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输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国足的水军​ 发表

阿根廷有三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比中国都多,可你叫不上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相反,阿根廷的足球明星,就是一个普通国脚可能都有不少中国球迷认识,至于马拉多纳和梅西这两,已经是阿根廷的海外名片了。

你说阿根廷是不是傻了?居然不输出他们的科学家而是宣传一群踢球的。当然了,按照中国网络的普遍认知,阿根廷是一个因为踢球而玩物丧志的国家,属于反面教材。可问题是,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拥有几百个诺贝尔奖,那些科学家你又能叫的上几个?只听说过美国人崇拜乔丹崇拜猫王,没听说美国人疯狂崇拜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总统里,成为美国文化偶像的,不是历史地位最高的总统山四巨头,也不是带着他们度过经济危机、打赢二战的小罗斯福,而是最有个人魅力的肯尼迪和里根。

有些东西再伟大再有价值,也是没法拿来流行的,而有的看似是玩的东西,却可以让全世界人民为之疯狂,只有先弄懂了这个道理你才能谈文化输出的问题。

知乎用户 围棋大师莱托 发表

我从高三开始学俄语。大二为了锻炼自己俄语水平,特意从一位在南京居住的俄罗斯一商团那里买了一款中文俄字中国电视剧的网盘。

后来我带那部电视剧 u 盘去了喀山,一次无聊在学校活动室拿出来喝红茶观看,一旁自己下国际象棋的俄罗斯同学也凑过来看。

他问我 “这是不是中国人再演苏联的故事?”

我说:“这就是中国人故事,讲述爸爸和妈妈爱情的。”

结果他陪我看了一上午,下午的时候说借我 U 盘拷贝一份。

后来一周三位老师和六七位同学们借我 U 盘,说拷那部《爸爸和妈妈的爱情故事》。

周六下午我坐在长椅上看书,鞑靼族老师走过来告诉我:“孩子,你介绍的那部中国剧场太好了。这不光你们爸爸妈妈的故事,还是是我们年青时候的故事。”

说实话,我那时候有多少的骄傲感。

可是回国之后看到国产电视剧的时候,我就开始心生失望了。

知乎用户 皮耶霍​​ 发表

说一个最成功的的文化输出案例:熊猫。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它功不可没!

1

1972 年 10 月 28 日,傍晚,迎着逐渐黯淡的天色,一架中国民航的专机正冒着小雨平稳地飞往东京。

飞机刚刚进入日本领空,民航驾驶舱里的雷达警报突然开始闪烁,飞行员惊讶地发现,雷达上有四个小光点正在飞速接近。

还未来及反应,四架 F-4EJ 鬼怪式战斗机已经劈开雨雾,从客机面前一掠而过,然后迅速变换队形,将民航飞机夹在了中间。

大惊失色的民航飞行员急忙打开公共通讯,还没来及自报身份,对面已经传来了战斗机飞行员快乐的声音:

我们是日本航空自卫队!

奉命护送熊猫,哦不,你机入境!

军机护航,这是只有国家元首访问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虚惊一场的民航飞行员一边骂骂咧咧地对这个超规格的欢迎仪式表示了感谢,一边满腹怀疑,这几名狂热的熊猫爱好者是不是过于兴奋听错了命令。

毕竟在国际外交史上,还没有过军机给动物护航的先例。

但是等到晚上七点,飞机在日本羽田机场降落后,民航飞行员已经确信,那几名战斗机飞行员绝对没有听错命令。

因为从飞机悬窗看去,跑道两边密密麻麻全是闪光灯,起码有 3000 多名记者正在静静等待。

要知道,半年前日本札幌冬奥会的开幕式上,现场媒体人员也没超过 3000 人。

仅就排场而言,「康康」和「兰兰」这两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熊猫,在日本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札幌冬奥会。

晚上八点,在创造了日本海关有史以来最快通关和检疫流程后,这两位中国派出的「熊猫外交大使」,终于正式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然后民航飞行员就目瞪口呆地看着所有人脸上挂着智障般的笑容,向着熊猫扑了过来。

「卡哇伊」的声音响声一片,还不时有奇装异服的人试图冲破数百警察组成的人墙,跟熊猫来个近距离接触。

出发前外交手册上写的那些「性格冷漠自持」的日本人都在哪里?

从自己进入日本开始,碰见的明明都是一些热情的神经病啊!

但让这位可怜的民航飞行员更加目瞪口呆的事情,还在后面。

1972 年 11 月 4 日,接受中国人民赠送给日本国民的一对大熊猫仪式,在东京都上野公园举行。

日本方面出席仪式的官员,光「省部级以上」就有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自由民主党干事长桥本登美三郎、外务省政务次官青木正久、东京都知事美浓部亮吉等 200 多人。

一众年过半百的政要大叔们脸上同样露着花痴般的笑容,毫无顾忌地挤挤挨挨半蹲着凑在熊猫面前,一度将上野动物园园长浅野三义挤到人群外,直到仪式开始时才发现园长被挤丢了……

等到上野公园熊猫馆正式开放后,就更夸张了。

从前一天早上六点起,上野公园门前就陆续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狂热粉」开始通宵排队。

等到正式开园时,排队人数已经超过了 5.5 万人,队尾延伸到了两公里之外的上野地铁站。

场面之热烈,只有当年国内春运通宵排火车票的盛况可以一战。

上野公园门前排队的人群

好不容易等到熊猫馆正式开馆,辛辛苦苦排了一天一夜队的 5.5 万观众里,最终也只有 1.8 万人当天见到了熊猫。

即便是这些「幸运儿」们,大多也只是「排队一整天,观看 10 秒钟」的匆匆一瞥。

即便如此,兴奋至极的日本民众依然蜂拥赶往熊猫馆。

仅 1973 年当年,就有超过 920 万人涌进上野公园,打破了日本有史以来参观展览人数的历史记录。

此后七年,上野公园熊猫馆累计接待了 3200 万观众,相当于当时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很多无缘参观熊猫的日本市民「一怒之下」,甚至将自家养的松狮犬都染成了熊猫的样子,让松狮成了 1973 年宠物店里最热销的品种。

这种狂热的氛围下,就连日本的国民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都会感慨地总结:「人生在世,连熊猫都没有看过,是非常丢脸的。」

在这两只大熊猫「君临」日本前,因为冷战大环境及意识形态差异,对于大多数普通日本人而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紧邻着自己的一个陌生的「红色巨龙之国」。

随着「熊猫热」在日本野火燎原般的蔓延,「红龙之国」一夜之间变成了「熊猫之国」。

不管日本右翼媒体再怎么卖力宣传中国人如何肮脏,如何野蛮,如何狂热地仇视日本人,依然挡不住大批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开始频繁访问中国,展开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顺路」看看熊猫……

在民间交往日益频繁的基础上,两国关系在 1972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大约十年时间里,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双方先后签订了贸易、海运、渔业、航空、科技等协定以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开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援助。

从历史上来看,在当时的冷战大背景下,中日这一段「蜜月时光」堪称神奇。

这十年里的中日关系完全是积极正面的,看不到任何摩擦,是自 1931 年以来中日之间最为友好的时期。

在这一段外交传奇背后,两只大熊猫外交官功不可没。

2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的「熊猫外交」,版权所有者是「委员长夫人」宋美龄。

这位民国第一夫人,虽然从没有过任何正式的外交职务,却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华民国的外交决策。

1941 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军事战场上「四大会战」全部失利,大半国土沦丧。

政治领域里又出现了汪精卫这样的投降派,公然在南京另立汉奸政权,中华民族几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更可气的是,开战前「中美友好」调门唱得很高的美国,直到此时依然在太平洋彼岸岁月静好地「严守中立」,仿佛对日本侵华战争一无所知,照旧在跟日本政府做着「生意」。

根据美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数据,仅 1937 年一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了 2.9 亿美元物资,其中 1.68 亿美元军用物资,占到了日本当年进口战略物资的 54.4%。

包括 550 万吨石油、价值 248.4 万美元的飞机,价值 1.5 亿多日元的机床等重要物质,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用来扩大军工生产。

而对于真正的「盟友」中国,则只有「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等民间组织提供了有限的药品、食物等援助。

本来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穷困的农业国,没有钱像日本一样去跟「岁月静好」的美国人进行交易。

随着东南半壁的沦陷,中华民国本来就薄弱的自建工业体系更是几近崩溃,别说是枪炮武器,就连打针用的注射器、抄文件的复写纸等最基本的工作物资,都要仰仗进口。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状态,除了自己每天「一块面包一杯清水」地号召全国人民节约抗战外,只能不断地催促号称国外「有路子」的夫人宋美龄,希望她能想想办法争取一点外援。

1941 年 9 月,被蒋介石的催促烦得不行的宋美龄终于灵光一现,告诉蒋介石:「只要三句话,美国人心甘情愿为我花 8 个亿!」

第一句话:我昨天听广播,听说你们美国本土目前仅有的一只大熊猫死了。

第二句话:为了感谢「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对中国抗日军民的援助,我们愿意再赠送你们两只大熊猫。

第三句话:只要美国人民愿意继续支持中国军民抗战,我们今后愿意赠送给你们更多大熊猫!

三句话说完,大直男蒋介石当即表示了质疑。

首先,欧美国家本来是没有大熊猫的,他们所有的大熊猫及标本都是在中国盗猎走私而来的。

尤其是美国那只去世的大熊猫「潘多拉」,其实是一名叫作露丝 · 哈克纳斯的美国姑娘 1937 年在中国非法捕捉,然后贿赂海关官员,以「狗一只」的出口许可带回美国的。

将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带到美国的露丝 · 哈克利斯

当这只大熊猫作为第一只出现在中国本土外的活体大熊猫,在芝加哥市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展出后,深感「有辱国格」的蒋介石特意在 1939 年颁布了严禁外国人在华捕杀及外运大熊猫的政令。

眼下这只被偷运出去的大熊猫刚死,我们就立即上赶着再给人家送一对过去,这个殷勤献得也有点太露骨。

更何况,蒋介石年轻时也算是走过南,闯过北,东洋喝过洋墨水的人,只听说有美女倾城倾国的,从没听说过怪模怪样的动物也能让别人如痴如醉犯迷糊的。

别到时候大熊猫送了,物资没来。

我蒋介石已经没有了头发,不能再丢脸了。

面对质疑,宋美龄不慌不忙地开始引经据典:「熊猫外交」并非是你我首创,其实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就有过先例。

公元 685 年,当时执政的武则天给访唐的日本使者的礼物清单中,就有「白熊两只,熊皮七十张」的记载。

古代所谓的「白熊」,就是大熊猫!

人家武则天那时候作为天字第一号强国领导人,都能给小国日本送熊猫,我们现在兵疲民困,反过头来给强国送几个熊猫,有什么丢脸的?

外交嘛,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就行,不寒掺。

为了增强说服效果,宋美龄还特意将蒋介石拉到了广播前,一字一句地给蒋介石翻译了美国民众纷纷前往动物园送别跟悼念「潘多拉」的新闻。

直男的质疑在自己的女神面前,总是片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宋美龄的引经据典打消了蒋介石「始作俑者」的道德负担,通过新闻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奇怪的动物在美国巨大的影响力。

什么「保护国家珍稀动物」,起码要先有国家,才谈得上保护,只要大熊猫能换来扎扎实实的美国援助,让前线将士少流血,我蒋公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1941 年 9 月 15 日,中华民国政府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的名义,向「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表示:

「美国热心人士赠送之药物及其他物质,每日有之,日以继夜,不绝内运。中国方面凡举伤兵灾民难童,无不受其赐…… 中国为表示感谢此种友谊期间,特将新获之熊猫相赠,仍望美国友人能继续援助。」

美国政府在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果然表现得非常兴奋,9 月 23 日即派美国动物学家学会会长亲自飞往重庆,接收大熊猫。

说是「新获」,其实是现逮。

大熊猫经过外国盗猎者长达一百多年的滥捕滥杀,即便在当时也已经变得非常罕见,民国政府专门组织的猎队,直到 10 月底才终于在喜马拉雅山麓成功捕捉到了两只大熊猫。

11 月 14 日,宋美龄、宋霭龄两姐妹专门护送熊猫从香港经马尼拉、夏威夷,直到 12 月 30 日才抵达纽约,算是给了美国人民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运载大熊猫的船只在途径夏威夷时,还曾经与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日本军舰擦肩而过。

这个巧合经过宋美龄在美国演讲时的大力渲染,立刻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同样是东亚国家,在中国人给我们送来熊猫时,日本人给我们送来的却是炸弹。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太一目了然了!

于是掌声雷动,鲜花与眼泪齐飞,宋美龄的「熊猫外交」看上去在美国取得了重大成功。

但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心人认真算了算经济账,发现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总援助总额达到了 506 亿美元,英国拿到了其中的 60%,苏联拿到了 22%,搭上了两只熊猫跟蒋公面子的中国,也只拿到了可怜的 1.6%。

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公道不在人心,胜负在乎实力。

宋美龄指望靠两只大熊猫、几段演讲就能让美国人善心大发、慷慨解囊的想法,只能说过于天真幼稚了。

民国版的「熊猫外交」,除了让宋美龄姐妹在美国名声大噪外,最终演变成了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升级版本。

3

有了宋美龄的前车之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通过珍稀动物尤其是熊猫来开展外交活动,始终表现得非常谨慎。

英国二战时曾经力捧出了一只传奇熊猫「明」(Ming),这位老哥在德国空军没日没夜的狂轰滥炸下,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把英国人大难临头还能严守镇定的贵族气节表现了个淋漓尽致,几乎成为了当时伦敦民众的精神图腾。

丘吉尔在伦敦大轰炸最严酷的时候就曾在广播中公开呼吁:一只熊猫都能挺过去,我们勇敢的英国人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所以当明(Ming)在二战末期去世后,作为「西方国家」的英国虽然嘴上将防范新中国喊得山响,内心却一直期待着能够通过外交途径重新获得一只熊猫。

到了 1954 年,已经十年没见过熊猫的英国人终于按奈不住,采用了一个很「英国」的闷骚方式主动出击:不管三七二十,强行赠送给了中国五只麋鹿。

然后表示大家都是体面人,现在你收了我们的珍稀动物麋鹿,是不是也得考虑给我们也回赠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熊猫什么的?

中国方面当即表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决不会亏待你的。

然后转身回赠给了英国人两只大鲵……

反正自古盲盒败家,英国人也没想着第一把就能开出「隐藏款」,咬咬牙又连续赠送给了中国两批麋鹿。

然后再次从笑容可掬的中国人手中拿到了…… 两只扬子鳄和两只鸳鸯。

就在准备再送第四次麋鹿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59 年出台了《关于我国珍贵动物出口问题的规定》,里面光一类珍稀动物就列出了 40 多种。

面对着密密麻麻的珍稀动物目录,英国人沉默了。

我大英贵族脸皮再厚,也不至于厚到准备连送 40 多次麋鹿吧?

于是只能默默给中国的地大物博点个赞,就此放弃了靠抽盲盒获得大熊猫的想法。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苏联老大哥在帮助中国建设了完整的一线城市动物园体系后,也屡次要求中国用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交换苏联的白熊、棕熊、雪豹等特色动物,表示之前国民党的「美爹」有的,我这个老大哥也得有。

但这个还真没有。

所有交换要求都被中国以「没有合适的待选动物」为由委婉拒绝了。

直到 1956 年 9 月,随着全球冷战氛围的日渐浓烈,「外交一边倒」已经成为了新中国想要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而此时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物园受米邱林自然学说的影响,都跟老大哥一样患上了「盲盒狂热症」,想法设法要把各大洲的标志性动物「集齐全套」才过瘾。

在这种背景下,互相赠送能够代表本国地域特色的动物一时间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表示彼此关系「够铁」的证明,不但苏联屡次抱怨「你中国现在对老大哥,就是不如过去国民党对美爹亲」,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请求交换熊猫遭拒后也纷纷吐槽,觉得中国老铁你这是把我当外人啊!

在现实压力下,中国在 1956 年 9 月决定继续开展「熊猫外交」,并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准则:

一、中国的珍稀动物只能交换,不能赠予;

二、对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交换要求, 交换品种可以是最高等级的大熊猫,但这种交换只能用于可能对外交产生重大影响的「攻坚战」;

三、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换要求,只能是先接受国外赠送的动物,然后回赠以等次更低的动物,但要保证动物总体价值大体相当。

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跟原则后,中国在 195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40 周年前夕,终于答应了访华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请求,以「国礼」的形式向苏联赠送了两只大熊猫「平平」和「啧啧」,换取苏联的斑蝾螈、黑天鹅跟绒鼠等特色动物。

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可把老大哥高兴坏了,特意安排这两只大熊猫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开幕式上来了个闪亮登场,逢人就问人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看见我熊猫没!

中国老铁送的!

我们苏联也有熊猫啦哈哈哈哈!

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从 1952 年开始实施了一项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 156 个项目进行援建的「156 计划」。

这项计划总援助额高达 100 亿卢布,占了当时苏联国内 GDP 的 7% 左右,即便对苏联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所以到 1956 年其实已经有了逐渐「烂尾」的迹象。

但现在熊猫 BUFF 一加,老大哥本来吧唧掉在地上的脸,感觉一下又被捡了回来,满脸写着高兴,浑身充满了干劲,硬是咬着牙在 1958 年完成了「156 计划」中的大多数项目,几年时间让新中国的工业水平从零基础一下跨越到了日本 1937 年的水平,达到二战前欧洲国家的底线。

小试牛刀,效果不错。

中国这才乍起胆子开始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熊猫战术」,在当时冷战的大背景下,「熊猫外交」甚至一度成为了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标。

比如中朝两国在度过了抗美援朝的「蜜月期」后,随着朝鲜国内不断清洗「延安派」高级干部,关系开始趋于紧张,中国甚至一度通过外交渠道对朝鲜劳动党的某些做法进行了尖锐批评,引发了欧美国家「中朝关系已经破裂」的猜想,韩国在韩朝边境线上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猜疑,中国果断祭出了大招——换熊猫:用两只熊猫「凌凌」跟「三星」换取了朝鲜包括朝鲜豹、丹顶鹤、猞猁在内的 45 种共 168 只动物。

熊猫一出,谁与争锋?

有关中朝关系的种种猜疑顿时烟消云散,法国媒体酸溜溜地表示:

「虽然我们根本不相信中朝关系毫无问题,但是中国居然送给朝鲜熊猫哎!」

4

好不容易安抚了朝鲜小兄弟,没想到老大哥又暴走了。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完全继承了赫鲁晓夫拳打南斯拉夫,脚踢匈牙利的「光荣传统」,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先是直接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强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接着又不断对中国吹胡子瞪眼,指手画脚。

郭德纲老师说的好,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又不尊重我,我依旧尊重你;你老是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1969 年,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连续爆发武装冲突。

虽然战场上没吃亏,但是眼见着苏联沿着边境线陈兵百万虎视眈眈,心里还是有点膈应。

在现实的压力下,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外交官们突然发现,中国外交官在自己的视野里「出现」了。

要知道,在经过了 20 多年的外交博弈后,当时的中美两国外交官已经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为避免尴尬,两国外交人员在重要外交场合基本不同框出现。

即便机缘巧合之下,两国外交官碰面了,中国外交官也会立即采取规避措施,以至于曾经出现过中国外交官在前面疾走,美国外交官在后面追了几百米都没搭上话的奇景。

但从 1969 年 11 月开始,以往总是对美国「单方面隐身」的中国外交官们突然开始不再避讳与美国外交人员接触了。

仅 1970 年 1 月到 3 月,美方统计的两国外交人员直接接触就有百余次之多。

这种反常现象并没有引起美国外交部门太多的重视,只是草草地向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提交了一份报告,想当然地认为「中方的目的仅在于以中美缓和的表象刺激苏联人」。

但尼克松却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似乎即将到来。

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联不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窝里横」,暴打资本主义一样毫不手软,瞅准了美国身陷「越战」泥潭的机会,在欧洲同样是大兵压境咄咄逼人,搞得所有北约国家都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生怕一个不留神第二天早上睡醒就得学俄语。

在尼克松看来,国家外交事务从来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同样体验了苏联钢铁洪流压境的紧张刺激之后,全世界已经找不到一个可靠盟友的中国就此改换门庭投入美国怀抱,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的。

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同美国结盟,作为第三方来对苏联进行牵制,那无疑将是美国在冷战中获取战略优势的重要转折。

在现实利益面前,什么「主义」都是虚的。

1970 年 10 月,作为美国历史上有名「不要脸」的总统,尼克松主动穿越「冷战」铁幕,通过即将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向中国传达了「两国可以在未来建立更密切关系」的友善信息。

没想到的是,美国主动凑上来的热脸狠狠地挨了新中国一记冷耳光。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外交部明确答复:只有在美国率先从台湾撤军、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跟美国建立直接联系。

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决,让尼克松恍惚间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正在被苏联重兵压境的国家领导人。

还没来得及沮丧,另一条私人渠道却为尼克松带来了好消息:

在中国 1970 年的国庆大典上,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被特别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在随后的采访中,毛泽东更是直截了当的让斯诺给尼克松带话:

「只要尼克松愿意来中国,他就愿意跟尼克松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埃德加 ·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拒绝了,但又似乎没有完全拒绝。

知乎用户 天空 发表

你以为的文化输出

![](data:image/svg+xml;utf8,)

真实的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技师 Keith 发表

在普通的美帝高校图书馆都可以见到这东西,我想我们真正的文化早就输出到美帝了。

知乎用户 艾伦米亚斯 发表

就拿京张冬奥奖牌设计举例子。

你觉得好看吗?咱说实话。

丑算不上,很普通,不好看,像人群里的路人甲,设计保守普通,说是夏奥会奖牌都有人信(夏季奥运会奖牌限制会多一点,局限很多新意)

第一眼看上去,朴素,就几个圈,很普通。

仔细一看很多花纹。

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为视觉来源,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弦纹之间做打凹处理,以接近五弦玉璧的意象,表达与 2008 年奥运会奖牌 “金镶玉” 的玉璧形制的一致性,体现双奥之城的文化联系。据此,高艺桐提出,以中国古代天文图中的 “七衡六间图” 为视觉来源,体现日月星辰运行的动态意象,取名 “五环同心” 寓意 “天地合 · 人心同” 的人文内涵。
他们把四种纹样简化为两种,一种是祥云纹,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祥云一致,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延续性;另一种是冰雪纹,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冰梅纹,将梅花换成雪花,以体现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色,奖牌正面取意古代天文图,增加 24 颗星星及其运动轨迹,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着冰雪健儿群星璀璨、再创辉煌。同时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起伏处理,以体现冰雪赛道的意象。

咋一看寓意好丰富哦,但平心而论,整体上来讲一眼就很朴素很普通,仔细一看细节繁琐,花纹细节起的点睛作用没有出来,元素太多太混杂。

一个一眼看上去就很普通的东西,并不会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

事实证明你考虑最多的并不一定会是效果最好的。把所有好吃的食材炖在一起味道不一定会更好

以下我放出前几届冬奥奖牌(中国从未举办过冬季奥运会),这些奖牌我并没有特意筛选过,只是最近几届的奖牌。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是不是觉得更平庸?

咋一眼看上去也没有很东方的感觉,而且设计平平无奇,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化输出这种东西,一定要第一眼看起来很不一样,能引起别人注意力,你以为别人哪来那么多空闲去了解你的传统文化?文化输出从来是由浅入深,人就是很肤浅的动物,你外表平平无奇,就会少很多人愿意了解你的内在。

而且你文化输出实际上又不是真的要把精粹让人家了解,只是让人家对我们有个映象有好感罢了,就好像我们一提起樱花温泉就想起日本一样,我们会去那么多了解什么关于樱花的故事什么嘛?

说实话,国际上对大熊猫好感度很高的,你往奖牌上印个熊猫反响会比这大的多,保准一致好评,就好比我们宁愿东京奥运会看动漫角色上去表演一样,大多数人谁会对那些什么跳大神的感兴趣。

总之评价我们这次奥运奖牌设计就好像看到了我们文化输出上的弊端一样,看起来第一眼也不好看,第二点第一眼没中华特色,第三点没话题度。

就这输出个屁啊,要不是我是个冬季项目爱好者,谁会去看你那么多鬼设计理念。

看到大家都英雄所见略同,我就放心取匿了。

不是,知道历届冬奥会是什么概念吗? 中国从来没有举办过冬季奥运会。连常识都没有,下个百度这么难?。。。知乎现在某些用户素养真的堪忧。

评论区看的我想搞个科普,简直火冒三丈。被杠都没这么恼火。还有一堆文章都没看完的或者阅读理解零分的。我看到什么卖弄无知的憨瓜会在文章里补充科普,简直受不了。

咱就举办两届奥运会加上这要举办的,,还说这是个例我的天。。。。

评论区老哥分享

真的就很无语,不是没有好的,偏偏看中最凑数的那个。


补充:

知乎用户 moyuer888​ 发表

一位中文流畅的法国美女说,她喜欢韩国的音乐,日本的动漫。中国有什么她不知道。不过最近看见她的弟弟很喜欢中国的电子游戏,觉得很好,很酷。她希望中国将电游作为文化产业,输出中国文化。她的希望肯定要落空了,因为她不知道,电游在中国已经被扣上 “精神鸦片” 的大帽。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动辄得咎,封杀下架。在这样的环境下,苟活就很开心了,还谈什么文化呢。

这个中国通还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沮丧的话,她说,白人女孩一般不喜欢东亚男孩,但近来有所改变,因为韩剧。


今天,这个法国美女又给了我一刀,她说,在法国,学中文的远远少于学日语,韩语的。

知乎用户 不知火胡桃 发表

时代变了,文化的形式也变了。你不能再抱着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四大发明、十八般武艺等一大堆已经和时代脱节的东西来作为文化输出形式了,顶多是算作备选素材。

现代 “文化输出” 大国,都是以电影、电视、音乐、游戏、体育等作为载体来创作的,至于素材,则取自全球,并不会偏安一隅,更不会抱着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放。

为什么我把 “文化输出” 打上引号?因为根本不存在 “文化输出” 这种东西。只有商业输出,并没有文化输出,文化只是素材并不是成品。所以它不能直接输出。

而商业产品输出首先代表的并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民族,而是这个商业公司。代表的是这个商业公司的价值观,或者是这个产品创作团队的价值观。比如你玩真三国无双,它既不代表中国也不代表日本,它代表的是光荣。

不少中国人对于文化输出的理解就错了,在这些人眼中好像必须向全世界推广大汉族文化才算文化输出,殊不知这些东西早已被自己丢掉并踩在脚下了。把肤色、饮食、语言抛开,中国人和外国人并没有本质不同,因为大家用的都是现代文明。

所以中国并没有什么文化输出,因为你没有创作出震撼全球的商业产品,你拿什么输出?有的不过是网上的口号而已,不过是为了宣泄过剩的民族主义情绪。

知乎用户 张英锋​​ 发表

用建筑来构建一个宏大的战术。

甚至被「懂王」抄了作业。

例如长城。

这个怎么说?

大家思考过吗?长城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可不仅仅是用来防御。 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秘密:

你可能会问了,长城不就是用来做军事防御的吗?

但仔细想想,长城建在什么上?山上对吧,其实长城不高,只是山高。

但问题是,山越高,越陡峭,越没有必要在上面修长城。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然而,当我们气喘吁吁爬上陡峭山岭之上的野长城,在感慨先人伟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强烈的疑问:

几百米的高山那么险峻,足以拦截军队和战马,山顶再加高几米城墙有必要吗?

其实长城不高,只是山高。但问题是,山越高,越陡峭,越没有必要在上面修长城。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像下图修筑长城的山岭,战马本就无法翻越,已经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攻击性的优势,修建烽火台来预警就足够了,又何必多此一举,修建连绵不绝的城墙呢?

前面是高山峻岭上的长城,而在荒漠、草原里还有下面这种单薄的长城,这种长城如何阻挡游牧民族大军的强攻呢?

在茫茫戈壁或草原上,找个人少的地方把长城捣毁一个缺口,不也能让军队穿过吗?

事实上,游牧民族「毁边墙而入」的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还有人说,在长城上可以运兵,这增强了步兵的机动性。

但上面这种单薄的城墙怎么运兵,就算古代的墙比现在更宽,能够运兵,但大多数烽火台是实心的,根本没有通道穿过,怎么运兵来提高机动性呢?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八达岭长城是可以运兵的,因为这些城墙足够宽,而且望楼两侧有门可以通过。

于是人们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偏差,好像所有的长城都是这么高端奢华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是盲人摸象摸到了尾巴,就以为大象像一条绳子。结论不算错,但是信息不完整。

这种奢华的城墙其实总共只有几百公里,在明代修建的数千公里长城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情况是下图这样实心的烽火台,没有窗户,两侧也没有门,不能穿过运兵。

八达岭上中空的包砖望楼是直到明代才出现的技术,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之前的 2000 多年里,古人修建了数万里的长城,极少有这种中空、包砖的望楼,绝大多数都是夯土烽火台。所以多数长城并不具备运兵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不光中原王朝,游牧民族的王朝也会修建长城,例如契丹人就在漠北蒙古草原腹地修建了长城。

还有位于俄罗斯图瓦境内的叶尼塞河长城,是在蒙古草原的更北方修建,几乎快到西伯利亚了。

当然,游牧民族的城墙多是矮墙,长度只有几百公里,很多连烽火台和戍堡都没有,相比万里长城只能算低配版的迷你长城。

可是游牧民族为什么也要修建长城?

读到这你可能也意识到了,长城其实不用修建的很高,也不用拿来运兵,即便是单薄的夯土长城,或是矮小简陋的迷你长城,古人也会去修建,这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

该书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由山西三镇总督杨时宁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进行实地调查,绘制了上百张插图,直观而详细的描述了各镇的地形、关隘和布局情况。

本文将节选《三镇图说》中的插图,从历史、军事、技术以及经济等视角,来还原长城的用途,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从军事上,修建长城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骑兵相对于步兵有很大的优势,骑兵的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骑射攻击的距离更远。

为了针对骑兵,人们发明了很多克制的技术来克制骑兵的优势,例如盾牌、拒马、车阵和长枪方阵等技术。

所以在历史上,步兵军团战胜骑兵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这些技术和战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只能战场上,因为这里的各种兵力聚集,移动的空间也有限,否则无法起作用。

如果扩大到战场之外,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骑兵的运动战让这些技术都失效了。

因为骑兵的速度优势,让他们总能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对步兵的数量优势,可以实现各个击破。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兰彻斯特定律 Lanchester’s law,这里不再赘述。

骑兵的另一大优势是机动性,所谓机动就是灵活多变:

1、你不知道骑兵什么时候来,可能白天突然出现,也可能晚上悄悄偷袭,这是时间的不确定性;

2、你不知道骑兵从哪个方向来,在快速攻击完之后,骑兵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哪里,你也不知道去哪里追击他们,这是空间的不确定。

3、你也不知道有多少骑兵会来,可能是数十、数百的小股骑兵骚扰,也可能是数千、数万的大规模骑兵强攻,不同规模的敌人,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你很难获得敌人数量,来制定攻防的对策,这是数量的不确定性。

时间、空间、数量,这三种关键信息的稀缺,为骑兵制造了一个难以撼动的优势——不确定性。

骑兵来去如风,聚散无常,只要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毫无预警的闯入劫掠,进攻时可以化零为整,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在撤退时又可以化整为零,引诱追兵冒险,随时可以反扑。

而防守的一方,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集结,只能被动挨打。突袭之后,骑兵快速撤退和转移,等你召集军队追赶时,发现敌人不仅早跑远了,而且不知道选择哪一股敌人追击。即使拦截也只能拦住一小部分,很难协调周围的军队来围歼。

这种零散的劫掠和骚扰,把边境的村镇搅得天翻地覆、朝不保夕,如果一年到头都被劫掠骚扰,就没有人愿意留在边境上了。

如何才能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呢?

这时候,烽火台就可以起作用了,他们能弥补信息的缺失,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

1、烽火的信息传递速度远快于骑兵的速度,后方可以获得预警,大体估算到达的时间,可以提前准备减少损失,这降低了时间的不确定性

2、烽火的方向和点燃次序可以消除空间上的不确定行,后方可以提前知道敌人来犯的大致方向和距离,减少了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3、通过烽火台释放的烽火的形态、悬灯和举旗的数量,后方可以估算出敌人的规模,便于制定应对策略,减少了数量上的不确定性

上图时明代在山西修建的万全左卫城,以及附近的烽火台系统。

关于烽火的速度,北宋的《武经总要》在《烽火》中记载

凡烟火,一昼夜须行二千里

这个速度比骑兵的速度快多了,当遇到大规模的骑兵入侵,可以留给各地准备和集结的时间。

而要获得的敌人方位的信息,可以依靠卫城在各个方向上修建的烽火台。

如果要获得敌人的数量,则可以用不同的信号来对敌人数量进行编码。

唐代的《唐六典》中记载:

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焉

这样就有了敌人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大致信息,可以制定出防守或出击的策略。这就信息的价值,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没有充分的信息,人们做出的决策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在历史上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例如敌人故意引诱军队,守军还没有等到援军就鲁莽出击,结果在城外被设伏全歼。

即便有充足的兵力,想要拦截和围歼敌人骑兵,只靠烽火台是不够的。

因为烽火台能够传递的信息量还是太少,用于防守勉强够用,用于出击拦截和围歼,则远远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主角——长城,终于可以登场了,那些在很多人看来单薄矮小的长城,同样可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有效的消灭入侵者。

长城的城墙有什么作用?

长城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拦截和迟滞骑兵。

首先要指出,任何长城都拦截不住大规模军队的军事入侵,古人也不指望这么矮的城墙能拦截数千、数万的大军强攻。每一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能应对所有规模敌人的技术是不存在的。

长城真正要拦截的,其实是数十、数百这个量级的劫掠和骚扰。

2000 年前的汉代居延简《塞上烽火品约》中记载,匈奴入侵的规模分为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烽火信号:

1000 年前的北宋《武经总要》《烽火》篇中也记载,南入的蕃贼规模分为三等:

可以看出,古人并非随便的分级,而是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总结出了的不同量级。

要注意的是,其规模的最大上限都是数千人,这是一条重要的规模边界,小于这个数的敌人是中小规模;而大于数千的敌人,属于大规模军队,已经不是长城所能阻挡的了。

在古代,每到秋天中原王朝就开始准备「防秋」,因为此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肥」,非常适合他们长距离的联络,把分散在草原各处的牧民聚集起来,联合诸多部落一起南下劫掠,用规模效应来冲破长城防线。

明代李时行在《古边词》一诗中也体现了中原王朝每年都要应对北方民族南下的无奈情景。

万里龙沙战未休,年年烽火为防秋。

功成不受封侯赏,诸将相看尽白头。

中原王朝会调集兵力前往边境,提前布防来减少大规模入侵和劫掠的损失,等熬到冬天快结束,驻兵才会陆续的撤回。这种大范围的兵力调动和驻防,同样需要消耗钱粮和物资,成本非常高昂。

例如从 1629 年到 1642 年 13 年里,皇太极率领数万后金军队四次攻入长城之内,掠走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各种物资,掳走的人口高达几十万。

在这种规模的大军面前,长城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但这种大规模的入侵频率不高,几年才会一次。

长城主要针对频率更高的中小规模劫掠

低于数千以下规模的劫掠才是边境长城要防御的常态。

因为组织数千规模的骑兵成本很高,而组织数十人马的队伍,往往一个部落就可以凑出来,在同一个部落,人们互相熟悉和信任也便于战场上配合。而数百规模的骑兵,相邻的几个部落一合计,也能快速组建。

这种规模的劫掠,不需要等到秋天马肥,而是随时可以行动。

这就是为什么中小规模的骑兵是真正的日常劫掠主力,不仅频率高,而且随机性更强。

而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当他们面对几米高的长城时,想要凿出大的缺口让人马通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长城上的夯土可不是松软的泥土,而是夯实紧密的硬土,哪怕几千年的日晒雨淋都能扛得住,要想破坏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

费了半天劲才破坏出来的缺口,在未来还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隐患。因为在撤退时,缺口的位置对防守方是已知的,可以部署兵力进行伏击和围歼入侵者。

上图是云州堡附近的长城与烽火台所构建的防御体系,请体会一下这些防御工事的布局和作用。

当骑兵下马辛苦凿墙的时候,很容易被巡逻的人或烽火台上守望的人发现。戍卒升起烽火进行警报。而墙内的烽火台继续接力传递,通知各地军堡和村镇做好迎敌的准备。

在烽火台和长城的联合防御体系下,骑兵原本可以出其不意、快速劫掠的不确定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长城为围歼骑兵提供封锁的边界

因为在撤退过程,追兵的距离并不远,多数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再去凿开一个新的缺口。即便有时间凿墙,对于化整为零分散逃离的骑兵来说,也难以组织足够的力量去破坏城墙。

在追击的压力下,他们更多的选择是避开城墙,寻找逃生机会更大的方向来撤退。可是,如果不翻越边墙,被防守方在长城的包围圈里瓮中捉鳖,就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冒险返回原来的缺口,很可能会被设伏的军队堵截和围歼。

所以对越境的骑兵来说,长城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威胁,可以围追堵截来犯之敌。

这就解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游牧民族也会修建长城?

