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超量」供地计划,住房用地增加 44.7% ,将产生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住房用地增加明显是利空房价的,这也能解读为” 房价要涨 “,我看有的人是真魔怔了。 会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全国人口可能 2022 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从今以后城市争的人口不是增量而是存量。那么 …
这是一道送命题。
控制土地供给,超大城市限制人口制定政策 “赶人”,就业机会和投资集中于超大城市,超大城市主要供应商用土地,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讓你来这里打工,但别享受公共服务和城市福利,除了被企业拿走的剩余价值和交上去的税,余钱通过房租的形式继续留在这个城市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对外地青年利润榨取的 “生态闭环”。
或者外地人、本地人可以选择买房,变相交一个 “入城税”,用信贷的办法把未来收入折现提前交给【】。
你看到的是这么多荒地为什么不建房子给我住。
浦东看到的是才这么些土地不够开发几年的,未来人工智能、大飞机、半导体、软件、互联网、医药、机器人等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用地很紧缺啊。
天真的小可爱。
首先,我想问问这些小可爱们,你们不会真的天真的认为北京,上海的房子贵,是因为缺地,导致缺房子的原因吧。
吸收一个外地人进来安居,就意味着这个城市要负责 ta,包括 ta 所有后代的所有生存需求。
这个新上海 / 深圳人是人才,但是 ta 的子女不一定是人才,但是这个不是人才的子女,就算很 “废物”,就算在上海 / 深圳住贫民窟,也不会离开,那为了“和谐” 怎么做呢?
那就拿大量的钱建廉租房、经适房,让这些 “无能” 的(新)本地人住,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安定。
比如吸引 100 万新人才进来建设城市,假设这些人的后代中有 50 万不是人才,那这 50 万人也不会离开 (你有见过几个住在棚户区的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会离开去更低房价的城市?),那城市为了安定就要花钱养着他们。
就相当于,你有能耐住五星级酒店,但是你的儿子没有这个能耐,那五星级酒店就需要贴钱让你儿子继续住在该酒店。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 100 万人才,即可以让他们建设城市,又不会他们将来成为城市负担呢?
现在,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都是: 一线城市通过高房价 + 子女教育就可以了。
这种 “绅士” 的方式,可以请你们在建设完之后,在子女教育阶段(四十左右),乖乖的离开北上深,回到其他地方去。
让其他地方负责你们子女教育成本,负责你这个 “废电池” 的医疗、养老成本。
何乐而不为呢?
你说你不上套?
你能吗?
给优质企业免费提供商业用地,留住大量的优质岗位,你能抵御得住 “高薪职位” 吗?
看看特区给企鹅提供的新办公用地吧,这么好一个半岛,几乎是 “零成本” 送地。
这个半岛要是拿去开发房地产,价值应该比一个中部省份 GDP 还要高,为什么特区要白送企鹅。
因为,要留住优质岗位。
优质岗位在,就能一茬一茬的割年轻人韭菜,就能源源不断的 “白嫖” 年轻人的电力。
而,高房价和低学区房,就可以不用负责任。
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苏州极力排斥跟上海直接地铁联通。
因为,苏州如果跟上海直接地铁联通,苏州将会变成上海的 “睡城”。
没有通勤问题,上海给你 2 万工资,苏州给你 1 万工资,你选那个?
那苏州的当地企业怎么竞争,不可能跟着上海的工资水平吧,那还不如企业留在上海。
年轻人白天通过地铁去建设上海,给上海缴纳五险一金。
晚上回到苏州的房子里。
苏州呢?
需要把建设用地拿出来给这些 “建设上海的人” 住。
需要把教育资源让出来给这些 “建设上海的人” 的子女就读。
需要花大量的钱建基础设施,满足这些 “建设上海” 的人活动。
需要管这些人的生病、养老……
所以,上海很乐见地铁直通苏州,苏州则很反感。
一个很现实的案例,就是上海的松江和南汇,地铁 9 号线、16 号线的开通,直接将这两个地方变为上海市区的 “睡城”。
你还在天真的问: 有那么多地,为什么不拿来建房子?
最后,回过头来说 16 号线沿线土地。
16 号线周浦东旁边的九龙仓 - 兰亭,绿地 - 柏澜晶舍等次新房,均价都到 7 万了。
这些地拿来卖,可值钱了。
根据上面说的,上海可不会这么傻,让你们安居下来,做苏州都不愿意做的 “傻活”。
并且根据规划这些地虽然现在都是荒地,但是基本都已经做了规划。
作为张江南延的预备用地
张江现在已经没有可用的土地了,但是张江还在高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张江南扩规划已经出来了,16 号线沿线一直到航头,都在张江南扩范围里面。
现在很多产业区已经开始建设了,
比如康桥的机器人谷,周浦东的医药谷……
就是说现在这块地,已经是作为未来几十年某个产业的用地,现在是还没有多少企业进来,但是也要先留着,进来一个企业开发一块地,慢慢引企,慢慢开发地……
比如说,上海规划某块地是要预留给 100 家半导体企业的。
但是,目前只吸引到 20 家,那剩下 80 家的用地就先养草。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可值钱了,上海还让它们荒着的原因。
你看到的是这么多荒地为什么不建房子给我住。
上海看到的是才这么些土地不够开发几年的,未来高科技园区用地很紧缺啊。
因为海量专精准算,都在北京,不住在上海。
所以他们 1999 年精准算出上海到 2020 年只能有 1600 万人,所以只需要批给 1600 万人的建设用地。尽管一年后上海人口就不止 1600 万人了。
所以他们 2017 年精准算出上海到 2035 年只能有 2500 万人,所以只需要批给 2500 万人的建设用地。尽管一年后上海人口就不止 2500 万人了。
上限已经卡死了,所以作为下属必须执行,必须用各种方法不让你成为上海人。
补充一句啊:北京 16410 平方公里,上海才 6340 平方公里。可是,北京基本农田红线只有 150 万亩;上海基本农田红线竟然高达 328 万亩。(2020)
有一次我半夜没睡着,去全家买点吃的。
看到服务员在处理隔夜的食品。
他们把包装撕开,然后扔在垃圾桶里,再搞点恶臭的东西一起,保证流浪汉吃不到。
我很生气。
就上去质问他们了。
你们为什么浪费粮食!
他们说,他们也没办法,是老板要求他们这么做的。
我就问,凭什么老板要求他们这么做,把这些扔在垃圾桶里让流浪汉吃不是蛮好吗?
他们说,老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把粮食毁掉,那么白天就没有人会去买面包了。
如果白天没有人去买面包,他们就没有工资拿,如果他们没有工资拿,他们就没钱去买面包了。
我问,可你们自己手里不都是面包吗?需要买面包吗?
他们说,是啊,你说的没错,我们有的是面包。
但是人啊,难道只有面包就能活吗?
这些年房价长期上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特别是控制住宅用地。
不要说 16 号线,就是中环开车转一圈,就会发现很多很多闲置的土地。
这些年各地支撑房价最爱常用的手段,就是少量开发核心土地,主要开发偏远地块。偏远的地块有高价核心地块对标,也能卖出好价钱。新买房的,特别是刚需,只能买得起偏远的房子,反过来又撑起了整个房市。
牛奶倒了,也不能给穷人。懂吗?
在国家的层面来看 年轻人并不缺房子住 住房反而还很充裕
农村和小县城有大量闲置的住房和土地 但你们就是不去住 那我也没办法喽
我国早就过了需要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了 以后甚至都不提城市化 只提城市病
不信你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 现在都是讲农村扶贫 讲返乡就业 讲环保 讲各种丧心病狂吓死老外的基建之类 好几个月也说不到一次城市发展的如何好
低价房造好了→给年轻人住了→年轻人不买商品房了→不愿累死累活工作了→上海的用工成本 / 建设成本上升、房价下跌→上海资本吸引力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上海也就不是你向往的上海了。
总结:
1、你舒服了,谁来创造价值?要的就是这种你再拼拼命就能实现梦想的劳动力。
2、想活得舒服可以去鹤岗,不可以待在上海。
3、除非你自己牛逼。
4、牛逼了就买商品房了,回到原点。
其实你对照股票市场来看土地市场,就很清楚了。
本来写了很多,还把土地市场和股票市场做了对比和类比,都删了,没必要说那么多那么深,这些年大家都醒悟了,能够看得清楚问题的根源,类似题主这样天真的小年轻越来越少了。
简单对比一下,假如你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且身家大半都在上市公司上面,哪怕其中一大半都是非流通股,你肯定也希望公司股价能够长期缓慢但是稳定的攀升,对不对?
股票跌了你肯定不高兴,就是短期内大幅上涨你也不会高兴,因为短期长得太快你担心有估值崩盘的风险。你就希望这个股票能够在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上面,持续稳定的缓慢上涨,速度大概和公司营收增长速度类似就行。
你会每年减持点股票换成现金干别的事情,但是肯定不会大幅减持把盘子砸崩了。
那现在所有土地都在政府手里,政府就是土地资源的大股东和大庄家,换成你是政府领导者,基于理性和利益的角度,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几个知识点:
1、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粮食亩产千斤的省级行政区(2020 年亩产 1068 斤,第二名新疆 947 斤,全国平均亩产 765 斤);
2、上海共有粮食生产功能区 80.32 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 49.07 万亩(313 个保护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7.1 万亩(13 个优势区)。 农业基本生产用地有保障,地产农产品数量基本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90 万吨以上,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 50 万亩左右,蔬菜自给率保持在 40% 左右,绿叶菜自给率保持在 80% 左右;
相关链接:上海发布《行动方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 新华网
3、仅南汇新城 2021-2025 五年新增住宅面积 1600 万平方米,按照套均 80 平,这就是 200000 套;按照人均 35 平,这就是 457182 人;(张江科学城沿线、惠南、新场、宣桥沿线新增住房未计算在内)
4、新片区除了加大住宅地块推介的力度,在细节上也做出限制——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 5%,开发商自持租赁住房比例 44.53%,一手房售价原则上不超过每平方米 3 万元。
相关链接:单价 3 万元以内的一手商品房,新片区每年要建 300 万平米 - 上海临港
5、3.2 上车方式 = 缴税、注册、办公三地都在临港的企业签 2 年以上劳动合同交 1 年以上社保;3.1 上车方式 = 3.2+ 本科 or 中级以上职称 or 三级以上技工。选房摇号先给 3.1 和 3.2,然后再是其他人;人才证上车后五年内不得转手;
6、到 2025 年,全市建有等级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1240 万平方米,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2880 万平方米;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1.5 平方米以上。也即 2025 年上海预期人口为 2747 万人;其中五大新城将完成新增人口导入 150-180 万人,主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将完成新增人口导入约 100 万人(2500 万人的预期早就突破了,另外人口在规划中是预期性指标而不是约束性指标)
相关链接:上海市民防建设发展 “十四五” 规划 青浦新城 “十四五” 规划建设行动方案_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滴水湖片区单元规划中,滴水湖核心区住宅面积 9.71 平方公里(按容积率 2.2 计算,核心区内住宅共计 2136 万平方米,按 35 平方米 / 人可容纳 61 万人居住),科研 / 教育 / 行政 / 商务建筑面积总共 1325 万平方米,按 22 平方米 / 人计算,可容纳 60.2 万人工作。产城融合已经成为本轮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词。
相关链接: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滴水湖核心片区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草案公示_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8、官方认证泥城 / 芦潮港的二手房 3 万一平;官方认证滴水湖核心区的二手房 4-6 万一平。(均为官方指导价),结合上面提到的核心区 3 万一平的新房,这个空间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你了。
总结一下:
1、上海其实有相当发达并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业,并且有很强势的农产品(延伸阅读:乡村全面振兴将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 - 中国政府网 );
2、上海是在大量的建房子的,现在在郊区的投放量已经非常巨大了,单临港每年投放至少 300 万平方米(未来五年全上海新增导入 250 万人口,使上海的人口达到 2750 万人左右),1 平方公里的住宅用地容积率 2.5 就可以容纳 71400 人,而这些新增的人口还轮不到消耗上海市辖区内的基本农田的,别打那一堆农田的主意了;
3、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产城融合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4、只要你有资格来工作,那么欢迎你来上海进行价值投资。不过想清楚一点:你如果把这里当成一座用来定居用来工作生活的城市,那么它有的你会喜欢,当然如果你只是想赚个差价,那么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想清楚,你的接盘对象只有那些没资格买临港新房的人,如果你有资格买新房,那么你在未来几年大概是总能买到三万一平的新房的。光这一条就能逼走多少炒房客;
5、3 万一平的新房房价合不合理,可以参考黄市长提出的 “双职工 7-8 年收入与一套房的总价相当” 的标准来对标,或者简单点的算法:你的年到手 * 15 够不够这套房子的总价。
老上海的住宅解决方案
是一个老石库门房子从住一家变成四家变成八家变成 n 家
是人均居住面积几平米
是三代人挤二十平米
现在已经很人道了
这类问题是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思维钢印、第二是土地财政
过于 40 年的计生不仅仅是减少了 4 亿年轻人,严重的经济发展和老龄化危机。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钢印,美国帮中国培养了很多人口学家,编织了一个理论大网,无孔不入,深入教科书和人们的脑海,其中几个影响非常厉害。
中国确实人多,但是地不少,地方很大,印度快超过中国了,面积只有中国三分之一。中国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密度 139 人平方公里,世界 59 位,算是中等偏上。日本人口密度中国 3 倍,75% 山地丘陵,都没见有中国那么密集的规划,日本城市人口密集平均在 5000 人平方公里左右,中国规定城市人口密度 1 万人平方公里,比日本还高一倍。
但是有中国人多地少的思想钢印,中国城市规划自我设限,咱们人多,得密集点,都得住楼房,不能住小院。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
中国改开 40 年,住房建设用地只用了 0.3 亿亩,土地供应非常抠门。这完全没有必要的。只因我们被美国人编织的谎言困住了
少生孩子多养猪。人的价值猪都不如,是累赘是负担,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不行,人太多了,要限制。否则负担不起,人口爆炸。其实事实相反,人口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哪里人口聚集,哪里就有繁荣和富裕。但是中国人被盖了钢印,磨不过这个弯儿,最近才有所好转,才有的地方开始抢大学生,300 万以上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限制取消了,你看有多少人去落户了?没有几个,没有工作和生活条件谁没事情乱搬家的?
但是人口是负担的钢印还是有显著影响的。中国大城市病严重的主要是规划密度太高,人为限制的,加上规划不科学,建设跟不上需求。土地供应吝啬,导致的大城市病严重。并非是人太多了。
日本 30% 都居住在东京首都圈 1.2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比中国城市密集多了。
被上世纪的饥荒吓坏了。完全没有考虑的 70 年代科技大发展的状况。中国现有耕地 20 亿亩多一点,即使 18 亿耕地红线是神圣的,还有 2 亿亩活动空间的,我们 40 年才用了 0.3 亿亩,全是耕地也没有多少。18 亿亩耕地折合 120 万平方公里土地,20 亿亩是 130 万平方公里。我们退一万步来说,你可以在人口流出的小县城、乡镇回收土地、增加耕地,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周围的农田进行置换。大城市每亩地产值 200 万,种田只有 2000,相差 1000 倍。这种机械的规定是生产力是一种严重的抑制。
更不用说过去 200 年来,粮食增产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这个事实了。1900 年小麦亩产 50 公斤,人口 16.5 亿,2000 年小麦亩产已突破 600 公斤,人口 70 亿。100 年中小麦亩产增加 12 倍,而人口仅增加了 4 倍多。 也不要说未来的立体农场、农业工厂等新技术的应用了。
一边是小城市种地不赚钱,很多农地抛荒。一边大城市挤破头,这绝对不是一个合理的景象。
重庆发明的地票制度就是一种聪明的方式。
但是我们要用科学理性的眼光看耕地保护问题。要科学开发、科学利用、科学保护。不能把耕地保护神圣化。要动态的看问题。不能定一个物理死规定,然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这个规定不能动了。这科学吗?一点也不科学。未来比如淀粉工厂生产适用化了,你还不是得改?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身子已经跨入了工业化社会,但是我们的脑袋还是农民的脑袋。
举个例子,比如之前的洪涝灾害的时候不惜工本的抢救粮食。后来终于发现花太多钱抢救粮食,比粮食产值还高根本划不来,才慢慢没有了这些行为。本来就是嘛,中国是一个大国,任何局部的自然灾害都不影响全局粮食安全。现在我们这边农村种地无论是旱了涝了还是生虫了,很多都没人管,放任。因为现在人力太贵了,这么一点产值,多投入了人力就亏了,不划算。
有人说打仗呢?打仗?打仗别说粮食不安全,连命都不安全!现在战略武器那么厉害,一打仗攻击你粮仓、化肥厂、粮食加工厂,你耕地保留的再多都免不了要大饥荒。别想着粮食禁运级别的世界大战,那时候大部分人都要完蛋。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罗马俱乐部炮制的《增长的极限》之所以失效,是因为事物发展是动态的。按 19 世纪亩产 50 公斤粮食,计算 21 世纪发生的事情,是不科学的。同样,我们现在按亩产 500 公斤计算 22 世纪的人口问题,同样也是不科学的。22 世纪可能粮食是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根本就不需要耕地了。
明天再讲吧。
一遇到这种问题,平常爱国情绪高涨的知乎网民就突然大转弯,说什么国家要利用房价 “剥削” 自己,这不对!该改改了!!
