有地域上的贫富差异,榆中县是甘肃最为贫困的地区吗,显然不是。
但周前小学应该是整个榆中县最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之一。
矮子里拔将军,在整个较为富裕的地区选一个最为贫困落后的,周前小学正好合适而已。
周前小学显然不是整个甘肃里较为贫困的那批小学,但天津的宁河区要搞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体现教育板块的脱贫成效,没太多花样可搞。
政策面上也不会把资金投入到其他管辖地区,因为那些自有相应的对口帮扶负责,反正不是宁河区负责。
一般来说,分到还算 “富裕” 的贫困地区是幸运事。
至于怎避免这种情况,也很简单。
小孩不懂事,大人能不懂么。(
可能这两位学生不穷,但地方是真的穷…..
与其消费祖国花朵的爱心,不如折现,发给扶贫干部当下乡补贴,这样扶贫干部高兴了,更加努力的扶贫,真正的贫困户得到了帮助,祖国的花朵也开心,起码让我写个八百字命题作文感谢衣食父母我是愿意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讽刺的画面:
某市办了一个爱心帮扶,关照本市的贫困家庭。
钱没多少,据说被捐助者还不够交一个补课班的费用,活动倒是办的声势浩大。
仪式在一个小学划了块地办,作为捐助者的干部、企业家、老板们坐在前面,受捐助者坐在后面。就像演唱会那种格局。
主持人一顿吹,歌功颂德之后,受捐助的孩子上台示众。下面捐助区可能坐着他的同班同学。
最吊诡的一幕是,仪式的最后,主持人号召全体起立,跟着《感恩的心》,由她示范,大家跟着做手语舞。
捐助者纷纷起立,十分配合,嘴型和表情都到位;被捐助家庭在后面无人动弹,麻木不仁。这导致摄像师根本不敢在台上拍摄,只能绕到捐助区侧面拍,以确保那些麻木的底层不被拍进镜头里。
我不知道这件事后面被传成怎么样了,只知道麻木是那些被 “消费贫穷” 家庭最后的尊严。
真穷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人家也不是真穷,还指望对你这种远在天边的政绩工程感激涕零?
真想帮扶,多干实事,润物细无声。这种典型连调查都不做的,和在工体甩 200 块在人家脸上让人给你挪车位有什么区别?
先不管自尊心受不受损,能不能尊重下别人啊?我弟弟都知道收到不喜欢的礼物该怎么办,哪有这种冷嘲热讽的啊?
这种手拉手活动我也参加过,捐过钱也捐过书,有一次学校让捐书,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实在是找不到课外书了,我就把我随身携带的一本国外带回来的蜘蛛侠漫画捐出去了,现在越想越肉疼……(话说这种信在寄出去之前老师就不看一眼的吗…)
我希望扶贫济困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收到回信讽刺
假设一下我自己的角度来讲
我是很讨厌写类似读后感,观后感,获奖感言,感谢信之类的东西的,尤其是还要求多少字以上的
就拿我想小学初中的时候来讲,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看的还是我看过的电影,而且我还不喜欢看,硬是要我周末一大早去学校集合跟着一起去电影院无聊地坐一两个小时,完了还要我写观后感!
我真正的观后感是什么?
是 “学校你们好 tm 烦啊,这几把电影一点都不好看,我能有啥观后感”
我能这么写么?显然不能。
除非我想被混合双打
所以我只能自己编出一大堆各种感动,各种 “我悟了”,各种这个电影能帮助我的学习…… 还要感谢学校老师一番。
我只能虾扯蛋!
回归问题,显然这位中小学生和我的情况是差不多
人家明明可能用的是金属卡通外观,打开还有三四层的高端文具盒,你给我送个塑料的,还有一股胶味
人家明明家里有房有车,每顿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日子美滋滋,你让他站在那么多同学面前,顶上还挂着帮助 “贫困学生” 的横幅,可能还要发表“获贫感言”
还要他写多少字以上的感谢信
无缘无故又多一份作文作业!
呵呵,你让别人如何感激你?
哪个中小学生没点脾气咯?