尽管是缺少烽火台的简化版长城,但在堵截和围歼中小规模的敌人时,长城能够收缩骑兵的活动范围,对入侵者给予致命的打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敢轻易的闯入长城之内,所以长城是有威慑力的技术。

小结一下

长城不能阻挡所有规模的大军,例如数千、数万人的进攻,但对日常高频出现的中小规模劫掠,可以有效的迟滞,给防守方发现敌人的机会,后方可以组织力量做好防御准备,也让后续的支援有时间集结和赶来。最后在防守反攻时,长城也为围堵歼灭敌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分析到这里,关于烽火台、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基本分析完了。

除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崇山峻岭上也要修建长城?

例如上图金家庄堡附近的山岭,就只修建了烽火台,而连续的长城则修建在山前的平地上。

这样做最大好处是成本低,而且不妨碍预警、迟滞和围歼的功能。要知道在平地上修长城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在山岭上修建,难度和成本会成倍的增加。

如果换成你是游牧民族,你会放着平地上的长城不去破坏,而专门而去破坏高山上的长城吗?

上图的长城布局设计就很合理,大白杨堡附近的长城就没有修建在山岭上,也是山岭之前修建,还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在群山之间的峡谷中修建多道关隘。

这样才可以将长城修建的成本最小化而功效最大化,不是吗?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有大量的长城是修建在山岭之上,还有不少是修建在难以攀登的崇山峻岭上。

山顶上修建长城的成本远高于平地修建,但在军事上的回报并没有成比例的提高。

为什么古人要做这种收益远远小于回报的事情?

如果只从军事防御这个角度来分析,你会发现无法解释以上这些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跳出单一因素的思维限制,在军事防御这一功能之外,引入长城的另一个被遗忘的关键功能——经济封锁、贸易战争——才能完全解释。

贸易战不仅在现代经常发生,在古代同样也是,因为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美国政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动的技术封锁和贸易禁令,就是试图限制我们的发展。而欧美也经常对朝鲜、伊朗进行贸易制裁,

知乎用户 柳依依 发表

在 Quora 上,外国人也讨论过中日韩文化输出的问题: **为什么很容易发现西方人对日本和韩国着迷,而不是中国?**我翻译几个外国人的看法给大家看看:(注: 以下内容不代表本人看法)

印尼网友 Mukhammad Dzul Nurfaizal 的回答获 2000 赞:

为什么很容易发现西方人着迷日本和韩国,而不是中国?

答案是国家的软实力

日本有这个

韩国有这个

事实上,中国有这个

但目前,动漫和韩国流行音乐比中国的武术电影更有影响力。

比利时网友 C.V. 的回答获 100 + 赞:

声誉!声誉!声誉!

为什么拉丁美洲的小说不流行,而韩剧却火遍全球?与有些人说的相反,这与种族无关。毕竟,在拉丁美洲,许多新生电影演员都是白人,而且非常漂亮,有的甚至可以与好莱坞明星相比。但在拉丁美洲之外,并没有人认识他们。

我看过的一些好电影碰巧是印度电影,但我的朋友们都不感兴趣。如果我告诉他们这是韩国或日本的电影,他们会蜂拥而来想看看这是哪一部。

再举个例子。当一个富人的 7 岁女儿会说两门语言时,每个人都对此印象深刻。但大多数移民的孩子都会说双语,没有人在乎。

或者,为什么墨西哥口音在面试中不那么受欢迎,而英国口音被认为是时髦、有文化、口才好,尽管不同口音的这两人简历相似?

你懂了吧。

当你想到韩国或日本时,你会想到什么?美丽的皮肤,可爱的人,干净的城市,勤劳的人,有趣的娱乐,酷炫的技术,动漫,美味的食物,友好的人,很酷的语言。

当你想到拉塔姆或印度时,你会想到什么?贫穷,移民,肮脏的街道,危险,犯罪,污染,打架。

那中国呢,你会想到什么?政治,紧张局势,冠状病毒,人口过剩,严厉,军事,具有破坏性的游客,听上去很大声的语言。

这些都是不公平的。这一切都归结于人们的感知。你可以吃到世界上最美味的一餐,也可以吃到世界上最难吃的食物。人们会选择吃网红食品,只是因为曾经的体验很好。实际上,在 Netflix 上有一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我忘了是什么名字!

澳大利亚网友 Dan Levy 的回答获 300 + 赞:

嘿,我是一个西方人,很喜欢日本,所以我曾去日本上高中、学日语,尽管如此,我也非常喜欢中国和韩国的很多东西。我对整个东亚地区都很感兴趣,现在正在学习汉语。

我会列出一些理由,但你不会喜欢的。

#1:中国的文化产业太糟糕了

我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概括,但对于一个努力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中国文化产品往往是糟糕的。很多故事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或基于中国神话的故事,这使得西方观众很难理解。动画和故事设计通常感觉像是对日本和韩国作品的拙劣模仿,而不是他自己的东西。故事情节线往往是难以置信的好预测,每部剧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坏人。我知道作家和出版公司受到审查的限制,但是拜托,做出好的东西没有那么难。甚至音乐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至少会唱一两首日本或韩国歌曲(比如 “江南 style”),但不会唱中文歌曲。好的流行文化是通往人们心灵的途径。

#2: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不是很好

我的学校有 50 多名中国留学生。我们当地的孩子只知道两三个费心跟我们说话的人的名字。我知道语言障碍很难克服,但你正在国外学习,应该试着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相比之下,我们学校只有 6 个越南孩子和 5 个日本孩子,但我们和他们每个人都是朋友,或者至少熟悉其中一个。西方有一种稍微合理的看法,认为中国人与世隔绝,粗鲁无礼。我不想这么说,但这种种族主义有一点道理。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游客粗鲁、大声喧哗,而且成群结队地旅行而不与当地人接触。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但仍有待进步。

#3:关于中国的西方媒体和教育

好吧,这完全是我们的错。无论什么时候中国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是都是负面的。中国几乎从未在我们的媒体上有过正面的新闻。而日本和韩国的新闻几乎总是积极正面的,或者至少是以较微妙的方式揭示他们的社会问题。西方人认为日本和韩国是令人钦佩的朋友。一般认为,中充其量是一个笨拙的发展中的巨人,最坏的情况认为他是一个敌人。

我上面所说没有冒犯中国人或中国的意思。我只是想解释我的国家的情况,和我在媒体上接受到的中国信息。我个人很喜欢中国: 辣辣的麻婆豆腐,上海美丽的的地平线,一个能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经济成功的国家。我希望中国能弥补自己的缺陷,西方也能学会更好地处理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和对彼此的文化理解。

我个人认为苏州裤衩太酷了!

Danny Che 说:

你在开玩笑吗?西方人不迷恋中国吗?

我打开电视,所有的西方新闻频道都在不停地报道中国……

Stephan Vansonderen 的回答获 400 + 赞:

你想听真正的答案还是一个心理安慰?西方人 “迷恋” 日本和韩国的真正原因是,日本和韩国都服从于西方。西方支持韩国和日本,因为他们想将日韩打造为全世界学习的榜样。有点像少数的模范。你按照我们的规则做事,我们就会认可你。当然,你不会想以叛军为榜样,那样其他人也会开始反叛,西方可不希望这样。

其次,你的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韩国人和日本人迷恋西方人,而不是西方人迷恋日韩。这就是为什么动漫角色通常有大大圆圆的蓝眼睛,而不是日本动画师实际拥有的偏细长的黑眼睛。就连表示 “动漫” 的日本词语 “アニメ” 都是基于“animation” 演变而来的西方词。日本人为了取悦西方人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名字。例如,安倍晋三 “Abe Shinzo”自称为 “Shinzo Abe”。而你不会看到有西方人将自己的姓和名转换位置,自称为克林顿 · 比尔。日本人还痴迷于棒球,这是一项美国式的运动。任何在西方大火的“艺术家” 在日本都会自动变火,但日本的 “艺术家” 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事实上,99% 的西方人无法说出一个日本艺术家的名字。电影也是如此。像《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会自动在日本和韩国影院上映,但 99% 的西方人无法说出一部他们曾看过的日本或韩国电影。

相对而言,很少有西方人对韩国或日本很感兴趣。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是,西方人迷恋的是西方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更喜欢看好莱坞电影,而不是韩剧或日剧。同样,美国人更喜欢看的是欧洲电影,而不是日韩的。你看看所谓的日韩出名的人,他们都不是传统的样子。他们染头发以便看起来更西方。他们穿着也很西方。有些人甚至会漂白自己的皮肤。

西方人更容易接受韩国或日本,是因为韩日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来自西方。以韩国为例,韩国有一首著名的神曲 “江南 style”,这是一首说唱歌曲,而说唱起源于美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人只是接受西方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接受真正韩国的东西。如果你看这个“江南 style” 的视频,你会发现歌手戴着太阳镜,掩盖了他作为韩国人的主要特色——眼睛。

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他们最出名的有几项。一个是动漫。最著名的动漫可能是《龙珠》,它是根据一个中国故事(西游记)而改编的。使日本人出名的另一项是空手道,也是一个从中国复制来的东西。空手道最初的名字是唐手,来源于中国唐朝。日本人以前从来没有空手道,直到他们把学生送到中国福州学习中国的文化。

所以,这些炒作与日韩的文化内容无关,与政治有关。

至于宣传炒作,我们可以说韩国和日本的 “娱乐” 就是宣传炒作。如果你在宣扬西方价值观,资本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不也意味着是做宣传吗?而这正是韩国和日本流行文化的核心。他们不是告诉你要做自己,要省钱,而是告诉你要去做整形手术,要买名牌。人们通常不会某一天醒来突然决定要做整形手术,或者买名牌。这是宣传的结果。

至于中国文化或中国娱乐被西方主流排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时在政治上不服从西方。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你最不想看到那些叛逆者得到关注。这样就没有人会批评西方,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战线。

西方需要韩国,而日本需要破坏中国的稳定,并在该地区投射西方的利益,因此,西方必须在娱乐业做出让步,以获得同韩国和日本的合作。这就是韩国和日本的娱乐业总能在媒体上引起轰动的原因。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国外网民看法!客观真实分享国外网民视角下的中国,持续更新中~

知乎用户 萧拂雪 发表

你们想输出作为商品的文化还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要输出前者很容易啊,把世界流行文化刷层中国漆打包肯定卖的不错。要输出后者嘛,就不要胡思乱想了。

知乎用户 酒吞核桃 发表

他们只是想让你们认为我们在进行输出,这样可以证明我们的文化是先进的。

“你看我们多优秀,西方人都喜欢我们的文化呢”

但实际上没人关心,西方人不关心,上面也不关心,只有我们在关心。“中国在文化输出” 这件事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

我想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容易看懂近年的政策了

知乎用户 SHIRA 发表

没记错的话,文明 6 的共产主义政体好像是加产能,减文化和旅游业绩的?

知乎用户 华氏老方噶韭菜 发表

回答中很多人说到了网文和抖音。

但我认为中国文化输出最成功的,或者说,当下还保留着的,就是功夫(KungFu),以及其后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品。

虽然这一切都是上世纪,且非官方所取得的成就,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李小龙和成龙两位巨星。

李小龙或许不是第一个把中国功夫带到国外的人,但他绝对是第一个把中国功夫的概念向全球传播的人。而成龙就是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从此,老外对中国人的印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预先认知,就是功夫。而在此之前,国人在好莱坞的形象,一直都是阴阳怪气,猥琐狡猾,例如傅满洲等。最近的《上气》,其中的女角色的形象设计,与上世纪李小龙登上荧幕前的众多好莱坞电影如出一辙。

可以说,没有功夫这一中国文化概念的传播,就没有后来美漫的《功夫熊猫》,没有日漫中大量的旗袍包子头功夫妹。你可以说这是既有印象,但不可否认,这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正面印象。

从各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传播的巅峰在上世纪,而不在现在。

现在国内玩的这些所谓饭圈,acg 圈子,全都是欧美日韩那边传过来的阉割版。别说传播了,都是二流转手来着。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曾经在知乎看到一个非常好的回答:**羞于面对暴力文化,却又鄙视娱乐文化。**不肯放下高雅姿态贴近大众,就是最大的问题。

而功夫,带有这一元素性质的,大多都是暴力的。但暴力并非都是坏事。

北大的一次研讨课上讲过,甄子丹演的叶问系列在东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第三国家的代表暴打美国人和日本人。他们作为受压迫和有着相同侵略历史的人,能够产生共情。

而娱乐,如果缺乏这一因素,那么能吸引到的观众就越少,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圈地自萌,越缩越小,最终无人问津,如果官方不加以保护,那么消散而去就是必然的结果。

知乎用户 貔貅小狸公 发表

好的国人从来不稀罕,糟粕却拼命追。

19 年,我在滕王阁旅游,买晕车贴的时候看着一个大哥戴着田间大爷们的斗笠,一个人抱着两打矿泉水。

出于山东人热心我跑去帮忙。那大哥连忙鞠躬致谢。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是日本大阪波什么高中的,教化学。

我听完就乐了。说 “一个教化学的老师来滕王阁附庸风雅,真是文人骚客啊。”

他听完之后解释用歪七扭八的中文回复:“不是的,您是误会,我是带着学生从婺源旅游路过这里打算去绥宁。”

我好奇的问:“去绥宁干吗?江西不好吗?”

他说:“学生们要和我一起寻找梦想。所以去绥宁。”

我纳闷日本人绥宁有什么梦想?

听他一说我才知道。原来这老师在学校的时候播放了自己最喜欢的两部中国电影《暖》和《那山那狗那人》给学生看。

并告诉学生们,自己大学刚毕业那年去过婺源和绥宁,还分享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带回日本的斗笠。今年还想去看看。

结果学生们也跟着来了,因为他们第一次来中国,不放心,害怕走丢了。所以就自己来买水。

我帮那日本的老师把水抱到学生等他的地方,六七位日本学生们不是戴着当地特色草帽就是斗笠。

我放下水,老师用日语跟学生们说了几句话,那些学生鞠躬用中文对我说谢谢。

顿时把我吓死!因为在中国只有一种仪式才会被集体鞠躬。

我走的时候对老师说:“好了,祝你们旅途愉快,我也该走了。”

走的时候那些师生们又让我震惊一次。

集体挥手说:“先生走好。”

……

知乎用户 烈月​ 发表

早些年,我经常没事干翻墙溜达,到外网和各种论坛瞎转,想知道那些外国人在思考啥关注啥,当然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流,主要是自己无聊,想找到点有意思的东西看看。

​然后吧,大概是在 18 年左右,我就感觉外网越来越无聊了。

​因为那之前,原本人们聊啥的都有,其中总不乏很有意思的东西,让人看着很能打发时间,还长见识,但那之后,好家伙,外网突然开始走火入魔,特么不扯政治正确不会说话,动不动就上升,乐子人们也开始夹带私货,还一个个倍儿敏感,非常玩不起,要么就是满屏的浓妆 “帅哥美女”,那网红品味还不如安吉拉大宝贝,我日常瞎眼,终于被迫放弃了这一爱好。

​然后回国玩知乎微博 b 站,惊喜发现这里清净多了,就连傻子们都傻的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又能找到有价值的让人能打发时间长见识的内容,而且中式内敛含蓄的美,玛丽苏也顶多一个摔倒转圈亲亲,满屏难见柰子,实在让我老怀大慰。

​或许事到如今,咱可能也没啥必要非要和人家瞎掺和,中文互联网和英文互联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能交流就顺其自然的交流,交流不了也用不着着急,大家毕竟各自有各自的习惯,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各自也有各自关心的事情,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别最后融来融去,反而把自己的东西弄丢了。

​比如我们看日漫在欧美也算相当火爆了,但是事实上欧美人对日本的刻板印象到现在仍然没有多少改变,该不合作也不合作,该看不起还看不起,该防着也依旧防着,最后其实大家最多的还是在跟自己人打交道,当然如果有那个必要,两个人语言能相通,交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说这其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也实在难说。

​虽然我们经常说,信息文化的最大价值是交流,但是您真去外网看看就会发现,外网实际上是昂撒的一言堂,表面上所有人都能发言,实际上就像普通玩家是氪金玩家游戏体验的一部分,小国弱国也是欧美网络体验的一部分,你把人当交流对象,人家把你当猴,那可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是先有综合实力才有文化输出的,你光想输出文化没有实力,根本没有人会因为跟你聊的来而和你合作,反之,哪怕你跟他有血海深仇,他能在你身上得到利益,他也会捏着鼻子过来找你合作。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比中国跟美国关系好,但中美却是最大的商业合作伙伴,这你到哪儿说理去?

​至少对于我,我很高兴在外网混的疲了之后,还能有国内网络让我换个脑子,多样性才是真的美,我作为一个 “游客”,只想多一些选择,而并不愿意让谁代表我去接触别人,和人家 “打成一片”。

​地球,它哪怕真是个村,实行 “城堡法”,也没啥坏处。


公众号《携月观影》往期文章:

评美国抗疫纪录片《完全可控》——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还能够再次伟大吗?

东亚文化在西方被日韩代言,中国需要惭愧吗?

拥有信仰的西方国家 为何如此道德沦丧

美国大选结果已出,在这个时点,让我们来聊一聊各国的政治剧吧!

日本为什么那么不喜欢中国?

知乎用户 知止后定 发表

勤劳不能致富,炒房才能致富

本科毕业房价一万,三年后硕士毕业房价两万,六年后博士毕业房价四万,知识多了反而穷了

价值观都崩了还文化输出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EVD21 发表

日本人以意大利人为原型,设计出了马里奥,在美国大卖,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有日本箱庭文化的游戏。

如果把这里的日本换成中国,那这个公司会经历,辱华,无限期的版号停发,审查,道歉。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看啥?没看到

知乎用户 童天 发表

我认为什么孔子 京剧 等等不是中国的文化

那是古代人的流行文化

中国现代的文化是什么呢?

音乐抄袭成风 影视剧体裁受局限 电影票房巨大内容堪忧

真正表现年轻人的文化的抖音快手

在主流社会中上不了台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动漫 韩国偶像

你看了这些东西会对里面的内容感兴趣 也就是对日本韩国感兴趣

但是抖音这种文化虽然来源中国但是大家看得都是自己人的作品 比方说日本的女高中生玩抖音肯定看得也是日本人的内容 起不到动漫偶像那样的 “文化入口” 作用

最近有名的中国网络小说扬名海外

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环境下长的要死的中国小说能有多大的经济效果我依然存疑

总而言之 中国确实缺少能表达年轻人心理状态的文化载体

知乎用户 Alan 发表

说到文化输出,就举个我们中国农历新年的例子吧

马克龙每年都会在大年三十那天在 FB 上祝新年快乐,但近几年从某一年开始,就不再用 nouvel an chinois, 而是 nouvel an lunaire。就是用农历新年这个词替换了原本的中国新年,这个替换可以说是在文化上的去中国化。

农历新年是中国人发明的,连农历都是我们发明的,叫中国新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啊,这有什么可替换的呢?后来发现,无独有偶,很多领导人在发祝福的时候都在用农历新年,而不是中国新年。

说是为了考虑同样庆祝中国新年的亚洲其他国家(棒子 + 越南),保护他们文化自卑的玻璃心。

另外,法国邮局每年都会出一款关于中国新年的邮票,不管小马哥怎么叫农历新年,人家邮票上还一直写着大字中国新年。

很神奇的感觉,在国外每年都会有一款生肖邮票

问到周边的外国人呢,其实不管怎么叫他们都不在乎。但普遍来讲,他们还是知道这个农历新年是起源于中国的,至少在外国人普遍印象中,也只有中国人才会庆祝这个节日。

但只怕,农历新年的说法一直这么叫下去,再过二三十年一代人,就不见得都知道了,又要成为一项需要我们来给外国人普及讲解的事情了

知乎用户 博鸡巨勒布​ 发表

先在大众道德语境里把演员当成艺术家而不是戏子

把艺术家的私生活当私事而不是拿来公审

别动不动拿文艺作品的文艺表达上纲上线

除了意识形态和道德体系外还留有一块属于审美的空间

以及别满屏输出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而不尊重个体的好恶

把文科当成和理科一样的专业学科

尊重现实真实和文艺的不同表达

尊重感性价值,尊重个体表达

再特么的谈文化输出好不好?

输出是为了交流,知乎很多人理解的输出有点像射精和排泄

知乎用户 布莱顿 发表

我就想问问在座各位学日语韩语的,你们为什么要学日语或者韩语?

在座各位学英语的,你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如果想让输出中国文化,到底用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知乎用户 但愿君​​ 发表

还真有哲学届的贡献,那就是老庄哲学的” 道 “。这是纯之又纯的中国文化输出,而且对海德格尔的哲学观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熟悉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朋友会知道,海德格尔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基本上是在 1927 年之后出现了思想的转变。

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张祥龙先生的《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一文,有大量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相关联的具体阐释:主要涉及在海德格尔通过研究老庄思想,以期进一步完善他的哲学体系。试举一例:

1997 年 7 月,我收到他寄来的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性》1930 年手稿中一页的彩色复印件, 上面有该文第六章 “作为遮蔽的非真理”(Die Unwahrheit als die Verbergung)中的几段话,其中包含这样的一段:
自由是(存在者本身的)去蔽着的让存在;它将自身揭示为真理的本性。现在它将自身显示为:此作为真理本性的自由在其本身中就是向隐秘(Geheimnis)的补足性开启。那知其光亮者,将自身隐蔽于黑暗之中。(老子)
最后被引用的老子的话,出自《道德经》或《老子》第 28 章,原文是 “知其白,守其黑”。它的德译文则出自 V. v. Strauss 之手。

在老子那里,“黑”是 “阴”、“无” 或“柔”的另一种表达,与 “白”、“阳”、“有”、“强” 相对,黑与白、阴与阳的相交才能产生生命与真理的可能。这种阴与阳、黑与白相交而发生的状态,在《论真理的本性》中被称作“让存在”(Seinlassen),它“既去蔽着,同时又遮蔽着”(entbergenden und zugleich verbergenden), 被后期海德格尔称为“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

老子以 “道 - 法 - 器” 为三者共生之世界阐释,同时也是对道如何被人所 “见” 之解释。老子认为,“道”不可捉摸,但可感知,其实是以通过 “法式” 呈现于 “器” 之上,实为 “道” 的投影,但非道之本体。《乐记》成书于汉初,杂糅老庄、墨家、孔儒思想于其中,将其三者共生的逻辑类比结构的重心放在 “形本体”,也就是“音” 上。海德格尔后期将 “林中空地” 引入,同时阐释其 “形本体” 为“既去遮蔽,同时又遮蔽着”,个中耦合,时能说明其逻辑的一致性。

在《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一文中,海德格尔对庄子的思想也有吸收兼容:

出自 2000 年才出版的《海德格尔全集》75 卷中的一篇文章《诗人的独特性》(Die Einzigkeit des Dichters),写于 1943 年。 在此文章中,海德格尔要探讨他心目中 “诗化–思化”(dichtenden-denkenden) 的诗人荷尔德林的独特性所在。为了理解或 “学会注意到”(lernen die Achtsamkeit)这种活在来临着的时间(die kommende Zeit)中的独特性,海德格尔发现他必须求助于老子的《道德经》(Tao-Te-King),因为它的第 11 章让人注意到了那与存在者们(Seienden)不同的存在本身(Sein)。

于是海德格尔引用并翻译了这一章的全文:

这首箴言诗曰:
三十根辐条相遇于车毂【三十辐共一毂】,
但正是它们之间的空处,提供了这辆车的存在【当其无,有车之用】。
器皿出自陶土【挻埴以为器】,
但正是它们中间的空处,提供了这器皿的存在[当其无,有器之用]。
墙与门窗合成了屋室【凿户牖以为室】,
但正是它们之间的空处,提供了这屋室的存在【当其无,有室之用】。
存在者给出了可用性(Brauchbarkeit)【故有之以为利】,
非存在者 (das Nicht-Seiende) 则提供了存在【无之以为用】。


赖贤宗老师写了一本专著《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

![](data:image/svg+xml;utf8,)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里,他多次引用老子和庄子来说明他思想的转向。他认为中国的主导词道(Tao)和在此的希腊主导词逻格斯(logos)都是一种本成 (Ereignis) 的存在思想。他也屡次强调他晚期思想和老子庄子的到家思想的亲缘性。

海德德尔在 1946 年夏天邀请萧师毅一起合译了老子的《道德经》,并完成了道的八章。

一般所了解的海德格尔思想的转折是指前后期思想的转折, 但是海德格尔《哲学献集》也发展了一个很重要但却被忽略的关于 “转折” 的说法。

也就是说,海德格尔认为转折是 “本成的转折”(Kehre des Ereignisses)," 本成” 在英文中被翻译为 appropriatingevent, 有中文的 “化”、“大化” 的意思。

这一翻译有助于了解这个字在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中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转折是 “本成的转折”。

也就是说: 表象性思想是存在自身内在的转折所致,存在神学构成的西方传统形上学的出现,是存在自身内在的转折所致,形上学的出现和存在遗忘因此是存在的历史、存在的命运。

而从存在的遗忘转折成为存在的真理,此一转折也是内在于存在的命运之中。海德格尔认为转折是 “本成的转折”, 这就好像“有无玄同” 同归于道,“无”属于道的玄同,“有”也是属于道的玄同, 所以老子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这不仅说明了海德格尔对道家思想的容受之关键点, 也阐释了前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前后期的转折的问题, 可以怎样从存在思想的渐次深化来加以阐明。

同样的课题也可以在老子所说的 “道的双重性” 看到 “元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 “无” 可以发挥道的妙用 “有” 而无执则可以善尽道的用,海德梅尔所说的 “本成的转折” 就像老子的道的 “常元欲以观其妙” 之场所之中的发挥作用的 “常有欲以观其徽”。

就像是 “常有欲以观其徽” 和 “常无欲以观其妙” 共同构成了道之重玄,老子又主张 “反者道之动” 将有的转折藉由否定性思考 (negative thinking) 而 “反”(返) 于道的全体大用。

海德格尔在《语言的本质 H Essens der Sprach)(1957 , 1958) 的演讲中指出,老子的 Tao 应该翻译为 “道路”(Weg) ,而不是一种形上学的至高范畴,他指出在老子的诗性冥想 (im dichtenden Denken) 之中的主导词 “道”( Tao) 隐藏着思想着的言说的→切奥秘的奥秘,海德格尔指出 “‘道路, (Weg) 很可能是一个语言中的古老原韧的词,它向有意味的人说话。

在老子的诗性冥想 (im dichtenden Denken) 之中,其主导词在‘道, (Tao) ,它的‘原初本真的, (eigentlich) 含义就是‘道路’(Weg)"。

海德格尔在《流传的语言和技术的语言) (Üeberlieferte Sprache und Technische Sprache) ( 1960) 讨论了庄子《逍遥游》的未段关于元用之树的寓言,并批判了技术的语言,批判了片面性的工具性之用的科技语言。

海德格尔说 " 在《南华真经》 即《庄本文的另一处,还有两段类似的、文字上有所变化的话。这些段落说出了这样一个见地:

无用之用。人无须担忧无用者。

无用性的力量使他具有不受侵犯和长存的能力。因此,以有用性的标准来衡量无用者是错误的。在此,海德格尔用的是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 的译本。我们也可以注意到,晚期海德格尔阐发了 “用”(Brauch) 的思想,这是一种 “大用” 一种 “无用” 的 “大用” 是 “存在” 对人的使用。

![](data:image/svg+xml;utf8,)


在文学届,中国文化输出也有相当的贡献,我说的不是具体作品,而是创作手法:中国叙事法

![](data:image/svg+xml;utf8,)

汉学家浦安迪将他所习得的中国叙事学称之为二元补衬(complementary bipolarity)和多项周旋(multiple periodicity)的观念,讨论的是 “绵延交替” 和“反复循环”的情节所反映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如何最终构成中国小说的生长变化的模型。二元补衬指的是中国文化里的 “盈虚”“涨退” 等概念的对立,多项周旋指的是各种源自于四时循环顺序的现象,如何能推演成五、十二、六十四等多项平方书目的演化模式。沿用这种传统,西方人才得以揭示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背后所潜在的理论层次。

写得很复杂吧,其实就是留白。

在话本小说中,这种做法叫做那碾与照应。那碾指的是在相对短的戏曲作品里,体现为由一个叙述单元松散地转向其他叙述单元,照应则指的是是在相对较长的小说文本里,不同叙述单元的相互转移。即金圣叹所说的 “因文生事”,如果只是看部分情节,很难看出不同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仿佛他们是“无中生有” 的(缺乏叙事文本自身发展的因果逻辑),但如果从整体上看,这些叙述单元之间缀段而成的关系是基于结构上的、形式上的、对称上的、留白上的。这就是事与事之间的交叠(the overlapping of events)或事隙(the interstitial space between events)。

相比于日本、美欧动画片,哪些中国动画可令人一看就知道具有中国特色 (画风或人设)?

具体可以看我上面这个回答。

知乎用户 汤米陈 发表

咱们不能讨论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不是吗?

不说美日韩,咱就说欧洲(本人是欧洲控),相比于中国,欧洲在 21 世纪是不是衰落了?是不是没有出过很多广为人知的影视作品?可这不代表欧洲没有好的影视作品啊,相反欧洲影视作品的质量可以将国产的按在地上摩擦。

作为电影发祥地的法国,尽管不如美国这个后起之秀电影发展的好,但法国仍然有很多比较好的电影作品,观感上可能还比美国大片要好。不说别的,至少你完整看一遍《天使爱美丽》,再回过头来看国产电影,你会发现国产电影什么东西啊;如果你再多看几部法国电影,保证从此你再也不喜欢国产电影了。

就这,法国衰落了,中国崛起了,结果到最后文化输出方面,“崛起的”中国反而不如 “衰落的” 法国?

老实说,我已经三年没有看国产电影了,就是因为国产电影真的让人看不下去。

电视剧也是如此。相比于苏联时期,俄罗斯是不是衰落了,可是即便如此俄罗斯还能拍出质量吊打众多国产剧的《实习医生》等电视剧,你品你细品。

歌曲也不用我说了吧,自己听听近些年来华语乐坛歌曲,都成什么了。当年中苏友好时期,学校里学俄语,很多苏联歌曲在中国传唱;后来改革开放学英语,则是英美歌曲传入中国。但是不管什么年代,我从未听说过有中国歌曲传入欧美的,没有!现在更不可能有!

至于那质量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 呵呵,不用我多说了吧?

不说美日韩,就连欧洲的文化产品质量都凌驾于中国之上,你拿头去输出啊?想要将本国文化输出到外国,你得首先取得本国人的喜爱,结果中国的文化产品自己的人都不喜欢,你还想输出国外?哪有这种好事?

所以啊,咱们还是不要讨论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好吧,想要输出国外,还是首先让咱们自己人喜欢吧。

知乎用户 黑祭司 发表

你上网看京剧吗?

你上网读孔子吗?

不,你上网是看牛逼的东西。

什么叫牛逼?

牛逼不是别人没有,你有就叫牛逼。

牛逼是你喜欢别人也喜欢,但是你的特别大!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你看看春晚向国人输出的什么玩意,不就明白了吗。

知乎用户 海白心 发表

我始终,一直,并且有非常强烈的一种观点

当代中国人和中国政府都缺乏整体性的不要脸和不在乎

我在此说的不要脸和不在乎不是个人层面上的。

不是说,所有中国人都不要脸

又或者说中国政府不要脸

我的意思是,当代中国人民始终缺乏

对自己极度的自信

始终并且总是希望想通过外来力量和外人来证明自己好像很牛

这是极端不正确的事情

我根本就不在乎什么文化宣传能力弱,我也不在乎国内有很多黑暗的方面

当然,不能否定的是。这种极端的,整体性的自信,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有很多

比如像日本,我问你,你说日本的文化输出能力强不强?

你可能会说,他强啊!

你看,AV,动漫,游戏,汽车,日餐,不要太强啊!

中国能比?

但是!

这些都不是日本的文化输出能力。

日本的真正的文化输出能力其实是特别弱的。

我在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叫文化输出?

你可能说就是从这个地方拍出的什么艺术作品啊,能拍出震撼人心的那些电影啊,电视啊,文学啊,能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软件啊,工程啊。

这些都不是文化输出能力

真正的文化输出能力是指

这是你坚持一生信仰的东西

这是你抛弃了就没办法活的东西

这是你值得为之去死的东西

就好像欧洲人在虐待虐杀囚禁非洲人的同时,他们还带去了基督教,以强迫或者半强迫,以黑暗或者神圣,以正义或者邪恶的手段来使你信仰基督教,使你在心灵层面上和他们一样,这他妈才叫文化输出能力

我不仅仅在肉身上鄙视你,毁灭你。我还能在心灵上给你彻底碾压住,还让你信我的东西。

就好像阿拉伯人在和伊朗人战斗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屠杀,强奸,羞辱,战争,到最后,阿拉伯帝国彻底征服了波斯,不仅仅在物理层面上征服了波斯,他还用伊斯兰教彻底给整个波斯人在信仰上翻了个面,这他妈才叫文化输出能力。

就好像苏联在巅峰的时候,给整个中国带来了 156 个工业项目,使中国完成了最重要的也是最辛苦的初步工业化,并且,中国和中国政府在此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他援助埃及人反帝活动,他援助非洲,是非洲部分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国内,给所有的资本家封建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全部杀光或者驱逐出境,使国内绝大多数人从东正教信仰转为共产主义信仰,这他妈才叫文化输出能力。

你说在三角贸易中,那些欧洲白人强奸非洲黑人的时候,屠杀非洲黑人的时候,羞辱非洲黑人的时候,他们会想这是不对的吗?

那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跨过千山万水,就为了让几十个或者几百人的部落,信仰一个他们绝对理解不了的宗教,他不仅仅要学习这个部落的语言,还要理解这些人的思维,还要和当地的自然神教作斗争,他们会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就好像阿拉伯人像风一般扫过整个中东世界的时候,他们会想过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不对的吗?

就好像苏联派那么多苏联的专家来,手把手的带着,中国完成了最基本的初步工业化,苏联人想过值不值吗?

不,他们都没想过!

我白种人就是比你黑人优秀!

基督教就是比你自然神教信仰先进!

伊斯兰教是最伟大的宗教没有之一!

帮助中国人民完成共产主义建设,是世界共产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不计较成本的!

这才叫文化输出能力

因此,你不要看日本好像有很多人,很多企业,很多动漫,游戏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他几乎都没有宣传真正的日本

你敢不敢宣扬武士道

你敢不敢宣扬日本天皇万岁?

你敢不敢宣扬日式法西斯?

他 敢 吗?

笑死人了,后宫式的动漫?战国游戏?还是汽车文化?又或者 AV?