土地是什么?首先得明确,这是**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有增值保值的需求的,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如果滥发福利,那么土地就会贬值,财政收入就会下降,我们国家如何在国际上运筹帷幄呢?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咱百姓个人的幸福生活?可不要被那些 “我不在乎大国崛起” 的鬼话蒙蔽了。
至于年轻人的居住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当然,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房价是贵些,但这里也有高薪人群买得起啊。国家对各地人民都有统一的土地供应安排,对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采取的是严格控制的政策,不大量供地正是调控人口的一个举措。
爱国,就要拥护国家的政策,而不是质疑。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为啥一直规定上海 2500 万人口?还是我这个规划设计人员来简单说一下吧。
1 我们国家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虽然土地市场招拍挂是市场机制。但是本质上土地指标都是政府控制的计划体制。每年指标相对固定,具有极强的价格刚性。
2 土地是否可以开发,源于总体规划中对人口认定。由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相对固定,那么人口指标就决定了实际可用总建设用地。即使市场需求更多,但是总体规划基本很难大调整,因此可以用来公开出让土地就相对固定。因此在新增可用土地固定情况下,指标就越来越少。年轻人想落户不容易,想买房当然也不容易。
3 货币宽松状况下,对比土地供应的刚性,土地价值就不断上升,导致年轻人买房越来越难。这是全世界的通病。
所以,一边房价高企,一边大量闲置。原来地主低价出让,这也是不可能的。以上,祝大家早日买房。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那个原则: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轨道 16 号线的实际情况吧。
16 号线是 2013 年底开始运营的,到现在快 8 年了。
这 8 年沿线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逐段看一下。
龙阳路——华夏中路
这一段是浦东新区成熟区域,左面是北蔡镇。一个成熟的社区,2000 年之前的动迁目的地。右面是张江开发区,有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光源等等。
华夏中路——罗山路
和上一段差不多,很成熟的社区了,左面是居民区,右面是工业区。
罗山路——周浦东
这里到了康桥、周浦了。周浦又是一个上海旧城改造的动迁目的地了。比前面的北蔡要建设的晚一些,大概在 2000 年之后很多黄浦区的老居民动迁到这里的。现在也是一个很成熟的社区了,深度去看,还能看到一些农村时代保留的老房子。
左面还是工业区,许多知名的制造业工厂,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昌硕。再过去就是迪士尼了。
周浦东——鹤沙航城
这一段还是这个格局,左面是居住区,右面是工业区。周浦是上海人心目中的农村了,不过也是旧城改造的动迁目的地。还已经满了,现在想在周浦买房子也是很困难的。新的旧城改造,居民动迁的方向要往比周浦更偏远的地区搬了。
鹤沙航城——航头东
这一段从地图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比较荒凉了。航头还是一个建设中的社区,现在的旧城改造的动迁目的地还是可以选航头的房源的。航头这边工业也不多了,原先的镇级开发区,基本被物流园区替代了。如果要说能看到沿线的破败和农田,应该从这里开始。
航头东——新场
这一段就保留了比较多的,原先上海农村的样貌了。新场有个主打游览的新场古镇,周边也汇集了一些住宅和商业。
但比较奇葩的是,新场地铁站到新场古镇还有 2 公里多的距离,这段距离两边的还是农田和小工厂,没有开发的样子。
这几个站就一起说了,这里进入原来南汇县的腹地了。
清雍正年间,南汇建县,县治定于惠南镇,即南汇的城厢镇。
惠南的名字意思是:有惠于南汇。
惠南一直是南汇的行政和经济中心。
南汇是 1958 年划归上海的,主要承担为上海市民提供粮食蔬菜的重任。
这一段还保留了很多的农田,灌溉的河渠,各种辅助上海中心城区功能的设施。
这里要提醒一点的:野生动物园站距离上海野生动物园还有近 2 公里的路程。
有地铁站到动物园的短驳巴士可以坐,谨防黑车。
临港大道——滴水湖
这一段不用细说了,临港新城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中。
总结一下:
题主说的 16 号线的大量破败或农田应该是指航头东——临港大道这一段。
下面说说我知道的情况。
上海的建设进展是有规划的,要了解详细规划,可以去查看: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网站。
就我知道的 16 号沿线的规划情况:
首先要保留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的红线不能动,这个对上海也一样,南汇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域,那些农田是不能动的。
这里可以回答一部分问题,那些农田不能用来建造房子。
建设是逐步推进中的
从旧城改造动迁目的地的变化来看,现在的重点是在航头。待航头建设了差不多了,才会逐步延展。
而临港新城也建设了大量的住宅房,前几年是没有人要的,最进几年,因为特斯拉等大公司的入驻,人气旺了,现在也是一房难求了。
为重点项目建设预留的空地
南汇这片区域以迪士尼、野生动物园、南汇桃花节等,规划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
有很多看着破败的区域,是为那些重大项目预留的空地。
那些空地不是谁有钱就可以来建设的,一定要和规划主体相符合的。
比如说:你可以在迪士尼边上可以建酒店,饭店,民宿等等,但是不能建工厂了。
那迪士尼周边的空地就这样预留着了,如果迪士尼想再扩建三期、四期,也有空间。
如果再有其他娱乐项目进驻,只要投资足够,也是可以的。
铺垫了一大段,来回答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给建设上海的年轻人住?
从政策层面看,上海一直有提供公租房,人才优惠购房的政策。
我们看看临港新区人才住房的政策,链接是管委会文件全文。
在这个文件中,建议关注几点:
什么是人才?看上图的 5 个标准。
第二个关注点:房源。
在文件中没有明确,实操是临港区域新建的商品房,房价比市场价要低很多。
具体低多少,没法说,总之有资格申请的人都在申请。
我一个朋友已经第二次提交申请了,资格审核已经通过,目前正在等摇号。
上一次申请是摇号没中签,希望这次有好运气。
除了临港,上海各个区都有自己的人才公寓政策,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说到这里,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有给建设上海的年轻人提供房子呀,还是很优惠的价格。
你是不是他们眼中的建设者,那才是一个问题。
这算是我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先说第一个问题吧,刚需年轻人购房预算是多少?临港片区预估开发成本大概是可售部分 1W 元以上的成本,包含土地,但不包括前期的拆迁补偿清苗,也就是说,平地建高楼,不考虑盈利,年轻人至少得准备 1W / 平购房成本。如果考虑前期成本,1W2 最起码的。如果再计算上市政道路,生活配套,无法想象。
但实际上,临港地区不乏 2W 不到的楼盘,存在于成熟的泥城镇、万祥镇、书院镇这种地方,而上海地区,像是嘉定外冈、松江小昆山、金山区、奉贤海湾等地方,2W 以内的也不少,平地建楼并不靠谱。
如果说公租房、廉租房,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建呢?建设资金谁来出呢?建好为谁服务呢?上海地区公租房建设都有他的目的性,为特定区域、企业服务,临港住宅工地如火如荼,适配于临港片区的建设,16 号线大片生地开发,闲置则是必然的,如果对接成熟的张江园区,相比较北蔡、御桥、康桥等地区,另辟新地目的是什么?租房太远,购买太亏。
如果地铁口建楼,按现在市中心的强度,年轻人拼的过在市区被压迫的一败涂地的刚需人群?
再说第二个问题,发展。
放眼全球,最具活力的社区一直都是中产社区,中产社区特点是什么呢,环境良好,人口多而不密,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拥有医疗教育全产业配套,人口多为企业中层、拥有技术的工程师等,碧云社区,现在热炒的紫竹半岛就是这样子,他们的前提都是临近产业而又不太近,题外话美兰湖也是这样就是没有产业而支撑不起来。
说这些,其实 16 号线就是这样的潜力股 。他跟临港产业区、张江园区有足够的距离,但又不太远,人口稀疏不会有太大的本地的开发阻力,大片的空白利于规划发展。
而刚需,则需要的是交通,便宜的居住成本,低档次低价格生活成本,最基础生活设施,这要求他离产业区域非常近,非常强大的交通设施,高密度居住区域,这一切条件都是目前 16 号周边所不具备的。
16 号线周围会有产业集群么?滩涂兴产需要政策扶持,税收土地组合拳,目前浦东有了临港新片区,他还没有完全落地,为什么要推起来第二个?
同时吸引大量的企业前来落地,政策、交通、产业集群,都要跟上,但上海地区这样的天选之子地段只有两个,一个是临港,一个是宝山,宝山半废状态,临港不出意外 2035 就能再造一个浦东,16 号线连接新片区与市区,过程中的前移给了我很明显的腾笼换鸟感,搞清楚这里会有什么,不如看看临港会干什么。
新片区发展,陆家嘴 2.0,顶尖科学家论坛,这种先行部分很明显的头部色彩,他才是 16 号线终点位置的。奉贤那一条线的方向都是医药产业,特斯拉三一重工这些头部生产,16 号线方向自带的光环就是偏中高端的,真正的刚需端是奉贤方向的,但是会有可能在部分地铁站周围出现一定体量刚需集群。题主提问的位置有问题。
我是看着紫竹半岛起来的,16 年时候,印象中不到 300W,看了半天家里人觉得不灵光,即使我劝说这边未来可期,给他五年绝对起飞也没用,不是华二带飞了紫竹半岛,而是紫竹园区这种中高端人才能聚集的地方有诞生名校的可能。
同样,临港片区依然有这种条件,可以自成一区的临港片区,在规划里的头部产业,会把潜力社区地段搞成刚需区域么?16 号线沿线都是刚需住宅,奉贤方向都是制造业集群,这是打算把中产往哪边推?
最后,从打工人角度出发,我上海属于有房有车的,在起步阶段,我的需求就是上下班路途短,少换乘,租住便宜,满足最基本生活需求 ,但 16 号线周围,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太少了,如果作为居住地,惠南到世纪大道这种枢纽需要 1 小时,同样时间的南翔、江桥、九亭、顾村,那都是相当的成熟。这种地方居住,出租合租费用不会比惠南高太多,但是生活水准,社交各方面要强上一个层面,如果让年轻人来,会怎么选?
可以说,相当大一部分层面,都支撑不了短期 16 号线沿线居住建设。
别,千万别用建设两个字,不配
请问来上海真的是为了建设上海????
还不是因为给的钱多
淘金就淘金吧,不寒颤
回归问题本质,本质上社会是排位赛,不是晋级赛
你觉得房子贵了,请问你手里有房子希望房价跌破新天际???
立场不同嘛
最后,关于城市建设规划,上海有五年和十年的整体规划,具体可以去官方网站或者上海城市规划馆了解下
祝你好运
因为这是土地储备,为了以后用,现在捏在手里等升值。
政府也会把地捏手里等升值,因为卖地是个一锤子买卖,现在卖掉了楼面价 5 万,以后涨到 10 万也和政府没啥关系了,最多收个二手房交易税费。
但是如果一直捏着不卖,那就有想象空间了,有想象空间就能升值,比如造个新区的概念,然后迁一点医院和政府机构过去,最后再卖地,这样收益才是高。
很多时候一个东西是否值钱关键就是看故事讲不讲得通。
北京的西二旗、天通苑、天宫院大概都和题主想法一样。反正那么大片地方,建了楼给大家住呗。
你问问那些每天在西二旗、天通苑挤地铁的人,他们幸福吗?回龙观的人们感恩吗?
就说北京从市中心到通州这个方向,你看着也有好多村子、破败工业区,你也觉得盖成那种一梯八户的高塔楼让年轻人住进去是好事。
事实就是 1 号线 / 八通线、6 号线、七号线、京通快速路、广渠路、朝阳路、朝阳北路这么多交通线建完了,依然挤成狗堵成狗。
真按题主说的,一块荒地没有,全给盖上居民楼,那恭喜吧,建成数个九龙城寨。
这种问题你可以下个模拟城市之类的玩一玩,你就按你的想法,只要是空地就盖居民楼,你看会发生什么就知道了。
上海不缺地,但是缺配套和公交啊。
16 号线如果那边都造满房子,那上下班高峰怎么出行?地铁承载不了啊。
我现在住在八号线芦恒路,上下班高峰已经挤不上去了。听说八号线在终点站沈杜公路那边已经开始限流了,要不然沿途的站点根本别想上人。
周边的房子能造满,但是交通跟不上啊。
除了地铁,还有公交,可惜公交车绕路更慢,而且路上也堵。芦恒路这边已经开始造高架缓解交通了。16 号线那边呢?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配套,你商店得跟上吧。要不然买个菜还得开车,你叫个外卖都没人送。(别怀疑,我同学就住上海松江那边的别墅,几百万一套的那种。但是外卖点不上啊)他们还算是有车的,能开车跑跑。去 16 号线?配套怎么搞?幼儿园学校医院你也得跟上啊。。。
我相信政府花大力气肯定是可以开发的,但是不值得。现在上海搞的经适房已经是很便宜的了,有些地方还被人嫌弃呢!以后会往 16 号线那边发展的。
顺便说一句,经适房就是去开荒的。不过政府规划的还都不错,发展给几年都能起来。。。这点比商品房好,我见过很多偏远的商品房,配套过了十多年都起不来。
第一是规划上,上海(或者说浦东)的城市开发边界不宜拓展太广,对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好处,而且远郊的职住平衡很难搞定;
第二是城建上,住宅要做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狭义的水电煤信,广义的商教卫娱还有垃圾清运,跑那么远排管子开新城需要巨大投资,并不只是钢筋水泥起房子就行;
第三是发展阶段,上海发展需要预留腹地,土地不会长出来,现在两三千万人就要涸泽而渔,那后面城市化继续深入,怎么容纳更多人口;
第四是财政上,这个好理解,地卖便宜了政府没钱搞配套和维护建成区的功能,削减预算的话市区常住人口就要跳脚了,对财政收支来说利益平衡很重要;
第五是土地严控背景,不是你想征收就征收的,中央管着呢,一年就给那些量,今年不用明年作废,这点量给到一文不名的郊区水花都见不到一个,还不如在现建成区外围精耕细作见效好;
第六是城乡关系上,这个问题很深奥,我是老浦东人,这个不方便回答的(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年轻人的住房刚需问题,根本不是住房供给不足,纯粹是因为年轻人天然的穷以及房价的高导致的。**而住宅不仅价格上受到 “指导”,二手房的流通还受到限制。所以即便上海真的已经加大了住宅土地的供给,房价高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
就看去年 6 月的上海土拍,供应的几乎全是和 “住” 相关的土地。
56 幅地块,包括 6 宗 “城中村” 改造用地,14 宗征收安置房用地,8 宗租赁住房用地,28 宗涉宅用地。
今年上海经济受到过去两三个月的影响,住宅土地供应量只会放宽,不会减少。而且但凡是看过上海历年房价变化以及住宅土地供给量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供给端的问题。
不信的话看看上海的留学生落户政策,一群还没建设城市的人凭什么优先落户?要么是因为有马上可以兑现的购买力和消费力,要么就是看上了优质税基今后的购房潜力。同时那些熬到 60 岁的农民工面对的却是清退的政策,真是令人唏嘘。
扩展一下回答:
这个问题反映在香港的住房占地比例上可能更加合适,甚至可以说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在最初就是受到了香港模式的启发。这个现象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提到过:
香港住宅所占土地面积只有 6.9%,但是农地、荒地、林地等占 75.7%。
像香港这样的特区,其农产品、水资源、甚至能源基本依赖内地供给,但是大面积未开发的土地却维持了几十年 (也就是说保留那么多未开发土地是没有相应产出的)。与此同时,香港的住房需求以及寸土寸金的高房价,催生出独有的高密度住宅风貌。
看下图,你总不会以为让年轻人挤在筒子楼里,然后留出大片的生态山林是为了创建宜居城市吧?
假如我再告诉你,像上图这样的住宅用地甚至需要填海来获得,你会不会觉得更加魔幻了呢?
放着大片的土地不开发,却要通过填海造陆的手段来曲线救国,这才是限制供给来迫使刚需们支付高溢价的不二法门。但是限制供给也不是港府的本意,背后是几大地产商囤地和农村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纠葛:
香港为什么保持郊野公园 60% 左右,以此为傲,却不减少,让许多人住㓥房?
城市的发展建设,从来都是处于城市本身的发展前景考虑,而不是为了帮扶和照顾谁的
永久农田指标,耕地红线不能动,目前的政策下无解。
不过说实话,按照土地价值来看,将上海的土地作为农业用地明显产出太低了,也不利于增大住房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在耕地红线不能动的前提下,上海市政府可以考虑和周边省份等面积置换农业用地,进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况且浦东本身就是泥沙冲积而成,土壤较为贫瘠,并不适合作为农业用地。
像香港那样一边大量保存 “郊野绿地” 不开发,一边又蜗居市区忍受极高房价的做法,真的不可取,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很简单钱谁哪里来?