除非我这种经常扫帚都打断的……
扶贫工作做成表面工程能有啥好结果。
要扶贫要认准我这种一穷二白的
我接受支付宝扶贫,当然微信也行,银行卡转账也可以
扶贫我 800 以上可以写 800 字以上的感谢信,800 以下只能写 300 字的
要想写得特别感动的,也可以
但是,得加钱
→_→→_→→_→→_→→_→→_→→_→
最后,真正贫困的学生,在青春期阶段真的特别敏感,会不自觉地自卑,他们并不是虚荣,希望扶贫的工作人员如非必要别采用公开场合 “发奖” 的形式,尤其是在同学面前。
他们的贫穷不是他们能选择的,那个年纪的他们也还没有能力通过努力摆脱贫穷,实在没必要拿 “给他们送钱还要照顾他们脸咯” 来嘲讽
相应部门人员做不好挨骂活该!没给到真正需要的人就该骂!捐了点文具还让人家写感谢信?公益不是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百十来块钱得东西再穷打个工怎么也用一学期。这点东西就高高在上好意思么。真正连文具都缺的你让人家写感谢信都是浪费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
发信息嘲讽不行吗?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啊!
有些偏远地区真的贫困,而比贫困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大都是缺爱的留守儿童,如果能给他们以友爱关怀,并给予精神上的指引,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我在儿子二年级时资助了云南红河州一个同样大的小女孩,钱不多,但坚持每学期通信。他们交换对学校、学习的看法,我则告诉她外面的世界如何,告诉她重视阅读,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当然,大部分比较鸡汤,鼓励她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他们都初中二年级了,渐渐长大,慢慢懂事,欣慰!
前段时间收到的小姑娘的来信,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第一张是给我的,第二张是给我儿子的。
满满的欢喜!每次收到信,我都和儿子各回一封。
所以,活动的组织方需要深入了解,哪些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孩子。
哈哈,这问题终于出来了。
我本人,天津市的高三生,这两年我们学校一直在进行甘肃手拉手,带着那些从远道而来的,穿着天蓝色校服的甘肃老师和孩子,参观我们的学校,跟着我们一起升旗做操。校领导还会带他们去参观海河之类的这样的景点。
我们会往那边捐自己的旧书,美名其曰 “爱心书会”,举行义卖,最后的钱捐给那边。像文中的给那边写信,也常有。
可存在就是合理的吗?这种付出是否也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 “变形记” 呢?
奉献爱心、友好交流、和谐共处、分享资源,这是城市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希望那些城市孩子懂得的,为了这样教育他们,于是组织这些活动,甚至都没有仔细调查要 “扶贫” 的是否是真“贫”,这种态度是否也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呢?
当城市孩子怀着施舍、给予、善良、付出,这种心态对待一个跟他们一样大的孩子,写出的文字只能让那个孩子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里是否更加自卑。
因为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都在说,你生活在底层,你出身就注定不如别人,跟你同龄的孩子都在用钱资助你,他们甚至没有你努力,只是因为他们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
所谓的交流和帮助,不过是为了宣传人道主义所做出的政治举措,捐钱的城市孩子被教育要讲究人道,要心怀善良之心,要悲天悯人,要 “达则兼济天下”,被捐的农村孩子,被教育要感恩,要心怀希望,要为社会做贡献。
可事实是,捐钱的孩子带着施舍的态度去了,被捐的孩子带着强大的自尊心和厌恶感来了。
谁错了?谁都没错。
脱离人性的人道教育始终是理想的,就像人即想付出一点而得到无数,又想得到好处又不付出。看似很绕很难理解,但其实这个事就是这么个道理。
甘肃孩子真不愿意要那钱吗?
未必,没人讨厌真金白银。只是不想折了自尊只得到那一点点。
天津孩子真的愿意往外捐赠吗?