他们那些傻 B 右翼也就在日本国内口口嗨罢了,你看看他们如果真的大规模宣扬这些东西,你看日本民众答不答应?你看美军答不答应?

那么,我们该怎么进行文化输出?又或者说有没有文化输出的例子?

有的,但绝对不是各位想的什么好莱坞,什么公知,什么欧美先进的文化产品和表达方式

这些东西

太弱了

对,你没看错,无论是兴起于 8090 年代的中国公知,又或者一直到今天都很盛行的自由民主,都太弱了

文化输出,不是说你在刷抖音,看什么欧美的美好生活,看什么美国大片,又或者看日本动漫,看什么韩国电影,玩什么日本游戏

这些所有行为都不叫文化输出,而是叫文化产业,或者更准确点说

这些行为都是现代娱乐业的一部分

这些所有行为,比如说你看了美国电影,就期待自由民主,比如说你玩了日本游戏,看了日本动漫,就觉得日本文化好有吸引力呀,这些都是次要因素

你看了美国电影,玩了日本游戏,看了日本动漫,核心原因和核心驱动力是因为

你想看

是因为你没事情做,是因为你想娱乐,而不是因为你想期待自由民主,和什么日本服装没关系

说的再清楚一点,尽管不可否认的是欧美,自由民主那一套有很强很强的吸引力,尽管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的背景知识,有日本历史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但这绝对不是,给这一套能输出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现代工业而引发的现代娱乐业,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在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同时,崇拜特效,崇拜画质感,希望美好,从而导致所谓的文化输出

这些所有东西至少都要和你讲道理,又或者要和你讲市场

但是真正的输出一定是最不讲道理的

又或者是,最魔怔的

就好像 LGPT 到最后一定会给人分出 27 种不同的性格,因为在长达万年的人类历史上,对于同性恋,双性恋等等的不同于世俗的爱恋,其迫害程度之深,恶毒之大

是我们没办法想象的

就好像女权主义者走到极致,一定是彻彻底底的反男人的,在长达几万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一直是在被压抑,被剥夺,被剥削的状态,其中,男性所展示出的霸道恶毒与黑暗

也是我没办法想象的

就好像美国黑人发展到到处烧杀抢掠,已经表现出这个群体的恶,但长达几百年的美国历史中,对于黑人的屠杀,奴役,囚禁和虐待

也是我们没法想象的

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讲理的,是不需要和你讲什么道理的

你不信,就是敌人!

而中国人民始终有这个倾向,至少说当代中国人始终有这个倾向,希望和那些西方的媒体,政客,人民讲理

中国人民总是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自己身上明明没有什么过错,可能仅仅是因为口嗨还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

好像人就一定要和世人一样,一定要一点点杂念都没有,一定要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一定要符合资本主义人权定理

这是不对的

我希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尤其是中国政府

你可以不讲理

就好像你可以说

昂萨民族是天生的贱种

(世界一流民族是昂萨!)

一神教是天生的奴隶

(信教者最高贵!)

黑人白人就是不如黄种人

(白人至上!)

我们中国就是比其他国家牛 B

(美国万岁!!!)

我没有在任何一个官方媒体下面看到任何有关于此的文章视频音频论文

我们强就是因为我们强,我们就应该强,而不是出于其他任何理由

因此

制裁你,魔化你,孤立你算什么事情?

在我眼中,真正有文化输出能力

有且只有三个

宗教

民族主义

共产主义

各位不要看欧美好像能拍出很好的艺术作品,能拍出很好的电影,又或者能拍出极好的电视剧,你看他们哪一个是宣传,这上面三个东西的?

平权?异教徒死光?解放全世界?

没有!

自由民主那一套,只会也只能忽悠那些没有文化核心或者说当地经济停滞和落后的地区。

你就算能唬得住那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也仅仅是一时的。

当一个地方经济停滞和落后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开始乱起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可能在这方面有添油加醋

但前提是你要是一盘菜才能添油加醋,如果你经济稳固发展像一块石头一样,他们无论怎么添油加醋都是没有办法给你做成一盘菜的。

在当代的几个国家中,我感觉文化输出能力有点意思的是土耳其和波兰

土耳其人民是极度自信的,这种自信可能有点不切实际,可能会在舆论上,在外交上或者在社会生活方面给外国人甚至于本国人提供诸多的极不利因素,但土耳其民族主义高涨,宗教情绪浓厚,这基本上就乱不了

第二个我感觉就是波兰,尽管波兰的经济不太好,但在整个欧洲集体往左转的时候,集体搞白左,收留伊斯兰难民的时候,波兰人敢说不,并且不惜得罪整个欧盟,他们居然能搞出反伊斯兰游行,天主教欧洲大主营,波兰民族情绪高涨。

中国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等以后咱们富了,就把这些人抓回中国享福,让他们背学而时习之

知乎用户 Tomo​ 发表

文化传播的阶段,从文化产品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等级):

以具体人物为文化传播符号的第一阶段(初级),

以商品器物为传播交流媒介的第二阶段(中级),

以抽象理念的认同为基础进行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第三阶段(高级)。

就如同清末和民国时,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先是通过认识和了解一些具体的外国人来了解其背后的国家,并从引进和学习外国器物开始,最后发展到理念认同与融合一样。现代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如此。

**第一阶段:**通过一些人来认识外国。像是牛顿、贝多芬、爱因斯坦、戴高乐、伊丽莎白女王、格瓦拉、卡朋特、安南、村上春树、苍井空、全斗焕、阿拉法特、普京、艾薇儿、朴槿惠、安倍、特朗普、舒马赫、莫迪和博尔特等等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背后的国家和文化尽管自己不一定熟悉,但会通过这些具体的人,会对其背后的国家和文化有初步的印象,以至于提到其背后的国家,首先会想到这个具体的人。

**第二阶段:**通过消费外国产品了解外国。像是消费西欧的电影、音乐、奢侈品,日本的家电、动漫、小说,美国的电视剧、食品和汽车等等等等,消费具体的产品越多,就会越对该国有更深的印象,形成 “喜爱” 或“反感”的感情与偏好。这些产品,就代表着其背后的国家,一件件产品,会堆出一个模糊又具体的 “文化形象”。

**第三阶段:通过了解一国的思想理念进一步了解该国的文化,**像是美日的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生产制作流程和标准,日常生活背后的政治价值观,欧洲的哲学、科学和艺术,并最终 “洋为中用”,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普通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向外输出,也要走同样的流程,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部正在进行。

有认为现在中国文化输出 “弱” 的主观感觉,是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输出,从之前的第三阶段退回了第二阶段,而(发达国家的)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却普遍从第二阶段跨越到了第三阶段。

而中国要从第二阶段爬坡重回第三阶段,又将是一个漫长的重启的过程。

而背后的原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采访吧:

[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创作:小品不是演讲稿,快乐最重要

Tomo 的视频

 · 921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2403205887508480)

知乎用户 宇文薄荷 发表

我不能上外网邮箱所以不知道。要不,让我出去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犹记得某位博主翻唱歌曲黄梅戏被扣上蹭传统文化热度的帽子。

何必呢,明明是饭后消遣的娱乐手段,非要摆在供台上供起来。满足不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了就淘汰,实在不忍心失传就写点什么扔进博物馆。

非要把戏曲当成高雅艺术,把自己都不爱听的京剧唱给外国人听,把自己都不爱学的孔孟儒学讲给外国人学,只能说,我是外国人,我也不想鸟你。

知乎用户 棱镜之光​ 发表

连自己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包上文化输出的糖纸往外打了

大便永远是大便,包上糖纸也一样是大便

知乎用户 JekyllHyde​​ 发表

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的话,从根子上就是走偏的。

这个根本问题就是:

给谁看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讲好中国故事。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明确题材是什么(这个倒是挺明确的)
  • 这个题材的受众群是谁
  • 有个好编剧
  • 有个好的宣发渠道
  • 激起受众的广泛共鸣

但是问题就卡在了第二步:

故事的受众群到底是谁?

说实话,这点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我真不认为语言是一个问题(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别的不说,现在全球爆火的《鱿鱼游戏》,说的是韩语吧?

韩语不管怎么说,在全球范围内一定是比汉语更小众的语种。但是妨碍观众的观感吗?

不妨碍啊!因为核心,它讲了一个好故事。

不光是《鱿鱼游戏》,韩国的男团女团在全球青少年的粉丝基础都是很强的——无他,就是好看。

也不光光是深度的问题。

别的不说,超级英雄题材能有什么深度?观众爱看吧?

宝可梦你当然也可以吹它能玩的出深度——但归根结底还是个子供向的游戏。妨碍它成为世界第一 IP 吗?

更不是所谓意识形态的问题。

比如《极乐迪斯科》,号称 “来自苏联的最后一封信”。开发者摆明了称自己是 “居住在英国的苏联人”,在 TGA2019 的领奖台上,他们的获奖感言如下: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great people that came before us: Ilya Repin, Vladimir Makovsky, Viktor Tsoi, and Marx and Engels for providing us with political education.

影响他们的口碑吗?

再举个他老人家的例子:我们 60 年代为什么能够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不就是因为这个故事真的能够打动人心吗?

作为一个常年研究双边文化交流的问题,我认为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在做文化输出的时候本末倒置了:

光想着文化作品的理念问题,反而忽略了文化作品的立身之本:

讲好一个故事

以目前的英国为例:

英国是我所知道的最早把 “文化创意产业” 视作支柱产业的国家之一。在 1998 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 “文化创意产业” 的概念。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为英国政府创造 7% 以上的 GDP,仅次于金融行业,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伦敦,每年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产出也相当可观,达到了 300 亿英镑。

作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英国是专门有一个部门研究怎么做好跨国交流和国际合作的,翻成大白话:

怎么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讲好英国故事

英国人在做文化输出的时候,他们用的是莎士比亚吗?似乎并不是吧。

他们用的是英超,用的是哈利波特,用的是神探夏洛克,用的是唐顿庄园,用的是神秘博士、甚至是汉弗莱爵士——这一切都是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新解构了之后赋予新的生命。我自己就听到过多多少少的留学生是因为喜欢看《哈利波特》进而爱上英国选择来英国留学的。这个其实就是文化输出的魅力:

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激发出你的好奇心,进而让你不自觉地接受他的价值观。

而我们的软肋也正在于此:

  • 一方面不知道哪些材料是可以用来讲好故事的(贾樟柯被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 另一方面没搞懂是让大家觉得我们在做文化输出,还是真正在以别人接受的方式在做输出

知乎用户 knightcocacola 发表

我看到文化输出就恶心。

知乎用户 云牙 发表

中国的文化输出有个怪现象,好像 “文化输出” 就必须要附有传统文化的属性一样,不输出些风花雪月的就不叫中国的“文化输出”。

放眼世界,文化输出从来都是先输出现代化元素,再将现代化元素附以传统元素,传统元素永远是用来提升文化输出高级感的工具而不是文化输出本身。

知乎用户 Rickrui 发表

算了吧,自己家的文字,这不能写那不能写,一个破知乎动不动就把你的回答回复给你删了,还不给任何理由,就这情况还谈输出呢??

要文化输出,先有文化产业好吧,都快被遏制的半死不活了还输出呢

知乎用户 螳螂麾下的 KUMA 发表

一个视吃喝玩乐为原罪的社会,一个崇尚吃苦耐劳忆苦思甜的社会肯定不能输出什么文化啊。家里人搞忆苦思甜艰苦奋斗那当然是政治正确,但是哪有带着外人一起吃苦头的?外人吃饱了撑的跟着你忆苦思甜呢,画饼充饥自己人能理解是一回事,外人会鸟这一套?

不改变吃苦为荣享乐为耻的社会风气,不改变政治运动绑架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我们肯定永远走在文化战线一败涂地的路上啊。一开始选的路就是错的,再怎么走下去也不会对的。大家还是躺平了看着外国文化流口水吧~文化输出早没戏了,努力也没用的。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在日本,中国文化输出一直是存在于方方面面,

尤其在神怪题材上,很强,非常厉害。

其实古代日本人很迷水浒传,西游记,

现代日本人也还对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感兴趣。

比如《封神演义》在日本就被改成大热动漫,

三国,西游记,也是有各种游戏,电影戏说。

比如视频里的封神演义电影,

在国内一看就有烂片嫌疑,

但因为借了 “封神演义” 的光,

有机会在日本小范围上映。

看了视频预告,这种片 CCTV6 放我都不想看,

但日本的确会有这种中国神怪题材上映,

我打算去看看日本版什么样,

顺便看看什么样的日本人看完什么感想。

知乎用户 宅某 发表

文化输出,一定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就插里猛干,企图找到老外 G 点是行不通的。

你上来就拿什么孔子儒学这些东西,是不够吸引人的,得弄他们喜欢的东西,引他们上钩才行。

哪怕是毛片呢。

说起毛片,正好用日本来举例子:

你提到孔子,日本人中肯定有知道的,不过基本上也仅限于知道而已。孔子说过啥干过啥,他们是不了解的。

你提到关羽,曹操,知道的人就多了,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很有趣,所以在日本还挺流行的。

按地理来说,辽宁离日本算挺近的了,可日本对辽宁了解并不多,可能也没啥可了解的。

但离得很远的四川明显就很多了。理由也很简单:

1. 四川料理很好吃!

2. 四川有大熊猫!

摊手。

知乎用户 NaP 发表

天天和人家美国,日本,韩国比输出,这里面人均 GDP 最低的韩国都是中国的 3 倍,拿头输出啊。

知乎用户 林浩轩 发表

文化输出应该重点在现代都市生活,而不是连自己年轻人都不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喜欢猎奇的人毕竟是少数。油管有很多搬运抖音的合集视频,下面的评论不少都是原来中国也是个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国家。宣传片拍出来的高楼大厦意义不大,人家会觉得这些都是摆拍,其他地方都不怎么样。但如果是潮男潮女在展现都市生活,这样可能几十秒的短视频就能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文化输出得先让对方觉得你是现代的时尚的潮流的国度,国内引进的印度电影也不少,但几乎都是厕所英雄护垫侠这样的猎奇片,印度白领生活的都市电影几乎没有,而这些电影对印度形象几乎没什么正面影响。同样电视剧才是普通人对他国的第一印象。这几年国人在东南亚的地位提升不少,大量都市时装剧功不可没,当地人看了就会觉得原来中国人的生活是如此现代且富裕。韩流 kpop 也成功改变了东亚男性都是 nerd 做题家的形象。世界上多数人都是俗人,他们对外国的认知几乎全来自影视娱乐产品。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原神修改人物衣着,

雄狮少年却在通行。

横批:蜀道难

知乎用户 二零四五 发表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种习惯,比如说,日本有动漫,韩国有电视剧,法国有浪漫风情之类的,大家各展特长,争奇斗艳。几千年来我们从来都不做这种事,因为这不过是尔等列国刷存在感混流量的把戏罢了,仅可博人一笑。我们天朝上国不搞这些,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最巅峰,我们如果也搞这些哗众取宠的玩意,人类就完蛋了。我们像太阳一样,无私地把文明的光明向四周辐射。我们不输出歌曲与戏剧,我们只管自顾自地发出文明的光辉,四周蛮夷就会自动飞蛾扑火般过来舔。你不过来舔,天朝也不在乎,你就在蒙昧的黑暗里自生自灭吧。

现在的问题是,坐在天朝宝座上的是美国,我们成了列国之一。美国成了太阳,我们成了行星之一。这就很难受了,让我们和日本韩国什么的一起去抢流量,确实不咋会啊。老子从出生起,活了四五千年,就没干过这种事啊。老子不干了,老子下饺子,刷 gdp,点科技树,老子搞核聚变,大炸 b,五云一车,老子要把美国拉下马,老子要变回太阳。什么电视剧动画片啊我日。五十年不够就一百年,一百年不够就两百年,反正老子长生不死,早晚能把美国熬没了。中国对待所谓 “文化输出 “的战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目标是稳坐人类文明的最高点,而不是出口一些精彩的影视剧与电子游戏。实际上不管是文化输出,还是别的其他所有方面,我们的战略都是 “一切从熬鹰出发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国家政策都会瞬间变得思路清晰。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这回答是纯粹的暴论,欢迎各种批判…

结论:中国文化输出最大的问题不是无法输出而是无物可输出。

请你设身处地的思考:

  • 无论城市抑或乡村,现在生活的方式,是中国的方式,还是外国方式本土化?
  • 现在学习的知识体系,是中国的知识还是外国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知识?
  • 目前的意识形态,究竟是中国的意识形态还是本土化的外国意识形态?

OK,这三个问题各位自有答案。

仅个人观察和学习来看,中国文化目前是国外文化框架内的中国文化。

说难听一点儿,叫做次级文化。

因为构建、解构、解释、消解的权力全部都没有,所以输出啥?

输出孔子学院。

朋友,你告诉我,你现在没事儿会捧一本《论语》或者儒家四书五经细细研读吗?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身边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或许有人认为我太悲观,对文化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这是不对的。

但就拿从唐传奇一路演变到武侠、仙侠的小说,现在在网文内创作框架是不是也完全西化了?

我不反对任何文化融合,但说实话,起码我个人找不到文化的根。

无根浮萍,随风而安罢了,输出个啥?

知乎用户 王秋意​ 发表

其实 “文化输出” 这个词多少有点误导人。

因为 “输出” 一词带有比较强的主动色彩,实际上,文化的传播更多是通过“溢出”。

文化产品在创作的时候,作者是知道自己的受众的。而所谓的文化输出,是作品在满足了本国受众之后,由于作品本身的优秀,又受到了外国消费者的认可的情况。

所以我觉得,国内的所有文艺作品,应当先做出真正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的作品。只要作品足够精彩,就一定会有外国人千方百计地来阅读 / 观看。

如果有一天,日本美国也出现了 “日化组 / 美化组 / 英语字幕组”,国内的作者也会因为国外泛滥的盗版作品而烦恼…… 那中国文化输出就算是有成果了。

知乎用户 McCoziness 发表

文化输出,面对的一定是国外的人民群众;而能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广泛的作品,一定符合一个原则,那就是它可以提供感官享受。

日本有动漫,韩国有 k-pop,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能提供感官享受的文化产品。韩国的女团,成员一个个身材火辣,舞姿妩媚,跳舞时穿着一般都露大腿,是男人谁看了能不喜欢。能提供此等感官享受,世界范围内收获粉丝当然不足为奇。

相反中国的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的文化输出策略,则可以说是本末倒置。

许多人因为喜欢看日本动漫,进而对日本语言与文化也感兴趣;许多人因为喜欢 k-pop,所以学韩语与韩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输出应该做的,是先创造可以吸引人的文化产品,借此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感兴趣,而不是先让外国人学中文。

其实历史上汉文化张力强,可以成功同化外族,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也是汉文化中享乐主义的降维打击。

中原文明给人民带来的感官享受,比贫瘠的游牧文明可强太多了。

相比传说中匈奴人把生肉绑在大腿上,靠骑马时肉与大腿和马摩擦生热加热的食品加工方法,中餐可绝对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比传说中匈奴人穿老鼠皮做的衣服,从来不洗,穿到自然解体,汉人的绫罗绸缎简直不知要舒服多少。

相比草原女汉子的彪悍与不修边幅,中原的小家碧玉更是风情万种,让人流连忘返。

能过上如此美好的生活,蛮夷们能不争先恐后地学习汉人的生活方式吗。生活方式学得有模有样,自然就会逐渐地受到思想上的熏陶。难道这群大字不识几个的人,会在刚刚来到中原的时候,就因为突然受到了四书五经的感化,因此决定皈依高深莫测的汉文化

所以说文化输出要想成功,最开始就是要输出感官享受;让外国人尝到感官享受的甜头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自然会慢慢认同被输出文化里更深刻复杂的内容。美国的文化最先登陆中国,靠的也是电影,音乐和肯德基麦当劳。

知乎用户 大冷先锋米如松 发表

主要是中国有啥可输出的?

输出 “传统文化” 老古董们?那玩意自己都没人看

输出流行文化?日韩还是欧美已经把市场安排明白了

输出红色?想继续被全世界围堵嘛?

得了,没得可以输出的嘛,还说个啥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考核什么,就是引导什么

文化输出的考核目标是让那帮成长于物质匮乏文化匮乏的时代,文化程度不高,后面在职读了研究生,没见识过啥叫大工业化和物质丰富,对西方发达国家充满玫瑰色荒诞幻想的领导满意

从这个结果看,领导还是满意的!

领导都满意了,不就得了。

知乎用户 deyetu 发表

包括上面也好,民间也好,中国的许多人一直在纠结什么文化能代表 “中国文化” 的问题。当然这种争论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但其结果,就是把文化宣传这个东西给弄复杂了,弄扭曲了,把 “文化输出” 弄成了 “谁想输出什么就无法成功输出什么” 的问题。

高进的歌儿输出的就很好,火遍东南亚,还有越南人在回复里用拼音拼写高进的歌词,这波儿,输出了汉语。东南亚粉丝们热衷于高进歌词里的人情世故,这波,输出了社会风情。我甚至感觉他们眼中的高进,可能就类似早些年中国人眼里的港台歌手,就类似于早些年港台人眼里的日本歌手,就类似于早些年日本人眼里的美国歌手。

其实高进的粉丝,多数都是像我一样的中年大叔,他歌曲的传播实打实地是仅仅通过偶然传播本身。思考为什么 “文化输出” 的时候,首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些成功的传播案例。这也接受不了,那也接受不了,对一些成功的输出除了看不起还是看不起,还想成功地输出自己觉得优秀的东西,不是拧巴那还能是什么。

知乎用户 甘棠​ 发表

简单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

举个例子,我的老板在国外逛街,被外国人误认为是韩国人,因为她穿的很有品味,不像老外印象里的中国人。

那么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

是文化产品,工业产品输出,带来的。

中国也就是近二十年的崛起,国际上对中国的印象其实并没有同步更新,尤其是在文化上,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先进性文化产品输出,老外对中国的印象仍是靠着老旧的文化印象。而韩国日本已经完成了这个工作,成功对外输出了自己的流行文化。

当然我们不用太介意,大船掉头是比较难的,而且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就不容易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你要真给人家输出什么能有潮流影响的文化产品,人家还得跳脚。(差点被特朗普干挺的抖音泪流满面)

所以根本不用着急,这就是时间问题。

中国这艘大船,还需要时间

知乎用户 MAINtain 红闪电 发表

文化输出,输出啥啊?

文艺产业烂完了,还指望文化输出,差不多得了。

弟子规这种封建糟粕得不能再糟粕的文化垃圾还天天当国学让小学生背,真就传统文化了属于是。

孔子学院输出那些玩意,自己都恶心的够呛,什么背背论语,写写汉字就真文化输出啦,差不多得了。

还有那啥李子柒,不是,小农生产的猎奇也能当文化输出典例,可见你文化输出到了什么悲惨的地步。

文艺产业烂完了,还指望文化输出,差不多得了。

下图是东方人物典型形象,央视批准的。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EndlinG 发表

我们以为的文化输出:春节、孔子、成龙、中国美食、中国功夫、中国制造、TIKTOK

实际上的文化输出:

只能说文化输出这事从官方层面动手效果真的太小了,而随便一个土味儿视频都能被老外玩出花,加速国内互联网开放,让大伙一块进行输出才是问题的答案

知乎用户 竹子 发表

一句话给没耐心阅读全篇的知友:

谈 “文化输出”,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起码读一点书。剩下内容是发散嘲讽。

-———————————

只要文化后面还总让人联想 “输出” 这个词,文化输出就是伪命题。

包括问题描述在内,很多人眼里,文化应当是 “有功用” 的,譬如板凳,能拿来坐,又譬如灯泡,一通电便闪闪发亮。在这种思维中,文化成为了一种虚无缥缈、大而化之的东西,简直说不出来有什么用处:难道这文化能吃么?能拿来加工产品么?腐臭的文人!

只有在别人拿去时,这文化似乎才有点意义,可以借以发挥仇恨。对外人,则是 “你们的文化都是偷我们的!”,对内,则是 “早该重视了,糟蹋文化”。虽然说这话的人多半不懂什么文化,但这并不妨碍 ta 摆出一副忿怒的面孔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就连这思维的内核,半数也从传统的 “文以载道” 的儒家文艺观中传承来,另一半则是庸俗化之后的工具理性,披上进步的科学主义外壳,以近乎新宗教的形式占领了大众的头脑:

“呿!你这东西,可能挣钱么?抵得过几艘航母?没有核弹顶什么用?”

——当然,说这话的人多数也不造航母,更没有核弹在手的。他们将自己投射为一个无限伟大崇高的载体,在内便可得意扬扬地居高临下,鄙视一切自己半懂不懂、或完全不懂的东西。有人所据的信息源自网上的文章,这严谨程度已经令人惊叹;更多则是拾着十几手、几十手的牙慧,传播满是电子包浆的谣言,每日看着各种 “盘点”“震惊”“三分钟告诉你” 的短视频,就好似发现新大陆。这些人总能巧妙地令你明白,你所思考的问题其实一文不值,毕竟没有核弹,文化有什么用?这时候你便恍然大悟,他脸上便傲然显出不可一世的神气。

直到现在,我们总归有些小小疑惑:“文化输出”的 “产品” 一个个死去,我们也有核弹,为什么被接受的 “文化” 却越来越少呢?

也许是全球第二的国力和军力还太弱小罢!等到全球登顶就好了。依照 “文化输出” 的思路,到那一天若有蛮夷仰慕天朝文化,我们可以骄傲地讲:你看,我们有核弹航母高铁。

现在那些 “留学生 xx”“外国人研究” 的视频 UP 主不正是这么做的么?

说 “软实力不如人,是因为硬实力还没有登顶”,令人想起阿 Q。打不过你,并不是真打不过,而是有原因导致不屑于打你。等那原因没了,打你可比谁都要狠呢!——那么,假定全球第二的国力真的如此弱小,必须全球第一才能够“文化输出”。在国内,总归是我国的“实际控制范围” 了吧?中国文化在中国真的很吃香吗?为什么都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呢?看来还是要回到高人对我们的教诲:文化没有用,就是腐臭文人的骗局。——若是有了大量核弹航母制霸全球,终有一日,这骗局必将崩溃!那时好日子就要来到了!让全球的文化全部消灭!

也有人说:那些文化都是旧的、老朽的文化,该被扫进垃圾堆里的。我们新的中国文化、真正的中国文化就是什么都不信,要 “天塌了自己补,洪水泛滥自己治” 的。这说法颇有浪漫主义之风,甚至暗合建国先贤之意。我自然恭敬待之,只是还是忍不住想问一个小问题。这说法被转载了很多次,那么然后呢?以 “文化输出” 的思路来讲,当蛮夷心慕上邦之时,我们告诉他们:要天塌了自己补,实事求是,世俗生活,这样就好了吗?

这无非是以一种普遍的、近乎民粹的世俗精神,去搪塞 “文化” 之问。每一个民族,在实践中都会发展自己的世俗文化。而如果想 “输出世俗文化”,最后就会发现,这举动无非是用披着“祛魅” 外皮的高调感染人,让人忘记问题所在。这样的思路甚至在大众传播学中同样能找到痕迹:播放一张笑脸,配以有感染力的音乐,展示崇高的价值观念…… 然后,对回答本身的质疑就成为了罪过。

但接受者会有疑问:我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退一步讲,为什么我要专门向你学习这一点呢?你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能拿出手的原来就是这个吗?看来你们才是缺乏文化的一方。

![](data:image/svg+xml;utf8,)

意识到自己对自家文化缺乏认知,是好事。意识到以后,还引以为豪,从其中琢磨出一种单调的 “豪情壮志” 来,就是可笑了。这就像一个小伙子,家里没有条件支持他学习,那么自学成才,没问题,有志气,谁都要竖大拇指。但要是这位小伙子,家里藏书万卷,就是不学习,天天喊着“以前的书都是垃圾!我家里没有书,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就是不看书,我自学成才多么励志!反对的多少沾点崇洋媚外!”

…… 那甚至有点喜剧效果了。

这样的思维模式,如今屡见不鲜。

“你健身有什么用?死肌肉,一拳打死你。”

“你练武有什么用?马保国,一枪打死你。”

“你喜欢玩枪?50w?警察叔叔弄死你。”

他们其实不练武,没有枪,也不是警察,只是那个 “载体” 恰好是他们看过的,能够藏身其中,满足自己鄙视别人的舒爽感罢了。我愿称之为公开的手淫。他们并不能实际触碰到电影里的女性,但在想象中,他们就是那个用于代入的男性,以他的欲望为自己的欲望,产生淫荡的快感。

——“文化有什么用?硬实力不够的原因,等国力强了,一盘狗屎外国人都会抢着来吃!”

有说中国文化太老的。还有说中国文化建国后才发展,太新的。有说它不酷炫的,还有说乱改的。

其实没几个人真的去接触哪怕一点点中国文化,都在 “假装” 自己懂中国文化,乱弹琴。

上面的思维模式,甚至都有点 “主内平安” 的味道,你看,古希罗 - 基督教架构下的文化,藉由理性主义的道路已经深深浸染了大众。

举个非常 “中国文化” 的例子吧。

《少年阴阳师》,是日本的轻小说,原型显然是安倍家。十二神将,来源就是占卜之王大六壬,由日本学自唐代的阴阳生群体。安倍晴明的大六壬研究笔记《占事略决》,在诸多小说动画电影中被编为神功秘籍,有神乎其神的力量。还好,这一点还没有被圈外大众所知,否则又是一波 “日本人偷中国文化” 的节奏;这可以说很酷炫了吧。中国人可不可以照葫芦画瓢,搞一个秋风未动蝉先觉的观梅占呢?有格调的诗都是现成的,“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梅花多么雅致。

当然我知道,我们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都是封建迷信。只有别人用了之后,它才会基因突变成 “优秀文化”。

那么武术呢?“输出” 多年,成果也不错,蜘蛛人在顶尖比赛都用。那显然不行!你看蜘蛛不是断腿了么?虽然他是手上用这技术,隔了很久断的是腿,但显然,高人们比蜘蛛和教练团队更懂 UFC。你看马保国不就是例子么?蜘蛛被骗了!学这个的都是受骗者,也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那么多 UP 和自媒体都说得头头是道,哈哈,你个蜘蛛不过是个全球顶级拳手,怎么能和我们网媒相提并论。什么夜魔,什么张伟丽,不过都是恰饭之辈。你张伟丽不是牛逼么?怎么输给螺丝了?哈哈,我们早有先见之明,又可以骂了。虽然连比赛都看不懂,但我们知道,你就是垃圾。

再比如戏曲呢?哈哈哈,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我都不看!你是不是棺材里起来的老骨头啊?你们那点流派唱腔,我都不屑于听。外国人要看新东西,谁要你们这些老玩意,垃圾。什么,有人唱黄梅戏卖骚?——侮辱传统文化,不成体统!看看古风怎么做的?要有心碎心痛,夙世因缘,唱起来要 nienienie,再来点扇子来点湖水,搞点亭子下个雨打个伞,再用点生僻字。你这个卖骚简直是侮辱中国戏曲!

当然,也有朋友比较理智、客观、中立。这些朋友说:嗨呀,全球大众文化,都得三俗。奶头乐是王道,没有感官刺激,谁也不认。

其实在传播的角度,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在于…… 一旦我们要具体做点什么事,这也当不了指导纲领啊。

我们也可以全 “文化输出” 兔女郎扭屁股。毕竟,这是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嘛,文化输出,就得输出这个,输出别的咳嗽。

符华展示她的中国功夫. gif

这扭屁股还得外国佬专供,毕竟,国内对三俗控制还是很严的。古代就有秀女和亲之风,现在把有中国特色的电子人偶让外国大爷赏玩,想来也是天朝上邦浩克,啊不,好客之理。

举一个小众又 “酷炫” 的领域吧,占卜。

B 站上,塔罗最多,占星次之,以大众占卜视频夺人眼球,播放量遥遥领先。它们黄吗?赌吗?毒吗?

哦,前一阵子某国产系列倒还真出了一个塔罗少女主题。看来还真有点三俗。

从贴吧到 B 站,中国体系完整公开的为数不少,也足够酷炫。没人学。

还要被嘲讽老土敝帚自珍。

到头来,很多细分领域,都是拿传烂了的谣言和误读装懂哥的多,鄙视这鄙视那自己却啥都不懂的多,拿 “中国文化” 当大棒自己却毫无了解的多,以不懂为傲、天天拿 “中华民族是进步的,以前糟粕被抛弃了” 的片汤话自慰的多,内心或潜意识持有“文化无用论”的多,拿狭义的 “有功用” 衡量一切的多……

输出?呵呵。

最后,就拿这些人最喜欢的 “有功用” 衡量一下文化的 “用处” 吧:

不谈那些 “文化支持者” 天天申辩的 “没有语言文字你话都不会讲” 这种变种阿 Q 语,今天就谈新的东西。

美国传播学论文发表量一几年的时候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量一半。(上学的时候查的,现在可能不是这个数据了,但比例应当依旧很高,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我很愿意更正)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大众传播理论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征兵、总统选举兴起,到流行的分众传播等等迭代了都不知道几代了,国内宣传还搁那魔弹论。传播理论差距大概半个到一个世纪。

福柯、边沁这些大佬搞的 “生命政治”“全景敞视监狱” 等理论,对法学、文明、一般理性等的思考影响了整个现代国家的体制建构,包括那些懂哥们经常谈的什么“人只是一个数字”、“我又被禁言了”,都被包括在其中。

一本《想象的共同体》、《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消费社会》这样的经典小书,能被国内资本家嚼许多年,吐出来以后就是封建地主范的 “管理学” 书籍,偏偏管起大国宫酱来还很好用。

《Vogue》和《Dazed》之类时尚杂志上接各类国际展会,将最新的潮流风向一点点下渗到市民阶层,收割 “中产” 的钱包,3-5 年后,它们会成为淘宝爆款,让你的女朋友穿在身上发小红书。

让大国宫酱 996 007 的直接机制,也是土老板抄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学,不用提更远更深的了,这个就够让人叫苦连天的了。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学派分化,让国内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终于能够进行正常的咨询和治疗。(我知道有人认为抑郁都是矫情。)

日本的摄影师和画家从宋代画以及浮世绘中汲取创作灵感,展览反过来开到了中国。虽然宋代画在懂哥眼里是薛定谔的糟粕,但对方从中国赚钱了,钱!这听得懂吧?我知道很多人觉得艺术都是骗钱的,这下语言互通了。

文学、音乐传递的审美,哪怕以符号化的形式,也让无数人体会到了 “功用”。无数人被老陀感染,七八十年代生人的家中常常会有一本《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大量脚上沾着泥土的企业家也会说《平凡的世界》对他们的鼓励有多大,而日本曾经被 “输出” 过的三国迷也为数不少,很多人会说,那是日本人的作品产生的二次影响。蚌埠住了,自家的东西被别人改了拿走,自己好像还挺骄傲的。反过来,以这些人喜欢的 “毒害大众” 叙事,我们也可以谈文艺能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谈谈游戏的成瘾性,谈谈网文让人读得不好好学习等等。说到这个我就不困了啊!能说三天三夜。再比如漫威、好莱坞电影、乃至韩国电影之类的吧,随便一个都能在国内乱杀。不求输出,保住自己地盘行不行?哦审核啊,那没事了。当然,有识之士比我懂,更比你懂,海量专家精确计算,证明了早该管管了,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一不管,就要成瘾,家长就要向记者哭诉,你说说,文艺简直太吓人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文艺简直太奇怪了,能给人这么强的负面影响,但一谈到正面影响,懂哥们就会告诉我们,它聊胜于无,还是得 “硬实力”,比如核弹啊,航母啊什么的。虽然现在我们国力全球第二,但我们是因为国力不行才不能 “文化输出”,绝不是因为软实力打不过别人。

哎,不过这个毕竟不好量化。审美价值判断,又没有办法搞个仪器来测量,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它就没有价值。

这些人喜欢引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他们还很喜欢车库里的喷火龙,虽然他们都是拿那个当故事听。

也许他们缺乏形式逻辑的第一课:不好量化≠如无必要,不好量化也不是 “谁也没办法证明存在于车库”。又或许这单纯就是认不认识中国字的问题?