按照你这个问题的逻辑,河南河北安徽啥的地方这么大,为啥不多搞几个经济开发区,多引进一些先进企业让年轻人在当地就能安居乐业?
呵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动动嘴皮子就搞得起来的,你说农地上盖楼盘,那么当地农民的拆迁款谁出,开放商建楼盘,周边都是农地谁会要,那还得修路吧,这个钱谁出?修了路,还得有配套吧,医院、学校、菜场、大型商超等等,这些又得是一大笔动迁款和建设费都谁出啊?
要是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索性整个上海,不,全国都按静安寺的标准建设一遍不完美了吗?
规划里面上海不应该有这么多人口。上山下乡和支援三线经历过没?星辰大海啊
于谦的父亲心善,
作为上海市民,我提议建造大型廉租社区用于收留阿富汗难民。
绝不可有一平米流入市场。
以上。
我倒是经常去那一带,我知道那一带目前的已经存在的房子数量之大,绝对够很多很多人居住了。
我还劝过一位朋友,让他把上海城里的房子要么卖掉,要么出租,自己在滴水湖附近租个别墅住,但人家就是不肯。我还劝过很多很多朋友,城里房子差,贵,没有草地,郊区有大量的闲置住房,楼房别墅都有,价格便宜,无论租还是买,都比城里划算太多。
人家一句,城里配套好,学校好,然后就不理我的建议了。如果说浦东还能蹭上自贸区概念,那么奉贤靠海边的别墅空置率极高,还有烂尾楼,长期横在海边。(南汇嘴附近也有大量的房屋闲置,随便转转,多的很)。
免费把这些房子现在就送给年轻人,有人去吗?我肯定不会有人去的。(把城里房子卖掉,换成农村别墅,相当于倒找钱,都没人去,白送怎么可能有人去?!)
就我认识的年轻人,都对生活要靠自己这个概念,没什么信心。生活要靠自己的意思是,我离了城市,能不能赚到很多钱,我离了城区,能不能自己做饭自己修房子。不指望医院,不指望物业,我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能不能把自己的房子照顾好?!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认识其他人愿意去农村,而且其他人不但不愿意去,还喜欢鄙视我。认为我是竞争失败,进不了城里,才去农村的。
这种观念之顽固,之深入人心,岂是你送两套房子,就能扭转的?!社会的扭曲是由于人心的扭曲造成的,钢筋水泥土地,都只是表象。
当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核心区域,扒了核心区域都那个鬼样子。
和政策没关系,单纯的没有开发价值,说点别的就知道了。
上海(地区)是分层的,以前就有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即便是现在(2021 年)上只角和下只角其实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城市,上海的繁华,是特指上只角的。
举个例子好了,我住在普陀区的,前段时间看到人家天天打卡网红店我想我怎么没见到那么多网红店过,我莫不是住了个假的上海?于是搜索小红书,普陀区。
打卡的地方基本全在长寿路,他妈的,那里是靠近静安寺,和长宁区的长宁路接上的地方,属于是借了静安和长宁的光了。
普陀区相对繁华的长风 / 曹阳地区榜上无名了属于是。
在外环内的普陀区也就这样了,外环外的郊区会比二三线城市更好?造了房子留得住人?
退一万步说,留住人了,上只角繁华和郊区有什么关系?来回四五个小时,真有人愿意这么玩?
大城市的优势是财政顶得住养老啊,车程两个小时以上的繁华和非本地社畜有毛线关系啊。
16 号线还不够挤吗?还造房子?
建设上海的年轻人?难道不是外地来上海赚相对于其他地区更高的收入的吗?什么叫真正的建设?几十年前,多少上海人放弃上海的繁华,相应国家号召去支援三线建设。这才叫建设!来上海赚高工资不回去建设家乡,真的很高尚哦。
买房刚需的确很多。但多少刚需眼里不到 300 万的房子不叫房子。没地铁不叫房子,50 平米太挤不能住,没车位不叫房子,没学区不叫房子,没有三个卧室将来老人不能来照顾不叫房子。是啊。合着建设上海就应该给你一套地铁双学区带车位的三房?还不能贵?30 岁前必须买到。
何必呢。
16 号线应该是去南汇了。南汇保留些农村不好吗?8424 不要了?水蜜桃不要了?草莓不采了?南汇青菜多好吃啊!本地种的落苏秒杀北方茄子。本地小玉米很糯啃啃也香啊。还有春天的本地豆,难道都不要了?
因为住房用土地的价值取决于该地块的配套设施,刚需买的不是地和房子,而是这些配套。
16 号线,穿越的都是农田,周边几公里内,别说学校和医院了,就连菜场、小超市都少得可怜,刚需住在这里干嘛?每天花 3 小时通勤,再花 2 小时买菜做饭?还要不要睡觉了?
不存在 “建设上海的年轻人”。
横向来看,上海是中国最不需要 “建设” 的城市,没有之一。所以,上海是全国最不可能存在建设者的地方。现在去大凉山、沂蒙山,才是“建设”,送当地产权房也应该。
纵向来看,上海在四九年前的一百年里,已经建设好了。今天说建设上海,就像北清复交的毕业生,声称毕业了要去拯救美国一样荒唐。美国在华盛顿一代已经建设好了。现在去硅谷就是赚钱。
喜欢钱,喜欢繁荣,喜欢在现成的大树底下乘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要把趋利说成 “建设”。受恩倒过来变成施恩了?
90 年代末,上海还分内外销房,港澳台外籍房子都是 2000 美金起,后来在离虹桥机场不远修了不少外销房,形成了第一个富人区,古北。
当时有香港炒房团来沪,从飞机降落时看到全平原,还是公有制土地,都感觉这房价怎么能炒得起来?当年根本没信心。
按上海真实的全平原土地面积和容积率自定义以及基建能力,上海可以住一亿人。至于为什么不大量修普通底层打工人能住得起的房子,比如郊区大量建小户型,30 平米,郊环外总价控制在 100 万以下。因为上海不需要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业。
现实很残酷,如果你真的不能在上海挣到足够的钱,那还不如离开去其他城市生活。在上海生活,这城市的生活成本和消费会逼着你和你的孩子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
如果你在上海有几套房想着后辈可以靠吃房租过好日子,我确信这未来没这么便宜的事。一个房产税,一个遗产税,迟早得收。因为收这两个税种利大于弊,就这么简单道理。
要是都卖地建房子,那房价大头土地出让金都被政府拿走了,老市民得不到好处。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和人民抢钱的。
只不过土著是人民,你不是。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尚有大量破败或农田,为什么不能用来建造一些房子,给建设国家的年轻人住(刚需太多,还在增长)。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拥挤在几个大城市抬高房价了,大家日子就好过了。
说个跟高赞想法不同的,我觉得是因为 16 号线地铁建好了,但周边楼盘和配套暂时没跟上。
南汇在 2014 还是 2015 年之前是完全没有地铁联通的,我的一些大学同学有家住南汇,或者在上海海事大学上学的,那个时候想进市区,先要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龙阳路,再通过地铁二号线转到目的地。公交车班次又少,非常不便,外地来的人如果不是上学或者认识的人住在那里,基本不会知道上海还有这个区域。
16 号线是那个区域最早的一条地铁线,开通后那几个居住或者上学在南汇的,可以说是欢呼雀跃。虽然 16 号线不一定在居住区设点,但是有 16 号线可以坐,距离直接从到龙阳路地铁站的 10 公里,变成到 16 号线的 3 公里。
与之类似的还有松江的 9 号线,9 号线在 2010 年还是 2011 年才通到松江,那个时候九亭、泗泾、洞泾都基本没什么房子,人多的居住处只有佘山和松江,而且松江老城的很多居民区,离最早开的松江新城站是非常远的。
如果那个时候乘坐 9 号线,九亭、泗泾和洞泾都是汽车零件厂、仓库、小商品集散地、荒地,完全一副城乡结合部的景象。直到 2015 年还是如此。但是我今年再去,原来的这些仓库、零件厂都已经没了,九亭、泗泾、洞泾全是新建的楼房,单是地铁沿线,就已经多了好几家大的购物中心。
题主会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了 16 号线,所以看到了这个区域有这些农田,但这些破败农田本来就在这里的,发展成楼盘或者购物中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从 9 号线周边变迁的情况来说,很难讲 16 号线沿线以后会不会也发生类似的变化。
看到高赞说松江因为通了 9 号线变成睡城,完全搞混了前后因果关系,细究起来,是先有松江,后有的上海。
松江老城本来就有很多居民,但是由于到市区通勤太远,所以那里的居民多半在松江老城内工作,外地的即使在松江置业,也是购买别墅,通过驾车通勤。9 号线的开通便利了这些已有的居民进城,也让部分新上海人搬到松江居住。松江虽然生活节奏慢,但绝不是什么依靠上海形成的睡城。
盖房子容易,分到年轻人头上难。
十六号线虽然很远,但由于未来张江南扩和临港崛起,这个线上的房子并不会便宜。
如果盖了房子,刚需就算能买的起,也大概率买不到,因为这些地方附近的拆迁户,当地居民也有能力买房,考虑近期的打分买房,上海户籍和非上海差了十分,最后十六号线卖的房子可能一半都是上海户籍买的投资性住房。
而如果大量建设保障房,廉租房,公共住房,这与刚需买房的目标不一致。
总结来说,十六号线,预期配套完备,房价合适,品质地产商开发,满足这几点的房子都会是全市疯抢的投资品,而不只是刚需年轻人的选择。
一条地铁线承载不了这么多人的
我建议你去北京感受一下,6 环外,那个地铁站白天的时候感觉就和废弃了一样。就好像奥运会以后没人管的场馆那样。
然后早上,你要进站,得排到两条街外,6 点半出门,等 5 辆车才能排上。
从历史的角度看,上面要防止地方势力过大,造成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
历朝历代,一个王朝的结束,具体的表现,就是上面没有权威,下面力量太强,开始挑战上面的权威。
从现代经济社会制度看,大城市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
具体可以参考同样是从发展中国家而来印度孟买,不限制孟买人口数量,孟买周边都是平民窟。
一旦经济危机来临,或者比如疫情来临,这些平民窟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稳定问题。
参考这两年印度失业人群的各种一起上街溜达……
还有,大城市还会带来高房价,人数越多,房价越高。
由此,又会带来人口老龄化,新生儿出身率低。上海从 90 年代每天 2000 人以上的人口出生,到现在每天两三百的人口出生,就是最好的说明。
特别是这次疫情,把大城市的问题暴露的一干二净…… 大城市由于人口数量多,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非常差。
根据现代社会的城市发展,大城市人口像日本东京,还有美国纽约,人口也就保持在两千万左右,甚至还没有。
再多了,就成了印度孟买,各种问题会暴露出来。
再多了,就变成印度孟买了。印度孟买什么鬼样,看过相关资料的都知道……
最后,从人口资源的角度看,每个时期,人口资源是一定的,如何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来调整人口资源的利用率,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当下,上面推行的城市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
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可以降低城市人口密度,降低房价,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城市的新生儿数量……
这里说一下,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低,在很大程度上跟日本把人口凑在一块分不开。
东京加上周边的城市,人口占据日本人口的三分之一,有没有一半我没看具体数量……
人跟动物一样,都管在狭小的城市里,生育欲望也会降低很多……
现在推行的城镇化,其实就是在纠正前面城市化的问题……
上海北京都保有大量的农业用地(你说的破田)和林业用地(只许种树的荒地),百万公顷做单位的,北京的林业用地拿出四分之一,够全北京人民人手一套房,还是平房。
上海北京的商业和住宅用地很多就是由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变换土地登记性质来的,只不过一点一点的放出来,你看看两地卖地价,你就应该知道为什么了
你说到重点了,为什么呢?那可是海精专算的耕地红线噢。(虽然几十年从来没有耕过就是了)
因为那些农田是上海的所承担的耕地红线。
必须要在上海有一套房的不叫刚需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老家的县城都有一套房,这些人根本不算刚需
他们只是为自己预计的美好未来(比如成为上海人)买单罢了
等什么时候成为上海人不再是大多数人的美好未来,房价自然会降下来
非专业人士,据我所知,这是因为每个城市都必须遵守耕地红线,而变更土地用途审批很复杂。所以现在有说法在提倡交易土地使用权,比如上海向云贵某山区购买一批耕地面积,然后就可以将上海市的一部分耕地转换成住宅用地,然后那部分钱就转移给云贵地区人民用于耕地的维护和一些农业项目的开展,而上海人民可以得到较便宜的房子,双赢。
据说重庆的房价是通过这种方式压制下来的。
咋没人说大宝山呢?比 16 号线距离市中心近多了,地铁周边好多堆场。说白了土地性质决定了不能盖住宅,为啥?我不知道。
关注我的公众号!进上海购房交流群
在上海的 2035 规划中临港要达到常住人口 250 万,而现在临港处于刚开发状态,很多企业都没有入驻,工厂没有建造,如果现在大批量建房只会被其他区域的人买来作为投资使用,你没事的时候去临港看一下现在新盘认筹过去的都是什么人,大部分都是其他区域过去的,随着后面人口 的逐渐增加,商品配套房也会跟着增加。
而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级战略定位,未来发展潜力还是不错的,虽然现在房子少,但是作为在临港工作的人,买新房有优先摇号权,这是其他区域比不了的。
临港在人口导入上也下了最大力度的放宽,都知道上海作为全国限购比较严的城市,但你在临港外地人单身,社保三年,就可以买房,
落户就更不得了:放宽居转户评价标准,在新片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各类人才,最近 4 年内累计 36 个月及申报当月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达到上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1 倍的,在申办居转户时可不受职称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而且随着本月 6 号华二签约临港,让临港的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临港有地,但不能一下全部供应出来,要看长期发展。毕竟现在临港人口不是很多,要留给后面的人,下面我们看看群友都是怎么看待临港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假设上海将所有荒地都卖出去了,可以容纳上百万人。
因为基础建设还很一般,就近没有医院没有学校,所以房价比较便宜,房租也比较便宜,于是就有上百万人在这里买房,相对的,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也就少了上百万人,尤其是安徽,就不断源源不断地跑到上海去了。
于是安徽人年轻人越来越少,生育率也持续暴跌,而北上广深永远都不怕生育率下降,因为他可以持续虹吸隔壁省市的年轻人口。
其他数万赞的回答:
每天喝纯牛奶会不会上瘾?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为什么中国牛奶又贵又难喝?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大家喝过的最好喝的纯牛奶是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最怕云南朋友推荐牛奶系列:
上海何止南汇那些田,远郊的田多的是,许多还都是荒地,上面没有任何作物。如果像 70-90 年代那样塞人住,别说来个 1-2 亿,把全国的人都塞了都 ok。那么干嘛还要继续控制人口?为什么不能让更多打工人落户?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这些外地人自己不愿意动脑子想想,也没有意识了解这个城市的真实历史。
你们至今头脑简单地认为上海容纳更多打工人,打工人即建设城市又能做大蛋糕以回馈自己,对不对?外地人都来了,周围没学校,外地大学生落户可以做老师啊(虽然源头上生源却越来越少,这真是黑色幽默,此处就不展开了)。像样的医院没有,现有医院挤死人,外地人可有的是医学生啊。各类生活资源似乎都可以如此推演,可是这并不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在进行 “闯上海”、“追梦人” 的宣传之余,早把那个蛋糕挖掉大部分,然后再让你们抢边角料,这就是既能完成产奶任务,又能让成本控制住的最简易办法。
和从前的区别无非在于,几十年前基本是上海人自己卷(而且上海人对上海还能有一定的主张权),后来上海人在 “卷” 中逐步被绝育消亡,于是变成大家一起卷。你不妨去问问上海目前 30 多岁的人,是不是他从读小学的时候新闻里已经成天在谈论 “老龄化” 了?真相就是,上海从来就没钱支持那么多人,搞几个新城已经对你们很和善了,绝对比对老上海人道的多。
上海保留农田:为什么不开发农田?为什么不建造房子给年轻人住?
上海不保留农田:凭什么上海就可以不守耕地红线,要压制我们 XX 省的发展给他们城里人种粮食?
=======
耕地红线了解一下。
目前似乎是大城市的耕地红线有所松动,好像是可以省内互相调配,省间也可以报国务院申请协调?但是总量还是要保证,协调也协调不到哪去。
你要知道一点的就是:建筑用地和农业用地是互相冲突的,能建起城市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良田。
也就是说:城市面积 + 农田面积 是个固定值。
假如上海允许占用农田建设。
首先上海的菜价估计就得涨(外地菜运输仓储费用高于本地菜,可能以后白菜都论颗买,再也没有菜市场这种平价菜卖了)
假如全国都允许占用农田建设,粮食价格肯定要涨,现在 10 公斤大米大概一百左右。占用农田多了涨到三四百也有可能。
为了花一万 / 平米买下上海郊区的房子,让你每一餐费用都上涨 300% 你乐意吗?没天花 200 块吃饭。
而且你猜猜国际粮商看中国缺粮,会不会做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生意?