也未必。只是希望通过帮助那些看着比自己惨的孩子,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小虚荣。
无可厚非,都是人性。
本人参加过支教,也联系过很多捐助,遇到过类似情况。榆中县我不了解,我支教的那个地方确实穷,虽然学生温饱可以保证,但吃不起什么有营养的东西,家庭收入单一,积蓄很少,因此抗风险能力很差。但学生自己觉得自己不穷,由于我联系了很多捐助,所以文具书籍是不缺的,不少爱心人士想捐文具书籍被我拒绝了,我一般建议捐一些学习资料和吃的,但小孩真的不懂感恩,也不懂礼貌,感谢信是老师催几次写才写,虽然不骂人但也不出自真心,一般也不爱看书不爱学习,捐了很多书一个班也就一两个人看,学习资料也很少动,吃的倒是很喜欢。捐衣服的也有不少,不少学生挺喜欢的,旧的也穿着挺开心,有的学生新的都偷偷扔了,后者也不富裕,就是自尊心比较强。家长哭穷倒是有一套,真正让他给捐助者定期反馈他怎么也做不到。也有少部分家长会来事,经常联系捐助者,捐助者一般也会帮更多的忙,有个捐助者帮着把小孩送到一所挺好的中学。
但是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在家就是打游戏刷抖音,骂人的本事倒是不差,我给联系了一些外地学生和他们远程交流口语,想提高一下口语水平,已经有两个本地学生在群里骂人了,交流的时间我定的是周六上午十点,也不算早吧,有的学生熬夜打游戏起不来,被人在群里催一下就破口大骂。搞得我也很尴尬。
同样的一个新闻,有的人是看到了主办方的问题,有的人看到了捐助者的问题,我是真正体会到了贫困学生的问题。
[
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创造经济奇迹 经济 书籍
京东
¥ 47.41
去购买
[
贫穷的本质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2019 年诺贝尔经济
京东
¥ 36.00
去购买
作为有过同样经历,被强行捐文具的西北人很能理解这封回信,信里措辞是有些伤人,但是当时我们班同学反应和他们也一样。
十五年前左右,我上小学三年级,在陕西十八线小县城的家乡上小学,父母是医生,学校是普普通通的小学。当时每天零花钱 5 块,小土豪同桌零花钱 50 块,日常娱乐是放学回家看电视或者去广场玩,那时候虽然羡慕大城市的孩子但也没有 “我们是贫困山区”,“我们需要人捐款捐物”,“小县城就是穷乡僻壤低人一等” 的观念,只是觉得大城市有肯德基真好。
有一天上早读,班主任突然抱来了一个箱子,里面放的是一些旧文具,叠的整整齐齐的旧毛衣旧棉袄,上面还放着几十封信,班主任说是什么 “一对一建立友谊” 活动,是西安的小朋友寄来的,每个人都得领一封信和物资并且回信。班上同学当时以为是流行的交笔友活动,个个跃跃欲试,调侃着不知道给我写信的女生是不是很可爱或者正好可以问问怎么考上市里重点初中,结果早读读完信气氛就僵了,几乎每封信都优越感十足,几个脾气大的男生骂骂咧咧,敏感的女生则默默藏起了信。
我收到的那封信是一个小男孩写的,信里有一段 “听老师说你们那里特别穷,上课都没有桌椅板凳,没见过电视机,上学要走几个小时山路,没坐过小汽车吃过麦当劳,文具都买不起,真同情你们,我一个月零花钱有 300 呢,我愿意给你们捐我的零花钱,希望你们可以好好读书!期待你的回信,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信里还贴心的夹了两块钱。。笔触十分幼稚,我同桌嘲讽地呸了句,说我零花钱可比他们多谁说我们这里是山区了。我当时读信感觉一是震惊而是自卑,没想到在外界眼里我们这里穷地跟解放前一样,毕竟当时自我感觉人和人差距没那么大的,有种被歧视和侮辱的感觉。我想了想,给他的回信里介绍了我们这里的大致情况,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贫穷落后,我们也看电视也买零食,他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这批物资,希望他们以后可以捐助给真正需要的人。然后就再也没来信了
其实他们也是听老师或者家长说我们这里特别贫穷,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县城并不需要这些物资,而且这样强行送温暖反而让大家觉得很伤自尊
榆中县周前学校的这些个同学,你们是真的穷,说你们穷,不光是才看上电影才吃上肉不算富裕,而是在获得帮助的时候居然能说出 “祝你福如当东海老王八” 这样的话,如此素质,精神上的赤贫!
很多人说操办这件事情的单位失职,要我说,完全没有失职,就让世间真相暴露出来,粉饰太平才是最无耻的。
让全中国人民知道,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还有人精神上一贫如洗,才知道我们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此外,既然天津的朋友可以把赤贫人口的污言秽语暴露出来,感觉受了救助还骂人的赤贫人口也可以把羞辱了自己的救助信展示出来呀!