否则,依个人口味 “适量” 的中国菜佐料,看来就是 “勿增实体” 的调料了:0 糖,0 盐,0 油。

我们奥卡姆剃刀真的太厉害了,我今天又用它到处剃,逮到什么剃什么,我真是个天才. jpg。

个体的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口味喜好一样,都是价值判断。我认为这是常识。它有没有必要性呢?

可以说,没有审美判断,也能活嘛。就像没有价值判断,也可以活。不辨美丑,没有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和向往,就那么浑浑噩噩地活着,到死。毕竟,我们有核弹,有航母,还有高铁,以及在高铁上 “我们中国真是太厉害了” 的甲亢外国人。

当外国人在中国每年领着钱泡着妹子,享受着特权待遇的时候,我们想要说这是不对的。

依据是什么呢?自己的价值观都混乱了。价值观基于文化。来自 “华夷” 体系的传统的爱国情绪?来自社会契约论演变而来的现代国家建构的权利理论?来自辛弃疾、宗泽的词句,《正气歌》培养的对家国的热爱和正直?来自历史上慈禧名言的讽喻?

对不起,这不是你的文化,不是你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判断。文化不是不重要么?不是不能量化所以要 “勿增实体” 么?

也有人说,不争辩,“我蛮夷也”。入关后自有大儒。

这话的来源…… 算了,权当这不是文化。按照《想象的共同体》这本名字被传烂(但我相信很多说这本书的人都没翻开看过它)的小书所述,文化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印刷资本主义时代之后,提供给我们类似宗教社区一样的情感,让一个海南人也能认同新疆人是中国人,仿佛我们之间有着虚拟的亲戚血脉联系。

以 “我蛮夷也” 为傲的人,振臂一呼,能够被煽动起来的群体,其联系…… 不依旧是文化吗?

否则,他们为什么不戴上黑口罩,去领别人的钱呢?

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嘛。民国军阀不就是如此,没有文化纽带,那就靠真实的血缘或金钱啰。

先给自己立一个前提,自己没文化,所以不好好搞文化,就要航母核弹登顶,只后让大儒释经。这话说得就像闲着没事自断手脚去和正常人赛跑。残疾人能不能跑步?有人说能,那确实能,没毛病。那这话就没法继续说了。

明明自己有这么多宝贵的文化,非要宣扬 “我就是没文化”、“我的文化就是世俗,没别哒”、“我蛮夷也”……

这一出是喜剧还是闹剧,我暂且蒙在鼓里。

也或许有人把国家拟人化,认为发展重工业和高精尖产业的同时,就不能发展文化了罢。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熠熠发光的二极管。

扯远了。一句话给没耐心阅读全篇的知友:

谈 “文化输出”,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起码读一点书。完毕。

知乎用户 轩子​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回答比较清晰。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完成了对于东方世界的全面反超。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永远是和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挂钩,近代中国是什么样子,相信但凡学过一点历史的朋友都清楚。近两百年的历史,造就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他们的国民在文化心态上有着天然无比的优越性。而这才正是我们文化输出最难以逾越的门槛,你文化产品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别人西方老爷压根就没有兴趣了解你的文化,观看你的文艺作品。别人不看,你做任何事都等于零。为什么?因为你的国家不行,能做出什么好东西。这种思维惯性非常可怕,说白了就是看不起你。位置高的很难自觉想去了解位置低的,而位置低的反过来又会不自觉的追捧位置高的,这种心态是天经地义。

其次是东西方文化语境的问题,东西方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价值观。想要让别人认同你的文化价值观,没有现实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别人很难信服。这就是阿拉斯加会议上,我们为什么要那么严肃的强调,美国不要再以实力地位出发讲话。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现在有自信,和美国平起平坐。

最后我又要冒着被骂的风险,提到米哈游和《原神》了。纵使它有千万条罪,但在文化输出上,顶的上一个师。同样的还有《黑神话悟空》等游戏作品。我什么要说这个,因为游戏这个载体的文化属性没那么强,而且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在玩,他们没有那么强的文化目的性,游戏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所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新载体,潜移默化的把文化输出的重心转向游戏产业,这是当前情况下比较明朗的一条路。

知乎用户 骑兵 发表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知乎用户 Simon​ 发表

中国目前没有啥文化输出,可以忽略不计,想想美国建国不过才 200 多年,说起来迪士尼,漫威,这种人造文化几乎已经在全球输出个遍了,

中国数千年文化,一个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说出去外国同学还以为是龙珠里面的悟空

跟他们聊起中国就是神秘的东方古国。。同为东方国家,日本的文化输出还是强太多了。

我在国外上学的时候,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和当地大学合作去搞什么孔子学院。。年轻一代真的关心这个的人没有几个。。要我说不如搞点好的动漫,游戏,影视作品去输出中华文化。

当然文化产业毕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毕竟我国大部分人满足物质追求也没多少年,也没什么文化需求,还是需要时间来发展的

相信再过些年,和国外普通人聊起中国不再只是神秘的东方古国。。

知乎用户 山巅之沙赫尔​ 发表

看了这下面很多回答,我只想说一句

在谈到 “国际”“世界”“外国” 时,请确认你们所处的世界长这样:

而不长这样:

知乎用户 may 发表

作者:王朔

王朔:灿烂的文明在哪儿?

小的时候我就被告之,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明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国。一讲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老师的眼睛就闪闪发亮,于是我也跟着胡乱激动,优越感沛然而起,瞧世界任何一国都是傻帽。后来长大了,却变成一个民族虚无主义者,崇洋媚外。自己也觉得纳闷,不应该呀,顺着这么一条自我夸耀的路走下来应该下出一个自尊自大的蛋才对,怎么反过来了?

闲得无聊,就在屋里脑子里倒带子,想想是在哪儿走偏的道儿。这些悠久文明的灿烂文化都是什么呢?我先问自己。从中小学课本中看,实在的就是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赵州安济桥,西安大雁塔,还有一故宫,明摆着的,九千多间房子,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还有一些人,李白、杜甫、苏东坡什么的,那是从小知道的,也知道他们写过什么,算文明中的一部分。

除了诗人,别的再想,心里就含糊了,想来想去,五千多年没一个雕塑家。也没有音乐家,只知道有一曲子《高山流水》,一叫高渐离的古代人弹过,全中国就一个人爱听,两千多年前老高就把琴摔了 — 急的。舞蹈家有一个公孙大娘,听着是一老太太,习惯看到跳舞的都是小姑娘,上三十在台上脸盘子就大一圈,也不相信一 “大娘” 能好的哪儿去。

画家,全是只知其名没见过画,知其名也都是因一些跟画不沾边的野故事,唐伯虎,大流氓;郑板桥,老不正经;王冕,放牛娃。写字的,我是说书法,从来不觉得那是本事,全世界也没听说光会写字,傻写,就写出钱来的。噢,就仗着中国字笔划多,花花草草的,你们再给写乱点,就告我们这是艺术?

这有什么?当然还有很多,列目录大概也要几屋子书,问题是在哪儿呢?不能光凭嘴说,就几十位在大学、研究所里混饭吃的老先生心里门儿清,我要看原件。老实说,就这几十位心里比谁清楚的老先生到底见过这些东西没有我也存疑。你不能光说有,把本该实实在在的文明成果变成一捕风捉影的传说。万里长城多踏实啊,不信是不是?带你去瞧一瞧,在那儿呢,一眼望不到头,漫山遍野的砖头。是,帝国主义抢过我们,历代皇帝陪葬了一些,农民起义烧了一些,最后剩下的一点清宫中的完整文物还被国民党一家伙端到台北去了。可总应该还有一点吧?这几十年,捐献、抄家、挖坟,各省博物馆都在叫苦,透着东西又多了,藏着掖着也是花钱,不如分期分批挂出来,一是敛点小钱,聊胜于无;二是教育教育我这样的没文化不懂历史的。

故宫博物院,那叫博物院吗?九千多间房子空着八千多间,摆出来的那都是什么呀?钟表馆,珍宝馆,里边净是家具金盆银碗和宝石树盆景。这都是无名鼠辈靠笨工夫和花大钱攒出来的奢侈品,供皇家摆阔的,至多算是工艺品。咱不能给世界人民留下中国人只会跟金银财宝较劲,什么材料值钱爱什么这么一土财主的印象吧?

我想教我女儿爱国,从小就给她一 “你可生对地方了” 这么一感性认识。“中国工艺美术馆” 开业,我带她去参观,转遍了,走哪儿哪儿是玉,走哪儿哪儿是象牙,遍地珍珠玛瑙,到处金山银山,随便拿眼一扫,触目皆是巨大的宝贝疙瘩。我女儿出来高兴地跳着脚喊:“我爸带我去看大宝贝喽!我爸带我去看大宝贝喽!”

喊得我心里这臊得慌。

我这民族虚无主义的立场怎么受的打击并因之动摇的?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了埃及希腊非洲和西方最牛逼的艺术品后,一副特别服人家的西崽嘴脸,跟同行人热烈夸着大家,贬低着自己国家,不留神撞到中国馆门前。那天中国馆还没开,重新布,只能看到门口的几座北魏石雕,一眼看到,哑口无言,甭辩论,也不用批判教育什么的,沉默的石雕一下便把我这种傻帽及其傻帽言论回答了,痛斥了。谁说中国没圆雕?而且跟谁摆在一起都不寒碜。站在那一大排衣带飘飘,含笑不语,有体温,有内心世界的石头菩萨面前,我如遭迎面一板砖。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美国作曲家 John P. Ordway 于 1851 年创作了一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 1907 年借用该曲的曲调,稍稍修改,重新配词《旅愁》。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该曲,又稍稍修改填词得到《送别》。

虽然美日中的几个版本略有差异,但总体差不多。

那应该算谁的曲子呢?是谁的输出做得不足呢?

知乎用户 威斯特蜀黍​ 发表

去年某天刷到这个推的时候,震撼了我一晚上

知乎用户 cloud 发表

如果你认为文化输出的核心是要分享好东西,那么被认为是谁的文化重要吗?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推广使用筷子,让大家都用筷子吃饭,那最后大家都用筷子不就结了?

为什么非要知道是你发明的筷子?是你首先使用的筷子?这和让大家用筷子吃饭没有关联啊。

所以在这种观点下,“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歌曲会被认为是日本的”,有什么关系呢?无所谓啊。

换言之,只有在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输出人” 的前提下,文化的著作权属于谁才重要。

也就是说这种观点在于:输出文化只是手段,本质上是要大家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高尚人,漂亮人;中国的产品就是时尚,就是有范儿,就是贵的有理。

所以如果被抢夺了著作权,才是不可容忍的。

观点你随便选,只要搞清楚逻辑,不要连自己都没想清楚就行。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输出弱爆了。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文化输出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高高在上。

**只有被仰视的文化才能得到传播。**从来如此,从未变更。

甚至,儒家文化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也是因为孔孟成为了圣人。

然而,中国现在的文化输出依靠什么?依靠辩论、答题…… 甚至是求着别人来学。这样的姿态,你还输出个毛线!

要输出文化,首先要告诉别人,我们的文化是最高贵的。

我们崇尚和平,鄙视暴力。

我们崇尚科学,鄙视迷信。

这才是我们需要输出的文化。我们需要占领人类文明的道德制高点,才能对别人说教。而**我们事实上已经做到了。**我们在没有发动任何战争的前提下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

这么精彩的故事为什么不说?偏要去说什么自由和专制,脑子有问题。

我们民为邦本,劫富济贫;珍爱生命,悲天悯人。

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才是我们需要输出的文化。我们需要告诉世界,跟着我们有钱赚。我们才能让别人主动学习。而**我们事实上已经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造福世界人民。

这么精彩的文化为什么不多说点?非要去扯什么民主和专政,脑子有问题。

我们领先世界的、让别人仰望的文化我们偏偏不说,非要去说那些别人说烂了的,在别人设定的话语架构当中去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做题家脑子有问题。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说你的是普世价值,我不是跟你争论你的所谓普世价值在我这里更好。而是应该说我的才是人类共同价值。你的算个屁!

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共同的、最迫切的期望。制度不是。制度只是为和平与发展服务的工具而已。做不到,就是扯淡。

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自由不是。自由只是体现生命的可贵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没了生命,就是扯淡。

民生才是最重要的,民主不是。民主只是实现民生福祉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不落实到民生,就是扯淡。

这才是中国文化输出应该有的底气。没有底气,你输出什么啊?奴性吗?扯淡。

知乎用户 云卷云舒 发表

文化输出,是先有奶头乐,后有输出

没有人喜欢有事没事研究怎么用一根绳子倒挂在房梁上,或者徒手爬墙嘴里叼把短剑,但大家可以看有关忍者的电影动漫看的津津有味,大家可以玩潜行类游戏玩的很开心

如果韩国人说炸鸡是韩国美食,美国人第一个跳出来嘲笑,但当韩国把好多部韩剧输出到全世界时,全世界就到处都是韩式炸鸡韩式烤肉韩式部队锅了

美国的文化输出就更甚了,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是美国近现代各种战争的史料,还是各种超英电影和各种一人潜入硬钢突突突一大片的 COD 们?

中国的文化输出属于是没弄明白,我之前一直觉得中国文化输出做的最好的是《守望先锋》,虽然这游戏压根不是中国做的,也谈不上什么文化输出

无他,首先里面的中国背景是和平的航天大国,漓江塔三个图,有传统风格的庭院,有现代生活风的夜市,有象征着探索未来的控制中心。

周美玲是个南极洲检测站的气象学家,设定上并没有各种春丽式的服饰刻板影响,但也并没有剔除,角色部分皮肤里有

文化输出不是抱残守缺,放几十年前甚至是黑白的戏曲影像,年轻一点的人可能都不能坚持坐着听完,但比如说在春节的时候开把游戏,开活动宝箱时开出了个锤妹的锤马旦皮肤,还是会兴奋地补位两把辅助,就为了看一看锤马旦的全场最佳

知乎用户 knifefire 发表

讲个程序语言的故事。

C 语言自诞生后,只用了 5 年就让汇编语言归隐山林了,这可能要归功于 Unix 的成功以及 Dennis Ritchie 的忽悠。Steve Johnson——yacc, lint, spell 以及 PCC(Portable C Compiler)的作者说:『Dennis Ritchie 告诉所有人,C 函数的调用开销真的很小很小。于是人人都开始编写小函数,搞模块化。然而几年后,我们发现在 PDF-11 中函数的调用开销依然非常大,而 VAX 机器上的代码往往在 CALL 指令上花费掉 50% 的运行时间。Dennis 对我们撒了谎!但为时已晚,我们已经欲罢不能……』
现代的编程语言,几乎都赞同用函数来取代宏。拥护者们往往会给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诸如不必额外实现一个宏处理器,函数比宏更安全并且更容易调试。事实上,他们的理由仅仅是迎合现实而已。如果将这些人扔进时空裂缝让他们穿越到 Ken Thompson 编写 Unix 系统的时代,让他们也在一台废弃的 PDP-7 型号的计算机上写程序。在这种内存只有 8KB 的计算机上,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近乎与科幻小说等价。函数之所以能够取代宏,仅仅是因为 CPU 的计算速度比过去更快了,内存比以前更大了,牺牲一些程序性能,让编程工作更容易一些,这样比较合算而已。

先生存,后流行,再优秀!

先生存,后流行,再优秀!

先生存,后流行,再优秀!

引文:让这世界再多一份 GNU m4 教程 (1)

知乎用户 老友 e 面​ 发表

先搞清楚啥叫 “中国文化” 再说吧

一些人以为的汉朝文化

实际上的汉朝文化

知乎用户 地球是只小玩具 发表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有嘴巴却不能自由表达。有一颗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脑,却没有机会尽情玩耍游戏;有光速级别的传输技术和人手一部高端设备,却没谁能够看到外面完整的世界……

(哎这段话好像从哪见过?哦,是《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校长说过的吧?我承认前半段是引用的,后半段纯属原创哦!)

究竟是文明选择人还是人选择文明?什么又是有用、什么又是没用?文明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怎样才算是对文明有贡献?假如一种文明形式看似绚烂无比,却是以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愉快玩耍,都身心俱疲,甚至都生不如死为代价发展和延续的,那么这样的文明形式是不是直接让它崩掉才是善意呢?

语文、数学、英语是有用的,绘画、音乐、舞蹈是没用的——貌似好多熊家长和熊老师给小孩子从小灌这种毒呢。**从你的角度、划分事物之初、三六九等、会不会太离谱?!**抛开人为设计的畸形升学考试体系,从更大的视角观察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究竟是后者真的没用,还是以你那点狭隘到死的视界和灵魂,活十辈子也认不出它们的用处在哪里?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难道不是没用的事物会被历史自然淘汰、每次都被未来的小孩子自发喜欢的事物会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嘛?文明就像一棵大树,自诞生起就在不停分枝,诞生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子领域,每个枝杈都有开花结果的机会,也都在不停自行发展迭代。难道不是每人每次自发的行动和创造都是在帮这棵大树生长,都是在贡献文明嘛?

然而现在有人模狗样者非要跳出来说:这棵大树是它的私有财产,它非要让这棵大树只朝正上方生长,任何枝杈的开花结果都是没用的,都是在荒废生命,都是对大树没有贡献…… 都砍掉才好以便把养分全供给主干——即便都砍掉就能保证养分一定会回流主干嘛?即便能的话只有主干的大树会不会太畸形呢?

**不是文明选择人,而是人选择文明。**文明的发展一定要基于更好的满足基本人性——想让人类发明飞机和轮船,最好的方法是点燃他们对天空和大海的向往。哪有什么天生没用、对文明没有贡献的事物,即便是试错,那也是新生事物发展迭代的必经之路不是嘛?如果文明成了束缚人性的枷锁,甚至吃人机器的话,那我们还维护这样的文明究竟是干嘛呢?

我是相当不待见所谓那个**四大名著的,在我看来,它们根本就是相当于几百年前的烂俗网文还差不多——既不存在鲜明积极向上的核心立意,又没有情节逐步推进的节奏感,科学思维方法更是毫不讲求…… 基本可以说是长度全靠注水,内涵全凭意淫,专注迎合各种看客心态**几百年,把传统国人千百年来那点先天发育不良的思维模式暴露的简直淋漓尽致。

同时代西方的先驱创造者们早就开始了对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怎样提升做事效率和生命质量的无尽探索,国人还沉溺在以看尽各种所谓兴衰史为乐、以偷窥别人私生活为乐这般看客心态里面,要么就是终年意淫天降一个又英明神武又仁爱百姓的明君下来、无需施展任何行动力就可以凭空享尽一切…… 假如象征最高水准的名著都满是这些的话,嗯?

更有甚者看多后竟然得出 “反正兴久必衰,不如干脆放弃努力吧……”“反正人都要死,所以干脆破罐破摔吧……” 这般荒唐透顶恶心人的论调,这类论调直到今天还在各种中文平台里面比比皆是。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剧本在传达负能量,还是天生就一身负能量的人更容易被这样的剧本吸引,更容易认同这样的剧本?不被这样的剧本吸引看来真是件好事情。

结论:对那些骨子里散发着反科学的烂货不感兴趣更好,多看点**《游戏改变世界(现实早已破碎)》《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这般具有启发智能功效的书籍不是更好嘛?

想搞文化输出干嘛非要依赖传统文化?当代的国内就再没什么值得输出的亮点了嘛?东方明珠电视塔不香嘛?魔幻三维城市不香嘛?八卦城不香嘛?能让国人有机会尽情施展创造力的话,这样的场景未来不是还会应有尽有嘛?迪拜三十年前还几乎是一片荒漠,如今却成了阿拉伯世界最强的文化输出源头;日韩欧美也没见几个需要依赖传统文化到处输出的呀?

不知你们是否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律——**全球范围里面,历史越是悠久的地区发展就越是差劲,几乎没有例外。**全人类起源的黑非洲不用多说了;最早出现文明的埃及、伊拉克、印度,如今都是哪般模样?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罗马尼亚,如今在西方世界里面几乎是末流;西欧和北欧多年来都是蛮荒之地,独领全球的北美恰恰是最晚才被发现的新大陆……

把视角切回国内:中原地区历史最久、古都最多,如今却是卷最厉害、高楼最少、住民幸福感也最低的地带;其次是古代国人迁居频繁、宗族氛围浓厚的南方内陆地区;再其次是游牧民族大融合的东北地区;如今发展最好的恰恰是古代国人永远不屑一顾的,台风肆虐蛮族众多的海岸线…… 别跟地域黑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谁又能否认呢?

说到这里再追加一点好了:据我连续多年的观察,国内不同地带之间的性格、观念、思维模式差别其实不小,相同地带内部倒是有很强的相似性——性格、气质、心理…… 类话题关注者半数以上都是西南地区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大部分国人对这一点都是意识不强的,总觉得国人似乎应该都大同小异;西方人的刻板印象更多则以中原地区直接代表全国了。

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区(科举与儒学重灾区):最卷、最擅长做题、最维护官方、最渴望考进体制、最看重当人上人、最热衷宏大叙事、家国情怀最强烈。基本人生观倾向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西方人对国人那些广为流传的刻板印象,很大一部分其实只是此区人的写照。(有兴趣可以做个调查:此区小粉红比例是否远超其它?)(类似中国版苏联人。)

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粤语、客家话区(宗族与道学佛学重灾区):最欣赏和认同古典汉文化、最热爱团圆、最中庸之道、最看重婚姻家庭、最需要精神寄托。不怎么热衷国事却对家事特别上心,不是太卷但也没有太多生活品质层面的追求,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不高,更多贪图安逸度日。基本人生观倾向于**合家团圆、轻松些过**。(标准经典版中国人。)

江淮官话、吴语区(进步思想盛行区):传统氛围和观念最淡、最具现代文明气息、思想最开化、最有创新力、最用心做事、最看重生活品质、最珍视个体自由。基本人生观倾向于精致唯美、用心生活。江南人的进步思想早在五百年前就有初见端倪了,堪称中国大陆唯一免遭腐朽传统荼毒,几乎完好无损的保留着人性光辉的那部分族群。(类似中国版日本人。)

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区:接近冀鲁区但程度相对轻很多,冀鲁区特征的弱化版,特色是多了份对精炼技艺和钻研学术方面的不懈追求,这在国内其它地区都是极其罕见的。(类似中国版德国人。)

闽语区:有点像是西南区和江淮区的过渡版,特色是对从商致富的极度热衷远远碾压其它种类人生目标的吸引力。这就是为啥黄一孟和蔡浩宇只会出现在上海,广深只能出现马化腾。(类似中国版犹太人。)

宝岛和南洋华语区:最乐天派、最轻快活泼、最搞怪逗趣、心态最年轻、最泛娱乐化、最热爱摄影和旅行。就像永远怀着年轻人甚至孩童般的视角看待生命和世界一样,每天萌萌哒,传统文化里面那些压抑沉重的精神污染完全奈何不了他们,反倒传统文化会被他们玩到亲马都认不得了——玩玩《富甲天下 5》试试看?美中不足的,也不怎么追求精致和用心做事。

最后依然安利原创的探索学教程系列:

宁信世间全是鬼,休信 “呼吸家” 臭嘴!探索学教程&游戏与文明。

文明的终极目的永远不在于把世界建造成多么富丽堂皇的样子,而在于告诉你怎样才能够活得像个人;再厉害的学界权威也只能评选出荣耀和奖项,唯有未来的小孩子才有望评选出传世之经典。

知乎用户 你是我的鸡小萌吗​ 发表

啥时候能明白现代中国不是古代中国了

这才能文化输出

拧巴的要死,很简单的问题,华夏民族就等同于中华民族了吗?

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的混淆导致输出的文化全参杂的是政治概念。好容易出个原神,一双双眼睛滴溜溜转的那是敢说稻妻一点好 / 璃月一点坏。当场能给原神关禁闭去。

输出这种文化,你说璃月是璃月还是璃月像稻妻?

知乎用户 胡说八道大王 发表

冲国七零前 把道儒家的书 明清的宫殿 京剧昆曲 各种历史悠久的小吃

换成了马克思理论 豆腐块工程 样板戏 以及良差不齐的官办企业

对于影视爱好者来说

今天 令四大名著禁止翻拍

各种题材严格控制

切换成了想学半吊子甜蜜韩剧却没有像韩国人一样拍出有深度的作品 好不容易有我不是药神和血观音这样的作品成了中国电影业诈尸。

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

当代西方各国吹捧的素质教育 各种以学生为本的体系是早在千年前中华提倡的 因材施教

转换成了文科使劲背 理科使劲刷 有钱就出国 没钱小镇蹲的教育印象

对于青少年来说

今天 大力打击电子游戏 令中国 EDG 良心游戏产家这些提高中国品牌知名度的东西

变成了低智的各种作业帮禁止搜题等等反而无语到国内群众的东西。

对于绘画领域来说

以前车很慢 人一生可以慢慢地研墨 绘图

变成现在不行 得学好数学。要是想去一个好环境 好老师就更难了。

补一条

我的文明可以蹒跚老去 请不要让于丹这样的演说家在他的葬礼上敲着棺材盖对着世界大放厥词好吗

金星 中国那一代最有国际知名度的舞者之一

这算不算文化输出?被微博封了

那些爱在评论区攻击他人的结果被平台删除跟本看不到的

你们这样的人也促进了文化不传播。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怎么定义文化输出,你要的是哪种文化输出?假如我们也出了一个制作精良的动漫,里面以道教为背景,也有 xx 仙人也能结印发动法术,召唤拿着金箍棒的孙猴子也能召唤各种神兽武器御剑飞行,也有各种符,那人家说你这不抄的火影忍者吗?这个该怎么说?如果他们看到火影忍者有这些,是不是也算我们文化输出了?《纽约时报》说原神的那篇文章我看了,里面说我们抄袭模仿日本的御宅族,问题是 “御”“宅”“族” 这三个字无论是字面还是含义都来自中国,这算日本的文化输出还是中国的?如果你要原神那样的文化输出。。。。。。恐怕在我们把航母作战群怼美帝脸上前很难。说实话互联网文化产品舆论阵地这些只能在你航母够得着的地方进行传播,互联网不是没有走出去的啊,tiktok 不是又出去了?结果呢?人家恨不得把你当街宰杀,必须让你和母国彻底切割才有可能让你苟延残喘,你自己的 bbc cnn 也走出去啊,但是人家直接把你当外交机构封禁你,这时候你说 xx 只能赚国内钱没本事走出去这不扯淡么,你敢出大中华这个圈直接把你脚剁了你还能飞不成?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爱国吧,毕竟你跟人家讲普世价值人家跟你讲 maga 你也不富裕不是?

知乎用户 苏雅的乌莲 发表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输出问题就出在这个 “传统文化” 上。

传统文化本身固然是好的,但它并不适合作为文化输出的先锋。我国巨大的年轻人群体,谈起传统文化时,都讲应该保护,意义重大,但是有多少年轻人会去主动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呢?这个比例明显很小。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拿一些我们自己都不愿静下心欣赏的东西给外国人看,这样的输出能有用吗?

反观 21 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些外来文化,比如好莱坞大片,日本二次元文化,韩国偶像团体,这些都不是传统,都是新生事物。为什么我们很乐意接纳这些文化呢?因为优秀啊,好莱坞大片就是看得爽啊,二次元少女就是可爱啊,长腿欧巴就是帅啊,大厂做的游戏就是好玩啊。

他们都是首先制造了优秀的新文化产品,被全世界所接受,所以能够在自己的产品中输出自己的文化。

仁王,只狼这些日本历史背景的游戏,首先有着极高的游戏质量,所以玩家原意去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原意去查查三浦按针是谁,愿意去了解只狼背后的真实历史文化。我们去看美国大片的唯一原因也是因为好看,是冲着那两小时的热血沸腾去的,只是在认可影片质量的同时,也会受到西式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文化输出未必是个主动,精心设计的过程。

日本的动漫有没有输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多。大部分动漫都没有提到诸如武士道,神社,传统节日等日本传统文化符号。但是日本动漫有没有文化输出?非常强烈。轻小说开始流行,日式 “小确幸” 开始被人们了解。“死宅”也从蔑称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的自称,现在几乎完全不再有负面意义。二次元美少女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大家已经不在新奇。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并没有刻意的想输出自己的文化,他们只是本能的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融入了作品中。

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文化。

“人无法想象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违背直觉,但真实。一个人的创作必定强烈的受到他生活经历与环境的影响。有个很有趣的细节,日本动漫中即使是完全虚构异世界题材中的非人类角色,也会出现跪坐的姿势。但现代世界除了日本韩国以外的国家基本都不会采用这种坐姿,可原画师还是这么设计了,因为他们经常有需要跪坐的场合,觉得这种姿势很常见,即使角色是异世界的兽人。于是,跪坐这种姿势有时也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了,类似的还有鞠躬,土下座,榻榻米等等。也就是说,一群人创作的文化作品,是无法传播其它文化的,它们必定传播的是自己的文化。

举个例子,《三国无双》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恐怕是 “敌羞吾去脱他衣” 吧。《功夫熊猫》全片都是中国元素,但本质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主角那个不着调熊猫怎么看都像是个美国人。去年上映的《花木兰》我已经不想讨论了。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看起来像是个欧美游戏,背景发生在美国,脸模也都是西方人,整个故事都没有出现具体的东方文化符号,甚至引入了埃及神话传说中 “赫” 与“卡”的概念。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会把它当作是欧美开发的游戏。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好像又欠点西方文化的味道。我个人提供一个思路,就是《死亡搁浅》中没有上帝的戏份。这就要提到一句名言:“西方文学只有两种,基督教的和反基督的”。这里的基督不再指宗教,而是指一种文学 - 哲学纽结而成的群体意识。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影响过于深远,以至于每个西方人的思想都直接受到影响。当一个西方人严肃讨论生死观时,他要么谈论上帝,要么谈论抵触上帝。就好比你和一个中国人谈论生死观,他要么说行善积德投个好胎,要么唯物主义,说死便死耳,有何惧之。他很难和你讲他死后要去天堂,回到主的身边。扯的有点远了,至于游戏中冥滩的设定和为什么一群人美国人执着于团结人民和复兴国家,诸位可以自行了解与思考。

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在海外大受欢迎的国产文化产品,即使没有传统文化元素,我们也是在输出自己的文化。比如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 “二次元” 游戏,甚至能反向进入二次元发源地的日本市场。难道中国能够向日本输出日本文化吗?并不能,我们输出的是 “中式二次元”。有个有趣的现象叫“披萨现象”,指披萨最初在意大利基本上只有玛格丽塔披萨,即加入番茄,奶酪与罗勒叶的披萨,非常保守。而披萨被移民者带入美国后却开始花样百出,最终使披萨世界闻名。而最初的玛格丽塔披萨反而并不很受世界人民喜爱。如果我国能在二次元文化上取得比隔壁日本更强大的输出能力,那么很快二次元的解释者以及领头人都会变成我们,二次元也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文化。之前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询问“我们何时能将日本二次元文化彻底驱逐?” 我回答道,我们已经在做了,正在用中式二次元占领日本二次元的生存空间。所以,比起一股脑的想输出文化内容,不如先思考如何制作优秀的文化产品。当你的产品足够优秀,脍炙人口,作品中的思想就自然而然的会受到推崇。

最后,文化永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认可一种文化其实是认可其背后的国力。世界上这么多文明,没有哪种文化是绝对优秀的,只有背后的国家是强大的。强劲的文化输出也要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以及一定的创作空间。

文化从来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俱收并蓄,推陈出新的。传统不应成为包袱和镣铐,而应该为我们的文化事业锦上添花。

知乎用户 红黑色的风 发表

其实就是对文化输出的定义问题。

2009 年中国影视剧出口 5880 多万美元

朱虹表示,根据调查统计,2009 年中国影视节目出口总时长约 10617.2 小时,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金额约达 8604.2 万美元,其中影视节目出口 5889 万美元,影视服务出口 (包括电视节目境外落地、播出、对外工程、劳务承包、影视器材出口等)2715.2 万美元。

2017 年中国影视剧出口 4 亿多美元

范卫平介绍,2017 年中国制作完成了电视剧 314 部 13470 集、动画片 350 部 14 万分钟、电影故事片 798 部,2017 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和服务出口超 4 亿美元。

这在知乎上某群人眼里都不叫输出,“文化输出”定义的混乱就跟你不知道啥叫 “西方” 一样。

知乎用户 Zhang Shaowei​ 发表

现在的文化输出还不如李小龙一个人

一方面是国际同质化的压力

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不给力

当然 不给力为主

知乎用户 扬云鸣玉 发表

首先,在资本主义的市场规则之下,文化输出和商业是挂钩的。商品输出要靠文化来铺垫(文化相关的,集装箱不需要),而文化传播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业媒介。

一如之前有答主提到的中国武术,是依靠商业片传播。

在此我再举些例子。

法国文化输出很厉害吧?都知道法国风雅浪漫,那么莫里哀的喜剧,雨果、司汤达、大仲马的小说,是否人人都读过呢?(大仲马甚至都不一定算,他的小说挺通俗文学的)或起源或发展于法国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是否大家都了解呢?未必。但想必大家都知道爱马仕、香奈儿、迪奥、圣罗兰、纪梵希。

同样的,日本文学的所谓 “物哀”、“幽玄”、“侘寂” 即使没读过《源氏物语》、《平家物语》、《枕草子》、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概也能白话两句。为什么呢?日本动漫大家都看,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安藤忠雄大家也都知道。

类似的还有波兰的游戏,了解波兰史的人没多少,但《巫师》系列大概一堆人玩过。你有可能不知道波兰军事波兰武术,没读过《火与剑》三部曲,但可以去玩波兰人的游戏《骇厉四斩》

由此看,商业传播在文化传播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就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 “文化符号” 的重要意义。你要传播的,不可能是一个文化的方法面面,而只能撷取其中某一些符号或是意象,作为核心要素去传播,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去提取出这个意象。

可惜啊,我们国家的人多半有些贪大求全,只简短地摘录些意象在他们看来,多半有些片面,管窥蠡测之嫌。这也造就了我们的一个困局,就是实在找不出什么东西能代表中国。

在这方面呢,日本人表现得其实就很务实。世界文化强国当中,日本大概是我们最了解的,其实我们也知道,日本的文化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可日本人很务实地只将其中一部分用作文化传播,其余的,则最多是以点带面而已。

举个特别小的例子,我们国家和日本都有闻名世界的武术传统。说起我们国家有什么代表性的武术和兵器,千人千言。但大家都知道日本武士。但通常日本文艺作品中的武士形象,基本也就是战国时代以后的,最早也不过到室町时代后期。我们一般印象中的 “武士刀” 也只是近世使用的“打刀”,太刀的形象很多人都未必熟悉,更遑论更早的直刀、草薙剑啥的。这也是个讨巧的办法,因为这刚好符合了人们对日本一般的印象。欧洲传教士来到日本,再到近世日本开国,日本人的形象就是这样。**某种意义上,认识并非是对事物进行新的发现,而是这个事物符合了我心里本来的认知,或是与我的认知逻辑相契合。**当然,日本的剑道,甚至现在练的古流武术,也是近世的。

那么我们国家又有什么利于商业传播,适宜凝练为意象符号,又能契合外人一般认知,同时又不会被判定为恶劣的刻板印象的文化元素呢?


在这儿讲个题外话。所谓文化符号,传播意象这个东西,背后包含的又是极为复杂的权力结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国要定一个 “国服”,想选汉服作为国服,那么汉服凭什么能作为国服,这个名分,这个符号就是一种权利。

假如是汉服,那么汉服从汉至明,种类繁多芜杂,那么又要定哪朝哪代为标准呢?

加入是明,那么明朝的衣服凭什么作为国服标准不论。明朝地跨南北,前后近三百年,衣服制式繁多,那么又该以其中哪些款式为标准?