我资金充沛,先囤一大批粮食,让市场上粮食短缺,粮价上涨,城镇居民集体饿死。
然后等粮价上来了,大家都乡下去种粮食想发财了,种子买了话费买了粮食快丰收了, 忽然把去年收储的粮食低价抛售。农民集体饿死。
反复几次。你猜猜我们能扛几波?
因为上海的农田与野生动物的统战价值高于社畜
因为需要控制人口数量,不然人一多城市很多设施都扛不住的。必须以高房价来限制城市人口增幅,扛得住房租房价的就留下,扛不住的就离开,优胜劣汰。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来的也不一定会对建设城市有贡献。举个最简单而又戳痛点的例子:公厕没坑。
我作为一个外地来魔都的水硕男,我说一句,我并不抱怨这里的压力和房价,因为没有人逼我来。
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建设,也是为了赚钱。这一点,不给自己贴金。
恰恰相反,上海人在几十年前建设了我的老家。
我爸那一辈人,很多都和当时来的上海人结婚了。
我想上海人,应该知道我说的哪里。
他们今天还有人生活在我老家附近,只不过拿的是 310 的身份证。
废话说多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 16 号线不能建房子
还是那句话:分析问题看立场。
临港经济区是中央一个战略级决定。
战略级说明什么?有大用。
大用是什么?反正很有用。
您可能觉得我说的是废话,但是确实如此。
任何决定都是 5/10 年后才逐步看出效果。
其次,为什么不卖。
我想大家都懂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现象。
这个现象不局限于经济,包括婚恋市场也是如此。
这叫做鬼楼现象。
打个比方,一座楼,考虑到开发商规划,建筑材料、人工各项费用,在魔都挂牌是 10 个亿。
问题是有这个钱的人,谁会买它?买了会给 10 亿吗?
那么开发商会怎么做?它即便是空心鬼楼,但是保证 10 个亿,卖了可就绝对拿不到 10 亿。
婚恋市场也是如此,女博士 174 公分,没有赘肉,年龄 35 周岁以上,这个条件找个富二代并不过分。
但是富二代不会找,这就很难办,单身起码不贬值,草草嫁人一定会亏。
那么现在 16 号线,或者说整个魔都都是水库。
水库两个作用第一储水第二放水
不仅仅是魔都,美国大城市也是如此。
美国都是豪斯牛排不错 但是那是在别的城市,纽约曼哈顿你试试
水放少了,房价就一直维持现状。
水放多了,就是山洪,还容易把储水池放干净。
不夸张说,真是牵一发动全身。
具体到个人立场上,310 的拆迁户拿着不用工作就几辈子花不完的钱,他们肯定不希望水放得太快。
水放快了,一些人可就未必比得过外地人了。
我是亲眼见到过,一些 310 土著男睡外地女孩子,还要借钱。
拿着我们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泡妞还要借钱,看起来是个悖论。
但是可以这么说,水放多了快了,这种情况不少见,
也会打破 “阶层固化” 这个魔咒。
因为激流中才能诞生牛叉的水手。
建造规划都是一大笔钱,最后一点,中国这次不准备接拜拉灯的核动力印钞机了。
中国不准备接拜拉灯核动力印钞机了
不准备接拜拉灯的核动力印钞机了。
上次魔都房价狂飙突进是在 2010 年后,那时候中国为了发展,接了马马的印钞机。
这次不接了。
最后说一句,也别对上海控制 2500 万人有多少看法,上海人是很多。
但是,在上海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作用下,10-20 年后,上海会跌倒 2500 万人以下。
本地户籍人口尤其是女孩子的人生观变化,不把婚恋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加之从工作学历长相到祖上三代人的精确打击,会很好控制上海人口数量的。
更何况,魔都女生对一些魔都男生乱睡外地妹子很不满但是也绝对不会考虑外地男生的做法也会很好控制上海的人口。
这和建设 16 号线的地方有点一样,如果把魔都妹子比作水库里的水,在魔都男生泡外地妹子的比例逐渐上升的情况下,是继续让她们待字闺中呢还是绝对不便宜外地的草鸡男吃绝户呢?
那必须是待字闺中,因为魔都妹子普遍身价 3000 万起步,她们是史诗级任务,找外地人那是便宜吃绝户的,她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魔都妹子不婚不育呆在家里。
魔都兄弟们别刚我,我说的是一些,因为我自己见到 310 的好兄弟泡妹子已经泡到 310 郊区的妹子都不考虑了。
最需要提升生育率和结婚率的地方就是魔都
最不需要的也是这里
同理,需要建设的地方是魔都
最不需要的地方也是魔都。
这话请魔都的朋友们咂摸
点到为止。
因为政府还没那么有钱。
16 号线沿线的空地,即使造了新房子,价格也跟市区没法比。
但是政府却需要投入巨资去修建公路、供电、供水、医院、学校以及其他社会服务部门。现在 16 号线已经很挤了,如果沿线的空地都盖了房子,那就得新增一条地铁线路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了。城市高架路目前在外环以外还很少,如果 16 号线沿线都盖了房子,到时候又得修建多条高架路。
当然,上海政府在新增住宅用地方面还是太扣了,规模比武汉大那么多,新增住宅用地却远不如武汉,这也是房价一路走高的原因之一。不过这跟什么耕地红线无关,武汉占耕地的优先级还能比上海高了?
很简单啊,没有地铁的话,除了大学城的学生,没年轻人去。
地铁没有开建之前,别说上海野生动物园、滴水湖、临港周边这些 “不毛之地”,就是航头、祝桥、三灶,都没有人稀罕,许多楼盘的房价一直就在万元上下。
哪怕是中介,都在那喊,买滴水湖,买临港的都是傻逼…
大家的眼睛一直盯着徐汇、静安、黄埔、三林、陆家嘴、金桥嗷嗷叫贵…..
哪怕是川沙周边的房价,也是迪士尼开建之后才慢慢涨起来的。
所以,楼上的高赞就不要莫名其妙、阴阳怪气的说越南话了。
我承认现在 16 号线的房价贵,但是没地铁前,人家便宜,你也没高看人家一眼啊….
不是已经说了,未来要在地铁沿线开发吗?只是没那么快而已,不能供地太猛,房价会绷不住!
你去看各个区的 zf 工作报告,都会提到 “计划供地” 这一出。
假设某区 100 块住宅用地一次性入市土拍,每块地按 2000 户算,一次性能增加 20 万套住宅供应。
那么由果推因,倘若这 100 块住宅用地在某年土拍中全部卖出去了,1-2 年内,该区就会有 100 个楼盘同时入市销售,20 万套天量住房供应。
首先,假如这次土拍真的 100 块地同时成交,这 100 个楼盘怎么把自己的房子卖出去?高周转时代,房子建成现房都是严重的资金积压,更不用说 20 万套该用多少年去化?
开发商要么学李嘉诚囤地十年不动,要么 100 块地有 80 块以上会流拍。因为开发商觉得这是自杀式土地出让,害人害己。
其次,该区在某年以一口价用光了自己的土地储备,今后还想卖地弄钱,钱还从哪来?未来的增长空间完全透支。
再次,你这个区一次性提供 100 块住宅用地,增加 20 万套住房供应,让别的区还怎么卖地,卖房?区 ld 还想做人吗?
最后,20 万户在 3-5 年内同时入住,按一户 3 人算,60 万人的交通出行、医疗教育,会带来多大压力,酿成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100 块住宅用地,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每年出让 10 块以下土地,第一年起拍楼面价 10000 / 平。
用这笔 “启动资金” 为剩下的地块做七通一平。
第二年给该区域散布未来第 x 轮地铁规划中规划 1-2 条地铁的消息,起拍楼面价涨到 12000。
第三年引进两个 xx 知名医院 xx 区分院,牺牲两个地块,周边起拍价涨到 15000。
第四年选这 100 块地块里比较边缘 (荒郊野外) 的地方,最好有一些山、河、湖之类自然景观资源,把最高容积率指标从 3 降到 1.5 甚至 1.2,起拍价涨到 20000,逼着开发商造洋房别墅,制造富人区。同时借 “边缘富人区” 衬托,炒作 “xx 中心城” 概念,为将中心区域地价炒上 25000 做好铺垫。
第五年在 “中心城” 弄两个 xx 实验小学分校,周边起拍楼面价站上 25000 甚至 30000。
就这样,楼面价能从 10000 顺利炒上 25000 甚至 30000。某古都就是这样炒地皮的。
反过来,如果某年的高价土地卖不出去,就控制出让节奏。原来每年出让 10 块地,今年流拍多了,干脆零出让,帮助开发商去库存之余,制造后年的零供应,释放被压制的购房需求。
如果土地市场实在太冷,过高的起拍价市场不认可,可以让城投、市属国企下场拍个高价地,反正国有资产不会流失;还可以委托某开发商组建项目公司拍个地王,然后真相大白,城投参股项目公司;实在不行,还有区 zf 市 zf 搬迁这个大招可放。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土地可不是,什么是 “按计划供地”、“控制供地节奏”,看明白了没?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规划师的来回答
建筑师强答一波 尽量简单明了
只从理论角度讨论
地块属性定性属于上位规划工作
每多少年政府的规划部门会请专业规划单位
就本城市各区做一次上位规划调整
牵涉到未来几年的该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最典型的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某某新城和开发区
目标一般是国家一直在提的城市化
所以并非有空地就盖住宅是合理性选择
另外
农业用地变性为住宅用地是非常困难的
常见做法是要在其他地方补充上该部分农业用地
破败用地并非无主之地
拆迁补偿债务成本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
最后
中国国情
其实有些部门和国企手上有一些低效土地资源
但一旦流入市场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特别是部队手上的大量非军事用地和建筑
在之前的一刀切处理后
对于周边城市环境其实是一种伤害
吃完中饭再胡说八道几句
再说一下啊 纯是吃饱了撑着胡说八道
上面很多回答从人口控制角度来说
我个人理解并非如此
其实最有效的人口控制就是户籍制度
提了几年的租售同权其实是一种人口管控的开放
所以说管理层就此复杂问题并未达成共识
只是在各方位的尝试
同时随着出生率的下降
并没有办法缓解的情况下
未来多城市必然会出现争夺人口的大战
激烈程度将超过现在的人才引进
甚至可能出现书记挂帅招人的现象
所以说人口控制我理解只是之前某种政治表态
来 干了这杯习酒
先不论成本怎么覆盖,就是这 “一些房子” 要如何分配给年轻人?是给上海十年的年轻人还是 8 年还是 5 年的?给单身的还是结婚的还是有孩子的?给多少收入水平的?没有代价的分配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房子总量并不少,现有的房子完全够住的,只是买的人不住,住的人不买,原因是贫富差距太大。
十六号沿线,基本都已规划,不敢随便动的。
那地价,即使全部造成房子,也不是提问与回答中的年轻人刚需所能买得起的。
浦东主城区,不用说。
周康地区,也在天上了。
航头新场,没上车的也算了吧。
惠南一带,知道为什么要入地走地下么?
临港新片区,成交量最高,也是要抢的。
没有什么可以剩给年轻人刚需的。
!!!!!!!!!!!!!
年轻人不要想着捡漏,
你所看到的机会,别人都看到了。
话糙理不糙,好良言难劝系列。
真刚需,可以去看看离 16 号稍远的大团板块、平安板块。好歹也都在新片区里。
偏一点的地方拆了改建也没人愿意住 嫌偏僻。
征地要钱要时间,盖楼要钱要时间。
然后这段时间内就有更多要来建设上海的年轻人来上海。
房价还是你高攀不起。
当初 16 号线一开始定位是观光线路,所以路线比较偏,而且当时南汇还没有合并入浦东。再加上经过农田,征地便宜啊。
地铁站旁边是规划有住宅用地,未来会盖房子的,不过得慢慢开发。
比如 16 年发布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 16 号线核心单元 PDS2-0101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总建筑面积 111.9 万平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81.36 万平米,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3 万平米;基础教育设施 8.74 万平米的;商办建筑面积 18.38 万平米,其他建筑面积 0.4 万平米。
周浦东的规划也很高大上,就是落地不知道到何年何月。
穆拉德今年三十九岁。他离乡背井来到法国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为了省下更多的钱寄回阿尔及利亚养家活口,每天早上他从巴黎以南十五里的外籍工人宿舍步行到工厂上班。在他工作的一条装配线上,所有的活都是北非人操作的。尽管活很累,但八小时工作时间是外籍工人感到最安全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至少不会有警察来打扰他们。担心失业的恐惧心理紧紧缠住他们,因为失业意味着被驱逐。穆拉德也和大多数外籍工人一样,怕得罪老板,丢了饭碗,所以从来不参加工会。他不敢把家眷接来,因为当局总是以种种借口来阻挠外籍工人和家庭团聚。工作之余,穆拉德唯一的消遣是坐在斗室里看电视。这台用八年分期付款买来的电视是他的主要财产。生活是那么凄凉,没有欢乐,只有担忧和害怕。对穆拉德来说,每个月里最重要的日子是可以寄钱回家的那一天。
外籍工人的痛苦生活,在西欧是司空见惯的事。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来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工大量涌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德、法国,瑞士、瑞典、英国、比利时等国。对西欧的资本主义来说,他们是既廉价又易管束的劳动力。
六十年代西欧工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外籍工人血汗上的。外籍工人一般只能干些最脏、最累、收入最低的活,也就是说,是当地工人所不能忍受的艰苦劳动。当人们欢度周末的时刻,这些人却在弯着腰清除工厂的大炉子、打扫车间卫生或是擦洗机器。巴黎的街道是由一千多名外籍清道夫打扫的。在慕尼黑,清除垃圾都是土耳其人的事。在法国建造的每三所房子,其中有一所是用外籍工人的劳力盖起来的。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法国的许多外籍工人住在用废弃的白铁皮桶盖的小棚子里。
六十年代西欧的繁荣景象烟消云散了。西欧的外籍工人的生活状况更加艰辛了。目前,西欧的外籍工人包括家属在内共有一千四百六十万左右。近年来西欧经济衰退,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外籍工人受到的威胁则更大。街上的警察越来越加紧检查外籍工人的身份证、工资单,稍有不合格就立即遭驱逐。比利时当局把因工伤致残的外籍工人赶走;瑞士当局只发给外籍工人十一个月的临时许可证,只要流入的外籍工人数一有增加,马上停止延长签证。法国当局拒绝给三十二万在法国卖了十年劳力的阿尔及利亚人延长签证,把他们一脚踢出去。
幸运获得长期居住权的外籍工人在徙入国安家落户了。他们在当地出生的第二代虽然取得了所在国的国籍,但是在政治、文化、教育、种族和就业等问题上仍然受到歧视。在儿童时代,他们被视为西欧多余的儿童,进了学校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被淘汰。没有学校的文凭,就没有资格进工厂学技术。在失业率高的城市里,他们连父辈们所干的活也难以找到。在西德,十六岁到二十四岁的外籍青年有百分之八十没有职业;在英国的外籍青工的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数字的三四倍;法国的北非青年失业率也比一般人高二倍。
由于外籍工人的问题日益尖锐,已经成为爆炸性的社会问题,这几年来西欧国家的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外籍工人的景况。但是他们的根本问题——二等公民的地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西欧国家离不了这样一批可以提供廉价劳力的二等公民。这也就是外籍工人苦恼的根源所在。
1979 年 5 月 4 日《人民日报》
hh,真会为自己贴金,建设上海?我是江苏人,我来上海的目的很简单,搞钱,搞到大钱就会苏南小县城呆着。我可不会用建设上海这种话来贴金。
其次,地不是你想拿就拿。看到这么多条回答,没有一条提到 2035 规划,全都是什么耕地红线,耕地红线再高,也轮不到上海承担多少。真正起决定因素的,还是 2017 年上海发布的 2035 规划,主要有两点,控制上海常住人口在 2500 万以内,第二,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3200 平方公里以内。后一条已经把上海的用地面积锁死了,你去查查上海现有多少建设用地,还有没有余量?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抖音,看微信,就是不喜欢看政府公告,新闻联播,什么都不知道还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好了。多读书,多看正经的东西。
reference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
可以大量建房子拉动经济。很多人根本不明白房地产,认为发展房地产就是房价上涨,这是大错特错的。
房价上涨其实是货币供给量过大,通货膨胀。货币太多要找出路,普通商品如手机,大米,钢铁等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不能保值,服务类产品无法囤积,房子因为土地受政府计划约束供应增长率远小于货币增长率,所以货币都去了房地产躲避通胀。解决办法是多建房子少印钞票。
中国人的人均住房面积还是比较低的,按建筑面积计算也只有 40 平方米,而人多地少的日本人均套内面积都有 40 多平方米,要住的好至少要到 60 平方米,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多建房子并不等于房价就涨。其实房子投入的资源不大的,住宅建筑成本毛坯房一般在三千元左右。市政配套也不是很贵,一平方公里有 100 万平方米可建 200 万平方房子,每平方米收税费 1000 元,每平方公里可以收到 20 亿元,足够建学校地铁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而多建房子肯定促进就业。建房子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涉及钢铁水泥家具家电汽车等众多产业。中国有足够的钢铁水泥家具家电产能可以支撑人均 60 平方米的目标,关键是土地,而中国的住宅土地足够的。中国的城市还有大量可建住宅的土地,就算是北上广其建成区也才占总面积的 30% 不到。如果是守 18 亿亩耕地那么就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搞建设了。现有 35 亿亩农地,其中 20.2 亿亩耕地。按一套别墅占地半亩也就是 333 平方米计算,一亿亩可以建 2 亿套 300 平方米的别墅,可以居住 8 到 10 亿人。用掉一亿亩耕地还有 19.2 亿亩耕地。然后做 10 万公里的铁路,如果三分之一用耕田,按路基宽度 6 米计算那么用掉 2 亿平方米即 0.003 亿亩耕地。公里按铁路的 50 倍计算那么用掉 0.15 亿亩耕地。到此为止耕地还有 19. 亿亩。按此计算完全可以不要审批敞开供应,也不担心耕地减少到 18 亿亩!一亿亩的量实在太大了,现在中国城镇住宅总面积 260 亿平方,占用土地才 0.15 亿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 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2550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5.8%。。。。。。一年才供应 2.55 亿平方土地其中还包括商店写字楼面积,住宅占用土地面积实际不到 2 亿平方米。这样的供应量再过 30 年也用不了 0.1 亿亩(66 亿平方米)土地。
我认为对于住宅土地供应,国家不要做任何限制的敞开供应,农田变住宅用地不需要任何审批,对于城市人口 300 万以内的小城市鼓励建别墅。按这个方案最后中国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 100 平方米所占用的农地也远不到 1 亿亩。
谁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但不能因为粮食重要就把住宅用地减少到 100 年才供应 0.3 亿亩(还不全是耕地),现在农地还有 35 亿亩(其中耕地 20.3 亿亩)。对生命来说水更最要,难道因为因为水更最要就把人均水的用量减到每天 1 升水吗。
深圳面积 1997 平方公里,2019 常住人口 1340 万人。广州 7434 平方公里,2019 年常住人口 1530 万人。北京面积 1640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150 万人。深圳旁边的惠州市 11347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500 万人。
以深圳密度标准,广州北京惠州还可以多住几倍的人口,或者同样的人口人均住宅面积多几倍。
这有什么
我老家甘肃的兰州新区,面积 1744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50 万人,按理说人少地多,屁民应该能住大房子吧,事实上是一水的 30 层左右的高密度小区,新建的住宅楼连 20 层左右的都没有
上海市面积 6340 平方公里,人口 2500 万人,比兰州新区密度高太多了,大片空地不开发,很难理解吗
一堆人动不动说,中国人多地少,是,东部沿海,确实人多地少,可西部呢,人少地多,不照样高密度小区,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听谁说哪个城市造房子是为了解决你住的问题的?