你们不是不穷吗?你们肯定能上网啊,别只从网上学些浑话,把你们的精神风貌在网上继续展示出来呀。
精神的贫穷才是真贫穷,自己不知礼貌不懂现代社会的礼仪规则,活该一辈子穷下去。
别和我说这只是个案,有一个就有一大堆,也别和我 BB 什么还是孩子不该这么严厉,是孩子更要管教,难道谁希望祖国未来的花骨朵都是如此口吐芬芳吗?
100 板子的话,天津组织者要承担 30 板子,榆中组织者 50 板子,榆中学生 20 板子,天津小学生不挨板子。理由如下: 天津小学生信息获取量很少,也没有能力去实际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大多是从学校或者组织者处了解到,捐什么东西很大程度上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应该是当地组织者列捐赠品名单,家长出钱,所以不挨板子,天津组织者挨 30 板子。榆中当地情况当地人最了解,需要什么物品,要多少,怎么分配,当地组织者最清楚,不清楚也有责任调查清楚,把实际情况和需求与天津组织者沟通清楚,显然没有做到,要挨 50 板子。榆中小学生是被捐赠对象,即使不贫穷很富裕,即使不需要这些物品,但是你也不应该 “你大爷我”,“寄砖头” 什么的,这么做说明学校教育的失败,小小年纪不学好,物质不贫困精神上很贫困,你的信应该把实际情况传递给天津小学生,不需要的物品你可以爱心传递给其他需要的学校和地区,所以要挨 20 板子。
最后,甘肃地区这些年经济有所发展,国家层面的扶贫政策力度非常大,其他地方政府、企业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个事情发生确实有些让付出真心付出努力的人感到伤心,多富裕的地方都有穷人富人,何况甘肃虽有发展但穷的地方还是太多了,还是希望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能够有所作为,实地做好调查,天津也好,其他地方也罢,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把有限的资源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不需要捐赠啊不需要爱心的地方收到资源了可以传递给需要的地方啊,不要做让人寒心的事情!天下中华是一家,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行政区划也不能掉队,一个市县乡也不能掉队,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掉队!
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任何级别的政府的单打独斗的事情,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期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老家是甘肃的一个贫困村,虽然这几年摘了贫困的帽子,但还会收到社会各界捐助的旧衣物,大部分都是干净整洁的,送到我们村的小学,但是小学里孩子不多,有些衣服尺码不合适孩子们,衣物发不完,校长就会发给村民们穿。我现在硕士在读,有一些微薄收入,买衣服也会追求品质,但是回家之后如果捐助的衣服有合适的我还是会穿,我们虽然贫穷但是我父母不偷抢不懒惰,我自己学习工作上不懈怠,没什么好自卑的,我相信大多数捐赠衣物的人都是善意而不是秀优越感,所以我们也不会浪费人家的好心。我妈以为我现在在大了不会穿这些捐赠的衣物,但恰恰是因为我长大了我才会穿,题中的这些孩子,正是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强的时候,他们或许没有亲身体验过东西部的差距,觉着经历着和别人别无二致的青春生活,却突然收到捐赠和一封充满了对贫困山区同情的信,这让他们错把这种善意误解成了嘲讽和看不起,这没什么错,但是回信的措辞,说明他们还需要教育和成长!信息差造成的这一场误会,说到底还是发展差距的问题叭
我只能说小学生做的一点也没错。
谁都有错,唯独小学生没错,两边的小孩都没错。
因为这事遇到了,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生气。小学生算是克制的,没有拍砸烂文具的视频发抖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扶贫不扶贫和他有一毛钱关系吗?他看到的就是莫名其妙有人送了一堆文具,带了一篇污蔑自己生活环境还没办法辩驳的信件。
明明自己不需要,文具该扔就扔了,这事过去就过去了,居然还要被逼写什么感谢信?
换了是你会怎么做?写亲你说的没错我很穷上课只能坐砖头教室四面透风吃饭只有窝窝头?
写成这样已经很有涵养了。
这不是榆中小孩对天津小孩的责骂,他未必不清楚对方也是好心,未必不了解对方也是被懵逼,但是,明明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笑话,为啥还逼自己写感谢信呢?自己真的要成为这个笑话里的一名演员吗?