如果对汉服圈略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上述内容在汉服圈这个民间爱好者群体中被掰扯了差不多十年,至今也没掰扯出结果。你可以说是因为想法,因为经济利益,因为话语权等各方面因素。归根结底,是权力结构。

如果仍旧以汉服为例,汉服圈想去破圈,势必需要一个能作为 “文化符号” 的传播意象存在,即 “它能代表汉服”。但汉服圈,由于其松散的爱好者群体的性质,不可能有组织地完成这一工作。这个权力结构,说简单些就是谁也不服谁。那么谁能赋予某物“符号” 的地位呢?掌握绝对权力的人。

知乎用户 哈利波特大 发表

传统文化,可以吸引一些年长的人,流行文化可以吸引年轻人,我们的流行文化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

日本有动漫,韩国有 “韩流”,这些玩意不管你喜不喜欢,但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吃香,咱们不能总用长城、熊猫跟这些玩意拼。

外国的年轻人可以追日本动漫,追韩剧,但不能天天盯着长城和熊猫的照片看。

其实文化输出,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这可以提升外国民众对我们的好感度,对冲外国政客对我们的攻击和抹黑。

我真的希望我国相关的从业人员可以努把力,国家对你们挺支持的,做点东西出来,让世界看看,中国可以出产很好的流行文化产品。

知乎用户 城倾山​ 发表

1,什么是 “文化”?

2,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文化输出?


先搬运一下词典上对 “文化” 一词的解释:

1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2
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的知识
3
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4
考古学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这之中,我们通俗语义上的 “文化” 主要是第一条和第三条。

和 “文化输出” 相对应的一个词语是“文化入侵”,最近我们提起好莱坞和西方 3A 大作的时候,常常提到的一个词。

但他们在制作电影和游戏的时候,究竟是主动想要将西式的价值观灌入其中,再输送到世界。还是单纯的在制作产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某种价值观的刻印呢?

资本的使命就是挣钱,西方生产的商品,首要服务的人群还是西方的观众,西方的玩家。

那么,这些东西就势必要符合西方玩家的喜好。

当然,我相信 99% 的人是不会在乎文化产品里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的,只不过,当文化产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和映射时,它自然而然的会根据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

我不好准确阐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也许是缺失的爱,也许是高涨的热情,但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风俗是准没错的。

再加上文化产品制作人的固有思维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在最终生产的作品中。

如此,“文化” 便如融于血脉一般,随着骨肉的运作传播开来。


现在,我们说了文化是如何随着电影和游戏传播的,下一个点便是:

它表面上传播的是文化,实际上传播的是什么?

让我们回到词汇释义:

3 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

这些事物都是如何产生的?

——利益的流动

或者说,经济体系

通古贯今,我们说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形容一种不同的经济体系。

根据地理,气候和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人们会逐渐形成一些独特的生活习惯

有些事情,比如跳大神,放血疗法等等,在今天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放在古时间的人们看来,那可能已经是最正确的做法了。

这些生活习惯,会引发出思想和道德的建立。

经济体系有大有小,小的组织起来便形成了大的。

如果想要融入某个经济体系,就势必要接受这个经济体系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生活习惯。

一个强盛的国度、一个强盛的经济体系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些生活习惯也就如同秋风落叶一般,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社会中,各人皆有各人的利益,人们为了利益和生存奔波往来,适应规则,或者出生或者后天接受此般文化的洗礼。

很多时候,便是人创造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人,如此这般。

文化,实际上是利益关系表象的总和体现。

所有的这些总和汇集起来,就成了我们看到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这个词最近一直在谈,不仅包括玩家,还有各类官方。

通过上面对文化的解读,其实我们可以发现:

文化的扩张,就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扩张。

而经济体系是天然冲突的。

当一个人接受了来自异国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就意味着它接受了来自异国的生活习惯,来自异国的民族风俗,来自异国的各类产品…

也就意味着,在利益的输送上,这个人可能会放弃周遭的环境和经济体系,转而奔向他所向往的地方。

他可能会学习异国的生活习惯,憧憬异国的普世价值,购买异国公司生产的产品…

当然,产品我还是希望质量为王。但就比如说相对于《文明 6》我更钟爱《戴森球计划》,或者说我更乐意体验国产游戏。那我也清楚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不喜欢国产游戏的群体存在,很难说这是否是受到了文化入侵或文化教育的影响才形成的倾向。

当表象的文化所代表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跟随着产品的脚步植入用户的心中时。当这种影响覆盖面足够广和足够深刻的时候,很难说,最终会形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如果产品质量过硬,文化也会更加容易传播。

资本也乐于见到其他国家的用户接受这些文化,因为这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

文化的侵蚀就是经济体系的侵蚀。

经济体系的侵蚀,动摇的是民族的根基。

知乎用户 暮色苍茫 发表

我们这种赤裸裸向国外宣传历史文化,比如京剧皮影剪纸变脸书法瓷器太极古筝国画礼仪。。。我们自己年轻人都没兴趣的东西,你指望老外去喜欢?老外连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还不喜欢呢,你让他喜欢中国的?可是无论各国最容易接受外国文化的偏偏就是年轻人。

你这种赤裸裸的宣传方式,老外根本没兴趣,他觉得你这东西太古老了太遥远了,也理解不了,我为什么要看这个,这跟我日常生活有影响吗?这跟我有关系吗?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对中国印象更加刻板,他会觉得中国的东西不好玩不酷不牛不时尚,中国还是那个古老传统的国家,中国没有现代化。别人对你的东西连起码的兴趣都没有,还谈何文化输出?别人对你根本就没兴趣,就不可能会试图去了解你,更不会因此而喜欢上你爱上你。所以说,你的表达方式肯定是有问题了,你不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你不会以为在巴黎街头穿着汉服弹着古筝奏着中国古典名曲这就是文化输出了吧?我却不以为然,文化输出不是光看你在那宣传,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输出去,别人有没有接受你的输出,往大处说,有没有达到文化输出的层面。很明显没有,你可以看到视频里那些人来人往的老外并没有多大兴趣,都是一种看稀罕看热闹,甚至是对我们很刻板的那种目光,并不会有几个人有兴趣甚至喜欢上了。说白了,这种视频看似在出口其实是内销,还是让国内网友看的 ,我们要客观理性,看清问题,别动不动就嗨翻天了。很正常,就好比我们城市街头上一个老外穿着他们国家的衣服用他们的乐器弹奏他们的曲子,我们路过的市民也就看个稀奇凑个热闹罢了,就这,顶多拿出手机拍个小视频发个朋友圈,你要因此说什么我们被震撼了我们被征服了我们被惊呆了我们被文化输出了。。。那怕是想多了。

哦,因为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老外就会纷纷学习中文?拜托,那是大企业家跨国公司的想法,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这么想,对普通老百姓起作用的还是影视音乐娱乐文化作品!所以,你宣传中国文化,必须是以影视音乐娱乐文化作品为载体,首先让他看得懂,喜欢看,他才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的更多。就好比,吃药治病,但药比较苦口,所以做成胶囊,或者药丸外面弄一层糖衣,胶囊和糖衣就是载体。吃药并不是为了吃胶囊和糖衣,同样,用文化作品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并不是为了宣传文化作品本身,他的本质他的内核还是中国文化中国思想。这样老外才能有兴趣看,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或者说,文化作品是沟通中国与外国、古代与现代的桥梁。所以比如说,你要宣传京剧,你应该是一部以京剧文化为背景的电视剧、大片、游戏、动漫、节目。。。老外看了有兴趣了自然会深入了解。你直接赤裸裸宣传京剧,老外他看得懂?怕不是早都被几个大花脸吓死了。就好比,我们喜欢的日本文化是日本动漫游戏二次元日剧综艺音乐里的,而不是这次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里的日本文化,说到底,开幕式里的这才是比较传统的日本文化,但是我们不喜欢,也理解不了,还觉得太吓人了,甚至很多日本人都看不懂。

在油管看过一个视频,在欧洲某国街头采访你对中日韩三国的印象,说到日本想到的是动漫游戏产品品牌日本很干净,说到韩国想到的是韩剧欧巴美女流行时尚,说到中国想到是中国很大历史很古老人很多。。韩国通过影视剧综艺音乐流行时尚打开了各国市场,韩国的产品、饮食料理、服饰、整容、化妆品、打扮风格就跟着打了进去,而且各国年轻人学习韩语、赴韩国旅游,这些统称为韩流,这就是文化输出。不要把文化输出想的多么高大上,就一定得是多么博大精深的东西,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什么?是让别人了解你喜欢你,显然韩国的目的基本就达成了。韩国比我们小得多,历史文化没得比,国力也没得比,韩流却能席卷全球,而老外对中国的认识却还很刻板,所以韩国在宣传自己这块必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我可没说就应该是照搬韩国,或者整个男团女团扭屁股秀大长腿弄一群娘炮咿咿呀呀过度娱乐化,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另外,文化≠历史。文化是动态的、鲜活的、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发展的、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文化不是死的、刻板的、一成不变的、曲高和寡、假大空、只存在教科书上、只拿来当说教礼仪的、脱离群众的。。。因此,做好文化输出,除了我们的输出方式有问题外,输出的内容也存在局限性,不要一说到文化输出就把老祖宗几百上千年的东西搬出来了。。。这就好比让你介绍你自己,你不说现在的你如何,你上来就说我祖上我前几代人如何如何辉煌。。难道中国就没有现代化的东西?难道当代的中国就没有可以向人介绍的?再强调一遍,文化≠历史,不要局限于宣传中国文化就应该是向老外宣传中国历史,动不动就把老祖宗的东西给搬出来。宣传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真实的中国、现代化的中国、中国普通人的一天。。。这都是宣传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知乎用户 世最新一期​ 发表

文化输出从来都是先得自己吃得好,然后才能溢出到国外

自己人都不喜欢的东西,隔了文化墙的当然更不可能喜欢

现在请问自己吃得好吗?被国外的东西一遍一遍犁都算好听的。还谈啥输出啊,洗洗睡吧

少做什么文化大国的梦,多吃奶头乐,多玩多看日右做的游戏动漫,多看好莱坞口水电影、NBA 和欧冠才是真的

如果说十多年对文化领域的关注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没有期望就没有落差,没有诉求就没有失望。
寄希望于一个活得比我长、很可能也将活得比我久的东西,往我希望的方向变动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哪怕它真的在变动,变动的时间可能比我这辈子还长。
而很多东西只要有,问题就不会解决。 现实是有时候你以为某个方向是对的,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但是手里有资源的人不这么想。而你手里没有资源,你只能干瞪眼或者润。
其实国外的文化产品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你消费的时候麻醉一部分思想就好。甚至比如你熟练的话,连代入日右这种事都能做得到

知乎用户 西村疯婆子 发表

之前微博上有个博主在东欧旅游,惊讶地发现那边的年轻人很喜欢 k-pop,经常成群结队在广场上跳 k-pop 舞蹈。

然后我当时随便评论了一句:这是好事,亚裔世界的人都会因此受益。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西方老百姓不会特意去区分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反正在他们眼里都是亚裔,亚裔的东西受欢迎了,他们自然就会对全体亚裔改观。就像白人主体国家也有穷和富的,我们可不会特地去区分他是英美法德意还是黑山共和国、安道尔之类的。

结果底下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反对我的人有以下几种理由。听完你们就知道为啥我们文化输出不行了。

理由 1:k-pop 是美式文化演变的,本质上还是西方文化,即便输出了也不是东方文化,反而是一种媚外的表现。

照这么说钢琴、油画也是西方传过来的,郎朗钢琴弹得再好也没资格代表中国人吗?怎么没有西方人觉得郎朗是在取悦他们?其实管他文化发源地在哪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理由 2:这只是娱乐不算文化输出,把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比如儒家思想输出到国外才算文化输出。

也就只能张口闭口五千年了,合着中国人不能有现代化的东西去输出是吗?而且外国人很讨厌儒家思想,这玩意儿输出了有人愿意学吗?

理由 3:中国人不需要韩国棒子增光;韩国人原来是我们小弟,他们搞文化输出等于我们文化输出。

这说法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阿 Q 再世了只能说。别人在输出你不输出,在国际上话语权只会越来越低,当然如果喜欢自绝于世界就当我没说。

反正现在对于文化输出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态就是输出不输出无所谓,别人在输出我闭眼装看不见。我最牛 x 我最厉害,我有五千年文明我守着老祖宗的糟粕偷着乐。

知乎用户 继续者张付​ 发表

中国文化输出与输入,目前是方向错误。

看看犹太人是怎么做的?

真经不外传,外传皆靡音。好文化自己内部加大宣传,不外传;外传的都应该是加私货,洗外族脑子,让他们变的可以被我们利用的文化。就是给外族灌毒鸡汤。去看看犹太对外族灌输的宗教、哲学、人文社科、文艺,有多少毒鸡汤。

真经不外传,外传皆靡音。我举个例子:犹太教育自家女儿要守妇道,以后可以找到精英男性,人丁兴旺,金玉满堂。———这就是犹太传统文化,犹太教

然后犹太对外族别人家女儿宣传,文化马克思白左女拳,用哲学人文社科教育媒体立体宣传:让别人家女儿不守妇道,滥交,反婚反育,恨父恨夫,于是找不到精英男,减少了自家女儿的优质婚恋竞争对手。让外族人口绝户,家业败落。

日本人都懂,A 片有害,自己国内的都打码,给中国的要放毒性更大无码的。

中国的文化输入输出是反的,对内拼命批判自己的传统真经,输入的都是外族给我们灌的毒鸡汤。

同时,很多中国人,拿中国的真经外传给外族。

没有这么傻的。

西方的双标,表里不一是把好的留给自己,坏的毒鸡汤卖给中国;

中式的双标(被极左经侵蚀后),表里不一是把坏的毒鸡汤留给自己,把好的真鸡汤送给外族。

——————————————————————

正道应该是:

进一步,表里如一;

退一步,给外族灌毒鸡汤,把好的留给中华自己。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teacherzhangfu

知乎用户 一剑穿心 2000 发表

根据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对日本的综合评价,日本文化基本可以概括为:
1. 批量生产存在大量不良内容的少儿不宜的低龄向卡通片,
2. 极致的情色滥交,
3. 变态的剖腹自残,
4. 把人当猪饲养的相扑运动,
5. 公众场合摆放巨大生殖器聚众裸漏的生殖崇拜活动,
6. 假装道歉,假装恭敬,虚伪狡诈到极点的躬匠精神,
7. 没有任何普世人类价值观念,动物学意义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届首相必参拜战犯,全民狂热崇拜法西斯战犯的极端军国主义
8. 等级森严,心理普遍压抑暴虐,违背人类道德,鼓吹净化残疾的威权社会,
9. 无朋友概念,把所有外国人当敌人,排斥所有外国人的极端排外主义
由于日本文化过于异端,变态,倒车,返祖,以至于除了以色情暴力等成人内容为卖点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无良卡通片,色情片外,日本其他文化风俗完全无法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使得日本成为地球上一个唯一奇葩的进化不完全的返祖异类国家。
-————–

中日文化输出对比:
1. 中国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被世界多国接纳,而日本崇拜男根的返祖节日被世界各国唾弃。
2. 中国太极麻将象棋围棋书法等文化风俗被世界多国接纳,而日本的相扑切腹等变态风俗被世界各国唾弃。

-—————-

知乎用户 文斌地​ 发表

先想好我们在输出什么?而我们现在在宣传什么?

是现在国内都没几个年轻人喜欢的京剧?

是没有空手道、柔道以及跆拳道上手快、打人疼的太极拳?

是各种出名既巅峰、成团既过气、没文化、没本事、除了抢 c 位和卖腐在行外其他的像唱歌、跳舞、演戏都烂的一塌糊涂、团一解散就在娱乐圈查无此人的流量男团女团?

要知道普通的社会大众都是俗人,大部分只是想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放松一下,不想听人讲课。

你觉得萨姆来和宁家受欢迎是真的因为实战技术强才在欧美大受欢迎的吗?还不是上世纪大批的像:

七武士

![](data:image/svg+xml;utf8,)

座头市

带子雄狼

用心棒

这种剑戟片以及各种忍者片

以及无仁义之战这种 893 电影

这些刺激好看或者卖血浆或者卖三点的电影在欧美国家上映甚至是 DVD 发售,从而让普通人在一天的工作后有时间一边和朋友们吃着爆米花聊天一边看,这样就让那些欧美的老百姓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日本文化,更别说欧美翻拍的用心棒(荒野大镖客、终极悍将)和七武士(豪勇七蛟龙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才是真正的宣传,而不是用着我们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什么过时的东西去搞什么赔钱也赚不到吆喝的宣传,有时候阳春白雪是真的比不过下里巴人。

就像邵氏的武打电影用现在的眼光看故事简单、打斗冗长,可是就让昆丁这种人看的过瘾、看的入迷。

韩国人至今也对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流连忘返:

李小龙和成龙对韩国的影响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zb4y1k7vz?spm_id_from=333.999.0.0​www.bilibili.com/video/BV1zb4y1k7vz?spm_id_from=333.999.0.0​www.bilibili.com/video/BV1zb4y1k7vz?spm_id_from=333.999.0.0

权相宇为了复仇就用李小龙书上的方式训练自己:

马粥街残酷史中的训练片段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bq4y1H7Ma?spm_id_from=333.999.0.0​www.bilibili.com/video/BV1bq4y1H7Ma?spm_id_from=333.999.0.0

心里的声音》表现老太太很能打的方式就是用她和中国动作明星合影来表达。

这才是宣传的最好方法,真正的好宣传就是应该像黑神话里猴王这样横扫千军的痛快

才能吸引带来更多外国人做出像《三国全面战争》里三国豪杰一以当千的豪爽

或者《战锤 3》里震旦的奇幻绚丽

知乎用户 万蜀黍 发表

马桶上闲着随便写一笔:人们喜欢什么样的 “文化”?real 还是 perfect?

如果是我父辈那样的搞文化输出,我觉得一点机会都没有。他们喜欢宏大叙事,喜欢呈现自己完美的东西,喜欢 “家丑不可外扬”。他们以为的是所有受众都喜欢的是 “慕强”,所以呈现出来的东西如此的 “精致”“完美”“华丽”“厚重”,但唯一给我的感受就是 “和我无关”。

大家想一想以前电视综艺的主持人,一口播音腔。。。大大小小领导的上台讲话,说的话和日常人说话就不是一个味。。。甚至国内电视剧,还是现代剧,那对话咋就和正常人说话不是一种语气节奏呢?就说最后这一点,我看的很多美剧日常对话和我真实生活在美国家庭中的言语表达方式并没有显著区别,所以我看一部美剧至少一开始就有生活感。

就拿我父母举例,平时生活说话都很自然,但只要在家庭群里一说话,动不动就是 “亲爱的兄弟姐妹……”,那股文绉绉的劲儿就上来了。。。他们真心喜欢那种 “体面感”,但我对这种感觉丝毫无感。

我从 20 岁起基本不接触国内娱乐了,反而 35 之后开始又看回国内娱乐了。至少现在我看很多国内综艺,比小时候看的有意思很多。明星们也不总是 “端着” 了。我觉得当什么时候我们的对外输出也不总是 “端着” 的时候,我们的输出就有机会了。

文化真的要影响人,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这里没有谁是主子谁是狗的问题,而是选择一种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自然是,让人舒服的才会被接受。整一副 “老子拿点高端的东西让你们震撼一下” 的心态是卖不出文化的。

马桶上随意写的,不严谨见谅。但我觉得我表达的是一种从小到大我个人很真实的体验。

对了,补一个相关的观察。我自己教托福 gre 的,我发现我们国内学生应对考试也和美国学生很不一样。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或做口语表达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我们的表达方式应该和日常不一样。所以你会看到同一个问题,“大学生该不该出国”,知乎上的回答是一种风格,学生考试写作回答也是一种风格。知乎上的风格很真实,考试的风格就很 “端着”。我自己考什么托福口语写作都是满分的,我从来都是生活中怎么吐槽考试中就怎么吐槽,就像我现在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就会是我考托福写作的文风。但中国学生通常不敢,他们会觉得:这是考试呀,那不得严肃点?但我说,人家那老师不就看你英语好不好,会不会说话,你看我说成这样,那不得觉得我很溜吗?背后的事实是,至少我在美国上高中那半年,美国的高中老师从来没有要求我在考试中 “不做自己”,但我觉得我从小到大在国内写作文的时候都其实是在被老师告知 “你平时就是个渣渣,你在考试当中得要优秀”。你们知道我这里丝毫没有夸张。

我觉得我们的正统体系就是在让人 “装”!

对了,失德明星动不动下架,我觉得背后也是一个道理。明星都得不食人间烟火,都得道德上完美。。。这背后的逻辑都是关联的。意思就还是,能拿出来传播的,必须是无可挑剔的。

说说现在饭圈的一种经常被批判的 “不理性”,就是“哥哥虽然有缺点,但他很真实,所以我们喜欢”。从一个角度,这听起来很不理性。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这很值得被思考的。为什么这么有“缺点” 的哥哥还能被接受,被当偶像?因为人们需要的经常不是完美,而是对自己真实生活的一种好的补充。

蹲完了,该冲水了,有点便秘。

知乎用户 苏果法 发表

文化输出的前提条件是你得有文化。

中国人应该感谢韩国。

如果不是韩国日以继夜地窃取中国文化。

现在中国哪有那么多节假日放?

顺便,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我建议,麻烦韩国接下来把春节烟花文化申遗,最好放到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提,这样说不定中国人又可以放烟花了。

不然,若干年后。

我们得带着小孩去韩国,日本。

看着韩国,日本搞花火大会。

一边看着绚丽的烟火,再顺便告诉小孩,这个叫烟花,是过去中国的传统习俗,曾经在中国也有,他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 现在只能在日本和韩国看到了。

知乎用户 饼干死掉了 发表

文化输出,这一点我们站在最低端……

说实话,文化输出这方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人敛财,升官的工具罢了。

详情,你可以参考一下前些年非常火爆的孔子学院

这玩意,说实话,有个 der 用……

但是建立它的那批人,可谓是财,权,名声,一举三得了。

前些年,确实是让这些人钻了空子了,不过这些年好多了,上面那位手腾出来,那些家伙也跳不了多长时间了

知乎用户 璠璠 发表

题主列举这些和文化输出没关系呀!

仅仅只是西方人先入为主而已。

中国人做好自己就行了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外国投资,办厂,经商。

比如美国下属的塞班岛,20% 中国常住人口,你在哪里说普通话都没有问题

知乎用户 战斧洋芋品鉴师 发表

免费的博物馆图书馆你不去

中学语文课历史课你不听

网上稍微动动手指就能搜到的文化科普和相关课程你不找

你只会抱着键盘扣字打游戏,然后抱怨别人没把文化产品送到你手边。仅看了几篇日韩系营销文便顿觉自己获得了什么亘古未有不为人所知的大真理仿佛高人一等立于群氓之上。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打出几个不知道被转了多少手如同在堆满泔水的臭垃圾桶里刨出来的发臭烂话术,动辄 “文化输出”、“国际影响力”、“讽刺”、“反思”、“批判”。再者,平日里对此一无所知,不愿意拿你在网络游戏中所消费财产的一半去买几本书,一旦牵扯到国外霎时如惊弓之鸟一般地开始哭天抢地犹如丢了半条命一般地表达对你以为的“没有保护好 / 破坏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 的痛心。说到底你并不是爱什么文化,你只是怕外国人对你的共同体之文化一无所知,不能为从小到大被灌输了宏大叙事的你带来骄傲而使你无地自容。在这些好面子、欲高人一等且附带挟洋自重心态的基础上,一个个耽于娱乐产品的文输菩萨呱呱坠地。

知乎用户 古之寂寞人 发表

文化与教化,虽一字之差,但其中差别,不可估量。

文化感人而动情,不分优劣。教化强人以夺情,自喻高贵。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很多人搞混了内在逻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类要先解决吃饭工作问题,有钱有闲才会考虑搞科研搞文化艺术。不要脱离社会实际空谈文化输出,那没有意义。

文化输出强的国家民族,不是因为他们文化多么文明理性所以强,而是因为他们是工业国,很多还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列强。西方有几百年现代化积累,美国日本 19 世纪末就是工业国列强,就连韩国 20 世纪下半叶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日本 1964 年就举办过奥运会,韩国是 1988 年奥运会,中国等到了 2008 年才办的奥运会。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日本是 1981 年,韩国是 1994 年,中国大陆是 2020 年。2020 年,中国人均 GDP1.1 万美元,这是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和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等一个水平。像墨西哥很早就是中等收入国家,1968 年就办过奥运会。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这也是近几十年,2000 年中国人均 GDP 是 1300 美元,2008 年是 3800 美元,2020 年 4900 美元,2015 年是 7800 美元。中国大陆 1978 年改革开放,1993 年正式确立市场经济,2001 年加入 WTO,2010 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世界第二。

韩国是 3.5 万美元,日本是 4 万美元,发达国家里都属于高收入国家。

中国现在只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14 亿人口里,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只有 3~4 亿,有 6 亿人月收入 1000 元人民币,有成千上万人没有或者刚刚脱贫满足温饱。多少城市里打工年轻人一个月才几千块工资,整天累死累活。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能够在短短三四十年改革开放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如今初具规模,在本土市场份额获得一席之地,这属于优秀水平。多少国家地区文化产业面对美国好莱坞等一败涂地被人垄断。甚至有昔日文化输出强的港台地区。

你让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日韩等高收入发达国家拼文化产业,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防范打压情况下拼国际影响力,这属于碰瓷。(误)

知乎用户 孤行者 发表

文化并不是输出而是一种需要,如果西方发生经济危机,饿殍遍野时,中国的一切都会成为榜样。

只要西方知识届争相研究和学习中国制度和文化来给自己找解药时,文化输出就完成了。

当西方状况不错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谈什么输出。

知乎用户 枇杷李​ 发表

样板 Opera 和 邓丽君比,谁更有传播力?猜?用不着猜吧。

要输出,先做到:

1 说人话,普通人视角,讲好小人物故事,真情实感,体现个人价值,这样才能引起每个受众的共鸣。

2 流行文化,有意思,能看懂。这样别人才能喜闻乐见。

3 做到内盈外溢。在国内受观众读者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才能 “溢出” 到国外。

4 培育文化土壤,重视于文化生长,而非统一规划文化。有些事,不能包办。

知乎用户 冷血豆腐 发表

请区分文化输出与文化宣传。

文化输出,钞票输入是一体两面。没有钞票输入的文化输出不算成功的文化输出。

文化宣传,政治挂帅是一体两面,可以不赚钱倒贴钱。当然从业者必定旱涝兼收。

知乎用户 劲帆 发表

一个芳华绝代的美女,却束手束脚,戴着镣铐跳舞,自然难登大雅之堂。

全世界文化输出做得最好的是日本和美国,其中日本的成功最为扎心,因为它一大半的文化要么脱胎于华夏文化,要么改良于华夏文化。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三国,看看三国在日本出了多少游戏和影视剧作品,《三国志》《真三国无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的西游记,日本的《七龙珠》,后者风靡全球,孙悟空名字传遍地球村(别跟我杠龙珠跟西游记无关,鸟山鸣自己都不敢这么说);《中华小当家》,一个中国背景、关于中国烹饪的中国故事,结果是靠日本人发扬光大;还有传播得最厉害的 “忍者文化”,华夏的武侠、方士、剑客的话题性,难道不如它吗?

根源就在于我们对文化的态度太胆小了,生怕 “有辱先人”,所谓“改编不是乱编” 就是其中代表——不敢大刀阔斧地乱编,一把称为 “审查” 的“达摩克利斯宝剑”总是悬在头顶,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最终只能明珠蒙尘,角落里吃灰。

依我看,多少文化就是 “乱编” 而来的!

远一点的四大名著,红楼梦的贾宝玉,是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的女娲补天石变的,你从名字都能看出多荒诞无稽了;西游记神魔鬼怪更不用说,妥妥怪力乱神;水浒三国也是乱编的,尊重宋朝和三国历史了吗?人能空手打死老虎,诸葛孔明能借东风?讲不讲科学了?

近一点的,金庸、古龙编排历史,神话武术;莫言小说乖张荒诞,人投胎成了畜生还搞交配,不仅乱编还涉黄呢。

更近的,中国好不容易出了个现象级的王者荣耀,多好的文化输出契机,就因为被扣上 “乱编” 的高帽子,再也不敢大量使用华夏的“历史名人”——只能让策划原创一些架空世界有的没的角色,什么凯、暃、澜(记得澜本来是“吕蒙”,怕被说不尊重历史,改了)荆轲也变成了阿轲,就是这么自废武功,多可惜。

其实依我看,荆轲改成女性也不是啥了不得的问题,日本改编唐僧都可以是女人,荆轲为什么不行?

当下国产文化的重中之重是 “怎么发扬光大”,而不是 “纠正改编乱象”,整天想着屋顶不能歪不能歪啊,低头一看,地基都还没打,这样子买椟还珠、本末倒置,谈何输出呢?

知乎用户 风释命​ 发表

任重而道远.

什么时候输出文化不是个政治任务而是商业需求了, 那时候才能真正输出.

知乎用户 默默 发表

文化输出,既要尽可能把精髓传递出去,更重要的还要考虑输出对象的接受水平。如果输出的对象都是泡阳春白雪长大的,我们就该输出红楼梦,高山流水遇知音,可现实是什么呢,普通民众根本不 care 这样的阳春白雪,朝这方面努力都是扯淡。

西方有些街头采访节目,被采访者大多一年也不看一本书,他们不在乎任意一个国家的灿烂文化。与之对应的,则是韩流这样的垃圾文化都能在全球盛行。回到中国,别说输出了,我们国内有多少新文化产出,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吗

所以我大力支持原神

知乎用户 vc123 发表

当我们讨论文化输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商业的问题,都在将文化等同于商业化的娱乐活动。我认为这样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输出一群光腿的女人,涂粉的男人,这事情有什么难的吗?但这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输出的。如果你非要把用来创汇的东西等同于文化输出,那和出去卖有什么区别?

而大部分人都忽视了中国今日的大国地位,本身就是一种输出。而正因为这种输出,使得欧美国家不断地抵制我们,使我们看起来并没有与我们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实际上国际这个词在这里就是欧美)。但是即便如此,媒体上不断增加的 China 的数量,依然能说明中国正在成为焦点。尽管对中国的报道有很多负面,但西方民众也会怀疑他们媒体的真实性。虽然看起来颇为被动,但也不碍事,这种事情毕竟是要花时间的,保持热度是很重要的。而现在文化输出从某种情况下实际上也是自发的,甚至是西方人来自取的。

我们不应该忽视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多人把我们接受欧美日韩的文化归咎于我们文化不行,而把欧美日韩不接受中国文化也归咎于此,这其实是很矛盾的。文化的传播吸收融合创新这都是很好的事情,这是中国宽阔胸怀的体现,而从根本上的不接触、反对中国文化则是欧美的狭隘。

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成功是让发达国家畏惧的一件事情。而我们也不要着急文化创汇,文化和经济有很深的联系,吾未见食不果腹却让人羡慕的(高晓松眼中的印度除外)。中国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文化,他们不会张口闭口谈文化,他们只是活着,只是偶尔会老生常谈的讲讲道理,他们没有炫目的光芒,有的是朴素的愿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全民富裕,天下大同的理想才是文化输出的重点。

知乎用户 楚筠珺​ 发表

符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现状。

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中国无法战胜他们,所以就只说发展中国家

在电影、电视剧、音乐、漫画、动画等诸多领域都需要面对亚洲的强敌:

印度 (电影 / 音乐 / 漫画 / 动画),泰国 (电视剧 / 电影)、土耳其 (电影 / 电视剧)、马来西亚 (电视剧 / 音乐) 等,都是追赶目标

以上点名的亚洲国家,在括号内列出的那些是他们目前比中国更强的领域

印度电影的海外收入是中国的 12 倍,土耳其则是全球出口电视剧最多的国家,泰国的综合影视输出能力位居亚洲前列。

印度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动画大国,出口值上位居世界第五 (前面为美英日韩)。

我知道让中国超越日韩是不现实的,但我上面举例的这些同样是发展中国家…. 即便依然不敌,总不能输得太难看吧?

除此之外,伊朗的电影有相当大的海外影响力,俄罗斯综艺能输出全世界。

可别提资本,上面每一个都比中国穷

很多人这时候就该提「短视频」这个为数不多的遮羞布了,但很遗憾的是….

这个位置目前在遭受越南的挑战

不久前,越南洗脑视频**《2 Phút Hơn》**的全球播放量突破两亿,近年来越南的视频在全球屡屡爆火,甚至输出到中国。

蒙古族的肯定清楚,这些年蒙古国歌曲对于中国蒙古语受众的输出能力,比我们贫穷落后的蒙古,文化反向输出我们

包括两岸三地的整个中国,现在连你们眼中的「哈士奇」土耳其都比不过了。

土耳其不仅电视剧影响力遍及中东,电影也反杀进欧洲,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很多人对输出的想法有根本性错误:

文化输出并非富国的专利,穷国只要抓住合适的机会也能一举夺魁,把中国输出失败全推到经济上,是在为谁掩饰呢

目前中国的文化输出,符合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现状,并没有过多意外。

知乎用户 出云​ 发表

类似的问题回答过好几回,这次再发,只是想记录一下最近的思考。

类似的这些话题,其实往往都没搞清楚一些基本的情况——

什么是文化?具体来说,是不是只有流行文化、娱乐文化才是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是不是要被开除 “文化”?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对应的子命题:美国在输出什么文化?德国在输出什么文化?中国这样的国家,需要对外输出什么样的文化?

中国要通过什么渠道输出文化?是不是只有动漫(日本)流行歌曲(韩国)才算输出?电影电视(美国)不能输出文化么?

中国有什么优势性的文化可以输出?汉唐输出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宋明输出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元清输出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中国文化输出的目标范围是哪里,输出内容是什么?东南亚输出什么?南半球输出什么?欧美输出什么?