如果是为了改善人民居住,农村的造房成本就是真正的市场化造房成本!
20 万的农村小洋楼,到了城里就是 2000 万?同样是毛坯,差别在哪里呢?
香港号称为了保护生态只开发了 20% 的土地,是谁在保护生态呢?是抱蔓归的李嘉诚他们!有的人心是黑的,讲出来的话都是暖洋洋的。
可以看一下上海 2035 年城市规划图,16 号沿线大部分都还是要保留农业用地的。
而且浦东新区另几个大板块其实还有很多空地,比如 2 号线的从创新中路、川沙往浦东机场方向,9 号线的顾唐往曹路,18 号线周浦康桥往航头方向,能开发的潜力和价值都远超过 16 号线。如果要开新楼盘,这几个地方肯定要优先于 16 号线的。
但以上那些板块未来会有多少地产商拿地和能拿到地,就看政策了。
上海现在除了奉贤和金山区,16 号线从周浦东往临港方向的房价目前还算是上海的洼地之一。惠南,航头,新厂附近人口相对多一点,均价大概 3-4 万,差不多是浦西价格的一半,但是就算再多建些新房,很多预算有限的刚需的其实也不愿意买这些地方,还是太偏太远,交通便利程度和周边设施比不上浦西,另外也不太看好未来涨幅。
目前 16 号线算比较热门的就是终点站临港新城了,概念推的很火,目前房价也还行,但如果不在那边上班,就太偏偏偏了~~~那边是有不少新楼盘,但业主都是之前炒房的比较多。
(我不是专业和从业人员哈,只是自己一丢丢的经验和看法,仅供一丢丢的参考)
房子是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拿来施恩用的,再说了作为一线城市,上海寸土寸金,土地都有规划和用途,不是只有住房一个处置手段,最后则是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其地位和生活成本摆在那里,真的造了也给了那些过来建设上海的年轻人们,他们负担得起这套房子和这套房子附带的相关费用吗?
因为算经济账,会亏本。
每个城市都是有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指标的。
上海的青浦还有大量的农田,为什么不盖房子啊?因为都要拿来种地,种草莓,南汇要拿来种西瓜。不然上海人吃什么?
就这样,上海的地还是不够用的,大米是到黑龙江去种,鸡都是放到安徽黄山去养,这个养鸡场就在祁门下面的安陵镇,那边有个牯牛降景区。养的鸡,肉和蛋都是直供上海的。
同样的苏南的农业用地指标很多都是苏北来背的。河南建一个龙子湖大学,动了指标,领导都下台了。
所以,房子贵不是因为没地,是不能拿来盖。
浦东很多地产权都不同,有的是国企的,有的是军队的,更多的是战略储备用地。用不用也不是上海市政府一个人说的算了。上海的好地方给了三种人:政府,有钱人,外国人。
耕地红线其实也不是关键。就算有耕地红线,上海也不缺地啊。
请看来自国家地理信息网的数据,红色是建成区的面积。
相同比例下的上海和首尔 - 仁川 - 京畿道,人口接近,首尔都会圈 2596 万人,上海 2428 万人,非常接近。
相同的人口下,上海的建设用地比首尔都会圈多很多啊(请忽略昆山和苏州),而且上海高层遍布,缺房子吗?
2019 年上海住房空置率 15.3%,也就是 15.3% 的房子空着。
因为这些土地现在的用途还是耕地。
但是撩荒一定年限后就可以收回来变更用途。
我们这流传一个不能证实的传言,某人把市区边上一片撩荒地其中部分开出来种玉米,结果被修理的生活不能自理。自从听到这个说法以后我就注意到这些荒地挺大部分还用围墙圈了起来…
xfh 别天天建设建设的,柴火烧成灰就结束了,不会留下来的。外地硬盘就是柴火,上海本地人才是砖,上海体制内的本地人才是搬砖的。外地硬盘别说去上海搬砖,连被搬的砖都不是,柴火要有一次性用品的自我修养。侬晓得伐?侬拎得清伐?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是老人优先,用房子压榨年轻人很符合传统社会逻辑。
如果不理解这个逻辑,看看商君书吧。
建设?你到底建设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少拿这种共和国前三十年的话语来给自己贴金。你给城市创造了多少价值,你问城市想要多少福利,你自己心里算算看,到底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还是约等于号。
另,你觉得上海市不重视你,对待你不公平,那你为什么不换个地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处处不留爷,爷回老家住也不懂?你们自己没有家乡吗?回你们自己的家乡去,找你们自己的爹娘去吧。既然你们觉得这里不欢迎你们,不善待你们,那这不是你们应该去的地方。你们自己的家乡难道还会把你们当外人吗?莫非你们眼里,家乡就是一泡避之不及的污,早走早超生?要是这样的话,那不如告诉你,跟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比起来,上海也不过是一泡污,眼光放宽,思路莫局限,新大陆的美好生活等着你。
在问这种问题之前,应该先去看上海的城市规划。
造房子容易。
医院,学校,商场,公交车站,社区中心,菜场这些东西造不造?
这些东西全造上,兜里的钱还是买不起啊。
这些东西都不跟上,上海政府在干嘛?打造新时代棚户区?
长话短说吧,因为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被抛弃了。
国庆节我走了几个四五线城市,发现他们的城市开发和十几年前上海如出一辙,大体就是密集的新建居民小区占据了优质地段如滨江,山麓,湖畔等。
围绕小区的配套,基本只有学校公园,其他医院,公司,shopping mall,政府部门,还在原来的地方没挪窝。晚上睡城,白天鬼城,上班高峰开车出小区争分夺秒,下班抢车位勾心斗角… 平地而起的高密度住宅对城市的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给排水等都造成很大压力。
所以现在的搞法是造新城,搞两公里生活圈,一城内解决所有吃住行工作休闲看病教育需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城市长居必然是有门槛的,要求个人的创造力回报足够支持所在城市的生活发展,没办法长期匹配经济增长水平的话,离开是早晚的事情。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觉得奉献十年青春不值得,那拔腿跑路就好。都是来赚钱的,扯什么 “建设者” 未免把路人当小学生了… 情操这么高回去建设家乡呗,跑外地干嘛。
最后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搞超大城市就是要集中智力治理供应链优势,去和世界上其他大型城市进行竞争,把外国卷到没活路,然后自家就可以吃大蛋糕,同时通过支付转移,全国人民也能吃口大肉。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啥呢,就是很多人,现在是买得起但是看不上,嘴里喊着自己是刚需,眼睛只盯着成熟社区。等新城各种配套一一落地,几年后发现房价又涨到追不上的地步,就继续发牢骚说,金山海边一堆沙子地,为啥不造成房子给刚需住呢?
对于打工者来说:
无限量供应土地→生活、居住成本降低→大量外地求职者涌入上海→求职难度加大、薪资水平下降。
那我还是回老家吧。
对于企业主来说:
无限量供应土地→用地成本降低
大量求职者竞争岗位→用工成本降低
感谢政策美滋滋。
对于政府来说
1,有耕地红线与用地指标限制。
2,住宅用地基本上就是一次性买卖,卖完地后就几乎没有收入。
3,但商业用地后续会像奶牛般,不停的产出税收。
4,当我垄断了某种资源的时候,慢慢的释放资源才是控制价格的最好方法。
5,如果让求职者家庭都住在我市,还得花巨资建学校、医院,所以最省钱的方式就是让求职者租住在我这,奉献完青春回老家。
上海 16 号线大量破败或农田,为什么不能用来建造一些房子,给建设上海的年轻人住(刚需很多又在增长)?,类似这样的地方,轨道交通 17 号线(青浦新城至朱家角)、轨道交通 9 号线(佘山至松江大学城)、
朋友这个图中绿色部分,除非碰到类似世博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项目,换做大家认为比较厉害的产业项目,例如华为、特斯拉这样的重大项目,也不会更改土地用途。都是工厂,房子、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城市。
浦东新区一侧属于临港新片区的地方。已经划分出计划内的住宅用地(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用地)以及产业用地。
量足够大,供应先对人口导入速度是匹配的。
产业、人口、城市稳步发展。和谐发展。
正如:上海发布 “十四五” 以及 2035 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着眼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强化城乡整体统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抓紧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和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注浦东新区的可以看看
农场主史志辉:最新最全浦东新区(曹路镇、康桥镇、宣桥镇、唐镇、张江、金桥 - 外高桥、陆家嘴 - 世博)、航头镇、惠南镇、祝桥镇、新场镇、老港镇、周浦镇规划链接
关注上海五大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最新总体城市设计
松江区预开盘新房一览:国贸、大名城、上海城投领衔 洋房别墅各有看点
限购了,想投资,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 嘉善,不同于昆山、太仓的城市定位
青浦松江 LOFT 公寓 自住或是投资东渡悦都荟、恒都广场
所有组织机构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存在,其它任何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都是为了这个首要目的而设立的。
只能说到这儿,不能再说了。
这不是很明显嘛,这些土地要是开发了,现在的地价还能卖的这么贵吗?要是大家都有房子住了,那上海的压力就大了呗,以后要是都落户了那社保养老啥的也麻烦。
所以现在控制住开发面积,年轻人来了找工作建设城市,在城市消费,交税,租房。在哪里挣钱就把钱留在哪里,这样以后年轻人老了觉得待不下去了就回到原有城市里了,这样这种大城市就没有那么大的社会负担,同时还能够征用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破败的农田即使不开发也是农田,甚至能够算作耕地保留耕地底线,在粮食危机时期还能够以防万一。在没有比控地价炒房更优的策略之前轻易不会动。
被倒进河流里的牛奶直呼内行!
稀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的配套。
我国国企利润每年四万亿
既然国企属于全体人民,为什么不每年给全国人民每个人发 3000 块钱呢
真建了到时候又可以喷南大人不背耕地指标了
不建可以喷住鸽子笼,内卷
总之喷子们双赢
这些地方五十年代还是江苏的
划给上海的主要目的是
解决大城市周边蔬菜水果自给自足
就你这想法 全国人民都吃不到 8424
房子是税收!
为什么要给这些人住?
腿又没绑住,这里住不起你换地方呀
祖国很大,够你住的
翻译过来就是,为什么不能建一些房子,便宜卖给我,等刚需上来了,我可以二手卖出去赚钱。
就问一句话,如果没有 16 号线,
南汇区那么远的农村房子,你会买吗?
现在上海没地铁的远大新还有奉贤和崇明岛,有几个人去买?
房价的本质不是面积而是地段。如果没有 16 号线,南汇区的房价当年啥样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当然,你们不会打听的,就像今天没人关心崇明岛和奉贤的房子一样。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是 2008 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
“永久基本农田” 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
中国共有 14 个试点城市先行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其中包括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贵阳、西安。
根据工作计划,2016 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真是个傻孩子,呵呵
某些人是南汇人吗,不是说个蛋。还保留南汇农村。这年头最不想保留农村的就是原南汇人。全南汇有几家不是盼着快点拆迁
1)我国耕地面积稀缺,且处于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少。上海的农田是少有的平原农田。
2)严守耕地面积红线是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最基本保障之一。
3)开发商只会给造楼的工人住铁皮、铁柱搭起来的蓝白色临时宿舍。你见过给工人专门造楼住的开发商吗?
4)内有日照时间短、房型不合理、无电梯、外墙体刷了十几遍的老破小;外有配套设施不全,家门口最近地铁站骑电瓶车都要十多分钟的远郊房。真刚需不挑房,这些他们都愿意买,只要能买得起,就好比真快饿死的人不挑食,干树皮、泥草根都愿意吃,只要能塞进胃里产生饱腹感。
上海市政府有着更长远的谋略,其房产政策是配套其产业规划,围绕着长久的吸引人才而制定的,将有限的房产精准地持续地 “分配” 与需要的人才;形象地说,在上海房子已经不只是生活资料,而是生产资料!
残酷地说:上海不缺刚需,无视钢需,他只关心他所需要的人。
首先,你要知道上海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就是除了上海本地人,其他人想要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除了拿到户口之后,买不起房,那你不是需要的人才,买得起房,那你留下,上海不需要这么多没用的人,其次,这些农田的土地性质不一样,当然不能开发商品房
啥?母鸡来高级饲养场生蛋,还想免费住鸡棚,然后把鸡蛋都带走?鸡蛋是拿来换鸡棚的,要么在这里换,要么回老家去换。但鸡蛋总归是不属于母鸡的。
让你住的起房子,你不去 996 怎么维持收租老人的快乐生活?
16 号沿线,不说外环内,远一点的,新房房价 3-4 万,都在抢……
我怎么想到了闪光的哈撒维。。
“菲尼克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土地资源丰富,乘飞机到这个城市的人们从飞机上可以看到,城市周围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此外人们也可以发现,尽管地处沙漠,菲尼克斯有来自科罗拉多河的水源,用水成本并不高。表面现象当然具有欺骗性。比如当你参观拉斯韦加斯后,也会得到城市周围有大量可利用土地的相同印象,但在拉斯韦加斯的例子中,土地是美国政府所有的,其土地管理局不愿意将更多的土地开发。考虑到这个因素,拉斯韦加斯的土地价格出现与菲尼克斯截然相反的高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录来自非理性繁荣(第二版)
罗伯特 ·J· 希勒
把拉斯韦加斯换成上海、北京甚至香港也成立,尽管从空中看城市周围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但土地还是稀缺,美国是因为土地管理局不愿开发更多土地,中国是因为繁华都市附近划有耕地红线不能触碰,当心一群扛着锄头的群众来揍你。
在你说这话之前,你该先看看外环外的房价和数量。5 年前的动拆迁房的位置都已经调整到外环外了,离当时的人才公寓只隔了 3 条街。
你真以为没给 “新上海人” 准备么?只不过留不下的,不是 “新上海人” 罢了
直接原因是倒牛奶定理
根本原因是城市化破 80% 在现有的世界直接制造绝育
因为大宝贝们限制大城市规模的脑回路。
人口峰值由 15 亿(也有说法是 16 亿)变成 14 亿。红线由 18 亿变更为 17 亿,毫无问题。每年拿出 1000 万亩的建设用地,持续十年毫无问题。
希望新生儿降低到年出生 700 万比韩国的比例都低的时候,大宝贝能意识到限制大城市规模的路子是错误的,就像放弃那个十年前知乎上还是支持占多数的人口政策一样。
另外我觉得珠三角才是未来中国第一大都市区。因为距离贸易对象更近。
2020 年,东盟首次以 4.74 万亿元的进出口额,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美国则分别是 4.5、4.06 万亿元,中日贸易总值近 2.2 万亿元, 中韩贸易总值近 1.8 万亿元 。
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里其实上海是最不缺地的。浦东大农村大部分还没开发,长江口不断在挖沙然后东海不断在填海造地,浦东机场这样大的庞然大物说建就建了,而北京的大兴必须盖到河北。华为要搬家,深圳对不起容纳不了,只有去东莞。而上海一挥,就在青浦淀山湖。
上海差房吗?为啥非去 16 号线买农田呢
因为政府并没有想好怎么开发,也没有长远的那种规划。现在随便开发起来,将来有规划用它就需要拆迁。你看浦东的内环边上都有大量闲置用地,浦东的开发一直是点状的弄弄,不成体系。
首先说为啥不建,很简单,为了控制上海的人数。
至于北京上海为啥要严格控制人数,有一个角度分析,是从核战争角度考虑。
如果北京上海不控制人口,那么参照韩国的首都首尔,马太效应下,这两个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你说会不会一个城市一个亿人口?都有可能。毕竟首尔和附近地区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不加控制,北京上海得人口必然也可以突破你的想象。
首尔附近聚集了这么大比例的人口,其实是给自己埋了个雷。前几年北韩和南韩关系特别紧张的时候,北韩动不动就亮出来他们边境的大炮,首尔正好在这些大炮的射程里,真要是打起来,意味着韩国一半得人口都在北韩大炮射程,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筹码。
不过韩国毕竟有贼鹰这个后盾罩着,加了贼鹰这个筹码,所以韩国才勉强放下心来。
但是兔子假如和贼鹰某一天真的要动手呢?尤其是核战争呢?