这个感谢信是一个正常小孩子对这种荒诞行为的控诉。完全配得上大红花。
而现在居然要指责说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不该说真话吗?真是太入戏了。
真诚的捐赠一定可以得到真诚的回报。
因为涉及到的是双方中小学的交流,但凡主办方有一点责任心也不会搞成这样子。
天津捐赠的学生我想是真诚的,所以并没有错。
甘肃被捐赠的学生的反应也没有什么错。
慈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将自己的慈善行为进行大肆宣传本身就难以说是慈善,只是一件广告行为。
慈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比教育还要难一些。
一些承办机构如果真的想去做一些慈善那么务必要搞清楚双方的需求。
有些答主说的 “兰州的学生尊严受到伤害”
恕我不能苟同
善意可以被生硬地拒绝但是不应该被辱骂
比如很多评论里提到的嗟来之食
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家只是拒绝,可没有喝了粥又出言嘲讽人家施粥的人
“我们没你想的那么穷,不用给我们捐”都比 “你大爷”“老王八” 强吧?
知乎现在政治正确这么严重了么… 都 “你大爷”“老王八” 了,还要说这些小孩子没有错?
项目的负责人,相关的学校工作人员肯定有错,但这些小孩子就没错吗?
是不是某一项社会规则或者社会流程出问题了,受到影响的人的行为就可以没有限制了?
好的应对是,寻找相关单位反映情况;
中等的应对,至少可以不作为;
差一点的应对,可以把恶言恶语发到网上,权当发泄;
这可倒好,私底下给一封信,恶心谁呢?这么不客气,这么大怨言,有本事跟自己学校老师发啊,跟自己班主任发啊,到底有没有本事去嘲讽一下校领导呀?还不就是看对面的学生好欺负,以为不会出事,就无所限制了。
一句话,如果这学生是用信嘲讽相关工作人员,甚至嘲讽不相关的校方人员,嘲讽那些可以管的到他的人,我给这学生点赞;如果这学生是嘲讽没办法惩罚他作恶的无辜的人,肆意践踏别人的好心,一点同理心都没有,我觉得这个学生以及他的行为是需要唾弃的。
距离很远的人之间互相不了解这很正常,大概我小时候 96 年,父母带我去香港,去之前我以为香港人都像电影里一样打打杀杀。
后来我发现,香港黑社会是软蛋,还没有我们东北收发室大爷硬。
没有遭受过社会毒打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父母那碗卖相一般的家常面的可口的,何况是来自陌生人的 “嗟来之食”。
我曾经在与天堂对应的苏州某电子厂打过一段时间的工,工作时间 997,最后因为一些原因离职了,最后还被朋友的朋友(中介)给坑了,四千多的工资分两个月,最后拿到手的只有 2800 左右。
他们会像非洲草原上的吸血蝙蝠一样,以 “密友” 之假象安抚于你,然后痛下杀手。最后又在曹刿论战的战略规划下让你由最初的怒火中烧慢慢的趋于平静,最后吃了这个哑巴亏。因为数额较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统一战线的小伙伴们都会嫌麻烦而慢慢的流失掉,只剩一两个初出茅庐的是没有信心和精力去和中介耗时的。
后来想想上学时申请贫困补贴,需要各种的证明加印章,还有不尽人情且 “傲慢” 的工作人员,就格外的亲切了。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讽刺谁,只是想说,社会对于没有经历的小白兔也会下死手,但国家不会,组织派来的人有时候做事的方法或许会有些不当,但他们不会让小白兔吃亏。
对于别人的好意,要心怀感激,如果不需要,就请拒绝,让需要的人去承受。
……
几位的评论我看了,对这件事因为各人经历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这没什么好说的,我本人平庸多年,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所以格外珍惜朋友或陌生人的善意,因为真的很难得。
这个时候就是该骂政府的时候了。
面子工程,虚应其事。
在不需要扶贫的地方搞这种活动,不是可笑?