………………

很多提问的人,和大部分回答问题的人,其实都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文化输出这个问题,而是 “张口就来”。这就相当于是,北方人王二小,到了南方听说那边的人吃【汤圆】,回到家里就跟表哥说,南方的汤圆有多好,但是,要是问问父亲长辈就知道,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可能馅不完全一样,但其实就是差不多的东西。但是王二小要是硬跟父亲扛下去,性质就变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再说说我的看法, 一以贯之,我这里分为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

  • 远景:文化和艺术一样,属于二级文明 / 次生文明,随着中国 “复兴” 的目标实现,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这些一级文明 / 元生文明的加持下,将会迎来 “全方位” 文化输出的时代。
  • 近期:当下的国家发展仍然要以经济、科技、民生这些内容作为主要目标,估计至少在没有收回 vvvv 之前,文化输出都不会是主要的建设内容,所以只能考虑在局部取得突破,比如影视、航天这些已经取得优势或者正在取得优势的地方。

在这个回答里,我不想做全方位的展开,只说几个小点。

一、上善若水

文化扩散、传播、输出的动力来自哪里?要么是强势文化、优势文化,自身具备传播的力量,要么就得依赖于其它的力量,得到 “助推” 才能传播起来。

1、洼地

关于文化输出方面,经常拿来讨论的是三个方面的话题:日韩的流行音乐和偶像;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和综艺。

日本的流行音乐和偶像底蕴厚起步早,韩国则是起步慢但是步伐快,而中国不仅是起步慢,比不过,甚至还放弃这个领域了。前面我讨论过一个话题,大体的结论就是韩国的练习生文化,中国因为有高考而且家长重视高考这个上升通道,所以,中国是完全比不过的。但是中国市场大啊,这应该还是有机会慢慢发展起来的,但是,选秀节目被一棒子打死了,所以,这部分相当于是停滞甚至倒退了。搞不好,还得是 “韩流” 杀回来,重新倾销市场。

动漫这部分要分开说,本身日本国内的漫画市场也是近年持续萎缩的状态,饱受 SNS、短视频等等消费文化的冲击,所以,我认为观望一下再说比较好,不必太纠结于此。而动画这方面,国内的发展势头是挺好的,只要别被 “家长乱搞” 给耽误了,以 “后来者居上” 的姿态超过日本,是有很大可能的。将来形成中美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预期。而且日本国内还存在着市场萎缩、人才断档的一系列风险,有一定可能会自我消解。

至于电视剧和综艺,我认为财力和人力都占优,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不必多说。

但是总体来讲,当前的形势是这样的:消费主义、消遣文化(庸俗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定势按照 “中国 VS 外国” 来比较,中国面临着同所有的老牌资本主义文化、新锐的资本主义文化竞争,除了先天的一部分缺陷,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积累。

而且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就是当下的中国,整个娱乐文化产业的生产,仍然处于【内销】为主的阶段,虽然说电视剧的数量上出现了过剩,但是,还存在着很多品类上的不足。资本和生产方,还没有着急对外【出口】的时候。

2、商业文化制高点

我在相关的话题下面一再强调,大家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偶像、动漫这些内容之内。

电影是传统的商业文化制高点,这个才是我们需要集中火力竞争的地方,除此之外,游戏、短视频这些新时代的制高点,也是我们志在必得的战略目标。

单纯按照数字计算,今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已经妥妥地超过美国。虽然说质量一直为人所诟病,但是至少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这么一个 “池子”,池子大了才能养得起 “大鱼”。

而且,大家也不要被 “豆瓣” 或者什么地方的 “影评人” 骗了,电影并没有那么 “高大上”,它最主要的就是一个“商品”,所以,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卖得出去,至于“卖相好不好”、“消费者体验行不行”,这些是可以有“弹性” 的。

等到中国电影产业逐步成熟了,再慢慢走出去,到时候,不管是展现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好,还是 “夹带私货” 宣传各种意识形态也好,都会水到渠成的。

游戏的话,《原神》算是开了一个好头,《黑神话 · 悟空》有希望会进一步突破,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东西,效果会慢慢释放的。相反,前几年看来似乎是绝对无可撼动的暴雪,竟然会自己挖自己墙角,这么看来,我们逐渐赶上第一梯队,并非幻想。

二、星辰大海

最近的风向有点怪,所以,我就不客气地 “见风使舵”,不谈“赤旗插遍世界” 那个话题了,这里说说,另一个选项:星辰大海。

文化不只一面,不止有消费主义、娱乐文化、奶头乐文化,也有科技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意识形态文化。

你中国作为一个 “有志青年”,不能只盯着娱乐这么一小块,还要考虑生存和发展,你要讲人类的前途,你要为大地球村描绘下一个梦想,你要输出 “星辰大海文化”。

汉唐时代,天朝上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因为那个国度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经济体,最完善的社会制度、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汉唐文化自身就是优势文化,结合经济、政治、军事这些顶级文明 / 原生文明的力量,自然就会传播四方。

时至今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全面的产业链、最大的工程师群体,以及将要走上全世界科技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所以,讲 “星辰大海的故事”,彰显 “工科男气质”,对中国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是一种绝对的【优势文化】。

所以,具体来讲,不管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我都看好科幻和军事题材。未来的十年,将会是中国科幻和军事作品大暴发的时代,通过这些科幻和军事作品,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我们要讲星辰大海的故事,来实现文化输出。

以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说英国美国这些老牌发达国家,就说文化相近且发展阶段相同的七十年代日本和九十年代韩国,那时候的日本动漫和电影还有韩国的偶像电视剧可谓如日中天。

按理来说中国现在应该也处于娱乐文化艺术对外输出的爆发阶段,可我却丝毫没有看到一点该有的波动,就连国内市场都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难道我们天生脑筋死板不会娱乐?

香港人台湾人也是汉人中国人,但是香港的动作电影风靡世界,台湾地区的音乐和偶像剧席卷大陆。

更不用说唐朝宋朝的诗词歌赋,日本人对白居易的痴迷我看了都惊讶。

是什么限制了国内艺术文化的发展?

知乎用户 陈同学​ 发表

我们本来是有的,只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再也不会回来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发表

分时代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联手肢解英法殖民体系的时候,中国对外输出革命,亚非拉的游击队对中国的了解就是毛泽东,革命,阶级斗争,那时候中国的红色文化还是很强势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广泛的拥趸和群众基础,为何?因为红色中国输出的文化是和海外的广大无产阶级受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时亚非拉社会主义革命者基本上人手一部《毛选》,认可毛主席为世界革命领袖,因为毛选是屠龙术,是无产阶级能过得更好的指南针,在赫鲁晓夫转修,放弃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红色中国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圣地,可以这么说,红色中国的强势文化输出,让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忌惮,可以说红色中国的文化输出是非常成功,对外输出革命保证了帝国主义不至于把所有力量用来封锁打压中国,以斗争求得了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也得到了亚非拉很多国家的支持,打开了被封锁没朋友的外交局面,文化输出,说白了就是一种秩序规则的输出,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生产关系

而如今中国文化输出,我觉得是很失败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国人对什么孔子文化输出自己都不信,因为中国文化的本质不是这个,在外国人看来什么中国文化就是功夫豆腐孔子大辫子,和白帽子大胡子没啥区别

一种文化的诞生发展是服务于基于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君不见东周列国互相攻伐而齐放百家?为何到了大一统的汉武帝时候就成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君不见南北朝战乱数百年,却成沙门光大?君不见隋唐巅峰气象,国力强大,四方宾服,开疆拓土,兼收并蓄,锐意进取?君不见弱宋程朱理学灭人欲摧武功喜投降,以欺宋人屡屡败于外族之耻?君不见暴元不取士爱享乐,牧马中原,而成民间戏曲之发达?君不见大明理学八股生流毒,阳明心学出以问?君不见后金文字狱,四库全书葬经典?君不见蒋志清开口闭口谈曾墨 (曾国藩墨索里尼),一社控一党,一党毁一国

我看到一句话,对美国人来说最怕现行秩序崩溃,对中国人来说最怕回到旧秩序,文化是生产关系的上层映射,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孔子文化输出代表了什么呢

知乎用户 工程转中文研究僧 发表

还输出,先把文化防御做好,崇洋媚外的人都开始在各行各业晋升,还输出啥啊。立场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输出名义媚外的事还少么?某高等学府画一堆眯眯眼说这是丹凤眼,算不算输出?敌人不但打进来,都已经在内部生根发芽,都已经埋一堆洋人种子了,先把防御做好得了。

以前我们积贫积弱被侵略已经靠劳动人民骨子里的迸发的潜力胜利,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失语,我们是靠劳动人民被压迫几千年的活力而走到这一步。

现在我们走回了原来的国力,但是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没有成熟文明体系的武力强大的游牧民族,也不是可以朝贡的小国,那一套温良恭俭让已经不能输出了。所以我从不看好孔子学院,儒家已经无法承担文化输出任务,但是我们也只能从传统文化寻找新的潜力了,也只能如此了吧。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不是复兴,而不是捡起残片,现在不捡起来残片都没有,仅有的一些国宝级大事都没几位了吧?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中国能被允许的只剩了几个老头子的说教,小说中连真实地名都不许出现的地方有个 p 的文化。

知乎用户 大猩猩卢本伟 发表

首先,文化输出一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输出的主力军基本都是软文化

所以孔子学院这种东西就是最垃圾的文化输出,道理很简单,它就相当于把吃的硬往你嘴里塞,这也罢了,关键东西还一股几千年积攒的腐臭味。

文化输出和国力是不完全挂钩的,世界上我认为文化输出最厉害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日本(美国比较特殊,它的文化输出虽然很强硬但很粗糙,从王小波先生的散文来看,部分欧洲人很看不起好莱坞的文化)

而我个人认为英国更厉害。假如你不熟悉英国,你不懂摇滚,不清楚披头士,皇后,齐柏林飞艇,平克弗洛伊德。你也不喜欢文学,不知道狄更斯,济慈,华兹华斯,乔治奥威尔。但你一定会唱 we will rock you, 喜欢憨豆先生,知道 007,知道福尔摩斯,看过哈利波特,你认识的小朋友也应该看过小猪佩奇。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如果加入日本的样本,答案就出来了。

我比较喜欢推理,日本的名侦探柯南很出名,可惜但我小时候没看过。而我身边喜欢推理的朋友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柯南,金田一啥的,然后接触到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等,最后感受到日本推理小说的魅力。然后我感觉日本的作家挺有意思,接着就接触到了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人,而这时对日本而言,你可以说,它对我的 “文化输出” 成功了。

现在可以看到,文化输出的理想状态是软文化为前锋,用软文化来吸引别人的兴趣,在一步步将其引向文化的精华。在我看来这两个国家把这一套玩的最熟,例子便是《神探夏洛克》和《文豪物语》。

我们们时常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不客气的说,它现在已经隐约成了我们的包袱。加上某些人的想当然做事,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印象只剩下这么几个∶

龙,熊猫,长城,灯笼,书法,京剧,等等

好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功夫,前有李小龙开始的香港影星的武打片,后有拿过奥斯卡的《卧虎藏龙》,比如音乐,周杰伦独创的音乐风格杀入日韩市场,在日本演唱霍元甲。但这说到底也只是港胞、台胞(周杰伦)和华裔(李安)的功劳,我们真没多大贡献,甚至痛击队友(诋毁周杰伦台独、不捐钱,使其暂缓出击亚洲市场)

但他们至少证明,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我们现在缺乏的是正确的支持和宽松的环境,还有良好的市场。其实我感觉中国的侠文化挺有竞争力的,也出了《秦时明月》和《侠岚》但后面结局你们也知道了…… 我感觉如果上面如果把孔子学院的钱花在这种东西上,把给《雷锋的故事》的补助给玄机,若森,追光这种公司 ,也不至于现在还有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妖精的雪风 发表

基于需要领导们拍板这一特点,暂时无法输出

知乎用户 查无此名 12138 发表

连吸引人看都东西都没有,更别说包含自己民族的文化了

我举个偏门一点的韩剧的例子:第五共和国

其实说偏门一点也不偏门,这么多五学家可不是吹的,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一开始是因为里面的梗多才对这个韩剧感兴趣的。一旦感兴趣就会愿意看,一看,“哦,是韩国的历史剧,那我就查查韩国的历史吧” 思路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对历史不感兴趣,只想玩梗?那也没事,“阁下” 是读成 gaka 还是 kaka 还是 gaga,张泰玩的开坦克把你们全部送上天这段话要怎么读,射日歌要怎么唱,是不是要看看韩语原文?看了韩语原文同样自然而然就会对韩语产生学习的兴趣。

简简单单分析一下就看出来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玩梗的目的,就能让人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国家的语言。几千万的电视剧拍出了几个亿孔子学院都做不到的事。而这背后的原因,电视剧过硬的质量自不必多说,这一点已经打败了很多国内的文化产品;其次吸引人这点,老掉牙的古装剧和抗日神剧连自己人都吸引不来,还想凭着这个去引流其他人?更不可能

知乎用户 Waesly 发表

我都上不去外国的网,我又怎么知道中国文化输出到哪里?

知乎用户 斓焽参上 发表

说到底是得有东西。

你要说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看这书法、舞狮、京剧哪个没中国特色?诶那确实,确实有中国特色,但它们输出不了啊。

你要说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来看什么?那我觉得看个京剧,看场舞狮,拿支毛笔写写画画未尝不可,要说为什么,那是体验风俗人情啊。去我们国家的外地旅游,看那个地方有个什么特色小吃,诶那我去尝一尝,味道可能不怎么样,平平无奇,但是因为这是它当地特色,所以我会去尝试一下,说到底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理,或者说是给自己的旅行留下一些纪念。

但是等那个外国人回国了,是否还会痴迷于京剧呢?是否会痴迷于舞狮?是否会一天到晚拿个毛笔写写画画?有肯定有,但是必定很少。至于为什么,也显而易见,我们拿不出吸引人的东西啊,舞个狮,然后呢?舞一百次,舞一千次,还是在舞狮,虽说形式可能有所调整,但本质还是舞狮啊。我们不可能看舞狮像看电影一样,也不可能看舞狮像坐过山车一样,更不可能看舞狮白看不腻啊。

连我们自己的国人都在渐渐远离” 传统文化 “,又怎么能够指望外国人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这边又不得不提到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就能把日本的传统融合进去,我们看到了将棋,看到了花牌,这些带有日本气息的传统文化通过动漫这个载体重生了。我们看到鸟居,看到神社,看到巫女,这些原本应该老旧不堪的东西在动漫中焕然一新,反倒吸引了国外民众。

那么舞狮和动漫差别在哪里?在于年龄,舞狮太老了,最致命的是,太过传统的它跟不上这个时代青年的审美了。优胜劣汰,所以它不够受欢迎。正如上面的答主所说,我们的政府耻于娱乐文化,所以我们不再拥有文化。

别人在大踏步前进,我们却因为”脸面 “迈不开步子,又为什么还有脸面在这里谈论我们的文化输出呢?又想要” 国家威望“,又想要文化输出,岂不可笑?高高在上的文化能被不明所以的外国群众欣赏吗?

知乎用户 曰若稽古 发表

输出的文化,一定是流行文化。但是流行文化也是在传统文化中长起来的,流行文化是叶子,传统文化是枝干。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传统文化奄奄将绝(激进一点说,已经断绝了)人恒自爱,然后人爱之。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文化,斥之曰封建遗毒,人家又怎么可能爱你的文化。

知乎用户 木羽 发表

一会嫌弃传统文化输出不了

一会又讲类似汉服这样的现代产物不能代表中国输出文化

旧的不行,新的也不行,我很好奇你们到底想要看到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我觉得重点在于这个输出方式

比如很多日本动漫里的武士刀,和服之类的日本古典元素,但 “动漫” 这个形式是现代的,人们容易接受的。

同理,电影,游戏等等现代方式都可以和古典文化结和起来。只不过解古典文化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去认真看书了解过自己或别人国家的文化,我也不知道这些 “文化人” 到底有没有文化

最最最基本的,你得先知道自己国家有哪些文化,才能讲输出吧?

知乎用户 陈绕飞 发表

自己都还没想明白,如何输出?

我们前期完全自我否定,几乎全盘西化,直到疫情后才有标志性的文化自信出现,这才刚刚开始自我反省。

我们这几十年发展无疑是成功的,但为什么成功,理论界没有找到好的答案。这是人文理论研究的耻辱,这说明了我们人文理论一定是方向上出了问题。

都说经济改革对了,后悔政治改革没跟上,文化那就更是压迫性质了。这套说法被现实啪啪的打脸,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人觉得敌人颜色革命的一套是真理。

是时候反省了!要从我们文化根源上重新分析,理论界把祖宗一套东西弃而不用,实际上我们用了稍加现代改良的宋明郡县制,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发展都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事实胜于雄辩。

未来二十年理论界必然有大的突破,这次突破成果必然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因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面相天下的学说,古代天下受限于技术条件只能扩张到山角海边,新的理论必然造福于全人类,到时候就知道什么是文化输出了。

知乎用户 縈闕虒烶 发表

不要总一心想着输出文化,而要想着怎么拍出好看的电影,怎么做出好玩的游戏,怎么打造好 ip,不要把文化输出当成一种政治任务,像孔子学院这种就是最低级的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一剑曾当百万师 发表

文化输出其实是个贬义词。

有些人太自卑了,就多想让洋人看到自己 “优秀” 的一面。

其实它们这种畸形的思维的原因是,活在西方话语权和文化下太久了,它们自己作为中国人都不关注中国自己的文化,所谓 “输出”,只是为了让它们自己在白人姥爷面前有 “光彩”。

文化不是输出,是自己去感受感悟,然后进化它,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活着,更好的追求更好的审美,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本质主义,而不是虚妄的名头。

知乎用户 白薯 发表

文化自信都还没完全做到呢,朋友。

文化自信 2011 年首次提出,四个自信首次并列提出是 2016 年。

举个例子

古代四大发明的火药,会有人数中国人手里成了烟花,外国人手里成了炸药,生产力工具。

新四大发明,这个词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而且是外国人评的,被怎么吐槽的?

单一个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没错,问题是日本有配合二维码形成工具的软硬件条件吗?

索尼手机多难用,各位心里没点 AC 数吗?(这句是废话,全当吐槽)

双标至此,何谈输出?先去媚吧。

知乎用户 fishenal​ 发表

文化输出首先要好玩,有群众基础,中国有啥啊,干啥都要有教育意义,隐晦或者不隐晦的文化含义,中国人都不喜欢,更别提外国人了,人外国人还更不喜欢说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VWNuA 发表

看待啥 输出个啥了 道德绑架? 国产文化输出靠日韩英

知乎用户 MAOist 发表

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输出?

如何看待国足进 2026 年世界杯的可能性呢?

两个问题答案都一样: 你不能要求我去评价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知乎用户 谭剑​ 发表

中国文化输出不一定非得拿中国的文化进行输出,也可以中国人拿其他文化输出到其他国家,来料加工出口创汇。

知乎用户 火红的花生 发表

亚运会熊猫,奥运会熊猫,冬奥会熊猫,你想,你细想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自己都没文化,拿什么输出?

中国的文化被他们一手消灭了。现在中国人懂的 “文化” 百分之九十是来自西方的,难道向西方人输出西方的东西吗?

知乎用户 阿诺 发表

日本对外进行做文化产品已经有几十年了。

韩国紧随其后,也找到了几个赛道。

至于中国这些年进步其实也很大,只是很多人太过心急。

未来 10 到 20 年是中国文化传播世界最好的时机,不仅仅是文化产品,更伴随着价值观信仰

知乎用户 孤儿院剑圣莉莉娅 发表

麻烦一群人黑的,你抛开文化输出看本质好么?

文化输出核心压根不在于所谓文化,文化是一点关系没有。

文化输出本质是文娱产业凭借先进的工业化和技术碾压其他国家创造经济价值并反哺产业。

文化输出不过是一群制作人在制作作品时候把自身的三观和教育融入作品给给其他国家带来的感受

至于这文化产业是靠内卷和市场还是国家扶持都是一样的

比如谈美国文化输出为啥天天扯美国大片而不是美国航母?美国音乐?

单纯是美国好莱坞作为电影工业化做的是世界最顶级的文娱产业,凭借这工业化碾压其他国家的手工电影。像韩国,日本,泰国,我国就没有出色的电影?有但是你工业化程度不高,没办法对别人形成产业优势和工业优势,别人为啥要看你的?

日本动漫产业和韩国舞团都是一样逻辑,产业形成了维度优势,工业优势,竞争之下优质作品不断产出。

我们文化输出如果不能依靠产业优势,你走出去也是小丑好么?比如抖音你走出去就变成 tiktok,你要说这是文化输出就好比百度是文化被输出。

举个例子,电视剧我们比东南亚产业有着工业化优势,所以东南亚被我们电视剧输出很多。

比如手游我们内卷的最严重,所以我们手游是走出去最深最广的,现在都诞生了第一个全球化的手游原神。

至于网文主要一点就是翻译和文化问题,除非那天改版成电影或者 3D 动画走出去了,否则也就轻小说在我们国家这种影响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527 发表

1 制度管的太严格了

2 我国的电视剧电影和明星把人当傻子,剧情真的很烂,反正有粉丝兜底随便找个流量就行

3 明星随便搞搞就被夸演技好唱歌好听,水平普遍低,还大部分学历低,就会窝里横买营销黑对家,需要卷起来

4 游戏方面自己原创没人买单,因为随便买个 ip 套皮就有很多人玩,而且是批量生产成本低,根本没有有梦想的资本家搞大作,顶多在手游方面卖卖擦边球,美术稍微卷起来了目前但是玩法还是跟屎一样(我们玩家自己也有问题,大家只想玩免费游戏,试过了不错再充一点钱可能会慢慢累计,根本没人想花几百买个单机之类的国产游戏,自己都不信任,外国的大作还有可能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玩的是破解版)

5 传统文化方面比如汉服没有这种类似日本的和服那种待遇,就几个爱好者穿(还天天撕逼)就圈内自嗨,天天揪着别人疯狂挂墙,其他文化方面我们自己都不接触没有生存土壤

6 漫画工作室现在就跟工厂里面的熟练工人一样走量的,又没内涵又钱少,一群人分工各干各的,剧情也没什么看点就意思很老套的小说那种画成故事了而已,有梦想的人在成名之前吃不饱饭拿不到钱,除非家里有矿要么转行当美工要么在当 996 熟练工人

7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必然的:只有经济好才能产生文化百家争鸣的土壤,过去十几年大家都只想吃饱饭赚钱生存下去,没有额外的精神寄托,生活才起来好几年而已,只要不是跟男足一样烂泥扶不上墙基本上我们的文化输出会越来越好的(我个人觉得像男足那种的概率很低,从某个角度看男足也是一种另类的奇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先把什么是文化 (现代流行文化),什么是良好的艺术氛围,创作的自由搞清楚再说输出。我觉得中国没有文化输出,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中国有的只是短暂性的一样东西在国外火了。可能未来越南文化都要比中国文化输出成功。

知乎用户 LMNOPQ​ 发表

文化是什么?

首先给出我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对一部分人们喜爱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的统称。

脱离喜爱谈文化,那实际上就是没文化。

我们不把文化当成是人们真正喜爱的东西,而当成经济产业,当成政治口号,当成思想道德建设指南,那么就得不到文化。

没有什么文化那就没有什么文化输出。

文化的三个角度: 真美善 (真善美)

喜爱也不是简单的感官刺激或主观感受,喜爱需要从三个角度从文化产品 / 文化载体上呈现出来:

其一为真,即文化载体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至少是有真实感的。文化载体如果出现严重的内在逻辑矛盾,或者被认定是伪造装模作样弄出来的,那么就不是合格的文化载体。这是成为文化载体的前提。

其二为美,即文化载体符合人们的某种美学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刺激目标受众的感官和神经而产生愉悦感受,这是文化载体的感性和生理性基础和表现形式。

其三为善,即文化载体通过其形式,自然地或刻意地反映出某种道理,让人感觉 “有喜欢的理由”,“有某种意义”。这是文化载体的理性价值,和思想内涵。

以上的三个层次既是并列的三个方面,也是依次递进,后一个以前一个为前提的层层递进。

这三个层次 / 方面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某种事物,这一定是因为其真,且美,而且善,对于特定的人而言满足这三者即可。

因人而异,高低有别的文化

我们会看到,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喜好,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也就是不同的喜欢的东西。

例如小孩喜欢吃糖果,玩游戏,青年人喜欢谈恋爱,追求理想。吃货喜欢享受各地美食,驴友喜欢探寻各地美景。女拳喜欢辱骂国男,追求洋男,黑男,知乎网友 (部分) 喜欢以理服人,公知喜欢教育他们眼中的愚众去认识“社会的阴暗”,喜欢“自由”,小粉红喜欢见证“强大的祖国”,爱国者喜欢努力建设强大的祖国。任天堂玩家喜欢游戏性强的游戏,索尼 PS4 玩家喜欢画面好,机能强的游戏。资本家喜欢宣传狼性文化,加班文化。官员喜欢权力和名声。

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不同人喜欢的文化可能是冲突的。不同事物喜欢的人数也不一样,喜欢他的人越多,喜欢他的人愿意为此做的事越多,越持久,通常而言这组事物的 “文化” 就越强大。

如果一个东西是暂时的虚幻的,譬如流量明星,网络神曲,营销爆款,那么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这种事物上,就很难形成持久有力的文化,而是会形成浮躁空虚的文化。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工具性的手段,例如金钱,权势,名声,那么我们喜欢他们,其实不是这些东西本身,而是拥有了这些东西的我们自己。只喜欢这些东西,会形成自私庸俗,流于表面,目光短浅的文化,无法形成互利共赢,深入本质,目光长远的文化。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少部分人喜欢,大多数人不喜欢,却被定义为全社会必须应当遵守的规范,那么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文化上的禁锢和破坏。

对过度功利主义导致文化缺失的反思(一)

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发达国家比,不强。我们的文化有一个缺憾,就是长期比较忽视人们到底喜欢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被逼无奈地学习,被逼无奈地工作,而且被被逼无奈的事情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做着自己没兴趣不喜欢的事情,也创造不出来别人能喜欢的东西。我们的生活被功利化的思维,工具化的思维占据太多。

我们的生活充满指令,要求,和责任。当然这些东西不可避免,但是这些东西只有真正和大多数人们所喜欢的东西相一致,才能真正被落实。

例如我们大多数人爱我们的亲人,因此要求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我们愿意承担。

但是如果让我们严重超时工作又不给额外报酬,这个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做。如果非要我们做,那么我们为此会损耗大量的心力,影响整体的工作状态和个人生活状态。

如果让我们严重超时工作,给额外的报酬,不少人愿意做。但我们应该清楚,如果加班干着一些自己也没什么兴趣的工作,那必然会造成你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大大减少,这对于我们的文化,也是很大的损失。因为文化是需要投入时间去发展,去支持的。大多数人喜欢的显然不是加班,而是加班费,以及加薪升职。大多数人喜欢的其实也不是加班费和加薪升职,因为加班费和职务提升,或者说其他任何的金钱和职务,只是你用来实现自己所需要,所想要的事物的一种工具。

但是人不能眼里只有工具。因为人眼里只有工具的结果就是缺少了 “人文气息”,或者说没文化,因为你没有真正喜欢的,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或者说,给你一个有文化的东西,你也从中读不出深刻的东西。这样个人缺乏魅力和趣味,整个文化产业因为没有受众,也会萎缩。

这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本身人会迷茫,迷失,而且摇摆不定,脆弱。人没有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心里没有寄托。而且假如对这样的人,突然有人故意塞给他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你觉得会怎么样,他多少年的工具化思维在对抗发自内心的 “喜欢” 时,会崩塌。所以说人最怕感动。

1) 火传鲁: 不要在成功的道路上过度压抑自己

之前挺红的《对手》这部网剧里,几个被间谍利用的人,共同特点都是精神空虚压抑,没有精神寄托,所以一旦遇到诱惑,极易被骗。实际上都不需要被骗,他们本身的生活就已经残破不堪了。

火传鲁,一个从小就在压抑中成长的努力学习,考进公务员,工作认真的好孩子,尽管看起来体面,但长期以来心里的空洞和压抑让他在家庭生活中失败。被间谍丁老师打动之后,火传鲁的情种突然觉醒,不顾一切地追求丁老师,为此不惜身败名裂,放弃了工作和名誉,尽管如此他的舔狗行为也得不到丁老师的尊重。虽然看起来行为猥琐可憎,但这个角色的内涵还是让人同情的,值得人们思考思考是不是除了完成做题的工具性任务之外,也应该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有些做题之外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其实完全能够理解,很多人要不惜一切去获得成功,为此拼命努力网上爬,牺牲个人兴趣爱好,不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有多功利,也可能是因为他想要摆脱贫穷贫瘠的环境的负面影响之后,能够安下心来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很尊重这种努力的精神,也不想阻止任何人去追求成功,也不试图灌毒鸡汤,只是希望人们能够不忘初心,要知道成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喜爱是唯一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牺牲喜好去拼命争取资源应该是一种暂时状态,不可长期持续。长期压抑自己,拿自己的喜好去做交易,除了心理可能会出问题之外,也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突然失去动力,因为没有喜欢作为内在动力的基础,动力只能源于外在的压力,因此外在环境一旦改变,内在的动力又不存在,就无法坚持。应该找到一条尽量在喜好的东西和工具性任务之间取得平衡的路径,最好能够将每天的努力与自己的至少某方面的喜好形成正相关,并且更重要的是,把提升文化修养和培养爱好也与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结合起来,文化的范围是很广的,绝不只限于文艺娱乐,人类的全部文明成果,各行各业,和各种方面的智慧,都有相应的能让人有兴趣的文化载体。去了解某种适合自己的文化,即使从最功利的角度,也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地学到一些东西,而学习成长本身也不是必然伴随痛苦压抑。不要把自己完全工具化。

2)陈秘书: 言情文学和通俗文化的两面性

陈秘书,大龄单身女士,虽然工作尽责,但生活空虚压抑。受破碎的家庭环境和言情文学影响,不切实际地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被间谍骗色骗情报后无地自容,只好自杀。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言情文学对陈秘书的消极影响,就完全否定言情文学。同样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各种通俗文化,流行文化。言情文学和很多通俗文化一样,形式上是符合真善美中的美的,但是问题是比较虚浮,不够真。如果过分迷恋这种文学,也会让人更加难以面对现实。但这种通俗的文化至少有几个好处。

一个是,比较通俗的文化可以作为更高阶的文化的引路人,通过这种简单而易于接受的通俗文化,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并最终喜爱更高阶的文化做铺垫。如果以上来就接触高阶文化,很多人可能会适应不了,接受不来,没法喜爱,而文化必须以喜欢为前提。比如,先喜欢流行音乐,再喜欢摇滚,再喜欢古典乐。先喜欢通俗文学,再喜欢经典文学。因为存在着不同情况的人,文化市场也应该既有雅,又有俗,才能符合社会整体对文化的需求,最终让文化繁荣。如果我们一味迎合市场只做俗文化,或者我们一味拔高,忽视民众的实际喜好只做高压文化,都不利于社会文化的进步。

第二,俗文化本身也有高雅文化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俗文化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和趣味,本身也是反映民众内心世界,并满足民众精神需求,释放民众精神压力的一种载体。再伟大的人物,也应该有七情六欲,何况普通人。有俗文化的文化领域才是完整健全的。高雅文化,为了突出高雅,以及还可能有有其形式上的特殊要求,不可能同时也完完全全地兼顾和充分体现通俗,文化的表达都是有侧重的。

所以,我们不能去贸然对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横加干涉,非要强行拔高,这样对文化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但同时我们个人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分沉溺于一些虚浮的文化中,应当适当地,积极地升级自己的文化追求。在一个健康的文化市场,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文化升级应该会自发地发生,看多了虚浮的文化,应该会自然地产生不满足感,而去追求更硬核,更真实深刻而内涵丰富的文化。

3) 高育良: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对事业没有文化认同,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像火传鲁和陈秘书这样的小人物,可能因为文化的缺失而走向个人的失败,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干部,企业家,因为文化的缺失而导致一个城市,一个企业走向失败。

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看起来学识渊博,文质彬彬,一看就是文化人的代表,被称为学者型干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高老师的学识未必真的等同于文化。在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下,高育良也被腐败分子下了套,竟然被一个没念过书靠临时恶补明史引起他喜爱的高小凤迷晕了头脑,以为找到了真爱。你可以说高老师爱明史文化的特点成了他的弱点,但高老师的实际问题是对他自己的热爱远胜于他在党的干部的立场上对党和人民的情感,所以从党的干部的角度,他没有真正认同党的文化,脑子里还是明代封建官僚的思想。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对党的文化的认同,对于党的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对党的文化没有真正的认同,只是为了对自我,对权利的认同而担任干部,那么在权利的诱惑下,走向腐败就是时间问题。纪律如果不能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再严格的纪律也会被想方设法地绕开。

那些被策反的人,那些慕洋 “公知”,那些腐化堕落的人,那些神神党,往往不是因为物质待遇不够,反而往往是好处吃够,然后放下碗骂娘。他们走向对立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上的不认同,不喜欢。从维稳和统战的角度,建立强大的文化也极有必要。

所以没文化是真的可怕。没有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没有忠诚,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克服一时的困难建设伟大事业的可能性。

文化中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平衡——谈《觉醒年代》与革命文化传播

我们中国的文化,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挖掘和呈现出来,这样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同。我们需要去把它挖掘和呈现出来,才能让带着 “中国” 标签的东西被人所喜爱,从而强大我们的文化。

例如《觉醒年代》,从通俗的角度,就是一部很好的对革命文化的积极呈现。

革命在很多不懂的人看来,就是流血牺牲,风餐露宿,黑灯瞎火,就是教科书里枯燥的白纸黑字和黑白照片,这样的革命文化宣传,是不能真正让更多人理解革命,喜欢和认同我们的革命文化的。

而《觉醒年代》,就好在以一种让普通人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让普通人心中萌发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在剧中,革命前辈的形象是生动,有魅力,有幽默感,有人情冷暖的,他们中有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关心人民疾苦,同时真正理解和尊重民众,同时富有个人魅力和热情的前辈,和像陈延年这样独立思考,充满闯劲和血性,英俊潇洒的革命青年。

跟随着剧中这些新文化运动干将,五四爱国青年的脚步,建党先行者的脚步,会让人感觉到革命除了有流血牺牲,也有志气,豪气,英气,甚至是帅气。如果你说,革命事业那么严肃,怎么能和幼稚的帅气扯上关系呢?很多人还说,觉醒年代是民族主义,精英主义视角,不够贴近劳苦大众,不是真正反映革命现实的好作品,甚至是有误导和毒害作用的恶作,那你就不懂什么是文化了。

你通过文化要做的事情,不是作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的目的是告诉你事实和科学推论。而文化要做的目的是让你对一个领域产生喜欢。至于喜欢的效果怎样,我们可以从真善美三个角度去讨论,但能够让人喜欢,那就是文化的成功,如果让人反感,则是文化的失败。你可以把《觉醒年代》理解为革命文化宣传领域的 “言情小说”。这里有艺术加工美化的成分,但目的如果能够有助于让一部分人喜欢这个东西,那么就有积极的效果。

如果你本身就熟悉革命历史,以至于你能挑出这个剧里的不符合史实的细节,那么本身你无论看不看这个剧,你都会有一个对于革命精神的理解,并且已经对革命历史有足够的兴趣,你也就不需要靠这个剧来产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了。

如果不让革命文化和 “帅气” 发生一点适当的联系,让我们的革命文化始终以一种严肃庄重,一板一眼,只注重呈现历史真实记录,甚至说教气浓厚的形式去展现给大家,那很多人对革命文化无感甚至反感就实属正常了。因为大多数人本身就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残酷的东西,更谈不上喜欢。但是如果像觉醒年代这样,将革命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适当地凸显出来,再同时加上革命中的现实主义元素,就一下子显示出文化艺术的魅力,会让人更喜欢更认同革命英雄的精神了。例如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桥年兄弟从意气风发走向出国的渡轮,到坚贞不屈走向刑场的这段蒙太奇剪辑,就特别有戏剧张力,可以显著增强陈氏兄弟的艺术魅力。

历史上陈氏兄弟只流下了白纸黑字记载和模糊的照片。单单看这段历史,很难产生什么情感波澜。但是经过有文化的人给这段历史一包装一渲染,一看陈氏兄弟这么帅气,这么有才华,却牺牲了,太可惜了,太心疼了,好希望他们的革命事业能够最后成功啊,哦对了历史上确实成功了,要不然我今天能舒服的看着电视了解这段历史吗?太好了,他们的革命成功了。我们的革命中原来也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杰出的英雄。正好有空,我也查查我们革命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吧。这样子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宣传效果。

但是让文化更接地气不等于让文化低俗化。这里需要用很多专业的技巧和耐心,去打磨文艺作品,去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反面例子比如随意生硬地在严肃主题中加入感情戏,可能创作者感觉这样会更易于观众接受,但其实很可能破坏了剧情发展的正常逻辑,变成失败的文艺创作。

文化是社会一切思想发育的土壤,而从思想上产生想法,才能有相应的行动,从思想上有 “喜爱” 的东西,在行动上才会有动力。对于那些我们要提倡的行为,应当使其变成文化,变成人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是相反,生硬地在貌似 “文艺作品” 的东西中直接提倡某些事情,那只能起到反效果。

对过度功利主义导致文化缺失的反思(二)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长期动力,也是人们在喜好的推动下持续在某方面努力取得的结果。

作为一种持续推动作用,文化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化并非万能,趋利避害的本性之下,文化也会被打断,扭曲,改变。

一个典型例子是鹏宇案扭曲了中国人助人为乐,扶老携幼的文化,中国人之间变得更加自私冷漠和功利。

人们本来不喜欢加班,而更喜欢放松自己,陪伴家人,但是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不断的内卷竞争之下,很多地方形成了 996 加班文化。