你北京上海如果各自聚集了一两亿人,加起来占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人口还都在贼鹰核导弹射程里,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威胁?
所以严格控制北京上海的人口,其实就和古语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 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要以为核战争不可能打起来,兔子一直有一只珠算部队,就是为了万一核战争时代使用的。
最后,顺便聊回房价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房价以后也还会不会涨咱不敢说,但是降还是很难降的,原因就是有控制人口数量这个硬指标在。
房价大降了,那么人口不就加速涌入了?
不过也难说,燕郊房价是降了,但是通过严格控制落户,也达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目标。
荒地有的是
我一下子全给了还值钱吗
魔都缺房子?
魔都不缺房子吧?
魔都缺的是一个人怎么合理的只有一套住房,而不是一栋住房吧?
魔都缺的是地吗?
每年土地供应,都有指标上来,上海的常住人口,并没有大幅增加:
那么这些房子去哪里了?
为何会 “疯”???
综上,仅供参考
虽然很多回答在围绕不让建的问题,但是去问几个来上海打拼的,绝大多数是不愿意住郊区的,除非有大量体面的工作机会来到郊区。郊区地和房子多了去了,压根没人来,很多地方在凋零,和十八线小县城差不多。
年轻人对住房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有个房就去住的
多个因素的共振
1/2 是初始的原因 (90 年代中期以前), 但后来只是作为实践 3 的借口 作为习惯保留下来
上海地多的是,都挤到浦东干嘛?体量过于庞大的浦东也不利于上海整体发展
这问题也能撤出这么的多地域黑,真行。
原因不是跟明显跟唯一嘛。耕地红线和建设用地都是有政策法规限定的。就这么简单,至于为什么上海还有规定这些,就要国务院相关部门回答了。
上海不缺房子,只是年轻人买不起而已
没缺口怎么撑价格啊
金山 崇明的住宅多的是,年轻人快来买呀。
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给增加,价格就会下跌。而价格下跌是上面不愿意看到的,不管上面在喊什么口号。不能再多说了,要保命。
开玩笑了。南汇这么多农田,基础交通这么差,地铁沿线有楼盘你看才有多少人住。
干嘛往地铁带节奏,没地铁更没开发商去。
制度上做不到,这是由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决定的。
商品房的建设属于土地二级开发(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要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征收程序)。土地一级开发包括项目立项、选址、定界、征地大包干、劳动力安置一系列过程,同时要取得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相关批文,最终才能拿到用地批准书。而其中 “农用地转建设用地” 每年是有限额的,不是你想转多少就转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一) 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二)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第三十条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占多少,垦多少” 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浦东新区每年的市、区两级重大工程有多少?很多都是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国企的 zz 任务都没有办法完成,怎么可能轮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服务于 “建设上海的年轻人” 的项目呢?真正 “建设上海的年轻人” 现在都考虑让他们入住租赁房。
根据《上海市住房发展 “十三五” 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年均供应住房用地 1100 公顷,包括商品住房用地约 400 公顷(占比 36.4%)、保障性住房用地约 360 公顷(占比 32.7%)、租赁住房用地约 340 公顷(占比 30.9%)。
也就是说,整个 “十三五” 期间,上海住房用地供应共 5500 公顷,其中,租赁住房用地 1700 公顷。经初步测算,可提供租赁住房约 70 万套。
建设?他们不拿工资的吗?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做人实在一点,小盆友
在当前稳房价的政策下,割裂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最明显的手段,房子建设越多,负债也会越大,供需失衡的时候,可能会刺破泡沫,引发更大的危机。用高房价控制住当前供房群体,锁住这一群高负债者,便是留住了城市的 “根”。
其实很多地铁口的土地已经转让出去了,只是开发商捂盘而已,楼盘开发很多开发商可能会持续加剧债务危机,以其开发楼盘增加成本,还不如捂盘将来流转还可以大赚一笔。多少房地产公司不都是这样过羊头卖狗肉的吗,包括长江实业、宝能系、恒大、万达这几年不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前几年到处拿地,利用资本杠杆炒地皮,那顾及什么 “狗屁民生”。
于是有更多的人买不起房,或者不愿意担负巨额负债放弃买房,于是很多人不能结婚或者不愿意结婚。于是 “新生儿出生率” 大幅下降,人口问题的危机日益加剧,预计 2050 年人口大概率跌至 10 亿左右。
刚需很多时候其实是虚拟的,空土地留着,它的价值可高、可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光凭土地增值转手炒作几次,比在当前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或者增值空间。
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城市面积很大的省会城市,比如成都、合肥等省会城市,很多地铁口都是荒地一片。一方面锁定大部分区域房价,只涨不跌,阻隔部分没有实力的年轻人进入买房大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负债增加,多留一些土地,将来可以通过流转弥补债务。
很多城市的发展对新进城的年轻适婚人群并不友好,特别是廉价的大学城群体,高房价也就算了,很多城市对第一次买房需要缴纳 3 年社保,转移就业这方面的人才吸纳就会出现问题。很多城市限制炒房简单粗暴,误杀了一大批像想留下的青年人才,人才流失将是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很多城市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将进入 “中年城市” 或者“老年城市”,失去创新能力以后,最终走向凋零。
很多城市想持续发展,就得靠供房法军持续输血续命,不管是国内的深圳,还是毗邻得香港,其实都是依靠土地与高房价维系城市的竞争力,凭借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成功制造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既得利益阶层劫持着资源,作为新时代的 “地主”,怎么可能看着众多“劳动人民” 住上新房和好房子(有些地方禁止农村新建房屋,必须进城买房),这些 “地主” 将来向谁收租,找谁剥削。
深圳已经不再公开房价,很多地方的住宅土地流转数据也不再开放,留给市场自己去猜测。其实,不少大城市已经 “间接” 发出警告,不能适应城市的群体将被赶回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停止,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城市化超过 70% 将会触发更多新的危机。所以,现在国家的战略开始偏向于 “新农村” 建设,支持城乡平衡发展。
我们以为大城市房价那么高是没办法的,国家也想让大家都能在大城市买房安家。
但我一琢磨,发现可能是官方故意的。
如果大城市的房价随便一个普通上班族都能买得起,那么后续的所有公共资源、教育资源都会被一大批从农村来的人口所占据,那么城市就乱了。
所以城市的房价可能是一个 “严格限制外来人口常住” 的有效手段。让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留下来,普通的打工者来上几年班就回老家去。
如果按这个思路,就很容易回答这个话题了,不是 “为什么不建房子让人住”,而是 “本来就不想给他们住”。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把这一块挖出来,叫做下海,周围都是上海。
住在里面只能拿下海的户籍
然后,这一块围起来。
这样不知道行不行?
这么一想,不就是廉租房嘛。
人与人之间是以等级划分的,就是你没地方住,他们有地方住,体现出区别的,呵呵
大部分土地使用性质是耕地,而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是很难的。祖国有耕地红线的
很简单呀,让市场土地价格维持高位,慢慢摊大饼,慢慢割韭菜
盖楼多了更多的人会在上海买房子,依旧是供不应求,房价还是下不来
占用过多的自然土地,承载了更多的人,导致上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面带来的连锁灾难无法预估
我能想到的,盖楼一定会硬化路面,导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以后来个台风 长江上游多来点水,上海就得淹个底掉
十六号线当年建的时候绕开了所有的镇中心,建在了农田上。两边这么好的民房、民宅、民居被你说破败,真是服了你了。农田是基本农田,是十八亿亩红线范畴内的土地,再大量建房子?怕是没人敢拍板了,况且临港地区多的是房子,建议你去万祥、果园、老新中港、泥城、祝桥、芦潮港等镇走走,到处都是挂牌卖不掉的房子。
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理所应当要受到善待,你的刚需算个毛。
上海需要的是买得起 or 租得起房子的年轻人来建设。到岁数了,能留下来的都是本事大或家境好的,能继续给上海带来好处的。其他留不下来的滚回老家就可以了,正好腾出岗位给新来的年轻人。
所以大国大城是真善事
来上海混的入场票就是一套房,几百万不交上来想在上海混,想的美
因为这些土地的性质是农业用地,农业用地需要指标但是上海作为省级行政单位没法买指标;而且土地农民的心理价位很高,难以学习山东 合村并居 的经验
因为那样房价真的会降。
16 号线周边不算什么
毕竟 16 号线通车没几年
去看看 15 年前通车的五号线沿线
有多少地空闲着
就这,交大闵行周边也是 5-7 万的价格了
一线的土地是用来发展产业的,不是用来盖房子的。
你还不知道吧,中国一线城市的工业用地占比远高于世界其他一线城市,很多濒临倒闭的厂子占了大量土地,城市住宅用地严重小于需求。如果不严格限制土地供给,怎么把土地卖出高价格,怎么搞土地财政呢?没有高房价,怎么限制大城市人口又怎么让你去奋斗呢?
小心拜登打 “让老百姓有房住” 的牌
卖房子要负责的, 因为买房者为了上学读书,需要配套设施,需要社保, 需要长期为买房者提高教育服务,
搞工业项目干活都是打工者, 给上海缴纳社保,却不需要提供教育服务, 全国所有省都喜欢工业项目,毕竟工业项目是稳定来钱的, 魏桥集团在山东一年纳税 250 亿, 每年 250 亿纳税短短十年就可以 2500 亿纳税, 这种印钞机企业都喜欢,
最操蛋的就是卖商品房赚钱, 卖房后还要提高服务, 买房者只要买了房子就是当地政府的累赘,
最好的结果是都不买房,都踏踏实实在上海干活,为上海创造税收, 老了病了回老家,子女带着老家教育, 子女长大再去上海创造税收做贡献,
全世界都知道花钱找女人太吃亏, 不用彩礼就有一堆女人拼命抢着帮自己生孩子,帮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天下都没有这种好事,问题是上海北京深圳做到了,
而且这种情况最符合上海北京深圳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有一堆傻子觉得卖地赚钱快,拉倒吧,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地位
富人有的是钱,为啥不给穷人分一点呢?钱对穷人是真的刚需啊?为啥不要劫富济贫呢?好不理解啊。
举个夸张的例子,资本家的多余的牛奶倒掉,也不会给没饭吃的穷人。
土地发展是有规划的,也许那里本身就不是用来建住宅的。即使是用来建住宅的,土地都是有产权的,建房子都是有成本的,谁来出这个钱?政府其实没那么有钱,企业追求利润,私人希望拆迁暴富。
好在,现在很多保障房和廉租房在供应,很多单位都还有宿舍,年轻人工作积累的多了,可以从租房到买小套,再小套换大套,越来越好!
上海要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省的一帮人 yy 要不是我们种地你们早就饿死了
为什么只给年轻人?为什么不给建设中国的老年人呢?为什么不给山东大学的留学生呢?
对了,租房子住的难道是在破坏上海吗?
房子越多,人越多,直接恶性循环
上海哪有那么多需求,松江,嘉定,奉贤那里空置房多的是,轮不到开发 16 号线沿线,而且上海有一条人口红线(虽然按负增长趋势永远达不到)
就现在 16 号线周围那人口密度你看看工作日高峰挤成啥样了,全部开发居民要多几倍,承受能力能行?
因为自信。自信人口小规模聚集创造的财富不会比人口大规模聚集创造的财富少很多。
这破事还真是所有人都容忍下来的。
因为有基本农田保护,乡下要发展农业
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外地人想啥呢。
湾湾是湾湾人的湾湾——送给那些赞同上面那句话的人。
事实上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真正靠海的商品房均价一万左右。
你有三十万就能首付买一套 100 平的三室一厅。
问题是你可能只有一个购房资格,你选择这个真海景房吗?
这才是上海房价暴涨的根本原因
只要就业还是中心化的,这种边缘地带的房子建的越多越完蛋,血管就那么大,里面瘤子越多死的越快
请问什么叫刚需?有人首付 600 万买房叫刚需,有人首付 60 万买房,也叫刚需。提刚需根本没有意义,只能提价格。主营上海公寓
房价贵不是因为缺地
破败农田?
你自己在那搭个简易房,做个随便什么小生意,你看有没有人来管你。
你觉得没人管就是无主之地是么?
北上市中心还有大量老婆小,赫鲁晓夫楼,有不少还空置呢,,你进去试试?
我寻思也没人要啊。。。。。。
有土地也不是给所有年轻人,应该给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等
你把上海当作渣男来看就行了。
他只想和年轻的你谈恋爱,并不想和你结婚.
你很有体力,很聪慧,很有活力,但结婚时要花钱的,你赚不到钱,就是 lower.
所以可以谈恋爱,结婚是不行的。
让年轻人改善住房条件,从来不是政府的工作重点。
你如果觉得 “建设更多房子给上海的年轻人住” 很正确很重要,那也只是你觉得而已。难道因为住地下室,年轻人就会上街 baodong?那凭什么觉得这会是其他人要配合的问题?
农业用地不能随便用的
慢慢卖
快了
滴水湖要建成第二个陆家嘴了
十年以后房价翻十倍
赶紧来买
我已经买了
16 号线终点站临港的房子很便宜啊,两万一平
我寻思这房子也妹人要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饭不能一次吃完,必须慢慢卖才能赚钱。
不是很喜欢嘲笑香港吗,继续嘲笑呗
只有一种可能: 如果有一天你做了上海一把手,到时候你的想法还是这样,那你现在的想法就可以实现了。
开发商都知道捂盘惜售,更何况土地的现持有机构?
住房用地,工业用地,有时候只是一章事情!
上海这城市,临海无屏障,一旦碰到战争,可能是首波被打击对象之一,到时建成了很多青年公寓,且密度极大的话,被一波导弹带走。你是不是又会问,哪个不开眼的建那么多住房,导致我国青年才俊们 GG?
是不是应该免费给上海的建设者住呢?
1. 上海也有耕地红线任务。作为平原的上海实际上很适合种地。“知乎的东北人” 不是总说东北为国家牺牲么,怎么现在放到上海就是上海要多造房子给人住了?
2. 并不是有了房子就好的,还要建设配套设施,这些才是花钱大头。
下面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在这只会阴阳怪气。求不得的嘴脸暴露无遗。还那么多点赞的,可见某些人再怎么唱衰,上海还是竞争力强。
首先 16 号线工程占用农田,这个是要走规资层面审批的。
有规划的,这土地以前规划的就不是农田,土地属性都调出了,没规划的要从其他地方找补。可不是说占就占那么简单。
一群没跑过工程的胡咧咧也有人信。
其次,即便是建了,地段不好的,所谓建设者高兴去?这种周边没配套的地方,你肯住?
上海郊县,青浦、金山、奉贤的空置房也没见建设者那么积极啊?