看了很多回答和评论之后,让我对下面这句话。更加深信。
所有为这两个小孩子说话的,本身素质都要打一个问号。
要么说自己刻意侮辱你一下,要么说就这点钱,再要么就举例台湾茶叶蛋之类的梗。对方那些孩子做错了什么?错在有善意?还是错在应该调查清楚?这不是一个捐助者也不是一个孩子的责任。然后被捐助的孩子说一千道一万,做错了没有?在别人没有做错事,对无辜的人儒雅随和,这就是应该的?各位未免太双标
首先,他们的尊严被侮辱了吗?我就当被侮辱了,是谁侮辱的他们?是误以为他们贫困的学生吗?是的他们还小,没能思考很深入,所以这就是犯错的理由吗?还是他们小,这就不是错了?错就是错。
其次,捐助他们的学生,活该被骂吗?学校组织了活动,告诉他们有人很贫困,让他们捐一点,作为心意,他们出于善意拿出东西捐助了。这从头到尾有这些学生应该被骂的地方吗?
最后,知乎众,总是对犯了错的人的尊严格外看中。好人的善意和尊严一文不值。而且总把人的尊严看的太轻,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是捐助他们的人在用 3.5 元侮辱他们的尊严吗?居然有人用钱数来嘲讽捐助者,1. 捐助者也是小孩子。2. 捐助无论多少,重要的是心意,捐的少就不该捐?
这种尴尬活动真的很多,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活动,就给我们看离谱的宣传片,写信还先交上去给老师改,本来就一封正常的小孩子的信(“我作业很多,喜欢吃西瓜,我喜欢秋天,喜欢数学,喜欢看动画片”这种),硬按老师的喜好变成夸张生硬得像圣母自我剖白一样的考试作文,再附赠点书呀零钱呀笔呀之类的东西,然后还要选几篇 “文采斐然,真情实感” 的展示一通,对方小学回过来的信也大多是这样的,收到信的时候班里都在夸张地笑怎么会有人这样写信,加了 qq 之后发现大家都是正常人(?),宣传片也是真的离谱
明明搞慈善教育可以单捐不写信,语文书信写作有大把的题目可以挑,交朋友学校里那么多个班还可以天天一起上学放学,周末也能出去一起玩,非要不伦不类的,太草了
不过初中有次某个回信的朋友把她家门前花做成干花寄给我,我还是很开心的
看样子,大概的情况就是天津这边的学生写了点卷人的话,榆中那边的学生反手掴了回来。我觉得出这种事很正常,因为写信这事本来就欠骂。
这么说吧,我的朋友之间借钱,老张要用钱,老宋做中间人。关系到了那个份上,事情又是急茬儿,你就直接说要借钱,我就搜罗下手边的钱,你给账号我打款,你打条,这就完事了。还钱的时候我给账号你打款,我出收条,这就结了。情分大家记在心里,哪天没事出来喝酒。
现在老宋觉得这么弄太没有仪式感,还要攒个饭局。而且要求我往那一坐还得嘚啵嘚啵的:“老张啊,听说最近你穷了?怎么就穷了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三万块钱给你,你看着还,不还也没事,” 这特么不是找骂是什么?
还有更狠的,老宋还得让老张写一感谢信当众朗读,“今天收到了 XX 的借款,万分感激,无以为报。我要将这感激之情化作力量投入到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去…” 你特么是要借钱啊,还是憋着看别人出洋相呢?
捐助这事,用不用捐,捐多少都是公事公办。**你就公对公的办事,钱打过去就完了。**你又没问我愿不愿意捐那一二百,还非让我写个我愿意的信,你说欠不欠?我不愿意捐,也不写信,你答应么?
**同样的,人家是穷,但人家也是有脸有皮的。**生在那穷地方本来也不是人家能选的,你是作为政府层面给予帮助,**非让人家写感恩戴德的信。**打人不打脸不知道啊?
**这事就应该天津这边直接捐,政府感谢天津方面献爱心。那边收捐款就完了,还谢个啥?**不要考虑人家会不会感恩,会感恩的人,你给他一杯水他也会感恩,不会感恩的人,你给他万贯家财他也没一点感恩之心。**关键是,你给人点东西,就让人当着大伙给你鞠躬磕头,那特么没人会感恩。不是嗟来之食不知道吗?**人家饿了,给人一口肉,就要别人给你这表演,驯兽表演吗?