小孩子应该更喜欢释放天性,探索世界,但是在不断的内卷竞争和成长焦虑之下,很多地方形成了鸡娃文化。

人们喜欢听优美的音乐,但是在资本的推动之下,音乐市场的主流变成了流量明星和抖音神曲,流行音乐文化也被改变。

而如前所述,功利,自私,短视,肤浅的 “文化”,实质上是 “反文化”,是 “破坏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降级,会阻碍文化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并且,需要着重指出,这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破坏文化发展的行为,实际上最终除了满足少数投机分子的利益,整体上大部分人都是亏的。因为,除了维持生活和安全的生活必须品之外,人们最终只会为了自己的喜好而掏钱。你把人的喜好都搞没了,付出了再多的辛苦,谁来为此而掏钱呢?而且,越处于文化高阶的东西,其真正的商业价值才越高,越有人愿意为此付高价钱。不需要什么文化就能做出来的东西,本质是不需要太多琢磨和思考,缺乏创新和趣味的低附加值东西,本身商业价值有限,除非是生活必需品,否则基本很难卖出去。即使同样是生活必须品,有更多文化属性的东西,人们也才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钱。

一个缺乏文化,完全只是功利化地考虑短期利益的地方,也就只能产生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整体的效益一定也是更低的。

我认为需要从两个角度,纠正这种行为。

1)自上而下: 严格执法,反垄断

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角度,文艺界,工商界,教育界,都存在很多只看短期利益的经营管理者,民众中存在着通过违法手段获取暴利者。这些急功近利的人习惯于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例如强制员工加班压缩劳动成本,恶意压价恶意竞争,过度补课压榨学生提升成绩,靠自媒体造势,黑幕交易霸占娱乐圈头部等手段取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通过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业。而他们个人也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法治建设,将这些行为绳之以法本身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维持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急功近利到一定程度,本身就会进入法律铁锤的射程内,很多的急功近利行为普遍存在,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执法不力。

放任巨头企业对中小科创企业进行恶意并购,搞行业垄断,而在实现垄断之后对对社会的危害现在已经清楚的呈现出来,实现垄断了行业人力资源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压榨员工劳动力,实现了市场垄断之后就开始涨价和降低服务质量,垄断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知,而还需要指出垄断对社会活力,对社会文化的破坏性。

而资本所做的比垄断和制造阶层固化更可怕的,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接受的是,资本在底层人民之间靠垄断流量制造信息茧房和哄抬教培费用制造文化荒漠,上层阶级垄断对文化的解释权。因此需要出手对文化市场和教培市场秩序进行整顿。

2)自下而上: 从内卷中解放出来,多铺道路,鼓励文创,各尽所能

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角度,很多民众为了自身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只能加入恶性竞争的行列,如补课班,加班等。如果仅仅制止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人多资源少,客观竞争压力下无论如何也要竞争出一个高低来。但是,在缺乏兴趣动力的基础上,竞争力究竟能达到几何,需要付出的代价几何,很多人并未考虑清楚,只是怀着 “我付出了辛苦总会有回报” 的心态,忍受现实而参与内卷。实际上,付出了辛苦,只有在有了别人喜欢的产出的前提下,才会有回报。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其实还不如火传鲁,火传鲁至少是卷赢了大部分人,而很多人吃了苦,但是也没卷赢多少人,大概率还是摆脱不了繁琐的工作和加班,然后还牺牲了爱好,等于需要长时间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加班压力和家庭生活重担之下也很难有机会转型,那么一生埋没在平凡和辛苦中的概率就很大了。

当然也可以认为,不拼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不成功,拼了或许能成功,不拼一定会被落在后面,成功学和各种技能培训班肯定也得这么说。但是我认为,人对自己的投资和努力都没问题,但是人生是长期持久战,改革开放前期那种靠一次机会定终身的思路,在这个变革迅速的时代可以肯定对大多数的个人来说是行不通的,今天看来热门,没准等你培训完了行业情况就变了。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拼一下当然大概率不会成功,但是只拼一下真的就能成功吗?不会的,你大概需要在拼一下以后再拼很多很多次,而你没有一个对自我的长期驱动力,能坚持拼多久呢?一个没有乐趣的童年真的能换来一个成功的未来?我认为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根本原因不是所谓的阶级固化,而是因为人类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对于没有趣味性的重复劳动的需求度越来越低,而在一个无视人的兴趣爱好的体系下培养出的没有特长,没有爱好的人,越来越难以创造社会价值。

现在民众担心 “不内卷被别人落下怎么办”。社会应该真正给那些不走内卷路,对文化做贡献的人真正的出路,扫除人们的顾虑,这样才会有更多人参与文化建设,参与产业创新。正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引入市场经济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一样,人们也会质疑 “怎么能搞资本主义呢”,需要国家用政策鼓励那些市场经济道路上的开拓者,现在需要同样想办法来鼓励新的这条道路上的开拓者。

现在民众搞文创的问题是太过依赖于资本垄断性的流量平台,这对于文化基础发达的西方可能问题不大 (实际上问题也很多,西方文化这几年也在衰落,从好莱坞电影和流行音乐的质量可以明显看出来),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不够理想,需要探索更好的模式。不应该是文化资本化的模式,也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应该想办法让文化真正属于人民。

从科研和足球到文化强国

我们说,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结果大部分人人一辈子都要为了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的事情被迫努力,那生产积极性在哪儿呢?效率在哪儿呢?创新和高附加值在哪儿呢?我觉得基本不会有。我们应该不忘初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积极性,那么中国必须着手建设一个鼓励人们发挥其所长,把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能够创造出人们真正喜欢的事物的文化,这样中国文化才会繁荣,中国文化繁荣了才会具备输出的可能性。

以做科研为例,科研可以说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我们习惯认为科学创新是技术领域,也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科学与其说是和技术更相关,不如说和文化更相关。科学作为哲学的一个衍生物,本身就诞生于人们自发地处于好奇心和兴趣对于规律的探索中。没有一个包容好奇心和兴趣的文化,就诞生不出科学。发展科学的好方法,不是让做题家不断去内卷竞争考核他们发论文数量,这样只能大量产生功利主义的学阀和辛苦地重复劳动的学术民工,而应该是给那些真正对科学感兴趣,热爱科学的人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足够好的实验资源,足够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保障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 “兴趣”。兴趣本身已经是最强大,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了,没必要总是拔苗助长。这是科研文化,科学文化应有的样貌,其实很简单,即做科研是因为喜欢科研,而只有喜欢科研才能做到科研的顶尖,为了功利而科研大概率只能做到科研民工的水平。

而一个绝佳的反例就是中国足球了,足球其实是中国很多行业问题的缩影,归结起来就是急功近利,不去先把健康的行业文化建立起来就想直接取得好结果,就想捞钱。单论中国足球的问题可以写几万字,简单说就是一国的足球的成绩由一国的足球文化强弱决定,而一国的足球文化强弱由有多少热爱足球的人积极参与其中决定,我们的足球文化是由一些只优先看利益和政绩的官僚主导的,参与足球的各个环节都不会因为对足球有多热爱就获得正反馈,因此没有人对提升足球水平有积极性,甚至对参与足球运动都没有什么积极性,中国足球稳定变差反而更符合这个体制的共同利益,国足的各个势力因为不管谁上好像都有可能行,而结果是谁都不行,那也就可以和和气气谈权钱交易了,如果真有人上了却行,那就证明了其他人其实真不行,这些人的权钱交易反而没法继续了。实际上假如我们从培养足球文化做起,让喜欢踢球的人能得到足够踢球的机会提升自己,让很多喜欢踢球人组成的俱乐部良性竞争,那足球其实就行了,足球行了反过来又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足球,路径就这么简单,难的是怎么走出第一步。

足球只是很多被压抑着的文化产业的一个代表,有的人说我们中国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足球排在后面,不搞又能怎样,等中国发达了,足球自然就厉害了。

实际上经济是多元的,文化本身就是经济,就是产业,现在逼着所有人内卷起来挤在那么少数几个来钱快的热门行业里,其他行业就只能靠碰运气和造化成就个别几个人了,这真的能发展出健康的经济体系?我认为,如果连我们的足球都强不了,我们的文化也谈不上强大,而对我们来说,文化强大不了,经济也就基本发展到头了。

我们应该意识到,已经过了那个强行拉动所有人集中力量砸钱搞出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的时候了,现在我们靠集中力量办大事加上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农业,工业,经贸都已经发展得不错了,但是农业工业经贸的产值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真的还是把眼光只放在这些领域,还是用搞这些老产业的思路去搞新型高科技产业,新型服务业,新型文化产业,实现所谓的产业升级,我认为是不行的。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的定调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然后用我们的执行力把我们的工商业建设到和国际接轨的水平,但是现在这个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了。应该转变思路,谈下一话题了,光有执行力已经不够了,现在更重要的是创新,而要创新必须有支持创新的文化。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国富,下一步的发展,单靠富是绝对不行的,富只是手段和工具,而不应该是最后的目的,我们应该像改革开放之初鼓励全民探索致富道路一样,给民众创造机会和发展平台,鼓励全民不走那些枯燥而磨灭人类天性的老路,不走那些急功近利的暴富之路,而要走文化强国之路。体育,文艺,教育,娱乐,科创这些服务类产业,应该是我们在下个阶段发力的领域。在目前这个文化资本化的阶段,也在很多方面探索出了一些东西。但是应该意识到,文化和资本虽然有相互促进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冲突之处。不能完全让垄断资本垄断文化,但又不能完全让行政命令干涉文化,那么文化发展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还是需要琢磨的。我的看法是,文化和其他领域一样,应该市场化,多元化,但不能集中于资本巨头手里。由大量中小规模的公司化运营,是比较合理的。其实和足球篮球类似,最理想的球市是多家俱乐部都有竞争力,互相之间都能有来有回,顶级队伍和中游队伍也能形成对抗,而不是巨星扎堆,砸钱打造豪门寡头,中小球队对抗豪门无还手之力。所以外什么说发展足球队于文化强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足球是已有的运动中市场化最成功的运动,从足球本身中包含了如何建设可持续的深入社区文化的文体产业的规律,而这个规律目前我们还没有摸到。

知乎用户 寒四公子 发表

文化是需要载体的。

载体做好了,文化水平自然就高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不想文化输出,而是太想文化输出了,甚至把文化输出当做制作载体的目标。

但是制作载体首先要符合载体自身的要求。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相声要是不好笑,那就太好笑了。相声首先要好笑,要是不好笑就没人看了,还谈什么教育和讽刺啊。

要是米桑抱着文化输出的心态去制作原神,怕是原神早就胎死腹中了,哪还有在海外屠榜的盛况啊。

日本的漫画家,动画制作者在开始创作时难道是在想着,我一定要把我的价值观输出到世界去,讲好日本故事嘛?

只有把音乐做好听了,把电影做好看了,把游戏做好玩了,文化才能输出。

日本的动漫风靡全球,我也没看到里面包含了什么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啊。描写爱情、友情这些感情,歌颂勇气、善良这些品质,难道是日本独有的嘛?

唯独有一点,血统论实在的太多了,但这能对一个几千年来奉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伟大民族产生冲击嘛?(调侃一下,不必当真)

又不引进外部的好作品,怕对固有的文化冲击;又不肯转变观念,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这样怎么搞得好文化输出嘛?

依我看,我国的文化输出比造光刻机还难。技术的问题,肯下苦功,十年八年,三十年五十年总能搞出来。但是观念的转变,真不是只要下功夫就是做好的。也许再过若干年,既定的观念反而更坚固,更不好转变了,那文化输出就更难了。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西方文化是啥呢?

体系内核:个人主义

形象外核:自由、平等、博爱

组织形式:政治选举、媒体开放、经济 “自由”

表现形式:富裕的生活、先进的科技、张狂的个性、无责任的行为

传播渠道:好莱坞电影、互联网平台、受控媒体群、各国买办党(包括自媒体与掌权人)。

现在在来问问自己,中华文化是个啥? 关于中华文化体系的探讨在文化界甚至会被抵制,自己文化界都抵制的文化如何对外输出?

知乎用户 乐百川川川 发表

文化输出这个概念看起来简单,但是真要讨论起来还是很复杂的。

首先就是题主说的现象:“中国很多优秀的人在国外都会被认为是韩国或日本人,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歌曲会被认为是日本的” 这应该和国家形象有关系,而国家形象这个东西,既需要硬实力够硬,软实力也得跟上。假如冈比亚能拍出和好莱坞一样的顶级科幻大片,会有人向往冈比亚吗?不会的,因为冈比亚的硬实力还不行。而我们的问题就是硬实力不够硬,软实力更软。诚然,我们现在很多指标都可以比肩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和人家差的还很远。总之,我们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就是对文化输出的认知,很多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的想法就是,啥时候我们不去特意看待文化输出,啥时候就可以真正对外输出文化了。而这需要真正的文化自信,而不是那种干了点什么就要纠结于外国人怎么看待的扭捏作态。奥斯卡大家都知道吧,全名叫做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就是美国自己的电影奖。但是为啥奥斯卡在全世界都这么瞩目呢?因为美国的文化输出辐射全世界,人家就是这么牛逼。

怎样才能真正达到文化自信呢,这需要我们能够创造出强大到能够吸引别人的文化。咱们很多人一说起文化输出,就想到了那些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宝库,但是其实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脱离咱们的生活很远了,说简单点就是有的东西咱们自己都不看了,还指望人家看呢,这不是说笑嘛。

关键点就在于创造自己的文化。像美国的超级英雄文化,还有日本的 ACG 文化,都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就拿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为例,其实其中有不少作品的设定是基于世界其他文化创作得来的,按照咱们某些理论来说属于帮别人宣传。但是为啥大家都没这种感觉呢,因为二次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算引用了其他一些设定,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

那要怎么创造自己的文化呢?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但是从我们目前文化匮乏的现状来看,我觉得必须要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我们需要一次西方 “文艺复兴” 式的运动,将古代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的方式重新改编和演绎,真正搞一些贴近群众、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出来。像我们的网文、内卷(别笑,我是认真的)、仙侠其实都是一些很好的切入点,如果好好发展的话,将来未必会比欧美日那些差。不过这需要我们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有了强大的文化,文化输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实仔细评判那些所谓的风靡全球的流行文化的话,很多东西其实质量根本比不上它的流行程度,那么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民还爱看呢,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家里的东西更拉。所谓文化输出甚至更严重点文化入侵就和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产品倾销一样,就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短时间内可以用贸易保护主义挡一挡,但是长期要应对的话,只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条路可行。

知乎用户 绿豆 发表

中国是一个大国。

这意味着,我们没法去投靠强权。我们要么灭亡,要么成为强权,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而强权的文化输出只有一条正道——“肌肉”。

日韩之流,你真的打心底里看得起么?

油管上 Kpop 的观众留言,要多下流就有多下流,而油管已经算相对保守的平台了。

而所谓的日漫爱好者,在欧美世界里又是个什么形象?是几十岁了还跟妈妈住的天天看限制级动漫的肥宅 weaboo 形象。

然而无论是 Kpop 粉丝,还是肥宅 weaboo,他们最崇拜的——你我都十分清楚——还是 “四分卫”,也就是

——更高、更快、更强的男性形象。

知乎用户 恪守 发表

如果中国向日本发动军事行动,那么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中国身上

知乎用户 木心 发表

关于文化输出,我们想走的是站着输出的路子,你们非得跪下。

上面以奥运金牌举例的,潜台词难道不是 “这种设计模式东方味道太浓,不招外国人喜欢,所以不能这样,外国人喜欢大熊猫,所以我们把大熊猫搞上去,不就更招人待见了吗?” 的确是这样的,好莱坞喜欢美国英雄,我们也为美国英雄唱赞歌嘛,英国喜欢假惺惺的英伦贵族,我们也学习那种生活气质嘛。但问题关键是,别人喜欢什么,我们就搞什么,投其所好,这是文化入侵,还是文化输出?

还是以上面那个金牌的事情为例,在座诸位相不相信,如果哪天中国强大到让所有人都服气了,这种设计模式的东西搞不好还能让西方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 “传统的东方设计,强调内涵和细节,乍看平平无奇,仔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深意, 其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五千年前,那些关于宇宙、关于自然的瑰丽幻想全都隐含其中,简单却意韵深远,正如他们一直提倡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简单到极致就是复杂、幽深。”

搞出有趣的东西,让别人喜欢,我也很喜欢热带雨林里的土著文明,觉得非常有意思,难道他们的文化输出也很强?一种东西能讨人喜欢,要么是猎奇的、新鲜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么是安全的、弱小的,也就是这种文化背后的主体不会让人觉得受到挑战。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呢?

有没有全球性的球迷,影视作品是不是输出全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给了几个,这些是挺重要的,但也没那么重要,之前圆明园有无数瑰宝,西方一拥而入,抢的一干二净,这是对中国艺术极大的认可吧?西方人雨果都心痛难当。即使有无数像雨果那样赞美、热爱中国文化的普通民众,会改变中西方制度的本质不同吗?西方的确不缺雨果那样的悲悯者,但更不缺野心勃勃的侵略者。抢完了,灭绝了,再掉两滴类,有用吗?

最高级的文化输出,是价值观的输出,社会制度的输出,生活方式的输出,输出以 “中国文化” 为内核的影视作品,输出以 “中国审美” 为标准的文学艺术,一味讨别人喜欢,丢掉自己的东西,这是失掉了文化自信,什么时候,纯粹的中国东西能得到西方打心眼的赞扬,这才是文化输出成功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pdqlDm 发表

这个世界上能输出文化的只有两种国家,一种是拳头大的,还有一种是屁股翘的

知乎用户 Bishop​ 发表

作为一种产品来看待,想要有国际竞争力,要么 1)具有足够的差异化,2)成本领先。

文化产品输出的边际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体现出足够差异化的文化产品,是需要整个文化产业向创新型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当日本的国内文化市场筛选出了动漫等等新的内容形态,产业就完成了转型升级。

然而由于诸多产业政策原因,国内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本是极高的,导致资本更愿意将投资放在量产(明星、流量、“IP”),而不是创新上(精品剧本、独立制作)。因此这注定是一个投资驱动型产业,和创新基本无缘。对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而言,机会是不公平的,环境仍然在恶化。

知乎用户 一叶而知秋 发表

输出什么?

输出给谁?

怎么输出?

第一,输出什么。

不会以为国内的历史深厚就代表文化优秀吧,这么说吧,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最没有价值的,除了让世界史这本书厚上一两页屁用没有,别人对你的皇帝、名人根本没有本质的了解乐趣。而且中国的历史别说对外输出了,对内都做不到输出,反而是三国被日本拿走输出十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倒过来输出国内,一份三国志六七百,用你的历史赚你的钱,服气不?

除了历史外,有什么可以输出的吗?本土文化哪个国家都有,你想去利比里亚了解它的文化吗?而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这种现实挂钩的你怎么输出啊,这种只能谈现实不能谈立场的东西,你拿得出手吗?

第二,输出给谁。

跟我们一起玩的都是谁,是第三世界文明的兄弟啊,我们输出给他们的文化少吗?不少,不仅输出文化还输出经济,当爹又当妈,不就是为了拿点稀有资源和非洲地位,促成一带一路嘛。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群你说我文化牛逼输出给你,他们只会说啊对对对的人,然后把你支援的拿去胡吃海喝了,你一点办法没有,古代那一套文化改变人心早就过时了,你输出文化不如输出抖音来得快。

而当你想输出欧洲或者灯塔时,你就发现你的文化就是别人眼中的耍猴笑料,根本没有人当真,没有一个支点去支撑这些东西,成龙算是出了比较大的力,但谈起他还是香港、是港台。

最关键的是国内根本对输出文化形态不感兴趣。

第三,怎么输出。

什么形式?音像制品?抱歉这方面国内跟外国比起步都算不上,工业制片雏形都还没起步。

纸质书籍?额,你有时间,简史吗?

游戏?呵呵

偶像?跟韩国日本的一碰怕不是被直接干碎。

仔细想想你有什么可以输出给别人的。

知乎用户 凌三 发表

笑晕了,请问中国有文化输出吗?我怎么去看待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的网络是局域网,敏感字已经多到影响交流,拍个电影电视题材都要小心翼翼,小说影视地名只能虚构,建国以后不能有鬼,就这环境,我们拿什么去输出文化?输出葬礼跳脱衣舞文化?

知乎用户 卧闻海棠花​​ 发表

文化输出是个伪命题。

一个人厉害,就算藏着掖着别人都要想办法了解 ta、学习 ta、模仿 ta,ta 不需要输出。

一个人不厉害,ta 的输出就是笑话。

知乎用户 瑾瑜鸿泽 发表

目前通常意义上的文化输出,大概如下图所示:

不知道这神奇的图出自哪里,不过应该是要素齐备了。

嗯,不说了,真华震怒(

本回答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知乎用户 爱丝淋威夏尔特 发表

先在大腕明星语境里把演员当成正常文艺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和人生偶像。

把文艺工作者的不法行为拿出来按给普通人一样的定罪来处理而不是遮遮掩掩法外开恩。

别动不动对着老百姓的喜好大发厥词。

除了文艺家和偶像们的审美和取向外还留有一块给普通老百姓的审美空间。

以及别满屏输出这个那个是艺术是追求你们老百姓就是没资格表达对文艺作品的理解那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高人一等的婆罗门思维。

把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分开,不要总让一群作家歌手们用粉丝优势去污蔑真正的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哲学。

尊重老百姓眼里的社会和肉食者眼里社会真实的不同表达。

尊重理性价值,尊重群体诉求。

再回头来谈所谓的文化输出好不好?

输出是为了传播正能量,知乎少数人理解的输出有点像杀人和囚禁。

知乎用户 心满意足的调查 发表

文化是多元的,科学知识,意识形态,文学艺术等等都是文化输出的体现。

但翻了遍回答发现很多人的脑回路都是文化输出 = 娱乐输出

都认为经典哲学思想、文学名著、国粹艺术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一部肥皂剧口水歌,难道这是当今社会过度娱乐化,重快餐消费奶头乐的结果吗?

不论东西方,文学巨著科学巨匠的名字千百年都会被人铭记,而影视综艺顶多过了 5 年 10 年就会人间蒸发成过眼云烟。不论是 80 后 90 后 00 后,都要读孔子的格言 李白的诗词 莎士比亚的巨著成长,但 80 后 90 后喜欢的明星艺人,到了 00 后 10 后还有存在感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怕有些人不知道,我提一下,

我们在文化输出的领域何止是被动挨打,很多年前日本人就已经在拿着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了

这是 1988 年上映的电影《敦煌》,根据井上靖的同名小说改编

讲述了北宋天圣年间,落第书生赵行德因偶然认识异族女子而决定探访敦煌。以赵行德的视角见证了西夏的征伐、兴盛以及从唐朝就坚守敦煌归义军的沦陷没落

制作精良,服饰道具也很考究还原

还有大量震撼人心根据真实军阵的战争场面,技术含量足矣媲美《勇敢的心

这是电影里李元昊一段意味绵长的话,不管是日本观众还是中国观众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深刻

原著里沙洲节度使在敦煌沦陷前的台词

“西夏来犯,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此番只是早了一些而已。仅就沙州节度使的名节而论,吾等亦应决一死战,怎奈沙州并无可御西夏大军的武力。至吾辈曹氏遭此大难,实属天命,非人力可以挽救也。曩时沙州为吐蕃征服,传闻当时此间汉人平时必穿胡服,唯祭祀庆典上仍着汉装,思亲念祖,仰天恸哭。不期今日,悲剧复至。沙州虽远离中原,乃祖宗开拓,当为汉土。我辈子民,虽久居此地,却还是华夏子孙。斯土斯民,岂容夷狄久占,我料定西夏也会与吐蕃一样,最终必然归去。届时我辈的子孙,正如原野上的荒草,仍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千年前归义军的爱恨纠葛,连大洋以东日本人都能体会的到

我们哪怕借着电影台词都说不出来

知乎用户 熊大叔 发表

今天的反思我请了!

(笑死,我注意到直到现在,中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也只有百分之十五。换言之,知乎上一帮子脊梁早就断了的老舔狗没什么文化,占据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要说年轻人缺乏变革自省精神,明明根本没出过国也不去真正考察国外实际情况却成天这国怎定体问,拿中国短处和世界所有国家长处比,成天洋大人不喜欢这那,还要反思个没完,你是洋大人的传话太监吗?要是真这么不满,怎么不 gm 呢?不行不行我怕 s 我还要指望学历更高的年轻人养我呢。怎么不润呢?放弃 gj 也就 250 块钱怎么不走? 不行不行我没什么本事不符合移民规定,只能靠骂骂中国才能满足我精神洋大人的优越感。一个外国苦逼老百姓本来平等对待你,你非要啊啊洋大人我这就跪下舔地板,就这种东西谁能看得起你? 就是那些在美国抹桌子的,扫厕所的红脖子都不屑与你来往。就这么些玩意也好意思说年轻人粉红 jq? 真 jqgj 可是会给这帮子玩意安排的明明白白。)

知乎用户 mugiwara 发表

大陆比不上 ww,ww 的人可以在大陆的互联网上对我们骑脸输出,但我就不知道有没有大陆网友对 ww 那边的互联网骑脸。

知乎用户 小龙鸣 发表

因为现在这里就没有所谓的 “流行文化”,你如何去传播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文化绝对不是在某个模具或者某个计划里制造出来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个东西没有哪一家是有预谋的,有计划的去产生制造出来的。不是说孔子墨子韩非子他们接了个上级的通知,然后加班加点了一个月以后成立了一个小组。对不对

流行文化或者说风尚这个东西,向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产物。现在,规定了必须 “弘扬某某文化” 或者说以某某形式为载体去“弘扬某某文化”,这样出来的东西那就不叫流行文化,如果非要归类,那只能是针对某一个群体或者窗口的汇报表演。

很多人经常就说了,不规定怎么能行呢? 如何保证 “某某文化” 的纯正呢? 这个问题就很可笑啊,白菜地里还能长出玉米来不成?就好比举个例子说美国人,一个由美国人创造的,美国人喜闻乐见的,生长于美国社会的流行文化,它弘扬的可不可能是意大利文化?或者说可能不可能弘扬的是巴西文化?

道理很粗浅

知乎用户 爱宕洋榎 发表

很多朋友, 比如

@楚筠珺

一直在质疑, 为什么穷国一样能输出文化, 而我们却非要拘泥于经济强盛才能输出.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因为问题并没有出在文化上…

中国文化很难打出去原因不在于文化输出本身. 而是在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太差了. 这个不是中国现在可以扭转的. 举个例子吧, 中国单是在油土鳖上被限流的主播就数不胜数, 人家就是针对着打压你, 你没什么办法.

国际形象打不出去, 别的什么都是假的.

你可以把电视剧卖到越南, 卖到泰国, 卖到台湾, 甚至能反打韩国. 但没什么用, 人家一个奶茶联盟你之前的努力就全扯淡.

为什么中国那么拘泥于经济发展. 因为没别的办法, 你不能在经济, 在国力上划出自己的标的线, 你就没办法改善自己的形象.

而且中国想要的文化输出, 还不是印度, 伊朗, 蒙古, 泰国那种. 一味迎合西方审美和刻板印象的文化必然是会被国内唾弃的. 简单的说, 中国现在是要在西方的文化闭锁当中去争取把自己的审美推广到别人面前… 这绝不是以上几个国家那种文化输出能比的. 光是这个难度就不敢想.

文化输出, 终究是要输出你的文化, 让别人接受你的美. 而不是让你去迎合别人的审美.

知乎用户 東北亞輕工 发表

我国只用输出质优价廉的日用品就行了,到时候一涨价让他们各个都经济崩溃

知乎用户 庠序流人 发表

我从来没觉得文化输出是什么特别有意义的话题。文化产品这回事,首先是产品,具有商业属性,当然是优先服务它想要被销售的对象。你如果是国内公司做的产品,除了是专门做出海的,你当然优先服务国内的受众群体。国内观众的反应都还没来得及考虑,就去急吼吼地想着什么 “文化输出效应”,这是病,得治。

好莱坞的片子通行全球,也是人家先拍出足够通俗、受众面足够广、情感刺激足够的作品,在北美自己家里挣钱。挣得时间久了,北美市场不能满足自己胃口,然后再推到国外去赚更多的钱。在这个过程中人家往自己作品里塞私货搞价值观传递,这是属于赚钱过程中的副产品。从来没有哪家好莱坞片商说自己的本心不是赚钱,是为了向外传播文化的。

当然,美学感受这回事,在大部分场合下都是跨越国界彼此相通的。真正优秀的、特别具有质量的国产文化作品,如果能在国内受到巨大的欢迎,只要做好宣发,我不认为在国外就会哑火。相反地国外的作品也是一样。

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每次你看到一个来自外国的优秀文化产品,在你赞赏之后都有一群那个国家的人跑来和你说这是我们国家文化输出的胜利,你是不是也觉得挺无聊的?对你这个普通人而言,这可能只是你读到了一本优秀的小说、看到了一部优秀的电影、玩到了一款优秀的游戏,仅此而已。我是来寻找身心享受的,不是来接受说教的。

真心想搞文化输出,就不要把文化输出作为目的。市面上产出的优秀文化产品数量多了,自然会传到国外,自然会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我们的观感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你赤裸裸地把 “文化输出” 的目的包裹在文化产品里推出去,那没人会感兴趣。

知乎用户 可爱大范进​ 发表

毕竟中国不可更的易意识形态上的标签容易让外国人产生抵触

要进行输出让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文化前,百折不挠的对外文艺工作者必然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再往后的文化出口创汇项目,相较于之前而言算是收获之前已经辛勤耕耘的土地了,不过这也算是阶段性胜利了

知乎用户 工地保安灰小机​ 发表

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文化输出是文化输出。这是两码事。向发达国家文化输出和向比中国落后地区国家的文化输出是不能用同一种方式的。

文化输出有两种,一种是异域风情式,就像加德满都和非洲部落一样,最好落后的跟原始社会一样,满足发达国家民众猎奇的好奇心。这种其实属于吸引式被动输出。

另一种就是通过影视作品展示国家有多奢华强大,美国就是这种。向全世界落后于它的国家的民众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让大部分人向往美国。这种则是炫富式主动输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被知乎骂出屎了,但这种奢华到极致的古典风,在东南亚就特别受欢迎,富,本身就是一种富国向穷国的文化输出。人家本来就从穷的身上没几块布的社会里走出来,人人都面黄肌瘦的,你又要复古尊重历史拍一些素到极点的剧,演员还要化妆化成面黄肌瘦,人家有兴趣回顾自己的穷生活么?为什么韩国综艺和电视剧在泰国那边特别受欢迎,而日本的却一般,韩国就特别喜欢拍这种我们看不上的穷嘚瑟炫富式的剧,一个烂桥段可以翻来覆去拍几十年,只要外表光鲜亮丽落后地区的人就爱看。因为他们接触不到这个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

你让欧美看中国拍的都市剧人家会感兴趣么?你再繁华也没他们繁华。欧美只对原始社会感兴趣。

有些人老是想着又要传统文化不能丢,又想像美国一样大规模输出中式文化,这也不是不可以,但你首先得让人家对你们的国家感兴趣才行。

怎么样能文化输出印象最深刻,你有的他们没有,而且要让他们羡慕觉得自己这辈子有这个东西就好了,对欧美就是神秘未知的原始风情,不好意思,我们让西藏人民都开车用上手机了。

但对于东南亚等比我们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是大有可为,搞得好可以文化影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国家强大,才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学习中华,才有能力有资格文化输出。譬如诸多被英帝美帝打到又怕又恨的,还不是老老实实甚至趋之若鹜学英语去?再有点钱有点办法的,赶快移民上英美啊。

中国长期孱弱,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至少从清朝中叶开始。更早的大航海时代,各位皇帝老大们根本没当回事,也就给英国人等跑马占荒到处征服顺便文化输出。醒过味来什么都晚了。

文化并非附属物,但需要经济、政治和军事保驾护航,也是实话。

国内文化基础… 改开之前不必多说。改开之后,大家要么拜金,要么忙着糊口,哪有那么多闲情搞文化?还有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有的文化体系也在日渐凋零,有些好东西往往只停留在个别专家的书橱,大众不拥有不流行。自己人都不搞,怎么输出?

随便举例:宋词本来分文字和音乐两部分(结合),其中音乐部分基本失传,恐怕国内已经很少有人会,大家写的很多 “宋词” 不过是些案头文字罢了。这种宋词给人家学,不好意思了。

知乎用户 吕不非 发表

世界人民其实真不需要啥文化的

大家需要的是某种感官刺激娱乐

基于生理性 心理性愉悦感的东西,其实很多真不是啥文化,就是一种麻醉品

俊男靓女 绘声绘色 各种镜头刺激

知乎用户 赵少嵻 发表

古代的问题是少。

现代的问题是多。

所以,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必谈是一种对于多有很好效果的文化。

我们新中国肯定不在此列。

在此列的国家也不用加个新字了。

我们中国人,甚至认识不到多是一种问题。

这怎么行呢?

人家都说屎真臭,你说屎真香,这是文化输出吗?

这是神经病吧。

对对对。

唱歌跳舞是一种办法。

那你知道唱歌跳舞的就业率是多少吗?

踢足球也是一个输出平台。

很多球星带我认识各种国家。

但这有什么鸟用呢?

足球运动员万中选一,这么低的就业率,一门心思踢球的肯定是脏乱差啊。

我认识的就是巴西、埃及的脏乱差啊。

这有什么意义?

收起自己那落伍的古代思维吧。

整天说,丰收、储量第一、西瓜一毛一斤。

在古代这是好事,在现代社会这是大大的坏事。

西瓜一毛一斤,劳动者的收入怎么保障?

劳动者的积极性怎么保障?

你这是在夸自己还是说自己蠢。

舔也要带点脑子吧?

就真无脑舔加泼妇骂街?

这很明显是在拉仇恨嘛。

天天胡说八道加骂街,还要别人认同你。

是我的眼睛有问题,还是说这种话的人脑子有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

心理按摩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不管是明珠自幼也好,还是泼妇骂街也罢,都只能勉强的挽回一点点劳动积极性。

而且这个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会越来越少。

随便一搞,就产能过剩了,你怎么按摩都没用。

知乎用户 苏南第一空气暖男 发表

输出个 p

人家有《只狼》,《对马岛》,人家把 2d 回合制做到了极致

我们只有氪金网游和一刀 99999

知乎用户 國仕漢蓦 发表

为什么历史上汉文明可以多次东山再起?实质就是因为没有所谓的文化输出,这才保证了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输入的结果会怎样呢?从蒙元、满清和日本,他们熟悉汉文明后对你产生敬意了吗?不是屠族灭种,置换内核,再就是想取而代之。,再看朝、韩、越等曾经的藩属国,有哪个不想与汉文明割袍断义的?

那你输出汉文明就是要满足自己做教师爷的虚荣心吗?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要你珍惜的,而不是卖弄、显白、招摇的,这不是败家子吗?

起家于工业时代的大不列颠文明应该算是输出最好的文化,相当于直接造就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那么,英国除了输送出些人口之外,又得到了什么?是延缓了自家的衰败,还是反哺了自己的国家,这些移民出去的人还有认英为祖国的?

所以,不要自欺其人了,也不要打着输出文化的旗号贩卖国粹来谋私利了,何谓大逆不道?贱卖祖产、祖业、祖德以求荣!

知乎用户 陈嘉鸿 发表

中国文化就是一种精英文化,能够让欧美精英接受,但普罗大众就难了。相反欧美文化之所以通行全世界,除了因为欧美的国力与经济强盛外,人家文化本身的草根性和容易适应就让人容易接受。

比如汉字博大精深,但也导致了传播世界的困难。除非汉语大多数方言仿效汉语的东干语走拼音文字路线,那推广就容易。

目前汉语最容易对外输出的方言是从属于西北官话的东干语,因采用斯拉夫文字的拼音文字,而且本身属于官话系统,对内与普通话等官话方言地区通,对外也方便容易学习。

除非用这个作为脉络输出,不然很难和日韩竞争。因为汉字相对日韩文字较难于其他人学习。推广成本也低。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其实文化输出,非常简单,就是要搞大家都看得懂,都能接受的东西。

漂亮+爽,才是硬通货。

日本文化世界上很受欢迎,那他们输出的是啥?