说白了就是为了稳房价,注意不是为了降房价。
参考香港宁可荒废新界长草,也不开发廉租房就知道了。
香港为什么不开发土地
香港情况很特殊,首先山地偏多,平地少,但是平地很大部分没有被开发出来。梁振英五年前提到一个数据,香港已发展土地 26%,但是住人的只有 7%,700 万人居住在 7% 的土地上,由此可以推算出我们每多开发 1% 的土地,就可以多容纳 100 万人。
明面上环保,实际地产大佬不许。政府推任何房改都不会通过,梁振英为啥支持率超低是因为推房改里外不是人。大资本家挟持了政府。马云也是国内的大资本家,但双 11 的时候,要跟总理汇报成绩的。这就是两地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民主了,其实香港完全可以开发土地,降低房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资本家不会允许,跟美国一样,所谓民主国家,其实就是资本独裁。老实说,从本质上来说,香港人都是几个大资本家的奴隶,资本家才是香港人背后真正的主子。
同理
如果整合上海郊区又是地铁沿线的闲置土地,开发公租房,对百姓来说是好事,虽然每天通勤很辛苦,但起码安得广厦千万间。
但靠高房价发财的既得利益者就不开心了
刁蛮的包租婆,最多骂骂咧咧
而能量巨大的大资本家、大地产商则会 “运作公关”,让开发方案一再搁置。
参考香港,山不少,可开发的地也很多。
香港同胞不照样住 “劏房”,幻想“千尺豪宅” 么
我们要学习香港楼市经验,不然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站在什么角度就会从什么角度出发看问题。上海本地农村的人住够了农村,想要拆迁分房搬入小区。外来人员看着上海的高房价可望而不可求,希望上海多造一些房子把房价打下来这样他们也能买得起。可是上海不可能处处都盖满高楼大厦,处处都建满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城市发展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而不是仅仅只为了照顾部分人的利益诉求。房子多了,人口就多了。人口多了,交通出行、就学、就业、就医等等就会变得拥挤和艰难,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也不会幸福。工厂多了就会污染环境,环境遭到破坏居民还会快乐吗?商业区多了竞争就会激烈,生意不好的小商人该怎么办?郊区建得像城市,那还有什么特色?上海从南到北、从市区到郊区都是房子,生态也不会好。人活着也需要口粮,农业并不是什么落后的产业,城市的发展需要农业、需要生态,周末携家出游需要氧吧、绿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上中下左中右,社会是多元化的,不可能人人都做大老板大白领,而农民也并不是什么没出息的人去从事的没前途的职业。土地一旦硬化,盖上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就再也回不到最初,这是很痛心的。上海是江南鱼米之乡,上海初冬田地里打过晨霜的小青菜十分美味。随着上海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住在农村的人会越来越有幸福感。而外来建设者也会在上海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幸福的生活,周边城市也会协同发展,而不是上海一家独大。
房价就是供需矛盾的结果
比如 HK,放着大把的地区不开发,就是想房价上涨,最喜欢用环保的名义来反对建房 情愿这块地给野猫野狗住也不给穷人住
所以,控制供地就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虚假的繁荣,改开 40 年,也就北上广深而已,看什么支撑?明显是房子嘛,房子多了不值钱了,这四个一线城市不就垮了嘛,那还怎么吹 40 年的成果?君不见,上海都不吹了嘛,开始集中精力在浦东这个小范围了嘛,搞不动了,到头了
最根本原因还是高端产业没上去,搞了这么多年,上海那些支柱产业还不是换个地方都能搞,金融、汽车、电器、钢铁,换别的地方照样能搞。稍高端点产业的全是买办,自己的本土品牌越来越差只能贩卖情怀。三件套去过吗,很高级吧,里面全是一些垃圾 office,门口天桥跟你家县城没什么区别。观光厅上过吧,俯瞰上海看看市区有多少城中村。市区如此就别说郊区了,能怎样发展,沿线除了临港龙阳路,全是县城模样,里面全是安徽人河南人。最出名的睡城七宝九亭,二十年没有变化了,没错,就是你家县城模样。根本带不动啊,
要求增加住房供给平抑房价的,和要求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会不会是同一波人?
我国政策要求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每个城市每年能分配到的城市发展指标有限,不是有农田就可以全部拿去建造住房的。而上海作为大型城市本身用于住宅的指标分配就很高了,城市是要慢慢发展的。
16 号线沿线,造房子,一下子我恍如隔世了。
首先,房子很多了。只不过是买不起或不想买而已。
作为一个在鹤沙航城站附近有房的拆二代,我还在想附近难道房子还不够多吗!
首先,看看 16 号线的效率,龙阳路到滴水湖,其定位就是联通市区到临港区域的市郊通勤线。这个和市区地铁比如二号线这样的是完全不同的。
不知道题主哪里看到所谓的破败,其实对于 16 号线沿线。自己地图下就知道了,在周浦东站,鹤沙航城站,航头东,新场,惠南,惠南东附近有大片的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大片市区或拆迁或申请经适房的上海居民都在 16 号沿线安家。
对于题主眼里的年轻上海建设者,估计是以非上海户籍的年轻人为主。毕竟题主所说的刚需也主要指这一块。但是,上海的购房政策对于非本市户籍的人来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门坎,那就是你不能是单身狗。
哈哈,单身狗还想买房子 ,还不快回去继续 996 给资本家创造福报。上海对于非本市户籍的购房者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所以,没空谈恋爱或者只想谈恋爱的,就别想买房子啦!
所以刚需是不存在的,想买房,先找个愿意嫁你的妹子,或找个愿意娶你的小哥哥先。
刚需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买房是年轻人工作的动力之一。如果不买房,或者房价低,很多人的潜力都无法激发出来,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的绝对不是少数。
卖房子久了就会发现,买房越多的人越努力,因为他们想要买更多的房子。他们知道工作再努力都不如房价上涨来的容易。
而没有买房的人总会有不买的理由,实际上这些人中的一大半也没有存到多少钱,眼睁睁地看着房价上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库,到最后连房票都没有了,只能去外地买了。
年轻人正是奋斗的年纪,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买就买,不能买就努力,给自己一个目标。实在不想买的话也行,只要意志坚定,不会后悔就好。大部分一开始不买的,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后悔。
所以国家不把破败空地建房子总会有国家的规划,我们摸清自己的需求就好。
牛奶为什么倒了也不给穷人喝。
你估计不知道啥叫,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吧!
公司最近一年大批量的招人,所以提前在公司旁边又租了一栋楼,原天真的以为,换了新楼每个人的工作空间会变大一些,结果搬了新楼才发现,新的办公桌反而更小了,即使新楼多空余了一百多个位置,那也是为了将来招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给现有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兄弟,房价现在已经不是不能跌,而是不能不涨了。前面开的楼盘,是找银行借钱开的。银行的钱还没还完,你这就批一坨土地出去把房价砍了一丢丢,别的不好说,起码开发商是要有很多动作的。至于银行和政府,那就得看具体情况。
我来上海之前也以为这里高楼遍地,来之后才发现其实郊区还是郊区,真正的高楼也就在陆家嘴那带。而且不是给人住的。
不开发的理由其实非常多,但是我们光知道理由是没用的。因为理由随便编一个都可以靠信息不对称来确保它的正当性,更何况就算专家明着说没钱别买房,你也拿它没有办法。改天投票的时候,发现三个候选人都认这专家,你辅导员还鼓励你积极行使公民权力,啧啧。
如果真的盖了房,那就一定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否则就会挤占其它区的教育医疗资源,形成新的内卷。而且盖了之后基本上确定是七十年产权,起码有一代人要在那里度过一生。现在你看他们多年轻,五十年后就能在那里看见多少老人。这对一个大城市而言其实不难保障,难在说服自己以后要保障,对于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而言,这不管怎么按计算器都是不可能算赚的。
人口快速增长对应的就该是城市的扩张,而不是限制开发来把人挤出去。但是城市要怎么扩张?靠居民区还是商业区还是工业区?靠居民区的国外已经有例子死给我们看了,空房子一坨没人住,房价腰斩地产嗝屁,而我们生育放缓,地方财政又挂靠房地产,头再铁也不敢学。商业区?这更不可能,因为成型的商业区附近是要有一大堆挂件的,土地规模要求很大。工业区?笑死,这里毛线优势都没有,虽然离海近,但是算上租金可能还不如内陆运出来合算。人才?毕业生连房都买不起你还想留他?技术?唉产业链好像其它地方更发达唉
喵的,不扩张了?好像也不行,总不能让租不起房的民工去睡荒地吧
呃不对,睡荒地不如让他们睡其它城市?
不管了,如果还有下一次赚钱的机会,我们将用这块地留下最 NB 的东西!(是不是很像等房价跌下去的你?)
这是饥饿营销,如果每个年轻人轻轻松松有房住,谁还晚上 996,咋收税养活大人们
你知道现在为啥不允许自建房了嘛?因为那是真的 “房住不炒” 啊,你该不会真的以为,某些人非常希望看到房价低廉 人民轻易的就可以在一二线城市安居乐业吧
因为住宅从来不是城市规模的首要制约条件,而是工作机会和可达度高的公共设施 (如优质学校医院)。
你等於在问:上海何不在郊区重新开办低增值工业,再大量建便宜房子让低技术工人来住?
一、好土地差用是为浪费,连上海市区价值都拉低了。
二、高房价本来就是大城市用来筛选劝退生产力跟不上的人的机制,地價就應該是高到大部分人買不起的。
三、我很怀疑 “建设上海 (往往是外地) 的年轻人” 是否最值得帮助的人。
别想阴阳怪气了,想挤进市区当小资的,才不是甚麽工农无产阶级。
牛奶倒没倒,我暂且蒙在鼓里,都 1202 年了,十六号线为什么三扩六,心里没点数吗?
鹤沙航城,新场,惠南这些大站早上多少人,没点数吗?
再加,十六号线怕是要吃不住了
首先,上海 16 号线沿线已经有很多房子了,鹤沙航城等几站周边有大量安置房,人口很多。这条线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问题是运力不足,而不是沿线没人。
其次,城市开发本来就是需要时间的,9 号线开通时候沿线也是大量的荒地农田,现在不都是 “给年轻人住的房子”。16 号线沿线已经多了很多建成区了。
第三,16 号线沿线的农村还是比较富裕的,农田并不等于破财。
事实是造了,惠南的房子很多人不愿意买
新疆、西藏远远比上海有更多用地,免费给你一套房,你去建设边疆不?
就冲你喊个 “建设上海” 口号,就要给你降房价、免房租?
航头那边房子卖都卖不完,也没见有多少年轻人去买。
这个恶人让我来做吧。上海并不缺房子,每个年轻人的刚需都是房子,但上海的刚需并不是每个年轻人,而是其中一部分年轻人。
接盘真难受,房价透支了一代人的幸福,为了下一代,拼了~
一个距离市中心 2 个小时公共交通单程通勤时间的地方,造了上海的年轻人也看不上。临港战略地位是高,但也是没人住啊。工作日下午 S2 匝道口多少轿车?临港里面还有各种通勤巴士,到五角场,到龙阳路的。工作地点变了没办法,但居住地点是万万不愿意变的。
我家在上海奉贤,通勤时间和临港类似,有五号线。房子基本是本地人和在奉贤工作的外地人在买。一套房子便宜的 200w,比市区便宜很多吧?也没多少人来呀。之前奉贤有个大居项目,专门安置拆迁的人(市区郊区都有),拿房的市区人也不多啊。
说到底,就是看不上。前阵子比较火的静安姑娘相亲不要杨浦的。这条鄙视链长着呢。
之前有人问,为什么江浙沪不种田粮食产量不够自己地方人吃,为了发展把田全都推给北方种,我说小伙子你不懂,耕地红线是国家的硬指标每个省都有,上海土地里 34% 都是农田,年轻人你好自为之好好反思,不要搞这种引战的小聪明。
现在,诶,又有人说这不对,问为什么不把农田发展成楼市给年轻人住,可不是乱问的啊,上来就是一个建设上海,一个刚需很多,一个在增长,训练有素啊。
合着怎么做都是错咯?
因为我们的政策从来都是 “既要又要还要”。
体现在土地上,就是:
1. 既要严格落实国土规划,禁止土地胡乱开发;
2. 又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 XX/XX/XX 中心,产业高端,门类齐全;
3. 还要控制特大城市规模,打造宜居环境,20XX 年人口不得超过 XX。
那么地方政府的行为必然是:
1. 每年根据种种海精专规划,划定好有限的土地供给,以此完成目标 1 的 “既要”;
2. 把有限的土地向产业用地倾斜,工商业用地又多又便宜,以此吸引企业入驻,繁荣地方经济,以此实现目标 2 的 “还要”;
3. 控制住宅用地的供给面积,不能真的提供太多房子,以此实现目标 3 的 “又要”,还能顺便推高地价,保证财政运转。
最终造成的结果也必然是:
1. 土地严格遵循规划开发,如果一块土地被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那它就是长满荒草,也不能被拿来盖房子。这是海精专计算的结果,他们比我懂更比你懂;
2. 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例如沿海、省会)确实能吸引来优质企业入驻,但中西部的广大 “新城”、“产业园” 沦为“鬼城”,厂房空置,少人问津,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
3. 年轻人依然会涌向一二线城市,但悲哀地发现房价高企,只能选择蜗居。
你看到的似乎是资源浪费。已知 16 号线所在的浦东新区有永久基本农田 30 万亩。假如我们拿出其中的 20 万亩用以建设住房,按照容积率 1.5 的普通小区计算(楼高 10 层左右并能保证有一定绿化),20 万亩地可以有 2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按照一套房 100 平的标准,可以提供 200 万套房子。按照三口之家的标准,足以解决 600 万人的住房问题。
对比之下,整个浦东新区的外来常住人口 “只有”240 万人。
而整个上海整个 “十四五” 期间规划的新增住宅供给是 6 万亩,约 40 万套商品房。
可惜,在真正的决策者看来,他们只是在做既有政策约束框架下的合理决策罢了。
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资本家的牛奶卖不掉,宁愿倒掉也不给穷人喝?
至于这大量破败或农田,它究竟是用作耕地、湿地还是森林,这是上海市设计单位海量的顶尖技术人员计算设计出来的,他们当然比我懂,更比你懂。我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为了上海城市的存续和上海市民的生存,这大量破败或农田唯独不能盖成房子。
香港新界全都划为绿化用地,农田也很多,一个道理。
海精专系列又一力作,,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酒肉不是给你的呀
没有稀缺的话要制造稀缺!你看到疫情期间的物价没有?是没有物资吗?不是的,物资多的狠,别省捐的根本用不完,那怎么制造稀缺呢?当然是把捐的物资扔掉啊!
知乎的人就是厉害,随手一抓都是超越智囊团的人才,惭愧
城市里有十个人,最穷的那个有 1 万元,十个人每天消耗十斤米。
如果大米每天向市场投放 10 斤,一斤就只能卖到几块钱。
但如果只向市场投放 9 斤,就可以卖到一万元一斤了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2021 年 10 月 6 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并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占地达 300 平方公里,可容纳 250 万人居住。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警惕外地新生代农民工打社会主义牌
反对上面说倒牛奶的,倒牛奶好歹是供需不平衡,这种属于是寡头垄断。控制住用地,什么新兴产业科技,基本都会因为便利,在北上广深发展,所有劳动力都得来这找工作,却无法靠着工作留下,控制着土地资源的人才可以一直资本增值。
为什么说广东城市同质化,就是广深两个城市都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产业,其他城市就算本来有某些强项,也会被慢慢取代
可能只有像伦敦这样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更多的城市中心
土地指标了解一下
香港开发北部了
废青有了统战价值
那么接下来你懂了吗?
不能,因为随着体量的上升,需求上升的更快。
我把你的思路扩大一下,你就能察觉到问题所在了。北京经济文化发展的那么好,怎么不把河北省给并了,然后改名河北京,这样,直接大跨步走向共同富裕,成为宇宙共同富裕示范区,岂不妙哉,顺应天道啊。
不妙,实际上,人多了就需要住、吃饭、医疗、上学等等,但是 zc 又没有办法一视同仁,所以,在资源不富裕的情况下,资源只会被动的往金字塔的顶端跑,这是人道,损不足,奉有余。
上海不知道,但广州一直在开发增城区,但目测还要好多年才可能达成
我认为,现在高层的角度,决策者并不希望个别城市在各个领域垄断。特别是这些潜在的垄断城市并非自由竞争产生的,而是决策者集中全国资源打造的,说白了自由竞争下一线城市本来就不会如此垄断,因此决策者需要平衡各地方的利益,这不仅是道义考虑,也是维稳考虑。
这是上海市设计单位海量的顶尖技术人员计算设计出来的,他们当然比我懂,更比你懂。我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为了上海城市的存续和上海市民的生存,这荒地唯独不能盖成房子。
为什么非得在上海。上海附近的苏州、宁波不香吗。一个二线城市的市区总比上海的郊区好吧。年轻人呆在上海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不去上海受人剥削了,企业才肯搬到更加宜居的城市里去。
市政是政府规划的,不是你我能决定的。我们又没发投票干预市政规划。就只能用脚投票在那里生活了。
主要是耕地红线的问题,省际占卜平衡刚刚才推行,没有形成规模,只能寄希望中央高层来协调了
哥们了解一下香港的生态保留区
香港的方寸土寸金,为什么还要留下那么大片的生态保留区
你这么瞎搞让李嘉诚怎么办,你这么瞎搞让香港的有房的中产阶级怎么办。这些人垮了破产了,香港还是香港?
敢对农田动手你怕是想坐牢,农田的重要性都不知道,估计你是小学生.
你到底是在可怜农田,还是在想房子降价?
问题是啥⊙∀⊙?