因为被冒犯了尊严,所以就要用侮辱他人的方式去冒犯所有相关人的尊严。
如果扶的都是这种贫,那这就是永久性扶贫。
真搞不懂有人管口吐芬芳叫做孩子有志气,还说可以理解…
现在所谓直接的怼的潮流洗脑力量真强。
一种是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下缟素。
一种是信不信我弄死你?见识一下什么叫黑手?
你可以承认后者爽,但你要是认为后者是强…
我想说,养过狗的都知道,小型犬叫的最响。
只有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才有资格去援助了吧
嗟来之食。
还是半强制性的嗟来之食,不是每个人都吃的下去的。
榆中县的领导看了会流泪的。
这是要把我们贫困县的帽子摘掉啊!
那些补助都 TM 喂了这帮活祖宗啊~!
早知道挪成其他用途岂不是很好?
这件事就相当于:
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递给你一个包子,怜悯地说:“你一定很需要吧”
你感到很愤怒,你家从来不愁吃穿,偶尔还能下馆子,你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思索再三,还是没有大打出手,却又忍不住发泄一下怒气:“谢谢你的真心,祝你福如东海老王 ba”
―――――――――――――――――――
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一个你向来尊重的人指着另一个人并对你说:“他家里很穷,好几天没吃饭了。” 你心生怜悯,赶忙去买了一个包子,趁热递给那个人,没想到那个人却大骂:“祝你福如东海老王 ba”
―――――――――――――――――――
你品,你细品
我看到好多人说不食嗟来之食这事,我想说这个典故首先是给东西的那个人态度不好,直接把食物扔给别人叫他吃,那我不吃叫有骨气。
但是这件事里捐物的学生是这样的么,如果捐物学生信里写:我知道你们那穷的都底儿掉了,也没钱买笔,用砖头当椅子可笑死我了,来爷这有钱,赏你几个文具盒用用,不够用再写信找爷要。那你回复你大爷我用不着,你大爷我有的是钱,你是王八,我认为没毛病,这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一对儿混蛋得教育。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捐物的孩子是这么写的,我上学那会也是捐过东西,一般都是写听老师校长说你们那比较困难巴拉巴拉的我想帮助你然后一起好好的学习以后一起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巴拉巴拉的。就算你不困难正常你是不是也应该回复我家乡现在建设的不错,学校教室也都干净卫生,你的这些东西我觉得应该给更需要的人,这才是正常学生该有的回复,我也相信大部分受捐助学生也是这样回复的,像晒出来的这几个孩子是应该教育的,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原来说的 —————
你可以不需要,可以退回,可以说把捐赠的物品和钱给其他更需要的人,也可以写信告诉捐赠者当地是什么情况,但是不应该嘲讽捐赠者。
而且发信嘲讽的人能不能代表当地大部分孩子,是不是这些孩子是当地生活比较不错的孩子。
很多捐赠者其实对受捐赠的人的情况是不知道的,他们是听举办方说的请款然后进行捐赠,不管捐赠了什么也是捐赠者的一份心意与爱心最后遭到无情嘲讽而且信中语言还带有侮辱性质。
既然是手拉手活动那捐赠者也是孩子,自己付出了爱心缺得到了这样的无情嘲讽,那你能指望他长大以后能帮助其他人么。
1. 我很想知道天津小朋友是写了啥。
2. 这事情的组织方基于什么目的组织这种活动,打算如何处理这个事件。
此外单就这些孩子的信发表一下观点:
没教养,不会换位思考,自以为是。
不管自愿与否,是不是有误解,天津孩子如果没写信骂街,甘肃孩子就不应该写信骂街。
我就觉得回信人有问题!!!七年级 13 岁了!
言辞粗俗!丝毫不尊重人!王八儿子!
给大家看一下一个最普通的捐助者心情(在网上随便找了一篇 200 字作文)
我是受到过捐助的,08 年汶川大地震亲历者,我们是靠近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受灾不算特别严重(我认为),我们小学的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绿色的爱心包裹,我很欣喜,
里面有一封来自云南的信,大致就是一个和蔼的叔叔用很温柔的语气安慰我
可是我家房子稳稳的没有塌,学校没有塌,都好好的啊,这个叔叔的心意是假的吗? 不是啊!!!他是真诚的想帮助我们、真实的为我祝福!!!