动漫和美女。

韩国文化也很流行,韩国输出的是啥?

帅哥和美女

土耳其在中东的文化输出,也非常流行。

输出的是: 帅哥美女

印度在南亚也是文化输出,帅哥美女

![](data:image/svg+xml;utf8,)

美国文化全世界输出,靠的是什么?

还是不是漂亮+爽。

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也是非常流行,跟很多人认为的不同。

他们爱看的还是狗血玛丽苏神剧,可能在国内被喷成屎的无脑霸道总裁爱上我,但是在外国却非常流行。

说白了人就是那么肤浅,就是看颜值,就是喜欢看帅哥美女。

你越是搞一些高深的东西,别人越不爱看,越是简单漂亮的东西越是大受欢迎。

《龙珠》《斗破苍窘》为什么这么火爆,就是因为简单+爽。遇到强敌,干翻他,爽就完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漂亮的东西是人类的天性。

中国的文化输出错就错在总喜欢输出高深的东西,而不喜欢输出漂亮+简单+爽的东西,这才是根本。

文化输出就应该像韩国那样,找一群漂亮的小姐姐,让他们扭屁股,这样全世界都喜欢。

真正让人接受的文化就是你看了就上瘾,看了就上头,就是没电,也要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的那种。

别扯那些有的没的,文化输出的硬通货就是

美+爽,就是如此简单,人性如此而已。

………………

我湿老王

喜欢收藏

知乎用户 wangm 发表

所以国人眼里,只有英美才是外国代表,日韩越南都不算外国了吗?

知乎用户 约翰 逗比斯朵夫 发表

不要玩概念,要注重给人直接的愉悦,娱乐性要先行。

先让人愉悦了,接受了,才可以玩概念、拔层次。

就好比日漫的风行,是因为什么侘寂、幽玄、物哀吗?

还不是因为美少女?

先有一大堆美少女,接下来就可以讲侘寂、幽玄、物哀了,然后大家鼓掌,日本美学真牛逼。

低级趣味还没整明白呢,谈什么高级趣味?

主席用词就很准确,要做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啥叫脱离?你得先在里面,才能脱离嘛。

直接飘在天上的那不叫高级趣味,那叫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没人听很正常,有人听才怪。

知乎用户 小甜 发表

拿得出手的东西明明很多,一手好牌不知道怎么打出去。

延伸的(或许这个不太恰当)日韩文化反输出反而比我们强得多。但凡油管上出现点唐风或者其他古风的东西评论里一片外国人以为是日本和风的,失败又让人失望。mulan 马上上映了,虽然我知道 wb 包括知乎上很多人杠,但这确实是文化输出。迪士尼费尽心思讨好中国市场(我爱迪爸爸),努力的展现了中国文化,虽然很多细节和元素加入或许有些一言难尽(这是综合部分网友看法,我知识有限,无法考究太专业)但是至少全球范围内增强一次存在感,刷一次脸,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迪士尼的受众群体面向广泛,尤其是年轻群体,了解到并有可能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国外对 mulan 预告片的反响都很好,自己人别砸自己人的场子。

亚文化当下正热,Rihanna 的 fenty beauty 为打入中国市场,她专门用时尚芭莎中国的摄影师来专门拍摄了一套中国风宣传照发在 ins 上,她在流行方面对整个欧美的影响力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可以说这个时期很巧,我觉得包括 mulan 的上映在内,这段时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的提及频率高得多了,而且都是影响很广泛的。

这个是一个机会。

还是那句话,自己人别砸自己人的场子。

————————————————

补充:

让我觉得最难受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被我们自己表达的不尽人意,近几年的古装片我几乎没一个看的下去,五彩斑斓的,还有那个妆,什么东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影视文化创作一味停留在一个浅薄、庸俗的层面,我也不否定全部,至少甄嬛传还看得过去。

木兰的预告我看了,我觉得挺好的,反观国内的古装片,跟低端 cosplay 一样(无 diss cosplay 的意思,饶命)。我很失望近几年都没有看到可以真正提现中华文化魅力的作品,而国外的团队却可以做出来(不单只木兰),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

我们的文化真的很棒,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努力地把它真正的魅力展现出来,并不是一定要证明给谁看,是因为这本就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

知乎用户 丘犁 发表

没有自己普遍坚持、自己普遍受欢迎、自己普遍玩出花的东西,就不可能有文化输出。古代中国能大规模全方位文化输出不是因为专门特意去搞文化输出,而是靠着每一个领域都有东西能得到自己人的普遍欢迎、都有自己人能把各种东西玩出花来。同样的,周边其他国家能有自己人普遍玩出花来的东西,比如西域的歌舞、游戏,吐蕃的妆容,高丽的瓷,日本的刀和折扇,一样能够输出到中国。更同样的,日本折扇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匠人们又把折扇玩出花了,又反输入到日本了。

当代中国文化疲软的表现,就有:哪怕在任何一个阶层内部,都没有一种文化活动是得到普遍欢迎的;能够全民流行、或者能在一个阶层得到流行的,只有舆论议题,而不是文化活动。

知乎用户 可真是个人才 发表

是目前地球上极端民族主义发现的最好的地方

知乎用户 李柳河 发表

中国文化输出非常棒,最近过圣诞节,太多的中国人都充满了心愿要好好的过一个圣诞节。

一边过,一边自豪中国的文化输出。

外国人不是也都过 “中国春节” 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圣诞节?

知乎用户 王乐 发表

我感觉输出最多的大概就是我们最牛逼。

什么时候能像 bbc 这样出上一版是大臣这样敢自黑又搞笑的电视剧,那才是大国之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不是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雨落江春 发表

既把以前的看作槽粕不发展,又把现在的看作低俗不重视,文化沙漠罢了,还是先抵挡文化入侵吧。

知乎用户 应龙之翼 发表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中国所谓的文化输出,更像是「日本文化的亚文化」输出。

而接受中国文化输出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实力在近十年的增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猎奇心态。

知乎用户 Irongonna​ 发表

走着自己的路,走一半就上施工队堵上然后逼人走另一条路,然后又上施工队堵路,然后重复以上步骤。

我曾经对无能的编剧,摆烂的导演,一代不如一代的演员无与伦比的愤慨。文化产业集体摆烂。后来我释然了。路不仅不好走,还不停被人封死,破坏,我居然要求他们能在这样的道路上发展出长跑运动员,它们能成为跑酷运动员都不错了。

知乎用户 KAJDJSMJUX 发表

正面输出: 10GB

负面输出: 10TB

知乎用户 zhebaoer 发表

输出是为了什么?

万恶的 KPI 虽然惹人反胃,但是没有 KPI 还真不好比较。

是产值,热度,播放排行什么?

还是说只要教育到别人就好?

该讲的都讲了,,咱也不好组织世界人民考试。。这事不怪咱们。

目的决定了做法。

你的目的就和美国日本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知乎用户 板子 发表

孔子京剧什么的,连自己人都输出不动还想着输出别人,是不是蛮搞笑的?难道是欺负歪果仁傻?

知乎用户 少吃甜品 发表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提出的观点现在还没做到……

我们希望塑造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国形象。但是这个东西靠什么传达呢?

靠我们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目前来看不说优秀传统文化能传出去,暂时实现传承都是个问题。好不容易有了点国学热、汉服兴起又被一群喷子喷回去了。

靠网络传播?说实话目前中国网民的平均文化水平…… 并不太足以负担这个责任,稍微说一些自己的观点下面一堆怼怼怼

靠树立鲜明的人物?目前我们还没能树立起来出来一个这种能代表中国文化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关键是目前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演技派演员,典型的商人等在国内都没有特别大的受众,何谈传出去呢?

个人愚见:我们的文化输出还是要在积极的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良好的输出内容再去传播吧

知乎用户 瓯江花苑 发表

美国人民今天还把中国文化的相当一大部分视为日的文化

知乎用户 Compiler 发表

清北 985211 每年源源不断的人才移民怎么能叫没有输出呢 [生气]

知乎用户 燕子来时 发表

中国没有文化输出。中国流行文化在国内就被各种高压审查祸害完了。中国传统文化?固步自封,狗都不看,快死了。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支持国家,支持政府。中国文化输出干得实在漂亮。咱们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全面发展,全面强大,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审核太严

只有那些符合上面意思的能输出,例如孔子学院

搞了这么多年,弄一堆中国人都厌倦的东西给老外

知乎用户 月巴 DO 发表

走出去才能谈输出

知乎用户 王大将军​ 发表

慢慢来怕个鸟。现在这一波反对眯眯眼就是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一孔之见 发表

这些年来,国内舆论对于我国的 “文化输出” 意见比较多,对于我国的 “文化输出” 方式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那么为什么需要文化输出?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我国历史上的文化输出表现如何?未来应该如何进行文化输出?本文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欢迎大家留言和评论。

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

网络上没有公认的 “文化输出” 定义,认可度较高的定义是: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的灌输,也就是用自家的文化去同化其他的国家的文化,从而达到在文化上对其他国家进行洗脑的一个目的。这个定义其实是在西方国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尽管没有其他一些网络定义(例如强制取代)那么蛮横,但也尽显傲慢,也偏离了 “文化输出” 本来的中性立场。

从具体的 “文化” 的内容来说,文化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那么哪些 “文化” 内容可以输出呢?显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工具是没法输出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律法规范、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房屋等附属物等是可以输出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大家最希望输出的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律法规范、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可以为生活传统,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可以归纳为思想观念,律法规范、制度可以归纳为社会制度。总而言之,多数人希望的 “文化输出” 就是输出“生活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为什么需要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文化输出的根本原因。多数人只看到文化输出可以带来的政治经济利益,忽视了 “文化输出” 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人的婚姻存在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协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夫妻双方存在相互的 “文化输出”,输出的是各自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不同民族,最初在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最终在相互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各方面逐渐趋近,最终形成类似的传统习俗、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例如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尽管长相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而且一个农耕一个游牧,文化方面依然有很高的相似性。

“文化输出”其实是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一部分,通过改造自己周围人的文化,使自己的生活环境更舒适。周围的异质文化变成相同文化,相当于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谈不上 “强制” 或“被迫害”。

我国历史上的文化输出表现如何?

从历史记录来说,我国一直在对外进行 “文化输出”,例如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同时也一直在 “被别人文化输出”,宗教方面有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和基督教等,文化艺术方面有二胡、琵琶、胡旋舞等,还有鸦片战争以后输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律法规范和社会制度等。当然,对于 “被输入”,我国一般采用 “文化交流” 这个更加正面的词汇。

我国历史上 “文化输出” 非常成功,以至于将目前中国范围内大多数民族改造成了“同一文化体”,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民族 “汉族”。反观欧洲,其实他们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形成单一国家和单一民族,但是他们至今也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宗教和价值观念,更不要说融合成一个民族了。

从中亚和新疆来说,即便是改信了伊斯兰教,遵从了伊斯兰教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范,当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新疆来说,当地少数民族保留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汉族与新疆的少数民族之间,除了语言和宗教之外,没有更多的障碍。从中亚来说,相近的思维方式和部分共通的价值观念,使得中国人更容易被中亚人所接受。特别是中亚地区,脱离中华文化区已经一千多年,近代被俄国人统治一百多年,各国长期反华宣传,加上当今世界美国媒体霸权,网上几乎全是中国负面消息的情况下,各国民众还能对中国人有较高的友好程度,除了我国经济更好之外,应该归功于思维方式相近。

总的来说,我国过去的 “文化输出” 很成功,或者说是世界上 “最成功” 的文化输出,是世界上唯一不依靠战争输出文化的国家。

从输出手段来说,截止到民国时期,我国没有进行 “主动地” 文化输出,琉球、朝鲜、日本和越南进入中华文化圈不是基于武力胁迫,都是其国民主动引入、积极吸收而来。

未来我国应该如何进行文化输出?

一般公认的规则是——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但在实际生活中,更多还要看具体的输出内容是否与当地生存环境是否兼容。通常人们认为 “农耕文明” 优于“游牧文明”,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不断转化成农耕民族。但另一方面,也有农耕族群不断转变成游牧部落的先例,例如:战国时期,赵国人很多人趋向于游牧生活;唐朝时期,游牧部落 “薛延陀” 就是薛姓汉人部落与延陀部落合并而成。由此可见,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由地理环境决定,并非 “先进” 就一定打败“落后”。

另外,文化输出基础在于经济。美好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时代,不要说国内少数民族脱离中华文化的行为,即便是汉族群体中 “崇洋媚外” 也相当盛行,各种跪舔欧美白人的行为和政策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国内的穆斯林群众,本来已经与国内大多数人文化趋向一致,例如 200 年前甘肃以东的回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一样过清明节、春节、祭祖等,宗教仪轨也趋向佛教道教。但由于西方列强强势入侵,中国的伊斯兰教不断回归原教旨主义,回族等穆斯林群众与汉族之间的文化隔阂不断加重。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回族群众相信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沙特公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之类荒唐可笑的言论,根源就是当地经济落后。

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广大落后国家的跟随和模仿,例如非洲卢旺达和埃塞尔比亚等。即便是刚刚爬出战争泥潭的阿富汗,在宗教思想依然极端和保守的情况下,塔利班领导人也在谨慎地模仿我国发展经济的手段。

现有的 “文化输出” 手段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诸如:孔子学院传播京剧、国内大学高福利吸引 “外国学渣” 和配备 “学伴” 等。这些政策措施,看上去吸引力十足,其实难以吸引各国的精英人才,只能吸引爱占便宜、唯利是图的“学渣和投机分子”,最终难以达成想要的结果。

此外,因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悲惨的 “被殖民、被掠夺” 经历,刻意的 “文化输出” 其实非常令人反感。欧美国家看上去十分成功的“文化输出”,最终效果也十分可疑,目前来看大概率会受到“反噬”,例如英国和法国。

即便是当今世界最强国家——美国,其国内的移民问题也让国家隐患重重,尤其是拉美裔人口的高速增长,长期来看必然会让美国成为一个大号 “墨西哥”,最终经济沉沦,国家分裂是必然结局。

主动地 “文化输出”,短期内效果极其显著,但是缺乏时间积淀,难以形成真正的文化认同,最终可能导致“源文化体” 的社会动荡与冲突。被动的“文化输出”,短期内效果不明显,长期来看可以形成真正的文化认同,例如日本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是中华文化。

我国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引入 “异质文化”群体,这些仰慕 “中华文化” 的群体最初十分忠诚,但是当主体文化陷入困境,“异质文化”就会生根发芽,最终多次导致“五胡乱华” 惨剧,惨痛的教训在中华大地上重复上演,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历史再次重现。

我国未来的 “文化输出” 不应该以短期的政治经济利益为主导,选择 “主动” 文化输出;应该以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主导,在不主动吸引 “外来移民” 的基础上,选择 “被动” 文化输出,以吸纳周边同一文化族群为主要目标。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0wmfQ 发表

关起门来,搞啥输出?

在网上,中国人都不能跟外国人交流

外国人知道你什么情况?

知乎用户 宝贝别出声 发表

参考国外的文化输出,中国的文化输出只是还没到时候。

你会学穷鬼的生活方式吗?但富人的你可能效仿。就这么简单。

跟随着的商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自然的就成为了时尚。

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互相促进,这才是良性循环。

花钱砸不出文化输出的。

但是为赚钱输出文化反倒是一条阳光大道。

知乎用户 机械核心 发表

中国文艺界那帮人确实不行,基本都是读书不行脑子不咋地听外国人乱忽悠的人。倒是理工科人参与较多的项目还算可以,比如近几年的科幻文字和改编,游戏作品,各种网络文学……

我的建议是文艺艺术科不能给高考分数优待,技术不行可以学,脑子不行彻底没救了。

知乎用户 韭涩踩漆 发表

至今为止唯一正确、成系统的输出:

仅仅是一句话 “同声传译系统已上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交流的不卑不亢、不干涉对方,不需要中国佬都听不懂的香蕉普通话,不需要毛熊味、咖喱味的英语,不需要说着说着英语突然间插一两个法语、西班牙语单词以示各国的人都有。

你说你自己的语言就好,同声传译系统搞定我们的沟通交流,我们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不分彼此,只需要合力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才是现代中国对于 “世界大同” 最终的想象和定义,而不是盎撒人那套 “都按我的规矩来”。

光就这一点,“流浪地球” 的高度就远远超越大部分影视作品,更别说其它的。

知乎用户 太吾奔行鼠 发表

过度推崇谦虚以至于毫无特色,甚至于有些东西才闪耀几秒,马上就会被某种伟力挂上灰尘的颜色。还有些人害怕以前人最擅长的东西,连提都不敢提一句,最后怪罪于启蒙失败。

知乎用户 了不起的张 发表

因为现在的风气是朝钱看,所以没有人认真做产品,没有人认真做内容。

老一辈人不能理解创新,新一代人不能静心创作,是中国文化输出没有波澜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一味的夸耀故宫文创,那么文创也得死,不是针对谁,国内文化输出和文化创新都是垃圾,包括故宫

分析别人的成功与否是最没有意思的,只会评价空谈的也是废话,搜一下文创和文化输出、文化自信下面的回答,几乎全是发泄情绪,或者分析已有的案例,没有人谈未来该怎么做,因为他们都不懂,所以我就从这篇回答开始,做一个全新的案例,讲述文化如何创新,如何输出,顺便看看有没有人来投资

注:千赞之内,每三百赞,更新一篇文创类商业计划书,千赞之上,每三千赞更新一篇文化类商业计划书,万赞时可指定领域,我其他领域好像也很厉害(害羞)

关注我不吃亏,私信我可能不能及时回信息,见谅。

项目选题:成语勇者

这是我这两年做的文创之一,相比另外几个项目,这个小项目是最不赚钱,也是整体最粗糙的,但我就是敢说,足以吊锤国内大部分的文创产品。

**主题:**这是一个中西结合的故事,通过西方的奇幻故事讲述东方的文化内涵。

**简介:**在文化大陆上,有一个叫做成语之国的地方,成语之国的国王很喜欢巨龙,在城堡里修了很多巨龙的雕塑,宫殿里也摆满了巨龙的装饰,这件事情传到了巨龙的耳朵里,于是巨龙来到了成语之国,抓走了国王的女儿,成语之国的公主。愤怒的国王下令征召勇士讨伐巨龙,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part 0: 叶公好龙

见简介,国王好龙……

part 1: 滥竽充数(烂勇充数)

当国王的征召下达,全国各地的勇士都聚集到了王都,包括我们的主角,勇者。其他的勇士们个个身怀绝技,膀大腰圆,只有我们的勇者,比普通人还要瘦弱。

“你会屠龙吗?”

“屠龙?啊,当然… 我当然会屠龙,在我的家乡我经常屠龙的…”

“可是你太瘦了… 算了,登记一下去见国王吧。”

就这样,瘦弱的勇者混进了勇士的队伍里……

part 2: 自相矛盾(矛盾勇者)

因为城里汇聚了特别多的勇士,很多武器商人也来到了王都,准备大赚一笔。其中一个人夸耀着自己的武器:

“看啊,这是最锋利的矛,这世上没有它穿不透的盾,家人们买它,买它!”

“看啊,这是最坚固的盾,这世上没有能穿透它的矛,家人们买它,买它!”

我们的勇者十分困惑,于是询问武器商人:

“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发生什么结果?”

武器商人想了想,拿起矛刺向勇者。

“我让你多嘴!”

part 3: 郑人买履(勇者买履)

被武器商人追逐的过程中,勇者跑丢了鞋子,光着脚的他只好找个店铺买鞋。买鞋之前他找了一根绳子,量了一下自己的脚,并在绳子上做好了记号,当作脚的尺码。

“您要什么样的鞋子?我们这皮鞋、麻鞋、草鞋,什么鞋都有…”

勇者看着店铺里的鞋子,终于选中了一款喜欢的。

“您是多大的尺码,要试一下吗?”

“我有尺码的,今天刚量的,呀!我的绳子怎么不见了?”

“不见了就不见了,您试一下不就好了吗?”

“不行,那可是我刚量好的尺码,比我的脚还要准确。”

“你这是信尺码不信脚啊!”

……

part N:刻舟求剑(勇者刻舟)

勇者踏上了拯救公主的旅途,这天,勇者遇到了一条大河,大河很宽,只能坐船去到对岸。当凑满一船人之后,因为瘦弱,勇者被挤在了最外层,一个不小心,勇者的剑悬在了船外,与船身碰啊碰的,最后勇者抓着剑,却看到剑鞘掉进了河里。

一番思考,勇者在剑鞘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有人问勇者:“你不去捞剑鞘,刻记号干嘛?”

“我的剑鞘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停了我就从这跳下去,一定能找到我的剑鞘。”

part N+1:买椟还珠(勇者还剑)

没有找到剑鞘的勇者,想要买个剑鞘,于是来到了城里的市场。

“卖宝剑啦,卖宝剑啦,削铁如泥的大宝剑便宜卖啦!”

听到有人卖宝剑,勇者挤进人群,来到最里面,看着这宝剑,非常心动,于是痛快的买下了宝剑。当卖宝剑的商人把宝剑递给勇者之后,勇者把宝剑抽出来还给商人,把自己的剑插进了剑鞘。

“太棒了,这个剑鞘真的是太棒了。”

“您的宝剑…”

“宝剑还给你,我就要这个剑鞘!”

……

勇者人设:憨豆先生

故事风格:勇者冒险

文化内涵:成语典故

……

原创声明:在这之前,我没有看到过任何试图统一成语故事的言论,也没看到过故事线统一的成语典故内容,我是国内第一个做这个的人,而如果在我之前,存在类似的内容,请创作者联系我,或者请看到过类似内容的朋友联系我,本回答发于 2022 年 3 月,这个项目最初萌发于 2021 年夏,算 7 月,我有和别人聊过一些,如果相似内容早于 2021 年 7 月,我收回原创声明,若 2021 年 7 月后出现相似内容,就看我们谁更会做内容吧,本回答发布时,本故事线已包含 68 个成语,成熟故事 24 个。

授权声明

1、转载请提前联系并注明原出处,不收费,如果这都做不到,别怪我较真;

2、若是想把故事改编成短视频进行演绎,联系我要授权,一百块就行,可以出具盖章声明,任何 IP 都是受众越多越好,我很乐意看到自己的创意获得认可,但私自改编的一经发现,法院见;

3、漫改只接受公司或工作室,私人可以创作,但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4、其他授权可以私信详谈。

……

什么是文化输出

待更新

什么是文化创新

待更新

传统文化创新方向

待更新

文化产业创业思路

待更新

知乎用户 汪达尔萨维奇 发表

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战功。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对檀道济很不放心。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挑拨,宋文帝遂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把他捕捉下狱,罪名是图谋造反。接着他的儿子和部将也全部被杀戮。

檀道济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关进大牢,“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临刑前他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大吼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北魏听说檀道济等几位能征善战的名将都被杀,便无所畏惧地进攻宋国,直逼宋都建康。

此时宋文帝才后悔杀了檀道济等人,他登城叹道:“假若檀道济在何至于如此呀!”

知乎用户 扯乎 发表

一天观念不变,就一天都没法改善。

把本质就是玩的娱乐的寻开心的事,老想搞成什么要有教育意义,搞成宣传作品,老灌输这谁会爱看的?

首先就是先要好玩,好玩的东西全世界人民都爱。老黑的载歌载舞音乐舞蹈,白皮鬼开初也觉得不入流啊,也是认为歌剧芭蕾舞才是高大上(现在也是),但现在呢,斗胆说一句,现在流行音乐相当部分风格都是源自黑人的(不是我瞎扯,当初迈克尔杰克逊说的),甚至老黑把语速说快些再搞点节奏感,创造了 rap talk,现在不也全世界风靡?

知乎用户 heartbreaker 发表

嗯,伪命题,资本主义需要文化多样性来创造不同的文化类型赚取利润,所谓的日韩文化输出,也并非日韩资本这种带有意识形态的东西搞的,网上的阴谋论非常无聊。

日韩的偶像文化是由于日韩文化基因而带来的,资本发现了这个特点,放大化,赚取利润。同样,日本的武士道,柔道,中二文化,同样在国际上很受欢迎。

中国文化输出不行是中国文化工作者水平的问题,不会宣传。你给美国人讲孔子干毛,讲啥精神,美国人为啥要理解,你拍一部孔子大战克苏鲁邪神的故事,反而美国人会好奇孔子是谁。

开设孔子学院,讲自己都批判的玩意儿,外国反而认为你是搞宗教呢,你开个汉字学院,穿上白袍大褂,整壶龙井,点上香,这套仪式感的东西做足了,外国人一看这什么玩意,咋写个字都要这么整,他自然会好奇,资本会觉得这套仪式感的东西可以分好多工,赚取更多利润,自然就愿意投资了。

历来都是如此,诸葛亮需要吊起来卖,才能让刘备觉得牛。

中国功夫为啥流行,在电影中的视觉效果要比欧美肌肉棒子打拳击要好看,所以就流行了。加上国内武术都有专门的服装,这些都是宣传。

李子柒拍农村生活,为啥拍的跟画画一样,她要是拍的跟日常一样,外国人一看,我靠,这些我们不也是做吗,买化肥种地全世界都一样。你拍的跟跳舞一样,自然外国觉得有意思。

知乎用户 威尼斯总督 发表

二十年后,人们会忘了本拉登,但会永远记得那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知乎用户 虓爷​ 发表

自己国内都没什么受众的东西你拿去输出?就硬输出!

知乎用户 钰途 发表

中国的文化适合结合自身发展而吸引外人来探究

大可不必文化自卑和心急

知乎用户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发表

文化输出的定义是什么?传统文化才算还是只要本国输出的就算?

文化输出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想让对方知道还是想要有影响力?

如果是前者,你只需要简单地科普就行,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

如果是后者,你期望传统文化有这能力,无疑是有点痴人说梦。

纵观全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有哪个是完全靠其历史和传统文化达到的?

欧美日韩的动漫、影视、音乐、游戏能风靡全球,就证明流行文化才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东西。

反观我们,这么多年推行文化的手段永远只有历史书法茉莉花、戏剧词曲诗歌赋,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年轻人都不怎么感兴趣,还指望不是跟我们文化一挂的外国人感兴趣?

最简单的举例,三国文化是谁的?我们的,但让它在全世界都被广为人知的主要推手是谁?很遗憾的是日本,你在国外说刘关张赵云看别人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无双》?

利用流行文化进行文化输出是手段,将这些输出最终变成影响力是目的,只有当别人有兴趣了才会想要去接触和了解,顽固不化墨守成规那只会被时代淘汰。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是个独立的文明。

我们不可能采用缩骨法,委身西方文明的框架之下。我们的文化输出是让他们放弃自己那堆垃圾,换成我们的。

我们不是日本韩国这种小国,永远也变不成它们。

知乎用户 alikat 发表

中国的文华输出不是对外的,而是对内的。

外国人看不看论语不重要,中国人觉得外国人看论语很重要。

知乎用户 止戈为武​ 发表

中国的文化输出太官僚主义、太政治化、太伟光正、太空洞化和说教化!完全没有抓住外国年轻人的心和普通大众的心!

以京剧为例,中国人基本喜欢的人很少,是一种走向小众、死亡的艺术,真不明白为什么官方还大力宣传!中国人自己都不喜欢,凭什么打动外国人的心?!

官方拼命推广的孔夫子学院,成了西方政治打击的对象,一百所孔夫子学院不如一部《卧虎藏龙》电影起的效果大。

米国的好莱坞大片、膏药旗国的动画、高丽国的游戏都是最好的文化输出方式,紧紧抓住和吸引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才是最好的、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lambda 发表

文化想输出必须要先自由输入才行。所以别想了,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雪菜乃荡漾 发表

就拿日本动漫举例,那些作者有几个是创作的时候想着我要文化输出的?人家只不过想创作一个好作品,你外国人看不看关我屁事。

同理三体和一些中国网文,创作的时候想着:我想输出中国文化?肯定没几个啊。

先沉下心来专注于作品本身,激发国内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给国人看,文化输出就配合着国力输出出去了。

顺带 a 少插手,越插手创作出来的东西越恶心,越难输出。因为 a 想输出的是意识形态和话语权不是文化。

知乎用户 JiuniangYZ 发表

东西好 才能输出 东西不好 是输出不了的
功夫片走遍世界 并不是因为别人羡慕中国文化 是因为这东西打起来就是好看 炫酷
输出的前提是你做的东西有趣 好玩 好看 有了这个前提 别人才会来欣赏你的文化

知乎用户 kabue 发表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方面何很多,日韩文化输出强自身包装做的好,也有外部欧美不拒,大肆宣传的好条件。

从文化自身角度而言:

我喜欢也觉得有希望大力传播的中国的优秀文化

茶文化、百家之学(儒道法墨纵横兵医…)、汉服、礼、建筑、中医、汉唐明宫廷文化、中餐、神话、江湖、丝绸之路、悠久历史、舞蹈、文学、艺术、优秀道德、剑等等,太多了。

但目前看到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印象是:清、辫子、眯眯眼、旗袍、土、贫穷、独裁、阴险、落后。

目前的文化输出状况是:诗词、京剧、四大名著、儒学、汉服、中餐、历史、功夫……

为什么文化输出输了这么久国外的反应还是这么波澜不惊,我觉得是方向上有一些问题,无法真正刻入西方人的脑子力。

诗词虽有内涵,却缺少文化基础,国内对于诗词的运用和挖掘都有限,更别提汉字都不识几个的外国人,在异乡之地,如此生涩之物,难以让人一眼惊艳,喜闻乐见。

京剧? 里面的门道很多,但本人从小就欣赏不来,画个大脸谱、穿着戏服、蹦蹦哒哒,前期百变的手势、伊伊咿咿呀呀啊啊的唱念做打,我觉得表现力,悦耳性都不如话剧、歌剧直接,除了对大花脸感到一丝恐怖和锣鼓喧天的吵闹外,别无他感。几十年前的新白娘子传奇和这几年流行歌中加入的一些戏曲原始我倒是很喜欢。说白了这东西还按老传统来,就只能给来传统看了。

中餐,具体在外面发展的怎么样我不太清楚,因为便宜、丰富、美味貌似有一大波喜欢的人,但真正理解中华饮食的人多吗?似乎没有像日料有那种强烈的高级感,是因为百年前的华人劳工留下的刻板印象?外国人吃不惯,吃不懂,你别给他弄太地道的,说点故事,搞个仪式,给他弄个合他口味的,要自喻为宫廷美食,让他肃然起敬,喜欢上中餐。小时候看的中华小当家有点厉害,还是日本人做的,不知道这部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怎么样。

儒学这块是真无聊,老古板的东西本是用来教化贱民的,人家外国本来就对你有成见,你还拿那种东西让人反感,谁瞅你?兵法凌厉、兼爱非攻不是更直白?

怎么改善呢?别固步自封,恪守不变。多做点人家习惯的,能看懂的,有目的性地宣传好的东西,好的东西要好好包装,文化依托于载体。影视作品千万少点清剧,不然好不容易输出的汉服、宫廷、华夏又变回辫子、眯眯眼、满清了;诗词要多宣传结合笔墨纸砚、书法、绘画,最好是彩色的,形意结合,一眼了然,精彩绝伦,充满境界;经典故事和素材多挖点,别天天四大名著,经典翻拍了,聊斋里面的鬼神之说很有意思,成语典故源远流长,上古开天造人伏羲八卦比肩耶稣上帝创世耶稣降临,告诉他们中华的开端是怎么来的。用各种文化形式让外国人抛开成见,重新了解中国。

知乎用户 Jamesclay​ 发表

输出文化是典型的基督教普世帝国的思想残留。

而中国从来没有此类征服世界的思想,中国文化对输出的态度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所以没必要强求中国文化中本就不存在的概念。

知乎用户 岩王帝姬 发表

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觉是知乎水平的低点。

文化输出这个概念虽然也很多年了,但对大众来说也算是 21 世纪新概念,而对于这些新概念,尤其是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自然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拘泥于形式,做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行为与努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问问你自己,你真的能系统清晰的说出文化输出的意义与必要性吗?

如果连做一件事的最终目标都不知道,就相当于不知道评价成果好坏的标准,或者掌握着错误的标准,不知道标准,或拿着错误的标准对一件事指手画脚。

所以是数一数二的键盘侠。

知乎用户 BruceSilent 发表

比太监的生育能力强!

知乎用户 Thermal​ 发表

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有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必须是中国本土土生土长的,才算中国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能输出。

足球是巴西的名片,但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

变形金刚被视为好莱坞的产品,但最早的变形金刚是日本人创造的。

众多现代美国流行音乐充满了拉丁风情,但拉丁文化对于美国的欧洲移民来说是彻底的外来文化。

同理,街舞最初是美国街头流浪的黑人捣鼓出来的,老白人对之很不屑,但现在成了世界最流行的舞蹈,也是美国的文化标签。

成功的文化不分起源地,成功的文化输出只论水平和质量。

可惜管事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知乎用户 不清 发表

总有人天真觉得经济上去了,文化自然就输出了

我寻思印度 GDP 总量还有人均 GDP 都低于中国,人输出不比中国强?

知乎用户 吴山野士 发表

中国文化输出的中心应该是普世价值观。

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是自定义的伪普世价值观。绝对的个人自由是绝对的社会祸害。

我们可以自由地学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到纽约的某个大超市门口去发现一辆无人的高级轿车把他撬走去实现自己的短暂的财务自由吗?也就是说自由有时候对世界带来的是负价值。如果我们不能自由地判断什么是自由。那么这个自由便不是我们的自由。所以自由民主根本不是普世价值观。

中华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仁义道德。仁即仁爱,义即担当,道即用自己的头脑行走,德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透看明白。

能用自己头脑行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透看明白的人都是自由的人。看明白想明白便有了道德。

天地仁爱有了人,父母仁爱有了我,我与我的外在仁爱我将拥有一个属于我的世界。

人如种子,种子有什么样的仁便会长出什么样的植物,人有什么样的仁爱,未来世界便会什么样。贫穷富有皆因为仁爱不同。当我们爱钱财,爱到能让钱财也爱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缺钱财吗?当我们不爱钱财,钱财也不爱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富有吗?

我们仁爱的事物会在我们心中升值,我们不仁爱的事物会在我们心中贬值。为我们所爱的,与爱我们的,担当自己的责任,奉献自己是人生最大的荣耀。所以仁义才是普世价值。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首先在于推广仁义这个普世价值。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输出这么弱?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因为方向反了啊 这么说吧 日本盘子洗七遍、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德国油纸包、美国小护照等等等等,这些创意和内在的逻辑思维,放到好莱坞也毫不逊色那种。 但是他们是对内不是对外啊 这就很尴尬了 倚天宝剑屠龙宝刀,刀 …

中国怎样才能提高文化输出?

知乎用户 打工人李田所​ 发表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 “老哥,来一口。”,然后老哥感叹一句“哎呀我操,真香!” 然后你们俩每天都一起吸。 而不是给老哥炫耀自己祖爷爷的骨灰盒做得多精美:“看见没,镶钻的!”。一来老哥是真的不喜欢你爷爷的骨灰盒,二 …

为什么日本的国际形象似乎比我们好?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卢旺达(当代)比刚果(金)、斯里兰卡比印度、利比亚(战前数年)比埃及、阿联酋比伊朗、芬兰比俄罗斯,这几组国家也都是前者的国际形象看上去比后者更好。 知乎用户 玖羽 发表 在谈到宣传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两点: 1、宣传只 …

如今中国最有希望输出到全世界的文化是什么?

知乎用户 螺旋线 cc 发表 1. 国产动画 越南目前是对中国流行文化接受度最大的国家。在越南,近年中国动画的粉丝迅速增长。 在脸书搜 hoat hinh(越南语 “动画”),会发现一大群中国 3D 动画的讨论组。 随便点进去一个,就有三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