欢迎高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本来东北,房价低,物价低,人口密度低,高考分低,学校多,人均医疗床位多。
看看,我三十年前就提醒你们了,地铁要修地下,不要修地上,你们非不听!
哈哈哈,都有房子了还哪里捞钱淫人妻女
这问题等于问中国这么大你为什么来上海,或者为什么不把全中国的农村都建成城市
破败本身就说明商业价值和居住价值低,地价太低就不足以支撑基建成本,基建不足也就吸引不到足够的人来住
你好天真。
听说过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了,也不愿送去给快饿死的穷人喝的故事吗?
这样说的话,一线城市广州都算有点良心,郊区都拼命开发新楼盘。
因为按人口计划安排土地规划
有些方面是很死板的
人口计划内的才是人
我认同其他人的回答,一线城市确是是这样的,压榨着年轻人的精力,抛弃负担重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但唯独广州是个例外,我真心觉得广州确是是个例外,我住的社区 2014 年买的时候楼下只有 2 所私立幼儿园,当时觉得很贵,结果等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了 2 家公立,因为广州市规定到某年为止没个街区必须有一座公立幼儿园,所以我儿子就上上了便宜质优的公立,到了第二年中班的时候社区内的所有私立幼儿园全部转公立了。当时也是广州市的政策,这不是要切实解决养孩子难的问题,鼓励生育呀!而且广州重本升学历一直垫底,广州最近建了很多大学,预计将来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了。所以我觉得广州真的挺好的。真的为了让你留下来在用心!而且广州不需要买房就可以按社保积分入学,只要在广州上学有学籍就可以参加高考。真的是极大地包容外来人员。当然广州的职位肯定没有上海北京深圳多金,但我觉得广州市一线城市里留下来成本最低的。
赫鲁晓夫楼?想屁吃
造了房子你买得起?
不就是坏嘛,又贪
只看到虚伪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阶级 咬来咬去
有干劲的是阳离子,没干劲整天阴人发牢骚的是阴离子。有干劲的上海北京都买得起房子,洗洗睡吧的哪儿都安不起家。
房子是给人住的,电池的归宿是有害垃圾桶。
我看这个问题老是有人提到上海转移支付多,
同理中西部地区也有税源与税收背离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中西部有分公司,税收要汇总到总部,而总部往往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这相当于为分公司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中西部地区是分公司税源产生地,但是没有税权无法收税。
转移支付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缓冲税源税收背离的矛盾。
上海具有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而这个马太效应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中央政策的支持 引进外资给上海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这样有利于人才的引入。上海的强大不是只靠自身,没有国家政策的倾斜,后续的引进外资和人才流入就没有那么顺利。
但是同理,有国家政策倾斜的同时,当然也有上海地方政府的努力和上海本身的优势。
上海和打工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些人说什么受恩 打工者只是为了金钱 建设上海就不能提,实在刺耳。难道上海的高楼大厦 公共设施全是上海本地的农民工建设的?
难道只有无偿建设才能称为建设上海,拿了钱就不能称为建设上海?
杭州有马福报,难道上海也要来个江受恩。
北京好歹城楼上挂着是湖南人,可能上海真的缺了点什么。
上海存在大量这种地方,马桥这边有一大片整块的农田,估算下建成商品房住几十万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真建了马桥房价怎么办呢?
上海亦如是。
在苦一苦百姓吧
简单看了一下评论,满满的负面评论。
建议有关部门需要好好回应一下,为啥要让年轻人 996 背负高房价,觉得在城市没有希望,榨干自己以后才绝望的回老家。免得各种评论基本都是阴谋论了。
这些年轻人现在睡大街吗?
本质上用一个不值钱的东西,去换你一辈子辛苦劳动罢了。
这个不值钱的东西恰好是房子而已。所以不要纠结什么地皮多少的问题,而是你必须付出一辈子辛苦劳动是否值得的问题。
hk 也是,哪能了。
补充下,人家都棚改拆迁去库存,想啥呢。
另外,你确定你是
香港的未利用地更多,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住十几平方呎的组屋? 一句话,有人不同意嘛,如果所有人都很轻松地实现居者有其屋,那么高价房卖给谁去?
我从知道了日本东京都是多么大的一个城市 我就知道房子不够用绝对骗人 只是让你贡献而已 只有感恩
三调十九亿亩耕地里有多少是这种农田呢?
你有十个桃子,现在有三只猴子想要。
你是一次把十个桃子全部拿到猴市上,让猴子挑来挑去呢?
还是每次只上一个桃子,让猴子们打破头皮抢十次呢?
聪明的商人,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毕竟,换我是人的话,我也这么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知道这首杜甫的绝唱现在还教材里面还收不收录了
因为你没有权利改变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城市是资本在空间里的具象反映。资本可以异化人,自然也可以异化空间。反应在房地产上,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城市房地产的总目标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使城市预期的总的资本收益最大。
因为国家有耕地红线标准,你以为的农田,其实是国家卡死的耕地红线,不能用来造房子,上海已经贴着耕地红线发展了,能用的地基本已经用尽
总要留点为将来的发展考虑吧?
好吧,你说上海应该搞特殊,那北京呢?要不要搞特殊?南京成都重庆又不服了,一线城市全力搞经济?郑州深圳西安也不服了,有地方少种田就必须有地方多种田,因为耕地红线在那,你的意思种田全部交给其他省的乡下人?
请问非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你们愿意牺牲你们的发展权,富裕大城市吗?
说到底,还是屁股在哪的问题,你在一线城市,当然站一线这边,您要在 34 线城市,您愿意吗?
种香蕉喂 16 号线
破败的农田?16 号线脚下的土地价格可比市区豪宅还夸张,只要有胆子拿。
要保持年轻人的奋斗精神
地铁沿线的土地是很稀缺的优质土地;甚至很多地铁线路都是拿土地换来的;即使盖房子一般也轮不到你所想的刚需 (除非刚需有钱)。
一个国家要控制人口上限,一个城市就不要了吗?
看到开头一句话,我还以为是问为什么没人种地了,正准备拿五五分流来说事。结果点进来一看,问的居然是农田怎么不建房子
都已经五五分流了,出生率都已经下降了,目前的城市规模再坚持个十来年也就没那么紧缺了。
耕地是有红线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那么优质的农业土地,就算是空着,也不可能都拿来盖房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都挤在城市里面也不是社会主义,怪只怪我们从小的梦想都是成为科学家
提出问题能先把句子写通顺吗?
题主发现了一个真相。。。嘘。。。
五大新城本来就是可以复制的,要多少有多少,上海大得多得多。如果放开了耕地红线来造房子,不知道可以造多多少少。
那么为什么五大新城的房子还要凑积分去抢?反正我是没想通。
我只知道同样的钱去买市区电梯老破小,真香。
因为大城市只想要你的青春啊
1. 基本农田占用指标卡得严
2.TOD 线路沿线产业开发有规划,需要一步一步做,不能乱建
3. 爱咋想咋想
去鹤沙航城周浦东看看,周围这一圈动迁房给市区居民动迁用的,现在二手二房 300 多,怎么就不适合给年轻人上车了?
知乎进步了
白花花的银子 就散给了穷人?
作孽!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造房子,土地有指标的,农田基本红线不能超。
真的,别来了好吗?就算要来你晚几年行不行,等我毕业我滚,行吗?
这些破败地,它究竟是用作耕地、湿地还是森林,这是上海市设计单位海量的顶尖技术人员计算设计出来的,他们当然比我懂,更比你懂。我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为了上海城市的存续和上海市民的生存,这些破败地农田唯独不能盖成房子。
不是,16 号线在南汇途径的各个站,修在鸟不拉屎的农田里面,不就是为了后面把周围的地全部圈成居住用地搞的吗?
不然他为啥要拐个理由都没有的大弯,不直接一条线从龙阳路 - 罗山路 - 惠南镇通到临港去?
不说了,懂的自然懂。
因为有 2500 万人口的人口上限 所以不开放给刚需
上海市领导比谁都想让上海开发 开放 建设成大都会 但上面只让你有 2500 万人口 说是为了防止大城市病 人家日本东京都市圈 肯定比上海人口多 也没见大城市病 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安排的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被裹起了脚
1. 待价而沽,细水长流,饥饿营销。
2. 建了住宅就得建医院和学校,各种公立医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都需要大量政府补贴。
3. 划个工业区,商务区,能卖地,又能吸引投资,又能有长期大量税收,更能作为,还能提升附近地价。
4. 上海,北京貌似在控制人口…
因为留上海是需要一定实力和门槛的。
香港为什么不肯平山盖房,官方的说法肯定是保护环境。咱们也一样
因为国家不想让更多人去上海了
因为海量专精确算得出这里即使建成化粪池也不能建房子
川建国下台了,敌特的经费开始到位了,同志们要对此类提问保持警惕。
土地供应多了,房价怎么维持高位,继续涨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大量建房会让房价跌的。
16 号线鹤沙航城站附近 10 几个小区,租住了很多上班族,鹤沙航城到龙阳路 16 分钟,到世纪大道 30 分钟。这些上班族才能租到 1500 左右 1 间的房子,在浦东大部分地方上班路程 1 小时内。
如果没有 16 号线,这 10 个小区会有多少上班族去租,租了到公司需要多长时间?
看着石榴姐一路成长。一直在慢慢修,每五年能把城市圈扩大到下一站,目前已经修到航头东。但是繁荣起来还得十五年。
在建了,别着急
有兴趣可以了解下江湾湿地和新江湾城的由来,这种房子造了一般年轻人买得起吗?
耕地红线至少是落实到省级。
因为房子多了房价就降下来了。上海是宇宙中心,上海的房子必须要外地人花六个钱包来供,否则配不上上海尊贵的身份。
请看交大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上海交大最重要的教授之一,甚至全中国最重要的教授之一),无论谁的发炎都不可能比这本书精辟深入了论调充分了。他就是同意这种说法的,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就是这么干的。中央有段时间请他去给政治局讲课了,政府原来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就此发生转变,正在逆转的过程中。我的结论,只要放松土地管制,中国赶上美国指日可待,所有美分党,精美党分分钟投诚,中央就不用提政治安全这种话题了(我觉得应该四个自信啊,怎么感觉不自信呢)
因为上海有耕地红线,那是上海必须保留的永久农田;不得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农田一旦造了楼房,就再也不能种出粮食了,一粒粮食就能绊倒一个国家。如果都拿去造房子,中国粮食安全怎么办?
严守耕地红线!7 年来,浦东 “腾挪” 出了 13 个世纪公园的面积 **6 月 25 日,是第 31 个全国 “土地日”,主题是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小布从区规划资源局获悉,近年来,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工作中以高水准规划统筹引领、高质量用地政策服务,落实 “五大倍增行动”,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着力保障城市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目前,浦东新区划定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地块共 26 万亩。为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落地,新区规划资源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及街镇协同配合,组织政策培训,推广政策到基层,制作永久基本农田分村图册。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农田建设项目、农村道路项目、中小河道项目等不同类型试点项目的用途管制政策落地,并历时 8 个月,完成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调查,为建立全市统一的乡村资源数据库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也为新区构筑起城市粮食和生态安全 “生命线”。****同时,坚持 “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 的总体思路,严守土地资源底线,大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新区的建设发展积极腾出空间。2014 年至今,新区共实施建设用地减量立项总面积 26.35 平方公里,验收总面积 18.42 平方公里,超过 13 个世纪公园的面积。****为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关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珍惜土地,新区规划资源局在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中,开展特色宣传活动。除了开展 “全国‘土地日’专题系列” 宣传内容,还通过组建规划资源青年讲师团,推动土地政策宣讲进街镇、进社区,向市民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法律法规,普及土地资源开发保护新理念、新方法。****25 日,由区规划资源局主办、书院镇承办的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暨第 31 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在书院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现场向群众展示与规划土地工作密切相关的 “青春热土” 快闪,通过摆设宣传展板、分发宣传资料、开展现场政策解答,向现场群众宣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并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并设立若干分会场,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各会场活动发放上千份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群众近八百人。**书院镇有耕地面积 3.56 万亩,是新区的农业大镇之一。据书院镇规建办主任陈欢欢介绍,为加强耕地保护,书院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广泛宣传让村民知道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基本农田边上立起了耕地保护的指示牌,将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去年完成了 204 户的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同时, 坚持低效用地的减量化,去年完成了 12 公顷多,超额完成了新区下达的指标。”
问的好奇怪。上海房价最远的奉贤海边都两万多一平了。滴水湖都有六七万一平了。
把空地拿来盖房子是没有错,但是住也要付出点代价啊。来上海十几年的辛辛苦苦工作这么久,买了一套房子。难道刚来的就随随便便买一套么?
不会的,那样的社会开放商和市政府都不会同意的,一个没有规矩的社会破坏了市场规则,以后就没有人玩了。
你希望的建设一些便宜的房子吧,如果这样能成的话,对前面高价买房的人公平吗?而且城市越发展,加入新成员付出的就越多,所以还是不要想这些了
两马那么多钱,干嘛不分点给我
虽然我知道你并不是真正的在问问题
但不妨碍我觉得这个鱼钓的不错
可以看看 HK,那里也有大量的土地不开发
这底下 “本地人” 回答,味也太冲了,笑死。
官方说法: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实际原因:我在市中心有房出租,房子可不能盖多了,盖多了影响我收租
因为不能创造大量 GDP,且对高房价不利。
我们的 GDP 是一定要超美的。
上海人才途径落户,目前的实操标准之一是过去三年累计纳个税超过 100 万,如果你的纳税值明显低于这个数字,那就说明你对上海的边际贡献不显著,上海市政府并不欢迎你(当然也不至于排斥你)。
如果你已经符合了上海对于 “人才” 的定义,同时又被住房所困扰,那你可以义正辞严地来提这个问题“我建设了上海,但上海为何不能给我一个家?”
你说房子刚需,我就给建了,那社康得配套上吧?
年轻人体力充沛,平时不得去运动运动,那体育设施得安排上吧?
晚上吃完饭散步一下不过分吧?那怎么也得安排个公园?
住的人越来越多,哪怕被周边居民投诉也要把垃圾、污水处理站安排上吧?
人口密集,地铁顶不住了,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交通规划?
过几年年轻人们的孩子出生了,幼儿园小学不得是刚需?
孩子越来越多,学位不够,不得再拨十几个亿建几所学校?
年轻人的家长身体越来越差,社康顶不住了,医院总得建一个吧?
你说为刚需考虑,搞完建设,虽然说是有个商业城,就那玩意能多少税收?
你说当时为什么不弄个 CBD,弄个高新区,还不用建配套,还有大把税收,再不济把地空着都不用这么入不敷出,你说当时弄什么刚需呢?
浦东开放之前,上海开发建设时期本地人多困难都是被忽略的。
然后这帮外地人的爷爷奶奶舒服的在自己的老家守着土宅晒晒太阳种种田,当地国营工厂里摸摸鱼。
怎么,建设好了收入高了让你来上班拿比你老家高几倍的工资已经是给你喝汤了,还想着要房子吃人家碗里的肉?
生活不如意,过的辛苦,不要怪国家,不要怪社会。99% 都是自己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懒惰,胆小,愚蠢,无知欠下的债。
好好搬砖奋斗吧,努力不是一辈子的事情,把你子女培养好,连续三代 985,你的孙子孙女保证能在上海轻松买房。
因为房子从来不稀缺,现在就是宁愿让房子空着、睡大街的赶走,也不能给人住。历史上任何社会,缺的东西从来不是建筑物和房子建材本身,钢筋水泥的楼房或者板棚平房这种东西几个星期几个月就盖起来了,更别提现代集装箱盖楼了,几乎一夜之间就能搭起住宅。缺的是社会信用和资源。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只是拿了个土地的零头来做住房,如果开车往城市外面走,大多数土地都是用于生产或者空置的,城市中密集的住宅楼只是少数。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住房用地增加明显是利空房价的,这也能解读为” 房价要涨 “,我看有的人是真魔怔了。 会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全国人口可能 2022 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从今以后城市争的人口不是增量而是存量。那么 …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量价齐跌了呗。 就统计局的数据,1-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5073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3.6%;商品房销售额 48337 亿元,下降 31.5% 在销售面积降幅赶不上销售额 …
知乎用户 卷阿 发表 大城市有高密度群租房,在正常不过了。城市的运转,需要大量时薪不高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无法,至少也是不愿意承担市中心租单间或者小套的价格。而长工作时间,也不允许他们租住在市郊。据我了解,不少小业主提供包吃包住岗位的方 …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房子是真的卖不动了。 举著名大城市,郑母斯特丹为栗子。 去年很火的一个新闻,实名举报前婆婆吃空饷事件,大家还记得吗? 这个事件的大女主,就是郑州的房子所有者! 不记得的话,我简单说一下: 这个小事件,就可以反映整 …
上海解封已有一星期了,昨天地铁客流量已恢复到往常的一半,街市也逐渐有了一点生气,但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事物都会回来,有些没了就是没了。 有朋友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当下的心情,看到周围有些人似乎已经欢声笑语,自己只感到一阵陌生,肯定 …