后来我爷爷从老家打电话来,说老家的围墙塌了,幸亏没有砸到人,谁谁谁家的房子塌了好可惜喔砸了谁谁谁,谁谁谁没了,谁家的猪跑了。
我就很庆幸,庆幸全县的学生都收到了这样的爱心包裹,后来才知道,我们是二级受灾严重的地区。
又说这个捐助,我需要吗? 我真实的不需要,其他小朋友需要吗?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
那单纯好心就要被诟病吗?就要遭板砖待遇吗?就要听不友好的呵呵吗?就要被骂王八吗?
为什么献爱心的人要遭到辱骂呢?凭什么啊!
我很讨厌写信的中学生。
本来就以为嘲讽一下,没想到有骂人啊!麻烦把东西再还给人家呗,还有你这么牛逼就找主办方去呗,知道主办方的问题,屁都不敢放,在这充大爷呢?你大爷怎么教你的
2020 年了还有把捐款捐物当扶贫的。
这不就是白左吗?
用手里不值钱的东西去做施舍换点廉价的自我满足感。
至于这是不是对方需要的,who care?
扶贫攻坚要的是兴企办厂,打通物流。
榆中县城和在主干道上的和平定远甘草发展还不错,夏官营还有兰大分校。下面一些远离高速和主干道的村镇相对落后一点,但是大体上自给自足没问题。需要的是增加城乡医疗保险等全民风险应对能力,以及通勤公共交通能力,一天一班太少了。
如果可以打通产业链,当地的牛羊肉、胡麻油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高赞说两边的学生都没错,或者只错了一点点,不足挂齿。
有没有搞错?这明显是榆中学生的错。
写这样的回信,就因为天津的学生误以为他们很穷捐了东西。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是我,他们说我很穷,到处报道,说我吃不起饭,穿不起衣,上不起学,给我捐了钱和物资。
我顶多向媒体澄清我其实没有那么穷,饭和衣还是有的,还是能上学的,仅此而已。
为什么还要去骂去嘲讽那些捐款的人呢?
你们仔细去分析一下,榆中这两封信的作者,是不是很在意别人说他们穷,是不是误以为天津的学生在用捐赠看低他们,是不是过于声明他们过着正常或富足的生活还能看电影。
只有这样的思维,才会写出那样的回信。
那你再想想,一个人如果太在意别人说他穷,把别人的好心当攻击,过于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过得去。
这样的人是不是存在很大的错误。
这样的人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看不起真正的穷人,极力和真正的穷人划清界限。有穷人同事跟他聊天,他都不屑于搭理的。甚至还会特意抖一抖自己身上的著名运动品牌上衣,然后冷傲的走开。
同事买了两张电影票结果女朋友有事临时去不了,就把电影票送给了榆中的回信者,结果这个榆中回信者认为同事在嘲讽他:“不就是电影票吗?一百多块钱我还需要你送吗?太瞧不起我了吧?”
诸如此类的事在他身上就是常态,没错,这样的人正是我们讨厌的那种成年人。
现在趁他们年龄小不纠正错误,让他们长大后污染社会,这样真的好吗?
****▲ ****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图) 四川德阳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王婷:排查出的相对贫困户数量比预想的少, “是不是把标准定得太严了?”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汪晨:与绝对贫困快速下降的趋势截然相反, …
来源:中央电视台等、干部关注编辑整理 10 月 10 日,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学校女教师李田田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具体内容附后)的文章。 当地县教育局要求李田田连夜进城对其公号文章进行 “说明”。由于李田田并未答应 …
中国家长希望你们清楚一个道理 你们家孩子什么逼样,你们自己心里清楚,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看看你自己下班了以后回家什么逼样,是不是满嘴脏话喝酒吹牛 B、抽烟打麻将满嘴跑火车,偶尔吵架家暴,斥责辱骂孩子;你家孩子天生是个变态跟影视作品没关系。 我 …
知乎用户 凌晨三点半 发表 这是那节车厢的广告内容 何为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tóng yán wú jì,意思是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也用以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小孩子还没形成正确的三观,有 …
一名留守儿童正在做作业。/图虫创意 相比于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往往承受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思虑。而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就这样在爸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了。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时的人们大概没有想到,这场举国盛宴会成为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